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明末钢铁大亨TXT下载明末钢铁大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末钢铁大亨全文阅读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     明末钢铁大亨txt下载     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629、渔民的胜利

    轰隆一声,图屯仰面摔倒在船板上。

    喉咙被割开了,鲜血喷出一米多,他徒劳的用手试图捂住伤口,可是完全没有用。杀鱼刀非常轻薄而且锋利。直接把气管和动脉都割断了。

    他堵的住向外喷,也堵不住血液进入气管和胸腔。他的手指缝里鲜血汩汩外流。很快胸腔和肺部被鲜血堵住,一阵阵的窒息传来,挣扎了几下就不动了。

    他身后的一个弓手,立刻一箭向着谢添射去。

    这么近的距离上,本来该射中谢添的眼睛,然后贯脑而出。可惜,船此时已经进水太多了,而且船上的人惊慌之下乱跑动,乱动导致船在剧烈的左右摇晃。

    这一箭射中了谢添的左臂。直接贯穿。

    谢添惨叫一声,再次摔进水里,激起大片的水浪。

    眼看谢添受了伤,水下的众人,立刻一起发力,向着一侧用力,直接把小船给掀翻了,倒扣在了水里。一船的蒙古人全都落了水。

    他们全是旱鸭子,没有一个会游泳的。划船还凑合,游泳就算了。

    他们一落水,军官因为穿着铁甲,立刻就沉到了水底。冒了几个气泡淹死了。剩下穿皮甲的虽然暂时还能在水面扑腾,不过皮甲是干燥的,一旦浸湿了水,非常之沉重。也会沉下去的。

    但是,他们没有机会沉下去了,因为水鬼们上来就给他们抹了脖子。

    其他几条船也没好到哪里去。全都下河了。

    “用带钩渔网,抓几个活的,回去拷问一下。看看这一带来了多少人。”老陈头儿面无表情的说道。

    “老叔,那些***还骑来了三十七八匹好马,都在岸上,有两个人看着,不如我去把他们做了,把马匹牵回去。”何老三说道。

    “嗯,小心点,***的箭厉害,带着盾牌去。要是拼刀子不是对手,就给我撒渔网,罩住他们。”老陈头小心的交待着。

    他们上次在倭寇入侵那次,弄了好几批受伤的马匹,养好了,买了不少钱。现在看到有战马,真是人人眼红。

    不大一会,这些***就都交代在了水里。

    于家务村的老少爷们,都是水性极好的,他们立刻行动起来,把死尸拉上船,先剥光衣服,锱铢必较的搜刮干净。

    他们可是穷人,这些蒙古人身上值钱的东西可不少呢。

    皮甲、铁甲都剥离。皮袍子和皮袄也是好东西啊。这些年天气冷,拿到集市上就能卖个好价钱。都是上好的牛皮和羊皮的。有些军官和贵人,还穿着狐裘和貂裘。这些东西拿到天津卫城,就是几百两银子的好东西。

    哪怕就是穷***也穿着貉子皮、银鼠皮等皮袍子。这些东西再大明价格昂贵,可是草原有的是,只要肯下力气,就可以捕猎到。

    至于他们的弯刀、骑弓、各种小刀、解手刀等也是很多有钱人愿意买的。

    至于剩下的尸体,砍了首级后,直接往湖里一扔。没几天就被湖里的鱼吃干净了。

    这些人正在剥去死尸的衣甲,就看到一条火轮船拖着三十条漕船,像是列车一样驶了过来,一时间渔民都有些惊慌。

    这些船上的人,都顶盔掼甲一看就是正规军。

    但他们也知道,这种火轮船只有杨家有,只要是冒烟冒火的交通工具,统统都是定远侯家的。杨家的船是跑运输的,船上拉的可不一定是哪支官军了。

    这个年代的百姓特别怕官军,甚至超过了怕贼人。

    所谓贼过如梳,兵过如篦是也。

    他们生怕,这些丘八大爷抢他们的***首级。为了灭口还要杀他们冒充军功。要知道这些可是真***。对于这些丘八来说,一颗首级就是一级升级的军功,或者五十两

    银子。

    看到火轮船从侧面过来,老陈头赶紧起身,他识字,看到了船上的旗幡。

    上柱国、光禄大夫、镇守四川等处地方提督汉土官兵总兵官、镇东将军、中军都督府左都督。正二品诰命夫人秦。

    老陈头大吃一惊,他当年去过朝鲜,他在辽东也待了很多年。他自认是认得秦良玉的。那个时候,辽东有一大票儿西南的女将。

    除了秦良玉这个女土司外,还有酉阳的土司夫人白再香和她的两个妹妹白再英、白再筠。镇雄女土司陇应祥等人。全都是能文能武,身材相貌俱佳的女英雄。

    她们都是贵族小姐出身,能被选为土司夫人,肯定才貌是相当不错的。土司在当地和皇帝一样。白再香此时的身体已经非常不好了,历史上就在崇祯三年去世的。所以这一次没有带兵来勤王。

    老陈头从很爷态躺着的状态,一下子跳了起来,赶紧整理了一下衣服,躬身施礼道:“原辽东镇沈阳东路奉集堡把总陈世卿拜见秦总兵。”

    秦良玉等人站在船头,本来有些惊讶,没想到这些渔民居然能斩杀这么多***。很多***都是被他们掀翻了船,落水后杀死的。还有十几个俘虏捆在船上。

    听到老陈头的的声音,转过身来,仔细看去。没想到这里还有人认识自己。她仔细看了一会终于认出来了。这个陈世卿是个辽东镇营兵把总,曾经驻守奉集堡。

    一般营兵都是有事的时候,从社会上招募,战争结束后遣散。营兵的军官都是从卫所军官中抽调。她依稀记得,这老头是沈阳左卫的总旗出身。

    当年她和白再香姐妹,带兵解奉集堡之围,见过这人。

    “原来是陈把总,没想到在这里还遇到了故人。”秦良玉感慨道。

    辽东是一个她忘不了的地方,她的哥哥和弟弟都是在那里阵亡的。唯一的儿子马祥麟在山海关前,和建奴斥候混战还被射瞎了一只眼睛。

    当时,还是十六岁少年的马祥麟中箭后,勃然大怒。一把把箭矢从左眼中拔了出来,眼球挂在倒钩上,鲜血狂喷,十分骇人。

    马祥麟提起长戟,纵马冲入斥候群,当着远处八旗大军的面。砍瓜切菜一般把七个斥候全部砍死。震惊了整个八旗,都惊呼马祥麟为小马超、赵子龙。

    八旗都熟读《三国演义》,对马超、赵云自然是十分熟悉的。

    因为他家确实是陇西马家的后人。先祖是伏波将军马援,三国时的马超也是他们家祖先。只不过唐朝时去了石柱当土司,为了方便统治从了土家族的衣冠和习俗。

    免费阅读

1630、白杆兵大战科尔沁(补昨日欠的一章)

    “陈把总,这几个俘虏可否让我审问一番。本将此次来帝都勤王,迫切的需要了解目前敌军的分布。本将自有重谢。”秦良玉那一长串吓人的官衔,老头怎么敢拒绝。

    大明上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一品诰命夫人。

    就这些旗幡都已经把这些于家务村的渔民们看的呆了。他们虽然不怎么认字,但能打着这么多的旗幡,他们再愚钝也知道,这是来了大人物。

    于是,老陈头带领于家务的村民,一起躬身施礼道:“全屏秦将军吩咐。”很快十几个俘虏被押上了船,秦良玉坐在底仓的太师椅上,开始审问这些人。

    这些人里最大的也就是五十夫长,一看就明白了这女将是大明的大人物。

    没用怎么整治,这些人就交待了他们知道的一切。这些人也明白,不说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既然被抓住了,嘴硬没用。秦良玉越听越心惊。没想到袁督师没能在蓟门堵住清军,当天就被清军潜越了。

    尽管她十分不明白,蓟门天险是怎么过去的。但现在说这些已经没有用处了。

    当务之急是把定远候从海外筹集的三十万担粮草运进京城去。现在各地援军十几万人都猬集在京畿一带。

    这么多人人吃马嚼的可得不少钱粮呢。没有军粮军队就会溃散了。把俘虏押了下去,秦良玉打开从杨凡那里弄来的华北地图。

    用铅笔在图上标注着清军的位置。

    “娘啊,您看,杨村这里刚好堵住了我们船队去通州的路。恐怕要在这里打一仗才行啊。”张凤仪用小手指着杨村的位置说道。

    这里有科尔沁部一万三千多骑兵驻扎,目的就堵住运河。毕竟山东临清那里有河运总督的漕兵七八万人呢。

    这些人要是北上勤王,可是不小的力量。秦良玉点了点头,对范寿璠说道:“范营官,你手里有多少兵可用。我这次因为时间紧促,第一批只带来了七千步兵。”范寿璠是老家丁,他是当初兴禾铁厂的那些老人出身。

    现在带着一个营的步兵,负责专门押送运河里蒸汽船的运输安全。

    “秦将军,我们只有五百人的一个步枪团。我们属于陆军船艇部队,没有战马。是跟船的。所以,没有装备火炮,对付骑兵恐怕对您的帮助有限。而且我的人也不能离开船太久,毕竟这些水手不是兵。”秦良玉道:“你们装备的是燧发枪吗”燧发枪射速快,对付骑兵效果更好。

    秦良玉在杨凡那里看到过燧发枪。这种枪大明叫自生火枪,步枪和手枪秦良玉都见过。

    之前,因为没钱,没舍得买。这次进京打算从杨凡那里购买一些。上一次的浑河惨败,就吃亏在没有好的火器。

    “燧发枪已经淘汰了。我们装备的是带五发弹仓的老套筒式步枪。现在除了西北的那些人,因为太远没有换装,我们都换装了。射速能达到一分钟八发。听说,下一代的弹仓步枪叫什么李恩菲尔德高射速步枪,已经试验成功了。一分钟能打十五枪。如果那个枪对付骑兵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我们这种,优势有限。”用燧发枪,甚至火绳枪都可以用三段式射击对付骑兵。

    东瀛战国时代,武田信玄拥有整个东瀛最大的一支骑兵部队,六千骑兵。

    最后被三段射击的铁炮打崩。伤亡过半。但这种有个前提,就是步枪手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

    敌我对比最好相差不大,甚至步兵比骑兵多才行。要不然,这个年代步枪的准头,一次发射两千发,运气好打死三四百人,运气不好打死一百多人。

    要是人少就更不行了。战场上,风大把药池的发射药吹散了。下雨把枪弄湿了。

    士兵紧张忘记装铅弹了。甚至装了多发铅弹了。火药运输中因为颠簸分层了。

    ……反正林林总总各种原因,哑火的,打飞的太多了。不过老套筒也有三百多米的直射距离,远比这个时代的燧发枪远的多。

    能多打三倍的火力投射。毕竟射击距离长,骑兵暴露在火枪射程的时间多三倍。

    火绳枪和燧发枪,也就一百米左右的直射距离。差的甚至只有八十米。

    秦良玉知道这是范寿璠谦虚。杨凡的人从来不把话说满。都是留有余地。

    既然这种新式步枪比燧发枪先进,对付骑兵应该非常好用。现在,杨凡的机枪只有手摇加特林,这东西十分笨重,只能装备在营以上的部队中使用,需要两匹马拖曳行军。

    机枪车架加上弹药车组合,大小和十二磅炮也差不多了。所以,现在野战部队的机枪和火炮是混编的。

    如果机枪不能装备到基层,在面对大规模的骑兵时,还得从步枪射速上想办法。

    如果步枪打的远,射速高,还是可以弥补缺乏机枪的问题的。这样,团级以下的部队,都可以获得对战骑兵的能力。

    老套筒的下一代,杨凡没有继续选择K98步枪路线。而是选择了约翰牛的李恩菲尔德步枪。

    杨凡就是看中了这种步枪的大弹仓和超级射速。时至今日,李恩菲尔德步枪仍然是射速最快的拴动步枪。

    熟练的李恩菲尔德射手一分钟可以打出15发子弹。在国外视频网站中甚至有视频主把李恩菲尔德步枪撸-出了6.5秒钟打10发的速度。

    李恩菲尔德枪机部分极高的射速,让10发弹容量都显得捉襟见肘,他们特意生产了20发可拆卸弹匣。

    这种弯曲弹匣保证了短时间内靠手速硬-撸-出十五发的高射速。如果中途需要换弹夹,可是会浪费时间的。

    “好,范营官,咱们今晚就能抵达杨村,你们火枪射程远,在运河边上列阵,保护我们的侧翼。我们用长枪阵和皮革大炮,和科尔沁人斗一斗。”范寿璠手里的老套筒虽然不比李恩菲尔德步枪。

    但是,他们的士兵都是充分训练的。手速非常快,打出八法一点问题没有,三百米多米的直射距离,足够打出十几轮了。

    三段式射击会在增加三倍。骑兵根本冲不上来。足够保护住秦良玉的退路。

    未虑胜先虑败,这是成熟的将领必备的素质。如果打不赢,就退回船上。

    毕竟船在在水里,蒙古人也没有办法不是。

1631、杨村之战一

    船队继续逆流而上,思前想后,最终还是决定走北运河,而没有从湖的北面走永定河。

    尽管走北运河可能遇到的敌人更多,更密集。但是水文条件好。可以一直到帝都的护城河,最后在朝阳门外码头停靠。

    如果走永定河,就只能去南苑。南苑现在搞不清楚在谁的控制下。

    从南苑去永定门也不好走,需要调集大量的马车,那里还是关宁军的防区,和建奴正在混战之中。战区根本没法穿越。

    反倒是一直在运河里走,建奴反而奈何不了他们。直接就从朝阳门把粮食运进海运仓和北新仓了。

    这些可是上好的籼米,细长的米粒,雪白雪白的。隔着麻袋都香气扑鼻。都是吕宋出产的上等香米籼稻。不像大明仓库里的都是陈米,还被掺了沙子。还有好多老鼠屎。这种南洋香米是能卖到最高价的。

    白杆兵这一路上吃的都是这种米,把他们美坏了。

    他们四川南部是个穷地方,石柱更是山区,种植不了水稻。他们都是吃糜子、高粱、大豆、小米之类的。去年开始,从杨凡那里引入了玉米和土豆、红薯,这些东西产量高,也适应高山的小块地,才算缓解了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

    火轮船拉着汽笛,嘟嘟嘟!烟筒冒着黑烟。

    两台锅炉,一台三涨式蒸汽机,开足马力,用最快的速度逆流而上。兵贵神速,范寿璠不打算拖延时间,赶紧交卸了这差事。

    现在战场情况一日三变,拖则生变。最好趁着各方都没反应过来,赶紧进城。要知道,现在粮食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火轮船是钢铁的,后面的拖船是木质的,但两舷都竖立着木板。防止米袋子掉到水里去,同时,也防备建奴射箭。顶部还盖着苫布,用来防雨。

    石柱的这些兵都坐在苫布上,用猪腰子方盒喝着大米粥,就着榨菜丝。和拌白菜丝。他们吃的西里呼噜的,他们出来行军路上,一般就是啃干粮,那里能吃到大米,还有富含盐分的榨菜和白菜丝吃。把他们美的不要不要的。

    这个季节可见不到蔬菜,也不知道那些定远侯的家丁是从哪里弄来的。大白菜又脆又甜,糖醋盐一拌差点没把舌头吞下去。

    白粥管够,你能喝多少就喝多少,就是不许浪费。

    这年头粮食多珍贵啊,谁舍得浪费啊。舔的比洗的还干净呢。

    秦良玉和儿子、媳妇住在火轮船后的客船里。这里还有一些石柱的文武官员。中军的人也基本在这里。

    秦良玉看着窗外荒芜的田野,皱起了眉头。

    看来今年打春开始,就是干旱。土地上没有一点绿色。一阵风吹过,掀起一阵阵沙尘。马上要到春耕了。土地这种墒情,恐怕种子也会白白损失掉吧。

    嘟嘟嘟!船头再度鸣起了汽笛,而且,船队开始慢慢减速,停了下来。随后,一阵震动船彻底停了。震动把船上的人晃了一下,差点摔倒。

    “娘啊,这是下锚了。把船固定在一个位置,我上过海船,见过下锚。应该是前面河道出事了。”张凤仪说道。她没少座蒸汽机船。所以她门清儿。

    不到一会,有家丁过来通知。

    “秦将军,杨村到了,蒙古科尔沁部的骑兵和步兵比估计的要多,大概骑兵一万三千,还有七千的茂明安部的步兵。他们用铁链把前面码头的船都串联起来,修了浮桥,把运河堵住了。范营长已经到前面去了。”

    秦良玉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所有人,整备盔甲装备,立刻下船。”秦良玉命令道。

    这条船上没有火炮,秦良玉是知道的。如果是炮舰,直接把前面拦住水面的铁链和渡船都轰烂了就可以了。破木板子顺流而下,

    水路就通了,船队可以直接行使过去就好,根本不用搭理这些蒙古人。

    可是,现在不行,只能在这里和蒙古人打一仗。把他们驱散了。然后派人把浮桥拆了。船队才能过去。蒙古人在这里搭建浮桥也是为了保持东西畅通,便于他们的骑兵机动,来回策应。

    此时,杨村的最大的一间祠堂内,蒙古科尔沁诸台吉、塔布囊、那颜们正在宴饮。

    达尔汉台吉、图梅、孔果尔老人、希讷明安戴青、伊儿都齐、乌克善、哈坦巴图鲁、多尔济、两桑阿尔寨、索诺木、穆寨、巴达里绰诺和、在达席里、达尔洪巴图鲁、色棱、拜斯噶尔、额森、达尔汉卓里克图等台吉十分开高兴。

    他们去年遭遇了白灾,部落都不好受,今年开春,嫩江又来了凌汛,解冻的浮冰把河道堵塞了。导致冰冷的江水,漫灌了他们的王庭和牧地。大批牛羊因为毛被冰水打湿,在倒春寒的寒流里冻死。

    他们去年都过的好不凄惨,更不用说底层的牧民了。

    现在来到了天津和帝都之间的这个地界,他们抢劫了武清、宝坻、廊坊发了大财。这里是运河枢纽,好多货栈,各种物资很多。他们算是吃了个饱。

    洪果尔老人和孔果尔老人一样,都是把女儿嫁给了努尔哈赤的儿子,获得了特殊的地位。满洲人喜欢称岳父为老人。

    大家宴饮的正高兴,一些壮汉正在摔跤为戏,外面院子里还烤着羊肉。突然就听到了呜呜呜!的汽笛声。

    崽空旷的旷野里,在平原地带,这种蒸汽机的汽笛声,传播的非常远。

    “怎么回事,这是什么声音。”地位最高的达尔汗台吉面色一变,放下马奶酒碗问道。

    “台吉,有三条细长的船队从下游驶了上来。”很快就有人来汇报。“船上都装的很满,吃水很深的样子,可见船上货物沉重,看着像是粮食。一共有九十多条船,停在浮桥下游一百米的地方。”

    达尔汗台吉,眯着眼睛,心里盘算。

    九十条船要是都装的粮食,那恐怕得有十万担了吧。这是一笔大财啊。他们草原上的人对粮食十分渴求。

    因为有粮食,就能保住部落里的青壮年。能渡过白灾。

    达尔汗的眼睛立刻就红了。

    “吹牛角号,全体出动,”

    免费阅读

1633、秦良玉摆出空心方阵

    达尔汗台吉,看着远处黑压压的一大片步兵,心里没来由的打了个突儿。

    最近一段时间,他们打的非常顺利,京畿附近的卫所兵,全部都是一触即溃。几乎没有能撑住三个回合的。经常都是,骑兵一冲,卫所兵就开始慌乱。骑兵四面奔驰抛射轻箭,这些没有重甲保护的卫所兵,顿时倒了一大片。

    然后就放羊了,漫山遍野的逃跑。军官开始还约束一下,砍了几个试图阻止。后来一看实在是不行了,也骑着马跑了。

    这些卫所兵中,青壮的早跑了。剩下的都是些半老头子,想跑也跑不动了。就是到了外地,这个年纪体力早不行了,干活也没人雇佣。索性在家里摆烂。

    他们的武器都是红色的。全是铁锈。他们连磨一磨都懒得动弹。就这样举着生锈的刀枪上了战场。身上甲胄那是不会有的,库房里的存货,也早被长官给卖了。身上的祖传鸳鸯战袄,用手一扯就是一道口子,更不用说抵挡刀枪了。

    他们的衣服有的甚至传了三代了。早都脆了,黑乎乎的。

    现在,这些蒙古人没把对面坐船来的这些人当回事。他们虽然是第一次见到火轮船,感觉很新奇,但是,也不可能把他们吓到。

    蒙古人看着这些人,身材瘦小,也是穿着黑乎乎的衣服。他们以为和那些数十年不洗的鸳鸯战袄一样呢。只当是又来了一伙卫所兵。

    可是等对方的军阵走近了,他们看清楚了,纷纷倒吸了一口冷气。

    对方的铠甲非常的精良。全部都是大块的金属甲片,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工艺,在阳光下居然都不反射阳光。而且十四个营头,每个营头组成一个独立方阵。缓步向前,拉着横排走来。

    中间是车营和炮兵,以及秦良玉亲自带领的三个营。马祥麟和张凤仪各一个骑兵营。剩下的八个营,左右各有四个,组成一个菱形的阵型。从两边护住中军的两翼。

    一个营头是一个空心方阵。四个空心方阵相互距离五十米左右,组成一个菱形阵。左右两个菱形阵就是两翼。

    中间的中军正面是车营,后面是两个步兵营。再后面是三个骑兵营。

    秦良玉和中军的机构都在车营和两个步兵营中间的位置上。三个骑兵营在中军大帐后拉成一排。

    这个阵型是杨凡给秦良玉的。上一次浑河血战,他们吃了大亏。对于杨凡这个火器专家,自然要好好请教一下。

    杨凡觉得他们没有足够的财力搞全火器部队。所以就把空心方阵的技术给了他们。

    这种阵型对骑兵是非常好用的。秦良玉采购了一千支东瀛铁炮。用在车营的后面的两个步兵营里。两翼的四个方阵,则装备棘轮上弦的钢弩。弩手躲在方阵内部。伺机发射弩箭。

    这些弩箭比骑弓射程大很多。首先骑弓因为马上使用,不能做的太大。一般都射程都是比不过步弓的。而棘轮上弦的弩机,拉力远大于弓。因为弓的拉力受制于人的体能。而棘轮上弦的弩机则没有这个顾虑。拉力可以做的很大。射程自然就会远的多。

    而范寿璠的五百步枪手则在两翼的每个方阵里,放了一个小队三十人。四个方阵组成的侧翼,合计120名步枪手。他们在空心方阵的最里面,负责火力支援,算是给他们上一道保险。

    剩下的260人则留在了中军。负责支援压力最大的车营。

    达尔汗用马鞭指着已经在五百米外停下的石柱军阵,回头对众人说道:“你们看,戚继光当年留下的玩意儿。都是些轻便的偏厢车。看着木板也就一指厚。能顶个球用。哈哈哈。”

    蒙古人都放肆的大笑起来。确实那些偏厢车都很薄弱。起码当初戚继光的偏厢车也是有四指厚的硬木板子的。一指厚的板子,蒙古人

    骑马迫近后,用斧子,直接就能砍的稀烂。

    长枪也能刺穿。如果骑兵冲过去投掷钩子和绳索,甚至能把这些破车拉倒了。因为用的木板太轻薄,整车重量太低。

    台吉和塔布囊们嬉笑了一阵,就纷纷请战。

    他们没看的起这支部队,尤其是看到居然中军的防线后面还有女将。这让他们更加瞧不起这些人了。

    这些人身材瘦小,看着也就一米五多点。和身材高大的蒙古人没法比。简直让人没眼看,体重估计也就百斤出头,和二百多斤的蒙古壮汉反差简直太大了。

    不过,他们手里的长枪倒是令人忌惮。这些长枪都是没有刷油漆的白蜡杆子。长度足足有四米五以上。枪头不大估计只有二两多。(大枪的枪头普遍轻小。因为力矩的问题,枪头太重抬不起来。能用戟、马朔的都是臂力惊人的人物。杆儿越长,枪头越重,臂力要求越高。)

    乌克善看了一会说道:“他们好生奇怪,居然摆出了这种两翼分散的队形,从来没有见过。我们的骑兵一冲就冲进去了。四个独立的小方阵顶什么用。”

    色棱笑道:“我的勇士们冲进去,正好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达尔汗此时,已经恢复了骄傲,直觉让他不舒服,很快就过去了。“诸位,敌人不多,也就七八千人的样子,我们有两万人。谁愿意打头阵,歼灭了这些人,船上的粮食,可以多分一份儿。”

    色棱立刻叫道:“我去,谁都别和我抢。”

    乌克善也叫道:“你那七百人怎么够,我的一千骑兵还差不多。”

    转眼之间,十几个台吉和塔布囊带着自己的少则四五百,多则千余人的骑兵乱哄哄的,向着两翼冲杀过去。他们本来统属关系就很薄弱,战场上自然是见到利益,立刻就一拥而上,如果打了败仗那就扭头跑了。

    而达尔汗则带着大军向着中军直逼过去。在他看来。这些人大概率是从大运河来的漕兵。他不担心漕兵。他对大明还是有些了解的。

    漕兵负责维护运河,同时监管运河从杭州到帝都的沿线治安。这些的战斗力,恐怕和卫所不相上下。

    “祥麟你去左翼。凤仪你去右翼。把两翼守住了。科尔沁的骑兵在东蒙古是翘楚,和林丹汗对抗了这么多年,想来是有些真本事的。你们二人,监督两翼。牢牢的给我守住四个时辰。”

    马祥麟和张凤仪抱拳得令。随即带着自己的骑兵营去了两翼。中军剩下的四个营立刻收缩,车营变阵成了圆形,两个铁炮营躲在车后,一个营的步兵则端起了钢弩。

    范寿璠带着260个民兵背着老套筒式步枪,等在中心位置。他们打算,如果战线那里被突破,他们就顶上去。

    老套筒是五发弹仓的,栓动步枪一分钟打出七八发没有任何问题。足够堵住任何漏洞了。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免费阅读

1634、皮革大炮开火

    转眼之间,两万蒙古人就冲了上来。

    左右两翼各有五千骑兵冲到菱形大阵的外侧百米之外,一边呼啸着飞驰而过,一边用轻箭抛射。

    这是蒙古人的老战术了。

    蒙古一方用轻骑兵构成了第一线,分成左中右三个阵型。全军的最后方还有作为总预备队的具装骑兵。

    蒙古人的中间是主力,直接冲击秦良玉的中军一线。前排是七千人的茂明安重步兵,后面是三千科尔沁重骑兵。重骑兵是总预备队。

    达尔汗的计划非常简单。先用游骑机动抛射轻箭,把明军的左右两翼击溃,然后三路合围,聚歼中军。

    顿时,铺天盖地的箭雨,对着秦良玉的三块阵地落了下来。茂明安部的重步兵,是穿着缴获大明的盔甲临时武装起来的。

    他们来的时候,就是一身皮袍子。只有小头目才有一身皮甲。

    现在,茂明安部的人,第一排手持蒙古特色的小圆盾,另一手拿着长矛。这些长矛没有白杆兵的长矛长,他们的只有两米三四的样子。另一些人则一手小圆盾,一手拿着弯刀。

    后面几排都是长矛和刀手。再往后,就是用大步弓一边走一边不停抛射的弓手。蒙古人都是射箭的好手。

    他们的弓手和步兵,其实都是同一批人。既可以搏斗,也可以射箭。

    考验白杆兵的时候到了,以前他们穿着的是扎甲。外面包裹着棉被,也可以抵挡住建奴的重型清弓。三眼铳也能挡住。

    之所以换成了现在的板甲和链甲结合的新式盔甲,主要是为减轻重量。

    扎甲浪费的面积太大,死重太多。板甲能减少三分之一的重量。对于身材瘦小的四川人来说,这可是不小的减负。

    看着天空都变得灰茫茫的,无数的黑点飞来。秦良玉心里也是有些忐忑的。对步兵来讲,机动性非常重要,因为人的两条腿本来就跑不过马腿。

    能减轻重量节省体力,是非常划算的。

    但是,她也担心,铁片扎甲,换成了轻薄的钢甲,这种板甲和链甲结合的新式盔甲效果好不好。

    如果效果不好,可不仅仅是钱打了水漂儿,还会带来伤亡。战场上犯错是会付出代价的。

    “都把头低下,用手臂挡住眼睛。”前面的小头目们此起彼伏的在呼喊。

    这种盔甲的弱点就是头盔上的那条缝。面甲放下后,有两指宽。

    紧接着一阵叮叮咚咚的响声传来。密集的弓箭落下,地上顿时长出了一层箭杆儿。像是野草一样。

    尽管有人闷哼,但是没有人倒下。秦良玉这才松了一口气。这个新式的轻薄的钢板甲靠谱。

    “一百五十米”,秦良玉看着远处,地上的红色弩箭箭杆儿。这是发射的测距箭矢。只要敌人越过这里,就说明进入了射程。

    “先不要急,让钢弩和大弓手先反击。”秦良玉下令道。

    轰的一声,前面的几排士兵都坐在了地上,只是把长枪对着外围。后面的弩手一清空视野,立刻就对着冲上来的蒙古步兵扣动了扳机。

    嗖嗖嗖!随着一阵机簧的乱响,一千多支没有尾翼的弩箭向着茂明安部的重步兵射了过去。

    弩箭的射速高,而且箭矢没有尾翼,射速非常快,这个距离走的是直射,而弓箭是抛射走抛物线,所以,弩箭很快就到了蒙古人的面前。

    他们纷纷拿出小圆盾去抵挡。这些小圆盾都是蒙了七八层生牛皮做成的。内部还有一层用藤条编织的受力结构。一般在这个百米距离上,挡住抛射轻箭的骑弓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他们忘了,他们的箭头都是石头和骨头磨制的多,铁箭头少之又少。铁是草原最金贵的物资

    哪里舍得做一次性武器用。

    可是这一次射来的都是精钢的箭头,三棱锥闪烁着寒光。

    在弩的大威力下,初速达到了四五十米每秒。

    噗噗噗!一阵破败的响声传来。第一排的牛皮圆盾根本没有挡住弩箭。这些无尾短箭,直接就把小圆盾射穿了,然后刺进了他们的身体。

    剩余的动能,仍能把他们射的向后摔倒。

    这引起了一片混乱,然后这些蒙古人仿佛醒悟了一般,拼命向前狂奔了起来。既然,他们挡不住这些弩箭,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加大接敌速度,尽快短兵相接。

    弩机的发射速度比较慢,即使有棘轮上弦。蒙古人射了两轮,弩箭再度射出一轮的时候,他们已经狂奔到了三十米的距离上。

    “让前排趴下,皮革大炮开火。”秦良玉下令道。

    接着黄旗摇动,前面的步兵全部匍匐在地上,露出身后的偏厢车,此时,车上的一门门皮革大炮的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这些人。

    因为皮革大炮不结实,用实心弹磨损大,恐怕十几发就报废一根炮管。所以能用霰弹,要尽量用霰弹。大量的小弹丸杀伤力更大不说,还对炮膛内部的钢板锻打的一层薄壁磨损小。

    举着盾牌和长矛的蒙古重步兵,堪堪冲到三十米距离的红色标识箭矢处,就听见一阵震耳欲聋的炮声。偏厢车上的皮革大炮开火了。

    这些用白娟包裹的定装药包霰弹炮弹,十分容易装填,而且节省时间。就是价格有点高。不过石柱的妇女养蚕制作蜀锦,她们不缺轻薄的白娟。

    火炮架在偏厢车上,主要是为了火线高,视野好,防止步兵在前面遮挡射界。同时也运输方便。

    另外车上还有三根备用的炮管。可以在这根打废了之后,快速更换。因为炮弹是定装的,也放在车上。这些偏厢车其实是炮车,所以两侧的木板装甲十分轻薄。

    不过虽然看着轻薄,但是一指厚的硬木外面包了三毫米的钢板。也是可以做工事用的。

    听到炮声,顿时把达尔汗吓了一大跳。

    “怎么会有炮声,他们怎么会有大炮的!”

    这个时候已经说什么都晚了,几乎所有骑在马上的人,都看到了远处的车上的火炮。尽管隔着两百米,仍然清楚的看到长长的炮身和很大的口径。这个炮口足足有红衣大炮的口径。

    天啊!这些是重炮。

    不是说他们都是漕兵吗,漕兵那里来的重炮。

    免费阅读

1635、统统都是火炮下的一堆烂肉

    “胡力克,你是怎么侦查的,拖下去砍了。”达尔怒吼道。

    随着一阵求饶声,最后一声惨叫,斥候队长完蛋了。其他斥候也吓得面色煞白。这个错误可不小,眼看着前面的三十门火炮开火。他们都知道,这下子可惨了。

    茂明安部的人,被钢弩射死了四百七八十人,已经冲到了三十多米的地方,只要一鼓作气,马上就可以接敌。

    他们都知道,弩这东西是汉人的杀手锏之一。

    一个农民放下锄头,三天就能训练出来。

    可草原上的勇士,要十五年,才能长大成人,才能弓马娴熟。这不公平啊!自从汉人有了这玩意儿,他们就开始占据了战场的优势。

    因为弩的拉力大的多,抛射和直射射程,普遍比大弓还远五十米。和骑弓比起来优势更大。唯一的缺点就是射速不行。

    杨凡有拉杆上弦的速射钢弩,也就是当初在多伦城把蒙古骑兵射爆的那种,但杨凡是不会出售的。

    秦良玉能买到的已经是可以出售的最高水平了。一分钟只能射出三发。

    而弓的性能要看所用的材料和工艺。汉人和蒙古人、建奴用的都是角弓和复合弓、反曲弓。但是,材料上有很大的不同。

    汉人的材料最好,因为角板最好的是水牛角。为什么呢。因为水牛角细腻,没有疙瘩和角质变硬的斑块。整体强度和柔韧性非常好。而草原上只有黄牛角,上面有很多石化的斑块和颗粒。就像树木的疖子一样。

    这些疖子是不能用的,会使弓在大拉力时爆裂开来。而弓体最好的胎体是一种大明南方产的竹子。不论是水牛角还是竹片,历朝历代都是严禁出口到塞外的。

    建奴被逼的没有办法。只能用东北的木材,也就是和英格兰长弓一样的材料-----东北红豆杉。用小块的黄牛角。蒙古人用甚至用牦牛角,野牛角等替代。

    他们材料不行,就只能把弓箭做的特别大。以此来弥补不足。

    这样,蒙古人的大型弓靠蛮力拉力大于明朝的小稍弓和开元弓。建奴则更极端,做出了当时的世界历史上最大拉力,同时体积也庞大无比的清弓。

    大明的弓虽然拉力不如蒙古和建奴的,但是优点是省力和射速高。震颤小,更加准确。八个力的弓因为材料好,六七个力就可以拉满。

    这个时候,所有茂明安部的人,都已经纷纷的把弓箭插回箭袋。而转身拔出了弯刀,准备冲上去肉搏。

    他们狞笑着,举起弯刀,就没把这些瘦小的南方猴子看在眼里。

    哈图哈兴奋的眼珠通红,和野兽一样。他一个人的大块头,阴影就能覆盖住那些瘦小的南方兵。

    可是,他们忽然看到前面一下子,所有人都消失了。定睛一看,原来是集体趴地上了。

    这是干什么,把蒙古人搞得愣了,这是俯首受戮吗。

    随后,他们就看到了一排黑洞洞的炮口。蒙古人当时是懵逼的,他们其实特别怕火器。早被大明二百多年打怕了。

    这些运送粮食的漕兵怎么装备大炮,而且看着还不是佛朗机等小炮,这是重炮啊。

    然后,他们最后看的景象,就是炮口喷出了橘红色的火焰。

    接着他们感觉身体一阵炽热。无数的小钢珠离开炮口后呈现铁饼云状态,横扫了他们的集群阵列。

    达尔汗看的眼角抽搐。他骑在马上,居高临下,清楚地看到轰的一声炮响,随着浓烟和火焰喷出,前面的队伍整体被打的缺了一大块。一个半圆形的豁口出现。

    前面的蒙古人一片血肉横飞。这些高速飞行的钢珠,穿透力不是他们的扎甲能抵挡的。他们的胸甲被打的甲片横飞,鲜血和碎肉、碎骨漫天

    飞舞。

    前排的基本被打碎了。然后钢珠改变方向,继续向后飞射。后排的人再度被打出密集的小洞,鲜血和碎肉向后喷出。然后再度钻进了后面人的身体。

    达尔汗在远处。来不及指挥这些人,但他相信,茂明安部的这些台吉们应该知道,火炮装填不易。

    这个时候,不要顾及伤亡,一鼓作气冲上去,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三十门火炮的轰击,顿时把基本整齐的密集队形,步兵阵列打的像是被狗啃了一般,全是半圆形的锯齿。

    “冲上去,不要停,他们需要装药,需要清理炮膛。”一个百夫长在大声喊。随即很多百夫长都开始大喊,驱赶被吓得有些失神的蒙古兵继续往前冲。

    如果这个时候犹豫了,等敌人装上下一发炮弹,他们的损失,就白白的付出了。

    蒙古人轰的一下子,再度嚎叫着冲了上来。他们也明白了,只有冲上去肉搏才能扭转这种被重炮轰击的命运。

    “击鼓,让铁炮手起立,三连射。”秦良玉下令道。

    咚咚咚!牛皮战鼓轰隆隆的敲响。趴下的人全都站了起来,前几排都是半蹲着的长枪手,一共三排。密密麻麻的长枪伸了出去。他们后面就是三排铁炮手。

    这些东瀛缴获的铁炮。做工非常精良。这个时代的东瀛,已经开始具有了工匠精神的苗头。

    毕竟他们那个国家,窄窄的一条,跟腚沟子似的。什么资源都缺。

    说不好听的,他们的工匠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习惯,完全是穷逼出来的。

    恨不得一条鱼都能三吃。甚至各种古物都留着,都是这个原因。

    砰砰砰!一阵白色的烟雾腾起,三百多发铅弹对着前面嚎叫着冲上来的茂明安部重步兵射去。

    噗噗噗!他们的扎甲飚出血花,甲片也被铅弹打的零落。二十米不到,火绳枪的威力是非常大的,扎甲根本挡不住。建奴的三层甲也白搭。

    一百五十多人瞬间栽倒在地。前面的人滚倒,把后面的人也绊倒了。他们冲的太快了。前面出现了混乱。

    “冲上去,他们要装弹,快点,不要傻子一样在这里挨打。”军官们大声喊道。

    可是,他们的话还没有喊完,第一排射击完的铁炮手就蹲了下去,把第二百举枪的铁炮手露了出来。

    免费阅读

1636、偏厢车防线

    紧接着,又是一轮劈头盖脸的怒射。

    第二排三百三十多支铁炮,再度开火了。这些火绳枪都是大口径的,18毫米的铅弹里,秦良玉还包裹了铁作坊的铁渣子。毕竟铅弹是很软的,这些炼铁的废弃物铁渣子,穿透力会更强一些。

    五十夫长哈图哈,并没有死,他的双腿被密集的霰弹扫过,直接打断了。他此时爬起来,用双臂支撑着身体,向前看去。只见又是一轮的火枪开火了。

    噗噗噗的声音传来,他感觉后面又倒下了一大排的人。

    蒙古人这时候已经快抓狂了。死了快八百多人了。连敌人的毛都没有碰到。他们慌乱之间,被前面倒下的死尸绊倒,连滚带爬的,踉踉跄跄的向前冲去。

    然后就是,他们被第三波弹雨再度洗礼了一次。

    看到再度倒下一大片,达尔汗面皮抽搐了一下。幸好不是自己本部的人马。这种损失,谁也受不了。

    三波打完,这些枪手也不恋战。立刻撤退回到偏厢车的后面去了。

    而前面的长枪兵,则在军官的怒吼声里,全体站了起来,平端起一排排的闪烁着寒光的长枪,集体向前刺去。

    军官喊着号子,这些瘦小的川军,集体向前一步踏出,发出一声怒吼。四米五的长枪,如同城墙一般平推过来。

    蒙古人也是老手了。他们茂明安部紧邻索伦等部落,也是经常被栖林人暴击的。他们的步战经验也非常丰富。

    他们知道怎么用弯刀破长枪阵。他们把弯刀咬在嘴里,然后不顾生死的向前冲。从两支长矛的中间挤进去。

    这个过程非常的危险。肯定有人会在这个过程中被长枪刺死。

    但是,长枪手之间有一人宽的空隙,毕竟枪头和枪杆儿都很细,太粗了手握不住。而且,太沉重的话,也不好使用。

    人一旦从左右两支长矛之间,钻了进去,就会用双臂和腋窝夹住长杆儿,使得长枪手没法控制长枪。之后他们就这样左右摆动,钻进去。一旦靠近了长枪手,长枪手就废了。

    他们用手拿起咬在嘴里的弯刀,砍杀手无寸铁的长枪手。此时,长枪手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弃枪,要么被砍死。

    这也是为什么,欧洲和东瀛都大量在步兵分队里,装备十字枪的原因。十字枪横着的刃会让这些人挤不进来。只要前后拉动几下,就能把他们切断。

    可是,他们一动,那些瘦小的土兵就跟着动了一下。

    这些土兵立刻变阵。从面对面举枪,变成了侧身突刺。这下子,两人的距离一下子缩小了一般。这种情况,对面是怎么也挤不进来了。

    随着号子声响起,这些人的长枪捅刺而来。这些人的角度又狠又刁钻。蒙古人组织力不强的,此时顿时显露了出来。

    一阵惨叫声,一大片人被刺中倒地不起。

    “克里克塔在干什么,这个蠢货。”达尔汗骂道。

    眼看着前面僵持住了,前期冲锋获得的优势正在消失。达尔汗忍不住骂了起来。

    “让骑兵放箭,抛射!”达尔汗下令道。

    此时,三千多人的具装骑兵,立刻就弯弓搭箭,向着偏厢车射来。

    前面既然僵住了,进入了激烈的肉搏之中,那就下令让后面的弓手抛射,好杀伤他们的人。蒙古人相信,只要持续射击,很快就能击溃这些人。

    密集的箭雨再度落下,这一次,这些板件外面还围着棉被的土兵。顿时,石柱土兵的身体上再一次长出了好多箭矢。远远地看着这些人和刺猬一样。

    可是这些人没有一点受伤的表现。他们继续凶猛的向前捅刺。

    这些人侧身紧挨着向前捅刺,顿时就把试图挤进来的

    蒙古人捅死。两支长枪之间的距离已经不足以容下一个人进来。

    那些蒙古人只好拼命格斗求生。

    蒙古人纷纷举起小圆盾来遮挡前方的长枪。毕竟,这种排成一列阵线作战。长兵器更占优势。蒙古人一时间,有些惶急,他们的短矛和弯刀够不到白杆兵。

    可是盾牌也不能保护他们,因为白杆兵的长矛除了矛尖外,还有一个钩子。这种长枪的枪尊也就是枪尾部有个钢环。

    因为这些人都是山民,他们在四川、重庆作战,经常需要上下爬山。爬山的时候,他们把钩子和枪尾部的钢环相连,就能做出一副简易的爬山工具。

    先用钩子勾住岩石,后面的首位相连,就能爬上去。然后卸下长枪,再度用钩子勾住更高的地方,在连接起来,就能继续向上攀爬。

    此时,看这些蒙古人举起了盾牌,试图挡住长枪的捅刺。

    白杆兵们则把枪杆转动九十度,然后把钩子向下露出。

    这样的话,长枪就变成了鹤嘴锄一样的东西。而这个鹤嘴锄可以越过盾牌,向下啄击敌人的脑袋。

    秦良玉在三十年的征战中,对白杆兵的长枪不停的做出改进。都是根据每一场战斗的得失进行的。

    她作为老将,自然知道连枷等武器可以越过盾牌打击后面的人。所以,他们的长枪也有这个功能。

    顿时,一大片蒙古人第一排的刀手,被钩子凿穿了头盔和脑袋。这些人横七竖八的倒了一地。

    后面的人赶紧蹲下,缩头。

    “前进一大步,”军官们喊着口令。白杆兵集体向前,左右脚各自迈进一步。向着后一排捅刺而去。这些人急忙用兵器格挡。

    而蹲下的人看出机会来了。他们一直想从白杆兵的长枪之间,钻进去而不可得。

    现在机会来了。他们立刻站起来向前冲去。他们知道,只要冲到白杆兵的跟前。他们就得弃枪,不然只能被弯刀砍杀。

    看着这些试图捡便宜的蠢货,站起来试图冲过来。白杆儿兵的军官们冷笑着大吼,“后撤一大步。”

    所有的白杆兵立刻把长枪的枪杆儿,再度转动九十度,把钩子横了过来。向后集体后退一大步。

    然后双手把住枪杆儿,向后一拉。

    钩子顿时把他们的脖子从后面勾了起来。

    这些钩子的内侧和镰刀类似,十分锋利。而脖颈这里又没有防护。大明这些粗制滥造的盔甲,可没有顿项。一下子就把这一排人的脑袋割了下来。

    看到除了第一排的人被啄死,第二排的人,又被钩子钩死。顿时,所有人都慌了。

    一个照面,就弄死了两排人。这些人也太可怕了。

    “他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这么厉害。”达尔汗惊恐的喊道。

    可是没有人回答他,因为他们都从来没有和白杆儿兵交过手。不知道这些瘦小黝黑的汉子是从哪里钻出来的。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免费阅读

1637、击溃

    达尔汗的脸色阴晴不定,他知道这场仗不好打,他们轻敌了。没有做充分的侦察就贸然发动了进攻。

    也是从入关之后,他们进展的太顺利了。

    甚至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他们就没有遇到过有效的抵抗。基本都是一触即溃。敌人漫山遍野的跑散了。这让他们对大明的军队十分鄙视。

    可是现在遇到了硬茬子,就像野狼没有看清对手,就冲了上去。结果被骑手一马棒打飞了满嘴的尖牙。连鼻梁骨都翻出来了。

    这个时候,不仅中线陷入苦战。两翼也不乐观。

    各有五千骑兵直接就冲了上去。他们从空心方阵之间的通道直接冲进去,试图把这些人切割包围。

    然而,他们冲进去才发现。现在是他们被四面打击。

    这个菱形阵是由四个空心的菱形阵组成的,中间有效有一百米到五十米不等的距离。这个距离刚好是空心方阵内弓弩和火枪集火射击的射程。

    两个菱形侧翼大阵和中军大阵之间,还各有一个骑兵营位于中间的位置。他们试图切断中军和两翼的连接也是不可能的。

    这些菱形空心方阵的外圈,还有1.5mm厚度的表面渗碳硬化钢板盾牌。这些盾牌是向前V形凸起的形态,重量23斤左右。密密麻麻的长枪从盾牌后伸了出来。

    他们一冲进去,就发现,被包围的其实是他们。

    他们被四面夹击。

    随着一声令下,外侧的白杆兵立刻蹲下,盾牌向前斜着放置,露出后面的弓弩手和铁炮手。

    双方的对射立刻开始。

    蒙古人没敢去冲阵,因为进入四个小菱形方阵后,他们的马跑不起来,没有速度优势,骑兵去冲长枪阵那是找死。

    于是双方弓弩对射立刻开始。

    五千蒙古骑兵,有的在外侧,有的在内侧,有的在两个方阵之间的通道上。他们同时遭到了四面八方的打击。

    钢弩的箭,速度很大,而且非常准。因为弩是扣动扳机发射的,弓则需要用手维持最大拉力,然后瞄准。时间一长手就会抖,影响精度。

    蒙古人的骑弓和汉人的弓一样,偏重于射速,他们的射速很快,一时间双方之间箭如飞蝗一般,相互之间飞来飞去。

    外侧的骑兵则一边奔跑,一边呼哨着抛射弓箭。

    他们自以为在安全距离上,自己和马匹就会很安全。他们在一百五十米外抛射。这是抛射的最大距离。可是他们小看了钢弩,这个距离也完全在钢弩的抛射的范围内。

    钢弩的弓臂是卡车废弃的减震弹簧钢板打制的。拉力很大,再加上棘轮上弦,节省人力,射程比大步弓还要远很多。

    这些弩手,没有齐射,因为弓抛射不准才齐射。他们都是自由射击,各自射自己瞄准的目标。

    面对远处密集奔驰而过的骑兵群,几乎每一发都能命中目标。

    在白杆兵采购的钢弩的说明书里,有详细的使用方法。杨凡的售后服务一向到位。说明书里,在提前量一章,专门讲述了如何瞄准。

    如果敌人上山,那就瞄准他的头部,最后可能射中他的胸部。如果敌人下山,那就瞄准他的脚,最后可能射中肚子。如果敌人是骑兵,向前奔驰,那就射击队伍的前部,可能射中队伍的中部。……

    这些弩手纷纷瞄准了蒙古人的最前面,结果,果然是中间的大部队纷纷中箭,掉下马来。

    蒙古人的箭矢也密集的落入了方阵之中,可是这些白杆兵并不在乎,只是有条不紊的继续瞄准射击。

    白杆兵多数是土家族,少数是苗族,还有一些其他乱七八糟的民族。

    图阿诺是一个十夫长,他和

    蒙古人对射的一会功夫,就中了五支箭。他一边嘴里咒骂着,一边佩服这些***真是好箭法。一边愤怒的射回去。

    他包裹在板甲外的棉被上插着五支箭。

    他有些心疼披在肩头用系带在脖子前系好的棉被,这是他新娶的媳妇,临行前给他做的新被子。

    可是没有办法,需要用这东西挡箭,挡住火铳枪子儿。对他们来说,穷苦不堪的生活中,出征打仗是唯一发财的机会。

    因为按照规矩,他们战场上缴获的财物都归他们自己所有。出境作战,还可以掳掠当地百姓。之前他们在辽东就没少抢劫当地的女真部族。他的父辈都是发了财回来的。

    回来就造屋,再娶一房老婆。辽东抢的皮草和鹿茸、人参、好马可值不少钱呢。首级卖给土司大人,也有二三十两银子呢。南方这些东西贵着呢。

    他们还带着自家女人织造的蜀锦等货物,沿途贩卖也能赚不少钱。

    所以,他们都愿意出来打仗。在家里只能穷一辈子。

    当然,遇到浑河惨败,就只能自认倒霉了。毕竟上了战场刀枪无眼,也怪不得土司大人。

    这一次土司大人(他们管土司夫人叫阿妈。类似汉人叫娘娘。秦良玉虽然代理了土司,但实际身份还是土司夫人。他们习惯出征称呼大帅,回家称呼阿妈。)

    图阿诺再次用钢弩射落一个蒙古人。他兴奋的抓耳挠腮。阿妈可得给我不少赏赐,三颗首级呢。他心里算着,够给将来的儿子造屋了,也够给女儿置办嫁妆了。

    蒙古人急了,他们发现根本射不过这些黑猴子一样矮小的士兵。这些人的弩太厉害了。几乎射击大群骑兵每发必中。他们的箭矢落在他们身上,除了插在上面晃荡,并没有什么卵用。

    这时候,图阿诺听见中军的大炮又开始响了。

    显然,经过弓弩、长枪、铁炮的反复蹂躏,蒙古人始终没能冲进去,耽误了时间,显然炮兵再次装填好了炮弹。

    这时候,随着中军的大炮再次轰鸣,茂明安部伤亡再度加大了。

    之前他们的损失就很大,现在又是一轮炮火打来。只不过这一次使用的实心弹。因为前方双方士兵正在激烈格斗,用霰弹会误伤了自己的士兵。

    所以秦良玉下令换球形实心弹,用的是打磨的石球。毕竟石柱太穷,用不起铅弹。

    秦良玉作为一个女人,比较会过日子。她认为,能省下一个铜钱,等于赚了一个铜钱。

    炮口越过前面的交锋线,对着茂明安部的中间开火。

    一发炮弹打过去,就是一条血胡同。从前到后犁出一道血肉横飞的通道。

    秦良玉这还是第一次看,杨凡提供图纸和技术的皮革大炮实战。实心弹无人能挡,摧毁一切阻碍。她亲眼看着一发实心弹,接连打死五个蒙古人,然后跳起来,再度落进后面的人群,不知道打死了几个,她看到有肢体飞了起来。然后再度跳起。

    这样反复跳弹四五次,才落地停了下来。

    但是它所过之处,无不糜烂。

    在火炮面前,人的肢体是如此的脆弱。只要被高速旋转的炮弹碰到,立刻搅成碎块。碰上就彻底完蛋。

    秦良玉看着血肉横飞的敌阵,心里唏嘘不已。当年自己的兄长们,在浑河血战之中,就是这样被重炮打的血肉横飞吧。

    今日,自己终于也有了火炮了。

    这一轮打完,偏厢车上又响起了爆豆一般密集的枪声。老套筒开火了。五发弹仓的栓动步枪的射速,还是非常快的。

    这些枪弹虽然是黑火药的,但是穿透力一点不弱。覆铜钢芯弹击穿他们的扎甲像是刀切豆腐一样容易。

    蒙古人被打

    懵了。之前的实心弹从他们的猬集成群的区域穿出了三十条血胡同。接着又是暴风骤雨一般的一千三百发钢芯弹打了过来,而且专挑他们的军官打。

    因为军官都穿着好的盔甲。一目了然。

    范寿璠站在秦良玉旁边,眼看着五发弹仓打完了,下令道:“全体都有了,每人投掷手榴弹四发。”

    下完令后,范寿璠转头对秦良玉说道:“秦将军,手榴弹打完,茂明安部必然崩溃,您就可以下令反击了。”

    秦良玉点了点头,她还没有见过定远侯的兵是怎么打仗的。

    可是今天给了她很大的震撼。皮革大炮非常好用。简直对付密集队形的步兵,是摧枯拉朽一般的打击。

    以她的经验来看,冷兵器的军队,伤亡只要超过一成五就会动摇。超过三成,就会直接崩溃。火炮这般不停的打击下去,敌人崩溃只是迟早的事情。

    她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本来在浑河打的很好的白杆兵,在重炮一出现就立刻溃败了。

    手榴弹她还是第一次听说。倒是想看看是什么东西。

    只见周围的士兵们,从胸挂式弹药携行具中掏出木柄手榴弹,拧开底盖,把一个棉线绳子拉出,套在手指上,对着下面密密麻麻的蒙古人就扔了出去。

    杨凡的部下,投掷手榴弹及格成绩是五十米。这个年代的人体力劳动为主,力量普遍大,扔出七八十米的大有人在。

    秦良玉眼看着这些像是瓷酒瓶一样的德式木柄手榴弹,划过一条条弧线,落进了茂明安部的人群里。然后轰的一声炸开。

    橘红色的火焰爆发出来。预制的三百块弹片四面横飞。直接把蒙古人炸飞的炸飞,弹片扫倒的扫倒。

    二百六十枚手榴弹的爆炸,直接把格斗线后面炸得一片狼藉。烟雾四起,几乎遮蔽了视线。

    蒙古人连滚带爬的爬起来,几乎吓得精神失常。周围全是残肢碎肉,满地都是死尸。

    他们哆嗦着扭头就跑。这仗没法打了。这是什么东西,这般恐怖。

    杨凡的手榴弹现在装填的都是叙利亚版的白糖和化肥独家秘制的炸药。威力惊人。一轮手榴弹就把蒙古人的士气彻底炸没了。剩下的三发还没有来得及投掷。蒙古人就溃逃了。

    秦良玉倒吸了一口冷气,没想到这个什么手榴弹如此厉害。直接就把蒙古人的战线炸垮了。

    但她知道,现在不是震惊的时候,她立刻下令,骑兵三个营全部出击。中军的步兵跟进追击。

    免费阅读

1638、粮草抵京

    张凤仪和马祥麟各自带一个骑兵营杀出,这些骑兵都是五百人一营的标准满编的。中军还有一个骑兵营也是五百人。

    一千五百骑兵立刻冲了出去,衔尾追杀。

    茂明安部七千重步兵,此时已经伤亡了三千多人,彻底崩溃了。

    他们潮水一般的往回跑,一千五百骑兵在后面追击。砍杀落在后面的溃兵。

    达尔汗十分纠结,他手里还有科尔沁部的三千铁骑,都是人马具装的重骑兵。是否派出去突击这些瘦小的南方人。

    看看那些黑洞洞的炮口,他心里没底。用重骑兵去冲击带有大量重炮的车营。他十分不愿意。

    “撤兵,我们去良乡。”达尔汗说道。

    看着蒙古人撤退了,范寿璠冷笑着说道:“他最终还是没有下决心派出手里的王牌。”

    老爷的电报里早就说过,蒙古人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是一群临时聚合起来的强盗,有利则合兵一处,无利益则四散。

    他们这些科尔沁骑兵是不会给茂明安部送死的。

    看到中军撤退了,两翼进攻的骑兵在扔下千余具尸体后,也跟着从东西两个方向撤退了。白杆儿兵都是步兵为主,也没法追击。

    茂明安部四散奔逃后,骑兵再度砍杀了千余人后,也就撤退回来了。

    川马比较瘦小,和驴子差不多。他们其实也就欺负一下步兵,是没法和蒙古人的骑兵硬碰硬的。川马不仅矮,容易被人居高临下砍杀。而且负载低,不能穿铁甲。否则驮不动。

    蒙古人撤退了,大军开进镇子里。

    找来当地的铁匠,把拦着河道的铁索放在炉子上,烧得通红,然后用打铁的铁砧子垫着,用凿子切断。十几条铁索,弄了一中午才弄完。大军则埋锅造饭,秦良玉十分高兴,下令加餐。

    秦良玉这一仗,打死了蒙古两千七八百人,俘获受伤没能逃走的蒙古人也有八百多,她派人送去天津卫城看押。把俘获的八百多匹蒙古马编入自己的骑兵营。

    处理完战场后,船队再度拉响了汽笛,向着大运河逆流而上,直奔通州张家湾。

    沿途也不停的看到有小股的蒙古和建奴骑兵在河岸上奔驰而过。他们都是四处抢劫的。目前二十多万建奴和蒙古人,分散在整个顺天府辖区内,四处抄掠,用来满足物资需要。他们的补给主要靠战区掠夺。

    这些人看到河里的船队后,也有些试图靠近,结果被老套筒一阵射击,死了一地后,仓皇而逃。

    建奴本来仗着自己弓箭射程远想攻击他们,可是很快发现,人家的步枪射程足足超过三百多米,有效射程比他们抛射的距离还远一百米。于是,为了不吃眼前亏,赶紧撤退了。

    天黑前,船队终于过了通州,进入通惠河,在落日余晖里,转进了护城河。城外的八旗看到了船队,但是他们既没有船也没有大炮,拿他们没办法,只能眼看着他们在河中间驶过。

    袁崇焕在西便门外的关宁军大营里,看到了船队。他大惊失色,因为船上挂着定远侯的旗帜。他以为杨凡带着兵马来了。

    不过他们马上反应过来,杨凡哪里还有兵马。不禁哑然失笑。

    东林没少在皇帝那里进谗言,皇帝把定远侯的兵权剥夺的干干净净,还把他的私兵兴禾团练强行弄去保护紫禁城。定远侯现在就是光杆征西将军。

    不过他看向这些吃水极深的漕船拖船时,眼皮忍不住跳了跳。这里边肯定装的是粮食。如果城里的皇帝得了粮食,就更不可能受他恐吓了。他的事情就会难办十倍。

    “通知前面的船,就说蓟辽督师求见定远侯。”袁崇焕不知道杨凡是否来了。他眼珠转了转说道。

    必须要

    把这些粮食扣下来,有了粮食在手,就能控制来援救的诸军。进而要挟皇帝。

    可船队面对他派去喊话的人,根本就不搭理他。

    火轮船还是冒着黑烟,吭哧吭哧的向前行驶。把袁崇焕气的七窍生烟。可是他又不敢下令攻击。除非他真的想反了。

    眼看着船队去了朝阳门。过了朝阳门,在瓮城北面的护城河内侧停靠下来,因为船多,船队一直停靠到东直门才停泊完毕。

    紫禁城已经落锁了,可是还是有锦衣卫从门缝里递进来一份加急的情报。太监们不敢耽搁,赶紧给王承恩送去。王承恩一看,顿时喜从天降。

    崇祯正在武英殿和内阁夜里值班的几个阁老、兵部的一些人研究对策。现在,勤王大军已经汇集了二十五万人马,而建奴只有五万人在通州一带,其他的蒙古人都四处分散劫掠乡村去了。

    现在,这个仗该怎么打,他们还在讨论。目前看,是具备一定的反击条件的。这时候,王承恩忽然从外面跑了进来。

    看到皇帝皱着眉头看着沙盘,没敢打扰。定远侯的三十万担军粮可不是小事,不敢泄露消息。他打算单独向皇帝汇报。

    崇祯回头看了他一眼,就知道他有事。毕竟他们主仆十几年,彼此十分了解。

    “朕有些乏了,你们继续讨论,朕回去睡一会。”崇祯打了个哈欠说道。

    “臣等恭送圣上。”诸臣一起躬身行礼。

    崇祯带着王承恩出了武英殿,往乾清宫方向走去。

    “又出什么事情了。说吧”崇祯捏着眉心,这几天就没有好事,京畿周围各个州县,相距失陷。要不就是勤王的哪支兵马被打败了,被击溃了。要不就是御史弹劾某一支兵马抢掠百姓。

    崇祯都麻木了,不出事都是好事了。

    “陛下,定远侯许诺的粮食到了朝阳门了。因为城门已经落锁了,目前停泊在护城河里。”王承恩满面喜色的说道。

    “什么,这么快,到了多少粮食。”崇祯一般抓住王承恩的胳膊,焦急的问道。

    “陛下,全是上好的白米,都是去年秋天的籼稻,一共三十万担。”

    崇祯呆立了一会,没想到真有这么多。之前他虽然高兴,但是现在到处都是建奴和***,交通断绝,他认为就算粮食到了北塘口,也没法北运。

    他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建奴,而是关宁军。

    “传朕的口谕,立刻打开朝阳门,调京营四万人去连夜转运粮食。必须在天亮之前把粮食全部运进海运仓和北新仓。”

    免费阅读

1639、传国玉玺一

    朝阳门的瓮城灯火通明。箭楼的箭窗外都挂着灯笼。每一个城垛上都绑着火把。在晚风中猎猎作响。

    四万多京营丢失了南苑大营,目前已经撤退回了城内。皇帝不让袁崇焕的四万多关宁军入城,但是京营是没有问题的。这些京营的中下级军官,都是他的京卫武学里出来的。

    这些年轻人都是大明十八省千户及以上军官家庭出来的。还有好多是勋贵的旁支子弟。这些人和皇权捆绑很深,他们是非常可信的。不过战斗力就堪忧了。关宁军要是进城,他们还真不是对手。

    祖大寿带着人马,隔着护城河,看着城墙下热火朝天的卸船景象,心里十分不舒服。皇帝防着他们比防着建奴还厉害。

    不过,他确实是袁崇焕派来看看有没有可乘之机的。

    关宁军现在也缺粮,他们来了之后,粮饷一直没有解决。通州大仓都被孙承宗给搬运进了通州城内。城外都是建奴,也运不出来。

    南苑的仓库里也有物资和军粮,可是京营撤退时,都带走了。京营认为这些东西都是他们的。经历过之前的营房被抢夺事件后,他们在这方面神经高度紧张。毕竟他们是待遇最好的。

    崇祯只是每天派人从城墙上,扔下来一些陈粮的麻袋,好多都发霉了。关宁军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吃。崇祯还控制着数量,一次就发三天的粮饷。

    袁崇焕心中暗恨不已,但是没有办法。

    只有三天的粮饷,就决定了他什么也干不了,只能在城下和皇太极顶着打。他不止一次的提出反攻,让皇帝把已经到达的勤王大军都交给他,让他们带着反攻。

    皇帝都以没有足够的粮食否决了。

    今天他试图让船队停船,因为他也没有办法袭击河道里的船队。可是,人家根本就不甩他。直接把他无视了。气得他几乎当场发飙。

    随后,他派祖大寿带着五千人,试图去趁夜看看有没有机会。可是皇帝比他还早一步,已经把吊桥收起来了,他在护城河外又进不来。

    祖大寿也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京营整麻袋的往瓮城里扛粮食。

    这些麻袋都是120斤一包的。也就是整好一担大米。一共三十万包。看的关宁军直流口水。他们虽然是大明边军里待遇最好的。但是也就能吃到些杂粮。

    大米可不是他们吃得起的,辽东当年的江南新米,要五两银子一担。千户都不敢全家顿顿吃。

    乾清宫西暖阁里,崇祯没有睡,而是等着朝阳门的消息,只有全部三十万包大米都入了粮仓,他才能放心去睡。

    这些大米真是雪中送炭,解决了燃眉之急。

    现在各地勤王的大军,大部分都无法补给,京畿的粮仓基本都在通州和京城。现在到处都是蒙古和建奴的游骑,根本运不出来。

    王承恩端着托盘来了。上面有一个青花大碗,还有四个小碟子。放着四样小咸菜。

    “陛下,这是定远侯送来的米,奴婢先尝了尝,味道非常不错,特别香。老奴看陛下深夜还在操劳,就擅自做主给陛下做了点夜宵。”

    崇祯今日收到了足够支撑一段时间的军粮,心情大好。闻着米粥散发出来的清香,顿时胃口大开。连忙用汤匙吃了一点。

    “咦,这种长粒的米居然如此香甜,这是什么米。”崇祯奇怪的问道。他从来没有吃过这种米。味道出乎意料的好。

    “陛下,这是暹罗香米,只有五千担。这次定远伯运来的米都是在南洋收购的。大部分来自交趾南部,小部分来自暹罗、吕宋、高棉。”

    崇祯这个时候也有些饿了,把一大碗米粥吃了个精光。意犹未尽的用丝绢擦了擦嘴,说道:“这五千担香米,送到宫里来吧,也让皇后她们尝尝。”

    此时,在遥远的辽东,杨凡的大军已经撤退到了镜泊湖边。东海女真和北山女真颇有些怨言,他们根本看不起建州。觉得没有必要如此忍让。

    杨凡退到这里不在后退了,因为这里是杨凡选定的战场。这里已经开化了,正是辽东一年中最难以忍受的时间。

    因为冰雪消融,天气转暖,反倒是一年中最痛苦的一段时间。

    中午太阳会把积雪的大地消融,于是大地就成了积水的烂泥塘。一脚踏进去,能陷到膝盖。泥水混合物会从靴筒里灌进去。泥水混合物刺骨的冰凉。那种感觉不亲身体验是绝对想象不到的酸爽。

    可是等太阳落下去后,不用天黑,只要是下午三点后,气温骤降,泥水会迅速开始冻结。等到半夜,就会冻得变成铁板一般。

    泥土的道路更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陷坑。运输的车轮白天陷在泥里,夜晚就冻结在冰里。宿营也找不到干爽的地面。只能把帐篷搭建在泥水里。

    好在辽东的树木多,到处都是小树。他们砍伐小树堆积成离开地面泥水的床铺,才能安寝。否则再泥水里一夜,不冻死,也得冻伤截肢。

    阿敏此时已经后悔追击这些该死的东海窝集了。他虽然也是戎马半生,可是真的没来过大北边。他那里遭过这个罪。

    东海人和北山人凶猛异常,他把大清能征发的人马都征发来了,足足十五万人。不然对上四五万东海窝集,他心里也没底。人数相等是绝对打不过他们的。

    其实满洲人非常忌惮北边的人。就像大明忌惮他们一样。

    阿敏一路上,看的是触目惊心。东海窝集所过之处,寸草不生。沿途没有看到任何人烟,全都是烧毁的村镇和城堡。如果这些人打开铁岭和开原,后果他不敢想象。

    开铁二城是辽东的北大门,一旦这些野蛮人南下,大清几十年的建设就完蛋了。阿敏只好一路追击他们,只有把他们打回去,才能安心班师回朝。

    现在,他们陷入了困境之中。十五万人的后勤供应,几乎拖垮了辽东的八旗。他们其实没有支持十五万人作战的物资。

    南下的那些人,是全靠就地掠夺来供养的。

    可是,这里本来就人烟稀少,又被这些东海窝集烧杀抢掠,已经千里无人烟了,那里能找到补给。就是派出去打猎也没戏,春天可不好找猎物。

    现在冰雪白天化开,晚上冻结。大军苦不堪言。

    阿敏看向远处的镜泊湖,现在湖面再度结冰了,可是没有人敢上到湖面行走,这冰可不结实。

    湖对面就是那些东海人的营地。那边倒是很热闹,烧着篝火,大呼小叫的,还有烤肉的问道被风吹过来。那些人似乎喝多了,又唱又跳的。

    阿敏这里挨饿,可那些东海来畜生们,欢乐的不得了,跟过节一样。还有浓烈的酒味飘过来。看来大明在他们身上下了血本了。居然还给他们酒喝。

    阿敏只希望尽快决战,他实在是拖不下去了。

    可对方总是和他们接触一下,就迅速后退。始终不和他们决战。再这么走下去,估计再有一个月,阿敏他们就到了东海海边了。

    营地的中心,用卡车围城的中军里面,有很多的车辆。杨凡这个时候,正在他温暖舒适的房车里,汗流浃背的忙乎呢。

    他不卖力可不行,不能一碗水端平,会有怨言的。

    邬先生兴奋的脸颊涨红,带着三个小徒弟,亲手捧着一个十分古朴的漆器木盒来到了杨凡的房车前。

    今晚驴蛋值班,他疑惑的看着一脸兴奋的小老头。

    不知道这个时间,跑来求见老爷是什么意思。

    他可不愿意这个时间段去触霉头。

    就算老爷不和他计较。夫人们是好惹的吗。

    打扰了夫人们的兴致,他可吃不了兜着走了。夫人们就没有省油的灯。

    “吕将军,事关重大,你必须立刻、马上去通知东主。这件事耽搁不得,你也担不起责任。”邬先生一改平日笑眯眯的模样,少有的严肃的说道。

1640、传国玉玺二

    杨凡和夫人们,是在房车的二层起居室,接见的邬先生。

    邬先生一个人进的房车。没带徒弟。他亲手捧着那个看着十分古朴的漆器盒子。

    杨凡知道这个时候,邬先生璜夜求见,必然有十分重大的事情。邬先生是人精,十分懂得人情世故,他如此郑重,可见事情不小。

    邬先生跪坐在杨凡对面,没有多说话,只是把漆器盒子推到跪坐的杨凡面前。十分激动的说道:“东主,老夫在整理石勒的藏书的时候,发现了这个小木匣子。里边的东西事关重大,老夫不能处理,所以深夜给您送来了。”

    杨凡点了点头,石勒的藏书是在陈曦家的地下室发现的。里面没有金银财宝,都是帛书和竹简,装在一个个楠木箱子里。

    这里面发现了不少了不得的东西。比如捐给燕大的,《连山易》、《归藏易》等,其他好东西相当不少。因为十六国时期,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和董卓烧毁洛阳城后,再一次的文化浩劫。

    石勒虽然做了皇帝,但因为他是奴隶出身,没有受到过教育。所以特别如饥似渴的学习文化知识。他不认字,就让大臣读书给他听。

    而且有不明白的地方,让学者当场给他解释。

    他一边听,一边还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一次,石勒让人给他读《汉书》,听到有人劝汉高祖封旧六国贵族的后代的那段历史之时,他说:

    “唉!刘邦采取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还能够得天下吗?”

    讲书的人马上给他解释说,后来由于张良的劝阻,汉高祖才没有这样做。

    石勒十分高兴的点头说:“汉家全赖张良耳。”

    他虽然不读书,但是开国皇帝的见识和眼光还是可圈可点的。

    石勒从小没有受过汉族文化教育,不识字。但他非常羡慕别人有学习的机会。他担任大将以后,渐渐懂得要成就大事业,光靠武力不行,必须要有知识,用谋略。

    石勒把汉族士人张宾请来为他出谋划策。建立自己的参谋班底。

    他命令部下,如果捉到读书人,不许杀害,一定要送来,让他自己处理。他收留了一批北方汉族中家境贫寒的读书人,组织了一个“君子营”。

    君子营的人负责到处收集图书和典籍。他的军队没到一处,就四处找书。

    就是这样,把东汉末年散失的宫廷图书和民间的藏书,大批的收集起来。最后形成极大的规模。

    可惜他的孩子都不爱读书,只喜欢喝酒、女人、打猎。

    他晚年无奈的发现,他收集了一辈子的心血,被子孙当成破竹子,无人问津。他也是看清楚了这些不学无术的孽子,是不会把他的心血传下去的,心灰意冷之下,把这些书都埋藏了。

    因为这批文献太多,杨凡可没时间管这事,直接都扔给了邬先生。让他慢慢整理。结果邬先生就在一口大箱子里,发现了这个小箱子。

    杨凡好奇的打开漆盒,小娘皮和林月如也立刻好奇的把小脑袋凑过来看。开宝箱可是她俩十分喜欢的活动。琉球的宝藏她俩没少玩开宝箱的游戏。

    可是,打开一层漆盒,里边还有一层漆盒。

    “嗨,这可真是浪费感情。”小娘皮有些不满的说道。

    小娘皮本来已经准备看到好东西,发出惊叹了。可是,里面还是一个盒子。她期待着开宝箱,开出一个稀世珍宝出来,最好是她最喜欢的珠宝。

    杨凡把里面的漆盒拿出来,四面看看。这个漆盒和外层的不一样。外层是嵌螺钿的。里面的是错金银的。图案也更精美。

    杨凡继续打开,然后里面是一个青铜的盒子。不大,但异常精美。是一个很多条龙盘绕的盒子,这些龙的形态十分古朴,一看而知不是唐宋元明的风格。

    看到这个盒子时,杨凡还没有什么感觉。可是小娘皮和林月如却倒吸了一口冷气,小手紧紧的抓住了杨凡的一只胳膊。

    这个盒子一看便知,是用来装玉玺的。

    石勒好歹也是皇帝,他的密藏里发现玉玺的盒子,这里面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尽管是前朝的皇帝之宝,但是,这玩意儿是一般人可以碰的吗。

    这俩娘们,立刻呼吸急促了。

    而且,她俩都是有野心的,都希望自己老爷能有更大的发展。虽然是前朝皇帝的玉玺,但这可是个好彩头。

    杨凡轻轻的打开盖子,里面是金黄色的丝绸包裹着内部,十分的柔软。中间一个绿色的玉石雕刻的小印,静静的躺在那里。

    不是白玉,让她们有些失望,这个颜色的可能是蓝田玉。

    这块小印不大,只有一寸见方。

    杨凡第一眼看到的是印纽,是五条古朴的螭龙,翻滚交织,俗称五龙交钮。杨凡没有急着拿出来。而是仔细的看去。

    此时,房间里点起了电石灯。照耀的一片通明。

    杨凡发下有一道金光闪过,在玉玺的肩部,有一个小角金光闪闪。

    杨凡突然一激灵,本来他没太在意石勒陛下的印章。他来大明时间长了,好东西见得多了。一个前朝皇帝的印章而已,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可是这块小小印章,肩部那一块金色的反光,却让他一下子坐直了身体。在他恶补的历史知识里,似乎只有一块玉玺是用黄金修补过来的。

    “这怎么可能,简直难以置信。”小娘皮的嘴闭不上了。林月如也惊呆了。显然,所有人都知道肩部用黄金补足的玉玺是什么。

    杨凡迫不及待的从盒子里拿出了这块小小的玉玺,翻转过来,看向正面的文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虽然是鸟虫篆,可是这个年代的人认识小篆的大有人在。小娘皮脖颈上的铜镜上,就是鸟虫篆的《涂山歌》。

    “啊!”林月如和小娘皮一起发出尖叫。她们的手指甲都掐进了杨凡胳膊的肉里。疼的杨凡直撮牙花子,心说这俩娘们疯了。

    “怎么这么小,不会是假的吧,我记得玉玺不能小于四寸见方啊。”梅姨跪坐在侧面,她忍不住说道。

    杨凡苦笑道:“要是真的是四寸见方,那可以肯定是假的了。反倒是一寸见方,才可能是真的。”

    杨凡拿过平板电脑,几下子就找到一个图片。

    “你们看,这是我能找到的最早的玉玺,出土于西汉南越王墓。”

    图片正是西汉南越王墓中发现的“文帝行玺”,而且这块印玺还是目前发掘出来的最大的印玺,而这块“最大”的印玺实际上只有1.8厘米高,3.1厘米长。秦汉的印章真的只有这么大。

    秦汉传下来和发掘出来的印章很多,私印更小。

    这个平板是小娘皮她们平时玩的,什么愤怒的小鸟、植物大战僵尸之类的。她们对平板并不陌生。

    杨凡久久没从震惊中出来,这东西出现在十六国的秘藏里,反倒证实了可能是真的。杨凡仔细的看着印面的文字。

    “邬先生,我听说,这八个字是李斯写的。要是有李斯的真迹就可以对比一下了。”

    邬先生笑道:“老夫已经准备了。”

    说着从怀里掏出三个竹简,放在杨凡面前。

    “这一批的竹简里有秦代流传下来的,我仔细研究过,这些应该都是李斯的真迹。另外,还有一个办法,泰山有一块石刻,是李斯真迹。这块石刻没有疑问,是公认的。可以派人去拓印下来,做一个对比。”

1641、传国玉玺三

    杨凡拿起竹简,开始比对笔迹,不得不说,和李斯的字迹真的太像了。

    杨凡压下内心的激动。他不是专业的笔迹检测人员,并不能真正的搞清楚是不是李斯的真迹。

    但是又不敢泄露这件事。他哪敢去找懂行的人看啊。上一次的两部上古易经,搞得他麻烦不断,最后用了一千吨黄金才摆平。

    还不是上面认为他有本事吗。麻烦事自己就找上门了。这玩意儿要是泄露了,他就彻底完蛋了。

    九鼎和传国玺对每一个有文化的华夏人来说,都是能让人发狂的存在。

    这东西就是一个农民捡了,恐怕都会认为天命在吾。相信自己就是天命之子,否则这东西为啥落到了自己手里。

    没看老婆们都快疯了吗。眼睛都粘在玉玺上,拔都拔不出来了。她们看向杨凡的眼神也极端火热,和饿狼一样。

    看的杨凡都有些害怕了。这些娘们儿都被刺激的失去理智了。那眼神儿分明在对杨凡说,人是不可以放弃,上天赋予他的使命的。

    杨凡放下竹简和玉玺,立刻被老婆们抓了过去,凑在一起,研究了起来。

    完全把杨凡晾在一边不理他了。杨凡有些尴尬的摸摸鼻子,说道:“这东西我看是真的,不过我还是不明白,这东西为什么会出现在石勒陛下的秘藏里。我记得传国玺是后唐的李从珂丢失的吧。”听到杨凡开始问关键的问题,小娘皮她们都抬起头来,目不转睛的看着杨凡和邬先生。

    一件真古董,一定是传承有序的。这东西是怎么流传的,也是确定真假的重要依据。

    邬先生点点头,说道:“不怪东主不知道,历史上有好几个传国玉玺。每一个都传承了好几个朝代。所以,老爷的说法也不足为奇。”这时候,突然小娘皮和林月如、陈曦她们再度发出了尖叫。

    杨凡和邬先生转过头去。发现了惊人的一幕。在正面的角度看下去,这块玉玺是白色的,可是偏转角度再看,居然变成绿色。

    杨凡心里一阵激动。是蓝田玉没跑了。又是一个和史书上记载相符合的特征。

    邬先生显然早就发现了,平静的坐着。随后邬先生把传国玺的历史娓娓道来,杨凡和夫人们,还是第一次如此完整的听到,传国玺的传承历程。

    但邬先生并不认为这东西是和氏璧刻的,认为就是一块上好的蓝田玉做的。

    他介绍说,这枚玉玺上的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着名玉匠孙寿雕刻,水平极高,象征着始皇帝的权威。

    秦王政二十八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

    玉玺由此失落。这是第一次玉玺丢失。后来,玉玺多次丢失。但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此传国玺奉上。

    传国玉玺复归秦。林月如认为这事有些离奇,扔到八百里洞庭,还能再被打渔的渔网捞出来,这也太凑巧了吧。

    会不会是秦始皇又刻了一个,编个故事。小娘皮插话道:“老爷,我觉得可能性不大。这东西可不好伪造。当时大量公文上都有印鉴存留。丢失的时间短,见过的人非常多。”小娘皮的话有道理,并不能说明献上的玉玺是假的。

    因为当时的人都熟悉玉玺,假的真不了。今天公司公章也不好伪造,更不用说两千多年前了。

    找回来肯定是要继续用的,如果印章不一样。那下面的人不敢奉诏,就麻烦大了。

    邬先生也点头,认同小娘皮的看法。秦始皇死后,天下大乱。刘邦攻入咸阳。

    秦子婴元年冬,沛公刘邦军灞上,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

    刘邦得了传国玉玺,更加相信自己就是天选之人。刘邦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即天子位。

    决定就用秦朝的玉玺,表示他是上天安排的秦朝的继承人。他下令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

    杨凡一边听,一般用平板搜相关的资料。

    “但是《应氏汉官》《皇甫世纪》记载

    “汉传国玉玺”字迹为

    “受命于天,既寿且康”。”杨凡说道:“有没有可能当时玉玺真丢了。后来献上的是重新刻印的,字迹改了。”邬先生说道:“有这种说法,但是,这两本书历来有争议。”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时孺子刘婴年幼,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

    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众人纷纷点头,这个故事非常精彩。这就是所谓

    “金镶玉”的由来了。玉器破了可以用金子补。太后是王莽的小姑姑,看到自己的侄子来谋夺她夫家的江山,气的破口大骂自己哥哥和侄子都是混蛋。

    还把玉玺砸在地上。小娘皮和林月如她们摸撒着金子镶嵌的边角,兴奋的叽叽喳喳的讨论王莽家的八卦。

    及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得传国玺,趋至宛,献于更始帝刘玄。

    更始帝刘玄三年,赤眉军杀刘玄,立刘盆子。国玺易主刘盆子。后刘盆子兵败宜阳,传国玺拱手奉于汉光武帝刘秀。

    然后,这个国玺就成了东汉的传国玺了。因为刘秀虽然是宗室,但是和皇室比较远,他迫切的需要传国玺来证明他继承刘家天下的正当性。

    众人知道,再往下故事就要到精彩的时候了。整个东汉传国玺没什么可讲的,一直在有序传承。

    直到东汉末年,玉玺第二次丢失,这一次丢失,大家都耳熟能详。因为《三国演义》这一家喻户晓的话本普及,大家都知道这一段故事。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灵帝中平六年,蠢货何进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

    何进不仅自己反被宦官杀掉,连带传承了四百多年的玉玺也丢了。本来,到这里大家以为玉玺就算彻底丢了。

    当时兵荒马乱的,好多人盗窃了宫里的财物逃跑。也没处追查。其实,每一次宫里大乱,都有太监宫女等人,趁乱拿了财物跑路。

    这几乎是历代的惯例了。然后,江东小霸王就闪亮登场了。本来,小霸王知名度不高,可是人家一出场,就和传国玺传出了不可不说的故事。

    直接导致小霸王成了当时的网红。沾了这玩意儿,想不出名都难。

1642、传国玉玺四

    至献帝时,董卓作乱。袁本初大撒英雄帖,召集天下兵马勤王,共讨董卓。孙坚率军攻入洛阳。

    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

    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

    这一段就有点意思了,并不是在宫里的井里发现的。而是在城南的井里,这一段不太合理。所以说,孙坚做了隐瞒,他到底在哪里找到的,怎么找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过程是真的,还是他吃铁丝拉漏勺,真能编。就见仁见智了。

    这个时候,他搞这个肯定是有目的。可见小霸王可不是只长肌肉不长脑子的夯货。但是,这玩意儿是谁都能沾的吗。沾上了就会有***烦。

    可惜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哪想到孙坚军中有一军士是袁绍老乡,他为求升官发财,便连夜偷出营寨,向袁绍报告了此事。

    第二天,孙坚到袁绍面前请假,说道:“吾身体抱恙,想回江东养病,今天特来向您告别。”

    袁绍冷笑,说道:“你得的是‘传国玺"这个病吧?

    孙坚大惊失色,立刻否认。不论袁绍怎么逼问,就是打死不认。

    袁绍厉声道:“我们兴兵讨贼,是为国除害。玉玺乃朝廷之宝,你既然得到了,就交出来吧,由我这个盟主保管,等干掉了董卓,再交还朝廷。你现在把它藏了起来,还想溜之大吉,到底想干什么?要造反吗?”

    孙坚心里冷笑,交给你袁本初保管,岂不是肉包子打狗了。做你的大梦吧。

    孙坚连发毒誓,指天画地的否认。

    袁绍看他不认,就叫出了告密的军士。

    孙坚恼羞成怒要杀军士。颜良文丑立刻上前格挡住孙坚的宝剑。孙坚拂袖而去。当天就拔营回了江东。

    袁绍自然不能让他走了,安排刘表派人路上截杀。虽然孙坚逃回了江东,但和刘表结仇。后来孙坚还是死于和刘表的火拼。

    孙坚死后,后袁术拘孙坚的遗孀吴氏,夺玺。

    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乃使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

    小娘皮等人赶紧翻过玉玺来找。

    “在这里,在这里,找到了。真有这行字。大魏受汉传国玺!”老婆们的欢呼传来。看来这东西十有八九是真的了。

    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炎依样而行,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玺归晋。

    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

    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邬先生说到这里,终于到了关键所在,为什么玉玺在石勒陛下的藏书中找到。石勒确实得到了玉玺,这在史书上是明确记载的。从落凤石到和氏璧,虽然邬先生个人不认可和氏璧这个传国玺的前传,但是很多人是认可的。

    从秦代一直传到后赵,脉络清晰,传承有序。

    “老爷,找到了耶!”小娘皮乐此不疲的捧着玉玺说道:“在这里,侧面果然有天命石氏四个字。但是,刻的不好,没有李斯的字漂亮。”

    杨凡继续在平板上搜索。

    “邬先生,有史书说悼武天王冉闵,灭了后赵石氏之后,为了抵御慕容鲜卑的入侵,派人送玉玺去建康,请求东晋派兵救援。他愿意投降东晋。可是,东晋收了玉玺,没搭理他。坐看他败亡。”

    杨凡有些疑惑的说道:“那这样看,玉玺应该在东晋传承下去才对啊。可我们得到的这颗玉玺,是石勒埋进去的。和史书记载有冲突啊。”

    邬先生显然做过功课了,笑道:“东晋为何收了玉玺,没有救他呢。”

    林月如恍然大悟道:“难道他刻了个萝卜章,去骗司马家不成。”

    邬先生笑道:“二夫人的比喻很贴切。东晋的玉玺刻的,可不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我查了一下,《晋阳秋》载冉魏大将蒋干送给东晋的是,昊天之命,皇帝寿昌。”

    “冉闵是石氏养子,是羯族化的汉人。他肯定没见过真的玉玺。也不知道上面刻的是什么。十有八九,石勒自己把玉玺和图书文献一起埋藏了。然后自己又刻了一个。传给他的混蛋儿子们。”

    “可是,司马家可是见过真家伙的,肯定有当年印的图章,一比对就知道这是个西贝货。自然不可能去救他的。”

    杨凡忍不住,问道:“那后唐李从珂烧掉的那个,不会是昊天之命,皇帝寿昌。这个吧。也就是东晋的这个。”

    邬先生说道:“尽管知道这东西是假的,但是东晋需要天命回归这个故事,来证明他们南渡后政权的合法性。也就只能将错就错,捏着鼻子认了。之后这个第二个传国玺,从东晋一直流传,经过宋齐梁陈四朝而入隋朝。”

    这一段杨凡是知道的。当时,隋朝大军兵分两路。一路是杨素率领,从四川造五牙大舰出三峡,直逼武汉、九江,直抵建康。另一路沿着大概后世大运河沿线南下,主帅是隋炀帝杨广,先锋是李靖的舅舅韩擒虎。

    当时,杨广交待了韩擒虎两件事。一个是把传国玉玺抢在杨素之前拿到手。另一个就是把陈后主的妃子张丽华给他送来。

    结果韩擒虎办了一件,第二件没办。他回信说,当年周公蒙面斩妲己,今岂可留张丽华。把杨广心心念念的美人儿砍了。

    把杨广气的七窍生烟。

    这是后来杨广当了皇帝后,弄死韩擒虎的主要原因。

    这一次隋唐五代传承下去。隋炀帝被杀后,他的皇后萧后,被五个人依次抢夺霸占。玉玺一直在萧后手里。其中还有突厥可汗,玉玺还到颉利可汗那里,在草原转了一圈。

    后来,李靖俘获颉利可汗,萧后和玉玺又归了李二陛下。

    唐朝的传承没什么说的,直接到了五代。到了后唐李从珂那里,他兵败,抱着传国玺登玄武门***。这是传国玺第三次失踪。丢的就是“昊天之命,皇帝寿昌”这一款。

    等到后来,传国玺宋朝就没得到。自己刻了一个凑合着。

1644、会战镜泊湖

    得到玉玺杨凡兴奋了一会就处之泰然了。

    毕竟杨凡是一个现代人对传国玉玺没有古人那么狂热,,可是涂山月和林月如、陈曦她们却激动的一夜没睡。

    早上杨凡按时起床伸个懒腰浑身骨节一阵爆响噼...

    噼啪作响。他出去一看发现大家已经早早起来了。

    “小凡你今天不是要去镜泊湖会战吗??”涂山月问道。

    “对啊我这就准备出发。”杨凡答道。

    “我陪你去。”林月如说道。

    “我也去。”陈曦也表示要同行。

    杨凡欣然应允,,带着三女和一众随从浩浩荡荡地前往镜泊湖。

    镜泊湖地处长白山脚下烟波浩渺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然而此时此刻这里却是一派杀气腾腾的景象。

    清军三万大军已经抵达湖畔严阵以待。杨凡等人赶到时正巧看见岳飞率领岳家军布阵迎敌。

    “大帅我来助你!!”杨凡高声喊道。

    岳飞见杨凡前来精神大振亲自领兵出迎。“杨将军有你相助我军必胜”

    两军对垒战鼓震天。宋军士气如虹清军杀气腾腾。大战一触即发!!

    杨凡手持紫金葫芦,,冲入清军阵中。葫芦口喷射出无数的紫金沙宛如狂风暴雨般瞬间将清军冲得七零八落。

    林月如和陈曦也施展绝技大杀四方。她们手中的青索剑和逍遥剑舞得虎虎生风带起一道道残影将清军斩于马下。

    岳飞见杨凡等人如此勇猛亲自率领岳家军加入战团。两军激战在一起难分胜负。

    激战持续了几个时辰清军渐渐不支。岳飞趁势下令全军压上一举将清军击溃

    清军三万大军覆灭镜泊湖畔血流成河。岳飞大获全胜缴获无数辎重粮草。

    杨凡与岳飞相谈甚欢双方结为盟友。岳家军在镜泊湖畔休整数日后继续北伐收复失地。

    而杨凡则带着三女和一众随从返回了大宋京都。

1645、镜泊湖会战二

    “吹号,快点,把人都叫起来。”阿敏大声吼道。“击鼓聚将。”

    这段时间,一直是清军前进,东海人撤退,双方就这样一路向东。搞得清军都麻木了。尤其是在这里扎营后,营区都是水和泥坑,只能睡在灌木堆起来的地方。人人苦不堪言。

    很多人被冻伤,毕竟白天打湿了皮裘和棉衣、靴筒。到了夜晚还要冻结。这个罪就不是人遭的。风湿已经是家常便饭。冻疮奇痒无比。

    没事谁也不愿出去。都在帐篷里烤火。

    但是,双方都知道,走到这里应该快要决战了。

    今日,东海窝集率先出动,标志着决战正式开始了。

    牛角号吹响,低沉的声音惊动了整个营地。十五万人联营十几里地。到处都是人喊马嘶声。八旗忙着套上甲胄,找到弓刀。

    杨凡在湖对岸用望远镜看着对面的建奴大营。他站在钢管脚手架搭起来的高台上,视野非常好。对方的情况一目了然,尽收眼底。

    这时候,睡够了美容觉,吃了早饭的夫人们,听到了鼓声。

    她们知道这是要开战了。涂山月和林月如、陈曦让梅香看家。她们兴奋的提着裙子。跑来杨凡的身边跟着看这场决战。

    “老爷,您是算计好了是吧,这里这么潮湿,他们的弓弦都软了,没了弓箭,他们就等于被拔了牙的老虎,再也凶不起来了。”涂山月兴奋的说道。

    “就是,就是,这么泥泞的地面,战马也跑不起来了。等于把他们的马腿也废了。老爷实在是太高明了。”林月如也跟着赞叹道。

    “老爷,他们的楯车呢,怎么没看到楯车啊。”陈曦好奇宝宝一样的问道。

    “那玩意在十几天前他们就扔了,这种泥坑路,他们那里推得动。”杨凡笑着说道。

    现在,建奴饥饿、疲敝、冻伤、后勤几乎断绝,失去了战马和弓箭的助力。他们就是一群被拔了牙的饿狼。杨凡设计他们就是为了逼迫他们,和东海窝集肉搏。

    杨凡把两万多索伦人,一直捏在手里,没有漏出来。这是杨凡最大的一张牌。不到关键的时刻,是不会投入战场的。

    阿敏根本不知道,他的对手,不只是四万多东海窝集。而是还有两万多索伦人。

    杨凡选择这里决战是有原因。

    这里是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长白山之间的谷地上,地形封闭、狭长。清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他们没法迂回包抄。只能正面硬钢。

    在兵法上有一说法,就是到卷珠帘。

    别看清军人多,但是正面在镜泊湖的南部平地上能摆开的也就四五万人。再多就摆不开了。杨凡的意图是,只要从正面击破清军的第一梯队。造成溃逃。就会把后面的队伍冲散。

    随着清军那边的调兵遣将,一个五万人左右的军阵也成型了。牢牢的挡住了东海窝集的去路。

    阿敏也是没有办法,皇太极他们带走了全部的百战老兵。剩下的这些人老的老小的小。八旗一般都是五丁抽一。这次带走了五万多人,剩下的壮丁还有二十万人左右。

    但相当数量都是刚成年的半大孩子,还有很多四十岁以上的半老头子。二三十岁的有战斗经验的都在八旗里当旗丁。剩下的壮丁都在八旗里从事生产。

    阿敏手里能凑出来的有点战斗经验的,而且年龄在二三十岁的,只有这五万多人。其他人则变成两个五万人左右的大方阵,跟在后面。

    清军摆了一个前中后,三段的纵深阵列。第一阵都是壮年有战场经验的。第二阵都是年龄偏大的,还有些伤残后仍然能上阵的老兵。第三阵则完全是老弱。辎重也放在这里。

    阿敏眯着眼睛,看着前方一群一群走来的东海窝集。心里哀叹。这些人真是好兵。如果能收归八旗,八旗就如虎添翼了。

    双方都把盾牌摆在前一排。这些盾牌绝大多数都是临时砍伐树木制作的。木头没有上漆,露着白茬。

    这里非常潮湿,又冷,弓弦都松弛了。

    双方仍然在一边接近,一边射箭。接战的双方十万之众,几乎每个人都有弓箭。一时间,箭如飞蝗一般。相互飞去。

    不断有人中箭倒地。后面的人把他拖走,然后自动补位。

    此时,就显出东海窝集的优势了。他们的弓弦被杨凡换成了钢丝绳。弓这个东西,有弹性的是弓臂,弓弦不能有弹性。但是,用动物皮绳、肌腱、筋等材料做的弓弦。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就会松软和产生弹性。极大的降低了弓箭的威力。

    阿敏等人在中军指挥。眼看着前的对射中,清军的弓箭松软无力,而东海人的弓箭几乎没怎么受影响,箭带着尖啸声飞来。

    密集的弓箭,把盾牌都射穿了。前面的弓手倒下一大片。

    虽然弓臂是用牛角片和鱼漂胶粘接的,潮湿的情况也会导致弓臂松软。但是,弓臂的外面是上漆的。做了防水防潮处理。只要不破裂,就不会有大的影响。

    双方的后队都在向天空抛射,没办法,人太多了。只能抛射。直射会射倒自己人。

    几乎转眼之间,前面的人就交战了。

    这块平原上,宽度有限,都没有太多的腾挪空间。双方就是排成横队,一层层的向前压过去。就像压路机一样。

    第一排双方激烈的白刃格斗,惨叫声,兵器格挡的金属声,响成一片。东海人得到了杨凡的武装,他们穿着蒙古人的扎甲、皮甲。拿着蒙古弯刀,背着蒙古大弓。看着和蒙古人一样。

    这些清军都上过战场,有格斗经验。一时间,双方打成了绞肉机。第一排拼命的互相砍杀。这个时候,唯一生存的机会就是拼命先前格斗,只有这样才能幸存。

    真如戚继光所说,敌人乱刀砍杀过来。我们就乱刀砍杀回去。敌人的长枪捅刺过来,我们的长枪就捅刺回去。

    人被限制在军阵之中,根本没法动弹。左右是袍泽,前面是敌人。后面是督战队。步兵阵列的每一列都负责监视前面一列,防止有人趁乱逃走。

    转眼之间,前面三排就伤亡殆尽,中间的地上血流成河。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000/ 第一时间欣赏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所写的《明末钢铁大亨》为转载作品,明末钢铁大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末钢铁大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末钢铁大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末钢铁大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末钢铁大亨介绍:
穿越明末蓟镇遵化古城,接收一家冶铁坊。看主角用铁和火重整万里河山。明末钢铁大亨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末钢铁大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