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我要做太孙TXT下载我要做太孙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要做太孙全文阅读

作者:我要做皇帝     我要做太孙txt下载     我要做太孙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18章 京观!

    朱允熥看了一眼这哥俩,问道:“沐春沐晟都这么大了……”

    沐英立刻对自己的儿子板起脸来说道:“还不快过来参见殿下!”

    沐春和沐晟赶紧过来行礼,“参见殿下!”

    朱允熥笑道:“起来吧,我和西平侯说话,没注意你们,也别站着了,找个地方坐吧。”

    “多谢殿下,我们站着就行了……”

    沐春和沐晟当着自己父亲的面哪里敢坐,而且和自己的父亲平起平坐,这也不符合礼仪。

    朱允熥也就没再多说,自己让让表达一下恩遇就行了。

    朱允熥赞许的说道:“西平侯,沐春和沐晟都不错,你有两位好儿子啊!”

    沐英赶紧说道:“两个都不成器,差远了,还得好好调教呢。”

    转眼又看到他身后的瞿陶,不由得问道:“这是瞿能的儿子?”

    朱允熥点点头说道:“瞿能是员猛将,瞿陶也得了他的真传,我看他不错就留在身边了,只能大材小用做个护卫。”

    沐英赶紧说道:“那让这两个不成器的也跟着殿下吧,能做个护卫就是他们的造化了,沐春沐晟,还不赶快拜见殿下!”

    这次的拜见和刚才的不同,这可是认主啊!

    不等他们二人答话,朱允熥就连忙摆手说道:“使不得使不得!这怎么能行呢!他们还是跟着西平侯历练历练吧,跟在我身边也没有用武之地啊。”

    这是朱允熥坚决不能要的。

    因为沐英镇守云南,手握大军,如果自己要了他的儿子,那传出去别人岂不会说自己要扣下沐英的儿子做人质?

    这样做实在是太败人品了!

    连朱元璋都相非常信任的干儿子,你却要扣下人家的儿子,薄情寡义呀!

    对于薄情寡义之人,谁还敢以性命交托?

    别说文官会有微词,就连武将恐怕也会心中发凉!

    可能就连朱元璋也会觉得自己不近人情。

    毕竟沐英和朱元璋的关系,与瞿能太不一样了!

    自己收了瞿陶对瞿能是恩典,是会获得称赞的!

    可自己接收了沐英的儿子,那就纯粹自己做死!

    话说回来,历史上好像沐春还有些能耐,沐晟倒是不显山不露水的,看不出来多少才能。

    可是沐春到洪武三十一年就死了,属于典型的英年早逝,自己就算是要用他也用不了几年啊。

    况且沐春还是沐英的嫡长子,是西平侯的世子,哪有留下人家世子的!

    就算是沐英没别的想法,云南的将士也会有想法的!

    所以得不偿失!

    见沐英还要说,朱允连忙拒绝说道:“西平侯您就放过我吧,这事儿要是被皇爷爷知道了,我指不定又得挨板子呢!”

    沐英听到这里,这才想起来朱允熥的顾及,也就不再坚持。

    “那好,既然殿下这么说了,那也是他们没这福气……”

    见沐英松口,朱允熥这才满意,又夸赞了沐春和沐晟二人几句。

    正说着话,瞿能和徐辉祖等人已经联袂来到。

    众人行礼说道:“参见殿下!”

    “各位不必客气,都坐吧。”

    既然殿下发话了,他们也就不再客气,纷纷找地方坐下来。

    朱允熥见众人落坐,才开口问道:“外面情况如何?叛乱可平定了?”

    徐辉祖回答说道:“回禀殿下,叛贼都已经被平定,此次多亏了殿下才能够大获全胜,将叛军围剿净尽!”

    瞿能也回答说道:“现在正在统计俘虏,甄别叛贼,该当如何处置还请殿下明示。”

    朱允熥点点头,似乎风轻云淡的说道:“所有已死和重伤的叛军,还有罪不容诛的叛贼,全部砍下头颅筑成京观。”

    “噌!”

    众人听到这话,心中一惊,立即站起身来,哪里还敢安坐!

    殿下要筑京观!

    古代的战争中,胜利者为显示战功,就会收集敌人的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

    《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也记载道:“首获十余万人,筑京观于城南。也作京丘。”

    《旧唐书》的《东夷列传》中就记载道:“贞观二年,破突厥颉利可汗,建武遣使奉贺,并上封域图。五年……毁高丽所立京观。”

    京,谓高丘也。观,阙型也。

    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古之战场所在有之。

    所以京观就是用敌人的头颅所筑起来的土丘高台。

    一方面是用来展示军功,一方面也是为了威慑敌人!

    朱允熥无意来展示军功,自己平叛的规模太小,展示军功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但是必须要起到震慑敌人的作用!

    西南地区在历代都不太安稳,民风彪悍,很容易被蛊惑而产生暴乱。

    每次发生叛乱,都会死伤许多人,也会给百姓带来难以预料的灾难。

    尽管筑京观此举看起来非常残忍,可是为了给众人一个警示,也不得不为之!

    否则一旦再有叛乱,只会死更多的人!

    朱允熥见他们各个神情肃然,便说道:“他们已经死了,留下尸首也没有用,包括那些重伤不能救治的,和罪大恶极之人,也是要名正典型的……”

    “那不如就用他们的脑袋来警示别的部族和官吏,防止叛乱再次发生,用死人的头颅换活人的性命,没有什么不妥的!”

    朱允熥抬眼又对瞿能说道:“京观筑好之后,让各个部族的头人和官吏前来欣赏,最好能够住上两天,看以后谁还敢作乱!”

    瞿能吸了一口凉气说道:“属下遵命!”

    众人心中也暗暗发紧,大家虽然都知道朱允熥说得在理,死人远远没有活人重要!

    可是也不由得心中敬畏!

    殿下心底虽然仁慈,可是手段却极其很辣呀!

    这样的人才真正的让人觉得尊敬,但又不敢放肆!

    受到震慑的是心怀二意的人,又何尝不是他们这些人!

    朱允熥又吩咐说道:“此地的善后事宜就交给你了,我明日就返回京城。”

    瞿能说道:“殿下,此地的叛乱刚刚被平定,还需要殿下坐镇,况且前些时日殿下殚精竭虑,何不缓和两天再走?”

第119章 救命

    “我离开京城有一段时间了,皇爷爷也不知道怎么样,不能让他老人家再挂心……”

    朱允熥总不能够说是为了回去和自己的兄弟争夺权位吧,那就显得太低级了!

    又说道:“你准备一下,挑选一批俘虏押送进京,我要向皇爷爷午门献俘!”

    “是!属下遵命!”

    这次平叛的规模虽然看起来不大,似乎也非常容易。

    但这完全是因为朱允熥的皇孙身份加持,和他不住的在这里施行仁政。

    这会逐步瓦解叛军的势力,再加上他以身作饵,这才能够把月鲁帖木儿一网打尽!

    否则这也是一场连绵日久的战争!

    所以尽管规模不大,但仍然要午门献俘,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武功。

    一方面是为了让那些武将知晓自己的军事能耐,让他们心生敬畏,避免娇纵。

    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告诉朱元璋,自己有能力,不会惧怕任何人的反叛不臣。

    只有让朱元璋认为自己有能力了,蓝玉和勋贵集团才能够得到保全!

    瞿能看了一眼沐英,对朱允熥行礼说道:“启禀殿下,西平侯虽然是一心想要救援殿下,可是他毕竟擅离职守,带领兵马约过辖地,

    若是所有的将军都像西平侯这样可以随意调动兵马,随意往返任何地方,那岂不是坏了朝廷的规矩!”

    沐英一听这话,立刻就瞪了他一眼说道:“好你个瞿不能!我还没有找你算账呢,你倒是先反咬一口!”

    “我问你,你堂堂的指挥使,却任由自己治下出现叛乱该当何罪!”

    “更可恶的是让殿下置身险地,殿下若是有个什么闪失,你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别看你这次立了功劳!朝廷里面肯定有人弹劾你!哼哼……你就等着可以御史言官攻击吧!”

    朱允熥连忙说道:“西平侯误会了,坚守此地是我的主意,不怪瞿大人。”

    想了一下又说道:“瞿大人,西平侯,你们二人虽然平叛有功,但是一个治下出现叛乱,御下不严……一个擅离职守,带兵越境,有过不能不罚,各自罚俸三个月,功劳则另行计算,你二人可服气?!”

    瞿能行礼说道:“属下服气,多谢殿下……”

    沐英也看了看赏罚分明,丝毫没有含糊的朱允熥,行礼道,“属下遵命,殿下赏罚分明,属下佩服!”

    其实二人心中又何尝不知道殿下这是在维护他们呢。

    殿下这属于是轻轻敲打一下,真要是被弹劾,不说非常麻烦,但最后的责罚肯定不是罚三个月的俸禄这样简单。

    况且功劳另外计算,所罚俸禄也就被抵消了。

    “你们下去准备吧。”

    “是!属下告退!”

    朱允熥又叫住了沐英,说道:“西平侯请坐,咱们再说说话。”

    沐英也没有太拘谨,“好,明天你就要回去了,下次相见还指不定是什么时候呢……”

    朱允熥伸手请他坐在椅子上,等他落座之后,这才语重心长的说道:“西平侯,皇爷爷常说有你在云南,整个西南他老人家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有你在,皇爷爷就能够安心,能够让他省去很多麻烦,况且他对你也非常关爱,你若是有个什么闪失……可让他老人家怎么办呀……”

    沐英的眼睛一红,感叹的说道:“我当年父母双亡,就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孤儿,承蒙陛下看重才有今日……这一切都是陛下的大恩大德啊……”

    朱允熥点点头说道:“皇爷爷还指望你为他镇守西南,稳定朝廷的局势呢,皇爷爷现在年龄大了,以前还有父亲为他分担政务……

    可是现在就他一个人,每天要处理两百多件政务,批阅三四百件奏章,往往都是从早晨就开始忙碌,一直到深夜都不能安睡……”

    沐英听到朱元璋这样辛劳,瞬间就掉下了眼泪。

    忍不住说道:“陛下这么下去……身体可怎么受得了啊!”

    朱允熥感叹的说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皇爷爷已经如此辛劳,疲惫不堪了,如果你再有什么闪失,西南必定不稳,到时候他肯定会操劳过度、不堪重负的……”

    “况且皇爷爷对你一向心里喜欢,是让他听到噩耗,那可怎么得了!皇爷的身体都可能会垮下来的!”

    朱允熥看着沐英说道:“西平侯,就算你不为自己考虑,哪怕是为了皇爷爷的身体,你也要多多保重,不敢悲伤过度啊……”

    沐英擦擦眼泪,不住的狠狠的点头说道:“我明白……我明白,你放心,我不能给陛下再添麻烦,不能让他老人家再劳心,还再为云南操劳了……”

    朱允熥听到这话,心里面这才安心。

    一个人如果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面,是很难走出来的。

    这个时候就必须用他最关心,最在意的人和事,来转移他的注意力。

    否则他就会沉溺在其中,身体也会受到损伤。

    就像沐英在历史上因为接连的打击,而悲伤过度,导致逝世一样。

    朱允熥相信只要他不再那么悲痛,身体应当也会好起来的。

    只要他听进去自己的话,能够救他的命!

    从感情上来说,他不愿意沐英丧命。

    从大明的局势上来看,沐英的存在对于自己以后继位,稳定江山社稷都有非常重大的作用!

    所以于情于理他都不愿意沐英出事!

    朱允熥又嘱咐说道:“西平侯,以后万万要以身体为重,不要做出任何有损身体的事情,需要知道你的存在就是大明的福气,就能让皇爷爷心中安慰……”

    “不要喝生水,要煮沸之后才能够饮用,入口的食物都要熟透了……平常要多备一些樟脑药丸,用来驱散蚊虫避免叮咬……”

    “尤其不要吃鱼生,那东西容易滋生病患……”

    鱼生也就是生鱼片,这是源于华夏大地上的一道美食,是延续了三千多年的美味,并不是起源于岛国。

    最早记载吃生鱼片的是《诗经·小雅》,周宣王宴请重臣,尹吉甫有功,所以用炰鳖鲙鱼犒赏他。

    而这里所说的鲙,指的正是生鱼片,《汉书·东方朔传》中又说道,生肉为脍。

    当时把牛羊鱼肉都可以做脍食,后来,人们发现畜产动物做脍不合适,就保留了吃生鱼片的习惯。

    鲙字也因此与脍字混用,以致于现代,一提脍字,指的就是生鱼片。

    孔子在《论语·乡党》中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由此可见,在中原大地相对于鱼生的喜爱到了何种的程度。

    而云南更是山水众多,在当地也有吃鱼生的习惯,但是鱼生往往里面有很多寄生虫,非常危害身体。

    而沐英时常带兵打仗,很多时候吃东西就没有那么讲究了,生肉和鱼生也就成了便捷的食物。

    所以朱允熥这才特地嘱咐!

第120章 蜀王

    朱允熥又絮絮叨叨的叮嘱了很多事项,沐英听着没有任何的厌烦,反而心中非常感动。

    陛下和殿下并没有把自己当做外人,还是把自己当做家人一样啊……

    第二天朱允熥辞别沐英和瞿能,踏上了回程的道。

    不过此时返回京城就不用那么着急忙慌了。

    叛乱已经平定,心中稳妥了。

    所以朱允熥便来到江边,乘坐大船顺江而下。

    身后的船只里面都是被押解的一千战俘。

    蜀王在得知徐辉祖调集卫所兵马以后,这才知道自己的侄子已经到了战场,并且都要与叛军决战了!

    蜀王知道以后大惊失色!

    自己的这个侄子也太跳脱了!

    真是胆大包天!

    自己还在成都的王府里面等他呢,他却已经平叛去了!

    自己的父亲可是明说了,要从东宫皇孙之中选立太孙,那可是国家的储君啊!

    而朱允熥又有很大的希望,这万一要是出了什么事,老爷子可饶不了自己!

    淮西勋贵还有自己的老丈人蓝玉,也得找自己算账!

    因此蜀王立即下令,乘坐着舟船沿着闽江而下,还没有到达宜宾,就听说朱允熥的船队就已经行到了近处。

    因此蜀王朱椿就在岷江的尽头,与金沙江的交汇处宜宾下船,设宴招待侄子。

    而宜宾就是岷江、金沙江和长江的交汇处,过了宜宾就是长江水道了。

    朱允熥正在沿着金沙江东进。

    铁铉进入船舱禀报说道:“启禀殿下,蜀王听说殿下前去剿灭叛贼,就率领王府的卫队南下,此时正在宜宾设宴等候殿下。”

    朱允熥点点头说道:“命令船队加快进程,不可让十一叔久等!”

    “属下遵命!”

    船队立刻就加快了行程,不多久便已经到达了宜宾。

    朱允熥还没有走下船就看见蜀王带着王府的官员站在岸边等候了。

    朱允熥连忙快走几步,行礼说道:“哎哟十一叔,您怎么在这儿等着了,这不是折煞我了吗。”

    蜀王朱椿一把将他扶住,连连查看说道:“快给我看看,受伤了没有?伤到哪里了没有?”

    朱允熥回答说道:“十一叔你就放心吧,我这不是好着的吗,那群乱贼怎么能够伤得了我呢!”

    朱椿故作不悦的说道:“我在成都的王府里面盼星星盼月亮,就等着你去呢,谁知道你一声不吭的就去平叛了!这要是出点什么事我可怎么给老爷子交代啊!”

    朱允熥赔笑道:“多谢十一叔关爱,我这不是想着等平定了那些毛贼,再去拜会您嘛。”

    朱椿笑骂道:“臭小子!还给我打马虎眼!……不错……不错!我这边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呢,你就已经把叛乱平定了,佩服!”

    又拉着他的手说的:“走!我为你准备了川蜀之地的美味,那可是在京城轻易吃不到的,我们边吃边说!”

    说着拉着朱允熥就往城内走去。

    朱允熥看着这个年轻的叔叔,心里也很热切。

    蜀王朱椿是朱元璋第十一子,他的生母为滁阳王郭子兴之女惠妃郭氏。

    朱椿出生于洪武四年,到现在才年仅二十一岁。

    他在洪武十一年的时候被就被封为蜀王,直到二十三年,也就是两年前才就藩成都。

    朱椿本性孝友慈祥,博综典籍,容止都雅,读书好善,近儒生,能文章,朱元璋尝呼其为“蜀秀才”。

    洪武十八年十月初四日,那时候十四岁的朱椿就被册永昌侯蓝玉女为蜀王妃,并且书“忠孝为藩”四大字以自警。

    洪武二十年召名僧来复与之讲论,作四箴以自警,曰《正心》、《观道》、《崇本》、《敬贤》。

    所以蜀王朱椿在朱元璋的众多儿子之中,属于非常有才学的,也非常敬重读书人。

    城中一座酒楼之中,朱椿陪着朱允熥用餐,这个时候只属于叔侄二人的,并没有外人在场。

    朱椿给朱允熥倒了一杯酒说道:“来尝一尝,这是此地的特产名酒,你尝尝。”

    朱允熥端起酒杯品尝了一口,赞许说道:“不错,口感细腻,回味绵长,确实是好酒。”

    朱椿欣喜说道:“既然你喜欢,那待会儿我就让人送你一船,你带回去慢慢喝!”

    朱允熥哭笑不得的说道:“十一叔,一船的酒我得喝到什么时候啊!”

    朱椿却不以为然的说道,“你自己喝不完还可以赏赐给属下嘛,我告诉你这里的酒可是不可多得,

    这里有很多老窖,气候也刚好合适,所以酿出来的酒最好!你带回去也给老爷子尝一尝。”

    宜宾是一座拥有四千多年酿酒史的城市,这里的温和的气候,有充沛的雨量和三江水系绝佳的水质。

    再加上宜宾其独具的弱酸性黄泥粘土,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将其作为白酒的窖泥,对酒的美质能起到重要作用。

    从周秦时代的“树头酒”“窨酒”,到唐代的“溜酒”“重碧春”,再到宋代的“荔枝绿”“姚子雪曲”,历代名酒推迭出新,名声在外。

    到了明朝时期,由于交通非常通达,再加上繁荣的商业,就催生出巨大的需求。

    随之而来的就是制酒工艺也日益精湛。

    从制窖、分层起糟、续糟、黄泥封窖、蒸酒,保障了酒的品质。

    朱允熥就算不是酒中仙,也知道后世大名鼎鼎的某粮液,那可是把酒卖出了奢侈品的价格!

    所以朱允熥丝毫不会怀疑此地所出产酒的品质。

    也正因为知道,所以心中也在思索,是否可以拓展一下财路?

    皇孙也不想过穷日子啊……

    蜀王朱椿因为年龄比朱允熥大不太多,几年前在京城的时候还带着他一起玩呢,

    再加上朱椿的妻子是蓝玉的女儿,蓝玉又与朱允熥关系非浅。

    因此两个人也算是比较熟悉,关系也亲近,并不会生冷拘谨。

    酒足饭饱之后,两个人又是一阵亲热的畅谈,以后朱椿才放他离开。

    因为朱椿没有别的事情,只不过是为他接风洗尘和设宴送行罢了。

    不过蜀王就是蜀王,出手还是非常大发的。

    朱允熥登船出发之后,才听齐泰禀报,说是蜀王送了他许多各色紵丝和纱罗,以及绢布,还有兠罗锦和苏木,当然也少不闻名于世的蜀锦。

    另外还有钞五千锭。

    朱允熥也咋舌蜀王的出手阔绰,看来就藩了才能赚钱啊,自己在宫里就只能做个穷人了。

    皇孙也不富裕啊。

第121章 震惊!

    对于如何利用此地的天然资源,酿造美酒赚取金钱,从此过上迎娶白……的生活。

    呃…….朱允熥承认他偷偷想了一下。

    不过朱允熥也来不及矫情,就立刻命令船队加速前进了。

    船本来就是顺流而下,再加上人力推动,行驶得也更加快速。

    此时毫无压力,朱允熥才有闲情逸致来欣赏两岸的秀丽景色。

    此时植物茂盛,山花浪漫,飞鸟成群,又有猿猴攀援,动作敏捷。

    让人看了也心情舒畅,心胸开阔。

    而这时,远在京城奉天殿里,群臣还正在谈论平叛事宜。

    兵部尚书茹瑺出列奏事说道:“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三殿下奉命前往四川平定叛乱,如今应当到了成都,可是四川卫所兵马不多,还要肩负守卫各地的责任,臣请从湖广或者云南卫所调兵,以助殿下平叛。”

    刑部尚书杨靖也出列说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茹大人所言甚是,建昌卫地处山地,易守难攻。”

    “月鲁帖木儿有兵马一万两千余,再加上周围又有许多别的部族,要想彻底剿灭叛乱,非有五万匹马不可行!”

    户部侍郎郁新也说道:“是啊陛下,殿下虽然奉命平叛,但是必然要多做筹谋,若是没有充足的大军,平叛恐怕会连年日久,不利于西南稳固,臣也恳请陛下调集兵马,以助殿下平叛!”

    官员们此时讨论平叛的事情,并不是就迟了。

    因为按照正常的进度,作为平叛的主帅,朱允熥提前前往川蜀了解情况,这本来就是应有之事。

    之后才会谈到具体发兵多少,需要调集哪里的兵马。

    所以文官们上奏这事,是按照正常的情况进行,其实是并不晚的。

    蓝玉和傅友德冯胜对视一眼,均感到微微诧异。

    殿下的计策还真是成功啊!

    文官们这就向殿下释放善意了!

    朱元璋看着文官的表现,也不由得眼睛一眯,嘴角扬起笑容,点点头开口说道:“都督府对这件事怎么看?”

    蓝玉出列说道:“启禀陛下,臣觉得当就近调集云南卫所的兵马,协助殿下剿灭叛贼!”

    冯胜也说道:“云南卫所临近建昌卫,兵马众多,抽掉几万兵马也无妨,沐英更是一员猛将,如果由他协助殿下平叛的话,应当能够减轻殿下的压力。”

    傅友德出列说道:“启禀陛下,建昌卫的判断必须尽快平定,不可耽搁,否则就会引起周围各个部族对朝廷的轻视之心,

    臣觉得无论是从云南调兵,还是从湖广调兵都可,重点的是要尽快给殿下调集充足的人马,让他有兵可用,这样殿下才不至于束手束脚,才能够从容应对。”

    朱元璋想了一下说道:“都督府尽快拿出一个章程,三殿下已经去了四川,不能够让他无兵可用!”

    “臣等遵命!”

    蓝玉等人齐声领命说道。

    “报!建昌大捷!报!建昌大捷!……”

    一匹快马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飞奔进入京城之中。

    所到之处没有任何人敢拦阻!

    “捷报!建昌大捷!三殿下平定叛乱!捷报!建昌大捷!三殿下平定叛乱……”

    快马跑过之处,瞬间就在百姓中间刮起了一阵旋风!

    百姓纷纷彼此议论道:“建昌大捷了?建昌是那哪里?”

    “你连这个都不知道,建昌是四川的……之前不是有叛乱嘛,这就大捷了?”

    “是三殿下平定的叛乱?莫非是东宫的三殿下?”

    “建昌大捷呀!真是太好了!三殿下威武!”

    “……”

    “捷报!建昌大捷!三殿下平定叛乱!捷报!建昌大捷!三殿下平定叛乱!……”

    快马飞奔入宫,宫门守卫一看是六百里加急的捷报,哪里还敢拦阻。

    不等快马进前,就立刻放行!

    当有六百里加急的军报,快马可以直入殿前!

    “捷报!建昌大捷!三殿下平定叛乱!捷报!建昌大捷!三殿下平定叛乱!……”

    信使的喊话传入奉天大殿,朱元璋和百官俱是心头一震!

    “什么捷报?快快宣上殿来!”朱元璋迫不及待的说道。

    信使飞快的奔上殿来,跪在地上面带潮红说道:“启禀陛下!建昌大捷!三殿下平定了建昌叛乱,叛军上下无一人落网,叛贼首领月鲁帖木儿被生擒活捉!建昌大捷!大明昌盛!”

    说着举起装书信匣子。

    “快!快拿过来给咱瞧瞧!”朱元璋也略显激动。

    庆童也顾不得礼仪周全了,快步上去拿了书信,面带欣喜的递给朱元璋。

    朱元璋简单扫了一眼军报的密封之处,确认完好无损,便立即捏开,打开盒子取出书信观看。

    朱元璋一边看着书信,一边口中连连称赞说道:“好!好!太好了!咱的皇孙打了一个大胜仗!好!好啊!”

    朱元璋激动的站起身来,扬起手中的军报说道:“允熥已经平定了建昌叛乱,杀敌五千余,俘虏叛贼六千余人!叛军的老巢被攻陷,叛贼沙纳,叛贼月鲁帖木儿被生擒活捉!无一人漏网!”

    百官都是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朱元璋和他手中的军报!

    建昌叛乱这就被平定了?

    殿下是怎么平定的?

    他调集的是哪里的兵马?

    这可是要有好几万兵马呀!为何没有一点风吹草动?!

    殿下如果擅自调动大军,那岂不是有违军制?

    兵部尚书茹瑺不敢置信的说道:“陛下,殿下前往四川这也没有多少天啊……”

    众人这才惊醒,是啊,殿下这才走了多少天啊,如果走的再稍微慢那么一丁点儿,现在可能才刚刚到成都!

    他怎么就能把叛乱给平定了呢!

    关键是这时间也对不上啊!

    朱元璋丝毫不以为仵,脸上依旧笑着说道:“你是说咱的皇孙谎报军情?”

    茹瑺赶紧行礼说道:“微臣失言,请陛下责罚!微臣不是那个意思,臣只是不敢相信,毕竟殿下按照行程才刚刚入成都,

    就算走的快一点……可还得调集兵马呀……,起码得五万大军,仅仅调兵就需要不少的时间……”

    众人也都不解的看着朱元璋,显然他们也是这么想的!

第122章 尴尬

    就连颖国公傅友德也一头雾水的问道:“是啊陛下,这殿下也太快了吧!咱们这边还在商议如何调兵……殿下就把叛乱平定了?

    大将军,若是你去平叛,能这么迅速吗?”

    蓝玉瞪了他一眼,这个老家伙扯上我干什么!

    朱元璋饶有兴致的说道:“大将军,既然颖国公有此一问,你就回答回答吧。”

    朱元璋此话一出,众人立刻朝蓝玉看来。

    在众人面带询问的目光之中,蓝玉感到浑身不自在,可陛下已经发话了,也不得不答。

    蓝玉只好硬着头皮,略显尴尬的说道:“若是让臣去平叛,先不说前去四川路程的时间,就是征调足够的平叛兵马,再赶到建昌卫,最快也得二十日的时间,这还是理想的状态……”

    说到这里,蓝玉不由得面皮有些发烫,干咳了一声掩饰尴尬。

    不过众人却没有觉得不妥。

    蓝玉的军事水平是有目共睹的,否则也不会在捕鱼儿海对元廷大获全胜!

    因此没有人会质疑蓝玉的能力。

    况且如他所说的,调集足够的平叛兵马,这些各个卫所的士卒从接到命令,准备兵器和粮草,再离开卫所集结在一起,这就需要很长的时间。

    毕竟在这个时代士卒都是靠着双脚走路,丈量土地,即便是有马代步,可那也只是少量的。

    因此二十余日时间的时间真的不算多!

    如果要从湖广调兵,那时间就得更长了!

    况且兵马集结之后,还要赶赴战场,这又得一段时间!

    所以蓝玉说二十日的时间,已经是非常迅速,甚至可以说把时间压到了极致!

    蓝玉又接着说道:“建昌卫有多道山坳作为天然屏障,这就形成一道一道的防线,即便是足够的兵马攻打,

    可月鲁帖木儿也有一万两千余兵马,只要他层层防守,没有两个月的时间是无法彻底平定的……”

    冯胜也眉头紧皱的说道:“关键是判贼一旦兵败,就会四处逃窜,那里山林密布,只要他们进入大山之中,朝廷的兵马就难以彻底剿灭……”

    摇了摇头不解的说道:“微臣不解的是,纵然三殿下天纵奇才,用兵如神,可也拦不住叛贼溃败入山啊……”

    众人也都点点头,议论纷纷。

    冯胜说的确实在理,纵然朝廷大军压境可以打败叛贼,可是你也挡不住人家逃跑遁入山林啊。

    而他们一旦进入了深山老林,那想要剿灭他们就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儿了!

    再说朝廷的大军也不可能长久的守候在那里,总是要退兵的。

    只要等朝廷的兵马一退,他们又会出来作乱!

    可是殿下竟然能够将他们一网打尽,这就太让人觉得如同天方夜谭不可思议了。

    朱元璋骄傲的说道:“你们都觉得不可置信?呵呵呵……,可是咱的孙子就是前前后后半个多月时间就彻底平定了叛乱!现在他正押送一千俘虏,要给咱午门献俘呢!”

    刑部尚书杨靖行礼说道:“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其他的朝臣也反应过来,纷纷行礼说道:“臣等恭贺陛下平定叛乱!”

    兵部尚书茹瑺问道:“陛下,三殿下到底是如何平定叛乱的?我们现在还是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呢,还请陛下为我等解惑。”

    傅友德也说道:“是啊陛下,这三殿下用兵也太神了吧!都让人摸不着头脑!他到底是如何剿灭叛贼的啊?”

    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你们以为剿灭叛贼就非得动用大军劳民伤财了?就得几万兵马上去围攻了?”

    “哼哼哼……咱的皇孙只用了一万余兵马就当将他们统统打尽!他到了之后就立即剿灭盗匪赢得民心,又会见各部头人,对他们又是拉拢又是敲打……”

    朱元璋突然脸色一变,故作气恼的说道:“他居然还敢以身作饵,吸引月鲁帖木儿的叛军前去攻打,

    命令徐辉祖只率领了一万兵马就抄了他的老巢!沐英听说老三被叛贼围攻,不管不顾召集兵马前去救援,真是太毛糙了……”

    “等他赶到的时候叛军已经溃败了,之后两军会合大败叛贼!三殿下居然学会以身作饵了,当真是胆大包天!”

    经过朱元璋这样一说,众人这才明白事情的经过。

    但是对于朱允熥能够仅仅花费半个多月就平定叛乱,心里依然感到非常的震撼。

    蓝玉出列说道:“启禀陛下,三殿下也是除贼心切,这才不惜身犯险境,此乃大魄力!臣觉得三殿下此战当居首功!而且功劳卓著!”

    冯胜也赶紧说道:“是啊,若是没有三殿下的魄力,独自抵抗叛贼大军,当真是劳苦功高……

    否则徐辉祖也不可能那么轻易的就攻破了叛贼的老巢,臣也觉得三殿下当居首功!”

    傅友德当然也非常支持,“臣也觉得此战的首功当属殿下,殿下不仅是主帅,更是吸引叛军主力,没有殿下就没有此时平叛的胜利,殿下当居首功!”

    就连文臣非常赞同。

    毕竟此次战争打得太过漂亮啊!

    干净利索,让人目接不暇,甚至都不敢相信!

    朱元璋当真是又气又笑,气的是自己的皇孙怎么那么傻,按部就班的平叛不就行了吗,非要以身犯险!

    笑的是自己的皇孙当真好魄力!好计谋!

    真以为以身作饵是那么容易的?

    稍有操作不慎,别人就有可能不上钩,那么你所做的就前功尽弃了!

    除此之外,以身作而饵,往往意味着要给对方足够的吸引力,让对方觉得能够拿下,能够有巨大的利益可以图谋。

    所以这其中是非常的危险!

    万一玩儿跳了、玩儿脱了,那就是皇孙被俘的下场!

    大明也会跟着蒙羞!

    所以这不但要有极大的魄力,还要有足够的谋划,有足够的韧性,能够抵抗得住敌人强大势力的轮番攻击!

    幸运的是,自己的皇孙这次成功了!

    朱元璋能够从文官身上的震撼,和武将脸上的尴尬羞愧,看得出来自己的皇孙此战带来的影响!

    这仗打得让他们不得不佩服!

    不得不尴尬!

第123章 冰

    就连大将军蓝玉和老将冯胜傅友德等人都打不出来的胜仗,自己的皇孙居然能够胜了,那还敢有谁不服?!

    还有谁敢在朱允熥面前娇纵放肆?!

    需要知道在军中,自古以来就是强者为尊!

    很多时候不是看你的职位高低,不是看你在皇帝面前有多受宠,军中的将士看的就是军功!

    就是谁能够打胜仗!

    只要你战功卓著,他们就会从内心尊敬!

    如果再加上身份尊贵,他们就会死心塌地的效忠跟随!绝对不会有任何反叛之心!

    这也正是马上皇帝无人敢轻视的原因!

    朱元璋能从众人的反应之中知道,自己的皇孙做到了!

    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不会再把他当成一个深宫内院长大的皇孙对待。

    他们会尊重,会重视!会敬畏!

    因为有皇族身份的加持,可能他打一次胜仗带来的影响,就抵得过武将的十次胜利!

    因为身份不同,所带来的影响也就不同。

    因此朱元璋高兴的吩咐说道:“兵部立刻拟定有关将士的功劳和封赏,此事不能拖延,必须尽快处理妥当!”

    兵部尚书常茹出列回道:“微臣遵命!请陛下放心!”

    朱元璋又说道:“礼部准备午门献俘仪式,务必庄重隆重,不可失了大明的颜面!”

    礼部此时没有尚书,就是任亨泰管着礼部的事务,因此他出列领命说道:“微臣遵旨!”

    朱元璋极为满意的说道:“都督府,你们也别闲着,要详细的查看分析此次平叛的军报,看看有无可取之处,以便供将士们查看,让他们三殿下是如何带兵打仗的!”

    从朱元璋的话语和神态里面,谁都能够看得出来陛下的高兴!

    别的藩王有战功的时候,也没见陛下这样欣喜啊。

    其实有些人不明白,朱元璋看别的儿子,是用军功的大小来看待的。

    看东宫的皇孙,却用能否压制住武将,能否让他们心悦诚服,能否稳固大明江山,他乃是从这个角度来看的!

    看待的角度不一样,因此人的感觉也会大为不同!

    蓝玉等人齐声答道:“微臣遵旨!”

    蓝玉冯胜等人互相看了一眼,眼神里面当真是欢喜又无奈啊。

    欢喜的是三殿下能够取得这样令人瞩目的战功,那么他在陛下的眼中必然加分不少,这会有助于他登上太孙之位成为储君。

    那么整个勋贵集团就能安然无恙,甚至会跟着沾光!

    无奈的事殿下这一仗,可是把他们这些做长辈的,而且是征战多年的老将悍将,可都给比了下去!

    那自己等人在殿下面前,还如何摆长辈的骄傲?

    尽管君臣有别,可是底下不还是有亲情和感情的嘛。

    如果说打胜仗没什么,算是理所当然的话,那么打出别人都打不出来的仗,那就足够引以为傲!

    也足够让别人汗颜的了!

    此时的众多武将,就汗颜无比!

    ……

    下朝之后,黄子澄就急匆匆的赶到本仁殿,向朱允炆和太子妃吕氏禀报。

    将在朝堂上所发生的一切以及三殿下是如何打了胜仗都做了陈述。

    吕氏目瞪口呆的说道:“他这就胜了?他才走了多少天这就平均叛乱了?!不是还没有调兵吗,不是说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吗?!”

    朱允炆也是一脸的茫然,甚至都还没有反应过来,还没有闹清楚是怎么回事。

    正是黄子澄自己对吕氏和朱允炆讲平定叛乱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可是现在三殿下短时间之内就平定了,这让他有种啪啪打脸的感觉。

    黄子澄尴尬的说道:“若是按照正常的进程是要几个月的时间,可谁都没有想到三殿下会以身作饵吸引叛军,让徐辉祖仅仅用了一万兵马就攻下了叛贼巢穴……”

    “此战的关键就是东宫皇孙的身份太尊贵了,在西南的影响力也太大!逼得月鲁帖木儿不得不出战,这要是换了旁人叛贼肯定会谨慎的!”

    吕氏气得满面通红,拍了一下椅子,懊悔的说道:“当初就不应该让他去,这皇孙去平叛和将士平叛太不一样了!没想到被他抓住机会就立了战功!”

    又咬紧牙关说道:“他还真是不怕死啊!就不怕被叛贼俘虏丢了性命!就不怕让大明蒙羞!”

    黄子澄说道:“三殿下之所以能够取胜,确实是利用他的身份取了个巧……”

    吕氏心里面一团乱麻,问道:“黄先生,你看此事该如何应对,他立下战功,那么陛下必然欣喜,现在可是关键时候!绝不能让他把允炆比了下去!”

    黄子澄也颇为为难,三殿下立了战功这是不争的事实,任谁也抹杀不了。

    而且看今天陛下在奉天殿里,当着文武群臣的面所显露出来的高兴,就知道朱元璋非常欣赏三殿下。

    起码是在战事上欣赏!

    可是太子妃毕竟询问了,黄子澄只能说道:“太子妃不必着急,如今大明还算稳定,战事不多,他立功的机会也就屈指可数……

    如今的大明还是以安稳为主,以治理地方为要,即便是军功再高,也不过是一员战将罢了,还能高得过那些军中悍将?”

    吕氏和朱允炆都点了点头,如今的大明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如履薄冰,威胁不断。

    大致的状况还是安稳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一位开疆拓土军功卓著君王,就显得不需要了!

    因为皇帝总会担心他会不会穷兵黩武,会不会把国家拖到战争的泥潭里面,从而导致王国危机。

    皇帝陛下年事已高,他总不会希望后继的君主是个好战分子吧!

    需要知道每一次的战争,都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仅仅是打几场小规模的战争那还到罢了。

    如果连年征战,那就是穷兵黩武了!

    黄子澄说道:“微臣建议殿下若是有机会,可以帮助陛下分担一些政务,以显露殿下治理天下的才能,让陛下知道知道殿下的能力。”

    吕氏点点头,对于儿子朱允炆说道:“这些天你多去陛下面前走动走动,一旦皇爷爷需要帮助处理政务,你要立刻抓住机会,不能疏忽大意了!”

    朱允炆也感受到了自己的弟弟所带来的巨大压力。

    平时朱元璋对他缺少关注,尽管在他年幼的时候也曾接到后宫居住过一段时间,可能也是看在他年幼丧母和与勋贵集团的关系上。

    自从他年龄稍大之后,朱元璋对他的喜爱程度远远不及自己。

    可是现在他居然立下了功劳,听黄子澄所说,陛下也非常高兴。

    这可是要与自己争宠啊!

    如果说之前自己还有把握,朱元璋会把太孙之位留给自己的话,现在他就不敢打保票了!

第124章 火

    朱允炆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危机,感觉到皇爷爷对自己的宠爱正在一点一点地转移到朱允熥身上!

    这样的落差是朱允炆难以接受的!

    况且这关系到成为大明储君的大事,哪里还能够含情脉脉,哪里还能够顾得了亲情!

    现在就是要争!

    就是要用上手段!

    因此朱允炆点点头,坚定的说道:“请母亲放心,孩儿一定不负黄先生的期望!”

    吕氏满意的微微颔首,这才像自己的儿子!

    吕氏又眼神犀利的叮嘱说道:“等允熥回来,你说话行事可就要注意了,现在他已经不是原来在东宫那个懦弱皇孙了,他是你的对手,是你登上皇位的绊脚石!你明白吗?!”

    如果说吕氏对朱允熥之前只是有意无意的打压,做的不留痕迹,无论是里子还是面子上,还能够维持和善的话。

    那么现在吕氏对他已经是怀恨在心了!

    你安安心心的做一个太平皇孙不行吗!

    为什么要屡次表现!

    为什么要用阴谋诡计!

    为什么要在皇帝陛下面前争宠!

    为什么要去立功!

    为什么就不能安分守己!

    为什么要抢夺自己儿子的皇位!

    皇位是自己儿子的!谁也不能抢!

    谁要是敢抢就是恶贼!就是居心叵测!就是奸猾阴损之徒!

    所以此时吕氏对朱允熥哪里还会有母子的关爱。

    况且在皇家,继母对原配的儿子,又哪里会有真心!

    而且一旦影响了自己儿子的地位,影响自己儿子登上宝座,那就立刻变成仇敌!

    尽管有朱元璋在,面子上还要维持和善,可是心里的恨意却只会越发增多……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凉气,回答说道:“母妃放心,孩儿明白!”

    比时的朱允炆也必须正视自己的这位弟弟了!

    不能再用老眼光,还以为他懦弱可欺。

    必须对他刮目相看!

    朱允熥读了那么多的书,自然明白轻视对手的下场!

    尽管他不想承认,可是也必须明白这位一直受自己“呵护”的弟弟,已经成长到能够和自己平起平坐,分庭抗礼的地步了!

    尽管心里面觉得别扭难受,朱允炆却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

    黄子澄看到太子妃吕氏和自己的学生,都能够正视对手,把他当做一个劲敌来对待,心里面也不由得松口气。

    就怕他们不够重视啊!

    只要有了足够的重视,才会运用手段,才会和他去争去抢。

    才不会被对手麻痹!才不会在不知不觉中失了优势!

    如果说吕氏等人给人的冰凉刺骨的话,另外一班人就是热切如火了。

    朱允熥的寝宫此时正是一片热闹景象。

    朱允熥的亲姐姐,常氏的女儿朱依微在得知自己的弟弟立下大功,正在返程之后。

    便立刻带着宫女嬷嬷来到他这里,李福王忠急忙迎接。

    朱依微高兴的说道:“赶紧起来吧,别行那么大的礼,你们的殿下立了功,过不了几天就会回来了……”

    王忠惊喜的说道:“真的?真是太好了!殿下终于要回来了?”

    朱依微笑道:“他这一来一回那么长时间,宫里都有些冷清了,这下好了……我来看看这里缺什么不缺……”

    李福连忙说道:“请郡主殿下放心,殿下得胜回归这是一件大喜事!奴婢们一定安排的妥妥当当!绝不会让殿下操心的。”

    朱依微点点头说道:“若是缺了什么东西,就去我那里去拿,他这些时日一定非常辛苦,回来了得让他好好休息休息,不能再操劳了……”

    李福躬身回道:“郡主殿下放心,奴婢一定好好服侍,殿下上了战场,奴婢们也心疼。”

    朱依微嘱咐的说道:“赶紧让人把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务必要清洁干爽,这样让人看了才会觉得放松舒畅……若是人手不够,我就让他们留下来帮忙……”

    王忠赶紧说道:“郡主安心,有我们这些人在,人手足够了……

    若是让殿下知道我们还得郡主的人帮忙,到时候非打我们的板子不可……”

    朱依微轻松一笑说道:“也好!有你们忠心耿耿的服侍,我也就安心了……”

    又叮嘱了几句,朱依微便回去了,弟弟不在,她也没有多作停留。

    等到郡主走后,李福王忠商议了几句,就对服侍的宫女太监说道:“都听到了,殿下马上就要回来了!咱不能让殿下觉得有一丝的陈旧之气!”

    “从现在开始立刻把里里外外都撤彻底清扫,绝不能够有任何污秽之处,要是碍了殿下的眼,小心一顿板子!”

    宫女太监纷纷答道:“是!”

    王忠又强调说道:“殿下的书房自由我们来打扫,谁都不能进去!否则直接打死,绝不姑息!”

    宫女太监也都知道殿下的书房平时不能够进去,就算是端茶倒水也不行!

    因此王忠这样吩咐,众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吩咐完毕,立刻就开始了有条不紊的清扫工作。

    而在都督府中,一帮侯伯此时也在谈论着朱允熥的战事。

    景川侯曹震摸摸自己的脑袋,口中啧啧的说道:“殿下当真是神乎其技啊!这么轻描淡写的就把叛乱给平定了……”

    鹤庆侯张翼呵呵笑道:“怎么?现在还没反应过来呢?要论着打仗的水平殿下还是真是厉害……”

    会宁侯张温感慨的说道:“殿下这一仗可是把咱们给比下去了,除了殿下,谁也不能打出这么漂亮的仗了!”

    舳舻侯朱寿哈哈笑道:“你们啊,是不是心情失落了?要我说呀,要不人家怎么是龙子龙孙呢,这打仗的水平可是深得陛下真传!”

    东莞伯何荣道:“嘿嘿嘿……听说了吗,在大殿上大将军都承认他打不来这样的仗,咱们被比下去那也是理所当然的!有什么打紧的!”

    定远侯王弼看了看众人,小声嘱咐说道:“以后见着殿下可不能无礼!殿下能打这一次胜仗,就能继续打胜仗,特别以为殿下软弱可欺!”

    景川侯曹震也附和说道:“对对!谁也不许糊弄殿下,殿下眼里可不揉沙子,见了殿下都尊敬着点儿,可不敢失礼!”

第125章 威武!

    东莞伯何荣嗤笑说道:“嘿……这还用你说!跟谁不知道似的!谁敢不尊殿下,我第一个整翻了他!”

    会宁侯张温一脸嫌弃的说道:“半夜起来想屁吃!有我们在还能轮到你一个伯爵出头?我们一帮侯爷在这里说话,你一个伯爵凑什么热闹!”

    舳舻侯朱寿起哄说道:“对呀!你来凑什么热闹!什么时候等你升了侯爵,再来跟我们说话吧,还是老张脑子活反应快,要不然都被他浑水摸鱼了!”

    鹤庆侯张翼也说道:“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这儿有你什么事儿啊,见了上官行礼了没有?”

    东莞伯何荣顿时闹了个大红脸,气得吭吭哧哧的说道:“不就是个侯爵吗!下次我立了战功也能封侯!跟谁稀罕似的……”

    众人又是一番哄笑,把东莞侯何荣气得吹胡子瞪眼。

    可是也很无奈!

    谁让自己是个伯爵呢。

    跟他们确实差了一级!

    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不过他们平常在一起打闹惯了,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倒不会真的放在心上。

    不过众人心里面也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东宫三殿下已经今非昔比了!

    再也不能把他当成小孩子看待,甚至不能把当做蓝玉和常升冯胜的亲戚看待。

    殿下,就是殿下!

    ……

    当一艘艘大船停靠在秦淮河畔的时候,

    当众多的战俘带着铁链脚撩被排列整齐的时候,

    当军容整齐的卫队兵马满是雄壮的踏进聚宝门的时候

    整个京城的百姓瞬间就聚集到了沿途的街道,没用多长时间便已经围的严丝合缝,密不透风。

    朱允熥在护卫的保护之下,骑着一匹乌黑发亮的高头乌骓马,身穿一身甲胄,腰中佩剑,显得威风凛凛。

    在他身后,是此次一同前去平叛的徐辉祖和齐泰、铁铉三人。

    百姓看见他们如此军容齐整,再看到一个个战俘垂头丧气,面带哀色,更加衬托出来此次的大获全胜!

    纷纷赞许的议论说道:“这就是建昌卫的俘虏啊?前几天说建昌大捷,说的就是他们!”

    “这群王八羔子!还敢反叛!三殿下还真是厉害啊……”

    “那可不,听说三殿下一去就把叛乱给平定了!”

    “岂止是平定,简直就是一网打尽!看见那个狗东西了吗,他就是叛乱的贼酋,叫什么月鲁……”

    “甭管他叫什么!在殿下面前都不值一提!”

    “这位三殿下就是太子爷的嫡子,还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要不怎么说三殿下厉害呢!这是得了太子爷的真传啊!”

    ……

    “大明威武!殿下威武!”

    “大明威武!殿下威武!大明威武!殿下威武……”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嗓子,众位百姓也跟着欢呼起来。

    一时之间欢呼之声响彻了整个京师!

    就连那些在闺阁之中,藏在深闺大院里面的的女子,也都能够清晰可闻。

    呼喊之声不绝于耳!

    朱允熥看着这些百姓,心中生发出来无限的豪情。

    平定叛乱,固然有自己想要立功的心思,可是看到这么多百姓发自内心欢呼的时候,才能真正的体会到那份责任和担当!

    身为大明的皇室,若不能够肩负使命,让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战乱欺凌之苦,实在有愧上天所安排的身份!

    在其位谋其政,既然上天给了自己这样的身份和地位,那么就必须为大明、为百姓做事!

    听到百姓的呼喊之声,每个士卒都不由得挺起了胸膛。

    这是他们所取得的胜利!

    这是百姓对他们的认同!

    这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拥戴!

    在这一刻,每一个士卒里面都觉得非常骄傲!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一座临街高楼上,有一扇窗户被打开一条缝。

    一双明眸美目,注视着行进的众人,在她脸上带着洁白的面纱,更显得三分秀丽

    居然看不出来是何表情,但是从细微的神态,以及眼神之中所流露出来的轻柔也能够知晓,她此时定然心中如同小鹿乱撞……

    身旁的侍女见自己家的小姐表情状态有些不对,就一脸疑惑的看了看自家小姐,又顺着小姐的目光看向窗外……

    只见此时朱允熥和徐辉祖等人正从窗前经过……

    在阳光的照射之下,铠甲熠熠生辉,骑在马上的人也显得英姿飒爽,卓尔不凡……

    侍女心下一笑,凑到自家小姐的近处,故作感慨说道:“还真是英武不凡呢……”

    “是啊……”

    女孩没有注意,顺口就说了出来。

    等她反应过来,顿时有些难为情了,慌忙遮掩说道:“你说什么,我都没有听清楚……”

    侍女极其认真的说道:“奴婢说还真是英武不凡呢,小姐说是啊……”

    又露出诡诈笑容说道:“奴婢说的是老爷,小姐说的莫非是旁人?”

    女孩顿时脸上飞红,急忙说道:“不许胡说,传出去了可还得了!”

    侍女赔罪说道:“是是是!奴婢知错了,奴婢再也不胡说了……一定为小姐保密就是了!”

    “滑头!

    女孩笑骂了一句,便又转头看向窗外,不知不觉中,眼神之中又是含情脉脉……

    献俘的队伍从聚宝门进入城中,然后要穿过半个京城,这才到达承天门,进入承天门之后,经过端门而进入午门。

    如果是平常,普通的百姓是无法进入承天门的,更不会到达午门。

    但是今日是个特殊的日子!

    大明的东宫皇孙要在午门献俘!

    这是在明朝立国二十多年所没有发生过的重大献礼!

    因此朱元璋特地恩准,打开承天门和端门,让百姓来到午门前,和百官以及皇帝陛下一同庆贺!

    献俘礼远古就有。

    战胜者举行仪式之后,就会将俘虏杀死,然后祭神祀祖,欢腾的载歌载舞,进行庆祝。

    后来经过演变,到了明清时期,在较大规模战争取得胜利后,于午门举行献俘仪式。

    皇帝亲御午门城楼,举行大典,接受献俘。

    清朝《国朝宫史》就记载:“国家有所征讨,凯旋献俘,皇帝御午门受献俘礼。”

    而在有明一代,皇帝亲御午门参加的献俘礼在《明史》记载有4次,而且都是在万历年间。

    公元1592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发动了侵朝的战争,史称壬辰倭乱。

    丰臣秀吉企图先吞并朝鲜,次征服中国。

    明朝万历皇帝应朝鲜国王之请,援朝抗倭,史称万历朝鲜之役,也是万历三大征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争从万历二十年一直打到万历二十六年,最后以伤亡四万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十余万人,

    彻底把侵略者赶出了朝鲜半岛,粉碎了贼寇对华夏土地的觊觎之心。

    朝廷举行盛大的献俘大典,展现天朝之神威,万历之中兴,四海之臣服,一雪倭寇长期犯边扰民的耻辱。

    不过朱允熥此次午门献俘,朱元璋亲临,也算是开创了一个先河。

第126章

    在献俘大典前期,兵部官员将捷报檄文奏报皇帝,再由礼部出告示通知文武百官身着朝服举行庆贺典礼。

    在大典前一日,宫廷内官在午门楼前楹正中设置御座,准备妥当。

    大典当日,仪式更是非常繁琐。

    文武百官及诸蕃国使者,侍立位于午门楼前御道之南,按文东武西排班。

    朝暾正,也就是旭日升起之时,大典正式开始,引礼官引导文武百官东西序立,并引导进献捷报的官员,手捧捷报放置于大案之上,退回就位。

    徐辉祖在朱允熥身后悄声说道:“殿下,该进前了。”

    朱允熥微微颔首,伸手一挥,便带着众人,押解着战俘缓缓来到午门前方。

    这时钟声大响,直到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身穿朝服驾御午门,立刻就吸引力众人的目光。

    朱元璋来到午门,一见威严刚毅,嘴角微微透出一丝欣喜。

    直到他坐在御座上之后,礼乐这才停止。

    朱允熥站在午门外,好可以清晰的看见自己的皇祖父。

    此时礼部官员高声赞唱道:“进!”

    进献捷报的兵部尚书茹瑺,面向午门行四拜礼,此时礼乐再次奏响。

    礼官赞唱:“进捷报!”

    有执事官员抬着案子,放置在午门前的中道,正在朱允熥面前。

    礼官赞唱:“宣捷报!”

    朱允熥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便拿起案上的捷报,抬眼看了看午门上的朱元璋。

    见他正一脸笑容的看着自己,便高声宣读道:“大明皇孙奏请,臣奉皇帝陛下之命令,为扫平建昌之叛乱,还西南之安定,予百姓之安康,夙夜忧思,不敢懈怠……

    幸有上天眷顾,谋略得当,将士用命,一举围剿叛贼月鲁帖木儿及其部下,斩杀叛贼五千六百三十九级!”

    “俘获六千五百二十一人,攻下贼窟六处,缴获金银无算!今执贼寇千人,以为献俘!”

    朱允熥的话刚一落音,此时礼部官员赞唱道:“献俘!”

    士卒就押着战俘上前,战俘们面北跪于午门之前。

    此时朱允熥前往午门城楼中道前,跪奏说道:“启奏皇祖父陛下,皇孙朱允熥请奏。”

    朱元璋点头说道:“准奏!”

    朱允熥便说道:“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久沐圣上恩典,却不思报国,反而心怀异志,静置天下苍生黎民于不顾,悍然掀起叛乱!”

    高声说道:“此等无君无父,心怀奸恶之徒,天地不容人神共愤!

    “臣请将月鲁帖木儿,贼首沙纳,凌迟处死,明正典刑!所有涉事人等,按其罪责,交付有司论处!”

    此时月鲁帖木儿和沙纳听见要将自己凌迟处死,吓得的失魂落魄,挣扎着就要呼喊求饶。

    可是在午门献俘是多么重大的事情,怎么可能容许出现纰漏。

    真要让叛贼当着文武百官和皇帝的面,说出什么大不敬的话,那岂不是闹了笑话!

    负责这是战俘的官吏也要跟着受责罚!

    因此所有俘虏的口中都塞满了“木梨”,而且“木梨”上还浸泡了能够麻痹舌头的药物。

    所以他们拼尽全力只能发出“呜呜”的音声,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朱元璋说道:“准奏!将叛乱的贼首凌迟处死!剩下的交给刑部从严论罪!绝不姑息!”

    “微臣遵旨!”

    百姓也立即爆发出来阵阵欢呼,来发泄着心中的欢喜和激动。

    大明又打胜仗了!

    每次的胜利都是在宣告大明的文治武功,宣告大明朝的昌盛!

    紧接着百姓就渐渐的就形成了统一的呼喊:“大明永昌!陛下威武!殿下威武!”

    “大明永昌!陛下威武!殿下威武!……”

    “大明永昌!陛下威武!殿下威武!……”

    正准备转身离开的朱元璋突然回过身来,面上略带激动之色的巡视了一遍围观的百姓。

    百姓看到皇帝陛下看他们,孤声又高了三分!

    “大明永昌!陛下威武!殿下威武!”

    “大明永昌!陛下威武!殿下威武!”

    ……

    朱元璋的内心此时畅快无比!

    这是百姓真心实意的呼声啊!

    不枉自己多年勤政爱民!

    值得!

    朱元璋的目光又落在了朱允熥身上,眼睛之中的欣喜和快意,显露的淋漓尽致!

    虽然朱允熥的战争打得除了迅速之外,规模不十分宏大。

    和朱元璋曾经打过的那些大仗几乎无法相比,可朱元璋依旧非常激动。

    这就像是一位老人家,得到子孙后辈孝敬的一个礼物就非常高兴。

    尽管这个礼物可能不怎么贵重,也不怎么实用。

    可只要是自己的儿子孙子给买了,就非常喜欢!

    此时的朱元璋也是这样!

    不过他所得的礼物却与众不同,这礼物是胜仗!

    更是百姓的拥戴!

    如果朱元璋凭着自己的文治武功让百姓拥戴,那他可能还没有这么欢喜。

    可若是因为皇孙,让百姓对他感恩戴德,对大明心存感激,那就完全不同了!

    从家族传承来说是后继有人。

    从王朝延续来说,那可是天下大事!

    他又怎么会不欣喜呢。

    此时礼乐奏响,文武百官还有周围围观的百姓向朱元璋行五拜三叩头礼。

    之后鸿胪寺官员跪奏:“礼毕!恭送陛下!”

    礼乐再次奏响,朱元璋看了一眼朱允熥,赞许的微微点头。

    “大明永昌,陛下威武!殿下威武!……”

    “大明永昌!陛下威武!殿下威武!……”

    在众百姓欢呼目送中,朱元璋的圣驾这才似乎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城楼。

    接下来文武百官按照次序退场,整个庆典也就结束了。

    不过大典后的次日还要行开读礼,第三日文武百官则上表庆贺,由鸿胪寺派官员在早朝时将贺表送至御前宣读。

    当然,这是后话了。

    献俘之后,要斩首处死的俘虏将会被押往刑场处决。

    不过这一切都有其他人负责,并不用朱允熥亲自前去。

    ……

    朱允炆坐在本仁殿里正在读书,几本书都摊在书案上,可他怎么也读不进去。

    因为在他的耳朵之中不断的听到百姓的呼喊。

    每一句欢呼都是称赞朱元璋和朱允熥。

    可这样的呼声,让朱允炆觉得实在难以静下心来!

第127章 决心

    这就把他和皇爷爷抬到同等地位了?

    这怎么能行!

    他不就是平定了一场小小的叛乱吗?这样的功劳在众多武将之中又算得了什么!

    为什么就要在午门献俘?!

    为什么皇爷爷还要参加?!

    朱允炆想不明白!

    在他对面,坐着的是同样默默无声的黄子澄。

    过了很长时间,朱允炆才用沙哑的声音说道:“黄先生,他在午门献俘,为何皇爷爷要亲自前去?”

    黄子澄没有答话,他难道要说这是陛下对皇孙功绩的看重吗。

    那岂不是等于变相的说陛下这是看重朱允熥?

    黄子澄知道,眼前的这位殿下什么都明白,只是一时难以接受罢了。

    朱允炆没有再问,就呆呆的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也没有发出任何的声响。

    过了许久,天空之中的呼喊之声渐渐消散了,空气之中也安静了许多。

    可是在朱允炆的耳中,“陛下威武,殿下威武……”的呼声却没有丝毫的停歇!

    嗡嗡的,一直在耳朵里面响起。

    这样的响声让他觉得震耳,让他觉得心里烦闷。

    他不喜欢听这样的声响,可是这令人讨厌的声音却丝毫不见减弱!

    朱允炆用沙哑的声音说道:“黄先生,我以后应该怎么办?”

    黄子澄叹了一口气,为了自己效忠的这位殿下能够荣登大宝,能够继承皇位,为了自己的从龙之功。

    黄子澄只能狠下心来说道:“殿下,从今日起,你失去了一位弟弟,多了一位敌人!”

    “敌人?”

    朱允炆一时有些没有回过神。

    黄子澄深吸了一口气,坚定的说道:“是的,就是敌人!而且是生死仇敌!”

    朱允炆的眼神有些暗淡下来,尽管他不喜欢这个弟弟,尽管他近来觉得很不舒服。

    尽管他明白朱允熥是自己的竞争对手,尽管管有时候自己也恼怒。

    可就到了生死仇敌的地步了吗?

    黄子澄明白,必须要在他的心里断了他的念想,必须让他狠下心来!

    亲情,只会成为踏上皇位的绊脚石!

    黄子澄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把这块绊脚石踢开!

    因此说道:“殿下,自古为了皇位父亲兄弟亦可杀!如果殿下没有参与皇储的争夺,主动退出那还到罢了……

    可是殿下现在已经开始了!就再也没有退路!三殿下的手段你也看见了,诡计多端,心狠手辣!

    “他能逼死一位侯爷,能当着朝廷大臣的面,在都督府门口烧死十几个人,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人畜无害,一旦让他继位,怎么可能容许你活着!

    殿下,不想死,就得狠下心来!”

    朱允炆慢慢的眼神也锐利起来,闪烁着凶光,手掌也不由得紧紧的握成了拳头!

    过了一会儿,才用沙哑的声音说道:“黄先生,我明白了!”

    黄子澄露出欣慰的笑容,自己的苦心没有白费啊。

    对于兄弟的态度转变,朱允熥是不知道的,因为他此时正在谨身殿里和朱元璋一同吃饭。

    桌子上面摆了七八个菜,有荤有素,颜色鲜艳,色泽亮丽,若是凑近一闻,各种各样的香味顿时扑鼻而来。

    用筷子夹起一点放在嘴里品尝品尝,味道鲜美,把食物本身的味道完完全全的释放了出来。

    并没有用各种香料掩盖,吃到口中令人赞不绝口!

    让人望之而食欲大开!

    这些天以来朱允熥为了平叛,哪里顾得上仔仔细细的品尝美食。

    再说了,与将士们在一起也不能太过特殊对待呀。

    否则不但得不到人心,还有可能让将士心中不满。

    而朱允熥又要靠着他们守卫城池保护自己,可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所以他不少的时候都是与将士们同吃,以显示对他们的看重。

    朱元璋看着他埋头只顾吃饭,撇撇嘴说道:“你这是多少天没有吃过饭了?怎么比逃荒的时候还饿!”

    朱允熥一边吃一边说道:“皇爷爷您是不知道啊,我去平叛的时候和将士们一同吃饭,还得把肉啊菜啊分给他们,我又不能说不够吃,可不就得饿肚子了吗……”

    朱元璋鄙夷的看了他一眼说道,“你这就是心思诡诈!想要收买人心!

    幸亏你去的时间不长,这要是打上几年仗,根本不用敌人来攻打,饿也得把你给饿死了!”

    撇着嘴一脸嫌弃的说道:“堂堂的大明皇孙居然能被饿死了,啧啧啧……真要是那样,就把大明的脸给丢尽了!”

    朱允熥心里忍不住吐槽,朱元璋还真是准备拿自己寻开心呀!

    不就是驳了他一回面子嘛,至于记仇到现在吗?

    于是说道:“皇爷爷,孙儿也是没有办法呀,又不像您这样英明神武气度非凡,一声令下就能够让士卒们死心塌地的跟随。”

    “孙儿要守住城池不被敌军攻陷,可不得要将士们上下用心吗!这应该是智慧吧,跟诡诈可不沾边儿!”

    朱元璋饶有兴致的说道:“咱可听说你只用了几片肉,就使得士卒们上下归心,发誓要效忠于你,命都豁得出去……恐怕那时候你一声令下,他们就敢和叛贼同归于尽吧……”

    朱允熥立刻心头警醒,真要是被朱元璋猜疑了那还得了!

    这个时候小心无大错!

    于是委屈的说道:“皇爷爷您是不知道当时的情况,月鲁帖木儿带领了一万兵马前去攻打,他们本来就人多势众,

    再加上想要把孙儿抓住,就发狠不要命的攻打啊,而且盐源城池又小,根本不能够有效的抵挡叛军……”

    “唉……”

    朱允熥叹了一口气说道:“当时的情况非常凶险,孙儿要想不被俘虏保住性命,就只能靠着将士们用命!”

    “孙儿听说皇爷爷当年就对士卒们非常好,和他们同吃同住,这才让他们誓死效忠……孙儿这不是向皇爷爷学习吗……只不过差的很远就是了……”

    朱元璋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发问,让他心中不安了。

    于是语气缓和了几分说道:“你做的没错!对待将士们就要这样,作为主帅就要体贴将士,同吃同住,主帅的一点小恩小惠他们就会感恩戴德……”

    “当年我为什么能够打败陈友谅?为什么能够消灭了北元?强大的兵马,悍不畏死的士卒才是根本!”

第128章 谈心

    看了自己的孙儿一眼,朱元璋说道:“如果是别的将领还可能需要避嫌,但你是咱的皇孙,根本不必顾及这个……”

    朱允熥回答说道:“皇爷爷教训的是!”

    朱元璋又说道:“这次见着西平侯沐英了?觉得他怎么样?”

    朱允熥说道:“沐英镇守西南,无论是军事还是民政,都处理的井井有条,成效非常显著,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关键是他对皇爷爷的一片忠心,还有他对皇爷爷的爱戴,这是许多人比不了的……由他镇守云南足可保证大明西南无忧。”

    朱元璋也感慨说道:“是啊,沐英确实非常优秀,早年咱认了做义子,他就忠心耿耿,履立战功,咱对他比亲儿子还亲呢……”

    又说道:“这次他听说你被叛军围攻,就迫不及待了前去增援……咱也没有想到他会因着太子的死……居然病得那么重……”

    “唉……”

    朱元璋叹息了一声说道:“可怜这个孩子的满腔心意呀……”

    朱允也点了点头,对于沐英的认同是发自内心的。

    朱元璋眼神之中带着感激说道:“你对他说的话很对,就该那么说!否则这孩子沉浸在悲痛里面,真的会……总之,你有功!”

    朱允熥轻叹了一声说道:“西平侯对皇爷爷和我们家的情谊实在深厚,孙儿也不忍心看他出事,所幸他听进去了。”

    朱元璋收起感激的眼神,说道:“他这次给咱写的书信里面,就称赞你赏罚分明,能够让将士们用命,还说就算是没有他你也能够平静叛乱。”

    朱允熥谦虚的说道:“西平侯也是对孙儿的关爱才这样说的,是他谦虚了……”

    朱元璋突然又脸色一变教训说道,“以后你那点心思多用在正事儿上,人都离开京城了也不消停……”

    朱允熥一脸委屈的说道:“皇爷爷,这话是怎么说的,孙儿冤枉啊!”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当真有一副不把他驳倒就不甘心的架势。

    “你还不承认啊!是谁散布詹徽的家眷被庇护的消息的?不就是想着对文官示好,免得他们再攻击你嘛,你那点小心思咱还看不透!”

    朱允熥赔笑说道:“皇爷爷你是没看出来呀,那群文官如狼似虎的,笔杆子可比刀把子还硬,

    孙儿这也是被弹劾怕了,再说了,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好嘛。”

    朱元璋不满的说道,“文官们啰啰嗦嗦是烦人了点儿,可他们这样你就害怕了?没出息!”

    朱允熥解释说道:“孙儿不是怕了,武将有武将的用处,文官也有文官的长处,总不能弃之不用吧……”

    “不过皇爷爷你放心,我的善意也表达了,他们要是再不知道好歹,那就该棍棒伺候了,我是大明的皇孙,总不能让人欺负了对吧。”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不至可否的说道:“饭够不够,不够再盛一碗。”

    朱元璋当然明白他这么做是有拉拢文官,减弱竞争对手势力的意思。

    可这话说出来就不行了!

    有些东西心里明白就好,摆到明面上就不美丽了!

    朱允熥说道:“爷爷您也吃啊,您这一直看着,让孙儿浑身不自在呀。”

    朱元璋满意的笑道:“你还会不自在?我还以为你天不怕地不怕呢!”

    朱允熥赶紧谦虚的说道:“孙儿就是在不怕天地,在皇爷爷您的面前不也是战战兢兢,敬畏交加嘛。”

    “少拍马屁!”

    朱元璋又一脸不悦的说道:“咱还没说你呢!兵马还没有调遣集结,你竟然就带着护卫直接去了战场,简直胆大包天!”

    “害的蜀王在成都等候了你多日,就是不见踪影!也就是他脾气好,要是换成是咱,非踹你一顿不行!”

    眼睛一瞪,朱元璋又说道:“你知不知道,你要是万一有什么闪失,无论被俘虏了还是被杀了,那不仅仅是你自己小命儿的问题!还关乎大明的颜面!”

    朱允熥一脸委屈的说道:“皇爷爷,合着我小命丢了不重要,您的脸面才重要啊。”

    朱元璋自得的说道:“你一条小命能值多少钱?万一你被俘虏了,他们就会拿着你的命来威胁朝廷,到时候朝廷怎么办?是救你还是不救?”

    “救你就要和叛贼妥协,这岂不是有损朝廷的威仪,不救你就会让朝廷丢脸,你说到时候咱该怎么办?!”

    朱允熥故作一脸恍然大悟说道:“皇爷爷您说的还真是啊!孙儿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哎呀……还真是凶险……,

    皇爷爷放心,下次孙儿一定好好坐镇后方,冲锋陷阵的危险事儿就交给别人去做!”

    朱元璋怎么会不知道他是故意这样说,便眼睛一瞪说道:“你还想有下次!什么仗都让你去打,还要那些将军们干什么!

    还真把自己当成兵仙战神了!给我老老实实的在京城待着,哪里也不许去!”

    朱允为难的说道:“皇爷爷,老是憋在城里会把人憋坏的!”

    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少废话!让你出去一次就够心惊肉跳的了,再出去那还得了!”

    此时庆童前来禀报说道:“启禀陛下,东宫二殿下端了参汤要献给陛下,正在殿外等候。”

    朱允熥立即欣喜的说道:“是兄长来了?皇爷赶紧让兄长进来吧,我都好久没有见到他了……”

    朱元璋翻了一个白眼,这才对庆童说道:“去吧,请二殿下进来。”

    当朱允炆端着一盅参汤进入殿中,抬头看到朱允熥正在和朱元璋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时候,心不由得快速沉到了谷底……

    可是朱允炆仍然很快的调整了脸上的表情,依然看起来春风和煦。

    “皇孙允炆拜见皇祖父陛下!”

    尽管手里面端着参汤,可朱允炆依然跪地行礼,礼数非常的周到。

    “允炆快起来吧,来这里坐。”

    “多谢皇祖父陛下!”朱允炆这才站起身来。

    朱允熥满面笑容的说道:“兄长快坐,这些天兄长还好吗?弟弟出征在外,时常挂念兄长和母妃,今日能够见到兄长当真是好得无比!”

    朱允炆也笑意满满说道:“看到你平安归来我就放心了,这些天一直记挂你的安危,后来听皇爷爷说你平定了叛乱,正在准备归来,我这才安心了……”

    “有劳兄长挂念了……”

    “你我都是兄弟,本来就是应当的,说这个干什么……”

    说着便将参汤端到了朱元璋面前说道:“皇爷爷请用,这参汤熬制了许久,对身体很好,皇爷爷就趁热喝吧。”

    朱元璋夸赞说道:“很好很好,难得你一片孝心……”

第129章 任命

    朱允炆正在满面春风,朱元璋却突然把参汤递到朱允熥面前。

    说道:“咱现在喝不下,你喝吧,补补身体。”

    朱允炆听到此话,脸上肌肉微微有些僵硬。

    朱允熥连忙推辞说道:“这是兄长为皇爷爷熬制的参汤,我怎么好享用呢。”

    朱元璋不以为意的说道:“咱已经吃饱了,再喝就喝不下去了,你这些天辛苦了,正好喝碗参汤补补身体……”

    朱允炆也热情的说道:“是啊允熥,你前去平叛,肯定风餐露宿,正好补补元气,允熥你就别推辞了……”

    朱允熥这才说道:“既然如此……谢谢皇爷爷,也多谢兄长厚爱。”

    说着便端起参汤,一点一点的喝了起来。

    凡是进献给皇帝的入口的东西,都需要经过试毒,没有问题了这才能够端到皇帝的面前。

    这无关信任,而是出于谨慎。

    所以这碗汤尽管是朱允炆熬制的,也是他亲手端过来的,但也必须经过测验。

    因此这碗参汤朱允熥可以放心大胆的喝。

    朱元璋说道:“允炆你用过午饭了没有?反正也吃不完,你也一起吃吧。”

    朱允炆连忙行礼说道:“多谢皇爷爷,孙儿已经用过了,皇爷爷请用吧。”

    朱元璋点点头,也没有再勉强。

    三个人坐在桌子上,又是一阵温馨的谈话,不时传出笑声。

    兄恭弟谦,祖孙情深,好一派天家和睦景象。

    不过在温馨的背后,又有多少的勾心斗角,绵里藏针,也是显而易见的。

    只不过在朱元璋面前大家都比较克制,谁也不会暴露本性!

    不就是演戏吗,跟谁不会似的!

    过了一会儿,朱元璋思索了片刻说道:“刚好你们两个都在,有件事我要嘱咐你们。”

    二人连忙行礼说道:“皇爷爷请说,孙儿一定遵从。”

    “唉……”

    朱元璋叹了口气说道:“以前你父亲还活着的时候,朝廷的许多政务都由他替咱分担,因此倒也能够处理的妥当……”

    “可是自从你们父亲死后,朝廷的政务全都积压在咱的身上,这一桩桩一件件,繁琐沉重……”

    朱允熥听到这里赶紧说道:“大明地域广阔,朝廷事务纷杂,皇爷一定要注意身体啊……”

    朱允炆也说道:“是啊皇爷爷,无论如何您都得保重龙体,不可操劳过度啊……”

    朱元璋叹息了一声,摇摇头说道:“咱可能是真的老了,当年年轻的时候这些政务根本就不在话下,现在却感觉有些疲惫了……”

    朱允熥心里说道,您大权独揽,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主决断,别说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家,就算是一位精神小伙也吃不消啊!

    可嘴上却说道:“皇爷爷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孙儿看你龙虎精神着呢……就您这龙体上阵可杀敌寇,下海可捉蛟龙,必然要万寿无疆呢。”

    “呵呵呵呵……”

    朱元璋笑道:“少拍马屁!咱的身体咱自己知道!”

    又正色说道:“你们两个大了,也需要帮着咱分担一些政务,如此咱才能够松快一点儿,

    现在朝廷六部里面,你们各挑一部,与各部主事一同处理本部事务吧。”

    朱允熥看了看朱元璋,心中知道他对于大明的储君仍然没有拿定主意。

    甚至可以说是左右摇摆!

    尽管自己立下了战功,尽管多多少少能够压制一点勋贵集团,可是他仍旧不放心,

    而且现在大明没有太大的外部威胁,所以即便是有战功,所能带来的加成仍然不够。

    作为一个国家的君王,尤其是守住基业的君王,武功要有,却非一定如何高超。

    但是文治却是必须的!

    毕竟在一个老皇帝心中,守住基业比开拓更重要!

    朱允熥眉头一皱说道:“皇爷爷,六部涉及朝廷大事,如果贸然交给我们,就怕会有所疏漏……”

    朱允炆也连忙说道:“是啊皇爷爷,如果真是出了纰漏那可怎么得了,孙儿虽然有有心为皇爷分担,可是实在惶恐不已……”

    朱元璋伸手止住他们的话,说道:“你们不用担心,有六部的主事协助你们,如果实在难以决断,还可以前来询问……你们想一想,看看擅长那方面吧。”

    “孙儿……遵旨……”

    二人见朱元璋注意已定,也就不再多说了。

    两人对视了一眼,微微颔首,便各自思索。

    朝廷六部指的是六部指的是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

    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丞相之职,取消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由皇帝直接过问,因此地位也得到了提高。

    在六部中以吏部最为重要,户部人员最多,礼部与工部地位较低。

    六部的职能也有所不同。

    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负责官吏的选拔,考核,调用。

    因此吏部尚书又被称为天官,掌握着许多官员的前途命运,在六部之中是最为重要的,所以最为让人尊重。

    其实也是不尊重不行,毕竟自己的前途捏在别人手里!

    如果要说到笼络人心,选拔自己的幸福,那么非吏部不可。

    户部,掌全国疆土、赋税,钱粮,田地、户籍、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的机关。

    也因为户部管理国家疆域的大小事务,所以人员最多,事务最多,而且也最为繁琐。

    而且户部是典型的吃力不讨好,毕竟你要丈量土地,那些藏匿土地的富户官吏还能不恨你?

    你要征收赋税和钱粮,那些豪商和大族能不觉得肉疼?

    而古代这类人都是官员或者豪绅,背后的势力盘根错节,朝廷大员谁家没有广阔的天地?

    谁家没有商铺?

    所以户部的差事是最得罪人的!

    至于兵部,则是管理全国的所有武装力量,包括军队的训练,调动,及将领的调度,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

    当然了,因为有五军都督府的存在,他们并不负责具体的战事。

    真遇到战争了,还需要有五军都督府的将军前去打仗。

    不过兵部的权利也不小,只不过跟明朝中后期无法相比罢了。

第130章

    朱允炆率先说道:“皇爷爷,若是可以……孙儿想去礼部历练历练……孙儿自知不通政务,贸然处理恐怕不妥,所幸翰林院里有许多大儒高才,倒是可以请教一二。”

    “况且礼部现在没有尚书,能够为皇爷分忧也是孙儿的期望。”

    礼部掌祭祀,负责典礼事务、学校、科举等事。

    因此礼部也最为清贵,尤其是以读书人和思想顽固的老朽居多。

    毕竟书读的多了难免脑袋不灵光。

    礼部最重要的就是科举,掌握了仕子的命运。

    所以礼部尚书和主事的人很得读书人的青睐。

    没有考上功名的会对他们敬重有加,考上了的也会感激他们的赏识之恩。

    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主要是律政,刑狱,缉捕。

    具体职掌是:审定各种法律,复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会同九卿审理“监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审理京畿地区的待罪以上案件。

    至于工部,则为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管理全国的大型土木工程,及桥梁,宫殿,大堤等设施的营建。

    朱元璋微笑说道:“好,既然你有此心,那么就到礼部去主事吧,难得你有此心。”

    又问道:“你可知道礼部有何讲究?”

    朱允炆自信满满的说道:“回禀皇爷爷,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堂、科举之事。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科举考试及藩属之往来事情……”

    “礼部下设四司,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

    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不知道孙儿回答的可对?”

    朱元璋满意的点点头,夸奖说道:“允炆果然博学,答得全对,咱都不一定说的这么详细……”

    朱允炆谦虚地说道:“多谢皇爷爷夸赞。”

    朱元璋说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多听多学,争取把礼部管好,不让咱再操心就行了。”

    朱允炆说道:“请皇爷放心,孙儿一定勉力为之……若是皇爷爷没有其他的事情,那孙儿就告退了,也好早点去礼部熟悉一二。”

    一听到自己的孙儿马上就要投入正事,没有丝毫的拖沓,于是朱元璋非常满意的说道:“去吧……”

    “孙儿告退……”

    朱允炆行了一礼,走的时候还不忘对自己的弟弟微微颔首,以示亲热。

    朱元璋又转眼看向朱允熥,问道:“你呢,想怎么为咱分忧?”

    朱允熥此时当真是心中发苦,自己的这位好哥哥挑选了一个没有尚书的部门,那就是妥妥的为祖父分忧。

    毕竟礼部是朝廷六部之一,非常重要,也需要人来管理。

    可是剩下的让自己怎么选?

    要知道剩下的五部,除了吏部之外都有各自的尚书。

    而吏部又非常重要,一个皇孙要是主动的去管理吏部,很难不让人怀疑有结党营私拉拢官员的企图。

    所以尽管吏部缺了尚书,可还真是去不得!

    而去另外四部的话,各部尚书头上就要再多一位皇孙管着,不但要分自己的权利,而且自己还得时时刻刻、恭恭敬敬的伺候着,他们心里能舒服?

    弄不好可是要得罪人的!

    所以自己的这位好哥哥一下子就抢了先机,还真给自己出了个难题!

    此时庆童躬身来到朱元璋身旁,小心翼翼的小声说道:“陛下,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求见,说有要事禀报。”

    “嗯,知道了。”朱元璋点点头说道。

    朱允熥一听说是锦衣卫,便立刻说道:“皇爷爷,不如就让孙儿回去想一想,再来答复皇爷爷如何?”

    朱元璋明白他这是要回避,便说道:“也好,那你就先回去吧,等有了主意很我说说。”

    “孙儿告退!”

    朱允熥乖巧的退了出去,走到谨身殿门口见蒋瓛正在等候。

    蒋瓛立即躬身行礼,却什么也没说。

    作为天子亲军,皇帝鹰犬,尤其是在此时有重大事情要向皇帝禀报的时候,更需要谨言慎行,能不开口就尽量不开口说话。

    以免被人怀疑泄露机密。

    因此朱允熥也只是微微点头,便离开了大殿。

    瞿陶因为平叛有功,又因为是瞿能的儿子,功臣之后,因此便成为了东宫的大汉将军。

    官职上也被提升,成为锦衣卫的千户,专门负责东宫护卫。

    当年朱元璋设立了“拱卫司”,后来改了名字叫做“亲军都尉府亲”,而这“亲军都尉府”实际上就是锦衣卫的前身。

    到了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下令裁撤都尉府,设立锦衣卫。

    除了众人常常以为的锦衣卫是刺探军情,监察百官,涉及诏狱之外,其实还负责守卫皇宫的安全。

    朱元璋既然让瞿陶成为东宫的护卫,那么也就等于默许了他成为朱允熥的人。

    当朱允熥带着瞿陶回到东宫的时候,李福王忠已经带着太监们在迎接了。

    一见到自己的殿下回来,连忙跪下来行礼说道:“奴婢拜见殿下,殿下安康!”

    “起来吧!大热的天也不怕膝盖烫熟了!”

    朱允熥回到自己的“家”里,心情也非常畅快,说着便抬脚往里面走去。

    李福王忠跟在身后,闻言笑着说道:“殿下回来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跪一跪有什么打紧,比起殿下平定叛乱的凶险,奴婢这点热算得了什么。”

    朱允笑道:“油嘴滑舌!一个多月不见变得滑头了!该打!”

    王忠连忙陪笑说道:“奴婢这不是见殿下回来心里高兴嘛,这才口无遮拦,求殿下饶恕!”

    “哼!那这次就记着!下次板子一起打!”

    李福说道:“殿下,您奔波了这么长时间肯定非常疲累,奴婢们把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一遍,殿下要不要先休息休息。”

    要知道此时已经是六月底了,正直天气炎热的时候,而且此时刚用完午饭,太阳也最为毒辣。

    耀眼的阳光照射着大地,把地面晒得滚烫。

    朱允熥舒心的笑道:“大好时光怎可安睡!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瞿陶,任职锦衣卫千户,负责东宫守卫。”

    李福王忠一听殿下这么说,就知道这是自己人。

    连忙行礼说道:“奴婢见过千户大人!”

    瞿陶初来乍到,而且看殿下对二人说话的神色就知道这二人多得殿下欢心。

    因此哪里敢自大,赶紧行礼说道:“不敢不敢,二位公公叫我瞿陶就行,不必这么客气。”

    朱允熥说道:“以后都是一个屋檐下了,有的是时间认识。哎对了,我姐姐江都郡主呢,怎么不见她人呢?”

第131章 愤怒

    要知道江都郡主是自己的亲姐姐,平时对自己也非常好,自己远赴四川平叛一月有余,她不可能不挂心。

    再说上午自己在午门献俘,声势那样浩大,即便她是个女子不方便前去观看。

    那么自己现在已经回到宫里了,按照她的性子,肯定会来的。

    李福踌躇了一下,看了看身旁的王忠,王忠会意,便说道:“回禀殿下,郡主昨日已经来看过了,见这里都打扫干净料理妥当了,郡主这才回去……”

    朱允熥眉头微皱说道:“昨日我还没有回到京城,今日献俘动静那么大……”

    突然脸色一冷,盯着王忠问道:“说!到底怎么回事!”

    李福在一旁赶紧说道:“殿下,兴许是郡主今日有什么事给耽搁了,这才没有过来……”

    “少废话!”

    朱允熥不耐烦的说道:“我从未离开过京城,现在一下子出去那么长时间,又是前去打仗,姐姐怎么可能放心得下!”

    “按照她的性格,就是不在宫门口守着,也会等在这里的,断然不是什么事情就能绊住的!”

    朱允熥目光之中露出杀气说道:“再敢隐瞒一句,杖毙了你们!”

    李福王忠还有一众太监,立刻跪倒在地上。

    李福这才惶恐不安的说道:“殿下,其实昨日郡主来的时候……说今日会过来的,还说要为殿下做好吃的……”

    “可不知怎么的今日就没过了,奴婢派人去问,可都被挡住了,因为郡主是凤体,有宫女伺候着,奴婢也不便……”

    “素心,快把你知道的禀报给殿下。”

    此时尚服局素心上前禀报道:“启禀殿下,今日太子妃让教习嬷嬷前去教授郡主礼仪,从辰时就开始,一直到现在,午膳过后就立刻教授……”

    此时朱允熥脸上已经阴沉得可怕,目光凶狠的说道:“本王倒要看看,东宫教的什么礼仪!”

    说着一转身,便大步朝江都郡主的寝宫而去。

    李福王忠还有护卫瞿陶跟在后面,也是眉头紧皱,面带忧愁。

    吕氏,你当真可恶!

    此时朱允熥如果不知道这是吕氏在故意使坏,来发泄她心中的不满就奇怪了!

    即便是要教授礼仪,为何偏偏要选在自己回宫的日子?

    为何要从上午一直练到午后?!

    要知道此时天气非常炎热,那可是会热坏人的!

    果然,还没有等朱允熥踏进江都郡主住所的大门,就听见里面有个尖锐难听的声音响起。

    教习嬷嬷说道:“郡主,这叩首礼可是重礼,每当朝廷有什么重大的仪式举行,都要行叩首礼,

    如果郡主不懂礼仪,那岂不是有损皇家的威仪,太子妃也会蒙羞的……还要担上教导不周的罪责……所以还请郡主多多坚持……”

    这话虽然说的不怎么严厉,可是却杀人诛心!

    在古代一个女子若是被扣上不懂礼仪的帽子,那可是大罪!

    以后即便是出嫁都会被婆家嫌弃!

    别看皇室的郡主身份尊贵,可私底下也是一个女人,嫁人之后同样是一家人。

    即便是公婆丈夫不敢说什么,可心里也会隔应,久而久之必然会表露出来。

    这会影响一家人的和睦!

    而有损皇家的威仪,让太子妃蒙羞,更是一大罪状!

    轻则可以说是不拘礼节,重则就是行为放浪!

    此时的江都郡主朱依微正在院子里的空场,在烈日的照射之下,一边跪倒在冒着热浪的石板上,一边要紧牙关。

    有些倔强的说道:“嬷嬷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哎呀……郡主你又错了!”

    教习嬷嬷一副惋惜的模样说道:“郡主,行叩拜礼的时候不能乱说话!这一说话就错了……唉……算了算了,再来一遍叩首礼吧……”

    朱依微头上被烈日暴晒,身下被发烫的石板烘烤,早就已经是满头大汗。

    闻言想要站起来,却因为长时间的操练,膝盖有些发软无力,险些跌倒。

    此时朱允熥箭步上前,一把扶住姐姐,说道:“姐姐,我们到阴凉之处!”

    朱依微一见是自己的弟弟,顿时非常高兴,“弟弟你回来了,伤着了没有,快给我看看……”

    朱允熥将她拉到旁边的走廊阴凉处,“姐姐你就放心吧,我没事……姐姐你觉得怎么样?”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我一直害怕你受伤了……”

    方才朱依微凭借着一口气还能坚持,可是现在突然见到自己的弟弟,在惊喜的冲击之下,瞬间就感觉一阵头晕目眩……

    “姐姐!姐姐!你怎么样?”

    朱允熥慌忙喊道,赶紧把她扶到旁边的凉亭坐下。

    “姐姐,你感觉如何?王忠!快传太医!”

    “是是!奴婢这就去!”王忠飞快的奔了出去,此时哪里还顾得了宫中的规矩!

    朱依微坐在石凳上,用手托住头说道:“不要紧,我没事的,就是有些头晕罢了,这是见到你高兴的了……”

    朱允熥看见自己的姐姐面色通红,头上的汗水都已经打湿了秀发,不由得心中极为心疼。

    轻声说道:“姐姐你先休息一下,不要说话……”

    看见到这里根本没有茶水,不由得怒从心来,看着周围的宫女怒道:“你们都是死人吗!还不快端茶水过来!”

    宫女见殿下发怒,看了一眼那位站在阴凉处的教习嬷嬷,便立刻前去端茶。

    在朱允熥目光的逼视之下,教习嬷嬷感到浑身不自在。

    不由得清了清嗓子说道:“三殿下,奴婢是奉了太子妃的命令,前来教授郡主礼仪的,郡主身为皇家的人,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见宫女端来了茶水,朱允熥现在也顾不得理她了,现在姐姐才是最重要的!

    朱允熥立即倒了一杯茶,递给给自己的姐姐说道:“姐姐你快喝点儿茶吧,否则身体脱水会生病的!”

    “好,谢谢好弟弟……”朱依微高兴的说道。

    可是还没有等她接过来茶杯,教习嬷嬷就说道:“郡主,在行大礼的时候不可如厕,否则岂不是让文武百官笑话?还请郡主暂且忍耐一二。”

第132章 有恃无恐?

    朱依微的手停在了半空,犹豫着要不要饮用。

    朱允熥强按住心头的怒火,咬着牙轻生说道,“姐姐快喝吧,尝尝弟弟倒的茶滋味如何。”

    尽管脑袋昏沉,可这是弟弟的关心,朱依微就强颜欢笑的接过了茶杯。

    此时教习嬷嬷声音冰冷的说道:“还请郡主慎重,不可失了礼数。”

    “姐姐放心吧,现在只是练习,不必那么认真!”

    朱允熥立即转过脸去,目光凶狠的盯着教习嬷嬷,虎目狼视,阴冷异常。

    朱允熥明白,当着自己姐姐的面不好发作,若是吓着她了那还得了,因此一言不发。

    可是整个人所散发出来的杀气,却凌厉无比!

    教习嬷嬷不由得感觉身上一阵凉风吹过,不敢与他直视,默默的闭上了嘴巴。

    朱依微点点头,这才饮用,喝了一杯茶,感觉体内滋润了许多。

    朱允熥转过脸来,柔声说道:“姐姐身体不适,先回去休息吧,我让人请了太医给姐姐诊治。”

    教习嬷嬷还想说话加以拦阻,可是朱允熥又瞪了他一眼,一点也不给她说话的机会!

    “素心,扶姐姐回去休息!”

    素心便上前扶着朱依微,轻声说道:“郡主,别让殿下担心了,奴婢扶郡主回去歇息。”

    “也好……允熥我先回去了,待会儿再去看你……”

    此时朱依微低着头,脑袋昏昏沉沉,知道是弟弟的好意,也就没有拒绝。

    朱允熥满脸和善的说道:“姐姐只管放心歇息就是。”

    素心便扶着朱依微离开,郡主的宫女也想要跟着离去。

    朱允熥立即对王忠使了个眼色,王忠会意,快走几步伸手将那几个宫女拦下。

    这几个宫女一愣,随即明白是怎么回事,只得默默的停下来,全程没有发出一点动静,更没有让朱依微察觉。

    朱允熥目送自己的姐姐离开,直到人已经走远,再也看不到了,这才转过脸来。

    原本春风和煦的面容,一下子就变得冷若冰霜!

    朱允熥对站在阴凉处得教习嬷嬷说道:“嬷嬷,你是专门教授礼仪的?这么说你很懂礼仪了?”

    教习嬷嬷微微行礼,回答说道:“回禀殿下,奴婢教授宫里公主们礼仪已经五年了,不敢说精通,却也懂一点儿。”

    朱允熥点点头,“那就好……本王也不太懂什么礼仪,不知道大明最高规格的礼仪是什么?”

    教习嬷嬷当真以为殿下是在向她请教礼仪,脸上立刻堆起了笑容,“回禀殿下,最高的礼仪是五拜三叩首。”

    又讲解说道:“这是是祭天及拜见天子所有的礼节,属于最高礼仪,要稽首顿首五拜,也臣下见君上之礼。”

    “先拜手稽首四拜,後一拜叩头成礼,这个礼分为前后两段,前一段是以拜手稽首礼四拜,后一段是下拜后顿首三次。”

    “这是非常讲究的,一揖少退,再一揖。即俯伏。以两手齐按地,先跪左足,次屈右足。顿首至地即起。先起右足,以双手齐按膝上,次起左足,仍一揖而后拜。其仪度以详缓为敬,不可急迫。”

    朱允熥揉了揉眉头说道:“你说的太过繁琐了,听起来让人头脑混乱,不如就请嬷嬷演示一番如何?这里地方太小,就去前面演示吧。”

    说着伸手一指院子里面的空场。

    教习嬷嬷本来满面笑容,一看他所指的地方立刻心中一沉。

    院子当中正在被太阳炙烤,石板发烫,虽然不会把人烫得起泡流脓,可那滋味儿也绝不好受!

    教习嬷嬷试探着说道:“殿下,不如奴婢去殿中教授殿下如何?”

    朱允熥摇摇头说道:“这里视野开阔,空气通透,最适合学习跪拜礼,去吧!”

    教习嬷嬷如果不知道他这是在故意刁难,那就傻了!

    可自己实在不愿受这分罪,一时间有些踌躇不已……

    朱允熥见她居然也怕热,当即双目一瞪说道:“江都郡主都能够在烈日之下学习礼仪,你作为一个卑贱奴婢,就忍不了炎热吗?怎么你比郡主还要尊贵?!”

    “只会躲到阴暗之处,行阴暗之事!要你何用!”

    教习嬷嬷知道他已经动了怒气,不让他这口气撒出去,恐怕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于是赶紧说道:“回殿下,奴婢这就去……这就去……”

    心不甘情不愿的挪动脚步,站到了烈日之下,演示五拜三叩首的礼仪。

    可是当弯下腰来的时候,地上所蒸发出来的热浪就已经扑面而来。

    膝盖和手掌刚一接触石板,就觉得烫热难耐。

    教习嬷嬷脸色变了变,她也从小道消息听说过这为三殿下不好惹,之前就当场斩杀了一个顶撞他的太监。

    现在自己虽然借着教习的名义苛待郡主,而且有所仰仗,殿下应该不会拿自己怎么样。

    可难保殿下不会怀心恨在心呀!

    现在就要看殿下的怒火有多中,能不能平息下去了。

    教习嬷嬷不由得有些后悔,早知道就不那么贪财了!

    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

    只盼望着自己受一些责罚,此事能够揭过去。

    于是她便躬身行礼,再跪拜,接着站起身来再次躬身行礼,接下来又是跪倒在地上叩首,如此反复。

    强忍着炙热把一整套的礼仪做完,这才敢站起身来,赔笑说道:“殿下,这就是五拜三叩之礼。”

    朱允熥却不置可否说道:“此礼太过繁琐,尤其是这跪拜礼仪,我没有看清楚,请嬷嬷再演示演示吧。”

    “啪!”

    一声脆响!

    朱允熥不由分说就抓起桌子上的茶杯,狠狠地砸在教习嬷嬷的脚下。

    茶杯立刻被砸得四分五裂,碎了一地。

    朱允熥面无表情的说道:“继续演示跪拜礼,我不说停,你就不能停!”

    教习嬷嬷的脸色变得难看之极。

    自己的脚下就是茶杯碎片,这些瓷片边缘非常锋利,只要自己一跪下去就会满手鲜血,膝盖也会烂得不成样子!

    而且殿下也说了,他不说停自己就不能停下,这可是会要自己的命啊!

    于是教习嬷嬷咬咬牙,脸上堆着笑容说道:“殿下,奴婢是宁妃娘娘身边的人,是太子妃前去请示,宁妃娘娘这才让奴婢前来教授郡主礼仪的……”

    朱允一听这话,这才心中了然。

    怪不得他胆子这么大!

    原来她自以为有恃,所以才无恐!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2097/ 第一时间欣赏我要做太孙最新章节! 作者:我要做皇帝所写的《我要做太孙》为转载作品,我要做太孙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要做太孙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要做太孙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要做太孙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要做太孙介绍:
我祖父是朱元璋,我父亲是太子朱标,我才是太子嫡子,我才是大明的顺位继承人!我要为父亲报仇!有我在,那个庶子就别想坐上皇位,那些祸害藩王叔叔们,听说东瀛有四岛,你们就前去施行教化吧……这一世,绝不再窝窝囊囊,绝不任人囚禁,绝不突然暴毙!朱允熥发出最强音:我要做太孙!我要做皇帝!我要做太孙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要做太孙,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要做太孙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