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夏鼎记TXT下载夏鼎记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夏鼎记全文阅读

作者:司马江南     夏鼎记txt下载     夏鼎记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夏鼎记全文阅读

先商大事年表(时间轴章)

    先商时期大事年表

    三皇五氏时代(前97世纪——前25世纪)

    良渚文化时期(前9684年-前4564年)

    天皇氏,定都良渚古城(今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文化遗址),约前9684----前7884年在位。天皇氏为创世大神盘古氏之子,地皇氏之父,开天辟地之后的首位中国部落首领。

    地皇氏,定都于熊耳龙门之山岳(即今河南省洛阳市熊耳山、龙门山一带),前7884----前6084年在位。传说地皇氏为盘古氏之孙、天皇氏之子,人皇氏之父。

    人皇氏,又号居方氏,前6084----前4724年在位。定都于今山东省日照市(即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两城镇遗址),人皇氏为地皇氏之子,提挺氏之父。

    提挺氏,又号黄神氏。前4724----前4694年在位,定都于今淮河流域,具体地点不详。提挺氏为人皇氏之子,通姓氏之父。

    通姓氏,又号皇覃氏、离光氏。前4694----前4664年在位,定都于中国南方(史载通姓氏定都于地名为“衡”的地方,参考湖南衡山为南岳的情况,以此推测可能为今南岳衡山所在地湖南省衡阳市)。通姓氏乃提挺氏之子,有巢氏之父。

    有巢氏,又号巢皇、大巢氏。前4664----前4464年在位,定都于今安徽省巢湖市(即今安徽省含山县(现属马鞍山市)铜闸镇凌家滩遗址)。后迁都于今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山。有巢氏为通姓氏之子,燧人氏之父。

    前仰韶-大地湾文化时期(前4564年-前4354年)

    燧人氏,(前4464年--------前4354年),为有巢氏之子、华胥氏之夫、伏羲氏与女娲氏之父。华胥氏为燧人氏之妻,伏羲氏与女娲氏之母。燧人氏之后由伏羲氏继位,华胥陵位于今山东新泰市华胥山。

    仰韶文化时期(前4354年-前3579年)

    伏羲氏,(前4354年--------前4239年),又号羲皇、太昊、青帝,女娲氏兄长兼夫君。定都汶上(山东汶上县),后迁都宛丘(河南淮阳)。

    朱襄氏,(前4239年--------前4169年),又称飞龙氏,定都朱邑(今河南商丘),后为炎帝神农氏所灭。

    女娲氏,(前4239年--------前4109年),炎帝神农氏外祖母,与炎帝朱襄氏共治天下。

    少典,也称有熊氏,其嫡子为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主要活动于今中原一带。黄帝号有熊其部由6个部落组成。这6个部落分别以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是黄帝的嫡系亲信部落和中坚力量。

    神农氏,(前4109年--------前3579年),有九代神农氏担任炎帝。定都于伏羲氏旧墟,后迁都于今山东曲阜和河南洛阳。炎帝神农氏是伏羲氏与女娲氏外孙,女娲氏死后传位于他。后打败炎帝朱襄氏并占领其领地,首次实现统一。后被黄帝轩辕氏打败迁都今湖南株洲市。陕西宝鸡炎帝陵为炎帝神农一世之墓,湖南株洲炎帝陵为炎帝神农八世之墓。

    炎帝时期(前3227年-前2700年)

    炎帝世系图

    炎帝神农氏姜石年(前3227-前3076),在位152年

    第二世姜临魁,(公元前3076年-公元前2997年),在位80年

    第三世姜承,(公元前2996年-公元前2937年),在位60年

    第四世姜明,(公元前2936年-公元前2888年),在位49年

    第五世姜直,(公元前2887年-公元前2843年),在位45年

    第六世姜来,(公元前2842年-公元前2795年),在位48年

    第七世姜裹,(公元前2794年-公元前2753年),在位42年

    第八世姜榆罔,(公元前2752年-公元前2698年),在位55年

    五帝时代(前26世纪——前21世纪)

    龙山文化时期(前2561年-前2070年)

    黄帝轩辕氏(公元前2561年-公元前2462年)

    黄帝(又姬轩辕、有熊氏、帝鸿氏),在位100年。

    阪泉之战击败炎帝

    涿鹿之战打败九黎部落首领蚩尤,迁都涿鹿(今河北张家口市涿鹿县)

    黄帝元年,帝即位,居有熊。初制冕服。

    黄帝二十年,景云见,以云纪官。

    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

    黄帝五十九年,贯胸氏来宾,长股氏来宾。

    黄帝七十七年,昌意降居弱水,产帝乾荒。

    黄帝一百年,地裂。帝陟。

    白帝少昊氏(公元前2459年-公元前2386年)

    少昊,又名青阳、白帝、金天氏,黄帝长子,定都穷桑(今江苏宿迁市桑墟镇),后迁都山东曲阜。在位74年

    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母曰女节,见星如虹,下流华渚,既而梦接意感,生少昊。登帝位,有凤凰之瑞。或曰名清,不居帝位,帅鸟师,居西方,以鸟纪官。

    帝颛顼高阳氏

    颛顼(公元前2383年-公元前2306年),又号高阳、黑帝。

    黄帝次子昌意之子,定都穷桑,后迁都商丘,打败共工之后定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在位78年(20岁登帝位)

    母曰女枢,见瑶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己于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水。首戴干戈,有圣德。生十年而佐少昊氏,二十而登帝位。

    颛顼元年,帝即位,居濮。

    颛顼十三年,初作历象。

    颛顼二十一年,作承云之乐。

    颛顼三十年,帝产伯鲧,居天穆之阳。

    颛顼七十八年,帝陟。术器作乱,辛侯灭之。

    帝喾高辛氏(公元前2303年-公元前2241年),玄嚣之孙,在位63年

    帝喾[kù],本名姬俊,出生于高辛(史称高辛氏),定都于毫(河南商丘),据说是黄帝的曾孙

    生而骈齿,有圣德,初封辛侯,代高阳氏王天下。使瞽人拊鞞鼓,击钟磬,凤皇鼓翼而舞。

    帝喾元年,帝即位,居亳。

    帝喾十六年,帝使重帅师灭有郐。

    帝喾四十五年,帝锡唐侯命。

    帝喾六十三年,帝陟。

    帝挚(公元前2238年-公元前2230年),定都沁阳,在位9年后被废

    前2241-前2238年,守丧三年。

    帝挚九年,帝无德被废。

    帝尧陶唐氏

    尧(公元前2230年-公元前2131年),定都于唐(今山西太原),在位100年

    元年丙子,尧帝即位,居冀。命羲和历象。

    尧帝五年,初巡狩四岳。

    尧帝七年,有麟。

    尧帝十二年,初治兵。

    尧帝十六年,渠搜氏来宾。

    尧帝十九年(公元前2212年),命共工治河。

    尧帝二十九年春,僬侥氏来朝,贡没羽。

    尧帝四十二年,景星见于翼。

    尧帝五十年,帝游于首山,乘素车玄驹。

    尧帝五十三年,帝祭于洛。

    尧帝五十八年,帝使后稷放帝子朱于丹水。

    尧帝六十一年(公元前2170年),命崇伯鲧治河。

    尧帝六十九年(公元前2162年),黜崇伯鲧。

    尧帝七十年(公元前2161年)春正月,帝使四岳锡虞舜命。

    尧帝七十一年,帝命二女嫔于舜。

    尧帝七十三年春正月,舜受终于文祖。

    尧帝七十四年,虞舜初巡狩四岳。

    尧帝七十五年(公元前2156年),司空禹治河。

    尧帝七十六年,司空伐曹魏之戎,克之。

    尧帝八十六年(公元前2145年),司空入觐,贽用玄圭。

    尧帝八十七年,初建十有二州。

    尧帝八十九年,作游宫于陶。

    尧帝九十年,帝游居于陶。

    尧帝九十七年,司空巡十有二州。

    尧帝一百年(公元前2131年),帝陟于陶。

    丹朱(前2128年-前2125年),定都丹水(今河南南阳),舜为尧守孝三年,让位丹朱

    前2131-前2128年,守丧三年。

    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不克。朱遂封于房,为虞宾。三年,舜即天子之位。

    帝舜有虞氏(公元前2122年-公元前2073年),定都蒲坂(今山西永济),在位50年

    前2125-前2122年,守丧三年。

    舜帝元年己未(公元前2122年),帝即位,居冀。作大韶之乐。即帝位,蓂荚生于阶,凤凰巢于庭,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景星出于房,地出乘黄之马。

    舜帝三年,命皋陶作刑。

    舜帝九年,西王母来朝。西王母之来朝,献白环、玉玦。

    舜帝十四年(公元前2109年),卿云见,命禹代虞事。百工相和而歌《卿云》。至于下昃,荣光休气至,黄龙负图,长三十二尺,广九尺,出于坛畔,赤文绿错,其文言当禅禹。

    舜帝十五年,帝命夏后有事于太室。

    舜帝十七年春二月,入学初用万。

    舜帝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

    舜帝二十九年,帝命子义钧封于商。

    舜帝三十年,葬后育于渭。

    舜帝三十二年,帝命夏后总师,遂陟方岳。

    舜帝三十三年春正月,夏后受命于神宗,遂复九州。

    舜帝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有苗氏来朝。

    舜帝四十二年,玄都氏来朝,贡宝玉。

    舜帝四十七年冬,陨霜,不杀草木。

    舜帝四十九年,帝居于鸣条。

    舜帝五十年,帝陟。

    夏朝(前2070-前1600年)

    夏帝禹(前2070-前2064年)在位7年

    前2073-前2070,守丧三年。

    元年即位,居冀。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颁布夏时历于邦国。

    帝禹二年,皋陶薨。

    帝禹五年,禹巡狩天下,在涂山会盟诸侯。南巡狩渡江,遇二龙负舟,舟人皆惧,禹笑谈生死天命,二龙遁走。

    帝禹六年,春,于会稽会盟诸侯,杀防风氏。夏六月,夏邑雨金。

    帝禹七年,禹崩。三年丧毕,天下归启。

    帝启(前2060-前2045)在位16年(夏在位称后,去世称帝,定都阳城)

    前2063-前2060,守丧三年。

    帝启元年,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河南禹州)。同年,诸侯从帝归冀都,大飨诸侯于璇台。

    帝启二年,费侯伯益出就国。帝帅夏师讨伐有虞氏,大战于甘。

    帝启六年,伯益薨,祠之。

    帝启八年,帝派孟涂至巴地莅讼。

    帝启十年,帝巡狩,舞《九韶》于大穆之野。

    帝启十一年,帝流放季子武观于西河。

    帝启十五年,武观于西河乱,彭伯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

    帝启十六年,帝陟。

    帝太康(前2042-前2039)在位4年

    前2045-前2042年,守丧三年。

    前2042年,太康即位,居斟鄩。畋于洛表。后羿入居斟鄩。史称“太康失国”。

    太康四年,帝陟。

    帝仲康(前2036-前2030)在位7年

    前2039-前2036年,守丧三年。

    前2036年,帝即位,改元仲康,居斟鄩。后羿摄政。

    仲康五年,秋九月庚戌朔,天有日食。命胤侯帅师征羲和。

    仲康六年,锡昆吾,命作伯。

    仲康七年,帝陟。世子相出居商丘,依邳侯(一说同姓斟灌氏、斟寻氏)。

    帝相(前2027-前2000)在位28年

    前2030-前2027年,守丧三年。

    前2027年,帝相即位,居商。征淮夷。

    帝相二年,征风及黄夷。

    帝相七年,于夷来宾,入朝觐见。

    帝相八年(前2020年),寒浞杀后羿,后羿凡摄政22年,使其子寒浇居过地。

    帝相九年,帝相居斟灌。

    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

    帝相二十年,寒浞灭戈。

    帝相二十六年,寒浞使其子帅师灭斟灌。

    帝相二十七年,寒浇伐斟抃,大战于潍河(今山东),覆其舟,灭之。

    帝相二十八年(前2000年),寒浞使子寒浇弑帝相。后缗归有仍氏,伯靡出奔鬲。

    寒浞之乱(前1999-前1960)在位40年

    前2000年,寒浞使子浇弑帝。寒浞即位,改国号为“寒”。

    前1999年,少康出生,随母居有仍氏。既长,为牧正。忿浇,能戒之。

    前1980年,寒浞二十一年,少康20岁,寒浇使椒求之,将至有仍,少康自有仍氏逃至有虞氏。为庖正,以除其害。有虞氏首领虞思妻之二女,赐纶地于少康。

    前1961年,寒浞四十年,少康39岁,夏遗臣伯靡自鬲地帅斟抃、斟灌之师伐寒浞。寒浞恃寒浇皆康娱,日忘其恶不为备。少康乃使汝艾谍寒浇。初,寒浞娶纯狐氏女歧,有子早死,寡居。寒浇强圉,往至其户,阳有所求。女歧为之缝裳,共舍而宿。汝艾夜使人袭之,断其首,视之,乃女歧也。寒浇多力善走,汝艾乃畋猎,放犬逐兽,因嗾寒浇,寒浇乘马受惊颠陨,乃斩寒浇以归于少康。

    前1960年,寒浞四十一年,少康40岁,少康子杼率军灭戈,伯靡杀寒浞,凌迟其尸。少康自纶地归夏邑,复夏国名。诸侯闻之,立为天子,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少康(前1959-前1939)在位21年

    前1959年,少康即位,改元。诸侯来朝,宾虞公。

    少康二年,方夷来宾。

    少康三年,帝复田稷。后稷之后不窋(同“窟”)失官,至是而复。

    少康十一年,帝使商侯冥治河。

    少康十八年,帝迁于原。

    少康二十一年,帝陟。

    帝杼(zhu)(前1936-前1920)在位17年

    前1939-前1936年,守丧三年。

    帝杼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

    帝杼五年,自原迁于老丘。

    帝杼八年,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

    帝杼十三年,商侯冥死于河。

    帝杼十七年,陟。

    杼或作帝宇,一曰伯杼。杼,能帅禹者也,故夏后氏报焉。

    帝槐(芬)(前1917-前1874)在位44年

    前1920-前1917年,守丧三年。

    元年戊子,帝即位。

    三年,九夷来御。

    十六年,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

    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于有苏。

    三十六年,作圜土。

    四十四年,陟。

    帝芒(前1871-前1814)在位58年

    前1874-前1871年,守丧三年。

    元年壬申,帝即位,以玄珪宾于河。

    十三年,东狩于海,获大鱼。

    三十三年,商侯迁于殷。

    五十八年,陟。

    芒或曰帝荒。

    帝泄(前1811-前1787)在位25年

    前1814-前1811年,守丧三年。

    元年辛未,帝即位。

    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

    十六年,殷侯微以河泊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臣。殷侯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故殷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中叶衰而上甲微复兴,故商人报焉。

    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玄夷、风夷、赤夷、黄夷。

    二十五年,陟。

    帝不降(前1784-前1726)在位59年

    前1787-前1784年,守丧三年。

    元年己亥,帝即位。

    六年,伐九苑。

    三十五年,殷灭皮氏。

    五十九年,逊位于弟扃。

    三代之世内禅,惟不降实有圣德。

    帝扃(jiong)(前1726-前1709)在位18年

    元年戊戌,帝即位。

    十年,帝不降陟。

    十八年,帝扃陟。

    帝廑(jin)一名胤甲。(前1706-前1699)在位8年

    前1709-前1706年,守丧三年。

    元年己未,帝即位,居西河。

    四年,作西音。昆吾氏迁于许(己姓,名樊,封于卫,夏衰为伯,迁于旧许)。

    八年,天有妖孽,十日并出,其年陟。

    帝孔甲(前1696-前1666)在位31年(存疑)

    前1699-前1696年,守丧三年。

    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

    三年,王畋于掞山。

    五年,作东音。

    七年,刘累迁于鲁阳。王好事鬼神,肆行淫乱,诸侯化之,夏政始衰。田于东阳掞山,天大风晦盲,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后来见良日也,之子必大吉。”或又曰:“不胜也,之子必有殃。”孔甲闻之曰:“以为余一人子,夫谁殃之。”乃取其子以归。既长,为斧所戕,乃作《破斧之歌》,是为东音。刘累所畜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夏后飨之,既而使求之,惧而迁于鲁阳,其后为范氏。

    三十一年,陟。殷侯复归于商丘。

    帝皋(gao)(前1663-前1661)在位3年

    前1666-前1663年,守丧三年。

    元年庚辰,帝即位。使豕韦氏复国(夏衰,昆吾、豕韦相继为伯)。三年,陟。

    帝发(前1658-前1652)在位7年

    前1661-前1658年,守丧三年。

    元年乙酉,帝即位。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墉会于上池,诸夷入舞。

    七年,陟。泰山震。

    帝桀(履癸)(前)(前1649-前1600年)在位50年(存疑)

    前1652-前1649年,守丧三年。

    元年壬辰,帝即位,居斟抃。

    三年,筑倾宫。毁容台。畎夷入于岐以叛。

    六年,歧踵戎来宾。

    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

    十一年,会诸侯于仍,有缗氏逃归,遂灭有缗。

    十三年,迁于河南初作辇。

    十四年,扁帅师伐岷山(一作“山民”)。癸命扁伐山民,山民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后爱二人,女无子焉,斫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曰妹喜,于倾宫饰瑶台居之。

    十五年,商侯履迁于亳(成汤元年)。

    十七年,商使伊尹来朝。

    二十年,伊尹归于商,及汝鸠、汝方会于北门。

    二十一年,商师征有洛,克之。遂征荆,荆降。

    二十二年,商侯履来朝,命囚履于夏台。

    二十三年,释商侯履。诸侯遂宾于商。

    二十六年,商灭温。

    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商会诸侯于景亳,遂征韦。商师取韦,遂征顾。太史令终古出奔商。

    二十九年,商师取顾。三日并出。费伯昌出奔商。冬十月,凿山穿陵,以通于河。

    三十年,瞿山崩。杀其大夫关龙逢。商师征昆吾。冬,聆隧灾。

    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战于鸣条。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商师征三朡,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

    五十年,帝陟。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终壬戌)。

写给读者的话

    从第1章到145章,第一卷至帝禹崩结束。笔者最喜欢的两个人物,大禹和夷彅。司空走好!夷彅应该还会有几章外传。准备第二卷——“幽而复明”,故事主要从后启到少康中兴,剧情也很精彩。敬请期待。喜欢的朋友起点读书搜索“夏鼎记”阅读

部分人物设定资料

    黄帝,国号有熊氏

    颛顼帝,国号高阳氏

    帝喾,国号高辛氏

    帝尧,国号陶唐氏

    帝舜,国号有虞氏

    帝禹,国号夏后氏

    帝舜、帝禹时代名臣:

    皋陶,司寇,主管刑狱

    伯夷,主管礼制

    垂,工师

    伯益,虞师,主管山林和驯化动物

    弃,后稷,主管谷物种植,周始祖

    契,司徒,主管百官,商始祖

    龙,主宾客,负责贡赋外交

夏朝部分补充资料

    夏代陶器以泥质灰陶、夹砂陶较多,黑陶(包括黑衣灰陶)和棕陶次之,红陶已极少见。还有少量白陶器。主要器形有:作炊器的鼎、罐、甑,作饮器的觚,作食器的豆、簋、钵、三足盘,作盛器用的盆、瓮、缸,等等。纹饰主要是篮纹、方格纹、绳纹,还有一些素面磨光或在磨光陶器表面拍印的回纹、叶麦纹、涡漩纹、云雷纹、圆圈纹等。

    夏代陶器盛行在器表加饰数周附加堆纹、划纹、弦纹。陶器造型方面的特征是:折沿平底、三底足、圈足为主,圜底器少量出现。夏代陶器在烧成工艺上有些进步,出现了能产生更高温度的馒头窑:窑室呈圆形弧壁,并向上逐渐收敛,封顶隆起形似馒头,故名。馒头窑可以提高陶器的烧成温度(火候)陶器的质量得以提高。

    注: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词条

大洪水

    阴沉沉的云重重地压下来,雨水沿着禹的脊梁流下。禹望着远处浑浊的江水,黑铁般瘦硬的脸更显坚毅。雨水浸湿他的粗布褐衣,他将测水尺揳进河床,远处汹涌的波浪袭来,拍打在他常年浸泡在洪水淤泥中的小腿。他的小腿已在水中泡得有些浮肿发白,粘着几条上游涨水漂来的水草。

    他站得像一根铁柱,纹丝不动。他的目光凝重而深沉,望着远处咆哮如黑色枭龙的江水。他的瞳孔逐渐收缩,带着一丝悲哀的神色……

    那年禹九岁,父亲接到尧帝的命令,开始治水。尧帝爷的命令就是最大的命令,所有夏后氏部落的男人都被父亲召集起来,去完成一件最伟大也最艰难的任务。

    他看着夏后氏部落的男性族人,个个扛着耒耜和石斧流着黑汗,雄浑的劳动号子在清晨和黄昏的江畔响起。

    嘿呦……嘿呦……嘿呦嘿……

    嘿呦……嘿呦……嘿呦嘿……

    呦嘿……呦嘿……嘿……

    那厚重的号子声一直回荡在禹的耳畔。

    他坚信这就是世上最动听的乐。

    真正的乐是来自人心底最动人的声音。

    禹一直沉醉在九年前父亲和族人离开部落之前的那场送别乐。

    他的父亲鲧站在高台上,举起一只漆黑的牛角,唱道:

    洪水汤汤,怀山荡荡。

    洪水浩浩,吾民泱泱。

    一片黑压压的牛角举过头顶,响起雄浑的歌声:

    洪水汤汤,怀山荡荡。

    洪水浩浩,吾民泱泱。

    禹永远也忘不了那个下雨的清晨,父亲鲧带着族人扛着耒耜唱着这首劳歌永远地离开了家乡。

    父亲那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九岁的禹记得母亲日夜守在门口,倚着一棵老槐树,望向父亲离开的方向。

    也许是明天,也许是后天,也许是明年……

    年少的禹看着日渐消瘦的母亲,把自己所有的疑问都藏在心底。他暗暗下定决心,有一天,他一定要离开部落,去蒲阪城见尧帝爷,也要治水!

    可母亲却没有再提父亲的名字,依旧每天养蚕缫丝,过着平淡如水的日子。

    可禹已经在日光里晒得皮肤黝黑,他的身材也一天天强壮起来,他的眉宇渐渐轮廓清晰,他的眼神也越来越刚毅坚定。

    他和同族的青年一起在堤坝上劳作,他还整日观察河流水道,探测淤泥和沙地水位。部落里寥寥无几的老族人每次看到禹,都颔首点头。他们都暗叹:老族长后继有人啊!

    墨色的云遮住平日碧蓝如洗的天空,豆大的雨珠噼里啪啦地砸向地面。平日温顺的河流怒吼咆哮着,仿佛变成暴躁狂怒的猛虎,卷起浑浊的泥土和枯木,便气势汹汹地冲向堤坝。

    “轰隆隆……”天上雷声轰鸣不绝。

    族人已纷纷退回屋内避雨,只有大禹挺着铁铸一般的脊梁,站在河边。

    “禹儿!禹儿!”一声响亮的呼喊声从岸边传来。

    “娘!”禹转过头,看见岸边站着衣衫长发已被大雨淋湿的母亲。

    “娘!”大禹怕母亲被大雨淋湿,忙冲向岸边。

    “轰!!!”就在禹跃上河岸,汹涌澎湃的河水卷起一块巨石已重重冲开大禹刚才站立的地方。

    “娘,娘你没事吧!”禹关切地问道。

    “啪!”一记响亮的耳光落在大禹的脸上。

    “娘,我……”

    “你……你还认得娘!你爹治水九年不还,生死未卜,你也要走他的老路吗?你给娘记得,一定要好好活下去,长大去蒲阪城,一定要找到你爹的消息!”

    雨水沿着大禹母亲的脸颊滑落,可禹分明看到娘的眼中闪动的泪光。

第一章 罪臣之子

    禹看着夏后氏部落族人,扛着耒耜和石斧,黑压压地站满河岸,低沉的劳动号子在江畔响起。

    但这次的劳动号子声带着厌倦与哀声。

    呜呼……嘿呦……

    呜呼……嘿呦嘿……

    洪水没有平息,依旧是九年前浑浊肆虐的洪水。江面漂着枯树干、野草叶和瘦弱的死山羊,一股扑鼻的恶臭味弥漫在夏后氏部落的河岸。

    禹古铜色的脸更显黯然。

    他早上刚接到本族长老统计治水而亡的青壮年人数。密密麻麻的名字背后是一个个渴望安定的家庭,是一双双期待洪水平息的眼睛。

    洪水呵……洪水……你让多少部落化为乌有,你让多少百姓流离失所,你让多少生灵化为亡魂。

    为了部落……为了父亲……为了天下……

    我一定要平定洪水,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禹的眼神重新恢复了坚毅卓绝的神采,那是刀劈荆棘的森寒之气。

    他带着族人又开始了父亲未竟的事业。他觉得父亲就在远处的岸边望着他,就像小时候父亲教他捕鱼一样。他记得父亲说过,“禹儿,别人教给你的是方法,自己学会的才是本事!”

    “别人教给你的是方法,自己学会的是本事!”禹时常在心里琢磨父亲的话。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对父亲的话理解得也越深刻。

    禹扛着略显笨重的石耒,在河畔和淤泥地日复一日地工作,毒辣的太阳炙烤着他宽阔厚实的脊梁。他的脸色和焦炭一样黑,他的皮肤和枯松一样粗糙,他的声音像铜鼎一样浑厚。他和族人一起工作,吃饭,休息。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和其他族人不同。

    可族人眼中这位少族长却与众不同,似乎从出生便带着传奇色彩。

    有人说,禹是神人,出生时祥云笼罩,凤鸟临凡。

    有人说,禹是蛟,是水族领袖,天生就是治水的料。

    人们议论声传到舜帝的耳边。

    舜帝端坐在鹿皮椅上,召集大臣,商量治水。

    大臣整整齐齐地坐在草席上。

    舜帝咳嗽一声,说:“舜自从接受尧帝爷禅让王位以来,深感惭愧。如今洪水滔天,今天叫大家来,就是商量一下谁能做大司空?谁能实现当年尧帝爷平定洪水的遗愿?”

    众臣摇头叹息,却无人应答。

    舜帝盯着摸胡子的诸侯长老——四岳。

    四岳正迎上舜帝审视的目光,喉咙滚动了几下,沙哑地说:“当今天下,只有一人可以胜任!”

    众人都死死地盯住四岳那缕颤抖的白胡子。

    “鲧的儿子,禹!”

    群臣的眼神由诧异到震惊,最后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劝道:“不行!荒唐!鲧盗天帝息壤,治水九年徒劳无功。天帝震怒,命火神祝融诛杀鲧在东海羽山。他的部落和家族是治水的罪臣之后,万不可用!!!”

    舜帝眼中泛起深邃冷静目光,扫视一圈,问道:“那么诸位,谁可胜任?”

     义愤填膺的群臣顿时鸦雀无声。

    舜帝笑着抚掌,“召禹!”

    群臣皆附声称是。

            

第二章 白羽帝令

    禹收到舜帝召见命令时,正望着洪水,拧着湿裤子。

    “禹,你要当大官了!大司空!”传令官也是一脸兴奋。

     “是么?”

    禹仍然是黑铁的脸,望着洪水,拧着湿裤子。他对当官似乎并不怎么感兴趣。

     “那可不?你要治住这洪水,你可就是完成尧帝爷遗愿的英雄!会受到舜帝爷接见,受万民敬仰!那时候你就飞黄腾达了!”

     “飞黄腾达?英雄?那父亲是英雄么?”

      “啊?这……这……”传令官的话噎在喉咙,似乎是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

     禹苦笑一声,他知道治水是他一生的命,也是他一生的劫。

    成,就是千古英雄!

    败,便是万丈深渊!

    他的父亲鲧日夜操劳,治水九年,到头来也不过是羽山的一垄白骨。天下百姓需要他的时候,他要挑起天下的重担,可治水无功,他便成为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的祸根!

    天下人谁都可以不治水,只有他不能!他只能成功,他必须成功!!!

    他决定面见舜帝。

    他并没有见过舜帝,但他早已听过无数遍舜帝爷的故事。老辈族人口中的舜帝本名重华,天生重瞳,是天下最孝顺的孝子。他有愚昧的父亲瞽瞍和贪婪的弟弟象。重华遭遇上屋抽梯、凿井填土等劫难,幸有天神庇护,重华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当重华被推荐给尧帝,尧帝爷又对他进行层层考验,甚至将他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帝,观察重华的理家能力。同时重华也给舜帝安排很多任务,重华都完成的很出色。尧帝爷知道这就是天选之人,便将帝位正式禅让给重华。重华于是继任帝位,帝号虞舜。

    舜帝见到眼前这个皮肤黝黑、眼神刚毅的年轻人,他微笑着点点头,道: “你是禹?”

     “是!”

      “你能治水?”

      “能!”

    “可你的父亲治水九年,徒劳无功,你怎么确定你就能平定洪水呢?”舜帝认真地望向禹,等待他的答复。

    禹躬身行礼,正色道:“禀舜帝爷!家父理水以壅堵为主,高堤阻水,虽可有一时之功,但终非长久之计。水涨堤坝便要损毁,川壅而溃,伤人必多。小民理水以疏导为主,削高填低,百川归海,方能真正消除水患,安定万民。”

    舜帝捋着长须,满意地点头道:“好!你的理水之策很有见地。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华夏部落联盟的大司空!平定天下洪水,务必戒骄戒躁,勉励自己!”

    禹行稽首礼,道:“契、后稷、皋陶的才能胜过臣,可以担任大司空!”

    舜帝摆手,盯着禹说:“虎豹虽雄,领袖只有一个!你就是治水的领袖!你肩负着拯救天下苍生的使命!大禹,你一定能让天下看到河清海晏的一天!”

    舜帝的重瞳闪着热烈的目光,正如当年尧帝托付给他一样。

    禹的心底一腔热血奔涌,郑重接过舜帝手中的白羽令。

    白羽虽轻,一令千钧!

    三天后,禹担任大司空,正式开始全天下的河道勘探和测量。那条从尧帝开始就汹涌肆虐的黑蛟龙,终于要在禹和他的跟随者面前颤抖了!

    禹和益、后稷奉舜帝命,开始浩浩荡荡的治水工程……

           

          

          

           

           

第三章 治水之道

    治水开始了。

    禹自从接受舜帝的白羽令,就知道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苦战。他白天在洪水淹没的低洼田地勘探,夜晚在篝火闪烁的洞穴思索。

    他用木棍在地上画出沟壑纵横的水渠,摆放形状各异的石头。他的眼前又浮现起父亲瘦硬倔强的背影,他和族人低沉雄浑的劳歌声在耳畔响起。

     洪水汤汤,怀山荡荡。

     洪水如巨大的木锤,撞击着怀山的石壁。

    洪水浩浩,吾民泱泱。

    洪水像无边的沼泽,囚禁着遍地的黎民。

    大禹望着洪水,愁眉不展。他想起了以地作画,演算八卦的伏羲氏。伏羲用三连横代表“天”,称为“乾卦”;用三断横代表“地”,称为“坤卦”。乾上坤下,天父地母,这本就是天道,自然之道。

    可是现在的大地,正像断裂的坤卦,洪水将部落与部落隔断,将高原与洼地分开。每个部落都成为一个小的孤岛。

    一个被洪水囚禁的孤岛。

    无边的雨,遮天蔽日。连绵不断的雨涌向岸边,将一个个靠近水边的村落逼上山坡。

    可大禹依旧纹丝不动,像一棵巍然屹立的松树,站在那里,审视着地上画出的沟壑。

    雨水连绵不断地涌进禹画出的水沟,像温顺服帖的鲤鱼。

    禹的目光闪动,他第一次看到水也可以温顺地像一条山羊,而不是那条肆虐跋扈的枭龙。

    水渠像一条无形的绳,系住那条肆虐的洪水怪物,将它的暴烈脾气磨细铺平成一道道温柔的泥鳅。

    水,从高到低,由急到缓,先聚后分。牵引水就像牵引一条温顺的羊。

    驯服暴戾的不只有寒霜冷风,也有春风化雨。

    导水,而不是塞水。

    这就是治水之道!

    他的目光兴奋如火焰,烈烈燃烧。他的头脑冷静如月光,泠泠空澈。

    雨终于停了。

    青藤悬挂着粒粒雨珠,像小溪游动的蝌蚪。

    大禹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像一位中年渔翁走在河岸,不时和族人寒暄。

    他坚毅如铁眼神,多了几分淡然和从容。

    愁眉不展的禹走了,胸有成竹的禹来了。

            

         

第四章 开龙门

    禹最先来到冀州。

    冀州是山河纵横之地,地形复杂,洪水支流肆虐。从西北昆仑山东流的河水在冀州被一座大山阻挡,河水逆流而上。

    汹涌奔流的河水不能涌入大海,反而被山石阻挡,四处泛滥,淹没大片村落和土地,百姓躲在高高的山坡和昏暗的崖洞,望着滔天咆哮的洪水唉声叹气。

    百姓的叹息如同躲在洞穴的蝙蝠,散发着黑色的恐惧。

    这座山高逾万仞,悬崖峭壁。几只黑鹰在山周围盘旋徘徊,几块碎石坠落,溅起雪白的浪花和低沉的回声。

    有诗赞曰:

    黄河之水决昆仑,龙门砥柱万波还。

    鹰愁悬崖不得过,猿望断壁难攀援。

    青石嶙峋风萧瑟,碧烟浩淼沉芦船。

    金鳞若非池中物,一朝飞天登高台。

    大禹正对着龙门的悬崖峭壁沉思,一条巨大的黄龙飞到他的身边。黄龙肋生双翼,双眼如炬,从青黑色的江面飞到半空。它盘踞的形状像一个巨大的金锥。它龙头向上,龙尾朝下,向着大禹行礼。

    “你是?”禹问道。

    “大司空,我是应龙。当年曾辅佐黄帝大败魔神蚩尤,今见洪水滔天,饿殍遍地,特来助大司空一臂之力。”应龙的双瞳照出两道金光,映照出龙门山的山形轮廓。

    大禹抬头望见龙门山,西低东高,像一个铲状鲨鱼头,又像一个巨大的鹰钩。洪水自西涌上悬崖,这股巨大的冲击力被斜坡卸掉,又形成回旋的波浪,溯流而上,形成四处狼奔豕突的洪流。

    大禹望着龙门山,目光如铁。

    “应龙听命!”

    “臣在!”

    “开龙门!通天河!百川归海!”

    只见应龙化作遍身金光的黄龙,双翼散发出五彩的光芒,双翅轻扇,江面便腾起两道数十丈高的水柱。水柱越旋越急,两道水柱合成一道百丈高的巨大水柱,和龙门山几乎齐平。应龙口中吐出一个金龙珠,龙珠射入水柱,水柱宛然变成一根金柱。

    金水柱带着风势旋向龙门山,山上岩石震动,沿着崖壁碎石嗖嗖坠落。山上白鸟惊飞,猿猴嗤嗤乱叫。

    轰!轰!轰!

    龙门山崖壁剧烈震动,山石纷纷坠落江中。烟尘散去,龙门山仍然矗立在江心,像一道拦路的石虎。这头石虎喘着粗气,却纹丝不动地蹲守着自己的领地。

    大禹和部下刚燃起的希望的火焰,又像浮萍一样随着洪水淹没。

    突然,一道金光闪现。应龙一声怒吼,化身为一个百丈高的巨人,手持金斧黄钺,用力向龙门山劈去。

    一道巨大的裂缝在龙门山中出现,洪水汹涌而入。转眼间,溯游而上的洪水都沿着龙门山的裂缝涌向东海。

    “龙门开!天河通!百川归海!”

第五章 黑蛟之祸

    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

    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

    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

    昆仑山高邙山矮,禹王马蹄长青苔。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

    很久以前,今天的三门峡曾是碧波千里,没有出口,是一个大湖泊,叫作“马沟”。高山俯瞰,烟波浩渺,水天一线,四望无际。弄船的舟子常说:“张店塬开船,魏德岭下船”。张店塬在山西平陆县,魏德岭在河南陕县张茅乡。一北一南,沿河分布,是黄河两岸最高的两座码头。

    大禹凿开龙门后,顺流前行。他命令应龙开道,群龙疏流,伯益焚荒,玄龟铺路。肆虐的洪水渐渐消减,在禹的治理下,如同一群驯服的绵羊,被牵引着往东海流去。

    但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在“马沟”停住了脚步。

    “马沟”说是沟,实则是一个八百里望不见边的大湖泊。当地人传说湖中有一条老龙,黑爪黑鳞,獠牙锋利,蛰伏于深湖之中。每遇阴天,便兴风作浪,吞云吐雾,洪水肆虐,淹没附近无数村庄、土地和牲畜。每次洪水过后,湖面便漂起百十只牛羊的毛皮,鲜肉和内脏被吃得干干净净。

    禹听着当地人的讲述,不禁皱起了眉头。

    他招来应龙,问道:“马沟水深湖大,方圆千里。湖有恶龙,兴风作浪。你有何策,可以平水除凶?”

    应龙行礼,答道:“启禀大司空,此湖之祸在黑蛟。欲平水祸,先诛恶龙。”

    “那么,如何诛杀黑蛟?”

    应龙再拜,“这条黑蛟盘踞此地已久,湖中鱼精水怪都听从调遣。更加上它颌下有一黑珍珠,名唤定水珠,乃盘古开天辟地混沌初清之宝。若能得此定水珠,黑蛟不足为惧。”

    大禹微微颔首,“那谁能潜伏深水,得到黑蛟的定水珠呢?”

    应龙正色道:“当今之世,唯有大司空一人!”

    禹有些惊讶,问道:“我?”

    应龙道:“正是。大司空是治水世家,水性通神,兼有人族之精神庇佑,方可接近黑蛟。我奉天帝之命下界之时,天帝曾给我两件宝物,让我转交给你。一唤分水剑,分波引流,剑指水动;一唤开山斧,开山裂石,雷霆万钧。有这两件宝物,斩蛟开山,方有胜算。”

    禹镇定心神,召集部下和族人商议此事。

    众人听后纷纷摇头反对,认为此事关系重大,大禹是治水的领袖,不可孤身犯险。

    禹站起身来,目光如炬,森然如剑。

    他盯着眼前一望无际的“马沟”,一言不发,众人都被禹肃穆庄严的神情震慑,安静下来。

    禹说:“尧帝之时,先父治水,九年无功,火神祝融诛杀先父于羽山之郊。如今禹深受舜帝爷重任,执掌治水重任,当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怎能只顾个人危难而置黎民于水火呢?吾意已决,若有劝阻,形同此树。”

    禹从腰间抽出一把剑,剑身如霜,刃薄似冰,正是“分水剑”。剑光闪动,一棵碗粗的枯木已倒在地上,溅起篝火旁一团红色的火星。

    众人皆俯首,道:“唯大司空命!”

第六章 探骊得珠

    黄昏的河岸,传来厚重的牛角号声。

    呜……呜……呜……

    一个带着鸟羽翎毛帽的大祭司对着河水,念念有词。三个戴面具的青年男子跳到岸边,围成一个圆圈。一头健壮的公牛喘着粗气,被围在中间,茫然望向众人。

    呜呜……呜呜……

    牛角声起,三个戴面具的男子一拥而上,紧紧攥住牛尾。公牛怒瞪双眼,鼓着全力挣扎,三名男子死死拽住牛尾。突然,歌舞声起,一群穿着鹿皮裙,戴着骨项链的女子在四周起舞。众人用木棍敲打节拍,三名男子顿足长歌。牛举起前蹄,他们就跺脚;牛摇动尾巴,他们就叩头。人与牛在挣扎的角力中形成一种律动的舞蹈。突然,鼓声大作,众人全都投入这场疯狂的舞蹈仪式。

    禹在远处的高坡,望着这场疯狂的舞蹈。

    这是一场祭祀。

    一场祭祀河神的仪式。

    五十头牛羊像一群沉默的奴隶,被驱赶着,一步步走进深不见底的湖泊。

    所谓的“河神”,正是那条黑爪黑鳞的老龙。

    禹借着众人祭祀河神和驱赶牛羊的时候,悄悄绕道浅水滩。他举起分水剑一挥,湖面便分出一条水路。他屏住呼吸,沿着水路下潜,一直游到湖心。湖心是三根石柱围住的一个水窟。水窟散发出墨绿色的泡沫,传来低沉的吼声。

    禹绕着水窟几圈,看到一处透着亮光的洞口。洞口处有一条又黑又粗的藤条,上面还有几片芦花。禹轻轻地沿着黑藤条向上爬,爬到石窟内部。

    窟内一片漆黑,只有一个闪光的珠子透出月亮一样银白的光芒。

    禹暗暗揣测,“这一定就是黑龙的定水珠。”

    突然,大禹手中的黑藤剧烈抖动起来,禹也被水浪震到一旁。借着定水珠的银光,他才看到自己的面前盘着一条数十丈高黑爪黑鳞、长颈獠牙的老龙。自己刚才手中紧攥的黑藤,竟是老龙的尾巴。

    禹倒吸一口凉气,冷汗涔涔。但他毕竟是禹,很快就镇定下来。

    他发现老龙眯着双眼,意态阑珊,只是嘴中吐出几个墨绿色的气泡。他明白,这是夺取定水珠的唯一机会。他屏住呼吸,游向那颗闪着银光的定水珠。

    他伸出手,定水珠只有一步之遥了。

第七章 药师白芷

    墨绿色的湖面翻滚着浑浊的漩涡,漩涡越来越大,越来越急。

    砰!

    水面响起雷霆般的轰鸣声。应龙和伯益、后稷都焦急地站在河岸边,祭祀河神的族人也停下来。

    只见一颗血淋淋的龙头从半空落下,重重地砸在刚才公牛咆哮挣扎的泥坑。

    正是那条盘踞湖底、兴风作浪的老龙,它怒瞪双眼,分明带着惊讶和不甘的神情。

    砰!

    又是一声轰鸣,一颗黑珠从湖底激射而出,在半空中停驻良久,不肯落下。

    这时从湖边走来一个高大消瘦、肤色黧黑的男子,他的脸色疲惫,目光却依旧像铁铸一样。

    禹!

    应龙、伯益和后稷一起围了过来,看着这个孤身除蛟的英雄。这个英雄,此刻也变成一个疲惫的男人。禹缓慢地走着,一个踉跄,倒在河岸边的野草地。

    大司空!!!

    众人一拥而上,围住这个疲惫倒下的男人。他已经太累了,蛰伏待机、一刀毙命,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坚韧与毅力。

    黄昏。

    闻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鲜香的气味,禹缓缓睁开困倦的双眼。

    “是……是鱼汤?”禹的声音有些虚弱。

    “嗯”,一个清秀腼腆的少女抬起头来,她双腮桃晕微红,明眸皓齿。“这是阿伯刚钓的黄河鲤鱼,足有十多斤重,我用野山姜和草树菇刚煮的鱼汤。大司空现在体力虚弱,尚需调养身子,请尝两口鱼汤吧。”

    禹坐直身子,接过陶罐,鱼汤的鲜味、山姜的辣味、树菇的香味都一股脑儿往他鼻子里窜。他知道自己必须快些恢复体力,大口地喝着鱼汤。

    好鲜的鱼汤!

    “你叫什么名字?”

    “白芷。”

    “白芷……芷?”

    禹望着眼前这个清秀腼腆的少女,陷入沉思。她让他想起故乡河边的一种香草——芷。

    芷沿泽而生,叶子像绿色的手掌,夏天会开出散发着清香气味的白花。

    禹还记得母亲采摘白芷的时候,温柔地笑道,“芷是能让人停住脚步的香草”。

    这少女不就像那故乡岸边令人停住脚步的芷吗?

    “大司空,不好了!”伯益急匆匆地闯进屋内,后稷跟着进来。

    禹坐直了身子。

    姜菇鲤鱼汤发挥了作用,大禹身上一股暖流,驱散了疲惫和湖底的寒气。

    伯益有些尴尬,感觉自己有些冒失,大司空身体尚未痊愈,自己就来喧闹打扰,正准备告退。

    后稷拉住他,道:“洪水危急,人命关天。如今洪水又起,我们怎么能瞒着大司空?”

    大禹脸色凝重,正色道:“我身体早已恢复,二位请实言相告!”

    后稷上前行礼,道:“启禀大司空,那条黑蛟死后,蛟头趁人不备,钻入深潭。山崖土地都变成血色,湖面也是急浪黑风,水位越涨越高,快要漫过河堤。应龙已去阻拦洪水,但眼看……”

    “眼看怎样……”

    “眼看不到半个时辰,方圆千里都要沦为水泽,老百姓好多都说不想喂鱼虾就早搬家,都在准备搬家迁徙……”

    禹站起身子,挺起铁铸的脊梁。

    “走!”

第八章 三门峡

    大禹、伯益和后稷登上高山,望着黑浪翻滚的湖水。一条张开双翼的黄龙,正腾在半空,竭力阻止上涨的湖水。

    但水中混杂着成千上万的鱼精水怪,隐约可以听见老龙嘶哑阴沉的低吼声,仿佛是在发号施令。

    大禹登高望远,看到整个地形是西北高峻,东南低洼。禹心念一动,面对上涨的湖水,拔出刃若霜雪的分水剑,向东南划出几道剑光。湖水立刻就顺着剑光向东南低处流去。

    当水流到大峡谷的时候,一座大山拦住了去路。奔涌的湖水拍打在石壁,又渐渐上涨,聚成一个高悬的地上湖。湖面云气氤氲,传来阵阵雷声。

    应龙道,“大司空,请开山斧!”

    云中浮现出一把三尺七寸长的金斧,斧身隐约有龙纹云案,发出“嘶嘶”的声响。

    “神斧归位,开山裂石!”

    应龙一声暴喝,闪着金光的开山斧已飞到大禹的手中。

    大禹将全身力气灌注到开山斧,面对生着青苔的崖壁,用尽全力劈去。

    啪!啪!啪!

    大山裂开三道巨大的豁口,湖水沿着三道豁口,分成三股,滚滚东流。

    应龙道,“此峡分为三门,请大司空为此三门命名!”

    大禹微一沉吟,道:“此峡上有天,下有地,中间还剩神人鬼,三门就分别叫‘神门’‘人门’‘鬼门’,正合‘天地人神鬼’之数!”

    众人皆点头称是。

    三个豁口像三道门,把大山分成了四座石岛:和南岸相连的一座半岛,临水的一端,象一只张着嘴的狮子,大家就叫它“狮子头”;中间两座石岛叫“鬼门岛”和“神门岛”;和北岸相连的半岛叫“人门岛”。

    大禹开完三门,又抡起斧子,开出一座砥柱岛,把黑蛟的尸骨埋在岛下,用它来息波定澜。后来人们把这个地方叫做“三门峡”。

    水患平息以后,老百姓都回到了三门峡,修房建屋,垦荒种地,日子过得安稳多了。老百姓为了纪念大禹,在黄河两岸建了禹王庙。

    多年以后,当地人在河滩刨出一盘龙骨,有头、有爪、有尾。据说就是从前被大禹杀死的老龙的尸骨。

第九章 九首相柳

    昆仑山巅。

    阴风阵阵,洪水滔天,奔腾的波涛顺着陡峭的山崖冲下,形成雪水飞瀑,河道两岸长着银白的冰棱,如剑似戟,锋利如虎豹獠牙。

    在昆仑台的青玉案旁,一个威严冷漠的声音在高台回响,“召相柳!”

    这声音从高台撞击到崖壁,又从崖壁传到江边,回声经久不息,震得人耳中嗡嗡作响。

    江中出现一个黑色漩涡,漩涡中钻出一条大蛇。大蛇扭动着青绿色的身体,蛇身布满虎斑花纹,九个脑袋扭曲地缠在一起,又向四周盘旋延伸。它的九个脑袋像是九条不断生长的青藤挂着形态各异的人头葫芦。

    “相柳!”仍旧是那个威严冷漠的声音。

    “臣在!”

    “听说鲧的儿子被舜帝封为大司空,主管天下水利。你知道么?”

    “禀族长,鲧的这个儿子叫禹,是人族治水的领袖。有人说看见鲧死后三年,魂灵不灭,身体裂开,跳出一条蚪龙,盘旋三天不落。后来这条蚪龙就变成了禹,鲧也变成一头黄熊跳进羽山深渊。”相柳阴沉地答道,牙缝中透着嘶嘶凉气。

    “这么说,你认为禹这小子治水已经胜过我?”

    “不,微臣绝无此意。禹那个黄口小儿,乳臭未干,怎能和治水世家共工相提并论。族长只要一声令下,禹那小子的水堤河道便会变成泥淖沼泽,寸草不生。”

    “好!只是那禹手下有应龙、伯益、后稷等一众帮手,不知你有何本领,能担此大任?”

    相柳九首朝前,道:“臣有九头,每头可食一山食物。九头可长三十丈,盘旋伸缩,随心而动。臣有蛇毒体液,喷涌如水,苦辣无比。百草五谷,人族牲畜,逢之草木枯,食之人畜死。”

    “好!禹这小子不知天高地厚,想以人力胜天工。我们共工部落统率水族几百年,怎能让他妄动我族根基,灭我族威风?相柳听令,务必阻止大禹,摧毁河道,挫其信心。相柳,此事若成,任你为诸侯长!”

    “臣领命!”

    墨浪翻涌,阴风怒号。一条青绿的九头大蛇带着共工部族族人从西北向大禹等人逼近。

第十章 玄龟洛书

    洛水河畔。

    一个男孩正在打水漂。

    他弯下身子,眼与水面齐平,抡圆右臂,一个箭步,用力向前一扔,青石在河面飞出五六个连续的水花,像一排开在水中的蒲公英。

    好!好!

    旁边几个拎着木棍流鼻涕的小孩齐声喝彩,一个小女孩头戴几朵野菊花,在岸边追着一只金翼的水蜻蜓。

    男孩来了兴致,找到一块更大的黑石头。他摸着这块石头,只觉得这鹅卵形的石头光滑冰凉,宛若冰块。可他没有来得及多想,只想用这块黑石头漂出更多的水花。

    他扎好弓步,右手高高举过头顶。他右臂一抡,手中的黑卵石便像一只黑色的燕子闪电般地掠过河面,轻快地掠起十几个水花。

    周围的几个小孩看得目瞪口呆,正想叫好,只听见“梆邦”两声,显然是石头撞击到重物的声音。

    只见对面的草丛里隐隐有一个黑磨盘大小的活物在水里缓缓向岸边游来。

    啊……

    几个小孩被唬得魂飞魄散,个个喊着“妖怪妖怪”往家里跑。那个打水漂的男孩却一动不动,盯着那个浮动过来的“黑磨盘”。

    男孩一脸好奇的神色,他要看看这会游泳的“黑磨盘”究竟是什么来历。

    这时黑磨盘从草丛中探出头来,原来是一只磨盘大小的玄龟。玄龟全身黑色,背上有一个九尺方的奇怪图案,满是黑白圆点的符号,有的像人眼,有的像纺锤,有的像蝌蚪,有的像渔网……

    这是他从未见过的图案!

    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越来越近。

    惊慌逃走的孩子们又回来了,他们没有丢下自己的同伴。他们身后是大禹、伯益、后稷和一群身强力壮的族人。

    禹带领众人走到洛水河畔,对着玄龟下拜叩首,众人皆下拜叩首。

    禹朗声道:“孩童淘气,打扰灵尊。望灵尊见谅!”

    玄龟游到河岸,背部金光四射,竟是一幅玉石图画。

    玄龟道:“禹,起身,受洛书!”

    大禹起身上前,只见龟背显现出横纵九数,三横三纵。

    第一行是黑四,白九,黑二。第二行是白三,白五,白七。第三行是黑八,白一,黑六。

    玄龟的背上的玉石图案突然变成三十二个金字,漂浮在半空。大禹从右往左,自上而下望去,只见文曰:

    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五方阳白,四隅阴黑。五居中央,三五之数。

    苍穹隐隐传来雷声,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金字也逐渐模糊消失。

    玄龟对大禹道:“天地有道,默而不言。乾坤有美,隐而不显。子得天机,不可泄露。当平洪水,以安万民。”

    禹俯首再拜,道:“禹受教,谨遵灵尊之言!”

    玄龟在众人跪拜中悄然远去,远处只见一片白茫茫的雾气。河岸边那个黑鹅卵石竟然裂开,钻出一条青色的小蛇。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2159/ 第一时间欣赏夏鼎记最新章节! 作者:司马江南所写的《夏鼎记》为转载作品,夏鼎记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夏鼎记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夏鼎记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夏鼎记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夏鼎记介绍:
上古尧帝时期,洪水滔天。鲧治水九年无功,被火神祝融诛杀在羽山之郊。鲧的儿子大禹接受舜帝白羽令,开始治理洪水,后凿龙门、开三门、擒蛟龙、诛相柳、斗冰夷……最终铸造九鼎,开启夏朝天下,演绎出波澜壮阔的夏朝历史。夏鼎记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夏鼎记,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夏鼎记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