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重铸刚明TXT下载重铸刚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铸刚明全文阅读

作者:青史昭昭     重铸刚明txt下载     重铸刚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府 (求订阅)

    卢象升离开后,朱由检心中一叹,明末的这几位能力出众且充满悲情的将帅之才,朱由检都通过这样或者那样的手段将它们安排进军队了,他们都比历史上更早地踏上这条鲜血之路。

    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

    他们都是几位优秀的帅才,在整个大明的历史上,明末几乎可以和明初相比,也是将星如云,他们同样拥有者和他们先辈一样的军事指挥能力。

    然而可惜的是这些人才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或死或降!而在这其中崇祯皇帝在这其中也起了不小的作用,他们的死和崇祯皇帝是扯不开的。

    卢象升死时只有三十九岁,孙传庭死时五十一岁,洪承畴投降建奴时四十八岁!

    他们的一生和先辈们相比差的恐怕就是朱元璋和崇祯皇帝之间的差距吧!

    现在这个世界,有了自己,朱由检相信,只要给予他们合适的机会,足够的信任,以及做好钱粮的准备工作,他们终将释放出他们那耀眼的光芒!挽大厦于将顷。

    朱由检修建陷入沉思之中!

    ………………………………………

    “皇上,皇上!”

    “嗯~,何事?”被打断思绪的朱由检回道。

    “沈先生已经到了。”

    “让他进来吧!”

    “草…民沈继尚参见皇上!”

    自从得知朱由检担任皇帝的消息后,沈继尚连续两天晚上都没有合眼,他实在是太激动了,自己这是获得了多么大的机缘啊!

    自己是多么幸运啊,自上古以来,这样的机会也没有几个吧,这就砸在我头上了!

    当天晚上他就给老父亲的牌位上了几注香。还想着有机会回老家去祖坟上拜拜,看看是不是真的冒青烟了或者有什么异像。

    当时他就大为振奋,他已经决定了,以后不再仅仅考虑赚银子的问题了,还要考虑如何为大明做事了。

    虽然接下来皇帝一直没有召见他,但他也不着急,他很清楚,刚登基的朱由检自然非常忙,果然接下来朝廷一脸发生了众多大事情,魏忠贤都直接被赶回凤阳。

    况且朱由检对于信达商行十分的重视,尤其是镜子这东西正在紧锣密鼓的生产,整个信王府在朱由检他们搬走后就成为了生产镜子的基地,可以说是安全无逾。

    他一丝不苟的完成朱由检此前布置的任务,并且开始着手制定商行的改进计划,在他看来现在商行的定位已经不一样了,一切都需要改变,以适应这些变化。

    现在终于等到皇帝召见他了,他激动的走到紫禁城,这座规模浩大的皇宫,令他莫名的感受到一种压力,他小心翼翼的来到了乾清宫。

    “沈先生快快请起!这段时间,朕比较忙,一直没有注意商行的事情,商行这段时间发展的如何了?你给朕详细介绍介绍!”

    “臣不敢!皇上,经过一年的发展,信达商行已经开到了大明的每一个县城,甚至辽东的锦州、宁远南方的琼州也有我们的商铺,不过,相当一部分的县城并不能赚到银子。”,见皇帝没有生气,他长松一口气。

    “详细的数据都在这本账册上,皇上请看!”,朱由检接过,缓缓打开,“你继续说。”

    “是皇上!”,他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这当了皇帝果然感觉比以前可怕多了。

    “皇上,信达钱庄也已经偏布大明,这两个月因为皇上您登基的消息传遍整个大明,使的相当大的一批人将银子从钱庄取出存到晋商、徽商的钱庄里了,虽然也有人因此而存入信达钱庄,但是总体上信达钱庄现在仅能占到市场的五成,比起两个月前,缩水不少。”

    朱由检点点头,这种情况他也考虑到了,还能占到五成已经超过他的预期了,沈继尚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

    这个时代在商人们眼中,皇帝代表着暴力,代表着强权,可以直接从他们手里拿走他们辛辛苦苦赚的银子。

    他们不放心也很正常,这种事情强求不得,信用的建立需要的是时间。

    “还有就是皇上您一直让大规模生产的镜子现在的已经足够多了,若是最大的镜子每天的产量已经可以达到五百面,若是小镜子恐怕已经有五千了,臣这次带也过来了一些镜子,皇上您看看!”

    终于说到一件有功的事情,沈继尚准备向皇帝表功,他现在这样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今天他还想让皇上给他个名分!

    “送上来吧,这件事情很大明很重要,你办的很不错。”

    沈继尚抬进来一个箱子。取出了一面面大小各不相同的镜子,朱由检看后很满意,这些镜子的边框都是用名贵的木料,边框的形状多种多样,看起来相当的华丽。

    朱由检指着最大的那面镜子道:“这几种每样向皇宫中送过来一百份。”

    “是,皇上,臣回去后马上就办!”

    “镜子的售卖商行准备的如何?”

    “已经准备好了,各省的货都已经送到了,只等皇上您一声令下!”

    “好,那三日后开始售卖!”

    沈继尚松了一口气,自己这次汇报情况可比当初在信王府时心中要紧张的多,生怕出现任何问题。难道这就是皇帝吗?

    朱由检道:“沈卿,你坐下,朕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和你商量一下!”

    沈继尚一愣,小心翼翼的坐下,“皇上,臣只是一个小小秀才罢了,当不得。”

    “沈卿,事情是这样的,信达商行是朕在潜邸时创办的,也是你一手带大的,商行的规模已经很大了,所以现在也到了精细化管理的地步了。

    况且呢,现在朕已经是皇帝了,一切都需要规矩了,而信达商行若是包括旷工人数已经将近两万人了,必须要进行整改了!

    你觉得呢?”

    沈继尚是聪明人,聪明人自然会有聪明的回答,他强忍着内心的失落开口道:“皇上说得对,现在管理这么庞大的事物,臣的确有些力不从心了,臣请求皇上再安排有为之人打理商行。”

    朱由检失笑:“沈卿你想错了,朕不是这个意思,你的本事是足够的,朕还是很信任你的。你听说过“少府”吗?”

    PS:昨天下午开始我就在忙着收花生,太忙了,这一章还是趁着中午午休时间补齐的,所以另外一章的不确定有没有,我一定尽力,抱歉!

    厚脸皮求订阅!求月票!!

    感谢书友dunaldo的一张月票!

第一百五十章 监察

    少府,这个名字沈继尚还是有所了解的。

    它是秦汉时朝廷的重要机构之一,为九卿之一,主要是为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在秦汉时,它主要有两个职责,一个是收取山海池泽之税和收藏地方对朝廷的贡献,以备宫廷之用;另一个是负责宫廷所有衣食起居、皇帝游猎玩好等需要的供给和服务,少府的长官少府监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难道皇帝真的打算恢复少府的职权吗?也有可能啊,现在的信达商行已经成为一个为皇室赚取钱财的工具了。

    是的,明朝也是有少府的,只是它的光辉之在明初出现,之后它的权力全部被二十四监给瓜分了,成为一个末置的机构,丝毫没有存在感。

    见沈继尚一脸兴奋的样子,朱由检就明白他在想什么。

    “沈卿,就算是要重建少府,也不可能达到秦汉的程度,朕只是想着将皇室的所有商业全部划入少府管辖罢了!朕对现在的二十四监的制度还是很满意的。”朱由检轻笑道。

    “还请皇上恕罪,臣有些孟浪了。”沈继尚连连告罪。

    “无事,现在的问题是你仅仅是一个秀才,这就有些难办了。若是个举人,事情就好办的多了!”

    沈继尚略微有些尴尬,这个不是自己能决定的,自己就不是个读书的料,举人他也考了好几次,可惜一直考不上,这也是没办法,他已经尽力了!

    朱由检沉思一段时间,开口道:“这样吧,朕下旨将宫中的少府所有人员给剔除了,由高起潜任少府监,朕赐你举人的身份,这个差不多能做官了,你担任少府少监,定为正七品。

    所有商行的具体运作仍然交给你完成,高起潜不会管的,对于高起潜像必你也很熟悉!相处起来也方便。”

    说到这里,朱由检停了下来。沈继尚早已激动的跪倒在地,少府少监,正七品的官职啊,虽说自己的兴趣不在此,在于经商,但是这不妨碍他对当官的渴望,当这份官职摆在他面前时,他浑身颤抖,难以平静。

    “吾皇仁慈,臣何德何能啊!”

    朱由检将他扶起,“这是你应得的,这一年来你做的事情朕都看在眼里,你的功劳是足够的!以后好好办事就够了。”

    等待他心情渐渐平复的过程中,朱由检又想了想,不行还得找个人堵住朝臣的嘴巴,不能让他们有理由往这里面派一些文官过来,至少现阶段新成立的少府是不需要文官的介入的,当然小官小吏还是可以的,该怎么办呢?再加上少府至关重要的监察任务也需要人才。

    有了!

    外戚!

    外戚这种生物仿佛天生就不受文官们喜欢,尤其是大汉朝,那斗的一个就精彩啊!

    虽然大明的外戚势力并不大。因为皇帝的皇后、妃子等人几乎都来自平民家庭,当然了至少也是个耕读之家。

    但是大明的文官们也是对于外戚们没有一点好感,尤其是弘治正德年间的寿宁候和建昌伯两兄弟,仗着是弘治皇帝唯一的妃子也就是当朝皇后的弟弟,肆无忌惮,坏事做尽。

    现在不仅是文官们看不起,勋贵们也看不起这种借着女人获得爵位的人。相信有外戚在少府,文臣们也就没有多大兴趣了,若是真有,也没事,朱由检还有后手。再加上外戚天然的和皇帝站在一起。

    关键是人选问题,这个人必须要和自己的关系足够近,并且对皇帝要有足够的忠诚,不需要他有多大的才能,只需要能够在其中发挥他的作用就够了。

    周皇后的父亲周奎?

    还是算了吧,朱由检只要一想到此人贪污成瘾,将周皇后支持自己丈夫募捐的银子都能收走一大半,简直令人不耻,此人更是李自成交出崇祯皇帝的两个儿子永王和定王,他们也是周皇后的儿子啊。

    朱由检对此人很不满意,甚至一直没有按照大明的惯例给他封伯,结果整的周皇后近日一直都不开心。

    朱由检也是有些头疼,不知道该不该封他的老丈人,不过若是将他这样的人给放在勋贵之中,说不定还真能够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因此在昨天晚上,当周皇后再次请求他时,朱由检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仍然是嘉定伯。

    还别说看到朱由检终于松口了,一向十分端庄的周皇后在当晚红着脸同意了朱由检的一些要求,解锁了不少新姿势。

    这算是给周奎封伯所得到的第一个回报吧,说实话,朱由检对这个回报还是相当的满意。

    这时一个人进入他的脑海中。

    驸马都尉巩永固,泰昌皇帝的女儿乐安公主的夫婿,也算是朱由检的姐夫。

    此人也算是有些才能,或许能力并不是十分出众,但是其品德极佳,对于皇帝非常忠诚,这是最重要的,这点儿历史已经证明。

    崇祯皇帝曾经在朝廷危机之时,认为勋贵们的武力太弱,准备将他们家中的适龄子弟进行军事训练,勋贵们担心家中子弟上战场,于是推辞家中子弟太小,驸马以身体不好、资质驽钝而推辞,只有巩永固参加了国子监的紧急军事培训。

    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时,巩永固将他的五个子女绑在刚死不久的乐安公主的灵柩上,对他们说道:“此帝甥也,不可污贼手!”,点燃房间后,自刎而死,全家人都被烧死。

    由此可见,巩永固对自己的忠诚是没有问题的,驸马都尉也算是皇亲国戚,加入新少府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再加上他的资质尚可,不会凭借着身份捣乱。

    想到这里,朱由检也就决定了。

    他再次开口道:“沈卿,若是成立正式的机构少府,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章程,朕准备在少府中成立一个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由驸马都尉巩永固担任,为少府监察司少监。当然他不懂商时,他也不允许参与经商的事情,只管监察,沈卿觉得如何?”

    “皇上圣明啊,此举定然能对少府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臣也认为现在的信达商行规模太大了,商行成员来历复杂,上个月就查出来贪污的人员多达一百一十人,臣其实也在准备进行更加严厉的监察手段。”沈继尚连忙回道。

    他早有这个想法,整个信达商行他沈继尚在里面留下的痕迹实在是太多了。

    他自己都担心引起皇帝的猜疑,现在引入监察,也能让自己安心办事,况且驸马也不被允许参与商事。

    再加上据他观察,当今皇帝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皇帝,所以自己还是收起一些不该有的小心思,老老实实地将皇帝布置下来的任务顺利完成才是正理。

    看沈继尚一脸平静,不像是作假,朱由检很满意,这位沈爱卿还真是一个聪明的人。

    PS:紧赶慢赶,终于在零点前写完了,我骄傲!

    不过明天是最后一天干活了,如果结束的早,还有机会两更,我加油!!!

    太累了,我要睡觉了。

第一百五十一章 驸马都尉(求订阅)

    朱由检带着沈继尚等人走出了皇宫。

    一身便衣的朱由检沿着长安街走动,仔细地观察着京城的市井百态,有时也会驻足倾听百姓们的交谈声。

    多数人所谈论的正是半日前朱由检在京营处理了三位侯爷的事情。

    他们都在拍手称快,而据朱由检调查,薛濂此人是做过不少的坏事情,并且在百姓之中流传的范围很广,而另外两位除了祸害大明外,并没有什么坏事情在百姓们口中流传。当然他们只是做的比较隐蔽罢了。

    然而他们一样被百姓们破口大骂,而处理这件事情的朱由检则是被百姓们称赞有加。

    朱由检认为,百姓之所以会如此恐怕是因为两百余年的京城勋贵们把恶事做尽了,以至于百姓们只要知道他有勋贵这个名头,都避之不及,不过这也怪不了旁人。

    果然是大明的蛀虫。朱由检摇摇头,继续往前走。

    走进一处文人聚集的茶楼,这里的谈话着实是让朱由检吃惊不小,这些人竟然认为他朱由检事情做错了,随意的处置勋贵非明君所为,枉费了他们对于除掉魏忠贤的新皇的期待……

    听着这些乱七八糟的话,朱由检心中一叹,自己就不该对这些被茶毒的文人保有幻想!

    放下手中还未沾一口的茶,朱由检已经没有听这些穷酸文人的高谈阔论的兴致,准备起身直接前往驸马府。

    这时有一人大声道:“尔等错矣,圣人曾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

    阳武侯薛濂等人的富贵皆源于其祖先的赫赫战功,为国有功,朝廷封其为侯以表其功,此合情合理。

    然承袭阳武侯此爵位的已经有六世十人,按理说其先祖薛禄薛老将军的功绩再多再大也已经消耗殆尽。

    然而那薛濂不思悔改,在京营中贪污军饷,致使我大明京营十万大军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又虐杀数名百姓…

    此等罪行,当诛!

    刚到京城的左某都听说过他作的这些恶事,我就不信诸位都没听说过。

    道不同不相为谋,告辞!”

    说完拱手一礼,大踏步走出茶楼。

    “大伴,你让人去查查刚才那个人是谁。”,朱由检对刚才那位年轻的读书人很感兴趣。

    朱由检的脸上再度恢复了笑容,带人离开这一片寂静的茶楼,看来大明还是有那么一些可用之人的。

    ……………………………

    朱由检也没有再去偷听他人说话的兴致,一路走到长安街的末端的驸马都尉巩永固的府邸!

    实在是长安街上的宅子都不容易得到,因此乐安公主一家还是在朱由检的便宜皇兄朱由校的帮助下才能住在这条长安街上。

    王之心前去打招呼,得到消息的巩永固和乐安公主慌慌张张的冲出大门,朱由检制止了他们的大礼。

    在他们的迎接下,朱由检走进了这座驸马府。

    眼前的这位驸马皮肤白挚,身材挺拔,身上有一股书卷气,丝毫没有皇亲国戚身上很普遍的纨绔之气,怪不得皇兄能看上这位。

    现在的巩永固对皇帝的到来一脸惊讶,他是没有想到皇帝会亲自过来,这样随随便便的出宫不太好吧,随机一想,若是朱由检想要出宫,现在的皇宫,谁又能挡得住这位新皇帝!

    对于朱由检,巩永固还是很熟悉的,在他的印象中,朱由检是一个很随和,性格柔和,不善言辞的人。结果当了皇帝后雷厉风行,初具一代雄主的风范。

    前段时间天启皇帝病重时,他和乐安公主还去探望过,现在的朱由检和方式相比更有威严、自信。或许这就是皇位所造成的改变吧。

    旁边的乐安公主也是一脸兴奋,泰昌皇帝的儿女并不少,然而能活下来的却没有几个。

    再加上泰昌皇帝并不受万历的喜爱过的并不如意,他们兄妹的生活也不是很好,这也使的他们的关系很亲,彼此很团结,这在皇室子弟中很难见到的一幕。

    这次朱由检能过来她没想那么多,只是很高兴,上次朱由校的离开,就让她大病一场。

    朱由检也很高兴,这份亲情是前世孤儿的他所没有体验过的,他也格外珍惜。

    朱由检先将正事放在一边,很是亲切的和乐安公主交谈着。

    小半个时辰后,乐安公主主动离开,她看得出来皇帝过来主要还是找巩永固的,并不是自己。

    “朕今日过来,主要还是为了找驸马你的,朕有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你。

    想必你也知道信达商行吧,朕登基后,信达商行再向以前一样发展下去已经不行了,朕准备筹建少府专门管理信达商行。

    而现在的信达商行的规模太大,朕需要一个监察的人进去其中,而这个人必须是朕的亲信,对朕足够忠诚。

    朕就想到了你,少府少监的位置,正七品。”

    皇帝这次专门过来找自己的目的,巩永固已经有那么一些猜测,但是当皇帝亲口说出来时,他还是难以置信。

    信达商行现在的规模有多大他还是略知一二的,在整个大明恐怕也是数一数二的,它对皇帝的意义巩永固也很清楚,而现在管理商行的少府的地位也就无需赘言,监察的重要性想想锦衣卫也就清楚了。

    而如此重要的位置皇帝竟然交给了自己,一个驸马,这让他难以置信。

    明代中后期的公主也是可怜人,他们出身于天下最尊贵的家庭,却只能嫁给这个国家的中下层,为了防止外戚对朝政的影响,甚至还严格限制驸马的从政之路。

    由此甚至造成了明朝的公主有时候也愁嫁的奇葩现象。

    巩永固愣了愣,他还是很快的反应了过来,跪地道:“皇上如此厚爱,臣如何担待得起,这信达商行正因为臣有所了解,才万万不可答应,此事太过紧要,还请皇上三思!”

    “都是一家人,快快起来!信达商行算是真的产业,现在朕需要一个真正信任的人来参与其中,信达商行内部已经不断出现贪污现象,而这必须要做预防,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你可是朕的家人,是大明的驸马都尉,你和朕是一条心的,朕需要你来对信达商行的数万人进行监督,你与大明休戚与共,只用用你,朕才能安心。”

    看朱由检话说到这个份上,巩永固也不傻,他也明白自己的机会终于到了,于是再次跪下:“承蒙皇上恩典,臣定当竭尽全力,谢皇上恩典!”

    朱由检很满意,将他扶起,“明日,王之心会带你过去先熟悉一下信达商行,尽快开始!”

    又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朱由检也就起身回宫!

第一百五十二章 “忠肝义胆”张维贤

    第二日,太仓库。

    户部尚书郭允厚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站在太仓库门口,身后是一大批户部的精干官员们。

    昨天得到皇帝惩罚勋贵们大笔银子并全部存放在太仓库这个消息时,他并没有其他文官们得到消息时不知是悲是喜的复杂心情。

    他可是激动的很,又是一大笔银子入账啊,经过他的计算,这次得到的银子恐怕能超过两百万两,一笔数目巨大的银子啊。他

    丝毫不担心有人敢赖账,有了昨日三位侯爷的教训,郭允厚相信他们都会乖乖的把银子交出来的。

    他做户部尚书也有几个年头了,在户部也待了十数年了,朝中这些勋贵的身家,虽然知道的不多,但这些银子恐怕对他们来说恐怕还算不上什么!

    兴奋的他昨天晚上可是一夜都没有睡觉,今天天刚蒙蒙亮,他就早早的来到这里,不成想户部的多数官员们也顶着黑眼圈都到了,对于这些人,郭允厚其实很满意。

    魏忠贤当政时他不得不容忍魏忠贤向户部安插人手,前段时间他已经将那些人全部清理出去,现在他们都已经在刑部的大牢里,等待着李国普等人的审判。

    对于经过清理后的户部,郭允厚很满意,用起来很顺手,这些有才干的人几乎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这不安排在户部衙门学习新式数字和记账方法的官员一个都没有过来,都在老老实实的学习。

    这东西也不知道皇帝是从那里学来的,用起来真方便。

    就在这时,前方的大路上,出现了人影,户部众人全都停下了说笑,一脸庄重的等待着勋贵们的到来。

    第一个来的就是英国公府,英国公这次是亲自过来了,还带着下一代英国公张之极。

    见到是英国公亲自前来,郭允厚连忙上前迎接,看着张维贤满脸笑容,他都有些纳闷,这不心疼吗,看到张之极那一脸愁苦的样子,郭允厚心中暗骂:果然是老狐狸!

    “英国公怎么也亲自过来了,这点小事怎劳您大驾!”

    “郭尚书此言差矣,这怎么回是小事,我英国公府满门忠烈,对大明忠心耿耿。

    昨日经过皇上点醒,我才认识到我英国公府所犯下的错误,差点儿耽误了朝廷大事,还好皇上及时发现。

    不然我英国公府两百余年的名声不说,对我大明恐怕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为了显示诚意,这才亲自过来,你们查验一下,一共十五万两白银。”,张维贤一脸感激的说道。郭允厚感觉再说下去恐怕都该流下“悔恨的泪水”。

    “老公爷果然是深明大义,本官也是职责所在,还望老公爷莫要怪罪!”,说完向身后早已等待好的太仓库工作人员挥挥手,开始进行查验、登记、入库等各项工作。

    “老公爷可要进去喝杯茶?”

    “不了,查验后,本公还要早些回去处理一些下人,这些人也是好胆色,私下里相互串联。

    郭尚书你不知道啊,英国公府修缮府邸的银子没有少花啊,拿到银子的下人们借着我的名义,使用京营士卒来做这些事情,银子他们都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

    可恨我英国公上下数代人都被蒙蔽,全靠昨日皇上才发现了这样的恶奴,本公还以为英国公府没有这样的事情,没想到啊,昨日回去仔细查验才发现了这些恶人,他们一个也别想跑,都该死。”

    张维贤的表情极为愤怒,郭允厚有些恍惚的看着这位老国公,若不是知道内情,自己恐怕还真的就相信他的鬼话了。

    “是极是极,这样的恶奴定然不能放过啊,国公竟然被这样的人给欺骗百年,他们罪不可赦啊!”,郭允厚附和道。

    “大人,查验完毕,没有问题!”,一人汇报道。

    听到这话的张维贤直接提出告辞,他一刻也不想在这里待了,郭允厚起身想送,一时场景竟然有些其乐融融的感觉。

    他身后的户部诸位官员看着这个场面露出了古怪的表情。

    等张维贤走远,郭允厚才长叹一声,这些勋贵真是麻烦啊!

    “诸位,回去吧,依本官看,今日上午恐怕没有人会过来了!”,其他人恐怕都在等着张维贤的动作吧!

    回去的路上,软轿里。

    “之极啊,怎么还愁眉苦脸!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回去后闭门半月,谢绝任何人的拜访。”

    “爹,整整十五万两银子啊,您就不心疼吗?皇上还是信王时,在与儿交谈时还是跟和善的,昨日怎么对我们勋贵一点儿都不留情面!”。

    “你还年轻啊,当了皇帝的信王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位新皇帝可不简单啊,以后咱们英国公府最好不要违背他的意志,让咱们做什么,咱们就做什么。

    你看看这位皇帝处理魏党余孽时杀了多少人,数千条人命啊就这样没了,是个心狠手辣的主,这次京营的事情,是我们不占理,皇帝要追究我们也没办法。

    现在花了十五万两银子能摆平就很不错了,谢天谢地了。

    还有什么疑惑就问吧!爹要好好教教你了。”,说到这里,张维贤的目光有些暗淡。

    “爹,那三位侯爷咱们家不管了吗?皇上真的要处死阳武侯吗?勋贵可是与国同休啊。”

    “不管了,他们是自己作死,谁也救不了他们。

    傻儿子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

    皇上这次不会放过他们的,皇上这是在杀鸡儆猴,皇上是要敲打我们啊,别做的太过分,我英国公府现在这种时候是树大招风啊,一切都要小心啊。

    皇上的目的是京营啊,我听说皇帝已经让李邦华还有皇上在潜邸时的老师卢象升在整顿京营。

    皇上这是准备恢复京营的战斗力啊,不说达到成祖时,最少恐怕也是正德朝时的水平啊,不然这辽东怎么平!

    至于什么与国同休,也就是说给你们听得罢了,对于皇帝,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太祖、成祖杀的还少吗?

    还是太幼稚!”

    “爹,孩儿明白了!”,之后父子双方又进行了深刻的交流,在张之极的记忆之中,这样的情况还是第一次。

    “回去后,那些贪污银子的人全部处理掉,爹既然这样说了,相必很快就传到皇帝口中了,不管他们信不信,反正我们是信了,你亲自去。

    之极啊,你该成长了,为父也不知道这身体还能撑几年,你要多读读史书,读史使人明理啊!

    另外多看看兵书,为父觉得快排上用场了。”张维贤语重心长地说道。

    “孩儿明白了!”

    两人回到书房,张维贤一脸轻松的坐下来,还是在自家的府邸心情最放松,休息一会儿后,张维贤说道:“咱们这次前往太仓库全程都有人跟踪,你知道吗?”

    刚刚放松下来的张之极蹭的站起来,大声道:“什么,爹,有人好跟踪我英国公府!什么人如此大胆?狂妄之极!“

    “坐下坐下,你呀,就不能冷静一点儿吗?这个时候追踪咱们,能有什么事情,还不是为了这笔银子,除了成国公、定国公他们那一群人还能有别人。

    咱们也不用管他们,切记,这半个月咱们英国公府不见客。

    现在的成国公府恐怕很热闹啊!”

    PS:新的一月求订阅,求月票!!

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勋贵(求订阅)

    成国公府的大厅!

    坐着成国公、定国公、武定侯、兴安伯等二十余位大明勋贵。

    “皇帝让我们向太仓库缴纳一大笔银子,本侯昨日去找过英国公,可他竟然闭门谢客,只说一切听皇上地!

    简直岂有此理,英国公到底是何意?不知诸位以为当如何?”,说话的正是当代临淮侯李弘济。

    “是啊,皇上怎能直接向我等勋贵要银子,昨日皇上还下旨要处死阳武侯啊,再加上被除爵的抚宁侯和安远侯,皇帝到底要干什么?

    成国公有什么想法吗?”,早就忍耐不住的定国公徐允祯开口询问道。

    他这一问所有人都眼巴巴的看着成国公,朱纯臣看着这些目光,心中一突:真是猪队友啊,自己正在想着怎么让他们先说话,结果一个个老狐狸,就知道喝茶,一句话也不说,你定国公找什么急啊,现在可好。

    朱纯臣狠狠的瞪了一眼徐允祯,开口道:“临淮侯不要着急,我等北京勋贵自当同为一体,阳武侯、抚宁侯和安远侯虽然有些许过错,但是也不至于除爵啊,何况是直接处死啊!

    以我看,我们不如一起给皇帝上书,请求皇上开恩。

    至于皇上对我等的罚银~

    咦,以本公爷来看,今日我北京勋贵没有到齐啊,这是怎么回事?”

    “成国公、定国公,那新城侯王国兴,新乐侯刘文炳等数位勋贵没有来,据在下打探的消息,今日他们上午去了信达钱庄,已经去取银子去了。”宁阳侯陈光裕开口回答道。

    此言一出,在场的勋贵们顿时有些骚动,成国公见转移了话题也是松了一口气。

    他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喝道:“真是岂有此理,再这样的关键时刻,竟然不来商议要事吗?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

    ……”

    逮住这个机会,朱纯臣大发一通脾气,直到心中舒爽后才坐了下来,拿起茶杯喝茶。

    心中想到:“奇怪,怎么这么慢,按时间来说,应该回来了啊!”

    这是成国公府的管家走了进来他,朱纯臣轻轻的松了一口气,管家在朱纯臣的耳边耳语了几句。

    朱纯臣脸色肉丸可见得变的阴沉起来,缓缓起身:“诸位,刚刚得到的消息,英国公今天上午已经给户部把十五万两银子送去了,户部尚书亲自在那里接收。

    诸位我们也都散了吧,有人已经投降了,我们还能做什么呢,该给皇帝的银子就给吧,本公爷也累了。”,说完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下走出大厅。

    定国公徐允祯张大嘴巴看着这一切,事情难道无可挽回了!他连忙向朱纯臣追去。

    “罢了罢了,各自回去老老实实的交银子吧,”怀远侯常延龄说了一句也转身向外面走去,反正就十五万两银子,自己家又没有从京营获取什么利益,也就是一个儿子在京营罢了,大不了被撤职回家。

    见大人物都走了,大家也都一哄而散,各自回家准备银子。

    刚回到书房的朱纯臣脸上很快就阴转晴了,他对今天的事情发展很满意,相信经过今天自己这一番表演,再加上英国公已经没有了总理京营的职位,他在北京勋贵的领导地位恐怕荡然无存,以后自己将会是他们的中心。

    “砰!砰!成国公啊,你怎么就走了,开开门啊,事情还没有完啊!”门外响起了徐允祯的敲门声,哼!定国公今天可是猪队友,差点儿坏了自己大事。

    但他仍然面带微笑的将定国公请进来,“定国公,此事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老老实实的交银子吧,对了还有从京营获取的银子都交出来吧,就这样吧,你赶紧回去吧!”

    走出成国公府的徐允祯心中冷笑,“简直愚蠢,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做勋贵的话事人,简直没救了。”

    徐允祯直接回家,带着早已准备好的二十万两银子直接带着马车大队出门了,很快他们一行人就到了太仓库,徐允祯前方是没有参加集会的新城侯、新乐侯等人。

    徐允祯很热情的向前打招呼,对他们丝毫没有不满。

    两刻后,徐允祯的银子查验入库完毕,在他的积极邀请下,新城侯等人是在拗不过,再加上今日没有去成国公府也确实有些说不过去,也就同意了,众人去酒楼饮酒。

    郭允厚则是一脸惊讶的看着这几位勋贵渐渐远去,他原本想着今日上午这些人肯定要好好的商议一番,看看能不能不交这笔银子。

    英国公能过来很正常,他也丝毫没有怀疑这位见过太多政治斗争的老人会看不清时事。另外这几位能过来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

    尤其是定国公徐永祯竟然拿出了二十万两银子,五万两是从京营贪墨的来的?一向扣扣索索的勋贵们竟然愿意拿出这么多银子实在是太难得了啊。

    郭允厚有预感,这恐怕是所有勋贵之中最多了。

    除了徐允祯,其他人装银子的箱子郭允厚都能闻到一股木头的腐烂气味,看来都是从地下挖出来的,而且在地下的时间也不短了,这几位恐怕是大出血了。

    当天下午,太仓库大门前,排了长长的大队,超过了一里远,旁边还有许多闻讯过来参观的百姓,锦衣卫不得不出动来维持治安。

    这些人都是参加上午集会的人,他们回去后挖开地窖,搬出银子,急急忙忙赶来都已经是下午了,由于大家差不多都是这个时间过来,还排起了长队!

    郭允厚不得不又调派一些人过来帮忙。

    用了两个多时辰一直到天黑,所有的银子才查验完毕,已经全部入库。

    郭允厚看着手中的账单,事情果然如此,定国公拿出来的银子是最多的,其他人大多都是十五万两多一点,都不够十六万两银子,这让郭允厚看着直骂娘。

    在他看来这就是在抢他的银子,若说他们所拿的只有几千两银子,他郭允厚第一个表示不信,几十年的积累就这么多?

    他急匆匆地赶往皇宫,给朱由检汇报,原本已经准备早早休息的朱由检不得不离开田氏的宫殿,去接见这位正不知是该高兴还是悲伤的户部尚书。

    PS:感谢编辑青舟大大,上一章的章节名已经修改完毕。

    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一百五十四章 户部的急迫问题(求订阅)

    被郭允厚这个时候打扰的朱由检其实是有一点儿不高兴的。

    在他看来皇帝也应该有休息时间吧,后世的996已经够可怕了,他可不想过那样的日子,他还想多活几年呢。只有活得久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因此他一直希望能够早睡早起,在这中间还适当的做一些运动,这样肯定身体好。

    虽然心中不太开心,但他明白不能让辛辛苦苦的郭尚书长时间的等着自己,六十岁的老人家这个时候还在工作,自己不去也说不过去,他还是很快走出了宫殿。

    见到红光满面的郭允厚朱由检被吓了一跳,这难道就是银子的魅力吗?

    草草行礼后,郭允厚就按捺不住给朱由检汇报今日户部的丰硕战果了。

    对于勋贵们多数只上交了十五万两多一点的银子,朱由检还是有心理准备的,大多数勋贵们是什么样的人朱由检还是知道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些还是有血性的。

    毕竟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可是因为国库没有银子,宫廷内也是一再紧衣缩食,不得不多次向朝中重臣和勋贵们借银子镇压叛乱。

    可是呢,崇祯皇帝指望带个好头的嘉定伯周奎只拿出了一万两银子,其他人学的有模有样,都是各种推辞只拿出几千两银子罢了。

    结果呢,李自成对全城的权贵家族进行搜查,从周奎家中搜出了三百万两银子,从全城的权贵们家中搜出了七千万两白银,这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可是不包括店铺、府邸、田地这些不动产的,若是加上,恐怕轻轻松松就超过了一亿两,这些人的嘴脸也就可想而知了。

    真正让朱由检惊讶的是定国公徐允祯竟然拿出了五万两银子,也不知道此为以吝啬着称的国公到底是怎么想的。

    算了,想不通就不想了,他也逃脱不了自己的手掌心。

    最后他看了一眼最后的总计,看到这个数字,朱由检很满意,笑着夸奖了郭尚书几句。

    画风一转,朱由检说道:“郭卿,最近半年来户部太仓库的银子应该不少了吧,再加上今年没有给宗室子弟发放俸禄,相必户部所管辖的京城以及各布政司的仓库应该都堆了不少的粮食吧!”

    听到朱由检的话,郭允厚这个老男人竟然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表情,虽然很快就消失不见,但还是被朱由检看到了,朱由检没有感觉好笑,有的只是对这种工作态度的敬佩。

    虽然是这样想的,但是有些话还是要说的,有些事情还是要做的。

    “郭卿,户部的仓库有很多吧,这些仓库之中恐怕有不少都有一段时间没有用过了吧。这次重新启用会不会有问题?管理人员会不会贪腐?你们户部有调查过吗?若是没有,你放心将这些钱粮放在这样的仓库里,由这样的人来看守?

    据朕所知,我大明的很多仓库的管理都是有问题的啊,郭尚书不清楚吗?”

    朱由检刚说几句,郭允厚原本满脸的笑容已经完全消失不见,自己大意了,数年来第一次户部有了足够的钱粮,还是这么多。自己这是着像了啊。他的额头上直冒冷汗,情况严重了啊。

    作为户部尚书,他从下面一路升上来,很清楚各地仓库和管理人员的情况,可以说是贪污成风,什么旧粮换新粮一类的事情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自己当初想要整顿,可是受到的褶皱太大了。顶着压力也仅仅是将京城的太仓库在去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彻底的整顿,结果实在是让人触目惊心,清理出一大批的害群之马。

    现在经皇上提醒,自己才意识到仓库的问题也是个大问题啊!

    他羞愧跪倒在地道:“皇上恕罪,臣玩忽职守,差点儿误了朝廷大事,请皇上责罚!”

    朱由检摇摇头将他扶起来,“这件事情你并没有错,只不过是没有想到罢了,现在一切还来得及,一年前你整顿太仓库的行动就做的非常好。

    朕的意思是,这次你也拿出那样的劲头,带领着户部的精干官员对全国各地的所有仓库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整顿,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全部从严处置,一个不都能放过,必须要让一些人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伸手的,伸那只手就剁了那只手!

    这件事情必须尽快开始,耽误不得!朕会让锦衣卫和东厂来配合你的工作,这次定要进行全方位的整顿,尤其是南京户部!”,朱由检严肃的交代郭允厚。

    “臣明白了,臣一定会对户部管理的所有仓库进行处理,将功补过,请皇上放心!”,郭允厚坚定地说道。

    朱由检又简单交代几句,郭允厚就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皇宫,很快从京城将对全国的几乎所有的仓库进行整顿。

    之所以是几乎,没办法,明朝的税收收的也是极为混乱,朝廷的很多部门都有征税的权力,仅仅是收的税种类不同罢了,这也使的不同部门都有自己的仓库,存放着朝廷的银子。

    例如太仆司的常盈库则是从属于兵部,并不归户部管辖,主要用于储备马价银。在明朝中后期借助于和蒙古互市的大规模进行,太仆寺官营马匹生意,买卖赚取差价,每年都能收入不少的银子,长时间的积累也是一笔不小的银子。

    朱由检在查阅资料时曾见到万历皇帝时太仆寺少卿的奏折,上面这样写道:“迩来国家多事,借讨纷纷,户工两部动去八百七十余万,见库存者仅余一百万有寄。”

    当时看到这个奏本时朱由检大喜,将刚刚上任的太仆寺卿周延儒叫了过来,问过后才知道,万历中期以前常盈库的确钱财颇多,然之后朝廷颇多战事,开销甚大,各部调用颇多,现在仅剩三十万两有余。

    此外还有工部的节慎库,光禄寺银库等多个不归户部管辖的仓库,甚至还有一个归南京户部管辖的南京户部银库。

    由此可见明朝的税收之混乱,在加上皇帝的内库,皇帝再不时地作妖,简直是一塌糊涂。大明竟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库!朱由检查阅这些资料时简直是无语至极。

    望着郭允厚远去的背影,朱由检心中安慰道:不急不急,事情总要一件一件的办。

    转身向田氏的承乾宫走去。

    ……

    一夜无话!

    PS:求订阅,求月票!求兄弟们的支持啊!

第一百五十五章 幕后之事(求订阅求月票)

    数日后,一个庞大的队伍缓缓来到京城的永定门前,引起了一阵骚乱,城门口进出城的百姓们纷纷驻足观看。

    据看守城门的士卒目测,这支队伍人数恐怕超过了两千人。

    这支队伍正是负责征收宗藩商税的李若星一行人,他们此行是为了押送八月份收到的银子,自九月初出发,抵达京城他们用了将近二十天。

    现在总算是平安抵达京城,为了安全,两百余位锦衣卫以及从河南各地地卫所抽调的五百余位“精锐”为这支押送大量银子的队伍提供保护。

    还好一路上也是顺顺利利,没有遇到什么不长眼的人,毕竟现在的大明还是比较太平的。

    不过因为时间比较紧凑,这次李若星并没有带过来征收的所有的商税,没有四川、陕西两省的税收,他们距离较远,运送不太方便,现在恐怕才刚进入北直隶。

    看着眼前高大巍峨的北京城墙以及永定门,李若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一路他是提心吊胆的,现在终于把银子送到了,他这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银子。

    李若星很是机智的让属下带着这些马车向皇宫旁边的内承运库前进,他自己带着许显纯匆匆的赶往皇宫,向皇帝汇报自己这十个月来的成果。

    得到李若星抵达京城消息朱由检很高兴,对于天启皇帝安排李若星负责收取宗藩商税的决定,朱由检是很满意的。

    现在看来这位李若星不为强权,以一己之力整顿了税课司。而这个衙门在李若星去之前几乎已经废了,人员也都只剩下大猫小猫两三只。

    现在的税课司据锦衣卫奏报已经完全超过了他全盛时候的规模,现在全国的人手已经超过一千人。

    看着眼前这位和十个月前相比又瘦又黑的李若星,朱由检一时间有些感动,这就是大明需要的官。看着李若星的疲惫但满脸笑容地样子,朱由检不由得想起了他们所遇到的困难。

    在这次的商税征收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被李若星积极化解。

    据锦衣卫半月前的奏报,陕西西安的秦王,在陕西的税课司查探秦王府的产业时,秦王隐瞒了多数产业。

    陕西的税课司总负责人张志立去秦王府不下十次,秦王丝毫没有老实交代的意思,后面甚至直接将他轰出,对于一个七品小官,秦王朱存枢可一点儿都不在乎。

    当地的锦衣卫千户所竟然不断的阻碍税课司的收税工作。这使得张志立暗中查探的方法也破产。前前后后一直拖到六月份。

    张志立没有办法,他只能上报李若星,还好西安到开封很近,李若星带着许显纯直接来到西安,他们拿着天启皇帝赐予的尚方剑直接将西安的锦衣卫千户给杀了,并且对锦衣卫千户所进行了大规模整顿,处死的超过二十人。

    如此大规模的行动吓坏了养尊处优的朱存枢,但他还是咬着牙拼死不交代,还嚷嚷着要上奏皇帝弹劾李若星和许显纯。

    李若星一时间有些无奈,他也总不能对藩王出手吧,情况一直拖到七月中旬,距离开始征收的日子越来越近,李若星最终被逼无奈直接让许显纯出手在朱存枢面前一刀砍死了王府那个一直对他嚣张至极的管家。

    看着陪伴自己数十年的管家鲜血哗哗流一地,朱存枢终于崩溃了,大哭着将王府的所有账册都交了出来。

    之后秦王甚至将摁了血手印的奏折来弹劾李若星目无王法,提刀威胁亲王,罪当处死!

    可惜的是奏折到达京城的时候天启皇帝已经卧病在床没有处理这件事,朝堂重臣们这个时候谁都没有心思处理这种小事情。

    等到朱由检登基,朱由检直接将奏本给烧了,还血手印,也不知道是谁的血,反正不会是那个贪生怕死秦王的。也有御史弹劾李若星和许显纯,朱由检直接将他们当做魏党之人给处理了。

    再加上朱由检前段时间给李若星的肯定,现在朝堂之上的所有聪明人都仿佛没有看到这件事情。

    此外还有山西太原的晋王朱求桂和大同的代王朱传,两人相互勾结丝毫不同意山西的税课司对他们进行收税,由于山西离京城很近,这样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京城。

    他们更加的无耻,由于这两家宗藩在山西的时间已经两百余年了,他们在山西早已经和当地的最大势力晋商勾结在一起,或者说是已经被晋商所收买了。

    在晋商的帮助下他们将王府的大多数商业行为都给隐藏了起来。

    因此虽然天启皇帝下旨申饬了晋阳和代王,但是税课司并没有查出多少东西,只能望着规模庞大、富丽堂皇的王府深深叹息。

    最终借助着锦衣卫的力量,查出来了一部分的商业资产,但是据李若星估计,恐怕还不到真是数量的三分之一。

    相似的情况数不胜数,想河南开封的福王、襄阳的襄王、荆州的惠王、银川的庆王等等,简直数不胜数。

    朱由检上前握住李若星的手道:“李卿,这十个月来,你奔赴全国各地,处理这如此之多麻烦事情,功莫大焉啊!

    来人,传旨

    李若星忠贞为国,慎思勤勉

    ……

    以一己之力历时十个月为国朝征收宗藩税收,奔赴全国五个布政司,功莫大焉

    ……

    现加封李若星为太子少师,赏银一千两!”

    “臣李若星叩谢皇恩,吾皇万岁!”,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李若星连忙跪倒在地谢恩,原来新皇没有忘记自己啊,自己这段时间的艰辛都是值得的。

    “快快起来,这都是你应该得,最终收取的银子数目朕已经看到了,没有想到啊,竟然收取了将近两百万两银子。

    你也知道,朝廷这些年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这次取消了宗藩的俸禄将近八百万石的粮食,再加上每年将近四百万两的商税。

    你可是立了大功啊!朕要感谢你啊!”,朱由检故作严肃的说道。

    李若星也露出了笑容,见皇帝是真的高兴,丝毫没有因为自己对藩王的不敬而不满,并且对自己很是赞赏,

    李若星咬咬牙跪倒在地,开口道:“皇上,臣有一言,此时冒死进谏,还请皇上赎罪!”

第一百五十六章 皇帝缴税(4000字求订阅求月票)

    李若星这突然的举动令朱由检一愣,这是什么情况,怎么就冒死进谏了,朕有这么残暴吗?

    朕不就是处死了几千人吗?跟令人害怕吗,那些人都是该死之人,朕也没有因为劝谏就处死人吧。

    肆!好像还真有,不过那是几个不长眼的人。

    朱由检将李若星扶了起来,说道:“李卿有什么话就说吧,朕会好好听着的,若是有利于朝廷,朕自然是会仔细考虑的,爱卿放心。”

    “皇上,臣这次在征收藩王商税之时,多数藩王都提出凭什么只收他们的税,那些晋商、徽商这些大商人为什么不收?

    他们大声宣称这是朝廷有意的打压太祖血脉,有的甚至说是朝堂文官们离间天家感情,当处以重罪,否则国将不国,这天下还是谁的天下?

    还有既然他们已经缴税了,为何那些勋贵们不用缴纳,他们说那些勋贵们的生活可比他们要好的多!

    皇上,臣认为这件事还是需要有足够的重视,不然的话那些藩王恐怕会对朝堂重臣进行诋毁啊!”。

    说到这里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闭上了嘴巴。

    可惜还是让朱由检看到了,朱由检嗤笑一声,“那些人是不是还给你说,怎么不去收朕的税,朕的产业那么大!按理说比他们的都大。”

    “皇上恕罪,臣绝无此意!”,李若星有些后悔自己多嘴了,谁见过皇帝缴税的,自古以来就没有这个说法啊。

    朱由检缓步走到书桌后面坐下,皱眉沉思,看着朱由检的动作,李若星不敢发出一点声音,生怕打扰了皇帝的思考。

    说实话这样的结果其实是朱由检所期望的,把所有的掌权者分为宗藩、勋贵、文臣,先对其中最小的团体宗藩,也是危害较大的宗藩下手,其他的团体大概率会作为看客甚至会出手推上一把。

    这个时候宗藩必然会心生不满,他们会想着凭什么只有我纳税,而他们就不用,这不公平,更何况我们还是太祖血脉,这个天下都是我们朱家的,你们又是凭什么?

    他们将会拼尽全力将其他的团体也拉进来,对他们来说既然改变不了自己的情况,那么大家都一样就好了。这样朱由检又可以把矛头对准另外一个小团体,知道集合起足够的力量对最强大的那一批人发动进攻,他们或许在那个时候还在对他人幸灾乐祸。

    现在的情况果然和朱由检想的一样,不过也不着急,这件事情得慢慢的来,着急不得。

    不过也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做,他缓缓抬头,看着紧张的连呼吸非常轻的李若星。

    “李卿,你觉得该怎么处理?”,朱由检问道。

    李若星一时有些为难,他有些后悔自己干嘛把这些事情给皇帝说呢?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他也皱眉沉思一会儿,心中一狠,开口道:“皇上,臣认为朝廷应当征收勋贵和大商人的商税,如果真的能够收上来,我大明的财政问题必然将荡然无存,一切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不过,臣认为此事现在尚不可行,必须等待合适的时机,臣斗胆请求皇上先将此事放下,再等一等!”。

    李若星心中很清楚,这件事情如果做成,必将对大明产生巨大的影响,反正他李家主要是种地的,并没有大力发展商事,以这一点儿的损失来换取皇帝的信任还是很不错的。不过皇帝要是让自己来整的话,还是算了吧,这恐怕会真的死人的,他李若星还撑不起啊!

    朱由检不由得点点头,这位李若星没有让他失望,虽然他很好的避开了皇帝经商的事情不谈。

    朱由检很清楚整个朝廷几乎都对他这样大规模的经商不满意,近千年来都没有这样的事情了。

    朱由检突然发现现在是一个好机会,不仅可以推进商税的事情,还能堵住一些文官们的嘴。

    “李爱卿所说的很不错,可谓是老成谋国之言,朕也赞同爱卿的意见,不过朕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原本已经渐渐放松的李若星瞬间就紧张了起来。

    “哈哈!李卿不用紧张,朕还是有一些分寸的,朕认为我大明现在国事日益艰难,全体宗藩为了朝廷,已经放弃了宗藩俸禄并且上交了商税。

    朕这个皇帝也不能落后于人,大明终究是大明人的大明,李卿,朕的产业的商税也由你来收取,明日朕会让人将朕该缴纳的商税给税课司送过去,你注意接收!”

    “皇上,万万不可啊,这种事情亘古未有啊,臣认为应当对那些藩王进行申饬,臣请皇上三思啊。”,李若星大为震惊,皇帝自己的产业还要缴税,这消息传出去必然石破天惊,开数千年之先河啊!

    虽然这件事情若是真成了,自己真的就声名大振了,胆敢向皇帝收税,这名头实在是……

    “朕已经想好了,事情就这样定了,朕作为大明的皇帝就必须要为大明出一份力,朕责无旁贷。”说完,朱由检站起身深沉的望着远方,仿佛是忍着心痛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在李若星的眼中,此时的朱由检那并不算高大的身躯中仿佛蕴含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气势。

    “皇上仁慈!”,李若星连忙跪拜道,不管皇帝到底是为了什么,不管皇帝接下来准备怎么做,朱由检都是开历史之先河,以后那些藩王们再也没有理由不缴税了,自己的工作以后一定可以轻松许多。

    “皇上,此次商税总额两百万两白银,因为四川和陕西因为路途比较遥远,此时尚未送达京城,其余各省份的税银已经全部运抵京城,共计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现在应该已经抵达内承运库,不知这笔银子是放在太仓库还是内承运库?”,此时的李若星内心是忐忑的,皇上若是全留在内帑,那皇上自己缴税不就成了左手倒右手吗?还有什么意义!

    “税课司从宗藩那里所收商税户部和内帑一边一半,目前就这样安排吧,以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吾皇圣明!”

    “朕发现现在的税课司人手还是太少,朕给你们拨银十万两,你们要继续扩充人手,建立一支专业收税的队伍。

    今日就先说到这里,你赶紧去把银子给装到仓库,另外将门外的许显纯叫进来吧!”

    “臣谢皇上,皇上,臣还有一言,现在外界都认为许显纯是那魏党余孽,但是臣和许显纯相处的这十个月。

    臣认为此人的能力十分出众,虽然有些心狠手辣,但是据臣观察,此人不贪财不好色,对皇上忠心耿耿,请皇上明察!”

    “爱卿放心,朕自有想法。”

    李若星一脸激动的离开武英殿,从和皇帝的这一番谈话之中,他真正的看到了皇帝对他的大力支持,二十万两银子,足够将税课司真正的完善的建立起来了,现在的税课司人手还是相当不足。

    若是真的想要对勋贵、大商人收税,现在的税课司还差得很远。

    甚至皇帝自己还要缴税,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去,自己定然要青史留名了!

    走出武英殿让门外等着的许显纯进去,并安慰了一番,表示自己已经向皇帝求情了,让他不必太过担心。

    许显纯进入武英殿就直接跪倒在地道:“臣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参见皇上,臣有罪,请皇上治罪!”

    许显纯这次过来见皇帝时心中是几位忐忑的,他在去税课司之前,可是锦衣卫都指挥佥事,也算得上是一个实权人物了。

    他在对付东林党的“六君子”等东林党领袖人物时和魏忠贤走的很近,再加上他的手段有也卑劣,因此被人称为魏忠贤的走狗。

    朱由检登基前后,田尔耕已经站队成功,洗清了身上的嫌疑。而自己那时还远在河南。

    当得知皇帝处理了魏忠贤极其党羽后,在回京路上的许显纯就惶惶不可终日。

    害怕自己也会被皇帝当做魏党中人给除掉,毕竟自己的名声可不太好。

    现在这富丽堂皇的皇宫给他的感觉就像是炼狱。

    虽然深受皇帝信任的李若星给皇上求情了,但他仍然是提心吊胆。

    其实他很庆幸这次在税课司他尽全力来做这件事情,没有任何的偷奸耍滑,顺利完成了商税的第一次征收,说不定皇上会看在自己有能力的份上饶自己一条小命。

    看着这位面相阴鸷的中年许显纯,朱由检心道:果然没有愧对这副面相,是个心狠手辣的人。

    “许卿,快快起来,这是那里话,你有什么罪过。朕怎么不清楚?朕正准备要奖赏你。

    这段时间你协助李若星将商税的事情办的是井井有条,你可是立有大功劳。

    你这段时间的辛苦朕都知道了,你做的很不错。

    对于税课司的建设你有什么想法吗?”

    见皇帝如此热情的许显纯有些发愣,不过作为聪明人,他跟快就反应过来了,看来皇帝是不准备和他计较这些事情了,他自然很开心。

    连忙收拾心情,开口道:“臣谢皇上恩典。

    臣在税课司主要的工作还是协调和锦衣卫的关系,税课司经常需要借用当地锦衣卫的力量来完成一些事情。

    臣发现各布政司的锦衣卫千户所有许多已经变质了,他们已经不再忠诚于皇上了,像陕西的情况并不是特例。臣请皇上对各地的锦衣卫进行整顿。

    另外臣认为税课司应该不能经常借用锦衣卫,这样会耽搁锦衣卫的正常任务,已经有不少的锦衣卫人员给我抱怨说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已经用在帮助税课司了。”

    朱由检不由得点点头,的确这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嗯,你说的很不错,锦衣卫整顿的事情朕会交代田尔耕的,现在这时间长了,各地的锦衣卫恐怕都已经忘记了自己职责了,的确是该好好收拾收拾了。

    至于使用锦衣卫过于频繁的问题!

    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这样吧,朕给你拨二十万两银子,你建立一个属于税课司的武装力量,招募人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在全国各布政司都要设立分支机构。

    朕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不过这样的话,锦衣卫的事情你以后就不能插手了,你觉得如何?你需要多长时间能建立这样的队伍?”

    许显纯一愣,他没有想到事情竟然会到这一步,皇上这是要让税课司拥有一支专门用于收税的力量,用于惩治那些不交税、偷税、漏税的人啊!

    可是也不至于到这一步啊,难道这税课司以后还会有大用不成?说不定还真有可能。

    “臣愿意承担此重任,臣相信在皇上地支持下,臣定然能在一年内将这支队伍建成,不负陛下重托。”,想了想,他还是觉得就在税课司更加有前途。

    “好,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办了,这次你的功绩很大,这样吧,你就领锦衣卫指挥使衔,赏银千两。

    你和李若星要好好配合,以后的税课司可是有大事请要办的。”

    半个时辰后,许显纯激动的走出皇宫。

    …………………………

    第二日,当皇帝的税银送到税课司在京城的衙门时,这里早已经有很数十人在这里观看。

    昨日传出皇帝因为宗藩都缴纳商税,因此皇帝决定自己的产业也要缴税的消息,很多人都嗤之以鼻,他们绝对不相信爱财如命的皇帝会这样做。

    今天很多人早早的来到税课司准备看热闹。

    谁想到竟然还真的来了,来的正是信达商行的马车,而且沈继尚竟然亲自过来了。李若星亲自出来迎接,看着沈继尚递过来的账单。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

第一百五十七章 激动的汤若望

    仅仅数天时间,皇帝因为宗藩缴纳商税,而皇商的产业庞大却不纳税,皇帝心中非常过意不去,于是亲自向税课司李若星要求皇室产业也要缴纳商税的消息就传播开来。

    引起了一场又一场的风波。

    各地的藩王知道时都是非常疑惑,他们完全不能理解朱由检的意图,皇帝为何如此苛待自己这些人,他们都是一家人啊,这样又是何必呢?到底是为了什么?

    现在为了堵住自己这些人的口,压制自己的不满,让自己老老实实的缴税,皇上竟然对自己下手,他可真是狠心啊!

    朱由检到底是为了什么?要这样对自己家人动手。

    这也让他们明白皇帝向自己这些藩王收税的意志可是说是不可动摇,这项政策几乎是不能改变了,看来只能采取其他途径了。

    至于藩王下面的宗藩们,他们心中是感激的,对他们来说,那么一点儿俸禄根本就是毫无用处,解禁对他们的好处更大,现在看来这项政策是不会反复了。

    而那些文官们听到这个消息时也是震惊异常,他们作为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一批人,他们很快就看出了皇帝的意图,一方面为了压制藩王们的反对,另一方面也让原本反对皇帝经商的大臣们为难了,事情不好办了。

    他们有所预料皇帝一定会有所动作,只是没想到朱由检竟然真的狠,直接打断了某一些人本来的想法。

    这件事情再加上朱由检登基以来所做的一些大事件,大明中央的一些文官们已经看出来这位新皇帝的用人要求了,那就是唯才是举。

    只要有才华,有能力,这位年轻的新皇帝就用,并且还是重用。

    这个发现让一部分人大为兴奋,更多的人也是轻舒一口气,只要知道皇帝对于用人的要求那一切事情就好办了很多。

    对于老百姓们而言这样的行为更是典型的名君行为了,更是只有在戏文里才能看到的。

    …………………………………

    这一日,得到朱由检旨意的汤若望紧赶慢赶终于再次来到了京城。

    这一路长途跋涉可是把他累的不轻。虽然他今年才三十六岁,但他这次的确赶路的确太紧了,为了早日见到皇帝,他几乎没有放松。

    两千里的陆路,跋山涉水的,以前他可没有短时间内走这么长的陆路,这个国家实在是太大了,据他估算和整个欧洲的大小都差不多了。

    出身于欧洲神圣罗马帝国的他很早就进入了罗马学院学习,赶路一般都是坐船的。

    他为了传播天主教的荣光,来着这个塞里斯人的美好国度已经有八年了。

    据他了解在这个国家,“儒”掌控着一切,主的光辉传播并不顺利,最初的传教士们借助着利玛窦开创的“合儒超儒“的传教策略,他们入乡随俗,脱下僧袍,换上儒服,住进中式房屋,并潜心研究中国经史和伦理,仔细寻找其中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

    他们这样的行为的确取得了明国士大夫们的好感和信任。

    然而一些激进的传教士们认为这样的行为过于迁就明国人,影响了他们的“纯正性”。于是他们禁止信徒们祭天、祭祖、拜孔子,引起了明国整个社会的反感,酿成了“南京教案”!传教士们在明国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汤若望在学习好明国的语言、文化、历史后,换上儒衫,改名汤若望,来到了明国京城,四年前来到了这个国家的京城,听说那是一座百万人口的巨城。

    在京城,他凭借着自己掌握的数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很快打开了局面,结交了徐光启、毕懋康等数位明国朝廷的官员。

    然而很快这些官员都辞官回家了,他也被中国天主教会给派到了西安。

    就在他指挥着工匠们修建教堂时,他先是收到了老朋友徐光启的信,上面说他收到了皇帝的亲弟弟的帮助,在京城种植红薯,而且这位信王殿下对于西方的技术文化很感兴趣,还说他已经向信王举荐了自己。

    收到老友的信他很高兴,也为老友能再次受到重视感到高兴,作为对中国文化很了解的人,听清楚所谓的信王又没有什么权力能帮助他。

    况且这些年明国不太平,那个什么“魏忠贤”将自己的好友都给送回家致使自己在京城的工作寸步难行,他并没有对此报很大的希望。

    结果收到信不到两个月,皇帝驾崩,信王登基的消息传到了西安城,这让他仿佛看到了曙光。

    果然,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皇帝的圣旨,他心中激动万分,明国人还是通情达理的,没有让自己行跪礼,接旨后,他才知道是让自己去京城担任钦天监监正。

    兴奋的他一夜没有睡,坐在书桌前看着这份圣旨,他相信这是欧洲人所接到的明国的第一份圣旨,自己创造了历史,自己改担任了如此高的官职。

    第二日给中国天主教会写一封信后就出发前往京城,路上他下定决心,这个机会是上帝的恩赐,自己一定要抓住,要让这位年轻的新皇帝看到自己的价值,唯有如此,才能让主的光辉照耀在这片土地,这里有亿人啊,比欧洲人都要多。

    至于和圣旨一同到来的邓玉函的劝告,汤若望有些看不起这位同行而来的人,现在最重要是赢得明国上层的好感,而不是防备,不是讨价还价。况且这是去见一个帝国的皇帝啊,作为一个传教士这将是无上的荣光。

    他认为还是利玛窦开创的“合儒超儒”的策略才是真正正确的。自己这次一定要尽量满足这位皇帝的要求。

    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抵达京城的他,顾不上休息,将圣旨藏好后,急忙前往皇宫觐见皇帝。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

第一百五十八章 至关重要的谈话(求订阅求月票)

    走进这座宫殿的汤若望心中震撼异常,规模宏大的宫殿他也见到过不少,神圣罗马帝国在维也纳的宫殿他也为外面见到过,罗马的教皇宫他也见过。

    但它们都没有眼前这座宫殿群庞大、宏伟、震撼人心,况且这次他还真正的走了进去,看到这座和西方宫殿样式完全不同的宫殿,他心中难以平静。

    在小太监的带领下走进皇帝所在的一座小宫殿,见到坐在那里身穿龙袍的年轻人,他连忙行礼道:“臣汤若望见过大明皇帝陛下!”

    朱由检看着这位一身儒衫,头戴明式网巾的汤若望,若不是他这头发的颜色以及他那口音,朱由检相信恐怕别人不会有人认为他是个欧洲人。

    “免礼,汤若望这个名字是你自己起的汉名?”

    “是的皇上,为了在大明更加方便,外臣从澳门进入明国时特意为自己起的汉名。”

    “这话不对,澳门可一直就是我大明的,我大明只是暂时借与葡萄牙人居住罢了。”,朱由检严肃的说道。

    汤若望一惊,葡萄牙,这个名字他可从来没有从明国人口中听过,现在竟然从明国皇帝口中听到,看来皇帝果然是对欧洲有不错的了解。

    “是是,是臣说错了,由于臣不是葡萄牙人,对此了解不多!望皇上恕罪。”,汤若望赶紧撇清关系,又试探了皇帝。

    “无碍,不知者无罪。朕记起来了,你是来自那什么神圣罗马国的,对吧!”

    “皇上对欧洲了解甚深啊!”,这位皇帝竟然还知道他的祖国,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朱由检也适时的表示自己对西方的历史等各个方面都很感兴趣。见皇帝如此有兴致,汤若望很高兴,不断给朱由检介绍西方的一些国家。

    朱由检也适时地更新自己脑海中对如今欧洲各国的印象,他对西方历史不太了解,脑海中仅有对西方现阶段的模糊历史,现在也可以相互对照。

    比如原本朱由检认为的霸主应该是西班牙,没看人家把葡萄牙都给吞并了,结果现在才知道,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早在几十年前都已经被英国给干掉了,西班牙现在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还比如意大利的伽利略还好好的活着,汤若望竟然不知道牛顿,看来这个人还没出名。

    ………

    ………

    朱由检学到了不少知识,过了不短的一段时间,朱由检看时间差不多了,才开口打断了愈来愈兴奋的汤若望。

    “欧洲的事情,我们先说到这里,朕也想让大明的子民们多了解一些欧洲的事情,朕希望你每两三天都能书写一篇介绍欧洲情况的文章,朕将它发在邸报上,你觉得如何?”

    汤若望意犹未尽的挺下了介绍,听到朱由检的话一愣,邸报,这东西他还是知道的,主要是让明国的官员们了解朝廷大事的东西。如果自己写的东西放在那上面,那么很快就会有很多人了解欧洲了。

    这可比自己这些人辛辛苦苦的去宣传要强的多啊!能见到皇帝果然是很有用啊!

    “是,皇上放心。臣可以做到一天一篇!”,汤若望激动的说道。

    朱由检很满意,这是第一步,要让大明的子民们眼界开阔一点儿。

    “另外,这次朕安排你做钦天监的监正,大明需要这些技术,另外,朕听说你在天文学方面很有天份,朕希望你能和徐光启一起对我大明的历法进行修订?,朕希望你能将欧洲的一些先进的枪炮技术教授给大明,朕需要用它来对付北方的蛮夷,你觉得如何?”

    汤若望略一犹豫道:“皇上放心,臣定然知无不言,绝不藏私!徐大人和臣也是好友,臣愿意担当这个众任!

    皇上,臣有一事相求,陈想在京城修建一座教堂。请皇上恩准!”

    “好,汤爱卿如此的为我大明着想,朕也知道汤爱卿来到大明是为了什么,可是十年前的南京教案的影响太大了,满朝文武乃至大明子民都对你们天主教印象不好,朕一人恐怕也说服不了他们。

    这样吧,等你对大明有了足够的贡献,况且到时候通过邸报,大臣们对你们也有了足够的了解,朕相信到时候朕定然能够劝服他们,到时候自然而然的能够在京城修建教堂!

    爱卿觉得如何?”

    看着汤若望皱眉沉思,朱由检也不着急,看着他思考。

    南京教案的影响汤若望很清楚,他跟明白朱由检说的也是事实,现在要推动这件事情的确很困难。邸报宣传再加上若是自己有了成绩,这些应该足够了。

    “皇上深谋远虑,臣明白了!”

    听到汤若望同意了,朱由检点点头,同意就好,朱由检从桌子一边拿过来一个盒子,这时王承恩走了进来说道:“皇上,郭尚书和徐尚书到了!”

    “宣他们进来。”

    听到是徐光启来了,汤若望也很是高兴。

    郭允厚和徐光启是朱由检特地叫过来的,他们进来行礼后,朱由检将盒子递过去道:“诸位爱卿,你们看看这个东西!”

    郭允厚连忙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是几枚银币,全部取出,一人递过去一枚,这时他才发张旁边还有一个红毛人。

    郭允厚是认识这东西的,自从隆庆开关以后,这些银币流入大明的也不算少,他们这两位都是见过的。

    “三位爱卿,朕想知道我大明能不能铸造这样的银币?”

    作为工部尚书的徐光启连忙道:“皇上,银币我大明是能够造出来的,工部有这个能力。”

    “皇上,银作局也能够做出来!”,王承恩开口说道。银作局对于银子等金属的加工能力恐怕还在工部之上,朱由检倒是忘了这一点儿。

    “汤爱卿,不知你可知道这西班牙银元是怎么铸造的吗?”

    “皇上,臣仅仅知道它的原理,但是臣做不出来。”,汤若望有些尴尬地说道。

    朱由检点点头,“郭爱卿,我大明可以使用这种银元吗?”

    将银元拿到手里后郭允厚就在发呆,听到朱由检的话,才回过神来,他说道:“皇上,现在在我大明实行这种银币万万不可行,请皇上三思!”

第一百五十九章 银币(求订阅求月票)

    在场所有人都是一愣,尤其是朱由检,在他看来使用银币明显是对朝廷有好处的。以后各方面税赋的征收也方便的多,现在最通金融财政的专家竟然反对?这是为何?

    “郭爱卿,你说说为何我大明不能使用这银币?”

    郭允厚心中在想,皇帝虽说很有能力,应该是为明君,可惜还是太年轻,罢了罢了,我还是老实说了吧,我也不怕得罪人。

    “皇上臣认为有数件原因。

    其一,我大明现在通用的银锭是五十两一枚,太仓银则是由地方熔铸后直接送往京城,每年四百万两,此乃定数。而在这个过程中地方铸造是存在一定的损耗,这就是“火耗”,现在“火耗”已经成为各地官员的一项重要收入。

    若是要铸造银币,那就必须像铸造铜钱那样在中央铸造,不可让地方插手,收回铸币权,空难重重,又没有了火耗,此举恐怕会引起大乱啊!

    其二,依臣来看,这种银币大约是一两,这样的分量太大了,我大明百姓一家的年收入也不过二十余两白银,他们日常生活根本用不了这么大的银币。经常存在的其实是各种碎银子,况且白银和铜钱的兑换比例一直在变动。用起来就会很麻烦。

    而对于大宗贸易,这些银币很容易被一些贪婪之人给刮掉一圈,这样币值就下降了,很难让商人们信服。

    这种情况就连不值钱的铜钱都有人这样做,他们甚至重新融化添加其他的金属重新铸造。或许是因为铜钱利润低,这样干的人不多,影响不算太大,若是换成白银,那简直难以想象。

    这样造出不能用的银币有什么用?再加上银子太软,要铸造这样的银币必须要加入其他的金属,这样朝廷恐怕还会因此而获利,那么就很难保证没有私人铸造。

    其三,我大明缺银子啊,没有足够的银子,这件事情根本就做不成,尤其是朝廷缺银子,如果真的要铸造,恐怕也铸造不了多少。

    我中华历朝历代都有铸造金币银币的先例,但他们大多数都是作为赏赐之用,并不能直接作为货币!

    臣请皇上三思啊!”

    听完这话的朱由检有些沉默,这三个问题都不是小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甚至是相当的麻烦。

    “汤若望,欧洲那边有这种情况吗?”。

    “皇上,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就像郭大人所说有人在银币上刮一层银子也是常有,臣就见过有的商贩都是带着秤,以便随时称量银币的重量。”

    朱由检点点头,皱眉沉思,他还一直疑惑,按理说这些银币明朝中后期就开始大量传入中国,以及明朝中期以后大量的白银流入国家,此后应该就不缺银子了啊,怎么会一直到清末,大清才开始铸造银元。

    朝廷的掌权者很蠢吗?必然不是,现在看来应该就是郭允厚说的这些问题了。

    “郭卿,咱们一条一条的分析,首先是所谓的火耗问题,这个问题算是陋习,这是借着朝廷大事为自己谋取私利,是应当被禁止的,这是吏部、刑部、大理寺的事情。真是岂有此理,猖狂至极,默认,朕同意了吗?”

    “……”

    其二,一两的银币的确是太重了,我们可以铸造一些低分量的银币,比如半两,甚至是更低。

    这样的话,甚至能够减少铜钱的使用,你们要知道,我大明的铜产量并不高,若不是云南的铜矿,情况恐怕还会更严重,若是能省下来,就可以大规模地铸造铜炮,以对付建奴。

    至于银币太软,有人会在上面刮银子的问题。我们想办法添加不同的金属,提高它的硬度,另外可以银币的外围加上一些纹路,如此若是真的有人刮银子,也能被人轻松发现。

    如此有了秘密的配方,也能够防止有人私自铸造,可谓是一举两得。”

    “……”

    其三,据朕所知,自隆庆开关以来,每年的海贸都有大量的白银流入我大明,所以我大明是不缺银子的,缺银子的恐怕只是朝廷罢了。

    而朕的信达钱庄里存的银子是足够的,因此朕认为若是能够让银币被天下所接受,缺银子的问题这就不是问题了!

    诸位觉得如何?”

    “……”

    汤若望没有什么感觉,虽然他来中国已经八年了,但是他还是对大明的了解趋于表面。

    而郭允厚和徐光启呆呆的看着朱由检,毕竟在大明的这么多年历史上,基本上有什么大事情都是臣子们提出几种不同的意见,皇帝选择其中一个罢了,长在深宫中的皇帝一般是没有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皇帝要做的仅仅是选择罢了。

    然而现在则是出了这样一个皇帝,亲自给出了问题的解决方法,还想当的有理有据,皇帝这番话着实是让二人震惊不已。

    徐光启还好,他和皇帝相处时间长,而郭允厚则是呆滞了,好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他心中大骂:以后谁要再说皇帝没有读过什么书,没有文化,本官打死他。

    皇上这么深谋远虑吗?那要是这样的话,信达商行在这之中的作用可是极大啊!这~,细思极恐啊。

    “皇上考虑的十分周全,不过臣认为此时当缓行,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极其容易引发大问题。”

    朱由检道:“郭爱卿放心,这件事情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做成的,光是早就配方就需要很长的时间。

    徐爱卿,这件事情恐怕就要交给你负责了!”

    “皇上放心,臣定然尽快完成配方的研制。”,徐光启对于这个方面还是不太了解,但是他见过大明以前铸造的银币,和他眼前的这个差不多,因此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汤爱卿,你和徐爱卿也是相熟的,你又了解欧洲银币的制作方法,朕希望你们二人通力合作,尽快研制出配方!”

    “皇上放心,臣汤若望定然全力帮助徐大人。”

    “嗯,对了你们还要负责对我大明历法的修改。”

    “臣明白。”

    “王承恩,你从银作局中安排一批精干之人调拨给徐爱卿,这件事情必须尽快完成,之后才能进行其余诸事!”

    “臣等明白。”

第一百六十章 热潮(求订阅求月票)

    这时,王承恩拿出了三个盒子,朱由检指着盒子道:“这些是朕为诸位爱卿准备的小礼物,这也是信达商行做出来的新产品,诸位可以拿回去看看,还是很有用的。”

    原本不想要的郭允厚和徐光启听到是信达商行的产品,也就收了起来,毕竟信达商行赚了他们不少银子了。看着包装应该也不是什么大件的东西,况且信达商行的宣传套路他们也都听说过了。汤若望则没有想那么多,直接结果。

    三人谢恩后,就告辞离去。

    “王承恩,你吩咐人去给京城无品以上官职全部送一个,另外给勋贵们一家送上两个,另外一个以皇后的名义送给各个勋贵的夫人们,以表示我皇家对文臣武将的拳拳爱护之心。”

    “皇上放心,臣一定送到。”,这种事情他王承恩也已经作过过几次了,已经很有经验了。

    而刚刚走出皇宫的徐光启三人对视一眼,郭允厚显然是知道他们两人关系好,于是他先行告辞,徐光启和汤若望则同行准备去徐光启的府邸。

    徐光启家的书房。

    “咱们恐怕得抓紧时间了,我看皇帝似乎很着急,我感觉的对吗?”,汤若望问道。

    “不不,你来大明的时间还短,了解的不多,今天郭尚书是反对这件事情的,虽然皇上一条一条的进行反驳,但是皇上肯定也认识到了自己考虑的不足,你没看皇上也没有给我们安排时间吗?所以也不用太着急。

    该做还是要做,按照正常的进度来就行了,当然了,越早成功越好,只有我们这边成功了,才能进行接下来的事情。”

    汤若望认真地点点头,他觉得自己应该是学习到了什么。

    “好了不说这个了,我们不如打开盒子看看皇上赏赐的礼物打底是什么?”,虽然话是这样说的,但徐光启的心中还是有些害怕的,信达商行送礼物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都要出一大笔银子啊。

    两人缓缓打开,看到里面的东西,是一个精美的木头包裹着什么东西,似乎是玻璃,取出后,看到里面那清晰的人影,甚至能够看清汗毛,里面的这个人不就是自己吗?

    这竟然是镜子,两人心中非常震惊!

    看看镜子,又摸摸自己的脸,如此反复数次,才终于确定这就是镜子,里面的人正是自己。

    “真是鬼斧神工,也不知道是怎么用这玻璃造出来的!”。徐光启感叹道。

    到底是宦海沉浮数十年的人了,压制住心中的好奇抬头看向汤若望,毕竟客人还在呢,失礼还是不太好,他这才留意道同样震惊的汤若望,甚至比自己都夸张。疑惑道:“欧洲也没有这样的镜子吗?”

    “徐大人开玩笑了,欧洲并没有些东西,我也是第一次看自己如此的清楚,真是太神奇了,太令人惊吓了。”。

    看着自己这位好友如此惊讶的样子,不知怎的徐光启心中竟然生出一种骄傲,自从认识汤若望以后,徐光启就一直被打击,那什么欧洲竟然会这么多我天朝上国不会的。

    回到家的郭允厚同样一脸震惊的看着镜子,不过他心中在想:本官没有多余的银子了,本官不会买这东西,想想都很贵,买不起。

    当天收到这份皇上赏赐礼物的文臣勋贵们打开盒子侯同样的震惊不已,有的活了六十多岁,这才真真正正的看清楚自己地样子,和铜镜中的完全不同,它是那么的清晰。

    勋贵们对于获得两份赏赐,比文官们多一份是受宠若惊的,他们也看出来了这是皇帝在对他们进行安抚。

    而以皇后名义送给勋贵夫人的镜子,也是直接让这些贵妇人们将镜子放在手中,一刻都不愿意分开,甚至到睡觉时还将镜子抱在怀里。

    而当晚整个京城的权贵家族都是鸡飞狗跳,文官们的妻子小妾们很快就得到了能将人照的纤毫必现,对她们来说,这东西就是神物,能看清楚自己那美丽的容颜,这么多年了,这才发现,自己竟然如此的美丽。

    而勋贵家里就直接是沸反盈天了,当正妻有了,小妾却又没有,有些得宠的小妾们那里肯依,有的甚至直接将它们家中老爷的镜子给要过来。

    很快,镜子的种种神奇之处开始在京城传播,同样的事情在同一天还发生在南京,甚至是各省的省城或者一些大城市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仅仅两天时间,信达商行将会售卖一种能够将人照的非常清楚的镜子将要售卖,这样的消息就在大明的权贵、文官、士绅、商贾甚至是青楼之中传遍了,所引起的反响是巨大的。

    两日后信达商行开始售卖时所所引起的轰动效果是极大的,经过将近一年的发展,信达商行在京城已经有十家店铺,分布在这座城池的各个位置。

    开业当天,这些店铺门外都是挤满了人,就算是知道自己买不起的人也会来这里凑个热闹,买不起还不能过来看看吗?

    况且现在几乎全天下人都知道,这商行是皇帝自己开的。人们对于皇帝开店还是有很大的好奇心的,再加上这些店铺售卖的都是一些高级玩意儿,百姓们也能够在心中满足一下自己的皇家生活的猜想。虽然他们买不起。

    店铺里面摆出了数十种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镜子供人们选择,并且不时地发出惊叹声。就算是那些不差钱的勋贵们,看到下面标注的价格也是倒吸一口凉气。但是再想想自己家中的那些娇妻美妾,咬咬牙从怀中取出银票。

    像那种最大的差不多可以达到两尺长宽,售价便宜的,也就是没有什么装饰的也要一百两银子。再贵的那就不好说了。

    为了促进人们使用信达钱庄的银票,信达商行也是煞费苦心的为这样的银票提供各自便利,甚至是稍微的减免一些银子,效果也还不错。

    不仅仅是在京城,这天在大明各个省份的省会城市都有镜子买出。在那些地方消费的主力军就是各地的大商人,以及更不差钱的藩王们了。

    像扬州因为盐商多,因此这里也是引起了抢购热潮。

    为了赚取更多的银子,朱由检专门让他们制作了,只有手掌心大小的小镜子,这种镜子的价格就很低了,只要三两银子。

    当然这对于大明一个自耕农家庭一年二十余两银子的收入来说还是太贵,但是这已经能使得那些小地主或者在城里开设店铺的人咬咬牙买下来了。

    事后的统计也是如此,这种小件的销售情况最好。

    信达商行这一天的火爆着实刺激了不少人,但是这也是独门生意,他们也要求自己家的工匠抓紧时间破解。对此,朱由检是丝毫没有担心的,只要做好保密措施,问题就不大。

第一百六十一章 动工

    绵延千里的燕山山脉,山势险峻,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民族北方对抗草原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战国时燕国就依托燕山山势修建了燕长城,以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

    到了汉朝,这里也是幽州刺史部所在地,这里一直都是大汉的军事驻地,在上谷郡、渔阳郡与匈奴、乌桓等族征战数百年。

    而自唐以后,东北边患日益严重,从契丹、女真、蒙古再到现在的建奴,这些给华夏带来巨大威胁的敌人都是起源于东北,壮大于东北,在这近千年的历史上中原北方这座绵延数千里的雄奇山脉也就更加的重要。

    甚至它的地位已经提升到了有它则有和平,无它,则是国民不安,生灵涂炭。

    大宋不就是因为丢失了燕山山脉的天险,而不得不在平原地带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构筑一道针对契丹的防线,在平地上修筑边防设施,所耗费的财物已经无法统计了。

    然而效果并不是很好,大宋常年吃败仗,最终还是被虐的不成样子,直到出现了靖康之耻。

    明初收回燕云十六州,也就收回了这座天然防线,为了保卫这座防线同时也为了对当时势力仍然庞大的蒙元残余势力进行持续不断的打击,朱元璋在北方构筑了九边重镇。

    其中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四镇二十余万兵马守卫者这座山脉的不同位置,尤其是其中的大同镇更是号称九边之首。

    特别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距离北京城数百里的燕山也就愈发重要,这座天然屏障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命脉,绝不容失。

    想来这样的防备也是固若金汤,然而,就像任何山脉中间都有通道一样,比如太行八径,燕山山脉也存在着缺口,古北口和喜峰口。

    大汉常年在军事重地卢龙塞余塞外民族争斗不休,而卢龙塞就是指的是大明的喜峰口,可想此地的重要性。

    当然大明自然也知道这两个地方的重要性,这两个地方也是明朝修筑长城所经过的地方,在这里也修建有关城,以守卫边疆。

    然而数十年来,由于蒙古残余势力不断瓦解,上一次对大明造成不小威胁的小王子还是在一百多年前被正德皇帝给弄死了,之后和平数十年,再到嘉靖年间俺答汗为祸大同、河套一带。

    直到隆庆五年,俺答汗请求朝贡,大明也同意了,双方开始了较大规模的互市贸易,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在山西、甘肃、宁夏等地开放11处互市。

    这就使的大明和蒙古之间的关系也没有那么紧张了,甚至土默特部的大汗也就是俺答汗的子孙们被大明册封为顺义王几乎成为了惯例。

    两方之间的互市贸易的规模也一直持续但现在,甚至自称是黄金家族血脉的林丹汗也是帮着大明打了好几次建奴。

    这也就使得整个大明对于蒙古的放松,以至于整个九边的防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松弛,当然了,九边的军队在大明仍然是精锐。

    现在在林丹汗即将西征的,燕山千里防线将彻底暴露在建奴的兵锋之下,这个时候喜峰口和古北口就变得至关重要,一旦被敌人入关,情况将不堪设想。

    此时,寂静的古北口和喜峰口突然喧闹了起来,每一个地方出现了大约一千名工匠以及数百名士卒,他们将会对这里原本有些废弃的关城重新进行修缮,甚至还要扩大规模,按照新的设计图进行修建,确保万无一失。之后就是等待大军的驻扎。

    朱由检给工部下拨了足够的银子,全力支持他们的修建,此时的工匠们、士卒们、以及在这里监督的工部官员们,看着眼前斑驳的关城,心中充满着信心。

    大山之中的道路,虽说这两个地方是平坦的,那也是非常险峻的,因此就算是派过来再多的工匠也施展不开。一千人几乎是极限了,按照徐光启的估算,在崇祯元年到来之前,这两座关城应该可以修建的差不多,可堪一用。若是真正的完工,达到山海关等关隘的坚固程度,恐怕还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这还是在朝廷的资金充足的情况下的速度,没办法,再过几个月,整个燕山都将下起大雪,到时候几乎无法动工,效率将会变的很低。这个时候正是小冰河时期,这一带的冬天可比后世冷的多。

    随着在场的工部官员的一声令下,所有人都开始对这项工程的修建工作,再来这里之前,徐工部尚书光启亲自对这些官员进行了交代,一定要重视这件事情万万不可偷奸耍滑。

    这两个关城对于朱由检,对于大明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还是像历史上那样时隔一百余年蛮夷再次兵临北京城下。

    他的威严恐怕会被踩在地上,一文不值,他想要进行的改革都将会变的更加困难,各种阻力都将蜂拥而至。为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万无一失,朱由检还派出了锦衣卫和东厂两批人马来这里进行监督。

    与此同时,经过朝廷千挑万选,以及新上任不就得礼部尚书温体仁的推荐,选定的出使草原的两个外交团队已经出发了,去察哈尔部的此时刚刚通过喜峰口向茫茫大草原而去。而去驻地在归化城的土默特部的团队,此时还在去大同的路上。

    他们的任务也十分重要,查探双方的意图,若是能够打消林丹汗的西迁自然是最好。

    若是不能,经过大明的估算,土默特部并不是察哈尔部的对手,到时候损失惨重的土默特部有很大的可能投降建奴,这是大明决不允许的。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

第一百六十二章 袁可立到任(求订阅求月票)

    原蓟辽总督王之臣、山海关总兵满桂、锦州总兵赵率教、宁远总兵杜文焕、东江总兵毛文龙、辽东前锋总兵官祖大寿、游击将军曹文诏等十数位辽东将领在宁远城外十里迎接袁可立的到来。

    见到前方十数位将领以及他们的数百位亲兵,袁可立也不敢托大,连忙下马,带着孙传庭和洪承畴走了过去。

    担任陕西督粮参政的洪承畴在得到皇帝的旨意后,其实很是疑惑,皇帝怎会将自己调往辽东?

    按理来说不应该啊,皇帝才登基一个月,应该不认识自己这样一个籍籍无名的地方官啊。

    不过他总感觉这件事情应该是个好事情,自古以来打仗升官速度最快,对于自己在打仗这这方面的能力,他洪亨九还是很有自信的,他相信在这方面自己不弱于人。他也是从小熟读兵书,对于兵事也有自己的一番了解。可惜一直没有用于实战,现在这样的机会来了。

    他直接骑马快速的往辽东赶去,当袁可立出京城的时候,他已经从西安赶到了太原。并且成功在山海关追上了这位闻名于世的袁可立。

    …………………

    “下官恭迎袁大人!”

    袁可立一脸惭愧地说道:“诸位同僚,何至于此来迎接我这个老头子,一切还是以辽东兵事为重。”

    袁可立将视线转往为首的王之心,看起来这位王大人的情绪有些没落啊。

    他身后的那位王承恩手下的小太监这时站到了最前面,道:“诸位大人,接旨吧!”

    包括袁可立在内的众人连忙跪地,此地尚在城外,条件简陋,小太监也没有要求香案之类的东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兵部尚书袁可立,为我皇明南征北战数十载,尤其是其在担任登莱巡抚时,重建登莱水师,开设东江镇,与孙承宗、李邦华等人相互配合,收复辽东数百里国土,功莫大焉。

    现任兵部尚书袁可立担任蓟辽总督,赐尚方剑,掌辽东镇、蓟镇所有军队,兼任登莱巡抚,大小事情皆可一言而决,之后再报往朝廷。

    原辽东大小所有官吏、将领需努力协助袁可立复我辽东,覆灭建奴。

    钦此!”

    “袁大人,接旨吧!”

    “臣谢皇上厚爱!必复我辽东,覆灭建奴!”

    “必复我辽东!覆灭建奴!!”,众位将领都是聪明人,不管心中如何想,也较忙高呼。

    像袁崇焕的心腹赵率教则是疑惑魏忠贤都被新皇帝给治了,为何袁崇焕没有回辽东。

    原本准备起身的众人看到小太监再次取出一份圣旨,连忙再次低下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原蓟辽总督王之臣,为国守边数载,尽职尽责,

    ……

    现诏王之臣回京,朝廷另有重任!

    满桂、祖大寿、曹文诏三人在辽东抗击建奴时奋勇杀敌,屡立战功,于国有功。

    ……

    然国朝其他地方也需爱卿效力,现诏令满、祖、曹三人尽快回京,朕另有要事嘱托!

    以上三人当尽快进京,不可耽搁。

    钦此!”

    “三位大人,接旨吧!”

    三人连忙起身接旨,众人看他们的眼光也各不相同,从圣旨的措辞来看,王之臣这次回京恐怕不太好过。

    而皇帝很明显对于满桂三人的功劳是很认可的,言语之中流露出的满是皇帝的赏识,回去面圣后定然发达,众人也不由得投来羡慕的目光。

    原本还很疑惑自己这小小游击将军竟然能来到这里的曹文诏这时才如梦初醒,自己这是被皇帝看中了。

    这时小太监再次拿出来一份圣旨,众人心中不由得吐槽,这还没完没了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辽东十数万将士于天启七年四五月间击退建奴的进攻,并斩杀建奴数千人,朝廷当有重赏。

    原山海关总兵满桂增援锦州有功,加封满桂太子少傅,赏银五千两;

    锦州总兵赵率教坚守锦州一月有余,其间智计百出,对建奴造成极大的伤害,加封赵率教为太子少保,赏银五千两;

    东江总兵毛文龙在对敌期间,多次出兵金州、复州一带,深入敌军后方,牵制了敌军大量兵力,加封毛文龙为太子少师,赏银五千两;

    ……

    ……

    钦此!”

    在场的所有人几乎都有提到,这些将领们听到圣旨内容时简直是难以置信,朱家皇帝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五千两银子,要知道袁崇焕督师上次赏赐的银子也才四十两。

    其实朱由检认为天启皇帝上次对所谓的“宁锦大捷”的赏赐实在是太寒颤人了,几十两银子朝廷也能说的出口。这样的赏赐怎么让将领们用命?也怪不得明朝的将领们

    所以这次朱由检力排众议,甚至专门从内帑拿出银子对这些人进行重新赏赐,对于找死的的将士,也讲原本的抚恤金提升了三倍。

    “臣等接旨,吾皇圣明!”,这次恐怕发自真心!

    听着这明显比上次大的多的声音,小太监也不由得露出笑意,这是他想到了干爹交代的话,连忙开口道:“诸位大人,这次朝廷重新进行赏赐可是皇上一力促成的,甚至这些银子都是出自内帑的!”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也是,要是按照朝廷大臣们的意思,这份圣旨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好不。

    “臣等叩谢皇恩!”,这些人现在已经对这位新皇帝充满好感了。

    见确实是没有圣旨了,众人才起身。

    “老大人,卑职了终于再次见到你了啊!太不容易了,原来的那个袁崇焕仗着官职高就一直打压卑职!”,这粗犷的声音一出,所有的都知道这是毛文龙这个蛮子。

    原本对毛文龙不太感冒的众人此时却没有像往常那样表达心中的不满,都是一脸笑意的看着他。

    作为袁可立一手提拔上来的毛文龙,可以说是袁可立的真正心腹了,自从袁可立从登莱巡抚离职后,辽东就再也没有人管的住这位蛮子了。现在袁可立回来了,毛文龙就再也不会像一往那样无法无天了。

    “住嘴!毛文龙,当众诽谤上官你可知歌罪?你眼中还有朝廷吗?”

    “卑职知罪!”,毛文龙唯唯诺诺的说道。

    “那还不赶紧闭嘴!”

    果然如此,众人心中暗笑。

    “诸位大人,我等不如回城的!”

    “督师先请!”

    PS:终于码完了,在火车上用手机码的,实在是太累了,手指疼!

    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一百六十三章 整顿开始

    宁远城,蓟辽督师府。

    袁可立坐在主位上,一脸严肃,丝毫看不出在城外时的和善模样,他的声音低沉,“诸位将军,此次陛下将如此重任交给本官,本官就必须对得起皇上,对的起大明。

    本官对辽东各方面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孙承宗孙阁老当年在辽东编纂了十一万人的精锐部队,然而柳和之败后,十一万人仅仅剩下四万不到的残兵,可谓是损失惨重。

    经过诸位将军的整顿,现在的辽东兵力也恢复了不少。

    然而现在的辽东各部队需要进一步的整顿,不知诸位觉得如何?”

    自从见到袁可立后就一直笑眯眯的毛文龙首先出声道:“卑职赞同,现在的确需要整顿,现在的辽东兵员数量竟然都没有确切的数字,那袁崇焕难辞其咎!”

    “毛总兵,这样说就过分了吧,袁督师也是为了维持柳和之败的辽东大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恰当的时机来进行大规模整顿罢了,更何况在袁督师的带领下,我等还取得了宁锦大捷这样的胜仗。再说了你东江镇有多少兵员?可符合朝廷要求,相必你毛总兵最为清楚。

    督师,卑职认为若是整顿也应该对东江镇整顿!自从您去职后,这毛文龙一点儿也不把我们看在眼里,行事张狂。”赵率教忍不住站起来说道。

    “好了,不要吵了,看来诸位将军也都清楚辽东已经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了,这次整顿的范围本官认为将包括辽东镇、蓟镇、宣府镇、东江镇以及登莱水师,本官帐下的所有兵马。

    借助这此次宁锦大捷使的建奴损失较为惨重,我们赢得了较为充足的时间!

    本官帐下所有部队剔除老弱、**等一切不利于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因素,诸位将军帐下的所有兵员都将进行整顿,包括诸位的亲兵,当然本官也包括在内,这里没有人是特殊的,待遇完全一样。

    剔除之后,若是士卒不够,那就再招,直到达到限额为止。

    不知道你们谁有意见?有的话就尽快提出。”,袁可立睁大眼睛,虎视眈眈地看着下面的这些人。

    在京城时,袁可立经过和朱由检的密谈,他们一致认为虽然当初将三十万辽人安置在宁远到山海关这数百里的土地上,实行辽人守辽土的策略,这种策略也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使的辽东局势安稳了下来。

    但是长期来看,这样的政策定然会有极其严重的后果,很容易使辽东军阀化,甚至是养寇自重,对朝廷产生很大的威胁。

    因此必须趁着现在时间还早,打破这种军阀化的趋势,对辽东军队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整顿。再加上辽东的兵力实在是太过混乱了,这次必须一次整顿完成,同时这个时机又是千载难逢。

    看着严肃且充满威严的袁可立,众人一时间有些发愣,事情搞这么大吗?在场的将领多是外地将领,真正的辽地将领如祖大寿、吴三桂这些人都没在这里。祖大寿此时已经收拾行李准备进京了,吴三桂还太年轻,没有那个资格来到这里开会。

    谁也不愿意将自己所掌握的兵力给分出去。

    见场面一时间有些沉默,袁可立也是早有预料,直接开口道:“怎么,诸位将军这是不太愿意吗?”

    毛文龙看着这位老上司,咬咬牙道:“袁督师,卑职赞同!”

    ……

    “卑职赞同!”,在毛文龙率先投降后,众人不得不起身表示同意。

    见此情形,袁可立那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和蔼的笑容。

    “既然诸位都同意,那么整编也就可以开始了,我们的时间很紧张,那现在我们就来商量一下具体的整编方案,本官在京城和皇上经过一番商议后,确定了各镇的兵员数量,必须以此为准,不够的再增加。

    具体是这样的,诸位可要听好:

    蓟镇兵马限额五万,辽东镇十万,东江镇三万,登莱水师五万。

    经过此次整顿,可得兵马二十三万,这二十三万兵马将是我大明对付建奴的绝大多数兵力了。”

    见众人的脸色都不是太好,袁可立停顿一会儿再次开口道:“本官知道,按照这个计划,除了登莱水师,其余各地的军队都将缩减。

    可这也是无奈之举,你们手下军队的战斗力相必你们都明白,皇帝给平西南之乱的朱燮元册封为定南伯,怎么了,你们是不是有些不服气。

    皇上给本官说了,自整顿完成后,若立大功,公、侯、伯这些爵位皇帝等着你们来取,一切都看你们的本事了。

    咱们士卒以后就这么多,想要立功,想要封侯就要好好的训练军队,看看现在的辽东军队到底是什么样子?你们相必都很清楚。

    另外辽东每年花费五百余万两的的军饷,而且每年都在增长,朝廷根本就撑不住了。”

    大堂里顿时鸦雀无声,这个消息实在是太令人惊讶了,如此看来皇帝是真的下定决心了,一切恐怕都很难更改了。

    众人这是不由得想起了,袁可立带过来的三门红衣大炮,不是说朝廷不会制造吗?这难道是从京城城头上拆下来的?

    “臣等定然协助督师尽快完成军队整顿!”

    “那就好,你们要明白皇上对我等的重视,大明几乎所有的精兵强将都在这里了,本官今日带来的三门红衣大炮相必你们也都看到了,这是皇上派人从壕境请过来的红毛人造的,当然了,现在我大明的工匠已经学会了,相信很快就有源源不断的红衣大炮送到辽东。”

    听到此话地众人不由得开心起来,红衣大炮的威力他们还是很清楚的,只可惜的是红衣大炮的数量太少,大明又造不出来,现在这样的问题被皇上解决了,那自然是惊喜有加,以后守城就更加的方便了。

    众人连连高呼:“吾皇圣明!”

    “既然如此,今日诸位可以回去了,明日一早,诸位来督师府我等在这框架下作详细的整编计划,那一座城池守卫多少兵马,那一座关隘驻守多少士卒,一切都要尽快的定下来!”

    PS:今天报道,坐了十三个小时的火车,累死了。

    求月票!!求打赏!!求推荐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6016/ 第一时间欣赏重铸刚明最新章节! 作者:青史昭昭所写的《重铸刚明》为转载作品,重铸刚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铸刚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铸刚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铸刚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铸刚明介绍:
天启六年,这是一个乱世的初始,现代青年穿越大明末代皇帝朱由检!他能否改变这个乱世?重铸大明。
这是一个悲惨的乱世,也是天灾不断,失去了数千万条人的生命,中原大地为之一空,无数人为之叹息!
PS:建了一个书友群,大家可以在群里聊聊天,灌灌水!群号:1109274903重铸刚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铸刚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铸刚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