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重铸刚明TXT下载重铸刚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铸刚明全文阅读

作者:青史昭昭     重铸刚明txt下载     重铸刚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二十三章 东海水师总督南居益

    郑芝龙看着眼前这座正在建设中规模宏大的港口,这里以后至少将会停泊数百艘船,按照皇帝的意思,他的水师将会不断的增加人手。他也已经开始在挑选新兵了。

    现在在台湾的造船厂已经开始造船了,造的都是一些小型船只或者运输船。大型的战船已经被朱由检叫停了。

    虽然岛上大木很多,不缺木材,但是真正造船可以用的木材还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阴干。虽然台湾的造船厂上有一些库存,但量并不多,因此此时的船厂现在的主要工作是进山伐木,并进行阴干。

    现在能用的都是他以前的库存,为了以防万一,他库存了大量的木头,就算如此,这些木材也是不够的,因此抓紧时间加大库存才是最重要的。

    若是让朱由检知道他的想法恐怕会被气的不轻,这么多的库存已经不少了,登莱水师的造船厂库存的量那才是极少,只能修建两艘大型船只就没有木头了。对于台湾府的造船厂能有这么多的木头很满意。

    现在由于辽东已经不在大明手里了,辽东的大木已经完全不能采伐了,现在登莱水师的木头都是从朝鲜北部采伐的。

    这次建造新的帆船,朱由检不想再建造大明的那种福船、宝船了,这种船只属实是不太适合现在的炮战了。

    为此,现在新的大型战船的建造全部被朱由检给叫停了,他想要建造西方人的大帆船,可惜郑芝龙那里竟然没有这方面的图纸。

    最终还是在福建找到了一艘战利品,是当年福建巡抚南居益带领明军收复澎湖时的战利品。虽然最后发现仅仅是个武装商船,没有什么大用处!

    但是朱由检又发现了一个海战人才,还是大明一直缺乏的人才-南居益!

    这个发现令朱由检很是惊喜,由向吏部以及锦衣卫要了南居益的相关资料,仔细看了他的履历、政绩以及各方面的品德。

    此人果然是一个人才,此人完全是从基层做起,在被魏忠贤整下去之前官至福建巡抚。这个资历已经足够了。能力又好,品德也是想到不错的人才可是在是不好找。就连魏忠贤都没有找到他的把柄,最终还是南居益自己请辞。

    朱由检又发现这位南居易正好就在京城。因为朝廷对魏忠贤一党进行了处理,被诬告、陷害的人相继平反。

    被平反尚且还有意做官的人都往京城赶,等待着朱由检的重用或者吏部的安排。

    而南居益就是这样,他在十二月中旬就到达了京城。

    在元旦大朝会时,朱由检特地安排他参加了这次的大朝会。

    并且在正月初六那一天,在乾清宫召见了这位南居益。

    “南爱卿,朕知道你是受魏忠贤诬陷的,魏忠贤这个奸贼属实让爱卿你受委屈了。”

    南居益有些受宠若惊,连忙谢恩。

    朱由检略微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道:“爱卿,朕记得你在天启四年出动兵力打败了荷兰人,收回了被荷兰人攻占的澎湖,不知爱卿对这件事情有何想法?”

    因为邸报的普及作用,现在大明的官员问基本都知道原来西夷分很多国家,连所谓的国名他们也都清楚了,也就不再用红毛人之类的称呼。

    听到皇上问这个问题,南居益略微一愣,他的思绪不由回到几年前的大海上,那一场战争给他的印象是在是太深刻了。

    “皇上,荷兰人来自万里之外,其在南洋的力量定然只是其力量的极小一部分。

    而在澎湖之战中,敌人用的都是组装商船,连战船都不是,敌人有七艘船、有一千两百余人。

    当时臣带领福建沿海各卫所的兵力共计一万人,兵出澎湖,历时八个月才将其驱逐澎湖。

    ……

    臣认为我大明的海防松弛,沿海各卫所的兵丁数量严重不足,战船太小,大型战船太少,火炮数量奇缺无比!现在西夷人的威胁越来越大。

    此外海上的海盗势力层出不穷,前有李旦,后有郑芝龙。虽然现在郑芝龙已经归顺朝廷,为朝廷所用,但是朝廷也需要有足够强大的水师力量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而登莱水师主要还是应对辽东的建奴。

    ……

    ……

    因此臣认为我大明必须要整顿沿海卫所,重建大明水师。”

    朱由检对他的话很满意,“爱卿所说不错,现在西夷人已经到了我大明的家门口,几次想要侵占我大明土地。

    这些人狼子野心,现在的台湾府南部都还被荷兰人所占领,我大明不可不防。

    我大明现在水军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战船这一方面,我大明传统的福船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海战了。

    朕已经派人去了壕境,看看能不能从葡萄牙人那里买到他们的大帆船,至于火炮,现在红夷大炮军械司已经能够量产。

    朕在年前已经从军械司派出人手,他们将会去南京将南京兵仗局和军器局合并为南京军械司,以后南方用的红衣大炮都将在南京生产。”

    听到皇上已经做了这么多的安排,南居益不由得心中大定,“吾皇圣明!”

    接下来朱由检又和南居益详细的讨论了大明水师的复兴计划,随着话题的修建深入,朱由检对南居益也更加的满意。虽然南居益是一个文官,但是他关于水师的建设、作战等方面都很熟悉。

    朱由检也想找到一个武官,可惜俞大猷应该死了,他儿子又是一个草包,不堪大用。

    见讨论的已经差不多了,朱由检才开口道:“南爱卿,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朕想让你负责大明东南数省水师的重建工作,就按照咱们刚刚商议的计划来做就可以。

    担任大明东海水师总督,挂兵部尚书衔,朕赐你尚方剑!全权负责此事如何?”

    南居益虽然已经有所预料,但还是被朱由检对他的安排给吓了一跳,直接连升两级。

    南居益感动的跪倒在地,“臣谢皇上厚爱,臣定然重现永乐时大明水师的盛况!”

    最终又定下,东南水师的驻地将放在两个地方宁波这个天然良港。

    ……

    PS:求订阅,求推荐票!!

第二百二十四章 荷兰使者(求订阅求月票)

    “指挥使大人,荷兰人特使汉斯·普特曼斯求见大人!”,郑芝虎向郑芝龙汇报道。

    这个称呼对于郑芝虎来说很不容易适应,不过在郑芝龙的强烈要求下,他直到最近才适应了这样的叫法,总感觉很别扭。

    汉斯竟然要过来?难道是对方因为我大明在岛上的诸多动作引起对方的警戒了?也对,他们荷兰人在岛上才多少人,恐怕还不够五百人,现在看到朝廷这么大的动作自然不放心,这次过来恐怕是来刺探消息的,想要确定朝廷的意图吧。

    “请他进来吧,也让他看看这座他们待了两年时间的岛屿,说不定还能回忆起什么!”

    “大哥放心!”,郑芝虎也露出微笑,他可看不起这些红毛人。

    说完他就意识到部队,看到郑芝龙那略微带有警告的神色,他连忙开口,“指挥使大人放心!”

    “芝虎啊!你也不要怪大哥严厉,大哥进京也过我大明的皇帝了,这位皇帝可不简单,还有京城皇帝重新整编的新军,给为兄很大的震撼啊!

    咱们既然已经归顺朝廷,以后就要按照朝廷的规矩来。不然的话很容易出事情啊。”

    “大哥,我明白,这些话你也说过多次了,那些岛上羽林军什么水平我也看得出来,大哥也是为了我们考虑,弟弟我自然是知道兄长的苦心的。”

    郑芝龙点点头。

    走出房间的郑芝虎长叹一声,希望大哥的决定是对的吧。

    不过那一直和大哥不太对付的刘香刘指挥同知竟然没有提出一点儿反对意见,甚至还积极配合,真是奇哉怪哉,难道那比大哥还年轻的皇帝真的这么厉害?仅仅是见两次面就是这么个结果?

    他郑芝虎实在是想不明白。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听郑芝龙的。他大哥在他心中就是无所不能,听大哥的话总没错。

    而在澎湖新建港口上,汉斯正心中煎熬。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距离澎湖还有近十英里时,他就被巡逻的明军船只给发现了,又因为语言不通,他差点被这些人给送到海里喂鱼。还好这只船上有两个是郑家的老人,他们对于红毛人有足够的了解。

    于是汉斯抢回了一条命,到达岸上后,他看着这座港口,心中略微发凉,明国怎么会修建如此如此大规模的港口,明国和郑到底要做什么?这能够停泊多少船啊!

    被这么多敌军围着,这样的体验对汉斯来说也是第一次。可是他并不想再体验第二次了。还好他认识郑芝虎将军,给闻讯赶过来的郑芝虎将军说明了来意。

    而在这之后半个时辰,郑芝虎才再次回来。

    “郑,不知尼古拉一官可愿意见我?”

    “汉斯将军,这边请,郑将军已经在等你了!”。郑芝虎其实想不明白,他家大哥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外国名字?真是奇奇怪怪。

    在汉斯的眼中,前方出现了一座堡垒,堡垒的旁边至少有上千人正在修筑城墙,看地基这座城池的规模恐怕不小。

    一直到近前,他才发现这座堡垒竟然是他们荷兰人当初在澎湖修建的棱堡,没想到明人竟然将它给修复了。一时间,他略有恍惚。

    对于这座荷兰式堡垒,朱由检也是相当重视,这应该就是棱堡了,虽然在北方用处不大,但是以后大明和西方人的冲突必将越来越多,这种专门为热武器而设计的堡垒必然有它的用处。

    于是朱由检派出了工部和军械司的一部分官员来到澎湖进行考察。现在考察仍然在进行中。这座堡垒的确给这些官员不小的冲击,对于这种多边形的堡垒,他们的确是没有见过。

    经过一个月的考察、摸索,他们将这座堡垒给修缮成功,这座堡垒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于是郑芝龙就暂时将这里当做台海水师的驻地。

    唯一一点不好的就是这棱堡太小了,无奈之下,他们在棱堡的旁边修筑一座较大的城池,让士兵们以及之后到来的百姓们可以住在城里。正好这座棱堡到时候可以作为防御设施。

    在郑芝虎的带领下,汉斯走进堡垒内正中间的一个房间。

    他发现里面竟然有好几个人,并不仅仅只有郑!

    房间内有郑芝龙、刘香、张士起、李若链。其中张士起是朱由检挑选的一位武进士出身,原本在福建沿海卫所中担任指挥同知,也是一位人才,现在被调过来在郑芝龙的手下担任指挥同知。

    至于李若链则是洛养性派到澎湖的一位锦衣卫千户。郑芝龙将这些人都叫过来也是为了避嫌,有些人、有些事现在已经不能一个人做了。

    “汉斯先生,不知你这次来到澎湖是有何事?”,郑芝龙开口,旁边一位被带进来的翻译负责众人间的对话!

    “郑,我受台湾总督彼得·奴易茲所托,作为荷兰使者,此次前来是想询问一下关于台湾北部的事情!”

    “是吗?彼得总督亲自让你过来吗?有事你就问吧,若是可以回答本官自然会如实回复!”,郑芝龙心中冷笑,这些人真是贼心不死。

    汉斯似乎是松了一口气,似乎郑还是如同一往那样好说话。

    “郑难道真的归顺了明国?”

    “自然!”

    “明国还要继续向岛上移民吗?”

    “本官不知!”

    “明国要继续大建军舰吗?”

    “本官不知”

    ……

    “明国会如何和荷兰相处?我荷兰可是军舰遍布全球的大国!”

    “这样的大事情不是本官所能决定的,是由皇上决定的。本官只能保证向朝廷表示你荷兰的强大,以及同荷兰做生意对大明的好处,相信大明会和荷兰友好相处的。”

    ……

    “若是这样自然最好,那就麻烦伯爵大人了。”

    “汉斯先生太客气了!”

    ……

    ……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

第二百二十五章 龙江宝船厂

    郑芝龙收起了欢送汉斯时的笑容,看向开口的李若链。

    “诸位同僚对荷兰人了解并不深。有所疑惑也很正常,按照前段时间邸报的说法,这个国家是来自万里之外,国土面积很小,甚至不如我大明的一个省大。

    然而此小国的水师实力太过强大,其国战舰数千艘,所用大炮均为我大明水师尚未使用的红夷大炮,而且其战舰全部采用的都是新的外形结构,他们称之为大帆船,都是为了适应火炮的战争而设计的。

    这样的战船比我军现在使用的福船更加适合现在的炮战。数年前的澎湖海战我军出动战船一百余艘,士兵近万人,才打败了不过八艘战船,一千两百余人的荷兰人。而我大明军队也若是惨重。

    ……

    ……

    因此我大明要想收复台湾南部,就需要时间,大明需要建造新的船只新的火炮。而本官刚才的话也是为了让他们稍微放下戒心,但是我大明的移民势必会引起对方的警惕。

    而这一方面大明东海水师总督南居益自然清楚,等南大人到了我等经过商议后也好统一行动。”

    众人不由得点头,这些话似乎是很有道理,众人不得不心服。

    …………………

    回到热兰遮城的汉斯向彼得汇报了此行的过程与所获得的情报。彼得略微有些沉默。

    郑芝龙凭借着如此庞大的势力归顺明国,那么他在明国之中的地位定然不低,他的话定然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这一点不用怀疑。相对于明国人来说,郑对我荷兰的实力更为了解,明国若真是有冒险举动,郑定然会阻止的。

    不过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必须要去巴达维亚求援了,台湾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一千人。现在只有不到五百,太少了。

    作出决定后的彼得总督丝毫不拖沓,数日后,一只小型船队离开港口向南而去。

    而就在汉斯离开澎湖的时候,南居益来到了南京。

    南居益离开京城后,第一个来到的地方是南京龙江宝船厂,这一个在明初制造郑和下西洋所用宝船的地方。

    在龙江宝船厂,南居益着实是非常震惊,尤其是他前方七个巨大的船坞,其中最大的据南居益估计有百丈长,十数丈宽。

    这也太大了,他不由得想起了记载中郑和的船只,宝船共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那真的是宏伟之盛世啊,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回到两百年前。

    可惜现在这样的船队已经完全消失不见,对于他这样对海战颇有研究之人来说,这也是一大憾事啊!他心中长叹,继续在宝船厂观看。

    虽然朝廷承平日久,这里的规模远远不能和永乐时相比,但仍然规模不小,主事的官员是一工部郎中于志舒。

    南居益仔细的听了于志舒的讲解。

    龙江宝船厂在弘治年间分为前厂和后厂。现在有提举司、帮工指挥厅、专门打造海船风篷的篷厂、细木作坊、油漆作坊、捻作坊、铁作坊、篷作坊、索作坊、缆作坊等。其中仅仅篷厂有房间六十余间。

    除了他这个工部郎中还有员外郎、主事、提举,帮工指挥等人员。下设的厢长、作头等低级班头就将近百名。匠户分为四厢,每厢分为十甲,每甲设甲长,下辖十户。故船厂共有匠户一千户。

    平日里他们也要造大量的船,只是数量并不多,而且很多都是商船,这些船只并不大,因此他们的很多船坞并没有开始使用。

    南居益发现几乎一半的船坞现在似乎已经弃之不用,里面堆积着厚厚的污泥。南居益打断于志舒的介绍:“这是怎么回事?就算不用也不至于到荒废成这个样子?”

    见南居益脸色阴沉,于志舒连忙解释道:“总督大人,您不知道啊!宝船厂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现在我们能用的船坞也就是一半,还都是偏小的船坞。再加上船厂缺银子,人手也不够,实在是没有能力来保养这些船坞。

    而且这些船坞已经荒废了一百多年了,现在若是修复恐怕要十数万两银子,船厂没有银子啊!”见于志舒哭丧着脸,南居益心中一阵悲凉!

    这也怨不得他,此人不过上任才两年。

    ……

    “于大人,不知两百年前的郑和宝船宝船厂还可以造吗?”

    于志舒略微有些尴尬,“总督大人,现在船厂的匠户们造不出当初的宝船了,主要原因还是没有那么粗大的木料了,当然其中也有一部分的技术失传了。”

    于志舒咬咬牙,“若是大人需要,宝船厂应该可以造出有宝船一半大小的船!”

    “嗯!造船所用的桐油、棕缆等原料可否充分?”

    提到这个,于志舒露出了骄傲的笑容。“这一点大人可以放心,南京城周围的钟山有太祖皇帝开辟了漆园、桐园、棕园等园圃,种树数万颗,这么多年下来,那里的树木是又多又粗。

    这些材料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一点倒是不错,南居益点点头。

    “木料呢,船厂阴干的木料还有多少?”

    于志舒这个时候是惊讶的,这位总督对造船很懂啊!

    “大人,阴干木料这件事宝船厂两百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库存还是很充足的。大人这边请,这边就是存放木材的库房!”

    在仓库看了看,木材的确不少!最近应该够用了。

    在宝船厂转了一圈,南居益给于志舒交代了一些事情。首先是对宝船厂内的一些手脚不安分的人给剔除,该送进大牢就送往大牢,不能手软。

    交代他提高工匠的工钱,按照京城军械司的水平。

    南居益又拨给宝船厂二十万两银子,着手开始对各个船坞进行维修,准备造船的各项物资。

    尤其是阴干的木材,加大准备力度,木材的阴干需要一年时间,若是没有木材,那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同时又留下了个锦衣卫百户作为监督。

    安排好之后,南居益便直奔福建。

    ………

    PS:求订阅,求推荐票!!

第二百二十六章 虎父犬子俞咨皋

    在福建宁波,南居益对大明在福建的沿海各卫所的情况进行了一番核查,结果情况并不是很好。

    本身沿海各卫所的情况就很不好,当初倭寇为祸时,东南各卫所什么样子大家都很清楚。虽然之后经过了不小的整顿,但又是数十年过去了。

    澎湖之战福建水师的损失也颇大,伤亡不小,然而这几年过去了竟然没有补充它们的损失。

    南居益看着下方坐着的俞咨皋,这位福建总兵。南居益对这位名将之后很不满意,当年的澎湖之战俞咨皋表现就非常不好,丝毫没有他父亲抗倭名将俞大猷的本事。就连气度也不行,丝毫没有容人之量,简直是虎父犬子。

    现在看来自己方面没有看错人,近四年的时间,福建水师竟然还没有恢复,不得不说俞咨皋失职。

    南居益此时心中已经下定决心不让俞咨皋掺和在水师之中了。

    当南居益宣布了东南各省所有的水师将全部放入东南水师总督府管辖的消息后。

    下方福建水师的官员都很兴奋,近两百年了,他们终于再次等到朝廷重视他们这一天了。

    而南居益也从众人之中挑选了洪应计、张选举等数人,他们将在东海水师中担任要职。没有被选中的则是相当失望。

    原本对于南居益这个同僚再次归来而感到高兴的俞咨皋,这个时候心中略微带着不满。

    原本水师部队在福建所有的军队之中绝对算得上是精锐部队了,现在南居益将他们都拿走了,福建还能剩下什么?可是他又不能站出来反对,只有保持沉默。

    南居益对于洪应计和张选举两人很看重,这两人在当初的海战中表现可圈可点。

    定好人手后,南居益交代他们对原福建水师进行整顿,就按照他们二人手下的兵作为标准就够了。

    之后南居益乘船前往澎湖,整个东南的水师他都要统筹,尤其是皇上要求的尽快驱逐台湾上的荷兰人。

    郑芝龙等人在港口迎接南居益的到来,南居益一眼就看到中间站着的郑芝龙,虽然他的衣服也是官服,但是这身上的气质显得和其他人不一样。既和郑芝虎刘香等人身上的草莽之气不同。又和他左边几位的一身官气不同。

    “下官郑芝龙交过南大人!”,郑芝龙拱手行礼。

    南居益连忙扶起。“郑伯爷太客气了,本官如何担待得起啊!”

    两人倒是有说有笑,走到那座修复完全的棱堡附近时,南居益还停顿了一下,略微带着复杂的目光看向这座坚固的堡垒。这座棱堡给他的印象是在是太深了。

    他还特意去看了看正围着棱堡辛苦工作的工匠们,希望这棱堡能早日为我大明所用。这东西定然会很有用处的,尤其是皇上正在造的燧发枪。

    来到大厅,待众人坐定,南居益对郑芝龙这段时间的动作表示了很高的赞赏,甚至直接说郑芝龙前途无量,凭借着郑芝龙的海战本事,以后定然可以大放异彩,以后说不给还能有个世袭公爵。

    由于南居益显得很是和气,脾气略微暴躁的郑芝豹突然起身,郑芝龙吓了一跳,真准备开口呵斥。郑芝豹直接开口了。

    “南大人,朝廷难道还会册封世袭的爵位?”。

    “大人,小弟无礼,长年居于海上不通礼仪,还望大人恕罪。”

    南居益笑笑,“无碍无碍,这位是真性情吗!有些话今日本官就给你们说说,也希望你们以后能够更好地为朝廷做事!

    皇上如今是十分重视我大明水师的,这一点想必和皇上交谈过的郑大人和刘大人也清楚。但朝廷一些详细的计划你们并不清楚。

    不光是你们这个台海水师要扩军,山东的登莱水师也在扩军,皇上亲自下旨,给袁总督拨银,要将登莱水师扩充至三万人。而东海水师包括台海水师的限额也是三万人。双方各一万五千人的配额。

    这样下来,我大明的水师就能够达到六万人,依本官的想法,如此庞大的力量,足够了。

    但是皇上并不满意,认为我大明的战舰已经落后于西方,此话简直是石破天惊,在京城的官员之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在皇上的坚持下,我大明水师以后修建的战舰将全部参考采用西人的战舰样式,目前朝廷派的人已经去了壕境,相信能有个好结果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火炮的问题,这方面相信诸位都了解,我大明的确是落后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京城的军械司已经能够量产红衣大炮,产量每月可以有数十门,产量现在仍然在增加。

    现在皇上为了支持水师的发展,特意在南京组建军械司,以后南京军械司专门生产红衣大炮,用来装在我军的战船上。

    朝廷这样的举措加起来,所花费的银子恐怕要数百万两,这笔银子全部都是从皇上地内帑出的。

    诸位应该也明白朝廷的重视。

    而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有一只精兵,我们的时间不多了,皇上的意思是两年内收回台湾全岛。

    本官认为这时间太长了!那荷兰人只有五百人?当初在澎湖的一千两百人我们凭借着弱兵就能打败,现在要收回台湾很难吗?”

    “不难!”,在场的人都很有自信,在皇帝如此大力度的支持下,所谓的荷兰人定可一扫而空。

    “现在朝廷已经重新开始册封爵位了,以后这南洋诸多岛屿都被西人所占,我大明水师若是将其驱逐,献土于大明,难道还不能获得略微吗?开疆拓土之功,何人敢有异议?”

    这几句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激动,他们长年行驶于海上,南洋有多少岛屿,数不清啊!比台湾岛大的也多的是。爵位岂不是唾手可得?自己旁边这一位不就是凭借献土之功封伯了吗?

    对他们的反应南居益很满意,”本官认为那些西人能从万里之外来到大明,我大明难道不能去他们的过度?我们要回复永乐时的荣光。

    行船于万里之外,灭国于弹指之间,扬威于天下万邦,传我汉人万载荣光!”

    ………

    PS:求订阅,求推荐票!!!

第二百二十七章 岛上土著

    一顿热血沸腾的讲解令所有人都很兴奋,人吗,谁还没有升官进爵的想法,可以理解的。

    南居益与郑芝龙详细的交谈一番,也听郑芝龙讲述了他这段时间对军队的大规模整顿。

    对此,南居益也是相当震惊,在这么多人面前他还是表示非常满意。

    事后,南居益和郑芝龙单独见面的时候,南居益再次提到了这个问题。

    “郑将军,虽然你已经是勋贵了,但今天我还是倚老卖老的多说两句。

    这段时间你对你原本军队整顿稍微有些着急了,这些人基本都是海盗出身,要想让他们适应朝廷的要求,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因此,皇上也没有对你进行要求,将一切都交给你来办!

    这些人呢,原本都视你为他们的大哥!”

    “唉,别着急反驳,等我说完。”,南居益轻笑。

    “郑将军,皇上和朝廷对你是新任的,这一点是肯定的。

    你手下的军队也是要整顿的,这也是不可更改的。

    当时将军可以换一种方法,对于离开的人提供补偿,比如在台湾分地,这一点我可以和张知府谈;首先应该是自愿,不愿意留下的人也可以离开,朝廷也不是不讲理的;最后才是对剩下的人依照品德才能来挑选。

    我提醒你一点,尤其是品德这方面,有些人要是作恶多端,又不知悔改,最好还是不要用了。”

    南居益拍了拍郑芝龙的肩膀,“就这样吧,你再仔细想想,我先走了。”

    留下了沉思的郑芝龙,“我真的太着急了吗?”“或许吧!”

    ……………

    南居益接下来前往台湾,他要去看看移民情况以及位于台湾的造船厂,这些事情不仔细了解一番,他实在是放心不下,毕竟要驱逐荷兰人,他们还是很重要的。

    结果他观察到的情况很不一般,台湾的一切都今他很满意,不管是新移民还是原本的旧人们。这里的确土地肥沃,是一个好地方。

    为什么以前没有人注意,最终让万里之外的荷兰人占了便宜。

    岛上的造船厂规模并不小,以前是郑氏造船的铸造基地,各种造船所用的物资都不缺乏。相信等到设计图到了,应该很快就能开工。现在一切都要等壕境那里的消息了。

    尤其是这座岛上有很多深山密林,那些树木都极其粗壮,非常适合用来造船。以后大明也不缺木材了。

    唯一一点就是这段时间台湾岛上的土著们已经对这里的百姓出动了数次冲击,死伤了数百百姓,这让张天麟和孙元化都很愤怒。靠近大山的百姓们略微有些人心惶惶,不过情况也不严重,这些人都是大同的军户,这样的事情他们经历过的。

    现在孙元化的三千军队就一直驻扎在山脚下,随时准备应对土著的威胁。

    而看到这些每天都在训练的士兵,附近的百姓也略微心安。

    虽然孙元化也想带着部队进山主动进攻,可是他手下两千人都是新兵,他们现在根本就不行,参加不了这样的战争,现在去大概率是送死。

    而且他们对于在这样的丛林作战并不熟悉。一旦进山,很容易被熟悉山林状况的土著所伏击。

    南居益在了解到他们遇到的窘境后,皱眉沉思。这个事情不好办,但是又拖不得,山中的土著必须要解决,不然就和三国的吴国一样了,被山越耽搁了几十年。

    南居益灵机一动,想到了个好主意,他给皇帝写了奏折,请求皇帝从西南调百十人有丰富丛林作战经验的士兵来到台湾,西南的环境似乎和台湾的差不多。

    西南又多山,那里的擅长山地作战的士兵还是足够的,仅仅要百十人也不会影响西南平叛大局。再说了,西南之乱大明已经完全占据上风,很快就要平定了。

    在南居益看来,半年之内西南之乱必清,这位西南三省总督朱燮元的确是有才之人,皇上当初让坚持在家守孝的朱燮元出山,果然是英明之举啊。皇上这识人之能实在是相当高明。

    台湾这里需要西南的山林士兵,不然的话,这里的士兵并不熟悉丛林作战,要想稳定的接收移民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了。

    在南居益的特意交代下,这本奏折以较快的速度向京城送去。

    …………………

    次日,从京城来传旨的小太监来到了台北县。得到消息的南居益等人不敢怠慢,连忙接旨。

    当得知朝廷还要向台湾移民一百余万百姓,南居益、张天麟等人的脸肉眼可见的皱起眉头,朝廷怎会如此急切,这根本就不现实。

    这些百姓还都是辽东难民,现在都住在小岛和朝鲜,生活很不如意,因此必须要尽快移民。

    虽说这里土地肥沃,能够开垦出的土地也足够多,可问题是所有的一切都要从新开始,还有土著的问题!

    还好皇上也没有要求时间,只说了三年内完成。但是几人一想到辽东难民的艰苦,心中不由得有些着急。

    现在看来,一切都要加快进度,尽快走上正轨了,必须要尽快解决土著以及荷兰人了,拖不得了。

    还有南京的军械司也要尽快投产了。北京的军械司生产的红衣大炮根本就不够用,辽东需要的量极大,再加上最近收复的归化城和开平城,这两地所需要的大炮数量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

第二百二十八章 跪谏

    连朱由检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小小的举动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

    刘汉提出了红夷大炮的改进方法,他提出“失蜡法”,化铸铁为铸钢,以复杂的退火、淬火程序处理火炮的不同部位变铸铁为铸钢。不仅大炮的重量略微下降,而且射程也提高了不少。最重要的是成本也降低了不少,这样的技术已经超过了西方人。

    这让朱由检喜出望外,大明还是有人才的,这人才都在民间啊,这位刘汉仅仅是通州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工匠,现在却能提出这样的改进,谁能想到他竟然有如此能力,这就是大才啊。

    朱由检觉得应该给予重赏,前有提高炼钢方法的老工匠,现有改进红夷大炮铸造方法的刘汉。凭借着朝廷对于这两人的重赏,定然可以给军械司的工匠们以巨大的鼓舞,甚至能够将影响扩大到全国各地。尤其是现在正要大用工匠的时候。

    朱由检是这样想的,同时也是这样做的,然而某些人可不是这么想的。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史启元就不着么想,皇上地想法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如此随意的给一个工匠举人功名?大明那辛辛苦苦读书数十也没有考上举人功名的秀才何其多也?

    现在却仅仅是因为一些奇技淫技就赐给他纹银一千两?举人功名?这让天下读书人如何想?这是让天下百姓寒心啊!

    他又联想到新皇登基已经将近五个月了,这五个月来新皇的种种表现让史启元很是纠结。

    说实话,他自己他的一些同僚对这位新皇帝的登基是充满希冀的,希望这一位新皇帝能给大明带来不一样的风气。

    然而皇上刚登基数天就处置了工部尚书和军器局,并直接成立了军械司。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皇帝已经办了,关键是那个吴淳夫自己贪污了那么多银子,虽然皇帝如此大动干戈,甚至裁撤了两个机构,但是皇上证据确凿,他也没有办法反对。

    之后皇帝在宫廷内大开杀戒、并除掉魏忠贤一党让他史启元很是振奋,可惜皇上竟然处置不完全,阉党一案匆匆结案,那些蝇营狗苟之辈竟然还堂而皇之的留在朝堂之上!

    简直令人气愤,当时他就向皇帝上奏,状告那些人,可惜皇帝竟然以自己没有证据而置之不理!什么时候都察院御史上奏也需要证据了?他们不就是以风闻奏事的吗?

    之后皇帝的行动也越来越出格,尤其是直接处死了三位侯爵,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啊!

    从那时开始,他就开始对新皇帝处处看不惯,这不是一个圣君还有的样子。因此他积极联络朝臣。可惜的是之后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打断了他们的计划。

    郑芝龙的献土之功,极大的增加了皇上地威望,他不得不暂时停手。

    之后朝廷的重心又放在了即将爆发的大战上,这个时候他史启元也不敢行动。谁又能想到皇上竟然收复了河套地区!

    满朝皆为之振奋,皆称圣君在朝。他也不得不压抑心中的强烈不满。

    现在机会又来了,皇上竟然给工匠如此高的待遇,一些奇技淫技罢了,还有皇上在少府成立的那个什么百工院,尤其是皇上竟然如此大规模的经商,这是玩物丧志!

    于是史启元积极的行动起来,开始悄悄的联系他的那些同僚。然而,上次给他信誓旦旦共进退的人有一部分这次说话遮遮掩掩,显然是不想参与此事。这让史启元更加愤懑,一群置圣人之恩于不顾的人。

    不过在他的游说下,都察院内部但是有近十人同意了他的行动,然而这些人的力量还是太小了。他又将目光转向了都察院右都御史黄运泰,此人在都察院内部也有一股不小的势力,更为重要的是此人是现在朝堂之上东林党官职最高的人。

    他的身边天然簇拥着一批东林人士,这正是黄运泰天然具有的优势,然而史启元并没有多大把握,这位黄大人实在是太过小心翼翼,丝毫没有数年前他们东林党前辈们所有的风范。

    但他是不会放弃的。这一天,他有些失魂落魄从黄运泰的府邸走出。史启元略微带着恨意看了一眼这座府邸的侧门,嘴角带着冷笑告辞离去。

    第二天,一大早,朱由检在田氏的伺候下缓缓起身。这段时间各项事情进展十分顺利,这让他心情很不错。

    照例锻炼后自己的几个女人一起用餐,这一个习惯在朱由检的要求下从王府保留到现在,她们也都已经习惯了。

    朱由检正在往文渊阁前去路上散步。

    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跑过来,得知发生何事的王承恩不敢怠慢,连忙走到朱由检旁边一脸严肃的说道:“皇爷,有十数位御史和一百余名士子长跪在承天门外,这些人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史启元为首。

    他们说皇爷对工匠刘汉的赏赐太过了。天下读书人数十万,辛辛苦苦读书数十载也不过一举人功名。

    现在皇爷仅仅因为奇技淫技就赐予举人身份,这让他们不能理解,希望皇爷能够取消这个赏赐。”

    说完,王承恩小心翼翼的观察者朱由检的表情。

    这种事情已经好几年没有发生过了,自从东林党人被魏忠贤打的七零八落后,这种盛行数十年的劝谏方式似乎消失了,没想到现在又来了。

    王承恩已经做好拼命阻止盛怒的皇帝了。万一皇帝大怒之下将那些人给砍了事情就麻烦了。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

第二百二十九章 品德高尚史启元?

    朱由检坐在武英殿的主位上,端起茶杯,轻轻的抿了一口。

    周围的太监宫女们都小心翼翼,他们这些人都是经历过朝臣逼宫的,此时自然心中十分害怕。

    看着他们的样子,朱由检就知道,大明的皇帝都被这些文官给欺负成什么样子了,朱由检心里很不爽,这还有没有皇帝的样子了,大明后期的皇帝们就是这样过日子的吗?

    朱由检想不通,明末为何也会出现文官们以顶撞皇帝为荣的现象。为什么士子们会认为敢于顶撞皇帝的官员都是大大的好官,这些官员也很快就名传天下,这种现象很不正常啊。

    朱由检默默的喝口茶,这种现象必须要杜绝,不然自己要是做的事情不合他们的利益,这样的行为岂不是隔几天就要来几次?

    据朱由检所知,这样的场景对大明的皇帝和官员来说只是小场面罢了。

    当年的大礼仪之争,嘉靖皇帝皇帝可是和那些朝臣们因为斗了几十年,这样的逼宫的场景也不是没有,那时可是有尚书参与的。

    后来他爷爷万历皇帝因为立太子的国本之争也是和大臣们斗了几十年,只是他爷爷失败了。当然若不是万历失败了,他也没有机会当上皇帝。

    再之后的天启皇帝,阉党和东林党之间的争斗那才叫一个场面宏大,满朝文武基本上都参与其中。不过人家魏忠贤厉害,再加上天启皇帝就像不知道魏忠贤的嚣张跋扈。

    魏忠贤敢于直接在承天门外将那些闹事的士子们抓到诏狱。天启四年以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没想到啊,现在又卷土重来了。不过这只是小场面,最大的官员只不过是个正三品小官罢了,他不着急,慢慢来!

    朱由检再次拿起茶杯喝了口茶。

    高起潜轻轻走进来道:“皇爷,内阁诸位阁老、六部九卿诸位大人求见皇上!”

    “让他们先等等,不要着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天塌不下来!”

    此时的文渊阁可是热闹的很,几位大学士、六部九卿都在这里,不过这次都察院左都御史郑崇检被围在中间。

    郑崇检也是相当尴尬,发生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在场所有人想看到的,这样的事情闹出来,他们这些朝廷的核心人员毕竟收到不少人的指责。

    发动这样所谓的逼宫的史启元定然天然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而且这段时间皇帝做的事情的确有点儿离经叛道了。

    说实话出现这样的事情众人都是有所预料的,只是没有想到这些人会一直忍到现在。

    “诸位同僚,本官属实是不清楚这些人竟然敢在本官的眼皮底下相互串联。

    不过这位史启元平日里极其节俭,不像是为了所谓的名利之人啊!”

    “哼,这种事情都做的出来的人怎么会不为名利?为何不向皇上上书,为何不在大朝会上提出?

    看看承天门外的那些人,也可还有好几位东林党人啊!”,周应秋愤怒道。

    “周大人,甚言!”,黄立极严肃的说道。

    “本官嘴快,勿怪勿怪!”,周应秋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连忙道歉。

    虽然周应秋不该提到东林党这三个字,但是前面的话还是那么一些道理的。

    “不管那史启元是怎么样的,他这样做就是不对的,这成何体统,以后那位大臣有什么想法,皇上和朝廷没有同意,或者某些人对朝廷的决策不满意了,就纠结一帮士人跪在承天门外,以这种方式来让朝廷改变决策或者认同他的想法,这是在干嘛?这是在逼宫啊!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长此以往,成何体统!这次的事情本官认为必须严惩!不能饶恕一人。”。

    黄立极见众人沉默,直接开口表示自己的看法。史启元这样的做法不仅是将皇帝架在火上烤,他们在场的这些人不也被史启元给拖去其中?你们这些朝堂重臣都在做什么,竟然让一个副都御史来劝谏皇帝?他们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这件事情对皇上和他黄立极的冲击最为严重。这是他担任首辅以来,第一次出现这样的事情。

    “首辅大人说的对!必须严惩,此风绝不可长!”

    的确,黄大人说的对啊,这样的事情若是多发生几次,他们这些人还有什么脸面在朝堂中待着!必须严惩!

    就在这时,高起潜回来了,向他们传达了皇帝的意见,众人一时间沉默下来,皇上想要怎么做?

    …………

    很快王承恩带着田尔耕和曹化淳来到武英殿。

    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人,朱由检开口了:“朕想知道承天门外究竟是怎么回事,两位不知那一位能给朕解释解释?”。

    朱由检这平淡的语气让两人额头上直冒汗,要知道现在还是冬天啊!

    见两人不说话,“田尔耕,锦衣卫的职责是监察百官吧!现在百官都已经商量后,现在都组织好,到了承天门外了,你们是干什么吃的?”

    “臣有罪,请皇上治罪!”,田尔耕伏地。

    “有罪,早点儿做什么了?那个什么史启元,这人如何,别给朕说你不知道,不然就回家去吧!”

    “有…有!”,田尔耕仿佛听到天音,连忙从袖子中取出几张纸,递给朱由检,看他拿纸的那只手颤抖的要样子,朱由检也就没有再说什么,直接伸手接过。

    先看第一张,万历三十二年二甲进士,南直隶松江府人,家中以耕读为生,……

    在都察院担任御史已经十数年了,从江西道监察御史到现在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也算得上是官运亨通了。

    目前居住在京城,一个仅有半亩的小院子里,日常相当简朴。没有发现有贪污受贿的证据。

    看到这里,朱由检惊了,不是吧,这个人还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半亩对于一个正三品的官员来说相当寒颤了。就算是一直相当简朴的户部尚书郭允厚家中的宅子也将近三亩。

    将几张纸看完后,朱由检心中长叹,这个史启元难道真的不是为了出名,真的是看不过朕的所作所为?事情有些麻烦了啊。

    朱由检皱着眉头沉思。

    ………

    PS:求订阅,求推荐票!!!

第二百三十章 心中悲愤的郑崇检

    “皇上,老奴这里还有一些关于史启元的事情!”,一直不说话的曹化淳突然开口,从袖子中拿出了一张纸。

    正在发愣的朱由检一惊,东厂这边难道有新情况?连忙伸手接过。

    打开一看,朱由检笑了,还真以为是一个了不得的人呢!两百年的大明朝有一个海瑞就不错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也能成为另一个海瑞,自己果然是想太多了。

    见朱由检露出笑容,曹化淳心中也松了口气,自己总算是没有辜负皇爷的重托。

    “好,曹化淳做的很不错,田尔耕,你呢,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臣有罪,请皇上责罚。

    这里有那几位东林党人的收受贿赂的证据。”,田尔耕小心翼翼的说道。

    朱由检伸手接过,果然是官越小,他们的胆子也就越大。

    “田尔耕,这次你的表现让朕很失望,锦衣卫到底是什么情况,还能不能好好做事了?你这样朕如何能够放心。

    这一次就罚你俸禄一年,朕再给你一次机会,锦衣卫你好好的管管了,现在的锦衣卫成什么样子!下一次要是再出现这样的事情,这锦衣卫指挥使你就不用做了。

    要知道,在开封主持税课司有关事情的许显纯可是进展相当顺利。”

    “罪臣明白了,请皇上放心,下次定然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朝中大臣的一举一动都会被锦衣卫盯着!”,田尔耕道,双眼似乎流露出阴狠的目光。

    “不至于到这个程度,但是若朕需要某位大臣的资料。朕希望到时候你能拿出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

    “臣明白了!”

    一直走出皇宫,田尔耕身上的冷汗才完全消失,冷风一吹,他不由得打个哆嗦,自己这段时间实在是太过懈怠了。尤其是对锦衣卫的要求,没想到皇上对锦衣卫的要求这么高。

    哎,现在的锦衣卫要想达到那样的水平恐怕很难啊,锦衣卫代代相传,里面很容易出现一些败类。最关键的还是魏忠贤当政时,锦衣卫被东厂压制的实在是太厉害了,几年下来,再加上去年对于魏忠贤一党的清洗,锦衣卫的人才甚至都出现了断层。

    现在若要达到皇上地要求,就算皇上给的银子足够,也需要数年的时间啊,看来必须出一些狠招了。

    他快步回到到锦衣卫衙门,见他一脸阴沉的回来,留守锦衣卫衙门的众人都相当惊讶,看来这位皇帝的大宠臣也被训斥了。

    “来人,通知下去,一个时辰后锦衣卫所有千户以上到这里开会!”

    ……………………

    拿到一些东西的朱由检一点儿都不着急,他准备让事情在发酵一会儿,这都是小场面,领头的不过是一个正三品的文官罢了。

    而跪在承天门外的史启元等人此时有些着急了,他们已经会在这里快一个时辰了,皇宫里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就连外城的士子们闻讯已经赶过来,在他们周边围了一大圈了。皇上还有内阁诸位大学士、六部九卿怎么没有一个人出来看看呢?

    他们膝盖已经从麻到酸痛了。这大冬天的,实在是太冷了,这里面有些人已经开始后悔跟着过来的,尤其是那几位东林党人,开始后悔自己当初为何没有听黄运泰大人的要求非要过来呢,为了他们东林的理想吗?

    众人这个时候已经没有精力来注意周围的士子们了。他们纷纷将目光转向跪在最前方的史启元。

    史启元自己也是有苦自知啊,这和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啊,皇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周围围观的士子们刚来的时候还是非常激动的。当听说有人跪在承天门前劝谏皇帝的时候,他们可是呼啦啦来了一大片,第一批就有数百人,现在仍然在不断的汇聚着。

    现在最先到的人已经感觉到事情有些不太对了,看着跪在地上有几位老人已经摇摇欲坠的样子,众人不由得摇摇头,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而文渊阁内,原本安静的众人再次着急了,皇上怎么还没有一点儿动静?

    “诸位大人,我等难道就在这里等着吗?这都一个时辰了,若是再这样下去,事情可就不好收场了。”,忍不住的李国普首先开口了。

    是啊,要是再这样下去,事情就麻烦了。

    “郑大人,你去问问那史启元到底想如何?他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黄立极站出来说道。

    郑崇检无奈,这该死的史启元,就在他准备开口答应时。

    “皇上驾到!”

    众人心里不由得一松,他们这才发现,原来他们已经如此的依赖皇帝了!

    朱由检坐在主位上道:“对于史启元的事情,诸位爱卿有何看法,都可以说说,诸位放心,朝廷还是不以言论罪的。”

    众人小心翼翼的看着皇帝的脸色,看不出任何的愤怒情绪。

    见没有人说话,心中悲愤的郑崇检只能站出来道:“皇上,史启元等人能做出这等事情,定然是沽名钓誉之辈,对于这样的事情定然要严加处理,此风不可长!”

    “臣附议!”

    “……”

    “臣附议!”

    “……”

    朱由检点点头,“史启元此人这次的行为确实是有失妥当,为何不上书?为何不在大朝会上说?做出这样的事情来逼迫朝廷,逼迫朕。史启元此人到底是何居心?

    郑爱卿,此人是你们都察院的人,此事就交给你处置吧,必须严加处置,大理寺、刑部会配合爱卿的。”

    说完,留下一脸懵的众位大臣推门出去,尤其是郑崇检,这可让他如何是好?

    而最后面的王承恩将手中的几张纸递给正在发愣的郑崇检,就快步跟上已经出门的皇帝。

    正处于悲愤中的郑崇检愣愣的接过纸张,打开一看,哈哈大笑。

    众人震惊的看着郑崇检,刚才还哭丧着脸,现在却又大笑。众人的目光也就集中在郑崇检手中的纸张。

    郑崇检也没有吝啬,将手中的纸张递了过去。

    看完后,所有人都露出轻松的神色!

    如此,大事可定矣!

    ………

    PS:求订阅,求推荐票!!

第二百三十一章 破口大骂

    郑崇检刻意的在文渊阁内多待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向宫外走去。

    而在这个时间段内,“噗通!”一位年纪比较大的御史昏倒在地,立马引起了不小的惊呼声。旁边的士子们连忙呼吁救治。

    而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很快接二连三的倒下了十数人。旁边围观的士人们都惊呆了,这可如何是好!

    就在士子们因为众人的晕倒手忙脚乱之时,数名太医直奔这里而来,接过人群中间晕倒的诸位大人,开始进行紧急救治。

    看到这一幕的史启元心中发寒。他又不是傻子,很清楚倒下那些人的想法,他们已经退缩了,都是废物,对得起读的那些圣贤书吗?枉为圣人子弟,实在是该死!

    难道自己这次的计划要是白了,不管是皇上还是内阁诸位阁老没有一人出来,这太不正常了,难道皇上有什么计谋,想到这段时间皇帝的种种手段以及死在皇上手里的人,史启元不由得感觉这天气更冷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郑崇检感觉差不多了,走出了文渊阁,殿门外早已等候的数十位羽林军士卒连忙跟上。

    他走出承天门,就看到乱哄哄的一片,郑崇检连忙走过去。

    见到终于有人出来了,所有人都不由得安静下来。

    见到地上糖了十数人,“这是怎么一回事?”

    一名似乎是管事的太医连忙走过去在郑崇检的耳边耳语几句。

    郑崇检露出一丝笑容。“好啊,真好,你们这些人竟然还敢装晕?若不是几位太医,你们恐怕就蒙混过关了!”

    现场一片哗然,什么,他们竟然是装晕的,在场的士子们将信将疑的退后几步,神色复杂的看着躺在地上的几人。

    还跪在地上的心中庆幸万分,还好还好,仅仅是有所想法,还没有真正的行动。这数十人中,晕倒的都是官员,士子们倒是一个没有,看来还是有些羞耻心的。

    “诸位谁是装晕的,都起来吧,难道还真要太医去一个个把你们叫起来?”

    。。。

    然而,没有一人有动静。

    郑崇检不由失笑,自己还是高看这些人了,果然是无耻之徒。

    在场数百人各有各的想法,他们是真的晕倒吗?有人信有人不信。跪在地上多数不信的,在他们的亲身体验下,这样还不至于晕倒。站着的读书人都不是傻子,这么巧,数人一同晕倒,可真是太巧了。

    郑崇检也不管这些装晕的人,开口道:“史大人,你既然要劝谏皇上,为何不上书,为何不在大朝会上提出?”

    听到这话,似乎被气到的史启元缓缓起身,不慌不忙得揉膝盖,也没有说话,似乎是在等待双腿的恢复。

    见到史启元站起来了,他身后的众人也纷纷起身。

    郑崇检也不着急,就静静的看着这些人的动作。

    恢复一些的史启元开口了,声音洪亮,脸色略带狰狞!

    “上书?我卑微小官,上书有何用处?至于大朝会,自从皇上登基一来,谢政怠政,原本三日一朝或五日一朝的大朝会现在竟然直接变成了一月一朝。

    等下一次大朝会时已经万事皆休,到时候再上奏还有何用处?

    我都察院御史以风闻奏事,现在却只能每月参加一次的大朝会,这样下去,我都察院诸多御史还有何用处,你这个都察院左都御史就是这样做的吗?

    朝中定然有奸佞,才会让皇上如此行事,数个月前皇上除去魏忠贤一党,圣君在位,神州振奋!

    然而现在却如此怠政,你们这些人都脱不了关系,有辱圣贤的教导!你们不惭愧吗?”,一口气说完,史启元感觉神清气爽,仿佛这近两个时辰积累的愤怒都已经宣泄出来。

    看着兴奋的史启元,郑崇检摇摇头,这人已经魔怔了。

    周围的士子们这是议论纷纷,是啊,史大人说的对啊,皇上登基以来,大朝会的次数越来越少,朝中难道真的有奸佞,那是谁?难道是魏党的残留之人?

    郑崇检仍然平静,“你没有上书,怎知没有用处?

    至于大朝会的事情,本官就不相信你堂堂左副都御史会不清楚皇上每天都在文华殿,每天都在和内阁诸位阁老,六部九卿召开会议,处理大明各项事务?”

    听到这话,众人希冀的看向史启元,史启元却没有说话,众人一千哗然,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你怎么不说话了,以本官看,你这样的举动就是通过逼迫皇上来获取名望罢了,而为了区区的名利,你竟然敢如此对待君父,你究竟将君父至于何地?

    你这个无耻之徒!”,郑崇检大声说道,双脸似乎也因为生气而发红。

    史启元正准备反驳。

    郑崇检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你这本官住口!本官今天就在这承天门下向天下人揭穿你的真面目。你简直枉读圣贤书!

    经刑部、大理寺彻查,史启元在天启四年担任右副都御史期间,将从西安老家到京城告状的三名无辜百姓秘密杀害,尸体就藏在你家后院的池塘下边吧!是不是啊,史大人?”

    “你,你不要血口喷人!”

    “我血口喷人,你幼时家道中落,待你考中进士后,你家人开始在当地作威作福,抢多了数百户大明百姓赖以为生的田地。他们被逼无奈才来到京城。却被早已知道此事的你给悄悄杀害!

    去你家一搜便知,何必再狡辩?”

    史启元却一言不发,见此情形,围观之人都明白此时恐怕为真,如此堂堂正正之人竟然会做如此之事,果然是沽名钓誉之徒。

    郑崇检不在管史启元,开始细数其他人的罪过,这些人倒还好,没有什么命案在身,都是贪污数万两银子罢了。

    听着郑崇检义正言辞的声音,史启元等人心如死灰,而那些一同参与此次劝谏的士子们嘴巴张得大大的,双目呆滞,事情怎么会是这样?

    终于郑崇检说完了,在他们耳中的厉鬼之音终于结束了。郑崇检一声令下,所有有问题的官员接被带走了,参与此事的官员们还站在这里的寥寥无几,那几位东林党也一个不剩。朝中的东林人只剩下了黄运泰这个独苗。

    至此,此事算是落下帷幕,以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方式结束了,但它的影响必然久远。

    ………

    PS: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二百三十二章 身败名裂

    留下仍然在发呆的众人,郑崇检快步走回皇宫复命,史启元此人还是太过偏激了。

    良久,众人终于反应过来,众人纷纷咒骂那史启元一幅人模狗样,竟然能做出如此人神共愤的事情,就这还做到了左副都御史?原来此人才是真正的奸贼啊,枉费了他们之前对史启元的支持。

    尤其是那些很随着史启元下跪的数十名士子,此时更是狠的牙痒痒!简直是无耻之徒,自己又是为何要跟着他来此威胁皇上,现在可好,自己这是助纣为孽啊,以后还有何面目留在京城等待科举?

    众人并没有四散而去,而是怒气冲冲的结伴前往史启元的府邸,他们要看看这史启元到底是怎么样的人?

    而这时负责抄家的东厂人员也在往史启元的府邸赶去!

    他们的效率很高,这次的队伍是曹化淳亲自带队,他直接数十人到史府的后院围观。

    就是在这众目睽睽之下,从史府后院的池塘下挖出了三具尸体,之后又在史启元的书房的暗室里发现了五副古画,经鉴定,全部是宋朝的古画,这些东西不是一个简朴如此地步的史启元所能拥有的。

    原来这史启元极度痴迷于古画。

    全场一片哗然,以简朴、高德闻名于京城仕林的史启元竟然真的是如此名利之人,为了所谓的名利竟然威胁朝廷,这置圣君与何处?此人当杀,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这也很快就在京城内形成了一股巨大的风潮,朱由检也适时的出声表示自己的愤怒,盛怒之下要求大理寺和刑部尽快将此案查清来龙去脉,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

    黄运泰的府邸,他独自一人坐在书房,对那些东林党人的遭遇,他只能摇头叹息,他什么也做不了了。

    你们为何不听本官的?当今皇上那是一般人能够拿捏的吗?一群蠢货!这都是你们自己作的,本官也已经尽力了。

    三日后,在数千人的围观下,史启元被处斩!当史启元史启元的头颅飞起之时,现场响起了巨大的欢呼声!

    对于那些来看热闹的人来说,一个小小的官员竟然敢威胁圣君,大逆不道啊!当今圣上那可是圣君临朝啊,天降高产粮食,又打赢了草原蛮子。现在这种人竟然敢污蔑皇上,当真是死不足惜。

    史启元等人的名声是彻底的臭了。

    对于史启元的下场,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竟然如此凄惨,不说丢掉姓命,最关键的名声竟然直接被毁掉,从名满天下到千夫所指,仅仅数天时间。

    众人已经能够想到十数天后的邸报上刊登这件事后,整个大明士子们都不得不将以史启元为耻,将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皇上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的证据?难道,锦衣卫?东厂?无孔不入的厂卫又回来了。

    想到这里,多数人已经从心里抹除了再以这样的方式劝谏皇帝的想法。最好永远忘记这样的当式。

    毕竟谁的身上没有污点呢,谁又能保证不被朝廷或者皇上所知道呢?

    锦衣卫自从那日田尔耕开过会后,都很打了鸡血似的,各方面的要求骤然收紧,各地的锦衣卫们都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作为东厂的本职工作,监督锦衣卫,他们的消息很详细。锦衣卫不管是风气还是办事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田尔耕也狠下心处理了一大批不识好歹的人物,锦衣卫不到十日时间就有了相当大的改变。

    田尔耕这次着实是被吓得不轻,回去后对手下也是要求极为严格,在田尔耕的亲自监督下,事情总算是进展顺利。

    见此事进展如此顺利,朱由检也很开心,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次就够了,自己不想再遇到第二次,现在相信所有人都会记住史启元的教训,相信以后应该不会有这样的事情了,没有谁还这么想不开吧。

    为了以后的情景,史启元,你就不要怪朕!邸报的安排,文章都已经写好了,就等着下一期发行了,到时候钉下最后一颗钉子!

    皇上的权威不是你们可以染指的,有些事情不是你们能做的,以前的皇帝可以忍,现在朕忍不了。

    内阁的几位大学士这几天有些沉默,原本这样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现在不仅发生了,还闹到这种地步。不过这也是他自作自受,谁也救不了他,死就死了吧,给后来人一个教训吧。

    只是代价有些大啊,直接废了这个大明文官们好不容易建立的威胁皇帝的手段。

    …………………………

    这一日,南居益的奏折经过内阁到了朱由检的手上。

    朱由检不由得皱眉沉思,台湾岛上的土著势力的确是朱由检忽略了,他们躲藏在深山密林之中,若是经常下上劫掠百姓的话,孙元化的压力恐怕会很大。

    这些土著恐怕有数万人,这些人恐怕从来没有受过文明的熏陶,就算是将他们打败,迁移到山下让他们种地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恐怕必须要完全消灭,岛上才能真正的长治久安。

    孙元化带过的都是羽林军多数是辽东难民,他们对于南方的多雨炎热的天气本就需要时间适应,让他们进山找到土著并将它们完全消灭实在是太难了,他们必然会损失惨重,这样得不偿失。

    这样来看,从西南调兵似乎是唯一可行之策了,西南,环境类似,且多山,当地的士卒都有很强的丛林作战能力。

    依朱由检看,调兵的数量至少不能少于千人,人数太少,效果并不明显,既然要动手,就要一劳永逸,同时也就当做是练兵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不由得想起来西南最近的战事。

    自从朱燮元提前出山总督五省军务,大明在西南五省的优势也完全发挥出来,这几个月朱燮元也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大决战的时候也快到了。

    现在调动一千余人的兵力恐怕还是有影响的,朱由检有些头疼,大不了调一些土人过去!

    可调谁呢?

    一个人的名字出现在朱由检的脑海中,取出这段时间朱由检整理的西南战事的资料。

    再次查阅一番资料后,朱由检定下了人选。

    ………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推荐票!

五十万字感言

    今天是发书第一百一十天,正好五十万字,也算是不小的里程碑了。

    当初发书的时候我甚至不了解有关网文作家的事情,我只知道看书。

    当时发书相当的仓促,就连第一章我也就修改了一遍,成绩不好也怪不了旁人,开头就写的不好,太劝退!

    之后没有几万字就签约了,兴奋的在网上查签约的事情,发现都在说签约很难,我自我感觉很良好,难道真有写网文的天赋?

    之后裸奔也近两百收藏,又一查,发现成绩不算差,心中沾沾自喜。

    结果之后的试水推惨得很,晋级失败,直接断了推荐。

    我都心灰意冷准备三百收上架,也就是八月一日上架,拿全勤吧。于是向责编青舟申请上架,青舟大大又给了一次推荐,我真是感激涕零啊!结果成绩又不好,晋级失败,哭!!

    但是我想着我第一本书就顺利上架了,已经超过很多人了,所以还是坚持着写,不是说第一本百万字,百万成神?笑哭。

    之后就五百收藏波澜不惊的上架了,又来了一个上架推,很开心。二十三的均订也在意料之中,无喜无悲,心态很平。

    上架后成绩不好,但仍然在坚持,八月中旬上架,这半个月的稿费八十,原本想着还可以吃顿好的,经过竟然不能支付,必须两百以上才能支付。真是凄惨!

    九月一个月,我这又开学,事情很多,但还是坚持着没有断更,成绩也在上涨,到了九月三十日,收藏已经有九百多了,几乎是上架时的两倍了。

    结果国庆期间收藏,订阅都是血崩,哎,头疼。

    九月份的稿费前天发了,拿到将近八百元,虽然其中有全勤六百,但还是很开心,真的很开心,第一次拿到稿费。至少把邮递合同的费用赚回来了,十分这些大家的支持!

    ……………

    汇报一下现在的成绩,现在均订六十七,比刚上架时二十三的均订好了不少,虽然仍然是扑街中的扑街,希望能够早日达到三位数的均订,当然这还是要靠大家的支持。

    第一本书,我这也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想着将它完完整整的写完,不辜负书友们一百余天的支持。

    从现在的成绩来看,这本书扑街扑的很惨,哎,说实话我也知道自己写的不太好,但是具体是那里还真是说不出来,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指出,我尽量改进。

    之后我还会坚持写下去,在写作中提高自己吧,这需要大家的指点,但是现在都没有本章说,我也不知道写的好不好,若不是看到订阅数据,我都以为没有人订阅,只有我自己订阅自己的书。

    现在五十万字,以后就是一百万字!每一步都是一个里程碑!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另外就是,本书一直没有加更,只有上架的两天三更,我这也找不到机会,打赏也没有,月票十月就三张,哭!

    另外就是打字速度太慢了,哎!

    现在我看到推荐票已经九百六十八张了,终于找到机会了,达到一千张推荐票时加更一章!

    求推荐票啊!

    自己给自己找机会加更!我也是醉了!

    悄悄说一声,这九百多张推荐票中有两百二十张是我自己投的,每天两张,雷打不动!

    哈哈哈哈!!

第二百三十三章 西南形势

    天启七年九月在家守孝近两年的朱燮元收到了皇帝的圣旨。

    当知道朝廷有圣旨时,他心中略微有些不情愿。不用问他也略微有些猜测发生了何事,西南的奢崇明、安邦彦的叛乱恐怕又势大了。

    当初自己因为父亲死亡而不得不回乡守孝,当时我大明已经取得较大优势,已经收复重庆,就连奢崇明的老家永宁宣抚司都已经被本官给拿下了。永宁宣抚司也已经变成我大明的叙州府。叛军已经全部被赶出四川。

    奢崇明已经逃亡贵州水西,依附于安邦彦,而奢崇明最器重儿子也是他手下的大将奢冥也被杀害,奢崇明基本上已经不足为虑。现在按理说不应该会出现什么大乱啊。

    石柱总兵秦良玉巾帼英雄,他的弟弟秦民屏,儿子马祥麟、侄儿秦翼明、秦拱明都算得上是将才。

    四川总兵杜文焕更是文武全才,现在杜文焕已经担任湖广总兵,有这两人在,西南稳住大局、不让形势恶化应该没有问题啊。

    这其中难道又出了什么变故?

    哎,可是自己正是在守孝的关键时期啊,这个时候如何能够出去?

    这个时候守孝三年可是大事,当官的那个若是敢不守孝,以后的仕途之路几乎就断了,甚至连累子孙,子子孙孙被人看不起。

    就连当年权势熏天的张居正,为了所谓的夺情引起了多大的风波?可是差一点就因为此时而栽了跟头,即便是几十年后的现在也是他身上一个极大的污点。

    他的心中略微还是有些不情愿的,,但是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带着家人呢奉上香案,跪地接旨。

    云、贵、川、湖广、广西五省总督,兵部尚书衔,赐尚方剑。

    这样的词汇一个又一个冒出来,朱燮元包括他的家人都惊呆了,皇上竟然如此器重我!

    难道西南已经制不住了?

    定南伯,

    嘶!

    朱燮元猛洗了一口凉气,这…这聊我如何担待得起啊!

    还有一百万银子,朝廷什么时候一次拨发这么多银子?西南难道真的出了什么大事?

    朱燮元脸色不停的变换,接旨后,朱燮元问来传旨的小太监,“西南战事到底如何了?你给本督说实话,皇上和朝廷怎会如此着急?”

    那小太监被问的一愣。“将军客气,据咱家所知,西南最近并不大事发生,我大明军队牢固的掌控着局势!”

    朱燮元深深地皱起眉头,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侯爵实在是太重了啊,难道这是皇帝对自己在丧期出山的补偿?

    “对了,这里有皇爷的亲笔信,大人可以看看。”

    朱燮元伸手接过,走到一边,打开看后,心中长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西南并无大事发生,是自己想太多了。

    对于新皇希望尽快解决西南战事的迫切心情他还是了解的。西南战事到现在已经近七年了,连绵数省,数百万军民牵扯其中,战死的士兵、百姓已经有近百万了,西南的叛乱要是再这样下去,大明也撑不住了啊!

    大明的艰难他还是清楚的,天启四年,大明用于辽东的银子有六百万两,西南也有四百余万两。这样下去,朝廷根本就支撑不住这样的双线作战。

    ……

    罢了罢了,不就是些许名声吗?皇上已经对自己如此掏心掏肺了,还犹豫什么?大不了战事结束后辞官回家种地!

    朱燮元下定了决心,不在考虑这些事情。

    带着皇帝送过来的五百余人的队伍,直奔贵州而去!

    ………………

    抵达贵阳后,直接以五省总督、定南伯的名义召集五省主要军队的将领来贵阳议事,大约也就是十余人。

    而趁着这些人还没有到的时候,他朱燮元首先是对他离开的这一年多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现在看来,情况还算不错。

    又以贵州巡抚的身份对省内的物资进行充分的调动。

    半个多月后,湖广总兵杜文焕、石柱总兵秦良玉、贵州总兵林兆鼎、副将王国祯、刘养鲲、四川总兵侯良柱、兵备副使刘可训等十数人满心激动的来到贵阳城。

    当他们得知朱燮元回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很兴奋,他们所统帅的军队都已经养精蓄锐了。现在朱总督来了,皇上重新启用了朱总督。朱燮元在西南凭借着数年的功绩,威望甚重。

    大事可定矣,他们在西南已经和奢崇明、安邦彦交战已经六年有余了,双方都已经很了解,天启六年时,他们在朱燮元的带领下将奢崇明赶出四川,四川安定下来。

    现在只剩下贵州了,明年定然可以平定西南之乱,攻下水西、遵义。拿下这两个狗贼的人头。

    “末将交过总督大人!”

    朱燮元点点头,再次见到这些老部下,朱燮元还是很激动的。

    “诸位将军且座,西南的基本情况本督已经了解了,本督想知道诸位的部下有多少兵力,精锐程度如何?……

    还请诸位实言相告!此事事关重大!”

    “总督大人我湖广到西南的军队现在走精锐一万两千人!”

    “总督大人,由于云南土司众多,奢崇明的造反让云南的压力颇大,我云南出滇的军队仅仅有精锐八千人!”

    “总督大人,我广西支援的部队有精锐七千人”

    “总督大人,我贵州有精锐四万五千人!”

    “总督大人,奢崇明被赶出四川不久,其叛乱的几年里,四川全省多低失陷,就连重庆府也失陷,成都城也被包围。四川若是实在太大,各地需要驻守的兵力太多。

    因此此次能够出动的兵力有两万人!”

    朱燮元听后点点头,将近十万精兵,足够了。

    “很好,诸位这一年多来也没有放松,仍然在刻苦训练,这样的兵力可比一年多前好的多了。

    现在叛军的势力基本上都在水西和遵义,而水西是安邦彦的老巢,他们经营多年,若是直接攻打,恐怕颇为艰难。

    因此本督有个想法,这次是商议,本督说完后,诸位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咱们都是老熟人了,诸位畅所欲言!”

    …………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推荐票!!

第二百三十四章 安邦彦的反应

    这次会议一直开了将近两天的时间,所有人群策群力,最终确定了基本的行动方案,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方案,最终细节的填充还是需要他们共同的努力以及很长的时间。

    不过,基本的框架既然已经有了,目前各方也要行动起来了。

    会议结束后,各个将领纷纷赶回自己的驻地,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调动。

    而明军在西南各地的行动很快就引起了盘踞在老巢水西的安邦彦的注意。

    当初安邦彦的造反时贵州境内大多数土司也起兵协助他造反,可惜时运不济,他们围困贵阳城九十天而不克。之后被朱燮元打败不得不退回水西,目前除了水西其他地方的土司十几势力已经受到了毁灭性打击。

    经过这近两年的休养生息,他安邦彦的兵力他此时已经再次接近十万人。

    而奢崇明就要比安邦彦惨的多。想当年他刚刚起兵时,势如破竹,重庆府、泸州、遵义数十座城池被他轻松攻下,兵围成都城,整个四川东部几乎被他所攻占,建国大梁,风头一时无两。

    可惜啊,成都城竟然没有被他奢崇明攻破,明军反应过来后,紧急从多处调动兵马,反攻奢崇明。

    奢崇明一退再退,各处城池一一被明军收回,甚至老家永宁也被朱燮元所攻破。

    被逼无奈的奢崇明只能投靠同样造反的水西大土司安邦彦。

    直接被赶出了老巢永宁,奢崇明心中痛苦万分。据他所知明国现在已经被废除了永宁宣抚司,现在为叙州府。

    他只能客居在水西。尤其是他儿子奢冥的死亡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而在水西他过的并不太如意,这里的人若有若无的都在排斥他,可惜他兵微将寡,不得不就在这里。谁能想到建国大梁的奢崇明竟然像丧家之犬一样。

    现在已经两年没有大动静的明军突然调动频繁,安邦彦和奢崇明自然重视万分,大量的斥候被放出来,传递情报的人员在大西南也开始活跃起来。

    没过几天,朱燮元回到贵阳的消息传到了水西,安邦彦和奢崇明十分震惊,说实话他们对于朱燮元还是有不小的恐惧的。

    他们基本上就是被朱燮元一路打回老家的。现在他竟然又回来了?他不是回家守孝了吗?现在也还不到两年,朱燮元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回到贵州重新掌兵。

    水西宣慰司,安邦彦的统治中心织金城,同时这里也是他安氏数百年来的心脏。

    安邦彦紧急召开了会议。安邦彦手下大将歹费、乌迷、阿蚱怯等人俱在,奢崇明及其弟奢崇辉也在,还有贵州、四川两省多数的土司首领。

    “据确切情报,那明军朱燮元老贼又回来了!十日前,朱燮元召集川、贵数省的将领在贵阳讨论如何剿灭我等。

    现在贵州、四川、云南等地的明军动作不断,想必朱燮元已经做好准备了,他恐怕是要毕功于一役了。

    诸位对此有何看法?”

    听到朱燮元这个名字,此前不知道消息的一些将领心中一跳。

    歹费首先站出来,“大王,那朱燮元来了又如何,经过这两年的准备,我水西可是有大军近十万,兵器准备非常充足,还有数百骑兵,可谓是兵精粮足,定然是不怕那老贼。

    朱燮元老贼只不过是刚到,不说需要时间适应现在贵州的情况,明军将领嚣张跋扈惯了,恐怕也不见得会老老实实听朱燮元的命令吧。

    末将听说那明军的粮饷不是很充足啊,以末将看,现在明军恐怕是虚张声势。我水西不必太过在意。

    只要再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待我水西准备充足,我军定要一举攻占贵阳城,活捉朱燮元!”

    看着歹费那因为激动而涨红的脸,在场不少人不由得心中也热血澎湃,众人不由得哈哈大笑,就连安邦彦也笑了。现在他们可不怕明军。

    奢崇明冷眼看着这一切,他现在已经有些心灰意冷了,自己的军队现在仅仅剩下两万人,他最器重的儿子也已经死了,老家永宁也丢了,他已经不认为有机会造反成功,割据西南了。

    现在自己却要客居在水西,日日受他们的白眼,他的手下已经不知多少次的向他抱怨水西人的无礼和傲慢。

    但是他又能如何呢?能离开吗,不能,一旦离开这里,自己这两万人还不够明军塞牙缝的。没有办法,自己只能不断安抚手下,让他们忍耐。

    见到奢崇明面容冷峻,安邦彦道:“崇明兄弟可是有不一样的见解?”

    奢崇明一愣,想了想,还是开口道:“让大家见笑了,在下认为那朱燮元此次在守孝结束前来到贵州,想必是朝廷逼迫其来,现在看来明国朝廷已经忍不住想要早日将我们的造反给镇压。

    因此,那朱燮元定然不会是虚张声势,而朱燮元在西南的威望想必大家都清楚,那一个将领敢不服从朱燮元的命令?何必自欺欺人?

    据在下估计,明军能够的兵力也不会低于十万,我等还是需要小心。”

    “哼,我看奢崇明大王是被明军打怕了吧,毕竟连老家都没了。”,乌迷嘲讽道。

    “你欺人太甚!”,这段时间本就憋了一肚子气的奢崇辉忍不住出声。

    “够了,乌迷你退下!

    奢崇明大王,还望您海涵,这件事的确是乌迷做的不对。”

    “无碍无碍。”,奢崇明语气很是平淡,没有生气的意思。

    “好了,诸位的想法我也已经清楚了,不管那朱燮元如何打算,我军做应对明军来攻打的准备!以防万一!”

    “大王英明!!”

    众人纷纷离去,乌迷却没有走,“大王,奢崇明的军队之中已经有数人答应投靠我水西,他们目前掌握了大约五千军队,若是要动手,现在还差了不少。”

    “嗯,你做的不错,暂时先停下来,至少明面上我们双方还是盟友,现在明军有异动。还是以大局为重!”

    “大王放心,在下明白。”

    “另外,让儿郎们做好出征的准备,若是那朱燮元真的要动手,我们绝对不能坐以待毙!”

    …………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推荐票!!

第二百三十五章 朱由检的特殊要求

    很快,在安邦彦的要求下,水西以及遵义的氛围开始紧张起来,所有人都行动起来,进行着战争准备。

    而坐镇贵阳的朱燮元仍然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尤其是粮食,西南几省数年时间遭受了大规模战争,百姓死伤无算。粮食的生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而从其他地方调运开销实在是太大。

    虽然双方大规模的交战结束已经两年有余,但是四川和贵州两省百姓的生活仍然艰难。朝廷对于受战争影响较大的重庆府等地免除了三年的税收。

    这几年整个西南数十万军队只有一小半的粮饷开支主要由湖广提供,而云南的土司也太多了,听说奢崇明叛乱,云南的土司也很不安生,起兵的也不少,这些年整个西南就是一个字,乱!

    其实平叛作用的粮草大部分都是来自那些被土司兵灭门的士绅家族,甚至还有攻打下各土司驻地后对他们上层人士家中粮饷的查抄。

    虽然有些不道德,但是他朱燮元还是用了这些粮草,反正也是无主之物了,不然的话,数年前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也不知道要折腾到什么时候了。

    因此,现在各地的粮草基本上还是足够的,再加上这次皇上给自己拨的一百万两银子。这一批银子还是朱燮元在武昌府的信达钱庄中取出来的。

    有这个朝廷的钱庄在朱燮元看来很是方便,以后调拨银子就不用大老远的从京城运了,直接从就近的大城中调可是省下了太多的人力物力。这真是一个好东西,为什么以前就没有呢?

    对于朱燮元来说,虽然皇上想要尽快平定西南叛乱,但是自己还是不能着急,不能够小看安邦彦,此人不可小觑,土兵的战斗力也相当强悍。

    不过经过这几年的锻炼,西南士兵的战斗力已经大大增强,现在凭借着近十万兵马,朱燮元还是很有信心的。

    当然该有的小心还是有的。

    自从奢安之乱爆发以来,朝廷从云南调过来了不少的土司兵,总计也已经超过了万人。这些人悍不畏死,是难得的精兵。他们牺牲甚多,为平定奢安之乱立下了不小的功勋,尤其是云南南部阿迷州土司最是踊跃。

    他们也让朱燮元对于土司的印象大为好转。

    安邦彦在贵州的声望极高,因此他叛乱是一大批土司跟着叛乱,尤其是之后安邦彦势如破竹,兵围贵州城,于是整个贵州几乎所有的土司见此情形,急急忙忙的跟着造反。

    而在四川,发生了同样的事情,整个四川川东的所有土司都跟着奢崇明造反。以至于到了现在,四川和贵州两省土司的头头脑脑们都集中在水西宣慰司。因此在这几年的战争中,两省的土司力量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朝廷也就借此机会在两省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而没有了土司的大部分力量,一切都极为顺利。将上层的土地拿出来分给底层的百姓们,所有人都十分踊跃。这些地方的压迫力度可比汉地可怕的多。

    就连奢崇明的老巢永宁宣抚司都已经改为叙州府。更何况其他地方。

    而这两省土司的这种行为也让大明绝大多数官员包括他朱燮元都对土司失去了信任。而云南土司的表现却又让朱燮元很满意,或许土司有好坏吧,不能一概而论。

    因此这次来到贵阳,朱燮元是准备对云南土司兵重用的。然而他刚到贵阳时,大约是十月份中旬某天的傍晚,他收到锦衣卫悄悄送来的信,还是皇上给的。要求他独自一人打开看。

    朱燮元略带疑惑的打开了这封信,皇上要求他对于叛乱的土司们,尽量除去他们的领头人,大明只需要底层的小民。

    对于这一点朱燮元是很赞成的,那些土司的上层就是喂不熟的狼。

    之后皇上要求他小心云南土司,在这场战争中云南土司的过万士卒经历了巨大的战争磨练,他们已经是精兵了,而这样的精兵是不能让他们回去的,要求他在这场战争中将它们留下,最次也是不能让他们回到云南。

    看到这里,朱燮元有些对朱由检地这个要求不太满意,他已经想好要劝皇帝改变这样的做法,人家为了你家的大明拼死拼活,你却想要弄死他们。

    然而最后一句话让他心头一震:爱卿莫忘辽东奴酋旧事!

    他心中一惊,奴酋旧事,当初努尔哈赤的女真军队跟随着大明军队进入朝鲜,迎击入侵的日本倭寇。努尔哈赤率领他的女真军队,作战勇猛,也算是为大明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可惜谁也没有想到,没过多少年,此人就造反大明。

    努尔哈赤造反后,大明内部也有过反思。有人认为是当时的朝鲜之战极大的锻炼了奴酋的军队,让他们得到机会秣兵历马,也让他们看到了大明军队虚弱。这样的反差让奴酋有了不该有的野心,或者说不再压抑内心的野心。

    但是这样的结论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无稽之谈,难道皇上想到了这个结论?

    朱燮元长叹一声,在书房中不停的渡步,他实在是不能下定决心。

    足足两刻钟后,朱燮元才停下了脚步,他走到已经点燃的蜡烛旁,小心翼翼将手中的纸点燃。信纸缓缓化为灰烬,映照着朱燮元那表情严肃的脸。

    ……………

    在写这封信之前,京城的朱由检在翻阅西南战事资料时,看到了各地土司的动作,他在皱眉沉思西南众多的土司到底该如何去办?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请安装最新版浏览器!

第二百三十六章 云南土司

    下定决心后的朱燮元也就不在纠结这些,顺手的事情,皇帝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这万余人的战斗力的确不低,他们若是真的在云南要造反,完成的后果即便比不上奢崇明、安邦彦但也不会小。

    朱燮元再次打开水西极附近几府的地图,开始仔细观看、思考。

    短短十数天,整个大西南都动起来,稍微有点儿见识的人都知道时隔近两年大规模的平叛乱战争又要开始了。

    这一天,朱燮元准备在贵阳城接见云南土司的军队,统领者是云南阿迷州土司普应声。

    朱燮元在城头生看着下方那队列相当整齐,浑身散发着一户杀气的万余土司军队,朱燮元心中颇为惊讶,这只军队绝对算得上是精兵了。他们身上穿着明军的盔甲,远远看起来还真是看不出来这是土司的军队!

    两年前,这支土司军队还远远达不到这个地步,这两年他们做了什么?进步竟然如此迅速。

    看来,皇上有所担忧是正常的,在云南,存在着这样的一支不受朝廷控制的精锐军队对朝廷的威胁太大了,云南的大明军队的力量还是太弱了。

    看了一会儿,朱燮元回到巡抚衙门,等待着普应声的到来,该有的接风宴还是要有的。

    城门外,一身明军盔甲的普应声很是热情拉着前来迎接他的王国祯的手,双方友好的交谈着。

    “王将军竟然亲自出城迎接,末将实在是受宠若惊啊!”

    “哈哈,普将军客气,普将军真是领兵有方,今日一见,这万余人军队着实是令本将大吃一惊,归不得总督大人坚持要把将军调来,看来总督大人是对大人有重用啊!

    普将军,你不知道有多少同僚羡慕将军啊!”,王国祯真是有些嫉妒,他们这些下属实在是想不通为何总督大人会如此重视这普应声?这万余土司兵是精兵,但是他们手下的不也是精兵吗?秦将军手下的白杆兵可比他们强多了!

    对于王国祯略带阴阳怪气的话,普应声并没有太在意,他也在也此事疑惑?

    “普将军,走吧,总督大人在等着将军吗!”

    ……………………

    “末将,云南阿迷州指挥使普应声见过总督大人!”

    朱燮元笑着扶起普应声,“普将军一路辛苦,来来,快座!将军手下的军队真是一支强军啊,将军果然没有辜负皇上地期望,日后定然是守卫云南的支柱啊!”

    “多亏皇上庇护,末将的儿郎们作战勇猛,这几年的实力提升很快,这次定然可以将那安邦彦打的落花流水,还四川、贵州一个朗朗乾坤!”,见朱燮元这样夸自己,普应声也有些飘飘然。

    “好啊,朝廷需要的就是将军这样的人才。这次作战,恐怕就需要将军多多出力了!”

    普应声一脸激动的说道:“总督大人放心,末将一定为朝廷死战!”

    接风宴后,微醺的普应声摇摇晃晃的走出巡抚衙门,走进他早先购置好的一处府邸的书房。

    坐下后,他神色一变,此时的他那里还有喝醉酒的样子。

    “影,交给你个任务,去查查朱燮元的真实意图,这段时间贵阳城里发生了何事,以前的朱燮元虽说没有过于瞧不起本将,但是绝对没有这么热情!”

    “是!”

    待一名黑衣人离开房间,普应声口中喃喃道:“朱燮元啊,你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总感觉这里面不太对。”

    接下来的数日,普应声频繁的和在贵阳城的将军们饮酒联络感情。

    数日后,还是那个书房,听完“影”的汇报,普应声深深地皱着眉头。

    难道朱燮元真的是因为听到其他将领所说我的儿郎们勇猛,是对付安邦彦的利刃,这才将自己调过来的?

    普应声又思考良久,恐怕也只能是这个原因了,他的儿郎能刚刚出云南的时候可是什么也不是,打仗的本事实在是太差了。

    现在经过这几年的战争,他们已经成长起来了,普应声相信他们已经比大多数的明军都要厉害了,要是自己有数万这样的军队,那么,云南的那些兵马还能挡得住自己?

    明军的战斗力简直是不堪一击,云南的那个沐国公现在那里还有战斗力。想到这里普应声也不由得心情激动起来。

    现在西南明军精锐遍地,再等等,再等等!!

    ……………………

    转眼间,时间已经到了十一月初,各地的初步军事调动已经完成了。

    朱燮元经过考虑后,还是感觉不放心,他决定亲自去各部队去看一看,虽然各地的将领已经向自己军队的绝无问题,但是一想到这场决战的重要性。所有的一切朱燮元必须要做到心里有数,哪怕因此将决战时间推迟再往后一个多月,也在所不惜。

    因此朱燮元带着几位副将,以及数百名亲卫开始去各部队进行视察、摸底。

    首先是湖广总兵杜文焕的部队,目前驻扎在遵义东北方思南府的龙泉坪司,主要任务是防备占领遵义府的安邦彦兵马。

    杜文焕此人朱燮元非常看中,此人做事极为认真,治军严谨,于士卒同甘共苦,作战极为谨慎,十分勇猛,在当年攻打下永宁宣抚司时杜文焕审时度势,抓住机会,一举击溃奢崇明,立下大功。

    对于他朱燮元还是很放心的,对于杜文焕的任务,朱燮元安排他率领的湖广精锐为主力收复遵义。

    果然,一万两千人的湖广军队果然是精兵。朱燮元很满意,杜文焕是为自己开了个好头。

    之后众人前往奢崇明的老巢永宁宣抚司,当然现在已经属于叙州府,这里于水西相距不远,将来进攻水西的主力将从这里出发。

    由于四川现在诸事颇多,四川总兵也就留在了成都,在永宁的军队也就由石柱总兵、都督佥事秦良玉统领,据说是秦良玉自己要求前来的,率领本部全部兵马两万人以及四川总兵侯良柱调的一万人,总计近三万人,比原本计划的要多。

    这里将是进攻的主力。

    …………

    PS:今天有点事,只码了一千字,还好有两章存稿。捂脸!

    求订阅,求推荐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6016/ 第一时间欣赏重铸刚明最新章节! 作者:青史昭昭所写的《重铸刚明》为转载作品,重铸刚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铸刚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铸刚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铸刚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铸刚明介绍:
天启六年,这是一个乱世的初始,现代青年穿越大明末代皇帝朱由检!他能否改变这个乱世?重铸大明。
这是一个悲惨的乱世,也是天灾不断,失去了数千万条人的生命,中原大地为之一空,无数人为之叹息!
PS:建了一个书友群,大家可以在群里聊聊天,灌灌水!群号:1109274903重铸刚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铸刚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铸刚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