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TXT下载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全文阅读

作者:纳兰幽月     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txt下载     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九十六章 回归洛阳

    历时六日,东迁的大队人马终于抵达了东都洛阳。

    洛阳城内经过徐荣的数月经营,已经初见功效,街道焕然一新,也有了一些商贩,虽没有人来人往,但也有了许多人气,洛阳城正在逐渐恢复往日的风采。

    刘协与百官虽然没有看到过洛阳城被破坏之后的模样,但从皇宫内院之中被烧黑的宫墙,街道上仍然未修复完成的民房之中想象到洛阳城彼时的模样。

    徐荣将洛阳城暂时交给董承之后,来到刘辩身边将这些日子洛阳城中的大小事务一一禀报,而后便拉着徐宁,关心起徐宁这些日子的经历。

    一日之后,徐荣便率领自己麾下的西凉人马赶往右扶风,开始另一段旅程。

    原本徐荣麾下不止原来的西凉本部人马,在洛阳时因要守护洛阳周边八关,故而又征召了很多河南本地的人马,而这些人马,徐荣也一并移交给董承,作为拱卫京师的重要力量。

    不得不说,连王允都对徐荣的这一个做法表示赞赏,刘协还赏了徐荣一些财宝。原本赵谦见刘协对徐荣非常赏识,还曾建议徐荣留在河南继续做他的河南尹,却被徐荣拒绝了,徐荣言道:“臣本罪人,弘农王却愿收留臣,并命臣继续镇守洛阳,如今陛下已归洛阳,臣当赴右扶风,报弘农王大恩。”

    刘协与赵谦闻此,也只得作罢。

    刘辩其实也从别人口中听说了这一件事,但是并非徐荣说与他,于是,刘辩也假装不知道,只是对徐荣更加亲善。

    徐荣走时,刘辩率众送行数里,并言道:“右扶风临近凉州,而凉州民众骁勇,凉地多有叛军,且有马、韩两人麾下聚有重兵。徐将军此行任务繁重,一切尚需小心谨慎。”

    徐荣下马拜道:“臣谨记王上之言,这便告辞了。望王上保重贵体。”

    言罢,徐荣又作了一揖,方才跨上马,渐渐远去。

    刘辩看着身旁有些神伤的徐宁,言道:“仲期,寡人有些话要带与王妃,不如汝代寡人回一趟弘农。”

    随后,刘辩从怀中掏出一封信,交给徐宁,并冲后者眨眨眼,示意徐宁赶紧追上去。

    徐宁愣了片刻,脸上展露出欣喜的笑容,道了一声“喏”便追了上去。

    待徐宁追上去后,刘辩便率军回到洛阳,刚进城门,便有人找到他,言冀州的消息到了,刘协召他到相国府商议。

    由于之前洛阳经历大火,而宫中尚未完全修复,于是刘协暂时住在董卓之前的府邸,处理政务。董卓庭院大的离谱,一些暂无住地的官员也被安排在这里。

    刘辩到达相国府,王允、马日磾、赵谦等人俱在,皆露喜色。刘协招呼刘辩进到堂内坐下,然后言道:“袁本初已经在被朱太仆押往长安的路上了。”

    “咦?”刘辩对于事情进展得如此容易,表示了一丝疑问。

    听到了赵谦的解释之后,刘辩才明白过来。原来袁绍自从回到渤海后,韩馥便慢慢警惕袁绍。后来,袁绍联络公孙瓒,欲让公孙瓒对冀州发难,他则趁机浑水摸鱼,派说客前往邺城,劝韩馥将冀州让与袁绍。然而,韩馥看穿了袁绍高干、荀谌等人的说辞,并未将冀州让与袁绍,反而断了供给给袁绍军队得粮草。

    袁绍在渤海招募了大量军士,又有各方将领、士人相投,物资本就不足,结果又被韩馥断了粮草,很快便出现粮草供应不上得情况。于是袁绍不得不解散一部分军队,又四处借粮,然而后来又赶上董卓身死长安,天下大势渐渐明了,公孙瓒也不得不班师回了幽州,免得给朝廷落下口舌。

    这样一来,袁绍又少了一处粮草供给。

    朱儁、曹操、韩馥大军赶到之前,袁绍一直在苦苦支撑,后来大军一到,袁绍麾下将士逃走者众多。

    袁绍见状,于是主动要求进京面见刘协,向刘协陈情。其麾下人马一部分被韩馥、曹操接收,一部分逃走,一部分徙往幽州上谷郡广宁县。

    刘辩看着众人欣喜的模样,心中却隐隐有些担心,因为曹操收拢了一些袁绍的兵马,又壮大了一番,实力不容小觑。

    当然,这也不过是刘辩自己心中的想法罢了,曹操至今也并未表现出什么过分的举动,只有之前联络董承,要将刘协迎到东郡一事让刘辩赶到一丝异样。

    但曹操并未行动,或许只是言语上说一些罢了。

    其实,曹操那还真不是说说,彼时曹操占据了东郡,招募了许多兵马,麾下聚集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乐进、李典、许诸、典韦等武将,又有荀彧、戏志才、陈宫、程昱、刘晔等贤才,对外又联络张邈、张超、鲍信等人,准备再一次西进,讨伐董卓。

    他准备甩开袁绍,单干。

    然而似乎是因为他占据东郡的时间比较晚,故而准备的时间显得长了一些,等到他准备的差不多了,这边的董卓已经被吕布杀了。

    而后,李傕、郭汜等人在河东,他欲出兵讨伐,却因为头痛,而没能成形。

    曹操与董承早有联络,只不过当时董承表面上还隶属于董卓,时间非常久了。至于这一点董承自然讳莫如深,那日在殿中也没有讲出来。

    刘辩自觉有些先入为主,将曹操想的坏了一些,赶紧纠正自己的想法,而后加入了众人的讨论之中。

    此次朱儁为众人带来了更多的关东信息,众人也要梳理一番,包括公孙瓒、袁绍、曹操、刘岱等人。另外,还有一边,便是荆州的刘表和袁术此时仍在交战状态,也需要朝廷出面干预。

    董卓虽然已经故去,凉州的马腾、韩遂两人也已经安抚,但朝廷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董卓乱政所带来的一系列恶果仍在产生着影响。

    原本在路上还有些开心的众人此时面对着关东、荆州的乱局,心中颇有些烦躁,满面愁容。

    但刘辩看着刘协认真的面庞,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第一百九十七章 似乎与想象中不一样

    汉初平元年五月四日,司隶河南尹,洛阳县。

    一大早,中东门外出现了五个身影,一个双手及膝、气度非凡的中年游侠,腰间悬着两把剑,一个面若重枣、长髯及胸的魁梧武者,手中一把偃月刀,一个面容俊朗、眼神凌厉的高大战将,时不时舞起一杆长矛,一个身材微胖、目光诡诈的中年儒生,说起话来笑里藏刀,一个白甲红袍、英姿勃发的青年郎,端是一位青年英豪。

    城门处的守军见来者气度不凡,不似一般人,拦住了几人,询问起来。

    那中年游侠打扮的领头人客气地答道:“某乃新任司隶校尉刘玄德,今日方才到达洛阳,可否差人带个路?”

    刘玄德便是刘备,他心平气和的一番话却是让那名拦他的军士目瞪口呆,吞了一下口水,强装镇定地说道:“小的这便去禀报。”

    “有劳。”

    那名军士方才转身,却被一人叫住,只听到一句:“不用了,寡人来引路吧。”

    那名军士听到来人声音非常熟悉,回身见到来者,慌忙拜道:“王上。”态度十分恭谨,毕竟他也是徐荣留下的洛阳本地人之一,早先还是隶属于刘辩麾下。

    后来者便是刘辩,他送徐荣、徐宁叔侄离开,此时正好返回,闲来无事绕了一些远路,没成想竟然遇见了刘备等人。他仔细地打量着五人,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他倒是可以认出来,毕竟可以从腰间的兵刃可以推测出来。那儒生大抵是简雍,只是那青年手中并非一杆长枪,他不敢判断此人是否是赵云。

    他明明听董横说赵云的兵刃是一杆长枪的。

    “王上。”刘备听见守门军士将刘辩唤作弘农王,知道了刘辩的身份,拱手言道。他身旁的简雍与青年郎也跟着行礼,只有关羽、张飞两人目视城内,装作没有看到刘辩,没有任何反应。

    刘辩不以为意,赶紧扶住刘备的手,亲切地言道:“论起来,寡人还应称一声叔父才对,怎敢受此礼。”

    随后,刘辩对简雍和那青年郎笑了笑,引着众人便往城内走,关羽、张飞装作没看见他,他自然也不会去理会他们。刘备则有些责备地看着关羽、张飞两人,这两个兄弟,能力大,脾气也大。

    “叔父一路辛苦。”刘辩一边走,一边跟刘备攀谈,毕竟这位可是一位不得了的人物。

    “幸来洛阳,不胜欣喜,何来辛苦?只是不知王上缘何知涿郡刘玄德乎?”刘备早先收到朝廷的诏令,心中非常疑惑,不知道朝廷怎么会将司隶校尉这个官职交与自己,他自问此时仍然算是默默无闻,朝廷又如何知道他?

    后来,他从传召的小黄门口中知道举荐他的是刘辩。刘辩自从逃出洛阳之后,在弘农的所作所为他也知道一二,“芳邻洛舍”的美名更是天下皆知。只是刘备实在想不明白刘辩又是如何知道他的。

    刘辩听到刘备相问,笑了笑,言道:“虎牢关前,吕布无人可当,而三位出马,吕布不敌撤走。天下皆知矣。”

    随即,刘辩又看了看身后的关羽、张飞两人,报以微笑。

    然而刘辩本意是好的,身后的关羽却听刘辩提起三英战吕布,却只字不提他温酒斩将,似乎在说他只能三打一,武艺不值一提,是在看轻他。关羽有些恼怒,刘辩却是没有看出。

    张飞则还沉浸在被拦在城外一事,暗自恼火,自顾自嘀咕道:“那守卫,也不看看兄长身份,竟然将兄长拦于城外,真是可气。”

    “翼德,休要胡言。”刘备回身斥责道。

    那名军士毕竟是旧日手下,刘辩亦道:“守卫乃是谨守职责,这怒气倒生得有些匪夷所思。”

    张飞闻言有些恼怒,虽然刘辩是举荐他大哥刘备之人,但他见刘辩有些针对于他,双目瞪圆了看着刘辩,而关羽却听之任之,并未加以阻拦。

    一旁的张辽、来宁见状将手放在兵刃上,警惕地看着张飞。

    身后简雍见状,赶紧拉开了张飞,这时刘辩、刘备两人才发现身后发生了什么,各自拉开了一番自己人,刘备斥责张飞不讲礼数,刘辩亦知张辽、来宁两人不是关羽、张飞的对手,将两人拉到身后,示意其稍安勿躁。

    随后,刘辩、刘备两人继续走在前面闲聊,刘备讲着这些年的见闻,刘辩讲着逃出洛阳后的经历,两人之间的关系似乎是因为宗亲的关系,又似乎是因为自然而然的亲和力,相互之间并未因方才之事产生隔阂。

    倒是身后几人之间的气氛有些尴尬,毫无生气。

    不知不觉,众人便走到了相国府,杨瓒正好送司空黄琬、司徒王允、太尉赵谦三人出来。刘辩遇见四人,便将刘备引荐给四人,随即四人便与刘备开始寒暄起来,刘备天然的亲和力,倒是与几人相谈甚欢。

    刘辩倒是趁这个机会与简雍和那青年郎交谈起来,原来那青年郎并非赵云,而是唤作田豫。刘辩心中思考了一番,貌似这也是一位名将来者。不过,说田豫是青年郎,刘辩总觉得田豫比他还大上一些,他与田豫相谈甚欢,还将嘴努向关、张,打趣道:“一直是这个脾气乎?”

    田豫犹豫了一番,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引得简雍、刘辩两人大笑。

    不一会儿,刘备与王允等人闲谈完毕,王允等人相继辞去,刘辩令卫尉杨瓒引刘备等人去见刘协,他答应了太傅马日磾要去府上用午膳。

    杨瓒答“喏”,便引着刘备等人一起进了相国府,然而刘协听闻兄长引荐的刘备已经到了,立即出来迎接,此时已经到了门口,众人赶忙行礼,关、张二人也只是简单拱了拱手。

    刘协见刘辩站在远处,似乎准备离开,又想道方才关、张的举动,顿时想到了些什么,故而对刘辩点了点头,并未将刘辩留下。

    而刘辩向刘协再次行李,而后缓缓退去。

    这一次与刘辩相见,似乎与他心中想的有些不一样,没想到竟然发生这种事。

第一百九十八章 司隶校尉刘玄德

    刘辩离开相国府,直接便去了太傅马日磾府上,他倒不是诓骗杨瓒、刘备等人,而是早就应下了。

    另一边,刘协拉着刘备在堂中闲聊,因为是宗亲的缘故,刘协对这位中山靖王之后倒也是自来熟,何况还是刘辩举荐之人。

    简雍则是将关羽、张飞拉到一边,他先是对张飞言道:“天下人皆知朝廷东迁之前,河南尹由弘农王收复并驻守,这城门守卫早先亦是其麾下军士,翼德当其面议论其麾下,岂不是拂了弘农王脸面。”

    “倒是会护犊子。”关羽闻言,笑道。

    简雍看着关羽,对这位武勇非常却又傲气十足的骁将无奈地言道:“云长,若汝非那般,河南尹必于汝。”

    关羽却是不屑地言道:“某不屑于此。”让简雍颇为无奈。

    田豫倒是在一旁听得有些疑惑,问起了为什么。

    简雍言道:“若弘农王引玄德入府则有。”

    田豫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陷入了沉思,认真琢磨起弘农王的一举一动。

    而刘辩此时已经到了太傅府,马日磾早先在洛阳的宅子,倒是保持着完好。刘辩与马日磾一面喝茶,一面闲聊,等着饭菜做好呈上来。

    刘辩来得着实有些早,马日磾府上才开始准备,可能还要好一会儿。

    马日磾有些好奇地问道:“今日刘玄德初至洛阳,王上缘何不在陛下处多呆一会儿?”

    刘辩笑了笑,言道:“思念太傅府上烧鹅,长安一别再未吃到,甚是思念。”

    刘辩的话倒是把马日磾逗笑了,这算是什么理由,他府上的烧鹅再好吃,能比御厨做出来的更好吃?宫中御厨所作,他可是吃过的,比自家府上的好吃的不知道多了多少倍。

    一想起宫中的烧鹅,马日磾也不自觉地留下了口水。

    马日磾咂咂嘴,好奇地问道:“王上,今日是否出了事?”

    刘辩自然是没有讲,本来也就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倒是来宁一直愤愤不平,自顾自地在一边吃着饭前的一些果蔬。虽然面前摆着美酒,他却是不敢喝。

    马日磾见刘辩不说,自然也不再询问,正巧此时饭菜已陆续做好,府中仆人一道一道地陆续将菜上到案上,马日磾看菜中并无烧鹅,又差仆人让再做一道烧鹅给刘辩。

    然后马日磾、刘辩两人相视大笑,刘辩再三感谢,两人就真当刘辩想吃烧鹅了吧。

    随后,两人便谈起了如今关东、荆州两地的形式,商议如何才能将此事妥善处理好,让兵戈停歇。

    其实无外乎三点,第一,令使者持节往关东、荆州两地,完成早先张种未能完成的事,让两地知天子仍在。第二,令各地州牧、刺史统计太守以上官吏,对尚无太守之地列出人选并述明缘由,由朝廷批注或再行任命。第三,秘密差一些人到各地走访,了解当地实际形势,百姓生活,将情况报与朝廷。若有二心者,先以天下安定为主,缓缓图之。若有作奸犯科者,杀一儆百。

    刘辩此言一出,马日磾心中顿时豁然开朗,直呼刘辩比他这个个老家伙强上太多,果然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随后马日磾突然察觉到这句话有些不妥,他似乎占了刘辩的便宜,因为他也没有教导刘辩什么。

    刘辩倒是没听出什么,继续与马日磾喝酒,同时也对一旁的张辽、来宁两人言道:“可以少饮一些。”

    不过,两人都是忍住没喝。

    接下来,马日磾问起何人可持节示天恩,然而当他看到刘辩正意味非常地看着他,登时便后悔问这个问题。

    刘辩则是言道:“公为帝师,且以才学闻名于天下,这一次怕是跑不了了。”

    马日磾亦言道:“王上为陛下兄长,又以仁德广闻于世,恐难辞矣。”

    随即两人各自摇头,相视而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酒至三巡,马日磾言道:“臣想有一日与卢子干一般,晚年讲学矣。”

    刘辩叹了一口气,言道:“如今天下经学大多出于南郡公,而公承其衣钵,何人可代公?”

    刘辩所说南郡公乃是马日磾之父,经学大师马融,曾为南郡太守,卢植、郑玄皆是马融的弟子,故而刘辩尊称其为南郡公。

    马融闻言忆起父亲的教诲,陷入了沉思,而后对刘辩笑道:“子干、康成皆强于某,王上谬赞矣。”

    言罢,马融端起酒杯,向刘辩轻轻致意,而后一饮而尽。

    马融对于刘辩颇有一种忘年之交的感觉。

    毕竟刘辩已经不止一次遇刺了,两人可不敢大意,要是董横、徐宁两人在的话,有人换岗,倒是可以喝一点。

    另一边,刘协也邀请刘备一起用膳,他也听刘备介绍了关羽、张飞、简雍、田豫等人,又听说了关羽斩将、三英战吕布之事,认为几人皆是人才,便让几人一同用膳,关羽、张飞两人见刘协如此重视两人,一扫之前心中的阴霾,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只有简雍一人仍然有些闷闷不乐。

    吃饱喝足,刘协对于如何封赏关羽、张飞等人犯起了难,几人目前并无功绩,又无人举荐,若贸然封赏官职,恐有些不妥,于是刘协便让刘备将几人安置在自己麾下,自行任命,又赏了些前来,待有功绩,再另行封赏。毕竟一个司隶校尉的属官也要比县令属官好上许多。

    随后,刘协又与刘备谈至傍晚,顿时觉得刘备真是一个贤才,心中非常愉悦,对于能够得到刘备的辅佐表示由衷的喜悦。

    而后,刘协见天色已晚,便差人送刘备等人到已经打扫好的地方住下,反正董卓原来的府邸中屋舍着实不少。

    刘备见过了刘协,这新任司隶校尉也算开始正式上任。

    张飞等人早已经有些劳累,正要去休息,刘备却将张飞、关羽两人单独叫到一起,他这两个兄弟的脾气他是知道的,之前只是在郡县,如今可是在洛阳,他身为司隶校尉,如果两人脾气不收敛一些,会出事的。

    在刘备的劝说下,关羽、张飞两人答应刘备一定不会让他感到难办,让刘备舒了一口气。

    是夜,刘辩、刘协、刘备三人分别在洛阳城各自的院落中望着天空,陷入了沉思。

第一百九十九章 好客的张孟卓

    翌日一早,百官集结于相国府,镇抚各方州牧、刺史、太守一事也被提上了日程,人选左推右推,果然就落在了大将军刘辩、太傅马日磾身上,还外加了一个太仆赵岐。

    只不过出发还尚需一些时日,毕竟显示天子恩德,赏赐之物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可不是一时间就能准备好的。

    在这期间,外出许久的董横也终于归来。幸亏他这一次出发的及时,带出了一些被董卓迁往郿县的族人,但也只是一部分,包括董卓的老母。

    刘辩看着董横一脸悲伤的表情,拍拍他的肩膀,示意他不要过意不去,毕竟他已经尽力了。

    有些时候就是要尽人事听天命,问心无愧便好。

    与其想失去的,不如想得到的。

    董横在刘辩的一番安慰下,勉强地挤出了一个笑脸,任谁都看得出这笑容下的悲伤。

    刘辩没有多问,没有问董横具体救出了多少人,没有问董横将他们安置在哪里。虽然他作为拥有五郡之地的弘农王、大汉的大将军,可以给这些人提供庇护,或许没其他人知道对于这些人才是安全的。

    另外,刘辩不知道,也可以避免他日事发,牵连到他。

    恐怕这也是董横心中所想。

    出发前一日,刘辩写了一封家书,命张辽带回弘农,也让张辽回弘农城驻守,镇守弘农。

    此去应有数月,他自然最记挂的还是在弘农,故而将自己麾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派在弘农。

    或许他也会像张种一般死在某一个不知名的刺客手上。

    或许他会遭遇什么事在某地不得不待上数月。

    离了司隶,事情便不会那么容易。

    临行时,汉帝刘协、司隶校尉刘备、太尉赵谦、司徒王允、司空黄琬等官员亲送至中东门外五里。此行事关大汉的稳定,众人都是非常重视。

    赵谦、王允等人更是感慨道:“社稷稳定全在弘农王身上。”此意无非就是提醒刘辩此行的重要性。

    而刘协则要阔达的多,言道:“一切事物,兄长可做决断,寡人盼兄长归来。”

    刘备则对刘辩讲起了关东各路官员的性格,以及一些关东逸事。

    刘辩亦请刘备好生辅佐刘协,而后又与刘协再一边交谈许久,最终辞别众人,待马日磾与家人告别后,刘辩、马日磾、赵岐三人便率领一直浩浩荡荡的车队往东进发。

    护卫工作则由董横、徐宁、来宁三人率领一百弘农国卫士以及七百禁军负责。

    队伍通过大伾山、虎牢关,途经原武县进入兖州陈留郡酸枣县,陈留太守张邈早已经收到消息,率一众僚属,在酸枣城西十里相迎。

    张邈,字孟卓,东平国寿张县人。张邈少时便以侠以闻名,毫不吝惜钱财,壮士多依附于他,黄巾之乱率乡民攻打黄巾军,立下功劳。后朝廷召其为骑都尉,复又为陈留太守。

    刘辩见到张邈,圆脸,厚眉,八字胡,在人群中倒也能让人一眼认出,尤其他又一骑立在中间,自然是十分醒目。

    “王上,马太傅,赵太仆,一路辛苦。”张邈从小便见惯了江湖壮士,又为官多年,自是八面玲珑,见刘辩等人到来,立即迎了上去。

    刘辩等人见张邈礼数周到,心中愉悦,边走边赶回酸枣城,其实陈留郡的治所在陈留城,因为众人最初的打算是先到陈留郡东侧的东郡去见吕布,没想到张邈却早已经等在这里。

    故而众人也不得不改变计划,先见一见张邈。

    张邈将刘辩、马日磾、赵岐迎入城中,先是隆重地招呼了众人,而后又简单地将郡中的政事讲述了一遍,最后又着重讲了大伾山一战的惨烈。

    刘辩等人虽然早已经知道当时的情况,但听着张邈的讲述,心中还是非常震撼,对于数万军士的牺牲表示惋惜,对他们的精神表示赞扬。

    其实众人都知道政事与这些战事并不是此次的重点,重点是试探各地官员对于朝廷的态度,表现出来的善意。

    张邈已经展现出了善意,接下来轮到朝廷了,于是刘辩命人将备好的礼品拿进来,包括钱财、绸缎等物品,每一项都是在出发前就已经制定好了的,自然是附和张邈的身份,能够令他满意。

    “张太守劳苦功高,陛下知晓,特命寡人带来这些礼品犒赏张太守。望君再接再厉,造福一方百姓。”刘辩亲自将礼单递与张邈手上,对其言道。

    “那是自然。”张邈拜了又拜,才从刘辩手上接过礼单。

    随后,到了晚饭时间,张邈自然早已安排好,请众人移步用膳,觥筹交错间,众人之间的关系增进了不少,刘辩也从张邈等人口中得到了一些信息。

    所谓酒后吐真言,也便是如此吧。

    张邈还跟刘辩讲起了曹操到荆州借兵,兵是借到了,可走到半路却反叛了,让曹操功亏一篑。

    刘辩听张邈讲起了曹操,心中顿时起了兴趣,让张邈继续讲下去。张邈见刘辩有了兴趣,也来了兴致,趁着酒意与众人讲了起来。

    从王肱坐上东郡太守之位,亲自出城交战黄巾军余党,最终不敌黄巾军被杀,又讲到曹操临危受命,率军将黄巾军杀散,斩杀匪首,坐镇东郡。

    听张邈的口气就像说书一般,说得是抑扬顿挫,精彩纷呈,刘辩突然发现张邈有说书的潜质。

    酒至三巡,刘辩见马日磾有一些不胜酒力,坐在一边东倒西歪的模样,便劝住了仍旧在讲述的张邈,不一会儿便结束了酒宴。

    翌日一早,刘辩等人要继续北上,前往东郡,张邈却死活不允,非要留众人多待几日,众人见他好客,也就留了下来。

    第三日时,马日磾坚决要走,张邈才送几人离开,一直送到酸枣城外十里。马日磾这也是年岁大了,每日酒宴,身子骨有些顶不住了,不得不赶紧离开。

    直到告别张邈,马日磾才拉开马车的窗帘,对马上的刘辩言道:“老朽的头,此时仍旧疼痛不已,不可饮酒矣。”

    言罢,他又笑着自嘲道:“老矣,老矣。”

    (PS: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纳兰觉得今日心脏似乎有些不适,所以只能一章了,抱歉。还是祝大家新年快乐。)

第两百章 孤独英雄

    镇抚关东的队伍离了陈留,不出一日便到了东郡南部的燕县,距离郡中治所濮阳县尚有五十余里。

    相较于关东、荆州两地的地方官员,吕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老朋友了,由崤山谷口到长安,由敌人到算是同一阵线,刘辩对于吕布的经历感到惋惜。

    吕布武勇,绝不负无双战将之命,然而由于他杀丁原而投效至董卓麾下,名声尽毁,少有助力,武勇非常,却双拳难敌四手,一杆方天画戟却难以招架数名将领的围攻。

    虎牢关一战、长安一战,吕布是英雄,却是一个孤独的英雄。

    翌日一早,众人离了燕县,往濮阳行进,而吕布也得到消息,派麾下郝萌、董云两将十里相迎,他自己则在濮阳城等候。作为曾经兵戈相向的敌人,董云有些尴尬地向刘辩请安。

    曾几何时,董云是手握重兵的将军,刘辩是一个刚逃出虎口的废帝,董云率军攻伐刘辩,却被击败。在往濮阳行进的路上,董云心中不禁想道:“若是那日没有张文远,弘农王或许早已成为一抔黄土,有哪有后续这些故事。”

    只是,人生中又哪有如果。

    由于郝萌、董云曾是董卓部将的缘故,马日磾、赵岐根本就没打算与两人交谈,除了刚见面时的应声,便一直待在马车里,不曾言语。

    郝萌见状,便一骑独自在前带路,董云则与刘辩的卫士令董横边走边谈。

    董云在听到董横已经将一部分族人及时接走并安置妥当、双亲健在之后,顿时露出了一脸欣慰的表情,只见董云闭紧双眼,嘴角微微颤抖,直呼:“孩儿不孝。”

    而后董横又道:“我回来时遇见大哥,大哥亦去寻族人了。”

    原来董横在回来的路上遇见从洛阳门外悄然逃走的董越,将族人的安置地点告诉了董越,随后两兄弟又结伴往西走了一段路,在董越改换方向往北之时,董横才与董越分开。

    董云曾差人往长安打听过,并无董越消息,阵亡将士中无董越、俘虏将士中亦没有董越的影子,多番打探,也没有得到消息。

    现在,董云心中的石头也终于落下,他不得不承认,三兄弟中,董横所选择的路虽然波折,却是最正确的。

    刘辩侧耳听到两人闲聊的言语,也总算明白董横这么晚归来的原因。

    难怪他在长安一战之后并未发现董越这个表面上的西凉军领袖,刘辩还一度以为董越已经死于乱军之中,尸首难辨。

    原来是提前逃掉了。

    不过这一次,董越的判断倒是十分准确。

    一路上,刘辩听着董家兄弟的交谈,不经意间便到了濮阳。

    吕布骑着赤兔马,昂首挺胸,缓缓向刘辩三人走来,方天画戟依然提在手上,只是面色少了一些骄傲,多了一些平和。

    “王上,马太傅,赵大人,请。”

    吕布一一打过招呼,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请众人到城中稍作休息。

    刘辩观察到,似乎是因为吕布身份的原因,城中百姓看向吕布的眼神似乎仍然有些不善,顺带着对刘辩等人的眼神也不怎么好,似乎被当成与吕布一般的人。吕布并未加以理会,但马日磾、赵岐两个就觉得有些尴尬了。

    两人心中有一种被当做董卓同党的感觉。

    早先东郡太守桥瑁率军讨伐董卓,将士有着很大损伤,那些大多都是东郡本地人,此时城中很多人都是曾经牺牲将士的亲属,故而对吕布这样的前董卓麾下战将颇为仇视。

    刘辩当初建议将吕布安置在东郡,只想让吕布镇守的东郡作为河南尹与关东诸将的缓冲地带。一来吕布骁勇,二来吕布与关东诸将曾经对立,着实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颍川的张济、张绣兄弟也是这个原因才被建议到颍川。

    但是吕布与当地百姓之间的关系,是刘辩没有思考到的。

    对此,刘辩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祝愿时间能够磨平百姓心中的伤痛。

    众人到了吕布安排的住所,被吕布安排休息,想要一切等休息之后再说。由于吕布也是才到东郡不久,于是便省了讲述政事的环节,刘辩、马日磾、赵岐三人一致决定,先将吕布的赏赐赏给他,也是早先便已经准备好了的。

    至于官职,吕布依旧为奋武将军、温侯,并未因为吕布在长安战败出逃而有任何改变。在给吕布的诏书之中,刘协在其上用了多个“忠臣”、“仰仗”、“飞将”这样的词,以表达对于吕布的重视。

    而后刘辩又转达了刘协口头上的话,言吕布若有心离开地方回归朝廷,朝廷的大门一直为吕布敞开。

    吕布先是表达了对于刘协信任、重视的感谢,而后想到董卓尚在时,王允曾与他谈到他在地方的成就要比在董卓麾下更大,这些时日以来,虽然东郡的百姓似乎对他有些敌意,但他的精神要比在董卓麾下时强上数倍。

    故而吕布委婉地表达了想要待在东郡,保境安民的想法。

    刘辩闻言,也并未再说些什么,只说了一些希望吕布能够成为勤政爱民的父母官一类的话。

    马日磾、赵岐两人则是由于来时的境遇,三缄其口,似乎有意与吕布保持距离。

    刘辩见状,也不好说些什么,只能自己与吕布攀谈,从朝廷谈到关东之事,刘辩将前些日张邈讲的一些曹操之事讲与吕布,算是给吕布普及了一番东郡往事,让后者明白在他之前的东郡太守都做了些什么。

    吕布曾经与曹操在虎牢关有过交战,大胜,不过吕布却不怎么记得曹操,连着这一次到东郡时,曹操早已往渤海去了,没有见到。

    故而吕布听得倒是还算认真,不过也只当做一些逸事而已。

    马日磾、赵岐在用过膳之后便纷纷因故辞去,只剩下刘辩和吕布、董横与董云两处在交谈。

    不久之后,刘辩也有些乏了,正要与吕布相辞,却听后者突然问道:“王上此次可到并州去?”

    刘辩不明其意,只得据实言道:“本次并未有赴并州计划,不知吕将军问此,可有何指教?”

    吕布听此,眼神中露出些许失望,言道:“不敢。某前日遇到一幼时故友,其言曾在并州见一女子,颇似发妻。王上不去并州,某自差人去查访一番便可。”

    刘辩闻言,倒也感慨吕布痴情,有心帮他,却也无能为力,只得先行辞去,自去休息了。

第两百零一章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因为董横、董云兄弟许久未见的缘故,刘辩故意让队伍在濮阳多呆几日,以让董横能够与兄长多一些时间相处。

    毕竟现在双方已经不再是敌对阵营,刘辩这样做也是无可厚非。

    马日磾、赵岐两人多次请求早日出发,言关东州郡众多,若按现在的速度,何时才能回归洛阳。

    刘辩知其所言有理,然又知两人真实缘由并非如此,故而一再推脱,并言道:“百姓恶吕奉先,因其曾为董贼旧部,百姓恶我等,因我等与吕奉先并行。公等匆然离去,不如静心思考,如何解决东郡新疾?如此,小则为东郡安定,大则为社稷谋福,何故因百姓一时相恶而匆然离去?”

    刘辩这一段话倒是说得大义凛然,但他自己心中也没底,根本没有什么办法来解决眼前的问题。他这么说,也不过是为了能够多待几日罢了。

    马日磾闻言没有言语,赵岐倒是颇有感悟,言道:“王上仁德,臣自愧不如,然臣有心,却无解决之策,如之奈何?”

    赵岐言中之意,便是向刘辩请教有何办法,然而这话都是刘辩临时想出来的,他又哪有时间在心中琢磨出一个办法,故而言道:“民生之事,赵太仆且在心中琢磨琢磨。”

    言罢,刘辩便合上双眼,开始在闭目养神,旁边两人知道他这是下了逐客令,遂相继告辞离去,只是赵岐走的时候一脸沉思。

    翌日一早,刘辩晨练完毕后想要去街上转一转,却见到赵岐早已在街上,身边还围拢了一圈百姓,像是对百姓们解释着什么。

    刘辩只听到赵岐说了些类似于“吕布手刃董贼”、“其心已正”、“定会保境安民”一类的话。

    刘辩远远地听了一会儿后,满含笑意地离开了,赵岐所采用的虽然是最笨的方法,但确实最实用的方法,真正地贴近百姓,与百姓交流,最直观地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解决他们的问题。

    “有赵太仆,东郡之疾可医也。”刘辩心道。

    或许赵岐在地方更加能够让他展开自己的抱负。

    又一日后,赵岐来见刘辩,言其所为,但坦言成效却似乎不大。

    刘辩则安慰道:“公已在百姓心中埋下种子,待他日吕奉先行善政,久而久之,自会开花结果。”

    刘辩这也不是空穴来风地安慰赵岐,他已经听董横回报,百姓对于众人的态度已经有了一定的改观,至少已经慢慢在变化。所以,刘辩还是有一些根据的。

    正在此时,来宁突然跑了进来,禀报道:“王上,有百姓请求见您。”

    “哦?”刘辩抬了抬眉毛,心中有一些疑问,跟着来宁走了出去,赵岐亦好奇地跟了出去。

    来者是一个老者领着一家老小,手里端着一个篮子,篮子里面有一些蔬果,还有几个鸡蛋。

    老者见到刘辩,突然跪在地上,言道:“王上,小民早先到洛阳省亲,却被西凉军裹挟至长安,若无王上的粥米果腹,恐早死于西行途中。

    小民此次随东行队伍到长安,几经辗转,终于回到家乡,听闻陛下至此,特来拜见。

    乡野小地,一些果蔬,以及几个鸡蛋,请王上莫要嫌弃,请王上收下。”

    刘辩闻言,感慨老者经历波折的同时,也赶紧将老者扶起来,然后接过老者的篮子,拍着老者的手,言道:“老丈一片热忱心意,寡人岂敢推却。”

    然后他让徐宁去将篮中的果蔬、鸡蛋方回府中,然后取一些自己吃的食物、水果,并一些钱财放在篮中给老者带回去。

    刘辩方才看到老者身后的小孩子两眼直勾勾地盯着篮子里的果蔬,虽然非常想吃,但小手紧紧攥紧,忍住了,想毕老者家中并不富裕,这篮中之物已经是老者家中用来卖钱过活的东西。

    故而,刘辩既要领老者的情,也要照顾一下老者,礼尚往来,人之常情。

    不一会儿,徐宁将装得满满的篮子带了回来,刘辩看到里面装了许多水果,还有一只烧鸡,下面还可以看到一些钱币。

    他接过篮子,亲自送在老者手上,言道:“来,寡人领了老丈的心意,老丈可不要推却寡人的心意,望老丈福寿安康。”

    老者原本想要推辞,听了刘辩的话,用手接住了篮子,眼中不断流下眼泪,连忙道谢,说着“王上仁德”一类的话。

    说实话,刘辩有些担心老者激动地晕过去,赶忙安抚,让老者身后的儿子、儿媳将篮子接过去,继而言道:“老丈,如今朝内安定,只余各地一些黄巾余党尚存。

    朝廷任命吕奉先为东郡太守,便是倚重其武勇善战。

    想必待吕奉先将黄巾余党消灭干净,东郡便会愈加安定。”

    老者闻言,连连称是。

    不一会儿,刘辩又与老者一家寒暄了一会儿,了解了一些东郡现在的情况,而后亲自将老者一家送走,又回了府中。

    刘辩听到老者家的儿媳对小孩子言道:“只许吃一点,其他的拿去卖,可以换好多粮食,够吃几个月的。”

    刘辩摇了摇头,没有理会,心中感慨这便是百姓现在的真实生活,不知何时才不用如此,不求人人富足,只愿人人皆可温饱。

    刘辩原本以为老者的出现只是一个单一事件,结果老者离开之后的几日,又有许多百姓找上门来,大部分人都是与老者原因相同。当然,大部分人都是假的,他们甚至从来没去过洛阳。

    刘辩思忖了一番,并未拆穿众人,而是如法炮制,将他对老者说的话,又再一次对其他人说了一遍,他也想借着这个机会让百姓与吕布之间的关系缓和一番。

    所以也就继续如此。

    只是刘辩这样,着实有些累。

    后来,吕布在董云的提醒下,也给刘辩带来了一些果蔬、钱币,他也是知道刘辩这样也是为了帮他。

    赵岐更是在马日磾面前言道:“王上这两日,效果胜过某数月之功。”

    马日磾笑了笑,心道:“不管如何做,最终还要看吕布如何为政。”

    最后,刘辩竟然再次主动提出离开濮阳,奔赴下一站,他实在是有些太累了。

    因为直到刘辩出城之后,仍有一些百姓围再他身边。

    刘辩心中不禁思忖道:“如此行事,恐难以长久,以利安抚百姓不如以仁政德行感化。”

第二百零二章 刺史变州牧?

    镇抚州郡的队伍离了濮阳之后,在兖、豫、徐、青州之间盘桓,众人用了近三个月,走遍了四州二十三郡之地。

    鉴于刘辩、马日磾等人的名声,且众人以天子名义而来,各州郡官员皆颇为亲善。当然,有些人是持有各自的目的的。

    比如,兖州刺史刘岱。

    刘辩等人持节而来,刘协又赋予了一些赏赐官职的权限,故而刘岱便盯上了众人的这一权限。

    当然,刘岱他自己是不会直接这么说的。

    刘辩还记得初到兖州山阳郡昌邑县时,刘岱详细地为众人介绍了兖州的一系列情况以及为政举措,而后他便坐到了一边,其麾下一些官员便站起来开始了表演,对刘岱歌功颂德。

    乃至于刘辩出个门,都能遇见百姓在讲述刘岱的好,还不止一个。刘辩想要拉过一名百姓询问山阳郡的情况,却见到百姓看了一眼不远处而变得战战兢兢,吞吞吐吐。

    于是,刘辩也就不再为难这些百姓。

    这种情况一看就知道是有人在盯着刘辩的一举一动。刘辩心中不禁产生了疑问:“即便是面子工程,刘岱也不至于如此,难道他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刘辩越想越不对劲,便将徐宁派了出去,在昌邑城内以及附近的聚落打探消息,但除了刘岱新娶了一房之外也没有什么料。

    这就让刘辩有一些摸不着头脑了,但他还是让人去打探消息,同时加强了身边的护卫。

    翌日一早,徐宁却是从一名卫士口中听说,一个曾经去过弘农王府的士子从刘岱的府上出来,已经出城了。刘辩听着徐宁的讲述,正在猜想那人的身份,一突然他灵机一动,似乎想到了什么,言道:“听仲期之言,此人颇像袁本初麾下谋士许子远。想必袁本初早已经到了洛阳,只是不知这许子远至此,所为何事?”

    “王上,臣听闻袁本初麾下许多将士、文臣已弃之而去。或许是投靠刘刺史,谋一份差事。”一旁的徐宁言道。

    刘辩闻言,思忖了一番,虽然认为徐宁说的有道理,但是亦不能放松警惕,言道:“许子远与袁本初为故交,由洛阳随其至渤海,如今袁本初虽已失势,然仍有众多追随者,此事应当重视。”

    其实,许攸早刘辩等人一步来到昌邑,拜见刘岱,为的是一件于刘辩等人不利的大事,只是许攸苦口婆心地劝了几日,刘岱都没有答应。许攸又闻刘辩等人到了昌邑,知道更加无法劝说刘岱,故而离去。

    许攸自然不会主动让刘辩发现他来过,但他没想到刘岱却是因为心虚,让刘辩心生警惕,故而派人在府旁守候,最终发现了许攸的身影。

    刘辩自从发现许攸来过昌邑之后,一直装作不知,也并未知会马日磾、赵岐两人,每日依旧如常。

    待刘辩等人到达昌邑的第四日,刘岱见前几日让百姓、官员夸赞他的事情已经做得差不多了,遂主动拜会几人,问道:“某见诸位这几日多去昌邑城中走动,不知这几日在昌邑可有何发现?这几日可住得舒服?”

    刘辩低头沉思,一旁的马日磾却是言道:“公山行善政,老夫这几日可是在城中听了不少赞扬之声,兖州有公山在,陛下无忧矣。若州郡官员皆如公山一般,则社稷无虞矣。”

    马日磾明显就没有发现这些都是刘岱故意为之的,一旁的赵岐明显有不同意见,只是努努嘴,并未说些什么。刘辩瞧见,知道赵岐也发现了刘岱的猫腻。

    刘辩见马日磾已经如此夸赞刘岱,也不好拆穿刘岱,只是静静地看着刘岱,等着着刘岱接下来的表演。

    这时,刘岱突然神情变得有些失落,拍了一下大腿,叹道:“唉……”

    结果,刘岱叹了一口气之后,刘辩依然低着头,马日磾将头转向了赵岐,赵岐干咳了两声之后端起了身前的一杯茶喝了起来。

    刘岱见无人接话,只得自己接道:“唉……先后经历张角兄弟之乱、董卓弄权,兖州七郡的太守多有借着“为国除贼”的名义募兵。如今,某这个刺史已经不如以前那般具有威慑力。”

    言罢,刘岱又叹了一口气。

    其实刘岱想要的也不多,只是他见刘焉、刘虞、刘表皆为州牧,掌一州之军政大权,位在太守之上,相当于割据一方的大员。而刺史一职只是监察各郡太守的检察官,并无实权。

    若他能从刺史一跃而成为州牧,那提升的地位可不是一点半点,是质的飞跃,离他梦寐以求的目标更近了一些。

    刘辩方才见马日磾没有言语,突然发现这个老家伙似乎早已经看出了刘岱的伎俩,只是顺着刘岱的意思说些好话,引出来后者的目的。

    刘辩不禁对马日磾的佩服又多了一些。

    果然是老奸巨猾。

    刘辩从刘岱的话中也听出了后者的意思,他想一想,似乎也有一些必要,比如东郡太守吕布身为奋武将军、温侯,虽然没了假节、仪比三司,但仍然比刘岱这个刘姓宗室的刺史要强上太多。

    早先桥瑁对于刘岱也没有那样敬重,两人最终交恶。

    既然刘岱已经委婉地提出想要一些更高官职的诉求,刘辩还是要考虑一番,但是州牧这种官职,给多了是一种麻烦。

    毕竟执掌一方军政大权,若人人皆能如刘虞一般,这样倒也无所谓,但事实并非如此。

    刘辩肯定是慎重再慎重。

    临出发前,刘辩、刘协两兄弟曾经商议过,为了兖州的安定,可以给刘岱这个宗亲一个州牧之职,大不了以后再收回来。

    但是刘辩发现许攸从刘岱府中出现之后,不敢轻易与之。

    于是,刘辩转头对马日磾言道:“马太傅,不知有何良策?”

    马日磾见刘辩问自己,心中顿时有些发蒙,不是已经在路上商量好了吗?难道改变主意了?

    马日磾察觉到刘辩改了主意,心中思忖了一番,言道:“王上,老夫以为可回洛阳后,向陛下奏请擢升公节为州牧。”

    “善。”刘辩闻言,心知这是一个空头支票,但也是有了一个结果。

    但是,刘岱却不这样想,他正要再说些什么,让州牧一职坐实,却听刘辩言道:“近日有人见许子远从贵府出来,不知为何?”

    刘岱闻言,心中顿觉不妙,冷汗直流,跪在了原地。

    ……

    在前往冀州的路上,马日磾拍了拍胸脯,叹道:“那日在昌邑,老夫有一瞬间以为刘公节会杀了我等。没想到袁本初竟吩咐下这等事。”

    赵岐亦叹道:“还是陶刺史为人光明磊落,直接提醒我等。”

    刘辩则对两人之言不闻不问,只是吩咐徐宁、来宁、董横等人赶紧收拾完这些刺客的尸体,让队伍尽快出发。

第二百零三章 赶赴渤海

    刘辩、马日磾、赵岐一行人出发时,谁也没有想到持节镇抚州郡的任务居然会如此惊险,算上进入渤海郡之前的这一次,他们已经两次次遇到刺杀、三次遇到山匪、四次遇到黄巾军余党。

    自从他们离开昌邑之后,便接二连三地遇到这种颇为危险的遭遇,刘辩自然知道这些事一定与许攸有关,毕竟刘岱、陶谦两人都曾跟他讲述过许攸的居心。

    虽然许攸对刘岱、陶谦两人言自己已经不在追随袁绍,但真若如此,这种事情又怎么会一直在刘辩身边发生。

    刘辩有些后悔在昌邑时没有立即差人去追许攸,将其抓住,问个究竟,或许就不用再经历这些略有些危险的遭遇。

    “王上,马上就要到渤海郡了。袁本初在渤海郡经营多年,恐怕会有更加危险的事在等着我等。不如,我们向西入清河国,不去渤海郡矣。”这已经是马日磾在路上说的第三遍这种话了,说实话,他已经被这一路的遭遇吓得不轻。

    刘辩却拍拍马日磾的手,安慰道:“渤海太守曹孟德虽然早先如袁本初一般,与朝中官员联络,却是为了救陛下。曹孟德爱惜羽毛,定然不会让此事在渤海发生,马太傅安心。”

    刘辩如此说倒也不是空穴来风,他记得历史上有一个叫做祢衡的文人,喜欢指摘时事,点评人物,只不过言语都有些激烈,近乎轻视、谩骂。曹操被祢衡骂,又因其名声不能杀他,故而将其送与刘表,刘表亦受不了祢衡的无礼,将其送往麾下将领黄祖处,最终为黄祖所杀。

    故而,曹操一定会保护他们在渤海的安全,以突出他高人一等的能力,即使曹操有心对付刘辩等人,他亦不会在自己的地盘亲自动手。

    马日磾将信将疑地认可了刘辩的话,重新回到马车中坐好,另一位使者太仆赵岐也有心想表达一些意见,奈何方才被刺客一刀伤了胳膊,刘辩劝他到临近的重合县寻医治疗一番。

    赵岐也知道刘辩在为他着想,故而还是忍住了心中的话。

    于是,刘辩最终在重合城见到了曹操的谋士荀彧、将领夏侯惇,这两人可谓是目前曹操身边的第一谋士和第一将领。荀彧正是弘农相荀攸的叔父,当初荀彧受兄长荀谌邀请,欲带荀攸一同投靠袁绍,没想到两人如今都不在袁绍麾下。

    曹操差荀彧、夏侯惇人来重合,目的就是护卫众人到南皮。原本曹操以为众人应该在两日前就应该抵达南皮,结果却迟迟未见刘辩等人到达,麾下谋士戏志才言使者可能遭遇危险,宜差人前去接应。

    于是才有了荀彧、夏侯惇两人这一次来到重合城。

    荀彧是一个白袍文士,年纪看起来没有比荀攸大上多少,两人虽说是叔侄,然而年岁看起来却像兄弟一般,连说话的与其都那么像。

    因为荀攸的关系,刘辩与荀彧倒也不见外,十分亲近,自然也将荀彧称作“先生”。

    而夏侯惇则是一个面色黝黑的魁梧汉子,一身黑色铠甲,以及一杆长枪,骑在马上,威风凛凛,巍巍若天神下凡,眼神冷冽,千军万马中当是黑面杀神。

    对于夏侯惇,除了刚见面时的几声问候,刘辩一行人与夏侯惇再无交谈,连一丝寒暄都不曾有。虽然如此,夏侯惇办起事来却是让人非常放心,将一切护卫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

    从夏侯惇的行事来看,刘辩不禁想起了被自己派回弘农的张辽,足以让人信任。

    荀彧、夏侯惇到达重合城的第三日,赵岐的伤已无大碍,众人遂收拾行装,开始上路。

    有了夏侯惇及麾下将士的护卫,刘辩便让徐宁、来宁、董横三人轮番休息,不必再像之前那般警惕。

    他自己也跟荀彧寒暄起来,刘辩也知道了当初荀攸到达弘农之前发生的事,知道了那夜荀家叔侄的府中的谈话,了解了那些荀攸从未与他提起的事。

    刘辩听着荀彧的讲述,倒觉得荀攸之前选择来弘农是一件非常冒险的决定,毕竟当时他只是巧取了弘农城,并未站稳脚跟,甚至忌惮与董卓之间产生更大的芥蒂,直接将董越等人放出了城,给了董越再次进攻弘农的机会。

    在那种随时都可能城破身死的时候,荀攸的投奔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然后,刘辩又听荀彧讲起了一些在河内怀县的义军大营中的见闻,义军内部的各怀鬼胎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荀彧甚至言道:“臣以为仅凭各路义军,汉室将倾。幸天下有王上。”

    “文若先生严重了,寡人身为汉家子弟,一切责无旁贷。收复弘农、河南,守卫皇宫,皆众将士之功,非寡人一人之力可及,且杀董贼着,吕奉先也。若无董卓殒命,西凉军坚如磐石矣。”刘辩对于这些可不想居功,毕竟这期间还有着他麾下众多将士所付出的牺牲。

    另外,刘辩心中还有一句话未讲,便是:“即便西凉军坚如磐石,寡人麾下弘农军亦是劈石之斧。”

    荀彧早已在与荀攸的书信中了解到刘辩并非一个居功自傲之人,但他此时亲自听到刘辩的话,才有了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

    荀彧心中对刘辩的为人感到非常佩服。

    原本刘辩还想跟荀彧打听一下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他想了一想,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毕竟是让荀彧评价曹操,会让荀彧有些尴尬。

    另外,刘辩看了看夏侯惇冷冷的表情,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还是谨慎一些好。

    不一会儿,荀彧作为曹操派来的使者,又去询问马日磾、赵岐两人的情况,对两人表以关心。

    刘辩也上了马车,好好休息一下,毕竟在之前路上,他也是一直保持着高度警惕的状态。如今有夏侯惇这样的猛将在,他自然是要寻机会好好休息一番。

    待他醒来时,队伍已经赶到了南皮城,城外影影倬倬,人头攒动,为首一人刘辩记忆中有些印象。

    应当便是曹操,曹孟德。

第二百零四章 渤海惊魂

    待众人行的近了,刘辩瞧那曹操容貌平常,双目却炯炯有神,身材健硕,应是善战之人。

    曹操身后还站着几员战将,各个魁梧雄壮,不亚于孙坚身后的“程韩黄祖”四将,每一个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战将。

    不过,刘辩已经来不及将其全部人一一对上号,因为曹操已经来到了马车前。

    “某渤海太守曹孟德,见过王上、马太傅、赵太仆,诸位远途劳累,先进城休息吧。一切都已准备妥当,诸位无须担心。”说着,曹操便在前为众人带路,引着队伍往城中而去。

    队伍路过城门处时,刘辩瞧着一个颧骨高突战将的眼神似乎有些不善,他心中咯噔一下,心道:“这曹操不会已经被许攸说动了吧。”

    想罢,刘辩摸了摸头,开始警惕着四周的情况,却并未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

    马车另一侧的董横看到刘辩探出头观察的模样,好奇地问道:“王上,可有何不妥?”

    刘辩指了指城门处的一员将领,言道:“寡人观此人眼神颇为不善,不知为何?知会仲期、阿宁,需小心谨慎。”

    董横闻言,差两个得力之人在马车周边护卫,他自己则去寻徐宁、来宁两人。

    因来宁无字,故被刘辩称之为阿宁。他坐在马车上,思忖道:“待回了弘农,应寻卢公为来宁取字,一直称作阿宁也不好。”

    不一会儿,徐宁、来宁两人赶到刘辩身边护卫,董横则留在队伍后面与禁军队伍待在一起,方便在紧急时指挥战斗。

    这种策略也是在这几个月之间数次遇到危险而形成的一种应对方式,刘辩马车之后的两辆马车之中,马日磾、赵岐两人看到这般景象,以为又有什么危险,脸色变得沉重起来。

    与马日磾一起交谈的荀彧看到前者脸色突变,不知为何,问道:“太傅大人,为何如此脸色?”

    马日磾则看着荀彧,有些疑惑地问道:“文若,曹孟德可欲对我等不利?”

    “太傅大人玩笑了,断然不会如此矣。”荀彧听到马日磾没来由的一句,更加疑惑,虽不知为何,心想这其中必定有什么误会,且在城门与此之间。

    于是,荀彧离了马日磾的马车,往城门而去,想要看看这一段路上究竟有什么会引发误会。

    另一边,队伍则在曹操的带领下,继续往城内行进。队伍最前方,曹操与夏侯惇两人正在小声交谈,还时不时地向后方的马车看过来,似乎在商讨着什么。

    队伍后面,一高一矮两员将领正在向队伍逼近,高的身材微胖,背后负有一张长弓,矮的双臂粗壮,手中两柄铜锤,说其矮也只是相对而言,其比常人还要高上一些。

    按刘辩的猜想,此二人应是曹操麾下“夏侯双雄”中的另一位——夏侯渊和“古之恶来”典韦,一个是能征善战的骁将,一个是忠肝义胆的壮士,无论是哪一个,单拿出来,都是一个让刘辩非常中意的大将。

    可他们早已是曹老板麾下的将军。

    刘辩突然觉得自己此时似乎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前方曹操与夏侯惇不知商议何事,后方夏侯渊与典韦率一队人马往前不知缘由。此时,众人的安全才是首先考虑的。

    他想到这里,心中开始变得有些紧张,毕竟曹操非刘岱、陶谦、张邈之流,吕布虽武勇无双,然其只有一人。曹操身边却是猛将、良谋如云,拿出一位,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当然,这也是刘辩作为一个穿越者的缘故,他在这些将领尚未战出一片天地时,便知晓他们的厉害。

    其实,最紧张的还是队伍后方董横,他见夏侯渊、典韦两人率军越走越近,又见两人样貌不凡,典韦已经比他壮实一些,夏侯渊更是比他大上一圈。

    此时,董横的心都已经提到了嗓子眼,手更是放在腰间的大斧上,打起十二分精神,准备随时战斗。

    这时,那名颧骨高突的将领也一骑向前,渐渐逼近队伍,似乎一切真如刘辩所察觉的一般,事情超出了他的想象,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正当董横准备拿出兵刃率先发难之时,一个声音从后传来,“秒才,稍等片刻。”

    秒才是夏侯渊的字,而叫他的人正是荀彧。

    荀彧方才在城门处遇到于禁,旁敲侧击地询问了一下城门处的情况,给他提供了一个情况,让他反应过来。

    夏侯渊在听到荀彧的呼喊之后,立即和典韦一起停了下来,毕竟身后这位可是曹操麾下的第一谋士,曹操对其的礼遇已经超过了所有人。

    “秒才,典校尉,汝二人在城内率如此规模军士,所为何事?”荀彧来到夏侯渊、典韦身前,问道。

    典韦因为出身农家,无字,故而荀彧称其为典校尉,又因夏侯渊为校尉,典韦为曹操近身卫士,故而未称典将军,以免显得典韦的身份比夏侯渊高。

    荀彧因为为人向来谨慎,从此便可见一斑。

    夏侯渊闻言,回道:“这两日先生不再,仲德言天子使者将至,当加强城内巡视,并加强护卫,以免生事。某自是率军护卫。”

    “汝此举已引弘农王警觉,使其心生误会。”荀彧听到夏侯渊的话,知道并不是曹操布置了些什么,放下心来。

    他又见那颧骨突出的大汉也跟着夏侯渊等人停了下来,走过去言道:“麹将军,近来可还好?”

    荀彧口中的麹将军正是昔日袁绍麾下将领麹义,如今袁绍失势,麹义却是投靠了曹操。

    麹义见荀彧来到身边,将目光从刘辩的马车上移开,回道:“大人待我很好。”

    “将军盯着弘农王车驾,可是有何异心?若真是如此,渤海将遭祸矣。”荀彧并未寒暄太多,直截了当地言道。

    “程……”麹义闻言,正要辩解,却是被荀彧止住,后者言道:“将军无需多言。”

    荀彧从麹义的眼中以及说出的第一个字就已经将事情了解了一个大概,只是他不明白为何那人会针对刘辩。

    荀彧一边思索,一边追上了刘辩的马车,讲情况解释了一番。不过,他只言麹义是因为旧主袁绍的缘故而对刘辩有些怨恨,再未言其他。

第二百零五章 汝糊涂

    “既然是误会一场,寡人便心安矣。”

    南皮城中,刘辩听完荀彧的讲述,知道一切都是误会,让董横、徐宁、来宁等人解除了警戒,队伍中又恢复了一些生气。

    刘辩交代了徐宁一番,令其将事情讲与马日磾、赵岐两人,也好让他们安心。

    马日磾、赵岐两人闻言也是各自拍了拍胸脯,舒缓着方才所受的惊吓。方才那个阵势,真的是让两人如临大敌。

    “老夫的心都要被吓停了。”马日磾看到徐宁再次折回,不禁对徐宁抱怨道。

    “马太傅且放宽心,这也是为了队伍的安全。”徐宁随后离了马日磾的马车,向刘辩复命去了。

    马日磾无言以对,又讲头缩回了马车内。徐宁说的没错,这一路,若不是刘辩的警觉及其麾下将士的护卫,恐怕他早已经没了性命。

    说句心里话,马日磾有些后悔揽上这一趟差事,毕竟王允和刘辩才是导致袁绍由太守变成县令的始作俑者。但最该怪的还是袁绍自身,怪他为了掌权,动了令立皇帝的歪心思。

    你自称大将军也罢,你招揽人才、招募军队也罢,你做盟主过一把瘾也罢,然而你动了另立皇帝的心思,付出了行动,还让当今陛下知道了。

    那便是自寻死路。

    刘协并未杀了袁绍,诛其族人,已经是莫大的仁慈。

    “糊涂啊。”马日磾想到当年袁隗故去,以命为袁家挣得了名声,天下英雄皆愿投效袁绍而讨伐董卓,结果,袁绍却动了歪心思,一切化风而去。

    虎牢关一役,先小胜而后大败,袁绍随后退回河内,不思进取。董卓都已经死了,袁绍却没有再一次行动。还有人言袁绍图谋冀州,明显是想要汉室江山更加动乱,从中谋利。

    许攸的这些小动作,多半也与袁绍有关。

    四世三公之美名怕是要毁在袁绍的手上。

    马日磾正在想着袁绍的事,队伍却是停了下来,原来已经到了曹操为众人安排的住所,曹操也再次来到近前,对众人言道:“王上、太傅大人、太仆大人,路途劳碌,辛苦至极,今日先休息一番,某明日再来拜会。”

    随后曹操呈给刘辩一些竹简,言道:“渤海之事,某大致整理了一番,供王上查看。某明日再来具体禀报,今日便不再打扰。”

    言罢,曹操便向刘辩行礼告辞,又与马日磾、赵岐两人简单寒暄了几句,便率领夏侯惇等将先行回去了。

    刘辩等人虽然经历了几场大战,但麾下人手依然充足,护卫之事并不用曹操操心。

    另外,曹操方才听完荀彧的汇报,他也不敢再派人护卫在刘辩等人的住所周围,以免再次引起误会。曹操并未与刘辩等人解释这件事,毕竟荀彧已经解释清楚,他再这样做,也是多此一举。

    待曹操以及其麾下将士离开后,刘辩命董横安排好护卫工作,又与马日磾、赵岐两人交代一番,让两人没事最好少出门,以免遇到危险。

    刘辩心中总是隐隐感觉这件事并没有荀彧说的那么简单。

    麹义的那个眼神绝非有些怨恨而已,刘辩多少感觉到了一丝杀意。另外,投效曹操的原袁绍麾下文臣、武将绝非麹义一人。如果有麹义一个例子出现,那便还有其他人像麹义一般。

    当然,这些担心刘辩并未与马日磾、赵岐两人讲,他讲了只是给两人徒增一些烦恼罢了。

    “马太傅、赵太仆,这些是曹孟德提供的一些关于南皮城情况的一些统计,两位先看一看,寡人先去休息一番。”刘辩为了给两人找一些事做,怕两人闲不住出去走动,所以讲曹操提供的竹简都交给了两人。

    当然,他自己看着这些竹简的数量也有些头痛,索性交与两人,然后再听两人的总结便可以了。

    也可以说,刘辩是为了偷懒。

    随后,刘辩离了马日磾和赵岐,又命董横安排好值卫,便到屋内倒头便睡。

    他方才一直保持着高警觉的状态,现在却是有些劳累,着实需要休息一番。

    不一会儿,他便进入了梦乡,来宁则亲自守在他的门外,护卫着他。

    目前,弘农国卫士将领一共有三人,分别为董横、徐宁、来宁,其中董横负责统帅卫士,徐宁、来宁两人则负责刘辩的专门护卫,两人轮流休息,一直保证刘辩身边有人护卫。

    当然,这主要是在刘辩休息、并无太多卫士环绕的时候。

    这一边,刘辩已经进入了梦乡。

    另一边,曹操一脸怒意地回到府中,在堂内来回踱步了半晌,命人将程昱、麹义、淳于琼等人唤来。

    夏侯惇、典韦、曹仁、曹洪、于禁等将不知曹操何意?面面相觑。曹洪离荀彧比较近,想要问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荀彧则装作没有听到一样,在一边低着头,没有言语。

    曹洪见荀彧这样,也就不再询问。

    只有一旁的陈宫看着曹操、荀彧两人进来之后的表现,似乎若有所思,猜到了一些什么。

    不一会儿,程昱、麹义、淳于琼等人赶到,还有曹操并未让人去叫的刘晔也赶了过来,毕竟皇帝使者到渤海,可是一件大事。众人看到曹操脸上的怒意,反应不一,刘晔、淳于琼一脸疑惑,麹义则有一丝惊慌,程昱却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样。

    曹操见他叫的几个人都已经到了,扫视了众人一眼,言道:“今日可有人瞒着某,欲对弘农王不利?”

    曹操一言令堂内众人皆倒吸了一口凉气,“欲对弘农王不利”可是一个不小的罪名,曹操当面对众人言此,一定不是空穴来风。

    于是,众人你瞧着我,我瞧着你,相互打量起来,最终,众人的视线都落在了一头冷汗的麹义身上。麹义犹豫了一番,最终跪在了地上,言道:“大人,一切皆是某之错,某糊涂。昔日袁本初有恩于某,某便动了心思,差点犯下大错。”

    “大人,麹将军也……”程昱见麹义主动承认,准备为麹义开脱一番,却听曹操吼道:“住嘴,秒才今日多带了些人手巡查,是否出自汝之言?”

    “某只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使者罢了。”程昱解释道。

    “仲德,汝糊涂。如此倒是让弘农王怀疑某了。”曹操叹了一口气,言道。

    “某愿亲自向弘农王致歉。”程昱拱了拱手,言道。

    一旁的荀彧听着曹操与程昱的话,心中总觉得有些怪怪的。

第二百零六章 顺应大势

    南皮城,曹操府上。

    待众人离去,曹操独留程昱一人在府中。曹操又屏退左右,神情有些严肃地问道:“仲德,汝与弘农王可有冤仇?此处无人,汝可尽言。”

    程昱闻言,心知他的一番解释还是没有瞒过曹操,又见曹操并未在众人面前揭穿他,知道曹操有心庇护,便将程燕在黾池为刘辩所杀、程玘从黾池相投、许攸前来南皮城等一系列事情讲与曹操。

    曹操闻言,皱了一下眉头,言道:“仲德,汝侄与董越为伍,便是与董卓为伍,其占据弘农一县,身死于弘农军刀下,无可厚非。此事未牵涉家族,已是大德。汝平日甚是明理,奈何为此?”

    程昱无奈地笑了笑,讲出一段故事。其兄早年对其甚为爱护,然早丧,只余有两子,程玘身死,程昱感其兄大恩,故而为此。

    除此之外,程昱更是言道:“欲杀弘农王者,许子远、袁本初也。若此事成功,杀人者袁本初旧将,联络者袁本初麾下谋士,袁本初必死。冀州之地再无袁家,只有曹家矣。”

    “若秒才、典韦卷入其中,又当如何?”曹操并不那么容易被人迷惑,不禁问道。

    “两人只是被动卷入其中,非与麹义同谋。”程昱认真地看了看曹操,将头低下,拱手言道。

    其实程昱还有四个字没有讲出来,但他知道曹操心中一定清楚。

    当舍则舍。

    凡做大事者,不拘小节。

    如今袁绍虽然失势,然其在冀州仍有众多支持者,这并不利于曹操实力的扩大。

    只是,程昱似乎忘了,现在的朝廷已经摆脱了董卓为首的西凉军阀的桎梏,皇帝的使者来到关东,让朝廷重新出现并活跃在众人面前。

    无论你袁绍、曹操在怎么深得人心,又怎么能比近一百八十年的汉室在人们心中扎根更深。

    曹操拍了拍程昱的肩膀,语重心长地对后者言道:“仲德,如今朝廷已经恢复往日的秩序,又有弘农王这样以仁德闻名的宗亲辅佐,朝中大臣经董卓一乱,留存者大多忠义之士,新任司隶校尉刘玄德亦是有才有德之人,此为内。

    论外,幽州、荆州、益州三州牧皆为宗亲,即便心有盘算,亦不会与朝廷为忤。

    如今社稷已经稳定,投机取巧之举只能适得其反。我等当顺应大势,不可再有谋逆之举,袁本初便是前车之鉴。

    汝可知晓?”

    程昱闻言,心中已然清楚,之前也只是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没有想及此处,故而跪在地上,忏悔道:“某知晓。今日险些酿成大祸,某之罪也。某愿领责罚。”

    曹操则赶紧走到程昱身边,将后者扶起,并言道:“无事,弘农王一处,某自会去解释一番,仲德无须担忧。”

    程昱闻言,再次拜谢,心中打定主意,愿为曹操肝脑涂地。

    至于仇恨,他只是暂时放下,并未忘记。

    随后,曹操又安慰了程昱一番,送其离去,嘱咐他且自安心。

    待曹操回到府内,为自己斟了一碗茶,然后又斟了一碗放在一旁,向屏风言道:“志才,今日之事,如何?”

    曹操言罢,一个身穿青衫、略有些瘦削的中年人从屏风后走了出来,中年人嘴上的八字胡着实抓人眼球,只因为他这个八字胡两侧的末端皆有一个轻微的上扬,就好似一双对勾一般。

    此人唤作戏忠,字志才,颍川父城县人。戏忠少有才名,曾举孝廉,却辞而不就。昔日荀彧在袁绍营中时,曹操欲请其为谋,荀彧因已仕袁绍,且袁绍并未露出本来面目,不愿离去,便向曹操举荐了戏忠。

    如今,戏忠乃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没有之一。

    即便是荀彧,曹操也不能事事相商,因为荀彧忠于汉室,而非曹操。

    这一点,曹操已经看出了一些端倪。

    故,曹操心中的一些心事,自然是不能与荀彧讲了。

    戏忠走出屏风,兀自端起茶碗,饮了起来。

    饮罢,其言道:“今日之事,着实有些可惜。若今日麹义发难,公可立即命众将其诛杀,以免牵涉于己。另,公可以清剿袁本初旧党为由,率军进入诸郡国,安插己人。韩公节不足为惧,如仲德所言,冀州可为曹家。

    然文若大义,亦是为公。清平之时,文若可为最大助力。纷乱之时,文若可为守成之人,保后方无虞。

    只是,许子远断然不可留也。”

    曹操对于戏忠前面的话非常赞同,只是戏忠让他杀了许攸,他似乎有些下不去手。

    毕竟他与许攸也算是旧识,在洛阳时,他与袁绍、许攸等人交往甚密,也算是朋友。要让他杀了许攸,他还真有些为难。

    于是,他只是连连称是,却并未有任何举动。

    戏忠见他如此,知道他心中不愿,只得叹了一口气,劝道:“公既已保了程仲德,便不能再保许子远。若他日许子远为弘农王所缚,必将牵涉于程仲德,亦牵涉于公矣。”

    戏忠见曹操仍然面无表情,不为所动,便不再言语,反正他的话也是建立在许攸被抓的基础之上,这其中仍有变数。

    两人又各饮了两碗茶后,戏忠起身告辞,准备离去。然而他在离开之前,在曹操府中见了典韦一面,将今日误会的源头告诉了典韦,并言许攸一定会立即离开南皮,当除去这个隐患。

    典韦闻言,有些犹豫,戏忠知道典韦只听曹操命令,便不再为难后者,径自回家去了。

    ……

    程昱今日回到家中后,径直来到后院,将一个中年儒士拉出来,并对其言道:“子远,今日之事未成。南皮城不可留,速去。”

    许攸本来还一头雾水,闻此也算是明白了他自己的处境,于是问道:“孟德已知此?”

    “已知。”程昱答道。

    “既然如此,某这便走。”言罢,许攸接过程昱递来的一个包裹,便出了程昱的家门。

    只不过,程昱并未出城,而是径直来到刘辩等人的住地,对守门的卫士言道:“某许子远,求见弘农王,还请通禀。”

第二百零七章 汝之美名,我之恶名

    刘辩正在屋内熟睡,董横犹豫再三,还是敲了敲屋门,待听得屋内刘辩翻身队伍声音后,小声对门内言道:“王上,许子远在门外请求觐见。”

    “什么?谁?”刘辩睡梦中听到有人敲门,感觉好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咕噜一下坐了起来,冲门外喊道,还带有一丝起床气。

    “王上,许子远在门外求见。”董横听到刘辩已经起来,再次向刘辩禀报。

    “许子远是……”刘辩乍一听到许子远的名字,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许子远是谁,嘀咕了一番才想起许子远便是许攸,那个一直在刘辩镇抚州郡路上处处设伏的儒生。

    想到来人的身份,刘辩心中不禁疑惑非常。许攸此次前来,无异于羊入虎口,他就不怕死吗?

    难道还有什么比死更可怕的事情?

    难道许攸要来一出图穷匕见?

    刘辩带着各种各样的疑惑,全副武装地跟随董横出了门,见到了被十数名卫士团团围住依然面不改色的许攸。

    虽然刘辩对于许攸的印象极差,但他还是对此时的许攸竖起了大拇指,还算有些气节。

    不过,刘辩出了门后,只是打量了许攸一眼便立即看向他方,伸着懒腰,活动着筋骨,感慨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矣。”让被围住的许攸有些错愕。

    刘辩并未主动与许攸说话,让后者有些尴尬,后者斜着眼瞧了瞧刘辩依然没哟理他的样子,竟然与董横讲起了方才那番话中的深意。

    “不就是一番对于落日的感慨吗?还讲的得这般细致,倒也别具一格。”许攸不由自主地便被刘辩的话带跑了,半晌才记起来他此行的目的。

    许攸见刘辩似乎无意先起话头,主动向刘辩拱手道:“某许子远,见过王上。”

    刘辩虽然背对着许攸,却也听到了许攸这番话。其实,他的注意力也一直在许攸身上,根本没在什么夕阳黄昏之上。

    “汝便是许子远?”刘辩转过头,示意卫士让开一条路,让许攸直接可以面对他。

    他的身高比许攸要高上一些,倒真有一些居高临下的意味。

    许攸见刘辩终于说话,想要让气氛缓和一番,毕竟许攸没有出城而选择到这里来,是选择生而非死。他相信曹操与他的旧日情分,但他更相信刘辩的德名,故而言道:“正是,某早听闻王上俊……”

    “大胆许子远,汝数次联络州郡官员、途中设伏,欲置陛下使者于死地,汝可知罪?今日汝至此,寡人正好试一试这兵刃是否锋利。

    崇武,将许子远押进去。”刘辩没有等许攸将话说完,便怒吼一声,将许攸骇住,然后从腰间拔出长刀,指着许攸,命人将后者押解进院中。

    许攸被刘辩这么一说,心中顿时犯起了嘀咕,不知道今日是否还能活命,脸上已经没有了方才的镇定,一边被人拖着前进,一边喊道:“你……你们做什么?”

    刘辩见状,将他为许攸竖起的大拇指又放了下来。

    待众人到了院中,刘辩命董横将许攸押入堂中,然后将铠甲褪下,不屑地对许攸言道:“这一路,汝想尽方法,欲置寡人于死地。今日若汝持匕首向寡人攻来,寡人倒也佩服汝于袁本初之忠义。只是,汝之示好之言,于寡人耳中有如卑躬屈膝般谄媚矣。

    今日汝来,所为何事?可是弃暗投明?亦或是曹孟德不让汝活命乎?”

    刘辩之言,句句带刺,说得许攸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尴尬非常,却又无言以对,又何谈反驳。

    此时的许攸顿觉这些年的书都是白读,竟一句都用不上,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瘫在了地上。

    “汝有何言?今日尽管言语,无妨。”刘辩见许攸这般模样,不再言语,生怕将许攸说得吐血而亡。

    许攸慢慢抬起头,看着刘辩,又撑着站起身,整理了一番衣衫,立直了身子,而后拱手道:“望王上给某一个痛快,全某之节。”

    尔后,许攸便将他这一路所为的始末缘由讲与刘辩,似乎被刘辩一番说教,让他重新捡起了气节。

    原来,袁绍自占冀州不成,被韩馥停了粮草供应,又失去公孙瓒这个盟友后,便陷入了十分被动的境地。许攸、逢纪等人劝袁绍直接出兵强占冀州,再入青徐之地,袁绍却是犹豫不决,最终失了先机。

    随后朱儁、韩馥、曹操三路人马率军至此,袁绍无力抵抗,最终投降,愿亲自面见刘协,想要试图向刘协解释一番,寻求原谅。

    而依许攸之言,他欲害刘辩等人只是出于他自己的意愿。他受袁绍赏识之恩,刘辩致袁绍失势,故他欲以除刘辩报恩。

    许攸还坦白,今日在城中,其与程昱、麹义合谋,欲杀刘辩。

    对此,刘辩一个字都不信。

    许攸已经报了必死的决心,这么说也只是为了将一切都揽在自己身上。

    刘辩此时却是装起了傻,他自然是不准备经自己的手杀许攸,他不愿成全许攸的美名,更不愿让自己背负杀名士的恶名。

    虽然许攸的确该杀,但毕竟此时并非两军阵前,许攸也只不过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

    至于许攸口中的程昱云云,刘辩只是当做许攸想要挑拨他与曹操之间关系的话,没做理会,毕竟他实在记不起何时与程昱结怨。

    程昱是一个聪明人,又何必为此。

    于是,他假装思索了一番,对许攸言道:“今日汝至此坦白一切,寡人亦将从宽待汝,又如何能杀汝。汝且随寡人北行,届时一切皆由陛下按国法处置。

    崇武,将其带下去,好生看管。”

    在许攸的一阵不解之中,董横将其拉到了外面,寻一处空房关了起来。

    许攸蹲在地上,大脑有些停滞,他做了活的打算,刘辩却一直表现得想让他死。他终于做好了死的打算,刘辩却又莫名其妙地放过了他。他真的是又好气又好笑,虽然暂时捡了一条命,心中却一点都开心不起来。

    ……

    一个魁梧的身形未经敲门便走进曹操屋内,躬身禀道:“某本想等许子远出城杀之,然其并未出城,而是去了弘农王住地,再未出来。某无能,请大人责罚。”

    榻上的曹操闻言只是摆了摆手,言道:“不怪汝,不怪汝,或是天意如此。汝且下去吧。”

    “喏。”言罢,魁梧大汉便出了屋,手中拿着曹操新赏赐与他的双戟守在曹操的屋外,心道:“还是双戟更加趁手。”

    屋内,曹操瞪着双眼陷入了沉思,只是不一会儿,头两侧有些肿胀感,疼得他不得不停止了思考。

第二百零八章 苦肉计

    翌日一早,刘辩尚未晨练完毕,曹操便亲自带着麹义前来,为昨日之事致歉,说辞与荀彧所言无异,无非是麹义因为旧主袁绍而对刘辩有所怨恨,让刘辩有所误会。

    说白了,一切都是误会。

    曹操不知是完全不知情还是假装不知道,完全没有提到程昱,也没有许攸昨日与刘辩说的那么离奇,总之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王上,麹将军乃某麾下之将。其之错,与某之错无异,某愿代其受过。”言罢,曹操主动褪去衣甲,拿出身后的荆条,递与刘辩,欲效仿赵国大将廉颇负荆请罪的典故,向刘辩赔罪。

    刘辩见曹操诚意十足,并未接过荆条,正要说话,曹操身后的麹义赶忙跪在曹操身侧,言道:“某一时糊涂,怎敢让公受责,某愿自领五十鞭。”

    说完,麹义不等刘辩、曹操两人反应,一把夺过曹操手中的荆条,往自己背上抽去,甚是用力。麹义今日多穿衣衫并不厚,才三两下,荆条上便沾染了血迹,让刘辩看得十分揪心。

    刘辩正要阻止,却被一旁的马日磾拦住,小声言道:“王上,让其抽完,今日之事才算了。否则,各怀心思也。”

    然后,马日磾又向刘辩努努嘴,示意他看看曹操,人家方才那么容易就被人抢走荆条,现在却没有任何动作,让刘辩不要阻止。

    于是,刘辩收回了伸出的手,没有进行阻止。

    待麹义抽到三十下时,其后背上衣衫已经破开,露出了已经绽开的血肉。曹操一把抓住麹义的手,想要从麹义手中夺过荆条,后者有些执拗,不远撒手。

    “松手。”

    “不松。”

    “剩下的我来。”

    “不,末将可以。”

    刘辩看着院中争夺荆条的两人,心想不能像昨日对待许攸那般不理不睬,任其将五十鞭打完,正巧此时马日磾用肩膀拱了一下他,示意他该出手阻止了。

    于是,刘辩清了清嗓子,言道:“好了,都停下,寡人言三十下。如今三十下已完,可以了。”

    言罢,刘辩又吩咐一名卫士去取外伤要给麹义,正好随行人员中也有医者,赶紧给麹义治伤。

    麹义却是倔强地言道:“无须王上费心,此等小伤,无碍。”

    言罢,麹义便身子一歪,晕倒在地。刘辩瞧着麹义身上的伤,心道:“这人好大的力气,好狠。”

    刘辩方才没有将徐宁、来宁两人派去取药,便是心中对曹操、麹义仍有提防,这两个人皆非善茬,让刘辩不得不小心谨慎。

    如今许攸就在此处,昨日又曾言与曹操麾下之人有勾结。不论许攸之言真实与否,曹操今日带着麹义前来赔罪,已经将此事定格在只是麹义只是对刘辩心有怨恨而已。

    曹操负荆请罪之言与许攸避祸求命之言,任谁也都会选择相信曹操。即便刘辩不信,他现在也没有任何理由出言责难。

    仅凭许攸一家之言,根本不足为凭。

    不得不说,曹操够果断,够狠。

    看着麹义被人抬走,曹操开始讲出了今日来的另一个目的,“王上,早先某呈上的郡中概况,可曾过目?”

    刘辩闻言,看了一眼马日磾,言道:“昨日有些劳碌,便偷了些闲,将竹简都丢与马太傅了。”话中之意,便是让马日磾将话接过去。

    然而马日磾似乎像是没有听到一般,一直在愣愣地看着门外,不知道被什么吸引了注意力。

    一旁的赵岐看着马日磾的这个模样,用手在马日磾背后捅了一下。

    “哎哟。”马日磾被赵岐捅了一下之后,表现得有些略为夸张,像是被谁撞了一下,连忙弯着身子,捂着后腰,言道:“王上,老夫这些日子因为一直坐马车的缘故,腰有些疼痛,那些竹简尚未过目,还望王上恕罪。”

    “无妨,无妨,身体要紧。”刘辩见马日磾这番模样,还真被后者吓到了,连忙扶着后者,让其回屋中休息。

    只有赵岐一人在外与曹操寒暄,只是赵岐心中有些不解,明明昨日他与马日磾已经将竹简上的内容全数看完,其中的内容甚是详尽。

    为何马日磾此时却是如此作态?

    赵岐虽然不解,却也没有拆穿,只是与曹操言今日由他看一下竹简,改日再同曹操言此中内容。

    曹操连忙说着“无妨,应当好生休息一番”,表情却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模样。

    另一边,刘辩扶马日磾进屋,将马日磾扶到榻上,看了一眼外面,确认曹操等人并不能看到两人,小声对马日磾言道:“马老,今日可有何不妥?”

    马日磾本来一副痛苦的模样,见刘辩言此,眉头顿时舒展开,笑道:“还是瞒不过王上。”

    刘辩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心中却在吐槽道:“您这演技,任谁都能看出来吧。”

    马日磾不知道刘辩在吐槽他,自顾自地言道:“不知王上今日镇抚渤海后,何日动身?”

    “休息一日便出发。”刘辩不假思索地言道。

    “为何?”马日磾继续问道。

    刘辩不知道该怎么与马日磾解释,他总感觉今日曹操来到这里之后,许攸的话在他耳中变得有些可信了,想了想,言道:“许子远与曹孟德麾下定有联络,当早日离去。”

    马日磾闻言,笑道:“若途中遇险,当如何处置许子远?”

    “杀之。”刘辩斩钉截铁地言道。

    然后,一个想法在刘辩脑海中升起,他小声地试探道:“难道城外有人埋伏?欲置许子远于死地?”

    马日磾则捂着腰呻吟一声,没有言语,但他的眼神已经给了刘辩一个确定的答案。

    “王上,不可不防。”马日磾看着刘辩出去的背影,小声嘱咐道。

    刘辩回身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出了屋门,又正好赶上麹义上完药,便对曹操言道:“曹太守,今日先带麹将军回去吧,我们改日再谈。”

    “好,那某便先告辞了。”曹操也没有犹豫,向众人告辞之后,便扶着麹义出去了。

    (PS:最近疫情严重,大家还是少出门吧,陪陪家人,看看小说,刷刷剧挺好的。)

第二百零九章 河间国

    刘辩一行人在南皮城一待就是七日,直到渤海郡西侧河间国的河间王刘陔差人到渤海郡来请,刘辩才率众辞别曹操,准备离了渤海郡,往河间国而去。

    其实,渤海郡的事情早已在曹操带麹义来后的第二日便已经结束。曹操详细汇报了渤海郡的情况,刘辩则依照离开洛阳前的商议封赏,鉴于曹操此前黄巾之乱、讨伐董卓、进军袁绍等事的功绩,持节任命曹操为扬武将军、阳信侯、渤海太守,算是对于曹操的表彰。。

    至于许攸口中的程昱、麹义云云,刘辩没有再加以理会,毕竟曹操已经带着麹义来负荆请罪,且这些事根本没有发生,无从辨别真假。

    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刘辩一直没有离开南皮,也是担心马日磾所料成真,毕竟曹操麾下这一帮将领可不是他人可比。

    原本刘辩已经差人联络冀州刺史韩馥,没想到却是河间王这位宗亲先来到渤海。

    说起河间王刘陔,在众多的诸侯王之中算是与刘辩、刘协比较亲近的一支。众人同时可以追溯到章帝六子、河间孝王刘开,刘开的儿子解渎亭侯刘淑为先帝刘宏祖父,所以说,刘辩与刘陔还是比较亲近的。

    所以,对于刘陔的邀请,刘辩不但没有拒绝,反而非常开心,一来,他也想见一见这位河间王,二来,他也可以安全地离开渤海,河间临近渤海,而他这位河间王叔父就在临近渤海的成平县等着刘辩,即使曹操有心,应该也不会选择再动手。

    曹操似乎从刘辩等人这几日的态度中察觉到了什么,一直护送众人到了河间国,才依依不舍地率军离开,言渤海贫瘠,并未招待好众人。

    刘辩、马日磾、赵岐三人自然是感谢曹操招待一番,并嘱咐曹操不要辜负了刘协的一番苦心,刘协对于曹操还是非常重视的,多次在朝中提起曹操。

    曹操不住应声,言一定会儿勤政爱民,立即着手根除渤海郡内的匪盗与黄巾余党,给渤海的百姓提供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

    另外,曹操还拿出一份竹简,请刘辩回到朝廷后呈递给刘协,算是他这个新任扬武将军对刘协表忠心的一个举动。

    刘辩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已经在队伍中单独置了一辆马车,专门装这些各州郡官员欲呈给刘协的竹简,不过曹操这个相对于其他人倒是小上一些,想毕应该是言简意赅,不显做作。

    这一路上,还有一些官员想要给刘辩等人送上一些礼品,除了一些食物外,其他皆被刘辩拒绝了,马日磾、赵岐两人也是清流之士,自然也如刘辩一般。

    而曹操除了竹简以外再无他物,让刘辩非常满意。

    随后,刘辩辞别曹操,率众往西而去,那里远远地人头攒动,应该就是河间王刘陔的队伍。

    只是,刘辩今日未见荀彧,未能与之告别,倒是一件憾事。

    待刘辩等人走远后,曹操也率人返回南皮,行了数里,突然一众黑衣骑兵从路旁的树林中钻了出来,吓了众人一跳。典韦拿着双戟护卫在曹操马前,打喊着让众将士拿出兵刃戒备。

    而典韦身后的曹操却淡然一笑,言道:“无碍,非敌也。”

    正当典韦对曹操的话一头雾水时,那一众黑衣骑兵让出了一条路,从中走出一个高大将领,正是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惇。

    典韦见到夏侯惇,知道夏侯惇是曹操亲近将领,且两人之间有亲,便收回双戟,言道:“某差一点就杀将过去。”这并不是玩笑话,典韦忠勇,方才若是黑衣骑兵有半点异动,典韦便杀过去了。即使是夏侯惇,在面对典韦的时候也不敢说能够打赢后者,毕竟后者是一个打起来完全不要命的主。

    无与伦比的力气,毫无畏惧的精神,拼命三郎的打法,不管是谁,即便是赢,也都要脱一层皮。

    夏侯惇只是对典韦点了点头,并未言语,便来到曹操面前,拱手言道:“某见公跟在弘农王身边随行,便未出手。”

    一旁的典韦听到夏侯惇的话后,知道夏侯惇说得是什么事,便令左右到四周远些的地方警戒,免得两人的对话被有心人听到。

    曹操并未责怪夏侯惇,而是一骑向前,开始慢慢往南皮的方向前进,一边走,一边言道:“今日有河间王人马随行,且弘农王似有所察觉,不宜行动,故某陪同至此,便是恐汝动手。想必许攸之言,弘农王并未相信。”

    夏侯惇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曹操止住,随后曹操叹了一口气,言道:“事已至此,一切顺其自然吧。某非袁本初也。”

    典韦听两人讲完,扯开嗓子命散开的众人再次集结,众人慢慢跟在曹操身后往南皮城行进。

    另一边,刘辩也终于见到了这位河间王刘陔。

    他只见眼前这位向他打招呼的河间王似乎比他并没有大上多少,马日磾明明跟他讲过刘陔坐在河间王的宝座上已经有十年之久,可刘陔却只有二十出头的模样,即使下吧上的胡须有些长,却也完全不显老,完全不似刘辩最初的设想。

    刘辩本以为是叔父级的人物,没想到却是一个同一辈分的人物。

    这样倒是让刘辩心情放松了一些。

    虽然如今刘辩贵为大将军,坐拥五郡之地,地位显赫,然而他还是对着眼前这个比他矮上一些,身材略有些臃肿的河间王拱了拱手,问候道:“大兄今日来此等候,让某荣幸之至。”

    刘陔见刘辩主动行礼,赶紧扶住刘辩的手,言道:“不可不可,折煞某也。早闻大将军贤名,今日一见,已是满足。”

    言罢,刘陔便拉着刘辩的手,上了他自己马车,命麾下将领往乐成县而去。河间国的治所在乐成,刘陔想要好好招待一番刘辩,自然是要到乐成去。

    刘辩看着刘陔的马车虽然华丽,却是没有越过礼数的地方,倒是让刘辩对于这位兄长的好感多了一分。

    于是,两人慢慢打开了话匣子。

第二百一十章 常山赵子龙

    马车一路行进到乐成,刘辩与刘陔两人也熟络了许多,刘辩从后者的口中知晓,原来袁绍在从怀县撤回之后,也曾联系过后者,表明愿意立后者为帝,重新建立朝堂,不再受董卓挟持。

    刘陔自然没有那么傻,根本没有同意袁绍的提议,还差一点将袁绍派来的使者斩了。

    刘辩听刘陔讲起那使者的名字,倒也是一个熟悉的人物,因为那人名唤马智,正是马礼的四弟。

    刘陔原本想杀掉马智,但见马智临危不惧,颇有一股义士的风骨,于是刘陔动了恻隐之心,并未杀了马智。当然,刘陔也没有放走马智,而是将马智关了起来,一是给袁绍一个信号,不要再打类似主意,二是刘陔敬重马智,不想让他跟着袁绍蹚浑水。

    毕竟当时刘辩与孙坚风头正盛,对阵董卓并非没有胜算,袁绍如此行事,只是自取其辱。刘陔虽然没有出兵讨董,但也没有二心。

    虽然刘陔祖上刘开这一脉的确出了两位皇帝,但是刘陔本身并未有太大野心,身为河间王,已然足矣。他相对于陈王刘宠来说,是相当的低调了。

    刘辩走下马车,瞧着不算高大的乐成城城墙,再联系起河间国军士身上虽齐全却有些老旧的铠甲,心中也算是明白这位大兄请他来到河间国的目的。

    恐怕,河间国并不富庶,尤其是经历了黄巾之乱,冀州作为张角兄弟起义的发源地,收到的破坏最为严重,在张角兄弟死后,仍有不少黄巾余党活跃于此,致使民生疲敝。

    刘陔请刘辩至此,大概率是要向刘辩哭穷。

    待刘辩等人走入城中,接到两旁的建筑的确说不上繁荣,就是比才清理干净的洛阳城还要差上一点,甚至连东侧的渤海郡都不如。

    刘陔也打开了话匣子,讲述起他从上任以来的种种故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讲述河间国在平定张角等人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诸多努力,以及过程中造成的损失,最后他叹了一口气,补充道:“中水、武垣两县间有一伙黄巾余党,为首者唤作姜成,数次引兵围剿不成,使其愈加壮大。唉……”

    刘辩对于姜成这一伙黄巾余党倒是比较有兴趣,详细询问起来。

    这姜成原本是张宝麾下的一员将领,张宝死后,姜成率领少数黄巾军侥幸逃出,在山林中蛰伏,占山为王。后来,姜成发展壮大,又重新打出黄巾军的旗号,正好在河间国活动。

    河间王刘陔为人亲善喜静,不善军士,国中又无大将,几次讨伐姜成不成,还折了许多军士,连河间相陈骏都死在逃回乐成的溃军中。

    若非中水、武垣两城中军民拼死抵抗,两城早已陷落。

    刘辩闻言,心中不禁感叹道:“这河间王倒也心大,国中都这个样子了,还一副不急不躁的模样。”

    刘辩正要说些什么,他身后的董横却是突然蹦出一句:“子龙。”

    董横的声音极大,震得刘辩耳朵发麻,不过更让刘辩震惊的是董横说出的话。

    子龙。

    刘辩只知道一个人唤作子龙。

    原本刘辩与刘陔两人在讲话时,董横如此大声言语是一种极为失礼的行为,但刘辩却也顾不得许多,寻着董横的目光看去,一个白面银枪的青年正向着众人走来,那青年伸长七尺有余,面容俊朗而精神,肌肉匀称而结实,步伐快而沉稳。

    那青年身后还有一负枪青年,与前面青年的年岁相仿,皮肤稍黑一些,从粗壮的双臂上可以推断出他的肤色应该并非天生如此,而是不间断练武,暴晒而成。不过,其皮肤相对于董横来说,还算稍白。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不可貌相。

    故而刘辩也不敢确信两人哪个是董横口中的“子龙”,毕竟,两个都像是英雄人物,兵刃又皆是枪。

    那两人离刘辩等人还有很远一段距离,难怪董横会大声呼唤。

    刘辩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回来,对刘陔言道:“惊扰兄长,唐突了。”

    刘陔则摇了摇头,并未放在心里,而是看着前面两人,问道:“此二人可是大将军旧识?颇有些英气。”

    “第一次见也。”刘辩此前并未见过此二人,据实答道。

    “哦?”刘陔闻言,心中稍微有些低落,准备说的话也都堵在了喉咙里。

    原本他想要夸赞那两人一番,再拜托刘辩帮他对付为祸国中的姜成等贼,此时却又张不开嘴了。

    刘辩没有看出刘陔的小心思,重新将注意力放在走近的两人。

    那白面青年原本想要同董横打招呼,却见董横身前的刘辩一身贵气,言行举止颇具威严,猜到了刘辩的身份,拱手问道:“尊上可是弘农王?”

    刘辩笑了笑,仔细端详着两人,言道:“正是寡人。”

    “某常山赵子龙,见过王上。”白面青年闻言,神色立即变得恭敬起来。

    “某中山韩子健,见过王上。”另一个青年闻言,亦拱手言道。

    这一下,刘辩便确定了两人的身份,白面青年便是赵云了。他心中无比震惊,表面上却仍然泰然自若。他对两人点了点头,示意两人不必拘礼,然后与两人简单寒暄了两句,言董横早与他讲述过赵云,今日一见,果然豪杰。另一位韩康,看衣着应是出自富贵人家,能够练的如此,倒也绝非一个纨绔子弟。

    刘辩为两人引荐刘陔、马日磾、赵岐三人,两人一一见礼。

    然后刘辩邀请两人同行,而两人原本也是打算去渤海投效刘辩的,如今在河间国遇上,自然是跟在队伍后面。

    董横、赵云两人数月未见,正有许多话要说,有了这一层关系,众人倒也很快熟络起来。

    刘辩听着众人之间的言语,倒也对两人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赵云,字子龙,常山国真定县人。韩康,字子健,中山国新市县人。赵云原本想要随族人一起投奔公孙瓒,然而赵云突然忆起曾经与董横约定过投效刘辩,又听闻刘辩进入冀州,已经到了渤海,便离了族人,只身准备去前往渤海,投效刘辩。赵云路过新市时,正好遇见韩康,结果两人一见如故,决定同行。

    如今两人遇到刘辩,又见刘辩果如传闻一般,心中已经打定主意,准备追随刘辩。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3176/ 第一时间欣赏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最新章节! 作者:纳兰幽月所写的《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为转载作品,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介绍:
穿越到东汉末年,一杯毒酒摆在眼前,原来我成了汉少帝刘辩。QQ群:736871735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