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隋主沉浮TXT下载大隋主沉浮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隋主沉浮全文阅读

作者:碧海思云     大隋主沉浮txt下载     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003章:大敌犯隋边

    天刚蒙蒙亮,定襄郡白道军镇已是一片喧嚣,隋军士兵以团为基础,开始了一天的操练。

    将士们呼喝的巨大声音令官署内的杨玄感、唐俭、段达、元务本、赵怀义、唐祎等人都听不清楚彼此在说什么,直到关上门窗、将外面的喧嚣隔在外面,情况这才好了一些。

    “总管!”杨万顷推开大门冲了进来,行礼道:“斥候旅帅回来。”

    自从来到白道军镇,杨玄感便派几波斥候,然而两天时间过去了,没有一人回报。此时听到有斥候回来了,整个人顿时徒然一震,连忙说道:“快将他请进来!”

    杨万顷让到一旁,一名风尘仆仆的旅帅走了进来,行礼道:“见过总管。”

    “行军途中无须多礼。”杨玄感挥手让他起来,说道:“你且说说,突厥这几天可有动静?”

    “有的!”旅帅沉声说道:“回禀总管,末将等人确实打探到一支突厥大队伍行踪,这支队伍约有几十万人,除了士兵还有老人、小孩,此外还有大量牲口、马车。看他们行军路线应当是向西南方进军。如今在大青山北麓安营扎寨,此时距离金河镇约有一百五十里、距离榆林郡怀朔镇约有三百里。”

    听了此话,众人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突厥大队伍沿着“大青山—阴山—狼山”北麓向西南方进军,要不了多久就能在五原西部绕过狼山,然后从五原和灵武之交入境了。

    而异族大举入境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将给大隋带来一场灾难,大家对此都是心如明镜。

    “可有详细一点、具体一点的消息?尤其是突厥的大军、兵力。”杨玄感虽是这么问,可他本人对于答案并没有抱有多少希望,毕竟人太多了,斥候又不能光明正大的就近去看,焉能知道什么?

    孰料旅帅毫不犹豫的回答道:“总管,突厥军队自成一体,每万人是一队,末将等人从旗帜上看得出来:敌军士兵有一万侍卫之士,侍卫之士谓之附离,乃是突厥可汗、王公贵族的亲兵卫队;接下来则是战斗力比较的三万名精锐之士,此外还有四万名各部勇士和青壮组成的控弦之士。”

    听到这几个数字,就连号称有霸王之勇的杨玄感都无法淡定了,突厥光是士兵就有八万人,如果再从几十万人口中挑选一些善于骑射的牧民,那么可战之兵少说也有十多万了。

    这仗怎么打?坚守还是主动进攻?

    只是杨玄感细细一想,忽然觉得不太对劲,父亲在世之时,他多次追随左右,知道突厥人打仗的时候的确会携带大量牲口当粮食,可是他们不至于拖家带口。所以这支大队伍像是大规模迁徙,而不是行军打仗

    想到这里,杨玄感目光看向这名旅帅,又问道:“可知他们是何方势力?”

    斥候旅帅答道:“回总管,这支大队伍是南部设阿史那咄苾的部落。”

    “嗯!”杨玄感点了点头,又问了几个问题,这才让他下去休息。

    默默的思考一会儿,杨玄感向众人说道:“诸位,从斥候所报的人数、人员构成来看,我认为颉利是举族迁徙,而不是要与我大隋打仗。因为没有人会带着老人、女人、小孩上战场。至于他为何要迁徙,极可能是北方战事出现了巨大的变故。但不管是如何,我们都要做好打仗的准备。”

    说着,向元务本吩咐道:“元将军,令将士停止训练,做好出征准备,同时令辎重军准备干粮。”

    “末将遵命!”元务本应声而去。

    杨玄感目光看了看段达、又看了看唐俭,沉声道:“有什么话,都说一说。”

    唐俭见到爱表现的段达被训斥后,低调了许多,此时更没有出来抢答,说道:“我认同总管的推测,即是北方战事出现了我们所不知道的变故……”

    “拾人牙慧!”旁边的段达插口道。

    “闭嘴!”杨玄感拍了下桌子,冷冷的瞪着段达,狠狠地说道:“你要是再阴阳怪气一次,我就拿你一个人去当敢死队,但愿你比当年命大。”

    杨素生前每次带陌生的军队到陌生的地方打仗,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狠抓军纪,只有把那些违法乱纪、自以为是的害群之马抓来依军法严惩,全军上下才能形成一个令行禁止的整体。

    唯有如此,主帅才能带着自己所不熟悉的军队在战争中审时定势、随机部署,获得最终的胜利。

    至于那些被抓来的害群之马,杨素也不杀;而是让害群之马去组成冲锋陷阵的敢死队,只要他们命大,战后便放他们一马。而敢死队为了活得一命,都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不过最后一百人能有一个活下来,就不错了。

    害群之马之中如果有人是国公、大将军,杨素照抓不误。杨素当年奉命去南方参与平定高智慧、李积等等叛乱之时,段达不仅带一万大军参战,一开始还被年少的杨玄感依令逮去当了敢死之士。

    段达武艺高强、善于骑射、命也大,侥幸地活了下来。之后,杨素让他官复原职,继续带兵作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也是因为那场经历,段达一改前非,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带兵打仗,最后反而立下几场大功;而他之所以一直对杨玄感不阴不阳,便是因为当年那段恩怨。

    对此,杨玄感自然是心中有数。他以前是懒得与段达计较,然而值此关键时刻,此人竟然还不识趣的上蹿下跳、跑来搞事,顿时就怒了。

    迎着杨玄感那双杀气腾腾的目光,段达吓得低下了头:他知道自己如果敢唠唠叨叨、没事找事,杨玄感肯定亲手绑人,然后让他一个人去当敢死队。

    见到段达终于怂了,杨玄感向拼命忍笑的唐俭说道:“唐长史,继续说下去!”

    “喏!”唐俭深吸一口气,压下胸中笑意,这才一正脸色,神情肃然的说道:“总管,从我们前几天获得情报来看,始毕可汗已是倾巢出动,名叫控弦之士实为青壮牧民的男子,也都奉命北上作战。南部汗庭现在的精兵只有两万左右。除了这支侍卫之士,可用的青壮没有多少人了。”

    “而颉利与敌视我大隋王朝的始毕很不对付,更是想取而代之,他为了获得大隋的支持,更是再次遣使南下。就他那路人皆知的野心、以及能力,此时要是带着斥候旅帅所说的八万大军杀向南部汗庭,便能把始毕可汗一锅端走。但是他非但没有出兵,反而举‘族’迁徙,这不仅是怪事、不合常理,还很不符合他的野心。”

    唐俭看了杨玄感一眼,断然道:“正是基于以上缘由,我认为总管所说的巨大变故,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颉利出事了。”

    杨玄感沉吟半晌,他出于谨慎起见,向唐俭问道:“除了长史所说的可能以外,会不会是处罗兵败身亡、颉利惟恐自己打不始毕,所以狼狈逃窜、举族搬迁?”

    “我认为可能性不大。”唐俭摇了摇头,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假如处罗兵败身亡,那颉利更应该进攻南部汗庭了;因为他此时只要轻轻松松的把始毕一锅端,他就是唯一的王者了,既如此,又何必狼狈逃窜、举族搬迁?”

    “长史所言极是!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严密监视这支大队伍的一举一动,绝对不能让他们进入我大隋疆域。”杨玄感稍微思忖了一下,下令道:“一个时辰后,我和元将军、唐将军率领一万主力北上。赵将军,你带本部将士留守白道军镇,同时派人向独孤刺史、定襄道各郡、张太守、刘太守示警,让大家严防戒备。”

    “末将遵命!”众将站了起来,轰然应是。

    杨玄感目光扫向了段达,他本来不想带此人的,可是一想到唐俭制不住他,如果将他留在此处,反而容易坏事,于是又说道:“段副总管,稍后与我一起出兵。”

    段达心下一凛,不会真拿我去当敢死队吧?

    一念及此,他连忙站起身来,毕恭毕敬的拱手道:“末将遵命!”

    杨玄感向唐俭说道:“唐长史,你是文人,不宜长途行军;你就在这里与赵将军一起居中调试;负责与各方联络事宜,无论有什么军情,务必第一时间派人通知我、务必第一时间通知各方。”

    唐俭起身行礼道:“下官遵命!”

    杨玄感沉声吩咐道:“事不宜迟,都下去准备吧!”

    “喏!”众人应了一声。

    。。。。。

    众人将要散开之际,一名亲兵大步入内,行礼道:“总管,武川镇巡哨在白道抓了两个粟特人,那两人说是有重要军情禀报;军士们便把他们带了过来。”

    “哦?”杨玄感听得双眼一亮,连忙说道:“请他们进来。”

    说着又让众人重新入座。

    “遵命!”亲兵应命而去,过了一会儿,他将两个风尘仆仆的粟特人领了进来。

    两名粟特人上前见礼,一人取出一封书信、双手高高递上,用生硬的汉语说道:“杨总管,酋长让我前来送信,定要您亲手过目。”

    杨玄感接过书信,并没有立刻直接打开,他打量了此人一番,问道:“你是哪个部落的?你家酋长是谁?”

    粟特人有些为难的说道:“为了酋长的安全,我们不能透露名字,还请杨总管见谅。我们只能说从南方汗庭而来。”

    杨玄感看了那人一眼,这才验看书信,见信封完好无损,便拆开封口、取出信笺阅读。

    看完书信,他惊叹的向唐俭说道:“不出唐长史所料,颉利果真出事了,他被始毕杀死在汗庭王宫之中。”

    众人全都愣住了,唐俭定下心神,问道:“总管,信上可说颉利的部落由谁负责、大队伍又是谁在带领?”

    “信上没写!”杨玄感摇了摇头,向那可粟特人问道:“颉利的部落现在由谁负责,你可知晓?”

    “我们也不知道!”粟特人说道:“杨总管,非是我们有意隐瞒,而是南部设的牙帐在南部汗庭西南方,两者相距数百里。我们是从汗庭疾驰而来,并不知与南部设部落有关之事!”

    杨玄感见问不出什么名堂,便让亲兵带他们下去休息。然后向众人说道:“事情已经很明显了,我们还是按照的安排行事吧!唐长史、赵将军,你们向各方示警时,务必加上始毕杀可颉利这一条,送信的速度也要快上加快。”

    “遵命!”

第1004章:新的征程(大结局)

    颉利所属部落的整体西迁,引发大隋边郡一片震惊,位于突厥西迁路上的定襄、榆林、五原、灵武、武威迅速做出应对,他们派出大军在要塞之上严防死守的同时,另外向太原、洛阳、大兴、张掖等“中心”发去加急军情。

    而远在突厥南部汗庭里的始毕可汗,却是坐立不安、食不下咽。在这几天时间之内,阿史那思摩已然和处罗打了几场血战,双方各有胜负;他原以为处罗后继乏力、不能久持。事实也是如此。但是处罗军的运气贼好,他们先是在绿油油的草原之上“捡到”了一大批武器装备、一大批干粮。而有一次即将被阿史那思摩击溃之际,忽然有一支兵力足有两万人的杀人如麻、锐不可当的马贼加入战场,打得阿史那思摩反胜为败。

    草原之上,哪有两万人的马贼?哪有这种比精锐之军还要强悍和正规的马贼?如果有,那也是一方大势力。

    后来一打听,始毕可汗才知道这所谓的马贼竟然就是凉州军。主帅就是凉州兵曹韦云起,副帅是独孤平云、阿赤、尉迟恭,战将还有韩流、颇超器、薛万均、薛万彻、杨铁、张延、独孤武达、杨知运、宇文协、宇文皛。

    这伙人既有老将、也有新锐,但是每个人都猛得可怕。更让始毕可汗气得差点吐血的是,他们的一切都与隋军无异,除了没有打出大隋王朝的大旗之外,公然把自己的帅旗、“将旗”打了出来。

    这哪是什么马贼?不!这就是马贼;整个大隋、整个凉州全他娘的都是马贼。这些马贼看似彬彬有礼,可实际上比他们所斥为异族还要好战、还要凶残,一旦觉醒了他们血脉里的勇悍血性,个个都是杀神。

    可是始毕可汗明明知道对方是凉州精锐之师、对方也不做丝毫掩饰,然而他生恐惹来魔鬼一般的杨集,愣是不敢指责、不敢指认;只能咬牙切齿的当默认这支精锐中精锐是马贼。

    只不过与这支军队相比,他更担忧的大隋王朝;倘若这帮马贼打出大隋的旗帜,便表示隋朝正式宣战了,就他这副样子,打得过隋朝才叫有鬼了呢!

    王宫主殿之内,始毕可汗背着手来回踱步,他走到大殿门口,忍不住看向了遥远的西南方,过了半晌,咒骂了一声“该死的康鞘利,怎么还不来?当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大可汗,大事不好了!”便在此时,阿史那哲别、阿史那折罗神色惊惶的闯了过来。

    始毕可汗敛去脸上的怒容,沉声问道:“叔父,何事如此惊慌?”

    阿史那哲别定下心神,行礼道:“大汗,刚刚从南部设的牙帐方向传来急报。”

    始毕可汗心头咯噔一下,连忙问道:“什么急报?”

    “大汗,康鞘利那个粟特狗,背叛了您;他伙同咄苾心腹大将阿史那多衮、阿史那丛礼、仆骨太极、高满政、苑君璋,带着咄苾的整个部落跑掉了。”阿史那哲别哭丧着脸、眼泪汪汪的看着始毕可汗,说道:“大汗,他们明显是逃向凉州,此刻怕是到了武威郡北部了。”

    闻听此言,始毕可汗犹如五雷轰顶一般,他张了张嘴巴,却是什么都没出来……

    过了良久,他才勉强定下心神,说道:“所托非人,是我的错。就目前局势来看,隋军已经加我们突的内战当中,不过看韦云起等人的表现来看,他们只为保住俟利弗设,并不是直接以大隋的名义参战,所以我们在那一边,当以坚守为上。当务之要,是先把卑贱的铁勒联军打退。”

    “可是军队!”阿史那别罗说道:“我们的兵力不足了啊。”

    “无妨!”始毕可汗面露狠戾之色,重重的说道:“隋朝希望我们突厥在内斗衰弱下去,他们是不可能允许俟利弗设统一突厥的,这便是我们可以利用之处。”

    阿史那别罗问道:“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咄苾已死,其部已退。东/突厥变成了我们和俟利弗设、铁勒联盟对峙的局势,隋朝就是希望我们三方无何无止斗下去。”始毕可汗说道:“我们现在不用防备咄苾了,可将汗庭里的两万精锐投入到肯特山草原战场之中,另外将青壮尽数收拢起来。务必在隋朝反应过来之前,将铁勒联盟击渍。”

    “如果一时半会灭不了铁勒联盟、如果俟利弗设甘心当隋朝的狗,我们大不了向北方撤退。当初匈奴能够在北方生存,之后双卷土重来,我就不信我们伟大的突厥不行。”

    “大汗有此雄心,我等定然不离不弃。不过集中兵力,与铁勒进行背水一战之前,我们也要防止隋军北上。”阿史那哲别肃然道:“我建议大汗做好最坏的打算。”

    始毕可汗闻言,转头看向阿史那哲别:“叔父且说!”

    阿史那哲别说道:“为了避免得被骤变局势打得措手不及。我们先行收拢人口、牲口,做好放弃南部汗庭、向北撤离的准备,”

    始毕可汗点了点头,目光看向两位白发苍苍的叔叔,赞同道:“叔父言之有理。我之心力皆在战事之中;此事便由两位叔父负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阿史那哲别、阿史那哲罗神色悲怆,但他们还是恭声应了下来。

    。。。。。。

    夜幕降临的洛阳城,已经点燃星星点点的灯火,凉爽的晚风拂过街巷房舍,将浓浓的暑气吹尽一空,但不知何时,天穹飘起了绵绵密密的雨丝,视线朦胧不清。

    卫王府后宅花厅之中,刚才皇宫回来的杨集把萧颖、柳如眉、裴淑英、张出尘、慕容弦月、鲜于芳、柳絮、侯巧文一起召集了过来。

    萧颖给醉醺醺的杨集斟了一杯醒酒汤,心疼的说道:“阿郎怎么喝了这么多?”

    “高兴呗!”杨集喝了一口醒酒汤,笑着说道。

    裴淑英一手支颐,美眸望着丈夫,笑问道:“何事如此高兴?”

    杨集笑着说道:“朝廷决定开启西域战略,我又可以潇洒的当凉州牧了。哈哈……阿颖、小柳,你们可以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种地、织棉布了;如眉、阿英、出尘、弦月、鲜于,你们不是做梦都想养在删丹马场的宝马么,等我们去了,你们想怎么驰骋都行。”

    “果真?”众女闻言大喜。

    “自然!”杨集笑着说道:“东西突厥都出了大事,天大的大事。必须由我亲自去坐镇才行,而西域战略,也必须由我亲自开拓。没办法,谁让我能力大呢?”

    “什么时候去?”饶是萧颖稳重,此时也是喜上眉梢,忙不迭的问道。

    “我后天就走,你们和阿娘带着孩子打后来。”杨集说道:“颉利死了,他的几十万人口,被我们安排的细作送去了凉州,我得先去安排,以免他们闹事。”

    众女听了,也不失落。

    只有浓浓的期待。

    她们虽然身在天下最富庶之地,可是她们就是喜欢凉州、喜欢丈夫为大隋打下来的江山。

    那里虽然远不如洛阳繁华、富庶,可那里自由。她们在那里,活得开心,不像在洛阳,处处需要慎言慎行。

    两相比较,更让她们喜欢凉州。

    而杨集此时更加兴奋,因为他的西行,意味着大隋王朝正式展开扩张。

    至于朝中这些事儿,杨广可以轻松拿下。

    【大结局,完本感言在后?】

完本感言!!

    书写到这里,其实已经完毕了。因为就目前局势来说、就目前的杨广来看,大隋是不可能再乱了,而国内国外,也没有哪一个势力有实力推翻得了大隋了。

    接下来的情节无非就是以摧枯拉朽之势把东/突厥推平,再占领西域、推平西突厥。最多就是在战斗之时加上一些内部人扯后腿,但是千年世家从来不计一时得失、不计一朝得失,他们又不缺明智之士,从逻辑和现实来说,他们在大隋王朝最强盛之时,一定龟缩起来,而不是与朝廷硬撼。否则便是自取灭亡。

    类似的情节,之前已经写过;如果再强行写下去,那就是为了水而水了。所以就此为止,其实是最好的结局了。

    《大隋主沉浮》这本书从开始到结尾,一直处于时断时乱的状态,可是到了最后,还有很多书友在支持、在跟随。

    在此,小弟拜谢书友们的不离不弃、一路支持。

    愿书友们平平安安、事事顺心!

    。。。。。

    接下来如果还要写的话,肯定还是历史类。而主角的出身该选择没落的中小世家、世家旁庶、惨遭发配的官宦之家、前朝帝王后裔……因为这类出身的人塑造性比较强,也容易写出主角的特点和魅力,用他们呈现出来的世道残酷和艰难、远非杨集这种大人物能及。

    这也算是我从本书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之所以没有考虑普通老百姓,主要还是古代讲究派系、讲究家世和人脉,如果主角没有一点点关系、没有一点点人脉,哪怕他拥有天大本事,也没有步入仕途和晋升的门径,更无法令人心服和臣服。如此一来,主角还谈什么建立根基、团队?

    比如说《太极张三丰》里的天宝、《投名状》里的庞青云。就是个中典型,无论他们怎么有能力、无论他们怎么卖命往上爬,可上在那些官老爷眼中,始终是一条狗、一把刀。没有人真正去高看他们一眼。

    当然了,这也只是我目前的一个想法,甚至连写哪一段历史都没有丝毫头绪;书友们要是有好想法,不妨说一说参考意见。

    谢谢!

新书《鼎定南北朝》预告

    北魏末期,朝野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衰弱;又因胡太后乱朝纲、渎乱天伦。北方六镇遂举义南下、向腐败朝廷发动了猛烈攻击;关陇、河北各地纷纷起兵响应,对北魏统治造成巨大的冲击。

    孝昌三年初,六镇起义虽以失败而告终,可是北魏统治积重难返、濒临崩溃。边镇军事豪强乘机扩充实力、拥兵自重,其中又以尔朱荣实力为最。

    卫铉凝眸四顾:看到北朝烽火未熄、赤野千里、尔朱荣大势初成;听说南朝萧菩萨派夏侯亶都督北伐诸事,只待“淮堰成”,即挥师北伐……

    而自身虽是风度翩翩人如玉,却不幸生在流氓家;击节长叹:“吾之贵人何在?”

    尔朱荣郑重以对:“尔朱执宰并州,雄兵名将,所在比比;唯世人耳目,安知尔朱繁盛之处,后继无人耶?君若为吾婿,当以重任托付。”

    铉悠然神往,自矜而明志曰:“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功名自当马上取。”

    “大丈夫当如是。”荣素爱志存高远之英雄,见铉有大气象,遂引为心腹。

    越明年,尔朱荣入朝进贡。

    胡太后独爱铉之美,求而不得,愤然告之:“卫郎从吾,岂不胜一武夫耶?”

    铉无计,遂荐曰:“渤海有高欢,小字贺老六;其之美,胜吾百倍。”

    太后受其惑,转嗔为喜;遂放行,使人寻/欢。

    回晋阳,铉实言谓欢曰:“太后甚爱汝之美,汝率子入朝后;汝妻吾养之,勿虑也。”

    高欢:“……”

    闻听此事,宇文泰拔剑斫案,谓左右曰:“奈何胡后不识吾之美。”

    ……

    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难辨雌雄;年岁稍长,疑而除衣,惑而相询:“卫卿,朕无器,似是女儿身。汝好生观之,以解朕之惑。”

    铉观帝无器、凹陷而有隙,惊曰:“帝乃女儿身也。”

    帝赧甚,不能出一言,后嘱铉:“四下若无人,且称朕元姑娘!”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3315/ 第一时间欣赏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 作者:碧海思云所写的《大隋主沉浮》为转载作品,大隋主沉浮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隋主沉浮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隋主沉浮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隋主沉浮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隋主沉浮介绍:
魂穿大隋的杨集一出生就是遂安郡王,仅用半年时间,就把火烧突厥圣山的父亲杨爽熬成卫昭王,摇身一变,自己当上了卫王。
然而当他混到成年以后,才发现注定要凉的高颎要当他岳丈。
杨集最初只想甩掉高颎,但事情远远没他想象中那么简单。
……
另有完本《大隋第三世》,书荒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大隋主沉浮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隋主沉浮,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隋主沉浮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