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执宰大宋TXT下载执宰大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执宰大宋全文阅读

作者:天工造物     执宰大宋txt下载     执宰大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35章 千古科举第一榜

    孔若云刚入开封,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无数文人士子,前来迎接,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以祖无择为首的官员们。

    这其中有周敦实、张载,甚至还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说是极尽隆重。

    一处小巷子里,一辆不起眼的汽车里,庞籍与赵允让并肩而坐,两人看着涌动的人潮,面露喜色。

    赵允让大笑道:“乱世盛世,各有不同,如今正是盛世,自当推崇士人。”

    庞籍捋着胡须笑道:“王爷,这次圣人妥协了,这说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既然能妥协一次,就能妥协第二次。

    衍圣公的尊位已经拿下,下面的事,就是立储。

    只要圣人立储,圣人百年之后,储君德不配位,大事可成矣!”

    两人相视一笑,都很满意。

    未央也在看,他身边跟着未珩与赵曦,一大两小看的更是真切,因为他们坐在樊楼最好的包间内,对于街上发生的一切,洞若观火。

    未珩哂笑道:“一个落寞的圣人后裔,竟然猖狂如斯!”

    赵曦微笑道:“师兄说差了,是不是圣人苗裔还难说,万一是个冒牌货呢?当初师父决意灭孔的时候,孔家的后裔,无论南北,可没剩下几个,就连那几个,都在朝廷的监视之中,如今已经泯然与众人,这个所谓的孔若云,只怕是孔仁玉一般的人物吧。”

    未珩冷笑道:“不管是什么人,总归是个小丑罢了。”

    未央看了良久,这才道:“此人是孔家后裔无疑,只是他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值得商榷了。

    珩儿,你动用渠道去查一下,只怕孔家不止在中原有根基,海外肯定也有根基。”

    两人虽然不知道为何师父如此肯定孔若云是孔家后裔,但是却很听话,两人联袂而去,去查去了。

    未央坐在窗边,闭上眼睛,羽箭化作一道细不可查的流光,在大街上穿梭逡巡。

    过了许久,他睁开眼睛,嘿嘿笑道:“这年头敢出头的人不多了,祖无择,不过是一跳梁小丑罢了。

    庞相公,濮安懿王,你们终究是忍不住了,这一次,我要一战而定天下百年太平,从今往后,再无宵小之辈敢滋扰生事。

    小爷的晚年生活,可不想看着你们这些臭虫蹦跶!”

    自从辽国灭国,未央回到开封之后,他已经决意隐退,不想再管这些事情,至于以后的朝局怎么发展,都不想再过问。

    大宋已经如此强大了,若是子孙后代不知进取,早晚会崩塌。

    一个人可以定百年大计,却不能庇护子孙千年。

    未央不是神仙,这些年下来,早就累了,他已经不想再操心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思退之心日甚。

    孔若云觐见了皇帝,做了衍圣公,赵祯钦赐府邸,作为衍圣公驻地。

    对于此事,有些人不满,有些人欢喜,还有些人作壁上观。

    衍圣公事件之后,大宋承平了很长一段时间,所有事情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朝廷之上也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皇帝更是沉寂了下来,整日里流连后宫,努力造人。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发生的最大的事情,不过是王安石终于进了政事堂,成为了王相公。

    其中又经历了一次改元嘉祐。

    嘉祐二年,翰林学士欧阳修权知贡举,先是进士益相习于奇僻,钩章棘句(旧谓文辞奇僻艰涩,不浑成流畅),寝失浑淳。修深疾之,遂痛加裁仰;仍严禁挟书者。乃试榜出,时所推誉,皆不在选。嚣薄之士,候修晨朝,群聚诋斥,至街司逻吏不能止;或为祭欧阳修文投其家。然文体自是亦少变。

    这一年,发生了一件足以影响后世数百年的大事。

    嘉佑二年科举考试的进士录取名单,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份量最重、名气最大的一张龙虎榜,堪称千年科举第一金榜。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一年考取的进士中有不少人深深影响了北宋的文坛、政坛和思想界,并产生了好几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这一科的主考官,是号称“一代文宗”的欧阳修。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凡是上过中学的人都背诵过,其影响之大无需多言。

    这一年,蜀中有父子三人赴京赶考。父亲是苏洵,兄弟俩则是大名鼎鼎的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就占去了唐宋八大家中宋六家名额的一半,可谓神人也。有趣的是,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苏轼被判第二。后来的殿试,苏轼、苏辙兄弟两人皆进士及第。

    名声冠绝天下的曾巩曾巩,也是八大家之一的人物。这一年曾巩与其弟曾布一起,也都考中了进士。

    程颢、程颐、张载,这叔侄三人一同考取了进士。

    吕惠卿、章惇、林希。尤其吕惠卿,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实干家。章惇也是个奇人,不仅自己中了二甲,他的侄儿章衡竟还是这一科的魁首——状元。同为本科进士的王韶是北宋名将,以“奇计、奇捷、奇赏”著称,被戏称为“三奇副使”。

    状元章衡,榜眼苏轼,探花吕惠卿。

    蓬莱暨行书院,一句囊括前三,天下震惊。

    尤其是这一科的前五十名,足有四十二名是暨行书院出来的人物。

    一点都不客气的说,暨行书院,几乎囊括了这一介科举的全部名额。

    有人上书,表示科举不公,皇帝准许其人上殿辩论。

    不曾想一个书院出来的不知名的学生,就把此人辩驳的哑口无言、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数次之后,再无人说话了。

    暨行书院、同济书院、清华书院,这三家书院一时间被人踏破了门槛,名额万金难求。

    远在蓬莱的范仲淹等人听闻此事,联袂上京,共襄盛事,一时间不知多少人在猜度,老相公声威之深,远超当朝诸公,此次卷土重来,是不是又要搞事情。

第436章 嘉祐八年

    千古科举第一榜出来之后,又过五年,贾昌朝致仕,包拯重病,唐介致仕。

    宋痒接任了首相之位,庞籍为次相,王安石为三相,狄青为枢密使。

    这一年,暨行书院的学生们,已经身居高位,无论在民间还是朝堂,声势都极为浩大。

    大宋如今已经成为了巨无霸,政事堂四位相公,不足以承担如此繁重的政务,于是宋痒上书,意欲扩充政事堂人员,赵祯允之。

    经过推选,书院学生吕惠卿,作为参知政事,进入了政事堂,与他同时进入政事堂的,还有军方的韩琦。

    韩琦为国戍边十余年,终于重返中枢,再进一步,他与狄青一起,主掌大宋军务。

    此时的大宋,无论文治武功,都进入了巅峰时刻。

    民间商贸发达,农业逐渐沦为附庸,好在海外粮产地不少,大宋不虞有缺粮之虞。

    无论是股票、期货,还是各色行业,都发展的极为迅捷,如今的大宋,早就实现了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现代化生活。

    钢筋水泥林立的城市里,汽车川流不息,火车奔腾不休。

    再也没有人敢轻易撩拨大宋这只雄狮。

    盛世来临了,赵祯却再次病倒了。

    未央陪在赵祯身边,面色奇差,他终究不是神仙,赵祯的身体,本就不好,早些年为了子嗣的事情,吃了不少虎狼之药,透支了身体,虽然有钱颖钱乙父子调理身体,又有未央为他清除体内的病痛,但是终究身体扛不住了。

    “二郎,朕还有多少时日?”

    未央叹息道:“陛下,不如卸下重担,臣陪同您周游四海,也歇一歇。”

    赵祯闻言苦笑道:“大宋黎民兆亿,朕甚为君父,时刻不敢懈怠啊!”

    未央沉声道:“陛下,皇子已经长大成人,有老臣们辅佐,足以治理国家了。”

    赵祯摆手道:“朕的孩子是什么样,朕比你清楚,当初交于你教导,这孩子不成器,你不愿意教导他。

    你的心思朕也知道,你若是倾力而为,必然能教导好宗旭,你放任他为所欲为,不过是为了我百年之后,进行改革罢了。”

    未央心中一紧,连忙道:“陛下!”

    赵祯摆手道:“不用说什么,咱们君臣以前就讨论过这个问题,天下之大,非一家一姓之天下,乃是万民之天下,自然要有万民做主。

    你没有错,这事可以做,别说是宗旭宗鑫,就算是朕,也不能保证不犯错误。”

    未央叹息一声,作为一个明君,赵祯有明君该有的素质,他甚至直到,如今的天下,家天下那一套已经不适合了,应该是公天下,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只是他是皇帝,而且还是堪比古往今来最伟大的皇帝的皇帝,他在位一天,就没有人敢动这个年头,就算是未央,都不敢。

    所以赵祯知道,一旦自己驾崩了,这大宋的天下,就会换一个形势,不再是皇帝一言而决,而是万民参与进来的天下。

    “二郎,你说如果我跟你隐居山水之间,还有多长时间能活?”

    未央沉声道:“臣可以保证,陛下至少还能活十年,甚至更久。”

    赵祯的身体,一半毁在了朝政上,一半毁在了后宫上,未央固然有本事给赵祯续命,但是终究不能长久,若是赵祯远离这些,未央才更有把握,让赵祯活得更久。

    君臣一场,他们的关系,更像是父子。

    对于赵祯,未央还是有感情的,自然不愿意赵祯就这么死去。

    赵祯想了想,忽然笑道:“朕这一生,也骑得骏马,也拿得长枪,也做出过功绩。

    朕是皇帝,皇帝自然是要老死在宫中,岂能死于荒野?

    二郎,朕知道你的心思,你却不知朕的心思。

    朕死后,你随意折腾,无论这天下变成什么样,朕都不怪你。

    因为朕相信你,不会让大宋走向覆灭的深渊。”

    说完,赵祯闭上了眼睛,挥了挥手,让未央退去。

    未央走出宫殿,来到外面的广场中,曹皇后与后宫嫔妃,还有皇子公主们,都在这里等着。

    见到未央出来,曹皇后上前,沉声道:“二郎,陛下与你说了什么?”

    未央一怔,旋即笑道:“陛下龙体违和,娘娘自去看就是,臣告退了。”

    曹皇后见未央不愿说,也不强求,带领众嫔妃皇子公主,进入了宫中。

    未央回头看了一眼深幽的皇宫,头也不回的走了。

    回到家,宋痒来访,时间掐的正好。

    没过多久,狄青、王安石也来了,吕惠卿也来了,书院的学生们,但凡在京的,都来了。

    未央也不废话,当即道:“陛下身体不成了,你们要早做准备。”

    宋痒皱眉道:“这么严重?”

    未央点头道:“如果我所料不错,今年明年,陛下就会龙驭宾天。”

    王安石大惊失色,“然正,宫中这么多御医,书院医学院的本事,也不能救陛下吗?”

    未央摇头道:“只能缓解病症,而且陛下似乎有求死之心。”

    众人默然。

    未央沉声道:“那件事情,必须尽快解决,在陛下驾崩之前,我要大宋这股暗中的势力,消失无踪。”

    众人沉重的点了点头,就各自散去了。

    未央来到庭院,坐在了椅子上,看向蓝色的天空。

    庞籍、赵允让,还有你们背后的富商们,既然时间不多了,那么你们就不要怪我了。

    这些年能容忍你们上蹿下跳,不是因为心善,是因为不想天下太平之下,再起这么大的案子。

    未央既然下定了决心,就不会改变。

    一时间,大宋风起云涌,全国各地,都有皇城司出没,更有新成立的审计司,还有各个衙门,不断的深挖暗中的那些人。

    嘉祐八年冬月。

    开封郊外,人头攒动,无数百姓前来围观大宋乃至古往今来,牵扯最深的一件大案的盖棺定论。

    当朝首相庞籍,濮安懿王赵允让,还有上千朝廷命官,上前当今富豪,在这里被判决了死刑。

    至于其他牵连其中的,更是不计其数,足足十万人不止。

    一时间各方哗然,天下震惊。

第437章 女皇治世

    嘉祐九年春,二月初二,皇帝薨!

    开封大雨,十日不绝,传闻有白龙升天,声震九霄。

    一时间举国悲痛,百姓自主为先皇守灵戴孝。

    皇长子、太子赵宗旭继位为帝,尊曹皇后为皇太后,封赵宗鑫为靖王。

    “先皇谥号如何确定,诸位爱卿可有章程?”

    赵宗旭,不,赵旭稳坐皇位之上,声音洪亮。

    宋痒当即上前道:“启奏陛下,经过礼部商榷,先皇谥号为: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

    赵旭闻言,不悦道:“谥号还算符合先皇一生功绩,只是这庙号,却不能彰显先皇之伟。”

    宋痒连忙道:“陛下,先皇文治武功,堪称千古一帝,但是先皇施仁政,布恩泽,礼部认为,非仁字不足以彰显先皇之功绩。”

    赵旭皱眉,今天是他第一次上朝,新皇登基,首相就这么不给面子,让赵旭心中不悦,他眯起了眼睛,看向群臣,群臣面色悲痛,似乎还沉浸在先皇去世的阴影之中。

    这让赵旭更加不满,他忽然看见了未央,沉声道:“未爱卿,你认为呢?”

    未央曾经为太子师,又是大学士,于情于理,新皇登基,都该尊称一声太傅,赵旭一言出,顿时满朝大臣面色各异,蓬莱一系更是面带怒色。

    未央却不在意,他面无表情道:“不若就定为仁武圣皇帝吧!”

    赵旭面色依旧不悦,但是眼看蓬莱一系的人面色愤然,也不好过多纠结此事,当即点头道:“着礼部重新拟定先皇庙号,定位:仁武圣皇帝。”

    众臣遵旨。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发展着,似乎大宋这些年的承平,化成了一潭死水一般。

    新皇登基,改元治平。

    治平二年夏,文华阁大学士、太傅、托孤重臣未央乞骸骨,挂冠求去。

    所有人都认为这对君臣会演一出三辞三请,然后未央推辞不过,留于开封的时候,出乎意料的是,皇帝竟然准了,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给这位改变了大宋的重臣。

    未央终于闲了下来。

    闲下来的未央,整日里与老友们饮酒作乐。

    曹佾、潘肃、贾章、柳羽、王凯、杨怀玉、狄青等等在未府初入频繁。

    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奇妙,仿佛所有人都忘记了,有这么一群人,大家都在忙活自己的事情。

    一朝天子一朝臣,未央也没说的,反正他觉得这样的日子也不错,老婆孩子热炕头,正是他起初奋斗的目标啊!

    不过赵曦还是整日里在未府厮混,至于皇太后给公主找驸马的事,赵曦是不屑一顾的。

    这年头都崇尚自由恋爱了,那一套作为女子先锋的赵曦,是觉得不能接受的。

    只不过看着未珩与赵曦整日里腻歪,未央觉得也不是事,都是大人了,这样下去,难免擦枪走火啊!

    不过这事也不急,水到渠成是最好的,未央觉得在自己眼皮子低下,应该出不了什么事。

    转眼间又过了两年,赵旭在位三年时间,民间与朝堂已经有不满的声音了。

    自从赵旭登基以来,前两年还好,几个老臣辅政,满朝大臣也都是得力的,自然没有什么事情需要皇帝去做。

    满心建功立业的皇帝,自然是不满意的。

    一个整日里无所事事的皇帝,还能干出什么好事情来?

    宦官这种奇葩的生物,就这么应运崛起了。

    皇帝重用宦官,让不少老臣愤怒不已,先皇在时,曾经裁撤宦官,宫中只留了一些日常打扫人员,如今宦官重新招募,隐然有祸患的迹象,谁受得了?

    前朝殷鉴不远啊!

    皇帝这次十分硬气,乾纲独断,身为天子,口含天宪,谁也奈何不了他,尤其是当这位天子耍无赖的时候。

    治平五年,首相宋痒不耐朝中乌烟瘴气,乞骸骨,回家养老去了。

    “师父,您再不管管,我那个弟弟,就要把大宋败坏了。”

    赵曦如今已经长成了大姑娘,完美的继承了父母的基因,生的绝世容颜。

    未央闭着眼睛躺着,笑眯眯的道:“曦儿,皇帝嘛,就是干这个活计的,胡闹了一些,也没有什么,再说了,总要有人当皇帝,陛下又没有子嗣,只能得过且过吧,反正大宋底子厚,你弟弟折腾个百十年都没问题。”

    面对如此不负责任的话,赵曦终于怒了,“师父,前朝武皇,就是女子当皇帝,我弟弟不成器,还有我,实在不行,弟子当个皇帝又如何!”

    未央瞥了她一眼,似笑非笑。

    赵曦自知失言,一赌气坐在了地上,气恼道:“总不能这样吧?如今母后也管不了他了,我说话更是没用,几个大臣,现在跟他顶的厉害。”

    未央听完赵曦发牢骚,悠然道:“好说好说!”

    未央这四个字说的悠远,极有深意,只是赵曦没有听出来。

    皇帝终于爆发了他暴虐的本性,到了治平十年,天下承平,四夷臣服之下,皇帝竟然擅自动用军队,对草原部落展开屠杀。

    期间横征暴敛,奸淫掳掠,所做恶事数不胜数,一时间天怒人怨。

    治平十一年正旦大朝会。

    赵旭认为自己颇有功绩,所以很是得意。

    群臣之中,不乏溜须拍马之人,一时间朝堂之上闹哄哄的。

    赵旭正得意之间,眼角突然抖动了起来,他看到了一个人,一个这辈子他都不想再见的人。

    一个青衣人,用一根木簪子把头发插在脑后,就这么负手进了大庆殿。

    群臣之中,有不少新进的人,就要出头呵斥的时候,猛然发觉,那些老油条们都默不作声,眼观鼻,鼻观心的,毫不理会,于是他们也不再作声。

    未央迈步走入群臣之前,笑道:“陛下,别来无恙?”

    赵旭身躯一抖,别人他不怕,就算是他死去的父皇,他都不太害怕,但是这天底下,最让他害怕的,就是未央了。

    “师父!”赵旭沉声道:“您老人家久不问世事,今日所来,所为何事?”

    未央没理他,他环顾一周,突然开口道:“汪峰、周青、沈端、张一辰、孙隆......”

    他一口气念了近十位大臣的名字,被念到名字的人,一个个义愤填膺,一个白身,就算是帝师,来到大殿之上,也太嚣张了一些吧。

    “来人!”

    未央沉声道:“把这些人压入刑部大牢,查清他们贪墨的事情。”

    王安石如今是首相,他当即喝道:“殿前司何在!”

    一队队士兵走了过来,不理会那些人哭爹喊娘的求饶,把他们带走了。

    未央点了点头,笑道:“这样一看,果然清净了不少。”

    “师父,不要胡闹,这里是朕的朝堂!”赵旭压抑着自己的愤怒。

    未央呵呵笑道:“马上就不是了!”

    “大胆!”赵旭怒了,“未央意欲造反,给朕拿下!”

    未央微微一笑,伸出一根手指,指尖一道光华缓缓伸出,眨眼间化作一道道五彩烟岚,笼罩了整个朝堂。

    未央迈步走上皇位,笑眯眯的道:“宗旭,跟师父走吧,以前师父对不住你,你以后就跟着师父好好学一学吧。”

    赵旭张大了嘴巴,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群臣目眩神迷之际,未央宏达的声音传来。

    “即日起,皇公主赵曦登基为帝,待太上皇赵旭有了子嗣,将来承袭皇位。”

    话音刚落,满朝光华尽散。

    皇位之上,不知所措的赵曦一身皇袍坐在那里。

    “参见陛下!”

    群臣虽然不明所以,依旧大礼参拜。

    未央带着赵旭,身在高空之上,脚下羽箭,头顶朱雀。

    赵旭终于认命了,面对如此强大的师父,他不认命也没有办法。

    大宋多了一个女皇帝,虽然反对的声音不少,但是却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因为女皇颁布了一个很得民心的政策。

    免农税!

    从今日起,农民再也不需要交税了。

    这可是千古以来第一件大事,别说女人当皇帝了,百姓们都把皇帝给供起来了,甚至各地修建生祠,以彰显女皇的政绩。

    除了农税,大宋境内全面进行了改革。

    议会应运而生,老百姓也能参与朝政了。

    因为女皇的年号是嘉宁,所以女皇在位期间,称之为:嘉宁之治。

    嘉宁十年,未央终于回到了未府,同济书院也多了一个教书先生,这位教书先生叫做赵子新,颇得学生们喜欢。

    转眼间又过了十年。

    未央在院子里睁开了眼睛,老朋友们走的走,病的病,如今还在世的,只有王凯、柳羽、杨怀玉了。

    蓬莱诸公,在这些年内,一个个辞世,朝中的好友,也一个个去世了。

    未央觉得活着挺没意思的,尤其是活得久了,未珩如今是庆亲王,是皇帝的丈夫,是摄政王,天天不着家,自家几个孩子也是经商的经商,从政的从政。

    苏八娘与蔓菁虽然年纪大了,也是整日里不着家,这让未央很不满。

    好在有一群孙子孙女的陪着,后院还有滚滚、金毛、马王、小白,也不算寂寞。

    马王老了,如今不大喜欢奔跑了,只是整日里跟在未央身边,除了睡觉,就连吃饭都跟着。

    小白反而愈发的精神,岁月的痕迹,在它身上,似乎没留下什么痕迹,龙精虎猛的,不像是一头几十岁的老虎。

    未央打了个哈欠,闭上了眼睛,嘟囔道:“天下这么多事,老子又不是神仙,管那么多干什么?

    去休去休!”

    (完)

新书已发《夏鼎录》

    新书已发《夏鼎录》,请大家移步,支持一下。

    另外对于《执宰大宋》已经烂尾,表示非常抱歉。

    主要是同类的小说实在是太多了,继续写下去,未免流于俗套,套路都是一样的。

    这本《夏鼎录》,写的是上古历史,也是上古神话,欢迎大家斧正。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263/ 第一时间欣赏执宰大宋最新章节! 作者:天工造物所写的《执宰大宋》为转载作品,执宰大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执宰大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执宰大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执宰大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执宰大宋介绍:
未央觉得登州太穷,于是登州成为天下第一富庶府州。
未央觉得皇帝太仁慈,于是赵祯横刀立马,操刀来到了前线。
未央觉得辽国太欠,于是辽国被狄汉臣帅大宋铁骑灭了。
未央觉得西夏太嚣张,李谅祚立刻去除国号,俯首称臣。
不一样的宋时明月,不一样的晓风残月。
新书《唐司命》,请大家收藏一下。执宰大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执宰大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执宰大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