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吾父朱高煦TXT下载吾父朱高煦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吾父朱高煦全文阅读

作者:北冥老鱼     吾父朱高煦txt下载     吾父朱高煦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八十六章 信用的建立

    对于朱高燧的拉拢,朱瞻壑根本就不相信,或者说他不相信朱高燧这个人的信用。

    别看现在朱高燧说的天花乱坠,但真要等到他坐上皇位,恐怕会第一时间翻脸。

    在这一点上,朱瞻壑更相信人品更好的朱高炽,而不是朱高燧这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家伙。看書菈

    “瞻壑,你对我的误会太深了,我绝不是你想像的那种人!”

    朱高燧还是不死心,这时再次劝道。

    “三叔,您还是省点力气吧,告辞!”

    朱瞻壑却不肯再听朱高燧的鬼话,说完一拱手,转身就离开了这里。

    看着朱瞻壑离去的背景,朱高燧的脸色也一下子阴冷下来,他虽然知道拉拢朱瞻壑的机会很小,但还是想试一下,却没想到对方竟然这么直接就拒绝了。

    “哼,臭小子不识抬举,日后等我登上皇位,有你好看的!”

    朱高燧咬牙切齿的低声道。

    朱瞻壑走远了,并没有听到朱高燧的话,不过就算听到,他也只会暗自冷笑,因为看朱棣的意思,已经决定要把朱高燧送到海外了,他想继承大明的皇位,简直痴心妄想。

    接下来的几天里,朱高燧也更加活跃了,不但经常进宫向朱棣献殷勤,而且还时常与朝中的一些大臣走动,虽然许多大臣都对他避之不及,但他却依然厚着脸皮主动登门。

    比如金忠,就没少朱高燧的骚扰,这也怪金忠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这几天老是生病,因此朱高燧借着探望的名义拜访,他也没办法拒绝。

    对于朱高燧的上窜下跳,朱瞻壑已经懒得理会,在明白了朱棣的心思后,朱高燧再怎么蹦跶,也逃不过命运的安排,他要么去非洲做酋长,要么去大洋洲去开荒。

    这天上午,银行照常开门,来银行办事的人虽然少了一些,但每天还是有不少人,毕竟京城这么大,经济又繁华,总会有人需要和银行打交道。

    不过今天的情况却十分特殊,因为银行虽然开门了,但却不允许任何客人进入,这让不少等候的客人都心生不满,纷纷鼓噪了起来。

    但很快所有人就安静下来,因为一群宦官赶着马车来到银行,然后车子上的一口又一口的箱子抬进了银行。

    这群宦官明显是宫里的人,但宫里的人抬着箱子来到银行,这可就十分奇怪了,银行门口的人也都是议论纷纷。

    接下来这些宦官进到银行,似乎办了些事情,最后这才告辞离开。

    等到宦官们走后,那些等候的客人才被允许进入,这时他们才知道,原来银行不让他们进,是为了专门接待宫里的人。

    “兄弟,刚才宫里的人来银行做什么?”

    有好奇心重的人,找到银行负责接待的伙计问道。

    “也没什么,就是宫里的贵人往银行存了笔钱,日后需要采购东西时,才会来银行取钱。”

    伙计十分爽快的回答道。

    “宫里的人往银行存钱?”

    听到伙计的回答,打听消息的人也露出震惊之色。

    这段时间有不少人也在考虑,是否要把钱存进银行,毕竟把钱放在家里,还要时刻担心安全的问题。

    只不过银行才刚开业不及,虽然放贷的信用已经建立起来了,但存款的信用却还没有,毕竟没有人会轻易的把自己的钱交给别人保管。

    可是现在连皇家的钱都存入到银行,这意味着银行受到皇家的信任。

    皇家往银行存钱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一时间也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特别是一些想要存钱的人,也都在四处打探消息。

    结果就在皇家往银行存钱的第二天,夏元吉这个户部尚书,竟然也亲自来到银行,往银行里存了一千贯。

    有夏元吉这位尚书带头,户部的官员也纷纷往银行里存钱。

    结果其它官员看到这种情况,也都开始行动起来,毕竟连皇家都往银行里存钱了,身为臣子,如果不往银行里存钱,岂不是太不给皇帝面子了吗?

    当然了,这些官员敢往银行存钱,也要多谢朱瞻壑,因为以之前官员的俸禄,他们根本没有余钱,如果有人往银行里存钱,绝对是个贪官。

    但现在有了养廉银,各个官员手头都宽裕了许多,以前本来家世就好的官员,现在也敢花钱了,不用像以前那样装穷。

    这些官员都知道,银行背后就是朱瞻壑,所以一些官员哪怕是出于感激,也愿意把钱存到银行。

    另一方面,这些官员虽然有钱了,但大部分人还没到买得起房的地方,租住的房子一般也不大,安全方面也差一些,因此把钱留在家里,也同样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而银行刚好解决了他们这方面的需求。

    所以在短短几天内,往银行存钱的官员越来越多,而在这些官员的带动下,一些商人也开始往银行里存钱,最后甚至连一些普通的百姓也开始参与进来。

    虽然普通百姓的钱不多,但正因为如此,他们对钱也更加看重,因为那些钱是一家老小省吃俭用才存下来的,普通人家里顶多把钱放在一个坚固的箱子里,更没有什么安全可言。

    顺天府衙每天处理的偷盗案件,其实绝大部分都发生在普通人家中,毕竟相比有权有势的人,普通人家中的钱财更容易得手。

    所以普通百姓对钱财安全方面,有更迫切的需求,以前他们是不放心银行,可是现在看到连一些权贵和富商,都把钱存到银行之中,甚至听说连皇帝都往银行存钱。

    这让普通百姓也终于放下心,开始把自己积攒下来的血汗钱往银行里存,反正是免费的,而且随时都可以取。

    甚至有些谨慎的人,当天把钱存进去后,马上就要求取出来,对于这种无理的要求,银行也立刻满足,因为朱瞻壑早就说过,银行的信用高于一切。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信用也终于慢慢的建立起来,一个普通百姓的钱可能很少,但几千、几万、甚至几百万、几千万的百姓加起来,那就是一笔天文数字了,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普通人才是绝大多数。

第二百八十七章 别罗里之战(上)

    狮子国虽然以狮子命名,但其实国内是没有狮子的,只是传说中狮子国人的祖先是一头狮子,与一名来自天竺的美女生下子孙,所以才以狮子为国名。

    狮子国的首都名叫别罗里,是一座十分繁华的海港,早在唐朝的时候,这里就以商业闻名,甚至一些来自中原的僧人,也曾经拜访过这座城市。

    不过今天的别罗里,却是一片肃杀之气,从前几天开始,全城就开始戒严,一队又一队士卒在城中巡逻,严禁任何人上街。

    只是奇怪的是,这些巡逻的士卒却并不是本地的僧罗伽人,而是长着一副明人的面孔,连铠甲武器也是大明的制式。

    事实上这些巡逻的士卒就是大明的军队,当初狮子国的国王亚烈古奈儿,率兵袭击郑和的船队,结果反被郑和击败,随后郑和就在狮子国派驻了军队,以此来控制狮子国,保证航线的安全。

    “这个该死的亚烈,早知道当初就该一刀杀了他!”

    明军大营之中,指挥使周希一脸愤怒的恨声道。

    “指挥使,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了,亚烈已经率军包围了港口,咱们的船也被女干细给烧毁了,现在只能死守别罗里了!”

    这时只见一个千户站起来说道。

    这个千户名叫李贵,是周希的结拜兄弟,同时也是他最得力的助手。

    “都怪我太大意了,没想到亚烈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竟然不知感恩,反而悄悄逃到天竺,还搬来了救兵!”

    周希说到这里,再次气的一捶桌子怒道。

    原来亚烈古奈儿虽然被郑和抓住了,并且也带到大明问罪,但朱棣并没有杀对方,反而在几年后送对方回到了狮子国。

    其实亚烈古奈儿本来只是狮子国的权臣,后来篡位才自立为王,朱棣送亚烈古奈儿回狮子国后,重新立了另外一个国王,亚烈则被软禁在府中,由周希等人看管。

    周希手下有三千大明军队,驻扎在别罗里的王宫旁边,足以控制整个别罗里。

    只是让周希没想到的是,前段时间亚烈古奈儿竟然偷偷的逃出别罗里,并且乘船逃往天竺,他本是天竺当地的权贵,家族的根基也一直在天竺。

    因此亚烈古奈儿很快从天竺调集了一批大军,乘船跨海杀到狮子国,并且勾结狮子国中的内应,一把火烧了周希他们的战船。

    这也导致周希他们逃无可逃,现在只能死守别罗里城。

    “港口那边怎么样了,亚烈他们还不肯退兵吗?”

    周希再次向李贵问道。

    亚烈古奈儿的军队占据了港口,并且想要杀进别罗里城,而周希而在港口与城市之间,布下一道防线,多次打退了亚烈古奈儿的进攻,现在双方处于僵持之中。

    “亚烈古奈儿这次动员了两万大军,虽然装备很差,军队的战斗力也不强,但毕竟是我们的数倍,而且他们是有备而来,不打下别罗里肯定不会罢休!”

    李贵立刻回答道。

    虽然他们手下只有三千大明士卒,但这三千人都是精锐,不但装备精良,而且久经战阵,就算对上数倍的敌人,也完全不惧,但面对将近十倍的敌人,他们还是承担了很大的压力。

    “真是可恨,这别罗里城中的贵族也不老实,许多都在暗中与亚烈勾结,导致咱们只能将兵力分成两部分,否则咱们集中全力与亚烈决战,我早就把他们赶下大海了!”

    周希再次恨声道。

    别罗里毕竟不是大明的城市,城中的僧罗伽人与亚烈是同族,他们以前臣服大明,只是因为打不过,可是现在亚烈率兵杀回狮子国,这些贵族也开始蠢蠢欲动。

    甚至就在前几天,别罗里城中还有贵族勾结起来,准备在城中发动叛乱,里应外合一举消灭周希他们,幸亏李贵提前察觉,及时消灭了城中的叛军。

    也是从那时开始,别罗里城开始戒严,周希也分出一部分兵力,在城中四处巡逻,防止再有叛乱发生。

    但这也导致周希手下的兵力分散,无法再集中力量对港口的亚烈大军发动反攻。

    “大哥,城中的物资还是十分充足的,只要我们坚守不出,应该能撑很长时间,只要咱们能撑到正使的船队归来,亚烈他们必死无疑!”

    李贵这时再次开口分析道。

    “可是正使才回去两年,恐怕不会这么快就再下西洋吧?”

    周希却一脸担忧的问道。

    如果郑和的船队不来,周希他们的船又被毁了,狮子国做为一座海岛,根本没有任何的退路,现在周希他们还能坚守,可他们的人数太少,损失一个就少一个,再这么打下去的话,恐怕他们迟早都会坚持不住。

    “也不一定,正使带了那么多使节回去,甚至还有一国的国王,他们进贡过后,肯定要回国的,到时正使肯定要率领船队送行,所以我想应该等不了太久。”

    李贵十分冷静的再次分析道。

    “也只能如此了,当初正使派我们镇守狮子国,哪怕是死,也不能让朝廷和正使失望!”

    周希发誓道,做为郑和的下属,他对大明也是忠心耿耿,哪怕面对绝境,也从来没想过要屈服或投降。

    “指挥使,大事不好了,港口的亚烈再次发动猛攻,前线的兄弟打的很吃力!”

    正在这时,忽然只见有亲卫飞奔进来大声禀报道。

    周希听后也大吃一惊,当即与李贵赶往港口的防线。

    当周希他们赶到防线时,只见大明军队利用地势,在港口和城市之间建立了一道防线,因为别罗里做为一个海港,并不像大明的城市那样,修建有坚固的城墙。

    这也导致了大明的军队无法据墙而守,只能在道路上建造了一条简易的防线,可是现在这条防线面对亚烈两万大军的猛攻,已经是岌岌可危,战士的伤亡也越来越严重。

    “大哥,情况不妙,咱们的人实在太少了,我把城中巡逻的军队调来一部分吧!”

    李贵看到防线危险,当即建议道,虽然抽调城中的军队,可能会让城中发生变故,但在这种情况下,也顾不得其它了。

第二百八十八章 别罗里之战(中)

    周希手下一共才三千人马,经过这几天的激战,死伤了两百多人,其中一千多人都守在港口的防线上,抵挡住了亚烈的两万大军。

    另外还有一千人在别罗里城中巡逻,防止城中发生变故,最后还有三四百人,全都是刚从战线上轮换下来的,大都已经疲惫之极,必须要休息后才能恢复体力。

    而且这几百人也是周希手中的后备军,除非是到了最后关头,否则绝不能轻易动用。

    因此面对港口防线的危急,周希只能听从李贵的建议,从城中抽调了三百人,投入到防线之中。

    随着这三百人的加入,防线终于稳定下来,他们选取的防线位于两座高地之间,地形比较狭窄,敌人的人数优势发挥不出来,因此周希他们才能坚守这么长时间。

    “放箭!”

    随着最后一波弓箭射出,进攻的敌军扔下满地的尸体,终于被打退。

    周希看着败退的敌军,也终于松了口气,不过他依然不敢放松,指挥手下再次做好防守,因为对方随时可能会再次杀回来。

    今天亚烈古奈儿的军队发动六次进攻,全都被周希他们给打退了,但大明一方也付出不小的伤亡,要不是从城中抽调了三百人,恐怕这道防线今天就要守不住了。

    “大哥,咱们的弓箭消耗的有点快啊,再这么下去的话,恐怕支撑不了几天了。”

    李贵这时找到周希焦急的道。

    当初郑和离开时,给他们留下大批的军事物资,但其中有一部分存放在港口,随着港口被敌军占据,那批物资已经损失,现在连弓箭都有些不足了。

    “把咱们压箱底的火器拿出来,老子就不信了,这帮天竺土人能挡得住火器!”

    周希一咬牙,当即决定道。

    大明的火器犀利,但海上却受到限制,主要是火药容易受潮,所以郑和他们出海,带的火器并不多,周希手中也只有少量火器。

    “现在就用火器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李贵却有些犹豫的问道。

    毕竟火器是他们最为犀利的武器,本来是用来扭转战局的,如果现在用了,日后怎么办?

    “现在情况已经很危急了,亚烈这帮人是铁了心要用人海战术消耗咱们的兵力,只要咱们稍有松懈,他们的大军杀入城中,到时咱们就彻底完了。”

    周希十分果断的道。

    其实相比港口防线这边,他最担心的还是城中的贵族,之前他们就已经发动过叛乱,现在只要自己稍露败相,城中的贵族肯定会再次起事,到时他们腹背受敌,想逃都没地方逃。

    李贵也想到上面的情况,当即重重的点头,立刻带人去了大营,将火器发放到士卒手中,一共有三百支火枪,另外还有轰天雷之类的投掷火器,甚至还有一门小炮,不过威力不大,只能壮一壮声势。

    火枪手被安排到港口防线上,这时天都已经黑了,亚烈的大军在被打退后,并没有再发动进攻,这让周希也松了口气,今天总算撑过去了。

    不过就算是这样,周希还是不敢放松警惕,亲自指挥人换防之后,自己也守在了防线上,他担心敌人趁着晚上夜袭,因此这段时间都是亲自镇守。

    上半夜十分安静,对面的敌人似乎也在白天累的筋疲力尽,晚上已经无力发动袭击,这让周希也稍稍放下了心,又换防了一批将士,让他们能够休息一下。

    毕竟他们的兵力太少,面对敌人的轮番进攻,将士们已经疲惫不堪,如果晚上再休息不好,恐怕第二天根本没精力再与敌人厮杀。

    好不容易熬到凌晨时间,周希也感觉眼皮重若千斤,于是他手拄腰刀,依在防线后面的一棵老树上打了个盹。

    然而就在这时,忽然只听一阵激烈的喊杀声,这让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指挥使,情况不对啊,喊杀声好像是从城里传出来的!”

    这时有将士也被惊醒,随即一脸惊恐的叫道。

    周希这时也发现,防线对面的港口上,敌军并没有任何动静,反而是背后的别罗里城中,喊杀声响成一片,甚至城中出现了火光。

    “糟糕,又是城中的那帮贵族在作乱!”

    周希大叫一声,立刻就想调兵杀进城中平乱。

    但没想到就在这时,防线对面的港口中忽然亮起火把,紧接着一支敌人杀向防线。

    显然对面的亚烈古奈儿也发现了城中的动静,于是也急忙调兵攻打防线,准备里应外合,彻底将周希的军队消灭掉。

    “迎敌!”

    面对这种情况,周希只得大吼一声,随后抽出腰刀指挥手下做好防守的准备,至于城中的叛乱,现在已经顾不上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打退亚烈古奈儿的大军。

    亚烈古奈儿的大军很快杀来,周希身为指挥使,亲自上阵杀敌,一时间手下将士也是士气大振。

    李贵昨天组织的火枪手,这时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云南沐家发明的三段击,使得火枪的射击连绵不绝,一排又一排的子弹射出,哪怕火枪的精度不够,但依然给敌人带去巨大的伤亡。

    面对周希他们猛然的反击,亚烈古奈儿的大军付出巨大的伤亡后,却还是在防线前毫无寸进。

    但周希他们的危机并没有解除,城中的叛乱声势浩大,而且昨天城中的驻军被抽调了三百人,剩下的七百人顾头不顾尾,根本无法消灭城中的叛军。

    最后节节败退,已经让出了城中大部分的区域,现在只给龟缩在城西,与周希他们背靠背。

    “大哥,后方守不住了,咱们快撤回军营吧!”

    这时李贵从后方赶来,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道。

    刚才打退了亚烈的军队后,李贵立刻又率领火枪手杀进城中,帮助守城的兄弟阻挡叛军,但叛军实在太多了,他们只一再收拢防线,但就算是这样,他们也坚持不了多久。

    “退回军营?”

    周希闻言也露出纠结之色,他们的军营就在背后,修建的比较坚固,如果退守军营,倒是能多坚持一段时间,可也意味着他们成为一支孤军,迟早都是死路一条。

第二百八十九章 别罗里之战(下)

    前面的亚烈古奈儿挥军猛攻,后方的叛军也在步步紧逼,周希他们腹背受敌,已经陷入到绝境之中。

    “指挥使,王千户战死,后方叛军已经冲破防线!”

    正在这时,一个更坏的消息从后方传来。

    王千户也是周希手下的干将,之前一直负责别罗里城的巡视,现在他在这个关键时刻战死,这说明后方的战局已经彻底崩坏了。

    “撤入军营!”

    周希大吼一声,后方已经守不住了,现在只有撤入军营,才能再次组织防线。

    随着周希的一声令下,防守的明军立刻组织撤军。

    一支军队的素质,在撤退时表现的最为明显,比如像周希手下的精兵,哪怕是在撤退时也有条不紊,甚至还能趁机反击,将冲杀上来的敌人再次打了回去。

    另外周希也派李贵率领一支队伍,前去接应城中败退下来的将士,好让他们能够顺利的回到军营。

    大概一个时辰后,前去接应的李贵也终于杀回军营,只是城中本来的七百守军,现在却只剩下一半出头,而且几乎人人带伤,甚至连王千户的尸体都没能带回来。

    看到手下的兄弟都撤回来了,周希这才率领殿后的亲卫撤往军营,打算利用军营的的防御死守。

    亚烈古奈儿的大军也看出周希的打算,这时也发动疯狂的进攻,想要将他们这支殿后的军队留下,不过这时李贵又率领着火枪手支援,火枪齐射之下,亚烈古奈儿的大军付出惨重的代价,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周希顺利撤到了军营之中。

    这座军营是周希他们来到别罗里后,亲自规划建造的,四周都有坚固的围墙,军营中也有大量的物资,完全可以看做是一座坚固的堡垒。

    因此亚烈古奈儿的大军与城中的叛军会合后,虽然实力大增,但几次猛攻却依然打不下军营,最后只能派大军将军营团团围住。

    “大哥,外面的敌军虽然杀不进来,但咱们也出不去,这么一直僵持下去,对咱们十分不利啊!”

    这天李贵找到周希,一脸凝重的向他说道。

    他们退回军营后,也多次打退了敌军的进攻,可军营里的物资再多,也有用完的一天,比如粮食,如果等到军营里的粮食吃完了,那他们恐怕就只能等死了。

    “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周希皱着眉头问道。

    他当然知道眼下的情况,可却没有任何的办法。

    “大哥,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集中全力,杀出包围后冲向港口,夺取亚烈古奈儿的船只,只有这样,咱们才有一线生机!”

    李贵郑重的提议道。

    他们的船虽然被烧毁了,但亚烈古奈儿跨海而来,自然带来了大量的船只,如果能夺取这些船只,他们就能扬帆入海,逃离狮子国这个是非之地。

    “不行,当初正使命我们镇守狮子国,若我率兵逃离,就辜负了正使对我的信任!”

    周希却想也不想的摇头道。

    其实他没守住别罗里城,已经是失职之罪了,如果再率兵逃离狮子国,就算是回到大明,恐怕他和李贵等人也要依军法处死。

    “大哥,现在情况危急,咱们手头的这点兵力,再守下去只能等死,正使他应该能体谅我们的!”

    李贵却有不同的看法。

    其实李贵说的也不算错,他们三千人镇守一国,本就风险极大,所以郑和走的时候,还特意给他们留了战船,就是让他们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及时撤离。

    却没想到亚烈古奈儿从海上杀来,直接占据了港口,并且毁了他们的战船,这才让他们没有了退路。

    听到兄弟的话,周希也露出沉思之色,过了好一会儿,他这才抬头道:“你之前不是说过,正使可能已经下西洋了吗,万一他们就在来狮子国的路上呢?”

    “大哥,咱们都几次出海了,海上的情况你也知道,可能稍一耽误,船队就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以咱们军营中的物资,撑上三个月还行,但如果时间再长一点,恐怕咱们就只能等死了。”

    李贵再次苦劝道。

    周希闻言再次露出沉思之色,最后终于一咬牙道:“好吧,不过军营中受伤的兄弟比较多,这段时间让兄弟们养好伤,然后找机会一举杀出重围!”

    “我明白!”

    看到周希答应,李贵兴奋的叫道,随后就下去让人准备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亚烈古奈儿彻底的控制了别罗里城,并且对周希的军营发动数次进攻,但都无功而返,最后似乎也放弃了进攻,甚至连试探都没有了,就这么一直围着。看書菈

    一个月后,军营中的明军将士大都养好了伤,并且做好了突围的准备。

    于是就在这天凌晨时分,外面的敌军睡的正香之时,周希忽然打开营门,然后率领手下的两千多人杀了出去。

    外面的敌军被周希他们杀了个措手不及,虽然有数倍于周希的兵力,却根本发挥不出来,最后被周希他们轻易的杀出重围,然后火速杀向港口的方向,准备夺取亚烈古奈儿的船只。

    近了,越来越近了。

    眼看港口就近在眼前,周希他们也露出了兴奋之色,只要夺下船只,他们就有了逃生的希望。

    然而就在周希他们冲到港口,眼看着就要冲上码头,并且夺取那些战船时,忽然变故突起。

    只见那些本来停靠在港口的战船,忽然树起船帆,然后缓缓的驶离了港口,虽然没有走多远,距离码头也不过几十步,但这几十步,却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天堑。

    “哈哈哈哈~”

    就在这时,最大的一条战船上,一个魁梧的身影走上船头,指着码头上的周希等人得意的大笑一声,随即这才用生硬的汉语道:“周希,你没想到吧,我早就料到你们要夺取战船,可惜我不会给你这个机会的!”

    “亚烈古奈儿!”

    看到船头上的那个身影,周希也不由得咬牙切齿的恨声道。

    亚烈古奈儿曾经被押送到大明,也正是在那时起,他学会了汉话。

第二百九十章 生与死的距离

    有时候生与死的距离,仅仅只有几十步。

    周希他们看着近在眼前的战船,却一个个都露出绝望之色,几十步的距离,就算他们能游过去,可要面临船上敌人的屠杀。

    这时背后的追兵也杀了过来,周希他们现在只有两条路,要么投降,要么死战。

    “结阵!杀敌!”

    周希嘶吼一声,“呛”的一声抽出了自己的腰刀,身为大明的将军,哪怕距离大明万里之遥,他也要捍卫大明的尊严!

    “杀敌!”

    众将士大吼一声,身在异国它乡,他们除了战死别无选择,如果落到这帮敌人手里,下场只会更加凄惨。

    眼看着追兵越来越近,周希大吼一声,身先士卒就要杀向敌军,不过就在这时,忽然有人惊喜的高叫道:“指挥使,有……有船!”

    周希一股劲的正往前冲,听到手下人的呼喊,差点让他岔了气。

    “谁在乱喊,老子眼睛没瞎,当然知道有船!”

    周希气的大吼一声,亚烈古奈儿的船就在码头不远处的海面上,他当然看得见。

    “不是……是远处有船,咱们的船!”

    这时有人再次激动的叫道,同时也有更多的人看向海面,一个个也都露出激动之色。

    周希闻言扭头看向海面,只见在亚烈古奈儿的战船身后,出现了一座座更加高大的战船,上面飘扬着大明的旗号。

    “船!我大明的船!正使他们回来了!”

    周希看到海面上那些高大的战船,也激动的眼眶发红,刚才他都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决心,谁能想到绝处逢生,这让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

    然而越来越多的大明将士看到了海上了战船,一个个也都激动的欢呼起来,这也让周希终于确定,下西洋的船队真的回来了。

    “兄弟们,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随我杀敌!”

    周希在激动过后,却猛然想到现在的处境,当即大吼一声,将沉浸在喜悦中的将士们唤醒。

    这时众位将士才忽然想到,自己正处于战场上,城中的追兵已经杀到,船队还在海面上,哪怕最快也需要一两个时辰才能到达,而他们至少也要坚持到船队抵达港口。

    “杀!”

    随着周希的一声令下,手下的将士们也如同猛虎出笼一般,士气百倍的杀向敌军,相比刚才的困兽犹斗,现在却充满了希望和斗志。

    相比之下,亚烈古奈儿手下的军队这时也发现了海上的的大船,这让所有人都慌了手脚,他们早就见识过下西洋船队的强大,之前已经被灭国一次,而现在恐怕还要再经历一次。

    特别是一些城中叛乱的贵族,不少人都在心中后悔,他们也是看到郑和离开两年了,以为对方不会再回来了,特别是亚烈古奈儿在暗中派人鼓动他们,这才让他们冒险一搏。

    却没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刻,郑和的船队竟然又出现了。

    但这时后悔也晚了,亚烈古奈儿和城中的贵族都已经没有了其它退路,现在形势逆转,变成了他们只能拼死一搏,最好是在船队抵达前,消灭掉周希这支军队,然后再全力对付郑和的船队。

    然而亚烈古奈儿和贵族们想要拼命,但他们手下的士卒却不这么想,特别是城中的叛军,他们早就见识过下西洋船队的强大,所以在看到船队归来时,全都吓的斗志全无。

    因此周希他们仅仅一个冲锋,就将城中的叛军杀的大败,船上的亚烈古奈儿看到战局不利,一狠心想要驾船逃跑,但背后的大明战船已经杀到,一下子将他堵在了港口里。

    船上的郑和朱高煦等人,也早就看到了港口上厮杀的周希等人,因为他们手中有朱瞻壑送给他们的望远镜,这东西是朱瞻壑私下里制了几副,也只有郑和与朱瞻壑等少数几人拥有。

    “港口上是周希的军队,看来别罗里城发生了变故!”

    郑和透过望远镜,很快看到了战场上的周希,当即也皱着眉头说道。

    “正使,港口的船上似乎是亚烈古奈儿!”

    这时郑和的副手王景弘指着港口中的一艘船大声道,他刚才透过望远镜,看到了船头上的亚烈古奈儿,当初对方是他亲手抓住的,因此对他自然印象深刻。

    “原来如此,肯定是亚烈古奈儿发动了叛乱,才逼得周希他们率军逃到了港口!”

    郑和也立刻判断出现在的情况,当即指挥船队压上前,包围了亚烈古奈儿的船队。

    相比大明的战船,亚烈古奈儿从天竺带来的战船,简直就像是小舢板一般,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

    看到眼前这些如山般的战船,亚烈古奈儿也再次一感受到绝望,如果在陆上,他可能还有一战之力,但在这大海上,他连半点胜算都没有。

    “亚烈古奈儿,你好大的胆子!”

    郑和来到船头,居高临下的向亚烈古奈儿呵斥道。

    “正使大人,我知错了,愿意投降,恳求正使您再给我一次机会!”

    亚烈古奈儿倒是能屈能伸,当即跪倒在船头求饶道。

    他之前去过大明,知道大明最重面子,只要自己投降,至少可以保住性命,而只要活着,日后就有复国的希望。

    “给你一次机会?”

    郑和闻言也露出犹豫之色,亚烈古奈儿毕竟是一国之主,之前朱棣也没有杀他,而是放他回来了,若自己现在杀了他,传回大明说不定会惹人非议。

    “你还想再要一次机会?”

    没想到就在这时,只见一个高大魁梧的中年男子出现在郑和身边,赫然正是朱高煦。

    朱高煦刚才已经向王景弘打听过了,知道这个亚烈古奈儿的事,现在听到对方在叛乱后竟然还想要一次机会,这才忍不住走上前。

    “王爷,您觉得这个亚烈古奈儿该如何处置?”

    郑和当即向朱高煦行礼道,现在朱高煦才是整个船队的统帅。

    “哼,一个小小的狮子国,竟然敢接连对我大明的军队动手,简直胆大包天!”

    只见朱高煦冷笑一声,随即命令道:“传我的命令,凡是参与叛乱者,斩!立刻进军别罗里城,若城中人敢反抗,屠城!”

第二百九十一章 扩建港口

    狮子国都别罗里城,这座曾经繁华的港口城市,今天却迎来一场浩劫。

    亚烈古奈儿想要投降,但朱高煦根本不给他机会,下令击沉了对方的战船,对于落水的敌人,也直接以弓箭射杀,最后导致整个港口的海水都被染红了,海中的鲨鱼四处乱窜。

    城中的叛军看到大明的军队如此残暴,竟然吓的不敢投降,反而还要顽抗。

    于是朱高煦一声令下,在船上憋了许久的大军直接杀进城中,其中那些交趾征召的仆从军为先锋,或者说是炮灰,大明的军队殿后。

    不过交趾仆从军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强的,朱高煦也给他们配备了军中的装备,因此他们很顺利的就杀进城中,随后对敢于抵抗的叛军展开了血腥的屠杀。

    周希在向郑和禀报过叛军的情况后,也没有休息,率领手下的兄弟就杀进城中,这段时间他受了不少的气,不少兄弟都死在叛军手中,现在当然要报仇雪恨。

    别罗里的这场惨剧,完全是他们自找的,毕竟上次郑和已经给过他们一次机会,当时他完全有机会灭掉狮子国,但并没有这样做,甚至连亚烈古奈儿这个罪魁祸首,也被放回狮子国。

    但他们却不知感恩,反而与亚烈古奈儿勾结起来反叛,简直是恩将仇报。

    如果换做是郑和,他可能会出于稳定的考虑,不会拿狮子国怎么样。

    但很可惜,现在做主的不是郑和,而是朱高煦,他对待敌人中仍一个态度,如果你不服,那我就杀到你服!

    因此别罗里城几乎被血洗了一遍,所有参与叛乱的人,或者是敢于反抗的人,全都被拉到街头处死,鲜血在街头汇成溪流,甚至一直流到码头的海水里。

    对于朱高煦的这场杀戮,做为长史的杨士奇也并没有表示反对,因为他们才刚来到这里,而狮子国又将是朱高煦攻略天竺的大后方,所以这里必须保持稳定。

    而杀戮的确是树立威信的好办法,虽然有些残忍,但却可以让他们最快的掌控整个别罗里城,日后也不必担心这里再发生变故。

    这场清洗持续了整整三天,最后别罗里城的居民减少了大半,剩下的也全都吓破了胆,完全臣服于朱高煦,同时朱高煦手下的一万大军也入驻城中,正式接管了狮子国。

    “属下无能,请王爷降罪!”

    周希带着一身的血腥气,进到王宫中向朱高煦请罪道。

    毕竟郑和命令他镇守狮子国,结果狮子国却出了这么大的乱子,要不是下西洋的船队及时赶到,他和手下的将士恐怕就要全军覆没了。

    “你叫周希是吧?”

    朱高煦抬眼看了对方一眼,这才开口问道。

    “是!”

    周希心中忐忑的回答道,犯了这么大的过错,他也不知道这位汉王殿下会如何处罚自己?

    “这次你的确犯下失职之罪,不过看在你们苦撑数月的份上,本王也不忍心责罚你。”

    朱高煦竟然难得温和的道,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这才又道。

    “罢了,就让你戴罪立功,在本王帐下效力吧,亚烈古奈儿虽然已经死了,但他背后的家族还在,而且还在天竺建立了一个不小的国家,本来接下来就要兵发天竺,到时就看你的表现了!”

    “谢王爷!”

    听到朱高煦竟然不责罚自己,只是让自己在军中效力,这让周希也感觉心头一松,当即狂喜的答应道。

    “下去吧,你手下缺额严重,我会让人给你补齐的,这段时间你们抓紧时间休整一下,接下来还会有一场大战!”

    朱高煦挥手道。

    “末将告退!”

    周希再次行礼,随后缓缓的退了下去。

    等到周希一走,朱高煦立刻向旁边的杨士奇道:“杨长史,这个周希犯了这么大的错,按我以前的脾气,早就该一刀砍了,免得日后他再坏事!”

    “王爷,现在正值用人之际,而且这个周希我也查过,他是郑内宫手下的得力干将,否则也不会派他镇守狮子国,这次犯错也不能全怪他,主要还是那个亚烈古奈儿太过狡猾。”

    杨士奇笑呵呵的劝解道。

    “好吧,那就再给他一次机会,如果日后在军中再犯错,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朱高煦点头道。

    这段时间与杨士奇的相处下来,朱高煦对他也越发的佩服,甚至连他的脾气都好多了,至少能听进去一些劝说。

    “王爷,现在别罗里已经被我们控制,最重要的就是港口,我看这里的港口太过简陋,要不要征调一些民夫扩建一下?”

    杨士奇再次提议道。

    狮子国虽然名为一国,但其实主要控制区域就是别罗里城周围,至于整个岛的其它地方,大都是一些山区,只有一些土人生活在那里,根本没必要去统治。

    “扩建港口?”朱高煦听后却露出犹豫的表情,“咱们不是打算立刻对天竺用兵吗,为何花时间和精力来扩建港口,这要是耽误了咱们的进攻计划怎么办?”

    “王爷不要心急,狮子国这里做为咱们的大后方,粮草、物资、人员都需要从这里调集,因此港口的作用十分重要,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扩建了港口后,日后物资和人员的调集会更加快捷!”

    杨士奇耐心的解释道。

    “也有道理,不过你怎么不早说,早知道要扩建港口,之前就不杀那么多人了,留下来让他们干活也不错。”

    朱高煦忽然一拍大腿懊恼的道。

    “王爷不必担心人手的问题,别罗里还有不少百姓,另外还有附近的村镇,也同样可以抽调出许多劳力,足够用来修建港口了。”

    杨士奇微微一笑再次道。

    “好吧,那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郑和他们也要在港口中休整一段时间,我和他商量一下,到时借他的船帮我们运兵,一举将天竺北部给拿下来!”

    朱高煦信心满满的道,虽然他手中只有一万多正规军,另外还有一万左右的交趾仆从军,但他却有信心打败天竺北部的强国,从而一举在天竺站稳脚根。

第二百九十二章 银行保险柜

    北京城。

    自从朱棣在银行存入一笔钱后,官员、商人和百姓也都纷纷往银行里存钱,甚至有些商人,还把存在其它钱庄的钱取出来,全都存到银行里。

    毕竟银行不收保管费,贷款的利息还低,相比之下钱庄简直太黑心了。

    所以这段时间北京城的钱庄也都十分不好过,甚至有些干脆关门大吉。

    当然这些钱庄也十分不甘心被银行抢生意,但再不甘心也没办法,毕竟银行的背景太深,绝不是他们能招惹的。

    这天下午,朱瞻壑再次来到银行,这几天他都在忙其它的事情,银行也来得少了。

    结果刚到银行门口,朱瞻壑却忽然发现,银行的大门旁边竟然开了一个角门,而且也没有人排队,只是偶尔有几个人鬼鬼祟祟的进到角门里,也不知道干什么的?

    带着满心的疑惑,朱瞻壑进到银行找到马安,直接开口问道:“外面那个角门是谁开的,干什么用的?”

    “世子您有所不知,那个角门是专门给官员开的。”

    马安笑嘻嘻的回答道,似乎觉得这件事有点好笑。

    “官员?他们不走银行的正门,走角门干什么?”

    朱瞻壑一愣,十分不解的问道。

    “世子您别急,我带您去看一下,您就明白了!”

    马安说着带朱瞻壑来到银行的后台,这时朱瞻壑才发现,在后台新开了几个窗口,窗口外都是单独的房间,保证外面的客人有足够的隐私。

    在其中一个窗口前,一个中年人正在和柜员说着什么,朱瞻壑凑近听了一下。

    这才发现中年人正在与柜员商量房贷的事,而且还提到养廉银,显然是想用养廉银还房贷。

    朱瞻壑听了片刻后,这才和马安又来到外面,只见马安笑着解释道:“世子,自从您建议设立养廉银后,官员们手头都宽裕了不少,许多人都想在京城置办宅院,但无奈拿不出全款,所以只能向咱们银行借钱。”

    “这些我都知道,可为何在外面设立一个单独的角门,搞的像做贼似的?”

    朱瞻壑还是不解的问道。

    “世子您想啊,官员们在官场上混,平时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面子,如果让人知道自己缺钱,甚至向银行借钱,这让他们的面子往哪搁啊?”

    马安笑着解释道。

    “原来如此,所以你们搞出这么一个角门,窗口外还做成一个单独的房间,就是为了照顾他们的面子,免得被认识的人看见。”

    朱瞻壑一拍脑门,总算明白了角门的意义。

    “正是如此,而且这事还是武员外郎提醒的,不过在私下里,他也经常说这帮官员死要面子活受罪!”

    马安说到最后,也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有意思,还是官员更了解官员的想法,如果换做是我,恐怕根本想不出这样的办法!”

    朱瞻壑闻言也是哈哈一笑,这角门倒是有点后世银行VIP客户的意思了。

    随后朱瞻壑让马安带着自己,在银行里转了一圈,除了角门外,整个银行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如果硬要说的话,那就是每天存入银行的钱太多了,银行后面修建有坚固的金库,用于存放这些钱财。

    不过因为时间太紧,所以银行的金库修的十分仓促,比后世的金库差太多了,但银行紧挨着六部,每天十二个时辰都有京营的将士巡逻,因此安全上还是有保障的。

    “世子,相比贷出去的钱,现在存到咱们银行的钱更多,而且每天都在飞速增长,看着这么多钱,我都感觉心里不踏实,生怕出点什么意外。”

    马安带朱瞻壑参观完金库后,这才有些担忧的对他说道。

    “出不了什么意外,现在存进来的都是宝钞,就算真的一把火烧了,到时直接让户部再重新印出来就是了。”

    朱瞻壑一摆手说道。

    朱棣禁止金银和铜钱流通,强制民间使用宝钞,因此现在的钱就是宝钞,存入银行的当然也全都是宝钞。

    而宝钞本质上就是一张比较精美的纸而已,哪怕损坏了,也能让户部重新印刷,基本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损失。

    “世子,说起宝钞,最近来存钱的人,除了宝钞之外,还拿来金银想存到银行,我和武员外郎商量了一下,觉得如果收金银的话,可能会引来陛下的怪罪,所以都不敢收。”

    马安说着看向朱瞻壑。

    金银可不像宝钞贬值的那么快,而是实打实的财产,因此许多人都喜欢把宝钞换成金银,用做保值之用,甚至可以这么说,许多人家中的金银,比宝钞还要多。

    所以看着那么多金银却无法收进来,马安也心中发痒,这才当着朱瞻壑的面提出来,想看一下他的想法。

    “这件事……”

    朱瞻壑闻言也露出犹豫之色。

    朱棣禁止金银流通,甚至强制推行宝钞,为的就是敛财,所以银行如果收金银的话,就与朱棣的政策相冲突,但如果不收的话,又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巨额的财富流失在银行之外。

    最后朱瞻壑考虑了半天,终于一咬牙道:“收,再有人存金银,全都收了!”

    “真收啊?这要是陛下怪罪下来怎么办?”

    马安十分担心的再次问道。看書菈

    “收金银可以,但不能以存款的名义收!”

    只见朱瞻壑狡猾的一笑,他想到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办法。

    “马安你这样,在银行里开通一个保险柜的业务!”

    “保险柜?”

    马安听得一头雾水,完全不懂朱瞻壑的意思。

    “所谓保险柜,就是让人们保存一些贵重物品,比如金银珠宝,或是古董字画等,这些东西藏在家里,容易被贼惦记,但如果收到咱们银行的保险柜里,就彻底的安全了!”

    朱瞻壑挑了挑眉毛解释道。

    其实古董和字画之类的都是打掩护的,他真正的目标还是金银,无论以什么名义,只要能把金银存到银行里,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小人明白了!”

    马安闻言一拍巴掌,做为朱瞻壑身边的管事,这点默契他还是有的。

第二百九十三章 香皂

    北京汉王府的一个小客厅中,孙若微面色自若的坐在主位上。

    一个女管事一脸讨好的站在厅中,向孙若微行了一礼道:“孙姑娘好,我家夫人派我来给您带了些礼物,顺便也想和姑娘谈一下香皂的生意。”

    “宁夫人真是太客气了,这点小事还送什么礼物?”

    孙若微热情的笑道。

    宁夫人是宝庆长公主的儿媳,宝庆长公主是陛下一母同胞的亲妹妹,因此也极受恩宠,宁夫人在贵妇中也很有地位,对方能给自己送礼,这让孙若微也颇为受用。

    宁夫人派来的女管事也很会说话,再次奉承了孙若微几句,这才再次道:“孙姑娘,不知我家之前谈好的香皂,什么时候能交货,我们夫人可一直都盼着这事呢。”

    “这个……”

    听到香皂的事,刚才还笑容满面的孙若微,这时却露出为难之色,片刻之后这才开口道。

    “当初宁夫人亲自开口,我也答应了要在明天交付一万块香皂,本来我也都准备好了,但事到临头,却又发生了变故。”

    “变故?难道我们的货无法按时交付了?”

    女管事闻言也露出焦急之色。

    自从上次王贵妃寿宴,汉王妃献上香水和香皂做为寿礼,其中香水就不必说了,京城中的贵妇人人都想拥有一瓶,可香水太过珍贵,到现在汉王府都没有再卖出过一瓶。

    不过香皂倒是开始向外售卖了,因为孙若微最先建造好了香皂作坊,毕竟相比香水,香皂的应用范围更广,销量也更大。

    各家的贵妇早就在寿宴上见到香皂的功效,因此香皂刚一出现,立刻引发了无数人的疯抢,更有一些聪明的贵妇,开始向作坊下大笔的订单,她们不在京城卖,而是利用手中的渠道,运到其它城市去卖,从而也能赚上一笔。

    只是香皂作坊的产量有限,所以作坊里的产出根本跟不上销量,所以各方都想尽办法从孙若微这里拉关系,也好更快的拿上自己需要的货物。

    面对女管事的询问,孙若微犹豫了一下,最终无奈的叹了口气道:“我就实话说了吧,你们的货早就准备好了,但昨天郭侧妃亲自找到我,要求先供他们张家的货,你也知道,郭侧妃的话我不能不听,所以……”

    孙若微说到最后也无奈的一摊手。

    汉王府中,除了汉王妃外,就数郭侧妃的身份最高,既然对方都开口了,孙若微肯定没办法拒绝。

    女管事听到自家的货被郭家给截了,也是一脸的不高兴,但没办法,郭家的关系比他们硬,被抢了也只能自认倒霉。

    “不过宁夫人和我一见如故,上次我们也聊的很好,因此我和郭侧妃好说歹说,总算是给你们留下了三千块,不如你们先拿走这批货,七天之后,我再把剩下的货给你们补上如何?”

    孙若微忽然再次开口道。

    宁夫人代表着宝庆长公主,也同样不好得罪,因此孙若微才特意给对方留了一批货物。

    “那可太好了,有劳孙姑娘了!”

    女管事一听立刻欣喜的道,虽然被截走了一大半货物,但人家能给自己留下一批,已经算是相当仁义了,因此女管事也挑不出理来。

    面对女管事的感谢,孙若微淡笑着客气了几句,随后这才送对方离开。

    走的时候,孙若微又对女管事叮嘱道:“还请转告宁夫人,这次的货晚了几天,是我有错在先,不过下批货物一定优先交会给宁夫人!”

    “谢孙姑娘了,怪不得我家夫人上次见过您后,一直夸您,说想认您做她的妹妹呢!”

    女管事闻言再次欣喜的道,随后这才笑着告辞离开。

    看着女管事离开后,孙若微这才长出了口气,脸上的淡笑也立刻隐去,露出几分疲惫之色,虽然她看起来应对自如,但其实相当的耗费心神。

    特别是这段时间因为香皂作坊的事,各家不管有没有关系,纷纷登门求购,她一时间也感觉有点应付不过来。

    “咦,我们的孙大掌柜这是怎么了,累了?”

    就在这时,朱瞻壑忽然从旁边走了过来,看到孙若微脸上的表情也不由得笑道。

    他刚从银行那边回来,看到孙若微站在这里,所以这才走了过来。

    “世子,我后悔了,早知道管理一个作坊这么累,当初我就不应该揽下这件事!”

    孙若微抢步上前,一把抱住朱瞻壑的手臂撒娇道,不要忘了,她今年也不过才十六七岁。

    “既然这么累,那你干脆别干了,把作坊交给别人吧,我记得马安当初可一直惦记着香皂作坊!”

    朱瞻壑故意说道。

    “不行!”

    孙若微果然口是心非,毫不犹豫的拒绝道。

    “作坊是我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现在眼看着就要走上正轨了,怎么可能交给别人?”

    “哈哈,你既然不愿意撒手,那就只能硬撑着了!”

    朱瞻壑大笑道,他就知道孙若微舍不得。

    没想到孙若微这时眼珠一转,忽然欣喜的道:“其实把作坊交给马安也可以,不过您得让他拿银行我和换,以后作坊归他,银行归我!”

    “你这小算盘打的也太响了!”

    朱瞻壑惊讶的看了孙若微一眼,没想到这丫头年纪不大,野心却不小,竟然把主意打到银行头上了。

    要知道香皂作坊虽然生意火爆,但和银行一比,却还差得远,别的不说,银行每天的流水,都比香皂作坊一年赚的钱还要高,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世子,香皂虽然闻起来香,但用到的材料又是油又是石灰,难闻的要命,我一个女儿家,身上都沾上这些东西难闻的味道了。”

    孙若微随便找了个借口道。

    “银行里全都是铜臭气,你一个女儿家去了银行,会沾上更多的臭味,所以你还是老老实实的管着你的作坊吧!”

    朱瞻壑再次笑道。

    银行肯定不能交给孙若微,毕竟那是半个衙门,大明虽然有女官,但都是在宫里任职,从来没有女子能在外面的衙门当官的。

    就在朱瞻壑和孙若微说话之时,忽然只见一个下人飞奔而来禀报道:“世子,成国公与定国公等人前来拜访!”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下西洋的积极性

    听到朱勇和徐景昌一块来了,这让朱瞻壑也有些惊讶。

    朱勇和徐景昌虽然同为国公,但关系并不怎么好,两人年纪差不多,从小就脾气就不对付,长大后就没少发生冲突。

    以前朱瞻壑就帮着朱勇,与徐景昌打过几架,所以他和徐景昌和关系也不怎么样,坑对方更是毫无心理压力。

    可是今天朱勇和徐景昌竟然一块来了,这可实在是一大奇事。

    于是朱瞻壑带着一肚子的好奇,快步来到王府的大殿,只见朱勇与徐景昌相对而坐,除了他们两人外,还有武成侯王理、彭城伯张昶等人。

    “呦?今天大家伙来的挺齐啊?”

    朱瞻壑进到大殿扫视了一下众人笑道,心中也更加好奇,粗略的看了一下,京城中有名有姓的勋贵,似乎都来齐了。

    “瞻壑,我本来是不想来了,结果被他们给强拉来了,说是要和你商量一下下西洋的事!”

    朱勇也不绕弯子,直接道明他们这些人的目的道。

    “下西洋?那不是珠钗会的事吗,怎么,你们想把各家夫人的事抢着先做了?”

    朱瞻壑先是一愣,随后又开玩笑道。

    “世子,咱们不开玩笑,我们找你真的是为了下西洋的事。”

    没想到徐景昌这时难得露出郑重的表情说道。

    “真是为了下西洋?”

    朱瞻壑闻言十分惊讶,下西洋的船队刚回来一部分,各家又都分了钱,怎么他们又为下西洋的事找自己?

    “瞻壑,我就直说了吧,之前下西洋的船队回来一部分,各家都分到不少钱,结果这帮家伙贪心不足,还想再下一次西洋!”

    朱勇受不了徐景昌的磨磨唧唧,再次抢先说道。

    “朱勇,说话不要那么难听,什么叫贪心不足?我们这是看着回来的海船空着也是浪费,所以想再拉一批货物去南洋,这样在年底说不定又是一笔收入。”

    徐景昌气的指着朱勇怒道。

    “这不是和我说的一样?”

    朱勇也毫不客气的戳穿徐景昌道。

    “我明白了!”

    朱瞻壑不想让两人吵起来,于是笑着插嘴道。

    “你们是想把回来的船队再派出去,只不过你们想过没有,这次可没有下西洋的官船,不能再打着朝廷的名义下西洋,这可是违反海禁的啊?”

    “所以啊,我们才一起来求见世子,想请你进宫去和陛下商量一下,只要陛下点头,那什么海禁都不成问题了!”

    最心急的张昶这时跳起来说道。

    相比别人,张昶的家底最薄,之前又接连被朱瞻壑坑了几次,几乎已经赔的倾家荡产了,幸好之前下西洋的船队回来,才让他们张家缓了口气,因此他比任何人都急着再下西洋。

    “这可不行,上次各家勋贵下西洋,就是打着我的名义,现在才刚见到收益,如果我再去求皇爷爷单独下西洋,就显得太贪婪了。”

    朱瞻壑却直接摆手拒绝道。

    开玩笑,挣钱的时候是所有人一起挣,可遇到事情却让自己一个人出头,这种事朱瞻壑肯定不会答应。

    “世子言重了,咱们下西洋,也没让朝廷白干啊,光是税就交了几十万贯,宫里修建三大殿,咱们也都捐了不少钱,这些可都是下西洋船队带回来的啊!”

    徐景昌看朱瞻壑不同意,立刻着急的劝道。

    “是啊,下西洋的事是世子您一手促成的,您如果不出面,那我们这些人也成不了事啊!”

    这时武成侯王理等人也纷纷开口劝道。

    这些人显然早就商量好了,所以才一起跑来朱瞻壑这里,求他帮助进宫说服朱棣,却没想到朱瞻壑竟然不答应。

    “你们这帮胆小鬼,想要赚钱又不敢自己出头,老想着让瞻壑帮你们出头,简直岂有此理!”

    没等朱瞻壑开口,朱勇却听不下去了,当即一拍桌子怒道。

    朱勇本来是不想来的,但又怕朱瞻壑一个人架不住徐景昌这帮人的劝说,所以才来帮朱瞻壑站台,至少有个帮他说话的人。

    “朱兄不必生气!”

    朱瞻壑却笑呵呵的劝了朱勇一句,随后他又扫视了一下殿中的众人,使得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这时朱瞻壑才再次开口道:“各位,你们想再下西洋,我是十分支持的,但这件事不能只让我一个人出头!”

    “那世子您的意思是……”

    徐景昌听到朱瞻壑前面的话也是心中一喜,随后又忐忑的问道。

    “你们随我一同进宫,咱们一起去求皇爷爷,毕竟人多力量大,光靠我一个人,恐怕很难说动他老人家!”

    朱瞻壑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道。

    其实朱瞻壑十分乐于见到眼前的情况,因为这意味着他下西洋的目的已经达到,这些勋贵的积极性被财富调动了起来,开始主动寻找打破海禁的机会。

    “这个……”

    徐景昌等人闻言,也都露出犹豫的神色,说实话,他们都挺怕朱棣的,特别是徐景昌,别看他是朱棣的内侄,但如果犯了错,照样也会挨一顿臭骂,比如上次徐膺绪谋反,徐景昌就受到了牵连,当时差点把他给吓死。

    “我觉得世子的话有道理,下西洋是大家的事,咱们不能光让世子一个人出头!”

    没想到就在这时,彭城伯张昶竟然第一个站出来表态道。

    朱瞻壑看到他也是一愣,但随即就明白过来,张昶比任何人都急着下西洋,因此他自然也比别人更加积极。

    “没错,我也赞同世子的话,咱们一起进宫恳求陛下,总比世子一个人要强得多!”

    成安侯的长子郭晟这时也站起来赞同道。

    “这才像话,要去就一起去,现在谁不知道下西洋赚钱,你们若不愿意去,说不定其它人就要抢着先去了!”

    朱勇这时也跟着大叫道。

    之前参与下西洋的勋贵,只占大明勋贵的一小半,剩下的还有一大半根本没有轮上,他们看到徐景昌等人赚了大钱,一个个都是眼红的厉害,都在憋着劲想要找门路参与下西洋,说不定还真敢抢先去求朱棣。

    听到朱勇这么说,其它人也全都坐不住了,一个个跳起来叫嚷着要进宫。

    朱瞻壑看到这种情况,也终于满意的点了点头,之前下西洋时,自己花费的那么多心思,总算没有白费。

第二百九十五章 因噎废食

    武英殿内,朱棣皱着眉头听取旁边一位大臣的禀报,只是越听眉头皱的越紧。

    最后这位大臣总结道:“陛下,按照臣的估算,重建三大殿,比前一次的造价还要高上两成左右。”

    “怎么可能,上次建好的地基还能用,不是应该比上次要便宜吗?”

    朱棣一脸不高兴的问道,他甚至怀疑对方是不是在忽悠自己?

    “陛下有所不知,三大殿的地基虽然还能用,但因三大殿被毁,先要将烧毁的建筑拆除掉,光是拆除的费用,就比地基的造价还要高上许多。”

    大臣苦笑着禀报道。

    只见这位大臣四十多岁,瘦高的身材,五官端正留着长须,看起来一副精明强干的模样,此人名叫曹英,是朱棣刚任命的工部尚书。

    “拆除的费用竟然这么高,难道就不能节省一些吗?”

    朱棣还是不满意的问道。

    “启禀陛下,这已经是臣精简过的费用了,有些能用的材料,臣也让人回收利用,但就算是这样,总的造价还是十分惊人。”

    曹英说着偷偷看了朱棣一眼。

    之前宋礼焚毁三大殿,工部的不少官员都受到牵连,曹英之前官拜礼部侍郎,与宋礼也并没有什么瓜葛,因此也十分顺利的接管了工部。

    听到曹英的回答,朱棣也露出发愁的表情。

    重建三大殿的费用,远超朱棣的预算,就算加上朱瞻壑和勋贵们捐的钱,依然还是有不小的缺口。

    “你和夏元吉商量过这件事吗?”

    朱棣沉思了片刻后,这才抬头向曹英问道。

    “臣已经与夏尚书商量过此事,也希望户部多拨一些钱出来,可夏尚书说户部也十分吃紧,实在抽不出多少钱来。”

    曹英十分无奈的回答道。

    其实夏元吉说的也是实情,因为养廉银建立后,户部增加了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现在户部也没多少钱可以动用。

    朱棣也知道夏元吉的难处,听到户部拿不出钱来,他的眉头也皱的更紧了。

    上次郑和下西洋回来,带回的收益比之前少了许多,虽然朱棣还有另一个财源,也就是印刷宝钞,但宝钞这东西也不能胡乱印刷,否则贬值太快,会造成国家的不稳定。

    其实朱棣手里倒有一笔钱,但那笔钱是专门为他北征准备的,只要草原上的敌人一天不被消灭,他的北征就一天不会停止,这关系到大明的江山社稷,因此这笔钱绝不能轻易动用。

    “你先退下吧,三大殿的重建还是按原来的计划去做,至于钱的事,朕会想办法的!”

    朱棣最后对曹英挥手道。

    “是,臣告退!”

    曹英答应一声,缓缓的退出了大殿。

    等到曹英离开后,朱棣也不禁叹了口气。

    三大殿肯定要重建,因为这代表着朱棣迁都的决心,但缺钱也是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能让工匠凭空变成三座大殿出来。

    “实在不行,只能暂时挪用北征的费用,把北征的计划再往后推一推了。”

    朱棣低声自语道。

    做为一个马上皇帝,停止北征对朱棣来说绝对是一件十分难以接受的事。

    而且朱棣深知,如果自己在位时,无法解决北方的威胁,那么等到朱高炽或朱瞻基继位,恐怕更难解决北方的威胁。

    等到北方草原上的势力恢复过来,日后很可能会成为大明的心腹之患,这也是他为什么三番五次北征的原因。

    就在朱棣犹豫不决之时,忽然有内侍前来禀报道:“世子与成国公、定国公等人求见!”

    “让他们进来!”

    朱棣立刻说道,他也正想找朱瞻壑商量一下这件事,却没想到他刚巧来了。

    不一会的功夫,就见朱瞻壑与朱勇、徐景昌等一群勋贵进到大殿,然后一同向朱棣行礼道:“臣等参见陛下!”

    “不必多礼,你们怎么都来了?”

    朱棣也十分意外,他没想到朱瞻壑竟然带了这么多人一同进宫?

    “启禀皇爷爷,我与成国公、定国公等人一同进宫,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想和您商量!”

    朱瞻壑上前一步回答道。

    “什么事?”

    朱棣好奇的问道,平时就算是上朝,这群勋贵也不会来的这么齐,这也让他更加好奇。

    朱瞻壑却没有回答,而是看向旁边的徐景昌。

    徐景昌虽然害怕朱棣,但这时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前道:“陛下,下西洋的船队回来一部分,现在船只已经修缮完毕,船员也休息了好长时间,带回来的货物,也已经卖出去了,现在那些海船,停靠在港口实在有些浪费,因此臣……臣……”

    徐景昌说到最后,却又不敢往下说了,于是他就把目光投向了最为积极的张昶。

    张昶这时也豁出去了,于是他上前一步大声道:“陛下,臣等想派船队再次出海,海外的贸易利润丰厚,比如南洋那边的香料,一贯钱就能买一百斤,带回大明却能卖二十贯,而且朝廷也能从中抽税,实在利国利民!”

    朱瞻壑听到张昶的话,也不由得惊讶的看了他一眼,没想到张昶竟然还有这种本事,连香料的价格都清楚,看来他对海贸也做了不少的功课。

    “你们想要再次出海?”

    朱棣终于明白了这些人的来意,这让他的脸色也是一沉。

    上次下西洋,勋贵们的船跟着郑和的船队一起离开,还能解释得通,但如果现在让勋贵们单独出海,那就是赤裸裸的破坏海禁,这事若是传出去,肯定会引来许多大臣的非议。

    “皇爷爷,传说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吸取前人的教训,明白堵不如疏,而海禁也是如此,与其为了区区倭寇而实行海禁,还不如支持海贸,借此壮大朝廷的水师,日后才有希望一举消灭倭寇之患!”

    朱瞻壑再次上前说道。

    这些话他已经憋在心里很久了,今天就借着这个机会一吐为快,因倭寇就实行海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但也有点因噎废食了。

    有朱瞻壑带头,徐景昌和张昶等人的胆子也大了起来,纷纷表示自己对海禁的不满。

第二百九十六章 海禁与倭寇

    有一句俗话说的好,叫“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徐景昌和张昶这些勋贵,其实也并不是真的反对海禁,甚至有些人可能连海禁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

    但这并不妨碍现在他们对海禁表达愤慨,因为海禁挡住了他们的财路,在他们眼里,海禁就相当于不共戴天的仇人。

    “吵什么吵,你们是在向朕逼宫吗?”

    没想到朱棣这时却气的一拍桌子怒道。

    他本来就因为重建三大殿的事心情烦躁,现在听到这么多人叫嚷着要废除海禁,心情当然十分的恶劣。

    看到朱棣发怒,徐景昌等人全都哑了火,一个个束手而立,甚至连头都不敢抬。

    “皇爷爷息怒,定国公他们也只是说出了自己对海禁的看法,并无它意!”

    看到别人都不敢开口,朱瞻壑只好亲自劝说道。

    “海禁是太祖皇帝亲自定下来的规矩,你们反对海禁,是不是也想连太祖皇帝也一块反对了?”

    朱棣却冷哼一声,然后把一顶大帽子扣了过去,吓的徐景昌等人脸都白了。

    “皇爷爷,海禁的事咱们以后再谈,但海贸的确是利润丰厚,就像彭城伯说的那样,在南洋一贯钱买的货物,运到大明转手就能卖二十贯,这可是二十倍的利润,上次船队只回来一小部分,就已经让各家勋贵都回本了。”

    朱瞻壑说到这里,偷偷看了一下朱棣脸色,发现对方并没有再发怒的迹象,这才继续说道。

    “如此丰厚的利润,定国公他们心动也实属正常,而且皇爷爷您身为天子,天下之大,皆为大明的疆域,又何必局限于陆地?”

    朱瞻壑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也很明显了,大明的疆域不应该只局限于陆地上,海洋也同样要纳入大明的管辖范围。

    “听你这话的意思,也想让朕废除海禁?”

    朱棣虽然没有生气,但声音还是有些阴沉的问道。

    “皇爷爷误会了,其实海禁的事可以先放到一边,您可以派郑和下西洋,当然也可以再派一支船队下南洋!”

    朱瞻壑最后轻声说道。

    现在就寻求废除海禁,时机还不成熟,所以朱瞻壑就退而求其次,寻求绕过海禁,就像上次出海,打着下西洋的名义一样。

    “下南洋?”

    朱棣听后也露出沉思之色。

    其实对于海贸这件事,早在当初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并且带回巨额的财富时,朱棣就已经动心了,后来他又几次三番派郑和下西洋,一是为了炫耀大明的实力,二来也是顺便赚钱。

    而这次勋贵们派商船跟随下西洋,带回的财富更加惊人,户部因此收到巨额的税款,朱棣自己也赚了一大笔钱,甚至各家勋贵还给三大殿捐了近百万贯,这些钱朱棣也毫不客气笑纳了。

    郑和每次下西洋,一般都是两三年才能回来,因为他们走的很远,但其实船队只要抵达南洋,同样也可以换来巨额的财富,以船队的速度,去南洋就快捷多了,完全可以一年一次,甚至是一年多次。

    想到每次商船去南洋的巨额收益,再想想刚才自己还在为重建三大殿的事发愁,这让朱棣也不禁露出心动的神色。

    朱瞻壑一直观察着朱棣的神情变化,这时看到朱棣心动,当即再次开口道:“皇爷爷,郑内宫他们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才好不容易探索出各种航线,如果弃之不用,也太可惜了。”

    “的确有点可惜。”

    只见朱棣听后竟然赞同的点了点头,这下让徐景昌等人也全都露出狂喜之色。

    “皇爷爷,既然您也觉得可惜,那不如就将这些利用起来,就算每年派一支船队去南洋交易一趟,最少也有几百万贯的收益啊!”

    朱瞻壑趁热打铁,再次劝说道。

    听见朱棣听后,似乎十分心动的考虑了片刻。

    就在朱瞻壑他们以为朱棣要答应时,却忽然只见朱棣神情凝重的抬起头道:“可是你们想过没有,若是任由你们组织船队出海,海禁迟早会形同虚设,到时倭寇肯定会更加活跃,沿海的百姓更会深受其害!”

    朱棣的一番话,就像是一盆冷水一般,一下子将浇灭了殿中众人的热情。

    朱瞻壑同样心中一沉,海禁的初衷就是针对倭寇,大明的海岸线太长,再加上倭国内部的混乱,导致无数破产的下层武士冒险出海,于是大明的东南沿海一带倭寇四起。

    海禁的施行,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倭寇的危害,毕竟大明的民间不许下海,甚至连海岸边都没有百姓居住,倭寇自然也抢不到东西,这也导致倭寇的规模也减小了许多。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海禁的确有效控制了倭寇的规模,但这就相当于菜地里有虫子,然后菜农一把火烧了菜地,虫子死了,菜也死了,完全是得不偿失。

    “倭寇之乱,我大明沿海深受其害,现在除了海禁,也没有什么其它的办法,所以你们出海贸易之事,还是有些欠妥!”

    最后朱棣一挥手道。

    看到朱棣拒绝,这下所有人都着急了,于是一个个都看向朱瞻壑,希望他能力挽狂澜,想出什么好的办法来。

    但朱瞻壑这时却满脸的苦笑,他又不是神仙,倭寇闹了这么多年,连朱元璋都拿他们没办法,更别说他了。

    至于之前他说的以海贸壮大水师,更非一两天就能见到效果,所以朱棣肯定不会采纳。

    倭寇之所以难消灭,不是打不过他们,而是根本找不到。

    官兵清剿时,倭寇躲起来,大海茫茫无际,想找都没地方找,而等到官兵一走,倭寇才会四处劫掠,简直就像是一群围着你转,却无论如何也打不着的苍蝇,生生能把人恶心死。

    看到朱瞻壑也沉默不语,徐景昌等人也都露出失望之色。

    其实朱棣这时也在看着朱瞻壑,希望他真的能有什么惊人之语,能够帮他解决倭寇的问题。

    然而朱瞻壑却一直没有开口,这让朱棣也有些失望,于是最后挥手道:“好了,出海的事你们就不要再提了,都退下去吧!”

第二百九十七章 海上遭遇(上)

    “起锚!”

    随着张芾的一声令下,刘家港中的海运船队纷纷起锚、升帆,一艘又一艘吃水极深的运粮船,也缓缓的驶离了港口。

    这是今年第二次运输粮食,也是今年的秋粮,上次因为海运的表现出色,因此秋粮的任务也交给了他们,半个月后,他们就能抵达天津。

    “将军,你看那边的新船,看起来的确不错!”

    齐先生站在船头,伸手指着他们右侧的几艘新式战船笑道。

    之前朱瞻壑下令,让造船作坊为海运设计新船,造船作坊也开始加班加点的建造。

    不过运粮船比较复杂,暂时还没有建好,但作坊却向张芾交付了八艘新式战船,这些战船的规模都不大,只能算是中小型战船,但却十分灵活,速度也极快,远超一般的战船。

    “的确都是好船,运粮船体型大,速度慢,必须要配上这些战船才敢出海。”

    张芾看着旁边那艘漂亮的新船也满意的点头道。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世子在造船作坊设了那么高的奖赏,那些工匠们当然会拼命!”

    齐先生微微一笑道。

    为了提高造船作坊的效率,朱瞻壑之前在作坊里设下奖励,简单来说就是对海船提出改进方法的工匠,进行重金奖赏,这也极大的激发了工匠的积极性,所以这些新船才会这么快下水。

    正说话时,左侧有一艘船驶过,甲板上一个将领看到这边的张芾,当即大声问道:“将军,咱们这次从辽东回来,能不能再捎带一批货物?”

    “你小子真是个财迷,咱们才刚出发,你就惦记着捎带货物了?”

    张芾闻言也不由得大笑道。

    上次他们回来,经朱棣与朱瞻壑的同意,从辽东捎带了一批货物,从而赚了一笔不菲的运费,虽然大部分上交了,但有两成是属于他们的。

    张芾为人公正,回到太仓就将分到的两成运费分给了手下的将士,这也使得整个海运上下都是欢欣鼓舞,人人都盼着再次出海。

    “将军,您去问问,咱们整个船队上下,谁不盼着回来捎带货物,毕竟相比咱们那点俸禄,捎带货物的分成简直太多了,一趟就够咱们干上一年的!”

    对面船上的将领再次笑道。

    “你们啊,还是想想咱们这趟怎么安全抵达天津再说吧,否则若是出了意外,到时别说捎带货物了,朝廷不给咱们问罪就已经是天大的恩典了!”

    张芾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教训道。

    船队上下有积极性是好事,但也不能满脑子只想着赚钱,毕竟对于他们来说,保证船队安全抵达天津才是第一要务。

    “将军您就瞧好吧,现在我手下的兄弟一个个干劲十足,绝对不会让您失望!”

    对面的将领拍着胸脯保证道。

    听到对方的话,张芾与齐先生也是相视一笑。

    刚才齐先生还说造船工匠们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其实他们船队中的将士也是如此。

    之前海运时,将士们只能守着自己的那点俸禄,可是在朝廷同意他们捎带货物后,每一趟的分成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因此将士们的积极性也极大提升,无论是干活还是操练,都比以前强多了。

    “将军,有情况!”

    没想到就在这时,头顶的瞭望手忽然向甲板上的张芾大叫道。

    “什么情况?”

    张芾闻言也立刻问道。

    “左手方向数里外,发现一艘来历不明的海船!”

    瞭望手高声禀报道。

    听到海上竟然有船,张芾与齐先生也都露出凝重的表情。

    因为大明实行海禁,连民间捕鱼的船都禁止下海,所以大明沿海出现的船只,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大明的官船,二就是海盗,或者说是倭寇。

    “传我命令,船队上下做好迎敌的准备!”

    张芾沉声吩咐道,随着他的命令,瞭望手立刻打出旗语,将他的命令传达给其它的船上。

    其它船接到张芾的命令后,也立刻变幻队形,运粮船移动到船队的中间位置,一些中小型的战船移动到外围,它们才是作战的主力。

    海运的船队可不仅仅只有运粮船,同样也有专门的战船,毕竟海上除了各种自然灾害外,最大的威胁就是倭寇。

    张芾这时亲自登上瞭望台,拿出珍藏的望远镜,这是他当初离开天津时,朱瞻壑送给他的礼物,平时他都当做宝贝,不允许外人碰触。

    张芾通过望远镜,很快看清了远处那条船的情况。

    那是一条不大的海船,船身狭长,船帆巨大,船上有六七个人操控,使得船只十分灵活。

    “果然是倭寇的快船!”

    张芾一眼就认了出来,这种快艇正是倭寇经常使用的船只,主要是用于打探消息所用,这种船的速度很快,一般战船都很难追上。

    而且张芾也看清了船上的船员,一个个都梳着月代头,身上穿着简陋的长袍,一眼就能认出全都是倭寇。看書菈

    确认了倭寇打探军情的快船,张芾也立刻下了瞭望台,齐先生这时也快步上前问道:“将军,真的是倭寇吗?”

    “是倭寇的快船,估计倭寇的主力就在后面。”

    张芾点头回答道。

    “这些倭寇好大的胆子,竟然还敢打咱们海运的主意!”

    齐先生这时也皱起眉头。

    以前海运时,他们也没少和倭寇打交道,曾经有许多次倭寇想要围攻海运的船队,但都被他们杀的大败,所以后来已经很少有倭寇敢打海运船队的主意了。

    “他们既然敢来,说明他们至少有几分把握,绝不能大意!”

    张芾这时沉声说道。

    “我们才刚离开太仓,就有倭寇的船跟了上来,看来果然像传说中的那样,有人在暗中与倭寇私通!”

    齐先生这时再次分析道。

    倭寇之所以难抓,主要就是有些败类与他们勾结,不但替他们销赃,还给他们提供各种物资,甚至将朝廷的动向也泄露给他们,所以朝廷才会屡次清剿倭寇都是无功而返。

    远处的倭寇快船一直远远的吊在运粮船队的后面,张芾也命人做好应战的准备,也就在第二天的下午,一支规模庞大的倭寇船队也终于出现在海面上。

第二百九十八章 海上遭遇(下)

    “放箭!”

    站在甲板上的张芾怒吼一声,船上立刻万箭齐发,其中还夹杂着不少火箭。

    箭雨落到冲向运粮船队的倭寇船队之中,立刻引发了无数的惨叫,有些火箭射中倭寇的快船,甚至还引发了大火,有数个倭寇被烧成火人,惨叫着扑到海水之中。

    “轰!”

    有些战船上的火炮也开始射击,实心的炮弹对船只的破坏力很大,如果炮弹刚好射中敌船,甚至可能一炮击沉一艘船。

    当然了,船只在海面上起伏不定,使得火炮的瞄准也十分困难,因此火炮的射击十有九空,很难射中倭国的快船。

    同时战船上的床弩等重型武器也开始射击,虽然命中率不高,但也给倭寇船队的冲锋带来很大的麻烦。

    这些倭寇的船一般都不大,放在大明的船队里,只能算是小型船只,但这些船都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灵活速度快。

    倭寇的战术也十分简单,就是拼尽一切靠近大明的船只,然后用绳索攀爬到船上,进行肉搏战,抢夺船只的控制权。

    张芾他们早就对倭寇的战术十分了解,因此这时也拼命的阻止倭寇船只的靠近,特别是粮船,更是被保护在中心的安全区域,毕竟粮船关系重大,绝不能有所损失。

    而在这些战船之中,其中那八艘新交付的战船表现极为抢眼,它们不但速度不比倭寇的船慢,而且还极为灵活,在倭寇靠近之后,竟然可以在倭寇的船只间穿插,使得倭寇的船竟然追不上它们。

    甚至最后这八艘战船,开始仗着自己的船大势沉,利用坚固的撞角去撞击倭寇的船只。

    倭寇的船与这些战船一比,简直就像玩具一般,很容易就被撞翻,甚至有些直接被撞烂,导致无数倭寇落水。

    当然其它的战船表现也不差,船队上下的积极性很高,所有人都想着船队抵达天津和辽东后,就可以装上商人的货物运回苏州,从而大赚一笔运费。

    可是现在这帮倭寇杀来,如果被他们夺了粮船,他们肯定都会受罚,甚至连刚刚恢复的海运都可能受到影响,更别说赚钱了。

    因此船队的将士面对倭寇,也都是敢打敢冲,最后连压箱底的火枪手也用上了,一排排火枪居高临下,杀伤力比弓箭还要强,导致冲到船下的倭寇死伤惨重。

    最后好不容易有几条船的倭寇贴上了大明的战船,甚至也有钩索扔到了船上,但没等他们爬上战船,就被大明将士捅了下去。

    面对如此惨重的伤亡,倭寇们却死战不退。

    其实这也很正常,倭寇以凶悍闻名,因为他们都是在倭国活不下去的破产武士或农民,本就是烂命一条,为了一个饭团都敢拼命,更别大明船队中还有无数的粮食。

    随着倭寇越来越近,大明战船的反击似乎也弱了下来,这让更多倭寇的船靠近了大明的战船,使得许多倭寇兴奋的哇哇大叫,挥舞着倭刀就要往大明的战船上爬。

    然而就在这时,只见大明的战船上抛下无数的陶罐,罐口还燃着火光。

    “轰~”

    随着陶罐落到倭寇的船上,立刻火光四溅,有些倒霉的倭寇被溅了一身,瞬间变成一个火人。

    原来陶罐里装的是火油,专门用来对付敌军的船只,刚才张芾也是故意让倭寇的船只靠近,好让火罐发挥更大的威力。

    眨眼之间,靠近大明战船的倭寇船只,有大半都被火油点燃,剩下的倭寇被火船阻拦,一时间也冲不过去,而且那些被火烧伤的倭寇,惨叫声连成一片,哪怕再凶悍的倭寇,这时也被吓的脸色发白。

    光是一轮火攻,就让倭寇损失了一小半的船只,剩下的船只也在弓箭、火枪等远程进攻下,损失了不少人手。

    看到这种情况,倭寇的首领也知道,再这么下去的话,恐怕他们就要被这支明军船队给全歼了。

    于是随着倭寇首领的一声令下,剩下的倭寇船只立刻调头,准备逃离战场。

    这也是倭寇的一贯战术,打得过就抢,打不过就跑,绝不和大明硬碰硬。

    然而这次他们却失算了,就在倭寇的船只刚要逃离,张芾立刻指挥那八艘新型战船拦截,这八艘战船速度快,调头灵活,很快就撞进倭寇的船队之中。

    在坚固的撞角撞击下,倭寇的船只要么侧翻,要么被撞沉,剩下的船也被撞的七倒八歪,速度大受影响。

    其它的战船也趁机围了上来,将剩下的倭寇团团围住,来了一个瓮中捉鳖。

    倭寇也没想到大明有如此灵活快捷的战船,竟然能将他们拦下,现在他们被大明的战船包围,再想逃已经晚了。

    面对大明的包围,这帮倭寇深知投降肯定是死路一条,因为大明最恨倭寇。

    但如果反抗的话,同样也是死路一条,因此这帮倭寇最后驾着船一轰而散,向着四面八方逃窜。

    海上不比陆地,大明的战船虽然包围了倭寇,但其实船与船之间还是有相当的距离,这些倭寇的船只四散而逃,哪个方向都有,大明的战船也无法全都拦截住。

    因此最后还是有不少倭寇从大明的包围中逃了出去,剩下的倭寇被拦截,有人战死,有人投降,更有人落水后高声呼喊。

    “将军,还是把水里的倭寇救上来吧,活着的倭寇比死了的倭寇更有价值!”

    这时齐先生找到船头指挥的张芾,郑重的建议道。

    大明的将士恨透了倭寇,因此不管是投降还是落水的倭寇,许多都被直接杀死,根本不留活口。

    张芾听到齐先生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于是点头道:“好吧,反正咱们也要去天津,顺道就将他们押送到京城,到时由朝廷来处置,估计他们也是难逃一死!”

    随着张芾命令下达,对倭寇的屠杀才终于停了下来,随后俘虏被捆绑后送上船,落水的倭寇也被救了上来。

    就在这时,忽然有将士跑上甲板向张芾禀报道:“将军,俘虏中有人自称是倭寇的首领,要求见您!”

第二百九十九章 解决倭寇的方法

    五军都督府,朱瞻壑盯着眼前的地图,整个人陷入到沉思之中。

    这是一张军事布防图,上面标注着大明沿海军力部署,这属于大明的军事机密,就算是朱瞻壑想看,也只能来五军都督府,而不能把地图带回去。

    自从朱棣以倭寇为理由,拒绝了他们再次出海的提议后,朱瞻壑就把注意力放在了倭寇身上,这帮倭寇就像是一群吸血虫,一直吸食着大明沿海百姓的血肉。

    所以朱瞻壑才来到五军都督府,一是翻看关于倭寇的记录,二是了解一下大明在沿海的军力部署,看看自己能不能想出解释倭寇的办法?

    “沿海设立了那么多卫所,连成一道坚固的防线,但也只能防守,简直太被动了!”

    朱瞻壑看着大明海岸线上那一个又一个的卫所,也不由得轻声叹道。

    面对神出鬼没的倭寇,大明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广阔无际的大海,使得倭寇可以随时隐藏起来,大明不可能把整个海洋都翻找一遍,所以很难对倭寇形成有效的打击。

    当然大明也不是没有努力过,比如在五军都督府的记录中,就曾经与锦衣卫合作,让人扮做倭寇,混入到倭寇之中,想要以此寻找到倭寇的老巢。

    这个计策可以说成功了,也可以说失败了,说它成功,是因为锦衣卫的确找到了倭寇的巢穴,大明也派出水师,这倭寇的巢穴一举捣毁。

    但倭寇并不止一处巢穴,甚至倭寇的巢穴本来就不是固定的,他们可以根据形势随时转移,有时如果明军追的太紧,他们还会逃到南洋去暂避风头。

    大明的水师也不可能长时间漂荡在大海上,总有回去的时候,因此等到风头一过,倭寇就会再次杀回来,继续骚扰大明的沿海。

    甚至就算在某一时间段,将沿海的倭寇消灭掉了,但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新的倭寇从倭国漂流而来,很快就会形成新的倭寇团伙。

    可以说倭寇就像是野草一般,根本杀之不尽,所以在朱元璋在位时,派汤和前去治理倭寇,而汤和就命人在沿海修筑卫所,实行海禁,甚至将沿海百姓内迁,打算以守代攻。

    这种办法的确取得一定的效果,倭寇抢劫不到足够的财物,养活不了太多的人,于是倭寇的数量一度开始减少,对沿海的骚扰也小了许多。

    但据朱瞻壑所知,汤和的这些办法很快就失效了,比如沿海的卫所,刚开始都是大明建国时的精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卫所兵越来越不堪大用。

    后来戚继光抗倭,就是因为卫所兵不能所,所以他从别处招兵,组建了戚家军。

    至于海禁,更是断掉了沿海百姓的活路,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让沿海的百姓下海,人家吃什么?

    所以从海禁实行之初,就不断有百姓偷偷出海,甚至被强行迁到内陆的百姓,又偷偷的跑回到海边生活,这也让倭寇再次有了抢劫的目标。

    因此倭寇的人数虽然在最初下降了一些,但后来又涨了回去,而且据五军都督府的统计,这几年倭寇又再次活跃起来,沿海受到倭寇骚扰的次数,明显比前几年多了许多。

    “瞻壑,你都在这看了好半天了,有没有想出应对倭寇的办法?”

    正在这时,旁边陪着朱瞻壑的朱勇终于忍不住打断他的思考问道。

    朱勇在五军都督府任职,也多亏他帮助带朱瞻壑进来,否则他也不可能见到如此机密的地图。

    “这帮倭寇还真是麻烦,就像是一群蚊子似的,明明我大明有强大的力量,却就是打不着他们!”

    朱瞻壑这时一脸苦恼的摇头道。

    “想不出来就对了,无论是太祖皇帝,还是当今的陛下,都是雄才大略之辈,连他们都想不出应对倭寇的办法,你想不出来也正常!”

    朱勇这时拍了拍朱瞻壑的肩膀安慰道。

    “话是这么说,可就因为这帮小小的倭寇,竟然让我大明封锁整个沿海,甚至禁止民间船只入海,简直太可恨了!”

    朱瞻壑握紧拳头,一脸不甘的说道。

    “倭寇是可恨,有时候我都恨不得直接率兵杀到倭国去,直接将所有倭人都给杀干净了,免得他们再南下祸乱我大明沿海!”

    提到倭寇的可恶,朱勇这时也杀气腾腾的道。

    “等等,刚才你说什么?”

    朱瞻壑听到朱勇的话却忽然眼睛一亮,激动的一把抓住朱勇的手臂问道。

    看到朱瞻壑激动的样子,朱勇也吓了一跳道:“我刚才说不让倭寇祸乱大明沿海。”

    “不是这一句,是上一句!”

    朱瞻壑再次激动的道。

    朱勇闻言回想了一下,这才试探着问道:“杀光所有倭人?”

    “没错,就是这句!”

    朱瞻壑兴奋走来走动,刚才他还在为倭寇的事头疼,却没想到朱勇的一句话,一下子提醒了他。

    其实这也怪朱元璋,当初他同意海禁,使得大明对倭寇实行防守之策,这也影响到朱瞻壑的思维,老是想着如何在大明沿海防守,却忘了还可以主动出击。

    “瞻壑,我只是随口一说,你不会真想杀光所有倭人吧?虽然倭国和咱们大明相比不算大,但也不小,而且还是太祖皇帝定下来的不征之国,陛下恐怕也不会轻易对倭国用兵。”

    朱勇急忙劝说道。

    “放心吧,我并不是真的要杀光所有倭人,但只要消灭掉倭寇的来源,一切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朱瞻壑却哈哈一笑道。

    相比于这个时代的人,他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清楚的知道倭寇的由来,甚至可能比倭寇自己还要清楚,因为后世有许多关于倭寇的研究资料。

    想明白了上面这些,朱瞻壑也感觉神清气爽,他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如果真的能够实施的话,那么影响大明国运走向的倭寇问题,就可以得到彻底的根除!

    与此同时,张芾他们的海运船队,也再一次抵达了天津港,只是这次除了粮食物资外,他们船上还多了不少俘虏的倭寇。

第三百章 葛成二郎

    “啪!老实一点!”

    随着一声鞭响,囚车上的俘虏惨叫一声,随即一双满是怨恨的眼睛直盯着抽打自己士卒。

    “看什么看,信不信老子把你的眼睛挖出来!”

    负责看守的士卒却更加凶狠的道,他可不是在威胁,而是在说事实,对于这帮倭寇,每个明人都恨不得将他们千刀万剐!.q

    面对看守凶恶的眼神,囚车中的倭寇终于退缩了,低下头不敢再与看守对视。

    看守与囚车中倭寇发生的事,骑在马上的张芾也都看在眼里,不过他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去理会。

    “将军,你们明军好大的威风啊,这么羞辱我们,难道就不讲半点仁义吗?”

    张芾身边的一辆囚车上,一个被单独关押的倭人这时看向张芾说道。

    这个倭人相比其它倭人,身材要高上许多,看起来与普通明军士卒差不多,赤裸的上身露出强壮的肌肉,显得十分威武,此人正是倭寇的首领葛成二郎。

    “一群待死之人,有必要和你们讲仁义吗?”

    马上的张芾斜眼看了一下葛成二郎,随即冷笑一声道。

    这次抓获葛成二郎等倭寇,张芾与手下的将士也全都十分高兴,因此在抵达天津之后,他把粮食交接的事都交给齐先生,然后自己亲自押送葛成二郎等人进京。

    至于齐先生,他肯定不能进京,毕竟他的身份见不得光。

    “你就这么肯定大明的皇帝会杀我?”

    葛成二郎却笑呵呵的反问道。

    “对于倭寇,从太祖皇帝那时开始,只要抓到的倭寇,就从来没有听说能活下来的,你还是早点做好准备吧!”

    张芾冷笑一声道。

    之前的海上一战,张芾几乎全歼了倭寇,连葛成二郎这个首领也被他活捉,对方为了保命,竟然说有重要的事要向大明皇帝禀报,但却不肯说是什么事。

    “嘿嘿,十几年前,我与二十多个兄弟,乘着一条小船离开倭国,一路上历经艰险,二十多个兄弟,最后只活下来十一个,后来我们十一个兄弟,又陆续死在了海上,现在只有我还活着,可以说从出海的那一刻起,我就没打算要活着回去!”

    葛成二郎却一脸满不在乎的笑道。

    他来到大明沿海多年,汉话说的很好,除了有个别词语有点生硬外,几乎听不出什么口音。

    “既然你如此不在乎自己的性命,又为何要说什么重要的事情来保命?”

    张芾再次冷笑着反问道,对于葛成二郎的话,他半个字都不相信。

    “如果能活着,谁又愿意去死?我见惯了生死,并不意味着我一心求死,更何况我有把握,你们大明肯定不会杀我!”

    葛成二郎再次信心满满的道。

    听到葛成二郎如此笃定朝廷不会杀他,这让张芾也更加疑惑,但他也知道,在进京之前,葛成二郎肯定不会告诉自己实情,因为之前他已经问过许多次了。

    京城在望,当张芾押送着囚车抵达北京城门时,一眼就看到了亲自前来迎接的朱瞻壑。

    “属下拜见世子!”

    张芾甩鞍下马,快步上前行礼道。

    “张指挥不必客气,你们这次大败倭寇,我已经向皇爷爷为你们请功了,而且皇爷爷还特意吩咐,要亲自召见你!”

    朱瞻壑大笑着上前说道。

    张芾他们在海运的路上,竟然大败倭寇,这对朱瞻壑来说,也是个意外之喜。

    因此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朱瞻壑立刻进宫,亲自向朱棣禀报,朱棣也十分高兴,毕竟倭寇一直是东南沿海的心腹大患,现在消灭了一伙强大的倭寇,也能让沿海安定许多。

    “陛下要亲自召见我?”

    张芾闻言也十分的惊喜,能够得到皇帝陛下的召见,对于臣子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机会,如果能让陛下记住自己的名字,那就叫简在帝心,日后升迁也就指日可待了。

    “走吧,咱们先进城,把这些倭寇关押到刑部大牢,咱们再立刻进宫,皇爷爷也在等你讲述消灭倭寇的经过呢!”

    朱瞻壑说着拉住张芾的手臂,与他一起并肩入城。

    押送的队伍抵达刑部后,刑部的官员也早就得到消息,立刻出来清点倭寇。

    这次张芾他们一共抓了三百多名倭寇,只是许多人重伤,张芾也不想浪费药物给他们治疗,因此许多倭寇都在伤痛中惨死,活下的还有两百出头,现在全都押送到京城。

    交接过犯人后,朱瞻壑这才带着张芾进宫。

    朱棣在武英殿召见了张芾,金忠和夏元吉等几位内阁大臣也全都来了。

    “镇海卫指挥使张芾,拜见吾皇万岁!”

    张芾大步进到殿中,郑重的向朱棣行礼道。

    “不必多礼,张芾你率兵平倭,这一仗打的漂亮,恩国公泉下有知,定然也会十分欣慰!”

    朱棣畅快的大笑道。

    恩国公就是第一代航海侯张赫,也就是张芾的伯父,死后才被追封为恩国公。

    “谢陛下夸奖!”

    听到朱棣提到伯父,张芾也激动的眼圈发红道。

    “张芾,你把海上遭遇倭寇,并与他们交战的经过详细讲一遍!”

    朱棣再次吩咐道。

    “是!”

    张芾答应一声,平复了一下心情,这才讲述道。

    “当时我们刚离开太仓没多久,就发现远处有一条小船窥探,显然陆地上有人与倭寇勾结,所以倭寇才能得到我们离港的消息……”

    随着张芾的讲述,朱棣与朱瞻壑等人也总算明白了整个事情的经过。

    而在张芾在讲述时,也着重提到了那几艘新战船的表现优异,而这和朱瞻壑有很大的关系,算是帮着朱瞻壑请功。

    最后张芾再次道:“那个葛成二郎被抓后,一直说有重要的事要求见陛下,我不敢擅自决定,因此才将他带到京城,现在就关押在刑部大牢。”

    “区区一个倭寇就想见朕?”

    朱棣冷笑一声,他可没心情去见一个倭寇,像这种事情,直接交给刑部去审理就行了。

    “皇爷爷,我倒是对这个葛成二郎挺感兴趣的,不如我代您去见一见他吧!”

    这时朱瞻壑忽然开口请求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4546/ 第一时间欣赏吾父朱高煦最新章节! 作者:北冥老鱼所写的《吾父朱高煦》为转载作品,吾父朱高煦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吾父朱高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吾父朱高煦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吾父朱高煦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吾父朱高煦介绍:
朱棣:我大哥死了,皇位有德者居之,我要造反!
朱高煦:我大哥也死了,那个皇位本来就是我的,我也要造反!
朱瞻壑:我大……呸!我就是大哥,我还没死呢,但做为朱高煦这个作死小能手的嫡长子,我感觉自己也离死不远了。吾父朱高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吾父朱高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吾父朱高煦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