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 神算子崇祯
“驾,驾,驾……”
马蹄声,急促如雷,马上骑士,伏身马背,拼命地催着胯下战马加速,加速再加速。这速度之快,甚至都让这些骑士脑后的小尾巴都快飘起来了。
五六骑建虏探马,还没到塔山城下,就大声喊了起来:“快开城门,紧急军情!”
“明军大举来犯,速报睿亲王殿下!”
“……”
城头上,原本无所事事地建虏守军,早已被马蹄声惊动,探出身子,看到己方探马如此惊慌逃回,还听到他们的喊声,顿时,都吃了一惊。
“什么?明军大举来犯?我没听错吧?”
“是啊,明军怎么可能大举来犯呢?我以为,我也听错了!”
“……”
虽然他们有疑虑,不过手中动作却是不停,一边有人急报上官,一边敲响了警锣。
“铛铛铛……”
听到警锣地声音,没有例外的,听到的建虏都是愣神,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大清这边,竟然也会响警锣?
等到回过神来后,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恐惧,而是好奇。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城头上敲响了警锣?明军来袭?那又是来多少明军?他们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还敢来主动进攻大清的城池?
如此种种想法,都在城中建虏心中冒出。不过,他们还没有想多久,就开始感觉到不对了。
隐隐地,似乎天边有雷声滚滚而来。只是一会的功夫,就感觉大地都在震动。
对于这种情况,塔山城内的建虏,自然都是非常熟悉,那就是有无数骑军跑动,才会有如此声势!
想明白了这一点,顿时,城内建虏的脸色都变了。
原本的塔山总兵府,如今的满清亲王府内,多尔衮才看到来报信使的身影,就已经听到了那如雷的马蹄声。顿时,他都不用听手下禀告,就知道事情严重了。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多尔衮的心中,立刻冒出了这个念头。于是,他二话不说,立刻匆忙披挂,马上赶往城头去看动静。
塔山城内,不可避免地有点乱了。建虏各军的头目,一边忙着集结手下,一边又急忙赶往亲王府,想要得到最新命令。得知多尔衮已去城头时,又匆匆赶往城头。
街道上,匆忙来去的建虏,时不时还互相挡路,响起大声吆喝声。
对于这些,多尔衮没时间去管,上了城头箭楼,都不用他费心观察,就已经看到明国骑军,就犹如海浪一般,铺天盖地而来,呼啸着围住了塔山。
以多尔衮的眼光,一下就看出来,这些明国骑军都是精锐,且装备精良,和以前见过的关宁骑军都不一样。很快,他就发现,在这骑军之中,还有那个惹人厌的贺人龙所部。而其他骑军,也多是和贺人龙所部一样。
看到这里,多尔衮心中一凛。因为他知道,贺人龙是明国皇帝御马监辖下三大营之骠骑营骑军。其他骑军既然和贺人龙所部一样,那就说明,其他骑军应该也是明国京师三大营之一的骠骑营。
换句话说,明国骠骑营是倾巢而动,这可是皇帝的御林军,难道……难道是明国皇帝亲自领军前来?
得到这个结论,又是让多尔衮大吃一惊!如果是大清皇帝御驾亲征,那不要太正常。但是,明国皇帝御驾亲征,这就太让人震撼了!
此时此刻,他忽然心中又冒出了之前冒出过的念头: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主子,明军大举来犯,我们怎么办?”有建虏头目找了过来,带着惊慌请示道。
还有的建虏头目,则是怒气冲冲地请战道:“主子,明军吃了熊心豹子胆,奴才愿领军出战,给明军来个下马威!”
“……”
面对手下各种声音,多尔衮都没有理会,而是继续观察着城外动静。他的眉头,紧皱成一团。因为他发现,在明军来处,骑军带来的尘土一直没有散去,甚至尘土飞扬更多。这说明,还有明军在继续赶来塔山。
明军到底来了多少人马?多尔衮心中有疑惑,不搞清楚外面的明军虚实,他也不敢往城外派军。
就他如今所观察到的,光是骑军,就差不多有一万左右了。而城内军队,一共也就一万多人马而已。这一刻,多尔衮的心情异常地沉重。
就这么着,多尔衮除传令集结军队,加强城防之外,就一直在观察城外明军的动静。
慢慢地,他终于又看到了除骑军之外的明军。
尘土飞扬间,马拉着东西冒了出来,一个,两个,三个……无数个,从出现在城头建虏的视野内之后,就往两边分散。
车营!多尔衮看到这一幕,立刻得到一个结论。原本就心情沉重地他,脸色愈发地难看了起来。
明国的车营,一直是大清比较头疼的军队。野外遭遇,大清军队对付明军,都是易如反掌,除了这车营。因为车营就意味着明军有很多火器,能在野地里连接成阵,成为明军防守的凭借,就犹如乌龟的壳,让大清很难下嘴去咬。
如今看这城外的阵势,明军在骑兵的掩护下,车营就在城外连接起来,看他们的样子,是要把塔山城给围起来!他们这是想聚而歼之?
想到这里,多尔衮忽然冒出一个念头,自己是不是该趁着明军没有真正完成合围之际,带着骑军冲出去?
然而,这个念头才冒出来,就立刻被他自己给否掉了。
大清对明国的战事,可从来没有这么窝囊过。这种趁着没有合围之际,就领着骑军突围逃跑的事情,也就只有明军那边才会这么干。大清这边,可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过!
虽然大清不善于守城,可不管如何,守城总比野战要容易。大清对上明军,连野战都不怕,难道还怕被明军围城?
就这么犹豫了一会之后,多尔衮忽然惊讶地发现,明国步军出现了。一队队地明军,就在车营那边,就地展开了防御。
就在步军的身后,竟然还有民夫,同样第一时间开始挖掘壕沟之类。从第一时间,就摆出了架势,要把塔山给围死!
明军竟然要把大清军队围在城里?这个想法,在城头上的建虏脑海中冒出来之后,一个个都觉得非常地荒谬,这是在做梦么?明军什么时候和大清军队换了位置,变成明军主攻了?
说实话,不少建虏对此,一时都无法接受。
有的建虏,就在城头上一边看着城外明军和民夫忙碌,一边嘲笑了起来。
“明军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还以为大清军队会躲在城里?”
“就是,我大清军队最不怕的,就是野战了。明军自己在城外,刚好给了我大清军队这么一个野战的机会,他们是傻了吧?”
“……”
而有的建虏,则是气愤至极,就仿佛是被明军羞辱了一般,大声嚷着,要出城给明军一个教训。
这样的想法,包括箭楼里面多尔衮身边,不少建虏头目也都有。
多尔衮感觉也有必要,至少要派军出去试探下明军实力。因此,他正要开口命令时,忽然,他身边的亲卫一声惊叫道:“主子,快看,快看那边……”
这个声音中,带着浓浓地惊讶之意,让多尔衮有点好奇,便转头看去。这一看之下,顿时,他都愣住了。
因为他看到,城外明军中,竟然有明国皇帝的仪仗!
难道……难道明国皇帝还真敢来辽东了?多尔衮露出不可思议地神色,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情况。
或许是知道他不相信,就见一名穿着飞鱼服的骑士,飞驰而至城外一箭之地处,手握绣春刀柄,用另外一只手指着城头上,中气十足地大声喊道:“大明皇帝在此,叛贼多尔衮上前说话!”
这个喊声非常地响亮,让城头上建虏的嘈杂声顿时一下都消失了。
明国皇帝竟然就在城外,这样一个现实,对于这些建虏来说,确实是非常地震撼,情不自禁地闭嘴,也在情理之中。
箭楼里,多尔衮确认了明国皇帝竟然真得在城外,他同样非常地震撼。同时也有点好奇,明国皇帝喊他,是要说什么话?
于是,他下了箭楼,来到城垛处,自己大声喊道:“某就是大清和硕睿亲王,明国皇帝不好好在京师待着,竟然敢来辽东送死,这是活腻了么?”
城外,锦衣卫指挥同知,也是满清驸马的伍忠,就在崇祯皇帝的身边,他认得多尔衮,便用手指着城头上说话的那人,向崇祯皇帝禀告道:“陛下,那人就是叛贼爱新觉罗多尔衮!”
崇祯皇帝听了,看着城头上那个人影,不由得笑了。没想到多尔衮还真是露面了,这样多不好意思,这么听话,总得赏赐点东西给你吧!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心念一动,一颗丙级窃听种子便“赏”给了远处城头上的多尔衮。而后,才微笑着开口说道:“告诉多尔衮,立刻无条件投降,朕还能饶他一命,要不然,这塔山就是他毙命之地!”
他的这个话,自然由前面的锦衣卫大声喊话给多尔衮。
其实,双方都知道,这城上城下的喊话,基本就没什么用处
因此,不管是多尔衮对城外的喊话,还是崇祯皇帝对多尔衮的要求,双方其实都是听听而已,并没有往心里去。
确认了明国皇帝的位置,多尔衮也是果断,立刻开始调兵遣将,要趁着明军在围城之际,先派兵去冲杀一阵。擒贼先擒王,万一要是能杀掉明国皇帝,那就立下奇功一件了。
他却不知道,他在下命令的时候,崇祯皇帝就通过窃听系统,对于他的布置了解的清清楚楚。
于是,崇祯皇帝便立刻对身边的将领说道:“一会,多尔衮会派三千兵马,其中有一千建虏精锐冲击朕所在位置。卿等布好口袋阵,等着建虏出战。”
虽然明军总兵们觉得,皇帝这里肯定会是建虏攻击的重点。但他们可不敢像崇祯皇帝说得那么肯定。此时听到崇祯皇帝连建虏的兵力以及配属都说得清楚,不由得都很惊讶。
看着他们的神情,崇祯皇帝知道他们心中在想什么,便淡淡地说道:“城外这边,兵力太多,无法展开。三千兵马,已经足矣。有一千建虏精锐作为箭头进攻,就算不能奈何了朕,也必然会打断我军之围城。一旦应对不当,建虏后续会继续派出兵力攻击我军露出来的破绽。这就是奴酋多尔衮的打算,并不难想到。就按这个,部署去吧!”
听到这话,黄得功、曹变蛟等总兵,心中其实都有点不信的。这种事情,说得越细,就越容易出错。可皇上却说得头头是道,这就有点过了吧?就算是诸葛亮在世,也不可能这样说!
不过他们心中虽然如此想着,可皇帝的旨意既然已经下来了,他们就只能按照皇帝的要求去做。就算最后只是空忙一阵,也好过什么都不做。
这时候的他们,自然不知道,崇祯皇帝其实是把多尔衮对手下的说话,都原原本本的复述了下,而不是他去推断多尔衮会这么做。
明军这边,车营上的火炮,在崇祯皇帝所在的这个方位,立刻开始偷偷准备了起来。而在车营的后面,还有弓箭手和燧发枪兵,也开始了集结,做好了应战的准备。
如果真如崇祯皇帝所言的那样,建虏三千人马出战的话,不管是不是满清八旗的精锐为箭头,也休想冲近皇帝御驾跟前。怕就只怕,皇帝猜错了,建虏根本没有打算要这样做。
他们正在猜测间,忽然,就看到塔山城门打开,一队队地建虏军队拥了出来。
看到建虏军队出城的这一刹那,不管是黄得功还是曹变蛟等人,都不约而同地在第一时间,转头看向崇祯皇帝。他们的脸上,全都带着惊讶。因为他们实在没想到,崇祯皇帝竟然算得这么准!
说建虏来,建虏就来,这简直是神了!
360 忧虑
这支出城的建虏军队,从一出城之后,就开始狂奔。没有阵型,只是追求一个速度。嗷嗷叫着,气势十足。
跑在最前面的,是建虏中的刀盾兵。他们一边跑,一边还用刀敲着盾牌,这个声势,要是对上新兵的话,一准会被他们吓到。
在刀盾兵的后面,则是建虏中的弓箭手。一手拿弓,另外一手已经握着箭支,就准备靠近之后,便用箭雨来打击当面之明军,以此来掩护同伙的冲锋。
甚至在这支建虏军队的两侧,还有三百来骑,掩护着步军侧翼的同时,也向明军这边急速靠近,给明军制造足够的压力。
面对建虏的快速突进,如果明军这边事先没有准备,那么肯定会有慌乱。只能一边调兵遣将,一边派兵上去拦截建虏靠近。
但是,因为崇祯皇帝洞察先机,明军这边其实早已偷偷完成了布置。
在建虏当面的偏厢车中,早已准备好的红夷大炮,突然之间就发出了怒吼声。
“轰轰轰……”
一颗颗铁弹,以肉眼难见的速度砸了出去。就见建虏的冲锋路上,正在奔跑中的人群,顿时就出现了几条血肉模糊的沟。就如同一块布匹,突然之间被人剪开了几条线。
虽然杀伤的建虏很有限,可这几条血沟的犁出,让奔跑中的建虏都愣了下。
也亏了前面的建虏乃是精锐,知道冲锋过程中是不能停的。因此,虽然他们心中也害怕铁弹会落到自己身上,可还是毫不犹豫地在冲锋。
但是,在一千建虏军队后面,那些辽东各族所组成的军队,却有不少人吓得停下了脚步,看着被铁弹砸中的那些同伴,眨眼间变得支离破碎而心中骇然。
红夷大炮发射所带来的硝烟还没有散去,正在冲锋中的建虏先锋,就吃惊地发现,一支支地箭支,冲破了硝烟,在他们的视线范围内,遮蔽了天空,犹如下雨一般落向他们。于是,他们一边继续冲锋的同时,努力收缩身子,试图用盾牌来遮挡箭雨。
“叮叮叮……”箭支落地的声音,就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不断地响起。
运气好一些的建虏,用盾牌挡掉了箭支,但是,也有很多倒霉鬼,被漏掉的箭支钉到了身上。或者钉进了肉里,或者挂在了盔甲上。
看到明军的攻势,那些辽东各族的军队,又有不少人下意识地收了脚步。他们可不想迎面冲上去,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来迎接明军的箭雨。
那些没有中箭的建虏,还没来得及庆幸,就听到耳边传来了马蹄声,声音在慢慢地加快。百忙之中,有建虏侧头一看,顿时,就都吓到了。
只见在建虏军队的两侧,各有一支明军重骑,在轻骑的掩护下斜插过来,就插向建虏军队的脱节之处。
城头上,多尔衮一直在观战。他还在想着,明军那边被他派出的军队那么一冲击,不知道会在什么地方出现破绽。这个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发现,他就再派出后续军队,抓住战机,狠狠地教训下明军。
可是,不要说发现什么破绽了,这军队一派出去,就迎面被明军痛击。火炮、弓箭,甚至都出动了重骑,这仗只是露出一个苗头,多尔衮那丰富的经验就告诉他,要糟!
因此,他毫不犹豫地下令,鸣金收兵。派兵出战的目的也已经达到,就是城外的明军防守很严,反应很迅速,非常不好对付。
然而,哪怕多尔衮及时鸣金收兵,可在明军骠骑营重骑的夹击之下,至少有五百建虏精锐被截断了退路,没法退回城内。
这些建虏也够凶悍的,见此情况下,立刻开始收缩结阵,试图杀出一条血路,逃回城内。
然而,在这个时代,战场上已经不是个人悍勇能决定一切了。血肉之躯,就是血肉之躯,在火药武器的面前,一切都是渣渣。
城头上的多尔衮,痛苦地闭上了眼睛,不想再看到大清的精锐军卒,就那样倒在火器的攻击之下。
这一次的试探,让他不得不承认,明国皇帝亲领之军,确实也算是精锐。至少反应速度非常快。
想着这些,多尔衮有点发愁了。同时,他也有点纳闷。明军这么一上来,就摆出架势要围困塔山。难道他们就不怕,大清军队闻讯前来增援。如此一来,内外夹击,明国皇帝能不能回去都是个问题了!
这一刻,他忽然感觉皇太极安排他和明国就德王之事展开谈判来麻痹明国,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但是,为什么正在谈判呢,明国皇帝就亲自领军来辽东了?他总不可能知道辽东其实空虚吧?还是说,是瞎猫碰见死老鼠了?
别人或者不知道,但多尔衮自己心里却是明白,短期内,他是不可能有大规模援军的,除非他能坚持到皇太极领军凯旋的时候。
这么想着,那眼前的局势,就非常地棘手了。
这个时候,多尔衮忽然后悔了。
塔山自从被大清打下来之后,并没有好好地修补破损城墙。之前的时候,大清这边,认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因为给明军天大的胆子,他们也不敢从乌龟壳里出来的。
没想到的是,明军竟然还真来打塔山了,而且还是明国皇帝亲自领军前来打塔山。
塔山,还能守得住么?
在多尔衮看着城外忙碌的明军而担忧的时候,朝鲜皮岛这边,卢象升也同样在担忧。
集结了各岛的明军,一共也就七千人,这已经是他手中能集结的最大兵力了。但是,在朝鲜的建虏,那是有三万人马。如果要正面救援朝鲜,直接对上建虏大军的话,明军肯定没有胜算。
面对金尚宪多次哀求,卢象升也是没有办法,朝鲜是必须要救的,决不能坐视朝鲜被建虏给灭了。
不过朝鲜的局势,也没有坏到无法救援的地步。
这一次的建虏,并没有直逼汉城,而是一路烧杀劫掠过去,抢了朝鲜不知道多少物资。
建虏兵锋,离汉城还有两百多里远,主力在继续向汉城方向攻击前进。而在后方,朝鲜大将林庆业领军还守着平壤没有被建虏打下。城外建虏,也就上万人马而已。
听到大致战况,卢象升便做出决定,攻打平壤之敌,切断建虏后路,迫使建虏主力放弃攻打汉城。
“总督大人,那汉城怎么办?万一建虏主力对后路弃而不顾,则王上危矣!”金尚宪对此并不满意,立刻求道。
卢象升听了,脸色严峻地说道:“对于建虏入侵,该是早有预料的事情。朝鲜战备,应该也准备充分。汉城乃朝鲜少有的坚固大城,而建虏又不善攻城,难道会守不住?孤城固守,则城不可守。如今有本官在外策应,汉城必定无忧。等本官打败平壤之建虏,和你朝鲜兵力汇合一处,攻打汉城之建虏必退无疑!”
他并没有受金尚宪所左右,解释已经有了,便按照他所想的最佳策应方案进行救援。金尚宪听了,也是没有办法,只能一边派人快点回去把消息禀告给国主,一边配合卢象升这边,对平壤先展开救援。
朝鲜大地上,此时已经乱成了一团。建虏四处劫掠,几乎到处都是建虏的身影。遍地都能见到烧杀劫掠后的痕迹,断壁残垣、尸横遍野,都不要太常见。
平壤作为朝鲜北方最有名的坚城,周边的达官贵人等等,在建虏入侵的第一时间,就纷纷逃入了平壤。包括周边的百姓,也都拥入平壤避难。
林庆业第一时间,组织人力开始防守。侵犯朝鲜的建虏军队,只是尝试攻打了一次无果之后,就只是城外派驻了一万军队围困,其他军队就越过平壤继续南下了。
此时的林庆业,一脸愁容,就站在城头上,远眺城外建虏大营。
他心中非常担心,不知道汉城能不能守住。卢象升或者不清楚,他作为朝鲜国内有名的将领,自然更熟悉国内情况。虽然早有战备准备,但他对于汉城的防御,却是没多少信心。如今也只能在心中祈祷,汉城能守久一点。
事实上,平壤的情况也不是很好。他作为平壤主将,当然最是清楚城中情况的。
就他手中的兵力,要想出城击退城外建虏大军,那是想都不用想,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只是防守的话,城里有一个最让他担心的事情,就是拥进城里的人太多,城内的粮草坚持不了多久。
总之一句话,光靠朝鲜自己的力量,根本无力应对建虏的攻势。
为此,他每天站在城头,习惯性的一个动作,就是远眺大同江。希望能看到,明军的水师,会在某一天出现。
城外的建虏,是由岳托统领。他并没有把重心放在平壤城内,事实上,就只是驻扎在城外看着平壤而已。至少有一半的兵力,已经被他派出去,继续劫掠周边。每天建虏都进进出出军营,也是不要太忙。
这一日,岳托正在核实劫掠到的物资,忽然之间,有快马驶入大营,赶来向他禀告道:“贝勒爷,明国水师已经进入大同江,大小战船,至少有一百艘以上。”
建虏当然不会不考虑明国水师的,就在大同江的入口那边,就放有巡哨,因此,能第一时间就知道明国水师的动向。
岳托闻声,顿时放下手中一切,心中大喜道:“没想到果然是被皇上给料中了。留下平壤不打,就能把明军诱上岸来。”
于是,他一边命令探马再探明军动向,一边派人快马飞报辽东。
不过表面上,建虏大营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并没有做出特别应对。
当明国水师出现在平壤江面上时,建虏才仿佛回过神来一般,立刻吹着呜呜地号角声,开始做出迎战准备。
平壤城头上,朝鲜军卒看着无数的大明战船,则是欢声雷动,一扫多日的忧虑,一个个喜极而泣。明国援军到了,那就意味着,他们有了靠山。
平壤守将林庆业,第一时间迎出城去。特别是看到明军主将,竟然是保定总督卢大人时,更是喜出望外。连总督大人都亲自来了,那就说明,明军乃是倾巢而来,平壤这边,建虏就不占优势了。
果不其然,五千明军步卒,从船上陆续不绝地下来,就在建虏的目视之中,开进平壤城内。来援数量之多,已达明军之极限。
“无须多礼!”卢象升一挥手,向林庆业示意之后,立刻就问出了他最关心的事情,“建虏动向如何?”
“回总督大人,建虏似乎无意攻城,每日只是劫掠,刮地三尺,任何东西都没放过,他们,就是一群畜生!”林庆业听了,非常愤怒地回答道。
卢象升听了,并不意外。建虏以前的时候,照样有入关劫掠。
匆匆登上平壤城头,眺望建虏大营。
因为明军的到来,建虏在营外的兵力都已经开始收缩,一队队的人马,源源不断地向大营汇聚而来。
卢象升皱着眉头,心中有点遗憾。手中兵力刚坐船到达,还需要休整之后再战。另外骑军从陆路来援,也还需要时间等待。要不然,就应该第一时间向建虏发起攻势,说不定能有效果。
这么想着,他便转头看看城头上的朝鲜军卒。如果朝鲜军卒可用的话,他们是不用休整的,倒可以牵制建虏一波。但是,他一眼看去,就心中一沉,把这个念头给打消了。
朝鲜军卒,一个个都是面黄肌瘦。就只是体力方面,都远远不如建虏的强壮。而且他们身上,就没有多少护甲,穿得破破烂烂,在卢象升的眼中,根本不能算军队。
以卢象升的眼光,他一眼就看出来,朝鲜军队的训练肯定很一般。这样的军队,有城墙为依靠,防守一下还行,但要是出城和建虏野战,那就想都不要想了。
得到这个结论,卢象升就放弃了幻想,立刻传令下去,明军抓紧时间休整。等骑军一到,就准备对建虏大营发起攻势。
平壤的解围之战,不管从哪个方面讲,都不能拖得太久。
361 细节决定成败
第二天午时时分,在平壤东边,马蹄声隆隆,一支红色军服的骑军,从远处驰来,高高飘扬的大明军旗,让平壤城头上的守卒看到,不由得立刻欢呼起来。
卢象升闻讯,立刻上了城头观看。
散在平壤周围的建虏探马,正从远处逃回他们的大营,大明骑军呼啸而来,直冲平壤城下。
没错,这支骑军,就是在海边登陆后,从陆路过来的李定国所领的两千骑。
“传本官军令,全军集结,准备出城攻打建虏大营!”卢象升定睛看了一会,立刻命令道。
他边上的小将李来亨一听,顿时吃了一惊,连忙提醒道:“大人,骑军刚到,是否要先休整一下?”
林庆业也是震惊,同样劝谏道:“大人,左右也不差一天,不如明天再说?”
金尚宪对于军事上的事情,倒是有自知之明,已经有人提议了,他就没有开口。不过从他的神情上也能看出,他是赞成骑军休整的。
不过卢象升扫视了他们一眼之后,却是严肃了脸,摇摇头说道:“时不我待,我们等不起啊!”
说到这里,看到他们有点不以为然的神情,他便给他们解释道:“朝鲜战事开打之前,建虏为何要与本官谈判,商讨德王之事?”
停了停,见他们中有人有迷惑不解的样子,便直接说道:“建虏所怕的,就是我东江军会出兵牵制建虏,因此先是稳住本官,使其顺利攻入朝鲜。而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本官领兵来援,建虏必定是有打算,要拔出东江军这颗眼中钉肉中刺!本官料定,如果平壤这边战事拖久,则朝鲜各地之建虏必定会放弃攻打朝鲜,立刻合围平壤,试图趁这个机会消灭我东江军!”
如果连建虏的这个目的都猜不出来,卢象升也就不是卢象升了。
他一指城外建虏大营,用非常肯定地语气说道:“我军刚到之时,建虏不但没有趁机试探攻击,反而立刻收缩防御,就说明其是固守待援。本官敢肯定,攻打汉城的建虏军队,必定闻讯掉头回援。三万建虏大军,已经足够吃掉我们了!”
“而建虏只要吃掉了我东江军,便没有了后顾之忧,又可以从容攻打汉城!”卢象升说到这里,神情愈发地严肃起来,用手继续指着城外建虏大营道:“如今之计,破局之策,就在于我军能否在建虏援军赶来之前,击垮这支建虏。朝鲜战事之成败,就只在眼前一战。时不我待,本官不是随便说说的。”
他已经解释地这么清楚了,不管是李来亨还是林庆业,都意识到了事情的严峻,一个个脸色也变得异常严肃起来。
金尚宪听了,心中不由得有点悲观。这城外,可是有一万左右的建虏,又岂是那么容易打败他们的?
这么想着,他便开口问卢象升道:“总督大人,不知有否急报京师,再派援军前来?”
“京师远在大海对岸,本官虽有急报,可消息传递需要时间,就算派出援军,也需要时间。本官担心,朝鲜这边,根本就坚持不到我大明援军赶到。”卢象升看着他,严肃地说道,“事实上,这一次,如果建虏按照以往那边狂飙突进的话,本官都担心,汉城已经失守。也亏了建虏此次是以劫掠为主,并没有直取汉城。但是,这未必是好事啊!”
这么感慨了一句后,卢象升收拾了下心情,转身对林庆业吩咐道:“此次出战,你们也要派火枪兵协助,单独列阵,待本官击败当面之敌后,就趁势进攻!”
对于朝鲜军队,卢象升不寄希望他们能打硬仗,不过为了能一举击溃建虏军队,光靠明军也还是不够的。因此,他不得不对朝鲜军队也提出了要求。
林庆业一听,立刻答应道:“总督大人放心,这是末将亲自领军出战,绝不拖累天军。”
朝鲜军队的实际战力如何,他自己也是知道的。因此,他才有此一说,下定了决心,一定不能丢脸。
于是,平壤城内立刻动了起来。不管是明军还是朝鲜军队,都开始了集结。
而在城外建虏大营,主帅岳托听到逃回来的探马禀告,那也是相当吃惊:“什么,来了两千明国骑军?”
之前的时候,不管是从逃回的大清军卒那,还是从英俄尔岱等人的描述中,他们估算出来,这支新的东江军中,大概有一千骑军左右。这个数目,已经让他们吃惊了。也是如此,岳托听到东江军中,竟然有两千骑军,翻了一倍,不吃惊就怪了。
确认了明国骑军的数目,岳托最终还是亲自到了营门口观看,果然没错之后,他心中不由得有点侥幸。
幸亏大清没有给东江军机会,一直很重视东江军这边,要不然,对于这支新的东江军不管不顾的话,两千骑军,就能给辽东带去很大的困扰了。
他正在想着这事,忽然身边有亲卫指着平壤惊讶地提醒道:“贝勒爷,平壤的敌人好像要出城了!”
岳托一听,立刻定睛看向平壤城。
果然,当他看过去的时候,平壤城门已经打开。一队队地明军正鱼贯而出,就在城下列阵。新来的骑军,也立刻过去汇合,聚集到军阵的左右两侧。
“这么急着要来打本贝勒,看来明军是看出了什么!”岳托看着这个,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而后他转身下令,全军战备,但不得出战。
没一会,平壤城外,大明和朝鲜的联军开始向建虏大营发起攻势,军阵缓缓移动,逼近了建虏大营。
城头上,金尚宪在观阵,他有点奇怪,一向嚣张的建虏,在这种情况下竟然不主动出击,反而一直躲在营门内没有动静。这是怕了明军么?
卢象升之前的一战,给了他很大的信心,让他不由自主地就这么想了。
总督大人亲自领军出战,这一仗,肯定能打赢!
他是乐观了,但卢象升却不这么看。身处中军,见到建虏一反常态,只是缩在营门内,让他更是肯定了心中所想。隐隐地,他感觉要打败眼前这支建虏军队,怕是比预想中的还要困难。
临近建虏大营之后,卢象升先是派出夜不收去建虏大营门口挑衅,不管是约战,还是怒骂,建虏大营内一点反应都没有。
卢象升没法,只好下令强攻。
从战船上卸下来的五门红夷大炮被推到阵前,一字排开,炮口对着建虏大营,炮兵紧张地忙碌了起来。
而营门内,岳托看到明军竟然带来了红夷大炮,让他心中一震,立刻下令,做出了相应的对策。
“轰轰轰……”
没过多久,红夷大炮怒吼了起来,五发铁弹,怒吼着砸向建虏大营。那些大营栅栏,就犹如纸糊的一般,被砸了个稀巴烂。
然而,就算如此,建虏军营内,还是静悄悄地,并没有任何反击。这一次的炮击,也只是破坏了大营栅栏而已,并没有杀伤什么建虏。
卢象升见此,不由得眉头紧锁,立刻下令,再度炮击。
“轰轰轰……”
建虏大营的栅栏,被砸坏的更多了,大营里面的情况,也能看到不少。
卢象升吃惊地发现,建虏在大营内都堆有土堆,一堆堆的,并不规则。铁弹在砸破大营栅栏之后,往往砸中这些土堆,最多溅起不少尘土,铁弹却留在了土堆中,并没有对大营内部造成什么破坏。
“轰轰轰……”
红夷大炮继续怒吼,也只是把当面的栅栏都砸烂了而已。此时,已经能看到建虏大营内,就在土堆的后面,有一组组地建虏躲在那里,严阵以待。
大炮失去了该有的作用,卢象升没有办法,就只有下令全军出击,主动攻向建虏大营。
明军中的长盾兵,举着一块块长盾,组成一个盾阵,在前面缓缓开路。后面紧跟着弓箭手和火铳手,两侧是骑军掩护,在震天的战鼓声中,有节奏地吼着,一步一步地靠近建虏大营。
在明军两侧以及后方,则是朝鲜军队的火枪手,一共有五千多人,是林庆业从城里守军中精挑细选出来,最为精锐的一部分了。
有明军在前面顶着,这些朝鲜火枪手倒也不慌,握着手中枪,同样听着号令,跟在明军的身后,一步步地逼向建虏大营。
明军前锋离建虏大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但是,建虏却还是一点反应都没有,只是躲在大营里面。
“杀啊……”
终于,明军前锋冲到了建虏大营附近,随后,就发出一阵阵的怒吼,弓箭手开始仰角向建虏大营射箭。
几乎与此同时,躲在大营里面的建虏弓箭手,也开始了还击。
天空中,你来我往的箭支,几乎遮蔽了阳光。
不管是明军这边,还是建虏这边,都有倒霉的中箭倒地。
这场战事,就在突然之间一下爆发了起来。
弓箭是不可持续的,没有多久,箭支就稀疏了起来。
前方的明军,开始冲入建虏大营。而建虏大营内的建虏,终于露出了他们的身影,同样向明军发起了冲锋。
明军这边的火铳手一见,立刻上前,就在盾牌兵的掩护下,开始了他们的射击。
“呯呯呯……”
声音密集响起,硝烟弥漫。
对此,岳托是有预料的,知道明军中有火铳手,相对来说,他手中却缺少这个兵种。
不过,他也并没有多大担忧。因此,火铳手的身上都有火绳,互相之间不能靠得太近,要不然,那一支燃着的火绳有可能会误碰身边人的火药,很危险的。
如此一来,火铳发射的密度就不可能高。只要冲过去,火铳手就是待宰的羔羊。
更不用说,这一次不是大清进攻,而是明军来攻,放近了打,就更是缩短了双方的距离。
建虏这边,或者举着盾牌,或者推着楯车,向明军冲了过去,又能减少不少伤害。
离得近了,呐喊一声,跳出楯车的掩护,就和和明军短兵相接了。
只要是短兵相接,大清军队就是天下无敌!
对此,岳托非常有信心。此时的他,甚至心中已经在想着,搞不好,都不用皇上那么费尽心思地布置,自己这一仗,就能打败明军了!
然而,有的时候,战事往往会出乎人的意料。这一次,也不例外。
只见明军阵中,有一队明军火铳手,竟然站得非常密集,排枪轮流打着,那密集的弹雨,哪怕有盾牌护着都没用。冲过去的大清军卒,全部倒在了明军阵前。
对此情况,悄然躲在暗处观察的岳托不由得大吃一惊。他定睛细看之时,终于被他发现,那些明军的火铳有问题,竟然不是用火绳来点燃火药的。因此,他们互相之间都站得很密集,五段式射击,轮着开枪。
这种情况下,绝对不能硬冲。
岳托立刻调整部署,发下命令。他调集人马,避开了这一批火铳手,从其他地方向明军发起了冲击。当然了,这一批火铳手这边,野不能不管,就直接推着加厚了的楯车,直接往明军火铳手那撞了过去。
随着双方距离的进一步接近,火铳手也不得不退出,把主战场让给了冷兵器,短兵相接,开始了。
没有了火铳的威胁,进攻中的建虏犹如打了鸡血一般,士气更高了一分,嗷嗷叫地杀向明军。
然而,下一步,又让他们诧异的事情发生了。
当他们举着长枪等兵器杀向明军时,他们愕然地发现,自己的长枪竟然没有明军的长。他们的长枪还没够着明军,明军的长枪就捅到他们身上了。
以前的时候,大清的长枪就比明军的长枪要长一些的,因此在短兵相接的时候,往往就占了优势。可没想到,这一次,竟然是明军的长枪更长一点了。
措不及防之下,第一批短兵相接的建虏,顿时就吃了一个大亏。
细节上的变化,让明军一下占据了优势,杀得建虏节节后退。
“好啊,天兵攻入建虏大营了!”平壤城头上,金尚宪不由得大喜喊道。
然而,建虏有那么容易被打败?
362 没有想到
躲在暗处的岳托,压根没想到,大清军队和明军之间,短兵相接之下,竟然还会节节败退。这个情况,根本就没在他的考虑之中,一见之下,很是吃了一惊。
他也算是打了多年的仗,仔细一观察,便发现了问题所在。
这种情况,压根就没有取巧的地方,只能拼战争的硬实力了。明军因为攻势顺利,带动了士气越来越高,越战越勇。如果不能遏制住这种势头的话,大清这一战,很可能就会败了,这是他绝对不能允许的。
好在一开始的时候,皇太极在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就已经有所预料。因此,派给岳托的军队中,白甲兵比起其他军队都要多一些,足足有一千多人。
有这一张王牌在,岳托心底并不慌乱。
一声令下,作为预备队的白甲兵,有八百多人,立刻奉命出战。
这些白甲兵,可以算是建虏中的特种作战部队,平日里的时候,只是专注军事训练,不用做其他事情,且待遇非常好。对于满清来说,白甲兵就是作为尖刀用的。
此时,身披皮甲、锁甲和铁甲的白甲兵,也就是重型步兵,一个个都是身高臂长的壮汉,只是一个照面,还未冲到明军跟前的时候,就纷纷扔出手中飞斧。攻得正顺利的东江军长枪兵,措不及防之下,顿时就吃了一个大亏。冲在前面的明军将士,立刻就倒了一大批,攻势阵型,立刻出现了好几个缺口。
这些白甲兵进攻都是一气呵成的,飞斧破开明军阵型,紧接着,就健步如飞地握着重型兵器,比如大斧,长刀,双手剑等等,大开大合地从缺口处杀了进去,向两边,向纵深杀了过去。就犹如凶悍的狼群,撕开了猎物的伤口,且越撕越大。
就只是一会功夫,当面的明军根本挡不住这些凶悍的白甲兵,迎面的明军将士非死即伤。面对如此凶悍的敌人,明军将士有点慌了,不少人甚至都开始退缩。
这也怪不得他们,这些白甲兵的防护极强,普通的刀枪根本破不了他们三层甲的防御,且这些白甲兵力气大得惊人,一刀劈过来,就算劈不死你,也能劈得当面的明军承受不住大力,不是往后倒,就是被劈倒在地。
突然之间遇到这样的强敌,普通明军将士要能顶得住,那就真是怪了!
看到白甲兵一派出去,战场形势立刻逆转,这让躲在暗处指挥作战的岳托松了口气的同时,又开始期待,这一战,是否能击败明军,独得灭东江军大功?
而明军这边,前线指挥的将领是高一功,见此情况下不由得大惊。眼见着己方阵脚要乱,军令也无法传下去,他必须要稳住阵脚才行,否则这一战的败局,就是从他这里开始,这是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忍受的。
“跟我杀!”情急之下,高一功立刻大吼一声,领着亲卫和身边的预备队,立刻往缺口处杀了过去。
高一功本身就是流贼中厮杀出来的汉子,比起普通将士,自然要厉害很多。他手下的亲卫,也是明军中选拔出来的。虽然他们没有穿三层甲,在防御上有所不及,但是,他们的力气,却是足够的。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建虏中的壮汉,和明军的壮汉,压根就差不多。
而且,白甲兵这么冲过来厮杀,消耗得力气也大。如果还是对付之前的明军,那么他们攻势已起,顺势而杀,就不存在什么问题。可是此时,高一功这支生力军一杀到,兵器相碰,不再只是一面倒,这些白甲兵的攻势,便一下被遏制住了。或者说,就没法像之前那样,能摧枯拉朽般地攻打明军这边了。
那些被白甲兵杀得节节败退的明军将士,得到了缓口气的机会,看到身先士卒的高一功,正和白甲兵杀成了一团。见到他都如此拼命厮杀,这些明军将士心中也就有了底气,上官都厮杀在第一线,难道自己还好意思退?
另外一个,明军的主力,乃是流贼改编。他们互相之间,都是认识的,且都是怀着赎罪的心加入到打建虏的东江军中。因此,看着认识的同袍在奋勇厮杀,自己就更是不好划水了。
这一点,其实和卢象升之前所建的天雄军,有异曲同工之秒。
之前的天雄军将士,多是亲戚朋友甚至干脆是兄弟或者父子兵。这种情况下,就有点类似打一个,会惹来一堆人疯狂。如今的东江军,也有这种意思。
因此,在高一功亲自领着亲卫稳住了建虏的攻势之后,那些被白甲兵杀得慌忙后退的明军将士,全都咬着牙,又重新扑向白甲兵,和高一功一起,奋不顾身地和白甲兵厮杀了起来。
这么一来,白甲兵数量上的劣势就又出来了。在优势明军的围攻之下,白甲兵也顶不住,开始出现伤亡,被明军杀得缓缓后退。
不过,白甲兵也岂是那么容易被打败的。见到这种情况之下,白甲兵中的牛录额真立刻便知道战事的关键在哪里,要想扭转不利形势,他们该怎么做,心中都是有数的。
因此,都不用岳托来指挥这种细节上的战术,就有白甲兵开始悄然行动了起来。
在白甲兵后面,就有建虏的神箭手悄然摘弓搭箭,瞄准了正在厮杀中的高一功,瞅到了机会,开始放冷箭。
建虏用这种招数,很是杀了不少明军将领,甚至有总兵都死于这种战场偷袭,以至于没有了指挥,对明军的打击很大,导致一败涂地。
此时的高一功,正和当面的白甲兵在拼死厮杀,武侠小说中的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那是不存在的。因此,他压根就没有防备。
不过,高一功的亲卫却是有护卫主将之责。在卢象升训练这支军队的时候,亲卫的训练,自然不会放过。
因此,就在建虏冷箭射向高一功的千钧一发之际,一名亲卫瞄到了,立刻举着盾牌来护高一功。
然而,建虏神箭手对高一功是势在必得的,这样的偷袭勾当,他们也做过不止一次两次。一支冷箭当然是不可靠的,偷袭之下,那是几个建虏神箭手一起偷袭的。
护卫的盾牌挡掉了两支箭,但与此同时,他和高一功也都中了箭。
看着扑在自己身上的亲卫,后背插着的箭支,手臂中箭的高一功不由得痛心大喊道:“三娃子!”
他知道,亲卫肯定不行了,因为箭支插得很深。怒极之下的高一功,不顾自己的伤势,还要再战。但他的亲卫却不允许,立刻拖着他,撤下了第一线。
高一功这个悍将一撤,加上另外几名勇猛厮杀的明军将士也被建虏冷箭偷袭,顿时,明军这边一下压力又大了。那些当面厮杀的白甲兵也知道这是一个机会,立刻加大了攻击力度。
于是,原本已经稳住局势的明军,又有点抵挡不住,被白甲兵杀得又往后退了。
正在这个时候,早已看到这边情况的卢象升,已经派了援军过来,领头的正是李来亨,带着五十来人。
赶到之时,高一功任由亲卫在给他包扎伤口,他自己则在大喊道:“火绳枪呢,给老子上,上去射杀了这些狗娘养的。”
建虏有弓箭手放冷箭,难道自己这边就没有了!
不过火绳枪兵到近距离开枪并不方便,第一是容易误杀,第二是火器有硝烟,会影响己方视野。但不管如何,有总比没有要好,而且火绳枪比起燧发枪,在这个时候能可靠得多。因为燧发枪有哑火的可能,在这种时候,一旦哑火那是致命的。
听到高一功的声音,李来亨立刻大声喊道:“不用火枪兵,总督大人派我过来了!”
高一功闻声看去,顿时大喜,连忙说道:“快上,快点上,帮老子狠狠地收拾这些鞑子杂碎!来阴招,射不死他们!”
“包在我身上!放心好了!”李来亨立刻答应一声,随后便领着他的手下上了前线。
“不用管,只要那些白甲兵,瞄准了杀!”李来亨看着正在大杀四方的白甲兵,不由得厉声对身边的手下大声喊道。
于是,他的手下立刻分散在明军将士之中,用脚上了弦,端着硬弩,瞄准了白甲兵便按下了扳机。
在其他明军中,或者硬弩已经被火器淘汰,但是在卢象升的军中,他却是比较推崇的。当初他围剿流贼的时候,手中没什么兵力,又没怎么训练的明军,于是,就监造了一批硬弩,杀得流贼落荒而逃。
卢象升的一贯主张,就是兵在精而不在多。他曾上奏崇祯皇帝,要求组建专门的骑军,用于狂飙突袭,而硬弩的配备,自然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这一次,卢象升的东江军中,就有一百硬弩兵。看到高一功这边的战况之后,他便第一时间让李来亨领着五十张硬弩前来助战。
这种短兵相接的偷袭,硬弩毫无疑问要比火器来得好。
于是,白甲兵正杀得起劲的时候,忽然,眼前什么东西一闪,人都往后飞了出去。硬弩射出来的弩箭,近距离的动能之强,根本不是火器能比的。白甲兵哪怕穿了三层护甲,也挡不住硬弩的近距离射击。
只是一会功夫,当面厮杀中的白甲兵,就倒了三四十个。这个损失,就非常大了,就算是白甲兵,也抵不住明军的趁势反扑,当即被明军杀得节节败退。
这一下,躲在暗处的岳托不由得又看傻了。什么是精锐?眼前这支明军就是精锐!
所谓精锐,不是装备精良就是精锐。不但军卒要敢战,而且还要能战。军队的精锐,特别体现在前方的战事细节中。如果任何事情,都要主帅来指挥,那么这支军队就不可能是一支精锐之军。
眼前的这支明军,不但敢战,而且精通战术,在白甲兵的攻势之下,几次稳住战线,而后短时间内竟然还开始反攻,这在大清军队和明军多次交手中,实在是不可多见。
如今,连派出去的白甲兵都抵挡不住明军的攻势,难道仅仅就一战而已,自己就要被明军打败了?
想到这种可能性,岳托终于有点慌了。他的任务,是一定要拖住明军,等待援军的到来,一起围歼明军的。可是,实在没想到,明军的攻势竟然如此犀利,简直可以说是攻势如潮,哪怕有不少伤亡了,都还在凶猛攻击,这实在是明军中的异类。
怎么办?怎么办?岳托急得额头上都出汗了:难道把留下不多的白甲兵继续派上去?可就算这样,能有用么?
心中慌急之下,岳托扫视整个战场。
如今的大营,已经被明军攻占了一半左右,如果就这么打下去的话,估计等天黑之前,明军就能打下整个大营。等到那个时候,自己就只有领军撤走了。
到处都是喊杀声,还有火器的声音,硝烟弥漫。战事之激烈,甚至连朝鲜军队都从两侧包抄过来,他们虽然没有和大清军队正面短兵相接的勇气,可他们就躲在明军两侧,用火绳枪偷袭大清军队的侧后方,给了大清不少伤亡。
“这群胆小鬼,狐假虎威,真他娘的不是东西!”岳托见此,不由得怒骂出声。
不过,他一骂出口之后,不由得脑海中灵光一闪,顿时一个主意冒了出来,心中顿时大喜。
有办法了!
想到就马上去做,岳托立刻传令给剩下的白甲兵,还有他手中的预备队,面授机宜,而后火速派了出去。
而此时,在平壤城头上,金尚宪已是仰天大笑:“天兵果然厉害,这都不用半天时间,就打赢了对面的建虏,以后朝中要是谁还敢说建虏野战无敌,老夫喷他一脸口水!”
他当然不会知道,为了打赢这一战,卢象升是把所有的底牌都亮出去了,可以说,是存了破釜沉舟的决心,一定要打赢这一仗的。至于原因,就是他之前就已经解释过的。
可是,有的时候,战事并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这一点,不光是建虏那边,明军这边也是!
363 军队精锐与否的体现
激烈的战事,在继续进行中,不管是明军还是建虏,在战事打到这个份上之后,伤亡都已经很大了。但是,战争的双方,基于各自的理由,都是死战不退。
忽然,在兵线的两侧,一直不是建虏的重点防御地带,各有一百多名白甲兵领着建虏其他兵种,突然从营地里冒出来,暴起发起攻势,就犹如猛虎一般扑向他们的对手。
在这兵线的两侧,都是朝鲜的火枪兵,接着明军顶在前面而从容的放着排枪,从侧翼打击建虏。
这突然之间,以白甲兵为首的建虏军队,突然扑向他们,顿时,朝鲜军卒就慌了。
建虏的白甲兵,那是有名的厉害,不光以前有听说过。就是刚刚之前,建虏的白甲兵也差点把那么厉害的明军赶出去。他们的凶悍,都刻在了朝鲜军卒的脑海中。
这突然之间,这些朝鲜军卒眼看着正面要遭受这么厉害的白甲兵攻击,万一被他们靠近了,那岂不是要完蛋!
这么想着,于是,不管射击距离够没够,敌人有没有进入有效射程,就有惊慌的朝鲜军队开枪射击了。
有人一开枪,其他朝鲜军卒便也跟着开枪,顿时,朝鲜军队的阵线上,响起了密集的“呯呯呯”的枪声,硝烟顿时弥漫开来,都看不清前面情况了。
林庆业也在第一时间发现建虏的反攻重点,突然改变,吓了一跳,正在喊着不要慌的时候,就看到了他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发生了。顿时,那脑门上立刻冒出了冷汗。
他也算是朝鲜将领中难得的勇将,见此情况,也没有犹豫,立刻领着他的亲卫顶了上去。因为他知道,自己手下的火枪兵放放冷枪还可以,要是被建虏靠近而短兵相接的话,那是绝对顶不住建虏的攻势,更不要说为首的建虏军卒中,是白甲兵在带头冲锋。
卢象升同样知道朝鲜军队的战力如何,只是因为明军数量只有七千左右,而建虏兵力有上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换了其他将领的话,压根就不敢和建虏打了,更不会想着要一战击溃建虏。
但是,对卢象升来说,如今对明军最为有利,最可能改变朝鲜战局的,就是一战击溃面前的这些建虏。因此,不得已之下,只能让朝鲜军队也辅助参战,不让他们正面对敌。
虽然如此,卢象升在关注战场的时候,也没有忽略朝鲜军队这边。当建虏的反击方向发生了改变,一开始攻击朝鲜军队的时候,他就第一时间注意到了。
让卢象升有点没想到的是,建虏的白甲兵竟然还有那么多,而且都投入了对朝鲜军队的攻击之中。一看到这,他就知道要糟了。
果然,他马上就看到,建虏离朝鲜军队还有点远的时候,朝鲜军队这边就已经开枪。这种情况下,开枪能有多大威胁力,就可想而知了。更为关键的是,朝鲜军队都是火枪兵,大部分火枪兵一开枪,那硝烟就非常浓了,让他们的视野一下受到限制,其实更有利于建虏的冲锋。
卢象升作为身经百战的将领,当然一下就猜出了建虏的目的,他们就是想要通过攻击朝鲜军队,驱赶朝鲜军队败退,甚至冲乱明军这边,从而达到反败为胜的目的。
眼看着快要打败建虏了,突然出现这种情况,卢象升无论如何都不想让这种最坏的情况发生。
与此同时,他看到左翼那边,林庆业的帅旗已经往前移动,显然是顶上去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亲自领着中军剩下的兵力,也投入了右翼朝鲜军队那边,只要能顶住建虏的这次反击,那么这次的战事,就大概率能赢了。
然而,让卢象升根本没有想到的是,他甚至都来不及顶上去支援,朝鲜军队这边就兵败如山倒了。
硝烟弥漫下,朝鲜军卒看不清对面建虏的情况,心中就非常慌乱。而越是慌乱,原本轮次开枪的秩序也乱了,只要能开枪的,全都是立刻开枪,就怕建虏突然从硝烟中杀出来。
可他们越是如此,硝烟就越是浓厚,就越是看不清建虏的动向,心中就越慌。
手忙脚乱的再次装填弹药时候,在前面的朝鲜军卒,忽然有人发出了一声非常短的惨叫。边上的朝鲜军卒一看,就见硝烟中,一把大斧冒出来,把一个朝鲜军卒一下劈成了两半,非常地吓人。
这一看之下,顿时,边上的朝鲜军卒全都吓死了,那还敢继续装填弹药,也不敢拔出腰刀来还击,而是大喊一声,顿时转身就逃了。
弥漫的硝烟中,越来越多的白甲兵和其他建虏兵种冲了出来,狰狞着脸,就追着朝鲜军卒的后面杀戮起来。
在建虏的有意驱赶之下,两翼的朝鲜军卒,全都往中军的明军阵营那边逃过去。看他们那惊慌逃命的样子,明军将士也慌了,也有被带着往后撤。
两翼的兵力一乱,明军前锋,攻入建虏军营最深的这部分就有点凸出,且建虏也是擅于抓住战机,立刻从两侧穿插,试图包围分割明军前锋。整个战场,因为朝鲜军队这边的溃败,一下子局势扭转,胜利的天平立刻向建虏倾斜了。
林庆业这边,虽然他领着亲卫顶了上去,可却压根顶不住白甲兵的攻势,只能稍微迟缓一点败局而已。双方实力的差距,让林庆业有心无力。
不过卢象升这边,虽然支援的晚了一点,但他和他的亲卫,以及留在中军的五十多名强弩兵,都是明军中的精锐,就以卢象升为矛头,直接向追杀朝鲜军卒的白甲兵撞了上去。就犹如突然有一块巨石,牢牢地挡在了水流方向。
卢象升同样穿着三层护甲,手握一把大刀,类似陌刀那种,仗着他的力气比别人强,那是横扫过去的,那么一刀劈过去,哪怕白甲兵是三层护甲,也不经他砍一刀,就算用兵器挡住,那巨力都能把当面之敌砍飞。
佛挡杀佛,魔挡杀魔,这一句话,在此刻的战场上,就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于是,右翼这边,由于卢象升的强力支援,以他为中心,很快就稳住了战线,甚至隐隐地,还有反杀的倾向。
但是,左翼那边,却是建虏占优,杀得明军和朝鲜军这边连连败退。
就整个战局而言,局势对明军这边相当地不利。
就算两翼的优势抵消,但明军这边,主帅都投入了战斗,如此一来,就没有人指挥了。而在前锋位置,建虏兵力又从明军的薄弱之处突击,试图切割包围明军的前锋。一旦明军深入建虏大营的前锋被包围消灭,那明军这一仗,就不用打了。
明军前锋,大概有两千人,他们在正面顶住建虏的反攻同时,却悲哀地发现,后面的同袍乱了。而且两侧还有建虏正在攻击,试图要包围他们,顿时,他们也都有点慌了。
这么一慌之下,顿时就感觉到建虏的攻势如潮,有点抵挡不住了。
眼看着明军前锋这边,很可能就要崩了。这一点,只要稍微有经验的人观看下战场的话,就能轻而易举地发现这点。
躲在暗处的岳托,不由得大喜。为了打败这支明军,他已经把手中所有的兵力都派了出去。从眼下看,果然还是大清军队更为精锐一点,这一仗,很快就会分出胜负,大清要赢了。
战事打到这个份上,从某种程度来说,真得不是一两个人能决定胜负,而是要靠军队的整体精锐程度。
此时,明军和朝鲜军队的联军中,就只有明军的两千骑军,因为军队攻入了建虏大营,从而失去了作用,只能在大营外面徘徊策应。
统领这支骑军的游击将军是李定国,从小培养出来的战场明锐性,在这一刻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看到了前锋的危险之处,认识到了整个战局最为关键的一点。
“全体下马,都随本将杀!”李定国毫不犹豫,立刻传下军令。
骑军变步军,冲进军营去肉搏,不得不说,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很大的担当。如果换了一般将领的话,没有卢象升的军令,绝不敢这么做,但是,李定国却毫不犹豫地自作主张,下了这道军令。
传下军令的同时,他身先士卒,第一个翻身下马,取下挂在马钩上的长枪,就前往救援明军前锋。
他的“李”字旗号就是一盏明灯,引导着他手下的两千骑军纷纷下马成为步军,组成方阵跟随他们的主帅前进。
“吼哈,吼哈……”
李定国和他的亲卫吼着前进,带动着其他将士也跟着齐声大吼,跟着吼声的节奏前进。
两千人马的这个动作,哪怕战场上非常混乱了,这动静也绝对不会小。
那些慌乱中的明军,看到李定国这支军队,不但有序,而且还士气高昂地向敌人发起攻击,顿时,他们也立刻心生勇气,心中一下抛开朝鲜军队给他们带来的恐慌。低级军官立刻开始重新整队,就在李定国所部的后面,再次开始集结,就跟着他们的身后,也再次发起了攻击。
原本明军前锋这边,都要快被建虏给切断了,但是,李定国领军及时杀到,那“吼哈”地如雷吼声,援军的及时到来,都让明军前锋这边士气一下高涨起来,原本已经杀得有点力竭的他们,也不知道从哪里来了新的力气,原本有点慌乱的他们,又立刻变得无所畏惧,往后杀了过去,和接应的李定国所部前后夹击,很快就击溃了试图包围切割他们的建虏军队。
躲在暗处的岳托看得非常无奈,眼看这场战事就要赢了,结果又被明军给扳回去了。
如今手中已经无兵可用,真要再派,就只能把自己派上去了。最为关键的是,岳托明白,哪怕他和亲卫冲上去了,也不会对战局有大的改变。
如今这种情况下,就只能看哪一边先顶不住,那另外一边就能赢了!
这一仗,开始拼意志了。
“杀……”
平壤城外,喊杀声惊天动地,响彻云霄。如果这个时候,有一边的援军赶到的话,就能立刻分出胜负。
不过建虏这边,显然还没有援军赶到。
而明军这边,平壤城内,是还有一部分朝鲜军卒的。但是,城头上的金尚宪却已经傻了。因为他看到原本非常有利的战局,就因为朝鲜军队这边不经打,让战事差点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再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派兵出城。
眼睁睁地看着战场上打得昏天黑地,金尚宪觉得什么都做不了,此时也不再乐观,就只能在城头上默默地祈祷,希望明军能胜。
战事还在继续,时间却不会等人,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到了傍晚,眼看着天色就要黑下来了。
这个时候,不管是建虏还是明军这边,都已经战得筋疲力尽,全靠一股意志在撑着。但是,天色要暗下来,那就不可能继续打下去的。
于是,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开始脱离,在天色黑下来的时候,双方脱离,平壤城外的这一仗,终于因为天色原因而结束了。
这一仗,打得真是惊天动地,艰苦异常,明军这边,表现出了非常顽强的作战精神,但是,依旧没有完成战役意图,终归是没有把这支建虏击溃。
一身是血的卢象升,不由得心中叹了口气,亲自压阵,让手下将士扶着伤兵,抬着战死将士的尸体退入平壤城内。这个时候,朝鲜军队的作用才发挥出来。这个工作,基本上都是他们在做了。
上了平壤城头,面对金尚宪看着惊讶的神情,急促地问安,卢象升摇摇头道:“都是建虏的血,本官没事!”
说完之后,他看向黑暗中的建虏大营,心中充满了忧虑。
这一仗,虽然看似平局收手,但其实还是败了啊!
卢象升不知道,他的对手,城外建虏统领岳托,和他一样,心中同样充满了忧虑。
364 皇上明天白天怕是不好和大家见面了
这一战,还是大清主守,明军过来进攻。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支东江军竟然如此厉害,如果不是自己抓住了朝鲜军队这个弱点,搞不好还真要失败了!
更为关键的是,自己手中有一万出头的军力,其中光是白甲兵,就有一千多。其他军卒,其实也是精锐。可就算这样,都差一点就败了!
岳托想着这些事情,心中就更是忧虑了。之前的时候,还担心自己这边军力太多,明军怕是不会来援。现在想来,还真是搞笑!
这一仗,虽然在表面上来说,是守住了大营,没有让明军得逞,好像是赢了。但是,岳托却是叹了口气,在黑夜中目视同样有些昏暗的平壤城,神情异常地沉重。
在这一仗之前,大清军队对上明军,一直是有心理优势的。哪怕之前英俄尔岱被明军偷袭而导致全军覆没,也没有影响大清这边的这种心理优势。
因为那一战,对大清这边来说,更多的是被明军偷袭,非战之罪,而是被猪队友拖累所致。因为,就算全军覆没,大清军队这边看来,大清依旧是野战无敌,或者就算不说野战无敌,但只要同等数量的明军的话,那也是随便大清军队打打,就能打赢的了。
但是,这一战,却把大清军队心中的这个优势,一下就打没了。要知道,这一战,大清军队这边,其实在人数上,是还要多余明军的。至于朝鲜军队,这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就完全忽略掉了。
岳托刚才一路走来营门口这边观察平壤的路上,已经发现了这一点。一路所见,绝大部分大清军卒,都是士气低落,情绪很是不对。
虽然在岳托看来,这一战,如果不算朝鲜军队那边的损失,那么大清军队和明军的伤亡,应该是差不多,并没有怎么吃亏。但是,在士气方面,他心中可以肯定,绝对比明军那边,要更受打击。
这么想着,岳托有点疑虑了,这大营还能守得住么?明天天亮,要是明军锲而不舍,继续大举进攻怎么办?自己还能不能抵挡住明军的攻击?
作为主帅,他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很久之后,岳托做出了决定。
与此同时,在宁锦的塔山城外,崇祯皇帝通过卢象升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第一时间知道了平壤城外的战事。
对此,他并没有欣喜,而是心痛。
为了重建东江军,崇祯皇帝可是花了不少心血的。整出这么一支精锐出来,容易么?
军队的损失情况,还没有统计出来,但预估伤亡肯定不会小。崇祯皇帝一边心中骂着“卢象升这个败家爷们”,一边开始想着怎么给卢象升那边支援。
不过实在是太远了一些,又没有飞机可以运输兵力,也没有电话能直接打给卢象升,要想影响那边,实在是有点鞭长莫及。
最为关键的是,崇祯皇帝通过英俄尔岱等人身上的窃听种子,知道皇太极领着大军已经到达镇江堡那边,就犹如丛林中的猛虎,等在那里,只要平壤的战事报到皇太极那边,皇太极就会领着大军入朝鲜,一路席卷而过,就凭卢象升的那点兵力,如果硬拼的话,根本就不会有任何胜算的!
他在想着这事,忽然发现多尔衮身上的丙级窃听种子有动静,便先去看多尔衮这边的消息了。
在塔山城内,粗大的火烛光芒,照亮了大堂,从堂外吹来的风,虽然无法吹灭这些火烛,可却让大堂内变得亮一下,暗一下的,显得有点诡异。
多尔衮坐在主位上,扫视着底下的大清将领,眉头紧皱着,忽然开口说道:“明国皇帝此次有备而来,三大营皆是精锐,人数多达五六万人。而我军只有一万多点,如果任凭明军围下去,此战,我们凶多吉少!”
“主子,我们这边断绝了和海州的联系,肯定会有探马来查探情况。到时候,皇上知道了,定然会派援军。”一名建虏头目一点都不担心,立刻回应道,“到时候内外夹击,搞不好明国皇帝都能被我大清俘虏了!”
“对啊,主子,这一仗,搞不好是我们大清的机会!”另外的一名建虏头目也跟着附和,脸上尽是兴奋之色。
“……”
听着底下这些手下的说话,多尔衮的脸色异常严肃,当即摇头打断他们说道:“我们没有援军,这一点你们就不要想了!”
“啊?”建虏头目一听,异常惊讶地说道,“主子,这不可能吧?”
“对啊,皇上不可能弃我们不顾的!”
“……”
对于堂下一下喧哗起来,多尔衮拍了桌子,发出“啪”地一声,打断了他们的喧哗,而后冷声喝道:“皇上已经抽调了国内主力,此时应该已经到镇江堡,准备入朝作战,顺便消灭明国东江军。因此辽东这边空虚,不会有足够的兵力来救援我们的!”
多尔衮领了皇太极的旨意出发时,其他人都还没有动静,因为,他的手下都不知道全盘情况。此时一听,顿时都张大了嘴巴,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自然能从白天那一战看出来,明国皇帝亲临之军,确实是明国的精锐。如今明军人数是己方的几倍,一来就立刻修筑工事围城,很显然是要把他们都消灭掉。
如果外有援军,那他们一点都不担心,甚至都还兴奋,搞不好能把这个胆大包天的明国皇帝都给拿下了。但是,外面如果没有援军,就凭在塔山的兵力,那就真得危险了。
看到他们的神情,多尔衮就知道,他们已经明白了大清军队当前的处境会多危险。因此,他就没有再沉默,而是立刻严肃地说道:“此战,已经不是和明军分胜负,而是要在明军发起攻势之前,如何能带着更多的人突围出去!”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后,目光缓缓扫视过底下所有建虏头目的眼睛,而后厉声说道:“本王决定,趁着明军立足未稳,趁着明军的围城工事还没有修筑完毕,今晚就突围出去!”
一听这话,在场的这些建虏头目都被多尔衮的果断给惊到了。虽然他们心中明白,就凭着塔山的城防,肯定是防不住明军的攻击。可是,睿亲王在明军到来的第一夜,就决定要立刻连夜突围,这么着急逃跑,在大清史上似乎也是不多见的吧!
这么想着,就有建虏头目,有点犹豫地提醒多尔衮道:“主子,要是一天都不坚持,回去之后,怕是有小人会在皇上面前弹劾主子的。”
一听这话,多尔衮立刻挥手,断然说道:“要弹劾就弹劾好了,本王无所谓。不打无胜算的战事,这才是本王要考虑的事情。只有越早突围,本王才能带越多的大清军卒回去。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一听多尔衮不怕个人受罚,也要为全军考虑,这些建虏头目无不肃然起敬,立刻打千跪地,表示绝对服从多尔衮的调遣。
见此情况,多尔衮便不再多话,直接开始说事道:“本王料定,明军也肯定会防备我军突围,不过绝对不会料到我军在今晚便全力突围!因此,今晚之战,须得声东击西,需要有人为掩护主力,吸引明军注意。”
…………
多尔衮在说着,崇祯皇帝就在看着。说真的,他还真没想到,多尔衮竟然如此有魄力,一发现不对,就立刻要全军突围,不愧是满清当中最有名气的几个头目之一。
然而,就算你多尔衮是孙悟空,那也翻不出我的如来佛手掌不是!崇祯皇帝如此想着,心中乐呵,当即传下旨意,召开秘密军事会议。
皇帝传旨,各军总兵自然不敢怠慢,立刻悄然前来见驾。
中军帐内,三大营的总兵、监军济济一堂。他们有点奇怪,不知道皇上这么秘密地召集他们是什么意思?
见礼之后,崇祯皇帝立刻对他们说道:“朕料到今晚建虏必定会全力突围,因此,解决塔山的建虏,就在今晚一战,诸军务必用命,一战而定塔山。”
对于他来说,这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原本他正在愁着怎么影响朝鲜那边的战事。可不管如何,第一个原因,距离太远;第二个原因,他要解决多尔衮这支建虏军队,而这支建虏军队不管如何,都是躲在塔山城内。哪怕塔山的防御其实并不怎么样,但要想一下攻下来,又不想伤亡过大的话,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今,多尔衮想要连夜突围,这就给了崇祯皇帝机会,能快速解决多尔衮这支军队的话,那他就有更多的心思去影响朝鲜那边了。
听到他的这番开场白,中军帐内的所有人,几乎不约而同地露出不相信的神色。
塔山里面的可是建虏,他们和明军打仗,一向都是占据优势的。不说其他,塔山城里好歹有一万多建虏,他们又怎么可能那么没自信,在围城的第一个晚上,就会全力突围,这明显不可能吧?如果崇祯皇帝说建虏今晚会有偷袭,那他们都还可能相信。
这么想着,黄得功便出列抱拳奏道:“陛下,末将曾在关宁军中多年,和建虏打仗甚多。陛下可能不了解,这些建虏都是异常凶悍之徒,往往十个建虏探马都敢追杀我军三十多个夜不收。绝大多数战事,建虏都敢以少击多,非常地强势。因此末将以为,他们虽然在白天初战失利,倒也不至于今晚就全军突围!”
“陛下,末将附议!”曹变蛟等他一说完,也跟着出列,双手抱拳奏道,“末将当年和叔父一起在关宁军中,同样了解建虏。末将以为,建虏要是不和我军狠狠地打一仗,让他们认识到绝对没有胜利的可能后,应该不至于立刻全军逃跑。真要是这样的话,其他建虏也会看不起这支建虏军队。”
崇祯皇帝对于他们的反驳,并不生气,只是带着淡淡地笑意,就听他们在劝谏自己。
黄得功、曹变蛟等人,了解建虏是没错。但是,朕有窃听种子,懂不?
因此,等他们几个都说完之后,他便胸有成竹地说道:“诸卿怕是不知道,这个建虏主将多尔衮乃是建虏中少有的智慧之将。他这个人,懂得隐忍,对于个人荣辱,并没有看得很重。白天一战,他已经见识过我军实力。且他又知道辽东空虚,并没有援军到来。与其等到塔山之军精疲力竭再想突围,他绝对会选择趁早突围,以保存建虏的有生力量!”
听到这话,顿时,底下这些人又是一惊。他们没想到,皇上比他们好像考虑得还多,又从建虏主将的性格上进行分析了?这么说着,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但不管如何,建虏久有威名,他们难道还真得在今晚就全力突围,总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崇祯皇帝不管他们是怎么想的,一边扫视他们,一边又继续开口说道:“那多尔衮狡猾,必然担心我军有防备,因此他肯定会用声东击西之策。今晚午时三更,会派一支敢死之军出东门,制造声势浩大的攻势,吸引我军注意。而后其主力便会从西门杀出,突围出去。”
“……”中军帐内的这些人,不管是将领还是监军,都听得有点不可思议,皇上难道连这也能算到?
他们在想着,崇祯皇帝已经收了笑容,严肃地说道:“这支敢死之军,如果朕所料不错的话,应该会派出建虏军中的汉军,他们不知道建虏的真实作战计划,以为只是普通出城夜袭,多尔衮下了重赏,人数在两千人左右。等战事动静闹大之后,还有八千多建虏之军便会从西门杀出。卢卿何在?”
卢大一听,立刻上前听旨,他领到的任务,就是埋伏在东门,等建虏汉军出城夜袭之时,稳住阵脚,能歼灭多少是多少,等天亮即可。
而其余总兵,全部调去西门,做好埋伏,等着建虏钻入埋伏圈。
任务布置完了之后,崇祯皇帝便厉声喝道:“今夜一战,朕就要解决这些建虏。卿等,别让朕失望了!”
“末将遵旨!”中军帐内的众多总兵,齐声回应。不过他们心中却是想着,既然皇上如此肯定,那就先按照皇上的意思去做便是。怕就怕,皇上如此信誓旦旦之下,等到明天白天,不好和大家见面了。
365 不顺利才好
于是,众多总兵领了旨意之后,便立刻回去悄然安排部署,就针对崇祯皇帝所提到的情况进行针对。
他们手下的各级将领,自然也是有点无法理解,他们觉得塔山内的建虏,那是有一万多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第一个晚上就全军突围。说难听点,这和闻风而逃又有多少区别?不要说久有凶名的建虏,就是如今的三大营,也应该做不出这种事情来的。
几乎可以说,明军全军上下,压根就没几个人相信堂堂上万建虏,会在明军围城的第一夜,就连夜出逃。
不过虽然明军几乎没有人相信,但皇帝的旨意传下,又是严旨事先交代了,就没有人敢随便应付。毕竟皇上在他们心目中,威望还是非常高的。他们所担心的,就是怕皇上料错之后,会不好意思和大家见面,搞不好会说生病了什么的。
夜幕之下,城里城外都没有多少灯火。而且从表面上看,也看不出有什么动静。就好像城里城外,大家相安无事,都在休息。
然而,实际上,塔山城里,准备在东门夜袭的汉军旗,就已经开始了集结。他们虽然看到其他军队也在悄然集结,却只是以为那些军队是要接应他们。
而在塔山城外,明军这边,也都在摸黑调兵谴将,兵力重新进行部署,在西门这边集结了重兵,还有火炮,陷阱什么的,都在悄然进行中。
安静的夜色之下,不知道多少人无眠。
慢慢地,时间流逝,夜色越来越深,眼看着,就要到半夜三更了。
城外的明军将士,一个个都没得睡觉,潜伏在那里,心中都有点无聊,甚至不少人想着,估计这一夜,就是瞎折腾了!
他们不敢对皇上不敬,但这么白白潜伏了一夜,也有不少人想着,皇上虽然英明神武,但也是人,总有料错的时候。
有这样想法的人,不但存在明军中,甚至连崇祯皇帝的贴身内侍,陈宝庭等人,其实也是有这个想法的。
不过他们发现,皇上自始至终都表现得很淡定,似乎一点都不怕自己会料错!对于皇上这份定力,陈宝庭等人,还是非常佩服的。
崇祯皇帝对于身边人的反应,当然有所察觉,不过无所谓,他也不说破,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去好了,回头再说,事实胜于雄辩!
通过窃听种子系统,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表面平静的塔山城内,建虏都在做着准备呢!
时间慢慢地,慢慢地过去。
越来越多的明军将士,包括明军将领们,都觉得今晚可能会白折腾了。不过皇上料定的时间没到,他们也就强打着精神等着。
半夜三更,也就是子时,即后世的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这个时间点。
当这个时候到了的时候,城外的明军将士们,全都睁大了眼睛看着塔山城内,那么安静,建虏真会夜袭?
中军帐内,崇祯皇帝也没有睡觉,正在想着朝鲜战局,忽然,他放下了御笔,丢在面前地图上的笔架上,淡淡地说道:“建虏开始出城了!”
边上服侍的陈宝庭一听,不由得一愣,这不是很安静么,建虏怎么就出城了?
和他不一样,埋伏在东门外的卢大,这时已经吃惊地睁大了眼睛。因为他刻意定睛细看,因此,借助月光,他看到塔山东门开了条缝,一个接一个的人影闪出。
塔山城内的建虏,还真被皇帝给料中了,就在午夜三更时分,从东门先开始了偷袭!
在看到建虏出城身影的这一刻,包括卢大在内的明军将士们,对崇祯皇帝,那是十二分的佩服!真是神了!
而西门那边的明军,还不知道东门这边的动静,还在对崇祯皇帝的英明神武有所怀疑。
突然之间,东门那边,就那么突然地,响起了喊杀之声。这喊杀声之响,立刻在塔山上空回响。
随着这喊杀声响起,西门这边埋伏的明军,全都是愣住了。
“建虏真得先从东门开始偷袭了?!”这是他们此时此刻脑海中的唯一想法!
按照计划,东门那边喊杀声响起之后,明军军营中就起了骚动,人影幢幢,全都开始往东门那边拥过去。
城头上的多尔衮,一直在暗中观察东门的战况。但他看到其他方向的明军,全都被东门的动静吸引过去之后,心中略喜,连忙悄然传下军令,大军立刻从西门出发,杀出去!
他不知道,他所看到从各处往东门而去的那些人影,其实都是明军中的民夫所扮。明军主力,压根就没动,就在西门这边等着他呢!
“传朕旨意,西门这边,建虏主力马上出来,做好迎客准备!”崇祯皇帝从窃听系统中看到了多尔衮最新下的军令,便微笑着对有点傻了的陈宝庭交代道。
有东门那边的事实在,陈宝庭回过神来,便再也没敢怀疑崇祯皇帝的话,连忙答应一声,立刻出去传旨了。
西门这边的各路总兵,原本就因为听到东门那边的喊杀声,已经对崇祯皇帝的话相信了一大半。此时,又听到了崇祯皇帝的提醒,便打着十二分的精神,立刻全都盯着西门这边。
果不其然,悄无声息地,塔山西门突然之间就大开,许多人影蜂拥而出,甚至还有包裹着棉布的马蹄声,都隐隐有传来。
这支建虏军队,一出了城,就迅猛地扑向明军阵地这边。
见此情况,埋伏在西门这里的明军将士们,第一时间,全都是对崇祯皇帝的敬仰之情,简直是如同黄河之水,涛涛连绵不绝。
皇上,真是神了!
在大群建虏的凶猛攻势之下,白天时候,民夫所修筑的围城攻势,很快就被建虏夺去了。这附近的明军,应该是突然受到攻击来不及抵挡,纷纷往后,或者往两边退走。慌乱的喊声,还有警锣声,都是杂乱无章。
见到这个情况,那些正在突围中的建虏,都是大喜过望,立刻继续往前杀去,要撕开明军的防线。甚至已经有建虏在想着,搞不好,就别突围了,趁着明军措不及防之下,直接把明军打败得了。明国的皇帝不是在这里,顺便抓了他,献给皇上多好!
他们这么想着,随军出城的多尔衮,却感觉有点不对了。不是说他发现了什么,而是他觉得,这好像太顺利了。
这城外的明军,好歹是明国皇帝的御林军,白天的战况,也能说明这支军队是明军中的精锐。就算有东门那边诱敌在先,声势也够大,可明军不至于在西门这边,抵抗会如此之弱吧?
当然了,多尔衮也没有去想,这西门处会有明军的重兵埋伏。因为他觉得,这第一个晚上就全军突围,而且还是声东击西之策,明军怎么样都不可能会想到,然后提前做出安排!
此时,怀疑归怀疑,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按照事先的安排,一直往外冲。
建虏骑兵大概有五千人左右,有一半是蒙古骑兵,他们骑术精湛,冲在最前面。再然后是建虏的满洲骑兵,这个其实是骑马步兵,借助马力迅速冲到明军阵地,然后要下马步战,为后续军队开路的。
毫无压力地冲过了明军的第一道防线,又在第一时间,或者说在明军反应过来之前,非常迅速地冲向第二道防线。目测明军也就两道防线而已,只要再冲破第二道防线,就等于把明军的包围圈彻底撕开,胜利就在眼前了。
可是,忽然之间,冲在最前面的建虏骑军,毫无征兆地一个个摔倒了,或者说是马失前蹄,连人带马地摔了。如果说是自己不小心摔到,那就不可能出现这么多摔倒的人。
顿时,就有建虏忍不住大喊道:“所有人下马,有陷马坑!”
陷马坑最是容易挖了,只要把地面不规则的挖出一个个浅洞,能让马蹄踩进去即可。
在这黑夜之中,虽然有些月光,可陷马坑实在太小,明军又会遮盖,加上建虏冲得心急,一时之间,建虏战马纷纷中招。
一阵慌乱之中,建虏前锋不得不下马。不过虽然如此,人踩过去也要看着脚下才行,要不然,有的陷马坑大一点的,也容易让人扭脚。
这些陷马坑的存在,让建虏前锋的速度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
后面的主力建虏,原本也是撒开脚丫子跑着跟过来,这前锋速度一慢下来,就立刻被后面的建虏给追上了。与此同时,前锋这边的异常,也第一时间传到了建虏主力这边的多尔衮这里。
“什么?竟然有陷马坑?”多尔衮一听,顿时吃了一惊。这时候的他,只是惊讶于明军工程量的浩大,只是刚来,竟然就已经围着城挖了一大圈陷马坑了?
稍微一想,他还想到了一个理由。应该是明国皇帝在这里,所以明军这边的效率才会如此之高。
他当然是万万没有想到,其实明军只是在西门这边,连夜挖了陷马坑而已。
知道明军有陷马坑之后,多尔衮不但没有紧张起来,反而放心了不少。要不然,真得太顺利,心中就太没有底了。
“传令全军,加快突围!”多尔衮再次传下军令,命令全军加快速度。因为他怕明军回过神来的话,肯定会重新围向西门这边。
八千多建虏,是有很多。但是,这一次的突围,可以说是破釜沉舟式的突围,建虏一晚上都在准备,就没想着继续留在塔山。因此,出城之时,秩序井然有序,速度也很快。在多尔衮的军令传下没多久,最后一名建虏从塔山内冲了出来。
看着城外面全是大清军队,这个时候,就算明军回过神来,野战情况下,也很难有效阻击大清军队的突围,多尔衮终于松了口气。
可就在这时,异变突生。
只见一道刺眼的亮光从明军阵地那边飞起,划过一道非常靓丽的弧线,而后往建虏军中落了下来。
“火箭!”多尔衮的经验极其丰富,顿时大吃一惊。
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个突兀而来的火箭,很像是一种信号。
果不其然,就在这第一支火箭之后,忽然之间,就仿佛突然出现一般,从明军阵地上飞起了无数地火箭,全都在夜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落向建虏的人群中。
“噗噗噗……”
“啊……”
随着箭支落地的声音,不少建虏被火箭射中,惨叫声,打破了西门这边。
更让多尔衮意外和绝望的是,这些火箭落地之后,竟然引燃了地面,顿时烧得不少建虏成了火人,在也夜色之下,熊熊火光的照耀下,建虏军队都暴露在亮光之中。
“主子,不好了,明军在底下浇了火油,木板之类引火之物!”有一名建虏头目慌张地向多尔衮禀告道。
此时此刻,光靠火箭,根本不可能有如此之大的火势,就算没有手下人的禀告,多尔衮自己有眼睛,也能看到。这一下,顿时,多尔衮心中知道,这一仗,怕是会很艰苦,非常不顺利了。
虽然是如此想着,可他还是觉得这是明军在塔山四面都这么做了。他不得不感慨,明军这边有皇帝在,物资和人力都极其丰富,效率很高,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埋下了这么多措施。要是拖几日再突围的话,就真得被明军修成了铜墙铁壁,根本突围不出来了。
这么想着,多尔衮心中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自己当机立断,在明军来攻的第一个晚上就选择了全军突围。
他没有犹豫,立刻再次传下军令,不管那些中箭和着火的人,全军立刻突围,不能耽搁了。
这个军令才传下,忽然之间,就听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
“轰轰轰……”
不知道有多少门火炮,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出了怒吼。炮口的火光一闪,在这夜色之中,几乎格外的引人注目。
“啊……”
建虏军队中的惨叫声,再次多了不少。在火光照耀下,可以看到无数条直线上的建虏,一下便没了。建虏人群,立刻被切割成了好多块。
多尔衮看着炮口那的火光闪烁,发现明军这边竟然有这么多火炮,而且还是半包围地围着自己这边时,他终于得到一个让他恐惧的结论,不由得一下呆住了。
366 竟然睡了?
不管如何,火炮数量总是有个定数的。明军这些携带的火炮,各类火炮一共有多少,多尔衮心中大概有数。
就是因为如此,他才惊恐地发现,明军好像是把绝大部分火炮都调来这边了。这要不是事先埋伏在这里,他绝对不信。
可是,这……这不可能啊!多尔衮心中一万个不相信,明军怎么可能知道自己今晚会突围,而且还是从西门突围!要是自己不从西门突围,主力就是从东门突围的话,这么多火炮,几乎全部都在西门,那东门那边突围的压力就会非常小了!
明军主帅,不,是明国皇帝,他凭什么把绝大部分火炮都集中到了西门这里,还刚好被自己给撞上了?
他正这么想着的时候,忽然觉察到什么。好像在轰轰的火炮声中,还有大量的马蹄声传来。
大清这边的骑军,因为陷马坑的存在,都不敢再骑马冲锋,根本没有什么奔马声音了啊!
闻声看去,多尔衮马上发现,就见在塔山西门的左右两侧,在火光照耀下,正有大量的骑军身影闪现,在包抄大清军队的后路。并且,在骑军的后面,还有无数人影跟着,应该是明国步军,借助骑军开路,向大清军队的后路冲过来了。
这一看之下,多尔衮脸上的冷汗,那是一个劲地往外冒了。
这个时候,他都不用再去推算火炮数量,就已经能百分之百的肯定,明军在西门这边早已埋伏了重兵,自己掉到明军的包围圈内了!
想明白了这一点,多尔衮不由得厉声大喊道:“谁,是谁出卖了大清?是谁出卖了本王?”
明军要是没有事先得到消息,就绝对不可能在西门布置重兵!这绝对是有人走漏了风声!
有点歇斯底里地大喊了几声之后,多尔衮明白,这个问题,在此时是不可能有答案的。更为重要的是,如今大清军队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中,必须要先应付这个危机才行。
然而,黑夜之中,军令原本就很难传达。如今又是陷入了明军的包围,在多重打击之下,队伍就更乱了。这种情况下,传达军令,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多尔衮就算有天大的本事,面对这样混乱的场景,他也不可能去挽回什么。
一切,只能靠天有命了!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建虏军队,确实还是算精锐的。
虽然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又是火箭,又是火炮,地上有陷马坑,还埋有引火之物,军制也已经乱了,但建虏军卒并没有四散而逃,而是互相之间,不管人数多少,开始结阵应对。
此时的西门城外,火光照耀下,就能看到建虏军队一堆又一堆的,有着无数堆。并且,慢慢地各堆之间,还在互相融合,并成更大的一堆。
不过,明军当然不会只是在看着的。
从建虏后路包抄,断了他们退回城里可能的骑军,打头的是虎大威的重甲骑兵。蒙着马眼,借助月光和火光的照耀,就犹如重型坦克一般撞向一堆堆的建虏。
这在建虏军队后面的,并不是建虏精锐,之前做到如此慌乱场景下还能互相结阵,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但不过不管如何,他们心中的惶恐绝对是不少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重甲铁骑的冲锋,压根就没有任何防御的可能了。
这些建虏军阵,就如同纸糊地一般,被明军的重甲铁骑一冲,就立刻分崩离析了。没有被撞死杀死的建虏,知道了是重甲铁骑在冲锋,就再也没有去重新结阵,而是四散而逃,再也没有了抵抗的意志。
跟在重甲铁骑后面的勇卫营步卒,则是以小旗为单位,结阵向前追杀被重甲铁骑冲散的建虏。并且勇卫营用得,还是戚继光的鸳鸯阵,最适合眼下这种场景的杀敌了。
中军附近的多尔衮,就眼睁睁地看着己方的后路,就犹如纸糊的一般,对明军的攻击,压根没有任何抵抗之力。
败退逃命的大清军卒,有不少人都是逃往中军这边,一下也把中军这边给冲乱了。
多尔衮见此,拔出刀来,带着亲卫怒吼着去砍那些败卒,试图稳住这败退的趋势。
然而,就算这城外火光冲天,照亮了整个战场,但和白天还是不能比的。你多尔衮就算砍翻几个,也不可能让其他慌乱逃命的败卒能注意到,或者吓到而不逃了。
特别在他们的后面,明军的重甲铁骑驱赶着他们,还有无数步军在掩杀,根本就不会给他们重新集结的机会。
“主子,没用了!”多尔衮护卫知道完了,便大声喊着,提醒多尔衮道。
然而,多尔衮狰狞着脸,还在疯狂砍杀败卒,好像就没听到。
其他亲卫也都停了下来,互相看了一眼,就又大声提醒道:“主子,趁着天还没亮,快突围吧,要不然,就走不了了!”
大部队绝对是突围不出去的,但是小股建虏,还是有可能突围出去的。
然而,多尔衮还是不管不顾,依旧在疯狂砍杀败卒,就似乎他这么做着,能挽回败局一般。
他的亲卫互相看看,最终一个人上前,一下抱住了疯狂的多尔衮,抱得死死地,而后大喊道:“主子,没用了,快撤吧,您是一定要突围出去的!”
大清有史以来,从来没有一个亲王在和明军的战事中败亡。不管天塌不塌,至少多尔衮不能死在这里,更不能被明军俘虏。
被亲卫抱着,又在他耳后那么一吼,疯狂中的多尔衮终于回过神来。
他环视整个战场,看着几乎是一面倒的屠杀,大清军队,压根就没发挥出该有的战力,就那么死在了明军的刀枪之下,他不由得心如刀割,也是绝望之际。
亲卫刚放开他,就见多尔衮一声大吼,而后倒转刀柄,就往自己的脖子上抹去。很显然,他无法接受眼前这么稀里糊涂战败的事实。
不过多尔衮的亲卫都在看着他,等他拿主意的。因此,一见他要自杀,当然是立刻阻止了。
“哐当”一声,多尔衮的刀被击落掉地上。随后,他被亲卫架着,不再管其他建虏,尝试着突围出去。
这一仗,建虏彻底败了,神仙都救不了。
终于,东边的天空,露出了一丝鱼肚白,新的一天到来了。
这个时候,塔山城外的战事,也已经到了尾声。
西门外的主战场,基本上已经结束了战事。火势基本上也已经熄灭,炊烟袅袅,还提醒着这里曾有大火。
明军将士们,都是三五一伙地在打扫战场。虽然一夜没睡,可一个个都非常地兴奋,全然没有那种熬夜加战斗之后的疲惫。
“我真是做梦都没想到,和建虏的战事竟然会轻松到这个份上!”
“是啊,当初天津之战,你们是不知道啊,为了阻止建虏过河,真是用上了浑身解数,当时,我都差点以为挡不住建虏了。可这一次的战事,这些建虏完全就是刀板上的鱼肉,任由我们宰割,真是太痛快了!”
“我不怕告诉你们,这一仗,我绝对能吹一辈子了!这可是建虏啊,实实在在的建虏,可不是蒙古鞑子,竟然杀得如此轻松。看着他们丢盔弃甲地逃跑,你们真别说,我心中就比吃了蜜还要甜,还要爽!”
“……”
打扫战场的这些明军将士,在最先痛快了嘴之后,就立刻开始总结这一仗的关键了。哪怕只是小兵,也都有自己的看法不是!
“这一仗,一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要白折腾一个晚上了,结果没想到,竟然逮到了如此大的鱼,哈哈!”
“是啊,这一仗我们能这么轻松地赢下来,就是因为事先重兵埋伏,建虏怎么都想不到,结果一头撞进了埋伏圈内,哈哈!”
“之前的时候,听骠骑营那边的同袍说皇上如何料事如神,运筹帷幄,怎么轻松地把河套鞑虏给灭了。我给你们说啊,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我当时是不怎么相信的,总觉得骠骑营的同袍说得有点过头了。不过如今我是信了,皇上这打仗的天赋,真是太厉害了,绝对料事如神,比诸葛亮还要诸葛亮!”
“可不是,反正诸葛亮多么厉害,我不好说,当我们皇上,那绝对是神机妙算,算无遗策的!”
“……”
在明军将士兴高采烈地边讨论边打扫战场时,各路总兵以及监军,也一个个全都喜笑颜开地往中军大营而去。
陈宝庭就站在中军帐外,看到这些总兵监军过来,便同样笑呵呵地拦住他们道:“诸位大帅和监军请稍等,陛下还没起床。”
“啊,什么?你说陛下睡觉了?”贺人龙一听,顿时吃了一惊,连忙问道。
周遇吉听了,不等陈宝庭回答,就理解地给贺人龙解释道:“这么大的战事,陛下一夜未睡,如今战事已经结束,当然是要休息一会的。”
其他总兵听了,都是微笑着点点头。皇帝要休息,他们很能理解。这个时候,让他们等着,他们也是心甘情愿。毕竟一场大胜仗,后面也没什么紧急的事情了。
不过陈宝庭却是微笑着摇摇头道:“不是,昨晚西门处的战事一起之后,皇上便安寝了!”
一听这话,顿时,这些总兵和监军互相看看,全都是一脸的惊讶,还有佩服。
他们没想到,皇上竟然在战事一开始就去睡觉了。这绝对是料定此战必定大胜,所以才会放心地去睡觉!
这么一想,他们就又想了起来。是皇上料定塔山的建虏会在昨晚从西门全军突围,并且还猜出了建虏会用声东击西之策。正是根据皇上的这个预料,有针对性的布下重兵埋伏,才会有昨晚的大捷!
皇上,真是神了!
如果说,之前河套消灭土默特部的战事,崇祯皇帝只是折服了骠骑营的部分将士的话,那么这一战下来,御马监辖下这三大营,就全都被他的英明神武,神机妙算给折服了!
想着这些,这些总兵和监军,全都是一脸敬佩,而后就在中军帐外,默默地等候,就怕吵到了崇祯皇帝。他们如今能做的,能对皇帝表达内心地崇敬之情的,就只有如此了。
正在这时,中军帐的帘子掀开,蓝天保从里面走出来,微笑着对他们说道:“陛下已经醒了,精神很好,传诸位觐见。”
听到这话,曹变蛟等总兵和刘元斌等监军,全都互相看了看,而后下意识地开始整理自己的仪容,发现一切都没有问题之后,才郑重地进入中军帐觐见。
中军帐内,崇祯皇帝刚从后帐转出来,就见所有总兵和监军,立刻见礼,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这些总兵和监军都是想着,一定要向皇上报捷,要恭喜,这是大捷啊!
可是,在中军帐外,他们得知皇帝如此淡定,料定大胜而去睡觉之后,他们就觉得,直接开口恭喜啊大捷什么的,就显得有点多余了。千言万语,抵不过一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反而更能表达他们的心情。
崇祯皇帝果然精神奕奕,没有熬夜后的那种疲惫。就见他微笑着伸手示意,让他们都平身,而后笑着说道:“怎么样,都给朕说说战果吧!”
得皇帝吩咐,卢大先开始,全然没有了非常兴奋的那种神情,而是规规矩矩地,就如同平时奏事一般给皇帝禀告了起来。而后,是虎大威、曹变蛟、周遇吉等其他总兵。
东门外的汉军旗军卒,一开始还是很拼命的,不过等到西门那边爆发出巨大的动静之后,又有卢大让人喊话,说他们被抛弃了,最终大部分军卒都选择了投降。
而在西门这边的八千多建虏,最终被明军俘虏的,大概在两千人左右。其中还包括一半左右的伤卒。至于其他建虏,都在昨夜被明军干掉了,包括火烧,炮击,重甲铁骑的攻击和明军的掩杀等等。
至于明军这边,伤亡一千多人,其中战死的,其实就三百多人而已。就战损比来说,是真正的少有的大捷!
禀告了这些,孙应元作为御林军中的老资格总兵,在看了其他总兵一眼之后,就向崇祯皇帝禀告奴酋的情况。
367 又有谁会真心投降你们
“陛下,奴酋爱新觉罗多尔衮尚未发现,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孙应元说话间带着一点惭愧道,“昨夜混战,应该有少许建虏突围了,末将以为,那奴酋或者是逃走了。”
等他说到这里,其他总兵和监军,随着孙应元一起,向崇祯皇帝单膝下跪请罪道:“末将无能,请陛下责罚!”
敌军主将是一条大鱼,要是能抓住,就完美了。不过敌军主将也是保护的重点,因此很少有战事,能把敌军主帅给擒获的,除非敌军主帅自己不想逃。
崇祯皇帝听到他们的话,看着他们跪地请罪,便微笑着说道:“都起来吧,那多尔衮就算逃了,也是逃不远的。”
说到这里,他又点将道:“贺卿何在?”
“末将在!”贺人龙一听,立刻回应道。
崇祯皇帝看着他,胸有成竹地说道:“朕料到那多尔衮逃不远,根据塔山附近的地形,他突围出去的话,很可能在离此五里左右的河边一带休息。你带一千骑军,包围那边把他给朕抓来!”
事实上,崇祯皇帝压根就不用说很可能,而是绝对的。因为他从多尔衮身上的丙级窃听种子那获悉,多尔衮昨夜在亲卫的护卫下,不敢骑马,趁着夜色的掩护,侥幸逃出了包围圈,紧赶慢赶,等到河边时,已经精疲力竭,正在那休息回复体力!
派贺人龙领一千骑军包围那边,就多尔衮和他的亲卫,区区十来个人,怎么样都能把他们捉到了。就算没有活的,死的也总是有的。
此时,虽然崇祯皇帝没有用绝对的语气说话,可还是让这些总兵和监军都惊到了。他们就感觉,皇上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难道奴酋的动向,竟然又能被皇上给算到?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吧!
说实话,他们心中非常地好奇,就想知道那多尔衮是不是真如崇祯皇帝所言,真得逃在河边休息。
贺人龙也是非常好奇,听到皇帝的旨意后,立刻领旨,马上就转身,想要第一时间领兵去看看。
不过此时,崇祯皇帝的声音却又响了起来,带着一丝无奈地说道:“贺卿先等下,你可认得那多尔衮?”
“……”贺人龙一听,顿时傻了,他不认识啊!
崇祯皇帝心中摇头,还是蛮了点啊!
这么想着,他便转身对站在侧面的锦衣卫指挥同知伍忠说道:“伍卿随着一起去吧!”
伍忠在建虏那边混了那么长时间,甚至都成了皇太极的女婿,当然认识建虏的高层,包括这个多尔衮,也肯定是认识的。
皇上有旨,伍忠当然是答应一声。而后和贺人龙一起快步出了中军帐,很快,马蹄声响起,迅速远去。
崇祯皇帝自然不会这样等着贺人龙的抓捕结果,就昨天的战事,他又问了一些细节,全面了解了情况。
之后,他先是夸了下诸将的功劳,而后便严肃了脸说道:“朕得到消息,建虏伪皇领着建虏主力,目前屯兵鸭绿江边的镇江堡,很快就要侵入朝鲜。而如今保定总督正在平壤帮朝鲜,如果建虏主力突然杀入的话,就危在旦夕了。因此,朕想着,必须救上一救!”
确认了昨晚的战况,一战而定塔山之敌,自己这边的损失又很小。那崇祯皇帝就改变了主意,决定这次的御驾亲征,不再只是打塔山而已了。
听到他这么一说,所有总兵和监军不由得都严肃了起来,静等皇帝的下文。
不过正在这时候,中军帐这边,能清晰地听到阵阵马蹄声,由远及近地传来。中军帐内的人,一听就知道,该是贺人龙回来了。
顿时,他们的注意力,不由得都集中到了贺人龙那边,心中猜测着,不知道那奴酋多尔衮,是否真得在皇上所说得地方,而贺人龙又是否把那多尔衮给抓回来了还是杀了?
崇祯皇帝只要看一下窃听种子的消息,就能知道贺人龙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不过刚才他一直在忙,也没有去看消息,此时听到了马蹄声,便去看了看窃听种子返回的文字,心中不由得很是满意,也就微笑着说道:“贺卿应该是回来了,从时间上推算,应该是有收获的。”
“……”对此,中军帐内的这些人并不笨,因此都有点无语,就时间来说,也有可能一无所获,连个人影都没有吧,皇上怎么就如此肯定?
虽然他们心中有这样的想法,可皇上实在是太能算了,大部分人,就姑且相信之,就等着听贺人龙的禀告。
果然,不一会之后,贺人龙得到通报之后,便和伍忠一起大步入内。
所有人的目光,立刻看向他们两人,见到他们两人的神情,一下便明白,皇上竟然又算对了!
只见贺人龙和伍忠两人,都是兴奋中带着一脸钦佩之意,双双向崇祯皇帝复旨道:“末将奉旨活捉了奴酋多尔衮。”
“呵呵,做得不错!”崇祯皇帝听了,微笑着表扬了一下,而后吩咐道,“把他带进来吧!”
多尔衮就在中军帐外,有皇帝旨意,就立刻被押进了中军帐。
众人一看,顿时心中都稍微有点吃惊。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这个多尔衮都还不到三十岁,而且应该是很精明的一个人。可如今他们看到的,却是一个非常颓废的人,看着就像四十来岁的胖子。就这外表看,怎么都和精明没有一点关系!
多尔衮也没有什么反抗,按着他跪下,他也就跪下了,并不挣扎。目光有点呆滞,似乎任人鱼肉一般。
中军帐内的人看了,不由得心中多少都有点同情他,好歹是建虏军中赫赫有名的人物,这一仗却败得如此凄惨,看来是被打击得不轻!
对于多尔衮,崇祯皇帝可以说,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都是闻名已久的。之前的时候,他也都很想看看这个多尔衮,绿了皇太极的人物,对满清影响非常大的摄政王,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物?
如今一见之下,他便不由得心中摇头,其实也就是一个胖子而已,最多算他是个壮汉吧!要数风流倜傥,还是要看汉家儿郎才行!
可以看出来,昨晚的那一战,对多尔衮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正在这时,多尔衮忽然抬起头来,没有看着大明皇帝,反而盯着伍忠,脸色有点狰狞起来,厉声喝道:“说,是不是你给明军通风报信的?”
听他开口,所有人都没想到,他这第一句话,竟然是冲着伍忠说的。
伍忠听到,转头看了崇祯皇帝一眼,不确定自己要不要回答。
刚才去抓捕多尔衮的时候,正是因为多尔衮看到他出现,一下就愣住了,才给了明军将士机会,把多尔衮给活捉了。
崇祯皇帝明白伍忠看向自己的眼神,他心中已有打算,便开口说道:“伍卿乃是我大明锦衣卫指挥同知,如有军情知晓,向朕禀告,不是很自然的事情么?”
听到他说话,多尔衮便闻声转头看过来,他心中自然知道,这位是大明皇帝了。
听大明皇帝的意思,好像还真是伍忠通风报信。顿时,他就怒了。
从昨晚开始一直到现在,他是真得被昨晚之战打击地不轻。他实在想不通,就在明军到来的第一个晚上,他审时度势,立刻用声东击西之法,第一时间便全军突围。按理来说,明军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阻挡他突围的。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落入了明军事先布置好的陷阱之中,导致他一败涂地,甚至连军队实力都发挥不出来,可谓是一场惨败!如果没有人事先向明军这边通风报信,打死他都不信。
因此,他已经有点魔障了,一直想要知道,到底是谁通风报信,把他和塔山的一万多军队给害了!
此时,骤然见到大清驸马,竟然领兵带着人把他给抓了,他就受到非常大的震撼了,心中不管有理没理,就开始怀疑是伍忠背叛了大清。因此,被崇祯皇帝有意诱导了一下,他顿时就不假思索,还真认为是伍忠给通风报信的。
当然,伍忠就没在城内,按理来说,应该不知道他的作战计划,根本没法通风报信。但是,他却自行进行了脑补,觉得是他的手下,有谁被伍忠给收买了,然后通过他所不知道的方式,通知了城外的伍忠。
因此,这一刻,他自以为找到了罪魁祸首,顿时怒极,挣扎着就想扑向伍忠,要想杀伍忠。
押解他的两名锦衣卫校尉一见,立刻牢牢地抓着他的肩膀,死死地压着他,不让他起身。
“有必要这么生气么?”崇祯皇帝一见,不由得冷笑一声,而后说道,“两军对阵,无所不用其极,是你自己无能,又何必埋怨别人,输了便是输了!”
听到这话,挣扎中的多尔衮静了一下,而后忽然抬头盯着伍忠,脸上充满了戾气,大声说道:“害死那么多大清勇士,你不得好死!”
就这么喊了一句之后,他就转头看向崇祯皇帝,厉声说道:“皇帝小儿,你怕是想不到吧,这伍忠乃是我大清的驸马,娶了我大清第三公主为妻,又侵占你们德王的王妃,这种人,吃里扒外,贪生怕死,早晚都是祸害……”
听到他说话,中军帐内的总兵和监军们一听,顿时大吃一惊,纷纷看向伍忠,他们实在没想到,伍忠竟然还有这样的事情,不但是建虏的“驸马”,而且还曾侵占过德王王妃。这事要是真的话,皇上怕是不会放过他了吧?
他们都不是笨蛋,虽然知道伍忠很可能会矢口否认,但这样的事情,这个奴酋多尔衮应该不会是瞎编,很可能是真的。
伍忠也没想到,多尔衮竟然会在这样的场合说出来,顿时为之一愣。而后,他连忙解释道:“是你们为了利用我,想把我放回明国为你们做事,就设下仙人跳陷阱诬陷于我,而后又想利用那个臭婆娘收买我……”
“说谎!”多尔衮听得咆哮一声,厉声喝道,“要娶我大清三公主为妻,可是你自己提出来的!”
伍忠一听,也是冷笑一声道:“那臭婆娘不但长得五大三粗,而且还杀我汉人如屠鸡宰狗,根本没有一点人性。甚至还派人追我,要想打杀于我。被逼无奈,我才提出要娶她,如此才有机会,狠狠地报复她,教她怎么做人,呵呵,就这种女人,老子碰都没碰一下!”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自己好像在皇帝面前用了粗口,便向崇祯皇帝躬身一礼道:“陛下明鉴,末将所言,句句属实。”
至于多尔衮,却是一下听呆了,这个伍忠要是没碰过三公主的话,那三公主怎么会大肚子了呢?
这么一想,他立刻想起,好像从时间上看,公主的大肚子,确实有点不对!
他正在想着,崇祯皇帝也已经开口,对他说道:“伍卿乃是朕派往辽东潜伏的,晋商和建虏勾结,都是伍卿看到晋商在建虏军中和这多尔衮碰头而送出了消息,还有天津之战,也有伍卿的功劳。伍卿对大明忠心耿耿,朕亦知之。辽东那边所发生的事情,朕也早就收到消息,确实如伍卿所言。也正是因为伍卿这种种功劳,才从锦衣卫总旗升任锦衣卫指挥同知。如此,你满意了么?”
多尔衮听得愣住了,这些事情,他又是事先不知道的。想起自己领军一来的第一次败仗,想起晋商毁灭对大清的打击,他不由得对伍忠恨极,正想说话时,崇祯皇帝又开口对他说道:“你们建虏粗俗,野蛮,嗜杀成性,毫无人性,就这样,只要有可能,又有谁会真心投降你们,城东的三千汉军旗,一大半都就地投降,压根就没有给你们卖命。还有其他,非你建州女真,其实都是被你们逼的,没有选择而已。如今朕来了,你且看着好了,会有更多的人,你们所想不到的人,会接二连三地反叛你们,不,是弃暗投明!”
368 自己打自己脸了
“怎么可能!”多尔衮听得异常暴躁,厉声回道,“不可能,我大清崛起,从无到有,直到占据辽东建国,势不可挡,万族臣服!我大清,乃是天命所归!”
听到这话,底下那些总兵都听不下去了,贺人龙当即冷声讽刺道:“敢情你还不知道你是阶下囚?”
“就是,难道昨晚一战,你们建虏也是势不可挡?”虎大威咧嘴嘲笑道,“该不会是势不可挡地丢盔弃甲,拦也拦不住吧?哈哈……”
曹变蛟也乐得刺这奴酋几下,便也跟着说道:“还有天津之战,敢情你眼睁睁地看着我明军把你的前锋都杀了,也是势不可挡了?”
“……”
多尔衮听得满脸通红,转过头厉声喝道:“都是非战之罪,要不是有贼人通风报信……”
说到这里时,他自己忽然就愣住,脸色红得和猴屁股有得一拼了。
因为他忽然反应过来,他自己刚才就是想说明,大清乃是天命所归,万族臣服,以此来驳斥明国皇帝说得没人真心臣服大清,都想背叛大清。可话题一绕之后,变成了他自己所说得话,就是证明有人背叛了大清……
看到他这样子,中军帐内的所有人,包括总兵、监军、锦衣卫和内侍等等,全都哄笑了起来。这个奴酋,自己打自己脸了!
崇祯皇帝也跟着笑了下,而后伸手摆摆,让中军帐内安静下来,而后看着低下头的多尔衮,冷声说道:“朕之前放你镶白旗的固山额真,那个叫英俄尔岱的回去,告诉那皇太极,让他无条件投降,否则你们建州女真就等着灭族的下场。这一次,朕就再放一次,你且回去后,告诉那皇太极,朕的耐心是极其有限的。再不无条件投降,他就等着成为建州女真的罪人吧!”
多尔衮听得又是愣住了,甚至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明国皇帝要放自己回去?
难道他是没搞清楚自己的身份?自己可是大清和硕睿亲王,是大清皇帝之下最有权势的亲王之一啊!自己有这么重要的身份,明国皇帝不拿自己做点文章,反而要放自己回去?这……这是真得么?
中军帐内,各路总兵和监军等人,也都有点惊呆了。要知道,这个奴酋是爱新觉罗家的,如果换成大明的说法,那可是皇家的人,还是握有实权的亲王。虽然这一次是一败涂地,可他过往的战绩也足以说明,这个人是有本事的,并不是那么容易抓得,这都要把他放回去?
这么想着,他们都转头看向崇祯皇帝,有点怀疑皇上是不是口误说错了?
不过,他们发现,皇上目光清澈,盯着多尔衮在看,似乎并没有说错话!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性了,皇上是真不把这个奴酋放在眼里,别人觉得抓他会很难,但对皇上来说,应该是容易的事情,因此才不在意这个奴酋的身份,想放回去就放回去。
这么想着,这些总兵和监军想起皇上运筹帷幄之中,一战而定塔山,一次消灭了建虏军队上万之多。这种料事如神,神机妙算的本事,要想做到想抓奴酋就抓奴酋,想放奴酋就放奴酋,似乎也并不是不可以。至少对于皇上来说,就有这个底气在!
想到这里,他们一个个看着崇祯皇帝,都为自己皇帝的英明神武和魄力而感到自豪!
多尔衮还不敢相信,看着崇祯皇帝,有点怀疑地说道:“你的意思是,要放我走?”
“朕相信已经说得够清楚了吧?”崇祯皇帝听了,带点嘲讽之意说道,“小小叛贼而已,你以为你是什么重要人物,朕想放就放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一刻,多尔衮忽然感到有一丝悲哀,没想到自己堂堂大清和硕睿亲王的身份,在明国皇帝的眼里,竟然只是小小叛贼而已。
不过仔细想想,好像也是。大清原本是明国辽东都司下面的一个附属部族而已,对于明国来说,确实是叛贼。
确认了自己能活着回去,多尔衮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是失魂落魄起来,低着头,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了。
他们所有人自然都不知道,崇祯皇帝之所以要放多尔衮回去,就是因为他的身份够高。
昨晚的塔山一战,明军大胜,系统非常高兴,在崇祯皇帝睡醒的时候,就已经有提示,这么干脆利落的胜利,奖励了崇祯皇帝两颗甲级窃听种子。
因此,崇祯皇帝的真正目的,就是把多尔衮身上的丙级窃听种子换成甲级窃听种子,然后放他回去继续探听建虏高层的决策消息,这可是相当重要的,远比把多尔衮要杀要剐,要有用得多!
当然了,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这个多尔衮打了如此大的败仗回去,皇太极不会再饶他,把他给咔嚓了,那就会损失一颗甲级窃听种子。
虽然有这风险,可相对于收益来说,还是值得把他放回去的。
这个事情就这么定了,多尔衮被带了下去,当然不是现在就放走,而是要有适当时机。
等多尔衮被带出中军帐之后,崇祯皇帝转头看了伍忠一眼,心中很是满意。
伍忠的身份,他是故意暴露的,因为建虏都没有了水师,传递消息回辽东也不方便。如今大明一切都走上正轨,对付建虏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吃力,就没必要去想方设法地再用伍忠的身份去忽悠了。
这么做,也算是给伍忠正名,为他在辽东的潜伏经历盖棺定论,是立下了大功的。
另外还有一点,在多尔衮面前暴露伍忠的身份,加上崇祯皇帝刚才所说得那些话,就有另外一个用意:就是让建虏开始怀疑那些投降他们的汉奸有问题,会不会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有其他各族,是否也有这个问题?
只要建虏有了怀疑,那必定心生间隙。一旦人心散了,那队伍就不好带了。如此一来,不用通过打仗,就能进一步削弱建虏的实力了。
想着这些,崇祯皇帝看着底下众人,开口吩咐他们道:“今日中军帐内有关伍卿的事情,诸卿知道就好,不要往外传。”
底下的这些总兵和监军听了,立刻明白皇帝是指伍忠把德王妃给睡了的事情。
这种事情,就算大家都知道,也理解伍忠是中了建虏的奸计,可要是广而告之,变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那影响也不好。
因此,所有人都立刻领旨,表示不敢多言。
虽然如此,这个事情肯定还是会传出去,只要不是刻意摆到台面上,搞得满城风雨,那就不会有什么影响,最多是让德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顺口这么交代了一句之后,崇祯皇帝便言归正传,开始说朝鲜战局那边的事情了。
只听他对底下众人说道:“塔山之战已经结束,原本朕答应过你们,是要班师回京的。但是如今,事情很顺利,为了策应朝鲜战事,朕决定,营造出攻打辽东之势,围魏救赵,让建虏主力不敢再去朝鲜。”
说到这里,他看到好几个人脸色似乎是想劝自己,便伸手一摆,阻止他们说话,而后断然说道:“你们放心,朕可不会得意忘形。没有把握的事情,朕是不会做的。刚才朕已经说了,是营造出光复辽东之态势,并不是真得要光复辽东。朕有的是时间,多磨一磨建虏,把建虏的利爪,尖牙都磨掉了,再收拾建虏,光复辽东也不迟!”
听到皇帝的这番话,底下众人都是明显松口气。他们最怕这一仗打得太轻松,皇上骄傲了,头脑一热,就想着要直接收复辽东。那样一来,就真得危险了!
于是,他们一起抱拳回应道:“谨遵陛下旨意!”
接下来的军议,又花了半个多时辰才散会。
这个时候,整个塔山,可以说是欢乐的海洋,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人群,真得比过年还要喜庆。
不但是明军将士,就是从锦州征调过来的民夫,那也是高兴地很。没想到才到一天,工事都不用修了,因为建虏已经被消灭了。
对于这些民夫来说,他们是锦州或者附近的百姓,长年累月,都被建虏的威名所吓。说句实话,他们出发的时候,哪怕知道是御驾亲征,可心中还是一点底都没有的。也不知道这一次随军出来,还有没有命活着回去。
因此,这个时候,现实和预想得巨大反差,让这些民夫比起明军将士,甚至都要再高兴一分。
“早知道这样,我就不该把钱都分了。这下好了,回去要把钱从我那几个兄弟手中再收回来,估计难了!”
“你这算啥,我出门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回不去了,把媳妇和儿子都托付给了隔壁老王帮着照顾了!”
“……”
“没事,没事,我们很快就能回家了,你老婆孩子不都还在,你的钱拿不回来也没事,这一次,听说皇上会有赏赐的!”
“真得么?你从哪里听来的消息?皇上的赏赐,什么时候会有消息?”
“你们不知道?大帅们刚从皇上那边回来,我隔壁邻居的小舅子他二姥爷的儿子,就给曹大帅当亲卫,亲口跟我说的,名单都报上去,只要这次随驾出征的,全都有赏!”
“赏什么知道么?”
“是啊,快点透露透露,这一次随驾出征,还真是值了!”
“听说啊,这一次,所有人都是赏赐粮田,当兵的多一些,再按军功另外奖励;我们这些民夫,就只有基础的粮田奖励而已。”
“什么?这是真得么?我们终于要有自己的田了?”
“我觉得应该是真的,辽东这边,不知道有多少粮田,因为建虏肆虐,都已经荒废了。如今皇上英明神武,肯定能光复辽东。到时候,不知道会有多少粮田可以赏赐,这个真是最实在了!”
“……”
汉人对于土地,有一种天然地执着。听说皇上要赏赐粮田,虽然还是要交税,可毕竟是自家的田了,心中的喜欢,就更是不用说了。这个时候,他们都恨不得自己的婆娘孩子什么的,全都随驾出征,那该多好!
与此同时,塔山这一战,也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觉得只要皇上在,那么大明光复辽东,最终消灭建虏,并不是很遥远的事情。
为了即将到手的粮田能有安全的保证,几乎所有的民夫,都有一种渴望,希望王师早点灭掉建虏。为此,如果他们能帮上什么忙的,就绝对会帮忙!
等到了午后,就如同那些八卦消息所言,皇上果然传下旨意,所有出征的将士以及征调的民夫,全都有粮田的奖励。而有军功的将士,可以积功升迁,也可以用来换粮田。他们的粮田,是锦州附近的无主田地。
这份旨意一下,顿时,所有人都吃了一颗定心丸,万岁的喊声,真是响彻塔山上空。
崇祯皇帝另外又下了一份旨意,全军休整一天。毕竟通宵战事,虽然打赢了,可人的体力还是有限的,不可能如同机器人一般立刻投入下一次行动中。
第二天的时候,一万多骠骑营的将士,奉旨出击。如雷的马蹄声,从塔山城外军营,迅速远去。
与此同时,从锦州征集的民夫,开始返回锦州。勇卫营和车营也开始收拾,准备班师回京。
当然了,崇祯皇帝也给京师发去了一道捷报,免得他们事后知道自己调转方向,领军前来辽东而被吓到了。
事实上,正如他所料,在大军调转方向去了山海关之后不久,京师这边就知道了,皇帝原来不是去征讨草原之敌,而是去打辽东的建虏了。
顿时,朝堂上下,全都慌了。
要知道,建虏可不比蒙古鞑虏,而皇帝又只领了五万人马,怎么可能打得过辽东建虏呢?
慌神之下,那奏章就犹如雪片一般飞进宫去。不少朝臣也纷纷找到首辅薛国观,让他赶紧联系司礼监,一起向监国太子和皇后进言,把皇帝给劝回来。要是迟了,怕是会出事!
369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事情压了一些天之后,眼见着奏章越来越多,甚至连内阁对这些奏章的票拟,也全是担忧的意思。
事关皇帝的安危,司礼监这边也不敢担这个责任。立刻整理了有关奏章,由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亲自带着,去找监国太子说事。
当然了,这个时候,太子还是太小,实际上,事情是由皇后来决定的。
“母后,怎么办?父皇怎么会突然往辽东去呢?”太子慌张地向周皇后说道,“是不是有奸人蛊惑了父皇?”
说着,他拿起其中一份奏章,双手捧给周皇后,再次说道:“母后看这份奏章,说当年英宗皇帝御驾亲征,就是被阉宦王振怂恿,结果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母后,这可怎么办好啊?”
周皇后也不知道崇祯皇帝为什么会突然去了辽东,因此她也非常担心。此时听太子说起当年的事情,她一个妇道人家,就更慌了。
不过,她作为崇祯皇帝的枕边人,是大明的皇后,对于崇祯皇帝也是非常了解的。当年的英宗皇帝怎么样,她不知道。但她知道,崇祯皇帝自从太祖托梦之后,就非常有主见,基本上没有人能左右皇帝的决定,都是皇帝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决断的。
“休得乱说!”周皇后先是斥责了太子一句,而后才露出担忧之色说道:“这个事情,怕是陛下自己的决定,别人应该是难以左右的!”
边上伺候的曹化淳听了,连忙附和。
对他来说,当然不想皇帝是被人蛊惑,要真是这样的话,回头朝堂上又会对宦官喊打喊杀,这就不是他想看到的。
“那怎么办好?”太子听了,有点六神无主地说道。
按理来说,要是皇帝有事,那太子登基,就是大明皇帝了。因此,皇帝要是出事的话,太子是最受益的。
此时,太子却如此着急,让皇后和曹化淳看了,都是有点欣慰。
周皇后之后安抚太子道:“建虏是厉害,但你父皇也是有本事的。至少之前御驾亲征,就平定了流贼之乱,而且还灭了河套鞑虏。不过……不过建虏毕竟不同于流贼,也不同于河套鞑虏……”
她说到后来,自己也慌了,就问曹化淳道:“皇上一旦决断,我们怕是很难劝的。你有什么办法,能让皇上免于危墙之下,至少让皇上能平安回京?”
“奴婢以为,可派人送信给蓟辽总督,要是皇上有危险,就灭他九族。如此一来,他必定全力阻止皇上做一些危险的事情。”曹化淳带着忧虑之色回答道,“另外,京师这边,需要皇上决断的奏章,也得尽快发往辽东。顺带着,把这些奏章也给皇上发过去,让皇上知道,所有人都在担心皇上安危。”
他也同样如此,觉得皇帝去辽东实在太危险了。在来见太子和皇后之前,就已经考虑过这事,因此,皇后一问起,他就立刻回答了。
周皇后听了,立刻点头,当即吩咐道:“那就这么办吧!”
这边做出了决断,曹化淳就立刻安排起来,奏章要发去辽东,给洪承畴的信,也要立刻发出去。内阁这边,也同意这么做,朝堂之上,百官知道之后,也唯有如此了。
这次的事情,是没办法了。以后皇帝要还御驾亲征的话,那就一定要阻止了。否则皇上再做这样危险的事情,夜路走多了,肯定会出事的。毕竟敌人可是辽东建虏!
京师百姓这边,就皇帝御驾亲征辽东的事情,也在纷纷议论。对于他们来说,皇帝在最近几年展现出了英明神武的一面,他们这些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越来越过得好。对于这样的皇帝,他们肯定是不想出事的。因此,大多人都是在心中祈祷,希望皇帝平安无事地回来。如果有人说错了话,顿时就会有一群人群起而攻之,让他呸呸呸,打三下。
不过,京师这边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才过去没有多少天,京师这边的奏章和信件什么还没法出去,辽东那边就有消息了。
“辽东大捷,皇上御驾亲征,收复塔山,灭建虏一万余,生俘奴酋爱新觉罗多尔衮!”
“……”
报捷信使进了京师之后,速度并不快,一边策马而行,一边大声喊着。
这一下,京师这边,顿时就炸锅了!
街道两边的百姓,听到消息后纷纷拥了出去,不敢阻挡信使,就都追着信使确认。
“皇上打赢了?这是不是真得啊?”
“对啊,这才过去了多少天,就打下塔山了,还消灭了一万多建虏,生俘奴酋爱新觉罗多尔衮?”
“这个多尔衮,可是上次领十万建虏大军入侵京畿之地的那个?这都被皇上活捉了?”
“……”
信使看着跟随自己的百姓越来越多,一个个全都是难以置信的样子,他的心中就非常地爽,就好像是他打赢了一般,放慢了速度,当即又大声说道:“皇上领军到达塔山的当夜,建虏就连夜突围,结果被皇上料中,重兵埋伏,全歼建虏,而我军损失极小。此战大捷,乃我大明少有之大捷。详细军情都在俺背上,回头朝廷就会发布告,大伙儿回头瞧着好了!”
这么有理有据地一番说辞,而且信使说谎的可能性,基本上没有,因此,听到他这话的百姓,满脸不信的神情,就立刻转为惊讶赞叹之色。
“皇上真是太厉害了,建虏竟然闻风而逃,哈哈,建虏也有今日!”
“我就说了,皇上英明神武,肯定不会有事。看看,这下信我了吧!我告诉你们吧,我都梦见诸葛孔明了,他说这辈子最佩服的人,不是司马懿,而是我大明皇帝!”
“不要扯淡好不好,不过皇上确实太厉害了,没想到竟然会大胜!那个多尔衮都被活捉了,真是太厉害了!”
“……”
惊讶赞叹的议论,说到后来,也不知道是谁,先喊出了“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喊声。其他人听到了,都跟着一起大吼起来。顿时,京师上空,便回荡起了充满崇敬的喊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城根下,紫禁城内,听到这巨大的动静,官员们都停止了办公,惊疑地出来查看情况。皇后太子等人,也都惊疑不定,纷纷派人问情况。
京师突然之间爆发出这个喊声,难道是皇上回来了?
又或者,是有非常大的好事,让全城百姓激动成这个样子了?难道……难道是皇上打了胜仗?可是,这才过去多少时间,皇上又怎么可能打胜仗呢?
……
反正没人能真正猜出京师会如此轰动的原因,甚至当他们听到消息后,都还是不可思议的神情。
相对百姓来说,大明朝堂上的官员要更了解一万多建虏的战力有多可怕,那奴酋多尔衮在建虏当中,又是数一数二的厉害人物!如今,由多尔衮率领的一万多建虏防守塔山城,竟然会在一夜时间内,就被皇上全歼了?
如果这个消息,只是蓟辽总督发回来的话,估计会有很多朝臣质疑,怀疑夸大战果!
但是,这个消息是皇帝自己发来的捷报,这总没必要夸大战果了吧?要知道,打了这么大的胜仗,那对应的军功和赏赐都不少,皇上可是要给赏的。
而且这种事情,等过段时间,自然都会知道真假。哪怕是皇帝,也不可能让这么大的事情一直瞒下去的。要是皇上夸大战果,那大家知道真相之后,对皇帝的威信,也绝对是个打击。
从各方面来说,皇帝都没必要去夸大战果。这也就是说,捷报的内容是真的了!
还有的人,从捷报的具体数据上和详细细节上分析推测,也没有发现破绽。唯一他们觉得比较玄乎的是,皇上竟然算到了塔山建虏会在当天夜里从西门突围!
不过这个玄乎也是可以解释的,皇上英明神武,乃是天子,又岂是凡夫俗子可比!之前在消灭河套鞑虏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神机妙算的本事了。
于是,大部分朝臣,都相信了捷报的内容。这么一来,朝堂上也轰动了。
“没想到皇上的赫赫威名,让那奴酋多尔衮都怕得连夜逃跑,皇上威武啊!”
“可不是,真要说起来,这多尔衮其实就是皇上的手下败将。天津之战,与其说是卢总督指挥,还不如说是皇上运筹帷幄,那多尔衮已经败给皇上一次了。这一次见到皇上领军杀到,在白天的时候,又很轻松地赢了一战,他当然就不敢再守塔山,肯定要跑了!”
“真是上天保佑啊,建虏崛起辽东,势不可挡之时,皇上天纵圣明,有太祖当年之雄风,就是专门来镇压各地叛乱的,辽东,光复有望了!”
“……”
朝堂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如同京师百姓一般,不少人开始马后炮,说自己已经有预见,皇上是多么厉害什么的。
胜利凝聚人心,胜利积累威望!
这一次,崇祯皇帝御驾亲征,干脆利落地消灭了建虏名将多尔衮所领的一万多建虏,让他在百姓和官员中的威望,再次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高度。这对于崇祯皇帝以后继续中兴大明,有着难以估量的好处。
紫禁城内,周皇后笑颜如花,对自己儿子吩咐道:“看到了吧,你父皇的本事大着呢!你一定要听你父皇的话,眼下你要好好听课。你父皇回来之后,必定会考究你的功课,千万别让你父皇失望了!”
“母后放心,父皇临走之前有交代的功课,儿臣并没有疏忽。”太子也是高兴地回答道,“父皇所说得那化学物理实验,儿臣感觉太有趣了!”
周皇后听了,放心的同时,也提醒太子道:“这些课业要学,但诸子百家的课业也不能忘了,孔孟之道,也得认真去学,知道了么?”
“儿臣明白!”太子马上回应道。
与此同时,几乎在确认大捷消息之后,各衙门主官,也都有交代各自的手下,全都认真做事,把手里的活干好了,要不然,皇上凯旋之后,就不好交代了。
皇上那么英明神武,谁要是玩忽职守,那肯定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也休想弄虚作假隐瞒之类,全都规规矩矩做事!
至于京师百姓,在朝廷发出有关具体的捷报公告之后,一个个也都欢天喜地的。从这个时候开始,京师百姓已经觉得建虏迟早会被皇上剿灭,从此以后,就再不用受建虏兵灾。而且大部分百姓和建虏都是有仇的,皇上能给他们报仇,他们又如何不开心?
甚至绝大部分百姓,都在盼着皇上早日凯旋,他们一定要第一时间去瞻仰英明神武的皇上,去瞻仰威武的御林军!
与此同时,在辽东海州这边,太阳照常升起,原来该做什么事情,就在做什么事情。塔山战事,几乎是全歼建虏,哪怕有仅有的漏网之鱼,也来不及逃回海州,因此,海州这边,都还不知道塔山战况。
海州城外,苦命的汉人百姓,依旧在建虏监工的监督之下,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着。他们是奴隶,没有希望,只能替建虏干活到死!
快到中午时候,很快汉人百姓因为肚子空空,已经有点坚持不住了。然而,那些建虏监工却不放过他们,看到他们有停下来的,就扬着手中皮鞭,厉声吆喝,不赶紧继续干活,那就要挨抽的。甚至有一些建虏监工,都直接动手抽打。
对此,汉人百姓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只能绝望地继续强撑着干活。没有未来的日子,就只能过一天算一天。
正在这个时候,忽然他们感觉到好像又有什么动静。就连那些建虏监工也感觉到有点不对,纷纷停下来转首四顾。
没过一会,就感觉大地好像隐隐震动,又似乎听见极远处的隐隐雷声。可是,抬头看去,却是天气晴朗,视线范围内,压根就没有一点乌云,这蓝天白云的,根本不可能会有雷声。
确认了这点,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大规模的骑军在奔驰才有的动静!
骑军?哪里来的骑军?
370 这次不一样了!
在海州这边,如果有骑军的话,一般也是大清的骑军。
之前的时候,确实有来过明国骑军,不过那也就一千来骑而已。如今听这动静,肯定不止一千来骑的!
再者说了,前不久,大清和硕睿亲王领着一万多大清军队从这边路过,一直往关宁那边而去。明国骑军就是再想过来海州这边,那也是不可能的了!
这么想着,那就只有一个结论,眼下听到的骑军声音,肯定是大清骑军搞出来的动静。
于是,汉人百姓们,该干什么,就还是干什么,建虏骑军,又有什么好看的!
但是,那些建虏监工们就不同了,他们原本就是闲着的,听到有大量骑军经过,便都一个个东张西望,想要看看大清的骑军是多么的威望!
又过了一会之后,他们终于能确定,这声音是从关宁方向那边传过来的。于是,纷纷转头看了过去,同时兴奋地议论着。
“动静这么大,肯定是睿亲王殿下凯旋了!”
“也不知道睿亲王殿下这次凯旋,会带多少汉奴回来?”
“宁锦这边怕是不好抓啊,那些汉狗一有点动静,就立刻躲到城里去了。”
“说起来,好像我们大清军队已经有几年没有去关内了吧?不知道什么时候去关内,那抓来的汉奴就多了!”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如果要去关内了的话,我得走走关系,也跟着去一趟。你们不知道,以前我去过一次,关内那个繁华啊,真是抢都抢不过来,眼睛都花了!而且关内的明军就跟猪狗一样,根本就没有抵抗之力。”
“……”
在原本的历史上,上一次多尔衮从关内劫掠人畜达四十多万,大大补充了辽东的劳力。因此会在明年,也就是崇祯十五年时,再度入侵关内,继续劫掠。
不过在这个位面上,因为蝴蝶效应的出现,在穿越者的影响之下,大明打赢了天津之战,截下了二十来万被建虏劫掠的人畜,使得辽东这边的劳力,都等不及崇祯十五年,就已经很缺了。
就在这些建虏监工笑嘻嘻地谈着,怎么再去抢明人的东西时,蹄声如雷,越来越响。
忽然,一名正在聊着的建虏,嘴巴张开,便没再合上,脸上的表情,从笑嘻嘻地,一下变成了极度震撼之色,那手中的皮鞭,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掉到了地上去了。
和他聊天的其他建虏监工就有点奇怪了,便沿着他的目光转头看去,顿时,一个个全都惊呆了。
只见在宁锦方向,一条红线在远处浮现,不止是在官道上,两侧田野中也都是,全都是耀眼的红色。
“明……明国骑军!”有个建虏失声惊呼出声,喊了起来。
听到这声音,那些埋着头面朝黄土的汉人百姓,不由得有点奇怪,便抬头看过去。
果然,在视线的远处,有无数的穿红色鸳鸯战袍的大明骑军,犹如天边的波涛滚滚而来。
这么多?这一下,就连汉人百姓也都惊呆了。
稍微过了一会之后,建虏监工们回过神来,也不再聊入关劫掠的事情,说什么杀明狗如杀鸡,而是立刻撒开脚丫子,怪叫着用尽吃奶的力气,赶紧往城里逃去。
而汉人百姓在回过神来后,只是呆呆地站着,并没有什么激动之色,而是麻木地看着大明骑军蜂拥而来,看着那些建虏监工在逃命。所有的这些,似乎就和他们没有一点关系!
只有极小一部分,看到这次过来的大明骑军这么多,心中又多少燃起了一线希望,这一次,是不是不会再不管了吧?
“嘚嘚嘚……”
无数的马蹄声,汇聚起来,声音之响,真是响彻天空,声势非常地浩大。
海州城这边,就算没有事先得到禀告,可这动静也早已惊动了城头的守军。看到红色的海浪打过来,立刻慌成了一团。
有的赶紧关城门,有的赶紧往城里去禀告军情,有的则赶紧去找防守器械……
之前祖大寿领军过来过,可也只是远远地看到海州城头就停下了。就那么一千来骑,海州这边,压根一点不怕,都还没出城去迎战,祖大寿所部就跑了。因此,那一次,海州城里根本就没有这么慌乱过。
多少年了,这是第一次,竟然有这么多的明军过来!最为关键的是,骑军都有这么多了,那随后而来的步军,又会有多少?
只是这么一想,海州的建虏,就差点被吓死了,明军难道是发倾国之兵来打辽东了么?
在明军到达海州之前,就有几骑从明军过来的背面城门飞驰而出,十万火急地离开去求援了。
这支骑军,一共有一万多骑,就是奉崇祯皇帝旨意出击的骠骑营。
骑军滚滚而来,领头的虎大威眼看着海州城那边明显有些慌乱的情况,忍不住哈哈大笑,心情格外的舒畅。
建虏强势崛起之后,从未有过其他军队,能像今天这样,在建虏这边耀武扬威,让建虏惊慌失措!
无数地骑军,带着尘土,从田间地头飞驰而过。带起的狂风,吹得站在那里发愣的汉人百姓都有点睁不开眼。虽然有点夸张,不过也差不到那里去了!
这个时候,所有的汉人百姓,不管心中有什么想法,都一脸震惊地看着明军飞驰而过,往海州城那边而去。
大军过后,他们忽然发现,还有几十骑停了下来,驱马到了他们的面前。
见此情况,那些心中还带着一丝希望的百姓,便连忙跪了下去,哀求道:“这位军爷,我们都是被建虏掠来的大明百姓,求求军爷,救救我们吧!”
听到他们开口去求,大部分百姓回过神来,都是有点麻木地看着。他们并不认为,这支骑军会管他们。毕竟就连有名的祖大寿,当初也没有管过他们!
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的是,领头的那名明军军官,带着和蔼之色,伸手示意道:“苦了你们了!都起来吧!”
一听这个开口,所有汉人百姓不由得一愣。因为这说话,好像是有希望?
这么想着,不但跪着的那些人没有站起来,而且连站在那看着的大部分汉人百姓都一下跪了下去,纷纷哀求着,希望明军不要抛弃他们,他们想脱离建虏的魔爪。
甚至有一些人,把自己经历的悲惨往事,迫不及待地说出来,就想着明军能垂怜,救他们脱离苦海。
见到这个情况,这名为首的明军军官不由得愣了下,随后脸色郑重起来,翻身下马,走到最近的那个跪着的汉人百姓面前,伸手强行扶起他,而后大声说道:“我们是御马监辖下三大营之骠骑营,随驾出征辽东,已灭一万多建虏。皇上有明旨,命我等路途遇到大明百姓,务必救之!某是骠骑营千户韩乐宇,绝无虚言!”
他这个话,信息量极大。不过这些汉人百姓却只关心一件事,就是他们听明白了,皇上有旨意交代下来,这支明军是会救他们的。
明白了这一点,顿时,所有汉人百姓都激动了。
原本以为这辈子被掠来辽东,是完了!完全可以说,他们是绝望了的。
可是,突然之间,他们发现,自己好像要得救了,能脱离苦海了,让他们感觉,就好像是在梦中一样。
甚至有几个还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就连忙再确认,自然又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因为这就是崇祯皇帝特意交代的,如果遇到大明百姓,一定要救。
顿时,几乎所有百姓,都是泪流满面,一个个磕头在地,哽咽着大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韩乐宇看着他们,面色凝重,知道他们在辽东过着不是人过的日子。以前的关宁军,没有这个能力帮他们。不过皇上始终记挂着他们,特旨提到了他们,总有一天,所有如他们一般的大明百姓,肯定都会脱离苦海!
这么想着,等这些汉人百姓激动了一会之后,他便大声说道:“不过我等乃是骑军,另外还有事情要做,没法带你们回大明……”
听他说到这里,刚才还激动地大明百姓,不由得犹如在大冬天的时候,被人泼了一盆冷水,顿时就愣在了那里。
看到他们的神情,韩乐宇便知道他们误会了,便连忙大声说道:“诸位不要误会,没法带你们回去,不等于不管你们。某说过了,皇上特旨交代的,就绝对不会不管你们!”
听着这话,这些大明百姓就疑惑了,这是什么意思?
韩乐宇转身从自己的战马后面,解下一个长筒状的东西,而后转身回来,递给他面前的那个汉人百姓,然后对他说道:“虽然没法带你们回大明,不过我们骠骑营在这段时间,都会在辽东这边,威慑着建虏不敢出城。这个是干粮,都是事先准备好的,每人都有份。你们可以去海边,也可以去关宁那边,都有大明军队在,只要见到了,你们就安全了。”
“军爷,海边也行么?”他面前的这个百姓,握着厚厚的干粮袋,心中踏实了不少,不过还是有点疑惑地问道。
被掠来了辽东,被建虏压迫,他们当然是想逃走的。但是,逃走容易,吃得呢?没有吃的,那一切都是白费力气。如今,手中已经有了吃的,还有明军在威慑建虏不敢追赶,那自己逃回去也没什么。毕竟骑军要打仗,也不可能带着他们。
就海州这边来说,逃往关宁那边太远,可逃往海边的,就近不少了。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近况,因此对于逃往海边,还是有疑虑的。
韩乐宇听了,明白他问得是什么意思,便笑着说道:“皇上下旨,已经重建了东江军,辽东沿海,全是我大明水师的地盘,海边上,都会有大明水师在巡查,你们只要逃到海边,等上几天,肯定能遇到水师的。”
说完之后,他一挥手,他的手下同袍,便纷纷去解马背上的干粮,给每个大明百姓都发上一份。
握着沉甸甸地干粮,心中无比的踏实,如今又有一条切实可行的逃生之路,所有大明百姓都变得欢喜起来。纷纷向面前的这些明军将士道谢,也向遥远的皇帝致以他们最衷心的感恩。
韩乐宇见了,便转身回到战马边,翻身上马,而后向这些大明百姓挥手,大声说道:“就祝你们一路顺风,安全返回故乡!”
“军爷旗开得胜,封侯拜相,封妻荫子……”
汉人百姓见了,纷纷回礼,同样祝福明军将士们。
刚才得韩乐宇赠送干粮的这个大明百姓,年纪比较轻,和韩乐宇面对面地说了一会话,觉得他好说话,便忍不住心中好奇,指着马背上挂着的一个包裹,问韩乐宇道:“军爷,这个是什么?也是干粮么?”
刚才发给他们的,都是长筒状的。但是战马上,就这个是包裹状。而且每个明军将士的战马上,都有这么一个包裹,让他有点好奇,是不是这个包裹里的干粮,会不一样?
韩乐宇听了,低头一看,明白他指得是什么,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其他明军将士见了,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些大明百姓见了,不由得有点纳闷,不知道明军将士们为什么都发笑了?
笑了一下,韩乐宇收住笑声,用手一指那个包裹笑道:“这里面的,是建虏的首级,将近一万颗,我们奉旨,要还给辽东的建虏,可不是给你们当干粮的!”
听到这话,所有的汉人百姓不由得顿时一愣。这个时候,有人才想起来,好像这位军爷刚才有说过,皇上御驾亲征,消灭了一万多建虏。
韩乐宇已经办完了事情,也就不再多聊了,双手向这些汉人百姓一抱拳,而后牵了缰绳,一带马头,双腿一夹马腹,向海州城方向奔驰而去。
这些汉人百姓不由自主地看着他们的背影,看着他们远去。
忽然,有人一指海州城方向,带着惊喜之色,大声喊道:“你们看!”
371 战争就是这么残酷
所有人闻声看去,只见海州城外那边,大明骑军冲向城墙,在离一箭之地的地方绕一个弧度而过。在此过程中,大明骑军的将士们,纷纷往城墙那边抛出了东西。
距离是有点远,但刚才韩乐宇已经说过,基本上每个骑军将士手中,都有一个包裹,而包裹里面是建虏的首级。
此时,城外的那个地方,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
见此情况,大明百姓中,有人忍不住大声叫好:“没想到,建虏也有今天!”
他们实在是想不到,那么嚣张的建虏,打得明军只能躲在城里的建虏,四处烧杀劫掠,给别族百姓带来无尽苦难的建虏,如今,终于也有了这一天。这个京观,就是还建虏做了那么多恶事的报应!
“爹,娘,您的在天之灵看到了么?”有百姓跪了下去,仰头看天,哭着说道,“建虏终于遭了恶报了,他们肯定没有好下场。他日朝廷大军踏平辽东之日,孩儿一定会给您说得!”
其他百姓听了,想起自己的遭遇,想起失去的亲人,就感觉朝廷军队终于给他们出了口气,如今,多少可以给死去的亲人一个交代,也都纷纷说着话,先行告慰下亲人的在天之灵。
随后,他们就开始商量,从哪里回归大明更好!
与此同时,城头上的建虏守军,那是真吓到了。城外那么多首级,从明军手中丢出来,肯定不是明军自己的。看着那一个个,全都是金钱鼠尾,不用说,这肯定是建虏军卒来的。
再结合明军的来向,海州建虏立刻得到结论,城外那么多首级,恐怕都是驻守塔山的大清军队的。
这么一想,他们就更是吓到了。
要知道,塔山的大清军队,那是有一万多人,由大清名将和硕睿亲王统领。这样的战力,明军能打得败?
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城外的首级就足以证明,他们想得没有错!
眼前的这一切,极大地摧毁了建虏的信心。几乎所有建虏,都是战战兢兢地,缩在城垛后面,不言不语地看着城外的大明骑军,任凭他们呼啸而过,任凭他们丢着首级,压根就不敢动。
曾几何时,只有大清军队在城外如此,而明军躲在城内慑慑发抖。如今,却完全反了过来!
…………
过了好久之后,大明骑军就在海州城外,就在城头上建虏的注视之下,大摇大摆地用餐休息。而后,骑军分为两支,一南一北,呼啸而去。
在海州的南面,是盖州所在;而在海州的北面,则是辽阳重镇的门户鞍山驿堡。不用说,明国骑军是奔这两个地方去了。
一直看到明军绝尘而去,看不到背影了。海州城头上的建虏,还是不敢有任何动静,更不敢开门。
因为,他们已经被城外的京观吓破胆了!
不知道塔山是怎么失陷的,海州这边,那是一定要守好的。万一这个时候开城门,明军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怎么办?又或者,明军还有其他阴谋诡计,做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骗开海州城门,他们的目的,肯定是夺取海州城。
然而,他们一直等到快天黑,还是没有再见明军踪迹时,终于从城头上吊下一些人,让这些人去核实城外的首级。
不用说,这些首级都是货真价实的,海州这边核实,结果不会有意外。
于是,海州城在收拾了城外的京观之后,又立刻大门紧闭,他们的打算,就是坚守到援军到来,直到那个时候,海州才会真正的安全。
这样的事情,随着大明骑军以海州为中心开始行动后,就出现在多个建虏城镇。比如海州东边的析木城,海州南边的耀州驿,汤池堡以及盖州,还有海州北面的鞍山驿堡。
明军所过之处,在这一片的大明百姓,都和海州城外的大明百姓一样,得到明军的指点,得到明军的干粮支援。没有大明百姓,再为建虏做牛做马。这么好的情况之下,当然是选择逃回大明了。
而大明骑军要是在路上遇到建虏的人,那就毫不留情地杀。对于辽东的庄稼地,同样进行破坏。可以说,骠骑营这一次狂飙突袭辽东,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战争就是这么残酷!
之所以只是派骠骑营做这个事情,是因为骠骑营都是骑军,行动迅疾,可以在建虏反应过来之前,就完成战略目的。
虽然皇太极领着主力尽出,要打朝鲜战事,按理来说,辽东这边正是建虏兵力空虚的时候。
但是,再怎么兵力空虚,防守的兵力还是有的。如果崇祯皇帝这个时候领军继续攻打辽东,甚至直捣沈阳的话,那就真是一厢情愿了。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要进行大规模的战事,这粮食准备,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只是攻打塔山的话,因为离锦州不远,而锦州又是前线重镇,原本就储备有足够的粮食,因此并不需要事先准备大军所需粮草。
但是,要攻打辽东腹地,不说沈阳,只是海州的话,那就不一样了。锦州这边到海州,距离可不近。按后世的路程来算,都有三百五十多里远。步军行动,一天一般是二十到三十里路而已,从锦州到海州,步军就要十五天左右。
塔山之战,之所以一战而定,是多尔衮自作聪明,想要连夜全军突围。如果他不这么做,只是死守塔山的话,崇祯皇帝要想打下塔山,消灭一万多建虏,不打个十天半月,那是不可能完成目标的。
明军进攻辽东腹地,这一路过去,要先克海州,否则后路可能被断,然后还要打下鞍山驿堡,再进攻辽阳。搞不好,还在打海州的时候,建虏主力中的骑军就已经回援了。
有步军的拖累,被建虏骑军骚扰,明军很可能最终要面对的,就是和建虏主力的大会战。而此时,崇祯皇帝这边,一共也就五万所有的兵力而已,又如何能和建虏主力决战!
正是基于这个想法,崇祯皇帝才没有脑子一热,领军去攻打辽东腹地。只是派出了骠骑营,利用骑军的速度,去削弱建虏的实力,宣传明军的威武,打击建虏的士气,解救辽东的大明百姓,给其他地方的大明百姓以希望。
如此种种,作用比起直接出兵辽东腹地,并不逊色,且更为可靠。
塔山建虏统领多尔衮,被骠骑营带到了离朝鲜那边最近的析木城,丢在城门外,放了回去。
明军的动静,让建虏各城,全都派出了信使,十万火急地向盛京报信,向朝鲜那边报信。
辽东这边,有关明军的传言,越传越离谱,也越传越广,就仿佛一夜之间,建虏和明军的实力,还有嚣张程度,全都调换了一下。
而在此之前的早几天,鸭绿江边的镇江堡,皇太极领着大军所在,接到了岳托派人传回的消息。
“好啊,那卢象升也不过如此,果然上钩了!”皇太极听得大喜,忍不住带着一点兴奋点评道。
底下的范文程一听,脸上露出一丝媚笑,回应皇太极道:“这都是陛下英明,布下这么大一个局,那卢象升又如何能看得透?”
皇太极听得又是哈哈一笑,而后立刻开始调兵遣将,先行派出骑军,立刻驰援平壤。然后他亲自领着剩下的大军,也往朝鲜出发。这一战,不但要灭了朝鲜,同时,也要灭了东江军,解决大清的侧面隐患。
不过大军要过鸭绿江,那可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事情。皇太极所领的主力有四万多,光是过河,就花了一天多时间。
当皇太极站在鸭绿江的东面,站在朝鲜的土地上,正在欣赏大清军队漫山遍野地都是时,岳托的信使又到了。
“陛下,该不会是岳托贝勒自己就解决平壤之敌了吧?”范文程看着信使疾驰而来,便向皇太极恭维道。
他是参与整个作战方案决策的,因此,他知道岳托所部,虽然才一万余人,但都是皇太极给出的精锐。光是白甲兵,那都有一千多人,这个比例可不低了。
一直以来,白甲兵就是大清军队的王牌,只要用出来,无往不利,什么明军军阵,都经不住白甲兵的冲击。
此时,如果平壤那边没有发生意外的事情,岳托就不可能只过了一天,就再派信使过来的。而以岳托所部的实力,以及他所面对的朝鲜军队以及明军实力来说,有非常大的概率,是岳托独自就解决了明军。
范文程自认为自己考虑得比较全面,得到这个结论,也是有根有据的。从目前收到的消息看,那个卢象升也是一个有能耐的人,估计能看出来,如果平壤这边的战事拖久了的话,对朝鲜战局非常不利,因此很可能会出城作战,而这,就给了岳托击败明军的机会。
想着这些,范文程就越发地肯定,自己应该是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皇太极其实和范文程想得差不多,因此,用点头来回应他的这个话。不过他才刚点头,那信使就离得近了一些,站在小山头上面的他们,已经能看清信使的情况了,顿时,他们的脸上,一下就没了笑容。
信使来报信,是吉是凶,从他们的表情,就大概能看出来的。
信使到了近前,急停后由黄马褂上前核实了下,便引到了御前。
“禀陛下,平壤战事不利。”信使打千跪下禀告道,“我军大营,差点被明军攻破。”
听到这话,皇太极和范文程等人,都是大吃一惊,有点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岳托所部的大营,竟然差点被明军攻破?
这实在有点超乎他们的想象了!
于是,皇太极急急地拆开岳托送来的奏章,快速地看了起来。
在这个奏章中,岳托把战事经过说了一遍,最后给皇太极禀告,说大军损失极其惨重,如果再坚守下去的话,万一被明军击溃,就没法再牵制平壤之敌。因此,他已领兵退了二十里,只是派出骑军监视骚扰平壤之敌,不让明军和朝鲜人逃走。
“这个岳托,真是丢光了大清脸面!”皇太极看完,忍不住怒声喝道,同时把奏章丢到了地上,显得非常生气。
明军才七千多人,而岳托所部有一万多人,光是人数上,就已经占据了优势。大清什么时候不是以少胜多,打得明军没有还手之力的,可是,这一次,竟然还在大清军队数量占优的情况下,要不是明军被朝鲜人拖累,都差点要被明军打败了。
这样的结果,皇太极实在有点难以接受。什么时候,明军那么能打了?岳托这个草包,不知道他打了那么一仗,会让大清军队的军心受到影响么?
他这边正在生气着,范文程已经捡起地上的奏章,速度飞快地看了一遍。他是不敢去骂岳托的,想了一下之后,便向皇太极奏道:“陛下,这个卢象升果然是个有本事的人,他大概识破了我军意图,因此想一战击溃城外大军,取得战略优势。这一仗,卢象升是破釜沉舟一战,把东江军全都压上了。”
看到皇太极还是非常生气的样子,范文程便继续分析道:“陛下请看,岳托贝勒有禀告,明军为了这一仗,怕是花费了巨大的心思。他们的兵器都做出了改进,不但长枪要比我军将士所用长一些,而且还出现了新式火器,竟然不是用火绳来点燃的。这种种新的举措,岳托所部措不及防之下,吃亏就再所难免了。而且还有卢象升这个保定总督都亲自上阵厮杀之下,明军士气必然大涨,肯定是死战不退。”
说到这里时,范文程看到皇太极露出深思的神情,似乎缓解了一点愤怒,他就最后补充道:“而且朝鲜军队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一开始在明军两翼,用火器打击我大清军队的侧翼,给了明军极大的帮助。也亏了岳托贝勒战事经验丰富,立刻调遣白甲兵攻击朝鲜兵,才一举扭转了战局。”
听到这些话,皇太极看着大军继续在过江,沉默了一会之后,脸上露出了决然之色。
372 就来找我李来亨
“这个卢象升决不可留!”皇太极说得非常坚决,“这支明军一定要消灭掉!”
以前的东江军,可以说是叫花子般的军队,其战力对于大清来说,是可以随便碾压的。可是,就只是这样战力低下的明军,却在辽东搅得大清不得安生,让那些汉奴无时无刻不惦记着逃走。完全可以说,东江军是让大清非常恶心的存在。
因为这个原因,皇太极花费了巨大的心思,用了各种手段,终于把这支东江军给抹掉了。
原本以为可以松口气了,结果才过去了几年,辽东这边竟然来了这么厉害的一支明军。虽然有朝鲜军队的协助,但不能否认的是,明军的人数比起大清军队的人数要少,竟然都差点打败了大清军队。
这么强大的一支明军在辽东这一边,那就不是恶心了,而是如锋芒在背,一个不注意,就会刺得大清大出血的。
有这支明军在,不但那些汉奴再不会安生,还要大清在沿海驻守大量军队防御这支明军。可大清的军队数量就那么多,而辽东的海岸线又那么长,又如何能防得了呢!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这支明军都是决不能留的,皇太极下定了决心,一定要除掉明军。他就不信了,再消灭这支明军之后,明国那边,又会有多少像这样精锐的明军派过来,那卢象升,明国又能有几个!
感受到皇太极的决心,范文程心中也是赞成的。这支明军的战力强大,对大清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就算花一定的代价,要灭掉这支明军,那也是值得的。
于是,皇太极给岳托下了一道旨意,八百里加急送去。他的旨意非常严厉,如果明军逃走,那他就要岳托提头来见。
而主力这边,也在皇太极的催促之下,加快了动作,急速向平壤行军。
…………
平壤城内,卢象升有点不敢相信,因为夜不收来报,说城外建虏大营的建虏主动退兵。因为探马的强力屏蔽,目前不知道建虏主力退去了那里。
边上的金尚宪听到,不由得大喜,连忙向卢象升行礼,同时兴奋地说道:“看来昨日天兵已经杀得建虏胆寒,这可是大胜啊!小臣为朝鲜贺,为总督贺,为大明贺!”
然而,卢象升却没有那么兴奋,皱着眉头想了一会便摇头说道:“昨日一战,我军已经竭尽全力,根本无力再战。建虏虽然暂时退去,但本官所料没错的话,肯定会很快卷土重来。这平壤城,是守不住的。”
说到这里后,他又想清楚了一分,稍微一沉吟,立刻下了决心道:“趁着建虏刚退去,平壤城内的伤员和百姓,立刻通过大明水师转移到各大海岛去。最后,各军也全都撤走,留个空城给建虏。”
听到这话,刚还高兴的金尚宪,脸上笑容顿时就凝固了,看着卢象升,不由得有点结巴地说道:“大……大人,那我朝鲜怎么办?”
听到这话,卢象升转头看向他,认真地说道:“目前我军已经没法和建虏正面作战了,如果死守平壤,最终只会全军覆没。而后呢,建虏还是照样会席卷朝鲜。但是,如果我军撤走,不再和建虏打这种正面战事,而是骚扰偷袭他们,搅得他们后方不得安宁。如果建虏还不管的话,本官领兵杀入辽东腹地,就不信建虏不回师。”
听到这话,金尚宪还有点犹豫,但他身后侧的林庆业却开口赞同道:“大人所言极是,此乃最佳对策!”
卢象升听到,看了他一眼,目光中露出一丝赞赏之意,然后转回头,看向金尚宪,认真地说道:“你回去告诉你们王上,让他务必坚持,最终失败的,肯定是建虏。如果实在坚持不住,就撤往海岛。建虏没有船只,便奈何不得你家王上的。”
金尚宪不是笨蛋,他也亲眼目睹了昨日的战事,看着朝鲜军队是那样的不堪一击。他也同样看到了,明军撤回来之后,伤亡人数,非常地触目惊心。而建虏呢,就算城外的一万多建虏已经残了,可在朝鲜境内,还有两万多,这战事,还真没法正面打!
这么想着,他便躬身领命道:“总督大人的意思,小臣必定禀告王上,依计而行。”
事不宜迟,金尚宪要立刻离开,前去通知朝鲜国主李倧。而平壤城内,也开始安排伤亡将士第一批坐船离开,而后就是平壤的百姓。
命令一下,平壤城顿时就乱了起来。到处都是哭爹喊娘的声音,就犹如生死离别一样,匆忙的路人,到处可见。如果不是有军队维持秩序的话,估计就乱成一团了。
这个时候,平壤城内的人,都知道平壤守不住才会撤走的,谁都想着第一时间坐船离开危险的平壤。
好在大明水师足够庞大,大约三千伤亡的将士上了船之后,还能再运走一部分百姓。
于是,水门这边,排满了想第一时间走的朝鲜人。
卢象升就在城头上,看着底下乱糟糟地队伍,并没有多少不快。这样的场景,对于百姓来说,实在是不容易,他们也不是军人,有些嘈杂也是可以理解的。
看了一会之后,他便开始巡视城防。毕竟撤走平壤城内的所有人,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而建虏又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杀回来,这城防就不能松懈。
但是,到了后来,卢象升听到底下城门那边,传来非常大的喧哗声,这让他不由得皱了眉头,就又走向内城侧往下看去。
不知何时,有一支庞大的车队到了底下,横插一杆,就想挤到队伍前头先走。
这支车队,由轿子、马车、牛车等等组成。边上护着的仆役不少,而车的上面,大包小包,大箱小箱的东西不少,更有一车车的,明显是粮食。
这支车队,对于维持秩序的朝鲜军卒,那是相当地蛮横。有上千想引导他们,维持秩序的朝鲜军卒,都被那些车队的仆从推倒了好几个,甚至就卢象升看到的,就有在动手打人的,而朝鲜军卒,却都不敢还手。
看到这里,卢象升不由得眉头一皱。
这一看之下就知道底下这支车队,肯定是朝鲜权贵。这种事情发生,一点都不稀奇。但是,如今城内正是人心惶惶的时候,他们这么搞,会引得人心更乱。最为关键的是,竟然要带走那么多粮食,这是绝对不能答应的。
于是,他便叫过在身边的李来亨,让他下去处理这个事情。
李来亨是什么人?流贼出身!换句话说,那是造反出来的,对于贪官污吏,那是十分反感的。这底下这支车队,刚好是李来亨非常厌恶的,此时得了军令,那是立刻就噔噔噔地下城墙去了。
城下,一名锦衣奴仆正一脚踩在倒地的一名朝鲜军官的胸膛上,居高临下,指着这个朝鲜军官,用朝鲜话在那叽里咕噜地骂着。那口水,都喷得地上那军官睁不开眼。
边上的朝鲜军卒都不敢去阻止,或者可以说,被其他几个奴仆逼着,畏畏缩缩地一副窝囊样子。
已经下到城下的李来亨看到这个样子,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大步走了过去。
那几个正得意地逼着那些朝鲜军卒不敢动的奴仆,一见有明军军官过来,立刻换了嘴脸,低头恭敬地闪到一边。
只见李来亨走到那个踩人的锦衣奴仆背后,忽然飞起一脚,直接一脚踢了过去。
他这一脚,那是含怒而踢的。那锦衣奴仆正骂得起劲,措不及防之下,直接往前趴了过去,重重地趴下,嘴巴磕到地上,顿时,满嘴是血,貌似咬到了舌头。
突然被人这么一下,这个锦衣奴仆不由得怒极,一边捂着嘴,一边转过身爬起来的同时,含糊不清地骂了起来。不过他是用朝鲜话骂的,李来亨也听不懂,但是,想必不是好话。
不过都不用李来亨开口说什么,那锦衣奴仆定睛看清,踢他得竟然是大明军官,顿时,那嚣张的气焰,一下就萎了。立刻转了脸色,挤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用大明官话,含糊的说道:“这位军爷,我……我又没有得罪您,您这是……”
李来亨连猜带蒙,大概猜出了他在说什么,当即冷笑一声,指着正爬起来的那名朝鲜军官,厉声喝道:“他们都在舍生忘死地抗击建虏,你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资格羞辱于他?”
听到这话,这个朝鲜军官和边上的朝鲜军卒,不由得立刻露出了感激之色。他们没想到,大明军官竟然如此为他们说话。想起昨天的一战,还是他们连累了明军,不由得又感到非常地惭愧。
那锦衣奴仆听了,有点不解,连忙回答李来亨道:“这位军爷,他们……他们都是低贱之人,生下来就该……”
一听这话,李来亨二话不说,上前一步,直接一个耳光甩了过去。
不过这一次,是面对面,这锦衣奴仆看着的,有防备,脑袋一缩,躲了过去。
“你还敢躲?”李来亨一见,不由得厉喝一声,反手又是一个耳光打过去。
这一次,这个锦衣奴仆不敢躲了,只能硬生生地挨了一个耳光,发出很大的“啪”地一声。
这一个耳光,看得周围那些朝鲜军卒都非常解气,同时对李来亨也非常感激。不过,可能是常年地位低下,让他们不敢表露出来,就怕回头又遭到报复。
锦衣奴仆被打得直冒星星,好不容易回过了神,便哭丧着脸,正想说话时,看到李来亨身后,不由得惊喜地叫了一声道:“老爷!”
李来亨一听,便转身看去,却见轿子里走出来一个中年人,大腹便便,有一名美貌侍女扶着,已经下了轿子过来。
只见这人站住身子,脸色有点倨傲地看着李来亨,用大明官话说道:“不知我的奴仆如何得罪了你,竟然打得他满脸是血?你看,是否要给我一个交代?”
那锦衣奴仆原本就是一嘴地血,又被李来亨用力甩了一个耳光,确实已经是满脸血了,这一点,这人没说错。
然而,李来亨可不是李定国的性子,听到这胖子竟然还敢倨傲地说话,便冷声说道:“要什么交代?老子乐意!”
这个时候,原来的本性,又露出来的。李来亨可以确定,这胖子绝对是为富不仁的贪官污吏!
“你……”朝鲜胖子被李来亨这蛮不讲理地回答给气到了,连话都说不出来,过了好一会后,才算缓过来,指着李来亨怒声喝道,“就算你是明军,可你知道我是谁?”
如果他面前的是一名大明文官,他绝对不敢这样造次。可是,如今他面对的,只是一名明军军官,还不是高级军官,朝鲜这边,也和大明一般,有着重文轻武传统,因此,这人也不怕李来亨,打算用他的背景来压李来亨了。
然而,他想用这一招,显然是找错对象了。
就听李来亨大步走过去,同时冷声大喝道:“老子管你是谁!在这里,就得规矩点,不听话的,老子就教你点规矩……”
看到他气势汹汹而来,这朝鲜胖子吓得连连后退,一边指着李来亨,色厉内荏地问道:“你……你要干什么?”
他的那些奴仆看到这个,就算心中畏惧明军,但老爷要有事情了,也都一个个围了上去,准备防住明军军官对老爷动粗。
李来亨一见,站住身子,冷笑一声,大声喝道:“奉总督大人之命,这支车队全部留下,不得带走,敢有废话,全都征调上城头。”
一听这话,这朝鲜胖子顿时就怂了。大明的总督,在朝鲜就是天。哪怕是朝鲜国主见了,都得小心伺候着。何况区区一个地方豪强,杀了都不会有人为他出头。
看到朝鲜胖子的样子,李来亨不由得心中冷笑一声道:“回去排队,胆敢插队什么的,老子认得你,老子的刀可不认得。为了你们朝鲜,老子的同袍都不知道战死了多少,正好可以出口气!”
说到这里后,他转头看着那些朝鲜军卒,又厉声喝道:“押着他们去队尾,敢有叽歪,拿鞭子抽他们。他们要是敢报复你们,就来找我李来亨!”
373 卢象升的考虑
这话虽然是在喝斥,可在这些朝鲜军卒听来,却不知道有多悦耳。
不少朝鲜军卒,立刻对李来亨点头哈腰,就恨自己不会大明官话,要不然,一定要大声回应一下。李来亨这个名字,他们算是记住了。
在朝鲜,上层人士,不但会大明官话,而且会读会写汉字,可以说,这个是身份的象征之一。
对于普通朝鲜人,如果经常和明人打交道的,他们也会说,但很少会写。而那些不经常和明人打交道的,就只是能听大明官话而已了。
在这个时代,在大明的周边,大明官话可以说是通用语,就算不会说,也会听。
说起来也有点奇怪,刚才这个事情上,李来亨可以说很蛮横、不讲理、非常粗暴。按理来说,这种肯定是不受人欢迎的。
但是,此时此刻,周边的朝鲜军卒,还有排队中的朝鲜百姓,他们看着李来亨的眼神中,却全是敬畏之色。也就是说,他们不止是畏惧,还有敬佩之意。这种情况,他们面对建虏的时候,那是绝对没有的,可对明军,对李来亨,却是有的。
刚才这朝鲜胖子的来头,对于平壤城的百姓来说,大部分都是知道的。可是,在明军眼中,却是不值一提。被明军喝斥,甚至剥夺他们的车队,这朝鲜胖子却连个屁都不敢放。明军放下一句话,这朝鲜胖子就乖乖地回队尾去排队了。
这让朝鲜军卒和那些朝鲜百姓,都非常地羡慕明军,其中有不少人,都开始动了念头,要是自己不当这老么子朝鲜人,而是成为大明的百姓,大明的军卒,那么,自己还会被这些贵人欺压么?
城下发生的这个事情,可以说,只是平壤撤退的一个小插曲。对于李来亨来说,也是差不多。做过之后,很快就忘到了脑后。但是,对于朝鲜人来说,却是影响甚大。这么大的事情,他们私下里自然也会八卦,事情便由此慢慢地传开了。
大同江上,明军水师船只,陆续不绝地运送平壤城内的人口。这么大的动静,自然不可能瞒过建虏探马。很快,这个消息就报到岳托这边了。
“什么?”岳托一听,顿时就急了,连忙问道,“明军跑了?”
他刚接到皇太极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旨意,要是明军跑了,那他的脑袋也就要掉。没想到,这刚接到旨意,探马就送来了这么一个消息,他不急就怪了!
“贝勒爷,奴才看着城头上,明军总督的帅旗还在。水师运走的,好像多是伤兵和朝鲜人而已!”探马连忙进一步禀告道。
对此,岳托可不敢托大。他不敢再保留实力,立刻传下军令,派出了所有骑军,驱逐明军夜不收,要重新掌握野外主动权。反正再坚持一会,皇上那边的骑军,也很快就要到了。而且派往南方的军队,也快有消息了。
不但如此,岳托甚至还亲自领着骑军赶往大同江畔,去查看明军水师情况。
果然就如同探马所报,大同江的江面上,不时看到有明军船只,沿着江顺流而下。那船的甲板上,都有不少人头。远远望去,大概能看到,都是朝鲜百姓,穷富都有。
“贝勒爷请看,那船的吃水线……”有建虏探马知晓一二的,立刻提醒岳托道,“估计船舱里也有不少!”
岳托听得点点头,再转头看向远处的平壤城头,“卢”字大旗果然还在迎风飘扬。城头上,人头甚多,从穿着上看,明军和朝鲜军卒都有。从这些迹象上看,卢象升应该还在平壤城内,这让他稍微松了口气。
不过,明军的这个举动,还是让岳托紧皱了眉头。这个很容易得到结论,明军这是要弃守平壤城啊!
似乎为了印证他的这个话,他刚想到这里,就有探马疾驰而来,飞快地滚鞍落马,打千跪地向他禀告道:“贝勒爷,明军夜不收似乎无心再与我军打斥候战,已经全面收缩,退回城里去了。”
听到这话,岳托不由得再次转头看向远处的平壤城,那眉头都皱成了一个川字。
而后,他回过头来,立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靠近平壤城,去核实明国总督卢象升是否还在平壤城内。
于是,随着他的这声令下,建虏探马和骑军,全都立刻逼近平壤城,甚至还往水门那边跑,试图去干扰明军船只的运输。
城头上,卢象升听到禀告,立刻明白了岳托的用意。
就这么一点兵力,还都是骑军,压根就不是攻城的。之所以不顾及骑军的伤亡,也要做这种没用的事情,肯定是为了核实自己是否还在。
对此,卢象升也没有让岳托失望,没立刻在城头上显身,甚至还又一次展现了他的神射,把几个建虏给订到了地上。
大红绯袍,能开强弓,箭技精准,这几个特征结合起来,那绝对就是大明保定总督卢象升,别人想冒充都冒充不来。
岳托在远处看到,终于放心了一些,卢象升没走就好!他没走,那意味着明军肯定没走,如此一来,他也就不用掉脑袋了。
再转头看看江面上顺流而下的明国船只之后,岳托忽然开心地哈哈大笑起来。
他的亲卫见了,有点不解,就怕自己的主子打了败仗,有点失心疯,连忙担忧地问情况。
只见岳托用手一指平壤城,开心地说道:“本贝勒是笑这明国总督卢象升,乃是一个迂腐之人。这卢象升确实是个有本事的,恐怕也明白,平壤城无法守,他想跑了!但是,他不是第一时间逃走,反而是要先让朝鲜百姓先走,这么迂腐的事情,也只有他们这种汉人能做得出来!如今本贝勒既然知道了,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也要让他们走不得!”
他的亲卫听了,都是哈哈大笑,跟着他们的主子一起嘲笑起来。
不过其中也有人对《三国演义》听得多了,心中也有点疑惑,刘皇叔撤军的时候,似乎也带着百姓一起走,这应该也算是迂腐之人吧?可是,在评书中,他不是赢得了民心,最后还建立了蜀国!这卢象升也这么做,难道是真得迂腐么?
当然了,他也只敢在心中想想,并不敢把这话说出来。
岳托自然不知道自己亲卫中有和他意见不同的,此时的他,又立刻传下军令,让骑军顺江而下,寻找大同江狭窄的地方,不管用什么办法,要阻止明国船只通过。
还真别说,大同江确实不是一直都是很宽的,也有狭窄的地方。不过岳托手中的骑军少了一点,就在岸边用箭射,虽然能射中船只,可影响却是有限。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骑军太少,没法形成对江面船只的威胁。
不过很快,对于岳托来说,好消息来了。
多铎和豪格所部,从朝鲜南部迅速回师,所部骑军先一步赶回了平壤。
紧随其后,皇太极这边主力所派之骑军也赶到了平壤。
顿时,平壤城外,到处都是建虏的骑军,只是目测一下,就能看到至少不少于两万骑军,建虏军队的数量一下便占据了绝对优势。
这些骑军除了围住平壤城外,也开始往大同江狭窄的地方集结,不但是射箭,甚至还射火箭,真得如同下箭雨一般。明军水师船只,要再想通过建虏的阻拦,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一两艘船硬冲可能还可以,但规模大的话,就难了。
平壤城头,卢象升站在那里瞭望敌情,神情变得非常严峻。他们没想到,朝鲜这边的建虏回师平壤之外,建虏竟然又从辽东方向增援了更多的兵力过来。这先行赶到的骑军就有如此之多,那等步军到达的话,不知道还有多少!
“本官还是有点轻视了,没想到建虏对我明军竟然如此重视!”卢象升看着城外,忍不住感慨一句道。
从这兵力规模上来看,建虏估计要搬空辽东的大部分兵力,算起来,至少应该会来七八万军队,而自己这边,连一万都不到,就算加上朝鲜军队,也不到两万人,这苍鹰搏兔之态势,已经非常明显了。
想着这个,卢象升不由得对那奴酋皇太极,心中也多了一丝佩服。要知道,为了消灭自己这部分明军,动用这么多的军队,那也是要魄力的。毕竟建虏原本就物资贫乏,动用大军,那消耗的物资也就很大。而且作为奴酋来说,还要考虑辽东局势,考虑宁锦明军等等事情,尽起建虏主力来袭的决定,绝对不是随便就能做出来的。
“大人,这说明我们已经把建虏打疼了!”边上跟着的李定国听了,脸色严肃地回应了一句,而后话锋一转,又赶紧劝卢象升道,“大人,如今形势已经明朗,建虏主力尽出,平壤城危在旦夕,还请大人趁夜坐船离开。”
水师船只所留已经不多,需要等到水师返航才行。平壤城内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军卒,不过没法撤走,但要想撤走卢象升等人,还是可以的。
不过,卢象升拒绝了,就见他摇摇头说道:“本官身为大军统帅,如果先走的话,军心必乱,则平壤必定很快陷落,如何能行?”
“可是,大人不走,我明军不撤,建虏主力一到,再想走就难了!”李定国听了,还是再劝道,“一个不小心,我东江军要是在平壤城全军覆没的话,皇上那边怎么交代?”
听到这话,卢象升也是严肃了脸,还是摇摇头说道:“本官正是要向皇上有个交代,才不能先撤。要是本官领着东江军先走的话,朝鲜这边,必定心冷。我大明作为朝鲜的宗主国,绝对不能弃朝鲜于不顾。要不然,本官就不必领军增援平壤。难道本官在增援之前,会不知道发生如今局势的可能性?”
很显然,卢象升是文官,他考虑的角度,和李定国等人是不同的。他除了打仗之外,还要照顾政治。而且,大明援救朝鲜,也不止是因为朝鲜是宗藩国这么简单。要消灭建虏,必须要先削弱建虏,朝鲜在辽东的东边,如果能坚定地站在大明这边,那么东江军依托朝鲜就能更好地对辽东建虏起到牵制作用。就比如说这一次,建虏尽起主力攻入朝鲜,这就是牵制住了建虏,让建虏根本没有时间和实力再绕道蒙古草原去入侵关内。
卢象升看着李定国,语气和缓了一点又道:“其实,这一仗,建虏也不是那么容易打的。平壤城,在朝鲜原本就是一座坚城来的。而如今,本官已经撤走伤兵,又撤走了大部分百姓,不过粮草物资这些没有让他们带走,这些对于守住平壤,都是很有必要的。建虏要想攻破平壤,消灭我部,本官也一定会让建虏付出惨重的代价!”
说到这里,他转身回去,看着城外的建虏,又感慨一声道:“你是军中善于思考的,本官一直很欣赏。如今之局势,本官可以再给你说说。”
李定国听了,便知道卢象升心中,对于眼前的战事犹如明镜一般,他早已料到如今情况会发生的可能性,根本就不用自己来劝。而且,他如今还要教导自己,于是,李定国就立刻洗耳恭听起来。
就听卢象升给他说道:“对付辽东建虏,最好的方式,就是东江军和关宁军一东一西,一起夹击辽东建虏。不管辽东建虏想要攻打那一边,另外一边就出兵策应。如此一来,辽东建虏就会左右为难,被我大明压着打,从战略上,就占据了主动优势。而不是关宁军只是缩在坚城里,仅仅东江军出击而已!”
听到这话,李定国忍不住说道:“可是大人,关宁军从未有过向辽东主动出击的情况,他们就算知道了我们东江军的这次行动,也未必会向辽东腹地出兵牵制建虏吧?再者说了,建虏打仗,末将看着还是有章法的,他们肯定也会防着关宁军吧?”
听到这话,卢象升微微点头,而后转头看向大明京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