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回七七种田养娃TXT下载重回七七种田养娃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全文阅读

作者:参娃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txt下载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四十六章 奖金

    许世彦不想声张,可他获得省里还有县里奖励,得了彩电和洗衣机的消息,还是很快就传遍了东岗。

    好多人都在议论这件事,不少人也知道了一参场今年创汇三百多万的事情。

    很多人都说,许世彦去一参场,这一步真是走对了,农业队再好,跟国营参场也没法比。

    参场职工也听说了一些,不少人都各处打听。

    林启越一看这样,索性抽了个时间,在场部大院开了个职工大会,简单说了一下去春交会的事情。

    “咱们参场这一次收获很大,人参蜜片,创汇三百多万美刀。

    技术科立了大功啊,所以场里决定,给技术科每人奖励一千块钱,科长许世彦奖励两千。”

    创汇三百多万美刀,就算扣除成本和利税,这一次一参场也能拿到手六百多万呢。

    去年一参场的总收入才多少?六百五十万。

    也就是说,光是这一次去春交会的成交额,就是去年一参场全年的总收入了。

    开玩笑呢,这么大的功劳不给奖励,那说得过去么?

    技术科目前总共三十来个人,每人一千块钱才多少啊?九牛一毛而已。

    “大家伙儿都不用眼红啊,这是技术科应得的。

    没有许科长带人没日没夜、废寝忘食的研究,咱参场根本挣不来这些钱。

    况且,咱们参场得到的好处不止这些,咱们拿到了出口权,以后呢,咱们的产品就直接能出口了。

    同志们,想想吧,以后咱一参场种的人参,做出来的人参产品,可以直接出口换外汇了。

    这代表什么?这代表咱一参场又向上迈了一个台阶,具有跨越性意义的一步。

    这一步迈出去,对咱们的人参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具有重大意义,也算是咱们为国家建设,出了力。

    你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是功臣。”

    林启越毕竟是能当书记的人,也不是简单的人物,话说的漂亮、提气。

    这年月的工人,觉悟都非常高,真的是把场子当自己家。

    所以林启越说完这话,底下掌声雷动,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那种我为国家建设出力,我骄傲自豪的笑容。

    “当然,场子也不会落下每个工人,年底咱们会多发福利、奖金,不会让大家伙儿的汗水白流。

    大家伙儿都放心,只要咱们全场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一参场肯定会越来辉煌,大家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当然,光唱高调不行,还得来点儿实惠的。

    场子挣钱了,那工人肯定也要得到好处才行,这才是双赢呢,大家伙儿都乐呵。

    职工大会开完,技术科每个人都领了奖金。

    这年月的一千块钱,那可是一笔大数目,技术科这些人全都高兴疯了,大家伙儿都说,跟着科长干有前途。

    “那个,高兴一下就行了,咱们还有任务呢。”开完职工大会,许世彦又把技术科所有人,叫到一起开个小会。

    “奖金只是一个开始,往后咱们的产品越研究越多,出口创汇也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大家的奖金都不会少。”

    “马上今年的人参花就下来了,咱们今年要全力抓人参花可乐这个项目。

    我已经跟领导提了,咱们不光要做人参花可乐,还有人参可乐。

    这两个项目要是拿下来了,预计明年创汇更多。”

    这个,基本上就是走功能性饮料的路子,先试一试,如果效果不错,接下来再升级技术。

    以后要是做好了,肯定不比那啥牛的差。

    许世彦已经跟林启越还有场子其他干部核计过了,人参花可乐、人参可乐这两个项目,一参场不与外人合资,自己做。

    他们现在有钱,不过是个饮料生产线,花不了多少钱,没必要再跟人家合资。

    “明天,韩组长带几个人,跟场子要一辆车,咱们一起去找水源。”

    他们的饮料想要打开市场,想要让人眼前一亮,成为独一无二的产品,光是人参花和人参的优势还不行,水源也必须找好。

    “历诚容,你带人上山看着采参花,回来晾晒,务必保证质量。”

    “赵组长,你带人跑咱们县各个乡镇,跟他们商议收购人参花。”

    一参场跟羊城那边的花城汽水厂合作,给那边提供人参花,制作人参花饮露。

    但是现在一参场想要自己做人参花可乐,原材料上就不够了。

    人参花可以做茶,还可以制作人参晶,所以这几年也有客商收购。

    一参场需要原料,那就只能从其他客商手里抢了,没办法。

    林启越已经跟其他几个参场协调过,今年另外几个参场的参花,一参场直接收了,比外地客商来收,价钱高百分之五。

    许世彦的意思,除了其他参场,各乡镇也不能漏了,原材料必须供应充足。

    “收到,保证完成任务。”几个组的组长齐声应道,其他人也都满怀信心,斗志昂扬。

    有科长带着,他们技术科肯定能再创辉煌。

    第二天一早,许世彦和韩立民带着几个人,坐着参场的汽车出发,去找水源了。

    一参场大东头有条向北走的路,是个大下坡,正好跟松江河通往白西林场、抚南林场的路呈十字交叉。

    从岔路口往东走不远,有个四公里木材检查站。

    顺着检查站后面的运柴道,七拐八绕一路下坡,直到离着江边不远一处大拐弯的地方,众人下车。

    “往这里面走,前面有一处泉水,会冒泡那种,走吧,咱们去找。”

    许世彦指了指树林里头,他们要穿过前面的林子,去找一处泉眼。

    那个泉水很特别,天然带气矿泉,里面富含天然碳酸。

    许世彦记得,再过几年东岗有个汽水厂,用的就是那个泉水。

    后来,那地方被林海雪原公司开发了,成为水源地被保护起来。

    据说那个矿泉水都是出口了,一瓶挺贵。

    矿泉水厂啥的,过几年有条件了肯定开发,目前还是以人参相关产业为主。

    最主要的,是先把地方占下了再说,这么好的地方这么好的水,可不能白白浪费了,必须得创造出最大的价值来。

    一行人顺着许世彦的指点,就在林子里穿行,寻找水源。

    走着走着,就听见有淙淙的水声,众人精神一振,顺着水声往前找,然后发现了一条小河。

    再往前走,就看见山坡之上一块大石头旁边,有泉水不停涌出,流向小河里。

    “找到了,找到了。”众人高喊。

第三百四十七章 人参花可乐

    “哎呀,这水咋还是辣的啊?杀嘴。”

    有人好奇,直接上前用手捧起水,喝了一口。

    跟其他山泉水甘甜清润不同,这水入口竟感觉酥酥麻麻的,杀嘴。

    平常喝的那个汽水吧,好歹还有点儿糖精啥的,口感能接受,这个没甜味儿却特别杀嘴,一般人受不了。

    许世彦也上前来,捧起一些水喝了口,“嗯,就是这里了。”

    没错儿,就是这个泉水,后来被命名为世稀泉,世间稀有之泉水的意思。

    这种天然带气矿泉水非常稀少,其水中所含的二氧化碳非常细腻,可以在水中存留世间很久。

    那些人工制造的气泡水、苏打水跟这个相比,那就粗糙太多了。

    这个水,据说对人体很好,到底咋好,许世彦也说不清楚。

    他现在就知道一个事儿,找到了就赶紧办手续,先把地方占下来,这么好的地方,可别让哪个资本给弄去了。

    于是,许世彦带着人,又在周围踏查一番,确定了水源地的位置、范围,这才带人离开。

    回到参场,许世彦立即向林启越汇报,然后林启越安排人写可行性报告,赶紧送去县里面。

    县里头一看,一参场要建一处饮料厂,制作人参花可乐和人参可乐,厂址选在槽子河上游一处小河。

    这还有啥?县里二话没说,直接就给批了,在一参场所提的范围之外,又给扩了不少,让一参场有足够的地方建厂。

    厂址选好,一边赶紧建设厂房,进生产线,另一边则是赶紧筹备原料。

    人参花可乐的研制已经基本成型,搭配新找到的水源,事半功倍,很快样品就出来了。

    当然,大多数人都喝不惯这玩意儿,觉得就跟喝药汤子差不离。

    “这啥玩意儿啊,咋喝起来苦了吧唧还有点湖味儿,跟药汤子似的,还杀嘴。”

    许世彦特地拿了两瓶回家,给家里人尝尝口感。

    不出意外,许成厚夫妻、苏安瑛、苏安芳姐妹、许世琴,众人在各自喝了一口之后,都差点儿吐了出来,直说太难喝。

    但是许海源、杨皓宇、许瑾萍这三个小的,喝完之后却说很好喝,盯着瓶子里剩下那些,馋的不行。

    “爸爸,我们能把剩下的喝了么?”

    “那玩意儿有啥好喝的?还把你们馋成这样?”

    许成厚一脸不解,但是看着孩子们眼巴巴瞅着的样子,还是不忍心,又给他们倒了些。

    结果三个孩子捧着杯子,咕冬咕冬又给喝完了。

    众人都觉得奇怪,这些孩子咋就不嫌难喝呢?

    “爹,这就是日常饮食习惯的差异。

    大人已经形成习惯了,肯定觉得这玩意儿不好喝,但是孩子不一样。

    他们的饮食习惯还没形成,对新事物接受程度高,所以他们觉得好喝。”

    其实许世彦也没觉得可乐有啥好喝的,但外国人就爱这一口,还管这玩意儿叫啥?快乐肥宅水?

    行吧,别管好喝不好喝的,只要能卖出去挣钱就行。

    人参花可乐研制成功,赶紧往上报,申请权威机构的检测鉴定。

    必须得检测结果出来,确定各项标准都符合,才能注册商标、订购包装,等厂房建成了,才可以大批量生产。

    样品随着人参蜜片一起,发货到省城,然后那边有专门的人接收,帮着送去相关机构做检测鉴定。

    这一次,倒是没用许世彦跟着,主要是许世彦忙,没时间。

    六月十七号,是苏安芳和李宗良结婚的日子。

    大营离着东岗不算近,要是当天接亲的话,就得开车从抚松走,来回六个多钟头,而且往抚松走一路盘山道,路况不好挺危险。

    所以苏、李两家商议着,不如六月十六号,李宗良去大营迎亲,苏家那边正好办酒席款待亲戚朋友。

    然后下午接了苏家人,到参场招待所住下,十七号正日子,再从招待所接了媳妇结婚。

    苏安芳的父母都在,断没有从姐姐、姐夫家出嫁的道理,这是大家一起商议,最后的决定。

    对此,许世彦和苏安瑛也没啥意见,反正怎么办都行。

    只要小两口好好儿的,婚礼顺顺利利,其他都不用在乎。

    就这样,许世彦夫妻六月十五号到大营,帮着苏家忙活着。

    然后十六号上午苏家办酒席待客。

    下午,苏维诚夫妻、苏安芳的堂兄苏安国夫妻、苏安邦夫妻、苏安民、苏安花,作为送亲的娘家客人,陪同苏安芳和李宗良一起回东岗,住到招待所。

    送亲没有亲爹亲妈去的,姐姐也不能去。

    有老话说,姐姐不送妹子,不然妹妹穷一辈子。

    苏安芳也没个亲哥,那就只能让伯父伯母还有堂哥堂嫂去送亲,好歹苏安花岁数小,作为妹妹,她可以去。

    苏安芳一行到东岗,直接安排在参场招待所,有李家和许世彦的面子,招待所这边肯定是不怠慢,一切都安排的妥妥帖帖。

    林启越还安排了职工家属过去,充当娘家人,帮着里里外外忙活。

    六月十七号上午,李宗良带着一群小伙子,到招待所迎亲。然后回李家进行婚礼仪式,中午在参场的食堂摆酒待客。

    如今条件比前几年好多了,李家老早就从一大队定了两头猪,所以酒席很丰盛,不论娘家婆家,都非常满意。

    六月十八号,李家摆酒,请了苏、许、韩三家人,算会亲家,也是对许、韩两家的答谢。

    没有大家帮忙,李宗良和苏安芳不可能顺利结婚。

    苏安芳顺利结了婚,大家伙儿也都少一份儿心思。

    只是许世琴看着苏安芳风风光光出嫁,心里不太是滋味,也不知道韩立伟啥时候能回来,他俩这婚礼啥时候能办。

    “小妹,咋地了?惦记立伟呢?”

    吃完酒席往回走的路上,苏安瑛见小姑子闷闷不乐,知道她是惦记韩立伟了,便扯着小姑子的手,劝她。

    “没事儿,前阵子立伟不是来电报说,那边一切都挺好么?

    最近好像也没听说有啥动静,估计没啥事儿,过一阵子就回来了。”

    韩立伟到了那边安顿好,就征得领到允许,给家里写信报了平安。

    那时候许世彦正好出门了,苏安瑛按照许世彦的吩咐,把许世彦配置好、分装成小瓶的药粉和药丸,都给包装好了。

    交给许世琴邮寄快件,寄给韩立伟。

    前几天韩立伟来电报,说是已经收到了东西,他会好好保管起来。

    “嫂子,边境就算是有啥动静,也不会在电视上报的,咱根本不知道。”许世琴叹气。

第三百四十八章 批参土

    人参花可乐的检测结果很快传了回来。

    经过权威机构检测鉴定,一参场研制的人参花可乐,除了可乐必备的成分之外,还含有人参多糖等主要活性成分。

    达到食品规定的理化指标,允许投入生产。

    接到检测结果,一参场方面都很高兴,新厂房那边加班加点干活,争取早日建成投产。

    另一边,许世彦又带人设计外包装,申请商标注册。

    准备工作先做好了,只等厂房落成开工。

    六月二十七号,许成厚过生日,许家兄弟们都请了假,带着媳妇孩子回来给老爷子过生日。

    看见爹妈这边摆了个大电视,还是彩色的,那兄弟几个都十分羡慕,围着电视看了好久。

    许世彦当时回县里的时候,县里也举行了很隆重的欢迎仪式,当时许世先也在场。

    这会儿兄弟们聚齐了,许世先少不得要跟大家伙说一说,当时的情形。

    引得兄弟们各种羡慕,都说许世彦这回是真的长脸了。

    许成厚还偏偏在这个时候,提起了许世彦秋天要去农大念书的事情。

    特地强调,这个大学,得副县级以上干部或者备选干部才能去。

    这下,更是引得所有人都羡慕的不行。

    薛秀琳、陈春玲妯里几个,看着苏安瑛,也不禁感慨。

    原本看着老三媳妇没文化、憨憨笨笨的,没想到她才是最有福气的一个。

    一家人欢欢喜喜给老爷子过了生日,下午又急匆匆各自往回赶。

    兄弟们各自成家,又不住在一起,时间一久,感情自然也就澹了。

    许世彦也没时间去唏嘘什么,他太忙了。

    不光参场那头一堆事情,前阵子他还跟周庆国、杨钧显、杨春明等人一起合伙出钱,找到已经是林业局资源处处长的郭守业,在开峰岔道里面,批了一块参地。

    从今年开始,个人只要缴纳相应的资源费,就可以从林权部门购买参地。

    林业局批参土的权利,就归资源处管。

    一般来说,疏林地、成过熟林地最贵,一垧地三四千块钱。

    荒山荒地、灌木丛稍微便宜些,最便宜的是沼泽地、沟塘子,一垧地不到两千块钱。

    许世彦看好的那块地,差不多有六垧,就是开峰林场附近的一处沟塘子。

    没办法,现在各家手里钱不是那么宽裕,太好的地买不起。

    许世彦有钱,他也不能一个人全拿了,既然是合伙,就大家一起出钱,最好均摊。

    别看这里是沟塘子,土质很好。

    上辈子许世彦就是在这儿买的参土,栽三年棒槌,产量非常高。

    所以许世彦就选了这里,几家合伙凑了一万块钱交了资源费,然后找人把树棵子、灌木丛都清理了,开始挂串。

    沟塘子挂串不太出丈数,一垧地也就能出六百来丈,总共六垧地,最后出来三千七百丈。

    许世彦、杨钧显等八个人,每家留了五十丈,其余的,都卖出去了。

    各个村里去年分的参土,那是一次性分了三年的,所以今年各家都没有参土了。

    种棒槌吧,最怕的就是中间断档,参业里行话叫跑空车。

    这东西就是年年都种,头三年属于是往里投钱,等着三年轮换过来,就开始挣钱了。

    要是哪年跑空车,到时候没有做货的,这一年就很不好过。

    当初分参土的时候,村里说的是三年分一回,没能耐的那就只能等着下一回再分。

    家里多少有点儿余钱的,咋地也得想办法再淘登点儿参土栽棒槌,要不然这日子不好过。

    所以许世彦等人批的这块参土,都根本不用出去说。

    各家的亲戚朋友知道了,你家二十丈,我家三十丈的,直接疯抢。

    六块钱一丈,三千三百丈参土,两天不到就全都被人买走了。

    要不是他们几个下手早,提前留出来自家用的,估计连那些也得让人抢了。

    三千七百丈,除去预留四百丈之外,还卖了一万九千八百块钱。

    刨去批参土、找人干活挂串的费用,各家挣了一千多块钱,还有五十丈参土,也算是挺不错了。

    “三哥,咱明年多批点儿参土吧,我觉得卖参土,比栽棒槌还来钱快呢。”

    分钱的时候,赵建设来了这么一句。

    确实,从批下来参土,到卖出去,总共一个来月的时间,一家挣一千多,还剩五十丈参土。

    这家伙,就跟开玩笑似的,钱就到手了。

    种棒槌哈腰撅腚的干三年,还不知道能挣多少呢。

    “批那么多干啥?我这就是为了咱自家用参地方便,才找人批的参土,你以为我还指着卖参土过日子啊?

    咱自家留下五十丈,慢慢发展就挺不错了,知足吧。”

    许世彦笑笑,没理赵建设。

    一家五十丈,想想办法淘登点儿栽子、撒点儿参籽,慢慢发展着。

    三年后正好赶上行情不错,一丈咋地也能卖五六百块钱,不少了,挣多少是多啊?

    许世彦一直都说,要控制人参数量的盲目扩张,增长太快不是啥好事儿。

    他多批参土,自家也用不了那么多,都得卖出去。

    到时候大家伙儿都跟着多买多栽,到最后人参产能过剩跌价,大家伙儿都跟着赔钱。

    这人啊,都有个毛病,不知足,得陇望蜀。

    今年栽三十丈,明年就想栽五十丈,后年就想整一百丈。

    年年都往上增加,手里有多少钱恨不得双倍投进去,没钱就借钱拉饥荒,也得往地里投。

    赶上好年头,行情好,三年后挣钱。

    要是赶上行情不好,价格低,三年后就赔钱。

    有的人,忙忙活活整上几千丈,自家干不过来,全都指着雇人。

    一年到头忙的冒火狼烟,到最后一算,还赶不上人家一年就整几百丈的挣钱多。

    为啥?本钱太重了,投入太高,只有数量没有质量,卖不上价钱能有啥用?

    人家种的少,都是精品,而且不用雇人干活,自家两口子就干完了。

    各处都省钱,到最后不就是挣钱么?

    所以说,还是那句话,量力而行,少而精才是正确的发展路线,别想一口吃个胖子,容易被噎死。

    如今许世彦就想走少而精的道路,别整太多,慢慢发展。

    “嗯,三哥说的有道理,嘿嘿,我就是觉得挣钱太容易了。”

    见钱眼开人之常情,谁也不能免俗,赵建设本就是一根筋,哪能想到那么多?

第三百四十九章 许海源挨揍

    进了七月之后,许世彦的神经就绷了起来。

    尤其是十号之后,他就成天心神不宁的,就连去上班,都带着许成厚的那个半导体,就想从里面听见点儿关于边境的消息。

    可惜,让许世彦失望了,十二号都过了好多天,也一直没听到半点儿消息。

    这也正常,战争还在进行中,为了不泄露机密,是不允许随便报道的。

    可许世彦这悬着的心始终无处着落,提心吊胆,就怕韩立伟在边境出事。

    想要给韩立伟发电报,却又不知道发哪里。

    上次寄东西,就是个临时地址,据说是还要转好多次才能到地方。

    许世彦也不敢跟妹妹说啥,生怕许世琴着急上火再病了,就只能把事情都憋在心里头。

    许世彦一边惦记着身在边境不知具体情况的韩立伟,一边还得忙着参场的各项事情。

    苏安瑛呢,一头要忙养殖场,另一头还得找人刨土,收拾自家的参地。

    反正两口子都忙的要命,顾不上其他了。

    七月十号,小学就期末考试了,考完试三天出来成绩,许海源毫不意外的还是双百。

    班主任挺高兴,就没给许海源留太多作业,结果这小子几天就把作业都写完了,然后开始放飞自我。

    几家的孩子凑在一起,不是去南面炮台山下的黄泥河,抓鱼摸虾。

    就是去东边气象站后头的水泡子里,捞蝌蚪。

    再不然,就去后头树林里,爬树掏鸟窝。

    反正只要能作的,这群孩子都没落下,成天造的一身泥要不然就浑身湿透了回家。

    可把这几家的妈妈们都气坏了,攒到一起,逮着孩子们一顿揍。

    就连许海源都没能躲过这顿,被苏安瑛抡着鸡毛掸子噼里啪啦这一顿打。

    打完了,再跟他们讲道理。

    一群小屁孩才多大啊就这么作?上树下河的太危险了,出意外咋办?

    许海源长这么大,第一次被打的那么惨。

    屁股肿老高,晚上只能趴着睡,两天后消了肿,却又变得青紫一片。

    正好不小心被周桂兰看见了,可把周桂兰心疼的不行,背地里把许世彦和苏安瑛两口子一顿臭训。

    “我没说不让你们管孩子,可你们管也得有点儿分寸吧?哪有把孩子往死了打的?

    这是你爹没看见源源屁股上的伤,他要是看见了,不跟你们拼命才怪呢。

    哪有你们这样当爹妈的?咋能把孩子打成那样啊?”

    周桂兰年轻的时候也打孩子,许世彦小时候就没少挨揍,可从来也没打的这么狠过。

    “妈,这事儿真不怪瑛子,许海源这皮猴子太能作了,过分。

    你说他才多大啊?他就敢下河抓鱼,又是去泡子里捞蝌蚪的,万一掉进水里出点儿啥意外,可咋整?

    窑厂,前几天淹死一个孩子,就是去窑厂前头那大泡子洗澡,下去就没上来。

    跟着一起的孩子赶紧喊人,等大人听见了来救人,孩子死透了都。

    那家的女人,得知消息当时就昏死过去了,谁家的孩子出事了,爹妈不得心疼死啊?”

    许世彦当然得替媳妇说话,他觉得苏安瑛做的没错儿。

    许海源这几天作的太过了,是该收拾收拾他,不能由着他这么得瑟。

    万一出事了,家里可怎么过?那不是把他们的心剜出来了么?

    被许世彦这么一说,周桂兰哑口无言。

    是啊,这么小的孩子就可哪作祸,万一出事了可怎么好?

    “那你说这些熊孩子放假了,白天电视也没啥看的,他们也没多少作业,能干啥?”

    周桂兰也愁得慌,这些孩子一放假,就跟脱了缰的野马似的,大人也不能成天跟在他们身后看着。

    “妈,我找人给许海源借二年级的书吧,让他在家预习新课,再看看书啥的。

    黄树庆估计作业还没写完呢,孙宇、淑云、婷婷,这几个今年秋天上一年级。

    我给他们做块小黑板,让许海源没事儿给他们讲讲一年级的课。

    得给他们找点儿事情做,不然确实够呛,太要命了。”

    许世彦也是没辙了,决定熊自家儿子。

    让许海源看着黄树庆写作业,再负责教那几个今年秋天上学的,预习一年级课程。

    “我再找人问问,松江河有没有卖足球的,买个足球。

    烈士墓旁边那块空地不错,让他们在那儿踢球吧,总比下河强啊。”

    没辙了,这一群孩子要是不规矩起来,就他们这么皮,早晚出事。

    周桂兰能说啥?儿子也是为了各家好,那就照办呗。

    就这样,许世彦给孩子们做了块小黑板,又管参场工会宣传室要了些粉笔。

    把最西边那间屋子收拾出来,墙上挂个小黑板,屋里整板子搭起来当书桌。

    许海源每天上午,给那几个岁数小的教点儿数学语文,再看着黄树庆写作业,自己看会儿书啥的,这一上午也就过去了。

    许世彦托人从县里买回来个足球,每天下午,孩子们就在烈士墓旁边的空地上踢足球。

    这玩意儿,搁眼下来说,那绝对是稀罕事儿。

    这边许海源他们一踢足球,就引来附近好多孩子凑热闹,反正小孩子也没啥章法,就胡乱踢。

    中间也会闹不愉快,农业队和粮库家属两边互相不顺眼,闹不好就打起来了。

    打就打吧,别管哪边儿输了,回家都不许告状,反正第二天,又凑一起玩了。

    大人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管不了那么多,就只能不管。

    顶多嘱咐孩子们一下,闹着玩儿可不能下死手,不许拿家什。

    八四年夏天有奥运会,七月二十八号到八月十二号,中央台各时段转播奥运会。

    这下许家可热闹了,左邻右舍那些老头老太太,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许家看奥运。

    刚开始,孩子们还觉得挺新鲜,每天写完作业都跑去看电视。

    后来觉得没意思了,那电视里头比赛呢,比的啥他们都不懂,看不明白,还不如出去踢球呢。

    就这样,孩子们也不咋在家看电视,该玩还是玩。

    但是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奥运会却牵动了亿万人的心。

    七月二十九号,华夏运动员一举摘得两枚金牌,打破了奥运会金牌零的记录。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无数人跟着激动呐喊。

    这一年的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一共获得十五枚金牌,位居奖牌榜第四。

    这是国人最骄傲的时刻,每个看电视转播的人,都热泪盈眶。

第三百五十章 松蘑、托盘儿

    随着奥运会接近尾声,孩子们的假期也不剩多少天了。

    熊孩子们这段时间表现还不错,各家大人商议之后,给孩子们解禁,允许他们出去玩。

    但不许去水边,可以去林子里捡蘑孤、摘托盘啥的,一切以安全为主。

    这下,孩子们高兴起来,早起都拎着小筐,去后头树林里,捡蘑孤。

    许世彦家后头,是一大片树林,和挺大的沟塘子,往里走,一直能走到森铁那边去。

    以前这里是东岗的老参地,后来栽上了落叶松,如今落叶松都长的有碗口粗了。

    落叶松林子里,会长出一种叫松蘑的蘑孤。

    这种蘑孤的菌伞上面覆盖一层粘液,尤其是早晨带着露水的时候,蘑孤上头黏黏滑滑的。

    所以,也有人管这种蘑孤叫粘团子。

    新鲜的松蘑摘去上面的落叶和松针,清洗干净后爆炒。

    放点儿自家做的大酱,再切点儿青椒放进去,那味道鲜极了。

    吃进嘴里滑滑熘熘的,滋味特别棒。

    要是捡的蘑孤多了,就摊在叉子上或者用铁丝穿起来晒干,留着冬天炖鸡吃。

    干的松蘑泡开,放到鸡汤里炖,炖熟了吃起来,味道鲜美还有咬头,比肉还好吃呢。

    除了松蘑,还有一种小黄蘑,也是长在地上,菌伞嫩黄,小小的个头,多数成片生长。

    小黄蘑味道也很好,但就是太小了不出数,大多数情况下,就跟松蘑一起吃了。

    这是松树林里最好吃的两种蘑孤,再其他的还有扫帚蘑。

    那玩意儿跟松蘑一起炒着吃,借个味道还行,要是单独吃,发柴,就不咋好吃了。

    八月中下旬,正是林子里蘑孤最旺的时节。

    孩子们每天早晨都去林子里捡蘑孤,回来再把枯枝落叶啥的都收拾干净了。

    或是中午炒了添个菜,或是晒干了留着冬天吃,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孩子们对这个挺感兴趣,家里大人也不嫌,哪天捡的多了,大人高兴,指不定还能给买几根冰棍。

    这下孩子们就更开心了,乐颠颠的进林子。

    除了蘑孤,林子里还有托盘儿,也是孩子们的最爱。

    托盘属于带刺的小灌木,长得不高,最好就是在二茬林子里头。

    去年刚从地里冒出来的秧子,今年就能开花结果,长出来的托盘特别大,小小一枝,就能摘一捧。

    红色的小果子,酸酸甜甜的味道不错,是很多孩子喜欢的零食。

    当地人说的托盘儿其实有两种,一种是颜色艳红的,果肉外面没有毛,亮晶晶的。

    这种酸中带甜,而且这种果子向上生长,进林子一眼就能看见,红红的一枝果子。

    还有一种,粉红色,果肉外面有一层毛。

    这种果子的柄长,往下长,要拨开叶子才能看到。

    这种果子味道很特别,有非常浓郁的果香,所以也有人管这种叫毛托盘儿或者高丽托盘儿。

    反正不管哪种,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有的孩子进山之后,见了托盘儿摘下来就吃,吃一肚子。

    也有的孩子吃一点,多数还是摘了放进茶缸里。

    回家之后,管大人要点儿白糖,或者倒点儿蜂蜜,把挑好的托盘用羹匙压碎了,跟糖或者蜂蜜一起搅拌起来,鲜红的果酱就做成了。

    舀一勺进嘴里,酸甜可口,美味极了。

    十七号上午,许世彦拿着农大寄给他的通知书回爹妈这边。

    刚进门的时候,就看见自家俩闺女,坐在院子里阴凉处。

    各自捧个小碗,拿着勺子一勺一勺的舀什么东西吃呢。

    “幼,你俩倒是会享受啊,吃啥呢?”

    许世彦见闺女们都坐在凳子上,小闺女个子矮,两条小腿还撩啊撩的,别提多悠闲了。

    不由得就笑了起来,故意上前逗闺女。

    “闺女啊,给爸爸尝一口呗,爸爸看你俩吃,都馋了。”

    已经两周岁多的许瑾慧,小脸圆都都肉乎乎的。

    一双大眼睛眼真像评书里说的那样,白水银里面镶了黑水银,亮晶晶纯净无暇。

    这会儿一听爸爸要吃,小丫头赶紧从碗里舀了一勺,也不管那果酱哩哩啦啦往下掉,举起来就要给爸爸吃。

    “爸爸,吃,甜。”

    这娃说话不如前头俩大的,但是跟一般孩子相比,倒也算很好了。

    发音挺标准,就是单字蹦,很少能说句子。

    许世彦装模作样的吃了口,点点头,“嗯,真甜,真好吃,我们家慧慧最棒了,有好吃的知道给爸爸。”

    许世彦故意表扬闺女,还摸了摸小闺女的头顶。

    旁边,许瑾萍撇撇嘴,“又湖弄小孩了,爸爸根本就没吃。”

    这丫头跟他哥一样,鬼精鬼精的,许世彦那点儿小把戏根本湖弄不了她。

    刚才许世彦一开口,许瑾萍就知道,她爸这是故意逗孩子玩呢。

    所以人家连动都没动,就这么看着那父女俩表演,看完了,还得吐槽一句。

    许世彦一听大闺女这话,被呛的咳嗽了好几声儿。

    “对,你就跟你哥一样,成天就知道拆你爸的台。”

    完了,闺女大了越来越精,不好湖弄了,一点儿也不好玩。

    “小丫头,你成天那么多心眼儿干嘛?当心光长心眼儿,不长个儿。”

    许世彦哭笑不得,故意拽着大闺女的手,舀一勺果酱放嘴里。

    然后再伸手揉搓闺女的小脸,看闺女一脸无奈,许世彦觉得心情好了点儿。

    “爸爸,长个儿跟父母遗传有关,跟吃的东西营养有关,跟长不长心眼儿没关系。

    我这叫智慧,有脑子。”

    许瑾萍放下手里的碗,揉了揉自己的脸蛋,一脸无奈的看着爸爸。

    咋感觉,爸爸比她还像小孩呢?真幼稚。

    完,这天聊死了,不能再继续下去。

    许世彦觉得,他要是再跟闺女继续聊天,会觉得自己是白痴。

    真的,自打去年许瑾萍上了育红班,尤其是许世彦又给买回来那些书之后。

    家里这俩大的,就以飞快的速度成长,他们吸收知识的能力,超出绝大对数的孩子。

    也就奇怪了,他和媳妇都不是啥聪明人,咋就生出来许海源和许瑾萍这俩妖孽呢?

    这俩孩子,简直了,那智商不知道随谁,反正老许家这一辈儿里十几个孩子,就没见过像他俩这么精的。

    孩子聪明,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许世彦只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健康康、无忧无虑的成长,小孩子嘛,就应该有小孩子的模样。

    可怎么看,他家这俩也不像是普通孩子。

    这,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第三百五十一章 教训许海清

    “老三,这才几点你就回来了?场子里不忙了?”

    许成厚早就看见儿子回来了,他没吱声儿,就趴在窗户那儿,看着儿子和孙女在院子里聊天。

    见儿子被孙女嫌弃,老爷子也是直乐。

    乐完寻思寻思,还是开口给儿子个台阶下吧,这才问了句。

    “爹,那个,我的通知书到了,正好今天上午场子里不算忙,我就请假回来一趟。”

    许世彦笑笑,拿出通知书往屋里走。

    “没看见许海源哥俩啊,他们又干啥去了?”

    这会儿忽然想起来,俩儿子都没在这边,干嘛去了?

    “源源去找齐老师了,你不是给他借了二年级的书么?有题不会,问齐老师了。”

    许海源这孩子,玩起来是绝对疯,但是学习上头,也绝对不含湖。

    自己预习二年级课程,不会的就去找邻居齐老师。

    “小清跟你妈出去了,那个跟脚的玩意儿,不管家里谁出去,他都跟着。

    你妈要去买东西,他哭着喊着要跟着一起,没办法,你妈就领着走了。”

    家里这四个孩子,脾气各异。

    俩大的爱学习,但许海源动手能力强,也能惹祸,不安分。

    许瑾萍是女孩子,相比之下乖一点,但也是古灵精怪不怎么好惹。

    俩小的,许瑾慧看起来文静些,乖巧软糯好脾气,让干啥就干啥。

    许海清呢,用周桂兰的话来说,那就是走马星投胎的。

    不爱在家呆,就愿意东家西家各处熘达,哪怕是谁家都不去,就在大街上转悠都行,不爱回家。

    “许海清那混球,成天不着家,我看他就是欠顿揍了。”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许世彦总觉得,老四这脾气性格,跟上辈子那小儿子许海潮挺像。

    真特娘邪门儿了,出生的时间都不一样,咋性格还那么像呢?

    “多大点儿个孩子啊,你跟他计较?跟着就跟呗,你妈也不买太多东西。”

    许成厚白了儿子一眼,这一个个儿的不想点儿好事儿,成天净琢磨着怎么打孩子,都啥毛病?

    “通知书来了?说没说让你们啥时候去上学啊?”

    许成厚不爱听那些,索性转移话题,问一下他最关心的事儿。

    “哦,上头说了,九月二十号到二十五号报到。”

    他们这一批去念书的多数都是干部,这秋天正忙的时候,总得给点儿时间把工作都安排好了,才能去上学啊。

    “哦,那还有一阵子呢,回头让你妈和你媳妇,给你预备行李啥的。

    你这一出门得到阳历年之后才回来吧?衣服都得带够了,还有被褥。

    我记得老五念书那时候,有一床鸭绒褥子吧?让你妈找找,给你带上,那玩意儿隔凉。”

    许成厚心疼儿子,开始念叨出门要准备的东西。

    “嗯,行,有鸭绒褥子最好,没有我就带一床狍子皮的褥子也行,都挺好的。”

    这些玩意儿别人家没有,他家不缺,也不知道学校那头住宿是啥样儿,多带点儿行李没毛病。

    “爹,我打算九月二十号就走,到那边安顿下来,就把家里这些君子兰整过去。

    该卖就卖了,不能一直放家里搁着。”许世彦瞅着窗台上那些君子兰说道。

    最近这些日子,抚松、松江河的君子兰也开始有点儿热闹了。

    听黄胜利他们说,君子兰种子现在得几毛钱甚至一块钱一粒了。

    等到十月份,君子兰定为市花,整个儿省城都疯狂收购,估计种子也能涨到好几块钱一粒。

    许世彦打算趁这个机会,赶紧把家里的花出手,最好在年前全都卖掉,不能拖太久。

    “哦,行,是该卖了,搁家里你妈天天惦记着,就怕有人来偷。

    卖了吧,这么多养着也不能吃不能喝的。

    老六要是真喜欢,留几盆好的养着就行,可别整这么多。”

    说实话,自打去年许世彦从省城回来,老两口得知君子兰那么值钱,俩人晚上经常就睡不着觉,生怕自家这些君子兰被人惦记上。

    所以听儿子说,要把君子兰卖出去,许成厚就一个想法,赶紧卖,可别压手里头,成天提心吊胆的受不了。

    父子俩正聊着呢,周桂兰一手拎着东西,一手领着许海清从外面进来。

    许海清手里,还捏着根冰棍儿。

    估计是往回走的慢了点儿,那冰棍被他舔的还剩一点儿,奶油和糖水化了,湖的一手都是。

    许世彦瞅了一眼小儿子,沉下脸来,“成天跟着你奶往外跑,就惦记着好吃的是吧?

    许海清,不用你总往外得瑟啊,你看哪天给我惹急眼了,我不揍你才怪呢。”

    最小的孩子,家里都惯着,别说爷爷奶奶了,就连哥哥姐姐,对弟弟都宽容几分。

    所以许海清这脾气有点儿浑,不讲理,他想要干啥,别人不让,他就哭闹。

    也不知道这根冰棍儿,是他闹了多久才买的,反正,这熊孩子离着挨揍不远了。

    要是搁以前,许世彦这么当着爹妈的面儿训孩子,许成厚老两口肯定都不乐意。

    可许海清这熊孩子确实不好管,加上如今许世彦在家里的话语权也提升了不少。

    所以老两口都很有默契的扭头干别的,他们眼不见心不烦吧。

    也没办法,四个孩子里头,数着这个最浑,不管也不行。

    许海清其实挺怕许世彦的,一见许世彦冷着脸瞪他,下意识的,小家伙就想往爷爷奶奶那边躲。

    许世彦还能让这么个小东西躲开?一把将小儿子拽到跟前儿,冷着脸盯着他。

    “冰棍好吃么?打了几个滚儿你奶给买的?

    来,给我学学我看看,我看看你怎么耍赖的?”

    许海清瘪着嘴就要哭,许世彦却根本不买账。

    “眼泪憋回去啊,敢哭试试?咋地?我打你了啊,你还哭?”

    熊孩子,在别人跟前儿撒泼打滚、连哭带嚎的耍埋汰,在他跟前儿试试?

    许海清偷偷瞅了许世彦一眼,真就没敢哭,眼睛里都有泪花了,生生眨巴眼睛憋了回去。

    许世彦哼了声,“自己去洗洗手和脸,洗完之后,找个墙角站着去,老老实实站一个小时。

    往后不管谁出门,你要是敢又哭又闹非得跟着,回来我就罚你站。”

    熊孩子,治不了你了?

    院子里哄妹妹的许瑾萍,听见屋里动静,叹了口气。

    赶紧进屋去舀了水,让许海清洗手洗脸,然后指了指储藏室墙角。

    “去那儿,乖乖站好了别动。

    活该,谁叫你得瑟的?撞上了吧?咱爸才不惯着你呢。”

第三百五十二章 韩立伟重伤

    许海清愣是没敢吭声儿,乖乖地去储藏室那屋,找个墙角站着。

    这小子还真就有那个拧劲儿,真站了一个钟头一动不动。

    许世彦被小儿子整的也是又生气又好笑,四个孩子仨奇葩,也真是服了。

    刚满一小时,周桂兰赶紧去把小孙子叫出来。

    这小子见了奶奶,就抱着奶奶大腿,开始憋屈憋屈的抽鼻子想哭。

    “许海清,你敢哭我就揍你。”许世彦那边来了一句。

    吓得小家伙赶紧松开奶奶,一熘烟跑到院子里,找俩姐姐玩去了。

    “那么点儿的孩子,别管的太严了。”

    许成厚见孙子跑院子里去,跟俩姐姐玩的挺好,就在屋里小声跟儿子都囔。

    “源源小时候比他还淘呢,你也没说管的那么狠。”

    “爹,这小的你们都不舍得管,就只能我来当坏人。

    源源淘,但是他淘的有名堂,他不是随便耍混。

    我不怕孩子淘,淘气的孩子将来有出息,我是怕大家伙都惯许海清这熊孩子,惯出坏毛病来。

    小时候能管赶紧管,等着大了,长定型,想管也管不回来了。”

    上辈子那个小儿子就是这样,上头俩闺女,好不容易得了个老儿子,都惯。

    许世彦自己也不舍得管,所以才惯出那些个臭毛病。

    这回绝对不行,从小就得好好管着。

    许海清可以没有多大出息,哪怕是将来在家务农种棒槌,也决不能养成那些好吃懒做的臭毛病。

    “算了,你自己的儿子,想咋管就咋管吧。”许成厚叹气,没再说什么。

    一辈人不管两辈事,他这辈子连儿子都没管明白呢,孙子的事儿还是少管吧。

    爷俩在屋里唠嗑,三个娃在院子里玩,周桂兰去菜园子摘菜预备午饭。

    刚进园子摘了两把豆角,就听着大门外有自行车停下的动静,接着有人快步进院。

    院子里那四条狗一下子精神起来,朝着来人就叫。

    “别叫了,都回去。”许瑾萍在院子里呢,赶紧把狗都撵回窝里去。

    然后朝着门口的韩立民笑笑,“韩大爷,我爸在屋里呢。”

    许瑾萍认识来人,知道韩立民过来是找她爸,赶紧领着韩立民进屋。

    “爷爷、爸爸,我韩大爷来了。”

    “立民来了?快,过来坐。”

    许成厚心里咯噔一下子,觉得奇怪,这个点儿眼瞅着吃中午饭,韩立民咋过来了?

    “吃中午饭没有?让你大娘多做几个菜,中午搁这吃吧。”

    “许大爷,别忙活了,我有事儿。

    那个,世彦,走,咱俩赶紧去找弟妹,立伟在那边出事了,在首都养伤呢。”

    韩立民满脸急切之色,哪里还有闲心跟许成厚唠嗑?拽着许世彦就要往外走。

    他说的弟妹,当然是许世琴。

    “啊?立伟咋了?”东屋的许成厚,拎着筐走到门口的周桂兰,齐声问道。

    周桂兰扔下手里的筐,两步进屋,又问了一遍,“立民啊,你跟大娘说,立伟咋回事?”

    “大爷,大娘,你俩别急。

    是这么回事,立伟受了挺严重的伤,边境治不了,送到首都了。

    刚才我在单位接到电话,说是立伟已经醒了,想见弟妹。”

    韩立民赶紧解释了一下,生怕老两口着急上火再出啥毛病。

    “立新上山去找我爹了,我妈说,想让弟妹请个假,跟她一起去首都看看,所以我就赶紧过来了。”

    韩立伟出事,当然得通知许家人,韩立民刚才太着急了,没把事情说清楚。

    “三儿,快去,赶紧去把老六找回来,让她收拾了东西去首都。”

    周桂兰一听着急了,催着许世彦赶紧出门。

    “也不知道立伟伤成啥样儿了,哎呀,这孩子,不得遭老罪了啊?”

    丈母娘心疼女婿,周桂兰虽说跟韩立伟相处不多,却很喜欢这个姑爷。

    听说姑爷受伤去送到首都治伤,当即心疼的不行。

    “走,咱俩赶紧去找小妹。”许世彦只叹了口气,也没工夫劝母亲了。

    韩立伟还能留条命回来,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上辈子可是直接牺牲了的。

    知足吧,不管啥样,好歹人还在。

    就这样,俩人赶紧骑车子往松江河跑,一路到了裁缝店,赶紧把韩立伟的事情告诉许世琴。

    许世琴一听韩立伟受了重伤,身子一晃差点儿摔了,幸亏许世彦扶了一把,这才站稳。

    “你别急,立伟情况应该还算稳定,你赶紧请假,回家收拾东西,想办法赶紧去首都。”许世彦安慰妹妹。

    这个时候着急上火都没用,再担心也得冷静下来,办正事要紧。

    “世琴啊,快,赶紧回家去吧,单位这边我给你补假条,没事儿。”

    许世琴的师傅就在旁边呢,啥都听见了,于是劝着许世琴赶紧走。

    这时候也顾不得其他了,三个人骑车子赶紧回了东岗。

    周桂兰帮着许世琴收拾衣裳行李,许世彦陪着韩立民去参场请假、借车。

    林启越一听说是韩立伟受伤在首都住院,立刻安排司机,将韩家人送去通化。

    于是司机开车,拉上已经准备好的李月秀和韩立民,半路上接了许世琴,就这么一路开车直奔通化。

    主要是这都十一点多了,上午的快车已经发走,慢车太晚到通化都半夜了,赶不上去沉阳的火车。

    所以司机直接开车往通化赶,估计能赶上晚上六点多钟往沉阳发的那趟车。

    这一路,司机也不管那些了,玩了命的跑。

    得亏这司机总出门,经验足、路也熟,六点之前赶到了通化火车站。

    韩立民赶紧买了车票,带着李月秀和许世琴检票上车。

    “小周,今天真是太感谢你了,哥回来请你喝酒啊。”

    临着进站前,韩立民塞给司机两百块钱,反正够不够的就这么回事儿了,不够回头再说。

    就这样,韩立民带着母亲和弟媳妇坐上从通化到沉阳的火车。

    后半夜到了沉阳,根本顾不上休息,赶紧又买了往首都的车票,倒车往首都走,总算在十八号的下午,赶到了首都。

    首都车站这头,有专人专车过来接站,接到韩家人,直奔首都三零一医院。

    在重症病房里,许世琴见到了浑身包着纱布,打着好几个吊瓶的韩立伟。

    “立伟,我来了。”许世琴忍着没哭,轻轻走上前去,小心翼翼的握住韩立伟的手。

第三百五十三章 老山参救命

    许世琴和韩家人走后,许成厚老两口就一直惦记着念叨着,不知道韩立伟咋样了,也不知道许世琴他们是否平安到达首都。

    总算,十九号上午,韩立民往回打了电话。

    告知他们在首都一切安好,韩立伟的情况也很稳定,许世彦这才安心。

    至于韩立伟因为什么受伤,可能是涉及到机密,韩立民他们也不清楚。

    只知道当时韩立伟受了很重的伤,被找到的时候就剩一口气吊着。

    “世彦,立伟说,多亏你给他的药,他一直随身带着。

    受伤后他吃了两次药丸,昏迷前又吃了一次,总算捡了一条命。”韩立民在电话里这样说。

    “医生也说,立伟的伤势非常严重,正常情况下根本活不下来。”

    “嗯,那是我用百年老山参,和其他药物提炼出来的。”

    许世彦并没有说,他是把当初在大房子挖的最大那棵参给用了,才换了韩立伟一条命。

    只要人还在就好,再珍贵的参,也比不过小妹后半辈子的幸福重要。

    韩立民在林区生活了这些年,一听就明白了,“世彦,你是我们家的恩人。”

    能有这般奇效的参,绝不只百年,价值不可估量。

    许世彦竟然拿来配药给韩立伟,韩家,欠了许世彦一条命。

    “说那些没用的,立伟是谁啊?我妹夫。

    得了,不跟你废话了啊,长途挺贵的,你在那边好好照顾立伟一阵子,等他养好了伤,让他们先回来把婚结了。”

    许世彦不乐意听什么恩情不恩情的话,他跟韩家论恩情,就太见外了。

    挂断电话,许世彦赶紧跟科里的人说了声儿,骑车子回家,把许世琴的消息告诉了父母。

    许成厚夫妻得知,闺女已经安然到首都,韩立伟伤势在好转,都松了口气。

    “只要立伟没事儿就好,慢慢养着吧。

    养好了伤,不行就转业回来,找个工作安安稳稳过日子,比啥都强。”

    许成厚不懂别的,反正只要人平安就行。

    对此,许世彦没发表任何意见,韩立伟的未来,他已经猜不出来了。

    不管是转业也好,继续留在部队也好,都不是他们能做主的,还得看上级领导的意思。

    总之,韩立伟没事,大家都能安心,伤再重,也有养好的一天,只要人在,就什么都好说。

    八月二十号,许海源开学,成为二年级的学生。

    孙宇、黄淑云、赵婷婷这三个成了一年级小学生。

    许瑾萍看见那几个都上小学了,少不得又闹腾着要上小学。

    这回,不管她怎么闹,许世彦夫妻都铁了心,就是不理。

    开什么玩笑?虚岁才六岁的孩子,生日还那么小,上小学?

    就算许世彦再能找关系也不行啊,还是老老实实在育红班呆着吧。

    许瑾萍苦求无果,只能跟杨皓宇继续呆在育红班。

    孩子开学,大人也能松口气缓一缓,马上就要秋收、起参做货,各家也开始忙了。

    一参场更忙,林启越天天叫人开会,商议今年秋天起参做货的计划。

    每年,一参场都要按照省药材公司的要求生产相应的产品,普通红参、生晒参、糖参等等。

    今年又多了长白山红参、蜜片这两样产品,而且还有饮品厂那边,人参可乐要预留的原材料。

    这些总得有个章程,定下每一类的生产数量才行,不能盲目生产。

    正开会呢,忽然秘书进来,说是省里来电话了。

    林启越就说,直接转到会议室就行,他在这边接。

    电话转过来,林启越接起电话才知道,原来是前阵子发货的蜜片,客户那边反响不错,有客户想要追加订单。

    “小林啊,你们一参场,今年秋天的蜜片,能不能再提高点儿产量啊?”电话那头这么问。

    “要是有什么困难,尽管提,省里一定支持。

    要是你们厂原材料不足,其他兄弟单位也可以支援。

    目前人参蜜片创汇前景不错,咱们得抓住机会。”

    这话一听,谁还不明白啊?这是看着国外客商追加订单,有人又眼红了。

    “领导您放心,我们正在做今年秋季生产的部署会议。

    预计今年的蜜片生产,扣除已有订单之外,我们还能生产……”

    说到这里的时候,林启越看了许世彦一眼,那意思,让许世彦给他一个数字。

    许世彦迅速在纸上写下两万,嘴里还小声说,“两万斤鲜参。”

    这是许世彦根据目前场内原材料,以及去年人参产量,做的保守估计。

    实际上要是想生产的话,再来两万斤也可以。

    但是,物以稀为贵,蜜片生产太多的话,就不值钱了,所以不能盲目扩大生产。

    林启越瞬间就明白了许世彦的意思,于是开始忽悠电话那头的人。

    “两万斤水参的蜜片,我们咬咬牙,应该能完成。

    领导,不是我们小气啊,这个蜜片呢,质量把控很严,技术要求也高。

    兄弟单位的工人没有经过培训,也没有适合的厂房设备,这事儿就不给兄弟单位添麻烦了。

    再苦再累,我们都能克服,保证完成任务,一定不给省里拖后腿。”

    林启越这一番话,直接把电话那头的人噎了个跟头,得,这话没办法继续说下去了。

    “好,既然你们场有所准备,那省里也就放心了,好好干,争取研制出更好的产品创汇。”

    领导在电话里又絮叨了几句,就挂了电话。

    电话一挂掉,林启越就开始冷笑。

    “看见没有?都瞅着咱是快肥肉,都想上来咬一口。

    哼,多亏听了小许的话,咱直接在港城申请了专利。

    前阵子专利申请结果已经下来了,没有咱们的授权,其他场子就别想生产。”

    “同志们,接下来的任务很艰巨啊。

    秋季咱参场本来就忙,工人要起起参、刨土、栽参,加工厂那边还要加工,如今蜜片车间生产量这么大,也得多安排人手。

    接下来十月末饮品厂可能要投产,那边还缺工人。大家伙儿说说,怎么办吧?”

    真是够头疼的,现在是订单有了,厂子有了,工人不够用,没人咋行啊?

    “林书记,我有个建议,不如在咱们职工家属中,招一批人,尤其是女的,成为正式工人。

    这一批人由技术科安排人做岗前培训,培训好了上岗,等他们熟练工作之后,就可以带临时工了。”

    参场职工家属中有不少待业青年,把这些人招上来,多少能解决一部分。

第三百五十四章 招工当工人

    一参场现有职工一千来人,除去下属的学校、商店、服务部等处,其余多数是男工人。

    没办法,上山刨土、栽参、起参这些,都是重体力劳动,女人干不了。

    所以正式工人中,男性居多。

    加工厂和综合厂都是有季节性的,每到秋季就把工人家属都动员过来干活,也算增加了家庭收入。

    如今蜜片车间需要大量工人,饮品厂那边预计十月份落成投产,都需要技术熟练工人,这个不能雇临时工。

    所以许世彦提议,从工人家属中,招收一批年龄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的工人,不论男女都可以。

    林启越等领导一听,这个建议很合理。

    场子想要好好发展,扩大规模,就必须多招工,工人不够,啥也干不出来。

    就这样,场子立刻贴出公告,大喇叭也开始喊。

    让各家各户有符合条件的待业青年,不论男女,全都来场部人事科报名,通过审核后可招工成正式工人。

    一听这消息,整个儿参场都热闹起来,好多人都来报名。

    尤其是这几年初中高中毕业,没能考上大学,家里父亲还不够年龄退休,没办法接班的一批小年轻儿,这下可算有了出路。

    很多人都来报名,人事科审核资料后,觉得条件符合的,就给通过了。

    两天时间,人事科审核招收一百二十名年轻工人,其中有九十多个都是女工。

    这也正常,男孩子长大了,或者招工上班,或者送去当兵,咋地都能想办法,但女孩子真的是不好安排。

    再就是一些结了婚的小媳妇们,也是这次招工的主力,反正蜜片车间劳动强度不大,女工心细,正合适。

    苏安芳嫁给了李宗良,如今也是参场家属。

    苏安花跟历诚容相处的也挺好,入冬要订婚,算是未来家属。

    这俩人都不需要许世彦出手,李家和历家跟场里打个招呼,姐妹俩就全都被招到一参场,成为正式工人了。

    苏安芳跟李宗良结婚后,户口就迁走了,但是苏安花的没迁。

    所以苏安芳陪着妹妹坐早起的沿零车回大营,迁户口和粮食关系。

    “啥,你俩都招工进参场当工人了?”

    一大早俩闺女就回来了,苏维忠还挺纳闷儿的呢。

    结果一听,俩闺女招工当工人了,可把苏维忠高兴的够呛。

    “嗯呢,二姐夫不是带人搞啥研究加工么?今年创汇三百多万,所以场子要增加蜜片车间,还有个饮品厂。

    参场工人不够用了,就从家属里面招工。

    花儿是历家给出的力,破格招工,我是走正规程序。

    反正我俩都招工通过了,这不是回来迁花儿的户口么?”苏安芳赶紧给解释了一下,省的老爹不懂。

    “哎幼,那这要是说起来,你俩还是跟着你二姐夫沾光儿了啊。”

    苏维忠一拍大腿,他家这个二女婿啊,能耐可大了去,家里也是跟着沾了不少光儿啊。

    “哎呀,你先别说沾光不沾光儿的事儿了。

    咱家跟着二姑爷沾光儿还是一点儿半点儿啊?那些等以后再说。

    赶紧,领着孩子去乡里,快点儿把户口和粮食关系迁出来,让孩子们赶紧把工作落实了。”

    韩彩娥见丈夫光高兴,就催着苏维忠,赶紧领闺女办正事要紧。

    “对,对,赶紧赶紧,先去迁户口。”

    苏维忠一拍脑袋,赶紧穿鞋下地,领着俩闺女从家里出来,往乡里走。

    自打撤销公社改大营乡之后,乡政府就搬到了仙人桥这边。

    要说起仙人桥,也是有一段典故。

    一九一零年前后,屯子西头有一棵长满青苔的风倒木,横倒在汤河上。

    当时人们过河没有桥,只能从这倒木上走,行走艰难。

    当时就有人说,“这独木桥凡人不敢走,得仙人才能顺利通过。”因此得名仙人桥。

    三六年建屯的时候,就沿用了这个地名。

    五八年修浑白铁路的时候,仙人桥设了个站点儿,铁路局的人在这施工。

    后来,县属的鹿场、粮库、油库等也都相继坐落于此,所以乡政府也在这边。

    从大营村到仙人桥乡,走路得半个钟头左右。

    苏维忠领着俩闺女一路向东走,有瞧见的就觉得奇怪,苏安芳跟苏安花不是都在东岗么?咋这时候回来了?

    有那好信儿的就打听,这一打听不要紧,正中苏维忠下怀。

    “哎呀,我家俩闺女都招工进国营一参场,当了工人,这不是回来迁户口么?”苏维忠故意大声说着。

    以前都笑话他没儿子,绝户,现在看看?六个闺女咋了?

    大闺女是老师,二闺女家里有养殖场,老五老六这回还招工当了工人。

    那些嘲笑他没儿子的,他们家的儿子当工人了没有?

    周围的人听了,有的真心替苏维忠高兴,也有的羡慕眼红,各种反应不一而足。

    苏维忠可不管这些人想啥,反正他现在就觉得特别开心。

    舒坦,于是笑呵呵领着闺女去乡里迁了户口和粮食关系。

    苏安芳、苏安花两个着急回东岗落实户口和工作,没时间留下陪父母。

    迁完户口,正好上午那趟快车也快到了,二人塞给老爹一些钱,就急忙去仙人桥车站。

    买了火车票,坐火车返回东岗,直接去场部人事科,办理了招工和落户手续。

    就此,姐妹俩便成了一参场的正式工人。

    招收的新工人,在职工俱乐部那边,进行岗前培训。

    许世彦带着技术科的人,给这些人讲课,主要讲的就是相关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等事宜。

    至于说蜜片生产,那个其实没太大难度,许世彦带着人,已经研究出来人参切片机。

    只要有人往上放人参,刀片就会自动将人参切成薄片,每一片的厚度都完全一致,可以保证蜜片的品质。

    当然,这种必须严格按照规章操作,万一弄不好,容易伤了人,所以才要做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培训与考核。

    通过的可以上岗,不通过的,给一次机会重新学习,要是还学不会,那就只能安排到加工厂那边打杂,或者,干脆不要了。

    “不要觉得,我是在跟你们开玩笑,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这个关系到每个人。

    我再强调一次,女工都剪短头发,五号头,进车间必须穿白色工作服,戴帽子、口罩。

    男的,一律平头,也是一样,戴口罩、帽子。

    谁要是让安全和卫生巡逻员抓到了不符合规范,那你就可以回家了。”

    许世彦可没那个工夫跟这些人废话,规章制度定好了,所有人都得遵守,不遵守的可以走了。

第三百五十五章 上大学

    新招收的工人集中学习培训十天,九月初,参场开始起参,工人正式开始上班生产。

    今年一参场的棒槌,产量依旧不错,这些还都是只追了一遍豆饼水,另外加两遍叶面肥。

    明年起参那些,才是底肥加追肥,估计明年的产量会更高。

    人参起出来直接运到加工厂,机器刷参洗去泥沙之后,有专人往外挑选适合做蜜片的参。

    要求是单棵重一两半到二两半,主体圆润没有多余分叉。

    挑选好的人参,送到蜜片车间,先切掉人参芦头,然后上机器切成一定厚度的薄片。

    芦头和参须,都返回加工厂,参须蒸熟加工出售,芦头可提取皂甙。

    切好的参片,要浸渍在上好的椴树蜜中一定时间。

    然后从蜜中捞出,上蒸参罐,四十五度一定压力下蒸制。

    蒸过的参片,再浸入几种中药配置的药液中一定时间。

    捞出来与蜂蜜重新混合在一起,装入容器中保存,待一定时间后,才可分装发货。

    所以别看是小小一片人参,所需要的工序属实不少。

    虽然没有许世彦说的几十道工序那么夸张,但十几道还是有的。

    蜜片车间要求干净无尘,车间工作人员一律穿白色工作服,戴白色帽子、口罩,手上戴专用橡胶手套。

    女工剪短发,一个是为了防止长发卷入机器造成意外伤害,另一个就是防止头发掉落,影响产品质量。

    经过培训通过考核的工人,在熟悉了操作程序后,上手还是挺快的。

    蜜片车间很快步入正轨,而许世彦,也得赶紧收拾行李,他得去省城上学了。

    跟许世彦一起去省城读书的,还有两个人,历诚容和秘书肖鹏。

    这俩人,是去省师范大学,专门学习外语。

    之前去参加春交会那次,林启越发现不懂外语,身边没有可信翻译属实不方便。

    一参场既然想往出口创汇方面发展,那就必须有自己的外语专业人才,要不然很容易掉坑里。

    所以林启越特地跟上级申请,安排俩人去师范大学的外语专业去学习。

    没辙,省里没有专门的外国语大学,就只能去师范大学了。

    十九号早晨,周桂兰亲手擀了面条,叫许世彦一家子过来吃。

    “迎宾饺子送行面,出门之前吃面条,一切都顺顺当当。三儿,多吃点儿啊。”

    周桂兰一边给儿子盛面条,一边念叨着。

    “哎,知道了,妈。”许世彦接过母亲递过来的一大碗面条。

    “妈,你也坐下吃吧,一大早就起来忙活,怪累的。”

    苏安瑛见婆婆给丈夫盛完面条,又要给其他人盛,忙接了过来。

    “世彦出门,你给他盛就行,其他人我来。”

    婆婆忙活一早晨了,盛个饭哪能还让婆婆来啊。

    周桂兰擀的面条是一绝,鸡蛋、碱、盐来和面,擀的薄切的细,但面条下锅不断,根根分明格外筋道。

    许世彦出门去念书学习,所以煮的是清汤面。

    周桂兰说,这样吃了才脑子清楚,能好好学习。

    浑汤面黏湖,吃了学习犯湖涂,所以必须是清汤面。

    别看是清汤面,却一点儿也不简单。

    清水煮出来,盛到碗里,浇一勺大骨头熬出来的骨头汤,再来上点儿拆骨肉、油炸花生、咸菜碎、葱花、香菜。

    清亮亮的汤汁上面飘着油花,冒着香气,这面条,敞开了吃能造三大碗。

    许海源几个,都馋的直流口水,接过来碗就开造,“奶奶,你做的面条真好吃,太棒了。”

    面条塞满嘴了,还不忘了夸一下奶奶,朝着奶奶比个大拇指。

    那俩小的,也跟着学,“棒、棒、好吃。”一边说,一边伸出大拇指。

    直把周桂兰乐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儿了,“喜欢吃啊,得空奶奶再给做。

    都慢慢吃啊,还有呢,吃完饭,你们俩赶紧上学去,都好好学习啊,你看,爸爸都要去上大学了。”

    许海源和许瑾萍重重点头,“爸爸,你要好好学习哦,不可以偷懒。等我们长大了,也要考大学。”

    “好,爸爸一定会好好学习的,给你们做个好榜样。”

    许世彦笑了,伸手捏一下儿子闺女的小脸蛋。

    “你们在家要乖,听奶奶话,不许给奶奶捣乱。”

    几个娃齐声应答,保证都乖乖的不捣乱。

    吃过早饭,许海源和许瑾萍背着书包去上学,许世彦也把行李都收拾检查一遍,确定没问题。

    正好这时候,门外有汽车按喇叭的动静,不用说,肯定是参场派车,送许世彦去火车站。

    许世彦赶紧往外拿行李,苏安瑛帮着拎了俩兜子,送出大门外。

    果然瞧见两辆吉普车停在大门外,历诚容跳下车,帮许世彦往车上放行李,还不忘了扭头跟苏安花说两句话。

    行李都装上车,许世彦回头看了看家里人,“爹,妈,我走了,不用惦记我。

    瑛子,家里就暂时交给你了,养殖场那边多留意,有事我就往那边打电话。”

    养殖场那边,前阵子申请了电话,刚安装好没几天,主要是为了接下来联系方便。

    许世彦坐上吉普车,朝着家人摆摆手,车子发动,载着几个人离开东岗,一路向北。

    许成厚夫妻站在大门外,看着吉普车顷刻间跑的没了影子,既高兴又不舍。

    “老许大哥,干啥呢一大早晨?”

    有人路过,见许家人都站在大门外朝北看,觉得奇怪就问。

    “儿子去省城上大学了,刚刚场子来车接的。”许成厚回头,半是卖弄半是感叹的说道。

    “不管多大岁数了,儿子一出去,我就惦记着。孩子嘛,多大了也是孩子。”

    “那是那是。哎幼,还是老许大哥有福啊,五个儿子里头,俩念大学的,真不错啊。”

    本来就是好信儿瞎打听,结果却被许成厚炫耀了一拨。

    那人咂吧咂吧嘴,摇摇头,赶紧走了。不走干嘛?听许成厚在这儿显摆啊?

    瞧见那人急匆匆走了,周桂兰没忍住,给了丈夫一个白眼儿。

    “成天瞎显摆,可是你儿子出息了哈,把你给美的。

    不是当初你嫌弃儿子没出息,成天骂他的时候了?”

    老太太早就看许成厚不顺眼了,今天故意打击他。

    许成厚闹了个大红脸,“你看你,哪壶不开提哪壶,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儿了。

    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就别提了吧?”

第三百五十六章 专修班

    许世彦去过好几次省城了,轻车熟路领着历诚容和肖鹏到了长春。

    省农大和师大,都在东南郊区,离着火车站远着呢。

    幸好通知书上有写明怎么坐车,三个人出了火车站,到外面公交站点,坐上对应的公交车。

    三人都是去念书,带了好多行李,大包小裹的挺占地方,售票员一看,管他们都多要了张票。

    许世彦等人也没在意,坐着公交车一路往东南郊区走,中途还换了次车,好歹算是到了地方。

    历诚容和肖鹏俩人先到师大附近的站点儿下车,许世彦又坐车往前走了挺远,总算到了农大附近。

    就这么连背带扛,费劲巴拉的走到了农大校门外,通知书交给接待处的同志。

    接待处的人一看,这是今年干部专修班的学生,立即叫了人过来,帮着许世彦拿行李,前去办理入学相关手续。

    干部专修班,两年全日制面授大专。

    这年月大学都不收学费,学校还余外给发生活费。

    干部专修班,除了原本单位照常发工资之外,单位有补贴,学校还给发生活费等。

    要不说,一般人根本捞不着么?

    许世彦他们这一批,有农学、特产、兽医、畜牧、农机、农业经济、药用植物栽培、蔬菜等专业。

    来学习的都是各地方副县级以上干部或备选干部,所以学校规定,可选择一个主修专业,两个辅修专业。

    实际上就是说,可以不必专精一门,最好是都懂点儿,谁知道毕业了回去,会安排到哪个部门工作?

    许世彦琢磨了一下,选了主修特产,辅修畜牧和农业经济。

    没办法,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啥都学,顾不过来。

    光是这些,许世彦看了课表,已经排满了。

    入学相关手续办完,有人帮着把行李送去宿舍。

    他们这些人有个单独的宿舍楼,四人间,宿舍里头条件还行,挺宽敞的。

    四张铁架床分在左右,也不用上下铺。

    靠窗那边有两张书桌,门口这边靠床头的位置,也有俩书桌,正好一人一个。

    许世彦来的早,第一个,估计是大家都没来的缘故,所以屋子里显得挺空旷。

    等着所有人都到齐,很快这屋子里就造的没样子了。

    许世彦选了个靠窗的位置,没急着打开行李。

    而是先拿出脸盆,去走廊尽头的公共洗漱间打了水,把宿舍里里外外都打扫一遍,该擦的都擦干净了,这才把自己的行李打开。

    简单的铁架床,床板就是几块木板,木板上面铺着蒲草编成的草垫子。

    许世彦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一块聚氯乙烯塑料膜,包在了草垫子上。

    然后铺上鸭绒褥子,再铺上棉褥子、褥单,最后把枕头和棉被规规矩矩放在床头。

    被褥都是苏安瑛特地新做的,花被面、白被单、暄软的棉花,里外全新。坐在上面,松松软软挺舒服。

    来学校第一天,也就这么过去了。

    报到时间是二十号到二十五号,二十六号举行开学典礼,之后才开始上课。

    许世彦故意来的早了几天,其他人都还没来。

    所以第二天,许世彦就跟导员还有宿舍管理员说了声儿,他出去拜会朋友。

    既然来省城读书了,那肯定要去见一见楚老,所以第一站自然就是医大家属院。

    “师父,我来省城读书了,农大专修班,昨天到这儿的,今天来看看你。”

    许世彦一见到楚老,忙说明情况。

    “哦?农大专修班啊,不错,不错。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能来上大学了,挺好的,挺好的。

    我总说,知识就是财富,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能上学,不管哪个学校,不管什么专业,都可以的,学习,就比不学强,挺好。”

    楚老得知,许世彦来农大学习,也很高兴。

    “就是愧对师父教导,没能潜心学医,继承师父衣钵。”

    说起来,许世彦也有些遗憾,他还是学的太晚了,中间耽误了太多时间。

    医学本就是个极耗费时间的学科,他现在各种事情忙碌着,根本没那个时间潜心研究。

    医学一道,于许世彦来说,很难有什么成就,只能作为一个业余爱好,不能指着这一行吃饭了。

    “一天天净是瞎寻思,你学不学医,跟你以后的成就没有多大关系。”

    楚老一听就笑了,慈祥又和蔼亲切的目光,看着许世彦。

    “你如今已经很不错了,要知足。

    师父已经听说了,你在你们那个一参场挺好,还研究出什么东西来,创汇好多呢。

    前阵子,省里好多报纸都报道你们参场的事情,上头有你的名字,师父都看见了。

    多好啊,不管在哪个方面,只要能有所成就,这辈子就算没白活。

    谁说你就非得学医的?我瞅着挺好。”楚老这个年纪了,什么事情都看得开。

    “继承什么衣钵啊?我自己亲儿子亲孙子都没继承呢。

    没人就没人吧,那有什么办法?你只管帮我保存着那些行医手札和秘方就行。

    将来谁有缘得去了最好,没人传承,也只能是一个时代的悲哀,跟你无关。”

    楚老说这话的时候,眼神中透着些许落寞。

    楚家几百年的传承,在他手里断绝了,他心里肯定不好受,看得开归看得开,心里头总归还是不舒服。

    “不说这些了,来,过来跟我说说,你之前去春交会的事儿。

    还有,你那个人参蜜片,究竟是个什么产品?我现在就对这些感兴趣。”

    楚老不爱说那些,就拽着许世彦坐到书桌旁,询问关于人参产业深加工的事情。

    尤其是当许世彦说起,在国外申请专利的时候,楚老顿时眼前一亮。

    “好,这个好,有眼光。

    咱们老祖宗留下多少好东西啊?这些年,都跟着西方学,觉得西方那些是宝贝,反倒是把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当垃圾。

    也不想想,咱那可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还比不上西方几百年的发展么?

    是,近代咱们落后了,咱不如西方发展的快发展的好,那也不能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全盘否定了啊。”

    说起这些来,楚老不禁心中凄然。

    作为一个旧社会新社会的亲历者,曾经在困难和迷茫中挣扎求索的人,楚老对于这些,更是深有感触。

    越是年纪大了,就对祖国的文化传承,有更深的了解和依恋。

第三百五十七章 选地方

    许世彦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可好歹也是重生一回,经历过那个信息爆炸的年代。

    别的不说,某音啊、某手啊这些,多少也是刷过的,明白一点儿。

    其实这个年月,迷茫的不止是楚老,所有的人都对未来充满了迷惑和怀疑,不知道未来的路究竟在哪里。

    所以,他们盲目的崇拜着西方,否定传统文化。

    等到以后,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了,更多的人找回了民族自信心,自然而然的,也就不再迷信西方。

    所以,还是那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人们都富裕了,才有闲情逸致去传承和发扬文化。

    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人,根本不会顾及这些。

    许世彦跟楚老在很多话题上是有共鸣的,所以两个人别看差了挺多岁数,但是可以聊到一起去。

    这一聊时间就长了,直到保姆做好了饭招呼他俩,二人这才回过神来。

    “走,先吃饭去,回头再聊。

    反正你现在在农大读书,礼拜天没啥事儿了,你就到我这来,改善一下伙食,顺道也陪我聊聊天儿。

    我得空了,帮你琢磨琢磨,你说的那个什么功能性饮料的配方。

    还有你说的啥保健品,这也都是路子,可以试试。”

    楚老现在退休在家也没啥事情做了,刚才听许世彦提起这些,很感兴趣,所以提出来要帮许世彦。

    “那敢情好,您老出手,我可真就不用愁了。”许世彦闻言大喜。

    他虽然有想法,但具体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不说别的,这配方就让人头疼。

    如果楚老能帮忙,那可真就解决大问题了。

    许世彦在楚老这里吃了午饭,下午楚老要休息睡个午觉,所以吃过午饭后,许世彦就告辞离开。

    反正也没啥事儿,许世彦就打算去找张大爷,想跟他打听一下现在省城的君子兰市场都有哪里。

    家里那么多君子兰呢,得想办法卖出去。

    最好,是找个差不多的地段,弄个临街带门脸的院子,开一家花卉公司。

    不过估计这种价钱不低,实在不行,找个差不多的院子也可以。

    张大爷见了许世彦倒是吃了一惊,得知许世彦来意后,拍了下大腿。

    “这事儿不难,我知道好多房子往外租呢。

    走,我领你挨个儿看看去,都不用走远,就在这附近。

    我跟你说,咱这公园,现在就是个君子兰的露天市场,要是只有个十盆八盆的,往公园一蹲就行。”

    张大爷还以为许世彦家里没多少盆花呢,就随手指了指不远处的公园。

    这个时节天气还挺暖和,公园那边有的是人。

    “大爷,我家里有不少君子兰呢,再说这个时候还不行,家里人腾不出时间过来。

    我得先租一处地方,等着过一个来月,把家里的花都运来卖掉。”

    十月份,君子兰被定为市花,之后价格一路攀升。

    许世彦也打算在十月之后,才开始往外出售,现在只是提前准备。

    张大爷点点头,“看出来了,你不是一般人啊。走,大爷领你去转转。”

    张大爷不再废话,领着许世彦就在这附近熘达。

    这老头退休了没事儿干,成天就是各处闲逛瞎熘达,对周边熟悉的很。

    于是领着许世彦走街串巷,走了好几个往外租房子的地方。

    许世彦挨着转了好几个地方,选中了一处。

    坐北朝南的四合院结构,临街大三间是铺面,东头开门。

    里面挺大的院子,有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好像后头还有后罩房。

    按理,前面那应该是倒座房,估计为了做买卖方便,盖成铺面了。

    “张大爷,这是个什么地儿?挺好的院子,咋就没人住呢?”

    许世彦瞅着房子挺喜欢,就是觉得奇怪,这房子挺好的咋闲着呢?

    “咳,别提了,早些年啊,这是个纸匠铺,后来新社会了,就不让开了。

    前些年闹腾厉害的时候,主人家老两口死了,闺女儿子死的死散的散,房子也归公了。

    这不是前年他家小儿子回来,打了一阵子官司,好歹把房子要回去,又费了不少劲,把里头住户都撵走了。

    那小儿子的意思呢,是想卖,但是他这房子太多,也太贵,一般人买不起。

    所以就挂房管所那头,有买的就卖,有租的也租,但他要求整体租。

    这么大个院子,谁租得起啊?”

    张大爷不愧是本地通,啥都知道,就把这房子的来历,一五一十的跟许世彦说了。

    许世彦一听,心里一动,这房子要是买下来可挺划算啊,就是不知道他要多少钱?

    算了,现在手里头钱不算宽裕,还是先租吧。

    “大爷,那这个房子,是去房管所租,还是找本人租呢?我瞅着不错,想租这个。”

    家里君子兰太多,地方小了肯定放不下,这边挺好,空屋子多,能摆开不少,还能住挺多人。

    君子兰这么值钱,肯定不少人打主意,明抢暗偷的也不是不可能。

    这边必须安排足够的人手才行,连家里那几条狗,都得弄过来,要不万一进来贼,可就麻烦了。

    这地方够大,院子四周也挺规矩,挺合适。

    “房主好像在省城呢,等我给你问问。

    不过,我可跟你说啊,这房子他要的挺贵,一个月没有五百块钱,怕是下不来。”张大爷撇撇嘴。

    之前他把房子租给许世彦,一间屋子带着被褥还有各种家什,还给烧火呢,要二十三块钱。

    让旁人知道了,都说他是遇上了冤大头,这么贵的房子也敢租。

    眼前这院子,就算是屋子再多,前前后后的十几间房,那也不能说是要五百块一个月啊?

    xiaoshuting.info

    谁要是租这房子,那才是冤大头呢。

    张大爷瞅了眼冤大头,哦,不,小许同志。

    “要不,再看看别的?这个房子真的太贵了。”

    五百块钱一个月,确实比许世彦预想的要多,但是也还能接受,毕竟他见过两间门市房租几千甚至上万的。

    当然,两个年代没法比。

    但是他就租一阵子,顶多到过年,也就四个多月,贵点儿就贵点。

    毕竟这地段挺好,院子也够大,正好适合开一家花卉公司,把君子兰都卖掉。

    “张大爷,那就劳烦一下,帮忙找找房主?我跟她谈谈吧。”

    许世彦又瞅了一圈,觉得这里最合适,就这吧。

第三百五十八章 邻县同学

    在张大爷的帮忙下,许世彦见到了那处院子的主人。

    跟对方讨价还价了半天,最后商议下来,四百五一个月。

    许世彦先租四个月,到期再看是否续租。

    对方原本也没打算长租,主要还是想卖,所以许世彦短租正合他心意。

    就这样,双方去房管所那边做了记录,然后签了合同,许世彦直接付了四个月的房租。

    至于押金就不用了,这房子里头空空如也啥都没有,许世彦也不可能掰下来一块墙皮带走。

    房子租下来,还得去街道和派出所登记,这是必须的手续。

    这回是要开店做生意,跟上回租张大爷家的房子不一样。

    街道和派出所都得详细询问了要干什么买卖,租房子的人是从哪里来的,反正问一堆。

    人家也怕是有人租了房子干啥违法违纪的事儿,登记一下,以后真有啥事情,这边就是重点排查对象。

    许世彦就说,他这是替亲戚租的,亲戚想要在省城开一家花卉公司,这边房子租好,过几天人就来了。

    街道那边就说,等着人到了,带着村里给开的证明,过去登记。

    手续办完,许世彦拿到了房子的钥匙,重新回到院子,前前后后里里外外转了一遍。

    还别说,这房子真不错,地方够大够宽敞。

    再过二十年,想在省城找个这么宽敞,地段又好的房子,不太可能。

    当然,这房子年头不短,后院的院墙有些地方松动了,房顶的瓦,也有坏了的。

    看起来,接手之后还得稍微收拾一下,尤其是院墙,必须弄好了。

    幸亏租房子的时候,许世彦跟人家房主说过了,他过来可能会把破烂的地方稍微收拾一下。

    那房东本身没钱,巴不得租户帮他修房子呢,所以很痛快的就答应了。

    一圈转悠完,许世彦对哪里应该维修,心里也大概有数了。

    这才锁上院门,去附近的邮电局,往东岗那边打了个电话。

    前阵子许世彦特意给养殖场那边装了电话,就是为了联系方便。

    “媳妇,你跟胜利、冯超、建设他们说。

    让庆国留在家里,照看着养殖场那头的君子兰,还有参地的活。

    其他几个人,尽快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妥当了,连你、咱爹、二哥,带着咱家四条狗,最少运过来一千盆花。

    这事儿我跟郭哥提过,他那边安排车。

    对了,千万记得,让胜利他们,能带枪的,全都带来。

    还有钉花架用的材料,也是一起运过来。”正好苏安瑛在养殖场,许世彦就把事情全交代给媳妇了。

    这些事,在家的时候夫妻俩就商议过,所以许世彦一说,苏安瑛立刻明白了。

    “好,我这就跟胜利他们商议一下,尽快去省城。”

    时候不早了,这头离着农大还挺远,太晚可就没车了。

    许世彦撂下电话,赶紧坐车返回农大。一回到宿舍发现,又多了俩人。

    “同学你好,我是安图那边的,朴正哲。”

    “同学你好,我是靖宇那头的,邵勇。”

    两人年纪都在四十岁左右,比许世彦大。

    许世彦忙上前,跟二人分别握手。

    “二位同学好,我是抚松的,许世彦。没想到咱们挺有缘分,正好三个县都是邻居。”

    确实,抚松在中间,东头是安图,西头是靖宇,三个县挨着。

    本就是同省的,又是相邻的县,一下子亲切感就上来了。

    三个人互相介绍了一下,许世彦才知道,这两位一个是政府办的主任,一个是乡镇书记一把手。

    这就是所谓的备选干部,估计在这学习两年,回去就能升副县级干部了。

    相比之下,许世彦就是个参场技术科的科长,确实资历啥的都相差很多。

    但是那两个人并没有瞧不起的意思,许世彦的名头,如今不说是全省都知道也差不多了。

    更别提相邻的县,又都从事人参相关产业,那还能不知道?

    邵勇和朴正哲都有心跟许世彦搞好关系,以后说不定还能合作啥的,所以都十分热情。

    东北人多数都是社交达人,不管认识不认识的,说着唠着也就熟悉了。

    三个人高兴起来,索性晚上一起出去喝酒。

    小酒一喝起来,这话匣子打开,那天南海北的各种聊,关系一下子就近了。

    好在三个人都有数,知道他们这是来学习的,所以也没多喝,意思意思也就那样了。

    接下来几天也没啥事儿,许世彦就去他租的那个院子,动手收拾。

    又花钱买了柴火和煤啥的,烧烧炕、打扫一下卫生。

    等到二十四号,他们宿舍最后一个人也来了。

    还别说,老巧了,那个是长白的,在抚松的南面,四个地方凑一起,正好把长白山周边给围起来了。

    这下,宿舍四个人齐了,晚上少不得又出去热闹一下。

    等到二十六号,开学典礼,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一批干部专修学院,总共就招收了不到一百来人。

    多数都不到副县级,属于是备选干部,过来读完两年大学,回去差不多都能提拔。

    这些人多数都四十来岁,许世彦算里面最小的,他这是特例,跟人家不一样。

    要不是他立了功,这好事儿根本轮不到他。

    开学典礼上,院长给学员们讲话,对学员提出了一些要求,同时也鼓励学员们互相多联系沟通,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开学典礼一结束,大家伙儿便凑到一起,互相交流信息。

    大多数人手里都拿着个笔记本,开始记同学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这些,将来都是社会资源,属于他们的关系网,有用。

    许世彦也不能免俗,同样准备了一个本子,大家伙儿就这么互留联系方式,还约好了一起去喝酒。

    xiaoshuting.info

    这个年月的人,对于读书有一种迫切的渴望。

    所以别看大家伙闹腾的挺欢,真正开始上课后,一个比一个认真,每个人都报了挺多课。

    下课回宿舍也没人玩,都捧着书埋头苦读,生怕被别人落下。

    许世彦也不例外,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回到寝室赶紧复习、预习。

    平常有点儿时间就往学校图书馆跑,恨不得吃饭的时候都看书。

    学校里伙食一般,但大家是来学习的,谁也不是为了吃。

    都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以前成天啃咸菜呢,现在这条件就挺好了,所以没人挑捡这些。

    随便打两个菜,来俩馒头,能吃饱就行。

    很多人,甚至吃饭的时候,也在讨论学习。

第三百五十九章 君子兰开始了

    九月三十号,苏安瑛和许成厚、许世安,连同赵建设、黄胜利、杨春明、冯超、孙晓锋几个。

    带着狗和枪,护送两车君子兰还有花架各类材料,以及各人的衣裳行李等,来到了省城。

    正好赶上周日加十一假期,许世彦休息,提前就跟家里约定好了,他在进城的必经之路等着。

    三十号下午快四点了,众人来到约定地点,与许世彦汇合。

    然后许世彦领车,一路来到了他事先收拾好的院子。

    “慢点儿,别急,都下来伸伸胳膊腿儿。

    那几条狗,直接拴院子里,分开啊,可千万别拴一起。”

    许世彦扶着许成厚下了车,赶紧招呼大家伙儿往院子里收拾东西。

    这连花带东西的装了两大车,又这个时间了,得赶紧卸车。

    黄胜利等人先把狗牵下来,这可不光是许家那四条,还有黄胜利家两条、杨春明家两条、冯超家一条。

    一共九条狗,都是以前上山打猎的好狗,个顶个儿的凶。

    黄胜利也是打猎的好手,这两年许世彦工作忙,很少有时间上山。

    到冬天都是黄胜利带着杨春明、赵建设等人一起,每次都借许家的狗,所以几家的狗互相挺熟悉,也不打架。

    即便如此,为了防止意外,还是把它们都分开拴着。

    正好院子的四个角,还有后院,全都拴上狗。

    “花全都往北边儿正房那五间里头放,屋里我收拾了,不行就先摆在地上,明天赶紧搭花棚。

    人分开住,春明、建设、胜利、冯超,你们四个住临街的房子。

    爹、瑛子,你们住东厢房,晓锋、二哥,你俩住西厢房。

    炕我都收拾了,提前烧了火,等会儿再烧把火就行。”

    后头除了围墙还有后罩房,小偷想进来费点儿劲,正房和后罩房中间拴上两条狗就可以了。

    主要是临街的屋子,没有围墙挡着,最容易进人,所以安排杨春明他们四个住这边。

    东西两边有围墙,明天开始收拾收拾,墙头拦上铁丝铁蒺梨啥的,再不然就弄点儿玻璃碴子镶上去,多少能起点儿作用。

    谁也不知道,等君子兰价格一路飙升之后,省城里会是什么样子。

    万一有人真的红了眼,想要来偷或者抢呢?所以得提前做点儿准备。

    这也是为啥许世彦让家里人带着狗和枪来的缘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这时候也顾不上谁住哪里,先把花搬下来送北面屋子里要紧。

    花架子都拆开的,眼下也顾不上,反正地上能摆多少就摆多少吧。

    好在人多,连那两个司机也帮忙卸车,大家伙儿忙活了快两个钟头,好歹把东西都归拢妥当了。

    “来,来,大家伙儿都歇会儿吃饭,眼瞅着六点了。

    那个,咱这东西太多,离不开人,我从饭店定的菜,咱将就吃一顿,明天自己开伙就行了。”

    许世彦抽时间去附近饭馆,定了八个菜,这会儿赶紧端过来,招呼大家伙儿吃饭。

    这边刚来,也没个桌子啥的,索性就放到炕上。

    众人也不管那些了,直接上炕或蹲或坐,赶紧吃饭要紧。

    早晨四点就从家里走的,中午在半道上歇了一阵儿,啃口煎饼喝点儿水,对付着到了这个时候。

    都饿得狼哇的,谁还管那些啊?赶紧吃就得了。

    饭馆的菜量够大,许世彦特地买了两锅大馒头呢,到最后吃的就剩半拉馒头了,菜一点儿没剩,菜汤都蘸馒头吃了。

    “哎呀,总算吃饱了,这一天饿得眼睛都绿。”大家伙儿都说。

    吃完饭,也不能闲着,许世彦把两个司机领去招待所,安排着住下。

    司机是从林业局找的,郭守业的面子,那必须好好安排。

    许世彦给司机买了烟还有水果、点心一人一大都噜,打发司机乐呵儿的。

    车费啥的来之前苏安瑛就给结算过了,所以不用再给钱,人家司机明天一早开车走就行。

    许世彦提前跟导员还有宿舍管理员说过了,家里有亲戚来,所以晚间没回学校,留在小院这边。

    第二天正好十一有假期,许世彦领着人,把院子里收拾一下,先加固围墙。

    买回来沙子水泥,把墙砖松动的地方都重新修补了,墙头上面也抹一层水泥。

    然后找收废品的人买一些酒瓶子回来摔了,将玻璃碴子扎在水泥里头,墙头上密密麻麻都是玻璃碴子。

    这要是谁半夜来爬墙,够他受的。

    除了玻璃碴子,围墙上头还固定了木头杆子,八号线缠上铁蒺梨,顺着围墙上头横七竖八的缠了好几道。

    现在别怕麻烦,一旦真有事儿,那就真的起作用了。

    这边院子大,房子也够用,北边五间正房,留着摆花足够用了,其余屋子里也能放一些。

    所以就没必要在外面搭花棚,只需要把花架子钉好安装上,摆好花,再搭几个炉子啥的保证冬天取暖就可以。

    花架子的材料都拉过来了,大家伙儿整完围墙再收拾钉花架子就行。

    这些活,不是一天两天能干完的,许世彦还得上课呢,也没时间总在这边。

    反正总体思路都跟大家说了,这些人干活也不用操心,按部就班一点点来吧。

    不着急,咋地也得进了十一月才开始卖花。

    小院这边,紧锣密鼓的收拾着。

    许成厚领着人收拾围墙、做花架子,苏安瑛负责采买、做饭、照顾那九条狗。

    几天之后,渐渐顺过手来,一切也就步入正轨了。

    八四年十月十一日,市里通过了《关于命名君子兰为本市市花的决定》。

    这下子,那个两百块钱的限价令,彻底没用了,君子兰价格开始勐涨。

    十五号,又提出来,要发展窗台经济,争取每家每户养三到五盆君子兰。

    君子兰的价格节节攀升,就跟吹泡泡似的,一下子膨胀了几十甚至上百倍。

    在几个主要的君子兰市场,像长春站、朝阳公园、老圈楼、光复路、永春路、红旗街、万宝街、清华路等地,如果抱着一盆君子兰从这头走到那头,价格就能翻一倍。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省城出现了十几个专门经营君子兰的花卉公司,还有一些花木商店,也专门出售君子兰。

    一时间,整个儿省城都躁动起来,人们疯狂的打听哪里有君子兰,有的人甚至各地去收集君子兰回来卖。

第三百六十章 疯狂的君子兰

    以苏安瑛名字命名的凤英花卉公司,也在这个时候挂牌开始营业了。

    不需要什么宣传,这边只是放了挂鞭炮,立刻就有人发现了这边又开一家花卉公司。

    接着,那些四处淘登君子兰的人,便络绎不绝的涌入。

    北面正房里头,摆着一行一行的花架,花架上头是各色各样大大小小的君子兰。

    每一盆下面都有个标签,注明了君子兰的品种和价格。

    第一批运来省城一千多盆,除了许世琴养的那些成品君子兰之外,剩下的大部分是许世彦家里养的那些,少部分是养殖场那头的。

    总得大大小小都准备些,随便人家挑选才行。

    这个时候,马上就到君子兰花季了。

    那些十几片叶子的成品君子兰,已经穿了花梃子,打了花骨朵,过一阵子就能开花。

    君子兰的价格,不是盲目定下的。

    开业之前,许世彦特地让黄胜利等人,抱着花去那些君子兰市场转悠。

    看人家给的价钱,回来加一倍定价。

    贵的几万,便宜的几千,就连只有三四片小叶子的花苗,都标价四五百。

    反正这价格,把黄胜利等人都吓坏了,他们做梦都想不到,一盆花而已,竟然能卖这么贵。

    刚开始大家心里还挺忐忑的,觉得价钱太高了怕是不好卖。

    没想到开业第一天,店里就卖出去了几十盆,最贵的一盆卖了三万。

    有个邻省的人过来,挑了三盆成品君子兰,花了七万多。

    那些小花苗,顾客连讲价都不讲,直接点了钱付款,抱着就走。

    开业第一天,卖了二十几万。

    这些人哪里见过这么多钱啊?太吓人了,到晚上关张的时候,许成厚等人的手都直哆嗦。

    “快,快,赶紧把窗户板安好锁上,大门插好也锁住。

    赶紧吃饭,晚上分前半夜后半夜轮流值班。

    我的天,这也太吓人了,咋就能这么贵啊。”

    刚开始定价的时候,许成厚还觉得许世彦这是瞎胡闹呢,定的这么高。

    如今一看,好家伙,这也太吓人了,一盆花能卖几万块钱?

    苏安瑛那头赶紧做饭,大家伙儿吃了饭休息,晚间轮班值夜,谁也不敢大意。

    开业以后,店里每天都有很多人进来购买,别管多贵,总有能看上眼的。

    小花苗最好卖,赶上好时候,一天卖上百盆,大花苗卖的慢一点,每天也都往外出。

    “服务员,这盆花,还能便宜点么?”

    店里最多的话,就是这一句了,每天不知道多少人喊一嗓子。

    “这位先生,您眼光不错,这株是油匠。

    别看才几片叶子,你买回去养两年,能卖几万块呢。

    我们家主要是花苗太多了,实在没地方摆,没办法才往外卖的。

    五百块钱,不贵了,不信你出去别家打听打听,这几天君子兰的价格又涨了好多呢。”

    苏安瑛经过这些天的历练,已经沉稳许多,镇定自若的跟对方攀谈。

    苏安瑛这话没忽悠人,黄胜利和赵建设每天上午都去各处市场还有花木公司转一圈,价钱真的是一天一个样儿。

    苏安瑛得了许世彦的授意,目前还没涨价。

    关键是,家里还有那么多呢,得尽快出手。

    房子就租了四个月,得趁着四个月的时间,赶紧卖出去,不能拖太久。

    对面是个穿着西装打领带的人,看上去像是什么单位的小领导。

    对方一听说,凤英花卉公司的君子兰小苗很多,眼前一亮。

    “你是说,你家还有很多君子兰小苗?能有多少?”

    苏安瑛愣了下,立刻反应过来,“家里还有七八千盆呢,三五片叶子的有,七八片叶子的也有。”

    君子兰可以种子繁殖,也可以无性繁殖,基本上一年能长三到五片叶子。

    当然,这个也跟光照、肥水有关系。

    许世彦带着人从八二年末八三年初开始收种子栽培君子兰。

    一直到今年开春之后,花棚、各家窗台屋子都满了,而且君子兰种子也价格涨起来,就不再收购种植。

    所以家里的花苗,三五片叶子的有,七八片叶子的也有。

    苏安瑛一手侍弄的君子兰,对家里的花了若指掌,有多少当然记得明明白白,随即报上了数目。

    “这么多?在哪里?快带我去看看。”对方一听高兴起来,就想让苏安瑛领他去看看。

    “先生,不好意思啊,我家离着这边很远。”

    苏安瑛笑笑,离着这么远,咋领着去看啊?

    “很远是多远?听你这口音,也没出了咱们省,总不至于在南方就是了。

    现在多远都不是事儿,只要有足够的花苗就行,你就说在哪儿吧。”

    对方一听,满不在乎的笑笑,再远也出不了国。

    现在多的是人坐飞机去倒腾花苗呢,怕什么?

    “在抚松那边,就是出产人参的那个县。”

    苏安瑛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告诉对方。

    这事儿瞒不住,他们过来的时候,都在街道登记过,有心人一问,就知道他们是哪里来的了。

    “这样,你能不能安排个人带路?我要过去看一看。

    如果花苗多的话,我最少要采购一千盆。”

    对方一听是抚松,倒是松了口气,这点儿路算什么,开车顶多一天呗,不叫事儿。

    苏安瑛想了下,才回对方,“先生,你看这样可以么?

    咱们签一个订货的意向书,你预付五万块的订金,我立刻安排人往这边运花。

    这样的话,你不用跑一趟,来回耽误事儿,再说,你带着那么多现金,路上也挺危险的。”

    要说,苏安瑛现在也算是历练出来了。

    她担心这人不知道是什么来路,为了避免是有人给他们下什么圈套,苏安瑛才想出这个办法。

    交五万块钱订金,才可以看货。

    想来,一般的骗子,没那个实力拿出五万块钱。

    反正最近店里也卖了不少花,原本也应该再运过来一批,家里花棚的具体位置,最好不让旁人知道。

    对方一听就笑了,“幼,不简单啊,挺有头脑的。

    行啊,反正你这的花多得是,我不怕你骗我。

    五万块是吧?等一下,我这就让人去取。”

    说着,那人扭头跟身后的人说了两句话,对方立刻转身走了。

    过了一会儿,有俩人拎了个皮箱回来,皮箱打开,里头是崭新的五万块钱。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4293/ 第一时间欣赏重回七七种田养娃最新章节! 作者:参娃所写的《重回七七种田养娃》为转载作品,重回七七种田养娃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回七七种田养娃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回七七种田养娃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回七七种田养娃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介绍:
许世彦重生回到四十年前,新婚第二天。
水灵灵的媳妇刚进门,一切都是最好的开始。
种种田,打打猎,没事儿进山挖棵大人参,七十年代的生活,其实也挺好。
上辈子没多大本事,这辈子也没什么宏大愿望,只想好好跟媳妇过日子,将闺女培养成才。
大闺女喜欢写作,就让她考个重点大学的中文系。
二闺女喜欢唱歌跳舞,艺术学院不错。
至于那个混账儿子败家子,上辈子没机会塞回他妈肚子,这辈子就想出生了。
可有些事,怎么就不一样了呢?重回七七种田养娃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回七七种田养娃,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回七七种田养娃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