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掌术TXT下载掌术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掌术全文阅读

作者:卫拂衣     掌术txt下载     掌术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掌术全文阅读

请假

    今日有事,请假一天。

楔子

    “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不死之山。”——《海内经》

    北境,荒原。

    寒风似刀,刀刀入骨,割得人脸疼。

    这北境的雪,纷扬了几日,依旧下个不停歇。碎絮般的雪花迎面扑来,模糊了视线。

    身着青布衣衫的女子眨眨眼,足下疾掠。

    身后,十来支短弩暴雨般射了出来,箭气森寒。

    她抽出腰间短剑,击落箭雨,而后手腕微转,以剑画符,挡住了紧接而来的第二波箭潮。

    身后追兵迅速逼近,在十丈之外停下,持剑成包围之势。

    女子看着他们,语气平和:“是你们啊!”

    北境一行,危机无数,追兵敌寇数不胜数。唯有眼前这波人,自她踏入荒原后,紧咬不放,却从不出手。

    如今,怕是忍不住了。

    见她语气柔和,脸上甚至还带着几分漫不经心,领头的汉子心中不由一紧。

    这一路走来,他们见多了她的手段,自然也有几分发怵。

    然而……

    他目光微转,看到女子脚下雪地中的几点殷红,心中又是一定。

    女子轻轻摩挲着佩于左手腕间的珠子,语气依然平和:“你们背后的人是谁?”

    领头的汉子有些不耐,“废话少说,你还是乖乖束手就擒吧!”

    女子幽幽叹息,“既然不说,那便……死吧!”

    她十指翻飞,而后一扬,空中原本轻薄无力的雪絮顿时凝结成冰,如同暗器一般急射而去,瞬间击倒数人。

    领头汉子见己方转瞬就倒了一片,眼中一震,立刻举起手中的长刀,大吼道:“不要怕,她已经受了重伤!上!”

    说罢,带着手下一窝蜂地拥上来。

    ……

    雪越下越大。

    青衣女子持剑,孤零零立于荒原之上,殷红的血珠顺着剑身蜿蜒而下,浸红了脚下的雪地。

    周边已是伏尸一片。

    风越来越急,卷起雪花在空中打着旋。

    风声、雪花落地的簌簌声、她的呼吸声,还有——

    那空气中几可忽略不闻的铮铮声。

    几条细长的丝线带着绞杀之势,无声无息而来。

    她踏雪急退,俯身避过这夺命的丝线。

    脚尖刚从地上的尸体上点过,便见两条丝线又从雪地射出,将方才踏脚的尸体一分为二。

    她握紧手中的剑。来者不止一人,且是高手。

    若在平时,她自是不惧。

    然而,她先前同北境荒人一搏,已经受了伤,之后又应付了一波追兵。

    身后一剑挟风刺来,带着凛冽的杀气。

    她旋身出掌,以内力击于对方持剑的腕间,将之推开。

    对方手上一顿,紧接着顺势挽了个剑花,继续向她攻来,剑剑不离耳目方寸间,一霎间,已是连刺了七剑。

    青衣女子并非用剑的高手,她拜的是玄门,学的是玄术,虽然玄门五术皆有涉猎,却是以命术和符咒见长。

    来人的剑已隐约修出了几分剑气,纵然还达不到一剑破万法的地步,却足够让受了伤的女子有些吃力。

    更何况,暗处还有人时不时以丝线偷袭。

    她仰面下腰,避过险险的一剑,右脚踢开对方手中剑柄,而后,回身刺去。

    她的剑法算不上多么高超,身法却很是精妙,对方侧身躲过,又连刺几剑,一点一点摸清她的招式,逼她自乱阵脚。

    他已经料到,下一招必然还是避过自己这一剑,从左侧出招。

    正想收剑斜刺,却见青衣女子直直地撞过来,自己手上的剑便狠狠地刺入她的左肩。

    剑客看着近在咫尺的人,不由一愣。

    紧接着,他便觉颈上一凉,似有什么东西喷涌而出。

    青衣女子两指并拢从他颈间抹过,腕间微动,而后那鲜血便凝结成珠,她推开剑客,再一次避开偷袭的丝线,手上一扬,几滴饱满的血珠便冲着丝线过来的方向激射而去。

    “啊!”茫茫雪原中,一声惨叫从不远处传来,剑客也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青衣女子拔掉肩上的剑,迅速封了几处大穴止血。

    那惨叫声传来的方向,显出一个白衣白发白眉的老翁来。

    他本是隐了气息,又用了障眼法,躲在暗处偷袭,如今却被血珠打了出来,胳膊上和身上还带着几个血窟窿。

    女子手上一动,正想将那老翁了结,脑袋中却“嗡”地一下,一片空白。

    天地间的一切似乎都在远离,归于混沌。

    她不自觉地抱着头蹲了下去,腕间的定魂珠发出灼热的光芒,烫得神魂一疼,她这才回过神来。

    定魂者,安魂定魄也,玄门至宝,世间仅此一颗。

    她却是从小佩戴。

    师父曾说,她命中有一劫,届时这定魂珠或许能护她一次。

    青衣女子咬破指间,迅速往定魂珠上挤上两滴精血,口中念着定魂咒。

    赤红的血在定魂珠上微微颤动,越来越快,似乎沸腾起来,而后便被珠子吸收得干干净净。

    那颗晶莹剔透的珠子,无端地多了几缕瑰丽之色。

    做完这一切,青衣女子已是满头大汗,浑身脱力般瘫在地上。

    她抬头看去,就见白衣老翁背后走出一个女子来,二十八九岁的样子。

    女子一步一步踏雪而来,素白的衣衫在雪上逶迤而过,沙沙轻响,留下浅浅的痕迹。

    明明身着素色,那张脸却是明艳动人至极,仿若春日最娇艳的海棠。

    然而那张明丽的面容下,却是连脂粉也掩不下的灰败之色,分明是寿命将尽之相。

    青衣女子双眼微眯,缓缓开口:“是你想要我的命。”

    女子掩唇一笑,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只是伸手,想要轻抚她的脸颊,“小娘子凶了些,倒是生得一副好相貌。”

    青衣女子侧脸,避开她的手。

    女子毫不在意,浅笑着收回手,退后一步:“乌媪,交给你了。

    青衣女子这才看清,她身后还紧紧跟着一位着灰布衣衫的老妪。

    那老妪敛了气息,神魂不稳的她方才竟没注意。

    “娘子放心便是。”

    老妪开口,声音嘶哑暗沉,语调间还有几分古怪之感。

    她解开身上的包裹,从中取出一排细长的铜铃系在腰间,又翻出一个小铜炉在雪地上摆正,点上三支香。

    香炉中的烟,在漫天素白中,袅袅腾起。

    老妪将一把暗沉锈哑的匕首递给女子,“娘子,请。”

    女子点头接过,深吸一口气,在自己腕间一划,鲜血顿时涌出。

    沾了血的匕首顿时暗红流动,诡丽非常。

    腕间的血,迫不及待地往外涌,老妪赶紧拿出一只小碗接上,约摸接了小半碗。

    女子那张芙蓉面,血色褪尽,变得异常苍白。

    老妪将她扶坐在一旁,又用匕首将青衣女子手腕划破,就着先前那只碗,接了满满一碗血。

    紧接着,她从怀中掏出纸符,口中念念有词,纸符迎风而燃。

    老妪将符灰撒入碗中,便站起身,绕着青衣女子走了一圈,她手中小碗微倾,鲜血滴滴答答,留下一地殷红,最终在雪地上绘出一副诡异的阵图来。

    放下小碗后,老妪从包裹里又取出几样东西,她左手拿一面人皮小鼓,右手持一只细杆鼓槌,一边敲着皮鼓,嘴里哼唱着古老的曲调,一边踏着步伐绕着素衣女子舞了起来。

    是巫。

    没想到,今日竟要折在此处了。

    青衣女子心中苦笑。

    老妪腰间的铜铃急响,一股力量恶狠狠地冲入体内,拉扯着她的魂魄,似要将她绞成碎片。

    腕间的定魂珠光芒大盛,烫得她生疼。

    然而此次,这股力量拉着她魂魄的力量实在太过蛮狠,连定魂珠也无能为力。

    青衣女子拼尽浑身修为,保持最后一丝清明,将所有真元尽数汇于定魂珠间,而后便撤下腕间的定魂珠,狠狠掷了出去。

    就见那定魂珠化为一道流光,消失在茫茫雪原中,一丝气息也无。

    世间逐渐归于混沌。

    荒原之上,大雪之中,似有无名之山拔地而起。

    ……

第一章 有鬼

    天还暗着,白日里繁华热闹的临川城,此时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在沉寂的夜色中,寂静无声。

    此时不过寅时一刻,城门初开。

    因着天色还早,城门口暂时并没有什么人同行,只有几个兵卒守着,显得有几分冷清。

    正值冬日,天冷的紧。纵然穿着厚实,站在城门前,冷风刺骨,守门的兵卒还是不由缩了缩脖子。

    “娘的!这天真是冷!”其中一个呵着手骂道。

    另一个矮个儿也忍不住跺了几下脚,“是啊!这种天,窝在自个儿屋子里,烤着火,和兄弟们喝几杯小酒,那才叫一个自在!”

    “可别提了……”

    “喵呜!”不知何处传出一阵凄厉的猫叫,紧接着,一道黑影从草丛中迅速窜了出来。

    “这猫,叫的这么凄厉,看来又是到了发情的时候了。”

    “嘿嘿。”

    矮个那个露出意味不明的笑来,“兄弟,明儿一起出去喝几杯啊.....”

    说罢,还用胳膊肘戳了戳旁边那人。

    旁边的人见状,起哄道,“老刘,看来你是憋不住了……还是赶紧娶个婆娘吧!”

    “是得娶个婆娘了。”

    “都说老婆,孩子,热炕头……”

    “哈哈哈哈.....”几人哄笑着,倒也驱散了几分冬日的冷清。

    空旷的街道上,寒风呼呼卷过,晃得路边树杈直打摆。

    不远处,一辆牛车吱吱呀呀地压过石板路,缓缓向城门驶来。

    牛车上载着一个大桶,里面不知装了什么东西,看起来满当当的,连那拉车的老黄牛都不得不使出浑身的力气来。

    随着牛车越走越近,一股难言的气味也随之而来。

    守门的兵卒看着近前的牛车,不由掩着鼻子,皱眉道:“快走,快走!”

    斜坐在牛车上倾脚夫,一身灰旧棉衣,双手笼在袖中,牛车的缰绳被他虚虚捏在袖里。

    闻言,他不由嘿嘿笑,露出一口黄牙,道:“今日是几日小哥儿当值啊,辛苦了。”

    冬日天寒,他张口说话间,就呵出一团雾气来。

    掩鼻的那位兵卒,闷声道:“都是如此,老赵你赶紧的!熏得慌。”

    倾脚夫哈哈一笑:“得嘞!”

    说罢,他从袖中抽出手,轻轻扬鞭,拉车的老黄牛腿脚也快了几分。

    牛车载着装得满当当的几只木桶,晃晃悠悠地过了城门口,往城外去。

    待牛车远去,守门的才放下手,深吸一口气,冬日的寒气入喉,通体地凉,他不禁打了个哆嗦。

    城门口渐渐恢复了寂静,此时还早,并没有什么人来往。几个守门的兵卒的斜倚在城门上,打起了瞌睡来。

    猛然间就听得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从官道上向着城门口奔来。

    守门的士兵连忙站直了身子,向着来的方向看去。

    冬日的黎明还有几分薄雾,只见灰暗的天色中,一人一马当前而来,不一会儿就到了城下。

    “停!下马检查!”守门的士卒伸出长矛,将人拦下。

    “嘶!”只听一声高亢的马儿嘶鸣的声音,那人拉住缰绳猛然停了下来。

    他掏出怀中的令牌一亮:“我是城中贺家的,现有急事回城。”

    是贺家啊,兵卒看着那繁复的花纹,而后撤下长矛,放人过去。

    那人扬起鞭,一人一马又匆匆奔进城内,闯入黎明中越行越远,只余哒哒的马蹄声在寂静的街道上回荡。

    不知出了什么急事。

    这个念头不过在心中一过,兵卒们便斜倚上城门,打起自己那未完的瞌睡来。

    临川郡是江州治下的大郡,城外的官道也修得齐整平坦。

    老赵赶着牛车晃悠悠地走着,倒不用担心将桶里的东西撒了。

    这桶里的东西,虽是污秽,却是种田粪肥的好东西。从城内收了,晒干后,运到乡下庄子上,卖给那些农户,也是能赚不少。

    老赵如今就靠这个养家糊口。

    别人都嫌这事脏污,整日里臭气熏天的,他却不嫌弃。

    能挣钱的事儿,就是好事儿。他们这些人,哪来的挑三拣四的。

    更何况,比起务农,倾脚夫获利可不少。先前还有人为了争抢收夜香的地盘,不惜大打出手呢。

    城中不同区域的夜香因为居住人群不同,产生的夜香质量也被封为三六九等。质量高的卖价就高,争抢的人就多,竞争就愈加激烈。

    老赵主要负责城西一块儿,城西住的皆是凡夫走贩,但即便如此,这活计可也是他们家挤破脑袋才挣来的。

    听说,前朝有个叫罗会的以此为业,竟然家财巨万了呢。他老赵不求富甲一方,但也想着挣个员外老爷当当。

    牛车沿着官道,走出了十来里路,转个弯,就进入小道,这条路不如官道宽敞好走,老赵拉着缰绳的手微动,牛车紧跟着放慢了速度。

    道旁一路过去都是杂草林子,冷风吹过,枯草瑟瑟作响。

    这条小路离楮山不算远,他日日走,熟得很,老赵倒也不怕。

    咕噜噜……

    正此时,肚子里却翻江倒海起来。

    老赵暗唾一声:来得真不是时候。

    这大冬天的,脱了裤子往那荒地里一蹲,大半个屁股可不是要被冻麻了。

    他骂了声娘,还是将牛车停稳,拨开枯草,往林子里找了块空地,撩起棉衣蹲下去。

    寒风一吹,老赵瞬间觉得自己半个屁股没了知觉。他只想着速战速决,奈何肚子咕噜着闹个不停。

    老赵又暗骂一声,真是来得不是时候!

    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这大冬天的还有兔子不成?老赵转过头。

    天已经蒙蒙亮了,因是冬日,林间还氤氲着淡淡的雾气,此时倒能隐约视物。

    只见约摸着两丈远的平地上,竟然慢慢隆起了一个小土包,随着细碎的窸窣声,那土还不停地往下抖。

    嗬!老赵心中一喜,怕不是兔子在打洞吧?

    都说狡兔三窟,此时正是冬日,许是有那野兔子想再多挖几个洞,以便自己随时逃跑用的。

    要是真如此,今日倒可以添道野味儿了。

    老赵不由搓了搓在寒风中冻得有些僵硬的手。

    他唯恐那兔子跑了,此时也顾不得还在翻江倒海的肚子,匆匆发泄一番,便提起裤子,轻手轻脚地朝着那还在不断隆起的小土堆走去。

    野兔子尤为灵活,老赵的脚步放得极轻,连呼吸也不由轻了几分。

    靠近了些,便见那小土堆越隆越高,土屑还在簌簌地掉。

    周围的土地并未像其他地方那般被冻结实,而是带着几分疏松,想来正是这兔子先前扒出来的。

    老赵正想着把这兔子洞刨了,就见下面忽地露出一抹素白。

    呦,看来是只白毛兔子,这在野外倒是少见。

    老赵从旁边捡了一截枯树枝,凑近了些,俯下身便要把这兔子刨出来。

    就见那抹素白越露越多,然后从土里伸出一只手来。那只手肤色苍白,可不正是他先前以为的白兔子?

    苍白的手掌伸出土堆后还动了动,抖落上面覆着的泥土,紧接着一条小臂就露了出来。

    沾满泥土的小臂挥了挥,似乎在往外摸索着什么。

    而后,那小土堆周遭便整个都动起来,开始刷刷地往下落土。

    老赵脑子一片空白,呆愣了片刻,才惨叫道:“鬼啊——”

    他拔腿就跑。

    只余下那撕心裂肺的喊叫声在空寂的林子间回荡。

第二章 是谁

    听到响彻整个林子的喊叫声,正在动作的手臂不由一顿。

    之后,那土落得更急了,小小的土堆迅速隆起,先前露出的那条苍白纤细的手臂反手摸索着,将上面的泥土往旁边拨去。

    不消片刻,就从里面爬出来一个浑身是泥的人来。

    那人撑着胳膊,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抖了抖身上的衣衫,泥土簌簌地往下落。

    看着眼前陌生的林子,她不由呆愣了许久。

    林间寒风大起,卷起她的长发,裹得她一头一脸都是。

    她皱眉,伸出苍白的手,将乱糟糟的长发捋顺,这才垂头慢吞吞地往前挪去。

    天已破晓,临川城的城门口,开始逐渐热闹起来。

    背着箩筐、挑着担子的,早早进城去做工、做买卖,也有那起了个大早,要赶去外地谋生计的。

    来来往往,进进出出,是新的一日要开始了。

    忽然,一阵喧嚣打破了城门前的井然有序。

    “让让,快让让!”

    “赶紧让让,我们先出去!”

    一大队人马从城内如旋风般冲了过来。

    只见当前的几个骑着高头大马,后面还跟着一二十个护卫。

    守卫的小卒刚想上前将这群不讲规矩的人拦下,就看到对方手中的木牌。

    繁复的花纹,中间用小篆刻了一个“贺”字。

    这个令牌他先前刚见过。

    又是贺家的人,不知大清早的,这般匆忙地进出,到底是出了什么大事?

    他退后一步,冲着排队的人群,嚷道:“靠边站,靠边站,让他们先出去!”

    百姓们不明所以,心中虽然有几分怨言,却还是依言让出一条道来。

    等那波人马冲了出去,城门口才恢复先前的秩序。

    “这是哪户人家?这么大动静。”

    “贺家吧?我方才看到当先那人举起的令牌了。”

    城中世家大族,皆有家徽,以便出行时供人辨识。这贺家,就是临川郡内的望族。

    听说祖上曾是前朝重臣,到今朝更是出了个太子妃。

    只可惜贺家没福气,太子那会儿赶上肃王作乱,太子和太子妃在动乱中遇难,早早就去了。

    贺家许是就此失了意气,带着族人回到祖籍临川郡,就此沉寂下来。

    只是,再无论如何沉寂,这样庞大又延续近百年的世家大族,也不是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能窥得一二的。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如此兴师动众。”

    “谁晓得呢。”先前说话那人摇摇头,“不过,这些富贵人家的事儿,到底与我们无关。”

    他拍了拍背后的竹篓,里面装着要拿去集市卖的新鲜冬笋:“填饱肚子,才是咱们的头等大事。”

    “呦,你这冬笋倒是新鲜,想来能卖个好价钱。”

    “是呀,这可是我特意进山挖的。”

    “临近年关了,光是备年货,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呢。”

    “是呀……”

    几人念叨几句后,转而又聊起了其他事。

    再说贺家的人马,出了城就浩浩荡荡地往楮山方向奔去。

    骑马的人一骑当先,身着藏青锦袍气质富贵,看上去应该是贺府主人。

    他神色焦急,喊了手下护卫近前道:“我带着人先过去,魏六,你带着剩下的人,赶紧跟过来。”

    这些护卫再训练有素,两条腿却是跑不过马的。他当下急着赶到楮山,只能先带着骑马的人赶过去,查看情况。

    “是,阿郎。”护卫中的一个壮硕的中年男子抱拳领命。

    贺家三郎主扬起马鞭,就带人冲了出去,在官道上卷起了几股灰尘。

    几人几马渐行渐远,不过片刻就没了踪影。

    魏六带着余下的护卫,跑着跟了上去。

    天光已是大亮,官道上人来人往,看着这支急速前行的队伍,都自觉让到一旁,避免被冲撞到,还时不时侧目看上几眼。

    魏六领着手下,又奔出了十来里,远远就见前面有个人影,慢吞吞地走在路中央,不躲不避地朝着这边过来。

    他扯着嗓子,道:“前面的,烦请让下路。”

    那人却似没有听到,只垂着脑袋,一点一点往前挪。

    魏六没有法子,只好让手下的放慢速度:“靠边点,莫撞着人。”

    队伍匆匆与那人擦肩而过。

    这么一群人冲过去,不避不让的话,那人不死也得伤。官道这么宽,这人非得走在路中央?

    跟在后面的阿满心中奇怪,转头朝那人看去。

    这一看,她不由顿住了脚,犹疑道:“七……七娘子?”

    那人却好似没有听到,只埋着头,继续往前去。

    她走得极慢,步履间似还有几分凝滞之感。

    阿满绕到她面前,又唤了一声:“七娘子,是你吗?”

    那人似乎终于听到了声音,缓缓抬起头,不明所以地看了她一眼。

    阿满惊喜地瞪大眼,一张脸上满是欣喜:“果真是你呀,七娘子,奴婢就说自己不会认错人的。”

    她挥着手,冲着前方大喊:“老魏,老魏!”

    “你们莫要跑啦,也无需去寻了,七娘子在这儿呢!”

    她扯着嗓子,这才唤住已经奔出老远的那波人。

    那人好像被这震耳欲聋气势如虹的嗓门给镇住了,眉头轻蹙,不着痕迹地远离了她几步。

    阿满喊住了魏六,这才转头看来。

    她方才并未细细打量,此时一看,只见那人一身衣衫都皱巴巴的,身上头上还沾满了泥污,冬日的风一吹,发丝间的泥土就不着痕迹地往下落。

    这哪是贺家七娘子会有的样子?

    她不禁大惊,问:“七娘子,您这是怎么啦?家里人可是要急死了。一收到云福传回来的消息,三郎主就赶紧召集府里的人马,要去云居观寻你。要是再找不到,我们就要搜山了呢。”

    那人看着,她没有言语。

    七娘子?

    这又是何人?莫非正是这个身体原本的主人?

    可是,我明明是……

    心中念头刚转,就觉得一股威压带着雷霆之势,朝着自己的神魂压来,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她想起自己昏迷前,耳边似有朦胧的吟唱。

    “日出汤谷,落于虞渊。生属郢都,魂归太山……”

    那人抬手,轻轻摩挲着颈间裹着的布条。

    只不知,如今,她到底是人是鬼?又该姓谁名谁呢?

第三章 贺七

    阿满见她不说话,面色苍白得紧,身子更是摇摇欲坠,慌忙伸手扶住她在路边坐下。

    “七娘子,您先坐下歇歇。”

    魏六带着人奔回来,就见阿满扶着一个人,坐在了路边。

    看身形,确实像七娘子。

    “七娘子?”魏六轻声唤道。

    那人抬起头,一张素白的巴掌脸,纵然形容狼狈,依然是容色无双。

    确实是贺家那个最受家主宠爱,骄纵恣意的七娘子。

    就是这幅样子,委实是……太狼狈了些。

    身上沾满了泥污不说,额头还磕破了一块,颈间缠着一圈布条,看样子是从衣衫上撕下来的,只不知颈间是否伤到了。

    “七娘子可有大碍?”

    那人摇摇头,不说话。

    魏六皱眉,心中担忧,放低了声音,问:“七娘子是遇到什么事了?”

    前两日,七娘子告诉夫人,说是要去楮山寻找作画用的矿石颜料,就带着两个婢女和车夫云福,上了楮山。

    她行事,同寻常闺秀素有几分不同,旁人在家学做针线女红的年纪,她偏偏要往外面跑,别说这临川周边的,便是相邻的几个郡,也是想去就去。

    夫人不满,可抵不过家主宠得紧,不仅给她配了几个专门的护卫,连身边的侍女和车夫都是个中好手。

    这次七娘子上楮山,虽然没带护卫,可这楮山距离临川城不过二三十里,不曾出过流匪盗寇。上面的云居观香火旺盛,由于城中大户女眷经常往来,护观的道人众多。

    七娘子不是第一次去,更何况,青竹和琼枝两个贴身跟着,应当安全得很。

    哪成想,偏偏,偏偏这次出了意外。

    魏六心中叹气。

    这幅形容,定是遇上事,且还是大事。

    家主的身子,近来愈发虚弱了,还不知能不能撑过这个冬天。

    七娘子一夜不见这事,夫人瞒着,没敢告诉他,得到消息后,就连忙唤了三郎主过来,带着家里的护卫去寻。

    若是再寻不到,怕是要向郡守借兵去找了。

    哪成想,大家急匆匆地去,却在半路上遇到七娘子自己回来了。

    魏六等人着实松了口气,只是那一颗心还是提着没落地,七娘子如今这幅模样,身上还带着伤,回去后,家里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

    他吩咐手下人:“赶紧去楮山通知三郎主他们,就说七娘子寻到了,请他带着其余人都回来吧。”

    府里怕不是要有一场风波了。

    魏六等人出来的急,也没套马车,眼下七娘子身上还带着伤,等到三郎主他们折回,又不知要到什么时候了。

    他问道:“七娘子可还走得动?”

    “可。”七娘子开口,声音嘶哑模糊,还带着股说不上来的气息声。

    魏六心中一跳,再看她颈间的布条,这必然是伤到喉咙了,怕是伤得还不轻。

    他紧接着说道:“那我们先回去,您这伤,得赶紧请大夫来看看。”

    七娘子点头,刚想站起身,身体却不由自主地晃了晃。

    阿满赶紧上前扶住她:“七娘子,我来背你。”

    “也好。”魏六点头,“现下也没有马车,就先让阿满背您吧。”

    阿满这黑丫头,力气大得很,被七娘子带回来后,就呆在后院劈柴、烧火。

    今日三郎主喊了府中护卫,出去寻七娘子,这丫头死活要跟着一起找。

    “前年我家中闹饥荒,是七娘子将我买回来,救了我一命。如今她不见了,我定要将她寻回,护着七娘子。”

    因着不可惊动家主,能用的人也就那么多,这黑丫头愿意去,三郎主也就随她了。

    眼下护卫们不好背着七娘子,阿满倒是可以,这丫头力气大,腿脚也快。

    七娘子摆摆手,刚想示意自己来,神魂中却突然传来一股剧痛,整个人顿时失了力气,滑了下去。

    初晨的日光,甚至还带着几分冬的凉意,斜斜地穿过路边的林子和薄雾,漫不经心地洒向人间。

    七娘子却是猛然一颤,面上露出痛极的神色,整个人缩成一团。

    阿满大惊:“怎么了?七娘子,你怎么了?”

    七娘子痛得眼前一黑,裸露在外的皮肤白嫩细腻,只有她知晓,那里翻腾着的疼痛,似烈火灼烧。

    整个魂魄似在火海油锅中翻腾。

    “光……”她强行压下神魂中的那股剧痛,牙齿不由自主地打着颤,“遮住光……”

    阿满迅速反应过来,连忙脱下自己的外衫,罩在她头脸之上。

    “七娘子,你这是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魏六也连忙上前。

    七娘子将手缩在衣衫中,又扯着阿满的外衫,把自己遮个严严实实。神魂中的那股剧痛才逐渐褪去,只是还是带着一股焦灼感。

    魏六不放心,又连声问了几句。

    良久,才听得她闷声道:“无事。我身体不舒服,眼下晒不得日光。”

    魏六闻言眉心又是一皱:不知这又是什么病症。七娘子这幅样子,还是快些回去请大夫来诊一诊才行。

    路上行人络绎不绝,恰有背着桐油布伞的人路过,魏六追上去拦住他,掏出了五十钱递过去:“兄台,可否将您这把伞卖给我?”

    那人不由瞪大眼睛:这大晴天的,竟有人花大价钱,买他这把破伞?五十钱也是一家人好几天的嚼用了。

    他平日里就靠接些零活糊口,城里有户人家砌房子,让他去几天。怕回来时有雨雪,这才背上家中雨具。

    集市上那些上好的油纸伞,也不过二三十钱。

    “你真的要买?”

    魏六点头:“真的,我此时有用。”

    那人见他点头,生怕他改了注意,赶紧从身后的背篓里抽出大伞递给他。

    魏六道了声谢,接过油布伞撑开,遮在七娘子的头上。

    农家自制的油布大伞,用天然桐油经熬制后涂于纯棉伞面,伞面厚实耐用。大大的布伞撑开,立刻将七娘子整个人罩在伞下阴影中。

    她顿时觉得好受了许多,攥住衣衫的手也松开一条缝隙,抬头见魏六撑伞立在一旁。

    “七娘子,让阿满背您吧。”

    她点点头,在阿满的搀扶下站起身,趴到阿满背上,一手还紧紧抓着罩住头脸的衣衫。

    阿满腿上微微用劲儿,就将她背了起来。

    “七娘子,你扶好我的肩。”

    阿满力气大,背着个人也是觉得轻飘飘的,走起来毫不费力,魏六撑着大伞,紧跟在一旁。

    一行人,就这么向着城门疾行而去。

第四章 令姜

    贺家此时正是人心惶惶。

    七娘子不见了,这可是要命的大事!

    贺家大夫人宋氏坐在花厅里,颓然地揉了揉额角。

    她寅时便被叫醒,紧锣密鼓地安排人去寻人后,就一直坐在花厅里等消息。若是还找不到,就得拿了帖子去请郡守府派兵去找了。

    这事还得瞒着郎主,他身体越来越差,当真是再也受不得一点惊吓了。

    七娘子虽不是她生的,可就是为着郎主好,宋氏也盼着她千万不要出事。

    十四年前,她刚生下小女儿贺云嘉不过三个月,郎主就从外面抱回来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女婴,说是自己在外面生的。

    这孩子的亲娘难产去了,但她曾对郎主有救命之恩,后来跟了他,只留下这么一个孩子。

    郎主和她商量,要将这孩子记在她名下。如此一来,这孩子便是嫡女,将来婚嫁上也不会受什么委屈。

    素来刚强的郎主,第一次在她面前低了头。

    她心中不是滋味,可又能怎样?人都没了,再争,也是争不过死人的。

    许是对她生母有愧,郎主对这孩子极其宠爱。

    她和府中其他孩子的吃穿用度没有什么不同,但那种格外的重视却体现在其他地方。

    七娘子七岁时,郎主费了大功夫,亲自去江州,请了赫赫有名孙绰孙先生来做她的西席。

    虽说家中孩子都跟着一起学,但谁是最受重视的那个,孩子们或许还不明白,大人们却是一目了然。

    这孩子不是个柔顺的性子。

    她不爱针黹女红,郎主就不让人约束她,她爱骑马,就特意为她寻了良马,她爱作画,四处寻找用作绘画颜料的矿石,就给她配了护卫伴着她出行。

    世家大族的那些规矩束缚,好像怎么也管不到她身上。

    贺令姜。

    连名字都和府中同辈的小娘子不一样。

    她想着,没有束缚,总会行差就错的。但七娘子除了骄纵恣意了些,却不曾犯过什么大错。

    她只得万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闹翻了天去,随她折腾。

    只如今,可万万不能出事啊。

    桌上的茶水已经换过好几道,此时也已经凉透。

    长房的两个小娘子陪在她左右,也是神色沉重,不敢开口说话。

    贺家六娘子贺云嘉看了眼神情担忧的三娘子贺云楚,又看了看一脸倦色的母亲宋氏,心中暗骂。

    这个贺令姜,真是惹事精。先前到处跑不说,如今竟然人都不见了,害得大家为她担惊受怕。

    她在心里暗暗祷告,可千万别出事啊。

    这丫头是娇纵任性讨人厌了些,但从未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她要是出事了,阿娘可怎么向阿爷交代啊。

    更何况,阿爷的身体……

    想到这儿,她心中更是沉重了几分。

    思绪正乱,有仆妇小跑的花厅禀告:“夫人,夫人,找到七娘子了!”

    宋氏连忙起身:“在哪儿?七娘子可还好?”

    仆妇回道:“说是魏六他们在去楮山的路上遇到的。先回来报信的人说,七娘子受了伤。”

    宋氏一惊,急急问道:“可有大碍?”

    仆妇摇头:“报信的也没说清,只说七娘子他们也快到家了。”

    宋氏皱眉,转头吩咐身旁的人,“快去请大夫。”

    说罢,她叮嘱管事的陈妪:“看好郎主的院子,他身子不好,别让人惊扰了郎主。”

    又唤两个女儿:“你们同我去迎一迎。”

    宋氏带着人迎到大门前,二房三房也已得到消息出来了。

    “长嫂,听说找到令姜了?说是受伤了?”三夫人冯氏迎上来道。

    这个七娘子,天天到处乱跑。得,这次出事了吧?

    明明不是大夫人亲生的,却偏偏记到宋氏名下养着,成了长房嫡女。吃的用的,都先紧着她来。

    平日里仗着家主宠爱,更是肆意妄为,对长辈也不甚恭敬。

    偏偏宋氏就跟个泥人似的,样样顺着她。

    这得亏不是个儿子,否则,凭着家主的看重,还有府中其他人什么事儿。

    宋氏点心中担忧着贺令姜伤势,脸色便有几分不好,听到冯氏的话,也只是冷冷地点了个头。

    冯氏讨了个没趣儿,讪讪地站到了二夫人吴氏身旁。吴氏侧头看了她一眼,垂手交握,只静静立在一旁。

    七娘子不见了的事,是寅时传回府的。

    赶车的云福跑回来报信,说七娘子宿在云居观,晚间说要出去消消食,没让人跟着。结果青竹琼枝两个都准备好洗漱的水了,却也怎么不见七娘子回来。

    两个人急忙去寻,却怎么也找不到。后来甚至请了观中的道人一起寻找,也是不见踪迹。

    云福连夜赶回来,城门一开就奔到家中报信。

    二夫人和三夫人得到消息,也赶紧起身,之后都没再去睡。只二房三房的几个郎君娘子,却还是瞒着的,因而此刻未曾出来。

    她们在门前等了约摸一盏茶的时间,就见阿满背着个人,走进了视野之中。

    背上那人头脸都遮得严严实实,魏六还在一旁撑着一把大伞。

    冯氏抬头望望天,是个大晴天呀,冬日的太阳,只带着几分凉意。

    阿满背着人进了府门。

    宋氏看着贺令姜露在外面的衣衫,沾满了泥土,脏兮兮的,心中就是一紧,她走上前轻声问:“令姜,你可还好?”

    “无碍。”裹得严实的衣衫中,传出一道嘶哑暗沉的声音。

    宋氏心上一跳,这声音,听着可是太不好了。

    她靠过去,想掀开贺令姜罩在头上的衣衫,看看伤的如何,却被她侧身避开。

    阿满道:“夫人,七娘子眼下晒不得太阳。”

    宋氏还想再问,却也知道此时不是时候,只好道:“先送七娘子回房,大夫马上就来。”

    阿满闻言,背着贺令姜就往她的院子去。

    魏六将布伞递给一旁的小丫鬟:“别让七娘子晒着了。”

    阿满步子快,小丫鬟接过大伞,慌忙小跑着跟上。贺云楚、贺云嘉两个担心她的伤势,也连忙跟了过去。

    宋氏看着她的背影,眼中有几分忧虑,片刻后才回身吩咐:“七娘子已经寻到了,大家各归其位,各司其职吧,莫要因此乱了起来。”

    “府中诸人更要谨言慎行,不可惹是生非。管事的们,且看好手下的人。”

    话语间,已是带了几分威压。

    身旁诸人都低头应是。

    宋氏放缓声音,转向二夫人三夫人道:“两位弟妹,劳累你们今日跟着一起挂心了,先回房休息吧。”

    “行。长嫂也受累了。那我们先回去,若是有什么事,派人来喊一声就行。”冯氏道。说罢,便和吴氏一起退下了。

    交代完众人,宋氏这才看向魏六,沉声道:“与我到花厅来。”

第五章 不治

    宋氏将魏六喊到花厅,屏退伺候的仆妇后,问他:“七娘子到底遇到了什么事?”

    魏六摇头:“小的也不清楚。我们本是跟着三郎主去楮山的,三郎主带人骑马先行一步,我带人在后面赶过去。半路上,就碰到七娘子一个人往城门的方向走来。”

    “一个人?青竹琼枝没跟着?”宋氏皱眉。

    “是。当时我们急着赶路,还是阿满那丫头及时认出来的。我看七娘子受伤不轻,就想着先带她回府诊治,派人告诉三郎主已经寻到七娘子,让他带人回来。”

    “七娘子伤在哪里了?”

    “小人看她额上磕破了一大块,身上都是泥土,像是从高处摔下来的样子。只是……”魏六顿了顿,“七娘子的喉咙似乎也伤到了,不知具体情况怎么样。”

    他想了想,继续道:“在城外时,七娘子也曾言她身子不舒服,眼下晒不得日光。”

    宋氏想到贺令姜方才的样子,眉头又不觉微蹙:“晒不得日光,不知这又是什么症状。”

    她叹了口气,对魏六说:“辛苦你们了。去账上支五十两银子,拿去和手下们温酒喝吧。”

    魏六抱拳称谢。

    宋氏摆摆手:“你先去歇着。约束好手下,多做事少说话。”

    “是。”魏六垂头,退了下去。

    宋氏按按眉心,又叹了口气。

    七娘子只比云嘉小了三个月,翻了年也要十四了,待到十五行过及笄礼,紧接着便可说婆家。

    如今失踪了一夜,还伤着回来的,府里那么多双眼睛,瞒是瞒不住。纵然她行事素来娇纵,这事对她的名声,影响也是不好。当下只能约束住府中众人。

    然而,管天管地,人的嘴,却最是难管。否则,又哪来那么多口舌生出来的是非呢?

    她走出花厅,看向候在外面的陈妪:“大夫可来了?”

    “已经来了,正在七娘子的院子里。”

    “走,我们去看看。”她忧心贺令姜的伤势,处理好这些事,便要过去看着。

    宋氏刚走到贺令姜的院子外,就听到里面乱糟糟的闹作一团。

    阿满守在屋前,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贺云嘉正拍着贺令姜的房门,喊道:“令姜,你快点儿把门打开。大夫来了,让他进去给你诊治。”

    门没开,里面也没任何声音传来。

    “贺令姜,开门呀。受伤了就快点治,难道你想越拖越严重吗?”

    贺云楚也上前劝道:“是呀,令姜,快些诊治,才能好得快呀。你不是爱骑马吗?等你伤好了,我们去庄子上打猎。”

    屋子里还是寂静无声。

    宋氏跨进院子,皱眉道:“怎么这么吵?”

    贺云嘉跺跺脚:“阿娘,令姜不开门,也不让大夫进去诊治。”

    宋氏看去,提着药箱的孙老大夫正站在院子里,一脸无奈。这病人不让进去,门口又有那黑丫头守着,还能怎么办?

    她走到门前,轻扣两下:“令姜,让孙大夫给你诊治一下吧。”

    门里继续静默着,她还想再劝。

    一道暗哑的声音传了出来:“我无碍,不用看大夫。”

    宋氏道:“你额上是磕破了一块吧?小娘子身上留疤就不好了,让孙大夫给你看看。还有,你的喉咙是不是也伤到了?得看看严不严重啊。”

    门里那道声音回:“额上擦药便可。喉咙是不小心划破,过些日子就好。”

    宋氏皱眉,心中更是忧虑:“划破喉咙,可不是小事。”

    “只是伤到嗓子,修养几日便可。大夫把药留下,我自会使用。”

    宋氏无奈叹气:“身上可还有其他伤处?”

    许是说话有些多,那声音喘了几息,才道:“无。”

    微微的气息声传来:“我累了,想睡会儿。阿满守着,不许他人打扰。”

    阿满听到七娘子的吩咐,立马大声应是:“七娘子放心,阿满定然好好守着你。”

    贺云嘉气呼呼地瞪了她一眼,哪里来的黑丫头。

    “嗯。”

    之后,屋内便又沉寂起来。

    宋氏又柔声劝了几句,屋里却毫无回应,总不能让人破门而入。

    她无奈走到孙老大夫面前:“劳烦孙老大夫您白跑一趟了,七娘不小心跌伤,心里不痛快,所以使了些小性子。”

    “无事。”孙老大夫摆摆手,小娘子们都爱惜自己的容颜,觉着自己当下狼狈,不愿意见人的也不是没有。

    “既然七娘子不愿看诊,也没办法。我方才听夫人说她的伤处,这里有些上药许是对症,可以先用着。”

    说着,他从药箱里掏出两盒药膏和一瓶药丸。

    “这是白玉生肌膏,擦伤、磕伤或者割伤的话,只要伤口不是太深,坚持用上两月,就不会留下任何疤痕。”

    “这瓶是麦冬银黄丸,可以润喉,也可消除嗓子处的炎症。不过,还是诊治后再开药,会好些。”

    宋氏点点头,道:“这孩子在闹性子,之后许是还要请您过来。”

    “无妨,到时候夫人派人去喊就行。”

    宋氏想了想,又问道:“孙老大夫,只是七娘突然晒不得太阳了,否则便要浑身难受。不知是何缘由?

    孙老大夫闻言皱眉,沟壑重重的老脸,更显出几分岁月沧桑来:“不能晒日光?这种情况,老夫倒是听说过。有些人,因体质原因,对旁人寻常的事物,放到他身上,便会显出不适来。”

    见宋氏不解,他解释道:“譬如,花生常见,但有的人误食花生后缺会浑身起疹子,甚至因此丧命。古书上曾有记载,也曾有人一旦晒到阳光,便会浑身起疹子,不舒服。”

    “可七娘先前不曾出现过这种状况。”

    “就像有的人,先前能吃花生,但因着水土变化或者外界刺激,突然就不能食用花生了,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至于七娘子到底属于哪一种,老夫毕竟未曾诊脉,一时也不敢妄下结论。”

    宋氏眉心微皱:“那该如何治才好?”

    孙老大夫摇摇头,道:“若真是这个原因的话,目前却是没有法子可用的。只能让七娘子多注意些,避免接触到日光。”

    临川这地界,一年四时,大多光景皆是晴天,要想避过日光,日常难免多有不便。可这也没有办法。

    宋氏谢过孙大夫,便让陈妪送他去账房领诊金。

    院子里的婢女,都一脸无措地站在一旁。七娘子受伤,却不让大夫看诊,也不让人进去伺候,青竹琼枝两个不在,她们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宋氏觉得这一日自己叹的气有些多,她叮嘱阿满:“好好守着七娘子。等她醒来,记得将药拿给她用上。”

    “陈妪,去厨上吩咐下去,灶上给七娘子备着粥,清淡些,等她醒来用。最近的吃食,莫要有发物。”

第六章 所缝

    贺云楚和贺云嘉两个走过来。

    “阿娘,真不让她治了?”

    “令姜不乐意,我们又能怎么办呢?你们两个也别在这儿待着了,先回去吧。等令姜醒来,你们再来看她。”

    到时有人陪着,她心情好上几分,保不准就乐意让大夫来诊治了。

    贺云嘉戳了戳云楚的胳膊:“阿姐,贺令姜额上的那道伤是不是很深,她回来时都遮着头面,更不愿意见人,你说她是不是……”

    宋氏回头瞪了她一眼:“莫要胡言。”

    贺云嘉只好默默地把“破了相”几个字咽了下去。

    “令姜只是磕破了额头而已,孙老大夫的药膏一向好使,必然不会留疤的。你们作为阿姊,莫要乱说,更不要在她面前提这事儿,惹她不高兴。”

    宋氏将两人训斥了一通,才令她们回自己的院子去。

    嘴上虽然这么说,但她也担心贺令姜不肯见人,是因着头上的伤口。

    回房后,贺氏将陈妪唤进来:“你去将那罐芙蓉膏取出来,给七娘子送去。”

    陈妪惊道:“夫人,这不是您留给三娘子的么?”

    这芙蓉膏,还是宋家郎主在郢都做生意时,花了大价钱,从一位熟识的医正那儿买来的。

    听说皇宫里的贵主们,若是不小心磕了碰了,都是用它。不仅能祛疤生肌,还能让肌肤更加白皙。这是宫廷秘方,向来不外传。

    宋家正有两个待嫁的女儿,小娘子家肌肤娇贵,宋家郎主特意找了门路,高价买了几罐,给女儿们做压箱底的嫁妆。想着三娘子今年也要出嫁了,便也分给了宋氏一罐。

    宋氏挥袖:“拿去吧。再给云楚寻其他的便是。”

    小娘子家的,身上若是真留了伤疤,确实不美。更何况,七娘子那张脸,在整个临川城都称的上姝色无双,若是就这么留疤,可惜。

    贺令姜的院中,婢女们得了吩咐,各自忙活开来。

    正是冬日,院中草木难免零落,倒是东南角的一株红梅开得正好,驱散了几分萧条和寒意。

    阿满搬了个小杌子,撑着下巴,安静地坐在门前,看小婢女们在廊下打络子。

    屋内的人已经脱下先前罩在身上的衣衫,坐在梳妆台前。

    铜镜映出她的样子来,不过十四五岁,巴掌大的脸上,修眉如画,目似琉璃。面色有些过于苍白,看上去却如新月生晕,如花树堆雪,令人惊艳的同时心生怜惜。

    这是一个很美的少女。

    只是——

    这却不是她的脸。

    她抬手取下了绕颈的布条,颈间赫然是一道细长的口子,血渍已经凝固,皮肉微微外翻,大咧咧地敞着口,在细白的脖子上,更显骇人。

    指尖在伤口上轻轻摩挲着,这口子不偏不斜,恰好割喉而过。伤口不深不浅,正巧能让人死个透心凉。

    贺七娘子的遭遇,显然并非那么简单。

    呼吸之间,似能感到气息正顺着那道缝往外钻。

    这样一位小娘子,却已经不在了呀。

    她叹了口气,割裂的喉管发出细微的嘶嘶声。

    她不由皱眉,重新将伤口裹上,这才感到好了几分。

    外间的小桌上还放着婢女们没做完的针线,她起身翻找一番,才找到合适的东西。

    守在门外的阿满听到屋内的动静,不由问道:“七娘子,你醒了?可要吃点东西?”

    屋内静默了一瞬,才回道:“我要沐浴,抬水进来。”

    阿满听到后,立刻让婢女们去安排。她一人将浴桶搬到屋内,又提了热水进去。

    床上的幔帐已经放了下来,可以隐约看到七娘子的身影。

    婢女们低着头,将沐浴的用具和换洗衣衫放到一旁,便和阿满一起退了出去。

    等到房门合上,室内重新恢复寂静,屋中人才下了床,将自己从上到下,清洗一番,而后换上干净的衣衫。

    先前找到的针线,正被她摆在床榻上。

    针是绣花针,线是五彩线。若是让那绣艺非凡的绣娘来,定然是能绣成一副锦绣画卷。

    然而,眼下要绣的东西,却非同寻常。

    她盘腿坐在床上,抽出一缕丝线,并着绣针放到身前,而后深吸一口气,手上捏诀入定。

    这幅身躯极其虚弱,她先前醒来,强撑着也只走了几里路。

    良久,才在体内聚起一丝真元。

    她心中不由一松。值得庆幸的是,这幅躯壳同她一样,属纯阴之体,修习起玄术来,比起常人要轻松许多。再加上,自己于修习一事上,本就有了心得领悟,如今再做,自然事半功倍。

    她细细感受,体内凝起的那抹气,引着它环绕一个大周天后,方将其归于丹田之处。

    丹田处传来隐隐的温热之感,让这幅冷冰冰的躯壳,似乎都有了一丝暖意的。

    她凝气,两指并拢,对着面前的针线,悬空画了一道神符,右掌微推,将符力附结其上。而后便拿着针线,重新在梳妆台前坐下。

    铜镜被她拿到妆台最前面,恰恰对着脖子的那道伤。

    那双手,光洁细嫩,不带一丝疤痕,手指纤长,指甲也养得圆润饱满,正是纤纤软玉削春葱,长在香罗翠袖中。

    此时却正顺着刀口,将颈上皮肉翻开一条缝,葱白的指尖穿过红彤彤的血肉,终于摸到断了一半的喉管。

    她稍微摸索,便拿起针线,对着镜子穿针引线起来。

    少女微微歪着头,一针一线,一穿一引都极为认真,那模样,若是不知真相的人,还真当她是在绣自己心仪的罗帕。

    吸口气都漏风的经历确实不好受,即便针线上已被施了凝合之术,她也尽量让针脚细密。

    喉管之外,便是颈部的那层皮肉,她极有耐心地一一缝合。

    等到全部完成,已近正午时分。

    看着三四寸长的伤口,针脚细密整齐,纵然是在脖子上,她也不由赞自己一声:“好针法!”

    想来,即便是老抱怨自己不会做针线的师父看到,也无法违心刺一句:“你绣花拿的不是针线,是铁杵吧?”

    只是这伤口的位置,还是吓人。

    施了术的丝线虽有凝合之力,却只是让将伤口黏连,无法让这具身躯的伤口真正愈合。

    用指尖轻触,摸上去有微微的起伏感。

    为了避免吓到旁人,她在屋中寻了一条素色丝缎,裁成两指宽,绕着脖颈将伤口彻底遮起来。

    贺七娘子的闺房,清新淡雅。墙上还挂着一副《临川春晓图》,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

    晓烟中露出柳梢,一湾渠水绕城而过,鸳鸯白鹇飞翔栖息。几名少女和孩童倚栏眺望水上飞鹇。

    画作左侧题着“庚辰年春贺氏令姜画”几个字。

    只是,这个叫令姜的少女,却再也等不到这个春日到来了呀。

第七章 做人

    贺令姜已经不在了,那么她呢?

    刚想到这,神魂中的那股威压立时卷着雷霆之势劈来,她不由浑身一颤,咬牙强忍着那股撕裂般的剧痛,豆大的汗珠从额角沁出。

    整个人的神魂皆被那股威压震慑,一时动弹不得,心下更觉惨然,她如今也不过是附于他人之躯的幽魂罢了。不仅做不回自己,更连先前的名姓都提不得,想不得,念不得了。

    借了贺令姜的身躯,现如今,她似乎只能去做贺令姜。

    只是——

    她眯着眼,望了望屋外。

    冬日的阳光,本是温暖怡人,对她恰如烈火。这烈火,灼烧的并非这具身躯,而是她这个幽魂。

    《玄经》第一卷上说:“天道昭昭,地道煌煌。因果历然,天地无欺。”

    天地不可欺。

    这世上,死了的人,大多立时被勾了神魂,归于太山幽冥。纵有那心有执念,不肯离去的,也不过夜间游荡,何曾敢明晃晃地暴露于日光底下呢?

    自然是,不敢,不能。

    她摸了摸胸口,本该跳动的胸膛,平静如一潭死水,应要沸腾的热血,却寒冷如冰,冷得她想打颤。

    血液冰冷,身无心跳,见不得光,这样,还称得上是个“人”吗?

    不过,有着一副躯体,总能且行人世间,去做未尽事。

    她转而安慰自己。

    《玄经》第二十五卷又说:“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生矣。”

    她笑了笑,虽然不让她活,可也没让她死。

    既然如此,她就先努力去做个人吧。

    嗯,便从贺令姜做起。

    已经到了用膳的时候,阿满在外面问她:“七娘子,要将饭菜端进去吗?”

    “可。”

    婢女鱼贯而入,将菜食一道道摆在外间的桌子上。

    摆好饭菜后,婢女站在桌旁,抬眼悄悄看去,七娘子还在内室里,不曾出来。

    过了一会儿,内室传来一道声音:“你们先出去,不用候着。”

    “是。”婢女走出门,又回身将门合上。

    贺令姜坐到桌前,许是因为她伤着,膳食颇为清淡。她就着小菜,喝了些清粥,便放下碗筷。

    她走到内室,放下帘子后,这才吩咐道:“撤出去吧。”

    婢女领命收拾好桌上的膳食,室内很快又恢复了先前的安静。

    守在门边的阿满却突然开口说话:“七娘子,青竹和琼枝两位姐姐已经回来了,还在外面跪着。”

    青竹、琼枝?

    先前回来途中,听众人言谈间提到,应该是贺七娘子的贴身婢女,而且还有些功夫在身。只不知,有这两个婢女在,她又是怎么出了意外的。

    “她们怎么说?”

    阿满道:“两位姐姐回来后,就先去被夫人唤了过去询问了一番。说是您昨日晚膳后就出去消食,没让人跟着。后来去寻您时,却再也寻不着了。三老爷带人也去云居观查看过了,看样子,您似乎是从山上的一处矮崖失足摔下去的。”

    阿满拍拍胸口:“幸好七娘子没事。”

    摔下的?

    贺令姜轻轻拂过颈间的丝缎,这处伤可不是能摔出来的。

    “还怎么说?”

    “青竹和琼枝两位姐姐也不知您怎么回来的,咱们到家里时,她们还在楮山忙着寻你。”

    看样子,府中众人,对此也是一头雾水。

    阿满好奇:“您怎么就先自己走回来了呀?”

    阿满性子单纯,府中其他人以为她被人掳走或遇到什么不好说的事,才这么莫名其妙地消失在楮山,一时不敢问她,只想着慢慢打听。

    贺令姜隔着门,向她解释道:“我不小心摔到山下昏了过去,醒来时,只觉得脑袋昏昏涨涨,许多事情都记不得了,就凭着感觉往前走。至于走出多远,又走到哪里,我却不知道的。”

    阿满惊呼:“七娘子是说……您不记得发生什么事啦?”

    “嗯。”

    “夫人还不知道呢,要跟夫人说一声吗?是不是得喊大夫来看看呀,脑袋可别摔坏了。”

    “你去和夫人说一声吧,别让她担心。我没什么事,或许过几天又记得了,就不用请大夫了。”

    阿满对于七娘子无论如何都不肯看大夫感到很不能理解。

    她们都偷偷说,七娘子是因为破了相,不想见人。可在她看来,七娘子明明还是很好看啊,头上的伤疤又没什么大不了的。更何况,赵妈妈先前也送了药膏过来,想必很快连个痕迹都不会留下的。

    阿满看了看跪在院中的青竹琼枝。

    宋氏向来不插手处理七娘子院中的人,她们两个一从夫人那回来,便跪在院中了。

    因着在山上寻了一夜的人,又加上担心七娘子的安慰,两个人的眼睛都红肿得很。忙活到现在没有吃喝,再加上两人已经跪了一个多时辰,嘴唇都有些泛白。

    阿满贴近门问道:“青竹琼枝两位姐姐该怎么办呀?”

    “此事与她们无关,让她们先回去歇着吧。”

    “哎。”阿满高兴地应声。

    两位姐姐素日里带她不错,时常会送些栗子糖给她。现下不用再受罚,阿满也替她们开心。

    青竹琼枝听阿满说,七娘子叫自己两个回去歇着,眼眶又是一红。七娘子出了这般大的事,甚至差点丧命,她们两个侍婢却不在旁边护着。

    两人担心一晚,如今听她这么说,更是羞愧。

    她们两个,比贺令姜大了两三年岁,都是贺氏家主送给贺令姜的,自六七岁便跟着她。两人从小就被教导,要护好七娘子。

    青竹性格倔能吃苦,从小就一头扎在武技上,府中护卫都不是她的对手。琼枝做事则比较细心周到,她武技普通,却通晓医术,贺令姜出行在外时,都是由她照料着。

    这么多年,两人护着贺令姜,从未出过差错。如今却差些将人弄丢,还受了伤,心中难过可想而知。

    琼枝抬头问阿满:“七娘子的伤可有大碍?”

    七娘子不肯看大夫,但她身上的伤势,在城外时,阿满和魏六也近距离看过,除了浑身狼狈了些,就是头上那块磕破的地方看起来比较严重,至于喉咙,拿布条包裹着,可能是伤到了嗓子,需要养一养。

    阿满摇摇头:“七娘子说,她没什么事,额上的擦些药膏就行,喉咙修养几日,好像也就行了。”

    琼枝不放心,想要亲自看一看。但七娘子自回府后,谁也不见,连沐浴、吃饭都避开了婢女,一个人闷在屋子里。

    她眼下也是无能为力,只能先回房,配些生肌养肤的药膏,翻翻医术,看看如何解决七娘子这突然不能晒日的病症。

    走出院子时,青竹、琼枝不由都回头看了看贺令姜紧闭的房门。

    二人眼中暗淡下来,心中却是下定决心:以后,必不可再掉以轻心,便是拼了命也定然要护得七娘子周全。

第八章 遗忘

    阿满想着还要将七娘子的情况告诉夫人,便唤了个小婢女过来,嘱托她替七娘子守好门,便一路小跑到宋氏的院中。

    宋氏听了阿满的话,惊讶道:“什么?不记得了?”

    “是呀。七娘子说她跌下来的时候,或许磕到了脑袋,许多事都不记得了。”阿满点头。

    “这……”宋氏不知说什么是好,“还是请大夫看看吧。”

    阿满挠挠头:“奴婢也是这么说的。可七娘子却不愿意看,说是或许过几天就好了。”

    宋氏叹气:“怎能如此任性啊!若是一直想不起来,可怎么办呀?”

    阿满不解:“那又有什么关系?只要还是那个七娘子不就行了吗?想不起来,大家伙可以告诉她呀。”

    宋氏皱眉,关键是和郎主怎么说呀?其他人不说,七娘子若是连郎主都不认得,他该多难过。

    一旁的陈妪知道她的心思,安慰道:“夫人,婢子家乡村里倒是曾有一个七娘子这样的情况。”

    “那人上山采药,不小心滚下山磕到了脑袋,就把家里人还有往事都给忘了,但日常行走坐卧,待人接物,却不受太大影响,只要旁边有人提点着就行。那户人家悉心照料,没想到,过了两三个月,他又慢慢想起来了。”

    “我看您呀,也不要太过担忧。咱们方才也都看过七娘子换下来的衣物,问过阿满。七娘子这一遭,侥幸没有伤及生命。”

    “虽是受了些伤,但额上的伤看起来并不深,喉咙虽然还有些暗哑,但也能正常说话,失踪的时候,更没有遇到歹人。这已是万幸。”说到这,她不由合掌拜了拜。

    “至于这失了记忆的事,咱们慢慢提点着便好。就是见了郎主,让七娘子小心遮掩些,也能避过去。”

    “只能如此了。”

    宋氏对阿满说道:“既然七娘子喊了你在她身旁守着,以后就留在七娘子的院子里伺候她吧,不用再去灶房了。份例就按二等婢女的算。”

    阿满听说自己就留在七娘子院中伺候了,神情惊喜:“谢过夫人,谢过夫人!”

    宋氏挥挥手:“谢七娘子吧,她既然开口了,想必就是这个意思。”

    阿满点头,七娘子自然也要谢的。

    两年前,七娘子收自己入府,给了她饭食果腹,屋瓦栖身。如今,又喊自己到她身边伺候,自己定然要好好做事报答她。

    贺令姜院中,午后的暖阳暖烘烘的,小婢女坐在门前的杌子上昏昏欲睡。

    院外走进一个人来,小婢女一个激灵,瞬间清醒过来,慌忙行礼道:“阿郎。”

    贺家二郎主贺宪成摆摆手:“听说七娘子受伤了不肯医治,我今日正好回府,来看看她。”

    贺宪成在临川郡下面的县里做县丞,也是贺家目前唯一一个有官身的人。对于贺令姜这个别人口中骄纵的侄女,他倒是很喜欢。

    贺令姜虽然有些任性,却也很是聪慧。贺宪成爱下棋,府中众人,能陪着他,且还能下个旗鼓相当的,也就是她了。

    至于娇纵,小娘子家家的,便是有些娇纵些也没什么。

    只一点,贺令姜是个画痴,更喜欢亲自到处寻找用作颜料的矿物和植物,静不下心来好好钻研棋道。

    若不然,贺宪成都说,她这棋艺怕是他也赶不上。

    因着这,贺宪成平日里看到什么好玩儿的,都会给她带一份。

    廊下笼子里的那只虎皮鹦鹉还是贺宪成送给贺令姜的,此时看到他,立时叫了起来:“二郎主,二郎主。”

    贺宪成寻声看去,就见那鹦鹉正在笼子里上蹿下跳,他无奈地摇摇头,而后走到门前,轻轻叩了两下:“令姜,是二叔,我来看看你。”

    屋子里没有声音。

    他又叩了叩门,低声唤她。

    依然是一片寂静。

    他不由皱眉。

    小婢女低着头,开口解释:“七娘子自回来后,就不见人,连夫人也没见到她。她许是想要休息一会儿,若不然,阿郎还是先回吧。”

    贺宪成摇摇头,继续对着门内道:“令姜,二叔听闻你这次去楮山,是为了找矿石颜料的,我那儿还有一块上好的青金石,你可要?”

    这青金石制成配饰也是价值不菲,拿来作颜料,只能说是奢侈了。

    屋内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要的。”

    贺宪成闻言一笑:“我就知道你垂涎这块青金石已经许久了。”

    他转身吩咐旁边的小婢女:“你现在就去二房,找了我的侍从石青,去将它取来。你们七娘子,可是盯着我这块青金石盯了好久了。”

    小婢女不知如何是好,阿满让她守着门来着。

    门内传来贺令姜的声音:“去取吧。”

    小婢女闻言,慌忙小跑着出了院子。

    “好了,既然收下二叔的青金石,可就别任性了。大家都在担心你的伤势呢,让二叔进来瞧瞧吧。”

    “嗯。”贺令姜低声道。

    贺宪成推开门,就见她端坐在外间的小桌旁,面色苍白,额头磕破的地方,已经包了起来,脖颈间还裹着一圈二指宽的丝缎。

    贺宪成将她细细打量了一番,眼中满是担忧:“看看你,你这是怎么伤的?”

    贺令姜摇头:“我也不知晓。”

    “你自己都不知道?”

    “听他们说,我应该是从高处摔下的。许是摔到了头,我有许多事都不记得了。”

    贺宪成讶道:“连你怎么摔下的,都不记得了?”

    “是呀。我现在脑中一片空白,就连家中人怕也是认不全了。”

    贺令姜看着他,这贺家二郎主约摸着三四十岁,身上还穿着一身曲领大袖的公服,似是匆匆回府,还未来得及换下。

    “你说你是我叔父?”

    贺宪成嘴角不由一抽:“你不会连二叔都不记得吧。”

    贺令姜歪头打量着他:“似乎有些印象,但又记不清楚了。”

    “哎。”贺宪成不由叹气,“你不记得事,你母亲可知道了?”

    “我喊阿满去说了。”

    贺宪成还待开口,却被贺令姜打断:“你可别再劝我看大夫了。我说了我不看。这些伤,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擦点药膏修养一段时间就好了。”

    贺宪成皱眉:“你这孩子,怎么还是这么任性。”

    他上前一步,看着她脖子上裹着的丝缎问:“你这脖子又是怎么一回事?可是也受伤了?”

    贺令姜微微仰头,指尖拂着脖上的丝缎道:“有道伤口,可能是滚下山崖时,被崖边的细石或者草叶划伤的吧,伤口有些深,不过也无大碍。我已经自己涂了药膏。”

    “只希望,千万不要留疤啊。”她轻轻叹息。

    果真还是小女儿心态,伤成这样,只关心着要不要留疤这样的事。

    贺宪成又细细看了她那伤处,只可惜被贺令姜裹得严严实实,也不知具体情况。

    他无奈叹气,说她:“这伤口的位置如此险要,没有伤及性命已是大幸。你可当心点,以后莫要再这般不小心了。”

    贺宪成又叮嘱了她一番,等小婢女将那块青金石取来,才摇着头无奈回去。

    虽然失了记忆,可这丫头对这些矿石的喜爱倒还是不减呀。

第九章 可亲

    贺宪成亲眼看到贺令姜,也放心了许多,又往宋氏处,和她细细说了贺令姜的情况。

    “二弟说的话,我明白。令姜如今不记得往事,我们再着急也没有办法,只能等她慢慢恢复。”

    “但郎主还一直卧病在床。令姜这事,我一直瞒着他,唯恐他担心,忧思过重。”

    “你也知道,入冬后,郎主的病情一下子严重起来……能不能撑过这个冬日都难说了。”说到这,宋氏不禁别过头,拿帕子沾了沾眼角。

    贺氏现任家主名唤贺相山,曾在鸿胪寺任寺卿,十五年前辞官回乡,之后便不曾入仕。

    贺氏是临川郡望,所谓的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不外如是,祖上更是前朝重臣。

    前朝大厦将倾之前,贺家曾祖便看出不对,带着族人辞官回乡,急流勇退,保下这百年望族。

    自此,贺氏子弟也不再入仕,靠着祖业,倒是将贺氏经营得更加繁荣富贵。

    到如今,大周立朝已是五十又五个春秋,今上乃是第三任国君,在位一十五载。

    除却北狄、西夷外患未除,这大周王朝,在三任国君的治理之下,倒也称得上海晏河清。

    江州崔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等大族相继有子弟入新朝为官。

    贺氏乃百年世族,何曾逊于那些世家?贺家祖父再沉寂于此,便应了朝廷征召,去了郢都。

    贺家大郎、二郎更是不负他的期望,相继考中进士,分别进入鸿胪寺和工部任职。

    后来,太子去京郊游玩,竟然看中了贺家五娘,求到圣人面前,要娶她做太子妃。

    贺氏一族,向来生得好样貌,贺五娘更是容颜极盛,整个郢都无人能及。

    她出身大族,又素有才名,圣人无可挑剔,自然允了太子所求。

    那几年,整个贺家可谓是繁花锦簇、烈火烹油。

    哪成想,好景不常在,不过几年,太子、太子妃就没了。

    贺相山也辞了官,匆匆带着家中众人回乡,不再入仕,就连贺宪成,也不让他往京中去,只在这临川郡下谋了个小官。

    宋氏本想着,不做官也没什么不好,轻轻松松地做个富家翁也是美事。

    谁料到,近几年,郎主的身体却逐渐衰败起来,一年中有大多时间缠绵病榻,如今,更是眼看着要不行了。

    贺宪成叹了口气,安慰她道:“长嫂莫要忧心了。我已派人去各地寻访名医,阿兄定然会好起来的。”

    宋氏点点头,她知道,这些不过是安慰人的话罢了。

    这些年,她不知请过多少大夫,道观中的道长、寺庙里的大和尚也都被她请来看过,甚至还请了不少江湖术士,但郎主的情况就是没有任何好转,如今还愈发严重了。

    大房男丁不昌,宋氏先前得了个儿子,谁料八年前刚到十五岁却坠马而亡,如今只余一个身有哑疾的庶子。

    贺相山同胞的兄弟四郎主贺诗人又是个浪荡的性子,整日不着家。

    这些年,宋氏虽替贺相山分担了不少,但族中也多靠老二贺宪成和老三贺千里两个撑着。

    宋氏看着他,道:“二弟想是听说令姜的事,匆匆赶回来的吧?你辛苦了,先回去歇着,看看弟妹和几个孩子吧。”

    贺宪成又劝慰她几句,这才往二房去。

    此后,贺令姜都将自己闷在屋子里,不曾踏出房门半步。晚膳依然是让婢女们摆在外间,并没留人在旁边伺候。

    听说贺令姜今日见了贺宪成,贺云楚和贺云嘉二人终是忍不住,催着宋氏,在晚饭后来探望她。

    贺云嘉在桌旁坐下,看着额上擦着药膏的贺令姜,道:“也没有很严重嘛,就是磕破了一小块,你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见人,我还以为你破相了呢?”

    宋氏瞪她一眼:“云嘉。”

    “好好好,不说这个。”小娘子嘛,就是额上破了块皮,都要心疼,更何况贺令姜这次不小心是要留疤的,确实不该刺激她。

    贺云嘉转而又问:“你真不记得事了?”

    她指了指自己:“我是谁?”

    “贺云嘉。”

    “这不是记得么?”

    贺令姜轻飘飘地瞟了她一眼,道:“母亲不是刚刚喊过你的名字么?”

    贺云嘉觉得这一眼饱含如此深意,那眼神仿佛在说,这好好的一个小娘子,怎地脑子却有些不好。

    “你!”她气得就要跳脚,却被贺云楚按了下去。

    她气呼呼地又指着贺云楚,问道:“那你说,这是谁?”

    “不知道。”

    “你是不是装傻?”

    “装傻干什么?你们又没提过她的名字,我不知道,不是正常么?”贺令姜一脸不懂她想法的样子。

    贺云嘉无话可说,贺令姜这家伙,可能真是摔坏脑袋了,不过,即便如此,她还是如此气人。

    贺云楚笑着按下她:“好了好了,你们两个还是和以前一样,一见面就要斗嘴。”

    她浅笑着看向端坐的贺令姜,道:“令姜,我是你阿姐贺云楚,我行三。”接着又指指贺云嘉:“喏,这个贺云嘉,是你六姐。你可要记住,别再忘记了。”

    贺令姜点头:“好,三姐。”又对着贺云嘉,喊:“六姐。”

    贺云嘉“呼”地一下瞪大眼睛,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

    这个贺令姜就比她小了三个月,仗着父亲还有二叔父疼爱她,哪次看到她不是爱答不理,就是直呼她名字的?

    这般喊她,倒叫她有些不能适应。

    她不由搓了搓自己的胳膊。

    贺云楚看着她的模样,“噗嗤”笑了出来,宋氏也是有些忍俊不禁:“姊妹之间,就是斗斗嘴,也是欢快。”

    贺令姜颔首:“也是。”这般和同龄人逗乐的场景,倒是她未曾感受过的。

    她这般正经,倒是令人觉得更好笑。

    宋氏嘱咐她:“令姜,你不愿看大夫,但那药膏却是要坚持抹的。这么好看的一个小娘子,可千万不要留疤了。按时服用孙大夫留下的银黄润喉丸,喉咙若是还不舒服,就派人去跟我说。”

    贺令姜低声应是:“多谢母亲了。”

    她先前同阿满闲聊,已经知道贺令姜并非宋氏亲生,而是贺家家主贺相山从外面抱回来,养在她膝下的。这些年,贺相山对她的宠爱,更是远超嫡出的贺云楚和贺云嘉两个。

    宋氏作为正室夫人,心中不可能没有怨怼。但对待贺令姜这个小辈,却从来没有苛责,更不曾去行捧杀之事。

    虽说对她不算亲近,但能做到这种地步,已是难得。

    宋氏又看着贺云楚两个:“令姜近来不记得往事,又不能出门晒太阳。你们姊妹多过来陪陪她。”

    贺云楚点头,道:“我近日新得了一副《梅石溪凫图》,令姜爱书画,我明日带过来,咱们可以一同研摹。”

    贺云嘉却对这个不感兴趣:“这有什么好看的。不过大冬天的,外面萧索冷清,确实没什么好出去的。我们倒不如躲在房间里玩双陆。”

    “你呀,就知道玩……”

    一时间,众人都抛却了无数愁思,灯火明亮的屋子里笑语盈盈,在这个黑夜中,倒显得温柔可亲起来。

第十章 人心

    一连几日,贺令姜都窝在屋子里,不曾踏出房门半步。府中众人知晓她已无大碍后,也纷纷到她的院子里探望。

    贺氏也是一个大族,贺家祖父这支有四个儿子,贺相山作为嫡长子,在他去世后接任家主之位,是长房。

    长房有三个女儿,长女贺云楚十六岁,族中行三,今年就要出嫁,以及贺云嘉、贺令姜两个还未及笄的。

    只可惜,如今长房男丁凋零。家主贺相山缠绵病榻多年不说,长房的嫡长子也没了,只余一个姨娘所出的庶子,今年不过十岁,却身患哑疾。

    二朗主贺宪成同三郎主贺千里则是姨娘所出,两人成家立业后,又各自有了孩子,倒是人丁昌盛。

    至于四郎主贺诗人,则是贺家祖父的老来子,与贺相山一母同胞,今年不过二十出头。

    他这人从小备受宠爱,生性不羁,喜欢饮酒作诗,这些年更是对游侠心生向往,四处游历,已经两年不归家了。

    贺令姜不便出门,贺云楚、贺云嘉二人便整日里往她房中钻,陪着她解闷儿。二房三房的小娘子们,也时不时过来。

    一屋子的小娘子,叽叽喳喳地说着府里府外的事,好不热闹。

    贺令姜枯坐屋中,倒不觉得无趣,只听她们说话,也是听得津津有味。

    不仅如此,她还让院中的婢女讲故事或各地见闻给她听,讲得好的,就给赏钱。

    贺云嘉啧啧称奇:“你以前可没这么好性子。”

    贺令姜挑眉:“我以前怎样?”

    贺云嘉撇撇嘴:“你以前啊,不爱同府里的姊妹们打交道,一天到晚不是在院子里研制颜料作画,就是往外面跑。谁要想来找你说说话,准会被嫌弃聒噪,轰出院子去。”

    “有次五娘找你聊天,说到郡守家的秋日宴,想邀你同去,却被你说‘无趣’‘聒噪’,弄得她都哭出来了呢。”

    贺令姜咋舌:“我以前这么……”

    她想了想:“这么特立独行啊。”

    贺云嘉白了她一眼:“是讨厌。”

    贺令姜不以为意:“我倒觉得蛮好。我喜欢。”

    专于一道,不生旁心不搀杂事,不敷衍不将就,随心而行。这说来容易,世人却大多做不到。

    只是,可惜了……

    “可不是,照你自恋的程度,你能不喜欢自个儿么?”贺云嘉道。

    贺令姜摇摇头,没再说什么,只侧耳听着府中的小娘子们聊天,还时不时插上一两句话。

    青竹、琼枝两个伴在她身侧,时不时添些茶水。

    七娘子自从回府后,就再也不让人近身伺候,沐浴都要避开婢女们,连晚间睡觉,都不再让人守夜。

    她们两个发愁,却也无可奈何,只好小心侍奉。

    就这样过了几日,宋氏到贺令姜处来看她。

    同她闲聊了几句,问了问她的近况,宋氏便转而说道:“令姜,今日用过晚膳,去看看你父亲吧。”

    “先前我一直瞒着他,说你最近到浔阳郡找石头去了。但他已经八九日没见到你,这两天一直念叨着,唯恐你出事。”

    宋氏看着她:“头上的伤是没办法遮掩的,不过包扎起来,倒也看不出深浅,就说是不小心蹭破块皮,别让他担心了。至于脖子,穿件竖领的衣服,遮掩着吧。”

    “好。”贺令姜点头。

    对于这位众人口中极其疼爱她,甚至疼爱到有些纵容的父亲,贺令姜还是有些好奇的。

    只是他身子不好,一直缠绵病榻,贺令姜这幅样子,宋氏唯恐惹了他担心,也一直没能去见他。

    用过晚膳后,贺令姜跟着宋氏往贺氏家主贺相山院中去。

    贺相山并没有住在宋氏院中。他多年来病弱,夜间还容易咳嗽,贺贺相山唯恐传了病气给她,又心疼妻子既要掌管中馈又要照顾自己太过辛苦,夜间休息不好,所以另寻了一处安静的院子,在这里安心养病。

    宋氏处理完府中的事情,每日里的剩余时间,都在这里陪他。

    贺相山也刚用过晚膳,正半倚在大迎枕上休息。听到人禀告说,七娘子来了,暗淡的双眼不由一亮。

    “快……快请七娘子过来。外面冷……别冻着了。”

    贺令姜迈过门槛,踏进室内,浓郁的药味扑面而来。

    贺相山久病,自然每日都要服药。

    看到贺令姜的身影,贺相山挣扎着坐直身子,宋氏连忙几个快步,上前扶着他,往他身后又加了一个迎枕,让他坐直了身子。

    “阿爷。”贺令姜屈膝,朝他行了一礼。

    “好好,回来了。”贺相山指指床边的矮凳,“坐这。”

    她看了看贺相山灰败的面色,应声坐下。

    贺相山这时才看清她的额角还覆了块纱布包着,不由一惊:“这是怎么了?”

    贺令姜不好意思地笑笑:“昨日上车时,不小心撞到车厢顶部,擦破了些皮。女儿唯恐留疤,所以赶紧敷了药包起来。”

    “你呀。”贺相山有些无奈,“仔细些,莫要那么急躁。”

    “这次去浔阳,可有找到心仪的石头?”

    她笑着道:“收获倒还不错,阿爷要是感兴趣,我明日拿来给您瞧瞧。阿爷这几日身子如何?”

    “还是老样子。”贺相山轻咳一声,“不说这个。你这次出去,可曾遇到有趣的事情?讲给阿爷听听。”

    贺令姜轻笑:“这趣事倒有几件。”说着,她捡了自己以往的一些趣闻,讲给他听。

    贺相山听着有趣,时不时也和她讲讲自己年轻时的见闻。

    可惜他毕竟久病,没过多久,面上就显出几分倦色来。

    宋氏见状,说道:“天色也不早了,郎主先将药喝了,准备歇息吧,明日再让令姜来瞧你。”

    她从小厮手中接过药碗,黑漆漆的药汁,看着就难以下咽。贺相山却喝惯了,接过药碗就灌了下去,眉头都没皱一下。

    贺令姜和宋氏扶着他躺下,这才出了院子。

    贺令姜看着面前宋氏的背影,夜色浓重,廊边的灯火在风中摇曳,将她的身影拉得长长的。

    想着贺相山那灰败的面色,她不由眉头紧锁,这所谓的病,并不简单,只怕是另有人心作祟啊。

第十一章 清奇

    回到自己的院子洗漱后,贺令姜就让人都退了下去。她盘坐在床上,而后闭上眼,呼吸吐纳间,体内的真元便在四肢百骸间游走起来。

    等到一个悠长的吐气,将真元重新归于丹田,睁开眼时天边已经微微亮了。

    她在修习玄术一道上,本就天赋极高,如今重习一遍,可以说得上日行千里。只是,时日毕竟尚短,若想恢复到巅峰时期,还需多花些功夫。

    她唤人进来,洗漱之后,又坐到了书桌前。

    贺七娘子往日都在这作画,旁边的架子上,摆着许多绘画用的笔墨和颜料,其中一罐色泽艳丽、红如鸡血的正是朱砂。

    贺令姜让琼枝裁了几张黄纸,而后取笔蘸满朱砂,提气凝神,笔尖上似有灵光浮现,转折勾勒挥毫间,一道咒文般的符箓便一笔而成。

    只见那灵符上隐有暗光流动,摄人心魂。

    “七娘子,这……”青竹琼枝不敢置信地瞪大眼睛。

    贺令姜不答,提笔又连着绘了两道灵符,才放下笔道:“我画的如何?”

    青竹咽了咽口水:“好。”

    她感觉,连云居观道长绘出来符箓,似乎都比不上自家娘子手中这三张。

    “七娘子,您何时学的画符?”琼枝吃惊地问。

    贺令姜笑笑:“同一个去楮山游历的老道学的,还不错吧?”

    七娘子平日里是没少往楮山那边找石头,也不知,她是何时在那里遇到外地来游历的老道的。

    琼枝不由自主地点头,何止不错,所谓一点灵光即是符,不外乎如是。

    贺令姜满意道:“看来,我还是很有悟性的。那老道说,他就没见过似我这般骨骼清奇、天赋绝伦的人,硬要收我为徒。当时还当他胡说八道,如今看来,我果真是极有天赋的。”

    “他当时还塞给我一个小册子呢,被我收起来了。既然如此,倒是可以学上一学。”

    青竹琼枝有些无语。

    “七娘子,这是可以随便去学的么?别出了问题。”

    贺令姜摇摇头:“别人自然随便学不成,但我可不一样,我就是随便学学,也比别人强。”

    青竹觉得自家娘子有些过于自信,但她行事一向任性,她们也不能说什么。

    贺令姜转头看着她们两个,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你们可要一起学?”

    青竹琼枝两个连连摇头,并非所有人都能像七娘子这般,能同时擅长几样东西的。世上大多人能精通一道已是不易。

    贺令姜有些失望,似是发现好玩的东西却无人同她一起玩乐的孩童。

    青竹觉得有些对不起七娘子,她心中内疚,脱口而出道:“叫阿满来吧。她力气极大,必也是骨骼清奇之人,可以学上一学。”

    琼枝点点头:“我也觉得阿满合适。”

    “那就叫阿满来。”贺令姜眼中一亮。

    听到让自己和七娘子一起学画符,阿满愣了一愣。

    七娘子什么时候会这么玄乎的东西了?

    “怎么?阿满你可愿意。”贺令姜问她。

    阿满不明白要怎么个学法,但还是点点头。

    贺令姜看着阿满,又听她报上生辰八字,心中不由惊奇。

    这世上,都是讲究个阴阳两道调和。

    但于命格上,也有那纯阳命格的男子和纯阴命格的女子,虽是极少,但并非没有,且这样命格的人,于修习玄术上比旁人总要多上几分先天优势。

    比如她与贺七娘子,便同属纯阴命格。

    只是,似阿满这般,身为女儿身却是纯阳命格的,却是难得一见。

    女命本属阴,八字却是纯阳,这就是阴阳相悖。

    这样的女子,邪祟难侵,但想修习玄术是很难的。

    可换个角度来说,这样的人,如若意志坚定,坚持在玄术一道上走下,或能凭着自身,辟出另一番天地来。

    贺令姜本是随口一说,只是为了让身边人逐渐接受她通晓玄术之事。

    如今一来,倒是不由慎重几分,她敛了神色,又问阿满:“阿满,你果真愿意学?”

    “玄术一道并非易事,有些人,终其一生,不过入门而已。”

    阿满见她神情严肃,突然就急了,连忙跪下。

    “愿意,婢子愿意。既然七娘子愿意教,阿满定然是要好好学的,再难也不怕!”

    贺令姜将阿满扶起来,轻笑道:“别急,既然愿学,我改日就开始教你。”

    “走,先去用膳。等用过膳,我们就去看看父亲。”

    琼枝道:“七娘子,今日外面有太阳。”

    贺令姜摆摆手:“无妨,给我取个幂篱来,再让阿满撑着伞,避着些便是。”

    用过早膳,贺令姜接过琼枝递来幂篱带好。

    这幂篱是新制的,原是轻薄白纱的地方改成了黑纱,垂至脚腕,就是为了让她需要外出时避免晒到太阳。

    阿满撑起大伞,随着贺令姜穿过抄手游廊、亭台花园,一路向贺相山的院子里去。

    院子里静悄悄的。

    宋氏上午一般会在花厅或自己的院子里,安排府中的琐事,之后才会到这里同贺相山一起用午膳。

    门口的仆僮看到她,赶紧行礼,正想进去告诉郎主,却被她叫住。

    “我进去陪陪父亲,你们都先候着吧,若是有事我会喊你们的。冬日天凉,喝几盏热汤暖暖身子。”

    琼枝将手上食盒中的几盅热汤递给院中的仆从,那仆僮慌忙接过:“谢过七娘子。”

    贺令姜推门进去,屋内依然飘散着一股苦涩的药味,贺相山正躺在床上闭目养神。

    听到脚步声,他睁眼看去,见到来人后,脸上不禁露出慈爱的笑容:“是令姜呀。可曾用过早膳。”

    贺令姜点点头:“用过了,阿爷早上胃口可还好?”

    “不错,今日喝了一整碗粥呢。”

    贺令姜心下叹息,贺相山刚过不惑之年,似这般年纪的男子,饭量怎可能如此小呢?无非是久病在床,连吃东西的胃口和气力都没了。

    “阿爷可是要睡会儿?”

    “整日里睡着,也没意思。”

    贺令姜从旁边书架上抽过一卷游记:“那我读书给阿爷听?”

    “好,正好我也许久不曾看书了。”贺相山笑着道。

    她笑笑,侧身坐在床边矮凳上,翻开书页读了起来。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

    贺相山侧过头看着床畔垂首念书的女儿,当初小小一团的婴儿已经长成这般亭亭玉立的小娘子了呀,只可惜……他这身体,怕是再不能护着她们姐妹了。

    室内的读书声沉静温缓,如溪流逶迤着绕过石岸,还带着一股说不出来的韵律,不知不觉间,贺相山就闭上眼睛沉睡起来。

第十二章 牵机

    贺令姜看他进入梦乡,这才将书卷放下,从袖中掏出一张纸符。

    她将纸符置于掌心,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指尖对着贺相山凌空虚画几笔,而后对着纸符一点,那符纸便摇晃着飞了起来,绕着床榻上的贺相山飞旋了两圈,便落在他的胸口上。

    再看那张纸符,已然变的黯淡无光,失去了先前的那股灵气。

    贺令姜将纸符收回,眉心轻皱:果然是中了牵机咒。

    牵机咒乃是玄门禁术。

    所谓“牵机”便是牵引生机,中咒者体内的生机会被一丝一线地牵离体内,就如同生了重病,整日缠绵病榻,却又无明确的病因,即便寻遍天下名医,也是徒劳。

    短则三五年,长则八九年,中咒者最终被耗尽体内生机而死,家人却只以为他不过是病重不治而亡。

    前朝时期,曾有女子为了争夺夫君的喜爱,暗中请人给家中夫人下咒,更有宫中女子擅用此术。

    后来,牵机咒便被列为玄门禁术,已经很少见到有人用了。

    听贺家人说,贺相山的身体是从八年前开始逐渐出现问题的。先前只是轻咳几声,后来身体便慢慢出现倦意,整个人越来越虚弱,这几年,更是起不得床来。到如今,想来这牵机咒也要耗尽体内生机了。

    只不知,到底是何人花了近十年来布这样一个局。要贺相山性命,却不让他死得太快,似乎只是想让他就这样一点一点衰败而亡。

    贺令姜站在床前,低头看着贺相山,多年来缠绵病榻,纵然再是精心照料,他的面色中依然带着无可避免的颓败。

    此刻,他呼吸平稳,生机却在这一呼一吸中耗却。

    这样下去,必然是活不过这个冬日了。

    她幽幽地叹息,而后聚神凝气,两掌半合手腕微转,手指翻飞间,便凌空画了一道繁复的符咒,右掌往前轻推,那隐约可见的符咒悬于贺相山上方。

    掌心翻转,便见有黑气从贺相山身上溢出,那黑气先是如轻薄的烟缕缭绕盘桓,随着越来越多的黑气冒出,逐渐聚成黑色的烟雾,那黑烟也越来越浓稠。

    屋内的温度不知何时竟然降低了许多,有些冻人。

    贺令姜咬破左手指尖,挤出一滴血,将其弹到凌空的符咒之中,便见那符咒流光大盛,萦绕在贺相山四周的黑雾犹如遇到日光,狼狈地四处逃逸,逐渐消散开来。

    等到黑雾全部消失,她才收手,又掏出两张符箓,手上微动,便将其一头一尾贴于帐幔的隐蔽处。

    贺相山沉疴多年,她这具新躯体修习起玄术虽然可说是日行千里,但总归时日尚浅,想要将这牵机咒完全拔出,还要将他失去的生机一点点补回,也是需要一两个月的。

    更何况,到底是何人下咒目前还是个未知数。如果好的太快,难免让人生疑退避。只有这样,慢慢地好起来,才能引那下咒者忍不住再次下手。

    做完这一切,即便是贺令姜也难免有几分倦意。

    还是修习的时日尚浅,与先前的差距过大啊。

    她重新带好幂篱打开房门,一旁候着的阿满迅速打开大伞,撑在她头顶上方,将冬日的阳光严严实实地阻隔在外。

    “七娘子,您同郎主说好话啦?”

    贺令姜微微颔首:“好了。”

    她转头叮嘱一旁的小厮:“父亲听我读了会儿游记,难免有些疲倦,已经睡着了。你们莫要吵到他。”

    她抬头看看天色:“正午时分,也就该醒来了。”

    小厮低头应是,见贺令姜提步离去,又躬身行礼道:“七娘子慢走。”

    贺氏人口不少,再加上近年来贺相山身子逐渐衰弱,许多事情都是由宋氏帮他处理。

    除了安排中馈,府外的生意,也需要她一一过问。

    虽然有贺宪成、贺千里两个帮着分担,但贺宪成毕竟是做官的人,不好插手太多,贺千里在经营生意上不出什么差错,却也难有长远之策。

    这么多年,贺家的生意大半竟靠宋氏撑着。

    她刚接见过几个铺子里的大掌柜。冬日已经过半,此时临近年关,要处理的事情也变多起来。

    她捏了捏眉心,问:“什么时辰了?”

    陈妪低头应道:“已是午时一刻了。”

    宋氏笑笑:“还好,今日没有耽误太晚,正好赶得上同郎主一起用午膳。”

    等她进了贺相山的屋子里时,他还没醒来,呼吸平稳,似是睡得很香。

    宋氏仔细端详着贺相山的脸庞,二十多年,这张脸也逐渐老了。

    当年那个考中探花郎游街的贺郎,已被病痛折磨得干枯瘦弱,两颊深深凹进去,再也不见当年的丰神俊朗了。

    他难得睡得这么沉。

    自患病以来,他入睡不过浅眠而已,夜间更是多咳,有个轻微动作便醒过来,这两年,更是整日里睡不好。

    天天躺在床榻上休憩,不过是无奈之举罢了。

    她知晓,郎主搬到这处院子住,除了精心养病,也是怕自己打扰她日常休息。

    宋氏就这样坐在床边,静静地看着他。

    郎主睡得那么沉,她唯恐一个呼吸间,人就这么没了。

    等到正午时分,贺相山才缓缓睁开双眼,一眼就撞到了宋氏如水的眼神中。

    他缓缓一笑,一如年轻时那般唤她:“阿婉,你来了?”

    宋氏扶着他坐起身:“郎主今日睡得倒不错。”

    “是啊。”贺相山也有些感慨,“许久没睡这么沉了,一觉无梦,醒来连身子都觉得轻快了几分。”

    “这是好事。”宋氏接过小厮递过来的湿巾,为他细细擦手,“想来郎主今日心情不错,所以也睡得好。上午可是令姜过来了?”

    贺相山点点头:“这孩子过来陪我说了会儿话,说要给我读游记,读着读着,我就睡着了。连她什么时候走的都不知道。”

    宋氏笑道:“令姜这一回回来,懂事稳重了许多呢。”

    “是呀。”贺相山眼中欣慰,片刻间却有些感伤:“我倒希望她一直任性下去,不要变得这么懂事……”

    这世间的孩子,大多是遇到不如意之事,才会被风霜刀剑磨砺得不得不懂事起来。

    宋氏嗔道:“若是一直这样,郎主是纵着她,我这个做母亲的才是头疼呢,这般好的小娘子,一直任性下去,我该怎么给她找婆家……”

    贺相山哈哈一笑,抚上宋氏的手:“这些年苦了你。”

    宋氏眼中一酸,慌忙侧过身:“郎主说什么呢。”

    除了七娘子一事,贺相山这么多年对她,可谓是相当体贴尊重了。

    贺相山心下叹息,没有再多说,室内一时间寂静无声。

第十三章 不急

    阿满兴冲冲地跑进屋子内:“七娘子,刚刚夫人让人来传话说,郎主今日晌午多用了小半碗饭呢。”

    正准备提笔画符的贺令姜手中一顿,道:“这是好事。”

    牵机咒带着的死气被驱散了一部分,生机一点点恢复,胃口自然会好上一些,能多吃小半碗饭是正常的,以后,只会越来越好。

    “是呀,是呀。”阿满连连点头。

    “可是七娘子,郎主多吃半碗饭,也要告诉你吗?”她先前不在院中伺候,有什么不懂的,自然要多问。

    “若是平日,自然是不用的。”贺令姜放下笔,“不过我今日才去陪着父亲说说话,他便多用半碗饭,夫人告诉我,想来也是让我一起高兴高兴。”

    阿满道:“那七娘子您多去去,郎主不就能更开心,吃得更多了?吃得多,身子自然也会慢慢好起来的。”

    “是呀。阿满真聪明。”贺令姜笑着夸她。

    宋氏这么做,或许真是希望她多陪陪父亲,不要再像以前那般不是往外面跑,就是闷在屋子里作画?

    阿满长这么大,却很少被人夸赞,黑黑的脸上,一双眼睛亮晶晶的:“那我们明日还去看郎主吧?”

    “不急。隔一日再去。”贺令姜道,“我不是还要教你画符吗?”

    “比起跟着七娘子学画符,我觉得,还是郎主的身子更重要。”阿满说,“我可以慢些学,但郎主还是快快好起来才行。”

    贺令姜摇摇食指:“急不得,急不得。这人的身体恢复啊,就像画符,都是一点一点来的。若不然,怎会有人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呢?”

    “更何况,我们学好了画符,父亲才能更快地好起来。”

    阿满不解:“莫非这符箓还能治病?”

    贺令姜摇头:“符箓不能治病。”

    “那学它跟郎主的病有什么关系?”

    贺令姜没有回答她,只转身取过先前裁好的一叠黄纸递给她。

    符箓不能治病,却能驱邪呀。

    用得好,更是连人心中的邪祟都能驱一驱呢。

    阿满接过黄纸:“这就要开始学了?”

    “自然。虽然急不得,但还是要先开始学起来。”

    贺令姜并未让阿满直接用朱砂绘符。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得不是那一点灵光,而是如何将繁复的符纹流畅地绘出来。

    她选了一个最简单的清心符,提起笔蘸了蘸朱砂,凝神落笔,饱含艳丽朱砂的笔尖在黄纸上横竖转折,勾了间一笔而成,一张流光隐转的清心符就这么绘成了。

    她特意放慢了速度,以便阿满看清笔势走向。

    “可看清了?”她转头看向一旁同样提着笔的阿满。

    阿满点点头,又摇摇头:“七娘子,我的两只眼睛告诉我,它看清了,我的脑袋也说它明白了,可是我的手,它好像又说它不行。”

    贺令姜笑笑:“如此已经很好。”

    玄士绘符,符纹自然暗含绘符者本人的气息和真元。

    即便是最简单的符纹,在不懂的人看起来似乎一笔而成,但若要用眼再细看其运笔走势,便觉满眼繁复,眼花缭乱,看完也只觉脑中昏昏,不明所以。

    阿满能看得清,便已是难得。

    这便是纯阳命格的好处了,除了不惧邪祟,玄术中的各种变幻莫测之处,也难以瞒过她的眼睛。

    只是,有生于无,实生于虚,虚虚实实,相辅相成。看的太清,却很难捉到太虚玄妙之处了。

    阿满若真想学好符篆,有些难。

    不过,只要肯花功夫,即便不能成为厉害一方的玄士,却是能勘破天下多数玄术,守得清明的。

    她又提笔,慢慢画了一遍:“这次呢?”

    阿满面有难色:“我试试吧。”

    她凝神,提起笔蘸了蘸墨汁,明明看清了,但落笔的那一瞬,手却不知道要怎么动才好。

    阿满仔细翻着脑中的记忆,用自己那不听使唤的右手艰难地动作,边想边画,等到断断续续地画完,额上已经出了一层薄汗。

    贺令姜问她:“感觉如何?”

    “累。”

    这感觉,比她抗上一块百斤大石绕着临川城跑上一圈还要累。

    贺令姜笑笑:“继续?”

    阿满喘了口气,坚定地点点头:“好。”既然七娘子都说她能学,那一定是可以的。即便难了些,她多练练,一定能做好的。

    这丫头,倒是心诚。

    贺令姜将她方才的滞涩处一一点出,待她听明白了,又握着笔杆,带她画了几遍,这才让她自行练习。

    阿满揣着自己一叠黄纸,又拿了笔墨,便一头钻进自己的房里。

    青竹看她这幅样子,不禁好奇:“七娘子,阿满要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呀?”

    贺令姜正斜倚在桌边看书,闻言漫不经心地答道:“三五个月吧。”

    “啊?这么久!”她记得今日七娘子教阿满的,只是诸多符文中最简单的一个。

    最简单的,都要学上那么久。这么看来,阿满也不是如她先前说的那样骨骼清奇。

    青竹心中有点打鼓,她和琼枝推给七娘子的这个人选是不是有些不太行.......

    贺令姜似是知晓她的心思,指尖微动,翻过一页书卷,悠悠说道:“已经算是比较快的了。毕竟……世间如我这般天赋绝伦的人,还是少数。”

    青竹口中的话一噎,自家娘子还是一如既往地自信。

    也是,七娘子学的确实很快嘛,如此看来,她在绘符一道上,真是天赋惊人。

    她又有些担心:阿满若是坚持不下去,七娘子岂不就无人可教了?

    “阿满会不会学着学着就放弃了呀?”

    “那这便是个人的选择与际遇了。坚持到底,即便再难,也会有所收获。中途放弃,也未必不是明智之举。”

    青竹吃不准七娘子这话是什么意思。是让阿满坚持到底,还是觉得不行就及早放弃呢?

    算了算了,还是看她自己吧。有这功夫,自己倒是可以多学两套剑法了。

    等到晚间看到阿满,一个人挑灯练习到深夜时,青竹又觉得,这丫头似乎能坚持下去,成为那个有所收获的人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0683/ 第一时间欣赏掌术最新章节! 作者:卫拂衣所写的《掌术》为转载作品,掌术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掌术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掌术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掌术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掌术介绍:
日出汤谷,落于虞渊。生属郢都,魂归太山。
贺令姜睁开眼,
她想做回自己,还要先做个人才行。掌术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掌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掌术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