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7 人力有时而穷
另外,占领波斯和阿拉伯半岛,就目前驻扎在那边的兵力来说,还是不够的。
虽然说目前李定国也好,吴三桂也罢,都在整编原本莫卧儿帝国的军队,但是,要想让那里最终成为大明直辖地,对于大明本土有很强的归属感,还是要从本土派出去的兵力才好。哪怕他们的后代,也肯定比那些土著整编过来的军队要强。
基于这样的想法,崇祯皇帝便又开始调兵遣将。陆海两军,都调拨了一些军队过去。
有的时候,崇祯皇帝也是无语的。那男女的事情,没想到竟然非常有吸引力,一道旨意下去,各军都踊跃报名前去海外疆域。特别是北方草原,还有西北、西南等地,相对整个大明来说,不是特别发达的地方,那是最踊跃了。也罢,就让你们替大明去开枝散叶吧!
那个布哈拉汗国,最终还是没有逃过一劫。
洪承畴那边,没有了沙俄反攻的压力之后,就开始把注意力转而南向。不管是为了安抚原本土尔扈特部的心,还是为了伏尔加河流域肥沃的土地,洪承畴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放过布哈拉汗国。
在冰雪消融之后,洪承畴就出兵攻打布哈拉汗国,吸引了布哈拉汗国的大量兵力。随后,得到洪承畴通知的吴三桂所部再从背后捅了布哈拉汗国一刀,南北夹击之下,就把布哈拉汗国给灭了。
这一战中,还真别说,就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一直被布拉哈汗国欺负的土尔扈特部将士,出了很大的力气。攻入布哈拉汗国之后,也是他们杀得最恨。到了最后,竟然又留了一地的妇孺。
基本上在郑芝龙到达北美,和孙传庭一起消灭了西班牙主力的时候,布哈拉汗国就被灭了。
对于这些,崇祯皇帝并没有太在意。他有给洪承畴这种权力,要不然,来回请示,这么远的地方,什么事情都耽搁了。
倒是有一点,让崇祯皇帝没有想到的,那就是沙俄那边。
据洪承畴那边最终打探到的情况,沙皇阿列克谢果然是个有能耐的人,面对瑞典和波兰两国偷袭空虚后方的情况下,他签下明威堡条约之后,并没有回去和这两国军队打仗,而是领兵杀入了波兰。
也就是说,他不管自己的国土了,你们杀你们的,我杀我的,完全就是鱼死网破的架势。
或者是哀兵的缘故,也可能是波兰留在国内东部地区的兵力太少,没想到阿列克谢会用这一招。沙俄军队杀入波兰之后,势如破竹,让波兰那边吃不消了,立刻回兵救援国内。结果没想到,半路被沙俄军队伏击,主力给打残了。
但不管怎么样,沙俄军队先是在明威堡大败,然后又日夜兼程赶回去攻打波兰,最后和波兰主力决战,那是一刻都没歇过。因此,这一战打完之后,沙俄军队终于也用光了力气。
最终沙俄和波兰停战,再次签署条约。
波兰这边,压根没有捞到好处,劳师动众之下反而让国内连番遭劫,这对波兰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大军出动,钱粮无数。本来百姓就很不满的,再受兵灾之苦,不少百姓就不想再被波兰和立陶宛联邦压迫,学着当初赫梅利尼茨基开始造反。
原本历史上,从赫梅利尼茨基造反开始的大洪水时代,在波兰和立陶宛联邦最终还是发生了。
瑞典军队听到波兰这边的战事之后,并没有去救援波兰,不过也担心阿列克谢这个疯子去拼命。因此,在攻占了莫斯科之后,烧杀三天三夜,最后更是把莫斯科烧成了白地,然后就领兵撤退了。
不过,临近瑞典的那些城镇,却还是占领着。从此以后,波罗的海便成了瑞典的内海,没有沙俄什么事了。
可以说,这次的混战中,不算明军这边,捞到最大好处的还是瑞典这边。他们新任国王卡尔十世也借助这次的战事,巩固了他从克里斯蒂娜女王那边禅让过来的王权。
有一点是洪承畴没有打听到的,就是瑞典听说波兰国内大乱之后,又开始打起瑞典的注意了。就犹如一头饿狼,躲在一边,等着最佳时机扑过去狠狠地咬一口。
当然了,沙俄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头北极熊也是伤痕累累,再也没有一点力气去做些什么,只能回到自己的窝里去舔伤口了。这个时候的阿列克谢,不但不敢撕毁萨马拉堡协议,反而担心明军这边不守约定,撕了萨马拉堡协议了。
整个东欧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
洪承畴了解之后,并没有真得撕毁明威堡协议,再领兵西进。不是说他不想再开疆拓土,而是他手下的兵力真得有限,如果再多占领领土,兵力分散之下,他怕出现意外。
毕竟在这陌生的欧洲,他有太多的未知事情。又没有像皇上那样自信能打绝对的胜仗,因此,他就想着好好经营明威堡,再慢慢地蚕食邻近明威堡的东欧平原,这才是他的打算。
总结来说,这个时候,并不是敌人的强大限制了大明开疆拓土的步伐,而是大明自己的人力有限。
这一点,大明和当初成吉思汗时代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成吉思汗时代,那是疯狂扩张,虽然占领的疆域极广,可没有好好经营占领的地方,就很快土崩瓦解,一下分裂成了很多汗国。
大明这边,是稳打稳扎型的。打下一个地方,近的,迁移大明百姓成为大明疆域,比如安南、洞吾等地。
远的,就分封藩国,以同宗同族的藩国形势去统治当地,比如说天竺这边,还有美洲地区等等。
到底是成吉思汗时代的方式好,还是大明如今的这种方式好,最终还是要等待历史的检验。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成吉思汗就算想学大明这种开疆拓土的方式,他也是做不到的。因为他的人口,比起大明还要少不知道多少倍,压根没法学。
当然了,大明虽然有近两亿的人口,可如此开疆拓土之下,也已经显得人口不够用,要不然,以如今大明的实力,绝对能更近一步,比如明威堡这边。
另外,还有一个地方,就更缺人口了,那就是后世的澳洲。
这个地方,虽然在原本的历史上,更多的是西方殖民者流放罪犯的地方。但是,不得不说,这地方其实是个好地方。全世界都在世界大战,澳洲那个方向,却很少能影响到。
要不是这个地方离欧洲太远,欧洲过去的人口基础太差,否则绝对比北美更容易埋头发展。
这个地方,大明也是要占过来,不过一如美洲一样,太远了,交通也太不便利,除了自己能对那边的控制力比较强之外,怕是后世的大明,对那边就有心无力了。因此,澳洲那边,还是分封藩王更好一些。
美洲那边再踢过去几个,其他的藩王,就都踢到澳洲去,大明的藩王,就基本搞定了。
不过眼下说一千,道一万,最重要的,还是基建啊!没有发达的交通,疆域太广,实在是有心无力。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历代的疆域就只是那么大,而不是说以前的皇帝不想开拓疆域。
因此,崇祯皇帝并没有多想,全力扑在了国内建设上面。
虽然他有窃听系统在手,不出紫禁城,照样能知天下事而不被底下臣子欺瞒。但是,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他显然是不爱待在紫禁城里面的。
于是,大明全国各地,都留下了崇祯皇帝的足迹。
坐火车直达归化城,视察河套平原,接见蒙古族的百姓,听取百姓民情,指导蒙古这边的官员如何更好的做事。
这一点,是其他任何皇帝都比不上的。以崇祯皇帝的见识,每一个指示,都能切中要害。
在这蒙古草原上,第一还是要大力发展河套平原上的农业,土豆的种植更是上了一层楼,充分保证天灾下的百姓口粮。第二,崇祯皇帝还特意去了包头,视察这里的铁矿,炼铁等情况。
另外,他还沿着黄河视察了一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黄河不泛滥,不改道。
随后,天气转冷之后,他又坐火车去了南方,视察长江流域,对于江防,同样是重中之重的巡防。各地的基建情况,更是他每到一地,都要听取地方官的奏报,有困难解决困难,没困难就大力搞好基建。
作为大明交通骨架的铁路,北到归化城,南到广州城,西到天山轮台,西南到昆明,都修得差不多了。
本来按照崇祯皇帝的计划,西南这条铁路,是要最终直达洞吾在印度洋的港口。但是,西南的地形,对于修筑铁路来说,实在太难了,修不过去,代价实在太高。唯有期待黄色炸药研发成果之后,在和大自然做斗争了。
崇祯皇帝就坐火车视察,还要求在这个火车交通的基础上,再继续兴修铁路公路,要犹如一张网一样在全国铺开。给后世不管留什么,都不如留这些东西最实在。
898 大明皇家学院
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崇祯皇帝并没有忘记精神建设。
之前圣旨公告天下的大明皇家学院落成的时候,他当时人在应天府,收到奏报之后,便立刻赶回京师。
之前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多少人重视这个大明皇家学院。除了衍圣公要举族迁往美洲那会,有牵扯到大明皇家学院而被人讨论过一阵之后,就犹如石沉大海,没人关注了。
新建的大明皇家学院并不在紫禁城内,甚至都不在京师里面,而是在城外郊区,是由原来的皇庄改建,占地面积极广。
建得再好,可这都是建在城外的,又有谁会重视?要是建在紫禁城,那绝对会引人注目。
可谁也没有想到,在大明皇家学院落成之后,日理万机的崇祯皇帝,竟然放下了手头事物,从应天府直接赶回京师不说,还领了司礼监、内阁在内的文武百官,为大明皇家学院揭幕。
听到这么隆重,傻子都知道,这个大明皇家学院绝对是非常高规格的那种了。于是,京师百姓纷纷拥出城去看热闹。一边看,还一边打听有关大明皇家学院的消息。
“这个大明皇家学院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皇上竟然领文武百官一起来揭幕?”
“是啊,还以为这个最多和国子监下面的医学院差不多呢!这阵势,还真是吓到了!”
“这怎么可能!当初衍圣公走的时候,皇上就已经说过,孔孟圣学,是要移到这大明皇家学院的,怎么可能与医学院去相提并论!”
“这么说,那这阵势也能说得过去。可本公子怎么觉得,皇上应该不至于这么隆重吧?”
“对啊,如今可不比以往,看看现在的科举都分多少种类,又不止孔孟之学了!”
“……”
他们虽然见证了揭幕阵势的庞大,也大概议论出了这种高规格的原因。但是,也终归是有想不通的地方。
比如,皇上大力推广新学,原本的孔孟之道独霸的地位已经不复存在。还有,为什么要把这大明皇家学院建到城外来,这档次明显太低了吧,哪有在紫禁城那边来得有逼格!
种种疑惑,反而让大明皇家学院成为了热门话题。
不过他们没讨论多久,有关大明皇家学院的消息便多起来了。
“你们知道么?重大消息啊,真是没想到!”
“刘公子,你这就没意思了,神神秘秘的,真欠揍!”
“就是,这个样子,本公子真想说粗话了!”
“好吧,好吧,刚听来的消息,有关大明皇家学院的,绝对重大消息!”
听到这话,茶馆内的人,便都停止了议论,纷纷看了过去。因为他们知道,这绝对是皇上又出什么新鲜事了。
有认识那个刘公子的,一边让小二给刘公子上好茶,一边催着他快点说。
这刘公子享受众人瞩目的感觉,便给他们说道:“最新的消息,大明皇家学院的祭酒,是由皇上亲自担任!”
“哇……”听到这话,茶馆内顿时一片惊呼。由皇上亲自担任祭酒,那比国子监都要上档次了吧!
“刘公子,那你知道这大明皇家学院到底是怎么个回事么?”
“对啊,本公子敢打赌,这大明皇家学院绝对不止孔孟之学那么简单!”
“肯定了,这还用你说!”
“……”
听他们议论,刘公子便伸手示意一下,顿时,茶馆内一片安静,随后他才说道:“还有消息,大明皇家学院内会有分门别类的小院,为首之人,不称祭酒,是为院长。”
这个消息,基本在众人的意料之内,院长、山长的称呼也不罕见。因此,众人的关注点,是有什么小院。一众人等,纷纷催着这刘公子快说。
不过这刘公子却没有如他们所愿,因为小二刚上了上好的龙井茶,他不慌不忙地喝了一口,看到众人有发怒的迹象,才对他们说道:“大明皇家学院内,又分孔圣院,孟圣院,格物院,炼金院,医圣院,数学院,文学院,建筑院等……”
听到这话,顿时,有人就忍不住议论开了。
“孔圣院、孟圣院不难理解,我们也早猜到了。可为什么连格物院,炼金院,医圣院,数学院这些都有?”
“本公子明白了,皇上之所以这么隆重,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恐怕还是为了推广新学吧?”
“可不是,格物,炼金,医学、数学不都是皇上在大力推广的么?不过这文学院和建筑院是怎么回事?这也能和孔孟之道相提并论?”
“……”
在这些人的不解中,那刘公子则是呵呵一笑道:“这你们就不懂了吧!这些东西,其实就是诸子百家的东西而已,。当年的孔孟之学,不也是一起的么?如今不过是换个称呼而已!”
听他这么一说,有人就觉得有道理了,当即举起墨学之类的例子。
刘公子喝了一会茶,便又插嘴说道:“其实还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说,那建筑学,据本公子打听到的消息,是包括了造船,修铁路这些。这在春秋战国可是没有的吧!”
享受着新科技带来的便利,这个时候的大明百姓,已经对新学不抵触,甚至还很欢迎。听到这话,便都赞了一声。
也就几个儒生对此有微词,感觉孔孟之学好像一下贬低了好多。不过他们人少,也不敢引起口水战,要不会被淹死的!
刘公子说了一会,就又开始喝茶了,这是他用消息换来的茶,一次性把消息说完,这茶就没有后续了。
等他们讨论了一会之后,他就又说道:“你们有没有觉得这大明皇家学院,是不是还缺少点什么?是不是觉得还配不上皇上领文武百官去揭幕,这都赶上太庙、忠烈祠了!还有,这和国子监又会是什么关系,你们有没有想过?”
茶客中确实有人有这疑惑的,听到这话,没有疑惑地也有疑惑了。于是,就纷纷让他快讲。
结果,刘公子叹了口气,说这茶真不经喝。
听到这话,众人一阵笑骂,随后便又有人喊了小二上茶。这刘公子一稽首然后才笑着说道:“诸位可知,大明皇家学院内的各院长,都是带爵位的,而且是宗师爵位。”
听到这话,茶馆内顿时一片安静。过了好一会之后,才有人惊呼出声道:“难怪了,这可比国子监高多了,宗师啊,就差一级到新学爵位的顶级了。”
虽然朝廷没有明言,但在民间,都把崇祯皇帝后来颁布的爵位称之为新学爵位。而宗师爵位,就只比大宗师要低一级而已。
另外,从太子发明了蒸汽机、铁甲战舰之类,可也只能获得“宗师”爵位可知,这个爵位不是那么好拿的。
想到这个,便有人立刻问道:“那大明皇家学院中的各院长,可有人选了?”
“对啊,也不知道谁有这么好运,竟然能直接得到宗师爵位?”
“……”
一众人等,皆是好奇,纷纷追问。
那刘公子听了,面露神秘之色,往紫禁城方向一指道:“现在还没确定,正在廷推呢!”
“什么?你说廷推?我没听错吧?”
“我也听到说是廷推,刚才我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
这也怪不得他们,廷推这个东西,这些年来是没有了。但是,在以前的时候常见。
所谓廷推,就是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这廷臣,一般是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等。由此可见,这级别有多高了。
按理说,这廷推是很好的制度,但是,架不住明末官员的结党营私,最终把这廷推都用废了。以至于原本的崇祯皇帝,都用抓阄来代替。后来崇祯皇帝穿越过来之后,独断乾坤,自己直接说了算。因此,崇祯朝已经很久没有廷推了。
刘公子见他们这样子,便呵呵一笑道:“没错,就是廷推。皇上让他们推举各学院院长,要求在所任学院方面的学问最高,得票最多的前三人,再交由陛下圣裁。”
说到这里,他看其他人要开口,便又补充一句道:“另外,院长一职,不得兼任。五年一考核,拿不出成绩,就得换人。”
喝了口茶,见他们还在震惊中,就又说道:“各科状元、榜眼、探花,皆要入大明皇家学院对应的学院中去做学问三年,然后才可入朝为官。”
说完之后,他才笑眯眯地说道:“怎么样,这些消息,还值得喝上这茶吧?”
听他这么说,一众茶客却没理他,只是自顾自地议论起这大明皇家学院来了。
这个时候,他们终于明白,为什么皇上要亲领文武百官去揭幕了,这规格确实是可以有的。国子监是教学之地,而大明皇家学院却是学问之地,根本不能比。
不过有一点,他们却想不明白。按理来说,这么高规格的,直接安置在紫禁城都是够格的吧?可为什么要设到城外去呢?
899 奥斯曼帝国
“呵呵,这还不简单,大明皇家学院的宗师,那是真正做学问的,当然要远离官场,远离喧哗才行的了!”刘公子最终提醒他们道。
茶馆的这些茶客一听,都是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城外也确实够安静的了!”
“我家那小子,要科考,也被我撵到乡下去了,就怕他不收心!”
“……”
议论声中,有个年纪大的茶客忽然说道:“但是,这设在城外,万一有了兵灾什么的……”
很显然,他经历了早年建虏、流贼的岁月,看来印象深刻,就提出了他的意义。只不过,他这话才说出口,就被一群人的口水淹没了。
“兵灾,现在还有什么兵灾?”
“就是,如今天下,唯我大明独尊,不去打别人就不错了!”
“可不是,当今天子,谁人能敌?还兵灾,信不信皇上灭得他们连祖宗都不认识?”
“如今周边,全是我们大明了。我们大明的边境在哪里知道么?北冰洋,明威堡……”
“……”
本来这个年纪大的茶客还想分辨一句,当大明盛极而衰的时候,说不定就会有兵灾,可他都来不及说话,只能光顾着擦别人喷来的口水,最终只好无奈地闭嘴了。
如今之大明,想说这种话,真是找喷了!
他的担心,其实崇祯皇帝早就考虑过。随着时代的进步,真要发生兵灾的话,就靠高大的城墙,已经没法防住军队的进攻。
再者说了,以大明目前的情况,科技方面已经开始碾压其他国家,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只有大明压着敌人打得份。
就算大明将来有了经济危机什么之类的,转移下国内矛盾,揪着欧洲等国打打也是容易的事情。所谓王朝三百年一轮回,在开拓出如此之多的疆域之后,怎么样都能缓冲一下了吧?
当然了,崇祯皇帝也不敢保证,大明真得是千秋万代,不会发生任何战事。
但是,大明不是两京制么?这个用来研究学问的大明皇家学院,他打算等京师的这个走上正轨之后,在南京那边也建一个。然后里面的藏书阁,研究出来的学问,发表的论文资料等等,全都一式两份,在南京那边也收藏一份。
将来万一有事,总不可能两边都同时出事吧?双管齐下的保存方式,总能尽最大可能地保留大明文化之精华了!
如今提高大明皇家学院的待遇,提高逼格,让他称为世人仰慕中的衙门,并且广而告之,比如让这个刘公子之类属于东厂的人去宣传,就是要把真正做学问的人,提高到人人向往的份上,从而为大明皇家学院提供源源不断地人才。
崇祯皇帝的设想中,任何官府衙门,都不如这个大明皇家学院重要。这里的产出,将带领大明一直到星辰大海。
因此,他会逐步给大明皇家学院中的各分类设定目标,让他们去研究。未来的道路,已经给他们预设好了。至于超出了他知识之外的,那就只有是外星文明,这个就管不了了。
………………
在崇祯皇帝忙着这些的时候,他穿越所引发的蝴蝶效应,也开始改变远在中东的奥斯曼帝国了。
在这个节点上,奥斯曼帝国的真正当家人,并不是年幼的穆罕默德四世,而是柯塞姆苏丹,他们的皇太后。这是苏丹女权时代的最后一位,也是最有名的一位。
这些皇太后和武则天有点不一样,她们喜欢称霸后宫,对于政治却不怎么感兴趣。因此,就没有人有当女皇帝的那种想法,只是把权力握在手中而已。
皇太后掌权,皇帝被废掉,年幼的孙子继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奥斯曼帝国的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甚至都还有叛乱发生。
因此,就算波斯帝国那边实力大减,奥斯曼帝国却也没捞到多少好处。这让逃到奥斯曼帝国的奥朗则布很是恼火,对奥斯曼帝国也失望了。
最终,他去投靠了奥斯曼帝国中的叛军,协助叛军反叛,想着借叛军的力量,时机成熟之际,再干掉傀儡东山再起。
还真别说,在他的协助之下,叛军的实力顿时大涨,这让奥斯曼帝国终于提前了一年清醒了过来。
为此,皇太后提拔了柯普律吕?穆罕默德帕夏出任帝国首相,以改变当前奥斯曼帝国的局势,重振中央帝国的权威。
这个柯普律吕?穆罕默德帕夏是有真本事的人,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平息叛乱、镇压敌对分子、重新整编军队、击败威尼斯舰队,真得重振了奥斯曼帝国中央政府的权力,并成为一个显赫家族的奠基人。
在后续的几百年内,奥斯曼帝国的实际掌权人,也就是其首相,都出自他的这个家族。不是他儿子,就是他女婿之类的延续。
这个柯普律吕出身阿尔巴尼亚的农村,是一个从底层爬上去的人,有点类似大明洪承畴的那种,一级级地升任,是个经验丰富,能力很强的家伙。
他一上任之后,就立刻在重要岗位强势安插亲信,使得他的命令能得以执行。强势整顿吏治和军队,说一不二。一时之间,奥斯曼帝国的中央政府,还真得一下就焕然一新。
阿勒颇的帕夏,阿巴札·哈山是叛军之首,因身为慓悍的佣兵部队领袖而掌权,又在奥朗则布的却辅助之下,原本势头很好,结果敌不过老谋深算的柯普律吕,很快被他给镇压了。
可怜的奥朗则布,还没想着干掉傀儡,结果就被灭了,他本人,自然也被柯普律吕给灭了。
到了这时候,奥斯曼帝国已经重新焕发出了老牌帝国的实力,开始威胁周边了。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上,柯普律吕接着会组织对威尼斯的远征,并且赢得了战事的胜利。
但在这个位面上,他还没有做出决策时,奥斯曼帝国的藩国,克里米亚汗国的使者就赶来求见了。
“什么,布哈拉汗国被明军灭掉了?”柯普律吕听得大吃一惊。
之前的时候,听说莫卧儿帝国被明国所灭,他其实就已经震撼了。但是,毕竟隔着一个波斯帝国,没必要皇帝不急太监急,就让波斯帝国先去头疼好了。他自己也忙,就没有在意。
结果没想到,那明国竟然如此厉害,如此地咄咄逼人,竟然又灭一国。加上之前的时候,又占领了萨马拉堡,逼迫沙皇阿列克谢签下了割地赔款的条约。这个时候,他是真正意识到明国的威胁了。
“是啊,大人!”克里米亚汗国的使者,焦虑地禀告道,“如今明军的夜不收,已经出现在鄙国疆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发起攻击,还请大人为鄙国做主,帮鄙国驱赶这头饿狼吧!”
柯普律吕听了,眉头皱成了一团。因为在他原本的打算中,是并没有往东发展势力的打算。他是准备往西,和那些基督徒的国家打架去的。
可是,明国在东边咄咄逼人,让他感受到了威胁,他就不得不重新考虑他的打算了。
当然了,要想让他这样的人物,一下改变想法,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藩国的存在,是要向宗主国进贡,成为宗主国的屏障。明国还没打藩国,宗主国就要为藩国出头,那藩王又不是他的亲儿子,他才不会那么做。
万一明国并没有进攻克里米亚汗国的打算,自己跑去质问,算怎么回事?如今的奥斯曼帝国,还不是最强盛时候的帝国,可以藐视一切敌人。真要那么做了,万一把原本不打克里米亚汗国的明军给招来了,岂不是自找麻烦!
可要是不管的话,万一明军发动突袭,在自己反应过来之前,把克里米亚汗国给灭了个大半。在自己出兵之前,灭了克里米亚汗国,那样一来,战火就有可能会烧到奥斯曼帝国的本土,这又是柯普律吕不想看到的。
正当他犹豫着,还没做出最终决定的时候,忽然底下又来报,说波斯帝国,阿巴斯二世的使者来了。
这是奥斯曼帝国的老对手了,可以说是世仇来的。那阿巴斯二世派人来是要干什么?
心中疑惑,最终还是正式接见了使者,也就是皇太后,皇帝都在的,接见了波斯帝国的使者。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虽然如今的奥斯曼帝国是压着波斯帝国一头,但是,波斯帝国的使者之谦卑,姿态之低,是前所未有的。
圣明的皇太后,聪慧的皇帝,贤明的首相,反正,能拍的马屁都拍了,送上的大礼份量也很重。阿巴斯二世还表示愿意臣服奥斯曼帝国,永世修好。
这个情况,让奥斯曼帝国的皇太后都感到很高兴了。多少代奥斯曼帝国的皇帝没做到的事情,在她掌权的时候做到了。哪怕她对外面的政治不感兴趣,也还是非常自豪了。
不过柯普律吕却觉得不对,事出反常必有妖。于是,他便直接喝问来意。
900 结盟
波斯使者没有再隐瞒,老实回答道:“我国陛下希望两国能联手,共抗明国入侵!”
“哦?”柯普律吕一听,不置可否,只是问道,“明国又未和我奥斯曼帝国为敌,我们为何要主动去打明国?”
言外之意,就是波斯帝国的诚意还不够,并不足以让奥斯曼帝国去得罪明国。
对于这种外事,皇太后是没兴趣的,而穆罕默德四世太小,自然是由柯普律吕说了算了。
波斯使者知道这点,因此,对于柯普律吕的问话,一点都不敢怠慢,连忙回答道:“鄙国陛下曾和明国皇帝直接交手过,可以说,是最了解明国的了。他们绝对不会只满足于吞并莫卧儿帝国。一旦鄙国失利的话,战火必定会烧到贵国。”
柯普律吕听了,冷笑一声道:“哪又如何?我们奥斯曼帝国就在这,如果明国胆敢来,定会让他们知道狂妄的后果是什么!”
听到这话,波斯使者便知道自己的皇帝所料没错,就只好按照阿巴斯二世所交代地说道:“首相大人,您可知道,明军吞并莫卧儿帝国的方式如何不?鄙国陛下相信,贵国不一定能挡住明国进攻的。”
“呵呵!”柯普律吕听了一声冷笑,“还能是什么吞并什么,你当本官是三岁小孩,不懂打仗?”
他都是半截子入土的人,阅历之丰富,绝大部分人都是比不过他的。
波斯使者听了,便不慌不忙地反问道:“如果明军攻打贵国,只杀有钱人,获得财富分于那些贱民,鼓动那些贱民一起反抗,请问首相大人可有应对之策?”
听到这话,柯普律吕不由得一愣。
基本上来说,奥斯曼帝国,波斯帝国和莫卧儿帝国的国情其实是差不多的。就如今的奥斯曼帝国来说,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叛乱不断。虽然被柯普律吕在强势镇压,可毕竟还没结束。甚至还因为他的强势镇压所引发了反抗。这所有的一切,让底层百姓的生活,都是苦不堪言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波斯帝国都要好于奥斯曼帝国。因此,要是明军去讨好那些底层百姓。以柯普律吕的见识,他当然能意识到那些贱民会怎么选了。
对此,在稍微愣神之后,却也不在乎,当即淡定地说道:“这有很难,击败明军,惩处叛民便是!”
“可要是没法击败明军呢?或者说,和明军的胜负之势,非一时半会能分晓呢?”波斯使者一听,立刻追问道。
柯普律吕听了一愣,随后微怒,正要说话时,却听皇太后插嘴道:“小皇帝累了,本宫就先带他回了。一切事宜,首相处置!”
听到这话,他们转头一看,却见穆罕穆德四世已经坐在龙椅上睡着了,嘴角还流着口水。
于是,他们纷纷跪送皇太后和皇帝回转后宫去了。
经过这么一个插曲之后,柯普律吕的怒气已经消了一些,只是冷冷地喝道:“谁敢小瞧我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必定会付出惨痛的教训。不管是你们波斯,还是那什么明国,都是一样。”
“那么请问首相大人,贵国可否用一年多的时间就灭了莫卧儿帝国?”波斯使者一听,便又追问道。
听到这话,柯普律吕顿时眉头一皱。
波斯使者的话,虽然只是问句,可意思其实很明显,你奥斯曼帝国绝对不可能在一年多的时间内灭掉莫卧儿帝国,甚至再多一些年,都未必。但是,明国就是用一年多的时间,把庞大的莫卧儿帝国给灭了的。
简单地说,你奥斯曼帝国的军力,真得有那么强?明军来攻的话,一定能给他们一个惨痛的教训?
柯普律吕没说话,不代表其他臣子就没意见了。这是小看奥斯曼帝国,那些臣子自然是不乐意了,于是,纷纷喝斥了起来。
“大胆,你们波斯打不过明国,就以为我们奥斯曼帝国就打不过了?”
“要不是你们波斯挡着,那莫卧儿帝国早就被我们奥斯曼帝国灭了!”
“有本事让那明国来打试试,定叫他有来无回!”
“不用劳烦首相大人,本将就能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
他们正说得起劲的时候,就听到柯普律吕稍微带着不满之意喝道:“够了!”
这声音虽然不大,可大殿内却立刻就安静了。由此可见,柯普律吕的威望有多高了。
波斯使者见了,就无比诚恳地对柯普律吕说道:“明军之装备非常精良,装备的火枪,全是燧发火枪,军卒悍勇,实为少见的精锐之师……”
柯普律吕听他在说话,脸色慢慢地严肃了起来。
“鄙国之和贵国,实力相差如何,相信大家都是心知肚明。”波斯使者的神态更诚恳了,就差把心窝讨出来了,“鄙国陛下之所以愿意臣服贵国,就是知道,明军的实力非常强大,他们的招数非常卑鄙。如果我们两国不联合起来,一旦被明军准备好了后攻打过来,那定然是难以抵挡的。如若不然,鄙国陛下为何要主动臣服贵国?”
说到这里,波斯使者弯了个大腰道:“如今之局势,贵我两国合着两利,不合必定会被明军各个击破!以首相大人的贤明,定然能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
话里话外,就是说奥斯曼帝国打不过明国。这让那些文武众臣很是恼怒,有待驳斥波斯使者。
但这一次,柯普律吕却伸手一拦,没让他们说话。而是脸色凝重地说道:“你再说说有关明军的具体情况,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不可隐瞒,不可夸张,本官只要听实话!”
波斯使者听得一喜,知道有希望了,便连忙保证他所说得是实话,就一五一十地尽可能把知道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听完之后,柯普律吕考虑了好长一会之后,并没有当场作出决断,只是让波斯使者去驿馆休息了。
没有了外人,柯普律吕便立刻问底下道:“那个奥朗则布已被处死,可还有其他莫卧儿人?”
这个时候,他其实有些后悔了。当时应该留着那奥朗则布,这样就能知道当初在莫卧儿战场上的具体事情。
听到他问话,有一名官员出列回答道:“大人,囚犯中还有一些,其中地位最高的一人,是那奥朗则布的心腹,名叫奥多姆的。”
柯普律吕一听,心中一喜,当即命令,带这个奥多姆。
等到下午时分,奥多姆便被押到了柯普律吕这边。听到奥斯曼帝国的首相,实际的掌权人询问有关明军的情况,他不敢隐瞒,便一五一十地把他所经历地都说了。
他这边提供的消息,远比波斯使者那边所说得要详细地多了。
柯普律吕听完,那脸色真得非常严峻了。两边一对比,可以很明确地知道,明军真得非常强大。特别是那明国皇帝,打仗的能力更是厉害。
从明国一路向西,如今又威胁藩国克里米亚汗国可知,明国皇帝的野心真得不小。疆域已经如此大了,竟然还在往西扩张。真得很可能会在未来的几年内,攻打奥斯曼帝国也说不定的。
想到这里,他又立刻想起波斯使者警告过的,明军的作战方式,那眉头就皱成一团了。
如果未来奥斯曼帝国和明国的战事真得僵持,那他们的那种手段,真得会瓦解奥斯曼帝国的战力。最为难受的是,明军的这种手段,因为战火烧在奥斯曼帝国境内,还没法用到明国身上去。
衡量了一阵之后,柯普律吕就下定了决心,立刻进宫觐见皇太后,把他的想法禀告了一番。最终,自然也没有意外,一切以他的想法为准。
于是,他同意了波斯阿巴斯二世的请求,两国准备联合攻打明军,要把明军赶回远东去。
随后,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这边派出了高级别的使者去波斯湾那边商量同盟作战的事情。之所以选择波斯湾那边,是因为阿巴斯二世建议之下,也让荷兰和英国人的舰队司令一起参与。
有一点,柯普律吕觉得没什么,就是把熟悉明军情况的奥多姆留在身边咨询。他却没想到,正是因为这点,让他这边就多了一个崇祯皇帝的眼线。
当然,对于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以及荷兰和英国人舰队结盟的事情,崇祯皇帝也能从阿巴斯二世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处获悉消息。
这一次,可不比当初波斯帝国和莫卧儿帝国结盟的那次了。
之前那次,结盟是临时起意,而且那个时候,莫卧儿帝国已经是一塌糊涂。
而这一次,是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秘密结盟,随后准备主动攻打明军。这两次结盟的实力,那是大大不同。
崇祯皇帝非常担心,前线的将领并没有窃听系统,他们对于这两国的战略部署,不可能事先知道。就算派出了夜不收,那最多也是方圆百里左右而已。一旦遭到攻击,就会很危险。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就有了决定。
901 势如破竹
不用说,他的决定,当然是再次御驾出征了。
虽然离波斯帝国那边太远,很可能来不及在战事开始之前赶到,但不管怎么样,还是要赶去的。
说真的,崇祯皇帝还是有点佩服阿巴斯二世的。为了应对明军的威胁,他竟然向世仇低头。这份决断,一般人可做不出来的。
想了下,崇祯皇帝感觉,还是自己灭掉莫卧儿帝国的方式,让阿巴斯二世怕了。或者说,让整个波斯帝国的贵族阶层怕了。要不然,毕竟奥斯曼帝国是波斯的世仇,就算阿巴斯二世想要臣服,也得考虑在国内的影响。
既然他们如此怕,那就说明这个手段好用。崇祯皇帝心中想着,那就继续用这手段好了。
这一次,他领一万骠骑营出征,还是跟上一次一样,坐火车到天山轮台,从那边进入唐国地界。不管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的联军,最终是想攻打洪承畴那边,还是吴三桂那边,他都能西进或者南下增援。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一次,就灭了这两个国家再说,要不然,万里迢迢赶路,就太对不起自己了!
崇祯皇帝心中有了决定,倒也没有托大,不但在获悉消息之时,就派了急使赶往西边去报信,而且在出征之前,也给河套那边下了圣旨,集结了一万五千骑军,让他们先一步从归化城那边坐火车赶往天山轮台等他。
在他预计之中,再从天山轮台那边挑选五千骑军,凑集三万骑军,那就差不多了。
之所以要这么来凑,是因为河套那边的归化城,是蒙古草原部族的集结地,包括漠北三族,东部蒙古和中西部蒙古,挑选个一万五千骑军,一人双马或者三马配置,那是绰绰有余的。
而天山轮台那边,因为洪承畴领军攻打沙俄,他当时就带走了主力不说,甚至还从陕西和河套也增援了兵力,因此留下的兵力却是不会太多的,挑选个五千骑军,也就差不多了。
在另外一个方向,根据洞吾造船厂那边的甲级种子显示,才打造出了一艘蒸汽铁甲战舰。虽然是少了点,却也比没有好。崇祯皇帝的旨意,也已经传给那边,命令在南洋的明国海军连同那艘新打造好的蒸汽铁甲战舰,在接到旨意时,立刻西进增援。
这一次的兵力动员,要比当初灭掉莫卧儿帝国的兵力要多多了。
除了这个之外,崇祯皇帝临走之前,还给内阁下了道旨意。让国内这边组织人力,就是挑选大明光棍,准备迁往波斯和奥斯曼帝国。顺带着,让他们运送后续的物资。
当然,这个事情并不强迫,重点在于宣传。对于这个时候的大明来说,大部分百姓可能没法接受西夷那样的鬼样子,但是,波斯国美女,却是有传说了的。
………………
在崇祯皇帝赶往西边的时候,让他有点遗憾的是,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他们的商讨并没有扯皮太多。这主要是因为阿巴斯二世和柯普律吕都是精明的人,懂得进退,因此,并没有用多久时间就达成了协议。
随后,波斯帝国这边,集结兵力和荷兰以及英国人的舰队一起,一共十五万兵力,海陆两路一起东进,攻打李定国所部。
而奥斯曼帝国,征召他的藩国,包括克里米亚汗国在内,骑军八万,步军十五万,一共二十三万大军,进攻刚被大明打下来的布哈拉汗国,随后再看情况,或北上攻打伏尔加河流域的明军,或南下攻打喀布尔、拉合尔等地,前去和波斯军队会师,进而打下原本的莫卧儿帝国领土。
虽然崇祯皇帝第一次用上了八百里加急,又是飞骑,又是信鸽的传递消息,但终归是离得太远了,不管是洪承畴这边,还是吴三桂、李定国那边,都没料到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竟然会联手攻打他们。
之前波斯帝国采用坚壁清野之策,把临近明军这边的国土都焦土化,防范明军的大举进攻。这给波斯帝国这次的东进带来了麻烦,但是,也让李定国和吴三桂想不到波斯帝国竟然会主动进攻。
而在北方那边,洪承畴也错误地判断,明威堡这边,暂时不会有敌人,因此,正在开展对土尔扈特部以及哥萨克所部的整编。
突然之间,敌人大举来攻,让几路明军都是措手不及。
刚开始的时候,不管是波斯帝国这边,还是奥斯曼帝国那边,都是势如破竹,兵锋之盛,明军根本抵挡不住。
当然,这也有崇祯皇帝秘密交代给大明本土将领的旨意有关。一旦开战,城可以丢,人不能少。也就是所谓的“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两得”。
这个计策,如果是大明本土的话,他不会这么要求,而是坚守了。但是,对于那些刚打下来的地方,用上这招却是没多大负担。
虽然这个时候,不少明军将士已经播种当地。可敌军锋芒太盛,留下的话,只会被敌人各个击破,人地两失的情况下,不管是吴三桂,还是李定国,最终都选取了撤军来避敌锋芒。
当然了,他们公开的说法,并没有把崇祯皇帝的叮嘱抛出来,而是说把拳头缩回去,分散的兵力进行集结,才能狠狠地教训来犯之敌。
除了最邻近敌国的军队和百姓遭受损失之外,其他地方,闻讯敌人大举来犯之后,军民全部撤军。军队是有军规制约,一道军令,不退也要退。但百姓留恋故土,不想撤退的,也不勉强。
就这样的,吴三桂所部接连放弃了大片领土,包括整个布哈拉汗国以及喀布尔都丢给了奥斯曼帝国,他的兵力一直收缩,最终集结在拉合尔迎敌。而李定国这边,同样大步后撤,再度撤回了纳尔马达河流域。
这么一来,把唐王给吓到了。他没想到,真正的藩王权力都还没好好享受,竟然就遇到了百万敌军。虽然他知道,这是号称的,实际上肯定没有那么多。但是,留在唐国的朝廷军队接连败退,着实是吓到他了。
于是,他一边派人去责备吴三桂和李定国,问他们身为保土有责的大明将领,食朝廷俸禄,却不思忠君报国,遇敌而退,就不怕皇帝降罪之类的话,同时也哀求两路明军不要再退了。
不管他软硬两手,有崇祯皇帝的叮嘱为底气,不管是吴三桂还是李定国,都是不鸟唐王的,该撤撤不说,甚至还告诉唐王,如果想保住唐国,就赶紧动员起来,给前线输送人力和物资,要不然,他们还会退。
对此情况,唐王根本没有办法,只能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不过他也是有想法的,派人去福王和朱慈炤那边,同样吓他们,如果唐国这边保不住,下一个就会轮到他们。要出物资和人力,他们也要出,要支援前线。
总之,面对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的进攻,三大藩国都是人心惶惶了。不过好在原有的有钱人和贵族都已经被干掉了。要不然,在这种局势下,难保那些利益受到损害的人会起别样的心思。
奥斯曼帝国在攻下布哈拉汗国之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难题。
本来的话,按照柯普律吕的本意,他更愿意北上攻打伏尔加河流域的明军。因为那边的明军,对奥斯曼帝国的藩国,克里米亚汗国的威胁大,甚至有可能会进一步威胁到奥斯曼帝国的本土。
结果他没想到,明军竟然退得那么快,让出了大片的领土,总不能不占那些领土,便宜了波斯帝国吧!
于是,柯普律吕的最终决定,就是分兵两路,其中主力还是决定北上,共计五万骑军,十万步军继续北上攻打伏尔加河流域。另外的三万骑军,五万步军则毫不费力地占领明国让出的领土,一直南下,占领了喀布尔,并继续南下。
洪承畴这边,闻报之后大惊,连忙结束对土尔扈特部和哥萨克部的整编,收缩兵力,放弃部分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地,整军备战。
对此,有不少土尔扈特部的人就想不通,甚至是有意见的。
原本的时候,他们就在伏尔加河流域开垦土地,引水灌溉。洪承畴来了之后,更是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可以说,伏尔加河流域已经被改造成了种植和畜牧相结合的人间天堂。
之前灭了南方的布哈拉汗国,就再没人威胁这块土地。结果没想到,奥斯曼人来了。
按理来说,不是要为保卫家乡而战。但是,总督大人的命令,却是让他们放弃这里,他们是真得不甘心!
不过他们的情绪,洪承畴并不出面,只是让朋楚克去压制他们,强迫所有人北撤到明威堡以北去。
这让不少人感觉,明军其实也不过如此,奥斯曼帝国是那么的强大,不可战胜。于是,没有完成整编的一些小部族就起了心思,在他们的首领带领下叛明投敌了。
902 神
本来的话,明军还是节节抵抗,以掩护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大明百姓,东岸的和硕特部和西岸的哥萨特部百姓往北撤离。
结果,就因为这部分部族的背叛,引了奥斯曼帝国的骑军长驱直入,突袭明军的薄弱之处。至少有一万多大明百姓来不及撤离,落入了敌人之手。
最为关键的是,到底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来了多少,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有传言说至少三十万,还有的说,五十万都是有的。而明军这边的常规兵力,就只有五万左右。就算临时征兵,把牧民全都征调为兵,那也不会超过十万。
不管敌人是二十万,还是五十万,在兵力方面,都是处于绝对的劣势。
这种情况下,人心就更是慌乱了。
洪承畴见此,知道稳住民心和军心是关键,便立刻传令各路将领开会。
军议上,气氛凝重,洪承畴尽量用轻松地语气说道:“敌人虽众,却远道而来,久之必疲。此战,我军必胜!”
听到这话,来自天山以及关内的明军将领,一个个大声回应了起来。
“对,大明无敌!”
“末将请战,杀尽那些叛徒,把奥斯曼赶回去!”
“……”
除了他们,其他将领却没有怎么说话。包括已经被封为土国公的原土尔扈特部大汗朋楚克,还有伏尔加伯的原哥萨特部首领拉辛。
其实也容易理解,对他们来说,洪承畴的这个理由,并不是理由。如果说远道而来就会疲惫,最后一定会失败,那么明军当初从天山过来,比奥斯曼过来还要远。可最终,还不是明军赢了!
更不用说,当初明军兵力还没有沙俄的多;而如今的奥斯曼帝国兵力,却远比明军这边要多。
还有,明威堡远离大明本土,根本指望不上援军,只能是孤军奋战。十万对三十万,或者是五十万还是更多,能赢么?
对于他们这些人的沉默,洪承畴明显能感觉他们的担忧。这些将领都是这样,那么他们手下的那些将士,估计士气就会更低了。
如今之际,要想打赢这一场战事,首先要鼓起士气才行。
而要鼓舞起士气,最好的办法,要么是打一个干脆利落的胜仗,或者是有援军来援。
就眼下来说,援军是不可能有的。那么就只有一个办法,想办法集中兵力打一次胜仗。
但是,如今之局势很乱,敌人的情况到底如何,却是个未知数。要想干脆利落地打一个胜仗,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本来按照洪承畴的想法,是破坏伏尔加河流域,引敌人到达明威堡这边,使敌人的战线拉得足够长。只要能坚守住,敌人来得兵力越多,后勤就越吃紧,最终先垮得就一定是他们。
但这么做的前提,就是手下将士的士气要高。否则的话,还没把敌人拖垮,就先被敌人给压垮了。
想着这事的关键,洪承畴就感觉有点棘手。
这个时候,他就不得不佩服,当初皇上只是领着两万骑军就杀入了莫卧儿帝国。在一个陌生的敌国境内纵横厮杀,而且还能连战连捷,最终灭掉一个庞大的敌国,真是太厉害了!
他正想着这事,突然,外面就传来了急匆匆地脚步声。
大堂内的众人听到,都不由得立刻转头看向外面。这种时候,如此匆忙,肯定是又有什么坏消息,说不定又有部族叛变投敌了!
“报,八百里加急……”大堂外面,人未见,声音就传了过来。
听到这话,洪承畴的眉头顿时就皱成一团。用了八百里加急,该不会是奥斯曼帝国主力杀来了吧?
他这样想,其他人自然也是差不多。每个人的脸色,顿时都严峻了起来,包括大明本土将领,也不例外。
只是一会的功夫,大堂外面就闪进了门口站岗的校尉,脸色兴奋地大声禀告道:“大人,京师来的八百里加急,天使到了!”
“什么?”洪承畴没想到竟然是从京师过来的天使,顿时吃了一惊。该不会在这种时候,国内又出了什么乱子了吧?
刚有这个想法,就看到校尉的脸色好像不对,真要京师那边出乱子,不应该这么兴奋啊!
他正想着,就听那校尉兴奋地补充说道:“是皇上派人来传信,说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的联军会来攻打我们。”
听到这话,大堂内所有人都傻眼了。
他们所面对的敌人,都是奥斯曼帝国军队而已。传闻中,是说波斯帝国军队也在攻打大明。但是,毕竟只是传闻,他们并不能确认。
然而,从京师八百里加急赶来的天使口中,却明确说有波斯帝国的军队,按时间算算,这得提前多久知道的消息!
这要是不惊呆,那只能说神经太大条了。
他们还没回过神来,就见两名校尉扶着一名疲惫不堪的信使走了进来。
洪承畴看到,便回过神来,连忙带领众将恭迎天使。
不一会,圣旨便递到了洪承畴手中。旨意中明确说了,这一次,是波斯帝国的主意,勾结了奥斯曼帝国,因为惧怕大明,便下手为强,想把大明赶回东方。
对此,崇祯皇帝明确要求,让中亚的明军们,可坚守待援,他将再次御驾亲征,不灭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就绝不班师回京。
虽然洪承畴等人知道,皇上的神机妙算,当世无敌。甚至都有仙人助阵,能赐仙物沟通消息。可是,京师离这边真是十万八千里。最为关键的是,皇上连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这本事,真得是再一次震惊了他们,加深了他们的认知。
他们如此,对于崇祯皇帝不怎么熟悉的拉辛和朋楚克,就更是不用说了。当他们想明白崇祯皇帝大概什么时候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就直接傻掉了。
以前的世界观,整个就崩塌了!
什么神啊之类的,以前他们没见过。如今,他们将见到一个真正的,活在世上的神,那就是他们的皇帝!
除此之外,不可能解释得通,为什么大明皇帝远在万里之外的京师,却能对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事情知道得如此清楚!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大堂内的众人,才终于回过神来。顿时,他们一个个激动地,就差跪地上向京师方向膜拜了。
洪承畴最为担心的士气问题,就只是这一道旨意,一下就解决了。
完全可以说,崇祯皇帝的这道圣旨,远比打一次胜仗都要有用。特别是对拉辛和朋楚克,那真得是到了一种狂热的地步:为活生生的神而战!
于是,洪承畴也不用费心思了,当即下令,大军继续掩护百姓撤退,引敌人到明威堡,然后在和敌人决战,或者坚守,等待皇上御驾亲征,再灭敌人。
这些将领散去之后,自然把消息传给了他们的部下。
一开始,很多人都是不大相信,怀疑这个消息是假的。特别是那些土尔扈特部和哥萨特部的军卒,更是难以置信。
在土尔扈特部军中,就见阿玉奇用那种难以置信的语气问道:“父亲,这怎么可能,会不会是那圣旨是假的,是总督大人为了鼓舞士气而冒充的?”
他确实是长大了一些,能想出这样的理由,算是难得了。
其他手下听到这话,都是看着朋楚克,一眨不眨地看着,就想听听怎么解释?
“你想多了!”就听朋楚克断然对自己儿子说道,“知道假传圣旨是什么罪么?那是要诛九族的,谁敢假传圣旨!而且眼下也没有到生死关头,总督大人就更是不可能冒此等风险!”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用自信的语气说道:“而且我难道连圣旨是真是假都分不出来么?别以为皇上远在万里之外会知道这些事,就觉得不可思议。你要记得,皇上是真正的神,明白么?以前的传言,有关皇上的,百战百姓,料敌如神,等等的那些事情,难道还不够说明这些么?”
听到他这些话,阿玉奇等人,顿时就如同朋楚克当初那般,傻在了那里!
他们的世界观,也崩塌了!
原来真的有神,还是他们的皇上,是真正存于世上,并一直在征讨世界!是所向无敌的那种神!
想不通的事情,最终只能归结于神。
想到为神而战,不用说,明军的士气,那简直是直线飙升。
于是,洪承畴的战略,立刻得以实施。那些百姓听说了,再也不是什么故土难离,说走就走,毫不犹豫!
对于他们来说,神的力量就是那么大!
崇祯三十年四月十八,奥斯曼帝国首相柯普律吕亲领二十三万大军到达伏尔加河东岸的明威堡。其中十五万是奥斯曼帝国以及克里米亚汗国的军队,另外八万是投靠他们的那些仆从军,包括原布哈拉汗国人,以及伏尔特河流域的那些小部族,有土尔扈特部,哥萨特部等等。
人数之多,声势之大,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最为关键的是,他们连战连捷,士气高昂。一时之间,在明威堡的南部平原,全是奥斯曼帝国军队的身影。
903 战局
虽然如此,可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明显感觉到对手的士气很高,一反之前刚进入伏尔加河时候的感觉。
那个时候,明军士气之低落,都有不断的叛乱,来投靠他们奥斯曼帝国。可是,到了后来,好像是兵锋到达伏尔加河下游的中断时候,就连原本在接触,还在谈条件,想要背叛明军的那些部族,突然之间就断了联系不说,明军的抵抗,明显都是奋不顾身,极大地阻拦了前锋兵线的推进。
这个情况,一开始的时候,柯普律吕并不知道。顺利推进之下,他一直是比较得意的。那个阿巴斯二世说明军如何厉害,可是,当他领大军来攻时,感觉也不过如此而已!
当然,这中间,原莫卧儿人奥多姆也确实给他不少有用的建议,提醒了他一些明军的作战特点,使得他有针对性的部署。因此,他对奥多姆的好感多了不少,赦免了奥多姆的奴隶身份,给了他一个侍从官的官职,随侍身边,以激励他更好的出谋划策。
但是,到了后来,明军的变化,通过一级级地传递,在到达明威堡这边的时候,柯普律吕终于感觉到了。
这一点,不光是源自底下军卒的反馈,还有他亲自观看敌阵的感觉。对此,他感到很是疑惑,便问身边的奥多姆,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总不可能,明军是属于比较贱的那种,敌人越强大,自身越处于劣势,反而斗志会越高吧?
“首相大人,小人以为,很可能我们面前的敌人已经换了。”奥多姆想了一会之后便回答道,“来自他们明国本土的军卒,士气会高很多。小人觉得,很可能是他们把士气高的那些军卒调到前面来了,有害怕,不敢和首相大人打仗的那些,都调到后面去了。”
柯普律吕听了,微皱着眉头想了想,或许,这也是一种可能吧!
不过,当他又问明国统帅的情况时,奥多姆就答不上来了。他不敢欺骗柯普律吕这个人精,就只好回答道:“这个明军统帅并没有到过莫卧儿,因此小人并不清楚,还请首相大人恕罪!”
柯普律吕当然不会因此责怪他,就开始进入打仗模式,自己观察敌阵,试探敌人等等。
这一日,奥斯曼帝国的哨探终于活捉了一名明军的游骑,随后就匆匆赶来向他们的统帅禀告问到的情况。
“大人,据明军招供,他们之所以会变得士气高昂,是因为他们的皇帝,乃是活在世上的神!他们是在为神而战!”
“什么?”柯普律吕一听,当即嗤之以鼻,冷笑道,“这真是笑话了!”
“大人,他们说,就在十来天前,从明国京师来了个天使,向他们传达圣旨,预言了我们要攻打的事情。”
“哦?”柯普律吕听了,顿时眉头一皱,这个回答,却是有点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心中略微一算,虽然他不知道明国京师离这里到底多远,可大概预估之下,应该是自己刚有想法的时候,明国皇帝就要知道,才能赶得及在十来天前派出信使到达这里。但是,这可能么?
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
然而,大人物一般是不会急于下结论的。因此,他转头看向奥多姆道:“那个明国皇帝,你总是打过交道的,你怎么看?”
奥多姆听了,想也不想道:“他是魔鬼,不是神!”
说完之后,才看到柯普律吕盯着他,便又怕了,就连忙补充道:“他是战神,战无不胜,从我们莫卧儿的克什米尔开始,一直打到孟加拉,再从孟加拉打到克什米尔,从来没有败过……”
听到这话,柯普律吕不高兴了,当即冷喝一声打断道:“够了,你们莫卧儿自己在窝里斗,给了明国皇帝一个可趁之机而已。”
当初莫卧儿帝国的毁灭,他已经听奥多姆讲过整个事情的经过。他认为,真正的原因,还是出在莫卧儿帝国自身。骄傲自大,勾心斗角,父子相残,自耗兵力,才让明军得逞!
“大人英明,是那沙贾汗疑心三王子,而三王子又图谋汗位才会让明军占了便宜。”奥多姆明白自己的小命就在柯普律吕的一念间,能把他从奴隶升到侍从官,更能随口再把他打回原形,甚至杀了也不会有负担。
因此,他见柯普律吕不同意他的结论,便连忙改口了。当然,在他的心中,他还是以为,那明国皇帝真得是战神!要不然,为什么不是阿巴斯二世打下莫卧儿帝国?
柯普律吕对于奥多姆的变化并没有在意,因为在他的眼里,奥多姆只是一只蝼蚁而已。他很快就想着明军的口供,以他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推断,便最终得到了一个结论:这是明国统帅的诡计!以此来鼓舞明军的士气,这么一来,就都能解释通了。
想明白了这点,他也就不在意了。继续针对明威堡明军的防御,想着办法发动进攻,看能不能一举消灭明军。
相比当初沙俄军队的进攻,这一次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就要有利多了。因为他们是沿着伏尔加河逆流而上进攻,并没有伏尔加河的阻挡。在地利这一块上,明军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然而,要论起人精的话,洪承畴绝对不会比柯普律吕弱。甚至在打仗方面,完全可以说,洪承畴就是靠着打仗才在官场上一路飙升,到了如今这位置上的。
因此,明军兵力虽然少,可架不住士气高啊。你有张良策,我有过墙梯,反正见招拆招,一点都不弱于柯普律吕。
甚至有一次,洪承畴突然派出他的精锐,突袭奥斯曼帝国这边降卒所部。只是一击,便是大败那些叛徒。这些败卒的溃败之势,甚至都有影响奥斯曼帝国军队的本阵迹象。
亏得柯普律吕应对得当,立刻派出精锐截杀明军后路,同时严阵以待,射杀任何胆敢冲阵的败卒,才稳住了局势。
经过这一战之后,柯普律吕对于明军统帅的认识就多了一层,知道这也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家伙。
于是,他就调整了战术。仗着他兵力雄厚,对于明威堡的明军围而不攻,另外派骑军越过战场北上,袭击明国的薄弱之处。
对此,洪承畴当然不会让他如愿,一边传令在北地的大明百姓更往北撤,一边也派出精锐骑军,拦截突袭北上的奥斯曼帝国骑军,实际上多是克里米亚汗国的骑军。
明威堡这边的战事,一时之间并不能分出胜负,僵持在了这里。
这么一来,明军这边,想着坚持下去,皇上就会来救援,士气一点都没降低。反而是奥斯曼帝国军队这边,没有了最开始的势如破竹,由此引发的士气高昂,当然就受到了一些影响。
……………………
南方,奥斯曼帝国的另外一支偏军,一开始的时候,同样一路南下,简直是一路捡的,从明军手中接受城池。
等到了拉合尔,才遇到了明军的抵抗。从各地退走的明军,都集中在了拉合尔。
相对于洪承畴的战法,吴三桂采取的对策,却又有所不同。他本人亲自坐镇拉合尔,而他的副手李来亨却是领着五千骑军,就躲在克什米尔地区。等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一走,他就在敌人的后路纵横叱咤,开始了他的表演。
不同于伏尔加河流域的平原,这里是高原,是山区,李来亨领着五千骑军,绝不停留,袭杀一地就立刻溜走,绝不逗留,甚至还杀入了原布哈拉汗国的地界。总之,杀得奥斯曼帝国的南路军,压根就集中不了心思攻打拉合尔。
而且还有一点,李来亨是个狠人,他最恨背叛的人。因此,对于那些因为奥斯曼帝国势大而投靠了部族,他是一点都不手软,会杀得这些部族灭族。
后路如此,让奥斯曼帝国的南路军,不得不分出大量的兵马来围追堵截李来亨所部。
然而,李来亨所部,乃是明军这边最为精锐的骑军,是当初留下来的明军本部。奥斯曼帝国的骑军如果来少了,或者来得只是那些附庸骑军,比如那些杂牌军,或者克里米亚骑军,只要不是兵力相差得大,压根就留不下李来亨所部。
因此,在这奥斯曼帝国的南路军这边,也不再势如破竹,和明军僵持在了拉合尔以北地区。
倒是波斯帝国这边,阿巴斯二世比较狡猾,他向东推进,同样势如破竹到遇到阻力之后,就不再继续东进,反而掉头北上了。
他的这一手,实在有点出乎李定国的意料之外。因为阿巴斯二世这么一来,就等于和海上的舰队分道扬镳了。
这时候,波斯帝国的军力,大概在十万左右。而李定国所部,是大明各军中兵力最少的,加上杂牌军也才三万人左右。
如果李定国领兵追上去,没有了地利上的优势,波斯军队很可能会掉头杀一个回马枪。要是不跟上去,那波斯军队是真得往北打去的,目标很可能是德里。
怎么办?一个难题就摆在了李定国的面前。
904 看谁狠
唐国南部的一个小城,阿巴斯二世就站在城头,看着他的手下在城内烧杀劫掠,补充军需,振奋士气。可以说,他是有点意气风发的。
相对于上一次而言,这一次是完全放开了手脚,一路过来,明军节节败退,甚至闻风而逃,真得有种报仇的感觉,洗掉了当初被明国皇帝追得抛弃步军落荒而逃的耻辱。
他手下的头目快马到达城下,快步上了城头向他禀告道:“陛下,这城里的明军逃得太快,追之不及!”
阿巴斯二世听了,不以为意地挥了下手道:“朕知道了!”
这已经是第三座闻风而逃的明国城池守军了,这种能让敌人闻风而逃的感觉真得很不错。
不过在他的心中,却是记挂着明军真正的主力,就问手下道:“那个叫李定国的明军,跟上来了没有?”
没错,他是准备着一份大礼的。只要李定国所部敢跟上来,就绝对要杀一个回马枪!
他的手下这边,互相看看,最终都是禀告说,暂时没有消息。
对此,阿巴斯二世也不在意,冷笑一声道:“看来倒是个谨慎的性子,既然如此,那就继续攻打其他城池,就不信他能熬得下去!”
“陛下英明!”他的手下头目听了,纷纷恭维了起来。
然而,如果他知道,他所攻占的地方是大明的藩国,和明国并不等同的话,说不定就不会这么肯定了。
等到傍晚时分,小城已经成了废墟,阿巴斯二世回到自己的中军大帐时,急匆匆而至的探马就带来了有关李定国所部的消息。
“什么?”阿巴斯二世一听,顿时惊得一下站了起来,厉声确认道,“你再说一次?”
“回陛下,明军李定国所部非但没有追来,反而直往西而去,打败了我军一万后路军,继续往西而去了。”
波斯帝国的后路军,兵力不是很多,主要是为了卫护粮道。
阿巴斯二世领军转而向北之后,对于后路的防护能力就弱了一点。但是,那后路军离得很远,差不多才刚进入明国境内不久的。没想到那李定国所部竟然跑那么远去偷袭了后路军!
此时的阿巴斯二世,倒也没有特意在意军中粮草问题,因为他随军携带的粮草就是足够多的。另外,在明国境内势如破竹,每到一地,都是烧杀劫掠以补充军资,可以说,粮草的消耗并不是特别多。
如果说,李定国所部只是为了截断大军粮道,那他恐怕是会失望的。但是,李定国真得只是想截断大军粮道么?阿巴斯二世想着这个,一时之间,还真没法确认李定国的真正目的。
阿巴斯二世的担心,其实是非常有道理的。
李定国作为从小就在军中长大的将领来说,对于阿巴斯二世的打算看的很清楚。因此,对于如何应对阿巴斯二世突然杀向北方的问题,他并没有犹豫很久,很快就做出了决定:就是不管阿巴斯二世所领的大军,哪怕知道他们一直杀向德里,他也不追击什么的,只是派人去报了个信而已。
而李定国自己挑选了精锐出来,向西杀去,杀向阿巴斯大军的后路。如果不能调动阿巴斯大军的话,他选择一直向西,杀向波斯帝国境内。
他这个对策,和当初沙皇阿列克谢攻入波兰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互相杀,看谁先受不了。
不过相对来说,阿列克谢还是要比李定国更狠一点。
要知道,波兰人是在阿列克谢的领土烧杀,而如今的波斯军队,却是在大明藩国领地烧杀,而不是大明本土。另外,这个藩国是刚被明军打下来的,认同感方面来说,又要小了一层。因此,相对来说,李定国的心理负担就要小很多了。
另外,李定国是流贼出身,最拿手的就是流动作战。他采用这个战术,可以说也是驾轻就熟的。
就这么的,李定国就没管阿巴斯二世所领的大军,想断他们的后路,一路往西杀去。击溃波斯军队的后路军不说,还头也不回,就扎进了波斯帝国境内去了。
………………
相对于李定国的毫不犹豫,阿巴斯二世就纠结多了。继续北上还是回师掉头?
一开始的时候,阿巴斯二世感觉在接近明国的边界地区,都已经被自己清理过,李定国所部就算杀进去,自己那边也不会损失惨重。反倒是自己领大军再北上,兵锋直指德里的话,损失肯定是明国更为惨重!如此一来,肯定是李定国所部会坚持不住,掉头回来。
这么想着,阿巴斯二世就领着大军继续北上了。但是,探马不断地回报,说李定国所部压根没有掉头的迹象,已经杀入波斯帝国境内了。
阿巴斯二世终于不淡定了,此时的他,已经感受到了李定国所部的决然。可是,要马上掉头回援,他也是非常不甘心的。
十万大军,来回奔波,那耗掉的钱粮怎么办?这绝对会是帝国财政的一个大窟窿!
而且,堂堂波斯帝国的皇帝,竟然这样被一个明将牵着鼻子走,别人会怎么看?
原本就已经败过一会,要是这一次的最后,又是无功而返,阿巴斯二世都会担心自己的皇位还能不能坐得安稳了。
这么想着,阿巴斯二世最终一咬牙,心中寄希望国内的城池能守住。而他自己,则领着大军加快了北上速度,杀奔德里而去。
……………………
李定国和阿巴斯二世的较量,最倒霉的就是唐王了。对于李定国,他是恨死了。不过这个时候,他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唐国的物资兵力,都在往拉合尔那边输送,从南方攻过来的十万波斯帝国军队,唐王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眼看着波斯帝国军队越来越逼近德里,唐王最终宣布东游。说白了,就是往东逃,往福王的藩国跑。
他不敢往拉合尔跑,因为那边还有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万一跑过去,吴三桂打不过的话,那是会被包饺子的。反而往东逃,就算守不住,都可以一路逃下去,最终逃回大明本土都没问题。
崇祯三十年四月二十三,就在奥斯曼帝国首相柯普律吕领大军到达明威堡的这个时间点内,阿巴斯二世领着大军攻下了德里。
普通的波斯帝国军卒是不知道李定国所部的事情,看到打下了德里,完成了上一次没有完成的攻城,那是一个个都是狂欢了。
但他们的皇帝,阿巴斯二世却发愁了。
眼下离本国已经太远,都不知道李定国所部祸害有多大。对于他来说,领军继续往东追击的话,那就离本国更远。最为关键的是,这个时候,天气已经越来越炎热,也限制了行军打仗的效率。
还有,这个打下的德里,到底要不要一直占领?如果不占领的话,这次和奥斯曼帝国的联盟中,是说好了谁打下的领土归谁的,放弃了被奥斯曼帝国给占了,那不吐血?
可是,要是占着德里不放,那必然是要分兵了。兵少还不行,兵多了,那机动兵力就少了。
这个时候,阿巴斯二世也已经获悉,明军坚守拉合尔,和奥斯曼帝国正在僵持中。那要不要领兵西进,和奥斯曼帝国一起打下拉合尔呢?
冒出这个念头之后,他很快就想起当初和奥朗则布的合作,勾心斗角之下,两军还要互相提防,反而发挥不出战力。这么想着,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犹豫了好久之后,阿巴斯二世最终还是决定,以德里为中心,攻略周边。与此同时,派人快马赶回国内去看情况。当然,也少不了军队打通德里和坎大哈的联系。
………………
阿巴斯二世是不知道李定国所部的情况,但是,一路赶来中亚增援的崇祯皇帝,却是了解得清清楚楚。他通过洪承畴、吴三桂、唐王、李定国,甚至郑成功他们身上的甲级窃听种子那,全盘了解整个战局的情况。
不得不说,不管是李定国还是李来亨,真得是继承了当年当流贼时候的经验教训。他们领兵乱窜,引得他们的对手团团转,时不时还咬他们一口。
李来亨这边不说,李定国那边,已经把波斯帝国的东部地区,搅得天翻地覆了。每打一次,他用得就是当初崇祯皇帝的那一招。杀当地权贵富人,分一半补充军用,另外一半散于贫民。并且还带着他们,一路再西进,隐隐有指向波斯帝国都城的态势。
通盘了解了整个局势之后,崇祯皇帝也有了决定:先收拾了奥斯曼帝国的北路军,然后携大胜之威南下,把另外两路也给收拾了。
另外,从北往南打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冬天到了,还能避开西伯利亚冻死人的寒风。
至于唐国那边,都被波斯帝国给祸害了,说真的,崇祯皇帝还真没怎么在意。回头要是唐王告李定国的状,就训斥几句好了。至于李定国的军功,那必须是赏罚分明,要给予奖赏的。
905 中亚命运之战
有了决定,崇祯皇帝便领军往明威堡而去。感谢那个莫卧儿人奥多姆,让他对于明威堡双方的情况,都能了如指掌。
虽然那个奥多姆,在奥斯曼帝国首相柯普律吕的眼里,作用越来越低,咨询他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但好歹他是在奥斯曼帝国中军所在,听到的消息,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对于这样的情况,崇祯皇帝都已经习惯了,就和他后世玩那些对战游戏一样,别人是需要派侦查兵去开地图,但是他不用,直接就是全地图可见。
因此,崇祯皇帝并没有直接投入战场,而是在敌我双方的战场外面蛰伏,就犹如猛虎一般,躲在那边等待时机。
……………………
明威堡这边,随着时间慢慢地推移,战局又有了一些变化。
明军这边毕竟兵力太少,一开始的时候,士气很高,和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打得有来有往,成功阻止了敌人绕道明威堡后面去袭击大明百姓。
但是,洪承畴并没有金手指,只能基于他的判断指挥。因此,他很难每次都瞅准了奥斯曼帝国军队的薄弱之处打仗。一场接一场的阻击战打下来,明军的伤亡就不可避免地多了起来。
如此一来,军心士气自然会受到影响。
说起来,士气这东西,其实就是要不断地鼓舞才行。要不然,就如同一个漏气的皮球,不管你原本充得气有多少,最终都是会慢慢地漏完的。
当然了,洪承畴也有不停地用他能想到的手段来鼓舞士气。比如说,赏罚分明,夸大战果,提醒皇上援军将至。
但是,这些手段用多了之后,明军这边就慢慢地免疫了。不可避免地伤亡,还是一直在慢慢损害大军的士气。
而奥斯曼大军这边,其实也是差不多。虽然他们的兵力雄厚,可是,迟迟不能打下明威堡,甚至都不能自如地派兵去明威堡北方劫掠,这让首相柯普律吕的日子也很不好过。
一如明军那边一样,奥斯曼帝国军队这边,攻势受阻之后,他们终于意识到明军的强大,远不是他们轻松就能战胜的。特别是明明他们兵力远比明军要多,可还是无法奈何明军,战局陷入僵持阶段,对他们的士气打击就更大。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奥斯曼帝国的兵力雄厚,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奥斯曼军队的后勤压力就会大。
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势如破竹,一路之上,都能得到一些补充,就没有注意这些。可随着战局在明威堡僵持,这个后勤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明威堡离奥斯曼帝国的本土已经很远,基本上很能从帝国本土运送粮食物资。克里米亚汗国这边在伏尔加河的出海口,倒是离得近一些。
但是,克里米亚汗国乃是游牧国家,本身就穷得叮当响,要靠着平日的劫掠,才能维持生活,哪能包揽奥斯曼帝国大军的后勤。
因此,柯普律吕愁啊!
以战养战的方式,倒是一个补充。但是,一路北上,能抢得东西都已经抢了。明威堡的北方,却是抢得不顺利。
和明军的战事,奥斯曼帝国军队这边,同样损失惨重。至少在军队的精锐方面,阿巴斯二世还真没说错,明军在士气、装备等等方面,都要比奥斯曼军队的任何一支要好。
战事的不顺,反应在柯普律吕身上,就是他自己感觉到身体越来越不行了。
这时候的他,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样的道理,奥斯曼帝国乱糟糟的,他上台之后强势整顿,真正能用的人手却没几个。如今这一次的东征非常重要,他不得不亲自领军。
可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他的身体再怎么健康,也肯定是会累到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并没有东征,而是领兵去打威尼斯,虽然被他打赢了,但没多久,他也嗝屁了。
这个时候,也是差不多。柯普律吕感觉自己的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心中就更急了。
他都能想象到,如果就这样僵持下去,要是他死在了这里。那个对手,明军统帅洪承畴是个非常狡猾的人,肯定会抓住战机,大军很可能会崩溃的。
而让柯普律吕此时做出退兵的决定的话,那他也绝对不甘心的。因为他知道,一旦他退兵了,那么前期的战果都不可能保得住,至少伏尔加河流域必定会被明军抢回去。
思来想去,柯普律吕最终做出了决定,派人去和洪承畴谈判。
一开始,他是威胁恐吓洪承畴,让洪承畴赶紧投降,要不然的话,等他打败明军就是屠城,把所有的明军和百姓都杀个精光。
对此,前去恐吓的使者丢了两只耳朵。
而后,柯普律吕在过段时间之后,又派人去谈判。说他很欣赏洪承畴的能力,也赞赏了明军的勇敢,因此,他愿意网开一面,放明军回国去,他绝对不会追赶,并且愿意和明国修好,以后不再刀兵相见。
对此,前去谈判的使者丢了鼻子回来。
由此,柯普律吕知道寄希望于明军这边是不现实,他就发狠了。
不是人太多,消耗粮食太多么!他就把军队都派了出去,绕过明威堡去强袭北方的大明百姓。明军自然不会同意,阻击战就打得非常激烈了起来。
另外一方面,柯普律吕又派人去原布哈拉汗国那边搜刮尽可能多的粮食,一时之间,闹得原布哈拉汗国那边成了白地。
伤亡的增加,让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士气也变得很低。对此,柯普律吕召集众将,对他们说道:“你们不要看到我军死了多少人,你们要看到,明军死了多少!我们的兵力远比明军要雄厚,如今他们伤亡那么多,肯定快要坚持不下去了。”
说到这里,他又开始利诱了起来道:“只要打败了眼前的敌人,这里的土地都将是我们奥斯曼帝国所有。伏尔加河流域这边,你们也都看到了,不管是放牧还是种地,都是很好的。谁立下的功劳大,本官可以做主,把这里封赏给谁!”
伏尔加河流域经过土尔扈特部好多代人的经营,加上洪承畴领兵到达之后,大明的灌溉种田手艺之高,又进一步改进了伏尔加河流域的农田。完全可以说,这里是非常好的一个地方了。
因此,听到柯普律吕的许诺之后,不少奥斯曼帝国的将领心动了。
见到这个情况,柯普律吕心中暗喜,就又诱惑道:“在北方,土尔扈特部的牛羊成群,只要你们能突破明军的封锁,劫掠到的财富,要远比之前的都多。本官也可以答应你们,谁抢到就归谁,不用上缴。”
当奥斯曼帝国军队打过来的时候,明军有阻击,掩护了大部分百姓逃到了明威堡的北方,这一点,这些奥斯曼将领都是知道的。因此,如果能突破明军的封锁,得到多少财物,他们心中也是有数。
这个时候,又有人心动了。
看着他们,柯普律吕最后大声说道:“此战,若能打败强敌,本官必定上奏陛下及皇太后,重赏奥斯曼的勇士!”
他是豁出去了,知道他不管采取什么措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战事不能再拖下去了。要不然,拖下去的后果,就是他战败的可能性更大。
在鼓舞动员了一番之后,柯普律吕开始点兵点将,一口气派出了一万本部人马,一万克里米亚汗国的骑兵,外加三万其他杂牌军队,一次性出手五万。就想着这次一定要突破明军的阻击,劫掠北方,不但能提高己方士气,补充军需,还能狠狠地打击明军士气,从而为最终战胜明军创造良好的条件。
洪承畴这边闻报,知道这一次很艰难,不管怎么样,敌人的兵力确实太多了。他手中兵力要应对奥斯曼帝国军队的主力,只能派出五千本部骑兵,五千哥萨特骑兵,五千土尔扈特部骑兵,五千普通牧民,共计两万兵力。
如果是换了以往的话,明威堡这边,一般都是僵持为主。可是这一次,柯普律吕却在阻击明军远去之后,竟然调动大军开始攻打明威堡。
洪承畴感觉到,这是到图穷匕见,一决胜负的时候了。
对他来说,其实是不想看到这情况的。最好的,还是皇上领着援兵赶到,才和敌人决战。但如今被迫提前,就能尽最大努力来拼了。
他自然不知道,他在等待的援军,其实已经到了,甚至都已经休整完毕,全军上下,都已经没有了一路赶来的疲惫。犹如一头猛虎,早就虎视眈眈在一边了。
要是明威堡这边一直僵持着不动,崇祯皇帝反而不好下手。可是,如今这边开始大打出手,那就多得是机会了。
三万多骑军,从兵力上来说,加上明威堡的兵力,也还是没有奥斯曼帝国军队来得多。可是,战争的胜负,是不能用兵力来对比定胜负的。
决定整个中亚命运的战事,终于开始了。
906 皇上到了
在明威堡东北方向二十多里远的地方,明军截住了绕道往北的奥斯曼帝国军队。
此时的战场还是平原地带,只有靠东面那边,是一座座的丘陵,最终越来越高,就是乌拉尔山脉了。
平原作战,就没有太多的手段可以用。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的战事,就只能是凭着实力,来一场硬打硬地对决了。
之前的日子里,这样的战事已经发生了好多次了。每一次,明军都把奥斯曼帝国的军队狠狠地揍了回去。可是,不可避免地,明军的伤亡也不少。
此时,看着对面的密密麻麻的敌人,明军的士气都不是很高。因为他们知道,这次的敌人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多,这一场战事下来,不知道有多少认识的人,将会死在这里。
对此,明军之中,已经有一些人有怨言了。
“为什么我们每次都要和他们硬拼?他们明摆着比我们兵多,这样下去,我们都会死在这里的。”
“对啊,为什么不让他们往东迁移呢?那样我们就无须再来截击了。”
“你们不知道么?家在这里,要是有可能,谁会愿意东迁,又不是打不过他们!再者说了,要是他们往东迁移走了,明威堡缺粮了怎么办?”
“是啊,明威堡太小了,没法护卫牧群周全。可要是让他们远迁的话,万一围困的时间长了,我们会缺粮的。”
“都别说了,好好打仗,等着皇上领着援军到了,我们就赢了!”
“你说得轻巧,都这么久了,皇上的援军在哪里?这么拼下去,谁能等到援军到来?”
“你敢质疑皇上,反了你?”
“我只是说说而已,又没说皇上坏话,怎么了?”
“……”
局势不好,士气低落,这些低声喧哗声就多。
当然了,这些喧哗的声音,在大明本土军队中却是没有的,多在哥萨特部和土尔扈特部这边。
眼前着要和敌人交战,自己这边却没一点军纪,大明本土军队中的副将朱忠明就有点火了,驱马赶过去,也不管对方的爵位,冷声提醒道:“不想打就撤好了,奥斯曼人过去了,杀得可是你们哥萨特部和土尔扈特部!”
他原本还只是夜不收中的总旗而已,随着崇祯皇帝一路杀到孟加拉,再一路杀回西边,积功升迁,又没有用军功换老婆银子什么的,等回到天山轮台的时候,就已经是游击了。
随后,他又随洪承畴一路西征,在多次战事中立下战功,如今已经是副将军职了。
不得不说,只要一直打仗,运气好的话,升官绝对会快!
听到他的质问般地提醒,拉辛虽然不高兴,但也明白他说得在理,便向后吼了起来,让他的族人闭嘴。朋楚克也是一样,马上整顿军纪,准备打仗。
不过虽然如此,那些哥萨特部和土尔扈特部的军卒,虽然不再说话,可士气明显不高。
朱忠明见了,心中明白,这些部族军队并没有整编完成。加上他们并没有跟随皇上打过仗,自己族人死伤多了,就有了怯敌之意。
对此,他心中有点不屑,便故意大声说道:“此战,便以我军为前锋,你们断后便是!”
说完之后,朱忠明也不管拉辛和朋楚克的脸色怎么样,便驱马回本阵去了。
被他这样看轻,阿玉奇就恼了,立刻大声回应道:“我们土尔扈特部可不是孬种!”
不过,朱忠明没理他,回到本阵,一声令下,五千骑军便齐声大吼来回应:“大明万胜!”
声音之响,就连远处的奥斯曼人都闻声看了过来。
士气这个东西,是会传染的。其他明军各部见了,有血性的汉子,当然不想被比下去,就也以行动回应。
明军这边,终于动了起来。
以朱忠明所部为矛头,左右两翼分别是拉辛和朋楚克所部,剩下的牧民部队则在这品字形的后面。
阵型完成,便开始缓缓逼近敌人,准备发动攻击。
奥斯曼帝国军队这边,当然也在摆出阵型,准备迎战。
如果不出意料的话,一场激战便马上会爆发了。
正在双方军队剑拔弩张,准备开战之际,不少人感觉到了有什么地方不对。
终于,有眼尖的人看到了情况,顿时,惊叫了起来。
明军这边,则都是狂喜,就指着东边大喊了起来:“援军,援军来了,皇上到了……”
没错,就见东边的丘陵地带,无数的红色骑士,仿佛从地底冒出来一般,源源不断,无穷无尽。
这一刻,不管是明军那支部队,哥萨特也好,土尔扈特部也罢,都想起了皇上的传说。如果不是真得未卜先知,那是绝对不可能在此时出现援军的。
于是,本来士气不如大明本土骑军的这些军卒,士气一下高涨,甚至隐隐都能把大明本土将士的士气都比下去了。
遥相对应的,明军这边,立刻配合远处的明军,同时发动了攻击。
而在奥斯曼帝国军队这边,则是傻眼了。
大明援军的突然出现,对于正准备作战的他们,那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有个关于明国援军,有关明国皇帝的传言,立刻便被他们想了起来。说明国皇帝乃是真正的神,在万里之遥都知道了这边要打仗,已经派人过来通知了。
之前的时候,他们的首相大人明确说了,这是明国军队统帅的阴谋。或者正是因为这样,反而让这个传言传得很广,几乎是人人皆知。为此,他们都嘲笑明军军卒被糊弄。
此时此刻,他们所有人都立刻想到了这个流言,看着东边冒出的无数明国骑军,自然就傻眼了。不可能的事情,怎么就变成可能了呢!
于是,他们恐慌了!
这个恐慌,一是源自于在东边出现的明国骑军之多,远超他们的意料之外。如今被明军东西夹击,兵力很可能又比他们多,这一仗怎么可能打得赢?
另外一个原因,自然是联想到的,明国皇帝是活着的神,他们区区凡人,还怎么和神去交手?
这两方面的原因,在东西明军越来越逼近之后,让奥斯曼军队的恐慌越来越高。特别是有眼尖的人发现,在明国骑军的前面,还真有代表明国皇帝的旗帜时,顿时,就崩溃了。
这个崩溃,一开始出现在奥斯曼帝国军队中的杂牌。随后,就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立刻引起了连锁反应。最终,这支奥斯曼帝国军队,哪怕他们中的很多人明白,不抵抗这样逃跑,都不一定能逃得掉的,也只能是跟着败军逃了。
两支明军本来就在提速,看到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崩溃之后,便毫不犹豫,全都再次提高了马速,开始了他们的追杀。
原本要出现的一场激战,就因为大明援军的突然出现,结果变成了一面倒的追杀。这一点,让所有人想不到,却又在情理之中。
明军将领这边,不管是朱忠明,还是拉辛或者朋楚克,都激动地想第一时间去见驾。但是,崇祯皇帝那边的旗号却发出明确的指令,紧追败卒,不给他们喘气的机会,赶回明威堡去。
见此旨意,当然不会有人违背。
明军这边,全都是骑军,而奥斯曼帝国那边,却是大半步军。在这战场上,两条腿是无论如何都跑不过四条腿的。
本来战场上杀人最多的场景,就是追杀。这时候的明军将士,收割起敌人来,那是无比的轻松。直到这时候,哥萨特部和土尔扈特部的将士才真正体会到了,打仗竟然可以如此轻松!
跪地不降的,基本上都是背上一刀,然后扑街倒地。至于那些跪地投降的,呼啸而来的明军将士便没管他们,就只是继续追击还在逃跑中的敌人。
………………
明威堡这边,柯普律吕这边也是发了狠,正驱赶着手下攻打明军。当然,他的本部人马是不会当炮灰的,只是驱赶其他部队先行进攻。
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拿人命来耗。耗掉的明军是赚的,耗掉的手下,则能节省口粮,一箭双雕。
明军这边,到没有让牧民先上。如此一来,在战事的开局中,都是奥斯曼帝国军队这边伤亡更多。对此,柯普律吕一点都不在意。他相信,耗久了之后,精锐的明军伤亡一出现,就代表着明军这边危机的出现。
当然了,人又不是机器,伤亡多了,奥斯曼帝国军队这边的杂牌,就出现问题了。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一支军队,伤亡了三成,还能继续打仗的,那绝对就是精锐。
奥斯曼帝国军队中杂牌,根本就到不了三成,就不敢再打,纷纷逃亡。然而,在他们的身后,却是无数督战队,敢逃回来的,那些军官一律就地斩立决,然后那些败卒就被继续驱赶着返回战场。
柯普律吕早就料到了这些,断绝了他们的逃路,让他们去以命换命。
如此一来,时间久了之后,明军这边的伤亡终于开始增加了。
洪承畴见此,便派出新军,想要替换下久战疲惫的同袍。结果柯普律吕这边一声冷笑,终于派出了他的精锐部队,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明军回去休整。
可就在这时,有状况出现了。
907 死得意外
在明威堡战场的东北方向,就看到有奥斯曼帝国的骑卒往他们本阵这边飞奔而来。
一骑,两骑,三骑……
越来越多,顿时,就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
柯普律吕自然得到手下提醒,转头看了之后,立刻便皱了眉头。他有点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不用说,那些往这边而来的骑卒,应该就是他派出去劫掠北方的那支军队。看他们那样子,不是回来报信,而是逃回来的。这怎么可能!
按理来说,自己派出了五万大军,而明军那边,最多也只有两万人马而已,明军有那么厉害,竟然能这么快打败远多于他们的军队?
说真的,柯普律吕是不相信的。可是,越来越多的骑卒在拼命往这边跑,这种种迹象显示,好像他们就是败了啊!
这个情况,最终成了明威堡战场上最引人关注的事情。甚至连正在厮杀的双方,都暂时互相脱离,而后纷纷看向东北方向,不明白到底出现了什么新状况。
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
洪承畴就在明威堡城头上,用望远镜紧盯着东北方,他最先看到了在大队奥斯曼帝国败卒的身后,有穿红色战袍的明军将士身影。
毫无疑问,是明军胜了,正在追杀敌人。
说实话,此时的洪承畴,心中也有点惊诧,自己派出的拦截军队,应该不至于有那么高的战力!
虽然想不通,但眼前明摆着,明军在追杀敌人这一点,却是不会错的。于是,他便立刻传令,明确这一点。
明威堡这边的明军将士们听了,顿时就都欢呼了起来,士气一下就高了不少。
“大明万胜”的高呼,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
不过随后,更多的疑团出现了。
就这么一会的时间,明威堡明军和奥斯曼帝国军队这边能看到的追杀明军,那是越来越多,无穷无尽的感觉。
虽然说人数过万,无穷无尽。可两万骑军,和五万骑军之间,数量相差还是很大的。当密密麻麻的大明骑军被看到之后,所有人都傻眼了:那来的那么多明国骑军?
有人很快想到了是不是盼了很久的明军到了,这一点,没等他们疑惑多久,代表崇祯皇帝的皇旗便出现了。
奥斯曼帝国军队这边一下没认出来,但是,洪承畴知道啊。他通过望远镜还比别人先看清。
顿时,哪怕洪承畴是个老家伙了,也立刻就激动了起来。甚至都不肯放下望远镜,紧盯着那面皇旗,大声地说道:“皇上……皇上到了!皇上领军杀到了……”
得到提醒,便有越来越多的明军将士也确认了。一个铁一般的事实,再次得到了印证:就是皇上一到,敌人屁滚尿流!
顿时,明威堡的明军这边,立刻响起了巨大的欢呼:“吾皇万岁!皇上万岁!”
一开始的时候,这个声音还是此起彼伏,可很快,明军将士们都统一喊了起来:“吾皇万岁!”
和明军这边相反,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士气,顿时直线下降。伴随着明军将士们的高呼,他们的士气更是降到了谷底。
柯普律吕有点傻眼了!他是万万没想到,明国皇帝竟然真得领军赶来了。不但如此,还好死不死地,这边正在两军交战的时候,驱赶着败军过来,这对他手下军队的打击,简直是双倍打击。
心急之下,柯普律吕都来不及多想,立刻发下命令,收缩军队,把和明军交战的那部分军队撤回来。另外集结精锐,准备阻击明国援军,并引导败卒不得冲击本阵。
他的这个军令,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这也仅仅是理论上而已。
奥斯曼帝国军队的上上下下,在这个时候早已经慌了神。想着有关明国皇帝的传说,看着无边无际,源源不断攻过来的明国骑军,听着那些败卒惊慌失措的喊声,又能有多少军卒还会严格地执行柯普律吕的军令?
洪承畴也是一个有眼力的合格统帅,看到援军的动静,他一下就明白皇上那边是什么打算。于是,他这边也梭哈了。一声令下,所有军队都被他派了出去,向他们面前的敌人发起进攻。
“杀啊……”
“大明万胜……”
“吾皇万岁……”
明军将士们的高呼,就算隆隆铁蹄声也掩盖不住,直击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内心深处。
在两路明军的夹击之下,奥斯曼帝国军队中的仆从军首先就扛不住,跟在逃回来的败卒身后,往后方逃了。
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这点,一旦有人溃退,立刻便会动摇军心,引起全军的溃散。
对于这种情况,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制止才行。
然而,柯普律吕手中的精锐兵力差不多都顶上去了,就算他把剩下的精锐派过去阻止军队溃散,那也来不及了。谁让他的军队数量太多,过去都要不少时间。
就这么的,越来越多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开始溃逃。最终,就犹如大坝决堤一样,轰然而倒,影响了奥斯曼帝国其他军队,全都跟着往后逃了。
看到这一切,柯普律吕傻在了那里,一动不动。
他的亲卫,以肉眼可见地看着他们的首相,精气神极度萎靡下去,就好像是被什么吸干了精血一般。
精神奕奕的首相,变成了精神萎靡的老头,然后又成了枯槁垂死老头一般。
这些亲卫明白,这一战败了,就意味着东征失败了。这对他们首相的打击太大,才会变成这个样子。
然而,此时并不是安慰的时候,他们一个个焦急地催了起来。
“大人,快撤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是啊,快跑吧,帝国离不开大人的!”
“……”
听到他们的聒噪声,柯普律吕回过神来,不由得露出了一丝惨笑:都一大把年纪,半截入土的老头,怎么可能逃得过明军的追杀!
再者说了,就算逃回去又如何?大军丢到了这里,主力毁灭,其他军队根本扛不住明军的反击。国内那边,听到战败的消息,必定也是大乱。
朝堂之上,那些被他打压的势力,也必定会反扑,逃回去的下场,绝对不会比这里要好!
这么想着,柯普律吕便拔出了腰间作为装饰用的匕首,就想自杀了事。
但是,他的亲卫当然不会放任不管,连忙夺下了他的匕首。也不管他怎么抗议,就驱赶着他的战马开始太跑了。
就算年轻时候是个汉子,可岁月是把杀猪刀,早已杀得柯普律吕差不多了。被快马一颠簸,就压根坐不住,眼看着要癫下去了。
他的亲卫当然都是身手不凡的精锐,见此情况,亲卫统领立刻跳到他的马背上,从后面抱住柯普律吕,带着他驾马逃跑。
中军所在,自然是靠后的。他们这一逃跑,当然要比其他人跑得快。
亲卫门互送着柯普律吕,一口气逃出了二十里,感觉稍微安全一点了,才停下来喘口气。
“大人,您要不要下马歇会儿?”
随着问话,亲卫统领感觉到了不对,连忙抱着柯普律吕下马查看情况。
“啊”地一声尖叫,亲卫统领傻眼了。
其他亲卫围过去一看,愕然发现,他们的首相大人,柯普律吕已经在马背上被癫死了。从他的表情看,好像还是死得比较痛苦的那种。
这个时候,他们终于意识到,他们首相大人的身体条件,压根就经不起快马折腾,想必之前非常难受,想要下马。可大家伙儿都在逃命,隆隆的马蹄声,还有明军的喊杀声,又有谁在意这一点。于是,首相大人就悲剧了……
这些亲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都是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知道如何是好?
正在这时,身后明军的喊杀声又越来越清晰,更多的败卒越过他们逃往南边。
也不知道是谁,忽然发一声喊,什么都不管了,立刻翻身上马逃命去了。
其他亲卫一见,也不管了,跟着马上南逃。要是动作慢了,那就成为其他人吸引明军的靶子了。
亲卫统领见了,看看那些南逃的同伙,又看看北面追来的明国骑军,“啊啊啊”地叫了一番,最终就跪在柯普律吕的尸体边投降了。
奥斯曼帝国北路主力,十多万大军中,最多的还是步军,他们再怎么逃也不可能逃得掉。
大明骑军的追击中,一开始都是轻松收割首级,但到了后来,这些奥斯曼帝国军卒回过神来,便纷纷跪地求饶了。
等到天色将近傍晚,大明骑军停止追击时,这片土地上,就全是大明将士们的欢呼声了。
初步的统计结果,很快就报到了已经到达明威堡这里的崇祯皇帝处:此战,杀两万三千多敌人,俘虏敌人更是高达十一万三千多。
明军这边,如果不算之前战事,只是算今天的战事的话,也就死伤一千多人而已。完全可以说,这是一场完胜!
拉辛和朋楚克等人,第一次来见崇祯皇帝时,“吾皇万岁”的喊声,喊得比谁都虔诚!
908 明威侯
崇祯皇帝出现在这里,而且算准了最恰当的时机杀入战场,赢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已经足以证明,他们之前所猜测的崇祯皇帝乃是当世活神仙,没有任何疑问了。如此一来,他们不虔诚就怪了。
而崇祯皇帝对于他们,自然是勉励了一番,顺便赏了他们一人一颗甲级窃听种子。毕竟是第一次见面,这个见面礼是必须的。
夕阳西下,崇祯皇帝又在洪承畴的陪同下,在众多将领的簇拥下,登上了明威堡城头,眺望伏尔加河所在的这片平原。
在前世的时候,这里始终是沙俄的地盘。但是如今,经过这一战之后,大明在这里已经稳如泰山,周边再也没有可以和明威堡明军掰手腕的势力了。
这里土地肥沃,不但能保证乌拉尔山山脉的东边油田,还能前探控制东欧平原的油田,是个好地方啊!
他正在想着,城楼下面的明军将士发现了他的声音,顿时,都是一个个激动地大喊了起来。不止是如此,这一夜,在各军营内,哪怕有军纪不能说话,可还是有将士忍不住在营帐内低声说皇上的光辉事迹。
第二天一早的时候,就有将士报上来,说发现了奥斯曼帝国首相柯普律吕的尸体。
对此,崇祯皇帝让人把柯普律吕的尸体吊到俘虏营去示众。而他自己,则召开了在明威堡这边的第一次军议。
众多大明将领,一个个都是抬头挺胸,站得笔直,显得士气格外高昂。
这一幕,被洪承畴看在眼里,心中不得不感慨,皇上在不在,相差真得太大了!
崇祯皇帝出来之后,众人见礼完毕,他就宣布说道:“朕之前说过,此次朕既然来了,那必灭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让其他人知道,惹到大明的后果,绝对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如果是别的人来说这番话,说要灭掉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绝对不会有人相信。特别是拉辛和朋楚克等本地土著,就更不会相信。
毕竟奥斯曼帝国一直称雄中亚,疆土广阔。而波斯帝国虽然相对要差一点,却也差不了多少。一下子要消灭这两个国家,这怎么可能!
但是,如今可是崇祯皇帝说得这番话,底下的这些人,却都没有怀疑。一个个都显得很振奋,为自己参与灭国之战而感到荣耀无比。
他们正在激动着,崇祯皇帝看向洪承畴,点名道:“洪卿!”
“微臣在!”洪承畴听到,立刻出列回奏道。
崇祯皇帝看着他,当即吩咐道:“卿即刻召回在北地的大明百姓,恢复伏尔加河流域的农耕畜牧。并从中选出可用之人,监工俘虏,扩建明威堡,继续开荒。”
十多万俘虏,这是一个很大数目的劳动力。除了让他们继续开发伏尔加河流域之外,崇祯皇帝还要把明威堡变成明威城,使之成为大明统治伏尔加河流域的基础。并以此为中心,修建卫星城镇,经营这里,让这里成为繁华的地带,继续减少军需物资什么的输送。
“微臣遵命!”洪承畴听了,立刻沉声回应。
对此,他是非常高兴的。如果皇上的要求能得以实现,那么以后不管多少代,只要提及大明在这西边的事迹,必然就绕不过他洪承畴,第一代开疆拓土的大明功勋之臣。
青史留名的班超,张骞不过到了天山附近区域,而自己却远到了这伏尔加河流域,由此可见,将来在后世的名声,绝对不会比这两位差。
他正想着,忽然就听到崇祯皇帝提高了声音又道:“洪卿为大明开拓了明威堡,镇守多年,更是挡住了沙俄、奥斯曼等国的进攻,居功至伟。因此,朕封卿为明威侯,兼武英殿大学士……”
听到这话,洪承畴的脑门上,就感觉“轰”地一声,后面皇上在说什么,他都已经听不到了。
大学士,其实就是内阁辅臣,是大明文官最向往的;而突如其来的封侯,更是让他一下来不及准备,整个人都懵了。
从他镇守天山轮台开始,一直到明威堡这边,他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想要达到王阳明、卢象升以文官身份封爵的高度。
虽然洪承畴自己感觉,以他的功劳,按照皇上的脾气,应该是能封爵的了。但是,他还是没想到,皇上竟然直接封了他一个侯爵,比起王阳明、卢象升都要高。这种意外之喜,真得把他惊呆了。
虽然朋楚克是国公爵位,而拉辛也是侯爵爵位,但他们的这种爵位,压根就不能和洪承畴的爵位相比。在之前洪承畴还没封爵的时候,不管是朋楚克还是拉辛,也都得听令洪承畴。如今,就更不用说了。
回过神来后的洪承畴,激动地有点想哭,哪怕他都一把年纪了,也不妨碍他的激动,当即大礼跪拜,叩谢天恩:“微臣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君恩!”
等他起来,其他将领便纷纷恭贺他。大堂内,顿时一片喜气洋洋。
崇祯皇帝等他们高兴了一会之后,便又大声说道:“众将听旨!”
大堂内的武将一听,便纷纷出列,抱拳候旨。
“朕决定趁胜追击,一举击溃来犯之敌,和其余诸部会师唐国境内!”崇祯皇帝说话有力,不容置疑,“给诸卿一天时间准备,明天一早,随朕出征!”
“末将遵命!”众多将领听了,便都兴奋地大声领旨。
等他们回去之后,消息传开。顿时,明军将士们,有份随驾出征的,那都是兴高采烈,比捡到金元宝都要高兴。
因为有很多例子已经证明,只要随驾出征,那大概率不会死人,而且能赚到想都不敢想的军功。就比如说,某位副总兵,以前还只是夜不收中的总旗而已,可随驾出征,轻松捡了不知道多少人头,立下的军功之多,短短几年内就升上去了。
如今随驾出征,那可是要灭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在这个过程中,绝对会比灭掉莫卧儿帝国时候的军功要多。
总之,一句话,跟着皇上打仗,那是所有将士的最爱!
第二天一早,崇祯皇帝便领着六万多骑军出发了,没办法,自从大明占领了草原、西域,还有这伏尔加河流域之后,根本就不缺马,也不缺骑马的将士。这一出征,就全是骑军。甚至其中还有不少人是配备了一人双马的。
不过其中也有一万多是牧民来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大军的后面,赶着牧群随军南下,提供大军所需要的粮草供应。
临走之前,崇祯皇帝便笑着对洪承畴说道:“不用送了,卿的事情也是不少,忙去吧!”
“陛下,微臣不急在一时。”洪承畴听了,连忙表态道:“多年未见皇上,就只是想多看看皇上而已。”
好吧,你想看就看吧。崇祯皇帝听了,心中想着,便又吩咐他道:“那十多万俘虏之中,可挑选一些出来用。朕相信这些事情,卿心理有数,朕就不多交代了!”
“微臣明白,微臣定然做好份内之事,决不让皇上分心!”洪承畴听了,再次表态。
对于洪承畴,崇祯皇帝还是比较放心的,便不再多远,很快领着大军走了。
………………
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其实,有人是在打这明威堡主意的。
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联合起来,东征明国。不但调集他们本国人马,而且还征调了藩国的兵马。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不引起周边势力的注意。
不过邻近的国家中,波兰和立陶宛联邦是最大的了。但是,这个国家才和沙俄互相对公,打了个两败俱伤的。随后,瑞典又撕毁了合约,趁着波兰镇压内部叛乱的时候,在侵占波兰的北方领地。
南边的捷克和奥地利也差不多,看到有机可趁,同样出兵蚕食波兰南边的领地。腾不出手来,在奥斯曼帝国的背后插一刀。
但是,有一个国家却是没什么破事的,就是躲在北方偏僻地儿舔伤口的“北极熊”。
沙皇阿列克谢收到消息之后,顿时就心动了。如此大规模的进攻,他并认为明军能抵挡得住。如此一来,他就惦记上被明军占领的萨马拉堡了。
如果沙俄能重新夺回萨马拉堡,那么从莫斯科到萨马拉堡之间的东欧平原,就会变得安全很多。对于沙俄的卧薪尝胆,默默发展,绝对是有非常大地帮助的。
基于这个考虑,阿列克谢一边派出了探马,哨探东边的消息,一边开始偷偷地整军备战,看有没有机会渔翁得利,重振沙俄。
当他收到消息,说奥斯曼帝国首相柯普律吕已经领军包围了明威堡,正和明军僵持中时,阿列克谢便认为机会来了。
他再次偷偷集合军队,悄然东进,准备找个好机会去插上一手。
结果阿列克谢万万没有想到,还没等他到达萨马拉堡周边,就听到了探马急报,说明国皇帝领着援军杀到,奥斯曼帝国军队全军覆没。
909 绝望了
听到这个消息,阿列克谢立刻就傻眼了。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根据事先探听到的消息,至少有十五万左右的兵力,而且还是大名鼎鼎的帝国首相柯普律吕统领。怎么会明国皇帝一来,就全军覆没了呢?
这个时候,阿列克谢就算再没记忆,也立刻想了起来,那明国皇帝可是只凭两万多骑军,就曾灭了莫卧儿帝国的!
想到这些,阿列克谢顿时就怂了。再也没有胆子去萨马拉堡那边了。一旦招惹了那明国皇帝,以沙俄如今的实力,那绝对是会被灭了的。
但是,有一句话说得好: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临!
就在阿列克谢打定了主意,准备偷偷溜回西边老巢去时,好死不死地,探马回报,说遇到明国夜不收了。紧接着,前锋来报,说被明军夜不收发现了,怎么办?
听到这个消息,阿列克谢顿时大怒:一群饭桶,怎么就被明国夜不收给发现了呢!
“陛下,怎么办?打么?”他的手下没办法,只好问他。
阿列克谢听得暴怒,怒喷道:“怎么打?明国皇帝都来了,刚又打了大胜仗,士气高昂,就我们这点军队,去捡捡便宜还可以,直接面对面硬碰,你以为你是谁啊?”
发了一顿怒火之后,他就担心了。明军夜不收肯定会把消息传回萨马拉堡那边。不管是那明军统帅洪承畴,还是新到的明国皇帝,绝对都不是好欺骗的主:如果告诉他们,自己这边是和明军缔结有萨马拉堡协议,所以是想来帮明军打退奥斯曼帝国军队,他们会信么?
答案非常明显,阿列克谢愁了。那个明国皇帝更不是好惹的主,一旦知道了自己的小算盘,万一发怒领军攻打自己怎么办?
想了半天,阿列克谢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把中军这边的粮食送给前锋,勒令前锋那边把粮食送给明军,以此表达沙俄这边的诚意:看,我们都是送粮食来的,我们是你们明国的友军,我们是打出来的友谊,我们和奥斯曼帝国也是死敌来的!
有了这个诚意,相信那明国皇帝就算猜出了自己这边的用意,也不好拉下脸来打自己了吧?
这么想着,阿列克谢趁着中军还没被明国夜不收发现,赶紧先撤了。
事实上,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已经领军南下了。明威堡这边,明军的实力并不强大。甚至还要看押十来万奥斯曼帝国的俘虏,其实压根没有能力去打沙俄。
当然,以洪承畴的谨慎,他当然也是防着沙俄的。也是如此,他派出的夜不收是尽量派出很远,给明威堡这边预警。
结果,还真被他给料到了,夜不收紧急回报,说发现了上万沙俄军队东来。
听到这个消息,洪承畴立刻把人员调集到伏尔加河的东岸,在西岸那边整军备战。
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很快,夜不收又紧急回报说,沙俄军队非常客气,说知道奥斯曼帝国要攻打大明,他们就紧急来援,想帮大明一把的。
如今知道奥斯曼帝国军队已经被大明打败,他们非常欣喜。既然大明这边没事了,他们就回去了。临走之前,带来的军粮还要顺便送给明军这边,以表达他们的恭贺之意。
“……”洪承畴听得有点傻眼了,这还是自己认识的那个贪得无厌的沙俄么?
不过以他的智慧,只是召来夜不收,仔细询问了情况,稍微想了一下之后,他便猜出大概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他的这个猜测,和事实相差无几。
对此,洪承畴不得不感慨,亏了皇上带着援军及时赶到,亏了皇上的威名已经威震天下,要不然,还真不知道最终明威堡这边是会落到谁手里!
心中庆幸之余,他也没有揭穿沙俄军队的真正意图,一边派人接受军粮的同时,还宽慰表扬了沙俄:乖小弟,做得不错。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且不说沙皇阿列克谢领着军队灰溜溜地回去继续休养生息,就说崇祯皇帝这边,他通过窃听系统,能实时掌握李来亨、吴三桂、李定国等人那边的情况。因此,领军南下时,走得极快。
李定国那边还好说,波斯帝国皇帝阿巴斯二世领兵北上攻占德里的这个事情,给拉合尔那边吴三桂所部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崇祯皇帝要尽快领军南下才行。
五万多骑军,隆隆铁蹄,响彻在伏尔加河流域,一股红色洪流,往南而去。
一路之上,压根就见不到任何抵抗,大概有一万左右的奥斯曼帝国军卒得以逃往南方,不过他们没有任何停留,只是拼命南逃。
………………
吴三桂这一路,原本的打算还是很好的。他坚守在拉合尔,背靠唐国,再让李来亨领军袭击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后路,搅得他们后路不宁,只要坚持下去,那他这边的胜算就会很高。
如果奥斯曼帝国军队不管李来亨所部,那他们的后勤就没法保证,甚至还会影响士气,因此,奥斯曼帝国军队必定要分兵对付。
另外,奥斯曼帝国军队更是没法绕过拉合尔去攻打唐国,要不然的话,兵力更多的吴三桂所部,绝对能切断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后路。
只要这种情况能坚持下去,奥斯曼帝国军队这边的粮草肯定会难以为续,等到那个时候,就是吴三桂的机会了。
然而,他是万万没想到,波斯帝国阿巴斯二世竟然领着军队一路北上,不但攻占了德里,还攻占了以德里为中心的大片唐国领地。波斯帝国的兵锋甚至都到达了拉合尔这边。不过他们没参与围攻拉合尔,但不管怎么样,也切断了拉合尔的补给,使得拉合尔成为了一座孤城。
这个时候,吴三桂就开始愁了。
他知道,以唐国,甚至刚新封的三个藩国的实力,绝对不足以打败或者赶走波斯帝国军队。而李定国那边,他虽然不知道情况怎么样了,但既然波斯帝国军队出现在这里,说明李定国那边也肯定出了问题。
到了这个时候,唯一能指望的,就只有明威堡那边的洪承畴所部了。但是,他从奥斯曼帝国军队的俘虏口中获悉,奥斯曼帝国大名鼎鼎的柯普律吕亲自领军十五万以上的兵力,前去攻打明威堡了。
如此一来,不要说洪承畴所部能来救援,就是能自保都已经不错了。
吴三桂这边,并没有收到京师派来的天使消息,因此不知道崇祯皇帝早已知道并且御驾亲征。面对强大敌人的围困,吴三桂是真得愁了,感觉压力山大。
不过这个时候,最危险的还不是他,至少他是有拉合尔城墙可以依仗。但是,李来亨所部这边,却是没有任何城墙可以依仗,也没有后勤物资可以补充,完全是靠着他所领骑兵的机动能力在打仗的。
一开始的时候,奥斯曼帝国军队被李来亨所部打了个措手不及,以前又没有交手过,李来亨还很有这种游击战的经验,因此打得奥斯曼帝国军队是一脑门的包。
但是,时间长了之后,奥斯曼军队这边也就回过神来了。调集了两万多军队,开始对李来亨所部围追堵截,发了狠,要干掉李来亨所部。
如此一来,战事打多了,虽然每次都被李来亨率部突出重围,但是,这每次的战事,都有将士牺牲,积少成多,如今的李来亨所部,从五千人马已经减员到了四千骑兵左右了。
这已经是两成的伤亡了,还看不到尽头,不知道大明这边的胜利在哪里,虽然李来亨所部骑军是精锐,可士气不可避免地低落了。
又是一场突围战之后,李来亨所部躲在了一处偏僻之地扎营休整。
连续几个月的游击战,让将士们都已疲惫不堪,甚至连战马都掉膘的厉害,按照这样下去,军队的战斗力可想而知,在接下来的日子会怎么样。
然而,这还不是最坏的。正应了那句俗话,屋漏偏逢连夜雨,军需官向李来亨禀告道:“大帅,军粮只够两天的了!”
李来亨听了,便沉默了。
他手下的将领也是不说话,气氛相当地沉重。
忽然,有一名将领向李来亨建议道:“大帅,我们不能再打下去了,要不,军队会没的。”
“是啊,大帅,趁着现在我们还有点机动力,撤吧!”其他将领听了,也都沉重地建议了起来。
一直以来,明军战无不胜,特别是随着崇祯皇帝杀来这里,更是所向无敌,杀得那叫一个痛快。
但是如今,面对两个中亚帝国的合击,他们真得是感到有心无力。不是不想打,实在是打不过,看不到赢的机会了!
听到他们的提议,李来亨的脸色很不好看,立刻反问道:“如果我们撤了,吴大帅那边怎么办?我大明什么时候抛弃友军逃跑过了?”
这个事情,在崇祯皇帝亲自领军之前,那不要太常见了。明军将领,一个个都是实力坑队友。
910 大明只有战死的兵
听到李来亨的质问,一众明军将领都默认了。
李来亨扫视着他们,忽然声音又严厉了一分,大声喝道:“既然从军,那就要有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认识。怕死的,从军干什么?是来玩的,还是来混的?”
“平日里,你们最鄙视那些文官,说他们掉钱眼里了,不屑他们,有没有?”李来亨说到这里,用手指着他们,忽然咆哮了起来,“但你们不知道么?前宋岳武穆曾有说过,文官爱财,武将怕死,这是同样的耻辱!自己怕死的货,还有脸说别人,嘲笑别人?”
宿营地里,就只剩下他的声音在咆哮,其他将士,或者抬头看着他,或者低头默然。
“要是我们这次抛弃了同袍,虽然能活下来,但是……”李来亨说到这里,用力拍拍自己的胸膛,就拍在盔甲上,发出“锵锵锵”的声响,大声吼道,“你们的良心不会痛么?就算不降罪,以后天天被人指指点点,戳你们的脊梁骨,你们会不会无所谓了?”
听到这话,他的亲卫中一人忽然大声说道:“临阵脱逃,弃友军不顾,皇上绝对不会容忍的!”
李来亨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又转回头,看着其他人,再次厉声喝道:“老子从小就征战沙场,手里不知道有多少条人命,就算眼下战死了也够本。十八年之后,老子又是大明军中的一条好汉!老子告诉你们,老子可以死,但是,老子就不愿被人骂怂孙子!”
“大帅,干了!”有人听不下去了,实在太刺耳,便大声回应道,“属下宁可战死,也不愿骂死!”
“对,回去还不知道怎么样!太丢脸了!”
“……”
看到手下总算没有让自己失望,李来亨心中有些欣慰,便伸手示意,稍微安静一点之后,才大声说道:“老子从来就不会说话,这没什么好丢脸的,说出来就是!但是,要是身为武将怕死,老子就感觉丢脸到家了!”
“什么蝼蚁尚且偷生,这话狗屁,至少在军中,这话就是狗屁!怕死不从军,从军不怕死!”李来亨说着,便吼道,“懂不懂?”
“懂!”这一次,大部分将士都跟着一起回应,声势变得很大,士气明显回升了。
话音落了之后,人群中,也不知道是那个将士,忽然补了一句道:“俺觉得大帅很会说话啊,都说到俺心里去了!”
听到这话,众多将士轰然而笑,什么绝望的情绪,全然消失地无影无踪!
“拍马屁!”李来亨听了,笑骂了一声,然后表情又严肃了起来,大声说道,“皇上英明神武,我大明强大无比,再怎么样,也不能丢我大明军队的脸,不能丢我骠骑营的脸!我们是谁,骠骑营,是皇上的御林军!就算我们全部在这里战死了,那也要让那些蛮夷知道,大明只有战死的兵,没有逃跑的懦夫!”
听到这话,几乎所有的将士都站直了身体,同样严肃地回应了。
“对,大明只有战死的兵,没有逃跑的懦夫!”
“就算死,也不能糟蹋了我们大明的威名!”
“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志饥餐胡虏肉!”
“怕死个球,皇上肯定会给我们报仇的!”
“娘的,回头我们忠烈堂见,到时再大块肉,大碗酒,别给其他同袍的英魂给鄙视了!”
“……”
明军将士们,七嘴八舌地说着,各人经历的不同,文化修养的不同,说得话也就不同。但是,中心思想就只有一个,身为大明将士,唯有死战!
“好!”李来亨听了一会,便大吼一声道,“检查兵刃装备,把剩下的粮食都吃了,饱餐一顿,不再和那些蛮夷兜圈子,和他们干到死,看最后,是谁站着!”
“对,干到死!干他们到死!”
“大明万胜!”
“……”
明军将士们,纷纷说着话,鼓着劲,开始准备和奥斯曼帝国的追兵决一死战了。
要是有可能,李来亨当然不会选择死战的。实在是没法再继续打游击战了,不管是战马还是军械方面,都是消耗地差不多了。
与其拖到最后,把自己给拖垮了,还不如趁着现在还有一点力气,也能打得更狠一点,打痛那些蛮夷!
………………
第二天的时候,李来亨带着手下将士转移到了一处谷底。这一片地带,已经临近原布哈拉汗国的平原地带,算是丘陵过渡地带,是个不错的伏击地点。
只要奥斯曼帝国的追兵进入谷地,明军这边沿着山谷往下冲,就具有地理优势。
包括李来亨在内的所有人,都已经饱餐一顿,把最后一点东西都吃完了。也都整顿了自己的军械,默默地等着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出现。
“嘚嘚嘚……”
急促地马蹄声响起,偷眼看去,是诱敌的夜不收撤回来了。在他们的身后,则是奥斯曼帝国军队的探马,数量大概有五十人左右,是明军夜不收这边的五倍左右。
明军夜不收们经过谷地的时候,并没有停留,否则的话,伏兵可能会被奥斯曼的探马发现。
连续多日的追击,让奥斯曼帝国的探马以为,这一次的明军也是在逃跑转圈,也就没想着明军会埋伏在这边的丘陵地带,就直接追着明军夜不收远去了。
李来亨等人,全都安抚着战马,依旧保持着一动不动,静等后面奥斯曼帝国的追兵出现。
过了大概一刻钟左右后,李来亨伏在地上,感觉到了地面隐隐开始了震动。多年骑军生涯的经历,让他一下就知道,这是大量骑军过来的先兆。
稍微又过了一会之后,这种地面震动感就越来越强烈!到了后来,简直快要赶上地龙翻身了!
这么大的动静,意味着敌人的数量非常多,远超过了李来亨之前的预估。顿时,他的一颗心便沉了下去。
虽然他已经有了决死之心,可要是有可能,他当然还想带着手下将士们打一个胜仗的。但以目前预估的数量,敌人实在太多,这一战,真得是最后一战了!
这么想着,他转头环视左右两侧和身后,看到他的手下将士们,一个个脸上都是决然,并没有害怕之意,显然也都是赴死之意了。
好,既然如此,定要让这些蛮夷知道,想要灭自己,他们也得付出惨重的代价!李来亨心中如此想着,便偷看前面敌人要出现的那个位置。
他所在的地方,是这边丘陵中最高的一处山坡,视野很好,能看到很远,直到远处大山那。
看着看着,李来亨终于看到了。远处大山中转出了一队队的奥斯曼帝国骑军,从山背后蜂拥而出,犹如一条长龙,沿着官道,也就是谷地位置,一直滚滚向前。
走了好长一会了,还没看到队尾。李来亨粗略估计了一番,这一次在身后追赶他的奥斯曼帝国骑军,至少有一万骑以上,看来是真得下了血本了。
甚至这可能还是往少里估计了,从大地有很明显地颤动来看,骑军数量真得有点难以估算!
而李来亨自己这边,抛开伤兵没有上场之外,也就四千不到了。要对付身后这些追兵,那就死战得了。
他心中如此想着,眼睛紧盯着奥斯曼帝国骑军的动静,要找最佳的攻击时刻和攻击点。
忽然,李来亨的一名亲卫惊讶地叫了起来:“大帅,看那边,那些奥斯曼帝国的探马怎么回来了?”
“是啊,看他们那样子,好像是在逃命,真是稀奇!”
“该不会,老吴他们拼死一战,竟然把这些蛮夷探马给干怕了?”
“……”
李来亨听到,便转头往身后看去,果不其然,就看到谷地官道上,之前那群奥斯曼帝国的探马,正在疯了一般打马往回跑,不是,是往回逃!
“这是什么情况?”李来亨见此,有点傻眼了。就感觉这些蛮夷,好像是看到了什么洪水猛兽吧?
这个时候,有名亲卫忽然兴奋地猜测起来道:“该不会是总督大人的援军到了吧?”
他这话一说出口,顿时就被同袍给否了。
“怎么可能,总督大人那边才多少兵力,能这么快就把奥斯曼帝国的北路军给打败了?”
“虽然我也很想有援军,但是这不可能。奥斯曼帝国的主力,就是北路军来的。”
“……”
那名猜测的将士其实知道他们说得对,便不想再说话了。可忽然,他又指着那边说道:“那啥,老吴他们还真是那么猛啊,竟然倒过来追着这些奥斯曼帝国的探马杀了?”
众人看去,果然,就在他们身后远处的山谷那,转出来的一队骑兵,可不就是刚才诱敌的明军夜不收。不过此时已经倒过来,是他们在追杀几倍于己的奥斯曼帝国的探马。
“……”顿时,明军将士们,无不对老吴这一队夜不收的超常发挥赶到无比的敬意,太猛了!
李来亨心中叹了口气,就算这样,又能怎么样?这一战,还是不可能打赢的,实在是敌人太多了。
他想着这个,便想转回头继续观察敌人的动静时,忽然,那脑袋瓜子便转不动了,一下呆在了那里!
911 皇上来了
只见在老吴他们的身后,源源不断地冒出了一支骑军,身穿红色战袍,高头大马,威风凛凛……
“援军,看,是援军,真得是援军来了,我没猜错吧,哈哈,我没猜错吧……”之前那名亲卫忽然狂喜地叫了起来,指着远处,献宝一样地对身边的同袍喊道。
都已经不用他说了,所有的明军将士们,包括李来亨在内,全都贪婪地看着远处,心中默默地祈祷着:“还有,还有,还有……”
这个时候,他们就怕,忽然就没了,来得只是一点人马而已。
不过好在他们没有失望,援军持续不断地涌现,根本看不到有没了的迹象。
很明显,那些奥斯曼帝国军队中的探马,不是怕了老吴他们,而是看到了大明援军,才会疯狂逃回来的。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看到自己的军队了,便在马背上挥着手,疯狂地大喊着,用他们的鸟语警告了起来:“明军来了,好多明军来了……”
因为丘陵起伏,奥斯曼帝国骑军在谷地行进,并没有看到大明援军。虽然看到了自己的探马,可隆隆铁蹄声,不但掩盖了探马的警告,也盖住了大明骑军的马蹄声。
前面的奥斯曼帝国骑军将领看到探马的样子有点不对,一时之间却是有点好奇,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对他来说,就明国那支残军,真在前面又如何?
至于说明国援军什么的,他压根就没想过。毕竟首相大人亲临大军北上,估计都灭了那边的明军,又怎么可能放明军南下。甚至再退一步,就算首相大人不敌明军,那至少也会派人南下说明情况,让这边有所防备的。
不过有一种情况,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的。那就是他们自认为英明神武的首相大人,其实已经全军覆没。从明威堡那边逃跑的万余残军,虽然逃得了性命,可连首相大人所领的主力都败得那么惨,又有谁会觉得,他们的南路偏军能挡得住明军反攻。
因此,那万余奥斯曼帝国的残军逃了之后,并没有南下,而是直接往西逃,逃回自己的国家去了。
山谷上的李来亨,发现奥斯曼帝国的骑军,竟然已经看到了尾巴,真得只有一万多骑而已。这个时候,他才忽然明白过来,原来大地的震动,并不只是因为奥斯曼帝国骑军来了,还有大明援军也到了。所以光从这个迹象上看,还以为敌人非常多呢!
大明骑军这边,还在源源不断地冒出来。李来亨有点傻眼,竟然真得有非常多地援军。这个时候,他第一个感觉,就是总督大人打赢了敌人,已经领主力南下救援唐国这边了。
“停下,停下……”奥斯曼帝国骑军的将领终于发现了不对,连忙向后传令。他的视线有点疑惑地越过他派出去的探马,就看着山谷的远处,终于看到了有尘土飞扬了。此时的他,更多的是疑惑:“那是怎么回事?”
第一时间,他想到的是,首相大人已经打败了北路的明军,派兵南下了!
可是探马的动静,却是慌张的那种,这让他又很疑惑。对他来说,当然不会愿意相信他们的首相大人败了。
此时,那些探马已经跑得近了,加上这边的骑军开始逐步停下来,就能听得清了:“明军来了,明国援军到了……”
仿佛是为了证明他这话是对的,随着这边骑军的停步,可那隆隆的马蹄声却丝毫没有减弱。这个时候,他们终于听清了,在他们的前面,同样也有“惊雷”滚滚而来。
差不多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骑军的将领,终于看到了前面出现了大明骑军。旗帜鲜明,高头大马,锐不可当的气势,正往他们这边冲过来。
看到这一幕,他吓得连忙大声喊道:“敌袭,备战,敌袭,备战……”
然而,奥斯曼帝国骑军是行军状态,正在追击明国残军,从心理上就有一种优越感,觉得那支明国残军不堪一击了。
因此,后面的骑军兵卒虽然听到了前面传来的军令,却也没多当一回事。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在谷地,并不方便立刻摆出防御阵型。
不过他们毕竟是骑军,自己这边停下来之后,却听到了隆隆的马蹄声。稍微判断一下之后,便能知道敌骑有多少。直到这时候,他们才紧张了起来。
然而,这个时候,大明援军的兵锋矛头,已经出现在他们面前。
意识到这是大明援军,是新出现的军队,而不是那支残军时,所有人就都慌了。有的人就想先撤,有的人则连忙做防御准备……
李来亨在山谷上看到这一幕,立刻翻身上马,驱马跃上山顶。阳光照在他的身上,摘枪在手,往前一指,大声吼道:“兄弟们,随老子杀他娘的!”
之前被眼前的敌人追得像狗一样,如今援军到了,此时不报仇,何时报仇!
他手下的将士,都和他是一样的心态。还有,原本他们都已经做好了战死在这里的准备。可如今援军到了,自己这边优势大增,这不再是死战,而是打胜仗。就这么的,他们一个个的士气,那绝对是到了顶点,恨不得多杀几个出出气。
因此,随着他们的总兵一声令下,在山谷埋伏的明军将士们,全都上马跃上山谷,跟在他们的总兵后面,借助山谷的地形之利,攻向底下奥斯曼帝国骑军的前半截位置。
此时的谷地的那些奥斯曼人,对于正面出现的明国援军,就已经是人心惶惶了。突然之间,看到两侧山谷上又出现了明军,携地利的优势,居高临下,向他们发起了进攻。顿时,大部分人就吓傻了。
这等于是三头狼,从三个方向咬了上去,自己队形还施展不开,更没有敌人的那种气势,这种情况下打仗,必败!
“撤,快撤……”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将领喊着,军中就响起了这种声音。
已经慌了的军卒一听,二话不说,立刻选择了向后逃跑。然而,一条长龙的后面,都还搞清楚前面到底是个什么情况,顿时就变得更乱了。
其实,更多的也在于,这支奥斯曼帝国的骑军,并不是他们的精锐之师,而是他们本部和仆从军凑起来的军队。实在是为了围追堵截这支在后方捣乱的明军,他们所有的军队都分成了几波在围堵。总不能,一支部队是精锐,另外一支部队是鱼腩吧?
如此一来,这支骑军中的鱼腩就成了搅屎棍了,他们最先恐慌,他们最先逃跑,在这样危急的关头,顿时就影响了奥斯曼本部的精锐。
面对优势敌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视死如归?奥斯曼的精锐,说是精锐,又不是死士。而且这个精锐,更确切地来说,他们也只是比仆从军要强一点而已,真要非常强大的话,奥斯曼帝国早就横扫四方,又怎么可能国内有那么多叛乱。
“杀……”
在这一片区域,声音最响的,是明军的喊杀声。这其中,有新来的明军将士,还有李来亨的手下,汇聚在一起,震慑敌心。
三股洪流,一大二小,最终撞上了散乱的敌群,锐不可当,就仿佛面前的敌人,是纸糊地一般。
喊杀声,盔甲、兵器的碰撞声,还有战马的嘶鸣声,顿时成为这里的主旋律。
有李来亨在两侧山谷的配合,明军的进攻非常地顺利,杀得本来就没有战意的奥斯曼骑军屁滚尿流。大约用了半个时辰不到,在大明将士们的面前,就已经没有还手的敌人了。
“大明万胜!”一身鲜血的李来亨,抹了一把脸,握着长枪,振臂狂喊了起来。
听到他这话,本来已经杀得疲惫的手下,全都兴奋地跟着大喊了起来:“大明万胜!”
对他们来说,原本以为必死的一次战事,结果却是赢了。能活着,还是打赢了战事活着,谁都开心不是!
大明援军的将士们,也同样跟着大喊了起来:“大明万胜!”
这四个字,又重新回荡在已经征服过的这片土地上。
李来亨兴奋了一下,终于看清了帅旗,不由得有点傻眼,连忙拍马过去,老远就喊道:“黄大帅,怎么是您来了?”
他所喊的黄大帅,就是御马监辖下三大营的总兵之一黄得功。按照李来亨的理解,黄得功不是在京师么?
“哈哈,李小子,没想到吧!”黄得功看到他,便笑着说道,“当然是随驾出征,要不然你以为呢?”
李来亨离开京师的时候,还只是参将而已,如今却是总兵了。不过在黄得功他们这些老辈的眼中,就还是原来那个。
李来亨一听,压根就没管他的称呼,而是惊呼出声道:“什么,皇上来了?”
“废话,要不是皇上到了,你以为能那么快灭了明威堡的敌人,还能赶来救你们啊!”黄得功听了,理所当然地笑骂道。
这时候,其他将士也都知道了,原来救他们的,不是总督大人,而是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