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执宰大宋TXT下载执宰大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执宰大宋全文阅读

作者:天工造物     执宰大宋txt下载     执宰大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18章 要当先生了

    蓬莱阁沉寂了足足半炷香的功夫,滕子京终于喟叹了一声。

    “未央,你今年才十三岁,还年轻,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时候,如今书院开了,蓬莱也井井有条,明日起,你就呆在书院吧,磨练心性,学习圣人教诲,不得踏出书院一步。”

    滕子京是怕了,这小子太会惹麻烦了,一个耶律宗真还不知道怎么处置呢,要是贸然送到开封,虽然解气提起,但是事后肯定要清算,人头滚滚的日子就不远了。

    现在又把王素弄残了,幸好神不知鬼不觉,又有人证在场,就算是官司打到御前去,总不能空口白话的胡说八道,大宋还没有因言获罪的例子。

    未央一脸便秘的样子,上学这种事情,他上辈子已经玩的够够的了,十几年时间,从学前班开始,就没消停过,所以对于上学,那是兴趣乏沉。

    “滕老,我觉着吧,上学这种事情,是不是再商量商量?”未央苦着一张小脸,一脸的无可奈何。

    “谁让你上学了?”滕子京气恼道:“以你的本事,还有谁能教的了你,谁又能教你?我是让你当先生,教学生。

    书院是你策划建造的,好些学问别说书院,整个天下都找不到先生,你不干谁干?”

    未央的心拔凉拔凉的,颇有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

    金融?数学?冶铁?

    未央顿时觉得前途无亮。

    “好了,别愁眉苦脸的了,抓紧时间准备吧,过一段时间你主持考试分班,一定要把事情做好了。”

    滕子京扔下了一句话,直接回山长寝室睡觉了。

    未央唉声叹气的走回了属于自己的小别墅,他们一家早就全部搬过来了,如今的未洵,在滕子京、柳永等人的熏陶下,学问大有长进,金榜题名不是难事。

    “怎么了?”杜纤云正在布菜,看着愁眉苦脸的未央,不明所以的问道。

    “滕老让我教书,”未央痛苦的道:“可是我只是一个人,那么多科目,我一个人也是分身乏术啊?再说了,那些教材什么的,可都需要编纂印刷啊。”

    未洵放下手中的那卷书,笑吟吟的道:“教化大兴,这是好事,虽然辛苦了一些,不过能借助书院,传播自己的思想,也是一件好事,再说了,书院出去的学生,以后都是你的门生,到哪里,都会给你扬名。

    要是走出两个名满天下的名臣才子之类的,你这个当先生的,岂不是也能千古留名?”

    未央不屑的道:“大哥,你以为我现在的成就,还不能名传千古吗?”

    未洵老脸一红,与自己的弟弟相比,自己只知道一味读书,简直弱爆了有木有。

    “二弟啊,你劳累了大半年了,也该休息了,书院乃是修身养性之所,有文华之气,正是你的好去处,能洗去你一身戾气,岂不是正好?”

    未央难得的没有分辨,因为他知道,无论是滕子京还是未洵,都不希望自己再做出什么惊世骇俗之事,去一趟辽国,已经让人心惊胆战了,要是再来一次,这两位都不敢保证自己的小心脏能不能承受的住。

    未央吃了一顿美味的饭菜,这才恢复了一点精神,豪气干云的道:“不过是教学生罢了,多大点事?以我的本事,还不是小菜一碟?”

    小小的未烟一脸崇拜的模样,在她的眼里,还没有二哥做不到的事情。

    “二哥,你当先生,会不会像别的先生一样打手心?”

    未央老气横秋的道:“棍棒之下出孝子,同样的道理,棍棒之下出才子,不打不听话,不打不成材,必须打!打得越狠,以后就越有出息。”

    未央缩了缩小脑瓜,背后发凉,心中哀嚎,看来以后没好日子过了。

    五月初一是个好日子,以未央为核心的蓬莱集团发力宣传,暨行书院的大名,早就人尽皆知。

    未央书院收学生很有讲究,富人家的就不必说了,只要有才能,就能入学,但是穷人家的,只要能入学,不禁能读书识字,成为人上人,还能免去束脩,如果成绩优秀,还能获得价值不菲的奖学金。

    入学的规则很简单,以前收的学生不能算正式学生,所有人都必须重新考试才行,此次的主考,就是外面传的风风雨雨的未央。

    在登州,如果你不知道知州是谁,没有人怪你,但是要说你不知道未央是谁,那就真的与白目无疑了。

    经过未央的不懈努力,如今的他,在登州,甚至临近的青州、密州、大名府、河间府,甚至是海州,都知道了蓬莱有一个未央,短短半年内,让登州所有的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如今开了一家书院,广招学子,第一批书院的学子,名额为6000人,只要通过考核,任何人都能来书院就读。

    一时间天下大哗,6000人的书院,除了传说中先秦的稷下学宫,还没听说过哪个朝代有过,就算是大宋的官学,加起来也没有6000人。

    五月初五十个好日子,吉利而且天气凉爽,万里无云。

    蓬莱城内,挤满了大大小小的人,无论是富豪之家,还是官宦之家,亦或是贫困农家,尽皆有一间房子供他们休息。

    富豪之家看重的是书院收学生不拘一格,甚至还收女学生,他们的子女因为商贾之后的身份,请个教书先生都难,当然是求之不得。

    至于官宦之家,看重的则是滕子京与柳永这两位名满天下的大儒才子,而且这两位与朝中的极为相公关系亲厚,稍微提点两句,那就是受用不尽,前途无量啊。

    贫困之家就更不用说了,能识字就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他们或许不懂什么大道理,也不懂的攀高枝,但是为了自家孩子能读书识字,不至于做个白目的老百姓,不远千里,带着孩子也来了。

    蓬莱知县贾章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庞大的压力,前来应试的学子,足足有两万余人,加上家里陪同的,至少一家也有一人陪着,有的家里有钱有势的,更是随从数十人,这些人的吃喝拉撒住,都压在了他的头上。

第119章 入我门来

    “哈哈哈!天下英才进入彀中也!”

    一大早,未央迎着朝霞,站在书院门口,放肆的大笑着。

    冷不防,脑后一个巴掌拍了过来,滕子京气恼的声音传来:“这话也是你能说的?嫌脑袋在头上呆烦了是不是。”

    未央脑门上挨了一下,丝毫不生气,反而兴致勃勃的道:“滕老、柳老、章老、吕老、韩老,诗词经义,黄老文章,我不如你们,但是论及金融会计、聚财天下,大宋当以我为首。”

    滕子京苦笑着摇摇头,对身边的四位老者道:“你们看到了吧?这小子就是这么一个轻佻的性子,你们以后一定要管好他,省的生乱子。”

    章老叫章得象,此老今年六十五岁了,老当益壮,蒲城章家,那也是名门望族,只是偏安一隅罢了,章得象官至宰相,京兆郡开国公,北宋年间,赠太尉兼侍中,近些年身体不好,早早的退了下来,他与滕子京也是至交,他年岁大了,听闻滕子京开了一家书院,连福建老家都不回了,兴致勃勃的来到了蓬莱,他有个侄子,叫章俞,如今也是大官一枚,此来蓬莱,带了两个侄孙,一个叫章衡一个叫章楶,这两位可不得了,多年后,都是变法的急先锋。

    至于吕老,叫做吕璹,此老名声不显,但是一肚子的学问,堪称当世大儒,他也带了一个儿子过来,叫吕惠卿。

    韩老就是韩知止这个老道士,如今未央答应的水晶宫已经建成,在蓬莱这个遍地繁华之地,也是首屈一指的华丽之地,堪称富丽堂皇,通体以玻璃打造,饰以金玉,美轮美奂,每日里善男善女不断进香,香火之鼎盛,堪称天下道观之首。

    未央本着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目的,把韩知止从道观里拉了出来,要知道这些道士不仅仅会骗人,那一手紫微斗数,全都是算学的精华所在,不拉来当算学先生,实在是浪费了。

    至于五位老头的后面,足足有三百位先生,都是这几位呼朋唤友而来,都是有才华的家伙。

    午时将近,书院的门楼之前,所有的学子都按要求一个个井然有序的排起了长队,三千锦衣卫尽数出动,横刀立马,护卫着书院,指挥着学子们排队,不得喧哗。

    书院的钟声响起,滕子京上前一步,龙行虎步,满面红光,朗声道:“入我门来,荣华富贵未必可期!”

    有些人面色微变。

    “入我门来,出将入相未必有门!”

    有些人面色大变。

    “入我门来,此生此世也许默默无名!”

    有些人面色狂变。

    “入我门来,金榜未必有名!”

    说道这里,滕子京闭上眼睛,沉默了片刻,一些人面色复杂,犹豫了一下,从人群中拉出了自己的孩子,悄悄的退了出去。

    过了许久,滕子京睁开双目,声音高亢,穿云裂石。

    “入我门来,可观九天之变!”

    “入我门来,可窥九地之势!”

    “入我门来,可通晓古今!”

    “入我门来,可万千知识遍览!”

    “入我门来,可得吾之真传!”

    “入我门来,可有万般治国富民之道!”

    刚刚退去的那些人面色大变,就要回来,不曾想却被锦衣卫拒之门外,不由如丧考妣,有人当场嚎啕大哭,却没有人理睬,自己要走,还想回来?莫非是想要占自家孩子的名额不成?

    “开龙门!”

    五位老者同时呼喝,书院保卫科的护卫象征性的把门楼的栅栏打开,三百余先生分列两旁,任由学子通过,所有的学子经过先生身边,都恭敬的行礼。

    未央虽然排在最后,但是依旧是先生之列,也受了大礼,说实话,未央心中还是很雀跃的,颇为受用。

    考场分布在十个教学楼,每个教学楼,足以容纳两千人同时考试,所以并不拥挤,每座教学楼有二十个考场,总共有两百个考场,一个考场五十人,外加一名先生,还有四名巡考人员,巡考人员,都是市舶司与登州蓬莱的官员小吏之类的。

    至于剩下的未央、滕子京、柳永等人,不断穿梭在一个个考场之中,巡视着这批考生。

    考试时间为两个时辰,足足四个小时,考试期间,遇到尿急之类的事情,自然有巡考人员陪同,免得出现纰漏。

    考试完毕收卷,有的人愁眉苦脸,有的人面现喜色,还有的人直接昏厥了过去,总体来说,还算是不错。

    考卷还是需要批改的,三百多先生加班加点,对照着标准答案,也耗费了足足三天的功夫,才批改完毕,最后有滕子京、柳永、未央、章得象、吕璹、韩知止六人拍板,录取了三千五百人,原定的六千人的计划,并没有完成。

    “天下读书人何其多也,但是能面面俱到着实在是不多,诸位,咱们是不是过于严苛了?”章得象身为诸老之中资历最深,德行最高的人,开口说道。

    未央却笑道:“章老,您没注意吗?这次考生之中,登州的考生普遍成绩较好,就算是此次不中,明年开考,也能一举考中,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因为登州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近一年来,大家都是舍得让家里的孩子读书识字,商业繁茂,也造成了学子不拘一格。

    但是其他地方的学子,依旧是思想陈腐,有一些固然才华出众,诗词文章都是一时之选,比如这位冯京,已经二十几岁年纪,诗词皆是一流,才华也算不菲,但是路子已经固定了,我们书院不会录取。

    还有这两位,程颢程颐,都是少年神童,才华不凡,只要能在书院潜心学习个几年,当为当世大才。”

    章得象苦笑道:“就是有点可惜,这冯京乃是状元之才,若是能入书院,他日高中,也能给咱们书院扬名。”

    滕子京身为山长,这时候却断然道:“章相公,咱们书院教的乃是经世济世之才,而非腐儒,就算是状元之才,胸无一策强国富民之法,又有何用!”

第120章 苏轼战冯京

    五月九日,暨行书院发榜,招生三千五百名。

    蓬莱城顿时热闹无比,书院门楼下的榜单,更是万众瞩目。

    “榜首苏轼?苏轼是谁?”

    “吕惠卿,章敦,程颢、程颐......”

    一个个名字被人念了出来,引起一阵阵欢呼之声,三千五百名学子,一个个兴奋无比,他们的家人甚至比他们更为兴奋。

    “我不服!”

    人群一种响起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

    “榜上之人籍籍无名,我认为书院录取不公!这章敦、章楶,乃是书院副山长章得象之孙,那吕惠卿,乃是书院另一位副山长吕璹之子,

    绝对有黑幕在其中,我不服!”

    众人一惊,尤其是那些落榜的人,一个个叫嚷道:“就是就是,苏轼是谁?何德何能能占据榜首之位?莫不是走关系走后门的吗?”

    书院之前一片吵嚷,保卫科的人见势不妙,赶紧去蓬莱阁报告去了。

    几位书院实际掌权者一个个愁眉苦脸,只有柳永这老头笑道:“有事弟子服其劳,二郎,我们这老胳膊老腿的是干不了这活了,还得你去。”

    几人闻言,一个个笑道:“正是此理,年轻人就该多走动走动,锻炼一下筋骨。”

    未央二话不说,站起身来,谁让咱小呢?不过转头,他一把抱起了才六七岁的苏轼,这小子胖墩墩的,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让未央不爽很久了,词仙词圣又如何?小爷去顶雷,你也要跟着去,不是谁有事弟子服其劳吗?好歹咱也算是师傅一枚不是?

    苏轼一脸的无所谓,傲然道:“先生,弟子去帮您解决这些闹事的,您有什么奖赏吗?”

    未央眼珠转了一圈,笑道:“我亲自给你做一桌子菜怎样?先生的手艺,可不是吹的,风雅阁的大厨孙天成都是我的徒弟。”

    苏轼闻言,哈喇子流了老长,点头道:“这还差不多。”

    未央带着苏轼,十几个锦衣卫紧随其后,一路风风火火,杀气腾腾的来到了门楼下。

    苏轼迈着小方步,缓缓来到前面,颐指气使道:“我就是苏轼,哪个不服?咱们比划比划?”

    六七岁的孩子,很多还在玩泥巴呢,苏轼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样子,彻底惹恼了众人。

    “冯兄,你是我们的主心骨,更是数位大儒都欣赏的天才,当仁不让。”

    有人起哄,那个最先叫着不服的,正是冯京,想他出身书香门第,拜了大儒为师,这些年游学,更是得了许多当朝大员,知名大儒还有在野名士的指点与夸赞,所以他不信,自己连一个六岁的孩童都比不过。

    大宋盛产神童不假,但是他冯京,不也是神童吗?

    冯京傲然上前,朗声道:“苏轼,你不过也是走了后门,靠着你爹是书院教授,才能占得榜首,今日我也不为难你,谅你区区少年,能有多大本事?咱们就来对对子,最简单的,省的别人说我以大欺小。”

    苏轼满不在乎的道:“随意,诗词歌赋,经史子集都不算什么,区区对联又有何难?我让你献出。”

    冯京成竹在胸,微笑道:“既如此,我也不拿乔了。松叶竹叶叶叶翠。”

    苏轼当即想也不想的道:“秋声雁声声声寒。”

    冯京面色微变,没看出来,这小子小小年纪,竟然如此老道,对的竟然如此工整,看来一般的对联是难不住他了。

    他抬头一看,面上一喜,计上心头。

    “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这是书院门楼上的那副对联给他的灵感,加以变化,难了不知多少倍。

    苏轼双眼一眯,这小子有点本事啊,不过想难道我苏轼,你还差的远。

    “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六峰峦色,有色皆空。”

    冯京心中一惊,知道碰到对手了,这为苏轼别看年纪小,才思敏捷,智慧通达,不可小觑。

    “花花叶叶,翠翠红红,惟司香尉着意扶持,不教雨雨风风,清清冷冷。”

    “蝶蝶鹣鹣,生生世世,愿有情人都成眷属,长此朝朝暮暮,喜喜欢欢。”

    “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境。”

    “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情。”

    冯京大怒:“闲人免进贤人进。”

    苏轼哈哈大笑:“罪客勿来醉客来。”

    “暑鼠凉梁,提笔描猫惊暑鼠。”

    “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

    两人你来我往,各种绝对不断从嘴里冒出来,连未央都目瞪口呆,这两位的才华,那当真不是盖的,一个是将来的三元及第,一个是将来的词仙词圣,这番交锋,看似平分秋色,实则是冯京已经落了下乘,因为是他出题,苏轼对答,本就占了先机,而且苏轼的年纪小,比不得冯京阅历丰富,能与这位三元及第平分秋色,实属难得。

    “该我了!”苏轼阻止了冯京继续开口,笑道:“你已经出了数十联,我只出一联,只要你能对的出,我立刻自动滚出书院,如何?”

    冯京涨红了一张俊脸,怒吼道:“怕你不成!”

    苏轼不紧不慢的缓缓开口道:“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此对一处,全场哑然,所有人都沉默了起来,苦苦思索。

    未央饶有兴趣的看着苏轼,双目有光芒闪烁,这小子不愧为大才子,古往今来,论起豪迈气势,也就李白能与他平分秋色,其余人都不足为论。

    过了许久,苏轼不耐烦了。

    “你成不成?不成就认输!我书院今日张榜,乃是为了挑选学子,本榜首岂能与你这落榜之人在这里耽搁时间?”

    冯京面色难看,其他人也不言语了。

    未央突然悠悠开口道:

    “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雨尘心,雨尘染,雨尘心上雨尘染,尘心一时,尘染一时。

    会诗楼,会诗友,会诗楼上会诗友,诗楼永久,诗友永久。

    读书亭,读书声,读书亭中读书声,书亭万年,书声万年。”

第121章 小迷弟苏轼

    未央开口,场中一片哗然,所有人都看向未央,一脸不可思议,就连苏轼的小脸都抽搐了起来。

    平心而论,他是看不起这个小先生的,所以一直不假辞色,没想到自己的绝对,人家一口气对出五幅下联来,每一幅都工工整整,无可挑剔,让人心服口服。

    沉默了许久,未央打破了沉默。

    “我这里也有一联,只要有人对的上,书院大开方便之门,无论出身如何,无论考试成绩如何,都可进入书院之门,尔等听好了。”

    众人连忙侧耳倾听。

    “烟锁池塘柳。”

    说完,未央抱起苏轼,转身就走,留下一地鸡毛,还有失魂落魄的冯京冯大才子。

    烟锁池塘柳,这五字,字字嵌五行为偏旁,且意境很妙。看似简单好对,其实很难,五行相对,平仄相谐,意境一致。

    千古绝对!绝对是千古绝对!

    未央心中暗笑,当然是千古绝对,别说是你们,就算是后世集合了数十亿人的智慧,也没有一个最好的答案,古往今来,数贤人才子试对,均无佳句,无论在格律、意境,都是绝无仅有,你冯京就算是把全天下的大儒都招来,也不可能对的上来。

    未央装了一手好逼,全身而退,只留下一道身影,供后人瞻仰。

    自此,书院也立下了规矩,能对上此对者,免试进入书院,享受最高的待遇。

    其后数十年,无数才子冥思苦想,就是为了对上这千古绝对,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进入书院,可惜无一人成功。

    苏轼被未央抱在怀里,一脸崇拜的问道:“先生才华盖世,,学生先前还看不起先生,对不起。”

    未央嘿嘿一笑,被千古词圣道歉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极大的满足了他的虚荣心。

    “多大点事?诗词小道尔,对联更是小道中的小道,你天资聪颖,切不可沉迷其中。”

    苏轼小鸡啄米似的点头道:“那是当然,父亲说了,让我与先生学治国之术,学生虽然不才,好歹还算聪慧,一定跟先生好好学习。”

    未央抱着苏轼哈哈大笑道:“放心,先生一定把我所有的本事都传给你,至于你能学到多少,可就不是先生能管的了的了。”

    苏轼笑脸一扬,极其骄傲。

    “先生小瞧学生了,我爹都说,学生是天才,既然如此,先生的学问,学生就算是全部学会,又有何不可?”

    未央眼珠一转,这小子现在得瑟,以后可得瑟不起来,历史上,他与他的老师欧阳修都是妥妥的骑墙派,看到变法对大宋有利,立刻支持,一旦变法对大宋没有好处,立刻就反对,欧阳修是文坛领袖,别人不敢拿他怎么样,但是大苏就倒霉了,一生颠簸流离,不然也写不出那些好词来。

    不过既然遇到了自己,想来不会那么差吧?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那成,从今后,你就跟着我,我先教你为人处事之道。”

    苏轼撇撇嘴道:“先生又小瞧人,这玩意还用学?不是天生都会的吗?”

    未央一巴掌拍在这小子脑门上,没好气的道:“咱们书院就有公共管理学院,其中有一门社会学就是讲这些的,每个人必须学习,你又何能例外?”

    大苏顿时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想他苏轼天赋异禀,竟然也要学这些小道不成?

    “不止这些,”未央如数家珍道:“金融学院、法学院、数学院、医学院、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军事学院、文学院、建筑学院、心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咱们书院总共就这几个学院,以后还要添加,不过暂时嘛!这几大学院的所有课程,你都要涉猎一二,你不是聪慧吗?就当是考验你就是了。”

    苏轼闻言,小脸都皱在了一起,不过转瞬间斗志昂扬,一只小胖手指指点点,豪气干云的道:“天下学问何其多页也!学生虽然不敢说精通全部,但是以后是要蟾宫折桂的,所以学生认为,文学院才是学生的归宿,至于其他嘛,就当业余兴趣好了。”

    两人说说笑笑,一片融洽,不一会,来到了蓬莱阁,滕子京他们几个好整以暇的等着呢。

    “幸不辱命!”未央放下苏轼,谦逊的拱拱手,十分得意。

    吕璹笑道:“你们看看,我就知道这小子有办法。”

    柳永好奇的看了看一脸得瑟的苏轼,又看了看未央,恍然大悟道:“那些落榜的,很有几个才学不俗,你能折服他们,只怕是仗了苏轼的本事吧。”

    未央双手一摊,眨了眨眼睛,笑道:“有现成的,为啥不用?再说了,我的本事也不差好吧。”

    苏轼闻言大是赞赏道:“先生的本事,苏轼是服了的,光是那副对联,我就拍马不及。”

    苏洵是知道自家儿子的本事的,能让他折服,看来未央确有才华,不过他依旧好奇的道:“这倒是奇怪了,你一向恃才傲物,连为父都不放在眼里,怎地?是什么对联,说出来听听。”

    苏轼傲然道:“我与冯京比试对联,我出一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诸位叔叔伯伯,你们哪个能对上?”

    众人一阵愕然,这上联绝对是千古绝对,不过也不算太难,在座的都是久经官场,阅历丰富,而且又油滑的很的家伙,基本上都能对的上来,不过他们依旧好奇,未央的下联。

    苏轼洋洋得意的道:“先生不仅对上来了,而且连对五个下联,尽皆是绝对,你们挺好了。”

    苏轼摇头晃脑道:“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雨尘心,雨尘染,雨尘心上雨尘染,尘心一时,尘染一时。

    会诗楼,会诗友,会诗楼上会诗友,诗楼永久,诗友永久。

    读书亭,读书声,读书亭中读书声,书亭万年,书声万年。”

    “好!”就算是矜持如章得象,都忍不住拍手叫好,看向未央的眼光,顿时炽烈起来。

第122章 启蒙三宝

    未央连忙谦虚的拱了拱手,但是脸上的那抹得意之色,怎么抹也抹不去。

    那边苏轼猖狂的道:“先生还出了一联,让冯京不战自退,还说天下无论谁对上此联,暨行书院都免试入学。”

    众人皱眉,诗词况且是小道,对联又如何?以对联取人,是不是太儿戏了。

    “你们听好了!烟锁池塘柳。”

    轰隆!

    如同五雷轰顶一般,几位名家大儒,当世最顶尖的文人,一个个哑然无声,面面相觑。

    过了许久,才华最出众的苏洵才不确定的道:“焰镕海坝枫,如何?”

    “不如何!”苏轼毫不客气的指责自己的父亲道:“雾如烟,笼罩池塘与柳树。海坝与繁茂、通红的枫叶,反映或透射如焰的阳光,像是被火焰镕炼出来的一样。上下联五行相对,平仄相反。上联写出春光的含蓄,下联则表达出秋景的热情。

    但是以意境上来说,还是差了一筹。”

    众人不禁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不客气的说,苏老泉的这下联已经不错了,但是在意境上来说,却是逊色了不止一筹。

    未央苦笑,这千古绝对,古往今来无人能对的上,这几个老头子可不要在这上面耗费精神,万一玩死一两个,这书院还开不开了。

    “几位老大人,还是不要想了,咱们还是想一想书院的事吧。”

    章得象年纪大了,但是脾气一点都不小,他勃然大怒,“如此绝对,若是不能解出来,让老夫如何吃得下饭,睡的了觉!”

    滕子京也唏嘘道:“你们这些年轻后生啊,尽整这些幺蛾子,这下好了,对联不解,书院别想正常教学了。”

    未央不由郁闷无比,他轻声道:“桃燃锦江堤,如何?”

    苏洵若有所思道:“倒也不无不可,比我那焰镕海坝枫好多了,但是还是差了一些。”

    未央苦笑道:“既如此,我们便立下规矩,谁若能对上下联,书院提供最好的条件,各种科目任选。

    毕竟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与其我们在这里苦思冥想,不如多找些人一起想。”

    滕子京拊掌大笑道:“此言有理,就这么办了。”

    未央说道:“如今咱们该谈谈书院的事情了吧?”

    滕子京笑道:“正是,如今学生已经确定,只待入学之后,便要分科,到时候咱们就要忙碌起来了,各位都要挑起担子才行。”

    章得象点头道:“现在的问题是,文学院以及人文学院,我们倒是不难,只是其他学院,倒是有点麻烦。”

    柳永一指未央,笑道:“暨行书院既然与其他书院不同,那么这些事情,自然有书院的建造者考虑,未央,不要告诉我你没有办法。”

    未央嘿嘿一笑,昂然道:“简单的很。

    法学院,想来大家都知道是干嘛的,研究律法;至于艺术学院,更好理解了,君子六艺,琴棋书画,这些想来也难不倒诸位长者;军事学院,这个不用操心,小子一肩承担;建筑学院,那就更不用担心了,蓬莱城内的大匠还少了?都是顶好;机械学院也是如此,只有数学院、管理学院、金融学院、心理学院四个学院有点麻烦。

    不过这都不是问题,数学院由韩老负责,想来以道家的术数学问,应该很简单。

    其他三个学院,只能挑选一些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教授了,这几个学院的书籍,回头我进行编纂之后,诸位阅览之后,小子可以每隔几日,上一堂大客,想来学生不多,已经足够了。”

    滕子京赞道:“诸事繁杂,你小子脑筋又好使,估计这些问题你都考虑过了,既如此,我们这些老家伙,就坐享其成就是。”

    众老哈哈大笑道:“理当如此。”

    未央当仁不让道:“既如此,那么学生启蒙的事情,就交于诸位了,至于那些已经启蒙过的,咱们便分班教授。”

    听到这里,吕璹不由埋怨道:“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招收学生,最起码也要识字吧?考题也是一些图画,要不是你解释一番,我们都搞不懂,别说那些学生了。”

    未央不由得意洋洋,他的考题,考虑到生源的问题,没有一体式诉诸文字的,全都是一些图案,就是后世的那些类似幼儿园学生发蒙的图案,这种题目,年纪越小,悟性越高的学生,才能做的越好,冯京就是吃了年纪大的亏。

    “不用担心,我有启蒙方法。”未央从随身的背包中,摸出了三本书,一本叫做《字母声韵》,一本叫做《数学初解》,一本叫做《三字经》。

    本来未央打算把百家姓也弄出来的,一打听,原来早在太祖的时候,就有一位南越人为了拍太祖的马屁,把百家姓给编出来了,“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未央不想拾人牙慧,就编纂了《三字经》,好在这玩意出世还早,作为一个出色的文抄公,不用白不用。

    至于《数学初解》,全部以阿拉伯数字进行编纂,这时候大宋已经流入了阿拉伯数字,只是数千年的习惯,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这种简单易懂的数字罢了。

    《字母声韵》,自然就是后世幼儿园学习的a、o、e、i、u、v等二十六个字母,以汉字注释之后,学起中文来,那还不是如同坐上了火箭?比先生在讲台上写一个,下面照着念一个那要来的快的多。

    藤子与吕璹、章得象作为书院山长、副山长,自然是要先看的,三人一人一本,除了看《三字经》的章得象如饮琼浆,抑扬顿挫的摇头晃脑外,其他两位都是摸不着头脑。

    不过章得象的声音,把所有人都吸引过去了,他们迫不及待的围在了一起,去看那本《三字经》。

    未央不由悻悻,好在韩知止不知怎地,看到了一行公式,正是四则运算最基本的公司,顿时如获至宝,捡起了掉在地上的《数学初解》。

第123章 未央破障

    未央凑到韩知止跟前,低声道:“韩老,如何?”

    韩知止哪有空理他,他全身心都投入了算学之中,阿拉伯数字别人不知道,对于精通术数的道门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所以韩知止知晓阿拉伯数字,未央一点都不怀疑。

    那边几个老头围着一本《三字经》转,苏洵看到三字经每个字上都标注着字母,眼前一亮,捡起了被扔下的《字母声韵》,一个字一个字的对照,顿时浑身舒泰,仿佛找到了什么路子一般。

    这边韩知止捧着一本《数学初解》如饥似渴,以前不明所以的地方,仿佛豁然开朗一般,激动的老道浑身战栗,他认为,道门的未来,终于找到了路子。

    未央觉得没自己啥事了,便晃晃悠悠的走出了蓬莱阁,五月的天气,正是舒爽的时候,蓬莱阁上微凉,但是丝毫不影响未央的好心情。

    “走在时代的前面!这感觉真好啊!”

    未央得瑟的冲着刚升上正中的太阳喃喃自语。

    “先生,你刚刚弄出来的是什么?怎么极为叔叔伯伯都着迷了?”

    小胖墩苏轼钻了出来,不明所以的问道。

    未央笑道:“刚刚那是真正的传世之作,惊世学问!此后千百年,书院都将引领在时代的前沿,成为弄潮儿的不二法宝。”

    苏轼一脸的不信,不过几本破书罢了,有这么大本事?

    未央嘿嘿一笑,中华数千年的历史证明,这三本书,绝对是启蒙的不二法门,有了这三本书,识字的成本大大降低,就算是乡间小童,也能照着字母念拼音,一点难度都没有。

    一个文明,最基本的是要有传承,所有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只是因为有了文字而已,有了文字,就要有人阅读,有人懂得文字的意思,所以千百年来,涌现出无数人杰,对文字进行释义,于是便有了《左传》,有了《春秋》,有了四书五经,经史子集。这还不够,文明的发展,不是一个小团体,比如盛唐的关陇世家,比如大宋的士大夫,在未央看来,文明发展到后世人人皆读书,皆能读书的层次,才算是文明大昌,不是你建一座书院,收几个几十个几百个,甚至几千个学生,就可以自诩为文明了。

    未央的目的,很简单,既然做了,那就做彻底一点,他早早的布置手下的人去制作活字印刷机,以纯铜打造,如今已经初具规模,再过些时日,就能开战印刷了。

    未央有羽箭,但是这羽箭只能用来杀伐护身,用来武装自己罢了,他可以冶铁作坊产出的钢铁全部用来武装大宋军队,但是谁来武装他们的头脑呢?

    只有尽力去做罢了。

    不求人人都读书识字,只要大宋有三分之一的人,能读懂朝廷法令,就足以颠覆世界,到时候,就不是一小撮人说了算。

    有了知识,有了见识,那就会有想法,有想法,就会有诉求,千人千面,不求所有人统一思想,但是最起码,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大家都能接受,已经是最好的了。

    尽善尽美这种事情,未央从不奢求。

    “看来做文抄公的路上,任重而道远啊!”未央喃喃自语。

    “二郎,你坐在这里半日功夫了,想啥呢?”钱颖作为医学院的院长,正在搭着未央的脉,双目炯炯,突然开口,打断了未央的沉思。

    未央豁然惊醒,看着已经渐渐沉默的红日,忽然笑了,笑的极为快意。

    “老钱,你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吗?”

    钱颖回头对几位老头道:“没事了,刚刚只是陷入破障罢了,读书人读书读到一定程度,都会遇到这种情况,破茧化蝶,就在此刻,从此以后,二郎已经大为不同了。”

    几个老头原本正在屋里研究三本启蒙书籍,到最后已经差不多了,就来找未央解惑,不曾想任由几个老头如何叫他,未央都不理不睬,坐在蓬莱阁的台阶上,似乎陷入了一种奇怪的状态。

    几人赶忙找人叫来钱颖,让他看看,候了大半日,钱颖才开口,把未央惊醒。

    未央连忙回头,刚要站起来施礼,却忘了自己坐得太久,双腿血脉不畅,早就发麻了,一个趔趄,又坐了下去。

    “对不住了,好像腿麻了。”

    钱颖摸出一个精致的盒子,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排排银针,他随手取出一根,精准无比的扎在了未央双腿的穴位之上,一会会的功夫,未央双腿上边扎满了银针。

    “老钱,不用这么慎重吧。”

    滕子京几人走了过来,看了看未央,滕子京便笑道:“儒家大儒破障之后,才称之为大儒,不知这惫懒小子破障,悟到了些什么。”

    柳永打趣道:“总之不是儒家经义,这小子离经叛道,最是看不上儒家。”

    几个老头打趣未央,搞的未央面色通红,他恼羞成怒道:“我胸中有万般知识,正向着怎么大行天下,你们就给我吓走了,你们须得赔我。”

    吕璹笑道:“如果你愿意拜入老夫门下,老夫倒是不介意,你想学什么,只要我会的,都交给你。”

    “呸!好你个不要脸的吕季玉,论资排辈,也轮不到你,老夫还在这呢。”章得象不愧为是干过宰相的人,六十多岁的老头了,气势就是不一样。

    两个老头顿时吵作一团,未央顿时头都大了,老小孩老小孩,人年纪越大,心里年龄越小,一点都没错。

    “苏轼,苏轼!”未央喊道:“快把我扶回去,哎呦喂!走不动道了。”

    小胖墩不知从哪儿又冒了出来,笑嘻嘻的道:“先生,您刚刚说什么活字印刷术,那是啥东西?”

    此言一出,顿时几个老头也不吵架了,全都竖起耳朵听起来,未央破障说出来的话,那绝对是大事,而且好像要成真了。

    未央嘿嘿笑道:“还没成呢,再过个半个月左右吧,你就能看到了,这可是世界上第一套铜活字!价值连城!”

    几个老头顿时失望了,幽怨的看着未央。

    未央懒得理他们,在苏轼的搀扶下,一瘸一拐的走向自己的别墅。

第124章 开学典礼

    五月十五,暨行书院开学典礼。

    这可是蓬莱乃至登州最大的事情,新任登州知州王珪老早就赶了过来,他今年才二十四岁,生的面白俊朗,去年科举高中,正是一展宏图之时。

    王珪本来被皇帝任命为登州知州,还很郁闷,虽然很多人都说登州繁华富庶,乃是大宋之首,但是毕竟只是传言,大多数人还是不信的。

    不过来到登州之后,王珪就被惊呆了,这特么还是以前的登州吗?他使劲的擦了擦眼睛,确认自己不是来到了天宫之中。

    无论是整洁的地面,还是窗明几净的房舍,还有蓬莱的标志性建筑,都深深的震撼住了他。

    原来圣人不是坑自己,而是给自己晋升做铺垫啊!

    这么好的地方,就算是啥也不干,过个两年,那也是妥妥的政绩,跑都跑不掉。

    他来的时候,正是书院考试结束的没两天,很是为没看到上万人一起考试的盛景而遗憾,不过这开学典礼,身为登州知州,是怎么也不能错过的。

    所以他表现的比谁都积极。

    贾章陪着滕子京一行来到会场的时候,王知州早早的就候着了,一见到一群老头,一点架子都不敢摆,老老实实的上前行礼。

    在大宋,论资排辈这种事情,那是理所当然,这几个老头之中,有天下大儒,有宰执高官,还有名震天下的大才子,最不济的苏洵,都是不可小觑,不然也不会被任命为教务处副处长,谁都知道,柳永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整个书院的具体事务,基本上都是苏洵在做,他才是实际上的教务处处长。

    原来滕子京他们对苏洵的能力还是有所怀疑的,不过未央力排众议,苏洵干的也是有声有色,整个书院有条不紊的运行着,让几个老头彻底服了。

    “禹玉啊,你怎地来的这么早?”

    章得象与王珪的祖父乃是故交,王珪还曾经求教过他,有半师之恩,称呼他的表字,一点问题都没有。

    “师相,邓州安居乐业,下面的人也很得力,我这个知州,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做了,所谓尸位素餐,也不过如此,只能看看书院的开学典礼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王珪说的好笑,众人不由莞尔,如此承认自己无能的人,那才是真正的才学不显,是为官之道。

    未央看了一会王珪,也就没啥兴趣了,这位著名的“三旨相公”,能在朝堂屹立不倒,自然有其过人之处。据说他上殿进呈时,称为“取圣旨”;神宗决定后,称为“领圣旨”;退朝后告诉禀事的人,称为“已得圣旨”。

    也不知是真是假,不过未央觉得这事十有八九是真的,从这位的表现来看,实在是乏善可陈,实在是太过懦弱了一些。

    清晨的钟声响了九下的时候,书院修建的巨大的操场内,已经人影憧憧,摩肩接踵了。

    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经商恰好路过的人,都可以前来观看开学典礼。

    三千五百名学子,在巨大的操场中,分为十个方阵,一人搬着一个小马扎,整整齐齐的站着。

    三千五百学子之中,有两千八百五十名男学子,女学子只有六百五十名。

    本来按未央的想法,最好是多收一些女学子,毕竟女孩子无论是做事还是研究,都比男孩子来的细心不少。

    不过这时候的人虽然开放,但是依旧有很多人思想陈旧,这六百五十名女学子,大多数还是蓬莱人,再加上诸位先生带来的家眷,才凑了这些。

    作为典礼负责人的苏洵,当仁不让的当起了司仪。

    “暨行书院开学典礼!现在开始!”

    哗啦啦,四周响起了稀稀拉拉的掌声,不过一会后,雷鸣般的掌声响起,经久不息。

    主席台上的未央擦了擦脑门的冷汗,暗道还是自己有先见之明,安排了不少托,不然估计大宋人都不知道啥叫鼓掌,没有掌声的开学典礼,那可就逊色了不少。

    主席台上的苏洵拿着大喇叭,激动无比,他哆哆嗦嗦的拿着一张纸,双手虚虚一按,掌声许久才停下。

    “第一项:升龙旗,升校旗。”

    这事自然是未央搞出来的,龙旗算是大宋国旗,数千年来,一直沿用,自己用一下也无妨,至于校旗,直接以蓬莱阁作为核心,两个圆圈内镌刻了暨行书院四个大字,便算是完成了。

    所有人都觉得很新鲜,升旗是干什么用的,所有人都不知道。

    不过当慷慨激昂的音乐响起的响起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向着两面大旗行注目礼。

    这一刻,他们为自己身为宋人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负责升龙旗的,乃是苏轼、吕惠卿与章敦,负责升校旗的,乃是未央、苏八娘还有李思甜。

    这六人,便是书院学子中的佼佼者,自然有他们负责。

    未央心中得意洋洋,不枉自己剽窃了后世的国歌,效果很是不错啊!

    “礼毕!坐下!”

    所有人齐刷刷的坐下,那情形甚至比军队还要整齐,主席台上的诸位也是激动不已,当时未央提议升旗仪式的时候,他们还不以为然,如今看来,这升旗仪式能给人无以伦比的凝聚力与自豪感,简直不要太好。

    “请暨行书院山长为学子训话。”

    苏洵说完这一句,已经累得嗓子嘶哑了,毕竟劳累了几天,这大喇叭又不带扩音功能,只能靠着嗓门喊。

    不过还好,知道滕子京要讲话,所有人都安安静静的坐着,连一丝声响都没有,只有微微的山风吹过。

    滕子京上前接过大喇叭,开口道:“华光燡燡,遍坐鸿儒,此时盛况,出于昔日兰亭雅集之右......华光燡燡,遍坐鸿儒,此时盛况,出于昔日兰亭雅集之右......先人良风,传续至今,吾辈不敢背弃,当固身以修心,以成贤德......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当下之坐,天下精英,国之栋梁。然,不言,谁知其志?不行,安显其志?一介书生,绵帛之力。胸怀天下,出仕入商。敛取赀财,扶拔天下。君不见留得青史传芳,至今犹忆贤先辈。吾辈当循其履迹。远立志,长躬行,以成大事......”

第125章 水池故智

    一个开学典礼,震撼了整个登州,如今登州所有人议论的都是暨行书院的开学典礼,如果你不知道,那当真是孤陋寡闻了,连平时交好的邻居都鄙视你。

    开学典礼过后,偌大的书院,终于开始了运行,而未央,终于开始了他的老师生涯。

    经过这些日子的备课,未央觉得自己应该可以从容应对,不过是一帮小屁孩罢了。

    不过事到临头,未央才明白,大宋善出神童,那不是吹的,这些小屁孩,没有一个好相与的。

    为了防止自己出丑,未央毫不犹豫的选择自己认为最难的科目:数学。

    作为一个前世学霸,称霸于校园的存在,未央觉得自己有必要教一下,自己的学生,什么才是深奥的学问。

    当然,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不被打脸。

    未央踌躇满志,他认为就算是妖孽如苏轼,也不可能难住自己,所以脚步很是轻快,便来到了教室。

    如今的暨行书院还处于发蒙状态,离分班还早,除非有过于妖孽的,才会被先生们带在身边,比如苏轼。

    “起立!”

    “先生好!”

    未央满意的点点头道:“同学们好,坐下吧。”

    向下一看,未央终于明白,为啥后世所有学生的一举一动老师都能看到,但是却装不知道了,太清楚了,一个班级六十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讲台确实是个好东西啊。

    不过未央看到末位坐着的一个成年人时,还是吓了一跳。

    坐在后排的未洵满面通红,他去年应试,已经考中了解士,只待三年一度的大考,便有机会金榜题名了。

    不过他不甘心啊!自家兄弟随随便便就干出了偌大的事情,无论是朝野名士,还是皇亲国戚,将门子弟,都要卖几分面子。

    从这可以看出来,所谓的进士及第,未洵似乎并不在意了,他现在的职位是民生银行借贷部经理,但是具体的事物从不插手,也没法插手,他不懂啊。

    现在的借贷部,基本上都是未央一手打理。

    所以未洵发了狠,要重新求学,这么多名士大儒,若是浪费了机会,岂不是有眼无珠?

    未央就当没看见,他翻开书门,同时说道:“麻烦同学们把《数学初解》翻到第一页,第一章,咱们先学习简易的数学字符,此字符被山长成为宋数字。”

    不要怀疑,就是宋数字,阿拉伯数字来到了大宋,被滕子京等几位老头毫不犹豫的据为己有,冠以“宋”名,反正没有商标注册法,有种咱们打一架,看看谁厉害就是。

    黑板粉笔这种东西,自然是书院常备教具,甫一出世,便深得书院诸位老先生的喜欢,太方便了,省的还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写出来,挂上去,让学生一个个临摹,耗时费力不说,还累的腰酸背痛。

    “来!大家跟我念:1。”

    “1。”

    “2。”

    “2。”

    “3。”

    “3。”

    ......

    “很好,今天的课,大家就熟练的掌握这十个宋数字,明日我要抽查。”

    苏轼不在这个班里,但是很不幸,这个班里有一位不逊于苏轼的存在,他叫曾布,曾巩的弟弟,这小子也是神童一枚。

    上次曾巩与未央一席话,倍受打击,这会还没恢复过来,但是他想看看,未央到底有什么本事,所以在书院创建之初,就跟着滕子京跑东跑西,可以说曾巩见证了整个蓬莱是如何从一文不名,变得处处商机的。

    曾巩亲眼目睹了蓬莱的变化,更是满心的悲怆,原来圣人也不一定是对的。

    仓廪足而知礼仪!仓廪如何足?不一定是老百姓辛辛苦苦在地里刨食,蓬莱这个鬼地方,种下一斤种子,连收获两斤都做不到,还谈什么仓廪足?

    蓬莱迅速的成为一个繁华的商业化都市,让曾巩的信仰都颠覆了,他仔细的观察着一切,认真的研读未央留下来的一切文字,更是大有体会。

    如今曾巩,褪去了一身浮华,深沉内敛,彬彬有礼而且胸有韬略,早就与原先的曾巩不是同一个人了。

    因为自己的变化,他便恳请父亲把弟弟送来蓬莱,入学考试后,进入书院就读,曾布也是不负众望,考入了前十。

    这也是一个妖孽般的人物,若是没有未央,这家伙可是一路高歌猛进,在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安石变法期间曾同时担任集贤校理、判司农寺、检正中书五房、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三司使等职。

    所以说,这是一个实打实的实干家,而且文采非凡,天资纵横,不可小视。

    “先生。”曾家也是世家大族,自然家教极好,曾布虽小,但是礼仪一点都不缺。

    “这位同学有什么疑问?”未央尽量显得自己和蔼可亲。

    娘蛋!小爷不过是要弄家书院罢了,你们这些妖孽用不着都跑过来吧?压力很大的知道不。

    曾布丝毫不理会未央的心情,极为礼貌的道:“学生早已发蒙,《数学初解》这本书,学生也研读了数日,已经成竹在胸,学生认为,学生已经不易在一年级进行启蒙了,否则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

    未央抬头看了看曾布,突然起了恶趣味。

    “既然你这样认为,那么先生贸贸然让你跳级,岂不是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不公?你少年聪颖,若是能以数学揭开先生的一道题,先生便让你跳级如何?”

    曾布信心满满,神童一词可不是胡说的,人家确实有这个本事,曾布别看只有六七岁,与苏轼一般大,或许他没有苏轼那般逆天的才情,但是也是读了一肚子经史子集的。

    “先生尽管出题。”

    未央心中暗笑,放水出水的故智,你们都不知道吧?于是他在黑板上写道:

    “今有水池一,有甲乙双水管,甲水管是注水管,一个时辰可以将水池装满,乙水管是出水管,一个半时辰可讲水池谁放完,现将甲乙双管同时打开,请问,若要将水池注满,需要几个时辰。”

第126章 不靠谱的先生

    曾布很有信心,抱着一根根算筹,在哪里摆弄来摆弄去。

    不止是他,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掰着手指头计算,就连未洵都吭哧吭哧的算着,看的未央牙疼。

    凭良心讲,二则运算这种东西,在大宋虽然也有不少人能解算出来,但是绝对不包括在座的这些顽童,能解算出来的都是当世名家,岂是小小顽童可比?

    当当当!

    下课铃响了,曾布一扔算筹,大怒道:“要注水就注水,要放水就放水,一边注水一边放水,是闲着没事干了吗?”

    未央伸了个懒腰,瞥了曾布一眼,曾布悚然一惊,当众诽谤先生,那可是士人所不齿,是要遭万人唾弃的,他连忙躬身道:“学生无状,还请先生责罚。”

    说完,曾布闭上了眼睛,等待着戒尺的降临。

    但是意料中的戒尺并没有出现,他睁开眼睛的时候,未央早就不见了。

    一个小插曲罢了,未央还不会在意。

    曾布神情恍惚,觉得自己在书院不会有好日子过了,等中午授课完毕,他来到了自己二哥的办公室,如今的曾巩,是山长助理,帮助三位进行授课事宜,有资格拥有独立的办公室,就在蓬莱阁第一层。

    “四弟,你怎么来了?”

    曾布魂不思属,喃喃道:“二哥,今日我在课堂上,对先生不敬了。”

    曾布哦了一声,似乎根本不放在心上。

    “二哥,先生万一开除我怎么办?咱南丰曾家的面子,可就丢光了。”

    曾巩放下手中的笔,笑呵呵的道:“四弟,你没看过书院的规章制度吧?”

    “没有,怎么了?”曾布有点摸不着头脑。

    曾巩笑道:“书院不禁止学生研习它门之法,也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不过是对先生不敬,咱们书院的先生,人品还是很有保障的,再说了,你哥哥我好歹还有一些面子,没有问题。

    对了,你得罪了哪位先生?”

    “未央未先生。”

    曾巩身躯一抖,未央给他带来的心理压力不小,他有种莫名的畏惧感。

    不过曾巩依旧安慰弟弟道:“不用担心,未央未先生是一位顶好的先生,虽然严厉了一些,却不会在意这些俗礼,你去给未先生道歉,想来未先生不会怪罪你。”

    曾布委屈的点了点头,转身走向未央的办公室,未央的办公室在蓬莱阁第二层,与三位山长的办公室毗邻。

    曾布来的时候,正听到滕山长训斥道:“不过是几岁的孩童,怎能用如此难得算学题为难,让你做先生,不是让你来打击学子的,这下可好了,有几个学子做不出来你的题目,急的到处找人解题,连上课都不认真,你这个先生是怎么当的。”

    “这不怨我啊,”未央的争辩之声传来:“不是说大宋神童多吗?我就想试试,咱大宋的算学根基怎么样。”

    章得象浑厚的声音传出:“仅此一例,以后万万不许了,进学之路,须得循序渐进,岂能如此让学子陷入困惑?岂是为师之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既不能解惑,又何必传道。”

    吕璹的声音夹杂在其中,颇有幸灾乐祸的味道:“未央毕竟还小,他是绝世天才,就认为天下就该有很多如同他一般的天才,就不要太过苛责了。”

    曾布在外面听得心头不是滋味,感情自己在山长眼里,也就是普通学子,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以自己被列在了一年级,也算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看着苏轼吕惠卿几个还有一些年纪大的在二年级整日里开小灶,曾布心中还是不服气的。

    苏轼他见过,与他年纪差不多,吕惠卿比他还大一点,至于章敦,那家伙憨傻憨傻的,能有多厉害?更何况那苏八娘一个女子,都升入了二年级,自己难道比一个女子还不如吗?

    曾布心中愤懑,觉得自己被小视了,他毫不犹豫的走到门口,躬身拜道:“先生,学生曾布求见。”

    未央大喜,总算是来了一个救命的,三个老头拉着他训了半天了,一个个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让未央一点都不敢多说话,生怕引来更长时间的训斥。

    眼见曾布到来,未央连忙道:“山长们,我还有事要处理,这就走了。”

    说完,不待滕子京三人发怒,拉起曾布就走,那速度,简直飞快。

    曾布一脸懵逼,觉得自己似乎被先生利用了。

    未央拉着曾布一口气跑到了图书馆,这才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小心翼翼的回头看了看。

    曾布终于忍不住了:“先生,三位山长都是德高望重的大儒名士,怎会敢听墙角的事情?”

    未央笑道:“你还小,不懂的这人一上了年纪,反而很八卦,对任何事情,都很好奇。”

    “八卦?”曾布一脸懵逼:“八卦者,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这次轮到未央一脸懵逼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博闻强识吧?反正他不知道这是啥意思。

    “好了好了,不要拽文了,有什么事情吗?”

    “我要进二年级。”

    “行!找你哥去办手续去。”

    曾布呆萌呆萌的,他觉得未先生就算是不为难自己,好歹也要考较考较吧?怎地如此轻易就答应了?这岂是先生所为?先生不应该是成熟稳重,一派高人的形象吗?就算是允许了,也要装作再三思量的样子,才像是先生嘛!

    未央说完,拍拍屁股就走。

    “为何!”曾布愤怒的声音传来:“怎能视文华大事为儿戏,因为学生一句话,就打破规矩,岂是先生所为。”

    未央头也不回的道:“哪有哪些为什么?你天资够了,底蕴够了,自然就升上去了,你不来找我,我也会让曾巩把你提到二年级去,一年级哪里,哪有你的地方?你应该跟书院最顶尖的学生争锋。”

    曾布呆立当场,心神一下子就乱了,这么不靠谱的先生,真的能教出好学生吗?

第127章 马夫阿真

    “ 大风天,大风天,大风刮的直冒烟。 

    刮风我去打老虎,扒下虎皮做衣衫。 

    又挡风,又遮寒,还长一身老虎斑。 

    大雪天,大雪天,大雪下了三尺三。 

    野鸡钻进大雪翁,跳猫子见雪懵了圈。 

    黑貂躲进屋旯旮,犴子跑进大门前。 

    抓住黑貂剥了皮,色克正好做耳扇。 

    犴子多,犴子大,又长圆蹄又长甲,骑它上山去打围,又象牛来又象马。”

    锦衣卫所在的小山,如今被称作为破军山,大才子柳永亲自取得名字,意为先锋队,冲锋陷阵,以争锋破坏为目的,且孤军深入,有接济不及之虑。破军化禄,则是后队补充接济,源源不绝,名之为“有根”。故破军有先破后立的意思。

    未央很喜欢破军二字,没有别的原因,就因为这两个字很霸气,杀气盎然,最是适合大军。

    破军山山谷中,辽主耶律宗真欢喜的唱着民歌,嘴里叼着一只好大的猪蹄,怀里抱着一捆苜蓿,悠哉悠哉的来到了马厩。

    “哟,陛下好兴致啊。”未央隔了大老远,就打着招呼,颇有幸灾乐祸之意。

    耶律宗真懒洋洋的看了未央一眼,令未央奇怪的是,这眼神之中没有丝毫的怨恨,甚至有点感激的意味在其中。

    自从书院开始运行之后,所有人都忙碌的要死,滕子京作为山长,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事物,自然就没有精力去管一个辽国皇帝,只能送到破军山。

    不曾想,这位辽主来到破军山,闲来无事之下,竟然干起了养马的活,而且干的有声有色,所以一直负责后勤的雷五,就让辽主负责养马,而且每日的伙食都增加了份额,不仅伙食好了,花样也多了。

    很快的,辽主就全身心的投入了养马的工作,天马和阿拉伯马被养得膘肥体壮,精壮无比,也算是他的功劳。

    未央百忙之中来到了破军山,就是听说了这事,来此一看,果然如此。

    “原来是未大人。”耶律宗真把草料放在了马槽里,用手搅匀了,又撒上特制的马料,这才回头看着未央道:“此处没有皇帝,也没有耶律宗真,只有马夫阿真。大人前来,莫非是看我出丑的?”

    未央一点都不否认自己来的目的,他点头道:“听说你养马养得很好,所以我把我的坐骑带来,以后你就负责养我的坐骑,一切起居饮食,与知县等同,如何?”

    话音未落,马王高大的身影映入耶律宗真的眼帘,他似乎又想起了被擒的情形,不由唏嘘道:“如此神驹,只怕汗血宝马也要逊色一二。”

    “嘁!”未央不屑道:“汗血宝马显赫一时而已,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我这天马之王,就算是最顶尖的汗血宝马,也不及十之一二。”

    耶律宗真也不说话,他围着马王绕了几圈,不由赞道:“先相头耳:耳如撇竹,眼如鸟目,脊、麟腹、虎胸,尾如垂帚。次相头骨:棱角成就,前看、后看、侧看,但见骨侧狭,见皮薄露,鼻衡柱侧,高低额欲伏,台骨分明,分段俱起,视盼欲远,精神体气高爽。立蹄攒聚,行止循良,走骤轻躁,毛鬣轻润,喘息均细,擎头如鹰,龙头高举而远望,淫视而远听,前看如鸡鸣,后看如蹲虎,立如狮子,辟兵万里,颔鼻中欲得受人拳。

    好马,真是好马!”

    “你还懂相马?”未央不由好奇道。

    耶律宗真翻了个白眼,冷笑道:“百万契丹,骑兵五十!岂是虚言?我契丹一族乃是生在马上的一族,对于马,比你们宋人要了解的多,相马经在我契丹,可比在你们大宋有用的多了。”

    未央也知道自己问了一个白痴的问题,人家契丹本就是逐水草而居的草原狼,对于马,那是比妻子儿女还要亲密,简直就是自己的另一条生命,岂有不熟悉之理?而且人家耶律宗真身为辽主,自幼学习的就是最上等的学问,都是契丹千百年积攒下来的家底,岂有不懂之理?

    “本官妄言了,恕罪!”

    耶律宗真很是舒爽,未央竟然跟他道歉,这事说出去谁信啊。

    要知道这年头,当官的面子比天还大,就算是明知道自己错了,也会死撑到底,有本事的把错的弄成对的,没本事的自能死扛。

    耶律宗真做了那么久的皇帝,什么没见过,辽国这些年又崇尚大宋风华,什么都跟大宋学,就连当官的那个德性,都跟大宋一般无二。

    眼看着一个大宋官员跟自己道歉,耶律宗真除了爽,就只剩下满心的腻歪了。

    这一句道歉,就看出来,这小子绝对不是一般官员,早晚会掀起惊天风雨,到时候大辽可就危险了。

    未央不知道短短的时间内,耶律宗真竟然生出这么多念头,不然肯定会给耶律宗真点个赞。

    “来,阿真,咱们说点正事。”未央随便找了个草垛坐下,招呼耶律宗真过来。

    耶律宗真毫不犹豫的坐下,问道:“咱们有什么好聊的?”

    未央悠然道:“事情都过去了一个多月了,现在满天下一点动静都没有,你就不觉得奇怪?”

    耶律宗真心中一沉,是啊,大辽发生了这等大事,辽主被生擒活捉,按理说早就该满天下风风雨雨了,只是竟然似乎没有人提过这事,莫非不是自己的儿子封锁了消息?

    而且大辽早该遣使来到大宋了,为何大宋也没有半点消息?自己就仿佛被人遗忘了似的。

    “未大人,风风雨雨的,我经历的够多了,这辈子只想安安静静的养马,若是未大人垂怜,不妨就让我在锦衣卫当个马夫,安安稳稳的过完余生就是。”

    未央摇头道:“你好歹也是一代雄主,能与当今圣人相媲美的人物,这理想也太小了一些。”

    耶律宗真苦笑道:“未大人说笑了,我如今只是阶下囚罢了,宋皇没有处置我,未大人等人也对我照顾有加,养马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第128章 有人要毁了新法

    “未央现在在干嘛?”

    汴京城皇宫之中,赵祯放下手中的御笔,享受着陈琳的按摩,突然间问道。

    “禀官家,未央弄了一座书城,最近正忙着教书呢。”

    “哦?”赵祯饶有兴趣的道:“那小子去了一趟辽国,俘虏了人家的皇帝,现在人家辽国秣兵历马,正要讨伐大宋呢,他还有心情教书?”

    陈琳笑道:“那小子跟个猴子一样,整天上串下跳,据报,如今那小子正调教辽主,辽主竟然给他养马,而且还心甘情愿,自得其乐,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赵祯笑骂道:“一国之主,就算是养马也是给朕养马,给他养马算怎么回事?算了,不用管他,朕让王珪去做登州知州,就是因为此人不多事,遇事沉稳,这样他也有了发挥的空间。

    对了,这马上六月了,今年赋税如何?”

    陈琳赔笑道:“官家这就问错人了,要想问赋税,何不问问范相公?”

    范仲淹回朝,比历史上提前了许久,早早的就任命为枢密使,参知政事,一跃成为朝堂新贵。

    三月,范仲淹上书,言十事,仁宗既擢任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每进见,必以太平责之,数令条奏当世务。仲淹言十事: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思信,重命令。仁宗悉用其说,当著为令者,皆以诸事划一次第颁下。

    轰轰烈烈的庆历变法,终于开始了。

    过了不大会,范仲淹便到了。

    “参见圣人。”

    “爱卿,变法也有些时日了,成效如何?”赵祯满心思的兴利除弊,把大宋改革成一个繁华盛世,现在终于有了机会,自然是关切的很。

    范仲淹面色憔悴,如同大病初愈,这数月以来,他可是累坏了,吕夷简罢相,晏殊又是个不管事的,新法初初开展,便得到了天下拥护,但是没过多久,便出了大篓子。

    范仲淹想不明白,原来摇旗呐喊的那些人,为何转眼间就成了反对新法的先锋,而且越发的过分起来。

    “禀圣人,新法刚刚开展两月,虽有成效,但是收效颇微,下面颇为抵触。”

    赵祯皱眉,历代变革,就没有一个顺利的,本以为大宋承平之下,天子勤政,臣子用命,应该问题不大,但是现在看来,自己的想当然了。

    君臣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聊着新法,范仲淹是个纯臣,不会撒谎,自然把难处说的一清二楚。

    他虽然是宰相之尊,但是宰相也不是想干啥就干啥,真正做事的还是小面的官员,和更下面的小吏。

    这些人一旦不配合,你范仲淹就算是神仙,也是徒呼奈何。

    可惜的是,人家是真的不配合,所以新政种种,根本就实施不下去。

    所谓令不出京城,一出京城,就变了味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此时,皇宫大内,竟然传来马蹄之上。

    君臣同时皱眉,皇宫驰马,非大事不可为。

    “报,沂州八百里加急。”

    “赶快呈上来。”赵祯顿时皱眉了,心中隐隐有不好的预感,范仲淹同样如是。

    大红的奏表呈了上来,赵祯翻开一看,顿时大怒。

    “好大的狗胆,叛贼连克数城,奏表如今才到,沂州的官员是吃干饭的吗?朕养他们有何用。”

    君辱臣死,范仲淹与陈琳连忙下跪请罪。

    “范爱卿,你也看看吧!”

    范仲淹恭敬的接过奏表,顿时吸了一口凉气。

    叛贼王伦,率百余人杀沂州巡检使朱进。遂占沂州据以起义。继攻密、青,继之南下攻占泗州,如今大军正在向着楚州而去。

    星星之火,竟然成了燎原之势。

    “沂州官员该死!”范仲淹怒发冲冠,躬身拜倒:“请圣人允许臣提一支大军,前去平叛。”

    赵祯此刻已经冷静了下来,他突然想到,前些日子江、淮岁漕不给,京师乏军储。

    重新任许元为江、淮、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判官。元命濒江州县留三月粮,余悉调发,远近以次相补,引千余艘转漕而西。未几,京师足食。

    后来又有了忻州两次地震,百官上书,言道:朝有奸佞。

    如今看来,未必不是有人借机想要破坏变法,否则区区漕运,如何敢断了京师漕粮?区区王伦,如何能突破山东的各路大军?要知道,山东可是出强兵之地,怎能允许叛军肆虐?

    “爱卿稍安勿躁。”赵祯冷静的道:“讨伐王伦,只需一偏师即可,命江南诸路大军围剿就是。

    新法才是大事,你我君臣,不能让人得逞。”

    范仲淹悚然一惊,猛然想到了些什么,面色惨白,冷汗滚滚而下。

    “他们为了破坏新法,竟然敢煽动叛乱不成!”

    陈琳也是打了一个哆嗦,好像想起了什么。

    赵祯冷笑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宋不杀士大夫,既然他们不愿做真的臣子,那就发配就是了。

    新法必须成功,不能失败,一旦失败,你我君臣,将成为千古笑柄,背地里的那些人,也不会轻易放过你。

    爱卿,你可知道!”

    范仲淹终于明白了,这些人当真敢乱了天下,莫非你们就如此害怕新法吗?莫非为百姓造福,还是错的吗?

    他摇了摇头,郑重的道:“圣人放心,臣必定全力以赴。”

    赵祯忽然笑了,他说道:“既然小猴子闲的慌,那就南下剿匪吧!陈琳你,拟旨!”

    “小猴子?”范仲淹茫然的看着这主仆二人。

    陈琳笑道:“范相公有所不知,官家说的小猴子,是蓬莱的那位,想来范相公听说过?”

    范仲淹恍然大悟,关于未央的传说,他也不是听说一次两次了,都说未央少年英才,如何如何,还送了自己一千匹战马,如今西北的狄青靠着这些战马,打了好几次胜仗。

    “原来是未央啊,不过让他剿匪合适吗?”范仲淹很是疑惑,区区一个散官,能有多大本事,就算是能养出良马来,未必就能带兵打仗。

    赵祯与陈琳微微一笑,你要是知道辽主耶律宗真如今在那小猴子手里面,你就不这样想了。

第129章 愤怒的未央

    当未央手中又多了一份圣旨的时候,他不由狐疑的看着宣旨的陈贤。

    陈贤两手一摊,表示自己根本不知道咋回事,不过他还是够义气的,毕竟在蓬莱,未央特意给他在最繁华的地段留了几间铺面,又给了他一成香皂作坊的股份,利益捆绑之下,除非关系到皇帝的事情,否则陈贤一般都是知无不言。

    “官家说了,你在蓬莱教书可惜了,正好王伦叛变,东南大乱,让你去平叛。”

    未央脑门青筋暴跳,人家席卷数个州县,人数数以十万计,自己这几千人填进去,还不够塞牙缝的,就算是锦衣卫能征善战,未央神勇无敌,但是毕竟这此面对的是大宋子民,而且是官逼民反的那种,一个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要知道,现在的大宋,对武夫的态度可不怎么好。

    “老陈,说实话,是不是谁在圣人面前进谗言了?要害我?”

    陈贤最喜欢未央称呼他为老陈,因为未央把他当作一个平等的人看待,而不是因为他身体残缺就看不起他,他喜欢这种被尊重的感觉。

    “二郎,这事吧!还真怨不得别人。”陈贤摸着光洁的下巴,咂摸了一下道:“说起来东南平叛,这绝对是一件大功,区区流民,还不成气候,关键是这关系到新政,因为新政,东南才起了叛乱,若是不能给天下一个交代,这新政,只怕就会出问题。”

    未央心中一凉,范仲淹开始变法了?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他愤怒的回头看着滕子京几个老头还有自己的大哥。

    几个老头目光躲闪,装作没看见,柳永这个滑头一个劲地给未洵使眼色。

    未央无奈,只得吭哧吭哧的说道:“这事吧......”

    “说实话!”未央愤怒的吼道:“变法这么大的事情,我早就跟你们推演过数次,岂能说来就来?滕公,你与范仲淹也是多年老友,章公,你于范仲淹有提携之恩,还有你们几个,一个个都别跑!

    这么大的事情,我不信范仲淹那货没给你们通过气,合着全天下都知道了,就瞒着我一个人?”

    几个老头被未央当众训斥,一个个老脸通红,不是他们不想说,是因为范仲淹那个人,就是一头倔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那种,而且当今皇帝变法心切,岂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置喙?虽然这个孩子表现的出色了一些,但毕竟是孩子。

    “怎么说话呢?”杜纤云大怒:“几位长者瞒着你,还不是想让你过几天舒心日子?非要掺和进去干啥?去一趟辽国,就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了不成?”

    未家说了算的,还是这位武力强大,偏偏长相秀美,颇为贤惠的杜氏杜纤云。

    未央哀叹一声,双目通红,这一次,他没有顺着嫂子的意思。

    “大嫂!我过了几天舒心日子,你可知道,天下有多少百姓被逼的无路可走,有人已经揭竿而起了,范仲淹误国啊!”

    几人默默无言,未央说的一点都没错,他们也知道新法弊端重重,但是却不能阻拦,也不想阻拦。

    他们的心思很简单,新法是成也好,败也好,只要守住蓬莱不失,就能守住大宋的一点元气,待书院成长起来,未央成长起来,携不世之功,天下之望,再行变革,到时候以蓬莱为基础,未必不能打造出一个煌煌盛世来。

    未央怎能不清楚这几个老头的心思?他只是有点可怜那些百姓,平白无故的遭了大难,这一切都是因为变法,变法一刀刀都看在了吏治之上,闹的官不聊生。

    在百姓看来,一个个县衙一个个小吏,代表的就是朝廷,朝廷逼的官员不能生存,那么官员就会逼迫治下的百姓,这一点不容怀疑。

    当一切关系到利益的时候,人就会从人变成猴子,没有任何情谊可言。

    更何况大宋的官员,一个个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人精,加上大宋不杀士大夫的狗屎规定,就算是造反都不会有事,煽动一些人造反,做的神不知鬼不觉,一点问题都没有。

    “鲁常何在!”未央怒吼一声。

    “属下参见大帅!”鲁常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未公已经愤怒了,既然愤怒,那么势必出战,战场之上,锦衣卫只有大帅,没有未公。

    “点齐兵马,即可出兵东南!”

    “遵令!”

    “贾章、未洵!”未央此刻不是书院的教书先生未二郎,而是一个无双统帅,虽然武夫在大宋能指使文人的不多,但是未央绝对是最奇葩的一个,几乎整个蓬莱的人,对他都唯命是从。

    贾章与未洵出列,肃然的看着未央。

    “贾章,去信曹佾等人,让他们从交趾运粮,越多越好,一切耗损花费,算在我的头上。

    未洵,召集市舶司与民生银行一干人等,待我平叛之后,我天下集团,将在东南扎根立足!”

    未央顿了顿,眼光扫视众人,沉声道:“不破不立,大破大立!既然已经烂了,那么久把它打的粉碎,然后重建秩序!”

    众人心中一凛,未央此举可谓是绝杀,东南的叛乱,他们也隐隐知道是怎么回事。

    自盛唐以来,东南承平已久,乃是文华宝地,士绅众多,朝中大员,更是近乎大半出自东南,利益勾连之下,抵触新法,是再正常不过的。

    未央此举,是打算一举荡平东南妖氛,重整东南秩序,把蓬莱的模式复制过去,简直不要太绝。

    只怕只是一个民生银行,就能把整个东南的金融集团摧毁近半,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毕竟这个世道上,借贷利润都是以五成起,存钱哪有什么利息,反而要交一部分火耗,民生银行在这方面,绝对拥有碾压的威力。

    更何况蓬莱的市舶司,聚敛财富数以千万计,虽然只是账面上的数字,但是这个数字,足以让人胆战心惊,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更何况市舶司的诸多好处,岂是东南那些人所能看的懂的?

第130章 曲阜孔家

    滕子京等人隐隐觉得,东南势必要掀起惊涛骇浪了。

    “老陈!”未央看向陈贤,沉声道:“圣人给我多大的权力。”

    陈贤不敢怠慢,面对一个把辽主当马夫用的小祖宗,他还没有那个胆子。

    陈贤恭请的请出一柄宝剑,恭声道:“此乃天子剑,官家说了,未大人可便宜行事。”

    便宜行事四个字,可大可小,如果未央觉得东南没必要存在了,也可以便宜行事,当然,理论上如此。

    未央接过天子剑,交给鲁常捧着,环视一周,说道:“诸君,我本是一落魄之人,全仰仗诸君信赖,以朋友、子侄、兄弟待我,大宋虽然积弊重重,但是却不是将死之国,既然我们确定了方向,那就不要改变。

    因为可能因为我们的一个小小的念头,就会让无数人流离失所,死于非命。

    这不是我想看到的,想来诸君也不愿意看到。

    今日的事情,下不为例!”

    说完,未央带着鲁常等一干锦衣卫扬长而去。

    贾章与未洵拱了拱手,也急匆匆去了,东南那么大一块肥肉,既然去了,就要狠狠的咬一口才是,不然都对不起如今已经名声在外的贾知县的名头。

    滕子京苦笑道:“我就知道会这样,当初咱们就不该瞒着他。”

    柳永摇头道:“瞒还是要瞒的,若是他现在出现在世人的眼中,不说别人能不能容许一个妖孽,就说范相公,也不好处理,总不能让他屈居在二郎之下吧?再说了,二郎还是太小了,若是他今年二十岁,我们就算是拼尽一身热血又如何?”

    章得象也叹息道:“怪只怪希文太过急躁了,也没有跟我们商量一番就开始胡来,也不知道现在补救还来不来得及。”

    吕璹沉声道:“来不及了,别看希文现在如日中天,深得圣眷,但是变法弊端已经初现,只怕再过一段时间,各方就要联合发难了。”

    最为耿直的,还是苏老泉,他皱眉道:“不至于吧,范相公上有圣人垂青,下有万民拥护,怎么会失败?”

    “因为沂州的知州,叫庞光啊!”

    吕璹叹息一声,看向了远去的未央。

    众人顿时心中发凉,庞光,那是庞籍的亲兄弟,庞籍是范仲淹的盟友,变法的左膀右臂,位列枢密副使,被人尊称为庞相公。

    有意思的是,偏偏这位庞相公的弟弟的治下,出了揭竿而起的事情,这其中是不是意味着什么呢?

    沂州属于山东,庞籍乃是单州成武人,这其中要是没有猫腻,鬼都不信。

    至于其中有什么猫腻,那就不得而知了。

    。。。。。。

    锦衣卫来到山东的地界上,一路走来,所有人的面色都不太好看。

    山东是什么地方?那是孔圣人诞生之地,曲阜之名人人皆知,文宣公所在之地,文宣公又是谁呢?孔子嫡系的后裔。

    圣人后裔,贵不可言!天下无论怎么改朝换代,无论怎么打生打死,敢动圣人后裔的不多,所以人家当之无愧的是最尊贵的人物。

    本以为圣人后裔所在之地,应该很是繁华,最不济也应该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饭吃,人人有书读。

    但是一路行来,锦衣卫发现的,只是在田间劳作的百姓,一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边上时常有肥头大耳,面生横肉的家伙监督着,稍有不慎,便是一顿毒打。

    这就是圣人之地?这就是孔家德性?

    锦衣卫一个个面色难看,见识了蓬莱的繁华,他们对于山东这种情况极为愤怒。

    “大帅!”杜鹏飞面色难看的走了过了,“京东东路乃是大宋繁华之地,曲阜更是孔圣人诞生之地,世代文宣公,显贵至极,为何竟然如此贫困。”

    未央没有说话,但是他后面的鲁常给了答案,鲁常本就是青州人士,对于这里的事情,是最熟悉不过了。

    “因为整个山东,如今几乎都是孔家的田产了,山东已无自由之民。所有的百姓,都是孔家的佃户,都是孔家的奴仆。”

    杜鹏飞几人同时面色大变,随着一起来的王凯喃喃自语道:“圣人之后,不应该爱惜民力吗?为何如今竟然成了蠹虫,不应该是这样啊。”

    未央骑在马王背上,面色冷漠,闻言一字一句的道:“天下大害,莫过于兼并,兼并之害,莫过于世家,孔家就是最大的世家。

    当年孔老夫子游历列国,是何等的清高,何等的圣贤,但是他的子孙,却借着孔老夫子的名头招摇撞骗,成为山东最大的地主,也成为了骑在百姓头顶上的土皇帝。

    没有人敢说一句不是,因为现在的士人,独得是孔孟之道,学的是儒家学问,诽谤祖师爷的恶名,谁也不敢担。”

    王凯是个武夫不假,但是并非不学无术,恰恰相反,大宋将门对于家族子弟的教育,一向都是不落人后,受的都是最顶尖的教育,算起来也是孔孟门徒。

    “为何如此?为何如此?”王凯宛如魔障一般。

    未央阴冷的声音响起。

    “你们知道孔末乱孔吗?”

    不少人直摇头,但是王凯、杜鹏飞、杜鹏程、褚朗等人家学渊源,自然是知道的。

    “当时,宦官乱政,藩镇复起,战乱不休,社会动荡。唐朝皇室自顾不暇,对孔氏家族的优待、重视也远不如以往,没有了主持家族内部管理的体制。这时,孔氏家门发生了一件大逆不道、不可思议的灭主惨案。被杀害的是孔子四十二世嫡长孙孔光嗣,他未能承袭文宣公的爵位,后来被任命为曲阜东邻的泗水县主簿。后梁乾化三年,孔景的后裔孔末(本姓刘,按照当时孔家的规矩,凡到孔家为奴仆者,一律改姓孔,故刘末也叫孔末,孔末见天下大乱,时局动荡,孔氏宗族涣散无主,便起了谋逆夺位的野心,遂组织力量将生活在曲阜的阙里孔氏族人进行杀害。最后,孔末又到泗水县衙谋杀了孔光嗣,夺取了阙里家业,并取代其位,主孔子祭祀,俨然以孔子嫡裔自居。而且要对孔光嗣的儿子、当时只有九个月大的孔仁玉也斩草除根。

    孔仁玉正巧被其母张氏抱回在曲阜张羊村的外祖母家,躲过了当时的杀戮。孔末得知后,为斩草除根率人包围了张家,逼迫交出孔仁玉。此时,张家主妇张姥姥为了救圣人之后,竭尽其能,将自家与孔仁玉一样大的儿子交了出去,混淆蒙蔽了孔末,这才救下了孔仁玉。为此,孔家视外婆张家为世代恩亲。

    从此,孔仁玉在艰难中隐姓埋名,刻苦学习,奋发图强,逐渐长大。他九岁时便精《春秋》、通六艺。

    到了后唐明宗长兴元年,有人上书皇帝:“曲阜令孔末非圣人之后,光嗣有子名仁玉,现育于外婆张氏家中。”揭露孔末窃取官爵,假冒嫡裔的真相,奏明孔子嫡系后裔孙孔仁玉才是合法的文宣公人选。此时,在外祖母家长大的孔仁玉已经十七岁了,博通六经,为人严整,处事果断。朝廷知道了事情真相后,于是下令诛杀了孔末,授仁玉曲阜县主簿,主管孔子祀事。长兴三年迁袭丘令,封文宣公。从此,断了十多年宗脉的孔子世家得以中兴,而绵延不断,故而后世族人把孔仁玉尊为“中兴祖”。”

    顿了一顿,未央杀气腾腾的道:“既然已经斩草除根,以孔末的狼子野心,怎么可能会放过一个孩童?

    所以,这所谓的孔仁玉,未必就是真的!”

第131章 无耻文人

    众人悚然一惊,王凯连忙道:“大帅慎言。”

    未央冷冷的说道:“孔末当时已经围住了张家,以他的能力,灭了张家满门也是轻易之事,为何轻轻放过?这其中的缘由,谁又知道?

    当时张家交出了一个与孔仁玉一般大的婴儿,谁又能证明,这个婴儿不是真的孔仁玉?

    再说那孔仁玉,他九岁时便精《春秋》、通六艺,你我九岁的时候在干什么?别告诉我你也通《春秋》。

    《春秋》一书博大精深,就算是当世大儒也不敢说精通,区区九岁顽童,能识全字已经不错了,更何谈精通?

    若是能通读,岂不是说这这个顽童,不止是顽童,或者说是一个已经长成的少年?

    再者说,都说孔仁玉少年伟岸,身高不逊于成人,十七岁便能博通六经,这一点也没有什么。

    只是他少年时,身材竟然比常人高了许多,而且成年后一直没有再长高,这合理吗?

    所以本帅认为,所谓的孔仁玉,早就死在了孔末的手中,张家假托自己的儿子为孔仁玉,平白得了文宣公的尊位,这也是孔仁玉为何一直偏袒张家,区区张家算的了什么?如今的张家,几乎与孔家一般无二,这等恩宠,其中没有猫腻?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从孔末到现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张家依旧嚣张跋扈,为祸一方,谁给他们的胆子?”

    未央一连串的问题,问的众人哑口无言,心中发冷,若真如此,只怕就是欺天了!不!比欺天还要严重,简直就是刨了孔家的祖坟,在上面又撒了一泡尿,然后再鞭尸三天。

    未央冷笑道:“太多的痕迹表明,只怕孔家根本就不干净,所谓的孔仁玉,也未必就是孔仁玉。”

    鲁常是个粗人,胆子也大,他仗着胆子问道:“大帅可是要动孔家?”

    未央幽幽的道:“现在还不是时候,时机未到,若是动了孔家,本帅自然是安然无虞,但是咱们做的这一切,只怕就会被人毁掉了。

    本帅不会干这种没有把握的事情,如果孔家安分一些,就由他再享受一段时间,如果他们不安分,那就不要怪我辣手无情了。

    咱们先去平叛,回去之后,再慢慢商议。”

    众人轰然应诺,一个个斗志昂扬。

    孔家!你们嚣张不了多久了!

    。。。。。。

    沂州知州衙门,庞光正在纵情豪饮。

    “诸位,今朝有酒今朝醉!满饮此杯!”

    “庞大人高风亮节,威风凛凛,贼人望风而逃,合该庆祝。”一个中年人生的颇有古风,但是说出来的话,却恬不知耻。

    “那是,王伦南下逃窜,庞大人又立一功,他日政事堂拜相,也未可知啊。”

    庞光十分得意,他也没想到,自己只不过是出城躲了躲风头,王伦竟然就率众出城,如今已经杀到了扬州,当真是势不可挡。

    不过管他呢?反正沂州现在天下太平,只要过了这阵子,找几个人上表圣人,就是妥妥的大功啊,比不得开疆裂土,但是也足以比得上那些武夫了吧?

    咱也是可以出将入相的人啊!

    庞光越想越得意,得意忘形之下,高声笑道:“有酒无诗,岂非不美?诸位,咱们一起赋诗。就在这沂州城中,效仿王右军兰亭集会如何?”

    众人轰然应好,一个个喜形于色,开始挥毫做墨。

    庞光仔细的欣赏着自己的诗作,“文人剑锋斩敌寇!”多美的句子啊,此事过后,谁还敢说自己是靠着哥哥才能进士及第?谁敢说自己胸无点墨?

    不信你们就看看,沂州在本大人无为而治之下,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简直就是人间桃花源呐!

    不得不说,文人无耻起来,简直就是让人叹为观止。

    。。。。。。

    “大帅!前方就是沂州城了。”

    未央放眼看去,依稀能看到城墙上刀劈火烧的痕迹,城墙之下,还有尚未掩埋的尸体,散发着阵阵恶臭。

    “昨日军报,沂州城贼寇已经出城多日,为何没有打扫?”

    众人面面相觑,按理来说,贼人走了,应该有大宋官员迅速接手才是,这已经过去数日的功夫了,城墙之下,竟然还有死尸,多么奇葩的人,才能干出来这种事情。

    王凯突然开口道:“大帅,沂州知州,乃是庞籍庞相公的弟弟,此人一向崇尚无为而治,与民休养,只怕毛病出在他的身上。”

    未央顿时勃然大怒,大战之后,若是不能处理好死尸,到时候疫病一发,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无为而治个屁,到时候死了人算谁的?

    “进城!鲁常,把旗号打出来,天子剑拿出来!”

    众人面色一变,把天子剑拿出来,未央这是要杀人的节奏啊!庞光再不是,那也是钦点的进士,大宋不杀士大夫,未央要是杀了庞光,只怕就麻烦了。

    未央看着他们的脸色,嘿嘿一笑道:“放心,本帅不杀他!不过本帅会让他享受一下,什么叫做生不如死,什么叫做十八重地狱。

    我锦衣卫的拷打手段,你们应该都知道吧?”

    众人顿时打了个寒颤,别的不说,光是一个鸡毛挠脚心,足足数个时辰都不让人休息,一直大笑。

    笑一笑十年少!笑数个时辰甚至一天,那就要命了,这是锦衣卫仅次于关禁闭的惩罚,最是凶残不过。

    锦衣卫开道,进入沂州城,此刻庞光正与狐朋狗友们吃喝玩乐,吟诗作词,不亦乐呼。

    “大人,大人!不好了!”

    庞光顿时大怒,喝骂道:“胡说什么,你家大人我好着呢。”

    来的是庞光的家奴,他带着哭腔道:“大人啊!来了一支军队,直接冲着州府衙门来了,看样子来者不善啊!”

    庞光眉头微皱,旋即心中一喜,莫不是自己收复沂州城的事情这么快就传到京城了?圣人的封赏旨意下来了?这狗奴才,真是越活越回去了,你家大人不止好着呢,还要升官发财!

    “快!还不给本官更衣,迎接钦差大人!”庞光意气风发,颇有一番气度。

第132章 抓人

    未央正想闯入知州衙门,只听衙门内突然人声躁动,不大会,一队差役鱼贯而出,随之而出的则是一个锣鼓队,顿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最后一个富态的中年人迈着四方步走了出来,官威赫赫,身后跟着一众乡绅小吏,一个个喜笑颜开,交头接耳。

    未央顿时面色一沉,心中冷笑一声,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未央此刻是真的动了怒火。

    “钦差大人远道而来,下官有失远迎,还望海涵。”

    庞光隔着老远就喊了起来,一张胖脸上,尽是欢喜。

    不过近前之后,庞光皱了皱眉头,为何只是一群武夫?钦差大人何在?一群武夫见了本官竟然不下马行礼,简直就是不知礼数,怪不得士人压制武夫,这等狂妄之人,若是掌了权,还不上天?

    “你是何人!钦差大人何在!”

    庞光极有气势的喝骂道:“尔等武夫,见了本官,竟然端坐不动,岂不知本朝士人之尊贵。”

    众人心中动怒,不过他们看未央微动,也不敢妄动。

    未央伸手,鲁常极为默契的把天子剑送到他的手中。

    “本官乃是锦衣卫未央,奉皇命南下杀贼!”

    此言一出,庞光顿时傻眼了,原来不是钦差,只是一个前来剿灭贼寇的武官,只是这柄宝剑,很是眼熟啊。

    不怪他老眼昏花,他一个进士,见过几次皇帝?

    “天子剑!”庞光两腿发软,双膝跪地拜倒:“微臣参见吾皇!”

    不怪他不争气,实在是天子剑一出,绝对没有好事。

    剑分三等:庶人剑,诸侯剑,天子剑。行凶斗狠,招摇过市,为庶人之剑。以勇武为锋,以清廉为锷,以贤良为脊,以忠圣为铗,为诸侯之剑。以七国为锋,以山海为锷,制以五行,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举世无双,天下归服,为天子之剑。

    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叫虞公的铸剑师,铸出一把天子剑,为镇慑四方归心,百姓可以安乐。周天子无能力受用此剑,被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得到,后被楚庄王打败,用此剑自杀.楚庄王称霸后得到此剑,也成为剑下之鬼.秦穆公拿到天子剑,因王室政权纠纷,无奈自刎于剑下.吴王也有幸得到这把剑,结果被越王勾践战败灭国,夫差无奈死于剑下.到秦末农民起义,项羽从虞公的后人虞姬手得到天子剑,因此天子剑成为他们的“媒人”,同时也是他们的送终“人”。项羽的谋臣范增曾劝他,凡得到过此剑都成为剑之魂,可见此剑不正,不如不要。项羽自认为春秋时的霸主只是短暂的,无福接受也不配拥有天子剑,后来项羽果然身死国灭。

    此剑是皇权象征,与传国玉玺一般拥有无限权力,传国玉玺可以号令天下,天子剑则可以征伐天下。

    只是天子剑很少现世,大宋一朝,有幸得天子剑的人不多,未央很幸运成了其中一个。

    至于传国玉玺,那要到宋哲宗时,有农夫名段义者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而朝野有识之士多疑其伪。至北宋末年,徽宗好风雅,增刻印玺十方,时人有画蛇添足之讥,其实徽宗似有淡化传国玺地位之深意在其中也。

    传国玉玺未必是真的,但是天子剑绝对是真的!

    这玩意在唐朝的时候就赫赫威名,到了大宋,虽然没了大唐那般厉害,但是因为不世出,所以寻常人见到,更加惧怕。

    未央手持天子剑,就是代表天子亲临,拥有一切天子的权力,就算是大宋不杀士大夫的规矩在,一旦未央想杀人,尽可推到天子身上,有种你去找天子算账啊?

    庞光之所以害怕,是吓得,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自己干的事情,实在是上不得台面,若是过段时间,就是大功,但是现在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还功个屁啊!

    “来人!将沂州一干人等,全部绑了!”未央的声音冷酷无比,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情。

    锦衣卫忠诚的遵着未央的命令,上百锦衣卫下马,手持锁链,就要绑人。

    “住手!”庞光虽然害怕,但是为了小命着想,还是要反抗一下的,不然就算以后出来了,这官也没有脸再做了。

    “本官乃是朝廷命官,进士出身!谁敢绑我!”

    他满心以为自己的官威能镇住这一群杀才,不过锦衣卫是什么人啊?除了打家劫舍,烧杀掳掠的强盗,如鲁常,如雷五,剩下的就是杜家庄的子弟兵。

    区区一个文官,他们还不放在眼里,就算这个文官是当朝相公的弟弟也不行。

    他们尊敬的是未央,尊敬的是皇帝,不是皇帝手下的一个官员。

    毫无疑问的,知州衙门前,所有的人都被未央一网打尽,全部关在了锦衣卫大营,至于沂州,则暂时由锦衣卫接管。

    组织人手,清理城池,安抚百姓,赈灾派粮,一件件事情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过了几天,贾章和未洵率领一帮人赶到了,面对空无一官,如同白纸的沂州城,两人欢喜不已。

    登州虽好,却是未央一手创立的,已经没有他们的施展余地,几乎所有的政策,全都出自未央之手,如今有地方练手,正是求之不得。

    未央直接把庞光交给了贾章,并把这些日子从庞光和乡绅小吏百姓等等人的口中得知的供状,一起交给了贾章。

    贾章有个好爹,贾昌朝自然知道该怎么办。

    贾章看着手里的供状,再看了看远去的锦衣卫大军,不由感慨道:“庞光的官是做不成了,流放六千里都算是轻了,只怕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回中原了。”

    未洵笑道:“县尊大人还有空感慨,不如来帮我筹划一下民生银行事宜?事务繁杂,我还忙不过来哩。”

    贾章莞尔一笑,知道未洵是在点醒自己,为了一个尸位素餐之辈惋惜,还不如好好干自己的事情,只要跟着未央屁股后面,一个州一个州的接手过去,那就是天大的功劳,伴随着的,则是天大的好处。

    天下集团这个庞大的机器运转起来,天下舍我其谁?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263/ 第一时间欣赏执宰大宋最新章节! 作者:天工造物所写的《执宰大宋》为转载作品,执宰大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执宰大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执宰大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执宰大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执宰大宋介绍:
未央觉得登州太穷,于是登州成为天下第一富庶府州。
未央觉得皇帝太仁慈,于是赵祯横刀立马,操刀来到了前线。
未央觉得辽国太欠,于是辽国被狄汉臣帅大宋铁骑灭了。
未央觉得西夏太嚣张,李谅祚立刻去除国号,俯首称臣。
不一样的宋时明月,不一样的晓风残月。
新书《唐司命》,请大家收藏一下。执宰大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执宰大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执宰大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