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明末钢铁大亨TXT下载明末钢铁大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末钢铁大亨全文阅读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     明末钢铁大亨txt下载     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461、汉军旗赶到

    整个营区的东部和南部全都陷入了混乱。

    冬季草原的风很大,呼呼的刮着,火借风势把营帐烧成了一片火海。

    皇太极站在楼车上,看的心里直滴血,这些辎重和粮秣从沈阳一路运来可不容易。今日被烧了很多。

    兵法上讲究食敌一担,等于节约自己十担。因为运输的成本太高了。所以,带来的粮草才宝贵。不到万不得已,轻易不动用,平时要以战区掠夺为主。

    相对这些明军,皇太极倒不是特别担心。他自信八旗的战斗力,远远超过明军。打起来以后,就失去了突然性。如果没有一开始就击溃,拖延时间对偷袭者不利。

    明军将领要是明白人,就懂得建好就收。不然,失败的就是他们。

    麻登云带着亲兵冲杀,左突右冲,很快他就发现,除了他的亲兵和家丁可以和两黄旗正面硬刚外,剩下的一万七千人,都是十几个也拿不下四五个人。

    幸好,出发前,他一再强调,必须以总旗为单位,不得分散。

    所以,今日虽然打的乱套了,可是明军都是一小群一小群的。没有分散开来。否则,早就败了。

    半个时辰后,南东两个方向,都被两黄旗逐渐控制住了局面。打成了胶着状态。麻登云的朴刀已经砍废了,全是缺口。迎面和一群白摆牙喇兵撞上了,当头的一个青年,生的好生威猛。

    身高接近一米九,挥舞着一根长柄狼牙棒,翻手之间,把四五个家丁砸倒在地。

    麻登云的家丁是着甲的,都穿着直身罩甲。可是这厮的膂力厉害,狼牙棒砸中人,基本都是血肉横飞,甲片零落和鲜血一起飞溅。

    麻登云顿感惊异,用满语大吼一声,“***,你是何人。某不斩无名之辈。”

    那个壮汉倒是会说汉话,瓮声瓮气的吼道:“你爷爷是正黄旗的鳌拜,你可听好了。”

    说完抡起狼牙棒就砸了过来。麻登云立刻双手用朴刀去挡,砰的一声巨响,全钢的朴刀杆子被狼牙棒直接砸弯了。

    鳌拜的大脚,一脚踹在麻登云的胸口。

    麻登云登登登后退了十几步,一下子坐在地上,双手虎口流血,朴刀脱手。

    两边的亲兵赶紧抢起麻登云。架着就往后跑。

    麻登云吐了口血,脸如金纸。麻登云的肋骨断了,感觉呼吸开始困难。

    麻登云咬牙道:“鸣金,撤退。”

    到现在,骑兵都没有出现,只有一种可能,麻禧那边出了问题了。

    麻登云这边立刻释放烟花,一朵朵璀璨的烟花飞上空中。通知谈世德撤退。亲兵和家丁断后。麻登云的亲兵训练有素,他们早就准备好了一窝蜂箭。

    这东西是一个纸壳糊的筒子,里面有五十只火箭。

    撤退时,点燃引信。对准了敌人,就是一阵嗖嗖嗖射过去。火箭在夜里喷着火,箭如飞蝗,密集的向着敌人射去,有效的阻止了敌人的追兵。

    鸣金收兵的信号一响起,正在格斗的士兵们立刻就放弃了对手,扭头就跑。他们一个总旗五十人,对付七八个建奴,此时已经落了下风了。被对方砍杀的只能抱团对抗。

    只要落单,几乎几个回合就被砍杀。

    鳌拜穿着三重甲,如同洪荒巨人一般,抡着狼牙棒就冲了上来,他本打算衔尾追击。可是,眼前忽然闪出来十几个麻家的家丁,抱着一个粗粗的筒子,对准自己。

    他还没有反应过来,上百支箭就飞火流星一般的飞来。电石火光之间,他急忙扔了狼牙棒,就地滚倒,抓起一具死尸,挡在身前。

    火箭的力道比弓箭大的多。尸体被鳌拜抓住侧着立了起来。转眼之间,就有十几支箭射中尸体。射的后背和刺猬一样,全是颤巍巍晃动着羽翼的箭。

    那些没有鳌拜反应快的白摆牙喇兵,十几个人被射中,每个人都中了七八支箭。射的他们手舞足蹈的挣扎着,然后摔倒在地,一动不动了。

    鳌拜的胳膊和手,一阵剧痛。

    那些火箭居然穿透了尸体,箭头从前胸透了出来。鳌拜的胳膊和手被箭头刺入,顿时血流不止。

    他怒骂麻登云卑鄙,但也不敢抬头。

    一道道火箭呼啸着从他身体的上方飞过。刮起的热风,炙热非常。火药燃烧的硝烟,几乎呛得他呼吸不到空气。

    这片地方被烟雾弥漫,什么也看不见了。全是白色的硝烟。

    他眼睁睁的看着麻登云被亲兵们架着,快速的撤退了。几乎所有试图追击的八旗都遭了秧,被火箭射死了一大片。身体和刺猬一样,还被没有燃尽的火药烧得漆黑。

    他们的衣服也被点燃,烧了起来。鳌拜从地上爬起来。看着一地棉衣被点燃的尸体,正在噼里啪啦的燃烧,烤肉的味道充斥着鼻腔,一时间也忍不住想呕吐。

    他拄着腰刀,看向远方已经撤退出了营地的敌军。眼里有了凝重的表情。

    这些人,并没有他想象中的不堪一击。反而要打起精神,小心应付。因为那些没看的起他们的白摆牙喇兵,都还在当蜡烛,躺在地上发光发热呢。

    麻登云很快就知道了为什么,骑兵没有按时从两黄旗的营地背后进攻了。他撤退的时候,看到了汉军旗和部分野人女真,赶到了战场。

    人数黑压压的一片,足足有五万人左右。而那个方向,就是骑兵进攻的方向。毫无疑问,麻禧倒霉,他撞上了掉队的汉军旗。双方大战一番后,麻禧被击退。

    麻登云心里庆幸自己没有恋战,幸好一看气势已经下来了,双打成相持,立刻当机立断的下令撤退。

    要是没有撤退,现在汉军旗冲上来,他就撤不出来了。

    不过今天战果不错,至少杀了千余人的建奴,还烧毁了很多的辎重粮秣。大大的挫伤了敌军高昂的士气。

    麻登云一口气跑回城下,看到敌人没有追来,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还好,因为天黑,皇太极又是一个谨慎的人。没有下令追击。而是先整顿大营。让他们有惊无险的全身而退了。

    谈世德也回来了,他脸颊上中了箭,是被担架抬回来的。

    麻登云赶紧招呼他们进城。谈世德被抬进医馆,咬紧牙关一直在昏迷之中。

    “你们怎么搞得,让主帅中箭了。”

    “麻帅,我家老爷被我们团团围住,护在中间。又竖起十几面盾牌,可是,还是被不知道哪里射来的箭,命中了脸颊。”亲兵们有些委屈的说道。

    当时,天黑的很。四面还有燃烧的营帐,弟兄们还在和建奴砍杀。现场十分嘈杂和混乱。

    也不知道黑灯瞎火的哪里躲着神箭手,一箭穿过盾牌缝隙,中正谈世德脸颊。

    麻登云一阵烦躁,谈世德这一躺下,他手下的兵马怎么办。谁来指挥。

    幸好那个百户家丁头子似乎看出了麻登云的担忧,赶紧说道:“我家老爷昏迷前,说把部队交给麻帅指挥。”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1462、赤峰围城

    麻登云看了看昏迷不醒的谈世德,挥了挥手,让亲兵们抬着他们的大帅赶紧进城。他一个人拄着朴刀,像是铁塔一般站在那里。

    直到最后一个人进了城,他才转身回去。他身后吊桥发出令人牙酸的声音。被缓缓地拉起。建奴明显有些被打懵了。没有来追击。

    骑兵没有回来,按照约定游弋在外,司机给敌人制造麻烦。让敌人不敢全心全意的对付城里。如果城外没有威胁,敌人就会把城围死了。这样就会陷入被动。

    麻登云走出城门洞,看到对面三十几个女人穿着铠甲,打着火把,当前一人,一身戎装,腰系宽大的牛皮护腰,挂着一口御林军长刀。披着红色的斗篷。正是自己的妻子马兰。

    “这么冷的天儿,夫人你何苦出来挨这个冻。”麻登云感动的攥住夫人冻得冰凉的双手,一边给她暖着,一边心疼的说道。

    塞外可不比关内,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站了半宿可不是好受的。铁甲上都是白霜。显然,麻登云出城偷袭后,她就在这里等他回来。现在天都快亮了。

    “老爷,妾身好歹也是弓马娴熟的,要是有个特殊情况,也能助老爷一臂之力。”马兰笑笑说道。

    二人牵着马往回走。

    “老爷,今夜偷营可还顺利。我看到谈总兵被抬着回来了,好像受了重伤。”

    “建奴你又不是不知道,哪有那么好打的。他们骄横惯了的,根本没防备我们敢偷袭。开始的时候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我们趁乱砍杀了千余人。但是很快他们就控制住了混乱,局势就不利起来了。打到后来,也就是我们的亲兵和家丁还能和他们打个旗鼓相当,一般的兵卒,一个总旗都拿不下人家十来个人。”

    麻登云探口气说道,大明军队的士气,那真是不提也罢。

    这问题无解,因为症结在于拖欠,甚至不发工资。

    “老爷也不必气馁,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好歹我们也有城池立足,兵法有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咱们把城池守的牢牢的,再找机会杀伤他们吧。”

    麻登云看着夫人的英气勃勃的侧脸,温馨的笑了。

    这么多年了,阿兰还是老样子,一点都没变。完全不像是生了四个孩子的母亲。

    恍惚之间,他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的大同镇。

    那年,他父亲让他带着礼物,去拜访大同镇的将门马家。说是当年给他定了一门亲事,让他去大同镇的马府。

    给马老太爷送年礼,顺便看看他的未婚妻。

    他那时青春年少,春风得意马蹄疾,在大同城外的草原上,碰到了一个带着侍女,骑马射猎的英姿飒爽的姑娘。

    那一眼就让他怦然心动。那姑娘看着他那呆呆地傻样,发出了银铃一般的笑声,策马远去。

    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那个马家的小姐,已经给他生了三男一女了。

    马兰感觉他没有反应,诧异的转过头,顿时羞红了。都老夫老妻的了,老爷怎么还像年轻时那样呆呆的看着她。

    “老爷,”马兰嗔到。

    “啊,呵呵,刚才想起战场上的事情入神了。”麻登云尴尬的一笑。

    二人一时无言,麻登云默默的拉起她的手。

    她牵着马,低着头,感觉脸颊有些发烫。多少年没有这般温馨的牵手散步了。他俩默默的走着,享受着独属于他们自己的时光。

    “老爷,你说这赤峰城守得住吗。”马兰忽然低声说道。

    “守得住,守不住,都得守。朝廷铁了心,要御敌于国门之外,嘿嘿,哪有我们选择的余地。我们两家世代将门,卫国戍边百年有余,如果城陷,有死而已,总不至于让祖宗蒙羞。”

    “老爷,你提前把孩子都送到银川去,是不是就是担心守不住。”马云问道。

    “有我们在这里就足够,没必要搭上他们。谭儿今年都二十了,要是有什么事情,他能照顾好弟妹。府里的田地商铺也够他们生活了。不要想这些了。横下一条心,跟建奴死磕到底。”

    麻登云心里也有些悲愤,内阁完全是瞎指挥,这么安排惨败是一定的,丢了赤峰城,整个热河门户顿开,自己肯定是难以脱罪的。

    撤退是不可能撤退的,他要是战死在这里,皇帝还能顾及他的殉国,照顾麻家。

    他要是失地后撤,恐怕就会遗祸家族了。其实,他没有选择。

    马兰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当今皇上虽然年少,但是十分苛刻严厉。立功不一定有赏赐,但是失地可是要砍脑袋的。

    二人一时间,相对无言,都叹了口气。

    第二天一早,牛角号声从四面传来。接着数百面牛皮大鼓,咚咚咚的敲响。麻登云登上城楼,推开窗子,四面看去,只见蒙古大军黑压压的一片,铺天盖地而来。

    建奴在后面压阵。还有很多的汉军旗推着佛朗机炮和发熕炮车,好多奴隶推着楯车正缓慢的出营,向着城墙赶来。

    麻登云皱眉,他十分讨厌这些楯车。

    八旗楯车上的盾牌由厚木板包覆牛皮、铁皮复合而成,这样制成的楯车“小砖石击之不动,大砖石击之滚下,柴火掷之不焚”,具有很强的防御力。

    明军虽然已经大量装备火器,这些火器主要针对的是无甲、少甲的蒙古轻骑兵,所以在面对楯车时威力严重不足。

    麻登云知道,这种楯车是建奴偷师大明,又加上自己的改进而来的。

    明嘉靖时,为了应对“北虏”蒙古的威胁,戚继光、俞大猷等一批军事家开发出了“环车为营,铳炮击敌”的车营。

    明军将战车作为搭载火器的载具和可移动的壁垒,有效克制了以骑兵着称的蒙古军队。万历十二年(1584),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满洲各部、进攻玛尔墩山城时便使用了楯车。

    攻城时努尔哈赤命三辆楯车并排前进,试图掩护士兵到达城墙下。

    楯车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建奴越来越重视的。他们开发出了很多战法。有的是野战战法。有的是攻城战法。还有对付骑兵的战法。在打败噶尔丹驼城骆驼炮的战斗中,楯车克制骑兵的战法,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现在,显然皇太极是利用楯车的攻城法,来攻打通辽城了。

    麻登云仔细观察,发现建奴每牛录中,每一百人配备四辆楯车,由二十五名士兵操作。这些人都躲在楯车的盾牌后面,城墙上的弓箭和火枪,很不容易打到他们。

    每一辆楯车后面都猬集成团二十余人,他们还头上顶着盾牌,前面又有楯车挡着,基本没法攻击他们。而他们一旦推车到了城下,立刻就会竖起梯子爬城。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1463、楯车攻城

    麻登云在城楼上观察,夫人马兰披挂着甲胄,带着十几个带甲持刀侍女,拎着食盒来给他送早餐。

    “老爷,吃点东西吧,早上冷,妾身做了混沌,趁热吃暖和一下。”马兰笑道。

    麻登云笑笑,端起海碗,拿过勺子,西里呼噜的吃了起来。

    混沌用的是本地的羊肉,非常鲜嫩,汤里还撒了野葱和叶韭菜花酱,非常可口。

    “慢点吃,别烫着。”马兰说着向城外看了一眼。她看到城外萧杀的气氛,也不禁吸了一口冷气。蒙古诸部的兵马铺天盖地,黑压压的一片。

    昨晚偷袭,杀敌两千余人,自己伤亡了四千多。虽然有战果,也是惨胜。现在城里的兵马还剩下七万左右。面对敌军还是压力很大的。

    不过好歹,打击了建奴和蒙古***的士气。这对守城是非常有利的。

    “老爷,那就是楯车吗。”马兰看着远处,慢吞吞的向前行进的楯车问道。

    “不错,就是那玩意儿,当初老奴酋努尔哈赤进攻开原、铁岭的作战中,就是使用他们改进过的楯车参与攻城。这东西可以有效抵挡火枪和弓箭,没有重型火炮难以对付。可以成功的将士兵掩护至城下。到达城下的八旗军或者挖墙脚损坏城墙,或者架设云梯登上城墙,最终二城先后沦陷。”

    马兰看着那些作为后备的楯车出神。她说道:“当年我二叔,在萨尔浒之战中碰到的就是这东西吗。”

    麻登云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这是马家的伤心事。马家的七总兵之一,马林的两个儿子,就是战死在萨尔浒。当时,马林二子马燃、马熠皆战死,“死者弥山谷,血流尚间崖下,水为之赤”。

    马林后来又战死在开原。马家和建奴仇深似海。

    萨尔浒之战中,马林率北路开原军出三岔口,三月初一抵尚间崖(在萨尔浒东北)。

    得知杜松军兵败,不敢前进,将军队分驻三处就地驻扎,挖掘三层堑壕,将火器部队列于壕外,骑兵殿后。

    又命部将潘宗颜、龚念遂分屯大营数里之外,以成犄角之势,构成一个品字形。

    “建州兵结阵,前一层用板约五六寸,用机转动如战车,以避枪炮。次一层用弓箭手,次一阵用小车载泥填沟堑,最后一层仍用铁骑,人马皆重铠。俟火炮既发,突而出,左右翼殊死战,人莫克当者,官兵不能支。”马兰小声念道。

    这是马林的亲兵逃回来后,汇报的当时战况。

    “这盾车确实棘手,我这些年也在苦思破解之道。”麻登云说道。

    “老爷可有想到办法吗”马兰愁眉不展的问道。这东西是明军每次碰到都吃大亏的东西。浑河血战白杆兵也是被这东西逼近阵地的。

    “我倒是没想到太好的办法,唯一有效的就是有充足的大炮,远距离用球形实心弹击碎盾车的木盾,不仅可以阻止敌人用楯车掩护,还可以用碎木造成更大的杀伤。可惜,重炮太少了,而且不便于野战机动。守城还凑合。”

    马兰点点头,是这个道理,这个办法条件苛刻。

    他们毕竟不是杨凡,杨凡的步兵有大量三磅炮,轻便到可以跟随步兵前进。对五百米的楯车,可以做到炮炮穿。楯车在杨凡的步兵面前,就是送死的。

    “不过,袁督师在守宁远城的办法,倒是可以借鉴。辽东镇的锦州和宁远、大凌河城都多次打退建奴的进攻。他们的办法也十分有效。”

    麻登云说道:“那就是万人敌。用柴草淋上火油,外包棉被,捆扎紧实撒上火药。等楯车推到城下,点燃投下,可有效烧毁楯车。”

    二人正说着,忽然听见一声炮响。

    城下的蒙古军阵开始动了,建奴在后面压阵的铁甲重骑兵,忽然跑出一支百人左右的重骑兵。

    他们先冲到蒙古步兵的前面,然后越过他们,跑到距离城墙百米距离,开始绕城奔跑,一边嘴里呜呜的叫着。同时,拿起建州的重型弓箭,在明军的射程外不停的向着城垛口放箭。

    这些骑兵的骑术和箭术十分精良。每一次弓弦响起,几乎都伴随着一声守军的惨叫。守军有城垛口掩护,只漏出很小的头部,还带着铁盔。可就是这种情况下,还是有很多人面部和颈部中箭。

    城楼前面的垛口上,一个小旗惨叫着被射的向后飞起,砸在地上。他被射中了锁骨。铲子形的箭头直接把锁骨切断,形成巨大的伤口,鲜血喷溅,眼见不活了。

    “铁头子,建奴一上来就给我们先来个下马威。”马兰咬牙骂道。

    所谓“铁头子”,乃是后金骑兵中“最劲无敌者,人被铁铠二重”。马林部就是被楯车欺近,然后铁头子决死冲锋才一败涂地的。

    “传令下去,各部兵马暂避,不得还击。”麻登云下令道。

    建奴的箭术是明军不能比的。明军只有长枪手,才箭术比较娴熟。

    明军的长枪手还兼职做弓箭手,“军士各执一器如枪刀之类,然皆必兼以弓矢焉”。在战场上,长枪手既要和敌军阵列互相捅刺,拼命肉搏。在敌军没有抵达交战距离前,还要使用弓箭进行远程射击。

    这是从唐朝府兵制时期,就传下来的老传统。

    这是明代使用长枪手的特殊地方,当时,比较出名的长枪兵,不论是山东的长枪兵,还是豫西山区棚民组成的毛葫芦兵,这些以长枪着称的兵种皆擅长使用弓箭。

    麻登云手里的长枪手不多,所以,精于箭术的士兵很少,对射是很吃亏的。不如先暂避锋芒。等敌军抵达城墙下,再攻击爬城的敌军。

    “传令,各个马面敌台,佛朗机炮和大将军炮开火,目标对准蒙古人后面的盾车迟滞他们的行动。让各部把滚木礌石搬上来。”麻登云下令道。

    随着命令传达,布置在马面上的火炮开火了。

    轰轰轰!一时间炮台上的火炮,喷出浓烟和烈焰,一颗颗球形实心弹,呼啸着越过步行结阵的蒙古大军,向着盾车飞去。

    可惜麻登云的火器太差了,口径还小。火药也制作极差。工部的老爷们吃了太多回扣,弹药的威力很差,而且好多都过期了。哑炮很多。

    四百米以上的距离,炮弹的威力就大打折扣了。

    一个是打不准,第二个是很难穿透。

    这些炮弹的重量,大多数都在三斤左右,远处的楯车有五辆被打中,一辆被击中轮子,直接把轮子打碎了,车子一下子向左倾倒了下来。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1464、爬城

    这辆楯车一侧的轮子没了,马上就栽倒了。把后面的人都露了出来。

    随后,一发三将军炮的实心球形弹飞来,把后面惊慌失措的十几个人打了个正着。三个人被穿透,两个人被擦了一下。

    三将军炮尽管不大,但是四百米处的炮弹,存速仍然不可小觑。

    直接命中,人体糜烂,擦边也会造成肢体断裂。

    这五个人顿时倒地。阿布凯立刻大吼:“你们六个抬着那边的车轴,不得停止前进。”

    他属下的十几个人顿时苦了脸,楯车沉重,显然这是要不停的轮换。可是要遭罪了。

    这个时候,建奴军法森严,没有命令撤退和畏缩不前的,一律处斩。

    所以,尽管楯车的轮子碎了一个,就是抬着也得继续前进。

    麻登云仔细看着,十几门火炮的战果不太好,只打中三辆楯车,这已经打了五轮了。

    这个年代的火炮准头确实不怎么样,主要加工精度不行,密封也不好。炮弹也不够圆形。

    蒙古人先动了,他们没有等待后面缓慢行进的楯车,他们扛着简易制作的梯子,向着城墙发动了进攻。

    因为皇太极说了,先登的部落,可以优先抢劫。

    第一排的牧民兵,举着小圆盾。这些都是生牛皮蒙的,第二三四排都是持着长矛。再后面,是持弯刀的精锐,最后是拿着大弓的射手。

    赤峰城不临近河流,护城河没有水源。而且这座城池只是简单的夯土,挖护城河的泥土用来夯筑城墙。形成了一个平缓坡度的壕沟,没有什么阻碍作用。

    大批的蒙古兵顺利的接近了城墙。

    “三眼铳和弓箭发射,准备震天雷。”麻登云大吼道。“城里的投石车,发射。”

    赤峰毕竟是东林设计的辽河上游防线的核心城池,攻守战具还是充足的。

    这里是稀树草原,木材都要从山区运来。而这里的土层也比较薄,一尺多深下面就是沙子。

    属于那种自然环境非常脆弱的地方。只能放牧。

    开垦的话,很容易把下面的沙子掏出来,被大风吹起,从而变成沙漠。自然这里也缺乏石头。

    赤峰城是用南面山里烧的石灰,混合黏土沙子夯筑起来的。所以,这里的滚木都是循环使用的,都是在原木上钉上铁钉,像是狼牙棒一样,两头有绳子和绞盘。

    从城头砸下去,然后在拉上来。要是直接丢掉,很快,城里就没有滚木可用了。石头也一样,都是从南边山区采石场开采的,冬季在路上泼水结冰,然后用牛马拖曳到这里的。

    石块主要用于做建筑材料。此时,也顾不得了,城内储备的石料,先征用作为投石机的弹药了。

    城内有十几台小型投石机。纷纷向着城外发射碎石。不时有向前行进的蒙古兵被砸中,惨叫着倒地。他们的牛皮头盔防御石块很差劲。

    眼看着蒙古人走到了三十米的距离,进入了护城河。这里干涸的河道,两面都是平缓的坡道。没有任何的阻碍作用。因为挖的深了都是沙子。是没法像黄土一样直立的。

    当初建城的时候,已经尽量选择土比较厚的地方了。但是这里挖下去一米多还是沙子。草原上甚至只有一尺土壤。

    三眼铳纷纷开火,一时间城头上烟雾弥漫。其他杂牌的火铳也纷纷开火。这些兵马的火器都是上百年传下来的,万历朝就没怎么给西北的军队发过新的火器。

    破落户铳、四眼铳、连子铳,拐子铳,迅雷铳……等纷纷开火。

    这些火器十分庞杂,质量也参差不齐。有的甚至在发射时就炸膛了。射手扔了铳,捂着脸惨叫。

    三十米内的蒙古人,陆续有一些倒地不起。被铅弹击中后,这些人直接栽倒。但是,大部分人仍然冲到了城下,他们立刻把梯子架起来。

    赤峰的城墙不算高,只有六米多,毕竟时间有限,没有修筑太高。

    三排蒙古兵,手持五米四长的骑兵用长矛,加上身高和手臂的加持,完全可以够到垛口。一时间,密密麻麻的长矛头,向着垛口攒刺。

    守军则用刀和各种兵器格挡。同时还得防备,后面用大弓射箭的蒙古人。

    看到垛口***扰,刀手们把弯刀咬在嘴里,开始爬城。

    麻登云皱眉的看着这些悍勇的蒙古人,这种打法,倒是给他制造了很多的麻烦。

    “用插竿子,把他们推下去。”

    随着一声令下,士兵们拿起插竿,双手握紧,向下顺着梯子捅下去。

    插竿是一种既可抵御敌人利用飞梯爬城,又可用来击杀爬城之敌的工具。

    四米多长的木杆,顶头是一个横置的弧形的刀刃。用来向下推杀梯子上的敌人。

    当敌人飞梯靠近城墙时,可以利用叉竿前端的横刃,抵住飞梯并将其推倒。或等敌人爬至半墙腰时,用叉竿向下顺梯用力推剁,竿前的横刃亦可击杀不少敌人。

    格根咬着弯刀正在奋力向上爬,他是部落里的勇士,每年的王爷举办的大会上,他都能摔跤第一。在他看来,只要他爬上去,他就会像是苍鹰击杀鼠兔一样,杀死这些明人。

    可是突然,他眼前寒光一闪,一个半月形的,闪着寒光的硕大兵刃,从上面大力的推了下来。

    咔嚓一声,他正在抓着梯子爬城的两只胳膊被刀刃削断,他惨叫一声栽下梯子。两只断臂鲜血狂喷。这个插竿接着,顺势又插向他身后的一个十夫长,十夫长一条大腿被切断,也跟着掉了下来。

    插竿的刀刃金属部位有七八斤重,又是从上面推下来,力道非常大。

    第三个人,终于有了反应时间,赶忙用弯刀去挡格,可是插竿冲击力十分巨大,他虽然挡住了插竿,但是还是和身后的几个人被从梯子上推了下去,摔倒在地上。

    然后,那个插竿三下五除二的,把粗制滥造的,胳膊粗细桦木梯子铲断,化作一堆碎木头。

    皇太极在一辆巨大的吕公车上,冷冷的看着前面蒙古兵的攻城战。这种武器,他还是第一次见到。看来麻家的好东西不少啊。

    他也算从小跟随努尔哈赤作战,各种攻城战没少经历。满洲统一战争中,几乎经常打攻城战。可是这种防守利器,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1465、胶着的厮杀

    皇太极正看得入神,只见又从城上投下数十条铁爪,每一个都带着四根尖锐的铁钩子,用铁链系着,从垛口投下,专门对准猬集成群的蒙古兵。

    城上的力士每一次投下,都会击中三五个人。

    这东西十分恐怖,本身重量不轻,又是居高临下投掷,蒙古人只是身穿皮袍,最多加个皮甲。根本挡不住这东西。

    这东西和十八般兵器的“抓”类似,鹰爪一样的铁钩尖端,直接就会把人勾住。甚至能把指挥的军官扯到城墙上俘虏。

    范文程小声说道:“大汗,这东西叫做飞钩。有四个尖锐的爪钩,用铁链系之,再续接绳索,待敌人冲到城墙下,准备登梯攀城之时,出其不意,猛投敌群,一次可以击杀击伤数人。”

    皇太极点点头,说道:“麻家当年是辽东四大将门之一,果然是有些东西的。朕幼年时经常听父汗提起麻贵老将军,父汗也是钦佩的很呢。”

    一个蒙古百夫长,给飞来的钢钩子穿透了肩胛骨,惨叫着被城上的力士,提溜了上去。他惊恐的四肢乱蹬,不住的惨叫。可是无法挣脱。

    只见弓弦一响,一支雕翎箭射中了他的脖子,硕大的铲子形箭头,直接把他的脖子铲断大半,脑袋还剩一点皮,挂在脖子上。

    鳌拜看看四下惊恐的蒙古人,大吼道:“看什么看,都给老子爬城,快点。谁敢畏缩不前,这就是下场。”

    周围的蒙古人,看监战的正黄旗骑兵如此凶悍,都纷纷继续往城上爬去。

    建奴的铁头子重骑兵,纷纷绕城呼喝,同时用重型弓箭不停的射击城垛口。掩护蒙古人爬城。蒙古的步兵大弓手,也采取抛射的方式,在后面不停的放箭。

    城头上的战斗已经进入白热化,守军伤亡很大。他们为了挡住爬城的敌人,不可能不露头。而露头就有可能会被弓箭点名。

    麻登云看到开战才一个时辰,就有七八百人被抬了下去,心里也是十分焦急。这个伤亡可不小,但是没办法,只能死扛。

    眼看着,压住了垛口的守军,蒙古人再度吹起了牛角号,扛着梯子,潮水一般的第二波冲了上来。这一次,他们纷纷把梯子上的钢钩子,勾住城垛口,然后开始玩命的往上爬。

    城头一阵慌乱,有些官兵冒险探出身子,用三眼铳、四眼铳射击,结果被弓箭射死。

    “放夜叉擂,快点。”麻登云大吼道。

    皇太极看着这一次,三万多人扛着梯子,密密麻麻的搭上了城墙,心里松了一口气。这次攻城伤亡可不小。他可不愿意这里变成一台绞肉机。

    要是这里打不开局面,后面也别想入关了。

    他清楚的知道,关外的十五万大军都在这一带。除了京营这些人就是大明边军的精华了。他相信,只要击溃了这些人,长城根本挡不住他们。

    阿敏笑着说道:“看来麻登云没有办法了,这一次我们就能登城。”

    李永芳陪着笑,没有说话。他就算有不同意见,也是不会说的。

    阿敏笑声未落,就看到,城头上竖起了很多木头支架。他们有些疑惑,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

    然后,轰轰轰的一阵响声传来,一根根粗大的原木,上面钉满了半尺长的钢钉,整体从城垛上推了下来。这东西恐怕重量有千斤。

    这些东西叫做夜叉擂,又名“留客住”。

    这种城头防御武器是用直径一尺、长一丈多的木头为滚柱。周围密密地钉满了“逆须钉”,钉头露出木面5寸,滚木两端安设有直接两尺的轮子,再系以铁索,连接到绞车上。

    当蒙古人聚集在城下时,即从城上推下去,砸入敌群之中,然后绞动绞车,把夜叉擂重新收回,就可以起到连续碾压敌人的作用。

    皇太极这方向的城墙上,顿时密密麻麻的全是夜叉擂被投了下来。原本城墙上顺着梯子往上爬的蒙古人,纷纷被砸的骨断筋折,口喷鲜血,连人带梯子,全都砸的一塌糊涂。

    形势几乎瞬间反转,刚才还是眼看就要登城的情况,转眼间,这些梯子就被清空了。人被砸成肉饼,梯子断成碎块。城墙下到处都是碎肉和残肢,一时间血流成河。

    多尔衮看的一阵反胃,差点没吐出来。他毕竟年轻,经历的战阵还少。这般残酷的攻城战,他也没有经历过。和大明的城池一比。当年满洲统一战争中的攻城战简直不值一提。

    阿敏顿时有些恼羞成怒,骂道:“等老子杀进城去,把麻登云五马分尸。”

    皇太极没有搭理阿敏,看看天色,冬季白天短,这里下午四点就天黑了。

    “撤退吧,先回来修正一下,今日就到这里了。”说完,他下了吕公车,回大帐去了。

    其他人互相看看,也都走了。今日打成这个样子,士气已经完了。再硬打只是徒增伤亡。不论是谁,看看前方城墙被染得鲜红一片,都是会心生畏惧。索性,撤兵不打了。

    多尔衮看看阿济格,轻轻的摇了摇头,示意他们不要说话。他们现在功劳已经有了,没有必要再画蛇添足。

    武英殿里,崇祯和群臣深夜还在看着沙盘。

    不得不说,杨家的沙盘,可比地图好用太多了。整个长城内外一千里,地形、水流、沙漠、隔壁、沼泽、山地、山谷、道路、城市、村镇一清二楚。

    “根据最新的战报,赤峰城已经被围困五天了。麻登云守得住吗。”崇祯心里有些没底。他看向诸臣。

    “陛下,目前来看,兵部的决策是对的,现在建奴二十多万大军被牵制在赤峰城外的雪地上。现在正是严冬,那里的气候十分寒冷,人畜多有冻毙。没有房屋保暖,野地里可不好受,正是疲敝他们的好办法。”

    李邦华左右看看,见众人都点头,继续说道:“现在看战报,麻登云虽然伤亡很大,但是已经打退了建奴数十次进攻。守城最危险的就是前十天,如果前十天能坚持下来,就能把攻守之战打的旷日持久。在这般严寒的天气下,建奴减员严重,肯定会退兵的。”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1466、宁古塔一

    赤峰车血战的同时,杨凡带着大军正在行进之中。从绥芬河流域到辽河、太子河、浑河流域,可不近。不仅路途遥远,而且现在大雪封山,平地三尺雪。

    积雪能没到腰部,行走十分困难。

    还得脚下留神,尤其是北风坡,风把雪沫子吹到山棱线另一面堆积起来,你根本不知道雪有多深。不小心掉下去,有的雪窝子十几米深,如果没有人救你,靠自己是爬不上来的。

    再想重见天日,就得明年开春,冰雪融化了。

    幸好,杨凡提前发展了蒸汽推土机和蒸汽压路机。有了这两样神器。再东北的林海雪原行军也不是问题了。

    在行军过程中,沿途的部落听说去打建奴,纷纷加入。

    他们对打谁没有兴趣,但是他们对杨老爷许诺的军饷感兴趣。这些可都是平时做梦都想得到的物资啊。

    现在和南边大明的贸易,被天杀的建奴给阻断了。令他们苦不堪言。

    以前辽东是大明的时候,他们至少可以在每年秋天去开原、铁岭贸易。现在辽东成了战场了。他们也就彻底断了南边的物资来源。

    这些野人女真,基本不会织布,也不会冶炼铁器。搞得他们只能穿兽皮,用骨针。杨凡一许诺给他们布匹和盐、还有大米作为军饷和赏赐。他们眼珠子都红了。多少年没见到大米了。

    本来,他们看到大队的人马十分害怕,但是发现队伍里都是东海的女真人,也就大着胆子跑出来接触,没想到居然有这等好事儿。

    推土机轰隆隆的前行。积雪被三台并排行进的推土机推到两侧。后面的压路机直接把冰雪压实。大军就可以方便的走路了。

    沿途有树木的情况下,推土机直接把树木推倒,甚至连根拔起,然后把地面推平。看的那些东海野人,惊恐不已。

    对杨老爷更是当做神明一样崇拜。

    这种不靠牛马,喷着黑烟和水汽就能行进的钢铁怪物,不是神迹又是什么。

    尽管行军速度只有时速四公里,但是,连续走下来,也不算慢了。

    这天晚上,大军停止前进,原地宿营。

    杨凡和夫人们正在极地房车的二层吃饭。这一路行军,食物都是都是海参崴仓库里储备的物资。用蒸汽卡车转运来的。运的最多的就是冻饺子。

    杨凡有的是面粉,这里最多都是鹿肉。

    于是,海参崴基地的食品厂,就雇佣归化的野人妇女,进厂做女工,负责包饺子、包子。然后冻起来,用布袋子装着,收进仓库。可以一直吃到明年开春。

    因为饺子一煮熟就可以吃,非常快捷和方便,还能提供饺子汤,连开水都省了,是非常合适野营的食物。

    鹿肉非常好吃,肉质细嫩、味道美、瘦肉多。鹿肉筋膜等结缔组织少,可烹制多种菜肴。鹿肉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糖和一定量的维生素,且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

    这些鹿肉馅的饺子,配料用:榛蘑、黑胡椒粉、糖、洋葱碎等。洋葱已经在绥芬河流域开始种植了。因为鹿肉太瘦,有些干要加些植物油和水,反复浸透才好吃。

    对于种植洋葱的地方来说,气温和降水量是两个重要的因素。

    黑龙江冬季漫长、气温低,因此常年被认为不适宜种植洋葱。

    但是,在黑龙江省内有一些地区是比较适宜种植洋葱的,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鸡西市、哈尔滨市等。这些地区气候较为温和,温度适宜、降水充沛,白天太阳照射比较持久,晚上湿润度较高,这些条件都有利于洋葱的生长。

    海参崴和双城子离牡丹江流域很近,倒是可以种植洋葱。这东西好保存,对人比较好,是非常不错的食材。

    这里的养猪场才开始筹建,规模还小,提供不了太多肉食,目前主要是扩大规模为主。吃猪肉还要再等几年,养猪的规模大了才行。

    目前能提供的肉食主要靠打猎获得的野味,鹿肉和狍子肉最多的食材。毕竟这里野鹿和狍子漫山遍野的跑。要多少有多少。鹿皮已经是海参崴赚钱的一大来源。

    狍子肉太腥膻,肉质又干又柴,远不如鹿肉好吃。除了好捕猎,没有什么优势,毕竟叫傻狍子不是。所以最后选的是鹿肉。

    这些冷冻的鹿肉馅饺子,受到了东海女真的热烈欢迎。他们就没吃过这么鲜美可口的食物。第一次吃有的咬到了嘴唇。有的咬到了腮帮子,差点没把舌头也吞下去。

    这些冻饺子,五十斤一袋子,由蒸汽卡车运来。分发给这些野人。他们用配发的大铁锅,铲进去冰雪,然后煮开水,下饺子。

    驴蛋大人还会给他们五十人一组,配发一马口铁小桶的醋。还有小罐子的辣椒油。就是醋都冻结了,每次都得烤火化开才能吃。

    他们这些人一辈子也没有吃过醋和辣椒油,简直把他们美坏了。

    醋能开胃解腻,辣椒油可以防寒。他们自从吃了这两样东西,就再也离不开了。尤其是小铁桶的韭菜花酱和野葱野蒜辣椒蓉,那叫一个好吃,蘸饺子太好了。

    首领们一个个的跑去和驴蛋大爷说小话儿,就为了能多弄点辣椒油。弄点韭菜花和蒜辣蓉。

    小娘皮她们这些败家娘们儿,可不会吃冻饺子,她们要吃现包的。

    她们觉得拉着老爷一起包饺子,有一种家庭生活的温馨。不过,她们才看不上鹿肉呢,她们用的是鹿胎水发后和各种蘑菇、野葱等食材做的馅料。

    小娘皮还发明了,鱼肉馅的饺子,用江里没有毛刺的鱼肉做的,十分鲜美。杨凡也是服了,小娘皮不仅是一个美食家,还是一个有厨师天赋的人。虽然她都是瘸子打围坐山喊,自己十指不沾阳春水,都是指挥梅姨她们去干的。

    热气腾腾的饺子上了小炕桌,夫人们都美滋滋的围坐在周围,拿着筷子和小碟子,自己调配酱料。

    旁边一个小号的真火壁炉,烧得通红。房间里没有点灯。炉火红彤彤的,不仅足够照明,还特别有一种温馨的氛围。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1467、宁古塔二

    这一路上,她们还研究用鹿胎盘做美容用品。她们试用后感觉效果不错,还打算在超市里售卖,赚些胭脂钱。她们不缺钱,就是为了玩。

    陈曦贡献出了,她们陈家的鹿胎膏秘方。将鹿胎以煎煮,焙炒,粉碎,加红糖熬制,即为鹿胎膏。鹿胎膏是以鹿胎为原料,辅以人参,当归等20多种珍贵药材及20多道工序精心加工而成的。

    用这个秘方作参考,杨家的鹿胎膏也新鲜出炉了。只不过东北的物产更好,效果也更好。

    而母鹿的胎盘馅料的饺子,具有较强的补气养血、调以散寒的功效,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宫寒不孕等症。还治疗治虚损劳瘵,精血不足肾虚体弱、结核、肝炎服之亦好。男的吃了也是大补的。

    这冰天雪地的,她们最怕的是受凉,影响今后的子嗣。

    她们还年轻,至少今后二三十年都在生育年龄。她们即爱跟着老爷出来到处旅游,又十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她们虽然生了孩子,但是,生一个怎么成呢。

    这个年代的夭折率可是很高的。只有多生才保险。毕竟孩子多总有能长大的。大明讲究母以子贵,女人们争得就是谁能给老爷多生儿子。

    女孩子包的饺子,非常好看。比杨凡包的好看多了。

    尤其是梅香,别看人平时笨笨的,可是包的饺子,和元宝一样,胖胖的、圆圆的,非常好看。就和她一样,珠圆玉润的,十分可爱。

    梅姨给小炕桌上,上了四道配菜。一道牛蹄筋,一道拍黄瓜、一道肉皮冻,还有一盘油炸花生米。出征在外,条件艰苦,只能凑合了。好在热量和营养都还全面。

    “老爷,我发现壁炉的火光让人感觉非常的舒服,好安心,好宁静的样子。我特别喜欢和您围坐在壁炉前打发晚上的时光。”小娘皮吃了一个元宝一样的饺子,用手绢擦了擦嘴说道。

    “嗯,我也喜欢玩壁炉,可能是人类的祖先在洞穴里居住的时代,火可以加工食物,带来温暖,还可以吓退野兽吧。这些东西都融进了我们的基因里。从火焰中,我们能感觉到安全吧。”杨凡说道。

    尽管她们不知道什么是基因,老爷嘴里经常冒出一些她们听不懂的词语。但是,这并不妨害她们理解杨凡的意思。

    “对的,对的,我看书上说,我们人类的老祖宗都是茹毛饮血的。在洞穴里穴居的。后来才有三皇五帝发明了钻木取火,才有烤熟的食物吃。”小娘皮立刻赞同道。

    “老爷,我们赶了这么久的路,现在到哪里了。”陈曦忍不住问道。

    这些天,她们一直在赶路,沿途的景色也没有了开始的新鲜感,变得单调了起来。出去还要带上墨镜,或者用纱巾把眼睛蒙上,防止得雪盲症。

    杨凡随手抓起地图,看了一下,说道:“明天就到牡丹江了。嗯,那里现在叫做宁古塔。”

    “宁古塔”三字为满语音译而来,“宁古塔”一词满语本意为“六”,亦为满族传统姓氏之一(如依尔根觉罗、钮咕噜、富察、爱新觉罗、叶赫那拉等),宁古塔满洲改汉姓后多为“刘”、“宁”等姓。

    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海长公路古城村。是清朝政府设置在盛京(沈阳)以北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的东北边疆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清代较为出名的流放地。

    这里因为受到RB海的暖湿气流和西伯利亚寒流交锋的影响,雪比较大。后世着名的冰雪旅游圣地---雪乡,就在这里。

    这里雪下到四米都是常事。但这里也是水稻的产地,土地肥沃,十分富饶,周围的山川江河景色壮丽。尤其是镜泊湖风景宜人。

    这里是水路交通和陆路交通的枢纽,对边防十分重要。

    在清朝顺治、康熙年间,吴巴海、沙尔虎达、巴海、萨布素等将领统率军民,多次乘船自海浪河入松花江和黑龙江,迎头痛击入侵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入侵者。

    这里转运粮食物资和军队都十分方便。宁古塔以南走陆路交通,到这里换船,走水路可以到整个黑龙江流域。

    “老爷,老爷,我给女儿求的封地,不就是牡丹江流域吗”林月如听说牡丹江,立刻来了兴趣,大眼睛扑闪扑闪的看着杨凡。

    杨凡有些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这里是清朝流放地的事情可不能告诉她,不然伤心的哭起来,可麻烦了。杨凡又不善于哄女人。

    不过这里给了杨大小姐,她也不亏。

    牡丹江是松花江第二大支流,流域面积3.7万平方公里,和湾湾差不多大小呢。而且这里可都是平原啊,土地肥沃的,抓一把能攥出油来。

    这里还有十亿吨级的煤炭储量,五千万吨的铁矿石。还有数百吨的金矿和银矿。航运业发达,适合搞工业。

    “嗯,是哒,是哒,就是这里了。老爷给女儿的封地就是这里。”小娘皮笑眯眯的说道。

    妾室生的孩子,都是她的孩子,只能叫她母亲。林月如虽然生了杨大小姐,但是也只是杨大小姐的娘亲,而不是母亲。

    “咦,这里不是建奴的老家吗。”小娘皮忽然发现地图上写的是胡里改江。这是大明的称呼。只有老爷才叫做牡丹江的。

    这里冬天能把石头冻裂,肯定是种植不了牡丹花的。也不知道这里为啥叫牡丹江。

    杨凡笑着说道:“这里可是好地方啊。牡丹江、稻米仓,是一个富饶的地方。江里有鱼,山上有虎豹,漫山遍野的鹿和狍子、黄羊。还有金银矿、铁矿、煤矿。这里的平原还能开发出水田五十万亩呢。”

    林月如一听顿时心花怒放,没想到老爷这么疼爱女儿。

    给了这么大的封地不说,还有这么多的田地。这个时代,田地,尤其是水田是最最重要的财产。

    现在大米都涨到天上去了。一担大米要三两银子了。

    五十万亩啊,按照杨家高产水稻,亩产五担大米来算。足足300万担,一年土地收成就价值900万两。

    其实,这里是蛮荒之地,人都没有,猴年马月能把水田都开发出来。账也不是这么算的,真的有这个产量,粮价就打下去了。

    加上运输到京畿十分遥远,除非修一条到海参崴的铁路,否则走陆路,搞不好要赔钱的。

    但这不妨害林月如满眼都是小星星,立刻就在杨凡的腮边吻了一下。

    林月如钻进杨凡怀里撒娇道:“我就知道,老爷从来不重男轻女。老爷最喜欢女儿了。老爷,老爷,你还没给女儿起名字呢。女儿都半岁了。”

    杨凡顿时有些吃不消。这个妖精一撒起娇来,杨凡就酥了半边骨头。林月如可不像小娘皮,对自己的定位十分清晰,就是主打性感路线。

    她早就看准了,杨老爷就吃这套。

    小娘皮冷哼了一声。撇了她一眼,没搭理她。

    她一个当家的夫人,和这个妖精一般见识,没得自降身份。再说了,她一个做妾的,干的就是以色侍人的活计。

    她不能把老爷伺候舒服了。老爷要她干什么呢。

    “老爷,儿子也要取名啊,”小娘皮马上也央求道。

    杨凡有些皱眉,女儿好说,怎么取名都行,没有太多顾忌。但是儿子不行。这是杨凡的嫡长子,不是开玩笑的。

    杨家从现在开始要定很多规矩。包括修订家谱,子女媳妇将来的字号排名等。

    杨凡现在也算开府建牙了。祠堂也要修起来才合适。

    “儿子还不行,等回家后,我和邬先生好好聊一下,看看祠堂和家谱的事情怎么弄。后世子孙的字号辈分也要定下来。这些都弄好了,才能给儿子取名,不过女儿的名字我早都想好了。”

    “老爷,快说,快说,叫什么名字。”林月如一脸崇拜的目光看着杨凡。老爷素有诗才,给女儿取得名字一定非常好听。这让她十分期待。

    “就叫做杨浅浅吧。就像一条清浅的小溪一样。”杨凡笑眯眯的说道。

    小娘皮愣了一下,然后拍手道:“这倒是个好名字。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陈曦也赞叹道:“这是易安居士的词吧,我很喜欢这首词呢。”

    林月如赶紧从身后的书架上找了一本宋词,找到李清照的那部分。很快就找到了一首《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林月如一时间开心的不得了。杨浅浅这个名字好特别。浅字解释为浅色深浅的意思,有形容其素净淡雅之义。女孩的性子总是更加沉稳文静的,因此用浅字取名也蕴含着恬淡安然、淡泊形容的寓意。

    此名读之温婉动听,有种清浅仙子的既视感。

    轻唤此名,能给人一种“轻浅相思,愁淡淡,烟花刹那芳华”的高贵大气,令人心生美好遐想。

    其次字形、字音也都比较简单,便于记忆。让人一听不忘。

    “老爷,奴家好幸福……”林月如抱着杨凡的胳膊,一时间有些痴了。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1468、汤若望

    赤峰城的攻守战已经十天了,赤峰城墙已经大量破损。毕竟这是夯土城墙。有没有包砖防御力天差地别。

    这十天建奴也没闲着,他们从山里运来了树木,只做了大量的攻城武器。毕竟这里离山里很近了。

    现在这个季节大雪覆盖,沉重的原木,砍掉枝丫树皮,用牛马拖曳过来也很容易。建奴因为要通过无人区,不得不赶着牛羊来做食物。他们不缺牛。

    建奴做了上百架投石机,每天不停地向城内投掷冰块。因为没地方找石头去。只能从河里采冰,然后把大冰块装进投石机。

    冰的硬度和重量都非常可观,砸在城墙上破坏力十分巨大。

    几天下来,城墙已经出现了多出垮塌。

    对此麻登云早有对策,他提前就准备了用铁钉钉好的木栅栏。哪里的城墙垮了,立刻就用木栅栏封住。

    然后投入沙袋,很快就把城墙的缺口给堵住了。坚持到了夜里,在浇上水,一夜就冻成一个整体了。

    麻登云拿着一根从汤若望那里淘换来的单筒望远镜,仔细的看着城下的情况。这是他出任赤峰总兵前,去参加平台会议时,在京城托人买的。

    京城只有汤若望那里,有这种非常有价值的玩意儿。

    当时,这个西洋来的老头,极力鼓动他信教。如果他信教,就可以白送给他,否则他要卖三百两银子。

    麻登云是有信仰的人,怎么可能去信他的教,直接付了三百两,拿走了一支望远镜。

    汤若望兼职做买卖,也是因为生活不易,神父卖艺。

    他在大明传教十分困难,毕竟教会的经费也时断时续的。

    这个年代的海路运输可不保准儿。老头就自己做些奇技Yin巧的物件儿,补贴生活所用。很快他就发现,制作具有军事用途的装备似乎更好赚钱些。

    他那里有意大利地区的玻璃,他懂得光学的一些知识,自己做一些铜管的单筒望远镜,能赚不少钱。毕竟他的教堂也是需要钱才能维持的。

    每次举办宗教活动,总得给老头、老太太们分发些鸡蛋之类的。否则,就没有人上门。

    后来他发现,本地兴禾超市里有平板玻璃卖,而且质量比意大利地区的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而且兴禾超市里,各种商品丰富的让人咋舌。他干脆就用本地产的玻璃磨制了。

    麻登云之类的军事长官,他非常努力的去拉拢,希望增加自己在中国的人脉。但是,收效甚微。士大夫对他们始终抱有戒心。礼貌的保持着不即不离的态度。

    他在给教会的回信里感慨,他发现在华夏,只有成功了,才会有人脉。而不是依靠建立人脉才会取得成功。但你没有社会地位时,你能结交的都是些用处不大的人。

    他每一次回信,都要把最近了解到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汇报回去。因为西方如饥似渴的希望学习东方的知识。同时,又给他回信作出指示。那就是如何让中国人相信,这些知识和文化都不是他们自己创造的,而是从西方传来的。

    他对这些任务十分的头疼。这不好办。

    他觉得那些大人物并不了解这里的小民百姓。他们尽管卑微,但他们并不弱智。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正在编写的古地中海周围的文明史,他们迫切的希望早一点的可以和东方在历史传承上并驾齐驱,或者干脆超过东方。

    最近来大明的那些人带来的“研究成果”,让他感觉快要疯了。

    一下子出现了很多先贤。这些人天文、立法、数学、音乐……无不精通。

    其中一位大贤人,全集包括《物理学》《天文学》《形而上学》《工具论》《修辞学》《政治学》《诗学》等着作。一共三百万字。

    可是,他生活的时代是没有纸的,这么多的字是写在什么上流传下来的呢。这不是笑话吗。用这个骗华夏人是不可能让他们相信的。

    如果写在羊皮纸上,也是不可能的。

    羊皮纸是用一年内的小羊做的,把那个年代,全欧洲的羊都拿来做羊皮纸,也写不了300万字。更让他几乎晕倒的是,他们居然研究出来,那个时代古希腊有一千万人口。要知道那里支离破碎的地形和贫瘠的土地,能养活几十万人都困难。

    新来的学者,居然振振有词的说,那里是航海贸易发达的地方,粮食是从埃及买来的。可尼罗河是冲击平原,泥沙是逐年填海造陆的。

    那个年代,在大明,天津都在海里呢。

    这让他头发都愁的快要掉光了,只好硬着头皮胡编乱造。

    其实,到了现代,基因技术发达,可是这些先贤们居然找不到一个后代。是所有这些历史名人,统统绝嗣。地球上没有哪怕一个人有他们的基因。

    最近,那个叫做杨先光的官员,又开始指责他们了。汤若望在组织人写书。来批驳杨先光。这本书叫做《天学传概》

    “首先,我认为东西万国都是神的苗裔,从伏羲(中国创世神)开始即是如此,中国人的先祖其实出自西方。”

    “其次,我认为中国哲学和圣教相比,不过是萤火之光,中国的《诗经》、《尚书》、《论语》、《孟子》等,全都是信奉我们的神之后的产物,孔孟之学等不过是我教思想的“微言法语”。”

    汤若望自信满满的对着一众人等说道。这本书的基调就是这个。他们的文明只是我们的文明不值一提的小分支而已。我们才是正统。

    “您确定,这样写会有效果,他们会相信。”一个法兰西来的学者疑惑的问道。

    “你不知道,我的兄弟。”汤若望成熟于胸的说道:“我们从没有文化的底层人开始,他们都是文盲,除了自己的祖宗,根本不知道历史上的事情。这个国家九成的人都是文盲。只要把他们洗脑了。将来九成的人都会认为我们说的就是历史。”

    汤若望自信满满,可他不知道,他这么搞。离倒霉也就不远了。

    他把大明的士大夫当傻子愚弄,他们没蹦跶几年,就被一网打尽,全部下狱了。直到顺治来了,才放出来。

    康熙考虑到他们和汉人有过节,特地重用他们。对他们的宠信无以复加。

    甚至,开放皇家图书馆给他们,还亲自教授他们,帝王才有资格学的《周易》。而不是社会上流传的版本。

    汤若望决定,狠狠的修理那些把他下狱的蠢货。

    他几乎把官府和皇宫收藏的图书资料全都抄录一空,弄回西方去了。尤其是明朝的科学技术之类的书籍。现存的残本,好多都被撕去了关键的一页。

    而康熙泄露给他的周易,更是非同小可。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1469、火攻和地道战一

    “我觉得,我们似乎也可以联系一下辽东的女真人,毕竟,我们在帝都打不开局面。可以试试那些鞑靼人。”

    马上就有人出来反对,“那些人信仰的是更为原始的萨满,恐怕比说服大明的百姓更难吧。”

    南怀仁沉吟了一下说道:“我倒是和他们接触过,没有特别难以接触。他们比较思想单纯,个性也比较朴实。虽然野蛮些,但是,他们也是有着他们的行事规则的,其实倒是可以试试。”

    汤若望问道:“我发现这些东方的人,都很实际。他们总要看到好处,或者对自己有利,他们才会来的。不知道这些建州人需要什么,我们能给他们提供什么。”

    南怀仁说道:“我觉得,他们长在和大明打仗,一切和战争有关的东西,都是他们喜欢的。比如药品、铠甲、火器、刀剑等。我觉得他们会对我们的大炮感兴趣的。就像大明一样。”

    龙华民(意大利人)说道:“大明可没少购买西式的火炮。听说建州的上一任首领就是被欧洲的火炮击伤后死去的。哪些火炮听说是澳门人,打捞沉没的英格兰武装商船上的舰炮。”

    邓玉函(德国人)说道:“建州人会动心的,他们的老首领都死于火炮。他们一定迫切的想要得到这些火炮。我觉得他们对宗教会采取开明的态度。他们能为了崛起,接受萨满,也一定能为了在战争中处于优势,而和我们交往。”

    利玛窦和汤若望都点点头,觉得此言在理。与其在这里,胡编乱造这些还不知道有没有人信的破书,不如去辽东碰一下运气。

    这是他们这些人的老套路了。他们总是带来一些小物件,用来炫耀他们的技术发达先进。例如怀表、镜子、望远镜、老花镜、火绳枪、舰炮、……

    可是中国人总是,留下包装的盒子,然后里边夹带的意识类的东西送还回去。这让他们十分焦急而且束手无策。

    欧洲的火绳枪和火炮一定是建州人需要的,这一点是符合理性思考的结果的。众人都深以为然,顿时,对编撰这本破书也没有多大兴趣了。

    麻登云缩着脖子,躲在垛口后面,从悬户的缝隙里,小心的伸出望远镜,看着远处。

    一大片人字形的窝棚,带着四个轮子,被推着向城墙走来。

    现在刚刚结束了一轮投石机的进攻。这些木材和牛皮制作的攻城车,就再度上来了。

    此时,城下和城壕里,堆满了死尸。如果不是冬天,都冻得硬邦邦的,早就臭的城墙上都站不住人了。

    这是建奴的新办法,麻登云没见过这是什么东西。

    这些用生牛皮覆盖的坚固木屋,缓慢的向前移动。

    麻登云估算,要是全用来装人的话,每一个里面大概可以藏两排人,每一排十人左右。只是不知道怎么使用。

    一开始,麻登云以为是用来攻击城门的,这东西要是加上撞击用的原木,妥妥的就是攻城锤啊。可是,他观察了好久,没有撞木。

    城墙上开始开火了,火炮和火枪、弓箭,纷纷向着这些小房子打去。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后,这些小房子只是稍微停顿了一下,就继续前进。

    显然,这些武器没有对他们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将军炮的铅弹已经打光了,现在用石头磨制的炮弹。效果不好,准头很差。很难打中这些移动中的小房子。

    而火枪和弓箭,明显又穿不透这些小房子的木头壳子和牛皮装甲。

    很快这些小房子就推到城墙下面。然后纷纷冒起了浓烟。从房子后面逃出来三四个人,直接钻到护城河里躲了起来。

    麻登云这才明白,这些是燃烧和发烟的装置。

    转眼之间,靠在城下的,密密麻麻的小木头房子,全都猛烈的燃烧起来。因为木材都是新砍伐的,水分大,冒出的浓烟几乎铺天盖地一般。

    在北风的吹拂下,全都猛烈的燃烧起来。

    一时间,城墙上,白烟遮天蔽日,士兵们都咳嗽起来。垛口也看不清了。全是浓烟。刺激的人眼睛都红了。满眼的泪水,什么都看不清了。

    这时候,城下忽然传来了牛角号的声音。蒙古人潮水一般的扛着梯子,再度冲了上来。

    麻登云心里暗骂,这些不要脸的建奴,打不过就用烟熏。这可真是下三滥到家了。

    不得不说,这些发烟罐非常好使。估计车里还放了干枯的狼毒花,烧出来的浓烟对眼睛和嗓子的刺激非常厉害。

    “把震天雷和万人敌给我扔下去。炸死这些***的。”麻登云怒吼道。

    现在这个样子不行,看不清前面的情况,必须把这些发烟罐清除掉。

    多尔衮和多铎、阿济格三兄弟,看着已经被浓烟完全覆盖的城墙,都露出了激动的表情。这十天的攻城战,打的太艰苦了。麻登云完全不是好惹的。他们死伤惨重。

    多铎看着城头完全看不见下面了。估计那些人已经被狼毒花的浓烟熏死了吧。他正要下令,正白旗督促蒙古人再度攻城。

    就看到无数的包裹从城垛口扔了下来。然后就爆炸开来。

    这些棉被里包裹的是装满了火药的坛子。之所以用棉被包裹,是防止投放时,摔碎了坛子。

    每一个坛子都装填了二十斤火药。这些火药是密封的,加上陶瓷的硬度非常高。爆炸的威力非常大。

    一团团炸裂的火球升起,强大的爆炸力,把这些燃烧的木头炸得四处飞溅,直接把火熄灭了。爆炸可以熄灭火焰,这是常识,麻登云自然是知道的。就是现代,也有灭火炮一类的东西。

    强大的冲击波是灭火利器。而且大爆炸把这些可燃物炸碎后,抛射的远远地,瞬间就熄灭了火焰。

    那些刚冲到城下竖起梯子,往上玩命的爬的蒙古人,被炸得也跟着飞了起来。这些坛子在屁股下爆炸,冲击波全都从下面爆发,他们惨叫着飞上天空。

    而这些尖锐的破裂的瓷器碎片,则像是弹片一样,横扫周围,这些倒霉蛋还在空中就被碎片直接打成了筛子。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1470、火攻和地道战二

    多尔衮眼看着,蒙古人又逃回来了。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主要是鳌拜太狼狈了,爆炸有一个特点,就是衣服会破碎。这一点从近代很多轰炸后的尸体上可以看出来。

    被炸弹炸死的人,尸体都是光腚的多。或者仅剩不多的衣物。尤其是二战飞机轰炸后的现场。可能是因为古代的衣服不够结实,远没有身体致密,所以被气浪扯坏了衣服。

    天启大爆炸中,也出现了很多光着的人四处乱跑。好多被炸死的人,也是光着的。甚至还有正赶上送亲的队伍,新娘子被炸死在花轿里,也是光着的。

    此时,鳌拜就是光着屁股狼狈的往回逃。

    他在第二波攻城队伍里,他骑着马负责督战,看着蒙古人冲击城墙。原计划是浓烟遮蔽了城墙的视线后,第二波人就架上云梯,趁机爬城。

    结果第一波人点燃了攻城小车后,急忙后撤。

    第二波人就趁机冲上去,架上云梯,就往上爬。

    他们口鼻都蒙着浸湿了的布巾,他们也被浓烟呛得受不了。但是,必须趁机爬上去,后面的两黄旗弓箭可是对着他们呢。

    眼看胜利在望了。大多数人都爬到垛口附近。结果就是无数的万人敌和震天雷被投了下来。然后,无数的烈焰和爆炸一连串的在城墙下炸开。

    梯子被炸的粉碎,上面的人像是破布袋子一样,被冲击波抛向天空。然后重重的砸在地上。地面上的蒙古人直接被炸成了无数的碎肉。

    一坛子火药,足足有二十斤。这个爆炸力即使是现代也足够惊人。尤其是陶瓷是硬度非常高的,这东西做弹片,威力极大。破碎的陶瓷化作漫天花雨一般的弹片,把周围十几米的蒙古人和督战的建奴骑兵全都炸飞、穿透。

    鳌拜骑在马上正在呼喝着,一颗震天雷就在他十米外爆炸了。

    震天雷和万人敌的区别是:万人敌是棉被撒上火药包裹坛子,以焚烧为主。棉花里撒上火药,会非常猛烈的燃烧,尤其是建奴身上穿着棉甲,一旦沾上,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全身点燃。

    而爆炸力和杀伤力则靠坛子破碎的瓷片和内置的火药。

    震天雷则是铁壳的炸弹。外壳是铸铁的,有很多的沙眼儿和裂缝。非常容易炸裂。弹片则是炸碎的铁壳体。

    鳌拜穿了三重甲,他本身又是壮的像头牛一样。爆炸直接炸飞了他的一条马腿,他的马嘶鸣着摔倒。

    他被气浪掀翻了。直接飞到了护城河里。重重的砸在一堆冻得硬邦邦的死尸上,震得口鼻流血。但是这家伙的八字很硬,硬是从昏迷中又醒了过来。

    看到蒙古兵潮水一般的往后跑,他卡卡眼睛,也跟中了箭的兔子一样往回跑。他是勇猛不假,可是他也不傻。

    这个时候,爆炸把城下的烟火都熄灭了,不跑等着三眼铳打下来吗。

    皇太极的脸上都要滴出水来了。阴沉的可怕。

    攻打北面城墙的两红旗也回来了,今日四面都一样,损失惨重。尽管赤峰城墙摇摇欲坠,但就是没有倒塌。可见麻登云修墙的时候是真心下了功夫的。

    代善的小眼睛,盯着城墙垮塌处漏出来的地方看。

    这个城墙夯土时,加了很多的切碎的麻刀,甚至还有草原上韧性极好的灌木条、荆棘条。这使得夯土有了钢筋一般的拉力,不容易大面积垮塌。

    鸣金收兵了,建奴撤退了。蒙古人如蒙大赦,跑的更快。

    洁白的雪原,经过十几天的厮杀,到处都是死尸和烧焦的攻城武器。

    大帐里,一片愁云惨淡。

    三大贝勒都不说话。其他的旗主和将领也噤若寒蝉,一时间,大帐内静悄悄的,落针可闻。

    “大伙儿都议一议,这赤峰城怎么打。都出出主意。要不然,在这里耽搁下去,大军也受不了。天寒地冻的,每日冻伤减员都非常多。”皇太极也没有了开始的心气。

    代善冷笑着说道:“出征前我就说,刚打完察哈尔,怎么也得修整半年,等明年春暖花开了再来。这样进关就能赶上夏粮收割。可是有些人不知道是怎样的心思,非得大冬天的出征。现在好了,骑虎难下。”

    大贝勒此言一出,大帐内一片议论声,显然,支持代善的人不少。

    “大兄,此言差矣。如果明年我们进攻,赤峰城要难打十倍。等他们把城池彻底修好了。这里就是第二条关宁锦防线。此时不打,今后可就不好打了。”皇太极为自己辩驳道。

    阿敏的人最少,他只有一个镶蓝旗,而且,他是知道皇太极正在运作拿下他的旗主,他干脆看笑话,不说话。

    皇太极看了一圈,见没人捧场。只好把目光又投向了多尔衮。

    “十四弟,你一贯足智多谋,可有什么办法。”

    多尔衮面露难色,他投靠皇太极是一码事,但是直接和代善硬刚,他可不愿意。两红旗那个实力,让他胆寒。

    看着大家都目光炯炯的看着他,就像一群狼看着一直羊羔一样。这些人都是三大贝勒的门生故吏,一时间一阵压迫感袭来。

    “十四弟,有什么好办法可不要藏私啊,上一次你有好办法不说出来,自己自肥,可是有些不仗义啊。”代善笑着说道。

    上一次,多尔衮看他们的笑话,然后自己主动请缨,一战成名。成功的确立了自己在八旗中的地位。这些老狐狸自然是看的明白的。

    但是,他们也没办法阻止,你也不能不让人家进步不是。

    多尔衮无奈,只好说道:“火攻不行,水攻更是不可能的。只能挖地道了。”

    阿敏冷笑道:“我还以为什么好主意呢。这天寒地冻的,挖的动吗。地面都冻严实了。下面一丈就是冻土层。要挖到开春去吗。”

    多尔衮恭敬的说道:“用锹镐是挖不动,可以可以用大锤和钢钎,打眼儿放炮。用火药开挖。”

    代善道:“挖地道,讲究的就是一个荫蔽。这般和开矿一样的打眼儿放炮。不是明摆着我们在开挖地道吗。”

    多尔衮说道:“攻城不能停,让汉军旗的火炮开始炮击城墙。用炮声掩盖爆破的声音。”

    阿敏闻言眼前一亮,这样确实可以麻痹明军,收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

    “我赞成十四弟的办法,用炮兵掩护。我们继续攻城,地道也一直挖,等挖到城墙下,用火药把城墙炸掉。”

1471、皇帝开始缺乏耐心了

    武英殿里,崇祯看着一个单独的沙盘若有所思。

    这个沙盘不大,是赤峰的沙盘。只有两米见方的一块。

    中间是城池,四周是城外地形。

    建奴和蒙古、汉军旗的大军驻扎地,被清楚的标注着。

    “诸位爱卿,赤峰城已经坚守了十三天了。建奴在雪地里也待了十三天了。斥候回报说,建奴每日冻死者甚众,很多士卒冻得耳朵、手指都脱落了。无法张弓搭箭,格斗也大大减弱。是不是到了该出击的时候了。”崇祯问道。

    大军出动,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所有的皇帝都希望早已取得胜利,因为打一天,出动一天大军,支出的军费太多了。

    大臣们都嗡嗡的议论着。

    这都快半个月了。斥候回报,建奴的死尸都堆成了一座小山了。

    因为缺乏树木,没法按照习俗火化。只能在郊外堆放,冻得硬邦邦的。看着十分有冲击力。

    不过,斥候报告说麻登云的损失也很大了。

    这段时间,经常有建奴冲上城墙,又***下去。连震天雷都大量使用了。可见是到了关键的时候。否则,震天雷数量有限,麻登云不会舍得用的。

    这个时候,就必须要考虑麻登云是不是已经开始守不住了。不然,他不会动用珍贵的震天雷。如果城破了,也就失去了元宝山大军突击的意义了。

    前方的斥候传回来的报告,说是建奴死相枕籍,尸积如山,惨不忍睹。建奴和蒙古***,夜里多有哭嚎之声,士气跌落到底。

    李邦华沉吟不语,因为麻登云是反对现在就出击的。他认为建奴元气还在,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此时,还不是时候。

    但是,这一次的成功防守,已经给了皇帝和群臣信心。下面的人为了升官,也有意夸大了建奴的损失。这些李邦华一看即知。

    钱龙锡笑着说道:“陛下明见万里,此时建奴已经是强弩之末,正适合我军反攻。最近,麻登云留在外面的骑兵,袭击了一支运输粮食和辎重的车队,杀敌三千人,缴获粮食十万担。建奴的粮道已经断了。”

    李标也说道:“此时,建奴人心惶惶不安。同时,十几日的昼夜不停的攻城已经是疲惫之师,应尽快派出元宝山的五万步骑大军,迅速北进,击破城北的蒙古大营,然后和麻登云合兵一处,和建奴决战。”

    顿时,大殿内一片议论之声。这些大臣们因为之前的计策获得了很大的效果,有一种局势尽在掌握的心理。

    他们也普遍认为,建奴从打平胡堡开始,二十天的野外行动,已经士气低落到了底部。现在这个时间点,正是突击的好时机。

    崇祯习惯性的看向左右边,才发现孙承宗不在。

    上一次,孙承宗请旨督军通州后,就躲在通州不出了。这几次朝议都是托病不出。显然,已经不打算趟这趟浑水了。

    崇祯心里叹口气,孙帝师自己总是端着架子。让他有些不高兴。不过,毕竟是先帝的老师,自己就算是做给别人看,也只能恭敬着。不好要求过于苛刻。

    他心里知道,这个孙老头,可是文臣里懂打仗的不多的老人了。

    看看朝堂上大多数人,都支持自己的看法。他很满意。

    他有一种智力上升的错觉。这一刻他似乎体验到了太祖和成祖皇帝的感觉。当皇帝两年来,还是这一次感觉最爽。

    不过他还是稳妥的说道:“那兵部和司礼监就派人去问一下孙师傅,看看他老人家是什么意见。要是都没有意见,就给黑云龙发布命令吧。对了,朕出内帑,给官兵每人发二两银子的开拔费。把士气提起来。也好人人效力,发挥出精锐边军的战斗力。”

    武英殿里,群臣一片赞颂之声,“陛下英明”“陛下明见万里,算无遗策”“陛下深明大义,大明幸甚,朝廷幸甚。”

    此时,大明财政困难,户部的王尚书头发都快掉光了。

    愁的每天夜里都睡不着觉。四处集腋成裘,靠着罚款、追缴税款到处搞钱。可钱还是远远不够。陛下肯出内帑,那是再好不过了。

    孙承宗看着面前的两封问询函,白色的胡须不断颤动。愤怒的问道:“是谁向陛下进言,要出兵决战的。”

    王承恩和兵部的一个主事,有些尴尬的说道:“这是陛下的决断,并没有群臣进言。”

    孙承宗愣了一下,陛下之前可不是这样的。他从来不自己亲自下场,都是暗中指示其他人出来说话的。陛下这是怎么了。

    不过,他一想也就明白了。陛下太急于证明自己了。

    孙承宗对建奴的了解,远超朝廷里的那些人。因为他们基本没有经历过战争。也没有去过战场。更没有见过建奴的军队什么样子。

    麻登云能打成现在的程度,一个是因为,西北裁军后,最精锐的兵都给他们三个总兵了。中等的兵马都给三边总督杨鹤了。剩下的羸弱之兵都遣散了。

    而且,麻家是着名的将门,烂船也有三千钉,不是那么好啃得。

    另一个原因是,麻家的三千家丁是可以媲美李成梁家丁的存在。除了杨凡的家丁,目前大明也就麻家的家丁还算能打了。没看到平胡堡城陷,麻禧都能仗着五百家丁逃跑吗。

    说起杨凡,他的怒火也有些抑制不住。

    定远伯早早的就和陛下请假,躲了出去。这么紧急的时候,他居然携娇妻美妾出海游玩去了。

    现在陛下身边的那群人,简直就是一群猪。

    没有一个有军事经验的。李邦华勉强凑合。其他人是一窍不通,还胡说八道的瞎指挥。

    孙承宗人老成精,心知这些人没法共事,索性躲在通州不出来了。

    他心里反复思量,建奴真的彻底疲敝了吗。他心里没谱。

    战争这东西,可是要实打实的确认才好。否则,一旦判断错误,就会葬送了关外唯一的一支野战部队。

    “这件事非同小可,王公公你且先回复陛下,待老臣仔细思索一番,会有陈奏回复陛下。”孙承宗闻言说道。

    他知道崇祯的脾气,刚愎自用!

    陛下自己决定的事情,不太好劝说。

    “元素在做什么,建奴都打了赤峰快二十天了,辽东那边怎么一点动静没有呢。”孙承宗扭头问道。

    何可纲是三天前到这里的,主要是来要粮草和军饷的。关宁军的军饷依然时断时续,袁崇焕把他派来催促户部的。

    因为孙承宗是袁崇焕的老师,所以先来通州拜会一下孙师傅。

    袁崇焕早期能扛得住阉党,也和他是帝师的学生有关。一般人真不太敢惹他。孙承宗这个背景十分过硬。

1472、孙承宗的苦恼(祝大家新年快乐)

    孙承宗对袁崇焕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在他看来,袁崇焕早已不是当初虚心求教的孺子了。此时的袁崇焕更像是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心思。

    做为他的老师,也是恩主,孙承宗是非常了解他的。

    因为他从出关之后,就在孙承宗的手下工作。他的本事,是孙承宗手把手教给他的。他是什么性格脾气,有几斤几两,孙承宗是最清楚的。

    袁崇焕和崇祯的性格有相同之处,那就是脾气急躁,沉不住气。

    要不怎么崇祯用袁崇焕呢。

    袁崇焕的操切主张,何尝不是崇祯心里的渴望呢。

    孙承宗没有再说话,何可纲作为东林安排的袁崇焕的监视者,此时也只能沉默。

    孙承宗泡茶的手有些抖,他心神不宁,总觉得有些不安。他的不安不是对于赤峰战场的。皇帝这么着急决战,注定是要失败的。没有悬念的事情,他已经接受现实了。

    他的不安,来自于袁崇焕。

    他越来越担心他的这个关门弟子,在仕途上行差踏错。官场上一旦倒台,绝大多数人都再无翻身之日。两起两落那是传奇,三起三落那是神迹。

    孙承宗是天启的老师,他对先帝是非常了解和欣赏的。

    袁崇焕第一次吹牛皮,就是跟天启皇帝。

    结果,被皇帝一通诘问,弄得哑口无言,搞了个大红脸。从此之后,夹着尾巴不敢出声了。直到换了崇祯,他才又开始卖弄他那一套速胜论主张。

    孙承宗记得,那年是天启六年11月。时任辽东巡抚的袁崇焕,上奏疏信口开河。吹牛说自己已经找到收复辽东的办法了。那就是修城屯田,步步紧逼,步步为营,鲸吞蚕食,老奴毫无办法,如果让臣统筹辽东事物,定能降服建奴。

    “祖宗之制具在非奉,祖制断不能调,人情无容臣一毫作意者。由此行之,奴子不降,必为臣成擒矣……臣所遇非偶,故敢卜事之必成”(《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八》)。

    天启当时22岁,孙承宗在朝堂上偷偷用眼睛的余光去看他的反应。

    他发现皇帝面色不渝,板着脸让读奏章的魏忠贤别念了。

    天启异常冷静地反问了六个细节:“向以防守方殷,故着从容议行。但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

    袁崇焕你给我详细说说,守城屯田,怎么让军民共处。明朝军队的纪律这么坏,祸害百姓更甚于匪盗。你怎么解决。

    辽人守辽土,兵民一体。具体怎么做到又种田又能打仗。

    农时敌人来了怎么办。秋收敌人来了怎么办。是打是撤。

    你说寓兵于农,那平时怎样训练,使农民具有战斗力。

    怎样轮换,让士兵不仅能打好仗,平时还能好好种地。

    怎么防守边疆,防止敌人对屯田的破坏。

    怎么把粮食收上来,不至于被敌人抢走。要是被建奴抢走了,你不是给建奴种的地吗。

    这些一连串的提问,把袁崇焕干哑火了。他根本就没有仔细分析过这些细节。只是感觉这么搞行,简单做出一个计划就上书了。具体怎么落实,能否落实,根本没有沉下心来,仔细的推敲,研究,调研。也没有和基层讨论过。具体研究如何落实,则什么都没有做。

    天启是一个非常冷静,务实的皇帝,就是寿命太短了。

    他的段位比崇祯高出太多了。他活着的时候,朝廷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而且财政基本可以维持。军事上巩固了辽东的防线。

    从这段话就能看得出,袁崇焕在天启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印象。皇帝其实不太待见他,只是在对东林妥协。后来他的去职早已露出端倪。

    从这里就能能看出,皇帝对他的看法。好大喜功,浮于表面,做事浮夸,名不副实。当时的人对他的评价也不算正面,“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着魅魇也。”

    天启对辽东问题有非常冷静的认识。

    “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蹈实而做,需时而动。以现在大明的情况,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大明根本灭不了建奴。平辽需要从长计议,先踏实地做好自身工作,养护好大明的国力及元气,以待“天时”!

    这里隐藏的斗争线就是,你们别想用步步为营这些漂亮话,掩盖搞工事修城堡这些方法来骗朕的钱。朕就坚持最省钱的防守策略。大明的财政经不起你们这般胡搞。财政崩了会出天大的事情的。

    复辽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先稳定住局势,不要继续恶化。然后逐步加强军事力量,等待时机。比如自然灾害,建奴内乱,联合蒙古等。就像隆中对中,对北伐中原的条件,也是待北方有变。

    他对头脑膨胀的袁崇焕先批评再教育,十分有领导水平。

    袁崇焕你要有自知之明,你自己估摸估摸,就你那两下子,能不能迫使后金向你投降。如果声言投降那必定有诈(“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他已经看出袁崇焕想在后金投降这上面做文章。后来他果然走上私自和后金议和的危险道路。这是对他刚露出一点点的危险想法的警告。

    给他泼了一盆冷水后,天启告诫袁崇焕不要信口开河。抛开守城不谈,如果野战打不赢后金,那就别再发癔症,轻易说能战胜他们的昏话(“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一个封疆大吏,要稳重,不要给人看笑话。

    告诫之后,针对他错误的思想根源也做了剖析。你袁崇焕不要老是想着用什么奇谋密计去战胜建奴。先老老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对敌计策!(“正也,奇在其中矣”)

    这是真正的真知灼见。战争打的就是国力和军事实力。战阵就是实实在在的实力碾压。出奇制胜的都是凤毛麟角,因为案例少才稀奇,才被记录在历史上,太多的硬碰硬的战争,因为平常而不会被历史记录。

    他把袁崇焕批评教育了一番后,达到了目的。但又不能让他灰心丧气,失去了心气儿。他又勉励袁崇焕,要忠诚努力、脚踏实地多做实事、做好实事,少说大话,干好本职工作。(“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

    最后,还不忘再勉励他一番。给他加加油。他头脑发热了,当头一棒是应该的,但一棍子打成二傻子,从此吓得缩头缩脑,不敢任事,就不是天启的本意了。

    可见,在天启皇帝这里,掌控权利已经达到了艺术的水平。

    让你发挥作用,你就能发挥作用。不让你发挥作用,你就发挥不了作用。什么时候该你发挥作用了。你就能发挥作用了。

    这两人都是孙承宗教出来的,水平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天启的大局观,宏观领导能力是出类拔萃的。对付士绅的内斗水平也是顶尖的。从他敢用敌对势力郑贵妃的人魏忠贤,就能看出他的胸襟和本事。

    能用弯刀射明月,艺高人大胆。

    孙承宗心里一阵痛惜,先帝就是走的太早了。否则何至于今日让老夫这般为难。皇帝四六不懂,胡来。大臣们也都是饭桶,或者不是眼瞎了,就是心黑了。睁着

    眼睛说瞎话,干错事。

    所有人都在为了自己和自己团体的利益,不顾大明。本来他打算把袁崇焕调教好了,作为东林里第二代的军事担当。可惜他现在已经为权力而失去了理智。

    赤峰打了二十多天了,关宁军居然按兵不动。

    孙承宗一双老眼可并不昏花。看来要提前预备一些措施,避免局势出现不可控的变化。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1473、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

    何可纲没能回宁远,他临时受命被孙承宗以内阁的名义,派去了蓟州。

    何可纲虽然是宁远人,一家老小都在宁远城里,但是他心向东林。很早就投靠东林了。他为人一根筋,认死理。他是真的认为东林都是道德君子。是朝廷和大明的希望。

    他投靠东林的时代,正是孙承宗他们老一辈人当权的时候,那时候的杨涟、左光斗都是铁骨铮铮的读书人。他何可纲能附之骥尾,内心是激动的。

    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就像当年的谭嗣同。

    也许有人觉得他傻,白白的牺牲不值得。看看戊戌政变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干的那些破事,深深的为他的牺牲感到不值。

    但是,谭嗣同用自己的生命,激励了一代人。

    在那之后的半个世纪里,不知道多少年轻人被捕下狱,其中不乏出身官宦家庭的青年才俊。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们的选择。

    他们对审讯人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愿为谭嗣同!

    面对家国天下,何可纲深信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对的。他不计个人得失。他为东林作事,是因为他认为东林是国家和朝廷的希望。

    他不明白孙阁老为什么忽然就起了这么大的变化。他开始着手重新调动京营的布防。

    孙承宗把杨凡的老底子,以原河西守御千户所的兵马为基础,组建的车营部队,调动到了通州布防。

    这支部队已经从3600余人,扩编到了五万人。变成了一支,车兵、炮兵、骑兵、步兵、弓弩兵、火枪兵、辎重兵的合成部队。

    原来的士兵大多做了小旗官,管着十个人。

    孙承宗人老成精,他一接手京营,一眼就看出来了,车营就是京营里边,战斗力最强和最大的一笔资产。

    这里不仅有3600人的身经百战的官兵。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五百辆铁甲战车。尤其是车上的五百门一千斤重的铜发熕重炮。

    他每一门都亲自看过。全部都是用一百斤纯铜,加上十一斤锡,炼成的专用炮铜合金铸造的。

    铸造大炮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时代,铸造火炮成功率不超过15%。这也是火炮价格昂贵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些火炮铸造之精良,让孙承宗咋舌。

    内弹道是用镗床挖出来的,绝对光滑。外面用铣床打磨的金光闪闪,看着和黄金一样。上面还刻着型号、铭文、使用须知等。

    虽然射程只有五百米,远不及红衣大炮。但是这些炮是可以用马车机动的。这就非常可怕了。红衣大炮能野战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而且马车上,还可以装载火药和炮弹。马车本身还有装甲,还带着可以展开的左右各五米的铁皮墙壁。

    一辆马车,就是一个独立的炮兵单元。

    这种四轮马车,孙承宗一辈子都没见过。

    因为四轮马车没法转向,所以华夏就不搞这种马车。这种马车的轴承和转向盘让他惊叹不已。不知道是怎么样的能工巧匠,才能想出、做出这种巧夺天工的零件。

    3600官兵每人一身板甲,居然是全钢材质的,外面酸洗防腐蚀,所以不生锈,看着灰扑扑的,太阳照在上面都不反光的。夜里偷袭敌人,根本发现不了。

    他在整编京营的时候,深入车营和官兵座谈。

    他震惊的发现,这些官兵居然每个人都能负重五十斤,长途奔袭百里。

    他们不仅有钢甲,还装备一口精钢的朴刀,一直奇形怪状的锐士戟,还有一支九连发的,带枪托和刺刀的火门枪。少数人还有棘轮上弦的钢弩。

    孙承宗爱不释手的把玩着这些从来没有见过的装备。

    那

    种朴刀十分的优美,尽管长度只有34寸(111厘米),但是钢口极好,重达五斤。整个刀条都是纯钢制成的,夹钢的刀刃是一种不知名的,硬度和锋利度极高的钢材。

    他有些不敢相信,杨凡居然舍得给他们装备这么好的武器。再加上纯钢的板甲,他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尤其是那种锐士戟,有长矛头,还有斧头,还带类似镰刀的弯钩反刃。

    长矛刺穿甲胄,斧子砍杀兼具重兵器的打砸效用,而且还可以破坏敌人的鹿角工事和各种障碍物。钩子可以把骑兵从马上撤下来,然后用斧子砍死。

    至于那种三十米内,可以连续发射九次的火绳枪也让他打开眼界。这东西重量远低于三眼铳,而且还带刺刀可以刺杀,长度也有一米八,可以当短枪用,对战对手的腰刀十分轻松。

    孙承宗算了一下,杨凡在这支三千多人的车营上,至少花费了三十万两白银。这还不算训练和后勤的费用。

    这些人壮的和牛一样,一身的虬结肌肉。一看就知道,都是好吃好喝和高强度训练催起来的。

    他一直庆幸第一时间就把车营抓到了手。

    当时,六部和五军都督府、勋贵、甚至太监们都盯上了拉车的驮马。这些马比大明的马高出一个马头。

    他们准备把拉车的马瓜分了,用来给自己和家眷拉车。然后偷偷地,换上大明的驽马。

    这些车尽管有轴承,但是大明的马,可拉不动这些沉重的炮车。如果让他们把马都给偷梁换柱了,车营就废了。这些好马去给他们拉车,他们面子是有了,可是就彻底糟践东西了。

    这支五万人的大军,孙承宗是以演习的名义调动到通州的。

    年底按照皇帝的指示,京营要多拉出来做冬季训练。这些都是他偷偷学杨凡的。杨凡平时就是拉练和演习来维持军队的战斗力。

    孙承宗已经嗅到了袁崇焕的不对劲,他已经开始着手应付一些不好的情况。而通州这里就是最佳的地点。

    孙承宗心里一声叹息,袁崇焕的不知进退,让他深深的忧虑袁崇焕的下场。

    袁崇焕是他的学生,也是他一手栽培和提拔的。如果袁崇焕出了问题,他本人一定会被牵连的。他只能希望此时,早已翅膀硬了,头脑也发热了的袁崇焕,他还能控制的住。

    何可纲带着两万步兵,开进了蓟州城。他收到孙承宗的命令。如果袁崇焕带着大军来到蓟州,就一定看住他,让他在这里和建奴决战。

    何可纲被惊得面如土色,建奴!建奴怎么会到蓟州来。

    他感觉脑子不够用了,一时间不知道大家都在搞什么,袁督师和孙阁老都神神秘秘的。

    孙阁老这道秘密的手书,到底是什么意思。

    袁督师现在这些年越来越看不透了。他少了很多当年的轻狂,多了很多中年人的阴沉。

    何可纲有些不知所措,要是袁督师一意孤行,他该怎么办。

1473、北山女真来了

    杨凡的队伍在镜泊湖边修整了一天。

    这段时间在雪地里赶路,大军都很疲惫。主要是雪太深,跋涉起来费力。尽管有压路机尽量把雪压实,但是平时除了行军还要扎营,还要砍伐木材做燃料。总要离开临时公路的。

    只要一离开公里,没膝深的积雪,就让他们苦不堪言。深雪里行进阻力很大,特别累。

    杨凡不是没考虑让卡车送蜂窝煤过来。主要是铁炉子太重,没法大军带着行军。所以还是宿营时,直接挖个火塘,烧些木柴取暖。既可以烤些食物,还可以烤烤火。

    最近,大军的三餐换了,老吃一种东西也会受不了不是。现在早上是玉米芸豆粥,配咸菜。

    中午是馒头或者烙饼,菜是各种炖干菜。肥猪肉和秋季晒干的各种蔬菜、野菜炖煮一大锅,吸饱了油脂的干菜也非常好吃。

    晚上就是煮面条。成箱的挂面煮好,直接加上葱油搅拌,也非常好吃。

    杨凡的蒸汽卡车装着行军厨房设备。提供这四万多人的伙食还是问题不大的。一辆炊事车可以提供五百人的伙食,保证都能吃到热食。

    现在运力足,走的不远,卡车运来很快。所以,吃的也比较好。如果走到乌拉街(四平)了,后勤压力就会增大。那时候,伙食肯定会下降的。

    杨凡打算那就直接煮面条吃,最简单的伙食就是直接煮面条。

    大锅里加猪油和脱水蔬菜,放一些粉末汤料。然后下挂面就好。做成热汤面吃,又快又暖和,还营养充足。如果热汤面吃腻了,还可以吃葱油拌面。

    挂面煮熟了,直接拌葱油就好。速度非常快,战场上吃饭必须做到简单、快速。

    葱油制作非常简单,还可以长期保存。是非常适合的野战食品。把大葱切碎,用大锅加大半锅油,文火把葱炸到金黄色,然后加入生抽、老抽和耗油,再加点白糖提鲜,放点盐就做好了。

    葱油工厂都是五十斤,装一个马口铁小桶。运输方便,吃的时候打开盖子,取出一些,直接拌面就好。清水煮挂面,然后撒上葱油,就ok了。又方便,又快速。还好吃。

    这些葱油用好油太贵,要考虑成本。杨凡直接用炸海鱼做罐头,剩下的油来炸大葱。海鱼很肥,油炸加工时,会出来很多的油。油脂是越炸越多。

    这些鱼油还带着海鱼的鲜美味道。做葱油比植物油更好吃。耗油也不是问题。海参崴已经建立的海产品工厂。生蚝有的是,用大锅一煮,耗油就出来了。现在双城子周围,甜菜也开始大规模种植,白糖工厂也开始生产了。这些东西都不缺。

    东海女真的人,这一路上开心死了。

    平时,这个季节,他们在部落里面猫冬,都是在身上涂满油脂,躲在地洞里苦熬。每一个冬天都是一次生死考验。挺过来了,就开始新的一年。没挺过来的,那也是天意。

    他们的食物从来没有充足过,一辈子没吃过饱饭。

    只有来了杨凡这里,人生第一次放开了吃,他们第一次吃饱。激动的一个个的大哭起来。原来吃饱的感觉这么好。

    现在,还没有攻打建奴,获得战利品,但他们已经十分开心了。

    因为,每一天都能吃三顿饱饭,夜里钻进睡袋,躺在雪地上呼呼大睡。感觉比在家住地洞暖和多了。在大明的人眼里,这是吃苦遭罪。但在他们眼里,这睡袋这么保暖舒服,睡在雪地里,比在家里还舒服。

    至于周围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眼睛,他们也满不在乎。在他们看来,家门口逡巡的野狼,跟狗没什么区别。在家里不也是这样吗。

    冬天找不到吃的,狼饿的两眼发出绿光,在人类的营地外窥伺,伺机弄点吃的。

    这里有哨

    兵站岗,还有篝火,他们睡得和死猪一样,根本不担心被狼拖走。这里比在家里还安全呢。

    杨凡下令修整一天后,还下令今日加餐。

    家丁去胡里改江,炸开封冻的冰层,用数十条长网,拖上来十多万斤鱼。都分发给四万多东海女真人,让他们自己杀洗干净,抹上盐和香料,用篝火烤着吃。

    十万斤鱼听着挺多,这里鱼大,都有好几斤重,其实也就是一人发一条鱼而已。除了烤鱼外,还发了红烧猪头罐头。每五十人给一桶马口铁罐头,这种罐头都是五十斤一桶的。每人差不多能分到一斤熟食。

    杨凡趁着大军修整,开着雪地摩托带着老婆们去游览了冬天的镜泊湖。

    大军步行需要修整。他可是坐着房车的,根本不疲劳。

    杨凡带着她们看了镜泊湖的日出,还有冰瀑布、雾凇。晨光、冰瀑和雾凇,构成了绝美的风光。初日淡淡的光晕下,蓬勃的雾气蒸腾弥漫,条条雾凇招摇地微微颤动,像是公鹿的鹿角,也像是丛丛盛开的珊瑚。

    杨凡正带着老婆们,在冰面上烧烤,就看到一辆蒸汽卡车开来了。

    驴蛋从车上下来,跑过来说道:“老爷,北山女真来两万人,大小头人合计五十个。离我们大军还有五十里,明天就能看到他们了。”

    杨凡点点头,这些人还是挺明智的,他们考虑清楚了,行动也非常的干脆。毫不拖泥带水。杨凡喜欢这样的性格。

    “他们情况怎么样,冻伤多不多。”杨凡问道,这些人可是从黑龙江北面来的。那里更冷。

    “老爷,他们好着呢,刚来第一天,我们给送去了烈酒。并且告诫他们是处理伤口用的。没想到他们都给喝了。好几个人醉的差点没冻死。”

    “哼,以后不得再给他们酒喝。”杨凡皱眉说道。这种天气喝多了,真能冻死。这回人都到齐了。一共六万多人。

    虽然这些人都是无组织无纪律的,但是,单兵战斗力那是建奴看了都害怕。如果杨凡能指挥的动,这些人就是一支比建奴的八旗更精锐的部队。

    “对了,今日加餐,派人用卡车把物资给他们送一份。不好厚此薄彼。”

1474、铁路修到临河了

    北山女真这个时候,统一被称为索伦人。

    明末时期的索伦,其实更精确的称呼是索伦三部。也就是鄂温克、鄂伦春、达干尔族。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栖林人。

    他们和居住在平原的渔猎民族不同,他们更加的原始,但也更加凶悍。他们实际上处于野兽和人类之间的那种过渡状态。

    文明程度极低,而本能和战斗力则爆表。

    但就像可可西里网红狼一样,其实狼也受不了狼性文化。要不然,它怎么会在三个月就快速的进化成狗一样。只不过他们没有选择,这是他们生存的唯一方式。

    他们的孩子,几乎五六岁就跟着大人追赶猎物,否则就会饿死。

    如果他们不能无比的坚强和野蛮,他们就没法生存。就会冻死和饿死。生存对他们来讲,生是没有了,存的话,因为天气寒冷能存到明年四月份。背阴的地方能保存到五月份也未可知。

    他们的一生都在和严寒、野兽、饥饿、伤病挣命。一生过得看着危险,其实一点也不安全。每一个活下来的个体,都是一个奇迹。所以他们的人口少的令人落泪。

    再有出路,谁愿意过这种生活啊。就像网红狼一样,以前是饥一顿饱一顿。自从来到了公路上,从此就过上了鸡一顿堡一顿的生活。

    而大明重新恢复奴儿干都司,令他们激动地浑身颤抖。他们的祖上,曾经过过四五十年有编制的生活。以至于他们的记忆深处,一直对编制念念不忘。

    杨凡好整以暇的站在一块石头上,接受了北山女真的朝拜。他们在庙街城接受了大明朝的编制后,立刻听到一个好消息。定远伯允许他们提前预支一年的薪水。

    他们的俸禄主要是大米、布匹和盐。这里钱没用,发银子给他们,饥不能食,寒不能衣。等于是一块石头。发物资才是硬道理。

    他们既然进了大明的卫所体系,自然是有官服和铠甲武器的。

    精美的板甲和棉衣裤、鞋帽发下来时,他们激动坏了。多少代人没见过铁锅、棉布和铠甲了。他们拿着蒙古骑弓,摸着钢制的武器,激动地嚎叫不已。他们什么时候有过这么好的待遇。

    接下来,他们被按照不同的部落编制成了,以五十人为一个总旗的基础单位。然后组成更大的单位百户、千户。

    他们一个千户和大明一样也是一千一百余人。杨凡的权力只能让他们当千户。再高就得兵部批准了。

    这些人在杨凡的接风会餐中,分到了卤猪头和红烧海鱼罐头,还有白面馒头、发面饼,蔬菜汤,放开了肚皮吃。

    甚至没人还分了一两高度白酒。这种用来和野人贸易的白酒是最劣质的地瓜蔓藤烧制的地瓜酒。但这也让他们兴奋的几乎发酒疯。他们的口嚼酒可没有53度的烈度。越是寒冷地区的人,越是喜欢烈酒。

    他们和东海女真虽然语言不通,但是,还是可以沟通的。当他们听说了,行军的待遇,一个个的弹冠相庆,幸好来了这里。

    这里比在部落里猫冬,可快活太多了。

    不说别的,一天三顿饱饭,他们就激动的嗷嗷叫着表示,只要杨老爷让他们吃饱,他们可以跟随着杨老爷,一直打到天涯海角。

    吃饱和穿暖,在他们的记忆力,那就是梦想和传说中才有的事情。

    杨凡和一百多个东海女真的首领,还有四五十个北山女真的首领聚会完,就回了房车里。毕竟外面太冷。杨凡也不愿意没事挨冻。他可不像这些人,都是冰天雪地里土生土长的。

    杨凡刚回来,侍女给他脱去紫貂大衣挂好。林月如就拿着一份电报,从房车一层的电讯室出来。

    “老爷,有个好消息。三天前,我们的铁路修到了临

    河城。整个绥远的铁路项目已经修完了。车站十天后也会完成,投入使用。今后临河经九原城、归化城、集宁城、张家口城,直到天津港都可以通火车了。”

    杨凡一阵惊喜,他没想到进度这么快。

    虽然762窄轨铁路,修建简单,成本低,建筑速度快。但是,这好歹也是第一条铁路。工程师和工人都是新手。

    这可是整整一千公里的铁路啊。修了快三年。终于通车了。

    虽然,经过的都是平原和草原,难度小。但是京西的山区和张家口山区,也是修了隧道的。还采用的詹天佑发明的之字形铁路过山。

    杨凡高兴的不仅仅是北直隶和绥远的铁路完成。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一支铁路建设的队伍。从设计规划,到施工建设、物资运输,都形成完整的体系。

    京城南城东南角的荒地,被建设成了铁路工人小区。他们的家属都集中住在哪里。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的在荒山野岭修建铁路。那里有学校、医馆、兴禾超市。还开办了招收家属女工的纺纱工厂。

    从今以后,只要不停的招人,以老带新,就能分出来多个铁路建设工程团队。今后很多地方的铁路都可以开展起来。

    杨凡和林月如来到二楼,脱去棉衣,换成了舒适的睡衣。

    二楼的温度高,保持在25度左右,穿不了太多衣服,否则会很热。

    杨凡换好衣服,赶紧找来地图,平铺在地板上,拿着铅笔开始沿着卫星地图仔细的研究。

    小娘皮往壁炉里加了柴,关上耐热玻璃做的透明的,圆形炉门。看着火焰又烧了起来,擦了擦小手,也过来靠在杨凡的身边,看杨凡研究地图。

    这张地图是欧亚地图,还带着地中海和部分北非地区。

    杨凡的笔尖从北塘口车站,沿着每一个站点移动。一边翻看着一本书。这本书是铁路的资料。一直延伸到了临河。

    “老爷,铁路的修通,标志着我们已经彻底的控制了除了宁夏镇所在地的西套外,所有的河套地区。”小娘皮看着地图说道。

    铁路的修通可是大事,有了铁路,杨家的军队去西域就是几天的事情。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000/ 第一时间欣赏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所写的《明末钢铁大亨》为转载作品,明末钢铁大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末钢铁大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末钢铁大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末钢铁大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末钢铁大亨介绍:
穿越明末蓟镇遵化古城,接收一家冶铁坊。看主角用铁和火重整万里河山。明末钢铁大亨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末钢铁大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