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TXT下载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明镜要高悬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txt下载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全文阅读

第1章 恶名远扬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病逝,享年七十一岁,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明孝陵,传位太孙朱允炆。

    五月,朱允炆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建文。

    朱允炆即位后,力行削藩政策,以各种罪名相继废黜周王、代王、齐王等,顿时,整个大明被笼罩在削藩的恐怖中。

    建文元年(1399)五月初,京师的天气日渐温暖。

    临近午时,靠近秦淮河的一座酒楼上,正坐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男子。

    男子身躯壮实高大,皮肤泛红,面貌凶悍,若仅看外表长相,像是个桀骜不驯的鲁莽凶徒。

    他坐的位置临街靠窗,还可以隔空看到远处的秦淮河,如今万物回春,花开垂柳,满目皆是怡人春色。

    可他的注意力似乎并不在远处的秦淮河上,他一手托着下巴,静静看着东侧的巷子,表情有种期盼,像在等待什么。

    “公子。”他身后站着一个比他还年轻的少年,这时低声叫唤了他。

    这男子皮肤苍白,眉目清秀,细皮嫩肉,与公子的粗犷截然相反。

    “恩。”公子应了声,却没动。

    “时候不早了,不如回去吧。”少年声音又轻又细,像女人似的。

    公子脸上露出不甘的神色,想了想后举起桌上的茶水一饮而尽,重重的放下:“走,回去。”

    但他刚刚站起身,就看到东侧的巷子里出现两个身影。

    走在前面的是个年轻的小娘,后面跟着一个像似丫环。

    “出来了。”公子大喜,赶紧跑下楼,身后的少年也赶紧跟上。

    公子跑的飞快,片刻功夫就追上两人。

    接着就见他故意往前快步而去,狠狠撞在那年轻小娘身上。

    “啊呀”前面的小娘措不及防,而且对方撞的很用力,娇柔的身体一个半转身。

    没等她反应过来,好像腰间被人轻轻一拉。

    “扑通”小娘的身体重重倒在公子的怀里。

    强烈的男人气息瞬间将她包裹,差点让她滞息和晕厥。

    一种从没有过的感觉涌上心头。

    等她感觉到不对劲,睁开眼时,整个人已经被一个陌生高个男子紧紧搂在怀里。

    刷,小娘瞬息满脸通红,恨不能双眼一闭,直接晕了才好,实在是太丢人了。

    这会可是在大街上,还是秦淮河畔,四周路上不知有多少眼睛看向这里。

    “小娘子,有没有伤着?”

    她都没来的及反应,耳朵已经听到一个柔和的声音,这公子说话极近,几乎用嘴巴贴着她耳朵。

    男子呼出的浓厚气息,熏的小娘脑海一片空白,整个人不敢动弹。

    “登徒子,快放手。”边上小丫环率先反应过来,又气又急的发出惊叫。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高个公子赶紧的把她身体扶正。

    “小姐快走。”丫环看小娘失魂落魄,知道自家小姐已经吓傻了,赶紧拉着小娘就走。

    却见身前人影一闪,那公子闪身挡在她们面前。

    “敢问小娘子芳名,家住何处?”高个男子继续摆着文质彬彬的样子问道,可奈何他这长相,实在和书生搭不上界。

    小娘听着这话又羞又气,她小心的抬头看了眼男子,一看男子粗犷的身体,不由全身一颤,往后缩了半步。

    男子的眼睛一亮,下意识咽了下口水。

    看这小娘也不过十四五岁,但那颤鼓鼓的胸脯实在让人惊艳。

    “你,你这登徒子,快让开-----”小丫环气急败坏,对方这也太不要脸了,光天化日,在大街调戏民女。

    男子呵呵一笑:“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你这丫头不懂风情,你快让开才是,本公子与你家小姐,一见如故--”

    小丫头两人被这么不要脸的话震惊的直接呆滞。

    朗朗乾坤,天子脚下,她真没想到,京城里居然有这么胆大包天的好色之徒。

    就在这时,丫环眼睛一亮,对着男子身后挥手:“捕快大哥--”

    却是远处有几个带刀的甲士正快步过来。

    但这几人并不是捕快,他们戴着鹅毛装饰的黑色帽子,身穿黑色的锦服,正是朝中锦衣卫。

    “拜见高公子。”几个锦衣卫跑过来,到了这高公子面前,先抱了抱拳。

    接着那领头的一个总旗低头小声道:“求高公子不要惹事呗,小的们也难做。”

    “你们是一伙的吗?”小丫头双手叉腰,指着锦衣卫:“你们没看到这登徒子,欺负我家小姐?”

    锦衣卫中的一个,向她们使了个眼色:“若没什么事,你们俩快走吧。”

    不料小丫头却不依不饶了:“你们想包庇他?可知我们小姐是谁?”

    轮到锦衣卫愣了下,你谁啊?

    那小娘这时脸色微变,轻轻拉了拉小丫头,示意她不要说,还是走吧。

    “小姐,不能这么算了,不能放过这种登徒子。”小丫头来劲了:“我们家大人,是太常寺卿、翰林学士黄大人。”

    “黄子澄?”高公子脸色微变:“你是黄子澄的女儿?”

    特娘的,锦衣卫总旗也是心中暗骂,怎么这么巧?

    现在大明帝国谁不知道,黄大人是当今圣上的老师,目前正是御前的大红人,几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啊。

    “是黄子澄女儿?不好,快走。”高公子一声尖叫,惊恐的转身就跑。

    “别跑,抓他们呀。”小丫头指着高公子的背影在原地跺脚。

    眼看着高公子和那少年一会功夫就跑的没影,她气乎乎指向锦衣卫:“你们为何不抓人?”

    那总旗苦笑道:“两位小姐,那是高阳郡王,燕王次子呐。”

    “原来是他?”黄子澄的女儿黄樱也是目瞪口呆。

    此时四周正有很多路人在围观,听到是燕王次子高阳郡王,现场一片喧哗。

    “原来是京城三恶?”

    “tui,欺男霸女之徒。”

    “败类,不知糟蹋了多少姑娘。”

    “朝廷官官相护,视而不见。”

    四周百姓一片骂声,原来高阳郡王朱高煦在京城,早已经是恶名远扬。

    几个锦衣卫面面相觑,表情相当难看。

    突然,边上有人惊呼:“高阳郡王回来了。”

    众百姓抬头一看,远处朱高煦居然去而复返。

    现场猛的响起一片尖叫,刚刚围观的百姓顿作鸟兽散,四下逃窜,如同见到恶鬼。

    小娘黄樱和身边的丫头看的再次呆滞。

    “黄小姐,高煦对你一片真心,千万莫向你父亲告状,高煦是真的喜欢你--”那朱高煦回头对着这边远远叫了一声,接着把手往嘴上一放,又飞扬起,做了个奇怪的姿势,转身又跑了。

    留下锦衣卫和黄樱主仆等人面面相觑。

第2章 你最坏

    朱高煦带着小太监钟显快步往南,一路沿着秦淮河到皇城以南,他脸上的表情再也没有刚才的玩世不恭,反而是十分平静,而且似乎在思索什么。

    小太监钟显也不敢出声,只是静静的跟在身后,但不时悄悄打量朱高煦。

    作为贴身太监,钟显发现,自从上个月进京后,高阳王好像变了一个人。

    走着走着,前面的朱高煦猛的停下。

    钟显差点就撞了上去,赶紧也止步。

    “钟显。”

    “王爷,奴婢在。”

    “你去我四舅府上,把我四舅请来,说本王有急事找他。”

    “诺。”钟显想也没想,转身快步而去。

    朱高煦独自一人往回走,很快来到一座院子外面,这院子有点僻静,门外还有一队甲兵守着。

    守卫看到他后,赶紧打开门,并向他躬身。

    他进去没走几步,看到一个大胖子正院子里坐着,呆呆的看着院外,似乎很想出去的表情。

    这个大胖子不是别人,正是朱高煦的大哥,燕王世子朱高炽。

    朱高炽身后还站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是他们的三弟朱高燧。

    看到朱高煦回来,朱高燧脸上露出喜色:“二哥回来了。”

    “二弟,你怎么又跑出去了?”朱高炽开口就是责怪的语气:“如今外面形势不明,风雨飘摇,朝廷诸公都在盯着俺们,你就不能老老实实呆在家里--”

    他开口就是长篇大论说了一大堆,朱高煦也不出声,静静的听着,听完后,嘿嘿一笑:“大哥说的有道理,高煦以后知道了。”

    说罢也不理会,直接往自己房里走。

    “哎。”朱高炽无奈的摇了摇头,他也想站起来,但双腿有点使不上力,胖胖的身体微微摇晃着。

    朱高燧赶紧上前扶着他,这才把他扶起来。

    三兄弟他最年轻,但那双眼睛却是最灵活,他看着朱高煦的背影笑道:“大哥莫生气,二哥最近已经收敛很多了,现在回来的挺早。”

    朱高炽赞赏的看着三弟:“若高煦有你这么懂事,俺就放心呐。”

    朱高燧一副听话的乖宝宝模样,恭敬的听着。

    大概半个时辰不到,徐增寿来了。

    徐增寿是他们四舅,和朱高煦兄弟三人的母亲燕王妃是兄妹。

    他跟着钟显来到朱高煦的房间,只见朱高煦正在房中写毛笔字。

    徐增寿有点奇怪,太祖生前就很不喜欢朱高煦,因为朱高煦在南京求学时,不学无术,顽劣不堪,什么时候居然开始学写字了。

    他抬头看看钟显,钟显赶紧退出去,帮他们关上门。

    “高煦是让俺来教你写字吗?”徐增寿年纪比朱高煦大不了多少,又都喜欢风月,两人处的极好,说话语气也不像长辈,见面就调侃他。

    朱高煦一脸严肃,正慢慢的一笔一划的写着,边写边缓缓道:“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是多才多艺,但有时候大伙学那么多东西,未必是为了有用武之地,可能是为了在关键的时候,可以------装逼。”

    徐增寿不知道什么叫装逼,但从朱高煦前面的这字面理解来看,大至也能猜到朱高煦说的什么意思。

    “高煦你最近好像有点不对劲啊。”徐增寿呵呵一笑,大刀金马的坐在边上一把椅子上:“说吧,今晚上想去哪玩?四舅请你。”

    他以为朱高煦又想找他晚上去出快活。

    朱高煦放下笔,拿起边上的一块抹布擦了擦手,然后再缓缓放下抹布。

    他整个动作缓快而有节奏,关键看起来很有气质。

    边上的徐增寿看的摇了摇头,差点以为自己眼花了。

    以无礼凶狠,擅斗著称的朱高煦,居然看起来也有儒雅的一面。

    完了,高煦被关久了,人被关傻了,徐增寿心想。

    “四舅来看看我这几个字,写的怎么样?”朱高煦笑道。

    徐增寿白了眼,不情愿的起身,走过去探头一看。

    “走为上计”

    上面写了四个字。

    说实话,这几个字,实在是一塌糊涂,徐增寿觉的自己用脚写都能比朱高煦写的好看点。

    “不错,不错,龙飞凤舞,笔力精湛--”徐增寿一本正经的赞道。

    突然,他脸色一正,紧盯着这几个字。

    看了几眼后,他抬起头:“如何走?”

    朱高煦不动声色看了看他:“四舅看来,当今圣上,最信任谁?”

    “当然是黄子澄和齐泰。”

    如今朝中这两人俱算建文心腹,每有要事,必与其两人相商。

    “两人之中,圣上又最信任谁?”

    “黄子澄。”徐增寿道。

    倒不是说他有多聪明,实在是全天下都知道这些事。

    “四舅有没有觉的,黄子澄这人很喜欢和齐泰杠?”

    “齐泰反对的事,黄子澄就会支持,齐泰支持的事,黄子澄就会反对。”

    “有吗?”徐增寿扰扰头,他还真没关注到这点。

    黄子澄或是想证明自己比齐泰强,又或者想证明自己是建文帝心中的第一宠臣,所以很喜欢和齐泰对着干。

    “请四舅回去劝劝大舅,让大舅找齐泰,请齐泰在皇上面前,替咱们兄弟说几句好话,让咱们走吧。”

    “。。”徐增寿一脸茫然。

    半响之后,他奇怪道:“俺这么说了就有用?”

    朱高煦缓缓道:“大舅对我厌恶至极,你当然不能这么直说。”

    徐增寿哈哈一笑,闪过一个算你识趣的眼神。

    “你去找大舅姆,悄悄的找她,如此这般说--”

    朱高煦一番耳语。

    徐增寿脸上慢慢露出喜色,鼓掌道:“妙啊妙啊”。

    徐增寿连叫了几声妙,然后奇怪的看着朱高煦。

    “高照,你背后有高人?以你的脑袋,可想不出来。”

    “天机不可泄露。”朱高照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

    “你等着,我去试试,哈哈。”徐增寿哈哈一笑,转身大步而去。

    徐增寿走后没一会,朱高煦还在房间收拾东西,外面传来朱高燧的声音。

    接着朱高燧就走了进来,他还是那副乖宝宝的模样:“二哥你莫生气,大哥刚才说这么多,也是关心你,咱们兄弟三人,二哥你最勇武,又有魄力,咱们在京城,可都要仗着你呢。”

    朱高煦抬起头打量着这个乖宝宝般的小弟,想了想后,突然骂道:“哼,他以为他是大哥,就能随便骂俺,三弟,咱们两人,才是从小最亲呐。”

    “二哥。”朱高燧激动的眼泪都快挤出来了,拼命对着朱高煦点头。

    朱高照一脸动容的看着他,其实心里在骂,你个狗东西最坏。

第3章 这个不肖子

    徐增寿出了这边院子后,眉毛就拧成一团。

    因为江湖有传言,他和徐辉祖不是一个娘生的,也不知真假。

    但大伙平时看的出来,徐增寿和徐辉祖的确很少来往。

    要不是为了高煦的事,徐增寿打死也不会主动去魏国公府的。

    但为了让几个外甥早点逃离京城,徐增寿决定勉为其难去趟魏国公府。

    可几时去魏国公府还是很讲究的。

    徐辉祖除了继袭了魏国公的勋爵,初勋卫署左军都督府事,每月获赐禄米二十石,后掌中军都督府事。

    这职位在和平时期其实有点像个闲职,加上在建文帝登基后,因为他与燕王妃是姐弟,受到猜忌,不受重视,基本等于是闲置了。

    建文元年(1399年)正月,建文帝下诏修《太祖高皇帝实录》,命徐辉祖为监修。

    这又是一个没什么实权的闲职。

    历史上有很多学者说建文前期很信任他,真的信任他,会到最后山穷水尽的时候,才启用徐辉祖?

    如果建文早就信任他,启用徐辉祖,朱棣可能根本不会成功。

    徐辉祖现在在京城一般上午会去都督府坐坐,下午去看看修书。

    徐增寿算好时间,等徐辉祖下午出门,立马来到魏国公府。

    国公府的人当然识得徐增寿。

    “四爷。”

    “俺大哥在不在府上?”徐增寿大声问。

    “老爷出去了呢。”

    “哦”徐增寿作势要走,转身想了想,又回过头:“俺嫂子在不在府上?”

    “。。”仆人愣了下,但只好点点头。

    “那俺见见嫂子。”说罢也不管这仆人,大步直接跨了进去。

    仆人也没办法,只好随他。

    徐增寿进去大概一刻钟不到就鬼鬼祟祟的走了。

    临走前他把门口的仆人叫来,轻轻塞了一锭银子到其手上。

    “四爷,不可。”仆人吓了一跳。

    徐增寿却哈哈一笑,转身而去。

    他走了没一会,徐辉祖回府。

    门口的仆人看到徐辉祖欲言又止。

    徐辉祖是什么人,马上问:“有啥事?”

    “四爷刚才来了。”仆人低声道:“先问老爷在不在,然后问夫人在不在。”

    “走时,给了小的一锭银子。”

    说罢拿出银子。

    徐辉祖满意的点点头:“四爷赏的,你就拿着呗。”

    然后一脸若有所思的走进府中。

    他回家后也不出声,当不知道这事。

    到了晚上睡觉前,夫人李氏突然道:“老爷最近可收到北平的来信?”

    徐辉祖不动声色:“未曾收到,北平有事?”

    “听说老爷的姐姐,最近身体不怎么好,可能思儿心切,已经卧病在床。”

    “高炽担扰母亲,派人来问我们,北平可有信件。”

    朱高炽兄弟三人等于被软禁,北平的来信,必然是要经过宫中的,所以无法直接到达他们手上。

    徐辉祖听的脸色微变,冷哼道:“派谁来问的?徐增寿吗?”

    李氏脸色微变,咬了咬牙:“高炽身体不好,可是你外甥呐,老爷与齐大人交好,齐大人又是圣上的---”

    “这个不肖子。”徐辉祖突然大怒,把李氏吓了一跳。

    “即然没有信件,高炽如何知道的?俺这三个外甥中,只有高煦剽悍无赖,人品低劣,太祖在时就不喜欢他,这才刚进京,就想着回北平,你以为俺不知道,定是这高煦的拙劣手段-----好,明天俺就去找齐大人--”

    这徐辉祖越想越气,第二天一大早,兵部尚书齐泰刚出门准备上朝,就被徐辉祖堵在门口。

    “魏国公这是?”齐泰莫名其妙。

    “俺说两句就走。”徐辉祖道:“朝廷即然要削藩,燕王世子他们千万不能放走,尤其那高阳郡王,少年时就以勇武出名,他力能扛鼎,凶悍勇猛,可称之为燕王帐下第一猛将,而且为人狡诈,无赖下作,为达目的,什么事都做的出。”

    “。。”齐泰不可思议的看着他。

    徐辉祖说完,转身而去。

    齐泰看着他的背影,还是有点不敢相信。

    魏国公与燕王是姻亲,燕王妃是他姐姐,居然说这种话?这是,借此试探?

    上午在奉天门上过早朝,朱允炆和往常一样,召了心腹大臣黄子澄与齐泰到武英殿议事。

    年轻的朱允炆穿着黄\\色的常袍坐在上位。

    齐泰到后,发现黄子澄早就来了,两人明明同时上朝,离开奉天门时,黄子澄怕是三步并两步,追着皇帝跟进来的。

    朱允炆很尊重两位心腹,一般议事都让两人坐着。

    齐泰先行叩拜之礼:“叩见皇上。”

    “齐尚书快免礼,坐下呗。”皇帝朱允炆好声道。

    他的声音不算厚重,没有多少帝王的威严,但听起来很好听,也很清脆。

    齐泰小心的起身,坐到自己位置上。

    朱允炆等他坐稳后,缓缓开口:“燕王世子上书,北平燕王妃病重,他与高阳郡王等思念母亲,想回北平,两位爱卿可有异议?”

    齐泰抬头先看了下黄子澄,发现黄子澄也正在看他。

    以往诸事,黄子澄都喜欢先开口,今天不知怎么回事,居然没抢先开口。

    齐泰想了想:“朝廷的人马正前往荆州,依微臣看,不如等荆州事定,再看燕王的反应。”

    荆州府是湘王朱柏的就藩封国。

    朱允炆决定削藩后,先是以各种罪名相继废黜周王、代王、齐王等人。

    其中周王更是燕王朱棣的同母兄弟,视为燕王羽翼。

    接着又有人指控湘王朱柏意图谋反、伪造宝钞及擅虐杀人等罪名。

    朱允炆召集朝中大臣开会讨论后,决定派遣军队把兵器藏在装满木材堆的车子里并伪装成商队,直到抵达荆州后,准备出其不意的包围了朱柏的府邸,逮捕朱柏。

    现在朝廷前往荆州的兵马还在路上,齐泰的意思是,先把湘王解决了,再处理燕王的问题。

    实际就是暂时不让朱高炽三人离开。

    果然,他话音刚落,黄子澄就道:“上次燕王隔河遥祭先皇,已经让朝廷落了下乘,接着燕王主动送世子入京,拜祭太祖,代尽孝义,现在他们亲人有事,朝廷却不让其回家,所谓百善孝为先,这要传了出去,天下人如何看待朝廷,如何看待皇上?”

    年轻的朱允炆眼睛微亮,好像觉的黄子澄说的有道理。

    朱允炆自己就是个极其孝顺的人,太子朱标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一步,朱标病死,朱允炆守孝时因过度哀伤而消瘦,连朱元璋都夸讲过他的仁孝。

    关键上次朱棣要进京拜祭太祖,朝廷不准,朱棣便在长河北岸,京城之北隔河遥祭,接着就主动把三位儿子送进京。

    当时朱棣隔河遥祭的事情传出去,天下各地都在说朱棣有孝心,朝廷不厚道。

    朱允炆当然知道,朝廷不厚道,就是说他皇帝不厚道。

    “朕能以何由,不让他们离京?”朱允炆叹道。

    “即是为太祖祭日而来,时间未到,何以离京?”齐泰马上道。

    朱元璋六月死的,祭日离现在,还有一个月左右呢。

    黄子澄心中大怒,再让那混蛋朱高煦呆京师一个月,我女儿还能嫁出去?

    当天黄子澄力主放人离京,而齐泰坚决不赞同。

第4章 合理的说法(求收藏求投资求推荐)

    朱允炆左右为难,难以取舍,但心中其实倾向黄子澄。

    最后,齐泰道,不如招徐辉祖进宫问问他姐姐的事?

    黄子澄马上针锋相对,还可招徐增寿,驸马王宁。

    下午,徐辉祖、徐增寿、王宁分别受诏进宫。

    三人在武英殿前遇到时,相互愣了下。

    徐辉祖本来不想搭理徐增寿,想了想后,还是语重心长的道:“大明天下刚定,百姓需要安居乐业,四弟切勿以私乱公,朝局的安稳,方是头等的大事。”

    徐增寿和王宁对视了一眼,马上好声道:“大哥说的是。”

    徐辉祖看他说话的表情,就知道他言不由衷,正想再劝劝他。

    “宣,魏国公徐辉祖觐见---”

    徐辉祖顾不得和弟弟再说什么,赶紧整了整衣冠,大步往里走去。

    进去之后都是一样,他先叩拜,年轻的皇帝说免礼。

    但没有赐坐,这和心腹齐泰与黄子澄的待遇,截然不同。

    徐辉祖老老实实站在边上。

    朱允炆等他站定,便问:“魏国公的姐姐,燕王妃最近身体可安好?”

    徐辉祖想都没想,马上道:“回皇上,臣的大姐燕王妃,身体可好着呢。”

    “。。”房间里几人面面相觑。

    齐泰道:“听闻燕王妃身体有恙,燕王世子上奏请求回北平,魏国公你不知道?”

    徐辉祖大声道:“齐尚书从哪听来的?”

    皇帝朱允炆道:“今日清晨,从燕王世子府里上的折子。”

    那时宫门还没开,锦衣卫已经带到宫墙外面等着,然后用吊篮吊进了宫。

    “回皇上。”徐辉祖沉声道:“依微臣看,定是高阳郡王的诡计。”

    现场几人俱是一愣。

    朱允炆很快道:“魏国公何出此言?”

    徐辉祖也顾不得外面还有徐增寿和王宁等人,心想,决不能让朱高煦阴谋得逞。

    “高阳郡王早年曾和秦王世子朱尚炳、晋王世子朱济熺、周王世子朱有燉以及四府年长的王子一同在京城就学。但他生性狡黠、狠愎,和晋府王子朱济熿、周府王子朱有爋皆言行轻佻,不为先帝所喜爱,现在京城中,还叫他们京城三恶。”

    “三恶之名,名震京城,百姓闻之,小儿不啼,妇人逃窜,简直人神共愤,有损皇室。”

    “三恶之中,高阳郡王为最,他不但孔武有力,精于骑射,而且为人无赖,不但不会忠于皇上,将来也会背叛他的父亲,他日一定是个大患。”

    朱允炆三人都没想到徐辉祖会把朱高煦说成这么不堪。

    毕竟从血缘上来,他们还是亲戚,朝廷也一直戒备着徐辉祖。

    齐泰想到凌晨徐辉祖把自己堵在门口所说的话,心想,看来徐辉祖是铁了心要支持削藩的,

    他们徐家虽然和燕王是亲戚,但祸福所依,皆在朝廷和圣上,徐辉祖是聪明人,应该知进退。

    朱允炆的声音这时又响了起来:“魏国公忠于朝廷,朕知道了。”

    朱允炆听徐辉祖的话,就知道徐辉祖在表忠心。

    但是不是真忠心,他现在可不敢判断,当下挥了挥手,示意徐辉祖可以先退下。

    徐辉祖只能叩拜:“臣先告退。”

    他走出武英殿,看到外面还等着的徐增寿和王宁,不由心中暗暗长叹。

    徐和王两人,都是支持燕王的,皇帝不知为何又招这两人进来,如果齐泰没有得到黄子澄的支持,年轻的皇帝很容易被高煦的‘孝心’所感动。

    若皇帝真的放虎归山,平静的天下,必然再起纷乱,不行,说什么,老夫也要阻止这件事,他心急如焚,特别听到燕山世子上奏要离京,更加的着急。

    “大哥,圣上问了什么?”此时徐增寿还假意上前询问。

    “哼”徐辉祖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徐增寿本来就不想和他说话,突然被摆了个冷脸,表情难看之极。

    王宁则冷笑:“你这大哥,脾气还挺大啊。”

    徐增寿不置可否。

    武英殿内。

    齐泰道:“如魏国公所言是真,定是高阳郡王的诡计,他急切离京,恐怕心怀不轨,不可不防。”

    黄子澄马上道:“魏国公是燕王姻亲,为何要把高阳郡王说的如此不堪?”

    “为何?”齐泰反问他。

    “我哪知道?”黄子澄不动声色道:“魏国公不说朱高炽不说朱高燧,偏要说朱高煦。”

    黄子澄的意思是,魏国公和朱高煦恐怕有私仇。

    年轻的朱允炆想了会,很快又下令让徐增寿觐见。

    他问徐增寿又是另一个问题,魏国公最疼爱哪位外甥?

    徐增寿想了想,道,最疼爱哪个微臣不知道,但肯定最讨厌高阳郡王朱高煦。

    殿中三人都奇怪,这是为何?

    徐增寿道,俺大哥有匹心爱的宝马,是外藩进贡给先皇,先皇又赏给他的,俺大哥珍如性命。

    但被高阳郡王打赌赢去,但俺大哥事后不给,两人还吵了一架。

    “魏国公居然会这样?”齐泰也没想到,魏国公居然会舍不得一匹马,打赌输了,还会耍赖。

    想到刚才魏国公说高阳郡王无赖,三人不由又是面面相觑。

    这么想想,魏国公如此厌恶高阳郡王,好像是有原因的。

    等徐增寿走后,皇帝朱允炆又招来王宁。

    王宁的儿子王贞亮和朱高煦是好友。

    王宁与燕王关系更是很铁。

    朱允炆这次直接问王宁,燕王世子他们想离京,驸马你认为该不该放行?

    王宁连考虑都没有,斩钉截铁道:“若是没有合理的说法,不能放。”

    ----

    朱高煦站在院子里,静静的看着天空。

    历史上他们三兄弟也安然离开了,具体是啥理由好像后世专家学者们也没搞清楚。

    可此时已经是五月,燕王朱棣大概在七月份就决定起兵,京城一直没有消息,朱高煦怕再不走就来不及。

    即然他这个现代人能穿越到古代,任何的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引起蝴蝶效应。

    所以他必须做点什么。

    他又仔细想了想,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如果对手只是朱允炆,完全没有问题。

    可肯定瞒不过一些特别聪明的有心人,比如大舅徐辉祖。

    千万不能弄巧成拙啊,朱高煦暗暗的想着。

    “砰”突然他的院门被人重重推开。

    钟显三步并两步跑了过来,慌忙道:“王爷,世子来找你了,好像---很生气。”

第5章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他的院子和世子中间隔着一重,平时世子因为太胖也很少过来,这次居然亲自上门?

    钟显话音未落,朱高煦就听到三弟朱高燧高昂的声音,也不知是不是故意说这么大声。

    “大哥别生气,二哥他也是为咱们好才出此下策。”

    朱高炽因为胖,走路都带着喘重的呼吸,说话断断续续:“往大了这是欺君之罪,往小了说---是诅咒俺娘,他居然背着俺做出这种事情,简直不可理喻--”

    朱高煦脸色微变,因为他和世子不亲近,朱高燧和世子亲近,所以他让朱高燧去世子房间里偷印章的,然后以世子的名义上奏。

    朱高燧不说,世子岂会知道,这个高燧果然是坏。

    没一会,院门被朱高燧推开。

    朱高燧表情好像要哭:“二哥,我也是不小心说漏了嘴,你快向大哥跪下认错,告诉大哥,你是为咱们兄弟着想的。”

    朱高煦立刻做出又羞又恼的表情:“这件事都是我的错,大哥你不要为难三弟。”

    朱高燧则一脸的感动。

    “高煦啊。”世子朱高炽几乎捶胸顿足,恨朱高煦不争气。

    “你往日调皮捣蛋也就算了,大舅劝你屡教不改,俺也没说你,可你,可你这次为何要做出这种事。”

    “这是不但是欺君大罪,还是诅咒俺娘亲啊。”

    朱高炽是比较守本分的人,朱高煦要是让他干这事,他打死都不会干的。

    现在听到朱高煦瞒着他偷偷以他的名义写了奏章,朱高炽是又惊又怕又是愤怒。

    因为这事干成了就是朱高煦的功劳,干不成,是要他背黑锅的。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大哥要骂要罚,高煦都受着就是。”朱高煦一脸的无奈,长叹低头。

    “你--”朱高炽气的肥胖的脸都抽搐起来。

    长兄如父,他决定要好好教训一下朱高煦。

    就在这时。

    “世子,世子,宫里来人传旨了。”朱高炽的贴身卫士谭海从外面匆匆追进来。

    朱高炽和朱高燧顿时脸色大变,朱高炽脸色苍白的看着朱高煦,想说什么,又好像说不出来。

    “大哥勿慌,说不定放咱们走了?走,去看看。”

    朱高炽当然不相信,但现在说什么都无用,当下众人赶紧往前院去。

    路上朱高炽已经在想,如皇上责罚,自己该不该承认?

    他身为长子,其实很想有点担当,可又觉的不值,没必要为高煦的错背锅。

    因为他很在意自己在父王面前的形象,而朱棣又不喜欢他,这事如若让朱棣知道,多半要怪他诅咒母亲,岂不是大逆不道?

    其实朱高煦只是称母妃病重,但在朱高炽看来,这就是诅咒母亲的大罪。

    朱高燧在路上一会用余光看看大哥,一会看看二哥,心里其实挺高兴的。

    大哥二哥越不和,他这做老小的自然越高兴。

    三兄弟各怀心事,很快来到前院。

    前院已经挤了很多人,还有一队甲兵在门口两侧。

    三个宦官正在等他们。

    看到几人过来,也没向他们施礼,更没叫他们,中间的往前一步,尖声道:“圣上口谕---高炽、高煦、高燧接旨!”

    三兄弟带着人赶紧走到南面,面对着北方,然后跪下。

    太监站在北面:“自古百善孝为先,母亲病重,子必担扰,天地人伦,莫过于此,我大明以仁孝立国,礼教八方--”

    太监背下这么多也不容易,说了一大堆,最后终于表明,他们三个可以回去。

    太监话音未落,朱高炽已然脸色通红,不知道是激动还是高兴。

    朱高燧更是眼中露出兴奋之色,不时观望朱高煦,因为他知道,二哥赌对了。

    可不明白为什么,他心里其实既希望朱高煦能赌对,他们能回去,又不希望朱高煦会赌错。

    “钦此--”随着太监最后一个字说完,朱高煦正想起身。

    “呜呜呜”突然身边传来哭泣的声音。

    他惊讶的扭头一看。

    世子朱高炽伏身在地,泣不成声。

    “世子。”太监吃了一惊,赶紧上前扶他,毕竟也看出世子很胖,怕是起来不易。

    世子哭泣道:“圣上宽容仁厚,俺兄弟三人感恩戴德,请公公回禀圣上,俺高炽永生不敢忘,呜呜呜。”

    朱高燧也赶紧和太监一起把他扶起来,趁势又抹了抹自己的眼睛,高燧也是双眼通红,激动的不得了:“可以回去看望母妃,多亏圣上隆恩,呜呜呜。”

    两兄弟说哭就哭,朱高煦看的目瞪口呆,一脸郁闷。

    就在他发呆时,发现那太监用余光看眼自己,似乎也觉的朱高煦毫无表情波动,简直暴虐无礼,不懂人伦。

    “世子快请起,皇爷来时就说了,都是一家人呐。”

    朱高炽胖胖的身体半天才起来,他回头招呼了下,谭海立马上前,递出几锭银子和几张宝钞。

    大明现在正在用宝钞,但宝钞以后会越来越没信用,所以官方往来用银子比较多。

    朱高炽接过往太监手上一塞,太监假意推辞了几下,便顺势收下,眼光看世子时,更柔和了:“奴婢还得回禀皇爷,世子诸位可以收拾收拾。”

    “送公公出门。”世子赶紧道。

    他自己当然不会送,谭海和钟显赶紧上前。

    那太监含笑向他点头,从始至终也没再看朱高煦一眼,想必这会对朱高煦的印象极差。

    等谭海和钟显回来,世子完全不提刚才兴师问罪之事。

    “大伙都准备下,俺们明天回北平。”

    众人齐声欢呼。

    明天?开什么玩笑?朱高煦道:“现在就走,马上就走,宜早不宜迟,迟易生变。”

    建文帝朱允炆优柔寡断,耳根子又软,随时可能改变主意。

    世子好像觉的有点道理,犹豫了下。

    但边上三弟高燧也不满了:“二哥莫急,总要拜见一些长辈,说声告辞。”

    “。。”朱高煦差点想抽他一巴掌,你们以为是旅游呢?现在是逃命。

    历史上朱棣六月份事发,七月初立马起事,五月份世子三人还在京城,由此可见,朱棣早就有了准备,就算三个儿子不回去,他都可能起事的,因为只要刀架到脖子上,朱棣随时都准备反。

    “高煦,你看看高燧都比你懂事。”世子又批评了一下朱高煦,然后通知谭海,准备马匹,他们三兄弟要去拜见大舅徐辉祖,说声告辞。

    什么?朱高煦直接无语。

    但他没有再说什么,转身示意钟显和他进去。

    朱高煦依稀记得历史上徐辉祖知道他们三人逃走之后,曾派人追拿,完全不顾朱允炆的旨意,所以朱高煦必须得马上走,至于这两个兄弟走不走,和他无关。

    他也不打算管这两人,若世子被关在京城,对他来说,可能会变成好事。

第6章 熟悉的感觉(求收藏推荐投资)

    朱高煦默默走进自己的房间,一直走到卧室左侧。

    这边有个木架,上面挂着一件甲胄。

    这是一套淡金色的直身鱼鳞甲。

    明朝的鱼鳞甲主要有皇室仪卫队用的九千片鱼鳞甲,俱是用金属打造。

    而朱高煦这套是用穿山甲的甲片和金属一起打造。

    一只穿山甲身上的鳞片并不是片片都能用,一般是取大小相似,在制作之前还要磨平棱角,再钻出小孔用来穿线,再放置在内衬中。

    通常年纪越老的穿山甲,鳞片越牢固,面对弓箭和火器都有一定的防护力,甚至比这个时代的钢铁片还有用。

    像朱高煦这套直身鱼鳞甲,就采用了九头成年穿山甲制成,非常珍贵。

    “王爷,要着甲吗?”钟显有点意外,他发现朱高煦正静静的注视着这套甲胄。

    朱高煦从北平过来的时候,都没着甲,只是随马车带着的。

    朱高煦没有立刻回应,他缓缓伸手摸向鱼鳞甲。

    历史上的朱高煦,骑射双绝,勇猛无比,可谓北军第一猛将。

    但他如今刚过来一个月,实在有点担心,担当不起这个称号。

    只是当他摸上这套鱼鳞甲时,他的脑海里缓缓涌起一些熟悉的画面和感觉。

    “给本王,着甲。”朱高煦断然道。

    鱼鳞甲还是很难穿的,从后面中间,上下、左右皆有分开,需要套进去,类似后世的医生大白卦,且更复杂。

    因为比较沉重,至少得有个人帮忙。

    在钟显的帮助下,朱高煦终于穿上了鱼鳞甲。

    说来也奇怪,当他穿上甲胄,戴上头盔的刹那间,情不自禁的全身一颤,似乎有股神奇的力量如电流般瞬息流遍全身。

    下一刻他脑海里像放电影一般,涌起无数的画面,刚刚那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再次涌上心头,朱高煦感觉到自己全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王爷真是英武。”钟显赞不绝口。

    这套甲胄是为朱高煦量身定做,他原本身材就高大威猛,现在佩上这甲胄,看起来更加的雄武有力。

    “甲重三十斤,一般的人穿上,都走不动?”朱高煦穿上之后,前后走了几步,毫无反应。

    非常顺畅,且不吃力。

    史书上说他能抗鼎举马,朱高煦之前不相信,现在真是信了。

    “去把兵器拿来。”朱高煦扭头看四周。

    床边还有一杆马槊,这是朱高煦的兵器,挂在木架上还有一副硬弓。

    钟显先拿硬弓和箭袋。

    朱高煦看了下,箭袋里大概二十支箭,不算多。

    硬弓他拿到手上,稍微用力之后,才能拉满。

    这是一张三石强弓,历史上能拉起三石弓的可不多。

    钟显看到朱高煦试弓时,脸上也露出佩服之色。

    朱高煦的这张弓,当年整个燕王府没人能拉满,当时朱高煦才十六岁,他下场后,在五十步内,满弓破了两层铁甲,震撼王府全场军将。

    “王爷。”钟显这时双手抱着朱高煦的马槊,吃力的走过来。

    他力气不够大,马槊拿不起来,只能拖在地面,发出吱吱的声音。

    朱高煦看这马槊大概一米七以上,比钟显个子还高。

    这玩意类似于长枪,但前面枪头部位更长,更宽,占了马槊三分之一左右。

    “很重吗?”朱高煦往前一步,单手抓过马槊,轻轻松松拿到手上。

    他拈了几下,是有点沉,估计二十斤是有的。

    这样的话,他身穿三十斤的甲胄,提着超二十斤的马槊,加上他的体重,全重已经超过两百斤。

    “走,咱们先走。”朱高煦拿好所有装备,其余的东西都不要了,直接就出门。

    一边走一边道:“你准备点干粮,带上马,马上跟我走。”

    “是,王爷。”钟显跟着朱高煦小跑出来。

    他在后面看着朱高煦,就感觉朱高煦像一座山似的,走路沉稳如山,气势逼人。

    不料两人准备好一切,刚出自家院子准备去牵马,就看到谭海在院外等着。

    见朱高煦穿全副铠甲,还披甲执锐的,谭海吓了一跳。

    他愣了下,马上道:“王爷,世子请王爷一起去拜见魏国公。”

    吗的,朱高煦是不打算去的,准备先溜,没想到世子可能猜到他要先溜,派谭海堵着他。

    “你们先去,本王随后就到。”朱高煦不动声色的道。

    “王爷的马,都在世子那呢,一起走吧。”谭海笑道。

    “。。”朱高煦顿时无语。

    他身穿三十多斤重的甲胄,手持二十斤以上的兵器,这没马的怎么出城?

    他硬着头皮到了大门外,居然发现门外那队官兵也没走。

    这队京营是负责‘保护’在京的藩王宗室子弟,按说现在朱高煦他们可以走了,也应该撤。

    后来朱高煦才知道,他们还负责护送世子三兄弟出京城为止。

    “二哥你穿成这样干嘛?”朱高燧也瞠目结舌。

    世子更是一脸无奈。

    “习惯了。”朱高煦淡定的道:“骑在马上,就喜欢着甲。”

    朱高炽长叹:“先不说了,一起走吧。”

    他招呼了声,大伙骑着马,朱高炽则上了后面的马车,马车上还装着他们府中的部分礼物,准备送给魏国公。

    因为要离京了,世子把家里不用的东西,能扔的扔了,余下有些值钱的,直接给大舅徐辉祖。

    此时他们的队伍除了京营一队兵马,一共六人。

    世子三兄弟,朱高煦的跟班钟显,世子的跟班谭海,朱高燧身边一个跟班宦官徐忠。

    一路上朱高煦都在思索,如果大舅在府上,突然要抓自己,该怎么办?

    但仔细想想,历史上似乎没有这个桥断,或者,我不用太心慌?

    只是,因为我的到来,历史发生蝴蝶效应,有了改变也可能。

    朱高煦左思右想,最终决定,皇帝朱允炆都同意让他们走,大舅徐辉祖要是硬要抓自己,说不得先下手为强,弄个‘失手’伤人也是可以的。

    他眼中闪过一丝杀意,心中实在对大舅徐辉祖十分的憎恨。

    明明大伙都是亲戚,为何处处要针对我们(包括对朱棣,徐辉祖也是很反感。)

第7章 只管拿高阳郡王

    约莫不到一刻钟,众人来到魏国公府,敲开门一问。

    仆人说魏国公出去,还刚刚出门没一会。

    世子和朱高燧有点失望,朱高煦心中狂喜。

    “要不要小人骑马去追?”那仆人小心翼翼的问。

    朱高煦顿时心中又是一紧。

    “倒也不用麻烦,我们拜见下舅姆也是一样。”世子说罢,转头道:“高煦、高燧,咱们一起拜见舅姆。”

    “是大哥。”两人异口同声道。

    朱高煦把兵器扔在马车上,就这么穿着甲胄跟世子进了魏国公府。

    三人依次拜见李氏,并送上礼物,李氏笑吟吟的一个个低声说了几句话,倒是很亲切。

    简单说了几句,世子朱高炽再次带诸兄弟拜见李氏,表示告辞。

    他从来做事规规矩矩,身做表率,这种人在和平的时代,其实用来守成挺好的。

    朱高煦看在眼里,脑海中不由在想,其实朱高炽做皇帝也不错,但是,他可没能活几年。

    然后我就被他儿子杀了。

    史书上把朱高煦的反叛和结果,写的极为丑陋。

    但朱高煦不相信。

    靖难之役,朱高煦屡立战功,这样一位勇猛无敌,连徐辉祖都忌惮的人物,岂是后代史书中所描写的那么不堪和废物。

    不管如何,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总比期望别人饶过自己更好?朱高煦心里,隐隐涌起一股强烈的欲望。

    “高煦”他正想入非非,耳边传来世子的声音。

    “啊”回过神的朱高煦抬头一看,三兄弟都快走出魏国公府了。

    “等下,你们在门外等我片刻,我还有点事。”朱高煦突然想到什么,扭头就跑。

    “二哥这?”朱高燧一脸无语。

    “真是失礼。”朱高炽最会摇头,然后长叹,表示自己长兄对这个二弟无可奈何。

    朱高煦一路跑回李氏那里。

    “舅姆,舅姆。”

    李氏很奇怪:“高煦还有何事?”

    朱高煦想了想,缓缓道:“此去北平,路途遥远,咱们的马车又无法过江,大哥身体不便,普通的军马怕难以承受,他又不好意思开口,高煦斗胆--”

    “听闻大舅有匹千里宝马,名为‘蹑影’--”

    -----

    世子三人去魏国公府时,徐辉祖正怒气冲冲的去徐增寿府上,找四弟晦气。

    世子三人离府时,他刚刚来到徐增寿府上。

    院子里仆人看到魏辉祖,赶紧上前:“拜见魏国公--”

    “滚开。”徐辉祖上前就是一脚,直接把那仆人踢翻出去。

    院子里顿时鸡飞狗跳,神鬼避易。

    他一口气直冲内院,很快就遇到闻迅而来的徐增寿。

    “大哥?”徐增寿惊讶道。

    “你,你,你这---无耻之徒---”徐辉祖气的直哆嗦,想怒骂徐增寿,又想不到好词,想上前打他,又觉的不合适。

    “我又做错了什么?”徐增寿莫名其妙。

    “你还敢说?”徐辉祖上前一把拎起他的衣领,差点想给他一拳:“你在圣上面前说什么了?”

    “我说什么了?”徐增寿反问。

    “你---你---”

    徐辉祖气的不行,你说我和高煦那不肖子打赌,还输了我的宝马,又不承认?俺堂堂魏国公,岂能做出这种事?

    “原来大哥说的是这个?”徐增寿笑道:“我说嘛,大哥岂会言而无信,是高煦这么和我说的,没想到是高煦骗我,这个小混蛋,下次我非好好教训他不可。”

    “。。”徐辉祖眼珠子都要瞪出来。

    “大哥莫生气,怪我一时错信高煦,回头,我去好好说说高煦,以后不能再胡说八道。”

    “你,你别装腔作势,你根本就是故意的。”徐辉祖气的想杀人,他重重的放下徐增寿的衣领,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道:“自古以来,那些两面骑墙派,通常都不会有好下场。”

    “俺徐家,深受太祖恩德,所有的一切,全赖朝廷恩赐,身为人臣,须尽心孝忠当今圣上,四弟呐,你莫要一错再错了--”

    徐增寿还没回答,外面传来大笑。

    “增寿增寿,我收到消息,宫中传旨,放人呐,放人呐--”有人兴冲冲跑进来。

    正是驸马王宁。

    王宁刚跑进来,就看到徐辉祖也在,他脸色顿时大变,掉头就走。

    “该死。”徐辉祖跺脚,顾不得教训徐增寿,转身就往外跑。

    “大哥。”徐增寿还想拉住他,完全拉不住。

    徐辉祖来的时候是骑马来的,(因为洪武六年开始,大明严格乘轿规定,除了妇人,只有六十岁以上的官员和腿脚不便的才能乘轿。)

    不料他走出徐增寿府,赫然发现自己的马不见踪影。

    徐辉祖气急败坏,又进府抓了个徐府仆人,一问才知道,刚刚驸马王宁出门,把他的马给赶跑了。

    “无知竖子”徐辉祖破口大骂,只能跑步回府。

    好不容易回到府中,徐辉祖已经累的上气不接下气。

    他正想叫仆人牵来他的千里马,不料来了个晴天霹雳,他视若珍宝的千里马‘蹑影’,被高阳郡王‘借’走。

    说是等世子回北平后,会着人送来。

    “不孝子。”徐辉祖惨叫,眼前一黑,差点晕厥。

    好在仆人们及时扶住他。

    数息之后,徐辉祖才缓缓回过气来。

    他狠狠摇了摇头,心知如果不马上想办法,让朱高煦跑掉的话,后患无穷。

    当下他从府中重新选了匹马,快马赶往中军都督府。

    刚进府门,一个百户官就过来牵住了他的马。

    “叫李玄过来。”徐辉祖厉声道。

    那百户赶紧转身跑进去,不一会,一个千户军将快步跑出:“拜见魏国公。”

    “你马上带一队精锐,去追高阳郡王,把他捉回来。”

    千户李玄一愣,因为之前看守世子的那队兵马,已经回来交差,然后回营。

    他知道朝廷已经下旨放了高阳郡王。

    徐辉祖发现他愣在那,怒道:“还不快去。”

    李玄没办法,硬着头皮道:“卑职斗胆,听说圣上已经下旨,让世子他们回北平,卑职该---如何--”

    他的意思是,我用什么理由去抓世子三人?

    “让你拿就拿,就说是俺的命令,有什么后果,俺会一力承担。”徐辉祖道:“这样够了么?”

    李玄无奈:“诺。”

    “等下。”徐辉祖又叫住他,想了想道:“只管拿高阳郡王,他若反抗,不要客气。”

    眼中闪过一丝寒意。

    李玄头痛至极,不要客气,又是什么意思?能不能伤他?

    李玄算是徐辉祖的心腹,他马上点了一队精锐兵马,追了出去。

    等他赶到北城门口一问,才知道世子三人,早在半个时辰之前已经离京。

    高阳郡王还骑着魏国公心爱的宝马‘蹑影’。

    这下李玄是明白了,原来高阳郡王偷了魏国公的爱马。

第8章 竖子真是奸诈(求推荐收藏投资)

    龙江关。

    龙江关非常繁荣,因其地紧依长江,是大明重要的官方水驿道。

    洪武元年(1368),朝廷在今下关鲜鱼巷龙江桥附近设立龙江关,征收市场及水陆运输税收。

    从此附近江面上常年都是官船、漕船、贡船、密集来来往往,因而在岸边形成了各种市场,像茶楼、酒肆、小店遍布街巷。

    这会世子朱高炽他们刚刚过江,朱高燧不时抬头看朱高煦的坐骑宝马‘蹑影’,一脸的羡慕。

    这是蒙古进贡的千里宝马,通体黑色,毛发黑的发亮,全力奔跑起来像一道影子似的。

    每次朱高煦小跑一段后,都要等等他们,几人才能追上。

    再看朱高炽的马,虽然也算健壮,但被朱高炽胖胖的身体压着,朱高燧都担心会不会把马压死。

    他们来时有马车,朱高炽一路坐马车,到江北才换马,现在回去又要过江,马车被留在南京城,朱高燧担心世子这马能不能熬到北平,按他的想法,最好二哥这马被大哥骑才好呐。

    他眼珠转来转去,想着如何开口,既能讨好大哥,又不得罪二哥。

    “驾”朱高煦这时轻轻一提缰绳,心中爽的不得了。

    这‘蹑影’果然是匹好马,难怪大舅徐辉祖视如珍爱。

    想到徐辉祖现在的表情和心情,朱高煦心中更乐了。

    但这时江边一阵微风吹来,立马好像惊醒了他。

    此时还没回北平,徐辉祖在历史上还派人追拿,可不能大意。

    当下他转身提马,来到世子身边。

    “大哥三弟,我们三人一起目标太大,还是分开走。钟显,你和我一起。”

    “是,王爷。”钟显也赶紧骑马过来。

    “分开走?”世子莫名其妙,啥目标太大?圣上都下旨让俺们回去了,你还怕什么?

    “二哥,你的宝马---”朱高燧正要开口。

    “驾。”叭,朱高煦轻轻一拍,‘蹑影’瞬息像箭似的冲了出去,速度越来越快。

    “王爷,等等奴婢,等等奴婢--”钟显在后面尖叫着,赶紧往前追。

    两人一前一后,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众人眼前。

    世子和朱高燧等人则目瞪口呆。

    等朱高煦消失不见,朱高燧马上低声,好像自言自语似的:“二哥也真是,大哥身体不适,那宝马‘蹑影’,当让给大哥才是。”

    朱高炽刷的一下脸色通红,俺哪有身体不便,不就是胖了点吗?不过,高煦也真是自私,还是三弟懂事。

    他回头看了眼朱高燧,朱高燧一脸讨好的乖宝宝样子,朱高炽欣慰的伸手轻轻拍三弟,两兄弟一切尽在不言中。

    朱高煦往前跑了有十里左右,边跑边等,过了好一会,后面钟显终于赶了上来。

    “王爷这马,真是厉害---”钟显脸色有点难看,说话结结巴巴,因为他不是很擅长骑马。

    但朱高煦进京时,挑选他陪同,也是因为他在王府各宦官里,已经算是骑的比较好的。

    “把干粮和银子分王本一半。”朱高煦淡淡的道:“前面就是滁水,你往东,从六合走,我两也分开。”

    “啊”钟显愣住,但马上点头:“是,奴婢遵命。”

    “若是被人追上,问起本王,你就说本王往滁州方向去了,记住了没有。”

    “奴婢记住了。”钟显把带的东西一分为二。

    朱高煦拍拍他肩膀:“本王在北平等你。”

    说罢提着马像风一般往滁州方向而去。

    ----

    第三天一大早徐辉祖刚到中军都督府,茶还没泡,李玄全副衣甲的回来。

    一看李玄的样子,徐辉祖脸当时就黑了。

    李玄道,他们追过江北,先遇到燕王世子,得知高阳郡王已经和他们分道扬镳,李玄接着再追,前面就是滁水,高阳郡王有千里马不可能坐船,(而且船慢)他估计会往东跑。

    所以一路往东,果然追到高阳郡王的贴身太监钟显。

    钟显说高阳郡王往滁州方向,李玄自作聪明认为钟显肯定胡说八道,就继续往东,但追了半天一无所获,只能回程。

    “竖子真是奸诈,你们上当了。”徐辉祖拍着桌子怒道:“他说往滁州方向,肯定是往滁州方向,你们多想了,反而上了他的当。”

    李玄呆若木鸡,仔细想想,好像很有道理。

    李玄知道高阳郡王才十几岁,这般年纪就有这种城府,的确让人头痛。

    徐辉祖很不甘心,低头还在想如何再去追。

    突然外面有人道:“四川都指挥使瞿能求见魏国公。”

    “快请。”徐辉祖喜出望外。

    瞿能的父亲是明朝开国将领瞿通,朱元璋设五军都督府时,瞿通因军功显赫被升为都督佥事,累官正二品,但他上任不久,因伤病复发,于洪武年间(1383)不幸辞世。

    按明朝军队世袭制度,瞿能子承父业,接继官爵,以四川都指挥使(正二品)走马上任。

    别看瞿能是子承父业,但他少时随父从军,作战经验丰富,善骑射,明韬略,名闻朝野。

    在蜀期间,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相处融洽,使巴蜀之地政令通畅,民心大顺,从此四川政权稳固,军民团结。

    虽政局已定,然战后的蜀地经济衰败,百废待兴,瞿能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屯军戍边,强化军事,平定动乱,稳定民心。为响应朱元璋提出“以茶易马”的方略,瞿能在永宁(今四川叙永),雅州碉门(今四川天全)设茶马司,办理征茶买马各项事宜,以四川一带所产茶叶作为官茶,确保易马的资源保障,繁荣了经济贸易,充实了军队装备,使甘孜、阿坝、青海等雪区良马源流往内地,为大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马,有效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瞿能的治军水平得到朱元璋的高度认可。

    瞿能雄才大略不说,更厉害的是他为人处世之术,不管与谁都能相处的很好,这是徐辉祖都很佩服的地方。

    瞿能在四川时,与地方布政使,按察使,甚至蜀王都是相处融洽。

    洪武年间,朱元璋以凉国公蓝玉不轨谋反,下令族诛,凡与凉国公蓝玉尝相往来,立命锦衣卫掩捕,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两万人。

    原本瞿能也在其列,因为他与凉国公蓝玉关系也很不错,但蜀王朱椿拼死力保,最后锦衣卫也没办法,只好算了。

    不一会,瞿能进入大堂,拜见了徐辉祖。

第9章 先斩后奏

    徐辉祖请他坐下,又让人上茶,然后就开始长叹。

    瞿能马上道:“魏国公何故叹气?”

    “天下就要大乱,百姓又要受苦了。”徐辉祖有气无力的道。

    “啊”瞿能满脸惊讶,不明何意。

    “昨日湖广传来消息,湘王朱柏,引火自焚。”

    “啊”瞿能又是啊了声,这次声音更重,脸上一片骇然之色。

    建文帝削藩之事,天下皆知,但没想到,一个比一个轰动。

    下一个又是谁?

    徐辉祖接着道:“前些日子,燕王世子三兄弟,逃离京师,前往北平。”

    瞿能一言不发,静静的听着。

    “俺那个外甥朱高煦,少年时就以狡诈多谋出名,传闻他天赋异禀,精于骑射,力能扛鼎,十五岁就随父征战,充为前锋,战无不胜。”

    瞿能的脸色越发的凝重,仍然静静的听着。

    “开始俺还不信,后来他进京之后,俺便时常的留意他。”

    接着徐辉祖说到最近他们离京的事。

    后来徐辉祖才知道,朱高煦还在街骚扰了黄子澄的女儿。

    然后徐增寿又来见李氏,劝他找齐泰说好话。

    整件事连起来后,徐辉祖恍然大悟,根本就是朱高煦那奸诈小人的诡计。

    “他知道黄子澄和齐泰不和,齐泰支持的事,黄子澄一定会反对。”

    “所以故意激俺,让俺去请齐泰开口,留下世子三人。”

    “他又故意去骚扰黄子澄女儿,黄子澄心慌,加上要反对齐泰,拼命力谏,最终促使圣上开口。”

    “此子小小年纪,诡计多端,奸诈如此,如让他回到燕王身边,燕王简直如虎添翼,将来天下必然大乱。”

    瞿能听罢,心中也是很震撼,没想到徐辉祖如此忌惮高阳郡王。

    更没想到,年轻的高阳郡王居然如此奸诈。

    他只能叹道:“事已至此,魏国公也算尽了力,凡事,还是要往好的方向想。”

    他的意思,说不定燕王也会老老实实的接受削藩,不可能做出湘王那样过激的举动。

    “呵呵。”徐辉祖冷笑:“俺那姐夫?俺最了解。”

    他没再多说什么,其实意思已经很明显,燕王才不会自杀呢,圣上若敢削燕王,你看他敢不敢动兵。

    瞿能果然一脸不敢置信的神色。

    “可惜,可惜,未能抓住朱高煦。”徐辉祖再次叹道。

    瞿能是聪明人,徐辉祖一而再,再而三的在他面前提这件事。

    他想了想后,看了眼徐辉祖:“世子他们走了多久?”

    “前日辰时出的城。”徐辉祖赶紧道。

    瞿能缓缓道:“京城往北平的道路数不胜数,靠追是没有用的。”

    “那又如何?”徐辉祖反问。

    “堵。”瞿能道:“在北平城四周堵他。”

    “高煦还偷了俺的千里宝马,如何来的及堵。”

    瞿能又道:“既然知道他带着甲胄,他的千里宝马肯定不敢一直跑,京城到北平有一千五百里以上,路途遥远,人和马总要休息的,而且他从滁州走,显然绕了远路。”

    “咱们马不停蹄,运用八百里加急驿道,有机会跑到他前面。”

    “到时悄悄调动兵马,在北平四周的必经之路上堵截,很有机会把他拿下。”

    “但他前天就出城,最好要立刻出发。”

    “好。”徐辉祖拍案而起:“俺立刻进宫,面求圣上,圣上若不答应,俺便长跪不起。”

    瞿能动容:“魏国公大公无私,忠心圣上,天地可鉴。”

    “瞿将军,这件事俺交给别人不放心,你可愿意亲去?”

    “愿听魏国公差遣。”瞿能抱拳道。

    徐辉祖马上道:“那还请瞿将军立刻出发。”

    “。。”瞿能瞪着眼睛。

    徐辉祖这是准备先斩后奏。

    ----

    朱高煦眺目望去,看不清远处城池上的字,但他大概猜到,这么大的城,应该是开封了。

    原来他从滁州过来,一路进入河南,然后准备从河南进顺德府或广平府。

    而钟显他们,大概率是从山东进河间府。

    现在他已经确信后面不会有人追来,因为在中原大地上,没人跑的过他的千里马。

    但他还是等于绕了道,所以一路上他是马不停蹄跑到开封。

    他确信这边现在不可能收到任何命令,所以很直接的从开封城通过。

    跑了这么久,他还是很心痛坐下的宝马,毕竟这匹马,以后属于他朱高煦。

    当晚他在开封找了个客栈好好休息了一晚,养了养马。

    第二天一大早,朱高煦继续往北。

    到第三天下午他通过了彰德府,接近磁州,后面可以从磁州进入广平府。

    下午他牵着马走在韩陵山脉间。

    这边山路有点崎岖,为保存宝马的体力,朱高煦也没敢骑行,只是牵着马缓缓的走。

    这会正是五月,天气有点热,他的甲胄和兵器都在马背上,也还是爬的一身是汗。

    开始他上山前还遇到几个路人,路人们都用奇怪的眼神看他。

    当时朱高煦也没多想,现在想想,好像有点不对劲。

    但上来之后,他也不愿意回头。

    只是隐约感觉,爬上山后,已经很久没看到有人影。

    大明虽然定国已久,但民间仍有悍匪,河南百战之地,恐怕更堪。

    后人把洪武和永乐称为明朝鼎盛时期,却不知洪武、永乐年代,明朝可以用四处揭竿而起来形容,在明初立国的六七十年里,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遍布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广、四川、陕西、山东和浙江等十几个省,规模最大的有多达几十万人。

    一个王朝的建国初期,农民起义这么频繁,涉及地方之多,可谓千年难得一见。

    其中广东全省各地几乎在洪武时期均爆发过民众的武力抗争行动,广西更是起义重地。

    四年前(洪武二十八年)广西黄世铁起义规模极大,明军在镇压过程中,杀死壮丁一万八千余人,家属老弱妇孺八千两百余人,几乎将当地夷为平地。

    朱元璋杀农民,杀官员非常来劲,因为他自己就是起义得到的天下,决不容易别人学他这么干。

    他曾经对百姓们说“秦之陈胜、吴广,汉之黄巾,隋之杨玄感--唐之王仙芝等辈,皆系造言介乱首者,比天福民---”

    这段话的意思是:看看陈胜、吴广、杨玄感、王仙芝这些人吧,历史已经证明,带头作乱的人,从来不会有好结果,因为带头者让天下陷入战火,损伤人命甚多,苍天不会将天下交给他们---

    一个靠造反起家,在刘福通和徐寿辉还有韩林儿后面捡别人便宜的朱元璋,天天劝老百姓不要造反,却不去想,为什么这些地方的老百姓要造反。

第10章 老子还是朱元璋

    前世的朱高煦每当看到这些历史时,都觉的挺无语的。

    其实在明末的三雄里,朱高煦最认同江南的张士诚,因为相比起来,三人中张士诚对老百姓最好。

    张士诚被灭亡后,当地百姓非常想念,各种忌拜,大明立国十几年后,朱元璋有次微服私访,仍然看到苏州当地人想念张士诚,他恼羞成怒,立马下令把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这五个府的富户,全部迁往中都凤阳,前后三次迁走十五万户。

    接着对这五府百姓设以重税,仅苏州一府的税粮达到两百八十万石。

    这是什么概念?

    整个明朝从立国至亡国,明王朝全国税粮一直在两千万到两千七百万石之间。(中间因为占有安南,多过三百万石。)

    同时间浙江全省的税赋为二百七十万石,仅苏州一府的税赋,比浙江全省还多,并占全国十分之一,这让当地的百姓苦不堪言。

    建文帝朱允炆上位后,体恤苏州府和松江府百姓,好不容易把税赋降下来,但朱棣奉天靖难成功,全部推翻朱允炆的政策,恢复苏州等府的重税,继续压榨当地百姓。

    所以在朱高煦看来,此时的大明,除了京师附近,很多地方并不太安全,有部分百姓还是对朝廷不满。

    老子不会这么倒霉吧?

    朱高煦想到这些历史,突然有点担心起来。

    他越想越郁闷,开始考虑要不要把甲穿上。

    但这鱼鳞甲,脱下容易穿上难,一个人穿很麻烦的,而且这会天气又闷热,他还在爬山,肯定不好穿。

    就在他纠结要不要找个路人帮忙穿上时。

    他牵着马,已经进入山间的一条小道。

    这小道大概两米宽,也就够一匹马直行,两边都是丛林。

    丛林挡住了外面的阳光,进入小道之后,反而清爽了很多。

    朱高煦微微打量着四周,总觉的丛林里可能冒出点什么。

    他一手抓在马背上的马槊上面,一手牵着马。

    前面是个上坡路,看不清坡后的情况,以朱高煦的经验,通常有什么意外,都会在目光不能所达的所在。

    果然。

    当他牵着马越过这坡面时,就看到不远处的下坡路上,三个男子并排而立,并且手持兵器。

    拷,朱高煦暗暗骂了声,没想到怕什么来什么,他缓缓转过头。

    嗖嗖,身后的路边丛林里也同时钻出四个人,七个壮汉,把他堵在中间。

    他赶紧一把抓向马槊上面。

    “嗖”眼前突然寒光一闪。

    当,下一刻,有人一箭射在马槊正面。

    嘶,朱高煦条件反射吓的往后一退。

    如果对方是故意为之,证明对方这箭又准又快。

    “别动。”前面有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沉声道:“银子、马,兵甲留下,带着干粮走,我们不杀人。”

    男子手中拿着一把长刀,朱高煦一眼就看出这种刀,元末时,张士诚的兵马就用的这种刀。

    这种刀是灌钢法打造,非常锋利,现在明军看到这种刀就认为是张逆的人,格杀勿论。

    真特吗怕什么来什么?朱高煦心中暗骂。

    朱高煦看看宝马上的那张强弓,预估着有没有机会。

    “兄弟,别想了,我这兄弟,百发百中,你千万别冲动。”持刀的男子呵呵一笑,转头看看身边左侧的青年。

    那青年二十不到,和朱高煦差不多年纪,身材很瘦弱,但手上一张弓有点大,他嘴里叼着一根青草,手中搭着箭,正对着朱高煦。

    “嘘。”青年突然对朱高煦扬了扬下巴:“看我射你马槊。”

    崩,说罢他松手一箭。

    当,又是一箭射在马槊上面。

    他飞快抽箭,再次拉起一根箭对着朱高煦。

    这次朱高煦看的清楚,真是又准又快。

    这下他不敢乱动了。

    对方这个弓箭手,太厉害。

    拿刀的男子吱牙一笑:“服了没?我们不杀人。”

    他再次强调,只拿钱财,不杀人。

    朱高煦想了想,缓缓道:“本王看诸位,都是身手不凡的大英雄。”

    “大英雄,当席卷天下,建功立业,本王是大明高阳郡王朱高煦,诸位只要愿意跟随本王,将来必然名扬天下,福泽后代。”

    几人愣了下,然后相互看了眼。

    “哈哈哈。”突然现场所有人大笑起来。

    “你是高阳郡王?老子还是朱元璋呢。”

    “哈哈哈。”四周又是一阵大笑。

    朱高煦心中更加肯定,这些人直称太祖其名,非常不尊敬,要么是亡命之徒,要么就是?

    朱高煦长叹:“你们不信?看看我的宝马和甲胄?这可是千里马,穿山甲。”

    “千里马?”对面又笑了起来。

    朱高煦这匹‘蹑影’外表实在和普通战马没啥区别,都是黑不溜秋,只有近距离才能看到毛皮特别的光滑有光泽。

    “别特么废话了,老子管你高阳王低阳王,要么拿干粮走,要么直接滚?我再问一次,你到底走不走?”拿刀男子没耐心了。

    朱高煦身后四个人也纷纷举起兵器,全都是正规军用的兵器,有刀,有长枪。

    “行,我走,我走。”朱高煦看到拿弓的青年对着自己,也有点害怕。

    好不容易穿越到大明,可别死在这些无名之辈手上。

    他挥手示意自己拿点干粮。

    “别想着拿弓。”对面警告他。

    朱高煦苦笑,他就算能拿起来,也来不及射。

    当下他拿了干粮的包裹,从里面摸出银子宝钞,扔在地上。

    “走吧。”拿刀男子满意的向他点点头。

    朱高煦也不管宝马了,背着干粮往前走。

    后面四人欣喜若狂的跑上来,直接接管了他的宝马和一切财物。

    但朱高煦刚刚故意把银子,宝钞扔到满地都是,有两人正低头拣银两。

    朱高煦快步走过去,对面拿箭一直对着他,很快贴近三人身前。

    三人倒也不怕他,因为拿刀男子身边有个很威猛的大汉。

    这大汉个子差不多和朱高煦差不多,接近一米八,关健也很强壮,身形很像朱高煦。

    他左手拿着一面盾牌,右手拿着一把大铁斧,气势逼人,眼神锐利。

第11章 神威(求推荐收藏投资)

    “东西都给你们了,他日若是在这里混不下去,随时到北平找我。”朱高煦沉声道:“你们有家属的,也可以带来,诸位都是大才,本王必然重用。”

    “哈”拿斧高猛男子笑着摇头。

    拿弓的看朱高煦好像有点认服,手上缓缓有点松懈。

    倒是拿刀的男子表情有点怪异,朱高煦一而再,再而三的称自己为高阳郡王,他郑重其事的打量起朱高煦马上的装备。

    “我这里还有块玉佩,若将来几位改变主意,可带着玉佩来北平。”朱高煦从腰间又摘下一块玉佩。

    “哪这么多废话?”高猛汉子道。

    他还想喝斥朱高煦,但拿弓的青年见朱高煦摘玉佩,眼睛也是一亮,毕竟,这也是钱啊。

    但见朱高煦摘下玉佩之后,嗖,直接往拿弓的青年面前扔去。

    那拿弓的本来举着弓对着朱高煦,看到有玉佩飞过来,下意识赶紧收弓,伸手一抓,叭,在半空准确的抓住玉佩。

    就在他收弓伸手的同时。

    朱高煦猛的弯腰,飞快抓了堆地上的泥土,起身。

    嗖,一把甩向高猛汉子和拿刀青年。

    两人完全没想到世上还有人这么干仗的。

    “哧啦”两人闭眼都来不及,眼睛里被撒了一脸的灰。

    “娘的。”两人同时惊叫。

    “不好。”拿弓青年赶紧扔掉手中玉佩,一边后退,一边拉弓。

    但见眼前一黑,朱高煦疾步冲了过来。

    “中”朱高煦手中又是一挥。

    拿弓青年条件反射,伸手挡在脸前,却发现什么也没有。

    特娘的,上当了。

    他这念头刚起,扑,朱高煦一脚已踹到他胸口。

    他瘦小的身体瞬息倒飞出去,轰隆,撞在后面丛林的一棵树上。

    朱高煦大步上前,一手抓起他的弓和箭,另一只手直接抓到他领子,轻轻一举,就把他瘦小的身体举了起来。

    史传汉王朱高煦力能扛鼎,现在朱高煦自己真是亲身体会的自己的力量。

    “上上上”身后几个汉子正冲上来。

    嗖,那弓手被朱高煦扔了出去,一下子砸在对面几人身上,三四个人同时倒地。

    拿刀男子这会眼睛终于能看了,赶紧举刀想冲上来。

    眼前寒光一闪,崩,手中的长刀被一箭射中。

    嗡嗡嗡,长刀震颤了数下。

    他差点没能握住。

    嘶,他倒吸口冷气,看到朱高煦正拉着他们的弓,对着他们。

    “现在你们都别动,本王的箭术,也不差。”朱高煦笑道,心中很是惊喜。

    他刚刚随便射了箭,都没怎么瞄,果然发现自己很有天赋。

    对面的人纷纷起身,个个对着他骂骂咧咧。

    拿弓的好像也没受重伤,也摇晃着起身了。

    他回头看看朱高煦宝马,还在数米外,再看看朱高煦的弓,自然也不敢动。

    “你手上就两支箭,能射几个人?”拿刀男子明显是头,这会他冷笑道。

    “射死那弓手就行了,你们都不是本王对手,本王空手杀你们如狗。”朱高煦笑道。

    “特娘的你别吹牛,有种把弓放下。”高猛大汉举着盾怒道。

    他几次想冲上来,都被领头的拉住。

    朱高煦刚才以牙还牙,一箭射在他钢刀上,他就知道朱高煦的箭术,也很厉害。

    “不如这样?”朱高煦眼珠转了转:“我们打个赌?”

    “本王一个打你们七个,大伙都不用兵器。”

    嘶,对面七人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高猛大汉狞笑起来,表情似乎在嘲笑朱高煦不知死活。

    领头的男子也笑了,还看了眼高猛大汉,很显然,他对高猛大汉非常信任。

    “赌什么?”男子笑道。

    “本王若赢了,你们带着所有人,以后跟随本王,一起建功立业。”

    “本王要是输了,只带走干粮,所有的银子财物都归你们。”

    听起来这是个必赚的事情。

    男子脸色严肃起来:“你真是高阳郡王?”

    “王爷有啥冒充的?本王要骗你们啥用呢?”朱高煦没好气的道:“宝马的包裹里,有本王的印鉴,你看看就是。”

    “管他是不是,打他。”高猛大汉叫道。

    打他,对面几个人纷纷叫。

    “赌不赌?你们七个都不敢和本王一个打吗?”朱高煦激道。

    “干尼娘。”高猛大汉,率先把手中的盾牌,大刀统统扔到地上。

    其余的人也纷纷扔下。

    领头男子看大伙都扔了,只好一咬牙,当,把自己的长刀也给扔了。

    朱高煦露出狡诈的笑容,随手扔掉了手中的弓。

    双手往前勾了勾:“上啊?”

    “打他。”对面一阵狂吼,众人一涌而上。

    这几个都是身经百战之徒,从小打架长大的,相当有战力,也很有自信。

    可惜他们遇到一个更猛的朱高煦。

    朱高煦少年时就跟随父亲冲阵,每战都是先锋,勇不可挡,力能扛鼎。

    历史上他四十多岁被烤死前,还能举鼎,可见年轻时有多勇猛。

    呼,朱高煦一拳轰出去都有风声。

    只见他高大的身影却疾步如风,进退之间,砰砰砰,对面一阵人仰马翻。

    几乎一拳砸倒一个。

    也就那领头的男子比较勇,被朱高煦两拳才放倒。

    双方一顿混战,转瞬之间,就余下一个高猛大汉。

    这高猛大汉也真是猛,和朱高煦拳脚上下,一时间难分胜负。

    “好,虎子打他,打死他。”拿弓的用手捂着脸,痛苦的叫着。

    领头的男子正扶着脖子,摇摇晃晃的起身。

    他想招呼大伙再一涌而上,但想想朱高煦实在是猛,上去也是送死。

    而且其余的人或多或少都受了伤,这会都在为高猛大汉加油。

    “痛快。”朱高煦这时也越打越有劲。

    自从穿越以来,他是第一次感受到朱高煦的力量。

    原本还怕不习惯这具身躯,现在他越打越熟,整个人已经进入了状态。

    其实高猛大汉练的是打架,从小打架练出来的,而朱高煦练的是杀人,在战场杀敌练出来的。

    一旦进入状态后,朱高煦越战越勇,步步紧逼。

    又几个回合之后,高猛大汉虎子完全招架不住,表情也越来越慌。

    好在他也力大如牛,暂时还能顶住。

    就在这时,朱高煦卖了个破绽,突然从下身一把抓住他腰带,左腿伸绊。

    “起”猛的一声狂吼。

    呼,虎子像牛一般的身躯,被朱高煦轰然举起,一个半转身。

    砰,重重砸在地上。

    “我滴娘啊。”虎子痛的吱牙咧嘴的怪叫。

    朱高煦一脚踩在他胸口,看向四周,大声道:“服了没?”

    朱高煦的神威简直惊天动地。

    众人面面相觑,相互看了眼后,纷纷低下头。

    但数息之后,拿弓的跳起来:“服特娘的,和他拼了。”

第12章 其志不小(求收藏求投资)

    “叭”领头的男子甩起巴掌拍在他头上。

    拿弓的被拍的一愣。

    “愿赌服输,没啥好说的。”领头男子沉声道。

    他缓缓站起身,四周众人也纷纷起身。

    大伙脸上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似乎没想到老大会投降。

    等他站稳之后,先整了整衣冠,然后抱拳执行,朗声道:“高阳郡王礼贤下士,愿意收留我等,我陈文愿意跟随高阳郡王。”

    接着又看向左右:“你们若还想留在山上,我也不勉强,愿意跟我下山的,就回去收拾东西?”

    四周顿时一片哗然,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很快有人叹道:“陈大哥你是咱们的头,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以后有肉吃不?”那虎子马上大声问道。

    朱高煦哈哈一笑:“只要本王有肉吃,决不少诸位兄弟一块。”

    众人相互看看,慢慢聚集到陈文身边。

    陈文带着六人,同时下拜:“陈文”

    “周虎”

    “宋猛”

    “杨立山”

    “贺二牛。”

    “方延平。”

    “姚盖”

    “拜见高阳郡王。”

    “哈哈哈,吾得诸位,如虎添翼也。”朱高煦兴奋大笑。

    众人中大部分好像并不是太高兴,只有陈文眼光闪动,周虎也似乎期盼着吃肉。

    朱高煦默默打量陈文,隐隐感觉这人其志不小。

    “你们带点干粮和少量财物就行,到了北平,什么都有。”

    陈文却问:“王爷从京师去北平,为何绕远处走这边?”

    “朝廷在抓本王。”朱高煦毫不掩饰。

    陈文脸露震惊,差点以为自己投奔错了。

    “建文帝到处削藩,我父王必然会反。”

    “回去之后,我们就可能和朝廷干仗。”

    “陈文,我看你们身手不凡,又有志向,想必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现在这种局面,才是立下万世基业的最好时机,雪中送碳,肯定远远胜过锦上添花。”

    “本王现在和你明说,省的到了北平说本王诓你,若想被朝廷招安,你只要回彰德府举报即可。”

    “想和本王建功立业,就随本王走。”

    朱高煦说的很明显,你投降朝廷,也就是锦上添花,朝廷收不收都是问题,但是投奔我们北平,就是雪中送碳,还有机会建立泼天的大功。

    陈文是聪明人,几乎没有犹豫,脸上露出狂笑:“当随王爷,建功立业。”

    他巴不得这天下大乱呢。

    “哈哈哈,好,好,走。”

    “等下。”陈文听到朱高煦的真实想法,马上道:“王爷若是有这个打算,咱们寨子还不能轻易丢掉。”

    “你们寨子很大?很多人?”

    “王爷最好去看看。”陈文若有所思。

    “走,带本王去。”朱高煦跟着他们走进丛林。

    开始他以为挺近的,没想到走进林子里才发现有点远。

    这边丛林本来都没有路出来,就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三天两头出来,一点点走出来的路。

    从东边的丛林进去后,走了足足有小半个时辰,越过两片丛林,中间又经过一条小河。

    这段时间还好,都有他们走出的路。

    这时到了一个山脚下,前面是密密麻麻的参天大树,大树中间还有各种乱石,完全没有路走。

    朱高煦愣了下,差点以为他们想反悔,伏击自己。

    宋猛把手指放在嘴边,吹了个口哨,高达二十多米的山顶,露出人头,然后有人放下吊篮。

    朱高煦微微有点动容。

    这地方没有路,只能凭吊篮上去,果然隐蔽,是个好地方。

    “王爷的马要留在这边,咱们留个人守着,一会再原路返回。”

    “我们寨子里也有马,可以从另一头绕出来,时间就是有点长。”

    朱高煦点点头,跟着他们一个个吊到山顶。

    他以为上去之后就到了,没想到只是一个山坡面,还要往下走,前面的路更凶险,一侧是悬崖,一侧是山体。

    路只有五十公分宽左右,大伙要排成一队贴着山体往前走。

    这地方有十万大军也攻不进来啊,朱高煦看的心中极为震撼。

    之前他们一路走过来,听陈文说起他们的经历。

    他们这些人的祖先,元末明初时就逃到韩陵山深处,然后一直在深山老林不出,偶尔出来打打劫,但从不杀人。

    当地官府也曾派人剿匪,但韩陵山深处崎岖难行,数千兵马进去,都能不见踪影,所以剿了几次都没找到,后来也就算了。

    毕竟他们从来不杀人,官府也不想深追。

    朱高煦听后隐隐猜到他们是什么来路。

    他们躲在这种隐蔽险要的地方,别说几千兵马,几万兵马进来也没有用。

    这段悬崖路大概有两百多米,众人小心翼翼走了好一会才过去。

    走过之后,前面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出现了一条山路,但也不过两米多宽。

    两边都是高高的山体。

    此时两边都能看到有人影闪动,他们寨子里的人已经在这边看着。

    朱高煦看着这里的地形,忍不住赞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陈文也脸露得意,有点骄傲。

    这地方他们只需用几十个人守着,再多的兵马也难过来。

    这段路又走了好几百步,前面隐隐听到水流声,但走到尽头时,眼前突然大亮。

    只见一个类似山谷盆地似的画面出现在朱高煦眼前。

    他左首就是一条小河,河水中此时还有小孩子在戏水,这河大概有三四亩左右,边上还有人钓鱼。

    河水一直连接北面,依稀能看到是北面的山顶有水下来。

    “这水从北面山顶流下来的水,原本往山下去,我们堵住下流,就形成了一条河。”陈文介绍道:“当年我父亲他们这辈人,在这里经营了几十年,才建成这番景象。”

    “不容易,不容易。”朱高煦长叹。

    这里是韩陵山脉的最北边,整个山谷差不多有五六百多亩,十分巨大,四周全是高山围绕,大概有上百幢民房错落有致的遍布在东西两侧。

    南面就是他们出来的地方,朱高煦左手边是河,右手边是一大片农田,农田里还有牛和羊。

    此时山谷里能看到到处都是人,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听陈文说里共有三百多人,俱是当年一起逃难来的后人。

    “简直是世外桃源。”朱高煦赞不绝口。

第13章 上天的安排

    陈文笑道:“这里在历史上挺有名的,再往北就是七里冈,当年高欢就在这里大败尔朱兆。”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据说以前韩信在这里屯过兵,叫韩陵山,所以我们这寨子叫韩王寨。”

    “这些牛羊马怎么进来的?”朱高煦问。

    “往北有条小道,只有一丈多宽,也在两山中间,父辈们在七里冈的中间种了很多树。”

    “经过几十年后,都成了参天大树,挡住了视线,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哪里有条路进来。”

    “我们又经过加工,遮掩,弄了很多假坟在那边,所以普通百姓很少往这边来。”

    他们寨子里死了人,就埋到山谷内,而在外面建造了很多假坟,给人造成一种荒野无主之坟,很老的坟的感觉,也从不清理四周杂草。

    哪怕以前官军进来,看到这些破破的坟头,以为是埋了几十上百年的老破坟,给人一种阴森森的感觉。

    “你们有人识字吗?”朱高煦突然问。

    因为他感觉陈文识字。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多少识点字。”陈文骄傲道。

    “。。”朱高煦有点不可思议。

    原来他们从几十年前进来之后,就有识字的老师在教他们,几十年都是如此,目前寨子里还有三个专门的教书先生,所有孩子每隔一天都要学习。

    陈文他们这些年青力壮更是经常读学兵书,练弓射箭。

    朱高煦听着,就知道这里有些人是不甘心在山寨中,随时准备出山。

    以前没有好机会,这次遇到朱高煦,终于抓住了机会,比如这个陈文很显然不想这么一辈子呆在山里。

    朱高煦沉默了片刻,他已经猜到这些人是啥来头,祖上不是陈友谅就是张士诚的人,都巴不得天下大乱,大明会亡。

    用的好就是强援,用的不好,将来都可能反了自己。

    但朱高煦确实很需要这样的人,他们对大明不够忠心,胆子大,什么事都敢干。

    若降伏不了他们,那就是自己没本事?

    就在朱高煦考虑陈文能不能靠的住,该说什么话。

    突然。

    前面有人叫了起来:“阿爹,阿爹。”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远远向陈文摇手。

    原来那是他女儿。

    前方有间屋子外面很多人围着,好像发生了什么事。

    “走,过去看看。”陈文赶紧带着朱高煦跑过去。

    很多人都在叫他,还在说什么陈伯。

    “不好。”陈文脸色大变。

    他冲过去挤开人群,却见一个老者捂着咽喉,表情很是痛苦,四周七嘴八舌,村民们都在说什么。

    朱高煦很快听清楚,陈伯正是陈文的父亲,好像吃东西卡在咽喉里了。

    “父亲。”陈文拼命在陈伯背后敲着,但陈伯呼呼不了,脸色越来越难看,眼看着就翻起白眼,嘴里也吐起白沫。

    “让开。”朱高煦三步并两步,推开陈文,他以前腿弓起,后腿登地的姿势站稳,然后把陈伯背坐在弓起的大腿上,并让其身体略前倾。接着用双手手臂环绕陈伯腰部,右手握拳,将虎口一侧紧贴于陈伯上腹部,再将左手盖住右手的拳头,用虎口向陈伯上腹部重复重压。

    连续几次之后。

    “咳,哇---啊---”陈伯嘴巴一张,扑,吐出一个手指大的枣子。

    “父亲。”陈文看到陈伯得救,又惊又喜,差点泪奔。

    四周村民们也纷纷崇拜的看着朱高煦。

    陈伯是他们村中得高望重的长者,是村长,更是教书先生,很得大家尊敬,朱高煦救了陈伯,等于是帮了他们全村。

    只见陈文再次下拜:“王爷救命之恩,陈文永不相忘,誓随左右。”

    “快请起。”朱高煦哈哈大笑扶起他,想了下后,语重心长的缓缓道:“所谓来的早,不如来的巧,看来,这或许都是冥冥中早就注定的事,天命让咱们在这里相遇,这是上天的旨意,命运的安排,本王很荣幸,也很高兴,能认识诸位。”

    对于古人,朱高煦知道,他们很吃玄学这套。

    他得告诉这些人,自己是天命所归,而他们与自己,是命中注定,上天的安排。

    果然,朱高煦这番话说出来,陈文和四周几个青年们,脸色严肃了很多。

    当他们再和朱高煦交流时,大伙的神情明显更尊敬了。

    朱高煦在村里转了转,最后把陈文单独叫到一边。

    “这地方还有用,不能全部迁到北平去。”

    陈文点头,凝神静听。

    “打仗有胜有负,本王也不敢保证父王一定会成功,若是打输了,本王恐怕也要躲进这里来了。”朱高煦故意道。

    他的意思,是留条后路。

    其实朱高煦另有打算,这地方,将来或许有用,不能丢弃。

    陈文没有多想,抱拳道:“但凭王爷吩咐,我们该留多少人?该走多少人?”

    “挑选部分精锐带家人与我们同行,留个足智多谋,做事稳重的人留守。”

    “留下的人,多加练勤,以备后用。”

    朱高煦好好吩咐了番,陈文一一答应。

    最后他们商议后,将带八十多人离开,其中精壮男子有五十二人,另有一些女人和小孩。

    留守有二百多人。

    他们将分两批走,陈文,宋猛和周虎与朱高煦四人先走。

    杨立山,姚盖他们带着大队人马,在后面缓缓跟上。

    周虎是那用斧的粗壮大汉。

    那宋猛就是用弓很厉害的青年,今年十九岁,百步之内,箭无虚发。

    但他的弓只有两石,威力不如朱高煦。

    陈文做事很有章法,先分配好后面带队的人,叮嘱了一些事务,然后带了干粮和兵器,与周虎、宋猛,随着朱高煦先行一步。

    朱高煦看他指挥分配有条不紊,暗暗称赞。

    临行前。

    朱高煦看看陈文,再回头看看诸将:“相信本王,若干年后,你们一定会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

    “历史和史书,也会记下你们的英明。”

    “走,驾。”朱高煦一骑绝尘。

    陈文等人听的信心大增,目光有神。

    ----

    固安县县城外。

    瞿能带着儿子瞿郁、瞿陶三正骑着马在卢沟河边。

    他们父子三人一路用八百里驿站的快马,在五月十日前到达涿州附近的涿鹿驿。

    涿州是河北进京的要地,这边不但有涿鹿驿,还有涿鹿三卫驻守。

    瞿能到了涿鹿驿后,没去惊动涿鹿三卫的卫所兵马,悄悄换了驿站的马后,来到固安。

第14章 良将瞿能

    他们从驿站得到的消息,暂时没遇到高阳郡王。

    瞿能追过了世子,没遇到朱高煦,那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朱高煦没从涿州走,要么还没到。

    此时三父子正在卢沟河边,沿着河流往卢沟桥司方向去。

    长子瞿陶年方十九,和朱高煦差不多大,同样的身高体长,精于骑射。

    “父亲,高阳郡王会不会绕过涿州不走?”瞿陶这时问。

    矍能沉思了下:“高阳郡王走的是滁州,山东西南多山,不利于他的千里宝马,而且水道密集,又怕我们坐船来追,所以我猜他一定会从河南走。”

    “中原大片平地,他的千里宝马速度极快。”

    “从河南进河北就是顺德或广平府。”

    “他骑着千里马,自信没有人能追的上来,不可能为了躲避追兵,再绕一次远路。”

    “所以涿州和固安是他必定要走的路线。”

    “涿州有三卫兵马在,临近北平,大部分都曾是燕王部下,咱们不能在这里干,也调动不了这些卫所兵马,只要有一个人告密,就前功尽弃。”

    “而卢沟河司,是涿州和固安的交汇点。”

    史书称瞿能雄才大略,是名良将,真没夸张,瞿能稍微推算,很快就找到最好的伏击地点。

    无论朱高煦从涿州过来也好,固安过来也罢,最后都要走卢沟桥。

    你高阳郡王得过河啊。

    而守卫卢沟桥的,是卢沟桥司。(大明特有的巡检司)

    大明朝的地方巡检司,相当于后世地方派\\出\\所。

    建国之后,大明朝在全国各地,重要的道路口,码头,桥头都设有巡检司。

    有的一地能有几个巡检司。

    巡检司的巡检开始是不入流,后来为从九品官员,且大部分都是由地方豪强担任。

    巡检司的人员,称弓兵(只是个称呼,不是说用弓)。

    基本都是由当地的青壮,甚至是流氓青皮组成。

    他们隶属于县衙,但又归兵部管,实际做着缉私,盘问、收集情报,剿匪等各种军队该做的工作。

    说到这里,瞿能看看两个儿子,长叹道:“成败在此一举,这个地方如果堵不到,天不助我们也。”

    说罢,重重的一拍马匹,快速的往卢沟桥司去。

    当晚父子三人在良乡县某地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到来卢沟桥司。

    瞿能拿着中军都督府符令找到当地一个王姓巡检。

    声称京城有重要犯人出逃,要他们配合捉拿,若能立功,会有重赏,同时塞给王巡检十两黄金。

    王巡检大喜,立马召集了二十多个弓兵。

    巡检的人虽然称为弓兵,但其实会用弓的很少。

    瞿能让他把所有会用弓的都带上,结果发现只有三个弓箭手。

    瞿能觉的用弓的有点少,但仔细想想,徐辉祖让捉拿,可没说杀掉?

    只要有两弓手威胁朱高煦,朱高煦空有一身蛮力,也只能束手就缚。

    更何况他们还带了二十多人。

    这么多人捉一个朱高煦,就算没有弓也没什么问题。

    瞿能是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朱高煦居然不是一个人。

    抓捕朱高煦的地方他在来时的路上都想好了。

    在良乡县以南的小道上,距离卢沟桥司大概十里不到。

    这边原本有官道通过良乡县。

    但良乡县有兴州中屯卫所在,朱高煦在临近北平的地盘上跑,肯定会从从官道进良乡。

    因为这算是燕王的地盘。

    而这条小道,是固安官道连接良乡官道的唯一一条小路。

    简单说,只要朱高煦从固安过来,这是必走的路。

    五月十一日下午。

    瞿能父子三人带着二十多个巡检司人员藏在一片树林里。

    这边是很好的伏击点,东边是卢沟河,河边有两排树,西边是树林。

    中间的小道大概一丈宽。

    瞿能身后两里外就是兴州中屯卫,换成他自己是朱高煦,马上就要到兴州中屯卫,肯定比较放松。

    因为再往北三十里左右就是北平城了。

    今天天气很热,瞿能父子三人都是全副武装,带着同样全副武装的巡检弓兵们躲在树林里,才一会功夫就开始冒汗。

    他们不停的补水,静静的等着。

    为了安抚他们,瞿能时不时和王巡检说几句,大概是,只要把人抓到,将来圣上都要亲自赏赐,升官发财,不在话下。

    王巡检激动的不得了,心中也估计着是条大鱼。

    他也不时和下面人鼓气,大伙不要怕热,抓到人有重赏,每人二两银子。

    王巡检是当地豪强,他不缺银子,更在乎自己能不能升官。

    下面的兄弟听到有赏钱,只能咬牙忍着。

    当天等了一天没等到人。

    但大伙心情没什么影响,晚上就睡在这边,还留着人看夜。

    第二天起来后,吃过早饭,继续等着。

    原本瞿能对自己很有信心,他们一口气从京城跑到北平附近,自认为可以抢在高阳郡王前面。

    但第一天就没有等到,他突然开始有点怀疑自己。

    难道我猜错了?还是高阳郡王比魏国公说的还要狡猾?

    他猜到我们用了八百里快驿道?所以绕道?

    不可能啊?

    瞿能又想,换成自己是朱高煦,极端情况下,可能去沿途的卫所,比如涿州三卫,调一队兵马护送自己?当然,朱高煦得有把握镇的住场面才是,或者他会知道有人要来抓捕他?

    一时间,他心中患得患失。

    他既怕自己守不到朱高煦,又怕前面会出现一队甲兵护着朱高煦。

    时间一点点过去。

    就在瞿能有点担心自己白费心机时。

    突然。

    距离他们西侧一百多步外的某处高地上,瞿陶一边骑马向他们跑,一边疯狂向他们挥手。

    众人都在树林边里,开始也没看到,等听到马跑的声音才发现。

    瞿陶满脸狂喜而至:“来了,来了,一个人。”

    “好。”瞿能欣喜若狂。

    王巡检等人一听,也都兴奋起来。

    才一个人?咱们这么多人,有点杀鸡用牛刀了。

    “不要大意。”瞿能这时却道:“这小贼凶猛,大伙还是按原计划行事。”

    王巡检看他一本正经,也不敢多说什么,转头道:“兄弟们听到没有,打起精神,升官发财,就看现在了。”

    “嚯”好多人轻轻低呼了声,表情都很激动。

第15章 打人先打马(求收藏求月票求追读)

    前面的大量人开始移动,往两边树林散开,其中有人拿了绊马索,往东边去。

    东边是卢沟河,河边只有两排树林,视线很好,所以去东边的人,要爬到树下面,站在河沿边,才能隐藏住身体。

    这样的话,爬下去容易,爬上来一会就难了。

    但爬下去的三人也基本用不到他们,只要他们拉绊马索就行。

    三条绊马索一字排开。

    这些人刚刚埋伏好。

    驾,远处一个高大的身影骑着一匹黑马奔掠往北。

    瞿能以前见过高阳郡王朱高煦,一看这么高大的身躯,就知道是这高阳郡王。

    他怕被朱高煦发现,这时赶紧身体往树林里隐了隐,躲在一棵粗壮的树后。

    其余的人也都纷纷隐藏好,不敢声张。

    远处马蹄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突然。

    吁,前面突然响起马鸣声。

    “特娘的。”有人怒吼。

    轰隆,接着是战马倒地的声音。

    “啊”有人惨叫。

    “上上上。”

    “压住他。”

    “拿绳子来。”

    外面一片混乱,巡检司几个弓手从树林里一涌而出,把落地上的人和马都按着。

    瞿能和两个儿子,王巡检等人赶紧出去。

    就听有人一声怒吼:“滚”。

    嗖,嗖,两个青壮弓兵直接倒翻出去。

    朱高煦倒地之后还这么猛,瞬息掀翻两人,瞿能看的也是心中暗惊。

    不过马上更多的人冲上去。

    七八个人从树林又冲出来,大家记着瞿能的话,直接上去抱手抱腿,先把人给按在地上不能动再说。

    加上前面的人,现场差不多有十个人一涌而上围着朱高煦。

    另有三个弓手,拿着弓在瞿能身边站着,紧张的看着前面。

    虽然前面的朱高煦有点猛,但驾不住人多。

    众人死命上前,终于把他重重按在地上。

    “按住了。”

    “捆起来。”

    四周惊喜的叫道。

    瞿能听到这话,心中长长舒了口气。

    他回过头,看向两儿子,三人都是露出喜色。

    但就这时。

    前面远远传来马匹践踏大地的声音。

    “。。”三人面面相觑,抬头往前看去。

    只见前面三匹马,呈品字形,正加速往前冲。

    “不好,还有人?”瞿能立马大叫:“快把人拖过来,拖过来,王巡检,让你的人冲上去顶住先。”

    王巡检连忙高叫:“兄弟们,顶住,上上上。”

    三个弓手举起弓往前跑。

    “回来。”瞿能知道这些巡检司的弓手,和战兵差远了,这还敢冲出去?躲在树林里,用树当掩护,还能射一下。

    这冲出去不是找死。

    但他开口叫都来不及。

    这三个弓手已经冲上前去了。

    三人眼看对面三匹马距离不到一百步。

    嗖,有人率先一箭。

    “该死。”瞿能大骂,巡检司这弓,哪能射到一百步。

    果然,另两个弓手看同伴先射,也纷纷松手。

    嗖嗖嗖,三支箭飞了出去。

    结果自然射不到这么远。

    三人有点慌张,估计没啥实战经验,赶紧再上弓。

    瞿能连忙把自己的马从树林里拉出来,两个儿子也纷纷拉马出林,然后翻身上马,拿兵器。

    就在这时。

    嗖嗖,对面有两人射箭。

    “啊”

    “啊”

    两名拿箭的弓手仰天倒地。

    仅余的弓手一看对面这么准,吓的双手一抖,第二枝箭都没装上,等他再拿第三枝箭。

    扑,鼻梁正中又被一箭射中。

    接着对面的第二支箭射在人群中。

    围着朱高煦的人群中一声惨叫。

    有人背心中箭,轰然倒地。

    现场瞬息和炸了锅似的,近十个人一哄而散,无人敢呆在树中,纷纷往树林里跑。

    “特娘的?上上。”瞿能一看这些弓手太废了,靠他们是不行的,双腿狠狠夹马肚。

    轰隆隆,他带着两儿子直奔过去。

    双方越来越近。

    接近五十步时。

    对面又射了第三轮。

    扑,扑。

    跑到树林里的人都没用,纷纷惨叫,倒地。

    此时对面一名弓手已经开始勒马不前,持弓在后面观看。

    另两人继续往前冲。

    直到这时,瞿能才发现,前面那个壮汉不是高阳郡王。

    “高阳郡王?”瞿能终于看到朱高煦了。

    朱高煦这会已经收起强弓,手持马槊往前冲。

    原本跑回林子里的弓手们,纷纷拿了兵器又出来集合。

    王巡检在拼命号令他们出来。

    众人可能觉的人多,又闹哄哄的冲了出来。

    “轰”朱高煦的马先到,简直快如流星,刚回到路上的两个弓手都没来的及看清楚。

    那蹑影嗖的一下从他们身边掠过。

    扑哧。

    朱高煦马槊横扫,直接当大刀用。

    那两人瞬间人首分离。

    “啊”滚落的人头让四下惊叫,很多刚想冲出来的弓手们纷纷又吓的缩了回去。

    “高阳郡王,圣上有旨,让你回京。”瞿能大喝,提速冲上。

    瞿能的兵器居然是一柄钢鞭,他左手挂着盾牌,右手手持钢鞭,这盾牌还是刚刚从弓兵手中抢过来了,面对朱高煦,他不敢怠慢,平时从来都不用盾牌。

    他说第一个‘高’字时,朱高煦距离他最少有二十步。

    但说到最后一个字时,就感觉到眼前一花。

    蹑影如闪电般冲到他身前。

    呼,朱高煦二话不说,马槊直接以泰山压顶之势劈下。

    瞿能赶紧提盾。

    一盾架住。

    但就觉的对方势大力沉。

    轰隆,现场一声巨响。

    砰,手中的盾牌在刹那间四分五裂,强大的力量打的他的马前两蹄猛的一扭。

    ‘嚯’瞿能身上战马一声悲鸣,前脚弯曲,完全站不住。

    下一刻,轰隆,他连人带马重重栽倒地。

    朱高煦一击之力,惊天动地,让瞿能差点吓破了胆。

    此时两人的马已经插身而过,朱高煦直面后边的瞿陶。

    瞿陶尤自不怕,猛的一弯腰,整个身体趴伏在马上,是想稳住重心。

    原本他的刀在右手,他弯腰的同时,长刀换到左手,嗖,对着前面虚空就是一刀。

    他并没有砍朱高煦,但知道朱高煦的马会冲过来,只要撞到,马必倒地。

    不得不说,瞿能长子瞿陶若成长起来,也是位经验丰富的名将。

    他这是算是预断出手,等着朱高煦的马撞上去。

    不料朱高煦的反应比他快多了。

    一击打暴了瞿能的盾,朱高煦马槊几乎没有停下,直接往前横扫。

    扑哧,正中瞿陶的马头。

    朱高煦第二击,打人先打马。

    “嚯”瞿陶的马也是一声悲鸣。

    瞿陶完全控制不住,轰隆,和他父亲一样连人带马载倒在地。

    “吁”朱高煦一路冲过去,以摧枯拉朽之势,连击瞿能父子,此时后面已经没有人,另一个瞿郁正和陈文战在一起。

    他连忙刹车,调转马头,心中惊喜交加,因为这蹑影不愧是徐辉祖挚爱,进退自如,转换随心,无论反应还是变向,皆远超一般的战马。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88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明镜要高悬所写的《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为转载作品,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介绍:
大明永乐盛世,我是朱高煦。
后代史书称我父皇:“再造宇宙,功同开创、故勋业甚盛---是汉唐宋以来英君明主轶,而过之远矣!”
但我就想问问父皇:“当年奉天靖难,我拼死力战,你对我说:“勉之,世子多疾。”
到底还算不算数?”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