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唐:逆天庶子夺嫡TXT下载大唐:逆天庶子夺嫡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逆天庶子夺嫡全文阅读

作者:大笑卮言     大唐:逆天庶子夺嫡txt下载     大唐:逆天庶子夺嫡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49、完璧归赵

    还未回到长安,从马三宝口中得知。

    李世民兵败已退回长安养病,现在已经大病初愈。

    薛仁杲固守在高墌,正厉兵秣马养精蓄锐。

    薛仁杲之所以没有乘势而下,一是他老爹薛举突然驾崩,薛仁杲作为太子,要主持西秦国内大局,暂时罢兵;二是唐军在寿宁一带阻击了西秦兵马,西秦兵马再难前行。

    而回到长安,李智云才知道,自己的失踪,在长安已经演绎出了悲欢大戏。

    因为随李智云逃进玄武神山的亲随全部阵亡,所以长安没有人知道他还活着。

    随着失踪的时日渐长,李渊也跟大多数人一样,都以为李智云凶多吉少,或是战死,或是无生还的可能。

    万贵妃和李渊,以及乌云铁骑的官兵是最为悲伤的人。

    这让李智云第一次知道,李渊对自己这个庶子,深怀父子深情。

    长安已经准备要给李智云大办丧事。

    接手京畿防御的李建成趁机给李渊建言,要正式接手“乌云铁骑”,接手李智云所有的工场。

    而李世民则行动果决,派人直接把房玄龄、张鸦六和清平道人,以招贤的名义全都掳走。

    而在此时,青骢马瘦弱不堪的回到了汉王府。

    马三宝和何潘仁等人见此,忙急禀李渊,他们坚信李智云一定还活着。因为青骢马回来后,反应极反常,一直嘶鸣。

    于是,马三宝和何潘仁分别带人出来搜寻李智云,马三宝紧随青骢马走原路,何潘仁带人去高墌附近寻找。

    马三宝出来五六天后,却搜寻无果。

    青骢马领着他们去了玄武神山的小庙,小庙已经被大火烧毁,又到了裂谷之下搜寻。

    在他们几近绝望之际,却终于找到了李智云。

    得知李智云活着回来,李渊大喜,万贵妃更是喜极而泣。

    李渊命他先在宫里陪万贵妃三日,以宽慰自己的母亲。

    李智云在宫里呆了一日后就呆不住了。

    他心里放心不下两处工场和张鸦六、清平道人。

    如果自己真的死了,乌云铁骑和工场被两个兄长瓜分掉,也说得过去。

    可现在自己回来了,两位兄长是不是应该停止伸手和把自己的人还回来。

    李渊当即说道,京畿重任还是你的。言下之意,乌云铁骑没人能动。

    李建成忙说道,自己也很痛心差点失去了五弟,五弟回来了自己就很高兴,乌云铁骑当然是五弟的。

    而李世民则养病在秦王府,李智云等不及,于是直接就去拜访他,准备要人。

    李世民在府内听说李智云来了,当即就从病榻爬起来迎接。

    李智云忙扶住他,李世民抓住他的手就不放,眼含热泪道:“二哥从来就觉得,我五弟命不该绝,看看,我是不是说得没错……”

    李智云听李世民这么说,气已经消了大半。

    李世民又说道:“二哥听说你回来了,原本该去看你的……可二哥这场大病,差点要了命啊。”

    “二哥挺过来就好了,二哥很幸运。”

    “现在倒是没有什么大碍,但还是见不得一点风,医官要我卧床休养十日……”

    “那二哥赶快躺下……”

    李智云扶着李世民要躺回床榻上。

    “不不不!”李世民摆摆手,“五弟来了,我躺着不成体统。五弟啊,二哥被困高墌,要不是你出手,我能不能逃出来都不好说啊。二哥这次全靠五弟解围,还自陷险境。二哥是感激不尽啊!”

    “二哥见外了,我们兄弟间不能说那么见外的话。”

    “五弟这份恩情,二哥定会铭记。他日,五弟若是有何事,尽管给二哥说。”

    两人又说了不少热络的话。

    李智云一开始,并不想以兴师问罪之态来要人,毕竟,两人之间还有联盟的默契。

    可李世民一直在感激自己,却不提这一茬,就有点让李智云心生多虞。

    心想,你不能一直装愚,总得说说我的人是不是该还我吧。

    李世民看出李智云面色有点变僵,于是说道:“朝内议论你恐有不测时,建成大哥就建言要接过你的工场。二哥早给他们说了,二哥是不相信五弟会有什么意外。可二哥也阻止不了,建成大哥要把五弟的这些家业分掉,所以,我就让人把五弟最要紧的几个人先留在我府上,等五弟回来了,这些人还生龙活虎的还给你。”

    说着,他吩咐人去把人都交上来。

    李智云也不知他这番说辞是真是假,但终归人家准备把人还给你,也就不用深究了。

    “多谢二哥,这些人都是追随五弟起事的人……”

    正说着,张鸦六和清平道人、房玄龄就被带了上来。

    李智云一看,这三人完全是三种状态。

    只有张鸦六见了自己,如见了旧主,眼含热泪,哽咽嘶声。

    而清平道人,则眼神飘忽,忽笑忽语,痴傻不定的样子。

    房玄龄则言语闪躲,不咸不淡,似乎换了一个人样。

    李智云听马三宝说,房玄龄当日跟李世民的人走时,心情大好,似乎遇到了明主一样。

    李智云现在看他这样,心想,这家伙看来终是跟自己无缘。

    还不等他开口,李世民指着三人说道:“五弟的人,我都是待为上宾,静等五弟回来后完璧归赵。只是清平道人,似乎人有点……”他指了指脑子。

    “嗯,道长是个药痴,他是修道之人,我也很难理解他。”

    “这位房乔先生……”李世民指着房玄龄道:“他与我交谈两日后,一心要归顺于我。二哥有个不情之请。”

    “二哥请讲。”

    “他若是愿意留在我秦王府,还请五弟成人之美。”

    李智云哈哈一笑,“二哥这话说得,其实这些人二哥要用得着,尽可都留下。”

    李世民有点尴尬,“五弟别误会二哥,这每一个人都是五弟的宝贝疙瘩,二哥也无染指之心。房先生五弟带走也不妨,我只是听他说,他有此意才征询五弟的。”

    “既然房先生自己愿意留在二哥这里,那五弟就做这个顺水人情了。”

    李世民见李智云毫无芥蒂的样子,心里有点愧疚。

    “五弟如此豪爽,改日,二哥身体痊愈后再登门致谢了。”

    李智云看房玄龄的面色和缓,知道他心已收不回来,也觉责怪他没有意思。强扭的瓜不甜,这道理看来不假。

    房玄龄本来就是要投李世民,是被自己拦截下来。现在,说叫完璧归赵也对。

150、三点一线的打靶

    要回了张鸦六和清平道人,李智云才从张鸦六嘴里知道。

    张鸦六早把自己制造的伍仟枝“云步枪”,五十门“小霹雳炮”全都藏匿起来了。他听说李智云出事后,就担心会有其他人觊觎工场里的兵器和枪械。

    他就直接先把“云步枪”“小霹雳炮”都藏了起来。

    李智云问他:“你也不相信我会死?”

    “当然不信。汉王身上穿的都是我张鸦六打造的最好的甲胄,使的是最好的兵器,以汉王勇冠三军、折冲万里的智勇,汉王一定不会死。”

    他又沉默了一下,“汉王若是死了,我张鸦六和工匠们活着又有何意思……”

    李智云忙说:“张师傅这话言重了。你是我敬重的工匠,我只是厚待尔等。我们算是莫逆之交,并非生死相托。”

    “汉王这话不对。”张鸦六很执拗的纠正道,“我等不只是受了汉王的厚禄,尽工匠本分而已。身为一个手艺人,能常常打造出当世最好的神兵利器,这是我等前世修来的福分。没有汉王,我等哪里来这种福分!这可比得了泼天的富贵还值当。”

    李智云理解他的这种心态,拍拍他的肩膀。

    “走吧,我要看看我的云步枪和小霹雳炮。”

    “汉王看了一定高兴,这云步枪我用黑火药试过了,最次的要炸近两百次,才能把枪管炸坏。最好的,都没有被炸坏过……”

    李智云满意的点点头。

    “这很好了,比我预想的好。你们再摸索一段时间就好了。”

    当时的工艺不稳定,出现这种有次有好的质量也难免。

    “小霹雳炮呢?”

    “小霹雳炮试过五六次,炸膛是不可能的,威力我预估在两百码以内还行。”

    “两百码以内有威力已经很不错了。”

    到了工场,李智云接过张鸦六拿过来的“云步枪”,心里有点激动。

    这可是步枪,是单兵火器。

    它造型精美,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纯手工能打造成这个样子,已经非常的令人惊异。

    自己让它提前了整整一千年左右出现在这个世间。

    “云步枪”吸收了各种燧发步枪的优势,少走了很多的弯路。它已经是当时工艺水平最高的武器了。

    再往前走,就算自己知道怎么制造无烟黑火药,知道怎么用无烟黑火药制造脱壳子弹,但当时的工艺水平已经再造不出更好的单兵武器了。

    没有工业体系化的提高,基础工艺的提升,制造水平的天花板也许只能到这一步。

    除非自己能改造整个社会,从蒸汽时代开始,把基础工业搞上去。

    那就只有等到自己坐拥大唐江山,才可能有力量打造工业文明。

    “走,我们去打靶。”

    跟在李智云身后的高惠通、马三宝和何潘仁他们都很高兴,虽然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打靶”。但是,他们也意识到了,这“云步枪”绝对比马槊和陌刀好使,只是不知道它是怎么使的。

    众人到一个演武场,李智云让人在两百步之外,树了一个木标靶。

    他自己装药、装米尼弹,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装填起来简单而快速。

    “不错。”

    他自己一边装还一边赞不绝口。

    举枪瞄准。

    “砰”一声。

    众人一阵欢呼,李智云让士卒把标靶拿过来看。

    “好家伙,两百步开外,有这个准头还不错。”而且,一寸厚的木板虽然没有穿透,也被米尼弹射进了约一公分左右。

    之所以李智云要先试两百步,而不是一百步,或者三百步。

    因为三百步开外极可能超过了“云步枪”的有效射距,甚至照门准星偏差大,可能根本就上不了靶。

    而两百步若是能上靶,李智云已经就很满意了。

    马三宝看着标靶上的弹孔,“好家伙,这要是射在人身上,可比弓箭厉害。弓箭要是两百步开外,可不一定射得中标靶。就算射得中,也是十个弓箭手里有那么一个。”

    何潘仁也啧啧连声的赞叹,“那可不,两百步开外的弓箭,人听到弦响,那还不轻易就避开了。这玩意……这云步枪,枪响就人落,弓箭怎么比。”

    李智云点点头,“你们都说到点子上了,云步枪的优势就在于此。射速快,又准确性高,防不胜防。”

    高惠通:“若是穿有甲胄的士卒,两百步开外能射杀得了吗?”

    李智云说,“这好办,我们试一试就知道了。”

    他让士卒在两百步、一百五十步和一百步,分别树三个标靶,每个标靶都裹上两当甲的甲胄。

    然后他自己分别装好三支步枪摆放好。

    他回头对高惠通道:“怎么样?要不要来试一试?”

    “我?”高惠通有点受宠若惊。

    “当然,来吧!你们以后还得教导士卒们如何用枪,先来试一试。每个人都得来。”

    高惠通也不怯场,上前端起枪,可是还不知道怎么据枪。

    “你等等,你得……这样据枪。”李智云手把手的教她如何据枪,怎样稳固枪身。

    “要放松……枪的后坐力也不小,不要使劲抵住肩窝……”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准星照门,跟标靶三点一线,这跟射箭差不多……”

    “平心静气,瞄准后勾动扳机不要迟疑……轻压……果断击发!”

    “砰!”

    “砰!”

    “砰!”

    三声枪响。

    取过标靶查看。一百五十步和一百步的两当甲都被米尼弹击碎,杀伤力惊人。二百步的两当甲还是有保护作用的,对人无法造成致命伤害。

    众人都点头,都很赞叹。

    高惠通也兴奋得笑脸红扑扑的。

    “可是……我看这装填枪药和枪弹,还是比较慢,不能跟弓箭比。弓箭有这个功夫,已经可以射十几枝箭了。”

    李智云摇摇头,“这不是问题,只要扬长避短就好了。用云步枪,就要用‘三段击’战术。”

    “三段击?”

    “什么是三段击?”

    “三段击就是三个人使用三支步枪在一个战位上,轮流装填好弹药后,轮流射击……”

    “这样好,这跟弩机差不多……”

    “还是汉王的智慧高……”

    “伍仟支步枪,也就有一千六百多枝枪一直在射击了……”

151、小孩子心性

    李智云试射了“云步枪”,又试射了“小霹雳炮”。

    “小霹雳炮”在一百五十步的距离,装填铁钉和铁砂,其杀伤力也相当的惊人。

    一炮轰出去,可以杀伤抵近的一大片。

    如果装填一颗弹丸,可平穿三百步以外的战阵。

    从张鸦六的工场离开时,李智云要张鸦六再造伍仟支“云步枪”和五十门“小霹雳炮”、二十门“霹雳炮”。

    因为李智云有预感,薛仁杲将随时被剿灭。关中之外真正的战斗要拉开大幕,乌云铁骑要大显身手。

    而张鸦六却摇摇头,一脸苦楚的说道:“汉王,关中的铁矿一时半会已经造不出这么多东西了。这伍仟支云步枪,已经把工场的矿石消耗殆尽了。若是没有新的矿场,很难再大规模的打造兵器,连消耗了的兵器都无法再迅速的弥补。”

    李智云有所预料,他点点头,“这事我想办法,关中如果不行,我们攻城掠地往北凉、朔方、马邑去采矿石。我的眼光肯定不止是局限在关中之地。”

    从张鸦六的工场出来,李智云又去看了“黑火药工场”。

    “大药师怎么样了?”李智云问高惠通。

    “人可能已经快废了……”

    “他在吃黑火药?”李智云听说清平吃黑火药,中毒很深了。

    “嗯,偷偷的吃,而且中毒得很厉害。”

    “能让‘小尼姑’帮忙看看吗?说不定她的后稷针法能救他,工场没有他,可能真麻烦了。”

    “‘小尼姑’不会帮我们的,她这几日,都是一副绝不开口的样子,话都不愿意跟任何人说,根本不会帮我们。”

    “两个学徒呢?”

    “要马上指望,是指望不上的,倒是清平的弟子归一给了我惊喜。”

    “归一?他行吗?”

    “他整天跟在他师父后面,别看他年纪小,人很聪明,好像他比其他的学徒和工匠懂得更多。”

    李智云一直很忧心清平的病情,听说归一还可能替代清平,他也是眼前一喜。

    “把清平给隔离起来,好生养一段时间。就让归一试一试,他虽然是个小孩子,但是指点一下那两个学徒,说不定黑火药工场还有救。”

    李智云走几步,又问道:“我们封存的黑火药还有多少?”

    “还有三百多桶。”

    李智云盘算了一下,这三百多桶,若是打一场大的战役还是够用的。

    但是在消耗掉这三百多桶后,如果工场生产不出黑火药,那所有的火器就只是一个摆设了。

    “你把归一和两个学徒都叫来,我要跟他们好好聊聊。”

    李智云让何潘仁接手“黑火药工厂”,因为清平疯傻掉了,工场必须要有一个乌云铁骑的将领随时监造。高惠通管理两个工场是管理不过来的。

    在经历了此次失踪事件后,让李智云明白了一个道理。

    马三宝和何潘仁、张鸦六等这些从司竹山寨出来的部属,才真的是自己可以倚仗的下属。

    自己苦心想要笼络住所谓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些人,他们虽然都有大才干,但这些人全都完美的跟自己错过了,甚至得到的也要离自己而去。

    这是人与人的机缘,强求不来。

    李智云求贤的心只能顺其自然。

    归一和两个学徒到自己的跟前,李智云当即就要封归一为工场的“大药师”。

    “为什么要封我?我师父才是大药师。”归一皱眉叫了起来,好像自己冒犯了自己的师父。

    “你要不想跟你师父一样也行,那你就做个药师令丞如何?除了你师父,就是你最大。这个工场,有任何人要是不听你的话,你找何将军。何将军给你做主。”

    李智云顺着他,小孩子嘛总是要哄的。

    归一看了看一脸大胡子的何潘仁正笑呤呤的看着自己。因为他对司竹山寨的人都比较熟,当然认识何潘仁。

    “大胡子算是我手下吗?”

    李智云看着他狡黠的目光,知道这半大小孩也可能不是个省心的主。

    “工场内外都归何将军和你师父管,再然后归你管。炼药上的事,你可以指导工匠们,工匠们若有不听话的,都归你管。”

    归一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那就是说,工匠们做得不好的,我想训斥就训斥,想要抽他们两下也是可以的。”

    李智云知道这些工匠其实都是熟手,归一要是任性而为,把工匠们得罪了,会使工匠们不服他。

    “你是出家人,你得跟你师父学,不能随便跟世人发脾气。这个道理不需要我来给你讲。”

    归一本来是调皮,见李智云突然正经的警示自己,就收敛了那份顽皮的调性。

    “我是说着玩的。我师父病了,我其实更想照顾我师父,我也不想做这个什么令丞。”

    “汉王器重你,你懂不懂?”何潘仁一边说道。

    “可我要是炼不出好药呢?汉王你会不会责备我?”

    李智云心知,这小孩子被推出来后,的确是有些压力的。自己不能苛责他。

    “这个黑火药工场,本来就是我给你师父修造的。他现在病了,你这个当徒弟的,是不是不该让它被荒废掉。”

    “他们这些工匠都在,怎么会荒废。”

    “可是,他们没有了你师父,就可能炼不出最好的药。你跟你师父学了那么久,他们都说你聪明,你是工场里除了你师父外,最懂黑火药的人。”

    归一笑笑,“这点汉王倒是说对了,这工场没有比我更懂黑火药的。”

    “不然,我怎么一来就要封你为大药师呢,还把整个工场的炼药交给你呢?”

    李智云是好不容易把归一给说服了。

    等归一走后,李智云让两个学徒过来,勒令他们在一个月之内,把工场所有流程都掌握。否则,他要军法从事。

    布置好这一切,李智云对何潘仁道:“何将军,这工场就辛苦你了。一个半大的小孩,又要用他,还不要让他把工场弄得乌烟瘴气的,只有靠你了。”

    “请汉王放心,何潘仁虽然是粗人,猛汉绣花的事也做得来。”

    “那就拜托何将军了。”

152、西秦灭国

    李智云有了伍仟支“云步枪”,他并没有立即就大规模的装备到乌云铁骑里。

    虽然“云步枪”对冷兵器具有优势,但是“三段式”火器攻击,它只适用于步卒,不适用于骑兵。

    “云步枪”如果装备数量不够多,作战不能占据地理优势,一旦遇到大规模的骑兵作战,步卒依然会被快速的骑兵冲击得失去优势。舍弃冷兵器,只靠伍仟支“云步枪”是不能真正实现降维打击的。

    第二个原因,他不想“云步枪”过早的被李建成和李世民所关注,让乌云铁骑失去这个“杀手锏”。他要刻意的隐藏这个实力。

    他只是先秘密的训练和装备了一千士卒,在一千士卒掌握了“三段式”射击后,他重新改造了神臂弓营。把五十门“小霹雳炮”也装备进神臂弓营。

    再以《武备志·军资乘》《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兵书的一些记载,借鉴明朝神机营和戚家军的火器和冷兵器相结合的练兵方式,改造整个乌云铁骑。

    乌云铁骑需要火器和冷兵器的搭配,也需要轻重火器的搭配,还需要把原本在冷兵器上的优势发挥出来。

    为了今后大规模装备“云步枪”,保护好火器步卒,乌云铁骑的整个战术都要演练。

    “云步枪”步卒虽然远程攻击力惊人,但是一旦近战后防御能力会非常薄弱。要依靠重甲骑兵和攻戎炮车、轻型火器屏风车等来提供护佑、机动和防御。

    李智云借鉴了戚家军的一些作法,把重甲骑兵和轻骑兵以外的陌刀队和神臂弓营进行混编,由弓箭手全部实操“云步枪”和“小霹雳炮”。

    ……

    李智云全力的操练自己的乌云铁骑之际,李世民大病痊愈,即向李渊请战,要报浅水原惨败之仇。

    西秦兵马进入关中,薛仁杲的大军进入高墌,他早就等不及跟唐军决战。

    李世民在退回长安时就求告李渊,自己高墌兵败有大罪,必灭西秦以戴罪立功。他也一直没有追究殷开山和刘文静擅自违令的罪责,只是要二人与他一起再战高墌。

    李世民抽回在扶风的玄甲军,合计八万人马向高墌进发。这一次,他把扶风的五门“霹雳炮”尽数都调往灭西秦的前线。

    李智云在他临行时,也给他装备了近一百个子铳。

    李渊知道李世民此战并不一定有把握,于是利用河西李轨和薛仁杲之间的前嫌芥蒂,派人去凉州,下达玺书慰劳结好,称李轨为从弟。

    李轨大喜,因为李渊实力强大,又如此主动示好。

    他派遣其弟李懋入朝。李渊当即就拜李懋为大将军,还下诏派人持节册拜李轨为凉王、凉州总管。

    高官厚禄,称兄道弟的拉拢李轨。他让李轨派人马攻击薛仁杲的后方,两边夹击西秦人马,灭掉薛仁杲。

    李轨心知李渊示好的醉翁之意在薛仁杲,但是,他也希望薛仁杲这个小混蛋被灭。

    他心想,自己实力要紧,叫我一起绞杀薛仁杲可以,我最多也就是帮你骚扰一下薛仁杲。

    于是他派一万人马抵近薛仁杲的大军,并不接战,只是袭扰一下。

    就这样也是令薛仁杲很是头痛。薛仁杲扬言,要是此战拿下了关中,他第一个就灭了李轨。

    李渊除了在薛仁杲的后方联络李轨之外,又另外派大将攻击陇坻道的关隘,企图从陇山进入取秦州,以分散西秦的兵力,减少对薛仁杲的援助。

    在多路佯攻和辅助下,李世民的大军接近浅水原。

    而第二次浅水原之战打响前,最开始是非常沉闷的。

    薛仁杲见李世民主动来袭,大喜过望。

    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次,李世民依旧是下令严密防守,坚壁不出。薛仁杲求战心切,怕李世民继续南逃。甚至主动撤出高墌,引李世民入城。

    薛仁杲的骄横也并非一无是处,他见高墌唐军不为所动,于是往泾州一带寻机先攻取泾州,结果一时也难以得手,又引兵南下,顺道设伏兵袭击泾州追击的唐军,获得大胜。

    李世民这次心中必取薛仁杲,他就是利用薛仁杲死缠烂打的心理,让薛仁杲一直在高墌周围游走,想耗尽西秦的粮草。

    就这样,薛仁杲和李世民在高墌相持了整整六十天,薛仁杲的粮草用尽,军心开始动摇,加之薛仁杲这人一直对部属很暴虐,从不安抚,部将中开始有人率部向唐军投降。

    薛仁杲见自己几方都在告急,李世民的耐心占了上风,他只得骂骂咧咧的准备撤军。

    李世民见时机成熟,于是,趁薛仁杲撤军之际,再次离开高墌城列阵浅水原,引诱薛仁杲到浅水原决战。

    薛仁杲果然中计,于是在浅水原上演了大决战。

    李世民提前架设霹雳炮只附近,在霹雳炮的助威之下,玄甲军迅疾包围分割西秦大军。西秦兵马此时大多已经毫无斗志,一旦见大势已去,大部都归降了唐军。

    薛仁杲只得奋力拼杀冲出重围,往折墌城逃窜。

    唐军追至折墌城后,包围小城,用霹雳炮轰开折墌城。薛仁杲见大势已去,自己在城内跪俯投降。

    西秦于是在一场决战后,彻底的被唐军灭国。

    薛仁杲被押解回长安后,即被斩杀。

    李世民也挽回了自己兵败浅水原的面子。

    浅水原大战之际,李智云在长安城优哉游哉的闲坐时,李渊给了他一个接待任务。

    让他率五百人去潼关迎接准备投唐的一个重要人物——瓦岗军李密。

    李智云知道李密投唐这件事。主要还是因为他走投无路,被王世充在邙山脚下打得溃不成军,人心离散,部属们大多对他失望透顶,有的被王世充所俘获,有的直接就投了王世充。

    瓦岗军除了徐世绩占据着原瓦岗军大部的势力范围外,李密所率瓦岗军已经名存实亡。

    李密害怕翟让的旧部报复他,只得向西投奔大唐。

    李智云于是率领二百亲随,就往潼关而来。

153、李密入关

    到达潼关后,李智云看着关外驻扎的李密残部,约有三千人左右,他的目光里忍不住流露出鄙夷。

    一把好牌打得稀烂的李密,不值得自己敬重。

    乱世就是如此,成王败寇,绝对的丛林法则。

    李密身上,也没有我李智云值得敬重的任何东西。

    李智云命人打开关隘,放李密和他的残部进入。

    这次李渊派李智云,而不是李建成来迎接李密,也是有讲究的。

    虽然李渊并不清楚李密来归顺时带了多少人马,但终归你是归顺我大唐称臣的,所以,李渊并没有把李密当成一方王者来看待。

    让李建成来迎候,就是高看了李密。

    这次接待任务,李渊临行时也给李智云交代过,让李智云见机行事,以礼相待即可,不必过分恭敬他。

    因为李渊怀疑,李密此次是惨败后归顺大唐,他已经失去原有强大的瓦岗军势力。

    李渊让李智云在把李密送到长安之前,就搞清楚李密究竟还有多少实力。

    李智云在关内,由亲随持假节随后,列队迎接李密。

    远远看去,就见魏字旗下,一个鲜衣怒马的白袍中年汉子,在一群甲胄明亮的侍从簇拥之下,往关内行进而来。

    李智云一开始还诧异了一下,难道李密不是兵败来投的吗?看这样子,倒像是耀武扬威的得胜将军。

    后来,他脑子一转就明白了。

    这个李密是在故作姿态,不想让大唐的人认为他已经在穷途末路上。

    人嘛,还是有面子的,何况自己曾经在中原也是最强王者。

    等到近了一些,李智云就看清楚了李密的长相。

    时年的李密不到四十岁,正是大好年华,意气风发的时候。

    但此时,他须发花白,面色青灰,憔悴不堪,难掩满面倦容,早已没有一方豪雄挥斥方遒的气概。

    这一路,王世充应该是把他追击得够呛。

    李密看到李智云后,因为不认识是谁,只觉得少年很神武。就连他身后的侍卫,个个都是良马宝甲,两厢一比较,就有点自惭形秽。

    当他又看到了李智云身后的假节时,脸上才强装出笑脸。

    虽然李渊不可能来亲自迎接自己,但有假节在此,也算是李渊给足了面子给李密。

    李智云在马上一礼,朗声道:“李智云迎候魏公了。”

    李密哈哈假笑两声,“有劳!有劳!”

    “先请魏公入城!”

    “请!”

    两人简短寒暄,于是李智云带李密先入潼关城,摆酒宴给李密接风洗尘。

    席间,李智云说道:“父皇说魏公是李家宗亲,特地让小侄持节相迎,一洗魏公的一路风尘。再护送魏公入长安,觐见父皇。小侄就先敬魏公一杯酒。”

    李密因为不认识李智云,也不认识李渊其他几个儿子,这个时候听他自称小侄,心里总算一喜。他认为这少年,应该是李渊的儿子。

    李渊这次让儿子而不是其他大臣持节迎候自己,也很给自己面子。

    于是欣喜的说道:“有劳贤侄远道而来迎候。这一入关就算是回到故乡了。当年,我们关陇世家,西魏八柱国中,先祖们彼此倚重,开创了几朝的盛世。我少小离家,征战半生,终还是要回归关陇之地。我与你父亲也同朝任过千牛备身,此次投大唐,也是念宗亲旧谊。”

    “魏公驰骋中原,英名远播,小侄早有耳闻。”

    李密看李智云谦虚有礼,哈哈笑道:“也还好,只是奸雄尚未除,有些遗憾。”

    “魏公入关了,就放心的安顿下来,中原之事,以后再图。小侄再敬魏公一杯!”

    李智云频频举杯,只是为了不失礼数。

    李密随身带的部将王伯当等也在座,都觉李智云礼数周到,言语上没有看不起他们这种败军之师。

    而李密酒酣耳热之际,看李智云又是晚辈,就渐渐的也放下了一些自持。开始吹嘘他瓦岗军如何大战骁果军,现还占有中原大部的郡县云云。

    李密在入关前,就一直谋划着在李渊面前如何抬高自己的身价,他不想被李渊认为自己是败投的大唐,而是归顺。

    所以,这些话他是很自然的就讲了出来。反正李渊也不一定清楚,现在瓦岗军的实力究竟还有几何。

    瓦岗军旧部徐世绩此刻已经占据了原瓦岗军的地域,在西到汝州,北至魏郡,东到大海,南到长江的地域,其范围甚至超过王世充。

    李密就是想糊弄李渊,把徐世绩的势力范围说成是他李密现在仍旧掌控的势力范围。

    而李智云恰恰对这个事实了解,虽然他无法证实其真伪,但今日与李密一接触后,他就确定了李密根本掌控不了徐世绩。

    听着李密的吹嘘,李智云没有多言。李密想要有跟李渊讨价还价的资本,吹嘘自己的实力,这也很正常。

    反正,你再怎么吹嘘,我李智云依旧瞧不上你。

    李密吹得最后,连自己都信了。

    他看李智云只是礼节性的附和他,并没有再恭维他,心里就有点不悦。

    人就是这样,越是想要得到别人尊重的时候,越容易自乱阵脚。

    他饮了一杯后,看着李智云道:“贤侄,你大哥和二哥都是名扬关内外的名将,你可有什么功绩啊。”

    李智云笑笑,“我没什么功绩,关陇之地能人太多,一般人在关中也难以自诩多不得了。”

    “那你认为我如何?你父皇会否封我一个王。”

    李密有点酒意,他这么赤裸裸的在李智云面前摆谱,让王伯当在一边都替他着急。

    李智云心想,这家伙要自取其辱,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魏公若是能让徐世绩归降我大唐,我父皇一定会奉你为王。若是徐世绩不卖你面子,魏公仅凭这三千人马,在关中,至多会被我父皇封一个柱国公。”

    李智云一句话就让李密现了原形,李密脸上顿时红一阵白一阵的。

    他没想到自己刚才说了那么多,居然李智云都没听进去,还直接就揭了他的老底。

    “贤侄……贤侄这话不对,你不知我瓦岗军的实力……”

    “没什么不对,魏公以前是很有气度的人。而眼目下,秦叔宝、程咬金、单雄信、裴仁基、程知节他们,都归降了王世充,不知魏公还有什么本钱可以入关后讨价还价。我倒是奉劝魏公,若是要我父皇瞧得上你,你最好是即刻修书一封给徐世绩,让徐世绩速速降唐。徐世绩的降书到了长安,我父皇一高兴,说不定还真就封你为王了。”

154、李密的心事

    李密脸上臊得慌,低头喝闷酒,一副难看的脸色。

    按说,他这逃亡的一路其实挺惨的。他被王世充从邙山开始就打得四处乱窜。带着残兵败将从金镛城逃至武牢关,又从武牢关再败走至河阳找到自己王伯当,再从河阳逃到潼关,准备投唐。

    这一路上,都是疲于奔命。甚至,他几度心灰意冷,在河阳时,看着仅有的几千人马,自己是又羞又恼。他当作那些亲随的面,大声叫嚷着要以死向追随他的残部们谢罪。

    后来,在王伯当等人的劝解下,李密才颓然放弃了轻生念头,给自己留了现在这条投唐的生路。

    不然,他是真没有地方可以去了。

    他以前追随杨玄感时,就劝解杨玄感眼睛别只盯着洛阳,要先往关中发展。可惜杨玄感没有听他的话,结果兵败身死。

    连他自己也没想到,杨玄感的兵败也有轮回时,他有一天也会败入绝境。好在,当年劝解杨玄感的说辞,现在正好可以用来说服自己。

    往关中,往关中,说不定我李密还有翻身之日。

    李密这个还想起一件很紧要的事。

    大业十三年,李渊晋阳起事时,自己曾经在瓦岗最强盛的时候,递给过李渊一支橄榄枝。

    他希望李渊这个宗室之亲,与他一起践行“李氏当为天子”的箴言。

    李渊虽然回函,没有让瓦岗军与晋阳之师汇合成一支王者之师。但是李渊那时言辞恳切,谦虚谨慎之态还历历在目。

    李渊央求李密,帮晋阳之师挡住了洛阳的王世充。挡住了王世充,晋阳之师就可以快速分化瓦解掉大隋,可以站稳脚跟。

    甚至,晋阳之师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顺利取得关中这种四塞之地,跟他李密义无反顾的帮助李渊有莫大的关系。

    李密现在就是这样想的,当年自己就是在帮助李渊,并不止是在跟隋军捉迷藏,玩骑马打仗的游戏。

    李渊不能不念李密这份旧情。

    在河阳,李密反复念叨着,不断的告诉自己。到了关中,既使是从头来过,也一定是非常美好的事。

    自己要是入关中投李渊,李渊也一定会收留自己。

    他甚至觉得,李渊一定高兴得说不定,会亲自来迎接自己。

    哦,那还是不太可能。毕竟,自己跟王世充的战事,多多少少还是会传一些到李渊耳朵里。

    李渊的心里有这个念头就好了。他不来亲自迎接自己,拥抱我李密。也一定会给自己一个大冢宰的位置才够意思。

    不看僧面看佛面,好歹自己也是他站稳关中的大恩人。

    李密的这番心思,的确有些天真的成分在里面。但是对一个陷入绝境的人而言。李密能快速的站起来,已经相当的不错了。

    要知道,瓦岗军以前可是整整齐齐的五十万之众。

    结果,跟宇文化及的骁果军和王世充几番打斗下来,他李密身边就剩这区区三千人了。

    而且,李密对“李氏当为天子”这话,一直深信不疑。这也许就是他的精神支柱,也是他天真念头的另一个映照。

    他在潼关外,等待入关时就在想。

    李渊虽然比他先一步到了关中,但是,我要是入了关后。难保,关中姓李的会再次洗牌。他李渊是关陇集团的后人,难道我李密不是关陇集团的后人?

    大唐的朝臣、士族豪门、关陇集团占据着绝对优势。

    我李密的经历并不比你李渊差多少。

    论在战事上的资历,自己甚至比你李渊还强几倍、十几倍。

    自己入了关中,说不定真会绽放第二春,经营出另一个强大的“瓦岗”来。

    李密的这些想法,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还没到长安,就在潼关就被李渊的小子给涮清醒了。

    李渊这个叫李智云的小子,他似乎对他李密和瓦岗军的事了解甚多,并不是听的传闻。而是真切的把住了李密的心脉,看穿了李密的虚弱。

    李智云轻描淡写几句话,就揭了他的老底,让他有点无地自容,难看至极。

    尤其,李智云说到秦叔宝、程咬金等几员大将都降了王世充,更是让李密嗝屁得无话可说。

    秦叔宝这些人既是瓦岗军的元老,又是中原的名将。他们如果都选择投敌,这只能说明李密治下难以服众。李密你没有本事打败隋军,甚至也没有本事笼络住瓦岗的旧部。

    要是在三天前,有个黄口小儿哪怕你是李渊的儿子敢这样跟李密说话,李密一定会勃然大怒,甚至拔刀就要斩人。

    而今日的李密,却选择忍气吞声,打掉了牙也要和血吞下。

    没办法,自己已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了,关中是唯一可能收留自己的地方,脸再难看也要看。

    王伯当实在有些忍不住,他原本不想说话,怕影响了李密的高大形象的。

    但是看到李密连自己的形象都维护不了,自己再不说两句,这老小子恐怕真得把脸都丢尽了。

    于是,王伯当把面前的一碗酒一饮而尽,然后一边说道:“大贤侄可能听了些不好的传闻,其实徐世绩对魏公甚为敬重,这事我王伯当最清楚。瓦岗在山东的旧部的确全都在徐世绩手里,徐世绩不会因为秦叔宝等人投了王世充,就会领着瓦岗军旧部也投了王世充。魏公今日投了唐,瓦岗旧部如何归唐的事,还得从长计议,绝不是一封招降书即能解决的事。”

    王伯当的话其实是软中带硬,不卑不亢,对李智云也是强硬的反击。

    他其实是承认了瓦岗旧部与李密之间有矛盾,但是,徐世绩跟李密之间和李密与其他瓦岗旧部之间,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大唐若是想要中原那块大肥肉,要跟李密从长计议才行,要先善待李密。不然,这块大肥肉就可能飞走了。

    李密刚是一时酒意上头,低估了少年人,结果说话不经大脑,直接被怼。

    李智云点点头,意味深长的说道:“王将军看来比魏公清醒一些。”

155、还行

    155、人心还行

    人心靠不住,人心真是太靠不住啊!

    其实,自从除掉翟让之后,就不断有人建议李密斩草除根,把翟让的旧部全部干掉,以绝后患。比如当时房彦藻就曾力劝他除掉单雄信。他说单雄信是一个“轻于去就”的人,不可能从一而终,早杀早好。可李密始终下不了手,因为单雄信勇冠三军,在军中有“飞将”之称,李密爱惜他的才干。

    又比如,部将宇文温也曾经劝他干掉邴元真。他说邴元真这个人是翟让的死党,其长史的职位就是翟让力荐的,心里对翟让感恩戴德,留着这样的人,迟早是个祸害。可李密听完却不置可否,因为他不希望在攻克东都之前搞太多的窝里斗。此后他只是暗中提防邴元真,一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最后消息传到邴元真耳中,使其随即下定反叛的决心。

    想起这一切,李密真是感慨万千,追悔莫及。

    莫非自己真的是心太软?心太软。

    可是,心不软又能怎样?杀人固然简单,问题是稳定太难!就算把翟让的旧部通通杀光,一个不留,瓦岗就能上下一心、坚如磐石了吗?

    未必。李密冷静的时候,有担当的时候,不是意气用事之人。

    当年,李密当瓦岗军领袖时,因为瓦岗军的元老们还算是看得起他李密。而翟让被兄长怂恿,跟李密之间产生了一些龌龊的间隙。

    说起来,李密和翟让之间的恩怨愁绪,还得从大海寺之战胜利后开始。

    那时李密的影响已经初露端倪。

    李密为了拉起自己的势力,曾以个人曾经玩过的一个名号,在瓦岗军中组织了一个叫“蒲山公营”的组织,直接归他个人指挥。

    翟让对李密这种做法,虽说口头上没有提出反对,而实际上对李密有了戒心。没有人这么不管不顾,没大没小的胡乱整。

    在组织内部搞小团体,另起炉灶,这都是大忌中的大忌。

    而翟让为了反抗大隋这个大局,还是留下来和李密并肩战斗,这个最初的矛盾就算搁下来了。

    几年的战争生活,翟让深感到李密的才能远比自已强。

    因此才有了翟让主动让位的大义一幕。是他在推举瓦岗的领袖时,他和其他将领一起拥立李密为魏公,自己心甘情愿的做李密的助手。

    可这事并没有这么简单的皆大欢喜。

    当翟让的哥哥翟弘知道弟弟的“傻子”一样的举动时。他劝说道:“皇帝你自己应当做,为什么给了李密?你如果不干,我来干!”

    翟让听了哈哈大笑,不以为然。

    但翟让对于李密重用隋朝的降将降官有点看不惯,而且对那些人过分刻薄。比如,隋朝官吏崔世枢从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来投靠李密,翟让把他囚禁起来,向他索取财物,这个人没有满足翟让的要求,便受到重刑。

    翟让还曾经训斥房彦藻说:“你带兵攻破汝南,得到许多财宝,都给了魏公,一点也不给我!魏公是我立的,今后大事如何,还说不定呢”

    李密杀死翟让时,曾说翟让“专行暴虐”,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他又说翟让欺辱各位将领,看不起自己,大概指的就是这类事。

    这些本来也算不了什么大事,翟让并没有存心拆李密的台,李密也不十分计较这些。但是,后来李密手下的那些隋朝降将们再三在他面前挑拔离间,使李密思想动摇了。

    特别是房彦藻,直截了当地劝说李密。

    “翟让没有把魏公放在眼里,需要早点下手。”

    李密逐渐有了杀死翟让之心,最后酿成了这场使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剧。

    李密一再犹豫之下,终于下定决心要密谋刺杀翟让,要跟翟让来个一了百了。

    说起来,李密也是相当自负的一个人。他认为他自己生来就能处理这世上最复杂的事,包括杀一个有恩于己的人。

    早年间,他就被北周的大贤高人看重过。

    李密的自负不是没有缘由的,自负过头也不是没有缘由的。

    他投奔瓦岗,给瓦岗带来了好运,也带来了厄运。

    瓦岗过去只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山寨,是一群不相统属的盗匪杂糅而成的山匪,可在李密手里却迅速崛起,变成了一支战斗力异常强大的割据豪雄,让大隋朝廷和隋朝军队焦头烂额,李密也因而一度成为四方群雄共推的盟主。

    虽然这个称号有些水分,但不可否认,李密确实是一个兼具文韬武略的人才,也的确具有睥睨世人的资本。

    说到底,真正对李密构成威胁的并不是什么翟让的“旧部”,而是一张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的隐性的利益联结网。

    除非李密彻底撕破这张网,把瓦岗军改造成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正规军,否则各种隐患就不可能被消除。换句话说,除非李密只留下少数心腹,把其他的人通通杀光,否则就不能算清除干净。

    然而,李密能这么做吗?

    当然不能。

    自从坐上瓦岗的头把交椅,李密基本上就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先是跟东都军队打,继而跟王世充打,后来又跟宇文化及打,天天席不暇暖、枕戈待旦,让他压根就腾不出手来清理内部。如果硬要动手,那无异于是在大敌当前的时候自毁长城!

    而瓦岗内部这种倾碾,权力的争夺白热化时,李密真要下狠手也是一把好手。

    李密也学项羽摆天下第一名宴——“鸿门宴”。

    而语翟让一起赴李密“鸿门宴”的有单雄信和徐世绩等人。

    李密在宴席中突然翻脸杀翟让,单雄信是跪下求饶最快的一位。而徐世绩快步逃出时被一刀砍在了脖颈位置,幸好刀斧手的刀不够快,没有一刀要了徐世绩的命,不然,后世就没有这位名将了。

    当时,李密准备杀了徐世绩,幸亏王伯当从旁劝解才救下了徐世绩的命。

    所以,王伯当说他最了解徐世绩不是妄言。

    “徐世绩的旧友都在王世充的麾下。王将军可有好法子,让徐世绩归唐呢?”

    李智云直接问王伯当,而不予李密谈徐世绩归唐的事,也是再一次明确自己的立场,徐世绩的事必须谈,不能绕开。

    王伯当归唐的意愿其实比李密还强,李智云的步步紧逼,没有让他失去耐心。

156、王伯当的酒

    王伯当之所以义无反顾的劝李密投唐,因为他内心对瓦岗军的前途命运已经丧失了信心。

    瓦岗军曾经的辉煌将不复再现,不然,秦叔宝、程咬金和单雄信也不是没有豪气软脚虾,怎么会投了王世充。他们是要跟李密彻底的决裂。

    都认为,瓦岗军已经被李密这个老小儿给败完了。王伯当要不是还念点旧情,也早就抛弃了李密。

    所以,入关中,投大唐是王伯当的上上之策。

    李渊的实力也可见一斑,最关键是,李渊从晋阳起事开始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稳。

    有道是,行稳致千里,行远致广大。

    良禽择木而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王伯当此刻要稳住李智云,也要稳住李密,不能让投唐这件事给搅黄了。

    李密现在基本上是埋头喝闷酒,他已经做出一副破落户的样子。眼睛只盯着案几上的酒菜,嘴里吧唧着,用指甲剔着牙齿缝的牛肉,眼神晦暗,不言不语。

    王伯当朝李智云双拳一抱,一拱手:“大贤侄,魏公是诚心投唐。也不是这一两日功夫,才想的投唐义事。这点,大贤侄不会质疑吧?”

    李智云笑而不语,没有给王伯当一个想要听到的回答。

    而笑而不语的潜台词就是,有些事除了天知地知外,还有你知我知。

    王伯当硬着头皮继续说道:“魏公刚坐瓦岗第一把交椅时,就与众将商议过归唐的事……哦,那个时候叫与晋阳之师联合,东西夹击,可一举灭了洛阳。结果,魏公是得罪了一大批人……”

    王伯当大手一挥,像是真有很多人跟李密过不去。李密曾经为了跟李渊的战斗情谊,做出了巨大的个人牺牲。

    “魏公顶着压力,先是与唐王步调一致,投了洛阳的杨侗。也准备走尊隋夹辅的路,跟唐王没有一点出入。而瓦岗旧部并不愿意走尊隋夹辅这条路,他们也是陆陆续续的露出对魏公的反意,魏公才不得不杀了翟首领……”

    李智云看着声情并茂的王伯当,只是在为李密开脱,而没有直接回答如何把徐世绩也弄到大唐这边来。

    “王将军,来喝酒!”

    李智云打断了王伯当的话,双手端起酒盏敬王伯当。

    王伯当话头被打断,看李智云客客气气的,心里头知道这少年人不好糊弄。最好,还是老老实实的跟少年打交道比较好。

    免得,一会自己也像李密一样,被怼得无地自容。

    “大贤侄,请!”

    王伯当又是一饮而尽。

    然后,他把酒盏放下,用手盖住酒盏,摆手示意旁边侍从不要给他倒酒。

    “大贤侄……”

    李智云看他郑重其事的样子,像是要说点更有谱的话。

    “王将军的酒……”

    “大贤侄,这酒我已经喝不下去了。”

    李智云恻笑一下,“王将军是嫌弃我关中无好酒?”

    “不!不!不!我王伯当站在潼关外时,就把自己看成了大唐的臣子。大贤侄的话我受不住。”

    “那王将军是嫌没有助兴的歌舞?”

    “不是,我准备先告退。”

    “先告退?”

    “嗯,我准备去卫州。”

    “卫州?”李智云明白了他想要干什么。

    “我准备去卫州见徐世绩。我要拉着徐世绩与我一道来潼关,再饮大贤侄的接风洗尘酒。”

    李智云面露老成笑容,频频点头。

    “王将军是雷厉风行的急性子啊。”

    “大贤侄的话提点了我。王世充难保不倚重秦叔宝和程咬金这些人去劝降徐世绩。如果我不去卫州,一把拉住徐世绩来归唐,他就极可能被王世充拉过去了。”

    “王将军深明大义。那我就不留你,你即刻动身前往卫州。”

    李智云把手里的酒盏泼在地上,“这碗酒,我就等王将军回来后再饮。”

    王伯当内心是不想去卫州冒险,但是,他没有更好的办法面对李智云的质疑。

    而且,他和李密连个投名状都没有,就来投唐,人家冷落你也是很正常的。

    王伯当去卫州找徐世绩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伯当,”李密好像突然酒醒了一样。

    “伯当……要不我给徐世绩写封信,你带在身上。”

    王伯当摇摇手,有点嫌弃李密的话。

    “你的信就不用了。你的信,恐怕还不如大贤侄的信更有用。”他说完这话,就看着李智云。

    李密眨着朦胧的醉眼,活泛起来,“伯当此言差也。当年推举我做大当家时,徐世绩是最使力的一个。我杀翟让时,给了他一条生路,你看他后来记不记这个仇?他才不记这些仇!我写封信,你带上,他见信如见我。一定会,跟你一起来归唐。”

    王伯当继续摆手摇头,听不进去李密说的这些话。

    他心里暗骂了李密好几回了。

    李智云说道:“那我就写封信给徐世绩?”

    “伯当就是要大贤侄这个请教。”

    李智云心想,拉拢或者稳住徐世绩是很关键的一步,若是把徐世绩稳住了,就如在中原埋下了一粒契子。王世充和窦建德要想坐大,就会难上加难。而大唐要是进军中原,则契子可以让整个中原复活。

    他想了想,就起身让王伯当稍等。他就到内账里,让侍从拿笔墨纸砚来,然后铺纸落笔写了一封信给徐世绩。

    写好信用蜡封上后,李智云才走出来,把信交给了王伯当。

    王伯当恭敬的取过信纸,脸上是浓浓的好奇意味。

    “大贤侄这封信,究竟是如何写的呢?”

    王伯当是送信人,他理所当然的应该知道这封信的大概意思,所以,他就直言不讳的问李智云了。

    “别无其他,就是奉劝他归唐,我父皇一定会厚待他。王将军千里送信,这才是最感动人的。徐世绩投不投唐,主要还是看王将军的面子。”

    王伯当微点着头,“徐世绩是聪明人,我此去,一定会全力说服他。若是说不服他,我王伯当甘愿回到关中来领罚。”

    “王将军言重了。你若是徐世绩归唐,必是大功一件。其实,王将军有此一个举动,已经令我佩服了。你走后,我比上奏父皇,请父皇重赏王将军。”

    王伯当有点高兴起来。

    不管怎么说,现在自己一归唐就引起了李家的重视,个人的前途命运看来是稳了。

157、不一样的劝降信

    看着王伯当渐行渐远的背影,李智云觉得,王伯当此行必有所获。

    这不止是李智云的一个预感,还因为,李智云在信里给了徐世绩一些近乎神奇的提示。

    他要让徐世绩相信,大唐必将是中土群雄中最后的王者。

    徐世绩要是对投唐不动容,那才是真的怪了。

    因为,在李智云给徐世绩的信里,信并不是像李智云对王伯当说的那样写的。

    李智云根本就没提李渊会如何赏赐一个投唐将领,如何规劝一个人听从什么使命的招呼。

    因为那种写法是很苍白的,根本都不会引起一方豪雄的兴趣。

    徐世绩始终还是一个有着归属感的人。他没有了瓦岗这个大家庭后,心里其实难免很失落。

    他内心一定希望瓦岗重新振作起来。

    但是瓦岗振作起来的条件已经全都土崩瓦解了。如果秦叔宝他们没有被王世充俘获,这些人要是脱离李密走到一起,那还真的可能重振瓦岗,让瓦岗再豪强一把。

    可惜的是,瓦岗现在只剩徐世绩一个孤家寡人。

    徐世绩的历史很简单,就是打胜仗,再打胜仗。

    一直打到与李靖一起并称“大唐双子星”这种偶像级的战神。

    李智云了解他一些事,但是并不是很了解这个人。

    李智云写的信,第一目标是稳住徐世绩,不要徐世绩跟了王世充。

    第二目标才是让徐世绩归唐,让徐世绩在中原之地,稳如磐石的等着大唐的统一。

    李智云在信里主要谈了两个人。

    一个是洛阳的王世充。

    李智云说王世充是绝不可信的一个奸人。投奔王世充就是投奔奸人,会死无葬身之地。

    李智云接着就说,秦叔宝他们投王世充一定是迫不得已。大唐王朝慢了一步,没有庇护好这些名将,实在可惜。

    这么说,正经表达了大唐求贤若渴之心,大唐王朝绝对跟那些土鸡瓦狗起家的土皇帝不一样。这些瓦岗的旧部,在大唐王朝眼里,都是宝贝疙瘩。

    至于说王世充是奸人的理由,分列有若干项。

    最关键的是,李智云郑重其事的劝告徐世绩,千万不要投王世充。若是想与瓦岗旧部们重聚,待到明年开春时节。

    在这里,李智云没有卖什么关子,直截了当的就说了。

    等到明年开春时一定有好戏看——秦叔宝他们一定会归唐。

    时间说得非常清楚明晰。

    这里的伏笔,必然会在徐世绩心里埋一颗疑惑的种子。

    其实,徐世绩也不相信秦叔宝他们就这么跟王世充走了。他始终还在等着秦叔宝他们会不会回卫州。

    而李智云的说法言之凿凿,似乎带有神秘的预言性,又似乎是大唐跟秦叔宝他们已经暗通了款曲。

    他说的明年开春这个时间节点,其实已经挺近了。

    徐世绩心里一定会千回百转一遍的猜测,秦叔宝他们会暗中投唐吗?

    当然他下不了定论。

    但是明年开春之际,将会有一件震古烁今的大事发生。全天下的人都会知道“武将投降史”上最绝伦的一幕要在九曲上演。秦叔宝和程咬金等人,会临阵从王世充的阵营走向大唐的阵营……

    说了王世充,李智云说的第二个人就是李密。

    李智云对李密本人没有做评价。因为徐世绩一定比他清楚李密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只是在信里告诉徐世绩。李密不是大唐王朝最需要的人。

    大唐王朝更希望瓦岗旧部都来大唐,若是徐世绩他们不想看到李密,大唐王朝可以让李密消失。

    这就把瓦岗旧部和李密割裂开,让他们知道在大唐王朝的心目中,李密无法跟徐世绩他们比。

    这封信的“助攻”,再加上王伯当与徐世绩的交情,徐世绩立即投唐的可能性不大,但立即投王世充则毫无可能。

    李智云吩咐侍从们,将李密扶上马,像是俘获敌将,得胜班师的样子回长安去。

    回到了长安,李智云把李密安顿好后,就去武德殿觐见李渊。

    李渊问他这趟差事如何。

    李智云于是如实相告,把自己对徐世绩的招抚之事和盘托出。王伯当已经揣着书信东去,估计十日左右,王伯当应该会带回一个好消息。

    而李密的高傲头颅被他如何敲下去的,他则轻描淡写的一句提过。

    这种事,算不得什么大本事,只要牙尖嘴利即可。

    李渊听得频频点头,觉得自己派李智云去跑这么一趟,简直是太英明了。

    李渊一开始准备接待李密时,就没有设想过瓦岗旧部的事。更没有意识到,徐世绩还是一个关键性人物。

    李智云很敏锐的察觉到了徐世绩这个人,一定要最快时间去争取他,还写书信,派王伯当去劝降,这些都安排和把握得不错。

    李渊心里想着,嘴上并没有夸李智云。

    如果设想换一个人去接待李密,只是兴高采烈的把李密带回长安来,然后赏赐李密一番。那功夫就真的太表面了,起码会错过了招降徐世绩的时机。

    在一边的裴寂也是连连点头。

    他也没有开口说话。

    李智云给了李渊太多惊喜了。惊喜连连之下,让他开始进一步审视起李智云来。

    小小年纪,某些方面的智谋已经超过了两个兄长,而且,人作战勇猛,已经小有声望了。在朝臣中,都知道这个庶子很不简单,令人刮目相看。

    李智云请示完李密归唐一事后,李渊让他建言,该如何安排李密的职爵。

    李智云知道李渊对这种事肯定是有设想的,现在李渊只是想听听李智云给一个参考意见。

    究竟是重用还是闲置这个李密?

    “一方霸主来归顺,应该给一个正二品吧……”李智云慢条斯理的开始讲。

    “还应该赐个爵位……至于留在朝廷做什么职务合适。我觉得……应该赏他一个光禄卿。”

    “光禄卿?”裴寂低呼了一声。

    李渊也眉头一皱,看着李智云,让他做进一步的解释。

    “赐爵国公,上柱国,任光禄寺的主官……就这样吧。李密这个人都打了那么多不堪回首的败仗了,把瓦岗也弄得七零八落、支离破碎。他的才干也早就被检视过,不值得重托。”

    李智云的建言就是这样,让李密去光禄寺管管皇室的膳食。

    李渊听了李智云的话,沉吟了片刻,说道:“智云这话有道理。我原本还设想让他在朝做个三公,好好发挥他的才干。听智云这么一说,此人看来是不堪重用了。”

158、皇子之局

    李智云走后,武德殿里也就只有李渊和裴寂在。

    他面色有些凝重的对裴寂说道:“老伙计啊,智云这么出色,恐怕建成有些难受啊。”

    李渊此时连丞相都不称呼了。

    裴寂道:“叔德多虑了,劝降徐世绩这事,要是大郎去潼关迎李密,他也想得到。你是喜欢智云,看他什么都顺眼。”

    裴寂和李渊的语气,要是换一个场景,不是在武德殿里,而是在什么卧房内。真跟一对夫妻之间的对话差不多。

    他接着又道:“不过,智云这孩子还真是……怎么说呢?这孩子看来得让他独挡一面,让他多一些战功。我看,可以让二郎和他之间相互比拼一下。”

    “他虽不是主帅,但那一场战事里,他好像都没少他的功劳。不是献良策,就是救援解围,还送霹雳炮给二郎。这孩子好像就没什么弱的……”

    说道李智云的弱点,李渊一时就迷惑了。因为他真没发现自己这个庶子身上有什么致命的弱点。

    裴寂说:“叔德你听我的没错,让他跟二郎比一比战功,多些建树。这样一来,二郎也不能居功自傲。几兄弟平衡一下,谁也别比谁尿得高。”

    “那太子之位呢,现在就不立了?”

    “不立,立了,这几兄弟要对建成急眼的。反正不立,就那么先搁着。把建成召回长安来,京畿防御就交给建成。”

    “智云呢?”

    “现在二郎拿下薛仁杲应该没问题了。就派智云去啃一块硬骨头好了。”

    “哪一块?”

    “东都洛阳的王世充。”

    李渊倒吸一口凉气。

    “你这有点太……”

    李渊想说裴寂的主意太生猛了,他还有点跟不上这想法。

    “王世充刚得了瓦岗不少的地盘,正是兵强马壮之际,智云的乌云铁骑就算战力再强,要取洛阳,有点不太可能。老伙计,你别是觉得智云什么事都能干!你不是把他往火坑里推吧?”

    李渊想听裴寂说得更详细一些,因为他的确有点心动了。

    “我怎么会把他往火坑里推?叔德你既然喜欢智云,就要让他多历练。不去啃这种硬骨头,将来怎么让人敬重?”

    “我不是责备你,我是想你说得仔细点。”

    李渊安抚裴寂,先消消气。

    “你别急,你听我说。为啥要让智云去打王世充……”

    “嗯,你说。”

    “二郎马上就可能灭了薛仁杲,灭了薛仁杲就再灭李轨和梁师都。二郎的功劳多大,还有比二郎功劳更大的吗?除了南边的李孝恭之外,还没人接下来会跟二郎比。不管是哪一位皇子,一个人的功劳大了总不是好事。会危及到太子之位,太子作为储君的威信就会名存实亡啊。兄弟阋墙的事,历史上不少了。叔德一定要吸取这个教训。”

    “叔德,早在你入关中之际,我就跟你说过。几个皇子也都不年幼了,都可以建功立业。他们也都还有一份争强好胜之心。用得好,可以助你平定天下扫除八荒,用得不好,会兄弟阋墙最后血流成河。天下归了李氏,最后可能会便宜了其他人。”

    “你我都有百年之后,这话我也不管叔德你爱不爱听了。所以,你曾经说,想要做一个局。让几个皇子,包括李姓至亲的几个子嗣,凡是能干的,能有建树的,都得入这个局。”

    “老伙计,你是知道我的良苦用心。”

    “嗯,这个局现在也有个雏形了。二郎取了关陇之地,元吉在抵御刘武周,孝恭在平定巴蜀。现在就该智云或者大郎扫平洛阳了。”

    李渊点点头,“嗯,我原本也没想到王世充突然在洛阳打败了瓦岗军,是想让建成去取东都洛阳。他毕竟将来是太子,问鼎中原的事,最好还是他来做。”

    “正因为如此,洛阳变成了硬骨头,非得智云去取不可。”

    “就不能等等。”

    “等什么?等王世充在中原坐大了?叔德,你是比我还清醒和聪明的人。你坐的是皇位,不再是晋阳宫的床榻了。不该有任何妇人之仁。”

    “可智云能破王世充吗?”

    “智云以五千人破了长安城,你说他能不能现在破洛阳?搁在以前我也不相信智云能破洛阳。可是,你我都看到了,智云这孩子真是一个谜。他不声不响的总会弄出什么大动静出来。我最近看到他在禁苑内走动时的身影,就常常走神……”

    “为啥?”

    “这孩子,他跟其他人不一样。他常常有人无人的时候,走起路来都是目光如炬的样子。好像天下不过如此……”

    “你是说,智云有王者之气。这有什么奇怪的,他是我李渊的儿子,自己本来就是汉王。”

    “不不不!”裴寂摆摆手,“我说的不是王者之气。我说的是,他对世事有种了若指掌的气度,好像是一位世外高人。王者之气、英雄气都不对。应该叫什么‘六壬气’。以前,我曾经听人说过,有的人会在某个时刻开窍,突然拥有了六壬气。也就能知晓很多天地万物的事,甚至预卜未来。”

    “你说的这个,智云承认过。自己得了仙人的指点。”

    “先不管那个。这正是我觉得智云该出关的理由。他破了洛阳,就把他收回来,再让建成去破窦建德他们。不偏不倚,皇子们都得打几个胜仗。”

    李渊心里盘算着,他还是担心李智云的乌云铁骑出关后成不了事。

    裴寂是很懂李渊的,明白他沉默时心里在想什么。

    “叔德,你也不要犹豫。你再给他一支人马就是了。”

    李渊低头在武德殿里开始走个不停。

    裴寂没有催促,也没有说话。

    因为他知道李渊在思考时,你最好别张嘴。

    这已经跟刚才讨论时不一样了。刚才是他愿意听你说,现在是他自己拿主意的时候,随便是谁都得闭嘴,包括裴寂。

    李渊绕着一根根大柱走,走了参不多一炷香的功夫才停了下来。

    “这事就这么定了。我再给他两万人,让李神通跟他一起出关。洛阳王世充的好日子就算是到头了。”

159、未知的东征

    李智云得到李渊要他攻打王世充的消息时,非常的惊讶。

    因为这太突然了,突然得他都以为听错了。

    这个消息是李渊让唐俭告诉他的,没有正式颁旨下诏,算是提前打个招呼。

    李智云请唐俭先别急着从汉王府走,先坐会聊一聊。

    唐俭没有参与这件事的决策,他其实也聊不出更多的东西,只是实在推脱不了就坐下了。反正聊聊也不妨,还可以收集一点意见反馈给皇上。

    “别说汉王觉得突然,臣也觉得突然。只是这是件大好事,汉王要是灭了王世充,绝对是可以跟入关中并肩比拟的大功。绝对的大好事。”

    “唐记室,你是不是头脑发晕了。这能是大好事吗?我都怀疑,父皇是不是听了你的谗言,要让我去灭王世充。”

    唐俭这个人是比较随和的,出了名的老好人一个。李智云跟他说话,从来都无所顾忌。

    “我哪有机会敬献谗言?皇上定的事是圣恩,汉王可不能随便乱说。”

    “不能随便乱说?王世充现在多少人马?我乌云铁骑多少人马?父皇真是觉得我在京畿闲得慌是不是。我整天忙得是脚跟都不沾地的。每天要跑去禁苑看看,还要看看长安的城防,几个大营也都得提点他们,一刻闲心都没有。”

    “汉王别抱怨,皇上不是让李神通跟你一起出关吗?李神通手下好几万人马,都归汉王你调遣,你说多威风。”

    “记室是在哄小孩子呢?我几时调遣过几万大军,我还没我大哥和二哥的本事。”

    “你别谦虚,汉王的本事恐怕朝堂内外没人不知道。你是茶壶里装元宵,肚子里有货。”

    李智云笑着摇摇头,“唐记室,算了我也不跟你发牢骚了,免得你还去父皇面前参我一本,说我准备违抗圣旨。你回去禀告我父皇,就说我出关别无所求,就是取东都时,神通叔得听我的调遣,出了关,关外怎么打,也得我自行决断。”

    “出了关,关外的战事,当然都是你说了算。有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上鞭长莫及,你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这事,我想皇上不会不允诺你。”

    “那好,有劳唐记室跑这一趟了,我也不留你吃饭了。改日,我从关外回来了,我们再叙。”

    送走了唐俭,李智云坐着发愣。

    高惠通见状忙问道:“汉王是不是觉得打王世充,我们力不从心?”

    “当然是力不从心……”

    李智云没有说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从唐俭说出李渊的计划时,是真的惊住了。

    因为东取王世充是李世民的事,历史就是怎么演进的。李智云没想过自己会被推到这个前台去,来改写历史。

    当然改写历史也不是只在这一件事上发生过,其他事上,李智云也在改写历史,但那些改写都只是浮光掠影而过,大的历史脉络还是很清晰的,按既有轨迹在走。

    让自己代替李世民东取洛阳,这就有点不一样了。

    他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究竟自己能不能取了洛阳?这就成了一个未知数。

    还有,取洛阳会得到秦叔宝等人投唐,这跟自己原来预计的完全不一样,这些人会投到自己的麾下吗?

    如果东取洛阳失败,大唐还能问鼎中原,结束中土的四分五裂吗?

    这全都会变成未知数。

    高惠通看他眼底里有些忧虑,忙问道:“是不是担心神通叔不听你的。”

    李智云摇摇头,“神通叔当然会听我的。我这样说,只是宽父皇的心,要他放手让我在关外一搏……嗯,也许不是一搏,而是平定山东各地。”

    他的目光放眼望去,有些豪气。

    “我们此次出关,也许三五年才会回来了。”

    “这么久吗?那我是不是可以回九华山去看看了。”

    “当然可以,九华山应该是在陵阳,现在是杜伏威的地盘。只要我们拿下了洛阳,杜伏威不用打就会降唐。到时我陪你回去看看。”

    “太好了,我都好多年没回去看我师父了。”

    “你师父?那就是我的师祖了?”

    李智云故意逗她。

    “你别瞎说,我也从来没让你叫我一声师父过。我才受用不起。”

    “我的刀术就是你教的,这可是事实。改变不了的事实。以后,我还是叫你高师父。”

    高惠通脸上红霞飞升,“你快住嘴,我才不占你的便宜。你就真不怕别人说你的刀术是女人教的。”

    “什么女人?你就是个丫头,你什么时候变成女人了。”

    高惠通脸上更红了,话也说不出来,就要往外跑。

    “你先别跑,我还有事……”

    高惠通站住脚。

    “东征的事,我还得跟何潘仁和马三宝他们好好商议一下……你把张师父也叫来。”

    高惠通让人去叫人。

    回来后,李智云问道:“那个小尼姑怎么样?还是什么话都不愿意说?”

    “嗯,她什么话也不说,每天就是打坐。”

    “没绝食吧?”

    “没有,看她样子,她倒是不急不恼的。我看……要不放了她吧?”

    高惠通认为小尼姑虽然不是善茬,但也算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不能放,她不仅不能放,我还得带着她出关。”

    “为什么?”

    “她如果不说出公刘墓的秘密,我是不会放她的。”

    “可……你留她,她也不说。”

    “她现在不说,不代表她以后不说。”

    因为,李智云现在要出关,出关就有机会去襄阳的柴垒。说不定那个时候,这“小尼姑”还真就得开口说话了。

    马三宝和何潘仁、张鸦六三人都来得汉王府。

    李智云把东征的事给大家一通报。乌云铁骑准备离开关中,意味着三五年都不会再回到关中来。

    至于李智云为什么说三五年都不会回来,其他人是不会问的,因为他们的主帅就是这样,预言性的话都是神准。

    他准备留何潘仁在故城,照看两处工场。但是张鸦六和清平道人要带着大部分匠人跟大军一起离开故城。

    余下的四千枝“云步枪”和部分黑火药全都密封埋进起来。至于埋在什么地方,李智云没有说。

    他只说这件事由马三宝带人去做,做这件事的士卒全都随大军东征。

    李智云不是不信任何潘仁,而是埋枪的事最好是越绝密越好。

    其他人都没什么建议,只是觉得这次的李智云比以往的时候跟凝重。好像,长安这一别就可能不回来了。

160、围点打援第一战

    李智云大军准备从函谷关出关中,首先取河东郡。

    大军到达潼关城后,李智云让李神通率数万人马先去攻打河东城,并调给李神通两门霹雳炮助威。

    李神通非常高兴,两门霹雳炮是连人带炮都给了他。李智云口头说的是暂借,等打下河东郡时,再归还。

    李神通还笑说道:“贤侄,你莫不又要借一还十。我可再还不起这东西了。”

    李智云笑道:“神通叔放心,你只要打下一座城,我就送你一门霹雳炮,直到送到你不想要为止。”

    李神通乐得哈哈大笑。

    “贤侄,你是要我这把老骨头的命哦,我能打几座城池?”

    “神通叔英明神武,你手下能臣甚多,我不靠你靠谁?”

    “不过话说回来,真要是一座城池给我一门炮,我还真就稀罕这玩意。听说,也就你跟大郎和二郎有这东西,它还是什么神器。我李神通沾了神器的光,说不定真能攻下更多的城池。贤侄你到时候别后悔啊。”

    “绝不后悔。我连炮带人都送你。”

    一阵哈哈大笑。

    叔侄两人都很开心,因为两人在扈县和扶风相处过,彼此很了解,也很信任。

    东征的大元帅是李智云,而李智云是没打算在李神通面前摆元帅谱的。

    李智云让李神通进军河东郡,而其实河东郡并不是李智云此战的唯一目标。

    他的乌云铁骑则准备埋伏在崤山附近,伏击增援河东郡的大隋兵马。这才是他的第一目标。

    这种打法是典型的围点打援,兵法上是百用百灵,屡试不爽。

    此时的洛阳,杨侑的哥哥越王杨侗被王世充立为了皇泰帝,也快一年了。王世充在洛阳击败李密,杀了元文都等大臣后,任太尉,彻底掌控了朝政和军务。

    王世充灭了李密的瓦岗军后,兼并了瓦岗军不少的土地,实力大增。他手下拥有三四十万的兵马。

    而王世充这个人,爱好兵法,以前年轻的时候就追随隋炀帝,屡建奇功,拜兵部员外郎。后来跟李渊一样到处平叛,打击民变也是一把好手。

    随杨侗留守洛阳后,他一直是风雨飘摇的大隋的中流砥柱。没有王世充与瓦岗军的纠缠,瓦岗军也许早就称霸了中原。

    王世充在后世的评价中口碑极差,不是奸人就是小人,宵小之徒、鄙隘贪忍、不顾亲旧,好像一无是处。

    李智云曾经也评价过他,是在给徐世绩的信里,说他是当世奸人。其实李智云不认识王世充,也没跟他打过任何交道,那样评价只是为了劝降徐世绩。

    就是这么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执掌着天下人都想取的东都洛阳,还举着大隋朝最后一杆大旗。

    李神通辞别李智云后就开拔出关去攻打河东城。

    李智云则暂留潼关,他要等自己的探马把崤山的伏击点周围的地形等探明后再出关。

    因为李智云想要把他在关中的成果,用到扫平中原的战场中。好歹自己已经在火器上下了一年多的功夫了,现在是时候让它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万火飞砂雷”和“小霹雳炮”“云步枪”还从未经过实战的检验,现在正是让这些好东西有用武之地的时候。

    李智云站在函谷关的关隘城楼上,眺望着李神通部渐行渐远,浮尘渐落,他在想一个深远的问题。

    李渊把自己放到了关外,算是拔高了自己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吗?

    李世民扫平了薛仁杲后,一定会乘势扫平李轨和梁师都。

    但是,跟关外的群雄相比,李世民面对的都是弱鸡。关外除了王世充,还有刘武周、窦建德、宇文化及、杜伏威、萧铣等人。这些人哪一个都比李轨之流厉害。

    而东征这件事,李渊如此迫不及待的交给了自己,而不是李建成,也不是李世民,他是真觉得自己在他心目中很重要吗?

    李渊让自己成了入局者,那就一定要成为入局后最后的王者。

    所以,李智云此次出关,不仅是要灭王世充,他心里想的是要把整个山东和中原,东到大海的广袤土地都征服了。

    三五年是他最长的规划,以他的想法,可能在武德四年的时候,就可以完成大一统。让李渊成为天下共主。

    他也预计到李渊可能会在他扫平王世充之后,就让他班师回朝。重新让李建成或是李世民出关。

    但是他是不愿意就此罢休的。

    他不会给李渊这个机会。他要让李渊明白,自己出了关就不会停下来。关外的事,如果没有李智云谁来都不成。

    这出关第一战,就必须打响,打出乌云铁骑的声威。

    第一战,表面上是河东城,实际上也是河东城。

    因为李智云他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拿下洛阳,而是河东郡附近的绛郡和临汾郡。这两个郡有着丰富的矿产,甚至有黄铁矿石。

    眼目下,这两个郡大都在王世充的势力范围之内。

    如果先取了洛阳之后,乌云铁骑的火器基本上就会枯竭掉。

    李智云必须要新的矿场来补充自己的火器,甚至需要新的、威力更猛的火器来重新武装乌云铁骑。

    所以,李智云出关眼睛盯着的除了洛阳之外,就是绛郡和临汾郡。河东城是这两个地方的跳板,过了这个跳板,他就一拳打开了这些目标。

    但是,李智云不能一出关就直接北上,舍弃洛阳城。

    李智云从关隘城楼上下来,没多久,就有士卒来报,说王伯当进关了。

    李智云让王伯当进来。

    王伯当身着普通衣袍,满面风尘的进入大帐。

    他没想到,此时李智云已经升了元帅帐,正准备东征洛阳。

    “王将军,千里奔波,辛苦了。”

    王伯当脸上笑意盈盈的。

    虽然很疲惫,自己只带了三两随从星夜飞驰回到了函谷关,但总算不虚此行。

    “大贤侄……哦,你看看我这人,真有点不识好歹。以前跟魏公一样称呼大元帅为大贤侄,一时还没改过口来……”

    “不碍事,王将军此行看来收获不小。”

    “的确是收获不小……”

161、徐世绩稳重的选择

    王伯当此次见到了徐世绩。

    他还带了一封徐世绩给李智云的信。

    “给我的信?”

    李智云有点诧异,他以为徐世绩如果有信或者是降书,一定是很正式的给长安。

    投唐要向长安表白才对。

    给我写信又是什么意思呢?

    李智云打开信封,就见一封字体清隽的书信呈现在眼前。

    很难想象,徐世绩还写得一手好字。

    李智云只知道徐世绩是一位名将,出身富豪家庭,后世被尊为“七十二武将”之一。

    看来,徐世绩从小是受过很好的教育,跟草莽英雄有很大的区别。

    李智云展开信件来看。

    徐世绩尊称李智云为汉王。显见跟随王伯当一起去卫州的侍从提醒了他。李智云可是大唐的汉王,不能随便称呼大贤侄。

    徐世绩信中一开始,非常感怀,在这个时刻能收到大唐的来信,内心温暖,令人涕泪磅礴。

    李密兵败后,徐世绩固守卫州,一时间内心茫然。

    李密投唐的消息他也听说了,但是,自己该何去何从,徐世绩没有一点的心理准备。

    在王伯当赶到时,徐世绩刚接待了王世充派来的一位信使。

    王世充可没闲着,早就盯上了徐世绩,所以他也给徐世绩写了一封招降信。

    只不过,王世充那封信的内容不是劝降,而是胁迫徐世绩投降。

    王世充赶走了李密,心理上有点膨胀了。他认为秦叔宝和程咬金、裴仁基、单雄信等人都投了自己,徐世绩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自己给他一个台阶,他就会下来了。

    所以,王世充在信里的口气十分豪横,颐指气使,把徐世绩当作一个败军之将。

    但他还是承诺给徐世绩一个龙骧将军的职位。

    徐世绩看了信后,淡然的问王世充的信使:“秦叔宝和程咬金他们,王太尉都给了什么职位?”

    “龙骧将军。王太尉对瓦岗的将领都是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哦,是这样。”

    徐世绩问这个待遇问题,不是他多在乎王世充给自己什么官职。而是,他从中知道了王世充对瓦岗的将领其实一个都没有重用。

    全都是龙骧将军,也就全都是个闲职。

    没有一个瓦岗的将领被任用为总管、刺史或是别的有点实权的职位。王世充是瞎了眼了,看不到人才啊。

    他没有答应王世充的信使,也没有立即表明任何别的立场。徐世绩把王世充的信使安顿好后,心里对王世充已经有了几分的膈应。

    而这时王伯当正好来了。

    徐世绩听说王伯当来了的时候,心里非常的高兴。

    因为他知道王伯当绝对不是代表的王世充,他极可能是代表大唐王朝来卫州找自己的。

    王伯当一见徐世绩就大骂王世充,别的人都不骂。

    他说王世充祸乱异己,诛杀了元文都等人。王世充是当世的大奸人,会遭天怒人怨,不得善终。

    骂了王世充,王伯当见徐世绩没有制止他,这时,他才说了自己与李密已经入关投唐的事。

    徐世绩急问,魏公为何要投唐?

    王伯当说,魏公年轻的时候就说过,得关中者得天下。大唐王朝不仅得了关中,还得了天下人的心。我们肯定是投李唐,不会投其他任何一位。

    徐世绩沉默片刻,说:王将军你是来劝我投唐的。

    王伯当把李智云的信拿出来,你先看看,看了我们再聊。

    徐世绩打开信来看,他就深深的被李智云的信所吸引了。李智云在信里的话没有强迫他徐世绩立即投唐,只是说瓦岗旧部在李唐心目中如何的重要云云。

    徐世绩有点激动,他把信合上,沉吟片刻后说道,“这位汉王多大了?”

    “十六七岁的样子。”

    王伯当疑惑的看着徐世绩,不知道他问这个什么意思。

    “十六七岁?”徐世绩有些不相信王伯当的话。

    “你见过汉王?”

    “我见过。他亲自迎候我和魏公入关。此人……怎么啦?”

    徐世绩兀自点着头,“小小年纪,就能有如此胸襟和目光,当世恐怕没几个人能做到此。”

    王伯当看过李智云的信,他只是不好说自己看过而已。

    他是信使,如果不偷看信件,万一被人卖了怎么办。这是一个稍有点警醒的人都可能做的事。

    “我也认为汉王很了不起。我还听说,他是李渊的庶子,已经深得李渊的厚爱。”

    徐世绩说:“他说秦叔宝他们,一定会转投唐王朝,我倒是也有此认为。我一直不觉得秦叔宝他们会在王世充手下干多久,王世充这个人,眼光不够长远。又不厚待他们,他们一定会转投李唐。”

    王伯当看徐世绩已经看不上王世充,对王世充颇有微词,他心想这不正好嘛。

    因为徐世绩是个办事说话很稳妥的人,过头话是不会说的,过激的言行也是没有的。

    “那你就跟我走,跟我一起去关里。”

    徐世绩却摆摆手,“我现在还不能走。你看过汉王这封信没有?”

    王伯当不敢承认,“我没看。”

    “我觉得汉王说得很对。我在卫州,要成为大唐王朝在中原的一个契子。所以,我先不明里投唐。若是明里投唐了,窦建德或是王世充都可能来攻打卫州。我要等时机成熟以后,再举李唐的旗帜。”

    王伯当点点头,“这样也好。但是你得给我一个回信,也算我不虚此行。”

    徐世绩想了想,“那我就给汉王写封信好了。”

    王伯当想劝他,要写就写一封归降书,或者表奏给长安,表示自己已经称臣了。可他看徐世绩主意已经拿定了,他也只好先将就他。

    徐世绩于是写了这封给李智云的信。

    李智云看完信,听了王伯当的讲述,心里觉得徐世绩的事的确是稳了。

    “王将军,这一趟有劳了。那就劳烦王将军先回长安,我另外奏请父皇给王将军请功。这次王将军是立了大功的人,父皇知道了一定很高兴。”

    王伯当假意谦虚推脱:“都是汉王一封书信给徐世绩吃了定心丸,我跑跑腿而已。”

    李智云哈哈一笑,“王将军不要谦虚,你是自告奋勇去的卫州,这一路还十分的艰险。立功受赏是应该的……另外,我劝告王将军一句话。”

    王伯当一愣,“汉王请讲。”

    “你以后得跟李密保持点距离……”

162、夜袭稠桑驿

    对兵家而言,洛阳跟关中盆地一样险要,它也是一个四塞之地,易守难攻。

    它的北面是邙山,西面是崤山,东面是恒山,南面是龙门。邙山是崤山的余脉,相互连接,几乎是完整的把洛阳保护在里面。

    洛阳盆地虽然不大,却与中原腹地联系紧密。它可以借助中原粮仓,向腹地辐射。也可以借助水路交通,通过黄河、洛河与腹地相连。

    黄河由北向南在潼关拐了一个九十度的大湾,然后向东流去。黄河天险也把河东郡和弘农郡、洛阳割裂开,如果洛阳要增兵河东郡,就必须保住黄河三个古渡口中的一个,就是茅津渡。

    因为风陵渡在唐军手里,大禹渡几乎无险可守。

    李神通渡过风陵渡后,大军行进了两天左右,就抵达河东城外安营扎寨。

    李智云的探马也顺着黄河把崤山的伏击点选好了。

    李智云这次选的伏击地点在茅津渡附近。

    这个地方有崤山余脉,一面是黄河,非常适合潜伏一支精干的人马。

    就算乌云铁骑五千人马在此,也能阻击击杀王世充数万人马。

    伏击的人马过多,目标太大,极可能暴露行踪。

    如果洛阳新函谷关的援军要救援河东城,只可能从茅津渡渡河。茅津渡就是一个重要的点,洛阳丢了茅津渡,就可能丢了整个河东郡和显州。

    当然,王世充也可能不会调遣洛阳的兵马支援河东城,而是由显州的隋军先行支援河东城。

    但是,李神通的数万人马,在霹雳炮的助威下,完全可能镇住河东的隋军。一定也会震动洛阳。

    李智云有办法让洛阳城的兵马被他调动起来。

    茅津渡现在在隋军手里,再往西就是大禹渡,再往西有一个叫稠桑驿的地方,那里驻扎有约一两百人的隋军,他们是茅津渡隋军的一个前哨站。

    这个前哨站就是侦测唐军动向的,若发现有大军西来,他们就会闻风而逃,退回茅津渡或是新函谷关。

    ……

    这夜,月色清冷。

    稠桑驿附近的隋军兵营内,除了放哨的士卒站在深秋寒风里,大多数士卒都难以进入了梦乡。

    战事连连,士卒们每一天心神俱疲。而最新的消息时,潼关城已经有大队唐军渡过了风陵渡,唐军肯定是要攻打河东城。

    前哨站的士卒们也吓得不轻,任何风吹草动,都是很可怕的。

    前哨的校尉本来准备今晚先后撤部分人马到茅津渡。因为茅津渡有两千多隋军,不那么容易被攻破,茅津渡的驻军进退要自如一些。

    校尉决定明儿一大早就撤,只留几个探马在这附近,随时准备把消息往后传递。

    两个三十多岁的士卒,此刻在营寨门口溜着圈的跺着脚抵御寒意,嘴里不停的抱怨着。

    “这鬼天晚上是最难熬的,刚喝的两碗烧酒,连点热气都没有了。”

    “明天天一亮就撤了,茅津渡那边,还可以好好睡几个囫囵觉。”

    “等到黄河起了冰凌子,我们都退回函谷关去,那才是高枕无忧。”

    “哪有高枕无忧的时候?啥时候高枕无忧过?这一天天提心吊胆的,说不定啥时候李唐的人就过来了。”

    “你怕啥?王太尉刚收拾了李密的瓦岗,士气正盛,唐军可不敢来碰这硬茬。”

    “什么硬茬?你听说没有。关中的李唐军里,说是请了妖人作法,能够打闪电降霹雳雷?”

    “啥玩意?尽是些不着调的话。他李唐要都是神兵神将,怎么李世民会在浅水原被薛仁杲给打败了。我看他们连打薛仁杲都费劲,还有北面的李轨和梁师都,也都够得受的。”

    “要真是这样就好了……可人家不是已经出潼关了吗?听说是李神通的兵马,好几万人呢。”

    “别怕,王太尉用兵如神,李密都被打趴了,还怕他李唐。”

    “你又不是不知道,洛阳朝堂里面有多少人跟王太尉一条心的,王太尉也是焦头烂额的。”

    “打住啊,咱们可别议论这么大的人物,只管自己站好岗就行了。”

    “也是,明儿一早撤了,可得去茅津渡弄条黄河大鲤鱼来下酒……”

    ……

    两人正闲聊着,几条黑影快速的从黑暗处摸了过去。

    其中一个士卒很警醒,似乎察觉到了周围黑暗中的异常,警觉的叫了一声,“谁?”

    话音刚落,就见黑暗里冲出一个黑巾蒙头,一身黑衣的人。士卒心知不好,刚想要叫。

    只见两道寒光闪过,两个士卒被人从背后用横刀直接劈了头颅,只剩残躯噗通两声栽倒在地。

    这动静并不大,只是在暗夜里还是让人听出了异样。

    在营房内游走的一队士卒听到动静,不确定发生了什么,举着火把就过来了。

    猛然间,他们看到营房外站着几条黑影。

    有外人?

    就听到耳畔“嗖嗖嗖!”几声破空的声响,这队士卒每人都身中了数箭,有的转身就跑,有的栽倒在地。

    一时间,惨叫声,大叫声响起。

    “遇袭!”

    “遇袭!”

    ……

    原本就没怎么睡的士卒,听到这动静都慌了心神。赶忙翻身而起,连刀剑都没顾得上取,就冲出帐篷往后跑。

    他们要去马棚里取马。

    营区内一时大乱,乱中就听到暗夜里破空声袭来,“嗖嗖嗖!”弓弩的声音不绝于耳。

    在火把的映照下,许多乱窜的士卒直接就被射杀在地,哀嚎连连。

    几个落网的士卒跑到马棚时,喘息未定,一抬头,就见马棚里钻出几个黑衣人。

    这些黑衣人手里都握着一柄八九尺长的,像长刃一样的大刀,慢条斯理的站到了马棚前。

    士卒们吓得脸色苍白,这些鬼魅一样的人怎么到处都是。

    还不等他们逃,幽光闪过,仅剩的几个士卒也被劈倒在了马棚外。

    李智云以两百陌刀手和弓箭手,一人未伤就夜袭了稠桑驿。隋军士卒一个都没有逃出去。

    第二日黎民时分,李智云的重甲骑兵和轻骑兵、神臂弓营约六千人马到了稠桑驿附近。

    他想用大队人马来吓唬茅津渡的隋军,要让隋军增派人马保住茅津渡。

163、进逼茅津渡

    唐军进逼茅津渡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洛阳。

    茅津渡的隋军也不敢贸然出击,因为他们探马发现,在稠桑驿的唐军数量虽然不多,但有约近千人的重甲骑兵。

    这可是非常罕见的。

    好多年以来,重甲骑兵在中原一带几乎就没有出现过了。

    一是重甲本身造价昂贵,隋朝早已经没那个能力打造重甲骑兵。骁果军只是装备还不错而已,都穿明光铠的军队是没有的。其他反隋义军,也无实力把钱财花在重甲骑兵身上。二是,在中原一带,轻骑兵的优势更明显,来去快速,重甲骑兵不怎么受青睐。

    但是重甲骑兵的优势又是令人恐惧的。

    重甲骑兵可以凭借自己全身的防护,直接横扫你的战阵。可以把你的战阵冲得七零八落,让你陷入混乱之中。

    唐军的重甲骑兵在关外有传闻。他们也听说过,有一支叫“乌云铁骑”还有叫“玄甲军”的,都有重甲骑兵。

    而稠桑驿的唐军更像是乌云铁骑。

    这些重甲骑兵的甲胄都是乌青色的明光铠,那玩意在秋日下一闪一闪的,晃人眼目。

    懂的人一眼就看得出,这些明光铠比自己将军身上披的甲胄还名贵,还要坚韧。而重甲骑兵们手里都是一式的马槊,那马槊也不一样,槊头非常的锋利。挑、刺、拨、挥起来,三米内杀伤力惊人,更无人敢近身。

    稠桑驿唐军的重甲骑兵个个都是如此,还有轻骑兵和步卒,全都是乌青的两当甲,乌青闪亮,乌压压的一片,整肃得令人心惊肉跳。

    隋军的探马回去后绘声绘色的禀明自己的主将。

    稠桑驿的唐军是乌云铁骑,看上去可跟一般的军队不一样。

    主将们是半信半疑,一般探马是不敢谎报军情的。

    人人穿明光铠的重甲骑兵,这世上有吗?因为明光铠的造价是甲胄中最贵的。

    “你爷我也没穿上明光铠,他们连骑兵都人人一套?”

    “真不一样,反正没见过这种军队。不光是明光铠,那两当甲也不一样。”

    “还能怎么不一样?个个都是纸糊的?哈哈哈!”

    “纸糊的也不能有光啊。”

    探马说不出自己的感受,因为那种乌青的金属光泽,自己从来没见过,自己说不出究竟为什么色泽不一样了,自己怎么就那么害怕起来了。

    “真是……真是不一样。远处看就像是一团乌云……”

    “扯淡,什么白云乌云的,不要长敌军志气灭自己威风。乌云白云到了这边都不中用。”

    探马只好闭嘴,心说自己就是嘴欠。

    但是有重甲骑兵就一定不能轻敌,而且来犯之敌的人数有好几千人,茅津渡的隋军可阻挡不住。

    茅津渡的主将赶紧派人往新函谷关去送信,请求增援人马。

    茅津渡只是一个渡口,别说一千重甲骑兵,就是一千骑兵要是冲过来,那也是够呛的。

    嘴上说不中用,防御还是不能松懈。

    唐军出潼关,唐军抵达河东城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洛阳。

    王世充一听唐军居然出关了,也很吃惊。

    因为王世充刚把中原的几个粮仓拿到手,正是有些豪横的时候,唐军为啥这个时候主动出关呢。

    唐军先打河东郡倒是在预料之间,不过他们切断茅津渡就有点过分了。

    “数万人马,就想取我河东郡?”

    王世充有点费解,毕竟河东郡和绛郡、临汾郡的大部都在隋军手里,数万人取河东城倒不是不可以,只是打仗没这么打的。

    你不能用勉强够用的兵力来讨便宜吧,好歹我王世充在河东郡等地,也有数万人马。

    又派几千人准备取茅津渡,这就更不可思议了。

    茅津渡离我东都洛阳也就一天一夜的脚程,这不是老虎下颌摸须吗?

    这还有一个解释,就是太原方面的唐军也可能南下了。太原的唐军如果攻打临汾郡和绛郡,这可是全面进攻了,河东郡就危险了。

    可李唐就不怕刘武周趁机取了太原?

    王世充又有点吃不准了。

    前方的军情也不是那么及时,万一这个时候军情在路上呢?

    “会不会,唐军还有兵马没有出关?”

    王世充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有点轻敌了。这准备攻打茅津渡的几千人后面,说不定就是大队人马在潼关内,自己要是不全力保住茅津渡就麻烦了。

    他于是赶紧下令:“茅津渡可要全力保住!”

    派一万兵马先保茅津渡,随时待命准备渡河增援河东城。一旦临汾郡也告急,那唐军就是全面进攻开始了。

    但是派谁去保茅津渡呢?

    王世充思虑一番后,决定先从洛阳抽一万兵马去守住茅津渡。

    另调新近投靠洛阳的朱桀,从宜阳赶往茅津渡,准备渡河增援河东城。

    朱桀得令后,立率六万兵马从宜阳出发。

    而接下来两天里,茅津渡此时已经有隋军一万多人,一副大战来临的紧张气氛。

    可稠桑驿的唐军似乎并没有动静。

    探马们发现,唐军的士卒们,整日卸甲后躺在黄河边晒太阳。那些战马,啃完草也在晒太阳。

    这一幕看着,挺令人感动和温暖的。

    大家都晒晒太阳,世间和平多好啊,不要有战争。打仗可是要死人的,死了就只能在郊野喂野狗。

    探马们回过神来,赶紧把消息回传到茅津渡。

    茅津渡的隋军将领也纳闷,唐军唱的是哪一出呢?

    而王太尉只让自己死守茅津渡,又不能主动出击,只得让探马们密观唐军动向。

    而李智云这几天可没闲着,茅津渡的隋军增多,他本来是准备要伏击隋军的。隋军越多,他们胆子越大,越耐不住想要夺回稠桑驿的心。

    可李智云没想到的是,宜阳的朱桀新近投了王世充,他正从宜阳带领大军赶来。看这架势,朱桀不光是要把自己赶进黄河,还要把李神通都赶回关中。

    朱桀是什么人?

    此人李智云可了解。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几个此人魔王之一。

    没想到,李智云和跟他在茅津渡有交集。

    “那好,那就让此人死在我的手里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4562/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逆天庶子夺嫡最新章节! 作者:大笑卮言所写的《大唐:逆天庶子夺嫡》为转载作品,大唐:逆天庶子夺嫡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逆天庶子夺嫡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逆天庶子夺嫡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逆天庶子夺嫡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逆天庶子夺嫡介绍:
男主穿越成为隋末李渊的庶子——李智云。
他摆脱“质子”被杀的命运,开启庶子的逆袭之路。(无系统文)
好歹自己是个古兵器、古战场研究爱好者。
打造削铁如泥的兵器、打造坚固的铠甲、研究黑火药……
凭借一本《武备志》企图颠覆天下!
李渊在晋阳起事。
我就在关中拉一支重甲骑兵、陌刀队、神臂弓手、霹雳炮……特混的五千精锐。
笼络平阳公主、李孝恭、李神通、李靖和房玄龄等这些老炮,开启扫平隋末各战场的“神助攻”。
李渊眼看着庶子出尽了风头。
李建成和李世民只能等着他收拾残局。
朝臣们劝李渊,废太子立庶子。
李世民感叹:既生民,何生云!
……大唐:逆天庶子夺嫡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逆天庶子夺嫡,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逆天庶子夺嫡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