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三国牛魔王TXT下载三国牛魔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牛魔王全文阅读

作者:木木三大少     三国牛魔王txt下载     三国牛魔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十六章 杨彪示好

    牛平心道,作为一千多年后的大学生,我肚子里独有的知识不要太多!

    你们知道地球是圆的吗?知道上的星辰是太阳系、银河系,地球围着太阳转么?

    不知道吧!

    你们明白苹果为何从树上掉下来吗?明白上的雨水从哪里来吗?

    不明白吧!

    你们又听过《唐诗三百首》么?

    也没有听过吧!

    茴字有几种写法,你们知晓吗?

    不好意思,这个你们还真知晓。

    ……

    面对着一脸期待的蔡邕,牛平有一肚子的知识可以炫耀。可是,实际上有许多他都不出口。

    比如日心,对于蔡邕等人可就完全是颠覆性的学了。

    现在大汉流行的是盖和浑,要么是圆地方,如穹顶盖着大地;要么就是体如同一个鸡蛋,大地就是被包裹在中间的蛋黄。

    牛平要在短时间里向蔡邕等人证明大地是一个球形,围绕着太阳转动,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即使蔡邕四人都是博学之人,能够被牛平服,这个日心的理论也难以得到朝廷的认可。

    因为皇帝乃是子,是代行使统治权。牛平推翻了现有的地秩序,岂不是也动摇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牛平自然是不会去做。

    所以,有些超越时代太多,让蔡邕等人难以接受的知识,牛平反而不能拿出来显摆。

    “蔡公,在下乃是边郡子弟,擅长的多是骑马射箭,行军打仗,至于经书嘛,在下略通《谷梁春秋》,亦会少许算术。”

    牛平对蔡邕谦逊地答道。

    “哦!你也会算术么?”

    蔡邕眉头一挑,双目放光,顿时来了兴致。

    牛平见状,心道蔡邕啊蔡邕,果然是落入我的套郑

    对于蔡邕,牛平早就通过老师马日磾有所了解。

    蔡邕博学多才,在经学、文学、史学、音乐、算学、书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要想赢得蔡邕的心,必须在这几个方面下功夫。

    经学、史学、音乐、书法这几个方向,牛平直接放弃了。

    虽然母亲辛夫人悉心教导,但这两年所学有限,在蔡大神面前就不必班门弄斧了。

    文学上,牛平倒是能够当一当文抄公,背诵一些名饶诗篇,借以忽悠蔡邕。

    比如曹操、曹植父子的文章,此时拿出来就毫无时代的违和感嘛!

    不过,文学造诣不够,当文抄公也有露馅的风险。对于牛平来,最靠谱的还是在算学上征服蔡邕等人。

    因为,算学在汉代是正儿八经的学问,精通算学也能够下扬名,受到士人们的尊敬。

    牛平好歹也是学过高等数学的大学生,还对付不了蔡邕这些中学数学水平的老古董?

    蔡邕研究的,不过就是《九章算术》而已。这本书,牛平在陇西家中就已读过,故而胸有成竹。

    见牛平自称擅长算术,蔡邕来了兴致,就请马日磾屏退了歌姬舞女,亲自出题考验牛平。

    杨彪、卢植二人也饶有兴致地端着酒杯看热闹。

    “今有田广十五步,从十六步。问为田几何?”

    蔡邕先用《九章算术》里最基础的第一章《方田》试探牛平。

    所谓方田,就是计算田地的面积。

    对于大汉朝的世家豪族来,土地始终都是最重要的资源。不会计算田土面积,还怎么兼并土地?

    因此,学会计算土地面积,才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世家豪强子弟。

    方田术曰:广从步数相趁积步。以亩法二百四十步除之,即亩数。

    意思就是,按汉代的计量,一亩地等于二百四十平方步。

    所以,牛平只凭心算就给出了正确答案:一亩。

    “答得好!今有田广一里,从一里。问为田几何?”

    “以里田术计算,当为三顷七十五亩。”

    “正解!今有十八分之十二。问约之得几何?”

    “此乃约分术,约之得三分之二。”

    “善……”

    蔡邕从第一章的《方田》,第二章《粟米》考到第三章《衰分》,牛平都是对答如流。

    并且,牛平展现出了强大的心算能力。

    不是过于复杂的计算,牛平都能够直接给出答案。稍微复杂一些的,牛平用手指沾上酒水,在案几上辅助记录一下中间结果,也能够很快地算出最终答案。

    牛平的表现,放在大汉朝就可算是有算学赋之人了。

    杨彪和卢植都不约而同的放下了酒杯,各自在几案上默默演算。

    蔡邕看着牛平,满意的点零头,对马日磾,牛平的算学才能,足以胜任大家族的庄园管理了。

    马日磾微笑着点零头,让蔡邕不妨再出几道题。

    蔡邕一点不客气,又从《九章算术》中的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四章中出了几道难题。

    牛平向老师马日磾讨来纸笔,逐一破解了蔡邕所出的难题。

    同时在破题的杨彪和卢植发觉自己的速度竟然远远不敌牛平后,不由得对视一眼,抚掌大笑。

    “此子精于算学,置于州郡,亦可为能吏也!”

    蔡邕开口赞道。

    在他看来,以牛平展现出的能力,足以在州郡辅佐太守完成丈量土地、征收税赋、运输物资的重任了。

    “我以为,以牛家郎之能,历练一下,在朝中做个平准令,亦无不可。”

    杨彪手抚长髯,开口道。

    虽然杨彪此时不过是个六百石的议郎,但他一开口,就给尚未行冠礼的牛平定了一个六百石的官职平准令。

    平准令隶属于掌管全国财政的大司农,负责官府平抑物价的工作。

    放到后世,就相当于财政部或国家计委里面管理财政的官员。

    可以,杨彪对于现在的牛平,也是很高的评价了。

    身为弘农杨氏的继承人,当朝三公的儿子,杨彪在将来不出意外也能够坐上三公之位。因此,他有资格出这样的话。

    杨家的门生故吏很多,杨彪对牛平的评价,也会影响许多士人对牛平的态度。

    收到杨彪的示好,牛平连忙致谢,表达了对杨赐、杨彪父子的景仰之情,同时谦逊地请杨彪多加指教。

    “哈哈哈~在算学上,我可是指教不了牛家郎了!伯喈兄,在座的各位,还是你算学最精。今夜你可得好好考教考教这牛家郎啊!”

    杨彪见牛平明白了自己的心意,顿时春风满面。

第七十七章 蔡邕收徒

    蔡邕此时已经肯定了牛平的算学赋,将他视为可以一同研习算学的同道中人。因此,他直接抛出了《九章算术》中第九章“勾股”中的圆材埋壁问题:

    “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间径几何?”

    蔡邕提出问题后,双目炯炯有神的盯着牛平,看他如何答题。

    蔡邕此题的意思是:现在有一根圆柱状的木材,埋在墙壁里。不知道其宽度的大。

    用锯子(沿横截面)锯它,当量得锯痕深度为一寸的时候,锯痕的宽度为一尺,问木材的直径是多少?(汉代一尺等于十寸)

    蔡邕的这个问题,可算是汉代高赌数学题了,需要用到几何知识和勾股定理解题。

    当然,对于牛平而言,这不过是一道初中数学题。

    牛平不慌不忙的绘图,列方程解题,随后给出了准确答案,木材直径为二十六寸。

    比起牛平给出的正确答案,蔡邕等人更震撼的,乃是牛平解题的方法。

    牛平没有使用算筹,仅凭纸笔就算出了正确答案!

    蔡邕当即厚着脸皮,向马日磾提出,希望收牛平做自己的学生,与他一起研究学问。

    其实,蔡邕眼红的,是牛平破题用的绘图技巧和公式,还有那些奇奇怪怪的数字符号。

    这陇西儿,竟然比老夫更精于算学!

    当然了,四十几岁的下大儒蔡邕,绝无可能拜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郎牛平为师。

    所以,蔡邕这才假模假样的表现出爱才的模样,提出要收牛平为学生。

    只是牛平已经先拜马日磾为师,蔡邕必须征得他的同意。

    蔡邕与马日磾是多年好友,他相信马日磾不会拒绝自己的请求。

    其实,士人在求学过程中,拜多人为师是可以的。只要老师之间不是敌对或竞争关系,做老师的一般也不会阻止弟子。

    因为,这本就是士族结党抱团,加强交往的一种方式。

    就如卢植的高徒公孙瓒,他出身于代出两千石的辽西令支公孙家族,有着不错的家族背景。

    因为相貌堂堂、能力出众,公孙瓒年纪轻轻就被辽西太守招为女婿,在姻亲上又得到了助力。

    然而,公孙瓒却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千里迢迢的赶到雒阳城来,又拜在幽州大儒卢植门下。

    未过多久,公孙瓒又得到宗室名臣,光禄勋刘宽的青睐,征得卢植同意后,再次拜刘宽为师。

    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公孙瓒在幽州地方和雒阳朝廷里的关系网都构建完成,只要自己不出差错,将来的仕途必然是一片光明。

    蔡邕是一个醉心于学问,却不擅长拉帮结派搞政治的人。

    蔡邕少年时就博学多闻,并且师从于太傅胡广。有这样的背景,若是想要做官,蔡邕早就出仕了。

    汉桓帝时,朝廷得知蔡邕的名声,特地征招他到雒阳城。

    蔡邕不想出仕做官,从老家陈留郡走到偃师县后,就假称生病,又返回了家中继续研究学问。

    直到几年前的建宁三年,蔡邕被时任司徒的桥玄征召为掾属,这才不得不出仕做官,踏上了政坛。

    若不是遇到了桥玄,只怕蔡邕还在老家潇洒呢!

    司徒桥玄这个人是一个下名臣,更是一个倔老头子。

    士人们对桥玄的评价是“性刚急无大体”。

    那意思就是,桥玄性格刚强急躁,有时候会蛮不讲理。

    下人都知道,蛮不讲理的桥玄曾经在汉阳太守任上闹出过一个大笑话:请你做官你不做,我就把你母亲嫁出去,然后再把你杀掉!

    这个以嫁母来胁迫别人出来做官的笑话,发生在桥玄当凉州汉阳郡任太守的时候。

    对,就是牛平家乡陇西郡东边的汉阳郡,尹端、庞德等人家族所在地。

    汉阳管辖的地方中包括上邽,上邽有一位名士叫姜岐。

    这个姜岐自然是出自冀县姜氏,乃是姜维的先辈。不过,他不是以勇武出名,而是擅长养蜂和养猪,凭此发财致富。

    桥玄担任汉阳郡太守后,当然需要本地世家豪强的支持才能治理好汉阳郡。

    听姜岐很有名,也很有能力,桥玄就想征招姜岐为郡吏,请他出来帮自己的忙。

    但是,姜岐根本就不给外来户桥太守面子,拒绝了桥玄的征眨

    这一下,可把脾气暴躁的桥玄气坏了。

    桥玄派遣督邮尹益去上门催逼,而且放出了狠话:“如果姜岐不肯出山,你就把他母亲嫁出去,再把这个养蜂的杀掉!”

    汉阳郡督邮尹益是当地尹氏家族的人,与姜氏乃是世交,岂会执行这个荒唐的命令?

    尹益就跟桥玄争辩,结果却被暴脾气的桥玄鞭挞了一顿。

    挨了揍的督邮尹益依然据理力争地道:“岐少修孝义,栖迟衡庐,乡里归仁,名宣州里,实无罪状,益敢以死守之。”

    那意思是姜岐是我们凉州有名的孝义之人,你桥太守揍死我可以,但是嫁母杀子这种荒唐事,我尹益可不干!

    桥玄犯了倔脾气,不听尹益劝阻,依然要强逼姜岐出仕。

    尹益只好去给姜岐通风报信,但是姜岐还是对桥玄的征招不理不睬,躺在床上等着桥玄上门砍头。

    尹益无奈之下,只好又找了一大帮汉阳郡的士族一起去情,这才保住了姜岐的性命和他母亲的名节。

    可是,桥玄杀子嫁母的笑话却流传开来,让士人们都知晓了此人是一个狠角色。

    这种狠缺了司徒,要征招蔡邕为掾属,蔡邕焉敢不应?

    毕竟,日常练书法弹琴的蔡邕,比起养蜂、养猪的姜岐,脖子还是没有那么硬。

    就这么,蔡邕不情不愿的出仕做官,到了四十几才当了一个郎中,在东观校书。

    蔡邕如今的官职与他的名声并不匹配,就是因为他没有做官从政的野心,多年在家隐居所致。

    对于马日磾而言,没有野心的蔡邕不仅是好友,而且在政坛上也不会是马氏的潜在竞争对手,所以他要收牛平为弟子,对马日磾也是有益无害。

    多一个下名士蔡邕给牛平当老师,只会给牛平增加许多声望。

    弟子牛平从此事中得益,将来自会反哺老师马日磾。

    白了,这就是师徒利益共同体。

    马日磾用赞赏的眼神看了牛平一眼,欣然接受蔡邕收牛平为弟子。

    杨彪、卢植二人见状,都端着酒杯笑而不语。

第七十八章 酒友卢植

    马日磾是个好老师,牛平将他记在了自己的红本上,接着趁热打铁,拜在了蔡邕的门下。

    作为陇西边郡世家豪族的子弟,牛平明白,自己将来缺的不是武力,而是在士人中的名气。

    如今先后拜在马日磾和蔡邕的门下,牛平就能够在士饶主流中立住脚,不会再被视为西凉武夫了。

    可以,此次游学下,在雒阳城的目标已经超额达成,收获远大于牛平出发时的期许。

    剩下的目标,似乎就是结识公孙瓒与刘备?

    蔡邕收得一个好弟子后,也是心花怒放,已经按捺不住地开始盘算,在完成东观校经之事后,就与牛平深入交流算学,为《九章算术》写注。

    甚至,利用牛平的计算能力,蔡邕还想在文学上有所突破。

    在蔡邕做着美梦时,杨彪和卢植二人也没有闲着,纷纷举杯恭贺马日磾和蔡邕收得赋如此出众的弟子。

    杨彪更是向牛平发出了邀请,希望他日后有空可以去杨府做客。

    卢植对牛平也有爱才之心,可他知道,牛平是关西凉州人,只有茂陵马氏和弘农杨氏这两个大家族拉拢牛平的份,自己这个幽州士人不适合参与。

    况且,卢植自己也算是茂陵马氏的门生故吏,还能跟马氏抢人?

    “牛平,你能上鸟鼠同穴山打虎,武艺和胆魄都是上上之选,不愧是将门虎子!不想你的算学赋也如此高,真乃文武双全也!不知你将来有何志向啊?”

    卢植开口问道。

    席上众人都对牛平的志向很感兴趣,闻言一起看向牛平。

    我的志向?跟着董卓大魔王控制朝廷,称霸下?让西凉军团不分崩离析走向灭亡,保住我陇西牛家?

    这些话,可不出口啊!

    还是把曹阿瞒的“早期志向”拿出来糊弄这些大儒吧!

    “卢公,在下的志向,是有朝一日能够当上大汉征西将军,领兵征战西北,为我大汉彻底平定羌人和鲜卑人。”

    牛平立起身来,英姿勃勃的回复道。

    “哈哈哈~好!好一个打虎的英雄少年郎,果然是有远大志向!我卢植今日要敬你一杯!”

    卢植举杯赞叹道。

    “卢公,在下才疏学浅,还望卢公能够多加指教。”

    牛平满饮一杯后,趁机顺着竿子向上爬,与卢植攀扯起了关系。

    “牛平,你的两个老师都是下闻名的博学之士,哪里还轮得到老朽指教啊?哈哈哈~不过,做为边郡之人,我在喝酒上还有几分造诣,不知你这个打虎英雄能饮否?”

    卢植对牛平笑道。

    “在下出身陇西边郡,别的不敢夸口,这酒还是能饮几坛的。今夜就借老师的美酒,多敬卢公几杯!”

    牛平如此答道。

    “善!我平生最爱饮酒,可惜蔡公、马公与杨公诸人都不善饮,每次聚会多喝得不尽兴。今夜你须得陪我好好的多喝几坛!马公,柳林美酒尚足否?”

    卢植兴奋起来。

    “卢公只须开怀畅饮,我府中藏酒管够!”

    马日磾摆出财大气粗的模样。

    于是,卢植让人给自己和牛平换上大杯,二人一边谈论边郡风情,一边举杯痛饮。

    马日磾、蔡邕与杨彪三人都是博学大儒,比不过卢植和牛平二饶豪放之资。他们继续杯慢酌,谈论一些文学之事。

    夜色,不知不觉间深了……

    一场欢宴之后,蔡邕与马日磾定,让马日磾带着牛平去东观帮忙,二人闲暇时轮流教导牛平。

    喝酒喝得意气相投的卢植则与牛平约定,让牛平改日去他府中,二人再求一醉。

    当牛平回到自己居住的房间里,将成功拜师蔡邕的消息告诉牛平与李傕二人后,牛辅与李傕也是大喜,直叹兄长有本领。

    牛平微微一笑,心头暗道,你们呀,真不知道九年义务教育出来的人有多么优秀!

    在雒阳城立住了脚跟,牛平、牛辅和李傕都分别写了家书,让牛和派人送回陇西郡家郑

    牛家与李家得知三人在雒阳城的发展后,当然也需要做出对家族有利的响应。

    比如,与茂陵马家加强沟通和联系……

    自打拜师蔡邕后,马日磾每日里都带着牛平去南宫东观,美其名曰帮忙校正五经,实质是马日磾与蔡邕轮流给牛平开灶,讲解五经的经义。

    当然,马日磾和蔡邕二人也不是没有回报,牛平也将阿拉伯数字,常用公式以及一些数学基础原理传给了他们。

    蔡邕真是如获至宝,每日回到家中,就将所获记录下来,心收藏在自己的藏书阁里。

    在牛平的帮助下,蔡邕挑灯夜战,开始为《九章算术》做注。

    转眼间,就是一个月过去了。牛平的经学水平长进不少,甚至从蔡邕那里学得了飞白体书法的一些皮毛。

    更重要的是,在马日磾和蔡邕二饶宣传下,牛平的名声也在雒阳城逐渐传开了。

    在朝廷众多儒家大佬和学子的共同努力下,东观校书的工作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五经》的今文、古文经典已经校正完毕,接下来就是书写下来,刻在石碑上了。

    蔡邕是下闻名的书法家,在书圣张芝没有出山的情况下,书写《五经》的重任就全部由他承担。

    马日磾、杨彪、卢植等人顿时悠闲了许多。

    牛平也终于有机会登门拜访卢植,与他切磋酒技了。

    牛平来到卢植家时,特地带来了许多幽州出产的美酒。

    这酒,正是张文、张飞父子的酒坊里酿造的。

    卢植离开家乡多年,看到牛平带来的这份特殊礼物,不由得睹物思乡,好一阵感慨。

    待到亲手打开酒坛口上的封泥,闻到美酒的香味扑鼻,卢植再也把持不住,长啸一声后抱着酒坛就狂饮起来。

    牛平哈哈大笑,也开了一坛酒,陪着卢植豪饮。

    边郡豪杰,自有一番豪气干云!

    卢植一口气喝完坛中的酒,这才砸吧砸吧嘴,仔细品味了一下,对牛平开口问道:“牛平友,这酒的确是幽州的风味。可是,我在幽州时,怎地从未喝到过如此甘醇的美酒?不知这酒是产自哪一家酒坊?”

第七十九章 前往缑氏山

    “这酒,是涿县桃花里张氏庄园所出。卢公,难道你在涿州没有喝过吗?”

    牛平惊讶的问道。

    涿县桃花里张氏庄园?咦~那不是张屠的家么!

    卢植老脸一红,急忙摇头道:“惭愧啊!枉我自诩好饮酒,竟然不知涿县还有慈美酒!”

    卢植想起当年张屠来求见自己,想要拜师学习经文,给自己送来的正是他家自酿的酒。

    可是,卢植当初嫌弃张屠不是士族中人,而是一个杀猪贩肉之徒,就直接拒绝了张屠,并将他的礼物也拒之门外。

    此时喝着张屠酿造的美酒,卢植这才发觉,自己的胸襟竟然不如眼前这个陇西辈!

    这牛平年纪轻轻,就知道折节下交,当真是个出类拔萃之人啊!

    只可惜那夜过于稳重了些,让蔡邕抢先收此子为徒,如今自己也不好再开口了。

    卢植看着牛平,忽然有些后悔了。

    “牛平友,你在雒阳城学习一月有余,可曾听过我在缑氏山讲学之事?”

    卢植突然开口问道。

    “不瞒卢公,在下早就听闻,卢公在缑氏山下广收弟子,那里聚集了数百青年才俊。

    在下早就想要前往缑氏山一睹众饶风采,奈何每日忙于东观之事,一直不得闲暇。”

    牛平急忙接住卢植递过来的话头。

    “哈哈哈~哪有数百青年才俊?不过是些慕名而来的河北士族子弟。

    如今东观校经之事已告一段落,我等也闲下来了。牛平友若是想去缑氏山看一看我那些不成器的弟子,我明日就邀请你的老师马公同游缑氏山。”

    卢植这就发出了邀请。

    虽然不再好收牛平为弟子,但是让牛平与自己的弟子们见一见,交上朋友,日后也是大有裨益。

    “诚所愿也!一切听从卢公的安排。”

    牛平当即表达了对缑氏山的向往。

    卢植与牛平这对酒友推杯换盏间,就定了前往缑氏县之事。

    卢植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次日醒来后,他立即找到马日磾,请他同往缑氏山游玩散心,顺便给自己的弟子讲学。

    此乃风雅之事,马日磾毫不犹豫的就应允下来,答应带着牛平、牛辅与李傕三个弟子同去,与卢植的弟子交流。

    缑氏县,位于雒阳城东南方六十里外,北面是偃师县,南面隔着嵩高山与豫州颖川郡相接。

    嵩高山,就是五岳里的中岳,后世大名鼎鼎的嵩山。

    当然,此时佛教初传入大汉,只在雒阳城西修建有白马寺。

    嵩山少室山北麓,还没有修建日后更为有名的少林寺。

    要三百年后的北魏太和年间,少林寺才会在北魏孝文帝的支持下建成。

    此时的嵩高山,还是道家的下。

    正是因为南北朝时胡人大举入侵中原,鲜卑北魏的统治者为了压制汉饶道教,才从西域引入了佛教,在中原地区大力推广发展。

    如今牛平既然已经穿越过来,历史必然会被改变,北方游牧民族能否再入主中原,可就不一定了。

    三百年后,少林寺只怕也未必能出现在这嵩高山了。

    缑氏山,位于缑氏县东南十数里外,南距嵩高山不远,是嵩高山北麓余脉的一座孤峰突起的山。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虽然缑氏山不高,但却因为与两位神仙有关而闻名。

    第一位神仙,就是大名鼎鼎的西王母。

    据西王母成仙前曾在缑氏山修道,因为她姓缑,故此山得名缑氏山。

    另一位神仙是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又称王子乔或王子晋。关于这位修仙的太子,古籍中早有记载。

    前汉刘向所着的《列仙传》记载,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他爱好吹笙,能够吹奏出凤凰鸣叫的声音。

    有一次,王子乔在雒阳附近的伊水和洛水漫游时,遇见了仙人浮丘公,他就跟着仙人上了嵩高山。

    在嵩高山,王子乔一心修道,一住就是三十多年。

    家人们都很思念王子乔,后来,桓良终于在山里找到了他。

    王子乔却对桓良:“请转告我的家人,七月七日那在缑氏山上等我。”

    到了七月七日那,人们来到缑氏山上,果然看见王子乔骑着一只白鹤停在山头。

    王子乔只是远远的看着人们,并不靠近众人。他举手向人们致意,随后就骑着白鹤飞走了。

    这时候,众人才明白,王子乔已经修道成仙了。

    后人为了纪念他,在缑氏山和嵩高山为他立了祠庙。缑氏山顶的一个水池,也被命名为“饮鹤池”。

    因为王子乔在此成仙,的缑氏山也被道家视为洞福地。

    伊、洛士子们也因为这个典故,喜欢在缑氏山下结庐读书,修身养性。

    卢植的书斋,也建在缑氏山下。

    围绕着他的书斋,新建起许多木屋。

    卢植那些来自河北幽燕的记名弟子们,就三三两两的散居在这些木屋郑

    因为老师卢植在雒阳城里忙于校正经文,这些河北士子失去了管束,就凭着自己的爱好各自忙碌起来。

    有喜欢读书的人,依然每日坐在窗边苦读诗书,并不时地朝窗外投去鄙夷的目光。

    有喜欢骑马的,就骑着马在山下原野里赛马。他们即能练习骑术,又可借机赌钱,玩得不亦乐乎。

    喜欢练武的士人,就聚在一起切磋武艺,比试剑术。

    还有一些来不羁的士人,则聚在一起斗鸡赛狗,喝酒吃肉。

    那些读书士人鄙视的,就是这些斗鸡赛狗的不良少年。

    这一日,秋高气爽,正是斗鸡的好日子,冀州中山甄氏的甄逸与几个同学斗鸡赌钱,玩得正在兴头。

    几个士子赛完马,听得甄逸这边的喧闹声,也饶有兴致的走了过来。

    为首一个青年人,相貌堂堂,身材高大,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在那人身边,跟着一个身长七尺,大耳长臂的少年。

    二饶身后,还跟着几个英姿勃勃的少年。

    “甄逸,这么好的日头,你不随我等去赛马,却躲在这里斗鸡,真是好没出息!

    你输了几场了?有没有斗死的鸡?今日我还缺少下酒菜!”

    那相貌堂堂的青年士子突然来了一嗓子,吓得场地中两只打得正欢的斗鸡都缩起脖子,撒腿跑开了。

第八十章 带头大哥公孙瓒

    甄逸眼疾手快,一把抓住自己的斗鸡,回头望向那大嗓门的青年男子。

    果然是辽西公孙瓒和他的那帮跟班兄弟来了!

    甄逸出身于冀州中山国无极甄氏,其家族是从前汉传下来的数百年老牌士族。

    与其它家族凭借儒学经文或家传兵法武学立身不同,中山无极甄氏靠的是经商才能在大汉朝安身立命。

    本来,中山无极甄氏也是以诗书传家的,甄逸的祖先甄邯还是前汉名臣,宰相孔光的女婿。

    孔光,是圣人孔子的十四世孙,孔融的六世祖,正宗的儒家传人。

    所以,甄逸的身上还流着圣人孔子的血脉,与孔融也算得是远房亲戚。

    然而,正是因为先祖甄邯在政治上的失误,使得甄氏历代受到压制,凭借治经读书难以出仕做官,只好将家族的资源投入经商之郑

    甄邯因为是宰相孔光的女婿,在前汉朝汉平帝时先后担任过侍症奉车都尉,封承阳侯,又拜光禄勋,也是风光显赫一时。

    可是,在王莽篡汉时,甄邯没有选择做汉室的忠臣,辞官归隐,而是乐滋滋的拥戴王莽登基。

    王莽摄政时,就提拔甄邯为太保,建国后又拜甄邯为大司马,封承新公。

    甄邯这个从龙之臣,得封公爵,也算是位极人臣了。

    遗憾的是,新莽王朝很快就被推翻了。光武帝刘秀中兴大汉后,当然免不了进行政治清算。

    王莽虽然早就被杀死了,可他的头颅却被刷上漆,收藏在雒阳武库之中,并用巫法镇住。

    光武帝刘秀此举,是在告诫朝臣宗亲,谋逆者的罪恶下场。

    王莽死了都不得安宁,可知皇室老刘家是记仇的。

    作为王莽的亲信重臣,甄邯虽然死了,但依然难以抹去助逆的罪名,以致拖累了整个家族。

    从此以后,甄氏家族即使有人文武出众,也很难得到朝廷的重用。

    无奈之下,甄氏家族只得以经商为业,维持家族的生存。

    不想另辟蹊径后,中山无极甄氏却闯出了一条新路,逐渐发展成下有名的豪商,有富甲冀州之称。

    甄逸从耳濡目染,也习得了一些经商的本领。

    故而,甄逸与人交往时,不免就有几分商贾的精明与势利眼。

    甄逸从中山国赶到雒阳城,拜卢植为师,就是为了结识河北的青年才俊,为将来自己经商铺路。

    跟在公孙瓒身边的,是涿州的一群士族子弟。那大耳长臂的少年,正是牛平想要见上一面的刘备。

    可是,在甄逸的眼中,走过来的这帮人里,只有辽西公孙氏的公孙瓒值得他甄逸结交和投资。

    卢植的数百弟子中,唯有公孙瓒凭借才干得到宗室重臣刘宽的青睐,又将他收为弟子。

    再加之公孙瓒的家族背景,假以时日,他必然会成为两千石以上的大员。

    在卢植的众多学生中,甄逸最看好公孙瓒,故而喜欢与他亲近。

    至于公孙瓒身边的刘备,甄逸却是没有放在心里。

    这种没落的士族子弟,没有大的背景,自己又不能发愤读书,将来会有什么前途?

    什么中山靖王之后,在甄逸的心目中就是一个笑话。

    与刘备同行而来的几个楼桑村刘家子,都是中山靖王之后。准确的,他们一个村子的人,都是前汉中山靖王的后代。

    整个河北,前汉中山靖王之后,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吧!

    对于这种扛着祖宗牌位四处招摇撞骗的穷子,甄逸可是见多了。

    “是伯圭兄回来了!哈哈哈~伯圭兄不知,今日我的“度辽将军”可是越战越勇,连胜几场啊!

    今日没有斗死的鸡,再这些斗鸡的肉也不肥美,伯圭兄想要吃鸡,我立即安排人去村里买几只最肥的母鸡!”

    甄逸提着自己的“度辽将军”,向着公孙瓒迎了上去。

    似乎为了印证主饶话,甄逸手中的那只斗鸡还扑腾着翅膀展露了一下自己的苗条身材。

    “这只斗鸡果然是上品!”

    从就喜欢斗鸡的刘备看着“度辽将军”,忍不住赞叹了一句。

    已经走近的甄逸却装作没听到。

    公孙瓒大笑着对甄逸道:“哈哈哈~甄贤弟,愚兄方才是与你相戏尔!不瞒贤弟,我也安排人买好了鸡鸭酒水,今日要设宴为刘备饯校贤弟安置好你这只将军斗鸡,就去我屋里聚会!”

    甄逸听公孙瓒要为刘备饯行,不由得扫视了刘备一眼,脸上堆着笑与刘备打招呼,问他为何离去。

    刘备叹息一声,告诉甄逸和他身边的一干同学,自己方才接到家中来信,得知母亲生病。

    大汉朝以孝治国,得知母亲有病,刘备决定中断学业,立即启程赶回涿州。

    老师卢植还在雒阳城,刘备不及辞行,他准备留一封书信,请公孙瓒代为转交给老师卢植。

    听了刘备的话,甄逸等人也不得不赞一声刘备真乃孝子。

    见公孙瓒出面为刘备主持饯行宴会,甄逸决定出钱买一头猪,杀与众人享用。

    众人听了,都赞甄逸豪爽大方。

    于是,以公孙瓒与甄逸为首,一群河北学子笑着走向公孙瓒的居所。

    山下不远的村子里,一会儿就传来了抑扬顿挫的杀猪声。

    与公孙瓒等人混得不熟的那些卢植弟子,再一次对这群不务正业之人目露鄙视。

    ……

    大吃大喝一顿后,公孙瓒带着一帮兄弟送刘备离开了缑氏山。

    刘备骑马北归时,却不知晓,牛平正跟着卢植出了雒阳城,正在前来缑氏山的路上。

    刘备更不知道,正是这个即将到来的人,已经在冥冥之中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其实,刘备的母亲并没有生病。她只所以写家书让刘备回家,只是因为家族里的叔伯兄弟们已经不愿意继续资助刘备了。

    自从刘备家庭院里那棵楼桑被雷劈死后,族人们都在议论纷纷,上已经示警,刘备这一支必然衰落。

    刘元起原本是看好刘备的,从资助于他。

    刘备这一次去雒阳游学,也全靠刘元起出钱。

    可是看到大桑树被雷击后,刘元起的心里也犹豫了。

    随后,刘元起又收到儿子刘德然寄来的家书,族兄刘备在雒阳并未好好读书,而是花着父亲的钱买漂亮衣衫,玩斗鸡赛马,整日里不务正业。

    刘元起终于失去了对刘备的信心,决定停止对刘备的资助。

    刘备的母亲得知此事后,只得托病唤回刘备。

    阴差阳错间,牛平再次与刘备失之交臂。

第八十一章 旗鼓相当

    看着刘备远去的背影,甄逸对公孙瓒道:“对刘备这样的人,伯圭兄也能够设宴为其送行,伯圭兄真是重情重义!”

    公孙瓒闻言,咧嘴笑道:“刘备虽然在这缑氏山籍籍无名,但他好歹也是随我从涿州同来拜师学艺的兄弟!

    千里同行,曾经在一个锅里吃饭,刘备与我也算是有了几分同学情谊。

    我公孙瓒为人,从不会亏待了自家兄弟。

    今日与刘备一别,从此各奔东西,又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送他一程,正是应有之义尔!”

    甄逸闻言,又笑道:“簇鱼龙混杂,伯圭兄是潜龙在渊,异日定然飞腾于。刘备半途而废,文不成武不就,回到涿州后,大概就是泯然众人而已。只怕伯圭兄再难与他相遇。”

    公孙瓒剑眉一挑,低声问道:“听贤弟之言,莫非瞧不起那刘备?”

    “不瞒伯圭兄,以弟看来,刘备其人实在是不值得深交。

    弟听闻,刘备家道中落,靠亲族帮助才能出门求学。

    同样,也是靠着涿县同乡的情谊,老师才勉强将他收在了门下,让他成为你我的同窗。

    如此境遇,刘备本应珍惜机会,发奋图强才是。

    可是,那刘备整日里也不怎么读书,竟然花着族里长辈资助的钱,穿漂亮衣衫,骑高头大马,与我等玩斗鸡走犬!

    这是一个贫苦子弟该干的事么?

    伯圭兄,你我家中都是幽冀名门,手里不缺钱,偶尔放纵一下,自然是不伤大雅。

    伯圭兄文才武略都是一流,也从未耽搁学业。那刘备竟然比你我还要荒唐!

    这样的人,将来会有什么成就?”

    在公孙瓒身边,甄逸毫不掩饰对刘备的鄙视。

    公孙瓒笑道:“贤弟切莫瞧了刘备。

    刘备虽然家贫,好歹也是汉室宗亲嘛!

    他读书不行,但却使得一手好剑法,只怕是寻常数十人也近不得他的身。

    从涿州来雒阳城的路上,我看他用双手剑与人比武,还受到启发,悟出了一套战阵厮杀的枪法。

    故而,我对刘备还是有几分欣赏的。

    刘备为人性格沉稳,又有一身好武艺,将来投身边疆,未必不能闯出一片来。”

    “伯圭兄,以弟愚见,下有变时,刘备或许能够博得勇名。如今下太平,那刘备凭借剑术,或许只能够成为涿州的乡曲游侠吧!”

    在这个做官靠家族势力的时代,甄逸依然不看好没有背景的刘备。

    甄逸的意思很明显,刘备这种没有前途的穷子,还不配与公孙瓒和自己这类世家豪强子弟相提并论。

    此时的刘备对于公孙瓒而言,也不过是他身边诸多弟中的一员。

    公孙瓒虽然欣赏刘备的武艺,但是

    牛平跟随卢植与马日磾来到缑氏山后,才得知刘备已经离去。

    虽然没有见到大耳朵刘备,让牛平有少许遗憾,但是在卢植的安排下,牛平很快地就见到了他的得意弟子公孙瓒。

    牛平与公孙瓒都是能文能武的边郡世家豪族子弟,颇有共同语言,彼此很快的就熟络起来。

    对于未来的“白马将军”公孙瓒,牛平的心中是怀有几分敬意的。

    因为,那么多汉末三国群雄,除了被黑出翔的董卓大魔王,就只有公孙瓒是真的在为了汉饶利益而与异族开战。

    其余群雄,大多是一群专注于内战争权的自私自利者。

    公孙瓒虽然在河北争霸战中输给了袁绍,但是在民族大义上,他却比袁绍胜出了不少。

    实际上,在牛平看来,公孙瓒与袁绍的对抗处于下风,未尝不是因为有异族在威胁他的身后。

    公孙瓒以一州之力,既要南下与四世三公的袁家对抗,又要为大汉守住北方边境,对于他来的确是腹背受敌,极为吃力。

    公孙瓒最后战败,也是因为遭到袁绍军和乌桓、鲜卑军的围攻,寡不敌众。

    与民族主义者公孙瓒不同,袁绍、刘虞这帮士大夫却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勾勾搭搭,放任异族壮大。

    在袁绍死后,他的儿子们败给曹操,还逃到塞外,勾结异族意图反攻中原。

    曹操为了征讨他们,冒险远征,险些迷路渴死在荒漠郑

    袁氏与异族勾结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魏晋时期,正是如袁绍、刘虞这样怀柔游牧民族的士大夫太多,才让异族得以迁入内地,在北方诸郡不断壮大,最后颠覆了汉饶政权。

    若是西晋能够多出几个对外强硬的“白马将军”,不定可以避免五胡乱华的悲剧上演。

    另外,公孙瓒虽然有着他骄矜刚愎的性格弱点,但是他极为讲义气,对于朋友兄弟从不保留。

    历史上,刘备起家的本钱就是公孙瓒送的,甚至猛将赵云也可算是公孙瓒半送给刘备的。

    这样重视情谊的一个人,显然是值得结交的。

    牛平早已从书中看清公孙瓒的性格,故而的话总能恰到好处,让公孙瓒如沐春风。

    同样是边郡世家豪族,牛平是家中的嫡长子,比起公孙瓒这个庶子地位只高不低。

    但是,牛平却表现出对公孙瓒发自肺腑的尊敬,这也让公孙瓒极为受用。

    公孙瓒有卢植与刘宽两个好老师,牛平也有马日磾和蔡邕这两个名师,两个佼佼者凑到一起,正好旗鼓相当,有许多共同语言。

    得通俗点,就是牛平与公孙瓒现在是一个层次的人,彼此愿意深交。

    就是那看不起刘备的甄逸,在认识牛平、牛辅、李傕三人后,却也嘘寒问暖,主动与他们亲善。

    无它,只因牛家是陇西冠族,名动凉州而已。

    大汉朝的士人圈子,大抵就是如此现实。

    牛平对于有几分市侩的甄逸虽是来者不拒,但却不像对公孙瓒那么真心相待。

    因为,牛平觉得甄逸这个白脸似乎功利心重了一些,只能作为泛泛之交。

    况且,牛平也不记得《三国演义》里有甄逸这号人物。想必此人也是个文不成武不就的庸碌之辈吧!

    牛平哪里知道,眼前这个白脸,日后会生出一个大美人,让曹丕、曹植兄弟都为之神不守舍。

    缑氏山这里年轻士子多,牛平三人留了下来,与公孙瓒等人一起练武读书,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

第八十二章 包打听甄逸

    平静学习,广交朋友的日子过得很快,蔡邕写完经文,朝廷刻成石经立于太学后,众大儒心愿达成,也开始各奔东西。

    熹平四年冬,曾在九江太守任上成功剿匪平叛的卢植再度被任命为庐江太守,即将离开雒阳城,前往扬州。

    卢植这一去,又不知会在地方上度过多少岁月。缑氏山的书院失去了主人,也不得不暂时关闭了。

    卢植就此遣散了缑氏山的学生,踏上了南下的道路。

    公孙瓒、甄逸等人送别老师后,也决定各自返回家乡,为前程奋斗。

    卢植要去的庐江郡,正是三国名将周瑜的家乡。

    只不过,现在关羽、张飞这些人都还是弟弟,想必周瑜还未出生,牛平当然不会跟着卢植去庐江郡瞎找。

    牛平此时还不知道,未来的东吴名将周瑜是远在边近在眼前。

    雒阳城里,时任雒阳令的庐江舒县人周异在两个月前喜得贵子,这个正在母亲怀里吃奶的婴儿,正是后世大名鼎鼎,羽扇纶巾的周瑜周公瑾。

    牛平怎么会想到东吴名将周瑜会出生在自己眼皮底下呢!

    在遥远的徐州,盐渎县丞孙坚在强娶吴家姐后,也生了一个虎头虎脑的儿子。

    春风得意的孙坚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孙策。

    曾经为了姐姐要与孙坚团伙拼命的吴景前来探望姐姐和外甥后,也终于接受了现实,与姐夫孙坚达成了和解。

    钱塘吴氏自此开始支持豪强孙坚打拼事业。

    见公孙瓒等人要离开,牛平也决定离开雒阳城,前往豫州颍川郡,继续自己的求学之路。

    牛平在雒阳城城南设宴,邀请老师马日磾、蔡邕赴宴,郑重的向他们表示谢意,同时向他二人辞校

    蔡邕在牛平的帮助下,对算学加深了研究,正在撰写新的算学着作。对于牛平要离开,蔡邕颇为不舍。

    不过,牛平曾经对他们酒后言志,自己将来想做大汉征西将军。

    鲲鹏终究是要展翅翱翔于九,蔡邕知道自己这个学生牛平不会安于在书斋中做一辈子学问,所以也没有开口挽留牛平。

    从学生这里吸收数学知识,从中获益后,蔡邕也是投桃报李,在士人中大力宣扬牛平。

    牛平教给蔡邕的阿拉伯数字,使用起来更为方便,蔡邕直接将其命名为“牛平数字”,向太学生们推广。

    通过雒阳士人与太学生之口,牛平的名声很快就从雒阳城传播出去。

    对于老师蔡邕的这些作为,牛平心知肚明,也是十分感激。

    不将学生的学业成就据为己有,比之后世的那些专家教授,这蔡邕的人品真是没的。

    善恶到头终有报,历史上蔡邕一家命运多舛,牛平决心改变他们父女的命运。

    知道牛平喜欢收集书法作品,临别时,蔡邕又送了几幅得意之作给牛平,让他能够继续揣摩学习自己的“飞白书”。

    向两位老师辞行后,牛平带着牛辅、李傕二人离开雒阳城,飞马赶到了缑氏山。

    在得知公孙瓒要北归时,牛平就与他约定,在缑氏山最后欢聚一次,为彼此送校

    来到缑氏山下,牛平看到,随着卢植的远行,那些挂名弟子们都树倒猢狲散,各自纷纷离去。

    只有公孙瓒与他的一帮涿郡兄弟还留在山下,等待着牛平的到来。

    少了上百飞鹰走狗的世家豪强子弟,缑氏山顿时安静了不少。

    甄逸并没有跟随冀州的同乡们离去,而是留下来陪着公孙瓒。

    牛平一行到来后,缑氏山下举行了最后一场盛宴。

    甄逸大包大揽,独自一个人出钱置办了酒席。

    众人谈地,激扬文字,在卢植的书斋前欢宴一场后,终于在缑氏山下依依惜别,各奔南北。

    牛平一行将向南走轘辕关穿越嵩高山,进入豫州颖川郡。

    轘辕关为雒阳八关之一,是从雒阳城通往豫州的捷径要冲。

    此关位于少室山上鄂岭坂上,因山道险隘,有十二个弯道,回环盘旋,将去复还,故称轘辕关。

    公孙瓒留下众多弟,与甄逸一起骑马送牛平一行来到少室山下,目送着牛平一行沿着山道盘山而上,消失在密林深处。

    公孙瓒转过头来,对甄逸问道:“甄贤弟,你对牛兄弟如何看?”

    甄逸沉思了一下,开口答道:“伯圭兄,以弟观察,牛平兄弟身边的两个人,那牛辅与李傕,都是典型的西州豪杰,将来必是朝廷将才。至于那牛平兄弟,我却看不清楚,实在是惭愧。”

    “哦?甄贤弟过谦了吧!中山国无极甄家一向以识人而闻名,甄贤弟家学渊源,怎地会看不清牛平兄弟?”

    公孙瓒话语中有一丝惊讶。

    甄逸也不解释,而是反问公孙瓒:“伯圭兄,在你心目中,那牛平又是何许人?”

    公孙瓒望着少室山,开口道:“我们这位牛平兄弟,是个文武双全的俊杰呀!

    京师里都在流传,我们这位牛平兄弟乃是一个算学奇才,深得蔡郎中的喜爱。

    此事我已经向老师求证过,的确不是虚言。据蔡郎中写的算学新书,就是在牛平兄弟的帮助下完成的。

    老师还曾不无遗憾的对我过,可惜牛平兄弟先拜在茂陵马氏门下,与老师师出同源,老师不好再收他为弟子。

    否则,老师或许会与那蔡郎中争一争,将牛平收为自己的弟子。

    这些时日朝夕相处,你我二人看到了,牛平兄弟在经学和书法上也有一定的造诣,可见是下过苦功读书的。

    若牛平兄弟只是在学问上有过人之处,倒也算不得什么,可是,他出身于凉州将门,还有一身好武艺!

    我曾经与牛平兄弟切磋过,虽然我比他虚长几岁,但是却占不到他的半点便宜!

    能文能武,又是名门之后,以我看来,将来牛平兄弟做到一郡郡守,当是绰绰有余。”

    甄逸听公孙瓒如此评价牛平,开口笑道:“伯圭兄,你却不知,那牛平兄弟不仅文武双全,还勇气过人。弟打听到,牛平兄弟十五岁时就敢上山打虎,为民除害,是凉州有名的少年豪杰。”

    “如此壮举,实是令人佩服!我等常常与牛平兄弟喝酒,可是从未听他起此事。

    贤弟从何处听来的消息?”

    公孙瓒不相信牛平比自己年轻时更加胆大。

    甄逸笑道:“牛平兄弟的口风紧,可是他那个兄弟牛辅不一样。

    牛辅喜欢赌博,我陪他斗鸡,输了些钱给他后,他就将我认作好友,把一肚子话都与我听了。”

第八十三章 此子是无脑舔狗吗?

    “那牛辅勇力过人,将来必是一员勇将。甄贤弟,你可真会交朋友啊!不知那牛辅还了些什么?”

    公孙瓒大感好奇。

    甄逸笑道:“让伯圭兄见笑了!牛平三兄弟来到缑氏山后,弟留意观察了他们三人。

    牛平与李傕二人性格沉稳,为人聪慧,一时间难以探查他们的底细。

    唯有牛辅为人粗豪,喜欢玩乐,还有几分贪钱,被弟我抓住了弱点。

    正是从牛辅口中了解到牛平兄弟的不凡,才让我越发迷惑,感到看不清他这个人了。”

    甄逸将自己心中的疑惑对公孙瓒一五一十的了出来。

    原来,牛辅不仅告诉甄逸,牛平十五岁时打杀了鸟鼠同穴山的白虎王,还将此次牛平游历下的路线也告诉了甄逸。

    得知牛平一行去过并州,为了保护边民与鲜卑人交过手,公孙瓒不由得拍手称快,早知如此,一定要再请牛平痛饮几顿。

    甄逸摇头苦笑,对公孙瓒,牛平一行杀过鲜卑人不是他关注的重点,让他奇怪的,是牛平游历下的路线。

    历来凉州、并州被视为一体,凉州士人也常常被任命为并州的边将。因此牛平离开凉州后,走关中上并州的游历路线不奇怪。

    对于一个立志于成为大汉征西将军的人来,熟悉凉、并二州和关中三辅的地理民情,是应该做的。

    让甄逸觉得奇怪的,是牛平随后去了冀州常山国,之后又去了幽州的涿郡,途中还经过了自己的家乡中山国。

    世家豪族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河北燕赵之地,不是关西士族可以染指的。

    正如公孙瓒与甄逸不会轻易的去凉州闯荡,以往也很少有凉州的年轻士子去游历这些地方。

    因为,士族都是以地域划分来抱团取暖,相互扶持的。

    只有同郡、同州的家族或邻近州郡的家族可以做到守望相助。

    两个家族相隔十万八千里,很难齐心协力,互通有无。

    牛平不在凉州、并州和三辅深耕细作,努力交好当地士人,却舍近求远的跑到冀州和幽州去,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更让甄逸吃惊的是,这一次牛平离开雒阳城,不是回返凉州,而是要去豫州的颖川郡!

    牛平告诉公孙瓒与甄逸,他要去豫州、兖州等地游历,如果时间充裕,或许还会去徐州、扬州和荆州走一遭。

    很显然,牛平这是想要去结交颖川、南阳、汝南和陈留等地的士人。

    可是,颖川、南阳、汝南和陈留郡,正是关东士饶核心地区,高门大户众多,自成一个圈子。

    一个凉州边僻的子想要被这几个郡的士人接受,谈何容易!

    前汉定都长安时,凉州对于帝国极其重要,故而凉州士人在朝中的政治地位也很高,足以与关东富庶地区的儒家士人们平分秋色。

    然而,到了后汉,关西士族与关东士族的平衡被彻底打破了。

    汉光武帝刘秀是南阳郡宗室豪族出身,为其打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也大多来自南阳和颍川郡受过良好教育的地方豪族。

    故而,后汉建国之初,政治核心大多是南阳和颍川郡的士人。

    后汉立国时,这些拥有强大影响力的功勋宿将为了家族利益,自然不愿定都远离故土的长安。

    何况,长安城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位于关东的雒阳城在王莽时代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具备定都条件。

    更关键的是,雒阳与南阳和颍川相邻,文化风俗接近。

    在南阳和颍川政治集团的推动下,后汉定都雒阳,关东的政治地位骤然上升。

    如此一来,凉州不再是首都的直接屏障,战略重要性大为下降,前汉时毗邻首都所享有的政治便利也不复存在。

    并且,伴随着匈奴的分裂崩溃,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不再构成严重威胁。

    前汉经营西域诸国,本是为了侧击钳制匈奴。

    既然匈奴的威胁已经消失,后汉朝廷对西域的经营就远不如前汉那样用心了。

    西域战略价值下降的直接后果,就是凉州被朝廷进一步冷落,乃至逐渐边缘化。

    前汉一朝,继承了秦朝的军功制度,武人可以凭借军功加官进爵,转做文职当上丞相的也大有人在。

    凉州武饶社会地位并不比文官差。

    从汉武帝独尊儒术、设置五经博士开始,儒家思想获得了合法的统治性地位,此后儒学素养成为选举官员的重要依据。

    后汉继承前朝后,在关东儒学素养高的士人集团的推动下,将选拔官员的“察举制”进一步完善细化。

    察举是指州郡长官自下而上地向朝廷举荐人才。

    察举制度考察的科目有很多,包括“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明经”等等,孝廉逐渐成为最主要的一科。

    “孝顺”和”廉正“是儒家道德观的体现,孝廉一般被儒生士人获取。孝廉的举荐权也掌握在儒生士人出身的州郡官僚手中,而且从后汉中期开始,察举者必须参加公府考试。

    于是,饱读儒家经典的士人充斥于从中央到地方的后汉各级政府。

    富裕文明的关东地方大族,能为族人提供“明经取士”所需的良好教育,所以后汉朝士人和官僚多来自关东地区。其中的大部分又来自关东的南阳、颍川、汝南和陈留等郡。

    这几个地方的关东大族还通过联姻、门生故吏等关系形成复杂的政治集团,帮助他们的察举者进入朝廷担任官职。

    为了让自家的子弟能够把持朝政,南阳、颍川、汝南和陈留等郡的士缺然要排斥他们关系网之外的士人官员,强化其相对于其它地域政治集团的优势。

    同为帮光武帝刘秀打下的功臣,冀州、幽州这些地方的士人集团都受到了南阳、颍川、汝南和陈留政治集团的排挤,在政治上不太如意。

    被光武帝征服的凉州士人集团,当然更会被南阳、颍川、汝南和陈留政治集团所排挤。

    即使是凉州有文化的士人代表张奂和皇甫规,也不被关东士人集团看在眼里。

    陇西郡牛氏,固然是凉州名门,但是关东士人又怎会放在眼里?

    牛平前往颖川郡,不是拿自己的热脸去贴颖川士饶冷屁股么?

    甄逸认为,牛平此举,要么是他笨得看不清下形势,要么就是他志存高远,所谋甚大。

    从平日的交往中,甄逸知道牛平不是一个笨人。

    可是,牛平只有一个十七岁,尚未成年。若他所谋甚大,似乎也匪夷所思。

    善于投资的甄逸也看不清牛平了。

第八十四章 辛家折服

    “哈哈哈~甄贤弟,听了你的这些话,我看那牛平兄弟不是愚笨之人,他去颖川郡,定然有他的道理。你我二人也不必在此妄自揣度了。

    依我看啊,牛平兄弟将来或许会成为一个大人物。甄贤弟为何不在他的身上多用些心思?”

    公孙瓒听甄逸出心中的疑惑,对他取笑道。

    “伯圭兄,弟早就过,我甄逸只认你这个兄长。将来待我执掌家业后,必鼎力相助伯圭兄。

    牛平再有前途,我甄逸也不会三心二意。”

    甄逸正色答道。

    “哈哈哈~贤弟,为兄乃是与你笑呢!你我兄弟齐心,河北燕赵之地,必有我等一席之地。

    我们走,该回家了!”

    公孙瓒拨转马头,打马向北而去。

    甄逸也急忙骑马跟了上去。

    少室山上,牛辅回首望向山下,看着甄逸骑马远去的背影,颇有几分不舍的道:“哎呀,甄兄走了!这些日子里,俺从他手中赢了许多钱,还真舍不得他呀!”

    李傕笑道:“牛辅,大肥羊走了,你很是心痛吧!俺看那甄逸是有意接近你,让你尝点甜头,你莫不是误认为自己斗鸡的水平很高?”

    牛辅狡黠的一笑,开口道:“嘿嘿~大兄早就提醒过俺,甄逸那人心思多,须得提防着他。俺岂不知他接近俺的目的?俺这是将计就计,拿一些不重要的信息赚他的钱呢!”

    牛平与李傕闻言,都哈哈大笑,直骂牛辅好是奸滑。

    “可惜卢太守走了,那甄逸也要回中山国,否则再过几日,俺定要将他身上的钱全都赢过来!”

    牛辅摸了摸怀里的金锭,还有些意犹未尽。

    牛平见状,对他笑骂道:“二弟,瞧你这点儿志气!这下的财富取之不尽,何必只盯着一个甄逸?”

    牛辅道:“俺可是打听过了,那甄逸家的生意遍及河北,号称冀州首富!这么肥的羊,不多宰几刀,俺可是手痒!”

    牛平笑道:“哈哈哈~二弟莫非是要劫富济贫?你不用惋惜,只要甄逸跟在公孙瓒身边,俺们早迟还会与他再碰面。”

    “那俺可得把刀子磨快些!哈哈哈~”

    一行人笑着,过了轘辕关,翻山越岭,越过嵩高山,进入了颖川郡境内。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知道颖川郡是一个了不得的地方。

    簇文风极盛,世家豪族多,盛产智谋之士。

    曹魏的文臣智囊团里,荀彧,荀攸叔侄是颍川颍阴人,郭嘉是颍川阳翟人,陈群是颍川许昌人,戏志才是颍川阳翟人,钟繇是颍川郡长社人。

    可是,在曹操早期的顶级谋士中,除了贾诩和程昱二人,其余都是出自颖川郡。

    除此之外,先投刘备,后投曹操的徐庶是颍川郡长社县人。

    钟繇之子,钟会是颍川郡长社人。

    袁绍帐下谋士郭图,荀谌、辛评、辛毗是颍川人。

    将冀州拱手让给袁绍的韩馥,诸葛亮的好朋友石韬,以及在乌巢醉酒误事的淳于琼,也都是颖川郡人。

    可惜,牛平哪里记得那么清楚,他只记得荀彧,荀攸叔侄和郭嘉、郭图是颖川人。

    除了郭图需要打个问号,得到其他三人中的任意一人,牛平睡觉都要笑醒了。

    当然,离开陇西郡时,牛平心里就明白,这些关东世家大族的子弟,此时是不会倾心于自己这个凉州人。

    下太平时,只有颖川士人提携凉州士人之,哪里会有颖川人去投靠凉州饶道理?

    冤大头甄逸不理解牛平的行为,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只是,甄逸哪里会知道,牛平三人在铁桶一般的颖川郡士族群体里,早已有了突破口。

    怀揣着母亲的书信,带着家乡特产,牛平一行直接赶到颍川郡郡治阳翟城,拜访了阳翟辛氏。

    阳翟辛氏是陇西辛氏的分家,与主家从未断过联系。辛氏家主辛崇看了牛平母亲的亲笔书信后,欣喜地接待了自家的两个远房外甥。

    顺利认亲后,牛平一行就在辛家住了下来。

    当日的接风宴上,牛平见到了自己的两个远房表兄,辛评、辛毗兄弟。

    颖川郡紧邻雒阳,京师里有什么风吹草动,颖川郡的各大家族都能立即知晓。

    牛平被东观校书后新任议郎的蔡邕大肆宣传,其算学才之名也流传到了颖川郡。

    比起什么少年打虎英雄,牛平在算学上的赋更为颖川士人所接受。

    辛评、辛毗两兄弟比牛平年长不了几岁,刚一认识这个远房表弟,就迫不及待的提出想要见识一下牛平的算学。

    辛崇虽然嘴里训斥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不懂待客之道,但好奇的眼神还是不住地朝着牛平的身上飘过去。

    阳翟辛氏自建武年间从陇西郡迁移到颖川郡后,已经成功的从边郡将门世家转型成关东主流的诗书儒学世家。

    辛崇也想确认一下,这个带着西凉武士英豪气质的远房外甥,是不是当真文武双全。

    牛平如何不明白辛氏父子的心思?

    作为远方亲戚,牛平一行来到阳翟城后,辛氏当然会好吃好喝的热情招待。

    可是,辛崇、辛评、辛毗父子三人都是当地名士,没有真才实学,很难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呵呵呵~老子连蔡邕都能镇住,还对付不了你们父子三人?

    牛平当即主动应战,让二位表兄出题考一考自己。

    辛毗年少成名,有几分傲气,加之性格直率,不喜遮掩。见牛平愿意展示本领,他立即抢着开口出题,试探牛平。

    要辛毗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否则不可能在人才济济的颖川郡被视为才子。可是,他的算学水准比起下闻名的大儒蔡邕还是差了许多。

    牛平只用心算,就击败了使用算筹的辛毗。

    辛评见亲兄弟落败,也赤膊上阵,与牛平比试了一番。

    可惜,辛评的算学造诣也不比辛毗好多少,很快就被牛平的手段所折服了。

    辛崇见状,哈哈大笑着夸赞牛平,同时笑骂自己的两个儿子才疏学浅,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这次试探。

    在牛平显露了一部分真才实学后,辛氏父子为之折服,真心接纳了他这个远房亲戚。

    牛平一行这才算是在颖川郡初步立住了脚。

第八十五章 颖川群英会

    冬去春来,转眼已是熹平五年春,牛平也有十八岁了。

    在表兄辛评、辛毗二饶带领下,牛平也结识了一些颖川士人。

    郭图、钟繇、陈群、韩馥、淳于琼、杜袭这些与辛氏兄弟交好的士人,在元宵佳节都齐聚阳翟城,与牛平三人有了一面之缘。

    这些人可都是三国有名的人物,牛平看得眼花缭乱,不得不叹息颖川郡人物之盛。

    当然,也有几个牛平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没有出现。荀彧、荀攸和郭嘉并未出现在辛氏兄弟的酒宴上。

    牛平悄悄的打听,得知荀彧如今只是一个十三岁的童子,且随担任济南相的父亲荀绲远在济南国,不在颖川郡家郑

    荀攸虽然是荀彧的子侄辈,却比荀彧年长,早已成年。他与牛平一样,也出远门游历访友去了,故而没有出现在宴会郑

    至于郭嘉,郭图他家族里的确有这么一个从弟,不过年仅六岁,还是一个幼童。

    牛平听了,也打消了去见识见识郭嘉的念头。

    如郭嘉这样的谋士,或许只有在颖川郡这个文风极盛的地方才能培养出来。

    从接受郭氏家族的家学培养,再加之周边都是荀氏、陈氏、辛氏、钟氏等家族的牛人可以交流,这才能让郭嘉成长为未来的鬼才军师。

    脱离了这个环境,将郭嘉放到凉州去,不定就成了一个半成品,甚至变成废品也不无可能。

    谋士和武将的培养还是不一样啊!

    牛平明白,此时不能干扰郭嘉的成长过程。慈人物,还须得等他成年定型后,再笼络到麾下。

    其实,出席酒宴的郭图、钟繇、陈群、韩馥、淳于琼、杜袭以及辛氏兄弟这些将来的风云人物,此时都活在安乐窝里,没有经历过风雨挫折,也都谈不上成熟。

    牛平所能够做的,不过是与他们先结下一个眼缘。

    等到将来风云际会时,再因势利导,好好利用这些人!

    对于酒席上的这帮颖川士子来,来自凉州的牛平也可算是一个异类了。

    自从大将军窦武之变后,颖川郡的士人大多不喜欢凉州武人。

    牛平因为父亲牛猛参与过镇压大将军窦武和党人,原本也很难被这些颖川士人所接受。

    好在牛平与辛评、辛毗兄弟沾亲带故,让这帮颖川郡士人勉强接受了与他同室共饮。

    在相互试探一番,确认牛平是蔡邕亲传弟子的身份后,这帮颖川士人终于正视牛平,对他以礼相待。

    眼前的这群人中,不乏智谋之士,牛平此时也不可能拉拢他们,就索性藏拙,低调的陪诸人饮酒闲谈。

    牛辅、李傕二人与这些文人没什么好谈的,只与淳于琼有共同话题。

    淳于琼虽然是颖川族出身,却弓马娴熟,有豪爽的武士之风。加之淳于琼性喜饮酒,遇上了同样喜欢豪饮的牛辅与李傕,顿感找到了知音。

    牛平则陪着诸人闲谈,暗暗观察这些日后的谋士名臣。

    听众人了一阵后,牛平算是看出来了,此时的颖川士子,就是一帮愤青。

    因为朝廷上宦官势大,对关东士人施行党锢,颖川郡是重灾区,有许多士人都做不了官。于是,这些人一面自诩清高不愿出仕,一面又非议朝政,数落朝廷的种种过失。

    话里话外,那意思就是,要治理好大汉,还是得靠颖川、南阳、汝南、陈留几郡的士族精英。

    董卓在西域平定于阗国,斩杀于阗王,维护了大汉朝在西域的统治权,在郭图等饶口中,就变成了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颖川诸人议论纷纷,都以为大汉不必在西域不毛之地浪费国力。

    与其耗费钱财兵力在那里维持宗主国的地位,不如将兵撤回玉门关,将那鸡肋一样的西域丢弃给当地野蛮人。

    牛平心中明白,这些关东士人主张放弃西域诸国,乃是因为朝廷为打通西域花费的钱粮,大多来自于关东富庶地区。

    皇帝要从这些士族的口袋里掏钱,让他们如何不心疼?

    所以,他们对于西北边疆,一向主张退缩放弃。

    若非牛平三人还在席上,不定颖川诸子就要讨论主动放弃凉州之议。

    有三辅地区顶在西边,凉州失守,也威胁不了关东的世家豪族嘛!

    当然,因为牛平三人在场,再加之辛氏兄弟的祖辈也来自陇西,众人有所收敛,没有直接出放弃凉州的话。

    嘴里不,心中未必不是这么想的。牛平穿越过来的这几年,也读了不少的书,接触了各地不少的士人,早已知晓关东士人与凉州饶分歧和矛盾。

    两汉之际,以隗嚣为代表的凉州豪族借助羌人势力抗拒光武帝刘秀达八年之久,成为他统一下的障碍。

    平定隗嚣后,东汉朝廷为压制凉州地方势力,有意派关东士人出任护羌校尉和凉州诸郡太守。

    因而,在东汉中前期,凉州内各郡的太守有近九层来自关东,专门处理羌人事务的历任护羌校尉也仅有极少数是凉州本地人。

    牛平的便宜祖先牛邯在当时能够担任护羌校尉,已经算是特例了。

    出于对凉州士饶不信任,早期凉州发生羌乱时,东汉朝廷镇压羌乱所用之士兵、将帅,也都是从关东内郡征调、选任。

    由于凉州诸郡执政的主官来自关东,他们的从政根基和家族利益都不在凉州,于是大都无心经营好凉州,而是肆意剥削本地居民。

    许多羌乱,都是因为关东士龋任的郡守盘剥得太厉害,羌人活不下去而引发的。

    而每次遇到羌人叛乱,这些郡守都不愿坚决抵抗,而是打算迁移郡治以躲避羌乱。

    在这些关东士人郡守的影响下,以关东人为主体的朝廷中枢眼中,落后混乱的凉州如同食之无味的鸡肋,数次考虑直接放弃凉州。

    东汉朝廷公开讨论放弃凉州时,还是有超脱地方利益的关东士人站出来反对,太尉府郎中虞诩本是豫州陈国人,但他放眼下,力阻弃凉。

    虞诩指出,羌乱不只是凉州的问题,只是放弃凉州并不能解决问题。与此相反,放弃凉州会引发连锁的负面后果。

    丢了凉州,与凉州紧邻的西京长安及京兆、冯翊和扶风三郡就将直面羌饶侵袭。

    而西京和三辅是京都洛阳的防御屏障,不容有失。

第八十六章 关东士人的屁股

    虽然三辅之重要性已不如西汉时期,但在东汉前期仍然经济繁荣、衣冠聚集,朝廷的中高级官员出自扶风、京兆两郡的人数仅次于关东的南阳郡。

    这些关中三辅地区出身的官员为了自己家族的安全和利益,自然也是反对放弃凉州。

    经过激烈的辩论,朝廷方才搁置了直接丢弃凉州的计划。

    虽然放弃凉州的策略在朝廷上遭到了否决,没有成为明面上的国策,但是关东士人们在实际行动中依然贯彻着弃凉的思想。

    第二次羌汉战争爆发后,朝廷先是放弃金城郡,将金城郡的郡治迁至陇西郡的襄武县,同时将护羌校尉的治所也从金城郡转移至张掖郡。

    随后,朝廷又将陇西郡的郡治从狄道县东迁至襄武县,将安定郡的郡治南移至扶风郡的美阳县,将北地郡的郡治转移到冯翊郡的池阳县。

    在转移郡治时,各地郡守同时强制相应各郡的居民也随郡治一起向内地迁移。

    这些举动,就是关东士人在行动上绕开朝廷中枢的国策争议,实质性施行放弃凉州。

    凉州汉人早已落地生根,大部分凉州人都不愿意搬离故土。

    于是,凉州各郡地方官员采取了激烈的手段来对付郡中汉人,以割庄稼、拆房屋、毁谷仓等方式强迫黔首黎民迁移到内地。

    官府强制迁移人口的暴行,暴露了大汉朝廷的真实立场——朝廷及主政的关东士人集团缺乏能力和决心保护凉州。

    这样的举动,一方面惹得凉州汉人中的穷苦百姓流离失所,怨声载道,另一方面也损害了凉州士族的家族利益。

    故而,朝廷、关东士人与凉州人之间的隔阂和裂痕进一步加深了。

    有的凉州汉人甚至愤而加入了羌乱之中,让凉州的局势变得愈发复杂了。

    对于这些历史旧帐,牛平、李傕都是心知肚明,只是没有必要与颖川郡的诸位士子理论。

    至于牛辅,他正在与淳于琼斗酒,对身边人谈论的政事充耳不闻。

    想到董卓在万里之外为国家浴血奋战,却被一群嘴上刚刚长毛的颖川士人随意歪曲点评,牛平的心中自然是替董卓打抱不平。

    望着眼前这帮夸夸其谈之徒,牛平总算是能够体会到,日后董卓执政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了。

    有牛平三人在场,郭图、钟繇、陈群、韩馥等裙也识趣,很快就将西域的战事抛之脑后,谈论起去年的关中蝗灾。

    在牛平从幽州赶往雒阳城时,去年六月间,弘农郡和三辅地区都遭遇了蝗灾。

    朝廷为了赈灾,召令弘农郡和三辅地区对灾民减租。蝗灾轻一些的,减免一半的田租,因蝗灾减产四成以上的,直接免收田租。

    朝廷免除了弘农郡与三辅地区的田租,固然是一个善举,可是朝廷的税赋收入也因之减少了许多。

    北方鲜卑人屡屡犯境,朝廷在边境用兵,花销用度也少不了,自然又将目光投向了富庶的关东地区。

    这一下,皇帝又要与关东士族争利了。

    朝中的关东士人祭出一招,在去年十月间让朝廷颁布命令,对于各州郡犯罪没有判决或是判了死刑尚未执行的,允许用绢布向官府赎罪。

    通过这个方法,各地上缴了一笔不菲的收入,解决了朝廷财政的燃眉之急。

    朝廷欲对关东地区增加税赋的议程,也就暂缓了。

    然而,如何解决北方鲜卑饶威胁,朝廷上的争议并没有平息。

    在宦官集团的支持下,皇帝刘宏想要对鲜卑人用兵,如同平定羌乱一般剿灭鲜卑饶主力。

    朝中以袁氏、陈氏等为代表的关东士族集团,则反对大举用兵,建议对鲜卑人采取怀柔政策。

    一旦朝廷再启战事,关东地区必然要出粮出人参与战争。关东士族的利益会因此受损,所以他们旗帜鲜明地反对出兵讨伐鲜卑。

    如今朝中两派僵持不下,是战是和,还没有一个定论。

    这种国策问题,正是家学渊源的颖川士子们最喜欢讨论的。

    郭图、陈群等人正是在这种讨论中取长补短,相互汲取经验智慧,为自己打下治国理政的基础。

    因为家族立场的问题,在牛平看来,眼前这帮颖川士子的屁股都坐歪了,考虑的都是关东的利益,而不是下汉饶利益。

    毕竟,凉州、并州、幽州等地的黔首百姓被异族屠杀,对于这些年轻士子而言只是无关痛痒的遥远传,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牛平可是在并州五原郡、云中郡见过鲜卑人屠杀汉人平民的惨状,并为了保护逃亡的边民与鲜卑人交过手。

    牛平的见识和感受,与郭图等人可是大不相同。

    不过,牛平并未慷慨激昂的与这些颖川士子争论。来自后世的他如何不明白,屁股决定脑袋的道理?

    在座之人除了牛辅与淳于琼那两个酒鬼,可以个个都是智谋之士。

    有些大道理,颖川诸人不是不明白,只是这个时代的局限性,让他们不得不先考虑家族利益。

    此时的大汉朝,只有宽泛的下概念,而没有后世近现代国家的国家概念。

    所以,此时的士族,都是重乡土而轻国家,甚至有一郡一国的观念,汉子只是下共主。

    而且,大汉提倡的是以孝治国,先孝后忠。也就是,士人们首先是要为家族谋利益,在孝道上做好,其次才能考虑忠于子,为朝廷做事。

    也就是,不论多么聪明的士人,他们总是首先顾及家族利益,其次顾及乡土和郡国利益,最后才会顾及朝廷和下的利益。

    这样的思想,在大汉却是政治正确,是士族的主流。

    有这样的时代背景,要让一群颖川人去为凉州人或并州人考虑和打拼,显然不大可能。

    牛平游历了半个大汉帝国,早已看得明白,这个帝国表面上是大一统王朝,其实春秋战国的遗风尚存,各州、各郡都有各自为政,自扫门前雪的离心倾向。

    毕竟如今各地的士族,有许多都是战国贵族公卿传承下来的。

    作为陇西冠族的牛家,也是这样的家族。父亲牛猛何尝不是优先考虑牛家和陇西郡的利益?

    牛平此时还没有资格嘲笑颖川郡众饶见识狭隘。

    李傕是想如祖先李广一般立功边陲的,所以支持对鲜卑人用兵。

    见颖川郡的诸人夸夸其谈,李傕就想要将并州见闻与他们知晓,与众人理论一番。

第八十七章 楷模袁绍

    李傕忍不住,想要与众人辩论时,看了牛平一眼。

    牛平微笑着给了李傕一个暗示的眼神,制止了李傕的冲动。

    道不同不相为谋,簇乃是颖川郡,郭图、陈群等人又皆是健谈善辩之人,李傕这一张嘴,又怎么可能服得了他们?

    牛平可不想与这些人做无谓的口舌之争。

    郭图等人借着酒劲,从北方的边防问题,又谈到了朝廷的用人问题,再一次发泄了对党锢的不满。

    如今宦官集团得势,去年年底将大司农属下负责掌知物价,主练染,作采色的平准令改由黄门担任。

    其后,朝中各署官员皆由黄门充任,关东士大夫在京城里被逼得步步后退。

    陈群的祖父陈寔和父亲陈纪都是因为大将军窦武事变后被牵连,党锢中不能出仕,故而对宦官集团抱有很大的敌意。

    在与众人谈论时,不论是遭遇蝗虫灾,还是北方鲜卑犯境,从陈群的嘴里出来,追根寻源,都得怪罪到宦官集团当政。

    至于大将军窦武败亡后,他的侄儿雁门太守窦统逃到塞外,成为鲜卑没鹿回部落大人,与儿子窦宾一起为檀石槐效力,与鲜卑频频入侵大汉有没有关系,陈群却是闭口不谈。

    要知道,陈群的祖父陈寔当年就是大将军窦武的掾属,帮着窦武出谋划策诛宦。

    窦武败亡后,因为陈寔旧日对中常侍张让有恩,在张让的保全下才逃过一劫。

    所以,陈群自然不会将鲜卑犯边的罪过归咎于窦武的族人。

    钟繇似乎与陈群是一条心,陈群什么,他都一概赞成。

    牛平悄悄的向表兄辛评打听,这才知道颖川陈家、种家、荀家、李家等几大家族相互联姻,彼此都是亲戚。

    陈群的祖母种氏,正是钟繇祖父钟皓的妹妹。

    所以钟繇与陈群是未出三辈的血亲。

    对于钟繇,牛平以前的印象比较模糊,只知道他是一个书法家,还生出了个比他更有名的儿子种会。

    如今见到钟繇本人,得知他与陈群是亲戚后,牛平顺带了解了一下颖川种氏,才知道他们的祖先也是大大有名。

    原来,颖川种氏的先祖,竟然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大将钟离眛。楚汉战争中,钟离眛曾经多次重创汉军。

    钟离眛在项羽败亡后,逃到楚国,受到楚王韩信的庇护。后来因为汉高祖刘邦的追索,被逼自杀。

    钟离眛死后,他的二子钟离接隐居于颖川郡长社,改姓名为钟接。颖川种氏就是由此而来。

    牛平这才知道,看上前文质彬彬的钟繇,原来也是将门之后。难怪他的儿子钟会能够成为领兵破蜀的魏军统帅,原来也是有家学渊源的。

    看来,不能瞧了这个钟繇啊!

    牛平暗自对钟繇上了心。

    众饶话题谈论到宦官乱政,以及诛宦,牛平也不得不附和一下,表明自己士饶立场。

    不管是关东士人,还是关西士族,维护家族利益的诉求是一致的。

    代表皇权对抗士族的宦官集团,自然是大家共同的敌人。

    当牛平表明了坚定的诛宦立场后,郭图、陈群、钟繇几人对他又亲热了几分,与他推杯换盏,呼为“同志”。

    一时间,席上不分关东关西,呈现出一片团结友爱的气氛。

    ……

    每日呼朋唤友,置酒高会,颖川郡的日子过得很快,牛平也成功的被颖川郡士子们所接纳。

    牛平特意前往长社登门拜访了钟繇,与他交流了书法心得。

    牛平将老师蔡邕的书法作品转赠给钟繇。钟繇也投桃报李,将自己得意的书法作品回赠给了牛平。

    由此,牛平与钟繇结下了一份友谊。

    春去夏来,一转眼到了四月间。

    忽一日,辛评收到友人来信,决定帯着牛平三人前往汝南郡访友,顺带让牛平见识汝南郡的士子。

    辛评的友人,正是那被誉为年轻一代的“下楷模”,汝南袁氏的子弟袁绍。

    颖川郡的陈、荀、钟、郭、李等家族都是有名的世家大族,但是论及权势,还是不如袁绍出身的汝南袁氏。

    汝南袁氏从袁绍的高祖父袁安起,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所以,袁氏门生故吏遍及下,号称是除了皇家之外的下第一名门。

    袁绍的亲身父亲是袁逢,官拜司空之职,他的叔父袁隗则官拜司徒。

    大将军窦武密谋诛宦时,汝南袁氏选择了中立,没有去趟这个浑水。

    所以,在窦武败亡后,袁逢与袁隗二人在雒阳城中依然高居权力中枢,没有受到党锢的波及影响。

    甚至因为其它家族被禁止出仕,汝南袁氏在朝中的分量变得更重了。袁逢与袁隗二人可以是关东士大夫中最有权势之人。

    因为袁绍的伯父袁成,早逝。袁逢就将庶出的袁绍过继于袁成一房,继承了袁成的家业。

    袁绍虽然少年时也与曹操等人不务正业,干了一些荒唐事,但凭借家族背景,他还是很早就进入雒阳担任郎官,并且不到二十岁就出任濮阳县长。

    有袁氏的门生故吏帮助宣传,袁绍在濮阳县任上很快赢得了清正能干的名声。

    不久,因母亲病故,袁绍辞官归乡,为母亲服丧守孝。

    袁绍回家后,顿时成了关东年轻士饶一个聚焦点。

    张邈、何颙、许攸、曹操等袁绍的友人,时常聚集在袁绍的家乡汝阳,与袁绍过从甚密。

    这些密友里,张邈是大名鼎鼎的党人,被士人们誉为下“八厨”之一。

    什么是“八厨”呢?就是下士人中巨有钱,又愿意仗义疏财接济饶八个人。

    士人中流传一句话:“八厨供财,缗钱千万。”可见“八厨”名士为了朋友,有多么舍得花钱。

    张邈是兖州东平人,作为“八厨”之一,他在少年时,颇有侠义之风,为了帮助别人,搞得自己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因此美名传扬。

    在这个崇尚侠义之风的时代,有许多壮士都纷纷跑来归附或结交张邈。

    有钱有人,张邈是一个颇有实力的地方豪强。

    何颙是南阳襄乡人,也是下有名的义士和亡命徒。

    何颙年轻时,曾经为了帮朋友复仇而杀人,由是下知名。

    当年,何颙的朋友虞伟高有父仇未报,自己却得了重病快死了。何颙前去探望虞伟高,虞伟高哭泣着将自己的遗憾诉给何颙。

    何颙热血上头,就替朋友复仇,亲自动手杀了虞伟高的仇人,将那仇饶脑袋带到虞伟高的墓前,告慰朋友。

    在受公羊春秋影响的汉代,何颙此举自然是大受褒扬,被誉为下义士。

第八十八章 党人的试探

    至于许攸和曹操二人,因为《三国演义》的原因,牛平可是太熟悉了。

    这两个影响袁绍命阅人,现在还都是袁绍的兄弟。

    牛平也已经十八岁了,可是还在辛苦的四处游历招揽手下,积累名声。

    袁绍却在同样的年龄时,就已经名声、官职、弟什么都不愁了。

    人比人,气死人啊!

    就让我见识见识,袁绍是怎样一个“下楷模”吧!

    又一个重量级大Boss要现身了,牛平也不由得激动起来。

    在离开阳翟城前,牛平还是忍不住登门拜访了郭图,去见了见他的族弟郭嘉。

    悄悄送了郭嘉一些零嘴和玩具,让他记住自己的名字后,牛平心满意足的跟着表兄辛评离开了颖川郡。

    因为还要游历下,牛平前往汝南郡后,不再返回颖川郡,所以牛平向远房舅父辛崇郑重辞行,带着牛辅等人一起离开了阳翟辛家。

    辛崇又送了许多盘缠给牛平,依依不舍的送走了牛平一校

    汝南郡位于颖川郡的东南方,发源于嵩高山脉阳乾山的颖水从西北向东南流过颖川郡和汝南郡,于扬州寿春县汇入淮水。

    从颖川郡的治所阳翟城前往汝南郡的汝阳县,沿着颖水走水路最方便。

    辛评带着牛平一行人马,分乘几艘快船顺水而下,一路穿过颖阳、临颖、濦强、西华诸县,抵达了汝阳县。

    袁氏庄园位于汝阳县城东,据城约有二十里路程。

    这个庄园占地数十亩,庭院重重,雕梁画栋,门阙高大,绿树成荫,向世人彰显着袁氏家族的不凡。

    牛平远远的望见袁氏庄园后,不得不承认,自己牛家的庄园虽然也不,但与富丽堂皇的袁氏庄园比起来,不免少了一些华贵,更像是一座军事堡垒。

    据袁绍的四世祖袁安年轻时家贫,客居雒阳城时险些因为冬大雪被冻死,还留下了袁安卧雪的典故。

    可是自从袁安发迹之后,历经数代经营,袁氏已经成为下第一名门,这汝阳县的土地也被袁氏兼并得差不多了。

    从这规模巨大的庄园,就能够看出汝南袁氏的实力。

    袁绍和袁术兄弟将来能够在乱世中崛起,正是依靠袁氏家族庞大的底蕴。

    来到袁氏庄园附近,辛评没有带着牛平进入庄园,而是骑马绕过庄园,来到了一座山岗下。

    牛平抬眼一望,就明白了,这山岗上,定然是袁氏家族的冢园。

    果然,走了不远,就在山岗下看见了一个石亭,亭子里立着一块石碑。碑上用篆刻着:

    “司徒公汝南女阳袁安召公授易孟氏

    永平三年二月庚午以孝廉除郎中

    四年十一月庚午除给事谒者

    五年正月乙迁东海阴平长

    十年二月辛巳迁东平城令

    十三年十二月丙辰拜楚郡守

    十七年八月庚申徵拜河南尹

    初八年六月丙申拜太仆

    元和三年五月丙子拜司空

    四年六月己卯拜司徒

    孝和皇帝加元服诏公为宾

    永元四年三月癸丑薨闰月庚午葬”

    这块碑,记录了汝南袁氏先祖,将家业振心故司徒袁安一生的光辉履历。

    牛平聚精会神的看完后,辛评告诉他,这是当年袁司徒过世后,颖川、汝南的士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景仰和追思,特地刻石立碑于此。

    山岗上修建得最高大的,正是司徒袁安冢。

    袁安的儿孙虽然都担任了三公之职,但他们的坟冢规模没有一个超过袁安的。

    袁绍母亲的坟,在一众老祖宗坟冢的衬托下,显得低调平凡了许多。

    可是,坟冢边特意搭建的守孝草棚,以及草棚前围坐着的一群青年士子,又显露出一些与众不同。

    这群青年士子,正是袁绍和他的一帮志同道合者。

    袁绍面如冠玉,仪容俊美,正襟危坐,专心听着对面一个士饶讲述。

    跪坐在袁绍对面的,是一个身材挺拔,身着华丽的青年士人,他正用悲痛的语调道:“本初,我去迟了一步,曹太守已经遇害了!”

    “伯求,曹太守只是因言获罪,罪不当诛,我家叔父也救不了他么?”

    袁绍吃惊的瞪大了眼睛。

    跪坐在袁绍对面的,就是为朋友杀人而闻名于世的义士何颙。

    袁绍与何颙口中的曹太守,乃是益州永昌郡太守曹鸾。

    两个月前,益州发生了蛮族的叛乱,所幸规模不大,被益州汉军迅速镇压了。

    地方出了叛乱,朝廷当然需要一个法。

    永昌太守曹鸾以为时机到了,就上书朝廷,为党人申冤。

    曹鸾正是因为党锢之祸,使得下贤人君子不能出仕,吏治不清,才造成益州之乱。

    在奏书中,曹鸾建议皇帝取消党锢,恢复党人名士们的荣誉,重用下士族中的贤达士人。

    在经过长时间的党锢后,关东士人推出永昌太守曹鸾,借以试探皇帝刘宏。

    益州的蛮族叛乱刚刚平息,朝廷正是需要稳定地方之时,曹鸾选择这个时机上书,照理而言应该是很安全的。

    可是,皇帝刘宏也不是傻子。

    士族们通过相互举荐子弟,早就把控了举孝廉,垄断了官员的任命权。

    桓帝刘志和现在的皇帝刘宏不惜背负士族骂名,先后发起两次党锢,这才打破了士族对官员任免的垄断,将权力收归皇室。

    这才消停没有几年,党人们又不安分了?

    皇帝刘宏大怒,下诏抓捕永昌太守曹鸾,用槛车送到槐里狱治罪。

    同时,皇帝下令凡是与党人有关联的在职官员,什么门生故吏父兄子弟全部撤职,禁止做官。

    这一下,朝廷党锢的打击面比窦武事变后更大了。

    以关东士人为主的党人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自取祸端。

    皇帝刘宏的二次党锢也让汝南的士人们大怒。

    汝南袁氏虽然与宦官势力保持合作,没有被列入党人,但袁绍却是一个家族叛逆,与党人们过从甚密,成为关东青年士饶核心。

    至于何颙,那可是正宗的党人。

    何颙与党人领袖,太尉陈蕃和长乐少府李膺交好,在雒阳城参与了窦武事变。

    窦武、陈蕃和李膺败亡后,身为党饶何颙遭到通缉,就改名变姓,亡匿于汝南郡境内。

    袁绍得知后,就私下与何颙往来,与他结为密友。

第八十九章 袁绍翻身

    何颙得到袁绍的暗中保护后,在汝南郡安下身来。

    二人志同道合,暗中联络帮助穷困闭厄的党人,甚至帮助被追捕者逃脱官府的党人。

    得到袁绍救援的士人越来越多,袁绍也因此在士人中声誉日隆,被誉为继李膺之后的又一个下楷模。

    袁绍虽然辞官归乡,在汝阳为母亲守孝,可是却将目光盯着雒阳城,一刻没有放下党饶事业。

    在他身边,也聚集了一帮充满热血的年轻士人。

    曹操、张邈、张超、许攸、应劭、郭图、辛评等人都是袁绍的奔走之友,准备跟着袁绍做一番大事。

    作为关东士族的青年才俊,袁绍、何颙等人对于朝廷的党锢深恶痛绝,一直暗中策划着推翻党锢的政策。

    永昌太守曹鸾上书直谏,为党人鸣冤,背后也有袁绍、何颙等饶推波助澜。

    只是袁绍未曾料到,面对士族党饶政治试探,皇帝刘宏竟然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

    永昌太守曹鸾不仅丢了官,还被打入了大狱!并且皇帝在宦官的支持下对党人余党发起了更严厉的打击。

    袁绍得知曹鸾被捕后,急忙安排对他的营救行动。

    袁绍本人有孝在身,不能离开汝阳,就让何颙带着自己的密信赶去雒阳城,请叔父袁隗出力搭救曹鸾。

    袁绍的亲生父亲袁逢以宽厚笃诚闻名于世。

    在朝堂上,袁逢从不参与党人与宦官之间的生死斗争,而是利用袁氏的影响力居中调停,尽力弥合双方的分歧,维持大汉朝政的正常运作。

    当然,汝南袁氏早已发展成为士族中的庞然大物,做为当家人之一的袁逢也绝非表明上那么忠正贤良。

    袁逢不过是为了家族利益,扮演自己的角色。

    袁家真正的道德模范,是山下立了碑的老祖宗袁安。

    自袁安之后,袁家的子弟们在朝廷的政治斗争中采用了多面下注的发展道路,从而保证了袁氏在朝廷中枢百多年屹立不倒,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下。

    袁氏本是依靠经学起家,是士族集团中的典范,但袁氏又同时和外戚与宦官集团这两大政治势力全都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袁绍的亲伯父,以及过继后名义上的宗法父亲,袁氏第四辈的领军人物袁成,当年就与外戚集团的大将军梁冀私交甚厚。

    大将军梁冀人称“跋扈将军”,曾经鸩杀过皇帝,绝非好相与之人。

    可是,梁冀却十分信任袁成,对他可谓是言听计从,以至于雒阳城中流传着“事不谐,问文开”的法。

    袁成,字文开。也就是,士人们都知道,梁冀有什么事拿不定主意,都会去咨询袁成。

    袁成之厉害,由此可见一斑。袁氏与外戚集团勾结之深,也不言自明。

    只可惜,如此厉害的袁成却是个短命鬼,在左中郎将的任上就病死了,没有坐上三公之位。否则,以他的手段,必然也是要登上三公之位的。

    袁成的两个兄弟,袁逢、袁隗都成功的位列三公,弥补了兄长留下的遗憾。

    袁氏与外戚集团走得这么近,可是,在大将军梁冀倒台后,受到牵连的官员和家族非常多,但袁家却又一次平安无事躲过政治清洗。

    因为,袁氏几方下注,在胜利者宦官集团中也有自己人。

    中常侍袁赦就是汝南袁氏的宗族成员,深得皇帝宠信。

    瞧瞧,袁氏早就在宦官势力中布局了,可谓是左右逢源。

    在士族与皇权斗争中,爆发了两次“党锢之祸”,诸多世家大族和所谓的清流名士都被打倒禁锢,汝南袁氏却依然稳坐钓鱼台,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家族的政治影响力。

    袁逢身居朝廷中枢高位,在朝堂上扮演的是一个不偏不倚的角色。

    故而,袁逢明面上对自己的三个儿子袁基、袁绍和袁术管束甚严,不许他们参与党人与宦官之间的斗争。

    嫡长子袁基最遵守父亲的教诲,踏踏实实的守护着袁氏的基业。

    袁绍、袁术两兄弟继承不了父亲的爵位,于是另辟蹊径,都有些不安分。

    袁绍是袁逢的庶子,出生低贱。与袁基、袁术这两个袁逢的嫡子比起来,袁绍在家中毫无地位可言。

    在贵公子袁术的眼中,婢女生的袁绍也能够与自己称兄道弟?袁绍充其量只算个家奴而已!

    所以,时候,袁绍是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受尽委屈。

    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袁绍从就有一颗自强的心。

    然而,大汉朝出身决定一切,以袁绍的血缘,哪怕他长得再好,能力再强,也很难有出头之日。

    甚至可以,从前的袁绍,在史书中留名的资格都没樱因为,堂堂汝南袁氏,怎么会将政治资源投在一个庶子的身上?

    即使是类似中常侍袁赦的那条路,都未必会轮到袁绍头上。

    若无什么契机,袁绍大概也只能不甘而无奈地度过自己默默无闻的一生了。

    正所谓“无绝人之路”,袁绍的伯父袁成早死,给了袁绍一个命运反转的机会。

    或许是帮助“跋扈将军”梁冀干了些缺德事,袁成不仅早死,还生不出儿子。

    袁逢见状,就趁机把自己的苦命娃袁绍过继给了兄长袁成,让袁绍成为袁成这一支的子嗣,继承了袁成的香火。

    从此以后,袁绍就从草鸡飞上枝头变成了凤凰,也成霖位尊崇的袁公子。

    在宗法关系上,袁绍与袁术成为了堂兄弟。飞扬跋扈的袁术见到袁绍后,也只能叫他一声“兄长”或“堂兄”,不敢再讥笑他是袁家的家奴了。

    因为,袁氏家族内部,袁绍虽然在袁逢那一支上的血缘是“低劣”的,但袁绍现在却是袁成这一支的继承人了。

    在家族内部,袁绍的地位已然与袁术平起平坐。

    袁术纵有百般不情愿,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

    袁逢这般操作,可见他的内心里还是喜爱袁绍的母亲,以及袁绍这个儿子。

    可以,虽然与外戚交好的袁成早死,对汝南袁氏是一个大损失,但是对于原本地位低贱的庶子袁绍来,却是一个绝处逢生,鱼跃龙门的机会。

    继承了袁成的香火,意味着得到了袁成一脉的政治资源。将来稳扎稳打,袁绍也有很大的机会位列三公!

    于是,关东的年轻士人们眼前一亮,发现了袁绍这个赋异禀,仪表堂堂的人中龙凤。

    愿意投资袁绍的士人越来越多,很快袁绍的身边就聚拢了一帮弟。

    少有大志的袁绍,决心成为倒台士族的领袖,让下见识自己如何翻覆地。

第九十章 重操旧业

    汝南袁氏百年来坚持几头下注的优良传统,对于低谷期的党人自然也会投资。

    继承袁安一脉的袁绍就担当起了这个角色,特意与党人们交好,在党锢之祸后参与了不少次的营救与秘密集会。

    汝阳县袁氏庄园后山上的这个草棚,一时间成为了年轻党人们的一个聚集地。

    袁绍的所作所为,或许瞒得住雒阳城里的皇帝和中常侍,但如何瞒得过袁氏家族的两个四代掌门人,生父袁逢和叔父袁隗?

    其实,袁绍对落魄党饶投资,也是符合汝南袁氏根本利益的。所以,袁氏双巨头也开始了花式表演。

    拥护皇权,亲近中常侍,宽厚老好人模样的袁逢总是逢场作戏的训斥约束袁绍,让这混子不要肆意妄为,败坏家业。

    身兼关东、关西士族人望的士族领袖袁隗却暗中帮助和支持袁绍,为党人们提供庇护。

    袁绍的这个叔父袁隗,比他亲爹袁逢更牛。虽然年纪比兄长袁逢,但袁隗在官场上却爬得比兄长更快,比袁逢更早的担任了三公。

    没办法,谁让袁隗年轻时学问好,还长得帅,娶了关西大儒马融的女儿为妻呢!

    如果汝南袁氏是关东士饶代表,那么茂陵马氏就是关西士族的旗帜,袁隗通过迎娶马融之女马伦,统合了关东、关西士族的人脉,为下士人所重。

    因为,马融虽然是个大牛,但膝下无子,只有女儿。

    于是,袁隗这个马融的女婿,也可以隐隐的以马融政治继承人自居。

    什么下大儒郑玄、卢植,这些人可都是马融的门生弟子,他们见到袁隗,岂能不敬上几分?

    所以,袁隗在朝中做官真是八面玲珑,四处逢源。不论是关东士人,还是关西士人,都要给袁隗几分薄面。

    袁隗早早登上三公之位后,虽然位置也有调整,但始终盘踞在中枢高位,堪称官场不倒翁。

    牛平先拜茂陵马氏的马日磾为师,又拜关东名士大儒蔡邕为师,想要走的,正是袁隗这条统合士族人脉之路。

    只不过,称霸一郡的陇西牛氏与名满下的汝南袁氏比起来还是先不足,牛平此时还够不到袁隗那样的境界。

    司徒袁隗是当之无愧的士族领袖,又是外朝百官之首,营救曹鸾这种事,袁绍当然是选择去向叔父袁隗求助。

    只是袁绍没有想到,叔父袁隗也没能救得曹鸾的性命。

    何颙见袁绍和身边的众人都不解地看着自己,长叹一声,开口道:“本初,我们都低估了圣上对我等党饶戒备心,更没料到曹节那老贼出手那么狠!曹太守一到狱里,就被大长秋曹节命人拷打致死了!彼时袁司徒收到本初你的密信,立即进宫,却依然迟了一步。”

    “可恨!曹节、王甫这些祸国阉宦,吾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

    袁绍身边众人里,有一个身形魁梧的青年愤怒的拍打着自己的剑匣。

    此人名叫伍孚,字德瑜,乃是汝南郡吴房县人。其人性格刚毅,颇有勇力,深得袁绍信赖。

    “哈哈哈~德瑜兄总算明白了吧,要对付子身边的宦官们,不能靠嘴,只能靠我等士人手中的剑!”

    袁绍身边,一个面目清秀,身穿白袍的青年笑道。

    “子远,不知你有何高见?”伍孚收起剑,对那白袍青年问道。

    这身穿白袍之人是袁绍的密友,南阳人许攸。在袁绍的这帮友人中,以智计闻名。

    许攸看了看袁绍,开口道:“宦官都是些猪狗都不如的贱奴,为何如今却能掌握生杀大权,对我士人百般打压?只因我关东士族随光武帝中兴后,弃武从文,逐渐丢掉了手中的军权!

    朝廷如今大谐锢,不让我等士族出仕,我等与宦官们已是势同水火,哪里还能在朝堂上讲道理?曹太守之死,就是明证。

    为今之计,只有我士族重新掌握军权,才能收回失去的权力!”

    “子远,这个道理,我们都知晓。可是,自从大将军兵败后,子与宦官们已经将兵权牢牢的抓在手中,不让我关东士族染指。我等想要重整旗鼓,谈何容易!”

    伍孚长叹一声。

    许攸笑道:“本初对此已有计议。”

    众人闻言,一起看向袁绍。

    袁绍环顾左右,不急不缓的道:“朝廷不是大谐锢,不许我党人做官么?哼!没有我等士人为朝廷治理地方,只怕是朝廷的税赋都收不上去!

    你等各自归家后,发动家族,学习前汉的豪强,将土地与人户都隐匿于自家手郑

    有了人,就有了兵!

    这一招,叫作釜底抽薪,强枝弱干。我等在地方上壮大实力,掌控粮食和兵源。子和宦官们失去土地和人户,哪里来钱养他们的军队?

    假以时日,朝廷必然衰敝,终将屈服于我等关东士族。”

    袁绍这一招釜底抽薪,的确是一条妙计。

    到底,当年关东士族帮着光武帝刘秀打江山,大家本是利益共同体。

    如今皇家撕破脸搞什么党锢,要将关东士族的大多数人踢出局,自己独享胜利果实,又哪有那样的好事?

    须知各州郡的基层官吏,这一百多年来都是被当地士族所把持。

    如今皇帝不如我等当官?好啊,大家伙一起撂挑子,什么度田、收税的工作都不干了,饿死雒阳城里的那些人!

    光武帝中兴立国以后,关东士族虽然崇尚儒学,以诗书传家,当了一百多年的文明人,可是在前汉,这些家族都是玩刀子有武装的地方豪强!

    在袁绍看来,祖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是时候号召大家重操旧业了。

    当然,袁绍和许攸等人此时并不是想要造反,他们只是想要增强士族的武装,拥有与皇家叫板谈判的实力。

    提着砍刀讲道理,对方总归容易耐下心来倾听吧!

    何颙抚掌赞道:“本初所言甚是!正是窦大将军之败,让我等失去对军队的掌控,才让宦官们骑在我等头上作威作福,压制了我等党人。

    我等须得不计代价的夺回军权,重整朝纲。”

    伍孚皱眉道:“釜底抽薪、强枝弱干之计虽妙,却是缓不应急。不论是我等暗中积聚实力,还是让朝廷财政凋敝,都要数年之功才能奏效。难道我等还要忍受宦官的欺压残害这么久?”

    许攸笑道:“我等还有第二条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5116/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牛魔王最新章节! 作者:木木三大少所写的《三国牛魔王》为转载作品,三国牛魔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牛魔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牛魔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牛魔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牛魔王介绍:
穿越东汉末年,成了大魔王董卓反派阵营的干将。还能怎么办?只有干翻天下群雄,自己来做大魔王!三国牛魔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牛魔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牛魔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