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长白山下好种田TXT下载长白山下好种田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长白山下好种田全文阅读

作者:长白山的雪     长白山下好种田txt下载     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十九章 诚心

    九月二十这天,钱媒婆又来到了许家。陈氏还是像以往一样的招待她,钱媒婆坐在那里,不住的叹气。

    陈氏一看这个样子,知道可能慧心的亲事不成了,“她婶子,你这也跟着操心。算了,这姻缘自有定数,这家不成,还有别家呢。”虽然心里有点觉得可惜,可是也不好再说什么。

    “唉,嫂子,不是这亲事不成。而是这陶家的婆子气人,我这不是没法开口吗?”钱媒婆唉声叹气的说着。“咳,我也别瞒着了,是这么回事。那陶家的婆子,一听说儿子非要娶你家慧心,就说是让你家陪送二十两的嫁妆银子,这银子不是给慧心压箱底,而是要给他们家。你说说,哪有这样的?咱们好好地一个闺女,嫁了人不要他们多少彩礼也就罢了,竟然还让咱陪送嫁妆银子。我心里也来气,可是架不住这陶大夫苦苦的求我,这不才来跟嫂子说一声的。我看啊,这亲事还真就是,唉。”钱媒婆一个劲的叹气。

    陈氏一听这个,脾气也上来了,不过她从来不会骂人,也不知道该怎么骂,“这叫个啥事啊?我家慧心,好好的一个大姑娘,也不是非得嫁给他家不可。咋还弄出这么个事来?算了,我看这亲事也就罢了,还没等怎么地呢,就要上嫁妆银子了。那等以后要分家的话,她还不得要奶水钱了?她婶子,你回去跟陶大夫说,这门亲事,我们高攀不上。”

    钱媒婆听了,就点点头,“是了,嫂子,你这话说的倒是没错。成了,我这就回去跟陶大夫说一声,让他死了这条心得了。”说着,钱媒婆就要往外走。

    陈氏拿出来了一个红包给钱媒婆,“她婶子,这些日子为了慧心的事情,你也没少的来回跑,这点意思,你拿去买点茶喝。咱们慧心的亲事,还得拜托她婶子呢。”这个钱媒婆人不错,给人说媒向来都是实心实意的。经她介绍的新人,一般都过得挺和美的,所以陈氏还是想让钱媒婆帮着再给找找。

    钱媒婆就推拒着不收,“嫂子,你这是打我的脸呢,亲事没说成,我哪来的脸收你的红包?等着,我给慧心找个好的,到时候你给多少我都拿着。”两个人就在这你推我让的。

    正好这个时候,外头有声音,“陶大夫,你怎么来了?”是薛氏的声音。

    屋里的两个人停了手,陈氏赶紧的出了房门,只见陶大夫正站在自己家的大门口呢。陈氏叹了口气,“陶大夫啊,快进来吧,这外头冷,进屋坐会儿。”人已经站在大门口了,也不能撵出去不是。

    陶庆年一听,赶紧的进了院。陈氏把他让进了房里,大家进屋坐下。“陶大夫啊,你今天来这是?”

    陶庆年从怀里掏出来了几锭银子,放到炕上,“大娘,我知道我娘做的事情不对。这里是我这几年攒下的银子,一共三十两,大娘拿着,除了我娘要的那二十两以外,剩下的给慧心添点东西啥的。大娘,我就一个请求,请大娘把慧心嫁给我。”说着,陶大夫给陈氏行了个礼。

    陈氏有点愣了,看着陶庆年,“孩子啊,这可是你辛辛苦苦攒下来的。为了慧心,值吗?你和慧心才见了几面,你就这样掏心掏肺的对她,你让大娘说点啥好啊?慧心身子弱,以后成了亲,你还要分神照顾她,这样你不后悔吗?”陈氏真的不知道该说点什么了,一个男人肯为了自己的女儿做到这样,连他这个当娘的都挺感动的,更别提慧心知道会是什么样了。

    陶庆年点头,“大娘,慧心的毛病我是知道的,没事,不过是底子弱了些,好好调养就没事了。我是大夫,我会好好的照顾慧心的。只要大娘答应把慧心嫁给我,我发誓一定会好好的对待她吗,绝对不让她受气。”看来这陶庆年是真的喜欢上了慧心了。

    慧心就在西屋,这屋里的谈话声她早就听见了,这个时候,已经是满脸的泪痕。慧心来到东屋,一下子跪倒了陈氏的面前,“娘,我愿意嫁给他,求娘成全了我们吧。”说着,又哭了。

    陈氏扶起了女儿,“冤孽啊,你们两个,也不知道是哪世的冤孽。罢了,我就成全你们吧。庆年啊,这钱你拿回去,慧心的嫁妆银子,我来想办法。这钱好好的放起来,留着以后过日子用吧。”陈氏把银子交给陶庆年。

    陶庆年不要,“大娘,这些银子是我给慧心的,留着她买点什么就是。您看着给预备就行,以后过日子,我还有治病的本事呢,不会饿到慧心的。这个大娘放心,大娘肯把慧心嫁给我,我就很开心了,银子啥的,以后再挣就是了。”陶庆年看了看慧心,心里美的不行,终于可以娶到她了。

    “她婶子,这事我也不再麻烦别人了,这样吧,你帮我跟陶家那边说一下,就说我同意了。让他们按照正常的议亲一样样办,少了一样也不行。”陈氏看向钱媒婆,这事自然还是要找她的。

    钱媒婆也让陶庆年突如其来的举动给闹懵了,“好,既然嫂子都这么说了,我还有啥推辞的,这事我抓紧办。”

    既然亲事已经说好了,钱媒婆和陶庆年两个就告辞走了。陈氏送他们出去,回来看见慧心还在那抹泪呢。“行了,你也别哭了,既然这陶大夫肯为了你送来这些银子,对你也是真心。娘也不是那铁石心肠,索性成全你们就是。你的嫁妆,这几年我也攒了一些。等过几天,我和你大嫂再去看看,多给你添些。”陈氏搂着女儿,“孩子,以后嫁了人,可要对庆年好些。”

    慧心红着脸点头,“娘,我知道了。”

    薛氏这会儿也从外面进来,看见娘俩这样,就笑了,“娘,慧心,你俩这是唱的哪出啊?慧心的亲事成了,咱们应该高兴才是,不就是二十两银子吗?咱们大家伙凑凑,总能凑出来的。慧心能嫁个好人,比那二十两银子重要多了。慧心啊,嫂子支持你,嫂子就是借钱,也要把你的亲事办得风风光光,相信嫂子。”

    陈氏听了薛氏的话,就笑了,“哪还用的着你借钱,咱们家还没到那个地步。刚才陶家的小子送来了三十两,我不要,他非得留下。这样吧,二十两给他们陶家,剩下的咱们就直接给慧心压箱底。看来这几天他们就该来正儿八经的走议亲的程序了,咱们也该好好的准备准备。”

    “哎,娘放心,慧心的嫁妆,不会太寒碜的。”薛氏笑着从屋里出去。

    静涵倒是不知道这些,她正在那扒橡子呢。今年捡了不少的橡子,在仓房里堆了一仓房,静涵闲着没事就去扒橡子。把外面光滑的皮剥开,就露出里面白白的种仁来,剥好的橡子果仁放到了一个篮子里,等着用水泡几天,然后用磨推碎了煮熟就可以喂猪了。

    静涵满心欢喜的剥这些橡子,有了这些东西掺着,明年应该可以多抓两头猪了吧?现在这猪肉的价钱可是很高的,一斤猪肉要二十多文,有的时候要三十文。这样算的话,一头猪就可以买个将近五两银子呢。看起来这还是不错的嘛,静涵满心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一边想着一边笑。

    正好薛氏过来,就看见女儿在那傻笑呢,“静涵啊,你在这笑啥呢?瞧你那样子。”薛氏好笑的说着。

    “娘,我是在想明年咱家可不可以多抓两头猪啊?你看这些橡子,应该够喂的。”静涵一看是母亲来了,就拉着母亲的衣襟,问道。

    薛氏看了看静涵,再看看满仓房的橡子。这个静涵,也真是能往家划拉,一秋天就没闲着,直到落了雪这才呆在家里。有这么个孩子,薛氏心里也是高兴的。“行,听你的。咱们明年多抓两头猪。静涵啊,这仓房里阴冷,你还是装一些回屋子里扒得了,别再把你给冻坏了。”说着,就帮着女儿装了一大筐的橡子,然后给放到了厨房那边。

    静涵自然是跟着母亲进了屋,然后就在大筐的旁边扒橡子。扒出来的橡子皮就直接扔到灶坑里,这东西也爱着,烧了也能热炕。文昌和文宣出去玩了一阵,正好回来看见静涵在那扒橡子,两个男孩也来帮忙。多加了两个人,自然扒的就快些了。没多会儿,就扒出来一篮子。

    薛氏看见了,就赶紧的找袋子把扒好的橡子装起来,这东西也不能一下子都泡上,得留着慢慢的喂。装好了,就把篮子给静涵他们,三个小的就继续扒。

    陈氏出来正好看见三个小家伙在那扒橡子呢,她笑了笑,“好,等着明年多养两头猪,咱们过年自己留一头杀了吃。”孩子们这么小就知道干活,陈氏自然是高兴的。

    孩子们一听说要多养猪,一个个的都高兴起来,“太好了,到时候就有肉吃了。”

第三十章 慧心定亲

    既然慧心和陶庆年的婚事已经说好了,陶家就是再不乐意,也得走议亲的程序。北方人也没有太多的规矩,前面的省略,直接就是纳征,也就是下聘礼定亲。陶家选了十月初八这天,来许家下聘礼。

    初八的这天早晨,志新早早的起来把院子里打扫干净了。而家里的这些孩子也都收拾的干净整齐,薛氏在厨房里预备着今天的酒席。

    按理说这慧心定亲,应该是哥哥嫂子全都到场的,可是志祥远在长白府,回不来。志明夫妻在县里是给人家干活,不好总是有事不去,所以也就没叫。而志德,陈氏实在是觉得这个韩氏太瞧不起许家,让他们回来,陈氏心里就觉得有点堵。于是,三个儿子那个也都没告诉,只是请了本村的村长两口子还有许老爷子的堂哥和堂嫂。

    志新昨天特意去山上打猎,为的就是今天能多几样菜。还好,志新的运气不错,打到了两只兔子,一只狍子,还有三只野鸡,这就不少了。薛氏都把这些给处理好了,一早晨就在锅里把野鸡炖上了。

    文翰昨天也被派到镇上买了些肉,还有鱼回来,这许家就这么一个女儿,咋地也不能丢了脸面不是?

    许家在村子里人缘不错,听说今天许家的闺女定亲,就有几个媳妇来帮忙,其中就有林子轩的母亲,方氏。另外的还有石头的媳妇,生子媳妇,大家都是吃过了早晨饭就来了,在厨房里帮着准备酒席。

    到了巳时初的时候,陶家的人来了。陶老爷子,老太太,陶庆年的大哥陶庆丰,还有妻子于氏,再加上陶庆年和钱媒婆。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东西,一对鹅,带着四根肋条的猪肉,四盒茶叶,四盒点心,另外还有给慧心准备的两套衣服。

    陈氏一看陶家人来了,赶紧和许老爷子上前迎接,钱媒婆赶紧让陈氏把东西接过去,然后把陶家人让到了屋里。大家进屋坐下,虽然陶家老太太有些不太高兴,可是大面上还过得去。

    陶老太太拿出了预备好的聘礼,五两银子,放到了桌上,陈氏笑着把聘礼放到一边。然后钱媒婆把慧心和庆年两个人的庚帖都要了出来,按照上面的年岁写了婚书,双方的父母在婚书上面按了手印,这定亲就算是成了。婚书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等着还要到衙门备案的。

    这些完成了,钱媒婆也长出了一口气。“好了,恭喜啊,两家以后就是亲家了。”

    双方接下来就商议这成亲的日子,依着陈氏,就年后二月末成亲。可是陶老太太不干,非得要正月里成亲,陈氏也不好太和她犟。于是就同意正月里成亲,最后把成亲的日子定在了正月初八。

    婚期定了下来,大家这才随便的唠嗑,陶家人本来就不太同意这婚事,所以言语间就有点带刺。那个陶家老大的媳妇,就在那酸了吧唧的说着,“现在成亲,聘礼就要五两,另外还得要彩礼,总共算起来,还不得二三十两能下来?还是养姑娘好啊,这要是小子多了,到时候娶媳妇都难。”

    薛氏在一旁听了,就笑了。“儿子有儿子的好处,就说这地里的活吧,女孩子再怎么也比不上男孩。其实算一算,这男孩子要是不念书的话,十四岁就开始下地干活,一般也得到十八九,快二十才成亲。这娶媳妇花个十两二十两的,早就挣出来了。”这种场合,自然不好说些别的。但是薛氏的话,任谁都能明白,陶庆年成亲的花费,自己早就挣出来了。这陶庆年能够瞒着家里攒下三十两银子,那么这几年他拿回家的,恐怕最少也得是这些的两倍。

    陶家大媳妇一听,脸色就不太好看,可是也没有话反驳,因为薛氏也没说是谁家。

    这边薛氏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就赶紧去厨房,看看菜都做的咋样了。子轩娘一看薛氏过来,就说道:“嫂子,你看今天的菜,猪肉炖粉条、蕨菜扣肉、兔肉炖土豆、小鸡炖蘑菇、红烧鲤鱼、醋溜白菜、爆炒狍子肉、炒鸡蛋、油炸花生米,好像缺了一个菜,再来个什么呢?”

    薛氏看了看,旁边还有泡好的木耳,“不如在来个木耳炒肉吧?正好十个菜,这菜应该还行吧?”

    子轩娘和其他的几个媳妇就笑了,“嫂子,就这菜,比那娶媳妇的酒席都好,咱们过年也吃不上这么好的菜,他们挑不出来什么的。”大家纷纷夸许家今天准备的菜色比较硬。

    这些人干活也麻利,没多会儿,木耳炒肉就好了。薛氏赶紧进屋去问问,“娘,陶婶子,钱婶子,饭菜都好了,是不是咱们边吃边聊啊?”

    陈氏点点头,“行,一边吃一边唠吧,也别在这干坐着了。”

    于是,薛氏和帮忙的媳妇就赶紧把桌子放上,炕上一桌,地上一桌,剩下的小孩子在厨房里将就着吃点。慧心只在刚开始的时候露了个面,然后就在厨房帮着忙活,这会儿自然也不能跟大家一起吃,静涵和静雅就端着饭菜,送到了西屋和小姑姑一起吃。菜往桌上一端,陶家老爷子就笑了,“我说亲家,你家这菜整的可是够硬的啊。谁家过年也没有这么好的菜啊。”这陶老爷子心里也有点不乐意,可是已经到这个时候了,说那些就没用了,还不如好好的相处。这许家可是还有个举人呢,说敢说以后啥样?

    这边村长也说了,“可不是?我们志新啊,那可是能人。地里活干的好,冬天了还能上山打猎,今天这些菜,有不少都是志新弄回来的。陶老哥,你放心,和许家结亲,保证错不了。这许家人最是和气,你看许家嫂子,家里好几个儿媳妇,就没跟哪个吵吵过。志新媳妇来许家也有十三四年了,就没跟婆婆拌过嘴。”这些村里的人都知道,其实许家的人品,在村子里可是有目共睹的,也就是出了魏氏那件事,不过现在大家也都不提了。

    陶家老爷子点点头,自从儿子非要娶许家的闺女,他也是找人打听了许家的一些事情。知道这村长说的是实话。其实许家这样的家庭也好,人老实,憨厚,也都没啥坏心眼。即便是老婆子提了那么苛刻的条件,人家也答应了,不过是为了成全两个孩子罢了。“来,许老哥,还有周老弟,咱们喝一杯,这以后就是亲戚了。庆年这孩子,从小学医,一直就在仁济堂里,如今也是个正经的大夫了,以后的日子倒是不愁,不说是大富大贵,平平常常还是可以的。慧心到了我家,吃不了苦就是了。”

    许成宽听了点点头,“有亲家这话,我也就放心了,我们就是个农户,吃苦倒是不怕,只要他们小两口合合美美的,就比啥都强。”

    这顿饭从午时初开始,一直到未时初才结束,其间那个陶老太太只说了几句话。她心里自然是不高兴的,家里三个儿子,就数这个老二长得最好,又从小学医,医术不错。原本还指望着老二能找个家境好点的媳妇,家里也能跟着沾点光。可是没想到这老二的脑子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尽然就是看好了这个农家丫头,死活不肯答应刘家的亲事,老太太心里这个气啊。好在许家如今出了一个举人,也还算不错了,要不然,就算是许家倒搭上二百两银子,她也是不肯的。今天来,本来也就是没个好气,可人家许家人都热情的招待着,饭菜准备的也好,竟然让她填不出啥毛病来。这老太太心里憋着劲呢,就不愿意说话。

    由于是年后初八成亲,这彩礼就得年前送过来,双方商量了一下,就定在了年前,腊月二十六送彩礼。

    吃过了酒席,陶家的人就离开了,陈氏和钱媒婆把陶家带来的东西全都分开,自己家留一半,剩下的给陶家拿回去,这是规矩。另外还有给陶庆年做的两身新衣服,也一起让他们带走。陈氏和老爷子自然是送到了大门口。看着陶家人走远了,陈氏叹了口气,“唉,这门亲事,真是让人不放心。要不是为了慧心,我还真就不答应。”说着,就回到了东屋。

    那几个帮忙的媳妇在这吃了饭,也都各自回家去了。现在倒是不太忙,可是这女人在家,屋里屋外,缝缝补补的,哪都是活,所以就没在许家多留。薛氏也是送到了门口,跟她们全都打了招呼,有空常来玩,看着几个媳妇都走了,这才转身回屋。

    慧心从西屋出来,到了东屋里,看见陈氏坐在炕上,就挨到母亲的身边,“娘,对不起,都是为了我。”慧心说着就要掉眼泪。

    陈氏搂过来女儿,“闺女啊,你也别难过了,我看那陶家的老爷子还算明事理。嫁过去了,勤快着点,跟婆婆和嫂子好好相处。那庆年不是说了吗?要分家出去和你单独过。我估计这分家可能也得个一两年之后,这两年你就得忍着,只要不是太大的事情,忍忍也就过去了。”

第三十一章 豆芽

    外面又开始下雪了,雪花洋洋洒洒的漫天飞舞,覆盖了整片大地。落雪以后,静涵就没有机会再上山了,自然也就只能闲在家里。在静雅的注目之下,静涵又拿起了针线,开始学着缝缝补补。一开始学,薛氏自然也不指望她能学出个什么样来,只是拿了一些旧衣服让她学着补补丁。静涵捏着针,一针针的缝着,倒也算有点模样。

    静雅抽空抬头看了静涵一眼,只见她补的补丁倒也还中规中矩,虽说针脚略微不太整齐,倒也算可以,“这不是挺好的吗?你不笨,就是没耐性。慢慢地练着,等过一阵子,我教你缝袜子,纳鞋垫,一点一点的学,只要你能坚持住,不会比我差的。”

    静涵点点头,她脾气扭得很,要是和什么东西较上劲了,那可是不弄明白了不算完,如今也没啥事,自然是和针线较上劲了。“姐,我知道了,我还不信了,就这么个针线活,还能难倒我不成?”

    静雅笑笑,然后就低头绣花了。静涵就在那缝着补丁,两个人各干各的,互相也不打扰。正好薛氏进来,手里端着簸箕,簸箕里面是一些黄豆。“呦,你还别说,咱家静涵的针线还是可以的,以后好好练练,应该能不错。”这学针线,有的人一开始就很板正,有的人就歪歪扭扭的。静涵还行,至少这针脚还挺直的。

    静涵一看母亲端了那么多的豆子进来,就问道,“娘,你这是要做啥啊?”

    “生点豆芽,现在酸菜还没腌好,整天白菜土豆的就吃烦了,生点豆芽换换样儿。”薛氏做饭非常用心,每次都换着花样的做。不像有的女人,白菜一下子炖一大盆,上顿吃下顿吃的。

    静涵一听,眼睛就瞪起来了,“娘,你会生豆芽?你咋不早说啊?”亏她每天还在想着干点啥好挣钱,省得冬天闲在家里,一点进项也没有。

    “这有啥好说的,你奶也会,是她教我的。你奶还会生绿豆芽呢,长出来白白嫩嫩的,可水灵呢。”薛氏看着女儿,觉得这丫头肯定是上不了山,在家憋得大惊小怪的。

    “娘,我问你,镇上有没有人卖这豆芽啊?”要是已经有人卖豆芽了,那他们就没法弄了,毕竟这个时候的人不会经常买菜的。

    “这个我还真就没见过,可能是没有吧?这家家户户都有菜,谁会去买这东西啊?也就是我想给你们换换样,才弄点。”薛氏摇摇头表示不太清楚。这个时候的人,小农意思还是比较强的,一般都是自给自足,实在是家里没有的东西才会去买。相同的,一般人也不会想到去卖什么,大多数东西都是留着自己家吃,或是走人情。

    “娘,明天咱们去镇上看看好不好,我想知道有没有人卖这豆芽。要是没人卖,咱们就生点到镇上卖呗,也不求挣多少钱,冬天反正也是闲着。能换点肉回来吃也好啊。”说来说去,还是想吃。

    薛氏听了倒也没反对,女儿说的也对,不指着挣大钱,要是能挣点零花,换点好吃的也行啊。“成,明天咱们去看看,要是没有卖的,咱们就少弄点试试。要是真的好卖,娘就给你们买肉回来吃。”静涵这个丫头,就是长了个吃的心眼子。薛氏从墙上拿下来一个干净的盖帘,然后出去了,这是要挑豆子用的。

    静涵一听说要生豆芽,这心里就开始长毛了,在那左扭扭,右晃晃的。静雅一看她这个样子,就板起了脸,“你好好的把这些针线做完,要不就别想去镇上。”静涵一听,赶紧坐好了把手里的补丁继续缝下去。

    第二天一早,静涵就跟着母亲去了镇上,到了集市上转了一圈,也没看到有卖豆芽的,倒是有一些卖白菜土豆的。镇上的人一般都是要买菜吃的,有的人家也会有个小园子,可是种的菜根本就不够吃的。静涵看了,倒是对卖豆芽增添了不小的信心。

    回到家以后,静涵就张罗着让母亲泡豆子。薛氏昨天挑出来了一些黄豆,今天又挑了一些,然后找了个大盆,添上些温水把豆子泡上了。生黄豆芽的水不能太热,要不然豆子会烂掉。

    静涵对于这个豆芽倒是有一些了解的,前世的时候,一到冬天就会有不少的人生了豆芽去卖。那个时候,她奶奶也会弄一些,静涵经常帮忙,所以对这个也算熟悉。看着陈氏很熟练的泡豆子,就知道应该是没啥问题的。

    这豆芽要七天才能长好,所以尽管静涵非常想知道豆芽能不能卖出去,也得必须耐心的等着。静雅还是每天盯着静涵做针线,静涵也明白这是一个女人必须的具备的,所以倒不排斥,每天静下心来学着针线。

    东北的冬季时间比较长,而且也比较冷。好在屋子里都是烧炕,炕烧的热乎乎的,也不觉得太冷。等到实在太冷了,还有火墙可以烧上,这样屋子里就会暖和很多。不过,相对的,柴禾也会用的很多。志新这些天每天都上山去捡柴禾,捡,就是这里的一个说法,其实就是到林子里找那些已经枯死的树木,放倒了弄回家来。好的树一般是不许砍伐的,这都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不需要谁刻意的监督。志新有的时候也会捡一些树根回来,这些树根比较结实,用来烧炉子比较抗烧。老爷子也是个闲不住的人,整天的跟着志新往山上跑,两个人互相也有个照应。

    陈氏和薛氏除了生豆芽之外,自然还有好多的活要干,家里养了两头猪,如今也长得差不多了。这阵子陈氏把打豆子时弄出来的豆毛,和豆荚皮之类的掺上磨碎了的橡子,一起喂猪,猪吃的可欢实了,这个时候要赶紧的催催膘,到了过年前好卖掉。

    另外,慧心的婚期已经定了,各种嫁妆也该预备了。好在这几年陈氏也多多少少的给攒了一些,剩下的再买些添上就行。这当娘的,就怕女儿嫁出去日子不好过,所以都想要多给陪送些东西,陈氏自然是也不例外的。从衣裳布料,头面首饰,到家具,摆件什么的,全都想到了。

    慧心自然是在家绣嫁衣了,这女人出嫁的时候,要做好多的针线呢。这几年慧心做的一些比较好的针线,陈氏都让她留了下来,留着当嫁妆。剩下的还要做一些贴身的衣物,连庆年的也要做一些,这些都是必须的。所以慧心也是忙得很,每天只能躲在西屋做针线。

    时间倒也很快,一转眼七天就过去了。静涵亲眼看着豆芽一天天的长长,直到第七天,薛氏拔出来了一大盆的豆芽洗出来,再用大盆装好,上面盖了个小被子。吃过早饭以后,薛氏拉出来爬犁,把大盆放到了爬犁上,就要去镇上。

    静涵自然是要跟着的,赶紧的换好了衣服,戴上帽子和手套,跟着母亲往镇上走去。

    母女两个走了大概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镇上,直接来到集市,找了个地方停下来。上午这个时候,正好人们想买点菜回家做中午饭,所以集市上还真就是人来人往的非常热闹。

    静涵抓出来几根豆芽放到了小被子上面,然后就喊了起来,“快来看看啊,水灵灵的豆芽嘞。”她人小,嗓子又脆,不少人就往这边看过来,都挺好奇是卖什么的。

    一个女人过来,“小姑娘,你这是买啥呢?”

    “婶子,是卖豆芽呢。您看看这豆芽,白白胖胖的,买点回家炒着吃多好。还可以和萝卜、土豆、咸菜、海带一起炖着吃,香的很呢。婶子要不要来点尝尝啊?”静涵自然是赶紧的把豆芽的吃法跟女人说了。

    其实很多人都是认识这东西的,但是未必能像陈氏生的这么好罢了。再说有的人也没那个耐心为了一斤二斤的豆芽自己弄。所以一看到这豆芽,就有不少人围了上来,打听价钱。静涵和母亲在家就商量好了,这豆芽要卖三文钱一斤,这是按照豆子的成本估算出来的。所以就跟人家说了价钱。

    大家一听,倒也不贵。要知道这一斤黄豆也能卖上三四文钱,一斤黄豆能生出来五斤豆芽,可是这是净着算的,因为还要挑出来很多的破瓣豆来。所以也就是一斤生出四斤豆芽来。这样一算,一斤豆芽卖三文钱,还要包含人工啥的,挺合理。

    不少人听了,就要称点回家换换样,要不整天的白菜萝卜,也是腻歪的慌。于是你来二斤,我称三斤的,一大盆豆芽也不过是二十多斤,没多会儿就卖完了。旁边还有人没买到,就问还有没有了,薛氏说明天还有,那人才走了。

    薛氏母女一看豆芽卖完了,也是非常高兴,赶紧的拉着爬犁回家,到家别的没干,先是让陈氏再泡上些豆子。这时候自然是没有塑料布塑料桶之类的,好在家里倒是有些破大缸,陈氏原来就是用这些破缸来生豆芽的。所以陈氏就找了个大缸回来,里外好好的刷干净,准备生豆芽用。

第三十二章 嫁妆

    这豆芽是有生长周期的,再者也不知道一天能卖多少。所以商量的结果,每三天泡一次豆子,这样基本上可以保证能够卖掉,不会积压太多。陈氏和薛氏两个泡豆子,静涵就和文宣还有文昌一起帮忙挑豆子,这样,陈氏和薛氏也能轻松一些。

    从第二次泡的豆子长成以后,薛氏每天都会拉着爬犁去镇上卖豆芽,一天能卖三十来斤,也就是一百文左右。这样,三天泡一次豆子,正好能够赶得开。静涵只有开始几天跟着到镇上去,后来就不去了。在家里帮忙挑豆子、喂猪、做饭等等,陈氏则是要滤豆芽,洗豆芽等。这黄豆芽洗的时候,会有一些豆芽掺在豆皮子里面,就得再挑出来,要不然扔了就太可惜了。剩下的一些豆瓣,静涵会倒进猪食锅里,一起烀了喂猪,猪吃的非常香。

    许家今年也就打了六七百斤的豆子,本来是想着卖一些,然后在打点油自己家吃,豆饼留着喂牲口。这下子豆芽比较好卖,陈氏就决定还是留着生豆芽得了。反正那些挑出来的破瓣豆能打油换豆腐之类的,所以就留了些种子,剩下的全都生豆芽用。自然而然的,这生豆芽的钱,是要交给陈氏的。薛氏也不计较这些,反正她经常会往家里买些好吃的,陈氏也同意,干活挣钱不就是为了吃点好的么。

    一转眼,十月就结束了,志新也不再每天都去捡柴禾,家里已经很高的两大垛柴禾了。志新和老爷子干活都很利整,每天拉回来柴禾,就会在外面用锯给截成一尺半的长短,再用斧子劈开,劈成一瓣瓣的,这叫大柈子。大柈子都要摞起来的,摞成高高的大垛。庄户人家,看谁家勤快不勤快,有的时候看柴禾垛就知道了。有的人家,会有很多的大柴禾垛,有的人家,恨不得烧了今天的就没有明天的。

    既然柴禾捡的差不多了,志新闲着也没事,就到山里去打猎。也不是每天都能打到,这村子里不少的人到这个时候都去打猎,所以赶上哪天运气好,就能猎点东西回来。不过是野兔,野鸡之类的,有的时候也能遇到狍子。这狍子也叫傻狍子,据说看到狍子的时候,你要在它后面喊一声,“狍子。”那狍子就会回头看你,这样的话,一箭射过去,就能射到了。

    这天志新竟然拎着两只獾子回来,这东西可是难得,陈氏一看,高兴的不得了。“哎呦,这可是好东西。这个时候的獾子皮正是好时候,毛也密实、光亮。志新啊,你把那獾子皮剥了,送到熟皮子的地方熟出来,我看留着给慧心当嫁妆吧,有这两个张皮子,就给咱们长了脸了。”这时候一张獾子皮应该能卖到五两到八两银子,两张皮子,放到嫁妆里,真的是挺可以的了。

    慧心在一旁听了,就说不要。“娘,不用了,还是卖了吧。我也用不着这东西,卖了家里也能添些钱用。这为了我的亲事,家里也花了不少的钱了。咱们庄户人家,哪有陪嫁皮子的啊?”

    薛氏在一旁听到了,就笑道,“慧心啊,你就放心拿着,你大哥说不定哪天还能再打着呢。再说了,咱们家就你这么一个女孩,一定要让你风风光光的嫁出去。”

    慧心听了,眼泪就又要掉下来了,“为了我的亲事,家里真是太破费了。这些年我身子不好,没少连累家里,如今要成亲了,也还是这样,嫂子,我以后可怎么还你和大哥的这份情啊?”

    薛氏赶紧的帮着慧心擦擦眼泪,“傻丫头,哭啥?我来许家的时候,你才三四岁,那时候我就整天的背着你,抱着你。虽说你不是我的孩子,可是我拿你比文翰他们还亲。如今你要成亲了,我和你大哥也没啥能耐,给你添两样嫁妆还行。你就放心拿着,这几天要是你大哥还能打到猎物,只要是有好皮子,就全都留给你。”

    陈氏在一旁听着薛氏的话,不由得暗暗点头。这也就是老大媳妇,要是换了魏氏或者韩氏,哪里会让把这么好的东西给慧心。“行了,你们姑嫂也不用在这推让。静雅也十岁了,再有几年就该说亲,到时候慧心多给添点也就有了。咱们都是一家人,那么外道干什么?”

    志新是不管他们女人在那说什么的,赶紧的拎着两只獾子到外面剥了皮,然后把皮翻过来钉在了木板上,等着皮子干了,再拿去熟出来。獾子肉也都留下了,这獾子肉可是好东西,味道鲜美的很,而且具有极好的滋补效果。陈氏想让薛氏做点大家吃,薛氏不干,这两只獾子的肉拿到酒楼里,能卖上好几两银子呢,都快要能换回来一头猪了,哪里舍得这么吃了?

    等到文翰和文成从学堂里回来,看见那两张皮子也是羡慕的很。男孩子,最喜欢的就是练武打猎这些了,围着志新问这问那的。

    北方人一到冬天,每天就只吃两顿饭,所以这个时候就该吃晚上饭了。薛氏让孩子们赶紧去洗手,准备吃饭。吃过了饭,文翰和文成就教文宣和文昌一起识字,静涵自然是跟着凑热闹的。她识字,可是也得有个正当的借口来解释是怎么认识的字吧?这样应该就没人说什么了。

    接下来的日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志新进山,还真就能遇上一些好东西。一天弄了一只貉子,还有一次竟然猎到了两只紫貂。家里人都说,这可能是慧心有福,听说是要给她留作嫁妆,就啥好东西都能打到。薛氏二话不说,把这些皮毛全都留给慧心做嫁妆。要知道,即便这些东西自己不用,卖掉的话,也能卖好几十两的银子了。陈氏自然是不反对,慧心反对无效,结果志新全都拿到了熟皮子的匠人那里,全都熟了出来。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就进了腊月,薛氏就不去镇上卖豆芽了,这时候豆芽特别容易冻坏,就不好卖了。再说家里也特别的忙,慧心的嫁妆里,被褥还没做。这天,薛氏和陈氏去镇上买回来不少的棉花,还有被里褥子里,然后就在村子里找了几个帮忙的,一起来帮着做被。

    陈氏准备给陪送四铺四盖,被面和褥子面都是早就准备下的,都是一些什么龙凤呈祥、麒麟送子、还有百子图什么的图案,显得非常的喜庆。大家一边做,一边就夸这料子好,刺绣也精致,非常难得。陈氏听了,乐得嘴都合不上。“这料子是以前攒下的,花样都是慧心自己绣的,这些东西,可是费了她不少的功夫呢。”

    这些被褥,自然一天做不完,请人帮忙做被褥,都是要留人家在这吃饭的。于是薛氏领着静雅和静涵两个,忙着给大家做饭。薛氏的手艺不错,做菜又肯花心思,大家吃了,都说饭菜做的好。这帮忙的在别人家吃饭,也是互相有比较的,哪家做饭好吃,菜色好,荤菜多,都是比较的标准。有的时候,要是谁家伺候帮工的人伺候的不好,以后再想请人来,就很困难的。许家在这上面从来都是肯下功夫的,所以村子里一听说是许家要人帮忙,都特别的愿意来。

    一共忙了三天,才算是把被褥全都做好了,薛氏和陈氏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就该要杀猪了。后来的两个月里,不仅添了橡子,还有豆芽瓣,所以这猪长得也是很快,大概得有二百多斤。镇上的屠户早就来村子里抓猪了,许家今年人参卖的价钱高,豆子又是生了豆芽卖的,也比以往卖的价钱高不少,所以陈氏就说,今年卖一头猪,另外一头杀了留着家里吃,还要走走人情啥的,也就差不多了。静涵他们听了,都高兴的了不得,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敞开的吃肉了。

    镇上的张屠户来抓走了大点的那头猪,一泡称二百二十斤,这下子可把张屠户高兴坏了。“哎呦,婶子,你家这猪可是够肥的。我今年也抓了不少的猪了,你家这个可是头一份。这样的猪肉才好吃呢。”过年的时候,猪肉并不算是太贵,所以毛猪也就是二十文一斤。张屠户拿出来四两银子,另外又拿出来四串铜钱来,给了陈氏。“婶子,你家那头猪也不小,我看不如你杀了留一半,剩下的也卖给我得了。”他真的看好了许家的这两头猪。

    “不了,今年多留点,还有两个儿子要回来过年的,再加上闺女年后成亲,咋地也得多留些肉,亲戚朋友上门,咋地也得弄点好菜不是?”陈氏没答应,笑呵呵的把钱收了起来,然后客气的说道。

    张屠户没辙,只好出了门,赶着牛车拉着五花大绑的猪回镇上了。

    腊月初十这天,志新找了林兴家来帮忙,两个人把猪抓起来,绑在了条凳上,准备杀猪。静涵本来是打算出去看的,可是薛氏不让,只好在屋子里呆着。只听见外面那猪一声哀嚎,之后就没动静了。静涵知道这是把猪给杀了,就赶紧的跑出去看。只见那猪已经死了,脖子下面的地方有一个伤口,正在不断地往外流着血,志新端着个盆在那接着,没多会儿,就接了大半盆。

第三十三章 杀猪菜

    志新看血接的差不多了,就把盆子放到一边,然后去给猪褪毛去了。薛氏找了一根高粱杆,从中间劈开,然后折成了一个三角形,放到盆里不断地搅合。“静涵,你来,帮娘搅这血,一定要慢慢地搅,直到这高粱秸子上全都是血丝了再停下。娘去帮你爹,一会儿咱们灌血肠,晚上咱们就吃酸菜白肉血肠。”

    静涵一听,赶紧的接过高粱秸子,在那盆里不住的搅合。血肠自然是吃过的,这酸菜白肉血肠可是东北的一道名菜了,是杀猪的时候才能吃到的。静涵非常喜欢吃这个菜,可是前世家里也多少年不养猪了,所以吃不到特别正宗的这道菜。没想到在另一个时空里,能够吃上这道菜,想一想口水就要流出来了。

    不说静涵在这里搅合猪血,那边志新已经把猪毛都用热水烫掉了。然后把猪开膛,掏出里面的下水来,扔到了一个大盆子里面。薛氏看志新那边弄的差不多了,就端着盆子到了井边去清洗那些下货。一样样的先用清水洗一遍,把心肝肺的都用清水洗了两遍,就放到了一个盆子里。另外再清洗猪肠子,这东西最脏,得用草木灰洗一遍,再用碱面洗一次,最后再用醋洗一次,这才算是完事。

    等这些肠子洗完了,那边陈氏也把灌血肠的材料全都弄好了。血肠要好吃全在调料上,一般里面都会放上葱姜蒜和花椒面等,再就是要切一些肥肉进去,这样煮出来的血肠才香。陈氏把所有的材料都放到了猪血里面,用高粱秸使劲的搅拌均匀。

    正好薛氏端着洗好的肠子过来,陈氏就在那灌血肠,而薛氏就去切肉还有酸菜了。陈氏拿了一个漏斗,底下接着猪小肠,小肠的另一头用线绳扎上了,然后往漏斗里面到猪血。这样猪血就能灌倒猪肠子里去了。灌几下,还要用嘴吹一吹,看看里面是不是有气体,就这样一根根的灌着。一根血肠的长度也就是一尺半左右,太长了不好往里灌血,等到血灌得差不多了,就用线绳把这一头也系好。

    锅里烧着开水,陈氏把血肠放到了开水里面,锅底下使劲的烧着火,没多会儿水就重新开了。陈氏手里捏了跟针,不停的扎着血肠,一来是往外放气,二来也是看看血肠熟了没有。只要拔出针上面没有血了,就得赶紧把血肠捞出来。这东西如果煮的火候太过就不好吃了。

    志新那头已经把猪分成一块一块的,那些大骨头也都剃了下来。陈氏把锅里煮血肠的水倒掉,然后刷好了锅,另外加水,把大骨头放到锅里炖着。等到骨头汤煮的有些发白的时候,正好薛氏也切了满满一大盆的酸菜,另外还有不少的肥肉。把酸菜倒进了锅里煮着,肥肉片也都放进去,就这样一直煮着,同时也往里放上些调料。没多会儿,那种带着酸菜特有的味道加上猪肉的香味就出来了。另外的一个锅里,还烀着一些肉呢,陈氏把调料放的很足,所以香味也是飘的老远。

    静涵和文宣他们一直在帮着烧火,闻到这个味道,全都忍不住吸吸鼻子。“好香啊。”静涵说道。

    “几个小馋猫,别在那馋了,等会儿菜就好了。今天让你们放开了吃,可劲造。”陈氏看着孩子们的表情,就笑了。

    林兴家在这帮着把猪全都在处理好,就要走。陈氏哪会让他走啊?这里的规矩,帮人家杀猪都是要在那吃顿饭的。“兴家啊,这可不能走,在这吃饭,等吃过了饭再走。一会儿让静涵他们去把子轩娘还有几个孩子也都叫来,咱们一起吃饭。”

    “婶子,那可不行。哪有一个人帮忙,带着全家来吃饭的?我在这吃点就行了。”林兴家不让。

    陈氏也不好强拧着,只好不去叫兴家的媳妇,心里却想着一会儿兴家走的时候,要给他带些吃的回去。虽说进了腊月,几乎家家都杀猪,可是这人情往来就是这么回事,总要有来回才行。再者,一个人做东西一样味道,换着尝尝也好。

    薛氏在东厢房的锅里焖了大黄米饭,这可是难得吃到的好东西。东北人爱吃一些粘的东西,这大黄米就是一种糯性的米。一般用来包豆包、粘火勺、粘耗子等都用得到。许家今年种的大黄米少,所以就没能包粘豆包,只能留着做干饭吃。新下来的大黄米,带着一股粮食特有的香味飘满了整个院子。

    “好了,都去洗手,准备吃饭。”陈氏对着院子里的几个馋猫说道。正好文翰和文成也回来了,就让他们也都赶紧的洗洗手,大家一起吃饭。

    静涵他们帮着放好了桌子,摆上碗筷。陈氏掀开炖着酸菜的锅,把切成小段的血肠倒了进去,然后就赶紧的往外盛菜。这血肠本来就是熟的,轻轻一热就行,要不就会老了不好吃的。陈氏盛了两小盆的酸菜,菜里面漂着一片片的肉还有血肠,往桌子上一放,香气就扑进了鼻子。

    薛氏也把烀好的肉也切了端上来,另外弄了两碗蒜酱,吃的时候蘸这蒜酱就行。“好了,都赶紧吃吧,今天让你们可劲的吃。”

    大家全都坐下来吃饭,孩子们自然是奔着肉使劲了,还好几个孩子还挺文明的,没有争着抢着的吃肉。文翰给弟弟妹妹们挨个的夹了些肉,另外也拿碗来帮着盛了酸菜和血肠。这酸菜里面是有汤的,那汤里有大骨头的精华,所以味道很好,静涵他们自然是不会浪费了。吃着酸菜和肉,喝着酸菜汤,,没多会儿肚子就吃得溜圆了。“爷,奶,爹娘,林叔叔,你们慢慢吃,我吃饱了。”静涵摸着自己滚圆的小肚子,离开了饭桌,不能再呆在这了,要不然还想吃。

    文宣和文昌也都离开了桌子,一个个的摸着肚子,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陈氏看他们的样子,赶紧嘱咐了几句,“先别躺着,当心积食。静涵啊,秋天你们不是弄了些山里红吗?拿出来煮点水喝,解解油腻,要不然小心挂不住油水。”常年很少吃油水大的东西,冷不丁吃一次,容易闹肚子的。

    静涵也明白,回屋里找出来秋天弄的山里红,抓了一大把,放到一个瓦罐中炖在了炉子上。没多会儿,水开了,再煮一会儿,就端下来放凉,静涵往里面放了些蜂蜜。这蜂蜜是前阵子志新上山弄回来的。这里一般都是在冬天上山去弄回来蜂窝,然后上锅蒸出蜂蜜来。

    “来,喝点山里红水,我在里面放了蜂蜜的,味道很好。”静涵端着水进了大哥他们的屋子,正好文翰几个在看书呢。静涵拿出碗来,每个人倒了一碗。红红的汤水,看着就有食欲。文翰他们都端起碗来喝着。

    “二姐,你这水煮的不错,酸酸甜甜的,好喝。”文宣捧着碗一边喝一边说着。

    “好喝就多喝点。”静涵说着就出去了。她刚才给静雅和自己留了两碗,剩下的都端到这边来了。回到自己的屋里,静雅拿着针线还要绣花,静涵不让,“姐,你不能总这么样,这灯太暗了,当心伤了眼睛。”

    静雅放下手里的针线,“就是闲着难受,手上得有点活才行。听你的,不绣了。”静雅端起碗来,喝了一口。“哎呀,还真不错呢,好喝。”女孩子一般都喜欢这种酸酸甜甜的味道,静雅自然是也不例外,捧着碗多喝了两口。

    “姐,这东西咱家有的是,爱喝就经常煮点,这东西对消化好。今年光顾着弄松籽什么的了,倒是忘了摘点山葡萄什么的,要不然熬了山葡萄糕,放到这里就更好了。”静涵也捧着碗,小口的喝着水。

    “你已经够能干的了,这一秋天,把你都晒黑了。好不容易这阵子看着白了些,以后可不能这样,你是女孩,晒伤了以后可怎么办啊?”静雅其实挺佩服妹妹的,整天的上山下河,也不见她喊累,这一秋天往家里弄了不少的东西。

    静涵听了姐姐的话,就笑了。“姐,我还小呢,等大了再注意就赶趟。咱家大哥和文成哥哥都去学堂念书,文宣和文昌又小,总得有人领着干才行啊?你看今年,咱们捡了那么些的橡子,这猪吃了,可不是长得快多了?明年咱们还得多捡些回来,一头猪就能卖上四两多银子呢,这要是多养上几头,就都能想今年似的,除了卖还能留下吃的。多好啊。再说咱们弄的那些松籽核桃啥的,不也是卖了钱做衣服了吗?新衣服穿着多好啊,又好看又暖和。我喜欢干活,要是干活能换回来好日子,多干点又能咋样?”静涵觉得现在已经比她刚来的时候强一些了,要知道,刚来的时候,家里哪能见到多少肉星啊?当然这不光是她的功劳,可是她依旧高兴。

第三十四章 办年货

    过了腊月十五,这年的味道就越来越浓了,薛氏经常和志新两个去镇上买东西,年货总是要置办一些的。陈氏领着慧心和静雅在家里做衣服,过年了嘛,总得做件新衣服穿。再说今年慧心还要成亲,家里人自然不能穿的太旧了,给慧心丢脸。

    慧心的嫁妆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本来陈氏还打算做些家具的,可是陶家那边说了,他家本来就是木匠,全都一起做了,不用许家这边再操心这些。所以这家具就没做,陈氏把做家具的钱都留给了慧心,让她留着压箱底。

    “奶奶,衣服做好了,你看看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我再改改。”静雅做好了一件衣服,就拿给陈氏看看。

    “好,挺好的。静雅啊,你这针线活可是练出来了。这针脚,比我当年可强多了,我那时候可没这么好的手艺。你过了年也就十一了,奶奶得和你娘说说,开始攒你的嫁妆了。提前预备着,到时候就不犯愁,你看你小姑,也是从十一二就开始攒嫁妆的,现在就不用太忙活。”陈氏看着自己的孙女,静雅长得文静秀气,和慧心有几分相像。都说侄女像姑姑,这话一点也不错。人长得好,又有个好手艺,以后的亲事不会差了的。

    静雅脸上一红,“奶奶,您说啥呢?我还小,家里还有小叔没成亲,大哥也没成亲,哪里就轮到我了?”

    “这你可就说错了,他们男孩子啊,还得念书,考科举,自然是要晚些的。女孩子可不一样,就得趁着年纪好的时候赶紧的把亲事定了,省得人家说闲话。再说了,只是让你先攒着嫁妆,等到以后不用太忙乱,也不是现在就给你说亲的。咱们静雅以后可要找个好的才才行。”陈氏一边给孙女说着,手上也是不停,飞针走线的缝着衣服。“对了,今天怎么没看见静涵,跟你爹娘去镇上了?”

    “没有,好像是出去找玉梅玩了。”静雅拿起另一件衣服,都是陈氏提前裁出来的,只要缝上就行了。

    “哦,她也该出去玩玩了,这个静涵,整天的闲不下来。如今这猪也卖了,豆芽也停了,她是该好好歇歇。像她这么大的孩子,哪个不是满心的就是玩?偏偏这个静涵,一天到晚就是知道往家里划拉东西。说起来静涵真是出了不少力,今年那些东西,都是她领着文宣和文昌两个弄回来的。这个丫头啊,也不知道随了谁,一让她上山就来了能耐,要是让她在家里,能憋坏她。”陈氏摇头笑着,这个小孙女和别的女孩不一样,性子野的很,不知道以后大了能不能好点。

    几个人说说笑笑的在缝衣服,还没到中午呢,薛氏和志新就回来了,背了不少的东西。志新把办得年货都堆到了炕上,挨样的捡给陈氏看看。“娘,这是买的糖果、鞭炮、对子,还有这些是花生、大枣。另外这些是静雅和静涵的头花,你看这颜色,多鲜亮,女娃娃戴上,应该很漂亮的。”志新前段日子打了不少的猎物,皮毛都留下了,但是肉啥的都卖到了镇上的酒楼里,也卖了些钱,所以就给女儿买了些头花、头绳之类的小玩意儿。

    陈氏看了,也觉得不错。“行,这颜色的确鲜活,适合她们戴。两个丫头也不小了,是该打扮打扮。对了,鱼买了没有?过年咋地也得有鱼的。再者,是不是得赶着这几天把慧心送嫁当天用的菜啥的也买回来啊?要不然在正月里可是没有卖的。”陈氏想起来慧心成亲也是要办酒席的。

    “娘,明天我再和美林去镇上一趟,看看都买些。趁着这几天还没太涨价,倒是该往回买了,年根下可能会贵很多。现在天冷的很,买回来也能放的住。”志新也想到这个了,正好今天在镇上也都打听了价钱,还好,没太涨价。

    陈氏起身拿出些银子来,放到了志新的面前,“拿着这些钱,明天去看看有啥就买点回来。”

    志新也没拒绝,直接把银子揣了起来。“娘,我去劈点柴禾,等着到年根就忙了,没时间劈,再说,正月里又不好动斧子,趁着现在就得多攒些。”说着就出去了。

    薛氏坐在炕边上帮着把东西一样样的收拾好了,然后陈氏就给放到了东屋的套间里,等着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离年越来越近,这日子就在忙碌中一天天的过去,过了小年,家家户户就开始扫房子、糊窗户、蒸馒头、烀肉等等。静涵自然是跟着忙这忙那的,每天都很开心。过年嘛,谁能不开心?

    腊月二十六这天,陶家人来送彩礼,送来了一头猪,一坛子酒,还有两箱子衣裳布匹、头面首饰之类的东西。来的人有陶庆年、陶庆丰和妻子、钱媒婆,另外还有陶庆年的叔叔和婶子。许家当然得留人家吃顿饭,薛氏忙活着做了饭菜,陶家人吃完饭,这才离开。

    等把陶家人全都送走了,陈氏跟志新说了,明天把猪杀掉,要不然正月里可不好动刀子的。志新也是知道的,就说明天一早就杀猪。

    陈氏还有薛氏娘几个都在那看着陶家给慧心的彩礼,银首饰一套,四色布匹各两匹,枕套两对,还有茶叶,喜饼等等。算不得是上好的东西,可也是不错了。“行啊,这在咱庄稼院也算不错的了。慧心啊,这些东西,除了茶叶、喜饼这些吃食,剩下的娘都给您带着。嫁过去好好的过日子,熬两年有了孩子,庆年不是答应了分家吗?到时候就好过些了。”陈氏又嘱咐着女儿。

    “娘,我知道,娘放心就是,女儿不会给娘丢脸的。”慧心看着这些东西,也很开心。

    腊月二十八这天上午,志明一家四口就从县里回来了,志明和朱氏的手上都拎着不少的东西。陈氏看见了,就埋怨他们乱花钱。“你们在县里,啥都得花钱买,还费那钱往家里买啥东西啊?人回来就好。来来,静婉、静娴,让奶奶抱抱,奶奶都想你们了。”

    静婉和静娴赶紧来到了陈氏的身边,甜甜的叫了声奶奶,可把陈氏乐坏了,在俩人的小脸上亲了一口。“这年纪大了,哪个不在眼前都想着,这几天我就在想,你们也快回来了。”

    静婉和静娴跑去找静涵玩,朱氏从带来的东西里拿出一盒点心来,“拿着去跟静涵还有静雅姐姐吃吧,好好的,不许胡闹。”两个小丫头点点头,拿着点心就跑了。

    “娘,志明如今挣得多,这点东西也不算什么。我们离着远,也难得回来一趟。不过是买点东西,孝敬孝敬您和我爹,算不得什么的。”朱氏坐在陈氏的身边,而志明则是挨在老爷子身边上,爷两个唠着磕。

    到了下午,志祥竟然从长白州赶了回来,是跟着他的同窗一起坐马车回来的。到了家门口,从马车上卸下来不少的东西。志新和志明听到了外面的动静,就赶紧出去看,一看是五弟回来了,赶紧上前帮忙。

    “老五啊,你这是干啥?咋像是把人家杂货铺都搬回来了似的。你现在还没挣钱呢,上哪来的钱买这些东西啊?”志新看了,就赶紧的问道。

    “大哥,谁说我不挣钱的?这都是我在长白州那边,帮着知州大人处理一些事情,大人赏的。另外我也有俸禄,这回我把俸禄全都买了东西,州城毕竟比咱们这强,好多东西质量好,还便宜,我就多买了些。这不是小妹也快要出嫁了吗?我这个当哥的,也得表示一下啊。”志祥这阵子出去历练,也算是开了眼了,人变的更加沉稳。

    兄弟几个把东西全都搬下来,然后志祥给了那车夫银子,车夫就走了。三兄弟把东西全都弄进屋,往老太太的炕上一放,倒是把陈氏吓了一跳。志祥有赶紧的跟父母说了一遍刚才的话,然后又讲了他在长白州的一些事情。

    原来那位知府大人也是刚刚到长白州赴任,以前是在京城里做个小京官,这回被外放出来,做了一州的知州。他的老家就在县城里,所以儿子并没有跟着在京城,而是在县城里读书,和志祥就成了同窗。这次他的儿子和志祥都考上了举人,那位知府就让他们两个去长白州历练一下,不能死读书。

    志祥到了那里,深受知州大人的赏识,就想把他留在身边,做个小吏。因为志祥还记挂着明年的春闱,就想去试一试。知州大人说了,要是考中了最好,若是没考中,就到长白州去。留在知州的身边做个小吏,慢慢地往上升迁也不错,志祥也答应了。这长白州对面就是高丽,两国的很多贸易都是在这进行的,所以那里也算是个富庶的地方了,能在那里任职,也是很不错的。

    知州听说志祥的妹妹要出嫁了,所以送了不少的好东西,让志祥带回来,给慧心添妆。志祥把东西挨样的拿出来,高丽所织的一些布匹和锦缎,色彩艳丽,花纹生动,可不是这镇上能比的。

第三十五章 忙年

    志祥拿回来了好多的东西,里面有一半都是给慧心准备的嫁妆,这下可把陈氏美坏了。“慧心啊,快来看看,你五哥给你弄回来这么多的好东西。这下子你的嫁妆可是不能少了,好,咱就是让他们陶家看看,咱家可不是攀着他们家的。”陈氏一直对陶家开始的态度很介怀,所以才会这么说的。

    几个小丫头都在静雅他们的屋子里玩呢,听说五叔回来了,因为全都跑了过来。静涵一看炕上的那些东西,就知道是志祥带回来的。这长白州就是后世的长白县,那里对面是朝鲜,也是中朝贸易的口岸。高丽就是朝鲜的前身了,从唐朝以后,就以鸭绿江为两国的国界,所以这长白州应该也是两国交易的重要地方。这长白州的油水可是不轻,看看五叔就知道了,才去了几个月啊,就能弄这么多的好东西回来。

    靖涵看着那些东西,倒是不太感兴趣,转头问志祥,“五叔,那长白州好玩吗?对岸就是高丽了吧?高丽人长得什么样子?”

    志祥听静涵这么问,倒是一愣,然后就笑了。“高丽人和咱们一样,长得也差不多。不过,他们喜欢把东西放在头顶上顶着,而且还能走得很平稳,这可是个能耐。再者这些高丽人能歌善舞,衣着艳丽,很好看。他们那边盛产高丽参,高丽布等,你看我拿回来的布匹,是不是跟咱们这边不太一样啊?”

    静涵点头,原来这时的高丽已经和后世的朝鲜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志祥从带回来的东西里面挑出了几样,送给静涵几个,都是一些小东西,很有意思。另外也有几匹布,留着给孩子们做衣服穿的。几个小女娃自然是不推辞,抱着喜欢的东西就回到静涵的屋子里了。

    薛氏看着天色也不早了,就赶紧的张罗着做饭,朱氏也跟着帮忙,妯娌两个一起在厨房里忙活着。没用多少工夫,就做好了饭菜,大家一起吃了晚饭。

    晚饭过后,志祥就把文翰几个叫到跟前,考考他们的功课。文翰还好,一般的都能答上来,文成就差些,不过他念书的时间比较短这样也不错了。倒是文宣和文昌,也能背下来不少的诗词,让志祥挺惊讶的,一问才知道,原来文翰每天都会教他们。

    “这样也好,你们还能复习一下学过的东西,另外也可以让文宣和文昌先有个基础,等到去学堂就不会跟不上了。我看这两个小家伙倒是聪明的很,文昌明年也该去学堂了,等会儿我去跟你们的奶奶说说,明年就让你们也跟着上学堂吧?”志祥考完了几个侄子,发现两个小的是个不错的苗子,就说想让他们也去念书。“另外,文翰啊,你明年最好是到别的地方去念书。这个学堂也就是教你认认字啥的还行,要想考科举,最好找个好点的学堂。”志祥对这个大侄子倒是寄予厚望的,“你比我强,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没有你学的这么扎实。好好学,将来会有出息的。”志祥拍了拍文翰的肩膀。

    文翰听了五叔的话,点点头,其实他也觉得在这个学堂里已经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可是到别的学堂里,又怕束脩太贵,就一直没敢开口。有五叔的话,那就不用他操心了。

    “好了,天色也不早了,你们赶紧回屋睡觉吧。后天就是过年了,咱们还有不少东西要忙呢。”志祥在孩子们的屋子里坐了一阵子,就回自己的屋子去了。

    静涵姐妹四个睡在一铺炕上,四个女孩子在一起,当然是说说笑笑的热闹极了。静婉今年八岁岁,比静涵小了一个月,不过说话处事上,就像个小大人似的,也挺好玩的。大家聊了半天,直到困得受不了了才渐渐地睡去。

    第二天是腊月二十九,直到快中午的时候,志德才领着妻子和儿女回来。一家四口,就这么空着手回来,啥也没带。陈氏看了,心里有点不痛快,可是也没说什么,还是笑呵呵的抱过来文星亲了一口。

    文星依旧是老样子,在陈氏的怀里扭来扭去的,不老实,陈氏一看这个样子,就放开了文星。文星一下子跑到了韩氏的身边,抱着韩氏的腿不撒手。

    志德看了,就想要训儿子,陈氏摆摆手,“好了,大过年的,这孩子也是回来的少,跟我就不亲。没事,以后你们有空了常回来就好。”陈氏也明白,这孙子从小是人家韩家给看大的,自然跟自己没啥感情了。

    志德他们回来,这一家人也就算是团圆了。老爷子一看这个样,那脸上就乐开了花。上了岁数的老人都是这样,就是喜欢儿子孙子的都在身边才好,热热闹闹的。文星是最小的孙子,老爷子也想亲亲,可是文星扭着劲儿的不让老爷子抱,这老爷子就有点不太高兴了。想了想大过年的,不好发火,也就忍着了。

    陈氏和薛氏把家里的被褥找出来,放到炕上热乎着,等到晚上好给志德他们一家盖。

    明天就是除夕,家里过年的也预备的差不多了。馒头蒸了不少,蒸出一锅来就放到外面冻上,留着正月里吃。今天薛氏又发了两盆面,是要蒸枣馒头的。正好薛氏看盆里的面已经开了,就端到了静涵他们的屋子去做馒头。老太太那屋人太多了,没地方。

    这里是不产白面的,所以这白面都是从镇上买回来,自然是买不了多少。今年还算好的,陈氏让买了五十斤的白面回来,除了蒸馒头,还要留一些包饺子的。薛氏把面板上撒了些面粉,然后把发好的面倒在面板上揉出来,再切成一个个的剂子,每一个都差不多大,很均匀。枣馒头的做法和馒头基本上相同,就是最后的时候插上大枣。把揉好的馒头上面用刀轻轻的划上两条小印,然后用两只手的小手指在那两道印的旁边捅进去,往上一提,就成了一个通透的小鼻儿,然后把切成两半的大枣插进小鼻儿里面就行了。当然,一个馒头上可以插一个大枣,也可以插五个,做出来的馒头上锅蒸出来就行了。雪白的馒头上面红红的大枣,显得很喜庆。

    薛氏做这些很快,再加上朱氏也来帮忙,所以一锅枣馒头很快就做出来了。静涵连忙的去烧火,等锅里的水开了,薛氏就把馒头放到锅帘上,然后放进了锅里。上面盖好锅盖,一些怕透气的地方都用抹布盖上了,防止透气。“静涵,你在这看锅吧,锅再次开了然后等三刻钟就行,到时候喊我。我来捡馒头。”

    静涵赶紧点头,“行,娘,你们快去做馒头吧,不是还有一锅的吗?”静涵看着锅底的火,塞上一灶坑的柴禾,让锅快点开。

    薛氏又进屋去揉另一锅的馒头了,静涵烧火是好样的,不用她操心。不多时,另一锅的馒头也做出来了,依旧是插了大枣的。

    等到第一锅蒸熟了,薛氏把锅盖掀开,露出锅里白白胖胖的大馒头。静涵看着那白白的馒头上面红红的枣子,觉得挺有意思的。“娘,这些馒头什么时候才能吃啊?”

    “过了除夕就行,这些馒头是要摆供的,等三十晚上用过了就可以让你们吃了。”薛氏看见女儿的小馋样就觉得好笑。把馒头捡到了盖帘上,然后又往锅里添了些水,把第二锅馒头放到锅里,还像第一次一样,蒸上了。“好了,去玩吧,这锅我来看着就行了。”

    静涵转身回屋,屋里的面板什么的已经全都收拾下去了。正好静婉和静娴也都从上房过来,几个女孩就一起玩嘎拉哈。炕上热热的,蒸了两锅的馒头,炕哪能不热。大家在炕上坐着,暖呼呼的,也舒服。静涵不让静雅再做针线,“姐,这眼看就过年了,你也得歇歇才是,哪能一天到晚的净绣花啊?眼睛可受不了。”

    静雅放下手里的东西,全都装到盒子里,然后也和她们一起玩嘎拉哈去了。

    薛氏和朱氏把馒头蒸出来,然后又做了晚上的饭,等到申时末的时候,大家就吃了晚饭,然后各自休息去了。

    腊月三十的早晨,老爷子带着家里的男丁在外面竖起了灯笼杆子,挂上了灯笼。然后贴对子,贴福字,仓房上贴着粮谷满仓,猪圈上贴着六畜兴旺,都是写在红纸上的,显得喜气洋洋的。等这些都干完了,老爷子就带着男丁去上坟,拿着不少的香烛纸品,带着儿孙们一起去了山上。

    家里陈氏带着几个媳妇在那又煎又炸的,也是忙得很。扣肉早就烀好了,要再过一遍油,另外还炸了丸子,有肉的,也有素的,素馅的就是用豆腐。其余的像是炸茄盒、炸小鱼,还用夏天晒的黄花菜用面裹了炸出来,金黄的颜色也很漂亮。还有冬蘑用水泡开,撕成小块,拌好调料裹上面炸出来,也很好吃。反正很多东西都可以用这样的法子炸出来,北方的冬天没有太多的蔬菜,过年为了添些样数,就只好多炸些东西了。一年到头,也就只有这个时候可以敞开了用油,平日里那舍得这样?

第三十六章 别扭

    薛氏和朱氏也在那忙活着,蘑菇,木耳的全都泡上,鱼和肉啥的都是早晨从外面拿回来的,用水缓着。东北的天气冷,东西放到外头,都能冻得硬邦邦的,所以要提前拿回来缓着。

    “大嫂,鱼化好了,先洗出来呗?”朱氏问道。

    “哎,你看着哪样缓开了就洗洗,今年咱家留了一头猪,肉也多,咱娘说了,今年过个富年。肘子、猪肝、猪心啥的都烀好了,到时候直接切就行。剩下的炖个排骨,然后再切点肉留着炒菜就行。对了,剁点肉馅,一会蒸个佛手白菜,这是咱家的传统菜,必须得有。”薛氏也在那忙活着,想起来啥就告诉朱氏。

    朱氏本来就是个能干的,厨房里这些活最是拿手,所以不用嘱咐也知道该怎么做。把该洗的、该切的,一样样弄好,就等着待会儿直接下锅炒就行了。

    静涵从外面抱回来不少的柴禾,放到灶坑边上,然后问道,“娘,还有啥要干的啊?”

    “把那些葱和大蒜扒了,一会儿炒菜能用。”薛氏说道。

    于是静涵和静婉就在一旁扒大蒜还有葱。静雅今天自然是不能再做针线了,也下地和大家一起忙活。帮着把泡好的蘑菇和木耳洗出来,摘干净。慧心马上要做新娘子了,所以大家都不让她干活,好好的养着就是了。

    薛氏把鱼炖上,这鱼是从镇上买回来的冻鱼,东北的冬天没有活鱼,只有一些从外地贩来的冻鱼,这也算是不错了。“她三婶,你把鸡炖上吧,早点炖,烂糊。”

    朱氏那边听到了,就在另一个锅里炖上了鸡。今年陈氏发了狠,让杀了两只大公鸡,一只炖蘑菇,另一只裹了面炸出来,做的是糊涂鸡。这糊涂鸡也是许家的传统菜了,其实就是为了多出些菜,一只鸡这样做了能炸出一盆子来,可不是抗吃怎么?

    老爷子领着儿孙们上坟回来了,进屋就闻到了屋里各种香味。“老婆子,今年的菜可是挺丰盛啊,好,今年咱们也好好的热闹一回。”老爷子笑呵呵的领着儿孙们进屋了。

    一进屋,就看见韩氏在屋里抱着文星,静和在她的身边坐着,韩氏就给两个孩子扒花生吃。老爷子的脸上就不太好看。没等老爷子发话,志德先说了:“你别光在这吃行吗?厨房里都在那忙着呢,你好歹过去搭把手也行啊?文星都五岁了,连个花生都不会吃?还得用你扒?再说了,这些花生可是留着初几人家来拜年好待客的,你这么吃了,到时候拿啥给人家吃?”

    韩氏头也不抬,“你少在那给我分派活,我告诉你,我最大的活就是这两个孩子。要不是你非得回来,我才不来呢。我在家都不干这些,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你让我干活?想啥呢?”她根本连看志德都不看,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怕待客不够,那倒是多买些啊?你不是偷着给老太太钱了吗?有你孝顺的银子,啥买不出来啊?”说完,领着儿子和女儿就去西厢房了。

    志德真的是不知道说点啥了,当初韩家看好了他,自己也相中了韩氏的美貌,所以娶了韩氏。当时韩家一心一意的帮着他开了学堂,出了不少的钱,也是为了他以后能再往上考。可是他考了一回,没考上,之后就没再动这个念头。韩家人虽说没有明面上的不满意,恐怕背后也少不了说什么。唉,拿人的手短,如今他在家里事事都听媳妇的,哪里还能管得了韩氏。“爹,您老别生气,这都是儿子的错,儿子给惯得。唉,儿子没能耐啊。”志德赶紧的跟老爷子赔小情。

    老爷子瞪了一眼志德,“老四啊,当初我就说了,韩家的门槛高,咱们攀不上。你非得要娶她,你看看,现在怎么样?连我和你娘都不放在眼里。哪有这样的儿媳妇?老婆婆在厨房里忙活着,她在屋里逍遥自在的充什么大辈儿呢?志德,咱家的规矩,是不许打媳妇,可是我看你家这婆娘真是欠揍了。难怪人家都说,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这媳妇不打,还真就是不行。我告诉你,好好管管你家的婆娘,要不然以后你们就别回来了,我看着心里堵的慌。”本来是高高兴兴的过年,这下子弄的,老爷子直接躺在炕上,不想起来。

    志新和志明也都瞪着志德,“老四啊,不是当哥的说你,这弟媳妇可真的是有点出格了。以往回来,也是啥都不干,咱娘看在你们回来的次数少,也都不计较。头几年孩子小,不干也就罢了。如今孩子也大了,文星五岁,静和三岁,早就离手了。你看看静娴,也是五岁,都能帮着摘菜,扒蒜了。孩子哪是这么惯着的,纵子如杀子啊,太过溺爱,以后哪里能成器?”

    志德一直觉得自己比大哥和三哥强,大哥不过是个农民,就是个土里刨食的命。三哥虽说是在县城里,可是日子过得还不如自己,再说只有两个女儿,连个儿子也没有。他一直都觉得自己是秀才,有个学堂,又娶了镇上大户家的女儿。日子过得好,家里还请着婆子帮佣,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没想到今天竟然被两个哥哥给训了。这下子脸上就有点挂不住,“大哥,三哥,秀娟是有点不对,可是也没你们说的这样吧?啥叫纵子如杀子,我们不过是多疼了文星一点,这又咋了?还犯错了不成?文星从小长在镇上,不像是这些长在村子里的孩子,娇贵了些又咋了?我还就不明白了,我们对孩子好,难道还错了?非得整天的又打又骂就是对的?”

    志祥一开始并没有说什么,他是老小,不好开口说自己的哥哥,这会儿也有些听不下去了。“四哥,你这是说啥呢?文星能长在镇上,也是咱爹咱娘供你念书,让你考上了秀才,你才有机会住到镇上的吧?要是当初咱爹咱娘让大哥他们也读书,现在也能有个功名。咱大哥可是聪明的很呢,不比你我差。这一辈的孩子是长在村子里,可是一个个的都不错。文宣今年六岁,唐诗宋词的,能背下来不少。你倒是教书呢,文星都学了什么?你等着看吧,将来大哥和二哥家的这几个,都不会比我差的。”

    志德这下子可就有些恼了,“今天这是咋了,我们是回来过年的,可不是回来挨训的。这个也说,那个也说的,不想让人好好过年了是吧?”

    老爷子躺在炕上,这会儿气得坐了起来,“对,就是不想好好过年了。你们赶紧给我滚,以后也不用再回来了。”

    屋里的动静,厨房自然是能听得到的,陈氏叹了口气,把手里的锅子从炉子上端了下来。“静雅,帮我看着点,别让他们碰到这里面的油,当心烫着。”说着,就放下锅子,进了屋。

    “这是干啥呢?大过年的还不消停。好不容易今年日子好点了,都烧包是不是?有什么事不能过了今天再说?一个个的,都消停会儿。老四,你赶紧的跟你爹赔个不是,敢气你爹,你想干什么?”老太太不会骂人,今天这样严厉的口气说话都很少。

    志德心里还是不乐意的,不过这爹娘最大,咋地也不能把爹娘给气倒了,那他可就是大不孝了。于是赶紧到老爷子的身边,“爹,是我错了,你要打要骂,怎么出气怎么来。今天是过年,咱们一家好好的,可别生气了。”

    老爷子叹了口气,“老四啊,不是爹没事找碴儿,这大过年的,谁也不想闹得不痛快。可是你们出这事也太让人看不过去了。这一年到头的,你们哪次回来,我们也都给捎不少的东西,你那媳妇挑三拣四的,我们不是都没说啥么?你们回来,多少带点东西也算是那么回事啊?让人家街坊四邻的看看,我养了这么个儿子,连过年回家,都不给老人带点东西回来,你让我这老脸往哪放?”老爷子这股火也憋了一天了,本来是看着儿子们回来过年不容易,不想说的,可是今天闹出这么一出来,也就顾不得了。

    陈氏在一旁扶着老爷子,不停的帮着拍打这后背。“行了,你少说两句吧,都难得回来一趟。老四有错的地方,你让他慢慢改了也就是了。今天过年,不许说那些不痛快的。我还有两样菜没弄完,一会儿咱们就吃饭,晚上还要守夜,包饺子,有的是活忙呢。好了,我出去弄菜了,都消停点。”陈氏看了一眼志德,然后就从屋里出来了。

    薛氏和朱氏哪能听不到屋里的动静啊,妯娌两个也不好说些什么,还有静雅和静涵几个孩子在呢。等到老太太回来,大家还是该干啥就干啥,说也不提刚才的碴儿,别找那个不痛快。

    “奶奶,娘,我们把大蒜和大葱全都扒好了,要是没啥事就出去玩了。”静涵领着静婉和静娴把东西归拢好,然后就要往外走。

第三十七章 年夜

    “静涵啊,仓房的箱子里有你娘买的冻梨,你拿出来些用水缓上,等晚上吃。那东西得缓一阵子呢,咱家也没啥好吃的,今年买的多。”陈氏疼孩子,想起来家里还有好吃的,就赶紧让静涵她们去找出来。

    静涵一听,答应了一声就端着个盆子去仓房里找冻梨去了。记得前世小的时候也是这样,冬天里没啥好吃的,到了这个时候,冻梨就是非常好的东西。后来渐渐地就没太有卖冻梨的了,冬天里各种水果都有,也就不再稀罕吃冻梨了。进了仓房,找到了奶奶说的那个箱子,静涵捡了一盆的冻梨端回来。

    薛氏看见了,赶紧的往盆子里舀了不少的凉水,这冻梨要用凉水缓着才行。“好了,进屋看看,咱们一会儿就吃饭。菜都快好了。”

    静涵和静雅还有姐妹几个就进了屋,“爷爷,我娘说饭菜快好了,咱们准备吃饭吧。”

    老爷子点点头,“好好,赶紧的放桌子,咱们一会儿吃饭。”

    文翰和文成过来搬桌子,静雅和静涵她们捧着碗,拿着筷子进了屋,把碗筷摆好。正好薛氏那边喊道,“快往上端菜,菜都好了。”

    孩子们七手八脚的往屋里端菜,家里正好二十口人,放了两张桌子。每样菜都是两盘,炖鱼、小鸡炖蘑菇、佛手白菜、扣肉、酸菜猪肉粉条、红烧排骨、糊涂鸡、丸子、炸蘑菇和黄花菜、木耳炒肉、猪肝、肘子,一共十二个菜,几乎都是肉菜。老爷子一看,就乐了,“哎呦,今年这菜可是够硬的。也应该,今年咱家老五中了举,慧心也要成亲了,这是在家里过得最后一个年,是该好好的热闹一回。来来,都过来坐,孩子们,都赶紧坐下。志新啊,家里买酒了没?拿点酒来,咱们爷们今晚上好好的喝点。”

    “爷爷,我去拿酒,您等着,”文翰跑到厨房里,在柜子里找到了一个小坛子,抱到屋里。然后又去拿了几个酒杯来,给爷爷,还有父亲和叔叔们摆上酒杯。

    志新挨个的给倒上酒,“来,爹,咱们好好地喝点,这一年也够您累的。老三,大哥得谢谢你,要不是你跟你们掌柜的说了,咱家的棒槌也卖不上那么高的价钱。来,咱们哥几个一起敬咱爹一杯。”男人们开始喝酒。

    陈氏领着薛氏和朱氏也都进了屋,找位子坐下,韩氏不用说,人家早就带着孩子在哪坐着了。陈氏看了一眼韩氏,也没说啥。等大家全都坐下,这才开口:“今年咱家的喜事多,咱们也的好好地庆贺庆贺,家里特意留了一头猪,就是为了过年用的。来,今天的菜可劲吃,都放开了肚子吃就是。文翰,你们这些小辈的,啥都不用管,吃就是。咱家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到时候天天都让你们这么吃。”

    今年算是头一回过了个富裕年,陈氏看着孩子们吃东西的那个香劲儿就打心眼里高兴。要是年年都能像今年似的,那该有多好,不光是大人,连孩子也是这么想的。

    静涵夹了一块扣肉,这东西要是在前世没人爱吃,太肥了。在这里,可是难得的好东西呢,放到嘴里,感觉那种滑腻,还真是一种享受。“大姐,静婉,静娴,你们快尝尝,这扣肉不错,没那么油,烂糊的很。”静涵招呼着大家伙一块吃,还给静娴夹了一块放到碗里。

    “谢谢二姐。”静娴捧着碗说。

    “快吃,吃完了饭,咱们还要炒瓜子,我去熬山里红水给你们喝,可好了。我还缓了冻梨,这时候吃点冻梨,舒服着呢。”静涵一想到这么些好吃的,就觉得口水都流出来了。

    孩子们难得吃这么好的东西,一个个吃的满嘴都是油,今晚的主食自然是馒头了,雪白的馒头,让人看了都有食欲,咬一口,够暄腾。静涵眯起眼睛,细细的品味着难得的东西,这个时候的农作物,全都是农家肥,没有化肥,所以味道特别的香。这馒头嚼起来筋道,麦香味足,真不错。

    孩子们毕竟小,吃不了多少东西也就饱了,一个个的拍着小肚子,满足的很。“爷爷,奶奶,我们吃完了,你们慢慢吃。”静涵看着静娴和静婉也都吃饱了,就领着她们下了桌子,到一边玩去了。

    老爷子和几个儿子喝了些酒,觉得差不多,不能再喝了,就说道,“我喝的差不多了,你们要是能喝就再喝点,不能喝就吃饭,也别喝多了,今天晚上这菜都是好菜呢。”说着,自己拿起来一块馒头吃着。“嗯,这馒头够暄腾的,好。”

    陈氏吃的快,差不多饱了,薛氏和朱氏也都差不多了。韩氏刚刚被志德偷偷的说了两句,再加上晚上的菜的确好吃,也就没再说什么,把文星喂饱了,就自己吃起来。静和自己拿着筷子在那吃东西,韩氏也不太管她。

    过了一会儿,大家全都吃饱了,薛氏和朱氏就开始往下收拾东西,静雅和静涵也帮忙。慧心本来是要帮忙的,可是大家不让,都让她歇着去。慧心无奈,只好回到她的屋子里。等静涵她们收拾完桌子,也跑到小姑的屋子里,去找慧心玩。

    这时已经是酉时末了,陈氏领着薛氏和朱氏一起剁肉馅,剁菜,准备晚上包饺子的东西。文翰去炒瓜子,静涵找出来山里红,放到小锅里面,添上水坐在炉子上炖着。反正今晚上炉子里面的火不会断,里面放了不少的树根子,疙瘩头之类的,抗烧。

    男人们没啥事,就拿出牌来摸牌,这个牌,就是牌九。反正爷们之间,也没有什么输赢的,就是图一个乐呵。老爷子今晚上的牌不错,连赢了三把,大家说也不能没个彩头,多少也得赢点啥。后来决定,还是多少玩点钱得了。东北的男人到了冬天,一般都爱玩个牌,耍钱啥的。许家的男人还好,很少出去耍钱,只是过年了玩一会儿。

    文翰把瓜子炒出来,盛到簸箕里,薛氏端着簸箕出去簸了一下,把没成的都簸出去。然后端着簸箕进屋,给西屋倒下不少,又去了东屋。“来,磕瓜子吧,今年瓜子长得挺好。”说完了,就把簸箕放到东屋炕上,谁爱吃就抓着吃。

    娘几个一起下手,没多会儿就把肉和菜都剁好了。陈氏拌馅,薛氏去和面,朱氏把面板啥的搬到了屋里,放在炕上。老爷子就领着儿子们在地上放了桌子,还是玩牌。

    面活好了醒一会儿,大家就开始包饺子了。今天人多,所以要包很多,而且还要包出来初一早晨的,所以就得早点动手。慧心和静雅、静涵都来帮忙,静涵包饺子还是不错的。这会儿文星和静和,还有静娴都有点熬不住,全都睡着了,陈氏把他们放到了慧心那屋,找出小被盖着。韩氏这下没啥事了,就洗洗手,和大家一起包饺子。

    陈氏找出来了铜钱,大枣,还有糖,放到饺子里面,这都是些喜庆意义的东西,为的是讨个好彩头。

    大家一起动手,包的就快。戌时中开始包的,等到亥时中的时候,已经包的差不多了,整整六盖帘的饺子,全都放在那。

    “好了,都歇会儿吧,把这三帘放到东屋的套间里去,剩下三盖帘今晚上吃。”陈氏说道。除夕夜的饺子,不像平常似的,能吃那么些,所以三盖帘就够了。大家把饺子端出去,把面板收拾好了也拿出去,女人们也都坐在炕上聊着天,孩子们全都跑去玩了。

    还没等到子时呢,就听见外面稀稀拉拉的鞭炮声了。亥时末,陈氏把炕桌放到了院子里,摆上馒头,还有香炉碗,前面摆了三杯酒,三双筷子。薛氏就下地烧火,把锅里添上水,等着水烧开了,就可以下饺子了。

    子时刚到,老爷子领着儿子们把鞭炮挂好,拿出烧纸来到外面的桌子那里,点燃了烧纸。志新也把鞭炮点燃,一时间院子里全是鞭炮的响声。

    鞭炮声一响,屋里薛氏就把饺子下到了锅里,三盖帘饺子全都倒了进去,也幸亏这锅大,还能煮的开。文翰和静涵各自往屋里抱了一大抱的柴禾,嘴里还喊着,“抱财喽。”这是谐音,就是个吉利话,预祝明年财运好。

    陈氏把老爷子他们点燃的烧纸拿出几划来,在门口,两个灶坑前,还有正北都烧了纸,嘴里还在念叨着,无非就是些吉利话什么的。外面的鞭炮声过去了,老爷子领着儿子们全都在桌子前磕了头,然后把酒杯里的酒浇到了地上,这才起来。

    正好这时饺子已经煮熟了,陈氏端着碗在一边问道:“挣了没?”

    薛氏答应,“挣了,挣了不少呢。”说完就接过陈氏手里的碗,用笊篱捞出几个来,放到碗里,陈氏端着碗来到外面,把碗放到了桌子上,然后在碗的上面横着放了一双筷子。

第三十八章 新春

    饺子煮好,捞了一些在盘子里,剩下的就捞在盖帘上。把盖帘的一头垫上块柴禾棒,这样饺子汤就能顺着盖帘的缝淌出去了。

    屋里自然还是炕上、地上两张桌子,大家全都围坐在桌边。陈氏一看饺子都端上桌子了,就赶紧的让儿媳妇们全都坐下吃饭。“好了,老大媳妇,老三媳妇,都坐下来吃饺子。今年的饺子馅里肉多,保证好吃。”

    大家全都坐下,薛氏把蒜泥里面倒上清酱,又拿来了醋,谁喜欢就自己弄点。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吃着饺子,“嗯,这饺子不错,味道够鲜,肉也多。”老爷子点头道。

    静涵夹了一个饺子,直接要下去,没想到却咬到了一个硬东西。捂着嘴把里面的东西吐出来,是一枚铜钱。“娘,我吃到钱了。”

    大家都笑着说明年静涵一定会挣到很多的钱,过年的饺子,都是里面包上一些东西,谁吃到了就讨个好彩头。一时间,大家纷纷吃出来各种东西,铜钱,大枣,糖,谁吃到了都会很高兴的。

    饺子吃过,也正好是子时中了,大家一起动手把桌子捡下去,然后许老爷子和陈氏坐在了炕头上。文翰他们这些孙子辈的全都跪在地上,给爷爷奶娘磕头,“爷爷奶奶过年吉祥,祝爷奶健康长寿,福禄绵长。”

    老爷子和陈氏两个坐在炕上,看着这些孙子孙女,心里这个美啊。“好好,都起来,都起来。”两个人赶紧拿出来早就准备好的红包,每人发上一个。红包里倒是也没有多少钱,五枚铜钱而已。

    孩子们一个个的来到老两口跟前接过了红包,然后各自拿着红包,喜滋滋的坐到一边。

    子时一过,大家也都困了,于是各自回屋睡觉。除夕夜是不许铺褥子睡觉的,老话说三十晚上睡觉铺被,来年家里的母鸡爱抱窝。于是大家衣服都没脱,囫囵着身子盖个小被子也就睡着了。

    初一早晨,大家都起的晚些,薛氏和朱氏还是很早就起来。烧火煮了饺子,饺子要煮好之前,志新拿了一挂鞭炮出去点了,今天的鞭炮就不用像除夕夜那么多,意思一下就行。

    饺子出锅,家里的人也差不多全都起来了,各自换上新衣服,然后大家一起吃饺子。

    陈氏看着家里的这几个孩子,身上都换了新衣服,一个个的打扮的够精神,“你看看,咱们家这几个孩子,长得水灵,今年这衣服也打扮人,真精神。”陈氏笑眯眯的说着。“咱们今年好好干,多挣些钱,孩子们一个个的都大了,也该好好的打扮打扮了。”

    老爷子在一边听了,点点头,看着文翰和文成两个,也是喜欢的很。“是啊,你看看这两个大孙子,个子蹿的多快,一转眼就长大了。咱们是该好好的干几年,再过两年,孩子们都该定亲说媳妇了。”

    志新在那边听了,就笑道,“爹,娘,急啥?文翰今年才十三,文成也才十岁,还赶趟呢。”

    “话可不是这么说,这孩子长得可快,一转眼就大了。咱们的早点准备着,家里这可是四个小子呢,志新啊,你和美林的担子也重啊。”陈氏叹了口气。文成和文昌两个,如今也都归老大管,这老大的担子就重了很多,以后还要说亲,花钱的日子在后面呢。

    “娘,大过年的,咱们不说这些。娘放心,我和志新都还年轻,多干些就有了。老二家的这两个孩子,我们就当做自己家的一样。”薛氏在一旁说着。陈氏不同意把孩子过继给老三家,薛氏也挺赞同的,毕竟不能让老二没了后人。说来说去,当初老二当兵也是替了志新的,他们帮老二把孩子养大也是应该。

    陈氏看大家全都吃完了饭,就跟孩子们说道,“你们小孩子,该出去玩就出去吧。大年初一,邻里街坊的,挨家都去拜个年。记得下午回来吃饭就行,听到了没?”

    孩子们齐声答应,然后就结伴出去了。外面已经有人四处走动了,大年初一,就是互相拜年问好的时候。村子里的各条路上,都会有人走动,一个个的都穿着新衣服,脸上笑呵呵的。互相之间见了面,都会问声过年好。

    孩子们自然是挨着家的走了,到了哪家,人家都会拿出来瓜子,糖果的,来招待他们。用不了多长时间,孩子们的衣服兜里,就会装满了糖果。过年,孩子们才是最高兴的人。

    静涵从兜里拿出一颗糖来,放到嘴里,甜甜的滋味,让她眯起了眼睛。要是以后天天都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该有多好,静涵心里想着。

    欢快的日子似乎过得更快,一转眼,已经是正月初六了。志德和韩氏在初三的早晨就回镇上了,他们能在家里住上四天,已经非常难得了。文星一直喊着要回家,韩氏也呆不住,所以陈氏也没有强留他们。给他们带了几条肉,几大包炸好的丸子,果子等等。韩氏这次倒是没挑拣,全都拿着了。

    志明夫妻并没有走,而是一直住在家里。慧心初八成亲,家里正是忙的时候,朱氏就一直在家帮着忙活。

    这里的规矩,姑娘出嫁,娘家要头一天摆酒待客。正日子这天,只是送嫁而已。摆酒席的东西,有一些在年前就预备了,另外的还要再准备一些。薛氏和朱氏领着静雅和静涵,一起在里里外外的忙活着,静婉和静娴也在一旁帮忙。

    “大嫂,我看该炸的东西都差不多了,肉啥的年前也烀好了,明天早晨缓上就行。明天就找几个媳妇帮就成,炒菜啥的,咱俩就能弄。”朱氏一边在那洗着木耳,一边说道。

    “嗯,咱娘的意思就是自己家忙活,不用再请厨子了。你的手艺好,比那些大厨也不差,再加上几个帮忙的,也就够了。”薛氏正在那收拾白菜呢,这东北的冬天,本来就没有多少菜蔬,要办酒席,白菜啥的就是主角了。“静涵,你领着静婉和静娴扒点葱和蒜,明天得用不少呢,赶紧扒出来,到时候省得没有用的。”

    “知道了,娘。”静涵答应道。小姑就要出嫁了,静涵心里舍不得,她和小姑相处的极好,以后小姑成亲了,就不能常见面了。“娘,陶家为什么要正月里就成亲啊?再等几个月多好。”

    “你个小丫头,你懂什么?正月里,人的肚子里都有些油水,这样来吃酒席,就会省不少的菜。这陶家可是挺会算计的,就是不知道后天他们家的酒席怎么样?”薛氏也没抬头,手里忙活着,跟静涵解释了一下。

    静涵这才明白,原来是为了这个啊。小姑嫁到这样的一个家庭里,以后的日子会好过吗?小姑身子不好,性子有绵软,要是遇上个厉害的婆婆,可还真是够受的。静涵再次感叹古代女人的命运,竟然是这样的不由自主。过了年,自己已经九岁了,这里一般都是十四五岁的时候开始说亲,等到十六七的时候就成亲了。这样一算,离自己说亲也就剩下五六年了,以后自己命运又该是怎么样的呢?静涵感到了些许迷茫。

    “静涵姐姐,你怎么了?”静婉看静涵在那不动,就很奇怪的问道。

    静涵这才回神,笑了一下,“没啥,就是想着以后不能经常看见小姑了。”算了,想那么多干啥?以后的事以后再说,谁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的?静涵天性比较乐观,反正既来之则安之,首先还是自己家富起来,这样才能有更好的选择吧。“来,咱们赶紧的干完活,然后去陪小姑说会话。”说着,手里加快速度,赶紧的扒蒜。

    东屋,陈氏正在把慧心的嫁妆再仔细的看一遍,然后一样样的装进了箱子里。从慧心十岁开始,陈氏就开始给预备嫁妆,后来一直都是慢慢的往里添。年前又置办了不少,还有志祥带回来的一些好东西,再加上志新年前打猎的皮子也全都留下来了。这样,光是慧心的嫁妆,就有十六抬了,这可就不少了,一般人家的姑娘出嫁,嫁妆能有八抬到十抬就不错了。

    陈氏一边整理着东西,一边也是掉眼泪。女儿是娘的心头肉,如今女儿要出嫁了,这当娘的心里都难受的很。慧心从小身体弱,陈氏费了不少的心思,才算是把女儿养大。如今女儿就要出嫁了,也不知道以后日子能过的什么样,当娘的,恨不得女儿一辈子衣食无忧,夫妻和美才好。这陶家人看起来,恐怕没那么容易相处,慧心嫁过去了,会不会吃苦呢?陈氏忍不住在那胡思乱想。

    “娘,你这是咋了?”正好慧心过来,就看到母亲在那流泪。

    陈氏擦了一下眼睛,扯出一抹笑来。“没事,就是想起来你小时候的样子了。快,过来坐。”陈氏拉着女儿坐下。“你看看,这是咱家给你预备的嫁妆,总共十六抬,后天咱们风风光光的出嫁。慧心啊,以后你也得学着硬强些,该忍的忍,该争的就争,有的事上面也不用太让着。你只要记得,做媳妇的,只要是对丈夫一心一意,其余的,过得去就行。明白吗?”

第三十九章 慧心成亲

    正月初七的上午,一些和许家相处的不错的人,都来许家给慧心添妆。有的是一块尺头,有的是一对枕面,也有的是几个荷包,庄户人家,这就算是不错的了。当然,如果是新娘子的亲戚长辈,送的就要贵重些了,像是许老爷子的堂嫂,也就是慧心的伯母刘氏,就是送了一根银钗,虽说挺细,可毕竟也是值些钱的。

    慧心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坐在了东屋的炕上,不停的对着来人微笑,点头。

    “要说啊,咱们慧心长得可是真俊。从去年开始,这身子也好了,你看如今这气色,白里透红的样子,真是个可人疼的。陶家的小子,也算他有眼光,看上了咱们慧心。”刘氏拉着慧心的手,一个劲儿的赞叹道。

    陈氏今天自然是也在东屋坐着,陪来的人说话。一般来添妆的,都是些女人,所以老爷子就带着儿子们在东厢房里呆着。听堂嫂这么夸自己的女儿,心里也是高兴的。“嫂子,可别这么说,人家陶家,日子过得可是不错。再者,这庆年还有一身的好医术,人家能看上咱们慧心,也是慧心的福气。”

    旁边的人也在议论着这婚事,这时门外面突然有个声音传进来。“二姑,我爹和我娘来了。”

    陈氏一听这声音,就赶紧的下地,往外走。出了门,就看见院子里站着几个人。中间的一男一女,看起来岁数也不小了,男的比陈氏要大上五六岁,女的也比陈氏大。两边是两个男子,也就是三十四五岁的年纪,长得很像,一看就是两兄弟。后面还跟着两个女人,还有三个孩子。“二哥,二嫂,小顺,小福,你们怎么来了?”陈氏有些惊讶,自己的兄长,已经有多少年不来往了,怎么会这个时候来呢?不过再惊讶,也得让人家进屋不是?“快,赶紧进屋。”说着,就上前扶住了自己的哥哥。

    那老头,正是陈氏的二哥,他看着陈氏,有点激动。“二妹啊,我们是听人家说,你家的慧心要出嫁了。慧心是最小的,咋地也得来看看,这才来的。”老爷子一边走,一边说着。“我是当舅舅的,外甥女出嫁,咋地也得到场不是?”

    “二哥,你这岁数也不小了,何苦来这一趟?让小顺他们来就是了。”陈氏扶着哥哥,往屋里走。进了屋,赶紧的让哥嫂上了炕,然后才给众人介绍。“这是我娘家的哥哥和嫂子。”众人这才恍然。

    旁边的陈天顺和陈天福领着各自妻子和孩子,也都找地方坐下,大家在一起说话。静涵她们本来是在厨房那边帮忙的,听到了外面有声音,就出去看看。这会儿知道了是舅爷爷来了,就赶紧的跑到东厢去告诉许老爷子。许老爷子一听是自己的舅兄来了,赶紧带着儿子们来到了上房的东屋。

    东屋里,陈氏看着哥嫂带来的那三个孩子,两个女孩,一个男孩,女孩儿的年纪跟静涵静婉她们差不多。“二哥,这几个孩子,哪个是小顺的啊?”

    旁边的陈天顺赶紧说道,“二姑,这个大的女娃和那男娃是我的,另一个女娃是小福的。”然后就跟孩子们说道,“快点,这是你们的姑奶奶,还不赶紧给你们姑奶奶磕头?”

    正好这个时候许老爷子也进来了,陈天顺就说,“还有你们的姑爷爷,一块给磕头吧。”

    三个孩子来到前面,给许老爷子和陈氏跪下,磕了三个头。“姑爷爷,姑奶奶好。”

    “好好好,快起来,好孩子。”陈氏赶紧让他们起来,然后从兜里掏出几个红包来,分给三个孩子。这红包,本来是预备着人家来接亲的时候,好给那些个吹鼓手什么的。多亏昨天就把红包给包好了,没想到今天先用上了。这些小辈的孩子,都是头一回见面,哪里好意思不给点啥?

    三个孩子拿着红包,都挺高兴的,赶紧收了起来。陈氏赶紧的叫静涵她们进来,领着这三个孩子出去玩。“静涵,好好的看着你这些弟弟妹妹,带他们去吃点好吃的。”

    静涵答应了一声,就带着三个小孩出去了。一边走,心里还有些嘀咕,以前并没有听说奶奶的娘家还有谁有来往的,这回是怎么了,竟然来了?其实挺奇怪的,不光是奶奶的娘家不来往,就连母亲薛氏也从来不提娘家的事情。要是别人家,过年的时候,怎么也得回娘家去住两天,可是静涵就愣是没听到母亲说回娘家的事情,也不知道这都是怎么回事。这个抽空还真得问问大哥,看看他知不知道。

    静涵看着眼前的这三个小孩,那个大点的女孩跟自己的年龄差不多。长得倒还行,就是黑了点,一双大眼睛倒也挺灵动的。“不知道应该叫你姐姐还是妹妹,我今年九岁了,你呢?”静涵先问问人家的年龄。今天静雅在厨房那边帮忙,薛氏说静雅今年十一了,是该学学厨房里的活计,所以让她再那边打下手,而静涵则是带着静婉和静娴两个打杂,帮着跑个腿啥的。

    “姐姐,我叫丽华,今年八岁了,这是我的弟弟,叫天宝,今年六岁。那个是二叔家的弟妹妹,叫丽珠,今年七岁。”这个叫丽华的,倒是挺机灵,赶紧的把三个人的名字和年纪全都说了出来。

    静涵点点头,“我叫静涵,这个是三叔家的静婉,今年也九岁,那个是静娴,今年六岁,也不用非得叫姐姐妹妹的,不如直接叫名字更亲切些。”虽然不知道为啥奶娘和陈家来往的少,不过人家既然来了,也得好好地招待着。静涵领着几个人回到了自己的屋子,然后找出来过年时置办的瓜子和糖果,“来,咱们今天也不干什么,就在这吃东西。丽华,丽珠,你们都上炕来,这炕热乎。”

    今天文翰领着弟弟们都去借桌椅盘碗之类的了,庄稼院办喜事,一般都要出去借东西,要不然谁家有那么多的家什啊?许家在村子里人缘还算不错,估计今天得有不少人来喝喜酒,所以得多预备几桌。

    到了申时初的时候,外面传来了吹吹打打的声音,这是陶家迎亲的人来了。志新和志明兄弟几个赶紧的出去迎接,这些小孩子们还有帮忙的人,以及村子里的人都来看热闹。

    许家门口,陶庆年一身新衣,胸前系了一朵大红花,骑着一匹枣红马,马的脑袋长也系着红花。这陶庆年本来长得就很好,再这么一打扮,更是显得温文儒雅,清朗俊秀。

    迎亲的人既然到了,许家人就全都出来。志新上前牵住了马的缰绳,老爷子给陶庆年的腰里塞上了一个红包,这时,陶庆年才从马上下来。新郎官下马,这许家的酒席也就要正式的开始了。志新兄弟几个赶紧的领着陶庆年来到了东厢房,早就给迎亲的人准备好了酒席,这边也从村子里找了几个能说会道的人来陪客,大家一起坐下吃酒。

    陶家这边迎亲的,有媒婆,还有两个迎亲婆子,另外还有两个是陶庆年的同辈,当然也少不了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当做压轿的金童玉女了。除了这几个人,还有外面的吹鼓手,所以许家准备了三桌酒席,来招待迎亲的人。大家全都坐在桌边,帮忙的媳妇们把酒菜一样样的端上来,志新举起酒杯,敬陶家迎亲的人,“来,大家也都辛苦了,许家也没什么好招待的,略备薄酒,还请几位莫要嫌寒酸。”这个时候,他作为长兄,是必须先开口的。

    陶家的那些人也都举起了酒杯,大家一起喝了一杯。志祥也在屋里陪着陶家人,而志明和志德则是在外面陪着村里的客人。这酒席开了之后,村子里来喝喜酒的人就陆陆续续的来了。一般并不是人全都来了再开席,而是差不多能开一桌,就让人家坐下吃酒,要不然家里是没有那么多的地方的。

    这顿酒席,从申时初开始,一直会吃到酉时末,村子里的客人,这一波走了,下一拨来。厨房里炒菜的和帮忙的媳妇们是最后才能吃的。等村子里的人走的差不多了,薛氏领着所有帮忙的人一起吃了饭。韩氏和志德是早晨回来的,今天韩氏还行,一直在厨房里帮忙,干这干那的,到也没嫌累什么的。这会儿大家全都坐下,薛氏赶紧的向来帮忙的媳妇们道谢,“谢谢几位姐妹了,以后谁家有事,尽管吱声。”

    子轩的娘在一旁就笑了,“嫂子,你这话就见外了,咱们村子里,谁家有事你们不去的?你家难得有一回喜事,我们还能不来?嫂子可不要再说这些了,咱们一个村住着,哪里还用这么外道?”旁边的那些个媳妇们也全都说是,大家一起说说笑笑的吃了饭。

    酒席吃过,帮忙的媳妇们又帮着把碗盘啥的全都收拾下去,这才各自回家。薛氏妯娌几个自然是不能歇着的,还要预备明天早晨送亲的吃食呢。

第四十章 出嫁

    这一晚的许家,注定是个不眠夜了,收拾好东西之后,薛氏领着弟媳妇又开始包饺子了。幸亏肉馅是早就剁好的,只要剁点菜就行了,而陈家的两个媳妇自然也不好意思在那干坐着,就全都过来帮忙。

    慧心今晚上什么也不能干,只要养足精神就好了,所以早早的就被送回西屋睡觉去了。而陶家迎亲的人,今天晚上是要住在陶家的,自然是把他们安排到志新他们住的东厢去了。剩下的自己家人,就在其余的屋子挤挤将就一晚上。

    上房东屋里,灯火通明,所有的女人们都在那包着饺子,一边笑呵呵的聊着天。陈氏和她的二嫂两个,也都没闲着,一边包着饺子,一边聊天。“二嫂,大哥他们有信儿吗?”

    “没有,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唉,当初咱娘一走,大哥就卖了家里的地,然后带着他们那一股全都走了。”陈氏的二嫂摇头说着。“二妹啊,当年是你二哥对不住你,如今他也想明白了,你可别怪他。”

    陈氏笑了,“二嫂,这都多少年的事了,还想那些干什么?如今我这过得也还好,就不想了。咱们都这么大的年纪了,以前那点磕磕碰碰的,就全都忘了吧。”陈氏看了一眼两个侄媳妇,“二嫂,你家这两个媳妇都挺不错的,看样子也能干。好好的和媳妇们相处,可别像咱娘似的,成天的难为人家。”

    陈氏的二嫂点点头,“是啊,我对她们还好,倒是不像咱娘那时候,成天对我们不是打就是骂的。好了,不说这些了,今天是慧心大喜的日子,不说这些扫兴的话。赶紧的包好了饺子,咱们也都歇会儿,明个还得早起送嫁呢。”

    大家忙活到了亥时中,这才算是包完了饺子。整整的八盖帘饺子,全都拿到外面冻着,明天早晨直接下锅煮上就行了。忙活完这些,大家都各自去休息了,明天早晨还得忙呢。

    初八一早,静涵早早的就醒了。今天家里忙,恐怕没空管她们,所以静涵起来之后,就出去打了一盆水回来。然后就和静雅两个,帮着静婉、静娴还有丽华、丽珠她们几个一起梳洗,好在静和是跟着韩氏一起的,不用静涵操心。总算把一干小丫头全部都打扮好了,一个个的全都水灵灵的,看着就让人心情好。“好了,咱们去小姑姑那屋看看吧,估计小姑姑也梳妆好了。”

    几个小丫头就跑到了慧心的屋子里,果然,慧心已经梳妆完毕。身上穿着大红的嫁衣,更是衬得慧心雪肤玉貌,娇艳无比。静涵心中暗叹,小姑姑长得果然是够美,难怪陶大夫无论如何也要娶到小姑姑。

    这时,厨房那边已经煮好了饺子,所有的人全都去吃饺子了。陶家迎亲的人,还是安排在东厢房里面吃东西。薛氏招呼着大家伙都使劲吃,这送嫁是不能空着肚子的。

    等到辰时中,外面的吹鼓手就开始吹吹打打了。陶庆年来到了东屋,那边也有薛氏和朱氏把慧心扶到了东屋来,然后两个人给许老爷子和老太太磕了头,拜别父母。之后志新就背起慧心,送到了迎亲的车轿之上。陶庆年也从屋里出来,上了马,骑马在院子里转了一圈,然后再次下马拜别许家老两口,这才出门往外走。

    抬嫁妆的人,都是许家这边请的村里面的小伙子,也不是一路抬到陶家,只是抬到车上就行。嫁妆的车子在前面,吹鼓手在中间,然后才是新郎官和新娘子的车轿。最后,是娘家送嫁的人。

    今天去送嫁的,是志新三兄弟和妻子,另外还有陈天顺和陈天福夫妻,他们坐在一辆马车上面,跟在最后面。

    陈氏看着送亲的队伍开始走了,就赶紧让老爷子端起慧心梳妆的水盆,把里面的水泼到了刚才车轿停的地方,这就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了。看着送亲的队伍远去,陈氏的心里就跟空了一块似的。

    送亲的都走了,家里人开始收拾东西,要把昨天借来的桌椅碗盘全都收拾好了给人家送回去。这还有规矩,就是不能空着碗盘往回送,里面要放上些瓜子糖果,或是一些好的剩菜之类的,这才行。陈氏赶紧的把该给人家的东西分好,然后文翰他们就开始挨家的往回送东西。

    众人忙了一头午,才算是把这些全都送回去。等到午时末,送亲的人也都回来了,陈氏就忍不住问那边都是什么样。

    “娘,他们陶家还真是,那菜还赶不上咱家的呢。量也少,每一盘里都浅浅的一点,到最后盘子全都是空的。慧心他们的新房,里面也没有多少的家具,铺盖也只给做了两铺两盖。”朱氏一回来,就忍不住说了起来。韩氏和志德一家根本没回来,他们直接回家了。

    陈氏一听,就有些担心,“唉,我就是担心这个。可是慧心就是看好了,咱们也不好强拧着。”女儿的婚事,一直是陈氏最挂心的。

    薛氏看婆婆这个样子,忍不住劝道,“娘,你也别担心了,咱们给的嫁妆,别说是在村里,就是在镇上,也是数得着的。今天去贺喜的那些人,一看咱们慧心的嫁妆,那全都赞不绝口,一个个的都说咱们家肯花钱,新娘子有面子。”薛氏这是宽婆婆的心。不过也的确,慧心的嫁妆,不说是别的,光是志祥带回来的那些东西,还有志新给特意添得那些皮毛,就得值不少银子,一般的人家,根本就拿不出来。“娘,你就放心吧,有这些嫁妆撑腰,凉他们也不敢小瞧了慧心。更何况,咱们还给慧心了不少的银子压箱底呢。”

    慧心出嫁,陶庆年送来的那三十两还剩十两,陈氏全都给慧心带走了。另外陈氏又给带了十两,薛氏她们妯娌三个也凑了十两,这样子,光是压箱底的银子,就有三十两了,这可不是小数目,慧心以后不会难过的。

    “唉,这慧心的性子绵软,也不知道能不能压得住。”陈氏摇头,叹了口气。“行了,不说这些,咱们这也累了好几天,该歇歇了。美林啊,你和英子都去歇着吧,家里也没啥事。还有不少的剩菜和饺子,一会儿我就把饭热了。”

    薛氏和朱氏也实在是有些累了,没多说什么,就各自回屋休息去了。陈氏和娘家哥嫂还有侄儿、侄媳妇一起在那唠嗑。

    陈氏的二哥说道,“二妹,这慧心也成了亲,我们明天就回去,不在这多呆了。以后咱们多来往,当年的那些事情,是哥哥不好,你也别怪哥哥。”

    陈氏笑了,“二哥,咱们是亲兄妹,说那些干什么?都这么大的岁数了,还想那些干啥?好好的过日子,多享点福就是了。二哥,回去以后,好好的对待嫂子,二嫂是个好人。当初你非得听咱娘的,成天欺负二嫂,现在怎么样,能陪着你的,还是自己的老伴儿。”陈氏语重心长的劝着。

    “哎,知道了,这些年我的脾气改多了,不信你问你二嫂,我们好多年没吵嘴了。”陈氏的二哥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

    第二天,陈氏的哥嫂带着孩子们走了,陈氏给他们带了不少的东西。虽说许家如今过得也不算太富裕,可是看样子总比陈家要好些。再说,这也是实在的亲戚,哪好让人家空手回去?对于这些,老爷子倒是啥也没说,家里的事情,他全都听陈氏的。

    送走了舅爷爷,静涵就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了,跑到奶奶的跟前,“奶,为什么舅爷爷他们不经常来啊?”

    陈氏看了看眼前这些孩子,就笑了一下。“也没啥,当初我爹去世的早,留下我娘和我们兄妹四个,我是最小的。那时候家里艰难,就靠着两个哥哥干活挣钱。然后他们就每天都说我和大姐是白吃饱,白眼狼,赔钱货,还经常打我们。那时候,我娘也是每天愁着日子过不下去,所以并不管两个哥哥,有的时候还帮着他们。后来,为了给两个哥哥说亲,就把我大姐给卖到人家去做妾,而我,也被嫁给了你们的爷爷。”陈氏从来都没有说起以前的事情,这一说出来,就连志新他们都惊讶不已。

    “娘,你怎么从来都没说过啊?”志新和两个弟弟都看着母亲。

    “这有啥好说的?当时你们的爹曾经娶了个媳妇,可是身子不好,死了。我娘就是为了许家给的聘礼多,这填房的聘礼,要比正常娶媳妇的多两倍呢,就这么把我嫁到了许家。好在你们爹还是挺好的,这些年,我也没吃什么苦头。”老太太说起了当年的事情来。“要不人家说,这女人啊,做姑娘的时候享福算不得享福,出嫁了享福才是真的享福呢。这些年,咱家的日子虽说是过得差了些,可是你爹对我,那是言听计从的,娘这辈子知足。”老太太含笑看着许老爷子。

第四十一章 慧心回门

    陈氏今天说出来的这些话,真的是让大家听震惊的,没想到原来老爷子之前还有妻子,陈氏竟然是人家的填房。志新三兄弟,都是有些莫名其妙,“爹,娘,怎么从来没听你们说过啊?”

    老爷子笑了一下,“这有啥好说的?她当初也没能留下个孩子,你们都是我和你娘亲生的。你娘是个好性子的,从来也没计较过什么,我们也用不着再提以前的事。每年清明,咱们去上坟的时候,不是有个单独的坟堆吗?也没有碑,那就是她的坟,等我和你娘死了,就埋在她的旁边好了。”

    “呸,说什么死不死的?咱们还得好好地活着,看看重孙子呢。”老太太笑着拍了老爷子一下,然后看着儿子们说道,“行了,也不用太记着这些,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这慧心也出嫁了,老五是不是该去京城了啊?今年的恩科在几月?”老太太看着志祥。

    “娘,会试在二月末,我已经跟朋友商量好了,过了十五就走,到京城怎么也得十来天的时间,这样在京城里还能歇一阵子,省得水土不服。我们一共有四个人,到时候住在朋友的家里就行,也不用住客栈,娘就不用操心了。”志祥办事非常的稳妥,早就把事情都安排好了。

    陈氏点点头,“行,这样也好,有作伴的娘也放心。”

    这边志明上前来,“娘,我们等明天慧心回了门,也该回县城了。这离开了十多天,家里都是请邻居帮着照料,该回去了。十五我们就不陪爹娘过了,爹娘多保重。”他是个大夫,虽说过年都会放几天假,可是这人生病总是不论时候的,所以医馆里并不像别的买卖,能够放到正月十六。这几天本来就应该回去的,一直等到慧心成了亲。

    老爷子和陈氏都点头同意,“行了,你们能回来陪我们这么些天,也是不错了。你们都还有事,也不能总在家里陪着,爹娘不是那不讲理的,总得顾着你们的家才是。”陈氏一听儿子要走,就出去给张罗东西去了。她这个人,小的时候在家里受气,等自己有了孩子,就分外的疼孩子。所以每次孩子们回来,即便家里没啥好的,也要给他们带些东西回去。更不用说今年家里还不错,慧心成亲还剩下不少的好东西,就赶紧的分出来一些给儿子。

    正月初十这天,家里又开始忙活了,薛氏和朱氏两个做了不少的好菜,就等着慧心回来。从辰时末的开始,静涵和文翰他们就在外面等着,看小姑姑什么时候回来。

    远远地,看见一辆马车过来,慢慢的近了,才看见马车上的人正是小姑夫,陶庆年。孩子们赶紧的迎了上去,一个个的围着叫小姑夫。

    陶庆年听着孩子们这么叫他,那乐得,嘴都合不上了。赶紧的回身掀开车门的棉帘子,扶着慧心下来,然后又从马车上拿出一包糖果来,分给孩子们。“来,这是姑父给你们预备的,拿着吃去吧。”

    文翰领着弟弟妹妹们接了糖果包,然后静涵扯着小姑姑就往屋里走。这会儿功夫,屋里也听到了动静,陈氏和老爷子都出来了。“慧心,庆年,你们回来了,快,进屋,外面冷。”陈氏看着女儿的样子,气色还不错,应该是在陶家还好。心中也是略微的放下了些,拉着女儿的手,赶紧的进了屋。

    慧心和庆年都被让到了炕头坐着,新姑爷头一次上门,这可是要好好的款待的。静涵和静雅两个,忙着往上端点心,茶水。“小姑父,你喝水,这还有点心,随便吃点。”

    陶庆年赶紧的道谢,他这初来咋到的,拘束的很,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放了。想起来自己还带来不少的礼物,又赶紧出去拿了回来,送到老两口的跟前。“爹,娘,我这也不知道二老喜欢什么,您二老也别怪我。”

    陶庆年带来的,也无非是些点心,茶叶,两块尺头,一小坛酒,这些东西,作为回门礼来说,也就不算少了。

    陈氏赶紧的说道,“你们这刚成家,哪里有什么闲钱,不用给我们买什么。只要你和慧心好好的过日子,我们这当老的心里比啥都高兴。庆年啊,我们慧心在家没太干什么活,到了你们家,你就多教着点。你爹娘哪里,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多指点着慧心。家和万事兴,只有家里好好的,你在外面才能安心不是?”陈氏还是放心不下慧心,所以话里话外的就点陶庆年。

    这陶庆年也是个聪明的,知道丈母娘这是让自己多护着点媳妇。“娘,你放心吧,慧心嫁给了我,我定然不会叫她受委屈的。这我们成亲,娘给慧心预备了那么厚的嫁妆,我心里也是感激的很呢。成亲那天,所有去贺喜的宾客,就没有不夸的。都说咱家人心好,拿女儿为重,慧心的嫁妆,可是镇上的头一份呢。”说起这个来,陶庆年是真心感激许家的。当初自己家弄出那么多的乱子来,人家不仅愿意把慧心嫁过去,还送了那样多的嫁妆和压箱银子,这是陶庆年始料不及的。他心中感激许家,自然对慧心更加的怜惜。

    静涵在一边看着,小姑姑的脸上,一直笑容不断,应该是真的很开心。看着小姑姑这个样子,静涵也是为她高兴,能有一个真心疼爱她的人,比什么都重要。回头看了一下静雅,自己的姐姐今年也十一了,再过几年,就该姐姐出嫁了吧?其实静雅长得和慧心真的有几分相像呢,也是个美人胚子,将来恐怕不会比小姑姑差吧?也不知道什么人能够有这福气,娶到姐姐这么贤惠的女子。一时间,静涵就在那瞎寻思了。

    静雅一看静涵在那发呆,就拽了静涵一下,“走,咱们出去看看娘和三婶忙不忙,去帮把手。”

    静涵回神,就赶紧和姐姐去厨房了。

    这回门不用请亲朋好友,只是自己家人,所以也就不用做很多的菜,预备两桌的也就行了。再加上慧心成亲时还剩下一些菜,也就没那么忙。用不了多长的时间,所有的菜就预备好了。“静涵,问问你奶奶,什么时候开席,这回门也有规矩,要在太阳落山之前回去。咱们就别太晚了。”

    静涵答应一声,然后就跑回了屋里,跟陈氏说菜好了。陈氏就让赶紧的把酒席摆上,姑娘回门,是不能在娘家带时间太长的,要不然婆家就会不愿意。这大正月的,天也不算长,下午申时末就黑天了,赶紧的吃完让他们回去得了。镇上离着也近,什么时候有空再回来也就是了。

    这样,文翰他们就赶紧的放上桌子,然后帮着往上端菜,没多会儿全都摆好了,大家全都坐在桌边。老爷子开口说道,“今天是咱家慧心和庆年回门的好日子,能喝酒的就喝点,咱们好好地热闹一下。”说完了,就夹了一块肉放到了庆年的碗里。“庆年啊,你是许家的女婿,女婿是半子,咱们可是一家人,不用外道,该怎么吃就怎么吃。敞开了喝酒吃菜,听到没有?”

    陶庆年点点头,“哎,爹放心,庆年不会装假的。”说着,倒是先给慧心夹了一些菜过去,慧心看他这样,脸一下子红了,低头捧着碗吃饭。

    许家人一看这样子,都是高兴地很,慧心过得好,大家也能放心了。老爷子让志新三兄弟一起陪着庆年喝酒,又嘱咐了一句,不能使劲灌,呆会儿他们还要回去的。不过话虽这么说,兄弟三个敬妹婿酒,这陶庆年哪里敢不喝,一来二去的,还能喝的少了吗?好在这东北的男人,酒量都还不错,陶庆年还算没喝醉。

    一顿饭从午时开始吃,到了未时中,才算是吃完。当然,这些小孩子是不算的,他们早早的就吃完了饭,然后跑出去玩了。今年的天气还是有些冷的,外面到处都是雪,孩子们拉着爬犁,找地方放爬犁坡去了。

    静涵也很爱玩这个放爬犁坡,所以就穿上厚棉袄,跟着哥哥们一起出去玩了。爬犁,是东北冬天的一种代步工具,一般是用木头做的,有一些爬犁比较大,用来拉东西,可以用马拉着。还有一种是小的,前面拴根绳子,人拉着走。静涵他们放爬犁坡的,就是这种小的。家里有好几个爬犁,他们全都拽了出去,然后找一个有坡度的地方,拉到坡上,大家坐在爬犁上,前面的那个人一使劲,爬犁就开始往下滑了。

    这爬犁往下滑的过程,最是惊险刺激,前面的那个,要控制好方向,要不然就会跑到沟里或是雪堆里去了。文翰和文成比较大,一般都是他们两个在前面控制方向。

    这段斜坡是村子里放爬犁坡最好的地方了,有不少的孩子也都在这里,所以经常是大家的爬犁排成了一排,然后一起呼啸而下。如果有哪一个方向没控制好,结果就是后面的很容易跟着一起进了雪地里。孩子们也不恼,哈哈一笑之后,继续拉着爬犁往上面走。

第四十二章 苦命的母亲

    慧心夫妻在吃过了中午饭之后,就离开回镇上了。临走的时候,陈氏还有薛氏和朱氏都给慧心带了些东西,慧心推拒着不要,最后还是薛氏给硬塞到了车上。陈氏看着女儿女婿离去的背影,忍不住又落泪了。薛氏妯娌两个赶紧的劝着,这才好了。

    正月十一,志明领着妻子和女儿也走了,陈氏免不了把家里剩下的一些肉啊菜的,给他们带了不少去。朱氏也不推辞,全都拿着。他们离家十来天,回去啥都没有,县里的买卖一般也还没开门,拿些菜回去,至少今晚上不用愁了。

    这一个个的都送走了,家里就清净多了。正月里不让动针线,所以静雅也就没机会做这做那的,跟着静涵一起,成天的跑到邻居家里玩。当然去的最多的,就是林家。

    林家的老大就是林子轩了,他这阵子也是成天的跟文翰他们在一起,学堂还没开呢,他们只能在家里看书,或是出去玩一会儿。而静涵和静雅则是去找玉梅,再加上附近刘家的小秀,赵家的晓娟。几个女孩在一起,每天不是玩嘎拉哈,就是翻绳等,时间长了也就腻了。

    正月里,本来就是个走亲串友的时候,可是薛氏从来就不提领他们去姥娘家的话。静涵有些奇怪,抽了个空,就问薛氏,“娘,你怎么不带我们回姥娘家啊?”

    薛氏看了一眼静涵,“今天怎么想起来问这个了?”

    “玉梅说,这几天她娘要领着他们回姥娘家里去,我们这几天不用去找她玩了。娘,咱们有空,也去姥娘家呗。”静涵倚在母亲的身边,说着。

    薛氏叹了一口气,说道,“静涵,咱们没地方回去。”

    “啥?娘,我不懂。”静涵一愣,什么意思啊?

    “我娘死的早,我爹,也就是你姥爷就另娶了一个,还带着两个孩子来的。他们对我不好,家里的活都让我干,人家说有后娘就有后爹,这话一点也没错。我爹也不管我,整天的喝酒赌钱。后来我的继母要把我卖了,我半夜里偷偷跑出来的。后来才遇到了你爹,他救了我,我就嫁给他了。所以我没有娘家,你们也回不了姥娘家。”薛氏说着,忍不住就掉下了眼泪。

    静涵哪里想到,自己不过是随便问问,竟然问出来这样的事情来。赶紧搂着母亲,“娘,你别哭,都是静涵不好,静涵不该问娘的。娘,你还有我们呢,娘不哭。”

    以前一直觉得,母亲和奶奶人都非常好,对人和气,而且婆媳之间相处的就跟亲母女似的。没想到,两个人竟然都是苦命人。原来这世间,并不是自己看到的这样美好,或许自己家,在这里也算是个特殊的了。

    薛氏哭了一会儿,也就停了,搂着静涵,慢慢地说着。“静涵,你的性子活泼,跟个男孩子似的,我和你奶奶也没太管你。就是觉得,我们当年在家的时候,都是受尽了委屈的,如今孩子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随着性子来就好。而且女孩泼辣些,以后也不吃亏。你以后还是一样,想怎么都好,不过也稍微的学点东西。你要知道,女人这一辈子不容易,上面要伺候公婆,中间是自己的丈夫,下面还有儿女。都说娶妻娶妻,吃饭穿衣。人家娶个媳妇,可不就是为了吃口热饭,穿件新衣么?咱们不能像男人那样出去挣钱,好歹也得把家里顶起来不是?”薛氏一点点的劝着女儿,她知道女儿的性子,是个闲不住的。可是如今静涵也九岁了,自己九岁的时候,可是啥都会的。静雅性子温婉柔顺,也不太用薛氏操心,反倒是这个小女儿,一天的就跟个野小子差不多。所以今天正好借这个机会,薛氏也好好的跟女儿说说。

    静涵听了母亲的话,知道母亲也是担心自己,“娘,你放心吧,女儿明白娘的意思。以后不忙的时候,女儿就跟着娘和姐姐一起学针线,学做饭,定然不叫母亲丢脸就是了。”她刚开始来到这里的时候,也是想着要文静一点,装装样子。可是后来知道了原主的性子,加上她本来也就不是个闲得住的,所以没几天就原形毕露了。如今母亲这样说,自己也的确是该改改了,要不然,这假小子的名声可真就坐实了呢。

    薛氏听了静涵的话,就笑了。“你啊,还不忙的时候,也没看见你哪天不忙?好了,娘也就是这么一说,你毕竟还小,也不着急,过几年,你渐渐地大了也就能稳当了。慢慢来吧,娘也不强求什么,只要我的女儿能够健健康康的就好。”薛氏搂着静涵,母女俩在那絮叨着。

    静雅刚刚在奶奶那屋里,陪奶奶说话呢,这会儿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就看到了母亲和小妹搂在一起,不禁有些纳闷了,“娘,静涵,你们俩这是干啥呢?娘,你哭过了?”静雅看见薛氏的眼睛有些红,就说道:“静涵,你又干啥惹咱娘了?”

    薛氏笑了,“没有,静涵没惹我,我就是一时伤心,才掉了两滴眼泪,这又让你看见了。来,过来陪娘唠会儿,咱们娘们这阵子也忙得很,连在一起说会话的时间也没有。”薛氏说着,就拉着静雅,让她也上炕来。

    母女三个,坐在炕头上,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天。“静雅,你今年也十一了。用不了几年,家里就该给你说亲,你这两年跟娘多学着点家里家外的活计。你的针线是不错了,可是这烧火做饭的,就差了些,以后要多学。”

    静雅点点头,“娘,我知道。”母亲这样说,也是为了自己好,静雅哪里会不明白的。

    “你们姐妹两个,性子是完全不一样,也不知道是怎么长的。娘也就你们这两个女儿,自然是想着你们能过得好。咱们庄户人家,也不想着你们能嫁个大富大贵的人家去,那样烦心的事情更多。咱们就找个小门小户的,一家人和和美美的过日子,才是最好的。”薛氏说出了对女儿们婚事的期许。“娘也不求你们会多少东西,炕上一把剪子,锅台上一把铲子,这两样能拿的起来就行。剩下的,你们爱怎么着,娘倒是也不管。”

    静涵和静雅全都倚在母亲的身边,静雅低声的说着,“娘,我们会好好学的,不会辜负了娘的心意。”静涵在另一边也点头。

    “好了,你们姐妹俩在这吧,也该做饭了。你奶这几天也累着了,我去做饭去。”薛氏看看外面,天色不早了,就赶紧的出去烧火做饭,静涵两姐妹赶紧的下地帮忙去了。

    时间过得飞快,外面的天气也越来越暖和了,一转眼,二月已经过了一大半。这天,志新正在家里劈柴禾呢,外面进来了一个人。志新一看,是村子里的村长。“周叔,您今天怎么有空了,快,屋里坐。”

    志新领着村长进了屋,正好老爷子今天也在家,村长坐下来,跟志新父子俩在那说话。“志新啊,我今天来,是跟你们说一声,最近这阵子,咱们村里的男人,得挨家的上山去看着咱们的参场子。”周村长说道。

    “周老弟,这是咋了?不是有看参的人吗?咋还用村里人轮班呢?”许老爷子有点不解。

    “唉,老哥,这事吧,也就是巧了。咱们看参的那个老刘头,今年过年死在山上了。这大过年的,谁也没到山上去,等有人去的时候,这老家伙早就死透了,连耳朵和鼻子都让耗子给咬没了。我们这不是想着把他的后事处理一下,可这山上也不能没人管啊?眼瞅着就要开春了,这往后,可就怕有人进去祸害棒槌了呢。”周村长叹了口气,谁也没想到,这个老家伙竟然就这么死了。

    “这是咋说的?怎么还能出这么个事呢?老刘头也是,成天的喝酒,他有可能就是喝死的。”老爷子也叹了口气,“成,那就轮着来吧,谁叫这老刘头突然没有了呢?他这一年也有不少的看参钱,可惜都喝酒了。”

    “行,那就这么办吧,也是真的没办法。等过一阵子,看看能不能找到人吧。看参这活儿,一般人根本就不愿意干,虽说一年也有些银子,可是谁愿意一年到头的在山上蹲着啊?”周村长摇摇头,起身往外走了。

    志新赶紧的出去送他。“叔,你慢走,等你排好了人,就告诉我,这是咱们村里的大事,谁也不能推的。”

    村长摆摆手,也没再说什么,直接走了。

    到了晚上的时候,老爷子和志新说了村长来的事情,然后志新就说这几天得把家里的柴禾多劈一些,省得他上了山,家里还得老爷子劈柴。

    静涵一听原来看参人死了,就问道,“爹,咱这看参一年能挣多少钱啊?”

    志新想了一下,“嗯,这看参是每年一丈棒槌要五文钱。咱们村子大概得有一百来户,每户按三年六十丈算的话,就是六千来丈。这样一算,大概就是三十两银子。怎么了,静涵,你想说什么?”

第四十三章 志明出事

    静涵一听,“这三十两银子算起来可不是小数目了,为什么还找不到看参的人呢?”

    志新和老爷子听了全都笑了,“静涵啊,要不说你是个小丫头,啥都不懂呢。虽说这三十两不少,可是要成年的呆在山上,吃的用的也都不少,到最后也剩不下什么的。所以根本就没人愿意上山看参。一般去看参的,都是一些孤老头子,啥挂念也没有的人。”

    静涵听了,点点头,“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陈氏看她那个样子,也是觉得好笑。“你看咱家静涵,就像个小大人似的。什么东西都要问问。这看参可不是个容易的活,每天晚上都要出去遛遛,小心有人去偷人参。再者,住在山上,就那么一个人,有的时候还有老虎啊,狼啊,或是熊瞎子啥的,可危险着呢。”

    静涵明白陈氏说的是真的,再者个年代里,野生动物还是比较多的。老虎啊什么的还不少,有的时候,真可能遇上。

    关于看参的话题也就算是告一段落了,大家各自回去去睡觉了。

    村子里商量好了,三个人一组,轮班上山看参,每个组看五天。现在不上去也没事,北方暖和的晚,如今还没化冻呢,棒槌地里全是冰雪覆盖着。村里商量,等到过了清明,就得上山了。

    这天是二月二十了,离着清明还有半个月,志新在家锉锯,准备要上山去捡些木头,好做棚用。薛氏也没啥事,就跟陈氏在屋里做衣服,这过了清明,就该要脱棉衣,家里人的衣服又该换一茬了。大人们还好些,旧年的衣服还能将就着,孩子们就不行了,去年秋天的衣服有的已经小了,还得另做。农家孩子,都是小的捡着大的衣服穿,但是大的孩子就得再做新衣服了。文翰和文成都在念书,不好让他们穿的太破旧了,所以陈氏打算给两个大点的做新衣服,然后再把他们穿小的给文宣和文昌穿。

    陈氏找出了慧心在家时的旧衣服,准备改了给静雅和静涵穿,慧心有些衣服还是挺新的。“美林啊,你看看这件衣服是不是不用改啊?这是慧心十三岁的时候穿的,我看着给静雅穿,也大不了多少,再改的话,明年又不能穿了。”陈氏拿着一件衣服问道。

    “娘,我看也不用改,咱们静雅的个子比慧心当初能高些,这件秋天穿就能正好了。“薛氏看了看这衣服,还是八成新呢。

    “成,那就不改,直接给静雅穿就是了。那咱们是不是的给静涵改一件啊?静涵这丫头,以前总是捡文翰的衣服穿,弄的跟个假小子似的。”陈氏在一堆旧衣服里翻找着,想找出一件好点的给静涵改改。“就这件吧,颜色还行,没太掉。”

    薛氏看了看,是一件玫红色的夹衣,“行,这件好,静涵也大了,不好再穿着哥哥们的衣服了。”

    婆媳两个定下来要用这件衣服给静涵改改,于是薛氏就开始拆线,把一些要改动的地方拆开。

    两个人正忙活这呢,外面一阵响动,薛氏赶紧起身去看,“英子,你这是怎么了?咋弄的这个样子?静婉,静娴,你俩这是咋了,哭成这个模样?”薛氏一看是朱氏和两个孩子,好像是很狼狈的样子。“赶紧进屋,快。”

    朱氏跟着薛氏进了屋,一看见陈氏,就哭道,“娘,不好了,志明被衙门的人给抓起来了。”说着就哭了起来。

    陈氏和薛氏全都愣了,“这是咋了?志明好好的怎么会被抓起来呢?英子啊,你慢慢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氏缓了一下,然后说道,“我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知道那天志明去给县城里的一个大户人家看病,回来之后,也没说什么。第二天早上,就有衙门的人来,把志明给带走了。后来我到一清堂里去打听,他们说志明是给县城里最厉害的秦家老爷的小妾看病,然后不知道出了什么岔子,就被抓起来了。一清堂的掌柜的,把我们给撵了出来,说是志明这下子,连他们都受了牵连。我这没办法,就赶紧的回来,想让大哥去县里一趟,帮我打听打听。看看能不能把志明给救出来。娘,我是真的没法子了,志明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可怎么办啊?”

    陈氏听了朱氏的话,一个摇晃,差点歪倒,好在她本来就在炕上,薛氏在旁边扶了一下,这才重新坐稳了。

    薛氏赶紧的回到东厢房,把志新给叫过来,静涵和静雅听到了动静,也跟着过来了。志新听完朱氏说的话,脸上也是一片凝重。“老三媳妇,你先别哭,事情还没弄清楚。这样,我马上就走,去县里看看,你们先在家里住下,等我的信儿。”说着,就看着薛氏,“媳妇,你先帮我收拾两件衣服,另外给我预备点干粮。娘,家里还有银子么?这事恐怕少不了得打点,银子少了不够用的。”

    朱氏赶紧的从包袱里拿出来了五十两银子,“大哥,这些银子你先拿去用,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敢到大牢里去,所以这些银子就全都拿回来了。只要能救出志明,就是要了我的命都行。”

    陈氏也起来拿出二十两银子来,“这些你先拿着,咱家的银子,让老五拿走了不少。你先用着,不够我再想办法。”

    薛氏回屋去,也拿出来了十两银子来,这是他们攒了挺长时间才攒下的。“这些你拿着,穷家富路的,到了县里连吃带住,少不了花钱,要是能有办法,就尽量救出老三来。要是不行,就赶紧回来,咱们再另想办法。”

    志新点头,“这样,我先去跟村长说说,这几天本来就要上山了的。志明这事,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行,别耽误了村子里的事。”说着,志新就出去了。

    静涵在一旁静静的听着,知道这种大事没有自己说话的地方,只能搂着静婉和静娴,轻声的劝慰着。“奶奶,娘,我可以跟爹爹去县城么?三婶,你把你们家的钥匙给我,我们去了住在你家,这样不是还能省些钱么?我跟着爹爹,给他做点饭啥的还行,三叔这事,还不知道要多久呢,能省的地方就得省着些。”

    陈氏听了,点点头,“这样倒也行,英子啊,你就先别回县城了。回去你也帮不上什么,到时候还得顾着你,你们在家呆着,安心的等着志新的消息。志新和静涵一起去县里,就住在你们家,这样慢慢的打听。咱们家在县城里也没什么亲戚,这临时要找门路,也真是够呛。偏偏这个时候也不好,志祥还不在家,要是志祥在家,好歹他还有几个同窗在县城。”陈氏叹了口气。

    志新走在路上,一路走得很急,正好迎面遇上了子轩的父亲,林兴家。

    “许大哥,你这是要去哪啊,怎么走的这么急。”子轩爹问道。

    “唉,家里出了些事情,我得去趟县里。这不是快该上山了么,得去跟周叔说说,让他把我们这一组往后挪挪。”志新一看是兴家,两家向来处得比较好,就跟他说了家里的事情。

    “大哥,你等等,我和你一起去县里。我家在县里还有亲戚,子轩他小姑嫁到县城里了。子轩的小姑夫正好就在县衙里当捕快,这事找他就能打听的到。你先去周叔家里,我这就回家去收拾一下,下午咱们一起去县里。”林兴家一听这事,就赶紧的说道。

    志新正愁着去了县里,两眼一抹黑,不知道找谁呢,没想到林家竟然有这样的门路。“那就谢谢兄弟了,我也不多说了。兄弟要是能脱得开身,就陪我去趟。要是不行,就写封信我带着,到那去找你家妹婿,好歹比我满哪瞎打听强多了。”

    “大哥放心,这事我怎么也得跟着去,咱们两家的交情在呢,再说子文的命还是静涵救的呢。”林兴家摆摆手,赶紧的往家里走。

    志新赶紧去了村长家里,把事情跟村长说了。这周村长一听是这样的大事,就赶紧的说道,“志新啊,你赶紧准备去县里吧,看参的事情,就不用操心了。咱们村里有的是人,说都能先去看着,没事。你等等,我这还有点钱你拿着。也不知道这志明到底是什么事,多拿点钱预备着,这上下打点,少不了用钱。再者,你们要去找兴家的妹婿,也多少的给人家买些东西。”粥村长说着,就拿出来大概有一两来的银子,递给了志新。“别嫌少,叔也没有太多,能帮你的也就这些了。”

    志新推拒这不要,还是村长有点火了,这才收下,“谢谢叔,那我先走了。”志新转身从周家出来,一路往家里走去。

    等回到家,跟陈氏一说林兴家要跟着一起,陈氏听了也挺高兴的。“哎呀,这还真是巧了。行,那就去吧,我让静涵跟着你们,你们去了县里,就住在志明家里得了,这样还能多少省些。静涵别的不行,烧火做点饭啥的,还能帮的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912/ 第一时间欣赏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 作者:长白山的雪所写的《长白山下好种田》为转载作品,长白山下好种田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长白山下好种田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长白山下好种田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长白山下好种田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长白山下好种田介绍:
【新书《重生九零辣妻美又飒》已发布】
一时善心救人,没想到竟然香消玉殒,魂魄穿越到了一个不知道朝代的时空中去。
欣悦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八岁的小女娃。
家在长白山山下,靠种人参为生,可是日子过的却清苦的很。
好在爹爹娘亲不包子,爷爷奶奶不偏心。
好吧,那就全家齐心协力,共同奔小康吧。长白山下好种田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长白山下好种田,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