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隋第三世TXT下载大隋第三世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隋第三世全文阅读

作者:碧海思云     大隋第三世txt下载     大隋第三世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79章:仁慈(求收藏推荐)

    胜利会师的隋军劫杀了十几支突厥各部援军,杨侗担心颉利可汗开大军而来,若是发生大规模交战,那就得不偿失了,便撤军回归,南下途中,洗劫了独洛水以南的几十个中小部落,将他们的物资一抢而空,突厥各部此时四散救灾,根本无暇理会隋军,也因如此,杨侗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光明正大的押解着战利品和俘虏回到了飞马郡。

    此时的飞马郡一片银装素裹,数万顶大帐被牢固的栅栏团团围住,栅栏以外,是一排排削得尖锐的拒鹿角,那里是暂时关押俘虏的牢房。

    另外一边,也立着一片白色帐篷,里边驻扎着来自渔阳、北平、双辽三郡的五万民兵,在这一次战役中,他们肩负着搬运工的使命,将缴获的牲口、物资,以及俘虏胜利的押入了飞马郡,从而让杨侗他们能够无后顾之忧的征战沙场。

    与愁云惨淡的突厥相比,这里随着杨侗的到来,可谓是热火朝天、欣喜若狂了。

    此役杨侗的玄甲军折损五百余人,怒涛、狂澜、海啸、飞羽折了四千余人,共计阵亡五千一百人左右,只是他们给突厥造成的伤害远远不止这个数,只是他们此番以劫掠物资、消耗突厥潜力为主,并没有统计歼敌人数,也没有详细数据,但绝对不少于六十万,因为单是一个同罗部就有四十多万人被一把大火烧了个干净,铁勒其他部落也都是大部落,这些大大小小部落损失的总数绝对不会少于十五万人,再加上俘虏到的二十多万人口,远远不止六十万数,若是算上失去物资而饿死冻死的幸存者,那数目一定会更加夸张。

    翌日一早,负责清点战利品的张万岁向杨侗禀报道:“殿下,说起来让人振奋,这一趟一共缴获马匹六十五万,其中上好的战马就有三十九万五千匹,牛有二十一万三千七百余头,羊最多,足有一千三百六十多万只。各种毛料上上下下加起来有二百多万张,还有干肉十五多万斤!”

    听着统计出来的数额,杨侗失神了好半响。其他人在听到这巨大的收获后,也纷纷惊呼出来。

    一旁的李秀宁听得都惊呆了,高兴的几乎跳起,一双秀眸绽放着异样的光彩:“难怪突厥每一年都到中原溜达一圈,这才多久啊?抢劫当真是死赚不赔的好买卖。”

    就连稳重的秦琼也忍不住道:“以后我们根本不愁吃穿。没有就突厥抢了就是。我们应该让突厥知道,我们以前只是秉持仁德,不愿意劫掠,真干起来可不输予他们。”

    “别说得那么难听!我们是打猎,不是抢劫……”罗士信一本正经的纠正。

    秦琼赶忙改口:“对对对,是打猎,是打猎,突厥是我们的猎物。”

    “不过我们此次损失也比较大……通传下去,凡是五军士兵,每人分一头牛、一匹马、十只羊、皮料十张,阵亡将士和残疾将士加倍,参战的五万民兵一人一匹马、五只羊、皮料五张。另外,所有隋军士兵每人可分两只羊,新兵和郡兵一只!剩余的牛,全部送去关内道,一家一头的分给治下百姓!多出来的羊和驽马卖给百姓,收入六成归朝廷,三成则分给出征诸军将领,一成分给阵亡、残疾士兵。”

    杨侗奖赏的命令传达下去,将士们爆发出了难以自控的呼喊声。

    杨侗眼中露着笑意,这还只是自己这边的收获,李景的收获没有计入其中,而阿史那思摩也将把六成收获献给自己,这么多牲口都给朝廷的话,就会成为一个沉重负担,如今一一分下去,足以让全境将士倍受鼓舞。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所需所求,莫过名利二字。追名逐利人这一生共同的目标,真正淡泊名利的又有几人?

    从军能够在短短瞬间内获得名与利,这如何不让他人羡慕心动。

    在朝廷和各级地方官吏的配合宣传下,从兵一定会成为治下最热门的职业。需要扩大军队规模的时候,根本不用强征,只需一道征兵令,百姓们在名利的诱惑下,自然会风涌报名。

    “殿下,俘虏一共有二十七万余人。”早早前来的杨师道道。

    “不止这么多,李景和阿史那思摩肯定也会送来许多,我听说阿史那思摩收获非常多,全部加起来,少说也有四十万。”杨侗笑着说道。

    杨师道问道:“怎么安置啊?”

    杨侗早有腹案,“并州战役中的李唐俘虏全部为民,配给他们一人一个突厥女人,组建新的家庭,就近安置到各郡县。至于突厥青壮一半拿去五原修长城,一半拉去挖矿。同时,把这些年里修长城且还活着的契丹、奚族、突厥老弱病残全部送到飞马郡。”

    杨师道明悟道:“殿下是说颉利可汗会来赎人?”

    杨侗点头道:“我们抓到的都是颉利嫡系军队的家眷,颉利为了军心,哪怕再不愿意也只有舍财换人。突厥、契丹、奚族人长相都差不多,就拿这些残次品以次充好,反正他们又不一一去对,对了,高句丽的残次品也一起收拢过来,全部夹杂在里头,拿去换钱。”

    “我知道应该怎么做了,正如殿下说的那般,这叫废物利用。”杨师道笑了笑,当初他们就是来这一手,害李渊吃了个天大的亏,不仅赎不回他的河东军,还带去了十几万老弱病残,如今已经成了李唐一个沉重负担,如今这一手,跟当初一模一样。他又说道:“这一次还抓到了五万三千七百多名孩童。这是突厥未来的强兵,一定是突厥重点要赎的群体。”

    “你觉得如何?”

    “赎回可以,但是全都打断一条腿一条手臂,让他们永远骑不了马,开不了弓!永远伤不到我大隋一丝一毫。”杨师道语气中冷冽的杀气刺人骨髓。

    “这么狠?”杨侗怔住了。

    “殿下,自古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进则生退则死,对于突厥这种杀我百姓的草原异族,说仁义道德简直就是对牛弹琴。若不是殿下钻了空子,杀突厥一个攻其不备,恐怕此时突厥几十万大军就会兵临城下了,那时我大隋必有许许多多将士家破人亡。而草原信奉的就是狼的法则,我们要想不被他们侵扰,只有杀得他们几百年恢复不了元气,就像汉武帝当年对付匈奴那样,从根本上断去威胁。这些即将成年的狼崽子,不杀光都已经够仁慈了。”杨师道眼神冰冷道。

    望着那张不带丝毫留情的脸庞,杨侗弱弱的问道:“仁慈不好吗?”

    “仁义不是不好不对,先辈给我们留下来的东西自然是极好的,但要看对象是什么人什么事。小错小过可以原谅。面对突厥这种大恶,只有一个字杀……”

    “好吧!等钱到手,由你负责弄残这几万头狼崽子好了!”

    “喏。”杨师道居然应了。

    “……”杨侗无语的看着杨师道。

    自己麾下的这些文人,一个比一个狠,一个比一个凶悍,胆子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牛。

    杨恭仁只有三千士兵就敢和杨玄感十万主力叫板,最后还让他赢了;杨善会和杨元弘带着八百战力参差不齐的郡兵,愣是把高士达、张金称的二十万联军轰退了;王琮坐镇河间郡时,逼得窦建德寸步难行;房玄龄这个怕老婆的,到了战场上胆子大得出奇,扛着刀片带着大军在北地郡把李世民干败了;最牛逼的要数韦云起,人家不费一兵一卒,忽悠到两万突厥精兵后,生生把契丹打残了……

    这哪是文人啊!煞神还差不多,看样子自己还是小瞧了这时代文人的风骨气节和血性了。

第180章:南部可汗(求收藏推荐)

    七天以后,杨侗带着凯旋大军迈进了邺城,青砖墙面厚重坚实、雄壮深厚。城门上建有城楼、箭楼、闸楼。巍峨凌空,气势磅礴。在午后的阳光照下,这座爬在雪地里的大城变得闪闪发亮,宛若神迹之城。

    凯旋之师的到来,邺城沸腾了,倾城出动,无数人敲锣打鼓的迎接又创造一个惊天动地大隋军人,一行人都受到了隆重的礼遇,人人披红带彩,跨马游街,接受邺城民众的欢呼和赞颂。

    邺城百姓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流民,对于安宁的日子格外珍惜,对于时常带来大胜仗的大隋军人非常尊敬,因为他们知道,百战百胜的强大军队,才是他们幸福生活的保障,可以说,全天下各方势力之中,单论拥军爱军这方面,拥有群众基础的大隋,绝对是首屈一指。新近并入的并州、关内道且不说,但冀州、幽州百姓的幸福指数绝对是十二州中最高一州,如今的日子,比起乱世之前还要好,因为他们现在不仅没有受到世家门阀、地方豪族的盘剥,官府还还分了田地,并无偿送给每户一头耕牛。

    这耕牛哪来的?是大隋军人用生命从穷凶恶极的契丹人、奚族人、突厥人、高句丽人手里抢来的,最后却无偿给了百姓,如何让百姓不拥军爱军?

    杨侗返回邺城,也让一直担心不己的突厥和高句丽松了口气,杨侗留在飞马郡,哪怕身边没有多少兵马,也足以紧邻的突厥和高句丽带来巨大的压迫感,如今杨侗返回邺城,这股子压力也消弱了不少。

    杨侗返回邺城,却叫李渊、李密、窦建德这三个跟杨侗做邻居的诸侯紧张不已,好在杨侗似乎没兴致掺合到中原纷争之中,只不过窦建德压力挺大的,毕竟,渤海的水师和黄河南岸的几万陆军不是闹着玩的,啥时候打过来真不好说。

    不过话说回来,杨侗真没兴趣再开疆拓土了,根基不牢靠,什么时候丢了都不知道。想想历史上刘黑闼为何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席卷整个冀州?窦建德打造下巨大人望是其一,最主要是李唐统一江山太快了,对冀州控制不力,所以几个月就沦陷了,若非是遇到李世民和诸多名将、猛将,天下极有可能再次大乱。

    杨侗不想吃这亏,决定停下来夯实基础,发展过快也不是好事,但是有件事必须要做,那就是不能给予突厥停下来休养,至于这个任务,交给南部可汗阿史那思摩最合适。

    “思摩…参见殿下!”当阿史那思摩看到杨侗的瞬间,连忙上前参拜,之前因为杨侗要求协助作战,加上本身壮大而生出的几分轻慢,此刻只剩下对杨侗的敬畏了。

    眼前这位是真真的真狠人呐。

    亲自带队在突厥掀起了一片腥风血雨,几十万人口的同罗部被他一把火烧光,哪怕突厥如今大不如前,颉利可汗也根本没办法跟始毕可汗相比,但瘦死骆驼比马大,阿史那思摩再自大也不觉得自己跟一统草原的颉利有可比性,但就是这样一位突厥大可汗,被杨侗搞掉了几十万人,连个屁都不敢放。

    此刻他再一次面对杨侗,已经不只有对方给予好待遇产生的感激,更对狠毒的杨侗产生了彻彻底底的敬畏之情。

    “南部可汗,你我也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不必多礼,快起来。”杨侗亲热的将他扶起来。

    “谢殿下。”阿史那思摩恭恭敬敬的站起来,躬身道:“不知殿下今次叫卑职前来,有何吩咐?”

    杨侗笑道:“如今你也已经算是一方霸主了,霸主当有霸主的气魄,没必要这么拘谨。”

    “不敢,殿下永远是君上,但有吩咐,思摩万死不辞!”阿史那思摩看着杨侗的笑容,心里没由来的紧了紧,神态变得更加恭敬了起来。

    霸主?

    自己这个被长城包围在大隋境内的部落首领算个屁的霸主啊?人家颉利那才是真正的草原霸主,但那又如何?如今这个草原霸主不一样成为杨侗成名的垫脚石?

    杨侗笑道:“此次邀你来邺城,却是有一桩大买卖与你分享,此事若成,你一定如同启民可汗一样,成为突厥伟大的大可汗。让以前瞧不起你的人匍匐在你脚下。”

    听到这话,阿史那思摩目光一亮,虽然畏惧杨侗,但他同样对杨侗的能力十分叹服。杨侗从发家至今,就从来没有失败过。而且这句“让以前瞧不起你的人匍匐在你脚下”尤其令他动心。

    他虽也是启民的儿子,可向来得不到信任,究其原因,他的母亲只是一个粟特女奴,而他偏偏又继承粟特人外貌。所以得不到阿史那家族视为同类,在启民和他的另外几个儿子的眼里,阿史那思摩跟奴仆没什么区别。父亲兄弟如此,其他人自然不会将他放在眼里过,若非他命硬,早就死于兄弟之手。他随遇而安,本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可杨侗这一些话给他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门内,是高高在上的荣耀。

    他动心了。

    “请殿下吩咐,但有差遣,思摩定当拼尽全力辅佐。”阿史那思摩心跳加速。

    “你的部落拥兵十万,而颉利也差不多是这数字。如今,突厥各部忙于救灾和安置部族,彼此之间打得不可开交。我以为这是一个出兵掠夺的机会,而你的族人有长城庇护,你完全是轻装上阵,完全没有后顾之忧。”杨侗也不再客套,直奔主题。

    “出兵抢劫?”阿那史思摩心中一跳,吃惊的看向杨侗。

    “你知道我这一次缴获多少吗?”杨侗自问自答:“六十五万匹马,其中上好战马有三十九万五千匹,牛有二十一万三千七百余头,羊最多,足有一千三百六十多万只。各种毛料上上下下加起来有二百多万张,还有干肉十五多万斤,金银珠宝美玉更是不计其数。俘虏近三十万人。”

    “这么多?”阿史那思摩吓了一跳,这收获比起他来,多了足有十多倍。

    “对,就是这么多!”杨侗笑着说道:“可知我为何抢得这么多,而你不足一成吗?”

    “是大隋将士骁勇善战。”阿史那思摩恭恭敬敬的说道。

    “这确实是,不过这是次要的!因为我去这一趟,真正经历的大战并没有。而你的人比我多,打的大仗也比我多,死的人也多了两倍,可你的收获比我少九成之多,原因何在?因为你不懂兵法,不懂战术!你这样蛮干,你那点家底迟早被你打没。”

    “惭愧!”阿史那思摩老脸通红。

    杨侗笑道:“我决定派秦琼将军带着你们打。秦琼有十多年的军事生涯,曾是我大隋战神张须陀将军麾下的头号大将,我每一场战争都少不了他!我们这一次兵分两路,拔也古、薛延陀、葛逻禄就是被他攻克的。有他统兵,你们至少可以减少一半以上的损失,等你实力仗大到二十万士兵的时候,哪怕是颉利也不敢轻易与你为敌,等我这边抽出手来,我们一起拿下颉利,到时候你就是于都斤山的主人了。”

    阿史那思摩眼睛大亮,若自己真的仗大到有兵二十万,那吞并颉利之后,他就是突厥的大可汗,完全摆脱杨侗的掌控。当下朝杨侗一礼道:“思摩愿誓死追随殿下!更欢迎秦将军当我军主帅。”

    “好,当断则断,有气魄!”杨侗满意笑了起来。

    “殿下,不知我们何时出兵?”

    “事不宜迟,秦琼将军明天就跟你一起去白城。”杨侗心下冷笑,这一试就试出这家伙的野心了,果真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接下来,就让你的兵去消耗颉利可汗的战争潜力吧,等叔宝威望冠绝全军,你阿史那思摩也没必要存在了。

    不过虽说不用担心秦琼的安全,可杨侗还是给他了怒涛军,可秦琼虽然感动,却死活不要,那是护卫杨侗亲军,而杨侗的安全比任何人都重要,最后他居然挑了一万善骑新兵,认为有了训练方法,迟早可以训练出不亚于怒涛军的强军。

    杨侗见他坚持,也不强求,反正主力是突厥人,而深明杨侗之意的秦琼肯定不会让新兵去拼消耗,而新在在战争中得到锻炼,一两个月换一批新兵的话,新兵也都变成了不怕战不畏战的‘老兵’。

    秦琼走后,杨侗将怒涛军交给牛进达来带,同时,让尉迟薛的海啸军扩到两万,玄甲军和飞羽弓骑人数不变。

第181章:贸易(求收藏推荐)

    轻纱幔帐之中,杨侗早早醒来。锦被里的无垢即便在熟睡之中依旧紧紧的缠着他,纯美的倾城容颜既有青春少女之清纯,又有轻熟婉约的妩媚。

    看着如同小猫一般蜷缩在怀里酣睡的无垢,杨侗有些怜爱的将她黏在鬓间的秀发捋了捋,她这无意识的动作,表明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

    想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少小丧父,接着被异母兄长轰出家门,过了两年寄人篱下的生活,母亲又不在了,自小无父无母,然后嫁了人被休了,又被嫁了……

    杨侗稍稍挪开缠着自己的无垢,轻轻掀开薄被起身下床。他唯恐吵醒床上熟睡的玉人儿,小心翼翼,孰料刚刚踏上地面,便传来一声迷迷糊糊的呢喃:“夫君…天还没亮呢…起这么早?”

    杨侗回头,便见到无垢拥被坐起,一头青丝肆意披洒,垂落在刀削一般香肩,俏脸上睡眼惺忪,似醒非醒。

    “时辰还早,你多睡一会儿!”杨侗连人带被一起拥住,将温软娇躯搂在怀里,然后一同躺下。

    “夫君不睡了?”无垢枕着夫君的胸前,轻声细语。

    “劳碌命!睡不着了。浑身仿佛有使不出的力气一般无处发泄,只是一早上没有运动,就让人有种浑身难受的感觉。每天不练一个时辰,整天都没有精神。”杨侗亲了亲无垢的小脸,自己起身穿衣,无垢闭上双眼一会儿,又忍不住张开,看着悄悄离开的杨侗,最终甜甜一笑。

    杨侗训练洗漱完毕,便召集大臣议事,一问才知道他北上的这些日子里,天下陷入了一个诡异的平静:

    李渊拥兵四十万,在关陇各大门阀的大力支持下,可谓是装备精良、钱粮充足,不过他打下巴蜀以后也就休养生息、勤练精兵,坐观天下大变,宗室大将李孝恭屯十万大军于西城郡丰利县,东可打向萧铣,东北可打朱粲,而且可以通过上洛杀向王世充的弘农郡。

    薛举在上一次大战被李世民夺了九成地盘,军队损失惨重,现在努力的募兵练兵,人数不够,吐谷浑人来凑。

    李轨曾在自己攻伐突厥时,对大隋武威郡发动了几场战役,企图夺回发家之地,不料被段德操打了几场伏击,损失了四万大军,段德操趁胜追击,一度打下了张掖全郡,但是杨恭仁、房玄龄等人一致认为大隋的摊子已经很广了,而张掖郡没什么价值,便让段德操席卷了全郡人口退回了武威郡,并在边境燕支山险要之地修筑大城一座,扼守住李轨东进之路,任凭拥有张掖、敦煌、伊吾、鄯善四郡的李轨自生自灭。

    关西一片和谐,关东王世充、李密、窦建德、王薄还有南方的萧铣、林士弘、杜伏威、沈法兴、李子通都相当安分,唯一还在动兵的也只有杨侗了,秦琼和阿史那思摩回到白城以后,立即率领七万突厥兵打向了突厥,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但说起来,还是突厥人打突厥人。

    至于还在淅阳、南阳吃人的朱粲,虽说拥兵十多万,但这家伙没有丝毫民众基础,迟早被他人取代,而且他所处的位置是李渊、王世充、李密、萧铣的交汇处,必将成为各方势力拉拢的关键一环,也将是引燃四大诸侯爆炸的导火线。

    杨侗知道,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天下大势已经开始逐渐清晰明朗,眼下是非常关键的时候,诸侯们此时的沉默,只不过是积蓄力量,当积蓄的力量爆发出来的时候,整个天下恐怕会迎来最乱、最复杂的时光。会有许多中小势力在大世之争中淘汰,大浪淘沙,剩余的都是有角逐天下资格的一方雄主。

    杨侗同样在积蓄实力为,不过他的手段略有不同,在春耕开始以后,便派人前去联络王世充、李密、窦建德这中原三雄,希望双方能够和睦相处、友好发展,大家开通商贸,一起赚钱,整天打打杀杀的有什么好的?

    杨侗如今势大,不说幽州、关内道、并州,单是在冀州南部就有十五万精锐,都快赶上三雄的精锐总数了,这还不算他的五万五千嫡系,面对这个庞然大物,无论一直有联系的王世充,还是李密、窦建德都不愿意招惹,如今杨侗主动提出和平相处,三人自然高兴。

    至于通商,努力发展民生的三雄更没有理由拒绝。

    中原打了这么久,牲口都差不多吃了个精光,畜力上的缺失,限制了粮食的产量,没有粮食谈何养兵,而杨侗在草原上大获丰收,最不缺的就是牲口了,如今杨侗愿意卖牛、驽马给自己耕种,王世充李密和窦建德自是大喜过望。

    但是杨侗也会区别对待,老王嘛,老朋友了,没啥附带条件!面对李密就不那么好说话了,李密捡了宇文氏兄弟内讧的便宜,江都宫不计其数的金银珍宝都落到了他的手中,不狠狠敲诈一笔怎么得行,不仅价格高出一倍,还规定买一头牛、一匹驽马的同时,还要买两百只羊,而窦建德则是附加二十只羊。

    但是让杨侗意想不到的是最爽快的不是老王,而是一直以为最穷的窦建德,这货一口气买了一万头牛、五万驽马和一百二十万只羊,也不知他哪来这么多钱。

    财大气粗的李密更壕了,买牛两万、马十万、羊二百四十万只,杨侗都怀疑他是不是想吃羊肉串想疯了,要知道中原人不善放牧,买羊回去也大多成为腹中美餐,但羊肉少,一只顶多够十人饱餐一顿,如果五十万大军放开了吃,也顶多坚持一个月。

    老王的家底差不多被杨侗掏干了,非常羞涩的买了一万头牛,但杨侗为了让他坚持住,白送驽马一万匹。

    老王在士族纷纷逃向李密后,将治下的士族洗劫一空,然后照搬起杨侗打土豪分田地那一套来治理地方,反倒成了中原最安定最得民心的诸侯。

    杨侗看出来了,这老王是破罐子破摔,既然得不到士族的支持,索性依托普通劳苦大众为根基,他现在的处境一定好过历史上的老王,毕竟,他赢得了民心。但是现在似乎迟了些,而且地盘也太小了一点,只有河南、弘农、襄城、淯阳四个郡

第182章:传位(求收藏推荐)

    天水郡,上邽

    薛仁杲忧心忡忡的带着弟弟薛仁越和褚亮、宗罗睺进了西秦王宫,去年入冬以后,损失惨重的薛举突然病倒了,名医、珍贵药石都用上了,但却不见好转。

    当初薛举被李渊和李轨联军击败之后,虽在房玄龄的联合之下,发动了三家攻唐之战,可元气却一直没有恢复过来,虽说他目前占领了天水郡、陇西郡、金城郡、枸罕郡、浇河郡、西平郡、河源郡和西海郡、临洮郡九郡,但地广人稀、钱粮不足,补充兵力都成了一个大问题。

    兵源上的缺少,薛举只能征发羌、吐谷浑等三万余人充入军队,但是他的兵力还是没能超过七万,和他全盛时期的二十万大军相比,足足减少三分之一之多。然而兵力补充上来了,却又因为被李世民掠夺狠了,导致无粮养军,固然从大隋那里买了二十万石,却也只是杯水车薪。

    更让薛举头疼的是由于他征吐谷浑等异族人为兵,从而使吐谷浑势力在境内迅速崛起,此消彼长之下,从少数民族变成了主族,而异族人天性残暴,掠夺本地汉人百姓比比皆是、时时发生,而薛举为了安抚这支军队,无法做到公事公办。

    且由于薛举治下边郡居多,地方民风彪悍,世代在这里生存的汉人百姓血性十足,被异族人欺负惨了,又在得不到公平对待,看不到希望之下,陇西郡、金城郡、枸罕郡、浇河郡、西平郡的汉人百姓纷纷迁往大隋会宁郡和武威郡,而天水郡、临洮郡和天下的汉人百姓则逃入李唐的汉阳郡、宕昌郡、河池郡,虽不至于十室九空,但也好不了多少,更令薛举惊悚的是不仅汉民百姓四散而逃,连汉人官吏和将士也纷纷不辞而别。

    短短几个月时间内,汉人百姓、士兵、朝臣便缩小了六七成,更令他绝望的是他的多次策划重大战役的谋主郝瑗,苦劝薛举无果之下,愤怒失望的挂印离开,不知所终。树倒猢狲散的景象如同末世来临一般,这使得薛举忧思过度、一病不起。

    薛举之病,让西秦上下都有一种天塌下来的感觉,薛仁杲忧心忡忡的向着医者问道:“父王的病情……”

    “老朽已经尽力了,二位殿下和大将军来得正好,大王正有要事召见!”医者叹了口气,离开王宫。

    “可是我儿来了?”似乎听到了声音,卧室里传来了薛举有气无力的声音。

    “是孩儿!”薛仁杲心中一痛,带着兄弟和两位大员进入薛举的卧房。

    形如枯槁的薛仁杲上前几步握住薛举的手,瓮声瓮气的说道:“父王,儿臣来了。”

    “本想再拖几年,但如今看来,我是大限已到、命不久矣!”薛举喘了口气笑道。

    “父王休要胡说,父王乃是我西秦的支柱,怎能说此话?我们还等着您带着大家中兴西秦呢。”薛仁越双目微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声音变得嘶哑。

    “中兴西秦?呵呵……人之将死,上苍会给预兆的,等不到了,等不到了!”薛举艰难的咽了口唾沫,费力的扭头看向褚亮和宗罗睺道:“趁着希明(褚亮字)和大将军都在,便叫你们做个见证!”他颤微微的将床头边盛放印绶的盒子放到了自己的胸口之上,叫道:“越儿!”

    薛仁越的心脏,却不争气的狂跳了起来,呼吸也变得快了几分,但还是很快压制住心中那股兴奋,没有去接盒子,深吸了一口气,跪到了薛举的床,口称:“父王!”

    薛仁杲眼中闪过一抹浓烈的不甘之色,几日前,父王说他是个冲锋陷阵的猛将,没有一丝治理之才,忽然决定将大业交给二弟薛仁越,这一决定,让一直担任太子的薛仁杲非常受不了。

    “我行将就木,时日不多!今天决定将由越儿继承我的位子,日后西秦之未来,全靠越儿了。”薛举握着薛仁越的手,吃力的道。

    薛仁越连忙道:“父王,大哥骁勇善战,孩儿安敢厚颜受此大位,请父王收回成命,孩儿愿意倾尽毕生之力,辅佐大哥,匡扶我西秦江山。”

    “若是盛世,吾之衣钵,自该由杲儿继承,但我西秦如今的主要问题是内忧,杲儿能纵横天下,但他性情过急躁了,若是传位给杲儿,这烂棋只会越烂,且杲谋略、城府皆不足与杨侗、李渊、李轨等诸侯抗衡,越儿虽说进取不足,可守成有余,日后可在杨侗和李渊之间左右逢源,所以此番传位,没有他意,而是为了我薛家传承!”薛举在兄弟二人的搀扶下坐起身来。

    “这……”薛仁越脸上闪过犹豫之色。

    “请殿下莫要推辞了!”宗罗睺跪下来,对着薛仁越肃容拜道。

    “请殿下以大局为重。”

    褚亮忍不住闭上双眼,他对于薛举这个决定是非常抵触的,薛仁越固然比头脑简单的薛仁杲更适合当继承人,且有大将军宗罗睺的大力支持,可是薛仁杲一直是‘太子’,且随着薛举纵横沙场,手握西秦四万大军,而薛仁越在军中毫无建树,薛举这突然间就废长立幼了,薛仁杲能甘心吗?薛仁越容得下功勋赫赫的兄长吗?

    这简直就是内斗之因,恐怕薛举一死,兄弟二人就干起来了。

    这一刻,褚亮有一种很不美妙的感觉。

    可是他褚亮能说什么?能做什么?

    “孩儿……承蒙父王错爱!”薛仁越的眼泪留下来,跪倒在薛举身边,失声痛哭,哑声道:“父王放心,只要孩儿还有一口气在,我西秦不会亡!”

    “接印吧!”薛举深吸了一口气,将印绶递到薛仁越身前。

    “喏!”薛仁越这一次没有再拒绝,双手郑重的接过印绶。

    “臣参见大王!”薛仁杲、宗罗睺、褚亮对着薛仁越行礼。

    “尔等先行退下,我还有一些话,要与杲儿、越儿交代。”薛举欣慰的看着这一幕,微笑道。

    “遵命!!”宗罗睺、褚亮退了下去。

第183章:背水一战(求收藏推荐)

    薛举的卧室内,只剩下薛举父子三人。

    “是不是很不甘?”薛举看着铁青着脸的薛仁杲,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

    “父王,我……”薛仁杲想要说什么,却被薛举止住。

    “我西秦的南方和东南有李渊虎视眈眈,东方有梁师都,东北和北方有杨侗的精锐之师,吐谷浑如今也是越发嚣张了。而我们地广人稀、钱粮不足,汉民大量逃往隋朝和李唐之地,这都快成为了吐谷浑的地盘了,一旦吐谷浑顺势东进,西秦将面临里外夹攻之境,就算吐谷浑不来,西秦的粮食问题也会让大军不战而溃。真的支撑不下去了。”

    “这……”薛仁杲闻言一怔,不解的看向薛举:“我们不是隋朝的盟友吗?”

    薛举喘息了几声,目光空洞的说道:“愚蠢,这乱世之中只有生死之敌,哪有盟友之说?盟友才是最危险的敌人。杨侗帮我们,其实是让我们牵制李渊罢了,等我们拼得两败俱伤,然后一战定乾坤。你连这个都看不透,说明你没有具备人主之资!”

    “我,我可以打。”薛仁杲脸红脖子粗的辩解,这也间接对传承问题表示不满。

    薛举叹息道:“没有兵、没有粮,你怎么打?你动不动就责打士兵为乐,你觉得士兵会为你卖命吗?而且,杨侗百战百胜,连拥有百万控弦之士的突厥都被他一再打败,你觉得自己打得过这种强兵吗?不说是你,便是我都不敢与他作对。”

    “这……”薛仁杲无言以对,想到未来可能跟杨侗对上,薛仁杲这心里面,就颇有几分忐忑。

    “光是粮食问题就能够让几万大军不战而溃,所以西秦没希望了,我现在只希望薛家不绝后。越儿你的性子暗弱,却也有几分处理内政的能力,若事不可为,你们兄弟直接投长安好,李渊虽说与我有仇,但如果你们投降了,他为了展示他的宽宏大量、仁义大度,不仅不会为难你们,还会给你们大富贵……当然了,李密、王世充也行,总能找个归宿。”

    薛举叹了口气,政治之间尔虞我诈,他很担心自己走后,两个儿子会骨肉相残,这才一再强调着说西秦没希望,他知道只有绝了儿子们希望,他们才会齐心合力。

    薛仁杲奇道:“父王为何没说杨侗?”

    薛举叹息道:“傻小子,我们是隋朝的叛徒呢!任何人都可以降隋,唯独我们这些反王不行,因为谋反乃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即便杨侗容得下你们,他的臣子也不会答应。”

    “父亲放心,我相信我们兄弟一定保得住薛家的。”薛仁杲虽是头脑简单,可也不是什么蠢笨如猪,经父亲一一分析以后,不甘之心也淡了。

    薛举知道薛仁杲是藏不住事的人,见他不甘之色消失不见,终于放下了心来,接着交待道:

    “李渊如今屯兵于大震关,对我西秦虎视眈眈,此乃外患,一旦开战,你们兄弟集中兵力先败一部,挫敌锐气,同时可以派人联合杨侗、梁师都共同攻之,梁师都未必会出兵,但杨侗定会出兵牵制!若有机会就拿下大震关为屏障,李渊父子皆非易与之辈,麾下又能人辈出,切忌太贪,若你们兄弟能此二关,接下来,便取汉阳、河池、顺政,放弃目前的领地,全力往南部蜀地发展。蜀地无甚强兵,且是天府之国,人口稠密,只须以微小的兵力镇宁险山关塞,便可如刘备一般自成一方雄主,这也是你们兄弟唯一的一点点机会。”

    薛举脸上露出了浓浓的悔恨之色,若李渊入关之后自己远走人口稠密的蜀地,而不是憧憬所谓的西京,和李渊死磕于关中,如今巴蜀就是西秦的了,只可惜醒悟得太迟了。

    “如果打不下大震关,就表示西秦没有半点希望了,趁着手中有兵,尽早降了李渊!你们有献地之功,又有大军投效,谅李渊也不敢加害于你们兄弟……否则,他将失信于天下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投靠于他。切记切记!”薛举拉着薛仁杲和薛仁越的手,眼神之中有着万分的担心和不舍。

    “父王放心,我们兄弟定谨遵父王教诲!”薛仁杲深吸了一口气道。

    “父王,我们都听您的!”薛仁越早已泣不成声。

    两人半晌不见薛举答话,抬头看时,却见薛举已经靠着床头,双目永远的闭上。

    公元619年四月,薛举病死于天水,位传次子薛仁越,薛仁越依从父亲遗命,册封兄长薛仁杲为全国兵马大元帅、宗罗睺为副帅、褚亮为尚书令、常仲兴为骠骑大将军……

    薛仁越上位以后,遵照薛举遗嘱,为父亲举办隆重葬礼掩人耳目,却令薛仁杲率三万大军强克大震关,大震关被打了一个猝不及防,八千守军尽数战死。

    大震关又称陇关、大宁关、故米。关城筑于陇山顶,是由陇山的自身特点和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决定的。

    陇山山脉横亘于陕甘之间,西北至六盘山,东南接秦岭,绵延千余里,横跨十余县,山势挺拔、高大雄伟,使陇山成了陕、甘两省之自然分界和古代中原汉族与西部少数民族间的天然屏障。但是,由于其东坂千河谷地与关中沟通,陇山自古又是贯通东西的交通要道,翻越陇山之后可南达蜀地、西去河西、北上关内道,其军事地位显赫,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关西坡面陡峭,四周山峦屏蔽,唯群峰间一条峡谷可达关隘,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抵”之势。

    薛举巅峰时期在此关前,有二十多万大军,但却在此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进军平凉郡,穿过弹筝峡进入安定郡,企图从萧关道向关中发动攻势,并在浅水原大败李世民,若非李轨从背后捅刀子,关中形式将会大变。

    薛举当时兵强马壮,却不得不绕了一大圈到北地郡,去攻打同样艰险的萧关道,可见大震关是何等的难打。但如今却生生被薛仁杲打了下来,这固然占了出其不意之便,却也说明了西秦军的彪悍程度,只不过薛仁杲却也付出了两万多条性命为代价。

    而与此同时,宗罗睺突进河池郡,大散关也为之告急,薛仁杲腾出手后,与宗罗睺会师,南克汉阳、宕昌……

    突如其来的变故,令关中再次大震。

第184章:机遇(求首订)

    长安,大兴宫甘露殿。

    李渊背着手在殿内来回踱步,一双眼睛掩饰不住忧虑之色,曾经的意气风发早已不再,巨大的压力令他苍老了许多。他本以为与大隋签订合约以后,能够获得休养生息的时间,谁料到半年不足,这该死的薛氏父子又跳出来搞事。

    此时此刻,他甚至怀疑薛举之死根本就是假消息。突如其来的危机,令他气都喘不过来。

    更让他担心的是,杨侗那个屡战屡胜的疯子会不会趁此机会对他发动全面战争,真到那一步,他只能迁都到刚到手不久的巴蜀了。

    不过也正因为有了巴蜀在手,李渊才没有像上回那样恐慌,毕竟,这一次还有退路。但尽管如此,李渊愤懑得差点仰天长啸,他就是搞不懂了,怎么入关以后,就没几天省心的日子给他过呢?

    这时,门口响起李建成声音,“父皇,二弟和诸位相国到了!”“好!”

    李渊移步走向了武德殿,挥手制止了李世民和独孤整、窦威、刘文静等人的行礼,“都坐下!”

    待到众人就坐,李渊沉声道:“大震关失守,关中西大门洞开,薛举兵临城下之日近在咫尺,都说说应该怎么办?”

    谋主刘文静早有腹案,拱手道:“圣上,不必太过忧心,这其实是好事。”

    “什么?”

    李渊有点呆了,并州失败、关内道大败,甚至巴蜀失守也能接受,但这是关中,关中西大门失守意味着什么?意味他刚刚建立不久的朝廷马上就被倾覆了,意味他李渊一统天下的美梦即将破灭,可如今刘文静却说是好事儿。

    这是啥意思啊?失心疯了不成?

    “圣上!臣以为这是薛氏临死前的反扑,不足为虑。”刘文静眼中闪中睿智的光辉。

    “何以见得?”李渊大喜

    “薛举固然夺回了失地,可元气一直恢复不到战前水平,其麾下只有汉胡杂居的七万大军,由于他重视异族人,使得汉人百姓纷纷逃向我大唐和隋境,足以证明其势已衰,离轰然崩溃只有一步之遥了!这一战,不过是临死一击而已!”刘文静顿了一下,接着笑道:“薛仁杲攻下大震关以后,却没有顺势攻入扶风郡,这足以证明薛氏后继乏力。如今他们在大震关下已经损失了两万余大军,手中之力不足四万,除去大震关一万守军,他在河池郡的兵力不足两万人,而且这还是他们全部的兵力,只要歼灭这两部军队,那么我们便可轻而易举的拿下天水、陇西、金城等郡。”

    “正是如此!”李渊顿时心花怒放。

    “明明兵力不足,那他为何还要兵分两路呢?”萧瑀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薛举此乃是声东击西之计,因为他的地盘已经不足以养军,更不能替他提供兵力,所以,他干脆放弃这些地方,打算图谋蜀地,借地势之利来对抗我大唐王朝,我们绝对不能让他在蜀地立足,否则就不好对付了。”

    “刘公,请赐教!”李建成道。

    刘文静道:“很简单,先派一名善守大将坐镇扶风郡,以免西秦军为祸扶风。再遣主力大军与河池西秦军对峙,另派一军大张旗鼓杀向天水上邽县,薛举担心老巢失守,河池的西秦军必然仓惶撤退,破敌的机会就来了,只要歼灭了这支军队,我大军即可顺势突入天水郡,大震关的一万守军不战而溃!”

    众人眼中都露出了赞赏之色,李渊叹了口气,自己瞧不起和冷落耿直的刘文静,真是愚蠢之极,他当机立断道:“肇仁可有合适人选推荐?”

    “屈突通大将军善守,可坐镇扶风!若是大震关有变,令他择机行事。”

    李渊点了点头,又朝李世民道:“若你为救援河池主帅,你有把握吗?”

    李世民犹豫了一下,本想说隋军会不会趁机入侵,但他想到李渊畏隋如虎,生怕又一次错失战机,想想李建成也会提到隋军,索性克制了要说隋军的念头,拱手道:“儿臣与薛举有过多次交手,此人武艺高强、阴险狡诈,更不是鲁莽之辈!我们万万不可大意,若是孩儿为帅,还恳请萧相国为行军参谋,以萧相国对河池郡地形的熟悉,再加上刘相国定下的奇谋,必能胜之。”

    “好,朕给你六万精兵,前敌之事你全权负责!务必一战灭西秦。”薛举严重的拖了李渊的后腿,对其是恨之入骨。

    “喏!”

    李世民行了一礼便退了下去,李渊捋须望着李世民英姿勃勃的背影,欣喜无限。

    “肇仁献策有功,赏金千两,蜀锦百匹!”李渊觉得自己应该重新正视、重视刘文静了!

    “多谢圣上!”

    刘文静感激一礼,接道:“恕微臣直言,我大唐的的危机不是冢中枯骨的薛举,而是杨侗,请圣上有所准备。”

    “你是说杨侗会毁约?”李渊脸色白了一白。

    “说出‘合约的唯一用处就是撕毁’这话的杨侗,绝对不是信守承诺的人,别指望他遵守一年和约。”

    李建成皱眉道:“可如果我们先派兵去边境,毁约的岂不成了我们吗?”

    “正是如此!”

    刘文静点头道:“杨侗从崛起至今,一直都在仗势欺人,这阳谋简直被他运用得炉火纯青,就算他把计谋敞开,关中也无可奈何,除非我们有实力与他对抗,否则我们只能被他拖在关中。”“杨侗真正的策略是把大唐牵制在关中,让我们无法安心扩张,而他则可以安安心心的夯实根基。而且他给予李靖等大将极大的自主权,若是我们毁约,李靖不用请求杨侗就可以毫无顾虑的南下。”

    刘文静心头苦笑,在对镇边大将的信任方面,李渊的心胸实在小得很,只要涉及军事行动,不管大小都要先向长安请示,也只有李世民才获得‘前敌之事你全权负责’的权利。

    李渊皱眉道:“我们该如何应对。”

    “细作严密盯着隋军动向的同时,派出军队囤积于约定区域之外。”

    “只能如此了!”李渊缓缓点头,杨侗计策很简单,可若你实力不如他,真就被他吃得死死的。

    但是有件事让他非常非常纠结,和约之中规定李唐不能在半年内进攻薛举,更让人气恼的是薛举本人没有签约,也就是说这和约对薛举没有约束力,可是李唐却是和约的签订者。

    杨侗会不会借机发挥呢?

    这让李渊非常担忧、非常蛋疼。

第185章:反客为主(求首订)

    “肇仁,杨侗明明有两次打进关中的机会,为何却答应与我们合谈?”

    李渊淡淡的看了独孤整、窦威一眼。

    刘文静心知李渊打算借杨侗之势来打压关陇权贵,会意道:“土地均分、以钱代禄、摊丁入亩税制、禁止养士、禁子收假子等政策受惠的是平民老百姓,那么谁会成为师大的利益损失者?有良田万顷的的大世家门阀。”

    “而义务教育能够最大限度的为他培养人才,让那些因为贫穷而不能读书学习的人,有一个翻身的机会。义务教育的推广,世家、士族的优势将会大幅度的削弱,加上只取寒士的科举制度,以及‘才优者则仕’的任官制度,世家门阀、士族想要称霸中流阶层官员,已经不可能了。再加上公开的审理官吏制度、勒石记功、勒石记过等政策,也让官官相护的怪现象降到了极致……这种种手段,都是在一步步的压缩世家门阀、士族的生存之基。总之,从他在冀州执行新政那一刻开始,他就与世家门阀、士族成为了生死之敌。”

    刘文静看着独孤整、窦威笑道:“隋朝立国这么多年来,一直将军武起家的关陇贵族视为死敌,他若取关中,关陇贵族能容得了他吗?如果根基都扎不稳,又何以争天下?而且他若想取关中,在和约签订之前,他的大军就从关内道打南下了,可他并没这样做,说明他心中清楚关中将会成为他的负累,所以索性不取了,但是他对关中,也不是什么都没做……杨广在世之时,派人在天下各地宣传冀州新政,弄得天下皆知,那冀州对于天下百姓而言,几乎是乐土了,人皆向往之。之前,李靖兵锋席卷上郡、北地郡、安定郡的时候,三群百姓全部是扶老携幼,踊跃进入关北六郡,如今各项承诺尽皆到位,这又带动了更多百姓前去投奔!若是百姓、家奴都逃光了,纵有百万顷良田又有何用?”

    李建成轻轻叹息一声,“可是我们知道了又能如何?难道我们还能效仿隋朝的政策不成?”

    刘文静叹息道:“这就是杨侗执行政策最可怕最厉害的地方,当百姓逃光了,我们这些无水之鱼就一个个暴露到了他的面前。不战而屈人之兵啊!”

    李建成怔怔的看着刘文静,倒是没想到,杨侗除了能打,除了把地方治理的颇有声色之外,竟然还在不声不响中,布下了局这么一个天下之局,算算时间那是在大业十二年的事情,当初杨侗才多大?他跟杨侗多少有几分相较之心,但有些事情,不服不行,杨侗那辉煌的战绩,足以让他仰望得掉帽子。

    独孤整、窦威也陷入了沉默,抛开个人立场不谈,他二人也能看出如今大隋欣欣向荣之势,但知道是一回事,要他们心向隋朝是不可能的。

    隋朝的兴盛,是杨侗将世家门阀权利不断弱化而形成的,那些跟随杨侗兴起的寒士,在此之前就非常落魄,哪怕全天下世家门阀利益被削光,对他们来说都能接受。

    如果说世家门阀在官场上的利益是一百分,经过杨侗削弱和剥夺后,只剩下十分,世家门阀当然无法接受了,但杨侗麾下寒士原本的权利是零,如今提升到十分,而且又有了身份地位,自然高兴的拥护,而余下九十分,被杨侗送给了底层百姓,自然也会得到百姓拥戴。

    如此一来,隋朝民富国强,万民拥戴,但损失的却是世家门阀和士族的利益。

    对于天下顶级世家的独孤整、窦威来说,他们可以从那一百分权利和利益中,分出一两分给百姓来提高家族人望,但要将九成以上拿出来,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独孤整、窦威皆非凡人,情知刘文静并非无的放矢,所以只能以沉默回应,杨侗这个名字的份量太量,重到两人有种喘不上气来的感觉。他们也知道李渊要说什么,但此时他们宁愿什么都不知道,所以,选择了告退。

    二人一走,李渊看向刘文静,坦言道:“朕欲效仿隋朝之事,肇仁以为如何?”

    大隋这些年的变化,李渊的探子都知道得差不多了,分田地、兴义学、鼓励工商对其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不说别的,单是分田地和义务教育,就让大隋像个无底洞,源源不绝的吸食各方势力百姓,再不作出回应,关中百姓迟早像西秦那样跑光。到时候,他那什么人来当兵?又哪来的军粮?

    如今各方势力之中,经过王世充的带着效应,连梁师都、王世充、李密、窦建德、杜伏威、林士弘等草莽枭雄都开始执行大隋的政策,这些枭雄纷纷派出使臣向杨侗讨教经验,杨侗大量的贩卖各种成熟的治民政策,可谓是大赚了一笔。除了李渊和只看出身的萧铣之外,都在治下进行变革。

    如此看来,天下诸侯都已经成了杨侗的棋子,杨侗虽未一统天下,但是他的影响力已经传遍天下。

    “这就是势,顺者昌逆者亡。”

    “杨侗就不用说了,就拿王世充来说吧,他治下百姓本来是最乱最复杂的,分田不到一个月,就一片安定,其民望更是扶摇直上。成效之显著,肇仁也看到了。朕要不想成为下一个树倒猢狲散的西秦,也只有学着杨侗这一套来,但如此一来,势必会触动关陇权贵的利益,所以,就算再不愿,也被逼着跟杨侗一起去压制天下世家门阀…王世充如此、李密如此、窦建德如此、杜伏威如此、梁师都也是如此……”

    说到这里,李渊苦笑道:“最开始,只有杨侗一人与天下世家门阀、士族领袖们为敌,朕记得当年是声讨一片,若非杨广强力支持,杨侗早就身败名裂了,可尽管如此,也还是没几人看好杨侗,也没人觉得他会坚持得了。然而等到杨广一死,其大势已成。再也无人能够动摇得了他的政策,大家只能顺着他的思路走,否则就是逆流而上,最终会被滔滔民意淹死。如今便是诸侯合力,恐怕也拿杨侗无可奈何!到了今天,朕才看清楚其布局,杨侗下的这盘棋真是好大气魄,朕不服都不行。事实上,不管最终谁输谁赢,杨侗都已经赢了,他削弱世家门阀的目的已经达到了。现在随着各路诸侯的随从,杨侗的各项政策的声势越来越大,若不变革,被淘汰那只是时间的问题。”

    跟李渊不同,刘文静这些年也一直关注杨侗,对方的每一步都清清楚楚,更找到了杨侗真正的路,但这条路杨侗能走、王世充能走、李密能走、窦建德能走、杜伏威能走……可是他李渊要走却很难很难,因为关中九成以上的土地被关陇权贵把持,所以,他希望关陇权贵能妥协,不是为他李渊,而是为关陇权贵自己,因为杨侗打进关中之时那最受伤的,不是他李渊,而是整个关陇权贵集团。

第186章:独孤之谋(求首订月票)

    离开大兴宫,独孤整和窦威浑浑噩噩的走到了独孤府,两人在书房中相顾无言。

    直到茶水都凉了,独孤整才缓缓开口道:“窦家主,圣上的意思已经很明朗了,他是借刘相国之口来告诉我们,他要在关中开科举士,还要分田地。”

    “独孤家主此言何意?”

    “窦家主非是不懂,只是不愿懂罢了。”窦威苦笑一声:“既然窦家主问了,那我就将这话挑明了。圣上想顺应大势,效仿隋朝整顿吏治、鼓励工商,促进农桑,分田分地。而这其中必然触及到我关陇贵族的利益,而圣上又不想当这恶人,所以圣上将这权利交给关陇权贵来选择了。”

    “定要分田地、兴科举吗?”窦威看着独孤整,一脸的无奈和肉疼。

    “这是根本,窦家主当知杨侗能有今日之势,均分田地、义务教育、开科取士乃是根本,若无这些,没有得到任何一方势力支持的他何以走到今日这一步啊。”

    隋朝能够成为百姓向往的乐土,是杨侗将治下田全部变为官田,分给百姓后不得私人售卖,令百姓从来不再为粮草而担忧,而摊丁入亩税制又令贫穷百姓减轻了负担。至于义务教育则是减轻了普通百姓教育的成本,再加上通往青云的科举制,才会有了今日的万民所向,

    如果没有这四大点为根本,那所谓的革新不过是换一种游戏规则而已,根本无法将百姓的积极性和认同感激发起来。

    独孤整并未停止,接着说道:“现在着急的不是圣上,反而是我们关陇贵族了,若不想被杨侗吃得连骨头都不剩,我们只能牺牲一部分利益,支持圣上大刀阔斧的革新,清除如今腐朽的吏治和民生,如果关陇贵族不愿意妥协。圣上再有能耐,也没办法拿着人心不附的军队去跟杨侗拼斗,大唐若败亡,关陇贵族也完了。我们可以带走金钱,但是浩浩荡荡的家奴和土地是怎么也带不走的,失去了家奴和田地,关陇贵族和普通的小豪族再也没有区别,若是新统一的王朝对世家门阀打压两代,我等家族泯然众人矣。”

    窦威也点了点头,他也看得非常透彻,在这历史大势面前,谁也阻挡不了!若是李唐侥幸得胜,他们日后还能获得补偿,若是杨侗或是其他草莽枭雄胜了,关陇权贵就彻底的完了。他沉吟了一下道:“怎么支持、支持多少田地,这都需要和家族商量一下,我们各自有了决定,再发动各大家族,独孤家主以为如何?”

    独孤整呵呵一笑:“那好,我们就一言为定。”

    窦威走后不久,独孤整默默的思索了起来

    独孤氏和窦氏如今并列为大唐第二族。地位仅次皇族李氏,远远凌驾于其他关陇贵族之上。独孤氏能够获得这地位并非偶然,他们在大业末年便将各地钱粮转移到关中,独孤氏号称是大隋首富,在并州、关中和巴蜀具有极高号召力。

    当李渊起事以后,独孤氏不仅拿出巨额钱粮资助李渊,还将大量青壮家奴投入到军队之中。

    在李孝恭南下巴蜀之时,家主继承人独孤澄奉家主令,劝说巴蜀各郡,为唐朝兵不血刃的占领整个巴蜀立下汗马功劳。李唐投桃报李,厚封独孤家族也在情理之中。但随着李唐屡败于隋朝之手,前后有近三十万大军覆灭,还被远道而来的隋军先一步夺入了关北九郡,使得独孤整对唐朝的信心也有点动摇了。

    如今被独孤整下重注的李唐,不仅令独孤家的巨大投资得到不丝毫回报,还像一个貔貅只进不出,独孤整当然不高兴了,这微妙之下,独孤整动了重新搭上大隋这艘大船的念头。

    虽说独孤家是李唐的背后的‘大财团’之一,投资力度超过了窦氏,窦氏是单纯的李唐外戚,若要重新投资的话,只能选择一些小势力投资。而独孤氏却还可以重新选择隋朝,因为杨侗跟李渊一样,身上都有独孤家的血统,更重要的是独孤家的独孤篡、独孤开远、独孤盛等三十多名嫡庶子弟尽数战死在江都宫乱中,为萧后的胜利撤离江都立下了不小的功勋,事后,杨侗也分别进行了追赠。有这一层关系在,若是再下重注,独孤整觉得杨侗应该可以接受独孤家。

    “家主,澄爷来了。”这时,传来门房管家禀报。

    独孤整知道独孤澄来了,“让他进来!”

    门开了,独孤澄走了进来,恭敬行礼道,“参见家主!”

    独孤澄独孤信次子独孤善的嫡长子,家主独孤整的亲侄子,天资聪慧,智谋干略都是当世第一流人选,虽没有在李唐王朝担任任何职务,但独孤整把家中诸多事务交给他决断,已经是公认的独孤家主的继承者。

    “中平来得正好,坐下吧!”

    “谢坐!”独孤澄行礼道谢,礼节一丝不苟,干净利落,

    等他跪坐在席子上,独孤整缓缓道:“独孤篡、独孤开远、独孤盛等三十多名子弟为隋尽忠,秦王也以大隋名义一一追封,子弟们死得其所……为了让子弟们在九泉之下瞑目,我打算让你去邺城,将子弟们的荣耀领回来!”

    独孤澄一脸肃然,对于独孤整说出这番话一点不意外,尽管杨侗只是一个十七八岁少年,尽管成名不到三年,但是他的存在成为各大世族策梦魇,那惊世才华和恐怖的战绩,也让李唐上下闻之色变,独孤氏再不走这一层关系,以后怕是来不及了。可是当他想到杨侗眼睛都不眨一下,就灭了五姓七宗的太原王氏、太原温氏,并轰走了闻喜裴氏的事迹,有些不太自信道:“家主,我听说韦匡伯去了邺城,最后灰溜溜的被轰了回来,我们这样会有用吗?”

    独孤整“大隋的实际皇帝是杨侗,他与韦氏可没有丝毫关系,韦匡伯自作聪明的要将女儿许给杨侑,这不是给杨侗添堵吗?没有被砍死,算他幸运的了。我们和韦氏不同,我们是堂堂正正的拜领大隋忠臣良将的封赏,这不仅是对隋朝的认同,也是对杨侗的认同,有这层关系在,以后接触起来就方便多了。”

    独孤澄沉默了片刻,道:“这样会不会引起李渊的不满?”

    独孤整冷哼道:“他李渊要募兵、要铜锭铸钱、要粮食养军、要田地安置百姓、要开科取士……这些都离不开我们独孤家的支持。他不满又能怎样?要说不满也应该是我们才对,他李渊除了能捏一捏牛粲这个吃人狂魔以外,他能对付得了谁?一个小小的薛举就反反复复的打了一两年,如今还被人家攻陷了大震关!这种人,怎么和纵横域外、开疆拓土的杨侗比?”

    独孤澄道:“其实不仅家主有意见,许多家主都对屡战屡败的唐军不满,听说连窦家也有不小意见。”

    独孤整眼中流露出了一丝悔意,“我是希望李氏统一天下,才支持他。但他们这么不争气,还像个貔貅一样索要不止,大家失望、不满很正常。早知道就该派出族中子弟支持杨侗,真是一步走错步步错啊!”

    独孤澄皱眉道:“可我还是觉得杨侗不是那种妥协的人。”

    “杨侗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刚硬的脾性跟刚刚登基的杨广一模一样,可后来杨广还不是向关陇贵族妥协妥协了吗?”独孤震说得很慢,仿佛是要让独孤澄记住他的话一般:“就算灭掉了我们这些旧世家,助他成就帝业的每个勋臣也即将成为新的大世家门阀,世家门阀是永远都灭不了的,而一个不懂妥协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杨侗显然不是这样的人,当初他将闻喜裴氏送到杨倓之手时,我就知道他是一个会妥协的人,只不过他在大事上刚烈霸道,所以,人们往往忽略了细小之事。”

第187章:萧后劝进(求首订月票)

    傍晚时分,夕阳染红天空,也将居高临下的神武宫笼罩在暖洋洋的红霞之中。

    杨侗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随着宇文禅师,呃,杨禅师的到来,南阳公主也褪下了女冠服饰,换上皇家公主着装,惨白的俏脸也多了几抹血色,笑容也日渐增多!十一岁的杨禅师小朋友文文静静的像个小姑娘一样,可谁都没料到,这熊孩子居然独自一人逃去延安郡找隋军,这胆量不是一般的大,对于杨侑来说,多了一个一同学习的小朋友,两人正好都是需要朋友之时,因此关系十分要好,一起读书、一起下棋钓鱼、一起学武练剑,两天形影不离;而对于被宠坏了的小公主来说,则是多了一个欺负的对象。

    小公主仗着年幼得宠,坐在了杨侗身边,那双如童话公主般的圆大眼睛,一眨一眨的,泛着异彩,满心期盼的望着杨侗,“侗儿,你都忙什么呀?好几天都没见你了,好想你啊。”

    杨侗对这个小皇姑极为溺爱,手指滑过她那瓷娃娃般的白嫩脸蛋,笑着说道:“视察造船厂、水军基地什么的!总之忙得很,过些天抽空陪你逛街好不好?”

    “好好好!”小公主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喜笑颜开。

    见小公主笑得如此开心,萧后这当娘的心中都吃醋了,这丫头自己宝贝女儿,恨不得含在嘴里,捧在手心。可这丫头一见到她的大侄子,立即就不要娘了,让她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佯怒道:“芳儿,你想侗儿,就不想母后了?”

    “不想不想!”小公子摇着脑袋,小辫子晃啊晃的嘟哝道:“母后天天看到,有什么好想的?还是侗儿好,会讲故事、会变魔术,有趣极了…我最喜欢侗儿了……”

    萧后脸色登时垮了!

    另一个萧太皇太后见一家人聚在一处,其乐融融,心中喜悦又伤感,真正的一家人还缺了好几个。一个出家为僧,丈夫和儿子却是再也回不来了。她强笑着问小公主:“那侗儿给你讲了什么故事?”

    小公主来了兴致:“好多呢,有三国,有齐天大圣孙悟空…我最喜欢大闹天空的孙悟空、闹海的哪吒了,还喜欢七进七出的赵子龙、黑脸大汉张飞、典韦。最讨厌曹操、如来佛这两大坏蛋。曹操为了一个女人,把典韦害死,还有如来佛,敢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可恨可恨…母后,家里你最大,你将曹操、如来佛关进天牢行不,让典韦来当我的侍卫,这样我逛街就不怕坏人了……”

    “……”一家人全都无语。

    他们虽然不知孙悟空是何许人物,但曹操、典韦、赵云是知道的,不说杨侗一个秦王,就算是皇帝也不能让死了几百年的人物复活啊。

    萧后无语道:“那芳儿给母后说那孙悟空怎么大闹天宫。”

    小公主舞动着筷子,绘声绘色的讲,“孙悟空是从女娲娘娘补天石里崩出来的石猴子……”她语气幼稚,表达自然不如杨侗到位,但年纪小小的她记忆极好,将孙悟空出生、拜师、取定海神针、上天做官、大闹蟠桃会,偷吃金丹,引发天兵天将围攻花果山、大闹天空,最后被关押五行山这精彩桥段都说了出来。

    把那四大天王、三太子哪吒、太上老君、哮天犬、二郎神等打人物说得丝毫不差。

    起先一桌人只是想逗逗她开心,却不料最后连自己都陷入故事情节中了。

    “好厉害的孙悟空,如来佛讨厌死了。”斯斯文文的杨禅师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高兴的拍起了小手。

    众人皆笑!

    “皇祖母、大皇姑!封表弟一个国公当当如何?”杨侗问道。

    “那不行!以后禅师凭真本事来取!”南阳公主俏脸一沉,以为杨侗要把宇文家的‘许国公’爵位给杨禅师继承,很生气,不高兴了。

    杨侗想不到南阳公主这么倔,“也好!那就让表弟和靠山王(杨义臣)一样,先在宫里居住,长大以后,再以能力来提升。”

    “如此最好!”南阳公主转嗔为喜。

    萧后插言道:“侗儿,你打算什么时候登基?”

    “我现在跟皇帝没什么区别,当了皇帝地盘也不会长一寸,文武大臣也还是这个样,没意思!”

    杨侗迟迟不肯登基的原因是他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登基为帝就意味着他要以失去自由为代价。当了皇帝,就被困在邺城,不可以轻易出征、出城,若是要巡视天下,暗访各地,恐怕还没离开邺城,各地都全地方了,这样子,又看到什么真正的民生?

    萧后叹道:“你登基了正式官制才能颁布天下,大家也才有努力的方向。你不登基则名不正言不顺,始终无法凝聚人心。大家跟着你拼命,图什么?不就是从龙之臣吗?”

    杨侗默然。

    麾下几名大臣希劝说他登基已经不知多少次了,希望他登基来凝聚人心,毕竟他们已经到了极致,要提也只是爵位罢了,他们或许有一点私心,都想做从龙之臣,立下拥立之功,但杨侗相信,这里面更多是大臣们对前途的一种担当。可绝大多数将士官吏来关注的还是赏赐、官职、爵位、田地、钱粮这些东西。如果君上没有对雄途大业向往,那麾下还有何奋斗的目标。

    “再说吧!”最终,杨侗嗑然长叹。

    萧后见他万般纠结、千般不愿的样子,嗔道:“别人做梦都想当皇帝,你这个龙孙反倒处处拒绝。我看你能躲到什么时候。”

    “要不……”杨侗扭头看向杨侑。

    “二哥别看我!”杨侑脑门一缩,道:“我要当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我才不当什么皇帝呢…每天都傻坐着,一点自由都没有,跟个木头人一样,这苦差事我才不要。”

    还在长安的时候,因为留守身分的束缚,让他完全失去了自由,天还没亮就得起来当木头人听政,听着一群老头子解释政务到大半夜才能睡,这样的日子简直不堪回首,如果当了皇帝,日子怕会更难过万分,现在能够无忧无虑的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杨侑快活死了,皇帝这种无聊的事情他坚决不干。

    众人:“……”

    坐在杨侗身边的小公主正吧唧吧唧吃着一块鸡肉,听到杨侑这番话,两只大眼睛转了一圈,顿时眉开眼笑,看着杨侗脆生生道:“让我当皇帝吧。”

    “噗”小舞一下没忍住,一口汤水全喷在无垢身上。

    “不好意思,实在是激动了。”小舞歉意地看着无垢。

    南阳公主忍俊不禁:“小妹你想怎么要当皇帝?”

    “第一道圣旨是让侗儿给我讲一天,不是,讲一个月故事。”

    “噗!”坐在杨侑身旁的杨禅师也没忍住,一口汤水喷在了杨侑脸上。

    “第二道圣旨是什么?”

    “命令侗儿继承皇位!”

    众人绝倒!

    便在这时,外面传来了消息。

    “殿下,诸位大人有紧急要事相商!”

第188章:老谋深算(第五更求首订月票)

    神武宫朝阳殿中,饭都顾不上吃的杨侗与杨恭仁、房玄龄、杨师道、魏征、韦云起、孔颖达、刘政会、凌敬聚齐。

    “殿下,西秦国发生了大事,薛举病逝,临终传位次子薛仁越,薛仁杲为兵马大元帅,薛仁杲攻克大震关,宗罗睺克河池!”

    这个消息大出杨侗意料,薛举一向体格强壮,怎么突然病亡了呢?而且登基的不是长子薛仁杲,而是次子薛仁越,莫非薛仁越扮演着弑父的角色?不过从后续发展的事情来看也不像啊!

    “西秦树倒猢狲散,薛氏兄弟粮食不足,兵力也只有那么一点,跟李渊死磕不是找死吗?”

    “已经死了!”韦云起苦笑道:“薛仁杲是以两万余人为代价,才攻下的大震关,他留下一万守军,又急匆匆的驰援河池,被李世民打了一个伏击!薛仁杲大败,与薛仁越败退河源郡,宗罗睺部属全军覆没,本人亦被部将所杀,人头献给了李世民,大震关守军不战而降。梁师都出兵救援,反被屈突通击溃,悍将辛獠儿只率数百骑北窜平凉郡。”

    “唐军三路皆平,士气大振,随后大举反击,屈突通在安定郡良原县大败梁师都堂弟梁洛仁,歼敌两万余人,安定郡失守,李世民部部将张士贵收复汉阳、宕昌,并兵不血刃的拿下西秦临洮郡,李世民攻克天水、陇西二郡。”

    半晌,杨侗才淡淡的问道:“我军有什么表现?”

    “会宁郡守薛万均趁机出兵占据金城郡、枹罕郡,武威郡守段德操引三万大军占据西平郡、浇河郡!灵武郡守王伏宝奉李都督之命,率两万五千精骑入驻会宁郡,与薛万均一北一西夹制陇西李世民,段德操于枹罕郡与张士贵对峙。”韦云起一副幸灾乐祸、忍俊不禁的模样。

    “遇到这一伙猛人,算李渊倒霉,我这老岳父好不容易打爬了薛举,最最白白为我们做了嫁衣!”

    杨侗十分同情李渊,要知道历史上的今天,他老人家已经差不多一统中原了呢。可如今呢?关中接二连三的被李靖威胁,接三连四被自己敲诈。

    杨师道呵呵笑道:“干脆取回关中算了。”

    “那不行!关中太复杂了,一点都不好治理!唉,这回应该怎么敲诈呢?真真是愁死我了,李靖他们咋就不能输不回呢?”

    众人听得直翻白眼,魏征笑道:“让他再嫁一女,再送一回嫁妆。”

    杨侗晕死,这老魏也不正经了。

    “这里有李都督飞马送来的急信,请殿下过目。”杨恭仁呈上了一封书信。

    杨侗拆开信仔细看了一遍,李靖在信上说李唐要谈判,他那里暂时按兵不动,同时说薛仁杲、薛仁越希望大隋能够援助粮食,作为回报,他们在局势稳定会就发动河西攻势。

    薛氏的要求倒让杨侗有些心动了,如果他们真能占领河西,斩断唐朝的马源地,这倒也不错,只不过他心中也有点担忧,薛举父子为人残暴,对百姓强征暴敛,男子尽皆驱赶从军,在河湟一带民愤极大,他们父子为了自立不惜投靠突厥,骨子里根本没有民族大义之说,他们现在依靠不了突厥了,但是薛氏的军队有很大一部分是吐谷浑人,他们走投无路之下,极有可能引吐谷浑参与到中原大战之中,如此一来,杨广千辛万苦打下的西海郡和河源郡有可能再次落入吐谷浑之手,这样的人他宁可让李渊给他灭,然后让李渊费人费力维护边塞的安宁。

    不过历史上唐朝的民族政策让他十分的恶心,李世民执行的边郡政策是让突厥人治突厥、契丹人治契丹、吐谷浑人治吐谷浑,这种制度在朝廷全盛时还可行,一旦衰弱了,各族便纷纷自立,反过来威胁唐朝,李世民搞的这一套到了李治时期,便让各族露出了他们尖利的牙齿。

    相对来说,杨侗更喜欢隋朝占一地治一地、汉化一点的政策,这种占地设郡、设置官吏、迁百姓入驻的统治方式,这无疑是实实在在的控制住了牺牲无数将士性命打下来的疆土,像伊吾郡,是杨广时代打下来的疆土,这才不到二十年时间,就已经完全归化成功,若是按照李世民那一套来治理的话,在中原大乱的如今,早就重新立国了。

    但是思来想去,杨侗还是觉得自己无力治理这么多地方之前,还是应该支持一下薛氏兄弟,免得他们直接降了吐谷浑,以从而以此方式在西域地区打入一根楔子,以保治家统治在西域的影响力,不管以后是李唐拿了,还是薛氏兄弟守住了,都还是汉家领土,以后收复起来也不会涉及到国际之争,不过相对而言李唐肯定比薛氏兄弟靠谱一些,若是让李唐与吐谷浑怼上,一是可以消耗李唐的国力,二是保住汉家统治不失。

    一念至此,就有了两个决定。

    一是支持薛氏兄弟在浇河、河源立足,二是把西平、浇河、枹罕卖给李渊,从而达成消耗李唐和吐谷浑国力,又能保住国土的目的。当然,也可以用这三郡去和梁师都交换他的平凉、弘化郡,梁师都的地盘被大隋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包围,还时不时被隋军强行借道,南面又是李渊的疆土,这两大势力都不是他惹得起的,在这里根本没有丝毫发展的空间,所以这家伙肯定是寝食难安,能够脱离大隋的包围圈,估计他也是求之不得的吧。

    当他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时,众人一致赞同与梁师都以地换地,因为这样一来,大隋在关内道的领土就不会凹下一个大坑,东边的延安郡和西边的金城郡联系起来也十分方便,更重要的是梁师都去到西平、浇河、枹罕以后,李渊要想获得养马之地,就多了一个对手,需多打一个敌人。

    对于李渊,众人也从最先的不以为然到了如今的重视,李渊或有一些性格缺陷,但绝不是他水平不行,而是他从太原起兵至今,从来没有得到休整的机会,这才被准备了一两年时间的大隋屡屡击败,若是给他一年的时间,那他的军队必将会向精锐蜕变。

    而且他在执政方向非常有水平,特别在平衡之道上做得淋漓尽致,在对待关陇权贵问题上,他重点扶持独孤氏、窦氏,让两家各带一个派系明争暗斗,使他从中谋利;朝堂上,李建成和李世民也被他利用来维护自己的帝位。

    自从并州战役结束以后,在李渊刻意支持下,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之间的矛盾已渐渐公开,这种矛盾或许不是夺嫡之争,而只是一种政见不同,对于他们兄弟之间的矛盾,李渊不仅没有干涉,反而不断的给予李世民军权,从而给李建成这个太子一定的压力。

    李渊支持李世民去争太子之位的原因不外有二:

    一是李渊正值大有可为的盛年,怎么说也有十多二十年寿命,而太子李建成已经三十了,若是不会发生意外,李渊还有二十年的皇帝命,可那时李建成已是五十岁的老太子了,若是无人制约,难保李建成铤而走险,发动宫变。如今李世民的崛起,致使李建成一党将目光从帝位注视到了逐渐崛起的李世民身上,二子相争,只要不危害社稷,反而有利于他对帝位的控制。

    二、如今是乱世时代,李渊不得不给予儿子极大的自主权利,让他们组建强大的班子替自己夺天下,若只有单纯一派,那么,逼宫这种事情很可能发生,而二子实力相当,更有利于李渊对他们的控制。

    这样一个老谋深算的人,又岂是易与之辈?更厉害的是他借杨侗痛恨关陇权贵之势,对关陇权贵一步步的敲骨吸髓,令对方不得不依靠在他的身边,给他源源不断的输送养分,如果他能一统天下,那么,关陇权贵已经虚弱到了一种可怕的地步,那时候,李渊想怎么收拾关陇权贵都行。

    如今的关陇权贵被死死的压制在关中,而杨侗又不会接受这些人,所以除了跟着李渊一路黑到底,事实上关陇权贵是别无选择了,甚至连扶持另一个人取代李渊都不敢,因为关中的形式实在危险了,如果关中发生内乱受益的只会是杨侗,一旦李渊败了,以他堂堂帝王之尊和杨侗岳父两重身份,或是幸免,可关陇权贵就倒大霉了,因为他们是推动李渊谋反的庞大势力,还是大隋动乱的关键因素,而且弑君的宇文化及也是出自关陇权贵,对于这样一个恶行累累的庞大势力集团,杨侗是绝对不会放过他们的。所以,事实上,关陇权贵是别无选择,只能顺着李渊的节奏来走。可以说这也是李渊连连失败后,获得的最大红利,而有了这些人的全力支持,李唐终将爆发出恐怖的能量。能够借外患将自私自利的关陇权贵玩得团团转,不得不说李渊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

    正是这原因,所以众人支持杨侗对李渊进行全方位的打压,从而让关陇的钱财变得大隋的钱财。

第189章:不寻常的味道(求订阅月票)

    余晖遍洒宫殿。

    在长长的走廊里,小舞白衣胜雪,手拎一只精巧食盒走向书房,夕阳在她的身上披上一层光晕,清丽绝伦的脸颊上美丽得宛如一幅画。只是那双秋水眸子中蕴含淡淡的愁容,今天晚上她的夫君没动筷子就让人叫了去,回到后苑就把自己关了起来,心事重重的模样。

    小舞心知夫君遇到了难题,肯定又忘吃饭,从迁到邺城之后,他就常常这样。为了就近理政,有时候甚至睡在朝天殿、朝阳殿……而从那里回来仅只不到两三里,可他为了节省时间,这么短的距离就不会回来……小舞觉得见到夫君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见到了也往往是问候一番,之后便又埋头于公务之中,没有下文了。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君变得越来越冷峻、沉稳、睿智,而夫妻间的共同话题似乎越来越少。尽管知道儿女之情不应该是她的关注点,成熟和独立才是他应该表现出来的,可是她也会忍不住想“夫君也许是不喜欢我了。”每当这么一想她就心痛欲绝。

    尽管她也清楚大隋是什么样子,也知道丈夫关注国事是对的,更知道丈夫在姐妹中最喜自己!可再怎么说她也是个女人,哪个女人不希望丈夫关心疼爱自己呢?她并不奢望可以像皇祖母那样,是皇祖父事业上的助手,也没有那么伟大,她只希望自己的夫君多想她疼爱他一点,哪怕只是偶尔想起的都是她的好,那么她就心满意足了……

    原来爱一个人是这样的,时时刻刻想他、思念他,一切都为他考虑,哪怕把自己低入尘埃里,也在所不惜……

    女人往往对一男人好奇而产生好感,因为崇拜而沦陷!

    她听了太多关于自己夫君的评价,也看到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睿智……

    可是,一想到夫君一忙起来就不休不食的拼命样,卫凤舞可爱的皱着鼻子,一脸的不高兴!这么拼着,身子哪吃得消啊。

    想着想着,已到杨侗的书房,这所谓书房,其实是霞晖宫中一坐独立的宫殿,占地足有五亩之广,除了一栋高三层的主建筑,尽是亭台楼阁、竹木山石,还有一面占地一亩的湖水,湖水清冽,四周绿树成荫,花木茂盛,不远处有一座两丈高的石台,上修一座八角回风厅。

    小舞轻叩房门,“夫君,是我。”

    “门开着,自己进。”里面传来了杨侗懒懒散散的声音。

    小舞会心一笑,夫君每被政务烦了,就会躲在这儿,与其说是不准外人进入的书房重地,不如说是休闲放松之所,内里也没什么秘密,顶多只是摆放着书籍罢了,跟神武宫中的藏书阁区别不大,只是许多稀奇古怪的政策都杨侗在这里书写,然后传出,所以以讹传讹之下,大家都以为有天大的秘密一般。

    推门进去,只见房间里窗户开着,夕阳漫洒而入,给房间里抹上一层淡淡的光晕,她的夫君坐在一张‘大师椅’上,隐隐可以看到椅背露出的金冠。

    小舞将食盒放在桌上,笑靥如花,声音总带着黄鹂般的娇嫩清脆,“夫君是在写诗吗?”

    “写什么诗啊?我都烦死了!”

    借着温馨的霞光,杨侗看见小舞俊俏脸蛋上闪耀着暖玉一样的光芒,身材曲线流畅优美,风姿绰约,亭亭玉立,当初青涩的小美人,像五月含苞玉兰,带着青春雨气晨露,明朗芬芳,浑身上下都洋溢着一种轻熟魅力。

    杨侗静静地躺着,一句话不说,似笑非笑地看着小舞,目光温柔而又充满爱惜。两人四目相对,小舞紧张地笑了,嗔道:“这么看我干嘛?”

    杨侗张开双臂,笑道:“过来,让夫君抱抱。”

    小舞听话地将柔软的身躯靠在他怀里,凑过脸来亲了亲杨侗的脸颊,温顺地将头垂在他的颈边。

    小舞看他精神不振的样子,心疼道:“累了就早点睡吧,这几天你都睡在朝阳殿,想必也没睡好吧……”

    “各郡郡守都想让百姓在农闲时有份收入,上报治下各县的修路、修水渠等建设地方计划,不抓紧处理掉怎么来得及?”

    “不是有审计司吗?你把握最后那道关就好了。又何必这么累啊,朝政不管永远都处理不完的,偶尔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呀。”

    杨侗叹了一口气,“我也想啊,可审计司是个全新部门,还不成熟,我作为这个部门的开创者,审计司的许多发展方向都需要我来引领,得像带学生一样把来济他们带出来!”

    他将妻子搂进怀中,额头相抵,轻声道:“我不仅要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还要把各项治国制度完善起来,给我们的孩子留下一个夸耀万世的真正太平盛世,你觉得我可以吗?”

    “我信你…”小舞眼眶一红,紧紧的紧着她的夫君。

    夫妻之间互相打气,不需要有太多甜言蜜语,一句“我信你”就足够了。

    小舞目光里充满柔情,嘴角露着甜甜的笑意,她虽然十分迷恋这温馨的感觉,可想到夫君没有吃饭,便在怀抱之中扭来扭去,“哎呀,让我起来。”

    “什么事这么急?”

    “夫君,我给你送饭来了。”

    “送饭?”

    “你说呢!”

    小舞娇嗔地反问丈夫一句,打开食盒,将几盘小菜和一碗米饭放在他面前,又从食盒里取出一盅牛骨汤。

    “趁热吃吧!”

    杨侗也有些饿了,他拾起筷子,端起饭碗吃了起来,忽然停下筷子问道:“现在斗米多少钱了?”

    小舞坐到杨侗对面,“大概四十五通宝吧!麦子便宜一点,也要三十五通宝。”

    杨侗眉头一皱,他记得去抢劫突厥之前,是三十钱一斗,一石才三百新钱,怎么短短时间里内就涨了十五钱。

    正如后世猪肉价是衡量物价的重要指标一般,粮价高低隋朝物价的直接标准,民以食为天。没有饭吃就要造反。因此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把粮价看得比天都要重!他知道小舞并没在深宅大院里养尊处优,她经常和宫人交流,很了解外界情况,他又问妻子:“怎么涨了一半的价格?”

    小舞给丈夫盛了一碗汤,脆声道:“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听说突然涨了,而且还在上升。”

    “不应该啊!我们的粮食多得出奇,难道是有人在背后使阴手不成?”

    “可是今年非同以往啊!大隋多了一个并州和关内道两大负担,并州去年因为战祸延误了农时,虽不至于绝收,可也远远不能自给,而且夫君又收了几百万中原灾民和一个民生凋敝的关内道,民间的粮食当然不够了,人多粮少,粮商涨价也正常啊。”

    一句话倒提醒了杨侗,这几年年年丰收,政府以高于市场一成的高价收购过剩粮食,以免谷贱伤农。然后入仓储存,等到灾荒缺粮之时,再以市价出售粮食,既能赈灾济民又能平稳粮价,维护民生。

    同时,官府又把粮食这种重要民生和军用物资,尽可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再加上为了防止粮食外流,禁止粮商囤粮居奇,所以能够在民间流通的粮食极少,人少时民间尚能以市价供给自足,人一多了起来,自然就供不应求,物价上涨了。

    只不过小舞说的“突然涨了,而且还在上升”这话,令他警惕了起来。

    小舞舀了一碗汤放到他的面前,却见夫君筷子停在空中久久未动,嗔怪的白了他一眼,柔声劝说:“其实我们这儿是好的了,听说中原和关中,斗米近贯了呢。”(注:钱币方面以‘贯’代替‘吊’)

    “他们的烂钱跟我们没得比!”杨侗非常得意,关东世家的力量果真大得令人无法想象,哪怕是在战乱之中,他们也有办法从巴蜀买来大量的实物,并以送货上门的方式运达冀州,并换走了九成以上的五铢烂钱,治下的冀州、幽州、并州已经完成了新旧钱的兑现,再也没有见到旧钱的影子,据说巴蜀那儿的世家们除了五铢钱,实物都被掏了个空,一个个赚了个盆满钵溢,数钱数到手抽筋。而关内道几个郡也在加紧兑换回收之中,并由飞马商行投入到长安的市场之中,有了齐王李元吉名号的掩护,这些劣钱源源不绝的换走了长安的财富,等到飞马商行用所有劣钱朝着铁锭、粮食下手的时候,将是给予关中致命一击的倾空日,届时李渊就会发现关中穷得只剩下钱了。

    “这我知道!”小舞又说道:“不过粮食问题,夫君也不用太过担忧了,其实百姓能活下去,就不会造反。关键是官府要得力,别像前几年一样,官仓明明有粮食,就是不肯放粮,逼得人们不得不造反。”

    杨侗将她递来的热汤一饮而尽,点评道:“王妃娘娘了不起啊!都懂得这么大道理了。”

    小舞得意道:“我和无垢妹妹现在的老师是皇祖母,学到的大道理多着呢。”

    “很好很好,以后你们都是我的左膀右臂。”杨侗哈哈大笑,萧后从亡国公主,到晋王妃、太子妃,最后稳居皇后十四载,可不只是美貌贤惠那么简单,还有着睿智头脑,超高的政治手腕,有她言传身教,小舞和无垢又聪明好学,当起王妃侧妃、皇后妃子绝对是绰绰有余。

    饭后,夫妻二人在‘书房’的庭院中携手漫步。

    清凉的晚风丝丝吹在夫妻身上,一阵阵沁人心脾。四下小虫不住浅唱,远处传来几声长长短短的鸟啼。光,影,声,还有无处不在的温馨气息构成这宁静华美夕阳景致。

第190章:粮价暴涨

    寅时中,鸡鸣声声。

    “夫君!起来了!”

    杨侗睡得正迷糊,却被一双小手给推醒,小舞慵懒而心疼的声音在杨侗耳边回荡。

    两口子昨夜大战四合,杨侗此时睡意正浓,他迷迷糊糊睁开了眼睛,见外头天色阴暗,最多不过四点,随口“恩恩”的应两声,继续睡去。

    “夫君啊!杨仆射、杨尚书、房尚书、魏尚书、韦尚书、刘尚书、孔尚书、凌尚书、姜尚书和有沈将军,他们正在朝阳殿等你呢,夫君赶紧去呀。”

    其实再过半个时辰,杨侗就会醒了,小舞也巴不得夫君多睡一会儿,可国事重要,再心疼、再不忍,也得叫醒杨侗。

    正如杨侗昨晚安慰自己时说过的话。

    “欲达高峰,必忍其痛;欲予动容,必入其中;欲安思命,必避其凶;欲情难纵,必舍其空;欲心若怡,必展其宏;欲想成功,必有其梦;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想要到达一定的高度,一定要忍受到达这个高度经历的痛苦,想要被感动,一定要将情感融入境况之中,想要安稳生活,一定要想方设法躲避危难灾祸,想要不放纵,一定要心灵空净,想要愉快的活着,一定要展开自己的宏愿,想要成功一点要有梦想,想要戴上皇者之冠,一点要承受这个地位带给你的压力。

    争霸这条路,进是生退即死,意图成功的活着,就得承受这一切。不能说累、不能说苦,更不能懈怠……因为这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成果,既然是一方势力之首,又怎么不劳心费神的付出,而想着坐享其成呢?

    杨侗开了个懒口,迷迷糊糊的从床上爬起来,任由小舞为他穿衣、洗漱。

    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古代那么多皇帝热衷于当昏君,也终于明白为何古代昏君多,明君少了……每天都有如山奏疏堆在你的面前,哪怕你有传说中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冷静,也会怒骂一声“卧槽泥马”,更不想让人活的是,你还要时不时被人从美梦中吵醒,也难怪明君死得早,那都是累死的。

    这其中,最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即是褒贬不一的雍正,他就是在批阅如山奏疏时生生累死掉的。

    如果是一个太平盛世,杨侗觉得自己当几年昏君应该也没关系……然而现在是乱世,各大诸侯都在加班加点的整顿自己的帝业,若是懈怠半年,别人就会弯道超车,杨侗必须抓紧一切时间让大隋高人一等。

    小舞站远了欣赏自己的杰作,只见杨侗身穿一袭明黄素袍,头戴金冠,更显得身姿挺拔、英气不凡,举手投足间从容大气。

    半晌,小舞美眸中的痴迷散去,躬身拜道:“臣妾恭送殿下…”

    “爱妃平身……”

    杨侗明白小舞此时此刻是以王妃的身份说话,而不是一个妻子,可他却不喜欢这种规律,也不喜欢小舞生分拘礼而失去自己的天性,于是前倾着身子在她晶莹的耳边说道:“今夜咱们再努力努力,争取明年生个大胖小子……”

    小舞顿时脸如火烧,终是没有绷住“母仪天下”端庄,露出小女儿娇态,气呼呼的白了夫君一眼,那霎时的风姿迷住了杨侗双眼,杨侗哈哈大笑,转身出门而去。

    朝阳殿偏殿,此时已是灯光璀璨,照如白昼!

    殿内,几位大隋中流砥柱小声议论着什么。

    随着杨侗的到来,大家纷纷起身行礼相迎,杨侗入座之后,几人才纷纷入座。

    “诸位,出了何事?”见到这几位大员神色严峻,杨侗有点忐忑起来。昨天才吹牛着说‘怎么不输一回呢’,今晨天不亮,报应就来了?

    杨恭仁道:“殿下,邺城的粮食节节攀升,一些粮铺现在都排满了人。”

    “多少价钱了?”昨晚听到小舞粮价上涨,杨侗就意识到有人幕后操控粮食价格。

    “回殿下,邺城的粮食,从正常时期的斗米三十钱涨到了昨天的四十六钱一斗,今晨直接就高升到了斗米七十五钱的夸张地步,足足翻了一倍之多。”

    杨恭仁汇报了粮价最新价格,接着说起了自己的看法:“粮食百姓的是定心丹,粮价是各种物价高主要的标准,一旦粮价失控,其他物品的价格也会跟着疯涨,民心和军心都会出现剧烈动荡。臣建议启动邺城、太原常平仓和各地官仓,用以平息这场风波。”

    “我们并不缺粮,投官粮平价是必须的。”杨侗非常认同了杨恭仁的做法,并说道:“粮价涨得太猛、太古怪,我认为这不是一起偶然事件。大家以为呢?”

    众人又望向了杨恭仁,他是杨侗之下第一人,他在杨侗最艰难之时就跟随至今,资格最老,经验也最丰富,出于尊重也需要先听他的意见,而且杨恭仁能力不凡,说是杨侗的萧何亦不为过,若非是他兢兢业业主管大后方,治下三州和关内道诸郡,哪能这么快的从赤野千里中恢复得欣欣向荣?

    杨恭仁沉吟了一下,“粮价从一个月前就发生了波动,只是上涨的幅度不大,一直都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直到五天前才蹊跷的猛涨。去年冀州、幽州和辽东都获得大丰收,收回来的粮食装都装不下了,再加上我们在并州和关内道九郡执行‘以工代赈’之法,新添人口根本就没有饥饿之苦。而且军粮都从官仓调出,并没有征用民粮,到了殿下北征之时,甚至连粮食都不带,按道理说,不应该缺粮才对。所以我怀疑有人在故意哄抬粮价。”

    这时,负责情报的凌敬拱手道:“殿下,臣在前天接到情报,说是有人在并州散布谣言,一是说李都督于关中大溃败,二是突厥三十万大军南下。如果这个消息传开,而百姓又不知真伪,臣以为粮价上涨很正常。”

    众人默然,如果是出于这个原因,粮价上涨也很理解了,只是他们知道有人刻意造谣,但百姓能理解吗?

    魏征缓缓的说道:“谣言起于并州,才一天多点时间,怎么邺城的粮商就全部得到消息了呢?到底又是谁把消息传到邺城?”

    杨侗说道:“谣言散布得这么广,这么快,可见这并非个人行为,而是有一个庞大的敌对势力有预谋一次行动。”

    魏征点头道:“那新的问题又来了,首先、到底是何方势力所为?其次、弄乱大隋用意何在?”

    众人也觉得魏征的疑问有道理,杨侗问道:“粮价稳定事关重大,在粮食问题上绝不能有丝毫含糊。玄成觉得该怎么办?”

    魏征道:“首先是平抑粮价,常平仓和各地官仓以三十钱一斗米的正常价格抛售粮食,满足各地百姓需求,从而将粮价打压下去;其次、我们在吞纳人口的同时,也被各方势力渗透得非常严重,借此机会,将各方势力的谍报组织连根拔起。”

    凌敬笑道:“这些问题就交给我们‘黑冰台’来做吧!”

    黑冰台是杨侗命名的情报机构,他觉得这个名字很酷。

    “我们吏部负责封锁消息。”

    “我们御部负责安抚民心。”

    房玄龄、刘政会各自揽下了责任。

第191章:杜先生

    就在神武宫商议紧急议事半个时辰后,邺城东南西北中五市的常平仓第一次启动,民部一次性动用二十五万石粮食,以斗米三十钱的价格投放市场。

    效果立竿见影,仅是一个上午时间,粮价就迅速恢复到了正常时期的水平,同时飞骑四出,向各地官府下达了平价贩粮的命令。

    粮价是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只不过却又引发另一个后果,很多百姓对曾经买到的高价米严重不满,尤其是不少小富人一下子多付了斗米数十钱,这令他们陡然损失了几十贯到几百贯钱,就算普通人家损失几贯也令人无法接受。

    于是抢购粮食百姓刚刚散去的各家米铺很快又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盛况,每一家粮铺前都有几百人上千人论理,愤怒的百姓讨要自己损失的钱财,这其中不乏一些趁乱讹诈的无赖。

    中市!

    姚家米行挤满了要求退钱百姓,百姓的吵嚷和骚乱使米行无法正常经营,内堂大门紧紧关闭,十数名伙计在大门口和民众争执

    米行伙计的理由也很充分,一人愤怒的大喊道:“前几天我们东家还专门向你们解释,说殿下刚刚打了大胜仗回来,突厥不可能来得这么快,你们就是不听,还说我们东家囤积居奇,是奸商。现在米价跌了却要我们退钱,那米价涨了你们会补差价吗?我们从始至终都没有强逼你们买粮,这怨得了谁?听信了谣言,怨你们愚蠢。”

    这话虽然难听,却未尝不是没道理,因为自古以来百姓就是这样盲目的随波逐流,少有理性之士。而人家商人本来就是以赚钱为目的,你们这么一抢购,他不涨价才真是傻子了呢。

    但是伙计的话却把百姓们激怒了,有人大喊:“打死这个奸商!”

    霎时,石块和泥团铺天盖地的向伙计砸来,将那伙计砸得满头满脸血,这时人群已经被挑起了怒火,越来越多的石块向其他伙计跟店铺砸去,伙计们只好用桌子当盾牌抵抗。

    一名管事慌慌张张跑来喊话:“请大家冷静,冷静,东家正在算帐,很快给大家一个交代。”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众人催促道:“快点还钱,否则砸了你们的店铺!”

    “好好好!”管事连声应答,挥着汗水又跑回去了。

    内堂上,东家两口子焦急的看着一名相貌堂堂、温文儒雅的帐房清算账目,心烦意乱地来回踱步,他们是头脑精明的新生小商人,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形,都显得有点六神无主。

    东家让小管事去安抚,不过是权宜之计,无非是给官府到来争取时间而已,这些粮食是他们一家人,一把汗水一把汗水的从各个村庄收来的多余闲粮。这马上就要过上好日子了,他怎么舍得赔钱?

    这时候气度不凡的帐房起身拱手道:“东主,已经算出来了,以斗米三十钱为准,这些日子多赚两百三十七贯,另加五百一十三钱。”

    匆匆赶回的管事低声道:“哥,要不返给百姓一部分吧?”

    “屁话!”

    东家怒道:“我怎么还?哦,他说一贯你就给一贯,他要是说千贯,把我们一家子全卖了也还不起。”

    他们这种小商人身世清白,只要没有恶意囤粮,触犯律法,朝廷是支持的,否则不仅被收回经营权,还被治罪。

    管事非常害怕的说道:“哥,外面的人要是打进来怎么办?”

    “这……”东主呆了一呆,向那淡若止水的帐房先生问计道:“杜先生,官府迟迟不到,这可如何是好啊?”

    杜先生笑道:“要看东主想不想还?”

    东家看着官府颁发的那块刻着‘商道即人道,道亦有道的’小牌匾,一咬牙,满脸肉疼的说道:“我们一家人以前是流民,如果不是殿下收流,我们一家人早就饿死冻死了,此恩此情,我们王家世代不忘。而我们这些小商人在接受商部官员培训时,官员们也反复强调着让我们诚信经商,我决定拿两百贯退回去。”

    王氏急了,“那怎么行?”

    王东主重重哼了一声,“商部官员说做生意要细水长流,一夜暴富会害死人的。生意要讲诚信,你不诚信,别人下次就不会买你的东西了。我们做人做生意不能太过贪婪,否则会有报应的。”

    杜先生非常意外的看了王东主一眼,从这个吝啬东主说出这番,着实让他意外。

    “这!”王氏万分肉疼不舍。

    王东主哼哼道:“别忘了,若是我们违法经营,商部不仅没收经营权,还将我们一家子列入失信名册,三代人都不得参与科举考试,你想我们王家世世代代抬不起头么?”

    自古以来,民间对商人都非常歧视,甚至连乞丐的地位都比商人商上一等,杨广主政以后还专门分有军籍、民籍、匠籍、商籍、奴籍。

    五籍中的商籍只比奴隶高一点点,连衣服面料、颜色、样式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甚至连马都不能骑,有违者都将受到严重惩罚,至于当官什么的,那是想都别想。

    可是听王东主这么一说,杜先生才知道邺城的商人也可以参与科考。

    “如今商人能参与科举么?”杜先生到邺城不足半个月,他真不知道这个。

    王家主一脸崇敬道:“殿下主政以后,全面取消对商人、工匠的种种限制,并取消了商籍和匠籍,全部恢复到了正常民籍,待遇也是一样,以后大家都可以考试入仕。这是殿下收流我们以后,对我们商人的又一天大恩赐。若是我们图一时之利而失信于天下,我们三代人都不能考试…到时候我们就是家族的罪人,死了也无颜面对先祖…”

    杜先生顿时恍然大悟,难怪这吝啬的东主再怎么肉疼也要还钱了,原来他是为了后代的前程着想,不过失信这一招,确确实实点中了商人乃是天下人的命脉了。

    真不知道是谁想到的点子,简直是算尽了人心。

    这一招,当然是杨侗之所创。

    杨侗知道天下之争,乃是综合国力之争,而经济又是重中之重。

    他之所以混得这么好,原因还是杨广给他留下大量钱粮物资,那一个个积满钱粮武备的巨大仓库,那一笔笔天文数字,绝对是一个最最逆天的金手指,取到的作用比‘神力天赐’强上亿万倍。

    只不过杨广留给他财富毕竟不能生出孩子,自然也是逐年减少着,虽说治下年年丰收,但事实上国库每年都是负增长,原因嘛,则是地盘扩大、人口猛增,每个月的‘以工代赈’都会消耗大量的钱粮,再加上战争持续,可谓是入不敷出。

    现如今,他都不敢再耗用从前的储备了,即使用了也是取一补一的以新代陈,他不像有幕后财团支持的李渊,一切只能靠自己去积累,如果过早的把杨广这笔钱粮耗干,遇到灾年和大规模战争的话,麻烦可就大。所以必须要靠自身的经济发展来实现复兴,这就依靠商人们的创造力和活力来增加财政收入了。

    他最初鼓励治下小老百姓从商,却反应寥寥,原因便是从商以后,百姓就失去了正常的地位,为了后世子孙计,百姓哪怕再穷也不愿意操持商业这个‘贱业’,也在这个时候,取消商籍、匠籍应运而生,从而解除了百姓的后顾之忧。

    奴籍的对象主要来自外国的俘虏,以及受到重惩的从敌分子家眷,比如太原王氏和太原温氏子弟现在全部都是最低等的奴籍身份,国内战争除了重度战犯,普通俘虏也是民籍,只不过他们需要进行劳动改造一到二十五年不等,过了服刑期限,才能享受正常人待遇,他们的家眷倒是没有什么限制,依旧过着正常老百姓的日子,至于安分守己的老百姓想入奴籍都难。

    这时,王东主焦急的问道:“杜先生,你倒是想到办法没有啊?”

    杜先生道:“这种事情扯不清楚,只能由官府出面解决,在官府抵达之前,时不时抓一两贯钱,远远的洒向人群,以此争取时间。”

    小王管事眼睛一亮,抓起两吊钱就跑向外面,只听外面尖叫一片,人群似乎跑远了,不一会儿,小王管事又跑了回来,“哥,杜先生的法子管用,外面的人都在草地上找钱,乱成了一团。”

    连续洒了三次以后,度时如年的王东主见官府没到,坐立不安的冷汗直流:“官府的人到了吗?”

    观望回来的小王管事道:“还没呢,别的店也没看到衙役呢。”

    “这该如何是好?”

    “哼,现在知道怕了?贪婪涨价的时候哪儿去了?”这时,侧门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

    众人一惊回头,只见侧门走出十几名大汉,个个腰跨横刀,为首的是一名英武的魁梧青年,气势不凡。

    王东主吓了一跳,哆嗦道:“你们是何人?”

    “在下沈光,巡城军的人。”

第192章:武州商行

    去年关东子弟大量冒名科考的事件发生后,杨侗意识到大隋无限制收拢各地流民的政策会给敌方势力提供便利,也发现疆域内部有各种不利的隐患,这就需要一个专门对内的情报组织。

    杨侗在征得众臣支持下,成立了挖掘潜伏在境内间谍的内卫,并从斥候营挑选出了两千名精明识字的士兵接受特别训练,这一年多来,已经破获了不少敌方谍报组织。

    在雀鼠谷立下大功的沈光。除了是邺城巡城军主将,还是这支谍报组织的首领,今天沈光就是奉杨侗之命,前来调查粮食涨价的真实情况。

    “你们怎么进来的?”王东主紧张的问道。

    沈光拱手笑道:“前面堵了不少人,我们是从后门进来的!”

    就在这时,外面又传来一阵密集的声音,紧接着窗纸被砸烂,几块石头飞了进来,却是等着不耐烦的百姓再次扔石头了,吓得王东主脸色大变。

    沈光对手下说道:“制止一下。”

    十几名手下从箩筐里抓起几把铜钱,大步向外面走去,只听外面一片惊叫,人群似乎又乱了起来。

    沈光道:“我的手下现在占据有利位置了,百姓不会闯店铺了。”

    王东主感谢道:“多谢将军!”

    “不敢当,有些事情需要东主配合调查。”

    “一定一定!”王东主松了口气,低声问道:“沈将军,官府什么时候遣散百姓啊?”

    沈光道:“朝廷这一次不会出人遣散愤怒的百姓。”

    王东主面如土色道:“为,为何啊?”

    沈光道:“你们挑起粮价猛涨,引起全城混乱,殿下对此非常不满,所以不会派人来遣散百姓。不过你放心,等你们的店铺被打砸以后,官府的人就会到了!”

    王东主顿时面如土色:“不是我们先涨价的,我们是看到别人涨价才涨的,责任怎么能怪到我们头上?”

    沈光呵呵冷笑:“但你还是借此风波大赚不义之财了,这你否认不了,既然你赚了黑心钱,就得为自己的贪婪行为负责。”

    王东主顿时吓瘫在地。

    杜先生叹了口气,拱手道:“好教将军得知,其实东主把钱放在这里,就是打算退还回去的,只是不知外面的人各自买了多少米,着实不知从何还起。您看……”他将账册递给了沈光,道:“这是我们刚刚核算出来的账目,超过斗米三十钱的钱全在这儿了。”

    王东主连声道:“对,对,对!我知道错了,我准备一钱不少的退还回去。”

    沈光看了气度不凡的杜先生一眼,目光一亮道:“请问先生如何称呼?”

    杜先生道:“在下杜如晦!”

    沈光皱眉道:“杜如晦?杜克明?”

    杜如晦惊讶道:“将军知道在下?”

    “房尚书说你有王佐之才。”

    杜如晦谦虚道:“不敢当!”

    沈光奇道:“房尚书对先生推崇倍至,先生怎么不去找房尚书,而这儿当了一个账房?”

    杜如晦苦笑道:“在河南郡遇到了乱兵,被抢了精光!若非东主仗义出手,并收留杜某一家,小儿早已病逝。”

    沈光恍然点头,索性与杜如晦交流道:“我这次来,是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涨价的真实原因?还请先生配合。”

    杜如晦道:“从哪家开始涨价我们也不太清楚,但昨天粮行内传出一个消息,让大家全乱了套,有几家小粮行率先涨价,我们也只好跟上。”

    “什么消息?是突厥大举南侵吗?”

    杜如晦摇头道:“是李唐与吐谷浑结盟,关内道两面受敌,大隋全军溃败,段德操、王伏宝将军和六万大军在金城郡全部阵亡,关内道全部失守。”

    沈光愣住了,如今正是大隋与李唐再次对峙的时期,这个谣言真真假假的混在了一起,而且时机非常巧妙!殿下他们还以为是之前的两个流言造成粮价暴涨呢。

    更重要是,传播谣言的人怎会知道段德操、王伏宝在金城郡?沈光立刻判断到这不是普通谣言,而是敌对势力刻意制造恐慌,企图引发邺城动荡,从而达成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赶紧问道:“杜先生,我应该怎么查到这个消息源头,又从何处着手?”

    杜如晦道:“如果我们提供线索,沈将军能将外面的百姓赶走吗?”

    “这是先生的条件?”

    “我们想退钱,可是无从而退。若是有人胡乱报上一千贯的数目,东主全部家当都还不起。”

    沈光看了瘫坐在地的王东主一眼,又问道:“先生可有主意?”

    杜如晦道:“在下打算请东主对外面的百姓一一登记,然后和粮铺记录核对,如果核对上,那把超出斗米三十钱的部分钱财一一补还。”

    沈光笑问道:“如果百姓还是无理取闹呢?”

    杜如晦道:“在下想请将军手下在一边维持秩序。”

    “请将军可怜可怜小人一家老小。”杜如晦这个办法使王东主眼前一亮,他的粮袋都有店铺印记,而且五斗以上的购买都有记录,完全可以核对退货,他就怕一些人买官粮来他这里高价退货,如果有士兵维持秩序就没问题了。

    沈光看着挺着大肚子的王氏跪地痛哭,心头一软,“看在你媳妇有孕的份上,估且帮你一回,希望你吸取教训,不会再有下一次。”

    王东主大喜过望,起身行礼,“多谢将军,多谢将军!”

    沈光淡淡的说道:“说说你知道的情况吧。”

    王东主扶起了妻子,竹筒倒豆一般的说道:“沈将军不妨查查武州商行,我听隔壁的李家粮行的东主说过,我大隋兵败的消息就是从武州商行传出来的!突厥三十万大军南下的流言好像也是他们放出来。”

    “武州商行是做什么的?”

    “武州商行贩卖布匹!”

    “你们真悲哀,被人利用了都不知道,下回别那么愚蠢了。”

    “是是是!决不再犯。”王东主抹了一把汗水。

    沈光又对杜如晦道:“杜先生可愿与我一同去见房大人?”

    杜如晦道:“在下先帮东主处理完此间之事,自会登门造访。”

    “也好!”沈光点了点头,他吩咐手下协助王东主办理退粮事宜,自己立即返回神武宫汇报情况。

    ……

    “殿下,末将已经打听到了!一切流言都是武州商行散布的!很显然,武州商行是利用了米行东主贪婪之心,挑起了这一次涨价风波。”到了神武宫,沈光把他打探经过详细说了出来。

    杨恭仁眉头一皱,“武州商行,难道是李渊开的布商?”

    杨侗道:“何以见得?”

    杨恭仁道:“李唐自称是关内士族,是陇西李氏的一支,但实际大家都明白,他们的行礼是武川军镇的胡化汉人,这一点从李氏父子的相貌即可看出。而武州商行的‘州’字去掉三撇,就是一个‘川’字,武州商行,实际就是武川商行。而且李渊也有明显的动机,不过没有线索,光猜测没有意义。”

    沈光问道:“现在线索在手了,该怎么办,要不要把武州的人全部抓来审讯?”

    以沈光的风格,武州商行不是敌对势力的情报总部就是分支机构,为免夜长梦多,应当尽早拿下,但现在不是他说了算。

    杨恭仁沉思一会儿,沉吟道:“如果是我的话,我绝不会从总部散播消息,以免让对方一网打尽,所以,武州商行顶多只是一个点,他只是利用粮铺东主贪婪之心搅乱了整个邺城的粮价,所以不能贸然动手,以免打草惊蛇。”

    凌敬也是足智多谋之人,道:“那干脆从店外秘密抓他们掌柜好了,免得打草惊蛇。”

    沈光道:“那我今天晚上把相关的人统统抓捕。”

    “武州商行放出了这么多消息,不会没想到自身不会暴露。”杨侗目光扫了诸人一眼,缓缓的说道:“武州商行显然是所知不多的小角色,是对方故意送给我们的牺牲品。”

    凌敬也幡然醒悟,一拍脑门道:“是微臣失算了。”

    众人仔细一想,纷纷点头。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杨侗微微一笑:“派人到粮行中强行遣散闹事百姓,劝说粮行东家将多余的钱退还百姓,然后派人在暗中监视各家粮商动向,接着大张旗鼓的缉捕武州商行掌柜人等。同时,密切观察看热闹的人群,但凡神色有异者,立即派人跟踪。”

    杨恭仁神色一振:“殿下是说米行东主中潜伏着敌方势力?”

    “对的。”杨侗点头道:“武州商行显然不会留下什么有用的信息了,即使有信息,恐怕也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外围小角色,我们装成上当的样子,把这些人拿下以后就罢手。如此一来,则会让那些跳梁小丑以为我们满足上当了,从而放心大胆的行动、集结,以致露出狐狸尾巴。”

    杨侗转而向沈光道:“多找些机灵人手,在武州商行旁边盯着,等把事情给我闹大,默默的跟着可疑人选,这是一个机会,别把事情搞砸了。”

    “喏!”

    沈光凛然遵命。

第193章:除间行动(第四更求订阅)

    “这是散布谣言的敌对势力!里面所有人,一个也不准逃走。”

    邺城中市,几百名内卫军将武州商行团团围住,为首的是一名校尉,他率领着百名将士冲了进去,很快,里面就传来了一阵阵喊杀声和惨叫声,不过片刻,就见那名校尉大踏步走了出来,浑身尽是鲜血,在他身后的将士还拖着一个很胖的中年人和几个伙计打扮的人走了出来,还有不少将士拿着各种各样的文件。

    江流文具掌柜望着对面的布行,目光深处露出一丝悲哀来,忽然看见那名校尉走了过来,脸上顿时露出一丝恭敬来,拱手说道:“将军辛苦了。”

    校尉问道:“认识对面那人吗?”

    “认识,当然认识,他叫陆玄。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哪里不认识的道理,只是没想到他们是奸细。”江流文具掌柜苦笑道。

    “哼,这见知人知面不知心。都留意一些陌生人。”

    “是是是!”

    校尉走了,一家一户的上门询问。

    等军士走远,江流文具掌柜目光深处多了一抹担忧,他让一个伙计招呼着两名挑选文房四宝的客人,自己却是出了大门。

    两人客人相顾一眼,各挑一样东西,付账出门。

    到了黄昏时分,沈光再一次回到神武宫汇报进度。

    “殿下,诸位大人,武州商行名单上的三十七人,已经全部缉捕。”

    “一次性就给了我们三十七人,倒是舍得下成本。”杨侗微微一笑,道:“跟踪结果如何了?”

    沈光惊叹道:“殿下料事如神,全城一共有一百七十七家商铺有问题,兄弟们盯梢了半天,发现这些商铺的东主、掌柜先后去了天下酒坊、燕春酒楼、落霞酒肆、枫林阁等七个地方。”

    杨恭仁道:“看来这七个地方就是七个势力的情报总部了。”

    沈光问道:“要不要全部拿下?”

    “我们邺城从来没有打压过各方谍者,全城像是四面漏风的墙,所以,这些人才这么大意的集中,这次务必将对方一网打尽!”

    沈光拱手道:“还请殿下多派人手协助。”

    “我让玄甲军助你一臂之力。”杨侗将调兵令箭递了过去。

    ……

    天下酒坊位于邺城东城,占地面积三亩,楼高四层,地段不错,正对着东市大门,每天都有南来北往的客人进进出出,酒肆的菜系非常复杂,并非是单一的品味,符合各方来客的口味。

    掌柜姓武,是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人,但客人们不会想到,这家酒肆李唐设立在邺城的情报总站,正如大隋在长安和洛阳也设有情报网一样,李渊同样在邺城、太原设立了情报点。

    李渊打生打死,才好不容易把薛举父子打爬,如愿的获得了河湟地区,但最后却为大隋做了嫁衣,让对方兵不血刃的夺走了最具战略价值和最富饶的金城、枹罕郡、西平郡、浇河郡,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他为了占据谈判的主动权,不惜牺牲一小部分谍才来散布谣言,目的自然是将整个大隋搅乱,大隋一乱,自然无法大举进军关中,到时候不管是谈判还是发生战争,他都多了一分胜算。

    当然,李渊也知道这种可能性不大,可但凡有一线希望,李渊都不想错过,而邺城和太原,乃至于整个并州的粮价暴涨风潮便是李渊情报点的得意之作。

    他们真真假假散布隋军兵败的消息,促使大隋粮食价格暴涨,引发了抢米风潮,若不是朝廷及时出手平抑粮价,极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社会动荡。

    三更时分,酒肆已经关门,但三楼一间宽敞的屋子依旧亮着灯,厚重窗帘放下,外面看不到屋内灯光。

    房内坐着三十多人,除了酒肆武士瞻外,其余的人既是各行各业的店铺东主,也是各个分支情报点的小头目。

    “邺城的粮价虽说是平息了,但武州商行和三十多个外围势力,已经满足了隋朝的味口,所以大家不用担心。”

    武士瞻看了大家一眼,道:“长安给我们的任务是极力在邺城传播突厥大军南下、太原失守、关内道失守的消息,同时说突厥和高句丽已经结盟,分别从东方、北方入冠隋朝,尽可能引发邺城的恐慌和动荡!”

    武士瞻是李唐应国公武士彟的族弟,是负责收集大隋一切情报的总指挥,武士瞻表面和气,笑容从不断绝,但为人心狠手辣,所以有个笑面虎的绰号。

    他的手下知道他狠毒,所以没有任何人敢反对他的意见。

    忽然,一楼传来了‘砰’的一声巨响,这是内卫的踹门声,在深夜中格外悠远。

    三楼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武士瞻等人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何事,就在这时,三楼楼梯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声,这是放哨的人被杀了。

    房间里顿时乱成一团,武士瞻跳将起来,他第一个向门外奔去,一边跑一边交待道:“想办法冲出去!”

    他奔出了房门,咚咚咚的向四楼狂奔而上,他要毁掉藏在一间密室中的重要情报,他刚上四楼,数十名隋军士兵便冲上来了,正好和房间里跑出的一群小头目迎面相撞。

    大隋士兵同时举弩射去,箭密的弩箭集地射向十几步外的人群,只听一片惨叫声,七八人被射倒。

    剩下的人退回房间,用桌子将门抵住,在死亡的威胁下,他们一个个面目异常狰狞可怖。

    武士瞻跌跌撞撞地跑上四楼,在四楼尽头一间堆放杂物的小屋子里,武士瞻用力撞开墙上一扇伪装小门,杂物室内竟然还有一间密室。

    这间密室是他放置重要情报的地方,四周无窗,三面书架上摆满了收集到的各种情报。

    在一个角落里,堆放着十几只巨大的樟木箱子,里面放着他们的活动经费,以及打算用来收买大隋官员的名人字画、奇珍异宝,但此时武士瞻已经顾不上这批价值连城的珍宝了。

    他在黑暗中摸索着什么,楼下传来的惨叫声使他心慌意乱,怎么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顿时急得满头大汗的大声咒骂,终于,他一把抓住了一个方方正正的铁盒,不料没抓牢,使得铁盒落在地上,里面的重要文书散落一地。

    武士瞻破口大骂,“我操他娘啊,真是越乱越出事!”

    他摸出火折子,用火石‘咔!咔!’打了两下,火星迸出,火折子点燃了,很快就找到几份文书。

    这都是最重要的情报,包括设在大隋各郡的分支机构,和收买到的隋朝官员记录,这些内容无论如何也不能落入隋军手中。

    他刚点燃一份名单,还来不及松气。一只大脚踩灭了火苗,眼前顿时变得一片黑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244/ 第一时间欣赏大隋第三世最新章节! 作者:碧海思云所写的《大隋第三世》为转载作品,大隋第三世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隋第三世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隋第三世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隋第三世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隋第三世介绍:
隋朝纲常败、乱象渐丛生。
在这即将拉开的历史帷幕,杨侗披甲跨马,举起屠刀,用皇室子弟的名义和尊严,维护与拯救这一个天下哭泣的时代。
大隋的辉煌,不会就此终结!
读者交流‘寇寇’群:1623145
——————
新书《大隋主沉浮》已上传大隋第三世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隋第三世,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隋第三世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