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公子当锦衣TXT下载公子当锦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公子当锦衣全文阅读

作者:云墨小生     公子当锦衣txt下载     公子当锦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66章 天下纷争

    “这一套治国理论不管是从哪里传出来的都不要紧了,我们泽国只需按照皇太祖的理论发展就好了。”泽皇说道。

    “不过,从长远来看,风云十七州将来可能会是我泽国的大敌,太子你不可大意。”

    听得这一番话,高子誉认真地点了点头。

    他在邺城待过一段时间,自然知道邺城在治理方面有多突出,令得邺城迅速地发展了起来。

    相信要不了多久,风云十七州就能比周边国家更为繁荣强盛。

    想到这里,他感到身上压力大增,发展泽国,任重而道远。

    这本纸装书作为立国之本,自然是不能随意拿出去的,只能是需要阅读的时候再过来翻阅。

    这个时候,高子誉还有其他的事情要与泽皇禀报,因而他小心地将书放回了箱子中。

    而后,他向泽皇开口道:“父皇,我回来时,听说朝中大臣要谏言出兵武国?”

    泽皇深呼一口气,说道:“是啊。”

    “武国自上次被三国联军震慑之后,朝野动荡不安,国力倒退,已不复以武强国之名。”

    “所以,朝中好战的大臣建议,一报多年前的掠夺之辱。”

    “不过,朝中文武百官对此事意见不一,争论不休。”

    高子誉好奇地问道:“那父皇是怎么想的,是赞成还是反对?”

    泽皇摇头说道:“朕怎么想没用,甚至文武百官怎么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泽国百姓是怎么想的。”

    “皇太祖留下遗训:泽国能成建立,是因为百姓的信任,信任我们能给他们带去好日子。”

    “所以,我们的每一次大决策都必须征得百姓的同意,在百姓的大意愿之下实行。”

    “对外宣战,影响着我泽国气运与威信,必须谨言慎行。”

    “朕想知道百姓是如何看待此事的,若是民心可用,要开战只是朕的一道命令而已。”

    “儿臣明白了。”高子誉沉吟道。

    见此,泽皇一脸欣慰地拍了拍高子誉的肩膀。

    ……

    几天内,朝廷中有大臣进谏要出兵武国的消息,在泽皇的有意散播下,传遍了整个泽国。

    同时,泽皇派人到各地暗中听取百姓对出兵的看法,十分重视民意。

    当泽皇看了各地的暗探传回的消息后,他发现百姓竟是一致赞成朝廷出兵!

    可见,民心可用!

    见此,泽皇不再犹豫了,在朝会上直接点帅,宣布出兵武国!

    这一次,泽国上下一心,大军气势如虹,士气高涨,一雪前耻有望了。

    于京都北门上目送大军远去,泽皇双手紧握城墙上的拦杆,显示他心中极不平静。

    这一次,是泽国倾国之力的一战。

    胜,则泽国威望大涨,不再惧任何一国,甚至成为六国霸主。

    这六国,是包括了风云十七州在内的。

    同时,泽国也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离皇太祖德泽天下的目标更进一大步。

    当然,战场上,谁也不敢打包票说,有十成的把握获胜,因为能影响战况变化的因素太多了,且战场上又是瞬息万变。

    若败,泽国极有可能再次陷入困境,国力倒退,让数代泽皇的努力付诸于东流。

    甚至,会让泓国抓住机会,重击一把泽国,反倒成全了人家。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一次作战中,武国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好过就是了。

    抛开胜负不谈,泽皇心里还是有些痛快的。

    当年实力不如武国,受欺压多年,年年上贡,泽国上下怨声载道,如今总算雪仇了。

    准确的说,泽皇心中产生了一丝报复的快感吧。

    或许,不此泽皇,泽国上下,文武百官与百姓,他们心中也产生了一种报复的快感。

    ……

    泽国出兵武国的消息,让天眼的人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邺城墨易的手上。

    看了情报后,墨易心中暗道:“终于忍不住了吗,有人先动手了就好。”

    “如今,火还不够烈,让我再添一把火吧!”

    “天下分裂已久,战争频发,也是时候大一统了……”

    想着,墨易拿到情报,走到烛台旁,拿起灯罩后,将情报点燃了。

    火光映衬之下,墨易脸上的坚毅之色中显露出一丝凶狠之意。

    天下六分,百姓又怎能安居乐业呢,文明又如何发展呢……

    长痛不如短痛,破而后立才有新生可言。

    “来人!”

    情报燃尽,墨易喊了一声。

    ……

    泽国出兵后的数天,泓、齐、卫三国相继收到了情报。

    卫国还好,泽、武两国与卫国相距甚远,一场战争根本影响不到卫国,战火更是蔓延不到。

    倒是齐泓两国,朝中文武大臣针对此事起了争论。

    争论的内容是要不要出兵攻打武国,与泽共分一杯羹。

    至于援助,那是没有一个大臣会提。

    无他,实在是武国太遭人恨了,老仗着自己兵力强盛,欺负周边国家,算是惹了众怒。

    此刻,众人实在提不出援助的建议来。

    说实话,齐国经历了灭国危机,泓国经历了国乱,国力均有倒退,齐国尤为严重。

    如此情况之下,出兵都不会是一个好的选择。

    齐皇经过再三思虑后,最后选择了放弃出兵。

    实在是,国库空虚,已经付不出军响来了,且军粮对如今并不富裕的齐国来说也是一个大问题。

    对此,朝中百官也不反对。

    安安乐乐过着自己的日子不好吗,出什么兵呀,净折腾。

    他们可不会有什么忧患意识,也不会去考虑。

    至于泓国,虽然出兵是没问题,但是就怕与泽国交恶,到时不利于外交。

    毕竟,如今泓国也是伤不起了。

    于是,有人建言,让泽武两国先交战,说不定他们会两败俱伤,到时候或许获利的将会是泓国了。

    此言,泓皇是不甚赞同的,因为将希望寄托于他人身上,那是不智的行为。

    再者,泽国主动出兵,那肯定是有把握战胜的,两败俱伤的可能性不大。

    就在他们犹豫不决之时,齐国与卫国再次传来消息!

    卫国出兵大举进攻齐国,颇有不灭齐国,誓不罢休的趋势……

    至此,天下已有四国陷入了交战之中!

    公子当锦衣

第368章 尚能饭否

    见自己根本与刘鸿泰说不通,刘鸿巧急了,说道:“大哥,你难道真的要战死在这里吗?”

    刘鸿泰面色一肃,振声说道:“为帅者,当以驰骋沙场,保家卫国;马革裹尸,死而无憾!”

    一听这话,刘鸿巧就知道无法劝了,可是要让他眼睁睁看着他大哥战死,他又做不到。

    至于他,倒是能留在战场上保护刘鸿泰,但是如此一来的话,墨易必是不会答应的,且如此做法极其破坏交战平衡。

    话不投机,就是两兄弟也难免的急眼。

    不过,刘鸿巧仅是叹了一口气,说道:“那大哥你好自为之吧,我过两日再来看你。”

    说完,他转身迈步出了帅帐,继而离开了。

    见此,刘鸿泰也没有出声挽留。

    如今,两人意见相悖,再继续讨论下去也只是徒伤感情而已,还不如留些时间给对方冷静一下。

    然而,两人都想当然、或单方面的以为对方会想通。

    刘鸿巧离去后不久,刘鸿泰越是回想前者说的话,心里越是不踏实。

    “不行,老夫还是得给陛下上个奏章,谨防周边各国,特别是慕后阴谋家——风云十七州。”

    ……

    马立郡与风云十七州相邻不远,刘鸿巧仅是一天时间不到就赶回了邺城。

    然而,他才刚一进入邺城,一名城护卫就来到了他的面前,说道:“大供奉,城主有言,你若回了城,尽快到城主府见他。”

    刘鸿巧心中一动,表面却是不动声色,说道:“知道了,我这就过去。”

    闻言,城护卫转身离去了。

    没多久,刘鸿巧就来到了城主府,于大堂中见到了墨易。

    “敢问城主唤我过来有何吩咐?”刘鸿巧说道。

    墨易看似漫不经心地说道:“你去了哪里?”

    “随意去了些地方,散散心罢了,城主何以发问?”刘鸿巧面不改色地说道。

    闻言,墨易一摆手,说道:“算了,我也不跟你绕圈子了,你是不是去了齐国?”

    听得这话,刘鸿巧脸色变了变,但却沉默以对,同时也同等于默认了。

    见此,墨易宽慰道:“你大可放心,我并没有派人跟踪调查你,毕竟能够在不被你发现的情况下跟踪你的人,也找不出五指之数。”

    听后,刘鸿巧的脸色缓和了不少,毕竟谁也不愿意被人跟踪调查的。

    不过,他仍然心存疑惑,说道:“那城主你是如何知道我去了哪里的?”

    一路来,他都是独来独往的,应该不会让天眼的人注意到才是。

    “不管你信不信,这都是我猜的。不过,想来我是猜对了。”墨易摇头说道。

    “我猜,你还去了齐国马立郡?”墨易悠悠说道。

    听到这里,刘鸿巧心中诧异了一下。

    就在这时,墨易又抛出一句话,说道:“你跟刘鸿泰是什么关系!”

    闻言,刘鸿巧内心是再也无法保持平静了,惊道:“城主,你……”

    一直以来,连带昨天,他才与刘鸿泰见了两次面而已,怎么会……

    这时,墨易解释道:“其实,你第一次出现在齐军当中,就让天眼的人注意到了,且你又杀了当时的卫军主帅。”

    “当时,我就推测,你与刘鸿泰之间存在着某种深厚的关系。”

    “这一次,四国交战之际,你又罕有的离开了邺城。”

    “所以,我推测你是去见了刘鸿泰。”

    听完,刘鸿巧衷心的佩服墨易,由蛛丝马迹中推出了这么多的事情。

    “我们是亲兄弟。”刘鸿巧叹息道。

    “我这一次过去,就是为了劝说我大哥放弃齐军主帅的,可惜没有成功。”刘鸿巧脸色苦涩地说道?

    “理解。”墨易点头说道。

    谁也不希望亲人战死沙场,更何况刘鸿巧虽生于齐国,但是却长于海外,对于齐国没什么感情,谈不上忠君爱国。

    “那你都说了些什么?”墨易追问道。

    刘鸿巧作为邺城核心人物,知道墨易的许多计划,难保没有泄露出去。

    刘鸿巧踌躇了一下,说道:“我只是提了一下大一统的计划,其它的都没说。”

    墨易说道:“刘师兄,无论信息重要不重要,你都不应该泄露出去,你可知罪?!”

    “一应处罚,请城主示下,我认罚!”刘鸿巧说道。

    墨易沉吟道:“既然如此,那你去泽武两国交界边境处,收集情报,必要时我会传令你回来的。”

    在心里,刘鸿巧是拒绝这个惩罚的,因为他担心刘鸿泰,可是他又的确犯了错,且刚刚才摆出一副我认罚的样子,总不能转头就反悔了吧。

    见刘鸿巧久久不表态,墨易语调提了提,说道:“怎么,你还有何话要说?!”

    “一切但凭城主所言。”刘鸿巧说道。

    “好,你下去收拾一下,尽快启程吧。”墨易摆了摆手,说道。

    见此,刘鸿巧只得无奈退下。

    ……

    两天后,就在天下人关注四国战事局势之时,齐国朝廷却是因为一事吵得不可开交。

    此事,乃是有关边境换帅。

    这两天,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从谁口中传出来的消息,说刘大将军年事已高,根本不足以统帅边境大军了。

    期间,消息还传得有理有据、煞有其事的:

    第一,刘大将军已过六十高龄。

    耳顺之龄,常人中有多少个还能快步行走,有多少人还能提得动重物。

    比较之下,刘大将军还能挽弓搭箭,还能提得动刀枪吗?

    第二,听闻刘大将军统帅期间,常有瞌睡打呼、精神不足的状态发生,这显然是精力不济的征兆啊。

    听后,齐国各郡之中,无论是否是刘鸿泰的铁粉,心中都不免对他产生了怀疑,真正信任他的人,也在信心动摇,内心挣扎。

    消息传至京者,各方官吏听后,心里也开始打起鼓来,纷纷向齐皇谏言换帅。

    边境安全可是关乎京都安全,而京都安全则关乎他们文武百官的安全,容不得他们不紧张。

    而一听百官谏言,齐皇也慌了。

    朕可不想当亡国之君啊。

    就在他听取百官意见,正要下旨换帅之时,却是有一人出声阻止了。

    公子当锦衣

第369章 不断作妖

    前段时间,高培方受墨易之邀,倒是与十王妃及一对儿女到邺城游玩了一番。

    只是,在听闻齐国出事后,他心中忐忑不安;再加上他已经知道墨易未来的计划,且后者一直在背后推动发展。

    两者相交之下,他心中充满了矛盾。

    说实话,他心中是赞同墨易的大一统的理论的。

    只是,他生于齐国,长于齐国,心中感情让他无法割舍与齐国的关系。

    至此,本意是到邺城散心的他,却是高兴不起来,甚至更是忧郁了。

    ……

    高培方如此状态,墨易自然是注意到了,并且心里明白前者的矛盾之处。

    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并与高培方谈了一番。

    他与高培方说道:“我对大一统后的帝位没有兴趣,更不会在意大一统的是哪一国,我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大一统时代而已。”

    “你大可回到齐国去,用你的方法去守卫齐国也好,带领齐国大一统也罢,我都不会有意见,更不会阻挡。”

    听后,高培方见墨易不似说笑的样子,心中忧郁一消而散。

    接而,他决定返程回到齐国,为守住齐国而献出自己的一分力。

    不过,他却没有带上十王妃及一对儿女回京,仅是嘱咐他们留于邺城,静待他的好消息。

    其实,他是害怕此次回京,恐会得罪诸多权贵士族,进而祸及家人。

    若是让他们留在邺城,安全方面是不需要担忧了,且他也能放开手脚,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无后顾之忧。

    恰巧,当他赶回齐国京都之时,正好赶上了朝廷议论换帅一事。

    ……

    殿中文武百官或是劝说,或是附议,意图说动齐皇下旨换帅,而齐皇又已心动,正要下旨之时,高培方不得不站了出来。

    “父皇,儿臣认为换帅一事万万不可!”高培方出列说道。

    本来,百官以为换帅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谁想竟有人出声阻拦?!

    众官向殿前看去,见是高培方后,竟又是面面相觑。

    这方王这段时间以来,不是一直都没存在感的吗,就是被太子打压也没吭声,如今怎么敢力抗众议?

    这时,高培方懒得去理会百官心里在想什么,自顾自地说道:“回父皇,临阵换帅乃兵家大忌,且京都民间所传不过是有心人的谣传罢了,不足以为信。”

    “因而,儿臣认为,万万不可换帅!”

    话音刚落,齐皇未及考虑,百官纵队中有一人出列反驳道。

    “方王殿下此言差矣!”

    闻声,高培方看过去,只见出声之人正是兵部尚书沈浪。

    顿时,高培方就是气不打一处来。

    一开始,就是这沈浪挑起的换帅之时,如今还要胡搅蛮缠,真不知居心何在,枉为兵部尚书,辜负朝廷信任。

    “沈尚书,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高培方沉声说道。

    “殿下说,京都民间尽是谣传,下官不敢苟同。”沈浪说道。

    “众所周知,刘大将军早已过耳顺之年,这是铁的事实!何来谣传?!”

    “既然不是谣传,那么民间所传未必没有道理。试问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除了颐养天年,还能干得了什么?”

    闻言,殿中不少官员竟频频点头,似已被说服。

    这下,高培方真是被气笑了,冷声说道:“你以人人都像沈尚书一样,是个整日只知与小妾厮混的老流氓?!”

    听得这话,百官那是一副想笑,却又碍于沈浪的官阶高或情面,不敢笑出声来。

    沈浪如今也是快耳顺之年了,可是依旧每一年十个月的纳一个妾侍,乐此不彼。

    就百官所知,他已经纳了五十多房妾侍了。

    当然,纳妾在齐国是正常之事,甚至在权贵间还称为风雅之事。

    但是,你纳五十多房就有点那个了……

    若是个气血方刚的年轻小伙,别人或许会感叹一句“年轻真好”。

    可你一个快六十岁的老头,说句不好听的,大半个身子都要入土了,这样子做,只会让人骂一句“老不修”!

    接着,高培方可没打算要放过沈浪,继续说道:“本王记得,沈尚书也快六十了?那你这位老人家是不是也应该退位让贤,颐养天年了?老不修!”

    “你……”沈浪气得直瞪眼,脸色通红,似受了极大的悔辱似的。

    谁料,他“噗通”的对着齐皇方向跪了下来,喊道:“陛下,臣冤枉啊!”

    顿时,百官傻眼了。

    喂,沈大人,我们可都等着看你大发虎威,与方王来一场激烈的口水战呢,你怎么转眼间就跪了?

    不过,不得不说,沈浪的这个举动十分之有效。

    只见,齐皇淡淡开口说道:“方王,沈爱卿作为一部尚书,你怎能如此羞悔于他?”

    高培方可没有为此事买单的打算,即时回归话题,说道:“父皇,换帅之事万万不可啊!”

    “虽说刘大将军已过耳顺之年,但是老当益壮,统帅大军根本不成问题。”

    “再者,刘大将军久经沙场,作战经验,朝中无人能及。”

    “儿臣认为,刘大将军守住边境,实非难事,我们可以安心等待他的好消息!”

    高培方说完之后,谁也没想到,却是有一人出列附议……

    “臣附议!”郭青刚出列说道。

    见此,百官懵然。

    郭青刚?

    他不是一直在划水吗,都没有说过话,怎么突然开口就是附议方王?

    见有人开了口附议,刚才迫于百官压力,一直没有机会开口的多位武将,也接二连三的开口了。

    “臣等附议!”

    他们都是由刘鸿泰带出来的能将,自然不希望刘大将军被换下来了。

    最重要的一点,自己人知自家事。

    朝中还真没有武将能代替得了刘大将军的大帅之位。

    有了郭青刚与数位能将出列附议,齐皇不得不认真考虑一下换帅问题了。

    再者,刘鸿泰也算多次力挽狂澜,齐皇心里还是倾向于前者的。

    只是,刚才百官谏议,又是附和的,让他一时间慌了那么一刻罢了。

    “罢了,换帅之事,就此……”

    就在齐皇开口揭过换帅之事时,又一人跳出来作妖了……

    公子当锦衣

第370章 作死路上

    “父皇,儿臣认为换帅之事刻不容缓!”太子出列说道。

    见是太子出列了,谏议或附议换帅的官员心中暗喜。

    太子一直以来都将方王压得死死的,如今他开口了,想来也是绝无意外的获得胜利了。

    看来,换帅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然而,太子这才刚开口,还没有开口阐述原因,齐皇就下了判断。

    “好了,太子不必再言,朕意已决,换帅之事,容后再议。”齐皇开口说道。

    太子的本事,齐皇还不清楚吗,除了吃喝玩乐,恃强凌弱,太子还会什么?

    太子的建言根本就不用听。要么是没什么建设性的意见,要么就是馊主意。

    见齐皇如此态度,不仅太子傻眼了,就是百官也傻眼了。

    前期时间,这太子不是极受宠爱吗,打压方王一手接一手的,且都成功了。

    怎么,突然间就不灵了?

    所以,爱是会消失吗?

    换帅之事盖棺定论之后,再无谏议之人了。

    没看太子都没谏议成功吗,你再去不是自讨没趣吗?

    对此,高培方反而松了一口气。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齐国东边边境有多需要刘鸿泰坐镇了。

    天眼时刻都有传回消息,让得他对边境形势十分了解。

    刘鸿泰镇守的边境,卫军未成寸毫,齐国百姓与疆域尚未受到丝毫侵犯。

    更重要的是,刘鸿泰以守为主,最大程度降低了兵力耗损,朝廷无需增派兵力,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损耗。

    相较之下,兵力尽出的卫国,每天卫军消耗的粮草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战事若再无进展的话,他们就得粮尽而撤兵,无功而返了。

    此时,他们也是十分着急。

    ……

    此时,太子下朝后,回到东宫就是一顿摔砸,将各种名贵的瓷器等易碎物品是摔了个干净。

    良久,太子气喘吁吁地停了下来,也不知道他是气消了,还是摔累了。

    不过,从他脸上的怒容来看,他显然是气还未消的,想来是累了。

    这也难怪,他每天声色犬马的,身子难免会被掏空,运动个片刻就已坚持不住了。

    “岂有此理!齐皇竟会帮着那方王,完全不理会孤的谏言!真是气煞孤了。”太子怒吼道。

    “既然换帅不成,那孤也让你守不成边境……”

    毫无疑问,太子是被怒火冲昏了头,几近失去了理智。

    此刻,他完全是对人不对事了,更不顾后果了。

    “给我传话户部侍郎梁振东,让他来一趟东宫。”太子对宫侍说道。

    太子正处于暴怒当中,宫侍自然是不敢说其它了,如蒙大赦似的逃离了这里,急忙跑去户部衙署,生怕慢了半步就让太子给杖毙了。

    ……

    没多久,户部侍郎梁振东就跟着东宫侍卫急急忙忙的赶来了东宫。

    “太子殿下,不知唤臣到此有何吩咐?”梁振东恭谨地说道。

    “孤听说,东边边境的军粮是你负责的?”太子开口问道。

    梁振东也不知太子问这干嘛,只得如实说道:“回殿下,正是。”

    闻言,太子脸色阴翳地说道:“下一批军粮运送时间是什么时候?”

    “正是今日。”梁振东说道。

    要不是太子急召,他还在忙着这事呢。

    听后,太子面露阴狠之色,说道:“好,孤要你过两天再送粮过去!”

    听得这话,梁振东脸色大变,当即否道:“不可啊,殿下!”

    “边境战事吃紧,就是晚一天都会出事啊。且陛下有令,凡军粮皆优先运至东方边境。”

    “这延时运送军粮,与延误军机、欺君罔上同罪呀,那可是掉脑袋的啊,臣不敢如此妄为啊!”

    “你慌什么,一切有孤为你担着,出不了事的。”太子喝斥道。

    听后,梁振东心中不以为然。

    你担着,这后果谁也担不住。你是太子,再怎样都能保住一条性命,我可不同啊。

    我这上有老下有小的,可不敢这么冒险。

    然而,太子可不会因为梁振东的几句话就放弃了。

    只见,他冷哼了一声,说道:“梁大人,你可想清楚了,你要是不依孤说的去做,那你贪污军响、商税的证据,明天可就摆在父皇面前了。”

    听得这话,梁振东双眼瞪得老大,一脸的不敢置信之色,说道:“太子殿下,臣做的这些可都是为了殿下啊,你可不能过河拆桥啊!”

    “再者,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殿下不觉得如此做太让人寒心了吗?”

    可惜,太子全然不顾梁振东的感受,语气中带有一丝威胁之意,说道:“你到底做不做。”

    梁振东心底一寒,脸色苦涩地说道:“臣照做就是了!”

    闻言,太子顿时嘴角一笑,变脸之快,娴熟无比。

    可见,他出声安慰梁振东道:“梁大人尽可放心,此时只要做得干净利索些,孤担保你无事。”

    “待孤登基之后,必不会亏待了你的。”

    话到最后,太子还不忘给梁振东画大饼。

    若搁以往,梁振东或许会有稍许感动,但是见识过了太子凉薄的性子之后,他是不敢奢望了。

    只要你以后不再找我干这种危险活事,我就烧高香了,哪敢奢望你能记住我的功劳?

    若你真能记住我的功劳,那就不会让我去干这种事了……

    梁振东不傻,回想起今天谏议换帅之事,他就知道太子不服高培方,借机挑事,促成换帅之事而已。

    同时,他也算过了,两天时间,刚好会让大军内部产生不满情绪,且又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如此,太子便能以刘鸿泰统兵不力为由,再次谏言了。

    当然,要是真的过两天再运送军粮的话,梁振东怕自己脑袋要不了两天就落地了。

    他打算将运粮队伍拖个半天再出发,而后借由在路上耽误时间,拖足两天才将军粮送达边境。

    ……

    于是,当梁振东回到户部,下属给他禀报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出发时,他施展起了拖字决。

    拖上了半天后,梁振东见时间差不多了,这才启程。

    就在他自以为老谋深算时,殊不知,人算不如天算……

    公子当锦衣

第371章 天要亡齐

    从京都调粮至齐国东方边境需时约十天,要想延迟个一两天,实在是太容易了。

    一路上,梁振东多次借由拖慢了运送军粮进度。

    期间,运送军粮的各部人员看着十分焦急。

    要知道,延误军机的罪名他们可担待不起,那可是杀头大罪啊。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无论他们怎么劝说,梁振东依然我行我素。

    行至五六天后,就在梁振东以一切尽在计算之中时,忽而天降倾盆大雨!

    大雨之下,空手行走尚且困难,更何况是运送军粮呢。

    再加上,大雨之后,雨水与泥土混在一起,让得官道泥泞不堪,车轱辘难以驱驶。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他们冒着大雨赶了一个时辰的路,就是为了通过一道河桥,以免雨水漫涨,淹没或冲垮河桥后,无法通过。

    可令一众运送人员绝望的是,他们刚刚赶到,河桥就被淹没并逐渐冲垮了。

    面对水流湍急的河流,众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桥体崩塌,无能为力。

    见状,梁振东心中闪过一道惊雷,惊得他失神落魄。

    这下子,真的要糟了!

    一路来,如果他不故意拖延进度的话,运送队伍早已过桥大半天了。

    之后,尽然会受到雨水影响,但是进度却不会慢上多少,且就是慢了,齐皇也会稍微体谅他们,从轻发落,毕竟天有不测风云嘛。

    可是,如今却是不一样了!

    河桥断了,运送队伍无法过河,他们只有两个选择了:一是绕路;二是等大雨停了,河流水位下降了之后,重修河桥通过。

    而不管是哪一种选择,最终所耽搁的时日都不会短,甚至有可能长达十天!

    十天啊!

    它跟两天不是一个概念的!

    两天的话,省着点粮食,勒紧裤腰带过,还是勉强能撑得过去的。

    就算军卒有怨言,但只要粮食及时到位,军中自会恢复平静了。

    但是十天,不兵变才出奇了!

    到时候,固然刘鸿泰不会好过,但是梁振东的行为,一经查出是故意为之,那可是杀头抄家的大罪!

    梁振东是越想越惧,身体也在微微颤抖,仿佛杀头抄家的大罪下一刻就要落在他的头上了似的。

    此时,运送队伍中的副官也是束手无策,一脸的惊慌之色,找到梁振东后,喊道:“大人,如今怎么办?”

    他这一喊将附近的运送队伍人员的注意力也吸引了过来,六神无主地看着他们俩。

    见此,梁振东心中一颤,面露狠色,重重地推了一下副官的脑袋,说道:“慌什么呢,老子还没死呢,有什么好慌的。”

    如今,军粮运送定是会延误的了,每一个人心里都在害怕受朝廷重罚。

    这正值人心动荡的时候,他必须先稳定人心,再想解决办法。

    不然,这些运送人员慌起来,全逃了也说不定。

    若真到了那时候,恐怕就无实去挽回了。

    而梁振东作为负责人,必不能慌了,至少不能在众人面前显露惊慌之色,甚至还要给人一种“老子有办法”的感觉,稳住人心。

    “你先将军粮及人员安排好,本官去联系当地官吏,看有没有办法尽快修复河桥,或者借些船只渡河。”梁振东表面沉着冷静,说道。

    果然,梁振东有条不紊的指挥,让众人安心了不少。

    副官领命而去安排了,而梁振东则带了两人往当地官衙而去了。

    ……

    一个时辰后,梁振东面色阴沉地离开了县衙。

    由此可见,他此行是不会有什么好收获了,还得到了两个坏消息。

    第一,要想修复河桥,只有等大雨过后,水位下降之后,才能派人修复,不然人随时都会被河流冲走或溺于水中。

    第二,这是河流,河底相对来说并不深,日常来往的都是小船只,在如此湍急的河流之上,根本起不了作用,更遑论运粮了。

    在地方官吏上求不到解决办法,梁振东一时间也没辙了。

    可是,一想到回京的后果,他又强迫着自己咬牙坚持下去。

    ……

    看着前方急湍的河流,梁振东此刻心中无比的后悔,当时怎么就鬼迷心窍,答应了太子干这事呢。

    再退一步来说,就是拖延少一个时辰,也不至于遭遇如今的困境。

    思绪飘忽良久,梁振东认为他们不能再这么干耗下去了,心中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绕路!

    这意味着他们要放弃平坦的官道,选择山路了,这可是让得运粮的难度提升数倍,进度更是无法保证了。

    再者,雨天路滑,行走山路更是增加了运送的难度!

    但是,这是梁振东目前能想到的唯一办法了!

    “走,我们绕路!要想不被处罚的就跟本官走!”梁振东对众人说道。

    闻言,众人面面相觑。

    接下来,虽然人群中只是三三两两的走出来几人,但却是起到带头作用,最终众人一致决定跟随梁振东绕路。

    决定好之后,且时间紧迫,梁振东也不磨蹭了,直接宣布出发!

    ……

    绕山路运送军粮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众人的想象。

    一路上,有人累倒,有人摔伤,有人昏倒,但总算是绕过了河流,重新回了官道上。

    如此一来,他们比原定的行程安排足足迟了三天!

    加上原先耽搁的时间,已差不多迟了五天时间!

    五天!

    谁也不知道边境发生了什么事。

    但是,无论如何,他们都得将军粮运至边境!

    ……

    一路上,梁振东常常看到成群结队的百姓从西往东赶。

    一开始,他们不明所以,以为是哪个地方又闹了灾荒什么的,但是到后来,从西往东赶的百姓越来越多。

    见此,运送队伍中不免有人好奇问了一下。

    这一问可就把梁振东差点吓晕了过去。

    边境失守了!

    听到这个消息,他第一感觉是因为自己延迟运送军粮导致的边境失守。

    可,他又在心中不断默念,或者说是祈祷,边境失守与运送军粮无关。

    他悬着一颗心,领着队伍继续前进。

    就在离着边境还有数个城池的距离的时候,他碰见了一队大军。

    高高挂起的军旗上写着“刘”字,另一幅上面是一“齐”字。

    顿时,梁振东心中一个咯噔……

    公子当锦衣

第373章

    刘鸿泰统领大军,组织逃亡百姓退守培元郡之后,立即将他先前在培元郡准备的后手启用了起来。

    所谓后手,那是一支万人精兵!

    这一万精兵,乃是根据他为帅多年研究出来的练兵方法来锻炼的,为的就是今天。

    这是他扭转颓势的最后手段,如今却是因为边关的失守,不得不提前暴露了。

    有了这一万精兵,刘鸿泰的底气又足了起来,用心建设起培元郡的城防起来,打算在培元郡退守一段时日之后,再出击迎战卫军,夺回失去的城池。

    不过,想着如今边关失守的情况早已传到了京都,传到了齐皇耳中。

    刘鸿泰也保不准齐皇会有什么想法,毕竟边关失守是事实,而他又未来得及传送军情,为边关失守作解释。

    如今,有了退守地之后,他才想起要向齐皇、向朝廷、向齐国百姓解释个中前因后果。

    ……

    与此此时,卫军军营。

    “大帅,想不到,这刘鸿泰将这培元郡打得如铁桶一般,我们根本攻不下来。”一名卫军大将说道。

    闻言,左先锋嗤笑道:“之前在马立郡,刘鸿泰不是也守得很稳的吗,可结果呢,我们不还是来到了这里?”

    对此,右先锋分析道:“其实,要不是齐军补给未能及时,想来我们也是占不了便宜的,更不要说破城了。”

    左先锋说道:“呵,想不到,齐国人在大敌当前,竟还敢内讧,真是可笑。”

    “所以说,我们可以再等等,培元郡未必就是一铁桶了;就算是,我想它里面也不会太坚固,随时都有可能由内而破。”右先锋意有所指地说道。

    “哈哈,白元兄的想法与本帅不谋而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卫军大帅哈哈说道。

    听得这话,众将心有所明,说道:“大帅,你的意思是……”

    “刘鸿泰失守边关,齐皇与朝廷百官必不会再信任他了,换帅是迟早的事。”大帅说道。

    “只要刘鸿泰被换下去,攻破培元郡就指日可待!”

    听后,众将纷纷赞同地点头,说道:“也是,齐国诸多武将之中,也就刘鸿泰一人能成事的了,其他人不足为虑。”

    “看来,培元郡已是垂手可得!”

    说着,众将开怀大笑起来……

    ……

    刘鸿泰送出去的军报,还未到达京都,朝廷派出的换任统帅谭晓已然从京都出发了。

    一同出发的还有传旨太监及数名高手,一路护送谭晓与传旨太监到培元郡而去。

    在此之前,高培方曾一力劝阻过齐皇,然而他一人之力,终究比不上朝廷百官共同之力。

    再说了,最重要的是,齐皇心中已不再认同刘鸿泰了。

    当然,高培方见事不可为,也有打算换一位稍有能力的武将作为统帅,便于让刘鸿泰辩解而有机会重返战场的。

    他没想到,齐皇竟会直接同意谭晓作为统帅,完全没有理会他的劝谏。

    对于谭晓,高培方也有过了解。

    他早前投入了太子的阵营,并在太子势力的帮助下,于军中步步高升,掌握的兵权也越来越大。

    而这一切背后也是太子的野心在作怪,以及齐皇的纵容。

    当然,要是谭晓真是有能力之人,那也就算了,至少不用担心边境会再次失守!

    可是,他却是知道,谭晓的名声是吹捧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让他在军中上位而做铺垫。

    谭晓能拿得出手的能力是一点都没有,他要是真当了统帅,边境迟早得再次失守。

    若是边境二次失守,齐国可就真的危险了!

    奈何,朝中无一人能看清当前局势,更无一人敢为齐国天下而力谏!

    这一幕幕,让得高培方越来越失望,心知当前是无法依靠齐国朝廷任何一人的了。

    如今,他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

    想到这里,他当即下了一个决定,孤身前往边境,于关键时刻阻拦谭晓作妖。

    ……

    此时,东宫。

    太子与一群投靠或站队的大臣们相谈甚欢。

    “太子,只要谭晓将军守住了边境,待卫军退去之后,我们就能向陛下谏言,让他执掌禁军或在京军中再升几阶了。”一人说道。

    又一人开口附和道:“就是,以谭晓将军的能力,守个城还不简单?看来,这升官是稳了。”

    听后,太子欢喜地说道:“哈哈,诸位都有功劳,孤都记在心里,届时会给你们封赏的。”

    此刻,太子觉得自己就是人生大赢家,即将走上人生巅峰,甚至,他觉得自己已经走上了人生巅峰。

    只要手握兵权,他的帝位就稳了。这是他从众多上位历史中汲取到的经验。

    ……

    谭晓只是相当于去边境就职,自然是轻装上阵了,且军情紧急,他们一行人都是快马加鞭的往边境赶去。

    仅是四天时间,他们就到达了培元郡。

    先前,他们只知道边关失守了,但是完全没有想到,一路从逃亡的百姓口中得知,刘鸿泰意是连失几郡。

    “这刘鸿泰,竟是连丢数郡,本帅定要上奏陛下,参他一本!”谭晓说道。

    其实,他根本不了解刘鸿泰如此行为的意义。

    马立郡以回,全是平地,易攻难守,再留守也是徒增伤亡,还不如直接退守易守难攻的培元郡。

    这虽然会在前期失去数郡,但是只要在培元郡缓过气来,他们就能寻机反攻,重新夺回那些失去的城池。

    抛开经济损失与百姓遭遇,就军事上而言,刘鸿泰的决定并没有错。

    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若是与卫军死嗑,伤亡过多,那时候就连翻盘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

    谭晓自认为,有圣旨在手,大军将由自己统领,自己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想到这里,他隐隐有些期待与激动了起来。

    “走,我们传旨去。”谭晓说道。

    只是,他刚一踏入齐军军营范围,就让人给拦住了。

    “站住,军营重地,闲人免进!”数名守卫以枪对着谭晓等人,说道。

    见此,谭晓十分气恼,说道:“我们是从京都来的,宣读陛下旨意……”

    公子当锦衣

第374章 再次失守

    听到下属禀报京都来了传旨圣使,刘鸿泰不敢怠慢,立刻领着众将出去迎接。

    可是,他没有想到,他迎接的是换帅圣旨。

    “边关失守,全因军粮运送不及,怎能将过错全归于大帅身上?!”

    听完圣旨后,有将领表示不服,当即开口辩驳道。

    然而,听了这话,谭晓面色一冷,说道:“怎么,你们难道要抗旨不成?”

    其实,在众将心中,与他们出生入死的刘鸿泰,远比这一绢圣旨份量重多了。

    不过,正当众多将领要继续辩驳之时,刘鸿泰却挥手让他们安静了下来。

    见此令行禁止的一幕,谭晓心中一凛,心想这刘鸿泰可真有手段,能够让一群将领对他如此服从。

    看来,我要统领这大军,得使些手段了。

    接而,刘鸿泰说道:“诸位误会了,众位将军只是骤然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有些并无抗旨之意,诸位多多担待。”

    圣使哼了一声,冷面以对;而谭晓则是眼晴一眯,说道:“哈哈,大将军说得哪里话,众位将军也是实诚、直率之人,我又怎么会怪罪呢?”

    谭晓也不是一个不懂人情世故的人,不然他也不可能平平稳稳的一路高升,再者,他以后可是要与这些将领合作的,闹僵了可不好。

    如今,说一句话的事情,若是能获得他们的好感的话,他自然是不会吝啬的。

    果然,一方都递上了台阶,另一方自然是顺阶而下了,气氛不至于闹僵了。

    面对圣旨,刘鸿泰自然是无话可说的,只得乖乖的交出兵权,让出大帅之位。

    不过,他可没打算就这样算了。

    他决定,回京之后,与齐皇阐述原因,而后再回到战场上来。

    当然,他也不会直接回去了,得跟众将领交待一些注意的问题,及接下来的计划,确保他离开的这段时间不会出错。

    ……

    卫军军营方向。

    卫军的大帅与众位将领都聚集在帅帐中,正在讨论着下一步的对齐战略。

    “大帅,刚刚潜伏齐国的细作汇报,齐国朝廷果真要换帅,齐皇都已下旨了,估计这时候圣旨都到了培元郡刘鸿泰的手上了。”一名大将说道。

    闻言,又一名大将说道:“若真是如此,攻破培元郡根本不成问题。”

    相较之下,右先锋就显得冷静许多了,沉吟说道:“可有消息传回,齐国朝廷命谁作统帅?”

    若是换了一位相对保守的将领,根据刘鸿泰的守城方法死守的话,他们卫军也未必能讨得了好。

    那样的话,刘鸿泰在与不在培元郡,对于培元郡都不会有影响。

    最先开口的那位大将回道:“据说是一位名为谭晓的武将。”

    “谭晓。”帐中众人默念着这名字,皱眉沉思。

    每一个国都会通过各种手段去调查它国的重要人物信息的,以备不时之需,做到知己知彼。

    特别是在军队中有重要地位,或有突出能力的大将,他们更是各种研究他们的习惯或作战风格。

    当然,刘鸿泰作为齐国的大将军,军中的中流砥柱,一直都是卫国的重要研究对象了。

    各自想了一会,众将面面相觑,因为他们竟想不起这人是谁,脑海中没这人的信息与印象。

    大帅看向一名大将,说道:“可有此人的信息传回。”

    话音未落,众将的目光全都聚集在了这名大将的身上。

    这名大将感受着众人的目光,说道:“回大帅,末将有收到关于此人的信息。”

    “一年前,谭晓还是军中的一名普通的校尉,后来找了个机会投靠了齐国太子,而后就一路高升了,如今更是被齐皇起用为统帅了。”

    听后,众人恍然,说道:“原来是一年内高升的,难怪我们都没有印象了。”

    右先锋抓住了关键点,问道:“此人能力如何?”

    那名大将回道:“不知。因为此人是由齐国太子所属势力一路扶上去的,从未展露过什么能力。”

    “不过,我们的人传回消息中说,齐国太子手下没几个能人,而有能力的都不会附于齐国太子麾下。”

    “所以,我想这个谭晓是个花架子,不会排兵布阵。”

    听完,大帅说道:“有没有能力,我们试一试就知道了……”

    ……

    约两日后,可以说刘鸿泰这前脚刚一离开,后脚卫军就开始攻城了。

    本来,众将依照着刘鸿泰留下的手段与布局,卫军根本是讨不了好的,可以说是徒增伤亡了。

    但是,任何的团队合作,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在守了几波攻势后,谭晓就开始不安分守己,准备作妖了。

    究其原因,他觉得一直被动挨打十分的憋屈,且看卫军实力不强的样子,渴望建功立业,收复疆土的他提议,主动出击!

    闻此,众将大惊,连忙劝阻!

    因为刘鸿泰离开前早有交代,按照他的布局,卫军绝讨不了好,守城绰绰有余,绝不能轻举妄动,万事等他回京复命回来后再说。

    然而,谭晓却是觉得,众将这是落他面子,更是一意孤行的决定了主动出兵。

    军令如山,众将不得不屈服于谭晓的威压之下,听命行事。

    而这一主动出击,却是闯下了大祸!

    在齐军主动出击后,卫军示如之以弱,激起了谭晓的求胜之心,再次不顾众将劝阻,下达了乘胜追击的命令。

    谁知,大军受到了卫军埋伏,伤亡超过六成,仓忙逃回了培元郡。

    如此之后,虽然谭晓后惊后觉,想要恢复先前刘鸿泰的布局,却是无之奈何,兵力根本不再足以完成原先布局。

    最后,尽管众将慌忙补救,重新布局,但是却因兵力不足,难以防守,让得卫军攻破了邺城!

    至此,众将对谭晓恨得咬牙切齿,但是这是无补于事的。

    他们只得再次退守!

    接下来的一切退守计划,他们直接架空了谭晓这个大帅,众将商议着排兵布阵,争取以最小的代价,守住最多的城池。

    一直退至东山郡,并聚汇了数个郡的兵力,齐国大军方能堪堪守住卫军的攻势。

    而这能守住,还是得益于高培方的战略布局……

    公子当锦衣

第375章 重返战场

    从京都出发,高培方比之谭晓一行人慢了两天,可没想到,就这两天,竟然就让谭晓葬送了六成大军,近十万人啊!

    不得不说,谭晓是真的能作!

    得知大军一路后撤退守后,高培方立刻让东山郡及附近几郡调动储备兵马,于东山郡与残余边军共同守城。

    本来,各郡兵马仅是作于剿匪或平定地方叛乱之用,且皇室子弟不得沾染,但是如今紧急形势,各郡郡守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毕竟,守城更重要。

    汇合之后,相比于被迫服从谭晓的命令,众将却是愿意服从高培方的调动。

    不为什么,就为了高培方能够在数年前齐国危亡时候力挽狂澜,他们对高培方的能力心服口服。

    正因为上下齐心,高培方才能以适当的兵力,堪堪防住卫军的进攻!

    ……

    卫军再次攻破城池的消息,传至京都之时,可是短时间内成为了京都最热的话题,并使齐国上下人心惶惶。

    当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刘鸿泰也傻眼了。

    我就走了两天,你们就把培元郡给丢了?

    当然,除了傻眼之外,他更多的是愤怒!

    他相信那些将领不会坏事的,肯定有按照他的布局进行防守,唯一的变数就是谭晓了。

    只有谭晓有这个可能与权力变动他的布局,其他人都不行。

    猜测着,刘鸿泰如今恨不得立刻飞身到东山郡,将谭晓就地正法了!

    可是,条件根本不允许。

    因为他回京后,就算是向齐皇解释了边关失守的主要原因,并请求再次回到边关,齐皇圣意已决,只是命他在京都好生享天伦之乐。

    不过,齐皇也没有追究他斩杀梁振东的罪责,一揭而过了。

    对此,刘鸿泰能有什么办法,只能干着急,频繁上疏请求出战。

    当然,齐皇是不会允许的了。

    ……

    初时听到边关再次失守时,齐皇懵圈了,心中一阵慌乱,急召朝廷重臣到御书房议事。

    “众位爱卿,如今该如何是好?”齐皇整个人看起来心交力瘁,无力地说道。

    他现在十分的后悔:曾经有一位善战的大将军稳守边关,朕没有好好珍惜,直至撤换了之后,朕才追悔莫及,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此。

    若上天再给朕一次机会,朕一定会对那些劝谏的大臣说:滚犊子!

    对于齐皇的发问,众大臣是一点主意都没有。

    老板,我们现在也很慌呢,我们也想知道怎么办呢……

    半晌,郭青刚率先开了口,说道:“陛下,不如召刘大将军进宫,我们不妨听听刘鸿泰将军的意见吧!”

    闻言,齐皇当即醒悟过来,连忙呼道:“来人,立马召唤刘鸿泰大将军入宫见朕。”

    听后,宫侍不敢怠慢,急急忙忙地往宫外跑去。

    ……

    良久,刘鸿泰方才来到宫中御书房。

    见礼后,齐皇迫不及待地问道:“爱卿可有退敌良策?”

    稍一抬头,刘鸿泰注意到了齐皇眼中的期待之意。

    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对于齐皇所问,刘鸿泰进宫前早有预料,并且思考过了;可惜,他远离战场,没了解到最新战况的话,他根本无法预估得了战果,也不可能制定得了策略。

    尽管刘鸿泰也想给众人一个满怀希望的答案,但是他不能。

    于是,他只有如实说道:“陛下,臣只有重回战场,才有可能定下退敌之策。”

    “那朕现在立刻下旨,让你重掌帅印。”齐皇接话道。

    “陛下,臣还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说。”刘鸿泰瞥了一眼御书房中的朝廷重臣,说道。

    此刻,齐皇只想刘鸿泰尽快赶往边境,稳定战局,态度是好到不得了,说道:“爱卿有何话,大方说,只要朕能做到的,无不应允。”

    听得这话,刘鸿泰心想:这你肯定能做到!

    只见,他说道:“陛下,战场临阵换帅乃是兵家大忌,望陛下下次换之前,深思熟虑,莫要受奸佞小人离间。”

    听后,齐皇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与后悔之色,叹道:“朕再也不会了。”

    “那臣先行告退,尽快动身前往边境了。”刘鸿泰说道。

    ……

    刘鸿泰走后,齐皇脸上露出一抹狠色,说道:“这次谭晓是由谁举荐的,先前又是怎么在军中担任要职的,朕要知道这一切,尔等明日给朕结果。”

    闻此,众大臣就知道有人要倒大霉了。

    这谭晓明明就是草包,不然怎么会葬送齐国近十万边军?

    当然,谭晓能成为大帅,是由齐皇任命的。

    但是,作为帝王,齐皇是不会认错,那么只能将错误加在推荐的人身上了。

    想着想着,齐皇心中的悔意更是无以复加。

    唉,当初朕就应该听一听方王的意见,先调查清楚事件真相,而后再决定换帅。

    刘鸿泰作战多年,鲜有败绩,更无大错,朕就应该相信他的。

    命众大臣退下后,齐皇忽而问道:“方王最近在干什么?”

    魏公公回道:“回陛下,方王殿下好几天不在府里了。”

    “他去哪里去了?”齐皇皱眉问道。

    说实话,近日的早朝,他都没有留意过高培方方有没有到位。

    只有魏公公注意到了,并派人调查了一下,这才知道高培方不在府中。

    “似乎是往东边而去了。”魏公公说道。

    “东边?”齐皇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语道。

    顿时,他又是一声叹息。

    接而,他又问道:“太子最近又在干什么?”

    “回陛下,还是老样子。”魏公公回道。

    闻言,齐皇又是一声叹息。

    忽而,他似想起了什么,说道:“你查一下,梁振东押送军粮前都去干了什么,见了什么人。”

    他总觉得,梁振东耽误押送军粮时日,绝不是懒政怠职那么简单。

    并且,他心中隐隐间已有了答案。

    恐怕,这事又与他的太子离不开关系了。

    只是他心中还有个冀望,但愿此事与太子无关。

    不然,他如何放心将江山交给一位只知夺权、不顾齐国利益的人?

    事关边疆安全,竖子焉敢沾染,当真是好胆!

    现在,只差一个调查结果,他将会决定,要不要继续放纵太子……

    公子当锦衣

第376章 帝皇帖出

    魏公公的办事效率,那是杠杠的,没话可说了。

    当天夜里,他就将调查结果告知了齐皇。

    “陛下,梁振东押送军粮出发前,去了东宫,还待了些时间。”魏公公禀道。

    不消多说,齐皇一切都明白了。

    这边关失守背后的罪魁祸首竟是太子!

    当夜,齐皇彻夜未眠,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重要的问题。

    直至天际边冒出一点黄,他终于有了决定。

    “魏忠,磨墨。”齐皇语气淡然地说道。

    魏公公也知道齐皇要做什么,应了一声后,小心地磨起墨来。

    此时,御书房的烛灯依旧明亮,不曾熄灭……

    ……

    早朝时辰到了后,百官纷拥而进太和殿。

    参拜见礼后,齐皇率先开口,说道:“宣旨吧。”

    宣旨?

    闻言,百官满脸的疑惑。

    朝会还没开始,陛下就要宣旨了,到底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魏公公一直捧着圣旨,听到齐皇下令后,上前几步,将圣旨摊开,举在眼前,尖声念道:

    “诏曰:太子培基……”

    听到“诏曰”与“太子”二字,百官心中皆是一个咯噔,一股不妙的感觉油然而生。

    “诏曰”意为诏告天下,只有在宣布国家重要政事时才会用到的措词,比如颁布新政令,再比如立储等等。

    与太子有关的诏式圣旨,除了立储,只剩下一个可能了。

    所以,这一封圣旨,是为了废储!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投靠到太子阵营的官员心生慌意,生怕自己受了牵连。

    相比之下,三皇子、五皇子、六皇子及他们所属阵营的官吏,隐隐有些期待起来。

    至于太子本人,更是面露惊慌之色,可心中却又抱有一丝希望,不断地祈祷,这只是一封普通的圣旨。

    然而,接下来魏公公宣读的内容,却是压倒了他心中最后的一根稻草。

    “……不修品德,纵淫声色,欺压百姓,不恤万民,有损国体,有负朕之期望。”

    “朕三思后行,今决定废去太子培基储君之位,改立为基郡王。钦此。”

    听完,太子顿时精神崩溃,整个人瘫软在地上,可周围却是无人上前搀扶。

    太子之位被废,连个亲王的封号都没有了,只得了个郡王,其地位之变化,可谓一落千丈。

    更重要的是,太子之位被废,下一任齐皇登基后,他极有可能丢了性命。

    因为每一任皇帝都有一种顾虑,生怕太子复辟,进而采取手段让杀人灭口。

    可以说,失去了太子之位,他将会失去所有,包括但不限于权势、富贵……

    越想越怕,太子,哦不,高培基连忙爬到大殿中央,不断地磕头,并喊道:“父皇开恩啊,儿臣没了太子之位会没命的啊,求父皇开恩啊!”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齐皇痛心疾首地说道。

    一开始,他立高培基为太子,是为了皇后娘家的势力,但是如今,他已决定壮士断腕。

    就算舍弃了一大势力,他也不惜废掉太子,只为齐国不败在太子手上。

    当然,现在这种情况,齐国也没多少家底可让高培基败的了。

    但是,这却是齐皇多次失望后,痛心下的决定。

    之后,无论高培基如何哀求,齐皇均是无动于衷,更没有想过更改旨意。

    甚至,齐皇烦了,还命人将高培基给架出去了。

    接下来,就是正常流程的朝会了。

    整个朝会下来,谁也不敢为高培基求情,更不敢劝谏齐皇收回成命。

    他们看得出来,齐皇不与朝中大臣商议,直接下旨废储,可见齐皇之决心,再劝也是徒劳,白白惹得齐皇不快而已。

    下朝后,本是太子阵营的一应官吏,一副心情沉重的离开了皇宫。

    而三位皇子,倒是有些意气风发,颇有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模样,十分得意。

    同样,他们阵营的官吏,走起路来也多了几分嘚瑟。

    毕竟,他们支持的皇子,又多了几分上位的机会。

    他们也总算能抬起头来了。

    ……

    齐国废储的消息,如风一般传遍了六国,不过闻者却是没有露出过半分的惋惜之色。

    因为,齐国太子的名声,他们都有所耳闻,前者被废,他们是没多少惊讶的。

    与此同时,有一则消息,比之齐国废储更是劲爆的,一经传出,就成为了六国热点事情,并高居热点榜首,久居不下。

    那就是,风云十七州的城主,向天下五国发起帝皇帖,邀六国皇帝于邺城中一会,共商天下大计。

    消息刚一传出时,天下震惊!

    这风云十七州的城主有着称霸天下的野心啊,这分明就是要做天下之主啊!

    可是,人家都已经对你发帖子了,你要是不回应,岂不是示弱?

    当然,他们的回应,肯定不会是皇帝亲身前往的了。

    五国,朝中商议过后,都会选择派出一名皇子或太子带队前往的。

    当然,泓国的太子年岁尚小,自然是不会去的了。

    泓皇派了一位皇室亲王与王立序共同领队前往。

    就这样,五国都做了回应,所属代表不约而同的往邺城而去了。

    其实,从五国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们也有称霸天下的野心!

    当然,这也是正常的,毕竟谁不想当老大?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也可以说,五国响应风云十七州的帝皇帖,也是承认了风云十七州的地位。

    毕竟,只有双方处于同一地位,我才会尊重你,响应你的号召。

    不然,我视而不见,鸟都不鸟你。

    ……

    与此同时,邺城。

    文若荣正与墨易汇报官吏考核及试用情况,并申请下一次的选拔考核。

    对此,墨易大手一挥,将权力都交由了文若荣,他彻底做起了甩手掌柜起来。

    “城主,这我们沿用的也是各国的郡县制,城主你是否应该换过称呼了,不然于礼不合。”文若荣说道。

    墨易瞥了一眼文若荣,说道:“你小子,跟我说话都打马虎眼了。”

    “老实跟你说吧,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称帝。或许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你们不明白,但是我想总有一天,你们会明白的。”

    “不过,你提的称呼问题,我有个想法。”

    “从今天起,十七州中人都可称呼我为风城主,而你,则为云城主!”

    公子当锦衣

第378章 天下纷争(大结局)

    五国代表虽相互间早有耳闻,但是如此正式的介绍还是第一次。

    陆续介绍完后,墨易直奔主题,道出了自己的意思。

    大一统!

    这个想法不仅墨易有,其他五国也有,不然他们也不会出现在这里了。

    不过,墨易与他们不同。

    五国想着的是如何称霸天下,灭掉其它四国,成为大一统的雄主;而墨易只是单纯的想要大一统而已。

    接下来,墨易只是道明了大一统的想法,而后说道:“诸位应该听说过我邺城的传世学院吧,他们每一位弟子,只要能出师,那必能有一番成就。”

    “而我风云十七州能有今日的繁荣景象离不开他们的付出。”

    “他们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就是不知诸位缺不缺人才了。”

    闻言,文若荣与五国代表面露震惊,而后略显疑惑地说道:“风城主,你什么意思?”

    “我传世学院所出人才,可到五国为官,助尔等发展国家。”墨易语出惊人地说道。

    尽然,他们对于治理人才十分眼馋,但是他们也不能随便的就用了,毕竟不是本国的人才。

    他们想要先听一听墨易的条件再说。他们可不相信,

    “风城主有什么条件?”有人问道。

    墨易摇头说道:“没有条件,不,唯一的条件是你们尽快完成大一统。”

    “我不管谁能大一统,只要能称霸天下,我风云十七州必会归于版图之中,且我风云十七州不会参与争霸。”

    听后,五国代表脸色都变了变,说道:“风城主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吾等国内人才济济,就不劳风城主挂心了。”

    他们认为,墨易这分明是想要让他们五国相互发动战争,相互内?,他好坐收渔人之利。

    什么帮助,都是狗屁!

    真是用心险恶。

    墨易也知道,他的话是不会有人相信的了,不过,他也不需要别人相信。

    “我邀请你们到来,就是为了让你们见识一下我风云十七州的实力而已。”

    “就算你们不愿接受我的意见,我也不会强求。不过,我还是那一句话,风云十七州不会主动参与国战。”

    “但是,五国想要和平相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我认定了天下大一统。”

    “你们不动手,我会想尽办法让你们动手的。”

    听完,有人愤而起身,说道:“风城主挑起大战,置万民于水火之中,令天下生灵涂炭,到底是何居心,就不怕遭天谴吗?”

    “不怕。”墨易面无表情地说道。

    说着,他又继续说道:“我让万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难道,现在你们的百姓就是安居乐业了?五国中有哪怕一处地方,能与邺城相比?”

    “你们五国之间,难道就一直都没有战争吗,那又死了多少人?”

    “要真想让百姓安居乐业,只有天下一统,安定下来,百姓才会有好日子过。”

    ……

    最终,墨易还是没有与五国代表谈成一致,因为双方的信念相差太大了。

    最终,双方不欢而散。

    不过,墨易并不在乎,反而下令,发动一切力量,让五国相斗起来,或试图瓦解五国朝廷,减少战争带来的损害。

    慢慢的,三年时间过去了……

    ……

    三年时间过去了,天下间,仅存风云十七州、泽国、齐国、泓国这四国。

    在两年前,泽军攻破武国京都,武皇自焚于皇宫之中,一应皇室弟子押解回泽。

    至此,武国正式灭亡。

    紧接着,国力相对最弱的齐国在高培方与刘鸿泰的支撑之下,并联合了泓国,反攻卫国。

    顿时,局面反转,齐国与泓国围攻之下,两方硬生生将卫国瓜分了去。

    于是,卫国也宣布亡国了。

    然而,齐皇于半年前驾崩,传位于三皇子高培植,齐国本是一片大好景象,却是又走了下坡路。

    主要是,新齐皇登基之后,以各种由头,先后处理了五皇子和六皇子。

    但是,忌于高培方的大功,高培植不敢轻易动前者,只是以各种方法恶心与打压前者。

    最终,高培方忍耐不住,甩脸子不干了,一气之下来到了邺城,将齐国扔之脑后了。

    他的出走,让高培植大松一口气,感觉自己解决了一个大威胁。

    可是,刘鸿泰却又阻在了高培植的面前,每次后者想干点什么事,前者都会百般阻挠。

    这让得高培植根本享受不了帝王的欢乐之处。

    于是,他又将刘鸿泰给发配了。

    至此,齐国的两大支柱不在,让泽国找了个机会,一举攻下齐国京都,再灭了齐国……

    之后,泽国如有神助,与泓军作战时,连连大获全胜,直到灭了泓国!

    这一刻,泽国当之无愧的天下霸主!

    也就在这一天,墨易给泽皇高子誉发了一封请贴。

    ……

    邺城。

    行走于各街巷之中,高子誉感慨道:“两年不曾到来了,想不到邺城一点都没变到,还是这般的繁荣。”

    “陛下,这里人多杂乱,我等还是先去赴宴吧。”一名随从提议道。

    高子誉笑道:“朕倒是十分好奇,这是鸿门宴,还是战前宴。”

    说着,他往城主府方向而去了。

    ……

    城主府中,墨易随意的坐着,看着下属引领进来的高子誉及随从等人,率先开口道:“高兄,许久不见,真是意气风发啊。”

    听得这话,一名随从当即斥道:“放肆,陛下岂是你能称兄道弟的?”

    在墨易看来,他与高子誉在江湖中相识过一段时间,问候个“高兄”是理所当然之事。

    可是,在随从看来,可就不是这回事了。

    高子誉如今是天下霸主,天下疆域已得九成,风云十七州迟早是囊中之物,风云十七州的城主身份堪比帝王又如何,岂能与高子誉相提并论?

    高子誉摆了摆手,说道:“无妨。”

    说着,他看向墨易,问道:“墨兄此次邀请是何意?”

    闻言,墨易一笑……

    ……

    不久,天下传出消息,风云十七州已归于泽国,但邺城却是例外。

    同时,泽皇下旨,任何势力与个人均不得干涉邺城之事,更不能干涉传世书院的一应管理,包括朝廷也是。

    之后,泽皇领百官祭天,改国号为明,定疆域边界,自号光明大帝!

    明大帝在朝数十年,死后留下遗旨:朕之子孙,需谨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纳贡;违者非朕子孙也。

    往后,大明一朝,屹立于天下近千年不倒……

    (完结)

完本感言

    是的,本书完结了,就挺突然的。

    本来,本书在十一月份左右的时候就想完结了,但是一直写不到结尾,所以就一直在补充,今天这一章,算是有了个结尾。

    尽然,结尾还有许多的不足,毕竟完结得挺突然的。

    2020年要结束了,新的一年要到来了,下一本书的话,还得稍等等,希望大家一贯的支持……

    感谢诸多书友……

人物番外——杨雪愁

    父亲与两位兄长,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战死沙场了。

    我还记得,他们回来的时候,脑袋却是没有回来,据送他们回来的老兵说,武军将他们的脑袋挂在了城门上,借以示威。

    父兄们死后,除了府中门卫老兵和一位丫鬟,我就再也没有可交流的人了。

    尽然,陛下给了我个郡主的身份,但是我知道,这只是一种补偿,但是更多的可能是同情吧。

    其实,不单陛下这么想,京都中的权贵与百姓都是这样想的。

    可是,我杨家不需要同情,因为父亲说过,靠别人同情或怜悯得来的东西都是不值钱的。

    所以,我心中一直兼持着一个信念,杨家并非无人了,还有我!

    于是,从那时起,我苦练家传武功;遇到难题时,没有名师指导的我就自己琢磨,直到解决问题为止。

    我不知道自己的天赋到底如何,能练到什么程度,但是我知道杀父仇人赵绍兴是一流高手,所以我要报仇的话,起码也得要练到一流境界。

    不管春夏秋冬,风吹雨打,我不停歇地练武,只为尽早达到一流境界,能够早日为父兄报仇。

    随着我的武功逐步精湛,日子也一天天的过去了,我也到了女子待嫁的年龄了。

    那时,有许多富贵家公子来求亲,但我都拒绝了。

    因为我知道,他们要娶我,不是因为“君子好逑”,而是为了杨家在军中的影响力和陛下对杨家的关照。

    甚至,我多次听到,许多人都在背后传言杨家不行了。

    对此,我从来都是以拳头告诉他们,杨家还有我,还能行。

    为了避免再受富贵家公子的骚扰,也为了防陛下下旨赐婚,我对外宣称:终身不嫁,只招赘婿,以继杨家香火。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我的实力也步步提升着,终有一天,达到了一流境界。

    同时,在我坚持不低头,及陛下的庇护之下,杨家不再有人敢轻易欺负了。

    只是,我心中还有一个心结:那就是报仇!

    我曾经想过,直接杀到武国,找上赵绍兴,生死一斗,无论生死,一了百了。

    但是,想到杨家的延续我又犹豫了,只能继续修练,待晋升宗师后再杀入武国,找赵绍兴报仇。

    这样的话,复仇的把握会大一些。

    可是,我什么时候才能晋升宗师之境啊……

    ……

    数年过去,我的武功没有明显的进境,我开始思考:我还要等多久?

    一年?两年?还是三年……

    不得而知。

    我也曾想过,齐国与武国再起战争就好了,我就可以随军出征,找机会与赵绍兴战上场,抛却生死,往事随风。

    甚至,为了能复仇,我根据各种消息,或老兵口中讲述的赵绍兴的排兵布阵方法,研究了许多的破解方法。

    全面了解赵绍兴与武军,就为了复仇做了充足的准备。

    可惜,陛下与朝廷百官都不同意我参军,认为女子参军有损国体形象。

    呵!

    女子又怎么了?我一个人就能收拾了一群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

    这至少证明我比大多数男子都要强,就因为我的女子身份,你没有上战场的资格?

    我怎么就有损国体形象了?

    ……

    等了许久,就在我失去耐心,准备孤注一掷时,一个人的出现,却是给了我希望。

    这个男人,我与他只在湖中亭里见过一次面。

    不过,我挺喜欢他作的一道词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没想到,他除了会写词外,还会打仗,跟那些只知吟诗作对的酸腐书生并不一样。

    重要的是,他找我当大军先锋,竟不因我的女子身份而看轻我。

    战场上,他总能屡出奇招,最终将武军步步逼退,让我也有了与赵绍兴决战的机会。

    终于!

    我斩下了赵绍兴的头颅,为父兄报了仇,一雪深仇!

    ……

    我知道,这一切,皆是来自这个男人——墨易。

    我开始有些欣赏他了,并以保护他为由,跟在他的身边,与他一同闯荡江湖。

    从相识,到沙场征战,再到闯荡江湖,最后到邺城落户,一路上,我发现,我竟有些舍不得他了。

    有一次,他与高培方的谈话,我全听在了耳中。

    那一刻,我想过,他要是真的向我求亲了昨办?

    是答应,还是答应……

    可是,没有想到,他完全没有当回事……

    来到邺城落住一段时间后,有人问起了我,什么时候嫁人??

    这一次,我开始思考起来,深问自己的内心,到底在想什么。

    第二天,我去找了他,当面跟他表明了心迹……

    接着,我们成婚了……

    婚礼并不隆重,但是我却是感到了有十多年来没体验过的幸福!

    我虽不幸,年少之时父兄战死沙场,一人抗下杨家;但我却十分幸运,在成年后,遇到了一位改变我的男人。

    这个男人,是我如今的夫君,他叫墨易。

人物番外——高培方

    我出生于皇室,母亲是一位宫婢,在父皇醉酒之时,得到了宠幸,而后才有了我。

    我出身低微,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得不到重视,太子作为大哥,更是让我感受不到一丝的兄友弟恭。

    太子常与其他几位哥哥,或权贵子弟,以欺负我为乐。

    为了不给母亲找麻烦,我都隐忍下来了,只待开府之后会好起来。

    在皇宫之中,我能感受到的,只有尔虞我诈与冰冷。

    唯有在母亲身边,我才会感受到爱的温暖。

    出宫开府之后,我一直想要远离权利斗争,可是现实却不允许我这么做。

    常言道:母凭子贵。

    我要争气,让父皇注意到我,进而让母亲得到多些关注。

    这样,母亲就不用空守宫殿,每天望穿秋水,却还是不见父皇的到来。

    可惜,我发现我是太过天真了。

    出宫开府后的日子,可比在皇宫时过的更残酷。

    皇子间的竞争,往往是毫不留情,一旦抓紧机会,就是将你往死里逼,直到只剩一方为止。

    尽管我也很怕死,但是我为了让母亲得到父皇的关注,我还是硬着头皮上了。

    然而,由于我的出身,再加上太子的刻意打压,我招揽不到哪怕一个权贵势力。

    我努力过,挣扎过,可都败在了残酷的现实之下……

    直到有一天,我母亲病重了,永远的闭上了双眼……

    那个时候,我多希望父皇能来看上哪怕一眼!

    可是,我们等来的只有一道冰冷的圣旨。

    从那时起,我不再挣扎了,完全屈服于现实之下,饱受皇兄们的欺负,麻木的我不再生起反抗之心。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个人,他,改变了我困境,让我明白,人就是遭遇再恶劣的环境,也不能失去反抗的意志。

    正因为有了这个人的帮助,我一路高走,多次获得了父皇的关注。

    我曾经想过,要是母亲能够等到这一刻,那该有多好!

    再后来,父皇赐婚,让我有了一位王妃。

    尽管这一桩婚事是受人安排的,但是我感到十分幸福,因为我遇到了一世想要照顾的那个女人……

    在这个人的帮助下,我多次挽齐国于危难之中,并在朝廷中崭露头角,得到了父皇更多的关注。

    我自认为,我做了那么多,总能在皇位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可是这都是我想当然了……

    他们所有的人都在嫌弃我的阻身,所以无论我有多努力,结果都不会改变,父皇也不会改变他的想法。

    甚至,父皇还纵容太子势力对我发难,想要我屈服于太子之下,可是我依然没有。

    ……

    父皇驾崩后,太子又被废,三皇兄捡了皇位,我原以为他会比太子好上一些,没有想到,他们俩根本没有区别。

    为了手中的权力,无下限地打压朝廷栋梁。

    一气之下,我直接放弃了齐国,就算是泽国攻破齐国京都,我也没有再回去,只待在邺城做一闲人。

    回顾我这前半生,除了要感谢母亲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我要感谢的,只有一位叫墨易的兄弟了……

    是他,让我重新拥抱了自己的人生,不受任何人的掌控。

新书已发

    新书《我原来是天道啊》已发,敬请关注收藏!

人物番外——墨易

    我叫墨易,是从另一个世界来到这个世界的。

    在我原先的世界中,它有一个称呼,叫地球;地球上有着两百多个国家,而我则是来自一个名为华夏的国家。

    我与相亲对象游览景区时,失足掉入湖中,并受湖中溺水者所累,被一股不知名的力量牵扯进了这个世界。

    ……

    当我清醒过来后,我十分迷茫;通过不断的了解,我知道自己是遇到了穿越了。

    这个时代,与华夏古代文明极为相似,我猜测这可能跟某人研究的平行宇宙的理论有关,但是没有证据。

    既然来都来到了,堕落绝望与竭斯底里都是于事无补的。

    所以,我决定先在这个世界活下去,之后再想办法寻溯穿越根源。

    为了报答苏婉君的救援恩情,同时也为了熟悉这个世界,我打算先在苏家打一份工再说。

    期间,拥有先进上千年的知识储备的我,成功地为苏家挽转颓势,并得到了苏家等人的赞赏,逐步上位,成为苏婉君的得力助手。

    同时,我发现,我渐渐的喜欢上了这位性格坚强的女子。

    曾经,苏婉君说过,她最想要的生活,并非是现在的奔波劳碌的生活,而是休闲自由的生活。

    只可惜,如今苏家中,苏西自命读书人清高,不愿也不会经商,苏青尚小,学业未成,整个苏家都得依靠她来撑着。

    她打算,将苏家发展壮大之后,为苏家积攒一笔足够的财富,再交由苏西之手,而她则可功成身退了。

    为了她,我决定尽全力助她完成计划,而后我再与她表明心意,共走天涯。

    数年后,我通过联盟纵合等手段,成功助苏家状大,并在琅琊郡站稳了脚根。

    其实,我知道,苏西一直都看不起我,认为我仅配为苏家效力,而不配与苏婉君来往。

    但是,我不在乎。

    因为,只要苏婉君能接受我就可以了。

    然而,我发现,我实在太天真了,且一直以来,我都是一厢情愿的想当然。

    苏家壮大之后,苏西与苏婉君心中恐怕认为我做的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吧,心里哪怕一点感激都不会有吧。

    我也没有想到,我千辛万苦,得来的却是苏家与欧阳家联姻,我被抛到了一边去。

    我痛心,我恨,我无力……

    最终,我还是看着曾经喜欢的女子嫁为他人妇了。

    这一切,我根本无力阻止,因为这联姻双方都是你情我愿的。

    从始至终,我都是一厢情愿。

    从这一刻开始,我真正意识到,在这时代中,权势的重要性了。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我开始封闭内心,堕落了起来……

    ……

    那一天,我不太记得是什么日子了,反正天上下着大雪,天气寒冷,周围的一切都让人感受不到一丝温度。

    就是这一天,我遇到了高培方。

    我们两个人,虽然在身份、成长环境等不尽相同,但是却都是境遇相同,属于被抛弃的人。

    起初,我带着借助他势力报复的目的,怂勇他干着一件件引人注目的大事。

    但是,慢慢的,我发现我们的感情越发深厚,成为了好兄弟。

    再后来,我助他振灾抚民,击退外敌,让他一步一步上位,很到了齐皇的重点关注。

    尽然,之后我离开了齐国京都,但是我们的感情一直没变。

    期间,我又遇到了一位好女子,名为杨雪愁,她最后成为了我的妻子。

    ……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放弃寻找穿越的秘密。

    开始,我先是在泽国找到了一位穿越前辈陈泳儒的墓葬,得知了许多的穿越之秘,还得到了一本可长寿的养生长春决。

    之后,我又到了隐门,得知门中历任门主都是穿越过来的,且一直都在促进这个世界的文明发展。

    不过,我还是十分疑惑,为何历代门主都不曾探索过回去的可能,也没有留下过有关方面的线索。

    我暂时压下了心中的好奇,开始将隐门迁至邺城发展,并努力营造一大同世界出来。

    我这么做,只是想要打造一片与穿越前相似的世界来罢了。

    另外,我讨厌这个世界,因为个中包括了太多的不平等与落后。

    我就是要利用我先进的思想与隐门所留的书籍改变这个世界。

    于是,我成立了一个传世学院,特立于这个世界的任何学院,不仅是教授识字与诗词,更是传授先进的思想。

    之后,我又通过各种手段,推动了天下大一统,在大明国传播各种先进的文明,创造一个和谐文明繁荣的国度。

    最后,我与隐门的诸多同门,退隐于邺城,让传世学院自行发展,不再理会世事。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4616/ 第一时间欣赏公子当锦衣最新章节! 作者:云墨小生所写的《公子当锦衣》为转载作品,公子当锦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公子当锦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公子当锦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公子当锦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公子当锦衣介绍:
他,既非皇族,亦非王候,更非朝廷命官;
他,既非宗师,亦非武人,更非江湖好汉;
但,庙堂之上,江湖之中,都有他的传说。
(新书:我原来是天道啊。敬请推荐收藏!)公子当锦衣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公子当锦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公子当锦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