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时代之金融之子TXT下载大时代之金融之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全文阅读

作者:范西屏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txt下载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十二章 龙困于野(五)

    高东方的压力非常大。

    能够坐到主权基金总经理的位置,无疑他是有过人之处的:扎实的专业背景加上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使得他在众多竞争者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刚成立不久的华投总经理。

    作为一支新成立的主权基金,华投的管理团队迫切地需要在市场上证明自己的实力,高东方自然也不例外。尽管在投资学上有着“规模是收益率天敌”的说法,而华投是一支拥有资金高达1000亿美元的基金,但因为在全球范围内主管着数百亿甚至超过上千亿美元资金的主权基金比比皆是,而他们当中的大部分收益都是跑赢了市场的,有的甚至能够取得单年接近50%的超高收益,例如淡马锡基金、挪威石油基金,而这些数据无疑给高东方等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在同行傲人的业绩面前,在政府和民间的殷切期盼当中,华投开始了他们的第一笔交易,强势介入到著名私募股权基金贝雷罗克的ipo当中,希望能够取得开门红。只可惜的是贝雷罗克基金上市后只给华投带来了些许的溢价,而丧失了投票权的华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市场恶化,贝雷罗克基金的股价下跌,然后就被深度套牢了!

    既丧失了投票权,又被深度套牢,不得不说这个结果相当令人沮丧。伴随着这笔失败投资而来的则是铺天盖地般对华投管理层的指责声,这让包括高东方在内的一众华投管理层都背负上沉重的心理负担。尽管只是第一笔交易,一定程度上还是试水性质的,但华投还是为此付出了学费。

    平心而论。贝雷罗克基金ipo之后股价跌破发行价出乎市场的预料,因为贝雷罗克基金一直都是pe界的领跑者,许多年来以稳定的盈利和先人一步的眼光而出名,但美国资本市场大环境因为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市场的恶化而迅速变坏,在这种情况下纯粹的金融股自然是投资者信心丧失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不过华投的高层还没来得及沮丧太久。一桩新的交易方案就摆上了他们的案头,这次是全球著名的金融机构斯坦利公司,不管是盈利水平还是业内声望都远远超过贝雷罗克基金的一家超级金融机构。

    华投的高层非常谨慎,并没有因为对方抛出橄榄枝就飞快地答应这笔交易,他们在仔细地研究了目前美国经济局势和斯坦利公司内部情况,笃定对方的财务状况出现了意外情况之后。这才谨慎地和对方进行接触。

    在此之前,华投已经通过旗下的子公司在二级市场上持有了一部分斯坦利公司的流通股,此番对方找上门来,他们断然不肯放过这个入股的好机会。在经过长达数月的激烈谈判之后,双方最终达成了债转股的注资协议。

    这一次华投的人变聪明了。在出手救助斯坦利公司的同时,自然要寻求价值最大化的利用。他们瞄准上了斯坦利方面的销售渠道和宽广人脉。在斯坦利七十多年的历史当中,斯坦利曾经为全球范围内无数的政府、要人、富豪、新贵等服务,所积累下的人脉不可谓不雄厚。而它本身也是资本市场的一个大玩家,因此通过它来寻找市场上优质的投资资源更是事半功倍。

    华投的人打的是这个如意算盘,斯坦利方面因为有求于人,而且眼馋丰厚的佣金回报,所以只是稍微地犹豫了片刻就痛快地答应了下来。不得不说。斯坦利公司的销售网络非常强大,在短短的一个星期时间内,就为华投方面找到了数十个符合他们要求的项目。在经过初步遴选之后,他们迫不及待地通知了华投方面的人。而此时距离2007年的结束已经没有几天了。

    平安夜,位于纽约的斯坦利总部,依旧是灯火通明。在底楼的大厅摆放着一棵硕大的圣诞树,这是刚从威斯康辛州的森林里砍下来空运到这里的,绚烂夺目的彩灯点缀在碧绿青松上。在略显昏暗的大厅当中显得格外醒目。在树下还有不少精美的礼品盒子任人选取,但只是这一番功夫注定要白费。来往在大厅里的斯坦利雇员们最多只是朝着圣诞树看上一眼,匆忙的脚步甚至连一刻都不愿意停歇。

    对于底层的助理或是分析师来说。他们太忙了,忙到没有假期、周末,有的甚至一天只有两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根本没有精力去关注这些东西。而对于级别层次更高的雇员来说,这些东西他们根本就不会放在眼里。所以尽管hr们费心地布置出了圣诞气氛,但在这个时间忙碌在大厦当中的人根本就没有心思过圣诞节。

    圣诞节灯火通明,这是华尔街的常态,斯坦利公司自然也不例外。在十八层的一间中型会议室当中,人头攒动,正讨论得热火朝天,相比起窗外的飘雪和凛冽的寒风,这里在环境上无疑是好上了许多。

    “这几家是我们重点挑选出来的可供投资的资产列表!”

    理查德.格林汉姆将手头上的一份文件递送给坐在对面的高东方,“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判断,尽管未来可能出现风险,但这几家公司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都有着良好的信誉和足够的履行义务能力,而且根据最新披露出来的财务报表,他们账面上的现金流虽然不多,但是可变现资产数额巨大,随时都能够从市场上抽调出足够的流动资金。”

    顿了顿之后,格林汉姆继续说道:“尽管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房地产,或多或少都受到次级房屋抵押贷款的牵连。但你们大可放心,至少在目前,他们的营业状况良好,绝对不会有任何风险出现。之所以发行新债券,想必也是为了募集现金来抵御风险。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联邦政府赞助企业,在信用评级上和财政部是同一个级别,违约方面的风险基本等同于零。”

    “联邦政府赞助?”高东方接过材料,随手翻了两眼,看到是两家叫做ac(房地美)、ae(房利美)的企业债券发行计划。心中就暗暗地上了心,再听到格林汉姆解释道“政府赞助”的时候,不由得好奇心大起,当下脱口而出道,“这是什么性质的企业,难道是国有企业?”

    因为经济体制的不同。所以在华夏和美国有着性质不同的企业。如果以政府作为法人代表的企业,在华夏被称为是国有企业。而美国的经济制度是市场经济,尽管有类似以政府作为主体的企业出现,但这些企业通常是为了解决价格没有办法解决的领域,又或者是为了转移支付而存在的。简而言之即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所以在听到这些公司是上市公司又是所谓的“政府赞助”时,高东方就有些搞不清楚状况了。

    “是这样的,高先生。”理查德.格林汉姆微微一笑,对对方惊诧的反应早就有所准备,当下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尽管房地美和房利美是上市公司,但是他们是依据联邦法律创建的企业,其主要的作用是将银行、抵押贷款公司和其他放贷机构的抵押贷款买过来。然后转手卖给其他的投资者。盘活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是他们创立的初衷,后来政府觉得一家太过于垄断,又创立了另外一家。让双方进行竞争。你现在看到了就是这两个巨头,不过今天他们已经私有化了,但是仍然享受财政部一定的信贷额度。”

    听了理查德.格林汉姆的解释,高东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小声地嘀咕道:“原来是地产界的美联储啊,我明白了。”随即轻咳了一声。又翻出一张纸来,指着上面的内容问向理查德.格林汉姆道:“格林汉姆先生。这个叫做主基金(theprimaryfund)又是怎么回事,还麻烦你给我介绍一下。”

    “没问题。先生!”理查德.格林汉姆连一刻犹豫都没有,张口就说道,“这家主基金隶属于储备基金管理公司,是它们的货币市场旗舰基金,总资金规模达到了300亿美元之多。主要投资的是市场上优质的债券和票据,范围包括了国债、企业债、私人债和海外债。这些家伙是风险厌恶者,不太看重汇报业绩,看中的是稳定的收益和及时快速的变现。如果你们想要进行现金打理,并且获取一定收益的话,我建议你们不烦找这些家伙,他们可是这个市场上的顶级人物。”

    眼见着高东方没有任何表现,理查德.格林汉姆心中反复衡量了一番,又接着说道:“不过

    高先生,这个市场终归是收益回报太小。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介绍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比尔.格罗斯给你认识,相信你也应该有所耳闻,这个家伙目前管理着超过5000亿美元的资金,是这个市场的顶尖人物。”

    当说到比尔.格罗斯的时候,理查德.格林汉姆的脸色变得庄重起来,声音也显得低沉而又严肃,即便是没有在格罗斯的面前,他这份对对方的尊敬也是油然发自于内心的。

    债券市场的投资和股票市场的投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策略,即便是评级最垃圾的债券,收益最多也是有极限的,因为要承担违约的风险,当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彻底崩溃。而对于股票来说,虽然也存在这种风险,但一般来说比较罕见,而且股票可以通过多策略协同,将这种风险降低到最低,并且把收益最大化。

    按照对收益的预期和对风险的厌恶程度,资金自由选择债券市场或者是股票市场。当然,一般债券的面额都很大,大资金的投资者又相当一部分是保守风格的人,因此债券市场的规模比股票市场更大就不足为奇了。

    “堂堂的债券之王的大名我怎么可能没听说过呢?”这回高东方的脸上没有流露出半点惊讶的神色,不过对于理查德.格林汉姆的好意,他淡淡地表示了拒绝,“不过这些资金还是由我们自己来打理的比较好,如果单单是追求稳定回报的话,我们直接买美国国债就行了,没有必要成立主权基金了。”

    “……”在这一刻格林汉姆的表情略显尴尬,不过他也算是急智,很快地就转移了话题,“对了,高先生。目前关于房屋抵押贷款市场仍然存在着动荡,我们的预计是至少持续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这还得要看联储对市场的支持力度。不过联储肯定不会放任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是步入衰退,我个人的判断是联储将会继续降息并且向金融机构注入资金来消除市场的不稳定性。所以,如果想要有长期而又稳定的收益,而这个投资标的又不是债券的话,我想在这段时间在市场上应该有大把的资产可以让你们收购。”

    望了望窗外的雪景,他转回头意味深长地对高东方说道:“先生,这可都是我的肺腑之言。我并不建议你们买入房利美或者房地美的股票,因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他们的价格必然会无序地波动,这可能会给你们产生额外的成本。如果你们真有心思购买的话,我建议买入他们的债券,当然可转债也是不错的。”

    “谢谢你,格林汉姆先生,你的建议我们会充分地考虑的!”在问了几个有代表性推荐名单上的企业情况之后,高东方收起了目录,和他左右正在观看材料的人小声地商量了一番之后,就面无表情地对理查德.格林汉姆表示了感谢,“我想把这些东西带回去仔细研究,你不会介意吧?”

    “当然不会介意!”理查德.格林汉姆眼中立刻闪过一道喜色,不过转瞬即逝,以至于包括高东方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这些材料本来就是为你们所准备的。”(未完待续)

    ps:这个愚人节订阅增长好可怜……貌似没什么反应……不感慨了继续加油写吧……争取多写点……

第六十三章 黑手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时代之金融之子》更多支持!2007年无疑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次级房屋抵押贷款过度昌盛带来的市场风险在八月份集中爆发,并且迅速蔓延而使得全球金融体系面临巨大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耳熟能详的机构名称出现在因为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而出现亏损的名单当中,这其中包括了汇丰、瑞银、花旗、美林以及斯坦利。

    尽管欧洲央行、日本央行以及美联储陆陆续续地向市场注入巨额流动资金,并且以减低利率的形式来释放流动性,但局势仍然不是很乐观。华尔街投行巨头美林(h)在第三季度出现了史上最大的季度亏损,金额达到了22.4亿美元。而现在尽管四季度财务报表还没有披露,但已经有分析师悲观地分析,美林四季度还会出现亏损,额度最高可能达到32.4亿美元。

    就在平安夜,美林宣布了三个出售方案,准备将美林的所有权拱手让出,以缓解目前面临的资金困局。

    这不是因为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而出现危机的第一个企业,却是华尔街巨头当中第一个撑不住的。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对美林的前景表示了谨慎的乐观,毕竟拥有数千亿资产的这样一家巨头,只要注入了足够的资金还是能够起死回生的。

    虽然对前景表示乐观,但问题依然存在。终归需要解决。希望事态往着好的方向发展,作为中央银行的美联储是不可能坐视不理的,尽管之前他们已经通过减息和注入流动资金来尽力地挽救市场。

    12月下旬,美联储委员会向美国财政部提交了一份关于次级贷款风暴的改革方案,这一次他们要和财政部联手。共同解决市场上的问题。他们已经意识到,只是靠货币政策的改变,恐怕不太容易扭转目前不利的局面。

    华盛顿特区,白宫东侧的财政部大楼。

    新年前夜,原本应该是放假的日子,但这栋三层建筑里灯火通明。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南侧入口处竖立着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雕像,在灯光当中眺望前方。这位美国国父之一,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任财政部长静静地站立在那里,似乎在为美国经济保驾护航,又似乎是在监督着后辈们的工作。

    三楼的一间高级别会议室里。亨利.保尔森静静地看着楼下汉密尔顿的雕像,沉默了半晌,突然拉上了窗帘,回过头来对早就等候在会议桌旁的众人说道:“先生们,都到齐了吗?让我们开始吧!”

    保尔森在窗口向外眺望的时候,整个会议室里一直没有人说话,甚至连喘粗气的声音也听不到。所有人都知道,从那里能够看到什么。所有人也很清楚。目前的局势意味着什么。

    深红色的椭圆会议桌四周已经坐满了人,能够在这个时候和亨利.保尔森一起共商国是的人无一不是金融系统鼎鼎大名的人物。美联储的伯南克主席、盖特纳副主席,美国银行协会主席本.森南。美国银行ceo肯尼斯.刘易斯,斯坦利董事长兼ceo约翰.马克,房利美ceo丹尼尔.穆德,房地美ceo大卫.墨菲特……

    这里集合了包括财政部、美联储、商业银行、大型房企、投资银行等在内的众多精英人士,所要商讨的内容自然是如何救助房地产市场。发生在八月份的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危机已经连累到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现在金融巨头们迫切地希望财政部能够站出来帮助他们渡过目前的难关。

    “本。几天后的消费者信贷违约情况怎么样?”

    尽管局面已经是泰山压顶,但是亨利.保尔森依然不慌不忙。坐上这个位置之后。他才深刻地意识到这里的工作和他在古德曼公司ceo位置上的工作有着多大的区别。在古德曼公司,他只需要对全球数万名雇员和股东负责。而现在他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需要对全美人民负责,并且时刻接受来自市场的刁难,所以原本脾气火爆的他也渐渐地收心养性起来。而且他也知道,尽管压力巨大,但是乱发脾气、举止异常根本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效果,反而会影响身边工作人员的情绪。

    “虽然还没有统计完成,但是从已有的数据来看,违约率大幅上升,逾期还款率可能达到六年来的最高点!”美国银行协会的主席本.森南轻叹一口气,面无表情地回答道,“或许情况还会更糟,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他话音刚落,所有人的脸色就是一变,就连亨利.保尔森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的是,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就是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继而影响到以房产为抵押物的贷款偿还,而华尔街又将这些贷款进行了证券化,打包制作成评级不等的债券和信用衍生品,这样又把以债券投资为手段的大型机构和保险公司拉了进来。所以,如果房地产市场不能够回暖的话,整个金融系统的危机就谈不上消除。

    而现在的事实是,房屋贷款偿还的逾期率可能会上升到一个历史高点,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业主选择了停止供房,房屋贷款市场的情况进一步恶化,而其他相应的衍生品市场自然就不会好到哪里去。

    本.森南说完之后,会场里一片沉默。尽管在座的都是美国政界和商界的精英,但单凭他们的个人或者数家的联合,根本就撬不动全美房地产市场。所以很快,他们的目光就全部投向了亨利.保尔森和伯南克两人的身上。

    “联储会在合适的时候降息,并且再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伯南克同样的面无表情,“另外,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可以向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但数额方面不会太大。还有就是,我们正在商量一项如何预防高风险抵押贷款的新规定,虽然属于补救措施,但我们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挽救市场。”

    说完之后,伯南克的眉头高高耸动,朝着众人摊开双手,做了个无可奈何的表情。

    平心而论,到目前为止,美联储所做的决策是行之有效的。在九月、十一月和十二月,他们接连降息,并且不断地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来缓解危机。但是相对于庞大的全美地产市场和更为庞大的cdo、cds市场来说,美联储注入的这点资金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我的小说《大时代之金融之子》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第六十五章 救生索计划(下)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时代之金融之子》更多支持!“超级基金方面筹备得怎么样了?”

    轻轻地敲着桌面,保尔森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伯南克的题外话他自然听得出来,虽然美联储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但现在看来财政部不出手恐怕是不行了。虽然美国自诩是市场经济国家,很多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极力鼓吹政府不要干预市场自行运作,但是到了这种时候,财政部怎么可能真正地做到置身事外呢?

    就好像现在他所说的这个“超级基金”,就是由美国财政部牵头,让华尔街最顶级的几大机构出资来成立一支价值1000亿美元的基金,用来购买陷入困境当中的抵押债券。当然,为了避开舆论的压力,这其中并没有财政部的直接出资。

    一听到这话,花旗、美银和摩根大通这几家的ceo脸色顿时就变了,作为商业银行的巨头,他们主要负责这些事项,这意味着他们要从口袋里掏出真金白银来。对于商业银行巨头来说,这些资金算不上多少,各家平分一家根本不是问题,但问题是,现在危机愈演愈烈,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尽头,所以多预留一些现金作为保险才是上上之策。

    眼见着其他两位ceo老神在在,一副事不关已的架势,肯尼斯.刘易斯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出来,说道:“部长先生。目前已经筹集到了500亿美元的资金,还有300亿美元的合作意向,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进入到相应的账户当中。”说到这里,他脸上配合地露出为难之色,“不过部长先生。我们所能做的实在是很有限。这些钱恐怕收购不了市场上的抵押债券。如果指望这些资金的话,我怕……”

    “我明白你的意思!”保尔森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制止道,“坦白地说,我当然明白你们的难处。不过因为财政部并不方便出手,所以才借用你们的名义来干预市场。另外我可以告诉各位的是。总统先生和国务卿正在商量一项大规模的退税刺激经济政策,规模总额会达到千亿美元之多。而且这项计划很快就会提交国会申请,相信不会有太大的阻力。”

    所谓的退税政策,顾名思义即向企业和普通人群退还税收,借此来刺激消费和增加就业。根据经济学上拉弗曲线的原理。当税率超过一个定值时,这时候通过税收所获取的财政收入是递减的,因为过重的税负压抑了经济的活力,导致社会经济总量变小。而现在总统和他的经济顾问团队显然认为之前的税负可能过重,所以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经济。

    既然退税,那么作为纳税重头的大型企业自然是获利最多的一方,当下在场的ceo或者董事长们脸上纷纷浮现出喜色,这对他们而言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不过部长先生。即便是总统进行大规模的税负减免,但对于个人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就在这时,房地美的ceo大卫.墨菲特站了起来。面色凝重地对保尔森说道,“即便是2000亿美元规模的退税计划,摊派到每个家庭也不过几千美元,这对于按揭来说根本就于事无补,就更别说能够对目前房产市场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了。所以针对我们房产市场,我们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大卫说的不错!”丹尼尔.穆德也适时地站起来说道。“我们应该给那些想要供房但是却没有能力的人一个机会,让他们有一个缓冲时间。让发放贷款的机构和他们重新签订一份还款协议,而不是直接地就把房屋收回去进行拍卖。”

    说着。丹尼尔.穆德就从他的公文包里拿出一叠厚厚的文件,递送给保尔森,随后继续说道:“当然,我们并不是打算对所有的房屋所有者做这样操作的。只有那些年收入超过五万美元,并且信用记录良好的阶层,才能够得到我们这项政策的优惠。而且是房屋所有者在逾期还款超过90天或者以上的人,在联系房屋贷款商之后,给予一定缓冲时间的。”

    “够狠!”在场的个个都是人精,纷纷马上明白过来,这是大型房产企业准备剥离次级房屋抵押贷款的自救措施。因为对于那些收入超过一定程度的人来说,他们是完全有能力承担还款的,而现在除了给予他们时间外,还有可能在价格上重新协商,这样一来他们抛弃物业的几率就有可能大大降低,有了供房者源源不断地供应,房屋抵押贷款和相应的债券以及衍生品就有了充足的保证。

    但这样的政策却是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即那些不符合这项政策的人很容易就被排除在外,而他们停供的房子除了拿去拍卖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而往往这样的人都是难有固定收入的中下层,所形成的房屋抵押贷款也是违约率较高的那种,即人们所说的“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在这种情况下,情况就分为两种,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市场彻底崩溃,而壮士断腕的房企则保住了评级更高的贷款回收和客户。

    将整个市场人为地切割开,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在关键时候自救的方式。一条胳膊腐烂,只能抛弃掉,但如果要强行留着,恐怕就会危及到全身其他完好的部位甚至是生命。

    保尔森的眼光闪烁不定,沉吟了大半晌也下不定决心。他可是深知其中的利弊,如果说这是房企间自救措施的话,那么他们放弃掉的绝不是一个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市场那么简单,包括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市场,以及相应的信用违约掉期市场也要被他们放弃掉,而这要牵扯到相应的保险市场。

    一时间,保尔森根本下定不了决心,牵扯的利益方实在是太过庞大了。

    “部长先生,你应该下定决心了!”这一次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亨利.保尔森的老对手约翰.马克,只见他慢条斯理地说道,“即便你顾虑其他势力,不去做这些事情的话,他们也照样会面临亏损的局面。所以与其拖着大家一起完蛋,不如抛弃掉一部分,让整个市场活下去。”

    “这个计划就像一条救生索,虽然只能救出一部分人,但总比让所有人都死掉的好。我们应该将逃生的机会给那些勤勉工作,有能力过上更好生活的人,至于其他的人,只能放弃掉了!”停顿了片刻,留给亨利.保尔森一点消化的时间后,约翰.马克又接着说道。

    约翰.马克一开口,亨利.保尔森就立刻明白过来,不管对方承认或者否认,斯坦利公司都深度卷入到这个所谓的“救生索”计划当中去了,只是不知道他的老东家有没有牵扯到其中。一想到他们暗地里的能量,亨利.保尔森就是一阵苦笑,牵头的看起来是几家房企,方案可能是投行设计的,但这些商业银行的巨头们在听到类似方案的时候纷纷面不改色,很显然是早就知道了相关情况。保尔森甚至怀疑,他们只是知会自己走过场,即便自己不答应,他们恐怕也会找上级别更高的官员来批准这个计划的。

    “那好!”保尔森一想到这样,索性也不再继续思考下去,“啪”的一声将文件重重合上,“我个人原则上同意这项叫做‘救生索’的计划,但我还需要报备给总统先生。先生们,请耐心等待。”(小说《大时代之金融之子》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seanju1投来月票!

第六十六章 贝尔斯登阴谋(一)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时代之金融之子》更多支持!尽管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做出了多番努力,但是在进入08年之后,市场上的噩耗还是一个接着一个地传来。

    1月4日,美国银行业协会正式公布消费者信贷违约数据,违约率上升到自从2001年以来的最高点。

    1月15日,全球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花旗宣布四季度亏损98.3亿美元,一度引发全球股市下跌。

    1月16日,评级机构目的预测关于siv债券持有者至少损失47%的资产。

    1月17日,美国住房部公布去年12月份房屋开工数量,100.6万户的数字为16年来最低,比上一个月下降14.2%。

    就在同一天,华尔街投行巨头美林在四季度财报中宣布减计资产115亿美元,当季亏损达到骇人的99.1亿美元。而在上一个季度,美林刚刚减计了70多亿美元,亏损22.4亿美元。虽然华尔街对美林第四季度的亏损情况早有预期,但即便是胆子最大的分析师都没有猜测到美林居然亏损得如此严重。

    不过市场上不尽是坏消息,就在这一天的市场上,摩根大通发表四季度财报,实现了接近30亿美元的盈利收入,而在此消息的影响下,纽约股市在这一天出现了小幅上涨。

    也是在这一天,美联储发表了关于货币政策决策例会的褐皮书。书中说道:

    “……从去年11月份到12月份,尽管市场出现数次动荡,但在联储不断降息的刺激下,美国经济还是保持了温和的增长,虽然这种增长速度比前一个时期有所放缓……”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仍然努力致力于维持这种经济的增长,尽管美国经济布满了挑战,但委员会有信心有能力在合适的时机调整货币政策走向,给美国经济以强有力的支撑……”

    从这份报告书当中,投资者解读的信息是,美国经济并没有陷入到衰退的困境当中。美联储依然在掌控着局面,这让他们信心大振,而市场上金融、住房和消费等对经济敏感的行业个股也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提振。

    1月22日,美联储再次降息75个基点,基本利率为3.50%。而仅仅过去了八天。在前一次降息的基础上,美联储再次宣布降息50个基点,基本利率变为3.0%。

    在1月30日,瑞士银行(ubs)发布财务公告,声称因为次级房屋抵押贷款的损失,使得ubs在07年四季度亏损达到114亿美元,创下历史之最。

    ……

    市场虽然不算是风雨飘摇,但异常混乱的局面的确给很多人创造了机会。其中一些市场上的大玩家开始隐秘而又频繁地接触起来,他们将目光瞄准了华尔街的一家巨头,贝尔斯登。而这些人以顶级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为主。报仇的日子到了。

    “怎么样,这顿饭还算是满意吧?”

    挥手让侍者将盘子清理完之后,索罗斯满面堆笑地看着坐在他对面的约翰.保尔森,端起白葡萄酒朝着他微微示意,随后轻轻地咽了一小口。

    午餐很简单,主菜是奶汁鲈鱼和水果沙拉。配上一些法国小饼干,白葡萄酒佐餐。这就是两个亿万富翁的全部食物。保尔森擦了擦嘴,心满意足地笑了。事实上能够得到索罗斯的进餐邀请。本身就是一件莫大荣幸的事情,又有谁会在意到底吃了些什么呢。

    这世界上有几个进餐邀请是保尔森无法拒绝的,就好比是美国总统、巴菲特又或者是眼前的这位。如果是在一年前,保尔森想都不敢想,但现在他可以心平气和地坐在这位传奇人物的面前,泰然自若地吃着美味可口的鲈鱼,没有丝毫的窘迫和紧张。

    如果说索罗斯因为在过去一年内业绩不佳,所以请保尔森这位后起之秀进餐,双方一起探讨对目前市场看法的话,那么这种说法就大错特错了。在和德鲁肯米勒分道扬镳之后,索罗斯大部分的时间都将资金外包给了基金经理来打理,但是在去年,嗅觉依旧敏锐的他察觉到市场的机遇,果断地再次出山,而32%的收益率更是提醒着世人,这个传奇人物即便年事已高,但深厚的功力依然一如既往。

    虽然比不了保尔森年度700%的收益率,但是对于一个资金总额达到200亿美元的大型基金来说,这个收益足以让所有投资人满意。

    “约翰,你还记得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吗?”

    就在约翰.保尔森还在脑海中回想着索罗斯过去一年惊人的回报率的时候,索罗斯突然提到了一件陈年旧事,顿时将他的思绪拉回到98年。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精英公司。这家汇集了华尔街债务套利之父梅利韦瑟、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顿和斯科尔斯、美联储副主席莫斯利和所罗门兄弟固定收益主管罗森菲尔德等顶尖人物的对冲基金,在98年因为俄罗斯国债违约导致的欧洲债券市场收益率大幅下降的事件中崩溃,最终不得不黯然清盘,成为当时轰动华尔街的大事。

    即便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但保尔森依然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因为这是当时倒下的第一个对冲基金巨头,而且当时的大背景是对冲基金风头一时无二,成为资本市场上的超级宠儿。

    “是的,我记得很清楚。”保尔森看似心不在焉地回答道,“不是后来美林、摩根等十五个财团各自出资,将他们的头寸消化了吗?说起来。当初长期资本管理和你的量子基金齐名,但是没想到仅仅成立了四年的时间,就彻底走上了绝路,真是让人唏嘘感慨啊!”说完之后,他忍不住地直摇头。

    当初在对冲基金界。量子基金、老虎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和欧米茄基金被合称为四大对冲基金。但现在大浪淘沙,除了量子基金还顽强地存活着之外,其他三支基金早就不见踪影了。

    他这不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得意一时,长期生存才是王道吗?保尔森的心头突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来,这让他顿时警醒了起来。倘若在以前,他肯定不会如此警惕。但在和钟石一番长谈之后,他意识到自己最大的金主和眼前这位在几年前的心结依然没有解开,尽管在理智上提醒着自己不要选择站队,但感情上他还是偏向了钟石这一边,所以对索罗斯所说的每句话。他都是想了又想之后才小心谨慎地回答。

    “不错!”索罗斯似乎没有注意到保尔森有些难堪的脸色,仍然自顾自地说道,“约翰,或许你不知道,当初在救援长期资本管理的过程当中,财政部曾经牵头找到了贝尔斯登,当时华尔街的第一巨头,但你知道贝尔斯登是怎么回答的吗?”

    说到这里。他故意停顿了一下,饶有兴趣地看着约翰.保尔森,看这位后起之秀到底能猜出多少真相来。

    对于参与救援的名单。保尔森自然是烂熟于胸,他只是略微一思索,就回答道:“贝尔斯登并没有出手救援。或许是认为长期资本管理的头寸不值得援助,或许是他们当时的财务状况有问题。老实说乔治,关于这部分内情我还真不清楚,那个时候我还是个无名小卒呢!”

    他决定既不得罪贝尔斯登。又暗地里小小地捧了索罗斯一把。

    对于他的圆滑,索罗斯哈哈大笑。他自然知道对方所说的是实话,当下也不再绕弯子。直截了当地说道:“当时贝尔斯登并没有任何财务上的问题,他们的确是认为长期资本管理不值得救援,而原因却很好笑,即长期资本管理不行了,甚至连清算也懒得去执行,所以连财政部的招呼他们也不打算听。而在更早之前,94年,他们也曾经搞垮过一家叫做阿斯金的资本管理公司,突然提高保证金头寸迫使对方清盘,最后吞下了他们一大笔资产。”

    这不就是丛林法则吗?难道在华尔街混的人还有谁不知道这个残酷的规则吗?保尔森心中颇为不以为然,但表面上却依然是一副恭敬听从的模样。他知道,索罗斯肯定还有下文。

    对于保尔森的态度,索罗斯很是满意,继续蛊惑道:“所以,约翰,你也应该清楚了吧。投行和我们只是一个合作上的关系,除此之外就这么多了。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和他们之间还存在严重的竞争关系,看看吧,这些年他们搞了多少花样,内部成立了对冲基金,私人财富管理业务,这些无一不是在和我们争夺市场。该死的,这些家伙已经占据了投资银行业务,也在固定收益业务上占据了半壁江山,现在又一步步地蚕食着我们对冲基金的领域,真是一群贪得无厌的家伙。”

    对于索罗斯抱怨的内容,保尔森是深有体会,不过这些东西是属于监管层去考虑的问题,到现在他还是没有弄明白,索罗斯到底想要说什么。不过他也不着急,因为索罗斯总会说的。

    虽然在“抱怨”,但是索罗斯一直在观察着对面保尔森的表现,眼见着对方到现在依然没有表现出哪怕是一丝的好奇或者愤懑,他不由得暗暗赞叹,这家伙果然很能沉得住气。

    “所以……”

    接下来就是考验双方耐心的时候,保尔森不开口,索罗斯也没有接着继续说下去,两人沉默了足足有五分钟,最终还是保尔森挠了挠头,有些不明就里地问道。

    “约翰,我说了这么多,你还不明白吗?”索罗斯故意装出一副大惊失色的模样,连连反问道,“我们,对冲基金,不能永远这样受到投行的欺凌了。这就是我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难道到了现在,你还没有听出来吗?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个教训,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

    当索罗斯说出这些话之后,保尔森终于彻底明白过来了,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之前的所有都是铺垫。对于做空投行的股票,他之前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投资,所以在索罗斯说出之后,他只是下意识地附和点了点头,随口应道:“做空的话,除了看基本面,还要看……”

    “做空?”索罗斯不敢置信的声音立刻再次响起,这一次索罗斯的脸上满是震惊的神色,而且不像是作伪,“约翰,你到底听懂我说了什么没有?我是说给他们一个教训,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让他们知道我们对冲基金界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拿捏的!”

    看到索罗斯的神色,保尔森心中就是一咯噔,一个他想都没有想过的念头突然冒了出来。天呐,这得是多疯狂的人才能想出来的主意啊!保尔森震撼得浑身发抖,但很快这种惊骇就变成了兴奋,不错,就是兴奋。

    索罗斯所说的教训不是做空某家投行的股票,而是将这家公司彻底弄倒,做空到他倒闭!

    保尔森本身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否则他也不可能将全部资金押注在cdo市场,否则他也不能取得700%的惊人收益率了。所以在彻底明白索罗斯的意思之后,在最初他的确是有些震撼,但很快这种震撼就转变为了兴奋,是那种赚钱之后的兴奋。

    “就我们两家吗?”很快,保尔森就发现一个问题。虽然说他们的资金管理规模加在一起足足有三四百亿美元之多,但这些资金已经投入到市场当中,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短期内是很难变现的,所以如果要迫使一家投行破产的话,他们的流动资金恐怕不够。

    “当然不是你和我!”索罗斯这时重新恢复了一副老神在在的姿态,优雅地摇晃着手中的酒杯,说出一个又一个让保尔森意外的名字,“还有朱利安.罗伯逊,吉姆.查诺斯,肯尼斯.格里芬。怎么样,如果这样的话,应该足够了吧!”

    巨头,全部是市场上的巨头。保尔森在心中狂喊着,这几个人在一起,恐怕这世界上他们办不到的事情就不多了。他不知道索罗斯是怎么说服其他人的,但是他很清楚,索罗斯所谓对冲基金业给投行业一个教训的说法,纯粹就是扯淡,至少在他看来就是个天大的玩笑。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的目标是?”在心中反复思量了半天,保尔森决定跟着索罗斯干上这一票。

    索罗斯并没有立即作答,将杯中的葡萄酒一饮而尽后,这才撇着嘴不屑地回答道:“约翰,我不是早就告诉过你了吗?”

    保尔森目瞪口呆!(小说《大时代之金融之子》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seanju1连续投来月票!

第六十七章 贝尔斯登阴谋(二)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大时代之金融之子》更多支持!

    贝尔斯登,华尔街第五大投行。¤,

    成立于1923年,总部位于纽约的贝尔斯登已经存在这个世界上85年。这家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公司,曾经为全世界的政府、企业、机构和个人提供相关服务。和华尔街其他几个巨头一样,贝尔斯登的业务涵盖了股票、债券、固定收益、投资银行、清算、私人财富管理等。

    但是和华尔街其他几大投行不同的是,贝尔斯登有着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华尔街有两种人,一种以斯坦利为代表,这些人将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那种特有的高贵而又平均主义的性格发挥到了极致,这一点从当年斯坦利公司拒绝成为英国私有化顾问就可见一斑;而另外一种人则以贝尔斯登这种犹太裔建立的公司为代表,他们节俭,他们吝啬,他们张扬,他们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他们充满了激进的个人主义,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狼性,所以贝尔斯登被称为“华尔街的孤狼”。

    这种独有的风格在过去几年更是被现任ceo詹姆斯.凯恩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曾经宣称,贝尔斯登将只雇佣phd进来。当然,这里的phd并不是指博士,而是那些出身贫寒(poor)、有饥饿感(hungry)、一心赚大钱(desireformoney)的人。这些人往往聪明、肯吃苦、能够放下身段,所以在华尔街五大投行当中,贝尔斯登的经纪业务是最大最成功的,很多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大资金机构都是他们的客户,中小型的投资者更是数不胜数。

    虽然在七月份,贝尔斯登内部两支押注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的对冲基金因为巨亏发生崩溃。自此拉开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市场恐慌的序幕。但即便到了12月份,贝尔斯登依然管理着至少2000亿美元的资产,它的市值到今天依然有着接近百亿美元的规模。

    想要短期内打倒这样一个巨人又谈何容易?

    “第四季度亏损了8.54亿美元,减计了19亿美元的抵押贷款业务损失。”保尔森的助手很快就找到关于贝尔斯登的最新资料,“巅峰时期股价曾经上涨到170美元每股,现在在70美元左右徘徊。让人惊讶的是这一切都是发生在一年之间。”

    故意停顿了一会后,这名叫做毕索斯的股票分析师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面无表情地接着说道:“另外,他们管理层内斗严重。联席会现在只有一个人在主事,即詹姆斯.凯恩。还有,他们现在纠缠在一起官司当中,上诉的一方是巴克莱资本,他们认为贝尔斯登隐瞒了实情,导致他们的资金在贝尔斯登的对冲基金崩盘当中损失严重。”

    “不要管那些官司。我想知道他们管理层都有哪些打算!”约翰.保尔森同样是面无表情,当他下定决心要做空贝尔斯登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密切地关注起这家华尔街巨头的详细情况。虽然同样打算做空华尔街的还有其他几个大型对冲基金或个人,但保尔森更喜欢将一切都掌握在手中的感觉,而不是单纯地跟在别人身后。

    保尔森基金有一部分的资金借用的也是贝尔斯登的席位,因为贝尔斯登的风格决定他们的策略,高杠杆操作是他们的常态。具体来说,作为有着结算资格的交易所会员。贝尔斯登向他们的客户们借出资金,而这些资金一部分来自他们的资产管理。一部分来自拆借市场和公司自有资金。至于他们的收入,自然是不同借入借出之间的利差和经纪佣金。

    对客户尚且提供高杠杆,贝尔斯登的自营业务就更是如此了。事实上他们内部的高杠杆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步,有些大型交易都能够使用到超过十倍以上的杠杆,就说那两支崩盘的对冲基金,杠杆率就达到了惊人的20倍。总规模达到200亿美元。大交易尚且如此,而那些小型交易就更不用说了,动辄就能达到百倍甚至更高倍数的地步。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种激进的操作风格,所以贝尔斯登才能超越资产、市值远超自己的斯坦利公司,成为华尔街资产证券化的第一大户。根据其披露的情况。在四季度,他们持有总共价值达到487亿美元的债券头寸,这部分的债券自然包括了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而正是这些债券的亏损,使得贝尔斯登在四季度亏损减计了19亿美元的惊人数目。

    现在是他们管理层出招安抚投资者的时候了,保尔森迫切地想知道他们的管理层都会向投资者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来挽回投资者的信心。

    “裁员!”毕索斯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两下,因为这是屡试不爽的招数,减少雇员的数量来削减营运成本,“之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削减了900名雇员,不过在上个月,他们宣布进行裁员计划,再次裁员650名,固定收益部门成为了重灾区。”

    “另外还有的就是出卖股权!”翻了翻手头上的资料后,毕索斯脸上的表情终于有了少许的变化,尽管这些资料他早就烂熟于心,但是一想到目前出现危机的这两家投行惊人的相似性,他还是掩饰不住内心的惊讶,“和斯坦利公司一样,他们计划将部分股权出售给新的投资者,这个投资者也是来自华夏,据说是一家叫做华信的国有企业。”

    在华投吃下布雷洛克公司和斯坦利公司的股份之后,华尔街对相似交易的**达到了顶点。虽然不知道真假,但在这个时候传出和华夏企业“有染”的消息无疑是对投资者一个极大的安抚。

    “华夏公司么……”一提到华夏,钟石的面孔就浮现在保尔森的脑海当中。没办法,这张脸孔的主人留给他的印象实在是太过深刻了。突然,他心中一动。想到如果自己是他,会怎么样来对付像贝尔斯登这样一家巨头呢?

    虽然保尔森在华尔街混迹多年,现在也成了名动一方的大人物,但他本质上并不是“门口的野蛮人”,也不是那些强势进入董事会、联合小股东改变管理层结构的强力基金,所以除了做空其股票之外还真没有太多的门路。

    想到就去做!保尔森永远是一个行动派。他挥挥手,让毕索斯退下去之后,就拨通了钟石的电话。

    “钟先生,如果让你选择去做空一家企业,是彻底打倒的那种,你会怎么做?”

    没有半点寒暄,保尔森单刀直入主题。他是这么理解的,自己俨然已经和钟石是一个利益联合体,至少在他看来是这样的。所以根本没有太多的废话。他就直截了当地问道。

    “……”电话那头的钟石沉默了片刻,像是在消化保尔森话里的意思,又像是在仔细思考。足足过了两分钟之后,他才长叹一口气,用低沉的语气问道,“约翰,你打算对哪家企业下手?或者说,你对哪个行业的企业下手?”

    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自然有不同的策略。保尔森立刻就醒悟过来,“是一家金融机构。我要彻底打垮它,不是短期内做空它的股票那么简单,而是让他倒闭,关门,彻底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哇哦,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钟石笑了笑。他想都不想就回答道,“约翰,你这么激进真是出乎我的预料,不过我喜欢。不知道北岩银行你听说过没有,一家本部在英国的银行。因为流动性不足导致储户对其丧失了耐心,继而发生了挤兑的那家英国银行。虽然它最后并没有倒闭,但是却被人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你可以参考这个模式啊!”

    “北岩银行?”保尔森自然有印象,在大脑里飞快地将前不久的事情回忆了一遍之后,他就有些明悟了,不过另外一个疑问立刻涌上心头,“钟先生,我多嘴地问一句,那件事是你干的吗?”

    “当然不是我!”钟石打了个哈哈,随即断然否定道。对于这样一个将黑锅扣到自己头上的行为,他是打死都不会承认。在否定之后他又说道,“对于金融机构,流动性是他们的致命缺点,相信这一点你也很清楚。只要针对这个散布消息,十有**都会对金融机构造成重创,当然前提是这家金融机构的内部出现了问题,这样才能够达到最大的效果。事实上你根本都没有必要去发布消息,只要站出来说一句话,相信不管对谁都是一种威胁。”

    对于流动性是金融机构致命缺陷这一点保尔森自然是洞若观火,但在散布消息方面他却是个新手。他浑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如今在市场上有多大的影响力。事实上无数的人在研究他,在模仿他,所以只要他发表公开讲话,其造成的影响或者杀伤力绝对是巨大的。

    这也是为什么索罗斯找上保尔森的原因之一。

    保尔森若有所思地挂上电话,又低头沉思了片刻,终于关于如何做空贝尔斯登的策略渐渐地在心中成形。

    “保尔森先生,一件关于贝尔斯登的重要人事变动,刚刚在他们内部发生了!”

    就在保尔森拿起电话,准备拨打给资产管理部门的时候,毕索斯突然从门外闯了进来,气喘吁吁地对保尔森说道,“艾伦.施瓦茨接替詹姆斯.凯恩任首席执行官,凯恩仍然是董事长,任命刚刚在董事会上通过,马上就会对外公布。”

    “施瓦茨?什么人?”保尔森伸向电话的手停住了,皱着眉头想了半晌,对这位新任ceo还是没有半点印象,“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有高层人事变动?”

    “对,市场也会这样想,怎么在这个时候有人事变动?”毕索斯极其兴奋地附和道,“按照常规的逻辑来判断,上一次贝尔斯登的内部基金崩溃,已经有ceo为此辞职负责了。在十二月份,也同样有一个联席董事长为此辞职负责。但现在市场上并没有太多的流言,可偏偏他们在这个时候换帅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保尔森怔怔地望着毕索斯,心头却是一片火热,他突然意识到这件事太有价值了。

    ……

    几乎在同时,索罗斯这边也接到了关于贝尔斯登人事变动的消息,他第一时间就召开了电话会议,一个只有三个人参与的秘密电话会议。(小说《大时代之金融之子》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江南柳飞烟投来两张月票!--53066+d4z5w+15919557-->

第六十八章 贝尔斯登阴谋(三)

    “乔治,那个小家伙信得过吗?”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曾经和索罗斯缠斗了数年之久的朱利安.罗伯逊。,最新章节访问:. 。这位前对冲基金界鼎鼎大名的人物现在退居到了幕后,在对冲基金界的影响也是大不如前,但是有谁胆敢忽略掉这位曾经叱咤风云人物的话,那么他肯定会吃大亏的。

    说来也是奇怪,在老虎基金崩盘之后,朱利安.罗伯逊和乔治.索罗斯的关系竟然变得好转了起来,或许是双方不再存在竞争对立的关系,或许是索罗斯从罗伯逊的身上感受到了兔死狐悲,总之两人的关系比之前大有改善。

    目前的朱利安.罗伯逊自己不再涉足到具体的资金管理当中。当他的老虎基金清盘之后,他旗下的众多‘交’易员和分析师们纷纷各立‘门’户,成立自己的基金。作为教父一样的朱利安.罗伯逊自然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他将这些年积累下身家的一部分投入到这些基金当中,从曾经的管理者摇身一变,变成了投资人。

    这么多年下来,朱利安.罗伯逊的身家不减反增,都是得益于当年他培养出来的这些“虎仔”。当然即便是这样,他的身家还是远远不能和索罗斯相比。

    而现在在线上的另外一人是吉姆.查诺斯,号称是华尔街的“空神”。这位同样是大名鼎鼎的基金经理从来都是只有一个‘操’作策略,那就是全力卖空。在2001年,他押注当时的安然公司。在爆发出丑闻之后安然黯然倒闭,而查诺斯因此一战成名,成为华尔街做空势力的代表人物。

    这三人间彼此相熟相知,类似的配合也曾经干过几次,所以根本没有信任上的问题。但是这一次的组合里加上了肯尼斯.格里芬和约翰.保尔森。两个新面孔让朱利安.罗伯逊产生了担忧。

    “这的确是个问题!”电话那头的索罗斯沉默了片刻,这才淡淡地说道,“不过伙计们,他们俩可是现在市场上拥有现金最多的两个家伙。如果不拉拢这两个家伙的话,那么我们的计划就要拉拢更多的人,如此一来泄密的风险就大大地提高了。我和约翰谈过。这个家伙是个野心很大的人,和肯尼斯.格里芬一样,就是我们要寻找的人。所以坦白地说,我并不是很担心他们的道德风险。”

    一说到现金问题,其他两人均保持了沉默。现金问题的确是他们这个组合目前的一个致命伤。虽然这几人均是身家不菲,即便是放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屈指可数的富豪之一。但是他们的资产并不是以现金形式存在的,事实上一年当中他们的资产能够以现金形式存在的天数都少得可怜,因为他们是职业投资人,非常明白持有现金是最愚蠢的投资方法。

    “他们不会那么干的!”一直保持沉默的吉姆.查诺斯突然开口说道,“他们不是圣人,而且这一切并不触犯法律。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基金经理。有着业绩上的需求。”

    吉姆.查诺斯是个少言寡语的人,虽然他不会轻易开口,但是他所说的话无一不是一针见血、直击要害的那种。所以不管是索罗斯还是罗伯逊对他的意见都格外地重视。

    眼见着三人当中两人表示了不同意见,朱利安.罗伯逊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将话题转移到如何做空贝尔斯登的策略上来。

    “尽管他们的市值已经下降到了百亿美元左右,而且去年四季度出现了巨亏,但毕竟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们想要在短期内做空他们。即便有了两个‘奶’牛的加入,恐怕还是力有不足吧?”

    朱利安.罗伯逊在研究了贝尔斯登的情况之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奶’牛所说的自然就是约翰.保尔森和肯尼斯.格里芬,因为可以像‘奶’牛出‘奶’一样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所以在金融界里一般将这种现金流充足的机构或者个人称之为‘奶’牛。

    的确,尽管现在贝尔斯登的市值已经被腰斩了,但他们目前的市值仍然有接近百亿美元之多。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很多‘交’易所的结算商,同时内部管理着千亿规模以上的资金,所以在现金方面可以说是无忧的。

    别的不说,就光说对冲基金界,至少有200亿美元在贝尔斯登的经纪账户当中,即便这些资金的闲置率只有一成的话,那么也相当于给了贝尔斯登20亿美元的现金流。

    做空金融机构,打击其现金流是最狠辣的一招,朱利安.罗伯逊虽然远离了资本市场很久,但是当年深厚的功力依然在。当他一开口,所说的策略就是针对所要做空目标的现金流,远比起之前不明就里的约翰.保尔森要高明得多。

    “不,他们有很多的问题!”吉姆.查诺斯立刻出声反驳道,一如既往地言简意赅,“致命的问题!”至于是什么问题,他却没有多说。

    “朱利安,你离开一线市场的时间太久了,已经跟不上现在的形势了。”就在朱利安.罗伯逊还在苦苦皱眉思索的时候,索罗斯的声音又恰时地响起了,“虽然目前贝尔斯登的内部对外宣称,他们的资产因为债券亏损减计了19亿美元。但是谁都清楚,贝尔斯登才是整个债券市场最大的玩家之一。斯坦利方面亏损接近百亿,而贝尔斯登这边才亏损区区的二十亿美元,这个数字可不太符合华尔街的预期啊!”

    索罗斯的说法虽然让朱利安.罗伯逊的心中略感不爽,但毕竟对方说的是事实,所以他也只能接受这样的评价。不过接下来的话很快就让朱利安.罗伯逊陷入了沉思,“乔治。你的意思是贝尔斯登方面谎报了他们的亏损情况?这似乎不太可能吧?”

    对于财务造假,一旦被揭穿之后,代价几乎是上市公司所不能够承受的。不止如此,相关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包括后期审核的事务所都要面临着严重的处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查诺斯所做空的安然。这个庞然大物在倒闭的同时,也导致了审计界巨头之一的安达信关‘门’结业,从此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变成了四大。

    正是因为造假的代价太过于沉重,造成的影响太过恶劣,所以罗伯逊根本就不敢相信对方胆敢在财务报表上动手脚。

    “不!不!不!”索罗斯连连否认,“事实上我并不认为贝尔斯登在财务报表上做了手脚。只是我不认为他们在债券市场上的损失会止步于此。我个人认为,恐怕在一季度报表出来之后,市场才会对贝尔斯登的财务状况有个更清醒的认识,而这个认识绝对会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所以我把正式做空的时机定在那个时候。”

    按照原定的计划。现在他们开始在市场上卖空贝尔斯登的股票,借此先慢慢消耗他们的现金流,等到三月上旬的时候再全力爆发,在那个时候全力以赴、多策略结合地打压贝尔斯登,最终的目的自然是要将对方彻底打死。而三月中旬,正是贝尔斯登08年一季度财务报表出来的时候。

    “这似乎有点冒险!”对于爆发时机的选择,朱利安.罗伯逊没有任何的异议,在这一点上他和索罗斯保持了高度的一致。两人都是选择时机的高手。不过对于贝尔斯登财务状况会恶化的这一判断,他却是不敢太过苟同,因为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清楚贝尔斯登真实的经营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除了他们自己的高管,“如果到时候他们的财务状况并没有我们预想的那么糟糕,又或者得到了某些改善,那我们选择在那个时机发动岂不是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朱利安.罗伯逊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如果贝尔斯登真的出现了类似的情况,那么他们的股价势必在短期内出现反弹。而这种反弹对于他们这些图谋做空的人无疑是相当不利的。

    “这不可能!”静默了半天的吉姆.查诺斯突然说道。他的开腔将正讨论得热火朝天的两人吓了一跳,不过他们很快就意识到对方有话要说。如果说到做空,尤其是这种微观‘性’质的做空。恐怕索罗斯和罗伯逊都没有对方经验丰富。

    见两人安静下来之后,查诺斯依然是惜字如金,但是说出来的话却让两人心中一亮,“我们制造他们亏损。”

    “具体呢?”索罗斯若有所思地问道,他仿佛抓住了什么,但一时半会却是不能明悟。虽然之前他制定了大方向和策略,但是这个策略并不是完备和具体的,细节方面还需要和其他人一道商量。

    “‘交’易,结算,和人事变动!”查诺斯难得地多说了几句,“‘交’易方面我们让他没有对手,结算方面让他们的客户不再继续信任,继而‘抽’走资金。而人事变动,则可以产生各种谣言,虽然这种谣言的杀伤力是最小的,但却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吸引眼球。而引起各方的注意,对我们后续的计划至关重要。”

    “真是太‘棒’了!”

    “吉姆,你真是个天才!”

    几乎是在同时,朱利安.罗伯逊和索罗斯就明白过来,两人不约而同地称赞道。虽然两人都是造势的高手,但他们造势的起点太高,一般来说都是宏观方向的。朱利安.罗伯逊曾经是一个股票造势的高手,但他毕竟远离一线时间太久,而且手头上的资料也不完全,所以一时半会也没有意识到其中有这么多的文章可做。

    查诺斯的计划是索罗斯策略的一个重要补充,即在朱利安.罗伯逊提出贝尔斯登的财务报表可能在三月份公开时出现盈利或者小亏的情况下,他们通过向市场散布流言、说服‘交’易对手停止‘交’易和结算等方式来压缩贝尔斯登可能获取盈利的渠道,进而让他们的财务报表达不到预期的水平,尽管这种预期实现与否还是未知之数。

    讨论到这个地步,基本上所有能想到的漏‘洞’他们都已经想到了,又谈了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之后,他们将话题转移到了怎么样借入贝尔斯登的股票上。

    “根据我们的研究分析,在过去一年当中,始终有一股势力在做空贝尔斯登的股票,从他们达到170美元的时候就开始做空,到现在也没有丝毫回仓的迹象,这葬送了我们部分流动‘性’!”索罗斯愤愤不平地说道。

    基于美国股票可以做空,也可以做多的‘性’质,所以一支股票在市场上流动‘性’很强。而贝尔斯登一共有两亿不到的总股本(普通股),整个盘不算少。但是贝尔斯登公司自己控制一部分四成多的股份,是第一大股东,而其他的机构和个人掌握着剩下的五成多股份。但相比起贝尔斯登自己来说,这部分的股东数量实在是过于众多,分摊到个人头上根本就没有办法和他们相抗衡。而市场上一下子少了一成左右的流动‘性’,这必然对贝尔斯登的流动‘性’造成影响。

    不过幸运的是,这笔一成多的股票最终还是流入了市场。因为所隔的时间有点长,而且在这段时间内贝尔斯登的股票价格直线下跌,所以当初接手的人恐怕早就解套出手了。因此索罗斯只是稍微地抱怨了一下,就开始认真地盘算起怎么样借入贝尔斯登的股票而不被市场所察觉。

    “竟然还有这种事?一年前就开始做空?”罗伯逊很惊讶,即便他曾经持有过日本沽单超过五年的时间,但那是在他认为行情还有下跌可能的情况下,而一年前的贝尔斯登完全没有任何颓势可言,相反则是如日方中,“乔治,你知道对方是谁吗?”

    “不清楚,或许他们已经平仓离场了,这个利润足够让他们满意了!”索罗斯眉头微皱,想了想之后,回答了一个让自己都不怎么相信的答案。

    他的确是不知道。q--32021+dsuaahhh+26985809-->

第六十九章 丧失交易对手

    银行间交易市场,这个原本为拆借保证金头寸的市场,逐渐发展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市场。因为参与者不止是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外汇交易商等都可以投身其中;也因为没有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这是一个24/7的市场,全球范围的交易员都可以在这里寻找到交易对手;更因为这个市场里交易品种和方式繁多,票据、债券、现金等应有尽有,抵押、拆借、买卖等方式也可以任意挑选。

    新加坡。

    星展银行的总部,尽管此时已经是深夜,但在接到一个十万火急的消息之后,交易部的头头脑脑不得不紧急召开视频会议,商讨交易策略。

    作为新加坡最大的商业银行,星展银行有着浓烈的国有色彩,淡马锡控股是他们的第一大股东。这家巨无霸早就将触角伸向大中华区,是最早几个在华夏大陆设立办事处和分行的几家金融机构之一。而趁着亚洲金融危机,它更是吞并了香港的几家本土银行,一举攻入了香港金融市场。

    目前的星展银行,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商业银行,同时也是国际金融市场当中重要的一支力量,因为这家公司的风险控制做得特别好,所以被称为世界上最安全的银行之一。

    风控做得好,自然意味着流动性充足,核心资本充裕。于是世界上很多的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都乐意和星展银行进行交易,不止是拆借资金,还有买卖债券、国际结算等业务。这些机构包括了来自欧洲大陆、英国和北美地区的金融机构,贝尔斯登也是其中的一家。

    而这一次的紧急会议要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交易员说起。

    林国栋是新加坡星展银行的一名债券交易员。主要的交易品种是美国不动产债。在去年8月份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危机爆发时,他正好减持了一大部分的仓位,使得星展银行避免了一场潜在损失高达2亿新元的损失,所以他很快地被提升为他所属那个小组的主管。

    在外界看来,林国栋那一次的减持属于运气好。恰好在危机爆发之前减低了仓位。但林国栋心中很清楚,这绝对不是运气使然,事实上他在危机爆发之前就嗅到了某种危险,加上有量子基金的朋友及时地提醒他,所以他才下定决心减持一部分房地产债券。

    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之后的林国栋,并没有选择继续留在美国。而是回到了弹丸小国新加坡。他先是加入了淡马锡基金从事债券分析工作,很快就跳到了星展银行从事债券交易工作,这份工作虽然比单纯的分析工作压力更大,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深夜工作,但薪水方面比分析工作好上太多。因为到美国读书的贷款他还没有偿还清。

    事实上林国栋的交易员生涯并不算成功,三年的时间他才从星展银行拿到了五十三万新元的薪水和分红,这个数字虽然远比普通人高得多,但对于一个债券交易员来说这只是中等偏下的水平。林国栋又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所以很多时候他开始渐渐地偏离基本面,开始按照他所听到的流言或者内幕消息进行操作。

    在新泽西的这四年,除了学习之外,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交际上。所以林国栋在美国的人脉不算弱,其中还有不少他认识的人进入了华尔街,他也因此经常能够听到某些公司内部的第一手资料。而三年的交易生涯。在他刻意逢迎和奉承之下,也结交了不少其他机构的交易员,这些人自然都成为了他各种信息的来源。

    上一次卖空美国次级债券的行为,就是因为他听到一个贝尔斯登的交易员告诉他,贝尔斯登内部两支专注于次级债券的对冲基金崩溃了。正是因为比新闻报道更快,所以他才能够顺利地卖出数量不少的美国次级债券。躲开了那一次风险。

    现在是时候再一次发动消息了,因为最近美国市场实在是太不稳定了。各种流言层出不穷,所以林国栋觉得机会又来了。

    “嘿。斯蒂夫,最近有什么该死的消息吗?”

    林国栋首先拨通了贝尔斯登交易员的电话,这就是上一次告诉他贝尔斯登内部对冲基金崩溃的交易员。作为交换,林国栋自然也告诉了对方一个关于英国债券市场的内部流言。

    “林,去你的,我可没听到任何有用的消息。”叫做斯蒂夫的交易员声音低沉,隐隐还能听到其他喧闹吵杂的声音,林国栋已经开始脑补出一副热火朝天的交易场面,只听斯蒂夫继续说道,“不过该死的,你有没有消息,关于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的?”

    “什么?”林国栋大为震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方身在暴风漩涡中心,却居然向自己这个十万八千里之外的人询问关于次级房屋抵押贷款债券的消息,这实在是太出乎他的意料了,“斯蒂夫,我他妈没有听错吧,你在向我问关于cdo的消息吗?”

    一听到对方这般反应,斯蒂夫不惊反喜,长长地松了一口气,随即淡淡地说道:“哦,既然你不知道,那就当我什么都没说。怎么样,今天有什么该死的债券需要报价吗?”

    林国栋不知道的是,在和他接触的一些交易员当中,普遍都对他有一个这样的认识,即这个家伙的消息非常灵通,不管是美国、亚洲还是欧洲的市场,而且这家伙的消息十有八九是准确的。

    正是因为坦诚,而且等价交换,所以林国栋在他的圈子里也变得小有名气起来,只是他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既然对方没有可以透露的消息,他只能作罢,礼节性地询问了几种债券的报价之后,就挂断了电话。没有内幕。他暂时不打算做交易。

    紧接着又打了几个电话,对方要不是不知道消息,要不说的都是新闻已经报道出来的。林国栋很失望,看来今天又要白白熬夜了。他挂掉电话,打算先在市场上做几笔交易再说。不管怎么说,先把账户里的利润给增加一些再说。

    就在他打开路透终端,准备寻找几支波动幅度不大的债券时,电话再一次响起。交易员的生活就是,每天不是在下单,就是在接/打电话询问价格。所以林国栋只是朝着电话瞟了一眼,就熟练地用头将话筒夹在肩头,一边问候着一边专心地看着电脑屏幕。在他的面前,有八块屏幕,各种流动不停的数据和信息需要他去观察、分析和消化。

    “林。一个大内幕,足够大的内幕!”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言语间充满了焦急和意外。

    “是吗?”林国栋依然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架势,他已经听出来说话的人是谁了,是他在普林斯顿认识的一个校友,目前在量子基金做投资分析,叫做丹尼尔.约翰逊。关于这个人,林国栋在内心深处有点不喜欢。因为对方的功利性实在是太强了,放出的十个消息当中只有两三个是真实的,所以即便对方如此激动地说有内幕的时候。林国栋的反应依然是一副淡淡的神态。

    丹尼尔自然也知道自己在对方心目中是个什么地位,当下急忙解释道:“林,这一次的消息保证百分百真实可靠,而且很快你就会看到了。这绝对是一个超级内幕,牵扯到华尔街的一家巨头,相信你一定会感兴趣的。”

    “真的?”林国栋正在敲击买入命令的手指就是一停。四下看了看,将话筒拿到左手中。同时用另外一只手捂住嘴,用低沉的声音问道。“丹尼尔,到底是什么消息?华尔街怎么了?”

    “是贝尔斯登!”丹尼尔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点出了这家机构的名称,“他们遇到了大麻烦,非常大的麻烦。你应该知道贝尔斯登是华尔街持有次级债券最大的机构吧,据说他们足足有500亿美元的头寸,比斯坦利公司还要多。我刚刚得到消息,他们内部的头寸巨亏,至少亏损了120亿美元以上,比他们内部对冲基金的亏损多太多了。”

    “什么?”林国栋彻底震惊了,虽然最近关于巨亏的消息此起彼伏,但如此规模和比例的亏损他还是第一次听说。和外界只关注亏损金额的反应不同的是,交易员们往往是从头寸规模和亏损额度来衡量的,因为还要考虑到流动性、风险控制等因素。

    一个500亿美元的头寸,亏损达到120亿美元,如果这一切是真的话,那么亏损额度达到了惊人的24%。一般来说一个巨型头寸,止损点都设置得比较高,一般在10%左右,也有更高的,但24%绝对出乎了行业的标准和任何一个理性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所以林国栋心中只是思索了片刻,就得出一个更让他震撼的结论,“市场的流动性?”

    “不错,流动性不足,预计这部分债券的亏损还会继续加剧!”丹尼尔的语气很凝重,“所以伙计,你最好不要再和他们做交易了。我是说任何交易,包括债券、票据,对了,还有现金。在这个时候任何和他们做交易的行为都有可能让自己陷入到流动性不足的麻烦当中,我可不想见到你被炒了鱿鱼。”

    挂了电话之后,林国栋的心情很沉重。虽然之前他就有所耳闻,贝尔斯登陷入到了流动性不足的地步,但是贝尔斯登的高层频繁出镜辟谣,使得这些流言只是流传了片刻就戛然而止。而现在丹尼尔告诉他,这一切都是真的,贝尔斯登的高层只是在玩一场“皇帝的新装”的游戏。

    突然他又想起之前和贝尔斯登交易员斯蒂夫所打的那一通电话,虽然对方真的可能什么都不知道,而且竟然还做出向自己打探消息的反常之举。现在想想,说不定是斯蒂夫在试探自己,看看自己到底知道多少关于贝尔斯登的负面新闻,而这个新闻极有可能出现在cdo市场,即次级债。

    一想到这里,林国栋已然对丹尼尔所说的话信了大半分,再看眼前的路透终端时,刚刚通过基本面分析挑选到的那些美国地产次级债券前景已经变得不再确定起来,而这些债券的持有者正是贝尔斯登,报价比市面价格普遍便宜了二个基点到五个基点左右。在没有得到关于贝尔斯登内部消息之前,林国栋正准备打电话给对方,再压压价格。

    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林国栋只是思虑了两秒钟,就果断敲下了取消的按钮,这笔交易他实在是不敢冒风险。而很快关于贝尔斯登巨亏可能会以超低价格脱手这笔债券的分析也被上报给了星展银行的管理层。自然,林国栋不会原样照抄,他递交的是一份完整的报告,仔细分析了一通这些债券的流动前景,最后的结论就是不要和贝尔斯登的人再进行类似的债券交易。

    他根本不会想到的是,他的这份报告打响了贝尔斯登倒闭的第一枪。

    ……

    “消息都传递出去了吗?”

    就在丹尼尔向林国栋告知关于贝尔斯登的消息后不久,索罗斯就亲自给这位分析师打来电话,询问事件的进展。

    “一切都搞定了,老板!”丹尼尔忙不迭地汇报到,能够和大老板对话的机会可不多。虽然在量子基金内部,这些分析师的工作很难和索罗斯有直接的交集,但谁都清楚索罗斯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物,相反他还很乐意给底层员工一些真诚的意见和建议,只要是他时间容许的话。所以丹尼尔决定不放过这个计划,斗胆着问道,“老板,为什么要我放消息给星展银行,他们只是东南亚地区的一家银行。如果可以选择的话,那些来自欧洲或者美国的银行不是更好?”

    “这可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丹尼尔,你问到了问题的核心了!”索罗斯呵呵一笑,并没有藏着掖着,在打趣了之后直截了当地回答道,“原因有两个,第一,他们的风险控制是做得最好的。第二,他们是亚洲人的银行。你明白吗?”(未完待续)

第七十章 质押股权(上)

    “亚洲人么?”丹尼尔沉思了片刻,就恍然大悟道。

    在管理学上有过这么一个经典的案例,即在流水线上,欧美的产业工人习惯于沉默工作,而亚洲人则对这一套完全不感冒,让他们在沉默状态下工作效率很低,所以管理层将流水线稍微变动,方便亚洲人聚在一起边聊天边工作,这样效率就大大地提高了。

    这虽然只是特例,但从中可以看出亚洲人喜欢聚在一起聊天的习性。而索罗斯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才将“消息”的源头设定在亚洲的金融圈当中。

    选择新加坡的星展银行,他也有自己的考虑,首先这是一家做事严谨、风格保守的银行,风险控制尤为让人称道,在听到相关信息之后管理层十有八九会对贝尔斯登说“不”;其次,基于亚洲人喜欢说道的这个性格,星展银行内部的相关决策肯定不会保密太久,所以这个“消息”很快就会传遍整个市场。而到时候索罗斯这边不仅达到了目的,也能够将责任推卸个一干二净。

    “相信你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不知道的你也不需要知道了,干好你自己的工作吧!”索罗斯嘿嘿一笑,就挂断了这边的电话,只留下一个细思恐极的丹尼尔,怔怔地举着话筒,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好了,伙计们,第一步已经顺利完成了,接下来是我们需要资金的时候了。肯尼斯,约翰,你们的现金准备好了吗?”五个巨头都等候在线上,索罗斯对丹尼尔所说的一切都被他们清楚无误地听在耳朵当中。这几个人中之龙自然是很快就明白了索罗斯的用心,心中情不自禁地对他多了几分警惕。

    事实上几人之间只是个松散联盟,有共同利益的时候或许能够聚到一起,但利益散去的时候又各行其是,而一旦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他们之间又随时可能反目成仇,正如当年的朱利安.罗伯逊和索罗斯那样。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现金方面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准备了2亿美元的现金,还有总共价值4亿美元的证券,随时能够从银行方面再借贷2亿美元的现金出来。你们那里呢?”肯尼斯.格里芬淡淡地回答道。

    按照全盘的计划。策略方面由索罗斯等人全盘负责,资金方面则大部分由城堡基金和保尔森基金来承担。当然,作为合作的一部分,索罗斯等人也是要承担一部分资金的,否则保尔森等人根本就信不过他们。

    “好的。我们的资金也已经到位了,总共是1亿美元!”眼见着对方准备好足够量的资金,索罗斯自然是大喜过望,将己方这边的资金情况简要地说明了一下,随即解释道,“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要利用这笔资金借入贝尔斯登的股票抛售,但是零星半点的股票并不能动摇其根基。所以我们要找那些大型机构持有者和个人持有者借入股票,可以通过经纪商或者其他利益无关的人出面,而且最好不要引起贝尔斯登方面的警觉。各位。没有问题吧?”

    关于做空股票,一般来说向做市商的经纪商借入股票即可,但如果数额特别巨大,做市商的经纪商也没有办法融到如此多股票的情况下,这些做空的人就必须向大股东借入。有人会质疑,大股东为什么会愿意借出自己手头上的股票来打压自家的股价呢?他这么做不是让自己的身家凭空缩水了吗?

    虽然借出股票可以在短期使得自身财富缩水。但大股东的思维却并非如此。首先,这部分股份难以变现。财富只是字面上的数字,起伏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即便是一时的涨跌,他们也不会太过于放在心上,只要持有股份的份额不变,他们所看重的是长期价值。其次,在有些时候因为股价波动,而大股东既不想放弃持股又想有足够现金使用的情况下,他们不是将这些股票套现,而是质押给银行换取流动现金,而银行方面则可以在质押期间将这部分的股权借出去,以此来收取一部分的利息。

    这就给做空者提供了可能。

    “我知道一个信息!”这时朱利安.罗伯逊说话了,“在去年贝尔斯登的股票达到顶峰的时候,他们曾经向摩根大通质押了3.75%的股权,换来了大约5亿美元的资金。就是不知道到了现在,这部分的股权有没有被他们赎回?”

    一般来说,按照银行业的规则,质押股票的价格在其市值的三到五成,而那个时候贝尔斯登的股价曾经上冲到170美元每股的高价,所以按照比例的话,5亿美元的现金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只是做了这笔交易的摩根大通算是惨了,因为如果持有到现在,这部分的股权只有区区的不到3亿美元的价值,如果贝尔斯登方面违约的话,那么他们可就赔惨了。

    虽然很惊讶为什么朱利安.罗伯逊知道这样的事,但其他几人均是识趣地没有发问,他们清楚对方肯定是有自己的门路,即便是问了对方也肯定不会愿意作答,索性就连发问都免了。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朱利安,你可以和杰米.戴蒙好好地沟通一下,看能不能借出这部分的股权,如果他们还在的话!”没有片刻的犹豫,索罗斯就颐指气使地说道,而朱利安.罗伯逊的回答也很干脆,直截了当地就答应了下来,也没有半句反驳或者不满的话,这让第一次进入他们圈子的格里芬和保尔森都相当惊讶。

    虽然说对于圈子核心是索罗斯这一事实,大家都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乐意看到有人站出来挑战索罗斯的领导地位,而朱利安.罗伯逊无疑就是最好的人选。这些是肯尼斯.格里芬和约翰.保尔森事先预想的,但实际上却并没有发生,这让两人感到很是意外。(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乐乐书虫、老鼠飞投来月票!

第七十一章 质押股权(下)

    “另外,普特纳姆投资公司拥有着6%的贝尔斯登股份,吉米.凯恩自己拥有着5.8%的股份。≤,这两部分的股权后者基本上不用去想了。前者可以通过信托公司来借入,一定不能够让普特纳姆投资公司的人知道实际上背后借入股票的人是我们,否则以他们的精明程度,肯定会知道将要发生什么。”索罗斯也不顾其他人是什么反应,自顾自地说道,“吉姆,这方面就交给你了!”

    “好的,没有问题!”吉姆.查诺斯应了一声,随后又想起了什么,补充说道,“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肯尼斯,约翰,你们两个人的任务是……”索罗斯没有丝毫的停顿,在给其他两人下达命令之后,又对着格里芬和保尔森说道。不过一想到他们是刚刚加入到这个群体当中,或许还没有适应这种语气,当下停顿了片刻之后放缓了语气,“伙计们,你们可以向经纪商们去打探,看他们的黑池当中有多少可以借出的贝尔斯登股票。如果有,尽可能多地借出,这方面你们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虽然在宏观策略对冲基金最巅峰的时期没有亲身参与过,但这些年来肯尼斯.格里芬和约翰.保尔森经历的风云也是不少,积累下的人脉更是可观,尤其是后者,现在简直能用炙手可热来形容。所有的经纪商都巴不得能够和保尔森基金拉上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从他们的黑池当中借入些股票自然不在话下。格里芬和保尔森没有犹豫,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自然,对于股票借出的成本,将从他们五人共同支付的账户当中扣除。做空完成之后按照比例再原数奉还。至于将来的收益,则由五人平均分配。这个方案看上去并不公平,因为肯尼斯.格里芬和约翰.保尔森两人出了大部分的钱,但实际上如果没有其他三人的参与和谋划的话,他们也赶不上这趟快车,所以虽然小有争议。但这个分配利润的方案还是很快地得以通过。

    “那么,现在各位还有问题吗?”眼见着任务分配得差不多了,索罗斯拍了拍手,来了一句总结性的话,“如果没有问题,那本次会议到此结束,等到下一次开会的时候,就是我们全力抛售贝尔斯登股票的时候。”

    “我有一个问题!”

    就在其他人都保持沉默的时候,肯尼斯.格里芬却开口问道。这让索罗斯伸向通话结束键的手就是一顿,随即苦笑着摇了摇头,“肯尼斯,我的朋友,你有什么问题?”

    在原先的预想当中,约翰.保尔森应该是一个最有自己想法的人,索罗斯也随时准备着回答来自保尔森的提问,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最后提问的人不是保尔森,而是肯尼斯.格林芬。

    作为华尔街的中坚力量。肯尼斯.格里芬的履历无疑是耀眼而又辉煌的,尤其是在06年接下了不凋花基金的能源头寸并且最终从里面豪赚十亿美元的事迹,更是在华尔街广为流传。虽然城堡基金是一家主要以量化为投资策略的基金,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兴趣介入到事件驱动当中,尤其是这种事件还是由他们自己触发的。

    或许是因为年轻,或许是太过于自负。肯尼斯.格里芬显然对通话的其他几人没有太多的尊敬之意。当然,这个人群并不包括约翰.保尔森。事实上,在和其他人对话之前,他已经和保尔森通过电话,一来两者都是新加入的人。第二则是他也对保尔森去年的业绩充满了敬仰。

    “我们每个人都有了任务,那么乔治,你会干些什么?”格里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委婉,或许他连客气也不知道,直接开门见山地质问,言语之间颇有些不满,“乔治,你不会坐享其成吧?我的朋友!”

    他的确有足够的理由不满,在城堡基金内部,他才是那个只需要动动嘴皮就让交易员和分析师们累死累活的角色,现在角色转换了,他有不满也很正常。

    “我?”索罗斯嘿嘿一笑,沉默了半晌,不答反问道,“肯尼斯,你知道约瑟夫.刘易斯这个人吗?”

    “约瑟夫.刘易斯?”格里芬沉思了半晌,最终还是摇了摇头,“我不知道这个家伙,他是谁?和整件事情有什么关系?”

    其他人虽然没有出声,但也都没有挂断电话,很显然对索罗斯所提到的这个人相当感兴趣,即便有些人很清楚,索罗斯肯定不会在这件事上无所事事的。

    “约瑟夫.刘易斯,靠外汇发家的英国亿万富翁,他是个天才。”索罗斯用一种近乎冷漠的声音缓缓说道,“但是他靠外汇赚来的钱并不都是继续投在了外汇市场,事实上因为外汇波动越来越多地出现不稳定性,所以他开始将钱分散投资到股票、债券、期权甚至是对冲基金上。”

    “说重点吧,乔治!”约翰.保尔森终于开口了,虽然他很清楚,对方说这些绝对不是无的放矢,但始终和他们目前谋划的事情扯不上关系,这让保尔森略微感到有些不满。

    或许是听出对方语气当中的不耐烦,索罗斯也不再藏着掖着,索性直接将其中的缘由一股脑地倒了出来,“在他积累了大笔的财富之后,开始将目光转向那些业绩良好的股票上。在去年贝尔斯登内部基金崩溃之后,约瑟夫认为抄底贝尔斯登的机会到了,所以他和他的资金大举买入贝尔斯登的股票,足足有7%之多,成为整个贝尔斯登第二大流通股东。”

    “可是第二大流通股东不是一家叫做塔维斯股权投资公司的吗?”格里芬眉头一皱,脱口而出道,“这是一家注册地在维京群岛的皮包公司,主要的股东或控股公司根本就查询不到。”

    “你说的没有错!”索罗斯笑了,“可我就是少数几个知道塔维斯股权投资公司背后老板是谁的人,因为他曾经委托过我进行投资!”(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赌鬼不是我、啸剑天下投来月票!--53066+d4z5w+15945251-->

第七十二章 巨人倒下(一)

    一周之后。

    在这间可以环视曼哈顿全景的办公室内,艾伦.施瓦茨望着外面的高楼大厦,心中却没有半点兴奋之情。坐上贝尔斯登ceo的位置让他很意外,因为詹姆斯.凯恩本人是持有超过5%股份的大股东,如果他不愿意挪开位置的话,董事会的董事也不好说什么。不过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凯恩竟然放弃了ceo这个位置,让他捡了一个大便宜,或许对方是想把更多精力放在他的业余爱好桥牌上吧。

    从杜克大学毕业后没多久就加入了贝尔斯登的施瓦茨足足在这家公司服务了三十年,可以说骨子里流淌的就是这家公司的文化。从股票经纪人做起的他非常善于和人打交道,有着“超级推销员”的美誉。他个头不算高,长着一张普通白人面孔,因为常年的操劳头发已经半白,但是身材保持得很好,时常紧抿的嘴唇和偶尔流露出如同鹰隼般的眼神透露着坚毅和精明,这就是华尔街最著名的投资人的形象。

    只是还没有等屁股坐热,艾伦.施瓦茨就发现目前贝尔斯登的情况相当糟糕,非常棘手。固定收益部囤积的头寸无法卖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天天地亏损下去;因为市道不好,贝尔斯登引以为傲的经纪业务也停滞不前;投资银行业务还算好些,到目前为止依靠着新兴市场的融资潮小有增长,已经超过去年同期额度,这是几大核心业务当中唯一的亮点。

    千头万绪的纷乱局面,让施瓦茨足足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才理清头绪,先慢慢处理掉那部分债券头寸。收缩ficc业务,然后再大力发展经纪业务、提供杠杆业务和结算业务,同时加强财富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而如果按照他制定下的策略来发展,至少先要经历一番大清洗才行。

    人事变动方面还是其次,目前给施瓦茨最大压力的是贝尔斯登萎靡的股价。经历了内部对冲基金崩盘和四季度亏损之后,投资者们对贝尔斯登的盈利前景严重怀疑,连累着股价像过山车一样急速下降,到目前为止只有区区的62美元每股的水平,与巅峰期的170美元相比,几乎只剩下了三分之一。

    在上任之初。董事会就给施瓦茨下了一道死命令,无论如何,在今年也要将股价提升到100美元以上。这些数字可关系到各位董事的身家,作为职业经理人的他自然不敢马虎。

    但就在施瓦茨命令资本市场部的人暗中观察自家股票的表现,准备逢低吸纳的时候。却意外地听到了一个让他倍感震惊的消息,有人在做空贝尔斯登的股票,而且已经持续了三四天。

    按照道理来说,美国股市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而且是t+0式的交易,即当天可以买入的,也可以在当天卖出。所以有人做空贝尔斯登的股票也不算一件奇怪的事情。但根据资本市场部的人反馈来的消息,这股做空势力并不只是单纯地卖出、趁低补仓那么简单,而是全力地卖出。一点补仓的意思都没有。

    虽说目前只有区区的三四个交易日,但对方做空的势头极其凶猛,前几个交易日每天都是达到千万美元级别的卖空。到了昨天,这个数字突然一下子激增到五千万美元,超过前几个交易日做空的总和,势头汹涌如潮。

    在这股势力的做空之下。贝尔斯登的股票在最近几个交易日急速下跌,到目前为止。已经足足下跌了10%。但从今天盘面上的情况来看,对方对这个跌幅居然还不满意。依然是不顾一切地卖出贝尔斯登的股票。

    “该死的,他们到底是从哪里弄来那么多的筹码,怎么可能卖出那么多的份额?”

    心烦气躁之下,艾伦.施瓦茨忍不住地爆了粗口。根本资本市场部的测算,这几天做空的一方至少卖出了150万股贝尔斯登的股票,占到贝尔斯登总股本的1.2%左右。虽然这些份额的股票并不能动摇贝尔斯登的根本,但是在短期内必然会导致贝尔斯登的股价下跌,进而给市场留下传播谣言的可能。

    “我们是不是考虑进场托盘,又或者是制定一个赎回计划,毕竟目前的价格不算高,适当地回收一部分有助于股价上涨。”资本市场部的主管琼斯.麦肯米尔皱着眉头建议道。

    琼斯.麦肯米尔是典型的华尔街中坚形象:西装革履、头发油亮、身材高大、雄心勃勃。在进入贝尔斯登之后,他就立志于要成为管理层当中的一员。凭借着出色的头脑和勤勉的工作,琼斯.麦肯米尔很快脱颖而出,成为贝尔斯登众多部门主管当中的一员,而且还是最年轻的一位,仅仅才35岁。

    资本市场部的主要职责是为投资银行部提供市场分析,在为客户提供杠杆的决策中提供关于各种衍生品的专业建议,比如说股本的分配安排、债券发行的结构设计、估值、定价等,其功能类似于研究部和销售部的合体。但是因为贝尔斯登的销售部门特别强大,所以他们的资本市场部的销售功能被严重边缘化,只能向研究部这方面发展。

    现在琼斯.麦肯米尔说出自家股票价格被低估的话,自然是他们内部研究的结果。不过即便是贝尔斯登的研究员,也不可能完全掌握他们全面的财务状况,所以对于琼斯.麦肯米尔的建议,艾伦.施瓦茨不置可否,沉默不语。

    “再观察观察,如果对方在后面三个交易日还继续做空不收手的话,那我们就毫不犹豫地进行反击,给他们一点厉害看看!”沉默了半晌,施瓦茨终于下定决心,斩钉截铁地说道。

    虽然内心里对施瓦茨的这个决定不太满意,但现在连对方到底是谁。做空的界限在哪,是否还有后招没有施展出来都不清楚,琼斯.麦肯米尔也知道这才是稳妥的应对之策。

    就在他还想说什么的时候,怀中的手机突然嗡嗡地震动,琼斯.麦肯米尔掏出手机。只是瞄了一眼,立刻脸色大变,一边把手机屏幕举向艾伦.施瓦茨,一边急促地问道:“艾伦,这些是真的吗?是真的吗?”

    “什么?”施瓦茨疑惑地看了对方一眼,接过手机只是略微地一扫。同样地脸色一变。怔怔地拿着手机看了好一会,他才缓慢地将手机递送回去,脸上已经变得再次古井无波,“是的,金融时报上所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琼斯.麦肯米尔的黑莓手机。刚刚接收到了一封关于贝尔斯登的邮件。在邮件当中,转发的是伦敦金融时报关于新加坡星展银行终止和贝尔斯登结束交易的报道。报道当中援引了不愿意透露姓名交易员的话,基于风险方面的考虑,星展银行内部已经下达了一条命令,禁止和贝尔斯登做包括结算在内的一切交易。

    在文章的背后,作者特意提到了因为新加坡星展银行的效应,已经有其他亚洲银行跟进,开始结束和贝尔斯登的交易。现在英国的本土银行也在考虑不再和贝尔斯登做交易对手的事情。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家银行公开宣称过。

    “这一切你早就知道了?”

    看到施瓦茨的这副反应,琼斯哪里还不明白。他抱着头哀号道:“天呐,发生这样的事情。还怎么挽回投资者的信心啊?”

    作为资本市场的老大,他自然很明白投资者信心的重要性。其实在几分钟之前,他根本就没有把股价下跌当做一回事,因为只要管理层出来亮相,稍微暗示两句就能够让市场恢复信心。但现在这件事爆发出来,至少在短期之内想要挽救贝尔斯登股价的颓势已经很难了。

    “放松点。伙计!”看着琼斯的一脸无奈,施瓦茨心有不忍。忍不住开口劝慰道,“就算是亚洲和英国的某些银行不和我们做交易。我们也不至于怎么样。放心吧,只要给我们充分的时间,我们依然可以让股价重新振作起来的。”

    直到现在,他还在为股票价格的事情发愁,完全没有意识到做空一方的真正目的。

    “股票,股价……”

    犹如一道闪电划破长空,某个念头突如其来地出现在琼斯的脑海当中,尽管是转瞬即逝,但还是被琼斯飞快转动的大脑给捕捉到了,“艾伦,艾伦,你老实地告诉我,现在公司方面的现金流情况如何?”

    “什么?”施瓦茨怒斥道,随着这声高声质疑,他的脸色也明显地不悦起来。按照道理来说,这是只有到了一定级别的高管们才知道的秘密,而这个级别显然不包括琼斯.麦肯米尔。不过看到琼斯满眼的焦急之色,他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话可能语气过重,于是放缓了语气说道,“放心好了,琼斯,现在公司账面上的流动资金十分充足,绝对能够保证公司正常运作。”

    在听到这个回答之后,琼斯.麦肯米尔如蒙大赦,长松了一口气,捂着胸口有些后怕地说道:“抱歉,艾伦,请原谅我的无礼。就在刚才,我意识到一个可怕的可能,目前的这一切都是做空者搞出来的,他们的目的就是尽力打压我们的股价,这些是市场上常见的伎俩。”

    “你是说做空我们的是新加坡星展银行?”艾伦.施瓦茨脸色一变,这个对手实在是有点强大,虽然还不至于让他害怕,但是总归是麻烦。不过仔细想了想之后,他又找不出星展银行做空自己公司的可能,所以果断地摆了摆手,说道,“这不太可能,我找不出他们做空我们的理由。”

    “不!不!不!”琼斯连连摇头,“我也认为不会是他们,他们的确没有做空我们的理由。但是我认为他们是受到别人的蛊惑,在谨慎之下选择不和我们做交易的。这个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利空,毫无疑问,背后的黑手还没有出现,但是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的话,我们绝不能再坐以待毙了。”

    “真的有这么严重吗?”施瓦茨的眉头已经高高蹙起了,他觉得琼斯的话言过于实。虽然他是经纪销售出身,但也见多了股市上演的波云诡谲,所以他认为这一次做空贝尔斯登股票的行动最多是到了某一低点后空头获利离场,不会动摇到贝尔斯登的根基。

    只要一季度的财务报表出来,今天低迷的股价会立刻扶摇直上,只要报表能够扭亏为盈的话。

    “具体严重到哪一步现在还不好说!”琼斯.麦肯米尔见施瓦茨并不以为意,也不敢再将后果夸得太大,毕竟他的意见如果被施瓦茨采纳的话,今后可能会成为贝尔斯登政策走向的重要参考,而一旦他的猜测是错误的话,那么他很可能一下子就陷入到万劫不复之地,毕竟这些东西都牵扯到成千上万的资金,“目前做空我们股票嫌疑最大的就是那些对冲基金,只有他们才有这样的财力来搅动市场。我们需要密切地注意他们的资金流向,如果有必要的时候还是要调集资金护盘。”

    因为贝尔斯登是华尔街的顶级券商,所以很多对冲基金都利用它的渠道。虽然券商不能够查询对方的投资标的和仓位,但只要监控资金的流动走向和杠杆使用情况,高手还是能够猜测出一部分的投资情况。

    “不会是他们!”施瓦茨这次的否定很坚决。

    琼斯不知道的是,在星展银行和贝尔斯登断绝了交易之后,陆陆续续地又有几家银行和贝尔斯登断绝了交易关系。在金融时报报道出来之前,这些消息已经在小范围内开始流传,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有些客户开始要求撤回托管在贝尔斯登里面的资金,其中不少是亚洲客户,这是在所难免的。贝尔斯登方面也正有条不紊地将这部分资金退还给投资者们,数额在110亿美元左右。而在这股退款潮当中,没有一家对冲基金。

    这就是施瓦茨为什么坚决否定做空贝尔斯登的机构不是对冲基金的原因,至少从目前看来,并不是他们。(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kalm大神、屁股熊投来月票!

第七十三章 巨人倒下(二)

    三天之后,艾伦.施瓦茨意识到情况正在每况愈下,有些超出他的能力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他强烈要求公司董事会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解决目前贝尔斯登困境的办法。

    目前在华尔街流传着两则劲爆新闻,一则是贝尔斯登陷入到流动性紧缺状态的流言,另外一则是钟石被sec控告进行内幕交易。

    一般来说,被sec控告内幕交易的新闻是绝对不能和贝尔斯登这样的巨头麻烦缠身相提并论的。但这一次因为主角的身份大有来头,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贝尔斯登的新闻更为轰动。很快这几天的报纸上大幅刊登的都是钟石的新闻:出生在华夏大陆,以金融市场起家,曾经涉足到英镑、伦敦铜等市场重大转折当中,甚至有传闻墨西哥比索贬值背后也有他的黑手,而那个时候他才十几岁。

    随后这位金融天才举家搬居香港,并且在美国求学。在芝加哥大学期间写出了奠定今天信用违约掉期市场的论文,并且在亚洲金融危机当中大放异彩,成功狙击了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对香港的进攻。

    沉寂了接近十年的这位卓越投资者在前年高调复出,并且公布一部分身家财产,据称他的身家已经进入世界前五。最为让人惊讶的是,在他高调亮相之余,美国资本市场上发生了震惊世人的“不凋花基金倒闭事件”。虽然到目前为止没有证据证实这两者有何联系,但时间上惊人的巧合却不得不让人深思。

    尽管这位亿万富翁被sec以内幕交易指控,保释金也达到了惊人的1000万美元,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消息透露钟石先生到底牵扯到哪桩交易。涉及的金额是多少。但有消息指出,这些交易牵扯的金额达到数十亿美元之多,不管最后钟石先生被控有罪还是和解,这都将是华尔街历史上针对个人或者机构数额最大的一笔指控。

    贝尔斯登最顶层专供董事会召开会议的办公室内,一群大腹便便的董事们正翻阅着最近的报纸。对最近总是占据报纸头条的钟石展开热烈的讨论。

    “上帝啊,这家伙真的那么富有吗?”一名穿着浅蓝色西装的董事放下报纸,下意识地往头上摸去,只是手掌刚接触到额头,才想起自己的头发已经掉得差不多了,当下不得不尴尬地改为轻拍一下额头。并且故作夸张地感慨道,“我们这些老家伙奋斗了一辈子,居然没有别人一次内幕交易赚的多,或者说罚的多更为准确些。我以上帝的名义发誓,这家伙肯定是做了非法的交易。否则他不可能赚取那么多的钱。”

    “得了吧,亨特尔,把你装腔作势的这一套收起来吧!”另一名穿着深黑色西装的董事一声轻笑,嘴角边的不屑之色一览无遗,“说的好像自己是穷人一样。但谁不清楚这些年光是在股票上的分红,都足以保证你以后的生活无忧了。既然是这样,又何必在意别人怎么样呢?见鬼,再多也只不过是一堆数字罢了。”

    虽然钟石的财富让人极为眼红。但是能坐进这间会议室内的人又有几个不是身家过亿的呢?而金钱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也的确不过是账面上的数字罢了。事实上坐在这间办公室内的人,手头上至少有着百分之三十左右的贝尔斯登股票。还有几个在线上参加会议的董事,他们手头上的股份达到了惊人的45%左右,每年光是从贝尔斯登股票上的分红就要拿去一大部分,自然都不会是缺钱的主。

    至于内幕交易,虽说并不是所有人都经历过,但是钻法律空子的灰色交易。在座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牵扯过。所以在他们当中大多数人看来,钟石的这则新闻未必是新闻。仅仅只是一个可怜的家伙被sec给逮住罢了。

    “米克,你这么说可就不对了!”叫做亨特尔的那名董事冷冷一哼。朝着叫做米克的董事一撇眼,端起身前的咖啡猛喝一口,这才面带不悦地说道,“伙计们,你们难道没有从这则新闻里读出更多的东西来吗?如果这个叫做钟石的小家伙,所做的内幕交易是卖空我们贝尔斯登的股票,那这件事可就关系到我们在座的身家了!”

    原本对两人斗嘴还持观望态度的众多董事一下子就愣住了,他们的确被亨特尔的这句话给吓到了。虽然说在很多时候这些人对很多事情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但一旦牵扯到利益关系,尤其是和自身挂钩的利益关系,他们绝对会立刻转身变化成狼,狠狠地和对方撕咬一番。

    狼性文化,正是这家华尔街巨头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虽然对于董事会的各位董事来说,他们要不是以前贝尔斯登的管理层,要不就是来自其他机构的投资人,能够让他们团结在一起的只有一个理由,而且是唯一的一个理由:对贝尔斯登长期盈利看好的前景。

    尽管亨特尔只是随口一说,并没有拿出什么真凭实据来,但其他董事却纷纷开始思考起这样一个可能来,毕竟有着“不凋花基金”的前车之鉴,谁又敢说目前的情况纯属巧合呢?一时间整间会议室陷入到可怕的安静当中,董事们的脸色阴晴不定,目光闪烁不止,也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

    “不,这件事和他无关。”

    就在众人心思各异之际,艾伦.施瓦茨走了进来,一开口就断然否定道,很显然刚才出去接电话的他将一切都听进了耳朵当中。

    电话是詹姆斯.凯恩打来的,他还在拉斯维加斯,即便是坐私人飞机也赶不回来,因此在给ceo艾伦.施瓦茨打了个询问详情的电话之后,凯恩决定不回纽约参加会议,也不参加视频会议,一切措施交给施瓦茨来处理,因为还有一场桥牌比赛在等着他开始。(未完待续)

第七十四章 巨人倒下(三)

    “是吗?”叫做米克的董事微微动容,仔细地盯着施瓦茨看了片刻,这才语气凝重地问道,“艾伦,你确定这件事和我们无关吗?还有,那位钟先生到底被指控什么内幕交易?”

    施瓦茨看着他,又看了看其他翘首以盼的董事,冷静地点了点头,回答道:“的确和我们没有关系。根据斯坦利公司传来的消息,这位钟先生牵扯到他们股票的买卖,据说还和一位高管的工作失误有关,所以被sec给盯上了。”

    随着他说出这句话,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说被这样一个人物盯上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对方并不是收购而是打压的情况下。只不过他们的轻松还没有持续太久,艾伦.施瓦茨就给他们浇了一盆冷水,“先生们,请回到我们刚才讨论的主题上。现在我们的情况远比钟先生要糟糕得多,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恐怕我们支撑不了多久了。”

    在金融时报爆出贝尔斯登可能陷入到流动性恐慌之后,仅仅过了几天的时间,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投资者们纷纷要求赎回在贝尔斯登账户里的现金。尽管贝尔斯登方面已经全力地进行了挽留,但是对方似乎是铁了心,根本就不听贝尔斯登方面的解释,结果是在这段时间内贝尔斯登的现金储备流失惊人,到目前为止已经被抽回了足足800亿美元之多的资金。

    “不是还有600亿的现金储备吗?”亨特尔一翻白眼,漫不经心地说道,“放轻松点,艾伦,虽然你坐上这个位置不久,但是我们对你的能力绝对信任。现在的问题是。他们抽回了资金我们没有办法拒绝,只要我们能够适时地补回资金就行了,类似的事情又不是没有经历过。相反。我认为最重要的还不是现金流的流失,而是目前股价下跌得太过厉害。已经对投资者构不成吸引,所以我强烈建议你将提升股价作为第一任务,而不是担心所谓的市场流言。”

    亨特尔的话说到了大部分董事的心坎当中,因为这直接关乎到他们的身家财富,所以他们用频繁点头来表示他们的赞同,就连那个叫做米克的董事也不例外。

    股东的代表是董事会,而艾伦.施瓦茨是职业经理人,双方并不是同一个阶层。相互间的利益各有不同,因此就有可能产生道德风险,这在管理学上在几十年前就被发现了。而解决这一道德风险的问题也很简单,就是将职业经理人纳入到这个阶层当中,以一部分的股票分红或者期权来拉拢他们,将他们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牢牢地捆绑在一起,让他们所做的每一个决策都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这样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目前的局势并不是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而是董事会的这群家伙们只顾着自己的利益,而不顾日益恶化的贝尔斯登财务状况。这让艾伦.施瓦茨很是为难。因为一来他不能得罪这些人,他们随时可以将自己解雇;第二则是目前的他还需要这些人的帮助。

    “詹姆斯是怎么个打算?”

    就在众人只关心股价,不关心现金流失的情况下。一道沙哑的声音突兀地响起。众人抬头一看,发现说话的是一个连头发都已经苍白的老者时,竟然纷纷识趣地闭上了嘴巴。原来说话的人是艾伦.格林伯格,这个已经八十岁的老者是贝尔斯登的前董事长,目前还是贝尔斯登董事会的成员之一。他西装革履,腰杆笔直,动作麻利,丝毫不见老态。和今天的投资银行家的唯一区别恐怕就是他不戴腕表,而是在右边胸口挂着怀表。

    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出声。其他人自然是不得不听。艾伦.施瓦茨心中一喜,知道有了这位老爷子的支持。说不定自己即将提出的方案阻力会少上不少,当下连忙回答道:“格林伯格先生。詹姆斯现在在拉斯维加斯,赶不过来。不过我已经和他商议了一个方案,只要得到董事会的批准,就可以立即实施。根据我的估计,在短期内至少能够融到一部分的资金,以解目前的燃眉之急。”

    虽然目前在贝尔斯登的账户上还有数亿美元的资金,但这些资金并不属于贝尔斯登所有。换句话说,如果所有者要抽走这部分资金的话,贝尔斯登就真的有可能陷入到万劫不复的深渊当中。所以即便是为了以防万一,贝尔斯登都要找到新的资金来源。

    “既然是这样,那你就先说说你们商议出来的方案吧!”艾伦.格林伯格哼了一声,对董事长在目前情况下还沉迷于桥牌很是不满,但他也无可奈何,毕竟现在已经不是他当家的时候了,其他人尊敬他也不过是看在他资历老的份上。

    “具体方案是这样的!”艾伦.施瓦茨一招手,门外等候已久的秘书抱着一叠厚厚的文件走了进来,分发到每个董事的面前。趁着分发文件的空当,他借机解释道,“将一部分公司所持有的股权连同这栋大厦的所有权抵押出去,预计能够换来超过20亿美元左右的现金,这足以够我们支撑一段时间了。”

    贝尔斯登位于华尔街的总部大厦,目前的市价在15亿美元左右。加上再次抵押一部分股权,20亿美元的资金注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施瓦茨的这个建议却犹如在沸腾的油锅当中投下一颗水滴,整间会议室立刻炸了锅。

    “什么?居然要抵押物业?”

    “上帝啊,难道我们连自己的大楼都保不住了吗?”

    “该死的詹姆斯,难道你就没有一点靠谱的建议吗?见鬼,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保持安静,保持安静!”

    在吵杂声中,格林伯格的声音显得格外地渺小,即便他站起身来喊了好几遍,众多董事们不满的嚷嚷声依然充斥着整间会议室。以至于格林伯格不得不拿起拐杖,重重地在红木会议桌上敲打了两下,这才重新恢复了安静。

    “这一切都是未雨绸缪,如果情况真的糟糕到了那一步,恐怕留给我们的时间不足以让我们套现!”施瓦茨感激地朝着格林伯格看了一眼,嘴角微微抽动了几下,就接着说道,“当然,情况远没有糟糕到那一地步。而且就在最近,我打算公开亮相,针对目前市场上针对我们的流言进行逐一的反驳,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当听到施瓦茨决定公开亮相之后,所有的董事都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一般来说这种公开性质的亮相虽然能够透露的信息不算多,但是基本上可以扭转因为舆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于股票质押,虽然之前也曾经有过,不过现在因为股价下跌得厉害,所以恐怕份额会多一些。”格林伯格仔细地想了一番之后,皱着眉头说道,“但是现在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资金,所以关于总部大楼抵押的方案还是先暂停一下,光是股份方面就足够了,我们不是还有600亿左右的资金吗?如果问题真的糟糕到那一步,再商量怎么抵押总部大楼也不迟。”

    “另外,英国方面,看那位先生有没有兴趣再次收购股份,如果他有兴趣的话,公司持有的股份可以再让出一部分来。”格林伯格果断地说道,“只要有新的资金注入,我们就不愁渡不过目前的难关。”

    所谓的“来自英国的那位先生”自然指的是约瑟夫.刘易斯,他并没有参加这一次的会议,不过他的代理人宣称,将同意董事会上所达成的协议。(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cpower投来月票!btw:大家再耐心等等,离开庭不远了~

第七十五章 巨人倒下(四)

    贝尔斯登董事会上众多大佬怎么都不会想到的是,作为贝尔斯登第一大个人股东的约瑟夫.刘易斯此时正在纽约,而且还在距离贝尔斯登不远的地方,量子基金的总部。

    “乔治,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刘易斯淡淡地向索罗斯问道。

    约瑟夫.刘易斯身高五尺二英寸,褐色头发,目光锐利如鹰隼,不过鼻梁上的金丝边眼镜将这种精明和锐利冲淡了不少,平添了几分书卷气。作为做外汇交易起家的超级富翁,他对股票市场的波云诡谲也不陌生,事实上当索罗斯找上他的时候,他就清楚这位对冲基金经理要做空贝尔斯登的股票。

    作为贝尔斯登最大的个人股东,刘易斯本来应该坚决地拒绝,因为做空贝尔斯登股票会使他的财富缩水。但是这个亿万富翁有着自己的考虑:一来他看好贝尔斯登的长期盈利前景,认为目前的低价正是抄底的大好时机;第二则是他对目前自己持有的股票份额仍然不太满意,希望能够持有更多的股份,而索罗斯做空贝尔斯登的计划正中他的下怀。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借着卖给对方的一次好,又能让索罗斯帮助打理一部分资金,这种好事又何乐而不为呢?要知道这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亿万富翁,挥舞着钞票让索罗斯打理资金而不得入其门,而自己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又怎么能够错过呢?

    虽然约瑟夫.刘易斯是靠着外汇交易起家的,但资金规模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他也不免开始考虑起分散投资来,因为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非常危险的,买贝尔斯登股票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当然,如果能够将资金交给顶级对冲基金打理。尤其是像索罗斯这样的经理打理,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如果约瑟夫.刘易斯要知道索罗斯等人的真实想法,即并不是一时做空贝尔斯登。而是准备彻底将贝尔斯登赶尽杀绝的话,他是说什么都不会借出这部分股票的。

    不过这个世界上哪里有这么多的如果!

    “当然是做空贝尔斯登的股价。借机大赚一笔了!”宽敞明亮的落地窗前,和刘易斯一道站立着看着远方的正是索罗斯,只见他满脸含笑,面不改色地回答道,“约瑟夫,你也知道我是一个追求利润的人,所以不管是做多还是做空,我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可是股价下跌到目前的地步。应该已经达到你所希望的了吧?”刘易斯的语气略显急躁,因为最近贝尔斯登的股价下跌实在是有点厉害。短短一个星期之内,贝尔斯登的股票从每股70美元左右下跌到目前的每股50美元,下跌幅度接近30%,这也意味着他当初买入贝尔斯登的资产损失超过三成。

    任谁遭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不可能心平气和地和做空者交谈,约瑟夫.刘易斯也不例外。

    “放松点,约瑟夫。虽然目前的股价下跌很严重,但远没有达到我的预期。”索罗斯没有立即回答,在吧台倒了两杯苏格兰威士忌。递送给刘易斯一杯,摇摇晃晃了半天之后,才饶有兴致地说道。“或许你对这个市场不了解,不过你应该对我这个人的操作风格有所耳闻。如果没有一倍以上的利润,我是不会轻易出手的!”

    “什么?”刚刚一口将杯子当中的威士忌灌进去的刘易斯剧烈地咳嗽起来,他被索罗斯的话给震撼到了,“一倍的利润?还以上?天呐,乔治,你也真是太让人意外了。”

    常年浸淫在外汇市场的约瑟夫.刘易斯,每天遇到的行情都是几个基点的变动,能有1%左右的变动都是少有的大行情。而一个星期内升跌10%左右的汇率变动简直都能称之为外汇市场上灾难性的变动了,更何况是一个星期下跌30%的幅度!

    虽然外汇交易可以增加数倍甚至是数十倍、数百倍的杠杆。但杠杆本身就是一柄双刃剑,约瑟夫.刘易斯对此一直持谨慎的态度。

    足足咳嗽了五分钟。约瑟夫.刘易斯才将自己气息抚顺,不过紧接着索罗斯的话又让他不淡定起来,“不过约瑟夫,到时候可以趁低吸纳一大部分股份,只要控制在10%以内,相信应该可以拉低你不少先期头寸的成本。等到未来股价回升的时候,你从中盈利就变得非常简单了,不是吗?”

    之前约瑟夫.刘易斯的投资公司持有了7%左右的贝尔斯登股份,因为是在去年购入的,和目前相比价格较高。但现在如果知道贝尔斯登的股价何时是谷底的话,到时候再出手购入一部分,就可以大幅地拉低筑仓的成本,未来即便是解套也不需要等到恢复到07年第一批买入时候的价格了。

    刘易斯很快地在心中默算了一遍,确定此举能够将成本降低到某个数字之后,脸上就浮现出喜色来。如此一来,既满足了自己增持贝尔斯登股份的愿望,又将全部成本降低了下来,虽然还要额外地付出一部分资金,但长远看来这些都是有丰厚回报的。

    “乔治,你可真是让我感到意外!”刘易斯由衷地赞叹道。事实上在索罗斯和他接触之后,他就开始密切地关注起市场关于贝尔斯登的新闻来,结果自然是让他大开眼界,先是在远东地区银行开始和贝尔斯登结束交易关系,紧接着这股风潮蔓延到了欧洲。伴随着交易结束的是贝尔斯登的股价大跌,市场上卖盘层出不穷,似乎无穷无尽,几天内就将多头的信心打得支离破碎。而到了现在,似乎一切都成了定局,不过索罗斯既然说出还要打压股价的话,那肯定他还备有后招,这勾起了刘易斯的好奇心,“不过我更想知道的是,你们接下来打算怎么做。能够让贝尔斯登的股价下跌到30美元左右?”

    “哇哦,约瑟夫,你可真是行家!”索罗斯放下酒杯。冲着刘易斯竖起了大拇指,笑眯眯地回答道。“自然是和之前一个套路。难道你没有注意到,不管是彭博社,还是华尔街日报,又或者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这样的大型媒体,都还没有报道关于贝尔斯登的负面新闻吗?”

    “什么?”刘易斯这一次是真的大惊失色了,“乔治,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难道你想说,你可以控制这些媒体说些什么。又或者说是什么时候说吗?”

    西方世界讲究新闻自由,即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都可以。但新闻自由的概念并不是你所说的一切都可以呈现到公众面前,事实上不管是编辑还是主播都对播出的内容有所删选,在不影响真实性的情况下,他们只发那些在他们心中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而隶属于不同机构、不同主播(编辑)的新闻,因为价值观、政治立场等不同,所呈现出来的东西解读也是不一样的,即在客观性、真实性和时效性三个原则之上,新闻也是有立场的。

    到了不同新闻机构之间,这种立场就更为明显了。因为每个新闻机构背后都隐隐有财团的影子,报道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某种影响。而眼前的索罗斯竟然能够控制大部分主流媒体不报道关于贝尔斯登的负面新闻,其能量和影响力之大。立刻就让刘易斯刮目相看了。要知道即便是合众国的总统都没有这种能量,也只有资本才能做到这一点。

    其实约瑟夫.刘易斯想错了,索罗斯根本就没有这份能量,也没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众多媒体之所以没有报道贝尔斯登的新闻,主要是整个金融界还没有放出类似的消息,因为大部分的分析师或者交易员都能看得出来,围绕着贝尔斯登正有着一场牵扯金额数额不菲的角力在发生。在没有搞清楚对手是谁之前,他们不便在这个问题上出声,因为一出声就意味着站队。势必要得罪其中的某一方。

    在华尔街,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

    索罗斯自然不会戳穿刘易斯的臆想。只是微微一笑,就故作神秘地说道:“不错。这原本就是我计划当中的一部分。相信过不了几天,各种关于贝尔斯登的内幕消息就会层出不穷,势必会震撼整个华尔街,到时候他们的董事会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等到他们出来‘辟谣’的时候,就是约瑟夫你出手的时候了!”

    “又是这一套!”刘易斯低头喃喃自语道,就在这时,他怀中的手机响了,在告了一声罪后,刘易斯快走了两步,在索罗斯的注视当中接起了电话,“高登,是我!”

    索罗斯识趣地转过身去,装出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但是刘易斯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个老狐狸的两只耳朵早就高高竖起,正在努力地捕捉着他所说的每一句话。

    “他们的确陷入到麻烦当中了?竟然要抵押总部大楼?”刘易斯的惊叹声很快响了起来,不过他立刻就意识到了什么,降低了声音继续说道,“目前情况还没那么糟糕……好的,我知道了,继续保持联系。”

    高登正是刘易斯的代理人,在参加完贝尔斯登的董事会之后,第一时间就给刘易斯通风报信,详叙发生在董事会上的事情。包括凯恩和施瓦茨要抵押贝尔斯登总部大楼的事情被他一股脑地说了出来,这一切让刘易斯感到格外意外。

    “一切都还好吧?”

    刘易斯接完电话,再次走到落地窗前时,索罗斯也不问对方到底讲了什么,只是淡淡地问候了一句。

    刘易斯先是一愣,随后意识到自己刚才说话的声音可能有些过大,当下略带歉意地回答道:“请原谅我的粗鲁,索罗斯先生。谢谢你的关心,一切都安好。”

    索罗斯默默地点了点头,转过头来不再继续在这个话题上纠缠,转而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只是刘易斯根本没有察觉到的是,他刚才眉角之间流露出来的喜色已经被索罗斯尽收眼底。

    ……

    11日,美国几家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起关于贝尔斯登可能陷入到“流动性紧张”境地的新闻,顿时引起了市场的强烈恐慌。包括交易员在内的众多大小机构、个人纷纷要求从贝尔斯登撤走资金,因为他们害怕贝尔斯登要是破产,他们的资金就会被冻结。而美国和贝尔斯登做交易的机构也纷纷指示自己的交易员们不要再和贝尔斯登进行交易。

    受到这个消息的影响,贝尔斯登的股价再次出现大跌,整天下跌了19%,从前一天的51美元变成了收盘时的41.3美元,持有的股东损失惨重。

    12日,关于贝尔斯登陷入“流动性紧张”的更多细节被透露了出来,尤其是前两天关于贝尔斯登董事会有抵押总部大楼的提议也被翻了出来,这更加剧了市场的恐慌。从贝尔斯登抽逃资金的现象更为严重,来自全美各地的电话几乎打爆了贝尔斯登的客服系统,而他们账户上的资金额度也如同水流般急速减少。

    贝尔斯登危险了!

    这两天艾伦.施瓦茨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尽管他一再向他们的大机构客户保证贝尔斯登的流动性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对方仍然要提走放在贝尔斯登里的资金,不管这些资金是盈利还是亏损的。这两天的贝尔斯登就像是满身流血的病人,尽管施瓦茨左右奔走,上下疏堵,但血液仍然是止不住地流淌。

    短短两天的时间,三百亿美元左右的资金被抽调一空。目前贝尔斯登方面还有不到三百亿美元左右的资金储备,这个数字足以保证贝尔斯登的正常运作,但是谁知道未来两天还会发生什么呢?

    唯一让施瓦茨感到庆幸的是,华尔街、格林威治和长岛的那些对冲基金放在贝尔斯登账户里的资金并没有被抽调,而这部分资金高达二百亿美元之巨,占到了现在贝尔斯登资金总量的六成以上。至今还没有明白过来的施瓦茨,甚至对这些对冲基金产生了一丝感激之情。

    现在是时候公开“辟谣”了,施瓦茨对自己说道。(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星稀月朗、henry_fung投来月票!

第七十六章 庭审(一)

    “放松点,钟先生,之前一天你做得很好,只要按照我们既定下的策略,相信陪审团会做出公正的判罚的!”当步入法院之后,艾伦.肖恩似乎看出钟石的情绪有些紧张,不禁柔声安慰道。

    艾伦.肖恩今年已经七十岁了,但是从外表看起来不过五十来岁,长期养尊处优的生活让他保养得非常好。他个子不算太高,但是腰板挺直,丝毫没有半点的佝偻;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在衬衫和外套之间永远套着一件马甲,呈现给人的是一种老派的复古和传统。他目光炯炯,声若洪钟,逻辑清晰,口若悬河;虽说不至于让对方哑口无言,但在不知不觉间就能让对方落入到己方的陷阱当中。

    这是一个极其厉害的角色,否则钟石庞大的律师团队也不会让他当主辩人,像杰森.巴特勒那样的后起之秀也只能打打下手。而当检方听说钟石一方请来艾伦.肖恩的时候,果断换上了他们最厉害的公诉人。

    绕过重重包围的记者媒体和铺天盖地的镁光灯之后,钟石的表情难免有些不自然,这种曝光程度不是他想要的,但是没办法,发生在他身上的这种事情是媒体最乐于追踪报道的。尽管控辩双方已经一致决定不让媒体出现在法庭内部,但是在法庭外面,媒体的围追堵截却是络绎不绝。

    钟石的这种不自然落入到艾伦.肖恩的眼中,他还以为自己的委托人是在担心官司的事情,所以出声安慰道。在昨天结束的庭审当中,控辩双方开始第一轮的交锋,即到底天域基金和钟石是否有过针对斯坦利公司的内幕交易。控方自然是措辞严厉地指出,天域基金和钟石本人参与到了内幕交易当中。并且非法牟利,金额巨大。而艾伦.肖恩则义愤填膺地反驳了一切指控,认为控方的指控完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今天的庭审。关键的证人将要出席,这给了钟石一方莫大的压力。

    “法官大人。我想传召我的证人上庭作供!”

    在起立恭迎了主审法官之后,控方的律师第一个站出来提出举证的要求。这个身形魁梧,年富力强的检察官叫米德.沃尔夫斯基,四十岁,祖上是东欧移民,来自波士顿。毕业于耶鲁法学院的他精通民事、刑事等案件的诉讼,在律师界打拼了十几年之后,他毅然跳到了律政界。因为他准备竞选州议员,然后再向州长的宝座进发。

    现在他所做的一切在未来都可能是他的政治资本,所以他这一次全力以赴,誓必要将钟石这个资本市场上外来的“蛀虫”给清除掉。

    主审的法官五十来岁,老态龙钟,须发皆白,戴着一副老花眼镜,不苟言笑,端坐在高高在上的法桌上,一切都显得威严而又庄重。他先是朝着陪审团的方向看了看。随后瞄了辩方律师团一眼,见对方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就轻轻地点了点头。

    很快。两个法警就带着汤姆.道莱尔出现在法庭上,或许是因为被斯坦利公司扫地出门的缘故,此时的他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神采飞扬,只是穿着一身简单的休闲衣服。在到达证人席之后,他把手放在《圣经》上发了一通类似“讲真话”的誓言,然后静静地坐下等待着控辩双方对他的轮流盘问。

    “道莱尔先生,请问你认识嫌疑犯吗?”米德走到汤姆.道莱尔的面前,盯着对方的眼睛看了半晌,突然用手一指坐在辩护律师团队旁边的钟石。大声地向着陪审团方向说道,“或许我应该这样问。你和疑犯有过生意上的接触,或者说有过利益上的牵扯吗?”

    十二名陪审团成员均是来自纽约州的居民。有白人有黑人,还有一个亚裔。职业涵盖了地产经纪、家庭主妇、上班族、货车司机等。在法院给他们传达了关于陪审的文件之后,这些人来到法庭供控辩双方的律师挑选。换句话说,现在的这些陪审员,已经是在随机抽取的可以出席陪审义务的人群当中挑选出来的,双方律师认为最有可能合乎自己利益的一些人。

    这些陪审团的成员一旦被挑选进入之后,就有专门的人对他们进行管理,禁止和外界进行联络,这样是为了防止在审判过程当中舆论对他们的判断造成影响。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的误工、食宿等费用则由政府一力承担,这部分的费用即诉讼成本的一部分。

    米德.沃尔夫斯基这么说,自然是先要把汤姆.道莱尔从整件事情当中摘出来,让陪审团知道这个人和本案毫无牵连,没有任何动机去构陷一个人。汤姆.道莱尔自然是心领神会,当下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是的,我和钟石先生没有任何业务上的来往,甚至在此之前,我们从未见过面。”

    “好的!”在汤姆.道莱尔叙说的过程当中,米德.沃尔夫斯基的目光一直盯着陪审团的成员看,当他看到好几个陪审团的成员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之后,心中就是一喜,趁热打铁道,“那么道莱尔先生,你详细地说说你工作上的失误,以及这个失误是如何导致天域基金以及疑犯借机做空斯坦利公司股票的事情。”

    “好!”汤姆.道莱尔自然是求之不得,稍微整理一下思路之后就将事情的“缘由”娓娓道来,“我原本是斯坦利公司的首席风险控制官,在……”

    随着他的叙说,整件事情的脉络渐渐地清晰了起来。在陪审团的心中,这件事变成了钟石在经历了谈判失败之后,就开始蓄谋做空斯坦利公司的股票,因为他们了解到斯坦利方面在次级债方面出现了巨亏。而后面虽然汤姆.道莱尔的工作出现了失误,但钟石不但没有提醒对方,反而借着这个机会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了做空牟利,直到被sec方面盯上。(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寂寞的♂小白兔投来月票!

第七十七章 庭审(二)

    “法官阁下,这里有一份关于天域基金做空斯坦利公司的记录!”

    等到汤姆.道莱尔说完之后,米德.沃尔夫斯基朝着他微微点头,示意自己没有更多的东西要问,随后从助手处取出一份厚厚的文件,递送给法官的助手,“这些文件可以证明天域基金在和斯坦利方面接触之后,明显地加大了做空斯坦利股票的力度。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在得知斯坦利公司内部情况之后,天域基金和疑犯想通过这些原本不应该被利用的信息谋取不正当收入,这已经足以构成犯罪!”

    “反对!”

    米德.沃尔夫斯基的话音刚落,艾伦.肖恩的声音立刻就响起,几乎没有任何的停顿,“关于这份文件,我认为不能作为我当事人定罪的证据。事实上在和斯坦利方面接触之前,我的当事人已经卖出斯坦利方面的股票,这些文件恰恰能够证明我的当事人是清白的。在没有和斯坦利方面谈判,或者是没有接到莫名其妙的邮件之前,我的当事人已经不看好斯坦利的股票。所以,我恳求法官阁下和陪审团,不要把这份文件列入到证据当中。”

    “法官阁下,各位陪审团。虽然在此之前疑犯已经做空了斯坦利公司的股票,但是根据交易记录,在得知内情之后的天域基金明显加大了做空斯坦利公司股票的力度,这一点他们完全没有办法解释。所以我认为这些文件不仅应该列入到证据当中,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证据。”米德.沃尔夫斯基自然是不甘示弱,立即大声地反驳道。

    法官叫做沃尔.科特,对这类案件的经验相当丰富。所以他也不出声喝止,任由两人在庭上唇枪舌战,自己却仔细地翻阅起这份文件来。足足过了五分钟之后。他才一拍脑门,略显迷糊地看着还在争吵不休的两人一眼,又沉思了片刻。这才挥舞法槌猛然一敲,“肃静。否则本席将指控两位藐视法庭!”

    眼看着吵不下去了,两人不得不悻悻地住口,互相不满地看了对方一眼之后,这才不甘地坐了下来。

    “辩方律师向证人提问!”沃尔法官对两人的争论不置可否,只是提醒艾伦.肖恩向证人提问,紧接着又低下头仔细地研究这份文件了。

    虽然作为法官,但是最终评判的结果并不是他决定的。事实上他所要做的事,就是在庭审的过程中维持秩序。在陪审团宣判出结果之后依据法律给予被告适当的刑罚。至于双方律师所说的一切,那些都是说给陪审团听的,所以他听不听都无所谓。

    “道莱尔先生,请问你作为斯坦利雇员之前的收入情况如何?”

    艾伦.肖恩不紧不慢地走到汤姆.道莱尔的身前,死死地盯着对方看了好半晌,直到对方坐立不安的时候,这才慢条斯理地问道。

    “反对!”米德.沃尔夫斯基立刻站了出来,朝着沃尔法官抗议道,“我反对辩方律师提出和本案无关的问题!”

    虽然他并不清楚艾伦.肖恩为什么提出类似的问题,但是小心无大错。喊“反对”打乱对方的策略总是没有错的。

    “反对有效!”被打断阅读的沃尔法官明显有些不满,朝着米德.沃尔夫斯基瞪了一眼,随后措辞严厉地对艾伦.肖恩说道。“请辩方律师提出和本案有关的问题,或者明确你问题的用意。”

    “是,法官阁下!”艾伦.肖恩心中暗道一声可惜,随后深吸一口气,换了一种问法,“道莱尔先生,请问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即有人付给某人,当然我不是说你。付给某人一大笔钱,这笔钱是某人能够在斯坦利公司得到薪酬的十倍甚至百倍。让某人来栽赃陷害我的当事人呢?毕竟和我当事人牵扯到的利益相比,这些钱也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数字。”

    “什么?”汤姆.道莱尔心中的秘密被戳破。明显地惊慌了起来。他左右地看了一眼,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帮助他的人,但是没有人能够在这个时候帮到他。不过他毕竟是见过世面的人,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之后,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强笑着回答道,“的确有这个可能!”

    因为矛头没有直接对准他,事实上的确存在这个可能性,因为他本身就是个例子,所以汤姆.道莱尔不可能回答“不可能”。不过这样正中了艾伦.肖恩的下怀,他没有丝毫的停滞和犹豫,在汤姆.道莱尔说完之后,直接单刀直入,“那么,这个人会不会是你?”

    “反对!”

    这一次不等汤姆.道莱尔有任何表示,米德.沃尔夫斯基像在屁股下安了弹簧一样,噌的一下就跳了起来,几乎是声嘶力竭地喊出声来,“法官阁下,辩方律师这是怀疑我当事人的诚信。要知道他是在《圣经》上发过誓,保证在这个法庭内所说的都是真话。”

    “既然是这样,那我就收回我的问题!”沃尔法官还没有表示,艾伦.肖恩就主动又识趣地收回刚才的话,随后又问道,“道莱尔先生,你作为斯坦利公司的首席风控官,却在工作当中犯下发错邮件这样一个低级的错误,不觉得很让人费解吗?”

    对于这个问题,汤姆.道莱尔自然是早有准备,当下平复了一番心情之后,就噼里啪啦地讲了一大堆关于工作上的事,其中大部分都是以低级失误为主的事。其用意自然不言而喻,即类似的失误在他们日常的工作中司空见惯。

    “看来的确是早有准备!”艾伦.肖恩也不仔细在细节上推敲,只是略微地点了点头,就不再继续发问。

    虽然只是几句简单的话,但是却给汤姆.道莱尔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艾伦.肖恩表示盘问结束之后,他情不自禁地抹了一把额头上的冷汗,不巧的是这个动作被好几个陪审员的成员瞧进了眼里。

    米德.沃尔夫斯基很疑惑,他知道汤姆.道莱尔不是个简单角色,但是事实上他对于己方证人的盘问,的确只是问了几个简单而又不着边际的问题,这让他感到很是不解。(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昨晚不是我投来月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552/ 第一时间欣赏大时代之金融之子最新章节! 作者:范西屏所写的《大时代之金融之子》为转载作品,大时代之金融之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时代之金融之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时代之金融之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时代之金融之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介绍: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时代之金融之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时代之金融之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