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重铸刚明TXT下载重铸刚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铸刚明全文阅读

作者:青史昭昭     重铸刚明txt下载     重铸刚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五十五章 紧张的小朝会(求订阅)

    朱由检很是满意,他点点头,继续说道:“两位爱卿已经将全国各地的吏员情况说明了,现在地方上剩下的优秀吏员现在的任务的确是太重了。

    他们有的已经坚持了数个月,确实是辛苦了,地方上的吏员必须尽快补全,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

    然而这一切都是存在着一个前提的,前提做不好,我们将吏员补充完没有任何的意义,甚至之前整个朝廷的努力都将化为泡影!

    吏员存在的问题实在是太大了,朝廷一次整顿,全国七万多的官员现在就剩下了一半了,这是耻辱,是整个大明的耻辱。

    这些吏员在地方上借助朝廷的名义,欺压百姓、无法无天、谋取利益,简直是最大恶极,诸位爱卿可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在半年前朕已经询问过诸位爱卿了,当时诸位爱卿没有办法,现在半年过去了,想必以诸位爱卿的聪明才智定然是想到办法了吧。

    现在诸位可以说说了,让毕爱卿和王爱卿都听一听,咱们今天一定要商议出一个结果,天下的吏员们已经等不急了。”

    都察院左都御史郑崇检说道:“皇上,臣认为吏员如此无法无天,以微小的职位产生了巨大的灾祸,完全是监督不到位所引起的。

    这一切的产生都是因为吏员们无人监督,他们可以为非作歹,只要没有人发现,而在县城里,有谁来监督他们?

    县令、县尉、主簿?他们那里有这个时间来做这件事,一县之地,事物繁多。

    如此一来,那些吏员更是无法无天。

    地方上,一个家族甚至可以数代担任同样的吏员,经过几代的经营,地方上已经被吏员们所掌握。有时候朝廷派往地方的县令、县尉、主簿甚至不能号令全城,他们的命令甚至都出不了县衙。

    有时他们甚至阳奉阴违,就像辽饷的征收,吏员们胆大包天,竟然敢向我大明百姓征收三倍,就是因为他们我大明百姓不知有多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们是罪大恶极。

    臣有一个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认为朝廷应该扩大都察院的御史,定期派出更多的御史前往地方,以监督吏员的日常工作情况做的不好,就对他们进行惩罚,如此定然可以整肃地方。”

    朱由检颇为无语的看着一脸正气的郑崇检,虽然是有这个方面的问题,但是你作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直言不讳的说完大规模增加御史的人数,这样做真的好吗?

    “此言荒谬!

    皇上,吏员缺乏监督是其中的一个小原因,朝廷应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都察院去则是万万不可,大明有一千四百余县,难道要派出去一千多名御史吗?

    这根本就不可能,朝廷做不到。

    臣认为真正的原因是现在地方吏员没有前途,没有盼头,他们即便是把事情作的再好,他们这一辈子也还是一名吏员,永远也做不了官!

    长此以往,他们定然是不可能好好做事,定然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收缴财物,以此来过上更舒服的生活。

    臣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解决这个根本所在,就是给吏员们前途,让他们也可以当官!!”

    此言一处,满堂皆惊,所有人都看向说话的人,这样的话也是现场这样的朝廷重臣们能说的?

    这人正是毕自严,此时的他正一脸严肃与坚定。没错,毕自严很早就看出来这个问题了,只是他没有能力,没有机会去实行。

    但是现在不一祥了,圣天子在位,而且毕自严来到京城的一个月时间,他发现在座的这些朝中重臣们也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

    当然对于他提出的这个问题,他对于在场的众人并没有多大信心。

    他还就不相信这些人看不出来事情的问题所在,到现在还不是没有人提出来,皇上不是说半年前就问他们了,结果呢?

    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的想法,此时的毕自严直勾勾的看着坐在上方的朱由检,等待着皇上地反应。

    听完他的话,朱由检也是一愣,眼睛突然瞪大,接着就是全身心的惊喜,这就是大明的人才吗?看来也不是没有敢于背叛自己阶级的人!

    至少眼前这一位就是,果然不负朕望。

    朕都没有想到,竟然会有人在这样的场合提出这样的看法。

    将毕自严视为知己的郭允厚此时心情颇为复杂,他真的说的出来了,他真的就不怕这悠悠众口吗?

    郭允厚自己并没有发现,自己的心脏这个时候跳动的速度大大加快,久久掩埋在心中的想法此时正在冲破阻碍。

    枉自己将他视为知己,现在才知道人家这是比自己要强的多啊,至少自己就没有勇气向皇上说出来。

    郭允厚那苍老的手渐渐握紧,那我又在怕什么呢?除了所谓的遗臭万年外,现在也没有什么好怕了,自己现在杀了近万人,难道不是已经遗臭万年了吗?

    那自己究竟还在怕什么。

    在安静的殿堂内,郭允厚缓缓站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

    “皇上,臣赞同毕大人的看法,吏员如此无法无天,其根本原因还是他们不管做的再好,一辈子都是吏员,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要劳心劳力的做事情呢?

    如此一来他们就很愿意,轻轻松松的利用职务之便获得一些银子,如此过上吃喝不愁的生活。

    这就是大明吏治乱象的根源!”

    郭允厚的声音不急不缓,话说的很是平淡,似乎这只是一件小事罢了。

    毕自严惊愕的看着郭允厚,良久心中充满感动,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作为旁边的周应秋自从毕自严开口后就一直盯着朱由检的神情,在这两人说完后,他都看到了皇上露出了两次不易察觉的微笑。周应秋仿佛明白了什么。

    尤其是他想到了昨天晚上和皇上地交谈,当时皇上的话给了他很大的冲击,现在看来自己是要做出决定了,希望皇上能赢吧。

    “皇上,臣也赞同。”周应秋终究还是开口了。

    作为对朱由检了解颇深的徐光启此时深深地看了眉毛已经弯起来的朱由检,他就已经明白了皇上的打算了。

    略微一思索,他也站起来表示了赞成。

    一时间如此多朝中重臣站出来支持,毕自严一时之间有些恍惚,难道自己真的对这些同僚看错了?

    作为内阁首辅和次辅的黄立极和李国普,两人此时脸色十分沉重,他们心中对于这种看法是对的,但是他们却不能支持!

    两人将目光看向礼部尚书温体仁,温体仁此时有些头皮发麻。

    自己在漠南草原主持移民之事,辛辛苦苦已经快一年了,本官安置了一百余万百姓到漠南,期间没有发生任何的反叛,本官可谓是功莫大焉了啊!

    现在刚回到京城,应该有的赏赐还没有得到,现在却有这样把自己架在火上烤。按理说,作为礼部尚书应该持有反对态度。

    可是,现在的情况还不明显吗?皇上基本上已经同意了,咱们这位皇上是个什么样的皇上?那可是真的敢杀人的啊!

    皇上登基一年,被处死的官员有多少?至少也有两千了,全国的官员也不过两万余,这可是十分之一了啊!还除了秦王的爵位!

    皇上的心该有多狠啊。

    而现在这不是明摆着皇上是支持这样做的吗?

    本官要怎么办?

    一时间,温体仁汗如雨下。

    或许是这一年来在漠南的磨练让他成长了极多,他看了看正似笑非笑看着他的朱由检,猛地打一激灵。

    他开口道:“皇上,臣赞同诸位大人的意见。

    但是臣认为这之中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吏员们多数是仅仅识字罢了,没有受过圣人的教诲,道德不存,这才行如此之恶事!

    臣认为此事也不可忽视,当着重解决。”

    或许是温体仁这个礼部尚书的地位挺重,一时间除了黄立极和李国普都表示了赞同。

    这个过程中,作为提出者的毕自严一直都处于恍惚中,如此大事,怎会这么顺利,他们为何也同意本官的想法,这可是已绝于士林啊!

    众人这个时候都将目光看向一直没有变态的李国普和黄立极,等待着他们的表态,甚至已经不能说是等待了,完全可以说是逼迫了。

    众人的目光不是平和的,而是极为严肃的,甚至是锐利的,仿佛若是二人不同意,他们双眼化为的利剑就会将他们撕的粉碎!

    黄立极首先长叹一声,站起来说道:“皇上。诸位大人所提的看法很正确,臣赞同!

    只是臣认为此事干系重大,万万不可轻举妄动,朝廷当商议完全。”

    说完这些话的黄立极整个人显得有些没落,仿佛失去了往日的神采。

    就在众人都松了一口气,首辅已经同意了,那么再加上自己,整个朝廷也都同意了,此时的推行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然而就在这时,早已双手紧握的李国普站了起来,他声音有些低沉。

    “皇上,臣反对!”

    …………

    PS:还好写出来了,差一点儿!!

    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

第三百五十六章 昨夜乾清宫内

    听完此话众人惊讶的转过目光看向李国普。

    “皇上,给予吏员升职渠道,难道让他们做县尉、主簿、县令吗?我大明数百万士子努力学习圣贤书数十载,三年的进士也不过区区数百人?

    这是他们唯一的希望,现在每年的参加科举考试的士子甚至还要暮暮老者,他们为了什么?还不是能够为我大明效力?

    而那些吏员呢?他们大字不识一个,不通圣人之言,怎么能让他们去抢这些位置,这是对天下士子的不公啊!

    如此天下皆不服啊!

    毕自严,你提出这样的想法难道是想自绝于天下吗?

    臣请皇上明察!”,李国普一脸悲戚。

    朱由检心中此时颇为不屑。

    “皇上,臣看李大人是一派胡言,臣还没有说到底要到底要怎么给吏员们一个升职的道路,现在只是在说吏员们贪赃枉法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吏员没有前途。以及他们自身没有品级,朝廷对他们的监督力度太弱。

    更何况谁说吏员都是不识字的?这怎么可能?李大人您不会做了几十年的官还不知道我大明各地的吏员大多数都是有功名的人吧,他们至少也是一个童生,有秀才乃至于举人功名的也很多。”

    毕自严直接开口进行反驳,丝毫没有因为李国普是内阁次辅而有所收敛。

    原本有些慷慨激昂的李国普呼吸一滞,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心中也十分憋闷,要解决吏员的前途问题,除了给他们升官,难道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这就是在睁眼说瞎话,可偏偏他还不能直接说出,只能十分憋屈的向朱由检请罪。

    朱由检只是拜拜手,“诸位爱卿现在已经吏治问题的原因给说出来了,朕遍读史书也十分认可这样的分析,诸位爱卿的确是朝廷的肱骨之才。

    那么现在可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毕爱卿,之前你既然提出了问题的根本,想必是有一些打算了?不如说来听听,现在朝中重臣皆在,定然可以查漏补缺!”

    毕自严没有推辞,自己既然提出了这个问题,就没有再藏着掖着!

    “皇上,臣认为应当增设正十品、从十品两级官职,以授予全国各地的吏员,其中的管理者可为正十品,其余的小吏为从十品!

    如此将这些官员纳入朝廷的官员体系中,如此以来朝廷对他们的监督自然也就方便许多。”

    黄立极脸色一变,直接起身大声道:“皇上,万万不可啊!

    全国有吏员七万余人,而官员的人数也才两万余人,若是按照毕大人的方法,全国再册官员就达到了十万人,这想的人数实在是太大了,如此开销巨大,朝廷根本支撑不住如此多官员的俸禄。

    此举万万不可!”

    郭允厚立刻起身反对,“黄大人多虑了,难道现在的吏员朝廷就不给俸禄了吗?朝廷也给他们发俸禄了的,只是这些俸禄大多数是由地方官服给的。

    若是将这些吏员并为官员,朝廷整体花的银子变化并不多,朝廷完全是可以支撑的住。

    只是那么税收这一方面也必须要有所调整。”

    “好了,朕倒是认为毕爱卿这个说法很不错,无论品级高低,所有官员都是在为了百姓,为了大明做事的,没有什么高低之分,现在将吏员作为十品官员,朕就觉得很好,如此一来他们也能更好的为朝廷做事。

    此事朕做主了,就这么办!只是这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啊!”

    朱由检的话让所有人身体一震,也就不再说话。

    毕自严只能站出来道:“皇上,至于如何解决吏员的前途问题,臣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李国普长松了一口气,看来此事到此为止了,总体上还能够接受。

    其他人此时也放松不少,若是仅仅如此,士林还是能够接受的。

    然而朱由检却并不满意,他将目光看向了旁边正一脸挣扎周应秋。

    周应秋看到皇帝的动作后,咬咬牙,他现在有些下不了决心,他再次想到了昨天发生的事情,

    当时的他可以说是心中极为震撼。

    ………

    昨天晚上,周应秋原本已经准备休息了,这个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却来到了他的府邸,说皇上要见他。

    周应秋不敢耽搁,连忙前往皇宫乾清宫,他明白按照之前的惯例,此次协大胜归来的皇上必然是要做大事情的,只是到底要做什么他还不清楚。没想到皇上这是要找自己啊!

    乾清宫,烛光照耀下,诺大的宫殿中只有他和皇上,显得极为安静,然而皇上却不说话,周应秋坐在椅子上是坐立不安。

    “周爱卿,你是之前的吏部尚书,想必对于我大明的吏治之乱有一些想法,现在不去趁着这个机会说上一说?”

    周应秋打了个机灵,连忙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说辞说了出来:“皇上,臣认为应当加大对吏员们的监督,将监督常态化,最好能做到三年一查,如此就能给予吏员们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吏员的贪赃枉法定然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朱由检的声音传开,“这是一个方法,却不能够治本,朕对此事有个想法不知周爱卿觉得如何?”

    朱由检拿出了几张纸递了过去,周应秋连忙接过,在亮如白昼的乾清宫里丝毫不影响他阅读。

    当看到最前面的三个字时,他心中一震。

    “治吏策”

    接下来,周应秋就完全沉浸其中,身体不由得有些颤抖,越看抖动越厉害,心跳不断加速,甚至在这秋末季节汗如雨下,然而即便是如此,他的双眼却不愿意离开手中的纸。

    朱由检笑眯眯的看着又是害怕又是激动的周应秋。

    良久,周应秋的颤动的心才略微平静了下来,他站起来,跪在地上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此事若真的要这样做,真的会天下大乱啊!臣请皇上三思啊!”

    朱由检站起身来,很是平静的说道:“朕自然是知道的,士林之人没有人会同意朕的想法,朕也不是要一步到位,肯定会一步一步来,朕不会操之过急的。

    朕想让你在明天的小朝会上提出这几张纸上的几点,这件事你敢做吗?

    你放心,只要你敢做,其他的你就不用担心,有朕在,一切都会在朕的把握中。”

    跪在地上的周应秋却不发一言。

    …………

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由检的大手笔(补昨天的)

    周应秋是真的害怕了,皇上的想法实在是太惊世骇俗了,更何况还是要让自己在百官面前提出这样的想法,他已经能够想象得到一旦提出这样的办法,自己就处于众矢之的,自己必然成为彻彻底底的“奸臣”,皇上恐怕也是彻彻底底的“昏君”

    尤其是皇上的最终矛头直指科举,这简直是太可怕了,只要一想到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周应秋就瑟瑟发抖,他真的是害怕了。

    “皇上,科举是我皇明数百年来的根基,事关满朝文武自己天下数百万的士子啊!万万不可轻动啊,一旦皇上真的要这么做恐怕天下士子必然大乱,甚至直接造反。

    尤其是按照常理崇祯元年本应该举办科举考试,却被皇上您以朝廷事务繁杂将科举推迟到了明年,本身就有诸多士子对朝廷颇为不满,现在若是这样做,天下恐怕是真的要大乱的啊!

    臣请皇上三思!”

    周应秋说完仍然跪在地上,头都不敢抬一下,静静的等待着皇上地回复,他是真的希望皇上能够收回成命啊,这件事真的不好办。

    朱由检心中一叹,这件事情果然不好办,他缓缓起身,在周应秋旁边不断的走动

    “周爱卿,朕当然知道朝中以及全天下的士子们大多数人会反对的,可是也有人会大力支持的,就比如将来这数万的十品官员,他们将会是朕和爱卿你的坚定支持者。

    而且他们反对又如何?朕已经下定了决心,这件事是必须要做成的,半个月后的邸报上会将朝廷的这个政策传遍大明。

    不管是谁反对,朕都会做的!”

    “皇,皇上。”

    “周爱卿,你可知道朕这次为何要御驾亲征?”

    “臣~,臣不知!”,臣也不想知道啊,皇上您为什么要选我?

    “朕要看看,朕这一年花费了数千万两银子所整顿出的数十万大军到底是能用还是不能用,他们的屠刀到底利不利,现在看来是他们还是能用的!”

    周应秋膛目结舌,抬起头看着站在前方的朱由检,难道,皇上准备……

    “皇上,此举恐怕有伤天和啊,而且对皇上的声名极其不利,此举万万不可!

    臣乞求皇上了。”

    “这一点周爱卿就不必担心了,朕想知道周爱卿愿不愿意做这件事,明日朕要召开小朝会,你只需要提出这个方法,只需要提出前两点,其他的朕还要等等。

    你说出这两点后你就不用担心了,因为你不是独自战斗的,而是整个整个朝廷的行动。

    朕已经安排好了,爱卿你不必担心其他的,明天的会议过后,这件事就会是整个大明中央朝廷的意志,普天之下,谁敢反对,朕的数十万精锐大军已经准备好了!

    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想必周爱卿这一年来了解的也很清楚了,朕从来都不怕杀人,这一年来,朕下令处斩的官员加起来也已经超过一千人了,吏员更不用说,已经超过五千,若是再加上他们的家人以及那些商人,恐怕已经过三万人了。

    朕现在有数十万把屠刀正磨刀霍霍,朕从来不怕任何人,从来不怕。

    至于所谓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朕就算是说的再好听,爱卿也不会完全放心,朕就给爱卿说一点儿。

    朕要对大明的变革还有很多,朕就算是长命百岁,这样的变革也做不完,朕若是中途杀了变法的功臣,以后谁还会帮朕?朕是有远大的志向,朕希望你能陪着朕看着大明冉冉升起!

    朕只能给爱卿说这么多了,你好好想想吧。”

    周应秋再次沉默了,现在的周应秋有些纠结,事情有些复杂了,原本这种得罪天下多数士子的事情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做的,可现在两个选项已经放在自己的眼前了,皇上和士子!

    自己犹豫了,我到底要怎么做?周应秋在问自己。

    良久,良久。

    ………

    “皇上,臣愿意!”

    望着周应秋那双眼坚定同时双腿仍然颤抖的样子,朱由检点了点头,“好,周爱卿果然是真的肱骨之臣,朕就等着爱卿明日的表现了。”

    走出皇宫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回头看着皇宫,周应秋突然感觉一阵轻松。

    是啊,自己现在又能做什么呢?身上的所谓“阉党余孽”从来就没有消失,甚至随着自己从吏部尚书高升到内阁大学士而愈演愈烈,整个大明的士子几乎都看不上自己,自己的名声可以说已经是坏透了。

    现在自己能追随的人还有谁?只有皇上了,只要皇上支持自己,自己还需要怕吗?

    看看皇上这一年来的种种手段,他发现皇上要做的事情就没有不成功的。而且十分狠辣,计很有谋算,完全就是三思而后行的主,一个庞大的秦王一系都可以没有丝毫犹豫的直接除掉。

    并且现在只有皇上支持自己,并且重用自己,大丈夫既然来这世上走一遭,那就必然要留下一些什么。

    在周应秋看来,皇上只要能够有足够的决心,就想皇上刚刚说的那样,敢于拿出数十万的屠刀,这件事肯定是能做成的,至于中间死多少人,这又与我周应秋何干?

    仿佛大彻大悟一般的周应秋大踏步的回到自己的家,然而他却是一夜无眠。

    ………

    今日,皇上果然如期展开了小场会,所议之事果然是大明的吏治问题,事到临头,周应秋突然又有些紧张,皇上,我们真的能成功吗?

    之后发生的事就让他很是惊讶,毕自严竟然提出了十品官制,这不是和昨天晚上皇上的想法一样吗?难道皇上之前和毕自严商量过?

    而之后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人震惊,在场诸位竟然只有李国普一人反对,周应秋有点儿想不明白。

    按理说皇上昨日才到京,根本没有机会和在场的这也多重臣单独议事,那现在这种关乎天下士子的大事竟然大多数都是赞成的。这是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难道这就是皇上的把握吗?皇上已经对朝廷中枢有如此的控制力了?

    ………

    周应秋看到皇上向自己看过来,他就明白现在该自己出场了,即便是早已经下定决心的他此时也是十分紧张,个人的政治生命,乃至日后的名声,都在这个时候了。

    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说道:“皇上,臣有一法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此事!”

    一时间原本已经放下心中担忧的官员这时候直接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周应秋,你想要做什么?

    没有人注意到这个时候的朱由检露出了一抹笑容,周应秋,你果然没有让朕失望,既然你敢做,那朕就定然能保住你,成功之后,朕必然让你青史留名,受万世敬仰!

    也是奇怪,话说出口后,周应秋的心竟然平静了下来,他不急不缓的开口道:“皇上,既然要设计正十品,从十品的官职,将这些官职分配给全国的七万吏员!

    那么他们就相当于被纳入了我大明的官员体系,就自然要和其他官员一样可以根据政绩来升职、调任等。就要将他们和其他的官员视为一致。

    就想刚刚皇上所说的,官员的品阶并不重要,都是在为我大明的亿兆百姓谋福利,让他们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唯一的差别只是身上的责任不同罢了。

    若是这些都做不到,那么所谓的十品官职还有什么意义,只是和之前的吏员换了一个名字罢了。”

    说到这时,愤怒的李国普直接站出来准备大声驳斥这样的大逆不道之言,甚至自己准备揍一顿这个奸臣,阉党余孽。

    “李爱卿,你要做什么?”

    这是,从前方一道低沉的声音传来,让李国普心中的愤怒压下了几分。

    “坐下,没看周爱卿还没有说完吗?朕早就说过了,不要打断他人的发言,你有想法,有意见等他说完不行吗?”

    “是,臣知罪!”,其他几人也压下了已经到口中的话。

    “周爱卿,你继续说!”

    得到皇上支持的周应秋心中大为振奋。

    “皇上,若是如此那么就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若是吏员能够通过功绩直接升为主簿、县尉、县令、知府甚至是尚书等等,那么科举该怎么办?

    每三年一次的进士科考试该怎么办?

    虽然现在的吏员之中存在一定的秀才,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甚至只是通过了童生试罢了,若是让他们直接进入十品官职并不断升官,大多数士子恐怕会不服!

    因此这之中必须做出权衡,臣认为现在我大明的举人可以做主簿、县丞这一类的八九品官职。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百五十八章 治本之策(求订阅)

    一口气说完的周应秋此时突然觉得自己此时是一身正气,简直就是天下人的希望,想了想,他感觉说的不够完善,于是继续开口了。

    “若是他们选择继续向上考,可以让那些通过了童生试的士子们能够赚取一些银子以贴补家用,更重要得是他们有了之前担任官员的经历,考上举人或者进士之后能够快速的投入到的新的官职之中,更好的做好百姓们的父母官,这简直是一举数得的举措。

    若是他们不愿意继续考试,也能够继续为朝廷为大明为亿万百姓做事情,并且凭借着自己的政绩,一步一步的向上走,更好的为朝廷、为百姓做事。

    而不是已经数十岁了,已经垂垂老矣,却还一事无成,还要老家中的老人、妻子来养活他们,简直就是枉读圣贤书!

    因此臣认为,此法是极为恰当的,当然诸位同僚若是有什么看法可以继续商议,以便解决吏治败坏这个千古难题。”

    朱由检倒是很满意,这位周应秋还真是个人才,将自己给他的打算他还进行了一番补充,而且补充的还相当好,真不错!

    旁边的一众人都要些傻眼,这个方法好吗?

    既好又不好!

    不好,就不好在之后的吏员岂不是真的就可以一路直接凭借政绩升上来?要知道以前的天下官员可都是科举出身啊!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老实说只有科举这一条道路才是对他们最有利的。

    现在这样的方法还算科举吗?算吗?众人一时间也不知道。

    好,就好在这个方法比他们最差的预料要好上不少,至少还照顾到了天下科举的数百万士子!毕竟直接为天下士子提供了数万个十品官位,要知道之前全国所有全员加起来也不过两万余人!

    只是,周应秋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主意,这是让众人心中疑惑的,周应秋到底是怎么想的。

    即便是他的这个办法考虑了天下士子的一些出路,但是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天下的士子和文官必然会反对的,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然而有人不高兴,就有人高兴。

    朱由检直接开口道:“诸位爱卿觉得周爱卿的这个方法如何?朕其实觉得很不错!”

    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他们更想要反对这个主意,这根本就不是一个好办法,还不如多派一点儿人手监督。

    现在这怎么能够同意啊,这个办法若是直接实行,恐怕天下的士子都要疯了,他们这些人还要不要士林名望了?

    但是一时间竟然没有人开口,周应秋心中大喜,难道这些朝廷重臣都同意了吗?他突然感觉事情有点儿魔幻,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李国普看着这一切,心中突然感到悲凉,都是贪生怕死之徒,科举这样的大事岂能轻动?这是我等安身立命的根本!

    更何况一旦在全国推进这个方法,那么举人、进士还有存在的意义吗?没有了,真的没有了,那些经过长时间地方上任职官员的做官本事可是远远大于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进士们!

    只要朝廷中央对他们的升迁不做阻碍,这些人的升迁速度必然是要超过大多数苦读数十年书看中进士后作一任县令的。

    如此一来,士子们究竟要选择那一条路还不清楚吗?科举恐怕就真的名存实亡了。

    那么朝廷会为这些人设立阻碍那?肯定是不会的。

    现在谁看不出来,这个办法根本就是皇上自己的想法,皇上最喜欢做实事的官员了,那些人的成长那里还有阻碍啊!皇上不推着他们向上走就很不错了。

    而且皇上甚至不会到此为止的!按照皇上的喜好,一旦此事真的推行成功,皇上恐怕等不了这么长的时间,他定然会直接废除所谓的举人、进士功名,毕竟这东西已经没用了。

    这怎么可以,绝对不行,这件事情绝对不能开一个口子,科举那个天下士子的根基,也是在座诸位的根基,绝对不能动!

    他起身说道:“皇上,臣反对,科举自隋朝建立起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年了,自我太祖皇帝确立以科举选拔官员也已经两百又六十年矣,三年一次的殿试已经有八十余次,为我大明选拔了数之不尽的人才。

    他们出将入相,为我大明亿万百姓殚精竭虑,前有名传天下“三杨”,中有挽我大明于危难之际的“于少保”以及文武双全新建侯“王文成公”,后有辅佐幼帝为我大明查漏补缺的“张文正公”,无一不是顶尖之才。

    而他们都是科举从全国的数百万士子中选拔出来的鼎鼎大才,他们为我大明殚精竭虑,为我大明立下了不世之大功,护我大明两百六十年啊!

    这都表明了科举乃是真正的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于国于民皆极其重要,万万不能动啊!

    现在周大人要改科举,这万万不可,臣请皇上治周大人胡言乱语之罪!”

    好家伙,李国普这是将这件事往大了说啊,朕只不过是让秀才也能为官罢了,对于科举有什么变化吗?没有吧。

    况且朕想要改的不是还没有说吗?你怎么直接就将事情拔高的这个层面上了?

    朱由检深深地看着一副慷慨就义样子的李国普,朱由检最讨厌的就是这个样子的官员了,好好的就事论事不行吗?朕是那种动不动就要人命的皇帝吗?朕有那么可怕吗?还是你在威胁朕?

    听了这话的毕自严忍不住起身说道:“李大人此言谬已,自有科举千年间,变化良多,隋朝时隋文帝设计“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取士,隋炀帝设十科,并设进士科。

    唐时又有明经、秀才、明法、明算等五十余种,后又设殿试、武举。

    宋时又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放宽,并正式确立了三级科考。

    我皇明于太祖洪武三年,诏定科举法,应试文仿宋“经义”,成化年间定下八股取士,据今不过百五十年。

    由此可见,科举时时在变,怎么现在就不能变了?

    现在全赖我皇圣明,明察秋毫,发现我中华数千年的吏治之难,现又召集我群臣商定解决之法。

    在我等群策群力之下,尤其是周大人提出的让童生以上功名的士子参加考试,通过着可授予十品官职的方法,这难道不好吗?

    难道就因为一个针对科举的小小变动就要反对吗?本官想不明白李大人您到底是怎么想的,本官想问问李大人是将吏治放在了那里?难道不管不问吗?这次处死了数千吏员,大人难道不心痛吗?”

    毕自严此时大义禀然,他的话说的非常的充分,一时间李国普竟然无从反驳。

    朱由检很高兴,这位毕自严还真是一个人才,自己昨天只是和他提了一下设置十品官职的事情,没想到今天他表现的这么好,几乎和周应秋做的差不多了,朕内看错人,果然不负朕望。

    “朕觉得这个方法很不错,既能解决吏治的问题,又能兼顾我大明士子,据朕所知我大明的很多士子家境都是相当的贫寒,郭爱卿,朕所得对吗?”

    郭允厚挤出笑容道:“皇上说得对!”

    “因此这个方法完全就是不可多得好办法!朕觉得不如…。

    对了,不知诸位爱卿有什么意见吗?”,朱由检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再次问道。

    “臣没有意见,此法甚佳!”,除了李国普外的众人纷纷表示同意,只是其中有几人的身体微微颤抖。朱由检就当作没有看到,转身看向一直没有表态的李国普。

    朱由检的脸色严肃起来,声音也颇为低沉,“李爱卿,你是还有什么想法吗?还是认为科举制度不能动吗?”

    黄立极等人一听就知道皇上愤怒了,连忙将目光转向李国普。

    黄立极不顾众人的目光,拉了拉李国普的衣袖,李国普对此却没有回应,他站起身,看向周围的一众同僚。

    众人突然发现他的眼睛似乎格外明亮,有几位官员甚至在与他的对视中低下了头,但是更多的则是以同样犀利的目光看着李国普,没有丝毫退让。

    李国普嘴角露出冷笑,只是一瞬又恢复原本面无表情的样子。

    又转身看着前方的朱由检,他开口说道:“皇上,臣还是不赞成这样的主意,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科举制度绝对不能更改,绝对不能动!”

    朱由检笑了,好啊,没想到这位李国普竟然也如此的有自信啊。

    “是吗?朕觉得这个方法很不错,可以解决千年的吏治难题,朝堂除了李爱卿之外的所有重臣皆赞成了。你也改变不了什么,这件事终究还是会推行下去的。”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百五十九章 辞官(求订阅)

    朱由检这极为愤怒的语气让在场之人都被吓了一跳。

    虽然不愿意承认,李国普自己也有些害怕了,他默默的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做好。

    “周爱卿所提出的方法是极好的,朕认为我大明的吏治变革就应该按照这个方法来办!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地方的吏员该如何管理?基本上一个县有吏员百人左右,全部授予他们官职后,这些官员是由地方官主管还是其他?

    由地方官员全部管理,朕看是不太好的,诸位爱卿不知有没什么想法?

    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在进行吏治变革之前必须确定好,之后朝廷将一同实行,务必一步到位,绝对不能再拖。”

    有点低纠结的黄立极站起来说道:“皇上,此事事关重大,臣等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好主意,不知能否给予臣等几天时间思虑一番?几日过后,臣等定然会有一定的想法。”

    朱由检点点头道:“黄爱卿此乃老成谋国之言!朕的确是有些着急了,这样吧,五日后,朕会再次在这里召开小朝会,到时朕希望能够听到诸位的好消息。”

    “臣必不负圣望”

    “周爱卿,你回去后尽快将刚刚商量的方法写一份详细的奏折,朕要用。”

    “遵旨!”

    “好,今日的朝会到现在也不早了,现在已经戌时了,王承恩,你让御膳房多准备些饭食,朕要留几位爱卿在此用膳!”

    “谢陛下恩典!”,他们也的确是饿了,这个下午开的这次会议的确是让人提心吊胆的,实在是耗费力气。

    ………

    用完膳后,这一天的小朝会才正式宣告结束。

    走出皇宫的众人此时心中五味杂陈,事情果然如此,皇上一回来就会有大事发生,而且还真的是天大的事!

    走在最前面的李国普这时突然转身对着众人说道:“诸位大人难道真的看不出什么吗?今日以后,科举恐怕也存在不了多久了本官真的没有想到,诸位都是从科举走上来的,现在竟然没有一人维护科举,真是可悲可叹!

    诸位大人既然不管,本官一人之力却又无可奈何。

    既然如此本官也就不留这个官场了,本官明日就乞骸骨,正好本官也是一大把年纪了,现在朝廷这样的劳累也有些受不了了。”

    说完,也不管他人的反应,直接大步离开。

    众人面面相觑。

    黄立极此时却极为愤怒,他直接说道:“简直是愚蠢、迂腐,科举怎么了,科举难道就不能变化了吗?皇上早在数月前都说了大明需要变革,现在看来李大人到现在还是没有想明白啊。

    大明现在的样子就是需要变革,唯有如此大明才能中兴,才能剿灭建奴,才能重振大明声威!

    现在为了解决为祸千载的吏治难题,朝廷对科举进行了变革就不行吗?动不动就是乞骸骨,这是在做什么,这是在威胁皇上吗?这和之前的东林党有什么区别?

    简直是岂有此理!

    诸位同僚,咱们也回去吧,咱们的事情还多着呢!此事恐怕不会这么简单,诸位同僚还是做好准备为妙!

    吏治问题一旦解决,我等必然名留青史,我等还是尽快的想好新增的官员究竟该如何管理的问题,尽快拿给皇上。

    时间不等人啊!”

    说完,黄立极直接向家中走去,自己是真的没有想到李国普竟然会如此的迂腐,竟然丝毫不知变通,这样的毛病在之前或许算不上什么缺点。

    可是在现在已经不同了,现在的皇上和之前已经不一样了,皇上想要变,那么咱们也要边,不然这个官是做不下去了。

    尤其是咱们这个皇上不一样啊,是真的敢动手,一年时间,别皇上下令处死的人已经接近两万人了,简直是可怕。

    尤其是皇上手中牢牢掌控着九边的数十万精锐,这种情况下还看不出来了,咱们这个皇帝可不是万历,大概率是又一个太祖、成祖。

    那么皇上想要做什么?谁又能拦得住呢?

    科举重要吗,太重要了,它是我等文臣的根基,可那又如何?和自己的前途想必,科举是远远比不上。更何况皇上不是仅仅对科举进行了很小的变革吗?

    即便是将来的举人、进士没了,那又如何,官员的选拔不还是通过考试吗?其本质内容并没有多大变化。既然如此,我等为什么不顺应皇上了,说不定还能博一个青史留名!

    李国普啊,你真的不适合现在的朝廷了,辞官也好,原理这些是是非非。

    ………

    剩下的人也心思各异的回到自家的府邸!

    而留在皇宫的朱由检则是美滋滋的向承乾宫走去。

    今天的事情真的是漂亮,五天后定下具体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地方的吏员必须要分开管理,之后就可以先诏发天下,开始实行,此事一旦完成,之后的事情就好办不少。

    摇摇头,不想这个了,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昨天晚上在坤宁宫征伐一夜,自己也挺累的。

    但是对于自己的其他另外妃子也不能不管啊,毕竟都已经快两个月没有见面了,心中也是极为想念。今晚就要去承乾宫照顾一下礼妃田氏。

    此时的承乾宫中,田秀英正在翘首以盼朱由检的到来,她已经两个月没有和皇上共度良宵了,此时却是甚是想念。

    ………

    “皇上,你可终于来了,臣妾对你可是想念的紧。”

    “朕也很想朕的英儿,朕在辽东之时每每入梦脑海中都是英儿的身影。”

    “真的~”

    “自然是真的,君无戏言!”

    ………

    朱由检又陪着田秀英吃了一顿饭,这才抱着田秀英走到里间,将她放在床上。

    此时嗅着朱由检身上的味道,感受着他那强健的胳膊,田秀英感觉全身发软。

    媚眼如丝的田秀英轻生喃喃道:“皇上,臣妾也想生个孩子。”

    “好好,咱们也生一个,以后啊,还要多生几个。”

    “嗯~~”,田贵妃闭上眼睛,一副任君采摘的模样。

    ………

    第二天清晨,朱由检睁开眼睛,这才发现自己比往日晚醒了近半个时辰,缓缓将身上的田氏移开,又给她掖了掖被子,这才小心翼翼的穿好衣服。

    走出承乾宫,看着高升的太阳,不由的苦笑,昨晚田氏实在是太疯狂了,两人折腾到很晚才结束。

    田氏这经常骑马的身体素质就是强,比周皇后、袁贵妃要强的多,朱由检差点儿都没有坚持下来。

    照例先锻炼半个时辰,沐浴一番后,回到坤宁宫,和自己的三位女人用饭。

    之后回到乾清宫,打开今天的奏折,第一份就是李国普的乞骸骨奏折。

    朱由检看完后不由得陷入沉思,李国普到底是什么意思,他真的要辞官吗?还是想要威胁朕?

    朱由检一时之间有些想不明白李国普的真实意图。

    朱由检想了想在奏折上照例写下了挽留的话,接下来就要看他的反应了。

    ……

    第二天,李国普竟然再次上奏乞骸骨,而且言语更加的真诚、恳求,朱由检这个时候明白,李国普恐怕是真的想要回乡了。

    他长叹口气,命人将李国普带到了乾清宫。

    ………

    朱由检看着仅仅过了两天时间就苍老了许多的李国普,心中竟然有些许的难受。

    “李爱卿,不知你为何要辞官?”

    “皇上,臣今年已经六十有五,身体状况本就不佳,近一年来朝中大事繁杂,臣作为内阁次辅,事务极多,每天早出晚归,身体实在是疲惫不堪。

    一月前,臣的后腰的疼痛难忍,现在臣在内阁的一些职责都难以按时完成,臣若是继续留在朝廷恐怕会耽搁朝中大事。

    臣请求皇上准许臣辞官,臣只求人生这最后几年回到家乡,请皇上恩准。”

    朱由检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能是长久的沉默。

    良久,朱由检才开口道:“既然爱卿这么说了,朕也不好再挽留了,其的请辞朕准了。

    来人,拟旨

    东阁大学士李国普为官数十载,为我大明殚精竭力,护我亿万百姓周全。

    ……

    加封东阁大学士李国普为太保!”

    “臣叩谢皇恩”,李国普属实没有想到皇上竟然还会加赏自己,自己为什么辞职,双方也都心知肚明。

    …………

    望着李国普离开的背影,朱由检定定的看着。

    说实话,李国普这一年来在朝中做出的功效还是极大的,尤其是自己刚登基时,他为了稳固朝廷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之后再处置魏忠贤一案时,他作为主审官,做的非常好,基本上没有所谓的贪污腐败。

    而在之后朝中发生的几件大事中,他也很积极的支持朕,对于所谓的太保荣誉性质的称号朱由检绝对李国普担待的起。

    说实话,朱由检没有想到李国普对于科举这个问题会如此的执着,你这又是何必呢?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为错别字道歉

    我的天啊,今天读者“深苇天尊”发现了九处错别字,我一觉醒来发现这个事情就倒吸一口凉气,天啊,我竟然有这么多错别字,真的实在是没有想到。

    我说说码字的习惯,用手机码字,还是九键,可能会出现错误,一章写完后会从头看上一边,修改病句、错别字,我不知道其他大神是什么习惯,我这个新手是这样写的。

    反正不管原因如何,这都是我的错,对不起,我对不起支持我的亲爱的读者。

    我以后决定再多检查一边,错别字实在是影响阅读体验,我定然会多引以为戒,同样作为读者,我也很明白,读者对错别字的深恶痛绝!

    原本不准备发单章的,毕竟可能会影响订阅,不过这是我的错,是我对不起大家,这就必须要承认,我以后一定改,请大家监督。

    感谢书友“深苇天尊”的指正!

    再次道歉!对不起!!

第三百六十章 漠南事(求订阅)

    很快,李国普因病辞官回乡的消息在朝廷一众官员中传开,低阶官员或许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对于黄立极等一众高层此时却是心里非常清楚。

    没想到啊,李国普竟然如此的有气节,我不如多矣!这是温体仁等人的想法。

    李国普简直是愚蠢、无可救药,这就是为了一己私欲而置国家大义与不顾,这是在逃避,在畏惧!这是周应秋、毕自严等人的看法。

    然而李国普自己没有犹豫,他一刻都没有耽搁,在朱由检同意他离开的第三天,李国普就收拾好了要带的东西,带着家人向城门走去,一切都是如此急促,仿佛后面有什么东西在追着他。

    当走到城门口时他才发现城外有众多的在京士子迎接他,也有一些京城的官员,只是六部九卿这一阶的官员一个都没来,李国普只能苦笑,你们不来也好,不见心不烦。

    李国普与众位官员打过招呼,又交谈一番,一众官员才纷纷告辞。

    李国普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心中思绪万千,到时候这件事宣扬开来时,你们究竟会做何选择呢?

    之后李国普看向这些热情洋溢的士子们,李国普原本略微沉痛的心此时也好了不少,他很感动,自己没有做错,不枉自己为他们做的事,不枉自己的坚持!

    可惜啊,本官人微言轻,对此无能为力,之后的事情只能你们自己来办了,我李国普对不起天下士子啊!

    ………

    “李大人,您真的辞官回乡了,真的是因为传闻中的身体不好了吗??”

    问话的这人李国普倒是认识,是京城内鼎鼎有名的大才子吴士讲,李国普倒是对此人很看重。

    “是士讲啊,老夫现在年纪大了,身体有些隐疾,皇上登基以来,内阁事物颇为繁多,身体累的属实不轻,现在老夫这身体有些受不了了。

    这才向皇上提出乞骸骨啊,人老了,现在只想回家看看。”李国普说话时一脸笑意,丝毫没有将心中的不满表现出来。

    众位士子一愣,显然是没有想到李国普会这么说。

    在吴士进等人看来,现在李国普就要离开京城了,朝中的重臣们没有一人到此送行,来的都是一些“低阶”官员,这样的情况非常不正常,朝廷当中必然发生了什么大事情!

    李国普真的辞官原因恐怕必有内情!

    “李大人,朝中是不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吴士进犹豫一番还是问出了这样的话。

    李国普哈哈一笑,“诸位不用担心了,朝中能有什么大事,况且你们也知道,皇上一直对吗敬重有加!

    我就是因为身体不好而不得不回乡,不然的话本官还想在朝中多待几年,现在圣君在位,盛世可见啊,真想亲身参与其中啊!

    不然,皇上怎么还封我为太保?”

    吴士进一愣,是啊。

    于是众人纷纷祝愿李国普早日康复,长命百岁!

    ……

    望着李国普一家人向南而去的马车,吴士进久久不愿意收回目光。

    李国普在士林中的名声可谓是极好的,之前魏忠贤当政,阉党势力最大之时,在士林眼中,高雅且从不和魏忠贤同流合污的朝堂重臣中只剩下这位李国普李大人!

    可以说在哪个黑暗的岁月中,李国普给了天下士林众人一份来之不易的信心与希望,他担负了很多。

    之后在新皇登基后处理魏忠贤一案时,李国普更是魏忠贤一案的主审官。然而李国普的表现让士林之人颇为不满!

    在他们看来阉党一案处理的并不干净,阉党余孽黄立极、周应秋还堂而皇之留在朝廷,甚至那个周应秋前不久还入了阁。

    但即便是如此,士林也不会将这些事情怪罪李国普,他们清楚魏忠贤即便是倒了,阉党的残余力量也还在,一切都要慢慢来。

    现在李国普辞官而去,他们自然也是十分惊讶甚至难受的。

    尤其是吴士进,他对于李国普能在阉党的围攻下坚持下来十分佩服,可以说此时的李国普就是吴士进心中的偶像,他对于李国普了解还是颇多的。

    李国普的身体一直都很好,怎么现在突然身体不佳了?吴士进相信朝廷必然发生了大事,李大人绝对不像是身体不舒服。

    可惜他们仅仅是士子,对于朝廷上层中的风波完全得不到消息,只能自己瞎猜。

    若是以前,朝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恐怕早就传的遍地都是,可是现在的情况彻底不一祥了。

    ………

    朱由检对这种朝廷上层的政策几乎没有一点儿保密性完全就是深恶痛绝,每次朝廷的事情还没有确定时,甚至只要提出来,恐怕不到一天时间,整个京城都知道了。

    朱由检自从登基以来就对保密这件事花了极大的力气来进行整治。

    首先进行处理的皇宫内的问题,朱由检刚登基就对皇宫内部进行了小规模的清洗,取得了一定效果。之后在魏忠贤倒台之后,朱由检就接着处理阉党余孽的机会,在皇宫内定力了新的规则,并且将之前这种事情做的不少的太监全部给处死!

    大大震慑了其他的太监,之后秉持着发现一个处死一个的策略,再加上东厂无处不在的监督,现在的皇宫基本上和铁桶一般,这一点儿,朱由检很是自信,而且已经几件事情证明了朱由检的自信。

    同时对于官员们随随便便的将朝中大事泄露与外的情况也严厉打击,确定效果也相当不错。

    锦衣卫在其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威慑作用,在崇祯元年前朱由检因为政策泄漏的事情对十数名京城高阶官员进行了处罚,直接撤销了的官职,把他们给赶回家了,并特意表明永不录用!

    在众人的求情声中,朱由检没有给他们任何的开恩。

    数次之后,朝廷的一众官员彻底收敛起来,没有人再敢泄露朝廷的相关决策。

    尤其是对于六部九卿之类的重臣,他们对这件事其实是欢迎的,他们待在这个位置上,是要认真做事的,事情还没有做信息就被泄漏,给之后政策的实施产生了极大的阻碍。这成何体统。

    于是到了现在,经过了朱由检一年时间的大规模整顿,民间人士已经很难打听到官场上的消息,官员之间信息的传递也比之前难得多了。

    对于现在这样的关乎大明未来的重大决策,外界根本就不可能获得一丝一毫的消息,六部九卿这高官很清楚这件事情一旦泄露会造成多大的后果,嘴巴都管的很严。

    即便是已经辞官的李国普为没有对他人透露偶出此事,他还不屑做出这样的无赖之事,他相信,最终事实必将证明自己是对的。我是为了大明尽职尽责的,我没有退缩。

    ………………

    另一边,休息了两天的朱由检终于感觉差不多了,这两日他处理了一些之前积累的朝政,对后宫的几位妃子好好的疼爱一番。

    朱由检叫来了负责漠南移民的温体仁,他要了解一些事情了。

    “臣礼部尚书温体仁参见皇上!”

    朱由检看着这个十个月前还是一脸白静,是一个妥妥的文人雅士,现在体格也粗壮起来,皮肤也变黑了不少的温体仁。

    朱由检很满意的点点头,这才像认真做事的样子。

    “温爱卿快座,这段时间爱卿你在漠南做的非常不错,漠南的情况朕一直都有所了解,朕也没有想到今年陕西的旱情竟然会如此严重,竟然产生了一百余万的难民。

    若是没有朝廷的及时应对,恐怕陕西现在已经烽火遍天了,若是如此,也不知道回走多少百姓会因此而惨死。

    朕每每想起,心中就格外的庆幸,庆幸朕早早的花了大量的银子买了粮食,庆幸朕有像温爱卿这样的好臣子啊!

    尤其是爱卿你在漠南主持移民时做的事情让朕非常欣慰。”,说完后朱由检微笑着看着坐在椅子上的温体仁。

    温体仁很是惊讶,连忙表示:“臣不敢,这都是皇上的功劳。臣怎敢逾越!”

    朱由检笑笑道:“算了,不提此事,你的功劳朕会记得的。”

    ……………

    “现在漠南移民的情况怎么样了?今天你就给朕介绍介绍,之前的奏折上并不是十分详细,最好拿个地图给朕讲讲。”

    温体仁身体一震,果然,皇上果然是要询问此事,他从袖子中取出一份漠南地图。

    “皇上,您看,这个位置是归化城,经过十个月的修建,城内的房屋已经完全修好,城内现有百姓近五万人。

    归化城周围的东胜城、云川城、玉林城、破虏城、丰州城现在都已经修缮完毕,一座城平均有百姓万余人。

    现在前套地区已经安置百姓近三十五万人。

    后套地区臣等重新修建了一座更加巨大的城池,名为五原城,现在还差一点儿就可以修缮完成,预计月底即可修建成功。

    城内将会有百姓三万人,五原城周围数十里又有小型城池数座,城内共有百姓三万余人,后套地区共有百姓二十五万人。

    如此,河套地区有百姓近六十万。

    大同北草原一带,以集宁城为中心,现有百姓四十余万。

    …………

    再往东,以开平城为中心,包括大宁附近地区,现有百姓近五十万,这些主要分布在开平城周围,大宁城附近仅有百姓五万人左右。

    …………

    漠南现在共有百姓近一百五十万人,共开垦土地已经超过一千万亩,全部种植的都是红薯,再过一个月就要丰收了。到时候这里又是我大明百姓的一片乐土!

    臣可以保证,漠南现在已经完全掌握在我大明手里了。

    现在阴山以南已经完全掌握在我大明手中,在阴山几处要害之地,卢将军修建了数座关隘,驻有重兵。

    卢将军按照皇上地吩咐在阴山南面不适合耕种的草地上建立了一座巨大的马场,原本的土默特部的数万牧民正在为我大明养马。

    ………

    同时以工代赈还在进行着,河套草原一马平川,水泥大道修建的速度极快,现在归化到五原、归化到大同的道路已经修缮完毕。

    臣估计,再过半个月,归化到集宁的路也要修成。

    同时归化连接周边小城和五原了解周边小城的路修缮的速度同样很快,大多数已经修成。

    开平到周围小城的道路此时也已经修缮完毕,目前的重点还是从集宁到开平,进展并不是很顺利。请皇上责罚!”

    朱由检很满意,“那里还需要什么责罚?温爱卿你果然是朕的肱骨之臣,在漠南做的很不错,朕很满意。

    今年的移民工作基本已经结束,明年的移民工作朕还要交给爱卿你。

    漠南的潜力还很大,能安置的人口也还可以更多,现在陕西、山西的旱情越来越严重,明年恐怕也不会好转,朕的意思是明年移民两百万左右。

    如此一来,陕西、山西两省的压力也会小上很多,到时候漠南才算是真正的掌握在我大明手里。

    明年的移民结束后,河套、集宁附近的地方已经安置不了百姓了,毕竟这里的大多数土地并不适合种植粮食。

    之后的重点就是在大宁一带了,这里还能安置不少,不过这里安置的百姓还是从北直隶选,北直隶的难民也不少,咱们不能厚此薄彼。”

    “皇上您宅心仁厚,请皇上放心,臣一定完成此事。”

    “嗯,还有一件事,你在漠南待的时间很长,想必也知道漠南的草原有多大!

    很多地方并不是很适合用来耕种,朕的意思是这些不适合耕种的草原用来养殖牛羊,牛可以用来耕地,我大明还是极其缺乏耕牛的,羊可以用来卖肉,总之不能让这些土地浪费。

    你去找太仆寺卿和少府的沈继尚商量一下此事,做出一个计划来,朕要看看。”

    “臣遵旨!”

    “此事若是做成,温爱卿你等定然就万家生佛!”,朱由检笑道。

    “臣不敢,这一切都是皇上您运筹帷幄啊!”,温体仁连忙表示。

    “哈哈哈!”

    …………

    ps:今天到现在才写了四千字,不行了,整不出来了,今天只能这样了。

    求订阅,求票票!!

第三百六十一章 石破天惊(求订阅)

    之后的几天朱由检也叫了几个人来到皇宫商量吏治之事,听听他们对于此事的一些想法,了解一下自己手下这一些重臣的心中想法究竟如何,如此才能更好的确定自己接下来的动作究竟要做到哪一步!

    朱由检将六部九卿、内阁几位大学士都交谈了一遍,朱由检终于确定了一些东西。

    转眼间距离之前朱由检要求的时间就要到了,还是在武英殿,只是人却是少了一个人。

    “诸位爱卿考虑的如何了?”

    黄立极从袖子中拿出一份奏折说道:“皇上,臣等经过几天的考虑,昨天下午臣等在文华殿将大家的想法汇总一番,又查漏补缺,相互学习,最终定下了这一种方法,请皇上过目。”

    王承恩连忙上前接过,朱由检打开详细的看了起来。

    …………

    合上奏折,朱由检皱眉沉思。

    良久朱由检才再次开口道:“诸位爱卿,总体而言,这个方法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你们定的策略是建立六部的四级机构,即京师布政司府县,将地方上的所有十品官员纳入六部的管理之下。

    是这样吧。”

    “是的,皇上,只有如此,朝廷才能够管控天下近十万的官员,而且还是突然之间增加的七万余官员,才不至于出现乱子。

    当然臣等的意思还是这些官员收到当地县令和上级六部机构的双重管辖,如此才能不会影响地方上的治理。”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若是这样做了,虽然说是双重管辖,可是你们对他们压力必然会比当地的县令知府要大。他们的直属上级是上一层的六部下属机构,如此一来这些官员做事的效率恐怕会大大下降。

    有的甚至还能直接不在听当地的县令?恐怕就算听了也不会全听吧。

    如此一来县令真正的属下岂不是只剩下了大猫小猫两三只,他们还怎么做事?

    因此朕认为这中间必须要有主次之分,如此地方上才能有条不紊的做事。”

    这…,没有人回答朱由检的问题。

    “朕当初只是说不能将所有的官员都让县令、知府所掌管,可也不是让你们一个都不留,这像什么样子?”

    一个个的往自己怀里搂权力倒是挺快,虽然这样很有利于中央集权,可是这样也不行啊,地方上难道就不做事了吗?

    “还是听朕的吧!”

    “臣等遵旨!”,徐光启等人此时心中有些惴惴不安。

    在之前的文华殿开会时,他们中间其实是爆发了不小的争执,以黄立极为代表内阁和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六部尚书产生了不小的争执。

    黄立极等人极其不愿意看到六部的权力再次扩张,可惜的是在之前的争论中,内阁的这几位没有争得过他们。

    现在黄立极、周应秋几人甚至有些幸灾乐祸。

    …………

    “既然现在吏员已经成为我大明的官员,那么之前县、府的其他官员也要改变,不然就没有办法管好众多的低阶官员。

    县令仍然设为正七品,不做改动,县令仍管除了兵事外的所有要事,并直接管辖户房和工房。

    县丞升为从七品,作为县令的副手,县丞下管理六房中的邢、礼二房。

    主簿升为从七品,管六房中的吏房。

    各地的吏、户、礼、工四房设立你们所奏的四级机构,由你们四部进行监督和管辖,但是它们的管辖权在地方政府,也就是说他们的顶头上司仍然是地方上的县令等人,地方主官位主,你们为次。

    各地的刑房由大理寺直接管辖,地方上不得查手,改大理寺为法部,以后天下的所有案件都由法部审理,法部尚书由陈扬美担任。

    各地存在的衙役、差役等由刑部和地方主官共同管辖。,同样设立四级机构。天下各地的基本秩序、抓捕犯人等事全部交给刑部。

    天下各县是这样做,府级机构也进行相应的调整。

    ………

    同时设立税部,剥离六部的收税权,全部划归税部,税部尚书由税课司现在的郎中李若星担任,税部左侍郎由许显纯担任,今后大明的所有税收都由税部担任。

    其余几部以及太仆寺的仓库全部交给户部,包括南京的户部银库,以后这些仓库全部走户部管理,税部只收税,收的税全部交给户部储存、保管!

    礼部,全国地方上的官学由礼部管辖,之后朝廷要大兴官学,温爱卿,这一点儿你要注意。”

    说完,朱由检端起茶杯,一边喝着茶,一边关注着诸位重臣们的反应。

    此时的黄立极等人早已经是目瞪口呆!即便是之前朱由检召见过的周应秋、毕自严等人此时也还没有缓过来。

    这,怎么会这样?

    不是整顿吏治的吗?那好好整顿吏治不好吗?现在怎么扯到了六部这样重中之重的事情。更可怕的是现在变动竟然这么大,简直就是天翻地覆了,这真的万万使不得啊!

    六部制度从隋唐到现在已经一千年了,怎么能说变就变,万万不可。

    皇上直接将六部变成了八部,户部收税的权力直接完全交给了税部,户部的权力大大缩小,可皇上又将其他各部的仓库全部交给了户部,算是一个弥补。

    其他各部也损失了自己的一部分权力,同样是收税的权力以及存放银子之类财物的仓库。

    但同时皇上用对于全国地方上六房的一部分管辖权交给了六部,权力又得到了较大的补充。

    获利最大的就是税部和法部了。

    但是即便是皇上对他们都进行了补充,甚至之后他们获得收益是大于实际损失的。

    众人此时仍然有些不知所措,原因只有一个,朱由检的动作实在是太大了,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

    朱由检不着急,就在慢条斯理的喝着茶,对于六部权力的变更,朱由检已经准备很久了,对于大明混乱的税收和储存体系朱由检实在是无法忍受。

    没错,在大明收税可不只是户部一个部门所拥有的权力,其他的一些部门也是有自己的小金库的,唯一的区别就是金库大小的区别罢了。

    除了朱由检的内帑不算,还有户部的太仓银库、太仆寺的常盈库、工部的节慎库、光禄寺的银库,这些库房的规模都相当大。

    如此众多的仓库简直是令人深恶痛绝,这些银库都不归户部管辖,使得大明的税收以及储存极其繁杂。

    要知道太仆寺常盈库库银规模最大时储银近一千三百万两,想想都可怕,虽然现在已经没剩下多少了,都已经别朱由检的皇爷爷万历皇帝给花的差不多了。

    虽然现在没多少钱,但是这样乱七八糟的国库体系让朱由检难以忍受。

    现在就借着这个机会完全将这些调整过来。

    至于大理寺,朱由检觉得作为大明司法系统的最高部门,地位还是太低了,大理寺卿也只是正三品,和六部尚书差距太大了,根本就发挥不了它应有的作用。现在将它提起来完全是应该的。

    税部,那就更不用提了,大明现在需要的就是钱财,当你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的正常运转,总不能仅仅靠着抄家获得的钱财来支撑诺大的国家,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朕登基也才一年,一年时间朕就花了数千万两白银,据朕估计明年的支出恐怕会更大!

    必须要采用正规的来钱办法了,必须要把税给收起来!

    要想收税,一支可以信任的,有足够能力的收税队伍必须建立起来!

    现在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税课司发展的相当不错,李若星做的很不错,培养出了一支极佳的收税队伍,各种业务能力非常熟练。

    尤其是许显纯,此人在锦衣卫里边学的东西很多,将他运用在税课司武装力量的建设中,使得这一支力量成长的很快!

    在充足的财力支持下,现在税课司力量扩张的极为迅速,现在税课司的人员已经达到两万余,其中的武装力量已经达到两万人。

    而且都是绝对的精锐,用来打仗或许不行,但是用来收税绝对是一把好手,最好的证明就是最近几次的宗藩商税收的越来越多,为什么?还不是他们藏起来的产业被税课司发现了?

    税课司现在的力量太大以至于李若星和许显纯多次上书提到过这个问题,说现在税课司的力量已经足够收税了,朱由检哭笑不得的安慰他们,并强制要求他们继续对税课司进行扩张。

    因此现在是时候将众人忽视的税课司拿到台面上了,建立起覆盖全国的、专业的收税队伍。

    之后才能真正的对税收进行改革!

    …………

    朱由检收回心中的回想,看向仍然保持沉默的大明一众重臣们。

    “诸位爱卿怎么不说话,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你们不说话朕就以为你们是同意朕的这个想法,朝廷就准备在全国进行推广。”,朱由检悠悠的声音传到众人的耳中。

    “皇上,臣认为皇上对于地方上的变动是极其合适的,可是臣对六部的变化情况表示反对,臣希望皇上三思!”

    ……………

    ps:还有一章,求订阅,求票票!!

第三百六十二章 幡然醒悟(求订阅)

    朱由检看向说话的郑崇俭,说道:“你继续说,说说六部为何不能变?朕想听听。”

    “皇上,六部制度维护了也大明两百五十年的稳定和强盛,可谓是至关重要,万万不可轻动,尤其是皇上您要直接增加两个部门,将六部变为八部,这变化如此巨大,更是万万不可啊!”

    ………

    “简直是胡言乱语,郑大人,你这个就是没有道理了,又是不能变?怎么就不能变了?你的理由和之前李大人所反对变化科举的原因一样吗?”周应秋大声斥责!

    “当初本官能说得他哑口无言,现在也不怕!

    六部制度自从隋唐确立以来就一直在发生着变化,那个时候没有变化?本官也不多详细描述了,在座的诸位都是饱学之士,本官也就不再班门弄斧了,就连郑大人想必对此也是很清楚的。

    就连我大明成立以来,六部不也是也在一直变吗?尤其是兵部,变化最大,现在怎么就不能变了?

    郑大人,您最反对的成立税部和法部,自古以来就没有说必须要六部,为何不能是七部、八部?因为朝廷事物繁多,增加两部难道有什么问题?

    税部的成立自然是为了收税更加方便,我大明现在的税收根本就收不起,我大明有多少人欠税,想有的已经欠税多少年了,是那些人必大家都很清楚,这些人简直就是十恶不赦、罪大恶极。

    现在的税课司做的怎么样?简直是太好了,本官相信他们既然能够从藩王那里收到税,那么就能将某些人欠朝廷的税给收回来!

    只要有了税收,我大明才能赈灾,才能修路,才能打败建奴,收回辽东!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税,难道一直要皇上从内帑支银?

    法部更是至关重要,之前的大理寺品阶太低,致使他们在审理有关那些位高权重的官员时颇受褶皱!

    天启朝朝廷的混乱郑大人都忘记了吗?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现在提升大理寺的品阶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

    而这对大明好处多多的事情你竟然因为一个小小的理由就在这里反对,你究竟是何居心?”

    说完后,周应秋感觉神清气爽,在皇上的支持下做事就是好,到现在竟然也只有郑崇俭一人表示了反对。

    郑崇俭完全就是愚蠢,现在谁能阻止皇帝?

    没有人!

    皇上若是想要直接在全国推行,谁能拦得住?更何况现在这内阁、六部之中有多少人是支持皇帝的?

    皇上很早就将要对大明变革的打算给说出来了,还留在这个位置上的众人恐怕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甚至已经做好配合皇帝的打算了。

    现在你郑崇俭竟然还在反对,完全就是愚蠢至极!

    郑崇俭感觉浑身颤抖,数息后,他直接跪倒在地道:“皇上,臣有罪,臣一时脑子糊涂,没有认识到皇上地良苦用心,请皇上责罚!”

    一直冷眼旁观着这一切的朱由检心中思绪良多,之前几天朱由检和这些人都已经聊过了,原本朱由检觉得今天应该不会有人跳出来反对的。

    毕竟自己做的其实并不多,这几位尚书的权力甚至很难说是增大了还是缩小了,朕虽然从他们那里拿走了一些东西,可是朕又从地方上给了他们很多。

    而且,在场的众人中,徐光启是自己的绝对心腹;温体仁、周应秋、毕自严、黄立极、郭允厚、郑崇俭这几位要么是跟皇帝站一起,要么是脑子灵活;王永光刚来不久,应该不会有太大反应;陈扬美、郑三俊、王永光是其中较大的受益者,他们支持还来不及呢,定然不会反对。

    至于太仆寺卿周延儒等人人微言轻,在这里根本算不了什么,之前的会议上一直就没有什么存在感。

    因此他相信这次自己的想法很容易就能得到众臣的支持。

    没想到自己一直信任的郑崇俭竟然会提出反对,他还是有一些胆气的,很是难得啊!

    不过周应秋倒是表现不错,直接将他驳斥回去。

    现在郑崇俭这个样子估计是想通了,这样也好,想通了就好啊!

    不过,除了他的确没有人站起来反对了,朱由检目光扫视了在场的所有人。

    他起身,缓缓走到郑崇俭身边,将他给扶了起来,感受着他身体的颤抖,朱由检明白,他是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这就对吗!知错能改就是好官,当官就是要看清形势,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就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万万不可逾越,不然的话大好前程就真的没了。

    “郑爱卿,快快起来,你这算什么罪啊,朕不是说了吗?大家有什么意见,都可以提出来,朕是那种听不得他人意见的昏君暴君吗?”

    “自然不是,皇上乃圣君!”,郑崇俭连忙回道。

    “哎,不用吹捧朕。朕只不过是尽到了当皇帝的职责罢了。”,朱由检略带忧愁的说道。

    “圣明不过圣上!”,众臣很是机灵,连忙恭维道。

    周应秋此时站出来道,“皇上,将大理寺提升为法部完全是神来之笔,对于官员的不法行为有很大的助力。

    不过,臣希望都察院也应该提升品阶,自从皇上取消风闻奏事的资格后,在郑大人的带领下,都察院在不到的一年的时间,就查出了数十名官员的不法之事,可以说是功莫大焉。

    而且完全没有了之前凭借风闻奏事时的乱像,可以说现在的都察院已经可以担当重任!

    现在有了法部进行审案,那么还需要一个随时监督朝廷官员的机构,都察院就是我大明的监察机构,只是现在都察院的品阶也有些低,在弹劾官员时,恐怕力有不逮。

    因此,臣认为趁着这个机会也应该提升都察院的品阶,如此一来都察院也能更好的监督全国不法官员!”

    周应秋说出了这样的话,让在场中人都吃惊不小,尤其是刚刚受到周应秋驳斥的都察院左都御史郑崇俭一脸惊讶的看着周应秋。

    ………

第三百六十三章 成了!

    朱由检笑了笑道:“周爱卿所言有理,都察院现在的品阶的确是太低了。

    这样吧,同样提升都察院的品阶,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品阶等同与大理寺卿和诸部尚书。”

    “皇上圣明!”,周应秋连忙说道。

    “臣谢皇上恩典!”,郑崇俭连忙起身表达谢意。

    然而其他人等却仍然没有表态,既没有表示支持也没有直接表示反对。

    朱由检想了想,这样僵持下去不是办法,他开口道:“朕知道诸位爱卿对于六部制度有很深的感情,心中其实并不太愿意同意朕对朝廷的制度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动。

    可是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做的,诸位爱卿都是大明肱骨之臣,都是大才,对于我大明的诸多问题都是有着一定了解的。

    尤其是今年多位重臣离开了京城,去地方上走了一圈,想必都是深有体会,诸位不妨在这里说上一说,让诸位爱卿也了解一番我大明现在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

    诸位爱卿想必就知道朕为什么这么做了,大明真的到了不能不变的时候了。”

    说完,朱由检让王承恩给没人都送上来茶水,俨然是当真了。

    众人面面相觑,“郭爱卿,你先说说吧,谈谈你在江南那里看到的情况,就之前你给朕说过的。”

    郭允厚点点头,只能开口说道:“是皇上!

    臣自崇祯元年元月起离开京城,前往全国各省处理吏治问题,一路之上历时近九个月,总算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崇祯元年之前,臣自认为自己是一位饱读圣贤书,是一位仁慈的人。

    然而在这九个月中,臣亲自下令处斩的官吏已经超过了四千人,这在之前,臣是想都不敢想的。

    在这一路上,臣见识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

    给臣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臣在江南所看到的,简直是触目惊心。

    想必诸位同僚都知道江南一带的欠税问题,当时臣想着,我既然来一趟,不如就来查一查这江南的欠税问题,为什么全国只有江南地区欠税了?而且这欠税还是经常发生,这不正常。

    臣在户部担任户部尚书已经有数年了,臣为了能够为大明省下一些银子可谓是殚精竭虑,恨不得省下每一两银子。

    然而在江南臣看到的情况实在是让人大开眼界。不说江南有大量的土地改良为桑。

    臣发现的在那些说是家中因为受灾而欠税的劣绅家族的宅子富丽堂皇,吃喝都是极好的,生活用度可以说是极为奢靡。

    臣让锦衣卫帮助调查,一共调查了数百家,结果令人心寒,他们都是过着奢靡的生活。

    家中的房屋都用上了玻璃,家中还有高近三尺的玻璃镜。在江南几乎只要稍微有些名望的家族都是这样做的,即便是乡下的小劣绅同样如此。

    经过一番详细的调查,臣发现了这其中的龌龊,他们是故意欠税的,因为他们就在等着朝廷发生大喜事之时,例如新皇登基,朝廷就有极大的可能免除他们的欠税。

    如此一来,他们之前的欠税就一笔勾销,之后又可以重新再走一遭。”

    “简直是荒唐至极!”,新任户部尚书毕自严忍不住说出口,说完看了周围的众人,毕自严又略带尴尬的坐下。

    郭允厚并不在意,尤其是毕自严还是有感而发,他继续开口说道:“在调查的过程中,臣发现,这些大家族家中的土地众多,基本上都超过了一千亩,有的甚至已经达到一万亩!

    臣在调查清楚后极其气愤,臣这才想明白为何我大明这近百年来税收不断的下降,恐怕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啊!

    因此,臣对于皇上要求成立税部的非常支持的,税部现在的收税能力的确比户部强,臣赞同皇上的主意。”

    ………

    “郑爱卿,你来说说你在陕西的感受。”

    “是皇上,臣在陕西时完全是感慨良多!

    ……

    有一件事令臣感到极其害怕。

    今年年初旱情并不严重时,温大人就在陕北组织起了移民,因此就有相当一部分的土地空了下来,当时朝廷决定,将这些土地收回朝廷,并且定下了这样的规矩,移民可惜凭借着原本的土地在河套地区换同样大小的土地。

    因此这些土地应该是属于朝廷的了,可惜今年因为旱情,这些土地都没有什么收成,朝廷在之前也没怎么管。

    然而在今年准备种植红薯时,我们才突然发现,这些地很多已经悄无声息变成了当地的劣绅家中的了,当时可把臣和温大人给气坏了!

    这些人简直是胆大包天,狼子野心。

    臣等用了很大的力气才将这些地拿回来,在这个过程中,严厉的处罚了这些劣绅,甚至直接处死了好几家恶贯满盈的劣绅,这才算是将土地给拿了回来!

    想想真是让人感叹,臣不敢想像,全天下有多少劣绅的土地都是这样过来的,朝廷的土地都敢拿,普通百姓的土地还能保得住吗?

    走了土地之后,这些劣绅又能够欠朝廷的税,如此一来朝廷的税自然就越来越少!

    这是臣的想法,请皇上明鉴,因此臣是支持皇上地决定。”,刑部尚书郑三俊如此表示。

    朱由检看着下方众臣那阴沉的脸色继续让温体仁来介绍。

    温体仁也很快讲述了了他在移民过程中遇到的事情,说完后也表示了支持。

    ………

    三人说完后,其他的重臣再次陷入了沉寂。

    朱由检再次开口道:“刚才三位爱卿所说的诸位想必也都听到了,从他们的经历中可以看出我大明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

    甚至可以说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朕在数月前已经给诸位爱卿说过,朕必然是要变革大明的,朕以为大家都已经想清楚了,现在的情况似乎和朕想的不太一样啊!

    ……

    诸位爱卿,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又是一阵沉默。

    “臣支持皇上!”,徐光启站了出来。

    “臣也支持!”,郑崇俭、陈扬美表示支持。

    “……”

    “臣也支持!”

    “……”

    朱由检看着所有人都表示了支持,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件事终于算是成了!

    …………

第三百六十四章 “趋利避害”钱谦益(求订阅)

    朱由检很高兴,“好,既然如此,那诸位就准备行动吧,在座的诸位事情都比较多,你们尽快将四级机构的详细设计方案拿出来,朝廷也要尽快的在全国推行,地方上的吏员已经有些坚持不住了。

    这一次需要增加的官员恐怕不少,恐怕要数百人了,王爱卿,现在吏部候补的官员数目够吗?”

    吏部尚书王永光连忙起身道:“皇上,现在吏部候补的官员已经不多了,当然若是加上之前这位魏忠贤的缘故而回乡官员的话,应该是足够的。”

    “朕记得,当初审理魏忠贤一案时就已经将他们平反了,难道他们没有去吏部候补,等待授官吗?”,这些人会放弃当官吗?反正朱由检自己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王永光有些尴尬的看向前任吏部尚书周应秋,这里面的详情他还真的不太了解,毕竟自己上任到现在还不到两个月。

    周应秋会意,起身说道:“皇上,当时臣等按照皇上的圣旨,对当年的一些案子进行了重新调查,结果发现那些人有近三成都是有严重错误的,虽然和之前魏忠贤一党给他们的罪名不一样。

    对于这些人,已经按照皇上您的要求对他们进行了处罚,他们多数已经被抄家流放了。

    还有近三成虽然没有这么严重,但是也被判永不录用!

    剩下能够用的官员仅有四成,而且这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降职任用,这些人犯的错误并不大,仍然还是可用的。

    因此除了毕大人这一类蒙冤的清官被直接官复原职或平级调动外,其他人还都在排队,而那些要降职的人因为羞愧而不太愿意回来做官。

    据臣估计,他们是想要等过上几年,风头过去再回到朝堂,这样,其他人恐怕都已经忘记他们当初的囧事了。”

    朱由检冷笑:“呵,这些人真是打的好算盘,王爱卿,你通知他们,想做官就赶紧回来,朝廷给他们安排,他们只有现在这一次机会。

    这一次若是没有把握住,那之后他们就老老实实在家里待着吧,也不用做官了,朝廷不需要他们了。

    另外,对他们的监督也要提高,他们毕竟是曾经犯过事,现在必须严厉监督,他们若是再出了事,那就直接罪加一等,绝不可轻饶!”

    “臣遵旨!”

    “皇上,现在既然做官的人不够,何必再用这些待罪之人,不如举办科举,如此这些情况都不会存在了,正好崇祯元年的科举没有举办,不如明年举办,现在通知下去,也让他们做好准备?”,温体仁这个时候小心翼翼的说道。

    “不必了,科举实在是太慢了,而且选出来的官员都是毫无经验之辈,还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处理事情。咱们今日确定的吏治之策必须尽快在全国推行,绝对不能拖!”

    “是,臣明白了!”

    “诸位爱卿你们要尽快拿出方案,以及想要用的官员,半个月,半个月后这项政策全国推行,在年底前,朕要看到它们的正常运转!”,朱由检措辞有些严厉!

    “臣遵旨!”

    “这半个月的时间,朕会和诸位爱卿将具体的方案、用那些官员给决定好,之后直接就可以实施!”

    “皇上圣明!”

    ……………

    众人离开武英殿,直接前往文华殿,这个时候最重要的还是将这件事给处理好,现在皇上地动作既然这么大,那他们也必须将这件事情给处理好。

    说实话半个月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足,毕竟要设立这么一个关乎全局的机构,一切都要小心翼翼,若是出了什么问题,他们谁也承担不起!

    而且朝廷这次动作这么大,他们几个的名声恐怕在整个大明士林中就要糟糕咯。

    若是在朝廷的强压下,这件事情推行下去,若是新机构在运行过程中除了什么问题,他们恐怕就真的恶名难除了,甚至要“名垂青史”了。因此他们都是极为重视的,现在既然要做,那就将它做好!

    很快,未来的税部尚书李若星也被叫了过来,一同参与其中。

    时间缓缓过去,大明的重臣们确实一个比一个忙碌,文化殿内每天都是在争吵。

    几乎每一天朱由检都要去一趟文华殿,听一听他们的讨论,看看他们的进展,同时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

    朝廷的其他官员莫名其妙的看着这一切,他们现在对于即将在大明掀起滔天巨浪的政策还丝毫不知情。

    为了保密,黄立极等人在议事时,文华殿是要被清场的,那些中书舍人之类的全部都被赶了出去,去其他地方办公,甚至还有羽林军在宫殿外守卫,防止不想干人员靠近。

    这样异常的状况让这些人疑惑重重,同时也是心痒难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时候最重要不应该是处理辽东大战有功之臣的赏赐吗?怎么到了现在一点儿动静都没有。

    ………

    在朱由检回京的第三天,带着满朝文武祭奠了成祖皇帝朱棣,以此次大胜告慰祖宗。

    在告慰祖宗时,朱由检直接就在长陵外直接斩杀了九百九十九个建奴俘虏,以此祭奠受难的百姓。

    虽然有一些儒生对于朱由检这么残忍的行为有些不满,可是却也闭上了嘴,他们也不傻,这个时候可不是提出反对的时候,没看到皇上此时很兴奋吗?还有他们周围这些兴奋的百姓!

    朱由检还让人将之前带回来的建奴人头送回了辽东,要求袁可立在锦州城外用这些人头修筑一座京观,以此来作为震慑作用。

    至于究竟有没有用,朱由检不管,之前现在在京城很有用。

    没错朱由检还让人用着九百九十九颗人头铸了个小型的京观,京城内的百姓们很是兴奋,据锦衣卫所说,每天去观看的百姓数以万计!

    简直就成了一大奇观,就连来到京城做生意的商人们都会特意跑过去看上一看,然后对着建奴的人头破口大骂一番!

    …………

    在这段时间里,朝廷在辽东大胜,斩杀建奴近五万的消息开始向大江南北传播,然而取得的效果似乎并不是很理想。

    京城周边的地区的百姓都很是兴奋,他们对于这个消息是信任的,虽然有些惊讶,但是总体上还是相信这些传言的,有的地方甚至已经开始放起了鞭炮表示庆祝!

    然而自认为见识广泛的士人们却是将信将疑的,对于建奴的战斗力,和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他们和那些泥腿子是不一样的,他们的心中还是有那么一套认知的,现在大明的军队取得了这样的战果,这显然和他们心中的印象有些区别。

    但是他们也不傻,不会去质疑,而是将这份疑惑放在心中,该庆祝时仍然大肆的庆祝,只有在一人独处时才会陷入深思,或者说是等待下一期的邸报下来,看看上面怎么说,如此就能够知道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

    然而在南方,尤其是南直隶的情况就大大不同了,这里近八成的士子都是不相信的,他们也没有将它藏在心中,而是大大咧咧、毫不在意的将心中的怀疑公之于众!

    甚至有的士子狂妄至极,直接嘲笑朝堂的衮衮诸公,在秦淮河上的楼船中高谈阔论,驳斥这样的流言,引起一道又一道的娇笑声。

    大量士子发出这样的声音,让南直隶原本正想要庆祝的老百姓犹豫起来,毕竟这些士子之前在他们这里也是颇有威信的。

    见到这种情况,应天府中的一些官员是相当着急,例如应天府尹陈奇瑜。

    …………

    钱谦益的府邸中,一场例行的酒宴正在进行中,所有人都觥筹交错,一片快乐。

    下方欢乐的士人此时却不知道,坐在主位上的钱谦益现在的心情并不是很好。

    听着众人的话,钱谦益的脸色阴沉了下来。

    ………

    自从魏忠贤一党被新皇摧枯拉朽般打到在地后,原本已经对官场心灰意冷的钱谦益又再次活跃了起来。

    他在南京的府邸中苦苦等待着来自京城的消息,在他看来东林党的死对头阉党没了,东林党自然是要大规模起复的,自己现在作为东林党的魁首,一回京恐怕就是一个六部尚书。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钱谦益听到了一位又一位往昔的“朋友”被召回京城,甚至还受到皇帝更高的重用。自己却是一点儿消息都没有!

    他等到了河套大胜、西南大胜、秦王谋反等等重大消息,却是没有他的消息。

    在年初户部尚书郭允厚亲自来到南京主持吏治整顿时,他厚着脸皮去向这位当今的天子肱骨之臣询问了此事,而得到的结果更是让他的心彻底凉透了!

    钱谦益现在还记得当时郭允厚说的话:当初也是有人提到过钱大人的,只是皇上似乎对你有些不满啊。

    钱谦益又问过为何会如此,郭允厚回答道:皇上对东林党不满!

    这几个字让钱谦益如梦初醒,皇上竟然对东林党不满,是了是了,自己怎么就没有发现呢。

    自从皇上处理完阉党后,起复了一大批官员,但是真的没有东林党的支柱,即便是有人和东林党有些关系,那也是关系极浅的,或者是为了所谓的利益才站到东林这边的官员。

    钱谦益这个时候才真的明白,自己恐怕是真的没有机会了,心情沉重的他接下来他紧闭府门,谁也不见,江南地区很多著名的东林士子求见他也不见,仿佛要在这闹市中建造一清净之地。

    在家中的钱谦益一直在沉思,皇上不喜欢东林党,那自己这一辈子岂不是完了,那里还有希望进入官场?难道我钱谦益苦读了数十年的圣贤书就这样没有用处了,上报不了君王,下安不了黎民,还有什么意义?我钱谦益今年也才四十五岁,我还年轻,还有足够的时间啊!

    近两月的深思之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皇上不喜欢东林党,自己现在基本上很难和东林党分割开来,现在的自己可是东林魁首啊,无论如何都是不能和东林分割开来的。

    既然如此,那就让皇上看到我东林党是对皇上您是支持的,而且是有求必应的。

    若是东林党不愿意听自己,不愿意去变化,大不了直接将这个东林党给解散掉,这样还能彻底的拜托东林党对自己的阻碍。

    如此一来,皇上肯定就会放下对旧东林的厌恶而重用自己这个能为皇上分忧的能臣!

    至于这样做会对东林党产生巨大的改变,这和钱牧之有什么关系?

    反正现在东林党基本上是自己做主,已经没有比自己更有名望的老家伙活在世上了。

    当终于下定决心的钱谦益走出府邸时,他听到了刚刚到达南直隶的流言,皇上御驾亲征在辽东杀死了建奴五万骑兵!

    好家伙,这怎么可能吗!大明的军队实力怎么样谁还不知道啊,怎么会有这样的流言?

    不过钱谦益自然是见多识广之辈,还出人去北方一趟,看看情况到底如何。

    当收到确切的情况后,他心中颇为惊喜,看来自己做的决定没有错,当今圣上绝对是不世之圣君,只有我钱谦益钱牧之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再加上改变东林或者和东林做好分割,皇上肯定会重用我的,辅佐圣君正是我辈之理想。

    恰好这个时候应天府尹陈奇瑜来找他了,希望他这个文坛大家能够压制一下南京城中的士子们,现在这南京城中都在说朝廷打了胜仗是假的,这成何体统。

    陈奇瑜其实也很是着急,其实他对于这场战事的结果也是将信将疑的,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些士子如此诋毁朝廷,诋毁皇上。可是他又不能直接将这些士子拿下,一时间陈奇瑜也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好办法。

    只能来找钱谦益这个文坛领袖,希望他帮帮忙压制一下这些士子。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百六十五章 舆论

    今天来参加宴席士子有八成都是东林之人,其他人也是和东林之人比较亲近的。也就是在南直隶这个东林党的大本营了,能够短时间内汇集这么多“志同道合”之人。

    毕竟南京城中的士子足够多,在南京城中东林士子甚至都并不占多数。

    之前一个多月他们这些东林士子一直见不到钱谦益这位文坛领袖、东林魁首,现在终于见到了都是十分兴奋。

    作为大明士子,在宴会之上现在最适合讨论的也就是刚刚传到南直隶不久的流言。

    他们纷纷嘲笑起来,嘲笑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毫无作为,不管不问,任由这样的流言在大明内传播。

    甚至所说的话语更加的轻挑,动作也更加大,似乎是专门说给座在主位上的钱谦益。

    看着下方一种东林士子的模样,钱谦益心中暗恨:全是蠢货,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是不知道收敛,时代变了啊!

    ………

    钱谦益拍了拍手,原本喧闹的众人纷纷安静下来,等待着钱谦益的训话。

    钱谦益脸色仍然阴沉,这个时候众位士子也发现事情有些不太对了。

    “诸位,老夫也知道最近出了一些流言,只是你们为何都在怀疑此事,老夫有些想不通,难道我大明天军不能大胜建奴吗?”

    这…,下方众人有些傻眼,这不像是平日里的钱谦益啊!

    众人一时间都没有答,大家心里都知道明军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而且这十数年来大明在辽东是一败再败,一败涂地。

    可是在这样的公开场合下,这样“诋毁”大明天军的话还是不太适合说出口,他们还都是大明的子民。

    对于他们这样的反应钱谦益早有预料,毕竟对于东林士子的秉性钱谦益还是十分了解的。

    这样公然诋毁朝廷,他们还没有那个胆子,之前他们敢说,那仅是因为他们自认为在传播谣言,和他们自身的立场并没有关系。

    “好了,这件事老夫数天前已经让人去北方探查了,他们已经探查到真实结果回到南京了。”

    说到这里,钱谦益却停了下来,下方的众人此时却是心中一咯噔,难道朝廷真的赢了?众人多是希冀的看着钱谦益,希望从他的耳中听到一个确切的消息,这样他们才能确定下一步的动作。

    “老夫得到消息,朝廷在此次辽东之战时的确赢了,而且是大胜,收复了辽东广宁,至于建奴伤亡如何,各有传闻,老夫也不能确定。”

    众人皆一脸呆滞,朝廷真的赢了,这怎么可能,国朝大军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

    ………

    很快这场宴席也就结束了,钱谦益再次进入深居简出的生活,而那些士子们接下来都收敛了起来,对在南京城中传播的流言视而不见,对此丝毫不发表意见,有人问那也是三缄其口。

    然而即便是没有他们在后面的推波助澜,流言仍然在快速传播,而在民间的反应也是各有各的反应。

    有人很相信,有人很怀疑,一般越有见识的人越是怀疑,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倒是十分信任这个说法,朝廷打赢蛮夷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

    而没有了这些东林士子在其中的搅风搅雨,看着南京城内的舆论情况,陈奇瑜终于松了一口气,事情总算是控制下来了,接下来就要看朝廷的邸报了。

    其实在内心中,陈奇瑜也是不太相信的,不过他还是不能容忍那些东林士子们大规模的污蔑朝廷。

    ………

    五日后的这天早上,专门售卖邸报的店铺门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几乎整个南京城的士子,甚至是整个大明的士子都在这一天在各自的城市中派着长队。

    他们都在等待着朝廷的消息,辽东战事的结果究竟是不是真的,我大明是不是真的赢了?

    现在经过近一年的发展,现在的邸报司已经完全发展起来了,现在在全国所有城池都有他们的店铺,专门用来售卖邸报,他们现在已经完全摆脱了对于信达商行的依赖。

    就比如说南京城中就有十家店铺。

    其实现在这些位于全国的店铺邸报司或者说是朝廷没有花钱就拿到了这些店铺,这些东西都是抄家抄来的,毕竟在之前刚刚结束的官员“大计”,以及户部尚书郭允厚对全国吏员的整顿中,朝廷获得了许许多多的店铺。

    这一次朝廷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卖掉,一部分直接交给了邸报司,一部分给了少府,另外一部分则是那在了朝廷的手里,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想着这些东西说不定什么时候能派上用场。

    此时朝中一众大臣是庆幸的,还好现在朝廷手中在全国几乎所有的城池都有店铺,到时候可以直接在此基础上修建新的官衙,又能省下不少银子。

    南京城城东的一处邸报售卖点,大街上早已经排起了长队,队伍外还有大量的百姓,这几乎是南京城百姓们最大的乐趣了。

    他们可以从这些读书人口中听到大明各地都发生了何事。唯一不同的是今天过来的人比较多罢了。

    “太冲贤弟,你觉得关于辽东战事的传言是真是假。”,队伍比较靠前处有两位年轻士子正在交谈。

    “蕴生兄,你问贤弟我,我自然是希望这是真的,十岁年来,我大明都没有取得如此之大的胜利啊!若是真的,我定然是十分高兴的。

    不过蕴生兄你对军事这方面了解颇深,兄台觉得此事是真是假。”黄宗羲笑道。

    “不瞒太冲贤弟,自从皇上登基以来,皇上对于辽东乃至于九边数十万大军进行了大规模整顿,这一点儿你我都从邸报上了解过,我相信现在的九边军队实力定然比之前强大了许多。

    若是能够确定一定的胜利成果,我还是相信的,只是现在杀死建奴五万人,就必须要在野战!

    而若真的是野战那会是什么结果,太冲贤弟必然十分清楚,我也不说了。”,说完黄淳耀一声长叹。

    两人一时间相顾无言,是啊,谁不希望我大明能够取得大胜呢?杀敌五万啊!若是真的,建奴定然是元气大伤,覆灭建奴指日可待啊,只是…

    “蕴生兄,开门了,来门了!”,黄淳耀一看,果然店铺开门了。

    “太冲贤弟,咱们也不用猜了,买一份邸报看看上面怎么写的不就行了?”

    “是极是极!”

    还没有轮到他们进入店铺时,前边已经有人买到邸报急匆匆的打开,看向了第一面的中间。

    “哈哈哈哈!是真的,都是真的,建奴伤亡五万,果然是大胜大胜啊!大明万岁!皇上万岁!”

    顿时就有一群人连忙围了上去,还七嘴八舌的询问,有的人见到这个场景,心中大骂:“买到了你就自己看,这么大声干什么,只怕别人不知道啊!端不为人子!”

    很快,黄宗羲两人也买到了邸报,两人也在这大街上仔细的观看。

    邸报上将战事的描写很是详细,从建奴出兵察哈尔、大明皇帝御驾亲征山海关、草原血战、……、守兵回京。

    整篇文章描绘的活灵活现,众人仿佛身处辽东战事之中。

    看完后,两人激动的相互望了望,赢了,我大明真的赢了。

    尤其是文章最后写到,皇上到京城后,废除了辽饷征收,今后再也不征收辽饷,更是让所有人为止振奋!

    大街上彻彻底底的响起了欢呼声,很快,整座南京城都陷入欢乐的海洋。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大明万岁,皇上万岁,皇上仁慈!”的声音在全国各地响起,并从城池向四周的乡村传播。

    ………

第三百六十六章 圣旨!(求订阅)

    就在全天下亿万人正在欢欣鼓舞的庆祝着辽饷取消时,北京紫禁城内,此时正是一片肃穆。

    被羽林军严密保护起来的文华殿中,大明的一众高层都在这里,今天是黄立极等大明重臣将它们商议的结果交给朱由检的日子。

    其实现在拿到的这一份结果朱由检也在其中参与了很多,按理说朱由检不会在提出一些问题了。

    但即便是如此,在场众人仍然十分紧张,他们紧张的倒不是皇上不同意,而是这个方案一旦做出了决定,恐怕真的就是石破天惊了,他们真的还没有想好究竟要怎么应对接下来天下士子和官员的反应。

    朱由检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这件事他也丝毫不敢掉以轻心,这件事真的太重要了,绝对不能出问题,要想对大明进行变革,最重要的还是执行人,是官员,只有这个条件达成了,才能进行接下来的事情。

    朱由检看完后,心中满意,基本上按照着自己的思路,他合上手中厚厚的奏折说道:“可以,就按照这个执行吧!”

    所有人都长松了一口气,折腾了将近一年时间,这件事终于定下来了,只是接下来这数项政策真正的实行恐怕就更难了。

    “诸位爱卿觉得选拔数万十品官员的考试应该什么时候考试?”

    作为负责天下科举考试的礼部尚书温体仁连忙起身说道:“皇上,接下来这场考试我们要选拔近四万正从十品官员,还有数千人的七八品官员。

    臣等估计,参加这次考试的士子恐怕要数十万人,如此庞大规模的考试,自古以来就没有过。

    因此臣等认为此时必须小心翼翼,不能出现差错。

    各方面的准备实在是太过庞大,不管是考试场地、考试试卷的准备都是积极复杂的。

    臣等认为将考试的地方仅放在全国各省的府城恐怕是不行的这样人数实在是太多了,考试的地点就必须包括一些府城,具体的地方还要根据各地报名的人数。

    考试的时间定于半年后,也就是崇祯二年四月一日举行。”

    朱由检皱起眉头,半年,这样的时间太长了啊!半年时间恐怕要耽搁不少事情。

    “不行,这样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朝廷必须要尽快解决此事,现在整个大明缺少了近四万名吏员,很多地方上的事情已经快做不下去了,现在很多地方上的吏员事情实在是太多,他们我恐怕早已经坚持不下去了,朝廷的动作必须要快。

    这样吧,尽快将朝廷政策向全国传播,考试的地方直接由朝廷来定,那些地方士子多考场就多一些,地方简陋一些也不是问题。

    这次的考试也不会太难,考试时间就定在崇祯二年二月一日,给他们四个月的时间足够他们赶到考场了,甚至还能给士子们留一点儿复习时间。

    此次还是不要录取如此多的官员了,这样吧,朕觉得补上一半官位,也就是两万余就足够了,剩下的人以后可以慢慢补齐,明年后面都是可以的,如此以来可以较少朝廷的压力。

    温体仁思考一番表示了赞同,这的确是一个好主意,“皇上,时间地点定下来后,考试的科目考什么?还是考八股文吗?”

    “不行,不能如此,十品官员接下来要处理的是地方上的各种杂事,若仅仅考试八股,接下来他们怎能处理?”

    温体仁有些沉默,果然如此,皇上您的事情还真多,就连考试科目都要变吗?

    “这样吧,考试分为三科,分别为八股、策论、算学三科,三科的重要性按照四三三来划分,以此来进行录取。”

    “……”

    温体仁咬牙道:“皇上,算学恐怕全国大多数士子研习的并不多!”

    “无碍,考试的难度并不大,可以给士子能说,朝廷可以定下基本几本参考书。”,朱由检的决心不容动摇。

    无奈之下温体仁只能赞同,“皇上,臣明白了!”

    “好,既然如此,就这样定下了,诸位爱卿今天就定下这些事情,明日正好是十月一日,朕会颁发圣旨,昭告天下士子!”

    “臣等遵旨!”

    ……

    当天晚上,朱由检拿到了最终实行的方案,看完后,朱由检很满意,就按照这个方案实施吧。

    第二天,一月一次的大朝会照常举行。

    此时在宫门外等候着的一众官员正在窃窃私语,都在讨论着这段时间神神秘秘的黄立极等朝中重臣。

    这一年来发生的大事小事也让他们可谓是见多识广、心思敏锐,他们明白朝廷一定是要有什么大事发生,而且大概率还是皇上搞出来的。

    不过他们也早已想开,毕竟这一年来皇上就从来没有消停过,你指望一个敢于御驾亲征的皇帝安生下来,简直就是吃人说梦

    而今天恐怕就是解开谜底的时刻了,当然要说这里面真的所有人都不知道内情也不可能,那些朝廷高官谁没有一些亲信?

    在接下来必然要发生的巨大变局中,谁不愿意为自己拿到更多的利益?

    只是他们也仅仅是知道一个大概,并不知道具体会发生何事,只知道这对于他们所在的部门是一个好事情,因此他们没有像其他那些人非常担心皇上又要做什么大事,他们更多的是期待!

    随着黄立极一行人的到来,所有人都知道,这场大家等待已久的大朝会终于到了,谜底就要揭晓了。

    ………

    皇极殿内,所有人都恭恭敬敬的等待着朱由检的到来,随着内侍“皇上驾到”的声音,朱由检大踏步走了进来。

    照例行礼后,一众官员等待着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

    吏部尚书王永光走出队伍,开口道:“启禀皇上,臣有事启奏!”

    “准!”

    “皇上,现在全国七万余的吏员经过半年有余的整顿,现在仅仅剩下两万余,各地的缺额极大,臣请尽快补充!”

    之后周应秋也站出来道:“皇上,吏治之乱由来已久,臣奏请皇上变革吏员制度,一劳永逸解决吏治难题!”

    “臣附议!”,其余的几位朝廷重臣纷纷出列!

    其他人自然不是傻子,现在的大朝会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大家都清楚。连忙站出来好呼:“臣附议!”

    “善!此事现在应当解决,朕与诸位爱卿进行半年有余的整顿,我大明的吏治问题彻底暴露出来,现在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

    朕与朝中的诸位重臣经过商议,确定了一些政策,王承恩,宣旨吧。”朱由检一脸肃穆!

    众人纷纷跪倒在地,准备仔细的倾听圣旨。

    众人呆呆的看着丹陛上发生的一切,只见两位不知名内侍摊开了一份长长的圣旨。

    众人此时真的确定了,大明要发生大事了,这圣旨是真的长啊!

    这时王承恩的声音传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吏治之乱由来已久,已有近千年,崇祯元年,朕与朝中诸卿,大力整顿吏治之乱。

    朕与朝中诸卿经过详细商议,为一劳永逸解决吏,定下以下决策。

    现取消吏员,设立正十品、从十品官职,取代吏员,十品官员和其他官员朝廷一视同仁,可凭政绩升职,可为县令、为知府、为尚书、为大学士。

    ……

    还可继续参加会试、殿试,不受限制。

    ……

    十品之官员选拔将用考试,现定于崇祯二年二月一日在全国各地举行考试,童生以上功名四十岁以下者皆可参加,考试科目为三科,为八股、策论、算学,按四三三计算成绩。

    上等者可为七品、八品官员,此次共录取两万三千人!

    ……

    布告天下,咸使闻之!”

    众人有些发愣,但是王承恩了不在乎他们的反应继续宣读第二份圣旨。

    这是关于县府一些官员品阶、权力的变动。

    接下来是第三份,成立税部!

    第四份,提升大理寺品阶!

    第五份,将大明所有的国库都交给户部!

    第六份,七部一司将建立县—府—省—中央的四级机构!

    第七份,七部内部自身的变动!

    足足宣读了将近半个时辰,王承恩才宣读完毕,声音都有些哑了,这几份圣旨实在是太长了,字数也是在是太多了。

    为了将朝廷这项政策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份圣旨并不全是古文,而是半文半白。同时字数也很多,将各方面都描述的十分清楚。

    下方的众人自然也是听得很明白,没有任何的疑惑,这几份圣旨的描述都很清楚,他们的脑海中已经对将来大明的情况有了一定的想象。

    说实话,现在皇上做出的决策很是全面,将因为吏员制度变动将会影响的方方面面都考虑的很是清楚。

    这么看来,黄立极这些朝堂重臣真的已经同意了对科举、吏治的变动,定然还参与这些政策的制定中,不然的话现在出来的政策绝对不会如此详细。

    这么说的话,这些人都已经商量好了!

    果然如此啊,我等现在真的一点儿地位都没有了吗?端是不为人子!

    ………

    不过除了户部的其他五部诸位侍郎、主事、郎中还是很高兴的,自己所在的部门损失很小或者没有损失,但是收获的东西可实在是太多了。

    只是户部的官员有些不太高兴了,最重要收税的权力没有了,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收回了其他的几个国库。

    但看着周围那些笑容已经表现在脸上,忍都不带忍的同僚,他们也明白,自己改变不了什么了。

    尤其是那边几乎要直接跳出来直呼皇上圣明的大理寺官员,他们心中仿佛是针扎,为什么他们都有收获,受伤的都是我们!

    大殿中的沉默已经走了一会儿,黄立极等人没有动静,这是之前商量好的,看看其他官员的反应究竟如何。

    大殿中的沉默让一众官员有些不知如何是好,自己是站起来支持还是反对。

    不久,就有新的的反应了,跪在地上的李若星和许显纯对视一眼,两人一同大声道:“臣认为次法甚妙。”

    他们二人的张口,有人带头后,大理寺一众官员终于忍不住了,那个大理寺少卿的带领下纷纷出声表示自己的支持。

    后面的其他五部的官员就在等着其他人的支持,对于他们而言,现在皇上所提的方法对于对他们这些中低层官员是有利的。

    自己所在的部门权力增大,官员的缺额也将增大不少,虽然之后官员也会大大增加,但是这毕竟需要时间,那么自己这些官员现在定然是会受到重用的。

    至于所谓的科举变动,千年的的吏员制度变动问题,这与他们何干,再说了皇上不过是进行了那么“小小”的一点儿改动,又算的了什么。

    再说了,他们反对有用吗?恐怕没有吧,皇上直接都颁布了圣旨,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皇上和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已经下定决心了,这个时候自己就算是站了出来又能有什么用呢?什么都没有。

    听到李若星等人的言语,众人纷纷表示支持,一下子似乎整个大殿中都是支持的声音,

    一些低阶小官见到这样的大势,虽然心中并不十分满意,但还是纷纷出言表示赞同。

    见到这样的绝大多数,朱由检很满意,黄立极等人也很满意,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本官的决定是正确的,你看,近八成的官员都是支持的,而且剩下的两成也仅仅是沉默,并没有反对。

    黄立极等人直到此时才出声赞同表示支持!

    朱由检满意的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黄爱卿,你尽快组织人手将这几份圣旨传播出去!

    秦爱卿,邸报抓紧时间印制,朕给你十天时间,十天后邸报要向全国发卖!”

    “臣等遵旨!”

    ……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感谢书友“SHAJIA”再次打赏300起点币,谢谢支持!!

第三百六十七章 胆大包天的“串联”

    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和朱由检想的差不多,大朝会结束以后,事这件很快就在京城内传播开来,立刻就引起了轩然大波。毕竟大朝会上那么多文官,恐怕有不少人心中还是不支持朝廷这次决定的,他们将消息说出去实在是太正常了。

    再加上此时京城内士子云集,所产生的影响自然更大。整个京城都在讨论着这个从京师一种官员口中流传出来的事情。

    朝廷一下次进行这么多的变革,这让京城中的一众士子很是措手不及。

    他们在一番争吵后甚至都不愿意相信,他们相信这都是假的,朝廷不能这么对他们士子!

    然而第二天朝廷贴出来的布告以及右下角那个印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们这一切都是真的,他们听到的消息没有错误!

    ………

    京城内的这些士子大多数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准备参加会试的人,可惜的是崇祯元年竟然不举办会试了。虽然已经有一部分士子已经回乡,但是大多数还是留在京城的,会试今年不办明年是肯定要办的。

    作为拥有举人功名的士子,他们可不缺钱,即便是就在京城也完全负担得,因此他们也就就在这里了,等待着明年可能会举行的会试以及之后的殿试!

    对于他们而言,他们都已经有着举人功名,因此他们对于朝廷在明年二月一日举行的考试并不放在眼里!

    他们最不满的还是两件事,一是听说那些所谓的十品官可以和他们这些未来的进士一样升官,不受任何限制。

    这是什么意思?自己这数十年寒川苦读,好不容易获得了秀才、举人功名,这才能够当官,凭什么他们这些仅仅获得了童生的功名就能去当官了,这些人懂什么?他们就是废柴罢了,还想和我们同殿为臣?

    很关键的是在之后的仕途中和他们一样?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第二方面就是成立了所谓的税部!制度的变化他们不管,可是把税部独立出来时要做什么?而且还是由税课司改建为税部,就是那个胆敢向藩王收税的李若星和阉党余孽许显纯一手组建的税课司。

    这怎么可以,只要一想到那一支数万人、残暴、可怕的收税队伍,他们之中有不少人已经感到害怕了,他们不由得想到了自家的数千亩田地,还有数千亩挂靠在自家的田地,这些东西自己还能够守住吗?

    他们真的害怕了!

    他们开始了疯狂的串联,准备在京城内向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示威,务必要请皇上收回成命!那怕是跪倒在承天门外也绝对不能就此罢手。

    他们的串联似乎很是顺利,仅仅两天时间,他们就凑够了将近千人,还有百人是国子监中人,他们已经商量好,所有人都动起来务必要拉拢更多的人,人越多越好,越多越走胜算!

    ………

    他们的串联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他们所熟悉的士子都加入其中,包括京城地区那些志向远大,对自己有些充分信心,完全看不上所谓的十品官员的士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城顺天府周围的永平府、河间府、保定府等数府之地的士子们都在不断的向顺天府汇集。

    这些地方的士子得到消息后,对于朝廷政策不满的官员再收到京城士子的通知后,近急急忙忙的感到了京城,准备参加接下来的盛况!

    距离朝廷的布告贴出来已经有五天了,十月六日就是士子们商量好的行动之日。

    在他们行动之前,朱由检这一天起的很早,他早早的来到了承天门,准备看接下来的好戏。

    这些人的串联动作锦衣卫早就发现并汇报给了朱由检,原本田尔耕是希望朱由检直接将那些个带头的士子抓进诏狱的,可惜朱由检却是对此毫不在乎。

    这让田尔耕很是着急,据锦衣卫的调查,这一次士子反应这么大,这后面是有人预谋的,这是一个阴谋,一个针对皇上的阴谋。

    皇上您怎么还这么云淡风轻?他派出了更多的锦衣卫人手去监督这些人,并不断将这些士子的动向上报给朱由检。同时他还在抓紧时间调查幕后的主使者究竟是谁,简直是狗胆包天!

    不过不久他心中轻松了不少,没有再像之前那么忧虑了,因为锦衣卫发现了一些支持朝廷政策的人。就连幕后使者也已经有了些眉目。

    这个消息传到朱由检耳中后,朱由检心中才真正松了一口气,事情和自己想的差不多,想来这件事应该无碍了。

    不过你们也真是蠢货,竟然敢如此大胆,事后就别怪朕了,这是你们在找死。

    …………

    这一天一大早的承天门城楼上,朱由检带着田尔耕、王加川刚坐下,朱由检问道:“田爱卿,布置的怎么样了?”

    “启禀皇上,都按照皇上地吩咐布置好了!”,田尔耕恭敬的回到,他现在对于这位登基仅有一年,年龄只有十八岁的皇上越来越佩服,同时也越来越畏惧了。

    朱由检颔首,不久黄立极的在京的四品以上高官都来到了承天门城楼上!

    看着这些大臣多数都是是一脸疑惑的样子,朱由检心中长叹,你们这些人对即将发生的事到底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呢?

    一番行礼后,黄立极打头问道:“皇上,今日让臣等来到这承天门城头不知是什么事情要吩咐?”

    “诸位爱卿先座下吧,不要着急,朕今天让诸位爱卿过来只是让大家看一场好戏!”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PS:先发两千字,还有两千字,还没有写完,这一段改动比较大,浪费了一些时间,但我说到做到,一点左右能写出来,大家可以明天看。

第三百六十八章 幕后

    在承天门上的朱由检正在翘首以盼时,城东,要抵制的士子现在已经完全集合起来了,足足近千人,这样的规模已经绝对可以说不算小了。

    在大队的最前方几人正是这一次活动的主持者,或者也可以说是幕后的策划者。

    甚至可以说这一次士子们能这么迅速站起来、组织这么多的忍受、能有如此的勇气可以说他们两人是居功甚伟,让人不得不“钦佩”他们的高超组织力!

    靠后一人是阮大铖,在一个月前他来到了京城,谁能想到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就是这样的事情让阮大铖看到了机会,自己从中翻身的机会。

    自己之前作为阉党中人,甚至在这之前还曾经叛出东林,自己在士林之中的影响可以说是极其不佳,如此名声之下,就算自己有本事,难怪皇上也不会用自己。

    新皇登基后,处理了自己的“老大”魏忠贤,但是像周应秋、黄立极这些“阉党余孽”都还堂而皇之在朝中,但是为什么自己偏偏就被撤职回乡了?甚至现在那周应秋还进入了内阁,成了大学士,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凭什么?我阮大铖那里比他差了?

    这样的情况让阮大铖对此非常不满意,想来想去,阮大铖觉得主要原因恐怕还是自己在士林中在朝堂上的名声不太好,因为自己当初背叛东林,跟随魏忠贤,自己在官场上也受人鄙视。

    不仅是东林党鄙视自己,就连阉党也鄙视自己!当时我阮大铖就发誓,之后我阮大铖若是能够飞黄腾达,一定要给你们报复!一定!

    ………

    来到京城后,他也仔细的观察了朝中的形势,他发现东林党现在却又有复兴之风!

    现在朝堂之上的重臣孙承宗、袁可立、徐光启都是东林之人,虽然他们是东林之中的温和派,虽然向已经死了的杨涟、赵南星这些人看不起这所谓的温和派。

    但是即便如此,这也意味着东林党正在重新回到朝堂了!

    现在他抓住了这次机会,他相信自己只要将这次的事情给做好,带领着士子在京城闹上一闹,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自己的名声在士林之中定然会有大大的好转。

    自己就甚至可以重新受到东林之人的接纳,如此一来,那孙承宗等人不久成了自己回归朝堂的助力?

    但是他阮大铖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还是很清楚就凭借着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将京城中这一众对朝中政策不满的士子给鼓动、组织起来。

    于是他就拉起了帮手,他先是找到了同样在京城等待着皇上起复的东林大佬周嘉谟。

    周嘉谟在天启五年被魏忠贤排挤回乡。

    对于周嘉谟而言,在回乡之后,他就无一日不在盼望着魏忠贤的倒台,自己重归朝堂!

    之后圣君出世,大刀破斧的处理了魏忠贤,没有了魏忠贤,阉党势力十不存一,在周嘉谟看来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和阮大铖不一样,他可是东林的领军人物之一啊!

    打倒阉党后,自己必然是要被圣君启用的,到时候最少也是一个六部尚书,如此以来入阁不就是顺理成章?甚至还能坐上首辅!

    周嘉谟在家那是翘首以盼等待着朝廷的旨意,然而半年过去了,他一直没有收到皇上起复他的圣旨,他着急了,担心了。

    他问自己,这中间难道出现了什么变故?放心不下的周嘉谟匆匆忙忙的跑到京城。

    经过一番查探得到的消息让他心寒,和他想象得不同,皇上似乎对东林有些不满意!

    虽然皇上也启用了一些东林之人,可孙承宗、袁可立、徐光启之流根本就不是正宗的东林,皇上唯一起用的东林正宗只有一人,那就是现在的礼部右侍郎周延儒!

    为了能重新回到朝堂,继续为朝廷,为大明发光发热,周嘉谟去找了周延儒,希望他们在皇上身前提一提自己,周延儒倒是对自己很热情,一口就答应了。

    然而结果却并不美好,周延儒也的确向皇上举荐了自己,可惜皇上竟然在孙承宗、黄立极这些叛徒和阉党余孽的蒙蔽下,竟然真的没有启用自己。

    这让周嘉谟非常难受,他想了很多办法却一直没有什么用处,他甚至将自己这老脸于不顾,去找过孙承宗等人,可惜也没有什么效果。

    这也让周嘉谟对黄立极、孙承宗这一帮人越来越恨!

    无奈之下的周嘉谟也不想回去,只能去吏部备案,等待着朝廷的授官,看看朝廷会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官!

    然而现在朝廷却要挖科举的根,这让周嘉谟很是生气,不过,周嘉谟还是想忍下来的,自己现在也做不了什么,老老实实等待着朝廷给自己的官职吧,若是不合意,就回家教书吧。

    ………

    然而就在这时阮大铖却找上门来,说实话,周嘉谟很是看不起这个东林叛徒,然而这阮大铖非常诚恳的请求,于是周嘉谟也就给了他一次机会,听听他所提出的方法。

    这一听,周嘉谟心动了,深思熟虑后,周嘉谟也就同意了加入其中,以自己的名义来组织士子。

    只要组织起来,皇上必然会走出皇宫,如此一来,事后皇上定然能够看到我周嘉谟对皇明的赤胆忠心,如此一来,官职岂不是唾手可得?

    若是失败,自己的名望也会更高,自己一定是不会亏的!

    于是各怀鬼胎的两人联起手来,用了仅仅五天的时间,他们就组织了近千人的士子。

    看着身后的近千人,周嘉谟和阮大铖心中非常畅快,大家此时的心情都是非常激动,心中充满了梦想。

    至于周围那些看热闹的京城才行,两人没有丝毫的在意,自己做的可是一件大事,他们这些白丁那里会明白这些?

    他们却没有发现,下方的百姓中身穿读书人服饰的人也非常多。

    随着周嘉谟一声令下,近千人浩浩荡荡的向承天门而去,此时的他们心中澎湃,

    自己是为了保科举,为了保大明!

    …………

    ps:终于完了,实在是不容易!

    兄弟们,求订阅,求推荐票!求月票,求支持啊,你们的支持才是我码字的动力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6016/ 第一时间欣赏重铸刚明最新章节! 作者:青史昭昭所写的《重铸刚明》为转载作品,重铸刚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铸刚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铸刚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铸刚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铸刚明介绍:
天启六年,这是一个乱世的初始,现代青年穿越大明末代皇帝朱由检!他能否改变这个乱世?重铸大明。
这是一个悲惨的乱世,也是天灾不断,失去了数千万条人的生命,中原大地为之一空,无数人为之叹息!
PS:建了一个书友群,大家可以在群里聊聊天,灌灌水!群号:1109274903重铸刚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铸刚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铸刚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