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长白山下好种田TXT下载长白山下好种田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长白山下好种田全文阅读

作者:长白山的雪     长白山下好种田txt下载     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十四章 打听消息

    静涵跟着父亲还有林叔一起去了县城,好在下午有往县城里回去的车。这个年代里有专门拉脚的车,每天固定的时间里,在县城等着。有的时候会有很多人要来这镇上,等到下午,有的人还要回去,这样,一个来回也能挣些钱。

    静涵坐在车上,就是一个平板的马车,上面坐了不少的人。志新怕静涵掉下去,就紧紧地搂着静涵,“静涵啊,你可得小心点,今天的人不少,别挤到车下去。”

    静涵窝在父亲的怀里,感觉特别的安心。二月底的天气,还是挺冷的,在父亲的怀里,一点也感觉不到冷。大眼睛四处看着,这个时候,山上还是光秃秃的,啥也没有。

    路上用了两个多时辰,才算是到了县城。志新以前来过这里,知道志明的家,下了马车,给了车夫车费,然后三个人就往志明家走去。到了志明家,拿出钥匙开门,屋里收拾的挺干净,志新赶紧的先去抱了些柴禾进来,把炕烧上,然后就跟林兴家一起出去了。他们要去林子轩的姑姑家,这个时候,估计子轩姑父应该在家。临走的时候,告诉静涵把饭做上。好在朱氏也是个过日子的,家里有不少的柴禾,另外米面什么的也不缺。志新倒也不担心,出门的时候把门给反锁了,这样就不怕有人来了。

    静涵看父亲已经把火点着了,就开始做饭了。其实静涵前世是会做饭的,毕竟后来就是自己生活了,这阵子薛氏也教了静涵不少,所以做个饭啥的还是没问题。

    朱氏家里,也是一些玉米碴子和玉米面,大米倒是也有,不多。静涵舀了些碴子还有玉米面出来,打算晚上煮点小碴子粥,再做点贴饼子。另外找到了咸菜缸,从里面捞出来两块咸菜来,今天晚上只能先将就着了。

    静涵先是烫了玉米面,在锅边上贴了饼子,然后又把另一个锅里添上水,放进淘净的小碴子,开始煮粥。忙活了有半个多时辰,饼子已经好了,这边的粥也差不多了。静涵把饼子挨个的用铲子铲到了盆子里,然后又找了一个盆,把粥盛出来。

    等到静涵把饭全都端上了桌子,这志新就从外面回来了。林兴家并没有跟着回来,应该是留在妹妹家里了。志新进屋一看,“呦,我姑娘还挺能干的么,这么快就把饭都做好了。来,咱们爷俩吃点吧。本来子轩的姑姑说是要留我在那吃的,我说你还在家里,不放心,他们这才让我回来的。明天咱们得请子轩的姑父吃顿饭,还有衙门里的人,也得请请。”志新坐下,静涵给父亲盛了粥,又拿了饼子,父女俩开始吃饭。

    “爹,你跟子轩哥的姑父打听了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静涵边吃边问。

    志新点头,“问了,子轩的姑父对这个还知道的挺多的。有些事你个女孩子家不好知道,爹就不跟你说了,这事也不太好办,得明天再说。”

    原来刚才志新和兴家一起去了子轩姑姑那里,志新特意买了些点心,茶叶什么的拎着过去的。正好子轩的姑父在家,对这件事也挺清楚,就跟他们说起来了。志明当时是给秦老爷的第三个小妾治病,这小妾也没啥毛病,不过是怀孕了而已。秦老爷四十多岁了,一直子息艰难,没有儿子。这小妾怀了孕,整日的吐,秦老爷就把志明叫过去,看看能不能开些药,缓解一下,志明看完,给开了药就回家了。没想到那小妾喝了药,半夜的时候就腹痛难忍,竟然流产了。这下子,秦老爷气愤不已,非要志明给偿命不可,这才报了官。县衙的人哪里敢得罪秦老爷,就把志明给抓起来了,连带的也差点封了一清堂。

    子轩的姑父说了,明天请县衙里的几位主事的人吃顿饭,让他们帮着跟秦老爷那边疏通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法子救志明出来。这件事,关键还在秦府,要是秦府一口咬定了是志明开的药不对,有意害人,还真就难办了。因为他们在药物的残渣里,找到了能够让人流产的成分,而且药方上也有这味药。

    吃过了晚饭,父女两个就收拾了一下,睡觉去了。

    第二天,子轩的姑父把衙门里的一位主簿,另外还有一位捕头约了出来,在县城里的一个比较大的酒楼里吃了顿饭。酒席上,那位捕头说了,他可以帮着说说,看看秦府那边的态度。另外也说想办法让志新进去看看志明,“这样,许家大哥,你下午的时候,就到大牢外面等着我,我带你进去看看你家弟弟。这件事吧,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我们也找人问了,那种药少量的根本就不会有事,谁知道这秦老爷家的小妾怎么就这么点背呢?偏偏她吃了就有问题。也是你家弟弟的运气不好,才会有这事的,不过,许家大哥,这银子你可得准备好了。估计这次就算是能把令弟救出来,恐怕也得花些银子。”

    志新听了,赶紧说道,“不管花多少,只要能够救出我家弟弟就好。这家里的老人全都急得病了,要是我家兄弟再出事,可就要了老人的命了。”

    “行,那你就下午去看看你家弟弟吧。我会跟大牢里的牢头说说的。”这捕头倒是个听痛快的人。

    酒席吃过,人家就要走了,志新趁着去送他们的时候,给这两个人一人塞了十两银子。这二人掂着手里的银子,笑着走了。

    到了下午的时候,家兴陪着志新去了大牢,在一番打点之下,终于看见了志明。志明倒是还没用刑啥的,不过这大牢里,也不是好人呆的地方,志明才呆了两天,就不成个样子了。兄弟二人见面,志明就说他开的药方不会有问题。

    志新叹了一口气,“三弟啊,如今不是咱们说没问题就行的了。人家毕竟是没了孩子,你的药方里还就有这味药,你这让人怎么说?你就认了倒霉吧,我们会想办法救你出来,以后再说吧。”

    志明也知道,这回的事情出了,即便是自己能够出去,以后这大夫也是做不得了。“大哥,这回连累家里了,恐怕这事也不是一点钱财就能解决的,这可怎么办啊?”

    “咋办?就是砸锅卖铁,也得把你救出来啊。还能让你在这里呆着?就把你那身子,不用时间长了,一个月就得垮掉,这里哪是好人呆的地方?有人在,钱财以后再说吧。”志新劝着志明。

    这时牢里的狱卒过来,“行了,行了,时间到了。赶紧的出去,能放你们进来看看就不错了,赶紧走吧。”

    志新和家兴从大牢里出来,回到了志明家。静涵一看父亲和叔叔回来了,就赶紧的问道,“爹爹,怎么样了?我三叔有救吗?”

    志新叹了口气说道,“等信儿吧,这事也急不得。”

    林兴家自然是还要回他妹妹那里的,“大哥,你和静涵就在这等着,要是有什么消息,我就过来告诉你。估计这事也得几天,你就耐心的等着吧,也别着急了,着急也没用。”

    志新送家兴出来,“家兴啊,这事多亏了你家妹夫,等志明救出来,我一定好好的谢你,还有你家妹夫。”

    “大哥,你这是说什么话?咱们哥俩,还用这么外道么?好了,我走了。”林家兴摆摆手,走了。

    志新父女在这一直等了三天,兴家和他的妹夫才来找他。“许家大哥,刘捕头让我来跟你说一声,这秦家那边说了,只要你们拿出来五百两银子,秦家就不再追究了。你可要想好了,这五百两,可不是小数目,一般的人家,就是一辈子也攒不出来五百两银子。这秦家,倒是有点欺负人了。唉,没办法,他们家在县城里势力很大,听说亲族之中有人在京城里做官,还有再府城做官的,咱们的县令都不敢惹他,你们就认倒霉吧。”

    志新一听,五百两,这可让他上哪去弄去?“这数目也太大了,我们就是个农户,上哪能弄到这么些的银两啊?算了,还是回去想办法吧。这样,我们赶紧的回家,还请李家妹夫帮着说点好话,千万等我几天。再者,千万别让志明在里面受苦,我会尽快想办法筹钱的。”

    子轩的姑父点头,“许大哥放心,你和我哥哥相处的好,咱们都是一家人,我自然会尽力的。”说完了这些,子轩的姑父就先走了。

    家兴看了看志新,“大哥,咱们赶紧的收拾回家,这五百两可不是小数目,得赶紧回去想办法。”

    “唉,等我,我这就收拾。”志新赶紧的和静涵一起收拾了一下,然后大家一起去找车回村里。

    正好这车还没走呢,车上还有位子,三个人赶紧上了车。一路上又走了两个半时辰,这些才算到家。刚进了院子,朱氏就出来了,“大哥,你们回来了,事情怎么样,志明有救吗?”

第四十五章 筹钱

    志新和家兴进了屋,跟大家说起了志明的事情,最后说到人家要五百两银子。“爹,娘,你们看这事怎么办?五百两银子,咱们家就是砸锅卖铁也拿不出来啊,这下可咋整?”

    老爷子一听,也是一个头俩大,不住的叹气。老太太更是止不住的流眼泪,朱氏也一样,这眼泪一直的流,也不敢哭出声,就那么嬷嬷的掉着眼泪。

    薛氏听了,回身从自己的屋里拿出来了二十两银子,还有一对银镯子,一根银簪,“我这也没有多少了,就能凑出来这些。”

    陈氏把家里的银两也都拿了出来,一共还有三十两。今年卖棒槌的钱,有一些给慧心成亲用了,还有志祥进京拿走了一些,最后也就剩下五十两,上次志新就拿走了二十两。

    朱氏把身上剩下的银两都拿出来了,也只有十两多点。志新身上还有些银子,也都拿了出来,原本他是带了八十两银子走的,这上下的打点花了三十两,还剩五十两银子。全家的银子加起来,也就是一百一十两多点,这离着五百两还差不少呢。

    老爷子叹了一口气,“老大啊,你去找找村长,让他帮忙问问,谁家要棒槌的?咱家还有三年的棒槌,总共能卖上一百两多些,全都卖了吧。还有咱家的地,有要的也卖。看看能凑出来多少。”

    志新愣了,这棒槌可是他们的根呢,要是这一下子全都卖了,以后可指着啥啊?“爹,你可得想好了,要是把棒槌卖了,咱们以后可就没有进项了。再说这地,咱们要是卖了地,这以后连粮食也没有了啊。”

    朱氏也说道,“爹啊,可不能这么干,这样的话,咱们这一大家子,可怎么过日子啊?这样,我回去把县里的房子卖了,看看能不能凑点钱。反正志明出来了,我们也不能在县里呆了,县里的房子,咱们也能卖上一百二十两。大哥,你们等我,我这就回去卖房子。”朱氏说着,转身就出去了。

    朱氏走了,剩下的人都坐在那里,整个家里,一片愁云惨雾的。家兴一看这样,转身从许家出去。没多会儿,只见家兴再次进来,手里拿着个小包,往炕上一放,“许大哥,这里是五十两银子,你们先拿去用,我这也就这么多了。”

    志新一看,赶紧把银子又塞会家兴的手里,“家兴啊,这回多亏了你帮我们,这来来回回的跟着跑,又找了你家妹夫帮忙打听。我们还没能谢谢你呢,咋能在让你帮着出钱?你家的日子也不宽裕,子轩还要念书。我们家现在这样,五十两银子根本就还不上。”

    家兴把银子又给了志新,“大哥,你先拿着,我们也不急着用。这过日子,谁家还没个起起落落的?你一年两年的还不上,十年八年还能还不上?我又不急着用。行了,咱们兄弟还用这么外道吗?拿着救急吧。”

    志新无奈,点点头,“好吧,我先拿着,等我们缓过劲儿来,一定先还给你。”

    这下子就有一百六十两了,如果再算上朱氏的房子,就有二百六七十两,还差二百多两棵上哪去淘登呢?

    陈氏想了想,“志新啊,你去趟镇上吧,看看老四那里能不能凑点。还有慧心那里,你去了跟慧心说,千万别当着庆年说。要是能行,就凑点,不行就算了,别让慧心为难。”这女儿刚成亲不久,娘家就去借钱,实在是不太好。

    志新点点头,赶紧的出去了。老爷子躺在炕上,一个劲的叹气,“这是几世的冤孽啊,怎么就能遇上这么个事啊?咱家这日子,刚刚看着要好起来,这下子,连以前都不如了。”

    陈氏也叹了口气。“老头子,别说了。活人还能叫尿憋死?只要人能好好的回来,咱们都有手有脚的,慢慢再挣就是了。行了,我去做点饭,在咋地也得吃饭不是?”说着,陈氏就下地要去做饭。

    薛氏哪里会让婆婆去做饭,赶紧起身,“娘,你还是歇着吧,我去做饭。都是现成的,热一下就好了。”说着就出去烧火了。

    志新一路走得很急,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镇上。先是去了志德家,志德的学堂里正好学生都走了。

    志德一看见志新,觉得奇怪,大哥从来不到他这里的,今天这是怎么了?“大哥,你咋来了,看你的样子,是有啥事啊?”

    志新坐下,把志明的事情说了,“老四啊,咱爹让我来问问你,能不能凑点银子出来。好歹也得把老三救出来啊?家里凑了半天,也没有多少。你看,”

    志德还没等说话呢,里屋出来了韩氏,脸上阴沉沉的,一点笑模样也没有。“大哥,我们这里哪有什么钱?今年学堂里的孩子收的少,根本就没有多少进项。这还得我从娘家那边弄来吃的贴补着,要不然连饭都吃不上了。”

    志新被弟媳妇抢白了几句,这面子上就有点下不来了。“老四,你这,”

    志德抬头看了看媳妇的模样,知道媳妇心里不高兴了,就支支吾吾的说道,“大哥,家里这阵子的确是艰难了些,我们手里也没有余钱。你看,这事我真的帮不上。”

    志新一看这个样子,知道今天是别想从老四这里弄到钱了,叹了口气,起身往外走。“算了吧,既然是没有,我也不强求了,有空回去看看爹娘。”说着,就从志德家里走出来。

    志德在后面喊道,“大哥,在这吃了晚饭再走。”

    志新摆摆手,头也不回的走了。一路来到了陶家,正在门口犹豫着进不进去呢,陶庆年从后面过来,“大哥?你怎么来了,快,进来啊,咋来了还不进院啊。”说着,就拉着志新进了院子。

    陶庆年住在陶家的西厢房里,志新先是去了正房给陶家老两口见了礼,坐下说了几句话。这才从上房出来,去找慧心。慧心正在屋里坐着纳鞋底子呢,忽然看见庆年领着自己的大哥来了。“大哥,你咋来了?快坐。”所着,就赶紧的让志新坐在了炕上。

    志新本来是想单独跟慧心说的,可是一想刚才在志德家的事情,觉得不如当着庆年的面说了好,就把家里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大哥,这事还有啥?你等着,我这就给你拿钱去。三哥的事,恐怕是让人给熊了,你说的这个我也知道,根本就不会有事。可是咱们家没权没势的,跟人家讲不了理,只能挨熊了。认了吧,就当是买个教训了,以后我也得注意了,可不能沾上这样的事。慧心,你来一下。”陶庆年听了志新说的事,赶紧的站起来,拉着慧心去了另一间屋子,两个人在那嘀咕了几句,然后又回来,庆年的手里拿了个小包,“大哥,这里有一百两银子,你先拿去用着,要是还不够,就再来一趟。我再帮你想想办法。”

    志新接过了这一百两银子,就觉得怎么那么沉。“庆年啊,大哥也不知道该说啥好了,这钱我们一定会还给你们的,你放心,哥绝不赖账。”这妹妹妹夫,比自己的亲弟弟都痛快,志新就觉得眼睛有点难受。

    “大哥说的啥话?咱们都是一家人,哪里用这么外道。慧心的哥哥,就是我的哥哥,有事尽管说就好了。大哥,你先别急着走,一会儿在这吃顿饭吧,好不容易来了,咋地也得吃顿饭再走。”陶庆年看志新的样子,就赶紧说道。

    志新摇摇头,“不了,我得赶紧的回去,也不知道家里什么样,爹娘这回可是担惊受怕的。再说我这拿着这老些钱,不能黑了天再回家,路上不安全。好了,我回家去,等有空了你们回去看看爹娘吧。”志新说着就往外走,先是到了正房跟陶家老两口道别,然后出来就奔着家里走了。

    陶庆年没再挽留,志新说的对,越晚了回去越不太平。这可是救命的钱呢,要是有点闪失,可就全都傻眼了。

    志新一路差点小跑的回到了村子,进了自己家,赶紧的到了老爷子这屋来。“爹,娘,慧心两口子那里凑了一百两。”说着就把银子递给了陈氏。

    陈氏拿着银子,沉甸甸的,“老大啊,慧心咋说的,咋拿出这么些的银子啊?他们这才刚刚成亲没多久,哪里来这么多的银子?”

    志新就把今天的事情一一的说了,老爷子在炕上听了,气得坐了起来,骂道,“这个老四,就是个畜生,家里这么大的事情,他连管都不管,成天的就听那个娘们的挑唆。以后不许他们回来,我就当自己没养过这么个儿子。”老爷子气得要命。

    “行了,你生那么多的闲气干什么?咱们就当没生过这个孩子就是了。还是商量着,剩下的银子怎么凑吧。”陈氏劝了老爷子几句,然后大家就开始算算还差多少银子。

第四十六章 卖房子

    算了一下,要是朱氏的房子能卖上一百二十两,那他们就还差一百二十两的银子了。这一百二十两要怎么才能弄到呢?还真就是挺愁人的。

    陈氏想了一下,“把咱们买的那只羊卖了吧,慧心也嫁出去了,本来是想给她的,可是她住在镇上,没地方弄草。那只羊咱们买回来的时候花了五两银子,现在多少的也还能卖上这个价钱。另外把地卖了,咱们家一共有十五亩地,现在一亩地能卖八两到十两银子,这样也就差不了多少了。棒槌不能卖,这是咱们的根。要是实在不够,就把房子卖了吧,咱家的房子,还能值个二三十两的。”

    老爷子听了,也点头同意,“行,就这么办吧。志新啊,等会儿吃过了饭,你就去村长家,问问有没有要买地的?最好是连房子一起带着,咱们如今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以后大不了先赁个房子住着,这棒槌不逼到份上真的是卖不得。那可是咱们最后的依仗了。”

    薛氏早就做好了饭,这时赶紧的端了上来,“行了,先吃点饭吧,这几天都没好好的吃饭。”一家人全都坐下吃饭,静婉和静娴两人都哭得眼睛通红,静涵不停的给她俩夹菜什么的,劝着两人多吃些。

    一家人吃过了晚饭,志新就去村长家里。村长听了志新说完,也是长叹了一声,“志新啊,这事咱们村子里恐怕够呛有人能买,这样吧,你还是去趟镇上的牙行去看看。我这里呢,,明天也找人问问,你这急等着钱用,估计卖不上太好的价钱,这个你可得心里有数。你家那个房子是土坯的,值不了多少钱,也就是二十两,这就是个盖房子和办地契的钱,别的真就不值。唉,要是你家老四肯搭把手,这一百二十两还真就不会是什么大事。韩家在镇上可是出了名的富户了。这人啊,真是猜不到啊。”

    志新也知道村长说的都是实话,“叔,你说的我记下了,就麻烦你了,我明天就去牙行。”说完,志新就告辞回家去了。

    这一晚,许家的人都没有睡好,一个个翻来覆去的,都在想着以后的日子怎么过。静涵躺在炕上,也是左思右想的,也想不出来个好主意。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这才渐渐的睡着了。

    第二天,志新一早刚想去镇上,村长却来到了许家,还领着一个人,正是村东头李家的大儿子。志新看见了,赶紧上前,“周叔,李大哥,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了?快,进屋坐会儿。”

    “志新啊,这事还就巧了,生子说是想要买个房子,给他家大儿子成亲用。正好还想要买点地,也给大儿子预备的。我昨晚上你走了才想起来的,今天一早上我就去他家,把他领来了。你们好好的商量着,看看双方都满意,就赶紧的办了手续得了。”周村长说完,自己先走了,他还有不少的事呢。

    志新和李长生一起进了屋,长生四处看了看许家的院子。其实许家这房子,虽说是土坯的房子,可是收拾的挺好。志新是个勤快的,每年夏末秋初的,都会拾掇一遍,好好的休整一下房子,所以看起来还是挺不错的。进了屋,老爷子在炕上呢。

    李长生赶紧的上前给老爷子问好,然后大家才说起了这房子的事情。“老爷子,这房子我倒是看中了。你要多少钱,我要是看着合适,咱们就定下来,找人些文书就是了。另外还有那些地,我也想一下子买下来,你就说个价吧。”

    老爷子想了一下子,就说道,“长生啊,这房子是个土坯的,说起来真就是不值多少银子。这样,我也不要多了,就三十两,也就是个功夫钱和房契钱。这十五亩地,一亩八两银子,一共是一百二十两,加上房子,就是一百五十两,你看看怎么样?”

    李长生算了一下,这价钱合情合理,“老爷子,按说你这价钱倒是合理,不过,你这急着用钱,我就得把所有的钱一下子给你。这样,你给我再让十两出来,就一百四十两怎么样?”

    老爷子寻思了一下,觉得还行。这里买卖交易,有一个规矩,就是可以先付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可以等到秋天做完货再交钱。这要是全部都付现银,就得给人家让出一些价钱来。“行,咱们都是一个村子的人,也不好不让给你,再说也就是这么个规矩。行啊,就一百四十两得了。”

    李长生点头笑道,“那这样,我这就找人些文契去。你家也急需用钱,我家老大也急着买房子成亲,咱们就尽快吧。”说着,李长生就出去找人了。

    没多会儿,村里有懂这个的,跟着长生一起回来了。给他们写了文书,双方摁上手印,这就算是成了。按理来说,这样的事情,应该是许家请着李长生和这个写文契的人吃一顿的。考虑到许家的这个情况,大家也就不计较了。

    写完了文契,李长生掏出了一个布包来,放到了炕上,“老爷子,这是一百四十两银子,你好好的看看。”

    老爷子打开小包,到处里面的银子来,都是五两一锭的银元宝。数了数,正好二十八个,也就是一百四十两。老爷子长叹了一口气,“长生啊,你啥时候搬过来,我们也好给你腾房子。”

    李长生想了一下,“叔,最好是十天之内,我家老大已经定了日子成亲。我们还得收拾一下房子不是?难为叔了,这也没办法。”

    “行,我们这几天就找地方,保证十天之内给你们把房子腾出来。”老爷子答应了。

    双方既然定好,李长生就回家了。老爷子叫来陈氏和薛氏她们,“既然咱们把房子卖了,就赶紧的收拾一下吧。这住家过日子,多少年的破破烂烂都在那,能要的就要,不能要的就该扔的扔了吧。人家着急要搬进来,咱们得赶紧的。”住了这么些年的房子,就这样卖掉了,老爷子的心里也是难受的很。

    陈氏点点头,领着薛氏出去收拾东西去了。志新一看房子已经卖了,就牵着羊去了镇上,好不容易找了个酒楼给卖掉,卖了五两银子回来。回到家里,老爷子就让他带着就家里所有的银子去县里,等朱氏把房子卖掉,就直接把志明接回来。

    志新带着银子走了,家里的人一边收拾东西,一边焦急的等待着。过了四天,二月二十九这日,志新领着志明和朱氏,后面跟着一辆大车回来了。车上自然是志明家的东西,他们把志明接出来,然后大家一起把东西收拾了,找车给拉回来。

    志明见到父母,就跪在双亲的面前。“爹,娘,是儿子不好,儿子连累的父母这么大岁数了,连个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没有了。儿子该死。”说着就使劲的往地上磕头。朱氏也跟着跪在一旁,不停的磕头。

    志新和薛氏一看这样子,赶紧的上前拉起两人来,“老三,算了吧,你这也是走背字儿,怨不得你。我问过庆年,他也说你的药没毛病,这就是命,谁叫咱们没权没势的?要是咱家也有人在朝廷里做官,哪个还敢欺负你?”

    老爷子听了志新的话,就说道,“老三啊,你哥说的对。这事你也别忘心里去,咱们是一家人,就得互相扶持着。也别难过了,眼前不过是个坎儿,过去就好了。咱们还是想想,该往哪搬吧?这几天我们也四处的找房子,可是找不到啊?另外咱们把地都卖了,以后的生计可怎么办?总不能全都买着吃吧?”老爷子跟大家商议着以后的日子。

    静涵本来是在外屋的,这会儿从外面进来,“爷,奶,爹娘,咱们能不能去上山看参啊?我记得去年上山的时候,那参场子里有好几栋房子。咱们如今没地方住,好歹先有个住处。再说了,看参一年还能有个三十两的银子,也就够咱们一家的花用了。过几年,咱们缓过劲来,再买房子也成啊。”她那天听说了,就想着这事,后来房子卖掉,她就一直琢磨,如今才提出来。

    老爷子看了一眼静涵,“对啊,我们怎么就没想到?虽说这看参是苦了些,可是总能养活了咱们啊。对,静涵说的对,志新啊,你去跟村长说说,咱们去看参吧。总得先把日子过下去,不能一大家子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啊。”

    志新听了,也觉得女儿这主意还行,就赶紧的出去找村长商量去了。

    陈氏一把抱住了静涵,“我的好孙女,你这脑子咋就这么灵呢?能想出来这个法子。这下,咱们倒是不用担心房子的事了,还能一年有点进项,慢慢的攒钱,以后总能在买上房子的。”老太太这几天愁得头发都白了好多,这下子见到了点亮光,才算是有点笑模样了。

    事情有了解决的办法,一家人也算是安心了,赶紧的出去收拾东西,准备给人家腾房子。

第四十七章 上山看参

    志新找到了村长,说是自己家要去看参,村长一听自然是高兴的,村子里为了找个看参的人都要急死了。这说是轮着班挨家去,可是马上就要清明了,家家户户都忙得很,哪里有闲人上山看参去啊?

    “行,志新,既然你们家要去,那就这样,你们收拾好了,过了清明就上去吧。到时候村里出车,帮你们把家里的东西搬上去。等着地全都种完了,我们再上去帮着盖几间房子,原来那里就一栋房子大些,其余的就是些窝棚。你们这一大家子,还真就是不太够住的。唉,这住家过日子,谁也不知道能遇上什么样的事情,咬牙挺过来,也就好了。”

    既然村长同意了,志新就赶紧回家告诉家人。今年三月初二就清明了,咋地也得过完清明,给祖宗上了坟才能到山上去。

    “行了,这几天我看也收拾的差不多了,赶紧的把东西装好,清明早晨上了坟,咱们就搬家。志新啊,你这两天得去上山看看,先把炕啥的都烧烧,要不等咱们上去现烧,怕是得冒烟啥的。让老三跟你一起去吧,两个人把所有的房子都看看,有没有啥该修的地方,别再漏雨啥的。”老爷子赶紧的吩咐着活计。

    志新点头,“是,爹放心,我明天就去。”一边的志明也赶紧说是。这次家里变成这样,都是为了他,他哪里还能说不干啊,他恨不得所有的活都自己干了才好。

    就这样,一家人各忙各的,准备着搬家的事情。不过有件事,大家都忽略了。

    吃晚饭的时候,文翰看了看屋里的人说道,“爷奶,爹娘,我不想去学堂念书了。咱家现在这样,哪里还有钱给我交束脩?另外你们都到了山上去,我这念书要住到哪里去?索性不念了,跟大家一起去山上。”

    陈氏和老爷子互看了一眼,才想起来,他们光顾着房子的事情了,忘记文翰和文成念书的事情。老爷子咳了一声,“文翰啊,你可要想好,这事可不是小事。你要是不念书,以后可就只能够土里刨食了。”家里如今的情况,还真就是供不起他们在学堂里连吃带住,可是要不让他们念书,真的就是可惜了。

    文翰看了文成一眼,文成点点头,文翰就说,“爷爷,我们决定了,要跟你们上山去。或者再过两年,家里好些了,我们再去念书也成的。反正我们还小,再说到了山上,我们也不能就把书都撇了,还是会坚持着看书习字的。咱们家现在这样,你要是让我们在学堂里连吃带住的,我们也不安心。”这文翰毕竟是大些,想的也多。

    静涵在一旁听了,心里就酸酸的,这要是没有这件事,是不是大哥就该到镇上念书去了?这样一耽误,恐怕两年之内,大哥是不会有机会再进学堂里了。到了那时候,大哥还会有机会再念书吗?静涵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多挣些钱,早点让大哥他们重新念书。

    志新在一旁叹了口气,“既然这样,那就大家一起上山吧,等今年冬天,咱们再说。说不定那时候能好点了,就让你们去镇上念书去。”

    志明夫妻在那听了,都有些难过。“文翰啊,是三叔对不起咱们家,对不起你。要不是三叔,你们还能念书,这下子,唉。”志明叹了口气。“三叔除了会给人看病以外,也没什么别的本事,以后就跟着大家伙一起,拼命的干活挣钱,咋地也要让你们都能去念书。”

    志新看了一眼弟弟,“老三,你也不用再说什么对不起的话了,这过日子还能没有个起起落落的?这都正常,只要咱们一家人心往一块使,慢慢的就好了。”

    吃过了饭,静涵和静雅帮着把桌子收拾下去,然后大家就各自回去歇着去了。这几天家里全都担惊受怕的,一个个谁也没能休息好,这会儿好歹看见亮光了,这乏劲儿也上来了。没多会儿,整个许家就静悄悄的了。

    清明这天的早上,老爷子老早的就领着家里的男丁去上了坟。到了坟地那里,老爷子忍不住哭了起来,跟祖宗们说着忏悔的话语。无非就是子孙不孝,把老房子都给弄没了啥的,志明和志新也全都跪在那里,默默不语。

    等到上完坟,大家全都回到了家。老爷子让把东西全都装上车,正好村子里的几辆车也过来了,所有的东西全都装好。志新勤快,光是柴禾就攒了不少,这些柴禾不用全都运到山上的,山上有的是柴禾。所以陈氏的意思,是把这些柴禾全都送给慧心他们得了。慧心家里是在镇上,烧柴禾都得买,家里还有十来丈的柴禾,给了慧心,他们今年就不用买了。

    志新也是同意的,所以昨晚上就去镇上跟庆年说了,让他们今天找两辆车来,把柴禾运走。这个时候,庆年也来了,后面跟了两辆车。大家齐下手,把柴禾也给装上了。这十来丈的柴禾,两车装不下,村子里又给出了两辆车,这才装完。

    “庆年啊,赶紧的带着人回去吧,我们今天也忙,没时间过去帮忙了。等这什么时候闲了,在去你那看看。”陈氏让庆年赶紧的回去。

    “娘,那我先走了,有啥事找人往镇上捎信儿。”庆年坐上了车,回头跟大家说了声。

    既然东西全都装好了,大家全都上了车,往西边走了。

    一路上走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那片参地。这个时候,参地里的雪还没化多少呢,一片白茫茫的。来到了靠近路边的这栋房子,这是五间房,也是土坯的,还挺结实。大家全都下了车,挨样的往下搬东西,屋子里早就收拾了,所以家具什么的,直接搬进去就好。

    陈氏看了看这房子,比家里的小了些,叹口气,如今也只能将就了。五间房子,老两口住在东屋的里间,外间住着四个女孩。西屋的外间给文翰他们四个男孩住着,里间留着放东西。而志新夫妻和志明夫妻则是住在了其余的两栋房子里面,说是房子,就跟个窝棚差不多。矮矮的,只有两间的大小,外间是锅灶,里间是一铺炕,也就是两口子住还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总比没地方住好吧?

    于是一家人也就算是安顿了下来。薛氏和朱氏赶紧的收拾东西,然后准备烧火做饭。

    外头帮忙搬家的村里人,一看东西全都卸下去了,就全都告辞往回走。志新一看现在这个样子,也没法留人家,就说等以后有机会请大家喝酒。家兴自然是跟着来的,“大哥,你也不用想这些,赶紧的把东西归拢了,然后好好干活才是。等你们的日子缓过来了,咱们兄弟,想怎么喝都行。好了,我们回家去了,反正过几天我们就就得上来做棚啥的,又能见面了。”说完。,打击赶着车全都回去了。

    村子里,许家的大门前,志德带着妻子和孩子看着空荡荡的房子,有些不知所以。好不容易找了个人一问,才知道家里把房子卖掉,上山去看参去了。

    志德的眼睛都红了,冲着韩氏喊了起来,“都是你这个败家的娘们,大哥去咱家借钱,咋地还不能拿点出来?这下好了,害的爹娘连房子都卖了,而且根本就没告诉咱们,他们这是把我给当外人了。”

    韩氏瞪了志的一眼,“你少在这胡扯,当时你不也没说借给他们么?再说了,怎么就是我害的了,分明是你那三哥害的好不好?要不是他出了事,家里好好的,哪会有想这些事?说来说去,都怨你三哥。”

    志德垂头丧气的说了句,“走吧,这里都不是咱家的了,还在这干啥?”说完了,就没精打采的往镇上走了。

    韩氏一边走一边嘟嘟,“这老两口可真是的,要卖房子也不吱一声,好歹这房子还有我们的份儿呢。就这么卖了,真是拿我们不当一回事啊。还有,家里那么些的柴禾,山上也用不着,不知道都送给谁了,咋就不想着我们呢?”

    “行了,你就闭嘴吧。你都不肯拿出钱来帮忙了,还想着家里的柴禾,你咋寻思的?你那心眼里就你自己了是吧?”志德在前面听了,回头喊道。

    “咋了?还不让我说了?我告诉你,这许家可是没分家呢,所有的东西,都有咱们一份,凭啥他们不吱声就把房子和地给卖了?”韩氏犹自在那不依不饶的。

    志德也不听,就在前面越走越急,恨不得马上回家去才好。后面韩氏还领着孩子,自然是跟不上,就喊道,“你倒是慢点啊,谁能跟的上?”志德也不管那些,就是个闷头走。

    文星和静和两人都是孩子,哪里能够跟的上大人的速度,静和一下子没注意。摔倒了,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气得韩氏就要打人,志德只好回头,抱起了女儿,继续往前走。一旁的文星看到爹爹抱着妹妹,就不依了,“娘,为什么爹爹只抱妹妹不抱我?我也走不动了,我要抱抱。”

    韩氏无奈,只好抱起来文星,慢慢的往家里走。

第四十八章 参场子

    许家在山上安顿了下来,正好现在也是该做棚了,如今就在跟前,这活计倒是干的快些。老爷子和志新志明两兄弟,没几天就把棚子给做好了。

    渐渐地,村里的人都来给棒槌做棚了。这个时节,天气依然很冷,村民们都是带着干粮来干活,就在外面那么吃,冷飕飕的风直往肚子里灌。静涵看到了,就让薛氏烧上一大锅的热水,然后让人家到屋子里面来吃东西。以前的老刘头从来都不管这些的,如今许家来了,大家还能有个地方喝点热乎水,这一下子,就有跟多人都称赞起来。

    薛氏听了静涵的话,告诉大家,以后来干活的时候,可以把饭放到这边。等中午就帮着给热一下,省得总是吃凉的。

    这些人听了,都挺高兴的。“哎呀,嫂子,要是以后真的这样,我们可就享福了。尤其是这个时候,不带饭吧,到了下午就饿的受不了。带饭吧,吃了呛一肚子的凉风,难受。这可得谢谢嫂子了。”庄稼人都实在,你对他有一点好,他都会记在心里的。

    “这有啥谢的,我们在村子里也没少麻烦大家伙儿,这点小事,不值得说谢。”薛氏笑着就回屋了。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许家人来山上就快要一个月了。天气渐渐的暖和了,外面的树木都开始泛青,而地上的小草也渐渐的吐出了新绿,为春天增加了一抹亮色。

    这个时候,也是参农最忙碌的时候了。棒槌的池面子上,每年冬天都要往上盖厚厚的一层土,这叫做上防寒土。为了防止冬天太冷,把棒槌冻坏了。因为这时都是用木板在池面子上面搭上棚子,用来给棒槌遮风挡雨。不像静涵前世的时候,是用塑料薄膜,冬天把薄膜揭开,就能让雪吧池面子盖住。这木头的棚子,做好了就不能拆掉,直到最后要起棒槌的时候才能拆,所以雪落得不是很厚,就要上防寒土。

    开春的时候,要把这些防寒土全都用耙子楼下去,这叫耧池面子。耙子就是那种类似西游记里面,猪八戒拿的那种。六棱的木头上面,钉上一排的大钉子,然后在另一个面打通个孔,把耙子的把安上就行。这样,耙子的齿儿和耙子把之间有一个角度,用的时候不会直接插到了地里,而是斜着的,不会伤到棒槌。

    用耙子把池面子上的土楼下来,然后把底下的土也能耧的松一些,这样棒槌出土比较容易。一般都是先耧那些快要做货的,然后在耧打冻的,最后才耧新栽。这些都是参农的一些专业的话。一般去年刚栽上的棒槌叫做新栽,第二年的叫做打冻,第三年秋天就能起了做货了,所以叫做货。由于做货的已经生长了两年,所以萌动的比较早,要最先耧出来。其次才是打冻,新栽是去年栽的,要缓苗,所以最晚。

    这些活儿,由于许家今年就在这住着,所以干的很快,爷三个没几天就全都楼好了。而村民们则不然,每天都要从家里过来,下午再回去,所以天天起早贪黑的,也要比许家晚两天才能干完。

    耧完了池面子,暂时就可以歇几天了。可是志新他们并没有歇着,而是干起了另一件活,就是把整个参场子夹上杖子。因为这山里,不时的有动物会闯进来。

    有天晚上,静涵她们睡得正香的时候,就听到了外面有动静,文翰打着火把出去一看,差点吓着,竟然是一头野猪进了参场子,在那找东西吃呢。还是老爷子起来,拿着铜盆使劲的敲,这才把野猪吓跑了。还有几次,睡得正美的时候,忽然听到了狼叫,吓得大家全都醒了。

    于是静涵给出主意,把四周夹上杖子,最少不会有那么多的动物进来。虽说这样也防不住多少,可好歹心里能有些安慰。另外,也可以在杖子外面挖些陷阱,说不定还能抓点猎物呢。

    不过,从那以后,老爷子要求孩子们全都跟着志新学武,每天早上都要跟着打拳什么的,白天还要学射箭。要不然遇上了危险,这些孩子们可就悬了。于是孩子们每天都过得很精彩,早晨练武,白天上山去挖陷阱,抽空还要练习射箭。静涵是个假小子,对于这些可是比较有天赋的,竟然比文成学的还快还好,让大家有些哭笑不得。

    这夹杖子的事情并不着急,每天抽空干一些就行了。而最主要的,是现在快要种地了。许家的地已经卖掉了,没有地可以种,可要是不种地,这一大家子的人,吃的也成问题。于是静涵又给出了主意,就是把去年起完人参的参土里种上种子。

    “静涵啊,你说的能行吗?这起了棒槌的土,咱们以前可没种过啊?要是长得不好可咋整?”老爷子有点不太相信,所以问道。

    “爷爷,你想,这土多暄啊,也就是栽了一茬的棒槌,种一年的粮食绝对没问题的。等棒槌地里的树苗长起来了,咱们就不种了。每年起出来的棒槌地就有两千来丈,这折算起来,就是二十来亩地。咱们种这些,也就差不多了,您说呢?”静涵想起来,前世的时候,都是这么干的。刚起完棒槌的地里,种上几茬粮食,等地里的树苗长起来,就不能再种了。

    “要是这样的话,咱们倒是可以试试,反正咱家也没有地了。种上要是收成,咱就是白得的,要是不收成,就当是瞎了点种子。行,静涵的主意我看行,就这么办吧。”陈氏做主定下来就按静涵说的办。

    老爷子也同意了,于是大家开始在棒槌地里种粮食。由于这棒槌地的土非常的柔软暄腾,所以犁杖趟地也快,家里的老牛没舍得卖,这回更派上用场了。一家人全都去种地了,文翰在前面牵牛,志明扶犁。后面老爷子,陈氏,薛氏,志新他们刨埯点种,静涵,文成他们用脚把坑里的种子用土盖上,用脚踩实。

    就这样,一家人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把地全都给种上了。这地里没用肥料,所以大家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这粮食能长成什么样子。不过,就算是长得差些,也还能收成一点的,所以大家还是充满了希望的。

    他们种的,就是那些去年刚起了棒槌的地方。剩下前年的,已经长了不少的草,就不能再种了。不过,志新和志明还是找了一块近便的地方,把土重新翻了过来,种上了一些小菜什么的。总得种点菜好吃啊,要不然这可吃啥啊?

    静涵是不管这些的,她领着文宣和文昌,一起去采野菜去了。这里可比家里方便多了,出了参场子,外面的林子里就有很多的野菜。静涵几个人,都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采好多的野菜。

    今年的日子有些紧吧,静涵也不敢说要包饺子的事了。所以大叶芹采回来,也就是用水烫一下,然后切了葱,加点盐拌一下而已。或者是烫了蘸酱吃,这样大家也吃的很香,因为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菜吃了,好不容易见了点新鲜的菜,大家吃的都很香。

    这天,静涵他们还是去采大叶芹,虽然有点要老了,可是没有菜,也只好将就了。他们今天是往西边走的,没想到却遇到了一大片的刺嫩芽。这个时候,刺嫩芽可正是好时候,二寸来长,嫩嫩的,胖胖的。静涵一看,立时就高兴起来,“大哥,咱们赶紧的掰刺嫩芽,晚上好好的弄点吃。”

    文翰他们也看到了这一片的刺嫩芽,都赶紧过来掰。这里的刺嫩芽比去年他们去的那个地方要多好多呢,而且更粗壮,没多会儿,大家就掰了不少。

    “二姐,这些差不多了吧。”文昌问道。

    “咱们再掰些,明天早晨,我和大哥去镇上卖掉。顺便给小姑姑捎去点,估计她家也吃不到这东西的。”静涵依旧在那掰着刺嫩芽。

    文翰一听,也对,去年卖的非常好,今年看样子也可以。要是能卖点钱,换点油盐酱醋的回来也好啊,今年家里的钱太紧了,他们要是能挣一些,也不错。“行,听你二姐的,咱们多掰些,明天去卖了给你们买糖吃。”文翰特别疼这些弟弟妹妹。

    一听明天可以换糖回来,孩子们就来了兴致,全都高高兴兴的掰起刺嫩芽了。大概用了两个多时辰,大家就掰了两背筐,静涵一看差不多了,就说回去。于是大家一起回了参场子里。

    陈氏看见孩子们弄了这么些的刺嫩芽回来,就有点纳闷儿。还是静涵跟陈氏说了,陈氏才明白。“行,你们去镇上试试吧,明天赶着牛车,让你三叔陪你们去。也是该看看你小姑了,这些日子也不知道她怎么样?”陈氏也有些想女儿了。

    “奶奶放心,我们一定去看看小姑的。”静涵说着。

    “好孩子,难得你们小小的年纪,就这么懂事。这回让你们跟着上山,可是受累了。”陈氏看着家里的这些孩子们,心里特别的高兴。

第四十九章 慧心怀孕

    第二天一早,志明赶着牛车,拉着静涵和文翰一起往镇上走去。大概走了不到一个半时辰,就到了镇上。三个人先去了陶家,来到陶家门口,正好看到陶庆年从家里出来。“庆年。”志明喊道。

    陶庆年一抬头,正好看见了志明三人。“三哥?文翰,静涵,你们怎么来了?快进院,来来。”陶庆年一看来人,就赶紧让他们进院子。

    三人跟着庆年进了陶家的大门,先是来到了上房,看望一下陶家老人。静涵仔细的看了看这陶家,还算是不错的家庭。正房五间带耳房,东西厢房,倒座里应该是做木匠活的地方。院子里收拾的干净整洁,看样子是个过日子的人家。

    进了正房,陶家老爷子和老太太都在炕上坐着呢,志明领着兄妹俩给老两口行了礼。

    “呦,这是慧心的哥哥吧?那两个小家伙儿是老大家的孩子?快,来炕上坐。”老爷子赶紧让他们坐下。

    “叔,不用上炕了,就在这坐会儿。我们是来给送点山菜的。这个时候刺嫩芽正好,送点给叔和婶尝尝新鲜,也不是啥好东西,叔别嫌弃。”志明领着文翰兄妹坐到了椅子上。把他们早就准备好的刺嫩芽拿了出来,递给了庆年。

    “哎呀,这可是个稀罕玩意,家里也没人能上山,这东西可是好几年都没吃了。志明啊,谢谢你们还能想着,慧心在西厢呢,她这几天身子不太舒坦。庆年啊,你去把慧心叫来。”老太太开口说道。

    “不用了,婶子,我们过去看看就是了。那我们就先去庆年那屋,一会儿再来陪叔和婶子唠嗑。”志明起身。跟庆年一起来到了西厢房。文翰和静涵在后面跟着。

    刚进了屋子,庆年就喊道,“慧心,快来看,是谁来了?”说着,推开房门,进了南面的屋子。

    静涵一进屋,就看到慧心正从炕上下来,要往外走。看她的样子,好像是真的有些不太舒服,神色不算太好。快步走上前,“小姑姑,你这是怎么了?”

    慧心一看是自己的哥哥和侄儿侄女,也是很高兴,“三哥,是你来了。快,来坐。山上怎么样?住的还习惯么?咱爹咱娘呢?”慧心一连串的问题。

    志明含笑的看着妹妹,“咱爹和咱娘都好着呢,山上还好,没啥不习惯的。这不是山上的山菜下来了吗,静涵说想要来看看你,我们就来了,顺便送点山菜来。你这是怎么了,我瞧着好像有点不太妥当似的。”志明仔细的看了看慧心的面相,然后回头问庆年,“庆年啊,慧心这是有了吧?你也没给她看看?”

    庆年听了倒是一愣,他虽然是个大夫,可是还真就没往这上面寻思。因为慧心以前身子也不算太好,就以为她可能是又不舒服了。赶紧上前,抓起会心的腕脉,把起脉来。不多时,就高兴的喊了起来,“慧心,你真的是有了。太好了,你就要当娘了。三哥,谢谢你,要不是你来了,我还真就想不到呢。”如此看来,这志明的医术,可能是很好。

    静涵在一旁听了,也是替小姑姑高兴,有了这个孩子,小姑姑在陶家可就算是站稳了。刚刚看那个陶家老太太,好像不是个好相处的,有了孩子,想来她就不会太难为小姑姑。这可是个好消息,奶奶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的。不过静涵倒是没有说什么,她不过是一个九岁的小女娃,这个时候说话是不合适的,所以静涵倒是很聪明的闭嘴。

    既然是确定了慧心怀孕,陶庆年就忍不住跑到了上房去告诉自己的父母。老爷子和老太太听了,也是挺高兴的,老太太当即说要给慧心杀只鸡补补,。还是庆年说暂时不用,这才算了。

    志明他们在这坐了一会儿,静涵惦记着去卖刺嫩芽,所以就要走。陶庆年留不住,也只好陪着他们来到上房,跟老爷子和老太太告了别,然后就走了。

    出了陶家,一路往集市上走来,到了地方,文翰和志明把两个背筐还有秤什么的都拿了下来,志明去把牛车栓到一旁。

    有了去年卖刺嫩芽的经验,所以这次非常顺利,没多会儿,就卖出去了一背筐。这个背筐比较大,一筐里竟然装了有四十斤的刺嫩芽。又过了一阵,另一筐也见底儿了。静涵开心的数着,今天一共买了四百二十文钱,这可就不少了,可以买很多的东西呢。“三叔,咱们去买点东西再回家吧,我答应文宣他们,要给他们买糖的。”静涵说道。

    “好啊,你想买就去吧,文翰啊,你领着静涵去买东西吧,我在这看着牛车。”志明也没反对,就让兄妹俩去买东西了。

    文翰把背筐还有称都放到了牛车上,然后才拉着妹妹,一起去逛街买东西去了。他们买了一包糖果,然后又买了二斤盐,二斤肉,这时的肉真贵,竟然要二十八文一斤,静涵心疼的不行。可是家里也有一阵子没见到肉星了,反正干活挣钱也是为了吃点好的,所以静涵还是咬牙买了下来。之后又买了些绣花的丝线啥的,这下子,一百二十文就这样没有了,静涵的心,就在那揪揪着,“大哥,这挣钱不容易,钱可倒是快。咱们昨天忙了一天,这么会儿的功夫,就花出去了一百多文,唉。”

    文翰看着妹妹那种肉疼的表情,就笑了。“没事,咱们回去继续掰刺嫩芽,昨天的那个地方还有不少。等明天再来,到时候就不用买这么多的东西了。”

    静涵点点头,“好,那咱们赶紧回去,下午上山还能掰不少呢。”这就是住在山上的好处了,想弄什么,离着近便。

    兄妹两个回到了牛车那里,然后三个人就赶紧的往回走,好不容易在中午回到了参场子。回到参场子,志明当然是先跟父母说了慧心的喜事。

    陈氏一听慧心有了,这下子乐的,嘴都合不上了。她最是担心这个小女儿,生怕她的身子影响了生育,如今听到女儿怀孕了,自然是欢喜的很。“太好了,哪天我也跟着你们去镇上,看看慧心去,她这是头一个,可得多注意才行。”

    薛氏和朱氏听了也很高兴,妹子和妹夫都是很好的人,能赶紧的有个孩子,这是好事。“娘,瞧把你给乐的,庆年本来就是个大夫,还怕他照顾不好慧心?你就放心得了。等哪天咱们抓只母鸡,再拿点鸡蛋过去,看看慧心倒是真的。”

    “那庆年毕竟年轻,要不是今天老三过去,他都不知道媳妇有了。就这样的,我上哪放心去?不行,还真得去看看,就这几天吧,到时候咱们一起去趟。”陈氏还是不放心,定下来最近几天去看女儿。

    这边静涵把今天剩下的钱拿了出来,交给陈氏。如今家里这个样子,可不是藏私的时候,还是放到一起,努力的把钱攒出来,还了欠债,再买房子是要紧。陈氏看着这钱,推开不想要,她从来都不会抠孩子们手里的钱的。“这钱你们拿着吧,奶奶不要。留着你们买些啥东西也好。今天不是还买了家里用的了么?这就行了。“

    静涵还是把钱推到了奶奶面前,“奶娘,这钱你留着,咱们不是说了么,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哪里还能把钱再分开的?奶奶留着这些钱,攒多了咱们还得还人家的钱呢,再说了,也不能让哥哥们一直在山上耽误着,总得去念书才是正途。”静涵一点点的说道。

    “你看看咱家这个小人精,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娘,静涵说的对,钱你收起来,今后咱们大家挣了钱,全都交给娘。攒多了就赶紧的还债,买房子,送文翰他们去念书,这一算,可得好好干才行呢。”薛氏在一旁也劝着。

    陈氏听了,想了一下才把钱收了起来,“成,那我就收起来了。静涵啊,你们这刺嫩芽是不是还能卖几天啊?到时候买点好吃的,你们这些小娃娃留着吃。如今在这山上,买啥的也不方便,都是些懂事的孩子,吃点好的,长个子。”陈氏对孩子们,那是真心的疼爱,这要是别人家,就如今这个样子,还不得把钱抓在手里,恨不得一点不花才好?

    静涵点头,“哎,奶娘放心,静涵明白。”回头问母亲,“娘,饭好了没?我们要赶紧吃饭,然后去掰刺嫩芽回来,趁着好时候,多挣点钱。”

    “饭早就好了,这就开饭,吃过了中午饭,我和你三婶也跟你们一起,多掰些。就想你说的,能多挣点也是好的。”薛氏赶紧的出去放桌子,准备吃饭了。

    吃过了中午饭,大家一起进林子去了。薛氏和朱氏也跟着孩子们一起,有了他俩的加入,自然是掰的又快又多。用了不到两个时辰,就掰了满满的两大背筐。

    大家兴高采烈的回来,陈氏已经把饭做上了,就等着志新他们回来吃饭。

第五十章 抓蝲蛄

    接下来的这几天,静涵他们就上山去掰刺嫩芽,然后由志明带着文翰去镇上卖掉。顺便买些家里用的东西,有的时候,文翰也会买些好吃的回来。家里总共八个孩子,每天也都出不少少的力,自然是要鼓励一下子的。

    刺嫩芽能卖的时间不多,也就是八九天,不过,他们倒是也攒了二两多银子。陈氏领着薛氏和朱氏,找了一天去镇上看慧心了,当然带了一些东西,别的没有,就拎了两只母鸡,二十多个鸡蛋。

    从陶家回来,陈氏的脸上倒是多了些笑容。看得出,陶家因为慧心有了孩子,对待慧心还是不错的。另外这娘家人也长脸,那么些的柴禾都送给了他们,慧心怀孕也带着东西去看,这陶家哪里还能挑出什么毛病来?所以对慧心还行,没有难为她。

    志明这几日去镇上,倒是从镇上的药铺问明白了,说是可以收一些药材的,所以志明就抽空进林子挖药材。静涵就好奇的问了,然后志明就开始教静涵辨认药材。其实有很多的药材静涵是认识的,从小就生活在这里,也听说过很多的,所以静涵学的很快。志明就像发现了一个宝贝似的,非要教静涵学医不可,静涵想了想,反正艺多不压身,学点也好。庄户人家,生了病也很少请大夫,都是在家里抗着,要是自己能懂一些,多少也能有用。于是,静涵每天又多了一项活计,就是跟着志明一起,学医术,挖药材。

    这个时候的林子里,一般能挖的就是贝母和细参,其余的药材不算太成,不出数。而且贝母的杆子过一段时间就变黄、倒下,所以静涵也是抓紧时间多挖些贝母。挖出来的这些药材,都弄好了晒干,等到攒的多了,就能去卖掉了。

    棒槌地里该要薅头遍草了,志新和志明领着文翰和文成都去薅草。这薅头遍草是最累的活。要跪在池面子上,然后用手把棒槌之间的草薅掉。还要把池面子上的土坷垃全都用手捏碎,要不然会影响棒槌的生长,尤其是楼池子没耧好的,更是要好好的松土。村子里的人也全都来干活了,许家自然是还给大家热饭什么的,大家自然是很感激了,有的人就会带一些家里的东西来,也不过是葱啊,韭菜什么的,许家今年没有这些。

    有一天,林家兴领着媳妇和子轩也来薅草,竟然给许家带来了五只小鹅,刚刚出生没多久,一身绒毛的小鹅,摇摇摆摆的,可爱极了。“许大嫂,这是我家抱出来的小鹅,送给你们五只。这山上有的是草,养着也不费劲,到时候公的杀了吃,母的留着下蛋。”子轩娘说道。

    薛氏一看这小鹅,一个个的都很精神,也是很高兴。“哎呀,这五只小鹅,也得几个钱呢。你等着,我去给你拿钱去。”这时候,一个小鹅也得十文钱左右,五只也不少了,哪能占人家的便宜。

    “行了,嫂子,不过是几只小鹅,算不了什么。我知道你家没有,要是你家有就不给了。你们这住在山上也不容易,我可不要你的钱。”子轩娘坚决不要。

    薛氏一看这个样子,也没强给,“行,你这么说,我就收着,等我有好东西了,也给你留着。”

    子轩娘赶紧的跟着家兴去薅草了,许家早就干完了,所以静涵和文翰就去帮林家干活。子轩娘看了,连忙不让,“文翰,静涵,你们还是别沾手了,这活累的很。”

    “婶子,不碍的,我们家的不是干完了吗?闲着也没啥事,帮你们干一点,省得你们干不过来。”文翰说道。

    “行,那就慢慢干,尤其是静涵,你是女孩,别太累着。这个活可不轻快。”子轩娘叮嘱着。

    静涵点头,家里薅草的时候,她也去帮忙了。再说前世的时候,这参地的活可是哪样都干了,对于这些可是熟悉的很。一边跪倒了池面子的边上,然后小手快速的薅掉上面长出来的杂草,顺便把土松一下。

    虽然文翰和静涵都是孩子,干的不快,可是加了两个人,也算是一些助力。所以许家今天的活干的也挺快,一天的功夫,二十来丈就薅出来了。照这样看来,用不了三天,就能全都薅完了。

    临走之前,子轩跟文翰说,他把先生教的一些东西全都记了下来,还有先生出的题目也都留下了。等下次让父亲给文翰捎过来,这样文翰就不会落下太多了。文翰听了,自然是很感激子轩的。“子轩,谢谢你,我这一时半刻的,恐怕是不能回学堂念书了。有了你说的这些东西,就不会落下的太多。”文翰其实很舍不得离开学堂,这些日子他也会抽时间念书,每天下午还会领着弟妹们认字,这样,孩子们倒是有了些正事干。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孩子们的生活也渐渐地规律起来,每天早晨跟着志新练武,吃过早饭后进林子采野菜,挖药材,中午吃过饭,小睡一会儿之后,就要跟着文翰认字,看书,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静涵本来就认字,所以就把精力多放在了跟三叔学医术的上面。

    这天上午,文翰看着弟妹们都在,就说道,“走啊,咱们去江边看看去,这个时候,鱼儿正咬汛呢,说不定能够多弄点鱼回来。”许家看的这片参场子离着一条江很近,也就能有三四里地吧,就是一条大江。原本静涵他们也是不知道的,后来才发现参场子里头没有水井,都是志新早晨去挑水的。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这里竟然有一条江。

    静涵自然是喜欢去江边玩了,正好薛氏泡了不少的衣服,要去洗洗。于是大家一起端着盆,拎着坞子等东西,就往江边走去。

    来到江边,静涵和静雅就帮着母亲和婶子清洗衣服,而文翰则是领着文成和文宣他们一起去坞鱼了。在江边洗衣服最好玩了,找几块平坦的大石头,然后拎着木棒使劲的敲打着衣服。这些衣服都是用草木灰的水泡过了的,就等于是用洗衣粉泡过了差不多吧。这个时候,并没有肥皂,洗衣粉之类的,人们洗衣服一般都是用草木灰里倒上开水,然后等水凉了,把上面的清水留着泡上衣服的。这样倒是也能洗干净衣服,就是费事,要提前泡上。

    静涵手里拎着棒槌,一遍遍的敲打着衣服,脏水就一点点的流到了江里。敲打完了,交给薛氏或者朱氏,让她们在江水里过几遍,拧干也就行了。今天的天气不错,晾到江边的大石头上,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干。所以江边的石头上,晾满了衣服。

    “嫂子,这眼看端午就到了,咱娘说没说今年的端午怎么过啊?”朱氏一边干活,一边问道。

    “没听她说啊,估计今年的端午节,也就是那么回事了,咱家现在这样,哪里还能准备啥好吃的?对付着过吧。等过两年缓过来再说。”薛氏摇头,如今的日子,已经是不错了,至少还有个住的地方,吃喝也不缺,这就很好了。至于过节啥的,都不敢想。

    “唉,这都是我们连累了大家,要不然,咱家哪里能到这个地步啊?”朱氏一直觉得对不起家里,害的家里吧房子和地全都卖了,一家子跑到这荒山野外的来看参。

    “行了,英子,这事也不怪你们。咱们都是一家人,不用想那些。”薛氏一看朱氏的样子,就赶紧的安慰她。正好一旁的静婉也捶好了件衣服,递给自己的母亲。朱氏接过衣服,在水里来回的漂洗,也就没工夫再想这些了。

    到底是人多力量大,用不了多长时间,衣服就洗完了,看着大石头上晾的这些衣服,大家就觉得非常有成就感。静涵闲下来,就跑到浅水的地方,用脚去踢那些小石头,没想到却发现了水里有蝲蛄。“娘,这里有蝲蛄呢,快,咱们来抓蝲蛄吧。回去煮了吃也好,要不做蝲蛄豆腐也行。”这里的人已经认识蝲蛄了,吃的方法也都知道,所以静涵才会这么说。

    薛氏也掀起来一块石头,果然,在石头下面就会有蝲蛄,一个个的,个头倒还不小。“行,抓点回去,煮着吃也挺好的。”这些东西,其实孩子们最爱吃了。孩子们这阵子也没见过多少的肉星,这个好歹也是肉,弄点解解馋倒是不错。说着,就开始翻石头,抓蝲蛄。

    这江里的蝲蛄还真就挺多的,没用多长时间,竟然抓了一盆子。“好了,今天咱们就抓这些吧,够吃了。”薛氏说道。

    静涵看看盆里的蝲蛄,个头还真大,这样子的,在前世根本就看不到了。前世的时候,由于人们过量的捕捉,还有大量使用农药的缘故,所以很多江河里的蝲蛄已经完全绝迹,只有少数的深山老林里,还有几条河流能够看见野生的蝲蛄了。能够再次吃到这么大个的蝲蛄,还真就是件令人开心的事情。静涵回想着记忆里蝲蛄豆腐的鲜香,忍不住有点流口水了。

第五十一章 志祥的消息

    那边的文翰兄弟几个,也在那起坞子呢。这个时候的鱼儿很多,每个坞子里面,都会有很多的鱼。大的有巴掌大小,小的也有三寸来长,一般都是鲫鱼、柳根子、面条鱼、大头鱼等等。文翰他们是拎了一只木桶来的,这会儿木桶竟然装满了。

    “大哥,回家了,我们抓了好多的蝲蛄呢。”静涵喊道。“一会儿回去做蝲蛄豆腐吃。”

    文宣听到了静涵的喊声,也冲着静涵这边喊道,“二姐,我们抓了好多的鱼,这下可有鱼吃了。”声音里很激动,也很兴奋。

    等到文翰他们拎着木桶过来,大家往桶里一看,也全都笑了。这山里还真就是好,要是在村子里,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的鱼。静涵看了一下,“大哥,哪天你再去镇上,买张挂网回来吧。看这个样子,江里应该有大鱼的,要是能弄点大鱼吃,不是更好吗?”

    文翰点点头,他也估计这江里能有大鱼,没想到静涵也这么说,“行,这几天有空就去,到时候网了鱼,咱们除了吃,也能卖一些。”文翰被静涵调教的,如今也知道弄了好东西要去卖掉了。

    薛氏和朱氏把晾干的衣服收拾起来,然后大家一起往回走。三四里地对于他们来说,就跟玩一样,没多会儿就回到了参场子。“奶奶,我们回来了,你看,我们抓了蝲蛄,还有好多的鱼呢。”静涵说道。

    陈氏坐在门口,抬头看了看,也没笑。

    静涵一看就觉得不对劲,奶奶以前要是听到了,就会赶紧的去拿大盆过来,大家一起挤鱼什么的,今天这是怎么了?“奶奶,你这是咋了?”

    “唉,你五叔都走了这么长时间了,就算是考上了进士,也早就该回来了啊?咋到现在还没个信儿啊?”陈氏坐在那里唉声叹气的。

    陈氏这么一说,大家也都想起来了。可不是,志祥正月里走的,如今都进了四月末,早就该有动静了的。“娘,你也别急,志祥都多大了,没事的。说不定真的中了进士,或许直接留在京城了也说不定。”薛氏这样安慰着老太太。其实她心里也明白,这是不可能的,即便是真的中了,也要回来祭祖的吧?

    “你也不用在那宽我的心,这些事我就算是再不明白,也知道考中了还得回乡的。再说了,也得有人回来报信才是,估计是没考上,想留在京城里,等三年之后再考了。那也得给家里来个信啊?唉,真是让人记挂着。”陈氏再次叹了口气,“算了,不想了,早晚会有信儿的。来咱们先挤鱼,一会儿煮蝲蛄吃,这山上也没个磨什么的,做不成蝲蛄豆腐。”陈氏开始和大家一起挤鱼。

    “娘,有些稍微大点的,咱们留着晚上炖着吃,小的挤了晒干,成吗?”静涵看着那些鱼问道。

    “成,这还有啥不成的?大鱼晒了也不愿意干,吃的时候还费劲,不如小的。今天晚上咱们就炖鱼吃吧,这段日子也是有些馋的慌了,晚上炖鱼,煮蝲蛄,行吗?”薛氏一边干活,一边说道。

    孩子们一听,全都高兴了起来,好歹也算肉了,咋地也能解解馋不是?“太好了,有鱼吃了。”孩子们欢呼着。

    晚上的时候,果然炖了鱼,也煮了蝲蛄,这蝲蛄其实没有太过多的肉,只在两个前鳌和尾巴上有肉,吃起来倒是非常的鲜美。不过,这东西吃起来挺费时间的,陈氏就让孩子们吃完饭当零食吃。于是,大家就先吃鱼,等吃饱了饭,一个个的拿着蝲蛄在那扒着玩。

    五月初三这天,正好村子里有人来了,竟然捎来了一封信,是志祥写来的。原来他并没有考上,会试落榜之后,本来就想往回来的。后来他的一位同窗,也就是那位知州大人的儿子,那人考过了,非要让志祥留在京城里陪他。等到殿试结束,志祥的这位同窗中了进士,再加上家里人的打点,所以就被派了一个县令。这下子,他就更不让志祥走了,非要让志祥跟他一起,去那个县,给他帮忙。志祥也觉得可行,就跟着那人直接去赴任了,临行之前,让人给捎了封信回家。

    “叔,婶子,送信的人说,他们路上有事,所以耽误了一段日子才回来,这信也就来迟了。当时志祥给人家的地址还是你们在村里的老房地址,所以村长才收下了信,让我给带过来。”这来的人正好就是吴家,就是静涵救了人家儿子的那家。

    “家骏啊,谢谢你,这么老远的还跑来。”老爷子接到了儿子的信,这心里也就踏实了,赶紧的向人家道谢。

    “叔,这算啥?我和志新大哥处了这么多年了,哪里还用的着客气?行了,叔,这信俺也送到了,得赶紧回去,明天就过节了家里也忙得很。”吴家骏说完,就往外走。

    志新当然是跟着送了出来,“家骏,你慢点走,还麻烦你跑一趟。”

    吴家骏摆摆手,赶着牛车走了。

    既然志祥来了信,家里人也就安心了,陈氏这下子总算放下了心,不再唉声叹气的了。“美林啊,这后天就是端午了,家里是不是没买江米啊?志新,赶紧的去镇上买点米回来,咱们赶紧泡上包些粽子,咋地也得预备点好过节啊。咱们大人也就罢了,还有这么些孩子呢,孩子们盼的不就是过节么?”陈氏拿出钱来,让志新赶紧去买米。

    志新接过钱,转身就往外走,静涵捅了文翰一把,“哥,你跟着咱爹一起去,顺便看看渔网有没有。”他们这几天就在琢磨这个事呢,正好有机会,还不赶紧的跟着。

    文翰就跑出去,跟着志新一起去镇上了。

    下午,志新和文翰从镇上回来,不光买了江米粽叶,也买回来了挂网。静涵他们全都高兴的了不得,非得要去下网不可。没办法,志新和志明两兄弟就带着一大群的孩子们,去江边下网了。好在他们以前也弄过这东西,好歹的把网下好了,就看明天能不能起出鱼来了。

    薛氏自然是把米都泡上了,今天泡上,明天上午正好包粽子。

    第二天一早,志新就领着孩子们来到了江边,把昨天下的网起了出来。当网离开水面的那一棵,静涵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只见网里,竟然有好多的鱼在那活蹦乱跳的,银色的鱼鳞,在清晨的阳光下,晃花了众人的眼。孩子们全都高兴的呼喊起来,他们根本就没想到,竟然真的有鱼,而且还这么多。大家七手八脚的把鱼捞到了桶里,一只桶根本不够用,文成又跑回去拿了一个桶来,这才算是装下了。

    大家兴高采烈的回到了参场子,陈氏和老爷子一看,也是惊讶不已,“哎呦,还真就没想到,一晚上就有这么多的鱼呢。这么老些,咱们也吃不上啊?”陈氏看着两桶的鱼,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奶奶,我们都商量好了,明天过节,今天镇上肯定人多,一会儿我们留下几条过节咱们吃,剩下的拿到镇上,送给小姑姑家几条,给小姑姑补身子,剩下的就卖掉。正好还可以挣点钱,咋地也得把买网的钱挣出来啊?”静涵刚刚再回来的路上就打算好了。

    “好,静涵这主意不错,小丫头,我怎么感觉,自从上了山以后,你这小脑袋瓜子里,净是些好主意呢?”陈氏摸了摸静涵的头,笑眯眯的说着。

    静涵笑了笑,“娘,饭好了没?我们要赶紧吃饭,然后进镇卖鱼去。”早晨的早,这会儿真的有点饿了。

    “饭好了,赶紧吃吧。”薛氏就领着静雅一起把饭菜全都端到桌子上,然后大家开始吃饭。吃过了早饭,还是志明赶车,文翰和文成还有静涵一起上了牛车,他们要跟着去镇上。这阵子志明领着孩子们也挖了一些药材,今天全都拿到镇上卖掉。

    一行人坐着牛车,大概走了一个多时辰,这才到了镇上。先去给慧心送了四条鲤鱼,陶家人一看这四条鲤鱼,每一条都得有三斤来沉,这可是大鱼了。陶家老爷子连忙说道,“你看看,还得劳烦你们费心。这么大的鱼,要是在镇上买的话,最少一条也得四十文了。这一下子就是四条,还不得卖个一百五六十文的?以后可不用再往这送了,你们在山上也不容易,留着卖些钱也是好的。”

    “叔,不碍的,我们离着江边近,用不了多大的功夫就能弄回来。这慧心有了,我们家也没啥好东西送过来,几条鱼而已,留着给慧心补补也好。”志明看见老太太脸上似乎有点不以为然的神色,心里不喜,所以就说这鱼是送给慧心补身子的。

    老太太一听这话,脸色就立时难看起来,“慧心她三哥,你这话怎么听着好像是我们虐待慧心了似的呢?慧心从来到我家,这活干不了多少,还总爱闹毛病,我们也没说什么不是?既然是我们陶家的媳妇了,我们还能不管她是怎么的?”

第五十二章 卖鱼

    静涵在一旁听这陶老太太的话,就觉得奇怪,上次来送刺嫩芽的时候,这老太太还挺高兴的,今天来送鱼,怎么还这个样子呢?

    静涵哪里知道,这老太太之前并不太清楚许家的事情,陶庆年从许家拉回来很多的柴禾,也没跟家里说许家上山的事情。后来老太太还是听别人提起,许家欠了好多的钱,连房子都卖了,如今到山上看参。老太太再联想起那天志新来陶家的事情,估计志新可能是来跟庆年借钱的,这下子就更是恼了。

    慧心自从嫁到陶家,并不多说话,老太太让她干什么,也不推辞。但是不该她干的,慧心绝对不会多干一点的。这老太太看着慧心那么些嫁妆,就想着抠出来些,可是又不好明说,就总是话里有话的点慧心。偏偏慧心从小在家,根本就没见过陈氏抠儿媳妇的东西,所以也不懂婆婆说的啥意思。就这样,老太太在慧心那里就没讨到什么便宜,心里就更是不高兴了。老太太倒是不知道志新借走了多少银钱,可是估计多少是借了些,所以这阵子就整天刺刺儿的。

    志明听了老太太的话,脸上也不太好看,“婶子,我们自然不是那个意思,只是这当哥哥的,总是惦记着妹子而已。好了,婶子,我们还要去集市上,就先走了。等着过了节,我们过来接慧心回去住几天,我娘想姑娘了,反正慧心如今怀了孕,正是该好好休养的时候。”志明说完,就领着静涵和文翰文成从陶家出来,赶着牛车往集市上走。

    “三叔,你说接小姑姑回家住,是真的么?”静涵倒是听高兴的,小姑姑自从出嫁了,还没回家住过呢。

    “是真的,你看陶家老太太那个样子,估计是知道了咱家现在的样子,瞧不起咱们呢。静涵,文翰、文成,咱们一定要赶紧的挣些钱,然后买房子、买地,省得让人瞧不起。”志明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日子过起来,不让外人看笑话。

    “哎,三叔放心就是了,咱们一家人都勤快着呢,用不了两年,一定会过好的。”静涵说道。文翰和文成也都附和着。

    叔侄几个来到了集市上,开始卖鱼。由于明天就是端午节了,这过节除了要包粽子之外,也要弄点好吃的。所以大家一看到这么鲜活的鱼,就有很多人围了上来,你来一条,我来两条的,不多会儿,桶里就剩下三四条鱼了。

    静涵看着桶里空了,心里这个高兴啊。他们是换了大木桶装的鱼,一共有二十多条,平均每条也有三斤来沉的样子。鲤鱼十三文一斤,细鳞鱼要贵一些,十八文,还有两条鳌花,也是十八文卖的。这样算一下,大概已经卖了九百来文钱了呢。静涵算了一下,就觉得心里特高兴,要是能够经常这样的话,倒是也挺不错的。“大哥,今天咱们再买点肉回家行吗?我馋肉了。这些鱼啊,蝲蛄什么的,终究是比不上肉杀馋。”志明去药铺卖药材去了,剩下他们兄妹三个在这卖鱼。

    文翰看看妹妹,就笑了,“你啊,就是个馋猫。行了,一会儿咱们就去买肉,过节了,也是该吃点好的。要不是这个时候没啥菜,就应该买肉包饺子的。”这个时节,一般也就是韭菜什么的,可是许家今年头一年上山,根本就没有韭菜。

    “饺子我是不敢想了,能有点肉就好。”静涵笑嘻嘻的说着。

    这边又来人买鱼了,“小哥,你这四条鱼,都卖给我吧。能便宜点不?”一个大概四十来岁的人问道。

    文翰听了,就点点头,“大叔,这四条鱼你要是都买的话,就给十文钱一斤得了,我们也想快点卖完,好回家去。”

    “行,那就给我称了吧。对了,你们这鱼能不能保证每天都有啊?我是镇上百味楼的,你们要是每天都能有的话,就送到那里去吧。虽说比你们这么买便宜了点,可是保准。”那人问道。

    静涵听了,觉得这样也挺好,毕竟想今天这样的时候不多,不是每天都过节的。“行,大叔,那就说好了,从明天开始,我们就往您那里送鱼,您每天要多少啊?”

    那人想了想,“一天先来十条吧,要是卖得好,到时候咱们再说。我们家的酒楼是镇上最好的,以往这鱼都不够卖的。”

    文翰这边已经把鱼称好了,“一共四条鱼,十二斤半,就算十二斤,一百二十文钱。”

    那人把钱交到了静涵的手上,拎着鱼走了。“别忘了送鱼的事情。”临走时还叮嘱道。

    鱼已经全部都卖完了,正好志明也从药铺回来,“呦,卖的还真快呢。行,咱们往回走吧?”他把药材也全都卖掉了。

    “三叔,等会儿,我们要去买点东西。买点肉什么的,明天咱们弄点好吃的。”静涵忍不住高兴的说着,今天光是鱼就卖了一两银子还多,而且还定下了以后每天都要送鱼,这就是说以后每天都有进项了,多好啊。静涵把刚才的事情跟志明说了一下,志明听了,也是挺高兴的。

    于是,大家一起去买肉,来到卖肉的地方,一问猪肉竟然要三十文一斤了,可把静涵吓到了。“大叔,这肉咋又贵了啊?三十文,也太贵了吧?”

    那个屠户就笑了,“明天过节了,买肉的人多,这个时候,能出栏的猪又少,当然就贵了。”

    静涵咬咬牙,买了二斤腰条的肉,这腰条肉肥瘦正好,炒菜啥的也香。然后看到案板上还有一套猪的头蹄下水啥的,就问道,“大叔,这些怎么卖的啊?”

    屠户一看静涵问那些下水啥的,就说道,“整个这一副,你就给我五十文就行,这东西一般人不愿意收拾。”

    静涵看了一下,整个这一副头蹄下水的,可是不少,虽说这些东西不能跟好肉的味道比,可也是好东西了。她娘对于洗这些东西还是挺拿手的,做出来的味道也不错。不如再买了,回家也能多吃几顿。“行,大叔,你把这些都给我吧。”

    那屠户找了些麻绳,把那些下水啥的全都系在一起,然后递给了文翰和志明。文翰接过来,放到木桶里面,正好木桶里也没有鱼了,水刚刚也全都倒了,放这些正好。

    接下来,他们又去买了些咸盐、花椒、大料等调料,还买了些粮食。家里的粮食不多了,总共就十来亩地,家里这么些人吃,哪里够用啊?这下子,卖鱼的钱,花了大半,静涵又开始感叹挣钱的不容易了。

    叔侄几个赶着牛车,拉着不少的东西,慢慢往回走。等着回到了参场子,陈氏和薛氏她们一看这车上的东西,就问道,“志明啊,你们买这么些的东西回来干啥?如今这钱难挣着呢,省着点花吧。”

    “奶奶,是我要买的。咱们在山上住着,本来就够苦了,要是再不吃点好的,人哪里受的了?你看我爹他们晚上都要起来遛串儿的,多熬人啊。”静涵赶紧的说道。遛串儿,是看参的一种习语,就是晚上出来,在参地里巡逻的意思。这栽参的土,一个通长的大垄叫做一串儿,所以晚上出来巡逻,就叫遛串儿。

    陈氏看着静涵的小脸,红扑扑的,额头上有点见汗了,就赶紧的拿着帕子,帮静涵擦擦汗。“就你事儿多,行了,奶奶也知道,这山上太苦,不过是想多攒些钱而已。好了,既然买回来了,那咱就该吃吃,也不能把人都累坏了。美林,英子,你们俩赶紧的把那猪下水拿去洗洗,一时半会儿的吃不上,就腌起来,慢慢吃。这些可是好东西,咋地也算是肉啊。”老太太让静涵这么一说,自然是心疼起丈夫和儿子了,对于买了这些东西回来,也就不去计较了。再说了,这些都是孩子们的功劳,这些孩子都是懂事的,不能太亏了孩子。

    静涵又跟奶奶和母亲说起以后每天往镇上送鱼的事情,大家听了也挺高兴,陈氏就有些担心了,“静涵啊,你们答应了人家,可也没想想,要是哪天抓不到十条怎么办啊?”这打鱼可不敢说天天都像今天这样的。

    “娘,这个不怕,我一会儿去江边找个地方,挖个小坑。哪天咱们抓的多了,就放到小坑里养着,要是哪天少了,就把小坑里的捞出来,给酒楼那边送去就行。等哪天大哥有空了,我们俩好好的挖个地方,弄个小泡子。”志明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

    陈氏一听,觉得可行,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正好志明说起来今天去陶家的事情,陈氏就说,要把慧心接回来住上一阵子。“就看他家老太太那个样子,慧心可能在那也受气,接回来住几天也好。就是咱这山上吃住啥的差了些,也不知道庆年能不能让。算了,到时候再说吧,总比在那边受气强。”

    “奶奶,没事的,这山上也有不少好东西,小姑姑会喜欢的。”静涵自然是巴不得慧心回来的。

第五十三章 刁难

    端午节之后,陈氏就张罗着让志新他们去接慧心。薛氏担心志新和志明两个男人,照顾不好,所以就拽着朱氏一起,去镇上接慧心去了。文翰要去酒楼送鱼,自然是也跟着的。反正这几天参地里的活都差不多了,有老爷子领着陈氏和孩子们,倒也没啥事。

    这接出门子的女儿回家,也是不那么容易的,要给婆家准备些礼物才行。正好早晨的时候,起出来不少的鱼,薛氏她们挑了两条细鳞,还有孩子们抓的一些蝲蛄,另外还有两只野兔。这野兔是志新他们挖的陷阱里捡起来的,志新他们闲着的时候不是夹了杖子么,在杖子的外围,弄了好多的陷阱,每天早晨,孩子们都会去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东西。像今天早上,就不光有兔子,其实还有一只狍子,这狍子志新让送到酒楼问问,看能不能卖掉。

    来到了镇上,先是去了酒楼。果然,那酒楼的管事一听文翰说还有一只狍子,就说要了。于是,连狍子带鱼的,一共卖了一两半银子,文翰赶紧把钱收好了,跟管事的打了招呼之后就从酒楼出来了。

    薛氏又到点心铺子买了两包点心,大家这才往陶家走。刚走到陶家的大门口,还没等上去敲门呢,就听见里面有动静。

    “有个孩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哪个女人没生过孩子?咋就你这么金贵,还啥都不干了?我们老陶家怎么就倒了霉了,娶你这么个病秧子回来,跟纸扎的似的,挨不得,碰不得,风一吹就要到了似的。”里面的那个声音,正是陶家老太太。

    “可不是吗?弟媳妇,不是嫂子说你。我不过是想让你帮着洗几件景明的衣裳,反正你给庆年洗衣服,捎带手的事情,用得着推三阻四的么?我怀着景明的时候,可是啥也没耽误干了。”这个声音,就是陶庆丰的妻子于氏。

    薛氏和志新他们在外面就听不下去了,志新上前,使劲的敲了敲门。

    里面一听有人敲门,就赶紧的说道,“等会儿,这就来。”里面有人赶紧的来到大门这,开了门一看,“是许家大哥大嫂啊,快,进来。”开门的是于氏。

    志新和志明还有薛氏、朱氏脸色都有点不好,直接进了门,就看到院子当中,慧心在那低头搓洗着衣服,眼泪不停的往盆里掉。而慧心的面前,竟然有一大堆的小孩衣服,这可不是几件,而是一堆,单的、棉的、夹的都有。

    薛氏上前,拉起来慧心,就看见慧心眼睛红红的。“妹子,这是咋了?庆年呢?”

    慧心没想到是自己家的嫂子来了,赶紧用手背擦了擦眼睛,“嫂子,我没事。”她也不知道该说点啥。

    “还说没事,你这怀孕还不到三个月,正是该当心的时候,咋还洗这么多的衣服呢?你和庆年能有几件衣服,这些是谁的啊?你们也没有孩子,哪里来的小孩衣服啊?”薛氏在外面早就听到了,这会儿是故意问的。

    于氏在一旁赶紧的说道,“许家大嫂,这些是我家景明穿小的衣裳,我是想着,这慧心不是也有了么,这些衣服就给慧心,省得到时候还要做新的。你看看,这不是刚找出来,正想洗洗留着好用呢。”

    “哦,那还得谢谢他嫂子了,不过,我怎么看着这些衣服都是三四岁的孩子穿的呢?我们慧心就算是生了,暂时也用不上吧?我看他嫂子还是自己留着吧,你家不是还有个老二呢么?留着给老二穿吧。”陶庆丰家有两个孩子,老大已经四岁了,老二才两岁,这些衣服,分明就是老大的。

    陶家老太太这时也来到跟前,“慧心她嫂子啊,你们今天来这是?”

    “婶子,我娘想闺女了,让我们来接慧心回去住几天。反正慧心现在这个样子,也不能干啥,正好回去住阵子娘家。”好歹两家还是亲家,不能闹得太僵,薛氏扯出个笑容来,说道。

    “慧心她嫂子啊,不是当婶子的小心,这慧心可是有着身子呢,从镇上到你们的参场子,也得一个多时辰。再说了,这山上也没啥好东西,还有那么些的山猫野兽的,慧心可不能去。这要是有个磕磕碰碰的,可怎么好。”陶老太太不放人。

    “婶子放心,我们是慧心的亲哥亲嫂子,从小就拿慧心当眼珠子似的疼着。哪里会让她磕着碰着?当家的,你去趟药铺,告诉庆年一声,就说咱们把慧心接回去住上一阵子,让他别记挂着。”薛氏才不理这个茬,直接让志新去找庆年去。

    “行,我这就去说说,人家小两口,总得知道媳妇去哪了。”志新依言就往往外走,今天陶家老爷子和庆丰都不在家,出门给人家做木匠活去了。就剩下老太太和于氏在家里,这下也不好去拉志新,只能看着志新走了。

    这边,薛氏上前拉住慧心,回屋收拾东西。而朱氏则是三两下搓出来庆年的衣裳,晾到了绳子上面,然后把水泼了出去,接着也进屋去帮着收拾东西去了。

    屋子里面,薛氏帮着慧心把衣裳收拾了几件,“妹子,你跟嫂子说实话,她们是不是总欺负你?”

    “平日里还好,老爷子在家的时候,她们不敢欺负我。要是老爷子和庆年都不在,老太太就说话带刺儿,大嫂还在一旁啜咕,我这也不会跟人顶嘴啥的,就只能听着。”慧心坐在炕沿上,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以前还好些,就是这阵子,听说咱家搬到了山上,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老太太每天还说些奇怪的话,我刚开始弄不懂,后来才明白,是说我把银子填补娘家去了,不肯拿出来给他们花用。”慧心一边掉泪,一边说道。“我这怀着孩子,每天照样洗衣做饭的哈都不耽误,可是这侄子的衣裳,也用不着我来洗吧?我不给洗,她们就这样,我也是没用,不会跟他们吵闹啥的。要不是嫂子来了,我也只能憋在肚子里。”

    薛氏叹了口气,当初结这门亲的时候,他们就担心。不过是看这陶庆年对慧心情真意切,慧心也喜欢庆年,这才成全了两个人。当时陈氏就知道,慧心嫁过来,恐怕会受气。“妹子,把你的东西全都归拢好了,该上锁的就锁好,这回咱们回去多住几天。”

    朱氏进来,帮着一起把东西收拾完,慧心的嫁妆箱子在里间屋,全都锁好了。从里间出来的时候,把那间屋门也锁上。

    这时,正好志新也把庆年从药铺里找了回来,大家帮着把慧心扶到车上,底下铺了个小被子,让慧心坐在上头。

    庆年刚才被志新一顿训,这才知道自己的母亲和嫂子在家欺负慧心,此刻看着慧心红红的眼睛,心里难受的很。“回家去住一阵子,等我把家里的事情弄明白了就去接你。好好的养着身子,知道么?”庆年拉着慧心的手,叮嘱着。

    慧心听着庆年的话,一个劲儿的点头,她也舍不得庆年,可是在这家里也实在是住的憋闷。“庆年,我等你来。”

    志明赶着牛车往家里走,庆年一直看着牛车走的没了影子,这才转身回到家里。陶老太太看着儿子的面色不好,知道刚才志新肯定是告状了,“你也不用甩那个脸子,我们可没对你那媳妇咋样。不过是让她洗几件衣服而已,哪个当媳妇的不洗衣服做饭?咋就她那么娇贵啊?”陶庆年在家里是老二,从小并不受家里重视,可是庆年争气,跟人家学了一身的好本事。如今家里的银钱,有大半是庆年挣来的。这样,老太太对于这个二儿子,心里就有些打怵。

    庆年也不说话,就这么瞅着母亲,瞅的老太太心里直发毛。“娘,你从一开始就不喜欢慧心,这个我知道。我以为你能看在我和慧心肚子里的孩子的份上,对慧心好点,不说是像对大嫂那样,可是总得面上过得去,没想到我一不在家,你们就这么挤兑慧心。她从小身子弱,如今又怀了孩子,更是不能生气上火的。你这么挤兑慧心,是个什么意思?”毕竟是母亲,庆年也不好说的太过了,语气上也平和的很。

    老太太被儿子的几句话问的,有点答不上来。她本来就没看好许家,要不是儿子说了,如果娶不到慧心,他就打一辈子的光棍,老太太才不会同意这门亲事呢。慧心嫁过来,带了那么些的嫁妆,却没说是拿出点银钱来给家里,这让老太太心里很不是滋味。再加上许家的事情,所以总是想着难为慧心。可是哪里想到,慧心的肚子这么争气,才成亲三个来月就怀上了。这下,庆年更是拿着慧心当宝贝似的,啥都不让她干。老太太和于氏就心里不舒服起来,瞅着空的就难为一下慧心。这于氏是老太太的娘家亲戚,两个人自然是一条心的。

第五十四章 慧心回娘家

    薛氏她们坐在牛车上,也不敢走的太快,大概走了一个多时辰,这才到了参场子。薛氏扶着慧心下车,朱氏帮着拿了包袱,然后几个人往参场子里面走。

    陈氏自从儿子媳妇们走了,这心里就没放下,这会儿看见媳妇们扶着女儿进来,总算是放心了。“快,进屋去,慧心啊,你这阵子怎么样?”老太太拉着女儿的手,问道。

    慧心自从出嫁,到现在也有四个月了,她从小就没离开过母亲,这一下子四个月没见到母亲,再加上在陶家受了委屈,一下子眼泪就出来了。趴到母亲的怀里,哭了起来。

    陈氏一看女儿这个样子,就知道女儿怕是受了委屈,不由得叹了口气。“来,先进屋再说。这里终究是比不上原来的家,本来是不想让你到这来的,可是娘也是真的想你。”陈氏扯这女儿的手,走进了屋子。

    慧心擦擦眼泪,跟着母亲进了屋,眼睛也四处打量着这屋子。这五间房子跟家里的比起来,要小了些,还是木刻楞的房子,想来冬天也不会太暖和了。心中也是为父母难过,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要受这样的罪。薛氏和朱氏跟着进了屋,志新和志明则是去参场子里转转,文翰自然是跟着一起去。

    娘们几个坐到了炕上,陈氏就问起慧心在陶家怎么样。慧心也不说,一个劲的在那流泪,这边薛氏和朱氏就说起了她们在陶家的所见所闻。“娘,那陶家的老婆子也真是可恶,看着慧心好性儿,就这么挤兑慧心。”

    陈氏还是叹了口气,“这事我早就猜到了,她本来就不待见慧心,自然不可能好好的对待慧心的。只是没想到慧心如今有了身孕,她们也不肯消停。罢了,先在家住上一段日子吧,正好也看看这庆年的态度。当初他可是说了要分家的,虽说这点事不大,可是也不好让他们就这么欺负慧心的。要是庆年不来接,咱们就不回去了,娘正好和闺女多亲近几日。”

    朱氏出去,拿了些东西回来,就是本来准备送给陶家的东西。刚刚在陶家,都有点生气,所以这东西干脆就没往外拿,这下全都拿了回来。“娘,也快中午了,我去把这鱼和兔子都收拾了。今天中午,咱们好好地弄点吃的,给慧心补补。”

    陈氏看了就点点头,“鱼给慧心多留点,那兔子不许慧心吃。女人怀孕可不能吃兔子,当心生出孩子来是个三瓣嘴儿。”这老规矩里是有这么一说,怀孕的女人有很多东西不能吃。比如说狗肉,吃了孩子爱咬人,兔子,吃了孩子会三瓣嘴儿,鸭子,吃了孩子手脚不分丫儿。虽说这些并不科学,可是人们依旧信奉这这些,并且坚决执行着。

    朱氏点头,“娘要是不说,我还真就忘了。成,那兔子我腌上一只,别都炖了。鱼就都炖上,让慧心好好的吃些。”说着,朱氏就出去了,薛氏一看,也跟着出去。“娘,也快该做饭了,我去帮忙。”

    静涵他们并没有在屋子里,而是又跑到林子里去了。这林子很少有人来,所以药材也是多的很,他们每天都要进山来采药的。“二哥,快到中午了,今天就这样吧。”

    文成看了看背筐里的药材,“行,就这样,回家去。大哥也快该回来了,想来小姑姑也能跟着回来。咱们也有些日子,没见到小姑姑了。”说着,文成背上背筐,领着静涵、静婉、静娴、还有文宣和文昌几个往家里走。

    正走着呢,突然草丛里扑棱棱的出来一只野鸡,从他们身边过去了。“野鸡。”文成从兜里拿出弹弓来,上好的弹丸,朝着野鸡落下的方向就射了过去。这弹弓是用动物的筋做的绳子,经过特殊处理的动物筋弹性非常好,所以这一下子,射的倒是挺远。

    静涵也拿出来自己的弹弓,同样的朝着野鸡落下的地方连射了三颗弹丸。这三连珠的射法,可是志新的拿手绝活,没想到学的最好的,就是静涵。

    草丛里有一声野鸡的吃痛的动静,文成他们赶紧的往草丛里跑,结果看到那只野鸡躺在地上,腿还在那蹬着,脑袋上有血流出来了。文成捡起野鸡,“真棒,这下子就有好吃的了。”

    静涵看着那只野鸡,心里倒是感叹住在山上的好处。在东北,有句话叫做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就是说的以前的东北,如今住到山里,可真是体验了一把这样的感觉了。山里的野鸡很常见,志新有的时候会下几个套子,几乎都能套到野鸡。这野鸡有个习性,叫做横草不过,就是说,在野鸡走的路上,只要是有个木棍横在那里,它就要绕着走。所以只要找准了那里是野鸡经常出没的地方,横着放上两根棍子,在两根棍子中间留个口,然后就拴个套子,一般都能套到野鸡的。不过,像今天这样,他们自己打到野鸡,可是头一回,也所以大家都兴奋的很。

    拎着野鸡继续往家里走,不多时就到了参场子的大门,进了门,来到屋里,就看见陈氏和慧心还有静雅在那唠嗑呢。“奶奶,你看我们打了一只野鸡,正好留着给小姑姑补身子用。”文成拎着野鸡让陈氏看看。

    陈氏一看,这野鸡还不小呢,大概得有三四斤沉,“你们还真能耐呢,行,今中午已经炖兔子了,这鸡留着晚上吧。咱们在山里,也没啥别的,只好弄些野味来给招待你小姑姑了。”陈氏笑着说。

    慧心此时已经不再伤心了,看着眼前的这几个侄子、侄女,也是开心的很,“静涵,静婉,静娴,快过来,让姑姑看看你们。咋都变黑了?是不是整天的往山上跑啊。静涵,你可别把静婉和静娴给带的野了,都变的像假小子似的。”慧心开玩笑道。

    静婉坐到小姑姑的身边,她的性子比静雅要强一些,但是也不至于静涵那么野,介于两个人之间。“小姑姑,没事的,总得有点事干,要不然闲着太无聊了。我们还小,自然不像大姐似的能坐得住。等冬天闲了,就能养的白了。”

    静娴则不同,她也挨到慧心的身边,“小姑姑,二姐说了,女孩子就是要厉害点,以后才不会受欺负。我看二姐这样好得很,今天二姐射弹弓,竟然可以连发三下,真棒。”

    慧心听了静娴的话,再想到自己,不禁点点头,“也对,女孩子是该泼辣些,不过,你二姐有点过头了。静娴啊,你可不能全照着你二姐那样,听到没?”

    静涵在一旁听着,无奈的想翻白眼。她这性子就这样,再加上来到山上,有那么多的好东西吸引着她,哪里能不野啊?她每天就觉得,要是不让自己进山弄点什么东西,浑身都难受。她就是爱往家里划拉东西,没办法。

    陈氏赶紧的把静涵搂了过来,笑着说,“不许说我们静涵,要不是静涵,咱们家现在还不知道在哪蹲着呢。哪里能像现在似的,有吃有住,还能吃到这些个野味?”这个倒是真的,要不是静涵出主意看参,他们现在也就是租个房子,一家人省吃俭用的攒钱呢吧?哪里能想现在似的,每天光是卖鱼就有三百来文的进项,再加上时不时的还有猎物,也能卖不少银子呢。等着到了秋天,还能拿到三十两银子,如今看来,这三十两就是净剩的了,这一年算下来,也能挣个四五十两的。要是再加上棒槌,用不了几年,就能买房子买地了。

    “奶奶,以后还是别说这些了,也不过是我突然想出来的点子。这上山来,还得是爹爹和三叔他们认干,哥哥们也能耐,这才能过个安稳日子,我也没干啥。”静涵倒是不居功,她一个小女孩,就算再有能耐,要是父兄无能,也是白搭的。

    陈氏听了一愣,随即笑了,“好,不说。总归是咱们家有几个好孩子,一个个的都肯吃苦。奶奶有你们这些孙子孙女,知足。”

    这时,志新他们从外面也回来了,志明肩上扛着根棍子,上面竟然盘了一条蛇。陈氏一看,就说道,“不是说了么,这些东西不好伤害的。快放了吧。”

    “娘,我倒是不想伤它,是它一直撵着我的,自己找死,就怨不得咱们了。”刚才兄弟俩正遛串呢,这条蛇就从草丛里出来,一直跟在志明的后面,仰头吐信的,想要咬人,志明和志新哪里还能放过它,直接打了完事。这要是孩子们遇上,或是来参场子干活的人不小心遇上,怕是会被咬到的。

    静涵看到那条蛇不小,又想起来他们打的那只野鸡,正好想起一道好菜来。“奶奶,今天晚上就用这蛇和野鸡炖汤吧,龙凤汤,大补呢。让小姑姑多喝点,补身子最好了。”

    “就你鬼主意多,还什么龙凤汤,行,听你的,咱们也尝尝,这龙凤汤是个什么滋味。”陈氏同意了,反正怎么样都是吃,换个吃法也好。

第五十五章 接人

    慧心一直住在了山上,每天和母亲嫂子们一起做做针线啥的,倒也过得满舒心的。陈氏想着女儿怀了孩子,就找出来一些好料子,给做了些孩子的衣服啥的。估计慧心是在腊月里能生孩子,所以陈氏少不得给做了小被子,棉衣棉裤什么的。

    这个时候,棒槌地里又该掐参花了。今年许家人都住在山上,又有志新、志明、老爷子三个好劳力,加上文翰、文成几个也能干活,所以参花很快的就掐完了。陈氏找了张席子,把掐回来的参花全都摊在上面晾着,干了也能卖点钱的。

    正好这天村长也来了山上,免不了和老爷子唠会磕儿。“许老哥,说起来我还真得谢谢你们家呢。你看看这,大家伙来干活,你们又是烧水,又是给热饭的,真是够麻烦两个侄媳妇了。过几天,咱们这参花掐完,参地里就没啥太大的活儿了。我看不如让村里的人来帮着你们再盖上几间房子,如今也就是这五间房子还看得过去,剩下的就是窝棚。你们这一大家子的人,到了冬天这样可是不成的。”周村长一边喝着热水,一边说道。

    老爷子听了点点头,“那感情好了,我还正愁着呢,你说志新和志明那四口住的,这要是到了冬天,还不得冻出个好歹来?就是这盖房子,我们提前也没预备土坯啊?这上哪去整去?要不然,就得用土夯了,反正也比现在的窝棚强多了。”老爷子听村长这么说,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不过家里没预备材料,这倒是个难题。

    “老哥,我看就用土夯得了,快当。咱们这些人干活也实诚,保证结实。外面再用泥抹了面,冬天也暖和的很呢。再说了,你们这也就是这两年缓不开,等着挣了钱,就回村里再另盖房子去,山上的这些也不用盖的太好。就是再好,过几年这片林子也伐的差不多了,说不定这参场子就得换地方了呢,盖的再好不也是没用么?”周村长帮着出了主意。

    老爷子想了想,倒也是。村子里大概有一百来户人家,一年村子里就要用两千多丈的参土,合起来也就是三十亩多地。这已经在这里种了有十年的棒槌了吧?接下来看样子也就还能种个七八年的就不错了。以后还要另找地方,重新建参场子,到那个时候,这些房子也就没啥用处了。“对,还是村长想的周到,这房子的确不用盖的太好了,要不也是白瞎。那就用土夯吧,就是得麻烦乡亲们了。”

    “这算个啥?反正不也是闲着的么。正好这时候抽空盖了,一夏天也就能干,等到冬天的时候,就能搬进去住。咱们在把炕盘大点,再搁屋子里盘上火墙,冬天多烧些柴禾也就是了,反正这山上就是不缺柴禾。”周村长摆了摆手,“行了,许老哥,我那还有一点棒槌花没掐完,先去干活了,你跟志新他们说说,看看把房子盖在哪。别离着这边太近,咱们的参土眼看着是往南头扩的,挨着点那边才好。”周村长一边说着,一边就往自己家的棒槌地走去。

    等到下午干活的都走了,老爷子就跟志新和志明说起来这盖房子的事情。“老大,老三,咱们也该预备些盖房子的木料啥的,村长既然说了,过几天可能就得开工动土,别到时候在抓瞎。”

    “哎,爹,这些您放心就是,木料啥的都有。去年冬天伐的木头,好的都被运走了,剩下的都在林子里,我和老三这阵子也划拉了不少回来,都修理的不错。这几天我们再去伐几棵树,把梁柁做了就行。”志新早就打算盖房子了,所以从上山之后,闲着就去弄些木头,盖两栋房子根本没问题。

    “成,你心里有数就好。你们哥俩看看,把房子盖在哪相应,别离咱们这边太远,也得想到以后那边方便。我看咱们家三年两年的回不了村子里,这些你们哥俩好好商量。”老爷子对于这两个儿子还是放心的。回头又对陈氏说道。“老婆子,你给老大媳妇点钱,让她们去镇上置办些肉啊,菜的,还有米面。人家来给咱盖房子,伙食上千万不能太差了。咱们家可不能干那样的事。”

    陈氏点点头,“你放心,咱们挨着江边,现在文翰他们每天都能捞上来不少鱼,除了送到镇上的,还能剩下不少呢。咱们种的那些菜如今也长得不错,够用。再加上山上的一些野味啥的,只要去镇上买些肉就行了。其余的也就是米和面,家里倒是不多了,是该买。美林啊,后天你就去镇上买东西去吧。”陈氏盘算了一下,把要用的东西都说了。

    薛氏听了,点点头,“哎,后天我们就去镇上买东西。”

    慧心在娘家也住了有十来天,心里难免惦记庆年,这下听说家里要盖房子,就怕自己在家碍手碍脚。“娘,既然是家里要盖房子了,不如我就回镇上吧,要不然在家里也帮不上什么,还得大家分神照顾我。”

    陈氏听了,摇摇头。“你就安心的在家呆着,不用着急回去。这盖房子也用不了几天,静雅没啥事,让她陪着你,你们两个把孩子要用的衣服啥的全都做了。我猜庆年这几天就该来了,到时候你再跟他回去,不是咱们拿把,可是这闺女头一回回娘家,哪有姑爷不来接的?”

    一旁的薛氏和朱氏也都劝着,回下家这才答应在家住着,暂时不回镇上。

    晚上大家开开心心的吃了饭,然后志新夫妻和志明夫妻就全都回他们各自的房子里去了,剩下老两口还有慧心和这些孩子们。

    五月中旬,这个时节天很长了,晚上没那么早黑天,所以大家就在外面坐着说话。山里的蚊子比较多,而且还毒,所以志明上山找了几种草药,专门除蚊子的。文翰和文成拢了个火堆,然后在里面放了些药草,这样一熏,蚊子就都被熏跑了,所以大家倒是没让蚊子咬到。

    静涵看着小姑姑的样子,猜想着小姑姑可能是想姑父了。也不知道小姑夫在家里干啥呢,咋这么些天了,也不来接小姑姑呢?像小姑姑家里这样,按理来说就应该分家的。可是如今小姑姑有了孩子,离着娘家也远,小姑夫又每天都要到药铺里去坐诊,不能总守在姑姑的身边。要是分了家,可就没人看顾小姑姑了。左思右想的,也想不出个好主意来,算了,这种事还是让奶奶她们操心去吧。

    “大哥,镇上的那个酒楼,现在还是每天要十条鱼么?”静涵这阵子早晨没跟文翰他们去起鱼,也不知道这鱼卖的怎么样,所以问了句。

    “现在一天要十五条了,我们每天早晨都能起出来二十来条,剩下的就放到咱爹和三叔挖的那个泡子里头,那泡子不小,能养不少鱼呢。我们现在还往酒楼里送蝲蛄呢,这蝲蛄和鱼的价钱差不多,也好抓,所以现在一天也能有五六百文钱了。不过,咱家的花销也大,隔几天就得买些粮食回来,所以这钱也攒不下多少。”文翰挠挠头,说着。

    陈氏叹了口气,家里这是十四口人的吃喝,再加上文翰和文成又正是能吃的时候,去年才种了十五亩地,哪里够吃的?去买粮食,自然花销要大很多。也多亏这些孩子能干,一天竟然能有五六百文的进项,这才算是没让大家伙儿饿了肚子。“文翰啊,你也别光忙着这些,功课啥的,可别落下了。子轩不是经常让他爹给捎来那些先生布置的功课么?你也常看着点,等今年秋天,卖了棒槌,奶奶就让你和文成到镇上去念书去,不能耽误了你们的前程。”

    “奶奶,你放心,我们每天都抽空看书呢,不会耽误的。今年咱家困难,不去也行,再缓一缓得了,我们年级也不大,还赶趟儿。”文翰笑着安慰陈氏。

    几个人在外面聊了会儿,这火堆就烧的差不多了,陈氏赶紧的让孩子们全都进屋睡觉。好在屋子里头也点了些驱蚊的草药,晚上睡觉倒是没有蚊子。

    静涵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脑子里净是怎么挣钱的事情了,可是依旧没个结果。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这才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第二天,刚刚吃过了早饭,还没等大家各自去干活呢,就听到参场子的大门那有动静。文翰跑出去一看,原来是小姑夫赶着马车来了。上次志新已经告诉庆年这参场子怎么走了,所以陶庆年倒是挺顺利的就找到这参场子。

    “小姑夫,快进来,昨天我们还说来着,就说你最近该来了。”文翰把大门敞开,帮着庆年把马车牵进来,栓到一旁的树桩子上。

    庆年回身从车上拿下来不少的东西,文翰一看他拿不过来,就帮着拎了一些,然后两个人一起进了屋子。

    屋里老爷子和老太太都在呢,庆年一进屋,把东西全都放到了炕上,然后给老两口行了礼。“爹,娘。”

第五十六章 天麻

    “庆年啊,你来就是了,咋还拿这么些的东西?这要是让你娘知道了,又该不高兴了。”陈氏脸上笑着,可是这话说的就有点不太对味儿。慧心是她从小疼着爱着的老姑娘,嫁出去了反倒要受气,老太太心里憋着一口气呢,今天说什么也得敲打两句。

    “娘,我知道您老心里不痛快。慧心嫁给了我,如今还有了孩子,我这心里高兴的不知道怎么好。那天大哥他们一走,我就和我娘说了要分家的事。今天过来,也是想听听爹娘和慧心的意思。”陶庆年一边说着,一边看向了炕上的老两口。

    陈氏叹了口气,“庆年啊,娘也不是逼着你分家。毕竟你们这才成亲没几个月,就这么分了家,对你们脸上也不好看。娘就是这口气憋着难受,你和你的爹娘好好说说,慧心这是头一胎,得好好的注意些。你们家里,不种地,不养牲口,能有多少活?不过是洗衣服做饭这点事。慧心能干的,她自然去干,可是谁听说小侄子的衣裳,得用怀了孕的婶娘给洗的?倘若慧心没怀孕,一件半件的帮忙也就罢了。我们家里,媳妇们也只是洗自家男人和孩子的衣服而已。就连你爹的,也是我给洗,哪还用别人?娶媳妇是干什么的?”老太太也不想逼着人家就这么分了家,为了这点事,不值当。

    “庆年啊,你也别往心里去,你娘这就是心疼闺女。你们分家的事情,回去好好的跟你爹娘商量,也不急在这一时半刻的。你家还有弟弟没成家,妹妹没出阁,等他们都有了着落,你们咋地也得分开。这一个锅里搅马勺,终究不是个事。我和你娘也嘱咐了慧心,该干的活,一点也不许落下,不能因为有了身子就矫情。”老爷子接过了话。

    正好这时慧心从套间里出来,看着庆年,两个人就这么互相看着。

    “慧心啊,赶紧把东西收拾收拾,吃过了中午饭,下午你们就回去吧。回去好好的过日子,你这也过了三个月了,不能一点活儿都不干,那样也不好。等过一阵子,娘再去看你。”陈氏拉着慧心的手,叮嘱着。

    薛氏和朱氏一看妹夫来了,知道中午得留庆年吃顿饭,赶紧预备着中午的饭菜。文翰他们早晨起了鱼,这会儿去杖子外头的那些陷阱去看看有没有动物掉进去,不多时回来,手里还真就拎着两只兔子。“娘,我给你留两条细鳞,这还有两只兔子,咱们种的那些小菜也能吃了,等会儿我们回来再捎点肉啥的,中午应该就差不多了。”文翰放下兔子和鱼,然后就领着文成赶着牛车走了。这阵子已经不用志明赶车,文翰赶车也挺不错了。

    薛氏和朱氏赶紧的把兔子和鱼都收拾了,再加上家里的鸡蛋啥的,又从菜地里摘了些小菜回来,开始准备中午饭。

    中午这顿饭果然丰盛的很,陶庆年和慧心吃过了饭,就赶着马车往回走了。临走的时候,陈氏又给带了些鱼干啊,肉干之类的。这些肉干,一般都是掉进陷阱里的动物,来不及吃完或是卖掉,陈氏就会把肉腌了或是晒干。这样,就能放的时间长些了。当然,还有给慧心的孩子做的好多衣服,被子之类的小东西,竟然整整的两大包袱。

    看着女婿赶着马车越走越远,陈氏和老爷子两个人的心里都难受的很,互相看了一样,摇摇头。“也不知道这次回去,陶家那个老婆子能不能再难为慧心,我还真就是不放心啊。”陈氏说道。

    “唉,不放心又能咋地?咱们还能让慧心一辈子都在咱们跟前不成?路是她自己选的,咱们哪样也没亏了她,以后怎么样,就得看她自己的造化了。”老爷子摇摇头往回走。陈氏也跟着回屋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许家开始忙活着盖房子的事情。村里来了不少人,三四十个壮劳力,没用几天,两栋房子的大框就全都出来了。家里这几个女人也忙得很,每天要做好多的饭菜,就连静雅、静涵几个女孩,也要帮着摘菜,洗菜等。一家人忙碌并快乐的过了五六天,终于房子的大框起来,房盖也都弄好了。志新就说接下来的活儿自己家慢慢干就行,村里人一看,也的确没什么大活了,就不再来帮忙。

    薛氏几个终于可以松口气,大家都说要好好的歇一歇。

    “志新啊,棒槌地里是不是又该薅二遍草了啊?这样,先让房子干一干,然后再用泥抹面,还有盘炕搭灶啥的也都赶趟。歇两天,先把二遍草薅了再说。”老爷子安排了接下来的活。

    “行,听爹的,反正离冬天还远着呢,不用太着急。对了,那天村长说了,等进了六月,就该要分新的参土了。爹,咱家今年还是要二十丈土对吗?”志新这几天累的不轻,也想着先歇两天。

    “哎,还是二十丈吧,多了咱家也没有那么多的棒槌往上交,再者,也没有足够的栽子。二十丈,够用了。”老爷子略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今年就要二十丈算了。

    进了六月,这天气就不怎么好,动不动的就来场雨。参场子里本来就是泥地,这下子就更难走了,所以下雨阴天的时候,陈氏就不让孩子们四处走,一般都呆在屋里。文翰趁着这个机会,教弟弟妹妹们认字。七八个孩子,都在文翰他们的屋子里,每天看书识字,背背唐诗宋词啥的,倒也挺不错。

    下了四五天的雨,终于晴天了,还没等外面的地干透呢,静涵他们就等不及往外跑了。

    “文翰,静涵,这外面又湿又滑的,你们能干啥啊?”薛氏一看孩子们往外跑,就追出来问道。

    “娘,下了好几天的雨,林子里说不定该有天麻了,我们进林子看看,看看能不能能挖到天麻。”静涵一边走一边说道。静涵前世,每到这个时候,都有人进山去挖天麻的。再者,志明也跟大家讲过了,所以今天他们想进山去看看。

    “进山注意点,刚下过了雨,林子里可能会有长虫。”薛氏叮嘱道。长虫,自然说的就是蛇了,山里本来蛇就多,更何况才下过雨,薛氏有点不放心。

    “没事,娘,三叔给我们配了驱蛇的药,都带在身上呢。”文翰摆摆手,领着弟弟妹妹就走了。

    孩子们都背了小背筐,兴高采烈的往林子里面走。这几天下雨,可把他们憋坏了,好不容易天晴了,一个个就想出了笼子的小鸟一样,兴奋的很。林子里更是湿漉漉的,树叶子上还有水珠呢,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林中的鸟儿,在寂静了好几天之后,也终于放开了歌喉,宛转吟唱。

    脚下踩着厚厚的腐叶和青草,呼吸着林间清新的空气,静涵觉得心情舒畅的很,忍不住喊了一嗓子。

    文翰回头看了看妹妹,“静涵,你又抽什么疯呢?你小心把狼给招来。好好的走路,咱们是来找天麻的,不是来引狼的。“

    静涵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然后开始低头四处寻找。没过多会儿,还真得就看到了一棵天麻。紫红色的杆子,大概不到一尺高,上面长了黄绿色的穗子,这就是天麻了。“大哥,你看,这里有天麻呢。”静涵喊道。

    大家全都往静涵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了。文翰拎着手里的小搞头,来到了那棵天麻的跟前。这挖天麻可是有讲究的,不能直接就把这棵天麻给刨出来,出土的天麻不值钱,值钱的是地里的那些还没出土的。所以要从天麻杆子下面把土扒开,露出底下那个长椭圆形,长得像土豆似的天麻块茎来。然后顺着天麻杆子的反方向扒土,慢慢的往后扒,就会发现后面有好多大小不一的,长椭圆形类似土豆的东西,那些才是值钱的天麻,这些叫做崽子。

    静涵看到的这棵,底下竟然有不少的天麻崽子。文翰慢慢的往外扒,上面的这层捡完了,就往下面再扒,果然又发现了好几个。光是这一棵,底下就弄出来能有半斤的天麻崽子。

    在文翰扒天麻的功夫,文成和静涵又看到了好几棵,大家齐下手,都在那扒天麻。有的时候,土里会有些树根什么的,这个时候,就得文翰来了。他用小搞头使劲的把树根刨断,这样,就能继续往下扒土了。

    一上午的功夫,大家就找到了十多棵天麻,挖出来能有六七斤的崽子。文翰看看快要中午了,就领着大家往回走,等到了家,志明看到了孩子们挖回来的天麻,“呦,没想到这里的天麻还真不少呢,下午我和你们一起,咱们一块挖天麻去。”

    “行了,你还是和我一起把房子里的炕盘上吧。我看这天能晴一阵子,估计这两天村长就该领人上来挂串儿分土了。等分了土,还得赶紧的刨土,七月雨水没那么多,正好晒一晒。接下来的活多的是,孩子们能弄多少就弄多少吧,咱俩抓紧把房子整明白了就行。”志新瞪了志明一眼,然后说道。

    志明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了,他骨子里还是个大夫,所以一看到药材,就忍不住住兴奋。

第五十七章 分参土

    果然不出志新所料,过了两天,村长就带着人来挂串儿了。这挂串儿,也是参场子里的一种习语,就是把种人参的土分成宽一丈到九尺的趟子。最开始种人参的时候,一般都是五尺半到六尺的池面子,这样就得挂九尺多的串儿,因为两串儿之间要有水沟,这个水沟也不叫水沟,叫做马道。挂串儿的时候,都要留出余头来,省得马道太窄,到时候干活不方便。到了后来,参土渐渐的贵了起来,就不再挂九尺了,而是八尺或是七尺半,这样,一墒地就能多出来不少丈呢。一般丈量参土不用亩来表示,而是用垧这个计量单位的,可能是因为这样计算丈数比较容易吧。

    像静涵的前世,一丈参土不用刨就能买到三百多块钱。要是再加上刨土等工夫,还有看参、栽参等工钱,再加上塑料薄膜、参栽子等等,一丈人参的成本就要现在一千一百块左右了。参农辛辛苦苦,磕头下跪的忙活三年,还不知道这人参能够长成什么样子,要是赶上年头不好有烂的,那就的赔死。所以人参的价格,越来越贵。即便是这样,种植人参的参农也是越来越少了。

    “二林,家骏,你们几个多看些木头棍子来,要啥样的你们都知道,赶紧去吧。”村长吩咐道。有几个人就拿着斧子进了林子,去砍木头去了,他们砍的都是一些比成年男人大手指粗一点的树棵子。

    “老吴,老李,咱们看看这个阳口朝哪?是像去年的那样,还是略微调调?”村长问村子里的几个老人。这栽参的池串是要有一个朝阳的问题,一般叫做阳口,也叫照阳,就是阳光照在池面子上的时间长短问题。一般都是西照阳的比较多,几个老人看了一下,决定还是和去年一样,西照阳,从巳时末开始阳光能照到池面子上面,一直到下午。这样的光照就足够了。

    商量好了池串儿的阳口,大家就开始拿出来细麻绳等来挂串儿了。进林子的人出来了,每个人扛了一大捆子木棍,把木棍的一头削成尖的,插到了地里。另一头削成个斜面,在斜面上用笔写上数字,有人用绳子扯出直线来,然后就有人往地里插棍子,这样量好了宽度,另一边再插上棍子,一趟池串儿就挂好了。

    全村今年一共用了两千多丈的参土,倒也不用太长时间,一天就挂完串儿了。接下来,就是分土,也就是把每家要的参土分出来,记好了在哪。这个倒也简单,他们往地里插的木棍,也是有规律的,一般都是两丈远插上一根,然后隔二十丈就换一个数字,这样,正好就可以把每家要的参土分开了。每家一般也就是要个二三十丈的就不错了,每个号做一个阄,到时候抓阄决定谁家要哪个地方,这样比较公平。谁家要的多,就等着每家的二十丈分过了,然后再分多出来的。有的时候,这一趟池串并不是就那么正好能是二十的倍数,总会有些余头的,哪家要的多,就可以要这样的余头。分完之后,也可以互相之间换一下,就能让自己家的参土都在一起了。

    连挂串儿再加上分参土,村里人在参场子里忙活了两天,这才算是弄完。大家都很满意这样的结果,找到自己家的号,各自做上些记号,省得再来的时候找不到。

    “行了,这土也分了,今天就先回去,以后各家爱生命时候来刨土,这个就没人管了。早点刨出来晒着,还得打搂,倒土,都是活呢,抓点紧赶紧干吧。”周村长看着大家伙说道。“去年的棒槌长得都不错,今年看起来这天气也挺好,咱们可得好好干,多挣点钱。”

    众人全都笑呵呵的答应了,然后各自回家。分了土,一个个的心里可就有了底,只要自己肯干,就不怕栽不上棒槌。“周叔,我们都知道,趁着这几天天好,就得赶紧来刨土了。”子轩爹说着。

    “林叔,这是我最近做的功课,你帮我带给子轩,让他看一下。”文翰拿着一摞纸说道。子轩已经去了镇上读书,他还是经常让父亲捎一些先生布置的功课啥的。文翰每次拿到这些,都会仔细的收起来,然后抽空慢慢地研究,有的时候也会做出来再捎给子轩,让他帮着看看。男孩子只见的情谊,有的时候什么都不用说。

    “好,文翰,你可不能把功课丢下,说不定啥时候你爹就能把你送到镇上去念书了。你的脑子灵,不念书可惜了。”林兴家摸了摸文翰的头,有点惋惜的说道。

    文翰的眼中闪过一丝难过,然后就笑了,“叔,你放心,我不会把功课丢下的。等家里缓过劲来,我就和子轩一起去念书。”

    “好,那就好。我先走了,你的这些东西,我一定捎给子轩。”林兴家拍拍文翰的肩膀,然后就走了。

    静涵来到哥哥的身边,“大哥,没事的,咱们多挣些钱,今年冬天一定能让你和二哥回到学堂里的。”

    文翰笑了笑,摸摸静涵的小脑袋,“哪有你想的那么容易?咱家现在还欠着不少钱呢,就是有了钱,也得先把欠的债都还了,才能让我们去念书的。没事,只要咱们齐心,不怕日子过不好。明天咱们还是进山挖天麻,就这么几天的功夫,过了这阵子,就不好找了。”他们已经挖了三天,还行,每天都能挖到十多斤鲜的天麻,昨天最多,能有二十多斤。这时候的天麻,四斤多鲜的才能干一斤。听志明说,一斤干的天麻,大概能卖到六十到八十文,这可就是非常好的价钱了,比别的药材可是要贵了很多。

    静涵点点头,她知道天麻出土大概也就十多天,过了这阵子,就会变的空,尤其是今天出土开花的那种,就会慢慢的烂掉了。“是得抓紧时间,反正也没啥事。大哥,你早上安心的把鱼送到镇上就是,咱们也不能为了挖天麻把送鱼的事情给耽误了。”天麻只有半个月,可是这鱼却可以一直送到秋天,所以绝对不能耽误。

    “嗯,这还用你说?好了,啥也别想,赶紧先把今天挖的天麻洗出来,晚上让咱娘给煮煮,趁着天好,赶紧的晒出来才是正经。”文翰看着妹妹小大人的模样,忍不住想笑。兄妹俩赶紧的把天麻泡在水里,用刷子清洗这上面的泥土。文成也要来帮忙,被静涵撵走了。“二哥,你和大哥一起去看书吧,这点活我就能干,不用你们。”静涵惦记的,依旧是哥哥们的功课。

    正好静婉也过来了,“是啊,大哥,二哥,你们俩还是看书去吧,顺道带着文昌和文宣,省得他们俩又去捉弄那几只小鹅了。”静婉把自己的衣服袖子挽上来,就和静涵一起刷天麻。

    文翰一听那两个皮小子又去捉弄小鹅了,就赶紧的去找他们。果然,在一边用树棵子夹起来的鹅圈里,两个男孩正在撵小鹅呢。这时候,小鹅已经长得比原来要大好多,身上正要长大毛,所以看起来丑丑的。被文宣和文昌撵的哦哦叫,声音也开始向成年大鹅那种转变了。

    “文宣,文昌,你们俩这是闲着难受了吧?净淘气,赶紧的进屋去念书,再不来小心挨揍。”文翰出言恐吓。

    文宣和文昌一见是大哥来了,赶紧从鹅圈里出来,一个劲嘿嘿的笑着。“大哥,我们就是看着鹅子太丑了。”文宣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文翰瞪了他一眼,“等它长大了就会好看的,正在长大毛的时候,可不是难看怎么的?你们俩消停点,要是让我再看见,小心挨揍。”

    两个小家伙赶紧点头,他们对于大哥,还是比较信服的,赶紧的跟着文翰一起,进屋念书去了。不多时,屋里就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

    既然分了参土,志新和志明当然是抓紧时间去刨土了。第二天一早,两个人就扛着镐头去自家的参地了。静涵看见父亲和三叔扛着的,竟然就是家里种地用的镐头,一时间这个无语啊。用这种镐头,刨土好累的,而且还慢。正好文翰要去镇上,静涵就拉着文翰,让他等会儿,“大哥,你等一下,我画个东西,你去镇上的铁匠铺子,打把镐头回来。咱爹他们用的镐头太费力。”说着,静涵就找出了纸和笔,在纸上画了一个参地用的专门刨参土的镐头。这种镐头比种地用的要宽两倍,但是不用担心太沉,因为除了前端三寸之外,都是采用镂空的方式,这样,整个镐头的分量并不算太重,但是刨土的时候却很快当,毕竟是宽多了嘛。

    文翰仔细的看着这张图,觉得这要是能打出来,绝对会比现在用的镐头好用的多。“静涵,你怎么想到这么个法子啊?”

    “大哥,我就是瞎琢磨,这个不知道成不成。你先让铁匠打一把,咱们回来试试。我想应该能行的。”静涵也不敢说这是自己前世见到的啊,只是含混的说是自己琢磨出来的。

    “行,那我去试试,估计能行。”文翰拿着图纸走了。

第五十八章 新镐头

    两天之后,文翰从镇上拿回来了镐头。这镐头是要安个镐把的,文翰就找父亲,让他弄个镐把安上。

    志新看着这个奇怪的东西,知道这是镐头,“文翰,你这是弄的什么东西啊?这么宽的镐头,能干啥啊?”

    文翰也有些心里没底,轻声的说,“爹爹,这个是用来刨参土的。你安上个把儿,然后去试试好不好用,这样能比原来的那种快很多。”

    志新仔细的端详着新镐头,觉得或许能行。“成,那我这就找木头。看这个样子,倒像是能出活的。就是不知道这么宽,会不会太沉啊?”志新一边嘟囔着,一边去找了一根镐把,比量了一下,用家里的刨子略微修整了一下,就把镐头安上了。庄户人家里,都会预备一些各种家什的把儿,所以倒也不用现去砍木头。

    志新扛着镐头,往自己家的参地走去,文翰跟在后头,爷俩来到了参地里。志新抡起镐头,开始刨土。这刨参土,一般是要把地上的土连同上面的草和树根一起,刨成一尺半到二尺见方的土块,厚度也至少要八寸往上。把土块翻过来,里面的土朝上,让太阳晒着。等晒的差不多了,就要用三齿子打搂开,把草和树根什么的,都挑出来。

    这新镐头比旧的宽,一尺半以前要刨四五下,现在两下就搞定,这样就能快了不少。而且这镐头拿起来倒是也沉不了多少,基本上和以前差不多。志新越干越顺手,没多会儿,就刨出来一大片了。“哎呀,这东西还真好用呢,文翰,有你的啊,能想出来这么好的主意。”志新夸赞道。

    “爹,这不是我想出来的,是静涵。我也不知道她怎么能想出来这个主意,刚开始我还担心呢,这镐头可是花了我一两银子,要是不好用,钱就白花了。”文翰现在想起来还心疼呢。这镐头比一般的要贵两倍,人家铁匠说了,这东西不好弄,得多花手工钱才行。

    志新听了儿子的话,眉头皱了一下,疑惑的说道,“静涵?她想出来的?这个鬼丫头,她也不会刨土,咋就能想出这么好的主意来呢?你也没问问她?”志新感觉有些奇怪。

    文翰笑了笑,“爹爹,这有啥奇怪的?小妹本来就聪明,你没看她跟我们一起念书,比文成学的都快。再者,小妹爱动脑子,对于这些农活儿,特别感兴趣。我估计是她看到你们用原来的那种镐头太费劲了,所以才琢磨出来的。”文翰一边说,心里对妹妹倒是佩服的很。静涵对于参地里的活儿,好像比自己懂得都多。

    志新点点头,觉得儿子说的有道理,眉头也就松开了。“文翰,你明天去镇上,再打一把这样的镐头回来,我和你三叔俩人一人一把,这样还能干的快些。这镐头置办下了,年年都能用,一两银子不算贵。再说早点刨出来,还能干点别的,也就挣出来了。”志新觉得挺划算的。“行了,你先回去吧,我在这干会儿,有了这镐头,比以前可是快多了。”志新摆摆手,让文翰回房子那边。

    文翰看看也没啥自己能干的,冲着父亲点点头,然后就出去找静涵和文成他们了。

    这边还有几个在那刨土的村里人,干了一阵儿,难免要直直腰,正好看见了志新手里拿着的那把镐头。“许大哥,你这是用的什么啊?咋比咱们用的镐头宽呢?看着倒是挺好用的,哎呀,来让我试试。”一旁的人就走过来,接过志新手里的镐头,试着刨了几下。“哎呀,太好用了,比咱们原来的可是快当多了。大哥么你这是从哪弄的?帮我也弄一把来吧。”这人是村子北头的一户姓钱的,为人也挺实成,跟许家算不上太好,也还不错。

    志新看着这镐头,“这是我家大小子特意在铁匠那里打的,专门就是为了来刨土用,你看这样是不是快多了?”志新没说是静涵的主意,他也没多想,就是觉得不应该让人知道是女儿的法子。

    “那你让文翰也帮我捎一把回来得了,多少钱,我给他。”钱大勇看着这镐头,喜欢的很。干活的人都是这样,遇到了一样顺手的工具,都会非常喜欢的。“估计这东西便宜不了,大哥,我今天没带银子,明天早晨我早点来,把银子给你带来,别忘了让文翰给我捎一把。”

    村子里很多人都在参地里刨土,刚才大勇的声音不小,所以有很多人都听到了,纷纷过来,每个人都拿着这新镐头试试,觉得很不错。“许大哥,也给我家捎一把,这东西,能用一辈子,就是贵点也值。”一时间,好多人全都说要这样的镐头。

    “我看这样,咱们谁家想要这镐头的,不如等会儿一起去铁匠那里。大家伙儿一块去,要的又多,估计价钱还能低一些,这样也能省点钱。就是不知道人家铁匠能不能忙的开,正好问问。”志新听了,赶紧说出自己的看法。这种事,最好还是让他们自己和铁匠商量好了,省得贵了还是便宜的,都是一个村子的,到时候再闹得不痛快。

    “许大哥,你可真是小心。行,就按你说的,今天下午咱们早点收工,都去铁匠那里。”这边的二林说着。

    大家也觉得志新这样说是对的,全都同意,然后就各自干活去了。到了下午收工,大家一起去镇上自是不提。从那以后,村子里的人刨土,都用了这种新的镐头,刨土可就快多了。一般二十丈的参土,以前要七八天能刨完,如今正好省一半的时间,这可就挺厉害了。大家都对文翰能够想出这么个好主意而赞不绝口,可是谁也没想到,这个主意会是一个小丫头想出来的。对于这点,许家人也没多说什么,静涵毕竟是个女孩,少出点风头也好。

    静涵自然是没工夫去关注这些的,她还忙着弄天麻呢。这天麻已经开花了,就表示底下的块茎开始变空,没有太大的价值了。所以大家也就不再进林子找天麻,只是把家里的这些天麻全都拿出来再晒一遍,省得有的没干透,到时候容易坏掉。静涵看着叉子上晾着的这些天麻,估计全都晒干了,也能有四十来斤,大概能卖三两多银子了。这些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少了,毕竟只是几个孩子而已。静涵心中暗暗感叹,这要是在村子里,无论如何也是没机会挖到天麻的,也只能在家摘点甸枣子啥的而已。想来决定来山上,虽然是无奈之举,可这一步走得倒是很正确,

    如今文翰每天往镇上送鱼和蝲蛄,一个月就能有十五两的收入,虽说有半数都买了家里用的东西,可是毕竟还能攒下一些的。另外他们挖药材,多少也能卖点钱,还有参场子周围的陷阱里,时不时的还能捡到猎物,算起来也能有些进项的。如今看起来,这山上除了去镇上不方便,林子里经常有猛兽之外,别的都还不错。

    静涵一边想着事情,手里倒也没停下,挨个的捏着昨天挖回来的那些天麻。这天麻煮熟了晒的时候,要经常的用针扎一下,再用手挤捏使里面的气放出来,才能干透。静涵现在就是在干这个活儿。

    “姐,天麻不挖了,接下来咱们干点啥啊?”文宣在一旁问道。在山上的这段日子,孩子们过得都很开心,每天往家里划拉东西,那种感觉真的很好。

    静涵看看自家的弟弟,文宣本来就白,又胖一些,所以看上去虎头虎脑的,非常可爱。静涵放下手里的天麻,拍拍弟弟的肩膀。“急啥?山上有的是好东西,天麻过了,还有蘑菇呢。也不知道这附近的林子里会不会有松蘑,倒是松蘑该出了。这林子里啊,有好多种的蘑菇呢,到时候,你会忙不过来的。”忍不住,在文宣白嫩的脸上捏了一下,当了一回无良的坏姐姐。

    文宣捂着脸颊,忍不住跳了起来,“姐,不许捏我脸。”说着就赶紧跑了。留下静涵在那哈哈大笑。

    静涵是真心喜欢现在的生活的,虽然离村子远了些,可是这种宁静,是前世怎么也求不来的。要是能够一直都这样,也挺不错的。虽然知道这不可能,静涵还是忍不住憧憬着。

    “静涵,进屋吃饭了,那些天麻晒着就行,不用一直在那看着。这天太热了,当心晒的头晕。”薛氏在屋门口那喊着。

    “哎,娘,我这就来,你们先吃吧。”静涵答应一声,放下手里的天麻,小跑着进屋了。

    “快点,丫头,今天中午有肉呢,赶紧多吃点。这阵子都瘦了,来,赶紧吃点。”陈氏看见静涵坐下了,就赶紧的往静涵碗里夹了几片肉,笑眯眯的看着小孙女。整日的风吹日晒,小女娃原本白皙的小脸变成了浅蜜色,配上红通通的脸蛋,倒是显得更健康了。一双乌黑的大眼,灵动非常,一看就知道不是个安分的主儿。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1912/ 第一时间欣赏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 作者:长白山的雪所写的《长白山下好种田》为转载作品,长白山下好种田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长白山下好种田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长白山下好种田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长白山下好种田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长白山下好种田介绍:
【新书《重生九零辣妻美又飒》已发布】
一时善心救人,没想到竟然香消玉殒,魂魄穿越到了一个不知道朝代的时空中去。
欣悦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八岁的小女娃。
家在长白山山下,靠种人参为生,可是日子过的却清苦的很。
好在爹爹娘亲不包子,爷爷奶奶不偏心。
好吧,那就全家齐心协力,共同奔小康吧。长白山下好种田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长白山下好种田,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