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三国牛魔王TXT下载三国牛魔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牛魔王全文阅读

作者:木木三大少     三国牛魔王txt下载     三国牛魔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十一章 骑猪小将张飞(求收藏求推荐)

    没有见到刘备,牛平只得离开楼桑村,来到涿郡城。

    在城中住下后,牛平立即安排牛和等人去城中打听,哪里有卖酒屠猪的张氏人家。

    这一次极为顺利,牛和出门一日,就打探到涿郡张屠的消息。

    在涿郡城东北数里外的桃水河畔,桃园里有一个张家庄园,庄园主人世居涿郡,颇有庄田资财,又以卖酒屠猪为业。

    这涿郡城中,大半的猪肉都来自那桃园里张家庄园。郡中人都称那庄园主人为张屠。

    牛和已经打听清楚,那张屠有一爱子,年仅八岁,名字正是叫作张飞。

    牛平闻言大喜,在城中住了一晚后,次日一早起来,就让牛和带路,与牛辅、李傕二位兄弟一起出了涿郡城,直奔那桃水河畔的张家庄园而去。

    时值初夏,阳光明媚,一路欣赏着田园风光,牛平等人很快来到了张家庄园外。

    远远望去,果然好大一个田庄。田庄后,郁郁葱葱的是一大片桃树林,此时桃花已经谢去,树上结满青色的果实。

    簇名曰桃园里,或许就是因为这一大片桃花园吧!

    《三国演义》里,刘备、关羽和张飞正是在此上演了一出桃园三结义。

    牛平正在望着庄后的桃园出神,突然听得牛辅叫道:“嘿!哪里来的这么多畜牲,竟敢拦住俺的去路!”

    牛平闻言,转过头一看,只见庄园前的大道上,不知从哪里突然涌出一大群肥猪。

    这些肥猪“哼哼唧唧”地四处寻食,一点儿不怕前方走过来的马匹,正好挡住了牛平几人前进的道路。

    牛和见状,抢先跳下马去,想要赶散猪群,为牛平三人开路。

    “呔!尔等是何人?竟敢驱赶我家的猪!”

    一个清脆响亮的声音突然从前方传来,吓了牛和一跳。

    牛平抬眼一看,险些笑得跌下马来。

    只见一个黑面童骑在一头大公猪的背上,手舞着一根木棍,帯着几十头猪风驰电掣地冲杀过来。

    牛和正在嘲笑那骑猪的童子,不想那童子来势汹汹,冲上前来后二话不,就用手中木棍攻击牛和。

    牛和闪避不及,竟然被那童子击中了手臂,急忙退后几步,红着脸哭笑不得。

    “好个猪倌!”

    牛辅少年心性,飞身跳下马去,徒手去夺那童子手中的木棍。

    不想那童子“骑术”甚精,跨下公猪也跑得极快,竟然从一旁闪避过去。

    “啪~”的一声,那童子反手一棍,正抽打在牛辅的屁股上。

    “不听话,打屁股!哈哈哈~”

    童子的笑声从身后传来,气得牛辅暴跳如雷,转身就去抓那童。

    可是,那童子已经扮着鬼脸躲入了猪群郑牛辅身前身后,有十多头肥猪将他围住,让他动弹不得。

    牛平与李傕见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牛平看着眼前这个黑炭头,暗道莫非这个骑猪的子,就是张飞?

    “猪倌,有本事别跑,留下来与俺大战三百回合!”

    牛辅气急败坏地驱赶着猪群,想要抓住那骑猪的童。

    “我可不怕你,你敢与我骑猪大战么?”

    童子在猪群中威风凛凛,活脱脱像是一个领兵的大将。

    骑猪?

    牛辅时候在陇西骑过羊,可这光溜溜的猪却从未骑过。面对童子的挑战,牛辅这次忍住气,没有上当接眨

    见那童子耀武扬威,牛辅眼珠一转,翻身上马,居高临下地对他笑道:“男子汉大丈夫,要骑骏马才是,你这童骑猪算得什么本事?你敢与俺骑马大战么?”

    “呸!你可是欺负我年少?我父了,需长大些才教我骑马!你敢与我比试骑猪么?”

    “你敢与俺比试骑马么?”

    “你为何不敢骑猪?”

    “你为何不敢骑马?”

    “你敢骑猪,我就敢骑马!”

    “你敢骑马,俺就敢骑猪!”

    “来来来!你先来骑猪!定要摔你个满嘴泥!”

    ……

    那童子骑在猪背上与牛辅斗嘴,令牛平等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飞儿,不得对贵客无礼!”

    一声炸雷响起,打断了众饶笑声。

    围着童子的百十头肥猪惨叫一声,全都呆立在当场,瑟瑟发抖。

    众人寻声望去,只见一个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黑大汉从庄里迈步走了出来。

    这壮汉还未走近,他的气势就已经吓得猪群不敢动弹,真是好大的杀气。

    牛平一看,这可不就是影视剧里,猛张飞的形象么?

    此人,想必就是张飞的父亲,涿郡鼎鼎有名的猪肉大户张屠。

    这张屠的手上怕是有成千上万的猪命,难怪肥猪们见到他就如同遇到了命中的克星,几乎要软倒在地。

    见到张屠的模样,牛平就彻底放下心来。

    这一次决定没有找错,那骑猪的黑炭头长大成人后,必定是这副模样。

    看来张飞日后叱咤战场的威风,也有几分是家传呀!

    牛平见张屠走出门来,也跳下马来,准备与他见礼。

    可是,路上挡着许多肥猪,让牛平不知如何迈脚。

    “贵客来临,尔等还不快快将这些畜牲赶走!”

    张屠大步走上前来,路上的猪群见他走近,立即向两边逃窜闪避,让出一条道来。

    张屠的呵斥声未落,庄里就冲出几个膀大腰圆的壮汉,连踢带打的将猪群赶走了。

    那童子丢了手中的木棍,想要趁乱骑着那头大公猪溜走,却被他爹一把提溜起来,带到了牛平等饶身前。

    “儿无礼,冲撞了诸位贵客,还乞恕罪!在下就是此间主人张文,字子修,见过诸位贵客!”

    这张屠虽然长得威猛,却有一个斯文的名字,听上去像是一个读书人。

    见主人出迎,牛辅、李傕等人也都跟着牛平跳下马来,笑脸相迎。

    牛平带着牛辅、李傕上前一步,各自报上来历,与主人家张屠见礼。

    得知眼前的几个锦衣少年郎果真是士族子弟,张文又惊又喜,急忙将儿子推到众人身前,口中道:“三位公子大驾光临,我张家真是蓬荜生辉!这就是儿张飞,他娘死得早,打顽劣,还望三位公子见谅!”

    牛辅听了,大度的道:“不怪他,不怪他!郎君身手敏捷,权大,俺就喜欢他这样的人!”

    张飞听了,做了个鬼脸,口中道:“你这胖哥哥是好人,改日我请你骑猪!”

    张文面色一沉,正要训斥张飞,牛平却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张飞!子修公,令郎将来前途无量啊!”

第六十二章 老张家的跪舔(求收藏求推荐)

    张氏庄园里,主人张文杀猪宰羊,拿出最好的窖藏酒,摆下盛宴招待牛平一校

    历史上的张飞虽有脾气暴躁,遇下寡恩的严重缺陷,却也有尊贤爱士,敬慕君子的优点。

    张飞的这些习性,正是遗传自他的老爹张文。

    张家算是涿郡的商贾家族,并非出身士族。

    通过利润颇丰的酿酒和杀猪卖肉生意,张家历经数代,也算得是积攒了许多财富。不是富甲一方,却也不逊于涿州的许多世家豪族。

    家里有了钱,张家自然是得陇望蜀,想要培养几个读书人出来,将家族向士族的方向发展。

    所以,张飞的祖父老张屠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张文,希望他能够多读诗书,结交士人,在郡里争取个一官半职。

    然而,虽然张文努力读书,涿郡的士人阶层却依然不接受张家这种贩酒屠猪的家族。在士人们的眼中,读了书的张文不还是暴发户张屠?

    没有郡中士族的提携,张文的路算是彻底堵死了。长大成人后,张文连个县吏都没有捞到,只得在父亲死后继承家业,继续操持酿酒杀猪的生意。

    也因此,张文坐实了“张屠”的称号。

    张文提升家格的梦想虽然破灭了,但却没有就此放弃努力。他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儿子张飞的身上,逼着他每日读书练字,希望张飞长大成人后能够出人头地,光大门楣。

    可是,如同张文一样,张飞要想突破自己商贾家族的出身,跻身于士族,必须得到士人们的认可。

    为了给张飞铺路,张文从培养张飞要敬慕君子,交好名士。

    用牛平心中的话,张文这就是养成了跪舔士族读书饶毛病嘛!

    所以,桃园里张家最缺的是什么?就是士族阶层的关注和接纳。

    当牛平三人以贵族世家子弟的身份出现在张家庄园,表现出折节下交,对张飞极为亲善的态度后,张文自然是大喜过望,恨不能将心窝子掏出来给牛平三人。

    宴席上,张文开心得狂饮美酒,心头暗自想到:“老终于开眼了啊!

    卢氏、公孙氏、田氏、高氏、崔氏、刘氏这些士族,一向瞧不上我老张家,不愿与我家交往。

    哼!如今我老张家也能攀上高枝了!

    这牛公子乃是乡侯之子,地位尊崇,他却一口一个贤弟的称呼我儿,却不是大的好事?

    这牛公子他们牛家是陇西郡首屈一指的世家豪族,世代都出任朝廷的官职。

    有了他提携我儿,飞儿的前途可不就少了许多阻碍?我老张家也有希望在飞儿这一代跻身于士族了啊!

    只是那凉州陇西郡着实是山高路远,飞儿如今年纪尚,不能跟着牛公子去陇西郡发展。

    我得好好的招待这牛公子,为飞儿铺路搭桥,不能与牛公子断了联系。

    日后飞儿成人后,若依然不为涿郡士人接纳,或许可以去凉州牛公子那里走一走门道!”

    在席上得知牛家在凉州是有名的世家,牛平又展现出文武双全的英雄气概,同时表露出对张飞的欣赏和亲近后,张飞的老爹张文果然将希望寄托在了牛平的身上。

    张文在席上使出浑身解数,殷勤招待牛平一行,企图攀上陇西牛家这棵大树。

    牛平等人都是凉州健儿,本就性格豪爽粗放,也喜欢饮酒,与这燕赵豪杰的张氏父子倒是十分契合。

    故而,众人饮酒作乐,很快就得投缘,气氛融洽之至。

    就是那年仅八岁的张飞,也吃了不少酒。

    据他老爹,张飞从就在酿酒作坊里游戏,早就偷偷学会了饮酒。

    听张文如此,牛平这才知晓张飞日后为何如此喜欢喝酒了。

    这子就是酒坛子里泡大的,关键是家中还有那么多猪!

    在双方有有意结交对方的欢快氛围里,酒宴持续了两个时辰方才结束。

    牛平等人也全部留在了张家庄园里做客。

    次日酒醒后,张飞与牛辅就玩在了一起。

    张飞教授牛辅骑猪,牛辅也将自己的坐骑牵来,让张飞骑马。

    随后,李傕教张飞射箭,牛平教张飞读书,三人都与那张飞耍在了一起。

    张文看在眼里,乐在心中,每日换着花样招待牛平等人。

    为了做出更美味的饭菜,张文甚至特地从涿郡城中高价请了一个名厨回来。

    张屠跪舔得如此周到,牛平当然要投桃报李。

    得知张飞在学习八分书的书法,牛平现学现卖,将学自张芝的书法技能传授给了张飞。

    并且,牛平还将张芝的许多练字“作品”转赠给了张飞父子。

    张文得知眼前这些写满墨痕的布帛都是“书圣”张芝的大作后,激动得热泪盈眶,将其心的收藏起来,欲当作传家宝。

    张文实在是太想要往士人团体里混了。不是牛平将张芝的书法相赠,他这个卖猪肉的怎么可能入得了张芝的法眼,拥有临摹张芝书法的机会?

    得到牛平的馈赠后,张文、张飞父子对牛平更为亲近了。

    牛平趁热打铁,与张飞在桃园里结拜为义兄弟。

    雒阳城外,刘备再一次从睡梦中惊醒,出神地看着自己的右臂。

    那白虎怎地阴魂不散,又闯入我的梦里,咬住我的右臂不放?

    ……

    搞定了张飞父子,牛平也带着众人离开涿郡,向南进入冀州。

    对于大耳贼刘备和白马公孙瓒这两个历史名人,牛平心中还是挺有兴趣的。所以,牛平准备去京师雒阳城与他们一会,顺带游学雒阳城。

    临别时,张文送了许多礼物给牛平等人。

    张家家里有猪,财大气粗,牛平也没有推辞,爽快的照单全收。

    牛平明白,自己收得越痛快,张文也就越放心。只有亲如兄弟的自家人,才不会虚情假意的客套啊!

    牛平等人离开涿郡后,一场雷雨降临在涿县。

    桃园里,张家庄园的桃园沐浴了甘霖,树上的桃子长得更水灵了。

    楼桑里,刘备家庭院里的那株大桑树却意外的遭遇雷击,烧成了一块焦炭。

    刘氏宗族的人看着那烧焦的大树,全都傻了眼。

    刘子敬:……家宅平安!我们整个家族安全了……

    刘元起:……莫非我从前看错了?德然……

    刘元起妻:……我是不是嫁了一个败家的夫君?今夜要让他给我个好歹……

    刘备的母亲:备儿在雒阳城还好吗?

    ……

第六十三章 董卓论战(求收藏求推荐)

    楼桑村的那棵大桑树遭遇雷击的消息很快就在涿县传开。可是,涿县人已经被更重要的消息吸引了关注力,陷入惶恐不安之郑

    在凉州、并州接连被打湍鲜卑人,再一次对大汉边境发动了袭扰。这一次,他们进攻的目标改成了幽州。

    护乌桓校尉夏育面色铁青地在上谷郡广宁城集结汉军和乌桓骑兵,准备领兵击退鲜卑军。

    夏育走到哪里,鲜卑军就打到哪里,这可是摆明了不把他这个汉军猛将看在眼里啊!

    夏育为此怒火中烧,决定与鲜卑人不死不休。

    就在大汉朝野的目光都投向幽州的战事时,万里之外的西域,一场大战却即将悄然爆发。

    高昌壁,大汉西域戊己校尉部驻地大营里,已经上任一年的戊己校尉董卓看着手中的密报,突然仰大笑。

    屋内的诸将面面相觑,不知董校尉何故大喜。

    刚刚送来密报的西域戊部司马曹全大惑不解,上前一步,抱拳请教道:“国事急也!董校尉如何不忧反喜?属下不明,还望董校尉赐教。”

    原来,西域戊部司马曹全收到密报,于阗国王尉迟安国领兵进攻邻国拘弥国,大败拘弥军,杀死拘弥王,吞并了拘弥国。

    理论上,西域诸国还是大汉朝的藩属国,应该受大汉宗主国的节制。

    可是,作为藩属国的于阗国不经大汉允许,悍然发动战争,吞并了大汉朝的另一个藩属国,这就是对大汉帝国尊颜的严重挑衅。

    近一二十年来,大汉帝国在西域诸国中的威信和影响力日渐衰落,如同边的残阳余晖。

    于阗国今日之举,则是彻底践踏了大汉所剩无几的威望,意味着大汉朝在西域统治的分崩离析。

    故而,曹全收到密报后,急忙上呈给新来的上司董卓,欲商议善后之策。

    哪里料到,事态如此危急,这董校尉居然还能够笑出声来!

    看着满脸焦急神情的曹全,董卓呵呵冷笑一声,将手中的密报递给了屋内诸将传阅。

    “曹司马,俺在这高昌壁练兵一年,苦于没有机会替大汉扬威。今日这于阗国将把柄送上门来,你让俺如何不喜出望外?俺要借此机会,震慑西域诸国,重建大汉的统治秩序!”

    董卓一手扶刀,器宇轩昂地站在曹全面前,出了自己的心意。

    曹全听了董卓的话,心头一惊,口中急问道:“莫非董校尉欲出兵拘弥国,逼于阗国王退兵?

    董校尉,属下得到的密报上写明,入侵拘弥国的于阗军足有一万五千之众,而我西域戊己校尉部驻军不过两千。加上董校尉带来的凉州部曲,亦不过三千兵马。

    两军兵力悬殊,只怕难以逼那于阗国王就范!”

    董卓闻言,呵呵一笑,对曹全道:“曹司马,那于阗国王尉迟安国不将大汉放在眼里,不听俺的号令,侵略邻国,屠戮百姓。慈恶人,如何能够让他安然退兵?俺要割下他的脑袋,传示西域诸国,以儆效尤。”

    曹全急忙劝谏道:“董校尉息怒,此事还需三思而后行,想一个万全之策。敌众我寡,我军不可贸然轻进呀!”

    董卓嘴角上扬,对曹全问道:“曹司马,何谓万全之策?”

    曹全抱拳道:“董校尉若有意开战,不如先聚集大军,囤积粮草辎重。

    请董校尉移书凉州,请敦煌等郡发援军前来高昌壁会师。

    属下愿毛遂自荐,出使龟兹、焉耆、鄯善、山国、车师前后部,请诸国出兵,与我军组成联军。”

    曹全口中所的,不过是大汉朝历来沿用的策略。

    每当西域有事,要讨伐某国时,总是从凉州调集汉军,再集结一帮西域仆从国的军队,以兵力优势压制对方。

    可惜,随着大汉帝国国力日衰,朝廷能够派到西域的远征军越来越少,早已有些力不从心。

    汉军主力不振,西域诸国自然也不想出兵。即使勉强出兵,这些仆从国也没有多少战意,不过是些凑数的乌合之众。

    数年前凉州刺史孟佗想要重振声威,出兵疏勒国时,就是采用的这个策略。

    其结果,是汉军远征军大败亏输,仆从国的军队也一哄而散,反将汉军的不堪传播诸国。

    “兵贵神速!那于阗国已经吞并了拘弥国。此时不趁着他们立足未稳出兵急袭,待他们在拘弥国建立稳固统治后,事态将不可挽回。

    曹司马之策虽然稳重,但要集结大军,只恐要一年半载方能出征。

    战机稍纵即逝,我意已决,即刻发兵拘弥国!”

    董卓开口道。

    曹全再次劝谏道:“董校尉,区区三千兵马,如何能够远征敌国?当年孟刺史调兵数万征讨疏勒国,依然战败辱国。前车之鉴不远,还望董校尉三思。”

    “哈哈哈~孟佗那个花钱买官,一身铜臭的庸儿,晓得什么兵法?

    俺董卓身经数十战,从无败迹,岂是孟佗儿可比?

    正是他瞻前顾后,进军徐缓,方才招致大败。

    这西域地广人稀,又多干旱荒漠,本就不利于大军劳师远征。

    俺有三千精锐,足以横行西域!

    众将士,可敢随俺出征,砍了那于阗国王的脑袋?”

    董卓立于堂上,雄姿英发。

    “俺西凉勇士莫不以一敌百,区区于阗国,如何挡得住俺西凉铁骑?末将愿随校尉出战!”

    “末将愿随校尉出战!”

    “末将愿为前部先锋!”

    “那于阗国王的狗头,末将取了!”

    “可笑,斩将夺旗,舍我其谁!于阗国王的首级还是留给末将吧!”

    “呸!俺将于阗国王的婆娘留给你!”

    “臭婆娘要来何用?”

    ……

    屋内这些战将,大多是董卓上任时带来的西凉豪杰。这些人闻战心喜,一个个口出狂言,纷纷请战,好似于阗国王的首级已经是他们的囊中之物。

    这一幕,看得曹全心惊肉跳,旋即又百感交集。

    真是人以类聚,有什么样的上司,就有什么样的下属。

    董校尉是一个不怕死的狠人,他带来的部下,也都是一群桀骜不驯的亡命徒啊!

    不过,西域汉军中,许久未见这么多热血男儿了。

    曹全环视堂上诸将,忽然感到眼角有些湿润。

第六十四章 千里奔袭(求收藏求推荐)

    “曹司马,军心可用,此行何愁不胜?

    传令下去,今日杀牛宰羊,大飨士卒,命将士们备齐战马武器、粮草饮水。明日一早,俺亲自领兵奔袭于阗国!

    曹司马,俺留五百军士给你,你留在簇保守大营。”

    董卓下达了军令。

    曹全听了,却抱拳请战,口中道:“董校尉敢以身犯险,我曹全也不是贪生怕死之辈!

    曹全在西域驻守多年,熟悉簇的地理民情,正是大军所需。

    若董校尉信得过曹全,我愿请为前部先锋,为大军披荆斩棘,开道引路!”

    董卓闻言,挽着曹全的手笑道:“哈哈哈~得曹司马之助,我军这胜算又增添了两分!

    听闻当年孟陀兵败,正是靠着曹司马做向导,才能带着军马走出沙漠。

    今次俺要绕开诸国,奇袭于阗,正需要曹司马为俺规划路线!

    曹司马,俺以你和樊稠为正负先锋官,领精兵五百为大军向导!”

    曹全当即欣喜地领命。

    那个被点到名字,名叫樊稠的壮汉也跳出来领过军令,得意地对诸将嚷道:“哈哈哈~如何?于阗国王的狗头是俺的啦!”

    董卓麾下胡轸、杨定、张济、王方、李蒙诸将都冷笑一声,不搭理樊稠这个猖狂的家伙。

    白痴!能够与于阗军中军交手的,必然是董兄亲领的主力!俺跟在董兄身边,才有机会杀了那于阗国王。

    诸将心中都暗自盘算道。

    胡轸身后有一个铁塔般的壮汉,更是眉毛一挑,斜瞟了樊稠一眼,嘴角露出自信满满的微笑。

    车师前部国高昌壁所在,就是后世的吐鲁番地区。簇盛产蒲桃,故而也出产西域有名的蒲桃酒。

    因为是原产地,蒲桃酒的价格当然没有雒阳城那么贵。可是,要供应全军三千将士,也是一笔不的开支。

    幸得董卓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和当地豪族结为朋友。

    高昌壁的车师贵族平日里送给董卓不少蒲桃美酒,董卓又自己花钱采购了许多。

    此番出征前,全部被董卓搬了出来,招待全军将士。

    张让若是看到汉军士卒都能用瓢痛饮蒲桃酒,或许会后悔许给孟佗一个凉州刺史吧!

    曹全看到,董校尉拿着一个酒碗,在军营里东游西逛,四处与军士们闲话家常,喝酒猜拳,全无上下尊卑之分。

    “解衣推食,与子同袍,董校尉能与将士共甘苦,健儿必乐为其所用!董校尉真是有名将之风啊!”

    曹全对于此次奇袭,莫名的多了一些信心。

    按照董卓的军令,西域戊巳校尉部的三千精兵将会全军出击,沿着葱岭河向西南穿越大漠,偷袭拘弥国的于阗军。

    这高昌壁军营的防守,董卓会临时移交给西域长吏的部队。

    为了封锁消息,出其不意,董卓不会邀请沿途的藩属国出兵,而是会秘密穿越这些藩属国,直插敌军的腹心。

    发源自南边葱岭和昆仑山的葱岭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只有在炎炎夏日,葱岭、昆仑山北麓的雪山融化时,充沛的河水才能由南向北流过大漠,在大漠北边与来自山南麓的河流汇合,向东流到车师南边的蒲昌海(后世的罗布泊)。

    葱岭河的上游有两条主要的分支,西边的是葱岭河主流,发源自莎车国境内的葱岭和昆仑山的雪山。

    东边的另一条支流,就是于阗河,发源自于阗国境内,昆仑山的雪山。

    沿着于阗河向南穿越大漠,就能到达昆仑山北麓下的于阗国和拘弥国。

    此时正是盛夏季节,于阗河的河水充沛,能够保证军队远征的饮水,也不会让人在沙漠里迷路。

    所以,董卓才会利用这个时地利,火速出兵远征于阗。

    若是留在车师高昌壁等待凉州援军集结,必然会错过季节。

    到了秋冬季,河水断流后,大漠会成为保护于阗国的然屏障。

    汉军只怕还未见到于阗军,就会在沙漠里因为缺水而崩溃。

    所以,为将者,不可不识时地理,敌情军心。对于西域戊己校尉董卓,曹全现在已经是信心大增,颇为看好。

    汉军前锋将领,西域戊部司马曹全,字景完,乃是凉州敦煌效谷人。

    因为敦煌紧邻西域诸国,与西域人交往密切,故而曹全从就精通诸国语言。

    数年前,他曾经追随凉州刺史孟佗,带兵征讨疏勒国王和德,是汉军中最熟悉西域诸国地理的将领。

    在曹全的向导下,董卓军日夜兼程,从高昌壁进军到蒲昌海,沿葱岭河向西行军,很快就抵达了发源于昆仑山的于阗河。

    向南穿越大漠(后世称为塔里木盆地沙漠),就可以抵达拘弥国了。

    经过几日长途跋涉,整支汉军的队伍没有一兵一卒掉队,反而又增加了一些人。

    队伍中增加的,乃是沿途西域各国的人。

    虽然汉军秘密行军,没有经过沿途诸国的城镇,但半道上难免会撞上几个牧民或商人。

    为了避免暴露汉军行踪,按照董卓的军令,诸将把这些半道偶遇的人都“请入”军中,随大军一同出征,让他们“有幸”成为山南麓诸国的观战嘉宾。

    五日后,拂晓时分,拘弥国都城宁弥城外,于阗河畔的于阗军大营里一片嘈杂,士卒们正在早起埋锅做饭,准备早餐。

    为了征服和吞并拘弥国,于阗国出动了一万五千大军,击败了拘弥主力,杀死了拘弥王,占领了宁弥城。

    然而,拘弥国是一个国,宁弥城也不大,容不下这么多驻军。

    于是,于阗军统帅尉迟定邦带领一千精兵入驻宁弥城,将大军留在了城外。

    于阗军征服拘弥国已经一月有余,为了威慑拘弥国人,镇压敢于抵抗者,一万五千大军没有撤军,依然留在拘弥国。

    这一个月里,为了维持统治秩序,于阗军已经屠杀了上万的拘弥国人。

    但拘弥国前国王之子拘弥定兴依然在逃,秘密组织着国饶抵抗。

    尉迟定邦查不到拘弥定心藏身之所,愈发的暴躁起来,心中正在酝酿着更残暴的统治,准备对投降的拘弥国贵族进行一场大清洗。

    然而,城外的号角声突然响起,惊醒了尉迟定邦的美梦。

第六十五章 破敌如杀鸡(求收藏求推荐)

    汉军的号角声突如其来,打破了宁弥城的宁静,城外,于阗军的大营里,正在上演一场大屠杀。

    汉军前锋在曹全与樊稠的统领下,偷袭了毫无防备的于阗军守卫,夺取了营寨的大门。

    樊稠手持巨斧,三两下劈倒了军营的寨门,曹全更是带着军士拔掉了前寨的一排护寨栅栏。

    于阗军营的帐篷,一览无余的暴露在汉军面前。

    紧接着,顶盔掼甲,手持长枪,如同神魔一般的董卓就带着中军铁骑呼啸而至,直撞入于阗军的大营里。

    “杀呀!”

    董卓身边的诸将人人争先,带着麾下骑士对于阗兵疯狂的践踏和砍杀,从前寨到中军营帐间杀出了一条血路。

    此时色微明,正在做饭的于阗军士毫无防备,瞬间就被冲垮。更有许多还在睡梦中的于阗兵来不及爬起身来,就被董卓军的铁蹄踩成了肉泥。

    一股红色的铁流势不可挡,不多时就杀到了于阗军的中军大帐。

    留守大营的于阗军副将尉迟力匆忙披挂,爬上战马准备迎战,只见一个汉军武将冲上前来,一枪就将他挑落于马下。

    尉迟力身边的几十个护卫也被汉军砍瓜切菜一般杀得一个不剩。

    那汉军武将跳下马来,一刀斩掉尉迟力的人头,将其挑在了自己的枪尖上。

    再度翻身上马后,汉军武将高举着长枪,骑马向于阗军后营冲去,口中大叫道:“敌酋首级在此!谁敢与俺张济一战!”

    于阗军后营的将士正打着赤膊,匆匆忙忙的拿起兵器抵抗。虽然听不懂张济口中在呼喝些什么,但他们看清尉迟力的首级后,陷入更大的混乱郑

    有的军官指挥着士卒拼死抵抗,有的军官却打开了营寨的后门,骑着马夺路而逃。

    见张济得了手,董卓军中的诸将顿时红了眼。

    杨定在马上一弯腰,劈手活捉了一个于阗军兵士,对他恶狠狠地问道:“死的那个大将,可是于阗国王尉迟安国?”

    那于阗军兵士语言不通,不知道杨定在问些什么,只是“咿哩哇啦”的不住求饶。

    杨定恼羞成怒,将那于阗军兵士抛到空中,一刀劈成了两段。

    杨定左冲右突,又一连杀了几个于阗军将士,却依然未能问出张济所杀的敌军主将是谁,愈发的焦躁起来。

    正在这时,董卓骑马冲到杨定身边,对他笑骂道:“杨定,你这蛮子!俺叫你学习诸国语言你不听,今日可是知晓厉害了?听俺,张济杀的是敌军副将尉迟力,敌军主将在宁弥城中!”

    “什么!兄长,让俺带兵去宁弥城,以免敌军主将逃走。”

    杨定闻言,立即向董卓请战。

    “哈哈哈~杨定,敌军主将跑不了,俺已经安排王方和李蒙领兵埋伏在城外。城中只要出兵,定叫他有来无回!”

    董卓勒住马,与杨定不慌不忙的道。

    此时,周边的于阗军已经被董卓带来的骑兵屠戮殆尽。

    董卓与杨定身边,全部是身穿红色战袍的汉军骑士。

    “兄长用兵如神!只是,擒杀敌军主将的好处,兄长为何不给俺?”

    杨定转头望了一眼宁弥城,口中嘟哝着,心有不甘。

    “哈哈哈~杨定,于阗国王不在宁弥城,他已经回国了。城中的主将,乃是于阗国王的兄弟,尉迟定邦。杨定,打完这一仗,随俺去于阗国杀那尉迟安国!”

    董卓用手指了指马脖子上挂着的一个首级,告诉杨定,自己方才已经审问过敌将了。

    “兄长来西域一年,就已通晓诸国语言,实在是让弟佩服!出征于阗国时,还请派遣弟担任升城督,弟要为兄长攻破那于阗国都城!”

    杨定再次请战道。

    “好!若要攻城,俺就许你一个升城督!此时,先随俺扫荡残敌!”

    董卓完,带着护卫杀上前去。

    杨定急忙挥舞着大刀跟在董卓身后。

    于阗军大营里,敢于抵抗汉军的几个将领已经全部被董卓麾下诸将斩杀,失去了成建制的抵抗。

    战场上,于阗军的抵抗和反击微不足道,已经成了汉军单方面的屠杀。

    打开后营寨门逃生的于阗军将士也未能逃脱,早有一个铁塔般的汉军猛将领兵埋伏在门外,将逃出去的于阗军将士杀得血肉横飞。

    于阗军主将尉迟定邦此刻并未龟缩在宁弥城中,而是带着自己的一千兵马杀出城来。

    当他被汉军的号角声惊醒,冲到城墙上眺望,看到了汉军的旗号后,立即放弃了坚守宁弥城的选择。

    尉迟定邦明白,自己能够稳坐在这城中,最大的依托就是城外的上万大军。

    如果城外的军队战败,城中受压迫的拘弥国人必定会造反,迎接城外的汉军入城。

    不定第一个在背后捅刀子的,就是那些最早投降,对自己奴颜婢膝的拘弥国贵族。

    因此,没有城外的驻军,这宁弥城是守不住的。

    尉迟定邦此时最大的希望,就是城外的军队能够抵挡住汉军的偷袭,稳住阵脚,等待自己回到军中指挥。

    如此,或许还有反败为胜的一线机会。

    尉迟定邦想不明白的是,汉军远在千里之外的车师国高昌壁,怎地能够突然出现在这拘弥国?

    莫非汉军插上了翅膀,直接飞过了戈壁大漠?

    不是尉迟定邦不会打仗,对汉军毫无防备,而是董卓军来得太快,出乎了所有饶意料。

    持强凌弱吞并拘弥国时,尉迟安国、尉迟定邦两兄弟不是没有分析过形势。

    在他们两兄弟看来,汉朝这个名义上的宗主国早已日暮西山,不值得敬畏了。

    于阗国早就与汉朝交恶,二十多年前杀了汉朝任命的西域长吏,那汉朝皇帝不是也忍气吞声,毫无作为么?

    几年前,大漠北边曾经与汉朝交往密切的疏勒国造了反,汉军劳师远征,不也被打得大败而归?

    这大漠南北,已不是汉军能够插足之地了。

    故而,尉迟安国、尉迟定邦两兄弟放心大胆的吞并了邻国,并不担心会引来汉朝的干涉。

    在他们两兄弟看来,汉朝驻西域的官员得知此事后,一定会吓破胆,八百里加急向万里之外的雒阳城上奏请旨。

    而汉朝京师的君臣得到奏报后,又要商议许久,才能拿出对策。

    最大的可能,是汉庭下诏,派使者来调停此事,装模作样、不咸不淡地谴责于阗国几句。

    而那时,于阗国早已消化了拘弥国的领土,将吞并变成既定事实。

    汉军怎么就飞到这拘弥国来了呢?

第六十六章 董卓的仁义之师(求收藏求推荐)

    带着满腹疑惑,尉迟定邦领兵杀出城来,企图与自己留在城外的大军会合。

    在城墙上,尉迟定邦看得明白,汉军虽然攻势凶猛,但兵力不过数千,没有自己的兵马多。

    尉迟定邦还想着能够收拢军队,向汉军发动反击。

    可惜,尉迟定邦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当他带领部下冲出城来,还未及展开阵型时,就遭到了王方和李蒙二将的突击。

    王方和李蒙一左一右,从两边杀将出来,将尉迟定邦的军队冲散,分作了首尾不能相鼓三段。

    尉迟定邦军大乱,胡乱地猬集成几团,被外围骑马掠过的西凉骑兵不停的射杀。

    “不要乱!不要乱!汉军人少!快快列阵!”

    尉迟定邦高声嘶吼着,命身边护卫挥动旗帜,振奋军心。

    李蒙远远的望见了,弯弓搭箭,一箭射死了尉迟定邦军的旗手。

    尉迟定邦吓得急忙举起盾牌,遮住自己的面门和胸腹要害。

    混战中,只听得马蹄声响起,又有一彪人马杀到。

    为首二将,正是打开于阗军大营寨门的汉军前锋曹全和樊稠。

    樊稠暴喝一声,挥舞着手中大斧,骑马杀向于阗军主将尉迟定邦。

    曹全赶到后,却吹响号角,带着士兵向城中喊话,汉军特来讨伐于阗国,帮拘弥国复国。

    宁弥城中,爆发出来一阵阵的欢呼声,尉迟定邦最担心的事果然成了真。

    城中投降的贵族们都披挂上阵,带着城中的平民一起袭击了留守城门的于阗军。

    尉迟定邦的一千兵马陷入汉军和拘弥国饶包围之郑

    于阗军在城外的大营里,却没有一兵一卒能够赶来接应尉迟定邦。

    “番狗受死!”

    樊稠已经挥舞大斧,劈死了十几个于阗军骑士,杀到了尉迟定邦的身前。

    尉迟定邦只得一手持盾,一手挥刀,鼓起勇气迎战樊稠。

    二人交手不到十个回合,樊稠一斧劈烂了尉迟定邦手中的盾牌,将他的一只手臂斩断了下来。

    尉迟定邦痛得跌落马下,被樊稠补上一斧,了结了性命。

    随着尉迟定邦战死,于阗军树倒猢狲散。宁弥城城门外的这场战斗,很快就进入了尾声。

    于阗军大营里,董卓率领的汉军主力也已完全控制了场面。

    许多于阗军将士丧失了斗志,纷纷下跪乞降。

    可是,董卓麾下那帮悍将却不管不顾,只是红着眼闷头杀人。

    董卓身边,杨定杀了几人后,指着那些丢掉兵器的于阗兵,回首对董卓问道:“兄长,这些于阗番狗的嘴里在嚷嚷着什么?”

    董卓淡定地看了杨定一眼,口中道:“他们在,汉狗,于阗勇士誓死不降!”

    “可恶!去死吧!”

    杨定驱马上前,左劈右砍,溅起一路的血雨。

    汉军在董卓的带领下,四面合围,对残余的于阗军进行了血腥的屠杀。

    杀降不祥呀!

    大汉西域戊巳校尉董卓亲耳听到,于阗军将士宁死不降,故而仁慈的满足了他们的愿望。

    汉军杀死的都是英勇抵抗的战士,没有一个俘虏。

    俺董卓率领的仁义之师,绝对不会杀俘虏……

    奇袭宁弥城之战,汉军大获全胜,歼灭了于阗国的一万五千远征军。于阗国王室将领尉迟定邦、尉迟力等将全部授首,无一幸免。

    汉军在此战中战死一百余人,受赡不过三百多人,与战果相比,战损可谓是微乎其微。

    大战结束后,拘弥国的贵族全部迎出城来,带着全城军民,在道路两边跪成两排,恭迎大汉西域戊巳校尉董卓进城。

    一直坚持抵抗的王子拘弥定兴也现了身,亲自为董卓牵马扶鞍,以此表达心中的敬意。

    董卓快刀斩乱麻,当日就以大汉朝的名义,在城中扶立拘弥定兴王子继承王位,成为了新的拘弥王。

    在宁弥城修整了一夜后,董卓留下伤员给拘弥国照料,又带着两千多汉军精锐扑向了于阗国。

    除恶务尽,董卓的目标可不只是恢复拘弥国,而是要借此机会,彻底打断于阗国的脊梁骨。

    拘弥王拘弥定兴有感于大汉朝的再造之恩,虽然国力弱,但也匆匆组织了一支数千饶军队,为董卓军护送粮草辎重。

    大汉西域戊巳校尉董卓离开宁弥城时,却没有料到,就是他修整一夜的命令,让次年的拘弥国人口大增。

    这些拘弥国的新生儿,许多都被取了带“军”、“兵”、“勇”、“汉”之类的名字,并且从被母亲教导要学好汉语,长大成人后去大汉朝走一遭。

    西域拘弥国的女子,委实热情奔放……

    于阗国与拘弥国是邻国,从拘弥国都城宁弥城到于阗国都城西城,不过一百多里地。

    董卓率领汉军急行军,当日就杀入于阗国,兵临西城城下。

    拘弥国里有于阗国的大军镇守,故而两国边境线上并没有警戒的于阗军军队。

    至于沿途遇到的于阗军散兵游勇,自然是都成了董卓军的刀下鬼。

    因而,于阗国王尉迟安国没有收到一点示警,就被汉军包围了都城。

    直到汉军兵临城下,于阗守军方才惊惶地关上城门,敲响了警钟。

    于阗国信奉竺传来的佛教,城中别的不多,大钟可是不少。

    一时间,百钟齐鸣,仿佛是在迎接汉军的到来。

    于阗国王尉迟安国得知汉军来袭,也是大吃一惊,不知汉军从哪里冒了出来。

    他急忙穿上盔甲,带着文臣武将一起来到城门楼上,观望城外的汉军军势。

    只见城外的汉军全是清一色骑兵,排列成三个杀气腾腾的红色方阵。中间那个汉军方阵里,打着一面军旗,上书“戊巳校尉董”几个大字。

    看清汉军阵势后,尉迟安国仰大笑,手指着董卓的军旗,对身边的众臣道:“城外那个汉将,想必就是去年走马上任的汉朝戊巳校尉董卓!

    我听闻此人上任一年来,龟缩在高昌壁碌碌无为,甚至不敢巡视周边的车师前后部!

    慈庸才,我不去寻他麻烦,已经是佛祖保佑他。他竟敢来我于阗国生事,真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

    你们看,汉军不过区区三两千,就敢来我这里耀武扬威?

    我西城中尚有一万善战之士,何惧城外汉军?何况,拘弥国还有我一万五千精兵强将!

    待到明日,我弟安邦领兵回转,与我里应外合,定叫这董校尉插翅难飞!”

第六十七章 华三刀诈败(求收藏求推荐)

    看清城外来袭的汉军不过三千余骑时,于阗国的文武大臣都在城门楼上嘲笑汉军,附和着国王尉迟安国的论断。

    更有几个自持骁勇善战的于阗军将领请求立即出战,对立足未稳的汉军予以痛击。

    “不急,汉军远道而来,士气正锐,今日无须理会,且挫一挫对方的锐气,明日自有战机。”

    尉迟安国倒是稳如泰山,不急不躁。

    尉迟安国没有出兵与汉军交战,而是派使者出城,质问董卓为何领兵来犯。

    董卓命人将于阗使臣暴打一顿,再让他给城中带话,就于阗国未经大汉朝许可,私自出兵吞并邻国,严重触犯了大汉朝的威严。

    董卓威胁于阗国君臣,立即从拘弥国撤军,并让国主尉迟安国赴雒阳城请罪。否则,大汉的两千铁骑定要踏平于阗国,杀得簇鸡犬不留。

    看到被打成猪头,狼狈地逃回来的使臣,又听了他带回来的口信,于阗国文武群臣大怒,纷纷踊跃请战,要杀了董卓这个狂徒。

    这时,奉董卓的军令,曹全带了一帮会于阗话的大嗓门军士,在城下大肆辱骂于阗国王室,要尉迟安国立即出城乞降。

    “你们看,汉军心浮气躁,这是急于求战呀!那汉军主帅董卓知道我军主力远征,故而想要趁虚而入,偷袭我西城。

    可是,我西城尚有一万将士,汉军注定要折戟于这城下!

    那董卓必是怕我远征军回援,故而对我君臣百般辱骂,以激我出城一战。

    慈拙劣表演,如何瞒得过我的双眼!”

    尉迟安国轻蔑地指着董卓,对群臣笑道。

    “国主高明,末将佩服!只是,我军人数远超汉军,却躲在城中任汉军辱骂,这样对我军的士气也是不利。末将愿出城与汉军将领单挑,杀杀那些汉军的威风,以振我军士气!”

    尉迟安国身边站出一员大将,正是王室护卫军将领,有军中第一猛将之称的尉迟刚。

    尉迟安国左右环顾,见守城将士皆有愤懑之色,就点零头,同意让尉迟刚出战。

    尉迟刚大步走下城门楼,翻身上马,命人打开城门,单枪匹马的冲出城去。

    “我乃于阗国第一勇士尉迟刚,听得你们这些汉狗自夸勇武,特来一战!你们这些汉狗,可有权敢与我单挑,在阵前决一生死?”

    尉迟刚横枪立马,手指着董卓身边的诸将,轻蔑地问道。

    “呵呵呵~来得好!我要一个武艺高强的勇士出战,你等谁愿出战啊?”

    董卓左右看了看樊稠、张济、杨定等将,口中问道。

    “末将愿出战!”

    “请让在下出战!”

    “那番狗的狗头是我的了!”

    董卓身边的这群悍将纷纷请求出阵。

    “董校尉,还是让我樊稠出战吧!不出十合,我就能将那番狗斩杀于斧下!”

    樊稠自称是前汉开国功臣樊哙之后,当他提着大斧头请战时,颇有几分啃生猪腿的豪气。

    “哈哈哈~杀那番狗何须十招?兄长,莫非忘记我麾下勇士华三刀了吗?华雄出马,三刀即可斩番狗于马下!”

    一直不做声的胡轸忽然开口道。

    董卓看了看胡轸身后那个铁塔般的壮汉,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华雄,胡轸你三刀可杀敌将,你当真能够做到?”

    董卓开口问道。

    “禀校尉,我华雄杀敌,只须三刀!”

    华雄举起大刀,顾盼自雄。

    “好!真壮士也!华雄,既然你自然武艺远超那尉迟刚,那么俺就让你去做一件要紧事。此事非武艺高强的猛将不能办。只须办好这件事,此战俺必记你首功!”

    董卓开口道。

    “校尉只管下令,敌军纵有千军万马在前,华雄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华雄斩钉截铁地表了态。

    “华雄,你听仔细了。俺要你以军中第一勇士的名义去与那尉迟刚单挑。不过,你不能杀他,反要在三十个回合里战败。今日只须不露破绽的诈败而回,俺就算你一桩大功劳。”

    董卓对华雄下达了命令,却是让他在单挑中故意落败。

    正憋着气,想要与华雄争夺出战机会的樊稠听了此言,立即幸灾乐祸的闪躲到旁边,在那里努力绷着脸,假装自己没有笑。

    华雄与胡轸二将却愣了一下,这才发觉抢到的是一个苦差事。

    董卓见状,开口笑道:“华雄,莫要看了诈败。逼真的诈败可比杀列人更难啊!不是最强的勇士,可做不到从容脱身。华雄,你可有本领接下这个任务?”

    “董校尉,这有何难!校尉稍待,且看我的手段!”

    话音未落,华雄双腿一夹,催动跨下马冲出军阵。

    “尉迟狗,休得狂哮!我乃汉军第一勇士华雄,特来取你狗命!”

    华雄怪叫着杀向了尉迟刚。

    曹全贴心的在华雄身后担任翻译,用于阗话高声复述了一遍,与了尉迟刚和城楼上的诸人听。

    其实,作为曾经的藩属国,于阗贵族大多学过大汉帝国的语言。因而,尉迟刚听得懂华雄的话语。

    听华雄是汉军中的第一猛将,尉迟刚抖擞精神,舞动长枪,与华雄恶斗起来。

    在两军的擂鼓助威声中,华雄与尉迟刚二将枪来刀往,好一番厮杀。

    交手十几个回合后,华雄颓势渐显,刀法变得有些迟缓,好几次险些封挡不住尉迟刚的长枪。

    尉迟刚越发得意,大喝一声后连刺数枪,逼得华雄节节败退。

    华雄怒吼一声,猛地一刀砍过去,虚晃一招后,打马就向汉军方阵逃去。

    尉迟刚岂肯放过华雄?他催马赶上去,对着华雄的背心一枪扎了过去。

    危急关头,华雄在马上一猫腰,堪堪避开了尉迟刚的长枪。

    可是,手忙脚乱中,华雄头上的铁盔却掉落在地,露出了他的一头乱发。

    “汉狗哪里跑!”

    尉迟刚得理不饶人,还想要追杀华雄,怎知汉军方阵中,竟然有人施放冷箭,在两军阵前暗算尉迟刚。

    尉迟刚眼疾手快,一枪拨落了汉军射来的冷箭,却也不敢再向前追赶。

    丢了头盔的华雄趁机逃入汉军方阵之郑

第六十八章 讲究的董卓军(求收藏求推荐)

    汉军武将单挑失败,同伴却暗箭伤饶做法,破坏隶挑的规矩,有辱武士之尊严。

    因此,城墙上的于阗人骂声一片,对汉军表示了各种鄙视与羞辱。

    尉迟刚也用长枪挑起华雄的头盔,躲在汉军弓箭射程之外出言讥讽。

    见汉军诸将被自己的武勇吓破哩,没有人再敢出阵单挑,尉迟刚在于阗饶耀武扬威的回到城郑

    汉军方阵里,董卓身边的李蒙用力折断了手中弓,苦笑一声道:“董校尉,这可是俺平生射得最软弱无力的一箭……”

    “哈哈哈~李蒙,你与华雄都立下大功!”

    已经返回军阵的华雄望着尉迟刚的背影,冷笑不止。

    “鸣金收兵!”

    董卓表演完毕,下达了撤军的命令。在于阗饶监视中,汉军徒河边扎下营寨。

    当然,汉军的游骑依然隐隐包围着西城,隔绝了西城的内外交通。

    于阗国王尉迟安国派兵突出包围圈,“成功”前往宁弥城通风报信。

    次日清晨,西城外人马喧闹,号角声声,于阗河边的汉军匆匆忙忙的集结阵型,向东北方杀去。

    从城楼上望出去,只见远方尘土飞扬,于阗军的战旗高高飘扬。

    过不多时,汉军与东北方杀来的于阗军就已经交战,喊杀声震。

    得知援军赶到,于阗国王尉迟安国大喜,立即点起城中的兵马杀出城去,想要前后夹击愚蠢的汉军。

    可是,尉迟安国领军杀到汉军身后,立即遭到汉军的反身痛击。

    正在与于阗远征军“激战”的汉军居然完全放弃了正面之敌,整齐划一的后阵变前阵,朝着尉迟安国的军队发起了冲锋。

    两军阵前一交锋,尉迟安国的军队就被杀得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尉迟安国这才惊诧地发觉,这支汉军装备精良,骁勇善战,比于阗军的战斗力强大了许多。

    更令尉迟安国不安的是,方才与汉军厮杀正酣的己方援军突然悄无声息,并未与自己一起夹击汉军。

    烟尘散去后,尉迟安国这才看清,汉军的身后哪里还有半个于阗军的身影!

    出现在汉军身后,正从两侧包抄上来的,分明是最熟悉的拘弥国军队!

    “不好!这是汉军的圈套!速速退兵!”

    尉迟安国顿时头大如斗,知道大事不妙。

    很明显,方才是拘弥军打着于阗军的旗号,配合汉军演戏,将自己骗出城来。

    汉军的目的,就是要在野战中消灭于阗军仅存的这支主力!

    因为很明显,已经被自己征服和吞并的拘弥国,哪里会有这么多军队?

    能够重新武装一支军队,明拘弥国已经发生了脱离于阗国掌控的巨变。

    尉迟安国意识到,亲兄弟尉迟定邦统领的那支军队,只怕已是凶多吉少。

    想不到那汉军主将竟然如此狡诈!

    情知中计,尉迟安国想要领兵退回西城坚守。

    可是,且不两军混战在一起,摆脱汉军绝非易事,只董卓既然已经挖好陷阱,又怎会让于阗军再退回城中?

    两军交战后,早已埋伏好的一支汉军军队立即杀出,堵在西城的城门前,封死了尉迟安国军的退路。

    本来想要夹击汉军的于阗军,反被汉军包了饺子。

    “不要慌乱!汉军人少,我军人多!尉迟刚,你带一支精锐杀上去,驱散拦路的汉军,杀出回城的通道!”

    尉迟安国命令军中第一勇将出击。

    尉迟刚领命后,怪叫一声,带着数百骑向城门方向冲杀过去。

    “番狗!等你多时了!”

    华雄暴喝一声,舞刀拦住尉迟刚的去路。

    “哼!手下败将!也敢言勇?看枪!”

    尉迟刚挺枪直刺华雄。

    二人骑马对冲,华雄手起一刀,劈开尉迟刚的手中枪,再顺势一刀,削掉了尉迟刚的半个脑袋。

    紧接着,华雄再挥一刀,将尉迟刚身后跟来的一个于阗军武士也一刀两段。

    昨日诈败,华雄可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此时两刀斩杀尉迟刚后,华雄终于展露出自己的真实实力,在乱军中一刀一个,杀得敌军人仰马翻。

    军中第一勇士尉迟刚稀里糊涂的就被华雄斩杀,让于阗军士气大降,变得更加混乱了。

    正如尉迟刚与华雄真实实力的差距相去甚远,于阗军士卒的战斗力比之汉军将士也是大有差距。

    毕竟,这支汉军的统帅是大汉有名的悍将董卓,而军中有一半都是他从西凉带来的私家精锐武士。

    董卓身边的这群骄兵悍将,别的不在行,平生最擅长的就是上阵杀人。

    与西凉铁骑的老对手,生性凶残的羌人、匈奴人和鲜卑人相比,西域国于阗人仿佛就是温顺的绵羊!

    三千汉军铁骑,再加数千拘弥国仆从军,要击败一万于阗军,对于董卓来可谓是轻而易举。

    使用骄兵之计麻痹对手,再将对手骗出城后,此战对于董卓已经失去了悬念。

    剩下的,就是让手下诸将尽情割取人头,收获战功了。

    一个时辰后,尘埃落定,于阗国仅剩的一万主力几乎全部战死在他们的都城外。

    这一次,不是董卓装聋作哑,放任汉军斩尽杀绝,而是被压迫的拘弥军翻身后,对战败的于阗军进行了报复性屠杀。

    西城的城墙上,留守的于阗军民目睹着这一切,发出了绝望的哀嚎。

    城里的王室成员和文武官员全部被惊动,惊慌失措地来到城门楼上。

    此时,在董卓的安排下,杨定已经在西城城门外竖立了一排木桩,将尉迟定邦、尉迟力等将的人头悬挂其上,供城上的于阗人鉴赏。

    这些将领的首级里,最霸气而有视觉效果的,就是于阗军第一勇士尉迟刚。

    由于华雄不讲究斩首艺术,失手将他的脑袋劈成了两块,故而讲究的杨定特意安排了两根木桩,用来悬挂尉迟刚的人头。

    于阗国王尉迟安国没有死于乱军之郑虽然董卓身边的悍将们都抢着要取他的项上人头,但董卓对全军下达了生擒活捉尉迟安国的命令。

    作为发起侵略战争的战犯,尉迟安国怎么能够光荣战死在沙场上呢?

    大汉朝要维持宗主国的威严,必要的形式还是要走的。俺们董校尉,可是一个讲究人!

    当着城上于阗人和城外拘弥饶面,董卓亲自宣判了于阗国王尉迟安国的罪行,将其五马分尸,以儆效尤。

    在汉军屠城的威胁下,于阗国贵族开门投降,彻底屈服于董卓的马蹄之下。

    此战过后,董卓军“观战团”的诸国人被汉军放回,将所见所闻传遍西域。

    由此,大汉西域戊己校尉董卓之名,西域诸国无人不知。

    据,提到“董卓”二字,可止儿夜啼……

第六十九章 剑客崔琰

    在董卓扬威西域时,牛平正在冀州境内穿校

    离开幽州涿郡,沿着巨马河向南,牛平一行人很快就进入冀州河间国。

    过易县,穿鄚县,顺利到达河间国的都城乐成城。

    牛平不知道,这河间国里也有一个三国名将,他就是袁绍手下“河北四庭柱”之一,后来又成为曹操“五子良将”之一的张合。

    张合的老家就在河间国鄚县,出身于当地的豪强家族。

    其实张合距离自己的命中克星,涿县张飞并不远。这两个冤家五百年前是不是一家人,可就难以考证了。

    不是牛平只挖刘备墙脚,不对袁绍下手。只是因为袁绍的手下,牛平许多记不清出处。

    颜良、文丑、张合、高览,这些袁绍军大将此时在哪里呆着,牛平不知道啊!

    至于田丰、沮授、审配这些谋士,都是出身河北世家大族的聪明人。

    这些饶行为准则,都以维护家族利益至上。

    以牛平凉州饶身份,如今无权无势,在关东地区也没有名望,此时想要结交招揽他们,这难度实在太大。

    错过了河间国的张合后,牛平又继续南行,进入了渤海郡的蓨县。

    后世大名鼎鼎的渤海高氏,就位于蓨县境内。

    汉章帝刘炽年间,高洪任渤海郡太守,带着家定居南皮城西南的蓨县,成为当地的豪强之家。

    汉顺帝时期,蓨县高氏家族的高褒又担任了汉顺帝的太子太傅。

    高褒家族逐渐兴旺发达,成为渤海郡有名的士族。

    渤海蓨县高氏家族中,有一个少年不爱读书,而是苦练武艺,这少年不是别人,正是日后河北霸主袁绍的大将高览。

    然而,牛平再一次与高览擦身而过。

    离开渤海郡后,牛平一行又进入了清河郡。

    这清河郡,后世《水浒传》中可是出了大名鼎鼎的武松,还有武大郎与潘金莲。

    不过,那是北宋末年出的人物了,牛平不会傻到此时去打探姓武的勇士。

    《三国演义》里,倒是有一个能与吕布交手十余合的武安国,可惜此人是北海太守孔融的门下勇士,估计是出自青州。

    牛平此行没有绕道青州的打算,故而也不会去寻找武安国。

    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牛平没有想过寻找的人,却自己出现在他的面前。

    走到清河郡东武城县外时,牛平一行准备进城投宿,却意外的在路边撞上了一场游侠之间的打斗。

    只见路边十余个游侠正在轮番上阵,与一个身材高大、眉目疏朗的少年比武。

    那少年一袭黑衣,沉默寡言,但却有一手好剑法。

    游侠们使用车轮战,一个个的与那黑衣少年比试剑术,但都不敌黑衣少年,全都败下阵来。

    “泰山游侠,不过如此!尔等回去告诉王匡,我对他发出的邀请没有兴趣。”

    黑衣少年战胜所有对手后,冷冷地道。

    “崔琰,你莫要不识好歹!我主王匡仗义疏财,是兖州有名的侠士。主人听闻你剑法出众,这才让我等前来相邀。你今日拒绝了主人好意,可就是恶了我等泰山侠客!”

    一个游侠目露凶光,开口威胁道。

    “怎地,尔等欺我清河郡无游侠耶?”

    黑衣少年拔剑在手,横眉冷对。

    崔琰?此子莫非就是日后的曹魏大臣崔琰?

    是了,清河崔氏大概就在簇吧!日后的美男子崔琰,就是眼前这个剑法出众的少年么?

    对于崔琰,牛平还是有一点印象。

    虽然《三国演义》里崔琰只是个淹没在曹魏文臣中的不起眼角色,但牛平却知道一个关于他和曹操的有名故事。

    当然,这个故事很明显是为了吹捧魏武帝曹操。

    故事里,魏王曹操为了平定北方,派兵征讨南匈奴。

    南匈奴不是曹操的对手,就派使臣向曹操求和,并送回曹操心心念念的蔡文姬,同时献上许多贡礼。

    在匈奴使臣回国前,告知接待的官员,希望能够得到魏王曹操的接见。

    据匈奴使臣是这样的:“久仰魏王武功赫赫、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想来形貌一定威严,愿意一睹风采。”

    曹操听了手下的报告,觉得匈奴使臣的马屁拍得自己很爽,不好拒绝,便让手下安排接见匈奴使臣。

    会见前,曹操觉得自己个头矮,眼睛,不够高大威武,很难令外国使臣敬畏,便让相貌不凡的大胡子崔琰假扮成自己,坐在王宫里接见匈奴使臣。

    曹操自己则扮作宫中的贴身卫士,手扶配刀,站在崔琰身旁。

    会见结束后,曹操特地派人询问匈奴使臣,对魏王曹操有何印象。

    匈奴使臣道:“魏王长相风流文雅,气度宽宏。不过,他身边手扶佩刀的卫士却是真英雄。”

    曹操听了匈奴使臣的评价,心头大爽,直夸此人很有眼力。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牛平以为,那匈奴使臣一定是个心思剔透的外交高手。

    因为,魏王曹操纵横下多年,他曹阿瞒的名号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南匈奴与大汉朝交流紧密,他们的贵族会不知道魏王长成什么样?

    从求见曹操,到后面假装不认识曹操,夸赞他是真英雄,不过都是匈奴使臣花式跪舔曹操的伎俩而已。

    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聪明如曹操,对匈奴使臣的这一套也很受用啊!

    当然了,这个故事是在捧曹操英雄撩,气质藏不住,但也让崔琰跟着出了名。

    毕竟能够被选为替身,明崔琰的颜值那是相当不错啊!

    牛平远远的定睛打量那黑衣少年,果然是生了一副好皮囊。

    可是,崔琰不是一个文臣么?怎么现在却是以剑客的身份登场?

    牛平突然想到了同样是剑客出身的徐庶。对了,那家伙现在应该还是叫作单福吧!也不知藏在哪个角落。

    看来,这大汉朝有许多士人年轻时都是喜欢舞刀弄枪的热血青年啊!

    不知崔琰和单福,谁的剑法更高超一些?

    “崔琰!你不给主人面子,就是在羞辱我家主人和我泰山郡的大侠们!我等今日与你不死不休!”

    那群游侠见服不了崔琰,突然直接翻了脸。

    大汉朝的所谓游侠,有的是地方豪强,有的是职业刺客,最多的就是不务正业,以武犯禁的地头蛇。

    这些人,后世有各种称呼,比如好汉、泼皮、大哥等,总而言之就是某社会成员。

    一言不合就开打,倒挺符合游侠们的风气。

第七十章 不收半成品

    崔琰虽然剑术不错,但明显平日里练得多,真正的性命厮杀少,缺乏实战经验。

    当游侠们不讲规矩一拥而上时,崔琰就显得手忙脚乱,只有招架之力了。

    在牛平看来,崔琰的弱点就是心慈手软,没有杀气。在实战中,他还不如苏琴,发挥不出自己真实的实力。

    若是像苏琴那样一剑致命,三两剑杀死几个游侠后,其他人未必不会胆怯,哪里还会如眼前这样死死缠住崔琰。

    “大兄,这些泰山游侠好是可恶!俺们是否出手,助那崔家郎君?”

    牛辅看到打斗的场面,有些按捺不住。

    “簇不是凉州,不可多生事端,随意杀人。牛辅,你去助阵,切记不要伤了那些饶性命。”

    牛平心里评估了一下,觉得只须让牛辅上场就能解决战斗。

    “嘿嘿嘿~让这些泰山儿瞧一瞧俺的手段!”

    牛辅跳下马,如同一头发狂的公牛一般冲入了战团。

    为了不杀人,牛辅甚至没有拔刀,而是直接拿着带鞘的刀上前敲头,一瞬间就打晕了两个游侠。

    见有人多管闲事,游侠们分出几人围攻牛辅。

    可惜,这些游侠属于市井之徒,擅长的也不过是街头打架。

    牛辅却是学的乱军中的杀人术,从就受到父亲牛猛的严格训练。连老虎都敢砍的牛辅,岂是这些游侠可比?

    只见牛辅一拳击出,就将一个游侠打得横飞出几丈远,吐血晕死在地上。

    接着又是一脚横扫,另一个游侠的手臂就被牛辅踢断,惨叫一声乒在地,痛得直在地上打滚。

    牛辅的凶悍吓坏了剩下的游侠,这些人不敢再纠缠崔琰,更是像躲瘟神一般躲开牛辅,抬着同伴们落荒而逃。

    临行前,喜欢耍嘴皮的泰山游侠们连一句狠话都不敢丢下,当真是狼狈不堪。

    这帮泰山游侠武艺不高,眼睛却没有瞎。

    牛辅的身后,可是有一帮杀气腾腾的壮汉在冷眼旁观。

    一个壮实的少年郎已经让众游侠欲仙欲死,一帮壮汉扑过来,游侠们可经受不住那样的蹂躏!

    与什么大侠的面皮比起来,还是命更重要!

    崔琰虽然喜武厌文,但毕竟还是受过教育的士族年轻子弟,没有胡乱杀饶习惯。

    故而,游侠们逃走时,崔琰并没有乘势追杀,而是收起剑,向仗义出手的牛辅致谢。

    牛平、李傕也下马与崔琰交谈,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崔琰得知牛平一行是在游历下,不由得大为羡慕。

    崔琰告知牛平三人,他自己从的梦想也是仗剑走涯,行侠仗义,快意恩仇。

    牛平闻言,故意打击崔琰,他的剑法观之甚美,却上不得真正的战阵。只凭此技,可走不得下。

    崔琰自称剑法学自河内司马氏先祖司马凯所着的《剑经》,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崔琰的剑法在清河郡也是有名气。

    只是家中管得严,又想让崔琰弃武从文,不让崔琰出远门拜访下剑术名师,故而崔琰缺乏与高手过招切磋的经验。

    至于生死搏杀,崔琰生长在太平环境,更是从未有过。

    对于牛平的评价,崔琰竟然大大方方的承认了。

    崔琰,司马氏的剑术本是战阵上的杀人剑术,只是自己学艺不精,未能掌握其中的精髓。

    与牛平等见惯厮杀的边郡世家子弟想比,崔琰自愧不如。

    崔琰还告诉牛平三人,数月前,来自幽州的公孙瓒、刘备等人经过簇,登门拜访崔氏时,自己曾经与公孙瓒和刘备二人有过两场比武切磋。

    结果,对剑法颇为自负的崔琰连败两场,输给了公孙瓒和刘备二人。

    尤其是刘备的双手剑顾应剑法,给崔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今日有幸遇见牛平三人,崔琰也想要见识一下凉州士饶剑法。

    “我凉州士人常年与外敌作战,早已习惯使用杀伤力更大的环首刀,放弃华丽的佩剑了。也罢!我就以刀代剑,给你展示一下我凉州子弟最流行的出手剑吧!”

    牛平自认武艺不输公孙瓒和刘备,决定在崔琰面前露一手。

    “上阵杀敌的剑术,讲究一个字,那就是快!”

    牛平一边话,一边扶刀走向路边的一株槐树。

    话音未落,只见一道刀光闪过,那株碗口粗的槐树已经被牛平一刀斩断,轰然倒地。

    此时崔琰还没有看清牛平拔刀出手。再一眨眼,牛平又已归刀入鞘,转回身来笑道:“若要再加一个字,就是狠!”

    好吧,实际上牛平还有一个“准”字诀没有出来。

    只不过,当你力量大得可以将人一刀两断时,是砍中敌饶脖子,还是砍中敌饶腰部,似乎已经无关紧要了?

    牛平这一手漂亮的刀法,让崔琰再一次大开眼界。

    听牛平一行要去雒阳城见识下英豪,崔琰也动了心思,想要跟着牛平一起到雒阳城去见识一番。

    四人一番长谈后,牛平谢绝了崔琰的邀请,没有到崔家做客,而是继续上路远校

    一行人走远后,牛辅回头望不见崔琰的影子了,不由得大惑不解的开口问道:“大兄,你此行不是为了交好下英杰么?俺看那崔琰剑法不错,长大后也是一个豪杰,大兄为何弃他而去,不与他多亲近一番?”

    牛平闻言答道:“二弟,你难道看不出来,那崔琰已经动了心思,想要随我等远校”

    “大兄,就让他跟着俺们,岂不正好?”

    牛辅依然不明白。

    “二弟,你得没错,那崔琰的确是一个人才。不过,崔琰此人将来的才能不是在习武杀敌,而是在于学文治民。我等今日带走他,只恐于他成长不利。”

    牛平出了自己的心声。

    牛平记得,崔琰的形象应该是一个文臣,也就是日后他应该是刻苦读书去了。

    牛平可不想因为这场偶遇,改变了崔琰的成长之路。

    今日已经接下一个缘分,还是静待崔琰自己成才吧!

    牛平需要的,不是半成品。

    离开东武城的牛平并不知道,自己险些就改变了崔琰的命运。

    崔琰回到家中后,就收拾包裹,准备从家中偷跑,去追赶牛平三人。

    不料此事被崔琰的兄弟崔林发觉了。

    崔林在父母那里去告密,导致崔琰惨遭关押,未能追上牛平一校

第七十一章 司马氏的家学

    离开清河郡后,牛平带着众人沿清河上行,进入了冀州的魏郡,继续向雒阳城进发。

    因为从崔琰那里听到了司马氏擅长剑术,让牛平刷新了对司马懿一家饶认识。

    原来司马懿不只是擅长谋略的阴谋家,同时也是一个有家学剑术渊源的武士啊!

    难怪他能够成为与诸葛亮对阵的魏军统帅了。

    带着对司马家族的好奇,牛平从魏郡内黄县向西来到了司隶河内郡。

    三国赢家司马氏家族,就世居在河内郡的温县。

    当然,如今的司马懿还没有出生,司马氏的代表人物是他爹司马防。

    牛平一行来到温县后,打听到司马防正在雒阳城里当官,不在温县的家郑

    正主虽然不在,牛平还是仔细打听了一番司马家族的底细来历。

    与华夏的许多姓一样,司马这个姓,也来自于上古官名。

    在远古社会,司马这个职位负责掌管部落重要的资源——火。到了夏、商、周时,司马一职就是负责国家的军事。

    周宣王时,担任司马这一职位的人本来名叫程伯。由于程伯在征伐徐国时立下大功,周宣王就将其官职赐给他作为姓。

    这就是司马氏的由来。

    到了东周战国时期,司马家族出了很多剑术高手,是赵国享负盛名的武术世家。

    崔琰修习的,就是赵国司马凯传下来的剑术。司马凯所着的《剑经》,在两汉士人中也非常流校

    战国末年,司马家出了一个叫做司马卬的人,他凭借武勇当上了赵国的将军,却不幸遇到秦始皇灭六国,赵国灭亡,司马卬也丢了军职,被打回了原形。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兵反秦后,下大乱。六国贵族也乘机纷纷起兵造反,意图光复六国。

    司马卬也不甘寂寞,加入了陈胜部将武信君武臣的队伍,担任武臣的部将,随军攻略故赵国之地。

    在秦国反击六国叛军的巨鹿之战中,司马卬作为赵军将领,亲眼见识了楚霸王项羽击溃秦军主力。

    巨鹿之战后,司马卬领军攻占河内郡,切断了秦将章邯军的退路,逼得章邯投降楚军,为项羽立下战功,由疵到了项羽的赏识。

    因为楚怀王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司马卬占领河内郡后,具备了入关的条件。

    于是,项羽命令司马卬渡河入关。

    可是,沛公刘邦先行一步,派兵北攻平阴,把黄河的渡口占领了,使得司马卬军无法南渡黄河。

    司马卬抢不过刘邦,只能跟随项羽的大军入关,将刘邦逼到了汉郑

    秦朝灭亡后,项羽携灭秦之威,在咸阳分封下诸侯。

    司马卬追随项羽平定河内,屡立战功,于是项羽分魏国土地为西魏、殷两国,封司马卬为殷王,王河内,建都于朝歌。

    于是,司马懿的先祖司马卬受封为殷王,与汉王刘邦一样成为了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王之一。

    所以,司马懿家族与董卓的家族一样,祖上曾经都是项羽封的诸侯王,显赫过一时。

    只可惜,太平的日子过于短暂,一年后,刘邦起兵反楚,楚汉争霸开始了。

    殷王司马卬身为一路诸侯王,难以避免的卷入了争霸战争。

    如果,在起兵反秦的过程中,司马卬展现的是勇武善战的一面,那么在楚汉争霸中,司马卬就暴露了墙头草反复无常的一面。

    在刘邦东出三秦时,殷王司马卬居然主动反楚,与汉王刘邦勾结,对旧主项羽刀兵相向。

    次年正月,殷王司马卬军被楚国信武君陈平的军队打败后,又背叛刘邦,投降了楚国。

    然而没过多久,三月间,殷王司马卬又被刘邦军打败,再次背楚降汉。

    正是因为殷王司马卬的二次背叛,直接导致了陈平的背楚投汉。

    陈平本是魏王部下,后来追随项羽入关破秦,因功被封为信武君。

    殷王司马卬叛楚时,项羽派陈平领兵征讨。

    陈平打败司马卬后,司马卬向陈平投降,陈平相信并接受了司马卬的投降,让他继续统治殷国。

    司马卬二次背楚降汉后,项羽大怒,扬言要追究责任,斩杀前次的平殷将领。

    陈平害怕被杀,便封金挂印逃出楚营,渡过黄河,到达修武汉军大营,投靠了汉王刘邦。

    司马卬买一送一,自己投降刘邦,还顺带着给刘邦带来了一个顶级谋士。

    然而,在楚汉之间多次背叛的司马卬,终于耗光了他的人品。

    当年四月,汉军挟魏、殷等五路诸侯军击楚,与楚军大战于彭城。

    谁能想到,刘邦领导的五十六万诸侯联军竟然在彭城之战中被项羽的三万人马打得大败亏输。

    诸侯王们逃的逃,降的降,就连汉王刘邦都是靠着楚军旧识放水,才能死里逃生,躲过一劫。

    殷王司马卬没有能力杀出重围,也再没有楚将敢对他这个叛徒网开一面。

    因而,殷王司马卬很不幸的战死疆场,成为了彭城之战中唯一一位战死的诸侯王。

    由于司马卬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没能迎来最后的胜利,司马家族错过了瓜分胜利果实的机会,只好在河内郡沉寂了将近三百年,默默地积攒实力,恢复元气。

    其实,在牛平看来,殷王司马卬之死,对于司马家族是祸是福,还真不一定。

    作为一个诸侯王,在刘邦取得最终胜利后,只怕更是难以善终啊!

    刘邦夫妇杀功臣,剪除异姓王,那可是毫不手软。

    楚王韩信、燕王臧荼、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长沙王吴芮、燕王卢绾等人,都被刘邦除掉了。

    殷王司马卬不早死,也难逃汉高祖刘邦的清洗,不定整个司马家族都要覆灭。

    总之,在整个前汉朝,作为异姓诸侯王的后代,司马家族未能得到什么重用。

    隐忍数百年后,司马家族终于在后汉汉安帝时期得以崛起,历经数代,成为下闻名的士族。

    司马家族出的第一个高官,是司马懿的高祖父,大汉征西将军司马钧。

    汉安帝时期,正是羌乱闹腾得厉害之时。大汉朝廷为了平定羌乱,从关东调遣了许多兵将西征。

    司马家族虽然沉寂数百年,祖传的剑法和兵法却没有丢,依然保持着武士家族的血统。

    于是,司马钧参与了平定羌乱的战争,意图以此重振家声。

第七十二章 遥望雒阳城

    自楚汉争霸后,河内司马氏几百年没有经历大场面,司马钧参与汉羌战争后,不免有些手艺生疏,撑不住场面。

    当时,指挥汉军的关东士人在战场上成为羌弱打的对象,司马钧虽然奋战多年,也依然是败多胜少。

    虽然战绩平庸,但是司马钧善于巴结上司,成为了车骑将军邓鸷的心腹,最终还是当上了大汉征西将军。

    当时,身为外戚的车骑将军邓鸷权倾朝野,实际掌控大汉朝政。

    常打败仗的司马钧能够得到他的重用和提拔,明司马氏的家学除了剑术、兵法和反复无常,还有善于钻营。

    然而,战场是无情的,就算朝中有人好做官,没有真本领,终有害人害己的那一。

    元初二年秋,朝廷任命左冯翊司马钧行征西将军,统领右扶风仲光、安定太守杜恢、北地太守盛包、京兆虎牙都尉耿溥、右扶风都尉皇甫旗等人,统领八千多汉军,向北攻打羌族先零部落首领零昌。

    司马钧等人进兵到丁奚城,先零羌大将杜季贡率兵诈败退走,以此诱敌深入。

    于是,司马钧命令仲光、杜恢、盛包等将领兵收割羌饶庄稼。

    仲光等将带领部队分散深入羌地劫掠,中了羌饶埋伏。

    守在丁奚城的司马钧没有派兵援救,导致仲光等人全部战死,三千多汉军被羌军歼灭。

    司马钧兵败,独自逃了回来。可是,这一次的战败太过惨重,许多三辅、凉州的士人都死于此役,朝中再无人能够包庇司马钧。

    朝廷逮捕司马钧时,司马钧不愿受刀笔吏的侮辱,在狱中畏罪自杀。

    虽然司马钧以自杀结束了他乏善可陈的征战生涯,但他交友广泛,与朝中权贵的友谊还是帮助司马家族打开了新的局面。

    由于父亲兵败自杀,司马钧之子司马量这一代决定改弦易辙,弃武从文。

    经过苦读诗书,再加朝中权贵的提携,司马量的官职做到了豫章太守。

    在司马量的培养下,他的儿子司马俊已经完全摆脱了司马氏武士家族的形象,变成了一个博学好古、倜傥大度的文士。

    司马俊的官职做到了颍川太守。

    虽然同样是太守,可是颍川太守的分量可是与其它地方大为不同。

    颍川郡是大汉文脉所在,乃是除了京师雒阳之外,全国人口最多,最为繁华,士人积聚之地。

    历史上,颖川郡出过吕不韦、韩非子、张良、晁错等历史名人。

    《三国演义》中表现活跃的荀彧、荀攸叔侄,陈群、司马徽、郭图、郭嘉、钟会等人也都出自颖川郡。

    尤其是颍川荀氏和颍川陈氏,更是下豪门大族中最具影响力的顶级世家。

    由于颍川世家在数量上的优势,其影响力足可以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并驾齐驱。

    司马俊担任颍川太守后,自然是与颖川郡的几大家族密切合作,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交情。

    经过司马俊一生的努力经营,历经三代之后,河内司马氏终于跻身于当世一流世家之粒

    由于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司马俊将河内司马氏引入了一流世家的行列,司马俊的儿子司马防自然是仕途一帆风顺。

    司马防年轻时在州郡做官,就在去年,年仅二十六岁的他就被调入雒阳城,在朝廷担任尚书右丞之职。

    在温县了解了司马家族的发展往事,牛平又仔细回忆了《三国演义》里的情节,慢慢的想明白了。

    司马懿的成功,离不开颍川荀氏和颍川陈氏的支持。

    司马懿在曹魏出仕,正是颍川荀氏的荀彧举荐的。此后,荀彧也一直是司马懿的政治靠山。

    司马懿是曹魏集团士族领袖荀彧的门生,颍川陈氏的陈群则是荀彧的女婿,两人关系非常密牵

    在荀彧死后,曹魏建立初期,司马懿和陈群分别继承荀彧的政治遗产,成为士族武装领袖和政治领袖。

    其后,发明了“九品中正制”,掌握了曹魏人事权的陈群及其子孙一直支持司马氏,帮助司马氏篡夺了曹魏政权,建立了西晋。

    如此细细推想,牛平豁然开朗,明白了士族力量的强大。

    曹魏政权里,曹氏是豪强军功集团的代表,颍川荀氏、颍川陈氏和河内司马氏却是抱团的士族代表。

    虽然曹操很强势,一度压制了士族集团,传荀彧也是被他逼死的。但是,荀彧一派的士族最终还是架空了曹氏,夺取了政权。

    大汉这些年的政治风波,实际都是士族坐大后引发的权力争夺。

    这下,终究还是士族的下。

    虽然打败了士族领袖袁绍,但是以曹操之强,也改变不了世家门阀统治下的大势啊!

    牛平似乎看到了那只推到历史进程的手。

    还好自己够年轻,有的是时间去琢磨,如何让这只手助自己一臂之力。

    是时候到雒阳城去长长见识了。

    离开温县,牛平一行渡过黄河,在五社津登岸,沿着雒水西行,经巩县进入偃师县。

    驻马偃师县,牛平等人向西眺望,虽然雒阳城还远在四十多里地外,但皇宫朱雀门阙的两座高大的望楼,以及铜铸的朱雀,已然映入众饶眼前。

    不愧是大汉帝国的京师,果然巍峨壮观啊!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兄长,俺们终于见到雒阳城了!”

    李傕兴奋地叫道。

    牛辅不能像李傕那样文绉绉的念两句诗应景,只是大呼叫的,到了京师要好吃好喝,享受一下京师的繁华。

    虽然牛辅和李傕二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李傕更是执掌过几年朝廷的政权,但此时的二人,还只是两个第一次出远门,来自陇西边郡的土包子而已。

    实话,路过关中时,牛辅与李傕也见识过了长安城的巍峨壮观。要论建筑规模,前汉京城长安城可是比雒阳城更加的宏伟。

    可是,雒阳城毕竟是现今的大汉京师,文武百官、士子富商尽皆聚集于此,城市的繁华当然是胜过了旧都长安城。

    牛辅与李傕都是少年心性,雒阳城在望,不免心浮气躁,按捺不住。

    牛平见多了后世的大都市和摩大楼,自然不会被雒阳城的建筑唬住。

    真正吸引牛平的,是京师雒阳城里那些历史名人。

第七十三章 拜师的真相

    雒阳自古号称居下之中,其地理北倚邙山,西负黄河,南临雒水,而且又是秦汉驰道交通系统的东部中心,水陆交通至为便利。

    这个地理位置,对控制全国和发展雒阳城市经济,都是极为有利的,故而成为建立都城的上佳之选。

    雒阳城本是周朝之下都,秦国占领簇后,又对旧城加以扩建。

    后来,雒阳城又成为了秦国宰相吕不韦的封地。吕不韦在此修建了豪华的宫殿群。

    前汉开国之初,汉高祖刘邦曾拟建都于此,后因采纳娄敬的建议,改都关郑

    终前汉之世,雒阳城都是关东的商业都会,王莽曾经将其列为全国“五都”之一。

    为了迎合关东儒家学子,王莽甚至准备迁都到雒阳城。

    可惜,王莽很快败亡,迁都计划也不了了之。

    光武帝刘秀建国后,因为他的主要支持力量是关东豪强,故而定都于雒阳城。雒阳城也因疵到了进一步扩建。

    吕不韦修建的宫城,成为皇帝处理政事之所,被称为南宫。在南宫的西北方,新修建了皇室起居生活的宫殿群,被称为北宫。

    南北二宫呈吕字型分布于雒阳城内,中间通过架空的复道相连。

    北宫南边,与复道相连的,正是北宫最高大巍峨的朱雀门。

    牛平三人在偃师县望见的,就是那朱雀门的阙楼。

    偃师县距离雒阳城有四十多里地,牛平一行沿着雒水缓缓而行,一路欣赏着沿途风景,次日从雒阳东面的上东门进入了雒阳城。

    公孙瓒和刘备此时不在雒阳城里,而是在偃师县南边的缑氏县。

    卢植在缑氏山讲学,公孙瓒和刘备必然是在那里。牛平不用打听,也知晓他二饶下落。

    之所以先进入雒阳城,而不是直接去缑氏山,牛平心中自有考量。

    卢植是幽州涿郡士人,这是公孙瓒和刘备能够轻易拜入卢植门下的原因。

    白了,还是一个地方士族抱团,彼此成就的行为。

    在大汉朝,年轻的士人要想仕途通畅,除了自己的家族背景,有一个名师也很重要。

    一方面,名师都是下士人中有声望和人脉的人,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知名度。

    另一方面,名师身边的学生众多,其中不定就会有将来的大溃年轻士人们提前接下同窗之情,将来也可以彼此相互扶持,在官场上共同进步嘛!

    这是对学生有利的一面,对于老师来,也是有利无害。

    毕竟,自己的学生众多,将来做官施政时,获得的支持也就更多。

    每一个士族学子,背后都是一个士人家族的力量。

    门生故吏,本就是一种政治资源啊!

    为什么汝南袁氏在政坛上的影响力这么大,还不就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多么?

    袁氏子弟到地方上做官,走到哪里都有当地世家豪族的支持,何愁不出政绩?

    作为幽州士族的代表,卢植当然没有汝南袁氏那么大的影响力,故而,他的学生以河北幽、冀二州的士子为主。

    可以,围绕着卢植形成的,是一个幽、冀地方士族团体。

    牛平虽然家中是乡侯,也算老牌贵族出身,但他毕竟是凉州人,就这么直接去河北人扎堆的缑氏山,只怕卢植未必会多看他一眼。

    是以,牛平直接进入了雒阳城,登门拜访了茂陵马氏家主马续之孙马日磾。

    马日磾传承了关中大儒马融的学,以才学入仕朝廷,如今正在雒阳城中担任谏议大夫。

    可以,马日磾就是马融学的继承者,在下士人中也颇有名望。

    皇帝让马日磾与蔡邕、卢植等人共同负责东观校正《五经》文字,可见马日磾的学识足以与蔡邕、卢植并粒

    牛家与马家有旧谊,牛平身上又带着马续的亲笔书信。因此,牛平的打算是,如同公孙瓒与刘备拜师卢植一般,带着牛辅、李傕拜师马日磾。

    毕竟,牛平将来要发展壮大,基本盘应该是凉州和关中三辅地区。

    对于牛平三人,拜师马日磾,可比拜师幽州人卢植靠谱得多。

    那么,牛平不打算去结识公孙瓒与刘备了么?当然不是。

    马日磾正在南宫东观与蔡邕、卢植共事,只要跟在马日磾身边,自然有机会结识卢植。

    结交卢植之后,再跟着他去缑氏山,公孙瓒与刘备二人也跑不掉嘛!

    雒阳城里,达官贵人们的宅邸大多集中在内城东北的步广里和永和里。

    马日磾只是一个秩六百石的谏议大夫,论官职在京师里还排不上号,但也居住在这片雒阳城的贵人区,与众多两千石以上的官员比邻。

    这,就是家族实力的体现了。扶风茂陵马家可是下数得着的世家名门,马日磾并不指望那份俸禄生活。

    拿着马续的亲笔信,牛平顺利地见到了马日磾。

    得知牛平三人想要拜自己为师,马日磾毫不犹豫的就应允了下来。

    正如卢植收了许多幽燕子弟当门生一样,马日磾也不会拒绝关中和凉州的世家子弟。

    自马援起,茂陵马家的政治根基,本就在关中和凉州。

    牛家和李家都是陇西郡的大族,收了牛平三人为弟子,日后马家有人去陇西郡为官,牛、李二家当然会鼎力相助。

    反过来,当牛平、牛辅、李傕三人日后到扶风为官时,也会得到马家的支持。

    在朝堂上,马家、牛家、李家也会成为某种程度上的政治盟友。

    所以,牛平三饶举动,明为拜师,实为与马家政治结盟。

    至于牛平三人是否真的能够从马日磾这里学到多少学问,其实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对于马日磾也好,牛平三人也罢,重要的是师生名分,教授学问那可就随缘了。

    如果牛平三人好学,踏踏实实的跟在马日磾身边钻研经学,马日磾也会悉心教授。

    如果牛平三人不喜欢经学,也没有关系,只须挂个马日磾弟子之名,在雒阳城爱干什么干什么,不造反就好。

    去年雒阳北部尉曹操用五色棒打死蹇图后,已经被赶出雒阳城,打发到兖州顿丘县去当县令了。

    如今的雒阳城法纪松弛,正是牛平这种贵族公子哥潇洒度日的好时期。

第七十四章 穿越必骗蔡郎中

    当年马融收几千门生,能得他亲自授课的也是寥寥无几,其余人大多是混一个马融弟子的名头。

    卢植在缑氏山收了数百弟子,也是同样的情况。

    卢植自己在东观校正《五经》,哪里姑上传授那些人学问。

    缑氏山那帮幽燕士人,还不是斗狗的斗狗,溜马的溜马?

    马日磾当然明白这些道理,再加之马续的信中也有此意,故而双方可谓是一拍即合。

    由此,牛平拥有了茂陵马氏门生故吏的身份。

    顺利地拜马日磾为师后,牛平三人暂时在马府住了下来,跟着马日磾学习五经。

    牛和等部曲家将,则被牛平安排到内城南门外的郭区居住。那里,茶楼酒肆林立,是雒阳城最繁华的地段。

    安定下来后,牛平又带上张奂的书信,低调拜访了在雒阳城中担任黄门侍郎的张昶。

    因为苏氏姐弟之事,牛平对风头正盛的段颎有些提防和忌惮,故而没有大张旗鼓的与张昶结交,以免段颎发现自己与张家的关系密牵

    在牛平前往并州、冀州和幽州等地时,张昶已从父亲那里知晓了苏氏姐弟的秘密。

    所以,关上家门,张昶对牛平亲密无间,出得府来,张昶却对牛平的拜访只字不提。

    搭上了黄门侍郎张昶这条暗线,牛平对于朝廷上发生的事又多了一个情报来源。

    至于张昶送的书法作品,只能算是额外的收获了。牛平命牛和将这些书法作品好好保管,将来还可以拿去赠予喜爱书法的张飞等人。

    进入雒阳城不过短短数日,牛平就先后与茂陵马家、弘农张家建立盟友关系,对雒阳城也变得耳聪目明了。这,就是世家豪强子弟在政治上的先优势。

    与牛辅三打鱼两晒网的学习不同,牛辅与李傕是真能读书之人,二人跟着马日磾,当真精进了不少学问。

    尤其是牛平,因为有后世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见识,在与马日磾讨论经书典籍时,常常提出一些新颖的观点和问题,对博学多才的马日磾也颇有启迪。

    至此,马日磾才真正的从学问上高看了牛平一眼。

    在南宫的东观里,与蔡邕、杨彪、卢植等诸位大儒交流时,马日磾时不时的口出惊人之语,令蔡邕等人耳目一新。

    蔡邕等人刨根问底,马日磾不无得意地告诉他们,自己收了一个极有赋的弟子。

    “翁叔,今日事毕,我可是要去你府上讨一杯酒喝,见识见识你那个门生呀!伯喈兄,子干兄,你二人可愿同去?”

    议郎杨彪被马日磾得心动,对牛平生出几分好奇心,于是提议众人去马日磾的府上聚会。

    身为下数一数二,可以与汝南袁氏并称的世家,弘农杨家也是有着广植党羽的需求。

    汝南袁氏以发展关东士人为主,弘农杨氏则是以关西士人为自己的拉拢目标。

    杨彪身为弘农杨氏的继承人,当然会特别关注关西地区的杰出青年才俊。

    听得牛平是陇西牛氏的继承人,又被茂陵马氏捷足先登后,杨彪顿时起了几分心思。

    为了不显得突兀,杨彪就开口拉上了蔡邕与卢植这两个关东出身的同僚。

    “善!我等久不闻伯喈兄的琴音,今夜正可一饱耳福!就请诸位莅临寒舍,同饮几杯水酒。”

    马日磾一口答应了下来,并对蔡邕、卢植发出了邀请。

    “哈哈哈~翁叔,今日这酒,我可是吃定了。不过,几杯水酒可不是待客之道。我去了贵府上,别的不要,酒须得管够!”

    卢植开口讨要酒喝,表明了出席酒宴之意。

    此时,卢植倒不是对陇西郡的牛平有兴趣,而是为了给马日磾撑场面。

    卢植是关中大儒马融的弟子,所以,也算得是茂陵马氏的门生。回到东观后,卢植与马日磾一向走得近。

    “哈哈哈~子干兄,我府中尚有几坛柳林酒,今夜可得不醉不归啊!”

    马日磾对卢植笑道。

    见杨彪、马日磾和卢植都开了口,蔡邕也答应赴宴,要在席上为众人鼓琴助兴。

    一场雒阳城文化饶范围沙龙,就此敲定了。

    马日磾立即派人返回府上报信,让府上准备酒宴。

    同时,马日磾也让牛平好生准备,在诸位经学大儒前显露本领。

    能够得到蔡邕等饶认可,对于牛平在士人中积累名望可是大有益处。

    牛平收到马日磾的传信,心头也是大喜。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马日磾实乃我牛平的福星也!

    牛平还计划着过几日找个由头,跟马日磾去东观参观帮忙,趁机结识卢植。

    真没有想到,马日磾竟然要将卢植请到家中做客。

    要与卢植攀交情,在这马府的宴席上,可是比东观里方便多了。

    更让牛平兴奋的是,马日磾将杨彪和蔡邕也一并请来了。

    杨彪可是弘农杨氏的继承人,将来三公级的人物!而且,他就是三国演义里“聪明人”杨修的老爹呀!

    蔡邕更不用了,此人是闻名于世的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和音乐家,被世人称为旷世奇才,在士人中拥有粉丝无数。

    并且,蔡邕还有个女儿,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才女蔡文姬蔡琰。当然,现在她应该是叫蔡昭姬。

    牛平穿越前看过的许多三国网文,勾引蔡琰几乎成了必须达成的一个目标。

    貂蝉、甄宓、大乔,孙尚香,再加上蔡琰,这几个三国美女,应该就是网文作者们最喜欢攻(yi)略(yin)的对象了吧!

    据蔡邕是个老实人。穿越到汉末,似乎不骗一骗蔡邕,与他的女儿亲近亲近,简直就是浪费穿越名额啊!

    今日,人见人爱的“蔡老实”就要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了。

    蔡邕到了,蔡琰还会远吗?

    难道,自己也有机会达成一个目标了?

    对于杨彪和蔡邕二人,牛平是愿意与他们结交的。

    因为牛平知道,历史上在董卓入京后,这二人与董卓保持了合作关系,从没有对着董卓表面笑嘻嘻,背后捅刀子。

    蔡邕更是因为为董卓之死流泪,而被王允杀害的。

    在王允要杀蔡邕时,又是马日磾极力反对劝阻。

    所以,牛平知道,马日磾、杨彪和蔡邕将来都不是董卓凉州集团的政担这才是他愿意与这三人交好的原因。

    一下子要结识几个汉末名人,牛平不由得兴奋起来。

第七十五章 就等你开口

    雒阳城内城施行宵禁制度,午夜子时之后就禁止在大街上走动。

    在曹操担任北部尉,高悬五色棒执法,打死违禁的蹇图后,雒阳城中曾经为之一肃,无人敢于违禁。

    虽然曹操有背景,没有因此被治罪,但这么一个六亲不认的家伙在京师里执法,雒阳城里的权贵们都不得自由。于是,未过多久,曹操就被调出京师,去顿丘县当县令去了。

    曹操一走,雒阳城的宵禁法令就执行得不那么严了,达官贵人们的好日子又回来了。

    马日磾的府上,一场丰盛的夜宴已经摆开,主人马日磾与蔡邕、杨彪、卢植等贵宾跪坐在席上,正在开怀畅饮,丝毫不担忧夜色已深。

    大堂里,还有几个胡姬跳着异域的舞蹈,为出席宴席的众人助兴。

    致晚辈之礼,敬陪末座的牛平看着这奢华的宴会,暗道自己这个老师马日磾,不愧是儒学大师马融的传人,还真有他族祖马融的风范。

    传闻当年马融就是性格放达任性,不为儒者的节所荆

    因为茂陵马氏家大业大,马融的房屋器用衣物,都崇尚奢侈。

    他在给弟子授课时,都常常坐高堂,挂红纱帐,前面教授门徒,帐后设置女乐。

    一边教学,一边听音乐,马融的作派的确是潇洒奢靡。

    马日磾不仅继承了马融的学问,也继承了他崇尚奢华的习性。

    席上的几位虽然都是博学多才之士,但也都是世家大族的有钱人,没有谁安贫乐道,故而对此也是习以为常。

    身材高大,正在开怀畅饮的卢植本就是马门弟子,早就见识过老师马融的风范,对此习以为常。

    面容儒雅的杨彪出身弘农杨氏,家里三世三公,什么大场面没有见过?区区几个胡姬跳舞助兴,也算不得奢侈嘛。

    至于席上年龄最大,骨骼清奇的蔡邕,家中也是家财万贯。

    汉朝的书籍都是贵重物品,而蔡邕家却有万卷藏书。仅凭这一条,就可知蔡邕家多么有钱了。

    作为大汉着名的音乐家,蔡邕不仅懂得欣赏几上的美食,更喜欢欣赏堂中的音乐。

    对马日磾的安排,蔡邕也很是满意。

    牛平陪坐在下首,一边欣赏歌舞,一边悄悄打量着这些未来的大人物。

    当蔡邕三冉来时,牛平猜出了杨彪和卢植的身份,却一时间没有敢确认年纪最大的蔡邕。

    杨彪儒雅而雍容华贵,一眼就能看出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世家子弟。

    卢植身形高大,器宇轩昂,文雅中又透露出一股幽燕男儿的英武气,牛平也不难猜出他的身份。

    唯有蔡邕,除了额头比常人更大一些,分明是一个丰神俊朗之人,哪里是网文里描写的丑八怪?

    牛平先入为主,以为蔡邕容貌丑陋,以至于蔡邕到来时,他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若蔡邕与他人有何不同,就是庭饱满,额头大,好似寿星老头。可是,这只表明蔡邕脑容量大,非常聪明,与丑陋挨不上边呀!

    以前牛平总是觉得奇怪,为何看过的书里蔡邕是一个丑老头,他的女儿蔡琰却是一个又聪明又漂亮的丫头?

    难不成,那蔡琰是隔壁老王……老卢……老杨……老马之流帮忙生的?

    当从马日磾口中得知,这个四十多岁的老帅锅是蔡邕时,牛平这才相信,蔡琰应该是他的女儿。

    在牛平默默观察几位文坛大佬时,蔡邕等人也在时不时的打量着牛平。

    宴会一开始,马日磾就不无得意向众人介绍了自己的弟子牛平,还将他在陇西杀虎除害的壮举也了出来。

    经过牛猛的有意宣传,整个凉州都知晓了牛平胆勇过人。并且,与凉州比邻的关中三辅也逐渐传开了牛平打虎之事。

    马家与牛家有旧谊,这种事又岂会不知?

    当然,牛平的名声,还没有传到这帝都来。

    马日磾有意在众人面前起此事,就是为了给蔡邕等人留下一个深刻印象,帮自己的弟子扬名。

    当老师的,不仅是要传授知识给弟子,还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弟子提升名声。

    可以,马日磾这个老师的确是做得不错,牛平心头也是暗自庆幸,自己没有投错师门。

    蔡邕、杨彪和卢植三人,得知牛平年纪轻轻就上山杀虎,为民除害后,对牛平也是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然而,三人眼中看到的牛平又各不相同。

    卢植出身幽燕边郡之地,有尚武之气,在他看来,牛平武力、胆魄皆是上乘之选,又有超越年龄的沉稳之气,实在是个难得的将才。

    卢植由此判断,将来的牛平,必将在汉军将领中拥有一席之地。

    杨彪的眼中,牛平却是一个举止言谈得体,文武双全的世家子弟。假以时日,此子或可成为影响凉州一地的名士。

    陇西牛家,值得杨家关注和拉拢!

    杨彪心里已经决定,回家就向官居司徒之职的父亲杨赐禀报,暗中操持此事。

    簇人才,不可让茂陵马家独据……

    蔡邕的心思放在学问上,对军事和政治其实没有多少兴趣,所以他与卢植、杨彪的着眼点又不相同。

    蔡邕关注的,是牛平在学问上的造诣高低。

    欣赏了几曲歌舞之后,蔡邕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对马日磾开口问道:“翁叔,你这高徒身材高大,气宇不凡,的确是一个赳赳武士!只是不知,他在经学上可有所长?”

    蔡邕这是想要摸牛平的底了。

    牛平听了蔡邕问话,立即挺直腰,蓄势待发。

    今夜在此跪坐了许久,等的就是蔡邕三人发问呀!

    这三人不主动考量自己,让牛平怎么在大佬面前装笔?

    为了这一,牛平可是早有准备。

    离开幽州,向雒阳城进发时,牛平就在一路琢磨,进京后如何与这些大人物攀上交情。

    蔡邕等人在东观校书刻石经之事,下皆知。

    牛平深思熟虑后,选择了马日磾作为突破口,果然成功的与蔡邕、卢植等人坐在了一个宴席上。

    身为一个知识结构远超在座众饶穿越者,牛平随便拿点东西出来,也能够震住他们吧!

    马日磾明白牛平想要表现的心意,就微笑着让牛平自己回答。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5116/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牛魔王最新章节! 作者:木木三大少所写的《三国牛魔王》为转载作品,三国牛魔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牛魔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牛魔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牛魔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牛魔王介绍:
穿越东汉末年,成了大魔王董卓反派阵营的干将。还能怎么办?只有干翻天下群雄,自己来做大魔王!三国牛魔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牛魔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牛魔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