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战国霸天下TXT下载战国霸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战国霸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石慌     战国霸天下txt下载     战国霸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020章:示敌以弱

    ——

    遮阳华盖之下的卫峥席地而坐,目视着前方宋王戴偃走来,心思追忆到了后世决定曹操与袁绍谁才是中原之主的“官渡战役”。

    此情此景,何其相似。

    卫国兵将处于弱势,而宋国举兵十万之众,数倍于卫国,又是在这中原之地。

    然宋王戴偃在卫峥眼里不过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匹夫,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个脑子残缺的国主,袁绍的智商“波动频繁”,关键的官渡战役脑子不够用,但戴偃的智商非常“稳定”。

    戴偃和袁绍相比也拍马不及,袁绍帐下好歹有众多谋臣,而宋王戴偃不得民心,无谋臣良将,帐下臣民表面上只会对其阿谀奉承,无所不从,而背地里却是称之为“桀宋”。

    作为“仁义”宋襄公的后嗣,宋王戴偃果然前来赴会了。

    卫峥见戴偃越来越近,旋即收敛了心中思绪,连忙从席垫蒲团上起身静候而立。

    宋王一到遮阳华盖帐下,卫峥顿时一脸笑意而拱手说道:“宋王真乃英姿焕发,非凡之君也!”

    “宋王请先坐——!”卫峥又连忙伸手示意,一脸赔笑的说道。

    面对未知的示弱宋王偃满不在乎,并毫不客气的席地坐下,没有丝毫觉得不妥,坦然受之却又非得“谦虚”的说道:“卫君与孤皆为一国之主,大可无需相让!”

    “哎……”卫峥连忙罢手笑道:“宋王此言差矣,宋王本来就年长于卫峥更为王者,卫峥不过是一路小小诸侯,自当宋王之尊贵高于一等,卫峥岂敢失了礼仪尊卑?”

    “卫君也坐吧——!”宋王戴偃一副居高临下的口吻说道。

    “宋王真乃仁义之君!”卫峥笑着竖起大拇指,席地而坐之际,两国之主对案而望,面对宋王戴偃始终一副高姿态的模样,卫峥并不介意,笑意始终挂于面容,更亲自酌酒两樽,持杯笑道:“来来来,卫峥敬宋王一樽——!”

    卫峥遮袖一饮而尽,宋王好酒,自然当仁不让。

    这酒水倒也是并未做手脚,宋王虽不得民心,但终归是宋人的王,倘若被毒死在这里,对面那十万大军必成哀兵,而哀兵必胜,卫峥当然也不会傻到去下毒。

    酌酒灌入咽喉,卫峥放下樽杯便感慨的说道:“说起来啊,卫宋两国渊源流长,宋襄公霸天下之时,卫国就与宋交好,两国至今数百年从无刀兵,如兄弟骨肉,同手足啊。怎奈何,如今宋王举兵伐我,悲夫啊——!”

    “哈哈……”宋王戴偃听此言,看卫峥愁色之容,大笑一声便斜视着对方嗤笑道:“大争之世,卫君之言,自欺欺人也!”

    “宋王果然真英雄,天下豪杰也!”卫峥再次竖起大拇指而道:“霸气概四溢,如此大争之世,宋王必霸天下——!”

    卫峥再次酌酒诚邀,笑眯眯的附和道:“来来来,我们再喝一樽,你我坐而论天下,杯酒而论英雄——!”

    “孤帐下大军如乌云压境而来,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卫君有什么事就直言吧。”放下酒樽的宋王,当即说道。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然可延缓再发的嘛,你看我只有区区两万兵马更背水列阵,而宋王拥十万精锐之兵,孰强孰弱、谁胜谁负早已有了定数,宋王何必急于一时呢?”

    卫峥尽显弱势之态非但没有让宋王警觉,反而非常喜悦,更加觉得自己英武无敌之姿威震八方,宋王淡淡的说道:“卫君既已知必败,不若就此归降于孤,免得刀兵相交而死伤无数,如何?”

    卫峥旋即回头看向自己大军所在方向,同时看了眼天空的曜日,再次回目便一脸无奈的说道:“然宋王看,我军已然摆开了阵仗,如若不打一架岂不是白忙活了?”

    “既如此,何须废话?速速开战便是——!”宋王偃这暴脾气说来就来,当即起身就要折返而去。

    “宋王且慢——!”卫峥连忙起身说道。一脸赔笑进行一番说辞才让戴偃重回坐下,再次为宋王亲自酌酒一樽,示意其品酒,而他继续说道:“宋王啊,卫峥此举实乃愿与君求和,止刀兵,息人事——!”

    “呵呵……”宋王嗤笑一声,戏谑的看向卫峥说道:“孤道听途说,卫君乃鬼门传人,天下云鬼门纵横策士,口舌如利剑、口辩如利刃。卫君莫不是以为任凭三寸不烂之舌便能让孤撤军?罢兵?言和?”

    “如若仅凭口舌便能让宋王撤兵,卫峥也想啊,然宋王何许人也?岂能如那些世间凡夫俗子一般,仅凭口舌而小施以微计便能上当的?”卫峥如是说道,面色一副坚信不疑。

    “那是自然——!”宋康王笑呵呵的道。

    卫峥一脸赔笑不断,不知是附笑、嘲笑还是讥笑,反正笑是不会有错的,不一会儿便言辞诚恳面向戴偃说道:“宋王如若愿意此次罢兵,卫峥必将把河东一郡悉数拱手献于宋王,从此卫宋两国划水(黄河)而治,而且卫峥起誓宋王若有召,卫国必响应之。”

    宋王戴偃愣了愣,看着卫峥满脸诚恳之色不由得相信了三分,带着狐疑之色凝视着对方:“河东一郡悉数献于孤?宋卫划水而治,卫向宋称臣?”

    “正是——!”卫峥连忙肯定的应允,更借此机会又赞扬道:“宋王拥汤武之象,必霸天下也。卫峥不才,然宋王之身扑面而来的霸气却是告诉卫峥,顺君则昌,逆君则亡矣——!”

    卫峥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只感觉心生作呕,觉得自己的智商也跟着这货直线拉低,而且还不能带智商与这货交流。更不得不跟这个脑残加疯狗进行周旋,谁也怕被疯狗扑上来咬一口啊。

    戴偃射天,还“杀”社、稷二神,更以此自以为是,连天都能灭之,一国之主如此昏庸,宋国不灭才是真见了鬼。

    但不得不说,宋国到底也有“五千乘劲宋”之称,说明还是有点实力的,宋王戴偃这条疯狗疯起来还真不能掉以轻心,这十万大军就在阵前列阵却做不得假。

    果不其然,卫峥这么一吹捧,宋王偃更加得意,顿时夸夸其谈的说道:“卫君审时度势,果然是明白人,孤便告诉你,旬日不久宋国都城突现祥瑞,有雀生于陬,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尔——!”

    “卫峥倍感幸甚——!”卫峥此刻的心里是崩溃的,如若公孙衍就在眼前非暴打他一顿不可。

    本侯竟是与此等脑残坐而论道?

    很想爆粗口,但还得忍着,更要好好的奉承这货的炫耀。

    如此也好,这货不急着开战,卫峥更不急了,当下晴空朗朗,烈日当空之际他也在等待太阳西射向东的倾角度,在最有利己方军队的战机时刻选择开战。

    更是在等孟贲这支奇兵一把火把句渎城给焚烧殆尽,没了粮草辎重,宋国十万大军必将军心动摇。

    使不利于宋军的因素集于其一身,使有利于己方军队因素集于一身,当此便是一决雌雄之时。

    ……

第021章:历山之战

    ——

    “为以示我称臣之心,此番卫峥特意带来了并献于宋王朝思暮想之大礼。”卫峥又诚恳之至的说道。

    “大礼——?”宋王偃好奇一问。

    卫峥旋即遥指后方自己帐下大军阵前,回身指向那辆豪华的辇车,“宋王请看……”卫峥立刻回头看向戴偃又道:“看见了吗——?”

    宋王偃伏案微微起身举目望去,辇车之上若隐若现的白色身影看不太清,卫峥一挥袖袍,辇车前的帘子顿时微微掀开,宋王戴偃瞳孔微缩,就在这时辇帘再次落下,宋王偃下意识的伸手。

    此时此刻,宋王的眼睛几乎不想从辇车那里移开。

    “宋王,来来来,我们再喝一樽。”卫峥又倒酒说道。

    宋王偃连忙看向卫峥而道:“这便是卫君身边的那位狐姬之女?”

    “呵呵呵……”

    宋王一看他长笑却不答,顿时明了也是连声朗笑不止,“卫君能把如此美人献于寡人,果真能割舍?”

    “宋王是天下英雄、豪杰——!”卫峥正襟危坐,伸手竖起拇指,一本正经的说道:“所谓英雄豪杰当配天下美人。”随即又是一脸无奈和酸苦的说:“我何德何能?天下美人在我这里那是祸水,配宋王,那宋王的霸业风流定能平添艳丽!”

    “说的好——!”宋王喜笑颜开,初师驾临就得一国俯首称臣,戴偃已然沉醉在脑子里的风流霸业天下无法自拔,顿时乐不可支,少有的亲自倒酒敬了卫峥一樽。

    就在这时,卫峥这边的军中忽然出现了一批女子,尽皆年过十八,莫不端着美酒美肉而来,这一幕不断让宋王偃注意到了,宋国的兵士也看到了,如此艳丽的一群女子一个个打扮的花枝招展朝着宋军而去,顿时让宋国的兵士一阵躁动不安,一个个眼睛盯着这些貌美女子。

    卫峥心中感慨多亏了前世看了三国,否则仓促之间还真想不到摆这么一出“迷魂阵”来。

    战场之上突然出现如此艳丽的风景想不惹人注目都难。

    宋王戴偃愣看着走来的这群女子,下意识的说道:“这是……她们要作甚?”

    “哎……宋王稍安勿躁——!”卫峥连忙抬手示意安抚道:“宋王容禀,这些都是宫中侍女,手里端着的都是我的一点心意,卫宋两国素来是兄弟之情,此番两军对垒实非我愿啊,你看……”

    卫峥遥指着一大片朝着宋军阵仗方向而去的宫女说道:“……卫峥不但献地献美人,此情此景,卫峥是多想与宋王止刀兵、息人事啊,所谓万事和为贵嘛,有人陪酒共醉,有人起舞助兴,一片歌舞升平不是更好吗?何须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呢?”

    “卫君当真是风流快活啊,哈哈哈……!”宋王一副贼笑的指了指对方,道。卫峥连忙赔笑道:“嘿嘿……来来来,宋王请,卫峥再敬你一樽——!”

    此时此刻,卫峥于戴偃这弱智周旋之时,那百余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民女已然来到了宋军阵仗前方,一个个持盘端酒笑嘻嘻的走来。

    “军爷,小女子请军爷喝一樽!”

    “来嘛……”

    严肃的大军阵仗被这一群女子搞的顷刻间画风突变,这些普通士卒哪里扛得住如潮水般汹涌袭来的秋波媚眼,阵前的士卒开始享受美酒美食,而后面的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不少人开始往前拥挤,看着前排的弟兄又是喝酒吃肉,又是与美女调情,那叫一个心痒,恨不得自己是在最前排。

    十万大军的军心已然在悄无声息当中开始躁动不安。

    军心动摇,败象的征兆!

    卫国这边的大军列阵不动,皆一语不发,几个将领遥望对垒一方敌军阵前,看到宋军阵前因一群女人而出现阵仗不续的景象不由得大喜。

    君侯果然是妙计百出啊,卫国的将领已然拜服不已。

    宋大军军心不稳,躁动不安,士气必然羸弱不堪,这是败象之兆,君侯这一招迷魂阵当真是妙绝也!

    宋军内部无谋臣良将,有戴偃这样的脑残君主,那个能臣良将会去佐士这样的庸主?

    而此刻宋王依旧还未看出任何迹象,这样的计谋也就只有这样的庸人才会上当。

    若非形势所迫,卫峥委实不屑与这样的对手较量,这一次被公孙衍膈应的不轻。

    随着时间的推移,百余名“劳军”的卫女带着空空如也的盘子悉数折返,卫峥不由得回望瞥了眼天空的曜日,烈日当空下日炎之晖西射而来异常刺眼,而阳光西射折角已然到了最有利与己方大军,不利于宋大军弓弩阵。

    宋王的心思基本上都专注在卫峥大军方向的那辆辇车之上,对车内那朦朦胧胧的白色身影充斥着贪婪的目光,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心中的贪欲渐渐在取代他的战意。

    终于,卫峥漫无目的游离目光注意到了东南方的天空,忽然出现的黑烟直冲云霄,这个信息让他心中狂喜不已,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解放。

    孟贲亲率的三千精锐火烧句渎成功了!

    这股涌动在天际越来越盛的黑烟就是决战的号角。。

    时机已然在此刻,卫峥终于露出了本性,憋着一股跟智障周旋的鸟气一时间全部毫不掩饰的展露出来。

    只见席地而坐的卫峥忽然大笑不止,笑的拍案不断,笑的毫无遮掩。

    “卫君这是作甚?”宋王戴偃终于注意到了卫峥一八百十度的转变,但这货还没有反应过来。

    “戴偃——!”卫峥直呼其名,伏案的双手立即收回并双双附于大腿之上,忽然右手一抬指向对案的宋王而道:“如果本侯是你,那就不会兴兵攻卫;若攻卫当动若雷霆;若会战,必发奇兵突袭于卫军渡河之时;此番更会一声令下,举十万大军碾压过境……哈哈——!”

    “你——!”戴偃愣愣的看着对方撂下这么一句话便起身转身拂袖折返而去,宋王至今站在原地还没有反应过来,仍旧发愣的看着卫峥被一群濮阳守将带领的卫国兵士包围的严严实实而重回大军阵仗。

    “卫风——!”“卫风——!”

    卫峥刚回到阵前,卫国的大军顷刻间持盾握长矛一次次齐齐捶地,震天的声音如潮水般奔袭而来,场面所絮绕的气势摄人心魄。

    就在这时,宋军的一个副将带着一小队人马火速赶来,同时惊颤的说道:“大王……不好了……大王……句渎被袭,我军粮草辎重悉数被焚烧殆尽——!”

    “什么?”戴偃下意识的望向南方,黑影在天际间直冲云霄,那正是己方粮草囤积的方向。

    这一刻,戴偃就是在蠢也知道上了卫峥的当了。

    “卫川……你这奸人——!小人做作,孤必将你碎尸万段!”

    “大王,速速回营,此地危险,不宜久留——!”

    气得面色铁青的宋王偃回到军中阵前当即嘶吼道:“三军听令,杀——!十万大军碾杀过去——!”

    “气煞我也——!破城夺国之际,孤势必屠城,以解心头之恨——!”

    宋军瞬即奔袭而来,辇车上站在前段的卫峥旋即回到车内,笑看着惊慌的殷狐。

    “君上……”

    “不必担心,女儿家不宜见血腥之象,来人……先回去,静候你夫君凯旋而归!”

    狐殷欲言又止,只得默默点点头,卫峥走下辇车,目视着狐殷离去。

    终归帅车(ju)之上,远眺宋军冲杀而来,当即大声吼道:“三军将士听令:长矛阵列阵前军,待敌军冲杀阵前即刻反击;步卒战阵持长盾掩护中军准备接受敌军冲击……”

    卫峥看着冲杀而来的宋军,随即面向原濮阳守将说道:“传令下去,弓箭手立刻引弦而发——!”

    “喏——!”

    宋大军冲杀而来之际,卫军这边的弓箭手而立军中,弓腰举天拉弦引箭,弓弦劲拉的声音紧随而响,箭头整齐而划一的遥指天际。

    “放——!”

    一声令下,弓箭离弦,万箭齐发。

    老兵冲阵的时候都知道会面对敌军的箭雨袭击,冲阵攻势也会有所减弱,然而此刻宋国大军自东向西冲杀而来之际,卫国大军万箭齐发从天际落下。知道敌军万箭齐射而来,心里上终会带着被乱箭射杀的心里恐惧,有些兵士下意识的举目望去,曜日当空正好西射而来,天际耀眼的光华刺目而来让本就心生恐惧而雪上加霜。

    冲阵的兵士对此倒也并无大碍,有没有刺眼的光芒对其冲锋没有多大障碍,只需要铁着头悍不畏死的冲杀而去就是了,会不会被乱箭射杀只能听天由命。

    但宋军所在方向的弓箭手就不一样了,宋军的弓弩手举目望去被西射而来的刺眼光芒影响巨大,等于智能凭借经验和感觉射箭,导致的结果便是弓箭对敌军的压制力大大减弱。

    战场上,两军阵仗中传来凄厉的号角声仿佛让历山振动,两军呼啸迎击,宋国大军如海潮一般在平阔的战场上席卷而来。

    两国军队终于如排山倒海般相撞了。

    卫国前军持盾兵士接受战车的冲击,兵士死死地的依附在一起,利用盾牌遮掩,每个人都知道盾牌是他们唯一可以在敌军战车冲阵时或许可保命之物。

    奔袭而来的战马看着前方垒起的盾牌只能一往无前的冲锋过去。

    相撞的瞬即,卫国持盾的兵士只感觉手臂振的发麻,有些顶住了战车的冲锋,长矛顿时从缝隙中刺出,锋利的刃口直接刺穿了战马。

    有些直接被冲突,瞬间死伤无数。

    卫国大军背水列阵,所有人都知道背水一战,卫国的兵士成了哀兵,陷之死地唯有死战方能有一线生机。

    卫峥见此局势瞬即跳下帅车,直接抢过鼓手的鼓棒。隆隆沉雷的鼓声响彻历山一带,如万倾怒涛向四面扑击而去。

    卫国的将士们本是哀兵,见闻国君亲自擂鼓,士气大振,所谓一鼓作气便如是当下。

    ……

第022章:长蛇出击

    ——

    战场之上擂鼓大作,长剑兵甲相交铿锵飞舞,长矛长枪呼啸飞掠,天空的箭雨密如蝗虫铺天压境而来,兵器的碰击,狰狞的面孔,带血的器刃,沉绵的咆哮与嚎叫……

    历山一带都被这最原始的惨烈搏杀气息所笼罩……

    两军冲杀顷刻间陷入厮杀当中,士卒想要活命就得让敌人活不了。

    卫峥目视着战场的厮杀景象,宋军人多势众,己方兵微将寡,实打实的敌众我寡。但他丝毫不为所动,宋军看似强大,此刻不过是外强中干而已。

    否则十万大军就是碾压而来。

    就在主战场交战陷入焦灼厮杀数个时辰之际,宋军的腹背忽然出现了一支军队,无一不是身披黑金甲胄,带铁器刀兵的精锐。

    策马在前的首将赫然便是都领护卫孟贲。

    这是奇袭句渎的三千精锐,莫不是卫国帐下的精锐之兵,卫国真正的王牌劲旅。

    显然,孟贲率领这支奇兵焚烧了宋军的粮草辎重后便折返而来,有卫峥提前给孟贲定下策略,中途绕过了驰援句渎的宋军,而今出现在敌军背后。

    “众将士们听着,君侯就在前方,给我杀过去——!”孟贲不愧是力拔山兮的卫国第一猛士,一吼之下面额青筋暴起,威风凛凛。

    “杀啊——!”

    三千精锐犹若黑云压境,直接从宋军背后奔袭而来,这三千精锐不论是兵制、还是装备的兵器都是精中之精,斗士营帐下的三千精甲可比肩万众大军的威力,从宋军后背冲杀而来,威力绝不可忽视。

    “大王,我军腹背突现敌军——!”宋军的将领惊恐的看着黑压压的军队奔袭而来,目前大军兵锋都一致朝前,这背后的一支敌军奇兵简直要了命。

    顷刻间,孟贲率领的三千精甲杀入敌军之中犹若狼入羊群一般,宋国大军本就涣散,孟贲的兵锋遥指戴偃的中军冲杀进来,这支精锐奇袭之兵顷刻间让对方的阵脚大乱不止。

    另一边的卫峥遥看着宋国中军大乱之中,孟贲这个猛士冲杀进去斩杀敌军如镰刀收割一般,敌军中阵大乱的一幕让他兴奋的吼道:“孟贲之勇,天下鲜有人能及,不愧是本侯帐下第一勇士——!”

    三千精甲冲杀入宋国中军阵列,一个个顷刻间便杀红了眼,没有一个敢放松警惕,四面皆敌稍有松懈就可能死于乱器之下。

    卫峥没有因兴奋而不知所措,孟贲亲率三千精锐驰援而来,更于此刻杀入宋军中阵,别看现在杀威滔天,但三千精锐面对宋国几万大军持续不了多长时间。

    帅车之上的卫峥瞬间大吼道:“宋军已然大乱阵脚,传我令,三军即刻变阵扑杀上去……”卫国的将士看着国君持剑出鞘,剑锋遥指前方的敌军:“杀——!”

    一个将领大吼一声:“三军听令,列阵长蛇……”

    战场西部濮水边缘的卫国大军顷刻间转守为攻,军中棋手不断变换旗语,背水列阵的大军立刻变换出新的阵仗,正是长蛇阵!

    卫国的大军迅速调动,变阵,长蛇阵开始形成,犹如巨蟒出击,长蛇阵的机动能力超群,素来以行军、追击而出名,宋军已然大乱阵脚,如今交战的平旷地带更是让长蛇阵如臂挥使一般游刃有余,长蛇阵发挥的空间进一步扩大。

    长蛇阵两翼的力量最为重要,卫国没有机动性更强的骑兵,但依靠战车依旧可以弥补,再说此时此刻的宋军不可能有反击破阵的能力。

    “首尾至,绞杀——!”卫国将领在阵仗前大吼。

    列阵如长蛇的大军在平旷的战场上顷刻间如巨蟒蛇身横撞敌军,两侧的战车如同摧枯拉朽一般绞杀着宋军。

    放眼天际俯瞰这片战场,长蛇列阵的卫国军队犹若黑色的巨蟒一般在平旷的战场上无所不敌,而另一边则是孟贲的三千精锐在宋军中阵抱做铁拳,内外夹击之下宋国十万大军悉数间兵败如山倒,根本已无力组织反击,更别说想要破阵了。

    宋王大吼不止:“给我冲——!后退者死——!”

    宋军将领知道大势已去,卫军已然愈战愈勇,有着势不可挡的态势,“大王,败了!我们败了,快撤吧!再不撤就来不及了——!大王——!”

    “可恨呐——!寡人中了那厮的缓兵奸计——!”宋王眼看着前方如巨蟒奔袭而来的敌军就要冲破帅帐,再不走就可能战死此地,囤积在句渎的粮草被焚烧殆尽,就算想要来日再战也不可能了,射天杀神的宋王偃也突然心生胆惧,一怒之下竟是挥刀斩了一名士卒,怒吼一声:“撤军——!”

    如临大赦一般的将领闻声立马吼道:“快撤——!”

    另一边,帅车之上的卫峥举目望去,发现宋军全境溃败,已经没有再战的心思,看着宋军举兵败退的景象,卫峥大喜更使劲全力的大吼:“宋军溃败,给我乘胜追击——!三军将士们,前面的宋军就是良田、功名、爵位、美人、富贵、给我杀——!杀——!”

    直到再也无力喊出声,卫峥才收声坐在帅车之上,润了润干涸的咽喉而目视着全境溃败的宋军正被己方追杀,此情此景卫峥难以自制的大笑。

    这一刻,终于落下了心中的石头,没有人知道此刻他的背后早已经浸湿了一大片,十万大军压境而来,兵力数倍于己,更是第一次统军迎敌,没有人比他承担的心理压力会更大的了。

    这一刻身肩的压力随着宋军的溃逃悉数消失,卫峥并非神,此刻终于忍不住仰头狂笑不止。

    因为他知道这一战之后,天下将因卫国而震动,这是象征着战国第八雄主正是崛起的一战,以两万大军战五千乘劲宋之十万部众,卫国更两线作战,如若白起西征大胜凯旋,卫国两线作战,两线大胜,声威必将浩浩荡荡。

    濮阳城。

    “什么?我军大胜——?”河东郡守姜牧下意识的直立身子,眼珠子瞪得滚圆而死死地的凝视着来报的斥候。

    “禀郡守,我军破敌制胜,宋十万大军溃不成军,君侯诏令,即刻命郡守加紧调拨粮草,并倾全郡之力五日内再征集兵丁一万送至前线,不得有误——!”

    姜牧闻斥候密令,旋即道:“速速回报君侯,五日之内粮草辎重、一万增兵必送达前线——!”

    “喏——!”斥候抱拳一拜立刻褪去,姜牧看着斥候离去,不禁自言自语:“胜了……胜了……大胜啊——!”

    ……

    桂陵城。

    此刻的桂陵城已经易主,白起亲率数万大军对此城进行长达一个月的时间连番猛攻终于破城,卫国以阵亡六千五百余兵士,伤近万兵士才啃下这块硬骨头。

    攻城之战从来都是绞肉机,白起领军也不例外,更别说桂陵城本就防备着,即便如此,城已然攻破。

    破城之后便屠城的例子以往都是数不胜数,甚至是惯例,城内的百姓本以为杀红眼的军队破城而入便会屠城,不过此刻,卫国军队控制桂陵城之后并没有出现城内老百姓担忧的屠城景象,白起谨遵卫峥的嘱咐,大军破城而入,首先便是与民约法三章。

    此时此刻,白起正在城内徒步而行,刀兵已息,一部分将士戒备,余下者都在进行尸体处理,城内的老百姓也都在惊颤中出来照理伤员,帮忙清理城池战后事宜。

    城中老百姓对于白起亲自约法三章之事本有顾虑,但随着时间推移也终于相信了,卫国军队控制城池至今都未曾虏虐百姓、更无杀人放火之事,城中的老百姓也渐渐退却心中的惊恐。

    “禀大将军,河东信报——!”

    ……

第023章:祸水东引

    ——(大家记得投推荐票、和把本书放入书架,喜欢本书还望多多支持石慌,拜谢!)——

    身披戎装带属下数员的白起在巡查城内境况之际,一个兵士飞快而来,并送上一份卷轴,道:“将军,河东大捷,这是君侯亲笔密信——!”

    白起一听瞬即接过卷轴打开逐一览阅,静默不语的看完内容之后白起也忍不住面露喜悦,卫峥亲率不足三万大军亲征迎敌宋军于河东郡,旬日前卫峥亲自领着从朝歌赶赴前线的一万余大军中道折转平阳城。

    两人更见了一面,白起曾一度表示放弃进攻桂陵而聚兵合将迎敌宋军,若合兵白起这里有五万大军可以赶至河东再战,加起来便有近八万大军,与宋军不相伯仲。

    但卫峥否决了——!

    身在西境猛攻桂陵的白起却时刻担忧河东战事,而今大捷信报一来,不但欣喜心中的大石也得以落下。

    白起收敛了思绪,立即道:“传令下去,伤员尽数留待城内养伤,姚尤,我给你五千兵马留守桂陵。”

    “喏——!”

    “余下大军休整一夜,明日破晓随我东出——!”

    “喏——!”

    卫峥的密信正是要他先放弃西进攻魏地,战机和局势瞬息万变,此番宋军大败,卫峥更是以不到三万大破十万宋军,西境白起这一路大军又攻破了桂陵城,两路大军皆大胜尽收囊中。

    一向在列国眼中都是弱国的卫国,突然如此强大,群雄必将为此震动,尤其是齐国,别看现在齐卫刚刚达成联盟,但卫峥忽然展现出如此强大一面,齐国不可能会对这个家门口的卫国无动于衷。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局势超出了掌控而生新的变数,卫峥也很无奈,只能随机应变了。

    事情因宋国而起,破局之地必然是宋国。

    卫峥让白起率大军兵锋转向河东,这是要以进为退。

    ……

    三日之后,白起率领五万大军与卫峥汇合,顷刻间卫国东境大军直破九万众,近十万大军,卫国几乎再次倾尽国力而出兵,号称十万精兵。

    剧本一下子便翻转过来。

    此刻正直午时,卫国大军安营扎寨与历山脚下原宋军扎营之地,卫峥和白起两人徒步在历山东部的雷夏湖沿岸。

    白起随行在卫峥右侧,深思片刻便道:“兄长,此番命白起率军而来,是要改变长策,西扩转东扩而掠宋疆土?”

    “掠宋地不假,但我不敢要啊,左手夺了宋国的土地转手便要丢出去。”

    如此一说反而让随行的白起狐疑不解,“夺了地又不要?兄长……白起愚钝——!”

    卫峥轻笑一声,远眺湖面长叹道:“时不待我,因时而变。”收回视线转而落在白起身上,又道:“此次宋国这个变数已经让我不能蛰伏下去了,两线作战而两线大胜,我卫国不足五百里地却能东征西讨而战无不胜,齐必忧我。”

    如此一说白起倒也了然,显而易见,如今卫国西进掠魏疆土,已取桂陵城,仓促迎敌宋国犯境之兵,以不到三万众大败宋国十万大军。

    宋王偃虽然是个庸主,但宋国大败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等于是在告诉齐国,西进中原咽喉之地已经出现了一个小霸,你管不管?

    卫峥继续道:“而今我乘胜追击,举兵近十万东征宋国,若是此次于富饶之宋地拓土开疆数百里,于齐国而言待我卫国假以时日定会成为齐国西进中原的最大阻碍,乃至成为齐国霸业的强大威胁。”

    “此番我大军攻宋实乃为下一步请齐国出面调停而走的第一步棋。”卫峥一语道破玄机,又笑道:“如今齐国内政不稳,不宜对外用兵此为其一;其二嘛……”

    说到这里,卫峥忍不住一笑,道:“起弟可能有所不知,这宋王戴偃就是条疯狗,除非你把他打怕了下一次才不敢来咬你。而疯狗更不能以常理度之,疯狗更是逮着谁就会咬谁,此番我制服这条疯狗,下一步便是引导他去咬齐国。公孙衍小施以微计就能让他扑上来咬我,为何我不能再施一计让他去咬一口齐国?嗯——?”

    卫峥看着若有所思的白起与自己一同随行,又笑道:“疯狗不但不知天高地厚,还很记仇!”

    “如何祸水东引?”白起直接问要点。

    “齐国……有雄霸天下之资,亦有傲视天下之心,齐威王虽不失为一代雄主,然齐国终归小家子气了,齐赵西北之争;齐燕北境之争;齐楚淮北之争……”卫峥说着慨然一叹,补充道:“齐国……终归不如秦国,虽并强却差了火候,本可为强盗却偏要为贼而行偷鸡摸狗之事,无秦国放眼天下的气概却为窃取邻邦寸土之地而高兴万分,如此强国不足道也。”

    说到这里,卫峥旋即语气一转,笑眯眯的对白起轻声说道:“如若我此次把宋国西境疆土悉数打下来,我占一点点,在奉还给宋国一些,再把其中最富饶之陶邑献给齐国,如何……”

    白起闻此一言旋即转目看向了卫峥,后者此刻一副笑眯眯神色阴谋的味道简直扑面而来。

    卫峥说道这里了,白起心中越来越明朗,顿时顺着卫峥的话推演下去,道:“而今我卫国展现如此强大,齐国必然忌惮我,如若我再把富饶宋地之陶邑吞并,齐国更加忌惮我进一步做大。而倘若我将陶邑奉上献于齐国,强己身而弱彼卫,齐国面对如此大礼必然动心。”

    白起若有所思的继续说道:“齐国一旦不客气的收下陶邑这块大肥肉,必为宋记恨,本是出来调停的齐国应当成宋国的恩人,却反而成为宋忌恨之敌。”

    “不错——!”卫峥对点点头,非常赞同白起的分析,笑而又道:“齐国自持中原第一强国,自然有恃无恐,却不知是在从疯狗身上夺食,何谓疯狗?不知天高地厚也,戴偃那匹夫才不会管你齐国是不是中原第一强国,夺了他的美食岂能不疯?疯了岂不咬人?齐国想不到宋会扑上来咬一口,定然会被咬的头破血流。”

    卫峥忽然阴邪的呵呵一笑,又道:“起弟可能有所不知,戴偃逐兄而自立方才成了宋国之主,而今其兄戴剔成流亡于齐国,只要我暗中来一个离间计,让戴偃知道齐国“威逼”我献出陶邑实际上是其兄戴剔成与齐国暗中进行的一场交易,齐得陶邑而助戴剔成复位,戴偃若得知定会彻底化为疯狗。”

    “故,偃恨齐、不惧齐、必伐齐;齐无备,必失陶邑——!”卫峥斩钉截铁的说道。

    射天杀神的戴偃,疯狗不被痛打一顿是不会知道怕的,谁打痛了他就怕谁,卫峥今日痛揍他一顿来日就会怕他,齐王没先痛打他一顿就上来夺食,更有个他最敏感的兄长还在齐国,宋王偃不扑上去咬齐国一口那就不是射天杀神的戴偃了。

    历史上宋伐齐国就是因为其兄流亡在齐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今卫峥还要再进一步添油加醋,火上浇油,宋国这股祸水必然东移齐国。

    不得不说,陶邑还真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谁都想要,卫峥也想要,但深知要了绝对会被烫的遍体鳞伤,就说自己马上攻打宋国,欲拿下宋陶邑等地,齐国立马就会坐立不安,这就是烫手的陶邑。

    陶邑不“消毒”,绝不能揽入怀中。

    “明日我便启程还都,东境战事和这近十万大军就交给你了。”卫峥收起了全部思绪,对白起说道:“破城夺地之后务必谨记,不扰民、不烧杀、不掳掠。此番我军出征虽大为耗费国力,但待得齐国出面调停给宋国施压,这些损失都能向宋国讨要乃至向齐国讨要些补偿的嘛,我都献陶邑给齐王了,齐王岂能不回敬一些?”

    卫峥意味深长的再补充一句:“我卫国兵锋虽驾临东境而剑指宋地,行的虽是强兵夺国之事,但也要给宋国的百姓留下仁义之师的印象,而非嗜战好杀的虎狼之兵,约法三章起弟切莫忘记。”

    此次虽然伐宋,但师出有名,显然,卫峥这是要为将来东扩将宋国这片富饶之地纳入卫国版图之前,在宋国百姓面前留个好口碑,现在不要不代表将来不要,陶邑现在很烫手不代表将来还烫手。

    让宋康王戴偃那条疯狗去搜刮民脂民膏赔偿此次卫国的损耗,恶名让宋王戴偃背、仇恨让齐国拦下,真真正正的好处和长远利益让自己拿下,这才是老城谋国之道、放长线钓大鱼的真理。

    虽然腹黑阴险了些,但战国天下,做老实人的都不能出头,做诚信邦国的诸侯都灭了,只要能强大自己,卫峥不会介意任何阴谋诡计。

    “白起明白——!”

    “此战过后,白起初露锋芒,卫国大将白起之名必将为天下侧目,威震八荒指日可待——!”卫峥笑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攻宋。务必要快而凌厉,以摧枯拉朽之势荡平宋西境,我军兵锋直达丹水而陈境甾城以待之,隔岸而虎视宋都睢阳即可止兵!”

    “白起定不负兄长之托——!”

    ……

第024章:赢驷呆然

    ——

    宋国这个变数的出现不得不让卫峥改变战略意图,而今举兵十万反扑杀过去,对于卫国而言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事绝对是要消耗巨大的国力,若不是变法数年卫峥还真做不到出动十万兵马来征伐他国。

    这一次是宋国挑起的战事,战后事宜自然要宋国承担一切消耗。

    卫国近乎倾巢出动征伐宋国之际,国内几乎一片空虚,好在目前的局势卫国是有惊无险,齐国因新王即位内政不稳而不宜出兵,即便出兵但有苏秦在,以及刚刚达成的联盟,齐国不会有多大的动作,若有动作,最坏的局面就是白起率大军回援。

    卫峥更给统军的白起嘱托务必速战速决,以免生变。

    北境的赵国大军已经兵出函谷,如今赵国国力不可能做到两线作战,而且吃力不讨好。

    魏国就更不用了,自保尚且不能更无力趁机伐卫,楚国与卫国没有接壤,也只能干瞪眼的看着。

    退而求其次的说,面对最坏的打算,卫峥让十万大军驰援回来即可。

    ……

    就在卫峥大胜历山之战,白起大胜桂陵之战并率领五万部众悉数调遣河东与卫峥汇合时。

    卫国同时打赢“历山之战”和“桂陵之战”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疯狂的向四周扩散,一时间天下大震,群雄莫不对那个几乎被他们忽视了的卫国给狠狠的震惊了一把。

    天下列国莫不侧目以待。

    卫国破桂陵、败宋军,卫峥可谓是狠狠的在天下列国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而与此同时公孙衍亲率的三晋联军已然陈境在函谷关外,只待燕军和楚军两路大军抵达便进攻函谷。

    犀首还没有等到楚国和燕国大军的消息,桂陵城被破和宋国十万大军被卫峥不到三万兵马杀了个兵败如山倒的消息先传了过来。

    原以为宋国十万大军会对卫峥造成国危之患,万万没有想到宋国兵马数倍于卫国,却是落得个大败,得知消息的公孙衍除了叹息也只能叹息了,当然,还暗中大骂了一番宋王。

    原以为可以指望宋戴偃能争点气,却不料如此废物。

    让犀首唯一可以自我安慰的是,此时此刻卫国因为宋国这个变数而改变了西扩的策略,白起率领主力已经调往河东与卫峥的兵马汇合,这明摆着就是要大举攻宋了。

    戴偃这个废物还算发挥了一些价值,至少捅了卫国这个马蜂窝,在关键时刻暂保魏国西境在他合纵攻秦之时不会犯境而来,如此一来便能与秦放手一战。

    然而犀首没有了近忧,远虑却是盛若空前,卫国的强大始终让他寝食难安。

    此次“历山之战”和“桂陵之战”的大获全胜,卫国俨然要以此次同时打赢两场战争告诉天下,第八雄主已然崛起。

    卫国的獠牙无需掩饰也掩饰不住了。

    犀首已然料定,此次合纵伐秦如若大败,不仅仅是自己再也无法立于魏国庙堂之上,魏国从此便成为他人口中的鱼肉,西有强秦,东有一个一飞冲天的小霸,魏国何以存国?

    ……

    秦咸阳宫。

    秦王赢驷及其秦相张仪这君臣二人皆一语不发,席地而坐的秦王双手伏案低首目视着两封信报。

    一封是函关谷急报,犀首公孙衍统帅的三晋联军率先兵临函谷关外,压境而来的逼人气势即便是秦军也只能闭关不出,暂避其锋芒。

    另一封信报赫然便是来自中原卫国的快马消息,卫国破桂陵城和大败十万宋军的消息已然传到了秦王这里,如果说这条消息是让他震惊卫国突然趁势崛起于乱局之中的话,那么卫撕毁秦国之盟更与齐国盟姻的消息则是让赢驷心中愤怒。

    可愤怒之后秦王也知道,卫国这么做并没有错,反而很正确。

    眼看着秦国将倾之厦,马上跑路更借此机会搭上齐国这个大靠山,为此愤怒的秦王也在心中对卫侯刮目相看。

    “相国……”思绪的秦王盯着几封信笺一动不动的说道。

    “王上……!”旁侧的张仪旋即举目望来。

    秦王低首目视着几封信笺平静的说道:“寡人问你,寡人自即位以来,东出函谷、龙门称王、欲霸中原而横强天下……是否为秦惹来大祸?”

    “王上……”张仪刚一开口,秦王立即抬手打住,目光依旧盯着信笺而道:“赳赳老秦,我老秦人从不知怕为何物,然旬日以来,寡人好像怕了,怕我大秦不能撑过此劫难,怕祖宗的基业于寡人之手悉数丢尽,怕无颜面对历代先祖……”

    张仪看秦王如此颓靡之色,悔恨之言深怕他胸腹的凌云之志今此一蹶不振,连忙说道:“王上不要再想下去了,秦国无忧——!”

    “无忧——?”秦王终于把视线从几封信笺上移开,凝重的眼神落在了张仪身上:“五国之兵,车乘上万,带甲百万,目下已有三国之兵陈境函谷,犀首所领五国之兵一旦攻破函谷关,崤山河水之天险翻转之间即可成为锁秦铁链,非但我大秦从此东出无望,我老秦人祖祖辈辈浴血奋战打下的基业也是危在旦夕,你说寡人如何能无忧啊相国——!”

    秦王说了几句忧心忡忡的话,忽然一愣便连忙问张仪:“相国有何高见?”

    张仪这张嘴巴虽然屡屡出惊人之言,但说话做事皆分寸有度。张子说了一句秦国无忧,即便是安慰的话于此刻入秦王的耳朵里宁可信其为真。

    张仪挪了挪身子,双手掌心分别附于大腿两侧,想了想便说道:“此番五国合纵攻我,背后还有个义渠国不得安生,秦国此次劫难怕是躲不过了。张仪以为,秦国唯有迎战、唯有应战这一条路!”

    “相国欲主战?”秦王问道。

    “是犀首、是六国要战,秦国不得不战。”张仪叹息一声,瞬即语气一转,坚定不移道:“秦国惟战尔——!”

    赢驷见一向主张秦国以邦交大策为主的张仪如此力主伐战,秦王的双眼凝视着对方而道:“秦若主战,一敌六国,秦能敌否?秦能胜否?”

    “王上此言差矣,非秦以一敌六,实乃秦卫齐三国共敌三晋、楚、燕、义渠六国也!”张仪神秘一笑,如是说道。

    “卫、齐……相国啊……”秦王一听张仪这等言论,一时之间也转不过弯来了,“莫不是寡人糊涂了,就是相国糊涂了。”

    张仪顿时一笑,而后收敛笑意,逐一解释道:“王上容张仪道来,先说卫国,卫虽撕毁盟秦国之约,然卫侯不是庸主,六国伐我之际,正是卫国趁机西扩图强之时,卫侯举兵破桂陵便是弱魏,反之便是助我秦国弱敌国,无盟无联胜似有盟有联也。”

    秦王若有所思的点头,张仪这么说倒也没错,卫国趁机西扩,扩张越大魏国就越弱,就说供应犀首大军的粮草辎重必受其影响。

    张仪又说道:“再说齐国,齐国所盼实乃秦国胜也!”

    “哦?”秦王一听顿时好奇不已,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张仪,期待而静候他再出惊人之语。

    张仪接下来的说辞几乎与昔日苏秦说齐王之论不说如出一辙,却也大致相近,齐国也不愿看到秦国败,因为秦国一败接下来就有可能是齐国要挨揍了,秦国若度过此次危机才是对齐国最有利的局面。

    张仪这么一说,原本初显颓废的秦王信心越来越足,“相国既出此言,齐国会如何帮我?”

    “齐国已经出手了!”张仪笑道。

    “齐国出手了?”秦王一愣,道。

    “王上,张仪刚刚得知齐国在燕王派太子平出兵之后,齐国便一反常态的答应燕王将公子质送返燕国,此前燕王屡次想接回公子职而齐国从未有释放人质先例,而今不但要送其回国,更派万人护送。”张仪娓娓道来之际,聆听的秦王连忙打断。

    抢问道:“等等,相国此言齐国之举,与助我秦国有何干系?”

    “干系大了去!”张仪瞬即答道:“此番燕军统帅乃燕太子平,聚兵西进远征伐我,太子则远离王储之位,齐国趁机护送公子职回燕国,燕国太子就不担心自己王储之位?此番燕国出兵而国内空虚,太子又不在,齐国若扶持公子职为王储则料无难事也,齐国此举于齐有利,于我秦国可大有所为啊。”

    “寡人明白了——!”秦王豁然开朗,看着张仪笑意不减的说道:“齐国打的一手好算盘啊,既为自己谋利,又可助寡人。燕太子若得知此消息,怕是寝食难安,再由我的相国这张三寸不烂之舌出马,燕国之兵未临函谷而中道折返,大有可能!”

    “正是——!”张仪旋即拱手而道:“王上,燕国大军已距离函谷不足五十里地之遥,臣愿意只身赴燕军大帐游说燕太子退兵。”

    “相国这张嘴,一言退一国之兵、一言可下城池小邑,寡人那是深信不疑。”秦王微微抬手指了指张仪,笑眯眯的说道,此刻的赢驷一扫之前的颓靡之气。

    “张仪这张嘴巴得以在燕军身上有用武之地,齐国暗中相助不可忽视。”张仪如此说道。

    这么一说,高兴不已的秦王不禁叹息道:“相国此言反而让寡人大感意外,这齐国庙堂何时有如此能人为齐王谋?竟能想到如此有利于齐国的两利之策?”

    “等等——!”秦王一想到这里顿时想起了去年的一件事情,便说道:“苏秦此人寡人略有所闻,据说此人昔日舌战齐廷,依寡人看苏秦口舌之辩亦且不再相国之下啊——!”

    秦王又说道:“寡人还耳闻苏秦悬梁刺股之事,由此可见此人心比金坚,寡人还听闻此人得孙膑绝学,说起来也算是相国同门啊,此必为大才也,齐王得此等大才辅佐岂非如虎添翼?龙生羽翼?此策必为苏秦此人为齐王而献,大才啊,唉——!”

    “不对,寡人好似记得苏秦此人曾为卫国之臣,如此大才卫侯怎会放其离国?还是……”秦王在自叹又疑惑不解的自言自语时,确没发现此刻张仪沉默了许久。

    “相国为何默不作声了?”秦王也发现了张仪忽然不语,便问道。

    “王上,张仪坚信此策必为苏秦献于齐王,因为苏秦是张仪同门师弟,张仪更深知苏秦师弟的心性,一日择主而终侍一主,张仪更坚信我这位师弟身在齐庙为齐王谋,更为卫侯而谋。”张仪作为秦国之相,忠于秦王,为国之臣必终于一国一主,不得不说出这些事实。

    秦王呆然一顿,少有的露出震惊之色:“你说什么——?”

    ……

第025章:速传苏秦

    ——

    秦王显然对这个消息分外吃惊,凝视着张仪一时间不知该何言以对,后者却礼道:“知而不言为不忠,为国之臣有利国之言而不进言是为不忠。”

    “哎,相国不必如此,是不是忠贤能者寡人这双眼睛还是能够辨识,相国对寡人的忠心、对秦国的忠心无需赘言。”原本因得知这个意外消息而颇显局促的秦王忽然罢手笑道。

    对待张仪这些人,有时候最为直接也最为有效,秦王此举亦可见得笼络人心的手段,不过秦王此言倒也并非虚言,秦王待张仪犹若孝公待卫鞅,也深知张仪对秦国的重要,对他本人的重要。

    张仪心中颇为感动,师兄弟曾经便共戴誓言,择主而事,为主谋国,忠君之事,各为其主,各为其国,当放手一搏。

    “王上,苏秦离卫而事齐国,明为齐国之臣,实为卫国之臣,明为齐王谋,暗中必为卫侯谋。”张仪斩钉截铁的说道。

    “相国此话当真?”秦王看着他不动声色的反问一句。

    张仪不由得叹息道:“并非张仪妄言,自认为这天底下无人比张仪更了解我的这两位师弟,一为人中雄主、一为旷世能臣,此番为齐国所献之策必为我那两位师弟合谋之举。”

    张仪说到这里,见赢驷微微睁大的眼睛,秦王更是少有的出现如此震惊之态,相国此论苏秦明为齐臣,实则事卫。

    而秦王心中惊起波澜之余,张仪继续详细分析道:“王上,此结论不难得出,设身处地而想卫盟齐之事,于卫国乃明智之举,此次我秦国不论胜负,与已然盟齐的卫国而言并无多大影响,秦国胜与卫国而言是最有利的结果,若败之则次之,亦且可接受之。”

    “相国以为,苏秦可是为间者而入齐庙?那卫侯所谋图之是为何许也?”秦王连忙问张仪道。

    “王上恕罪,张仪一时间也无法推知其谋所图为何物,不敢妄加论断。”张仪实话实说,想来即便最了解卫峥的张仪也没有想到卫峥让苏秦事齐国是为了倾覆齐国,张子稍顿片刻又道:“不过张仪以为,此番卫国撕毁秦之盟书而交好与齐国,如若有苏秦在齐国庙堂,至少齐国不会轻易伐卫。”

    “有道理!”秦王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有苏秦在齐国定能左右齐国庙堂的决策,如此一来便能身在齐国而为卫国谋。

    此时此刻,秦王得知这些意外的消息,再看向张仪的时候,忽然有感而发的说道:“当世大儒孟夫子的一学生景春曾说了一句流传天下甚广之名言:纵横策士者,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公孙衍、张仪、卫侯岂不诚大丈夫哉?”

    秦王这有感而发的出此一言让张仪讪笑了一下,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憋得难受,秦王却没有在意,而是继续说道:“寡人纵观古今以来,每一国每一朝之兴衰,必有有一个共同的身影——鬼谷。庞涓于魏、孙膑于齐、卫鞅张仪于秦国……寡人算是看明白了,方今天下如若一国不能得如相国这般纵横天下的策士,必被你们这些策士玩弄于鼓掌之间。所幸寡人能得张仪,秦国能得张仪,国之大幸也,哈哈哈!”

    秦王连忙罢手堵住了张仪想要说话的嘴,又郑重的问道:“相国以为,卫国会成长到何许地步?”

    “秦与卫国……”张仪看着目不转睛凝视而来的秦王,言语缓慢而斩钉截铁的说道:“……必有一战——!”

    张仪如此毫不犹豫之言,让秦王怅然叹息不已:“卫国……已然成一小霸,时也、命也、运也,寡人委实没有想到会亲手为秦国造就一个将来的劲敌,寡人也没有想到此次列国合纵攻秦,卫国却是毁盟而又助我,世事难料啊!”

    “当下还是想度过此次劫难再说吧。”秦王收敛了思绪又说道。

    “王上说的是,张仪明日便动身前往燕军必经之地,争取说服燕军退兵——!”张仪想了想又建议道:“王上,张仪以为要稳住燕国不再复兵而出便要交好燕国,而交好于燕国……”

    “如何?”秦王问。

    “臣以为派一公子为质而入燕最为合适妥当。”张仪答。秦王低头深思不语,片刻便举目看向对方,道:“只能如此了,那便遣稷儿母子质于燕国。”

    秦王口中的稷儿母子便是后来鼎鼎大名的秦昭襄王嬴稷及其秦宣太后芈八子。

    ……

    张仪洞悉了卫峥与苏秦在暗中为他创造退燕国大军的良机,自然不会错失如此大好机会,而就在他只身赴燕军的同时,中原之地同样也是一片风起云涌。

    函谷关外秦国和诸国联军还没有打起来,犀首还在翘首以盼另外两路大军赶至之际,反而中原之地先蔓延起了战火,卫宋两国早就开始大打出手。

    卫峥大败宋国十万大军之后,还有近两万部众可以再战,白起奉命率领五万精兵抵达东境于卫峥合兵,加上姜牧奉命顶着狂耗国力而继续增兵东境。

    卫国的军一下子几经破十万众。

    自从卫峥在“历山之战”以少胜多大败宋国十万大军之后,局势陡然逆转,猎人与猎物的角色互换。

    从卫国临时改变原有的策略来看,公孙衍为缓和魏国东境压力的目的达到了,至少白起破了桂陵之后就在西境止兵转而持兵锋调转宋国。

    卫国随着“历山之战”和“桂陵之战”的大胜而让举国臣民士气大振,不到三万大军都能把宋国带甲十万众杀的溃不成军,而今白起趁势携以大胜余威更举十万卫国带甲兵士而来,完全没有给宋国任何喘息之机,宋国更无谋臣良将。

    白起兵锋所指无往不利,攻城拔寨,战必胜、攻必克,卫国大军大举进攻宋地一路连战连捷,短短一个月,白起的大军接连拔城十座,宋国西境全部沦陷,其中号称天下最富饶之地陶邑也被纳入囊中。

    而今此刻,白起的大军已然攻打到了宋境丹水以北的城池“甾”,此城距离宋国都城睢阳不足百里地之遥,一但城被破卫国大军即可以此为跳板渡过丹水,兵临宋都睢阳城下。

    不过,白起奉卫峥之名攻打“甾”并非想要进一步直取宋都睢阳,而是以此城为据守依托丹水对睢阳虎视眈眈,卫国兵锋至丹水而虎视宋都,虽然看起来是要直取睢阳的态势,但实际上白起的大军直达丹水便不会更进一步。

    伐战据此为止,接下来便是邦交周旋。

    这一次宋国捅了马蜂窝而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以卫国如今不可阻挡的兵锋态势和宋国的措手不及,灭宋大有可为。

    可即便如此,卫峥却不敢心存灭国之心,更不敢公然灭宋,宋国的地理位置是齐、三晋、楚国的缓冲之地,也是必争之地。卫峥要是灭了宋国那等于也是对天通了个大窟窿,自己距离灭亡也不远了,即便不被灭国也必然因此遭来大祸。

    宋国因为其主不知天高地厚,而今遭此大祸。

    现在的天下大势,无一国敢心存灭他国之心,一国灭而他国必然群起而攻之,卫峥当然不会去触碰火药桶。

    随着白起持卫国兵锋横扫宋国西境的消息再一次传遍四方,整个天下莫不为此震惊。

    齐国临淄,王宫。

    “禀大王,我方斥候快马密报,卫大败宋国于历山,并趁势出击合十万带甲兵士大举攻宋,卫大军一路连战连捷,兵锋所指战必胜、攻必克,无往不利,一月之内已拔城十座,宋溃不成军!卫军主将白起已攻破甾城而虎视睢阳,目下白起大军暂据守丹水按兵不动,其意不明!”

    “什么?”齐王大惊而起,惊而低吼道:“快传苏秦入宫——!”

    ……

第026章:齐王震惊

    Ps——满地打滚求推荐票、收藏~~~

    齐王震惊的看着通报的兵士高举一卷信笺,当下急不可耐的亲自拿过来便飞快打开览阅,一看之下双目瞪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震惊。

    乘丘、楚丘、贯丘、陶丘、成阳、句渎、山阳、济阴、左氏、陶邑全部被卫国大军攻破,信笺上写着目前白起统帅的卫国大军已经在猛攻丹水西北的“甾”,此城如若一破,大军渡丹水一路南下不过百里地便能抵达宋国都城睢阳。

    卫国想要灭宋?

    按照卫国大军如此无往不利的兵锋,一个不好若灭了宋国还不好说。

    千乘之卫国何时拥有如此凶锐的兵锋?那个叫白起的统军将帅籍籍无名,怎么如此骁勇善战?

    齐王持着信笺举目无神的望向前方微微发愣,低吼道:“苏秦还没来——?”

    焦虑等待的齐王在殿中踱步而走,苏秦终于被齐王火急火燎的传来,“臣……”

    “免了免了——!”齐王一见连忙罢手道:“爱卿看看再说——!”

    苏秦见齐王如此迫切之色心中微愣,旋即移步拿起齐王指着的信笺,逐一看着信笺内容的苏秦默不作声,齐王看他一语不发的看着信笺,忍不住自言说道:“卫国……大大出乎了寡人之意料!”说着又面向苏秦下意识的伸手遥指一方而道:“卫国竟能举兵十万众,其兵锋更是无往不利,对,还有那统帅白起,籍籍无名之将,竟是连克敌军,短短一月时间拔城十座。卫国有如此精锐之兵,有如此骁勇善战之将领……寡人无可心安矣——!”

    “王上还忽视了一点……”苏秦放下了信笺,面向齐王说道。

    “哪一点?”皱眉不展的齐王下意识的问道。

    “禀我王,卫宋历山之战,卫国不过三万之众,却大败宋国十万大军。”苏秦叹息一声,说道:“由此可见,卫国之主亦是善于统兵之人。”

    “背水列阵……”齐王一听苏秦这么一说不由得叹息道:“这卫国之君当真有魄力!”

    “我王大可不必过于挂怀。”苏秦好似安慰道:“宋国十万大军兵败于卫国不足三万之众,去除卫国之主的统兵之能,实乃宋国之主昏聩而成就了卫国赫赫声威。据臣所知,一月前的历山之战,宋王在一盏茶的功夫便中了卫侯数道计谋。”

    “哦——?”齐王也好奇了,历山之战以后,卫国一个月时间便拔城十座,速度实在太快了,快到让齐国都没有反应过来。

    历山一役,卫国不足三万众如何战胜宋国十万大军早已传播开来,苏秦逐一分析道:“卫侯先是虚言求和,更假意俯首称臣藉此施以缓兵之计,此为第一计;其二,宋王人称‘桀宋’,舍人韩凭之事足以说明宋王乃好色之徒,卫侯便利用狐姬之女迷惑宋王,此为第二计之美人计;其三,又放出宫女扰乱宋国军心,宋无白起这等猛将良臣,此计亦成,此为迷魂计也;这第四道计谋便是利用烈日当空之际,借助曜日西射刺宋军目,使得宋军弓弩阵发挥不当。”

    苏秦慢慢的分析说道:“王上,可见宋王之昏聩多么无可救药,卫侯连用四道计谋,更背水列阵,卫军成哀兵,而哀兵必胜,加以宋军粮草被焚烧殆尽,军心荡然无存,卫军趁势出击一击之下宋十万大军顷刻兵败如山倒,再携以大胜之威举兵迫境,方才得以一月之内连战连捷,拔城十座。宋王本就不得民心,宋军战意溃败,卫国举兵十万众,宋境之内何以存拒敌之兵乎——?”

    “爱卿分析的有理,然卫国凭借三五百里地便如此能征善战,此番向东拓土富饶宋地百余里,天下富饶之陶邑亦在其中,卫有白起此等猛将帅才,卫侯更如此诡计多端,假以时日卫国岂不成为我齐之大患?”

    此时此刻,齐王怎能心安,这西境的卫国俨然是一个小霸了,全天下都没有料到千乘之卫竟有如此强大的战力。

    “我王英明,齐国断然不能坐视不理,卫做大做强必成我之大患。”苏秦坚定不移的说道。

    卫国突然爆发一飞冲天之势,齐王对苏秦这个卫国旧臣不免心起疑虑,闻此一言这样的疑虑有所消退,旋即问道:“爱卿以为我齐国当如何处之?”

    此时此刻,苏秦的内心也在飞快的思量着卫峥突然举兵攻宋的意图和动机是什么。

    卫峥曾经定下的“掠魏窥宋”长策已经非常明确,更严明宋国尤其是陶邑这块地是有“剧毒”的,而今因宋伐卫的变故……苏秦此刻正在苦思冥想。

    主公,你占陶邑的意图是什么?想要告诉苏秦什么……

    齐王以为苏秦沉默深思是在为他谋划,倒也不着急,静静地的等待着。

    就在这时,苦思冥想的苏秦心中微愣,在一念之间犹若黑暗中寻找到了一束光,并且越来明亮。

    主公此举定是要祸水东移,没错,绝对是了!主公深知陶邑不能吞下而今确是占了,卫国一旦侵占宋国这片富饶之地,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齐国,也的确如主公说的这陶邑和宋国就是烫手山芋,谁碰谁死!

    主公深知其中利害,而今不但碰了,更占陶邑在内的十余城,齐国必然出手干预,齐不能容许卫做大做强成西境大患,齐必有所举动,不论举动为何,其目的必然要卫国吐出所吞并的富饶宋地。

    可如此一来,宋国必对齐国感恩戴德,自然于卫国不利,主公不可能不看不出其中利害,确又行此举……

    倘若主公将陶邑这块看似肥肉实为烫手山芋献给齐国呢?齐国会对送上门来的一块如此鲜美的肥肉毫不动心?

    齐若纳之,其一得大利、其二更能强齐国而阻卫做大做强,此消彼长齐得陶邑都是有利无害,至少明面上是有利无害。

    卫国便能祸水东移!

    是了,定是如此,我主占陶邑等地之意图定是如此!!!

    苏秦心中顿时豁然开朗,旋即面向齐王道:“启禀我王,臣以为齐国断然不能坐视卫国就此吞并宋国西境,齐国必有所为——!”

    “爱卿以为如何——?”齐王连忙问道。

    “臣方才苦思冥想而突生一计,此策若功成,非但可弱卫,更可让我大齐坐收渔翁之利。”苏秦胸有成竹的笑道,瞬即一一道来,而聆听的齐王陡然迸发精光,大喜之色无可掩饰的展露神色间。

    “请王上准许臣再入卫国为齐特使,破此一局——!”苏秦躬身一礼而道。

    齐王目视着对方不由得点点头,此事由苏秦去办最合适不过,如果把卫国“坑”的越狠,卫侯定然越恨它,也越能说明他是真正为齐国谋,今后用他便再无疑虑。

    “善——!”

    齐王当即拍案应允。

    ……

第027章:怀璧是罪

    ——

    能看破卫峥攻宋的真正目的,整个天下怕是只有苏秦一人,即便是张仪也看不出来,因为张仪未曾身在其中,何况此时此刻传到秦国的消息只是卫国大胜宋军于历山,白起大军虎视睢阳的消息还没有传到秦国,再说秦国此刻都自身难保,犀首都带兵打到家门口来了。

    此刻,白起统军在宋国攻城掠地,而卫峥带着百名护卫已然重返朝歌都城。

    如若按照白起目下拔城必克的态势下去,一路有可能直接打到宋国都城睢阳去,不过卫峥并没有打算要白起率领大军兵临宋都城下,且不说宋国睢阳依托淮水筑城,城下偌大的护城河难以攻占,如若真的在此刻打到宋国都城去,那真是捅了天大的窟窿。

    卫峥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心有灭他国之举,更别说富饶之宋也没那么容易就能被打下来,殊不知后世的宋朝兵锋不盛却维持三百年基业,就是宋朝富裕。

    而今能够连战连捷,兵锋所向无往不利,不过是把宋国打了个措手不及,也让齐国措手不及,如若得寸进尺必遭祸患。

    这一次卫峥对宋国发狠除了被迫反击和虽局势改变策略,更重要的是出于一种隐性的政治目的,一来是祸水东移,二来也是要打出卫国八雄主的气概,既然无法掩饰,那就无需在遮遮掩掩,干脆利落的把獠牙露出来。

    常言道,该出手时就出手。

    朝歌,宫廷内殿。

    “君侯,观泽等五十里地本月下旬即可悉数交割与齐国。”

    此时此刻剧辛和卫峥两人正单独议事,卫峥看着他送来的奏疏默默点头,看向对方说道:“这观泽之地数十里疆土割让齐国,当地百姓十数万西迁入河西郡,十几万百姓择地安置所消耗的钱财皆有国府调拨款项,此事不能大意,尤其是给百姓分置新田、新户,不能乱更不能少,河东有多少地便在河西分多少地!”

    “剧辛明白——!”

    卫国答应献地却也只是献地,卫国当地几县的百姓全部迁入河西一郡,或河东一郡重新安家。显然,卫峥数年时间煞费苦心的向卫国百姓塑造国家观念、帝国概念,如若此次割地献城连带着当地的老百姓全部划给齐国,这些年对卫人塑造的国家归属感和国家观念将付诸东流。

    这一次割地与齐的事件导致十几万卫国人内迁虽然麻烦,却未必是坏事,处理得当不失为一种笼络民心的手段。剧辛知道这件事情非常举足轻重,自然不敢怠慢,也知道这十几万老百姓安置的如何将影响卫国之主的民望。

    好在齐国财大气粗,卫国把十几万人迁移走了,大不了从齐鲁大地迁十几万齐人入主此地,齐国看中的是西进中原的咽喉门户,并非是那十几万口人。

    “君侯,臣……”剧辛忽然欲言又止的说道。

    “子辛有什么话但说便是,何须吞吞吐吐的?”对案而坐的卫峥笑说道,惬意的自饮一樽。

    “昨日议事君侯说要把宋国那十几个县悉数送出去,我卫国倾尽国力,尽耗库府之存,我军将士浴血奋战打下来的城池却要悉数奉送出去,岂不……”

    卫峥一听显然看出了剧辛这是舍不得啊,笑道:“子辛是舍不得已然到手的陶邑?”

    “确是舍不得——!”剧辛老实的说。卫峥失笑而言:“呵呵……你舍不得,我更舍不得,陶邑,天下富饶之地也,谁不想要?”

    “然,子辛可记得曹桓公十年詹父带领周天子军队进攻虢国之事?”卫峥忽然如此一问拍马不相及的话题。

    “臣略知晓一二,虢公最终逃亡虞国。”剧辛如是回答,心中也好奇卫峥怎么突然说起四百多年前的事情去了。

    卫峥酌酒示意,又说道:“当初,虞公之兄藏有宝玉,虞公所求之,虞叔未献之,不久心生悔意,深知得其美玉,必由此遭来祸患。虞叔便献玉璧,虞公不满足又向虞叔索要宝剑,虞叔自知无法满足虞公,祸害势必降至,于是先下手为强攻打虞公,公逃亡共池。”

    剧辛听他说出这四百年前的事情,大概知道用意为何了,卫峥长叹一声而道:“子辛啊,周人民间便流传一句话:百姓无罪,怀藏玉璧那就有罪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

    “这陶邑的确石块价值连城的宝玉,然这块玉璧却是烫手,更有剧毒,谁揽入怀中谁必遭来祸害,我现在是恨不得快点把这烫手山芋送出去!卫国,还不够强,不强就不能逞强,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反而撑破了肚皮,那才是大忌。”

    “臣惭愧,有欠考虑——!”

    “不过子辛你说的不全错。”卫峥旋即移目至剧辛身上,道:“此番我军东征宋国,尽丧库府之存,尽耗国力而将打下来的这么一块富饶之地送给齐国就完事了,那我岂不亏大了。”

    “君侯的意思是……”剧辛看向卫峥迟疑道。

    “找宋国赔款、找齐国补偿,我除了不要地可以要人口、要粮草、要器械……言而总之,此番我卫国出征所消耗的国力,其一由宋国来补偿,宋国富饶,一二百年无战事,家底殷实的很,呵呵……”

    剧辛看着卫峥腹黑的一笑,又道:“齐国这次得了天大的便宜,等于是我帮着他齐王打下了陶邑,他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如此富甲天下之地,帮我向宋国讨要点东西总不过分吧?好地也拿走了,也限制了我卫国做大,我献如此大礼以示不争天下之心,齐王总得要安慰一下我这个跟他混的小弟吧?如若不然,今后哪国敢轻易亲齐国?嘿嘿嘿……”

    剧辛看着卫峥腹黑的阴险笑容下意识感觉有些发凉,正如他前日所言,齐国虽是大国,却为窃取邻邦寸土之利而高兴万分,此番卫峥把陶邑就送到齐王眼前,齐国基本上不可能忍得住诱惑。

    恰巧齐国是天下强国,根本就不怕宋国,换句话说,这陶邑可不是我齐国强兵夺去的,谁让你去打人家卫国还反被打的兵败城失?

    可齐王怕是万万想不到宋王戴偃到底是什么样的君主,射天杀神的疯子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还会怕齐国?他只会认定陶邑是齐国占了的事实,这一点就够了,更别说卫峥这个腹黑还要暗中推波助澜借助戴偃其兄再来个反间计。

    君臣二人商议之时,左宫监持着他国符节前来:“禀君侯,齐国遣特使来,目下已入朝歌驿站静候召见。”

    “使臣何人?”卫峥接过符节的同时问道。

    “回君侯,正是苏秦——!”

    卫峥和剧辛微微惊讶,前者旋即览阅符节,一看之下不由得露出了笑意,递给剧辛而道:“想不到齐国先遣使臣为调停卫宋之争而来,还是季子代齐国出面为调停特使,看来季子已看出我伐宋之意,哈——!”

    齐国之举正中卫峥的下怀,不过齐王如此迫切倒也在情理之中,卫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突然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齐国如若容忍卫国吞下陶邑这片富庶之地,岂不是坐看家门口的小霸成为心腹大患?

    ……

第028章:来者不善

    ——

    “宣,齐使觐见——!”

    翌日朝堂,卫国庙堂之上一声宣召响彻殿宇,君位之上正襟危坐的卫峥遥望大殿廷前,在卫国群臣的注视下,众人再次看到老熟人进入卫庙堂。

    尤其是百司长璟仓,目不转睛的注视着一路走来的苏秦,座上的卫峥心中也有些哭笑不得,越看越觉得本侯这百司长可爱至极。

    璟仓算是跟苏秦杠上了,反正这位百司长对苏秦弃主而离的事情耿耿于怀,始终对他不对付。

    “齐使苏秦,拜见卫侯——!”

    大殿惟闻苏秦的声音响彻,群臣皆默不作声,眼神诡异的瞥向他,前些时日割地献城才过去多久。

    戏码又要开始了。

    卫峥俯瞰殿前躬身拜礼的苏秦,轻咳一下:“齐使再入卫庙,此行有何赐教?”

    在群臣注视之下,苏秦再向卫峥行一礼,不卑不亢的说道:“旬日不久,我王得知世代交好之卫宋两国突而刀兵相争,两国刀兵相交于历山,我王不忍目睹中原战火燎原,欲调停卫宋两国罢兵和谈、止兵休战。我王考虑此事重大,故遣外臣为调停齐使。”

    齐国出面调停?

    苏秦之言正气十足的脱口而出,顿时让群臣交头接耳、私语不断,殿上的卫峥正欲开口之际,与苏秦不对付的璟仓在这个时候再次出列,不善之色毫不掩饰的投向对方,道:“齐国欲调停卫宋两国之争?”

    “正是——!”苏秦礼向璟仓,道。

    璟仓闻此言忽然一声哼笑,进而说道:“历山之战前,我主快买信报请求齐国发兵援救,然结果如何?卫齐交好结盟,户籍、契约转交进行至今仍如火如荼,然我主请求齐国发兵驰援救我国难,齐国却是无动于衷。而今我之王师,兵锋所向无往不利;兵锋所指无往不胜;攻城拔营无往不破……”

    “……齐国好意大可不必了,卫宋两国之争无需贵国调停,我主自可处置妥当,卫国无忧,无需劳烦盟国大费周章。”璟仓淡淡的补充道。

    “就是,还有你苏秦,此前我卫国向你齐国求援为何无动于衷?若非我主英明,天佑卫国,若非宋军大败怕是举国危矣。”

    “所谓齐鲁美誉,而今如此,由此可见,大谬也——!”

    “齐国之举,何其不义,岂不为天下人耻笑——?”

    百司长一带头,群臣立即蜂拥而上,悉数数落齐国见死不救,而座上的卫峥索性选择旁观不语,任由群臣愤言不断。

    苏秦也是站在庙堂之上一动不动的低目不语,任其群臣数落,待得声音渐渐疲乏,这才镇静自若的解释道:“齐国并非见死不救,实乃事发突然,我王亦且心急如焚。”

    这么一说,更加让群臣愤愤不已,险恶如斯,虚伪如此,何其大谬?

    苏秦不为所动,继续自顾自的说道:“卫宋两国世代交好,宋国更两百多年从无刀兵战事,此突然伐卫,非但齐国始料未及,想必贵国也是猝不及防,未曾想到啊,遑论他国乎?”

    “齐国一向注重名声,我王更是如此,又怎可能至于名节而不顾?此次齐国未能及时出兵援救盟国确是失礼,然并非刻意而为之不顾也,实乃事发突然,反应不及啊。”

    “齐,万乘之国也,与秦并强,齐使口中之齐国,莫非如此不济,怕是难以令人信服啊?”剧辛淡淡的说道。

    都是实力演技派啊,座上的卫峥看着庙堂之上的这一幕心中下意识的感慨,也是绝了。

    只见苏秦旋即面朝剧辛礼道:“卫相有所不知,齐国虽万乘之国,亦为天下强国,然时下之齐国事处多事之秋,天下亦处多事之秋。先主威王驾崩以来,我王即位初期之际,齐国内政有所不稳而庙堂动荡,田忌老将军返齐,却万万没想到于此时在府中不幸仙逝,若田忌老将军安在,齐国怎会置盟好之卫于国难之间而不顾?”

    群臣看着苏秦在殿上大吐苦水,又面向卫峥道:“卫侯或有所不知,宋兴兵伐卫之前,燕王再次遣使臣入齐,欲接回公子职。我王是天下少有的贤明之主,即位之初便要为向天下人彰显齐之仁德,燕王此番请求我王接回燕国公子,我王不但欣然应允,更遣兵甲万众,车乘上千护送公子职归燕,齐国将士也由此皆北调而去,却不料宋王伐卫紧随而至,实乃未及始料也,卫侯明鉴——!”

    “剧辛疑惑不解……”右丞相淡然的出列徒步三五下,低首盯着地板淡淡的开口质问道:“齐乃万乘之国,特使言之不堪,恐不属实吧。”

    “齐国自然是天下强国,聚兵十数万乃至数十万亦且料无难事。”苏秦忽然自信满满的说道,刚刚承认便话风又转而一变,补充道:“然卫相断然知晓,聚兵合将总需要时间,齐国可随意调遣的兵马已然赶赴燕国,余下之军需要坐镇国内,若要额外发兵驰援卫国总需要时间来征召兵丁聚兵成军,仓促之际何以聚沙成塔?非一日之功啊。”

    说到这里的苏秦话风再而一转,目光从剧辛身上转而面向卫峥道:“此番外臣奉命我王为调停特使,外臣入卫境之时,哦,也即是三五日前,齐国已然聚兵合将十五万,更由我齐国上将军匡章(田章)为大军统帅,外臣大致估算田将军率领齐之技击十五万众已然从薛陵出发,大军目下应该正赶至马陵道一线了吧。”

    苏秦又笑道:“卫国以不到三万带甲兵士大败宋国十万大军,贵国上将军白起更是一鸣惊人,目下一路攻打至丹水,白将军已然匍匐在丹水以北虎视睢阳,我齐国驰援卫国的大军还在路上,却不料贵国不但以一己之力破宋,还打到了宋国府邸,拔城十余座更将陶邑纳入囊中,卫国实在出乎天下群雄之意料,看来我齐国这十五万援兵无需出手了,呵呵……”

    苏秦这一大通话语,尤其是后面所说的赞扬倒是让卫国庙堂之上的不少臣子觉得腰杆子粗了,西攻魏国破桂陵城,东迎宋军以不足三万克敌十万,一月之内破城十余座,拓土近两百里地,将宋陶邑揽入囊中。

    这样的功绩的确值得自豪。

    然而,苏秦此言一出璟仓和剧辛的面色如出一辙的惊变,璟仓更是失声道:“你说什么?齐国十万大军正赶至马陵?”

    “正是,此刻这支大军的前军估摸着已达马陵道了。”苏秦回答的不慌不忙,与之前相比他的语气有些淡淡的味道,璟仓敏锐的感受到了这细微的变化,心中发抖不已,苏秦见百司长怒而无言之色,似是好奇的问道:“百司长有何疑虑——?”

    “你……”璟仓怒不可制的遥指苏秦,欲语而不得。

    群臣看到璟仓如此愤怒之态展露神色间,右丞相剧辛流露震惊之色,就连始终不动声色的卫峥也在此刻微微色变,群臣先是惊愕此情此景,过了片刻才反应过来。

    宋国此刻不但大败,更是兵败地陷,而齐国却在这个时候带十五万大军而来,打着驰援盟国的理由而来,实际上此刻的卫国根本就不需要齐国的援兵,而齐国不但发兵而来,更带了十五万大军。

    反应迟钝的群臣看此刻苏秦淡然的神色,再仔细一想,越想越心颤。

    齐国这十五万大军,明面上是发援兵而来,实则怕是打着援兵的幌子想要趁机强兵夺国啊。

    难怪百司长忽而勃然大怒,右丞相面露震惊,连为国之主也面色微变。

    群臣终于意识到了苏秦再次出使卫国,怕是来者不善,那十五万大军更善者不来啊。

    ……

第029章:苏秦相齐

    ——

    此时此刻,卫国庙堂之上的群臣怎可能还不知道齐国所图为何?

    这分明就是想要坐收渔利!!!

    齐国大将匡章之名早已天下侧目,威震一方。五年前的桑丘之战匡章率领齐国大军迎敌秦军大胜而归,秦国自变法以来首次兵败便是折戟在匡章手里,桑丘之战更打的秦惠王对齐国自称西藩之臣,这一战也让齐国的声威达到空前之态,也让匡章成名天下,威震一方。

    而今更是成为了继田忌之后,齐国独当一面的上将军,齐国让匡章亲率十万大军而来,简直咄咄逼人。

    “齐国欲如何调停卫宋之争?”卫峥终于开口了,问道。

    “卫国鸣金收兵,恭请卫侯命白起的大军全部退回卫境,卫国侵占宋国西境之地奉还其国,两国重修交好,签止战盟约还中原一个太平。”苏秦不卑不亢的回应道,引出了十五大军,苏秦的语气也变了。

    “岂有此理!宋国攻我在先,而今我卫国成千上万的将士用血换来的城池,你苏秦只言片语就想让我悉数归还于宋?”璟仓当场怒不可制,尤其是朝堂之上的武将,一个个比璟仓有过之而无不及。

    齐国哪里是来调停的?分明就是见不得卫国得好处,群臣终于想到了战前卫峥曾经说过不能指望齐国的一番话。

    齐国……果然没安好心,见不得卫国强大。战时不发兵援救,战后却发难而来,竟然如此无理的要卫国吐出陶邑十余城。

    此刻,大殿之上的苏秦始终淡定自若的站立不动,心里也知道此刻卫国的满朝文武怕是恨不得活吞了他,非但不能解释,更要让他们憎恶,如此齐王才会深信不疑。

    “卫国如若不允呢?”座上的卫峥淡淡的说了一句。

    “卫侯若是不愿归还侵占宋国西境疆土于宋,外臣无法与我王交代,卫国恐怕也无法与齐国交代,这十五万大军怕是……”苏秦躬身一礼,平静的回答道。

    此话一出谁还不明白?这言外之意,卫国若是要强占宋国的领土,那齐国这十五万大军就有可能从救国之兵变成夺国之兵了。

    苏秦此言无疑彻底触怒了满朝文武,但此刻绝大多数人都是敢怒不敢言,齐国与秦国并强更是中原第一强国,卫已经与秦国毁盟,倘若得罪了齐国乃至与齐国爆发战争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

    归根结底,齐国分明是有恃无恐而以势压人。

    所谓齐鲁美誉不过是一个笑话尔,此情此景也让卫国群臣明白所谓美誉的代价是鲁国之主愿偏居一隅不与世争雄,将一国命运置于齐国之手。

    而卫国除非效仿鲁国,但这种事情绝不可能出现在卫国和卫峥身上,即便卫峥想要做个安乐侯,然而卫国地处四战之地的客观条件注定不争则亡的事实。

    这一刻,苏秦带有咄咄逼人之言让群臣面色皆不太自然,而卫峥也顺势改了改面色,在群臣眼中看来此刻的君侯心中怕是已经怒不可制了吧。

    “苏秦啊……”卫峥忽然呵呵的笑道,语气软了不少,群臣似乎看出了国君欲服软的意思,也知道齐国持强凌弱,不软不行啊,那十五万大军都要直奔观泽了。

    “卫侯——!”苏秦旋即躬身道,一副静等下文的样子。

    两个人的演技真是挑不出一点毛病,随苏秦一同前来的齐人自然把这里发生的一切看在眼里。

    而前面的一系列铺垫实际上,都是要为接下来卫峥的话顺势自然的引出来,可谓一点疑虑都没有。

    只见卫峥强笑着说道:“你看我卫国将士们浴血奋战得来的城池,如若仅凭特使一言便悉数奉还给宋国,我亦无法对众将士交代,卫国也无法对上下臣民百姓一个交代。这样吧,特使可愿听听本侯的意见?”

    “请卫侯示下——!”苏秦再礼而道。

    “我是这么想的,你看倘若我将陶邑十余城归还宋国,这宋王留待时日修养生息之后难免不保他再次犯境而来,想要真正让卫宋两国止战,弱宋乃上策也。”卫峥笑呵呵的说道:“故本侯欲将所占宋之陶邑在内的五城之地悉数献给齐国,成阳、句渎二城归我卫国,要此二城也是以备宋国不患之兵,倘若宋国将来再犯也有此二城可做缓冲,如此本侯才能对我的将士们和臣民有一个交代,余下甾等城池便悉数奉还给宋国便是,本侯都不要了。”

    卫峥旋即睁目不眨而下意识前倾着身子,俯瞰着殿下的苏秦,道:“特使以为如何——?”

    此话一出,群臣一片议论,苏秦也一愣,随同苏秦而来的齐人也愣住了。

    “这……”苏秦在一众议论纷纷当中犹豫不决,似乎心有所动。包括陶邑在内的五城啊,能不心动么。过了片刻便面向卫峥拱手而道:“回卫侯,此事颇为重大,外臣亦且无法拿定主意,需秉承我王定夺才行。”

    “无妨——!”卫峥强笑着说道:“本侯不急,既如此贵使便将此策转告齐王定夺即可。”

    “如此甚好,那外臣便先行告辞了——!”苏秦再一拜便转身离开卫国庙堂。

    苏秦刚刚踏出殿外,群臣便看到卫峥笑意的面容陡然消失,一脸冷漠不语之色尽显怒意,当场一句话也没有,起身便是离去,此举让群臣面面相觑,不知何言以对,都想着君侯回内殿怕是要大发雷霆了。

    卫峥离开廷前入偏殿便长呼吸一口气,飙戏不仅仅是体力活还是技术活,累——!

    此番殿前与苏秦一来一回,卫峥已经可以断定苏秦领会了他出兵攻宋的意图,而苏秦也因此断定了自己心中的猜测。

    先前完全没有任何私下交流,一切就在不知不觉中达成了共识。

    苏秦带着齐国的威势强势的要卫国吐出宋国陶邑十余城便是暗中向卫峥探求隐晦的深意,而卫峥以拱手献陶邑于齐国的新建议便是在暗中对苏秦传递一个消息:你猜的没错,我就是个意思,照我说的办即可。

    简直神一般的意识交流。

    接下来就好办了,苏秦再无疑虑便只要把卫峥这份“大礼”献给齐国即可,而苏秦本人便是在中间做个顺水推舟则可水到渠成,以齐国的“尿性”断然拒绝不了这份诱惑。

    ……

    十日之后,齐都城临淄。

    今日早朝,齐国庙堂群臣百官之中,田忌已经逝去,孟尝君田文一语不发,田婴今日未曾上朝。

    齐国的群臣百官都在等待齐王临朝听政。

    “客卿苏秦到——!”

    就在这时,宫侍的宣声引得齐国群臣侧目,苏秦今日入朝竟是特殊的要报名号?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齐庙的群臣百思不得其解,议论纷纷顿时扑面而来。

    臣子入朝竟是报名号?齐国从未有此先例,苏秦的架子未免也太大了吧?

    着朝服出现的苏秦顿时吸引了无数的目光,唯有未来的孟尝君田文于朝廷之上不为所动。

    今日朝议,史无前例的出现这一幕让群臣猜疑连连。

    “王上临朝听政——!”

    宫侍的声音再次响彻,群臣面向王座大殿之际,齐王肆意的朗笑声便传来,未见其人,先闻其朗朗大笑声。

    齐王出现,直到入王座笑意和笑声依旧不减,群臣带着匪夷所思例行朝拜。

    礼节一过,王座之上的齐王双目便凝视着殿下的苏秦,笑而朗声道:“太史,宣寡人诏——!”

    “王上诏令,晓喻朝野,苏秦入齐事王,首功而不损一兵一卒,一言便为我齐国得观泽、顿丘五十里地,大齐西进中原咽喉尽揽;再一言为大齐再得陶邑五城近百里富饶之地而再立奇功,寡人拜苏秦如桓公待管子,今拜卿为齐相国,位列上卿——!”

    宣召一出,四方惊堂,百官惊愕,齐王待苏秦如桓公待管仲,官拜相国,位列上卿,何其隆恩也——!

    群臣知道,至此苏秦便在齐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其势盛若空前。

    难怪田婴今日抱病不朝。

    齐庙群臣皆目不转睛的看着太史令双手捧着齐国相印来到苏秦面前,正声又道:“苏秦掌相印、佐王事、辅齐国、正百官——!”

    “相国,请接齐之相印吧!”太史旋即小声微笑而补充一句。

    苏秦在齐国君臣的注视下,郑重的着正朝服而后双手接过相印,持相印面王而道:“臣苏秦,谢我王恩典——!”

    ……

第030章:齐宋祸根

    ——满地打滚求推荐票,打赏走一波也是可以的,没毛病老铁!——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相国——!居功至伟,何须言谢……?啊——?呵呵呵……”殿上的齐宣王入朝之际,嘴巴便从此笑的不曾合拢,只见他的目光从苏秦身上移开进而环视群臣:

    “寡人即位之初便为我大齐通西进中原之咽喉、再得得天下富饶之陶邑,寡人不耗国力、不疲民累国,兵不血刃便能建如此功业,寡人要谢相国你啊,我大齐都要谢相国你啊,啊!哈哈哈……”

    朝堂百官顿时齐声贺道:“恭贺我王——!恭贺相国——!”

    “为国之臣,忠君之事,苏秦定不负我王之恩。”苏秦旋即拜首道,面带沉稳之色,并未因此出入堂而拜相便情难自已。

    “寡人得相国辅佐,齐国何愁霸业不成——?啊……?哈呵呵……”齐王大喜过望而说道,临朝至今脸上的笑容始终不曾退却。

    他国互相争,齐国的天下,齐王始终记得当初苏秦在为齐国重现齐桓公一匡天下之言,而今已然用事实证明,齐王对苏秦的倚重可谓空前。

    卫国的崛起让齐王心忧,然而此番卫宋相争让齐国尽收大利,卫不得陶邑而齐国得之,便是弱卫而强齐国。

    苏秦瞬即面王拜首而道:“启禀我王,卫欲攻宋而掠其富饶之地以图强,一鸣惊人之举虽让天下侧目,卫国虽已崛起却仍不是齐国对手。”

    “相国所言不假,相国以为接下来该当如何?”齐王笑道,至此齐王对苏秦的一言一行比任何时候都要信任、重视。

    苏秦想了想便说道:“卫国此番主动献上陶邑于我王,虽不舍去也慑与我齐国赫赫威仪,欲主动亲我齐国,而今卫国与秦毁盟、与魏梁宿愿难消,与宋又凭生刀兵,实乃别无选择,只能依靠我齐国,卫侯倒也知晓得罪近邻尤其是强大的齐国不是明智之举,是故有此献礼,以示其诚也。”

    “不错,卫国之主倒也懂得审时度势。”齐王点头的说道。

    “苏秦以为,齐国经略于卫,卫国地界乃我大齐西境防秦屏障,对于卫国只需确保我大齐始终能制得住卫国,使其与齐国同进退即可。此次我齐国虽得大利,但终究得利不正,有巧取豪夺之嫌疑,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我王有西进中原之心,此事如若处理不妥,以后统御诸国,列国难以归心,故苏秦以为经略卫国当需恩威并施,张弛有度。”

    “相国洞若观火,分析的透彻啊——!”齐王面向群臣笑道,群臣顿时附和而笑,齐王再面苏秦问道:“相国既出此言,定有应对之策了?”

    “启禀我王,苏秦确有安抚卫国之策。”苏秦如今彻底得到了齐王的信任,便毫不犹豫的说道:“此次卫国倾国出兵而大损国力,库府消耗,兵将之损本可因所占之地而得以补充恢复,然所占疆土或献于我王,或归还宋国,卫只得句亵、成阳两地,可谓有了凯旋大胜尽添寂寥,确是尽耗库府之存,难免心有不甘。”

    “而我齐为卫之盟国而未能及时发兵驰援,本就失礼在先,又得卫国如此大礼。常言道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齐国当此弥补却也为时不晚,不仅仅是安抚卫国,更是做给天下列国看的,我齐国从不巧取豪夺,绝不做损盟国而益本国之事,当有所补偿卫国。”

    齐王越听越欣喜,苏秦果然是大才啊,相国朗声笑而继续道:“此次我齐国失礼于卫在先,却也有我等难言之隐,然我齐国不会以此为推辞,失礼了要弥补,弥补最好的法子不是赔礼,而是送礼以彰显大国风范,以示天下齐国之诚犹可鉴之矣——!”

    “送礼——?”齐王好奇的静等下文。

    “不错,卫国因战事大耗库府之存,那我齐国便送他便是,兵器、粮草辎重、车乘皆可,我齐国疆土辽阔,物产丰饶,无需多时即可再生粮草无数、兵器无数,相较于陶邑,皆不足道也。”

    齐王听苏秦这些建议,深思了片刻便直接拍板道:“相国所言不假,相较陶邑皆不足论之,粮草辎重用了就没了,有陶邑却能源源不断的生出粮草,就依相国照办,由相国全权处置,正好作为我大齐公主陪嫁之礼!善——!”

    “寡人诏,携十万金、车乘上千、粮草百万担、仆人万众、甲胄万副、驮三百匹、马五百匹、羊三千只、珠玉美饰无数随大齐公主出降!以彰我齐国威仪——!”

    苏秦连忙领命道:“臣谨遵王诏——!”

    齐国果然是财大气粗的主儿,齐王也是好面子的王,这么阔绰的一送那是多有面子的事情,既长了脸面,又能做给其他诸侯看,简直一举两得,相国大才啊——!

    ……

    齐国得了陶邑,而潜伏在宋国之中的这股祸水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的东引齐国,齐国也没有料到几年之后宋王偃竟敢直接以柴犬之躯撼大象之身,而毫无防备更的齐国被宋国打了个措手不及,戴偃不但把陶邑重新夺了回来,还趁齐国根本不会想到宋会攻齐而进一步丢了几座城池。

    当然,宋国突然爆发这么强的实力,卫国在暗中也做出了不少的努力。

    而宋国不知天高地厚的怒拔虎须,也为将来宋被灭国买下了种子,同样齐国也因此在连环诱导之下买下了祸根,可谓是环环相扣,祸不单行。

    齐国庙堂上下因为苏秦而得陶邑这片富甲天下之地而高兴万分,盘踞在朝歌的卫峥也在为这一次深谋远虑的布局功成而暗中欣喜。

    到底谁才是最后的赢家,惟有真正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中看破迷雾,洞悉天下大势和复杂时局的人才是真正的猎人。

    齐国看似占尽大便宜,却因此埋下祸患,等于白打工的卫峥看似吃了大亏,却因此布局天下。

    唯有被公孙衍利用的宋国,宋王戴偃兴兵夺国不得,反而成为他人鱼肉更被人前后利用。

    ……

    宋国都,睢阳城。

    “特使,这里三十五万石粮食已然备齐,特使请过目。”

    睢阳城北门大开,无数的劳役正在将一袋袋粮草从谷仓内扛出来并搬入运粮马车上。

    所谓特使正是璟仓奉卫峥之命来宋国出使。

    璟仓此刻现身于宋都,此情此景显然是来提点宋国赔款的。

    宋国此次大败,卫国的反扑加上齐国摸准机会也跳进来分一羹,宋国根本就无力顶住来自卫齐两国的压力。

    又无从向外搬救兵,现在这个时候五国攻秦在即,诸国有心也是无力,只能看着齐国得了天大便宜而干瞪眼,而宋国可谓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更别说宋国庙堂也没什么能人。

    齐国也知道这是吞并陶邑的大好时机,如若等其他诸侯国腾出手来,免不得会生出变故。

    孤立无援的宋国顶不住卫齐两国的压力,齐国以大国之威咄咄逼人,戴偃只能被迫答应赔偿于卫国,答应割地陶邑于齐国以求和。

    而今白起的大军已经从丹水撤离,卫国已然撤兵退守成阳一代,只控制了两座边境之城,陶邑等城池则是被匡章抽调出五万大军悉数占据,本人则率领十万部将返回齐国。

    而此次卫与宋国签订的止战盟约,宋国要为此向卫国赔偿战争损失,卫峥索要的赔偿倒也简单粗暴,只有两样:粮食、人口。

    卫国要宋王偃割让句渎、城阳,加上粮草三百五十万石,人口十万众。

    这虽然算是一笔巨款,但与之前卫国占领宋西境一百八十余里地而言,光是人口就已经破三十万众,这点赔偿几乎不值一提。

    此次攻宋虽倾国之力,但为持久作战,卫国也并未因此损耗过大,白起一路高歌猛进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便占领了宋国西境,几乎没有任何持久消耗的攻城战,卫国迎战历山和攻宋期间加起来的阵亡了一万士卒,可谓大获全胜。

    从宋国这里得到的补偿基本上可以弥补此次伐战所消耗的国力了,加上齐国那里即将送来的“陪嫁礼”,精打细算一番可能还小赚一笔。

    “督运何在?”

    “百司长——!”

    璟仓吼了一句,看到粮草督运官过来便道:“悉数核查,三十五万石粮食一石不能少。”

    “喏——!”

    宋国按照签订止战国书,赔偿卫国三百五十万石粮食,宋王已然下达诏令于全国境内集粮,睢阳这里的谷仓大开提粮三十五万石。

    好在宋国占据富饶之地,加上多年没有战事,库府之存丰硕,富裕的很,这也不算是伤筋动骨,戴偃也不肉痛,但真正肉痛显然是陶邑。

    卫峥只是要了几颗现成的“鸡蛋”,齐国却是直接把“下蛋的鸡”都给拎走了。

    璟仓此次睢阳之行,一来是作为卫国特使与宋国签订止战国书,而此行的另一个隐性目的便是离间齐宋,为齐宋矛盾买下祸根,卫国此举可谓阴险!

    ……

第031章:戴偃色变

    ——

    随着卫国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主动止战重归修好,更愿意让出大片原本占领的城池疆土。

    戴偃在这个时候本应该高兴万分的,卫国要求的补偿宋王戴偃也一点不在乎,反而觉得卫峥颇为仁义,要换做自个儿就不是要点钱粮、人口这么简单了。

    卫国的赔偿要求对于宋王偃来说都无关紧要,人可以生育,人口可以慢慢增长、粮草也可以来年生产,而人口和粮草都维系于土地,土地才是真正的命根子。

    而齐国夺了宋国命根子中的命根子,陶邑被齐国拿了,宋王戴偃岂能不震怒?

    更重要的一点是,齐国有何理由趁机占领陶邑?

    简直就是半路杀出来的强盗。

    ……

    “宣,卫国特使觐见——!”

    璟仓和几个随从徒步入殿,直达殿下面向宋王礼节性的长身一躬,道:“外臣璟仓,拜见宋王——!”

    “呵呵……那个……贵使免礼!”年过三十的宋王偃看着璟仓温和的说道,不自然的强行笑了笑,卫国大胜而宋国惨败,戴偃面对卫国使臣也没了当初射天杀神的霸气了。

    “谢宋王——!”躬身的璟仓旋即站直而立,便不卑不亢的说道:“旬日之前,我主请宋国止战修好,贵国特使会盟濮阳议卫宋之和,宋允卫之赔偿要求,我主为以示卫宋两国止战盟好之诚意,卫承认宋国称王。我主考虑卫宋止战修好之事关乎两国国运,特命外臣为特使出使贵国。”

    “这是两国修好之盟书,请宋王过目,并签盖国印——!”璟仓言末,随行而来的手下连忙从怀中取出国书。

    宫侍将璟仓双手奉上的国书接过并转呈宋王偃,戴偃草草一览便盖下了国印。

    签订止战修盟的国书流程飞快的结束,璟仓看了盖下的崭新宋国国印便将盟书放入怀中,再次面向宋王一拜,而笑道:“启禀宋王,此次外臣奉命我家君侯出使贵国,我主有一份额外绵薄之礼献于宋王,我家君侯说了,宋王定然会欣喜若狂。”

    “哦——?”戴偃一听倒是好奇了,“何礼——?”

    戴偃看璟仓未曾立马出言,也未曾有献礼的举动,而是脑袋不动眼珠子却左右转了转,宋王见此情形瞬即顿悟,便起身离开王座而朝着内殿而去,同时说道:“贵使随我来内殿——!”

    来到内殿之后,宋王入主座便看向璟仓道:“先生可以说了罢?”

    “宋王——!”璟仓躬身一礼,而后说道:“外臣出使前,我主曾对我说过,宋王此次兴兵伐卫非宋王之过也。”

    “卫君果真如此说的?”宋王一听带着质疑的目光的看向璟仓,显然不信。

    “大王容禀!”璟仓直接转变了口吻,亲切的叫“大王”了,这一次他可是带着挑拨离间的隐性使命而来,璟仓旋即说道:“我家君侯洞若观火,料定大王实乃被他人蛊惑,便是那魏梁国,大王细想不难得出,宋伐我前,卫国聚兵猛攻桂陵之地,公孙衍已把梁国兵马悉数调集西境攻打秦国,故东境无兵可用,于是魏梁便施以奸计诱导大王攻打世代交好之卫国。”

    “大王想想,宋攻卫,本来我卫国在猛攻桂陵的白起大军不得不回援,如此一来卫宋两国本亲如兄弟,却反而骨肉相残,魏梁东境则无忧矣。”话已至此,璟仓旋即合手礼道:“大王明鉴——!”

    闻此一言,戴偃许久不语,微眯着眼睛却是带着恨意而道:“原来如此……孤原来被魏梁利用了!”

    “是故,我主明鉴,知晓这一切实乃误会一场,皆因魏梁为己谋私而损他人而起,非大王之过也。”璟仓又说道。

    “孤不报此仇,枉为王者——!”戴偃怒道,再度看向璟仓时,连忙说道:“卫君真乃高义,先生回国务必代孤转告卫君,孤被奸人所惑,累了世代交好之卫,孤之过也。”

    “外臣一定代大王悉数转呈我主。”璟仓应允道,旋即一笑,补充道:“差点忘了正事,回大王,此次外臣奉命我主为大王送两份大礼而来。”

    “哦——?”此事重提,戴偃顿时再起好奇心了,有了前面的铺垫,这宋王对璟仓和卫国的好感也增加了不少,再顺势引出接下来的话题自然更加完美。

    璟仓忽然面露愁眉的说道:“大王有所不知啊,我家君侯实际上也是被逼无奈。”

    “先生何出此言?”宋王愣道,说好的大礼呢?怎么成了诉苦了?闹哪样啊?

    “大王容外臣详禀。”璟仓愁眉的说道:“我家君侯实际上是要将陶邑等地悉数奉还大王的,这本就是宋国疆土,更是一场误会,如今误会已化解,自动如此,奈何齐国贪婪窥视之,大王只需派人打探便知晓,二十日之前齐国派特使入卫便是逼迫我家君侯把陶邑献给齐国。”

    璟仓一说到陶邑,瞬即触碰到了戴偃的痛处,那么大一块富饶之地,下金蛋的鸡啊。

    “当时外臣愤恨不已……”璟仓的确是愤恨不平,因为直到现在他也不知道苏秦真正为谁而谋,如此一说更加入木三分了,只见他继续道:“这是要奉还给大王的城池,献给齐国又如何对大王交代?我卫国君臣皆极力反对,却不料齐国有备而来,大王定然知晓苏秦使卫之际,齐国上将军匡章亲率十五万精锐齐之技击压境而来,卫国兵马悉数在东境,我家君侯不得不迫于齐国威胁,方才献地——!”

    “齐国举兵之事,孤却有所闻。”戴偃微微点头的说道。旋即又咬牙切齿的说道:“齐国可恨,先生或有不知,这齐国非但威逼卫国,不久亦且以势压人而威逼孤承认陶邑为齐国疆土。”

    璟仓旋即一改皱眉之色,便是凝重的看向戴偃而道:“大王或有所不知,齐国霸占陶邑之事另有隐情,正巧被我家君侯得知。”

    “另有隐情?”戴偃问道。

    璟仓忽然带着警惕性狐疑的环视一周,看的宋王满脸疑惑,演的神乎其神的璟仓确认四周无耳目之后便一手附于嘴边而压低声音道:“大王,齐突然霸占陶邑之事,实乃大王之兄所为,大王定然知晓他流亡齐国,此番大王被歹人所惑让他以为有机可乘,故游说齐国方才有了齐国占陶邑之事,实乃与齐国暗中有不可告人之秘。我王得知此事,思来想去怕是只有一个答案……”

    璟仓说道这里的时候偏偏停了下来。

    “卫君如何说的——?”宋王偃一听这么一段话,面色陡然而变,再也顾不得礼仪和镇静什么连忙问道。

    如果说陶邑被夺让戴偃肉痛,那么关于其兄戴剔成君这个名讳,只要一入他耳便是刺激到了最敏感的神经。

    戴剔成军不但是戴偃之兄,更是宋国前朝国君。

    而戴偃终归得为不正。

    此情此景,让璟仓看到挑拨离间大有可为!

    “大王还不明白吗?剔成君此举实乃不惜拿出陶邑割让齐国,其意图乃欲藉此借助齐国而取缔大王做宋国之主啊!否则齐国为何不顾齐卫之盟?因为齐国所图不仅仅是陶邑,而是整个宋国啊,大王想想,剔成君如若做了宋国之主,其势必成为齐国傀儡,宋从此必对齐国俯首称臣,如此一来,不说大王的王位不保,宋国的七百年基业亦且不可保矣。这便是我家君侯送给大王的第一份礼,不知大王可满意否——?”

    璟仓这一番话给宋王偃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不但大惊失色,更已经心生慌乱,此时此刻的戴偃已然六神无主,璟仓的一番言论几经让他震耳发聩,戴偃瞬即直立而起,来到璟仓面前更抓住了对方双臂,“孤如何才能破此危局?先生教我!先生教我——!”

    ……

第032章:璟仓献策

    ——

    宋王偃有如此反应,以至于六神无主也不无道理,且不说璟仓之论头头是道,说的有理有据,有篡逆历史的国君遇到这种事情往往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现在的戴偃想的不是怀疑璟仓的话是否属实,也不是之前结下的仇,而是潜意识的让自己更愿意去想他兄长是要来夺他的王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坏的了。

    这一幕看在百司长眼里心中漠然一笑,对卫峥更是佩服之至。

    “大王稍安勿躁,我家君侯既然为大王送上了这第一份大礼,告诉大王此事自然也有妙计相赠。”

    “先生快说——!”戴偃连忙问道。此时此刻,哪里还有半点仇视卫国的想法。

    “大争之世,强者强,弱则亡,大王唯有强大宋国方能无惧齐国,故大王当拓土以强国,国强则万事无忧矣。今虽有此劫难,破此局之策是为强宋,而大王欲强宋则需一位大才能臣佐王事、辅宋国。”

    璟仓又补充了一句:“宋乃五千乘劲宋也,大王坐拥天下富饶之地,兵马不缺、人口富足,粮仓漫溢。外臣素来听闻大王力能屈伸铁钩,由此可见大王之勇武天下无出其右尔,倘若大王征战四方,而后方亦且有大才能臣坐镇辅佐大王,宋国无忧——!”

    “先生此言当真是让孤震耳发聩,孤原来只缺一位贤臣相国辅佐。孤真希望有先生这样的大才辅佐啊。”宋王戴偃看向璟仓时眼睛迸发精光,连忙又道:“先生可愿事宋国助我?孤定拜先生为国相,如汤武待伊尹、周公待吕望,先生意下如何——?”

    戴偃期待之至的把目光投向璟仓,本以为会打动他,却见璟仓笑而缓缓摇头,宋王顿时急了,正欲开口,璟仓抢先道:“外臣才疏学浅,担当不得如此大任,更担当不起大王下问。”

    “孤见先生之才天下鲜有人能及,何须妄自菲薄!”此时此刻的戴偃是真意虚心求贤,遭此劫难的宋王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王位都不保了还不求贤就等死吧。

    璟仓抱手礼道:“大王稍安勿躁,外臣愿为大王举荐一人,此人之才华在外臣十倍、乃至数十倍以上。大王若得此人辅佐定能为大王分忧,为宋国分忧!”

    “世间真有才华数十倍于先生之上的人?”宋王愣了愣,急忙问道:“先生言之是为何人?现为何处?”

    “大王容禀——!”璟仓微笑道:“外臣举荐之人正是宋国睢阳人,惠施惠子是也——!”

    “惠施啊?”戴偃一听这个名字连连眨巴着眼皮。璟仓微笑着说道:“大王对惠子素来不错,此事天下诸雄无人不知,然惠子相魏亦可见其才,外臣与魏相惠施相比犹若萤火之光,岂能与皓月争辉?”

    “惠子大才,更是宋国人,然惠施确是魏国之相啊,孤何以得此大才?”戴偃愁眉苦脸的说道。

    “这便是我家君侯为大王送上的第二份大礼。”璟仓笑意使然的补充道。

    此话一出顿时让戴偃举目望来,璟仓笑而缓慢道:“魏人张仪相魏而挤走惠子于魏国庙堂,今惠子入楚国,楚王以国宾之力接待惠子,而今魏国自惠王驾崩,张仪亦且被逐,惠子定能再入大梁相魏,大王何不趁此机会将惠子先一步请回母国辅佐大王呢!”

    “可依先生之言,孤如何才能让惠施为回母国事王?”戴偃狐疑道。

    “大王——!”璟仓拜首一笑,道:“既然此为我家君侯为大王献上的第二份大礼,自然献礼必达,大王无需多虑,外臣愿前往楚国助大王得此大才辅国——!”

    “好好好——!”戴偃一听连连点头,连声叫好,更大喜过望。当日便在王宫之内大摆奢华酒宴,待璟仓为宋国座上宾,可谓优待至极,哪里像是此前接待敌国使臣那般。

    鬼门云: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在深得鬼门绝学的卫峥眼里,天下为棋局,众生为棋子,天下万物皆可为我所用、为我所谋。

    宋国的变数让卫峥不得不因局势而改变策略,但卫国扩张却不能停下,短时间不可能东扩,东境的宋国目前是雷区,踏足实为不智。

    还是得调转兵锋掠夺魏国、趁机蚕食魏国,趁魏国一朝奄奄一息,就应当让他永远奄奄一息的吊着一口气。

    惠施有才,若是让他再次重回魏国庙堂复相位不是卫峥想要看到的结果,只有让魏国庙堂无人才、无大才佐王治国,魏国便永无翻身之地,卫峥自然可以更加放心的向西部扩张。

    而暗中把惠施请回他的母国,宋国得到治理有了实力,戴偃有了新的底气才敢朝着齐国扑上去。

    借势布局于天下方能破天下时局。

    ……

    “外臣璟仓,谒见楚王——!”

    数日之后,在宋国备受戴偃礼遇招待的璟仓来到了楚国,这是他此次奉卫峥之命出使行邦交大事的最后一个行程。

    来到楚国自然是为了惠施能回宋国去,而这一切的一切其最终目的便是最初始的挑拨离间,祸水东移之策,这其中的环节可谓是环环相扣。

    此时此刻,郢都王宫之楚王在内殿召见了璟仓。

    “先生入郢都,意欲何为啊?”主座上的楚王说道。

    “呵呵……回楚王的话,此次外臣入鄢郢之地,其一是待我主向楚王问候,其二卫楚两国交好以来自然多多互通有无。”璟仓说了一番客套之言,便入正题,又道:“此次外臣入楚国实乃奉我家君侯之命,代我主撮合一件既有利楚王也有利于我家君侯之事。”

    “互惠互利,这是好事啊,哈哈哈……”楚王环视一周,目光落在璟仓身上笑道:“先生说说所谓何事?”

    “想必楚王已然知晓旬日卫宋刀兵相争之事,我主不忍中原生灵涂炭,故,在兵锋所向无敌之际,主动止战盟好,还中原天下一个太平,让百姓免遭战火之苦。”

    璟仓说起这事情,倒让楚王重视了,卫国一飞冲天,趁势崛起让天下侧目啊。

    “外臣此来便是恭请楚王送惠施归母国。”

    “这便是所谓互惠互利之事?”楚王一听狐疑道:“惠施确实在楚国,然送惠子回归母国,寡人有何利?卫侯有何利?”

    ……

第033章:战功赫赫

    ——

    “自然有利——!”璟仓点头一笑而答楚王,又殷殷解释:“楚王容禀,惠施此事外臣以为,驱逐惠施离大梁者,乃张仪也。楚王而今非但接待惠施更与其交好,乃欺张仪也。外臣以为大王待此事略有不妥。”

    “有何不妥?”楚王问。

    “大王想想,惠子因张仪排挤方才入楚国,否则也不会在魏国失了相位,惠施张仪二人必互为仇者。”璟仓斩钉截铁的说道。

    楚王悠然自饮一樽也是同意的点点头,继续听璟仓说:“……如此不难得出,惠施若知大王与张仪交好定会心生怨恨,若知晓此事定然离楚,岂非好心办坏事,甚是不美也。”

    “而今施、仪二人结仇,天下皆知,大王若交好惠施,便与张仪交恶,反之则与惠施交恶,如此左右为难,大王却二择其一之法,外臣以为于楚国、于大王皆非完美之策。”

    “寡人明白了,先生定有两全其美之策,这便是先生所言之互惠互利?”楚王听了顿时笑道,一副我看明白了的一样子,“先生便说说此事如何处之方为妥当?”

    “外臣不才,愿献一计。”璟仓面王而抱拳一礼,道:“大王不若助惠施回归母国,来日便可对张仪说:我因张子方才不待惠施。张子若知必感激大王诚待张仪之心也。”

    “宋国之主向来渴求惠施能回母国佐仕,此事诸侯无人不知,大王定然知晓一二,而惠施当此时下乃失势之人,穷困寂寥也,大王如若于此刻助他回宋国。其一,偃公必感激大王献才之恩;其二,惠施得宋国相位必感激大王此恩德;其三亦且不妨碍大王与张子交好。于大王而言不失为一举三得之利,于我家君侯而言,因以诚卫宋止战盟好之约而欲送大才与偃公之诺亦且得以应诺之,如此皆大欢喜,岂不美事一桩——?”

    “哈哈哈,卫侯当真会左右逢源啊,如此说来寡人也要感谢卫侯献此妙计于我。”楚王乐呵呵的说道。

    璟仓低首笑而礼道:“互惠互利当如此尔,然哉然哉——!”

    楚王:“善矣——!”

    璟仓见状心中顿时暗喜,成了!

    楚王显然同意送惠施回母国,宋王偃那里也有了交代,此行出使邦交便能圆满功成归朝歌复命了。

    满肚子坏水的卫峥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把人家给卖了还要让人家乐不可支的替他数钱,现在宋王就是被他卖了,还要感谢他。

    ……

    就在璟仓奉行卫峥之命而出使列国行邦交周旋之策时,另一边随着此次征伐步入尾声,白起率军止刀兵而息人事,倾国之力的攻宋之战由此结束。

    今日的朝歌城,宫廷外飘逸着战旗,近千员卫国的将士排成数列方阵面向大殿,殿前卫峥而立在前,一语不发的俯瞰着卫国的将士,此外白起、孟贲等数位将领悉数站立在旁侧。

    站在这里的每一个兵士或在桂陵之战、或在历山之战、或在攻宋之战而立下了大功。

    今日便是论功行赏,加俸进爵之时。

    卫峥手持剑器竖直落地,双手上下交握,掌心附于剑柄之上,戴冠而着冕服七章,卫国的将士静默不语,皆仰望着殿上的国君。

    卫峥俯瞰着众将士,声音顿时响彻四方:“卫国自新法颁布以来,皆依法行事,有功必赏、有过必罚——!”

    “诸位皆为桂陵之战、历山之战、攻宋之战期间立大功者,方下便是论功行赏、加俸进爵之时——!”

    众将士虽始终静默不语的望向国君,但此刻听卫峥之言内心早已兴奋使然,在战场上拼死搏杀求的不就是荣华与富贵吗?

    “宣。”

    卫峥微微侧目,声音不大不小,正好传入站在旁边的太史令耳中,当下一宫中侍从低头而双手奉上一面厚厚的锦帛檄文。

    太史令目观檄文而宣道:

    “望舒,桂陵之战斩敌首级三人,赏粮食百五十石,加岁俸粮饷十五石,进二级、爵至上更——!”

    “宜修,历山之战斩敌首级十四人,赏粮食八百石,加岁俸粮饷二十五石,进四级、爵至中士——!”

    “杜若,攻宋之战于贯丘斩敌将一首级、斩敌二十一人,赏粮食千石,进五级,爵至上士——!”

    ……

    “濮阳守将诚勇,历山之战领军破敌有功,任濮阳校尉坐镇河东一郡,进八级,爵至上大夫——!”

    “督领护卫孟贲,历山之战率军先攻陷句渎,焚尽敌军粮草,再迎敌军,破敌八千。进九级,爵至少国柱——!”

    “上将军白起,西破魏军,取桂陵,斩敌一万五千;东破宋军,兵锋所向无所不破,势如破竹,拔城十余座,攻宋之战斩敌六万五千,共计八万。连升三级至十二级,爵至关伯——!”

    太史令宣至白起而结束,收起檄文便示意卫峥,后者微微点头不语。

    “卫国万年——!”“君上万年——!”

    “卫国万年——!”“君上万年——!”

    众将士兴奋不已终于不再沉默,宣令结束便不约而同齐声高呼,震天聩耳之音朝四面八方奔袭。卫峥环视一众持长矛剑器刀兵高举高呼的将士们,旋即左手撑剑,右手扶摇而指,长袍大袖垂垂而落。

    沸腾呼声戛然而止!

    “我卫国欲图强存国,所依为何?所依新法,所靠为何?靠诸位浴血奋战——!”

    “我卫国得以趁势崛起于群雄之中而立天下,靠的是吾辈儿郎悍不畏死,浴血奋战——!”

    “诸位都是再造我卫国的不世功臣啊——!”

    “战国、战国!天下皆为好战之国!大乱之世,强者愈强,弱则必亡;大争之世,凡有血气,必有争心——!”

    卫峥忽然遥指西方而面向众将士,奋力而吼道:“我卫国西境两百余地皆被敌国所占,卫国能再战否——?”

    “卫国能战——!”

    “战能胜否——?”

    众将士或举长矛、或举器刃,齐声吼道:“君上所指,吾等所向——!剑锋所指,纵横披靡!兵锋所至,遍野哀鸣!卫之斗士,谁与争锋——!”

    卫峥忽然闭目而仰头,再次睁目而环视全场道:“本侯诏令,受伤痊愈者,即刻回营;伤残不治者,衣锦还乡。”

    “上将军白起何在——?”

    “末将在——!”

    “本侯授命与你,点兵五万,聚沙成塔,聚兵合将,再攻西境,夺回我卫国三百年失地——!”

    “白起谨遵君诏——!”

    “兵符——!”

    师出无名为不义之师,卫峥欲西扩自然要师出有名,此次伐魏之名扯出了三百多年前丢失土地的名头虽然有些牵强,但这不重要,师出有名即可。

    显然,卫国绝不会就此停止扩张的步伐,公孙衍利用宋国之策已然失败,不过是推迟了原来掠魏的计划,好在时机并未因宋国变数而错失,而今变数已终,当是卷土重来之时。

    ……

第034章:谁主沉浮

    ——

    朝歌宫廷,卫峥独自站立在殿内一张硕大的地图前愣神的凝望着,地图上的列国互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而今战国步入中期阶段兼并战争只会越来越频繁,列国群雄在这种激烈的生死争夺之下,根本就没有弱国的生存空间。

    卫国所地处的疆域地理位置却非常尴尬,居中原天下的四战之地,目下已经四面环绕强敌,几乎无处向外扩张,而不扩张就会沦为他人鱼肉。

    能打赢的宋国现在打不得,齐国、楚国又惹不起,向北扩张那就是与赵国争利,但赵国的核心就在卫国北境之上,赵国都城邯郸与卫国北部边境的距离也不过百里地之遥,中间还有一条漳水,若向北扩张必然与赵国死磕上,赵武灵王可不是宋王戴偃可比的。

    当今赵国在位君主是赵武灵王赵雍,卫峥不想在这个时候与他产生矛盾,倒也不是说怕了武灵王,而是毫无意义,目下是要让卫国摆脱当下地处四战之地的尴尬局面虽是当务之急,但空耗国力与赵武灵王打起来不符合卫国的利益。

    “三五年内,卫国没有多大的空间对外扩张了!”卫峥凝视着地图喃喃自语。

    目下而言,也就只能向西部的魏国再扩张两百里地左右,把当初惠施为魏国争取的地盘取了。

    得了这两百里地之后,西扩也只能到此暂时告一段落,魏国若尽失河西之地,东境又被卫峥再夺走两百里地,魏国疆土不足四百里,万乘之国的魏国,曾经称霸中原的魏国将从此沦为小国,永世再无翻身之地。

    天下战国的格局将因此次公孙衍的合纵攻秦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后世的学者在讨论这个时代的时候,公认的战国局势发生新一轮洗牌便在此时此刻,并且以公孙衍六国合纵攻秦为分水岭。

    因为新的七雄格局由此而生,天下的七大战国雄主在此战之后为:秦、齐、楚、赵、卫、燕、韩。

    显然,最先称霸天下的魏国最先出局了,地不足四百里疆土的魏国已然没有资格“入选”七雄之列。

    卫峥若西扩取两百里地,卫国的疆土也将膨胀到七百里地,人口将近一百七十万,从此步入“准大国”的行列。

    即便国力仍旧无法与齐、楚、秦这些大国强国相提并论,但这些大国也不是说灭就能灭的了。

    “方今天下,任何一国再无灭卫之力……趁势崛起,争霸天下由此而始……”卫峥愣神的凝视着地图情不自禁的露出了笑意,亲手将一个附庸之国的卫国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壮举。

    重生战国,师承鬼谷,始于朝歌,纵横天下。

    回想这短短的五年,二十年匍卧云梦山,得鬼谷子倾囊相授,出山便从秦国借地取势而初入卫国执掌一国,借魏交恶四方、楚伐魏之襄陵大战,游弋于群虎之中夺食强己;公孙衍发起六国相王,便顺势将计就计,置之死地集内权、亲自奔走齐国,欺魏诓齐而破六国相王之危局,初步让卫国在这四战之地站稳脚跟。

    再利用齐威王之死,派苏秦入楚国,送田忌返齐而使齐国庙堂动荡,邹忌被逼走,为卫国赢得三五年喘息之机,得以安然变法图强。

    再到如今借助诸国合纵攻秦的机会东征西讨,为卫国奠定七雄之一的格局。

    每一步棋走的既凶险,又有惊无险,没有放过任何一次强大自己的机会,没有就创造有利于强大自己的机会。

    “时”与“势”的运用,方今天下,无人能出其右也。

    五年呕心沥血,挖空心思,费尽心血终于没有白费,卫国,已然打下了与天下诸雄争霸的基础,已然有了争雄天下的初期资本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卫峥不由得再次浮现出蒲松龄的励志对联,在出山鬼谷的那一天面对师尊鬼谷子的谈话便说过。

    “启禀君上,上将军白起信报——!”

    忽如其来的声音让卫峥的万千思绪一扫而光,视线瞬即从地图上收回,猛然转身便看到单膝跪地的斥候。

    “如何——!”

    “禀君上,白起率领大军已于两日前破汲、共二城,目下上将军已经率领大军南渡宿胥口,剑指燕、桃人、酸枣、虚、平丘、阳武六城。”

    “好——!”卫峥大喜叫好,汲、共二城收复,太行以东皆为卫国疆土,白起再若取下这六城,濮水也将成为卫国的内河,河水以南、济水以北皆为卫国疆土,从此与魏国划济水为界限,南北相望。

    魏国已经不行了,河西之地迟早要沦为秦国难中之物,济水以北的疆土悉数丢掉,河西疆土再丢掉,魏国便只能偏居济水以南、加上太行以东总计四百里地,只能任人鱼肉自生自灭了。

    卫峥带着兴奋之色卷起长袍大袖,小步快走的亲自取来笔墨,再回到地图前将一个“衛”字亲手写在了济水以北之上。

    目视着地图上的淇水、濮水两条河流,两条河流冲击形成的平原都是立于耕种的肥沃土地,而今淇水、濮水两大河流,前者已经成为卫国的内河,后者近半已经成为内河,整条河流也即将成为内河。

    提笔站立不动的卫峥凝视亲手写下的“衛”字,注视着“衛”字四周辐射的疆土,长呼一口气,胸口沉浮不低,闭目而睁目,七百里疆土进入视线,情不自禁的咧嘴一笑,笑面露喜色无从掩饰。

    一股肃然长啸的豪迈之气油然而生,“看万里江山,繁花似锦;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呵呵呵呵……卫国……已然崛起了——!”

    与此同时,朝歌城的南方,白起率军大破汲、共二城便顺势南下。

    而今白起之名在“桂陵之战”和“攻宋之战”初露锋芒便名震天下,尤其是让天下大震的卫攻宋之战,一个月之内斩敌近七万、连拔十余城,如此赫赫战绩列国名将也为之侧目。

    白起率军南渡宿胥口之后便入驻桂陵城,携以大胜余威的卫国大军可谓声威赫赫,临近的燕、桃人、虚三城已然成为囊中之物,阳武、酸枣二城也已然在望。

    而就在白起的大军攻城掠地的同时,崤山函谷关已然变天。

    燕国大军还未会师函谷关便中道折返,燕太子平率军惊慌回国。南部楚国这一路大军被一个叫做魏冉的人率领一支奇兵抢先出击,魏冉这支奇兵一把火把楚国大军的粮草焚烧殆尽,楚国大军也未曾抵达函谷关便匆匆退兵。

    公孙衍合纵五国攻秦之战,声势浩大,无奈各怀异心,燕楚之兵中道折返的消息传到犀首耳中几乎让他气得吐血,闭关不出的秦国趁势出击,与三晋联军在函谷关外爆发倾动天下的决战。

    ……

    函谷关。

    秦军阵仗前。

    策马火速奔来的密探一路大吼:“报……禀王上,司马错将军大败韩军……”紧随而至的又是一路斥候密报策马飞奔而来:“报……禀王上,三晋联军溃败,残军正已逃往修鱼——!”

    “王上……”阵仗前的张仪欣喜若狂的面向秦王,秦国大将樗里疾等将领更是无不兴奋。

    “嬴疾——!”秦王遥望东方的双目迸发着精光。

    “末将在——!”樗里疾抱拳应道。

    “寡人命你领我大秦主力乘胜出击,务必将三晋残兵灭于修鱼——!”

    “喏——!”

    这一刻,就算是秦王也终于无法掩饰内心的狂之色,“我大秦……终破此锁秦铁链,从此无惧崤山以东的诸国了,哈哈哈——!”

    樗里疾率领秦国大军追击溃败的三晋联军之际,与此同时另一边白起亲率的卫国大军也在向西一路攻城拔寨,燕、桃人、虚等城池的薄弱守军根本无力阻挡卫国大军兵锋。

    白起率军一路西进,目标已经锁定了“阳武”一城,取了这一座城池便意味着卫国从此与韩国的边境相互接壤。

    另一边,溃逃的三晋残军已经抵达修鱼,而樗里疾的亲率的十万秦军一路追杀到了桓雍,距离敌军不过二十里地之遥,眼看马上就要追上三晋联军的最后的惨败主力了。

    值得一提的是,修鱼距离阳武城也不过二十里地之遥,秦国一路追击而来的军队、三晋残军和白起亲率的卫国大军,以现在这架势,五国之兵怕是不得不在这小小的修鱼、阳武一代碰巧撞上了。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3626/ 第一时间欣赏战国霸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石慌所写的《战国霸天下》为转载作品,战国霸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战国霸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战国霸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战国霸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战国霸天下介绍:
战神白起横空出世,让天下将星黯然失色,纵横者流,张仪苏秦公孙衍,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当一个后世灵魂穿越到战国时代,战国七雄魏变卫,战国仍七雄,一字之差历史巨轮却由此改变,华夏文明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不再是秦国,而一个更辉煌的强悍王朝由此而生……
立中央之国,
号天朝上国;
无四海不服,
如烈日当空。
石慌书友群:240248664,欢迎入群讨论。战国霸天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战国霸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战国霸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