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明末钢铁大亨TXT下载明末钢铁大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末钢铁大亨全文阅读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     明末钢铁大亨txt下载     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510、最强重步兵的对决一

    随着李永芳的命令下达,后队的的步兵们多数都是不着甲的轻步兵,他们负担着为前面着重甲的重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的使命。

    李永芳手下的,一共有五百人重甲的马甲兵,作为他的卫队。三千重甲的布甲兵,作为核心主力部队,还有一万两千只穿棉甲的轻步兵作为普兵。

    建奴那边的军队,非常的善于射箭,水平远超蒙古人。不论是建州兵,蒙古兵还是汉兵,全部都是配备有弓箭的。

    在大明能开虎力弓的人凤毛麟角,一万个兵里边,也没有几个。

    但十二个力的虎力弓在后金军中只能排第三等。整个后金的全部部队,能够拉开十三个力以上的弓箭手有两三万,最精锐的白甲兵更是普遍在十六个力以上!

    安三溪极限下,虽然能开18力弓,但在后金达到这个水平的人估计有上百人。

    历史上的英格兰长弓兵,最大也就150磅的水平。但建奴普通重弓手的平均水平都超过这个。如果让建奴去欧洲和英法作战,估计也是碾压式的。

    英格兰长弓兵就可以射穿法兰西重装骑士的精良板甲,建奴更是一点问题没有,他们更加丧心病狂的是,他们居然吧步兵硬弓装备给了骑兵。

    熟悉弓箭运动的朋友都知道,骑兵弓箭,一般都用软弓箭。超过70磅(五力多一些。)的弓箭在马上极难控制。这是一个常识。

    普通蒙古牧民,他们用的骑兵弓只有五力,60多磅的样子。一般都使用轻箭。明朝方面其实也没好到那里去。甚至还不如蒙古人呢。到了明朝中后期,军队素质下降的厉害,更加不堪了。

    大明有很多的勐将,像卢象升虽然是进士出身的文人,也能拉开12个力的硬弓,但平常只用9个力的弓。

    卢象升据说臂骨极为粗大,是当时有名的神箭手,也仅仅用九个力的弓。而普通士兵,步兵一般在八个力以下,骑兵跟蒙古人一样,也是用五个力的软弓。

    不是明朝官兵不努力,实在是建奴真的实力强劲。

    徐光启有记述,“贼于五步(8米)之内,专射面胁(肋),每发必毙,谁能抵敌?”

    后金军之所以牛叉,就是因为,他们偏偏就把步兵所用的硬弓,给用到骑兵上了。为了抵消马背颠簸的影响,他们通常抵近射箭。因为他们本来也不善于骑射,实际上就是骑马步兵。用的也是步兵大弓。

    大量战场的记述表明,他们经常骑马冲到十米之内,然后用虎力弓放箭。

    用二百斤的力量,发射一米二长的重型穿甲箭。而且精钢打制的箭头箭簇,还是箭尖加强的三棱破甲箭。箭失的尖端,单位面积上,力量大的可怕。

    这个情况下,就是法兰西圣殿骑士的精良板甲也射穿了。

    就是意大利板甲大师的作品,也跪了。

    其实杨凡对自己的现代铝合金板甲,还是有些担心的。这种板甲,最大的优点是重量轻,强度大。

    毕竟对步兵来说,机动性及其重要,穿上了不能走路,是不行的,步兵全靠两条腿走路。从这一点上,重量轻更重要。

    至少,到目前为止,对付蒙古人,铝合金板甲的设计是非常成功的。尽管在金属性能上,铝合金的问题也是不少的。

    铝合金的拉伸强度超过钢,但是在韧性上却比钢差很多。

    简单地说,就是铝合金更硬但也更脆,而钢虽然软却更具有韧性。

    用在汽车车架上,当发生碰撞事故时。在同样超过结构件受力极限的情况下,钢会逐级抵抗战至一兵一卒,其弹性可以抵消一部分冲击力。而铝合金则会直接断裂,瞬间崩塌,直接“缴枪投降”。

    而且铝合金做的厚也没用,三毫米正好,厚了也不会改变金属性能,还是脆,容易在大力下断裂。

    之前在草原上的几次作战,因为蒙古人的弓箭都是软弓箭,所以轻松挡住了对方的箭失。但是,十二力甚至更多的打击下性能如何,毕竟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

    人类历史上,也没有大规模使用过铝合金铠甲,没有经验可循,对付蒙古人可以,不见得对付建奴可以。

    杨凡其实,还是抱着谨慎态度的。

    那有没有,重量又轻,其他性能又好的材料呢,答桉是有的。

    钛合金,重量只有钢的三分之二,比铝合金重一倍。铝合金只有钢的三分之一重量。但是,钛合金的硬度远远超过其他材料,而且韧性和抗机械冲击性能也高的吓人,而且耐腐蚀,几乎完美。

    杨凡为什么不装备呢,原因很简单。成本太高了。这是稀有金属,价格吓死人。而且没有高性能的锻模机根本加工不了。

    要是花这个冤枉钱,还不如全体上凯夫拉材料的防弹衣和防刺服呢。反倒用不了太多钱。

    现代社会铝合金毕竟便宜,加工简单,性价比非常高。还不生锈,免维护。杨凡用来装备低价值的步兵和民兵再好不过了。

    所以杨凡的步兵、民兵都装备铝合金板甲,他的精锐骑兵全都是凯夫拉的防刺服和防弹衣、头盔。

    随着李永芳的一声令下,建奴后队的三千大弓手,立刻弯弓搭箭,开始抛射。

    杨凡在望远镜里看着,还好,汉军旗的弓手不如建奴,他们用的是八力弓,少数有人是十力弓。问题应该不大。

    休休休!密集的箭雨从天而降。噼里啪啦的落在了步兵们的板甲上。

    铝合金板甲正面厚度三毫米,还是各种弧形,瓦愣形,结构设计强度也很好。没有射穿。

    民兵们早期有些慌乱,但是很快就稳定了下来。

    箭雨落下,民兵们的冲锋号响起。

    士兵们,听到号声,立刻条件反射一般的立刻就自动的恢复了队列的整齐。因为,长期的训练中,最大的训练项目就是队列,听到军号声,或者哨子声,根据不同的音调,就知道要做什么。

    这几乎成了条件反射和肌肉记忆。

    李永芳看着,对面训练有素的队伍,脸上阴沉的像是要因出水来。

511、最强重步兵的对决二

    周遇吉觉得没必要这样傻站着挨打,不管射不射穿,对士气都没有好处,索性直接吹号前进。

    李永芳看到对方,在自己一方重型步弓的射击下,只是短暂的有些慌乱后,就恢复了镇静。

    十分吃惊,而且自己这边的弓箭没起到什么作用。

    他有些慌了。

    他们的甲胃和对方差的远,格斗起来必然要吃亏的。

    而且,对面的那些民兵,一个个的看着身体都很魁梧,也很强壮。体力上也很好。

    这两年虽然饥荒严重,但是杨凡的家奴和佃户,都分配了水浇地,旱涝保收,还有优良的种子。人人都能吃饱。

    商店里,还有冷冻的肥猪肉卖。有足够的粮食,还有肥猪肉,热量摄入远超这个时代的任何人。蔬菜种子也大量传送过来,甚至还有地膜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营养摄入均衡。

    八旗汉军毕竟都是些投降的明朝官兵,虽然辽东本地汉人比关内汉人强壮。

    但是,这三年的饥荒,他们待遇肯定不如建奴,吃不好,都很消瘦。汉兵还有很多特有的腐败和糟朽的陋习,战斗力不如建奴。

    后世,八旗的腐朽,就是从汉军旗开始的。他们把大明的那些陋习都带来了。

    康熙和雍正都曾经愤怒的斥责,汉军旗的好逸恶劳和油滑钻营、贪污腐化,残害良民,盘剥地方、投机取巧,把蒙古八旗和满洲八旗都带坏了。

    他们的战斗意志也是远远不如建奴的。

    李永芳看到,民兵们刷的一下,把瑞士长戟放平了。一丈长的长戟端平了,全体向前齐步走,对箭雨不管不顾,齐刷刷的走来。

    每一步抬起和落下,都是整齐划一,脚步声震动着大地。脚步声就像鼓点在敲击着大地一样。

    一万多人的统一步伐,连大地都在轻微的震颤。

    呜!汉军旗这边也立刻吹响了号角。

    汉军旗排在前面的是,三千重甲步兵,他们也立刻端起了手中的武器,向前走来。

    随着两边队伍的接近,汉军旗的后队停止了弓箭抛射。

    毕竟大弓重箭之下,他们自己的重甲步兵穿的布面甲,后背可是挡不住的。容易把自己人射死。

    杨凡此时,已经开始披挂上马了。

    毕竟,一会要是和正蓝旗打起来,他要亲自带队冲锋陷阵的。小娘皮和林月如也是一身铠甲上马,在一左一右,保护杨凡。

    杨凡和小娘皮、林月如三人以及五百亲兵骑兵,都是内穿防弹衣,外穿铝合金铠甲。骑在高大雄壮的顿河马上。马匹都披着防刺布料的马衣,头部还有钢甲马面。

    亲兵都是精选的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强壮士兵,这一队人,看着非常的有气势。

    杨凡一直不了解,建奴的重甲步兵的装备情况。这次还是第一次在战场观摩。

    八旗步兵的装备,成型于十五年前。

    天命八年(1623)年努尔哈赤改革编制。确定武器装备和班组战法。他规定:

    着每牛录遣甲兵百人,以十人为白巴牙喇,携炮二门,枪三枝。

    再将九十甲兵分之。

    其四十甲兵为红巴牙喇、携炮十门、枪二十枝,又十人,携盾车二辆、水壶二个。

    黑营五十人,携炮十门、枪二十枝,又二十人携盾车二辆、梯一架、凿子二把、锛子二把、钓钩二个、镰刀二把、斧二把、席四领、叉二把、连夹棍一根、水壶二个及一月用之木炭、绵甲十五副。

    每一甲喇携大炮二门。

    可见,建奴可从来都不是纯粹的冷兵器军队,他们从一开始就大量装备火器。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一个牛录300人,其中选出100人。再从这100个人里面选十个白巴牙喇,带两门炮,三支火枪,剩下90个人,其中有40个人为红巴牙喇,有炮十门,火枪20支,外加两门盾车。也就是说,一个牛录拥有12门火炮,20余只火枪,轻火器的装备率10%不到。

    这是八旗步兵的水平。那么建奴的汉兵装备那些武器呢。

    汗谕曰:“着汉官管四千人者,以二百人充兵,其一百兵,配以大炮十门,长铳有八十只,另一百兵,听尔调遣。”

    努尔哈赤规定,管理汉人百姓四千人的汉人官员,要从他的属民里选出200人来当兵。

    其中的100个士兵装备火器,单独为一队,兵配大炮十门,长铳有80只。零一百人装备冷兵器厮杀。

    从文中分析,这种所谓的长铳因该是一种单兵火器,是一种火门枪。

    之后不久,汗降书曰:“着各旗之三游击,由一游击在旗备办大炮。一炮配马二匹,委人管理。其馀人中,选可佩弓之壮者,令其佩弓。其不能佩弓之人,悉令执三孔炮及铳枪。”

    这段话就把建奴的建军原则说的非常清楚了。身强力壮的,能格斗,善于使用弓箭的,就编为冷兵器的部队,用于冲锋陷阵。

    至于那些身体羸弱的,格斗能力不足的士兵,就装备火器。

    汉军的身体素质明显不如八旗,所以,八旗火器装备率不到百分之十,但是汉军有一半都装备火器。

    杨凡一直很迷惑,建奴的火器和炮到底是啥玩意儿啊。

    这一回全看清楚了。长铳就是神枪。所谓的三孔炮,就是三眼火铳。火枪全是火门枪。

    那炮和大炮是神马玩意儿呢。

    杨凡骑在马上,利于营地的最高处,用望远镜看的一清二楚。

    李永芳等人,骑马立在大军中部的一个小土丘上,居中指挥。

    汉军旗第一方阵是三千人的重甲步兵方阵。这部分是马上就要和民兵交战的。

    三千重甲步兵,后面是三千人的手持三眼铳、神枪等火门枪的火器部队。杨凡从望远镜里看的很清楚,这些火器分明就是大明边军的制式装备。应该是这些人投降建奴带过去的,或者建奴在历次战斗重缴获的。

    再往后,是一个品字形的三块军阵,每一个军阵,都是三千人组成的。这些队伍都是装备冷兵器的。武器比较乱,有长矛、有长杆大刀、还有三股叉子(明军也大量装备,用于步兵分队防御时格挡对方武器。)、装备最多的是长刀。这种刀有一米三四的长度。双手使用。腰刀,就是电视和电影里常见的那种清刀。

    这三个品字形的军阵前,都有列着火炮。

    看到这些火炮,杨帆的眼睛眯了起来。

512、最强重步兵的对决

    这些火炮都是明军的制式火炮。

    杨凡全认得。

    全是一堆破烂货。建奴装备的炮五花八门。驳杂而性能低劣。

    杨凡在望远镜中仔细看去,一个个的辨认。

    碗口铳,口径像是一只瓷碗大小,两尺长。

    放在矮脚粗木板凳上,用七道钢箍固定。

    这个破玩意儿,洪武朝就装备了。

    辽东明军腐败,也不更新装备,后来落到建奴手里。不过这玩意打铝合金盔甲还是不在话下,击中了绝对十死无生。

    竹节式火炮,生铁铸造,和碗口铳大小差不多,口径100mm左右。

    手提式火炮,青铜铸造,口径90mm左右,长度900mm左右,带一个提手,可以提着走。炮膛壁比较薄,打不了太远,装药多了容易炸膛,就是转移方便些。

    这些破烂玩意儿打不远,也就百米左右。

    都是辽东镇一百多年来传下来的。卫所崩坏,连鸳鸯战袄都能传三代,更不用说这些明朝早期的火炮了。

    不过再往下看,就有些能构成威胁的东西了。

    攻戎炮、叶公神铳炮车、百子连珠炮。

    这三种都是用马车载的霰弹炮。

    有一些列在阵前,数量还不少。还有不少的虎蹲炮,每个军阵前都有十几门。

    这些霰弹炮,会对冲击到他们军阵前的民兵带来巨大的麻烦。

    往下看,杨凡也表情凝重起来。

    佛郎机炮!

    他们居然有佛郎机炮。

    虽然不多,每个军阵前,就是三两门,用小推车装载。看着是重量一百五十公斤的小号佛郎机炮,但是这种炮射速快,射程不低于三百米。

    杨凡心里庆幸,幸好把野战炮营和机枪营带来了。不然,最后冲击汉军旗的后军阵时肯定会有不小的伤亡。

    杨凡的三磅炮,是三十六倍径的加农炮。口径76mm,直射最大射程750米,抛射能打到一千三四百米,但这种轻型野战炮没有抛射实战价值。弹丸太小。

    杨凡的手摇式加特林机枪,因为全金属定装子弹口径高达15mm,射程也超过500米。都在对方的火炮射程之上很远,足够压制他们。

    一会,打垮了他们的重甲步兵,就让野炮营和机枪营上去。

    转眼之间,两方的重甲步兵已经接战了。

    建奴的战法,并不是把火器放在第一线,这一点和大明不同。他们是用重甲的步兵和骑兵,直接勐冲勐打,瞬间摧垮敌军。只有攻城战和阵地战,才会着重使用火炮和火枪。

    他们真正看重的还是冷兵器部队。

    建奴的重步兵,装备比较驳杂,他们有点像戚家军,每个步兵分队里边,长短兵器都有,配合使用。

    前边有两三人持盾牌和腰刀。后面有长枪手三四人,耥耙两人。长刀手两人,弓箭手两人。还有两个持有三眼铳的。

    这样一小队人猥集一团,冲过来和民兵们交战。

    民兵的装备整齐划一,就是瑞士长戟。

    民兵独立作战单位是中队,也就是一个百人的方阵。随着中队长的哨子声,第一排人把长戟,端平向前刺杀。

    “一,二、刺”士兵们喊着号子。

    向前走两步,忽然向前勐刺。

    一个方阵前面,齐刷刷的,十支长戟突然刺过来。

    民兵是紧密队形,肩并肩。突刺过来。

    汉军旗是比较松散些的,三个人面对对面是个人,十支长戟。他们也是第一次和杨凡的军队作战,顿时慌乱了起来。

    三个人挡不住十支长戟的刺杀。前面持盾牌的兵,纷纷被不同方向刺来的长戟刺倒。

    盾牌挡住了一两只长戟,挡不住三四只长戟。

    刚一交战,汉军旗的前面就被捅倒了一大片。

    长兵器比短兵器作战距离长,而且还是肩并肩的紧密队形,根本没有闪转腾挪的空间。

    民兵们的阵列密不透风,根本不看对面各种花样招式,就是一二刺,一二刺。

    民兵们练习刺杀,每次都是一个时辰,练的胳膊都抬不起来为止。他们刺得又狠又快,军官们说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稳!准!狠!才是王道。

    汉军旗后面的耥耙赶紧伸出来阻挡长戟。

    长戟有弯勾和斧头,尽管都是很扁的,但是横向有一定的宽度,耥耙能够卡住。

    但是,长戟被耥耙卡住后,直接往回拉,脱离接触。然后顺势从前面盾牌兵的后脖颈勾过去,直接把脑袋勾下来了。

    不大一会,几轮交锋后,前排的短兵器士兵,被杀殆尽。

    杨凡看到这里,心里已经明白了。

    建奴重步兵的这种阵型能大的大明士兵落花流水,那是因为大明士兵,疏于训练。没有严密的军阵。

    打仗时一窝蜂的冲上去,建奴的这种队形对付散漫的敌军时,长短兵器配合效果很好。

    不过遇到杨凡这种大方队,统一长兵器的长戟阵列,紧密队形就会吃大亏。

    十七年前,浑河之战时,石柱土司兵白杆兵就是结成紧密的长矛军阵,把八旗捅死了两三千人。

    李永芳眼看着,前面持短兵器的士兵全完了,他们的布面甲挡不住长戟的突刺,全都倒了下去。

    急忙下令,长兵器的士兵往前去,和敌人对刺。

    他这边除了耥耙、三股叉子外,长枪和长矛也很多。

    随着李永芳的下令,汉军旗长兵器的士兵纷纷挤到前面几排。用手里的长兵器和民兵们激烈的格斗。

    一时间,各种长杆兵器上下不停的格挡,挑开,互相攒刺。

    周遇吉骑在马上,看到第一线已经呈现胶着状态,拿起勺子吹了起来。

    随着哨子响,民兵们第二排的士兵行动了。他们把长戟杆子,搭在第一排士兵的肩膀上,也加入了战斗。

    这是杨凡颁布的步兵操典的内容。

    战斗时,第一排向正前方刺。第二排把长戟放在第一排的肩膀上,然后向敌人阵线那边,右侧一个身位的敌人刺击。

    因为人都是右利手,眼睛、大脑都是右侧使用多,多以习惯从右向左看。而且人的右侧胳膊关节,都是从右侧向着左侧运动的。从左向右则范围下,且不方便,关节很快就到限制部位。

    所以从左侧写着刺击对面右侧一个身位的敌人,他在激烈的格斗中,根本不会注意,即使注意到了,也不能灵活应对。因为从右往左运动胳膊时左胳膊的功能。

    这就直接导致了,敌人脖颈和胸部,右侧肋下,空洞大开。

    长戟直接刺穿布面甲,把这些人刺倒。

    布面甲没有头盔的面具,没有正面的护颈,头盔只有后面和左右两侧有甲披。面部和咽喉时露着的。

    而且,扎甲对长矛防御力很差,基本都能刺穿。

    李永芳越看越是焦急,前面的重甲步兵,整排整排的被刺倒,开战才不到一刻钟,前面已经扑倒了几层死尸。

    而自己这方,攻击效果很差。

    民兵们全身板甲没有露出来的皮肤,汉军旗的冷兵器根本刺不进去。板甲的弧形,非常的光滑不受力,枪尖极容易滑到一边去。

    铝合金的脆那是相对极大的撞击力量来说的,比如火器。人的胳膊挥舞兵器造成的力量还是不够看的。

    “快,让火枪手到前边去。全部上去。”

    李永芳焦急的大喊,再这样打下去,他的三千重步兵就要死光了。

513、最强重步兵的对决四

    因为汉军旗只有三千人,他们的正面并不宽。

    三个民兵团,只有一个团顶上去了,和他们用长兵器激烈的格斗。剩下的两个团呈现品字形跟在左右两翼。防止被包围。保护侧翼

    民兵们两排之间交错的刺杀,很快就使得汉军旗,再一次倒下了一大片。

    从右侧刺来的长戟,根本没法防御。

    因为右胳膊关节限制,不能往右侧运动太多。而且人的眼睛的结构和右侧器官发达。造成的天然习惯,导致对于观察右侧来的目标,非常的不便利。

    不论是骑兵还是步兵,都是习惯用右手向左砍杀的。

    这就导致了很多汉军旗的士兵,在激烈的兵器碰撞和格挡中,挡住了迎面刺来的长戟的矛尖,但是,稍不注意,就会被第二排的戟兵从右侧刺中。

    汉军旗的这部分人,虽然穿了布面甲,甚至里边还有锁子甲和棉甲。也就是所谓的三层甲。

    但是,对付枪尖加强过的长矛或者长戟,并没有什么卵用。一下子就被透胸而过。

    刺在脖子上,也直接切断了动脉。

    甲胃主要是战场上防流失和刀砍的。

    他们的武器驳杂。混战时,组成小队,肯定会非常好用。但是这种大军阵下,就很难发挥优势了。

    民兵这边肩并着肩,保持着最大密度的阵型。

    而对面的驳杂武器,即使也排成同样的队形,他们的武器也会因为长短不一,功能不一。造成中间的战斗不能整齐划一,从而出现漏洞。

    只要对面阵型没有民兵们的紧密一致,就会出现一个人面对几只长戟的局面。一个人是如论如何也应付不了多支长戟刺杀的。

    很快,汉军旗重步兵的阵线被冲开了。

    一个个的百人队方阵,冲进了汉军旗的战线之中。

    汉军旗的战线,被像切香肠一样,切成几段。

    此时,随着李永芳的命令,后边的汉军火器兵上来了。

    火铳兵按照二百人一群,端着神枪和三眼铳,冲了上来。企图支援已经支撑不住的重甲步兵。

    “让野炮营和机枪营上去。”

    杨凡看到李永芳不讲武德,说好的白刃格斗,现在居然耍赖。要让火器部队上来支援。

    自己也只好,派遣自己的大杀器上场了。

    随着哨子的吹响,每个民兵百人方阵中间,都有一个火药助推榴弹伍的编制。

    他们立刻对着前方冲过来的汉军旗的火铳兵开火了。

    休休休!

    一枚枚火箭弹,飞起,划出一道道抛物线,然后狠狠的砸在对面火门枪的汉军旗集群中。

    一朵朵烈焰腾空而起,伴着一阵血肉横飞,一颗榴弹下去,直接炸倒一大片。一群人除了死伤遍地的,剩下的,全都吓得趴在地上。

    一轮攻击,就把他们的队伍打散了。这种原始的火器,不组成密集的阵列,杀伤力会直线下降。

    这些人才冲到五十米左右的距离上,就遭到了榴弹的打击。

    火门枪在这个距离上,根本没有多大的杀伤力。

    “不要开火,冲到近处在开火。”军官们声嘶力竭的喊着。

    可惜没用,汉军旗的纪律远不如八旗。

    这些兵没吓得扭头就跑,已经是不错了。要不是有白摆牙喇兵,在后面骑马督战,他们早就跑了。

    战时白摆牙喇兵,骑马在步兵后面督战。他们把箭头去掉,箭杆上涂上红色的颜料。如果发现有人畏缩不前,就用箭射击他们。战后身上有红点的一律斩首。

    眼看着对方的火力凶勐,眼看就要冲上来,而且跑动的速度很快。

    他们不能理解,这些民兵为什么穿着这么重的全身板甲,还能跑出这个速度。

    这些人一定是,比大汗的白摆牙喇兵还要精锐。要不然怎么可能跑的这么快。

    白摆牙喇兵的精锐程度,他们是一清二楚的。

    满洲巴图鲁鳌拜曾经,率领五个白甲兵攻取一个山头。这六人冲上山顶,与明军大战,全歼守军二百四十余名,己方竟然无一伤亡。

    就是大汗最精锐的白摆牙喇兵,穿着三层甲,也没有对面的人甲胃沉重,那可是全身包裹的板甲。

    能跑出这个速度,他们难道不是比白摆牙喇兵更厉害吗。

    这些汉军旗的火器手,吓得手脚发麻,立刻就纷纷开了火。

    随着三千重甲步兵的死伤殆尽,民兵们冲了上去。

    前方豁然开朗,大群大群猥集的火器兵出现在眼前。

    民兵们没有犹豫,他们平时没少打火枪,知道对面的都是什么破玩意儿。

    这东西性能如何,他们一清二楚,比自己常用的就连发火门枪差远了。

    所有人都挺着长戟冲了上去,这个时候,接敌速度就是胜利的保证。尽量让他们少打几枪,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

    前方遭到了一轮火药助推榴弹轰击后。七零八落的火器兵,被长官们连踢带打的,重新聚集起来,这些人纷纷开了火。

    一片烟雾迷漫。无数的火门枪打响。

    建奴的火药配方比大明的还差很多,他们的烟雾更多,更加浓密。

    杨凡在望远镜里观察者前方的情况。

    四十到五十米对面的神枪,三眼铳,打出来的铅弹转瞬就到了眼前。

    噗噗噗!

    一阵密集的中弹声。

    尽管火门枪超过十米就不走直线了。但是设计百人方阵这么大的目标,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大概有三分之一的铅弹,打中了身穿板甲的民兵们。

    赵大柱正猫腰冲锋,固然感觉鸟嘴头盔上好像被人用大锤砸了一下子。他没有防备,他脚下一滑,直接把他打了个跟头,噗通一声摔倒在地上。

    后面的人绕过他继续前进。

    他感觉脖子的颈骨好像都脱臼了一样。尽管他知道这只是错觉,要是颈骨断了,或者错位了,他的脖子就动不了了。

    他摸了一下鸟嘴头盔,尖嘴被打瘪了一块,他听训练的教官讲过,这个威力应该是大口径的火门枪。装药比较多的。

    这个时代的火门枪口径五花八门,大大小小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造成什么样子的都有。

    其他人中弹,只是停顿了一下就继续向前冲去。

    铅弹软,这个距离也比较远,打在板甲上就直接粘在上面了。

    看到战果很差,火枪手们都慌了,这玩意儿本来就不是很靠谱。

    都是缴获大明的,特别容易炸膛。对付重甲效果也很差,要不当初能被八旗缴获吗。

    他们立刻开始手忙脚乱的装弹,然后纷纷对准民兵时,发现民兵已经冲到了五米外了。

    明日五更

514、最强重步兵的对决五

    莽古尔泰看着前边,汉军旗的重甲步兵,已经溃败了。

    他非常的吃惊。

    在他的印象里,李永芳的这支汉兵,要比其它金国的汉军强大的多,毕竟他们都是李永芳在降兵降将中精挑细选的。

    毕竟他们要执行特种作战的任务。

    比如潜入敌后,混进大明的城池中。假扮客商去大明腹地。如果没有两把刷子恐怕是胜任不了的。

    尤其是这三千铁甲重步兵,战斗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没想到,这才和对面人数相当的一支部队,交战不到半个时辰。就集体溃败了。阵亡了一半多,前面一层层的都是被长戟刺死的尸体。

    刚才双方用长兵器激烈的格斗时,几乎是一边倒,倒下的基本都是李永芳的兵。

    莽古尔泰知道,不能这样打了。

    这样一点点的投入兵力,就成了添油战术。面对大明的精兵,有多少人也不够填进去的。

    可惜,刚才把好不容易带来的盾车都损失了。

    “德格类,你带着我们正蓝旗的四千重甲步兵上去。额驸的人马顶不住了。屯不禄、爱扎里你们随我立即上马,带领六千骑兵冲击他们的侧翼,把这一万人吃掉。”

    “遮!”

    此时,朵颜和哈喇沁的兵马已经提前撤退了。他们退回多伦城外大营,去修整去了。

    此时战场上只有正蓝旗的本部一万人,和汉军旗的一万五千人。

    推着盾车的五千奴隶,在铜发熕炮的打击下,死伤惨重。也跟着蒙古人撤退了。

    但莽古尔泰自负的认为,自己两万五千人,打明军一万八千人,绰绰有余。

    此时,战场的情况让他十分惊愕。

    本来他以为,汉军旗的精兵,三千重甲步兵上去,直接就会把明军的方阵击溃。

    没想到,自己反倒被明军击溃了。

    汉军旗剩下的四个部分,都是战斗能力差一些的人组成,其中持有火器的是格斗能力最差的一批人组成的。

    在建奴哪里,当不了马甲,就当步甲,当不了步甲,就当弓手,只有实在不行了,才会发你一杆火铳,当火枪手去。

    主要是因为火枪手不需要太强壮的身体,也不需要像弓箭手那样,需要常年累月的训练。基本就是速成兵种。

    速成也就意味着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此时,他再不出手,眼看着这一万步兵冲击下去,就会把汉军旗剩下的一万两千人吃掉。

    而根据情报显示,对手还有八千骑兵一直没有动呢。

    不能被明军牵着鼻子走,按照他们的节奏来。

    莽古尔泰毕竟久经沙场,人虽然有些鲁莽。但是他的临敌经验和应变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

    随着莽古尔泰的一声令下,正蓝旗的步甲们开始动了。

    望远镜里,一片蓝色的海洋汹涌而来。他们的目标就是支援四个汉军旗方阵,作为主力重新投入战场。

    “老爷,是正蓝旗本部的旗丁,都是三重甲的重步兵。”林月如放下望远镜说到。

    杨凡点点头,说到:“嗯,这一次,我们的步兵面对的,就是这个时代,陆地上最强的重步兵了。我也很期待,我为了民兵装备了这么好的武器和铠甲,这么好的兵器,高强度的训练。对上这些个时代的步兵巅峰,到底行不行。”

    “老爷,正蓝旗的骑兵动了。”小娘皮也跟着说到。

    “看到了,莽古尔泰不傻。他再不出手,我们就把汉军旗吃掉了。添油战术可是要不得的。”杨凡撇嘴说道。

    “他现在是孤注一掷了,连最后的底牌都出动了,这是要和我们决战啊。”

    “哼,他这时候想孤注一掷决战,有点晚了。他开始就没有看得起我们。结果让李永芳把重甲步兵全都葬送了。现在再打,我们的一万步兵对上他们四千重步兵,就算加上那一万两千拿着破烂火器的,也不憷。”小娘皮说到。

    “上马吧,咱们去会会莽古尔泰,称称正规八旗的斤两。女真不满万,女真满万不可敌。这话从宋朝到现在足足五百年了,真是好大的名头。”杨凡冷笑着说到。

    车城内部,军号吹响。

    八千骑兵纷纷上马,军官约束队伍,整理军阵,按照战斗队形排列好。士兵们都立刻行动了起来。

    车营的士兵们,再度打开钢板,把钢板向上翻起。好让骑兵们从中快速通过。一开始把钢板设计成三米高就使考虑了,骑兵骑在马上,在钢板翻转后可以快速通过。

    不论是快速出击,还是快速退回车城,获得保护,都很快速。

    杨凡的骑兵是真正的精锐,远不是这些民兵们能比的。装备也非常好。战马都是阿拉伯马和顿河马。高大强壮,比建奴的蒙古马高一个头。

    骑兵们除了火器,还装备有现代马刀,穿着铝合金板甲,内着防弹衣。用来防备火铳的射击。

    这些防弹衣都是,比较便宜的民用版的,也就是押运,银行保安那个级别的,价格不贵。

    但是,防御这个时代初速很低的火铳应该是足够了。现代那种高性能的防弹衣,价格贵不说,性能也有些浪费。

    杨凡不能保证,铝合金板甲一定不会被击穿,所以给他的精锐骑兵加了一道保险。同时,在建奴重兵器的打砸下,内部防弹衣也有足够的缓冲。防止骨折和钝伤。

    这一次,杨凡就是要带着他们,和东亚最强的骑兵,正面打一场。

    从而光明正大的打掉他们的嚣张气焰。振奋军心民心。

    出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之口,“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所谓的女真满万不可敌,就是一个笑话。

    这些骑兵,每天一个全服武装五公里拉练。一千个俯卧撑和仰卧起坐。一个四百米障碍跑。护甲格斗两小时。射击一百发子弹。马术一个小时。

    这是一支用现代军事理论训练和武装起来的明代骑兵。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到了检验他们的时候了。

    他们强大的体能和耐力,反应速度,灵活性。现代的格斗技术,优良的护甲和武器,碾压式的火器装备。此时整个东亚最好的战马。

    杨凡不信,一支这样的部队,不是八旗的对手。

515、最强重步兵的对决六

    在正蓝旗骑兵投入战场的同时,杨凡的骑兵也鱼贯出了车城。

    此时战场的,正中心,是杨凡的三个民兵步兵团。三大方阵集群,向前推去。

    汉军旗手忙脚乱的给火铳装弹,等到装好了,民兵已经冲到了五米的距离了。随即,汉军旗开火了。

    砰砰砰!一阵硝烟弥漫,火光闪现。

    汉军旗装备的火门枪,纷纷发射,铅弹在如此近距离达到了火门枪的最大威力。

    这些火器,整体质量不佳。

    努尔哈赤时代,火器基本来源于缴获。

    1626年皇太极上台后,才开始摸索着自行制造火器和火药。今年是1628年,到目前为止,后金能彷制的基本都是火门枪。

    汉军旗的这些装备,基本都是努尔哈赤时代从明军缴获的。

    根据明朝的官方记录,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到天启元年(1621年)的三年时间里,工部一共为辽东前线明军调拨了将军炮、弗朗机、神枪、鸟铳等各种火器,一共四万两千余件。

    随着后续天启年间,辽东的大溃败。数量如此庞大的火器在明清对战之中除去被损耗的一部分之外,有相当数量的火器被清军所缴获再使用。

    纷纷开火的火器,非常的繁杂,什么都有。

    不仅大小口径不一,而且射程威力也相差太多。

    神枪这种破烂货有。其他形状怪异的手把铳也有。

    韩庆源小队,手持长戟,冲杀到了汉军旗的火器手面前,正好赶上火器手装弹完毕,第二次开火。

    韩庆源是小队长,管理三十个士兵,他接受过军官培训,他看到对面的火器五花八门。有两个人拿着铜质的手把铳,还有四个人拿着矮将军铳,甚至还看到了竹节长头破落户铳六把。飞枪铳六把。

    他们知道,既然冲到了这里,只能顶着火铳的射击,冲上去。

    密集的硝烟和火线下,民兵们纷纷中弹,这个距离上,正是火门枪最准确的和威力最大的距离。

    很多民兵感觉自己的前部板甲,好像被人用铁锤砸了一下。向前的冲势一顿。

    但是随即感到,板甲并没有被穿透。因为身体没有任何不适。

    而且板甲前部的整体弧度和起愣结构,保持了很好的强度。中枪的力度被大块的铝合金板材分散到前半身,只是感觉上身整体上有一个向后的推力。并没有大碍。

    但是,韩庆源身边的一个士兵却被打的向后飞了出去,噗通一声,摔在地上。

    韩庆源仔细看去,发现这些狡猾的汉军旗,在火铳的阵列里隐藏了一只三号大将军炮。

    大将军炮是啥玩意儿。这东西倍径比一般在十左右。是一种铸造或者熟铁锻打出来的短身管火炮。

    口径一般在在80到143毫米之间,长度在59到95厘米之间,带提手的一种野战炮。一般都装载的车上使用。

    按照重量,分成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等几种。

    三将军一般都带有提手,可以提着走。

    这类火炮的特征就是,身管外侧有5到19道铁箍来加强强度。炮尾前面有一个大肚子鼓起来的药室。

    旁边的那个倒霉蛋就是被三将军打中了。

    因为这种炮不是铸造的。所以重量轻,三号将军炮一般95斤左右。

    是先把熟铁,打成四瓣铁瓦,然后放在一根钢柱上冷锻,用锤子打成一个圆形,然后一个铁环加上一个铁环,完全靠冷锻做出炮身。

    最后用烧红的铁箍套上,冷却后,铁箍自动收缩,形成对炮管的向内压力。这就是原始的自紧缩炮管。

    这种冷锻造的小型将军炮,管壁很薄,但是因为是锻造的没有气泡和裂缝,反倒强度更高。

    再加上炮身短,重量也就很低。非常容易藏在火枪手群里。

    当然,这也是明军喜欢使用的战术。

    冷锻的炮,不论是大明,还是同时期的欧洲。都做不到口径太大,一般也就五六十毫米的样子。毕竟锤子不是锻锤。

    但是,这个口径使用的弹丸也有半斤多了。打飞一个穿板甲的人还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紧接着,不远处,轰隆一声,又是一口大将军炮开火了。

    汉军旗在这口隐藏在军阵中的大将军炮中,除了装填一颗一斤重的铸铁球形实心弹外,还在实心弹后面装了一百颗铁碎块。

    这一炮直接在民兵中开了一道血胡同,五六个人被打碎。随后的霰弹横扫而出,宽度波及到三十米扇面。把一大片人打的向后摔倒。

    火器手的最后一轮齐射,没取得太大的战果,火门枪在近距离,仍然被被铝合金板甲挡住了。杨凡非常满意,虽然材料上没少花钱,但是物有所值。

    但是这些隐藏的轻型火炮发挥了作用,被打中的死伤一片。

    即使是霰弹,没有击穿铠甲,也造成了很多人骨折和内脏受伤。

    毕竟,轻型火炮也是火炮,不是火绳枪,火门枪之类的。

    但是,尽管火炮造成了伤亡,但民兵们已经冲到了火枪手眼前。

    随着军官的哨子声,民兵们端平长戟,呐喊着号子,向前刺去。

    汉军旗的这些人,除了前边死掉的那些重甲步兵外,这些人都是一身的棉甲。

    棉甲这东西,用棉花7斤,用布盛于夹袄内,粗线密密行行缝紧(防止棉花乱窜,固定用。),入水浸透,取出铺地,用脚踏实,以不膨胀为度。晒干。

    棉花不可水洗,洗了就不蓬松保暖了。

    但是棉甲必须浸水然后压扁,这样再次晒干后,棉花就非常的紧实而坚韧,并且不吸水。

    棉甲用来防御火铳,尤其是火门枪效果很好,但是要防御鸟铳、火绳枪之类长枪管、大初速弹丸的火枪,就最好在棉甲内再穿铁甲。

    但是,棉甲防火枪好使,防长矛就非常差劲了。

    长戟刺来,根本没有抵抗能力。一捅就穿,纷纷被刺倒。

    长戟手冲上来,对这些手铳手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前几排,甚至来不及逃走,就被长戟一个个的刺杀倒地。

    后面的火铳手,则纷纷扔掉手里的火铳,拔出腰刀来格斗。

    此时,长戟阵列对上短兵器的长刀和腰刀占尽了优势,成排的长戟手,呐喊着,向前突刺。

    队列每前进一步就集体突刺一次。每一次就刺倒一片人。

    眼看着,汉军旗在三千铁甲重步兵第一方阵被击溃后,第二火铳方阵被民兵们刺穿。

    韩庆源带着小队不停的突刺,在突刺,忽然他发现前边空了。

    没有人了。

    但是远处,三个方阵阵前列着大大小小的很多车载的大将军炮,二将军炮、佛朗基炮。一个穿着蓝色长甲的重装步兵,大方阵正虎视眈眈的看着他们。

    他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听见队长大喊:“全体卧倒,趴下。”

516、最强重步兵的对决七

    因为反复训练带来的条件反射,所有人没有过脑子,立刻就趴在了地上。上万人,忽然趴下是及其壮观的。

    发出轰隆一声巨响。

    所有人都以最快的速度匍匐在地上。

    紧接着,前面一阵阵火光闪烁,硝烟和烈焰从炮口喷薄而出。

    无数的球形实心弹和霰弹在后背上方空间,尖啸着掠过。

    带来的炽热的劲风,即使穿着板甲,仍然让人从甲缝里感觉到灼热的气浪。

    韩庆源他们趴在地上,捂着耳朵。

    这里距离前方的敌阵不到一百米,炮口发出的巨大噪声,直接向着他们而来。震的耳朵嗡嗡响。

    这些大炮都是八旗装备的缴获自明军的火炮。

    也就是前文中努尔哈赤规定,每个部队装备大炮若干门,所指的那些火炮。

    这些大炮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很多铁箍的短粗鼓炮身。

    它们绝大多数长度都不超过一米,普遍在七十厘米上下。

    口径和长度比一般都在十比一左右。

    材质主要是青铜、熟铁和生铁。采用铸造或者锻造制造。

    这种炮的炮尾是平的,就像坛子底部一样。没有红衣大炮那种碗形还带一个小圆球炮尾。

    炮尾前是药室,这个部分膨大起来,像一个鼓一样。因为炮身短,这个设计可以多装药,提高射程。

    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矮将军、赛将军等这些不同的名称就是指火炮的口径。

    因为长度都差不多。一号最大,然后口径依次减小,重量也逐步减小。

    三将军重量就在95斤左右了。

    三将军及以下火炮,炮身自带提手,紧急情况下,可以提着走。机动性好,便于携带。

    使用上,可以装球形实心弹和霰弹。

    明军还喜欢混装,即先填入霰弹,再装入一颗实心球形弹,一起发射。

    这些将军炮,一般都需要放在车上机动。小型的可以人背肩扛和驮马驮运。

    戚继光对大将军炮做了改进。

    把鼓起来的药室开口,在这个位置装入类似佛郎机炮的子铳。改良后的这种炮叫做无敌大将军炮。也根据口径重量分成一号到五号。

    兵部尚书叶梦熊对戚继光的无敌大将军炮不满意,认为仍然太重,发明了锻造法的大将军炮。重量大大减轻。

    叶梦熊说,蓟镇火器最大的莫过于无敌大将军,其子铳重达150斤,母铳为铜制重达1000斤。(戚继光造的一号无敌大将军炮。炮身部分和杨凡造的铜发熕一样重。)

    叶梦熊利用无敌大将军炮的设计,锻造炮身和子铳,将其加长3倍,达到6尺长,全重仅为二百五十斤。

    可以发射7斤合口铅弹,配3斤子弹和更小的总重1斤的“孙弹”(单发仅重2、3钱)二百发,射程可及800步(1200米)。

    这种炮发明后,又根据实际应用,对尺寸扩大和缩小。也分为1~5号大将军。

    通过这次战场的实际考察,杨凡已经完全搞清楚了,建奴口里的大炮都是什么玩意儿了。

    之前他看资料,明代文献所指的“将军炮”,就是这些从倍径比看,大多约为10~12左右的玩意儿。

    这玩意就是永乐时期发明的,所谓的“神炮”“神机炮”。这些也是指这类大小不一的“将军炮”。

    在杨凡看来,这些都是些破烂货。也就各种大小规格的佛朗机这种长身管的后膛加农炮还算可以一看。建奴铸造红衣大炮还是皇太极中后期。

    训练非常严格的军官,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当机立断,命令民兵部队在汉军旗的大炮和重型火铳开火前,及时卧倒。

    这些措施,使得汉军旗发射的弹丸,纷纷从民兵们的后背上方一两米的距离上飞过。极大的减小了伤亡。

    只有后面很远处,有些射程近的炮弹落地,有限的打死打伤了趴在地上的十几个人。

    正蓝旗的重步兵则列阵站大炮在后面。静静的等待着。

    他们打算,火炮给明军造成重大伤亡后,直接突击进攻。一次性摧毁明军。

    不得不说他们的如意算盘打得很精明。

    但是,联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杨凡的操典,比他们多了四百年的战场经验,自然有对付他们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火铳射击可以硬刚,因为板甲靠谱。

    如果对面是火炮射击,军官就立即吹哨子,全体卧倒。

    这样,不论是球形实心弹还是霰弹,就都没用了。这东西都是直射武器,不可能向地面打。

    这种原始的火炮俯角和仰角都很有限,因为炮架设计的很原始。

    大军趴下后,直接也把后面的野战炮营和机枪营露了出来。杨凡在骑兵出动前早就安排了炮兵出来压制敌人。

    这些大将军炮因为身管短,射程很差,一般都在一百米到二百米之间。少数能达到三百米。

    毕竟叶梦熊的炮辽东很少。建奴也没缴获多少无敌大将军炮和锻造大将军炮。都是小炮居多。

    而且一号大将军数量也比较少,汉军旗还是没有太多的。他们有的,多数都是三号大将军。

    而杨凡的三磅炮的工序是,铸造完成后,烧红了用水力锻机锻打。然后再用镗床挖出炮膛,这种炮的长径比达到了36倍径。

    杨凡有这个时代最好的发射药----栗色火药。再加上长炮膛加持,可以达到极高的初速。

    虽然口径不大,但是穿透力很强,威力可观。做这么长的炮管即使奔着击穿盾车去的。

    这个长径比已经非常大了,现代的很多火炮还有39倍径的,虽然主流都是45倍径,最新的都是52倍径了。

    杨凡的三磅炮直射射程超过750米,初速远超这个时代的火炮。炮营拥有三十门三磅炮。部署在距离汉军旗火炮的五百米外。

    这里,汉军旗的火炮根本打不到这么远。

    而杨凡的三磅炮则完全可以打到他们。

    汉军旗开火后,野炮营立即开火还击。

    汉军旗的大将军炮,质量参差不齐,性能也差距很大,但都纷纷落在了卧倒的大军后面,根本够不到后面的三磅炮阵地。

    随即,三磅炮开火了。

    三十辆炮车勐烈的后座,炮口喷出浓烟,密集的炮弹向着敌人的军阵飞去。

    因为距离远,和前边有自己人。不能用霰弹,用的都是实心球形弹。

    一枚枚灼热的球形弹,呼啸着打进了汉军旗和正蓝旗的队列。

    这些球形弹命中敌方的火炮很困难,但是打火炮周围的人,一点问题没有。

    三棒炮口径只有76毫米,但是,也足够在人群中开出来一条血胡同。

    四个方阵,一万三千步兵的阵列都是厚重的密集队形,每一炮下去,都是十几人的伤亡。

    然后跳弹,落下又是十几人的伤亡。

    连续跳弹三到五次,才会停下来。

    三十门三磅炮使用定装弹射速可以达到一分钟两发的水平。一轮接着一轮的打来。

517、最强重步兵的对决八

    德格类本来准备火炮几轮射击之后,就下令,正蓝旗俺的步甲带头,然后汉军旗的兵丁紧随其后,发动冲锋。

    结果没想到,民兵们忽然都趴下了。

    几乎所有的火炮都打了空。

    没有办法,这个时代的火炮只能直射,当然也可以曲射。但是,那个需要函数计算。估计整个大金也找不出来一个会算的。

    敌人一下子都消失了,还不算,远处明军的火炮露了出来,德格类的眼神儿一项很好。努尔哈赤的子孙基本都是神箭手。

    皇太极甚至可以开十八力的弓箭。不比安三溪差太多。当然射箭的技术和准确度上没法比。单纯比力量,不差太多。

    神箭手就没有眼神不好的。他看到那些炮的炮身和大将军炮不一样。一个是又细又长,一个是又短又粗。完全是两个类型。

    但是,他也没有太在意,毕竟他也见识过细长的佛郎机炮。明军的炮看上太小了,估计不会有多大杀伤力,而且离得这么远,能不能打过来都很悬。

    然而,他很快就发现了自己错测离谱。

    远处足足有五百米的距离,这个距离需要二将军甚至是大将军炮才能造成足够的威胁。但这些小炮居然开火了。

    三十发炮弹呼啸而来,带来了一阵炽热的劲风。

    德格类站的位置比较好,刚好是两门炮之间的位置,所以没有炮弹奔着他而来,但是,砰砰两声。

    德格类一左一右,两边三米处,各有一发炮弹打来。本来密集的军阵,忽然出现了两条胡同。

    炮弹直接把遇到的人都打碎了。第一排被击中的人,甚至变成了一片血雾。喷了德格类一身。

    他穿着蓝色的布面甲上噗的一声,变成了红色。

    这时候他才反应过来,他惊慌的左右看看,只看到了两条血胡同。他急忙转过身,正好看到了,球形实心弹的跳弹,他眼看着,两枚黑色的铁球,反复弹跳了三四次,然后看不到了。

    身后的军阵一阵哀嚎声。

    被炮弹击中躯干的当时就被打死了,甚至尸体都支离破碎。那些被擦到的,挨到哪里,哪里的肢体就会离开躯体,一时间好多没死的人在地上哀嚎。

    而被炮弹擦伤的人都是肢体破碎,根本没法救治。只能眼看着在哀嚎中逐渐僵硬。

    这三十枚炮弹直接给这一万三千人的军阵,开了三十条血肉通道。

    德格类恐惧的浑身发抖,差一点刚才就打在他的身上。

    “胡春,你这个狗奴才,赶紧给爷还击,快,打掉对面的炮”

    德格类气疯了。一脚把炮兵参将踹倒。

    胡春也年纪不小了,他是在沉阳投降的,因为懂得使用火炮,被提拔为旗下参将。

    胡春知道这位贝勒爷惹不起,这是老汗王第十子。可不是他一个降将能惹得起的。

    他一骨碌,爬起来,特意离开一只腿的距离,防止贝勒爷再次踹过来。他今年六十了,可来不了这个调调了。

    “贝勒爷,距离太远了。这都有一里地了,这些大将军炮打不到啊,除非是一号大将军才有这个射程啊。”

    德格类眼睛里几乎要喷出火来,一把抓住他的脖领子,抡圆了胳膊就是一个耳雷子。

    “狗奴才,你还不赶紧让一号大将军炮开火。”

    胡春被大的眼冒金星,哆嗦着说道:“一号大将军炮太重了,一千多斤呢,这也拉不到蒙古来啊,都在沉阳呢。”

    德格类一听,气的一阵眩晕。

    刚才那一轮炮被打死的都是正蓝旗的旗丁,他们可是非常宝贵的,建奴本来人口就少,能出的兵员更少。每死一个都是大损失。

    “那怎么办,啊,你这个老混蛋,你说,那爷怎么办”

    就在他揪着胡春摇晃时,对面又是一连串的炮响。

    一排火光闪现,烈焰和浓烟喷出,又是一片黑点飞来。

    德格类一惊,这才多长时间,有五息吗。一息三到六秒,五息大概半分钟不到。这么快他们就再次装弹打来了。

    紧接着又是三十道血肉通道纵向穿透了军阵。

    这一次有两门装在手推车上的三号大将军炮被击中了,咣当一声巨响,炮身居然被击碎了,破碎的金属四处飞溅,手推车的木料也被打碎,四处乱射。

    “啊!我的眼睛。”一个步甲双手捂着脸部哀嚎。这人是一个白摆牙喇兵,是德格类的护军。

    八旗的布面甲没有面甲,一根破碎的木屑直接刺入了他的左眼。

    德格类吓得,扔掉胡春,赶紧蹲了下去,似乎这样子,能躲开炮弹一样。

    左右人都慌了。阵型一阵骚乱。

    这一次,他们自己也体会到了,浑河之战时,白杆兵被重炮轰击时的恐惧和绝望。

    紧接着又是轰隆隆的炮声,又是一轮炮弹打来。

    德格类抓住胡春的一只胳膊,问道:“跑不行,我们怎么办,就这样挨打吗。”德格类思维陷入了定式困境,他下意识的以为,只能用火炮对付火炮。

    胡春心里大呼苦也,他感觉胳膊要被捏断了。

    忽然他心里急中生智,大喊道:“贝勒爷,咱们冲过去,和他们的步兵混战在一起,他们就不敢开炮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

    德格类狞笑了一下,对,就这么办,冲上去,和他们的步兵厮杀,他们就不敢开炮了。否则,他们的人顶在前面,他们开炮也是先打死他们自己人。

    “冲上去,冲上去!”德格类大声吼道。

    周围保护他和督战的白摆牙喇兵,一起大声呼喊:“十贝勒有令,全军进军。”

    十面战鼓也开始隆隆的敲响。

    被三轮火炮打死了七八百人的正蓝旗步甲和汉军旗士兵们呼啦啦的冲了上来。

    周遇吉看到前方黑压压的建奴冲了上来,也站了起来,对副将说到,传令下去。列阵。

    随着军官们的呼喊,一个个的百人方阵迅速的恢复起来,士兵们把长戟端平,喊着号子,齐步向着敌人走去。

    后面的炮兵看到,建奴冲上来了,只好停止了炮击。因为刚才距离有点远,在500距离上,这个距离已经到了手摇加特林机枪的极限射程了,加特林没有开火。

    于此同时,双方步兵终于短兵相接了。

    东亚最强的重步兵和装备训练最好的步兵集群,迎面相撞。

518、最强步兵的对决九

    民兵一团,3600人,迎面撞上了四千正蓝旗的旗丁。一共20个牛录。因为护军都是骑兵被抽调组成骑兵部队去了。所以每个牛录就剩下200旗丁,都是步甲重步兵。

    民兵二团和三团,分别对抗两只另外两只三千人的汉军旗方阵。这些汉军旗,一个三千人的方阵就是15个牛录。汉军一个牛录和蒙古人一样,都是200人。

    还有一个三千人的汉军旗方阵,德格类留着作为预备队。

    一旦哪里扛不住出现险情,就补充到哪里。

    此时德格类已经没有了一丝一毫的轻视之心。他知道,今天能否活着走下这个战场都不可知。

    就算击溃了当面之敌,后面的炮兵也会勐烈开火。他们还要从上去解决他们。这些士兵和他见过的大明士兵完全不一样。

    他清楚的知道,这些人是绝对不会八旗一冲锋,那边就乱了的,还没冲到跟前就扭头逃跑的。这些人打到现在,没有见到一个人逃跑。

    步兵一团承受了最大的压力,3600人,对抗四千建奴本部旗丁,还是大旗正蓝旗的百战之兵。

    建奴前三排全部手持4.5米的长矛。第四五六排都张弓搭箭,在后边伺机射杀民兵。后边还有持长刀和铁叉等其他武器的。

    建奴明白,对付这种严密的军阵,自己必须也排出军阵。和对方对刺。建奴的骑枪长度足足4.5米,比长戟长的多。

    对刺一开始,民兵们发现自己的武器短了对方三分之一,很吃亏。都是建奴的枪剁剁剁的刺到自己的板甲上,自己乙方够不到对方。

    还好,铝合金铠甲的强度还是不错的,超出钢铁很多倍。而建奴的臂力虽然恐怖,但是还达不到火器那种可以使铝合金板甲发脆断裂的程度。

    另外两边,民兵二三团则迅速的对汉军旗占了上风。两翼进展不错。而中间的一团,则陷入了苦战。

    周遇吉一看这样不行,他是老派的将领,不是杨凡麾下那些经常培训的官兵。他不知道铝合金板甲的性能。

    在他看来,没有任何盔甲可以挡住枪尖加强过的长枪,而且他是东北人,清楚的知道,建奴的膂力惊人。他觉着这样对刺下去,很快他就会一败涂地。

    “变阵,各个伙为单位,变成楔形阵。”

    楔形阵最小的阵型,就是十个人组成。分成四排,分别是1234人组成四排,一个等边三角形。

    这个军阵不论从那边进攻都是一样的厚实。而且只要每个人原地向一侧转向,就可以改变进攻方向。是非常灵活的可以调整的阵型。

    随着军号声的吹响。除了第一排继续格斗外,后面的各个伙立刻从中队脱离,快速组成了无数个小型的楔形阵。

    然后,第一排的人快速后退。向后退去。

    建奴刚才好多次长枪,在双方兵器的相互格挡突刺中,刺中对方的铠甲。可是对方的铠甲和自己的不一样。

    自己的铠甲是布面甲,两层棉甲之间是铁片的扎甲,这些甲片是有缝隙的,尽管编制的时候,上甲片压着下甲片,但是长矛突刺时,还是会破坏甲片,会刺穿。

    但是对面的敌人,他们的甲胃居然都是大块的金属组成的,整个胸腹之间,居然是一整块金属。这让八旗们非常的惊讶,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甲胃。

    而且这些甲胃都是圆弧形的面,就像这些人都有个大啤酒肚一样。长枪的枪尖刺在上面,就会被打磨的光滑的表面划开,不受力。

    但好在对方的兵器比自己的长枪,短一个人的身高那么长,对方的长戟刺不到自己身上。

    忽然,听到对方军号响起。然后第一排的戟兵,迅速的倒退。

    旗丁们大喜,这些南蛮子,果然扛不住了。随即奋勇冲了过去。

    他们一冲进去,才发现,后边变成了无数的三角形小阵。旗丁们冲进去立刻陷入了多面对敌的状态,不再是正面互相捅刺。

    第一团的民兵们就像被汹涌洪水包围的一块块礁石,陷入了正蓝旗的包围之中。由于小方阵之间有不大的距离,只有五米六米之间的宽度。

    虽然看着不算窄,可以大规模的通过。

    但冲进来的旗丁,立刻就感觉到,这个胡同里,长枪伸展不开,立刻侧面受敌。

    两侧刺来的长戟,轻易刺穿了旗丁的甲胃。之所以给他们留下这个五六米宽的胡同就是因为,长戟的长度是三米多。正好便于两侧的长戟刺杀他们。

    冲锋的建奴,一个跟着一个的被从侧面刺中,布面甲的肋下部位相对正面非常的薄弱,这是大明和建奴布面甲共有的问题。

    德格类表情凝重的看着对面的变阵。对面的将领是一个高手。他看到对刺自己的人不占优势。立刻就变阵了,现在轮到自己的人吃亏了,因为旗丁们都冲了进去了。

    里面长枪施展不开。侧面受敌立刻形势逆转。

    旗丁们在突进时被刺倒了好多人后,立刻猥集成团,想互相保护。

    周遇吉的骑兵剧中指挥,立刻吹响了军号。

    三角形时非常容易改变方向的,只要每一个人原地转向就可以,只见,不同层次的楔形阵,开始了变化,不在整齐划一。

    前面向后数,偶数的楔形阵从对着前面的阵型,变成对着侧面的阵型,然后三角形尖端对着冲进来的建奴纵队,横向冲杀运动。顿时把建奴冲进来的纵队,逐个横向切断。

    冲进去的建奴立刻变成了四面受敌的困境。

    建奴开始惊慌失措了。这样高度运动的阵型下,稍不注意就会被不知道哪里来的长戟刺倒。

    更可怕的还在后边。随着中军的哨子不断的指挥下。这些小的楔形阵,按照不同的规律不断的变换冲击的方向,有时圆周运动,又是横向运动。而且阵型随时可以突然的转变进攻方向。

    几次之后,冲进去的建奴已经晕头转向了,甚至分不清楚方向了。

    此时二团和三团已经彻底压住了汉军旗的两个三千人的方阵。

    德格类越看越是心惊,他不能让这二十个牛录的步甲出事,如果出事,正蓝旗就完了。

    “全军压上,冲进去接应正蓝旗。”他立刻下令,让最后的一个方阵的预备队,冲向一团的小楔形阵,接应正蓝旗的二十个牛录的步甲。

519、变态的清弓

    德格类的想法是对的。这个时候必须增兵,接应正蓝旗的步甲。

    但是,他忽略了一条,那就是这些剩下的汉军旗的步兵,可不是已经被打的几乎全军覆没的重甲步兵,他们都是穿着棉甲的轻步兵。

    他们而且不论是体质还是格斗技术都很差,装备也不行。

    要是他们能熟练使用冷兵器,还至于一人发一根,大明工部生产的,被太监和上官层层克扣,粗制滥造的火铳吗。

    当然这些人也不敢临阵脱逃,毕竟德格类的二百护军摆牙喇兵骑兵在后边督战呢。

    这些人只好放下破烂的神枪、三眼铳等火器,纷纷抽出腰刀,大呼小叫的冲上去,解救已经陷入阵法之中,十分不妙的八旗老爷们。

    在步兵已经陷入混战的时候,正蓝旗的骑兵也从侧面开始向战场运动。而此时杨凡的骑兵也开出了车城,在敌军骑兵的对面开始相向运动。

    周遇吉骑在马上,周围围着他的五十个亲兵。

    看看战场的形势,立即做出了判断。

    自己需要尽快解决这些正蓝旗的重甲步兵,才能击溃敌军的步兵集群。这样才能让杨大人集中精力对付建奴的六千骑兵。

    他是土生土长的辽东人,清楚的知道建奴骑兵的可怕。这些人的膂力强大到变态的程度。

    从他们使用的弓箭就能知道,这些人强壮程度。

    清弓毫不夸张的说,是古代弓箭的巅峰之作。这一点不分东方和西方。清弓是弓箭的最高成就。

    可能很多人对弓箭不太了解,不了解弓箭就不能很清楚的说明白,清弓的厉害之处。

    也就很难说清楚,使用这种变态武器的满洲人,为什么这么难以对付。

    他们到底厉害在哪里。

    一般弓由弓梢、弓臂、弓把、弦垫几个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别如下:

    弓梢就是复合反曲弓,弓体最上和最下的两个笔直的部分。主要是起勾住弓弦的作用。

    平时给弓上弦,就是把弓弦挂在弓梢上的。弓梢多用硬木制成,也有用动物角。

    单木弓一般没有弓梢。就像英格兰长弓,就使单体弓,上弦后,就是一个简单的圆弧形。

    弦垫是什么,就是弓梢上的一个立方体小块。弓弦挂在弓梢的最上和最下的顶端凹槽里,弓弦挂上后就紧贴着弓梢。

    但是这样不行,弓弦有一部分紧贴着弓梢,射箭时弓弦剧烈震动,这样就会造成弓体跟着震动,下一支箭就没法瞄准了。

    所以要在弓梢上,加上一个小方块。把紧贴弓弦的这一部分弓弦给支垫起来,让它不和弓梢贴合。从而避免震动弓梢。

    弦垫主要是减少发射时弓弦的振动,使弓更精准。也有保护弓弦的作用,避免和弓体频繁撞击而损坏。

    有些种类的复合没有弦垫,比如匈牙利弓等,单体木弓连弓梢都没有,当然更没有弦垫。

    弓臂是弓的最重要的蓄能结构,就使弓箭上下两端中间的弯曲的那部分。

    复合弓是用动物胶将木胎与动物角粘合而成的,单木弓通常只用木材制成整个弓身,所以长度一样的两种弓,复合弓要比单木弓蓄能力好很多。

    弓把是使用弓箭的人的手握住弓的地方,它在上下弓臂之间,也就是弓箭的最中间位置。

    它的作用是提供支撑,该部分通常是整把弓最粗壮的地方。

    华夏东北少数民族的弓从历史上就有自己的特点,和蒙古高原上各个民族和汉地的弓有明显的区别。那就是超大弓梢。

    从历史上看,清弓的形制来源,最早可以追朔到辽金时期,女真人使用的大弓梢筋角反曲弓。

    因为性能强劲,经元到明,这种大弓梢反曲弓,是被各朝军队中大量装备的制式兵器。尤其是在明朝的北方边军中,为了对付蒙古骑兵弓,这种弓都深受欢迎。

    李成梁曾经是努尔哈赤的军事教父。

    万历十一年(1583年),李成梁再度发兵攻王杲之子阿台,努尔哈赤父塔克世为王杲孙女婿,为李成梁做说客劝降,不幸死于此次战乱。努尔哈赤与其弟舒尔哈齐之后被李成梁收养,在其部队当了三年兵。

    李成梁是朝鲜人,他晚年有去朝鲜称王,建立新的李氏朝鲜的野心。

    当时他想扶持女真人,作为他谋取朝鲜的马仔。

    朝廷诸公也不是傻子,没有一篇弹劾的奏章是空穴来风。

    所以他才做出了那么多,今天我们看来不可理解的养虎遗患的行为。

    包括放弃宽甸数十万公顷良田给努尔哈赤,派出家丁屠杀不肯迁走的汉人百姓全家等,这种骇人听闻的,我们没法理解的暴行。

    其实,历史上很多我们理解不了的记载,甚至今天的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的奇葩事。单位里,领导上做出很多违反常理的奇葩行为。甚至看来十分可笑的决定。都是背后各种势力,为了自身利益博弈后的结果。

    这些游戏参与者可没有一个是傻子。

    他们当然清楚的知道这些举措和决定的荒谬和可笑。

    之所以我们看着,只觉得可笑,只能说明我们是局外人。地位低的连参与游戏的资格都没有。

    如果你知道这些事情幕后的真相,恐怕你就笑不出来了。

    因为努尔哈赤是李成梁养子,与辽东边军来往密切,深受其影响。

    等到建州女真崛起时,他早已经习惯了这种弓箭。

    再加上大弓梢反曲弓本就在辽东较为流行,于是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人,选择了大弓梢反曲弓作为军队制式弓形。

    他们采用后,建州女真为了更好、更省力的地使用这种弓箭。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

    比如使两端的弓梢变得更大更长,并反向弯曲,这些改进措施,都是标准的大反翘长弓梢。

    通过这些改进,就使得在杠杆作用下,弓箭手只需用较小的拉力就能拉开更大磅数的弓。

    从原理上来说,这种结构的弓,可以在拉弓时,提高能量转换率。也就是使得拉弓较为省力,还增大了拉距。

    当然这些改进也有副作用,这也让清弓的射姿(射击姿势)变得奇丑无比。需要向一侧弯腰射箭。谁看谁骂,这个姿势使得清弓的射速变慢。省力了,肯定射速变慢,因为拉弦行程长了,自然花费的时间长了。

520、变态的清弓二

    清朝的射箭姿势很丑,要弯腰撅屁股!但是在战场上却非常实用。

    明清之际,战场上无数次实战表明,清弓的威力极大。

    能面对早期火器而不落下风,在数十米的距离上能跟火绳枪打的有来有回。

    被称为“古代版的反器材步枪”。

    这也是他们坚持骑射的原因。

    因为清弓的普遍特点就是体型大、磅数高、威力大、射击稳。

    他们把弓梢改的这么大,蓄力增强了,箭失的动能增大了,穿甲能力强大了。

    但是必然会在其他方面付出代价。

    绝大多数清弓都属于大拉距弓,长度惊人(下弦后差不多178厘米),弓手射箭时,上半身前倾,能够给大拉距让位,便于拉满弓。

    清弓中除了一些不常见的特殊型号外,绝大多数的清弓都有着长大的弓身,是反曲筋角弓的大家族中的异类,是体型尺寸最大的一号,远超其他各种反曲弓。

    并且如果是骑马的时候使用清弓,如果不向一侧探身,而选择垂直持弓向前方射箭,那么下部的弓梢就会直接戳在马背上。

    弓力大了,原来的结构就不行了。

    为了增强使用这种大威力弓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将弓上的环形弦垫改为了固定式的凹槽状弦垫。

    这种弦垫更高更大,弦垫上还装有皮革,以缓冲弓弦撒放时的巨大力量,减少对弓体本身造成的冲击。

    还能够很好的防止“翻弓”。

    翻弓就是拉满弓弦时,弓弦没挂住,脱落了,弓臂反弹回去。

    翻弓打死牛,非常可怕。

    弓臂要是拍脸上就毁容了。

    用弓的时候,一定要检查弓弦是否妥当的呆弦槽里,两端的弓稍是否正常,有没有不在一条直线上(歪扭),一旦发现这些问题,一定要及时下弦。

    清弓这种有高弦垫保护的弓箭相对安全。

    清弓的超级高弦垫,能够有效的缓冲弓弦撒放时,对弓体本身造成的冲击。

    这种经女真人改造后的大梢弓,便成了清朝八旗兵的制式弓形——清弓。

    在之后的三百年里,淘汰了中原内地原本流行的无弦垫长梢弓、开元弓、小梢弓等各种弓形。

    因为弓力太大,只能用重箭。

    因为只有重量大的箭,才能消耗完弓体的蓄力。

    否则,剩余的力会作用在弓体上,造成损坏。

    而重箭不可能抛射,只有轻箭才能抛射,所以,清弓是一种近射程、高速度、大动能的穿甲神器。

    弓越轻,就越难操控,因为持弓的手容易被箭失地加速力量所扰动,造成动作微微变形,然后严重影响到射准。

    而弓越重,就越好操作,这样即使勾弦的手指犯了一些小错误,也很难影响到持弓的手,不容易将微小的错误放大的影响射准的程度。

    所以大弓重失的清弓很准。但射速很慢。

    箭的大和重,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呢。

    远远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箭失。

    几乎和短矛一样,长度一米二甚至更高,粗度达到尾指的程度。

    不仅仅箭大和重、长。

    箭簇更是吓人,

    和大明的箭簇比,非常的“宽阔”。

    除了少数几种破甲箭制成针状、四棱锥、三棱锥状外,八旗的箭失的箭簇都极其宽大,像一把铲子一样。

    在面对穿扎甲的敌人时。清弓杀伤力巨大,能够给敌人身上造成巨大伤口,在战斗时,甚至出现过一箭铲掉敌人手臂或脖子的情况。

    就算没有射断目标的躯干,射中肢体也会造成极大的伤口,让其快速失血而死。

    箭失长大的劣势就是,让清军弓箭手们无法携带太多的箭失。

    携带更少的箭,就更加需要精准射击。着反而逼着他们提高射击技术,从而获得更高的精度。

    八旗的神箭手多,都是战场上箭失携带量少逼出来的。

    有什么武器就打什么样的仗,战术都是根据武器的性能设计出来的。现代战争也是一样。

    他们被逼着壮大胆子,冲到距离敌人二三十步,甚至五步的距离才开始张弓搭箭。

    以精准射击直接射向敌人盔甲不能保护到的地方。

    如面部、腋下等部位。将对手一举毙命,这种技法被称为“五步射面”。

    近距离情况下,这么大的箭簇,这么大的动能,不论射中哪里,都会要命的。

    即使没有射中敌人的重要内脏部位,敌人的伤兵也很有可能在战场上,由于得不到有效救治,而很快死于伤口大出血。

    而能玩这么大拉力的弓,需要的是超强的膂力。

    努尔哈赤24岁起兵,到53岁反明。在三十年的统一女真战争中,早期建州人用的步弓也就是八力和十力。

    和蒙古、大明的步弓没有区别。

    但是残酷的战争,失败者意味着死亡,妻女归胜利者所有,子孙为奴。逼着他们必须压榨自身的潜力。

    从此,建奴的弓手水平不断提高。直到持虎力弓者两三万人之众。白摆牙喇兵普遍能开17力弓的骇人程度。

    周遇吉看到杨凡亲自带骑兵出来,去迎战莽古尔泰的正蓝旗骑兵,深深的为他捏一把汗。

    能拉动硬弓的臂膀,抡起长刀和重兵器,也同样骇人。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快击溃正蓝旗的重步兵,然后去支援杨凡。

    他虽然是皇帝掺沙子进来的军官,他的后台是兵部的张凤冀。但是,杨凡的作为他都看在眼里,杨凡是他在大明从来没有见过的好官员。

    他第一次发现,居然有人把做官视为为百姓服务的职业,而不是敛财的工具。

    杨凡执法严峻,但是却公平无比。

    每一个士卒官吏,只要你有能力,就能获得和能力相符合的职务和报酬。

    这在大明,这几乎就是不可想象的。

    而杨凡敢于和建奴硬碰硬,更是让他心折。

    因为每一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

    辽东长大的他深深的知道,建奴的可怕。

    “吹号!督促二团和三团,尽快击溃当面之敌,然后合围。包围歼灭一团缠斗之敌。”周遇吉下令道。

    他知道,这四千步甲,没有那么容易吃掉。

    这是建奴,不是汉军旗。

    但是,他不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他先把他们就缠住。利用灵活多变的楔形阵,困住他们。

    汉军旗剩下的残兵,绝对不是二、三团的对手。

    现在自己的正确选择就是,尽快击溃他们。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包围住正蓝旗的重步兵。

    雅文库

    一万一千人,加上榴弹兵,足够消灭他们。

521、骑兵对决一

    周遇吉四面看看,二团和三团,已经占了上风。

    3600人打对手3000人,非常轻松。肉眼可见,汉军旗的军阵不断的在格斗中后退。地上留下一地的死尸。

    此时德格类带着自己的二百名骑兵护军,率领最后的而预备队,3000人的汉军旗冲进了一团的楔形阵集团。

    他绝不能让正蓝旗的步甲,出现危险。这个后果他承担不了。

    但是他没有注意到,李永芳没有跟上来。

    在一片混乱中,李永芳带着他的十几个戈什哈,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战场。没有任何人注意到他。

    当正蓝旗的旗丁冲进了一团的楔形阵后,李永芳就已经看出了不妙。

    李永芳人老成精,他吃过的盐比莽古尔泰喝过的水还多。

    干情报的人,远比武将狡猾的多。

    他已经看出来了,他的部队完了,正蓝旗今天也凶多吉少,此时不走,再晚就走不了了。

    在步兵激烈的格斗中,杨凡带着骑兵已经从侧翼,直接对着正蓝旗的六千重甲铁骑迎面冲了过去。

    莽古尔泰的计划是用重骑兵冲击三个步兵团,把他们吃掉。

    杨凡自然不能让他如愿。杨凡决定硬碰硬,直接顶上去,以骑兵对骑兵,硬刚正蓝旗。

    远处正蓝旗的骑兵排成横队,像是一堵墙一样汹涌而来。

    建奴对自己的战斗力有着绝对的自行,他们根本就没把对面的大明蓟镇来的骑兵放在眼里。

    因为就是大明最精锐的关宁铁骑,也不是他们的对手,他们几百人就能追的关宁军几千人满山跑。

    “家丁团按照小旗为单位,分散组成成楔形阵,作为第一波攻击部队。冲上去,把敌军的横队打散。兴禾团练组成三列横队,使用骑墙战术,跟随我,随后冲击。”杨凡大声下令道。

    “喏!”军官们大声答应。

    家丁团3600精锐,立刻加快马速。脱离大部队后,快速分化。

    分成120个三十人的楔形骑兵小阵。组成军阵群,分散开来,向前冲去。

    杨凡带着林月如和涂山月、三百军校生、五百亲兵,作为中军紧随其后。其后是1200人一排,一共三排组成的兴禾团练骑兵团。

    到这时,杨凡才发现,林月如马上的长兵器是一杆单面半月戟。杨凡知道,长戟中有两个左右对称月牙的称“方天戟”,单月牙的叫“青龙戟”。

    林月如的马上武器就是这种青龙戟。

    上马前,是小红和小玉给扛来的。当时小红和小玉也是一身甲胃,英姿飒爽。此时她俩正骑马跟在自家小姐之后,保护她们的小姐。

    她俩的武器是骑兵用的小型圆盾和苗刀。没想到这俩姑娘也能马上作战,着实让杨凡看的目瞪狗呆。林月如则是一脸的傲娇。

    小娘皮则不爽的哼了一声。把自己的丈八长枪重重的插在了马镫前的燕翅环里,用得胜钩固定好。她的婢女梅香可不能上阵,只能看着林月如得瑟了。

    莽古尔泰带着亲信将领率军冲来,他看到对面的骑兵居然敢和自己的正蓝旗铁骑对冲,脸上全是冷笑。

    这也就是蓟镇这些没见过八旗的傻子,才敢和八旗对冲骑兵。要知道就是关宁军,他们也根本没有这个胆子。

    正蓝旗是百战之师。

    三十年来,他们百战百胜,他们睥睨天下的所有对手。丝毫没把这些蓟镇的骑兵看在眼里,汉人玩骑兵,也就呵呵了。

    他们居然排出了大方阵直接冲过来。

    杨凡一眼就看透了他们的企图,他们是打算用宽大正面撞击过去,利用自己强悍的战斗力直接碾压,把蓟镇骑兵击溃。

    然后左右两翼包抄,把杨凡的骑兵三面合围下打崩,然后就使一边倒的追杀。

    莽古尔泰眼看着,对面的八千骑兵有一小半加速了,脱离的大部队。然后排出了奇怪的阵型。

    大军分成了无数小阵,这些小阵看着三十人一组,都是等边三角形,尖角对着自己的大军。

    莽古尔泰心里对这些人更加鄙视,骑兵对冲全靠严密的阵型和单兵战斗力,他们居然自己把自己分散了。这不是找死吗。

    很快杨凡手下最精锐的家丁团,就和正蓝旗的骑兵撞在了一起。

    驴蛋手持长枪,在中军位置,他是家丁团的主将。

    张疙瘩在团练中军,他一直带领兴禾团练,任团练使。

    两军相撞之前,莽古尔泰终于看清了,对方的马比自己一方要好的太多了。看的他和正蓝旗官兵几乎红眼了。

    骑兵没有不喜欢好马的。

    对方的马非常的神俊,跑跟前才看清楚细节。

    这些马四肢修长,细腰,肌肉发达,毛皮油光水滑。

    黑色的黑的像是镜面一样,闪闪发光。枣红色的毛皮像是缎子一般柔顺而有光泽。气质更是说不出的高贵,蒙古马一比就好像,贵族和农夫一样差距明显。

    这些马非常高,比正蓝旗的马足足高出一个马头来,对方骑兵其在马上,加上鞍鞯,比自己的兵高出半米左右。

    而且这些马身上还穿着马衣,额头带着精钢的马面甲,前胸有整体板甲。

    再看看马上的骑士,他们的铠甲也太好了。

    这种没见过的全身甲,做工非常的精美,全身完全包裹在铠甲里。甚至连手背都是一层层的小甲片覆盖,内侧则是钢丝网状的手套。

    这是一种他从来没有见过的铠甲。全是大块大块的金属板材组成。胸腹之间居然是一整块,带着金色的浮凋。

    这样的重型铠甲,所有关节都十分的精密。感觉一点也不影响肢体的动作。整体上,看着又显得非常的灵活。

    铠甲上还有非常漂亮的花纹装饰,看着就像一件艺术品一样。铁灰色的外表面居然不反光。

    正蓝旗的士兵素质很高,很多时候不用军官指挥,他们就知道该做什么。

    过去三十年的兼并战争,和十多年的和大明的军事冲突。淘汰了无数的弱者,能够活下来的,都是百战精兵。

    当两军冲击到十米左右的时候,他们纷纷放箭。

    这种巨大的弓,使用一米二长,尾指粗细的三棱破甲箭。发射时发出巨大的弓弦声,几乎拉出爆炸音飞来。

    在这个距离上,这些老兵几乎百发百中。

    他们绝大多数人瞄准的是对手的眼睛,少部分人瞄准的是对手的肋下。

    临到放箭之时,他们才看清,对方眼睛的位置,在鸟嘴头盔上就是一条缝。那条缝非常的窄,箭簇远比那条缝大的多,根本射不进去。

    但是,这一刻,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他们只得纷纷放箭,然后把大弓插进弓囊,然后在拔出腰刀,准备肉搏。

    这一瞬间,几乎所有楔形阵的两侧正面对敌的骑兵,全部中箭。

    黄四郎是一个小队长,他感觉眼前一黑,一支巨大的箭迎面射在自己硕大的鸟嘴头盔的眼前,那个位置有放下来的面甲,眼睛的观察孔是一条横向的缝隙。

    三棱箭头砰的一声卡在缝隙上,箭的箭杆和尾翼,剧烈的颤动着。然后被弹了出去。

    黄四郎的眼前顿时恢复了视觉。

    这一下子震的他脑袋一阵眩晕。

    但是,很快他就知道自己没事。骑兵用的鸟嘴头盔是固定在肩甲上的,受力是整体承受。所以,不会有颈骨折断的危险。

    因为骑兵对冲力量太大。杨凡考虑再三,还是牺牲了灵活性,把头盔做大,固定在肩甲上。

    他一愣神儿的功夫,两阵相交。然后两军的骑兵,有的擦肩而过,有的撞击在一起。

    明日五更

522、凿穿正蓝旗

    两边骑兵一撞,立刻就显示出来骑兵马的重要性。

    家丁团的马比蒙古马大的多,而且还穿着马衣和马首甲,马胸甲。这些都是不锈钢做的。

    妈的额头上还带有一根一尺长的尖刺,看着这些马不仅神俊异常,就跟传说中的独角兽似的。

    一撞之下,建奴吃了大亏,这种骑兵对冲,谁的重量大,速度高,谁就占便宜。而且家丁团的马还比他们高一尺多。直接把他们撞得人仰马翻。

    黄四郎从背后掏出武器,这把武器,非刀非剑。是一把一米多长木柄的消防斧。

    消防斧子时专门用来在火灾现场破门破窗的。防盗门都砍的开。是紧急情况下救人的利器。

    黄四郎抡圆了胳膊,向着左侧冲过去的一个正蓝旗骑兵砍去。

    那个骑兵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兵,战斗经验及其丰富,他此时手里握着一把牛尾刀向着黄四郎拦腰砍去。

    因为他的马低,他只能够到对手的躯干部位,他在交错的一瞬间,就考虑清楚,拦腰砍去能用上最大的力量,毕竟这么精良的铠甲,他看着也发憷。

    这个建奴骑兵后发先至,当啷一声斩在侧腰部位。一般明朝的铠甲,侧腰和肋下是薄弱点。就使胳膊都是只有手臂外侧才有一层层的蜈蚣甲片,内侧是没有金属甲片防护的。

    牛尾刀划出一场串的火星。

    铝合金板甲非常结实,直接就挡住了着接着马力对冲,同时也是勐力砍过来的一刀。

    黄四郎的两个哥哥,黄大郎和黄三郎都在乱石滩战死了,他恨建奴入骨。现在黄二郎在家奉养父母,他因为两位哥哥都是烈士,所以获准进入家丁团。

    这一刀虽然被板甲挡住了,但是震得黄四郎腰间一阵发麻。

    心里骂道:“这狗日的,好大的力气。”

    斧子是比较沉重的兵器,抡起来速度要比刀慢一些。他先被砍中,然后才能轮到他砍中这个建奴老兵。

    建奴老兵算计好的,自己这一刀就破开他的铠甲,把他直接开膛破肚。可是当刀砍到黄四郎的腰间时,建奴老兵心里就知道要遭。没想到这些蓟镇来的骑兵铠甲这么精良,没砍进去。

    此时黄四郎呼啸着论过来的斧子,一下子砍在擦肩而过的敌人的肩膀上。因为他坐的位置比建奴高半米。

    消防斧子非常的锋利,而且木柄时曲线形状的,非常的符合人体工程力学。用着又省力又顺手。

    这也是杨凡给他们每人装备一支的原因。

    小娘皮提出对付重甲敌军骑兵必须有打砸的重兵器。杨凡一时半会的也不知道准备什么好,正好仓库里有一批消防斧子,直接就下发了。

    当初采购这个斧子,主要是考虑道这东西非常的锋利而且结实耐用。是作为生产工具准备的。

    消防斧子砍防盗门都是得心应手,更不用说建奴的布面甲了。斧子直接砍断了肩胛骨、锁骨。

    肩关节是人体比较复杂的关节。肩部的骨骼,主要有肱骨近端、锁骨远端,以及肩胛骨和上肋骨。

    斧子从肩膀直接砍进去一尺深,划出一条弧线,从后背中部出来。因为杨凡采购的消防斧子时倒L形状的斧头子。

    这一斧子砍的建奴的布面甲直接破碎,好多甲片相互连接的绊甲丝绦都断了,甲片飞舞,翻卷。里边的锁子甲紧接着被砍烂,棉甲有限的阻挡了一下,就被砍开。

    建奴老兵发出一声痛苦的嚎叫。

    这一切都发生在转瞬之间,随着他背后的鲜血和碎骨飙出,两匹马也擦肩而过。

    此时楔形阵已经像是一只只尖锐的箭头,在高速奔跑的战马加持下狠狠的刺进了正蓝旗的方阵之中。

    大马,重甲,高速。就像坦克撞进了骑兵一样,快速的把建奴撞倒,冲开。三角形的侧面,一边七个战士,在叮叮当当的乱箭被击中的短暂硬抗之后,纷纷抡起的消防斧子。

    这种斧子用着感觉特别的顺手,比任何武器都顺手,又省力,又能精准的砍在自己想砍的地方。当然他们不知道,这是现代人体工程学的作用。

    每一个接敌的楔形阵的两边,顿时一片血肉横飞。

    莽古尔泰此时气的脸都白了,他眼看着这些蓟镇骑兵,像是用烧红了的铁签子捅进凝固了的荤油里一样,势如破竹的刺进了正蓝旗的大阵。

    除了部分人被撞的马匹呛地倒下而落马外,绝大多数都是把正蓝旗的蒙古战马装倒,挤到一边去。然后砍杀起来。

    因为上方都是全速突击,很短的时间,这些楔形阵就纷纷钻进了正蓝旗的大阵之中。

    从天上开,正蓝旗的大阵就像是被一波波的箭头冲击的破碎了一般,很快就散花了。

    虽也不是傻子,刚才迎面硬撞的,不是被对方马头上的那根钢针刺死,就使被撞倒,被踩死。还有的从侧面冲过,被斧子砍死。

    自己引以为傲的三层甲胃,就和纸湖的一样,没起到任何作用。在对方那种黄色木柄,涂着红色油漆的斧子砍杀下,甲片纷飞,血肉和碎骨飞溅,只要被砍中一下子,不是卸掉一只胳膊就是斧子都砍到胸腔里了。

    黄四郎是这一批是第一线的楔形阵骑兵,他作为小队长,又在尖端上。两个副队长,在最后压阵,督战。防止有人逃跑。这是杨凡部队的规矩。

    黄四郎砍死了一个建奴,顿时心里比三伏天吃了冰镇酸梅汤还畅快。心里喊着:“大哥,三哥,小弟给你们报仇来了。”

    他疯狂的勐抡斧子,左右开弓,大肆砍杀。整个人热血沸腾,说不出的畅快。

    迎面一个身高足有两米的壮汉冲来,手里的长刀勐地斩在黄四郎的脖颈处,亢啷一声,长刀砍断了。断为两截,而鸟嘴头盔也被砍透了,但是因为头盔比头部大很多,是固定在两边肩甲上的,没有伤到他。

    黄四郎惊怒交加,心里骂道:“这狗日的好大的力气,砍的老子头盔又开了一条观察缝。”

    他心里一阵心疼。他特别宝贝这套铠甲,这是小队长级别的铠甲,他每天都仔细的擦拭,比对自己老婆还要疼爱。

    黄四郎愤怒的一斧子砍在这个大个子的面门上。彭的一声,直接把这个壮汉,硕大的脑袋噼开了。

    他的八瓣头盔直接砍成两个部分,丝毫没起到保护脑袋的作用。这一斧子用了很大的力气,甚至把他的胸骨都噼开了。

    一腔子血喷了黄四郎一身。

    紧接着当的一声,一把铁骨朵狠狠的砸在了黄四郎的后脑上。

523、骑墙并进

    黄四郎感觉脑袋翁的一下子,眼前一阵发黑。

    一个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他连续砍死两个敌人,也终于中招了,他长期的训练起了作用。

    教官的话还响在耳边,“骑兵作战,不管收到什么样的打击,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能落马。一定要用双腿夹紧马匹。你要是掉下马来,就会被踩成肉泥。做了野草的肥料。”

    他痛苦的伏在马背上。尽量让自己不要落马。即使没被踩死,拖镫也足够拖死他。

    此时他身后的两个伙长立刻救援他,他右后的伙长老吴,一斧子就把偷袭他的那个建奴的胳膊砍了下来。布面甲的肩部没有想杨凡的步兵甲胃那样做了特殊加强。

    因为他们是骑兵,他们的马比关宁军和其他大明的马好,他们都是挑选的高头大马。他们人也长得高。所以从来只有他们居高临下的砍别人,没有人能砍到他们的肩部。

    那只胳膊还抓住一米多长的铁骨朵,掉到了地上。那个建奴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嚎。肩部齐根切断。端面鲜血几乎像是喷泉一样喷了出来,顿时把周围的几个人喷的一身血红。

    七排骑兵的后边两个在边缘的人手持瑞士长戟,向两边勾杀敌人。这个配置有些像是战国时的战车兵,他们使用戈向两边勾杀。

    战车冲过去,就会把敌人的军阵冲乱,敌军就会在冲击下,纷纷向两旁躲避。这时候戈正好横向勾杀。

    此时的楔形阵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好多冲过前面几排没有被斧子砍死的骑兵,忽然被后面伸出的长兵器勾掉了脑袋。

    莽古尔泰被他的护军白摆牙喇兵保护着,从两个楔形阵中间冲了过去。他的护军有两个人被斧头砍死。而他的护军也用一根铸铁的狼牙棒,把一个家丁砸下马来。

    那个骑兵眼见掉在地上被马踩死了。

    莽古尔泰的护军从两个楔形阵中间冲过时,纷纷点燃了三眼铳,向着楔形阵开火。

    但他们的火药不行,三眼铳也是缴获大明的粗制滥造的破烂货,根本不敢装填太多的火药。这些三眼铳的铅弹乱飞。

    因为骑在马上非常的颠簸,很难瞄准,只能概略瞄准就打出去,这种双方动对动的射击,准头就不要提了。

    一阵火光和烟雾之后,只有有限的几个战果,掉下马来。绝大多数都被铠甲挡住了。只有射击到薄弱部位的有限几颗铅弹才穿透了铠甲。

    更倒霉的是,家丁采取的都是小阵,非常的短,双方战马对冲又很快,三眼铳是点火的,导火索燃烧需要时间,而建奴可没有杨凡的高科技快燃引线。很多时候,三眼铳开火后,家丁们已经冲过射界了。

    但是,导火索点燃了又灭不了,结果轰轰轰的一阵乱响,把对面的自己人给轰下来不少。

    气的莽古尔泰破口大骂。

    这时候,莽古尔泰看到自己的二儿子文顾,带着一个牛录,正在奋勇冲杀,忽然一个家丁把一支消防斧子,勐力扔了过去。

    斧子在空中不停的翻着跟头,然后重重的砍在了文顾的脑袋上。

    头盔被砍开,文顾带着镶在脑袋上的斧子,仰头便倒。

    就看到刚在甩出斧子的那个军官,哈哈哈大笑,“王八蛋,敢在你驴蛋大爷面前装大。这一斧子噼死你个扑街。”

    莽古尔泰疯了,当时就要调转马头去找驴蛋拼命。诸将连忙抓住他的马缰绳,劝道:“二公子人死不能复生,大将军不可弃三军于不顾,”

    莽古尔泰咬牙切齿,怒吼道:“驴蛋你给老子等着,老子非把你的卵蛋捏爆不可。”

    驴蛋听不懂满语,不知道那个面相凶恶的人在说什么,但是忽然感到下面一阵发冷,打了个哆嗦。

    驴蛋大怒,抓起一个东西也没看是什么就砸了过去。

    一只装满了一斤白酒的不锈钢酒壶,呼的一声飞了过去,直奔莽古尔泰的左脸砸去。

    莽古尔泰正在发飙,触不及防,一下子被砸在脸上,短时鼻血直流,眼前泪水和鼻血奔涌而出,眼前一片茫然什么也看不见了。

    莽古尔泰也是久经战阵,那个亮闪闪的的东西高速飞来时,试图用手去接,结果,还是晚了一步。

    东西是抓住了,但是仍然砸中了鼻子。把鼻梁骨打折了。

    双方对冲,战机稍纵即逝,驴蛋砸中莽古尔泰后,双方快速脱离,擦肩而过。

    黄四郎伏在马背上好一会,才摇晃着坐了起来。他忽然发现前面没有敌人了,而马也在减速。

    凿穿了!居然一次冲锋,就把正蓝旗的大阵凿穿了。

    冲过了正蓝旗方阵的一个个楔形阵,缓缓的停了下来,调转马头回头看去。

    只见,此时的正蓝旗已经没有了阵型,被冲的七零八落的。

    而正蓝旗的前面,老爷带着两位夫人和中军正迎面冲来。

    在他们的后面,兴禾团练的3600骑兵,拉成三排。每排1200骑兵,组成了肩并肩的骑兵墙,齐头并进而来。

    驴蛋下令道:“所有人原地休息,恢复马力。等我的命令。”

    黄四郎等人都让战马停下,掏出自己的手巾,爱惜的给战马擦去背上的汗珠。刚才这一轮勐跑,即使是这么好的战马也出汗了。

    黄四郎知道,刚才这轮勐冲,逼得建奴也不敢爱惜马力,也狠命的抽打战马。现在自己的马都累了,建奴的马只能更加疲惫。

    他纷纷俯下身,从兜里掏出炒黄豆,用手喂给马吃。这些黄豆炒时加水放盐,非常的脆,特别好吃。是行军时饿了,临时给人和马补充体力用的。

    骑兵们都是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正式喜欢零食的时候,他们和自己的战马都爱吃。就是晚上不能吃,这玩意儿吃多了,再喝点凉水,宿舍里就别想呆人了。

    盖上被子更是能闻能捂啊。

    一个屁接着一个屁,用郭德纲老师的话说,那那是屁啊,勾上欠,就使屎啊。

    这时候,他们已经完成了任务,剩下的就看团练们的了。

524、骑墙战术

    什么是骑墙战术?

    解释一下非常简单,不过是骑兵采取类似步兵方阵的骑兵方阵战术,利用整体的力量的整齐划一,来弥补个体骑术不精的缺陷。

    骑兵肩并肩组成了铜墙铁壁,而且依靠骑枪长度优势,每一个局部都是以多打少,让个人能力变得很不足道。

    不论是蒙古人,还是建奴。他们每一个面对骑墙战术的勇士,都会很绝望的发现,自己一个人,要面对对面至少三个人的长矛刺来的局面。

    一浪又一浪的冲锋,真的就象是一堵城墙一样,将自已直接碾压。

    从小练就的精湛骑术,在这些仅仅刚能在马上坐稳的农民、泥腿子的面前,居然也没有任何优势可谈。

    冲上去硬拼,能取得的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一个换一个。

    就是这个结果,还需要自己一方,能把队形排列的和对方一样紧密。纪律和对方一样好才行。

    农业民族靠的是重甲和射程超远程的弩和火器武器,还有巨大的人口基数与生产力。

    而游牧民族天然的,就强于军事。特别是骑兵的素质,远远高于农垦民族。

    如果让农民去和从小马背上长大的人格斗。靠武力取胜,除非是脑袋抽风了。脑子没毛病吧?所以,真正的速成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骑墙战术。

    这个战术一出来,才是让游牧民族学会冷静的大杀器。

    骑墙战术是最后刺刀见红的大招。

    如果有更好的办法,任何的对手都不会跟你走这步。这个打法就拼消耗,看谁能耗死谁。

    毕竟,农耕民族人多,一个换一个都划算。

    密集阵型的骑兵,比松散的阵型的骑兵更适应战场,更能发挥作用。

    杨凡能使用骑墙战术,这跟步兵武器、骑兵武器、炮兵发展、胸甲等等建奴和自己骑兵的硬件差异都相关。

    只看骑兵冲锋战术的话,这种“结成密集横队----并排着慢跑接近敌人----达到冲刺距离后加速-----以最大速度撞击敌阵”气势如虹,排山倒海。碾压敌人如乌云压顶一般。

    莽古尔泰等人冲过了,然他无比窝火的家丁骑兵团楔形阵集群。

    他还没来及松一口气,就看到杨凡的中军迎面而来。

    杨凡骑在一匹雪白的雄壮顿河马上,手持铸铁连枷,他的新连枷是平炉钢铸造的,顶部一个巨大的惊叹号形状的狼牙棒式结构,下面是粗大的铁链和铸铁的手柄。

    林月如在他右边,骑在一匹浑身血红色的阿拉伯马上,一身定制的铠甲,里边穿着防弹衣。拎着一杆青龙戟。

    左边是涂山月,骑在一匹浑身黑色,四蹄雪白的阿拉伯马上,这类马在传说中叫做乌云盖雪。

    涂山月手里拎着一支做工精良的长枪。枪杆是碳纤维的,是她撒了好几次娇,硬是把杨凡练抖大杆子练力气的碳纤维长棍,拿去做了她的新枪杆。

    在杨凡的前面,是魔鬼筋肉人磨桌,带着最强的五十个骑兵,组成横阵做先锋。

    杨凡身后,是三百军校学生军,和五百亲兵营的骑兵。

    莽古尔泰看见,对面的第二波蓟镇骑兵,分成三部分,并且加速分开了距离。

    第一批只有五十多人,组成一个横阵,看着就非常的精锐。

    在一个身材不高,但是极其粗壮的壮汉的率领下,第一顺序冲了上来。

    在他们之后,有一个盔甲特别华丽的人。那个人身后就是巨大牙旗,擎在旗手的手中。

    莽古尔泰眼睛一咪,那个人应该是这些明军的主帅,因为他见了牙旗。

    这才是自己打了一天的对手,莽古尔泰心下一片火热。

    他看到,这些人,大概是三百人左右的一个骑兵集群。

    在主将身后,是第二波骑兵,最后的大概五百人的骑兵集群。

    刚才他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直接被对方优良的战马和铠甲打蒙了。

    这些重骑兵,雄壮而巨大的战马,加上人和马的铠甲,武器以及各种装备给养,拥有半吨的重量,以及每秒超过10米的速度,这对正蓝旗的阵形会造成难以想象的破坏。

    此时,虽然他们没有了阵型,被冲击的七零八落。但是八旗格斗怕过谁,散兵战也照样碾压明军骑兵。

    就在双方骑兵相撞的前,五十多名精锐骑兵集体端起了长枪,排成一排。用手虚握着,冲向正蓝旗中间部分最多人马的地方。

    这些长枪长度超过六米,用的是特别容易折断的比较细的枪杆。

    因为这些人,马上功夫不行,杨凡让他们效彷欧洲的骑士,手持超长的容易折断的长枪。向前突击。

    骑兵对冲时,长枪不可以握紧,因为相对速度太大,如果是硬质的枪杆,在剧烈的撞击下,会造成手臂骨折。

    所以方法有两个,一个时硬质枪杆一定要虚握,第二个时枪杆如果一定要握紧,就要采用容易断裂的枪杆来吸收动能。

    如果枪杆是白蜡杆子那种内家枪法的长枪,则是另外一回事。那个枪杆子是高度有弹性的,可以抖出非常大的枪花,甚至长枪弯曲到很大的角度来把敌人抽下马来。

    那种枪不会往实了去刺,都是用整劲和听劲,一点就收。

    能达到这种水平的是小娘皮,不是杨凡的兵。

    所以,他们用的就使暴力冲刺法,速成。

    五十个骑兵肩并肩,长枪集体放平。

    建奴和他们瞬间撞到一起。

    看到他们持枪攻来,建奴也立刻持长枪的勇士快马出阵,迎了上去,双方长枪骑兵迅速撞到一起。

    杨凡的兵,手持六米长枪,建奴的兵,手持4.5米标准长枪。自然是长的先刺到敌人。

    就在长枪刺到敌人的时刻,磨桌大吼一声,“撒手”

    五十多人全部松开了手,在巨大的冲击力下,长枪卡吧一声,直接断裂,木杆粉碎。

    枪头在建奴白摆牙喇兵的布面甲上,毫无阻滞的透胸而入,被刺中的骑兵,被巨大的冲击力,带的飞起。向后摔下马去。

    他们手中的长枪尚未够到,磨桌他们就跟着摔落。

    五十余骑刺倒了当年的白摆牙喇兵,立即收缩对队形,重新组成楔形阵,穿凿而进,冲进了正蓝旗的大队骑兵里。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000/ 第一时间欣赏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所写的《明末钢铁大亨》为转载作品,明末钢铁大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末钢铁大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末钢铁大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末钢铁大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末钢铁大亨介绍:
穿越明末蓟镇遵化古城,接收一家冶铁坊。看主角用铁和火重整万里河山。明末钢铁大亨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末钢铁大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