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汉最强太子TXT下载大汉最强太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汉最强太子全文阅读

作者:初·十三     大汉最强太子txt下载     大汉最强太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36章王旗

    如果不算上上一次千里突袭济阴国,这一次出行,就是刘彘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出行。

    梁王彘,现在要去巡视自己的封国了。

    出行时的场面很壮观,刘启命南军出动一千人马护卫刘彘。新北军除了跟随栾树去了梁国的那些,其余的都做为护卫随从,也跟着刘彘出行。

    所以,这支队伍看上去就很庞大。刘彘又让人把他弄来的那些五花八门的旌旗都带上,想让这支队伍看上去比刘武当初来长安的时候,还要有气势。

    人数虽然不到千乘万骑,但要是比旗帜数量的话,一点也不比当初梁国军队的少。

    “人不及万,咱们便多打旗帜,以壮行色。”刘彘这样说,有点想压过刘武的意思。

    刘彘自从看到梁国军队来这里时的场面后,就跟魔怔了一样,总想着自己要是有一日出行,最好也有千乘万骑随行。

    但这是不可能的。纵观整个大汉,能做到带着千乘万骑出行、且打着天子旌旗的诸侯王,只有原先的梁王刘武。

    而刘彘这支出行队伍里,旌旗虽然很多,却没有天子旗帜。

    对此,刘彘很是不爽,觉得当初仲父来的时候,虽然旗帜没自己的多,但当中那面天子旌旗,足以让自己这些旌旗失色。

    所以,刘彘便自己设计了一面旗帜,对外说是王旗。

    等刘彘亲自挑选出来的那名掌旗官将这面王旗举起来后,来送行的人见了这面“王旗”都有点懵了。

    随风招展的王旗,是由红色打底,上面绣着一头“猛兽”。

    “彘,这就是你的王旗吗?”刘启瞅着那面旌旗皱眉问道。

    刘彘点点头,道:“阿父,这就是我的王旗,是我让少府专门做的。怎么样,还算是有些气势吧?”刘彘得意地说道。

    刘启又仔细瞅了瞅,最后便是连连摇头------

    “彘,若是我没有看错,那上面绣的是一头野猪吧?”

    “嘿嘿,阿父好眼力,就是一头野猪。”

    刘启又皱了皱眉,说道:“为何要做这么一面王旗,就是因为你的名字是彘吗?”

    刘彘摇摇头,道:“阿父,也不全是因为我的名字是彘。当初阿父给我取名的时候,必然是倾注了全部的爱,这才给我取名为彘。”

    “我今日以野彘图画为王旗,一是为了记住阿父对我的恩宠;二是我在上林苑的时候,亲眼目睹野彘的凶猛机灵。故而取野彘为王旗画面,以壮声势。”

    刘启摇摇头,心说当初真应该给他取个别的名字。

    但这王旗做的确实不错,看上去还真的有些气势。画面上那头野彘刚鬃毕现,獠牙外露,身子也是前躬后曲,做猛虎下山之势。

    “彘,此次出巡梁国,你好之为之,朕就不多说什么了。”

    刘彘点点头,跪在地上给他恭恭敬敬的磕了一个头。

    这是刘启做皇帝以来,破天荒的第一次带领百官,把一位诸侯王送到城外。而王皇后也是第一次出城送人。

    此时,她乘坐在一架装饰豪华、用五匹同是白色的马拉着的安车上。看到刘彘走过来后,便在宫女的搀扶下走下安车。

    孩子小,又是第一次出远门,王皇后还是有些担心啊!

    刘彘上一次带领新北军突袭济阴国的时候,说是住在了上林苑的军营里,所以他数日没有回皇宫,王皇后也不知道他跑到济阴国去了。

    刘彘给阿父磕过头后,又走到王皇后面前恭恭敬敬的跪了下来。

    “阿母,儿臣去封国巡视,用不了多久就会回来,阿母不要记挂,吾会照顾好自己。”

    一个六岁孩子说自己能照顾自己,这话无论让谁听了也是心疼。

    纵然刘彘先前做的那些事情,无论是谁也会觉得不可思议。但他毕竟是一个孩子,出这么远的门,还是让人有些不放心。

    行路难啊!远行一次掉半条命,况且是这么小的一个孩子。

    王皇后万般不舍,可她知道这一次刘彘一定是要去梁国的。

    “彘,你是第一次出远门,凡事多问问卫公,不要逞强,不要率性而为……”

    说到这里,王皇后已经说不下去了,而是蹲下来把他抱住了。

    刘彘伸手擦去阿母脸上的泪珠,低声笑着说道:“阿母如此不放心,干脆和我一起去罢了。再说,我也不是第一次出门。”

    王皇后愣了一下,随后就用力拍了他的后背一下,道:“你说实话,那次你数日没有回宫,到底去了哪里?”

    刘彘嘿嘿一乐,附耳说道:“梁国。”

    王皇后瞬间惊了,她真的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私下里跑出去那么远。

    “彘------”

    “阿母,就那一次,以后我再也不敢了,今后去哪里必然先禀报阿母。”

    看他说的真诚,王皇后也没了脾气,就把他再一次抱在怀里,随后低声在他耳边说道:“彘,以后不可以这样私自出去。”

    接着,王皇后又说道:“去和你仲父辞行吧,他已经盯着你看了好一会了。”

    刘彘也低声说道:“诺,阿母不提醒,我也会与他辞行的。”

    王皇后松开手,刘彘便走到站在另一边的刘武面前,然后也恭恭敬敬的跪了下来。

    “仲父,吾初任梁王,诸事不明。此次出巡梁国,还望仲父指教。”

    这时候的刘武还能说什么呢?梁国已经不是那个梁国了,梁王也不是原来的梁王了,哪有资格指教别人。

    自从做了这个有名无实的长安王,刘武就已经心灰意冷,只想专心承颜母后膝下,别让这个彘把母后的恩宠也抢了去。

    他已经想明白了,自己就像一只落入樊笼的鸟一样,不仅仅是被关在了笼子里,还被人拔光了身上的羽毛。

    自己要想在这樊笼里觉得暖和一点,就只能紧紧靠在母后的身边。

    大兄已经不可靠,阿姊……算了,阿姊家的阿娇早晚会嫁给这个彘。

    自己孤家寡人一个,此时还有什么好说的。于是,刘武摇摇头,意思是无话可说。

    刘彘依然不甘心,又继续说道:“难道仲父就不想让我给他们带个话吗?”

第137章吾去也

    不提带话的事情还好,一提带话的事,刘武顿时就恼了。

    他们?他们是谁?

    他们也是老刘家的后代,是你的兄长们,是皇帝的侄儿们,是皇室宗亲,你竟然让你的郎官说打便打,说骂便骂------

    刘武瞪眼看着刘彘,脸色也不对了。

    刘彘看到他这个样子,便笑了笑说道:“既然仲父无话可说,等吾见了他们,就只好说你们的阿父对你们没话说。”

    “想必他们会觉得他们这个列侯做的不好,故而他们的阿父才无话可说吧。”

    一听这话,刘武瞬间心惊。

    自己的儿子们都只是列侯啊,眼前这家伙才是梁国的大王。

    于是,刘武赶紧说道:“他们已是你的属下,自然由你来管教他们,故而我无话可说。若是他们治理不好封国,大王自己看着办就是。”

    刘武终于说了一次软话,也终于聪明了一次。这个时候,他要是敢嘴硬,他的儿子们必然不会好过。

    上次他的长子刘买来信,已经把栾树在睢阳的所作所为述说了一遍。从那个时候起,他就知道自己的儿子们只能靠自己了。

    真正的无能为力啊!虽然自己贵为皇帝的亲弟弟,还有母后撑腰,可架不住对手过于无耻,生生地把梁国肢解了不说,还把自己禁锢在了长安。

    刘武已经示弱,可刘彘好像还是不甘心。看到刘武一脸落寞的样子,他又说道:“仲父,总要说几句吧,家常话也好。毕竟他们都想你,你也想他们。”

    刘武摇摇头,勉强笑了笑,然后拉过站在一边的刘不识,说道:“此处有幼子陪伴吾,足矣!”

    刘彘看着与自己一般大的刘不识,笑着说道:“是啊,有不识陪着仲父,想必仲父心里会好受些。”

    刘不识就是刘武最小的儿子,上次刘彘带人突袭济阴国时,顺手就把他带回长安了。

    当时,刘彘并不是想用此事震慑刘武的其他几个儿子,而是真心想让刘不识陪伴刘武。

    刘彘看着仲父,看到他明显老了许多,此时脸上也是一副明显示弱的神色,便想着仲父已经这个样子了,还会生出做皇帝的心来吗?

    刘彘一直担心刘武会搞事。虽然他已经把刘武踩到泥巴里面去了,但这种担心依然没有消失。

    就算刘武已经是现在这种状况,刘彘坚信,只要大母依然宠爱仲父,仲父依然会从泥巴里站起来,依然还会搞事。

    自己可以把梁国肢解了,也可以让自己成为梁王,还可以把仲父变成长安王,但自己就是不能让仲父在大母面前失爱。

    想改变大母和仲父之间那种有点畸形的母爱,估计是任何人也没有办法的。

    先前刘彘也试了几次,可不管他怎么做,都改变不了窦太后对刘武那种泛滥到了极致的母爱。

    刘彘就想不明白了,天下的阿母都爱自己的儿子。可宠爱儿子到了不管不顾的地步,甚至盼着自己的大儿子早死,好让自己的小儿子做皇帝这种事,这天下也就窦太后这样的阿母能做出来。

    真的是没比的了。可自己也是利用大母这种畸形的母爱,很容易的就使刘武留在了长乐宫。

    想到这里,刘彘便暗自摇头。可他脸上依然带笑,给刘武行过礼后,说了一声“仲父保重,吾去也”,便朝着自己的战车走去------

    走到战车旁边以后,刘彘转身,郑重地给送行的人深深地行了一礼。

    这边,除了默默看着他的刘启、黯然擦泪的王皇后,一脸茫然的刘武,其他人都赶紧回礼。随后,他们就看见郅都把刘彘抱上了战车……

    刘彘站在战车上,单手握住大戈,目视前方,然后小手一挥,喊道:“出发!”

    就听战鼓咚咚响起,大队人马便向东方开进……

    长安至睢阳,相隔千里之遥。大队人马行军,只在这路上就要走一月有余。

    难怪王皇后会担心,这么远的路途,那么小的孩子,这一路颠簸下来,肯定会丢半条命的。

    三日后,刘彘终于在战车上挺不住了。于是,他朝着卫绾嘟囔道:“卫公,你们打仗的时候,是怎么在这战车上挺住的?”

    卫绾呵呵一乐,道:“大王,打仗的时候,我等也不是天天待在这战车上的啊!总有骑马的时候,也偶尔步行。像大王这样一连三日坐在战车上,我等也挺不住啊!”

    现在刘彘明白了,为何卫绾会时不时地下车步行一段。这战车走起来很颠,坐久了屁股疼,站立久了浑身都疼。

    为了保持形象,刘彘就这么坚持了三天。可总是那么绷着也不行,于是,刘彘便在卫绾等人的“劝说”下,换到了相对舒服一点的安车上。

    但坐在安车上的滋味也好不到哪里去。铁箍木轮,路又烂,这一路把刘彘折腾的不轻。

    就这么走了十几天,到了洛阳以后,刘彘终于可以歇歇了。

    洛阳,大汉第一军事重镇,此时在这里镇守的是魏其侯窦婴。

    窦婴是窦太后弟弟的儿子,属于正儿八经的外戚。不过,这位外戚与其他外戚不一样,经常干一些忤逆窦太后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样,刘彘就比较喜欢他。倒不是刘彘不喜欢窦太后,而是他觉得一个有着外戚身份,却从来不唯窦太后之命是从的人,还算是有点主见的人。

    你想啊,窦婴能当上魏其侯,肯定是因为窦太后的关系。可窦婴却不是事事都听从窦太后的,那不就是还算是有自己主见的人吗?

    更难能可贵的是,窦婴不仅仅是在小事上不听窦太后的,有一些大事,他也不听。

    最近窦婴又干了一件得罪窦太后的事情。这次的事情挺大,直接气的窦太后把窦婴出入长乐宫的宫门禁都给没收了。

    换句话来说,就是窦太后以后再也不想见到他了。

    窦婴干的那件得罪窦太后的事情,与刘武有关。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刘武现在每日在长乐宫陪伴窦太后,窦太后十分高兴,就经常举办一些家宴,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来赴宴的人,有时候是老刘家的人,有时候是窦家的人。而事情就出在一次窦家人赴宴的晚宴上。

第138章阿舅是魏其侯(一)

    那一次,来长乐宫赴宴的都是窦家的人。

    坐席上只有刘武一个外姓。不过,他现在算得上是长乐宫的半个主人,招待客人吃饭的事情,就由他来做了。

    刘武虽然心里一直不痛快,可碍于来的客人都是阿母窦太后娘家的人,所以,他就强打精神,和客人们说笑着。

    窦太后听到刘武和自己的那些亲戚们相处十分和睦,听上去他们也是相谈甚欢的样子,心里就十分高兴。

    她这一高兴,就多喝了几杯酒杯,也多吃了一碗饭……

    熟悉窦太后的人都知道,想知道窦太后是不是真的高兴,就看她能吃多少饭就知道了。

    窦太后能吃多少饭很重要吗?

    很重要,有时候是能被史官记入史册的。

    席间,窦太后因为过于高兴,不仅多吃了一碗饭,还多说了几句话,“兄终弟及,周礼也。今后长安王做了皇帝,你等也要和今日一样相处……”

    窦太后说完后,就听到原本说的不亦乐乎的亲戚们都不吭声了。

    她觉得有些奇怪。她原本是想着,等刘武做了皇帝以后,可以依靠这些外戚。当然,他也希望做了皇帝的刘武,能照顾这些外戚。

    可她说完那些话以后,听到席间竟然是鸦雀无声,心里顿时就恼了。

    “汝等欺吾看不见吗?魏其侯、魏其侯在哪里?”

    魏其侯窦婴听到姑母喊他,顿时就是一脸黑线,心说这么多亲戚在这里,干嘛要先喊我?

    虽是这么想,窦婴还是赶紧起身离座,走到窦太后面前跪了下来……

    “姑母,儿臣在这里。”

    “吾问你,长安王可以做皇帝吗?”

    一听这话,窦婴脸上的神色顿时就跟吃了屎一样。

    这样的问题,不管怎么回答后果都很严重。

    若是说刘武可以做皇帝,太后会高兴,可皇帝知道后说不定会不高兴。

    还有皇后,还有那个彘,还有那个难缠的长公主,说不定都会不高兴。

    特别是那个彘,当初他来自己家中拜访的时候,直接开口说,“阿舅,别的列侯都送马于我,阿舅是亲戚,也是列侯,怎能能无动于衷呢?阿舅不好落在别人后面的,吾今后还要仰仗阿舅的……”

    从那以后,窦婴不管怎么看刘彘,都觉得他有太子之姿。说不上是怎么回事,就是看他很顺眼。

    所以,他现在很是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窦太后的问话。

    他根本就不看好刘武,一个诸侯王,来长安觐见,竟然打着天子旌旗,带着上万兵马。这是觐见吗?这是兵谏吧!

    再说,姑母说的那个兄终弟及也真的是没道理。她就不想想,兄终弟及以后呢?若是这个弟也终了,是皇帝的儿子回来做皇帝,还是长安王的儿子做皇帝?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窦婴觉得若是自己轻易表态,后果会很严重。

    于是,他跟被烫了嘴一样,发出“唔、嗯、哦、啊……”的声音。

    听到他这样,窦太后顿时火了,伸手就在面前摸索着------

    窦婴一看不好,赶紧说道:“姑母,我汉初立,高祖皇帝便定下嫡长子继位之制。吾为汉魏其侯,不敢擅改祖制……”

    不等窦婴说完,窦太后手里的酒樽已经扔了出去……

    酒樽没有砸到窦婴,窦太后看不见,故而扔的不准。

    最后,窦太后便让人把窦婴赶了出去,还把他出入长乐宫的宫门禁收了,那意思就是你以后也不用来见我了。

    这还不算完,窦太后觉得他连这长安也不配呆了,就命他去洛阳。倒是刘启于心不忍,便让窦婴做了洛阳太守。

    这件事从前到后刘彘都知道,所以到了洛阳以后,刘彘见了窦婴就很亲切。

    窦婴见了他也很高兴,便带着刘彘巡视了一遍洛阳城。

    七王之乱的时候,窦婴在窦太后的举荐之下做了将军。当时他就带人在洛阳城驻防,防止叛军进入函谷关,从而威胁长安。

    估计是窦太后想给他积攒军功,他这个将军的权力很大,就连太尉周亚夫也要听他的。

    平定七王之乱后,论功行赏,窦婴作为主帅,就得到这个魏其侯的爵位。

    要不说窦太后怎么会如此生气,她给了窦婴爵位,给了他官位。结果,窦婴就跟养不熟的白眼狼一样,在“兄终弟及”这样的大事上,竟然跟她唱反调。

    但刘彘比较喜欢这样有独立主见的人。这大汉已经不像开国之初时那样,没了萧何张良那种不随风倒、且有骨气的人。

    窦婴还行,面临大事不糊涂。

    看完洛阳城防后,刘彘便带着窦婴去了自己队伍驻扎的地方。

    这地方离西城门不远,原先就是一处军营,窦婴以前来的时候,也是驻扎在这里。所以,这地方比其它地方就好一点,也宽敞很多。

    现在这里很热闹,战马的嘶鸣声、士卒的吆喝声,还有掺杂在期间的犬吠声不绝于耳。

    窦婴听到这些皱了皱眉头,刘彘却像是听习惯了一样,丝毫也不在意。

    “阿舅,你看我们的行军灶,简陋虽是简陋,却好用的很。”

    窦婴看着只用几块石头支起的灶台,点了点头说道:“嗯,是很简陋。”

    刘彘笑笑,又指着平地上挖的通风灶台,说道:“这种是风大的时候用的。若是北击匈奴,这种灶台就很好用。”

    窦婴看看趴在地上往灶台里添柴的士卒,然后回头说道:“那边有厨间,里面所用的东西我早已让人给你等准备俱全,何必这样费力呢?”

    刘彘笑道:“我这次去梁国之前就跟他们说好了,一路上全部按照行军打仗的规矩来。故而阿舅准备的东西,我等就用不上了。”

    窦婴早就知道刘彘之所以痴迷养马,就是为了给汉军装备上好马,然后有朝一日可以出击匈奴。所以,他听到刘彘这样说也就没觉得奇怪。

    可刘彘带着他去到另一处,看到一架拉着狗笼子的马车时,窦婴却摇了摇头,心说这位大王虽然有北击匈奴的野心,可终究和其他诸侯王一样,也是喜欢玩这些斗狗啊!

    不过是去封国巡视,竟然也没有忘了带着这些斗狗。

    大王终究是大王,这玩心是一点也不少的。

第139章阿舅是魏其侯(二)

    可就在窦婴腹诽着的时候,刘彘守着窦婴的面,从马车上的狗笼子里放出一条狗来……

    见状,窦婴顿时摇了摇头,心说这位梁王比别的诸侯王玩的还花,这狗都养的比别人的要好很多。

    这是条黑色的犬,形体虽然瘦削,但看上去甚是机灵。被刘彘放出来后,它先是围着刘彘做雀跃状,接着就盯着魏其侯看着,做警惕状。

    “黑虎,这是阿舅,自己人。”

    魏其侯顿时一脸黑线,但说来也奇怪,黑虎便走过来闻了闻他,随后就摇起了尾巴------

    “阿舅,我给你看个东西……”

    说着,刘彘把一块小孩巴掌大的木板拿了出来。

    窦婴接过木块,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刻着一些字、不对,应该不是字,自己根本就不认识。

    “这是什么?楚国的字吗?”

    书同文,车同轨,始皇帝搞的这一套大汉全盘接收。故而,大汉的字是有统一的标准的。

    窦婴看那些字都刻的曲里拐弯的,倒是与他以前见过的楚国文字有点像。

    刘彘摇头说道:“并不是楚国的文字。我那里有一个人,是诗学大家,也是儒学大家……”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彘停了下来,看着窦婴的脸色。

    窦婴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别的表示。

    刘彘放心了,知道这位窦姓阿舅和大母不一样,不是那么讨厌儒家。

    “那人叫辕固,很多人都称呼他为辕固生。大母不喜欢这人,还想让野猪吃了他……”

    窦婴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一回事,听说是皇帝给了辕固一把刀,辕固竟然杀死了野猪,这才活了下来。

    那辕固好像已经很老了吧?如此年纪竟然能杀死野猪,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刘彘继续说道:“后来,我把这人藏在城外,让他专心研究七国文字……”

    最后,辕固就给刘彘研究出来了一套除了他自己,谁也不认识的文字。

    只辕固一个人认识的字,这样的文字好像没什么用处啊!

    可刘彘如获至宝,让辕固把这套文字精心写了一遍,然后就珍藏起来。

    现在窦婴手中木板上的文字,就是刘彘照葫芦画瓢,按照那套文字让人刻上去的。

    这些字是什么意思,刻的那人也不知道,只有刘彘一个人知道。

    “这有何用?”

    窦婴觉得这位大王好像除了养马,就知道玩这些别人搞不明白的东西了。

    刘彘笑了笑拿回木板,随后就一脸诡异的说道:“阿舅,这东西用处大了,阿舅听说过密文吗?”

    密文?窦婴好像听说过。不过,那玩意好像是一些术士搞的,然后画在木头小人上埋在某处。

    “阿舅,你说的那是符文,我这是密文,和那个不一样……”

    刘彘心说这东西可千万不能被人说成是符文,不然后果很严重。

    “哦,密文,这有何用?”

    刘彘笑笑不说话,把那块木板装进黑虎脖子上拴着的锦袋里。

    “黑虎,去!”

    说着,刘彘拍了黑虎一下。

    黑犬忽地就跑了出去,最终消失在军营外面。

    “大王,这是何意?”窦婴指着黑虎消失的方向问道。

    “阿舅,咱们上城墙上去。”

    说着,刘彘就拉着窦婴朝外面走去。

    两人上到城墙上以后,就看见黑虎已经出了城门,正朝着来时的方向跑去------

    窦婴实在是不知道这是在做什么,就看着刘彘问道:“大王,此犬去了哪里?”

    “它去找我的养马舍人郅都去了。”

    窦婴愣了,他虽然知道犬能找到主人,可郅都远在百里以外,这条黑犬真的能找到他吗?

    还有,此犬脖子锦袋里的木块,上面究竟是写的什么?

    诸多疑问都写在窦婴脸上,刘彘却不急着给他解释,而是看向远处,好像在欣赏落日余晖。

    忍了许久,窦婴终于问道:“大王,这犬能找到郅都吗?”

    刘彘转过身来,仰望着他说道:“先前试过几次,若是郅都离我十里,此犬一定会找到他,也能回来找到我。三十里的时候也试过,五十里则丢了两条犬,它们没能回来。”

    说着,刘彘摇摇头,一副惋惜的样子。随后,刘彘又说道:“这次是百里,我放出去的是最好的犬,希望它能不辱使命,能找到郅都,也能回来。”

    窦婴明白了,刘彘这是在训练这些犬儿送信。

    看来那木板上的密文,只有这位大王和郅都知道是什么意思。窦婴带兵打过仗,知道两军交战的时候,这军情往来有多重要。

    可那些骑着快马的传令兵,总比这些犬儿可靠吧?

    当他把这个疑问说出来的时候,刘彘笑道:“这事阿舅就不懂了,你想想,若是在大漠草原上打仗,传令兵说不定会迷路,这些犬儿说不定就不会迷路。”

    “况且,它们传送的军令都是用密文写的,就是被敌军拿到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而传令兵被抓了,敌军就知道他们传送的是什么军令了。论可靠,我觉得还是这些犬儿可靠。”

    窦婴惊呆了,他想着诸侯王们都玩这些斗狗走马,只有这位大王能想到养马是为了打仗,养狗也是为了打仗。

    当初自己的感觉是对的,这位大王果然是太子之姿,什么长安王,或是别的诸侯王,跟他比都是渣渣。

    想到这里,窦婴突然“噗通”一声跪了下来,把刘彘吓了一跳。

    “阿舅,你这是做什么?想折我的寿吗?”

    “大王,臣洛阳令魏其侯婴,拜见大王。今后唯大王马首是瞻,唯大王之命是从。”

    刘彘明白了,自己的阿舅开始抱自己的大腿了。

    刘彘赶紧把窦婴扶起来,还说道:“阿舅,不必如此------”

    结果,窦婴便答应刘彘,在洛阳增设一处马厩,养马千匹。

    “阿舅,不要小看这处只养一千匹马的马厩,大汉的每一郡,每一处封国,若是都设有这么一处马厩,积少成多,到时候我汉军就会有数十万匹好马。”

    “虽然我阿父已经答应重启三十六处厩苑,可我要的是数十万匹好马,只这三十处厩苑肯定不行。”

    窦婴明白这个道理。他暗自想了想,觉得按照这洛阳的财力,常年保持三千匹马还是行的。于是,他说道:“大王,三千匹。五年后,洛阳这处马厩必然会保有三千匹马,以供大王随时差遣。”

    刘彘笑道:“阿舅别为难啊!我可是养过马的,知道养马会耗费多少人力财力。我的皇室七苑只养了一千多匹马,就弄得我整日跟乞丐一样四处弄钱,苦不堪言------”

    窦婴心说你的马都是讨要来的,钱也是要来的,苦不堪言,是别人见了你苦不堪言吧?

    虽然养马确实费钱,但自己咬咬牙还是能养得起三千匹战马的。

    “三千匹,若是五年后没有,大王可以烹了我。”

    一听这话,刘彘呵呵一乐,心说还是这位阿舅靠谱啊!

第140章睢阳空城

    五年口,这是一匹马的黄金年龄。

    把一匹马养的壮实,且调教出来,非五年工夫不可。

    故而,刘彘就定下了一个五年养马计划,就是五年以后,大汉最少要有三十万匹体力最佳的战马。

    但刘彘知道,要想实现这个计划,只靠自己的皇室七苑,还有刚刚重启的三十六处厩苑根本就做不到。

    但有一个办法可以做到,那就是动员大汉所有适合养马的地方都扩大厩苑,多养马,养好马。特别是像洛阳这样比较富庶,且地处大汉北方的地方。

    气温比较高的南方就算了,那边养的马不适合在北边使用。

    这一路走下来,刘彘已经看了许多地方,只要他觉得那些财力和位置都比较合适的地方,他都会不厌其烦的动员那些官员养马。

    其实那些地方都有厩苑,养的马虽然不多,可他们自用是够的。

    于是,就有一些地方官员以过于靡费、劳民伤财为借口,拒绝多养马匹。

    每次遇到这样的地方官员,刘彘便放下梁王的架子,指着他们说道:“吾阿母是皇后,你等不给我面子,就是不给我阿母面子。不给我阿母面子,便是不给我阿父面子,不给我阿父面子,便是藐视大汉------”

    活脱脱一副纨绔子弟的无赖样子。那些官员哪里敢藐视大汉,于是便答应他多养马。

    可刘彘怕他们敷衍自己,等自己走了便把养马的事情放在一边。于是,刘彘就命郅都留下,把那些地方凡是看得过眼的马匹统统都没收了。

    对,没错,就是没收了。

    刘彘没收这些马匹的理由是,南军征用马匹。

    那些地方官员顿时火大了。可碍于刘彘的身份特殊,他们也不敢把刘彘怎么样。但他们知道南军即使征用马匹,也用不着把他们的坐骑都征用了。

    于是,告梁王彘抢夺地方郡县马匹的奏报,和源源不断送往上林苑的马匹一样多。

    皇帝刘启看到这些告刘彘的奏报后,只是笑着说了一句,“这养马大王真的变成抢马大王了”。

    而刘彘得知那些地方官员告自己的事情后,却振振有词的说道:“既然他们不想养马,那我替他们养好了。”

    虽是这么说,可刘彘知道,不是每一位地方官员都像自己的阿舅魏其侯那样明白道理。

    若是自己这么一路抢到梁国,怕是回来的时候就无路可走了,那些被自己没收过马匹的郡县,定然不会给自己打开城门。

    再一个就是,估计用不了多久,自己抢马的名声就会传遍各地。前面各郡县的官员若是知道自己要经过他们的地盘,怕是连城门也不肯给自己开了。

    想了想,刘彘便开始打自己这位阿舅的主意了。

    “阿舅,借你的旌旗一用------”

    魏其侯是列侯,也是有自己的车驾旌旗的。若是他出行,也必须和刘彘一样,把代表自己身份的旌旗打起来,好让人们知道这队人马是谁的,该怎样避让。

    听到刘彘说要借自己的旌旗一用,窦婴愣了下,心说这东西不好外借吧?

    看到窦婴有些犹豫,刘彘便又说道:“阿舅不好借给我旌旗,那把你自己借我一用也可。”

    “借我?”

    “嗯,阿舅的面子大,借我用一下。”

    说着,刘彘让窦婴蹲下来,然后附耳对他说了些什么。

    于是,刘彘这队去往梁国的人马,就成了魏其侯出行的人马。

    刘彘还真的猜对了,因为他一路上抢过好几处郡县的马匹,前面那些郡县基本上都知道了他的劣行。

    所以,当打着魏其侯旗号的这队人马出现在一处城池外面时,守城的人再三确认外面城下的人是魏其侯窦婴后,才把城门打开。

    城门一开,这支队伍便呼啦啦的朝城里开进。而其中一架战车上,站着的却是一个孩童。

    这处城池的太守姓公孙,但不是列侯。故而见了同是太守,且有着窦太后亲侄子和列侯爵位的窦婴以后,便十分客气。

    见过礼后,公孙太守便说道:“适才得罪了,让魏其侯在城外久等,都是因为有人说那位新任梁王,每到一处郡县便抢夺马匹,故而在下才这般小心。”

    窦婴笑了笑,指着站在一旁的刘彘说道:“公孙兄,这位就是你说的那位新任梁王。”

    第二天,魏其侯窦婴便回去了。而刘彘的这支队伍,现在就变成了公孙太守的队伍。

    跟窦婴骗公孙太守打开城门一样,公孙太守又给刘彘把下一座城池给骗了。

    而这座城池的官员,又把下一座城池骗了------

    如法炮制,刘彘就用这个办法,把沿途所有的城池都拿了下来。

    当然,官员得罪了不少,马匹也抢了不少。那些告梁王的奏报,又和那些马匹一起都涌向了长安。

    这些官员告归告,可私下里都很服气刘彘。他们都觉得这位小诸侯王确实厉害,能想出这样的办法让他们打开城门。

    不出意料,这些告刘彘的奏报依然是石沉大海。

    刘彘这样做,刘启真的不生气吗?

    他还真的不生气。早在刘彘出发之前,父子两人谈心的时候,刘彘便告诉他,“各郡县的厩苑里,若是仔细查找,一定会找到好一些的马匹。”

    刘启虽然很少去郡县巡视,但他知道那些官员的坐骑都好一些。

    重启三十六处厩苑,最难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从哪里收集好马。

    原先刘启想出钱从各处购买好马充实厩苑,可刘彘却说,“民间罕有好马,好马都在官员手中。阿父即使出钱购买,他们怕是也不肯卖。”

    刘启想想也是,官员不缺钱,但好马难得,他们必然不会为了钱卖自家的好马。

    再说,自己也不想花钱啊!

    所以,刘彘又说道:“买不如抢------”

    嗯,抢的效果不错,被送往上林苑的都是好马,且没有花一文钱。

    不过,这刘彘的名声-------

    不重要,这些地方官骂自己没事,只要百姓不骂就行了。

    当这位抢马、哦,养马大王到了梁国以后,他沿途抢夺马匹的事情,早已经是家喻户晓。

    所以,当刘彘的这支队伍出现在睢阳城外的时候,睢阳顿时空城,人们都涌出城来,想亲眼目睹一番这位抢马大王的风采。

    而他们最先看见的,却是一面迎风招展的猛兽大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6044/ 第一时间欣赏大汉最强太子最新章节! 作者:初·十三所写的《大汉最强太子》为转载作品,大汉最强太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汉最强太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汉最强太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汉最强太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汉最强太子介绍:
高祖开国,文景治世,历经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大汉已是国泰民安,稳中向好。无奈,这一年一个叫刘志的家伙来了------本来,穿越到这个时代,刘志是想苟着,舒舒服服的做一个诸侯王。无奈,有人不让啊!大汉最强太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汉最强太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汉最强太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