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好伴读TXT下载大明好伴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好伴读全文阅读

作者:张六阳     大明好伴读txt下载     大明好伴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26章 天下第一大宝船

    谢至和张懋都颇为的平易近人,对这些普通百姓也并没有高高在上的疏离。

    与这些百姓在一块吃了鱼。

    吃饱之后便直接去了还正建造之中的桃渚卫。

    桃渚村三面环山,另一面榜着海,算是台州的前哨之处。

    桃渚卫修建于此,防备的便是海山的倭寇。

    此次倭寇能进桃渚村,自是最先打败了桃渚卫的。

    桃渚卫五千余人,死伤颇为惨重,幸存下来的不到一千人。

    谢至和张懋到达卫所之际,桃渚卫的兵剩余的那些伤残兵丁正重新收拾大战余留下的残骸。

    同样这里并未有都司的人在。

    那刘一清在谢至他们刚来的时候便追了过来,现在这桃渚卫所如此重要的咽喉之地却能放任不管。

    都是些吃干饭的!

    好在那些倭寇没什么野心,即便攻破卫所,不过也只做些打家劫舍的事情。

    这个大一个口子,如此之久的时间放任不管,倭寇可完全有充分的时间调集重兵进来了。

    “如此重要喉舌之处,竟如此之久未有兵力补充。”张懋怒道。

    张懋多次巡视卫所,卫所的各种弊端他也不是不清楚。

    刘一清那样的人也不是只有他一人。

    进了卫所,谢至等人亮了身份,卫所指挥使迎了上来。

    凡是在这种地理位置紧要之处,都不会是有门路的。

    毕竟位置越是紧要,越容易出事,出了事首当其冲他们这些人便得拼命去。

    这指挥使招呼之后,张懋便出言问道:“还有多少可战水兵?”

    桃渚卫兵丁毕竟也是与倭寇正面交锋过的,也算是有些实战经验的。

    从此处挑选些能战的水兵,尽早编入平倭大军,及早开始训练,也可及早解决倭寇的事情。

    那指挥使想了一下,回道:“三百余人。”

    三百余人其实也不少了,加上云中卫善于陆地作战的五千精锐,已是可组成其一支可用以两栖作战的平倭大军了。

    不过,这指挥使说是三百人,若想投入使用,还得是重新选拔,重新挑选的。

    重新选进来的这些水兵,必须得是足够的优秀,在关键的时候不怯战,水性还要出众。

    毕竟那是在海面上作战的,任何可能性因素都得准备好。

    听了三百人的这个数字,张懋又道:“与倭寇一战,尔等辛苦了,陛下也已知晓尔等忠勇,本公会督促刘都司那里协助你们尽早把卫所恢复起来的。”

    在桃渚卫所,谢至跟着张懋也不过是巡查了一番。

    从卫所出来后,桃渚村的二十几个汉子已在候着了,跟着他们一块返回了平倭营地。

    这些人也算是平倭大军组建以来第一批赶到的兵员。

    现在的营地还未有任何设施,这些人到了之后也只得是自己搭建帐篷。

    这些汉子们水性自是要好,唯一需要训练的便是军纪,以及一些火铳这些新鲜东西的使用。

    不过这些东西营地之中还没有,这些人自己训练而已。

    回了营地,让护卫为他们安排宿营之处,谢至跟着张懋则是回了他们大帐当中。

    “现在当务之急,是得从各卫所中调配精锐,先把桃渚卫重新恢复起来,以免倭寇再次登案,那桃渚卫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务必得严防死守才是。”谢至说道。

    在这些事情之上,张懋也是有经验的,这些不过都是谢至的建议而已。

    谢至出言之后,张懋应道:“老夫即刻以平倭都督的命令调兵过去,刘一清那草包也指望不上。”

    刘一清那样的人,别在他们抗倭的时候再来捅刀子便好,指望着他能够在平倭的事情之上出力,可就是天方夜谭了。

    接着,张懋又道:“召集水兵训练也得加紧了,以平倭都督府名义召各卫所水兵,以及民间乡勇加入,待遇从优,为防止卫所不响应,也得定个章法才是。”

    有的卫所指挥使或许根本不鸟人,或许还担心自己麾下的好兵被抢,既然是自愿的事情,那便必须得有足够的利益作为诱惑才行。

    谢至还未说话,张懋道:“本公想了些办法,你来听听,凡是被选入平倭军的,每个兵丁月俸加两成,凡立功之人,除立功之人本人以及其原卫所通传全军嘉奖之外,原卫所指挥使也着嘉奖,麾下有十个兵丁立功者,加入平倭立功者中,由朝廷表彰。”

    这个事情无疑算作是白捡的一份功劳。

    他们既不需要上战场卖命,也不需要为平倭的事情费劲吧啦的劳心劳力,最后却能得一份奖赏,那可是白捡的一份功劳。

    不过这个时候,为让这些指挥使能往上推举人才,也不得不这样做了。

    若是一个卫所一个卫所的跑,可不知猴年马月才能选上来他们所需要的人呢。

    若是平时时间长也就长些吧,可现在这个时候,他们能等倭寇可等不及,只能是怎么方便,怎么来了。

    吧那些功绩便宜了那些指挥使,也不能便宜了倭寇不是。

    张懋的想法之后,谢至点头应道:“当务之急的当务之法,也就只能如此了。”

    谢至答应之后,张懋又道:“这个只是针对卫所的,民间的乡勇恐还得是需要桃渚村那些百姓负责的,十里八乡中的青壮,谁又何种本事,他们肯定是要比我们清楚,此事自是还得派遣给他们的。”

    桃渚村的那些人既然都已愿意追随,那自是也会听命行事的。

    为首的那个汉子唤做刘阿亮,听了谢至的吩咐,二话不说,特别痛快的便答应了下来,道:“好,没问题,小人带他们去说,这些年哪家没受过那倭寇的欺负,有这个机会他们肯定是愿意出手的。”

    刘阿亮答应之后,谢至又安顿道:“本事重要,人品也得保证。”

    谢至现在是缺人,但不能什么阿猫阿狗的都往进房放。

    怎么着都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

    在另一边,宝船顺流往台州的方向驶去。

    海盗那边因邱武的死已是乱做一团,有邱武和易休的人为争夺领头人搞得,也有各方为做霸主搞得。

    这些海盗本就不成什么气候,群龙无首之下,更是没了什么章法。

    大概过来四五日,王守仁亲率领着宝船便停泊了台州沿海。

    宝船的出现,一大早便聚集了不少的百姓。

    谢至也没下令驱散这些百姓,百姓看到如此宝船也会对此番平倭增添不少信心。

    只要百姓能有有充足的信心,也才会对平倭之时予以支持。

    毕竟出兵多是依靠于百姓的。

    对王守仁谢至早就已是等不及了,好不容易才盼到,一大早谢至和张懋便等着了。

    瞧着远处巨大的黑影,谢至欣喜的喊道:“世伯,那应当便就是宝船了吧?”

    宝船的事情,谢至全权委托给了徐经,他还从来未曾见过呢。

    张懋神色严肃,倒是没有谢至那般欣喜。

    对宝船的事情,张懋并没有寄太多希望,若是宝船到了却不好用的话,他也做好了即刻便调集个水军卫所的船。

    海战最重要的便是船,决定海战的关键因素也是船。

    估计是宝船巨大,加上海平面视线所及的缘故,在等了大概半个多时辰,那巨大的宝船轮廓才以肉眼所及看了清楚。

    大概一炷香的时间,宝船听闻,抽出船板搭在岸上,王守仁和徐经率先走了下来。

    徐经见到谢至更是欣喜,才上岸,便跑过来炫耀道:“知县,在下这宝船不跌份吧?”

    这样高大的宝船说实话也是谢至没想到的,点头应道:“甚是不错,就这宝船恐是天下第一份,不成,等平倭之时结束,回了京,某便去找陛下寻个墨宝来,就以天下第一大宝船如何?”

    王守仁淡定也不说话,徐经却是毫不客气的道:“天下第一绝不屈的,当初三宝太监的那大宝船都没这宝船厉害的,是吧,守仁兄,就拿水雷恐就是天下独一份。”

第227章 对抗

    徐经说着自然也就介绍了对付海盗的那场大战。

    听了徐经介绍的这个事情,谢至还有些不确定的询问了王守仁道:“这么说来是真的?你们真灭掉了最大的海盗头子?”

    王守仁点头应道:“距那活下来的海盗所言是如此。”

    既然王守仁这么说了,谢至更为坚信了。

    其实,徐经也不是那种满口谎言之人,只不过王守仁开口,谢至能更信些。

    得了王守仁的回答之后,谢至兴奋拍手,大呼道:“这感情好,直接解决了那海盗,也能让倭寇少一大助力。”

    谢至大呼之后,王守仁随即便道:“海盗头目一死,海盗正是群龙无首之时,这个时候若能派遣说客诏安,即便不能成功,只要能保证这海盗不去协助倭寇,那在平倭之时也能省下不少力气。”

    王守仁的这个建议是很有道理。

    海盗虽说成不了什么气候,却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若是任由不管,也会如蚊子一般吸出一口血来的。

    王守仁的建议之后,谢至旋即附和道:“张世伯,守仁所言有理,现在也正是练兵之际,趁着海盗内乱之际,先行解决了这海盗,往后出兵的话也能少上不少的阻力了。”

    张懋雷厉风行,立即道:“先回营地,此事还需具体商量,之后看遣何人出去合适。”

    谢至一行人先行回了北郊的营地,之后云中卫的兵丁则是分批驻扎到了北郊的营地。

    随着云中卫五千兵丁进入,整个营地才有了些人气。

    刘阿亮这些人一方面帮着招募民间的乡勇,另一方面则把营地也收拾了出来。

    云中卫这些兵丁到了之后,直接入营便是也省了不少事。

    谢至带着王守仁倒了大帐之后,王守仁便如实介绍了云中卫的情况。

    毕竟谢至乃是云中卫的指挥使,需要详细把握云中卫的情况。

    “知县,云中卫的兄弟们虽是北人出身,但经过了对付海盗的那一战算是解决了晕船的毛病,下船作战或许还不行,但只是在船上操持火炮已是没多大问题了。”

    这个消息对谢至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培养一支陆上作战的精兵不易,培养一支能在海山作战的水兵更不易,但若培养一支能在陆地和海上两栖双向作战的精兵那可更不易。

    云中卫的兵丁若是真能做到如此,那可绝对是超一流的精兵。

    作为指挥使,云中卫的兵丁越强,谢至自然也就更欣喜。

    谢至兴奋的问道:“真的?”

    王守仁还没说话,徐经便出言回道:“自是真的,此番能干倒那海盗头子可全凭云中卫的兄弟们。”

    王守仁和徐经多次提及水雷,谢至倒是没有丝毫惊奇。

    毕竟他从后世而来,鱼雷,水下导弹也都是听说过的。

    张懋可就不一样了,他作为带兵之人,爱兵更是爱武器的。

    听到能在水中击发的水雷,好奇更甚,问这问那的,问了一大堆。

    张懋问了这么多,徐经也没亲自解释,而是招来了尹水介绍的。

    张懋把心中的疑问都询问之后,才对尹水道:“不错,好小子,此战之后,本公与陛下为你请功,这样的水雷要装备到我大明水师其他的海船之上,有了这样的水雷,倭寇即便有天大的胆子,也绝不敢再来犯。”

    尹水那小子倒是还挺够意思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寅时也不忘自己邀功,也拉上了谢至,憨憨笑了笑,道:“此事也是指挥使帮小人出谋划策的,很多关键性的东西都是指挥使弄的,小人不过就是按照指挥使所说的制造了一下而已,如此大功,小人是在不敢贪。”

    这个功劳若说大,也着实够大了。

    尹水这小子倒是还真挺会说话的,在这个事情之上他着实是帮过忙,但不过只是在这个事情之上说了些自己的想法罢了。

    至于具体如何操作,那可是尹水自己想出来的。

    这个时候可没有后世那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公式定理,很多东西需要重新捉摸才能生效。

    尹水能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之下把这些东西搞出来,着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尹水如此回答,徐经更为吃惊了,大张着嘴巴问道:“知县,你还有何不会的?在下就说嘛,尹水在给这宝船装火炮的时候,成天往云中跑,在下还以为那小子孝顺是回去照顾他爹的,原来照顾他爹是假,找你请教是真啊。”

    尹水和谢至都未说话,也算是承认了徐经所言。

    谢至不表态,徐经倒是开口道:“既是如此,那老夫便帮着也请上一份功,你小子莫要再搞那些有的没的的事。”

    这个谢至可保证不了,人好不容易才能来这世上一遭,很多事情都遵从本心那多没意思。

    就在这个时候,浙江布政使程实,浙江都指挥使刘一清状告谢至的折子送到了京城。

    自从出了募捐的事情,那些朝臣不敢弹劾朱厚照,纷纷把气都撒到了谢至身上。

    多多少少的抓住些谢至的小毛病便一个劲儿的往上状告。

    最先处理这折子的便是内阁,谢迁开始的时候还避着,后来实在太多,也避不过来了,干脆也就不避了。

    但怎么说来,那都是自家子弟,成日接触这些折子,哪能畅快了。

    刘健最先瞧到的程实的那折子,自己瞧过之后,便递给了谢迁,笑嘻嘻的道:“谢公,这又是弹劾谢至的。”

    谢迁也习惯了,瞅了言刘健没说话,片刻才问道:“哦?那小子又怎么了?”

    刘健他自己都没看,谢迁问及的时候,他才开始看了,片刻之后惊呼道:“谢至把浙江布政使打了,浙江一众官员都在告他,这里还有联名签名。”

    听了这个消息,谢迁也无法淡定了,急忙抓起折子,瞧了之后,骂道:“那小子走哪都不安分。”

    谢迁话音落下,一旁的李东阳读完另一份折子,也是回道:“这个,浙江都司在告平倭大军,说是平倭指挥懈怠军政,到了地方不作为,将近十日还未有大军的影子。”

    两道折子都与谢至有关,谢迁也不淡定了,道:“平倭大军事关平倭之事能否顺利进行,这个折子恐得早些与陛下汇报。”

    朝中弹劾谢至的任何折子,谢迁从未帮着做过任何隐瞒。

    其实,也不需要谢迁隐瞒,朝中弹劾过去的折子,弘治皇帝可是丝毫不在心中的。

    刘健倒是没有谢迁那般着急,出口道:“查查是否有谢至的,既然浙江布政使和都司都在状告,必然是那里存在问题,谢至年轻气盛,做事是可能莽撞些,但英国公老谋深算并非那种莽撞之人,既然放任谢至如此,必然是那里的问题,以谢至的性格,他做了此事,无论是否是他的错,他必然都会上个折子的。”

    刘健也猜对了,谢至的性格着实是那般。

    无论是否是他的过错,他都得把自己搞成有理的那一方。

    找寻了半晌,终于找到了。

    “在这里。”李东阳道。

    刘健赶忙道:“瞧瞧是怎么说的。”

    李东阳低头瞧了一眼,回道:“是谢至和英国公共同上的,里面都是有关浙江的一些弊政,这里也解释了谢至打人的原因,倭寇袭击桃渚也一月了,桃渚百姓还露宿在外面,如此不作为,若追究也怪不到谢至。”

    李东阳解释之后,谢迁还不放心,从他手中接了过来,亲自瞧了一番。

    在瞧的时候,刘健又道:“看看是否还有沿海的一并呈上来。”

    找寻了半天,又找到了一份山东布政使的。

    这折子中恐是唯一表扬的,详细介绍了大宝船痛打海盗的事情。

第228章 游说海盗

    在整理出这些折子后,三人便直接去见了弘治皇帝。

    无论怎样说,这些折子可是直接关系到平倭战况,务必得让弘治皇帝第一时间知晓这些奏报。

    刘健把一沓折子放到了弘治皇帝的御案之上,道:“陛下,东南沿海之处送来了些折子。”

    弘治皇帝也淡定,缓缓拿起,一份份阅读,读过之后便放在一边,脸上也没有恼怒的情绪。

    在所有折子都读过之后,弘治皇帝才道:“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当尽早练出强兵平倭,其他事情便暂且放于一边,谢至所言浙江官场的问题遣都察院派人去查吧?几位卿家意下如何?”

    弘治皇帝这么安排,可完全是把程实奏报被谢至殴打的事情忽略了。

    三人之中尤其要属谢迁诧异。

    不过很快他们也释然了,无论谢至殴打程实的原因如何,朝廷都必须要站在谢至这一边,但凡朝廷有一丝责怪惩处谢至的意思,那些虎视眈眈募捐了的,以及主和的那些人便会跳出来了。

    那平倭计划便势必要夭折,毕竟谁都知晓此番的平倭之事乃是谢至一手主导。

    莫说谢至只是当中鞭打了一省布政使,就是当众斩杀,朝廷都得护着谢至。

    内阁三个大学士自是能够想明白弘治皇帝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臣等附议。”三人齐齐回道。

    之后,弘治皇帝紧接着又道:“太子这些时日在朝中募捐之事甚是稳妥,朕当初遣他代朕巡视平倭大军,一力督平倭之事。”

    在弘治皇帝提及这个事情之时,三人相视一眼,刘健出言道:“陛下,平倭前沿安全不可保证,殿下千金之躯若是亲临,万一有所损伤,怎了得?”

    刘健等三人毕竟都是读书人,自是不以为然的都归到了文官集团当中。

    朱厚照亲自督平倭之事,那势必会亲近武将。

    这个自是他们这些文臣不愿看到的。

    再说了,他们平日所读的那些中庸之道,君子不利于危墙也迫使他们不能答应朱厚照亲自去平倭大军中。

    朱厚照身为储君,又是独子,那可与皇帝御驾亲征没多大的差别。

    刘健等三人拒绝,弘治皇帝的脸色顷刻之间拉了下来,那脸色比刚才看到折子之事的都差。

    弘治皇帝提拔上来的这三个内阁大学士,除了品行端正之外,更多的是很多时候都能与他想到一块,出谋划策也能出到他的心坎之上。

    本来弘治皇帝也清楚,内阁的这三个大学士即便再让他满意,那都是文人,自是摆脱不了文官集团的束缚。

    但当看到他们真就如此做了的时候,他内心之中还是不甚得劲。

    在这个事情之上,弘治皇帝显得很是固执,坚持道:“太子也不小了,书上的东西毕竟有限,做个明君,还需他亲眼见识百姓之苦才是,此事就这般定了,不日,便让太子和都察院一道前往台州。”

    君权一直都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给面子,大臣说了算,皇帝不给面子,你连根葱都算不上。

    一般的圣君明主非常清楚自己的身前身后名都掌握在这些文臣手中,多多少少的都会给其些面子。

    弘治皇帝性子温和,一直都与文臣相处的不错,最近固执坚持自己的想法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弘治皇帝如此坚持,刘健等人自是也无法多说,唯一能做的不过也是遵命行事而已。

    很快,遣朱厚照代天子御驾亲征的旨意便下达了。

    随这道旨意下达的另外一道便是都察院右都御史顾朴巡浙江,福建东南沿海几个省份。

    都察院遣人出来巡查那也正常,毕竟朝廷需要掌握地方官员的廉洁,可巡查都是有时间的,这般突然派出来,很多人自是会想,这次的京察是为了协助平倭之事的。

    其实事实也的确如此,弘治皇帝派出御史的原因就是为了能使得沿海的那些官员全力配合,不给平倭之事捣乱。

    朱厚照此番出来带了东宫卫的几千人全程保护。

    东宫卫的这些人只要保证朱厚照安全到达台州便是,到了台州自是有谢至来负责的。

    就在朱厚照一行往抬走赶的时候,王守仁则带了刘阿亮四五人驾船去游说各方海盗了。

    那船也不是什么大船,不过是从桃渚卫借来的一般海船。

    目标小,航行也快,正适合这种游说之事。

    这个事情其实危险很大,毕竟那些海盗也没什么道义可讲,才不管什么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呢。

    有哪个心狠手辣的,不听多言,直接杀了王守仁这个来使那也是可能的。

    王守仁首先去的乃是活动在福州海域上的一股。

    虽说海面上所有的海盗皆听邱武好号令,不过也就是名义上的而已,邱武有命令他们多多少少的出些力气,等到了他们有需要帮忙的时候,多多少少的也能得邱武的帮忙。

    再者说,若不如此妥协,邱武背后也是有倭寇的。

    他们靠海吃些饭,若被官府和倭寇两相为难,他们自是没有招架的余地。

    如此若因若离的的关系,邱武死了,远在福州的他们也插不上手,那个头目他们也不去争。

    这样与世无争的人最好,这样的人需要的不多,也最好说服。

    这伙土匪为首之人名为王麻子,驻在沿海一名为秋山的地方,这里四面环海,虽划分在福州,却算是个小岛。

    这地方对于善水性的海盗来讲可谓是个绝佳之处,官府一道围剿,他们可立即入海。

    到了海中,官府的人也占据不了优势,为了几百人损兵折将也不值得。

    王守仁倒了这伙海盗驻扎之处,直接便自报了身份。

    这么些年来,官府的人也不是没有来游说过,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官府诏安看起来是不错,可诏安之后又能如何?安排他们这些人不也是军户。

    军户那不过是将军的私奴罢了,哪有当海盗逍遥。

    对王守仁这个官府的人,王大麻子都没有见的打算。

    幸好王守仁不是那种一般的游说之人,王大码字不见,王守仁直接又道:在下不才,前几日曾率宝船打掉了邱武。”

    毕竟明廷那宝船足够让很多人惧怕。

    果不其然,这个身份一出,王守仁被请了进去。

    “今日在下来见王首领只说一句,王首领好歹是大明子民,当清楚卖国连带子孙后代都是要被唾骂的,不管王首领当初做这个海盗的原因是什么,现如今朝廷要平倭,王首领当明白再助倭寇那便是在背弃祖宗。”

    王大麻子不说话,王守仁也不再多说直接起身,道:“在下告辞。”

    王守仁抬腿便走,王大麻子并未等到往常那官员诏安所许诺的条件。

    王守仁既然不说,谢至只好开口询问了,道:“怎么着?既是让我等归降,连好处都没有?”

    若是再许诺这些海盗好处,还怎么得普通百姓的支持。

    王守仁态度特别坚决,回道:“好处不曾有,在下倒是能够许诺,尔等若能在平倭之事上立下功勋的话,朝廷倒是可恢复你们的清白之身。”

    王守仁也不等这些海盗多言,直接又道:“平倭乃是大明子民皆有旨责任,何分身份,男女老少皆因出理,在下在这里可说清楚,尔等若能弃暗投明建功立业尚有转圜的余地,尔等若一条道走到黑,非要背弃祖宗的话,那驱逐倭寇之后,等待尔等的便将会是灰飞烟灭。”

    在海盗老巢还敢说如此强硬的话,恐也就只有王守仁这样的人敢做了。

    海盗在听了此言,静默之中有了些许的嘈杂。

    王守仁也不给他们机会,直接又道:“在下今日也可血溅当场,但尔等需要明白,在下可死,但明日尔等也将会与在下陪葬了。”

    毕竟宝船的威胁还在,那海盗再怎么也不敢这个时候撞上去的。

    这些海盗在嘈杂中静默了几分,王守仁嘴角之处露出了一道温和的笑容,开口道:“好了,在下走了,在下所说之言,尔等好生考虑吧。”

第229章 朱厚照到了

    王守仁负责游说海盗,而在平倭营地,各个水师卫所派来的精锐兵丁也都已经陆陆续续的到了。

    张懋那个方法很有些效果,很多卫所的指挥使亲自带来的人。

    不用这些指挥使出力,他们白白捞一份功劳,坐收渔翁之利的大好事,他们当然不会放过。

    有人甚至派来了一个百户所的人。

    一时之间,在平倭营地聚集了好几万的兵力。

    谢至一直奉行一条兵不在多,贵在精之理,此番出海算上云中卫,至少再用五千水师便行。

    所以说,各个水师卫所送来的这些兵丁还需严格审查,优秀者才能被编入平倭大军之中一块训练。

    负责选拔这些兵丁的事情自然是落在了何三友身上。

    选拔这些兵丁本来是要以水兵为主的,首先要考察的一点儿是水中憋气,之后便是游泳,最后还要考察在水中的功夫。

    三项结束,最优秀者才可进入。

    当然,现在需要多少这样的人也没定论,只能是在考察之后,看情况决定。

    这几日来报名可不止只有水师卫所的兵丁,还有民间的一些青壮。

    凡是民间这些青壮来报名者皆是与倭寇有不共戴天之仇的人。

    这些青壮的选拔与卫所的兵丁标准还略微宽松一些。

    毕竟心怀着仇恨,不用过多激励,见到倭寇都能奋力一战的。

    这个事情有何三友具体负责,张懋统筹指挥,谢至倒是无所事事了些。

    每日自己练习一下水性,他倒是有些拳脚,但那也是在陆地之上。

    他自然是得好生练练,万一交战之际落了水,没人来得及救,那可就悲催了。

    大概过了四五日时间,朱厚照和顾朴便到了。

    朱厚照到了与否,谢至对他并未有过多惊喜,顾朴的到来可就让谢至足够欣喜了。

    顾朴这个有右都御史到了这里即便什么都不做,那些官员也自当会无条件支持平倭之事。

    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了,平倭之事必然是要进行下去的。

    即便有人心中不同意,但若这个时候懈怠,甚至是故意搞破坏,那可就与叛国差不多了。

    早在朱厚照快要到的时候,张永便提前到了平倭大营与谢至坐了通告。

    朱厚照若是私人身份前来,谢至完全可不搭理他。

    现在的朱厚照可是代表弘治皇帝来御驾亲征的,谢至该走的礼节自是要走的。

    估摸着朱厚照快要来的时候,便与张懋亲自等候了门口。

    见到朱厚照到了之后,张懋率领之下,两人喊道:“参见太子殿下。”

    当着张懋的面,朱厚照显得颇为严肃,从马上翻身下来,一本正经的开口道:“张都督辛苦,本宫年轻,很多事情还需与张都督请教。”

    朱厚照本来就对这些骑射兵法之类的东西感兴趣,不需要张懋主动教授,他必然能够不耻下问的。

    张懋答应的也痛快,道:“殿下有要问的只管说便是。”

    当着张懋的面,朱厚照与谢至不过也只是客套的说了一句,道:“云中伯辛苦。”

    朱厚照那厮既然不是真心所言,那谢至也完全不需要真心回答了,不痛不痒的回道:“这乃臣改做的。”

    把朱厚照迎接进了营地,张懋也深知谢至和朱厚照私下关系匪浅,也不再跟着,吩咐谢至道:“谢指挥使,你招待殿下吧。”

    朱厚照在张懋面前得板着,张懋在朱厚照面前也得严肃些。

    既然如此又何必虚情假意的说上几句不痛不痒的话,反正张懋不是那种人,朱厚照也不喜欢那样的人。

    自然很快,招待朱厚照的事情便落到了谢至身上。

    张懋才离开,朱厚照把护卫和随行的太监也都打发离开。

    谢至笑嘻嘻的开口道:“殿下的差事办得如何?”

    谢至指的是为平倭大军募捐钱粮的那个事情。

    这个事情可是朱厚照自己单独做的第一个事情,办得相对来讲还算可以。

    在谢至闻起来的时候,自然也就颇为的洋洋得意,回道:“放心吧,钱粮之事这下肯定是够了,本宫办事哪能有办不好的,这些事情父皇全交于朝堂各部办了,顾朴也一并来了,有他在,就沿海的这些官员必然也不会再搪塞父皇旨意了。”

    在这个事情之上谢至还是比较放心的。

    在弘治一朝朝中的那些官员也并非那种不作为的。

    再说朝中也还有他老爹在,钱粮若是不到位,自有他老爹帮忙催促的。

    谢至没做回答,朱厚照随即笑嘻嘻的问道:“你那宝船在来的时候,还打掉了最大的海盗头子?”

    这个事情,谢至已报到弘治皇帝那里,朱厚照能够自小自是也不稀奇。

    朱厚照又洋洋得意炫耀的事情,谢至当然也有,回道:“是啊,陛下那里已收到消息了吧?臣当初把那宝船弄出来,本来是想用着宝船去海外赚取些银子的,却是没想到,打的第一仗,竟会是与倭寇的交战。”

    谢至炫耀,朱厚照一脸的遗憾,道:“早知那样,本宫一早便搭宝船过来了,也好亲眼见识一下你那水雷的厉害,历来自有水果不相容之况,你那水雷在水中是如何炸掉船的,本宫真想见识一下。”

    那水雷若不是他从中也出过些主意,他自己都不相信。

    朱厚照存疑,谢至笑了笑,抬手道:“这个事情自是好办的很,殿下想看,臣现在便能让殿下看到。”

    提起此事朱厚照兴奋了,半晌又坐了下去,道:“你莫不是去打海盗?那么大宝船只是为了打个海盗未免也太浪费了些,本宫还是不看了,到时与倭寇交战之际也不迟。”

    朱厚照这般说,倒是显得谢至有些无理取闹了。

    这厮真是,以为谁都和他一样分不清次要关系呢。

    谢至给了朱厚照一个白眼,道:“这块附近海域已不存在海盗了,唯一存在的三股都已被守仁兄所说服,只要有令,他们随时可编入进来。”

    朱厚照一脸奇怪,叹道:“王守仁书生出身,这做起武将的事情可丝毫不见逊色啊,竟还能够当起说客来,本宫就说嘛怎没见到王守仁。”

    介绍之后,谢至又开口道:“守仁兄的本事臣也为之叹服,臣此生恐也追不上守仁兄十之一毫,殿下不是想见识一下水雷吗?这个事情简单的很,正好中午了,臣便请殿下吃全鱼宴,如何?”

    反正一切稀奇东西,朱厚照都感兴趣。

    听谢至这么说,二话不说便起身答应了下来,道:“莫要损害平倭之大局能提前见到这水雷那自是最好不过了。”

    很快,二人带了张永和谷大用二人便出发赶往了江边。

    朱厚照走的是陆路,一来便到了营地,对着宝船只是听说其实如何如何的宏大,从未亲眼见识过。

    现在亲眼见识之后,竟觉着自己有些词穷,找不少什么词语来描述这宝船了。

    朱厚照嘴巴张的老大,道:“这宝船比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之时的那船还要大吧?”

    既然已拿到了郑和下西洋时候的宝船图纸,自是要略微提升一下的。

    当初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大明建国不到五十年,又才刚刚经历了靖难之役,财政匮乏,即便有朱棣的全力支持,在很多东西之上也会有些捉襟见肘的。

    谢至一笑,道:“当年那船有多大,臣没亲眼所见,不过按照图纸来看,这船的确是比当年下西洋的主船还要大的,这宝船下海,便让那倭寇知晓我大明厉害,让他们明白以他们之力永远不足与我大明为敌。”

    未来的倭寇在经过明治维新之后或许是强国那么一段时间。

    但总明一朝,倭寇虽时长侵犯沿海,永远不如大明,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第230章 某在弄手雷

    “殿下,要不上去参观一下?”谢至主动邀请道。

    朱厚照自是不客气,道:“好啊,本宫先去瞧瞧。”

    宝船这些么稀奇的东西,朱厚照自是不会轻易放过。

    宝船停泊在这里自是有云中卫的兵丁看着的。

    在这些兵丁放下船板之后,谢至便陪着朱厚照上了宝船。

    如此大的宝船,谢至哪能没有好奇心,在这宝船才刚靠岸,他便在徐经的带领之下观摩过一次了。

    所以这次再带朱厚照上来的时候,可谓是得心应手的很。

    火炮位置,水雷位置,指挥官的位置,甚至是如何开船,调转航向,都与朱厚照一一介绍了一遍。

    “如此大的宝船,开船也得需要技巧吧?”朱厚照问道。

    朱厚照的性子就是不耻下问的,只要有了问题那便就要询问。

    谢至回道:“自然,海面情况波云诡谲,随时都可能触暗礁,务必得及时修整航行,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务必得是对宝船绝对了解之人。”

    在海船之上转悠了半个多时辰才下来,朱厚照问这问那的,把每一项不懂的东西都要询问明白才行。

    谢至只能是一一解释,自己不懂的,还要询问船上的一些船员。

    这些人参与了宝船从始至终的建设,在很多东西之上自是要比谢至熟悉。

    把宝船的内外构造全部解决之后,朱厚照下了船,道:“赶了这么久的路还真就饿了,你不是要请本宫吃全鱼宴吗?快开始吧!”

    赶了那么久的路好像他没吃过似的。

    谢至也没点破朱厚照那厮,笑了笑,道:“这个自是好办的很。”

    说着,谢至便亲自动手找来了些火药,捣鼓了一番,道:“殿下看好了,这一颗下去,今日的午饭就不需要发愁了。”

    朱厚照在谢至鼓捣的时候,自专心看着也不询问。

    这个时候也没多言,直接道:“本宫已迫不及待了,你倒是快弄啊。”

    真是,就不能留个悬念?

    谢至不痛不痒,懒洋洋答了一句,道:“瞧着吧。”

    随即,谢至吩咐身后的已张开网的张永和谷大用道:“你二位在水雷爆炸之后瞅准机会,即刻把这网撒出去,殿下能否吃上鱼可全看你们的了。”

    这水雷是能伤到鱼,但没有网捕着,那随时可都能够不知晓漂到哪个犄角旮旯去了。

    张永和谷大用点头应答之后,谢至随即便拉开安全绳扔进了水中。

    随着那水雷落水,海中顷刻之间炸开了一个巨大的浪花。

    张永和谷大用也不用吩咐,随即便抛出了渔网。

    随着渔网洒下再上岸没人都沉甸甸的拉着满满一网兜的鱼。

    在鱼被打捞上岸之后,朱厚照才惊奇出声,道:“还真能打到鱼,还真就神了。”

    其实这称呼水雷,根本就不是什么水雷,说白了就是一个简易的手榴弹罢了。

    朱厚照是聪明,接受新鲜事物也容易,但毕竟也存在局限性,与他解释手榴弹的问起也不是那般容易。

    朱厚照既然觉着神器,那还是让他保持一些神秘感吧。

    谢至笑了笑,道:“这小玩意是臣自己鼓捣出来的,其威力不容小觑,在海战之中没效用不大,也就是炸个鱼罢了,若想伤人也办不到,不过,在陆战中,容易携带,与火炮差不多相同,却是能够单兵使用。”

    在谢至介绍之后,随即又扔出了一个,刹那之间,在远处十几米之处轰隆一声爆炸开来。

    张永和谷大用下意识惊呼一声,朱厚照三步两步跑到那被炸裂的地方,瞧着一大片的乌黑,叹道:“还真就与火炮效力相差无几。”

    谢至可是实诚人,说是与火炮相差不多,那还真就有些夸张了。

    谢至笑了笑,回道:“殿下此言诧异,与火炮相比差很多的,不过若是相邻五人不远的话,炸倒五人没多大问题的。”

    这个数字可就颇为保守了。

    朱厚照连声叹道:“不错,不错...你小子倒真有本事,本宫怎想不到这些来,浙西平倭用不上,往后也能用上的。”

    谢至瞧了这手雷的威力之后,自是忍不住好奇的,还亲自尝试了一番。

    站在谢至扔出的地方,使得力气比谢至的不知大了多少倍。

    最后,扔出的自然是要谢至的要远上那么几步的。

    这厮的好奇心一向都强烈的很,瞧着比谢至远了,即刻惊呼道:“谢五,本宫的远吧?”

    谢至懒得搭理朱厚照这厮了,他不就是表演一下,也没使力气吗?

    他若是正儿八经的使了力气可不见得不如朱厚照吧。

    算了,朱厚照那厮好胜,就让他得意一回吧?

    谢至笑了笑,道:“臣不如殿下。”

    反正这个承认也敷衍,朱厚照倒是也不介意,直接招呼张永和谷大用去找柴火准备烤鱼。

    找些柴火自不是什么难事,片刻的功夫没人便抱回了一大堆。

    柴火抱回来后,张永和谷大用便忙着架了起来。

    几人在忙着准备这顿全鱼宴的时候,顾朴带着几个随从却是匆匆赶来。

    顾朴和朱厚照一同到台州,也不过是相互照应一下而已,两人也没什么隶属关系。

    顾朴也是在犯不上来找朱厚照的。

    对顾朴这样的御史,不仅那些官员发憷,就是弘治皇帝也不愿招惹。

    毕竟即便是皇帝也是凡人,自然是凡人,总会有懈怠,精神放松的时候。

    朱厚照见到顾朴也是头疼的很,未等行礼,朱厚照便主动开口道:“顾右都御史差事办得如何了?这里也无需有顾右都御史分内之事吧?”

    顾朴一来,谢至便能够猜到这必是又来找他麻烦了。

    只有主动开口,主动出击,方才能掌握主动权。

    顾朴也不回应,行了礼,道:“殿下奉旨代陛下亲征,便当注意身份,怎可在此吃鱼?”

    朱厚照张了张嘴,正欲回击,顾朴却是又对准了谢至,道:“云中伯身为平倭副将,又是云中卫指挥使,便当做好表率作用,要以身作则,怎可带着殿下在此胡来。”

    这人真是,找你惹你了。

    谢至咋咋嘴,微微一笑,道:“顾御史误会了,某弄出了一种新型手雷,正与殿下在此试验呢,炸了些鱼,为避免浪费,便准备吃了,顾御史也没吃吧?若是不嫌弃的话,便与某一道吧!”

    谢至他是炸了鱼,可他也试验了手雷。

    这个理由足可以作为回应了。

    顾朴明显不信,谢至从一旁拿出了手雷,道:“顾御史不信?来,某给顾御史演示一下。”

    谢至还未扔出,朱厚照一把从谢至手上抢了过来,道:“本宫来。”

    朱厚照早就觉察这手雷的好玩了,若非他怕浪费,不知得扔多少出去了。

    谢至也不与朱厚照抢,他既然想扔,朱厚照便直接给了他。

    不得不说,朱厚照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才刚接触,一系列的动作便显得非常娴熟了,从开拉环,到扔出去,所有的动作都一气呵成。

    随着朱厚照动作的尘埃落定,那手雷在远处十几米之处爆炸开来。

    轰隆一声巨响,地面被炸出了一个深坑。

    顾朴瞠目结舌,朱厚照则与谢至炫耀,拍着谢至道:“谢五,瞧,本宫这次比上次远了吧?”

    至于吗?这样的成绩,在后世投弹中也就是勉强合格而已。

    瞧着朱厚照那般高兴,谢至也就给他这个面子了,笑了笑道:“殿下威武。”

    朱厚照高兴之后,还不忘与顾朴道:“顾右都御史瞧到了吧?本宫与谢五真就在弄手雷的,顾右都御史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就行了,有顾右都御史在,平倭大军钱粮问题也就没多大问题了。”

    顾朴也知晓弘治皇帝派他来的目的,应了一声,直接退走。

    顾朴一离开,朱厚照便愤愤道:“这些御史就是讨厌,抓住个小事便没完没了。”

    在嫌弃那些御史,也没见的有那个皇帝把御史给取消了。

第231章 与倭寇的第一战

    打发走顾朴之后,谢至和朱厚照二人便专心弄着烤鱼。

    盐,茱萸,花椒都带着,这些东西往上面一撒,那口味刚刚的。

    解决了倭寇的问题之后,宝船也该往海外走走了,到时候得让徐经弄些辣椒回来。

    这茱萸与辣椒相比总是差一些火候,烤出的肉味道也差了不少。

    就在谢至和朱厚照吃着烤肉之际,一股倭寇在金乡登陆。

    平倭大军就驻扎在距离金乡不远的台州,这个时候倭寇还敢在金乡登陆,这分明就是对平倭大军的挑衅。

    张懋可不是那种任人宰割的,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遣人给了谢至和朱厚照消息。

    谢至和朱厚照这也是没事的时候才放松一下,倭寇竟敢挑衅家门口,岂能让他们回去。

    二人扔下吃掉一般的烤鱼,便匆匆往营地走。

    到了营地,张懋便介绍道:“金川有伙倭寇绕过卫所,进了金川城,平倭大军都在此,倭寇便敢来挑衅,自是要让他们有来无回的,如何派兵,何人领兵,这个还需商议一下。”

    张懋已定下出兵的命令,谢至也不多言,道:“某去吧。”

    其实谢至去也是最合适的,他副将的身份,先行打响与倭寇的第一战,可让倭寇瞧瞧明军的厉害,也可振奋大明军民的信心。

    谢至话音才落,朱厚照便紧接着道:“本宫也去,既是亲征,本宫总不能一直待在营地。”

    在这个事情之上,谢至和张懋便有些迟疑了。

    朱厚照身份毕竟不同,他的安全自是要首先去确保才是。

    一见张懋和谢至迟疑,朱厚照便能猜想到他们的心思,二话不说道:“此战本宫必去,此不是与你们商量。”

    朱厚照态度坚定,没有转圜的余地。

    还是张懋拍板定了下来,道:“此去也好,与倭寇的第一战便由殿下亲自参与击败于倭寇,于我军将士也是一极大的鼓舞,云中伯,你陪同殿下此去,护卫好殿下安危。”

    张懋只说,朱厚照参战能够鼓舞将士,可却是未说,若是朱厚照有个三长两短,平倭之事又能否进行下去。

    再者说,护卫朱厚照安危可比平倭寇不知晓要难上多少的。

    谢至满是为难,朱厚照倒是自告奋勇的道:“本宫能保护好自己。”

    算了,毕竟进入金川的是小股倭寇,且又是在自己的地盘之上,朱厚照安全倒也没多大问题。

    最后,谢至沉了沉还是应了下来,道:“好,某尽力。”

    定下之后,谢至便出了大帐,点了一百户所的兵丁由于何三友率领乘船从海中赶往了金川。

    朱厚照身着普通小将的甲胄,也未打东宫的旗。

    虽说只有小股倭寇,但若暴露朱厚照身份,也得给朱厚照招了黑。

    从水路出发总归是要比陆路快上一些的。

    一小股人自是犯不着用大宝船的,直接用了三条小船。

    这三条船的灵活度够强,对付小股倭寇也够了。

    不过,这小船若是碰到倭寇的大船,一发火炮过来,三艘小船都得被掀翻。

    大概就是也就是一个时辰的功夫,三艘小船稳稳当当的停靠在了金川的沿岸。

    才到沿岸,便瞧见远处的房舍之中冒着滚滚浓烟,谁没事会点自家房子,这火十之八九是那倭寇所为。

    谢至率先跳出了船,沿着没过脚脖子的水直接上了岸。

    在上岸之后便抽出自己腰间的佩剑,指挥着身后的兵丁道:“莫要与那倭寇客气,在城中碰到,直接解决了便是。”

    云中卫的这些兵丁训练的是挺好,但终究缺乏的还是实战经验。

    这种与敌人小股力量的交战,倒是正好可以磨炼一下。

    上岸之后,一行百人直接进了城。

    才入城中便能瞧到,身着差官衣着横尸在当街。

    而街道两边的铺子则敞开着门,里面的货物杂乱无章的一直洒落的门口,有的铺子还人倒在门槛之上也没了声息。

    很明显,这些铺子都是被倭寇洗劫过的。

    朱厚照身上有了几分的愠怒,骂道:“该死!”

    瞧到如此情况,任何人看到都会动怒,谢至还得是劝朱厚照道:“殿下,切记不可冲动。”

    朱厚照紧了紧手中的刀,回了一声,道:“本宫知道。”

    再往下走,横卧在街上的差官和普通百姓便多了起来。

    在倭寇侵金川到谢至带兵赶来最多也就是三个多时辰,这些百姓或许还有命大之人存活着。

    谢至吩咐一旁的兵丁道:“去瞧瞧那些百姓可还有活着的!”

    谢至吩咐之后并未停下,而是带人继续往下搜寻着。

    毕竟他们越早的解决了这群倭寇,下面的百姓才能越少遭些劫掠。

    谢至带人走出十几米远,那些负责查验幸存百姓的人,便追了上来,朝谢至报道:“那倭寇刀法快准狠,所有人皆是一刀毙命,没有一个活口。”

    顿了一下,谢至也没多说,直接挥手道:“继续搜寻。”

    大概又走了那么四五十米,终于听到了一阵叽里咕噜的鸟语。

    谢至道了一声,“是倭寇。”

    随之加快脚步,往前赶去,从巷口出来,便瞧见一行四五个倭寇两只手满满当当提着一大堆东西,正耀武扬威的往前面走。

    看这样子,这条街道上的人都是被这几个倭寇杀的。

    瞧清楚状况之后,谢至还未下命令,朱厚照便道:“本宫去。”

    不过四五个倭寇,朱厚照要去,谢至也没拦着,到时候若是瞧着朱厚照自己一人解决不了这些倭寇,这一百多人呢,直接上去帮忙也还得及。

    谢至不准备做拒绝了,朱厚照也没等谢至回应,直接便提刀朝那几个倭寇身后而去。

    那几个倭寇虽沉浸在得意忘形之时,但在察觉到身后朱厚照的脚步,还是迅速反应了过来。

    在朱厚照靠近的时候,几个倭寇便迅速扔掉手中的东西,摆开架势,把朱厚照团团围成了一个圈。

    一个对阵五个,怎么看都有些勉强。

    朱厚照的刀在挥舞出去之后,五个倭寇便一同朝朱厚照砍去。

    这厮太自负了,自己的刀剑不过只挡住了两人的攻击,,其余三人的刀齐齐的都落在了自己身上。

    在这些倭寇挥舞第二刀的时候,谢至便朝身后兵丁身上抓起火铳,连开三下,干倒了那三个伤了朱厚照的倭寇。

    随着火铳的击发以及铜板的倒下,那两个倭寇一时之间未能反应。

    朱厚照一刀砍在了其中一人的脖子上。

    就在朱厚照要挥舞第二刀的时候,谢至举起火铳打在了那人头上。

    随着这人倒下,朱厚照一脸遗憾。

    谢至则把那火铳还给了那兵丁,朝着朱厚照走了过去。

    朱厚照瞧谢至过来,有些兴奋的道:“谢五,本宫也亲自手刃了一个倭寇。”

    至于吗?谢至他刚刚还解决了四个呢,他可不像朱厚照这般炫耀。

    谢至并未领会朱厚照,而是在他身上的伤口瞧了一眼,问道:“殿下这伤口不碍事吧?”

    朱厚照自己低头瞧了一眼,摆手道:“没事,这也是本宫的荣誉了。”

    朱厚照是从小被宠大的熊孩子,却是丝毫不见娇气的。

    朱厚照自己说没问题,谢至也瞧着着实也没多大问题。

    既然问题不大,也没时间做个包扎了,道:“殿下,下次碰到倭寇直接解决了便是,不必与他们讲什么道义。”

    若是刚开始的时候,直接与火铳解决了,不去与其做个什么较量的话,朱厚照也不至于受伤。

    朱厚照知晓自己先前行事是有些不妥当了,对谢至的话也没多说,回道:“本宫知道。”

    那些倭寇大部分都是武士出身,刀法出众一些,不说朱厚照不是其对手,就是军中一般的武将取胜也得费些力气的。

第232章 朱厚照手刃倭寇

    在解决了这些倭寇之后,谢至便下令把那些兵丁分成了五个小队,每队二十人,沿着街道搜寻。

    金川不算大,也不算小,他们这般聚集在一块堆搜寻,在这一会功夫还不知晓有多少人命丧的倭寇的屠刀之下。

    这一百人乃是一百户所的,小旗,总旗的配备都很齐全,分组自是也很容易,直接以两个小旗为一组便成了。

    分组之后,谢至又道:“遇见倭寇莫要与之周旋,直接以火铳稳准狠解决了便是,你们若是对其心慈手软便将会被其反咬一口,倭寇刀法不容小觑,不可掉以轻心。”

    安排好小队之后,谢至便与朱厚照一道带了何三友往前面继续搜寻。

    前面街道的情况比他们刚走来的那条喧闹一些,在这条街道遇害的人也比上一条多一些。

    在这条街道上,除却青壮男子之外,还可见一些妇孺。

    有的妇人在临死之前还在硬生生盯着自己旁边的孩子,凄惨至极。

    就在这条街道之上,有一家茶馆里面,从外面看进去,里面横七竖八的都躺了不少了人。

    这些人还在听书当中,哪里会想到,一场横祸从天而降。

    几人进去,在茶馆走了一圈,已是没有了一个幸存者。

    在这个时候,除了马上一句该死之外,已是不能挽回这些人的性命。

    这都是大明子民,家中都有父母妻儿的。

    从茶馆出来之后,几人接着往前面开始合拢。

    几个小队各走了一条街,相遇之后便说明,在金川的倭寇已经消灭的差不多了。

    在之后,朱厚照在碰到倭寇的时候,也不再茫然上去交战,而是依靠起了手中的火铳。

    火铳的力量自然是要强于兵刃的。

    谢至在改进火铳的时候,一并改进了火药,基本上解决了当前黑火药所存在的缺陷。

    云中卫其实本就是以火器为主的,平时所训练也都是火器居多。

    此起彼伏的火铳之声在金川的大街小巷之中传来。

    刚开始的遇到的都是被倭寇斩杀的百姓,随着往前推进,便渐渐多了幸存下来,活着还没来得及斩杀的。

    这些百姓瞧着官府的人到了,多了几分底气,也不再一味的躲避害怕。

    纷纷拿起手中菜刀,木棍什么的,与倭寇开始了面对面的交锋。

    这些武器虽说拙劣,在倭寇手中的倭刀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

    但毕竟这是在大明的地盘之上,光是一项人海战术便能把倭寇一人一口唾沫淹死。

    百姓,差官纷纷开始反抗,云中卫的兵丁手持火铳便更容易了许多。

    很快,不过十几个倭寇便被围在了金川的县衙门前。

    这倭寇以前再怎么猖狂,现在被成百百姓围着,也会怯懦。

    朱厚照丢下火铳,抓起刀剑道:“本宫会会他们的倭刀,谢五,你与本宫一人解决一人,看看咱二人谁先能解决掉倭寇,如何?”

    反正这个时候也安全了,朱厚照想检验一下自己的本事,谢至也没拦着,应了下来道:“好,自是没问题。”

    谢至也下了苦功练习,朱厚照都敢,谢至没什么不敢的。

    在答应了朱厚照之后,又与身旁的何三友悄声道:“在某与殿下不敌之时,立即以火铳解决了倭寇。”

    谢至倒也不是怕输,现在这个时候与倭寇还未开战,他们这些主将若是输给了倭寇,势必会对士气造成一定影响的。

    所以说,这场对战必须要取胜,没有条件就是创造条件也要取胜。

    何三友没有任何表示,点头应道:“是,卑下明白。”

    吩咐了何三友之后,谢至才找了刀剑,走至那十几个倭寇跟前,呵斥道:“都跪下。”

    谢至一声之后,那倭寇没能听懂。

    不是好话,即便听懂了,怕是也装作没听懂。

    这些倭寇不做应答,朱厚照倒是走上前来,嘴里叽里呱啦的吐出了几句倭语。

    谢至是听不懂,但也知晓朱厚照所言的是倭语。

    不是吧?这厮竟还懂得倭语?史料之中记载,这厮的本事是不少,却也没有倭语这一项吧?

    谢至惊疑,不等谢至询问,朱厚照便解释道:“你的平倭大军出发后,本宫想着迟早也得跟你一块来的,便寻了一懂倭语的官员,学了些。”

    为招待各国使者,自是也有懂各国语言的,负责传递国书,甚至充当一下翻译。

    各国使者来的时候基本上都掌握汉语的,之所以还安排翻译,也是为了交流起来没有障碍的。

    谢至惊疑,问道:“才不过一月而已,殿下便学会了?”

    朱厚照这个时候倒是谦虚起来了,回道:“倒也不算精通,日常交流应该是不成问题了。”

    天才啊!这绝对是天才,就这一点儿在四百多个皇帝当中恐绝对能称作第一了。

    谢至冲着朱厚照竖了个大拇指,继而便冲着那倭寇血脂朱厚照喊了一声,道:“都跪下。”

    不知晓也不是那倭寇是不是没听懂,反正脖子抬的老高,也不搭理。

    直到这个时候,还牛哄哄的。

    谢至专治不服,这可是大明的地盘还敢这么牛,惯着呢。

    谢至抓起火铳,直接朝一人的膝盖上连射两下。

    骨头再硬,到这个时候也不得不跪下去。

    在那倭寇被打之后,另外几人呼喊同伴之后,也只剩下了给谢至一个恶狠狠的眼神。

    不用谢至开口,朱厚照便从谢至手里拿过火铳,喊道:“都跪下,不然废了你们的腿。”

    这般威胁之后也没多大作用,朱厚照也不在含糊,直接在十几个倭寇旁边,扣动了扳机。

    打下去之后,落到地处的火铳直接留下了一个个的深坑。

    半晌之后,十几个倭寇还不是乖乖跪了下去。

    在倭寇跪下之后,便轮到谢至和朱厚照的比拼了。

    朱厚照率先从倭寇中挑选了一人出来,摆摆手招呼了那人道:“你过来,给你一个决战的机会。”

    朱厚照选好之后,谢至也挑选了一人。

    在选好对手之后,两人的比拼也就开始了。

    随着刀剑的碰撞,围观着的百姓屏息凝神的盯着。

    谢至和朱厚照二人皆不敢大意,两人使出自己浑身的本事,对待着敌人。

    而且,二人皆是用了杀招。

    当然,那两个倭寇手中的刀也并未留情。

    在缠斗了大概一炷香的功夫之后,朱厚照那里很明显出现了败势。

    怎么说,朱厚照的体力还是比不上那倭寇的。

    何三友当机立断,举起火铳,瞅准机会打在了那倭寇身上。

    随着一声响,那倭寇倒在了地上。

    朱厚照还在拼尽全力取胜呢,对手却是倒下了,朱厚照有些气恼的盯了何三友一眼,朝谢至道:“本宫来,你歇歇去。”

    朱厚照不服输,谢至也不再坚持,退可下去,把人留给了他。

    谢至从与那倭寇交战之中退了下去,摸了一把汗,走至何三友身边,道:“准头不错。”

    在交锋之时,还能准确的避开朱厚照,直接干倒那倭寇,的确是需要两把刷子的。

    何三友憨憨一笑,有些担忧的道:“殿下好像不高兴了。”

    朱厚照不高兴了,也就是生一下小孩子脾气而已,也没什么实质性的危害。

    谢至满不在乎的摆摆手道:“无妨,这个倭寇若是占据了先锋,继续干掉便是,反正总之一句话,殿下只能胜不能败,更不能由此受伤。”

    既然谢至又命令了,何三友也不再多想,直接道:“是。”

    朱厚照那厮够坚韧,在与第一个交战的时候已经有些体力不支了,在对付第二个的时候,竟又坚持了一炷香的时间。

    不仅如此,竟还在直接斩了倭寇。

    随着那倭寇倒下,围观的百姓自是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叫好之声。

    谢至也知晓这样做的重要性。

    现在这些人还不知晓朱厚照的身份,若是知晓了会更高兴的。

第233章 太子殿下英勇

    在斩掉那个倭寇之后,谢至也不含糊,直接朝云中卫的兵丁下令道:“都解决了。”

    云中卫的兵丁听了命令才举起了火铳,一群百姓便一呼而上朝那剩下的几个倭寇而去。

    云中卫的兵丁杀敌的机会多的是能让这些百姓同仇敌忾的机会可不多。

    谢至也不阻拦,抬手制止下了云中卫的兵丁。

    那些倭寇在被制服之后便解决了手上的倭刀,没有了倭刀也如同绵羊一般。

    这些百姓解决自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在解决了所有倭寇之后,从百姓当中走出了一人,拱手绕:“这位便是云中伯吧,下官金川知县王一扬。”

    先不管这知县平日政绩如何,在倭寇来袭之时能够与百姓一同余御敌,舍身与倭寇搏杀,便也不枉为一方主官了。

    谢至对其态度自是也不差,笑了笑道:“王知县幸会。”

    随之,便介绍了朱厚照道:“这位乃当朝太子殿下,奉旨代陛下亲征,才刚到台州听说金川被倭寇侵袭,二话不说便亲自来了。”

    还没等谢至介绍完,王一扬便带着在场的百姓差官拜下行礼。

    王一扬并未着官府,一身青色长袍当中还有斑驳污迹,当是与倭寇拼杀之时留下的血迹,至于是他的,还是倭寇的那便不得知了。

    不过,不管是谁的,只要敢于与倭寇搏杀,那便值得尊敬了。

    朱厚照上前扶起王一扬,道:“王知县免礼。”

    随之,向前走了几步,行走在那群百姓差官面前,道:“众位免礼。”

    这些百姓估计也就是在今日这个危机的时候能与知县站在一块,平日的时候,连知县都见不到的。

    今日陡然之间竟是见到了当朝的太子,惊惧慌乱自是有的。

    朱厚照开口这话,那些百姓差官自竟是没有一人起身的。

    没办法,谢至只好接着朱厚照之言道:“殿下让你们免礼,都起来吧。”

    谢至开口,百姓差官面面相觑,竟然是没有一人主动站起来。

    谢至这下明白了,他好歹也是个伯爵,这在这些百姓心中已算是大人物了。

    看来他想平易近人一下也办不到了。

    没办法,谢至只好朝王一扬道:“王知县,让百姓都起来吧,莫要跪着了,同倭寇一战,大家伙都是出了大力气的。”

    谢至这么说了,王一扬才招呼了自己麾下的差官一声,道:“都起来吧。”

    有了差官的带头,那些普通百姓才终于站了起来。

    在百姓皆都起来之后,王一扬才邀请道:“殿下,去府衙中坐坐。”

    朱厚照身上可谓有丝毫的官僚作风,这个时候即便进了府衙,不过也就是说一些不痛不痒的场面话而已。

    朱厚照直接摆手拒绝,道:“不必了。”

    之后,便朝着百姓道:“今日命丧于倭寇屠刀之人皆是我大明子民,本宫身为太子代父皇亲征,却是没能护好他们,这乃本宫的错。”

    朱厚照这厮倒是也有几把刷子,一上来便致歉,堂堂太子身份,这些百姓以前的时候或许还会痛恨朝廷的无能,经他这么一弄,这些百姓将会把怨气对准倭寇了。

    那厮也不等百姓回应,紧接着便又道:“今日倭寇在我平倭大军驻扎台州之际竟还敢犯十几里外之外的金川,这乃对我大明国威的挑衅,本宫在此立誓,此战不灭倭寇绝不班师,定为那无辜枉死在倭寇屠刀之下的冤魂报仇雪恨。”

    朱厚照这番话说的是斗志昂扬的,谢至适时举起拳头高呼道:“报仇,报仇...”

    喊了一声之后,那群百姓便皆都高呼了起来。

    此起彼伏的呼喊,一扫先前与倭寇敌对的低迷。

    喊了片刻之后,谢至紧接便道:“某多余的话就不说了,某只想说此此平倭,不仅要消灭活跃在海上的倭寇,我大明雄狮还要打到倭国去,让他们永不敢在来犯我大明,尔等也会因身为大明子民而自豪。”

    该说的都说了,朱厚照又与王一扬,道:“王知县,倭寇已击退,你便帮着百姓先把遇害之人先行安葬了,之后百姓若有困难,你便帮着他们也都解决一下。”

    朱厚照叮嘱,王一扬只有应承的份,回道:“是,臣明白。”

    这个时候的重心也不能放在这金川一地之上,这些事情也只能是交于王一扬这个知县处置了。

    安顿好这些事情之后,朱厚照一行人便沿原路回了台州。

    回了台州,朱厚照便与张懋,谢至等对当前形势做了一些简单的交流,“倭寇既然敢在这个时候袭扰金川,是对我大明的挑衅,也是在试水我大明军队的厉害,山雨欲来风满楼,恐等不到平倭大军训练完毕,便会纠集大军主动出击了,这个准备我们恐是得做好了。”

    倒也着实就是朱厚照所言的那个理。

    倭寇明知晓平倭大军在训练好之后便要对他们出击,怎会坐以待毙,给他们足够的训练时间。

    在这期间,要么主动出击,要么会主动投降。

    就倭寇一贯自负的态度,主动投降肯定是不会做的。

    这个准备,张懋和谢至自是早有了。

    听了朱厚照此言,谢至笑了笑,道:“在之前,臣和张世伯所担忧的是,宝船不到之时,倭寇便纠集大军进犯,所以那时候,臣也并未着急组建平倭大军,一个平倭大军中,不过只有两人,倭寇想要提早出击也找不到人。

    现在我们的宝船已经到了,而且还证明了我们那宝船实力还不弱,而且现在这个时候,不仅有精锐云中卫,而且水师优秀的水兵也都在了,随时出击没任何阻碍了。”

    谢至介绍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朱厚照有些不可置信,不高兴的怨怪道:“你们早就协商好了,那为何之前不与本宫说?”

    倒也不是谢至不说,只是没时间说。

    谢至笑了笑,回道:“需要介绍的过多,臣还没来得急说,现在一切准备就绪了,就等守仁兄得胜归来了,只要守仁兄回来,我们便随时可以出战。”

    王守仁游说海盗也是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若是他们不能弃暗投明的话,到时候也莫要怪他们了。

    中州佑真遣出人去侵台州是为了试明军此次平倭的底细。

    同时也是因王守仁游说海盗给他们一个教训。

    王守仁游说海盗已经到了他的地盘之上了,不止如此,还有好几股海盗已经被游说成功了。

    他们是看不上这群海盗,但也不能转而去帮敌人吧?

    中州佑真迟迟没得到派出那小队人的消息,心底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便遣了出去打探。

    去打探的人在走了几个时辰之后终于回来了,“首领,我们的人皆被杀了,无一人幸存,现在正挂在金川城外呢。”

    也就从来就只有他们挂别人,从来没有他们被别人挂的时候呢。

    中州佑真气急,大怒道:“可恶,区区一县中必没有能够消灭野村的高手,是何人所为?”

    野村便是袭扰金川倭寇的领头之人。

    那人回道:“属下进城打探了,是明人的太子干的。”

    中州佑真颇为震惊,追问道:“明人竟把他们的太子也派来了?”

    那人又回道:“是这样,城中百姓皆在传送他们的太子如何的英勇。”

    中州佑真又骂了一声,道:“可恶!”

    那人在之后却是又道:“首领,明人的大军都是从各个卫所新招募的,他们还在练兵。”

    这个消息无疑是最兴奋的。

    明人还没训练好,那不就是他们的机会吗?

第234章 倭寇来袭

    王守仁穿梭在所有海盗在拼命争夺海盗头目位置的夹缝之中,说服这些海盗能够弃暗投明。

    在招降这些海盗之际也未曾许诺他们任何好处,走到哪里都只有一句,以战功来减免朝廷的处罚。

    这样的诏安恐怕乃是史上少有的。

    自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好说话,也会碰到那种群凶极恶的。

    这些人一听说是朝廷的人,根本就不买账。

    碰到这些人王守仁自是免不了动些拳脚,期间少不了挨上一顿打,也少不了在鬼门关走上一遭。

    反正不管如何,好在最终也有幸活着回来了。

    王守仁和刘阿亮漂泊了几日,在回了台州营地,明显瘦弱了许多,几人脸上的伤势还显而易见的挂在脸上。

    一见面,王守仁便开口道:“在下的任务完成了,海上三十六路海盗皆已答应可助大军平倭。”

    王守仁能完成如此艰巨之时事,谢至倒是丝毫不惊奇,王守仁一直都是牛人一般的存在,他早就已经习惯了。

    倒是张懋比较惊奇,问道:“那些海盗全都答应了?”

    王守仁点头应道:“是,都答应了,在下答应他们若能在平倭之时奋勇杀敌,他们所犯之过错也就可一笔勾销,可恢复他们清白之身。”

    这样的承诺相比较动辄高官厚禄的诏安已算是最差了。

    朱厚照还有些不相信,问道:“就这些?”

    王守仁也见喜怒,淡淡的回道:“是,只有这些。”

    朱厚照来了精神,问道:“你是如何说服的,与本宫说说呗。”

    王守仁还未开口,一旁的刘阿亮正准备介绍,被王守仁抢了过去,道:“总之一句话,他们都是大明子民,协助倭寇祸害大明百姓,那便就是背弃祖宗,说到底他们还是有良知的。”

    刘阿亮并非那种溜须拍马之人,他能够抢着为王守仁介绍,可见被被王守仁本事折服了。

    而王守仁打断刘阿亮的介绍,可见其心性是何等的淡泊。

    王守仁这样的人已是超脱常人一般的存在了。

    王守仁既然不愿介绍,朱厚照默默,倒是没不再坚持询问了。

    谢至出言道:“既是如此,也是时候加快兵丁的训练了,倭寇绝不会等到我们的兵丁训练出来。”

    张懋随之应道:“金川之事后,倭寇随时都会袭来,先行把选拔出来的要进行编队,一旦敌袭传来,务必要在第一时间能够登船,云中卫的兵丁要加紧掌握宝船上的火炮。”

    当日晚上,趁着夜色的笼罩,倭寇浩浩荡荡的船只便出现在了东海一带。

    最先发现倭寇船只的是王大麻子的人。

    王大麻子在王守仁拜访之后也着实仔细考虑过,朝廷是否能够赦免这都不重要,关键是他若是再与倭寇一道的话,那死了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活着也无法面对子孙后代的。

    既然朝廷下决心处置倭寇隐患,那他作为大明子民也是当初一份力的。

    在手下发现倭寇船只后,立刻报到了平倭大营。

    此时才刚掌灯,谢至等人还就接下来的行军布局进行研讨。

    平倭之事全朝举世瞩目,他们也不得不上心。

    谢至也非常清楚,在这个平倭之事上他一旦出现任何疏忽,那些拿了钱的人的弹劾折子立马便会如雪花般的弹劾到他身上来。

    到时候,弘治皇帝为了大局着想也不见得还会护着他。

    所以他现在已是到了退无可退之处,前面即便是有着刀山火海,他也必须得硬着头皮闯过去了。

    “张世伯,得遣人去探查一下倭寇的老巢究竟在何处了?时机成熟了,也当给之致命一击了。”

    张懋点头应了一声之后,随后又询问王守仁道:“守仁,你所去海盗之处可有打探出那倭寇的老巢究竟在何处?”

    这个事情王守仁自是也打探了,可惜却是一无所获。

    王守仁回道:“也就只有邱武去过,其他海盗连倭寇的大头目都不曾见过,也就是几个与邱武关系要好的知晓,那大头目姓中,具体叫什么都不知晓。”

    谢至就是没听说过,也知晓倭寇不可能存在这个姓的。

    无论姓什么都不是最重要,对王守仁打探出来的这个消息,谢至也没做辩驳。

    张懋叹了一口气道:“这个事情搞不清楚便很难把那些倭寇斩草除根的。”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有兵丁报道:“都督,有个海盗说是有紧要事情要报。”

    几人也不是那种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的。

    张懋随之喊道:“把人带进来。”

    不管事情是否重要,也总归是要见了人的。

    人带进来之后,在屋子中寻摸了一圈,找到了王守仁,道:“王佥事,倭寇大概有船二十余艘朝台州这便来了。”

    “什么?”最先惊呼的是朱厚照。

    王守仁还算淡定,问道:“可否属实?”

    那海盗回道:“绝对属实,是小人亲眼所言,之后报了首领,首领命小人即刻把消息传给王佥事,王佥事及早出兵应对吧,再晚可就来不及了。”

    王守仁还未说话,张懋随之道:“来人,遣斥候出去,详细打探清楚倭寇的情况。”

    一方面这海盗的话不可全信,另一方面着实也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情况才方便出兵的。

    反复斥候出发之后,张懋又直接命令那海盗,道:“着你不随时候命,等待出击。”

    那海盗领命出去之后,张懋立即吩咐传令兵个全军整装待发准备登船。

    对付海盗这一仗务必得是在海上进行。

    斥候的消息还未打探回来,所有兵丁便皆已经登了船。

    各卫所送来的兵丁还未考察完毕,如此情况之下便只能让这些兵丁全部登船了。

    在此次登船之时,所有能够战斗的兵丁已达到了一万余人,另外还有两千多人负责驾驶宝船。

    算起来这次出战人员至少在一万三千人之上。

    在所有人员皆以登船之后也并未等候多长时间,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斥候便回来了。

    “都督,情况属实,着手有二十余艘宝船正往台州而来。”

    张懋瞧了一下夜色,道:“这个天色正好,既是确定倭寇无疑,也无需靠近,先开炮打上几下再说。”

    经过谢至的改良之后,大明现在无论是火炮还是火药那都是当下最为顶级的。

    火炮的射程在倭寇的几倍之上,差距异常明显,只有大明火炮打倭寇,那倭寇的火炮即便是拼尽全力也很难伤大明分毫的。

    在航行了几百海里的时候,夜色朦胧并不能瞧不清楚前面的状况,张懋下令所有宝船停止了航行。

    在宝船停下之后,张懋随即命一队兵丁乘小船快速打探清楚倭寇船只的位置,以及距离。

    这个时候没什么先进的通讯工具,也就只能用此种繁琐的办法了。

    派出的这兵丁,乃是刘阿亮率领的桃渚村的百姓。

    这些百姓的水性比水军卫所的要强上太多,由他们去做也较为合适一些。

    刘阿亮出发,谢至,张懋,王守仁,朱厚照一行人就站在甲板之上。

    今晚连一个星星都不曾有,航向根本无法掌握。

    在没有任何雷达辨别方向的情况之下,就犹如瞎子和聋子一样。

    在此种情况之下,随时都会迷失方向。

    望着茫茫夜色,几人心中说没有担心那是假的。

    不知过了多久,派出去的刘大亮终于回来了。

    对海中的事情,刘阿亮异常敏感,估算道:“都督,以倭寇的大船的航行来看,现在距我们应在一百二尺之间。”

    张懋也不含糊,命道:“所有火炮掉转炮口,于一百二十尺开炮。”

    夜色朦胧,十米之外也见不到人影,更别说把命令传到三艘海船之上了。

    没办法,也就只能采用鼓点进行传令了。

    别误会,这鼓点传令的方法并非是谢至传授的。

    这种传递消息的办法在后世谍战剧中很是常见,在这个时候便有人能够掌握,可见古人的智慧是何等的强大。

第235章 百户戚景通

    随着几声鼓点想起,宝船震动了几下,十几声的火炮之声传播而去。

    在远处起了一片滔天火光。

    倭寇的具体情况虽然不得而知,但根据着火的情况却也能够清楚的预判出,十几发炮弹打中了多少艘倭寇的船只。

    朱厚照伸手朝远处的火光数去,道:“一艘,两艘,三艘...八艘。”

    数过之后,朱厚照大呼道:“八艘,打中八艘啊。”

    张懋作为主将不能这般咋咋呼呼的,谢至却是不甚满意,道:“打了十三发吧?才中八发,那火炮弄一发出来可不便宜,吩咐下去打准些,谁若是再打不准,便从他们的月俸中补上。”

    当然,谢至这也不过是说说而已。

    若是真这便做的话,那些兵丁至少一年之内一个铜板都不可能拿到了。

    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之人,一个铜板的收入都没有,全家老小怎么活?

    随着火光的照射,远处的情况略微也能够看清楚一些了。

    张懋也丝毫不含糊,直接命道:“接着开炮。”

    八艘而已,还有至少十五艘以上,这些倭寇既然赶来,那便势必让他们有来无回。

    又是几声鼓点之后,远处又是一阵冲天的火光。

    朱厚照数了几声之后,大呼道:“十艘,这下打中了十艘。”

    朱厚照惊呼欣喜,船上的人却是都比较淡定。

    刚才八艘,现在十艘,他们现在干掉了十八艘,剩下虽然不到一半,却是不能有丝毫不敢掉以轻心的。

    朱厚照的心思还未落下,远处海上突然炸裂开了几道水花,

    而这水花溅起的水直接冲了他们一身。

    几人躲闪不及,都被淋得浑身透心凉,夜里本来就冷,被海风一吹,冻得有些瑟瑟发抖。

    不用说,谁都明白,刚才那水花是被倭寇打出的火炮溅起来的。

    若是他们的宝船再往前靠十几尺,那火炮可就直接落在了他们身上。

    火炮可不长眼,即便是钢筋铁骨,若被火炮打中,那小命都得玩完。

    几人嘴中骂上几声倭寇,却也不得不庆幸自己躲过一劫。

    张懋抬手摸了一把脸上的水,第三道命令迟迟没有下达。

    两次火炮能打中已完全属于运气了,倭寇也不傻,不可能把自己的位置停留在原来位置那么久,等着被火炮锁定。

    现在夜色朦胧,明军这便无法判断倭寇的位置,倭寇也无法判断明军的位置。

    所以现在这个时候双方要做的是屏息凝神,看谁能过沉得住气。

    沉不住气的那方谁先暴露位置,谁便有可能被对方的火炮锁定。

    就在一片寂静之中,谢至突然出声道:“世伯,如今这情况,我们是因无法判断倭寇的具体位置才不敢行动,某弄出了一种东西,可短时内照亮夜空,可以试试。”

    先前能够派出刘阿亮出去侦查,是因为倭寇还不知晓明军已经赶来,完全没有防备。

    现在这种情况,他们根本不知晓倭寇的具体位置,又在倭寇有所防备的情况,派出小队打探无异于是在找死。

    听了谢至的介绍,朱厚照倒是率先有了好奇,道:“还能照应夜空?本宫瞧瞧!”

    谢至招呼尹水拿了过来,朱厚照抢过正要打开,却是被谢至拦了下来。

    谢至喊道:“殿下这个时候打开是想告知倭寇我们的位置不成?”

    朱厚照明明是有这个意思,被谢至点破却还不承认,道:“本宫不过瞧瞧而已,哪是要打开了。”

    谢至也不与朱厚照辩驳,介绍道:“这几个可用于单人操作,直接装配在火铳之中发射便可,应当能照明百米之内的地方。”

    这种内部有一个特别的照明装置,里面装着照明剂。

    这种照明剂包含金属可燃物、氧化物和粘合剂等数种物质。

    金属可燃物主要用镁粉和铝粉制成。镁粉和铝粉燃烧时,能产生几千度的高温、发射出耀眼的光芒。

    氧化物是硝酸钡或硝酸钠,它们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氧气,加速镁、铝粉燃烧,增强发光亮度。

    粘合剂大都采用天然干性油、松香、虫胶等原料制成,它能将药剂粘合在一块,起缓燃作用,保证照明剂有一定的燃烧时间。

    这种东西相比较改造的火药并不是很难。

    谢至紧接着又道:“只不过若是发射的话,能找到倭寇的位置,却也能够被倭寇知晓自己的位置,所有说在发射这照明弹的时候,不可在宝船之上,得派出一支敢死队,在远离宝船的位置发射,先前的时候,我们宝船不在倭寇火炮的射程之内,不代表现在依旧不在。”

    这种方法的确也是当前所存在的最合适办法了。

    这种照明弹到底是否好用,他们虽说没见过,却也只能是死马当做活马医试一下了。

    张懋随之命道:“即刻从各兵丁招募勇士组成敢死队。”

    之后,又询问谢至道:“需要多少人?”

    这个事情并不需要多少人就能够办到的,去的人多了,反倒会无谓牺牲而已。

    谢至淡淡回道:“三人正合适,一旦被倭寇发现,去的多,也便死的多。”

    谢至回答之后,王守仁主动请命道:“在下去吧!”

    王守仁胆子倒是大,但他好歹也是云中卫的指挥佥事,这样的事情怎么着也轮不到他的身上来的。

    不用谢至多说,张懋便直接拒绝了,道:“你还有重要事情要去做,此事你便不需去了,去兵丁中召集勇士吧。”

    张懋拒绝,王守仁也没坚持,拱手道:“那在下去找勇士来。”

    在卫所当中是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但兵丁面对敌寇视死如归的勇气却还是有的。

    不过片刻的功夫,王守仁便领来了三人。

    不用王守仁介绍,领头的一人便主动道:“王佥事已与卑下介绍了,卑下威海卫百户戚景通愿执此事。”

    戚景通?戚继光的老爹!

    谢至略微愣了一下,问道:“可娶妻。”

    戚景通想都没想,回道:“娶了。”

    谢至接着又问道:“可有子?”

    戚景通摇头,如实回道:“还没有。”

    这也就是说,戚景通若死在这里的话,那抗倭英雄戚继光可就不存在了。

    谢至正要说话,张懋又问道:“可是单传?”

    戚景通摇头回道:“不是,卑下还有兄弟。”

    张懋也不多说,即刻道:“谢至,你介绍一下你那玩意怎么用?”

    事情紧急,谢至也总不能再让王守仁去找个人。

    这样机灵的人可不好找。

    谢至拿了照明弹,详细教授着戚景通如何填充,如何发射,发射之后有多大的照明范围都一一介绍了一遍。

    只有掌握着这种情况之后,才能把倭寇船只的位置一一都显现出来。

    戚景通听得认真,在谢至介绍之后,直接拿了所有照明弹,道:“卑下去了,各位将军等着卑下的好消息吧。”

    戚景通说完之后,二话不说便与自己手下的两人上了小船。

    随之很快消失在了茫茫夜色当中。

    由于怕被倭寇发现宝船的踪迹,从进了海之后,宝船上的火把便全部熄灭了。

    黑灯瞎火的,张懋开口道:“威海卫还有如此之人,倒是没想到。”

    朱厚照更是叹道:“如此英雄,定要好生奖赏才是。”

    戚景通从领命的那一刻起,恐从未想过表彰的。

    闲谈了几句之后,张懋下令道:“守仁,你亲自去各船传令,命所有人严阵以待,不可使用明火,不可发出声响,仔细注意着海绵的动静,一旦发现海上倭寇的踪迹,即刻开炮,这次定要把倭寇全部消灭。”

    这个时候也不能用鼓点传令了,在自己传令的同时可也是容易把自己的位置暴露给倭寇的。

第236章 大捷

    所有人眼睛都不敢眨,眼巴巴的瞅着远处海面的动静。

    大概在等了三盏茶的功夫,漆黑的天际突然被映照的如白昼一般。

    远处倭寇剩余的八艘船也瞧了个一清二楚。

    那倭寇的船不声不响的竟已经往前航行了几十尺。

    这个距离完全已经在倭寇火炮的射程之内,随时都有可能被倭寇的火炮的击中。

    宝船虽大,但也经不起火炮的攻击。

    在倭寇的船被照亮之后,作为发射点戚景通所架着的小船自是也暴露无遗了。

    中州佑真虽不知晓这片能够照亮天际的火光到底是什么,但在瞧见了戚景通的位置之后却也并未有丝毫迟疑,即刻下达了朝着戚景通小船开炮的命令。

    那小船在大宝船面前不值一提,在倭寇大船的面前也没什么可比性,一发炮弹下去,灰飞烟灭那是指定的。

    在火炮还未到达之时,戚景通干脆利落的下达了跳船的指令。

    他们都是水兵出身,跳了船或许还有一条生路,但若留在船上,那指定是死路一条了。

    戚景通虽说跳了海,但茫茫海面之上,漆黑一片,没有任何的参照物,想要顺利游回来可是如登天一般的。

    谢至心下也有些惋惜,戚景通是没有戚继光的名气,但就这个一个敢主动请缨去做如此危险之事的勇气便值得人佩服了。

    张懋也来不及去想戚景通的处境,即刻便下达了所有火炮同时开炮的命令。

    这个时候也不怕暴露自己的位置了,毕竟这种情况之下掌握的是一个先机。

    宝船之上这么多火炮势必是能够打中倭寇的那八艘船的。

    只要能够打中,不管是否击沉,即便宝船的位置暴露,倭寇都不会再有反击的能力。

    在张懋的一声命令之下,所有的火炮集中打在了倭寇剩余的八艘宝船之上。

    其中七艘瞬间被击沉,船上侥幸活下来的倭寇全部都入了海中。

    幸存下来的那艘被火炮击中了一次,在船头之处冒着火光,虽还未沉,却也是摇摇欲坠的。

    那些落入海中的倭寇拼命往这艘还未沉的船边游去。

    而在船上的倭寇不仅不帮衬一把,竟还挥其倭刀朝船下的同伴砍去。

    “这倭寇够狠的,对自己人都能下狠手。”朱厚照叹道。

    眼看着照明弹的光线越来越弱,张懋随之又道:“所有水雷一同发射,务必击沉最后这一艘。”

    随着张懋的命令落下,所有水雷一同发射而去。

    就在照明弹的光线最后消失在夜幕之际,那艘船头已着了火的船以肉眼能看到的速度四分五裂炸成了碎片。

    能出动二十六艘规模的船,势必是倭寇主力无疑了。

    现在这二十六艘传全部沉入了海中,即便是没能把倭寇铡草除根,经此一战,倭寇必定也是损失惨重了。

    张懋并未因当前胜利有丝毫欣喜,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沉声道:“夜色朦胧不宜孤军涉险,所有宝船即刻返航修整。”

    出动了一万五千余人,真正派上用场的不过只有戚景通三人而已。

    “世伯,要不在等等,戚景通还未回来!”

    张懋眺望了一下远方,道:“此时虽打中了倭寇的船,但具体情况却是不曾得知,若宝船在此等待难免会让大军陷入窘境,这样,留下三艘小船在此接应,其余人员返航。”

    的确也就如张懋所言的那个道理,他们现在是消灭了倭寇所有的船,但茫茫海面之上,谁能保证没有其他状况。

    万一因天气情况出现飓风什么的,这都不能保证。

    谢至应道:“那这样,某带着小船在此接应戚百户,世伯率大船先行回去吧。”

    张懋还未应答,朱厚照却是也开口道:“本宫陪你一块。”

    不等谢至拒绝,张懋便道:“殿下回去吧。”

    朱厚照一脸的不情愿,谢至笑了笑道:“殿下是应该回去,殿下是来亲征的,现在倭寇既然已经解决,殿下有何需冒险,接应之时事臣一人便能做了。”

    朱厚照给了谢至一个不善的眼神,倒也没再坚持。

    宝船返航,谢至与王守仁带着何三友和刘阿亮以及他的几个水性比较好的小伙伴们就等候在宝船原来的位置之上。

    “守仁兄瞧着戚景通如何?”

    王守仁微微一笑,道:“你是想把戚景通收归麾下吧?”

    谢至也没隐瞒,直言了当的回道:“是,是有这个意思。”

    王守仁点头,道:“戚景通倒是不错,有勇有谋,若能妥善提拔,往后倒也会是一悍将,希望他能逃过此劫,平安回来吧。”

    等了大概将近半个时辰,一阵哗啦啦的水声终于响起。

    何三友朝着远处,连声喊道:“戚百户,戚百户...是你吗?”

    喊了几声后,远处终于有了应答,道:“是我们。”

    得到回应之后,谢至便吩咐把船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划了过去。

    在船还未划到的时候,刘阿亮几人不用吩咐便跳下船助已经虚脱的戚景通等人一臂之力了。

    在刘阿亮等人的协助之下,戚景通三人很快翻身上了船。

    在海中游了半个时辰那可是耗费巨大体力的,三人身上的衣服已浑身湿透,躺在船上喘着粗气。

    “戚百户胆识过人,此战戚百户当为首功。”

    戚景通缓了片刻从船上坐了起来,回道:“卑下之功不值一提,若没有照明弹本身的作用,卑下也无法发挥,若没有火炮的准头,又如何能够准确无误击中倭寇。”

    这性格够谦虚。

    谢至笑了笑,道:“不管怎么说,戚百户也是战功卓著,云中卫正缺戚百户这样的有勇有谋的,戚百户可有考虑过去云中卫?”

    云中卫兵丁的本事戚景通也都见识过了,那可都是正儿八经练出来的。

    戚景通只是简单考虑过后,便应了下来,道:“卑下愿追随云中伯。”

    戚景通答应的痛快,谢至也开心。

    只要戚景通本人能够答应,那把调往云中卫自然也就不是难事。

    在刘阿亮有人的撑船之下,一路畅通无阻的返回了台州。

    到了台州营地,戚景通和刘阿亮并未随谢至和王守仁一块去大帐。

    大帐中,张懋和朱厚照正焦灼的等待着。

    见到他们二人回来,两人皆颇为欣喜。

    未等他们询问,谢至便主动开口道:“戚景通平安回来了。”

    这个时候的张懋已不见宝船之时的那般严肃,脸上带着颇为自得的笑容,笑呵呵的道:“这么说来,我们不损伤一兵一卒便灭掉了倭寇的主力?这仗打得真是畅快,老夫从未曾打过如此畅快的大仗。”

    畅快那是自然的,自改进火药,火炮之后,明军的武器可完全领先于倭寇,这样的对战若还不能直接秒杀倭寇的话,那才叫憋屈。

    朱厚照一旁接话,道:“倭寇势必还有漏网的,那剩下的那些是否也该及早消灭了,不然迟早是要卷土重来的。”

    道理着实也就是那样,这个时候若是不能趁热打铁,把倭寇所存在的隐患全部消灭了,那死灰复燃之后,这场胜利也就白打了。

    王守仁随之建议,道:“海面地形复杂,倭寇老巢在何处很难探知,不如这样,派遣海盗去探知一下,他们时长在海面活动,对海上的情况应当是颇为了解,倭寇主力被灭,海盗摇摆不定的心思也少了,此事交于他们来说正为合适。”

    张懋更是一拍手,道:“守仁,辛苦你一趟,即刻吩咐各方海盗探寻倭寇老巢,找到之后,即刻派兵剿灭,那些倭寇既敢屠我百姓,便让他们有来无回。”

第237章 铲除余孽

    王麻子报信有功也算是有了些功绩,其余的那些海盗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倭寇的主力便已经被消灭了。

    那些海盗先前答应网湿润无论是存了何种心思,现在倭寇的主力已经被剿灭,他们若不想落得与倭寇一样的下场,那便必当得全力找寻倭寇老巢,好以此来寻求朝廷的罢免。

    倭寇那么强悍一夜之间都可灰飞烟灭,更别说他们了。

    所以,在王守仁的意思传达之后,各方海盗二话不说,皆派出了手下在海面之上撒开了网。

    大明海域岂容倭寇在此藏身。

    快要中午的时候,位于威海海域处的一伙海盗在一处无名的小岛上找到了倭寇的老巢。

    这伙海盗首领名李余,水性极好,人都称其李鱼儿。

    王守仁接到消息,再三确认无误之后,又亲自乘船前往确定了一番。

    既然找到了倭寇老巢,那便是要出兵的。

    若是出兵,那便自得是要确认无误才是,情报稍微不可靠都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在水草掩盖之下,李余带着王守仁靠近了小岛,道:“王佥事,这应该就是那倭寇老巢无疑了。”

    小岛之上有房子错落有致的排列着,不少身着倭寇衣着的进进出出的,在一侧的水里还停泊着二十余艘的小船。

    倭寇的主力虽说被消灭了,但守备还是极为严的。

    小岛中间还有一个瞭望塔时刻注意着海绵之上的动静,他们能够靠近已是不易,凭借他们区区几人根本无法解决。

    确定之后,王守仁并未坚持,道:“先回去!”

    确认安全之后,王守仁便带着李余直接赶往了抬走平倭大军的营地。

    到了营地,便把情况简单说明了一下,“在岸边停泊着二十余艘小船,至少得有一百以上兵力在。”

    这个数字其实根本不值一提。

    现在的平倭大军可有一万五千余人,取胜这一百以上的倭寇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

    王守仁说明了情况,张懋也不多说,道:“区区百人倭寇,宝船出动不甚合适,可遣出小队人马直接解决了便是,这个人选谁去合适?”

    云中卫新组建出来的这批兵丁大多说都是谢至的人,也不是自己麾下的,调兵遣将的事情还得是征求谢至意见的。

    云中卫中何三友已经能够单独领兵作战了,这个事情若交给他倒也可行。

    可关键是何三友不熟悉水性,虽能跟随宝船,但也不过只是勉勉强强而已,把这个领兵的事情交给他实在不甚合适。

    刘阿亮倒是熟悉水性,但领兵出战却是凑合。

    若是无人可用之时,把他二人融合在一起倒是可用。

    可现在有了戚景通,那一切都好办了。

    在张懋征求意见之后,谢至便出言道:“戚景通,此战交于戚景通吧。”

    戚景通的实力那都是有目共睹的,谢至推举的这个人选,在场之人也是乐见其成的。

    谢至建议之后,张懋随之道:“那便就让戚景通去,从就近卫所之中调拨五艘苍山船皆归于戚景通指挥,着他把即刻往威海剿灭倭寇余孽。”

    苍山船,吃水五尺,装备火铳,火箭,药弩,弩箭,全船可战人员33人,水手4人,编为三甲。

    五艘也就是一百五十余人,而王守仁所打探出来的消息,那倭寇余孽是在一百人以上。

    一百鉴于二百人之间,戚景通这里出动一百五十人,打一个措手不及的话完全可够了。

    张懋话音落下,谢至随着开口道:“好,遣云中卫一个百户所,剩余人员以水兵补充。”

    相互交换了意见之后,谢至便吩咐何三友清点了一个百户所的精锐。

    这个百户所乃是当初何三友在两狼山拉起了杆子,也算作是两狼山的元老了。

    而张懋那边也下令从台州卫所中调配了五艘苍山船。

    可惜,诺大的台州卫凑出来的五艘苍山船竟只有两艘是完好的,其余三艘虫吃鼠咬的,不说从台州去威海了,估计就是一下水便得被跑烂。

    “景瑞,你身为台州卫指挥使,不思练兵之事,一区区苍山船竟如此破烂,你便就是拿着如此军备糊弄朝廷吗?来人,把景瑞拿下,待平倭之后一并惩处。”

    朱厚照站在海边瞧着从台州卫所拉来的苍山船心下早就气急了。

    朱厚照的命令之后,东宫卫的人兵丁很快便出动直接拿下了人群之中的景瑞。

    台州卫的军备多久不曾保养他可是清楚的,瞧着那苍山船早就吓软了,朱厚照的一声命令下之后,景瑞出了大汉饶命,其余已不知该如何做了。

    “殿下饶命,殿下饶命...”

    喊了半天朱厚照也不搭理,随之又喊道:“刘一清身为都指挥使,督一省军政,麾下台州指挥使府库军备竟破烂于此却不查不问,可见其失职,把刘一清一并拿下。”

    刘一清并未像景瑞那般大喊饶命,直到此时还想着辩解。

    朱厚照对刘一清的解释也不搭理,抬手道:“刘都司有话平倭之再说吧,带下去,好生看管。”

    在刘一清和景瑞皆被带下去之后,朱厚照又骂了二人一句,便道:“台州卫的苍山船已是不可再用,加紧从周边卫所调拨吧。”

    张懋身为平倭都督,有节制各水师的特权,所以这个调拨的命令也无需朱厚照操心,张懋一道命令下去也能够办到了。

    很快,张懋派出传令兵带出令旗从宁波卫才凑够了五艘苍山船。

    船到了之后,戚景通,刘阿亮,何三友,海盗李余外加云中卫的一个百户所和从水师抽调来的五十人架着苍山船朝倭寇驻扎的那座无名岛而去。

    苍山船之上并未装配先进的火器,也就是云中卫的兵丁身上的火铳先进一些,另外每人还带着些手雷。

    这次前往倭寇老巢自是不会再像先前那般能够秒杀。

    戚景通出发之后,谢至等人便回了大帐当中。

    几人从倭寇来袭,但现在布置完这些之后已是一夜一日不曾歇息了。

    回了大帐之后,便各自回营帐睡下了。

    谢至才刚刚睡着,却是被朱厚照拉了起来。

    “谢五,台州卫的情况应该不是个例吧?其他地方这种情况应该也有吧?”

    虽说在别人睡觉的时候把人喊起来是有些讨厌,但总的来说,朱厚照也是知晓关心这方面的事情了。

    谢至笑了笑,道:“臣若说实话的话,如此情况甚多,荒废军备那只能是说多年太平使然的缘故,有的屯田卫所所得之军粮归各级主官那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未等朱厚照表示,谢至又道:“这个问题兵部的马尚书与陛下曾有提及,只不过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些问题不能动而已。”

    朱厚照惊奇,问道:“你怎知晓?”

    这厮莫不是以为他是从不正当渠道知晓这个事情吧?

    谢至他虽说掌握了一些先知性的东西,但只要不是当前所发生过的,他绝不会贸然提及。

    这个问题是当初弘治皇帝给他看了马文升的折子。

    谢至摊摊手,一笑道:“是陛下给臣看了马尚书的折子,其实不用马尚书上奏,如此情况就是想都能想到,人性本就是如此,太平年间,谁不想着往自己腰包搞些东西。”

    顿了一下,道:“殿下可能不止,臣和英国公刚到这里,便险些被刺杀了,看看吧,有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连大局都不顾,那次刺杀若是真成功了,平倭之事便得搁浅,金川桃渚之事便会屡见不鲜。”

    以此为契机,谢至与朱厚照讲了不少。

    反正总之一句话,大明现在的实际情况绝非是他表面看到的那般歌舞升平。

第238章 大捷

    在戚景通率领着云中卫等一中兵丁一刻都未停歇,直接便赶往了倭寇所驻扎的那个无名岛。

    那个无名岛之上留下的倭寇并未预料到他们首领率主力袭击明君卫所会全军覆灭。

    两三日的时间,小岛之上留守的那些倭寇倒也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日常生活。

    这样毫无防备,倒也给了戚景通可乘之机。

    戚景通趁着夜色率领者苍山船在靠近无名岛之上,便直接派人一把火点了倭寇留下的那二十几艘小船。

    茫茫大海,这些小船若是一旦再被焚毁,那这些倭寇可就彻底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烧毁小船的火光异常明亮,本来毫无防备的倭寇,这个时间除了值守站哨的之外,其余的皆都睡下了。

    冲天的火光,终于惊醒了熟睡中的倭寇。

    “着火了,着火了...”

    被惊醒的倭寇拿着锅碗瓢盆的便往着火的方向而来。

    虽说紧邻着海到处都是水,可也得有东西盛不是?

    一大批倭寇手中提着家伙什朝海边而来之际,戚景通未有丝毫客气,直接命令埋伏在岸边的弓箭手万箭齐发。

    带着弓箭的都是从各个水师卫所抽调出来的水兵。

    那些水师卫所当中军备虽说荒废,那么多卫所抽调五十余个精锐也还是可以的。

    这些人的箭术倒也高超,夜色当中,没有百发百中,射出一百也还是能够命中九十的。

    那些倭寇也不傻,看着同伴倒下,也发现小船着火并非偶然事件了,也不敢再往前去救火,纷纷开始后撤逃离。

    在逃离之后,戚景通依旧不放过机会,即刻下令给云中的兵丁发射了火铳。

    火铳的射程比弓弩的要远,正适合这种逃跑之后的补射了。

    随着火铳的发射的声响之外,便就是被打中倭寇的惨叫之声。

    黑天半夜的虽不知晓打中倭寇到底有多少,但凭着这惨叫也还是能够大致判断出一些来的。

    不过也才不足二百人而已,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之下被弓弩打中了一番,现在又被火铳击杀了一番,伤亡至少也得是在百人以上。

    残兵败将,一对一,也绝不是明军的对手,更别说现在还不足以一对一。

    片刻的功夫,戚景通下达了停止射击的命令之后,便抽出了腰间的佩剑,大呼道:“兄弟们,杀敌立功的机会来了,随某冲杀过去,为我枉死于倭寇屠刀之下的百姓报仇。”

    戚景通率先冲杀在前,后面的兵丁紧随其后。

    倭寇根本就未预料到在舆图之上都不存在的海岛怎就会被明军发现,他们可从未想过这里会被明军袭击。

    毫无预料之下,又被明军偷袭导致伤亡惨重,存活下来的倭寇连平时百分十五十的战斗力都未曾发挥出来,就被明军斩杀在刀下。

    一番酣战,当戚景通带人搜寻到那错落有致的房子之时,只剩下了被吓得瑟瑟发抖的妇孺。

    倭寇若碰见大明的老弱妇孺绝不会手下留情,但明军却是不能做畜生的,戚景通并未下令为难这些手无寸铁的妇孺,“先把这些妇孺集中看管,待殿下和都督旨意再做决定。”

    之后,又下令对战况进行清点,道:“吩咐下去,立即清点战况。”

    自己这方伤亡多少,倭寇的伤亡有多少,另外倭寇在这海盗之上的资源有多少都得详细清点,之后才能往上汇报。

    很快,一个具体的数字便统计了出来。

    “斩倭寇一百二十人,俘虏三十二人,之外,妇孺五百余人,孩童五十八人,明军这边牺牲三人,受伤五人。”

    只要有战斗便不能保证零伤亡。

    伤亡的这八人算作是此次平倭的一个总数,只以伤亡八人的代价换来了困扰大明百年的倭患,这绝可称之为可以镌刻史书的经典案例了。

    如此胜利,戚景通不甚满意,自责道:“本是万无一失之战,却仍旧造成了八人伤亡,着实不该,遣人把此次战况报于都督,某自会承担责任。”

    很快,大捷的战况便报到了平倭大营中。

    这样的战况也算是在几人的预料当中,听闻之后几人也就是淡淡的有些欣喜而已。

    谢至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便把先战况报与陛下,等陛下的进一步旨意吧。”

    虽说是要等弘治皇帝的旨意,但他们好歹也得是附上一下自己的意见。

    紧接着,谢至又道:“那些妇孺放了吧,若愿回国的,送她们回去,不愿回的,先暂时安排她们在那无名岛住着,某估计她们也不愿回去,回去了也无活路,至于其倭寇嘛,某想从其中找上个合适的人来,协助他们把倭国如今的乱局恢复了,倭国平定,也可让他们对大明朝贡,另一方面海上的隐患也才算是彻底消除,不然的话,在倭国没有生路的那些人,很快便又会死灰复燃的。”

    永久解决倭寇的办法,谢至一直都在想着。

    这个办法也才是最近想到的,若是由明廷趁着倭国内乱彻底收归其中并不现实。

    毕竟,倭国距大明也是有段距离的,明廷对之控制力度自然不会充足。

    就只是大明本土,下面的地方官都阳奉阴违的搞小动作。

    那倭国就更不能保证了,搞小动作是一方面,就怕时不时的还会有人兴起兵戈之祸的,与其花心思处这些问题,还不足换个方法呢。

    谢至的这个方法之后,几人各自想了一下,最终也都应了下来。

    既然已经同意谢至的方法,那这个事情自然也是要马上送往京师的。

    通过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也已是三日之后了。

    此时的弘治皇帝正起床,萧敬便拿着军报送到了弘治皇帝面前。

    “陛下,平倭大军那里的消息。”

    这几日朝中那些大臣好不容易才平倭之事消停了几分,再又接到这个消息之后,弘治皇帝明显有些紧张,问道:“是何事?”

    萧敬眉开眼笑,笑嘻嘻的道:“是捷报,大捷。”

    听萧敬这么回答之后,弘治皇帝才放心大胆的打开了折子。

    折子是张懋代写,有平倭的战况以及成果,之后便就是请朝廷出兵帮助倭国解决现如今的内战问题。

    瞧了折子的前半部分,便足可以让弘治皇帝欣喜了。

    “倭寇全被消灭了?”

    弘治皇帝虽说欣喜,却也有些不敢相信。

    这得是何等要接,伤亡八人便消灭了袭扰在大明海域百年的倭寇。

    萧敬只知道大捷,里面内容怎样并不知晓,听弘治皇帝所言之后才,才立马抓了起来。

    瞧过之后,也是一副不可置信,道:“看来是真消灭了,现在看来那宝船还真是厉害的很。”

    可以怀疑谢至和朱厚照虚报战绩,但这可是张懋上的折子。

    张懋做事一向稳中,也不是贪功之人,绝不会上虚假折子的。

    所以至始至终,弘治皇帝和萧敬什么样的情绪都有了,却就是不曾怀疑这个折子真实性的。

    半晌之后,弘治皇帝兴奋道:“马上把大捷的消息通报下去,此乃举朝上下同庆之事。”

    此番一战,消耗钱粮一万恐都没有,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胜利,是该高兴的。

    高兴之后,弘治皇帝又道:“浙江都司,台州卫指挥使荒废军备,竟连五艘苍山船都凑不齐,如此之人留着作甚。”

    张懋上的这个折子是要报喜,但忧却也不得不报。

    军中的一些弊端已到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若非这个宝船的助了,加上云中卫兵丁,此战胜败可就说不准了。

第239章 被召回京

    萧敬作为掌司礼监的大太监很多朝政大事本就是参与其中的,紧接着弘治皇帝之言,随即便开口道:“浙江都司,台州指挥使可惩处,可若以解决各卫所的其他问题,奴婢担忧如此做可能会导致军中哗变。”

    弘治皇帝愣了一下,瞧了萧敬一眼,不做回答。

    许久,开口问道:“你有何良策?”

    萧敬摇头,回道:“奴婢不曾考虑到解决之法,当年太祖开创卫所制不仅训练出一批精兵,也为朝廷节约了大量税收,可如今不仅军屯存在贪腐,就连其他地方军备也在懈怠,不止如此,各卫所军籍在籍之人也与名册眼中不附,有的是为冒领军饷,也有的兵丁是因不堪上官凌辱,被迫做了流民。”

    东厂若是连这些东西都查不出来,那可就白瞎了他们那么大名气。

    这些东西其实已摆在明面之上了,就看是否愿意提出来了。

    卫所所存在的问题,弘治皇帝以前便从马文升的折子中瞧到过,后来又听谢至说过,现在萧敬有这么说,他接受起来也容易了些。

    萧敬想不到良策,弘治皇帝也不做多言,吩咐道:“早朝之后,把马文升宣来。”

    马文升文臣掌兵部,了解卫所,却与卫所牵连不大。

    自古文臣和武将便是水火不相容的存在。

    而五成兵马司虽统筹着这些卫所,可卫所之中多是这些兵马司都督的故旧幕僚。

    有的还是往上倒好几代的家奴,所以从那些兵马司都督口中找到合适的解决之法。

    有谁还自掘自家根基的。

    弘治皇帝也很是清楚,无论文官,还是卫所当下所存在的问题都很是棘手的。

    越是往下想,弘治皇帝心情越是烦闷,哼一声:“一县富一国,朕只看到云中富了,朝廷又富在哪里?”

    一县富一国的想法乃是谢至提出来的,弘治皇帝这般说,萧敬自是也能猜到,弘治皇帝所言之人是谁了。

    不过萧敬却也知晓弘治皇帝虽有抱怨,有了平倭的大捷,对谢至的宠信只能是有增无减。

    为了费力不讨好,这个时候他还是少说话为主。

    早朝之时,平倭大捷的抵报便已传至朝堂的各个角落了。

    谢迁才进宫城,一大堆人便朝他道喜。

    先前因为搞募捐的事情,很多人见了谢迁打招呼都变成了凉凉的点头致意。

    谢迁在朝中的人缘一向都还算不错,因为谢至的关系,那场面可是尴尬的很。

    别看现在不少人像向他道喜,可又有几人是真心的。

    好好的状元郎不当,非要学丘八去舞刀弄棒。

    不少人即便是因为吃醋,背后恐都得非议上几句的。

    早朝之中,弘治皇帝最先吩咐礼部对平倭之人进行封赏。

    平倭大军虽说不是谢至直接领导,但谁都知晓这个事情是谢至一力促成的。

    无论是宝船,还是云中卫,那都与谢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此次谢至的功劳那自是不能少了。

    其余像是王守仁,徐经,戚景通,刘阿亮,李余甚至是只通风报信了的王大麻子都能讨到一份封赏了。

    吩咐之后,弘治皇帝便接着道:“倭国如今正处于南北内乱之际,英国公折子说,我大明出兵帮着他们解决了这一问题,如此方能肃清为祸一方的海盗,众位卿家意见如何?”

    只要提出问题自是会有左右中立三种看法的。

    自然,在这个问题之上是有人提出相反意见的,而且这样的人还不少。

    “陛下,平倭已经耗费万两之多,若是再协助倭国的南北内乱的话,恐耗银会更多的。”

    提出这种意见之人,恐是得安心若是继续平定倭国内乱是会与他们募捐的。

    弘治皇帝不做表示,接着又问道:“还有哪位卿家有话要说?”

    “臣以为着实不该出兵,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般做怕到时候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臣等附议。”

    朝中大臣几乎一半以上附议不可继续出兵。

    这样的结果一出,弘治皇帝已不再抱多大希望了。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私心,与他们也很难商量出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来。

    弘治皇帝顿了一下,又道:“浙江都司,台州指挥使在此次平倭之事上表现恶劣,张懋这个中军都督也在,着他协太子严查此二人罪行,查明之后一并惩处。”

    在早朝之上没寻求到意见的统一,在下朝之后,弘治皇帝却是下旨召回了谢至。

    这个时候,在台州大营基本上也没什么事情了,谢至留在那里基本上也没什么事情可干。

    弘治皇帝也知晓那个折子虽说是张懋上的,那很多意见却是谢至提出来的。

    想要决定此事是否可做,最终也还是得面对面听听谢至意见的。

    等了几日时间,没等来弘治皇帝发兵倭国的旨意,却是等到了召谢至回京的旨意。

    与这道旨意一块来的,详查浙江都司和台州指挥使的旨意。

    接了这道旨意,朱厚照仍旧一副不高兴的样子,抱怨道:“父皇做事老是如此婆婆妈妈的,若要发兵发便是了,何必还把你召回去!”

    朱厚照抱怨没多大问题,谢至却是不能抱怨,容易损害他现在的形象。

    谢至笑了笑,道:“既然这是陛下旨意,照办便是了,臣即刻动身回京,殿下和张世伯一道及早查明此二人的问题,那这个平倭之事也算是平稳结束了。”

    随即,谢至便动身回了京。

    谢至也知晓弘治皇帝不下发兵的旨意其原因是为何,凡是举兵戈之事,朝中反对者必然甚多。

    一路通过在驿站的不断换马,用了五六日时间才终于赶回了京师。

    算上谢至往上报战绩的时间,弘治皇帝宣他到京师的时间,一来一去的可是用了二十几日时间了。

    多少战况是转瞬即逝的,好多是估计都是这样被耽搁的。

    进了京师之后,谢至还未来得及松口气,便进了宫。

    平倭大军等候在台州倒也罢了,关键是宝船迟迟不能出海,那浪费的可都是时间。

    一进入暖阁,谢至便率先行了礼。

    弘治皇帝回应之后,一旁的萧敬便笑嘻嘻的道:“恭喜啊,云忠侯此战大胜也是扬了我大明国威。”

    云忠侯?谢至惊疑之时,萧敬很快便开口道:“礼部已拟定,封你为云忠侯,王佥事为新建伯,其余参战之人皆有奖赏。”

    这个侯爵其实早在解决宁王叛乱之时就能有了,可惜因为谢至的事情,这个侯爵迟迟未能拿到手。

    谢至二话不说,即刻谢恩,道:“多谢陛下。”

    弘治皇帝淡淡一笑,抬手道:“平倭大捷也是解决了朕心中的一根刺,倭寇常犯我海域,千百年来,一旦出兵却马上又溜入海中,可谓是烦不胜烦,此战肃清了最大的一股倭寇,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谢至紧接着便切入了话题,回道:“这个问题着实是很烦人的,比鞑靼都烦人,这些人并没有与大明抗衡的能力,但就这般时长如苍蝇一般时不时的来犯,朝廷出兵,他们便退,朝廷退兵,他们便又来袭,如此反反复复的,着实烦不胜烦。

    陛下,这便就是臣建议出兵倭国的原因,倭国若是不能稳定的话,很快便又会流起新的匪患来,如此反反复复的剿灭,朝廷耗财耗力,却也是得不偿失的。”

    谢至既然提起,弘治皇帝便出言问道:“如此所耗费钱粮从而来?”

    阻力在啊,傻不傻。

    谢至回道:“既然是为倭国解决问题,那自然是要从倭国拿啊,我们劳心劳力的为他们解决如此大的问题,难不成他们连这个耗费的钱粮都不能补上?”

    弘治皇帝言笑晏晏,又道:“派谁去合适?”

    弘治皇帝既然这般开口了,可见在这个问题之上,他也算是持支持意见居多的。

    谢至淡淡回道:“臣举荐戚景通,他并非勋戚出身,自是未有那些家族网的牵扯,虽是百户出身,却颇有谋略,却也算是有勇有谋了,他带云中卫前往倒也没多大问题。”

    这个回答让弘治皇帝有些意外,弘治皇帝道:“朕以为你会举荐王守仁。”

    王守仁本事太大,若只做个平倭之事难免有些屈才了。

    谢至回道:“云中卫已训练出来,只有有将带着便无多大问题了,守仁兄只做此事难免有些浪费。”

    这些问题只是表面而已,接下来要处理的问题可还有很多的。

第240章 五军都察院左都御史

    弘治皇想了一下,问道:“偷袭了倭寇营地的就是那个戚景通吧?”

    谢至点头应道:“对,着实是他。”

    弘治皇帝也未多说,道:“一个百户直接跨越指挥使,这升迁可有些大,行吧,你也了解你麾下部将,既举荐了戚景通,朕也无甚意见,就让他去吧。”

    弘治皇帝答应下来,这个事情也就如此了。

    弘治皇帝召谢至来并未只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紧接着又问道:“卫所问题你也知晓,对之你可有有效解决办法?”

    这个问题其实也很难解决的,以卫所养卫所本身是没多大问题的,关键在于卫所当权之人把本属于卫所的东西占为了私有。

    换个角度,那些军田即便不在卫所名下,也皆都是进入了那些士大夫的私产,不仅无法养兵,朝廷也拿不到一分钱的。

    所以,现在问题的关键并非是大面积废除卫所制度。

    还有人说卫所制之下,普通兵丁都变成了上级长官的家奴,这倒也是实情,但就其他制度之下,这种情况仍旧也是存在的。

    对弘治皇帝的问题,谢至想了一下才道:“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之上不可过分激进,不然很容易导致军中哗变,天下大乱的。”

    顿了一下,谢至又道:“可采用循序渐进之法,慢慢来解决,首先就水师几个卫所军备荒废为由头,派人前往各个卫所查验军备,军籍在册人数,这个问题肯定会颇为严重的,但朝廷可适当放宽一下,只惩处几个典型的。

    这样必会造成朝廷这般做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而已,只要确定朝廷不是真正想要对卫所的痼疾下手的,那些卫所岂会甘愿冒那么大的风险行如此大事。

    之后,朝廷可下旨,由各卫所甚至是各省以都指挥使司为单位就行演习,也就是双方对战,优胜方朝廷可采取一定政策的表彰,战败方要总结经验,这样可一定程度之上避免军备懈怠,也可让各卫所之中时刻能够谨记训练。

    之外,陛下还当遣人或亲自于各卫所中巡视,看看兵丁的训练,这种虽说是场面之上的,却可以扭转军户卑微的身份,一个国家强大,兵戈强硬乃是之一,只有军户以自己为荣,不仅会从孩童起便自己训练,就是进了卫所,不用督促也会自行训练,文臣和武将着实不应成为对立的存在,当相辅相成,这两样缺一不可,治世是需要文臣,可一个国家是否强硬却是需要武将来增添底气的。

    就不如说,在倭寇的问题之上,但凡大明底气强硬,那倭寇也不敢来犯,即便是真敢来犯,我大明都可随之说上一句,敢犯我大明者,诛了便是,就不必以海禁之策勉强解决了,对对豺狼的办法并非是躲在家中,要敢于亮出兵锋,让他惧怕。”

    谢至这话说的是荡气回肠,颇为的热血,可真正要实行起来却不是那般容易了。

    谢至也未等弘治皇帝表态,紧接着又道:“如此只是保证了军户之间的士气,还远远不够,毕竟真正做到视金钱如粪土并不容易,军中钱粮经手之人贪墨正常不过,本来一两,从上到下,真正落实到兵丁手中恐只剩下一个铜板了。

    这样的问题足以把前面所有的努力全部白费,所以关键之余还是要减少这类型问题的发生,至少要让兵丁知晓,朝廷对这个问题是在努力的,要让兵丁本来能拿到一个铜板,最后拿到手中变成一贯。”

    当初的洪武皇帝对贪官何等严酷,贪墨之人被拨皮实立于公堂之外用于警示后人。

    事实怎样?贪墨依旧存在,屡禁不止。

    所以说贪墨问题想要彻底杜绝那可是难上加难,几乎是不可能,唯一能够解决的便是引导此事少发生罢了。

    紧接着,谢至又道:“而解决此事的唯一可行办法,便是创立监察制度,要各卫所也纳入到京察当中,每年定期派人代表陛下检查各卫所的军备,军籍在册人员是否属实,还要查练兵情况,这个事情不定期,不定时,陛下可随便派人去,这个人选倒是可在勋戚自己中选,威望也够,这只是一般情况的,陛下还可把都察院的御史和勋戚一同安排,或者相互对调,巡查各县,甚至是巡查卫所,这样一来,文臣之间,武将之间相互掩护的情况便可大面积杜绝了。”

    谢至的意见之后,弘治换地陷入了沉思。

    为了掌握卫所,甚至是地方各州县的问题,每处都会有镇守太监。

    可这些宦官六根不全,也是人,人性之中都具备的贪图私利的心思却是具备的,这些宦官完全没有达到当初太宗所立下此项规章的初心。

    当初在靖难之时,应天府宦官往出传递过不少朱允炆的消息,为之太宗便觉太监乃是可信之人,彻底推翻太祖所立宦官不需干政的法令,赋予了宦官实权。

    这些宦官之所以进宫是完全是因家境贫寒,自是不会读过书,为了让这些宦官能够有效的处理一些军国大事,又开始培养这些宦官读书识字。

    最后的事实却是,拥有了实权的太监极尽填充自己的腰包,甚至是比地方那些官员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镇守太监早就已经是就名存实亡了,很有必要重新确立起新的监察制度。

    谢至的这个建议无疑是一个颇为可行有效的办法。

    良久之后,弘治皇帝脸上带起了笑容,微微一笑对谢至的意见没做回答,只是问道:“太子怎样?”

    朱厚照也是第一次自己单独离家这么久,弘治皇帝自是也会担忧。

    谢至如实回道:“甚好,殿下亲自去,大军的士气颇为高涨。”

    弘治皇帝也不再多问,道:“你既回京了,便不必再去了,平倭之事也算结束了。”

    平倭的事情着实也算是差不多结束,谢至也着实没必要再去跑一趟了。

    弘治皇帝把谢至召集回来征求平倭的事情,谢至回来也是有事要与弘治皇帝说的。

    谢至开口又道:“遵旨,陛下,既然平倭之事已经结束,臣请陛下能够允许徐经率宝船出海。”

    出海的关键在于倭寇,现在倭寇虽说已经解决,但百年来流向来的想法短时间想要解决也不是那般容易的。

    弘治皇帝迟疑了。

    谢至微微一笑,道:“陛下还记得臣当初所言那个一县富一国的想法吗?现在云中也算富裕了,养了云中卫,又养了这么大的宝船,想要把这些财富放到国库中,那必须从海外攫取。”

    海外财富,包括充实大明金银流通。

    这些事情谢至也早就已经与弘治皇帝简单介绍过了,也没必要啰里啰嗦的再来上一遍。

    弘治皇帝还在迟疑,谢至催促道:“陛下,早一日下海,大明便可早一日富强起来,不可再迟疑了。”

    弘治皇帝并非没有主见之人,谢至虽说催促的紧,弘治皇帝也不可能马上便答应下来,道:“朕知晓了。”

    弘治皇帝都这般说了,谢至在催促自是不能了。

    正要告退之时,弘治皇帝又道:“你先等等,你云中卫所使用火器是否要优于当前所有卫所中的?”

    这个问题是肯定的,若非优于怎能那么轻易取胜倭寇。

    谢至肯定回道:“那自是肯定的。”

    接着,弘治皇帝便道:“自是如此,那神机营中也当配备了,这个事情你着手做一下。”

    谢至倒不是不愿意给神机营配备,只是如此先进的火器泄露出去,那往后大明这方的优势可就不复存在了。

    有问题就要说,谢至开口道:“陛下,神机营现在配备不妥,神机营定也存在其他卫所的那些问题,这个时候若是把先进火器配发下去,臣担心会泄露,当然,这个火器自是要配备的,不仅要配备神机营,其他卫所的也是要改进的。”

    这着实是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弘治皇帝不多言,顿了一下道:“这吧,你先前不是说要遣人督查各卫所吗?朕设五军都察院,你来任左都御史,专职查各卫所之弊病,朕在京中为你安排府衙,与都察院同等待遇。”

    谢至是否可以理解为他这是升官了?

    谢至问道:“那云中?”

    弘治皇帝大手一挥,道:“着王守仁升知县,唐寅升县丞,徐经升主薄。”

    王守仁从县丞升知县也无可厚非,毕竟王守仁也是进士出身。

    唐寅和徐经被夺了功名,这恢复身份也快了些。

    不过吧,弘治皇帝也清楚,唐寅和徐经乃是被周寿陷害,周寿落网之后,也应当为他们二人恢复身份了。

    谢至还能怎么说,只能拱手应道:“多谢陛下。”

    弘治皇帝抬了抬手,道:“你安心作为卫所的事情,云中之事有他们三人操持,你可放心了。”

    现在云中这种情况,不管是由谁做知县都不太合适。

    就谢至那些超前的想法,也就只有王守仁这些非常人一般人的人才能够接受的。

    弘治皇帝这道旨意,谢至也就能够长久留在京师了,同时谢至也担负着监察所有武将包括那些勋戚的权力。

    当然,若是看哪些文臣不顺眼,也可以顺便检举一番。

    其实说来,这样的安排是颇为合理的,弘治皇帝本就想让文臣和武将相互制衡,不想使其中一方独大,谢至状元出身来做这个左都御史可是完全践行了这一方针政策。

    这样一来的话,那些镇守太监的地位也就尴尬了。

    这些太监名义上是皇帝的耳目,其实做的那些事情哪是为皇帝好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5247/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好伴读最新章节! 作者:张六阳所写的《大明好伴读》为转载作品,大明好伴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好伴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好伴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好伴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好伴读介绍:
新书已发,《大明从揍了武宗开始》
谢至穿越了,成了内阁大学士谢迁之子。
什么?要让我进宫做朱厚照那厮的伴读?
没问题,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
什么,还是太子主动提出的,目的是为了让我背锅?
对不起,我可不是背锅侠,我真是来学习的。
这是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从太子伴读成长为大明优秀青年的故事。大明好伴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好伴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好伴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