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太师TXT下载大明太师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太师全文阅读

作者:煌煌华夏     大明太师txt下载     大明太师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四十四章:何以平民愤?

    时隔三年再一次回到家,站在禹王宫的宫门外,陈景和一时间有些踌躇。

    说不上是近乡情怯还是惧怕。

    宫门内一个老头走了出来,看到陈景和的时候惊喜不已。

    “太子爷回来了。”

    陈景和认出了来人。

    韦三。

    为父王驾车几十年的车夫。

    “韦、韦三叔。”

    韦三很激动也很开心,拉着陈景和的手就往宫门里走。

    “太子爷您可算回来了,这几年也不知道回家来过个年,大王和王后都不知道多惦念。”

    宫里的变化并不大,还是印象中的那样,占地不大、冷冷清清。

    禹王宫的前身本就是这西长安街上几座宅子连一起后扩建的,也没有什么家奴仆人,只是雇了几个厨子和清扫的佣人罢了。

    这里最多的外人,也不过是两班轮值的锦衣卫而已。

    陈景和的记忆中自己家近些年一直如此,甚至不如小时候那般热闹。

    因为那时候还是洪武、永乐朝,自己的父王是朝中大臣,官场上很多人都会来拜访,和自己的父王相谈甚欢,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中就很少来外人了。

    公事会到一旁的皇宫,私事。

    陈云甫很少有私事。

    韦三的岁数已经很大了,可却走的比陈景和还要轻快,他喜悦的冲过前殿、穿过别苑,向着后宅的方向喊话。

    “太子爷回来了。”

    没有想象中一家老小都冲出来的温馨画面,只有一个两鬓斑白、精神矍铄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

    男人的脊梁已经微微有些佝偻,但却看起来像一座山岳般厚重。

    深邃的双眸宛如幽寂的渊谷令人不敢直视。

    陈景和噗通一声跪了下来,将自己的脑袋贴到地上。

    “儿臣,参见父王。”

    “韦三啊,去吩咐厨子今天晚上添几道菜,顺便去邵阁老府上和王后说一声,就说景和回来了,请邵阁老一家来家里吃饭。”

    “诶,诶。”

    韦三走了,陈云甫也迈下台阶来到陈景和的面前,伸出手来。

    “起来吧。”

    “儿臣有罪,不敢起身。”

    陈云甫微微一笑:“儿子和老子之间哪有什么罪不罪的,我让你起来便起来吧。”

    陈景和抬起头,挂着满脸的泪水悔痛道:“儿臣妄自尊大,竟意欲分裂国家,实在是大逆不道,求父王处置。”

    “是蒲向东的人头吓到你了,还是我这个当爹的吓到你了?”

    “都不是,儿臣是真的认识到了错误,特向父王请罪。”

    陈云甫蹲下身子,很是感慨的拍了拍儿子肩头:“你现在撒谎,连孤都看不出真假了,不错,很不错。”

    后者刚想辩解,就被陈云甫一把拉了起来。

    “孤不是太祖皇帝,你也不是朱棣,他喜欢吓儿子玩,孤可没这个兴趣。不过你做的很好,成长的很快,孤很欣慰。”

    陈景和不敢接话,只是嗫嚅着一味念叨请罪的话。

    陈云甫拉着他一路走进书房,为惊魂不定的儿子泡了一壶茶。

    “孤能看出来,你很害怕。”

    “杨浦吓着你了吧,你不要怪他,他是孤的腹臣,你如此欺负我这个当爹的,他说两句重话也是为了维护孤。

    孤让他把蒲向东的人头送给你,不是为了吓唬你,更不是为了向你炫耀朝廷的军力,孤是想让你知道,我们的敌人是谁,估计杨浦自作主张和你说了什么才把你吓成这样。”

    陈云甫的语气很平和,安抚着陈景和惊惧不已的心。

    “你不用担心回京来会被软禁,起码孤让杨浦给你的那封信是真的,孤确实准备逊位,也确实同意了你的要求,组建新的联合内阁一事全部由你做主。”

    陈景和抬起头,还在做着最后的试探。

    “国不可一日无君,儿臣年幼轻狂说的话,父王不要往心里去,还是责罚儿臣无知吧。”

    “你看,咱们父子俩不能坦诚相待,这就是最大的矛盾所在。”陈云甫伸手打断了陈景和的话,继续说道:“也怪孤从未和你说过实话,今天,是该把一切都告诉你了。

    你在广东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孤想让你做的,这不算考验,因为就算你不做,也会有很多人逼着你做,所有的一切都是孤推动的,又怎么会怪罪你呢。”

    陈景和顿时瞪大了双眼,像是听到这世上最不可思议的天方夜谭。

    “建文二年的宫廷政变之后,世人都说孤是窃国大盗,也有很多人夸孤是一世枭雄,但他们都不知道,建文二年的政变只是孤这一生谋局的开始。”

    陈云甫的话,道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欺世大局。

    “从孤听说你母后有喜的那一天开始,孤就已经想过要如何走完这一生,窃夺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因为没有至高权力,很多事是注定做不成的。”

    “所谓的九州大业只是一个幌子,你们以为孤要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功绩?”

    “孤创下九州大业的盘,有很多重原因。”

    “首先,就是政权的平稳交替,孤是造反谋权之人,没有九州,那些武勋、大臣、宗亲都会反孤,就像孤以前和你说的,孤首先要把他们喂饱,不喂饱他们他们就会像饿狼一样分食孤,所以一个虚无缥缈的九州出现了,将这些内部的矛盾引向了外部。”

    “当第一步走出去,一旦成功,虚无缥缈的九州真的实现了之后,那么接下来的很多事便顺理成章。”

    “蒙州、辽州、藏州、越州的相继诞生,让我们这个国家变得无比强大。这种强大带来了万国来朝,但这种强大同样需要海量的财富才能支持。”

    “军队需要经费、教育需要经费、建设需要经费、官员俸禄更需要经费。国家不停的扩张,对财富的需求越加的永无止境,在这种情况下,商人的地位就要被无限抬高。”

    “很多人都知道,朝廷,是需要钱的。这种想法成就了一种潜在意识,继而演变成不说的默契,那就是鼓励工商业的发展、纵容资本的扩张。”

    “从孤当年和蒲向东做第一笔奴隶贸易的时候,从咱们中州儿郎第一次为了钱向一个国家发动战争的时候,一个新的时代就开始了。”

    “你或许不会懂,我来告诉你,这种就叫做资本主义,衍生出来的对外战争叫做殖民战争,你也可以管它叫侵略战争,当然这不重要,起码在咱们国内,这些都是正义的。”

    “而孤做的事,是对这种思想的普及进行拔苗助长,让它原本需要五十年、一百年才能走完和完善的道路缩短到二十年、三十年。”

    “让它快速的成熟直到结出恶果。”

    “最后,就到了今天这一步。”

    陈云甫说的每一个字陈景和都能听懂,但连在一起却是云里雾里,他只知道,自己成了陈云甫手中的一枚棋子。

    “我放纵国营商榷被资本注入、默许铁路权落进蒲向东的手里,按照资本家们的企图进行货币改制,让他们水到渠成的获得物价操控权,等的就是这一天。”

    “当一斤米一百文的那一刻开始,谁都会随着时代的大势裹挟向前。”

    “暴乱是必然发生的,孤甚至做好了遍地反民的准备,但欣慰的是,孤把你教出来了,你懂得转移矛盾,将百姓们的怒火和所有愤怒转移到了那些外族的头上,替朝廷,争取了时间。”

    “你获得了民众的支持和拥戴,获得了阿拉伯人和外国商人在广东留下的无穷财富与物资,获得了广东遍地数之不尽的工厂,更重要的一点,你对孤,心里有怨!”

    “从当年你第一次去广东,孤就让你看到广东那些不法的情况,却压着你,让伍士皋那种人羞辱你。到你这一次去广东,孤让雅熙继续给你施压,让你明知道雅熙犯了那么多错事却无能为力,因为孤护着她,用强权继续压着你,为的,就是让你怨孤!”

    “当暴乱结束后,你手里有兵、有钱、有工厂、有民心,天时地利人和你全占了,孤想,你也该反孤了。”

    “当各省投诚之后,联合自治就成了你整合各方势力和南京分庭抗礼的底气所在,国家分裂、南北内战的危机似乎便也就出来了。”

    陈云甫的每一句话,都宛如重锤一般砸在陈景和的心头之上。

    “这种情况下,孤不下罪己诏,不退位,何以平民愤啊?”

第五百四十五章:统一九州的狂想

    “何以平民愤?”

    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陈云甫的脸上依旧带着笑,那是自信的笑,更是舒心的笑。

    “孤可以退位,但这个国家不能无序,所以需要新的王。”

    “谁配当这个王?你是不配的,因为你造了孤的反,你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你不敢当王。”

    “没有王的候选人,那就让内阁来行驶国家的最高权力吧,孤在四年前你去广东之前,重建内阁并且将国家的全部权力交给内阁,为的,就是让这个国家习惯一个没有王的时代,来作为向新世界迈进的过渡。”

    “新的内阁如何产生?没有了王,谁来任命呢,没有人任命,只能靠政治媾和来产生了。”

    “你造孤的反,靠着多省的支持逼孤退位,那么新内阁的人选中,那些支持你的人你也会给他们位置,可新内阁不能都是由你们江南六省去分,西北、西南、北方不会愿意的。

    为了守住即将到手的胜利果实,保护住好不容易窃取的国家最高权力,没人希望国家分裂,战火摧毁一切。

    如此,那些人会做出明智的抉择,便是将一部分的权力让出去,让整个中州各地的势力代表都参与到这一次国家权力瓜分的饕餮盛宴中。

    这份权力的名称曾经叫做君权,而现在没了君,你们新内阁就是新的君,只不过,由一个人变成了很多人。”

    “等到你们分完了全部的权力之后,你们会迷茫,会不知道接下来怎么走,因为头上没了君,没人再给你们指引,整个国家的一切都要靠你们,是前进还是后退,是兴盛还是衰亡,这都要靠你们。”

    “为了不让你们在混乱迷茫中将这个国家拖入深渊,孤还为你们留下了两个很好的帮手或者说敌人。”

    “辽州的俞以丰、藏州的杨士奇,他们两个人会教你们怎么领导好一个崭新的、没有君王的国家。”

    “当你们做的不够好的时候,辽州和藏州会掠夺中州的财富甚至侵略你们的国土,他们会逼着你们变好,而如何变好,孤相信你们会懂的,那就是富国、强民!”

    “你们会真正懂得如何去爱护百姓、保护百姓,会懂得强大国家、尊重法律、敬畏权力,因为当你们胡作非为的时候,百姓会造反,国家会内乱,到那个时候,辽州和藏州就会抢走你们的权力和一切,将你们打入尘埃。”

    “你们进步了,国家便进步了,当这种进步达到一个节点的时候就会出现质变,但究竟是什么样的质变,要留给时间留给你们留给后人了。”

    “可能五十年、可能一百年,也有可能是很快的二三十年,但一定会到来的,起码从现在开始,这个国家不再有君王了,以后也不会再有君王了。

    权力被打乱分配之后,再想捏合到一起的困难远比破坏要巨大的多,这个难题也留给你们吧。”

    陈景和已经彻底傻眼,许久后才开口,但却提出了两个问题。

    “如果新的内阁组建过程中,南方党不愿意和北方党合作,国家分裂怎么办?”

    “如果将来辽州和藏州真入侵中州,这也是您想要看到的吗?”

    陈云甫说道:“没人可以在孤活着的时候分裂这个国家,如果你们的新内阁不能按照孤的计划去做好这件事,那么孤自会有办法让这个新内阁诞生,但作为代价,你们这些人包括你在内都要牺牲。

    至于第二点,孤已经给你们留下了一个无比强大的国家,若是你们只知道争权夺利,让藏州、辽州甚至是将来的蒙州、越州、琼州这些地方超越你们,那孤无法想象那个时候的吏治、法治该是如何的崩坏,若是如此的话,换杨士奇的后人或者常家的后人来接管中州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孤不是神仙,不可能真的万万岁,就算不走出这一步,等孤百年之后,王业传到不肖子孙手里,这个国家的未来究竟如何,孤也一样看不到、一样无能为力。

    孤唯一能做的,就是鞭策你们,鞭策你们进步,在进步的过程中,腐朽落后的思想会逐渐被新的思想取代,而新的思想会孕育出一代代新人。

    没有能让一个国家永远兴盛强大的国策,但有能让一个国家永远向前进步的思想。

    孤不管你们是为了护住自己的权力也好,还是为了百姓也罢,无论是为私心利益还是为国家利益,你们都必然会去求变,会去让这个国家永远领先于其他州。

    只要你们这么去做,孤或许看不到,但也一定能想到,在这个进步的过程中,百姓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而不会变坏的。”

    陈景和敏锐的捕捉到一点。

    “父王要离开了吗?”

    “对,离开。”陈云甫脸上浮现一丝轻松的笑容:“离开这里去金州,为你和这个国家做最后一件事。”

    “什么事?”

    “将一个看不见的敌人扼杀在摇篮之中。”

    陈云甫说的话,陈景和注定不会懂的。

    “所以你要好好努力,金州可是一个好地方,一个同样占据地利优势的地方,或许有一天,金州也会成为威胁中州的敌人。

    那个时候,金州的王可能会是你妹妹,也可能是你外甥,可千万要争气,别让人夺了中州的基业。”

    陈景和笑了出来,坚定的摇头。

    “那一天永远不会出现,早晚有一天,儿臣会将您留下的九州重新一统,就像当年始皇帝统一六国那般,真正的大一统。”

    “哈哈哈哈。”陈云甫大笑起来,可能是欣慰的笑儿子的勇气,也可能是嘲讽的笑他不自量力。

    “若是真有那一天,那老子就是不在了也高兴,统一九州,你可是真敢想啊。”

    “这可是你爹我都没信心在有生之年做到的事。”

    陈景和目光坚毅的看向陈云甫,一字一顿。

    “父王说过,事,在,人,为。”

    “哈哈,好,好。”

    陈云甫大手一挥:“我等着看你表现,现在滚去换身衣服,等你母后和你舅舅来,咱们一家人好好吃顿饭,陪你老子喝两盅,另外,记得给你娘道歉,这三年,你不够孝顺。”

    “是。”

    陈景和站起身,深吸一口气压住哽咽的喉头,扭身离开。

    身背后,陈云甫老怀甚慰的一笑。

    “事在人为,小兔崽子是真的长大了。”

第五百四十六章:短暂的禹王,永远的大明太师

    陈云甫是个言而有信的人,他既然答应了陈景和这次新内阁的组阁完全由后者来负责就绝不会再插手。

    他也没时间去管。

    三十万远征军已经抵达到了金州,随后便是这些远征军的家眷和愿意离开中州迁往金州的百姓。

    自愿报名自愿离开。

    这又是足足三百多万人。

    后勤的准备、路线的选择、沿途的供给,这些都是极大的考验。

    好在这些年因为同蒲向东做生意的原因,亚欧已经建造了数十个完备的中转海港,不过从伊比利亚半岛去往金州仍需要四十余天,如此漫长的行程,三百万人显然是不可能一口气全送过去的。

    一趟十分之一,一半船只载人、一半船只装物资。

    而在这期间,陈景和经历长达两个月的筹备后,也将新内阁的草架搭建了起来。

    新内阁的人数将达到史无前例的十五人,其中南方占了八人、北方占了七人。

    至于为什么说是草架,因为这个内阁的最终人数和权力结构还没有完全定型。

    既然新内阁将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那这个内阁的入阁条件或者直接说如何入阁由谁来决定?

    内阁决定吗?

    那不就成了“世卿世禄”的翻版,我推荐你儿子入阁,你们推荐我儿子入阁。

    若是这么搞的话还不如皇帝家天下。

    别人不说,陈景和第一个不愿意。

    他为了鼓捣出这个新内阁甚至放弃了继承陈云甫王位的资格,哪能任由新内阁搞举荐制。

    中国的选官制度有哪些模板?

    西周的世卿世禄制,也就是父传子、子传孙,卿和大夫的官位世代传承,这是那个世代的特点,因为太落后,教育更是一清二白,国体还是奴隶制,自然不可能给百姓当官的晋身渠道。

    世卿世禄制淘汰。

    秦朝的军功制直接跳过。

    汉代的举孝廉、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也不能考虑,因为选官的主导权在地方世家门阀,也就是前文中提及的士绅地主阶级,这个阶级是皇权制度下最稳固的国家基石,也是最腐朽的制度产物,现在的大明就算开倒车都开不回去,因为资本主义的风都吹了二十多年,早把传统的地主阶级熏染成资本家了。

    这个制度一样不适合现在的中州,不予考虑。

    科举制?

    现在的国家公考就是换壳的科举,没问题,用起来挺顺手,但科举制套入内阁选员似乎总觉得不合适吧。

    “通过考试进内阁,这不开玩笑呢吗。”

    十五人的临时内阁会议上,一群人议论纷纷。

    “考题怎么出、考官谁来当?这些问题都没法解决,所以这种方法也不行,内阁增补选员绝不可以用这种办法。”

    思来想去,什么制度都不合适。

    陈景和两手一摊:“既然都不行,那就只剩下公推制了。”

    公推制,也就是公选,直白点翻译就是民主选举。

    但这个制度可不是后世才有的,相反,是一个特别久远年代时便有的制度。

    起于尧舜,终于甘之野战役。

    甘之野战役的史献资料出自《吕氏春秋》。

    简明扼要的解释,就是在甘之野战役前,神州大地上的诸夏民族选举王的方式就是公推。

    所有部落的酋长一起推选一个有才能的当王,代表人物就包括了尧舜禹。

    可后来禹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启,便是禹传启家天下的由来,这就让一个叫有扈氏的部落很不服气,后来启率军讨伐了有扈氏。

    两军战于甘之野,前后打了很多年,最后有扈氏败了,自此家天下制度取代公推制从夏朝一直持续到清朝亡国,前后长达3982年。

    民国建立,民主诞生,公推制度再次成为国家政治的根本,这也算是历史的轮回了。

    国家的核心领袖不再由上一任主要领袖任命,而是由公众推选,这便是公推制。

    现在新内阁否定了家天下制度,那么重新选择公推制便成了历史的必然。

    “以前公推制的参与者是各部落的酋长,而部落的酋长则是由部民来选举,这便形成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自下而上的公推制度。

    部民选举酋长、酋长选举诸夏之王。

    咱们的内阁行使的就是王的权力,你、我咱们这十五个人集合在一起就相当于是君王,谁来选举我们?

    部落酋长,也就是各省的布政使主官。

    那么谁来选举他们呢。

    部民,也就是百姓!”

    陈景和大手一挥说道:“既然不要家天下,那就干脆公推,来来回回就这两种选择,确立国家制度的事不能骑墙派。”

    一群人彼此看看,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苦涩。

    “难不成,让百姓直接选布政使?”

    “那倒不是,若是如此的话,国家就该乱套了。”

    陈景和摇头道:“以前部民可以直接选酋长,那是因为一个部落只有几百人,多的也就是几千人。

    而且那个时期,咱们的老祖先都集中在黄河一带,拢共就那么百八十个部落,选王也容易。

    现在咱们的国家不仅疆域广袤,人口更是上亿,有了中央-省-府-县-乡村完整的行政垂直架构,所以要相对繁琐些。

    公推制是从下往上,我们也要从下往上。

    百姓们可以选举乡村一级的主官及相关的属僚来管理他们,比如说一个乡七八个村共有一千五百名百姓,百姓们选出了一名乡官、数名村长。

    既然这些官员是百姓选出来的,那也就意味着能够代表百姓。

    而后这些官员中自行选出两人成为县一级公推制度会议的成员,和其他乡村选出的县公推成员组成县一级公推会议。

    如此,一个县的主要官员就由县一级公推会议来产生。

    县令、县佐、各科掌簿等大小二三十名主要官员。

    这些官员中再自行选出三到五人成为府一级公推制度会议的成员,具体人数根据一个县的人口多寡来定。

    人口多的县可以出五人,少的出四人、三人。

    多县组成府一级公推会议选举府官。

    如此循环往上。”

    无论是奴隶制还是封建制,那都是家天下制度下的国家制度,只是表现形态不一样而已。

    而现在家天下的结束,也就意味着奴隶制和封建制都不可能继续存在。

    当然,没有任何制度是绝对先进正确的,好与坏其实都是各一半。

    公推制是最早诞生于神州大地的政治制度,随后走向了家天下,即使没有陈云甫这个穿越者,几百年后还会走向公推制。

    至于什么时候再次轮回,那可能几千年或者更久,制度是根据时代进步来转换的,不是一个人有能力去决定的。

    当时代的大势裹挟而来的时候,那一时代的人民会做出必然的选择。

    而现在,时代的大势已经裹挟到了这一刻,如同滔天的巨浪,拍垮了几千年的家天下制度。

    临时内阁为了陈景和的这个建议争论了十余天都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最后因为一句话而不得不同意。

    “若是不同意,那就继续家天下,内阁成员由君主来任命,国家还是我父王的国家,咱们这些造反派,都等着上断头台吧。”

    嘿,你这不是耍无赖吗?

    不过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啊。

    陈云甫是确定要退位了不假,但陈云甫还没离开中州呢,更重要一点,陈云甫还没把军权移交给新内阁呢!

    上百万精锐中央军、边军和水师现在都在陈云甫的绝对控制下,你们新内阁要是迟迟拿不出一个章程来,那就继续走老路。

    谁进内阁,陈云甫说了算,全国都是陈云甫的忠臣孝子。

    将来陈云甫百年之后,还是儿子继位。

    谁也别争,都是家臣。

    而现在,只要好好做官,能做让老百姓认可的官,起码有机会当一次新内阁的总理,也享受一下君王的感觉,哪怕是弱化版的君王。

    这么想想,决定还是很好做的。

    “那就,这么干吧!”

    临时内阁通过了这份《组建各省-府-县-乡村公推会议》的草案,并将其附入内阁新年告全国百姓书中,将和陈云甫的罪己诏及退位诏书一并通传全国。

    等新年过去,散落在全国数万个乡村将会第一个进行公推选官。

    继而由下到上,直到国家公推会议的诞生。

    而新的内阁也必将自此诞生。

    不过那些已经和陈云甫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当国家公推会议在南京正式挂牌成立并召开第一次选举大会的时候,最后一批移民也已经从广州港起航,他们将会中转印度、阿拉伯半岛、伊比利亚半岛最后抵达金州。

    陈云甫也带着自己的几个媳妇和愿意一起走的子女,登上了长江口的海船。

    没有兴师动众,甚至都没有什么人知道。

    只是在走之前,陈云甫带着邵柠去了一趟孝陵,祭拜了太宗文皇帝,并将一身当年做太师时的官服、官帽葬入了太宗皇帝的陵寝之侧,立了一块自己为自己刻的碑。

    “大明成国公、太子太师陈云辅!”

    “咱们走吧。”

    最后扭头看了一眼孝陵,陈云甫露出笑容,拉着邵柠的手离开登船。

    后者问道。

    “咱们真的离开了?”

    “嗯,离开了。”

    “你好不容易才做了王,真舍得放弃啊。”

    陈云甫哈哈一笑,揽住邵柠的腰说道:“从未有过留恋,放弃又有什么不舍得的呢?这儿,从来不是我的家。”

    邵柠讶然,随后又听到陈云甫在耳边的低声呢喃。

    “自我来到这个世界开始,直到遇见你我才认真起来,因为你才是我的家。”

    “什么千秋霸业,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立下如此多的丰功伟绩,我唯一想的,只是让你和孩子们过的可以轻松些,我见过太多无辜的人惨死在太祖的喜怒无常之中。

    我害怕有一天伴君如伴虎,连累你们也跟着我一起死,所以,我必须要反太祖皇帝,即使我无比的尊敬他,即使这样对不住二哥。”

    陈云甫看向越来越模糊的海岸,目光一直停在孝陵的方向,遽尔露出微笑。

    “但起码,大明的国号得到了保留,这个国家将永远叫做大明,我喜欢这个国号,几百年后的后人考古的时候进入孝陵,便会永远的记住我。”

    “他们会叫我,大明太师。”

    (全书完)

完本感言

    (大结局那一章暂时被封了,正在申请解禁。)

    第三次写完本感言,这一次想说的话应该是最多的。

    首先说一下这本书的构思吧,想写的确实是一本臣子文,开始感觉写的也很不错,无论是和朱元璋的斗智斗勇,还是和朱标之间的君臣情,作者确实写的很舒服,也觉得这是一次不错的创作经历。

    可当朱标去世之后,作者君的表现确实差了许多,很多东西写的自己都不满意,也不怪朋友们纷纷离开,这一点都是作者的能力有限,吸取教训、争取成长。

    其次就是这本书的创作后期,作者因为生活中遇到了很多的麻烦事,导致一度断更长达两个多月,好在这些麻烦事都处理完了,作者君也打算做一名全职写手,迎接新的生活。

    最后,感谢书友们的一路陪伴于支持,没有你们,也不会有这本书,作者君从未想过就自己这半吊子的水平能在创作的路上走到今天,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你们的支持,是你们这些衣食父母的存在,才让作者君能够支撑着走到现在。

    最后的最后,还是感恩、感谢。

    愿每一位朋友都可以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万事顺遂。

    至于新书和楚书系列,作者还没有想好。

    新书暂时没有明确,而楚书的话,作者打算用很长一段时间去写,因为楚书除了第一部之外,余下的几部都将是纯架空,而且因为它是一套系列,而《太祖本纪》的成绩又并不理想,所以后面的成绩注定不会太好。

    因此作者的打算是,新书归于新书,而楚书系列将会完全免费!

    作者君将会按照自己的心中所想去创作楚书系列,不用在乎成绩的状态下轻松创作。

    将创作完全当做一种乐趣,用自己整个的创作生涯去完善一个系列,我想,这大概是独属于一个网络写手的浪漫了。

    谢谢大家,咱们下本书再见。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5962/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太师最新章节! 作者:煌煌华夏所写的《大明太师》为转载作品,大明太师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太师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太师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太师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太师介绍: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薨天,撒手抛下了哭到撕心裂肺的朱元璋。
深秋下的金陵,全城缟素。
这一年,一个天界寺的小和尚登上了明初的历史舞台。
于是大明多了一个太师、世界多了一个新大明。大明太师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太师,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太师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