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医师1879TXT下载医师1879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医师1879全文阅读

作者:草席     医师1879txt下载     医师1879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十章 老做法

    中华医学会最初的倡导者,就是伍连德。

    实际上早在1910年的时候,伍连德就在报纸上倡导成立一个中国自己的医学会,只不过因为一来国内“西医”实在是太少了,而且个人声望也不够,三来成立一个医学会是要花钱的,所以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一直到1915年的时候,中华医学会才正式成立。

    相比较于未来全国数百万医师,医学会数十万会员的庞大规模,早期的中华医学会规模小的可怜,成立时不过两百多人,第一任会长则是刚刚毕业回国没几年的颜福庆。一介泱泱大国的医学会会长,由一个33岁,刚拿到耶鲁大学医学博士不过六年的年轻人为会长,可以想象一下当时中国现代医学的窘状——实力弱小,影响力极低。

    对于现代医学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这本来就是没办法的事情。

    而且别忘了,这年头中国还是传统医学的天下,势力可谓是根深蒂固。比如说伍连德在东北抗击鼠疫的时候,许多中医便对他的各项措施大肆抨击,双方战的不可开交,从而导致了伍连德后来掌权后一力想要学习日本,彻底废除中医的行为……

    好吧,扯远了。

    对于伍连德的疑问,约翰自然是心知肚明,笑着点头道:“不错,伍先生,遍观诸国皆有一个公益性的医学学术组织,比如说英国医师协会,美国医学会等等,我认为如果想要推广现代医学,促进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成立一个医学会势在必行!因此我考虑,想要资助成立中华医学会,并且创办《中华医学杂志》……”

    话还没说完,伍连德和颜福庆脸上都泛起了喜色。

    不管后世所谓的医学会和医师协会如何的向“钱”干,干了多少让人不齿的事情,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全国的医师们有了相互交流的机会。而且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也大多通过学会进行,这一点未来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对于中国脆弱的现代医学基础来说,成立一个医学会的作用无疑是非常大的。

    哦对了,还有一本学会的杂志!

    只不过成立中华医学会也好,创办一本杂志也好,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定的基础,同时还需要金钱、人脉和组织经验的支持!

    金钱最好理解,这年头国内大多数西医的日子过得并不好,一方面因为水平本身比较低,另外一方面的话也是因为国人还没有接受这种不用汤药不用银针的医师,所以想要组织他们参加会议什么的肯定要花钱的;其次是人脉,如果医学会组织起来后不具备什么权威性,无法受到国内医师们的认可,恐怕也没有太大的意义;至于说最后的组织经验就更好说了,乱七八糟的组织只会让他么丢脸……

    所以历史上的伍连德和颜福庆他们,直到1915年才创办了中华医学会。

    那个时候的伍连德声望很高,颜福庆也是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校长,再加上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医学博士们,才算是勉强组织了一个松散的学会组织。只不过这个组织一直到1949年的时候,成员总数也不过两三千人,影响力始终没有扩散开来。

    但是在这个世界,颜福庆和伍连德看到了希望!

    如果光靠他们自己的话,想要把中华医学会成立起来都是件难事,将来想要发展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如果有了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支持,那一切恐怕都要容易多了!

    金钱和组织经验不必多说,颜福庆对此时最有信心的,而要说起人脉的话,如今的中国西医学界还有谁能比亨特拉尔先生更强?原本就是世界公认的顶尖医师,哪怕处在医学界边缘的中国,想必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的人也极少,更别说在如今的中国现代医学界,亨特拉尔体系的医师恐怕已经占了半壁江山!

    就颜福庆所知,自从他第一个选择了回国之后,过去三年中从美国、德国回国的西医医师人数超过了五十人,全部都是经由亨特拉尔先生资助出国留学的。而且千万别忘了,这些人可不是国内那些教会学校培养的医师,也不是欧洲不成熟体系培养的医师,而是由亨特拉尔体系培养出来的,每个人毕业后至少都在那边做了三年的医师培训!

    也就是说,这些人才是现在中国医学界最精锐的一群人!

    至少颜福庆心里很清楚,如果只论医术的话他们每个人都不会比自己差,比起伍连德肯定要更加的精湛。这就是医学的特点,哪怕伍连德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而且是从欧洲留学归来的精英,但是和约翰费尽心思培养出来的精英相比还是要差不少的!

    如果要筹建中华医学会,这些人愿意加入进来的话……

    在颜福庆和伍连德两人灼灼目光的注视下,约翰重重一点头道:“先生们,现在的中国医学界需要一个医学会,我建议就叫做中华医学会,邀请全中国的医师们参加……与此同时,你们可以开始筹备《中华医学杂志》,亨特拉尔出版社已经培养出了好几名华人编辑,完全可以胜任所有的工作,至于说经费的话……”

    “先生,我希望经费由我们自己筹集!”

    这次不等约翰把话说完,伍连德就很不礼貌的急忙插了一句,然后似乎生怕约翰说什么似得,他还赶忙接着说道:“我觉得如果只是筹备的话,需要的资金应该不会很多,而且现在国内也有不少人……所以经费大家凑凑肯定是可以凑出来的!”

    “呃……星联兄您这是……”

    听了伍连德这句话,颜福庆顿时一愣,眼中闪现出了不解之色。对于他来说,接受亨特拉尔先生的帮助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有点儿不明白伍连德为什么要拒绝。毕竟筹备医学会也好,或者杂志也好,所耗都颇为不菲,如果有资金赞助的话肯定就容易多了。

    “哼!”

    相较于还没明白的颜福庆来说,爱因海尔立刻就发现了伍连德的意思,忍不住轻哼了一声!只不过碍于约翰还在这里,心中不满的爱因海尔也不好当场发作,只不过看向伍连德的眼神就有些不善了。

    “哦?”

    约翰的眉头先是一皱,随即看到伍连德那有些忐忑不安的表情之后,瞬间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明白归明白,约翰心中还是忍不住轻轻一叹。

    不管约翰心中如何的失落,但是这辈子他终究无法成为中国人了,因此在短暂的沉默之后,约翰点了点头淡然道:“也罢,既然如此的话我希望伍先生听听另外一个建议,如何?”

    “咕咚!”

    伍连德用力咽下一口吐沫,强压下心头的狂跳连忙道:“先生请说。”

    “你们应该知道,我打算在中国建一个制药厂和医疗器械厂。”

    沉吟片刻之后,约翰认真的说道:“虽然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而且中国的市场也比较小,但是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而且技工学校也可以培养不少高素质的工人,所以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不过药物和医疗器械在中国的推广,将来恐怕少不了你们的帮助……”

    “呃……”

    听到这里的时候伍连德还没明白,但是爱因海尔却心中一惊,脸色大变!与此同时颜福庆似乎也突然想到了什么,两眼一睁,脸上浮现出了惊喜之色!

    唯有伍连德一人茫然的眨了眨眼睛,还没有明白什么意思。

    “呵呵。”

    把三人的表情变化尽收眼底,约翰轻轻一笑,接着说道:“伍先生,其实做法很简单,也算是老做法了,回头我让克卿好好给你解释一下……“(未完待续。)

第四十一章

    学术组织与药厂结合的威力如何,看看英国人就知道了。

    约翰当年让手术刀俱乐部拿到了一部分的股份,同时也给了英国医师协会一模一样的股份,这些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手术刀和医师协会每年都有巨额资金入账,大大加快了他们的发展速度,而有了医师协会的帮助,阿司匹林和磺胺在大英帝国和他们的殖民地横行无忌,处在绝对垄断的地位上!

    因此自然而然的,约翰打算把这种模式复制到中国来。

    只不过……

    和在英国做法不同的是,约翰给这种合作模式限定了一个时间:二十年!

    说到底,制药公司和学术组织之间是不应该有利益联系的,这明显会影响到学术组织的公正性。只不过在这个时代,中国的现代医学不过刚刚起步,还远远谈不上什么公正性。亨特拉尔制药公司如果想要在中国开分公司的话,面临的是各国的竞争,需要本土医师们的支持;而医学会缺少资源,也需要制药公司的支持,双方算是各取所需。

    但是长远来看,此举必然是弊大于利。

    因为约翰才会设定一个二十年的期限,医学会每年都可以拿到百分之五的分红,二十年后取消。至于说英国人那边的话,约翰从来没想过后果什么的,随便他们怎么折腾好了……

    这种方式,伍连德他们应该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果然,深知内情的颜福庆稍一解释伍连德就明白了,忙不迭的便答应了下来。虽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中华医学会要想和亨特拉尔制药合作的话就必须帮忙推广,但是对于伍连德来说这却不是什么问题。反正现在中国也没有制药工业一说,所有的药品全部要进口,而且以他们的工业基础,没有二三十年什么也都别想,答应下来又何妨?再说了,亨特拉尔制药的声誉一直都不错,妥妥的制药界世界第一,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看到伍连德答应下来,约翰的脸上也是露出了一丝笑意。

    要说这个时代中国医学界实力最强的,无疑是亨特拉尔系毕业的医师们,毕竟论技术他们根本无人能比。但是如果论起影响力的话,他们比起上海的地头蛇圣约翰和德医学堂还稍微差点儿。至于说个人影响力的话,刚刚控制了东北鼠疫流行的伍连德无疑正值巅峰,和后世在**中确立地位的那位呼吸病专家一样,中华医学会一旦组建的话第一任会长恐怕非他莫属!

    历史上的第一任会长,是颜福庆。

    但是并不意味着伍连德的名气不如颜福庆,实际上因为各种原因伍连德暂时无法上任。所有后来第二年颜福庆就卸任,伍连德接下来两任两届会长。而如今颜福庆的湘雅医学院还没有开始招生,在国内名声就更无法与伍连德相比了……

    约翰本来的打算,也是直接推伍连德上位。

    虽说颜福庆才是真正的自己人,而且论能力肯定也不会比伍连德差,但是说到底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影响力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来说,颜福庆肯定无法和伍连德相提并论,其他那些刚回国的年轻人就更不必多说了。不过约翰很有信心,最多过上两三年,情况就肯定不一样了……

    两边达成一致,事情就好办了。

    筹备医学会的事情自然是越快越好,大家一谈很快就定了下来。当然这也是因为现在中国的现代医学毫无根基可言,基本上也就是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几座大城市刚刚萌芽。湘雅明年才会开始招生,英、美、加三国在成都合办的华西大学虽然已经成立,但是医学院还在筹划之中,德日系更是无从谈起,所以三言两语的功夫,颜福庆和伍连德就分好工了。

    伍连德负责北方,颜福庆负责南方。

    前两年伍连德一直在天津教书,后来在东北抗击鼠疫,还算有不浅的根基;至于说颜福庆的话在南方则是如鱼得水,创办了湘雅,同时亨特拉尔系的留学生回国后也多选择江浙沪三地,尤其是他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身份——伯父颜永京曾是圣约翰的院长!

    说起中国近代医学史,上海圣约翰可绝对是避不开的。

    也不用回顾这家教会大学有什么辉煌历史,或者出了多少名人什么的,只要知道现在上海那么多牛哄哄的大学,或多或少都有圣约翰的血统就知道,这所中国教育史上的传奇影响力何等之大了。

    圣约翰的医科专业,同样是国内顶级。

    协和、湘雅、圣约翰以及宝隆所创的同济,撑起了中国近代医学教育的半边天,尤其是在这个湘雅、协和还没成立,同济实力还比较弱小的时代,圣约翰几乎就是中国现代医学教育的中流砥柱。比如说中国医学界最早的名人中,颜福庆本来就应该是圣约翰毕业的,只是因为约翰的出现提前到美国读书,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而中华医学会的前几任会长之中,除了华侨伍连德之外,其他人几乎也都是圣约翰的毕业生!

    在协和、湘雅和同济崛起之前,圣约翰几乎就是中国医学的代名词。

    所以无论如何,中华医学会的筹建都避不开圣约翰,而最合适的联系人选无疑就是颜福庆。再加上那些回国的亨特拉尔体系医师们,这一个世界的中华医学会起点就高多了……

    ……

    “老师,看起来事情都很顺利!”

    送走了其他两人之后,留下来的颜福庆微微松了一口气,心情大好的笑着说道。

    “呵呵,本来就没什么难的。”

    摇了摇头,约翰淡淡一笑道。在他看来,无论筹建药厂也好,还是筹建医学会和杂志也好,只要有了足够的投入之后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没什么可担心的。事实上哪怕他不出面,三四年后他们也能自己把这些事情做起来,只不过在这个大好的时机背景下,约翰实在是不愿意等了。

    辛亥革命的胜利,确实改变了整个时代。

    之前虽然早就开始在中国投资,但是约翰心里很清楚,没有辛亥革命中国人的思想就是笼中之鸟,无法彻底的飞出来。而现在的话,虽然政局还有些不太稳当,但是已经可以给他提供足够的土壤了。至少在目前中国医学的重镇江浙沪地区,肯定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亨特拉尔财团在这里的影响力也足够大,做起事情来也就简单多了。

    眨了眨眼睛,颜福庆开心道:“老师,未来有了组织医师们相互交流,传播最新医学技术的医学会,加上生产药物的器械的工厂,缺少的就只是足够的医师了。”

    “不错,这就要靠你们这些人的努力了。”

    看了颜福庆一眼,约翰意味深长的笑了笑道:“我会在中国投入巨资,建造一个规模足够大的药厂和医疗器械公司,但是……我担心的是,这两家工厂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恐怕都必须依靠西方的市场啊!”

    “呃……”

    听了约翰的话,颜福庆脸上的笑容渐渐隐了下去。

    很无奈,但颜福庆知道老师说的很可能就是事实,因为哪怕将来药厂建成,并且质量和价格都非常合适,在国内也没有足够的医师来帮他们使用那些产品。几百名所谓的西医,可消化不了一个制药厂的产能!

    而且即便是有了足够的医师,恐怕依然无济于事!

    在长沙行医已经有三年了,颜福庆很明白现在国人对待西医的态度,上海、广州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还好一些,但是在长沙这样的省会,西医想要在中医的包围中突出来并不容易,更别说无论手术还是药物,花费都极为不菲,一般人也看不起病……

    一时间,颜福庆的心情沉重无比。

    不过看着他凝重的表情,约翰突然呵呵一笑道:“好了,不要想那么多,任何事情都是一步步来的。我既然决定让你作为代理人,在中国发展现代医学教育,早就有了充分的准备!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必须要制定一个长远的规划和目标……”(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 因地制宜

    自从重生之后,约翰最想做的就是在中国开遍医学院!

    曾几何时,他一想起这个计划就兴奋的浑身发抖,幻想着有朝一日在每个省建一所和亨特拉尔医学院一模一样的学校,培养出全世界最顶尖的医师,然后让自己的画像挂在每一栋教学楼里面……

    这些年,他一直在为着这个目标努力着。

    认真说起来的话,在纽约建起亨特拉尔医学院的真正目的,其实是为了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一方面可以让他探索出一条这个时代的办学思路,另外一方面的话,也是为了能够给中国培养出更多的医学人才,解决最重要的师资力量问题。

    但是随着自己的地位和眼界越来越高,约翰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的目标虽然不是不切实际,绝对不可能达到的,但是难度依然远超他最初的估算。资金的问题其实是最好解决的,穿越者的身份让约翰有着十足的底气,哪怕二十个协和的投入咬咬牙也能砸进来!但是约翰渐渐明白,光有钱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一是师资,二是环境,三是观念!

    一所医学院最重要的当然是优秀的教师,事实上,一所顶级的医学院需要的是数以百计的顶尖教师!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约翰不能指望一直从自己的学校抽调人手,必须依靠回国的留学生们。为了达成这个目的,约翰很久以前就开始准备了,并且这几年也看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数百名培养出的医师回国,这可是相当庞大的数量。

    但是培养一个医师或者说大学教师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这年头的国人虽然愿意开眼看世界,每年的出国人数与日俱增,但是传统观念的桎梏还没有彻底松开。所以无论日本还是欧美,出国学习法律、政治的文科生占到了一多半!而在其他一小半人之中,大多数学习的又是无线电、机械、化学等“赚钱”的行业,愿意学医的人那是少之又少!

    为了吸引人才学医,约翰可是费劲了心思,比如免学费,为华人学生专门提供奖学金等等,再加上他本人就是一名医师,而且亨特拉尔医院的医师们收入都很高,算是吸引了不少中国人学医。要不然这几年也不会有那么多医师回国,成为中国医学界的新力量。

    不过……

    当他们回国以后才发现,自己跳进了一个大坑!

    美国医师的收入现在也只是一般人的水平,甚至还要更低一些,更别说国内市场不大的中国了。所以大多数留学生都会扎堆在上海等地开业,因为只有这些大城市观念开放,而且有着众多的外国人,能给他们带来病人。如果是在长沙那些地区,光是让人们接受西医就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高收入什么的,当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如果想要吸引他们加入的话,约翰就必须提供高人一筹或者很多的薪酬。因此在约翰的计划中,他筹建的医学院必须保证每年的高投入,留住那些教师们,同时还必须筹建更多的医院,给医学院提供足够的工作和实习场地——一所学校配三家附属医院,这是约翰最低的要求了。

    最高的要求,必然是最高的投入。

    因此当约翰看过那份报告后才突然发现,自己可能有些想当然了。现在的中国,西医还没有形成足够的生长土壤,哪怕他用金钱堆砌出一批硬件上顶尖的医学院,却无法提供相应配套的师资;哪怕他用钱砸出了一批医学留学生,却无法给他们提供一展身手的的平台——1911年的中国和美国,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简单来说,我们要因地制宜!”

    一边暗暗安抚着自己受伤的自尊心,约翰一边淡定的冲着学生道:“克卿,中国的国情与美国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套用美国的医学教育体系,而是应该走出我们自己的特色出来!”

    “国情?特色?”

    听着约翰口中冒出的新鲜名词,颜福庆顿时眉头微微一皱。

    “不错!”

    深吸了一口气,约翰点头道:“我原本的计划是按照亨特拉尔医学院的标准,未来十年在中国筹建十几家医学院,同时按照大中小的配置筹建至少一百家现代医院!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考虑,我发现这个计划有些太不切实际了……以目前中国的基础而言,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呃……”

    听了约翰的话之后,颜福庆忍不住暗暗点了点头。

    如果在回国之前听到这番话,颜福庆很可能会持反对的态度,但是回国三年后经历了许多困难,他知道自己老师说的是事实!湘雅医学院地处长沙,湖南省的省会,而且还有亨特拉尔银行资金的支持,筹建依然如此艰难,甚至大多数留学归来的医师都不愿意前来工作,更别说约翰口中的十几所医学院了。

    “所以我打算调整计划,一步一步来!”

    停顿了片刻之后,约翰认真的说道:“首先第一步,在国内各大城市筹建一百所医院……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是湘雅医院那种大医院,这样的医院有个十所就足够了。其他的医院根据需要降低标准,最小的医院甚至可以只容纳三四个医师,具备最基本的检查和治疗条件即可……”

    嘴里一边说着这些话,约翰一边想起了未来的社区诊所。

    大医院必须建,但是建太多完全没有意义,因为没有足够的病人。而且在约翰想来,哪怕十所大医院也要慢慢来,未来十年里一年建成一所就很不错了。

    “医学院的话,高标准的建五所足以!”

    沉吟片刻之后,约翰接着说道:“我打算在国内支持筹建五家顶尖的医学院,分别位于南京、杭州、长沙、重庆和太原!湘雅就不用说了,其他四所学校都将按照湘雅的标准来筹建!招收高中毕业生,但是学制为八年……”

    “五所?”

    听了约翰的话之后,颜福庆顿时精神一振。

    很明显,除了长沙的湘雅之外,约翰挑选的其他五个城市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南京和杭州地处江浙,经济发达,而且还是亨特拉尔财团实力最强的地方,当然可以作为候选地。上海虽然更加诱人一些,但是有圣约翰和德文医学堂存在,约翰不打算去凑什么热闹了。至于说重庆,虽然距离华西所在的成都比较近,但是毕竟是未来的重点城市,值得拥有一家顶级医学院!

    至于说太原……

    冲着阎锡山这个名字,约翰也打算尝试一下。

    “剩下的城市,我打算暂时筹建医学专门学校!”

    想起上辈子一百年后依然生机勃勃的医专们,约翰沉声道:“办学标准大幅度降低,一样是招收高中毕业生入学,但是大幅度降低要求,比如说英文和拉丁文等,同时将学制压缩到三年!”

    “高中,三年?!”

    听到这番话之后,颜福庆顿时为之一愣!

    作为亨特拉尔体系的最坚定支持者,颜福庆从来没有想过,亨特拉尔先生竟然会制定这样的学制!要知道他们湘雅可是八年制,现在竟然只要求三年制……

    这和美国那些烂学校有什么区别?

    “没错,三年!”

    轻轻叹了口气,约翰点头道:“中国现在最缺的不是顶尖的医师,而是足够数量的医师,我们需要他们被迅速培养出来,填充未来大大小小上百所医院!按照原定的标准太慢了,事实上我们也不需要他们必须学会诊治那些疑难病症,只要掌握最基本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解决最常见的疾病就可以了……”

    (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 分级

    “简单来说,就是医学院分档,医院分级!”

    看着一脸茫然的颜福庆,约翰沉声道:“你这两年一直在筹建湘雅医学院,应该很明白一所顶尖的学校没那么容易建成!想想看,亨特拉尔医学院也好,霍普金斯也好,花费了多少时间和多少金钱?虽说湘雅可以照搬亨特拉尔医学院的一切,但是各学科的教授可以直接调来吗?优秀教师是可以凭空出现的吗?“

    “当然不能!”

    不等沉思的颜福庆开口,约翰自己就摇了摇头苦笑道:“哪怕我们如何加大投入,都不可能短时间内培养出大批合格的教师!因此最稳妥的做法就是徐徐图之,一方面招揽回国的精英们,一方面派人去纽约接受培训,慢慢培养足够的人才。即便如此,未来一二十年,能培养出五所学校所需的人才就非常了不起了。”

    关于这一点,约翰真心是有体会的。

    为了筹备自己的亨特拉尔医学院,约翰挖了人家霍普金斯的半壁江山,然后用高薪和丰厚的福利从欧洲不停挖人,然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才算大功告成。他很难想象,在中国如果想要建起五所这样的学校将会如何的艰难!

    事实上哪怕只有一所,也是难如登天!

    “不错!”

    听到这里的时候,颜福庆也是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他这两年一直在长沙,很清楚筹建一所医学院的难处,更别说五所了。

    “所以说,我们要因地制宜,降低标准!”

    约翰的眉头一挑,重复了刚才的一句话:“中国目前并不需要大批可以开刀做手术的顶尖医师,而是需要一些能够处理简单疾病的普通医师,我认为经过三年医学培训的话也勉强够用了!”

    未来医专毕业的年轻人们,难道就不会给人看病?

    当然想让他们诊治一些疑难杂症,或者说上手术台之类的,确实有点儿强人所难了,毕竟那需要经过更长时间的专业培养。但是如果只是一些简单的感冒发烧,或者说根据各种疾病的症状进行初步的判断呢?

    这个难度,其实并不算很大!

    比如说未来的医专临床毕业生们,担任助理医师或者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实力还是有的。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医学知识量远远不能和未来相比,哪怕未来的赤脚医生都能担任大用,更别说经过系统训练的人了。

    而且……

    稍稍停顿了一下之后,约翰接着说道:“等到时机成熟,这些医专的实力也足够之后,我们就可以适当的提高标准,比如把三年提高到五年或者六年,用更加完善的计划来培养更好的医师……”

    如果有未来的医学生听到的话,肯定能马上明白过来。

    这就是约翰给中国医学发展定下的一个计划,未来源源不断的建设三年制的专科,然后把实力上涨的医专升级为五年制或者六年制本科(早期的中国医学教育极为重视英语,并且高中生读一年预科也很常见),重现上辈子中国医学教育的老路。虽然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来说,医学院学制如此杂乱肯定不划算,因为将来想要调整过来的难度更大,还不如一步到位。但是对于基础薄弱到几近于无的中国来说,这种方式却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降低医师们的培养难度!

    当然最终的目的,还是完全实现八年制医学教育。

    所以七年制之类的学校,约翰不打算让他们在中国再出现,三年、五年(六年)和八年,三种学制就已经足够了。大部分留学回国的顶尖人才在顶级医学院工作或者执教,少部分人和国内培养的精英们负责开办医学专科学校,将来实力够了升级为五年制或者六年制。

    这样一来,八年制负责培养医学领军人才,五年制培养的是医疗中坚力量,而三年制培养的则是基层医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梯队……

    这一次沉默许久之后,颜福庆终于点了点头。

    开玩笑,虽然未来很多人对中国的医学教育多有腹诽,但是几十年发展形成的体系,而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依旧沿用下去,充分说明了他的实用性。中国不可能一下子就让所有医学院拥有八年制的实力,这不仅仅需要医学院的教育足够强悍,同时还需要强大的教学医院作为支撑,哪怕美国人也要花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中国就更差得远了。

    看到颜福庆点头,约翰满意的点了点头。

    颜福庆是毕业于亨特拉尔医学院的第一名华人博士,同时也是最优秀的毕业生之一,可以说深得约翰的信任,早早便被他选为执行这个计划的人选之一。现在颜福庆在长沙干的很不赖,再加上另外一个世界,这位大牛筹办湘雅医院、湘雅医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和肺科医院的辉煌履历,毫无疑问,他应该是执行这个计划的最佳人选!

    事实上,颜福庆也非常的乐意!

    毕竟约翰?亨特拉尔先生描绘的景象实在是太诱人了,没有人能够拒绝成为中国医学教育领袖的诱惑。一旦这个计划最终实现,哪怕只实现一小半,至少也有两家顶级医学院和六七家医学专科学校,这无疑将会占据现在中国医学领域的半壁江山;而如果全部实现的话,意味着这个体系将会成为中国医学的主流!

    对于爱国者颜福庆来说,这种诱惑是无可抵御的。

    而且作为约翰的学生,颜福庆也很清楚自家老师的性格,既然说了肯定就会去做,答应了就一定会兑现,甚至更好!既然如此的话,他当然就更是义不容辞了。

    又说了一些细节之后,约翰接着笑道:“至于说医院分级的话,其实也很简单,我打算把咱们筹办的医院分为三个级别:大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普通的小医院三种!大型综合医院好理解,就是湘雅医院这一个级别的,全部作为医学院的附属医院,除了诊治病人外还要承担教学工作;专科医院的话主要是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目前世界各大强国基本上都已经认同了这两种专科医院;至于说小医院……”

    轻轻一笑,约翰耸肩道:“或许已经不能称之为医院了,应该说是诊所,工作的只有几位医师甚至一两位医师,负责诊治一些简单的疾病或者发现某些疾病的症状,然后在没有能力解决的情况下,推荐病人去大医院就诊!”

    如果有另一个穿越者在场的话,听到这番话肯定会把眼睛都突出来!

    未来中国想要推行但是难度极大的分级诊疗制度,竟然在1912年的时候被一个人提了出来!而且更加重要的是,现在的中国现代医学就是一张白纸,随便由人作画,如果约翰真的能在未来十年建起几家顶级的医学院和十所大医院,然后再建起更多的小学校和小医院的话,说不定还真能让他给办成了……“

    “当然,一切都不是绝对的。”

    胸中怀着改变历史的兴奋,约翰的声音也变得高亢了起来:“八年制毕业的不一定全是精英,表现不好也可能去做社区医师;三年制毕业的不见得一辈子就是在社区医院,表现出色可以通过到大医院进修的方式升级等等,这都需要在以后慢慢的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

    1912年年初,约翰在上海和颜福庆密会了一周。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面,约翰?亨特拉尔与自己的学生深入探讨了他对中国未来医学教育以及医疗体系的规划,说服对方的同时,也让颜福庆完全明白了他的用意。

    对历史的改变,就从这一天开始了。(未完待续。)

第四十四章 访客

    关于美国首富来上海的消息,很快就淡了下去。

    不接受采访,不参加宴会,甚至不接待任何不认识的访客,这样的大人物哪怕身家再丰厚,名气再大,也无法引起人们的兴趣。因此在热闹了几天之后,关于约翰?亨特拉尔的消息就慢慢的在报纸上消失了。只有一些心有不甘的有心人,才会偶尔的想起那位所谓的美国首富。

    实际上,所谓的美国首富都是报纸炒作起来的噱头。

    没有人真正知道约翰?亨特拉尔的身家到底有多少。而且在美国人眼中,旗下大批公司纷纷上市的洛克菲勒才是真正的美国首富,毕竟十亿美元在这个时代可是个巨大的数字,全美生产总值也不过数百亿罢了。

    唯有约翰一个人知道,自己的身家不比洛克菲勒少多少!

    别的不说,一个亨特拉尔汽车公司就值多少钱?未来十年,约翰有信心每年至少卖出去一百万辆汽车,这将会给他带来源源不断的巨额财富。至于说其他的各个公司,投资的也都是真正的朝阳产业,那才是前途无量……

    来到上海两周后,约翰开始清闲了起来。

    该见的人都已经见过了,该谈的事情也都谈完了,剩下的就是等着手下的人们去做事。比如说伍连德组织中华医学会,比如说筹备制药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比如说颜福庆联系各方面的医师们,开始为将来的计划做准备等等。约翰肯定不会直接插手这些事情,尤其是中华医学会的筹建,他更是打算置身事外——作为一个“外国人”,这是最好的态度和做法……

    所以后面的时间,约翰打算集中精力在帮助其他学生上面。

    今年有数百名留学生回国,一小半选择了在亨特拉尔银行、洋行工作,未来制药厂和医疗器械厂也会提供很多职位,一小半人去了大学教书,毕竟这个时代中国的教育正是大发展的时候;剩下的人里面,一半去了政府或者其他大公司,比如北洋政府、汉冶萍公司之类的,还有一半则选择了自己创业。

    亨特拉尔银行投资的数十家工厂,就是他们起步的根基。

    不过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创办实业的困难肯定是存在的。虽然约翰免费提供了各项技术,低价提供了机器设备,但是亨特拉尔银行提供的资金毕竟有限,无法让他们快速发展起来。要知道这些工厂有了技术的支持,产品在国内的竞争力极强,几乎每一家现在都面临着扩张的大好机遇,但是资金、机器各方面的因素却限制着他们的发展。

    对于这些工厂,约翰必然是要大力支持的!

    所以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面,约翰一口气又投入了上千万美元的资金,用于他们向亨特拉尔机器公司采购大批设备,帮助他们扩大工厂的规模。而当约翰觉得从美国运输过来很麻烦的时候,在中国筹建一座机械工厂的计划也就开始提上了日程……

    ……

    不知不觉,已经是一月下旬了。

    距离约翰预定回北美的时间越来越近,他的心情开始变得有些焦躁了起来。他当然不可能在上海一直待下去,事实上如果加上之前在欧洲的时间,他这次离开北美将会长达半年!如果之前老亨特拉尔还在的时候当然不需要担心,但是现在的话……

    “派出去的人,还没有回来吗?”

    这天一大早,约翰在餐桌上皱着眉头问道。

    一个月前约翰请容闳出手写了很多封信,然后派人送给很多未来中国的强力人物,为的是希望能支持在他们的地盘里开设学校。在约翰的计划中,他希望在那些地方至少建起一所医学院校,如果可能的话后续还可以筹建中小学甚至大学。约翰相信,自己挑选出来的大人物们应该会答应这个要求,比如说鼎鼎大名的阎锡山,肯定可以看到其中的好处。

    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回来复命。

    “还没有,先生。”

    把一碗白粥放在约翰的面前,苏力摇了摇头轻声道:“从收到的电报来看,最快的一个也要三天后才能回到上海……先生,哪怕有容闳先生的信,他们想要见到那些大人物也不是很容易,更别说国内现在的局势动荡,很多地方都还不稳……”

    这件事情约翰一直让苏力紧盯着,所以他很清楚原因。

    “唔……也是。”

    沉默了片刻之后,约翰苦笑着点了点头。

    事到如今约翰也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有些想当然了。虽说像阎锡山、蔡锷等大人物应该都会支持现代教育,有人愿意去他们那里办学校肯定是会同意。但是约翰忽略了一点,那就是现在的政治环境——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一年,国内正是一团乱麻的时候,有几个人愿意现在考虑这种事情?

    可是……

    “时不我待啊!”

    想到这里的时候,约翰轻轻叹了口气,吃早餐的胃口突然没有了。

    如果只是办一些学校,提高一下中国的医学水平什么的,约翰当然可以多等几年,终归影响不会很大。但是如果他想借助这些医学院校的影响力,进而影响到中国未来医学教育以及医疗体系的发展轨迹,那就必须要抓住眼下的绝佳时机!

    如果再等几年,竞争对手可就多了!

    仔细算一算的话,如果没有约翰的出现,上海的同济是1912年合并的,长沙的湘雅是1914年创办的,成都的华西医科是1914年开设的,北京的协和也是几年后被洛克菲勒收购,迎来了未来几十年的辉煌。还有北京的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山东的共合医道学堂,浙江医学专门学校等等,辛亥革命成功之后中国医学教育迎来了真正的开始,而再过几年,德日系和英美系就将开始对立了……

    “即便没有他们的支持,学校也一定要办!”

    沉默了片刻之后,约翰一咬牙下定了决心。无非就是缺少一些帮助罢了,反正约翰没指望他们能给钱给人,一切都是要靠自己。无论如何,未来十年是给中国医学奠定基础的最好时机,约翰不可能放慢自己的脚步……

    “先生!”

    就在约翰忽而皱起眉头,忽而嘴角露出笑容的时候,管家突然急匆匆的走了过来:“刚刚收到一份拜帖,有位先生……”

    “嗯?为什么不直接拒绝?”

    被打断思路的约翰有些不太高兴,皱了皱眉头不悦的问道。

    “呃……”

    犹豫了一下,管家小埃尔伯先生苦笑着低声道:“先生,对方的身份特殊,而且非常重要,我个人以为您最好还是见一见的好……”(未完待续。)

第四十五章 朱尔典

    朱尔典,本名约翰?纽维尔?乔丹,和未来的篮球飞人一个姓氏。

    大英帝国驻中国特命全权公使,这是一个极为显赫的官位,意味着朱尔典在远东代表着日不落帝国的威严。而对于中国近代史来说,这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哪怕历史学得不太好的约翰对他也是耳熟能详——上辈子看的很多穿越小说里,朱尔典都是相当悲催的配角之一。

    但是重生数十年,约翰可不敢小瞧这位驻华公使。

    没有经历过这个时代的人们,永远想象不到此时大英帝国的强势,甚至远远超过了后世的世界警察。从欧洲到北美,从非洲到远东,日不落帝国的影响几乎渗透到了世界各个角落。强横如德意志帝国,拼命地想要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而工业实力已经跃居全球第一的美利坚,只能跟在英国人的屁股后面,寻找着自己的机会。

    在远东这片土地上,也没有例外。

    就好比上海滩的公共租界,就是由英租界和美租界合并而来的,但是在掌控租界的工部局里面,美国人只有可怜的一个席位,其他都由英国人把控着。而在全国各地现在诸多的军事强人中,英国人更是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因此哪怕心中不悦,约翰也只能开门见客了……

    “……这同样是我的荣幸,先生。”

    淡淡的回应着对方的问候,约翰右手轻挥道:“请坐……我一直以为您应该已经回北京去了,毕竟离开中国的政治中心这么久,恐怕对您来说也是件麻烦事吧?”

    姿态端正的坐在了柔软的沙发上,朱尔典微微一笑道:“一般情况下当然是不妥的,但是如果是为了等候与亨特拉尔先生的会面,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呵呵。”

    双眼微微一眯,约翰淡淡的笑了起来。

    趁着寒暄的这段时间,约翰好好打量了一下这位公使先生。朱尔典大约六十岁左右的年纪,深眼窝、高鼻梁,很典型的爱尔兰人特征。只不过让约翰稍有些意外的是,这位公使先生留着一个锃明瓦亮的大光头,唇上留着浓密的胡须,但是下巴却光洁溜溜,配上一双如猎鹰一般锐利至极的眼睛,让人似乎瞬间就能体会到大英帝国公使的强硬与铁血……

    这种猎鹰一般的眼神,就是朱尔典先声夺人的重要武器之一。

    只不过……

    仅仅几秒钟之后,朱尔典就异常失望的收回了自己努力积攒的气势,因为他发现对面的这位亨特拉尔先生是如此的平静,乃至于老道如他,在对方眼中也看不到哪怕一丝波动。就好像自己并不是大英帝国的公使,只是一个登门拜访的普通老人而已。

    这种感觉,让朱尔典感觉自己受到了伤害……

    约翰当然不会去考虑朱尔典的感受,而且他对这位英国的驻华公使一点儿好感都没有。事实上,这年头所谓的驻华公使也好,领事也好,无非就是英国盘剥中国的领头兵而已,比如说这位朱尔典先生,历史上就是他在1912年的时候,趁着袁大头急需英国人支持的时机,在中国西南高原上狠狠的捅了中国人一刀!

    约翰上辈子历史学得不好,但是这件事情还是记得的。

    所以他根本没兴趣和朱尔典闲扯什么,开门见山的问道:“公使先生,不知道您今天到我这里来,是有什么事情吗?如果相对于和我见面相比,恐怕北方那位大人物更需要您的帮助吧?”

    “呃……”

    听了约翰这不软不硬的话之后,朱尔典的脸色顿时一僵。

    不过终究是饱经风雨的老家伙,朱尔典很快就恢复了过来,淡定道:“亨特拉尔先生,既然如此我也就直说了……根据我们的情报,您旗下的亨特拉尔银行似乎早就和总统先生达成了一项协议?而且据我所知,除了巨额贷款之外,协议中还包括了数量庞大的军火,这可严重损害了大英帝国的利益……”

    “嗯?”

    约翰的眉头一挑,心中顿时冷笑了起来。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但是并没有让中国走上什么特定的道路。因为革命的不彻底和多方的妥协,现在中国北洋、保皇派和革命党势力并存,局势错综复杂。实力最强的北洋也没有能力迅速统一中国,因此袁大头急需外界力量的支持。如果没有约翰的出现,他寻求的是英国人,也有日本人等等。

    但是因为约翰的出现,事情发生了变化。

    要钱,亨特拉尔银行多得是,先后给袁大头数千万美元的庞大资金,要枪要炮,亨特拉尔武器公司的产品品质优良,在国际上几乎可以和德国货一争高下,就连北洋所需的工业设备、教育资源等等,都可以及时而高质量的供应,自然是袁大头最优质的合作伙伴,他甚至一度曾经提出过全面合作的想法!

    只不过……

    亨特拉尔财团唯一欠缺的,就是足够的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可不仅仅是经济和工业上面,更重要的是军事和政治,美国人毕竟和英国人,甚至和日本人、俄国人都没法比。因此亨特拉尔财团不敢和袁大头全面合作,甚至在达成了一定目标之后开始了全面收缩;而袁大头在回过神来之后也发现,他离不开在中国影响巨大的英国人和日本人。不过亨特拉尔财团的支持还是给了袁大头充足的底气,在和英国人、日本人谈条件的时候强硬了许多。

    在朱尔典看来,这无疑就是损害了大英帝国的利益!

    因此当约翰来到了上海之后,朱尔典立刻就给他发来了一封请柬,想要和这位美国富豪“沟通交流”一下,但是让他愕然的是,这位大名鼎鼎的亨特拉尔先生似乎并不买账,干脆了当的拒绝了这个邀请!

    对于朱尔典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羞辱!

    作为大英帝国在远东的代理人,别说对方只是一个美国暴发户,就算是美国的总统来了……呃,当然,总统来了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虽然知道这位亨特拉尔先生拥有着惊人的财富和极强的影响力,但是已经享受惯了大英帝国威势的朱尔典,对于约翰的拒绝自然是极为不满。这些年他在远东呼风唤雨,什么时候遇到过这种待遇?那些美国商人们哪一个见了他不是毕恭毕敬的?因此怒气勃发的朱尔典一度在自家宅邸嚷嚷着,想要给约翰点儿颜色瞧瞧,让他明白在中国到底谁更有力量!

    当然,这也是一时间的气话而已。

    身为大英帝国的代理人,朱尔典很清楚什么人可以得罪,什么人不能得罪,而拥有着可以制造超级无畏舰技术的造船厂和先进步枪大炮工厂的亨特拉尔先生,明显就属于不能随便得罪的那种人。尤其是在当前欧洲局势紧张的情况下,朱尔典很清楚除非在中国的利益大到了不惜彻底得罪美国人,否则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把他怎么着。

    亨特拉尔财团在美国的影响力,朱尔典心里非常明白。

    所以被拒绝了之后,朱尔典依然没有离开上海,前往最需要他的北京,而是低调的留了下来。而且他不仅留了下来,还趁着这个机会好好了解了一下亨特拉尔财团在中国的实力——作为英国公使,在中国他想要了解一些事情太简单了。

    然后……

    掀开了一层面纱,看清楚亨特拉尔财团的实力之后,朱尔典有些被惊到了!

    然后再也按捺不住的朱尔典下定了决心,等约翰这边客人减少之后,派人送来了一封拜帖……(未完待续。)

第四十六章 翻脸

    相对而坐,一堆废话。

    其实约翰已经明白了朱尔典来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摸清楚了亨特拉尔财团在中国的实力,有点儿心惊罢了。毕竟对于英国佬们来说,长江是他们的势力范围,现在突然被美国人插了一手进来,而且不知不觉间形成了这般大的势力,睡觉都会有些不太安稳。

    而且……

    不知不觉间,约翰的影响力已经不仅仅是在亨特拉尔银行和教育领域了。

    一南一北,亨特拉尔财团和北洋以及革命党们的关系都非常好,袁大头落了好处就不必说了,湖北、湖南、江浙等地的革命党当时也得到了大量的资金和军火,就连那位先生,约翰先后也给了六位数的支援,自然是关系上佳。而在中国人看重的文化界,先不用说建起来的那么多学校,以及约翰资助的数千名留学生,单就是亨特拉尔出版社出版并且低价销售或者捐赠的那些图书,就足以给约翰带来非同一般的声望!

    从古至今,助学从来就不会有坏名声。

    因此朱尔典不关心还好,一旦关心起来后顿时便吓了一跳:至少在江浙地区,约翰?亨特拉尔这个名字可谓是如日中天!江浙本来就是中国学风最盛之地,对读书人的推崇也是非常厉害的,而约翰这些年捐资助学,悄无声息的已经树立起了牢不可破的地位。哪怕不是读书人,很多也都知道有那么一个洋鬼子,从小在天朝长大,现在厉害了之后开始报恩,而且还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对于这一点,约翰当然是心知肚明。

    亨特拉尔财团在江浙的积累可不是开玩笑的,所以约翰很容易就通过下属们的回报,知道了朱尔典调查他和亨特拉尔财团的消息,也就清楚了对方的来意。只不过明白了归明白了,但是约翰却也浑然不惧,没有把这位驻华公使太过放在心上。

    日不落帝国还是要尊敬的,但是不至于让约翰惧怕。

    所以约翰在香港表明自己的态度之后,来到上海才会无视朱尔典的邀请。他知道虽然英国人很强势,但是如果一个驻华公使敢因此就得罪自己的话,约翰却说什么都不会信的。而且他相信,朱尔典这个外交领域的老油子肯定也明白这一点——事实上,朱尔典也确实明白这一点。

    无他,实力使然而!

    因为约翰的出现,亨特拉尔造船厂得到了充裕的资金,同时又从欧洲挖来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如今已经有实力研发并建造全世界最先进的超无畏级战列舰!九门5英寸的巨炮完全不逊色于英国人的猎户座机。而且在不惜血本的投入之下,新一代更强大的战舰基本已经完成了设计,并且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工建造,亨特拉尔造船厂上下都憋着一股要超过英国人的劲头!

    而且更加关键的是,他们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全力支持!

    和历史上想要革新但是举步维艰的美国海军不同,这一个世界因为亨特拉尔造船厂的支持,美国人没有在超无畏上落后,几乎和英国人并驾齐驱,而且在罗斯福和塔夫脱两任总统的全力支持之下,海军的规模更是爆发性的增长。除了底蕴上无法和欧洲列强相比之外,无论总吨位还是战舰的性能,却已经是妥妥的世界第二,并且直追世界第一英国人了。

    这种情况下,英国佬也不敢随便得罪美国人,尤其是这位亨特拉尔先生。

    因为他们很明白这位亨特拉尔先生的底细:德国人后裔,手中掌控着亨特拉尔造船厂和亨特拉尔武器制造公司,能生产出全世界最精良的战舰和陆军武器;还有亨特拉尔化工,掌握的合成氨技术可以让硝石退出**舞台!此外,亨特拉尔银行、亨特拉尔保险、亨特拉尔农用机、亨特拉尔汽车……

    哪怕在英国人看来,这都是一个庞然大物!

    说难听点儿,如果亨特拉尔财团愿意全力帮助德国的话,简直就相当于给他们增加了一个盟国,而且还是除了无法直接出兵之外,实力绝对不弱的盟国!哪怕强横如大英帝国,也不可能为了远东的利益干出这种事情。

    因此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两人的会面没有任何结果。

    只不过……

    哪怕已经得到了国内的警告,而且朱尔典自己也明白不能动这家伙,但是身为大英帝国官员的傲气还是让朱尔典气势十足,最终用一种委婉的语气提出了此行的要求:“亨特拉尔先生,我很尊敬亨特拉尔财团在中国的利益,但是我希望您同样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亨特拉尔财团在中国的发展,绝对不能影响大英帝国的利益!”

    “哦?您什么意思?”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约翰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我的意思是指,您和袁大总统的合作,以及在长江流域的很多举措!”

    斟酌了一下词句之后,朱尔典郑重的说道:“先生,大英帝国对您和袁大总统的合作非常不满,因为他将会影响远东地区的和平与安宁,而亨特拉尔财团在长江流域大肆用低廉的价格销售产品,并且转让最先进的技术和专利,这将会给我们造成巨大的损失……”

    “呵呵!”

    听明白了朱尔典的来意,约翰顿时忍不住冷笑了起来!

    到了这时候,约翰还能不明白朱尔典的想法?无非就是想要警告自己,让自己取消与袁大头的合作,进而不要插手他们和北洋政府的交易,然后还要告诫亨特拉尔银行和亨特拉尔洋行,最好能收缩在长江流域的投资,再不济也要和英国商会一起合作,提高商品的价格,不允许把最先进的技术和专利交给中国人等等……

    简单来说,就是不能损害英国人的利益!

    不损害英国的利益?

    也就是说,朱尔典是来要求他收回支援袁大头的贷款和军火,让他们能够继续拿捏那位政治大佬,进而签署有关西南的条约?收缩江浙的投资,和英国商会的合作,岂不是说要和其他洋鬼子一样坑中国人?

    开什么玩笑?!

    熊熊的怒火,瞬间在约翰的胸膛燃烧了起来。

    约翰确实不愿意得罪英国人,因为他明白在这个时代,谁才是全世界的老大。哪怕两年后一战如期爆发,约翰也没有信心去挑战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什么样物理的要求约翰都会答应,面对英国人就会一味地退缩,这不是他的风格!

    至少,在这个国度不行!

    对于约翰来说,很清楚一战的爆发是不可能避免的,英国人很快将会陷入欧洲的泥潭。而在这个关键的阶段,对方竟然还敢找到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

    实在是太狂妄了!

    让自己自废武功,降低用了十几年在长江流域积累下来的影响力?废除与北洋的合作,让未来十几年统治大半个中国的势力深恨自己?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放弃对中国的帮助,成为后世国人历史书中吸血的洋鬼子?

    在朱尔典看不到的地方,约翰的拳头已经紧紧握了起来。

    “说完了?”

    等朱尔典噼里啪啦说了一大通之后,脸色阴冷的约翰眯起双眼,用一种非常明显的嘲讽表情淡然道:“公使先生,我实在是不明白你这些话的意思,或者说,你确定这是英国政府的意思?亨特拉尔银行和袁大总统的合作是正常的商业行为,难道说你们英国人没有提供过贷款?没有卖过武器?至于说产品定价,或者转让技术和专利什么的,更是我们的自由,恐怕英国政府还管不到这一点吧?”

    “亨特拉尔先生!”

    面对着约翰那诡异的表情,朱尔典的脸色也阴沉了下来:“我本人是怀着真诚的意愿来和您进行会晤,刚才那些话也是给您的善良忠告……“

    “呵呵,不用了!”

    约翰实在是没有心情听下去了,他简单粗暴的一挥手,打断了朱尔典的话,冷笑着说道:“公使先生,亨特拉尔财团在远东的所有事情都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不会影响任何人和任何国家的合法利益,如果影响了的话,那么唯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些利益恐怕并不合法……呵呵”

    再不管朱尔典那难看到了极点的表情,约翰自顾自的端起了手中的茶杯!

    英国公使?

    大英帝国?

    日不落?

    没错,在这个时代英国人可谓是强大至极,比起后世的美国甚至都要更加强势一些,但是这并不能成为约翰一退再退的理由。尤其是当事情牵扯到中国的时候,约翰不可能因为畏惧英国人而放弃这个大好机会,如果错过了未来十年,谁知道他这么多年的布置还有没有用?

    至于说英国人的态度……

    管他们呢!

    原本还想着好好和对方虚与委蛇一番,但是现在约翰已经把这个念头彻底抛开了。或许在英国人眼中他只是个暴发户,只不过是拥有强大能量的暴发户而已,但是约翰自己很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本事——不愿意得罪英国人,并不意味着他就不敢!

    翻脸而已,谁还不敢?

    听了约翰的这番话之后,朱尔典的一张脸已经涨得通红!

    他当然知道对方端起茶杯的意思,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从这些话中听不到一点自己想要得到的尊重,或者更准确一点来说……是畏惧!对他,对大英帝国的畏惧!

    “该死的美国佬!”

    狠狠在心里咒骂了医生,朱尔典蹭的一下站起身,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亨特拉尔先生,很遗憾我们没有能达成一致,不过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再次见面的……“

    ……

    因为伟大首都的雾霾红色警报,未来至少五天将会是个悲剧,希望我能有时间码字。(未完待续。)

第四十七章

    朱尔典最后的一句话,当然是一种威胁。

    事实上作为一名英国驻华公使,他确实有这样的底气说这样的话。毕竟在远东地区,英国人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而美国人的话就差的太远了。

    不过……

    “呵呵。”

    回复朱尔典的,只有约翰那冷冷的一笑。

    在朱尔典怒气冲冲的离开了别墅之后,约翰稍稍平息了一下心情,立刻便招来了自己在远东的几个重要下属,然后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未来三年时间里,全力支持中国工业和教育发展,他将会命令美国总部给亨特拉尔银行远东分行注入最少五千万美元巨资,在中国建设大批工厂,包括纺织、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甚至军火!其中某些产业更是要重点发展,比如利用中国产猪鬃的制刷工厂,以及合成氨工厂等等;而亨特拉尔洋行的话,必须全力配合银行的计划,协助从美国进口大量质优价廉的机器设备!

    对于他们,约翰将会全力支持。

    五千万美元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个天文数字,如果约翰愿意拿来支持某一方势力的话,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中国的实力对比。因此可想而知,把这五千万美元投入到江浙地区的话,将会催生出多少工厂,新建多少所学校!

    即使强大如约翰,拿出这五千万也不容易。

    时间已经来到了1912年,约翰在北美的产业也都在飞速扩张之中。可以说掌控了历史脉搏的情况下,约翰强硬命令旗下的产业不遗余力的扩张,尤其是几大造船厂、海运公司、矿业公司、贸易公司、化工公司和武器制造公司等,凡是和战争有关的产业,如今都在大规模的贷款,拼命的收购资产、扩大产能。

    扩张的速度,让美国经济界都有些恐惧了。

    1912年的亨特拉尔财团,绝对是个真正的庞然大物,年营业早就超过了十亿美元,旗下员工更是高达数十万,而且还在急速的增加之中。但是如果以现在这样的速度发展,用不了三年,亨特拉尔财团的规模至少可以增加一倍!

    这样的情况,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

    美国市场的容量确实在急速扩大,但是还没有大到足以容纳如此庞然大物的程度。至于说欧洲和其他海外市场,除了美洲之外美国人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亨特拉尔财团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给谁去?比如说几大造船厂拼命增加产能,生产的那些巨大货轮,很快就会填满大西洋的海面,再比如说那些矿产、化工产品、卡车和货轮等等,实在是让人想不通啊……

    稍有点儿常识的人都知道,生产过剩的后果是什么!

    美国人刚刚才从危机中缓过来没两年,生怕亨特拉尔财团把它们陷入到另一场危机当中去。虽然目前还不至于,但是大家都知道,如果亨特拉尔财团不受限制的继续扩张下去,早晚有一天会影响到的。

    只不过……

    哪怕美国总统亲自出面,也不能打消约翰坚定的态度。而且就眼下来看,得益于其他兄弟公司的飞速发展,亨特拉尔银行和保险公司落了大好处,规模越发的庞大,影响力甚至开始直追摩根财团的金融系统了……

    ……好吧,回到正题。

    正是因为北美的各家公司都在飞速扩张,所以约翰拿出五千万美元真心不是太容易。好在这几年制药公司一如既往,汽车、农用机和飞机公司等新产业发展良好,每年都有大笔分红入账。再加上亨特拉尔银行资本雄厚,抽调五千万美元倒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不过即便如此,亨特拉尔洋行进口的那些设备约翰也没打算用全新的,而是已经把主意打到了北美自家公司的旧设备上面——他计划提前让自己旗下的工厂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亨特拉尔财团诸多实验室的飞速发展,让这件事情变成了双赢。

    亨特拉尔财团的诸多公司中,研发投入最高的无疑就是那些实验室。比如说机械设备方面,约翰每年都会投入大笔的资金,研发最新的电力工业设备。只不过设备更新的速度,明显不可能跟得上研发的速度,毕竟成本太过高昂了。而对中国的投资正好是个机会——最近的技术应用于北美,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总体实力,淘汰下来的设备运来中国,一方面可以回收部分资金,降低更新换代的成本,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在满足需求的同时,降低中国工业发展的成本……

    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这个方案当然得到了下属们的热烈拥护,亨特拉尔银行远东负责人就连连点头道:“没错先生,您的建议实在是太正确了!中国人的工业刚刚起步,虽然有很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精英,但是工人素质毕竟比不得那边,而且管理方式、技术积累等方面更是差距较大,全新的设备还真不太适合他们,用二手的都稍显复杂了点儿……”

    “呃……”

    听了这番话之后,约翰的脸色顿时一黑。

    不过虽然听着不舒服,但是约翰也没说什么,因为或许比起这些人来,约翰更清楚中国的根底。

    不过……

    “哼,咱们过些年再看!”

    有些不太高兴的瞥了下属一眼,约翰暗暗的撂下了一句话!

    他用骨子里的中国人灵魂发誓,一定要让这个家伙亲眼看看十年后的情形!就像未来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十年一样,从连人家二手、三手的设备都玩不转,到成为世界工厂,进而创造一项项工业奇迹,总共才花了多少年?

    起步越早,追赶的越快!

    如果说六七十年后的科技相当于博士的水平,那么1912年的科技最多也就是小学生的水平。中国的起点虽然很低,低到和未来开放前天差地远,但是从文盲到小学生水平,至少比初中生到博士生水平要容易得多吧?

    而且说到底,中国有着庞大的发展潜力。

    哪怕约翰能做的事情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还是太少太少,但是别忘了,他每年资助数千名留学生,十年下来就是数万人,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都是理工科的;而在中国投资的大学、中学和小学,未来更是会源源不断的培养理工科的人才!

    在这个时代,这将是一股庞大力量。

    要知道中国的现代教育本就落后,而自费或者公费出国的人中,学习法律、政治等文科的占据大多数,国内情况更加严重,学习学习文法艺术的文科生独占鳌头,竟然达到了学生总数的90%以上!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大学里攻读工科、农科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连商科都没啥人,讲这些课程的教授也很少。只有医科稍微强一点,但也好得有限。

    一方面是传统观念使然,一方面是因为工业的极度落后。

    所以一边大兴教育,约翰一边疯狂的建设着各种工厂,为的就是给那些留学生和大学生们寻找出路,不然哪怕回国或者毕业之后,他们也只能无奈地感叹生活艰难,有志难酬……

    扯远了。

    不过中国毕竟是大国,远不是小国能比的。

    日本人拼命发展了那么多年,哪怕曾经在甲午战争中战胜了中国,就国力而言在1912年依然是不值一提,也就是美国人的三十分之一。而仅仅江浙两省,再加上一个安徽,地盘就和日本差不多了,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稳定的环境,他们能先一步发展起来,就将会起到无比巨大的作用!

    只不过……

    “唉!”

    送走了自己的下属们之后,约翰的脸色迅速阴沉下来,回到沙发上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再有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约翰当然有信心彻底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但是他同样知道,未来几十年将是中国最为混乱的时代,江浙地区虽然不比中原,但是也曾多次经历战争的摧残,因此如果想要保证达到约翰预期的目的,或许将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未完待续。)

第四十八章 潜流

    两天后,一个山西人抵达了上海。

    就像是打开了一个魔盒一样,在随后的十天里面,云南、广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福建的代表也纷纷抵达,住进了上海滩最豪华的酒店之中。反正酒店是亨特拉尔银行开的,约翰这钱花的是一点都不心疼。

    又一周之后,两个重庆人来到了上海。

    除了山西和重庆之外,其他省份的代表约翰只是见了一面,表达了一下希望能够展开合作,投资在当地创办一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意思,剩下的就交给了颜福庆。不是说约翰不重视这些医专,实在是他本人精力有限,而学校的数量也实在是太多了一些,所以只能是见一面表明自己的态度,也就足够了。

    但是山西和重庆两地,约翰就必须要认真了。

    四川一直都是国内最大的省份之一,无论人口还是经济都足够大。作为四川的省会,成都自然一直都是西南的重镇。只不过约翰很清楚,一方面华西已经出现,成都本身就有了一个未来中国四大重点医学院之一,另外一方面的话,成都的地理位置等因素也决定了,他的未来是比不过重庆的!事实上清末的时候开始,重庆的工业实力就已经甩开成都了,所以思来想去,约翰放弃了在成都开办学校的念头。

    至于说山西的话,一个阎锡山就足够了。

    不管历史对阎锡山的评价如何,但是约翰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位大军阀可以保证未来二十多年山西省的稳定。老阎的人品先不讨论,单就说从1911年开始掌控山西二三十年,一直屹立不倒,并且这地方的经济、工业和教育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就比其他省份要强得多了。

    对于军阀们的人品,约翰从来都没有在意过。

    所以不管是广西的陆荣廷也好,云南的蔡锷也好,还是山西的阎锡山,甚至包括如今掌控湖南的革命党人,约翰都不在意,因为他很明白未来二十年中国政局频繁变动,前一天贵为一省都督,后一天就可能仓皇下台,或者沦为阶下囚。他只能循着历史的脉搏,尽量找那些政局相对稳定,同时又可以辐射周围地区的省份,扔下自己宝贵的投资……

    一个太原,一个重庆,将会建成两所顶尖的医学院。

    太原虽然比不得西安历史厚重,基础条件也差的很远,但是阎锡山的存在可以保证它政局相对稳定。另外,老阎对教育还是很有想法的,而且日本留学的经历也让他眼界开阔很多。一旦学校发展起来,可以影响西北广大的地区。

    至于说重庆的话,未来陪都的地位就足以说明一切,也让约翰有信心打造一个比华西影响力更大的医学重镇,进而影响整个西南地区!相较于重庆来说,南宁和昆明差距就有些大了,无论人口还是经济都不行,暂时来说只能上马短学制的医专……

    当两地代表抵达之后,约翰专门抽出了一天的时间。

    有人愿意投资在重庆和太原建设大学,这对他们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因此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很快就达成了一致:重庆和太原政府出面,提供至少一百亩的土地,并保证提供良好的保护;而建校的所有资金、教师等由亨特拉尔财团解决。

    按照计划,两地建设的可不止一个医学院。

    最先筹建的是一所高级中学,预计明年开始招生,学制三年;医学院四年后开始招生,学制八年。长远规划来说,两地还将建设更多的小学和初中,然后在恰当的时候把医学会扩建为一所真正的大学!对于1912年的中国来说,这绝对算得上极具吸引力的教育投资计划——所有的资金由亨特拉尔财团提供,当地需要提供的只不过是土地和安全保证而已。

    因此双方的会面,一直都非常的愉快。

    唯一让两地代表有些不解的是医学院的学制,八年时间无疑太久了一些。不过约翰以国人科学基础薄弱,英文及拉丁文难度甚大等理由给糊弄了过去。反正对于这个时代的国人来说,想学科技必先学好英文早已经形成了共识,尤其是在医学领域,基本上国内的学生英文水平都很高,因为大多数教师都是外国佬……

    ……

    就在约翰即将离开中国之前,疯狂地许下一个又一个诺言,洒下一把又一把美金的时候,在他看不到的地方,一股潜流却在悄悄涌动着。

    回到北京的朱尔典,立刻拜访了好几个国家的驻华公使。

    只不过让他感觉愤怒的是,德国和奥匈帝国公使的冷面相对理所当然,毕竟约翰?亨特拉尔是德国后裔,而且两大集团的对立也早就形成了。但是盟友法国人和俄国人竟然也兴趣缺缺,直接拒绝了他的要求,这实在是让他有些难以理解,更加难以接受!

    法国人和俄国人的理由很简单,他们不愿意得罪亨特拉尔财团。

    准确的说,法国人不愿意得罪的是亨特拉尔化工和亨特拉尔武器制造公司。和德国人的紧张关系,庞大压力让法国人对于陆军装备的更新极为敏感,而亨特拉尔武器制造公司就有给他们上眼药的能力。亨特拉尔造船厂也很强大,但是和英国的造船工业相比还是嫩了点,毕竟军舰的技术积累不是短短十年可以完善的。但是陆军武器的话就不一样了,亨特拉尔武器制造公司的步枪、火炮、手榴弹等技术都是世界一流,飞机更是独步全球。而且在江浙地区,法国人的利益也不是很大,他们不想因此和亨特拉尔财团扛上。

    和法国人一样,俄国人对于朱尔典的邀请更是一口拒绝。

    俄国人的利益在东北,他们那落后的工业很难和其他国家在江浙地区竞争,因此为了英国人的利益出头,和一个影响力惊人的美国财团对抗,肯定是不划算的。

    没有好处的事情,谁都不会干!

    两大盟友的拒绝让朱尔典很受伤,不过好在幸好还有日本人,这一次坚定地和朱尔典站在了一起。

    “美国人的扩张,必须受到抑制!”

    在两国公使的秘密会议上,新任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义正言辞的沉声道:“无论如何,大量先进的机器和技术被他们卖到中国,将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利益,这是绝对不能够被接受的……朱尔典先生,我们必须要行动起来!”

    刚刚上任的日置益,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如果按照原本历史的轨迹,日置益要在两年后才会升职,但是不知道是否约翰的蝴蝶效应,这家伙提前两年坐上了驻华公使的位置。而作为日本强硬派的一员,日置益自然很明白国家的未来在于大陆,因此对这些年在中国急速扩张的美国人,实际上就是亨特拉尔财团极为不满,早就想给他们点儿眼色瞧瞧了!

    无他,利益使然。

    明治维新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是和西方列强们相比,日本人的底子还是太薄了。甲午战争占了不少便宜,但是一个日俄战争就全吐了出去。俄国人只是受了点损失,但是日本人可就是元气大伤了。因此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人正是疗伤回复的阶段,对中国市场自然是虎视眈眈,一心想要攫取更多的利益。

    可惜就在此时,亨特拉尔财团开始崛起了。

    凭借着辛亥革命中的投机,亨特拉尔财团在中国南北都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且还投资了一系列的工厂。比如说日本人最看重的纺织业,亨特拉尔自建和扶持的十几家大型纺织厂,一口就吞下了中国一小半的市场。这无疑给日本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更别说扶持汉冶萍这件事情,更是让很多有心人气得直跳脚!

    因此对于朱尔典的打算,日置益恨不得举双手双脚支持!

    “嗯!”

    对于日置益的坚定态度朱尔典非常满意,点了点头道:“不错,我们必须要警告一下美国佬,而且我也已经制定好了一系列的计划……”(未完待续。)

第四十九章 合作

    “先生,阿尔号将于一周后抵达上海!”

    在早餐的餐桌上,管家小埃尔伯恭敬的回应道:“为了保证您的回程舒适,阿尔号的头等舱将不会接待任何客人,而且除了我们的人之外,一起回美国的还有一百四十名幼童和一百一十七名留学生……”

    “嗯,知道了。”

    咽下一口稀粥,约翰兴致不高的点了点头。

    时间一晃,快两个月就要过去了,约翰也即将离开自己灵魂的祖国,回到**的祖国去。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而且基本上都停留在自家的别墅中,约翰实在不想那么早的离开。只不过他同样知道,自己现在的身份、地位以及所拥有的一切注定了很多东西,不能够任性的行事。所以按照原定计划回去美洲,准备迎接未来的1914,同时默默的推动中国的发展才是王道。

    哪怕在这个特殊时期,约翰也没有半分犹豫。

    如果历史的轨迹依然没有大的改变,两年后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即将展开,亨特拉尔财团也将会迎来最好的机会。能够预测到战争发生的人并不多,即使预测到了战争的发生,也不可能知道一战的规模那么大,时间那么久;而即使这些都猜到了,但是能像亨特拉尔财团那样拥有庞大的产业,并且提前十年开始准备的,又有谁?在这最后关键的两年时间里,约翰每投入一分钱,未来都会收获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回报!

    但是即便如此,约翰依然在继续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毫无疑问,这些钱如果投资在北美的产业中,或者用来满世界的收购战争中的紧俏资源,都会给约翰带来更加庞大的金钱收益。但是他同样知道,对刚刚推翻了清政府的中国来说,未来十年到底意味着什么。教育、工业,现在投下一分钱,亨特拉尔财团的收获或许并不是很多,但是中国的收获将会超过百倍……

    ……

    上午十点,亨特拉尔别墅又迎来了一位新客人。

    一米七左右的瘦削身材,一身笔挺的西服显得有些不太合身,但是年约四十的中年男人表情淡然,一双不大的眼睛炯炯有神,显得格外精神!

    恭恭敬敬的坐在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对面,中年男人安静的等待着。

    在中年男人观察约翰的同时,约翰也在认真的观察着眼前的中年人,而且目光中闪烁着一种名叫好奇的神色。作为一名穿越者,约翰刚开始听到对反的名字时还有些不太在意,但是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把对方和一位历史名人对上了号!

    “荣先生。”

    片刻之后,约翰终于微笑开口道:“我很好奇,你是怎么说动克卿的?呵呵,我到上海这么久,克卿可从来没有求我见过什么人,你可是第一位!”

    “呃……”

    中年男人微微一怔,表情略有些尴尬的笑道:“冒昧造访,真是不好意思。家父和克卿的伯父算是老朋友了,因此我和她也算是颇有渊源……”

    听了中年男人的解释,约翰洒然一笑。

    这些日子他一直都在拒绝访客,不过颜福庆唯一求自己一次,想让自己见一个人,约翰自然没有冰冷拒绝的道理。而且在看到来人的名字之后,约翰也是起了兴趣——无论如何,中国民族资本的大佬,家族后来还出了一个政治家的大人物,他还是要见见的。

    闲聊了几句颜福庆之后,这位荣先生最终忍不住心中的焦虑,开口道:“亨特拉尔先生,我这次冒昧请克卿引荐,是想求您一件事情!”

    “哦?荣先生请说。”

    眉头轻轻一挑,约翰笑吟吟的点了点头。

    其实不用对方开口,约翰已经猜到这位荣先生求得是什么事情。其实很简单,荣氏家族是民初赫赫有名的实业家,旗下主要做的是面粉厂和纺织厂,最高峰的时候约占全国民族资本面粉总产量的1/3,纱布总产量的1/5,他也被称为中国面粉大王和纱布大王。可以说在九一八事变之前,荣氏家族的发展相当顺利。

    但是在这个世界,情况发生了变化。

    虽然荣氏家族的面粉厂和纺织厂还是建了起来,但是在江浙地区他们却遇到了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亨特拉尔财团扶持的几个超级工厂……

    相对于荣氏家族的产业来说,确实是超级工厂!

    从美国原装进口的世界一流设备,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技工学校培训出来的熟练工人,还有亨特拉尔银行提供的庞大资金支持,都让那些面粉厂和纺织厂如同被吹起的气球一样,迅速膨胀了起来。

    低廉的成本,绝佳的质量,都让这些工厂的产品竞争力十足。

    相比较于亨特拉尔银行投资的这些工厂,荣氏家族的面粉厂和纺织厂就有些不够看了。机器落后,技术落后,质量也欠佳,更加关键的是成本更高,根本无法和对方进行竞争。而且在资金上面,两者的差距就更大了,因为亨特拉尔银行对自己的投资支持几乎是不遗余力的。所以和原本的历史不同,荣氏家族的产业发展充满了艰辛……

    “亨特拉尔先生……”

    用力咽了一口吐沫值后,荣先生小心的问道:“我知道您在美国有一家机器制造公司,可以生产最先进的面粉厂和纺织厂设备,效率比我们的旧机器至少高出一倍以上,所以我想……能不能卖给我们一些?”

    果然!

    听了荣先生的话之后,约翰顿时笑了:“荣先生想要更新自己的设备,是因为那些学生办的工厂的缘故吧?”

    “学生?”

    荣先生先生微微一愣,随即马上就明白了过来,点头苦笑道:“是的,先生,我曾经去过一家参观,对里面的生产技术可谓是叹为观止……所以我希望能够采购一批最先进的生产设备……”

    “没问题!”

    不等对方把话说完,约翰马上就点了点头笑道:“虽然我们的产能有限,必须优先供应自己投资的工厂,但是我想……给荣先生提供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1912年,正是约翰重要的布局之年。

    北美的机器制造工场正在全力开工,给财团旗下各个工厂建造更多的机器设备。不过为了保证中国的工业发展,约翰命令他们必须给那些学生们的工厂提供足够的产品,只不过其他人肯定就顾不上了。因此不管荣先生找了亨特拉尔洋行几次,对方都拒绝了购买新设备的想法,因为他们首先要保证自家产业的需要……

    不过对于眼前这位,约翰愿意提供一些。

    无论对方在历史上的评价如何,只要是中国人,而且有志于现代工业的,约翰都会给予自己的支持,更别说眼前的这位大佬了。

    只不过……

    不等欣喜的对方表示感谢,约翰马上就接着笑道:“荣先生,我相信以你们的能力,如果有了最新的设备很快就可以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但是,仅仅这样你们就满足了吗?”

    荣先生又是一愣,惊讶道:“亨特拉尔先生,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更进一步的合作。“

    微微一笑,约翰轻声道:“荣先生,在这个时代的中国,我最欣赏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立志于教育国人,让他们可以开眼看世界的教育家,比如容闳容老先生,还有一种就是愿意投身实业,和西方竞争的人……所以我在想,如果荣先生对实力如此看重的话,为什么我们不合作一番呢?“(未完待续。)

第五十章 入股

    对约翰来说,在中国的投资从来不是冲着钱去的。

    如果不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同时给拿到投资的国人足够的压力,约翰甚至会选择无偿援助的方式。因此在中国的投资,除了根基亨特拉尔银行和洋行之外,所有的工厂都被交给了留学生们进行管理。约翰相信这些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比那些一心想要捞钱或者升职的洋人们更加适合。

    因此对于荣氏家族的要求,约翰当然是一口答应。

    “事实上……”

    微微一笑之后,约翰温声道:“荣先生,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不仅可以卖给你们最先进的设备,还可以以这些机器设备,以及相关的技术甚至资金入股,帮助他们迅速的发展壮大起来……”

    “入股?”

    听到这里的时候,对方的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

    “呵呵,不要误会了荣先生。”

    发现对方表情变化之后,约翰心中暗暗一叹,摆摆手笑道:“我们没有插手或者控制那些工厂的意思,事实上如果您对我有所了解的话就知道,我在中国完全可以建立很多独资工厂,但是实际上呢?我都是选择和那些学生们合作,并且投入设备和资金后也从来不干涉他们的运营……”

    “唔……这倒是。”

    眨了眨眼睛之后,林先生的表情迅速缓和了起来。

    既然敢拜托颜福庆介绍来见约翰,他自然是很清楚这一点。而且来之前他更清楚的是,这位亨特拉尔先生对国内中国人开办的工厂没有兴趣,不然之前那么多人找亨特拉尔银行想要贷款,人家可是很少答应,似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扶持那些留学生创业上了……

    稍稍停顿了一下之后,约翰接着笑道:”荣先生,既然你是克卿的朋友,我很乐意帮上一把,所以无论资金、技术还是机器,都可以提供,当然也可以纯粹的贷款或者购买,随意就是了……不过我先说明一点,那就是如果接受亨特拉尔银行的入股,那么我们可以负责工厂未来五年所有的商品销售,无论你们生产多少,我们就包销多少?!”

    “真的?!”

    听到这里对方终于不淡定了,蹭的一下站了起来!

    民族资本最大的困难,一是技术,二是资金,三是市场。技术和资金就不用多说,最重要的市场一直都是困扰他们的大难题。按理说国内的市场容量足够大,就是现在的产业翻上十倍也还不够,但是别忘了,这年头中国人可是穷得很,小农经济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打破,市场容量并不大。而且国内的产品质量低劣,同时要面临着洋货的激烈竞争,怎么可能拼得过?

    如果真的可以包销所有产品,那荣氏家族的工厂可就赚大了!

    五年时间,足以让他们疯狂壮大起来!

    “当然是真的!”

    眉头一挑,约翰再一次微笑了起来。

    如果提前几年或者往后推几年,约翰当然不敢说这种大话,但是在1912年的时候嘛,哪个穿越者不敢?别说中国工业这点体量,就是增加十倍二十倍的,欧洲那个大泥潭也能全部吃下!到时候这些国货只要质量达标,完全可以贴上亨特拉尔财团的标签,卖给那些英国佬、法国佬或者德国佬……

    而且……

    “荣先生,你可以认真考虑一下!”

    底气十足的约翰也不心急,往沙发上一靠,慢悠悠的笑道:“除了前面说的那些之外,我们还将提供必要的保护,无论来自哪方面的压力都可以帮你们分担……不过我下周即将启程回去美国,所以我希望在那之前你们能作出决定……”

    ……

    约翰给出的时间是在他离开前,不过显然他想多了。

    就在第二天一大早,颜福庆就笑嘻嘻的过来汇报道:“先生,他们同意了,而且愿意让出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不过荣先生还想来拜访您一次,您看……”

    “呵呵,拜访就算了。”

    摇了摇头,约翰微微一笑道:“具体的事情我会交代亨特拉尔银行的人,让他们去谈就好了……克卿,我很快就要回美国了,办学的事情全都交给你,不要让我失望啊!”

    “放心吧,老师!”

    听到说及正事,颜福庆的表情立刻变得严肃了起来,用力点头道:“我已经和各省的代表都沟通过了,这两年的话,我的精力都会放在湘雅医学院上面,最起码也要等学校走上正轨。不过与此同时,我会尽快到重庆和太原跑一趟,选定校址,同时签下协议,然后让亨特拉尔银行的人开建一家小型医院,然后是一家综合性医院……”

    听完颜福庆的打算,约翰满意的点了点头。

    筹建一所大学,哪怕是规模不大的医学院,当然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对基础薄弱的内陆省份更是如此。因此按照颜福庆的计划,先期应该是和湘雅一样,筹建一所小医院,开始在当地拓荒。当现代医学开始慢慢被接受,至少被小部分人所接受之后,就可以筹建一座大医院,同时筹建医学院的校舍和教学楼等等。

    一上来就开建学校,肯定是不行的。

    和北京上海这种相对开放的大城市不同,无论重庆还是太原,观念和基础都落后很多。而且就算建起了大医院和医学院,颜福庆也没有足够的医师和师资——想要说服回国的留学生去长沙都不容易,更别说重庆和太原了。

    所以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培养两地自己的人才!

    所以包括其他那些专科学校在内,今后十年,各省每年都会选派至少十人前往美国留学学医。费用由亨特拉尔财团负责,不过学成之后必须回当地的医院和学校任职!

    这样一来,人才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一方面自己培养人才,一方面从回国留学生选拔人才,再加上湘雅等大学可以支援一些,颜福庆相信五年后,那些医学专科学校就可以开始招生了。不过太原和重庆的两所医学院肯定要稍微迟一些,毕竟约翰对他们的要求很高,筹办起来自然也会更加麻烦一些。

    十年八年的,约翰有耐心等下去。

    就在两人兴致勃勃的讨论这些学校的未来时,管家小埃尔伯突然急匆匆的走过来,在约翰的耳边低语了两句。

    几乎是瞬间,约翰的眉头微微一皱。

    先低声交代了管家一下,挥手让他离开,约翰这才轻轻一叹后苦笑道道:”克卿,本来是想留你一起吃午饭的,但是……唉,我下周离开之前,咱们再碰一次面,细细聊聊这些事情,今天我还有些事情,就不留你吃午饭了。“

    “好的,先生。”

    有眼力价的颜福庆连忙站了起来,笑着说道:“其实这些琐碎的事情您也不用太过放在心上,我会密切跟进。而且还有伍连德先生他们帮忙,肯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上次见面之后,伍连德最近也是非常活跃。

    无论对中华医学会的筹办,还是对在国内建设新型的医学院,伍连德都有着非常大的兴趣,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待在上海,为的就是和颜福庆他们时时交流。而且因为去年鼠疫一事,伍连德在国内的声望可谓是如日中天,在很多地方都能帮上不少忙。

    “唔……“

    微一沉吟,约翰摇了摇头道:“还是再见一面吧,有些事情不和你说明白,我这心里不踏实……”

    送走了颜福庆,约翰一路来到了自己的书房。

    推开房门走进去,挥手让自家管家先行离开,约翰这才皱着眉头冲书房中的两人问道:“说说吧,先生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未完待续。)

第五十一章 逼迫

    偌大的书房中,气氛阴沉的如乌云盖顶。

    “这么说,确定是英国佬搞的鬼?”

    脸上没见到一丝波动,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声音也很平淡,但是即便如此,屋内的两个下属还是不由得打了一个哆嗦!

    表现的平平淡淡,但是约翰的气场却笼罩了整间书房。

    气势什么的,从来都不是由语气和动作来表现的,只和人的身份、地位和说话的时机有关。如果两个中年白人的眼前是一个普通人,哪怕是上海的任何一位大佬,他们都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毕竟以他们的身份而言,上海滩还真没什么人能让他们惧怕的。但是如果对方是约翰?亨特拉尔先生,一个完全掌控了他们命运的大人物,那么一切就又不一样了。

    “是的先生,我们可以肯定是英国佬搞的鬼!”

    用力咽下一口吐沫之后,亨特拉尔银行的负责人小心的说道:“敢拦下亨特拉尔洋行的货轮,甚至叫嚣着扣下里面的货物,全上海只有英国佬有这个胆子,也只有他们才有这个能力……”

    “呵呵。”

    听到下属的回答之后,约翰的回应只是一声轻笑。

    但是即便只是一声淡淡的轻笑,两个中年白人还是心中一颤,身上的温度似乎瞬间降低了两度!

    谁都知道,亨特拉尔先生几乎从未发过火。

    虽然是亨特拉尔银行和洋行在远东分行的负责人,但是两个中年白人和约翰接触的时间并不算长,前后见面的次数也不算多,也就是最近两个月才频繁一些。但是在两人的印象中,亨特拉尔先生脾气相当温和,很少用严厉的语气和下属们谈话。哪怕此时此刻,亨特拉尔先生听到了一个坏消息,表情和动作上也看不出什么火气。

    但是……

    不知道为什么,两个中年白人的心中此时却紧张万分!

    没有人会比他们两个更加明白,亨特拉尔先生对远东的看重……准确的说是对中国的看重!从十几年前开始布局,一直到最近几年大肆加大投资,亨特拉尔先生可谓是花尽了心思。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从橡胶股票风波到辛亥革命,亨特拉尔财团在中国可谓是捞尽了好处,但是所有的收益却被亨特拉尔先生毫不犹豫的投入到了教育和工业之中!对此亨特拉尔银行的人最是明白不过,即使不算那些在中国的收益,只是纯投入的话也是一个骇人的天文数字!

    正因为如此,亨特拉尔财团才能在中国江浙地区营造出了眼前的局面。

    可以说从南到北,从民间到官方,亨特拉尔财团都有着很好的名声,同时也营造出了一个强大的关系网络,也给他们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绝佳的环境。事实上这几年无论中国的形势如何巨变,凭借着外国人的身份和强大的实力,亨特拉尔财团的发展反而更快了……

    但是突然间,英国佬莫名其妙的出手了。

    两个人也不明白,英国人为什么会突然拦截亨特拉尔洋行的货轮。那上面都是一些机器设备,同时还有从美国运送来的煤油和一些化工原料,肯定没有什么违禁物品。但是在英国人的口中,这些东西却成为了可能危害上海安全的危险物品。

    而且……

    “先生,恐怕事情还不仅仅如此!”

    压下心头的慌乱,亨特拉尔洋行负责人苦笑道:“要知道,我们两人这些年在中国也算是根基深厚,因此事情发生后马上就找人打听,得知了一个非常危险的消息……”

    “什么消息?说吧。”

    眼见对方吞吞吐吐,约翰眉头一抬淡然说道。

    “咕咚!”

    又咽下一口吐沫之后,中年白人苦笑道:“事情有点儿出乎意料,英国人好像已经决定在上海……乃至整个江浙地区对亨特拉尔财团进行打压,似乎是想要给我们一个教训……”

    “教训?”

    听到这个单词之后,约翰的双眼顿时微微一眯!

    莫名而来的寒意,顿时让中年白人浑身一冷,嘴巴紧紧地闭上了。和他一样,旁边的另外一个中年白人也看到了,看到了约翰?亨特拉尔先生嘴角的那一丝笑容。不过他们知道,这不是平时亨特拉尔先生常有的微笑,而是充满了愤怒的冷笑,而且声音也不再复刚才的平淡!

    “好了,我知道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直大气都不敢出一声的两人终于听到了一声回应。

    “乔治先回去,稳定住形势。”

    亨特拉尔先生的声音恢复了平静,淡淡的说道:“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总之我们的产业不能受到影响,一切都要照常进行。至于说林卡的话……你帮我邀请几个人,今天下午请他们来我这里!”

    “呃……”

    叫做林卡的中年白人微微一愣,连忙恭敬的问道:“先生,是要联系英国公使朱尔典吗?他现在还没有离开上海……”

    “哼!”

    一声冷哼,让中年白人顿时停下了嘴,约翰冷冷一笑道:“谁说我要联系英国人?给我联系美国驻上海的领事、德国驻上海领事和中国政府的代表,就说我晚上设宴,请他们共进晚餐……”

    “咝……”

    听到这里的时候,两个中年白人忍不住同时倒吸了一口冷气!

    “上帝!”

    嘴皮子哆嗦了两下,但是看到亨特拉尔先生那冰冷的眼神和嘴角的讥笑,最终两个中年白人都没敢多说什么。

    他们当然明白,邀请这三个人意味着什么。

    美国领事还好说,毕竟亨特拉尔财团是属于美国的,需要的时候请求他们的帮助是理所应当。只不过说句实话,在远东这片土地上美国人的影响力实在弱小,很难对英国人产生什么影响。

    但是德国人和中国政府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两人其实心里都明白,英国人之所以给亨特拉尔财团使绊子,最大的原因就是亨特拉尔银行和中国政府的合作。最近英国人正在向北京的那位袁大总统施压,试图让对方接受中国西南等一系列不平等的条件,但是亨特拉尔财团的插手改变了很多东西。因此在这个敏感的时候,联系中国政府的代表,让人很难捉摸亨特拉尔先生的想法。

    但是……

    如果在美国领事和中国政府代表之外,亨特拉尔先生还邀请了德国领事的话,事情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谁都知道,德国人是英国人的死敌!

    欧洲的铆钉声响彻云霄,英国人从德国人那里感受到了庞大的压力。如今英国人招惹了亨特拉尔先生,他马上就要求自己去邀请德国领事,这其中蕴含的意思就很耐人寻味了……(未完待续。)

第五十二章 算计

    1912年的英国,用强大来形容肯定有些不合适。

    虽然十几年前的布尔战争让他们灰头土脸,开始在全世界进行战略收缩;虽然美国人早就超过了英国,工业实力跃居世界首位,就连德国人也在很多领域超越了英国,但是在1912年的时候,英国人毫无疑问是世界霸主!

    从欧洲到远东,从北美到南非,日不落帝国的威名遍及全球!

    哪怕强大如美国人,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面对英法的挤兑也只能是愤愤不平,即便是二战后欧洲成了一片废墟,美国人也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自己地位的变化,真正一脚把英国人踢下神坛。因此当约翰决定强硬的应对英国人的时候,遭到几乎所有的反对就理所当然了。

    “先生,我依然觉得这太冒险了!”

    在送走了喜不自胜的德国领事和中国政府代表之后,美国驻上海领事杰夫?斯坦福先生一脸担忧的劝说道:“据我所知,英国人正在用军火、贷款等条件诱惑北京,试图让他们答应一系列的政治条件,您如果这样做的话会彻底的得罪他们……而且,而且,德国人的话……”

    说到这里的时候,斯坦福先生惶恐道:“先生,我知道英国人做的事情让您很生气,但是请相信我,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帮您解决,让英国人尽快的放行那艘货轮!”

    “呵呵,不用了。”

    摆了摆手,约翰淡淡的笑道:“斯坦福先生,我很感谢您的好意,但是……这次他们可以收手,但是下一次呢?我下周要离开中国,不希望回到纽约后还要总收到来自中国的电报!而且我想,你应该也不希望总是处理这种事情吧?”

    “可是……”

    听了约翰这番话之后,领事先生苦着一张脸说道:“先生,您给德国人开出的条件我不敢评论,因为那已经超出了我的职责范围,但是和中国政府的合作……上千万美元的无息贷款,以及数量多达六位数的军火交易,这恐怕已经不属于正常的商业范畴了,更别说和德国人的交易了!很抱歉,我必须要及时向华府回报。”

    一想到约翰刚才所说的交易,领事先生就是一阵心惊肉跳。

    和袁大总统的交易无非就是贷款和军火,但是数量也太过庞大了,让领事先生再一次清晰地认识到了亨特拉尔财团的庞大。但是和德国人的交易,则让领事先生陷入了恐慌之中:美国最先进的超无畏战列舰技术、最先进的小型无线电技术、效率最高的合成氨生产技术以及最强大的火炮技术等等,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之外!

    “呵呵,我能够理解。”

    看着一脸惶恐的领事先生,约翰的双眼微微眯了起来。贷款什么的还好说,约翰自己的钱自己花,谁也干涉不着。但是数量庞大的廉价军火,尤其是其中还包括上百门大炮的话,恐怕就真不是他一拍脑袋能决定的事情了。这牵扯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易,美国政府也不会轻易允许。

    不过在短暂的停顿之后,约翰微微一笑道:“斯坦福先生,我建议您可以暂缓向华盛顿报告,毕竟这只是一个意向而已,我还没有做出最终的决定,不是吗?”

    “呃……”

    闻言一愣,领事先生眨了眨眼睛后突然恍然大悟,惊声问道:“先生,您的意思是……只是吓一下英国人,逼他们放弃?“

    “呵呵,如果是这样当然好了。”

    轻笑一声,约翰随口道:“如果他们明白亨特拉尔财团并不是好惹的,我们也不想和他们真正翻脸,毕竟英国人实在是太强大了……”

    ……

    送走了不安的美国领事,约翰脸上的笑容立刻便消失掉了。

    吓一吓英国人当然是真的,毕竟亨特拉尔财团没那个实力和人家真的翻脸。别的不说,约翰旗下的产业每年能从英国及殖民地赚取数千万美元……不,那已经是几年前的数字了,光是制药公司、汽车公司、农用机公司、飞机公司、无线电公司和化工公司这几家,每年从英国就能收割超过一亿美元的财富!

    真的和英国人翻脸,约翰肯定舍不得。

    而且约翰同样相信,英国人也不可能和自己翻脸,只要他们还想得到性能先进的汽车、卡车、拖拉机、飞机和无线电,还有重要的合成氨技术……最关键的是,不能让很多强大的军事技术交给德国人,就不可能为了远东的利益放弃与亨特拉尔财团合作!

    那样做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把亨特拉尔财团推向德国人!

    亨特拉尔财团实在是太庞大了,旗下的产业不仅有制药这种最赚钱的,而且还有战舰、军火、无线电和化工等军事上的,很多技术都让英国人和德国人垂涎三尺!虽说亨特拉尔财团上面还有一个美国政府,但是全世界都明白,无论罗斯福还是塔夫脱,和亨特拉尔财团的关系都极为密切,谁敢保证他们就一定真的能够限制这家巨无霸?

    所有对于朱尔典的挑衅,约翰有底气给予强硬的反击。

    当然约翰很清楚,他这是在玩火。如果英国人真的一如既往的强硬,和亨特拉尔财团死磕到底,那约翰可就真的要哭了。不光是在远东这片地盘扛不住,还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不是朱尔典的要求太过分,几乎就是断了约翰帮中国发展工业的路子,他也不会选择这种危险的做法。面子什么的其实根本就无所谓,但是要让约翰撤销对中国的投资,协助列强压榨中国人,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要真是那样,我就彻底倒向德国人!”

    想到关键之处,约翰咬着牙恶狠狠的想道:“战列舰什么的太敏感,不过能用机枪扫射的战斗机,还有陆军的大杀器一股脑全给德国人送过去,相信也足够弥补损失了,然后等到战争一爆发,这些英国佬就知道其中的厉害了!”

    而且……

    在书房里考虑了良久之后,约翰派人把颜福庆叫了过来:“克卿,汉冶萍的董鹏程和孟氏兵工厂的孟飞离开了吗?”

    “呃,还没有。”

    对老师的问题感觉有些奇怪,不过颜福庆还是立刻回答道:“他们两个还在上海,似乎和其他同学们正在商量着组建一个亨特拉尔商会,想把留学回来的同学们都组织起来……”

    “唔……不错!”

    轻轻用手指敲击着桌面,约翰对学生们自发的行为倒是颇为赞许。

    如果放在一百年后,各种商会协会的多如牛毛,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但是在1912年的中国,现代工业刚刚起步,这种有组织的协会作用就相当大了。尤其是当成员都出自于亨特拉尔系统,拥有着同样的教育背景,同样的思维方式,甚至还同样拥有亨特拉尔银行和洋行的支持时,这种作用更是会被放大数倍!

    那种出自同源的认同感,最是难得!

    微一沉吟之后,约翰就点了点头道:“很不错,我回头会通知一下亨特拉尔银行和洋行的人,拿出一笔资金支持一下,至少可以让大家可以定期聚一下……”

    “谢谢先生。”

    颜福庆脸上一喜,连忙点头笑道:“如果知道先生支持,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对了,先生,您问孟飞和董鹏程的行程是……”

    对于约翰插手,颜福庆并不戒备或不满。

    和想得太多的伍连德不同,从小到美国留学的颜福庆对此早已经习惯。而且他很清楚,约翰如果是抱有别样的目的,根本就不会在中国投入如此巨大。因此听到这番话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欣喜不已——他相信其他的留学生们,肯定也是一样的想法!

    “呵呵,明天请他们来一趟。”

    双眼眯成了一条缝,约翰淡淡的说道:“我很快就要离开中国了,走之前有点儿事情还是要尽早的办一办……“(未完待续。)

第五十三章 离去

    “呜……”

    在高亢的汽笛声中,隶属于亨特拉尔财团的阿尔号邮轮驶离了上海。

    “砰!”

    上好的瓷器狠狠砸在地上,顿时发出了一声脆响,然后碎成了一片片。

    看到那四散飞溅的碎片,英国驻上海领事的心几乎都要碎了——那可是一个中国商人花了数千两银子买下送给他的,平时一直拱若珍宝来着!

    不过看看一脸暴怒的朱尔典先生,领事很识趣的低下了头。

    “该死,该死的美国佬!”

    用力的喘着粗气,朱尔典的脸色难看的就像刚刚跑完一万米,双眼更是迸射出摄人的寒光:“竟然敢威胁我,威胁大英帝国的驻华公使?是谁给他这么大的胆子?谁?!该死!真该死!”

    一连串的该死,让领事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不过在噤若寒蝉的背后,驻上海领事暗地里也是忍不住撇了撇嘴,因为他很清楚自己顶头上司除了发一大通火之外,根本就什么都做不了!因为就在昨天,伦敦发来了一封措辞强硬的电报,强令朱尔典不得干涉亨特拉尔财团在远东的正常商业行为,更不能因此而与对方产生摩擦!

    说白了,意思就是不能得罪亨特拉尔财团!

    而且无论他还是朱尔典都很明白原因,因为英国间谍刚刚截获了一封重要的电报,亨特拉尔财团似乎打算向德国人秘密转让一系列的军事技术,包括超无畏级战列舰,小型无线电以及火炮等等。因为电报来自于德国驻中国的公使馆,因此伦敦立刻便给朱尔典发电询问,然后知道了所发生的一切……

    “他是故意的!”

    鼻孔里喘着粗气,朱尔典愤怒的叫道:“如此机密的电报竟然会被我们截获,这不是故意的是什么?该死!该死的美国佬!他竟然真的敢威胁我,侵犯大英帝国的尊严,我们必须要给他们一点厉害瞧瞧……”

    “呃……”

    听了朱尔典发泄似得叫声,领事先生顿时无语了。

    说实话,作为一名英国政府的外交人员,领事心中也相当的愤怒,但是他同样知道朱尔典阁下也不过是叫嚷一番而已。大英帝国不是没有吃过亏,比如十几年前的布尔战争,几乎全欧洲都在和英国人作对,但是最后的结果呢?布尔人最终还是屈服了,欧洲也没有谁敢因为南非和英国真正的翻脸!

    不过作为一名合格的外交人员,领事同样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展现帝国的力量,什么时候应该退让一步,尤其是当对方也颇为强大的时候。

    毫无疑问,亨特拉尔财团相当的强大。

    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庞大的美国财团,和摩根、洛克菲勒等完全不一样。摩根被人称为华尔街的皇帝,但是在这个欧洲主宰的世界,美国人玩金融还远远不是他们的对手;至于说洛克菲勒和美国钢铁公司之类的资源大亨,或许对德国人还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对于资源丰富的日不落帝国来说同样没有太大的压力。

    但是亨特拉尔财团,就完全不同了。

    和其他的美国财团不一样,亨特拉尔财团从不依靠资本和资源取胜,依靠的是绝对领先的技术!比如说汽车,比如说制药,比如说合成氨,比如说军火……

    英国人不怕约翰不和他们做生意,但是怕他和德国人做生意!

    因此朱尔典才会收到这封警告的电报,并且态度相当的强硬。如果欧洲的形势不那么紧张,英国人肯定不会让一个美国暴发户如此的嚣张,但是偏偏如今欧洲上空的空气几乎就是一点就着,英国佬们正在积极争取更多的外援和盟友,为了远东那点儿利益得罪一个美国大人物,而且是对白宫有着相当影响力,同时还有着强大实力的大人物,谁都知道肯定是不划算的。

    朱尔典盛怒之下,领事先生只能是小心的问道:“先生,那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怎么做?”

    狠狠地瞪了对方一眼,朱尔典咬着牙道:“伦敦的命令已经下达,我们还能怎么做?不过……哼,想让我轻易放弃也没那么容易!你帮我联系一下大英帝国的各大商行,同时联系法国和日本人,邀请他们参加一次聚会……”

    ……

    太平洋,海面上。

    天空一片晴朗,但是一月底的海风吹在人身上,还是刺骨的阴冷。所以稍稍计算了一下时间之后,亨特拉尔先生的随从不再犹豫,立刻上前大声道:“先生,外面实在是太冷了,我们回去吧!”

    “嗯?哦,好的。”

    把目光从遥远的西方收回来,一直愣愣发呆的约翰回过神来,苦笑着点了点头。

    离开上海已经两天了,但是约翰的心境却一直都没有调整过来。离开中国让他感觉到有些伤感,哪怕在上海的两个月他几乎所有时间都闭门未出,也没有多接触什么人,但是身处在中国的土地上却让他感觉格外踏实。如今乘船离开,除了对回归日常的殷殷期待之外,更多的便是离开中国的伤感了。

    “下次,下次一定停留更久,走走看看!”

    再次看了西方一眼,约翰毅然的收回了自己的目光。

    这次来到上海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满足一下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想念,同时为创建中国的现代医疗体系开一个头。实际上1912年并不是一个好时机,毕竟国内的政局还没有稳定,各方面的根基也太过薄弱了,因此约翰能做的并不多。

    不过下一次再来的时候,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紧了紧自己的拳头,约翰回到了自己的船舱之中,自然立刻便有人端上热气腾腾的咖啡。作为亨特拉尔海运的老板,约翰当然享受着船上最豪华的头等舱,事实上他们包下了这艘船的所有头等舱,为的就是不让其他人打扰。

    不一会儿,管家小埃尔伯匆匆跑了过来:“先生,刚刚收到了上海的电报。”

    “嗯?”

    放下手中的杯子,约翰漫不经心的抬起头,接过管家手中的电报。随意的扫了一眼之后,他的嘴角很快就露出了一丝笑意。

    不过……

    微笑也就是两三息的时间,约翰的表情很快就又变得冷冽了起来,用一种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低声喃喃道:“可惜,英国人终究还是忍了下去,实在是可惜啊……”(未完待续。)

第一章 帮助

    “洛杉矶……”

    站在酒店房间的窗前,注视着外面熙熙攘攘的车流,约翰忍不住暗暗感叹了一番美国奇迹。就像后世的深圳奇迹一样,六十年前,这里不过是一个千把人的小地方,但是六十年后,洛杉矶已经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同时和旧金山一起,是亨特拉尔财团在西部的发展重镇!

    汽车厂、农用机厂、合成氨工厂、飞机制造工厂、造船厂等等,在旧金山或者洛杉矶都有个自己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供应迅速崛起的美国西海岸之外,还肩负着供应远东地区的重任。甚至就连亨特拉尔电影公司和亨特拉尔动画公司,在约翰本人的亲自干涉下,也在洛杉矶郊外的好莱坞建立了一个分公司。

    因此当约翰抵达洛杉矶之后,自然受到了最好的接待。

    不过在外漂泊了几个月时间之后,约翰回美国后对于自家的产业毫不关心。作为亨特拉尔财团唯一的主人,他的旗下除了一支强大的管理队伍之外,还有着一个庞大的律师团队,一个会计师团队和一个秘书团队,让他可以精准的掌握各家公司的状态,没有必要直接对分公司指手画脚。再者说了,哪怕重生了几十年,创下偌大的家业,约翰至今对管理也不是很在行。

    不过抵达洛杉矶之后,约翰也没有直接离开。

    “得得!”

    就在此时,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敲门声。

    “请进!”

    把飘飞的思绪收回来,约翰应了一句,很快三个正装的白人男子走了进来。两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还有一个将近五十岁的中年人,都是约翰的老熟人。其中两个年轻人是亨特拉尔医学院培养的医师,那个中年人则是医学院的生理学教授李特先生。

    “早上好,先生们。”

    不等对方走到自己身边,约翰已经热情的迎了上去。

    “早上好,亨特拉尔先生。”

    三人连忙恭敬的伸出了自己的右手,一一和约翰握了一下,李特教授笑着说道:“运气真是不错,本来我这一年的指导到期,马上就要离开了,正好碰到你来洛杉矶……哈哈,这下子回纽约的旅程可就舒服了。“

    在熟人眼中,约翰并没有外人想象中那么难以接近。

    事实上熟悉的人都知道,亨特拉尔先生性子很温和,尤其是对待自己同行更是如此。作为亨特拉尔医学院的现任生理学教授,李特对此自然是非常清楚,也就不像其他两名医师那么拘谨了。

    “呵呵,和您同行是我的荣幸。”

    微微一笑,约翰也很开心的说道。

    虽然不是特意的高调,但是处在约翰现在的身份和地位上,各方面的事情都不是随便决定的。比如说旅行,从洛杉矶到纽约只能是乘火车,所以亨特拉尔银行的人早就预定好了一整节车厢,就是为约翰一个人服务的,回纽约的李特教授正好赶上了——自己一个人坐火车,当然没有和约翰享受一节车厢舒服。

    和李特教授寒暄过后,约翰这才把注意力重新放在了两个年轻人身上:“凯尔校长,加西亚副校长,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出发了?哈哈,对于你们创建的奥斯勒医学院我可是期待已久了……”

    “当然,这是我们的荣幸!”

    点了点头,一个年轻人恭敬的笑道。

    霍华德?凯尔和皮特森?加西亚,正是一年多前那两个寻求帮助的学生。

    当年两人带着约翰资助的巨额资金和大批二手设备,回到了家乡加利福尼亚,然后在洛杉矶政府的帮助下开始创办一所医学院,一所亨特拉尔式的医学院!除了几名从欧洲留学回来的医师之外,这所医学院的大部分教师都来自于亨特拉尔医学院的毕业生,因此在决定学校名字的时候,大多数人提议以亨特拉尔为名。只不过因为纽约已经有了一所亨特拉尔医学院,所以大家商量之后决定命名为威廉?奥斯勒医学院,用来纪念他们的老校长奥斯勒教授。

    美国人直白的可爱,最喜欢用人名命名学校的名字了。

    有了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全力支持,医学院的筹建十分顺利,洛杉矶政府也相当的给力,又给地又给钱,所以医学院的建造非常顺利,今年九月份就可以招生了……

    ……

    “除了规模小点儿,其他各方面都还不错!”

    简单看了一下学校的概貌之后,约翰相当满意的点了点头。一个刚刚创建的小学校,当然不能和亨特拉尔医学院相比,但是在洛杉矶政府的帮助下,这所奥斯勒学校的占地规模可一点儿都不小。只是因为资金实在是不充裕,所以除了一栋教学楼和一栋实验楼像点儿样子之外,就没什么能入眼的建筑,更别说纽约那些高大上的体育场了。

    不过对于刚起步的他们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最重要的,还是教学和临床医院!”

    作为校长的霍华德?凯尔也相当的自豪,认真的说道:“我们现在有二十四名教师,有一套完善的实验室,还有一家已经开业的医院——医院有三十多名医师和四十名护士,足以应对小规模的教学了。先生,我们打算第一期招收十五名学生,您看可以吗?”

    “唔……可以!”

    略一沉吟之后,约翰点了点头笑道:“毕竟是刚刚开始,规模不宜太大,十五个人就足够了。不过我相信最多五年之后,你们就可以达到一百人左右的规模了。”

    完成亨特拉尔式的医学教育,从来都不会容易。

    不过约翰相信这些毕业生们的能力,同时也相信洛杉矶这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像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肯定可以让一所顶尖的医院迅速发展起来,进而推动医学院的突飞猛进。拥有大批亨特拉尔医学院培养的医学博士,他们的附属医院技术在加州肯定是鹤立鸡群,必然会成为加州的明星医院,推动医学院的发展也就理所当然了。

    很明显霍华德?凯尔他们也是这么想的,立刻展颜笑道:“放心吧先生,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

    “嗯。”

    满意的点了点头,约翰此时脑中突然灵光一闪!

    洛杉矶的这所奥斯勒医学院,几乎就是在亨特拉尔医学院的帮助下建起来的。那些辞职而来的医师们就不用多说了,整个教育体系,包括学校的实验设备,教材和指导教授等等,甚至大部分的资金都是约翰提供的。

    那么……

    几年后当这所奥斯勒医学院发展壮大起来之后,他们是不是能够也帮助一下别人呢?

    想到这里约翰微微一笑,乐呵呵说道:“对了,霍华德,我刚刚从远东那个古老的国家回来,有些事情正好想找你详细的聊一聊……”(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254/ 第一时间欣赏医师1879最新章节! 作者:草席所写的《医师1879》为转载作品,医师1879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医师1879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医师1879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医师1879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医师1879介绍:
关于医师1879:
西元1879年,清光绪五年。
这一年,爱迪生向世界展示了电灯,爱因斯坦在德国出生,世界科学即将迎来大发展的时代。
这一年,距离引起诊断学革命的x线被发现还有16年,距离药物传奇阿司匹林的诞生和心理学巨著《梦的解析》的出版还有2o年,距离班廷发现开创药物研发新历史的胰岛素还有43年,距离改变现代医学史的青霉素被发现还有48年!
这一年,距离哈佛大学医学院改革已有9年,但是距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成立还有14年,距离弗莱克斯纳报告发表还有31年!
这一年,距离广东博济医学堂成立已有14年,距离上海圣约翰书院设立医学部还有17年,距离爱德华?胡美奔赴长沙还有26年,距离洛克菲勒收购北京协和还有35年,近代中国医学史上的德日系和英美系还只是一个遥远的未来。
这一年,约翰?亨特拉尔在百感交集中被人拉上一艘远洋轮船,回到了自己母亲的祖国——美国……
医师1879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医师1879,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医师1879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