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明末钢铁大亨TXT下载明末钢铁大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明末钢铁大亨全文阅读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     明末钢铁大亨txt下载     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541、此时关宁军到底有多少骑兵

    从前天开始,陆陆续续的有骑兵越过努鲁尔虎山,从哈拉沁草原,进入辽西走廊。随着京营溃兵的陆续到来,战场的消息也传到了辽西走廊。

    辽东目前就剩下渤海和努鲁尔虎山之间的狭长一小溜地盘。这里地处山海之间。从山海关出关,按着这条狭长的走廊,一直到锦州,一共185公里。

    在这条关宁锦防线上,有十五万以上的正规军,还有数量不详的团练民兵武装。觉华岛还驻扎着渤海三大舰队之一的龙湖水师(另外两支舰队是山东的登莱水师和东江镇驻扎旅顺和皮岛的东江水师)

    袁崇焕这些年,压力非常大。

    当初他硬着头皮,为了给东林扶他上位一个交代,大吹法螺,跟皇帝保证五年复辽。结果,皇帝太年轻,一下子激动的不得了。要什么给什么,搞得袁崇焕没法后续转圜,已经骑虎难下了。

    现在时间过半,按说也要任务过半。

    可是直到现在,寸土未复。

    要是在原来的历史上还好,可是现在有杨凡对比着,让他如坐针毡,日夜不安。

    人家定远侯,直接把漠南灭了,把漠西蒙古重创,西北基本平定了。皇帝虽然花了四百万军费,但杨凡直接用缴获的十万匹战马,填上了三百万的军费。回头算账,等于花了一百万就把漠南给解决了。

    这可真是太划算了。

    而且,听说杨凡和张世泽这两个,把漠南蒙古的牛羊战马全给拍卖了。不仅把京营和参战的几个边镇的历年拖欠的军饷给补上了。撤军时,还给京营发了大笔的遣散银子。

    他俩拿了多少就不知道了。

    而且,据他的情报人员打探,杨凡有重开丝绸之路的意思。

    现在他搞得那个什么铁路,什么火车,可是通到临河了,听说还要修到伊犁去。如果西域这条商路打通了,可是黄金万两啊。

    但是,他眼馋也没用。

    他在蓟辽督师,不是在西北督师。

    那里现在是杨凡的地盘。虽然东林害怕杨凡插手辽东的贸易,硬生生的从漠南挖走了东半部分,成立了热河行省,但是,他们对西北还是无能为力。

    袁崇焕其实一直密切的关注着建奴的动向。三总兵大军崩溃的时候,他在第二天就得到了消息。因为有很多溃兵逃到他这边来了。

    当他知道建奴集合蒙古人转而去了蓟镇边外的时候,他的心都提了起来。虽然兵部把热河的十五万大军也划归在他的管理之下,但是三总兵并不是事事都请示他的。

    他在宁远,距离赤峰很远,通信也不方便。

    但是,既然他接受了这个辖区,就有责任。

    这个时候,既然对面的清军已经主力转移了,去了赤峰方向。他按说要对自己辖区被攻击,做出应对。

    可选择的方案有两个,一个是出兵锦州,从小凌河河谷向西北挺进朝阳,然后直奔赤峰。关宁军至少可以出兵八万到十万人。其中有一万关宁铁骑。

    袁崇焕这两年向皇帝报告,申请建立一支骑兵,用于五年复辽。骑兵数量为八万匹马。朝廷是拨给了这笔钱的。可是,这件事没有落实。

    本来马匹要向苏不地购买一些,后来漠南完蛋了,袁崇焕又上书改为向林丹汗购买。然后就是各种价格、品质等问题扯皮。到现在,一匹马也没有买。

    林丹哈也被搞得莫名其妙,不知道袁督师这是要玩哪样。

    为了这件事,还有御史弹劾过他。直接质问,养骑兵的钱比养步兵多16倍。现在既然马匹没有落实,军饷是怎么支出的,按照骑兵,还是按照步兵。

    结果袁崇焕根本没法回答。还是钱龙锡动用自己在朝廷的人马,把这件事压了下去。

    杨凡给崇祯带回来十万匹好战马,袁崇焕又动了心思,试图用这十万匹马武装关宁军。结果被皇帝骂了一顿。

    买马的钱已经拨款了,你怎么还有脸再找朕要战马,要不你把拨款还给朕,朕给你战马。

    大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的,钱一出户部,就漂没了三成。袁督师和将门还要再拿两成。剩下的才会真正到地头儿。你让他拿什么退款。

    结果到现在,关宁军到底什么情况呢。

    这个时候,关宁军马匹严重不足,骑兵估计也就一万五千人,就到了极限了。

    查核关宁兵马工科给事中马思理上言:全辽在长山和大凌河战役前“马骡向报一万五千二百匹”。由关内三镇调动参加长山大凌河战役的部队,另有“马骡牛三千一百有奇”。

    数据清清楚楚。连同关内的增援部队,加在一起也只有匹马骡。这就是袁崇焕留下的真实马骡家底。

    袁崇焕此前报告的8万匹马完全是子虚乌有。

    但步兵是非常充足的。袁崇焕要是想要支援三总兵,至少可以抽出七万步兵,一万骑兵。

    但是,他从头到尾,做壁上观,一兵一卒都没有派出。

    等到三总兵败退,崇祯御驾亲征之后,袁崇焕再次面临着是否配合京营,从建奴的侧翼攻击的选项。可他再一次作壁上观,按兵不动。

    除此之外,他还有第三个选择,那就是挥军北上,直接进攻沈阳和辽阳,攻击建奴统治的核心地区。围魏救赵也是一条良策。攻其所必救,调动清朝大军返回,也会有效果。

    可是他继续按兵不动。朝廷里的明眼人和各方势力都不是傻子,所有人都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盯着他,看他的动向,揣摩他的心思。

    可是,大家都失望了,他居然什么都没有做,就是干看着。

    要知道热、蓟、辽、津、鲁、登、东江全是他的辖区,他作为战区总司令,居然在整个过程中完全不作为。这让人费解。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不知道是情报能力不行,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也是毫无作为。直到皇太极突破长城。他才急了,心急火燎的派赵率教带着四千骑兵奔袭三屯营,结果全军覆没。

    然后,他带着九千多关宁铁骑来救驾。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可见,关宁军就是这点骑兵,当时情况紧急,能赶到的只有骑兵,他都派出来了。步兵速度不行,赶到京城得十天。要是开拔银子发的不痛快,半个月可能都到不了。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1542、赵率教

    这两天的溃兵已经逃来了三千多人。

    情况已经非常的清楚了。袁崇焕坐视京营战败,从始至终没有出动一兵一卒。袁崇焕感到如芒在背。

    其实,他心里起了什么心思,他自己最清楚。

    他暗中下令,让骑兵整理装备,做好出征的准备。

    果然不出所料,第三天,遵化派出的六百里加急,就传来了征召天下兵马勤王的消息。

    袁崇焕低头思考了一会,让人去找赵率(读绿)教。

    “大帅您找我,可是建奴有异动了。”赵率教问道。

    他看到袁崇焕的脸色铁青,就知道可能出事了。

    “京营在三天前败了,现在建奴二十四万大军,恐怕马上就要扣关了。”

    赵率教大吃一惊,这个反转太快了。三总兵才溃败没多久,现在京营也溃败了。蓟镇去年大乱,兵力损失极大。现在岂不是蓟镇已经形同虚设了吗。建奴要是从遵化入关,必然会直奔京城而去。

    赵率教是遵化到京城直线距离270里,只有蓟州有险可守。

    一旦在蓟州不能堵住建奴,就会导致京城兵临城下了。

    赵率教(1569年-1629年),字希龙,号明善,陕西人。他是算作行伍系,从底层身经百战上来的,实战经验丰富的指挥官,

    赵率教祖籍河北蓟阳,高祖父赵升迁居靖虏卫,任指挥佥事。

    他是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的武进士。曾任甘州都司,后因功多有委用,历任碾伯营游击、靖虏卫参将、延绥参将。

    后来因被人弹劾而被罢官。

    在努尔哈赤起兵攻打辽东地区后,朝廷发布诏书让被罢官而养有家丁的将领带兵到前线立功,因此赵率教率众随叔祖赵梦麟出征。

    他得到经略袁应泰的赏识,被提拔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

    但是他并没有报答袁应泰的知遇之恩。天启元年(1621年),辽阳被后金军攻破,袁应泰城破自杀,而赵率教潜逃。

    广宁惨败后,赵率教采取了和熊廷弼、王化贞完全不同的策略。他没有把军民都撤进山海关。而是开始屯田建设根据地。

    巡抚王化贞信心崩溃,打算彻底放弃广宁,把关外的城镇都撤退干净了。

    赵率教对此有不同意见,和袁崇焕当时单骑出关一样。他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向经略王在晋申请,表示他愿意去收复前屯卫城,就带领三十八个家丁去了。

    但当时蒙古兵已经占据着这片地盘,率教不敢贸然进去。只好走到中前所就停下了。

    不久之后,游击鲁之甲遵照枢辅孙承宗的命令,解救了六千口难民,到前屯安置,鲁之甲把蒙古人全部驱逐到郊外。赵率教才进入前屯卫城。

    到了前屯之后,他把难民编排成部队,修缮城墙,注意侦察敌情,军府因此大致建立起来。他在袁崇焕之前就开始整顿地方。着手建立自己的部队。由此可见,他和袁崇焕面对广宁惨败的极端困难局势。都作出了相同的选择。

    这就是都趁机建立自己的嫡系势力。

    袁崇焕任兵备道,在朝廷的委托下,开始在宁远编练关宁军。而赵率教则在前屯编练自己的军队。

    眼看着赵率教在辽西走廊站住了脚,东林就开始主意他了。当然并不是赏识他的能力,才关注他。而是他这么搞,会影响到袁崇焕小站练兵的。

    东林的计划,来了一个抢生意的,自然不爽。

    孙承宗看到他占住了脚,立刻派出偏裨小将陈练率领川、湖士兵来“帮助”他,其实就是掺沙子。但兵力确实雄厚了。这样前屯卫城的防御力量才巩固了。

    前屯卫是出了山海关后第一个大型防御据点。在宁远城的南边。这个位置非常重要,是关宁锦防线的后大门。赵率教就成了东林的特别关注对象。如果他投靠别的势力,就会对袁崇焕的后路造成威胁。

    赵率教所召募的流亡百姓有五六万之多,从其中选择年轻力壮的编入军队,都进行了军事训练。余下的分给耕牛、种子,大力进行屯田。

    赵率教亲自督促、示范,以致手脚上面都长了茧子。

    孙承宗出关到此视察时非常高兴,把自己所乘坐的车子赠给率教了。

    孙承宗看到赵率教有如此本事很高兴,起了收服他的心思。所以特意拉拢他。这样重要的位置,如果东林不控制,就会被晋党等其他势力控制。而且,这赵率教明显是个可造之材,正是孙师傅以屯田和修墙为主策略的志同道合者。

    孙承宗这样的人,绝对不会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一个人身上,他们永远有第二方案。而他收服的赵率教就是袁崇焕的备胎。

    如果说赵率教是孙承宗关门弟子,手把手教出来的袁崇焕就是他的同门师兄。而赵率教的袁崇焕的合作,应该也东林的安排。

    其实,袁崇焕对自己背后,山海关外,有这样一个势力是不放心的。

    当时,宁远城的守将是满桂,他和赵率教有矛盾,和袁崇焕也有矛盾。朝廷为了地方和睦,只好把满桂调走了。

    等袁崇焕重登大宝,出任蓟辽督师后,赵率教就被从前屯调走了。崇祯元年(1628年)八月,赵率教移驻永平,兼辖蓟镇八路。

    不过孙承宗认为,袁崇焕需要制衡,因为他的权利和管辖范围太大了。还把御史的监督废了。所以过一个月,赵率教挂平辽将军的大印,又移驻到山海关大门口来。

    虽然表面上,袁崇焕和赵率教推杯换盏,亲热的不得了。但二人的真实关系,就不一定是史书上写的那样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赵率教是孙承宗发现、发掘的不假。但在大明这个地界上,涉及到自己的利益,谁也不会捏鼻子认了的。

    袁崇焕非常积极的和老将赵率教交往的,至少表面上是这样。但这里面有多少真情实感,还是都是做给上级看的,就不得而知。

    “我找你是因为事态紧急了,建奴马上就要扣关了。可遵化不能丢,三屯营不能出事,你拿着我的手令,去接管三屯营城的城防。一定要把三屯营守住。”袁崇焕目光炯炯的看着他说道。

    赵率教归他管,但是,也是个左都督。和毛文龙一样,一品武官。而这个人不是自己的嫡系。自己练了一万五千的关宁军,还管着十几万朝廷的军队。而这个赵率教也打造了自己的地盘,编练了四千骑兵。

    这可是了不得成就。

    但在袁崇焕的心里,他不希望自己的辖区内,还有一个隐藏的大势力。

1543、你做先锋,我随后就到

    “你带本部四千骑兵先行,直奔三屯营,保住我们在蓟镇的粮草再说。”

    赵率教感觉这样和送死差不多,只好硬着头皮说道:“建奴大军有二十四万人,我只有四千骑兵,如何敢上阵。”

    袁崇焕怒道:“国家都这个样子了,我们领兵的怎么还能顾及个人的安危呢。陛下行在在遵化,如果不去救援遵化城破,你担当的起吗。”

    袁崇焕的话没法反驳,皇帝败退回了遵化,然后发出天下勤王令。现在建奴马上就要入关。谁都知道,蓟镇的三十二关,每一个就几百人,小的几十人。根本挡不住。

    他们存在的意义很简单,就是点然烽火。能把信号传出来就行。

    袁崇焕看着气鼓鼓的赵率教,继续说道:“你先走一步,我帅关宁铁骑随后跟上,我们到三屯营汇合。”

    这下子,赵率教也没有话说了,蓟辽督师袁大人都亲自上阵了,他还说什么。其实,华夏人就是这样,只要上官身先士卒,下面就会有大批勇敢的官兵跟着拼死搏杀。

    赵率教只好第二天就领兵走了。

    他走的是山海关进关的道路,然后一路向西,奔着三屯营、遵化而去。

    打发了赵率教,袁崇焕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在辽东这块铁打的地盘上,始终有两个不稳定因素,一个是何可纲,此人是东林派来监视他的。还负责这一代的特务活动。另一个就是赵率教。这人的崛起犹如神助一般。他是地方军阀,严格来说,是有自己地盘和军队的人。

    袁崇焕并不希望,自己的地盘有太多的其他势力渗入的力量。能把赵率教弄走是最好的谋略。现在是个机会,自己的命令他不敢拒绝,战时可是有先斩后奏的权利的。

    而且不救皇帝,可是要诛九族的。

    赵率教毫无办法,他被袁督师将死了,只有一条对策就是必须要出兵,他只好带着自己的倾尽心血和银子训练出来的四千骑兵,日夜兼程赶往三屯营。

    就在袁崇焕动着小心思的时候,皇太极的大军已经到了长城外了。

    遵化的形势骤然紧张起来,大安口参将张义敬因为开门有功,被升迁去了昌平。

    八旗兵分三路,一路攻打入大安口,新任参将周镇阵亡。一路攻入龙井关,明参将张安德等败逃。一路攻打洪山口,参将张万春降。皇太极亲自督军攻入龙井关,以蒙古喀尔沁台吉布尔噶图为向导,攻克洪山口。

    几乎转眼之间,遵化三个方向的关口,同一天被破。建奴马上就会抵达尊化。赵率教日夜兼程的赶往三屯营。

    赵率教在去遵化的路上,迁安县七家岭。遭遇了建奴放出去的打粮队,这些人少,只有百人左右,他们很顺利的打出了开门红。

    满文老档记载,“山海总兵赵率教帅兵赴援,兵营于七家岭猝遇敌全军覆没。”

    赵率教路上得到第二个坏消息,十万蒙古大军攻破喜峰口,进入关内。

    他赶到三屯营的时候,他发现蒙古大军已经到了他的后面十里地了。

    赵率教立刻要求进城躲避。但是被拒绝了。

    遵化总兵官朱国彦拒绝放赵率教入城,让他在外面宿营。赵率教没有办法,只能向西扎营。

    此时此刻,袁崇焕不符合常理的举动,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怀疑。

    他们不知道袁崇焕要干什么,他为何坐视建奴大军南下,而无动于衷。之前盛传的他和皇太极秘密联系的事情又被翻了出来。到处都在传说,白喇嘛已经被东厂抓到了。

    袁督师在和皇太极勾结,各种风言风语满天飞。

    遵化巡抚王元雅,三屯营的刘策全都拒绝赵率教进城。他们对关宁军有着

    深深地不信任。眼看,建奴和蒙古人的大军正四面包围上来。

    他们担心,赵率教入城,一旦发难,他们没法守住城池。

    两个城都不让进,四千骑兵尴尬的在两城之间逡巡不去。不知道如何是好,本来他们收到的命令是协助遵化城防守,可是现在他们连门都进不去。

    这个时候,又出事了,原本驻扎在遵化东门外的京营四五万人,忽然撤退了。他们打算撤退到昌平区。

    京营一走,遵化城里一片骂声。

    这些人去找魏半城募捐,结果被无视了。他们只好去哄骗和吓唬其他小矿主、小财主。最后募集了十万两银子。

    银子刚到手,建奴就破关了,就在建奴围上来的时候,京营忽然掉头跑了。他们早已被八旗打的丧胆,就是真的接战,也是一败涂地。士气全没了。好多人连武器装备都丢了。

    卸下沉重的铠甲,只为了跑的快一点。

    魏半城在遵化大酒店的顶楼,用单筒望远镜观察着周围的动静。看到京营跑了,他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这帮丘八,还想骗老子,门都没有。

    看到京营跑了,现在除了遵化和三屯营城内还有驻军外,野外已经没有明军了。这四千骑兵成了孤军。

    眼看着黑压压的敌军,四面包围上来。

    赵率教情急之下,策马上山,在遵化和三屯营之间的高地上扎营了。他打算在这里固守,等待袁崇焕的援军。

    小规模的交火开始了。一个骑兵甲喇从山下奔驰而过,抛射了一些轻箭。随后,大规模的清军出现了。十几万人的大军从各个长城口破关后,从几个方向向着这里汇集。

    皇太极眯着眼睛,看着这个奇怪的布局。两座城池,中间空档的小高地上,驻扎着四千骑兵。

    这是什么意思,着四千骑兵难道是钓鱼的饵料吗。

    可他左右看看,也没有发现伏兵啊。这四周都是抛荒的田地。这两年干旱,又冷,庄稼长得都不太好。四面的田野都是***的土壤。

    一阵风刮过,尘土飞扬的。

    就这样的大荒原,都是平的,没有沟壑和丘陵,也缺乏植被。只有点荒草,不可能藏的住人啊。

    皇太极生性多疑,忍不住又看了一会。

    “让鳌拜带一个甲喇上去,看看他们在搞什么。”

1544、赵率教的覆灭

    鳌拜这次入关,接连当做前锋使用。他身大力不亏,而且还特别灵活。

    眼看着就要从牛录额真的位子上升职了。

    但是,他一路获胜的路上,也有了些小阴影。那就是绿皮兵。

    上一次,一个一只胳膊的绿皮,指着皇太极的鼻子喝骂。结果没人敢动。鳌拜当时惊讶的长大了嘴巴。他的脑子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这次入关的路上,绿皮骑兵保着南朝皇帝跑了,他带兵在后面紧追不舍。结果碰到了倒霉的敖汉部溃兵。

    这些人像是吓得掉了魂儿一样,正往回跑。

    鳌拜大怒,这些没卵子的,明军都崩溃了,还跑,不赶紧去追啊。

    他一把揪住一个那颜,喝骂道:“你们这些蠢驴,南朝南朝皇帝呢,在哪里。”

    这个那颜的马上还驮着一具尸体。其他的蒙古兵马上也驮着尸体。

    因为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如果出征时战死了。谁能把他的尸体带回来,交给死者的家人,他就可以自动继承死者的财产和妻女。

    这也是,明军极少能获得蒙古首级的原因。导致一个真鞑的首级赏银高达五十两的原因。不要银子还可以官儿升一级。

    那颜喊道:“跑了,都跑了,我们没堵住。”

    说着甩开他的手,急急忙忙的逃走了。

    鳌拜又抓住一个骑兵,问道:“你们台吉呢”

    面对乱兵,只有找到正主儿才能阻止他们逃走。跟这些人吼叫没有用。

    “台吉死了,被绿皮给打死了。一个照面我们就死了八百人,大军就崩了。”这个骑兵哭嚎着说道。

    鳌拜无奈的松了手,这个骑兵也火烧屁股一样跑了。

    很快他就看到了山口一地的死尸。全是被火器打死的。他的心一颤,其实在勇猛的人也怕火器。这东西可不管你有多强壮,老虎都能打死,别说是人了。

    他现在已经有经验了,这是那种可以转轮的短手铳打死的,因为尸体都没有被穿透,只有前面一个弹孔。如果是,那种长枪,经常会出现穿透伤。

    说实话,他心里也有些恐惧了。这东西打在他们身上,他们也不比这些蒙古人好到哪里去。

    最后,鳌拜一咬牙,还是带着他的牛录追了上去。

    可惜已经晚了,他跑到关前,绿皮保着皇帝早已进关了。

    张义敬也不是废话,直接下令十门佛朗机炮一起开火。鳌拜死了十几个骑兵,然后撤退了。等待大军到来。

    “鳌拜,升你做甲喇额真,你带鸭绿江四部之甲喇,打头阵。击破赵率教。”皇太极眯着眼睛说道。

    鳌拜是他的爱将,是正黄旗最勇猛之人。

    “奴才领命,今日定提赵率教的人头献于大汗”鳌拜瓮声瓮气的大声喊道。

    赵率教地位很高,是关宁军里仅次于袁崇焕的二号人物。他是左都督,和毛文龙一个级别。关宁军里,只有他和袁崇焕有自己的私军。

    袁崇焕有一万骑兵,赵率教有四千。其他的都是大明的军队。

    一般这种兵远比京营和地方军队有战斗力,私兵都是自己的,每一个将领都十分维护,吃好的喝好的,训练也十分严苛。

    鳌拜带着一个甲喇,缓缓的策马走上小山坡。一千五百骑兵自动排成列横队。鸭绿江四部,在建奴里,战斗力居中,不算强悍。

    “放箭!”鳌拜一声令下。

    一千五百骑士,齐齐的从后背拿出清弓,反手从箭囊里抽出一米多长的大箭,拉满弓弦,就放了出去。

    双方距离很近,可以使用重箭。

    赵率教心里把遵化巡抚王元

    雅、三屯营的蓟辽总督李策的祖宗三代都问候了一边。现在他再跑也来不及了。京营跑的快,现在都逃到蓟州去了。

    赵率教的骑兵都有臂盾,立刻用左臂抬起,用小圆盾试图挡住重箭。

    一阵惨叫声传来,重箭和清弓的组合,十个力以上的拉力下,好多人重箭,这种直射的重箭,在三十四米的距离上很难挡住。

    明军的扎甲大部分都能射穿。臂盾也有很多被射穿,建奴的箭头都是精钢打制的。他们最善于使用弓箭,所以也最重视箭头的打制。他们舍得在箭头上下功夫。

    而他们之中的一些高手,能在三十米外射中左眼或者右眼。一米长箭贯脑而入,一箭就能射死。还有的差一些的,使用铲子箭头,直接涉及脖颈部位,这些巨大的铲子箭头能把脖子直接铲断,或者划开一半。

    即使只是射中胳膊,也能把胳膊铲掉。

    赵率教大怒,这厮欺人太甚,怒吼一声:“全军都有冲下去,用三眼铳招呼,然后突围。”

    赵率教也看出来了,这仗没法打了,你去救援人家,可人家门都不让你进,而且皇帝也跑了,京营也跑了,自己跟个二傻子一样,在这里杵着。

    心里又把圆嘟嘟这个王八蛋,祖宗八代问候了一遍。

    看来自己这点人马覆灭了,也等不到这厮的一万骑兵。

    四千人在赵率教的带领下,呼哨一声,从山坡上冲了下来,直奔鳌拜的甲喇而去。这时候,其他三个方向上,各有一个甲喇的重步兵,已经结成阵势。前排举着大盾,后面是长枪。在后面是各种火枪。已经蜂拥冲了上来。

    赵率教是战场老手了,尽管打了无数败仗,但是他能存活,就是本事。不要小看,屡战屡败之人,要是没有两把刷子,早就完犊子了。那里还有机会屡战屡败。

    他一眼就看出,这个正黄旗的骑兵甲喇,才是突围的好方向。骑兵容易冲散。而结阵的步兵反倒不好突破。用战马去撞长枪盾牌阵损失太大。

    鳌拜没想到,赵率教居然敢冲下来,直接对着他突围。

    三十多米的距离转眼就到。

    骑兵们突然提起三眼铳,一手持着,用腋窝夹着枪杆,另一只手掏出火折子,凑到嘴边吹亮了,然后点火。

    三眼铳是三根引线分出来,然后拧在一起的。只要把总的引线点燃,就会依次全部发射。也就是只需要点火一次就行。

    赵率教的骑兵,冲到十几米的时候,全都举起了三眼铳,看着呲呲作响的引线,鳌拜眼角直跳,怒吼一声,举起马刀就冲了上去,他身后的一整个甲喇也冲了上去。

1545、赵率教的覆灭二

    砰砰砰!一阵烟火喷出。

    冲在第一排的八百骑兵,手里的三眼铳全打响,两千四百发铅弹打出。

    尽管建奴的骑兵都是穿着三重甲,但在十米的距离上,正是火门枪最大威力的距离,大批的人被击穿铠甲,三百多人栽倒,掉下马来。

    鳌拜心里一惊,在他的记忆力,三眼铳一直是鄙视的对象。稍有本事的人都不会去做火枪手。

    第一等的人做了白摆牙喇兵,第二等的人做了红摆牙喇兵。第三等的人做了步甲。只有骑不好马,射不好箭,使不好刀枪,百无一用之人才去操弄火器。

    火器兵也就比奴隶兵地位高些。一般都是汉军旗的人来干。满洲人不屑为之。

    而且三眼铳打造粗糙,枪管有很多气泡裂缝。装药少了打不远。装药多了炸膛。

    最***的是,三根枪管质量不一样。每个装多少药安全还得分别记得。打仗着急时装少了还好,要是多了,砰的一声。三眼儿铳变成了两眼儿铳不说。还炸你个满脸桃花开。

    他见过很多独眼英雄,就是这玩意儿制造出来的。

    可是,赵率教的三眼铳没有一个炸膛的,而且铳管也不是四寸,而是七寸还多。形状也不是笔直的。尾端鼓起球形药室。显然铳管坚固,还可多装火药。

    鳌拜看不到的是,赵率教的十五毫米左右的铅弹里包了苏钢的碎块。这极大的增加了杀伤力和穿透力。

    平时明军火枪手,不用说射击马甲,就是射击步甲时,也不能穿透三重甲。

    以往在和建奴的对战中,明军用三眼铳手列阵,躲在盾牌兵后面。前面用鹿角和拒马枪阻碍骑兵冲击。

    一般这种时候,八旗的步甲中精锐的士卒,就会披着三重甲发起冲击。工部粗制滥造的三眼铳,鸟铳不能击穿三重甲。

    步甲冲到近前,一个长枪手突刺掩护,两个刀手强行半开鹿角和拒马枪。只要这些屏障一去。骑兵立刻杀个回马枪。

    明军的刀牌手和火铳手,哪里敌得过这些精兵,瞬间就会被砍杀一空。余者四散奔逃。

    然后就是明军阵列崩溃,人马惊恐自相践踏,争相逃命,变成一边倒的追杀模式。

    这一次四千骑兵摆出锋锐阵型,外侧的八百人一轮开火,两千四百颗铅弹,就打死了这个甲喇的三百余人。

    这种类似杨凡的钢芯弹,近距离毫无阻碍的穿透了三重甲和马匹躯干。

    这是非常大的损失。

    鳌拜的眼珠子都气红了,他刚被提拔就吃了这么大亏,让皇太极怎么看。

    他的左腿小腿也被一颗铅弹打中。他咬牙忍着剧痛,抓起狼牙棒就迎头砸向一个明军小旗。

    那个小旗试图用长刀格挡。可是他低估了鳌拜的膂力。一根十几斤的狼牙棒呼啸着砸来,在空中划出一到残影。

    哐当一声把长刀砸飞。砰的一声,八瓣铁盔被砸烂,脑袋如同烂西瓜一般红的白的四处飞溅。

    鳌拜怒吼连连,左右挥舞又把左右两个擦肩而过的骑兵砸的掉下马来,被后面的骑兵踩死。

    一时间这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巨汉,神威凛凛,如同一把尖刀冲进明军阵列里。

    赵率教看都没看鳌拜一眼。他心如铁石,让身后的亲兵摇动红旗。立刻变阵。

    打完三眼铳的骑兵,放慢马速,提起三眼铳的长杆末端。拿三眼铳当打砸重兵器使用。抡起来砸向鸭绿江四部甲喇的骑兵。

    重兵器之下,铠甲完全无用。这种冲击力打砸之下,骨断筋折。现实中也是一样,刀刺不一定死,还有抢救机会。锤击必死。

    不往要害上打,也直接敲碎骨头,失去战斗力。

    但重兵器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玩的转的。重兵器要想使出威力来,关键在于运出速度来。

    没速度就没有杀伤。

    赵率教的兵马都能抡的动十几斤的三眼铳。他们的三眼铳枪管的外侧三道箍环与众不同。带有一寸的三角锥凸起。用于打砸时增加威力。

    赵率教其实等于前屯卫的土皇帝。他控制着十万百姓。屯垦放牧用来养他的这四千私兵。这些骑兵吃得好,训练严苛。虽然弓马娴熟不如建奴。但体能很好。

    从浑河之战中的白杆兵和戚家军可知。训练充分,能吃饱饭,能按时发军饷。就根本不怕满洲人。能打出一比一,甚至一比二的伤亡比。

    外侧一层减速内侧一层如出窍之刀锋显露出来。

    碰碰砰!又是一阵三眼铳暴击。建奴也不示弱,抓起大弓怼脸射击呢。双方纷纷落马,被踩成肉酱。

    赵率教的左肩也中了一箭,硕大的铲子箭头射在肩头的铜制兽吞上,兽吞被射飞,连带一大片肩头肉被削了去。

    钻心的剧痛让赵率教眼前一黑,几乎让大刀脱手。

    他的马上兵器,是类似宋朝的棹刀。

    棹刀宋代出现的兵器。有部分学者认为是唐陌刀的传承变种。

    为长柄刀,两面有刃,刃首上阔下窄,木杆,末端安铁鐏。为宋军常用兵器之一。形制和二郎神的三尖两刃刀差不多。

    这玩意说是刀,其实是破甲重兵器。双手舞动,可以劈刺砍杀勾带。对付重甲骑兵非常好使。直到清末还有使用。

    五十四个人马具装的亲兵在前组成箭头,赵率教在后,左右后各有三十个人马具装亲兵集群。护卫左右翼和后部。十六个人马具装骑兵包围着赵率教在中心。

    这二百精兵就是他的家丁。十六人中,有四个旗手,负责根据他的指示发号施令。

    赵率教看到了正黄旗的鳌拜势如破竹,没有一合之敌。但是他眼神坚定直奔皇太极而去。根本不和鸭绿江甲喇纠缠。

    又是一轮以命换命,三眼铳轰击,建奴弓箭怼脸。赵率教的兵马一层层的突出,然后放铳。

    终于眼前一空,这个甲喇被穿透了。

    赵率教看了一眼前方的黄罗伞盖,以及下面的大胖子,穿着明黄色龙袍的皇太极。

    “弟兄们,建功立业就在当下,斩敌酋,赏银万两。”

    赵率教重来不忽悠士卒。他之前说赏赐基本都落实了。万两白银顿时让这些骑兵脸都红了。刺激的嗷嗷叫。士气顿时高涨起来。一齐向着皇太极的方向冲去。

1546、赵率教的覆灭三

    扶余城遗址,杨凡的大军正在宿营。过了哈了滨和松花江。在双城堡打了一仗。

    歼灭蒙古科尔沁兵三千。东海女真纵兵大掠,然后一把火把城烧了。

    押着俘获的人口和财物。兴高采烈的回来领白酒和猪头肉罐头。

    打之前,杨凡说了先登的赏赐一百银币,有俘获和斩首的一人发一斤白酒和二斤五香猪头肉。

    现在这些人已经对酒精勾兑的,加了香精的白酒和下了重香料的红烧五香猪头***罢不能了。

    这天底下,只有定远侯供他们酒喝。他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子子孙孙就投靠在杨家门下了。给杨老爷干活,吃香的喝辣的。

    物资极度匮乏的人一旦享受了杨家的待遇,就再也离不开了。他们感觉祖祖辈辈都白活了,现在才是人该过的日子。

    至于帮杨家砍人,在他们看来就是小事一桩,这些人生活在森林里,和虎豹搏斗,跟棕熊抢猎物。

    冬季在皮肤上涂上一层层的猪油防寒。每年冻饿而死三成的人。要不是一直生,恐怕都没法繁衍到现在。

    在苦寒之地捱过一个个昼短夜长的冬夜,坐在竖井的乌拉草堆里,看着星星和极光,是现实版的坐井观天。如果侥幸没冻死,就能再活一年。

    现在他们离家后,找到了给杨老爷砍人的新工作。穿着厚实的棉衣裤,棉大衣,毡靴。拿着从来没见过的精钢武器。

    一天三顿吃粮食和肉食,还有烈酒喝。没把他们爽死。

    他们不怕死,就是在家也没比这里安全,搞不好更危险。半夜熟睡狼摸进来了,打了半宿,击退狼群,发现孩子丢了都是常事。

    他们的人口一直上不去,就是死亡率太高了,但凡废物点的都长不大。

    现在只要有首级就能去找驴蛋大爷换酒肉,还有赏钱。有俘获的奴隶也行。

    驴蛋大爷爷豪爽,可交。获得了他们一致的认可。唯一的毛病就是喜欢炫耀他的长处。这让东海人、北山人、索伦人很受伤。

    快开春了,风也没有那么硬了。杨凡带着夫人们溜达在扶余古城遗址。赖在车里也不好,还是要出来走动走动。

    扶余因是古代夫余国的发源地,故沿用古代“夫余”二字得名。先秦时期,扶余是古濊貊人世代繁衍生息之地。

    “老爷,这里可是上古时代的文明呀。”小娘皮说道。她读书多知道这些民族都是夏商之际就发展起来的文明。

    他们在周以前,居住在今山东半岛上。在周灭殷商之际,被周人所迫,大部分向东北和北方迁徙。

    渡渤海迁居东北东部者,散居在今鸭绿江上游和松花江上游一带,有人说史书上的“发”人,即这时迁到今吉林省辉发河流域的貊人。

    北迁者,一支迁到靠近燕国地区。一支移居今山西西北部的西河之地。

    其实,东北和蒙古的各个民族都是炎黄子孙的后裔。中华各民族都是一家人。都是黄帝子孙。德国专家前年发掘的成吉思汗亲叔叔的四座墓葬。经DNA监测获得了惊人结果。

    他们四个都带有O~158基因标记。这个标记是汉高祖刘邦的家族标识。是今日我们确定汉室宗亲的标准。你是不是汉室宗亲,就看这个。

    有学者考证和古籍记载,黄金家族的已知的最早祖先是个独居寡妇。生活在黑龙江上游。她生了三个儿子。

    部落里的人问她孩子的父亲是谁。她回答是一个穿着金甲的天神。她的儿子们子孙繁衍,强大起来,在斡难河源形成了强大的部落。

    那个地方唐朝驻军一百多年。是不是有个刘姓的汉室宗亲在那里服役,留下了后代不得而知。但明光铠的将军甲确实有金色的。

    杨凡一直觉得,东亚大陆的民族同根同源,共同组成了华夏大家庭。

    小娘皮她们拿出金属探测器,开始了寻宝游戏。每次嘟嘟响起电子音,就兴奋的拿着小铲子开挖。

    不大一会就挖到好多青铜小玩意儿,还有些古朴的玉器。要是考古专家在这里,估计会被气的吐血。如此扰乱地层,简直令人发指。

    杨凡也不管,只要她们开心就好。玩累了回到房车里休息。杨凡下厨给老婆们做几道东北菜。

    林月如趴在地板上作画。一张宣纸上,用彩绘和泼墨浓淡层次渲染,画出一颗桃树,桃花落英缤纷,一只三花狸猫在树下小憩。落花覆盖了小猫咪一身。

    杨凡端着地三鲜,锅包肉,熘肉段、野鸡炖榛蘑托盘进来。看到她们四个小脑袋凑在一起,讨论林月如的画作。

    杨凡一看就知道,林月如这是想念女儿了。因为杨大小姐的乳名叫做狸奴。这个时代名字是爹爹取的,乳名是娘亲取的。

    “老爷,你看我画的好看吗,您给提一两句诗吧。”林月如满意的放下画笔,拉着杨凡的胳膊央求道。

    “嗯,我看看,画的真好。”这篇画作真情流露,充满了林月如的舐犊情深。杨凡不吝赞美之词。

    杨凡拿起笔,若有所思了一会,他也有些想念放在海参崴的一双儿女了。

    杨凡在画的右侧留白,竖着提笔写道:

    狸奴小睡不识愁,

    错把落花作锦裘。

    “老爷,写的真好。”老婆们赞叹道。

    林月如美滋滋的把画吹干,然后卷起来放进竹筒,等回大明装裱起来。

    “快过来吃饭吧,一会凉了就不好吃了。”杨凡招呼老婆们放上小炕桌,摆上酒菜,开始吃饭。

    四道热菜,外加两道凉菜,凉菜是肉皮冻和蘸酱菜。野鸡蛋炸的鸡蛋酱沾小葱和青菜吃最好吃了。还做了一个老种酸黄瓜汤。

    主食有双城子产的东北大米,还有小糖饼。餐后甜品是草莓奶昔每人一大杯。点心是一盘切成小块的沙琪玛。

    酒水是煮开的加姜丝的十五年花雕酒。可以去寒气。

    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听林月如的最新情报。

    “袁督师还是对赵率教下手了。赵率教的四千精锐骑兵,被他逼着到遵化救援,结果王元雅和刘策都不给开门。遵化和三屯营军城都进不去。已经陷入重围了。”林月如一边用豆皮包着蔬菜做蘸酱菜,一边说到。

    杨凡叹了口气,他就知道,辽东的这根钉子早晚被拔掉。毛文龙那么远都不能容忍,何况心腹之内呢。

    不受自己控制的军队,不但没用,还是威胁和定时炸弹。肯定会被清理掉的。上面根本不会考虑大敌当前,损失的都是大明的武装力量。这就是正治的黑暗。

    “赵率教完了,让领地做好战斗准备吧。”

1547、中伏

    冲破鳌拜的阻拦,四千人,损失了八百多人,同时也把六百多建奴击落下马。双方骑兵对决,落马基本十死无生。除了被踩成烂泥,没有别的下场。

    赵率教率领全军直奔皇太极的方向而去,顿时把建奴下了一大跳。

    多尔衮眯起了眼睛,转头对阿济格说道:“你带镶白旗,从后面走,去七家岭等他,此人狡诈,冲击大汗是假,突围是真。此时,蒙古各部已经分散为各个台吉领兵,四下抄掠,到处都是我方骑兵,他要想跑只能往回跑,回山海关去。你就在七家岭伏击他。必能得手。”

    阿济格知道自己脑子不行。三兄弟,脑子都长在多尔衮身上了。

    他也不言语,直接带着镶白旗走了。

    “护驾,护驾,”正黄旗的官兵们大声鼓噪着,迅速把皇太极围在中间,无数的大盾牌竖了起来。上一次,绿皮一枪落帽缨,把皇太极和八旗都吓坏了。这一次明显吸取了教训,盾牌密集好几倍。这一次,绝对没有空隙了。

    两侧的红旗和镶黄旗,立刻向皇太极集中,以阻挡赵率教拼命的打算。

    两红旗一动立刻西边出现了一个薄弱的位置。赵率教立刻调转马头,在这千钧一发的机会下,从薄弱的地方冲了出去,随着最后一波三眼铳打完,赵率教已经从重重包围中杀了出去。

    这也是,上一次的事件,把八旗吓到了。才不顾一切的向皇太极靠拢,防止赵率教搞斩首行动。

    皇太极铁青着脸,低声说道:“多尔衮,你去追,追不到,就不用回来了。”

    多尔衮早就知道,如果出了问题,肯定把他捎带上。

    皇太极对他们三兄弟始终是提防的。只要有机会,就会趁机削弱他的实力。

    所以,他提前就做了安排。

    多尔衮躬身领命,一言未发,带着正白旗就追了出去。

    多尔衮带着四千骑兵,七千步兵,奔跑着向赵率教逃走的方向追击而去。这个时候就是要兵贵神速。少一慢,就找不到人了。

    皇太极看着完全不反抗的多尔衮,心里充满了玩味。

    赵率教四千战士,抄小道去七家岭,那个地方是三岔路口,进可攻,退路有两个。可以向南走,去北直隶内地,也可以返回山海关。

    他估计,袁督师此时应该已经出兵了。毕竟情况已经如此紧急了。

    他只需要到七家岭扎营就好,那里地形有利防守,又是三条官道的汇合点。到了那里,就把主动权夺回来了。

    赵率教催促着骑兵间快速度。他为了迷惑建奴,兜了好几个圈子。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毕竟现在这个情况,不兜圈子就甩不掉多尔衮,他已经看到正白旗追上来了。

    但正白旗对这里的道路,远没有他熟悉,几个来回就把多尔衮甩开了。毕竟这里是三屯营附近,赵率教熟悉的了如指掌。

    他们甩掉多尔衮,钻进一条山谷,只要出了这条山谷就是七家岭。

    这是抄近道,赵率教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一仗损失可不小,伤亡了千余人。可是他也没让皇太极好过,鸭绿江甲喇被打死七百余人,也算是打残了。

    山谷十分平静,一路顺利。

    赵率教早就算定了,追兵都在后面吃土呢,可能都被他绕路绕的都迷路了。他狠狠的给了战马屁股一鞭子,战马吃痛,一下子就窜了起来,他的骑兵也跟着他加速。

    十几里的山谷转眼就奔驰而过,前面已经能看到谷口了。

    “都加把劲,别松懈,跑出这个山谷就彻底脱险了”赵率教大吼道:“注意不要掉队,都快点……”

    赵率教的声音戛然而止,好像被什么东西,一把掐住了喉咙。

    诸将急忙向他看去,之间一支大箭,穿透了他的脖子,从后颈漏出来一尺多长,三角形的破甲锥,闪烁着寒芒。

    赵率教口中嗬嗬有声,但就是说不出一句话来,他双手把着长箭,但即止不住血,也不敢拔箭。随着快速失血,他眼前一黑,栽下马来。

    “大帅!”

    “军门!”

    他最后听见的声音就是,自己不下惊慌失措的喊叫。

    少年阿济格面无表情,放下了大弓。从斑驳的灌木丛后骑着马踢踢踏踏的走了出来,然后一挥手,镶白旗的兵马如潮水一般,从树林里冲出。

    顿时,赵率教的兵马被切成十几段。他们本来就在山谷中蜿蜒行进,拉的长长的行军队伍。而镶白旗一万多人,突然从两侧杀出,直接就把他们分割包围。

    这个时候,一阵人喊马嘶从后面传来,多尔衮和多铎带着正白旗,也追上上来。前后都被堵住,队伍又被分割。明军顿时崩溃,四散奔逃。阵线全部乱了。

    这种地形那里逃得了,根本出不去,山谷里的山坡上,到处都是豚奔狼突的明军骑兵,以及堵截和追击的两白旗。

    一个时辰后,三千多明军,全军覆没。再也没有一个骑在马上的人了。只剩下一些失去主人的战马,在四处奔跑和悲鸣。

    多尔衮骑马走来,看到两白旗已经开始打扫战场。

    这一战,两白旗缴获不少。战马千余匹,骡子五百多匹。还有毛驴千头。这些都是用来驮运辎重的。缺粮时还可以宰杀吃肉。毛驴是跟随骑兵的好伙伴。

    赵率教的四千人都是披甲的,除了便宜了鳌拜千余套甲胄外,剩下的都归了多尔衮了。

    两白旗一直被打压,这次出征,多尔衮开始崭露头角。接连在关键时刻表现亮眼。几乎每次打仗,两白旗都在壮大,都在增强实力。这已经引起了皇太极的忌惮。

    他们三兄弟都是大妃阿巴亥生的,都是嫡子,地位不同寻常。本身的血统就比其他兄弟高贵。如今他们在实力获得扩充,不由得不让其他诸位贝勒嫉妒和堤防。

    阿济格天生神将,不仅身材魁伟,而且骁勇善战。

    年纪轻轻地便参加对蒙古巴林部、扎鲁特部的战事,并因功获封为贝勒。

    努尔哈赤非常喜欢阿济格,以至于皇太极第二任正妻乌拉那拉氏,路上遇见阿济格后不下轿,竟然被努尔哈赤下令休离。这点小事,竟然把皇太极搞离婚了。可见努尔哈赤对他的喜爱。

    他们三兄弟,阿济格能打,多尔衮狡诈多谋,多铎任性鲁莽性情暴虐。他们在皇太极死后,干掉了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然后,他们的内部矛盾就爆发了。由于皇太极生前的长期挑拨和阴谋,导致二人斗争十分激烈。

    “你怎么知道他会走这里。”阿济格问道。

    多尔衮笑了笑,说道:“你要是能明白,父汗去世的时候,我们兄弟就不会一败涂地了。”

    那时候,只有阿济格年纪最大,可惜他有勇无谋,根本不是代善和皇太极的对手。

    阿济格气的脸都红了,扭头走了。

1548、惊恐的崇祯

    崇祯终于在绿皮骑兵的保护下,逃回了京城。

    他一入城,立刻发布上谕,调动南苑修整的三总兵,残部八万人进城负责防守帝都的城墙。

    此时,帝都已经完全空虚了,除了巡捕营和五城兵马司,两万多人,已经没有军队了。

    帝都内外城的城墙,一共有个垛口。炮眼个。如果让每个垛口都有人防守,至少需要21万人。所以京营定员在四十万是有根据的。人少了,连城墙的垛口都站不满,怎么防守呢。

    这几天,京营的溃兵也开始很多跑回来了。崇祯刚进城,满桂他们也跟着跑回来了。他们思前想后,还是觉得京城安全。逃进了南苑大营。

    这个时候,崇祯已经不敢追究他们了。这个时候,能有多少兵力,都要搜罗出来。甚至京城里都开始征发民状上城墙了。

    崇祯坐在武英殿的宝座上,魂不守舍。

    “陛下,最新消息,建奴大军已经破关而入了,左都督赵率教亲率四千精锐,救援遵化和三屯营,遭遇建奴包围,已经全军覆没了,左都督殉国了。”新任兵部尚书王洽躬身汇报道。

    崇祯无动于衷,过了一回来他抬起头,一双眼睛充满了血丝。

    “你刚才说谁死了。”

    群臣惊恐的互相看看。陛下这是怎么了,似乎脑子受刺激了。现在大敌当前,这可如何是好。

    “赵率教,他带了四千人来救援遵化,全军覆没了。”

    崇祯冷笑道:“多少人,四千。建奴二十几万,他带着四千人去迎战,他脑子里装的是浆糊吗。”

    “谁下的令,是袁崇焕吗。”崇祯怒火中烧的问道。

    骆养性说道:“陛下,臣根据锦衣卫暗桩,袁崇焕旗鼓官周文郁的密报。十一朔,公(袁崇焕)自宁远往山海,过前屯,得报:奴已困遵化矣,盖前七日,从大安口入也,于是疾趋关。先令赵总兵率教所部援遵。”

    这是说,是袁崇焕派他去遵化救皇帝的。这个大帽子下,赵率教除非九族不要了,否则怎么敢抗命。

    王洽大吃一惊,袁督师派左都督去的。不对呀。

    他赶紧找出来袁崇焕的报告:

    “臣于二十九日在中夜(后)所,一闻蓟警,即发援兵。而赵率教于臣牌未到之先,奉旨坐调即行。臣即以行兵方略遣游击王良臣驰书往谕,令其无轻视敌。孰知率教急于救遵,三昼夜驰三百五十里,至三屯营,而总兵朱国彦不容入城,遂纵马向遵。中途大战,遇伏中箭,坠马而死。”

    武英殿里的文武百官顿时大哗。袁崇焕自己在呈报里推卸起责任来了,他看赵率教覆灭了,干脆一推三六五,我不知道,别找我,是他自己去的。

    周说赵率教是奉袁崇焕的令去救援,袁说赵率教是“奉旨坐调”。

    眼看这事又成了罗生门了。这几乎是大明朝廷斗争的老传统了。越扯越离谱,最后不了了之,又荒唐又荒诞。

    崇祯的病一直没好,他浑身无力,还发烧。

    他无力的抓了一把龙椅的扶手,叹了口气。这个时候,他想发火都发出来了,想咆哮都没有力气了。

    你们这些王八蛋,都拿朕当傻子是吧,当朕是何不食肉糜是不是。

    此时,崇祯彻底对袁崇焕放弃幻想了。这个节骨眼儿了,他还在清除异己呢。他当初对袁崇焕的希望有多大,这个时候失望就有多大。

    崇祯苦笑,只有朕是傻子。

    他们抢地盘的抢地盘。捞银子的捞银子。一个个的都居心叵测。只恨朕看错了人。浪费了两年时间,白白花了三百万两银子。结果,搞出来一支不受朝廷控制的军队来。

    赵率教一死,他的兵马一覆

    灭。前屯就彻底被袁督师吃掉了。

    现在,袁督师已经大获全胜。整个六省辖区,再也没有能和他对抗的势力了。只有皇帝,气的一边流眼泪,一边笑。

    不管现在情况多糟糕,他并没有放弃,也没有干脆躺平。这件事要搞清楚,不然都这样来,大明岂不是很快就要藩镇割据了。

    崇祯问道:“方大任报,赵率教用火器打死达贼无数果真否。”

    王洽拱手说道:“臣差有标下中军巢丕昌打探。据报,赵率教与达贼对阵用火炮火枪,打死达贼甚多。臣尚不敢报,有南居益印信揭帖到。所开与巢丕昌同”

    王洽拿起一份刚来的奏章,看了一会,念道:“率教败走,阿济格追之,会上率数骑往遵化环视攻城之地,遇明败兵至,随后掩击之,赵率教为阿济格所斩。”

    “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率刘姓王姓副将,暨参游九员以及精兵四千来援遵化。哨兵以告,贝勒阿济格等率左翼四旗及蒙古兵奋击。率教败走,中流矢死。”

    崇祯摆了摆手,他已经不想听赵率教的事迹了。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现在建奴什么动向。”崇祯问道。

    “陛下,建奴把三屯营围得水泄不通。消息和外面已经快断绝了。遵化也出现了建奴。”

    崇祯心里明白,这是建奴要攻打城池了。

    王元雅能否守住遵化,将决定这次危机的严重程度。不论付出多大代价,只要能能把敌人拖住,拖在遵化城外,随着勤王令的下达,大军云集,反攻把他们赶出去,是最好的时机,就看刘策和王元雅能不能守得住了。

    这时候,张疙瘩在殿门口探头探脑的往里看。似乎有事的样子。

    崇祯骂道:“你这泼才,有什么事儿进来说,别在那里给朕表演。”

    张疙瘩双手搓着,不好意思的说道:“陛下,那个您看,老爷出海前,把这块地交给我负责,建奴大军已经开始攻打遵化和三屯营军城了。已经到了我家老爷地盘的边上了。我得回去防守,以免一些自不量力的傻瓜出去和建奴打,别造成损失。”

    崇祯闻言,忽然暴怒起来,抓起盖碗就砸在地上,啪的一声摔得粉碎。

    “你们一个两个的,多要弃朕而去吗。”

    “朕是桀纣之君吗,啊,你回答朕。”

    张疙瘩吓得一缩脖子。这话他可不敢接。于是,只好哭丧着脸,打定主意,不行就找个机会跑回去。今晚就偷偷筹备,现在情况急转直下,老爷把老巢交给自己,可不能出现什么差池才好。

1549、兴禾团练再度宿卫宫廷

    崇祯一看张疙瘩这个老痞子,就知道他在打什么主意。

    “王承恩,拟旨”,崇祯恨恨的看着那个畏畏缩缩的原辽东镇老逃卒,说道:“锦衣卫千户官张疙瘩护驾有功,着升为锦衣卫守御千户所统制官。即刻起统带兴禾团练兵入住皇城、紫禁城宿卫宫廷。钦此!”

    张疙瘩傻眼了,这下子可真走不脱了。

    之前还能玩个不辞而别。反正也把陛下平安带回紫禁城了。对老爷和陛下都有了交待。可恨自己还是太老实,没有悄悄逃走。这下子走都走不了了。

    现在再走,那可就是抗旨不是。

    看着张疙瘩哭丧着脸都快哭了,崇祯心里一阵痛快。

    哼!你这狗才这下子傻眼了吧。你那点小心思,当朕看不出来吗。

    “张千户,不要总想着自己家里一亩三分地儿,要舍小家保大家,大河有水小河满不是。没有国哪有家是不是。”骆养性在一边劝解道。

    张疙瘩回头看了他一眼,看的骆养性心里一哆嗦。

    这老痞子那眼神儿,让他不寒而栗。

    他随即心里大怒,老子好歹也是锦衣卫当家人,你一个锦衣卫户籍的奴才,也敢这种态度。

    不过转念一想,团练这帮人一向手黑,又得圣宠。想来想去,还真不敢招惹他,只好悻悻的把头转向一边,不搭理他了。

    张疙瘩愁眉苦脸的去调动军队去了。

    兴禾团练护送皇帝到永定门就没进去。没有圣旨任何军队不得进入京城。只有张疙瘩和他一个总旗的三十个骑兵护送皇帝到东安门外。

    如果不是皇帝让他跟着,他早趁机溜了。

    兴禾团练再度回到了景山校场。这是他们上一次来京城的驻地。这里现在空着呢。

    现在局势紧张,皇帝对勋贵和文官都不放心。担心有人浑水摸鱼。大明朝这二百多年,最多的就是夺门之变。

    只要趁机控制了皇帝,就可以独霸朝纲。

    这是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之后,无解的漏洞。魏忠贤和客氏就是因为靠近权力的最中心,才得以权倾朝野的。

    朱元璋是暴毙的,极大可能是皇太孙和文官联手毒死的。疑点甚多。朱棣是在北伐回归途中暴毙的,死因不明,文官直接密不发丧。等回京了,把文官支持的太子扶上位,才办的丧事。

    仁宗皇帝朱高炽,登基十个月,突然暴毙,后世还被移出太庙。宣宗皇帝朱詹基很可能是被毒死的。史学界有很多学者怀疑是皇后孙若微干的。

    等到了堡宗,他这一辈子够传奇了。

    他弟弟登基后,基本可以确定一家三口都是被孙若微孙太后毒死的。堡宗后来试图从亲妈手里夺权,无奈京营被舅舅们把持。他没有兵权。

    孙若微担心,儿子掌权后清洗她娘家,所以把儿子控制起来了。

    英宗则指使自己亲信太监曹吉祥的侄子曹钦,攻打紫禁城,试图把自己从亲妈的控制中解放出来。结果曹钦比较废物,没打过舅舅们。自己投水死了。曹钦失败后被定了个谋反。

    之后,英宗一直被软禁,必须每日给太后请安一次。和光绪成了难兄难弟。京营被孙家人牢牢控制。

    之后几朝,皇帝都很短命。

    武宗皇帝落水而死,肯定是有阴谋的。之后的嘉靖皇帝一生躲过很多次阴谋暗杀。寝宫失火好几次,还差点被皇后的宫女勒死。

    后来,坤宁宫失火烧死了皇后。

    他的墓碑上应该刻上,“皇后想杀我,但我杀死了皇后。”

    穆宗皇帝和万历皇帝算是善终,但接着泰昌、天启都是死于阴谋。又是红丸又是落水的。

    所以,崇祯这一生都在小心的堤防。堤防太监、后宫、外戚、文官、军头儿、勋贵们找机会夺自己的门。

    他其实并不是神经过敏,他逼迫前朝驸马出钱,赞助财政,结果他的儿子就在宫里被弄死了。勋贵以此警告他不要乱来。

    皇宫从来不是什么安全的地方。这里杀机四伏。各方势力都在暗中渗透宫廷。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持续的,顽固的。

    明朝的后妃都是从民间选,文官能操纵。很多送进宫里的女人,都不是国丈亲生的。都是各派势力从小培训的扬州瘦马。这些女特务,被安排在低级官员、富商家里去选秀。

    这些女人肯定有把柄被要挟,否则她们得了圣宠,还怎么控制。或者家人被控制,或者有其他的手段控制。

    她们都是定时炸弹,一般皇帝威胁到了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这些沉睡的杀手就会被唤醒。从而接受任务,执行任务。

    除了妃嫔,宫女和太监也是重灾区。这些人来自社会上,背景很难搞清楚。进宫的过程中和选拔的程序中,有太多的机会可以上下其手。安插自己人进去。所以大明宫廷跟筛子一样。

    何况,到如今崇祯也没有完全控制后宫,郑老太妃还在,宫里各种势力还在。只不过暂时被皇帝压住了而已。尤其是郑老太妃的人,只要不暴露,崇祯根本找不到。

    皇帝身边只有太监,从来没有宫女。只有翻牌子后,才会短暂接触女人。这都是有原因的。这些女人被送到皇帝那里去的时候,绝对的身无长物。除非用头发把皇帝勒死,这种高难度的操作外,绝对没办法对皇帝下手。

    太监、后宫、外戚、文官、军头儿、勋贵们都有能力把手伸到他的身边。

    皇帝是真正的高危职业,坐在那张椅子上,甚至比在大军交战的战场上还危险。

    溥仪写过一本自传,叫《我的前半生》,他在书中写道,他在宫里从来没有安全感。

    宫里的太监分成两个帮派。为了争夺利益,主要是偷盗宫里的财物,运到大珊栏去变卖,经常械斗。

    有一次,一伙太监开会。敌对的太监们派出一个小太监去偷听。这个小太监用手指把窗纸弄了个洞,往里偷看。结果被发现了。

    里面的太监用火铳对他的眼睛开了一枪。把他的眼睛打瞎了一只。

1550、大黄还是那个大黄,变得只有人心

    宫里的太监不仅拉帮结伙,还有管制武器,甚至连枪都有。而溥仪还总欺负他们。所以,溥仪经常害怕太监们趁他睡着了,半夜杀他。

    他夜里吓得不敢闭眼睡觉。后来实在熬不下去了,就打算在他睡觉时,安排人看着。

    但是,他对谁都不信任。挑来选去的,最后只有一个人,他还算信任。就是婉容。

    他睡觉时,让婉容拿着一根棍子,坐在椅子上看着。

    开始,皇后无奈,只好给他守夜。但是,连续几天后,婉容也困的受不了了,她坚决不干了,扔了棍子回自己的宫殿睡觉去了。

    兴禾团练又回来了的消息,传进宫里。太监和宫女们兴奋了。

    上一次,他们宿卫宫廷,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好处。这些小伙子都是十七八岁的少年郎。人长得好,军装帅气,说话还和气。

    不论是太监还是宫女,从来不歧视,说话礼貌,还注意别人的感受。

    尤其是给宫里这些苦哈哈的小太监、小宫女配发的补给品,让她们发了一笔不小财,极大的缓解了他们家庭的困难。

    而且,他们火头军做的饭菜真好吃啊。比宫里的不知道好吃到哪里去了。就是半夜下班也有的吃。乾清门广场上炊事班炒菜,做饭的行军炉灶,火焰熊熊,彻夜不熄灭。随时供应饮食。

    不论是团练换岗下来,还是宫女太监下值,都能来这里免费吃饭。只要你守秩序,排队,不喧哗就行。

    火头军的老总旗,虽然一脸刀疤,面相凶恶,但是从来不会看不起人,对所有人都是一视同仁,不分贵贱。

    皇帝出征的这段时间,吃惯了民夫团的饭菜,感觉御膳房的饭菜寡淡没有味道。特别下旨,在乾清门前的广场上恢复野战厨房。

    这一次,不仅皇室和太监、宫女迟到了野战厨房的饭菜。连内阁,近期在武英殿上班的军头儿、勋贵们也吃上了。

    明朝的饭菜非常的寡淡,这个时代植物油不便宜,动物油脂更贵。从习惯上,他们的饭菜不论是皇帝,还是官员、富商们都比较清淡。因为,北宋后随着炒锅的发明,炒菜兴盛起来。但是烹饪的技法和调料还是比较简单。所以味道很一般。

    大明最好的饭菜,也不敌后世小饭馆、小吃店的重油、重盐、重辣的盖饭好吃。

    武英殿,民夫团把一天三顿饭食,都推着小车载着保温不锈钢桶送来。到这里还是滚烫的。让这些人大呼好吃。

    早餐的鸡汤馄钝、灌汤小笼包、烧麦,还是豆腐脑、油炸糕、热牛奶、咖啡、烤面包片、烤香肠,都让这些平时十分主意享受生活的老饕餮们,惊喜连连。

    明朝多数人是不吃早餐的,这让他们也养成了吃早餐的习惯。

    乾清宫的院子里,再度出现了绿皮兵站岗的身影。好多小太监小宫女都偷偷的跑来问张疙瘩,还给发补给品吗。其实就是那些牙膏、牙刷、毛巾、肥皂香皂、之类的。

    张疙瘩大手一挥,继续发。

    老爷早有交待,要善待宫里的这些下层的宫女和太监们。

    “明天开始,十二个时辰供餐,就在乾清门前的广场上,物资配给继续发放。”张疙瘩豪迈的说道。“你们去兴禾超市买东西,十两以下,给你们打八折。”

    这些小太监、小宫女们顿时欢呼起来。心里对定远侯充满了感激。

    杨凡的大军在扶余修整,准备攻打茶啊冲(长春)和吉林乌拉(吉林市)。尤其是吉林乌拉城市规模较大。当初设立奴儿干都司时,辽东都指挥使刘清修建了吉林乌拉城。

    这里曾经是大明在东北最大的内河造船基地。

    明永乐九年(1411年),朱棣派人到黑龙江下游

    正式建立了管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奴尔干都指挥使司(今为俄罗斯境内尼古拉耶夫斯克特林)”。

    由于当时东北是未开发的原始森林,明朝驻军所需粮食只能靠辽东和中原提供。所以,朱棣多次派辽东都指挥使刘清来松花江领军造船,运载官兵、粮草贡品等,把吉林当成加强辽东都司与奴尔干都司之间联系的纽带。

    现在,家丁营的斥候回报,阿敏已经回到沈阳。开始组织防御。这段时间,四平比拉一带,建奴正在集结兵力。可能会在近期发兵北上,阻击东海女真的进犯。

    目前,杨凡只是使用东海女真。阿敏并不知道杨凡的实际兵力。他不知道索伦和北山人也杀进来了。

    索伦是杨凡的杀手锏,杨凡打算在东海人和八旗打的难解难分时,把他们投入战场。

    今天,小娘皮她们的探宝之旅有了新收获。挖出了一个一尺半高的,蹲立的黄狗青铜塑像。这个塑像浇筑的惟妙惟肖。虽然看铭文,这是周代同时期的文物。不过,杨凡发现,这个塑像的大黄和现代社会的大黄,居然一模一样。

    杨凡感慨的看着这个三千年前的造物。

    时间过去了三千年,当年生活在这里民族早已星流云散,不知所踪。可是这尊大黄的青铜像仿佛穿越了时空,活生生的矗立在你的面前。

    三千年来,大黄还是那个大黄。改变的只有人心。

    小娘皮她们,正用着小刷子,小心的扫去附着的泥土。这件东西是小娘皮发现的。她喜滋滋的准备般回新城去,作为她的个人收藏品。

    即使在明代,西周的青铜器也是非常值钱的。属于文玩里的稀有品种。

    “老爷,要准备打大仗了吗。”看到杨凡倒背着手,看着山坡下,操练的东海人、北山人、索伦人问道。

    “是啊,我们南下这么久了,建奴也早已得到消息。他们正在集结没有出征的壮丁。准备北上迎击我们。估计战场不在茶啊冲,就在吉林乌拉。”杨凡说道。

    “老爷,建奴实力雄厚,这次他们远征只是五丁抽一,咱们有把握打赢吗。”陈曦有些担忧的问道。

    杨凡笑了笑,说道:“黑龙江流域的这些野人,只要训练好了,装备提高上去。他们打建奴,就会像建奴打大明一样。”

1552、关宁军进关

    第二天一早,关宁军骑兵一万人,步兵一万人。同时征发前屯所赵率教原来管辖地域的卫所兵一万人为辅兵。浩浩荡荡的从山海关出发了。

    此时,从山海关救援京城,最近的路就是走丰润、滦州一线,直接东进。但是这样子走,会和清军撞上。所以,关宁军经过商量,他们决定走一条向南的弧线,也就是是从遵化南边的山脉的南侧,昼夜并进,直接迂回到蓟州城,堵住清军的去路。

    之所以去蓟州,是因为被崇祯任命为总理京畿防御大臣的孙承宗。孙承宗直接下了命令给他,让他带援军直接去蓟门,务必把清军堵住,不得放过一兵一卒。

    本来袁崇焕是打算直接去京城的,这样他就没有选择了,如果不想抗命,就只能乖乖的招办。信使是孙承宗的学生,兵部主事贺一鸣亲自送来的。

    袁崇焕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

    袁督师当时的脸色十分难看。

    贺一鸣走后,他沉默了一刻钟,然后下令全军整备,明早出发。急进蓟州。

    当天半夜,火头军就起来做饭。四更天,大军起床。五更天,大军开饭。

    第二天一早,天刚放亮,山海关关城朝向南侧的城门大开。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关。

    山海关城始建于洪武年间,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平原长城等。

    此时,天空开始飘起雪花,气候寒冷。官兵们缩着脖子,哈着气暖着手,麻木的前进。

    关宁军虽然是朝廷重点支持的边军。但是,也就是勉强养家糊口而已。吃的好、穿得暖,那是谈不上的。

    官兵们穿的棉甲,虽然有一定的保暖效果,但这玩意儿毕竟不是大棉袄。

    踩踏压实的棉花片,没有了松软和空隙,又能有几分保暖可言呢。只不过两层棉花片,中间夹着一层铁扎甲,让冰冷的甲片,挨不着皮肤,能好受一些罢了。

    就像唐朝的岑参,在边塞诗里写的那样,都护铁衣冷难着。唐朝是没有发明布面甲的,所以冬天穿盔甲,可就遭老罪了。

    前锋营在前,袁崇焕在中军,步兵跟在后面。

    这时候情况已经非常紧急了。遵化是守不住的。家奴兵临帝都城下是早晚的事儿。这时候,皇帝估计已经急的快疯了。

    他心里反复思量,总觉的这件事还是要表现得积极一些。至少让皇帝没有话说。他心知肚明,现在皇帝对他的看法很大。

    只不过他左思右想,这个节骨眼儿上,正是用人之际。估计皇帝也不会不理智吧。他心里其实是比较轻视崇祯的。估计关外的惨败,皇帝已经吓破胆了吧。这个时候正是一个人心里最脆弱,最需要依靠的时候。

    他骑在马上,一边赶路,一边思索着,盘算着,这个时候应该是个机会。就看能否下决心了。三万人虽然不算多,但是已经是能够左右局势的力量了。而他现在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五年复辽是不可能的,他骗谁,也骗不了自己。要是把自己都骗了。那可真是最成功的的骗子。

    如果皇帝追究,那就只能完蛋了。

    陛下登基两年来,所有人都看出来了。陛下可不是一个仁慈的主子。

    两年来,内阁都换了三回了。前几任,下台的下台,下狱的下狱。没几个善终的。现在陛下和周延儒、温体仁等人的频繁接触,让东林感觉如芒在背,十分的难受。

    袁崇焕已经看出口来,皇帝这是对东林不放心了。

    从这两年来看,皇帝用人都是用完就扔。没有一个干的长远的。

    至于君臣相得,善始善终,那更是笑话。

    现在郑老太妃和福王一系的势力,已经被打的差不多了。

    军队里的最后实权人物毛文龙,也在各陛下的种推动下,被除掉了。现在郑老贵妃可是落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啊。既然羽翼已经剃除干净了。估摸着郑老贵妃离着驾鹤西去也不远了吧。

    不过想起陛下少年登基,这两年办的事儿。一桩桩,一件件,现实过电影一般的在袁崇焕的眼前过。他就越是心慌不已。就是陛下的这份阴狠的心劲儿,就让人不寒而栗。他一时间心里又有些踹踹不安。

    可是,这件事如果不解决,早晚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刀。随时都能落下来。两年时间说快也快,倒时候,交不了差,难道伸脖子等着吗。

    最近,东林也急了。眼看热河被皇太极彻底摧毁,清军可是东林主持的。三总兵都是东林提出的人选。这一下子把边军的精华都葬送了。东林内阁和兵部已经睡不着觉了。

    之前蓟镇兵变的事情,崇祯一直压着,没有追究责任。

    李标和钱龙锡可不认为,皇帝忘了。

    这次御驾亲征,先是在遵化,闹出了兵变,冲击行在,惊扰圣驾。一查之下,原来是把开拔银子挪用了。

    这件事,还没来得及查,接着京营就一败涂地了。

    袁崇焕是知道内幕的,经营变成这样子,到底发生了什么。皇帝也不是傻子,他能去不了解情况吗。这件事参与的人这么多,怎可能不透风。

    当初在定远伯手里,这支军队横扫千军如卷席。现在和建奴一触即溃。这才半年时间,怎么可能垮得这么快。这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些事情都是经不起查的。

    崇祯登基两年,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和心计,把魏督公弄倒台了。把郑贵妃斗的成了光杆司令了。增加了每年两百多万两的财政收入。还裁撤了五十万的边军和京营名额。极大的压缩了吃空饷的幅度。

    而且,用人得当,解决了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的威胁。南方的奢安之乱也彻底平定了。尽管四川、贵州元气大伤,但是好歹也是恢复秩序了不是。只要能让西南休养生息几十年,也就缓过来了。

    这一切本来都奔着好的方向发展,可是,这两个月来,关外三总兵溃败,御驾亲征京营溃败。搞得京畿之地,空虚到了极点。几乎把来年来的成绩一扫而空。而且情况还在恶化之中。

    皇帝的所有努力,一朝打回原形不说,还惹得建奴攻入关内,直接威胁帝都的安全。这是多少年没有的事情了。

    袁崇焕越想,越是心惊。他是孙承宗的学生,他不论怎么摘,也摘不掉东林干将的身份。此时此刻,再想和东林做切割,已经太晚了。他已经被绑死在了东林的战车上。

    “唉!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袁崇焕仰天长叹。

1553、遵化之战

    袁崇焕心里庆幸,自己人间清醒。

    当年自己早早的就开始谋划,建立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他单骑出关后,获得独立训练一支军队的许可。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他真正的掌握了一支武装力量。他背靠东林这颗大树好乘凉。关宁军发展很快。

    东林在李成梁被搞倒后,就盯上辽东和蓟镇。他们需要一支完全掌握在东林手里的军队。这既是对当年因为没有兵权,惨遭魏忠贤屠戮的经验教训。同时,也是他们贪墨辽饷和军费的需要。

    毕竟,这笔钱要想预支出来,必须有花这笔钱的人不是。没有关宁军,户部怎么可能列支这笔预算呢。有一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军队,想怎么做账都方便不是。

    关宁军就是在孙承宗的高筑墙政策落地,和东林推高辽饷的背景下,在东林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这其中,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父子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好比,保镖的遇到劫道的。劫道的就大声问,你吃谁的饭。

    保镖的头子,上前一步,大声喊,吃朋友的饭。

    这是实话,没有了贼,要保镖的干什么呢。

    同理,没有努尔哈赤父子,朝廷一年几百万两,养着关宁军干啥玩意呢。

    之前,袁崇焕被魏忠贤赶回家去了,就是因为,东林这帮人吃独食。这么大的利益,你们也不怕噎死。总也不给咱家表示表示。就想着,修个生祠就能混弄过去。你们想的倒是美。

    魏忠贤一倒台,东林为什么非得把袁崇焕从东莞老家弄回来。就是因为,他和袁宫保一样,都捏着一支只听他命令的私军。离开他玩不转。

    而他之所以离开了军队,还能控制这支军队。原因也很简单。想控制军队,有很多条件。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足够的钱。当兵的吃谁的饷,就替谁打仗,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此时,危机当头,袁崇焕庆幸的是,自己的人间清醒。要不是他有了自己的班底儿,那里能够立刻就和阉党的有些人发展关系,和八大晋商发展关系。成功的达成了向辽东贸易的秘密通道。

    一步迟,步步迟啊。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啊。他绝不会把自己前程寄托在别人的支持上。

    辽东商贸太肥了。他分到的银子,足够养这支辽东最精锐的万人骑兵,还有大量的剩余。只要辽东铁骑在手,这里就是他说的算。

    即使他辞官回家了,他的家人和下属仍然在运作这条线。不要忘了,袁家可是经商世家。他的兄弟子侄们都做商人。

    关宁铁骑从上到下都很清楚,是谁在养着他们。是袁督师,而不是朝廷。没看朝廷的军饷都拖了一年多没发了吗。骑兵养不起马,把马都卖了吗。

    即使,袁道台(宁远兵备道)回老家了,但是,银子和米粮可是照发不误的。一粒米一个铜钱都没有短少他们的。他们自然分得清要听谁的。

    当初要不是他起了自立的心思,建立这支铁骑。他就入不了八大晋商的眼。也没有在东林和阉党之间左右逢源的资本。

    这一步走对了。后来东林也不得不推举他出任蓟辽督师。

    东林推举他,既不是因为他是孙承宗的学生,根正苗红。也不是他袁某人有多大的才能。纯粹是因为,这支辽东最强大的骑兵,离开他,谁也指挥不了。

    内阁要是想搞定这里,必须要用他袁某人。

    袁崇焕是商人世家出身,天生自带商业的思维。他深深的明白,鸡蛋绝对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他不能只依靠东林,因为这早晚会带来麻烦。

    不得不说,他的见识十分卓越。

    后世的袁大头,之所以最后众叛亲离,一败涂地。就是因为他太依

    靠他亲手打造的北洋军了。

    卓越的正治家,有自己的基本盘,但绝对不会只依靠自己的基本盘。

    因为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

    尽管他早早开始布局,多拜门庭多铺路。可是到了现在,形势急转直下,他发现他仍然不能把自己摘出去。仍然深陷在危机中不可自拔。

    这让他心里生出了深深的无力感。

    这一次,钱龙锡秘密派人招他带兵去帝都,他心里明镜似的,东林的大佬们都急眼了。这次搞不好,要遭。

    可是,就在他举棋不定的时候,孙承宗明发兵部的命令,招他去蓟州堵截清军。让钱龙锡的打算付诸东流了。因为,阴谋对抗不了阳谋。

    如果他不去,全天下的人就都看清楚了。

    大军一路加快行军速度,但是仍然走的很慢。毕竟步兵和粮车辎重,想快也快不了啊。袁崇焕急了,他想了想,必须尽快赶到蓟州布置,否则,急急忙忙的他前脚刚到,后脚清军就到了。什么布置都来不及了。

    事缓则圆,要想各方都不得罪,把这件事办的让谁都说不出什么来,就得尽快赶到蓟州去。有时间,充分准备才行。

    “传令下去,程本直督促步兵赶路。本部院亲率骑兵先走一步,大军到蓟州城汇合。”袁崇焕下定了决心。带着骑兵先走了。

    遵化城,硝烟四起。八旗正在攻打城池。

    自从赵率教败亡之后,清军就开始了新的部署。八旗负责攻打遵化城。蒙古大军以各部族单独为一路,四处劫掠农村和四野。汉军旗攻打三屯营军城

    皇太极骑在一匹肥大的战马上,眯着眼睛看着雄伟的遵化城墙。

    “正黄旗的额驸纳穆泰,率领本旗攻击城北的西方。镶黄旗的额驸达尔哈,率领本旗攻击城北的东方。正红旗的额驸和硕图,率领本旗攻击城西的北方。镶红旗的雍舜,率领本旗攻击城西的南方。镶蓝旗的额驸顾三台,率领本旗攻击城南的西方。正蓝旗攻击城南的东方。镶白旗的图尔格,率领本旗攻击城东的南方。正白旗的喀克笃礼,率领本旗攻击城东的北方。”

    他下完了命令,顿了顿又说道:“八旗军各自休整队伍,制造云梯盾牌道具。等待攻城武器完备,即可执行命令全线进攻遵化。”

    遵化是长城一个关键节点,从洪武年间修建城墙以来,二百多年作为蓟镇的防御支点,一直在不断强化。到了今天已经是一座坚城了。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1554、遵化城激烈的攻守战

    初三日,皇太极亲自督战。

    八旗大军五万多人,把遵化城四面围住,八旗军于城外列阵,一齐竖起云梯,呐喊着前进攻城。

    城外杀声震天,炮声隆隆。而城内的巡抚府衙内,王元雅却在忙着另一遭糟心的事情。兵变后,崇祯对遵化的蒙古雇佣兵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逃回北京后,下旨让王元雅立刻裁汰这一个营四百多人的蒙古雇佣兵。

    王元雅之前深感蓟镇兵变之后,兵力严重不足,尤其是弓箭和格斗能力强的士卒稀少。所以,他招募了一营的蒙古人充实力量。

    可是在兵变当夜,这些蒙古人也趁火打劫,抢了不少财物。事后虽然诛杀了一些倒霉的。但是崇祯对他们已经彻底失去了信任。

    王元雅无奈,只好发银子打法他们回家去。刚刚把这些人遣散,还没有来得及送出城。皇太极就到了。大兵围城,这下子谁也出不去了。

    这些人,因为对裁汰不满,颇有些骚动。王元雅正在想办法安抚他们。

    八旗大军推着楯车,扛着云梯,一边走,一边射箭。

    一时间,箭如飞蝗,铺天盖地的向着城墙落去。遵化的守军只有七千人。毕竟现在整个蓟镇就剩下三万五千营兵正兵了。要不是遵化太重要,和蓟州组成了蓟镇的核心,这里恐怕连七千人都没有。

    遵化卫早已名存实亡,三卫每一个卫所,能拉出二百能打的就不错。再加上这次蓟镇兵变,死的非常多,青壮兵丁更少了。这一次三卫一共就凑出两千多人来协助守城。

    遵化三卫和营兵,有一个特点,就是火器比较多。因为这里是冶铁基地,不论是官府还是民间都有大量的火枪。当然民间以火门枪为主。小型手持的火门枪,遍布城乡。

    而这里的工厂主,矿主、作坊主们,他们都养自己的团练。遵化的团练不下二十几个。其他小规模的保险队,护矿队等名目的,小的几十人,多的几百人的,不胜枚举。

    这次清军入关,蒙古人分散开来,按照部族为一路,分成上百路,四下抄掠。他们和这些民团发生了激烈冲突。

    但这些民团毕竟不是杨凡的兴禾团练,他们战斗力不敌骑兵,基本上都被歼灭。

    在八旗攻打遵化的同时,遵化周围百里以内,蒙古骑兵到处都在烧杀抢掠。为了防止土匪抢劫,铁厂和矿场都有坞堡,规模大小不等。尤其是矿场,大多在山里,依据矿坑的位置和有利地形修筑坞堡,其实并不好打。

    蒙古人到处攻打这些坞堡。一旦打开一个,就会收获巨大。这些坞堡里有大量的生活用品,粮食、铁器以及各种其他物资。

    此时,这些没有听从魏半城的话,这些以依靠东林和其他文官为背景的豪强们,都把肠子悔青了。这下子,不仅财产全完了,连人都被抓走了。

    王元雅从城楼可看出去,远处都是烟柱,真是烽烟处处。不用问也知道,这些都是蒙古人在攻打分散的铁厂和矿场。抄掠农村的地主大院。

    这些地主都是聚族而居的,他们也有家丁和家兵。用来镇压本地的百姓和佃农。

    “大人,这里太危险,您还是回城内吧”参将魏德志劝道。他是魏家人,是魏半城的远房侄子。

    “本官那里都不去,就在这里,看着你们守城。本官誓与城池共存亡。”王元雅硬气的说道。

    魏德志看劝不住,只好嘱咐亲兵持盾严密保护。

    很快建奴的攻城部队,冒着投石机的飞石,城墙垛口的弓箭、三眼铳、鸟铳的打击。一直向前冲击。一路冲击,一路不断有人中弹、中箭栽倒在地。

    建奴冲到五十米外时,马面上的火炮纷纷开火了。

    戚继光统管蓟镇的时候,考虑到遵化的重要性,添置了很多佛朗机炮和铜发熕炮。总体上来说,遵化城市规模远比三屯营大的多,城墙也非常坚固。

    皇太极也看出来了,遵化不是那么好打的。

    王元雅挨家和城里的大户谈,劝说他们组织家丁上城墙协助防守。同时,捐款捐粮食协助。

    毕竟城破了,大家一起完蛋。

    所以,就算了为了保住自己的财产也应该支持官军。

    此时撤退到城里的大户、地主、财主、工矿主很多,连带着有大量的民团。一时间,城墙上防守的人也不少。

    正白旗的喀克笃礼,率领本旗攻击城东的北方。

    他们一边举着盾牌,一边冲锋,尽量缩小身体的面积,用盾牌挡住炮石。忽然轰的一声,只见左边的马面城墙上,喷出一阵烟火。

    随即碎石劈头盖脸的打了过来,七八个正在冲锋的旗丁,立刻被打翻在地。浑身是血,一动不动,生死不知。

    他知道,只是霰弹,炮膛里填充的就是碎石子。

    守军一直没有用大炮,直到他们冲到城下,才开火。他略一寻思,顿时明白了,明军火药不足。之前不开火,是怕浪费弹药,直到现在攻城部队满坑满谷的填满了城壕和目光所及之处。他们才开火。

    “不要怕伤亡,快速冲上去,不要停。”他立即大声吼道。

    二十个人一组,扛着云梯跳进冬季干涸的护城河,然后又爬出来,来到城墙下。他们纷纷竖起梯子,准备用梯子顶部的钢钩子,牢牢的勾住城墙的垛口青砖。

    因为梯子是倾斜搭在城墙上,梯子的自重非常大。而梯子上还有人的重量,二十个人也是非常重的。再加上钩子,这种云梯是不可能推倒的。

    两侧的旗丁则高居盾牌掩护梯子底部的人员。弓手则用大弓和两侧马面上的明军对射。这些弓手的箭术非常好,在三四十米的距离上,可以射中对方的眼睛、脖子,最差也能射中面门。

    而明军极少装备面甲,这种对射非常吃亏。不过明军的火力更强。他们用三眼铳和小型鹰炮,向下射击。鹰炮是一种用转轴固定在城墙垛口或者船舷上的小型佛朗机炮。

    这种小炮的射速极高,一门小炮配备二十个子铳,打完一个换一个。这种半斤重的弹丸,清军的盾牌可挡不住。就是楯车也不能在近距离挡住,好几辆楯车被打穿出一个窟窿,里面的沙子,哗哗的漏了一地。

    这个时候,只能拼着伤亡爬城,没有任何取巧的办法。

    直到这时,他们才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遵化的城墙比大明其他地方的城墙高很多。他们做的云梯不够长,差两米多呢。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1556、巷战

    王元雅喊了半天,也不见几个人回应。他惊讶的转头一看。身后的官兵都扭头跑了。

    如果城池还在,他们倒也敢于拼命。可是这个时候,大片的城墙都被占领了,继续抵抗就真的是打算殉国了。他们还不打算这么干。

    因为他们当兵也是没有别的出路,而且军饷还总是拖欠不发。这都快一年没发饷了。按说,要打仗前,按照规矩要先多少补发一些历年欠饷。然后发开拔银子,如果开战要双饷。

    现在呢,啥都没有。皇帝吃了败仗,跑回京城去了,然后蒙古人和八旗就来了。朝廷不讲规矩,还想让他们拼命,做梦去吧。

    至于王大人,也许他是一个好人。可是,他中了进士,做了官,拿着俸禄。还有各种明的暗的好处。朝廷对不起这些大头兵,可却一点也不欠这些文官的。他们真的是受了皇恩的。他要殉国,兄弟们举双手双脚支持。

    咱们除了完粮纳税,就是干不完的徭役。每天一睁眼,就得去找今天的饭。咱们没受过皇恩,净给皇帝家扛活了。我们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你老快点吧。哥几个不陪您了。晚了清兵杀来,把您俘虏了,就是尽忠也不可能了。

    王元雅四顾茫然,人都跑了,潮水般的从城墙上退了下去。向着南门跑去。也有一些将领督促着还没有崩溃的官兵,在街道里抵抗清军。这时候东门已经被正白旗打开了。

    八旗潮水一般的涌入城内,遵化彻底的守不住了。

    王元雅苦笑一声,不禁流下泪来。他想起自己少年求学,中年金榜题名,做到巡抚,也算是万千学子中的幸运儿了。此生也算没有遗憾。

    回头向着家乡的方向望了一望。

    只恨自己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就算自己没有能力守住着遵化城,至少还可以守住一个士大夫的气节。

    王元雅走进已经空无一人的箭楼,箭楼内部分成两半,四周是栏杆和开放式的楼板组成的楼层。中间是从底部直达天蓬的天井。

    王元雅,把绳索系在栏杆上。另一头套在脖子上。然后对着京城的方向拜了三拜。纵深跳了下去。

    咔嚓一声,绳索在冲击力下拧断了颈骨。王元雅挣扎了一下,不动了。

    此时,八旗兴奋的无以复加,他们第一次攻破了如此坚城。还是一个早上就攻破了。这让他们有一种把宁远城踩在脚下的感觉。

    此时,前期逃进城里的铁厂主,矿场主带着自己的团练,和清军展开了巷战。他们深知投降也没有好结果,他们的家财肯定不保。遵化守军里还多都是之前蓟镇叛乱后被俘虏的叛军。

    当初杨凡在西北时,战事吃紧,兵力严总不足。杨凡派遣张世泽回来,试图把蓟镇的这些乱兵俘虏都要到西北去。杨凡说的很清楚,一日为贼,终身为贼。他们已经做不了兵了。

    这么多人留在蓟镇是极大的隐患,不如把他们派到边疆去,就是哗变了也是祸害胡人。可是东林不同意。一个是希望杨凡兵力不足战败,另一个就是蓟镇真的没有人了,皇帝要是把蓟镇撤编了。他们可就没有一大块漂没的来源了。

    此时,这些当初造反的乱兵们,纷纷向着八旗投降。有的甚至带着八旗去粮库,去银库、去官府。

    整个遵化火光冲天。到处都在厮杀,到处都在放火。

    只有城内,河东的一小块地方十分安静。

    清军占领全部城墙后,发现,东北部城墙的里面是一条护城河,里面灌满了水,这时候,天气已经开始转暖。冰已经开始融化了。

    河的另一侧居然还有一重高墙。比遵化的城墙还高。遵化的城墙才11.5米。这些墙头高达15米。每隔五十米,还有一座炮楼。上面的一些穿绿衣服的兵正在用火枪向下射击。

    因为比城墙高十米左右。打的城墙上的八旗兵,没处藏没处躲的。顿时倒下了一大片。工业区外围,所有的街口早已被路障堵死,只留下水泥桥边上的马路只是放着铁丝网和拒马。

    城里的大批难民,扶老携幼的向这里逃来。目前城内只有这里是安全的。那些溃兵本来准备从南门逃走,但是他们刚冲出南门,就被乱箭射死一地。剩下的又跑了回来。

    最后官兵都逃进了巡抚衙门,遵化县衙、遵化卫衙门,依托高墙大院做最后的抵抗。

    遵化这几年因为杨凡而炼铁炼钢大发展。带来了巨额财富。此时,这些富人带着家眷纷纷逃进工业区。而平民百姓也跟着往这边跑。

    工业区保安团团长罗思源,站在大门上面,看着潮水般涌来的百姓,叹了口气。按说他应该关门的,可是他实在是狠不下心来。工业区那里容得的下这么多人。不论是粮食,还是饮用水都是有限的。

    现在这个季节还是需要取暖的,还要消耗煤炭。

    因为最早的一座平炉在这里。这种东西一旦开始升火炼钢,就轻易不得熄火。只能连轴转,人三班倒,炉子不能停,日夜炼钢。这东西也最好不好拆卸。所以杨凡在工业区修了围墙,并对工人进行军训,还囤积了大量的粮食、火药,枪械、辎重物资。

    就是防止遵化城破后,好保护自己的财产和人员。

    皇太极等人从北门入城。一路听着汇报。看到全城正逐步被占领,心里也抑制不住的欣喜。这说明白旗开始具有攻坚能力了。

    遵化这是打下的第一座坚城。以前他们拿下大城市,不是靠内应偷开城门,就是把守军印又出去野战。这还是第一次,实打实的拔下一座坚城。这一战的意义非常重大。

    很快,又有好消息传来。城内各个官府衙门内,负隅顽抗的明军投降了。

    皇太极仰天大笑,带着人马直奔巡抚衙门而去。

    皇太极坐在王元雅的大堂上,一时间,有些志得意满。

    “这蓟镇,号称天下第一镇,也不过如此吗。”

    下面诸将,诸贝勒们立刻送上各种彩虹屁。听得下面的多尔衮直翻白眼儿。这些无耻小人,这般吹捧,真是令人作呕。

1557、遵化大明的旗帜还在飘扬

    在皇太极看来,此时,遵化已经等于落入他掌中了。虽然还有些散兵游勇在负隅顽抗,在八旗的军威下,也不过是残火余烬,轻易就可破灭。

    皇太极立刻召集诸将,开始论功行赏起来。

    战场上,赏罚一定要及时,只有这样才能让官兵拼命。

    皇太极传令曰:数年来,八旗军都不善于攻打袁崇焕的宁远城。然而这次却打下了遵化城,而且遵化城墙更坚固过于宁远城,本汗非常高兴,一定要奖赏攻城的勇士。

    随即,皇太极在巡抚大堂,召集众人,犒赏勇士。

    喀克笃里,制造云梯长短得益,质量优秀,且亲冒炮火,督战士兵攀登城墙。功劳最大。

    皇太极亲自敬酒,升职三等总兵官,赏财宝牲畜。

    伊拜牛录下,萨木哈图,第一人登上城墙,立下先登的大功。

    皇太极亲自敬酒,升职三等总兵官,赏财宝牲畜,赐号巴图鲁,以后家族所犯小罪一律赦免。

    伊拜牛录下,胡希布,第二登城。

    赫臣牛录下多礼善,第三登城。

    伊拜牛录下,毛巴里,第四登城,全都赏财宝牲畜。

    赏赐完功臣,就开始抚恤阵亡将士。

    有军官在攻城期间阵亡,阿海、音达?齐。皇太极赏赐他们的家庭可以世袭军官职位。

    随后,皇太极开始整顿军纪。攻城期间有两名士兵退缩,于是皇太极逮捕他们,于军中斩首示众。有一蒙古兵杀掠降民,违反了之前皇太极不得随意杀虐投降之人的命令。

    皇太极下令逮捕,并亲自用鸣镝箭射死这蒙古兵。以儆效尤。

    皇太极命参将英古尔岱、游击李思忠、范文程统领军官八员,士兵八百,留守遵化城。皇太极准备明日率大军自遵化出发,去抢掠杨凡的领地。

    随后,皇太极命令杀猪宰羊,在巡抚衙门前院广大的场地上,摆酒。和诸将痛饮。庆祝突破长城防线,打开了明清战争的新局面。

    一群人正推杯换盏,喝得好不快活。还把一些抓来的青楼***拉来跳舞助兴。宴会正到高潮的时候。皇太极端起酒杯,正准备让摔跤手表演之时。

    忽然轰的一声,如惊雷,如咆哮,好似上古魔兽的怒吼一般,巨大的声音传来。一下子把青楼的奏乐都打断了。跳舞的歌姬也吓得停了。

    然后,轰的一声巨响。

    这一声巨响,比刚才的那声音还响十倍。声音过后,大地都传来了震颤。好多人站立不稳,跌倒在地。

    皇太极一惊之下,耳朵嗡嗡直响,失手把酒杯摔在了石阶前,跌的粉碎。

    一个巨大的蘑菇云在城东的方向上升起。巨大的爆炸,把直接把地面炸出一个直径十米,深两米的大坑。无数的砖瓦碎块,泥土,以及人的肢体飞上天空,甚至有的落到了这边来。

    皇太极惊恐的站了起来,看着那个上百米高的蘑菇云烟柱。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短暂的失语了。这时冲击波才到来,炽烈的热风,在初春的寒风料峭中刮了过来。

    “这是怎么回事,”皇太极脸上的肥肉在抖动,他惊恐的问道。

    “这是什么声音,莫不是滚地雷(东北地区的一种球形闪电)吗”

    “莫不是地龙翻身了,要地震了。”

    ……。

    八旗官兵惊恐莫名,议论纷纷。

    “马上就有人去了解情况,大汗莫要慌张”李永芳赶紧过来安慰道。“看样子应该是有些不愿意投降的明军官兵,把火药库点燃了。炸完了,就不用担心了。”

    李永芳话音刚落,又是一声巨响,然后轰然炸开。无数的泥土和残肢碎块,飞上了天空,抛洒的到处都是。这一次炸点离这里更近些。

    李永芳二话不说,立刻拉起皇太极就走。

    “大汗,万金之躯,不可涉险。先去城外军营安歇。待清理完了城内的散兵游勇再进城宴引不迟。”

    皇太极其实也吓坏了,这等爆炸,怎么是人的血肉之躯能抵挡的。于是半推半就的,被李永芳带人架走了。

    皇太极一走,诸将、诸贝勒也跟着一走而空。现在城内危险,还是先暂避一时比较好。

    多尔衮却没有走,阿济格和多铎跟在他身后。

    “十四哥,你也认为是滚地雷吗。”多铎瓮声瓮气的说道。他年纪最小,但是确是不信这些神神怪怪的东西。

    “滚地雷倒是这的有,这世上却有这种雷电。从天而落,白光刺目,如水缸大小。多在阴雨天于低洼处出现,随风飘荡,轻如棉絮。一旦引爆,则有毁天灭地之威。”

    多尔衮看着远处被大风吹散的蘑菇云,倒背着手说道。

    “我少年时,出征察哈尔,曾经碰到过。一群红旗的马甲。阴雨天在低洼处饮马,被滚地雷击中,全部烧成焦炭一般。滚地雷爆开的那声音比这还大。”

    阿济格也忍不住心有余悸的说道:“我也看到过,在老林子里,把一块巨大的石头都烧的焦黑。”

    多尔衮看着远处说道:“不过,这应该不是滚地雷,季节不对,从来没听说冬季末期出现这东西的。我看还是李永芳说的靠谱。不用猜了,用不了多久,自然有消息传来。”

    多尔衮话音刚落,一个正白旗的骁骑校连滚带爬的,哭嚎着跑了进来。

    “主子爷,不好了,河东的明军不知道用的什么大炮,那炮弹足足有一尺多粗,落地就炸。我们一个牛录都炸没了。”

    多尔衮一把抓起他的衣领。“你说什么,这城里还有成建制的明军。是什么人。在哪里。”

    那个骁骑校身上都是血,哆嗦着说道:“就在河东面,好高的围墙。外围都是些砖石结构的三四层小楼。里面都是些穿黑衣服的,打的黑旗,写着什么保安团,还有穿百姓衣服的民兵。那里还看到了绿皮兵,对,就是绿皮兵。”

    多尔衮顿时脸色一僵,绿皮又是绿皮,只要有他们就没有好事。

    “有多少绿皮,你想好了再说。”多尔衮把他放下,说道。

    那个骁骑校定了定神儿,回忆道:“不多,主子爷我数了,大门两侧有两个炮楼,破楼顶上各架着一门奇怪的炮。我当时就在鼓楼上,看的清清楚楚。这些绿皮是操炮的,大概百人左右,一共四门炮。那炮筒子得有一尺粗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000/ 第一时间欣赏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 作者:漫卷诗书万点花所写的《明末钢铁大亨》为转载作品,明末钢铁大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明末钢铁大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明末钢铁大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明末钢铁大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明末钢铁大亨介绍:
穿越明末蓟镇遵化古城,接收一家冶铁坊。看主角用铁和火重整万里河山。明末钢铁大亨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明末钢铁大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明末钢铁大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