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纵横天唐TXT下载纵横天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纵横天唐全文阅读

作者:陈叔挚     纵横天唐txt下载     纵横天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八十章 落局!

    洪熙十七年,二月十五,太尉-中书令-尚书左仆射-上柱国-驸马都尉-秦睿,奉旨监斩了太平公主,及其一党主要成员,八十六人,于大明宫宫门前。

    自此,太平公主-李令月,苦心经营了一生的势力,高宗嫡系子女中,除了挂名的寿成长公主-李淑,及出家的李旦外,尽皆身亡。

    被皇帝请来观刑的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等一班宗室元老,也被皇帝的狠辣手段,吓的瑟瑟发抖。自此以后,再也没人敢小看李重润这个天子,因为他真的什么人都敢杀的。

    当然,人们不敢明着反对天子,只能把不满变个方式发泄,旁敲侧击,在阴暗的角落中,蝇营狗苟的骂着秦睿。因为这被高宗赐校尉出身的太尉,真是一点旧情都不念。

    长安-崇仁坊-翼国公府

    自从杀完了太平公主,秦睿上朝的频率就比从前更少了,每日都与狄仁杰、岑长倩一起,饮茶、下棋,小日子过的那叫一个逍遥。

    这不是说,他怕了那些在暗中诋毁的人,而是懒得与这些家伙计较,毕竟大局已然敲定,些许风言风语,又能如此呢?

    “老夫听说,陛下将中书左右侍郎张锡、刘宪,便到蜀中作县令了?”

    “中书侍郎,尚书侍郎,由姚崇、宋璟,各自单独领衔!”

    岑长倩这话一落,狄仁杰当即表示赞同:“陛下这是想明白了,夸夸其谈永远都比不上务实求真。”

    “姚崇,宋璟,那两个后生,说话是难听,可于国大有裨益。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就是这个道理。”

    经过太平公主一事后,李重润变了很多,做事比以前沉稳了许多,对于官员溜须拍马,听风是雨,变的深恶痛绝。

    恰恰相反,对于秦睿用人的那一套,倒是十分的推崇,话难听,屎难吃,可只要于国有益,他这个做天子的,忍一忍也就是了。

    听说,姚崇接任中书侍郎的第一天,就喷了皇帝一脸的口水,按照李重润爱干净的习惯,怎么着也该定个失仪之罪。

    可皇帝非但没有怪罪,反而赞赏了姚崇的忠直之言,并赐其为金紫光禄大夫,以显其忠,竖立朝堂的新风气。

    “老话说,听人劝,吃饱饭!陛下能接纳雅言,谨慎当国,这是国家的福气!”

    “要老夫说啊!这就是成长,就是明君风范,大唐日后可期,咱们可以放心了。”

    老怀安慰的狄仁杰,美滋滋的饮了一口茶,随即躺在躺椅上,怡然自得的样子,看的一旁的秦睿、岑长倩直翻白眼。

    要是让外面的人看到,国老打秋风的“嘚瑟”的样子,一定会惊掉下巴的。

    “国老,你可是高宗皇帝的嫡系,要不然也不会得到那半枚令符,可他唯一在世的女儿死了,你怎么一点表示都没有?”

    对于秦睿的“攻讦”狄仁杰一点都不在乎,反而淡淡的回了一句:“另一半,不是也在你手里吗?也没见你手下留情。”

    “能一样吗?我的那个,是先父传给我的,先帝的嫡系是家父,不是我。”,秦睿立马回怼了一句。

    这话没错,现在外面的人,不少都在议论秦睿的出身问题。按照规矩,勋贵的子弟,都会受到蒙荫,这是大伙在入仕之前,都会得到的。

    秦家世代为将,且都是天子的近臣,秦睿受赏一个校尉,一点都不为过。可这并不代表,秦睿是高宗的心腹,要知道弘道年间时,他还仅仅是个小校。

    如果非要扯上一点的话,那就只有这个校尉官职,与高宗有些关系。

    而且,为了让李唐,他这一辈子,从来没享受过自己的人生,几十年来,日日夜夜都生活在无尽的算计和危险中。

    好不容易把皇帝将就大了,可以挑打量了,这已经是对李唐最大的回报了。至于太平公主,她是自己找死,跟老子有个毛关系。

    都他妈造反了,还一而再,再而三的留着她,天子和国家的尊严何在。皇帝收拾张锡、刘宪就对了,为了自己升官,在暗地里对当朝第一重臣攻讦。

    皇帝要是能留下他,那才是忘了自己是怎么坐上龙椅的。

    “行了,老夫明白,你对高宗皇帝的作为,不怎么赞同,说的大逆不道一点,就是看不起。”

    “可你不得不承认,高宗也算是一代雄主,我们不能否定,他对大唐的贡献,不是吗?”

    狄仁杰了解秦睿,那是个重情义,讲交情的人,对于高宗的杀兄骗父,当然看不起。如果把他与其父,调换位置,估计这小子真敢把乾坤颠倒,将事拧回来。

    可历史没有如果,高宗的一生,无疑是成功的,甚至可以好不夸张的说,比历史上很多君主都成功。

    而秦睿,也无疑是历代人臣的典范,即便有上沾了不少鲜血,但狄仁杰相信,瑕不掩瑜,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哎,利见,岑義最小之女,名岑瑗,年以及笄,还没有婚配。许给你儿子,怎么样?”

    老头们虽然致仕了,但耳力却不差,他们可是听说寿成长公主,正在还选儿媳妇呢!今儿主要也是为了此事,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既然岑家有女,那为什么便宜外人呢?

    秦家是当朝第一勋贵,且子嗣单薄,就算秦睿四兄弟的儿女都加在一起,没有过一掌之数。秦峯又是秦睿的独子,当朝最年轻的从三品大员,能干,人又不小气,一表人才啊。

    岑義看上他,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可碍于身份地位的原因,一直都没敢张嘴。现在长公主到处张罗着,生怕心目中的乘龙快婿被抢走的岑尚书,又拉不下脸来,只能求到两位得到望重的伯父。

    “岑義之女?”,洪熙元年,岑義从就一直担任户部尚书,掌管国家财政,二十年来从无过失,江湖人称岑抠门。

    不管是谁从国库掏钱,干什么,都别想多拿一个铜板,否则一定被喷死。最怕他的是王孝杰,秦睿就曾看到,因为兵部的钱花多了,岑義拿着绳子去兵部大堂上吊。

    非得让王孝杰把预算搞准了,否则以后就别想从户部得到一个铜板。王孝杰是什么脾气,当然不可能惯着他,要不是秦睿恰巧经过,事就闹大了。

    这家伙不敢自己或者让夫人来,就怕他的小气劲儿,惹得长公主不满,到时候不仅谈不成,更是没得老连了。

    “岑義不错,持家有方,相信他的家教也能不错,女儿也一定是会过日子的。行,就这么定了!”

    “你不问问长公主?”,岑长倩挑着眉头问了一句。

    “问她干嘛?由着她性子过一辈子了,这事我还不能做主。”,话毕,秦睿便吩咐下人,给岑義下个帖子,请他们夫妇到府一叙。

第四百八十一章 我不服!

    秦峯的婚事,就这么在三辅臣的闲谈中敲定,虽然李淑有些看不上岑義小家子的气度,但丈夫把话都说了,她也只能认了,同意了这桩婚事。

    但不得不说,女人都是善变的,看到岑瑗可人的小脸,及会哄人的小嘴后,态度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准婆媳关系火速升温。

    不仅把压箱底的首饰,统统送给了她,更是隔三差五的带着进宫,与皇后-秦曦,联络感情。

    岑家斩获秦家少夫人的头衔,让不少想与秦家联姻的勋贵,心情低落,且情绪暴躁,他们不敢对秦睿怎么样,但对上岑抠门就无所谓了。

    不过,不管大伙明着嘲讽,还是暗地里挤兑,岑義都不在乎,毕竟他为女儿着了一个,最好的归宿,一辈子高枕无忧,不必在夫家受气。

    谁都知道,从秦琼这一代开始,秦家一直都是一夫一妻制,从没人纳过小妾,更没人养过外室,且府中的一切事务,都是由夫人说了算。

    这才是岑義选择秦家的主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爱慕秦家的权势,作为户部尚书,朝廷的重要部员之一,他没有拿女儿去换权势。

    而这场婚事中,最不满意的,要属于被从松州召回来的秦峯,他在松州,厉兵秣马多年,都准备扫荡对面叫嚣的吐蕃蛮子了。

    箭都上衔了,兵部的一道调令,硬生生的让他憋了回去。忍了一肚子的秦峯,先是参了兵部尚书-黑齿俊一本,言其误了军国大事,坏了皇帝的宏伟计划。

    可李重润也仅仅是耸了耸肩膀,告诉自己的表弟,兵部尚书在他的老爹-秦睿面前,永远都是当年那个小小的中郎将,根本没有转还的余地。

    秦峯要是想发泄脾气,还是回府找自己父亲好了。当然,李重润是不会告诉他,朝廷的准备还没有齐全,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准备。

    “爹,这是什么时候,别人不知道,您好不知道吗?”

    “陛下即将发动,第三次对吐蕃的战事,而且是全面的战争,儿子作为松州的主将,即将出任一道总管。”

    “也就是说,在西南的战事,完全由儿子一个人说了算,一战之后,儿子就会成为一名正三品大将军,儿子的时间不多了。”

    做大将军,是秦峯从小的梦想,对于这一点,秦睿心知肚明。他更知道的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秦峯在西南前线九死一生,无数次在死亡的漩涡中挣扎求生。

    他最不喜欢的就是,别人总拿他跟父亲相比较,他就是要告诉所有人,他这个大将军,也是打出来,而且与父亲一样的年纪得封正三品大将军。

    对于别人来说,父亲是一座与天齐高的山峰。可秦峯偏偏就是要证明,只要给他同样的时间和机会,他一定可以达到。

    眼前着,他的年纪要到秦睿封大将军的年纪了,秦峯心里不是一般的急切。

    “儿子,你的压力太大了!当不当大将军,无所谓,别人怎么说,更无所谓。”

    “不用怕给为父丢脸,也不用在乎官位的高低,那不重要,真的。.......”

    也许,在将兵一道上,秦峯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别人见到了也会说上一句,虎父无犬子。同时,他也知道,这对于年纪轻轻的秦峯来说,是山一样重的压力。

    可跟他比起来,秦峯的精神脆弱了很多,生长在富贵之家的少公爷,注定不可能像一样,背负整个大唐,负重前行。

    当然了,国家也不需要他这么做,有皇帝在,他就刚干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好了。在松州的军旅生涯,秦峯已经向世人证明,他已经足够的优秀了。

    作为秦睿的儿子,他做的已经够好了,将来也能好好的带领秦家,继承祖先的忠肝义胆,勇武传魂的忠义。

    他不需要跟自己一样,事事争先,一辈子走在钢丝之上。有时候顺其自然也许更好,就比如这次的婚事,适当的接受父母的安排,对他也是好事。

    男人嘛,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包袱,他才能算真正的长大。

    “爹,您当大将军的时候,好像还没有与母亲完婚吧!”,秦峯对于父亲的说法,并不是很服气,噘着嘴立马回了一句。

    额,“是的,为父是先立业,后成家,而且你母亲,那时候也不是公主,情况与你有所不同!......”

    这一点,不得不承认,秦玉道那时候,就是个靠边站的将军,别说在朝廷了,就算在南北衙,也是数不上号的将军,没什么存在感。

    秦睿想出头,唯一的方式就是靠自己。而且,因为历史的原因,他与李显成为朋友,从而卷入了无尽的漩涡中,搭上了自己的一辈子。

    这是不容秦睿反抗和改变的,就像那些神神鬼鬼的家伙会说,一切都是命运早已安排好的。

    秦睿是有“望子成龙”的心,希望儿子能继承他的衣钵,成为国家的大将,继续拱卫李唐的江山。可不希望,秦峯成为一个战争机器。

    他需要家庭,需要一个有父母,有子女的家庭,更需要正常人的生活。他不需要,把自己的一切时间和精力,都投在军营中。

    一个只会打仗的大将军,注定是不健全的,也不可能真正懂得什么叫家国天下。而且,就算秦睿同意,暂缓为他们举行大婚,李淑能同意吗?

    根本不可能,好不好!与女人,永远都是讲不清楚道理,更何况是一位当过将军的帝国长公主呢?那绝对是一个生人勿进的角色!

    秦睿敢保证,只要秦峯敢说,李淑一定敲断他的狗腿,让这小子,拄着拐棍,去迎娶他的新娘。

    “儿子,爹不是吓唬你,你娘年轻的时候,可比我有威望,不信你去问问那些叔伯,他们年轻的时候,怕不怕!”

    “老实成婚吧!为父相信,这对你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也只能是唯一的选择!”

    “而且,下次最好先问问的好表哥,他的兵力、物资,筹措够了没有,然后再着手动兵。”

第四百八十二章 老骥伏枥!

    秦睿不在朝的那些年,朝堂多了一丝浮夸之气,张锡和刘宪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可太平公主伏诛,张刘二人被贬后,朝中的风气渐渐恢复到洪熙初年。

    臣子们不用再担心,因为进言,而被别人用心之徒,扣上大帽子,言路大开,臣子们敢于直面谏君,而这其中代表人物,则是姚崇和宋璟两位侍郎。

    皇帝发起第三次对吐蕃战事,而且还要继续御驾亲征,立刻就遭到群臣的反对,以姚崇和宋璟为首的臣工,在朝堂陈述利害之后,纷纷上本进言。

    弘文殿接到的反对本章,像雪片一样飞来。而一向支持皇帝的诸相,也在维护天子权威的同时,也在私下劝说皇帝放弃亲政的念头。

    被顶了好几天吃不下饭的皇帝,想到了刚刚大婚的表弟-秦峯,这小子鬼点子多,没准就能替他出点好的主意,让其可以美梦成真。

    可现实却再一次的打击了皇帝,秦峯也爱莫能助,毕竟这是一件群臣都反对的事,他一个人浑身是铁,又能捻几颗钉子呢?

    “表哥,姚崇、宋璟是什么样的人,你心里再清楚不过了吧!”

    “那就是两头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认定事八头牛都迁不回来。”

    “指着他们改口,平息朝议,那比杀了他们都难,根本就不可能!”

    没错,对于正派的读书人,斧钺加身也休想改变他们认定的事。宋璟就是被那个姚崇带坏的,否则也不会日不一日的令人讨厌。

    可皇帝显然对秦峯的回答,并不满意,他废了这么多心思,最后啥都没捞到,根本就不现实。

    “你知道吗?朕准备了多久,你知道这次的开销有多大吗?”

    “光军队就整整一百万,我的表弟,你觉得,朕放心将这么多军队,以及国运交到别人手上吗?”

    是的,皇帝的心情,秦峯理解,就算是换成他,也不会轻易将如此之多的军队,交给臣工。这种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敢保证,谁有胆子保证。

    “陛下,要不让我爹替你去?”

    秦峯的这个想法,李重润不是没想过,可他欠秦睿的太多了,太平公主事件后,他就在心里发过誓,要让姑父、姑母,安安稳稳的安度晚年。

    西南高原,他去过两次,气候恶劣,环境险恶,冻伤、呼吸困难、及各种各样的疾病,将便随整个战事。

    秦睿年轻的时候,受过不少的伤,身体也落下了不少亏空。李重润小时候,就经常替他揉那些结成的死疤,尤其经历过战事后,差点病死的他更知道其中的不易。

    无论如何,他都是不能让秦睿的挂帅的,否则良心上,怎么过意的去。

    “朕来找你,可不是看你新婚燕尔的,也不是让你给你爹找麻烦,明白吗?”

    李重润这边话还没说完,秦睿便了进来,淡淡地说了一句:“老臣这辈子,最不怕的就是麻烦!”

    拱手行了一礼后,秦睿继续言道:“陛下是对西征之事,迟疑不定吧!”

    “姑父,姑父,朕不能让你去。”,李重润亲自去扶秦睿坐下,很正经的说着。

    呵呵.....,从儿子手中接过茶盏,秦睿摇了摇头:“老臣是宰相之首,陛下这次调动的兵力,物资情况,没人比臣更清楚了。”

    “除了老臣,你还能将这么多军队交给谁呢!而且,又有谁,比老臣更有资格,能协调如此之多的军队,如同臂使呢!”

    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大,在整个唐军将领中,秦睿是独一无二,且当之无愧的大军统帅,且几十年来,从无败绩。

    在将士们眼中,他就是军神、战神,只要有他在,就意味着,战事一定会胜利,这一点,是皇帝无论如何都没法做到的。

    未战,便先填三分士气,被征讨的吐蕃,也会因为他的赫赫声威,矮上三分,这对于军队在高原作战,是极为有利的。

    更何况,秦睿今年还不到五十,即便身上的亏空不小,也是人的黄金年龄,应对区区吐蕃,问题还是不大。

    换句话说,当年在安西,秦睿在绝对的劣势,能揍到他们节节败退;现在形势逆转了,他就有把握,灭掉这群盘踞在高原的蛮子们。

    “陛下,老臣说句僭越的话,让你统帅一百万大军,难免手忙脚乱,更别说要应对吐蕃了。”

    “灭国之战,吐蕃势必举国皆兵,所谓哀兵,就是这个道理。”

    换一个人,敢说这种僭越的话,李重润一定不会放过他。可秦睿不同,不管从事实,还是私人感情上,他都有资格,对皇帝进行说教。

    哪怕这位天子,已经货真价实,掌握国家的大权。

    “姑父,你让朕怎么说,你才能明白呢!”

    “朕是担心的你的你的身体,朕希望你和姑母长命百岁,朕不希望你们像父皇一样早早的立刻朕,明白吗?”

    见李重润的眉毛有些红了,秦睿就知道,他是真的急了。而且,他也知道皇帝把他们夫妻视作父母,有哪个人会愿意自己的“父母”上战场呢!

    可就是如此,他才要去。否则依照李重润执拗的脾气,及一百万大军的重量,一定会选择御驾亲征。这事,换在谁做这个位置,都会如此选择,人心难测,只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是最稳妥的。

    “陛下,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老臣的记忆,已经开始模糊了。”

    “既然,老臣是从战场而起,老臣也希望在战场上,把那份记忆找回来。”

    “大唐需要并吞吐蕃,军队需要一位合格的上柱国,不是吗?”

    秦睿的话,说的很明白,不管皇帝愿不愿意,与吐蕃这一战,他都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人选。至于把皇帝送到高原的想法,别说臣工们不同意了,就算是秦睿,也绝对不会同意。

    在这之前,他之所以没有表态,就是在等合适的机会,今赶巧了,所以他就与皇帝把话挑明了,也算断了他这位学生御驾亲征的念头。

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结局!

    翼国公府一日游后,洪熙皇帝-李重润颁布圣旨,拜太尉-秦睿为逻些道行军大总管,总领关中、安西都护府、西南松州等地,兵力共计百万征讨吐蕃。

    遮天蔽日的大唐军旗,从长安一路向西,前来相送的关中百姓,也纷纷单食壶浆以送王师。没人怀疑这场战争的胜负如何,因为大总管是大唐第一将。

    此次出兵,是大唐建国以来,兵力最多的一次,由此可见,李重润对这个国家有多讨厌。誓要灭掉自太宗朝开始,就屡屡给中原制造麻烦的吐蕃,彻底解决盘踞在高原的心腹之患。

    当然,秦睿也并没有让皇帝和大唐的百姓失望,热战时间仅用了四个月,就并吞吐蕃全境,歼灭吐蕃抽尽壮丁武装起来的五十万大军,掳墀德祖赞以下王公贵族三千余人。

    受益于火器的帮助,唐军的伤亡,仅仅只有五千余人,而这其中大部,是因为高原恶劣的气候。而拿下吐蕃全境之后,秦睿并没有率军回京,而仅仅派狄景晖押送俘虏东归。

    随即挥军南下,目标直指天竺,大唐铁骑以泰山压顶,摧古拉朽的态势,席卷天竺的诸多小国,又耗时一年有余,尽得天竺全境。

    打上瘾的将军的纷纷请战,要率部东进,席卷东南半岛,可秦睿却下达了班师的命令,除了留下来驻守的军队外,全军即刻拔营北还,返回长安。

    等秦睿回到长安的时候,已经是洪熙二十一年,此一战,歼灭吐蕃、天竺等国,俘虏的王室王公成员数量庞大,至于缴获嘛,更是不计其数。

    飞骑卫大将军-程齐之曾带人盘算过,仅在天竺诸国缴获的金银财帛,就是大唐三十年的赋税收入。是啊,灭国能不发横财嘛,整个天竺,上至王公,下至富豪,所有的财产都被缴获,不发就怪了。

    得了土地,又狠狠发了一笔的洪熙皇帝,不仅亲自出迎三十里,更是在众军面前许诺,战功双倍核算,赏赐双倍,庆功宴大摆十天,长安取消宵禁十日,普天同庆。

    当然,作为大军的统帅,秦睿是必须要重赏的,可现在的秦睿,无论是爵位,官职,勋位,都已经达到了人臣之极,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朝中甚至出现了请皇帝封其为王的声音,这次连那些御史言官,都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可深知秦睿脾气的李重润,并没有着准,因为他知道姑父是忍老理的人,不该人臣得的,给了也是不会要的。

    权衡再三后,李重润下旨,将皇家所属的骊山行宫,赏赐给秦睿,并下旨内侍省、工部,在三个月内,修缮一新,供太尉、寿成长公主居住。

    还别说,李重润还是会送礼的,直接送到了秦睿心里,骊山行宫,山清水秀,又配有一个皇家牧场,喜欢打猎、种田的秦睿,确实很是喜欢。

    且在圣旨颁下的翌日,就上了谢恩的本章,同时,辞去了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的朝职,专司职于东宫,教导太子-李诚。

    而这次,皇帝李重润也并没有反对,着准同意了。只要秦睿夫妇不走,他就满足了,至于干什么,完全按照他们的心意就行了。

    操劳了大半辈子,要是连个安心的晚年都没有,那李重润才过意不去呢!

    .......,洪熙二十五年,太子-李诚出师,开始在朝中参议朝政,自此秦睿彻底过上退休的生活。

    洪熙二十六年,秦峯的长子-秦战降生,秦睿辞去太尉,上柱国的勋位,将翼国公的爵位,让给了秦峯。

    同年七月,已然耄耋之年的狄仁杰、岑长倩纷纷离世,皇帝下旨为两位宰相举行国葬,并赐陪葬于乾陵,与高宗皇帝一起,万世不挑。

    洪熙二十七年,飞骑卫大将军-秦峯,率军二十万,南征东南诸国,历时一年有余,灭国二十有四,回朝获封兵部尚书,检校南衙大都督。

    洪熙三十年,皇帝-李重润,下旨凡军国重事,诸部先行交于东宫,然后再行上报,开始培养太子-李诚单独处理国务的能力。

    洪熙三十五年,年逾五旬的洪熙皇帝,新年的早朝上,将龙袍,皇冠,玉玺,交给太子,命其继位为新君,君临天下。

    而他自己,则在诸臣工的惊诧,目呆的目光中,离开了含元殿,带着发妻-秦曦,转身就去了骊山行宫。

    看着他们夫妇,没有穿龙袍和凤冠霞帔,秦睿很是奇怪,而且眼前太阳要下山了,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你是不是该回去了!老夫可要去吃饭、睡了啦!”,年逾七旬的秦睿,虽然满头白发,却依然是精神抖擞,很是不耐烦的赶李重润离开。

    在他看来,在什么位置,干什么活计,他与李淑的本分是在这养花、种菜,而李重润就该在皇宫处理政务。

    “回去干什么?今儿早朝,朕已经将皇位,传给太子了,也就是说,朕不再是皇帝了。”

    “从今儿开始,朕就有大把的时间来陪您钓鱼、下棋、聊天解闷了。”

    与那些死在皇位上的帝王不同,李重润原本就是个废太孙,因缘际会被武后送给秦睿教养,最后成为皇帝。

    在位三十五年,他躬行节俭,克制欲望,实行仁政,减免赋税,好事做了一堆,就是不想辜负了秦睿的期望。

    现在,他可以自豪的说,他无愧于李氏的列祖列宗,无愧于追随他的臣工,更无愧于天下子民。唯一亏欠的,就是养他,教他的秦睿夫妇。

    李重润已经五十多了,身子骨和精神头都大不如前。与其赖在这个位置上,毫无作为,还不如交给年轻力壮的太子,大展宏图。

    他这辈子,风光过,也热闹过了。就希望,在秦睿夫妇人生的最后几年,陪着他们,还一还这天大的人情。

    听完了李重润的话,秦睿像从前一样,摸了摸他白发丛生的头,感慨道:“也好,退下来,也可以休息了。”

    唉,叹了一口气,继续言道:“把你推上这个位置,老夫也不知道,对你的人生是对是错。”

    呵呵......,“姑父,朕这一辈子,够本了,真的!”,说完这话,听到秦曦在喊他们用膳,李重润笑呵呵的扶起了秦睿,向内堂走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4368/ 第一时间欣赏纵横天唐最新章节! 作者:陈叔挚所写的《纵横天唐》为转载作品,纵横天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纵横天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纵横天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纵横天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纵横天唐介绍:
弘道元年十二月,大帝李治驾崩,武则天临朝摄政,朝野内外暗流涌动,处处暗藏杀机,因为帝位更迭引发的权力洗牌正在暗中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正是此时,胡国府嫡长子-秦睿异军突起,周旋于李氏、武氏和勋贵之间,亦正亦邪,亦忠亦奸,在盛唐时期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角逐。(本故事非严谨历史)纵横天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纵横天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纵横天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