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蚁贼TXT下载蚁贼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蚁贼全文阅读

作者:赵子曰     蚁贼txt下载     蚁贼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蚁贼全文阅读

古代高丽地

古代高丽地图://hi./aleczy,里边有一篇《八路大总》。

    蚁贼吧里也有。蚁贼吧:tieba./f?ct=&tn=&rn=&pn=&lmD2%CF%D4%F4&rs2=0&myselectvalue=1&word=%D2%CF%D4%F4&tb=on

    趁这个机会,感谢吧的创建者“我昏有人用了”同学和吧主“神创主题馆”同学。

thebigfish同学写的一副对联

thebigfish同学写的一副对联,看了很有感觉也。

    上联:苍生似蚂蚁

    下联:贼子是英豪

    横批:蚁贼

历史上的红巾入高丽

    至正十九年(1359年),二月,移檄高丽:“慨念生民久陷于胡,倡义举兵恢复中原。东逾齐魯,西出函秦,南过闽广,北抵幽燕,悉皆款附。如饥者之得膏梁,病者之遇药石。今令诸将严戒士卒,毋得扰民,民之归化者抚之,执迷旅拒者罪之。”

    “十一月,红巾军三千余人渡鸭绿江窃而去,(高丽)都指挥使金元凤匿不报,(高丽)遣户部侍郞郑之祥切责,不之罪。”

    十二月,“丁卯,红头贼魁伪平章毛居敬众号四万,冰渡鸭绿江,陷义州,杀(高丽)副使朱永世及州民千余人。

    “戊辰,贼陷静州,杀都指挥使金元凤,遂陷麟州。

    ”庚午,以守门下侍中李岩为西北面都元帅,庆千兴为副元帅;以金得培为都指挥使,李春富为西京尹,李仁任为西京存抚使。贼入铁州,安佑李芳实等击却之,贼退屯麟静等州。

    “乙亥,贼复入铁州寇掠旁县。安佑遇于清江破之。复战败绩。佑退屯定州。

    ”己卯,以同知枢密院事金希祖为西海道都指挥使,李岩至西京,诸军未集退屯黄州,中外汹惧,京城皆为走计,争以谷市轻货,先是大布一匹直米二斗,时谷贱货贵直至五六斗。

    “丁亥,贼陷西京。

    ”戊子,遣户部尚书朱思忠赍细布酒肉遗贼帅,探虚实。

    “以李岩懦不能军,遣平章事李承庆代之,命前佥议赞成事权适帅僧兵赴征。”

    高丽“是年大饥”。

    至正二十年,“春正月,以知门下省事郑世云为西北面都巡察使,赐军中有功者银器絮帛衣服有差。

    “丁酉,朱思忠持贼书还,辞极倨傲。

    ”己亥,判事金缜还自义州,启:‘贼入西京,臣潜往义静等州,征旁县散民杀贼所留徒兵百五十,夺其积谷招集团结,使守义州。’王嘉之,除刑部尙书。

    “癸卯,刑部尚书金缙,宦者金玄领数百骑趣西京,遇贼三百余人,斩百余级。

    ”命御史台会百官,具兵仗仆从鞍马刍粮宿卫球庭数旬,以拟仓卒避贼之行。又王与公主夜出后苑习骑马,王性不喜骑,非宗庙朝会之事,未尝出房。

    “甲辰,上将军李芳实遇贼于铁化,斩百余级。

    ”丙午,诸军次生阳驿,总二万人。时天寒,士卒手足冻甚众。贼知我军将进攻,遂杀所掳义静州及西京人以万计,积尸如丘。

    “丁未,我军进攻西京,步兵先入死者千余人,贼兵死者亦无虑数千人,贼退屯龙冈咸从。

    “乙卯,以安佑为安州军民万户府都万户,李芳实为上万户,金于珍为副万户。”

    二月,“己未,安佑等进军咸从,与贼战失利。

    “壬申,我军又战于咸从,判开城府事辛富、将军李坚死之,诸军力战,斩二万级,虏伪元帅沈刺、黄志善,余贼万余退保甑山县。

    “癸酉,安佑李芳实等追贼至古宣州,斩数百级,余贼三百余人渡鸭绿江而走。”

    三月,“庆千兴、安佑、金得培上笺告捷。

    “乙未,班师。

    “乙酉,红贼船七十艘来泊西海道丰州碧达浦,又泊西京德岛、席岛,入凤州,烧城门。又百余艘入安岳郡元堂浦,……我军与战数日,死者三十余人。贼又侵黄州琵琶浦。

    “红贼寇安州城垣浦。

    “乙卯,斩黄志善。遣户部尚书朱思忠如元告平贼。至辽阳,道梗而还。”

    至正二十一年,十月,大举攻入高丽。“丁酉,红贼伪平章潘诚、、沙刘、关先生、朱元帅等十余万聚众渡鸭绿江,寇朔州。”

    至正二十二年,“破头潘、关先生、沙刘二军入高丽王京。高丽王奔耽罗,其臣纳女请降,将士皆以女子配,遂与高丽如姻娅往来。高丽人各藏其马林中,一夕,传王令:除高丽声音者不杀,其余并杀之。沙刘二、关先生皆死,惟破头潘、裨将左李率轻骑万人从间道走西京,降孛罗。已而,又降扩廓。”

    “正月,安佑、李芳实,……、金得培、……崔莹等率兵二十万屯(高丽王京)东郊,……围京城,……乙丑,……诸将四面进攻,……大破之。斩贼魁沙刘、关先生等,贼徒自相蹈籍,僵尸满城,斩首凡一十余万级,……余党破头潘等一十余万遁走,渡鸭绿江而去。”

    “四月,辽阳行省同知高家奴击红巾军余众,斩四千余级,擒破头潘。”

    至正二十三年,“正月,关先生余党复自高丽还,寇上都,孛罗击降之。”

    ——

    我国史书中,有关史料不多,多见《高丽史》。

品《蚁贼》 论潘美之死一二

    古今多少英雄,大浪淘沙,湮灭尘埃,不语青书一卷。

    挂穿越之名,行蚁贼之事。

    、没有穿过来造玻璃产水泥大炼钢铁。到现在双城地界还十分地缺衣少药。

    2、没有弄点歪诗泡妞,愣装文化人。不过只勾引了一个小人妻。

    3、没有挖老朱的墙角,到处收智商为负的名将小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舍哥发掘人才皆凡人。

    老陈的缜密嗜杀、文化人的粗中有细、赵过的勇猛木讷、张歹的悍不畏死、高丽阉人的忠心滑稽、万虎在战场人来疯、罗国器小心思的假正经、姚好古的油滑奸诈装疯卖傻、关泽的老成谋国、邓三的义气当先、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栩栩如生。

    起来,潘美何人?

    辽东三大平章之一潘诚的义子,二十万中人为何独独认其为义子,是如同邓舍般过继的义子吗?答案是否定的。潘平章对待潘美的情谊弃之如壁虎断尾就知一斑。那为何?无他,看重其才也。

    潘美是个有能力的小伙儿。

    其有谋、初见舍哥就可设计在与老关之间插上一手。

    其有才干、与关泽老本营之中,能探明其与沈阳之间的猫腻。

    其有略、能与困山之间,明了关泽全盘计划。

    其有勇且志坚、在被包围之际,能不降与鞑子,死战到最后一人,可谓之壮烈。

    邓舍与潘美,同李天霞不救张灵甫何其相似。然而,景相似而情不相同,张是娇而张狂,而小潘是颗弃子,邓舍自身难保,明不救实则不能生逢乱世,危机四伏,一人才与一城之民对比,弃之。

    再看双城,内有高丽、女真,外有蒙元、南高丽、关平章均虎视眈眈。看则风光无限,实则危机四伏。不过,时势造英雄,大有可为。

    作者:approach

地下长城:中国“沉睡千年的地下军事奇观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巍峨雄伟,气势磅礴,举世瞩目,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然而,至今还没有多少人知道,在我国冀中平原顶端的燕南大地,筑有一条可与其相媲美的"地下长城"--宋辽地下古战道,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清先生在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考察了宋辽地下古战道后激动不已,即席赋诗道:"万里长城与战道,地平上下两奇观!"

    2006年5月25日,永清县的地下古战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国家的名义肯定了这一被专家学者称之为"沉睡千年的地下军事奇观"的巨大历史价值。

    永清县发现古战道

    永清县位于京津保三角地区中心,县城距北京和天津市区均约60千米。该县建于西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为益昌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唐玄宗李隆基定名为永清。清末以来,居民们不断在地下发现了古地道,但当时的人们无法认清其真实面目,更无法估量它的历史价值,致使这些藏于地下、曲折幽深的地下建筑一直未有人深究。

    988年,永清县委、县政府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县古地道开发小组,重点对瓦屋辛庄村的一处地道进行挖掘和探查,经过3个月的发掘,查清此洞共200多平方米,由两个"**洞"和一个"藏兵洞"组成。1号"**洞"洞顶距地面3.7米,南端为东西通道,长2.9米,宽0.48米,通道的两端各有一个方坑,上面盖有插板砖。该通道东端向北通,经过错综的通向变化后,进入一个南北通道,然后又有折弯。这组地道曲折迂回,拐角均呈90°,人若进去犹如走进迷宫,拐了几个弯后就不知东西南北了。

    2号"**洞"被破坏严重,发掘不全。该洞位于1号"**洞"东北两侧。其迂回曲折如一号洞。进入通道前行1.6米,有3层台阶,地道顺台阶向下往东延伸,距台阶3.2米处,两壁出现闸槽,看上去以前曾有过闸门,再向南拐弯后,与1号"**洞"隔墙相接,此洞再向南拐弯后又分为两支......这个洞亢竟起于何方,落脚何处,仍不为人所知。

    "藏兵洞"位于瓦屋辛庄村古地道群中心位置。它虽然不像"**洞"那样扑朔迷离,但也经常变幻方向,此洞距地表1.7米左右,有3层向西的台阶,下台阶后向北拐进入一个南北走向的通道,通道中有5间并排的小屋,每间屋大约2平方米左右,可以藏人,通道和小屋都铺有地砖,每间小屋均分为两组,中间有一通道相隔,两组小屋与通道相接的开口方向相反,即使点烛相照,也不能一览无余,隐蔽性很强。更使人惊异的是,"藏兵洞"的一个出口竟然是在一口水井里面。

    这样的地道会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用于抵御日寇的地道和电影《地道战》。二者的内部结构都比较复杂,都具有窄小的**洞、迷障巷道、翻板、闸门等军事设施,然而,他们又有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一、抗战时期的地道中,除了厕所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生活设施,永清古地道中有通气孔、灯台、蓄水缸、土坑等生活设施;二、抗战时期所筑的所有地道,没有一个是用砖铺就的,而永清古地道却全部都是用砖石铺砌而成。这说明,抗战时的地道是临时性的,是一种临时性的隐蔽所或临时性的战斗设施,人们每次进去的时间都不长,不需要用许多生活设施:而永清古地道则显然可以供人们在里面长期栖息。由于全部都是用砖石铺砌而成,它就像一个永备工事,可以经数百年乃至千年而不至崩塌损坏。

    从地道是否用砖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二者挖掘建造方法的大不相同。永清古地道是先在地面上像挖地基那样挖出深浅不一、形态不一、大小不一、延伸曲折、走向不定的各种坑道,然后在底上铺砖,在两侧镶砖,在上面用砖打旋顶,最后在旋顶上填土夯实并加以伪装,建造这样的地道要烧很多的砖,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没有政府的统一组织,单靠老百姓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经过1988年的挖掘调查认定:永清县古地道涉及6个乡镇11个村,分布面积达300多平方千米。它不仅分布面广,而且有相当严密的布局,它以南关为起点,呈两条主线分别向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延伸,犹如一只展翅的凤凰,一翅直指信安镇(古淤口关),另一翅指向霸州镇(古益津关),洞体结构呈立体分布,最浅处距地表不足l米,深处则达5米:洞体高矮不一,宽窄不一,延伸曲折,走向不定。建筑材料均为30×16×18厘米的巨型青砖。

    专家学者们经过分析讨论一致认为,永清古地道不是简单的藏身洞,不是老百姓个人所为,其性质是宋代军民经过精心策划、在统一组织领导下建造的大型永久性地下军事工程,也是边关御敌的配套工程。

    宋代为何修建古战道?

    当年来国为何要在永清地区开挖这种坚固的防御性的地道呢?要讲清这个问题,还得从五代时说起。

    在中国古代,中原农业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抗与战争是贯穿历史的一条主线,在五代时期的公元936年,后晋石敬塘为了答谢他的"父皇"契丹王助其登上皇位,把燕云十六州统统割让给了辽国,之后,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的分界线就从长城、秦岭一线南移到了河北平原地带,燕云十六州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和山西的北部这一带,北京这一带有太行山和燕山山脉,割让给辽朝以后,北京以南就是500里或800里平川,无险可守,辽朝的骑兵完全可以任意驰骋纵横。

    后周是五代的最后一个王朝,后周的第二任皇帝周世宗柴荣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他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中的莫州(今河北任丘市)、瀛州(今河北河间)、易州(今河北易县)三州以及瓦桥(今河北雄县)、益津(今河北霸州)、淤口(今霸州信安镇)三关,遂以瓦桥关置雄州,以益津关置霸州,后又以淤口关置信安军,这时永清也随之被收复,属霸州。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后周殿前禁军的最高首领--殿前都点检赵匡真,"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其弟弟赵光义继位后继续南北征战,完成了对南方的统一,并且打败了北方的北汉政权。

    宋军消灭北汉后,随即向辽田发起进攻。力图全部收回燕云十六州,辽国当然不肯放弃这块丰美的土地,双方展开激战。结果,北宋倾国之力的两次进攻均遭惨败,陷入被动应付的局面,辽国在取得这两次胜利后即发兵南侵,双方又经历了残酷的君子馆之战和易州(今河北易县)诸战,互有胜负。后来,辽军在徐河(今河北满城、徐水境)之战受挫后的数年中未大举南攻,而宋朝因精锐部队基本消耗殆尽,不得不在战略上发生重大转变,即放弃以武力收复幽蓟的打算,将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永清最靠近北京,位于霸州的北部,于是永清一带便成为双方反复争夺的战场,而今永清县发现的古战道处于古战道的最北端,位于宋军北部防线的最前沿,它由县城城南分两处走向。一是从永清县城南关西南通往霸州城,一是自永清县城东南通向霸州信安镇,霸州城和霸州信安镇都是宋军屯兵的重镇,前线辽敌一有动向,即可迅速将情报送达指挥部,据此即可肯定,永清古战道就是北宋军民为防御辽军而规划修建的。

    古战道为何时修建?

    对于永清古战道于何时修建的问题,专家们形成了两个一致的意见,其一,古战道为宋代所建。此论的直接证据是古战道的建筑材料--青砖,因为古战道的砌砖与雄县祁岗宋代的地道砖规格同一,其硬度、其土质也与宋代地道砖别无二致。另外,在元、明、清三代,从河北地区的战略态势看,没有大规模构筑地道的必要,而地道中出土的文物又表明他们不可能早于宋代。

    其二,古战遭建于公元1000年前后的宋辽对峙时期,然而,这个对峙时间很长,达165年之久,更加准确的时限为何时呢?笔者在看了一些历史资料之后,认为最有可能的时间段是在太宗瑞拱二年(公元989年)至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的15年间。

    宋辽对峙虽然从北宋消灭北汉的公元979年就开始了,但那时北宋对辽是处于攻势,企图全部收复燕云十六州,两次兵败幽州后又与南侵的辽军展开连日激战,那段时间来不及构筑"水长城"和地道等防御设施,只有真正确定了防御战略之后,才可能规划并大规模地破土动工。

    北宋在太宗瑞拱二年(公元989年)由进攻转为防御战略,宋在河北中部西起保州(今河北保定),东至泯姑海口(今天津溏沽附近)的东西900里,南北六七十里的地区,利用原有河水塘泊,加以疏通,筑堤蓄水,广置稻田,把平原搞成水泽并连成一线,也就是当时号称的"水长城"。同时设寨28,立铺125,用以阻止辽军铁骑,但是,在广阔的平原上抵御辽军仅仅依靠水泽和一些据点是不够的,根据平原上的土质条件,当地军民极有可能秘密地采用地道战法来抵御强大的辽军,因此笔者认为,永清古战道最有可能开挖的时间是从公元989年北宋转入战备防御阶段之后。

    北宋太宗瑞拱二年(公元989年),辽军在徐河战败后至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10年间没有发兵南侵。这段时间正是北宋军民大力构筑防御工事的最好时机,宋咸干二年(公元999年)9月,辽军又一次开始南侵,先后对河北干原发动了3次大规模的进攻。宋军经过近10年的休养生息,实际的总兵力超过丁辽军,加上凭借水泽、地道等防御设施,也有相当的战斗力,双方在河北大地你来我往,拉锯激战,尸横遍野。至宋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战争以宋军的2次失败而告终。经过3次失败,宋朝君臣进一步感到了河北边防的虚弱,于是又一次大规模地整治河北边防。这期间也极可能组织军民秘密地挖掘地道。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八月,辽国在准备了一年之后,又一次向北宋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辽军于河北突破唐河防线,经过赢州、天雄军激战后,继续南进,此时,辽军已打得筋疲力尽,损兵折将,成为强弩之末,它一方面继续进攻,一方面主动向来朝提出议和停战。当辽军围困澶州之时,宋真宗御驾亲征到达澶州,但他胸中无数,畏敌如虎,也想停战妥协,辽宋在澶州摆开决战架势的同时开始进行紧张秘密的和平谈判。至十二月初,双方达成了停战协议,协议规定宋朝每年送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辽国主"愿兄事南朝(指北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末国不败而败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签订,给断断续续长达26年的宋辽战争画上了一个句号,此后,至辽朝灭亡的百余年间,宋辽双方弥兵敦好,边境未再以兵戎相见,"两国享无事之福者且百年"。

    古战道有可能为杨延昭所治

    自古以来,杨家将大战辽兵的故事就在永清县广为流传。

    随着古地道的发掘和研究的深入,人们认为这些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北宋年间这里的确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激战,据调查,永清县建于宋代的55个村庄中,村名与宋辽战事有关的村就达36个,如几个乡中以营命名的村子有数十个,相传正是宋军72座连营。

    据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编的《霸州志》记载:"引马洞,为杨延昭所治,始自城中,通雄县:每遇虏至,必以出师。"这一记载非常明确地指出霸州(含永清)的地遭为杨延昭(杨六郎)所治,也与杨延昭在宋辽边境的一段经历相合。

    杨延昭是杨家将第二代代表人物。在宋太祖赵匡胤二次发兵进攻幽州时,杨延昭随父亲杨业一起出征,作战勇猛,杨业阵亡后他丁父忧3年,尔后到河北边防前线任职,澶州之役,杨延昭反对议和,与当时的宰相寇准不谋而合,但是北宋朝廷并未对此做出反映,杨延昭就自己率领人马进入辽国境内,攻破占城(今山西广灵西南),取得不小的战果。以后澶渊定盟,杨延昭因为守边功高屡次升迁,成为高阳关路的最高军事首长,主持河北一线的边防。

    高阳关、益津关、瓦桥关是河北边防的重要关口,都在杨延昭的管区之内,所以历史上留有"杨六郎把守三关"的美谈;在杨延昭等将领的率领下,霸州(含永清)等地的边民同仇敌忾共御辽敌,妇女儿童都能骑马射箭。后来杨延昭受投降派的压制,壮志难酬,大中样符七年(公元1014年)正月七日,满怀忧愤地死在边防线上,卒年57岁。

    永清县就是当年杨延昭的防区之一。根据杨延昭在宋辽交战之际镇守河北边防十五六年这一历史事实,根据《霸州志》记载,不少专家断言,永清古战道即使不是杨延昭为首主持修建,他也一定参与领导过具体的修建。

    古战道工程浩瀚,沉睡千年;杨延昭功勋卓著,名垂千秋。永清古战道和英雄杨延昭的名字密不可分。

51位韩国人来到中国重庆拜祭祖先——明玉珍

    重庆晚报3月3日报道昨天,51位韩国人来到江北城上横街,结伴上山祭拜皇陵。十多年来,每逢农历二月初六,他们都会不远千里来到重庆,拜祭逝后偏安于中国西南城市一隅的祖先--明玉珍皇帝。

    而昨天一同上山祭拜的还有53位中国人,他们来自四川、重庆和贵州,是明玉珍的中国后裔。昨天,中韩两国子孙均按照各自的风俗祭拜祖先,用最高的祭祀礼仪来表达自己对祖先的敬仰。

    在韩后人每年都祭祖

    明玉珍是元末农民起义军的著名领袖之一,湖广行省随州(今湖北省随州市)人。明玉珍原名旻玉珍,后因为信奉明教而改姓"明"。1361年7月,明玉珍在重庆称陇蜀王。1363年在重庆称皇帝,国号"大夏",年号"天统",以重庆为国都,建立大夏政权。1366年,他因病去世。其子明升继位。1371年,大夏国被朱元璋所灭。明玉珍死后就葬在江北城,墓地名"睿陵"。

    简陋的皇陵内,不大的天井正中央挂着一幅明玉珍画像,正下方摆满祭祀的糕点和水果。来自韩国的后裔们,身着韩国传统服装,在祭台前虔诚地磕起头来。

    据韩国明氏宗亲会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多数是明玉珍皇帝的第25代子孙,自从找到自己的祖先在重庆以后,从2001年起,宗亲会把每年农历二月初六定为祭祀先祖的日子。

    国内后裔都改姓"甘"

    明玉珍的中国子孙们昨天也从四面八方赶来重庆祭拜祖先。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本该姓明的中国子孙目前姓甘。据明氏中国子孙甘旭清介绍,明玉珍皇帝建国于元朝末年,战火纷飞。明玉珍的两位妻子彭氏和林氏分别为其生下长子明升和次子明重。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举兵南下。为了使百姓免受战乱之苦,明升和母后彭氏逃难至甘肃境内,因甘肃简称甘,故改姓甘。而林氏的儿子明重则前往高丽。

    昨上午,明氏的中国后裔来到明玉珍画像前,用地道的中国祭祖方式,焚香化纸三跪九叩,奉上一整套的祭祀礼品。

也说吴鹤年

    这本小说最大精彩之处就是刻画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而吴鹤年是我最喜爱的人物之一,他贪生怕死,却因时势所逼对邓舍忠心耿耿,没有什么节操,却是邓军中的一大理政之才,我们看到,无论是洪继勋加入之前或是以后,吴鹤年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可以说,在具体政务方面,吴比洪更加合适,以洪继勋之才,无疑是邓氏集团的主要战略策划者,他的到来为邓氏集团提供了今后战略方向,而吴则是邓军的主要政务实施者;

    相信在今后邓氏集团的不断发展扩展中,洪这样的人才还是比较少的,而象吴这样的人才会不断出现,甚至成为邓军地方性理政的主力;他们或是为邓军的威胁利诱,或是为了自己的抱负,纷纷加入到邓军之中。

    作者:长沟流月

蚁贼记事本末

    ——作者:呕心沥血方从哲

    宋龙凤五年

    蒙至正十九年

    西1359年

    元月,关先生等攻克元上都,后又破辽阳。

    宋江南行省平章政事朱元璋部将胡大海攻克张士诚属下之诸暨州。

    三月,关先生与孛罗帖木儿大战于丰州。骑兵千户邓三在突围中战死。孛罗帖木儿此后屯居大同,守备大都方面。

    四月,邓三子宋百户邓舍克永平路。

    赵均用杀宋山东行省平章毛贵。

    朱元璋收复前一年丢失于陈友谅的池州。

    五月,邓舍破高丽双城总管府(咸州万户府),因探亲而滞留此地的高丽国东北面兵马使李成桂被杀。

    朱元璋于本月受封仪同三司、江南行省左丞相(根据《JI事录》,此时宋朝都城还是“亳都”而非“汴京”,似乎宋朝百官,并未都去汴京)。

    不久,属下诸将亦都有封赏,如邵荣由同签枢密院事超转同知签枢密院事等。

    蒙古将察罕帖木儿包围宋都汴梁。

    六月,邓舍得自称岳霆后人的三散女真千户佟豆兰(历史上后来改名李之兰,是李成桂重要将领,谥襄烈,其后人居高丽)臂助,在定州、双城一带大败西北面元帅、侍中李岩,副元帅庆千兴,西北面都指挥使金得培等两万多人。

    庆千兴被俘,李岩、金得培等逃走。

    又略取津、三水府、甲山、孟山、宁远等地。

    宋辽阳行省平章关铎遣使者、双城总管府总管姚好古、千户钱士德来双城,以邓舍为辽阳行省行枢密院双城管军万户府上万户、兼管民事,凡在所属,并听节制。

    七月,邓舍又克德川、熙川、江界等地。高丽西北面都指挥使金德培奔平壤。

    为防止辽东红军西进大都,蒙古朝廷出搠思监为辽阳行省左丞相,以及国王囊加歹、佛家奴等人统带探马赤军,逼近辽阳。又以纳哈出屯沈阳,高家奴占盖州,分四路围攻辽东红军。

    赵均用、续继祖杀回山东,斩赵均用,立小毛平章(?与历史实不同)。

    朱元璋诛行省右丞郭天爵(郭子兴之子),再征浙东。

    因被朱元璋部将俞通海击破,赵普胜为陈友谅所杀。陈友谅因挟徐寿辉于江州,自称汉王。

    八月,邓舍克高丽西京平壤府,克定清川江以南、大同江以北诸城。高丽留守李春富与金德培等被俘,西北面兵马使崔莹化妆南走。高丽王向邓舍求和。

    月底,察罕帖木儿攻破宋都汴梁。小明王、刘福通等走安丰。

    九月,邓舍入辽阳。升双城统军万户府为统军总管府,邓舍升任统军总管。

    宋辽阳行省平章关铎、潘诚、刘二等征讨辽南高家奴。因左李叛变,功败垂成。总管潘美万五千人克东牟山,为关铎所卖。东路军主帅邓舍往救,不利,潘美败亡。

    十月,纳哈出突袭辽阳,邓舍出婆娑巡检司攻辽南,围魏救赵。纳哈出遣前双城总管赵小生说女真人反。佟豆兰集乱兵攻双城,洪继勋、姚好古等御之。

    邓舍攻克盖州。毛居敬回救辽阳。

    邓舍回军双城,女真叛军皆降。姚好古、钱士德内结镇抚黄驴哥、李成桂妻韩氏等作乱。罗国器等诸将平之。

    杀佟豆兰、钱士德、黄驴哥、韩氏等。大清洗。

    关先生、毛居敬里应外合,纳哈出大败而逃。

    朱元璋攻破潜山,围攻上游重地安庆,至十月,不克。东线又攻常州。

    十一月,关先生以“TAN污军饷”为名,掩杀柳大青等诸将。但胡忠走脱,引来邓舍攻打辽阳。关铎不敌而死,毛居敬、郑三宝皆被杀,所部五万余人被邓舍兼并。邓舍军壮大到十万人,与搠思监等人交通,虚与委蛇。

    辽阳行省平章刘二借道辽南往去安丰救驾。平章潘诚接防义州等地。

    十二月,宋蒙古遣右丞相太平子知枢密院事也先忽都催促辽阳行省丞相搠思监讨伐红军。囊加歹、搠思监等遂分四路攻打广宁。

    结果邓舍超其后路,一举歼灭大部,辽东平定。

    沙刘二抵达安丰。

    十二月,天使、宋侍御史刘十九来平壤,传圣旨,封邓舍为“仪同三司,海东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邓舍分封文武,定省府于辽阳。

    张士诚取濠、泗、徐、邳等州(历史上如此,刘二救驾是否改变了这一点,不得而知)。

邓舍行省机构与朱元璋的不同

    ——作者:呕心沥血方从哲

    此刻,朱元璋和邓舍官职相同(宋行省左丞相),地盘与军事实力相近。那么,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他们各自的行省机构(也就是各自的班子),看看有什么显著不同。

    朱元璋:

    丁酉年(1357)在行中书省下模仿中央体制设立了参议府,以文臣之首李善长为参议,显然,参议府之于朱元璋,略类似于中书省之于皇帝。这已经是文臣们的最高等级,显然,朱元璋对文臣们有意加以抑制,让他们处于幕僚而非堂官的地位上。这与日后他废除中书省,应该是一脉相承的。

    迟至辛丑年(1361)四月,方“以中书省参议李善长为参知政事”。

    己亥年(1359)七月,朱元璋杀死了另外一位,也是唯一的另外一位,行省堂上官——代表郭家残余势力的右丞郭天爵。从此独坐堂上。

    武将方面,己亥年五月,徐达升为“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另一大将邵荣地位还在其上。可见武将地位显然高出文臣很多。这也是明初之惯例的起源之所。不过这些人也与邓舍的诸将一样,率在外地坐镇。实际管事者,不过是签院邓愈(以佥院邓愈为中书省参政,仍兼佥行枢密院事,总制各翼军马)。

    邓舍:

    文官方面:邓舍任命了文华国为右丞,洪继勋为左丞;罗国器,庆千兴为参知政事。文华国以坐镇平壤而进右丞,与邓愈、胡大海之为中书分省参知政事类似,特未分省而已;庆千兴乃降将,且总镇辽西,也是此类。这二人姑且不论。但以洪继勋为左丞、罗国器为参知政事,俱在堂上辅政。这说明邓舍理想中的辅政模式显与朱元璋不同,很可能是唐宋模式的。

    另有行御史台。

    武将方面:“任陈虎、佟生养两人为同知。关世容、赵过为副枢。李和尚、张歹儿为佥院。河光秀、杨万虎为同佥”。佟生养类似邵荣,乃拉拢一股势力之举,姑且不论。赵过、张歹儿等众人,也大率是外路总镇,或别有军职。可见院官于他们不过是阶官而已。这点与当时朱元璋倒是一样的。

    但邓舍又立行御史台,御史中丞一员,正二品,任姚好古为之。治书侍御史二员,正三品,分别任命状元郎王宗哲与方补真为之。主要是辽阳、广宁来归文官。估计是以新山头监老山头。然而该机构并不完善。

    而朱元璋对此则不大重视,迟至吴元年才建立御史台。

    相比而言,邓舍的设官,更类宋之旧制。

    朱元璋虽然没有设立行御史台,但是却较早设立了按察使(大约在1360前后,具体不大清楚.如以浙东诸先生之一的章溢为浙东按察佥事副使),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各地官员的监察.这与他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邓舍方面,行御史台功能比较均衡,不那么特异化.

雪霁景天同学写的一首词:《浪淘沙。辽东乱》

挑灯读《蚁贼》,不觉间天泛白,填词并寄语赵君子:不要太监

    宇内尽哀声,

    遍地尸横。

    飘零乱世铁蹄铮。

    百载殄湮尤怆恨,

    谁展旗旌?

    辽地破重城,

    挥马西征。

    会当日月焕新明。

    画角檄移催万仞,

    不复膻腥。

己亥年各方势力盘点

    ——作者:呕心沥血方从哲

    在已经过去的己亥年(西1359—1360,宋龙凤五年,蒙至正十九年),各势力得失盘点如下:

    一、宋朝方面:

    、朝廷(刘福通):

    五月攻克汴梁后,势力一度遍及河南。但旋即受到察罕帖木儿的围攻而败北。八月丧失汴梁,退居安丰,从此一蹶不振。年底,沙刘二率三万余人自辽东来援,暂时稳住阵脚,目下防御两淮老根据地。

    其名下的各路北伐军已基本失败。

    而此前,赵均用的淮安行省已被击破。残部、留守泗州的行省右丞薛显,显然也立足不了,目前已渡江投靠老战友朱元璋。

    中路军的出发地曹州行省原为平章盛文郁的领地,现在由武诚为该省平章,具体不详。按,曹州在安丰左近,当为安丰之羽翼。

    2、山东行省(毛贵等):

    去岁北伐失败后元气大伤。四月,泰安赵均用杀平章毛贵,自称永义王。然而七月,辽东王士诚、续继祖自辽东杀回,斩赵均用。目前王士诚、续继祖、陈揉头奉小毛平章居益都。花马王田丰(原为青军)以行省丞相身份居东平(古兖州)。

    察罕帖木儿下一个攻击对象。

    3、辽阳行省(关先生等):

    年初攻占上都以来,关先生等三平章进入辽东。二月攻占辽阳。秋,伐辽南,因左李叛变,不胜。与蒙辽阳行省左丞纳哈出两败俱伤。冬,关先生为双城总管邓舍,辽阳落入海东之手。沙刘二渡海救驾去安丰。蒙古行省左丞相搠思监等来犯,几乎攻陷广宁,被邓舍击败。目前唯一剩下来的平章潘诚困守广宁城。

    估计将会投靠纳哈出或者勃落帖木儿。

    4、海东行省(邓舍等):

    春,邓舍破永平。夏,邓舍抄掠北高丽。秋,邓舍取辽南。冬,邓舍克辽阳、破蒙古军。十二月中,侍御史刘十九来传圣旨,开海东行省,以邓舍为左丞相。

    5、江南行省(朱元璋等):

    春,胡大海攻陷诸暨,开始浙东攻略。四月,西路又夺回池州。五月,朱元璋由行省平章升左丞相,诸将都有封赏。七月,朱元璋杀右丞郭天爵,发动浙东征伐战,平定处州等处。至此浙东亦半为朱元璋所有。九月,因被朱元璋部将俞通海击破,赵普胜为陈友谅所杀。陈友谅因挟徐寿辉于江州,自称汉王。朱军乘机攻破潜山,围攻上游重地安庆,至十月,不克。

    二、天完朝方面:

    、中央(徐寿辉/陈友谅):

    去岁陈友谅收获不小,连克安庆、龙兴等路,完全占领长江上游的重镇。但是也发生了陈友谅“佯为出迎,伏兵于江州城西门,尽杀寿辉部属,只留寿辉”的事件。陈友谅于是定都于江州,自称汉王。

    今岁陈友谅收获不大,似乎在位次年的东征做准备工作。九月,他以计谋杀死赵普胜,大失人心。

    2、陇蜀行省(明玉珍):

    前年,春,由巫峡引兵入蜀,攻下重庆,遂以重庆为据点,被授为陇蜀行省参政、骠骑将军、行省左丞、右丞。

    去岁,克嘉定(今四川乐山),大败四川蒙古军主力。然而,今年当明玉珍准备乘胜消灭四川蒙古军时,发生了宋西路北伐军李喜喜、王虎、郭成等人入蜀事件。明玉珍只得率部前往川北平元(广元)、剑阁一带将其击败,收编其大部,唯少数人走汉阳投奔陈友谅。

    是年,玉珍遣使进贡于天完,徐寿辉拜玉珍为骠骑卫上将军、陇蜀行省左丞相。

    直到辛丑年(西1361)春,明玉珍才彻底消灭在四川的残余蒙古军郎革歹、赵资部。十月,自称陇蜀王,谥徐寿辉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一说明玉珍1358年已取成都,非。

    三、蒙古:

    、朝廷:

    目前当权者为“贤臣”太平,但他不附皇后奇氏,反对“内禅”,因此招到后党反对。目前蒙古朝廷内帝后两党交锋激烈。

    2、勃罗帖木儿:

    春,大败红巾军关先生部。屯大同,窥测太原。

    3、察罕帖木儿:

    五月,察罕帖木儿开始调兵遣将进攻汴梁。自率大军次虎牢,遣兵南道出汴南,略归、亳、陈、蔡诸州;北道出汴东,发战船沿黄河,水陆并下,略曹州(今山东菏泽)以南,据黄陵渡(今河南兰考东)。又调陕西兵,出函关,过虎牢;山西兵出太行,逾黄河,会师汴梁城下,夺取其外城。察罕帖木儿自屯杏花营(在汴梁城西),指挥各路军环城而垒,把汴梁围得水泄不通。刘福通起义军屡次出战皆败,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形势十分危急。八月,城中食将尽,察罕帖木儿与阎思孝、李克彝、虎林赤、关保等将商议,分门而攻。入夜,元军登城,破关而入,刘福通与数百骑护送宋主韩林儿自东门夺围而遁,元军俘获皇后及起义军家属数万,宋政权官员五千余人。元军夺取汴梁后,起义军失去河南,察罕帖木儿势力大振,朝廷以功拜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知河南行枢密院事、陕西行台御史中丞。于是,察罕帖木儿以兵分镇关陕、荆襄、河洛、江淮,而重兵屯太行,“营垒旌旗相望数千里。乃日修车船,缮兵甲,务农积谷,训练士卒,谋大举以复山东”。主要基地为冀宁路(太原)。

    4、东吴(张士诚):

    前年张士诚投降蒙古,被封为太尉后,他就一面割据一方,一面对蒙古虚与委蛇,多次运粮到大都。目前居隆平府(苏州),领地“北至徐州、南至绍兴”。

    春,朱元璋部将胡大海、李文忠攻重镇诸暨州。张士诚遣将攻江阴,被守将吴良打得大败而去。秋,攻常州,一度让城内急缺粮食,但最后又败。

    次年元月,攻击大宋朝廷,夺取淮上大部分州县。

    方国珍、陈友定及蒙古其他地方势力等从略。

    ——

    注:

    南朝三大将相继阵亡时间为:

    楠木左卫门尉正成,1336年阵亡于凑川。

    北田大纳言显家,1337年阵亡于和泉石津。

    新田左中将义贞,1338年阵亡于越前藤岛城附近。

    均为2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中提到“藤光秀为南朝溃卒”。查本年前后九州方面南朝失败的战役,或许是肝付家余党胡麻崎城榆井家和志布志城大姶良家。正平十二年(西1357),北朝日向守护田山直显军彻底消灭两家,清除了日向的南朝势力。然而旋即在次年被南朝镇西府驱逐出九州岛。

    同年,南朝方镇西(将军)府在大保原合战中取得了对少贰-大友联合军的决定性胜利,从而确立了南朝方在九州岛的优势地位。

    本来南朝方重要将领大多已在1340年前阵亡,幕府方面形势一片大好。然而幕府内部旋即就因政见不同发生了以将军足利尊氏及其亲信高师直兄弟为一方,将军之弟直义和将军之子直冬(同时也是直义养子)为一方的大内讧,史称“观应扰乱”。这样就使南北朝之争变成了三国大战。

    这次内讧最终以保守派直义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但幕府也因此元气大伤,原来忠于幕府的各地封建领主割据一方,尾大不掉,全国彻底陷入封建混战。

    而南朝镇西大将军怀良亲王在菊池、阿苏等忠臣辅佐下,却乘此良机,主动介入武家内斗,从而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南朝控制九州岛后,一度似乎中兴有望。于是采取利用幕府内部在斗争中失败的武将和地位受到威胁的领主不断反正的机会,来打击幕府。但这些“反正者”本身投靠南朝,也是权宜之计(如细川赖之等),因此最终并不能改变大局。

雪霁景天 同学的一首词《调笑令》

填词《调笑令》,算是帮赵君子补上五百字

    留恋,

    留恋,

    荡开玉峰仙涧。

    翻云翻雨鹰嘶,

    穿柳穿花燕啼。

    啼燕,

    啼燕,

    锁住春光无限。

邓舍VS朱元璋

    ——作者:无名氏(只看到了ip,没看着名字。嘿嘿)

    看到小邓羽翼初成,不禁将其与朱元璋进行对比,同时也将其手下的文武进行一番对位

    邓舍VS朱元璋

    洪继勋VS李善长(投靠,献策,我之萧何)

    姚好古VS刘伯温

    吴鹤年VS胡惟庸

    王宗哲VS宋濂

    文国华VS胡大海

    陈虎VS常遇春

    赵过VS汤和

    庆千兴VS徐达

    毕千牛VS郭英

    张歹儿VS蓝玉

    ——

    以下,为跟帖。

    楼主用心了赞一个

    davisno1:不过我觉得小邓以后还会收人才比如向那个郭从龙之类的在战场上拼杀两年如果能活下来论功升级也会是员悍将......

    另外朱八哥以前收的人才在这个历史中是不是都投奔他了呢?也说不定吧

    呕心沥血方从哲:王宗哲这种人还是当汪广洋去吧。

    lmXs555:庆千兴和徐达还是有不小差距吧。。而且高丽人最后很可能得不到重用而挂个虚职,至于王宗哲,除了那个连中三元真看不出来还有什么其他用处。最近在看明朝那些事,突然发现佟××的前途不可限量撒。

    呕心沥血方从哲:其实连中三元本来就是一个本事,可以大大利用。朱元璋的幕僚里也多有这样的“名士”。

    庆千兴的身份暂且不说,其性格也与徐达决不相同。下场值得怀疑啊。

序言

写书前,做了些准备,以《元史》为蓝本,补充其他史料,编制了一些编年史。传上来一部分,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看看。

    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编年史 倭寇入侵高丽1351-1359

    351

    十一月,

    壬子,倭寇南海县。

    352

    正月,

    捕倭使金晖南以战舰二十五御倭至枫岛,遇贼船二十,不战而退。至乔桐,又望见贼船甚盛,还西江请济师。

    三月,

    倭屠巴音岛。

    丙辰,瑞州防护所获倭船一,歼之。献二人。

    己未,倭船大至金晖南,兵少不能敌,退次西江。告急调发诸领兵及忽赤分遣西江甲山乔桐,以备之。妇女当街痛哭,都城大骇。又敛百官民户军饷及矢有差。

    庚申,倭焚乔桐甲山仓,前代言崔源与战获贼船二。

    丙寅,倭寇全罗道茅头梁,知益州事金辉领舟师击之,不克。

    六月,倭寇江陵道。

    秋七月,

    壬申,全罗道都巡问使获倭船二。

    丁丑,获倭船,命泛东池观之。

    丁亥,合浦万户献倭。

    丁卯,捕倭使帅禁军及东西江乔桐水手一千人御倭,以逗留不进,下狱。

    九月,倭船五十余寇合浦。

    353

    九月,

    癸酉,庆尙道合浦万户献倭八人。

    354

    四月,

    倭掠全罗道漕船四十余。

    六月,

    全罗道献倭。

    十一月,

    乙亥,全罗道都巡问使申仲佺献倭。

    355

    三月,

    庚子,倭寇全罗道。

    四月,

    辛巳,倭掠全罗道漕船二百余。

    356

    五月,

    戊子,倭寇乔桐,京城戒严。

    九月,

    戊戌,倭入升天府兴天寺,取忠宣王及韩国公主真而去。

    壬戌,遣上将军李云牧将军李蒙古大追捕倭寇。

    乙丑,倭侵乔桐,李云牧李蒙古大懦不战,系,巡军。

    357

    三月,

    己酉,倭寇角山戍烧船三百余。

    四月,

    辛巳,以大将军崔莹为杨广全罗道倭贼体覆使,仍命不能御贼者按廉以下悉以军法论。

    丁酉,倭寇韩州及镇城仓。全罗道镇边使高用贤请徙沿海仓于内地,从之。

    倭贼至窄梁,以枢密院副使李春富为防御使,寻发诸领兵赴东西江,以少尹郑之祥为察访。

    戊申,倭侵沔州龙城,我军与战获贼船二。

    辛亥,倭焚乔桐,京城戒严,发坊里丁为战卒。

    六月,

    乙未,全罗道镇边使献倭八人。

    七月,

    辛亥,都评议使奏:“全罗道都镇抚兪益桓与倭战,杀获数十人;庆尚道镇抚牛承吉固城县令魏良用与倭战,杀获七人。请皆擢用。”王从之。

    壬戌,倭侵黔毛浦,焚全罗道漕船。时倭寇为梗,漕运不通,以汉人张仁甫等六人为都纲,各授唐船一,战卒百五十人漕全罗税租,贼乘风纵火焚之,我师败绩,死伤甚多。

    八月,

    己卯,倭焚花之梁。

    辛丑,倭寇仁州。

    358

    二月。

    壬辰,倭寇海南县。

    三月,

    壬子,全罗道都巡问使黄顺献倭四级。

    五月,

    己亥,倭寇礼成江。

    己酉,倭焚瓮津县。

    丁巳,全罗道击倭于甫若岛,擒二十余级。

    高丽王朝的经济因为倭寇而受到很大的打击,以至1358年财政困难,不能支付百官俸禄。与经济危机的同时,军政也走向崩溃,地方行政机构陷于停止状态。

    高丽王朝采取了疏散官库的措施,把容易成为倭寇掠夺目标的全罗道等沿海地方的仓库迁移到内陆地区。

    359

    闰月,丙辰朔,倭寇江华杀三百余人,掠米四万余石,有沈梦龙者斩倭十三级,竟死于贼。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533/ 第一时间欣赏蚁贼最新章节! 作者:赵子曰所写的《蚁贼》为转载作品,蚁贼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蚁贼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蚁贼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蚁贼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蚁贼介绍:
元末,红巾起义,英雄辈出。
时人罗贯中作《三国》,不无本人的亲身经历,耳闻目睹。乱世之惨烈,可见一斑。而越逢乱世,人才越容易脱颖而出,当时谋臣之如云,将星之璀璨,亦可谓古今罕见。
时势造英雄,诚哉斯言。他,正为其中一员。
蚁贼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蚁贼,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蚁贼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