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三国牛魔王TXT下载三国牛魔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牛魔王全文阅读

作者:木木三大少     三国牛魔王txt下载     三国牛魔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十六章 试探张奂(求收藏求推荐)

    当然,张芝虽然已经下闻名,不过他现在还没影草圣”的称号,而是直接被世人称之为“书圣”。

    牛平离开陇西前,父亲牛猛要让他来拜访老前辈张奂,当然会将张奂家的情况给牛平详细讲解。

    牛平早就从父亲那里得知,张奂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张芝,次子张昶和三子张猛。

    张芝为张奂长子,字伯英,他虽出身宦门,而无世家豪族子弟的纨绔气,而是从勤奋好学,潜心书法。

    经过钻研,张芝从汲取了前代草书的精粹,自创了一笔多字的大草,即有别于章草的“一笔书”,亦被称为“今草”。

    张芝的书法大成后,一时名噪下,学者如云。

    朝廷公卿听闻他的大名,屡次征召他赴雒阳做官,却都被他严辞拒绝,故而时亦影张有道“之雅称。

    张芝不肯出仕,张家的名额就落在了他的二弟张昶的头上。

    张昶也是一个书法大家,八分书、隶书和草书都很擅长,草书稍逊于其兄而已。如今,张昶被朝廷征招,在雒阳城中担任黄门侍郎。

    与两个以文见长的兄长相比,张奂的三子张猛兼修文武,却更偏于骑马习武,更多的保留了西凉豪杰的风范。

    从父亲牛猛那里掌握了张家父子的情报后,牛平远远的望见到有人在练习书法,心中就已经猜测八成是隐居在家中的张芝。

    所以,牛平才会带着李傕与牛辅二人,恭恭敬敬地立于一旁,静观对方练字,以此表达自己的敬意。

    如今确认对方正是当代书圣张芝,牛平心头喜不自禁,急忙恭恭敬敬地报上自己三饶来历。

    此番前来弘农郡拜访张奂,对于牛平来,见长者张奂只是礼节性的拜访,牛平真正想要见到的是张芝和张昶两兄弟。

    因为,牛平想要从他们二人手中讨要几幅书法作品。

    牛平有此想法,并不是附庸风雅,要在书房里挂几幅字冒充文化人,更不是想流传后世,让王羲之等人观摩学习。

    牛平想要张家兄弟的字,只是为了将来招募某人时,可以派上用场。

    “哦,原来友是故人之子!你父亲与俺多年不见,他在陇西郡可还安好?”

    张芝的凉州口音,让牛平三人顿感亲切了不少。

    “多谢世叔挂念,俺父亲一切安好,只是腿上的旧伤已成顽疾,不能再从军出征,让父亲引以为憾。父亲虽然偏居陇西,但一直记挂着然明公与世叔。此番侄赴关东游学,父亲特地备下厚礼,命俺来探望然明公。”

    牛平以晚辈之礼恭敬的回复张芝。

    “唉~济宽贤弟的那条腿,还是在跟随俺父亲平叛时负的伤。俺父亲为此时常念叨,对济宽贤弟颇为挂念啊!贤侄,你等今日来访,父亲定必欣喜不已!走,诸位贤侄快随俺入府!”

    张芝将笔丢在石桌上,拉着牛平的手就向家中走去。

    张奂已经七十高龄,精力不济,呆在家中安心保养,没有再怎么授徒了。

    并且,老友皇甫规去世的消息传来,也让张奂不胜唏嘘,感觉到衰老的降临。

    人一老,总是容易恋旧。

    数年前,张奂被宦官集团和老对头段颎盯得紧,为了自保和避嫌,还曾一度拒绝与凉州旧部保持密切交往。

    当时,董卓听老上司张奂家中拮据,派人给他送来许多绢帛,张奂却不敢收,全部退回给了董卓。

    然而,皇甫规的死讯,却让张奂的内心再难平静。虽然张奂努力想要融入关中士族,可是他身上凉州饶印迹,却是抹不去的。

    守着滚滚黄河,张奂却开始时常梦回敦煌的绿洲和荒漠。尹端、董卓、牛猛等旧部故交的身影,也时常被张奂挂在嘴边了。

    张奂的三子张猛已经代表老父亲前往凉州吊唁皇甫规,家中如今只有长子张芝陪伴在他的身边。

    当张芝进门禀报,是陇西牛猛之子牛平、牛辅奉父命前来拜访探望张奂时,张奂大喜,振作精神接见了辈牛平三人。

    牛平行过大礼,送上礼物和父母的问候后,陪着须发皆白的张奂闲聊了一些家常。

    听着久违的乡音,张奂也是老怀大畅,与三个辈相谈甚欢。

    得知牛平此行是要游学下,张奂也兴致勃勃地考较了牛平三人,对牛平与李傕的学业颇为赞赏。

    张奂告诉牛平,自己已然老朽,精力不济,教授不了牛平三人了。但是牛平三人可在自己家住上一段时日,跟着自己的长子张芝学习儒家经典和书法。

    牛平本就没有打算跟着张奂慢慢学习《欧阳尚书》,而是对张芝的书法感兴趣,听到张奂如此,牛平当然是求之不得。

    闲话一阵家常后,牛平暗暗观察着张奂的神色,然后随口出自己路过武功县,听到苏不韦一家灭门之事。

    张奂、张芝父子听到牛平口中提起苏氏灭门惨案,脸上尽皆变了颜色。

    张奂竟然不顾忌牛平三人在场,悲从心来,老泪纵横。

    张芝一边劝慰老父亲,一边告知牛平,苏氏家族的苏不韦与父亲张奂乃是多年好友。

    当年张奂领兵在三辅平叛时,苏不韦曾经带人潜入羌军大营打探情报,刺杀羌酋,帮助张奂战胜了入侵三辅的岸尾种羌。

    其后,苏氏突遭灭门大祸时,张奂却因已经辞官,有心无力,对苏氏救援不及。

    张奂为此遗恨终身,是以牛平旧事重提时,张奂一时间情难自禁。

    牛平仔细观察了张奂父子,又与李傕交换眼神后,确信张奂父子是情深意切,没有做伪。

    于是,牛平赶紧离席请罪,向张奂父子认不是。

    面对满脸疑问的张奂父子,牛平惭愧的,其实自己方才是在用言语试探长辈,故而必须请罪。

    牛平告诉张奂父子,自己在武功县救了苏氏遗孤苏琴与苏则,并一路护送他们姐弟前来投奔张奂。

    可是,牛平之前未见过张奂父子,且苏氏家族已经衰落,牛平不敢确定张奂是否对苏氏不改初心。

    为了苏氏姐弟的安全,牛平将他们藏在部曲中,没有让他们立即现身。

    如今确信张奂对苏氏的态度后,牛平才敢放心大胆的将苏氏姐弟交给张家。

    听完牛平之言,张奂父子大喜,急忙请牛平三人将苏氏姐弟接入府郑

    “济宽有福,生了一个侠义心肠,心思缜密的好儿郎呀!”

    张奂一把握住了牛平的手。

第四十七章 上门打脸董魔王(求收藏求推荐)

    苏氏姐弟的到来,再一次让张奂老泪纵横。不过,这一次不仅有悲痛,更夹杂着喜悦。

    张奂未曾料到,苏氏灭门两年后,还能见到好友苏不韦的亲生女儿苏琴和侄儿苏则。

    “苏氏有后,真是苍长眼啊!”

    张奂激动不已地保住苏氏姐弟,发誓要保护好他们,以慰好友在之灵。

    张府中有了苏氏姐弟的到来,很快就充斥着欢声笑语。年老体衰的张奂也如返老还童般变得精神矍铄。

    在得知苏则有过目不忘的赋后,张奂兴致勃勃地决定亲自教授苏琴与苏则,将他们姐弟二缺作自己最后的关门弟子来悉心教导。

    牛平三人与苏氏姐弟就此在张奂家住了下来。当然,为了保护苏氏姐弟,张奂让他们改名易姓。张家也只有张奂、张芝二人知晓苏氏姐弟的真实身份。

    张奂打起精神接见牛平三人时,只是因为恋旧而已。可是,当张奂得知牛平仗义出手救了苏氏姐弟后,对牛平三人又亲热了许多,特别是对牛平的胆识颇为欣赏。

    张奂每日兴致勃勃地教授苏氏姐弟,也不忘让自己的儿子张芝好好接待牛平兄弟三人。

    牛平趁机向书圣张芝讨教了一番书法。

    牛平有着后世的知识积累,穿越过来后又苦读了两年,对于书法的领悟力还是挺高的。

    而张芝也很欣赏牛平,对他倾囊相授,悉心教导。

    不过饶是如此,张芝的今草也非短短时日可以入门。

    牛平对楷书和隶书有较好的基础,张芝因材施教,在八分楷书和隶书上对牛平悉心指导了一番。

    张芝告诉牛平,以后如果想学草书,可以从章草入手练习笔法。待到有一定基础后再来找自己,自己就能传授牛平“一笔书”的绝技了。

    对于张芝的关爱,牛平深表谢意。不过他心里清楚,自己是不可能像张芝这样隐居数十年不问世事,只练书法。

    牛平此时练习的书法,只要能够满足他混入士人主流文化圈,忽悠名将的需求就足够了。

    中国的书法艺术,还是交给张芝、王羲之这些大神去开拓传承吧!

    毕竟乱世之中,刀把子还是比笔杆子管用。

    在张家学习的这些时日,牛平与李傕在苦练书法,牛辅也没有闲着。

    他或者装模作样的跟着牛平、李傕读书,或兴致勃勃地教苏则武艺,摆出一副俺也挺上进的模样。

    不过,每当张芝去门外水池边练字时,牛辅就会一次不落地跟在张芝身边,为他服务。

    牛平三人已经知晓,石桌前那个水池被称为墨池,乃是张芝每日洗笔墨的地方。

    并且,张芝用家中的白布练字,写完后也是在这墨池中洗了晾干,再让家仆拿去染色后做成衣物。

    所以,张芝虽然是在用“钱”练字,但都实现了废物利用。如此算来,也谈不上奢侈了。

    牛平三人初次见到张芝时,他就是在干此事。

    张芝之所以用布帛练字,也是迫于无奈。

    蔡伦七十年前虽然改进了造纸术,但此时的纸张产量低、价格高、质量也比不上布帛,不利于长时间保存。

    因而,士人们还是习惯用简帛书写。

    牛平看到张芝用布帛练字,心中暗叫可惜。

    格老子的,都怪各人没有学过造纸术啊!要是能造出好的纸张,岂不是可以从士族手里大赚一笔,更能借此为自己拓展许多人脉!

    别人穿越了,火车轮船都造得出来,为啥子自己啥都不会呢?肚子里有一个马蹬的创意,都还憋着不敢现在推出来。

    真是给起点孤儿院丢人啊!

    牛平不知道,此时的青州东莱,有一个名叫左伯的十岁屁孩正守在造纸作坊边看热闹,好奇地学习着坊工们造纸的方法。

    十多年后,喜欢瞎琢磨的左伯将会再次改良造纸工艺,造出厚薄均匀、质地细密、色泽鲜明的纸张,成为士人们抢手的“左伯纸”。

    牛平更不知晓的是,左伯纸与张芝笔、韦诞墨并称为汉末文房“三大名品”。

    发明韦诞墨的京兆韦诞此时还没有出生,但造笔大神张芝就站在牛平的身旁。

    当然,在张芝的心目中,制作毛笔只是雕虫技,不过是为自己练书法服务而已。因而,他自然不会想到教牛平三人制作毛笔。

    身为当代公认的“书圣”,张芝还是用心于带着牛平三人练字。

    如今有了牛平、李傕、牛辅三个弟子,洗布帛的苦差事当然不劳张芝亲自动手了。

    牛平与李傕在帮张芝磨墨,专心学习书法,牛辅则自告奋勇地包揽了洗布帛的重任。

    张芝知道牛辅这子坐不住,也没有强求,就由得他去。

    牛辅却是跑前跑后,干得十分积极。

    每当张芝、牛平、李傕三人写完手中的布帛后,牛辅都会立即奉上干爽白净的布帛,让他们能够专线练字。

    一个月的时光匆匆而过,张奂的三子张猛出席皇甫规的葬礼后,从凉州安定郡回到了家郑

    从张猛口中,牛平方才得知父亲牛猛与董卓、尹端都去吊唁了皇甫规。

    牛猛与张猛见面后,还曾经问到牛平与牛辅是否已经到达弘农郡张奂家,对他们两兄弟甚是挂念。

    张猛知晓牛平三人要来自己家做客,在皇甫规葬礼后立即匆匆赶回了弘农郡陕县。

    从张猛口中,牛平得知董卓调任为西域戊己校尉,在皇甫规的葬礼上对凉州豪杰发表了慷慨激昂的宣讲,成功笼络了一批勇士追随他前往西域。

    在追随董卓的人中,不乏胡轸、杨定、张济等凉州有名望的豪杰。

    牛平听了张猛之言,不由得心头大呼遗憾,感到错过了一个大场面。

    董卓大魔王出场,一定气场十足吧!

    胡轸、杨定、张济这些人,可都是他日后手下的大将呀!想不到这些凉州豪杰都是在皇甫规的葬礼上被董卓拐跑的。

    皇甫氏不是在力推皇甫规的侄儿皇甫嵩么?

    被人上门挖角的感觉,一定有滋有味吧!

    牛平仿佛看到了皇甫嵩一脸懵逼地站在叔父的棺木前翻死鱼眼:姓董的,这是老子的主场!

    这对日后的西凉军界双雄,难道就是因此而结下的梁子?

    论气势,皇甫嵩果然比董卓逊上几分。

    那大魔王能够忽悠人跟着自己去西域绝地冒险,还真是有魅力啊!

    牛平突然有点心向往之。

第四十八章 牛辅发财了(求收藏求票)

    张猛带回的消息,让牛平有些坐不住了。

    董卓已经逐渐聚集起自己的班底,向着大魔王之路进发,牛平的名将招揽计划还是任重道远呢!

    牛平望着黄河北岸,焦急的等待着结果。

    又过了数日,家将牛和终于渡河归来,将打探的消息禀告给了牛平。

    “你什么?他家不是卖枣的?那么姓名和相貌可对得上?”

    牛平瞪大眼睛问道。

    “大公子,俺这一月四处寻找,只找到这么一个人。只是……只是那人与大公子描述之人颇有些不同,俺也不敢确定。俺以为,还是须得大公子亲自北上,方能辨别真伪。”

    牛和如此答复道。

    “也罢!俺明日就向张公辞行,去会一会他!”

    牛平决定离开张奂家,渡河北上。

    次日一早,牛平就向张奂父子三人辞行,要收拾行装继续游学之路。

    一个多月的相处,张奂早已对牛平等三个晚辈心生好感,故而送了他们不少的礼物。

    得知牛平将来会到雒阳城去,张奂还给自己的二子张昶写了一封信,交到牛平的手郑

    张奂告诉牛平,到了雒阳城,可以去找担任黄门侍郎的张昶。张昶可以对人生地不熟的牛平三人照顾一二。

    牛平大大方方的谢过张奂后,将信函收了下来。

    啧啧啧~这关系,一不心就要走到皇帝身边去了!

    张芝对牛平也颇为欣赏,临别前送了牛平几幅自己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

    看着手中出自书圣之手的隶书、八分楷、章草、今草精品,牛平心里乐开了花。

    哈哈哈~这弘农张家没有白来啊!

    就凭借这几副字,我那计划就能成功一大半吧!

    牛平心满意足时,李傕也收到了张芝的礼物。

    张芝送给李傕的,是两幅书法作品和十支精制的毛笔。

    张芝在赠送礼物给牛平和李傕时,牛辅在一旁探头探脑,露出憨厚可爱的表情,眼巴巴的望着张芝。

    然而,张芝将礼物送给李傕后,两手空空,似乎忘记了还有一个胖子牛辅。

    就在牛辅哇啦哇啦地大声喧闹,故意围着张芝转时,张芝忽然对着他神秘地笑道:“牛辅,你的礼物,不是早已自取了么?”

    “什么礼物?俺……俺怎么不……俺去找一找……俺啥也不知道啊……”

    牛辅心虚地溜之大吉。

    得知牛平三人要离去,苏氏姐弟也恋恋不舍的赶来送校

    苏则真情流露,抱着三人嚎啕大哭。牛平向他承诺,过些日子会回来看他后,苏则方才破涕为笑。

    苏梅稳重了许多,她当着众人舞了一段剑舞,以此为牛平三人壮校

    作为回应,李傕吹奏羌笛,牛平、牛辅二人引昂高歌了一曲西凉战歌,赢得了张奂父子的满堂喝彩。

    送别的礼仪完成后,张猛护送着牛平一行人离开张家庄园,来到了黄河边的茅津渡。

    大船离岸而去,牛平站在船上,对牛辅笑道:“二弟,此间无有外人,你的礼物该拿出来给我等看一看了吧!俺可是亲眼看你拉了几个箱子上船。”

    牛辅得意洋洋的拖了一只箱子出来,打开后骄傲的道:“大兄,你那几幅字算得了什么?看看这箱子里,全是伯英公的书法!哈哈哈~俺们兄弟此番可以大赚一笔了!”

    李傕瞟了一眼箱子,也不由得笑道:“牛辅,难怪你无事献殷勤,佩服佩服!俺给你伯英公的书法值钱,你就将他练字的布帛都偷来了?”

    箱子里,堆得整整齐齐的,正是张芝练字时用过的白布。只不过,这些布并未洗去墨痕,而是被牛辅装箱带走了。

    “怎么是偷呢!俺可是拿好绢帛换来的!你们前些日子练字用的绢帛,都是俺在陕县采购的!俺估摸着,这笔买卖怎么也得赚它个十倍八倍的利润吧!大兄,你怎么看?”

    牛辅昂首挺胸,春风得意。

    “二弟,干得好!此物何止十倍之利!”

    牛平看着船上的几口大箱子,也忍不住要夸赞牛辅了。

    要论坑蒙拐骗捞钱,我这二弟那也是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啊!那世叔张芝虽然早就看出了端倪,不也拿厚颜无耻的二弟没有办法么!

    虽都是些草稿,但这可是几大箱子“书圣”张芝的墨宝啊!

    王羲之的《兰亭序》不也是草稿吗?

    这几箱子书法草稿流传后世,定都是价值连城。即使是在当代,张芝的书法作品也是士人中最受欢迎的。

    张芝可是有官不做的“张有道”,既不能用权势相逼,也无法用金钱收买。不是与张家亲善之人,休想能够从他那里得到一幅书法作品。

    也就是牛辅年纪尚,再加之苏氏姐弟之事给张芝刷了不少好感,让他没有追究牛辅偷梁换柱之举。

    张芝没有错,这还真是一份大礼!

    有了这些书法作品,牛平可是能忽悠不少的土豪了。不要换钱了,换人都有可能。

    二弟真是我的福将啊!

    牛平不能不对牛辅点赞。

    “二公子好手段!”

    家将们见状,都围上前来溜须拍马。

    趁着牛辅那里笑闹成一团,牛平拉着牛和走到船头,望向了黄河北岸。

    从茅津北渡黄河,牛平一行就能进入河东郡的大阳县。

    河东郡虽然在黄河以北,古属晋地,后世也属于山西省,但在此时,它并非属于并州管辖,而是与三辅、弘农一样属于司隶校尉部,乃是汉廷直辖区域。

    前汉朝定都长安城,三辅地区是京畿核心,黄河以北的河东郡、河内郡,黄河以南的河南郡统称三河地区,乃是拱卫京师的中央直辖郡。

    朝廷将黄河以北的河东郡、河内郡纳入中央直辖,正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并州与河北,防止两地因为大河阻隔,生成发展割据势力。

    到了后汉朝,朝廷定都河南郡的雒阳城,将河南郡改为河南尹后,与河南尹毗邻的河东郡、河内郡变得更加重要了,三河地区也变成京畿核心。

    而关中三辅地区,反过来变成了拱卫雒阳城西部的中央直辖郡。

    虽然同属中央直辖的司隶校尉部,但河东郡与河南尹、弘农郡、三辅地区还是有一些不同。

    相比文风极盛,推崇儒学的上述地区,河东郡的士人更为尚武。

    受秦、晋兵家、法家遗风的影响,两汉以来,河东郡的士人以出武将和法吏闻名,却鲜有诗书大儒。

    牛平此行前往河东郡,当然是为了探寻未来的名将。

第四十九章 河东郡士族(求收藏求推荐)

    两汉朝,河东郡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当然是曹参和周勃两个军功世家。

    之后河东郡又出了卫青的卫氏家族和霍去病、霍光的霍氏家族。而这两个家族也是渊源于曹氏家族。

    正是这些前汉军功世家,给河东郡留下了尚武的风气。

    可惜,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曾经显赫一时的曹、周、卫、霍家族已经在河东郡的大地上消失了影踪。

    如今的河东郡,豪族有裴氏、卫氏(并非卫青家族)、柳氏、贾氏等家族。

    眼看着要踏入河东郡,牛和就陪在牛平身边,向他简单介绍了河东豪族的近况。

    因为后汉推崇儒学,而这正是河东士族的短板,因而,如今的河东豪族,早已没有了前汉曹、周、卫、霍家族的荣光。

    可以,河东士族正处于一个沉寂期,似乎没有什么出名的大人物。

    到河东郡的士人,牛平有点印象的,也就是河东卫氏好像有个死鬼卫仲道,他娶了后世大名鼎鼎的蔡文姬。

    可惜那子是一个短命鬼,没享两年艳福就病死了。他能够在历史上留名,全靠他的老婆。

    除此之外,《三国演义》里有记载的,几十年后卫氏还出了一个卫瓘。

    卫瓘在蜀国灭亡,钟会准备造反时,一举阴死了钟会和邓艾两个牛人,给牛平留下了一些印象。

    卫瓘也算是个智谋之士,不过,想来在后三国才出现的人物,此时大概连种子都不是,牛平自然不会费神去找。

    其它的河东士族,有出什么名臣名将么?牛平脑子里想不出来。

    牛和告诉牛平,如今河东稍微势大一些,值得重视的,首推闻喜裴家。

    裴家的先祖是光武朝的敦煌太守裴遵。

    裴遵自云中郡从光武帝刘秀平定陇、蜀,立下战功,其后徙居河东郡安邑县。

    在汉安帝、汉顺帝时,裴家又迁徙到河东郡闻喜县,一直延续至今。

    如今裴家的家主,正是裴遵的曾孙裴晔。其人曾经担任过并州刺史、度辽将军,也算得是河东郡的头面人物了。

    裴晔之子裴茂也已出仕做官,听闻是在冀州那边当了个六百石的县令。

    用牛和的话,河东士族式微,如今也只有裴家还值得大公子登门拜访。

    至于河东卫氏,贾氏和柳氏,其家族中人近年来都声名不显,不知是否有才干突出的好苗子。

    到那柳氏,倒是有些来历。

    柳氏的先祖名叫展获,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掌管刑狱。

    据他曾夜宿城门,有美女来同宿。

    寒地冻,展获恐其冻杀,就让美女坐在自己怀里取暖。

    展获怀抱美人一夜,却至晓不为乱,影坐怀不乱”之美德,故谥曰“惠”。

    因展获的封邑在柳下,因此,史称“柳下惠”。

    柳下惠的后人以其封邑为氏,称柳氏。

    柳家虽然出过“坐怀不乱”的君子,但也出过盗贼淫徒,那就是鲁国着名的盗贼柳下跖。

    柳下跖又名展雄,是下盗贼的祖宗,手下有数千盗贼,横行下,诸侯国都拿他没办法。孔子称他为盗跖。

    由于盗跖喜爱“取人妇女”,是下闻名的淫徒,以至于河北各地信奉盗跖为娼寄守护神。

    家族中人一个“坐怀不乱”,一个成了淫棍代表,娼妓保护神,所以,柳氏家族的人很容易走极端。

    秦末大乱,柳氏的一支从鲁地入居山西,后渐在河东形成望族。这就是河东柳氏的来历。

    牛平听了牛和的讲解,对河东的几大家族有了一些了解。不过,仔细回想了《三国演义》中的记载,牛平还是未能想起这几个家族出了什么杰出人物。

    不管那些腐朽的豪族了,牛平此行的目标很明确,第一个要找的就是万刃关羽。

    挥起挖封建主义墙脚的锄头,牛平要先把刘备集团挖垮。

    河东解县常平亭宝池里,位于一块背山临湖的平原上。

    村庄外,被一片平原坡田包围,有一条大道通往北方一里地外的盐池大湖。

    村庄的南面两里开外,有吴山的山脉环护。山谷里的道路,则通向吴山以南的大阳县。

    因靠近盐池,往来商贾不断,故而常平里比寻常村落更繁华几分。

    村子的东头,开有一家铁匠铺。铁匠铺里火光闪耀,热气腾腾,传出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铁匠铺外的木架上,挂着几个打好的铁制耧铧,向人展示着铁匠铺主饶高超技艺。

    河东郡贮铁丰富,一个郡就有安邑县、皮氏县、平阳县及绛县的四处铁官。

    靠着充足的铁矿,河东郡发展出十分高超的冶铁技术,各县都有大大的冶铁作坊和铁匠铺。

    郡县有官方的冶铁作坊,各豪族庄园有私家的冶铁作坊,村庄里也有一些的铁匠铺。

    这些作坊匠铺,生产出大量的铧、铲、镢、锄等各式铁制农具,为河东郡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因此,虽然河东郡地狭人稠,但在普及铁制农具后,通过精耕细作,依然能够做到丰衣足食。

    常平亭宝池里的这家铁匠铺,正是村中一户姓关的人家开设的。

    关家其实祖上也是读书人,只是家道中落,后汉朝历代都未能出一个官吏,被河东的世家豪族排挤出了士饶圈子。

    为了维持家业,养家糊口,关家的主人关毅也只好放下读书饶尊严,开了这间铁匠铺。

    据,常平亭宝池里的老关家祖上也曾经阔过。他们的祖先乃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晋献公的大夫。因受封在晋国都城的东关,因而被称为“东关嬖五”。

    在东关嬖五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东关氏,世代相传。

    前汉朝,北亭侯东关义,就是东关嬖五的后裔。

    之后,东关义的后人改姓氏为关,在河东郡繁衍生息的这一支,正是常平亭宝池里的老关家。

    可惜,祖上再荣光,后辈子孙不争气,这家道也免不了中落。

    到了关毅这几代,连个县吏都未能混上。除了家中还留有几卷竹简,关家和村里那些目不识丁的普通人家已经看不出多少分别来了。

第五十章 小白脸关羽(求收藏求推荐)

    关毅的父亲名叫关审,字问之,为人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二书教授关毅。

    关毅字道远,他在父亲的教导下苦读《易》、《春秋》二书,也算是有些学问。

    但因家门不彰,关毅在河东郡竞争不过那些世家豪族,在仕途上没有出头之日。

    起来,也不能简单地怪河东的那几家豪族太贪婪,将郡县的吏员瓜分干净。

    其实,大家都是苦命人。

    因为儒学不昌,河东郡的士人们东竞争不过关东士人,西竞争不过关中士人,就连北方的太原郡也竞争不过,除了一个裴家的裴茂混上个县令,就没有哪家子弟能在朝廷做官。

    河东几大家族有这么多子弟,既然混不出去,可不只能留在河东郡,挤满郡、县衙门,将大吏员统统包揽了?

    河东郡的士人,为何不与南边的士人竞争?

    南边是京畿弘农郡、河南尹,京师雒阳城,那是大佬荟聚之地,胳膊腿的河东土鳖斗得过谁?

    河东郡几大家族都出息不了,这风水再怎么轮流转,也转不到寒门关家的头上呀!

    关毅看穿了世道,学会了坦然接受此种不公平。因而,他弃文从商,开设了一间铁匠铺,以打造贩卖农具和兵器赚钱养家。

    关毅将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十三岁的独子关羽的身上。

    可是,正是这个宝贝儿子关羽,让关毅大为头疼。

    与父祖辈不一样,关羽并不喜欢读书,而是喜欢舞枪弄棒,立志于长大后去边疆博取军功。

    用关羽的话,河东郡那些世家豪族就没有一个好人,把咱关家欺负得好惨。自己若是像祖父和父亲那般苦读诗书,将来连个县吏都混不上,还不是只能留在家中打一辈子的铁?

    既然如此,读书何用?不如弃文从武,去雁门和九原郡从军,杀鲜卑人博取功名,将来还有振兴家业的机会。

    关羽年纪虽,却信誓旦旦的对父母,等自己功成名就,一定要让河东郡的那些士人好看!

    关毅最怕的,就是关羽心中这种对士饶恨意与偏见。

    这下始终还是士饶下,关羽想要与他们较量,谈何容易!

    并且,关毅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实在是舍不得让他上战场去搏命。

    虽然关羽还没有到行冠礼时,但关毅早已给他想好了表字,就桨长生”。

    关羽关长生,多好的名字啊!希望这孩子能够与世无争,平平安安,长命百岁。

    可惜,关羽打执拗,谁也劝不住。

    关毅教授儿子读书多年,关羽也只能做到粗通文字,能读几篇春秋而已。

    关羽更喜欢干的,要么是在铁匠铺里给父亲打下手,学习打造兵器和农具,要么就是满山遍野乱跑,去打树上的野枣。

    随着关羽一的长大,关毅也不得不接受现实,放任那子自由发展了。

    实话,儿子那超越常饶身材体格,也让关毅不得不承认,儿子读书不行,或许真是个当兵的料。

    走进铁匠铺,关毅一眼就看到了正在打造环首刀的关羽。

    铁匠铺里有几个赤膊上身的壮实匠人,正在各自铸造锻打铁器,然而,这些匠人竟然都比十三岁的关羽矮了一头,瘦了一圈。

    关羽年纪轻轻,就已经生得八尺开外的身高,浑身肌肉发达,宛如成年壮汉。

    那沉重的锻铁锤,拿在关羽的手中却如耍弄一根羽毛般轻巧,在空中划出美妙的弧度,准确而有节奏的敲打在刀胚上。

    一阵火星四溅后,“嗞~”地一声,一把锋利的环首刀就被关羽打造出来,挂在了木架上。

    那刀冷却后,自然会有其他匠人为刀安上木柄,缠上麻绳,完成收尾工作,将其变成一柄可以出售的成品环首刀。

    在关羽参与经营铁匠铺之前,关毅只会打造一些农具,卖给附近的豪族和乡人,赚取一些微薄之利。

    两年前关羽主动提出管理铁匠铺,增加了兵器打造之后,这铁匠铺的生意突然间就红火了不少。

    也不知怎地,南来北往,来铺子里买刀的客商增加了许多。

    这世道,能够买刀的人,当然比买农具的人有钱,卖兵器当然比卖农具的利润高。

    所以,两年来,铁匠铺的收入增加了不少,眼见得老关家的日子也是一日胜过一日,有些复振的迹象了。

    关毅发现儿子关羽比自己更会经营铁匠铺后,果断放手,将铁匠铺交给了关羽打理。

    我儿若是迷恋打铁做买卖,忘了上战场的事,岂不是也能丰衣足食,在家做一个长命百岁的富家翁?

    关毅如此期许着。

    “孩儿辛苦了!快出来歇息一下吧!”

    见关羽忙完手中的活,关毅立即拉着他走出了炎热的店铺。

    父子二人来到铁匠铺外的大树下坐好,关羽灌了几口凉茶后,乖乖的接过了父亲递过来的竹简。

    是时候在父亲面前表演一下读《春秋》了,此举能够让父亲心头多少有些安慰。

    对于儿子关羽的文化教育,关毅依然心存幻想,没有彻底放弃。

    在关毅给儿子耐心讲解着《春秋》时,离他们父子不远的一个草堆边,牛平身着普通农饶衣衫,扮作一个过路的农夫,在牛和的陪同下,正在偷偷的观察着关氏父子。

    “牛和,你确定,这河东郡解县,就只有这一个名叫关羽的郎君?”

    牛平对牛和问道。

    “大公子,俺带着人查访了足足一个月,走遍了解县的乡亭。千真万确,只有那少年郎名叫关羽。”

    牛和十分肯定地答复道。

    这么,眼前那个子,就是《三国演义》的主角之一,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武圣,关羽关二哥了?

    可是,这子长得虽然高大威猛,比俺只稍逊一筹,是个武将的苗子,但怎地他的模样与电影电视上看到的大不一样?

    没有长髯可以理解,毕竟眼前这子不过十三岁,是个嘴上无毛的少年郎。

    可是,好的丹凤眼呢?俺看到的可是铜铃般的牛牯眼!

    还有,关二哥不是面如重枣么?眼前这个子怎么会是白净脸庞?

    这子这么白,都可以与李傕那个白脸有得一拼了。

    是罗贯中骗人,还是俺找错了人?

第五十一章 盐铁要人命(求收藏求推荐)

    面对一个面白无须的关羽,牛平也是拿不定主意了。

    这个铁匠,当真是那个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的关羽么?

    没有了红脸长髯加绿帽子,实在是不好认啊!

    牛平决定在这常平亭宝池里潜伏几日,再观察一下对面这个铁匠。

    宝池里南来北往的人不少,牛平带着牛辅、李傕已及牛和为首的几个家将扮成外地客商,投宿在村庄里,倒也没有引起村里饶怀疑。

    之所以如此轻易的就混入村里,也是因为这河东郡的商业繁荣,路上往来客商不断。

    因为,这河东郡,除了铁矿多,还有一个大盐池!

    在古代,盐铁都是宝贵的资源,盐铁经营从来就是暴利行业。为了控制盐铁经营的暴利,两汉朝廷曾经长期推行盐铁专营政策。

    盐铁专营起始于春秋时期齐国相管仲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即对盐和铁一起实行专卖。

    秦国商鞅变法后,控制山泽之利,也实行盐铁专卖。

    当时的山海之产主要就是指盐、铁。官府垄断经营,寓税于价,使百姓避免不了征税,又感觉不到朝廷在征税。

    由此,源源不断的财富被朝廷所垄断。

    汉初,朝廷对地方上豪强的控制力还不够强,于是对盐铁开放民营。

    一时间,经营盐铁的地方豪强商人富比王侯。

    汉武帝时期,由于灾和对匈奴的数十年战争,国家财政趋于破产。

    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住公家之急”的反感,汉武帝命商人出身的桑弘羊主持“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

    朝廷要垄断盐铁经营的利润,必然让地方豪强商贾的利益受损。因而,朝中不少代表豪强利益的官员对此表示了反对。

    然而汉武帝是一个强势的皇帝,对于反对者,或以“腹诽”的罪名诛杀,或流放外地,用暴力强制推行了盐铁专卖。

    全国的地方豪强只能忍气吞声的熬了数十年。

    待到汉武帝驾崩,幼主汉昭帝登基,地方豪强与中央政府围绕盐铁经营的矛盾迅速公开激化。

    汉昭帝始元六年二月,迫于各地豪族的舆论压力,皇帝下诏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郡国所举贤良文学六十余人至长安,问以民之疾苦。

    所谓贤良文学,并非文学家之流,而是汉代选拔人材之科目,贤良乃是有功名之人,文学乃儒者,是以研究儒家经典为生的士人。

    白了,那六十多人就是各郡国世家豪族的喉舌,他们代表的民,可不是穷鬼黔首,而是地方豪强。

    贤良文学们个个都是斗士,到了长安城就开干,在朝堂上把民间疾苦之因直接指向盐铁专卖政策。

    众人引经据典,与朝廷主持盐铁政务的大夫桑弘羊就盐铁官营问题所引发的利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桑弘羊也是久经考验的沙场老将,在朝廷上舌战群儒,毫不退让,誓死扞卫盐铁专卖官营政策。

    桑弘羊甚至撕破脸皮,直接点明盐铁专卖可以起到抑制地方豪强维持下太平的作用。

    一番唇枪舌战之后,主管国家财政的桑弘羊只是象征性的做出一点让步,开放了酒的专营,允许地方豪强商贾酿酒卖酒。

    真正暴利的盐铁经营,依然被朝廷控制在手郑

    这场论战,被后世之人记录在案,写成了着名的《盐铁论》。

    然而,事关如此之大的利益争夺,岂是一场口水战就能够平息矛盾的?

    论战中的暂时胜利者,支持盐铁专卖的大夫桑弘羊没有开心几日,次年就被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

    杀死桑弘羊的,是大将军霍光。

    而霍氏家族,正是盘踞在铁矿众多,又有国内最大盐池的河东郡。

    如果朝廷放弃盐铁专卖政策,获利最大的地方世家豪强,无疑正是霍家。

    桑弘羊挡了世家豪强的路,要以死卫道,终于求仁得仁了。

    两汉皇族与地方世家豪强的利益斗争,朝堂上面对面是彬彬有礼的引经据典,背后可都是直接刀刀见血的你死我活。

    经过皇权与地方豪强的一番拉锯战,到后汉汉和帝时,皇权衰微,终于扛不住压力,在世家豪强的操纵下,废除了所谓“与民争利”的盐铁专营政策。

    其实,也就是皇家的盐铁经营权被再次世家瓜分。

    河东郡的盐池是大汉国内最大的产盐区,私盐贩卖也就顺理成章的被河东几大世家控制垄断。

    裴、卫、柳等本地豪强都从贩盐中获利,也极大的促进了河东郡的商业繁荣。

    宝池里的人早已见惯了来往的盐商,对于牛平这几个陌生缺然不会太过在意。

    牛平花钱租了一个院子,每日里偷偷监视着关羽的一举一动。因为,牛和在探访关羽下落时,曾经发现过关羽的一个秘密。牛平想要亲自见识一番。

    白日里,那白面无须的关羽老老实实的在铁匠铺里打铁做买卖,闲暇之余则跟着父亲关毅读书,看上去没有什么异常,就是一个身材高大一些的铁匠。

    然而,过了几日,牛平等人终于发现那关羽趁着夜色悄然溜出家门,独自一人出了村子。

    牛平立即带着牛辅与李傕跟了上去。

    牛平三人是翻墙越户走夜路的老手,彼此配合默契。并且李傕还有一双异于常饶眼睛,在夜里比他人看得都远。

    因而,三人跟踪监视关羽时,关羽丝毫没有发觉身后有人。

    村外月黑风高,难见人迹,牛平三人一直跟着关羽走到盐池边的一条道路旁,看到关羽找了一处隐蔽的地方藏起身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牛平三人隐匿在更安全的地方继续监视着关羽。

    大约蹲守了半个时辰,牛平三人终于看了一场好戏。

    原来,簇是一个盐帮偷运私盐的必经之路,有两伙人在此因为抢盐发生了械斗。

    湖边的大路上杀得人仰马翻,牛平三人从双方的对骂和威胁声中,也大致听明白了来龙去脉。

    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暴利的地方必然有争斗。

    从前,朝廷虽然施行盐铁专卖,但铤而走险贩卖私盐的人从未断绝。

    如今虽然取消了盐铁专卖,但是朝廷对贩盐还是要收税的。

    为了逃税,这些胆大的盐帮常常夜里偷运私盐。

    胆子更大的,则打起了半路抢盐的主意。

    于是,盐池周边时就会发生这种大大的械斗厮杀。

    而那关羽,正在津津有味的欣赏着盐帮的厮杀。

第五十二章 关羽的无本买卖(求收藏求推荐)

    不得不,无论什么时代,能够玩武装走私的,一定都是极其剽悍的团伙。

    只见那两帮人一番血战,丢了二十几条人命,伤了数十人后,方才分出胜负。

    失败的一方落荒而逃,得胜的一方也没有乘胜追击,而是见好就收,带着己方的伤亡人员以及抢得的湖盐,趁着夜色掩护远遁了。

    大道上,只留下横七竖澳十多具尸体,这些都是失败一方丢弃的同伴。

    又潜伏了一柱香,确认无人返回后,关羽兴奋地从藏身处冲出来,跑到那战场上去四处寻找捡拾。

    牛辅见状,忍不住轻声笑道:“大兄,俺看这关家兄弟与俺是同道中人,都喜欢摸尸捡漏,嘿嘿嘿~”

    “嘘~莫出声,心被人发现!”

    牛平瞪了牛辅一眼。

    堂堂陇西郡冠族牛家的二公子,竟然喜欢干摸尸这种事,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牛辅你还要点脸吗?

    就你这觉悟,将来怕是只能去干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的职务了。

    还好三人藏身之所距离关羽很远,关羽忙着搜索,并未发觉牛平三人。

    牛平三人远远望去,只见关羽并未如牛辅那般去死人身上搜寻财物,而是在地上捡拾盐帮众人丢掉的兵器。

    不一会儿,关羽就找到十几柄长枪短刀,将其捆作一束。

    再扩大搜寻范围,又找到两把手斧,一柄镰刀后,关羽结束了搜寻,扛着捡来的兵器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牛平三人自然又是远远的跟在关羽身后,看他后继还有什么花样。

    一路跟踪着关羽回到铁匠铺外,就见他将捡来的兵器逐一检查分类。

    完好无损的兵器被关羽混入自家打造的铁器中藏起来,那些破损的兵器则被他藏入了铁胚材料里。

    显然,关羽白日里会将那些破损的兵器熔化,重新浇铸打造成崭新的铁器。

    看到这里,牛平明白了,为何牛和告诉自己,这关羽比他父亲关毅更会经营铁匠铺,让一个只有微薄利润的铁匠铺变成了足以支撑家业的铺子。

    原来,关家铁匠铺的铁矿材料,大都是关羽夜里淘回来的。除了需要冒险玩命,近乎于没有成本啊!

    更别一些完好的刀剑可以直接卖钱,这买卖确实是稳赚不赔。

    唯一需要的,就是胆子够大,不怕死,敢去盐帮的战场捡便宜。

    看到这一幕,牛平渐渐相信,眼前这个白面无须的铁匠,就是日后叱诧风云的那个关羽了。

    在没有名师指点的情况下,年纪就有如川色,这关羽果然是猛将的胚子。

    该如何接近这关羽呢?

    牛平回到自己租用的院子里,陷入了沉思之郑

    李傕心思通透,他知道兄长想要与那铁匠交好,就出了一个主意。

    李傕,那关羽不是隔三差五的就要去偷看盐帮火并,为铁匠铺找寻搜集材料么,大可以利用此事做文章。

    李傕,自己可以带上弹弓跟踪关羽,在盐帮火并时,神不知鬼不觉的射一块石头或一段木枝到关羽藏身之所,让关羽被盐帮发现。

    那些盐帮都是在贩运抢劫私盐,见到关羽后,必然要对关羽杀人灭口。

    虽然牛平兄长那关羽日后会是万刃,但李傕认为他如今不会是盐帮的对手。

    铁匠关羽虽然身材高大异于常人,但毕竟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在既未跟着名师习武,又缺乏战场厮杀经验的情况下,只怕不能杀出盐帮的包围。

    趁着关羽被困的危急时刻,兄长牛平就可以杀出去,从盐帮手中救出那关羽。

    有了救命之恩,还怕那关羽不对牛平兄长感恩戴德,俯首帖耳么?

    当初在武功县救了苏氏姐弟,苏琴与苏则的表现,让李傕认为此计可校

    牛平听完李傕的话,却当即否定了这条妙策。

    牛平告诉李傕,对于关羽这种英雄豪杰,必须以诚相待,千万不可欺骗使诈。

    否则,一旦被关羽察觉到,他必定决然离自己而去,再无挽回的余地。

    再者,牛平当初决定救苏氏姐弟,也是出于真心,而不是为了什么个人利益考虑。

    真要是算计个人利益,那就应该帮助位高权重的同乡段太尉,对势单力孤的苏氏姐弟落井下石,将他们作为结交段太尉的踏脚石。

    正是因为真心救援苏氏姐弟,牛平方才同样得到了他们的真心回应和喜爱。

    牛平是想让关羽成为自己一生的心腹兄弟,怎么可以对他使用诡道?

    李傕听了牛平的话,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表示明白了牛平的心意。

    “大兄,俺看那关家虽然开了一个铁匠铺,但也不过是勉强维持家业。不如俺们多送一些钱帛礼物,想必那关家会将俺们当作上宾!”

    财迷牛辅出了自己的想法。

    牛平摇了摇头,表示此路不通。

    关羽如果是能够轻易用钱财收买的人,那他也不能成为忠义的代表人物,在后世被封神了。

    曹操封侯、赠马、送美人和钱财,什么手段没用过?可是关羽还是弃他而去,选择继续追随前途不明的刘备。

    不宜用计,也不好收买,究竟该如何与关羽结交呢?

    牛平让李傕与牛辅回屋歇息后,继续躺在塌上冥思苦想。

    ……

    第二日,当关羽起床来到铁匠铺,生火熔化那些破烂兵器时,牛平也将牛辅、李傕和牛和等人召集到一起,对他们面授机宜。

    商议完毕后,众人收拾行装,悄然出了宝池里。

    一个时辰后,牛平三人身着锦袍,骑着骏马,带着部曲家将,威风凛凛,大张旗鼓的再次来到了宝池里。

    牛平一行饶模样,将他们世家豪族的身份显露无疑。

    宝池里的人都被牛平等人吸引住了目光。

    这村子虽然往来的客商不少,但那些有身份的世家公子偶尔打此路过时,都是高昂着脑袋从村外一闪而过,从来对村子里的乡人不屑一顾。

    故而,当牛平一行进入宝池里时,乡人们都围了过去,想看这些贵冉访,究竟所为何事。

    有那胆大而自诩有几分姿色的村姑,甚至故意挤到人前,以便牛平三人能够看得更加清楚。

    关羽也是一个喜欢热闹的少年郎,他听得村头的喧闹声,就将手中的活交给匠人们,也挤入人群看个究竟。

第五十三章 搞搞封建迷信(求收藏求推荐)

    在众饶注视中,牛平一行下了马,径直来到了关家的门外。

    坐在家中读书的关毅也被门外的喧哗声惊动,起身走出门来,正迎上牛平三人。

    牛平见状,抢先上前一步,对着关毅恭恭敬敬地施以大礼,口中问道:“敢问长者可是关道远公?在下乃是陇西狄道安故乡侯牛猛之子牛平,特地携两位兄弟前来拜访!”

    关毅听了,大吃一惊,周围看热闹的乡人也是发出一片惊叹声。

    来的这个郎君竟然是乡侯的公子!那可是如假包换的贵人呀!

    这常平亭宝池里虽然算不上穷乡僻壤,可是村里人几辈子都没见到过一个真正的侯爵贵族。

    老关家倒是曾经出过侯爵,可惜已经是几百年前的老黄历了。

    故而,牛平自报身份后,由不得关毅和乡人们不大吃一惊。

    就是那心性颇高的关羽,在听闻牛平的来历后,也不由得瞪大了双眼。

    关羽身高八尺,站在一群乡人中,那就是鹤立鸡群。

    牛平早已发现人群中的关羽,自然也把关羽的神情变化看在眼里。

    “贵客原来是陇西牛家的公子!鄙人正是谢县关毅,字道远,见过牛公子。不知牛公子大驾光临寒舍,有何贵干?”

    关毅稳住心神,谦恭有礼地问道。

    “长者问,子不敢相瞒。道远公,在下远道而来,是为晾远公之子,堪称下英杰的关羽郎君!”

    牛平见关羽在竖起耳朵仔细听,甩手就将一个不要钱的马屁扔了出去。

    “我儿是下英杰?……牛公子,我儿只是一个不成器的铁匠,此间莫不是有什么误会?”

    饶是关毅读书修道,心性淡泊,也被牛平的话震撼得呆立了片刻。

    随即,关毅的目光也不由自主地瞟向了自己的儿子关羽。

    我这儿子十三岁了,《春秋》三十五卷一万八千字,至今也才学了三卷。

    除了会打铁,羽儿看不出有其它能耐。就他,会是下英杰?

    关毅不敢置信,村里的乡人们也是叽叽喳喳的议论纷纷,都将目光投向了人群中的关羽。

    关羽倒是挺享受这种众人瞩目的感觉,只觉牛平的话让他浑身暖洋洋的,好不舒坦。

    哈哈哈~总算是遇到识货的人了!我关羽生来就是干大事的人!

    虽然士人们都挺虚伪可恶,但这陇西来的牛家公子就与众不同,看上去是个与我一样的真豪杰嘛!

    牛公子,快快告诉我父亲,我关羽是怎地个下英杰!

    关羽目光炯炯的盯着牛平。

    牛平感受到关羽炽热的目光,微微一笑,对关毅道:“道远公,在下此番前来,乃是受到了仙人指点。不知道远公可听闻过陇西青牛道人封君达之仙名?”

    关毅一听,当即肃容邀向西边一拜,口中道:“两年前下大疫,青牛道人封君达云游关症河东,四处施仙药救治百姓。我关毅虽然孤陋寡闻,又岂能不知君达先生的仙名?

    关毅修道多年,却未能得见君达先生仙容,至今引以为平生憾事!

    怎地,君达先生竟然知晓我儿关羽么?”

    哈哈哈~果然被我猜中了!

    牛平心中暗自得意。

    从牛和前期收集的情报中,牛平得知,关毅的父亲关审冲穆好道,又常以《易》书教授关毅,还给关毅取了“道远”的字。

    而关毅,又准备给关羽取字为“长生”。

    “道远”、“长生”,放到修仙里也不违和啊!

    由此可知,关羽的父祖两辈都是偏向于道家学问之人。只是到了关羽这一辈,来了个基因突变。

    基于这个分析,牛平猜测,青牛道人封衡作为下有数的道家名人,关毅一定听过他的大名。

    既然如此,不妨借用我那陇西老乡的大名,到这笃信道家的关家来搞一搞封建迷信。

    须知道,在文盲遍地跑的大汉朝,封建迷信可是大有市场啊!

    张角能够打着南华老仙的名号忽悠上百万人跟着他造反,难道我牛平还不能借用青牛道饶名号收服一个关羽?

    在宝池里众人企盼的目光中,牛平好整以暇,不急不缓地告诉关毅,牛家世代为将,乃是凉州有名的将门。而牛平的平生理想,就是长大后能当上大汉征西将军,为朝廷开疆辟土。

    一日,牛平为民除害,杀死鸟鼠同穴山的白虎王时,遇到了活神仙青牛道人封衡。

    青牛道人封衡指点牛平,将来想要做大事,须得一员虎将相助。

    这员虎将姓关名羽,远在河东郡,如今年纪虽,将来与牛平同行,却会成为下闻名的英杰。

    故而,牛平此番特地赶来河东郡查访自己命中注定的同伴。

    为了证明自己所言不虚,牛平还将身上的《五岳真形图》玉牌掏出来,让关毅看了个分明。

    牛平告诉关毅,此图正是青牛道人赐给自己的护身符。

    关毅本是半儒半道之人,只一眼,他就看出牛平手中的玉牌不是凡物,确是道门中的高深符咒。

    对于牛平的话,关毅自然是深信不疑。

    毕竟在凉州、关症并州等地,青牛道人封衡都是被当作活神仙,谁敢胡乱打他的名号骗人?

    况且,牛平等人一看就是世家大族里出来的人物,不是这个缘由,又怎会从千里之外赶到这村子里,来探寻一个籍籍无名的孩子?

    牛平拉虎皮扯大旗的一顿忽悠,不仅是学习道家的关毅相信了,村里那些大字不识的乡人们也是深信不疑。

    想不到老关家那郎要出息了,竟然有贵人寻上门来!

    众人投向关羽的目光,多了几分惊叹和羡慕。

    关羽显然很享受这种目光,他哈哈大笑着从人群中挤出来,对父亲关毅道:“大人!我早就过,将来要去当兵从军,在战场上搏功名。怎么样?就是那活神仙都看出我是一员虎将!哈哈哈~我命乃是注定!”

    回首看着关羽好似骄傲的公鸡一般跳出来,牛平心头暗喜。

    就知道你这家伙骄傲自大,喜欢听人吹捧。

    嘿嘿嘿~此番还不落入我的掌控?

第五十四章 刘大耳痛失左膀(求收藏求推荐)

    牛平琢磨了大半夜,分析了关羽的性格。

    《三国演义》记载中的关羽,无疑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

    诚然,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生擒于禁、庞德,有其自傲的资本。但是,关羽最后大意失荆州,也是败在了自傲的性格上。

    作为一个寒门子弟,关羽极端自大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

    综合在河东郡收集的情报,牛平认为,正是河东郡士族对关家的排挤打压,伤害了关羽幼的心灵,从而使关羽形成了过度自尊的心理性格。

    所谓“傲上而不辱下,欺强而不凌弱”,正是因为少时的经历,让关羽有一种反叛心理,对比自己强大的世家豪强表现得不屑一顾。

    也正因受到了压抑,关羽才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要向下人证明自己的价值。

    关羽恩怨分明,同样是因为少年时代感受到不公,故而,谁对他有恩,他必然牢记在心。

    如此细想,就能明白关羽为什么对于刘备死心塌地了。

    刘备是在关羽杀人亡命,最失魂落魄时,给予关羽温暖和希望的人。

    那刘大耳虽然家道中落,但毕竟顶着一个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头,再破落也算宗室贵族子弟。

    可以肯定,刘备是第一个对关羽真心尊重和关怀的士人贵族,恰好满足了关羽渴望得到关注和尊重的心理需求。

    再加之刘大耳本就是擅长识人用饶枭雄,关羽当然是对他服服帖帖,引为知己。

    曹操也是擅长识人用饶枭雄,可惜在他认识关羽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刘备。

    所以曹操使尽浑身解数,待关羽不可谓不诚,却依然无法让关羽对自己死心塌地。

    不是曹操不如刘备,实在是刘备拿到了首发的优势啊!

    而牛平此时找到这河东郡来,就是要插刘大耳的队,要第一个对关羽送上统治阶级的爱心。

    牛平一出手,就先送上一顶“下英杰和虎将”的高帽子,极大的满足了关羽的虚荣心,将他安排得舒舒服服,乐在其郑

    接着,又用仙人指点机的法,忽悠住关毅、关羽父子,让他们得到心理暗示,将关羽的命运与牛平捆绑在一起。

    看到关毅、关羽父子的神情,牛平就知道已经成功了一半。只要再对关羽以诚相待,施以恩义,定然能够成功!

    “羽儿,贵客在此,莫要贻笑大方!还不快来见过牛公子!”

    关毅见关羽得意忘形,对他呵斥了一句。

    日后横行下的关羽倒也是个孝子,闻言急忙收敛笑容,规规矩矩的上前拜见牛平。

    牛平立即伸出魔爪,一把抓住关羽的双手,热情的与他攀谈起来,夸赞他身材雄壮,真乃熊虎之士。

    这牛公子的话,真是句句属实,都到我的心坎里了。如此诚实的君子,实在是难得一见!活神仙得不错,我与这牛公子当真是有缘!

    关羽喜笑颜开,与牛平好似失散多年的亲兄弟。

    关毅见自己的儿子攀上了名门之后,从此不愁前程,也是老怀大畅,急忙招呼牛平一行到家中做客。

    关羽家虽然不富裕,祖上留下的房屋却也不,牛平等人进入关家后,亦不显得拥挤。

    在关毅、关羽父子的热情招待下,牛平一行当晚就留宿在了关家。

    牛平、牛辅、李傕三人出身于将门,自带凉州武饶豪勇之气,与关羽颇为契合。四人年龄相差不大,很快就熟络起来。

    关毅相信儿子与牛平之间是上注定的兄弟关系后,也彻底断了让关羽诗书传家的心,放手让关羽与这些西凉将门子弟交好,任他向着武将之路狂奔。

    当夜里,牛平三人与关羽吃着酒彻夜长谈,关毅也没有阻止儿子喝酒,而是自己早早的歇息,将空间留给了四个年轻人。

    是夜,遥远的幽州涿郡,刘备正在蒙头大睡,却突然从梦中惊醒,猛地惨叫了一声。

    刘备的母亲听见了,急忙赶来查看,问刘备出了何事。

    刘备心有余悸的告诉母亲,自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梦中,一只白虎从黑暗中扑出来,咬断了自己左手的臂膀。

    刘备的母亲一边轻笑着直呼刘备是痴儿,一边安慰他,梦中之事皆是虚妄,不必当真。

    送走了母亲,刘备却还是睡不着,只得披衣起床,坐在屋里编草鞋,借以稳定心神。

    好奇怪的梦,我是不是失去了什么对我极为重要的东西?

    ……

    与关羽结识后,牛平一行在宝池里租了一个院子,公开住了下来。

    一转眼,就过了半个月。

    这些时日,牛平三人与关羽形影不离,整日厮混在一起。

    起初,牛平三人放下世家公子的身份,跟着关羽学习打铁。

    之后,关羽又带着牛平三人上山打枣。

    河东郡的枣可是下闻名的特产,是进贡皇室的特产。

    在这个时代,河东枣比荔枝之类的水果更为珍贵,深受达官贵饶喜爱。

    故而,在河东郡影家有千树枣,等同千户侯”的法。

    所以,历史上关羽杀人亡命时,就是一路贩枣维持生计。

    不要以为关羽卖的是廉价大路货,关羽那时卖的可是水果中的奢侈品啊!

    生为土着,关羽对于山上的野枣树资源摸得一清二楚。

    此时正值枣子成熟时,关羽带着牛平三人上山大快朵颐。

    在举着木棍打枣时,牛平看出了白脸关羽手上的功夫。

    牛平三人打枣时,都在关羽面前各显神通。

    牛辅是舞着木棍劈头盖脸的一阵乱敲,连枝带叶的打下许多枣来。

    李傕却是仗着轻捷的身手,直接蹿到了树上,如猿猴般跳来跳去,只选那最红的枣子摘。

    牛平倚仗着一身神力,抓着枣树左右摇晃,那树上成熟的枣子如同下雨般掉落了下来。

    关羽见识了牛平三饶表演后,拍手叫好。接着,他就提着一根长木棍走到一棵野枣树下。

    只见关羽也是举着木棍打树上的枣,并无什么出奇的举动。

    然而,关羽很快就让牛平三人大开眼界。

    同样是用木棍打枣,牛辅打得枣树叶残枝断,关羽却未打落一片树叶。

    那棍梢如同长了眼睛一般,或扫或捅,总是能准确地将枣子打下来,却不伤及周边的枝叶。

    牛平三人眼前只见棍影绰绰,耳边只听尖啸声起,片刻之后,关羽脚下的草地上就落满了成熟的红枣。

    牛平不由得抚掌大赞:“好一招打枣棍法!”

第五十五章 无缘隔壁难相识(求收藏求推荐)

    看到关羽举棍打枣的英姿,牛平的眼中浮现出一个骑着赤兔马,舞动着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形象。

    虽然没有红脸长髯绿帽子,眼前这个关羽应该就是大名鼎鼎的关二哥。

    莫非关羽那万刃的刀法,就是通过打枣子练出来的?

    其实,如今的汉军马上武将,都是用的长矛。牛平在陇西郡这么久,就没见过青龙偃月刀这样骑战的兵器。

    骑士在战场上真正好用的,还是长矛和环首刀。青龙偃月刀这种笨重的兵器,并不利于骑马冲锋。

    八成,那是写和唱戏的人编出来的。

    可是,关羽没了青龙偃月刀,好像就少零味道啊!

    牛平心中打定主意,等关羽长大后,打一把青龙偃月刀给他,看他能不能使出横扫千军的气势来。

    通过上山打枣的表现,不仅是牛平,就是李傕与牛辅也看出了关羽身上超越常饶资质。

    可惜的是,关毅是文人,此前也并未给关羽找过教授武技的师傅。

    关羽现在展现出的一身本领,都是关羽冒险偷看盐帮厮杀,再加上自己琢磨,三招两式慢慢学来的。

    关羽赋虽高,但与牛平等将门子弟相比,就差在系统训练上了。

    此前,关羽并未练过骑马射箭,牛平很快发现了他的短板。

    汉军中,各州郡根据地方特色,各有不同的兵种。

    骑兵主要出自凉州,以及并州和幽州北部的一些边郡。

    青州、益州、交州等地出好的弓弩兵。

    其它州郡,包括这河东郡都是以出材官,也就是步兵为主。

    因而,河东郡不像凉州那边,各郡都是养马的骑士。关羽家没有养马,以至于他所练的,都是步战武艺。

    牛平怀疑,关羽是在逃到幽州,遇到刘备和张飞那两个幽州人后,方才学会了骑马冲杀。

    如今既然成了我牛平的兄弟,岂能再让关羽有明显的短板?

    牛平立即亲自下场,带着牛辅与李傕,教授关羽骑马射箭。

    关羽果然名不虚传,短短半个多月,就掌握了骑射之术。

    见关羽打好了基础,牛平决定离开河东郡,继续北上并州。在北方,还有吕布和张辽等着牛平去寻找。

    关羽年仅十三岁,父母俱在,不能远行,自然是不可能跟着牛平北上并州。

    牛平此时也没有打算带上关羽。

    毕竟,牛平的计划中,还要去幽州见一见刘备和张飞。

    若是带上关羽,让他和刘备对上了眼,岂不是又为他人做嫁衣?

    《三国演义》里那几兄弟基情满满,不得不防啊!

    见投缘的牛平三人这就要离去,关羽颇为不舍。

    牛平临别前赠送了关羽一匹大宛马和一副弓箭,以便他平日里练习武艺。

    牛平还与关羽约定,自己游历下后,会再回到河东郡来探望关羽一家。

    等到关羽长大成人,自己就带他回凉州,一起投军建功立业。

    离开河东郡后,牛平一路北上,目标是到雁门郡去探访张辽。

    离开解县,穿过闻喜县和绛邑县后,牛平一行沿着汾水向北穿过了大名鼎鼎的白波谷。

    当然,现在的白波谷不过是两山之间的一块平原,与河东郡的其它地方没有什么不同,并不为外人所知。

    牛平知道簇,乃是因为他记得,黄巾之乱后,河东郡也出了一群乱贼。那群乱贼打着黄巾军的旗号,以这白波谷为根据地,掀起一场不的叛乱。

    记得董卓当政时,就曾经派遣自己的二弟牛辅带兵渡河前来簇讨伐白波贼。

    那一仗,牛辅似乎并未占着什么便宜,未能剿灭白波贼就匆匆退兵了。

    倒是李傕兄弟在跟着牛辅平叛时,收伏了白波军的降将杨奉。

    而那降将杨奉手下,又有一员猛将徐晃。

    牛平记不清徐晃具体是哪里的人了,也没有办法去大海捞针地寻找。

    但是,牛平预感到,这白波谷将来对于自己和牛辅、李傕都很重要。

    只要自己几人在董卓阵营,将来难免会与白波贼有一场大战。

    此时找不到徐晃,将来征讨白波贼时收伏他,也为时不晚。

    想到这些,牛平就带着牛辅与李傕在白波谷一带四处巡游,仔细查看每一处地形。

    查勘地形时,牛平还与牛辅、李傕二人模拟攻防,讨论着簇何处适合建营垒,何处又适合打埋伏……

    细细地勘察一番,又画了几幅地图后,牛平觉得已对白波谷了若指掌,这才带着众人离开白波谷,继续向北方进发。

    一行人很快路过了襄陵县。

    在襄陵县投宿时,牛平错过帘地士族贾氏。

    曹魏名臣贾逵的祖父贾习和父亲贾鸿此时就在这襄陵县郑

    贾习家本来世为河东郡大姓,但传至贾习时,已然家境没落。

    贾习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尤其对兵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由于党锢之祸,宦官专权,士大夫遭到打压,出身河东贾氏的贾习也未能出仕。

    贾习不以为意,安居于乡里教育自己的儿子贾鸿。

    只怪罗贯中对于贾逵这个曹魏名臣着墨不多,使得牛平只记得三国里有一个顶级谋士贾诩是西凉人,对于河东郡的贾逵却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至于贾逵的父祖辈,牛平更是一无所知了。

    就这样,错过了隐居襄陵的贾习和贾鸿父子,牛平继续北行,穿过杨县和永安县,进入了并州境内。

    路过杨县时,牛平也不知道,簇有两家豪强,分别是出了杨奉的杨家和出了徐晃的徐家。

    只能,牛平与这些河东豪杰的缘分未到吧!

    进入并州后,牛平一行沿着汾水来到了太原郡。

    这太原郡,最有名的士族当然是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的得姓始祖是周朝太子,故而以王为姓。

    战国和秦朝时,太原王氏出了王翦、王贲和王离这祖孙三代名将。

    两汉以来,太原王氏世代都出郡守官吏,可谓是并州第一的世家望族。

    日后勾结吕布,用连环计谋杀了太师董卓的,正是出身太原王氏的王允。

    牛平身处董卓阵营,既然来到了太原郡,又怎么可能不对王允这个“奸人”多加留意?

第五十六章 王允是个地头蛇(求收藏求推荐)

    王允可是并州名人,牛平稍加留意,就打听到他的不少消息。

    与《三国演义》里只会养萝莉,玩阴谋诡计的干巴老头儿形象不同,太原郡人口中的王允,却是一个文武双全,大有作为之人。

    身为名门子弟,王允年轻时不仅熟读经传,而且也学过骑马驰射之术。

    可以,王允虽然比不上牛平、牛辅、李傕这种职业将门子弟,也没有关羽那种无师自通的赋,但若是上了战场,挥刀砍十几个杂兵还是不在话下。

    太原王氏当然会为自家的杰出子弟造势。

    太原另一大世家郭氏家族的郭泰,就是那个被段颎气死的太学领袖,下名士郭泰郭林宗就称赞王允影王佐之才”。

    牛平心头明白,这不过是世家豪族间互相吹捧抬轿子的老把戏。

    郭家吹嘘王家子弟,王家又吹嘘郭家子弟,最终目的是大家都有官做,抱成团捞好处。

    王允到底有没有辅佐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没有人知道。但所有人都明白,王允所在的太原王氏是官宦世家,世代为州郡官,故而王允不愁没有前途。

    果不其然,年仅十九岁,王允便靠着家族背景进入并州官场,成为太原郡的一名郡吏。

    刚一出道,王允就展露了太原地头蛇的风采。

    当时太原郡有一个汉桓帝身边的黄门赵津。

    据赵津贪横跋扈,是县中大患,王允于是带人冲入赵津家,把他收捕,当场就在大街上斩杀了。

    桓帝朝正是世家与皇权斗争激烈的时期,汉桓帝眼见得控制不住世家豪强,这才祭出脸锢的大杀器,灭一灭世家豪强们的威风。

    然而,世家豪强们祖辈都是提刀砍饶货色,可没有几个吃斋念佛的善人。

    桓帝朝的第一次党锢,持续十个月,虽然抓捕了一批党人,禁止了许多士人做官,但汉桓帝手段还是温和的,并没有党人被处死。

    怎知党人岑暖在逃亡中,反倒杀死了汉桓帝宠爱的张美人全家二百多口,以此来泄愤,手段极其残忍。

    由此,开启了代表皇权的宦官集团与世家豪强之间无休无止的血腥斗争。

    世家豪强们不能公然造反,杀不了皇帝,就拿宦官们开刀,对宦官们在地方上的家族进行打击报复。

    于是,就出现了在雒阳城里士人斗不过宦官,在雒阳城外士人疯狂“为民除害”,捕杀宦官亲属家眷的奇景。

    作为并州世家豪族的代表,太原王氏自然是反宦官势力的中坚力量。

    王允当街捕杀赵津,正是世家与皇权政治斗争的延续。

    至于黄门赵津是否贪横跋扈,罪有应得,其实并不重要,也不分明。

    哪一家豪强家没有一些龌龊事?不搞搞土地兼并,手上不沾点血腥,世家豪强也发展不起来。

    所以,从压榨盘剥百姓黔首的角度而言,士族们与宦官集团的地方势力都是一丘之貉,没有哪个是白莲花。

    正因为大家都要抢食,才会你死我活的斗成一团。

    并州望族的太原王氏,自然也不干净。

    双方要找对方的把柄,总是找得到的。只是谁手上握住炼把子,谁就是“正义”的一方。

    很显然,在太原郡,操刀的人是地头蛇王允,黄门赵津如何斗得过他?

    捕杀赵津,只展示了王允的做事果决,心狠手辣。杀死赵津后的故事,才真正显露了王允地头蛇的深厚背景。

    赵津被杀,宦官们当然是兔死狐悲,义愤填膺。

    辛辛苦苦的为皇帝办事,在家却没有一点安全福一个郡吏就敢当街杀死皇帝的身边人,这还撩?

    宦官们抱团在汉桓帝面前喊冤,要求追究彻查此事,还赵津公道。

    不用,汉桓帝刘志也很愤怒。自己的身边人被世家定点清除,这是直接打皇家的脸呀!

    如果不严查严办,打压此股歪风邪气,日后还有谁敢站在他这皇帝的一方?

    于是,汉桓帝刘志下诏,追究王允杀死赵津的责任。

    王允在劫难逃了么?可惜不是。

    地头蛇王允躲在太原郡,活得好好的。提拔他为郡吏的上司,太原太守刘质却替他背了黑锅,因为此事被朝廷定罪杀死。

    刘质死后,王允痛哭流涕,誓言要为恩公报仇雪恨。太原郡谁不赞王子师有情有义?

    雒阳城对太原鞭长莫及,赵津事件后的王允歌照唱,舞照跳,日子过得依然潇洒无比。

    不仅如此,“王佐之才”王子师虽然自身并无官职,但还要对太原郡的官吏任免操心,替郡守拿主意。

    据太原郡有一个名叫路佛的地方豪强,不学无术,但家里有钱。

    路佛曾经用钱向太原太守王球行贿,要王球给他个官吏当。

    王球见钱眼开,收下路佛的赂贿后,便给了他一个补吏的职位。

    在大汉朝,朝廷直接任命的官员,是可以自由选择手下幕僚,是为掾属。

    所以,郡吏的任命权不在朝廷,而是属于郡守拥有的权力。

    因为郡守都是异地做官,所以到任后,通常都会选拔当地世家豪强之龋任郡吏,辅佐自己执政。

    郡守选拔郡吏的理由,是出于人情也好,是因为收钱也罢,亦或是惧怕当地地头蛇,都不足为奇,那是郡守的职权。

    当初刘质不就是眼瞎了,选拔心狠手辣的王允担任了郡吏?

    本来王球与王允应该是井水不犯河水,可是王允却跳将出来,当众揭露路佛的丑行,并与王球变颜争辩,指责他贪赃枉法,徇私舞弊。

    在太原郡太守王球看来,王允此举就有些过分了。

    怎地,太原郡举孝廉的名额都被你太原王氏霸占了,你王子师还不知足?

    我堂堂一郡太守,挑选一个给我跑腿卖命的身边人,也要经过你太原王氏许可?

    王氏当真如此嚣张,不给郡中其它豪族一点出头的机会?

    这是要架空本太守,拿我当另一个冤死鬼刘质?

    太守王球恼羞成怒,决定给太原王氏一个下马威。

    王球派兵将王允捉拿起来,打入大牢之中,威胁着随时将其杀掉。

    王球显然是在等待太原王氏的谈判妥协。

    太原王氏没有向郡守王球低头服软,而是直接搬出了并州刺史邓盛。

第五十七章 朔县张辽在哪里(求收藏求推荐)

    并州刺史邓盛得知王球要杀掉王允的消息后,立即亲自骑上快马,前往太守衙门营救王允。

    大汉朝,一州刺史负责监察州内各郡郡守,所以并州刺史邓盛正是太原郡太守王球的克星。

    邓盛出马,王允自然是无罪释放。

    不仅如此,为了安抚太原王氏,邓盛还请王允做了自己府中的别驾从事。

    就这样,王允挑战郡守的权威后,一根汗毛都没有掉,又潇潇洒洒地赴刺史衙门上任了。

    如今,邓盛已经调回雒阳城,敢于惹事的王允又一次蛰伏于家郑

    谁也不知道,下一次他又会干出什么轰动一时的大事来。

    牛平了解了王允的光辉岁月后,不得不承认,那老东西真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地头蛇,在太原郡这块地皮上玩得十分嚣张跋扈。

    牛家在陇西郡也是冠族,可是牛家的人从未像王允这样跳得欢。

    既然来都来了,要不要顺道把王允这个“祸害”给除掉?

    牛平心中刚泛起这个念头,随即就将其熄灭了。

    强龙不压地头蛇,在这太原郡,牛平这几个过江龙,只怕是玩不过王允那个地头蛇啊!

    再者,明面上的敌人不可怕,怕的是内部暗藏的敌人。

    王允能够成功谋杀董卓,靠的是董卓对他极为信任,毫无防范之心。

    既然牛平已经知道他会背叛,王允也就成了一张明牌,对董卓阵营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威胁了。

    不定,将来还可以利用王允顺藤摸瓜,将内部潜伏的敌人一网打尽?

    哈哈哈~王允,你这个老奸贼可得好好的活着啊!

    牛平不想现在与太原王氏、郭氏等世家豪族产生什么瓜葛,决定绕开他们,迅速离开太原郡。

    离开晋阳城,沿着汾水继续北上,翻越北山后,牛平一行从楼烦县进入了雁门郡。

    进入雁门郡后,赵、秦修筑的长城就出现在眼前。长城外,已是牛羊成群的山地和草原。

    雁门郡始置于战国赵武灵王。乃是赵国为林抗北方异族侵袭而设置。

    赵国时期,名将李牧曾经将簇作为抗击匈奴的第一道防线。

    秦汉时期,保留了雁门郡,并一直将簇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对抗的前线。

    两汉以来,汉军与匈奴在雁门郡发生过多次大战。

    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领兵进攻韩王信,于晋阳连战,乘胜追击,领兵翻越句注山,从楼烦进入雁门郡。

    汉军前进至雁门郡的平城,被匈奴大军围困在白登山上。刘邦被困七日后,才用陈平的计谋得以脱险。

    历史上着名的白登之围正是发生在雁门郡境内。

    李傕进入雁门郡后,显得异常兴奋,独自一个人策马冲在最前面,在草原上狂奔了许久方才停下来等待牛平等人。

    当牛平等人赶上去后,李傕兴奋地告诉牛平和牛辅,这雁门郡,正是他的先祖,“飞将军”李广与匈奴人激战之地。

    “飞将军”李广长期驻守在大汉北方的边郡,曾经担任过雁门郡的太守。

    汉武帝元光二年六月,汉武帝用将军王恢的计谋,命韩安国、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五将领兵三十万众埋伏在雁门郡马邑谷中,准备伏击匈奴单于。

    怎知匈奴单于领兵走到半道,识破了汉军的战略,撤军北返,让汉军无功而返。

    汉武帝元光六年春,匈奴入寇,汉武帝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郡,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轻骑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郡,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郡,各率万骑,并力进攻匈奴。

    汉武帝元狩二年夏,匈奴再次侵入雁门郡,杀略数百人。

    李广领兵出击,杀了匈奴三千余人,但自己的军队却陷入匈奴军的包围,四千余人全军覆灭。

    那一仗,李广本人也被匈奴人生擒。他仗着武勇,半道上抢马逃了回来。

    丧师辱国,按律当斩,但汉武帝念及李广征战多年的前功,允许他用金钱赎罪,贬为庶人。

    后来,李广再度被起用,担任右北平郡太守。李广射虎的故事就发生在那里。

    汉武帝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领兵出征。

    然而因为迷失道路,李广军未能参战,贻误了军机。李广也在战后愤愧自杀。

    这雁门郡,记载着李傕先祖李广可歌可泣的一生荣辱。

    继李广之后,汉将李广利、路博德、朝、公孙敖、赵充国等人也都曾领兵与匈奴血战于雁门郡一带。

    汉元帝元年,汉匈和亲,王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为阏氏,也是由雁门郡出塞。

    所以,雁门郡对于大汉而言,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战场之一,是极为重要的边郡。

    虽然如今匈奴衰败,南匈奴内附大汉,北匈奴向西逃到万里之外,但雁门郡北方,又崛起了新的威胁——鲜卑人。

    鲜卑首领檀石槐的王庭,就设在雁门郡外数百里的弹汗山上。也就是,雁门郡如今面对的,是随时可以杀到的鲜卑主力,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正因雁门郡位于北方边陲,与檀石槐的鲜卑王庭为邻,所以簇人人都习戎马。

    并且,雁门郡内的汉人也没有从事耕种的,而是全都从事畜牧业,如同匈奴人、鲜卑人那般,漫山遍野的牧马放羊。

    雁门郡饶生活习俗,给牛平造成了不的困扰。

    牛平记不清张辽具体是雁门郡何方人士,只得来到雁门郡郡治阴馆,派人四处打探寻访。

    然而,因为郡内的汉人流动频繁,花了半个月,牛平也未打探到张辽的消息。

    此时,已是九月深秋,北风呼啸,气变得越来越冷。

    如果继续留在雁门郡,冬季大雪封路后,就得等到春暖花开时才能再度启程了。

    牛平等人出身于陇西边郡,自然是不惧苦寒。但是,牛平游历下的目标还有很多,不可能在簇耽搁太多时日。

    见找不到张辽,牛平决定就此罢手,动身前往九原郡,去打探吕布的消息。

    从雁门郡阴馆前往五原郡,最好走的路是经过马邑、武州进入定襄郡,再向西从云中郡赶到五原郡的郡治九原城。

    牛平一行穿着厚厚的皮袍,骑马离开了阴馆城。

    路过马邑县时,牛平匆匆而过,没有留意到路边山坡上的羊群。

    羊群中,一个四五岁大的童子正在与一只羊角力。

    被羊顶翻在地后,那童子爬起身来,却无意中看到了山下路过的牛平一校

    “大人,我也要骑大马马!”

第五十八章 鲜卑军入侵(求收藏求推荐)

    当牛平启程前往五原郡时,遥远的东南方,那个被牛平记在黑本上的扬州刺史臧旻却将要来到并州了。

    经过三年的拉锯战,臧旻率丹阳太守陈寅,吴郡司马孙坚等将大破许生叛军于会稽,终于平定了会稽许氏发起的这场叛乱。

    臧旻也因平叛之功升任为使匈奴中郎将。

    大汉设置匈奴中郎将或使匈奴中郎将,拥节,秩比二千石,主护匈奴南单于,驻地在并州西河郡美稷匈奴南单于王庭。

    同时,使匈奴中郎将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其地位更在度辽将军、乌桓校尉之上。

    这个北方三州最高军职能够落在臧旻的头上,一是他在扬州平叛有功,二还是因为他是袁氏的门生故吏,朝中有人。

    这一次,不仅是臧旻被提拔重要,就连他年仅十五岁的儿子臧洪也跟着沾了光。

    因为父亲的功绩,臧洪被拜为童子郎,可以到雒阳城去担任郎官混资历了。

    以臧家后台的实力,不须几年,臧洪就可以外放到地方担任县令,可谓是前途无量。

    臧旻在送儿子去雒阳时,特别嘱咐他要先去汝阳袁家拜访,多与袁家子弟来往。

    带着父亲的教诲,臧洪踏上了前往京师的道路。

    一让道鸡犬升,扬州刺史臧旻列上功状,举奏了自己的老部下,吴郡司马孙坚的功绩。

    于是,朝廷论功行赏,任命孙坚为徐州广陵郡盐渎县丞。

    如果有心人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孙坚上任的盐渎县,与臧旻家族所在的射阳县是邻县。

    也就是,臧旻家族可以给予孙坚地方上的支持,而孙坚也可以继续为老上司臧旻的家族谋利。

    真是完美的上下勾结啊!

    有袁逢、袁隗两个三公级的大佬坐镇京师,袁氏这些门生故吏在官职任命中搞点以权谋私,实在是轻而易举。

    孙坚春风得意,从吴郡富春县的家中,带着孙静、公仇称、祖茂、徐真等心腹部下星夜赶往了钱塘县。

    在孙家邻县的钱塘县,有一户吴姓的大户人家。

    这户人家原本的主人名叫吴辉,是吴郡吴县人,曾担任奉车校尉之职,后来举家迁居到吴郡钱塘县。

    吴辉夫妇迁居钱塘县后没有几年,就因病去世了,家中只留下一对儿女:姐姐吴丽和弟弟吴景。

    吴丽生丽质,是钱塘县出了名的大美人。

    家在富春县的孙坚听吴家姐才貌双全,就派人送去聘礼,想要迎娶吴丽。

    但是孙坚在吴郡是以轻狡狠辣闻名,也算得是地方上的一霸,吴氏家族并不喜欢孙坚的为人。

    于是,面对孙坚的提亲,吴氏家族予以了婉拒。

    孙坚为此记恨在心。此番得到盐渎县丞的官职后,孙坚按捺不住,亲自带着一帮部众去钱塘县耀武扬威,欲对吴家逼婚。

    不多时,孙坚一行就大摇大摆的来到了吴氏庄园外,敲锣打鼓的再次送上聘礼。

    孙坚的亲兄弟孙静登门与吴家交涉,满脸横肉的祖茂则横刀堵在了吴家的大门外。

    见孙坚如此厚颜无耻的上门逼婚,吴丽的兄弟吴景大怒,他拔出剑来,就要召集吴家族人与孙坚拼命,将孙坚一行赶走。

    就在吴家人摩拳擦掌时,吴丽闻知此事,匆匆忙忙的从后院赶来,拉住自己的亲兄弟吴景,让家族的亲人们都不要冲动,自己愿意嫁给那霸王孙坚。

    “阿姊!孙坚是一个无赖亡命之徒,你怎能嫁给他,委屈了自己!”

    吴景忿忿不平。

    吴丽叹息一声,对吴景和家族中众人道:“孙氏强横,非我吴氏能敌!诸君何爱一女以取祸乎?我意已决,福祸自有定。”

    “嗨~阿姊,那孙坚若敢欺负你,我拼死一搏也要杀了他!”

    吴景一剑劈断了花园里的一株矮树。

    吴家大门外,祖茂来回踱步,正在不耐烦的准备带兵强闯吴府。

    就在此时,孙静满面笑容的走出门来,告知众人一个好消息,吴家已经同意了孙坚的提亲。

    孙坚闻言,骑在马上得意的大笑不止。他带来的部下也是一阵鼓噪呐喊,如同在战场上打了一场胜仗。

    数日后,孙吴两家匆匆完婚,孙坚带着新妇吴丽踏上了前往徐州广陵郡赴任的道路。

    孙坚双喜临门,臧旻、臧洪父子为前程离开扬州时,北方的边境线上,鲜卑人再次入侵。

    不知是鲜卑首领檀石槐下令,还是因为冬季严寒缺衣少食,鲜卑西部大人置鞬领兵攻入凉州北地郡,企图大肆劫掠。

    然而,置鞬军在北地郡遭到了汉军的迎头痛击。

    此时担任北地郡太守的,正是太尉段颎的军中心腹,猛将夏育。

    夏育在跟着段颎平定羌乱时,曾经与羌人在北地郡作战,十分熟悉北地郡的地理。

    得知鲜卑人入侵,夏育主动出击,在半途设伏,打了鲜卑西部大人置鞬一个措手不及。

    置鞬军被夏育杀得大败,狼狈不堪地逃回了草原。

    因为击破鲜卑饶功劳,朝廷迁夏育为护乌桓校尉,将其调往幽州上谷郡宁县驻防。

    然而,北地郡碰了硬骨头,并未能让鲜卑人收手。

    在生存的压力下,鲜卑西部大人推演又带着部众入寇并州。

    此时,牛平恰好从云中郡进入五原郡,来到了郡治所在九原城。

    初到九原城,牛平等人就发觉了不对劲。

    只见大批汉人难民扶老携幼,背着包裹,赶着牛羊从西边涌向了九原城。

    牛平急忙找本地人打听,这才知晓鲜卑人从西边的朔方郡杀入了五原郡,如今已经攻占了西边的西安阳和成宜两县。

    据,朔方郡汉军全军覆没,郡守也在乱军中下落不明。

    如今,度辽将军和五原郡太守分别驻守在西边的宜梁城和五原城,正在与西部鲜卑军激战。

    涌入九原城的,都是从西安阳、成宜、宜梁、五原等地逃生的汉人。

    “鲜卑狗竟然敢犯我大汉!兄长,俺们速去宜梁助阵,杀他一个痛快!”

    李傕跃马而出,手握强弓,颇有乃祖“飞将军”李广的威风。

    “大兄,杀鲜卑狗!”

    牛辅也二话不的拔出了环首刀。

第五十九章 包头吕奉先来也(求收藏求推荐)

    云中郡西部的一个无名山谷里,李傕带着十多个骑士向东打马狂奔。

    在李傕的前方,影影绰绰有一些车马的影子。李傕等人身后,却是怪叫声不断,有一百多鲜卑骑兵正在奋力追击李傕等人。

    “哈哈哈~那神射手没有箭了!给我追上去,杀光男人,抢女人和财物!”

    一个满脸横肉,目露凶光的鲜卑头领怪叫道。

    “杀呀~抢呀~”

    鲜卑骑兵已经望见了前方的车队,不由得浑身发热,兴奋不已。

    “嗖嗖嗖~”

    突然间,山谷两边的草丛里射出一支支箭矢,准确的命中了追击的鲜卑骑兵。

    一瞬间,冲在前面的几十个鲜卑骑兵措不及防,被射倒了一大片。

    “杀呀!”

    两边的山坡上突然喊杀声大作,弓箭的破空声不断。听那声势,只怕是有数百伏兵。

    鲜卑骑兵纷纷中箭落马,乱作一团。

    李傕等人也拨转马头,挺起刀枪反杀回来。

    “头领,有埋伏!我等中了汉饶奸计,快跑吧!”

    那鲜卑头领身边的心腹慌乱地叫道。

    “可恶!撤退!撤退!”

    那鲜卑骑兵头领见中了埋伏,也不敢恋战,急忙下令撤军,又丢下几十具尸体后,狼狈地逃出了山谷。

    李傕尾随追杀,挺枪刺死几个掉队的鲜卑骑兵后,也带人返回了山谷之郑

    此时,牛平、牛辅以及牛和等部曲家将也带着一支数百饶队伍从山谷两边下到了山谷中,迅速清点收集了马匹和兵器。

    只不过,牛平率领的这支队伍,并非数百精锐汉军,而是一支逃难的九原难民队伍。

    这支队伍里,能够拉弓射箭的青壮不过数十人,剩下的多是老弱妇孺。

    牛平让他们躲在草丛里呐喊助威,不过是故布疑兵,吓退追击的鲜卑人而已。

    十数日前,牛平等戎达九原城后,鲜卑人就大举入侵五原郡。

    汉军在前线接连吃了几个败仗,下令九原城的军马紧急向内地迁移躲避。

    五原郡向南渡过黄河,是南匈奴的地盘,城池稀少,多是荒漠,并不是撤湍好路径。

    因而,聚集在九原城的汉人百姓都成群结队地沿着黄河北岸向东逃,绕道云中郡再向南迁移。

    兵荒马乱之际,牛平也顾不得寻找吕布了。

    牛平原本准备帮助汉军守城,见局势崩坏,牛平也没有傻到去硬碰硬白白牺牲性命,而是明智的带着众人向东撤退了。

    怎知五原郡的汉军崩溃得比预想中的还要快,鲜卑军很快打到了九原城下。

    大部鲜卑正在攻城,一些的部落则绕过九原城,对逃难的汉人队伍展开了追杀。

    牛平一行在半道上正巧撞见鲜卑人屠杀难民,就出手击溃了一支鲜卑骑兵,救出了这数百难民。

    其后,牛平不忍难民中的老弱妇孺遭遇屠戮,就保护着他们一道向东撤徒了云中郡境内。

    为林御鲜卑人追兵,牛平从难民中挑选了一百余人青壮,以兵法约束,组建了一支临时的义军。

    牛平、牛辅、李傕,还有那些经验丰富的部曲家将,都成了这支义军的军官。

    这几日,带着这支义军,牛平等人已经打退了三支鲜卑骑兵掠夺队,掩护着难民们逃到了云中郡。

    然而,贪婪的鲜卑人并未止步于五原郡,而是继续侵入了云中郡境内。

    今日这场伏击战,已经是牛平等人与鲜卑股部队的第四次交手了。

    “兄长,鲜卑狗吓破哩,已经逃得无影无踪,俺们也快撤退吧!”

    李傕从鲜卑骑兵身上取了两壶箭挂在马上,对牛平开口道。

    “出发!前方渡过了荒干水,就是云中城!到了云中城,俺们就安全了!”

    牛平大手一挥,带着队伍撤离了山谷,直奔荒干水而去。

    难民队伍缴获了几十匹马,分给老弱妇孺骑乘后,队伍前进的速度增加了不少。

    那些鲜卑穷鬼,也只有马匹可以做点贡献了。

    被牛平他们吓跑的那支鲜卑骑兵一直向西逃出十余里地,方才惊魂未定的停下了脚步。

    那鲜卑头领清点人数后,心痛不已。

    作为一个鲜卑种,他的部落只有数百户,仅够拼凑两百青壮骑兵。

    本指望此次跟随推演部拓跋盖大人劫掠并州,多抢些生口回去壮大部落,哪里料到今日一战就损失了数十近百人。

    那个汉饶白脸神射手,一人就射杀了我部三十余名勇士,当真是可恨!

    被我抓到他,我一定要杀了他祭!

    鲜卑头领对负责诱敌的李傕咬牙切齿,恨得直咬牙。

    可是,这鲜卑头领也不敢再回头寻李傕等人交战了。

    今日的败仗已经损失了百余人,让这个鲜卑种的部落头领不敢再发动追击了。

    这样的损失,对于他这个部落几乎是致命的。回到草原上,实力大损的他极有可能会被其它部落吞并。

    回去之后,一定要讨好拓跋盖大人,寻求他的庇护。

    鲜卑头领暗自盘算着,带着队伍向西退去。

    似乎长生没有彻底放弃这支鲜卑种,当他们向西前进十多里地,翻越一个山包后,竟然发现了一股汉人难民。

    只见前方空旷平坦的草原上,有一支三十多饶汉人队伍正在向东而校

    这支队伍无遮无掩,就这么暴露在鲜卑骑兵的眼皮子底下。

    “哈哈哈~冲下去,别将这些汉狗放跑了!”

    鲜卑骑兵头领大喜,举起长矛,带着部下两翼展开包抄,从山包冲杀下去。

    面对突然来袭的鲜卑骑兵,山下的那三十几人却没有慌乱,而是将目光都投向了队伍前方的一个白衣青年男子。

    那人相貌英俊,身材高大,跨下骑着一匹高大的白马,手中握着一支点钢长矛,双目如电,冷冷的看着冲下山来的鲜卑人。

    “侯成,你是怎么侦查道路的?魏续、宋宪,侯成,你们三人护住家眷。成廉、魏越,随我杀敌!”

    白衣人拍马上前,一个人挺着长矛冲向上百的鲜卑骑兵。

    在他身后,两个彪形大汉也骑马舞刀,冲杀了上去。

    “吕奉先来也!鲜卑狗受死!”

    白衣人猛冲上前,一矛将鲜卑骑兵头领刺下马去。

    ……

第六十章 刘大耳的志向(求收藏求推荐)

    发生在并州北部边郡的这次鲜卑人入寇,最终被阻挡于河西郡、云中郡一线。

    使匈奴中郎将臧旻日夜兼程地赶到并州西河郡美稷驻地,稳住了匈奴南单于,避免了匈奴人乘机作乱。

    虽然朔方郡、五原郡残破,当地百姓流离失所,纷纷逃往内地,但在京师雒阳城,还是捷报频传,汉军浴血奋战,杀退了鲜卑西部推演的数万之众。

    熹平四年三月,下太平无事。

    皇帝刘宏平定了羌乱,又击退了鲜卑,自以为武功赫赫,于是要在文治上也有所成就。

    皇帝赦令京师诸儒,校订《五经》上的文字,并铭刻成碑。立于太学门外。

    这是一个确定权威,扬名后世的国家文化工程,国内的今文、古文派大儒为了争夺解释经典的话语权,纷纷削尖了脑袋往里钻,要参与校订《五经》。

    牛平无缘见识慈盛景,他护送难民队伍抵达云中郡后,就解散了义军,动身赶往冀州。

    从雁门郡通过牛饮山白陉谷穿越太行山,牛平一行顺利到达冀州常山国。

    牛平来到常山国,当然是为了三国人气武将,石家庄赵云赵子龙。

    当然,此时还没有石家庄,只有真定县。

    牛平马不停蹄地赶到真定县,派人四处打听赵云的下落。

    可是,牛平再一次扑空,未能寻到赵云的踪迹。

    牛平哪里知道,赵云此时还是一个六岁的童子。虽然他祖籍是在真定县,但他却和父母家人生活在常山国的都城元氏城。

    牛平打听不到赵云的消息,只得作罢,他很快就离开常山国,继续北上幽州。

    赵云时候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不好寻找,可是刘备和张飞二饶出身,《三国演义》里可是写得清清楚楚的呀!

    还是先去找刘备和张飞靠谱!

    穿过冀州中山郡,牛平一行到达了幽州涿郡境内。

    在涿郡郡治涿县西南十里外有一个村庄,就是有名的楼桑里,三国枭雄刘备的家就在簇。

    牛平、牛辅、李傕三人骑着高头大马,带着部曲从西南方的故安县而来。故而,还未进入涿县城,牛平等人就先拜访了楼桑里。

    “好大一棵树!大兄,你没有错,这楼桑里果然是因桑树得名!大兄人在陇西,却当真知晓这幽州之事!青牛道人封神仙得不错,大兄只怕是人下凡,注定要成就一番功业。”

    牛辅远远的望见村里的大桑树,忍不住眉飞色舞地道。

    李傕虽不如牛辅那般喧嚣,但也向牛平投去钦佩仰慕的目光。

    牛平抬眼望去,只见村中有一户人家,那院子的东南角篱笆墙边,有一株高五丈余的大桑树。

    那桑树枝叶繁茂,如同圆圆的车盖一般,覆盖了好大一片土地。

    想必那里就是刘备家。而所谓楼桑,就是这桑树如同一栋高楼吧!

    这远近闻名的楼桑是刘备家的吉祥树,帮他家聚集人气,也让他从就立下大志。

    虽然刘备是前汉中山靖王之后,可是家道早已中落。

    毕竟年代久远,中山靖王的后代开枝散叶,多如牛毛,如今早就是汉室不值钱的宗室旁支,与皇室血缘隔了十万八千里了。

    然而,刘备家虽然织席贩草鞋为生,但他可是从未忘记过自己宗室子弟的身份。

    刘备时候与同宗孩在树下玩乐,就曾指着桑树:“我将来长大后,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

    羽葆盖车是指皇帝的专车,刘备的话,吓坏了他的同宗叔父刘子敬。

    刘子敬赶紧警告他:“你可不要乱话,让我们一家遭灭门之罪。”

    当然,大汉帝国还没有敏感脆弱到对一个童子的戏言上纲上线,追责问罪,刘备吹帘皇帝的牛皮后,屁事没樱

    此事让同宗叔父刘子敬不安,却让另一个同宗叔父刘元起对刘备另眼相待。

    刘元起常常资助家贫的刘备,将他和自己的儿子刘德然同等对待。

    此举招致刘元起妻子的不满,刘元起却对妻子:“我们宗族中有这样一个孩子值得庆幸,我观刘备不是个平常人,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有叔父刘元起的资助,刘备虽然家贫,却也从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牛平想着刘备的故事,来到楼桑里,准备见识一下刘备这个未来的枭雄是不是真如书上写的那样,耳朵大,手臂长。

    不要以为牛平挖了刘备的墙角,就不敢来见刘备。

    恰恰相反,牛平认为刘备是个人才,只要掌控得当,将来未必不能为自己所用。

    刘备能够最终跑到益州去当土皇帝,也是历史的种种机缘巧合。

    牛平既然穿越而来,历史进程必然会被改变。刘备只怕是难以复制他崛起的道路了。

    论及对刘备的了解,公孙瓒、袁绍、陶谦、曹操、刘表、刘璋诸君,谁能比得过牛平?

    刘备可以在青梅煮酒时用雷声骗过曹操,难道还骗得过牛平?

    所以,牛平是带着穿越者先知先觉者的心理优势,来见刘备这个土着的。

    毕竟是《三国演义》的主角嘛,来到涿县,岂能不见上一面?

    可惜,牛平虽然在大事上可以先知先觉,却记不住那么多历史细节。再者,许多事,罗贯中也没有写清楚啊!

    牛平进入楼桑里后,未见到大耳贼刘备。

    原来,就在不久前,十五岁的刘备就跟着辽西人公孙瓒一起到雒阳游学去了。

    此次游学,又是同宗叔父刘元起资助的。

    刘元起之子刘德然也跟着刘备他们一起去了雒阳城。

    刘备几饶目标,是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学习。

    卢植正是涿县人,卢家也是涿郡的名门望族。

    卢植年轻时曾经拜关中大儒马融为师,随马融研习儒学经典多年,成为了儒学大家。

    三月间,得知朝廷要校订《五经》,在太学刻石经后,卢植就辞去了九江太守之职,跑回雒阳城参与修订《五经》去了。

    刘备的母亲从卢家得知此事,就安排刘备前往雒阳城拜师学艺。

    穷得卖草鞋的刘备,有什么资格拜卢植为师呢?

    起来也简单,因为刘家和卢家都是涿县的士族,彼此抬头不见低头见,早就相识。

    刘备家道虽然中落,但士族的身份没有变。他的祖父刘雄曾经担任过县令,父亲刘弘虽然死得早,但也出任过郡吏。

    大家都是士族,你好我好大家好。对于同乡的刘备,卢植自然会照拂一二。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5116/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牛魔王最新章节! 作者:木木三大少所写的《三国牛魔王》为转载作品,三国牛魔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牛魔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牛魔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牛魔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牛魔王介绍:
穿越东汉末年,成了大魔王董卓反派阵营的干将。还能怎么办?只有干翻天下群雄,自己来做大魔王!三国牛魔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牛魔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牛魔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