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TXT下载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全文阅读

作者:坐看闲花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txt下载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三十三章 好友重聚

    如此扰攘了差不多半个多时辰,仓令就走进来向我说道,一切已经准备妥当,我随时可以带着这些物资和车马离开,我向仓令谢过,然后让他带我去看看。

    仓令依言带着我们三个人走了出去,不一会,就走到库房大门处一片大空地处,一车车粮草已经依序停放在此,仓令便向我介绍,这里共多少车,每车上载有多少袋粮草云云。

    仓令边向我说,边递给我一册竹简,却是此批物资的说明材料,于是我便命两名亲兵,去点算一下车马数量,并抽几辆车点算一下车上粮草数量是否正确。

    两名亲兵依令行事,我就命仓令拿来米探和陶碗,准备查验一下粮草的成色,如前一样,用了两刻多钟,我和亲兵都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一切并无问题,于是我就拜别仓令,领着一众车马离开长安库房了。

    一行车马缓缓走出长安城门,往长安城外的张苞军营走去,到了军营外,我们这么多车马肯定不被准许直接进入,于是我就命两名亲兵领着这些车马原地歇息,我自己先进入军营找张苞说明这些情况,并顺便向他传达诸葛老大的命令了。

    去到中军大帐,见过张苞,我们两个好友自是一番寒暄并亲热,说了好一阵话,张苞便招呼我坐下说话,我便将此番回来要做的事向张苞说了一遍,听到我领着一大批物资和车马到来,如今在被拦在军营大门外面,张苞便当即唤来亲兵,让他去大门处领着那批车马和物资进入大营,并命管理仓库的吏员帮忙点算清楚及看管好。

    我当即谢过张苞厚意,然后就将诸葛老大的手令递给张苞查看,张苞看了一遍后,就当即拍胸应下此事,并言定派出最为精锐的士卒给我,让我莫要担心。

    我笑着说道,如此便多谢他了,只是不知道何时才能安排好此五千人马,张苞便沉吟一会才说道,现时已经接近午时,大军正要午食,待午食后才整顿人马为宜。

    然后张苞继续说道,待其整顿好人马及我准备诸般事物之后,天色也已经不早了,若是匆忙出发,恐怕人马没走出多远,便要扎营歇息了,不若待明早朝食完毕,我再领军出发不迟。

    我想了一想,张苞说的也未尝不是道理,毕竟辎重队伍本来就是行动缓慢的了,若是走那么一个多时辰就要扎营并埋锅做饭,岂不是太过无稽,于是我就跟张苞说好了,明日一早朝食完毕,我便领军出发了。

    张苞就应下了此事,让我先回去工匠营区准备其他事情,他这边一定不会拖我后腿的,请我务必放心就是,听了张苞此话,我也不再多言,就向张苞拜别了。

    除了张苞的大帐,帐外已经有一名亲兵在等候多时了,见我出来,就连忙向我报告,那批物资已经按照张苞的命令,先行运进营中库房内,觅地摆放后,而且还有吏员正在点算呢。

    我听了他的禀告,便让他领我去看看,到了库房后,果然我运来的物资另外放在一边,与原来的军中物资分开了,还有十数名吏员正在围着这批物资点算呢。

    我看到这种情况,便走过去与管理库房的粮草官打声招呼,谢过他的帮忙,那名粮草官连声说道不敢,然后就回去继续指挥人员点算了。

    我就招过那名一直在这里照看的亲兵,让他务必紧盯这里,待粮草官领人点算完毕后,问清这批物资的准确数量,就回来向我汇报。

    那名亲兵应诺一声,我便招呼另外一名亲兵,不再看这边的点算工作,离开库房,慢慢返回工匠营区那边去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 再三嘱咐

    回到工匠营区,在出入口处见到了马坤的手下士卒,其中一名士卒向我禀报,马坤已经按照我的命令,前去与邓芝商办我吩咐下来的事情了。

    听了那名士卒如此说,那么马坤等人现在应该已经在库房那边了,于是我也不急着返回自己的营帐,而是带着自己的亲兵往库房那边走去。

    到了库房所在,发觉邓芝和马坤都在这里,邓芝在里面,似乎在指挥人员装好那些骑兵装备,马坤则领着几个士卒站在远处,正在警戒四周。

    看到我走来,马坤率先迎了上来,向我报告这边的情况,按照马坤所言,这边的骑兵装备其实早就已经装箱入袋,邓芝在得到马坤的只会后,当即带人来到这边开箱开袋验看,以防其中出现疏漏而已,我听了马坤的汇报,不觉微微颔首,然后就让马坤继续在这里警戒,我则往邓芝那边走去。

    甫一走近,邓芝就有所察觉,回身向我望来,发觉是我后,当即上前行礼拜见,我便上前虚扶其邓芝,与他寒暄一番,了解一下我离开后工匠营区这边的情况。

    从邓芝口中得知,我离开后工匠营区这边十分正常,一切工作都如以往一样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我听邓芝这样说,便放心下来,转而问这批骑兵装备,可已全部准备妥当。

    邓芝当即回答,已经验看四分之一了左右,全部验看完毕的话,大概还需要一个时辰左右,我听了便也不隐瞒,向邓芝说道,可以适当休息一下,并不是今天就要出发,我和张苞商量过后,决定明天一早吃过朝食再出发,将这批装备运走。

    邓芝当即隐隐松了一口气,然后向我承诺,如此的话,定然没有问题,一定在今天之内全部准备妥当,不会耽误我明天出发之事。

    得到邓芝的承诺,我也不再久留,而是让邓芝继续领人验看点算,然后走回去吩咐马坤,让马坤找人通知马巽到我营帐中,我有事要向马巽了解一下。

    马坤当即领命,派出一名士卒前去通知马巽,自己则继续领人在此看守,我就领着那名亲兵一路返回自己的营帐去了。

    回到营帐之中,稍稍歇息一下,喝过两碗茶水,马巽就微微喘着气赶来了,我便让帐外守卫的亲兵放他进来,待他走进来,我就指了指案上茶碗,让他自行取用。

    等到马巽急急喝下了一大碗茶水,气息稍稍平伏之后,我就向马巽问道,在我离开的这段时间内,营中诸事可还顺当,有否出现异常之事。

    马巽思索了一会,就回答我说,营中诸事顺遂,一切都如我在时一样运作,并无出现什么特别之事情,我听了马巽这样说,便放心下来,看来营中到真没什么变故发生。

    于是我也不再多言,让马巽离开返回岗位,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还让马巽前去库房那边通知马坤,让他那边事情结束后,就来我的营帐中,我有事要吩咐他。

    马巽应诺一声,便告退去办我吩咐的事情去了,待马巽离开后,我就舒舒服服地躺了下来,今天劳碌奔波了一天,正是时候好好休息一下。

    想到就做,于是我就放松心情,闭目小憩起来,不知道睡了多久,直至被帐外的喊声唤醒,我连忙问道是何事,帐外的亲兵答道,乃是马坤应命来了。

    于是我就顺口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帐外亲兵答道,还有两刻钟左右就到酉时了,看来邓芝的效率也不差,我还以为要吃过晚食后才能完成呢。

    既然马坤来了,我便让帐外亲兵放他进来,马坤稍稍立定,我就向他吩咐,明日将有车马进入营区搬运一应装备,让他组织好懂得驾驭车马的士卒,一切如之前所立规矩一样,车马能进,驾驶车马的士卒不能进,且在营区外面等候,等我们在营区内装运好骑兵装备后,再驾驶车马到营区外交予这些士卒。

第二百三十五章 装运

    马坤应诺下来,见我没有其他吩咐,就告退下去,按照我的吩咐办事了去了,看看天色已晚,我便边看书边等吃晚饭了。

    如是者,今天又平淡地度过了,次日一早醒来,我刚刚简单洗漱完毕,马坤就来到我的营帐向我禀报,说一切已经准备妥当,连库房那边的骑兵装备,也已经码放整齐了。

    我当即对马坤大加赞赏,然后让他前去张苞营帐那边探察一下,看看那边有动静没有,顺道还要去那边的库房看看,那些运送车马可已经有了动作。

    等我吃完早餐之后,马坤就回来报告,说张苞那边的军营,已经有了动静,看来正在整顿兵马,而库房那边,也看到有车马整装待发,估计一会就会到达我们这边营区了。

    嗯,看来一切已经准备就绪,那么我这边也不能怠慢啊,于是我就让马坤立即回到出入口那边主持,而我则命那两名亲兵统领,整顿我这次带回来的亲兵,先行到营区出入口附近待命。

    等到那两名亲兵统领下去安排人马后,我就带着两名亲兵前往库房那边,打算亲自监督骑兵装备的搬运工作。

    到了库房这边,果然一箱箱、一袋袋的骑兵装备已经分开一堆堆码放整齐,昨天邓芝在这边验看的时候,我已经知道马刀是用木箱装好的,因为马刀锋利,用麻袋装的话肯定被割裂麻袋的,而马镫和马掌,这两样东西都是钝口没锋尖的,自然是用麻袋装了。

    我大概巡视了一圈,木箱都已经全部钉好,没有破损之处,麻袋也是结实捆好,没有散落的马镫或马掌,如此的话,我就领着两名亲兵静静站过一旁,等候搬运车马的到来了。

    约莫过了两刻钟,一队车马就缓缓地向我们这边驶来,领头一辆车上,坐着的正是马坤,见我已经在这里等候,他连忙下车向我见礼。

    我摆了摆手,让马坤不要多礼,吩咐他速速做好骑兵装备的装运之事就行了,马坤见我如此说法,也知道我也有点着急,于是也不多说,带领着手下人马,开始装运骑兵装备了。

    在库房的士卒和吏员的协助下,差不多用了半个时辰,终于将此地的骑兵装备全部装好,众人再在车马上的木箱或麻袋上,绑上数根麻绳扎住这些装备,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马坤见所有人都完成手上的工作后,就向我禀报,说所有装备都已经搬运上车,是否可以驶离营区了,我点点头,就让马坤照计划执行则可。

    马坤当即招呼手下士卒,众人便驾驶着车马往营区出入口方向驶去,我和两名亲兵自然就跟随这队车马后面了。

    整队车马走出营区出入口处,马坤就让手下士卒下车,换回原来驾驶车马的人了,而我也顺利汇合了已经在此等候多时的一众亲兵。

    问了两名亲兵统领,确定全部亲兵已经到齐,我也看了一下,数目基本没有错后,我就命其中一名亲兵统领带着这队亲兵,跟随车马往库房处汇合剩下的车马,汇合全部车马后,且在库房处等候我的下一步指令。

    那名统领应诺一声表示明白,我就领着剩下的那名亲兵统领及两名亲兵,直奔张苞的中军大帐而去,看看张苞那五千精兵是否已经准备妥当。

    进入张苞的中军大帐,发觉其安坐帐内大案后,老神定定,手中正拿着一卷书在看,于是我就上前与他打招呼了,寒暄数句,我就问他可已安排好五千精兵。

    张苞笑了笑,说道早已安排妥当,一早已经吃过朝食,正等我到来呢,说完,他就喊一名亲兵进来,让那名亲兵带统领那五千精兵的裨将进来,顺道向我交接一下。

第二百三十六章 行军布置

    稍过一会,张苞手下亲兵就带着一名裨将进来了,张苞就上前,对那名裨将言明我的身份,让那名裨将率领五千名随我运送物资,沿路务必听从我的命令。

    那名裨将当即大声应诺,并向我恭敬行了一礼,以表示之后就会听从我的一切命令,于是我也老实不客气,让他先行下去整顿好那五千兵马,等候我的下一步命令。

    等那名裨将退出中军大帐后,我就向张苞谢过,劳他费心了,张苞笑着说道大家都是为大汉效力,况且我们多年好友,此事自当尽力。

    张苞既然这样说,我也不再多言,向他说道军情紧急,这边下去安排一切,等下次回来我们再好好一叙,张苞也知道我这边的情况,只是大度一笑,亲自送我离帐。

    出到帐外,与张苞拜别,我就命手下亲兵,前去库房处通知那边我的亲兵,让他们带着一众车马出发,我领着其余人马在军营大门处等候他们。

    那名亲兵按照我的命令,急匆匆跑去库房那边传达我的命令去了,我便招呼身边的亲兵跟着我出发,走出中军大帐范围,方才那名裨将已经在等候我了。

    我暗中点了点头,果然军中之人,上下尊卑做得十分到位,断断没有拿大的习惯,于是我就向那名裨将问道,五千兵马可已整顿妥当。

    那名裨将回道,五千兵马已经安排妥当,只待我的将令,就可以离营而出,我便命他带我前往一观兵马情况,那名裨将便依言前头带路。

    见到那五千兵马,已经列好阵型,站在那里歇息,只听到隐隐约约交头接耳的声音,但是队形并没松散,整体阵型还算齐整,果然算是这个时代的精兵了。

    于是那名裨将在我的示意下,上前再次整肃一下兵马,并向所有士卒介绍了我的身份,我就简要说明了一下这次的任务,然后右手一挥,下令全军出发了。

    我一马当先走在前面,然后那名裨将紧跟我的后面,一众兵马也鱼贯而行,慢慢向军营大门处走去了,到了大门处,我就命士卒原地歇息,等候库房那边的车马到来。

    等了约莫一刻多钟,我派去库房的那些亲兵,便护着一众车马到来了,我问了那名亲兵统领情况如何,那名亲兵统领回答说没有任何问题。

    于是我就招来两名亲兵统领和那名裨将,让他们互相认识一下,然后就让那名裨将分派好各队士卒的任务,毕竟哪队前头探路,哪队护卫左翼,哪队护卫右翼,哪队守卫后方,哪队中央镇守,都要预作部署,不然一出营后,岂不是一团乱麻。

    那名裨将依照我的命令,过去只派各队士卒的任务,半刻钟左右,就回来向我说道,一切已经安排好了,请我下令。

    于是我便让一名亲兵统领拿着张苞的手令,去营门处的守卫那里通报,并让那名裨将命前队准备好,等营门大开,便缓缓而出,向前头探路。

    那名裨将应诺一声,便下去吩咐了,不一会,军营大门便缓缓打开,直至全部打开后,我就向那名裨将点点头,只见那名裨将挥了挥手,一彪人马便慢慢离开军营大门了。

    等前头兵马走出大门后,我们剩下的兵马便护卫着一众车马,缓缓向军营外面走去,而离开军营后便是官道,我们便沿着官道前行了。

    直到走出甚远,已经看不清军营大门后,我就招来那名裨将,让他全程负责守卫整支部队的后方,此就算是委以重任了,那名裨将当即欣然领命,前往后方巡视了。

    而我也跟着命令两名亲兵统领,让他们一人一面,负责巡视部队左右两翼,若有任何异状,速来报予我,我领着自己的亲兵并一千兵马,亲自镇守中军。

第二百三十七章 军中琐事

    五千兵马护送着众多车马,缓缓西行,一路正常行军,白天行进,晚上休息,走了四天就回到骑军营寨这边了,而我和那名裨将研究过,这是首次运送,路况并不熟悉,以后的话,应该用三日时间就足以从长安城走到这边了,也就是说基本六日时间就可以走一个来回,这样的话,还算可以了。

    我心中暗暗估算一番,却没有对那名裨将再说什么,而是招呼一众兵马进入营寨之中,将车上物资全部按规定存放进库房里面。

    我们一众车马到达库房之后,赵统也跟着来到了,我便让赵统监督着这些士卒卸载物资,我则回营帐歇息一下,待士卒们从车马上卸下全部物资后,就让赵统找个地方好好安置他们。

    赵统和那名裨将各自领命,我便回到自己营帐之中,稍稍思索一下,本着熟能生巧的思想,决定给张苞修书一封,打算就此次这名裨将及其五千兵马,固定下来,作为以后专职负责往这边运送物资之用,这样的话,应该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想到这里,我便手写一封书信,用蜡封好,然后放进我的木箱中藏好,打算等明天那名裨将过来告辞之时,再让他持我的书信送给张苞,料想凭我和张苞的交情,此事应该不成问题的了。

    写好书信又等了半个多时辰,赵统就回来报告,说整批物资已经搬运进库房,并按照惯例一一安放妥当,搬运中并无发现物资包装有什么破损。

    我说了一声知道了,然后就问赵统,跟我来的那些士卒,可已经全部安排妥当,赵统则说,已经安排好营帐,让他们好好休息一晚,明早再返回长安。

    此事已了,我就向赵统继续问道,这边营寨的骑兵训练情况,可有什么问题,赵统就说一切都按照计划执行,并没有什么异常。

    于是我就向赵统说道,此次运来的物资,其中有一批骑兵装备,乃是丞相与我及马岱、马铁等人几经商议,决定下来以后骑军所用的装备。

    明天等那批运送物资的士卒走后,就让赵统跟我前往库房,从这批装备中取出一百套,我亲自向赵统解说这些装备的用法和功效,以后此地的一万骑兵,就全部按照我的解说,列装这些骑兵装备,赵统的职责,就是负责监督此事,并待这一万骑兵列装这些装备后,督促他们尽快熟悉这些装备并在训练中开始使用这些装备。

    然后我还向赵统透露,这些装备已经过军中数名骑战一流的将军试用,他们都说这些装备对加强骑兵的战力十分有用,但是我还有点担忧,就是怕大批使用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其中还有什么不妥之处,所以我便吩咐赵统,如若训练之时,属下骑兵对这些骑兵装备有什么意见的话,要他一定记下来,尽速向我汇报,如果真有改进之处,也好尽早改进,以免出现什么大纰漏。

    赵统恭谨领命,然后便问我可还有什么吩咐,我想了一下,就向赵统说道,如果明日那名裨将向赵统问询是否能离营返回长安的话,就让那名裨将直接来找我,我还有事向那名裨将吩咐。

    赵统当即应诺,见我没有他事,就向我告退,要回去继续处理军务了,我便挥挥手示意他离去吧,等赵统走后,我就招来那两名亲兵统领,让他们分头行事,一人去问询留在军中的亲兵,在我们离去的这段时日,军中可有什么异常。

    另一人则带数名亲兵巡视整个营寨,看看我们离去的这段时日,营寨扩建工程进行得怎么样,顺道看看库房那边和随我们到来的那五千兵马,可都已经全部安排妥当。

第二百三十八章 书信

    两名亲兵统领先后应诺一声,便告退离开营帐,出去办我吩咐的事去了,我则独坐在营帐内,边看书边思索起来,之前营寨刚刚建好的时候,赵统曾经向我报告过中军大帐已经立好。

    言下之意,就是让我搬进中军大帐处,当时我就想反正也就当个半年主将,到时又要搬来搬去,既麻烦而且感觉也怪怪的,为免与马铁到时尴尬,所以我就对赵统说道,过几天就要前往长安城向诸葛老大汇报这边的情况了,先不急着搬到中军大帐。

    其实我是做好了打算,想来在骑军营寨这边度过的日子不长,干脆就不搬往中军大帐了,不过现在细想一下,还是有点不妥。

    毕竟现在骑军营寨中,驻扎了一万骑兵和三千辅兵,怎么也算是一支大军了,到时要聚将商议事情的话,这个营帐就有点铺不开场面了。

    而且古贤有云“名不正言不顺”,如果我现在身为一军主将,却不在中军大帐处议事,感觉上怎么也是不妥的。

    不过我还真的不想将来马铁领军到来后,我再搬离中军大帐,那样的话,我们双方的处境都会变得十分尴尬的,毕竟我辈分高于马铁,但马铁领军来到后,职权在我之上,到时我让不让出中军大帐,都很容易招人闲话啊。

    于是我想了一会,决定以后聚将议事及平时办公就到中军大帐,平日休息之处,就还是选在这边这个原来的营帐,那样的话,虽然麻烦了一点,不过也容易说得通啊。

    想来想去,还是如此做法妥当,就算麻烦,也不过是区区半年而已,最多就每天走来走去一刻钟左右而已,比起后世上下班时间,动不动就一个多小时,也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嗯,到时与赵统和两名亲兵统领细说一下,便如此行事吧,想好此事后,我就假寐一下,等候两名亲兵统领办好我吩咐的事,回来禀报了。

    等了大概两刻多钟,两名亲兵统领就先后回来了,各自向我汇报自己多半的事,经过留在这边的亲兵讲述,在我们离开的这段时日,营寨中一切正常,并无异常情况发生。

    而另外一名亲兵统领带人巡视完整个营寨,也看到跟我们运送物资回来的那五千兵马,已经安置妥当,而库房那边,也是已经紧闭库门,十分安静,一切事情应该是处理完毕了。

    既然所有事情已经全部处理妥当,我也松了一口气,打发两名亲兵统领下去看看那些亲兵,告诫他们莫要轻怠就是,两名亲兵统领领命离去,而我也小憩一下,等着吃晚饭了。

    一宿无话,次日醒来,刚刚吃过早餐,那名裨将便到来向我辞别,说军中有制,如今运送物资之事已经完毕,他也不便就留,欲要领军离去。

    我却是早有预料,并没他言,只是让他稍待一会,我有一封书信,要托他带回去给张苞,那名裨将自是没有异议,垂手恭立,等候我拿出书信。

    于是我就从木箱中取出昨天已经写好的书信,递给那名裨将,那名裨将双手恭谨接过,然后面带疑问望着我,看我有何吩咐。

    我想了想,此事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便向他说道,此封书信,需亲手交到张苞手上便可,信中所言,乃是我欲要他以后专职负责领此五千兵马,将我这里所需的物资,从长安运送到这里而已。

    那名裨将听我此言,当即向我致谢,对我的看重表示谢意,我摆了摆手,说道此事并非什么特别之事,只是此次运送,觉得他颇有章法,故此欲向张苞提出此建议而已,以我估计,此事多半能成,所以让他回去途中,多多留意沿途情况,以备日后之用。

第二百三十九章 开始试用

    那名裨将见我说得如此笃定,当即满面喜色,向我问道,可还有什么吩咐,如无他事,他就领军离开这个营寨,返回长安城去了。

    我想了想,也没什么事了,便摆摆手,示意他自行退下吧,那名裨将就向我行礼拜别,倒退数步差不多到了帐门处,转身掀帐而出了。

    等那名裨将离开后,我就召一名亲兵统领进来,让他拿着我的令箭,前往营寨大门处,送一送那名裨将,等那五千兵马全部离开营寨后,再回来复命。

    那名亲兵统领当即领命而去,过了两刻钟左右,他就回来复命,那五千兵马已经全部离开我们的营寨,然后向我递还令箭了。

    我收起令箭,就让他稍稍歇息一下,然后再去跑上一趟,那名亲兵统领便依言喝上一碗茶水,再向我问道有何吩咐。

    我就直接说道,让他前去找赵统,询问赵统,我昨天跟赵统说的事,可已经安排妥当,若还没安排的话,就要尽速安排,一待安排妥当,就立刻前来向我禀报。

    那名统领应诺一声,当即急步离去,出帐找赵统去了,又过了两刻钟,那名亲兵统领回来禀报,说赵统那边已经按照我的命令,安排好了一切,如今赵统去了落实此事,稍后便来我这边报告。

    我听了那名亲兵统领这样说,就知道赵统已经领着那一百名骑兵前往库房那边去了,我稍稍思索了一下,反正一会也要去库房那边的了,与其在这里等赵统过来禀报,倒不如我也向库房那边走去好了,免得浪费时间啊。

    想法确定,我就向那名亲兵统领说道,让他在这里带领那些亲兵看守我的营帐,若有事可往库房那边寻我,然后我就带着两名亲兵往库房方向走去了。

    走至半路,就遇到了赵统,他当即上前向我行礼,并说正要往我那边去报告呢,我就笑着说道,既然知道他按我昨天的吩咐行事,所以我也走来这边看看情况了。

    说完,我就让赵统跟上我,一起往库房那边走去,到了库房处,看到已经有一班骑兵在这里就地休息,已经就是赵统带来的那一百骑兵了。

    于是我望了一眼赵统,赵统当即知机向我说道,这就是他今天挑选出来,用来试用新式骑兵装备的一百骑兵。

    确定了这个消息,我便笑着向那班骑兵点点头,然后带着赵统和我的两名亲兵,直接进入了库房里面,管理库房的仓吏当即迎向我,问我有什么吩咐。

    我便直接向那名仓吏说道,且去放置新式骑兵装备的地方,我今日需要用到这些东西,那名仓吏二话不说,就带着我们往里面走去。

    到了地方,我就让两名亲兵从码放成堆的木箱小山上面,搬了数个木箱下来,又从那些装马镫和马掌的麻袋里面,搬来数个麻袋。

    然后让他们两人点算一下,数出一百套新式骑兵装备来,在他们两人埋头点算的时候,我就让赵统出去找来十名士卒,待会帮忙一起搬运这些装备出去。

    就这样,我的两名亲兵点算,赵统找来的十名士卒搬运,花了大概一刻钟左右,就将一百套新式骑兵装备搬到了库房外面的空地处。

    方才在点算的时候,我就已经掂量过这批新式骑兵装备了,感觉与我之前在工匠营区看过的也没有什么分别,所以我也不浪费时间了,直接让刚才搬运装备的那十名骑兵,牵过马来,打算直接在这里开始教他们怎么用这些新式骑兵装备了。

    马刀和马镫倒没有麻烦的,马刀拿上,马镫穿到马鞍下面就可以了,这些都早有计划,马镫上早就预留了孔洞,完全不是问题。

第二百四十章 竟然忘记了

    最麻烦的反而是马掌,这个东西的装备,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搞掂的,而是要用到铁匠,懂得一定的熔炼金属和敲打金属的技巧才可以。

    当然了,所需的铁匠也不是需要多么纯熟的技巧,略懂一二就可以了,就算是一个什么也不会的人学习钉马掌,也大概需要十日八日的时间就足够学会了。

    至于钉马掌的速度自然就是有快有慢了,毕竟生手和熟手技工的分别,还是显而易见的,而库房空地旁边,正好有一个铁匠工作的地方。

    这却是军中惯例了,因为军队内的装备,总是需要不断修整的,故此在扎下营寨的时候,只要条件允许,自然会在库房附近设置一个打铁的场所,方便将更换下来的装备修整完毕后,再次存放进库房里面,等待下次被士卒领用。

    而现在这个打铁的地方,正有一个铁匠带着三个应该算是学徒的士卒,正在敲打一把武器,那名铁匠拿着小锤在旁边观看,三名士卒,一个在拉风箱,一个用铁钳夹着一把剑,一个拿着大锤敲打铁剑,那名士卒用大锤敲打数下,再由那名铁匠拿小锤敲打数下,然后那名拿铁钳的士卒就将铁剑放入火炉中再次加热。

    如此动作反复进行,不过看他们的动作随意,并没有急匆匆的样子,我就知道他们现在应该只是那名铁匠带着三名学徒熟悉铁匠活而已,只是练手,并不是有什么紧急任务。

    如此甚好,我就等那十名骑兵领上马刀,穿好马镫后,带着他们走到铁匠那边,赵统当即上前叫停了那名铁匠手上的功夫,然后带着那名铁匠到我跟前。

    剩下的就是我的事了,还好之前在工匠营区那边试验这些新式骑兵装备的时候,我全程都有观看过,所以这事倒也不难。

    于是我就让一名骑兵将战马拉过来,指着战马的马蹄和那些马掌,向那名铁匠简单述说了一遍钉马掌的方法,那名铁匠不住点头。

    等我述说完毕后,我就问那名铁匠,可已听明白,那名铁匠就回答说,已经全部听明白,基本应该没有问题,只是要实际做一遍,才知道是否可以行得通。

    这也是常理了,毕竟理论和实操,可是有相当一段距离的,不然就不会有“嘴炮党”的出现了,于是我就命那名铁匠,趁着现在我还有空暇,试验一遍看看。

    那名铁匠依言上前,不过到了那匹比他还高的战马面前,却是缩手缩脚,显然是不知道怎么上手为好,看到这个情况,我脑中猛然一醒,这却是大意遗忘了。

    之前在工匠营区钉马掌的时候,却是搭了一个简易木架帮忙固定战马的,然后让平时负责照料战马的骑兵在旁安抚,最后才由铁匠为战马钉上马掌的。

    如今却是竟然忘记了此等事情,真是糊涂啊,想到这里,我就喝止住那名铁匠,然后跟赵统说了一通我的打算,让赵统带着那十名骑兵去办此事,并向他说道,若然人手不够的话,尽管从剩下的那九十名骑兵里面抽调人去帮忙就是了。

    赵统听明白我的吩咐后,就带着人下去办理此事了,而我则和两名亲兵,站在原地,观看那名铁匠带着三名学徒继续刚才他们的工作。

    刚才那把铁剑估计已经修整完毕了,那三名学徒却是放下手上的工作,一起过来观看那名铁匠作最后的工序,那就是磨剑了。

    只见那名工匠双手拿剑,在一块旁边放着一盘水的石头上开始磨剑的工作,边磨还边向那三名学徒讲解其中的关窍,包括双手怎么拿剑,怎么用力,水要什么时候加等等,那三名学徒自是全神贯注地一边看那名工匠的动作,一边认真听那名工匠的讲解。

第二百四十一章 钉马掌的难度

    等到那名工匠大致磨好手上的剑后,他就让其中一名学徒接手,磨上最后两三下作为收尾,然后就用一块干净的布将剑刃擦干,顺手挂在一边。

    我知道这就是修缮武器的最后一步了,只等铁剑完全吹干,那么就可以收进库房,等候士卒到来领用,奔赴战场杀敌了。

    而这个时候,赵统也领着一干人等,各自扛着几条木回来了,效率真心不错,于是在赵统指挥着这些士卒开始搭建固定战马的木架的时候,我就在旁边做一个顾问,是不是作出一些指导。

    十几个人,花了大概一刻多钟的时间,总算将这个木架搭建好了,其实说真的,这么多人,本来数分钟就已经搭建好了,不过由于大家都是生手,搭建好的木架并不理想,于是大家就看着来,将几条木梁的位置调整了数次,这才达到了既定的效果。

    一切准备就绪,那名铁匠便开始努力工作了,那十名骑兵随即开始牵来战马,依次排队让那名铁匠为战马钉上马掌。

    在众人的协助下,花了大半个时辰,终于将十匹战马的马掌全部钉好了,粗略估算了一下,约莫钉好一匹战马马掌,需要用十分钟左右。

    虽然看上去时间也不多,不过想到以后还有一万匹战马要做这个工序,再往后等马铁回来,可能还要为三万到四万匹战马钉马掌,这可就算是一个大工程了。

    而且这还是由一名熟练铁匠钉马掌所用的时间,若是换一个不是那么熟练的铁匠来,所花的时间就肯定要更多啊,想到这里,我不由暗暗咋舌,这可是一个大难题啊。

    这可不能等闲视之啊,我苦苦思索了一会,便将赵统叫过一旁,让赵统速去吩咐人来,在库房这边尽快搭建起十个熔炉,以作钉马掌之用。

    而且还要抽调人手,过来向这名铁匠学习钉马掌之法,按照我的计划,起码要让三十人学会这个钉马掌的方法,如此一来,十个熔炉每个都有三个人负责钉马掌,三人轮流作业,怎么样也应该可以跟这个熟练铁匠的效率持平了。

    这样算来,一个熔炉每个时辰可以钉好十匹战马的马掌,十个熔炉就是一百匹,一天的话,大概可以保证作业四个多到五个时辰,那就是一天可以为四百到五百匹战马钉好马掌,一万匹战马的话,就是要二十日左右全部钉好马掌了。

    这个速度勉强可以接受了,不过如果以后马铁再带来更多的骑兵和战马后,单靠这个布置又是跟不上了,只会拖慢列装的进度啊,但是再要在库房这边继续扩大铁匠作业区域的话,又有点不是太合理了。

    毕竟库房重地,长期容纳太多人在这边的话,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人多容易引起混乱,万一库房里面出了点什么事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思索到这里,我就继续吩咐赵统,让他之后在营寨中物色一个合适的地方,同样建设一个这边一样的铁匠作业区,建起十个熔炉和木架,作为以后为全军所有战马钉马掌的另一个地方。

    赵统听完我的布置后,郑重承诺一声,之后一定办妥此事,绝不会误事,我见赵统已经知道此事的重要性,也不多言,只是提醒了一句,可以适当预留多一点地方,万一将来突然要加快列装新式骑兵装备的速度,也可以有地方布置多一倍熔炉啊。

    此事既已商定,我就和赵统带着那十名装备上马掌、马镫、马刀等全套新式骑兵装备的骑兵,回到那边的士卒处,向那些士卒一一展示了这些新式骑兵装备。

第二百四十二章 司马懿的消息

    等到全部的士卒已经看清楚这些新式骑兵装备后,我就和赵统领着一半骑兵前往训练场那边,打算让这些士卒轮流骑上这十匹已经订好马掌和穿好马镫的战马,好好感受一下这些新式骑兵装备的作用。

    当然了,只是让他们轮流骑上战马策骑一下,绝不能做冲锋的训练,不然这么多人都骑着战马冲锋,肯定会将战马累死的啊。

    而剩下的一半士卒,就留在这里帮忙将没有钉马掌的九十匹战马,全部钉上马掌,顺道也学一下钉马掌的手艺,万一将来行军打仗之时,有马掌需要修缮的话,也可以自己动手啊。

    如是者,待此批士卒花了一个时辰,在训练场中稍为熟悉新式骑兵装备后,我就让赵统带着他们回去,换回那班还在铁匠处帮忙钉马掌的士卒继续训练了。

    就这样,一天的时间匆匆过去了,这一百名挑选出来的骑兵,也算是对全套新式骑兵装备有了大致的了解,既然种子已经种下了,后面的事,我就可以不用多作理会了,留给赵统去监督骑兵们进行相应的训练吧,这一百名骑兵就是教官了。

    训练完毕,此一百名骑兵就各自归营,我则留下赵统,跟他再商量了一下骑兵训练事宜,赵统亦趁机询问了不少之前数次验看新式骑兵装备时的事情,对新式骑兵装备的了解更是加深了。

    末了,我还再次提醒赵统,钉马掌的诸多事务,定要抓紧了,虽然看似是十分简单的事情,但是却关系到骑兵训练进程的快慢啊。

    赵统亦再次郑重承诺,明天就办好此事,勿要确保起码有三十名士卒能够顺利掌握纯熟的钉马掌技巧,那样的话,就算马铁之后领着二万骑兵到来,也绝对可以在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为所有战马钉上马掌,定不会耽误骑军的训练进程。

    我见赵统已经明白了其中的轻重,便放心在这些事都托付给他,并向他言明,一切还是如之前跟他说好的计划一样,稍过几日我再听听他的汇报,如无意外,我将在本月的晦日,再次返回长安城中,继续运送下一批的物资回来。

    商议完毕,我向赵统说了以后将在中军大帐处办理日常军务的事情,赵统应了一声,表示明白后,就告退回去自己的营帐了,左右无事,我也便回去营帐歇息去了。

    既然如此,这边骑军的事情就全部托付予赵统了,我就定期听听汇报而已,其余时间,除了好好休息,就是过上了犹如后世公务员一样的生活,规律得很,顺着骑军营寨、长安城、工匠营区这三点一线,开始了每半个月往返一次的日子。

    如此这般,日子平淡而忙碌地悄悄流逝,转眼间就过了半年之期,在这段日子里面,我不断往返于骑军营寨和长安城,每十日听一次赵统的汇报,每半个月回去长安城向诸葛老大汇报,而一应诸事也顺利地进行着。

    而除了骑军渐渐成形、新式骑兵装备慢慢积累起来外,这半年来,我不断与诸葛老大谈话,也从诸葛老大口中知道了曹魏那边不少的消息。

    首先是司马懿老贼,他败退回去曹魏都城洛阳后,竟然没有如后世诸多影视剧的剧情一样,被抄家灭族,而是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侥幸避过了一劫,只是被免职在家闭门思过,而其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也同样被勒令在家思过,不过职务只是降了,并没有免职变为白身。

    看来司马懿老贼也真的是手段过人,这样也能不死,只是脱了一层皮,而其两个儿子更是保留了官身,这样可操作的地方就多了去了。

第二百四十三章 荀俣的消息

    而之后从荀俣处得来的消息证实,司马懿是通过陈群和荀俣向魏主曹睿施加了影响,才得以保全其家族,而说动魏主曹睿的理由亦十分简单,就是魏主直属麾下的中央军折损过甚,关中一战,张郃手中五万骑兵尽数被灭,长安城中又有五万守军随夏侯楙投向大汉。

    如此算来,魏主麾下的中央军就去了十万,而按照估算,魏主直接统领的中央军,基本就只有三十万,如今关中一战就没有了三分之一,魏主的权柄已是不稳了。

    而且三十万中央军中,十万被灭,还有十万要在北方镇压异族及弹压各州郡,基本上是不能轻动的,不然万一鲜卑、乌桓入侵,糜烂地方,夺自袁绍势力的幽、冀、并、青四州,还有多少郡县愿意继续支持曹魏,那就难说得紧了。

    没有了这些郡县的支持,曹魏的统治势力就直接崩塌了一半,可以说在这个乱世,那就是快速死亡的节奏了,故此北方的十万中央军,不到生死存亡之际,魏主曹睿是不会调动的。

    这样的话,如今魏主曹睿在洛阳地方,能直接指挥的就只剩下十万大军了,而单靠这十万大军,守住洛阳或许问题不大,但要击退将来由诸葛老大统领的大汉北伐军,那就很有难度了。

    要做到这点,就一定要取得司隶区域及周边州郡的鼎力支持,而这些州郡,名义上虽然是听令与魏主曹睿,不过在东汉时代及未来数百年间,其实都是隐隐由各大小世家豪族掌控的,凡涉及征兵收粮,没有这些大小世家豪族支持,基本在这个时代,是玩不转的,就算官府得力,吏员用命,能完成十分之五六就已经算是上上大吉了。

    所以荀俣和陈群只是向魏主曹睿稍稍点透一下其中利害关系,如果这个时候将司马懿这个在全国已经算是顶尖的世家就此灭绝,一定会引来整个世家豪族阶层的恐慌,那么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真的就是不言而喻了。

    当然了,荀彧那边传回来的消息并没有那么详细,他托人传回来说服魏主曹睿的理由只有一句话,就是“中军大损,恐世家不稳,望稍稍宽恕司马仲达。”,其他的种种情况,都是诸葛老大思索推敲出来的,果然是坐而知天下事,“隆中一对惊天下”的诸葛老大。

    魏主曹睿实非庸主,得荀俣和陈群轻轻一点,自然明白了其中利害,所以虽然没有完全宽恕司马懿此次大败的罪过,但也是投鼠忌器,没有悍然将司马懿抄家灭族,以免引来各世家大族的仇怨。

    我初听此消息的详情是由荀俣处向联络之人口述而来,便向诸葛老大问道,此事算是成了,我和诸葛老大之前商定的计划看来可以实行了。

    诸葛老大点头应是,荀俣处已经传来确实消息,其愿意子承父志,托联络之人传来的回话就是《论语》里面那句“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故此我们之前商定的计划,只待我们这边准备妥当,就可以放手施为了。

    总算是尘埃落定,我当时心中大大松了一口气,不由担心荀俣此番介入司马懿的说情事件,万一将来事情有变,魏主曹睿岂不是迁怒于荀俣,这样就可能影响我们的计划啊。

    我就此事的担忧向诸葛老大一说,诸葛老大当即笑着向我解释,这事其实十分平常,自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以来,各世家大族相互联婚,关系早已是千丝万缕,扯都扯不清了,所以荀俣此举,就算将来有事,至多也只会被魏主抱怨一下,万万不能成为魏主怀疑荀俣的理由,因为在这个时代,世家之间互相扶持,真的是如呼吸一样自然的事,除非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或是那人神憎鬼厌,连别人一句场面话都不愿意说,那就真的是死有余辜了。

第二百四十四章 世家豪族的隐忧

    果然,“天下世家本一家”这句后世经典的说话,真的没有错,就如后世隋唐历史中的杨家、李家、宇文家、独孤家、元家等八柱国,这八个家族相互联婚,成为了一个利益机密的结合体,先后建立了西魏(元家)、北周(宇文家)、隋(杨家)、唐(李家)这四个朝代。

    这八个家族通过联婚结盟等手段,逐渐成为了一个利益统一体,就是后世许多人所说的李世民出身的“关陇世家贵族集团”,很多历史研究者都说这个出身为李家奠定唐朝作出了一半贡献。

    而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李虎(李渊之父)与隋文帝杨坚的妻子乃是姐妹,都是同为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而李渊深得隋文帝杨坚的妻子独孤皇后的喜爱,与隋炀帝杨广实为表兄弟,所以李家在隋朝之时,比北周的时候更是显赫,就算李渊屡次遭到隋炀帝杨广的猜忌,也能寻觅到机会化解杨广的愤怒,转危为安,为李唐皇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西魏、北周、隋这些朝代的皇后,基本上都是出自这些八柱国之家,就算是唐高祖李渊的妻子窦氏(李家起兵前已经逝世,后来被追封为太穆皇后),也是北周上柱国窦毅与襄阳长公主之女,也就是北周开国皇帝宇文泰的外孙女,生下了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这四个儿子和平阳公主(后世传为李秀宁)一个女儿。

    这几个人可是凡涉及隋唐历史都不能绕过的人物,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嫡、李玄霸号称“隋唐第一好汉”自不必说,而平阳公主就更为传奇,乃是历史上仅有两名被世人传诵的公主,另一名则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

    而平阳公主与太平公主可是有着巨大差别的,太平公主乃是以艳名和悲剧收场出名的,世人对其的评价普遍不高,但是平阳公主却是以军事才能名显于天下。

    据历史记载,平阳公主乃是在唐高祖起兵反隋的时候,就在关中地区组织军队与父亲相互呼应的,后来麾下军队扩展为七万多人,军纪甚是严明,被关中老百姓称为“娘子军”。

    平阳公主率领这支“娘子军”,在关中地区为父亲打下了一片大大的地盘,为唐朝定鼎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死后,唐高祖李渊力排众议,用“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这些军中礼仪为她下葬,并且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将平阳公主谥号定为“昭”,故此后世亦称平阳公主为“平阳昭公主”,乃是历史有载的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而“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出身于以“八柱国”为基础的“关陇世家”,但却终身与这些世家作斗争,希望可以摆脱这些世家的掣肘,其大力推行“科举制”就是一个打击世家的最有效手段,李世民的其中一句名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就是有一次私下去视察御史府(考试进士的地方),看到许多新取的进士鱼贯而出,忍不住感慨而说出来的。

    世家豪族这个问题,历来都是皇朝最为重视的,故此秦朝有“分家析产”,迫使大家族变为小家庭,汉朝有“陪陵”制度,就是将一些地方豪族迁移往帝陵附近,名义上是给予陪侍帝陵的荣誉,实际上就是不让这些豪族继续壮大的手段。

    但是历朝历代,都有凭借世家豪族取得天下的事实,所以到了实际执行之时,多有遗漏,只能算是改朝换代之时换一批世家豪族而已,直到了后世宋朝有了“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说法后,世家豪族才慢慢退出了政治舞台,而代之以“党争”了。

第二百四十五章 汉室世家最有战斗力

    世家大族之患,皇朝初期或许不显,毕竟新朝刚立,朝廷上下存在大量富余,有足够的利益空间安置这些世家大族,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世家大族不断壮大,慢慢将朝廷上下的利益空间侵占一空,朝廷能够直接控制的力量越来越少,甚至连朝廷任命的官员,也全部是世家大族之人。

    阶层严重固化,庸官横流,若然世家大族中代代都有明智之人还好,但是犹如那句俗语一样,“明君贤臣岂会长于深宫夫人之手”,如此阶层固化,代代安乐无忧,只会越来越多如“贾宝玉”一样的多情公子,要想诞生如诸葛老大、荀彧、司马懿这样的顶尖智者,可谓千难万难了。

    如此一来,朝中有识之士日渐稀少,朝廷一旦有变,只能逐渐衰落,难有再兴之象,所以历朝历代的灭亡,世家大族的野蛮生长可谓有占了一半原因。

    就算后世的隋唐朝代,新定了“科举取士”之策,后来的朝代也基本沿用此策,但充其量只是培育出文官集团,与世家大族分庭抗礼而已,在郡县一级,世家大族的影响依然是不可小觑。

    相比于后世,汉代的世家大族其实还算是有出息的了,不过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汉朝历来有武将行文事的传统,自“萧规曹随”的武将曹参任丞相后,先后有周勃及周亚夫两父子,都是武将出身被任命为丞相,可见汉朝之时,文武并没有太大分别,更没有后世普遍存在的“重文轻武”的现象。

    而且汉朝,历来屡有重用外戚及宦官弄权的现象,这却是汉室皇帝有意为之的,这也算是汉室刘氏自汉高祖刘邦传下来的家学了,凡是历史上有点作为的汉朝皇帝,基本上个个都是玩平衡的高手。就算是被人诟病说是东汉灭亡的罪魁祸首—汉灵帝刘宏,自其利用宦官从太后窦妙与太后父亲窦武手上夺回大权后,虽然历经东羌叛乱、第二次党锢之祸、黄巾军之乱、凉州羌族叛乱。张氏兄弟联合乌桓叛乱等等强风暴雨,汉朝虽然风雨飘摇,但是在汉灵帝刘宏的操控下还是支撑了下来,并没有翻船,而且汉灵帝刘宏自始至终,大权都没有旁落,真的是权谋大家啊。

    而汉宣帝刘询(刘病已)在教育当时为太子的刘奭(后来的)汉元帝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就充分说明了汉朝皇帝本质上都是一类人,什么有用就用什么,都是实利主义者。

    故此,汉朝的世家大族,在武将、外戚、宦官的数重夹击下,凡是能跻身于朝堂高位的人,基本上都是人精,没有那么一点斤两,随时被人吃抹干净也是常事啊。

    然而到了后来曹魏晚期和晋代,搞了那么一个“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永远都是世家大族,不论才能只论出身,啥都不是也能代代为官,如此一来,晋代的世家大族就开始急速腐化,除了留下了那句名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的谢安谢安石,以及在淝水之战中击败了前秦苻坚大军,留下了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谢安的侄子谢玄等寥寥几人外,其余都是乏善可陈。

    世家大族自此就与“腐朽”、“懦弱”、“无能”等词语联系在一起了,真真应验了孟子那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言。

    但是如今按照诸葛老大的战略构想,汉室欲要复兴,重新平定中原,还是要大力依靠世家大族的了,而要如何尽量减少世家大族造成的危害,还真是要好好思索一番啊。

第二百四十六章 未雨绸缪

    虽然如今大汉克复中原之路,只能算是走了三分之一,而汉室三兴的构图,还只是存在与诸葛老大的脑袋里面,事远未成却思防止功败之法,还真有点禾苗尚未破土,就开始想如果发生蝗灾要怎么保全禾苗一样可笑。

    不过就像《礼记·中庸》中说的一样,“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豫,亦通“预“)。”,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说话先有准备,就不会词穷理屈站不住脚;做事先有准备,就不会遇到困难挫折;行事前计划先有定夺,就不会发生错误后悔的事;出发上路前做好准备就不会走进绝路。

    所以“未雨绸缪”亦算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了,如今趁着大汉主体还是先主刘备时的班底,大体还算是纯粹,还没有大量世家参与进来造成世家林立的情况,早作谋算,以供刘禅陛下和诸葛老大参考一下,也正当其时啊。

    于是,我就从记忆中苦苦思索,拼命搜刮,看看后世有没有适合的“作业”给我抄一下,想来想去,发觉后世的种种政治言论颇多,但多是对各种政治制度的探讨,分析各种政治制度的优劣利弊,其中尤其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当时最强大的制度,以及对“专制的民主”和“民主的专制”两个当时最强大的国家,给予了最多的关心,也是最引人争论的。

    但是对世家大族这种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大半时间的事物,却鲜有人探讨,可能真的是习以为常以致无人问津吧。

    思前想后,终于在脑海中翻到了这么一段内容,却不是什么正经的言论或者是什么政治学论坛的讨论贴,而是出自荆柯守教主的一本小说《人道天堂》。

    这本小说里面说到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理想进阶形态,就是皇帝为最高军事长官,确保了武将的地位,整个军事系统直接听命与皇帝,最大限度保证军事系统不让其它利益集团渗透控制。

    然后皇帝任命一名首相、数名宰相组成内阁,负责处理庞大纷杂的政务,内阁直接向皇帝负责,将所有政务信息梳理和给出一定处理后,再呈递给皇帝批阅,大大减少了皇帝的劳累,能让皇帝集中精力针对一些最为重大的政务作出思考,而内阁,必要时候自然是可以拿出来为某些重大错误负责,如此就最大限度可以保护皇帝了。

    最后就是开国贵族这些在国家建立时立下了赫赫功劳的人了,为了酬谢其功劳,建国后对这些人十分优遇,不但封地是实封,而且还是加一级受封,如此这些人都是很满意。

    只是对这些开国贵族,也不是一味优待,也给予了不少限制,首先就是受爵者三代以内亲属,不得从军,接着就是受爵者三代以内亲属不得科举为官。

    如此一来,这些开国贵族断了从军从政之路,自然心中颇有怨念,不过皇帝也是再次给予了优待以解其怨,那就是商税减免,这些开国贵族,只要经营商业,就能收到税务优惠,这样的话,只要这些开国贵族不是太过无能,自然能够在经商上谋得足够利益,而且皇帝这样做,也发出了一个信号,就是不欲这些开国贵族擅权,以免发生不忍言之事,希望这些开国贵族真的能够做到“与国同休”。

    皇帝做到这个地步,这些开国贵族自是再没有怪罪之念,只剩下感激之情了,而且这些开国贵族的利益也就与整个国家牢牢捆绑在一起了,成为了天然拥护国家的一群人。

第二百四十七章 中国式君主立宪

    如此规划之下,整个国家政体除了皇室以外,大体分成三块,就是军队、文官、贵族,其中军队和文官自是不用多说,一个负责军事,一个负责治理国家。

    而贵族这块,看似不能从军从政,没有了政治权力,不能继续壮大自身的实力,只能退而求其次,在皇帝许诺的税收优惠政策下,转而大力投资商业,以求钱财上的富裕,不致自身家族衰落。

    但是,本来开国之时就给予优待,贵族这边大体也占到全国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的实力,已经可谓是庞然大物,而且由于断了从政从军之路,这些开国贵族自然就会抱团以抗衡文官或者军队系统可能的侵害,集中起来的力量绝对是不容小觑的。

    何况这些开国贵族也有最后一道护身符,那就是皇室的关系,每年年末皇室宴会,都会邀请这些开国贵族进宫饮宴,共贺春节,也就是说,每个开国贵族的爵位持有人,都是能够见到皇帝的人,如此一来,如果不是有十足把握足以完全打垮一个贵族,一般官员真的没有必要去招惹这班贵族,而且这些贵族还是抱团的群体,招惹一个的话,不知道还会带出多少个呢。

    而且这些贵族还有特权,如若有特殊情况,可以直接进宫要求面见皇帝的,当然了,除非与皇帝的关系十分密切,不然一般贵族可不会轻易动用这个特权,万一招来皇帝的厌恶,那就得不偿失了。

    当然了,皇室如此优待这些开国贵族,也是有自身考虑的,那就是人为制造一批纯臣,这些贵族,为了自己的特权,只能彻底拥护皇室,所以一旦国家有变,这些贵族也会想方设法为国家续命的,故此只是规定贵族爵位者三代之内不能从军任官,三代之外,自无如此限制,只是皇室中约定俗成以为惯例,贵族出身之人,如无特别情况,官不过三品,军不能掌一省之数。

    按照《人道天堂》里面的设想,设计这些制度的开国皇帝李睿,是想这些开国贵族从商获利,而族中子弟钻研各种技艺,成为各种艺术世家、武术世家、科研世家之类的,就是说李睿的野心,是想这些开国贵族成为后世大学一样的机构,为国家培养各种顶尖人才的。

    而如果运气足够的话,中国式的资本主义,也会自这些贵族之中产生,及后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当是自然而然了。

    而在荆柯守教主的书里面,这些设想都全部实现了,甚至在这些前提下,国家还设立了上、下议会,实现了君主立宪,只是这个君主相当强大,是全国军队的最高长官,而且通过皇室内库与国库的分离,掌握了全国约十分一的经济实力,每年还能获得全国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作为皇室供养费用。

    所以虽然是君主立宪,但是君王还是有相当权力的,平时自然是充分尊重议会和内阁决议,但是必要之时,也是能甩开议会和内阁作出一些决定的。

    想到这里,我觉得真的可以充分借鉴一下荆柯守教主的这些设想啊,当然了,我可没有那种自信,这个设想可以如书中一样顺利发展到君主立宪阶段,毕竟现实与小说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

    但是以这些设想和后世那么多政治实验得出的结论和知识,只要寻找时机慢慢向诸葛老大述说清楚,凭借诸葛老大这个当世最强大的大脑,应该可以推敲得出正确的道路以实行的。

    存了这种想法,我之后就慢慢利用空闲时间,将这些想法和后世的一些政治试验成果和结论,用纸笔抄写下来,当然了,是假托大秦那边的一些地方之名义,不会直接套用后世的各个国家名称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5150/ 第一时间欣赏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最新章节! 作者:坐看闲花所写的《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为转载作品,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介绍:
街亭之失,引发星落五丈原,假若街亭不失呢?
开始写没经验,没有分段,后面改了,不过不想修改,留着证明自己的改变。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