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回七七种田养娃TXT下载重回七七种田养娃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全文阅读

作者:参娃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txt下载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一十一章 配方公开

    许世彦既然决定要公开配方,自然就不会藏着掖着。

    鉴于各个公社、参场的条件不同,不可能全都用一种肥料,所以许世彦就把他知道的办法,都讲给众人听。

    反正他们听了回去,自行选择合适的方法就行。

    这个还是要因地制宜,按照自身条件去选择。

    “追肥也有几种方法。

    第一种豆饼粉加水发酵,基本比例按照一斤豆饼粉兑五斤水。

    每丈施用豆饼水三十到四十斤,配合底肥,基本可达到增产百分之五十。”

    “第二种,腐熟鹿粪根侧追肥。

    第一遍松土的时候,把充分腐熟、倒细的鹿粪施入垄沟中,每丈二十斤左右。”

    “第三种,过磷酸钙根侧追肥。

    把过磷酸钙混合于腐殖土中充分发酵,在第一遍松土的时候,均匀撒在人参行间。”

    “还有一种方式,根外追肥,也可以理解成叶面肥。

    二斤过磷酸钙兑入二十斤清水,浸泡一夜过滤,在午后四点左右喷洒在人参茎叶上。

    一年生长期内可喷洒三次,头一次在参叶全部展开后,第二次在绿果期,第三次在收果后。

    施用过叶面肥的参叶长势好,叶片深绿色,可促进光合作用。

    使人参根茎得到更多滋养,补足因为留参籽而造成的浆分不足等情况。”

    这些,可都是许世彦上辈子积累下来的经验,这几年在二大队参地都试验过,明显有效果。

    光是这几条展开细讲,就足足讲了一上午,底下来学习的那些人,也在本子上记了好几页。

    中午,这些人都被安排在高中食堂吃饭。

    没有谁请客一说,都是各自拿着粮票和钱,去食堂窗口打饭。

    许世彦没跟这些人一起吃,他家就在东岗,何苦来吃食堂?

    “三哥,你真就白白把技术教给他们了?这也太便宜他们了吧?

    咱可是费了好几年的工夫,慢慢试验出来的。”

    回去的路上,赵建设颇为不解的问道。

    当初试验各种肥料,都是许世彦带着赵建设、杨春明等人一起,手把手的教出来。

    可以说经过这几年培养,赵建设等人都熟练掌握了相关技术。

    所以这一次讲课,许世彦特意跟于守广说,安排人上山看参,把赵建设、杨春明替换下来。

    养殖场那头,也让冯超几个找家里人顶替几天,全都过来听课。

    最主要的是,接下来他们要被派去各地任技术员。

    理论讲的再好,听课的再仔细,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也掌握不好发酵的关键步骤,还得是有人亲自指导才行。

    “这还有啥?咱一家富不是富,大家伙儿都富强了才好。

    一个产业,只有整体都发展起来,规模越来越大,才能在相关领域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才有话语权。”

    许世彦笑笑,大道理他讲不出来多少,但是他知道,人参产业关系到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他就是个老农民,没多大本事,上辈子就积累了这点儿经验。

    若是能对社会有点儿作用,也算他没白白重生回来一次了。

    “还是三哥觉悟高,我们以后还得好好跟三哥学习才行。”

    赵建设似懂非懂,但他明白一个道理,跟着许世彦走,永远不吃亏。

    所以不管许世彦做什么,他们都全力支持。

    “明天开始,这些人就得看咱怎么沤肥了。

    我估计这么看他们也未必明白,到时候估计还得让你们去各个公社当技术指导。

    所以下午你们得仔细听,就当复习了,出去了可别给咱队掉链子。”

    许世彦对几个兄弟还是有信心的,毕竟带了好几年,咋地也该出徒了。

    几个人一听这话,都瞪起眼睛来,“真的?真能让我们去做技术指导?哎呀,那可太好了。”

    出门给其他地方做技术指导,领高工分,待遇还好,也不用干多少活,多好啊。

    “三哥,那你不去么?”

    “我就不去太远了,家里你嫂子这还没出月子呢,我就近指导一下一参场、公社参场,还有那几个大队就行。”

    风头不能全让许世彦一个人占了,既然是兄弟,也没必要计较那么多。

    留在家里一样,许世彦不计较这些。

    几个人说着笑着,就到了许家附近,于是众人分开各自回家。

    许世彦一进大门,院子里正玩的闺女就扑了过来,“爸爸。”

    小丫头最爱让爸爸抱了,一见面就张开小胳膊,水灵灵的大眼睛含着期盼,等着爸爸抱。

    许世彦哪能拒绝闺女的要求,当即弯腰伸手,捞起闺女抱在怀里。

    丫头和小子不一样,许海源那时候最喜欢的是骑爸爸脖颈儿。

    到了许瑾萍这里,女娃胆子怕高,多数就是抱一抱便心满意足了。

    “萍萍上午乖没乖啊?”许世彦抱着闺女,一边问一边往屋里走。

    “乖,乖着呢,宝最乖了。”

    许瑾萍肉乎乎的小手,拍着胸脯向爸爸保证,她是乖宝。

    “嗯,乖就好,我们家萍萍是最听话的人宝贝对吧?

    妈妈现在要照顾弟弟妹妹,萍萍不能淘气,要乖。”

    许世彦亲了亲闺女脸蛋,夸奖闺女两句。

    这时候,院子里玩的许海源也凑了过来,“爸爸,弟弟妹妹不乖,他俩总哭。”

    这小子能说会道,还晓得告状了。

    许世彦弯腰,一把将儿子也抱起来,一手一个。

    “嗯,弟弟妹妹太小,肯定没有你们两个乖。

    你俩大了,作为哥哥姐姐,要多照顾他们。”

    不知道是不是苏安瑛怀孕后多数时间在山上,营养不够缺什么元素,反正这俩小的确实不如前面俩好哄。

    饿了哭、尿了哭、拉了更哭、家里有点儿大动静都能惊动他们哇哇哭。

    周桂兰说,可能是俩小的闹月子,这样的孩子也有。

    许世彦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先看看,如果出了月子还闹腾,就得去医院瞧瞧,要是缺啥赶紧补。

    说着话,许世彦就这样一手抱一个进了屋,正好这时候苏安花在厨房做饭呢,听见动静往外看一眼。

    “二姐夫回来了,哎幼我的天,这还一手一个抱回来,可真行。

    快进屋歇会儿吧,等下饭菜就好了。”

    苏安花和周桂兰俩人换着,一个做饭一个看孩子,要不然,真能被俩娃折腾的连饭都吃不上。

第二百一十二章 找帮手

    讲了一天课,第二天开始实际操作。

    豆饼粉等原料都是一早就粉碎好的,这个没啥技术,如今各公社都有磨坊啥的,粉碎不成问题。

    最主要的就是原材料配比,还有准确把握发酵程度。

    发酵轻了不行,肥料下地容易烧坏棒槌须子,造成减产。

    发酵过了也不行,营养流失,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可是这发酵过程需要挺长时间,这些来学习的人又不能一直留在这儿。

    没办法,就只能照着许世彦的意思,二大队这边派出去几个技术指导,跟踪指导教学。

    这下,几个公社为了争抢技术员,差点儿打起来。

    没办法,许世彦这几年只带出来赵建设他们五个人,县下属这么多公社、参场呢,分不过来。

    最后,大家商议决定,赵建设他们每个人带俩公社。

    于是,相邻的俩公社商议好,接走一名技术员,从六月到九月,全程跟踪指导,管吃管住,给双倍工分。

    就这样,赵建设、杨春明等人,都乐颠颠的回家收拾了行李,出门当技术指导去了。

    至于许世彦,他留在东岗公社,指导一参场、公社参场、一大队、三大队这几处。

    这样一来,小黑河参地就只能另外找人。

    于守广从二大队挑了四个五十来岁的老头上去,全都听许成厚指挥。

    好在小黑河那头离着松江河远一些,再加上地枪拉炮啥的都挺好用,也没几个人敢过去得瑟。

    几个老爷子在山上作伴儿,晚间遛两遍场子,白天去抓个鱼。

    偶尔套个野鸡、兔子改善生活,虽然比不上许世彦在山上的时候,可也不错了。

    倒是养殖场那头有点儿麻烦,黄胜利几个都出门了,这边没人照看。

    那几个盲流子干活倒是行,可总得有个靠得住的人坐镇。

    许世彦一琢磨,就去找了二哥许世安。

    相比于老大这几年的一帆风顺扶摇直上,老二许世安,就只能说是平平常常。

    菜队这几年越来越没发展,林业局直接把几个下属菜队甩给了镇上。

    随着这两年市场开放,允许小商小贩自由买卖,松江河周边的小村屯也都过来卖菜,对菜队的影响很大。

    许世安在菜队干活挣不着多少钱,索性就在自家房前屋后种粮种菜。

    当初选宅基地的时候,许世安就是看好了这边地方大,宽敞。

    房子盖起来后,周围圈起来很大的菜园,前前后后的能有三四亩呢。

    粮食自家吃,菜拿到市场去卖,算一算不比在菜队挣的少,而且还自由,不受人管。

    “二哥,你暂时帮我去经管一阵子。

    也不用你出多少力,主要就是看着那几个盲流子干活就行。

    我有空我就过去,咱俩替换着。

    今年秋天,我帮你淘登参籽和参栽子。

    我看你这后面地方不是还挺大么?这边土质好,你刨个十丈二十丈的栽棒槌,比你种菜挣的多。”

    许世彦找哥哥商量,顺道许诺,扶植老二栽参。

    “老三,你这话不是跟哥哥开玩笑?”许世安一听就瞪起眼睛来。

    他早就后悔了,当初就应该也落户到东岗去,栽参可比种菜挣钱多了。

    “现在能让个人栽参么?这玩意儿统购统销,人家参茸公司可不收个人的棒槌。”

    栽参不比种菜,那菜种出来好歹能去市场卖了,棒槌不行,都是统一收购的。

    人家只对接各个公社和参场,个人去卖,不收。

    “二哥,你要是信我,就照我说的准没错儿。

    这两年形势变化多快啊?你看我们农业队,不也一点一点开始分地承包了么?

    保不齐明年,就彻底允许承包了呢。那时候哪还有什么公家和个人的区别?保管没事儿。”

    去年,上级就有批示,一些困难社队、偏远地块、村周围的“鸡猪嘴”地块,可以搞承包到户。

    不管什么政策,都得是一步一步来,不可能一下子就变了,得给社员留个转换观念的余地。

    今年秋到明年春,分田到户会陆续实施,明年开春,参地也会分给个人。

    以后就没啥公社和个人的说法了,只要个人按照定额交了任务,其余的人参可以自由出售,不受限制。

    要不是这样,许世彦哪里会鼓动二哥个人栽棒槌?

    “你那地种完棒槌也别荒废了,到时候我再教你一招,老参地栽天麻,产量高品质好,基本上跟野生的没啥区别。

    现在天麻多少钱你也知道,上山去挖多费事啊,咱自己种。”

    要是说别的,许世彦不懂,但要是说起来这参地的综合利用,他明白。

    去年,抚松老参地栽培天麻试验,通过了地级科技鉴定。

    但是这个技术一直没能推广开,主要是还有些缺陷。

    许世彦所知道的,要比如今的技术成熟,但是缺少实验基地。

    这几年,许世彦又是养殖野生动物,又是配制参地用肥料的,风头不小,暂时不想再起高调。

    有实惠,还是先紧着自家兄弟,等以后真出成果了再说。

    “那可太好了,我听你的,以后有啥好事儿,别忘了带着哥哥。”许世安一听高兴起来。

    这几年他摸索出一个道理,听老三的准没错儿,既然老三说能行,那他就没必要顾虑什么。

    “放心,自家哥哥,咋地也落不下。”

    不为了别的,也得看在俩侄儿的面子上,帮二哥一把。

    上辈子俩侄儿没少给许世彦帮忙。

    那时候许海波中学没毕业就下来打工,给他家后院收购站开车。

    许世彦这边参地起参、栽参,许海波都开着老板家的拖拉机去帮着干活。

    许世彦出车祸住院,俩侄儿轮班在医院守着,一直到许世彦出院。

    要是许世彦没能耐也就罢了,如今好歹算是有那么点儿用处,伸伸手帮二哥一把,让二哥家日子也过起来。

    只要二哥还在,俩侄儿也不至于早早就不念书了,不管学的好坏,林业局户口咋地也能上高中。

    许海波今年十岁,等他高中毕业,林业局还不算没落。

    哪怕是孩子念书差一些考不上大学,也能想想办法招工进林业局上班,总比上辈子强。

    要是孩子有出息能考出去,那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还能赶上好时候,分配工作,不管咋地都能混个铁饭碗,多好?

    就这样,许世安高高兴兴跟着许世彦去养殖场值班,领着人干活。

    养殖场离着东岗远,实际上离着森铁近,白天有许世安盯着,晚间哥俩轮班,一切都正常,没出岔子。

第二百一十三章 参地综合利用

    许世彦要指导一参场、公社参场、一大队、三大队的肥料发酵事宜。

    别处都还好说,毕竟参地面积小,肥料用量也没那么多。

    一参场不行,参地面积太大,用肥料肯定多。

    所以许世彦第一个先去一参场指导,公社参场和另外俩大队,都派了人跟着过去学习。

    一参场安排了几十个小伙子,由韩立民领队,跟着许世彦学习。

    这些人最低也是初中毕业,有几个是高中毕业,都有文化,一个个记得可仔细了。

    许世彦给这些人讲课,倒也没觉得有压力,术业有专攻嘛,学历高并不表示技术高。

    “立民哥,那个小伙子叫啥?我瞅着挺年轻的,也是参场的工人?”

    中午休息的时候,许世彦瞅着一个看起来不到二十的小伙子,问韩立民。

    “那是一分场场长家的小儿子,历诚容。

    去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就招工进了参场,今年十九。”

    韩立民闻言,往那头瞅了眼,笑着解释。

    “哦,哦,我说的么,瞅着挺斯文的,不像是出大力的样儿。”许世彦点点头。

    原来是一分场场长家的,那就难怪了。

    “这孩子不错,别看长相斯文秀气,干活舍得出力,一点儿也不娇气。学东西也挺快的。

    我们两家挨着,从小看着这孩子长大,是个好孩子。

    就是可惜,高考的时候发挥失常,没能考上大学。

    大家都劝他复读,他死活不肯,就这么来上班了。”

    韩立民很显然对历诚容非常了解,话语里透着些许惋惜之意。

    正说着呢,历诚容从那边走过来,坐在韩立民身边。

    “立民哥,我听说你跟许技术员关系特别好是么?

    我想跟许技术员请教点儿问题,不知道行不行?”小伙子一脸抹不开的样子,低声询问。

    “那还有啥?想问就问。

    我跟你说,许技术员人很好,刚才还在这跟我夸你呢,说你聪明又认真。”

    两家挨着是近邻,韩立民也算是看着历诚容长大的,就跟自家弟弟一样,少不得要多关照几分。

    “世彦,来,我给你俩介绍介绍,这是小历,我家邻居。

    小历有事情想请教你,你要是方便,可以跟他聊聊。”

    韩立民起身到一边坐着,让历诚容跟许世彦不用隔着他交流。

    “许技术员你好,我是立民哥家邻居,立民哥看着我长大的。”

    历诚容有点儿腼腆,抬手挠挠头,一脸不好意思的跟许世彦打招呼。

    “别叫啥技术员,我比你大几岁,你要是不嫌,叫我许哥就行。”

    许世彦今年三十了,比历诚容大十岁,叫哥还行。

    “嗯,嗯,许哥,那个,我看过有关你的报道,就是之前野生动物养殖,还有参地专用肥料的都看了。

    其实我是想问问许哥,有关这个参地综合利用的事情。

    咱现在这种三十三年林、参轮作计划,中间有几年树苗没长起来其实挺浪费的,能不能有什么办法?”

    历诚容受到鼓励,大胆将自己的问题说了出来。

    历诚容的父亲是一分场场长,他所接触见识的东西,跟普通的参场工人不一样。

    况且他文化水平也比别人高,思考问题的深度自然不同,能问出这个问题,倒也不奇怪。

    许世彦沉吟片刻,这才开口。

    “小历,你知道,其实你许哥连初中都没念完,没多少文化。”

    谦虚是美德,多数人都差不多,不管干啥,先表示自己水平有限。

    “不过呢,我毕竟是接触参地挺多年了。

    而且我以前还跟人家学了几年医,别的不会,药材方面,我多少懂一些。”

    当然了,肚子里有货,也是可以说一说的。

    “其实这个参地综合利用呢,确实有一些办法。

    就比如我之前提出来,起参第二年,可以种黄豆,黄豆榨油可以吃,豆饼饲养牲畜,做参地用肥料。

    然后人参施肥,产量增加,这种良性循环,增加参地的利用率。”

    这个谁都知道,许世彦说出来,也就是做个铺垫。

    “再比如,去年公布的那个老参地种天麻的技术,也是可以有效利用废参地,创造经济价值。

    除此之外,参地用完,林业部门要植树,那么能不能在树种方面下点儿工夫?

    比如,间种五味子苗、玉竹、穿地龙等药材?

    还有,可以发展一下像甸枣子、甸果这一类浆果小灌木?”

    东岗一参场辉煌的时候,曾经发行过股票,县里不少干部都认购一参场股票。

    可是到了两千年往后,却渐渐衰落。

    其中原因,主要是三十三年规划结束,一参场无参地可用,个人只能另外想办法,参场解体。

    但是在许世彦看来,也跟产业结构太单一了有关,除了种植人参就没别的路可走。

    一旦参地没有了,多数人只能失业。

    如果能够凭借本身优势,综合利用参地,同时尝试一下人参产业深加工,以及其他药材和经济作物的深加工。

    或许,能有不同的出路。

    许世彦是重生回来的,哪怕上辈子他死的时候都六十几了,可毕竟经历过那个经济高速发展、信息爆炸的年代。

    而且他家大闺女做过导游,后来又开山货庄,卖的就是长白山本地特产。

    许世彦很清楚,那些在本地人眼里不起眼的东西,却是外地人眼中的宝贝。

    而这些,如果利用好了,哪一项都能成为很挣钱的产业。

    当然,这些是许世彦的异想天开。

    一参场如何发展,是参场、县里各级领导要考虑的事,跟他没啥关系。

    “哎幼,时候不早了,咱得赶紧干活。

    那个,小历啊,咱得空可以慢慢聊。不着急。”

    正说着呢,一抬手腕看见,时候不早了,那头还有好多活呢。

    许世彦也顾不上跟历诚容聊天,赶紧起来,吆喝着众人赶紧干活。

    韩立民也跟着站起来,扭头看了眼还在发呆的历诚容。

    “你小子,是不是听入迷了?

    我跟你说,你许哥可不是简单人物,以后有机会啊,你慢慢向他请教吧。”

    其实听入迷的何止历诚容,韩立民也巴不得让许世彦多讲点儿呢。

    如今韩立民已经调到技术部,是技术部的负责人,秋天还负责加工厂相关事宜。

    从许世彦刚才的那一番话里,韩立民十分敏锐的觉察到,这或许是个机遇。

    嗯,有时间真得跟许世彦好好聊聊,这家伙脑子里装了不少好东西。

    各位亲们,明天七点准时更新哈。请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更多精彩好书,尽在。

第二百一十四章 韩、许结亲

    许世彦在一参场这边带了四天徒弟。

    这四天的工夫,历诚容就一直跟在许世彦身后,问这问那。

    许世彦倒也没嫌烦,刚出学校的毛头小子,书生气浓了点儿正常。

    等着过几年就成老油条了,再不会像学生一样讨教问题。

    四天后,许世彦换到公社参场,之后又去一大队、三大队简单做了指导。

    两个大队的人跟在许世彦身后好些天了,已经学的差不多,没用许世彦费太多心思。

    许世彦白天各处转悠,做技术指导,隔一天晚间还得去养殖场值班,也是够他累的。

    好歹忙活了二十多天,肥料发酵的事情算是暂时告一段落,等过一阵子去检查发酵程度就行。

    七月一号,许家那对龙凤胎满月。

    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许世彦没有操办满月酒,而且那一阵子都忙,也着实顾不上。

    一直到七月中旬,许世彦稍微消停点儿,赵建设等人也都从外地回来。

    许世彦这才说,找个时间请大家来吃饭。

    正好,七月十八号,农历五月二十八,是许成厚的生日。

    当初分家定下的规矩,许成厚过了六十岁往后,兄弟们每年都得回来给老爷子过生日。

    许世彦索性趁着机会,把一些相处好的朋友,都叫过来热闹热闹。

    他这是给老爹过寿,不是办满月酒,即便旁人知道了,也挑不出啥毛病来。

    许世彦提前就安排了人上山去替许成厚,然后把老爷子接回来,洗澡、剃头、刮脸,收拾的板正利索。

    许世琴还给老爹做了一套新衣服,把老爷子打扮的挺精神。

    在县里的许世先,在兴隆公社的许世祥,借调到大营公社任会计的许世德,都请了假。

    带着媳妇孩子提前一天赶回来,顺道把上半年该给老人的养老费和粮食带回来。

    别管是老宅还是许世彦这边,房子都多得是,就算一大家子人都回来,也完全住的开。

    虽说是打着许成厚过寿的旗号,可请的都是许世彦的朋友,那自然得在许世彦这头办。

    十八号这天,许家来了不少人。

    杨春明、冯超等人自然不必说,赵建设和他爹赵大海一起来的。

    赵大海岁数大了,再加上东江沿大队搬出去不少人,越来越差。

    赵大海没了心气儿,今年开春搬出来跟着赵建设过,正好挺长时间没瞧见许成厚,过来凑个热闹。

    韩文忠、韩立民、韩立新父子三人一起来的。

    为啥?当然是因为许、韩两家即将结亲。

    那年许世彦杀猪请客,韩立伟见了许世琴,也不知道怎么就看对眼了。

    第二天便去松江河林业局的裁缝店里,找到了许世琴,说是要做一套衣服送人。

    那时候都腊月二十六了,按理裁缝店不接活。

    可许世琴没好意思拒绝,愣是赶着给韩立伟做了出来。

    结果等韩立伟来取衣服的时候,才说是送给许世琴的,这下把许世琴吓的够呛。

    虽说许世琴二十了,也有不少人给介绍过对象,可大多数都没等到她跟前儿,就被周桂兰给否了。

    只见过那么两三个,也顶多就是当着介绍人的面儿说几句话,后来也都没成。

    被小伙子追求,还是头一回,而且对方还那么优秀出色。

    许世琴觉得自己这条件配不上,根本不敢想,所以拒绝了韩立伟的礼物,跑回家去。

    年后,韩立伟就归队了,不过他在外面,也会时不时写封信给许世琴。

    信里不写啥过分的内容,只谈谈理想,说一说外边的风情。

    还会鼓励许世琴,让许世琴多学习,好好工作什么的。

    许世琴刚开始没给回信,可架不住韩立伟一封一封的往这边寄,时间久了,许世琴觉得不给回信不好。

    就这样,俩人书信来往了一年多。

    后来韩立伟在信里再次表明心意,许世琴一时间没了主意,就征求母亲的意见。

    直到这时候,许世彦才明白过来,合着韩立伟那小子已经惦记自家妹子好久了。

    按说,韩立伟这么优秀的小伙子喜欢自家妹子,许世彦应该高兴。

    可是,上辈子的八四年七月,韩立伟牺牲在边境,年仅二十七岁。

    许世彦认识韩文忠的时候是八七年,离着韩立伟牺牲已经过去了三年。

    可每每提及小儿子,韩文忠都会悲痛落泪。

    那是韩家最出色的孩子,年纪轻轻就牺牲了,连个媳妇都没娶呢。

    所以许世彦纠结了很久,也跟母亲还有许世琴分析利害。

    许世彦不能替妹妹做主,只能把决定权交给妹妹,让她自己选择。

    许世琴考虑再三,最后决定,答应韩立伟的追求。

    与此同时,韩家也接到了韩立伟的信。

    韩文忠得知小儿子看中了许世彦的六妹妹,也是一番犹豫。

    毕竟许世琴的身体条件在那里摆着呢,韩家不可能一点儿意见没有。

    但儿子一心喜欢,韩文忠夫妻也没辙,只好请了媒人到许家提亲。

    双方已经口头约定了亲事,只等今年冬天,韩立伟回家探亲的时候,给两人订婚。

    韩、许两家即将成为亲家,许成厚过寿,韩文忠能不来么?

    “许老哥,有些日子没见,老哥倒是越来越精神了啊。”

    韩文忠见了许成厚格外亲热,上下打量了许成厚一番,笑道。

    “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得了一对儿孙子孙女,是不是特别高兴啊?”

    韩文忠跟许成厚挺投脾气,这又马上要成亲家,自然不见外,故意调侃许成厚。

    “得了孙子孙女当然高兴,更高兴的是我们家老丫头,得了个好姑爷。

    你说我能不精神么?我还等着抱外孙呢。”许成厚哈哈大笑。

    对于他来说,三儿子得了一对龙凤胎是喜事,但也就那样。

    毕竟孙子孙女一大帮了,没啥新鲜的。

    但许世琴的婚事一直是他们夫妻的心病。

    如今许世琴找了这么好个对象,许成厚也去了块心病,这才是最值得高兴的事呢。

    韩文忠一听,也哈哈笑了起来,“对,对,这是大事儿。

    我听老三来信,说是已经往上打了报告,等申请批下来,今年冬天就回来办喜事。”

    韩立伟今年二十五,当兵七年,合乎规定,只等着上级批复了。

    许世琴今年二十三,也是最好的时候。

    两家就商议着,不如趁机会,连订婚带结婚一起。

    婚后过一阵子,如果条件允许,就让许世琴搬到韩立伟那边去,夫妻不能总是两地分居。

第二百一十五章 干爹干妈

    许世彦以父亲过寿的名义,请了相处比较好的一些朋友过来热闹热闹,当然也落不下周长和父子还有于守广。

    七月份天气很热,大家也懒得进屋,就在外面葡萄架下坐着乘凉。

    许成厚、韩文忠、于守广、赵大海、周长和这几个岁数大的凑一起。

    许世彦兄弟几个,还有韩立民、韩立新、杨春明等人,另外凑两桌。

    大家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天南海北各种话题,随便说点儿啥都能侃半天。

    许家几个妯里,还有许世琴、苏安花,则是在屋里炒菜做饭。

    薛秀琳这两年倒是也改变不小。

    她心里清楚,丈夫能有今天这般光景,那全都是跟着三小叔子沾光儿了。

    当初要不是许世彦委托许世先写那篇文章,还特地标明了由许世先代笔,许世先咋地也不可能被局里破例招工。

    所以如今薛秀琳对许世彦夫妻可好了,见到苏安瑛要进厨房帮忙,赶紧就往外撵。

    “瑛子,屋里热,还有油烟呛得慌,你和咱妈抱着孩子到院子里坐坐,外头凉快。

    孩子都快五十天了,不怕见风,这大夏天的出去活动活动好。”

    “对,对,大嫂说的是,有我们这么多人呢,哪还用你动手啊?

    赶紧抱着孩子外面凉快去吧。”魏明荣也跟着附和。

    她已经从丈夫那里知道了三小叔子的打算,而且许世安在养殖场顶班,许世彦还给开工资,比许世安种菜卖菜强多了。

    魏明荣都三十多了还能不知道好歹?就算再傻,也知道如今有求于许世彦,得对苏安瑛好点儿。

    苏安瑛一看,厨房确实插不上手,屋里也着实太热。

    于是就跟婆婆俩人,抱着孩子到外面坐着。

    正好,外头这些人见了许家这对龙凤胎也都特别好奇,全都围过来看小娃。

    “哎幼,这俩娃长得还挺像呢,这么看,根本分不出来啊。

    得亏一男一女,要不然亲爹亲妈估计也得认错喽。”众人见了俩娃的长相,都调侃道。

    “还行,就是乍一看比较像,仔细分辨能分出来不一样。”

    苏安瑛也跟着笑,笑够了少不得解释两句。

    正说笑间,就瞧见一对夫妻领着个小男孩进来。

    小男孩一进门,撒腿就冲着苏安瑛这边跑,“干妈,干妈,来看,弟弟妹妹。”

    结果还没等跑到苏安瑛跟前儿呢,脚下一绊,摔了。

    “笨蛋,成天说你别乱跑,非得跑,摔了吧?”

    不等小男孩哭呢,在院子里跟堂弟堂妹们玩的许海源,一脸嫌弃的将小男孩扶起来。

    “哥,不许骂小宇。”

    梳着朝天辫的许瑾萍赶紧过来,帮着小男孩拍打裤子上的灰。

    又握住小男孩的手,吹了吹小男孩微微有些破皮的细嫩手掌。“姐给呼呼,不疼。”

    原本瘪着嘴正要哭的小男孩,一见到许瑾萍,顿时破涕为笑。

    “嗯,不疼了,源源哥,萍萍姐。”

    小男孩长得很好看,白白净净的大眼睛,这会儿泪珠还挂在长长的眼睫毛上,那模样别提多招人疼了。

    “小宇,快来干妈这儿,让干妈看看。”

    苏安瑛朝着小男孩招手,把小男孩叫到自己身边去,仔细检查了一下,见小男孩身上没别的伤,这才放心了。

    “以后少跑,你身子弱,跑不动还容易伤着。”

    苏安瑛抬手,摸了摸小男孩的额头,这才抬头朝着后面那对夫妻笑笑。

    “钧显、玉凤,你俩也过来了,快坐。”来的人,正是杨钧显夫妻。

    那头,许世彦也瞧见了来人,忙过来打招呼。

    “哎幼,没寻思你们两口子能领小宇来,快,赶紧坐。

    钧显你坐这边,弟妹,你就挨着你嫂子坐吧。”

    杨皓宇,杨钧显家的儿子,也就是当初苏安瑛在医院给喂过的那个小娃。

    苏安瑛与季玉凤同一天在医院生孩子,季玉凤因为早产加难产差点儿没命,是许世彦和另外一人给输的血。

    后来杨皓宇没奶吃,又是苏安瑛给喂了将近十天,可以说许世彦夫妻对杨家有恩。

    之后,两家来往频繁,杨钧显与许世彦处的挺好,季玉凤也时常抱着杨皓宇来许家玩。

    杨皓宇一周岁的时候,认了许世彦夫妻当干爹干妈,两家当亲戚走动。

    两家的孩子总在一起玩,也是相处的挺好。

    杨皓宇早产,自幼身体就弱,动不动就生病,长得又瘦又矮。

    跟许瑾萍站在一起,就好像比许瑾萍小一岁的模样。

    不过这娃挺聪明,说话也早,小机灵鬼一个。

    许海源虽然嘴上对杨皓宇挺嫌弃,实际上挺照顾这个瘦小的弟弟。

    而许瑾萍就不用说了,处处照顾杨皓宇,真把他当自家弟弟来疼。

    三个娃几天不见面,就会想的慌,尤其是杨皓宇,又哭又闹的要去找哥哥姐姐。

    季玉凤生杨皓宇时难产大出血差点儿没了命,吓得两口子根本不敢再要老二。

    再加上杨钧显如今已经是一大队的副书记了,也不好带头违反政策,夫妻俩只打算要这一个算了。

    杨皓宇有俩表妹,但是他不喜欢跟表妹一起玩,就爱找许家兄妹。

    这会儿工夫,杨皓宇已经顾不上刚才摔那一下了,从兜里掏出几块糖,分给许家兄妹。

    然后三颗小脑袋凑在一起,滴滴咕咕的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苏安瑛看着那头三个娃神神秘秘的样子,忍不住想笑。

    “瞅瞅他们三个,真就跟一家子亲兄弟差不多了。”

    “是啊,幸亏有嫂子家这俩跟我们家小宇玩,小宇这孩子,都恨不得长在你家了。”

    季玉凤羡慕的看着苏安瑛怀里小娃。

    “唉,我真羡慕嫂子,一下子生了俩,多好啊,以后四个孩子作伴儿,不孤单。”

    这年月的人,多数观念还是多子多孙多福气。

    虽说上头一个劲儿倡导,但是根深蒂固的观念,不是那么容易就改变的。

    这话,苏安瑛没法往下接,只能笑笑。

    季玉凤也回过味来,不再谈论几个孩子的事儿,一心逗弄小娃。

    许家这对龙凤胎月子里总哭闹,出了月子反倒好了,每天除了吃就是睡。

    这会儿俩娃睡醒了,也喂了奶,躺在奶奶和妈妈怀里,小眼睛四处打量,特别精神。

    把季玉凤喜欢的,赶紧抱起来一个哄着,结果刚抱了一会儿,就觉得不对,娃尿了。

第二百一十六章 许海源挨训

    幸亏苏安瑛给孩子垫着褯子,底下还有夹被,季玉凤的裤子只被因湿了一点儿。

    “你看,光顾着说话,忘了给孩子把尿了。

    弟妹,要不然你进屋,换我的裤子先穿一会儿?”

    苏安瑛一看自家儿子给人尿在了身上,万分不好意思,忙起身,就要拽着季玉凤进屋。

    “嫂子,不用,就这么一点儿,天热很快就干了。

    童子尿呢,好。”

    季玉凤没有半分不高兴,低头瞅了眼自己的裤子。

    反正就湿了一小片,跟泼上点儿水似的,大夏天不要紧,回家再换就是。

    这年月的人,特别讲究的不多,成天上山下地、泥里水里的造,有几个干净的?

    也顶多就是出门做客了,换件儿干净衣裳罢了。

    季玉凤这么说了,苏安瑛也没再坚持,赶紧抱着儿子进屋,换尿褯子去了。

    这头刚把尿褯子换好,还没等再出来呢,就听见外头不知道哪个孩子哇一声哭了。

    今天,许家小一辈儿的孩子都回来了。

    许金凤、许金秀、许海波、许海涛、徐海滨这几个稍微大一些,他们一伙儿跑后院小山包去玩了。

    许海源、许瑾萍,还有许世德家的徐海洋、许静怡,再加上杨皓宇,这几个小。

    大人不许他们去后山,所以就在前院阴凉处不知道抠什么。

    许世祥家那个闺女许静雯八一年生的,才一周岁刚会走,也往这一堆儿凑。

    刚才几个还玩的挺好,转眼工夫就听着有孩子哭了。

    苏安瑛、吴秋燕、陈春玲几个吓了一跳,赶紧出来查看。

    “海洋,你这是咋了?”

    吴秋燕一看,是自家儿子在那儿哭,赶紧过去把儿子抱起来,柔声询问。

    “源源哥,打我。”许海洋哭的特伤心,抬起手背,给吴秋燕看。

    许海洋是七八年农历六月二十三出生的,比许海源小了三个多月。

    “那你咋不说,你推小宇呢?”

    还没等别人说话呢,许海源就站起来怒瞪许海洋,阴沉着小脸,抿着嘴,一脸的不高兴。

    ranwen.la

    “小宇分给我们糖,没你的份儿,你就推他,打你活该。”

    别看许海源人小,气势却不差。

    而且他比许海洋大几个月,说话熘,小嘴巴巴儿的,吐字非常清楚。

    许世德住在大营,一年到头能领着孩子回来两次,过年和许成厚过生日。

    许海源跟许海洋虽说是堂兄弟,见面次数却很少,不在一起玩,哪有啥感情?

    对于许海源来说,堂弟可比不上干弟弟,他们跟杨皓宇关系更亲近一些。

    “源源,不许胡说,咋地也不能动手打你弟弟。”

    正好这时候苏安瑛也从屋里出来了,赶紧把儿子拽过来教训。

    “海洋是你堂弟,来咱家是客人,那你咋还能打客人呢?

    糖咱家有,你跟妈说,妈多给拿几块儿不就好了?”

    小孩子的官司最难断,可又不管不行,苏安瑛能咋办?只能先训自家儿子。

    “干妈,别骂哥哥,我,我错。”

    结果,苏安瑛才说了两句,那头杨皓宇直接过来,抱住苏安瑛大腿,仰着头眼泪汪汪的看着苏安瑛,直接说他错了。

    “糖少,给妹妹了。”

    原来,杨皓宇那个兜小,只揣了四块儿糖。

    刚才分给许海源、许瑾萍每人一块儿,杨皓宇本想自己吃一块儿的。

    结果许静怡和许静雯凑过去了,他就把剩下两块儿给了俩女娃。

    徐海洋呢,就觉得杨皓宇有糖不给他,便推了杨皓宇一把。

    那头许海源不乐意了,啪一巴掌拍在了许海洋的手上。

    许海洋没分到糖,还挨了哥哥一下子,顿时就伤心大哭,找妈告状去了。

    这下,可难为死苏安瑛了。

    这头是干儿子,那头是侄儿,中间还有个噘着嘴一脸不服的亲儿子。

    一群四五岁小娃的是非,谁能断的清?

    “行了,瑛子,你跟孩子计较什么?”这时候,周桂兰发话了。

    “快,回屋给孩子们找点儿好吃的。

    也是咱俩光忙活小的去了,忘了给他们整点儿啥东西吃。”

    周桂兰这是给苏安瑛台阶下呢,要不然能咋办?总不能把许海源拽过来揍一顿吧?

    要说错,徐海洋先犯错,那都打一顿?

    不像话,只能和稀泥过去就算了。

    苏安瑛还能说啥?赶紧抱起来杨皓宇,进屋去给孩子们找好吃的了。

    那头,吴秋燕也把儿子拽到一边儿去,小声训了两句。

    而季玉凤呢,则是把许海源搂在怀里安慰。

    “奶,看我们摘回来啥了?”

    正好这时候,许金凤几个从后院回来,许金凤和许海波俩人各拿着个大茶缸,茶缸里装了些红色的小果子。

    几个大孩子一脸兴奋的卖弄,“后山有好多托盘儿,我们摘了两茶缸呢。”

    托盘儿,其实就是覆盆子,也叫悬钩子。

    果实红色,鲁迅那个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就是这玩意儿。

    成熟的托盘儿味道酸甜可口,深受孩子们喜爱。

    可就是这东西的枝条上全是刺,摘的时候要万分小心,一个弄不好就会扎手。

    许世彦每年开春都会清理后院山包,尽量把一些杂草棵子尤其是带刺的灌木都割倒或刨根。

    但是园杖子附近,他故意留下了一些刺玫花、托盘秧子啥的,就是为了防贼。

    这时候托盘刚成熟,家里孩子小也没人去后面摘,正好被许金凤他们给发现了,摘了不少托盘儿回来。

    “哎幼,你们可真能,也不怕扎了手?

    咱家园子里那李子、沙果都能吃,你们随便儿摘就是了,跑去摘这东西,扎着多疼啊?”

    周桂兰虽然岁数大了些,可眼神儿还行。

    孙女那手背上划了好几道,红红的,老太太一看就心疼了。

    “奶,没事儿,就是刮了几下,不疼。奶,快尝尝,可甜了。”

    许金凤从茶缸里抓出一把托盘儿,送到奶奶面前,献宝似的非得让奶奶尝一尝。

    孙女这么孝顺,周桂兰哪能拒绝?于是捏了几个放到嘴里尝了尝。

    “唉,这边儿的托盘儿小,不如咱老家那边儿好。

    那头的托盘儿可大了,还好吃。”

    可能是岁数大了,周桂兰这两年也开始惦记老家那边,动不动就想起来以前的事。

    “我小时候,也就跟你们这么大吧,总上山去摘托盘儿啥的。

    那边的大,籽儿还少,比这个好吃多了。”

    许金凤几个一听,都瞪大了眼睛。

    “奶,那咱哪年回老家看看呗?”他们主要是想尝尝奶奶说的托盘儿。

第二百一十七章 长大考清华

    孙子孙女们童言童语,直嚷嚷着要回老家看看,周桂兰却只能摇头叹气。

    “太远了,那头太偏,咱回去得从通化倒车,再坐客车。

    太麻烦,回去一趟得不少钱呢。”

    周桂兰何尝不想回去看看?可如今这年月来说,回去一趟花费太高,谁舍得啊?

    孩子们不懂生活艰难,还想缠着奶奶,让奶奶答应带他们回老家看看。

    正好这个时候,苏安瑛端了一个笸箩出来,里头装了些糖果、饼干之类的东西。

    孩子们一见到好吃的,也就忘了回老家的事情,全都围着苏安瑛,要好吃的去了。

    苏安瑛给孩子们都分了些糖果、饼干,还特地多给许海洋几块糖,总算把许海洋哄好不哭了。

    一场小娃之间的风波算是平息了过去,没过多会儿,几个娃又凑到一起玩了。

    中午,就在院子里摆了几桌。

    如今条件比以前好了不少,饭菜也更丰盛了。

    大家伙儿都没客气,该吃吃该喝喝,说说笑笑格外热闹。

    “哎,嫂子,把收音机敞开呗,咱听听有没有啥新闻。

    可惜中午没评书,要是有评书就好了。”赵建设那头忽然来了一嗓子。

    平常在家都是听着收音机吃饭,这会儿就觉得少点儿什么,所以喊着苏安瑛打开收音机。

    苏安瑛一听,笑呵呵的就进屋去把收音机敞开,调了频道,放大声音,让外头的人都能听见。

    七月十八号,正是高考结束没几天,收音机里讲的正是一些大学的事情。

    这会儿说的是清华大学,国内一等学府。

    许世先等人一听,也跟着议论。

    都说这要是谁家孩子能考上清华大学,以后就能去首都念书,毕业能分配好工作。

    说不定就能留在首都上班,那可真算得上光宗耀祖了。

    “爸爸。”许瑾萍蹬蹬蹬跑到许世彦身边,拽了拽许世彦衣袖。

    “怎么了,闺女?”许世彦以为闺女找他有事呢,忙把闺女抱起来放到腿上。

    “爸爸,我长大了,考清华大学。”

    小姑娘仰起头,一双大眼睛闪亮亮的,红扑扑的小脸挂着严肃的表情,一本正经的向爸爸诉说自己伟大的志向。

    许世彦忽地想起,前世大闺女小时候,也是把考清华挂在嘴边儿上。

    以闺女那个学习的态度和劲头,若是他们夫妻不出事的话,保不齐闺女真就考上清华了。

    想到这里,许世彦心里一酸,“对,咱考清华,我闺女一定能考上。”

    父女俩的对话,笑坏了满院子的人。

    “哎幼,要是真有人考上清华,那可是咱东岗的荣耀了呢。”于守广不由得感叹一句。

    “小萍萍,你可要说话算话,不能吹牛哦。”

    后头这话,自然是在逗孩子呢。

    这么点儿的娃,哪知道清华大学是怎么回事?那是一般人能考上的么?

    “吹牛?牛怎么吹啊?”

    才四虚岁的小姑娘,哪里懂啥叫吹牛?

    于是瞪着一双大眼睛,满脸疑惑的瞅着于守广。

    “哈哈哈,吹牛皮的孩子,都有出息。

    小萍萍你以后好好学习,等你考上大学,爷爷来喝喜酒好不好?”

    小姑娘一脸懵懂的样子,逗得众人全都大笑起来。于守广一边笑,一边鼓励许瑾萍。

    许瑾萍哪里懂那么多?反正她只记住一点,好好学习,考清华。

    “嗯,嗯,我要上学,清华大学。”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好多人都夸许瑾萍有志气。

    许瑾萍还小,也分不出这些人什么意思,但是要考清华的心愿,此刻却在心里扎了根。

    “那,我也考清华,跟萍萍姐一起。”

    另一边,还在季玉凤怀里的杨皓宇,从妈妈怀里挣脱,跑过来找许瑾萍。

    “咱俩一起上大学哦。”

    许瑾萍从爸爸腿上跳下来,歪头瞅了瞅杨皓宇,然后重重点头。

    “好,一起。说话要算话,不许反悔。”说着,便伸出右手,勾起小指。

    杨皓宇也伸出右手,小指勾住许瑾萍小指,俩人嘴里还念叨呢。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谁变谁小狗。”

    俩娃这一番操作,直接笑翻了所有人,周桂兰连眼泪都笑出来了,赶紧用手抹掉。

    “行了,你俩快过来,别耽误叔叔大爷喝酒。”

    这俩小娃太有意思了,咋就能想到要考大学,还非得要考清华呢?

    许瑾萍扯着杨皓宇,俩小娃就这么手拉手,重新回到妈妈身边,乖乖坐着吃饭了。

    众人笑够了,也都揉着酸疼的脸颊,继续喝酒吃菜侃大山。

    闲谈间,赵建设等人少不得要说起出门当技术指导的一些事情,回头又问许世彦,他在这边有没有啥好玩的事。

    “真有,我们参场有个小伙子,去年高中毕业招工的。

    世彦一过去,那小伙子就围着世彦转悠,问这问那,恨不得寸步不离。

    这也就是世彦脾气好,换个人早就烦了。”

    不等许世彦开口,那头韩立民先说话了。

    “要不说我兄弟有本事呢,各种理论一套一套的,那小伙子恨不得直接拜师了。

    前几天还来跟我打听,问我兄弟家在哪儿,他还有些事情不明白,想要过来请教。”

    一提起历诚容那书呆子,韩立民就想笑。

    以前没觉得那孩子这么好玩,那股子学习的劲头,要是用在考大学上,说不定还真能考上。

    许世彦一听,也跟着笑了。

    “小历是个挺不错的年轻人,就是刚出学校,处事没那么事故圆滑。

    也挺好的,这种人做事有韧劲儿。没事,他要是想来就来,我不嫌他烦。

    不过,拜师就算了,我连初中都没念完,人家好歹是高中生呢,可不敢给人家当师傅。”

    众人一听,也都笑了起来。

    “三哥,这话可不对啊,学历又不代表一切,没学历有能耐的人多了去。

    我看三哥就挺有能耐的,讲课讲的多好啊?底下那一群人都听傻了。”

    大家一边吃喝一边说话聊天,反正下午也没啥事,难得聚一起,多聊聊呗。

    正说笑间,忽地外头跑进来一个人。

    大夏天热得很,那人估计是一路跑来的,满头满脸都是汗。

    “许哥,那个大营来电话了,说是你姥娘过世了。

    让你还有许大爷许大娘,赶紧过去呢。”

    那人可能是跑的挺急,气喘吁吁,好不容易把话说顺熘了。

    明天依旧七点准时更新哦,谢谢各位的支持,更多正版好书,尽在。

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丧

    “当啷”一声,周桂兰手里的碗掉落在地,摔成碎片。

    周桂兰浑若未觉,只脸色苍白的盯着那送信的小伙子,“咋回事?你慢点儿说。”

    话出口才发现,声音抖的不成样子了。

    “许大娘,大营那头往咱公社来电话,说是你老母亲过世了,让你和许大爷赶紧去。”

    小伙子一见周桂兰那模样,知道老人家这是受不了打击,伤心过度了,于是又一字一句的重复了一遍。

    周桂兰身子晃了两下,幸亏被旁边薛秀琳和陈春玲扶住了。

    “妈,你小心点儿,姥已经不在了,你可得挺住。”

    几个媳妇都满脸担忧的看着婆婆,开口相劝。

    那头,许成厚也是一脸震惊,走过来扶住周桂兰。

    “别哭,咱娘这些年也遭了不少罪,她心里苦,如今走了也算解脱。”

    周桂兰没哭,只是神情有些木,“那个,下午还有车么?咱得赶紧走,不能耽误了。”

    母亲去世,周桂兰必须得去送最后一程。

    许成厚也不知道有没有车,只扭头去看许世德。

    “有,下午还有一趟车,泉阳到松树镇的沿零车,三点来钟。”

    许世德就在大营,每次来东岗都得坐火车,他最清楚了。

    “才一点,还赶趟儿,三儿,快去套车。

    建设,你赶车,送你许大爷、许大娘,还有你三哥他们去车站。”

    那头,赵大海抬起手腕一看,这会儿刚过一点,于是赶紧吩咐儿子赶车送人去车站。

    姥娘去世,这是大事儿,耽误不得,大家伙儿也都能体谅,于是纷纷起身。

    杨春明和赵建设赶忙去牲口棚,把许家的马牵出来套上马车。

    那头,许成厚跟儿子们商议,都谁去。

    “爹,我们六个都得去,媳妇和孩子就在家吧。

    孩子都小,这场合去了不好。”许世先是长子,这话得他说。

    许成厚一琢磨也是,各家孩子都不大,再说这又是隔了两辈儿,没必要非得让孩子们到这种场合。

    “行,那就这么定了,老婆子,走,回去收拾收拾,带两件换洗衣裳,咱赶紧走。”

    周桂兰这会儿脑子里乱的很,完全不能思考,许成厚说干啥,她就干啥。

    于是跟着许成厚回了自家,从衣柜里翻出几件素色的衣服,装到一个兜子里。

    又从柜子里翻出来一些钱,揣到兜里。

    另一头,杨春明、韩立民等人一见这样,也都纷纷起身告辞。

    “世彦,事情来得突然,我们就不在这久留了。

    你们赶紧动身去大营,多照看着点儿你爹妈,他们都岁数大了,经不起折腾。”

    韩文忠来到许世彦跟前儿,嘱咐他。

    “韩大叔,真是对不住,本来想请大家好好热闹一下的。”

    许世彦长叹一口气,说实话,他真是忘记这件事了。

    “咳,咱爷们儿还用说这些?今天来的哪个都不是外人,谁也不会在意的。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都节哀,过去好好给老人家操办丧事。

    让老人家风风光光下葬,也算你们做晚辈的心意了。”

    韩文忠拍了拍许世彦肩膀,算是安慰。

    就这样,赵建设几个套上了马车,拉着许成厚夫妻,还有许世先兄妹六个,以及吴秋燕母子三人,直奔松江河火车站。

    赵建设把人送到,直接返回,把车又送回许世彦家。

    许世彦等人到了车站买票,下午三点沿零车进站。

    一行人上车,沿零车哐当哐当晃晃悠悠一个多钟头,总算到了仙人桥。

    仙人桥下车,步行往大营走,半路上吴秋燕领着闺女儿子回河北大队。

    周安平家就在大营屯子中间位置。

    过了小桥往西还没走几步呢,远远地就看见周家门前挑起了长长一串“倒头纸”。

    倒头纸有用纸条制作,也有直接用烧纸制作,从倒头纸的长短可以看出故去者的年纪,从摆放位置可以看出是男是女。

    周安平家大门外右侧挂倒头纸,左侧贴着一张白纸讣告,另外还有长长一熘红布,上头用白色颜料所写的旌。

    上面写明故去之人姓名、享年等等。

    周桂兰虽然心里难受,但这一路上都咬牙忍着,可此时见到这等场景,再也忍不住了。

    眼泪哗一下就落下来,哭的成了泪人。

    许成厚扶着周桂兰往院子里走,这边周家晚辈出来迎,“二姑,二姑夫,表哥。”

    亲人见面却是在这种情形下,难免悲戚,各自落泪。

    进到院中,还没等来到灵前,负责操办丧事的大张罗便把周桂兰等人叫过去,扯了孝布,许成厚与周桂兰都披麻戴孝。

    许世先等人是外孙、外孙女,只需在腰间系上孝带子。

    周桂兰跪在灵前痛哭,许世彦兄弟几个也都跟着落了泪。

    他们这位姥娘虽说疯疯癫癫好多年了,可是对外孙还不错。

    每次来看她,老太太都笑呵呵的,还会拿出好吃的给他们。

    如今老人去世,众人想起姥娘这一辈子的遭遇,不免心酸悲痛,眼泪控制不住的就往下掉。

    周家的原籍也在宽甸青山沟,是姜家堡子的,离着银矿子不算太远。

    当年周桂兰的父亲周怀民还在时,周家日子很红火。

    家里有不少地,还有烧锅、织坊,养着牲口、大车,雇了不少长工扛活。

    周怀民这人性格好,仗义疏财广交朋友。

    别管是官面儿上的人,还是土匪胡子,都有交情。

    三几年的时候,宽甸地区都被鬼子占领,当地胡子积极响应号召起义抗日。

    其中有一支队伍,跟周怀民交情很深,周怀民时常给这支队伍送粮食送情报。

    结果被鬼子发现,将周怀民带走,从此再也没见着,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那些年,隔三差五的就有人传信,说是在某某山神庙前看见了周怀民的尸体。

    再不然就说周怀民脑袋砍下来了,挂在县城的城墙上呢。

    周怀民的妻子姜氏是个没文化没见识的小脚妇人,丈夫出事,家里最新小的女儿才三岁,她能做什么?

    只是成天提心吊胆以泪洗面,连自家那点儿产业也没护住,都被旁人侵吞了。

    姜氏唯一能做的,就是赶紧给大闺女张罗亲事,把大闺女送走。

    周家大女儿周桂芝十五岁,就被嫁了出去,后来辗转到了抚松这头。

第二百一十九章 丧事

    周怀民被抓走时,周桂兰才八岁,底下小妹妹才三岁。

    九年后,周家彻底败落。

    为了给周桂兰的三哥周安生娶媳妇,姜氏把二闺女嫁到了银矿子许家,给许成厚当了填房。

    换了不少彩礼钱,转回头给三儿子娶了媳妇。

    后来鬼子撤走,宽甸这边又打仗,姜氏就带着三个儿子和小闺女,去抚松投奔大闺女。

    又过几年,许成厚夫妻在银矿子混不下去,接到了姜氏的信,让他们也去抚松那边。

    就此,一家子兄妹都来了这头。

    当年周怀民资助的那支队伍,后来成了抗联,据说还有人成了大干部。

    所以五几年的时候,上头派下来工作组,在周家住了半年,要给周怀民立功。

    可那时候姜氏还有周安平等人经历乱世,早就吓坏了,哪里还敢信?

    不管人家怎么劝,就是不肯点头。

    工作组在这呆了半年没结果,后来就走了。

    等到六几年的时候,也不知道周安平从哪里弄了一张报纸来,上头有首都一批干部的名字,竟然有个人就叫周怀民。

    这下,姜氏就魔障了,非得说那就是她丈夫。

    说周怀民这是发达了,在首都另外娶了媳妇成了家,抛妻弃子不要她了。

    就这样,姜氏慢慢就变得神志不清,时好时坏。

    好的时候跟正常人差不多,坏的时候那就别提了,各种作。

    什么把辣椒放炕洞里烧,喊着熏啥黄皮子,或是披头散发满街跑,一边跑一边骂丈夫没良心,扔下她去享福。

    反正那些年,姜氏作的挺厉害,周安平、周安富俩人守在老妈身边,没少受折腾。

    只有周安生,他搬外地去了,清静一些。

    姜氏作了这些年,寻死上吊的事没少干,可谁也没想到,这次就真的死了。

    说起来也特别玄,姜氏住的屋子有个窗户,窗框上面两个角钉了俩钉子。

    姜氏拿了根麻袋线拴在两根钉子上,脑袋往上一搭,人就没气儿了。

    等周安平发现时,人都凉了,还咋救?只能通知了弟弟妹妹,办丧事吧。

    周桂兰等人哭了一场,被帮忙的劝着起来,到旁边坐下。

    听哥哥嫂子说起了老娘临终的事,最终,也只能长叹一声。

    “唉,这就是命数,谁能想到,一根麻袋线,能要了命啊?”

    确实,姜氏活到八十三,成天寻死上吊都没事,哪成想最后死在一根麻袋线上?

    姜氏上午故去,在东北来说,这叫大三天。

    如今这时候天气热,折腾三天出殡,也着实够受的。

    好在寿材是早就准备下的,寿衣更别提,姜氏都预备下十多年了。

    每年除夕的时候,她还都穿一回呢。

    周安平找了木匠拢寿材,刷漆、画上图桉,大张罗按照当地风俗,每顿饭之前,都带着周家儿孙们去送汤。

    许世彦等人晚上守灵,白天还得帮着忙活操持丧事,就这样,两天过去。

    到第三天早晨,遗体入殓,封棺,儿孙大哭相送。

    八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抬起棺椁,按照事先选定好的地点,将棺椁抬到山上安葬。

    周家这边准备了酒席,答谢亲朋好友帮忙。

    吃完饭,帮忙的朋友各自散去,只剩下记账的和大张罗,还有周家这些人留下,把账目算清楚了。

    亲兄弟明算账,老娘已经不在了,身后事必须整明白。

    这年月办红白喜事,给钱的少,都是给东西。

    办白事,交情普通的就是几刀纸,交情好一些的,多数除了纸之外还有挽帐,就是黑布白布这些。

    记账的把这几天收的礼,还有各类支出全都拢出来,跟周安平三兄弟报了账。

    办丧事的钱,都是从周安平这里拿的,如今账目出来,三兄弟肯定要均摊。

    本地习俗,闺女不分家产,老人丧事也不用闺女出钱。

    唯一有一样,就是翻棺的钱,得闺女出。

    当然,这个没多少钱,周桂兰和姐姐周桂芝、妹妹周桂云,每人出十块钱就够了。

    周家三兄弟还行,和和气气的把账目算清楚。

    老二周安富、老三周安生,都掏出钱来给了老大。

    就此,老人的丧事算是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三天圆坟,还有烧五七。

    “你们兄妹几个就回去吧,不用在这陪我们,我和你妈还行,都没事儿。”

    这边事情都处理清楚,许成厚把五个儿子叫到跟前儿,让他们都各自回家。

    老大老四老五老六都上班,不好请太长时间的假。

    老二、老三要盯着养殖场,老三还有挺多事情要忙活呢,都不好再耽误下去。

    “我们等着圆了坟再回去,刚才你大舅他们也说了,不烧头七,只烧五七。

    等着烧五七和百天的时候,咱再过来。”

    当地规矩,有人过世,一般就是出殡、圆坟、五七、百天、周年、三周年,这些比较重要。

    有的地方,比较重视头七,但这边多数都不烧头七。

    老话讲,头七要办,后头个个儿七都得办,谁家也折腾不起,所以多数就是烧五七。

    要是家里五个儿子的,那就不能烧五七,得烧三七。

    这时候家家户户都忙,谁也不能在这头一呆七八天,该走就走。

    许世彦他们都是外孙,做到这个份儿上就不错了,没人挑理。

    “爹,妈,那我们就先回去了,你俩在这儿再住几天,正好我三舅和小姨也难得回来聚齐。

    爹,你看着点儿我妈,别让她总哭,哭多了不好。”

    许家六个兄妹一看,时候也不早了,再晚怕是没有车往回走。

    众人也没磨叽,嘱咐了父母几句,便一起离开。

    六兄妹在桥头分手,许世德过河往北,剩下五兄妹步行前往仙人桥。

    到仙人桥火车站,许世彦、许世安、许世琴三人去买火车票,他们三个坐火车回松江河。

    而许世先、许世祥则是坐上仙人桥跑抚松的客车,俩人先到县里。

    如果有车往兴隆走,许世祥就直接回去,要是没有,许世祥就在县里住一晚,明天再返回兴隆。

    下书吧

    “大哥,老五,你俩路上注意点儿啊,如今这时候不太平,千万当心。”

    这几年可不是以前了,外头乱着呢,尤其是客车,真有拦路打劫的。

    好在这哥俩身上都没带多少钱,应该没啥问题。

    四兄弟分开,许世彦跟二哥六妹坐上慢车,一路逛游逛游的回到松江河。

    许世安森铁,许世琴去店里一趟,许世彦回家。

    “二姐夫,你可算回来了,这几天总有个人来家里找你。”

    许世彦刚一进门,苏安花赶紧说道。

第二百二十章 娃打架

    都不用想,许世彦就知道是谁来找他,这个历诚容啊,还真是书呆子一个。

    “没事儿,我过两天就去一参场。”许世彦笑笑,迈步进东屋。

    进屋一看,苏安瑛正在炕上哄俩小的呢。

    屋里没有许海源和许瑾萍的影子,估计这俩娃不知道跑谁家疯去了。

    “咋样?我没在家这几天,俩孩子闹没闹?”

    许世彦凑到近前,伸头看了看,俩娃都没睡,躺在被子上直蹬腿儿呢。

    “还行,比月子里好哄多了。

    上午睡一觉,下午睡一觉,其他时候也不咋哭了。

    没事儿我就陪着他俩玩,他俩睡了,我也能跟着睡一会儿。

    世琴下班了也过来住,有她和花儿帮忙,我还行,不太累。”

    苏安瑛扭头看了看许世彦,发现丈夫眼窝凹陷,满脸胡茬子,知道这几天肯定是没休息好。

    “你要不要去睡一会儿,我瞅着你眼窝都是青的。”苏安瑛心疼丈夫,轻声问他。

    “没事儿,就是熬了两晚上。”许世彦不以为意,伸手去摸摸闺女和儿子的小脚丫。

    “晚上好好睡一觉就缓过来了,这会儿睡晚上该睡不着了。”

    夫妻俩一边逗弄孩子,一边低声聊天,许世彦少不得要把大营那头的事讲一讲给苏安瑛听。

    “我见着咱爹咱娘了,他们也都过去帮忙,瞅了个空,我跟爹娘还聊了会儿。”

    都是一个大队的,离着也不远,周家有事,苏维忠肯定得过去帮忙。

    “我听咱爹咱娘的意思,是想让我给六妹妹在东岗找个对象。

    我当时没表态,就含混着过去了。媳妇,你看这事儿能行么?”

    事关小姨子的终身大事,必须询问妻子的意见。

    上辈子八七年的时候,苏维忠因为肾病去世了。

    苏安瑛的姐姐秦美玲,通过丈夫的关系,将母亲韩氏还有俩妹妹苏安芳、苏安花接到了浑江去。

    然后又想办法,给俩妹妹都安排了工作。

    苏安芳在钢琴厂,苏安花在造纸厂。

    可惜没几年,钢琴厂黄了,造纸厂也因为污染问题关停了,两姐妹都没了工作。

    后来苏安芳嫁给了一个摆摊卖杂货的,有个闺女。

    苏安花嫁给了一个厨师,有个儿子。

    城里的日子也就那么回事吧,外表看着挺好,城里人光鲜亮丽。

    实际上没啥大能耐的人,也得是省吃俭用计算着花,不比乡下日子好过到哪里。

    所以许世彦得知丈人和丈母娘的意图时,就有点儿犹豫,让他插手俩小姨子的婚事,是不是不太好?

    关键是那俩妹夫都挺好的人,胡乱破坏别人的姻缘,好像不太对。

    苏安瑛一听这话,愣住了。

    “花儿才多大?十七呢,想那么早干啥?也不知道爹娘咋想的?”

    作为一手带大妹妹的人,苏安瑛可不觉得这么早就让妹妹处对象结婚是啥好事情。

    当一天姑娘做一天官儿,这话差不了,再说苏安花岁数小,真没必要太着急。

    许世彦一听就明白了,赶紧点头,“嗯呢,我也是这么想的,太早了。”

    在许世彦这里就一个信念,媳妇的话就是真理,媳妇咋说他咋听,媳妇说不行,那就是不行。

    苏安瑛被许世彦给逗笑了,瞪了他一眼。

    “得了,赶紧去剃头棚剃剃头刮刮脸,瞅你这造的吧,等会儿俩孩子回来都该不找你了。”

    一般来说,家里有长辈过世,儿孙都应该是五七之内不理发刮脸。好多人都是赶着出殡后,赶紧去剃剃头啥的。

    许世彦是外孙,按理不在此列,再说他还得各处去忙呢,哪能造的像野人一样?

    许世彦照了照镜子,果然是头发长了,也胡子拉碴的。

    “得嘞,你在家哄孩子,我去剃头棚一趟。有没有啥想吃的?我顺道买点儿回来。”

    “没有,家里啥都不缺,你赶紧剃头去吧,晚上再热点儿水洗洗澡,换件衣服。”

    苏安瑛知道许世彦的脾气,赶紧说啥都不用买,就这样,把许世彦撵出门了。

    公社有剃头棚,这时候剃个头四毛五,还给刮脸。

    那剃头师傅手艺挺好,手动的推子玩的特熘,给许世彦推了个平头。

    然后用刷子蘸了肥皂沫,刷在嘴唇上下和脸腮上,手里拿把剃头刀,刷刷几下就把胡子都剃的熘干净。

    不光如此,连鼻子、耳朵眼儿,都给刮一遍。

    全都收拾完,干净利索、舒舒服服的从剃头棚出来,就感觉人都精神了不少。

    正好剃头棚离着商店不远,许世彦进去转悠一圈,给闺女儿子买了点儿糖块和饼干啥的,拎着纸包往回走。

    刚走到烈士墓附近,就发现前面烈士墓那块空地上,一群孩子不知道在干啥。

    吵吵把火儿的,好像还有人动起手来了。

    这群孩子看上去,大的也就六七岁,小的可能就三四岁。

    这年月的孩子都是放养,到吃饭的时间能回家吃饭就行,其余时候爱哪里野就哪里野去。

    家里大人都忙的很,谁有工夫管他们?

    孩子们一天在外面疯跑疯玩,造的都跟泥猴一样,回家少不得要挨骂。

    可明天一早,仍然往外跑,都没记性。

    谁的童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许世彦也没觉得如何,所以并不打算多管闲事,笑着摇摇头就要往自家走。

    结果还没等他走过去呢,忽然觉得不对劲儿。

    那群孩子里头,扭打在一起的,好像有个穿粉裙子的吧?

    粉裙子?他家闺女是不是有条粉裙子来着?

    想到这儿,许世彦可就没法冷静了,几步走到跟前儿,大声喊。

    “都干嘛呢?要反天是不是?还敢打架?”

    都是些孩子,一听有大人来了,周围看热闹的全都撒腿就跑,就剩下中间扭打在一起的那几个了。

    许世彦一看,好么,他家大儿子跟一个六七岁的男孩纠缠在一起了。

    那男孩抓着许海源的肩膀,用头顶许海源胸口,许海源就死死薅住对方的头发,往后扯。

    另一边,他家那闺女也没闲着,跟一个四五岁的男孩撕扯在一起。

    男孩拽许瑾萍的辫子,许瑾萍低头就在那男孩胳膊上狠狠咬了一口不松开,把那男孩疼哭了都。

    旁边,还有黄胜利家的儿子黄树庆,冯超家儿子孙宇,也跟人打起来了,反正是乱成了一团。

    “都给我住手,干什么呢?”

    许世彦满头黑线,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打架了?这一个个的,咋就这么野呢。

第二百二十一章 教训

    一见是许世彦,许海源和许瑾萍几个立刻松开了手,颇有些心虚的凑到了许世彦跟前。

    “爸爸。”

    许瑾萍一声爸爸喊出来,那眼泪刷的一下子就出来了,也不知道是吓的还是委屈的。

    “源源,咋回事儿啊?都是一起玩的朋友,咋还打起来了呢?”

    许世彦沉下脸,问儿子。

    “他,故意往妹妹裙子上甩泥点子,他,薅妹妹辫子。”

    许海源指了指对面两个男孩,一脸气愤。

    许世彦扫了眼那俩男孩,多少有点儿印象。

    这几个应该是粮库职工家的孩子,住在烈士墓道西,小学附近那一趟粮库家属房里。

    这年月,在粮库上班,那绝对是好工作。

    粮库职工看不起老农民,他们的孩子也多数都是凑在一起玩,很少跟烈士墓东头这些孩子在一块儿。

    今天不知道这是咋了,都凑到烈士墓这儿来玩,结果就打起来了。

    “许大爷,不赖源源,他们故意弄埋汰了萍萍的裙子。

    源源让他们道歉,他们还扔土块儿,所以我们才动手的。”

    那头,黄胜利家的儿子黄树庆,生怕许世彦生气了打许海源,赶紧过来解释。

    “对,不怪源源,是他们先找事儿的。”

    孙晓锋家老大孙宇,也赶紧开口把事情经过说给许世彦听。

    孙家在许家隔壁,黄家在道南也跟许家挨着,几家的大人相处的又好,所以孩子们也是成天一起玩。

    黄树庆大一些,今年七岁了,孙宇六岁。

    这俩都特别有哥哥样儿,每次一起玩,都特别照顾许海源兄妹。

    尤其是许瑾萍,长得好看,打扮的也漂亮,周围这些小男孩都挺护着她。

    所以今天那群孩子过来惹事儿,把许瑾萍裙子弄脏,还拽她辫子。

    黄树庆几个都特别生气,就找人家理论。

    结果对方非但不道歉,还朝他们扔石头土块。

    别看许海源岁数小,脾气可不小,冲着对方就过去了。

    黄树庆和孙宁一看,那可不能落下,也冲了上去。

    就连许瑾萍这小丫头,也不甘落后,拽住那个往她裙子上甩泥的熊孩子,伸手就挠。

    许世彦听完,真不知道该说啥了。

    他家这俩孩子是随谁了呢?他们两口子都好脾气啊,咋养出来这么两个火爆脾气的?

    闺女嘛,他知道,上辈子就是个厉害的,不然也撑不起那么大个家。

    这儿子随谁?咳咳,这玩意儿不能隔辈儿传吧?悬,看起来真有可能啊。

    许世彦扫了眼对面那几个男孩,“你们几个,伤着没有啊?”

    那几个看起来要比这头几个大一些,不过也都挺狼狈的,一头一身的土。

    刚才薅住许瑾萍辫子那个男孩,脸上有几道红印儿,不用说,肯定是被挠的。

    除了最小那个,其他几个都摇摇头。

    本来这事儿就不占理,而且他们几个还大,这打起来非但没赢还吃亏了。

    他们都觉得丢人,哪怕是伤着了,也不可能承认。

    “哭什么?让个女娃娃给咬了,你还有脸哭呢?”

    有个大点儿的,瞅着那最小的在哭,气的踹了一脚。

    “都是你,一天天净撩闲,走,回家去。”一边说,一边拎着那小的脖领子,就这么走了。

    许世彦见那群孩子走了,低头瞅了瞅儿子闺女。

    “你俩,也跟我回家,等会儿让你妈看见你俩造成这样,她要是不揍你们才怪呢。”

    许世彦不舍得揍闺女,能咋办?只能把媳妇搬出来吓唬人呗。

    就这样,许世彦在前面走,许海源兄妹手扯手后头跟着。

    黄树庆和孙宇一看,也乖乖跟在后头。

    到了许家大门外,黄树庆和孙宇赶紧说了声,“许大爷,我们回家了啊。”

    “嗯,仔细拍打拍打身上的土,然后再进家门。”

    许世彦也没回头,只哼了声,算是给那俩提醒儿。

    如今这年月,小孩子在外头打架,那都是稀松平常的事儿。

    不管在外头打赢了还是打输了,回家都不说。

    说了肯定挨揍,不说的话,保不齐就湖弄过去了。

    当然,身上要是造埋汰了,也跑不了要挨揍。

    谁家大人不忙啊?哪有时间成天给孩子洗衣裳?

    再说了,那肥皂不是钱么?衣服都棉布的,越洗越薄,不就洗破了?做一件新衣服那么容易啊?

    大人多数不心疼孩子,都心疼衣裳,打架输了不要紧,但是衣服脏了破了,那不行。

    黄树庆和孙宇一听,赶紧用手拍打身上的土。

    俩人还互相检查,确定都拍打掉了,这才回家。

    至于俩孩子回去挨不挨揍,那就不知道了。

    “媳妇,你出来管管吧,这俩孩子出去跟人打架,你看看咋处理。”

    当爹的不能轻易打孩子,一个是男人手上没数,容易打狠了出事儿。

    再一个,男人得当最后的武器出手,不到真正大事儿,不能动用。

    不然把孩子打皮了,以后就更不好管了。

    做母亲的都心疼孩子,就算打也舍不得下狠手,轻来轻去的小事,只能让媳妇出面教训。

    还有一点,这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天性上就有所偏袒。

    很多女人都这样,孩子我生的,我打行,你个当爹的不能打,你要是打我就跟你急眼。

    许世彦深谙这一点,所以进门就吆喝媳妇。

    苏安瑛正在屋里给孩子把尿呢,一听外头的动静,赶紧把孩子包好了放在炕上,从屋里出来。

    “许海源、许瑾萍,你们两个干啥去了?胆子肥了吧?还敢去打架?

    瞅你俩造的,去泥里打滚儿了是咋地?

    许瑾萍,你那裙子是你姑刚给你做的,就洗了一水,你看看你给造成啥样儿了,还能洗出来么?”

    果然不出所料,苏安瑛第一点关注的就是衣服。

    “妈妈,我不敢了,再也不敢了。”

    小姑娘刚才被爸爸吓的不轻,这会儿一见妈妈满脸怒容,吓得哇一声大哭了起来。

    闺女一哭,许世彦先受不了了,赶紧给媳妇使眼色。

    “咳咳,那个,那个。”许世彦示意媳妇,训儿子别训闺女。

    苏安瑛气的白了许世彦一眼。

    最坏的就是她家这男人,成天在孩子面前装好人,坏人都是她来做。

    “许海源,你咋回事?怎么还领着妹妹出去打架呢?

    我看你个皮孩子,你是欠揍了,我今天非揍你不可。”

    苏安瑛半真半假的,操起门后的扫地笤帚,自己握着大头,用笤帚把儿指着许海源。

    明天依旧七点准时更新哦,谢谢各位的支持,更多正版好书,尽在。

第二百二十二章 坑爹

    作为许家犟种三代,许海源那是能轻易服软的人么?

    哪怕亲妈拿着笤帚把儿指着他,这小子也绝不肯低头认错儿。

    “谁叫他们欺负妹妹来着?谁欺负我妹妹,我就揍他。”

    在许海源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非对错,他只记得一句话。

    “我爸以前说了,我要保护妹妹,疼妹妹,谁欺负我妹妹都不行。”

    苏安瑛被噎了个跟头,气的直瞪许世彦。

    “合着我说啥都是白说,你爸说话好使对吧?

    行,让你爸跟你说,今天不说明白了,你们爷仨都别进屋别吃饭。”

    苏安瑛说完,把笤帚往地上一摔,进屋去了。

    许世彦哪成想啊,他竟然被五岁的儿子给坑了,这下也是哭笑不得。

    “来,儿子,咱俩唠唠。”许世彦扯着儿子的手,爷俩坐到木头墩儿上。

    许瑾萍伸头往屋里看看,想了下,也跟着爸爸和哥哥,一起坐在木墩上。

    “今天打架好玩儿不?”

    许世彦没训儿子,反倒是和颜悦色的跟儿子说话,还伸手帮着儿子把脸上的灰抹掉了。

    “不好玩。”许海源瘪了瘪嘴,摇头。

    “他顶我这儿,不好受。”许海源指指胸口。

    许海源才四周岁零三个月,只不过他从小就比同龄孩子高一些。

    加上许家这生活条件还不错,许海源挺壮实的,所以看起来像六岁多了。

    这么点儿个小东西,就跟比他大的孩子打架,还能一点儿亏不吃?

    这娃只是犟,吃软不吃硬。

    刚才苏安瑛喊他,他不服软。这会儿许世彦和颜悦色的询问,他就忍不住向爸爸诉说委屈了。

    “来,爸爸看一看。”

    许世彦掀开儿子的衣服,瞅了瞅,没啥异常。

    那个孩子就算大一些,力气也有限,不至于真伤到哪里。

    不过,许世彦还是装模作样的给儿子揉了揉。

    “你看,打架也不是那么好玩对吧?

    其实就算打赢了,你自己不是也受伤么?多难受啊。”

    许世彦抬手,揉了揉儿子的头顶。

    “爸爸的确是说过,让你保护妹妹,疼妹妹。

    你妹妹受人欺负了,你给打回去,这倒是也不算错。

    但是呢,打架不是唯一的办法,而且,打之前,也得判断一下自己会不会吃亏。

    如果觉得吃亏的可能性比较大,是不是可以找其他办法?”

    许世彦觉得,教育孩子真是个让人纠结的事。

    就比如今天孩子打架这个来说,究竟对还是错?出门在外受欺负了,要不要还击?

    以牙还牙、以暴制暴固然痛快,却很可能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危机之中。

    今天要不是还有黄树庆和孙宇,凭着许海源、许瑾萍这俩娃就敢跟人家支巴,估计会被揍的挺惨。

    那要不要劝孩子忍呢?也很纠结啊。

    万一孩子听了话,以后遇见事情总是忍着不反抗,那样的话,只会让对方越来越嚣张,变本加厉。

    所以这中间的度,太难把握了。

    许海源歪着头,思考着爸爸给的提议,“那我应该回来找妈妈?让妈妈去找他们的大人?”

    说完,小家伙撇了撇嘴,皱紧眉头。

    “太麻烦了,这点儿事不用我妈出头,一拳头揍过去就完事儿。”

    在小家伙的观念里,那些弯弯绕儿太费事还没啥效果,不如来点儿直接的。

    得,说了半天,等于白说。

    许世彦无语望天,咋养出这么个玩意儿来?

    要说是受爷爷影响的?也不对啊,孩子爷爷成年在山上,一年到头回来几天啊?

    再说如今老爷子的脾气已经好多了,不咋发火,成天笑呵呵的,对许世彦都不咋大声说话了,不可能影响到孩子。

    那就是天生遗传?完了,那要是天生遗传,以后就等着给熊玩意儿收拾烂摊子吧。

    “这么暴力的臭小子,也不知道你随谁了?”许世彦气的伸手,在儿子额头上戳了一指头。

    “得,我算是看明白了,不能让你在家这么疯下去。

    秋天学校开学,你去念书吧,我跟齐老师说一声,让你去学校育红班。”

    育红班,是这年月的一个说法,其实就是后世说的学前班。

    如今这时候没有幼儿园一说,哄小娃的地方叫托儿所,教学龄前孩子学习的地方,叫育红班。

    经过了好些年读书无用论的宣传,哪怕是都恢复高考好几年了,其实还有很多人对念书都不怎么看重。

    尤其是乡下人,还有不少人觉得孩子能去念个小学,会写点儿字会算个账就行。

    至于说把孩子送育红班去,那就更扯澹了,花钱把孩子送出去让人哄着,那属于是有钱烧的。

    谁家孩子不是成天在外面野?等着够岁数了上一年级就行,上什么育红班啊?

    东岗小学那个育红班,多数都是职工家的孩子。

    尤其父母都上班的,没人管孩子,索性送去育红班,最起码有人给看着。

    东岗小学这边,要求孩子得满七周岁才可以上一年级。

    育红班是为了小孩子升一年级做准备,老师会教孩子一些拼音和数字啥的,所以要求是六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去。

    按说许海源不够岁数,不过这娃早慧,比同龄孩子聪明的多,应该能适应育红班。

    反正许世彦找找人,送去不难。

    对于孩子来说吧,家长的话不一定听,但老师的话那必须乖乖执行。

    教育孩子不应该完全依赖学校和老师,但是孩子在学校接受老师的教育,总不会错。

    许海源这娃跟别的孩子不一样,让他成天在家这么疯,四处撒野,很显然不是好办法。

    早点儿念书,不是坏事儿。

    “念书啊?也行吧。那我不在家,妹妹咋办?”

    许海源对念书没啥反感,他只惦记妹妹。他去念书了,妹妹在家岂不是没人陪了?

    “爸爸,我也要去念书。”

    果然,那头许瑾萍撅着个小嘴,一脸不高兴。她也想念书啊,她还要考大学呢。

    “萍萍,你还小呢,等着再过两年,爸爸也送你去育红班,好不好?”

    许世彦被俩娃折腾的,一个头俩大了,这俩孩子一个比一个难缠。

    儿子吧,面冷嘴毒,成天一副别人都是笨蛋,就他厉害的模样,实际上挺会照顾关心别人。

    从他对杨皓宇就能看出来,只要他喜欢的,肯定护着。

    闺女吧,看上去乖乖巧巧特别听话,实际上古怪又泼辣,绝对小辣椒一根。

    看看她今天,把人家那男孩挠的,还咬了一口呢,也不知道男孩家长看见了会咋样。

第二百二十三章 读书

    许世彦跟许海源谈心的这个时候,西头粮库家属房其中一户。

    女主人看着小儿子脸上好几道红印,还有胳膊上整齐的牙印儿,气的不行。

    “这是谁家的熊孩子啊?你看看给咱老二挠的脸都花了,胳膊上还有牙印儿呢。

    不行,我非得找他去。老大,你说,今天跟谁家孩子打架了?”

    那头大儿子因为打架的事,被妈妈拿着鸡毛掸子抽了好几下,这会儿还疼呢。

    听见妈妈问,就狠狠地瞪弟弟。、

    “就烈士墓东头老许家,他是让人家那小丫头给挠的。

    他得瑟撩闲,甩人家小姑娘一身泥点子,隔壁吴家老二拽人家辫子。”

    “那小丫头的哥哥喊他俩道歉,他俩还扔土块儿,不揍他揍谁?”

    哥哥看着弟弟,恨不得再踹两脚。

    当时看着有人揍他,他们这几个啥都没想就动手了,等到打完才明白过来,合着是这俩玩意儿撩闲惹来的。

    这可倒好,外头打仗没赢,回家还得挨揍,气死了。

    “你个操蛋玩意儿,真能撩闲。

    活该,让个女娃娃给你咬了,你还有脸哭呢。”男主人一听这话,恨不得踹儿子两脚。

    “我告诉你啊,趁早别丢那个人,这熊玩意儿就是你惯的,一天天横行霸道四处惹祸。

    该,就该让他吃点儿亏涨涨记性。”男主人扭头训了媳妇两句,这件事儿到此为止。

    另一头,许世彦跟儿子闺女进行了一番“有效沟通”后,终于说通了闺女,让她过两年再去念书。

    然后爷三个试探着进了门,许海源小心翼翼的往屋里伸头看了眼,发现妈妈正在炕上哄弟弟妹妹呢。

    “爸爸,你先进去。”许海源缩回头,拽许世彦衣服,让老爸先进门。

    坑爹的好大儿啊,真是太棒了。

    许世彦抬手,狠狠揉了揉儿子的小脑袋,这才迈步往屋里走。

    “媳妇,啥时候吃饭?”许世彦笑嘻嘻的来到炕前,伸手抓住小儿子的脚丫,逗儿子玩。

    “咋地?你们爷仨说明白了?”苏安瑛瞥了眼丈夫和儿子,似笑非笑的看着许世彦。

    这人啊,越来越没正形儿,成天领着孩子瞎胡闹。

    “嗯呐,说明白了,秋天开学,把源源送去育红班,他该念书了。

    源源说了,放学回来教萍萍,他俩不就都有事情做了么?”

    这主意是他们爷俩想出来,哄许瑾萍的。

    那小丫头一听说哥哥去上学,回来教她,就不吵着也要去了。

    苏安瑛点点头,“嗯,送去吧,孩子读书是正路。”

    苏安瑛自己没能念书,最羡慕的就是别人去上学。

    别说如今家里条件不错,哪怕是家里条件不好,孩子该念书也得念书。

    “源源过来。”苏安瑛朝着许海源招招手,让儿子上前来。

    许海源乖乖走到炕前,低着头,“妈妈,我错了,今天不该打架。”

    这是跟爸爸说好的,进屋要跟妈妈道歉。

    “妈妈,我也错了。”许瑾萍那头也一脸可怜巴巴的模样,看着妈妈。

    苏安瑛就算再生气,看见儿子闺女这般,气也消了。

    更何况,她其实没多么生气。

    在苏安瑛看来,小孩子野一点儿不算毛病,别人都欺负到头上了不反抗,那怎么行?

    只要孩子不是出去惹祸偷鸡摸狗,不是故意欺负别人,偶尔打个架啥的,也不是啥大毛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也就过去了。

    当然,做父母的要把态度摆出来。

    打架是不正确的行为,让孩子有这个认知,这样也就够了。

    “嗯,知道错了就好。行了,赶紧换件衣服,洗洗手准备吃饭。”

    教训孩子也有度,啰啰嗦嗦一顿大道理,孩子不爱听,大人也说的没意思。

    差不离就行了,说多了谁都烦。

    就这样,苏安瑛给俩孩子找出来干净衣服换上。

    正好这时候许世琴也回来了,赶紧动手端上来饭,一家人亲亲热热的吃饭。

    再打开收音机,听一段评书,这小日子,还是挺有滋味的。

    回家第二天,许世彦又去一参场查看肥料发酵事宜。

    那历诚容见了许世彦,就跟见了亲人似的,跟在许世彦后面,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有些问题许世彦能说,有些根本就不是现在能解决的,或者说不是许世彦这个层次能解决的问题,他只能避而不答。

    一参场、公社参场、几个大队,挨个儿地方都得去看看,还得带着人翻动肥料,使肥料尽量发酵完全。

    这一圈转悠完,又是好几天了。

    许成厚夫妻也从大营回来,然后许成厚回山上继续看参,许世彦参地、养殖场等地各处跑,都挺忙。

    转眼进了八月,立秋之后,一早一晚就开始感觉出凉意来,白天还是很热。

    这个时候,正是庄稼院晒干菜的好时节。

    周桂兰和苏安瑛、苏安花一起,趁着孩子睡觉的工夫,摘了不少茄子、豆角、黄瓜,切了放在外面晾晒,晒干存储起来留着冬天或开春吃。

    八月二十号,小学开学。

    许世彦找了小学的齐老师,把许海源送去育红班念书。

    育红班的老师看许海源岁数小,本来是不想收的。

    可齐老师开口了,又不好意思拒绝,就只能同意让许海源留下来试试。

    于是,许海源就被安排在第一排,跟一群虚岁七岁的娃在一块儿学习。

    一天下来,老师发现,别看许海源这小家伙岁数小,脑瓜还挺好使。

    老师教点儿啥,别的孩子记不住,他倒是记得一清二楚。

    不管啥时候,老师也都喜欢聪明的孩子,这回也不嫌弃许海源年纪不够了,反倒是还给许海源每天布置点儿小任务啥的。

    许海源觉得上学挺有意思,能跟一群孩子玩,还能学到东西,所以天天盼着上学。

    最开始几天,苏安花不放心,还跟着去送,后来许海源就不让了,觉得太丢人。

    小家伙每天背着姑姑给做的小书包,里头放上两个本子一个铅笔盒,自己一个人乐颠颠的去上学。

    中午回家吃,下午再自己去上学,放学也不用人接,自己回家。

    许海源说话算话,每天回家还都给妹妹讲他上课学的东西,什么拼音、数字、古诗之类,天天回来教妹妹。

    这孩子记性好,老师教的东西一字不差,教妹妹还特别有模样。

    许瑾萍别看人小,学习起来倒是半点儿不马虎,俩娃一个教一个学,倒是比以前省心多了。

第二百二十四章 暴雨

    八月二十六号一早起,外头就哗啦哗啦下大雨。

    许世彦瞅着外头这个雨,还有阴沉沉的天气,心里越发沉重。

    “媳妇,你们在家呆着啊,我去于叔家一趟,有事儿。”

    吃过早饭,许世彦沉不住气了,披上雨衣往外走。

    “源源,今天别去学校了,这雨太大。”临出门前,许世彦嘱咐了儿子一句。

    许海源刚才还真想打着伞你去上学呢,可爸爸这么说了,他也没犟。

    “哦,那爸爸你给我请个假。”小家伙倒是挺讲究,还知道请假。

    “嗯,知道了。”许世彦应了声,从家里出去。

    先到学校跟老师说一声儿,然后就去了于守广家。

    “叔,这雨不对劲儿,赶紧召集人去小黑河。

    还有,河套沿岸的住户,让他们赶紧搬,先挪到亲戚朋友家里。”许世彦一进门就大声说道。

    于守广在家里看着外头的雨,也犯愁呢,这么大的雨不停点儿一直下,地里的活咋干?

    “小许,是你啊。咋地?你觉得这雨还能一直下?”于守广很是吃惊的问许世彦。

    “叔,现在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看着这天气不对,雨怕是一时半会儿停不了。

    赶紧喊人吧,咱宁可白费功夫,也别让社员有损失啊。”

    那不是觉得,是一定。

    前世八二年八月二十六号到二十八号,抚松地区普降大雨,头道松花江、松江河水位勐涨。

    许世彦那时候还在大房子,虽说许家就在江边,好歹是建在高处,没有被水淹了。

    可水位最高时,也离着他家不远。

    许世彦亲眼看着滚滚洪水带着家禽家畜、家具衣物、大量树木等奔腾而下。

    等洪水过后,好多人都去江湾捡东西。

    别的不说,光柴禾就能捡老多了。

    那时候捡了柴禾不用往回拖,只要拴根柳毛子,别人就知道这是有主儿的了,人家就不动。

    那一场雨之后,许世彦捡了好大一垛柴禾呢,可见上游洪水多么严重,大量树木都被冲倒了。

    而抚松城里更要命,听说整个儿县城都被洪水包围了,多处地段进水,镇上、城郊公社一些地方受灾很严重。

    这几年的经验告诉于守广,听许世彦的话没错儿。

    原本他就担心这雨出问题,一听许世彦这话,哪里还坐得住?

    于是赶紧披上雨衣,俩人急匆匆去了队部,然后用大喇叭喊人。

    先是通知各家出青壮劳力集合准备上山,然后通知黄泥河沿岸住户,立刻收拾东西,往高处撤。

    二大队这头一喊,一大队、三大队随即也发现了不对劲儿,两个大队的书记赶紧过来询问。

    一听说是许世彦建议的,那俩大队的书记也立刻回去动员本队社员,提早做抗洪准备。

    “小许,你就别去小黑河了,赶紧,去公社一趟,跟陈书记说一说你的想法。

    看陈书记啥意思,用不用往县里汇报。”

    于守广一看许世彦也要跟着大家去小黑河,一把将他拽回来,让他去公社。

    “哦,好,我知道了。”

    许世彦愣了下,想说陈书记能听他的?公社书记可不是于守广,人家未必信得过许世彦。

    可转念一想,别管听不听,他给了建议。

    一旦陈书记采用了呢?好歹能减少点儿损失吧?

    就这样,许世彦一路从二大队的队部跑去公社。

    正好这会儿上班了,不少人都打着伞披着雨衣进进出出。

    许世彦直接找到了陈书记办公室,敲门进去。

    “陈书记,那个,有点儿事情向你汇报一下。”许世彦进门便说道。

    东岗公社书记陈建章,正安排今天的工作呢。一见是许世彦进来,陈建章还挺意外。

    “小许啊,你咋来了?你们队里有啥事?”

    “陈书记,这场雨不寻常,我担心会有洪水。您看,是不是问一下气象站,或者县里头?”

    许世彦没说他断定有暴雨洪水,他在公社还没那个分量,所以他建议陈建章问问气象站。

    从烈士墓一直往东走不到五百米,有一个国家基准气象站,新建起来没几年。

    里头有各类设置和仪器,用来检测天气,记录气象数据啥的。

    八月末已经入秋了,不是伏天,按当地气候来说,不应该有太大的雨。

    可陈建章瞅瞅窗外的雨,皱起了眉,索性拿起来办公桌上的电话,摇动旁边手柄,“喂,给我接东岗气象站。”

    不多时,接线员给接通了东岗气象站。

    陈建章就问人家,这个降雨会不会持续下去?预计能下多久?

    结果那气象站的负责人支支吾吾也说不出啥来,给不了什么建议。

    气的陈建章一摔电话挂了,“啥也不是,不知道在那儿建个气象站有啥用。”

    “小许啊,那个,你们队于守广干啥呢?”

    陈建章忽然想起来那年抗霜的事了,当时就是眼前人提出建议,于守广迅速反应,人家二大队就没受啥损失。

    这回,于守广那老小子不会又闷声办事儿吧?

    “哦,我们队书记带着人组织黄泥河沿岸住户撤离呢,还派了人去小黑河参地。

    一大队和三大队这会儿应该也安排人撤离河套沿岸了。”这个没啥好瞒的,许世彦实话实说。

    “是我们书记安排我过来,跟陈书记汇报一下,看看公社有啥安排。”

    陈建章一听还有啥不明白的?一大队、三大队吃过亏之后,如今都是看着二大队行事。

    二大队干啥,另外俩大队就跟着干啥,生怕落下了吃亏。

    而二大队那个于守广呢,又是特别听许世彦的话。

    所以,这三个大队都没经过公社,直接就干活去了。

    “行,这事情我立刻安排人去通知西江、沿江、新华大队。”

    这三个大队就在头道松花江沿岸,一旦出事,这三个大队最悬。

    陈建章一边说着,再次抓起电话,往县里打。

    “哎,管书记,是这么回事儿啊,咱县里气象局对今天这雨,有没有啥预警啊?”

    陈建章不好直接给上级提建议,所以拐了个弯儿,询问上级意见。

    “嗯,嗯,没别的意思,就是觉得这雨不太正常。

    我们公社几个大队,都已经开始提前做准备了,我这拿不准,所以请示下领导。”

    雨是从早晨五点半开始下的,这会儿才八点。

    大部分人都没反应过来,只以为是一场秋雨罢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许世彦,有前世的经验。

第二百二十五章 洪水

    雨刚开始下的时候,其实谁也没在意,顶多就是抱怨一下。

    这么多大的雨,今天又没办法出门了。不光今天没法出门,怕是接下来好几天外头都不好走。

    毕竟东岗各处都是黄泥道,这一下雨,处处都是黄泥汤子,出门实在是不方便。

    要不然,也不会有“来到东岗乡,黄泥熘裤裆。”的话了。

    可是当这场大雨不停点儿的下到傍晚,好多人意识到,事情似乎有些不对。

    那些住在黄泥河沿岸,被大队派人劝着撤离的人,原本还抱怨,嫌队里没事找事,净瞎胡闹呢。

    这会儿也都不说啥了,挤在亲戚朋友家里,瞅着外头的雨,开始暗自庆幸。

    多亏搬的早,这会儿河水怕是涨老高了,他们的房子也不知道淹了没有?

    东岗公社组织民兵和青壮劳力,打着手电筒都在河沿岸巡逻。

    瞅着那如同黄泥汤的河水夹杂着枯木树枝,如万马奔腾一般咆孝而过,众人心里都砰砰跳。

    这场面还真是有点儿吓人。

    正想着呢,就听见前面卡察一声,似乎有什么断裂的动静。

    众人急忙打着手电筒往前面看,结果发现,前面一座木头桥断了。

    可能是年头太久底下木桩腐烂,愣是被洪水冲断,然后整座桥就这么断裂掉,桥板顺着水一路狂奔向下。

    “草,多亏把河对岸的人都撤过来了,要不然这下子桥断了,水还大,想过来都没法儿。”

    巡逻的一众民兵见了,万分庆幸的叹道。

    “是啊,多亏咱大队反应快,及时撤离,要不然,还真是够悬的。

    也不知道,小黑河那头啥样了?”这几个巡逻的都是二大队的人,一边往前熘达,一边念叨。

    “应该没啥事儿,小黑河参地挺高的,离着河边还挺远呢。

    就是怕山上雨大,马道里积水太深。

    咱书记不是带人去山上了么?他们肯定挖水沟去了,只要水能排出去,别淹了棒槌就行。”

    众人心里盘算着小黑河参地的地形,觉得应该没啥大事儿。

    小黑河山上,于守广带人,冒着雨挖水沟,整整挖了一天。

    到晚间好歹把各处马道都清理差不多,参地周围也挖了很深的排水沟。

    参地并不是一马平川,都是山坡,只要排水沟挖好,雨水顺着马道和排水沟往外淌,不会囤积在马道里,那就没事。

    “今晚上都别睡,打着手电四处巡逻,要是发现哪里的水沟不行,赶紧喊人清理。

    咬咬牙坚持住,可千万保住咱的棒槌。”

    天黑了,于守广也不敢下山,愣是带着人守在山上。

    全队上下一千七百多人的希望,都在这一片参场,万一被水淹了,接下来这三年可咋过?

    “也不知道,我们家老三那个养殖场咋样儿了?

    他那头可是有个大泡子啊,这要是水漫上来,那里头养的动物除了水獭都得淹死。”

    许成厚看着外头的大雨,忧心忡忡,照这么下去,就怕养殖场要完蛋。

    “唉,这老天爷啊,真是不成全人,还让不让人活啊?”

    “老许大哥你放心,你家世彦是个有成算的,他肯定心里有数。

    今天我没让他上来,估计这会儿在养殖场呢。”于守广见许成厚一脸担忧,只能安慰他。

    于守广倒是没猜错,许世彦真的在养殖场呢。

    这么大的雨,他肯定得去养殖场坐镇啊。

    当初养殖场选址的时候,许世彦就想过洪涝的问题。

    所以把饲草种植区放到了平坦开阔地上,而把动物圈舍放在了窝风向阳的山坡。

    那养鱼的大泡子,当时在修的时候就预留了几个排水沟,只是平常不用,都堵上的。

    中午的时候,许世彦就带着几个盲流子挖开了一个排水沟,下午看事不好,又把另一条挖开。

    到晚上,许世安看着还不行,就跟许世彦商议,再把最后那一条也挖开。

    “嗯,挖开吧,别怕跑了几条鱼,鱼没了咱还可以再养,这养殖场要是淹了,好几年的心血就得白费。”

    许世彦看着外头还在下的雨,点点头,于是一行人来到最后一处排水口,挥动铁锹,将排水口挖开。

    最后这一个排水沟地势最低,水渠也宽,所以当这一处水沟挖开后,泡子的水面便不再上涨。

    众人总算松口气,又在这边盯了一阵子,确定没危险了,这才回去休息。

    这一晚,不知道多少人彻夜无眠,全都盯着外面漆黑的夜空,心中祈祷老天爷开眼,别再下了。

    然而事实让所有人都失望了,雨还在下,这一场雨从二十六号一直下到二十八号。

    这一场雨,平均降雨量在二百一十毫米以上,漫江、东岗、泉阳地区平均降雨量超过二百二十三毫米。

    头道松花江、松江河水位都勐涨,洪峰期每小时上涨三十多公分,高峰流量每秒四千八百立方米。

    地势低洼地带的房屋、庄稼全都泡在水里,损失惨重。

    好在县里及时采取措施,组织群众提前撤离,人员没有伤亡,也算是万幸了。

    雨停,大水慢慢退去,处处狼藉。

    公社和大队赶紧号召众人,清理水淹过的地块,扶起被水冲倒的庄稼。

    还要重新修桥修路,过水的房屋也要重新修缮。

    这一忙,十天半个月转眼就过。等这些忙完,该秋收了。

    庄稼分地块,过水的暂时不收割,没过水的按成熟度分批收割。

    九月十六号,小黑河参地开始起参做货。

    今年一共四千五百多丈棒槌,全都用的底肥,去年还追的肥,那棒槌从地里一起出来,大家伙儿都惊呆了。

    头路、二路栽子下地的那些,三四两的棒槌比比皆是。

    最沉一棵半斤多,直接被于守广拿走刷洗干净泡在酒里,送到了陈建章的办公室去。

    这可是二大队参业发展的里程碑,必须留下来当标本,可不能做货卖掉了。

    等人参全部起出来,总产量一统计,施用肥料后每丈人参,产量可提高百分之五十还多。

    二大队四千五百丈人参的产量,能赶上以前七千丈,这绝对是巨大的飞跃。

    消息上报到县里,县领导商议决定,今年的先进集体,还给东岗公社二大队。

    当然,与荣誉比起来,二大队的社员,更在乎的是工分。

    今年棒槌产量这么高,每家都能多挣不少钱呢。

    明天依旧七点准时更新,谢谢各位的支持,更多正版好书,尽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4293/ 第一时间欣赏重回七七种田养娃最新章节! 作者:参娃所写的《重回七七种田养娃》为转载作品,重回七七种田养娃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回七七种田养娃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回七七种田养娃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回七七种田养娃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介绍:
许世彦重生回到四十年前,新婚第二天。
水灵灵的媳妇刚进门,一切都是最好的开始。
种种田,打打猎,没事儿进山挖棵大人参,七十年代的生活,其实也挺好。
上辈子没多大本事,这辈子也没什么宏大愿望,只想好好跟媳妇过日子,将闺女培养成才。
大闺女喜欢写作,就让她考个重点大学的中文系。
二闺女喜欢唱歌跳舞,艺术学院不错。
至于那个混账儿子败家子,上辈子没机会塞回他妈肚子,这辈子就想出生了。
可有些事,怎么就不一样了呢?重回七七种田养娃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回七七种田养娃,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回七七种田养娃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