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TXT下载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全文阅读

作者:坐看闲花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txt下载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一十三章 官员评级

    “老师,弟子所思之‘九品中正法’,所谓‘九品’,乃是以每年最后三个月为各级官员考核评等,等级共分九种‘甲上、甲中、甲下、乙上、乙中、乙下、丙上、丙中、丙下’。

    而负责评等之人,便是‘中正官’,所谓‘中正’,乃是取其不偏不倚之意,弟子之意,为保证‘中正官’之独立公正,‘中正官’当直属于中央,归司空管辖,免受地方掣肘。

    评等之法,当由一名上级派来之‘中正官’”并两名本级之‘中正官’主持,评等前,先整理好一应官员本年之履历,然后抽取三名上级官员、三名本级官员、三名下级官员共九人根据履历为所有本级官员评等。

    举例来说,即州府官员之评等,由一名中央派来之‘中正官’和两名州府之‘中正官’主持本州府所有官员之评定等级,然后抽取三名中央官员、三名本州府官员、三名本州府下辖郡府官员共九人根据履历为本州府所有官员评定等级。

    如此类推,各级官员都一一评定等级,直至评到乡府官员为止,乡以下之亭便不作评定等级,中央一级官员亦不作评定等级,由陛下和三公九卿商议任免。

    评等之后,为公平计,当去除一个最高等的评级和一个最低等的评级,以获评全部九种等级为例,当去除一个‘甲上’和一个‘丙下’,再以剩下的七个评等作出综合评级。

    综合评级,当以过半为评等准则,同样以方才九种等级全部获得为例,去除一个最高评级和最低评级后,剩下的就是‘甲中、甲下、乙上、乙中、乙下、丙上、丙中’,按如此评等来算,‘甲’等和‘丙’等俱不过半,故此便是‘乙’等。

    在细分评级,‘甲中、甲下、乙上’这三个评级均可视为‘乙中’,故此‘乙中’此评级便过半了,综合来算,最终评级便是‘乙中’。

    如若七个评级中的‘乙中’变为‘乙上’或‘甲’等,则最终评级便是‘乙上’,反过来‘乙中’变为‘乙下’或‘丙’等,则最终评级便是‘乙下’。

    如此类推,基本规则就是上级评价可视为下级评价,但下级评价绝不可视为上级评价,最终以过半数的评价确定为最终评级。

    最终评级以后,便以此评级作为陟罚之依据,具体来说,就是一年被评为‘甲上’即升一级,连续两年被评为‘甲中’才可以升一级,‘甲下’需连续三年,‘乙上’便是四年,‘乙中’则是五年,‘乙中’以下的评级便不是升迁,而是反过来贬谪了,因此一名官员连续五年表现尚可的话,应该就可以升上一级。

    贬谪之评级,与升迁之评级相对,就是一年被评为‘丙下’则贬一级,连续两年被评为‘丙中’便贬一级,连续三年被评为‘丙上’或连续四年被评为‘乙下’的话就会贬一级,而贬至乡府一级后,由于下级亭一级并无秩,再贬的话就会去官。

    而升迁之评级,一样可用上级评等等同下级评等的原则,就是‘甲中’可视为‘甲下’,‘甲下’可视为‘乙上’,‘乙上’可视为‘乙中’。

    贬谪之评级,也是如此原则,上级评等等同于下级评等,就是‘乙下’可视为‘丙上’,‘丙上’可视为‘丙中’,‘丙中’可视为‘丙下’。

    所有官员评级之卷宗,最后应当全部送回中央,由司空组织有司一一查核,为防舞弊,若有官员全部评级俱为‘甲’等或‘丙’等,则中央应遣有司详细查核该官员。”

第一百一十四章 九品中正制

    “幼常此言,深得孔子‘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之语,如此看来,幼常所思之法与圣人之言颇合,而以为师所闻,似无疏漏。

    只是如今朝廷考核之法已有定例,若贸然变更,恐造成朝局动荡,反有碍于汉室兴复之大业。”诸葛老大听了我一大轮言语后,沉默多时,然后才说道。

    其实我早就知道,就算此方法能够说服诸葛老大,但是一个未经实验之法,就要诸葛老大拿来用于全国,以诸葛老大如此小心谨慎的人,却是不大可能的。

    不过幸好我早就有了腹案,于是便接着诸葛老大的话头说道:“老师,此事弟子早有所料,故思得一法,不知是否可行。”

    “哦,幼常还有何法?一并说来便是。”

    “以弟子观之,凉州如今新收复,而且凉州一向疲敝,官员实是不多,正好用于试行‘九品中正法’,待此法试行有成,再考虑是否用于全国便可。

    而且方才弟子言及‘九品中正法’,尚遗漏了一条,就是参与评级之官员,三年内不得再参与同一地方官员之评级,此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舞弊之可能。”

    “幼常此言,确是老成谋国,如此的话,待为师与陛下及朝中重臣商议过后,若此法确是可行,便让安国于凉州之内试行此法便可。

    今晚听了幼常数番言语,发觉幼常近一个月来读书颇得其味,于军政两道俱有不少独特见解,实是令为师心中欣慰。

    只是方才幼常所言,俱是增强吾大汉之法,不知幼常可有思得削弱曹魏之法?”

    “老师既是见问,弟子近日确是思得一法,应可搅乱曹魏,至不济也可引得曹魏君臣相疑,只是其中部分细节未及思虑完毕,如此正好让老师帮忙完善。”

    “幼常且说来便是,为师定当为汝参详完善此法。”诸葛老大可能也是本着聊胜于无的想法,让我尽管说来。

    “老师,曹魏自伪帝采用陈群所献之‘九品中正制’后,人才选拨任用之权基本被世家大族所把持,致使曹魏之重臣,莫不出于世家大族。

    曹魏通过如此手段,获得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世家大族出身之大臣,与曹魏伪帝之间,大概谈不上什么君臣相得,但亦是紧密合作的。

    弟子所思之法,便是从此处着手,欲引起世家大族之疑惧,离间世家大族与曹魏之关系,若能激起一二世家大族与曹魏对抗就更是大妙矣。”

    “幼常此论不错,只是欲以何名目施行,可知一般之法,恐难达到幼常之设想。”

    “老师且听,弟子欲如此这般、如此这般。”

    “幼常此谋甚好,只是事涉子林,不知子林可有其它想法?”

    “弟子正是从子林处了解到这些情况,依子林之言语,其应无反对此谋之理,只是若真的施行此谋,弟子定必亲自问询子林。”

    “如此甚好,幼常既然思得此谋,未知还有何细节未思虑完毕?”

    “禀老师,此谋大致已经思虑妥当,只是若要施行此谋,尚需一间者,最后便是曹魏朝中有相当份量之人施为就更是事半功倍了,而偏偏弟子苦无人选。”

    “嗯,原来如此,幼常,且容为师思索片刻。”诸葛老大听完我的说话,面上露出一丝古怪的表情,不是只是一闪而过,然后恢复如常说道。

    诸葛老大大默默思考了约莫一刻多钟,接着向门口处的守卫亲兵摆了摆手,让那名亲兵退出大帐,等帐内只剩下他和我两人后,就对我说道:“幼常,汝稍坐,为师去拿点东西出来,与汝述说一件机密之事,此事出了此帐后,汝便莫要与任何人提及。”

第一百十一五章 王佐之才

    诸葛老大说的如此郑重,我当即凛然回应道:“弟子定当牢记老师吩咐。”

    诸葛老大听到我的回答,就转身去后面打开一个箱子,里面放满了一卷卷书册和帛书,诸葛老大从里面找寻了好一会,然后拿出一卷帛书回来落座。

    回来坐定,诸葛老大就将那卷帛书递给我,示意我打开来看,我顿时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诸葛老大这是搞什么呢?

    不过也不容我多想,我只能双手接过来,然后打开那卷帛书细看,却是一封书信,看其语气用词,应该是诸葛老大的好友,而且再往后看,诸葛老大这名好友应该是在曹魏那边为官的。

    这也没有什么好稀奇的,这个时代,兄弟尚且能够分侍不同君主,还能够有家书往来,诸葛老大自己就是最好例证,三兄弟分别各自在魏蜀吴三国任职,如果只是好友的话,有书信往来本就是正常不过之事,诸葛老大又何须如此郑重?

    想到这里,我不禁抬起头,疑惑地望着诸葛老大,诸葛老大可能看到我疑惑不解的神情,不过他也没有解释,只是示意我继续看下去。

    难道下文还有什么惊爆的信息不成?我抱着这个想法,只能继续看下去,不过看完整封信,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信息,都是闲话家常一般,我正想出言向诸葛老大询问,突然扫到落款的名字,当即吓了一跳,将快要冒出口的言语吞掉。

    因为我好像看到落款的名字是“荀彧”,若是真的,可不得了,荀彧算是追随曹操最早一批的人,乃是曹操的首席谋臣,曾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就是曹操也承认荀彧的才智与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相若,其地位可能不及诸葛老大在蜀汉这边的地位,但在曹魏那边亦是举足轻重了。

    于是我不由得再三确认,看看自己是否看错了,不过看来看去,落款的名字确是“荀彧”无疑,两个互相敌对的国家,其首席谋臣竟有书信往来,而且言语亲密,就算只是闲话家常,也算是惊世骇俗的了,难怪诸葛老大要我三缄其口了。

    不过想想也是正常,荀彧被称为“王佐之才”,一向亲近汉室,反对曹操封魏公、受九锡,导致与曹操互生嫌隙,其与诸葛老大这个矢志兴复汉室的人有书信往来也属合理之事。

    虽然我确信此封书信必是荀彧荀文若写的,不过为防有同名同姓之事,我便向诸葛老大求证,问道:“老师,此信乃是荀令君所书?”

    “嗯,确是文若所书,为师与文若神交多年,后互有书信往来,惜无缘与文若相见,彼此共饮相谈一番。”

    “荀令君与老师如此书信往来,岂不引起魏主之疑心?”

    “幼常多虑矣,两国重臣互相交往,古已有之,此亦是查探他国情报之重要手段,最明显就能知道他国重臣之近况及朝政是否不稳。”

    “既是如此,此亦属正常,老师何故要弟子此后切莫谈起此事?”

    “此事故是寻常,然为师接下来说及之事方是机密。”

    哦,原来还有下文,我就说,光是书信上的事哪用得着诸葛老大如此郑重呢,只听诸葛老大继续说道:“为师一向心知,文若素有扶保汉室之心,只是当年曹孟德篡汉之心未显,为师亦不便多言,以免有离间之意,只是保持与文若之默契,多谈平常之事。

    此信乃是文若当年与为师的最后一封书信,信上之言并非关键,关键之处乃是送信之人所言之事。”

    嗯,荀彧果是才智过人之事,欲言之事竟然不在信中,而是在信外,只是不知道他要说什么给诸葛老大听呢?于是我随即问道:“老师,送信之人所言何事?”

第一百一十六章 王佐之谋

    “文若所遣之人,如往常一样将文若之书信亲手交到吾手上,吾亦如常拆阅书信,并向来人询问文若之近况。

    当吾问及文若最近研读何书时,那名送信之人稍有停顿,然后向吾言道,近来没有看到文若翻阅何书,只是时常听到文若诵读《史记》之内容。

    吾当即惊异,此回应与往常并不相同,显非来人之话语,恐是文若有话让来人代为传达,不过此只是吾之猜测,于是吾不动声色,接着询问来人,文若所诵读,乃是《史记》中哪个章节之内容。

    来人便言,乃是《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而文若更是对其中蔺相如出使秦国,使得和氏璧‘完璧归赵’的这件事再三诵读,并言及此乃是臣子尽忠之道。

    吾当即明白,此便是文若暗中所传之话,吾亦完全明白文若之所思矣,幼常,汝可明白?”

    啥?这就算传话了?诸葛老大还完全明白荀彧怎么想?这两人还是人吗?怎么每句话我都听得明白,但合起来我却无法理解荀彧想表达什么,我脑中顿时变得一片混沌。

    诸葛老大还要用此事考验我的智力,真是悲剧了,我只能苦命不停思索了,不过联系上方才诸葛老大说的话,里面还是有不少提示的。

    我将当中有用的信息注意提取出来,慢慢拼接起来一段段猜想,有了线索,我逐渐有了头绪,再组织一下语言,我心中顿时有了腹稿。

    于是我便向诸葛老大说道:“以弟子愚见,荀令君临别之际,向老师传来此番说话,可是表示自己还是汉室忠臣,只是其有宗族之累,希望为汉室尽忠之时,亦能得保宗族?”

    “嗯,幼常果是聪敏,为师所想,亦大概如是,是故如今幼常既要寻人用计,为师便思及此事,正是使文若之愿得遂。”

    啊,荀彧不是已经死了吗?诸葛老大还想用荀彧施计?难道诸葛老大学会了《火影忍者》中的“秽土转生之术”,连死人也可以利用了?

    不过来到这个时代这么久,我也没有看到什么超出现实的事情,估计还是我想多了,诸葛老大或许不是这个意思,于是我就向诸葛老大问道:“老师,如今荀令君已经仙逝多时,尽管其有拳拳报汉室之心,又如何能襄助吾等?”

    诸葛老大可能看见我神色有异,便哈哈大笑,然后说道:“幼常勿用奇怪,只是为师尚未说清楚此事,难怪汝有所误会,汝且待片刻,为师还有一封书信给汝观看。”

    说完,诸葛老大走到后面去了,从那个箱子里面又拿出一卷书信,回来递给我看。

    我展开细看,却是荀彧之子荀俣所写之信,乃是为诸葛老大于国事繁忙之际,尚能送信到荀府,为荀彧吊唁而致谢。

    由于有了之前的经验,我也不急于发表意见,只是向诸葛老大问了一句:“老师,此是?”

    然后就静待诸葛老大说话了。

    只听诸葛老大说道:“幼常,此信是为师知道文若逝世后,遣人送信到荀府吊唁,然后文若之子荀俣遣人送来之回信。

    信中内容只是平常,只是送信之人竟是当日为文若送信之人,为师深知其中有异,故此亦向送信之人询问一二,而送信之人果是又说出一番言语,令为师深深敬佩文若。”

    “未知来人所说何言?可是有关荀令君之安排?”我见诸葛老大竟然这时候卖起关子来,便不由自主催问了一下。

    “嗯,确是如此,为师向来人询问,文若家风甚严,其子必定家学渊源,未知荀俣最近所读何书。

    来人便说,荀俣近日翻阅《史记》甚勤,时常诵读《赵世家》中赵氏孤儿一篇,对公孙杵臼、程婴二人之忠义赞颂不断。”

第一百一十七章 赵氏孤儿

    公孙杵臼、程婴二人,乃是《史记》中所记载赵氏孤儿一事中的一大亮点,其实,赵氏孤儿一事,《春秋左氏传》和《史记》中俱有记载,只是《春秋左氏传》记载得相当黑暗,而《史记》记载得十分热血动情,可谓充满人性的闪光点。

    后世的一些专家,都认为《春秋左氏传》中所载才是历史真相,但是民间大众还是比较接受《史记》所记载的版本,盖因《史记》中所载赵氏孤儿一事,有情有义,十分符合主流思想,甚至可比拟后世的一些影视剧,而后来也确是被改编为电视剧和电影了。

    这事就犹如《三字经》中“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记载的尧舜禅让的事情一样,虽然后世的一些专家从出土的《竹书纪年》中发掘史料,认为尧舜禅让乃是子虚乌有,“舜杀尧、禹杀舜、启杀益、伊尹逐太甲而被太甲所杀”才是历史真相。

    不过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尧舜禅让才是代表主流思想,也是大部分人都承认的史实,就是因为这件事看似不现实,才成为大部分人心中的理想。

    而在《史记》中,公孙杵臼、程婴二人,更是出彩,可谓忠义无双,成为了忠臣义士的代表人物,不过这两人,在《春秋左氏传》中的赵氏孤儿一事里,却是完全没有提及的。

    《春秋左氏传》里面的记载,乃是赵盾的儿子赵朔拥有重位并娶了晋成公的女儿庄姬为妻,生下儿子赵武。赵朔去世两年后,他的叔叔赵婴与其寡妻庄姬通奸,被赵氏家族流放到齐国并杀死赵婴,引起了庄姬的怀恨。

    三年后,庄姬联合了对赵氏家族怀有仇恨的栾氏和郤氏家族,向晋成公进谗言说赵家要叛乱,赵氏家族因此被诛灭。而庄姬与当时至少已有6岁的儿子赵武住在晋景公宫中,安然无恙。

    约两年后,晋景公接受了韩氏家族首领韩厥的建议,恢复了赵氏的地位,“赵氏孤儿”赵武于是继承了赵氏在三军六卿中的高位,完完全全就是一场普通的政治斗争,毫无值得称颂之处。

    而《史记》里面的记载,就截然不同了。里面说屠岸贾与赵氏家族有仇,瞒着晋景公(或许是取得了晋景公的默认),领着一众军将大臣发动“下宫之难”,将赵氏一族斩杀殆尽,只有晋景公的姐姐、赵朔的妻子赵庄姬怀着身孕逃进皇宫里面,托庇于晋景公。

    “下宫之难”后,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去见赵朔的朋友程婴,问他为什么没有跟随赵朔去死。程婴就说赵朔的妻子有了身孕,如果生下男孩,就奉这名男孩为主,帮助他复兴赵氏一族,如果生下女孩,那么他再去死也不迟。

    后来,赵庄姬果然生下了一名男孩,就是赵武,但是被屠岸贾知道了,进皇宫搜索赵武,赵庄姬将赵武塞进自己裙里,赵武在屠岸贾搜查的时候,不哭不闹,成功瞒过屠岸贾。

    程婴知道了这件事后,就与公孙杵臼商议对策,看怎么能救出赵武,公孙杵臼就问程婴,“扶立遗孤”和“死”哪个容易,程婴回答“死”更容易,于是公孙杵臼就自己请死,希望程婴扶助赵武,复兴赵氏一族。

    后来,他们就去找来(估计是买来)一名男孩,由公孙杵臼带着,程婴则去屠岸贾处告密领赏,屠岸贾领着兵马找到公孙杵臼,他们两人就在屠岸贾面前做了一场戏,由公孙杵臼大骂程婴,取得了屠岸贾的信任,屠岸贾带人杀死了公孙杵臼和那名男孩,以为赵氏一族已经灭绝,就离开了,程婴则带着真正的赵武藏匿山中,默默养大赵武。

    等到赵武成年后,就在当年深受赵氏一族厚恩的韩厥的帮助下,成功取得晋景公的信任,领兵杀死屠岸贾,为赵氏一族复仇,赵武亦成为晋国的重臣。

    程婴等到一切事情结束后,就决意自杀,赵武阻止,程婴就说这事当年与公孙杵臼约定的,待赵氏一族成功复兴,便到九泉之下与公孙杵臼相会,若他不死,公孙杵臼便会以为事情没有成功,其英魂就无法安息。

    程婴这样说,赵武就无法在继续阻止他,只能任他自杀身亡,之后“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第一百一十八章 阴符

    所以说,《史记》记载的这件事虽然被人称为“赵氏孤儿”,但里面的主角却是程婴和公孙杵臼,而他们两人关于“扶立遗孤”还是“死”更容易的一番话,后来逐渐演变为“活着”比“死”更困难。

    而送信的人带来这段说话,结合荀彧已死的事实,难道是荀彧的儿子暗示自己愿为“程婴”,继承荀彧这个“公孙杵臼”的遗志?

    不过一切都是猜测,还是要向诸葛老大求证一下的,于是我就向诸葛老大问道:“荀令君之子遣此人如此传话,岂非言其欲效程婴,以继荀令君之志?”

    诸葛老大随即答道:“叔倩如此作态,以为师之见,亦确是如斯想法,只是碍于文若之前之言,为师不欲牵连叔倩之宗族。

    故此自回复此信后,叔倩没有再次来信,为师亦没有致送书信给叔倩了,如今若要借叔倩之手施行幼常之计,还需寻一妥善良方,以瞒过曹魏之耳目。”

    嗯,要明确将我的计划告诉荀俣,又不是只表达自己的意向,这样就不能像荀彧两父子一样,用隐喻的方式了,但是说得太明白的话,万一让人截获,就害死荀俣这么难得的一个高级间谍了。

    看来真的要想一个保密的方法,使得我们可以向荀俣表达清楚的意思,又不怕被人截获而知道荀俣做了什么。

    苦思冥想良久,想来想去,我不由想到后世那么多谍战片所描述的密码本方法,当然,在这个时代,也不用搞得那么复杂,还要自己制作一套转换方法。

    只需要像一些影视剧集里面描述的一样,找一本书,然后用一串数字作为密码,约定哪个数字表示页数,哪个数字是行数,哪个数字是列数,这样的话,就能将这串数字转换为文字,表达自己要传递的信息。

    考虑到这时代的书没有页码,那么数字的设计可以简单点,就两个数字可以了,第一个数字表示章节数,第二个数字表示第几个字,这样的话,应该就可以了。

    这样看似是简单了点,不过这个时代的书,有一样有点,十分适合作为密码本,就是这时代没有印刷术,所有的书籍都是抄录出来的,那样的话,每本书的排版都不一样,就是说即使拿着同样的一本书,但是字数可能是不同的,甚至章节数或章节顺序都可能不一样。

    因此保密性无疑又增加了一重,我再将密码本前后之后撸了一遍,逻辑无误,于是我就将这个想法向诸葛老大一一详细说了一次。

    诸葛老大听了我的描述后,当即默言不语,应该是在思考这样做行不行得通,良久,诸葛老大就说道:“幼常此法绝妙,可谓传递消息之良法,然究其根本,可是姜太公之阴符之法?”

    阴符?我在脑中想了一会,终于想起这是《六韬》(也就是《太公兵法》)里面记载的,说的是周武王向太公望请教兵法,问到如果领兵在外,想向远方或者国内传递信息,有怕被敌军知道,应该怎么办。

    太公望就跟周武王说道,领军的将领,在出征前会从君主手上领取八种不同的兵符,而君主会与将领约定好,哪种兵符代表哪种意思,这样的话,只要领军将领遣人将代表该种意思的兵符送到君主手上,君主就自然能够知道领军将领想要表达的意思了,而敌军无论如何聪明,也没有办法得知我军的机密了。

    如此说来,我刚才说的密码本,也确实与阴符的原理一致,只是比太公望所说的阴符更为复杂而已,说是脱胎自阴符也是可以的。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谈结束

    于是我就向诸葛老大说道:“回老师的话,弟子此法,确是源自姜太公阴符之法。”

    “此法虽是脱胎于姜太公之阴符,但幼常能推陈出新,实是聪颖过人,只是幼常可曾想好,欲用何书与叔倩约定?”

    这却是诸葛老大有意考究我了,于是我随即答道:“前番既然荀令君所遣之人言荀令君好读《史记》,而其子荀俣亦是如此,老师何不就赠送一套《史记》给予荀俣?”

    “嗯,幼常所言,为师亦正有此意,只是幼常所思之法虽则绝妙,但若直接施行,恐亦容易被人识破,况且文若逝世后,叔倩与为师只是通过一次信,多年过去,未知叔倩如今之志,与当年可有变更,为大局计,为师还是遣人试探一番,再定之后如何行事。”

    “未知老师如何安排?”我毕竟只是提出了思路,论到执行的话,还是要看诸葛老大的手段,我亦正好偷师一二,于是我便这样向诸葛老大问道。

    “为师之意,乃是先遣人送整套《史记》书册给予叔倩,若其辅汉之志不变,定会遣人回信,并有相应暗示。

    若其果尚存辅汉之心,为师再遣数人送信到叔倩手上,其中一人背诵阴符转换之法,其余人等各自背诵一组数字,然后各自向叔倩传达,如此的话,就算此批人被擒获,只要其中一人严守机密,就不虞被人知道此阴符之法了。”

    嗯,诸葛老大果然还是如往常一样,小心谨慎,就算明明心中已经认为荀俣会帮助我们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但还是要先行试探一番才会放心施行计划。

    我当即心悦诚服道:“老师果是思虑周密,弟子受教了。”

    “今夜与幼常畅谈良久,果是大有所得,幼常此前所言是‘九品中正法’,待为师与陛下及一应官员相商后,再定如何推行。

    至于马鞍、马镫等骑兵利器,为师自会命军中工匠打造,幼常近日还需抽出时间,查看军中工匠打造之器物是否合用,幼常暂任监督之责,为师明日便会通令军中主管此事之人。

    而方才言及阴符之法,待为师寻人抄录好两套一模一样的《史记》后,便会遣人送到叔倩手上,而阴符使用之法,还需幼常负责教导,为师自会安排心腹亲兵予幼常,只待叔倩那边已有回应,便即刻要遣人往叔倩处送信。

    此事越快越好,迟恐生变,是故幼常近来多多辛劳,尽快落实一应诸事。”

    “老师言重了,如今大局甫定,正是吾大汉积蓄力量,以待下次北伐之时,弟子自当尽心尽力,为大汉效命,些许奔走,何言辛劳。”

    “幼常为大汉殚精竭虑,为师大是欣慰,还望幼常往后继续如此,届时待大汉兴复,吾两师徒定当留下一段佳话。

    今夜就聊到这里吧,幼常趁早回帐歇息,明日为师再寻汝议事,届时自有军令给予幼常。”说完,诸葛老大便摆了摆手,示意我退下了。

    我心中估算了一下时间,约莫与诸葛老大也交谈了差不多一个时辰了,时候已是不早了,于是我便依照诸葛老大的吩咐,起身告辞,等到诸葛老大点了点头,再转身离去,掀帐而出。

    出了中军大帐,寻到马坤,我便领着马坤回去自己的营帐,吩咐好马坤明日卯时记得叫醒我后,我就进帐歇息去了。

    可能今晚与诸葛老大的一番对话,用脑过度,感觉心神疲累不堪,一躺下,我就昏昏欲睡了,本来还想回忆下今晚的谈话,但是不到一刻,我就沉沉睡去了。

第一百二十章 准备

    翌日醒来,我在马坤的侍候下,匆匆漱了下口和洗了把面,就赶到中军大帐听候诸葛老大的将令了,到了大帐,赵云、魏延、夏侯楙等人已经在帐外等候,只待诸葛老大击鼓聚将。

    卯时过半,诸葛老大准时击鼓聚将,众人便鱼贯而入,进到帐内,各人在诸葛老大座下分左右依次站定,我用眼角四下瞄了一下,发觉帐内之人与昨夜晚宴之人都一样,看来这次议事也只是军中高层会议而已。

    待众人站好,诸葛老大望了一下帐内众人,就说道:“昨夜本相已经言及,陛下不日便会迁都长安,因此众人进来将非常忙碌,以准备迎接陛下驾临。

    如今诸将既已齐集,本相便将近来之安排一一颁布,诸将且听令。”

    “谨遵丞相号令。”众人连忙站直身体,不约而同答道。

    “子龙,汝负责长安防务,长安一应守军,尽皆归入节制。”“谨受命。”

    “子林,汝负责长安政务,长安之内全部事务,尽皆由汝负责,务要将长安整理得井井有条,以待陛下到来。”“谨受命。”

    “文长,汝率五万兵马巡视长安四周,务必要将四周全部盗匪剿灭干净,之前曹魏战败后所遗下之溃兵亦要全部捕获,莫让此等人惊扰陛下。”“谨受命。”

    “兴国,汝往城外军中大营,节制城外兵马,若有任何异状,速速来报予吾。”“谨受命。”

    “龚袭、伯约,汝二人负责整理长安宫中一切之物,此事关系重大,龚袭之前一直在做,伯约汝需好好协助龚袭,务必要赶在陛下到来前完成,若人手不足,龚袭汝尽管前来报予吾知,吾自会调派人手予汝。”“谨受命。”蕫厥和姜维一起答道。

    “伯苗,汝继续负责军中一应后勤,待会汝及幼常留下,吾有事吩咐汝等二人。”“谨受命。”这次到我和邓芝答道了。

    “此番号令已毕,诸将可都明白,可有人有异议?”“丞相之命,属下明白,并无异议。”众人纷纷一一答道。

    “既是如此,幼常、伯苗留下,其余诸将且下去办事吧。”

    “诺。”除了我和邓芝外,其他人便依照诸葛老大的吩咐,一一告辞离去了。

    等到其他人全部离帐而去后,诸葛老大就示意我和邓芝站到他的案前,然后对邓芝说道:“伯苗,如今汝负责军中一应后勤,吾此处正有一机密事情要托汝完成,汝切勿泄露出去。”

    “丞相尽管吩咐便是,芝就算身遭酷刑,亦却不会泄露半句。”

    “如此甚好,吾昨夜与幼常相谈,幼常言及近来想到一些骑兵装备,吾听了幼常所思所想,觉得甚为有用。

    故吾欲命汝招一批忠厚老实之军中工匠,到城外大军营中,试造出此等装备,若果真如幼常所言,对骑兵战力有极大提高,吾便与陛下相商,务要大批制造,以提升吾大汉骑兵之战力。

    此事汝务必小心在意,除了城外领军的兴国,其余人等,不得有丝毫泄露,一会吾亦会手书一封军令,汝带给兴国,让其知道其中要紧之处。

    另外,幼常此次亦会随汝监督工匠之制造,汝需多多听取幼常之意见,务必让所制造之骑兵装备,符合幼常所想,此事关乎吾大汉兴复之大业,定要慎之慎之。”

    “丞相放心,属下深知此事重大,定必按照丞相吩咐,多多遵照马参军之言,不敢有碍此事。”

    “邓将军言重了,谡只是一时有感而思得此等骑兵装备,还未知道威力是否如谡之所想,只望邓将军全力助成此事便可,一切还需多多依仗邓将军。”

第一百二十一章 选定

    “伯苗确是无须如此,此事只要汝等三人同心协力,自能顺利完成,届时若此等装备果能增强骑兵之战力,汝等三人俱是大功一件。伯苗,汝持吾手令,速去召集工匠,前往城外大营,兴国自会配合汝完成此事,幼常,汝亦随伯苗一起前往城外大营吧。”

    “诺。”我和邓芝先后应道,然后就向诸葛老大告退,离帐而去了。

    出了中军大帐,我和邓芝边走便商量接下来应该怎么着手办好打造骑兵装备之事,邓芝就言说当下最紧要之事乃是挑选忠实之人,再前往城外大营开始试制各种骑兵装备。

    我心中大是赞同,不过挑选人员此事,我却是完全帮不上忙,于是便让邓芝先去挑选人员,我汇合自己所部亲兵后,就先去城外大营寻到张苞,安排好试制骑兵装备的地方,最重要是保证机密,隔绝外人窥视,待邓芝选好人员后,再前来与我们汇合即可。

    邓芝听了我的说话,认为大是合理,于是便自己前去挑选人员,让我先行一步,找张苞述说诸葛老大吩咐之事,待其到达后再一同商议接下来的事情。

    我见邓芝认同了我的意见,便与他约定好,之后就分头行事去了。

    待回到自己营帐,我便带着马坤、马巽等一干人离开军营,然后出城去寻张苞了。

    到达城外军中大营,经过一轮通报,我顺利在中军大帐处见到了张苞,寒暄数句,张苞便请我坐下,我俩就边喝茶边叙起旧来了。

    从张苞口中,我知道他刚刚接管此处大营,还好营中有不少他的旧部,所以张苞接管大营并无什么大碍,现在也算是平稳下来了。

    听到张苞这边已经稳定下来,我就将此次前来所为何事,一一向张苞说明,张苞得知此事是诸葛老大亲自吩咐的,当即大为重视,立刻便要陪我巡视全营,选择一个地方作为工匠到来后的驻地。

    既然张苞如此上心,我亦乐得如此,于是便随着张苞一起前去巡视军营去了,我们一行人用了大概半个时辰,将整个军营转了一圈。

    回到中军大帐,方才坐定,张苞就问我,可有合意的地方,想了一下,现时的大营,乃是在长安的西门,大营的东面就是长安城,如果设在这里,城墙上的守卒就能将下方的情况看到明明白白,就完全没有保密的意义了,基本上可以否定这个地方了。

    而大营的西面则是凉州方向和大汉来兵来人的方向,虽然按理来说应该相当安全的地方,不过毕竟时常有人员来往,保密的话,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能算是备选了。

    大营的南面,就是进入长安西门的官道,可谓人员混杂,若要保密的话,就真的不知道要从何做起了,这个地方也是不予考虑了。

    最后就是大营的北面,这个方向就只是通去远处的崇山峻岭,一眼望过去就只是平地,人烟稀少,却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地方了。

    我再三思考,大营的北面,虽然已经算是人烟稀少,不过也难免有从长安北门出外打猎的人,会沿路溜达到这边的可能,为保险起见,还是要张苞遣一队人马,在大营外巡逻,将接近军营的人驱离。

    想到这里,我就跟张苞说道:“兴国,经过此番巡视,吾以为大营北面,几无外人接近之理,选此处作为打造之地,应是最为合适,未知兴国之意如何?”

    张苞沉吟了一会,就回答我道:“幼常所见,确是事实,吾亦以为,在大营北面安置一众工匠,最为合适,如此的话,吾这便命人整理地方,搭建营帐。”

第一百二十二章 邓芝到来

    张苞既然也同意了我的意见,我接着就向他说道:“兴国,此事涉及吾军机密,为保险起见,吾认为还需于大营北方布置一部人马,巡视附近,隔绝窥探及驱赶接近之路人。”

    “幼常之见,亦是稳妥之策,待邓将军所领人员入驻后,吾便安排一千人马驻扎在大营外面,来回巡视,以防细作密探。”张苞想了一下,就回答我道。

    前置工作算是安排妥当,我便继续陪着张苞喝茶聊天,等候邓芝的到来,直到午时已过,我还在张苞帐内陪着张苞用过午膳,邓芝还没有到来。

    我实在等得有点不耐烦了,不过想想邓芝要挑选人员也不是一时三刻可以挑选完毕的,所以也不能口出什么怨言,只能向张苞提议,前去大营北边看看,地方是否整理完毕。

    张苞估计也是坐得有点厌了,于是立即同意了我的提议,我们就再次离帐而去,往大营北面去查看一番了。

    到了地方,看到营帐已经搭建得七七八八了,估计再有半个时辰左右就应该可以全部完工了,看来张苞对这件事还是很上心的,估计派了心腹之人在一直督促进度。

    这时张苞已经听完手下之人的汇报,然后过来与我说话,言营帐已经大半搭建完毕,其它一应诸物,今日酉时前定必全部准备妥当。

    我点了点头,表示已经知道了,再看了看四周,发觉这里处于大营北面一隅,算是偏僻了,届时再在外面布置一部人马巡逻,保密应该不是问题了。

    只不过经过张苞的一番布置,这边离大营其他营帐好像有点远,我的被害妄想症不由又开始发作了,脑中不断浮现出后世一些影视作品的片段,月黑风高,数个人翻进军营,四周游走,发现目标就付之一炬,军营内顿时人仰马翻。

    我顿时一个激灵,为了保密计,这边营区距离其他士卒营帐太远也是一个问题,万一真的有人潜进来破坏,救援也是不及啊。

    想了想,我就向张苞说道:“兴国,届时这边只有工匠驻扎,守卫可能不足,以吾之意,可否于此地边缘,增设栏栅以分内外,再调派二百人,分为四个班次昼夜不停巡视,以防意外。”

    “幼常既有此议,为安全计,吾自当应允,届时待邓将军率领工匠到来,搭建好一应器具后,自当依幼常之议,做好此一应诸事。”

    见张苞答应下来,我再看了一下,暂时没发现其他问题,于是便故意向张苞说不知道邓芝是否已经挑选好了人员,可能已经快来到大营了。

    张苞听了我的说话,估计是明白了我的暗示,于是便提议我们回去中军大帐继续喝茶聊天,等候邓将军到来。

    这既然是我心中的想法,我自然是无有不允,于是便跟着张苞回去中军大帐了。

    就在回去中军大帐的路上,就有人来向张苞禀报,说大营外面来了一彪人马,领头之人自报说是邓芝,还拿出一份由诸葛丞相手书的军令。

    张苞和我对望一眼,估计意思就是说我果然料事如神,真的被我说中了,我亦回望一眼,并没有多说什么,于是张苞便吩咐来人,让其前往军营大门处,迎接邓芝一行人进来,张苞将在中军大帐处等候。

    来人应诺了一声,就跑着离开,前去营门处了,而张苞则带着我,急步往中军大帐赶去,毕竟身为现时大营内的主将,如果不在中军大帐处迎接邓芝,就有点失礼了。

    我见张苞有点紧张,也没有多说,就跟着张苞急急赶着回到中军大帐处了。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专业意见

    张苞可能见我面色古怪,就赧然一笑道:“幼常莫怪,只是苞甫任一军主将,不少事情还是初次尝试,故不欲失礼人前而已。”

    我当即朗然笑道:“兴国无须抱歉,甫为一军主将,此亦是常理,前番谡领军守御街亭之时,也是如此,甚有患得患失之念。”

    说完,我们两人俱是哈哈大笑数声,然后就继续急步往中军大帐赶去了。

    回到中军大帐,还好邓芝还没有到来,不过我和张苞都略微有点气促,趁着邓芝未到,张苞便招呼我坐下来,我俩分主次坐定,喝上一盏茶,稍稍平复一下气息。

    再过了大约半刻钟,就有人进来通报,说邓芝快要到达中军大帐了,于是张苞便招呼我一起出帐迎接邓芝到来。

    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除非到了诸葛老大那种地位或者有赵云那种资历,不然这种场面活的话,我断没有理由拒绝的,于是我便紧随张苞的脚步,出去帐门外,恭候邓芝到来了。

    过了大概半盏茶时间,邓芝就领着两个人到了中军大帐,张苞当即迎上前去,二人见礼完毕,我亦跟着上前向邓芝拱手一礼。

    我们三人在帐外寒暄数句,张苞便招呼我和邓芝进帐内议事了,进到帐内,张苞当仁不让坐于上座中央大案处,我则坐在张苞案下的右边几案,邓芝就坐在左边几案。

    等到我们三个人各自坐定,张苞命人奉上茶水,然后屏退一应侍候之人,我们就开始商议此次诸葛老大交予的人物了。

    首先是邓芝从怀中掏出诸葛老大的军令,然后交到张苞手上,并重新说了一遍诸葛老大要我们这次做的事。

    接着张苞打开诸葛老大的军令细看,看看是否如我和邓芝所说的一样,看完军令,张苞就向邓芝言说,已经从我的口中知道了此次任务的大概,并且已经与我选定了工匠驻扎之地,待一会就与邓芝去查看实地,如无问题就率领一众工匠驻扎并开始摆放一切铸造之器物。

    最后我就顺着张苞的话头,向邓芝述说我和张苞选了大营北面作为试制骑兵装备场所的理由,并且为了保密和安全计,还做了一些什么布置。

    邓芝听了张苞和我的种种述说后,先是谢过我和张苞做的种种前置准备,然后就表示诸葛老大所托非常重大,为了尽快试制出各样骑兵装备,希望现在就去我和张苞选定的驻地查看,尽早将那些工匠安排好。

    邓芝如此雷厉风行,我和张苞自是没有异议,于是张苞就率先起身,招呼我和邓芝跟随其后,一起掀帐而出了。

    出到帐外,张苞叫上三个亲兵,我叫上马坤,邓芝则叫上刚才随他来的那两个人,然后我们一行人就再次往大营北面查看去了。

    我们一众人等,到了我和张苞选定的地方细看,张苞则指着现场各个地方说了各种布置设想,邓芝一边听一边点头,应该是没问题了。

    等张苞一一说完,邓芝就表示一切按照张苞的布置即可,他没有异议,一会便会率所有工匠入驻,张苞于是就说其还有其它军务办理,然后就离开了。

    等到张苞走了之后,邓芝就和自己带来的两个人商量,各种铸造器物应该如何摆放,我听了几句,方知道邓芝带来的两人应该是工匠头目,特地为邓芝提供专业意见的,邓芝一边听那两个人的意见,一边还不时问站在旁边的我的意见。

    等于这些专业方面的事情,我可不敢胡乱发表意见,只是说自己对此等事情并不了解,一切听从邓芝布置便是。

第一百二十四章 席地而坐

    虽然我这样表态,不过邓芝还是不厌其烦地向我征询意见,如是再三,我便明白了其实邓芝并不是真的要我发表什么意见,而只是诸葛老大下达命令时候的那番说话,使得邓芝认为我才是此次打造骑兵装备的主事,所以他这是尊重我,什么都要跟我说一下。

    想到这里,为了之后有事的时候我可以尽情发表意见,我自然不能让邓芝不用再这样做,于是我就在邓芝征询我意见的时候,不断点头,发出“嗯”、“哦”等声音,表示自己知道了。

    就这样,我听着邓芝他们三个人足足商量了两刻钟有多,将一切铸造器具都安排了布置地方,然后邓芝就请我一起留在这里等待那些工匠到来,而他身旁两人就去召集那些工匠了。

    又过了大概一刻钟,刚才离去的两人就带着两三百名工匠回来了,邓芝当着这些工匠的面,介绍了我乃是此次任务的监督之人,往后我如有任何意见,众人务必需要遵从。

    这些工匠是邓芝特意挑选出来了,故此十分顺从,齐齐应诺一声,这就算是确立了我的领导地位,之后也方便我的工作了。

    此次只是短暂任务,等到打造出相应装备后,我就自然回到诸葛老大帐前听用的,所以我也没有摆出一副领导的姿态,在这些工匠面前发表什么讲话,只是谢过邓芝,然后吩咐这些工匠用心办事,尽早完成此番任务。

    众人齐齐应是,我便让邓芝按照方才商定的方案,安排好一应事务就是,我则回去自己的营帐稍作休息,让邓芝处理好诸事,众人今晚吃好睡好,明日再寻我商量之后的计划。

    邓芝估计心中正高兴我如此姿态,放心任他施为,于是便爽快答应下来,我便自顾带着马坤等人回帐歇息去了。

    回到自己帐中,外面已是传来阵阵吵闹的声音,估计是那些工匠一边吆喝一边布置种种器具了,我也没有多管,只是吩咐马坤带三个人为我守卫营帐,马巽则带着其他人巡视四周,有任何异常前来回报,顺便观看那些工匠的工作。

    直到酉时,马坤进来奉上饭食,我便如常进食,只是外面吵闹的声音依然如故,我不由心中有点疑惑,按道理说邓芝此等宿将,不可能如此不通情理,竟然不让众人吃饭,继续工作的啊。

    于是我便召唤马坤进来,问他为什么外面那些工匠还不进饭食,依然如常工作,马坤就回答我说,那些工匠并非不进食,只是轮流吃饭而已,保持有人工作。

    我听了此话,大是放心,果然邓芝并非不通情理之辈,看来让他主持诸事,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于是我就放松下来,继续边听着外面的吵杂声音边继续吃饭了。

    吃完饭后,外面的声音还没有停下,我亦没有心情这么早睡觉,便听着外面的动静,自己开始看起书来。

    看了约莫半个时辰左右的书,外面的动静全部停下来了,我便上床歇息了,不久就沉沉睡去了。

    一宿无话,次日醒来,一切如常,吃过朝食后,又看了一会书,到了巳时,马坤进来禀告,说邓芝带着八个人前来求见。

    看来这些人就是邓芝手下的技术骨干了,正事要紧,我便让马坤带他们进来,顺便吩咐守卫之人,等会着意巡视营帐四周,莫让闲杂之人靠近。

    马坤应了一声,便出去了,不一会,邓芝他们一行人就掀帐而入,我这里跟张苞那边的中军大帐相比,自是大为简陋,只能招呼他们一一席地而坐。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大规模生产

    待众人全部坐定,我便和邓芝客气寒暄数句,问他现今工匠是否已经安置妥当,一应器物是否齐备,对此次之任务,有何计划。

    邓芝闻言便立即答道,所有工匠及一应器物已经全部布置妥当,只是他们这些工匠对此番要铸造之物还没有任何头绪,还需要我这边详细解说一番,才知道应该如何制造这些骑兵装备。

    我听了邓芝这样回答,也并不意外,毕竟这些骑兵装备,乃是前所未有之物,若不然我是从后世而来,光靠自己想象,估计真的想不出来这些装备。

    于是我也不多推托,而是认认真真,详详细细将马掌、马镫、马刀等装备的样式和作用一一说了一通,这些工匠耐心听我解说。

    待我解说完毕,问这些工匠是否明白,可有什么疑问,这些工匠全部都表示大致明白,届时铸造之时再有问题自会寻我请教。

    看来邓芝挑选这批工匠真心是业务精英了,而这几个骨干就更是拔尖的了,只是听了我的描述,就大概知道了我要铸造什么东西了。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我还是用木棍在地上大致刻画了一下这三样骑兵装备的模样,虽然我的画工可说是惨不忍睹,但也大概有个样子了,总比他们凭空想象要好。

    邓芝看我已经将这几样装备都描述完毕,而那些工匠也大概明白了,便问我还有何吩咐,我自是表示没有话要说了。

    于是邓芝便命那些工匠离开,速去组织一干人等,尽快将方才我所言的器物打造出来,但他自己确实站于帐门处,目送那些工匠离去而已。

    我看着邓芝如此作态,顿时大惑不解,难道邓芝还有什么事要找我吗?不过我来到这个时代多时,养气功夫也算略有小成,于是耐心等候,看着邓芝送那些工匠出门。

    等到那些工匠真的全部离去,邓芝却是合上帐门,没有离开的意思,我便确定,邓芝真的是有事要跟我商量了,于是我就率先开口道:“邓将军,特意留此,可是有事与谡商议?”

    邓芝先向我拱手一礼,躬身拜道:“马参军,汝方才之言,众工匠已然明白,芝相信三到五日,便应该可以做出最初样品。

    只是诸葛丞相之前有言,若此等骑兵装备果有奇效,便要大量制造,要足以供三万人之用,芝思及此事,顿觉大是头痛,未知马参军可有良方以教吾?”

    原来如此,邓芝对那些工匠也算颇有信心的了,觉得他们数天内定可以做出我需要的东西,只是对之后大批量制造这些装备感到棘手而已。

    想想也是,这个时代可没有流水线作业、机械化生产等手段,就靠那么两三百工匠,要打造出如此多的新型装备,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估计非三两年的功夫不可,但是按照我和诸葛老大的推算,三年后我们就应该要开始第二次北伐了,而骑兵得到这些装备,起码也要一到两年的训练才可以适应,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这样算来的话,这批工匠就要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制造出供应三万骑兵使用的装备了,如此的话,真的有点难为这个时代的工匠了。

    不过就算邓芝现在请教我,我也没办法立即想出对策啊,毕竟我对铸造之事可以说是完全外行的,看来只能听听邓芝现在的铸造方法,然后看看能不能套用流水线作业,加快生产速度了。

    于是我就向邓芝问道:“邓将军,谡对铸造装备之事,可算是陌生非常,未知现时工匠们大量制造器物,可有什么良方?”

第一百二十六章 模坑铸造法

    “现今之工匠,若要制作大量同一器物,不外泥范及石范二法,此二法分别是如此如此。”邓芝听了我的问题,就开始将现时工匠使用的方法大致说了一下。

    所谓泥范和石范,其实就是泥土做的模具和石头做的模具,用石头或是泥土按照器物外形造成模具,再在模具上留下浇注孔,然后将融化的金属液体沿着浇注孔灌入,最后等到金属液体完全冷却后,就敲碎模具将里面的器物取出,经过一番打磨修饰后,就可以作为成品了。

    而泥范和石范相比较,石范由于加工困难、不易制造的原因,自商代发明了泥范铸造的方法后,就逐渐被泥范取代,少有人使用了。

    不过就算是用泥范这种方法铸造马掌等这些骑兵装备,也是费时失事啊,因为马掌和马镫这些都是小件器物,若为了这些小小器物,再造上一个个大一圈的泥土模具,恐怕真的反而是拖慢进度,还不如直接锻造呢。

    但是现在时间上有点紧,如果这样做的话,可能真的是赶不及了,看来真的要好好想一下,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加快一下进度啊。

    这般想着,我就开始在帐内边踱步边思考起这件事来了,望着脚下的土地,再联想到泥范这种用泥土制作模具的方法我慢慢有了一些想法。

    于是我就将我的想法大概向邓芝说了一下,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想法,就是我想到,马掌和马镫这种小器物,其实无需特意制造一个模具啊。

    可以直接在地上挖出形状,然后将融化了的铁水倒进泥坑里面,等到铁水冷却,器物成形,就可以将器物取出,经过打磨,就完成了整个铸造过程了。

    如此的话,马掌和马镫这两样器物的铸造,就可以分为融化铁水、挖制模坑、打磨器物等三个步骤,完全可以套用后世的流水线作业了。

    而且在地上直接挖制模坑,就没有了传统泥范那种麻烦,不用敲碎模具取出器物,那么模坑就能够重复使用了啊,最多就是修补一下而已。

    马掌和马镫的问题基本上算是解决了,剩下的就是马刀了,这个就难了,因为武器的话,不像马掌和马镫这种东西,是要经常互相碰撞的,不知道如果也是用模坑来铸造的话,是否能够坚固耐用呢。

    而且还有一个难题,就是我所设计的马刀,可不是后世《亮剑》电视剧里面那种薄薄的骑兵砍刀,而是《寻秦记》漫画里面那种项少龙所造的“百战刀”。

    因为按照我的猜测,后世那种骑兵砍刀那么薄,还能砍劈皆能,应该是使用了合金材料的缘故,而以这个时代的材料学技术,要造出一两把合金刀估计还行,但是要大批量列装的话,就可以说是异想天开了。

    所以到了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寻秦记》漫画里面那种项少龙所制的后背骑兵砍刀,就是刀背极厚,刀锋磨至锋利的砍刀样式。

    这种样式的骑兵砍刀,再配上汉代已有的炒钢法,到时用钢铸造出的这种厚背刀,应该可堪大用了。

    只是这种厚薄不同的武器,用模坑再倒进钢水的话,到时由于高低不同,钢水估计就会溢出,不是造成钢水浪费,就是造成马刀变形,都不是什么好结果。

    最后,我左思右想,还是只能妥协一下,就是还用模坑铸造之法,不过马刀不是一次成型,而是挖制一把长方形的马刀形状,等到钢水冷却,取出这把方形马刀,再将刀锋一边磨成尖利就是了。

    这样虽然比一次成型麻烦了一点,但是也比纯手工锻造节省了不少功夫啊。

第一百二十七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将自己想到的方法一一向邓芝说明,邓芝听了之后,可能觉得我的脑洞实在有点大,于是便问道:“马参军,此等铸造之法,前所未闻,未知是否确实可行?”

    邓芝这个问题,我却是不知道怎么回答好,毕竟这是临时想出来不是办法的办法,逻辑和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不是是否可行,还真的难说得很。

    于是我只能实话实说,回答邓芝道:“邓将军说笑了,此法乃是谡听到泥范之法后,推想而得,从未实际操作过,又何谈是否可行。

    为今之计,乃是尽快试用此等铸造之法,以验证是否可行,并且寻出其中不足之处以作改进,为将来真正使用作好准备。

    而以谡之愚见,还应将用此等方法铸造出来的装备,与工匠们手工锻造出来的装备相互比较一番,看看是否尚可堪一用。”

    “马参军之言甚是,却是芝唐突了,芝这便下去安排并督促工匠们用此等铸造之法打造几套器物,届时再与其他工匠手锻之器物比较一番,以验证此法是否可行。”

    邓芝说完,便向我行了一礼,拜别告辞了,反正我要说的话已经说完了,剩下的事,就要交给邓芝具体负责了,我最多就是去巡视监督一下而已。

    于是我也没有多言,而是礼送邓芝离去营帐了,出了帐门,邓芝再次向我告别,并说若之后铸造之事再有疑惑,定来向我请教,然后就真正离开了。

    我目送邓芝逐渐远去,然后就回到营帐中,躺下来看书小憩起来,今天上午一番折腾,实在是有点累了,而且各样事情已经算是各自有人落实了,我就算现在下去巡视也是白跑,还是下午再去巡视一圈,看看事情是否顺利开展吧。

    这样想到,我就放心髙卧起来,且等午饭后再定行止吧。

    午饭过后,我就带着马坤去各处开始巡视了,到了工匠们打造器物的地方,邓芝也正在监督,看见我到来,邓芝就迎了上来,非要带我巡视不可。

    我也觉得自己并不熟悉这地方,正是需要人带领,于是便没有拒绝邓芝的好意,任其带着我周围走动并略略说了各处的情况。

    从邓芝口中得知,手工锻造装备的工匠那边已经开始工作了,如无意外的话,马掌和马镫明天就应该试制出来了,而马刀的话,可能还要再过两天。

    想不到这些工匠手脚果然爽利,这么快就已经准备出货了,不过想想也是,马掌和马镫锻造起来其实十分简单,基本上就是铁条烧红弯曲到一定弧度就可以了,而且也不用研磨什么的加工工序。

    而马刀的话,由于刀背和刀锋厚度不一,为了保证不会断裂,可能还真的要花费不少时间研究,这倒是急不来的。

    既然马镫和马掌那边的锻造如此顺利的话,我便向邓芝提议,何不现在过去看看这两样装备的锻造情况,邓芝听了我的提议,也没有异议,于是就带着我前去了。

    到了打造马镫的工匠处,只见一匹马站在那里,地下有几个大小不一的马镫,一个人正在将一个马镫绑在那匹马的马鞍上,另外有一个人正在旁边等待。

    等马镫绑好后,等待的那个人就骑上马,用力蹬绑在马鞍上的马镫,应该是在测试马镫是否耐用合脚吧。

    于是我指着地下大小长短不一的马镫,向邓芝问道:“邓将军,此是?”

    “马参军,此却是芝属下之工匠,只知道马镫之基本样式,但并不知道具体之大小长短,故寻来马匹和会骑马之人,一一尝试,以定最终之尺寸。”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5150/ 第一时间欣赏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最新章节! 作者:坐看闲花所写的《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为转载作品,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介绍:
街亭之失,引发星落五丈原,假若街亭不失呢?
开始写没经验,没有分段,后面改了,不过不想修改,留着证明自己的改变。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