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农家状元郎TXT下载农家状元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农家状元郎全文阅读

作者:成三十     农家状元郎txt下载     农家状元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91章 (求追读)县试(下)

    午后,第三题。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此题的出处直接写在了题干上。

    孔圣人于《中庸·第九章》中所言,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亮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唯独中庸却是不易做到。

    人心偏颇,各有不同。

    陈平准备以天子仁慈,朝野趋平,若无法中庸,自该以大局为重破题。

    相信可以十拿九稳。

    日出入场,日落收卷。

    作答完成后提交给现场官员,称作“缴卷”。

    但是考生不能立刻离开考场,必须等人数达到四五十人,由县令亲自取下大门上的封印才可离场,然后重新上锁加封。

    第一次出场称为“放头牌”,一般在考试开始后两个时辰内,然后是“放次牌”“放三牌”,直到最后的“放末牌”。

    考试时间没有限制,但不得使用蜡烛,所以到傍晚时分,即便没有答完也只能退场了。

    头场时间很快结束,马上就到了交卷的时候。

    有童生蠢蠢欲动,大约是想离开了,可惜朝中规矩,场中五十人若不都停笔,他们根本无法动弹。

    待到日头彻底落下,吴县令终于起身,犀利的目光环视全场。

    宣布道:“交卷,封场!”

    现场能听见了不少人在叹息。

    至此,县试头场考试结束。

    头场成绩的发布一般在考后三到四天,称作“发案”。

    发案时,合格者以五十人为一组,按成绩顺序排列,姓名如钟表文字般圆形排列,其顺序是从正上方按逆时针方向前进。

    最前面的五十名是第一图,接着是第二图、第三图,最后不满五十人的一组也做成一图,只不过加大中间的空隙。

    发案的合格者可以继续参加县试,应考接下来的覆试。

    陈平收拾完东西,提着考篮离开考场。

    李阳仍在考棚外等着。

    “老师!”

    几人齐齐上前,皆是面带笑意。

    李阳心领神会,也大笑一声,“不必多说,先上马车。”

    “我料着他们会出四书题,这本也是历来的规矩,只不曾想今年竟这么简单!”

    叶崇文一脸兴奋道。

    何青选也止不住有些兴奋,“不错,学生先前只怕考题剑走偏锋,还将许多儒家杂文皆背过了。”

    李阳笑了笑,“这头场,只是让你们活动手腕的,静心准备后面的考试吧。”

    确实现在高兴还太早了,三人收敛心情回到客栈,一边温习一边等待头场成绩。

    三日后,头场成绩公布。

    陈平、叶崇文、何青选皆在最前面的第一图之内。

    次日二覆,与头场流程一样。

    点名、核验、搜检、入席、发题。

    二覆考题,四书有一题,五经有一题,至于还有一题,就连李阳也不确定。

    陈平拿到考题后匆匆扫了一眼,四书一题倒不难,却在五经一题上顿了顿。

    “天惟丧殷,若穑夫,予曷敢不终朕亩。”

    这是五经《尚书》中的周书《大诰》,内中包含大量帝王政令。

    周公提:上天降罪灭殷,如稼穑农民剔除杂草。

    这题……不好答。

    天子除杂草,岂非肃清朝政?虽是在考场,但妄议朝政是非常危险的。

    陈平盯着那“丧”字,微微抿唇。

    他稳住心神,提笔一板一眼地在草稿纸上斟酌字句。

    二场结束,陈平三人再无头场的兴奋。

    叶崇文抱着自己的考篮,眼巴巴地眨眼,“第二题也还好,第三题竟出于法家《商君书》,未免太剑走偏锋了吧!”

    大家都是儒家子弟,虽也集法家精要,可没想到第二场就考这个。

    “科举便是如此,”李阳不以为意,“你若料想得着,还需别人考破头吗?”

    几个孩子面面相觑,最终长叹一声。

    第三场多了一首赋,出题倒也不难,咏诵“文成武德”。

    仰对天子,为求保险,众考生不是极尽绚烂之词拍马屁,便是感怀不舍之语诉衷肠。

    陈平饶了饶头,硬着头皮写下诸如“尧舜之德,唐汉之盛,扩边陲之野,驱茹毛之腥”之词,以示对当朝天子的敬重之意。

    第四场,诗文终于来了。

    以李阳的说法,考试到了第四日,大局已定。

    至于终覆第五场,若无绝对脱俗之策论,多半是分不出高下。

    陈平盯着那诗文的题目,愁眉苦脸。

    “墨梅。”

    若要梅,他有。

    若要墨,他也有。

    可这墨梅……

    他脑海中突然出现一首前世读过的诗,默默念道:“王大诗人……谢谢了,拿来救救急。”

    随即提笔写下。

    洗砚池头树三千,花开淡墨痕斑斓。

    颜色无须他人夸,载我清气满乾坤!

    经过连番考试,三小童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进入到最后的五覆。

    陈平也终于等到了自己一直好奇的策论题。

    “国不以利为利论?”

    如今大誉朝轻诗词歌赋,重时策经义。

    却没想到县试策问的出题竟这般务实。

    此言出自《大学》,是说国家不应视财宝为利益,而应奉仁义为本,乃是修身之道。

    然修身之后,尚有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语。

    不敛财而促贪腐,守中节以策贤臣,修己乃为安百姓、平家国!

    陈平联想到过往发生的事情,心里却颇有些不是滋味。

    他沉了口气,将注意力收回。

    考场之上,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修身入道,而平天下即文人墨客最终理想。

    若要破此题,必从“国”入手。

    此题看似好写,实则题干内容极为庞大,要想脱颖而出,必要择其精要处使人眼前一亮。

    策论者,策问、策对、论对。

    换现在的话说,就是典型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陈平的想法是,以国为先,从官而行,百姓为辅。

    “先祖立国之初,创海晏之盛世,兼三才于吐哺,方有朝野平泰。”

    “诸公不辞艰辛,天子治国以仁,平岁屈指,才不敢扛鼎,华难充九州,鄙见不足以扬天下。唯有一言,请使闻之,盛世之基业,国祚之恒远,非固朝野之准,乃清吏纯臣之责……”

    他全神贯注,运笔如飞,下笔如神。

    待将笔墨吹干后,才发现身边早已无人,天色却已经渐渐暗了下来。

    陈平往外一看,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前方传来吴县令的声音。

    “停笔,都停笔!收缴答题纸。”

    陈平交卷走出考棚,县试所有考试结束。

    何青选在考棚大门跳起来,打着招呼,“这里!这里!”。

    “怎么样陈平?”叶崇文兴奋的跑过去问道,“今日考题只是些基础,你必定旗开得胜了。”

    叶崇文虽不擅策论,但五覆的题型,实在太好发挥了。

    陈平想逗逗他们,故作深沉说:“不好。”

    “不好?!”

    何青选急忙问道,“你偏题了?”

    叶崇文倒吸口凉气,“偏了多少,不应该啊?这种题怎么会答偏呢?”摸了摸陈平额头,“是不是哪儿不舒服?”

    看着他们焦急的样子,陈平知道玩笑开大了,正待要解释,却听后边传来几声冷笑。

    “这种题都能偏?”

    “叶文昌的高徒也不过如此嘛!”

    “还说是华庭书院的神童呢,实在是可笑。”

    几张熟悉的面孔,居中的正是当初从华庭书院出去的王姓书生。

    陈平还没做反应,叶崇文先黑了脸。

    “陈平就是偏题,考得也会比你好!”

    “到时候县试成绩出来,我看你怕是连榜都上不了!”

第92章 (求追读)县试总案成绩公布

    县试方毕,考棚前众考生及亲属尚未散尽。

    叶崇文话一出口便觉不妥,待要收回已经晚了。

    那王姓书生讪笑,“他连童子举都没了,如今这般简单的考题都能答偏,还妄想榜上有名,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刚出考棚大门,便遇扫兴之人,实在晦气。

    旁边有书生劝解道,“大家为了县试辛苦多日,如今好不容易考完,又何必在此争吵?”

    王姓书生冷哼,意有所指道:“王某自有大好前途,只是看不得有的人沽名钓誉还自视甚高而已。别到时候落了榜,要跑到什么人的坟头哭鼻子。”

    陈平一把按住要冲上去的叶崇文,道:“不必管他,我们已经尽力而为,回去等消息便是。”

    王姓书生纠缠不休,嘴上不饶人,“对,是该早些准备,毕竟三年之后还得来嘛。”

    但陈平摇摇头,笑道:“你不必玩这些故意针对的把戏,我们不会中计,是非成败,七日之后自见分晓。”

    王姓书生也眉头一皱,冷下脸喝道:“你在胡说什么?”

    “不是吗?”陈平眼神犀利的盯着他,说道,“我三人能力如何,你曾在书院待过,想必知其一二。今日故意在考棚之外挑衅生事,倘若发生事端,必然会落下不敬考场的罪名,黜落也在提笔之间。”

    叶崇文和何青选听罢后背生出冷汗,若真如此,此人好毒的心思。

    王姓书生面露尴尬,“陈平,你不要太自以为是了!”

    “喔?不是吗?那你大可继续在此叫喊,我等恕不奉陪。”

    陈平转身就走,根本不接招。

    王姓书生脸色阴晴不定,望着三人离去的背影,狠狠地啐了一口,“呸,反应倒挺快。”

    回到马车上,李阳听说刚才的事情嘱咐道。

    “尔等当以今日为戒,将来万事当心,谨言慎行。”

    三人郑重点头,心知李阳所言在理。

    陈平撩开车帘,最后看了一眼远处的考棚,喃喃地道:“七日啊。”

    ......

    考生离场,考场封闭,阅卷之人留在原地。

    因采取的是糊名制,几位阅卷官只看答卷,朱笔勾画即可。

    三个考场将近两百余考生,能取出其二三十人已是很不错的了。

    对阅卷官来说,要择出优异之人倒是不难,难的是从中评出高低之分。

    吴县令端坐正位,手握答题纸。

    “此人字迹尚可,但答题却不知所谓。通篇阿谀,满口荒唐,实在浪费时间。”

    他皱起眉头将答卷丢在差等,转而又拿起一份,神色才略有舒缓。

    “这字迹端正漂亮,答题言之有物......不错。”

    再看经义解释亦相当到位,不落俗套。

    尤其是那诗文,让人眼前一亮。

    “好一个清傲之句!”

    其他阅卷官正埋头阅卷,听见这话不由得都抬头看来。

    只见吴县令嘴角含笑,站起身来念道,“你们且听听看:洗砚池头树三千,花开淡墨斑斓痕。颜色无须他人夸,载我清气满乾坤......好一句载我清气满乾坤!这凌霜清姿竟是呼之欲出!”

    一首好诗,有时便如春风拂面,能让人精神一震。

    一个阅卷官提醒道,“县尊,如单凭这诗,当可为佳作。但本朝历来不重诗文,就怕此人偏诗文而虚策论啊。”

    吴县令点点头,连忙翻出策论答题纸,细细查看后惊讶道:“此子主张纯臣之论,心思很是老道,可还是个未及冠的孩童。”

    他将卷面递出,众人一一传看后纷纷点头。

    “此子必是家学深厚!”

    “当得案首!”

    “附议!”

    “附议!”

    吴县令当即朱笔一挥,圈定名次。

    七日一晃而过。

    天色未亮,陈平便被拽上马车,来到了考棚前广场。

    叶崇文神色激动,“快点快点,去瞧瞧榜单上有没有我们!”

    “有必定是有,只是不知道是第几名?”何青选倒是很镇定。

    三人还没挤到前面,就见一人被簇拥而出,还是那王姓书生。

    本不想理会,可王姓书生却看见了他们,“你们真敢来啊?榜上就只有三十个人,压根没你们的名字!”

    叶崇文怎么会信他鬼话,直接挤到最前面往榜上看。

    只见在公示牌的榜单上确实无三人的姓名。

    王姓书生幸灾乐祸,“好好看,别看花眼了。哈哈哈哈!”

    旁边的人注意到了动静,纷纷低头私语。

    “看吧,我就说有的人是沽名钓誉之辈,当初不过是仗着叶文昌的庇护才勉强博了个神童之名,幸好被朝廷勘破,这才没浪费了童子举的名额!”

    陈平指着榜单提醒道:“崇文,别着急,榜单还没放完。”

    王姓书生抱着双手,讥笑道:“还异想天开呢,难不成县衙还分两次放榜不成?有些人还是要认清现实,是龙是蛇自己掂量掂量,别再出来丢人现眼了。”

    “算学你不会也就罢了,难道数数也不会吗?这榜单上一共才二十七人,还有三人姓名尚未公布。”

    经过陈平的提醒,众人才仔细看向榜单,果然榜上只有二十七个人的姓名。

    王姓书生急于表现,却没留心观察,脸瞬间涨得通红。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传来,“你就是陈平?”

    众人转头看去,穿着虎踞青袍的吴县令已大步来到面前,神色温和地望着他。

    陈平连忙躬身回礼称是。

    王姓书生接过话介绍:“没错,县尊大人。这就是叶文昌的弟子陈平,以前妄想参加童子举呢,结果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今日落榜了。”

    吴县令沉默了一下,问道:“那你又是谁?”

    “小子王林生!”王林生趾高气昂地看着陈平说道:“县试第二十三名!”

    吴县令深深看他一眼,问:“谁告诉你,陈平落榜了?”

    众人一怔。

    吴县令转身走上广场台阶,大声宣布:“此次为本官新任的第一年县试,特为前三名制作了单独榜单,诸位请看。”

    两个衙差抬着一块大红公示牌从考棚内走出。

    公示牌上赫然写道:县案首,华庭书院陈平!

    第二名,华庭书院叶崇文!

    第三名,华庭书院何青选!

第93章 (求追读)包揽前三名

    叶崇文指着公示牌,兴奋地大声叫道。

    “前三名!我们是前三名!”

    何青选也很激动,“我就说了,我们一定能考上的。”

    陈平心底暗暗地松了口气,总算未辜负叶老的教诲,科举之路总算踏出了第一步。

    他看着两个小伙伴欣喜的模样,也大声地笑了出来。

    现场众考生纷纷眼睛放光,原以为华庭书院早已没落,没想到几年后的县试竟然独揽前三名。

    王林生盯着刚抬出来的公示牌,面色青红不定。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他大声疾呼,“陈平怎么可能是案首?他最后一日考试的策论都写偏题了,怎么可能是案首!”

    话音刚落,本来沸腾的场面立刻安静了许多。

    “策论偏题?真的假的?”

    “不可能吧,虽然华庭书院如今落败了,可陈平以前好歹也是神童啊。”

    “可万一真的是偏题,那必然会是差等,总不能是案首吧?”

    众人窃窃私语,甚至有人回忆起三年前的“官商勾结”之案,看着吴县令的眼神都有些不对劲了。

    吴县令今日本想搏个彩头,岂料王林生偏要给他泼凉水。

    他脸色一黑,怒吼道:“阅卷采用的乃是糊名制,且阅卷官并非只有本官一人。本官入住永顺以来,自问行得正坐得端,你此番话是何用意?”

    王林生反应过来,脚步一哆嗦,“学生,学生只是觉得可疑而已。”

    “我没有偏题,”陈平走上前,平静说道,“那只是跟同伴开个玩笑,是你自己信了而已。”

    王林生尖声道:“你现在当然不承认,毕竟也没人看见你的答卷!”

    陈平笑了,“你若想知道我的答卷,我也可以背出来给你听。可只怕你又会觉得我是事后描补,对不对?”

    王林生没想到陈平如此镇定,如今却已是骑虎难下,咬着牙说:“那是自然!”

    “倒也不难!”徇私舞弊可大可小,吴县令可不想沾染上这等晦气,神色极其严肃。“本官着人抄录一份答卷张贴出来便是,谁要看,那便看!”

    吴县令当即叫上几位阅卷官,一起进入存卷阁去找出陈平的答卷。

    半个多时辰后,便见衙差由内走出,将五张抄录好的答卷一一张贴出来。

    众人一拥而上,纷纷朝着策论答题纸瞧去。

    “这没有偏题啊!”

    “引经据典,当真了得!”

    王林生愕然失色,嘴唇哆嗦,狠狠瞪向陈平,“定是你故意陷害我.......”

    话还未说完,人群中再度爆发出一阵惊呼,将他的话压了过去。

    “这诗写得当真极妙!”

    文人莫不好诗,《墨梅》以墨入梅,却将梅之傲骨清香散出乾坤。

    这等诗文竟是未满十二岁的少年所作!

    实在难以置信!

    叶崇文最是夸张,惊呼道:“我的天啊,陈平你脑子终于开窍了!”

    陈平见众人注意力都转移到抄来的诗上,实在没好意思领受众人的夸赞,谢过吴县令后转身而逃。

    众人瞧着他娇羞逃离的背影,还一个劲儿的夸呢。

    “果然有才之人都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既有诗才,又有文采,不愧是神童!”

    至于王林生,早就被众人忽视了。

    .......

    考棚外的偏僻处。

    陈平还没缓过气,脖子猛地就被勾住。

    叶崇文一脸坏笑道:“好啊,亏我之前还担心你作诗不行呢!”

    “之前问你如何,你还支支吾吾,”何青选也怼了陈平一拳,“知道我们有多担心吗?”

    陈平心下一暖,“没有没有,只是觉得不必声张而已。”

    “到底不愧是曾经要推荐参加童子举的神童,叶老的高徒啊。”吴县令大步而来,眼中带着赞赏,“十一岁的案首,放眼整个大誉朝,也是屈指可数。”

    三人有些拘谨地行礼,“见过县尊大人。”

    “不必多礼,”吴县令含笑地看着他们,“先前见你们神色不对,莫非是被吓住了?”

    还真被吓住了。

    三人相视苦笑,实在是童子举名额被夺的事情让他们心有余悸。

    虽然已过去三年时间,县内早已无人再提起当初的谣言,可毕竟事实还摆在那里。

    这是三人心中的刺。

    吴县令心领神会,轻声安慰道:“年轻人不该囿于过去,接下来还有府试,你们可得好好准备啊。”

    叶崇文心下一动,“县尊知道我们在担心什么?”

    “本官来永顺县上任之前,早就听说过王县令的大名。”吴县令侧身,望着县衙方向。“我虽不曾认识他,却也对他的为人有所耳闻。”

    陈平忍不住打断:“王大人绝非传言的那种人。”

    吴县令抬了抬手,笑吟吟地制止了陈平的话,“事过境迁,本官也不知为何会变得如此,但也不会诸多揣测,所以你们安心备考即可。”

    当官嘛,有时候就要懂得明哲保身。

    不该管的别管,不该听的别听。

    三人有些遗憾,但却也知道轻重,就没再提及。

    谢别吴县令后,三人赶回客栈。

    李阳在房间单独见了陈平。

    “如今县试已过,你为案首前途光明。好孩子,华庭书院已经没落了,去江夏书院吧!那里有更大的舞台,也方便备考州试。”

    陈平搭在膝盖上的手一紧,望着李阳苍老的脸,哑声回道,“一切听老师安排。”

    要为叶老翻案,就必须去更大的地方,才能走得更远。

    陈平问:“只有我吗?”

    李阳摇头,“何青选本就是要回江夏书院的,至于崇文......他不愿离开。放心吧,我们难道还教不了他一个人?况且你们州试还会再见的。”

    陈平点点头,其实他早知道叶崇文的选择,只好选择尊重。

    “老师,那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好男儿志在四方,要走就早些走。”李阳将桌上准备好的信封推了过去。“到了那里,将此物交给江夏书院的赵文和先生即可。

    “陈平,老师只能陪你到此,接下来就看你自己的了。”

    ......

    (PS:说几句,县城剧情马上结束,接着开启新地图,新人物新事件会陆续登场,陈平的年纪推进会快一些,隐藏的黑幕也会一点点的会被揭开。预计这周上架,具体哪天说不好。求各位每日追读,谢谢支持!)

第94章 归家、辞别、启程

    此去江夏书院,恐怕日后与亲朋聚少离多。

    陈平想着回家一趟,陪陪父母。

    这时叶崇文同何青选边说边笑的来到房间。

    “赶紧换衣裳,咱们出去逛逛。”

    县考结束,当然也要放松放松。

    三人行至长街,还有不少考生尚未离开。

    县城里各大酒楼人声鼎沸,不知哪家考生包了酒楼庆祝,隔着老远都能听见鞭炮声,还有一群小孩聚在楼前讨糖吃。

    路边还多了许多的小食摊,香料的味道十分馋人。

    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货郎张口吆喝,集市的烟火气自四面八方涌来。

    陈平扫视一番,“今日好生热闹,鞭炮声怕是要响一夜吧?”

    “这算什么场面?如果将来你中了状元,那京城街头还能看到撒桂花散喜糖呢。”叶崇文打趣道。

    何青选笑道:“这都不算什么,榜下捉婿才是大场面。陈平兄,你可要当心哦。”

    “中状元?这也太不实际了。”陈平摇摇头。

    叶崇文满面红光憧憬道,“十一岁的案首,我们看好你!”

    何青选笑呵呵点头认同。

    陈平却不敢自大,“天才少年可不在少数。”

    “但二位这么捧我,看来今晚不请客是不行了啊!”

    “哈哈哈,果然是县案首,就是聪明!”

    “走起!”

    三人说说笑笑,到了酒楼。

    酒楼小二打量他们年轻俊秀,眼珠子一转,“三位童生老爷要吃些什么?”

    “你怎么知道我们中了童生?”何青选疑惑的问道。

    小二狡黠道:“几位要不是榜上有名,今儿哪有心情过来吃饭呢,是不是?”

    叶崇文一笑,“你倒机灵,这里有什么招牌菜没有?”

    “店里有‘桂鳌洪升’四大件,给您几位来一套?”

    陈平好奇,“不知是哪四件?”

    小二麻溜道:“自然是蟾宫折桂、独占鳌头、洪福齐天、步步高升啊!”

    这名字倒起得很吉利,陈平点点头,“那就来一套吧。”

    片刻之后,桂花糕、炖甲鱼、酸辣汤跟芝麻绿豆羹陆续上齐。

    何青选尝了一口,“味道平平,还不如我家厨子做的好吃。”

    “这叫锦上添花,吃个好兆头而已。”陈平倒是乐在其中。

    叶崇文举杯道:“你这心态倒好,那这一杯就祝你俩在江夏书院一帆风顺,将来府试上咱们再争高低。”

    何青选、陈平相视一笑,“哈哈哈,行!”

    .......

    二月底陈平回了一趟南溪村。

    县案首的喜报早已送到家中,陈平刚进门前来恭贺的人就把大门堵得密不透风。

    陈平谦虚的一一致谢,直到进了内屋,外面的夸赞声也没停下。

    其间还有来说媒的,凑到陈多海面前道:“陈老四,你家平儿年纪也不小了,男子都是先成家再立业,他是不是也该定亲了?”

    陈多海还在发愣,向氏先反应过来,“王婆说笑了,平儿还不到十二岁呢,接下来还要继续读书的。定亲过几年再说吧。”

    送别外人后,陈氏一大家子人才坐了下来。

    平日没怎么露面的三伯陈多武、五叔陈多才和二位姑姑也赶回家中。

    “平儿你可算回来了,考试很辛苦吧?娘给你炖了鸡汤,赶紧先喝一碗。”

    “娘,孩儿不辛苦的,书院中的老师都很照顾我。爹娘养育我长大,儿子也算是没有辜负你们的期待。”

    陈多海和向氏热泪盈眶,连连点头。

    为了不影响陈平考试,陈多海夫妇也没有赶去县城,只是在家里等消息。

    刚刚听家里人说,喜报传来他们二人高兴得几日都睡不着。

    祖父陈清河老泪纵横,握着陈平的手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

    大伯陈多广平日里话不多,但今日却主动说道,“从前我就觉得陈平聪明,老四真是好福气啊,得了个文曲星下凡的儿子!”

    陈多海憨厚地笑了笑。

    二伯陈多寿也附和道:“可不是!咱老陈家这几个孩子,就属平儿最机灵。平日读书的时候,头顶都在冒着灵气,跟我家那小子可不一样!”

    众人纷纷附和,连周氏也微躬着身体,神色有些局促,围着向氏转了好几圈。

    ......

    三月七日。

    陈平拜别了父母和家人,前往华庭书院与何青选汇合。

    书院门口停着两辆马车,叶崇文正往上搬东西。

    他见陈平来了,说道:“我给你备了东西,不过有点多,就索性先装马车上了。”

    陈平诧异问道,“你给我送什么东西啊?不要不要。”

    叶崇文嘿嘿一笑,手肘在陈平胸口一锤,“咱们什么关系,就别客气了。”

    “放心吧。”何青选走过来笑道,“都是些笔墨书籍,不费多少银钱。”

    好友的一片心意,陈平不便推辞只好收下。

    在李阳与王院长、叶崇文等人的目光相送下,马车缓缓上路。

    何青选特地备了两辆马车,前车坐人,后车载物。

    马车内,陈平揉了下后颈脖,叹道:“这几日可比考试都累,我脸都快笑僵了。”

    何青选闻言抬头,“等到了江夏书院,这人情交际就没这么多了。”

    陈平问:“江夏书院这么严格吗?”

    何青选摇头:“也不是每位老师都严格,只是你拜的那位赵文和赵先生,有些不同。”

    “他孑然一身,克己复礼,平日对这些无用的人情世故最为冷漠。”

    李阳就曾说过,他的这位“远舒兄”教学风格颇为严格。

    何青选紧接着又道:“不过若遇休息日,你来我家里玩。”

    “你家与江夏书院很近吗?”陈平听他语气,好像相隔不远。

    “我曾经在那里就读三年,我家离江夏书院仅隔一条街......”说到这里,何青选表情复杂地叹了口气。

    “怎么了?”陈平问。

    何青选苦笑道:“当初若不是为了叶老,我也不会舍近求远。”

    只是没想到,华庭书院会变成今日这般。

    “不过,”他话锋一转,看向陈平,“能在华庭书院受叶老、王阳老师的教导,并且遇到了你与崇文两位挚友,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收获。”

    陈平动容道:“对我来说,亦是如此。”

    二人相视一笑,默契在心。

    五日后晌午,马车逐渐停下。

    车帘打开,两个小厮恭顺地望着他们,“少爷,咱们到正兴府了。”

闲聊几句

    首先,非常感谢支持订阅这本书的读者老爷们,抱拳作揖!

    其次,汇报下本书截至到今天是均订71个,高订110个。可想而知赚钱是不可能的,但这个高均的比例很不错,所以我会继续努力的。

    再次,老成是新手又是兼职写作,写的有些慢,剧情会尽量紧凑,不为了拿全勤而水字数。

    如果要水字数,制作香水、酿酒、科举考试就可以水很多章。我都是尽可能的,让各位花钱看到的每一章能有点东西。

    现在的剧情跟设计的大纲不一样,原本没有黄六、刘弼、陆威、谢致远这些人,好像不是我在写故事,而是故事在推动着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但每天都重新设计思考剧情,有些吃力。

    明天得出差去银川,放假前回来长沙。女儿连续反复发烧不退,已住院治疗,五一假刚好可以照顾她。

    老成尽量保证每天两章,等忙完了再多写点。

    不是卖惨啊,咱拢共没几个人,卖惨也没用。

    就是希望大家每日能订阅支持就行,有人看我就会一直写,把心中的故事写完。

    最后,如有条件的话,帮忙推广下这本书就更好了,再次抱拳作揖!!!

请假

    四天了还没缓解,请假一到两天,希望能够症状减轻。如果还是如此,估计得去医院了。

    祝各位都安好,第二波来袭,戴好口罩。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4464/ 第一时间欣赏农家状元郎最新章节! 作者:成三十所写的《农家状元郎》为转载作品,农家状元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农家状元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农家状元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农家状元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农家状元郎介绍:

“哥们我在写本网文小说。”
“可以啊,什么类型?”
“科举种田,轻松日常。”
“喔,那受众有限啊。叫什么名,我去康康。”
“农家状元郎。”
“啥玩意?农家一碗香?怎么取个湘菜名!”
“农、家、状、元、郎!那耳朵没用就捐了它!”

上面已经介绍很清楚了,一个农家小子中状元的成长故事,喜欢的请支持,不喜的勿重喷,拜谢!
【无系统+无金手指+架空历史】农家状元郎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农家状元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农家状元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