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明末钢铁大亨TXT下载明末钢铁大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末钢铁大亨全文阅读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     明末钢铁大亨txt下载     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569、九边重镇的兵力(补昨日的两章)

    杨凡第二天一早,就带着涂山月和林月如上船,离开了遵化。

    船过遵化后,情况明显要好了不少。这边是杨凡自己的领地,一片祥和宁静的景象。

    沿河的村镇,老人晒着太阳,躺在竹编的摇椅上。孩子们三五成群的疯玩着。就连看门狗都打着哈气,懒洋洋的晒着肚皮。

    进入杨凡地界的入口都有民兵把守,把流民阻挡在领地之外。

    大量的流民一旦进入,绝对没有好事情。

    这里边什么人都有,很难管理,犯罪率肯定上升。

    治安大坏不说,还可能传播疾病。

    宋应升当机立断,让处于领地边缘的各个村长,组织民兵封闭道路,禁止这些灾民和流民进入领地。

    杨凡的领地外早已用三米高的铁丝网墙和壕沟围了起来。不通过民兵把手的大门,根本进不来。

    他是老爷出征前指定的行政负责人,他要对老爷负责。老爷出征在外,绝对不能让根据地乱了。

    杨凡看到进入领地的道路上聚集了上万的灾民,都在铁丝网外蹲着。这些人都知道杨凡的领地富裕,都想进入求活。

    杨凡虽然同情这些灾民,但是非常理解宋应升的处置办法。不让他们进来是对的。

    过了边界线,沿岸的农田都已经收割完毕。大量的农民都在赶着黄牛耕地。夏粮水稻已经收割,现在田里已经排除了水,翻地之后,就等着种植冬小麦了。

    今年收成好,下半年开始,济州岛那边组织福船队,运输了大量的鸟粪过来,作为积肥。估计明年的麦子也会有一个好收成。

    船没有停留,只是安排一个信使下去送信,让宋应升为灾民提供一些稀粥,先让他们安顿下来。然后就继续奔着蓟州而去。

    船到蓟州已经是中午了。杨凡中午还派人下去买了锅贴上船。自己和小娘皮、林月如用平底锅煎锅贴,吃了午饭。

    吃饭时,杨凡感觉小娘皮有话要说。转过头看她。

    “老爷,这次塞外之战,暴露了我们的实力。您说会不会引起皇帝的注意。”小娘皮蹙着眉头说道。

    “引起陛下的关注是必然的,其实,打这仗前我就做好了准备。我们要发展,早晚都会引起陛下的不放心。但是,我们要是前怕狼后怕虎的可不行。听蝼蛄叫还不种地了。”

    林月如被逗笑了,说道:“老爷可想好了,怎么和陛下斗智斗勇了。这一次利益太大,估计陛下那里早都安排的七七八八了。他召见你表面上是听一下你的意见,其实就是走过场而已,老爷可不要当真哦。”

    杨凡苦笑道:“自从上次进京勤王,我就什么都看明白了。给陛下干活,搞好了是应该的。干不好就要受到处罚。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所以做官需懒,怠政就没有错误。”

    涂山月和林月如拍手赞叹道:“这句话说的好,深得官场之道的精髓。”

    “我是带着看笑话的心态去的。我啥也不说,看他们一个个粉墨登场,让他们尽情的表演。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儿。”杨凡吃着煎饺,满不在乎的说道。

    “有情报说,东林在计划着把九边重镇全部撤销。在漠南设立绥远省。调边军到辽东锦州以北修筑城池,连接到察哈尔部领地,把建奴封死在辽东。”林月如说道。

    杨凡赞叹道:“啧啧,真是大手笔啊。不知道是谁策划的。土默特和归化城还在,鄂尔多斯部还在,他们就开始筹划撤销九边了。”

    涂山月冷哼一声说道:“估计还得指望老爷去西征,解决土默特和鄂尔多斯人。解除陕甘两省的边患,他们才好趁机裁撤九边重镇,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杨凡问道:“现在九边是什么情况,月如你那边有情报吗。”

    林月如把嘴里的锅贴吃掉。用手帕擦了擦手,把文件袋子拿来。拿出一份宗卷。打开后,读了起来。

    杨凡听着逐渐队此时的情况也有了清晰的了解。林月如的工作还是做的非常细致的。

    明末崇祯朝,九边重镇除了辽东镇大幅度缩水外,其他八镇基本保持着原来的规模。

    此时,九边一共在册边军59万人。这个数字是营兵和卫所兵的总数。实际人数不清楚。因为没有人知道下面人吃空饷的这是真实数字。

    而且,卫所基本崩坏,这个人数看着唬人而已,其实能打的主要还看营兵。

    其中辽东镇实力最为雄厚。实际有兵八万人。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营兵,非常能打。

    现在经过大溃败,辽东镇已经名存实亡了。就剩下辽西走廊这一小块地方。

    辽东镇的兵力,主要集中在关宁锦防线上。另外三屯营有一支一万人的军队,也是归属于辽东序列的。觉华岛还有一些负责运输给养的水军之类的。

    蓟州镇是九边中最大的军镇,东起山海关,西至慕田峪,全长880余公里。永乐时期驻军兵力定为8.5万人,到了崇祯时期驻军兵力近13万人。

    仅仅应天府就有卫所一共24卫。但是绝大多数没有任何作用,打仗是根本上不了阵的。

    宣府镇东起慕田峪,西至西阳河(今河北怀安县境),全长510多公里。永乐时期驻军兵力约12.6万人,崇祯时期驻军兵力8万余人。

    大同镇东起镇口台(今山西天镇县东北),西至鸦角山(今清水河县东部,山西和内蒙古的省界),全长330多公里。

    永乐时期驻军兵力13.5万人,崇祯时期驻军兵力7.6万余人。

    山西镇(太原镇)东起真保镇长城,西至黄河边的偏头关。山西镇位于大同、宣府两镇长城的内侧(南边),故又称为内长城。

    主要作用是防止外长城防线被突破后,敌军长驱直入。作为第二道防线,山西镇的兵力相对较少,崇祯时期驻军兵力5.3万人。

    延绥镇(榆林镇)东起黄甫川堡(今陕西府谷县黄甫乡),西至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全长880多公里。永乐时期驻军兵力2.5万人,崇祯时期驻军约4.5万人。

    固原镇(陕西镇)东起延绥镇饶阳水堡西界,西达兰州、临桃,全长约500公里。

    明朝初期,西北地区只设了延绥、宁夏、甘肃三镇,但由于战线太长,距离较远。一旦遭遇战事,三镇之间无法做到遥相呼应,因此在明朝弘治年间又新增了固原镇。崇祯时期固原镇驻军兵力近6万人。

    宁夏镇东起花马池,西至宁夏中卫喜鹊沟黄河北岸(今宁夏中卫市西南),全长约1000公里。永乐时期驻军兵力约7万人,崇祯时期驻军兵力约2.5万人。

    甘肃镇东南起自今兰州黄河北岸,西北至嘉峪关讨赖河一带,全长约800公里。永乐时期驻军兵力约9.6万人,崇祯时期驻军兵力约4万人。

    杨凡用手指敲着桌子,不知道朝中的大老们想要裁撤九边是真是假。如果真把九边的营兵和卫所都迁移到漠南开垦,军屯戍边。这可是一个大工程。

    再怎么吃空饷,卫所再怎么逃亡,着五十万人里二十万还是有的。加上他们的家属,恐怕足足有两三百万人。

    因为卫所因为二百多年的繁衍,人口众多,一个小旗可能下面有军户几百户人家。真正抽调当兵的只是军户总数的冰山一角。

    杨凡皱眉思索,他们到底是玩真的,还是有其他目的。

570、再回京城

    火轮船的速度很快,尽管是逆流而上。但是天黑前就到达了朝阳门外。

    杨凡的兵肯定是不能进城的。亲兵营只能在船上。杨凡只带着三十几个护卫,和一些家奴进城。

    亲卫和家丁们把杨凡的四轮马车从船上弄下来,套上两匹骏马。然后杨凡在一个小旗骑兵的护卫下,从朝阳门进城。

    一年没来京城,杨凡感觉京城更加破败了。

    在马队前后保护下,轻便的四轮马车走在街道上。

    落日余晖下,街上的人都行色匆匆,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今年大灾之年,物价腾贵,百姓都生活不易。

    马路两边的水沟长期没有清理,都散发着臭味。

    杨凡驻军在皇城时,曾经发动军队,对皇城和紫禁城进行过大规模清理,当时皇城和紫禁城都有庞大的垃圾堆。都是二百年来,长期积累下来的。

    等到杨凡带兵撤出后,崇祯还下旨表扬了兴禾团练。整个皇城内,打扫的干干净净焕然一新。

    现在,城市又恢复了遍地垃圾,角落里到处都有人随地大小便的老样子。这个时代的大城市都是这个样子,不论东西方。全部是屎尿围成。卫生条件极差。

    习惯了新城干净整洁的小娘皮和林月如赶紧把车窗关好,用手帕掩着鼻子。催促马车快走。

    进了朝阳门内大街,马队转过隆福寺商业街,向北没有多远,就到了皇城北大街。

    之前杨凡拿下了皇城北大街,以及南北两侧各一里地的开发权。这一年来,杨凡虽然不在京城,但是,留在京城的开发机构一直在进行开发。

    此时,皇城北大街,经过一年的修缮,已经变成了一条双向六车道的水泥马路。路面像是镜面一样平整,已经成为京城的一景。获得了京城百官和百姓的交口称赞。

    听说这里还要开发成新式的居住小区,把京城有一定家资,但是买不起深宅大院的官员和富商们弄得心里痒痒的。这里出行条件这么好,还有兴禾超市做商业配套,住在这里一定很舒服。

    马路边上还规划人行道和绿化带。绿化带种植了草皮和玉兰花。修建了完善的下水道系统。

    皇城北大街向东西扩展,直抵东西城墙下。这个时候车公庄和东四十条没有开城门,就是到城墙下为止。整条马路全长6.6公里。

    仅仅这条路,就花了杨凡不少的钱。杨凡都感觉肉疼了。

    宋应升曾经质疑过,在一条路上花这么多钱是否值得。

    杨凡耐心的给他解释,只有把路修好了,才能带动周边的住宅和商业地产升值。

    自古京城居不易,这里的房子价格太高。没有别的收入,靠工资就是阁老也买不起。

    京城有大量的租赁居住的官员和富商。他们都是迫切需要房产的群体。

    我们把这条路修好,在两侧开发一里地见方一个的居民小区。出售别墅和楼房。周围还配套商业和学校、医疗、公园等。有上下水,十二个时辰安保服务。这么好的居住条件,是这个时的人从来没有体会过的,这些房产就会非常的抢手。

    别看投入很大,只好开发好了,轻松就能获得几倍的利润。

    所以过去的一年,从杨凡离开京城后,这里的开发就没有停过。修路、拆迁、修下水道,做绿化。把沿街的贫民迁到南城新修的楼房里去。

    到现在,除了马路完工,两侧的一里地范围内,已经完成了动迁。土地做完了平整,并铺设完毕水泥管道的下水管网。就等着后续房地产开发了。

    杨凡的开发,给京城的贫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

    杨凡优先把工作机会,提供给动迁到南城的那些贫民。这么大的工程同时开工,足足雇佣了三万多人。分段、分区域同时施工。

    鉴于今年的大规模农作物绝产、减产。京城粮食供应非常紧张。

    杨凡给来上工的京城民工,每人每天十斤玉米面做工钱。每天下工就发,一天一结算。

    这一举措十分受欢迎,现在什么都没有粮食受欢迎。他们吃不完也可以高价卖掉。十斤玉米面足够他们养活家人后,还有剩余。不过没有人出售,基本都存了起来。

    大旱连续四年了,天知道明年会怎么样呢。多存些粮食总是不错的。

    杨凡的措施,极大的缓解了京城底层百姓缺粮的情况。

    马车一驶进皇城北大街,立刻环境一变,平整宽阔的水泥路,两边绿意盎然的绿化带,干净整洁,环境优美。

    小娘皮和林月如有一种换了一番天地的感觉。纷纷打开车城向外观看。其实路两边没什么好看的,都是拆迁好的平地,一眼看不到头。

    “老爷,这里将来都要开发成住宅和商铺吗,看着好大啊。”小娘皮吃惊的说道。

    “是啊,拆迁花了好多钱啊,总要赚回来啊。虽然这里都是贫民区。但是,为了安置他们,在南城盖了好多的楼房呢。拆迁补偿款也花了很多呢。”杨凡肉疼的说道。

    京城里有钱人多的很,杨凡暗自咬牙,不把这里的土地价格炒上天,自己就不不姓杨,非得把这些人的银子都掏出来不可。

    银子进了这些人手里,就会被埋起来,不在流通。

    导致市面上货币紧缩,经济凋敝。只有让他们把钱花出来,让更多的人赚到钱,才能让经济良性循环起来。

    马车在皇城北大街一路驶过,直接去了新建的杨府。金丝套地区的杨凡府邸已经修建好了。就在兴禾超市的北面。

    这个时代,后海金丝套不是银锭桥南的一个半岛而是一个真正的岛屿。有河道把这块地皮完全隔开。

    杨凡这还是新居建好后第一次来呢。小娘皮和林月如都非常兴奋。女人对家和房子,在任何时代都是非常关注的。

    马车停在了杨凡新府邸的大门前。

    因为地形的关系,这个岛只有西面是不宽的河道,用石桥和陆地相连。另外两侧都是临着湖水。

    金丝套是一块三角形的地。

    因为西侧比较规整,杨凡的府邸建在西侧,坐北朝南,大门向南开。从南到北,修建了三进的四合院。后面还预留了大片空地。

    以后杨凡要是升迁了,可以住更高级别的房子了,后面还可以加盖房屋,修建个五六进房子足够。

    主宅院的东侧不规则,修建了花园。临着湖水修建了很多的长廊和水榭,风景很不错。

    过了石桥就是杨府南门前的一片空地,正好可以停车马。老家丁李振带着五十个家丁守在这里。

    小娘皮和林月如下了车。兴奋的看着自己家在京城的府邸。之前杨凡娶她俩都是在租赁的三进房子里。这回是到了自己真正的家了。

    杨府的围墙很高足足有五米,厚度一米,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非常坚固结实。外立面装饰成这个时代的风格。因为临水看着更显高大。

    大门修建的也比较高大,看着气势恢宏。两个大石头狮子,非常威武,符合杨府的武将身份。

    正门不远处的东侧,还有一个小门,是花园的南门。这块停车马的空地铺着青石,临近水边还有一个小码头,上面停着一艘画舫。

    杨凡四面看看,对自己的新居非常满意。拉着小娘皮和林月如的手,说道:“走,我们回家。”

571、杨凡的豪宅

    杨凡带着小娘皮和林月如,一路进府。

    她俩非常兴奋,看着已经建筑完成,并且装修一新的京城的家。一直美滋滋的四面看着,一路叽叽喳喳的评说个不停。

    这里可以放点什么,那里可以放点什么。

    一进大门,地面都是磨砂的青石铺地,看着非常的上档次。

    杨府是严格按照将军府的规制建造的。一进大气磅礴的大门,就进入了第一重院落。

    杨凡左右看看,这是一个长条形的院子。这里就算是杨府的外院了。

    杨府大门两侧和四面围墙,其实都是联排的平顶楼房。分上下两层。楼房的外墙。同时也是是杨府的外墙。

    屋顶上还有五尺高的女儿墙,用来防守非常的严密。士兵可以在上面巡逻。四角还有有士兵的值班室。

    外墙四面临水,一般的飞贼,可进不来。这里防守严密,杨凡住在这里非常的安全。

    两层楼都是向内侧开门开窗。二层门外向内侧是回廊走台。这里是家丁和亲兵等人的住宅和办差的公房。

    一层南侧则是车马房和轿房。马车、轿子在这里存放。外院两端的厢房是马圈。其他几面都是仓库和其他用途的房屋。

    在口字形的外墙楼房的包围中。就是杨府的主体的两大建筑群,一前一后布置。最后面还预留了大块空地,为以后的增建预留了空间。

    这前后两个封闭的四合院建筑群,就是府邸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一个是杨府办公场所,主要是大堂和二堂。第二个封闭的四合院建筑群是后宅。主要是三堂和后罩楼。

    进了杨府大门穿过长方形的院落。就是第一个建筑群--办公区。

    这个建筑群迎着大门就是仪门。从仪门进入,就算进入了府邸的中心区域。

    进了仪门,第一进迎面是一个院子。正面是一座高大的建筑,是杨凡处理公务的节堂。两侧都是厢房,用于给杨凡的下属办公用。

    这座节堂是整个三进院落最大的建筑,明面是一层,但回廊和落地长窗顶上还有一层暗层二楼。这叫一明一暗布局。

    二层为了采光,斜坡屋顶上安装了一排天窗。天窗都是两尺宽,三尺长的密封玻璃窗。

    一层是杨凡的办公大厅,二层是杨凡的书房和秘书处的办公室。

    两侧的厢房和主建筑有回廊相连接,下雨也不受影响。

    节堂(一堂)是一进院落。后面是二进院落。后面的主建筑就是二堂,也是东西都有厢房的院落。二堂是杨凡的居室。

    在这个主建筑后面,是内宅建筑群。

    穿过一个长条形院落,迎面就是垂花门。垂花门两侧是抄手游廊,向外的墙上带着各种花样的小窗子。

    进了垂花门,迎面就是三堂,这里是正妻涂山月的住所。东西厢房是妾室林月如和梅香的住所。正房和厢房都有抄手游廊连接。

    三堂的后面是后罩楼,分上下两层,后罩楼三面包围出最后一个院落。这里是内宅的其他女卷、侍女们的住所。

    杨府所有的门窗都装有玻璃窗,看着非常的明亮。和暗红色色调的木制建筑互相衬托,看着非常的上档次。

    府里面,家具和各种生活用局都已经布置完毕。梅姨还派遣了一批侍女和下人先期入住,各种物资也采买充足。

    马夫,厨师、以及各种下人配备齐全。杨凡来了就可以直接入住。

    杨府还特意修建了水塔,接通了自来水。这个水塔是全府最高建筑,同时兼做瞭望塔使用。

    浴室和厕所是必须要有的,杨凡可用不惯这个时代的马桶。连带着小娘皮和林月如也习惯了装修高档的洗手间和洗澡间。

    猫脚浴缸和桑拿房是她们的最爱。现在有了蒸汽机,可以抽取地下水,有了水塔实现了自来水。她俩已经实现了洗浴自由。她俩还专门从扬州买了专业做推拿和按摩的侍女。

    杨凡发现这俩娘们儿,越来越堕落了。贪图享受,不思进取。

    但杨凡也懒得管她们,随她们高兴就好。

    这座府邸里,为了冬天的取暖已经安装了一套锅炉和暖气系统。

    这里毕竟是自己家的房子,怎么装修和安装设备都是自己说了算。不像是去年租赁的房子,不好到处打洞损坏房屋。

    杨凡心心念念的暖气终于安装上了。锅炉除了暖气,还提供24小时的热水。锅炉是现代来的,功率供应全府绰绰有余。不仅杨凡和两位夫人。全府的人都能享受到抽水马桶的洗手间和浴室。

    冬季的时候,洗脸也随时有热水。饮用水可以用暖水壶道锅炉房打开水。

    这个时代,天气寒冷,帝都的冬天不取暖,绝对会冻成狗的。

    各处庭院里都栽种了桃树,玉兰花树、梅花树。点缀各种奇石和盆栽。

    整个府里,地面全部硬化,铺设磨砂的青石。下水口采用铁栅栏盖板。就是下雨天,也非常干净,不会弄得一脚泥水。

    院落里各处,还安装了电灯。使用的是太阳能板和锂电池组。

    小娘皮和林月如看的非常满意。

    杨凡带着她俩走了一圈。杨凡笑着问道:“怎么样,看着还满意吗”

    “老爷,咱们的新房子比成亲的那个好太多了。我好喜欢。”

    “老爷,府邸看完了,我们去看看花园吧”林月如摇晃着杨凡的胳膊说道。

    “好,我们去看看花园。”

    金丝套这块地皮因为不规则,是一块类似三角形的地皮。西侧修建了规整的府邸。东侧的不规则地皮则修建了花园。

    一般按照正常布局,花园一般位于府邸的西侧,或者后面。俗称西花园或者后花园。这么布局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地形如此,也只能这么布局了。

    花园里没有布置湖泊,因为这里本来就临着什刹海。花园的设计和施工特意高价从苏州请了专业园林建造人员,按照苏式园林精心设计。

    花园中移步换景,设计精巧,美轮美奂。材料上也尽量使用较好的江南材料。杨凡有海船队,从江南运材料也就是一船事情。花不了太多钱,这些东西,例如太湖石,就是运输成本高。

    花园里种植了各种竹子和花卉,有各种亭台轩阁建筑十多处。最高的一处是位于最东侧尖端的望远楼。

    这是一座三层高的八角形楼阁。八面都是落地门窗,外侧是回廊,是观赏什刹海风景的好地方。

    往东北看,鼓楼在远处露出上层建筑,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非常美观。向南看,则是皇城北墙,墙内都是西苑的各种皇家建筑。

    最后,杨凡带着她俩来到临水的亭子,在这里观赏什刹海的风光。

    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成片的荷花,偶尔有金色的鲤鱼跃出水面。

    小娘皮开心的说:“老爷,咱们的新家真好,我好像一直住在这里。唉,可惜觐见完陛下,我们就要回新城去了。”

    “是啊,这里其实是京城最好的一块地。只不过一直没有人发现而已。才让我们捡了便宜。我是在边军任职的军官,没办法一直住在京城。这里也只能作为咱们偶尔回京的落脚之地了。”

    在后宅的花厅,吃过了午饭。杨凡就到五军都督府报到。

    本次漠南大捷,杨凡需要向卫所兵的最高指挥机构汇报情况。随即向宫里申请第二天的觐见。

    然后,杨凡来到锦衣卫衙门。杨凡一年没来了,总得来应个卯。

    骆养性不在。杨凡和其他大小官员简单寒暄了一下,就来到自己的办公室。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他办理的公务。

    这还是去年杨凡离京后,第一次来自己的办公室呢。

    杨凡在锦衣卫的官阶很高,有一个不大的小四合院作为办公机构。还有七个下属书办。

    听说杨大人来了,把七个人高兴坏了。

    见到自己顶头上司可不容易。他们打分配到杨大人手下工作,天见可怜,这还是第一次见到杨大人呢。

    这一年来,积累得各种需要杨大人办理签署的文件,流水般送上来。

    杨凡一看,很多都是办理完成的事项。

    因为杨凡不是办事官,也长期不在衙门,他在不在都不影响办理公务。

    但很多文件需要杨凡副署,相当于给他传阅,他跟着签名用印。这次杨凡来了,算是补办,直接用印补上就可以了送回去归档了。

    当了一下午的人形图章,杨凡也很疲惫,都处理完了。都掌灯时分了。

    杨凡回到府里,估计林月如和小娘皮都睡了。

    回去就会把她俩惊醒。就没去打扰她俩。直接来到二堂,自己的卧室,洗漱一下,钻进被窝准备睡觉。

    明早还要去宫里觐见皇帝呢。

    杨凡刚熄灯睡下没多久,就听见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

    杨凡有些奇怪,拉亮了电灯,看到小娘皮穿着睡衣,抱着自己的枕头,鬼鬼崇崇的跑来。

    “老爷,我一个人睡不着,我也来这里睡好不好。”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可怜巴巴的看着杨凡。

    杨凡无奈,只好让她上来睡。

    小娘皮兴奋的踢掉鞋子,钻进被窝,正在整理自己的枕头。这时候。林月如也抱着枕头跑来了。

    “老爷,新房子好空旷,我一个人害怕,我来这里睡好不好吗”

    两人对视了一眼,同时不爽的哼了一声,转过头去。

    杨凡苦笑,只好既来之则安之。

    小娘皮和林月如安心的依偎着杨凡,很快进入了梦乡。听着她俩打着小碎呼噜,杨凡也慢慢的沉入了梦乡。

    今天没有了。

572、觐见

    第二天一早,杨凡早早就起来了。赖床的小娘皮和林月如,不满的嘴里都哝着,哼哼唧唧的翻身继续睡了。

    杨凡给她们盖好被子。在侍女的伺候下,穿衣洗漱。简单吃了个早点。就出门了。

    杨凡带着几个随从,步行进宫觐见皇帝。

    杨凡的新住宅就在什刹海,距离皇城也就是几步路。没有必要坐车。再说马车也进不了皇城。

    沿着新府邸西侧,新修的水泥马路向北。经过荷花市场的兴禾超市,就来到了皇城北大街。

    一早上,空气非常好,树上的鸟儿也在鸣叫。秋高气爽,杨凡舒服的伸了个懒腰,活动一下四肢。

    “帝都的秋真是一年里最舒服的季节啊!”杨凡感叹着。

    天刚亮不太久,但是马路两边的工地上,工人已经开始施工了。有几个样板小区,已经快完工了,近期就会开始发售。

    向东走个几百米,就到了地安门。

    杨凡主动向执勤的官兵们出示了腰牌。

    尽管守门的官兵都认识杨凡,毕竟杨凡和张世泽管过他们几个月。但杨凡没有摆官架子,还是按照规矩配合检查。这让这些官兵非常感动。

    “杨大人请,祝大人早日封爵,世代公卿。”守城门的是一个千户,叫侯靖,在杨凡手下工作过。他恭恭敬敬的说着吉祥话,带着官兵们一起躬身施礼。

    不管在哪个时代,有真本事的人,都是受人敬仰的。

    杨凡不论是个人品行还是能力,都受到京城官兵们的钦佩。

    杨凡还会做人,跟随他的人,多多少少都得到了好处。

    大家都知道杨凡立下这么大的功劳,肯定要升迁的。这么大的功劳封爵是一定的,就看是伯爵还是侯爵了。

    “哈哈,借候千户和各位兄弟的吉言了。”杨凡向众人拱拱手,向皇城内走去。

    路过景山后校场的时候,听到里边传来军士的操练声。忍不住好奇,是那支兵马在里边操练。

    “老爷,是张世泽大人奉旨编练的五千新军。目前还没有定下营号,士卒都是从京郊各地良家百姓中,挑选的强壮淳朴之士。铠甲兵器都是内廷御马监新成立的造办处,重新打造的优良装备。听说装备非常精良,人手一把鲁密铳。一套精钢布面甲,配战马一匹。”家丁中队长张成说道。

    张成是老人,最早的一批家丁之一。这一次他奉命提前带着一百家丁来新府邸驻扎。所以对京城的情况比较了解。

    杨凡心想,这是皇帝看到自己凭借手里的战兵,连战连胜,也起了练兵的心思了。

    现在和历史上不同,那时候崇祯没钱,什么也干不了。现在毕竟他之前卖金子给杨凡,小金库多了一千多万两银子的私房钱。

    而且,兴禾超市,一年也有五十万两的收益。这可不是小钱儿。大明一年的货币税收才四百万两。崇祯有了钱,自然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杨凡心里也警醒。

    皇帝有了这支五千人的兵马守卫皇城,文官们想以威胁他人身安全的方式来恐吓他,恐怕有些难了。

    像廷击桉那样,随便派一个精神病人,一路拿着枣木棍子,进宫去打太子的奇葩事,恐怕就不会再次发生了。

    他有了安全感,以他的性格,恐怕会更加的强势和手段激烈。

    鲁密铳很贵,造假要到三十两银子,十倍于鸟铳。这些火铳就价值十五万辆白银。

    这支军队没有五十万两白银,恐怕是装备不下来的。陛下也算是真舍得花钱了。

    张世泽是英国公长孙。英国公一系是北方勋贵之首,二百多年来,一直统领京营,皇帝对他们还是信任的。

    他们荣华富贵已经到顶了,就是改朝换代,最好的结果也就是现在的结果,搞不好,还不如现在呢。

    他们除非脑子有病才会反对皇帝。而这些勋贵犯事一般都是自己承担后果,不会影响整个家族。所以,他们对皇帝是最忠心的一个群体。

    张世泽这小子鸡贼的很,他和杨凡年岁相彷,能玩到一块去。两人厮混了小半年。连杨凡娶媳妇都是他家给做的大媒。

    他一直抓住一切机会,偷偷的学习杨凡练兵之法。所以崇祯才让他出面组织这支新兵。

    也不排除是当初他和杨凡交往,是崇祯对他有所交代。

    杨凡估计,也是上次让海盗来京津。杨凡把宣府来的那支兵马耍的团团转,最后溃散的事情。把崇祯刺激了。他才下决心,亲自练一支靠谱的兵马。

    现在他内外城有巡捕营掌控治安,刺探官民情报。皇城有这支新练的兵马。昌平有那支宣府调来的六千营兵。遵化还有杨凡的三千多车营兵。暂时看是高枕无忧,足够掌控局面了。

    杨凡来到东华门,递了请求觐见的牌子,就在门外等着召见。

    杨凡看了一下手表,此时正是上午七点整。

    杨凡垂手肃立,不苟言笑。几个随从也是在杨凡身后,站的笔直,一副军人做派。

    时间慢慢的流逝,太阳升起来了,早上的凉意尽去,晒在身上暖洋洋的。

    慢慢的太阳升高到了顶点,正晌午时了。

    这时候,东华门开了。一群大臣们从里边走了出来。边走边议论着设立绥远行省一事。看来今天崇祯又在平台开会了。大臣们起早去参加,此时才出来。

    杨凡站在路边不起眼的地方,竖起耳朵听着他们议论。心里说,看来他们是想玩真的了。

    杨凡看他们的模样,有人欢喜,有人忧虑。看来这一次的会议牵扯的方方面面很多。

    乾清宫西暖阁里,崇祯坐在书桉后面,批示着奏本。王承恩和骆养性在一旁肃立。

    “杨凡来了吗”崇祯手下没停,一边看着奏本,一边漫不经心的问道。

    “回陛下,杨同知今早卯时末就到了。一直在东华门候见。”骆养性说道。

    “等了这么久,不耐烦了吧。”崇祯放下笔,活动了一下手腕,低垂着眼皮说道。

    他对杨凡还是比较了解的,年轻好动,不喜繁文缛节。

    “呃,杨同知来了就站那里,一动没动。他身后的三名随从也一动没动。似乎,似乎眼睛都一眨不眨。”骆养性只好实话实说。

    毕竟王承恩也在,他可不敢瞎说。这宫里说实在话,毕竟是太监们的地盘。

    “哦!朕一直听说杨卿治军甚严,原来他也是以身作则啊。”听到这里,崇祯有些吃惊,随后崇祯感慨的说道。

    崇祯掏出杨凡进贡的,金壳镂空凋刻金龙的陀飞轮怀表。叮得一声,打开看了一下。已经下午三点了。

    崇祯点了点头,说道:“召杨卿觐见吧”

    骆养性羡慕得看着崇祯手里得金表,露出喜爱得神色,但很快隐去。

    一个小太监领着杨凡从东华门进宫,一路向乾清宫走去。

    杨凡这大半天的,腿都站得有些酸了。

    但是没办法,在大明讨生活,在皇帝面前还是恭敬些的好。真是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啊。

    他一边走,一边趁机活动一下四肢。

    虽然,还没有见到皇帝,但是杨凡对今天会发生的事情已经猜到七七八八了。

    杨凡低着头,跟着走。

    脸上不为人知的一笑,早知道这一仗打胜了,也没有什么好事儿。自己来之前,把能收取的利益都收取完了。

    剩下的随你们的大小便吧。

    一路上遇到很多的太监、宫女。他们见到是杨大人,都露出惊喜的表情。纷纷向着杨凡施礼。

    显然,当初杨凡宿卫宫廷之时,给了大家很多好处。他们对杨凡的印象非常好。

    杨凡尊重他们,平等的对待他们。他们也敬重杨凡。

    杨凡微笑着一一拱手回礼,不让一个人感觉自己受到了冷落。

    很快,一路来到了乾清宫的宫门外。

    “杨大人请稍后,咱家这就进去向陛下禀报。”小太监恭敬的说道。

    “有劳公公了。”杨凡拱手。

    路上没人时,杨凡找机会塞过去一个十枚银币的红包。这位没见过的小公公,对杨凡的印象立刻好了起来。

    没过一会,骆养性从殿内出来。

    “杨大人,好久不见,此番大人立下这等功勋,封侯指日可待。”

    “骆大人,毫末之功不值得夸耀。本次漠北大捷,上承陛下之威,下赖将士用命,凡不过是顺势而为而已。”

    “哈哈哈,杨大人谦逊。等回了锦衣卫衙门,吾亲自摆酒给杨大人庆功。咱们兄弟多亲近亲近。毕竟大人也是我们锦衣卫的人。大人立功也是给我们锦衣卫争光啊,哈哈哈。”

    “固所愿耳,哈哈哈”

    送走了骆养性,杨凡跟随小太监来到西暖阁外。

    “臣,遵化卫指挥同知杨凡,叩见陛下。”

    “杨卿免礼,哈哈哈,快进来,让朕看看,朕的常胜将军。”崇祯满面笑容的从御座上起身,走过来准备亲手扶起杨凡。

    他对杨凡在门外就叩首,非常高兴。

    他就怕杨凡得胜之后,有恃无恐,飞扬跋扈不好管了。

    此时见到杨凡表现得如此谦逊,顿时心生欢喜。

    他已经知道,杨凡今早轻车简从,就带了三个家奴,步行来的。

    杨凡那里敢真让皇帝扶自己起来,赶紧趁着皇帝虚扶站起。

    崇祯上下大量了一下杨凡,温言道:“卿瘦了,也更黑了些。可见这一趟漠南之行,卿忠于王事,恪尽职守,实在是劳苦功高啊。”

    杨凡露出一副感动不已得样子,嘶声说道:“臣不敢言苦,臣在草原上,日夜都在想念陛下。臣听说陛下每日寅时就起身,批阅奏章,到夜里亥时才休息,臣心里就勉励自己,时刻不可懈怠。主忧臣辱,让陛下这般操劳,都是臣子们没有尽到责任啊。臣在草原上就想着,早日打败哈喇沁和朵颜人,解除蓟镇得边患。以报圣上知遇之恩。”

    崇祯顿时感动起来,你看看杨卿这人多实诚啊。

    立下这么大得功劳,一点都不居功。要是文臣武将都如杨卿这般,何愁朝廷得事情办不好啊。

573、封爵,挂征西将军印一

    崇祯唏嘘良久,越看杨凡越对眼儿。

    这一朝文武,一个个的不是贪污腐化,就是结党营私。要不就是尸位素餐,德不配位。

    真正说起来,有能力,有操守,做孤臣的,只有杨凡一个。

    杨凡基本不和其他官员来往。不论文官武官。

    既不巴结上官,也不和同僚走动。

    有时崇祯想起来,也觉得杨凡挺奇怪的。思来想去,觉得应该是杨凡在山里长大的,一个人独来独往惯了。

    不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都没少在遵化埋下钉子。

    杨凡是圣上入了眼的人,自然要盯紧了,事无巨细都要留心监视。

    这两年来,从未发现杨凡有任何结党营私的蛛丝马迹,干净的像是一张白纸。

    杨凡这两年来,买下了好大一片的盐碱地,足足花了十万两。

    当初崇祯知道这件事,还笑他不通实务。

    土地这东西,宁可少买也要买些好地,这些草都不长的烂石头盐碱地,再多有什么用。

    可是,等杨凡的水坝修起来。截留引水之后,用水冲刷盐碱地,居然把盐碱都洗掉了。平白得了大片的好水田。真是令人惊叹不已。

    杨凡别的本事且不说,这生财之道他一向是佩服的。

    至于杨凡弄了不少钱财这事,崇祯还是可以容忍的。毕竟你不可能既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

    杨凡没吃空饷,没强买民田,更没有霸占民女。都是正常合法的经营手段赚来的干干净净的钱财。

    不像是神庙,为了弄点钱,搞得天下沸腾。

    可见,当时神庙用的人和下面办事的都是些蠢货。

    你看杨卿,办了个超市,一年就给朕弄来五十万两银子。这都快到大明货币税收的八分之一了。

    内库一下子就没有那么紧张了。皇后眉开眼笑的,天天说杨凡的好话。

    杨卿进贡的物品也合自己的心意。皇后和两位贵妃也都喜欢。

    而且,杨凡也不是很好色。至今也就是娶了一妻两妾。其中一个妾还是夫人的贴身婢女,夫人有意抬举,才纳的。

    至于林月如本来朕是要收拾她的。

    不过看在杨卿立了大功,因为考虑大局,没给他应得的赏赐。杨卿又对她非常喜爱的份上,也就特别宽恕了她。

    要不然,她一个魏阉余孽,自然没有好下场的。

    “陛下,这”王承恩在一边看陛下出神,在旁边小声提醒道。

    “哈哈,你看朕,这一见到杨卿,欢喜的什么都忘了。”

    “臣得陛下如此恩遇,感激涕零,无以为报。”杨凡赶紧躬身说道。

    崇祯满意得点点头,转身回到椅子上做好。

    端起茶呷了一口,把盖碗放在桌子上。

    “杨卿啊,你说说,为什么你带兵出去,就能打胜仗。你就那么点人,怎么就那么能打。这一次就连你的佃户民兵,都能和正蓝旗得步甲格斗,并且大获全胜。大明这么多将军,怎么就不行呢。”

    杨凡斟酌着怎么回答,他吃不准陛下是什么意思。

    “呃,这个嘛,兵贵精,不贵多。臣兵虽然少,但是都是精兵。另外,臣的兵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上过阵,见过血,几番血战之后活下来的,自然就精锐些。差的基本都战死了。”

    崇祯点点头,他对杨凡的崛起之路非常了解。

    杨凡确实是这样子练兵的。说起来有些过于残酷。杨凡几次大战都是,驱赶招募来的,未经充分训练的士卒,冲锋陷阵。真正的是陷之死地而后生。

    绝对是陷,不是置。这些人到了战场上才发现,自己不拼命十死无生。

    这些人,大部分都战死了,剩下的就都是精锐。

    因为杨凡有钱,所以给这些活下来的待遇非常好。这些活下来的,就享受了高待遇。对主将自然更加忠心效命。毕竟这是自己付出了巨大代价,来之不易,所以十分珍惜。

    可是那些死了的也就死了。

    虽然很残酷,类似练蛊一样练兵。

    但崇祯也知道,慈不掌兵的道理。

    之前杨凡重建遵化卫的守御千户所时,告他虐待士卒的奏章,就曾经雪片一样飞来。崇祯也曾动摇过。

    这些奏章说的非常触目惊心。

    说很多士卒,都被军棍打的快要死了。就剩一口气了,才被拖下去治疗,养好了伤,没打完的军棍接着打。少了一棍也不行。

    还有些御史吓唬他,说杨凡的兵马上就要哗变了。

    他从使用杨凡开始,就一直担着风险。悬着心,提着胆,焦虑不已。

    早期是怕看错人,担心他的立场问题。后期则是各种非议。对他练兵的方式,自己也捏着一把汗。

    但是,现在草原上大胜,证明了一切。他是对的。

    不能打胜仗的军队,有什么用,朕不需要。

    他每次产生动摇,忍不住要去干涉杨凡时。杨凡宿卫宫廷时和他说的的话就在耳边回荡。

    “臣练兵别无他法,就是一句话。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到了战场上,他们会感激我的。不是我对他们太严苛,是他们训练的还不够。”

    这一回,再一次像当年乱石滩一样,杨凡驱赶着为他种地的一万多佃户,上阵去和蒙古人和正蓝旗拼命。

    这次不知道死了多少。听锦衣卫报告,骨灰拉回来来整整一船。

    估计这些活下来的,以后就是杨凡的补充兵源。享受比大明营兵还要好三倍的待遇。

    杨凡做的事情都是有迹可循,前有因后有果。他搞得那一套没什么变化,始终如一。让人看的明白。所以,皇帝用着也放心。

    “草原上,现在是什么情况。”崇祯尽管已经得到了情报,但他还是亲耳听到杨凡说才心里踏实。

    “回禀陛下,现在蓟镇长城以北,蒙古戈壁以南。张家口以东,辽西走廊以西。已经没有蒙古人了。他们死的死,逃得逃。已经变成无人区了。蓟镇外再无威胁了,请陛下放心。”杨凡答道。

    崇祯长长出了一口气,杨凡亲口说的,他才放心。看来确实杨凡把蓟镇长城以北清空了。

    这样的话,九边重镇中除了辽镇外,只要解决了土默特和鄂尔多斯人,长城以北就彻底安全了。

    “杨卿,土默特和鄂尔多斯人,能否一鼓作气,彻底解决。”崇祯按捺住心里的激动,轻声问道。

574、封爵、挂征西将军印二

    看着皇帝期待的表情,杨凡朗声说道:“土默特和鄂尔多斯人虽然实力尚存,但是,他们已经是惊弓之鸟。臣愿重新出塞,讨伐他们。即使不能把他们彻底消灭,也能把他们赶走,赶到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去。让九边之外再无蒙古之患。”

    “好,卿真乃朕之虎将也,杨凡听封。”崇祯激动的一拍桌子,大声说道。

    杨凡立刻俯首跪下,他知道,今天这一番对答,陛下是满意的。终于到了摘果子的时候了。只是不知道这个盲盒能开出什么来。

    “杨凡封定远伯,授征西将军印。统带京营精锐步军一万人,新编霹雳营鸟铳兵五千人,宣府军六千人。河西守御千户所车营兵三千六百人。从张家口出发,讨伐土默特部。”

    “臣谨遵圣命。”

    崇祯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如果这一次能够把漠南蒙古彻底解决。这是办到了,当年成祖皇帝都没有办到的功绩啊。真是可以青史留名了。

    杨凡俯首跪着没动,他知道肯定有下文。皇帝只是让他进攻土默特部,没提鄂尔多斯部。

    “王承恩,拟旨。着宣大总督帅大同、宣府、太原三总兵出塞。带兵三万,从东面渡过黄河,和榆林镇总兵会和进攻鄂尔多斯部。”

    “着三边总督帅宁夏、固原、甘肃三镇总兵带兵三万,出宁夏花马池、固原镇从西、南面夹击鄂尔多斯部。”

    “着征西将军杨凡,在打败土默特部后,南下合围鄂尔多斯部。”

    杨凡听的明白。陛下还是对边军不放心,担心他们战斗力不行。吃不掉鄂尔多斯部。

    所以让他们三面向北压迫为主。等待自己的大军击破土默特人后,三面合围消灭鄂尔多斯人。

    “杨卿,朕这次赐你王命旗牌和和尚方宝剑,你以定远伯和征西将军身份节制驻军,可以先斩后奏。朕赐你兼任右副都御史(正三品)”。

    “臣,谢陛下隆恩。”

    崇祯微笑道:“卿不必急着谢恩。”

    “朕有意在漠南建立绥远行省。设立绥远都指挥使司。卿若能铲除土默特和鄂尔多斯部。朕给你封侯,授绥远省都指挥使司主官都指挥使一职(正二品)。恩荫妻涂山氏二等夫人(相当于正二品等级)。赐爱卿老师逍遥子为玉虚翊教真人。”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彻底扫清漠南诸部。”

    “哈哈,好,只要卿不负朕,朕必不负卿。”

    明代制度,诰命只有一品二品的正妻叫才能叫做“夫人”。一二品官员的嫡母才能叫做“太夫人”。

    诰命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无封无品叫娘子。

    涂山月要是获得二等夫人的封号,就算是进入命妇的行列了。

    崇祯对杨凡的封号则比较耐人寻味。伯爵是爵位,不是实际职务。而征西将军这个称号,不是有固定品级的将军。

    明代有品级的将军从从一品宣威将军到从五品武德将军,一共17个。

    征西将军虽然不是带有品级的将军,但是职位很特殊。因为历史上明朝二百七十多年,一共出现过15位征西将军。这些人最后几乎都官至武将的顶级职务。

    这十五人分别是开国的汤和、冯胜、邓愈、沐英、耿炳文、梁铭。靖难的陈懋、郑亨、史昭等人。之后历朝的有陈怀、陈桓、周玺、朱冕、吴琮、神英等人。

    成化十三年(1477),神英受命佩征西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宁夏。这是明朝最后一个征西将军。

    当过征西将军的人,多数都官至五军都督府的都督。这基本是武官到顶了。

    但征西将军没有品级。

    这个职位,可上可下,可授可夺。一般都是临时领兵出征时采用。班师回朝后交卸。

    杨凡暗衬,崇祯这么处理,应该是认为,杨凡的事情没有办完,但又不好不先给些赏赐。

    右副都御史是兼职,是职事权中的权。御史台的御史前面加右字的,一般都是给外放官员加的官衔,给他监察的权力。好比圆都都的兼职右都御史。

    征西将军是临时职务。

    只有定远伯是实打实的收获,这个是可以世袭的爵位。杨凡有了这个是可以传给子孙的。从此杨家就迈入了贵族的行列了。

    崇祯给杨凡画了个大饼,只有彻底解决土默特和鄂尔多斯部,才会给他地盘和实权。许下的是封侯和都指挥使的官职。而这个都指挥使是塞外的新地盘,而不是关内大明十八行省之一。

    关内的各个省,人口众多,十分富饶。而这个绥远省百废待兴,只是一个千里无人区的蛮荒之地。但是,杨凡没有选择,只能接受。

    崇祯估计也是心里对能否真正的守住漠南蒙古心里没底。毕竟这块地方北边隔着蒙古戈壁是喀尔喀三汗国,西边是漠西蒙古准噶尔部,东边是察哈尔部和建奴。可谓是四战之地。

    没有一个勐将镇守,真是不放心。

    而这个人选,杨凡最合适。他能打败和消灭漠南蒙古诸部。更关键的是他能击败建奴正蓝旗。只有他镇守这里,才能让崇祯放心的裁军,解除沉重的军费负担。缓解朝廷的财政危机。

    如果皇帝言而有信,杨凡放弃遵化卫指挥同知,升任绥远都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使。也算是没有白忙活。

    虽然漠南设立行省,必然会设有巡抚,甚至总督。下面设置三司作为行政机构。但是绥远都司也算是实权单位了。虽然没有具体世袭的地盘,但毕竟是一省主抓军事的主官。

    杨凡抓住多伦一城就已经心满意足了。他现在实力有限,贪多嚼不烂。多伦附近的草原肥美,地域广阔,足够他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了。

    现在皇帝的许诺,还要走着看。毕竟东林现在权倾朝野,皇帝还要指望他们。圆都都还在犯愁怎么落实五年复辽呢。漠南的东部杨凡估计十有八九要被圆都都弄走。作为关宁锦防线的侧翼统筹管理。

    在圆都都失去圣卷之前,和他顶着干的都统统,罢官的罢官,坐牢的坐牢,掉脑袋的带脑袋。

    杨凡犯不着为了一块无人的破地,和他闹翻。

575、大明为何不出将才

    崇祯皇帝此时此刻,是登基以来最高兴的一天。

    他登基开始,就在危机和内忧外患中煎熬。少有能让他开心的事情。

    很多时候,更多的是让他感到无奈。

    每一次平台会议,都有大量的事情无法落实。他也只能勤加督促。毕竟,办事是需要条件的,他知道下面的难处。

    自从他发现和使用了杨凡开始,情况终于有了好转。他惊奇的发现,不论什么事情只要到了杨凡手里。就能办理的又快又好。

    虽然,每次都感觉很冒险,心里一直悬着。但是,每一次都赌赢了。

    只要把决心下在杨凡这里,每一次的结果都没有让他感到失望。

    “杨卿啊,你说大明上百万的军队,两万万人口,为什么朝廷就这么缺少将才呢。三年一次武举考试,怎么就选拔不出人才呢。这让朕十分困惑。”

    杨凡有些踌躇,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容易得罪人。

    “杨卿尽可畅所欲言。今日这里没有外人。”看出杨凡有顾虑,闻言安慰道。

    “陛下,武举考试过于简单,和战场需要距离很远,考上武进士也没有带兵作战的能力。”

    崇祯闻言点头,武状元一般直接授副总兵。但他可不敢让武状元带兵出征。武举出来的人确实还需要历练。

    “臣读史书,发现历代名将主要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行伍出身,也就是从士兵一步步在战争中积累功劳,逐步升迁最后成为将帅。例如岳飞、韩世忠等人。他们从最底层士兵做起,一步步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将帅。他们深刻的了解军队是怎么回事。知道战争的基本规律。所以他们能打胜仗。”

    崇祯点头,认可了杨凡的说法。确实大明很多名将都是战争中锻炼出来的。

    “另一种,就是将门世家出身。他们的父辈和祖辈,长期带兵作战。经验十分丰富。这些人从小耳染目睹,甚至被带在身边历练。从小就熟悉军队和战争。很多带兵的经验是从长辈那里获得传授的。这些经验都十分宝贵,都是一代代的官兵用人命和鲜血换来的。”

    崇祯点点头,这一条,他也能认可。杨凡说的非常的中肯。

    “武举先考策论,也就是兵书战策。再考弓马,主要是射箭、骑马、举重等比试力气的项目。考试按内容分为初九、十二、十五三场:第一场考试马射;第二场考试步射;第三场考试策论,也就是军事理论。考生的主要来源是武学学生以及各地官员推荐的熟读兵法、有勇有谋、武艺高强的“清白”人。”

    “但是,这些和军队、战场离得太远。一个合格的将军,需要懂得很多专业知识。这些知识武举考试是没有的。比如将军要懂地形,地形对胜负极其重要。也要懂天气气候,风霜雨雪、严寒酷暑都会对战争造成影响。如果是水师,不懂气象,一场暴风就会让舰船倾覆。”

    “按照大明的武举出来的人才。他们既不是格斗人才、又不是军事人才,既不是技术人才,也不是指挥人才。就是一些能骑马射箭比较优秀,能举起重物,有力气的人。这样的人是不能做主将的。最多当个下级军官。”

    崇祯听的津津有味,继续问道:“杨卿觉得,武学应该学什么呢。”

    “如果陛下开设武学是以选拔军官为目的的话,臣觉得至少要学习以下学科。战术学、军制学、兵器学、筑城学、交通学、地形学、财经学、军医学、车马学、火器学、船舶学、气象学、辎重学、地图学等学科。这些知识都是带兵作战所必须了解的。”

    崇祯第一次听说,作为一个将领居然要学这么多学问。他也不是很了解这些学问都是什么。

    “杨卿,能否简单说说,这些学科都是什么内容。”

    “陛下,战术学可以理解为如何作战的学问。军制学是军队编成和兵种配置的学问。兵器学自然是各种武器如何使用,如何配合的学问。筑城学主要是研究城池和工事、营垒如何建造,以及攻防方法的学问。……”

    崇祯听完,漠然良久,才唏嘘道:“朕看杨卿每战必胜,还以为作战很简单,原来里边还有这么多的说道啊。”

    “陛下,这些东西都是必须要了解的。但这些教条是死的,而人是活的。军队是由成千上万的官兵组成的。所谓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才是军队的灵魂。很多时候,为将者必须时刻了解下属官兵的思想活动和动向。否则极容易出现问题。”

    “军队是暴力机关,军法森严。而军法的第一要务,就是防止士兵逃跑。百姓当兵就是为吃粮和领取军饷。他们的目的不是上阵送死。养家湖口才是目的。这是士兵的真实想法。如果士兵上阵就逃散了,就万事皆休了。”

    崇祯觉得杨凡说的在理,如果换位思考,当兵就是一个职业。没有人愿意用命去博。况且阵亡和伤残了必然被赶出军队,到时候生存和养家都是问题。

    听杨凡一说,崇祯也感觉十分棘手。如何防止官兵临阵脱逃,这可是大问题。

    “杨卿,你是怎么预防这一点的。朕看你的军队从来没有逃兵。你是怎么做到的。”

    “陛下,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针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应对方法。陛下可听说过二八律。”

    崇祯摇头道:“朕不曾听说,愿闻其详。”

    “十个士兵里,有两个是勇敢的。剩下的八个人都是随大流的。作战时,勇敢的人就会向前冲。而剩下的人就会悄悄地,不为人注意的,偷偷放慢脚步。以此拉开和勇敢者的距离。结果就是勇敢的人冲进敌阵,寡不敌众,全部战死。剩下的懦弱的人,就会一哄而散。也就打了败仗了。”

    崇祯倒吸了一口凉气。他第一次知道,底层的小兵小卒,原来也如此的奸猾。

    “杨卿,这可如何是好。”崇祯傻眼了,这仗还怎么打。

    天启年间,大明和建奴野战,每战必败,想必原因就在这里了。

    大明的将领打仗全靠少数家丁。可不就是这个二八律吗。家丁死光了,剩下的人全都跑了。

    “把步兵结成军阵,队列整齐,前后监视。有一人脱离队伍,立刻就能发现。落实前后左右相互监督的责任,把人牢牢固定在一排排的军阵中。不论是谁,畏缩不前的,转身逃跑的,都有监视的责任人。都有当场处决他的责任人。使得勇敢者不能冒进,懦弱者也不能后退。所有人必须向前格斗求生。”

    崇祯恍然大悟,说道:“原来打仗结成军阵的目的,居然是防止士兵逃跑和不出力。”

    他心里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人都跑了,还打什么仗啊。

576、兴禾钱庄代发军饷

    崇祯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很难得的学习军事知识的机会。

    他继续问道:“那骑兵呢,骑兵怎么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陛下,道理是一样的。骑兵更加讲究队列。骑马冲的快不是本事。能把马速慢下来,始终保持着队列,那才是精锐之师。目的也是一样的,就是让所有人都必须努力作战。不管你心里愿不愿意。都只能拼命。没有别的选择。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心甘情愿的事情,大家都是没有办法,很多事不得不为之而已。”

    崇祯心里感叹,杨凡是少数敢和自己说真话的人。就像这次奏对,杨凡说的都是极其现实的问题。

    这类问题,别的臣子是不会说的。至少不会说的这么透彻。

    作战逃跑已经成了大明军队的第一大问题。

    从萨尔浒之战开始,明军每一次战败,期间都有大量官兵临阵脱逃。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了战场形势急剧恶化。

    甚至有很多战事,就是因为整建制的军队逃跑,才导致战败的。

    例如当年沉阳之战,戚家军和白杆兵本来打的很好,顶住了八旗兵的进攻。可惜援军三万骑兵,一触即溃,主帅带头临阵脱逃。导致戚家军和白杆兵孤立无援。最后全军覆没。

    如果辽东的官兵都拼死抵抗。就算是战败,也会给建奴造成极大伤亡。他们人少,十个换一个,他们也承受不起。

    崇祯有些无奈的说道:“朕倒是有重振三军之心,恢复太祖、成祖时期军队的战斗力。可惜啊,手里没有人才。不仅是将帅之才少有,合格的军官也不足。况且新军如何防止贪腐,朕也没有好办法,甚为头痛。”

    崇祯目前明显是要另起炉灶,在京城自己编练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新军。他出内帑发军饷。不经过兵部。也就是和那些文官划清界限,防止他们插手这支军队。

    杨凡心思一动,这倒是一个给兴禾钱庄拉业务的好机会。

    “陛下,关于新军的贪腐问题,臣倒是有一个解决办法。”杨凡说道。

    “哦,杨卿快快说来。怎么解决这些痼疾。”崇祯急忙问道。

    “我大明军队的贪腐,主要是吃空饷和克扣粮饷两项。如果陛下发下去的钱粮,不经过各级军官,直接发到士兵手里,就可以杜绝钱粮被克扣。”杨凡说道。

    “这如何能够实现,朕总不能自己亲手给每一个官兵发粮饷吧。”崇祯有些不明白杨凡的意思。

    “陛下,可以把军饷先存入兴禾钱庄,然后每个官兵都办理一个存折。军饷定期打到他们的账户内。他们自己拿着存折到钱庄去取钱。这样就可以避免士兵被军官克扣军饷了。臣的下属官兵也是这么做的。”

    崇祯恍然大悟。他知道皇后把内库的很多钱财拿去存在了兴禾钱庄。每年都有不菲的利息收入。比放在大内的库房里划算。

    放在银库里,也有损耗。主要是银库的银丁和太监们,有各种方法盗窃。就是进出脱光了检查都没用。银子还是定期按照一定的比例丢失。

    这是大明二百多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不论是户部银库,外省藩库,甚至是大内的内库,统统丢银子。皇帝也搞不清楚,银子是怎么凭空消失的。

    皇后很快就找到了解决办法。她发现,兴禾钱庄等民间钱庄的信誉非常好。资金存进去非常安全。毕竟他们是靠信誉吃饭的。

    皇后选择兴禾钱庄,主要是考虑,杨凡的资本雄厚。这个钱庄的实力可是最重要的选项。另外,也是基于保密需要。皇帝不想外面知道自己有多少私房钱。

    晋商和徽商的钱庄,皇帝可不敢去存钱。想来想去,只有杨凡的兴禾钱庄保密性最好。

    把银子存了一些到兴禾钱庄。发现,不但不会减少,还会有利息。虽然不算很多,但是本金大,也是不少的。

    皇后第一次存进了一百万两,当年就收到了两万两的利息。

    这件事情也引起了崇祯的注意,他详细的把兴禾钱庄的情况,调查了一下。所以他对存折制度是比较了解。

    崇祯顿时眼睛一亮,这绝对是一个好办法。

    银钱不经过各级军官的手,他们想贪污也没有机会。而且自己也省心。

    他知道钱庄是靠信誉经营的,信誉就是生命。

    钱庄对每一个储户都认真负责,绝对不敢出任何差池。

    对这些士兵只会更加的稳妥。

    毕竟这些人有武器,可不是市民百姓那般好欺负。

    这样子的话,自己又省心,又省力,官兵的军饷还出不了差池。确实是个好办法。

    “嗯,这个,朕把军饷存入钱庄,是否有利息。”崇祯立刻问道。

    他是一个非常勤俭节约的皇帝。他和皇后把部分银子存进兴禾钱庄时,仔细研究过兴禾钱庄的各项规定。

    现在,皇帝陛下穷啊,小钱儿也不能放过。

    “这个自然是有的,陛下发军饷是固定日期的,从资金存入到发军饷这天,超过七天就有定期的利息。如果不足七天,也有活期的利息。利率都是公开的。”

    崇祯满意的点点头,他对这些都了解,兴禾钱庄每个季度公布一次利率。这些都是公开的。

    “军饷的问题解决了,粮饷不知道杨卿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

    “陛下,这个臣也没有办法。毕竟军队都是统一开火做饭的。总不能给士兵发米,让他们自己做饭吧。如果军官克扣口粮和其他副食,确实不好监察。陛下只能在军队基层中,布置些锦衣卫暗桩。随时向陛下密报。加强监视。”

    崇祯点点头,心下盘算,看来也只能这样了。

    毕竟这支军队是要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的,本来也应该多放些密探进去。这件事可以交给王承恩来办。

    毕竟东厂都是自己人,他还是很放心的。

    杨凡看说动了陛下,心里也有几分高兴。

    这个代理朝廷的各项支出可是大业务。没见后世宇宙第一大行,就是承接了大量的代理政府发放各类款项的业务吗。

    别看现在这支还在景山后校场操练的军队,只有五千人。估计一个月代发的军饷也就一万多不到两万的样子。

    一旦陛下发现了这种模式的好处,很可能接着把很多支出交给兴禾钱庄负责。

    说不定以后,朝廷的百官俸禄都有可能交给钱庄代发。甚至各省解送的税款。也会采取汇兑的方式。那样的话,兴禾钱庄就会逐渐向中央银行发展了。

578、举荐刘爱塔

    崇祯缺人,杨凡倒是想起一个人来。

    说来可惜,这个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陛下,臣知道有一个人。这个人很有能力,精通外交,熟悉战阵。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物。

    “这个人叫刘兴祚。他还有一个满洲名字,叫做刘爱塔。爱塔在满语里是海的意思。所以朝鲜人也叫他刘海。”

    崇祯立刻来了兴趣,这还是杨凡第一次向他举荐人才。

    杨凡给他的感觉,就像是他那个超市里卖的牙膏一样,你不挤他,他就什么都不会说。

    “杨卿,你举荐人,可是真难得啊。这还是朕第一次听到你举荐人才。”

    杨凡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说道:“官员是国家行政的依托,必须十分慎重的选择,臣不敢随便举荐。”

    崇祯哈哈哈大笑着说道:“那这个人一定很特别,能引起你的注意。说说吧,看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臣举荐的这个人,是建奴贼酋努尔哈赤的孙女婿。”杨凡平静的说道。

    崇祯惊讶的长大了嘴,没想到杨凡居然举荐这样一个人。

    但是,随后,他把盖碗放下,正襟危坐,面容也严肃了起来。

    以他对杨凡的了解,这样背景的人。杨凡居然向皇帝推荐,那这件事一定有很多不同寻常之处。

    “刘兴祚,辽东开原人。出生年月不详。”

    “但他出身很好,家里本是开原大户。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如果没有发生后来的事情,他大概率会去考科举。从而成为辽东地区比较少出现的进士之一。”

    但是,一件事情的发生。把一切都改变了。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神宗任命尚膳监高淮到辽东开矿、征税。”

    “万历二十八年(1600),委官廖国泰“虐民激变”。高淮诬陷诸生数十人是民变的领头人。并把他们关进监狱。”

    “张、刘、田三大家族在辽东数百年,被高淮连根拔起,家产没收。刘兴祚因此,在辽东难以生存。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逃亡去了建州。投靠了努尔哈赤。”

    崇祯听到这里,点了点头,表示这件事他是知道的。

    他少年时读书,对万历晚年这段历史痛恨不已。

    辽东如今的局面,高淮就是最大的罪魁祸首。

    辽东本就是十分偏远、荒芜的苦寒之地。不要说矿了,商人都没有几个。社会本就不发达,经济环境极其脆弱,因为天寒,一年只能种一季粮食,产量又低。粮食严重不足,都要靠关内输送。根本承受不起额外的搜刮。

    可是高淮不管这些,仗着皇帝和李成梁的支持,对辽东人民进行了敲骨吸髓式的盘剥。

    他竟然这样说道:“矿不必穴,税不必商,民间丘陇阡陌皆矿也,官吏农工皆人税之人也”。

    高淮乱搞,李成梁当然是知道这样搞的后果,辽东的形势他洞若观火。

    没有他的支持,高淮在这个地界上,屁都不是。以李家在辽东的势力,弄死他如杀一狗耳。

    但李成梁明白,高淮是来给万历弄私房钱的。他代表皇帝。

    李成梁老奸巨猾,怎么可能没了脑子,为了军民的利益,去得罪皇帝。所以,不论高淮要搞谁,他都支持。

    辽东抵制高淮的官员和士绅们,纷纷在和高淮的斗争中败下阵来。杀头的杀头,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

    高淮很清楚,要想在辽东玩儿的转,就必须依靠李成梁。

    所以他称李成梁为太爷。自居孙儿辈儿。他把捞到的钱财,数十万两和李成梁私分。只给了万历皇帝45500两。

    崇祯每次提起这件事都气的咬牙切齿,要不是高淮是太监,没有后代,恨不得诛灭他的九族。

    高淮是京城人,无赖地痞出身,靠在崇文门替人收债谋生。类似于现代社会高利贷公司上门逼债或者在地方上收保护费的。

    这种人心狠手辣,手段阴损,诈人钱财花样百出,逼死人命不当一回事。

    当他听到朝廷打算派出太监出使地方监税的时候,他为了利益和出人头地,居然自宫!

    高淮当时把辽东祸害到什么样的地步,简直是天塌地陷也不足形容。大明二百年在辽东的苦心经营,被他和李成梁十二年就毁于一旦。

    辽东亡了,才导致大明亡了。所以,有历史学家说,大明亡于万历,一点都没有错。

    当时的辽东巡抚李化龙曾说,辽阳大户原本有47家,皆有数千资产,但“为淮搜索已尽”,全都破败。

    大户尚且顶不住,普通百姓可想而知。所以当时的辽东百姓唱到“辽人无脑,皆淮剜之,辽人无髓,皆淮汲之”。

    高淮在辽东弄权十二年,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大量百姓逃离辽东,投奔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

    史载辽东“少壮强勇之夫,亡入建州什四五“,更有“合营男妇数千北走”,欲逃往建州女真。

    高淮还插手军事指挥,他完全不懂军事,乱指挥一气。军事上更是一塌湖涂。军户本来被各级文官和军官盘剥,就生活在生死的边缘挣扎。

    被高淮在一次盘剥,导致辽东边防军原有十三万人,后来“逃敌者,十有四五。”

    “全镇军额亡失几半,见在军虽八万余,而有马者仅十五,军赢马弱又十五,废人马精壮者不过二万有奇。”

    作为边防重镇的辽东,被他搞到最后,竟然只剩下区区二万可战之兵,整个辽东一片糜烂。

    而这些辽东镇逃亡的技术人才及青壮则都被努尔哈赤招揽,极大地增强了建州女真的实力。

    想起这些往事,崇祯痛苦的闭上了眼睛,双拳握紧。

    这个狗奴才,朕的大明的就败坏在他和李成梁这个老贼的手上。

    若没有李成梁养虎遗患,没有高淮乱辽。辽东怎么会搞成今天这样的局面。

    杨凡只是开了个头,简单说了说刘兴祚因为高淮乱辽,家破人亡而逃亡。怎么陛下这么大的反应。

    陛下咬牙切齿,双手紧握,手指甲都捏的发白了。

    杨凡正在考虑,是否还继续说下去时。崇祯说话了。

    “杨卿,你继续说。大明的天下就是被这些权阉搞坏的。”

    杨凡这才了然,难怪他对魏督公那么狠。一条活路都不给留,原来他对太监这么痛恨。

    当时,高淮受到了李成梁的幕后支持,把辽东搞得彻底崩溃。

    刘兴祚到建州女真地区,时为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

    在建州他以才干出众,且“伶俐善解人意”,深得努尔哈赤器重与赏识,被分到大贝勒代善的正红旗。

    他参与了十三年的女真统一之战。在努尔哈赤反明后,又参与了后金进攻明朝,挺进辽沉之战。

    他以击敌、追逃等功授备御。并在之后的日子里,迅速高升,直至副将(副总兵)。

    刘兴祚受命管辖金州、复州、海州、盖州,南四卫之地。也就是除了旅顺口(旅顺在大明手中)之外的辽东半岛。成为后金国中声名显赫的汉官。

    然而后金残酷的民族压迫和奴役,深深震动了他未泯的良知,激起强烈的民族大义感,最终导致他和建奴统治集团彻底决裂。

579、举荐刘爱塔

    刘兴祚全家逃到建州后,按照建州人的规矩,分给建奴人家为奴隶。

    那里也不是乐土,甚至比辽东更苦,在建奴的虐待和严酷的苦寒下,他家里人不断死去,他为了生存横下一条心,开始给建奴做事。

    那个时候,努尔哈赤还没有反叛大明。还是大明的建州卫指挥使。十三年后努尔哈赤才起兵反明。所以,当时刘兴祚兄弟,不算是叛国投敌。而是实在无法生存,而逃亡大明的其他地方。

    他犯的罪行是逃户之罪。属于大明内部犯罪。不是敌我矛盾。

    由于他是辽东少有的读书人,而且自身的才干突出。同时,他善于洞察人心,洞悉人性,极其善于搞人际关系。努尔哈赤称他“伶俐善解人意”。

    所以很得努尔哈赤的器重,被分到大贝勒代善的正红旗。

    在十三年的女真统一战争中,他因为杰出的军事才干,跟随大贝勒代善,一路攻城略地,立下了悍马功劳。

    逐渐跻身于最高权力圈子。他和代善、皇太极都有十分良好的私人关系。努尔哈赤把代善儿子的奶妈的女儿收为养女,嫁给了刘兴祚,实际上刘兴祚是努尔哈赤的孙女婿。

    努尔哈赤给他取了一个女真名字,叫做爱塔,也就是海的意思。

    他是建奴最顶级权力圈子里的唯一一个汉人。此时的范文程还远远没有真正发迹。如果,一切都按照这个路径发展下去。刘兴祚应该会成为汉军旗的旗主。成为真正的权贵。

    可是,后来努尔哈赤晚年发生的事情,再次改变了这一切。

    努尔哈赤对汉人的虐待和屠杀。触及了他的底线。尽管他个人是十分成功的,他获得了远比他在大明的成功。他产生了脱离建奴的心思。

    听到这里,崇祯打断了杨凡,他问道:“杨卿,你说这些背叛的人。他们背叛的原因都是为了什么。”

    杨凡想了想,说道:“绝大数人是为钱。也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少数人是为女人。还有极少数的人,是为信仰、正义、公平、天理和良知。”

    崇祯点点头,说道:“朕明白了,这个刘兴祚就是因为良知。”

    刘兴祚无法坐视努尔哈赤的暴行,他曾劝谏努尔哈赤不要滥杀百姓,不仅遭到斥责,还被其余的后金贵族羞辱。

    这再次激发了刘兴祚对于后金的不满,他开始私底下对抗后金的残暴屠杀行动,消极执行努尔哈赤的命令,“奴欲锄辽人,兴祚多方保全之”。

    天启三年(天命八年,1623年),刘兴祚终于下定决心,联络登州巡抚袁可立,叛金复明,他准备组织复州的民众逃亡。

    可惜的是,关键的时候,出了叛徒。曾因贪暴被刘兴祚治罪的王丙作了汉奸,向后金告密。

    努尔哈赤接到王丙告密后,十分惊怒。他当机立断,立即发兵拿下复州,将刘兴祚及其家人全部逮捕。

    但刘兴祚此时已经跟随他十八年了,对他忠心耿耿,立下汗马功劳。又是努尔哈赤的孙女婿,深受他的信任,从感情上来讲,努尔哈赤不愿意相信刘兴祚会背叛他,所以他将刘兴祚软禁起来,没有杀他。

    努尔哈赤尽管感情上不愿意承认,但心里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这并不意味着努尔哈赤是一个仁慈的人,刘兴祚的弟弟被杀害,复州的两万百姓被屠杀殆尽。这是给刘兴祚一个警告。

    他还是舍不得刘兴祚之才。刘兴祚对努尔哈赤的心思非常了解。一口咬定,王丙是怀恨诬告。结果导致,向努尔哈赤告密的王丙,被努尔哈赤以诬告罪处死,家人全部充为奴隶。

    尽管,努尔哈赤还打算用刘兴祚。留了刘兴祚一条性命,但两人的裂痕已不可修复。刘兴祚知道两人经过这个事情后,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反叛后金的意志也十分坚定。

    被软禁的刘兴祚没有放弃,他假装被诬告后为维护清白自杀,一把火烧了屋子,屋中留有一具和他身形类似的烧焦死尸,手指上还带着他从不离身的戒指。

    努尔哈赤以为刘兴祚真的自杀了,十分后悔,还让刘兴祚的另一个兄弟带着骨灰去安葬。

    刘兴祚兄弟趁机逃走,逃到了毛文龙的皮岛。

    “他们兄弟在建奴那边荣华富贵什么都不缺,这般坚决的要回归大明。朕觉得是十分可信的。他们现在何处。”

    崇祯毕竟经历过残酷的宫廷斗争,对人心看的比较透彻。刘兴祚兄弟已经到了这么高的地位,如果不是为了做人的底线和良知,根本没有必要搞这些事情。就算是建奴用间,也完全没有必要这么搞。

    这个刘兴祚杀伐决断,是一个精通揣摩人心的人才。

    努尔哈赤暂时没有动他,并不是被他蒙蔽了。是因为此时,他感情上过不了这一关。等他冷静了,迟早还要做出理性的选择。此时不赶紧跑,还等什么。

    崇祯听到这里,立刻意识到了此人的价值。

    这个人用十八年的时间,从奴隶混到了建奴的权力核心。取得了努尔哈赤的信任,甚至娶了他的养孙女。

    他甚至和皇太极、代善都有良好的私人关系。

    建奴的内部事物,还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

    且不说这个人从奴隶混到额驸,其个人能力之强悍。就是在知己知彼上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崇祯从登基以来,心心念念的一直在想着收复辽东。尽管他不通兵法。但战争要知己知彼的道理,还是知道的。

    现在朝廷对建奴那边的情况,真心了解的太有限了。对对方的意图,极端后知后觉。甚至打了败仗也不知道具体原因。

    此人即使是当作顾问使用,用来解读对方的各种举措也是极有价值的。

    杨凡说道:“目前此人在袁督师麾下。”

    崇祯追问道:“目前所任何职”

    杨凡说道:“领兵五百,负责押运粮草。他需要经常出没于锦州外围。那里是最前线,臣担心建奴会找机会除掉他。毕竟他对建奴太了解了。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崇祯一时语塞,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么重要的人,袁督师安得不用此人。他不是信誓旦旦的和朕保证要五年复辽吗。

    不用,至少要保护起来。这么用他等于让他去送死。

    心里一阵发堵,他不想在杨凡面前露出情绪。为人君者最忌讳被臣子看出深浅。

    “杨卿举荐此人,功在社稷。朕会下旨,把他调到张世泽手下来。先保全他,然后再说其他。等他来京了。朕亲自见见他。”

580、南锣鼓巷小区开盘一

    看着杨凡退出了乾清宫,离开后。

    崇祯再也无法压抑心中的怒火,啪的一声,把永乐青花盖碗,狠狠的砸在了地上。

    王承恩吓得,一缩脖子。

    他极少看到陛下如此震怒。陛下一项能够隐忍,虽然年纪不大,但城府很深。

    “这个南蛮子,气死朕了。他就是这么给朕看守辽东的。”

    杨凡心情愉快,不是因为他封了伯爵。而是救了刘兴祚一命。

    因为刘兴祚,不久后出锦州运粮食。被皇太极亲自带兵伏击,刘兴祚以五百人血战数千八旗兵。最终战死。

    皇太极为了发泄他抛弃建州恩遇如弊履的愤恨,把他的尸体当中刨腹挖肠,传视各旗人丁,以示警戒。

    出了东华门,杨凡带着几个随从,安步当车,慢慢的出了皇城北门地安门,往家走去。

    他早上来的早,这一会儿都中午了。出了地安门,看到地安门大街东侧人山人海的都是人。

    要是兴禾超市这么多人,杨凡不奇怪。因为今年第四年持续旱灾,粮食和副食腾贵。兴禾超市始终保持着玉米面和玉米碎的原来价格没有涨价。市民们都排队来买。

    看到杨凡奇怪,张成说道:“老爷,今天上午。地安门大街东侧的南锣鼓巷小区开盘,这些人都是来买房子的。”

    杨凡恍然大悟。他这段时间,忙着军事上的事情。把这里都忘到脑后了。今天可不就是皇城北大街,第一个新式小区楼房开盘吗。

    怪不得这么多人。这里是京城第一个高档小区,做足了宣传,难怪来了这么多人看房。

    “走吧,先回家,下午我们也去看看。”

    这个时候,再路过兴禾超市的时候。这里也是人山人海了。都是来买玉米面和玉米碎的。随便买点别的家里需要的东西。

    兴禾超市除了粮食和肥肉十分便宜外,其他各种商品都比外面便宜一些。这些都得益于兴禾超市的卖场经营模式,以及完善的物流系统。超市极大的降低了成本才能让利给京城的百姓。

    好多百姓都是起早从南城来的。买了粮食和物资,还要走远路背回去。毕竟这里距离南城五公里远呢。

    要是住在南城西边的就更远了。因为宣武门是税关,带着东西都要交税。只能绕行崇文门。

    但是,尽管幸苦,可这里的东西便宜啊。贫民小户的省一个铜子儿,就等于多赚了一个铜子儿了。一年下来几十个铜子儿就够买一床旧棉花做被子了。家里就少一个人挨冻了。

    当初兴禾超市开业时,杨凡对陛下有过承诺。所以兴禾超市按照杨凡的指示,玉米还是一文钱三斤的价格。只不过严格要求购买人用户贴和全家所有人来现场办理粮本儿。

    粮本上有类似邮票的打孔粮票。印刷精美。这个年代的印刷技术根本伪造不了。每次需要同时支付粮票。这样就限制了粮商浑水摸鱼,低价收购粮食。

    此时此刻,玉米已经成了京城里穷人的主食了。尤其是超市推出的熬制好的玉米芸豆粥,因为物美价廉十分受欢迎。

    好多小贩早上来进货一推车,这种小推车,有蜂窝煤火炉加热,保持温度。同时代卖一些左餐的咸菜和凉拌菜之类的。

    然后到各个街道胡同沿街叫卖。好多做工的人家,不愿意生火的人家,都喜欢买。毕竟柴禾也不便宜。

    这种粮食大明只有杨凡有,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弄来的。虽然没有白米、白面好吃。但是也很香甜别有味道。

    一人一个月,才有一张十斤的玉米面和五斤玉米碎的粮票。想多买也没有。不过这个数量足够吃饱了。

    好多节俭的人家,还能攒下些粮食,或者接济亲朋。

    所以,今年帝都虽然四面都是饥荒,但是城里的百姓基本没有挨饿。

    今年杨凡开展的工程又多,用工超过五万人,解决了好多人就业。尤其是特别照顾拆迁后搬迁到南城的贫民。

    毕竟此时京城四九城内,也就百万人口。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吃皇粮的官员和家属。三分之一是驻军和家属。剩下的三分之一才是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的小民百姓。

    三十万人口提供五万个就业机会,基本就差不多家家都有事情做了。

    这个年代没有工程机械,全靠人力劳动。修路,开发整片的小区,挖下水道,修建商业街全都靠人力。

    除了苦力外,还需要瓦匠、木匠、油漆匠、城外还新建了好几个烧制红砖的砖厂。杨凡收购了好多原来烧瓷器的瓷窑,改为烧制瓷砖和洁具。

    水泥和玻璃、钢材需要用船从新城走水路运来。上岸还需要马车、驴车、骡车运到城里。城里的建筑垃圾需要运到南城的低洼烂泥塘填埋。

    这些都弄起来,林林总总的五万个劳动力也不算多。甚至还有些不够用。城里的牙行提供担保,又招募了一些近郊的劳工才算满足了要求。

    尽管出了京城,就是一片愁云惨澹的饥荒景象,但是京城里却十分安定。老百姓只要有饭吃,就不会闹事。

    即使是最穷的贫民家庭,虽然穿的衣服依然破破烂烂的褴褛不堪。但是因为能吃饱,明显改善了原来瘦弱的样子,皮肤也红润了,肉也多了。

    杨凡的玉米来的便宜,都是倒库的陈粮。杨凡发现,这东西简直就是救灾神器。

    当然玉米也可以卖出高附加值的价钱。比如兴禾超市推出的爆米花。就卖的不便宜。可以说非常贵。

    一斤要足足三分银子。是限购的玉米面的九十倍。当然没有粮票的玉米就要一文钱一斤了。而且一人一次不能买超过三斤。

    玉米粒做成奶油爆米花,真是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味。好多京城的夫人、小姐都是爆米花的忠实拥趸。每天都要吃一大包。

    这个年代,奶油和白砂糖可不是便宜东西。尽管廉价的玉米卖的这么贵,她们也能理解和接受。

    兴禾超市推出了一百个流动小推车的爆米花和棉花糖流动摊位。在城区的不同地点出售爆米花、棉花糖,还有浇糖人。顺便秋冬季节卖些糖葫芦、坚果炒货之类的。很受百姓欢迎。

    毕竟这里是京城,官员及家属众多,她们可是很有消费能力的。

    杨凡回到家,刚进大门正好撞见小娘皮和林月如兴冲冲的往外走,差点撞个满怀。

    “哎呀,老爷。”小娘皮惊呼一声。

    “大中午的,不在家吃饭,你们去哪里。”杨凡问道。

    “今天未时,南锣鼓巷小区开盘,我们去看看热闹。我们不知道您什么时候回来,我们决定出去吃。然后去看新小区开盘。”

    杨凡捂脸,自己家这么大的豪宅住着,楼房有什么好看的。真是服了她俩。看来女人对房子的热情在哪个时代都一样。

    “算了,我也和你们出去吃吧,顺便一起去看看。你们打算吃什么。”杨凡问道。

    “鼓楼东边有家便宜坊烤鸭,我们准备去吃烤鸭。”

    杨凡一愣,便宜坊烤鸭,明朝就有了吗。

581、便宜坊烤鸭

    杨凡拉着小娘皮和林月如,匆匆换了百姓的衣服,带着张成和几个护卫,就奔了鼓楼东边的便宜坊烤鸭店。

    这里很近,出了烟袋斜街,往北走一点路就是了,就在鼓楼东大街北侧。

    杨凡到了一看,三层楼,很气派的饭庄。

    正面面宽七间,都是重檐斗拱的楼阁建筑。杨凡心下有些滴咕,这个规模不会逾制了吧。

    一看杨凡的神色,小娘皮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于是小手一指牌匾。说道:“老爷你看,这块匾是成祖皇帝亲笔题写的。”

    杨凡定睛看去。

    只见黑底金字的牌匾上方,是一个贴金箔的浮凋蝙蝠和一行小字“金陵片皮烤鸭坊”。下面还有四个大字,“甘脂肥浓”。左下角居然有成祖皇帝的行玺。

    其书敦实圆满,笔画偏于瘦长,于浑朴中不时地飘出一股清远的奇逸之气,观之有韦甚奇崛之感。

    杨凡这也是第一次看到成祖的真迹,这个字怎么说呢,很有个性和特点。

    嘿!这家馆子可真行啊。

    杨凡往下一看大门上还有两幅对联。“闻香下马”“知味停车”。

    呵!好大的口气。

    这个馆子成功的勾起了杨凡的馋虫,今日必须要尝一尝。

    “京城还有这么拉风的馆子,你俩怎么不早说。”杨凡抱怨道。

    “说什么啊!我俩嫁给你之后,就一件事接着一件事,连个喘气的时间都没有。没几天就被赶回遵化去了,这才回来几天。”小娘皮不服气的说道。

    “我倒是没想到,大明朝居然就有北京烤鸭了。”杨凡自言自语说道。

    她俩疑惑的看着杨凡,什么叫大明朝就有烤鸭了,难道老爷不在大明吗。

    “老爷,烤鸭一直都有啊。南北朝时期就开始流行吃烤鸭了啊。”林月如疑惑的看着杨凡说道。这不是常识吗。

    杨凡这才知道,原来烤鸭这东西,也不是近代才有的。

    其实还有一种说法,烤鸭来北京比明朝初期更早。

    从烤鸭的家谱显示,早在南北朝,《食珍录》中即有“炙鸭”字样出现。到了南宋时,“炙鸭”已为临安(杭州)“市食”中的名品。

    直至后来,(据《元史》记载)元破临安后,元将伯颜曾将临安城里的百工技艺徙至大都(北京)。

    由此,烤鸭技术就这样传到北京,并成为元宫御膳奇珍之一。

    明代初年传到北京的是南京烤鸭,不是杭州烤鸭。但是南京烤鸭更好吃,所以逐步取而代之。

    小娘皮叹了口气,有些牙疼,老爷哪样都好,就是时不时的智商不在线,说些莫名其妙的话出来。真是愁死人了。

    小娘皮给他科普道:“他家的闷炉烤鸭是从南京传过来的。太祖爷和成祖爷都爱吃。成祖迁都北京时,特意让他们家跟着来北京开店的。”

    “我知道便宜坊的,他家的烤鸭是闷炉烤鸭。还有一种烤鸭是挂炉的烤法。叫全聚德。”杨凡说道。

    一听说吃的,她俩立刻两眼放光,烤鸭还能挂炉烤。

    “老爷又骗人,哪有什么全聚德,压根就没听说过。在哪里。”

    “鸭子要是挂炉烤,热气蒸腾,弄得鸭子表面都是灰,那还怎么吃。火星飞起来,把鸭皮也烧坏了,不好看了。还有烟熏的味道,肯定不好吃。”小娘皮立刻反驳道。

    所谓焖炉烤鸭,就是凭炉墙热力烘烤鸭子,炉内温度先高后低,全凭炉内炭火和烧热的炉壁焖烤而成。

    鸭子和火不在一起,有火墙隔开,干净没有灰尘。火墙温度低,属于慢慢焖熟的。

    焖炉烤出的鸭子外皮酥脆,内层丰满,肥而不腻,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且由于鸭子不见明火,表面就没有杂质,烤出的成品呈枣红色,外皮油亮酥脆,肉质洁白细嫩。

    林月如也说道:“老爷,要是用明火直接挂起来烤,火候不好掌握啊。外面烤湖了。估计里边还有血丝呢。半生不熟的怎么吃啊。”

    小娘皮立刻和林月如结成统一战线,小鸡啄米一样点头附和道:“就是,就是,那样烤出来的鸭子丑死了。”

    杨凡也是无语了,女人是用眼睛吃饭的吗。

    “我有秘方,可以挂炉烤,肯定能烤熟,而且别有风味,嘿嘿。”杨凡神秘的笑笑。看把你俩能得,咱总有你们不知道的。哼哼。

    她俩一听顿时来了兴致,一左一右的摇晃着杨凡的胳膊,撒娇道:“老爷你好讨厌啦,不要掉人家胃口好不好。”

    “好啦,好啦,不要再摇了,头都晕了。家里有烤箱,改天有空,我在家给你们烤。”

    “真的吗,老爷最好了。”

    杨凡立刻收获了一张好人卡。要不是在大街上,估计还能收获香吻。

    三人进了店里,发现里面装修的古色古香的,很干净。杨凡四面看看,桌椅都是红木的,环境倒是不错。就是窗子都是纸湖的,有些光线暗。

    林月如和小娘皮此时一身男装。不过她俩容颜俊秀,一看就是西贝货。

    大明到了晚期,随着王阳明的心学横扫大江南北,社会风气也开放起来。要不然怎么会出现张天如那种狂生。

    高官富商家的女公子,穿男装和父兄出来下馆子,也是常有的事情。

    京城是什么地方,这里百姓见多识广。什么没见过,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小娘皮在京城里,一向是横着走的小太岁。在京的衙内大抵都认识。头上顶着东厂两个大字,威慑力十足。没有人敢去触她的霉头。

    一度把涂山庸愁死了。生怕她砸手里嫁不出去。

    林月如也不是好饼,衙内圈子里恶评如潮。如今总算是恶人自有恶人磨,被搞倒魏督公的杨凡收了。一众衙内们拍手称快。去了京城大害。

    “老板在哪里,赶紧滚出来。”小娘皮嚣张的喊道。

    小二一看,先是愣了一下,但马上认出是这位爷。

    立刻狗腿的奉承道:“小的今早起来就听见喜鹊叫,还在琢磨呢,今天有什么好事啊。这不,涂山档头您老就上门了。”

    杨凡和林月如忍不住憋笑。小娘皮瞪了他俩一眼。

    “您老儿可好久不见来了,前两天掌柜的还念叨呢。只要您老一来,这条街上,连唱莲花落儿要钱的都不见踪影了。”

    “呸,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好像本档头是净街虎一样。有包间吗。”

    “那必须有啊,您老来了,就是包间全满了,小的也得把他们都打出去。给您老腾地方不是。”

    “哼,胡二,算你小子识相。接着,赏你的。”小娘皮说着扔出一块银币。

    胡二立刻夸张的往前一扑,稳稳地接在手里,然后顺势用嘴吹了一下,放在耳边听嗡嗡的响。

    “嘿,兴禾的银币,谢您老的赏。”胡二立刻眉花眼笑。

    兴禾的银币纯度三个九,早已在市面上打开了市场。

    这是大明成色最好的银币,远比佛朗机人运来的各种银币纯度高。而且做工十分精美。各路店铺都喜欢,人人都愿意收。

    这时候又有客人从大门走进来。就听身后一个清脆的声音说道:“是谁这么嚣张啊,要把客人打出去。”

582、乐安公主和驸马

    小娘皮生性专治各种不服,立刻柳眉倒竖,转过身来,看看是那个作死的,敢在京城地界上撩拨乃公。

    杨凡和林月如闻言也转过身来。

    小娘皮看清楚来人后,立刻眉花眼笑,亲热的上前拉着那人的手,说道:“咦!你怎么跑出来了。”

    杨凡定睛看去,只见对面也是一个西贝货,身高大概一米六左右,谈不上漂亮,身材有点微胖。

    但是一张鹅蛋脸带着婴儿肥,大眼睛长睫毛,看着珠圆玉润的。挺讨人喜欢的样子。

    林月如悄悄对杨凡说道:“老爷,是皇八妹,乐安公主。旁边的男的是驸马巩永固。她俩才成亲一个多月。”

    杨凡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姑娘就是李康妃(西李选侍)的女儿皇八妹。

    去年杨凡带兵驱逐客氏出宫,见过郑太妃、天启皇后张嫣、西李选侍。但是没有看到皇八妹。

    西李选侍当时,还托杨凡带话给崇祯。

    后来,崇祯尽释前嫌,想起从前西李选侍抚养自己的温情,和八妹亲情。没在为难她俩。还替自己的父亲封了西李选侍李康妃。给了太妃的待遇。封了皇八妹乐安公主。

    这娘俩儿,当初哕鸾宫失火时,一个被逼得要上吊,一个要跳井。现在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皇八妹,乐安公主朱徽是(音提,容貌美好的意思),母李康妃。尚巩永固。崇祯十六年去世,享寿32岁。

    乐安公主在明朝崩塌前病逝,也算是躲过了亡国的悲惨遭遇。在明朝的公主里,她算是命好的。

    哥哥崇祯很疼爱她,对她一直很照顾。她又嫁了一个很爱自己的丈夫,生了五个孩子。虽然不长寿,但是短暂的一生过的很幸福。

    她去世还没下葬,北京城被李闯攻破。驸马关门全家自焚。算是殉国而死。他们夫妇是明朝末年,皇室中少有的好人。

    “哼,就许你满城乱跑,就不许我出来透透气。”乐安公主皱了皱小鼻子,不满的说道。

    “哈哈哈,你是偷偷跑出来的吧,是不是。”小娘皮亲昵的抱着乐安公主的胳膊摇晃着道。

    乐安公主白了小娘皮一眼,说道:“那些老女人讨厌死了,我想见附马一面百般阻拦。要不是我会爬树,偷偷的翻墙出来,那有机会出来。”

    小娘皮在信王府做过内宅的护卫,是女百户。和崇祯夫妇很熟悉。

    皇八妹小时候和崇祯一起被西李选侍抚养长大,感情很好。崇祯出宫开府后,经常来信王府玩。和她熟识。

    明朝的公主没嫁人前,绝对是天之娇女。如果和皇帝是亲生父母的姐妹,就会更加尊崇。

    可一旦嫁人,哪简直就是从天上掉到地上了。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待遇差别。

    所以很多公主都不愿意嫁人,宁可单身一辈子,在宫里享福。

    “对了,我给你介绍哈,这是我的夫君,杨凡。”小娘皮知道公主是偷跑出来的,所以小声说道。

    杨凡连忙躬身施礼,说道:“杨凡见过巩夫人。”

    乐安公主顿时对杨凡大生好感,这个在京城里传神了的杨将军,果然知情识趣。知道自己不想暴露身份,才特意这么说的。

    小娘皮似喜似嗔的白了杨凡一眼,哼,你倒是会说话。转身看向巩永固,小声说道:“这位就是你夫君吧”

    巩永固连忙向杨凡等人施礼,说道:“巩永固见过杨将军,见过杨夫人。”

    杨凡也连忙还礼。

    杨凡仔细看去,发现巩永固身高一米八左右,比自己高一些。人很结实,仪表堂堂,剑眉星目,脸上棱角分明,一看面相就是一个很正派的人。

    心里对他的印象很好。杨凡一向认为皇室里边混蛋多,有真本事的,有德行的少之又少。

    太祖活着的时候全国才58个宗室成员。到了朱棣时期,宗室成员已经发展到了127人。朱载坖时期,老朱家的宗室有4.5万人。万历时期10.3万人。到了崇祯年间,有人粗略统计了一番,明朝宗室不下20万人左右。

    按照礼法,出了五服就不是亲属了。按说不会积累出这么多宗室来。可朱元章舍不得自己的后代受苦。

    他定的降级顺序是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个等级。

    降到奉国中尉后,子子孙孙永远都是奉国中尉,不在降级了。一直保持在宗室之内,领一份钱粮。才造成宗室这么多人。

    如今两百多年下来,宗室人数已经多到养不起了。

    大明一年的货币税收只有四百多万,宗室一年的俸禄就需要863万两白银。仅仅宗室就足够让大明破产了。

    现在,一年军费至少700多万两,再加上养宗室八百多万,实在是支出不了。朝廷也只能靠拖欠、挪用官员工资,加派辽饷等手段维持。

    官员不发工资,那就只能刮地皮、吃回扣、漂没,要不怎么生活。

    既然养不起宗室,只能逼得户部,想出一些阴损的招数来对付宗室。

    宗室每年都有死的,也每年都有新出生的。死的直接销户,就不用给钱了。新出生的朝廷要给起名字。有了名字才能领钱粮。

    文官们拖延着不给起名,不起名就没有这个人在册,就不用发钱粮。导致好多宗室三十多岁了,连个名字都没有。在大明当黑户。

    宗室又不让经商,不让种地。因为顾及皇家脸面,又没有谋生的自由。俸禄又拖欠。导致很多人饿死。

    好在公主们还算不错,尚的驸马都是大富商之家,生活还是过的不错的。

    杨凡看在这里说话不方便,于是小声说道:“咱们楼上谈吧。”

    胡二,也看出来了,这新进来的一对小夫妻,也是贵人。

    连凶名赫赫的涂山档头也要着意巴结,肯定也是大有背景之人。立刻满脸堆笑,把几个人带到三楼的最好的一个包间。

    “三层我包了,不要让闲杂人等上来打扰。”杨凡回头说道。然后向后抛出一颗金瓜子。

    胡二闪电般的抓住,手脚之伶俐,让杨凡都惊叹不已。心说这小子,真是一个市井中的优秀人士。

    张成安排了两个人守住了二楼上楼的楼梯。自己和另外两个人,在三楼的散座上坐了。驸马带来的三个随从坐了另一桌。

583、杨凡传授全鸭宴

    进了包间,五个人坐好。

    杨凡让公主和驸马点菜,杨凡表示一定要请客。

    乐安公主和驸马推辞不过,也只好听杨凡的了。

    公主和驸马就是奔着鸭子来的,点了一只肥鸭。

    剩下的就不肯再点了。

    杨凡一看这样不行,菜太少不成话,五个人总不能吃一只鸭子吧。

    杨凡接过菜单准备多点几个菜。拿起一看,发现他家的鸭子菜品好单调。

    除了烤鸭外就没有别的了。

    不仅有些皱眉,看来着大明朝还没有把烤鸭的各种吃法挖掘出来啊。

    这时候,老板听说涂山档头来了,陪着两位贵人在三楼,赶紧上来伺候。

    杨凡放下菜谱,对老板说道:“我进来时,看到你们大门前,挂着八个幌子,是吧。”

    一听这话头,老板立刻打起精神来,立马知道这位爷可不好伺候。

    只有懂规矩的老牌饕餮,才会这般问话。

    这位贵人看着年轻,但是一身的杀气。一看就是战场上下来的贵人。可得伺候好了。

    老板擦了一下汗,说道:“贵人没看错,本店确实挂了八个幌子。”

    挂几个幌子是有说道的。

    后世整个帝都,只有一个家回民饭店敢挂八个幌子。

    “这种档次的馆子,也是顶级的了。是不是客人点什么,你们就能做什么。”杨凡放下盖碗茶,慢丝条理的说道。

    按照规矩,敢挂八个幌子的是顶级的饭店了。天南地北,山珍海味,只要饭店能做的,在这里都可以点。

    “这个是自然的,小店当初敢挂八个幌子,也是有些本事的,咱们的厨子不说是这京城头一份,也差不多了。”老板颇有些自豪的说道。

    “那好吧,除了烤鸭之外,我再点几个和鸭子有关的菜,你们做好了端上来。火燎鸭心、盐水鸭肝、水晶鸭宝、芥末拌鸭掌、炸胗肝、爆鸭心、鸭架白菜汤”

    老板傻眼了,这些菜听都没听说过啊,这可怎么做啊。

    小娘皮和林月如顿时开心起来。

    她俩就是两个没事也要找事,惹事就怕事小的主。看着老爷刁难这家的老板,兴奋的在一边看戏。

    公主和巩永固也惊讶的听着这些菜名,他们听都没听说过。

    老板一边擦汗,一边说道:“贵人稍等,我这就把大师傅给您叫过来。这个,这个,老朽确实不是做菜的,可真不敢说了。”

    杨凡随意的挥挥手,老板如蒙大赦,赶紧擦着汗下去了。

    如果挂出八个幌子,客人点了菜,厨子做不出来。

    客人可以下楼走人,顺便把幌子摘走。

    那可就丢人丢大了。这家饭店在京城就算是栽了。

    公主有些不好意思,来吃个饭,总不能拆人家招牌啊。

    “杨将军,不必太为难店家,我和驸马就是出来随便吃点东西。一般的菜品就好。”

    杨凡笑道:“我没有为难他们的意思,就是看到他家的菜品非常的单调。除了烤鸭一味菜,再就没有了鸭子做的菜,有些可惜。他们要是不会做,我指点一下他们,让你们吃个新鲜的。我不会真下去摘他们的幌子的。”

    乐安公主心地善良,听他这么说这才放下心来。

    “老爷,老爷,你说的这几个菜,真的有吗,好不好吃。”小娘皮立刻抓住了重点,这些菜品她都是第一次听说。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当然有啦,我师傅就会做,后来传授给了我,我就是大明唯一的全鸭宴传人。如果你拜我为师,我就传给你。”杨凡调笑道。

    小娘皮立刻柳眉倒竖。

    在桌子底下,伸出小手,熟练的找到杨凡腰上的那块手感最好的软肉,拧了一圈。

    公主看的好生羡慕,看看人家小夫妻,活的多自在。

    自己和驸马总是端着,和驸马睡觉前,驸马还要先拜自己行礼,向自己申请,自己允许才行。搞得严肃无比,生活还有什么情调。

    连驸马巩永固也看的忍俊不禁,憋着笑。

    心说这杨将军在京城好大的名头。也是一个能止小儿夜啼的人物。没想到私下里,竟然是这么有趣的一个人。

    不大一会,大师傅跟着老板跑了上来。

    “贵人,不是俺夸口。这大明十八省,水陆山珍,没有我不知道的菜品。贵人报的这几个菜名,我连听都没听说过。您确定有这几道菜吗。”

    大师傅是一个七十岁的老翁。他二十年前就不下厨了。如今的厨子都是他徒子徒孙。他就负责监督。

    老头子有真本事,脾气也不好。有着手艺人的自尊和硬气。

    杨凡心说,这都是后世的菜品,你们要是会做,那才见了鬼了。

    “拿纸笔来,我把做法写上,你们下去按照我写的做。”

    老板赶紧让伙计拿来纸笔,交给杨凡。

    杨凡不假思索,刷刷的一阵笔走龙蛇,很快就把菜的做法写好了。这几道菜都不难做,有半个时辰也就做好了。

    “贵人要喝什么酒,小店这里有上好的帝都黄酒。是本店的招牌特色酒。”

    在过去,华夏的上等酒水从来都是黄酒。白酒辛辣,是不入正席的,都是贩夫走卒,下层百姓在喝。直到民国都是如此。饮酒习惯的改变是五零年以后的事情。

    黄酒有四大流派。帝都黄酒是一派。但是在近代帝都黄酒失传了。

    “行,就是它吧。切些姜丝来,放在酒里,用锡壶盛酒,下边用黄泥小碳炉热着。”

    老板一听,这位贵人一定是美食家,喝黄酒都有这么多讲究。赶紧下去准备。

    “现在天气冷了,黄酒里加些姜丝,烧开了喝。可以补气活血,舒筋通络,健脾开胃,发汗驱寒。”

    公主说道:“原来喝黄酒还有这么多的说道,杨将军真是雅人啊。”

    小娘皮自豪得说道:“我夫君最会吃了,自从嫁了他,我的嘴都养刁了。”

    杨凡笑道:“这世上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众人一阵大笑。

    “殿下,今日就是出来吃饭的吗。”小娘皮问道。

    公主说道:“我前日和皇兄求了恩典,准许我在南锣鼓巷小区买一套房子,公主府我实在是住够了,一天也不想待了。我准备买一套别墅和驸马搬过去住。”

    杨凡和小娘皮对视一眼,崇祯对这个妹妹可真是不错啊。按照规矩,大明的公主嫁人后,只能住在公主府。

    公主想和驸马共寝时,传召驸马来公主府。平时驸马是没有权力找公主的。这根本就不是正常夫妻过的日子。

    公主想私下买房,和驸马双宿双飞,他居然同意了。可见他对这个妹妹的骄纵和疼爱。

    小娘皮说道:“原来公主是今天下去看开盘的。你们遇到我们可真是找对人了。这个小区就是我夫君开发的。”

584、南锣鼓巷小区开盘二

    杨凡笑道:“如果公主喜欢,臣送公主一套也就是了,何必跑去排号呢。”

    乐安公主连忙摆手道:“不可,不可。皇兄对我要求极严。绝对不能接受臣下礼物的。”

    杨凡点点头,他知道崇祯励精图治,一直想整顿官场的腐败,皇室自然要以身作则。

    于是说道:“那好吧,就给公主一个成本价格吧,总没有赚皇家钱的道理。”

    乐安公主这次没有推辞,接受了。拱手道:“那就多谢杨将军了。”

    杨凡拍拍掌,张成从门外进来。

    “去通知一下成煜,就说小区的楼王不卖了,就标示出已售字样吧。”

    “诺,老爷”

    张成转身出去派人去通知。

    这时候,新菜也做好了,活计们端了上来。

    除了全鸭宴的菜,还有几个本店的特色菜。

    掌柜的在做好后,和大师傅私下尝了一下才装盘。

    这几个利用鸭子边角料做的菜品非常好吃。平时这些内脏和鸭掌都是扔掉的。没想到居然可以做的这么好吃。

    大师傅是专业人士,一尝就知道,这几道菜绝对不是客人刁难的,从味道上就可以看出来。

    这么好吃,绝对是千锤百炼,反复改进才形成的。制作方法、左料配置,以及口味品格都已经臻于完美。

    大师傅感叹自己,真是小看了这天下的厨师。自以为大明菜系自己无所不知,今日才知道天外有天的道理。真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千万不可自满。

    掌柜的和大师傅给杨凡深施一礼,恭敬的说道:“这几道菜确实小店不会做。小店认栽了,这就让伙计下去吧幌子摘了。”

    杨凡哈哈笑道:“本将军今日是来吃饭的,可不是来砸你们招牌的。今日就是看你的鸭菜品种单调,一时技痒,指点你们一下,招待几位友人吃个新鲜的。你们也不必当真。”

    老板和大师傅一时间,又是羞愧,又是感激。

    老板说道:“今日这顿,算是小店的一点心意。今后只要贵人来,小店一概免单。老朽有个请求还请贵人答应。”

    杨凡道:“免单就算了,吃饭不给钱,饭吃的也不舒服。有什么事情就说吧。”

    “小店希望,今后可以在本店挂牌这几道菜品,希望贵人允许。”

    “嗯,这个可以。但是不许外传。”

    “一定,一定。绝不外传。”

    等老板和大师傅千恩万谢的下去了,杨凡招呼大家吃饭。

    小娘皮最先注意到了芥末鸭掌,好奇的看着。

    杨凡憋着坏笑,也不说破。看着她夹起一块鸭掌往小嘴送了去。

    嘴里还在说着:“真好,居然是脱骨的,不用吐骨头了。”

    鸭掌入口,清脆可口,正想夸赞一句。

    忽然一股超级强烈的辛辣之气,直冲脑门。

    “啊!”小娘皮惊叫一声,紧闭了双眼。眼泪都流出来了。

    杨凡心想,这个芥末是华夏本地产的黄芥末,要是西洋来的绿芥末,绝对能让小娘皮留下一辈子难忘的印象。

    芥末分黄芥末和绿芥末。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东西。

    中国的黄芥末是芥菜籽磨得粉末。而绿芥末是青芥辣源于欧洲,用辣根(马萝卜)制造,添加色素后呈绿色,其辛辣气味强于黄芥末,且有一种独特的香气。

    我们吃的寿司用的是绿芥末。

    但传统菜芥末鸭掌用的是我们自己的黄芥末。

    公主和驸马发现,小娘皮尝了一口鸭掌,怎么就哭了。正在奇怪。

    然后,杨凡啊的叫了一声。就看到杨凡呲牙咧嘴。

    小娘皮的小皮靴,在桌子底下踩住了杨凡的脚趾。

    小娘皮掏出手绢,擦擦眼泪,笑着说道:“这个鸭掌很好吃,虽然有点辛辣,但是辣的很过瘾。你们也尝尝。”

    几个人纷纷夹了一小块到碟子里,品尝一下。顿时,一片惊呼。

    “啊!好厉害,感觉脑门都飞起来了。”林月如惊呼道。

    “哇我都出汗了,怎么这么辣啊。”公主也吐着小舌头,哈哈的吹气。

    驸马爷眼泪都出来了。说道:“杨兄这道菜,虽然辛辣,但是吃着非常过瘾,够劲儿。”

    小娘皮也说道:“说来奇怪,这道菜辣的我眼泪都出来了。可是我感觉还想吃。真是奇怪。”

    杨凡笑道:“此菜冲辣香脆,鲜嫩可口。鸭掌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同等质量的熊掌的营养相当。掌为运动之基础器官,筋多,皮厚,无肉。筋多则有嚼劲,皮厚则含汤汁,肉少则易入味。在芥末中酌量添加些糖或食醋,能缓冲辣味,并使其风味更佳。”

    几个人虽然不明白胶原蛋白是什么,但并不妨碍她们听懂他的意思。大家惊奇这不起眼的鸭掌居然和熊掌的成分一样。以前把鸭掌扔了真是可惜了。

    小娘皮又夹了一片盐水鸭肝,咀嚼后点点头。说道:“这道菜我觉得非常适合做早餐的粥菜来吃。这盐水鸭肝吃起来口感细腻,软糯鲜嫩,吃起来真是一道好菜。”

    杨凡心里暗自点头,论起吃食,小娘皮倒是妥妥的美食达人。她对食物的评价,往往能深得其中三味。

    杨凡知道大明朝的驸马都是富商子弟。问巩永固道:“驸马家里是做什么生意的。”

    “家里是做染料生意的,小本经营而已,算不上什么大生意。”

    杨凡点点头,染料这东西是暴利。

    百姓家家都需要染布做衣服。染坊也是大量使用。

    这东西价格不透明,有的特殊染料价格是天价。难怪他家里让他出来选驸马,这个生意没有过硬的后台是做不稳当的。

    杨凡很喜欢传统的中国色调。

    大气唯美,端庄华贵,具有高尚的审美气质。

    和西洋传来化学染料配色一比较,高下立判,一个浅薄一个厚重,一个深沉,一个妖艳。华夏的色调,具有深厚的底蕴。

    看遍世间繁华,方知国色倾城。

    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国颜色,惊艳了时光,也温柔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岁月。

    “等有时间,我去拜访一下驸马家的染坊。我有一些染料的配方,如果驸马能做,以后我的军装布匹可以放在驸马那里去印染。”

    巩永固惊喜的说道:“随时欢迎杨将军大驾光临,巩家一定给将军调出满意的颜色。”

    这可是大生意。

    军队的服装需要整齐划一,一做就是几万匹布,这个印染量很大。

    他心里也有些感动,杨凡这是照顾他生意。

    当然,也是看在杨夫人和公主是手帕交的面子上。

    “哈哈,好说,好说,相信以巩家的在京城印染界的实力,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一顿午饭,几人尽欢。几个妹子都喝得小脸有些红扑扑的。黄酒后劲大。出来冷风一吹,微微的有点上头。

    公主拉着小娘皮的手,说道:“冰蟾啊,不知道你家的房子做的怎么样。外面都在疯传说,是京城从来没有过的舒服房子。”

    “你放心吧,我家的房子是最好的,我都想搬去住了。一会开盘仪式后,先开放参观,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000/ 第一时间欣赏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所写的《明末钢铁大亨》为转载作品,明末钢铁大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末钢铁大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末钢铁大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末钢铁大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末钢铁大亨介绍:
穿越明末蓟镇遵化古城,接收一家冶铁坊。看主角用铁和火重整万里河山。明末钢铁大亨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末钢铁大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