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TXT下载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山村户口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txt下载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零七章 去留问题

    箱子很快被妹妹打开,里面的东西很多。

    其实,年货有些什么,马小芸也已经知道。在火车上,就有人打开过,东西都是差不多的。

    糖果、点心、腊味、水果、酒等,甚至还有一张印着他们工厂大门的挂历。

    “呀!这么多,你们厂真的好。”马小芸的母亲看了后,也忍不住感叹道。

    自他们大山搬出来,日子就一天比一天红火。

    现在,他们村也已经通电、通水,生活比在山里要方便。当然,这漫天的风沙,依旧还没能改变。

    孩子上学,看病等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丈夫到葡萄园上班,一个月有四五十元。而大女儿的工资,比她爸还要多。他们什么时候存过这么多钱呀?

    有一说一,大女儿的工厂是真不错。工资、待遇都无可挑剔。也正是这样,她虽然舍不得儿子远行,但也不好自作主张。

    她拍掉小女儿想要拿点心吃的手,说道:“等你爸他们回来再吃。”

    “妈!让三妹他们吃吧!多着呢!”马小芸开口道。

    她知道,妹妹等人肯定很嘴馋。在他们这里,不仅穷,物资还很贵乏,平时吃块糖都难。看到这些精致的点心,不流口水才怪。

    说完,拿起三块,就分给了两个眼巴巴的妹妹和最小的弟弟。

    “你就宠着他们吧!”

    这是大女儿带回来的,那她也不好继续说什么了。

    “妈、姐,你们也吃一块,可好吃了。”马小芸的妹妹吃得眯了眼。

    “你们吃,这东西姐在南方吃过不少。”

    其他人听后,也不疑有他。毕竟在他们心中,南方很富裕,什么都有。这种好吃的点心,说不定人家天天都吃,都吃腻了。

    接着,马小芸又从背包中拿出她买的衣服等。

    “三妹,这是你的……”她分下去,家里每个人都有一样。

    “又乱花钱……”

    马小芸的母亲刚要说,就被马小芸打断:“厂里发了点年终奖,我自己留着,妈你就别管了。”

    得!妇女也就不再唠叨。

    要是那么点奖励也逼着女儿拿出来补贴家里,还像话吗?别人知道,会怎么说他们家?

    “好,那我不说你了。”

    马小芸的弟弟妹妹拿到礼物后,高兴得蹦蹦跳跳,已经迫不及待想穿新衣服出去,跟小朋友们炫耀了。

    ……

    这一幕,也发生在其他家庭。

    宁夏双河镇,好像提前过年一样,各家都传出欢声笑语。而且,每一个外出打工的人,都把加工资和招工的消息带回来。

    可以预见,接下来想要跟着南下的年轻人会很多。

    事实上,大部分年轻人都是想要出去看看世界,长长见识的。工资怎么样,不是他们首先考虑的因素。

    双河镇的领导们也在开会。

    “过了年,响石镇那边会大量招工,已经给我们发来五千的名额。”双河镇的新任镇长说道。

    …

    凭借着江宁和双河村的扶持,他们这个新建的镇,已经快速摆脱贫困。

    原本窝在山里,不肯搬出来的村子,现在也开始死皮赖脸来求,想要加入新建的双河镇。

    如今,他们镇的人口达到了12万。而响石镇那边一口气要走5000人,还都是年轻人,几乎可以让每一家都去一个人。

    大家都清楚,外出打工是每一个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这种名额,没有人会嫌多的。

    怎么安排,是他们这些镇领导要做的事情。不能随便把一些烂人也送过去,坏了他们双河镇的名声。

    “我听说,人家那边的最低工资也作出调整,提升了不少。”说这话的时候,他还有点羡慕。

    别看他们是镇领导,但收入可能还不如出去打工的。

    “没错!提升到80元,工龄每增加一年,月工资就多20元。”镇长点头道。

    这些信息,他早就知道了。

    这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收入,不容忽视。

    接下来,他们就是讨论怎么分配工作名额,送那些人过去,需要什么标准等等。

    讨论完这件事,就说到了他们镇的葡萄酒厂。他们几乎每天都盯着葡萄酒厂的建设,都等着这葡萄酒厂能给他们镇带来收益呢!

    外出打工,不是长久之计。要发展,要脱贫,最好还是自己本地要有产业。否则,等外出打工的人回来,该穷的还是穷。

    他们镇的葡萄园和葡萄酒厂,是区委都高度重视的存在。

    毕竟不管是江老板,还是双河村,又或者他们自治区,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这要都搞不好,他们镇的领导班子就该换一批人了。

    因此,他们是丝毫不敢松懈。

    ……

    马小芸家,她父亲和二弟回来后,就“在家乡工作还是外出”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马小芸的二弟肯定倾向到外面去,也符合年轻人的想法。

    而马小芸的父亲就觉得,既然都是一个老板的产业,说不定以后葡萄酒厂的工资也会有那么高。那么,外出干什么?

    现在葡萄酒厂还在起步的阶段,不能看眼前的工资水平。

    “爸!不管你怎么说,我也是跟大姐南下的。我们这里虽然也能发展起来,但机会太少了。就只有一个葡萄酒厂,如果被辞掉,基本上完蛋。

    你听我姐说的,人家一个工业园,几十家工厂,选择多太多了。”马小芸的二弟铁了心要走。

    他都跟朋友说好的,一起出去混。

    “他爸!既然阿福想出去,那就让他去吧!”马小芸的母亲虽然也不舍得儿子远行,可看儿子态度那么坚决,也就帮忙劝说。

    马小芸再次加把火:“而且在那边还能用空余时间去读夜校之类,以后想要在厂里升职,就得不断提升自己。我也在学习,我的组长告诉我,年后有可能升为组长,管一条生产线。

    留在我们这里,想要当厂里的管理层,太难了。”

    此话一出,马小芸的父亲终于不再说话。

    没有父母不希望孩子当管理层、当领导的。

    “姐,你要当管理层了?”马小芸的二弟羡慕问道。

    “还没说定的,只是很有可能。”

第三百零八章 你很刑呀!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到了动物们繁殖的季节。

    大黄就在他面前上演了一场春宫秀,真是服了。

    搞得谁没个老婆一样。

    “你能找个没人的地方,偷偷做这种事吗?”江宁骂了句大黄,然后错身离开。双河村的小母狗,没少遭殃,俨然成了这家伙的后宫。

    没走多远,就碰到了大山,手里还拿着绑成一串的田鸡。

    “咦!不是听说你也去香江混吗?怎么还在村?”江宁诧异道。

    自从他们村有人在香江发展好,年挣百万后,村里的小伙子很多耐不住了。大山就是其中之一,本来还在镇里开了店的。但还是把店交给家里人,说要出去闯荡。

    按理说,前几天,去香江的人已经出发。

    有人带着去,肯定最好不过呀!

    大山苦笑道:“没去成,我老娘最后不让我去。”

    得!老娘几乎是所有男人远行的绊脚石之一,之二是老婆和女儿。三个女人,是男人一生之敌。

    说完,他又扬了扬手中的田鸡:“等会跟果儿一起来吃,现在的田鸡很肥。”

    “我看你是很刑呀!”江宁翻了个白眼。

    “啥意思?”大山摸不着脑袋。

    江宁只好跟他解释:“现在田鸡已经是二级保护动物,捕捉野生的,是犯法的了。”

    就在去年,这种虎纹蛙已经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在蛙界,虎纹蛙还是挺厉害的。它是肉食性动物,在自然界中以捕食蝗虫、蝶蛾、蜻蜓、甲虫等昆虫为主。

    令人难以致信的是它还吃泽蛙、黑斑蛙等蛙类和小家鼠,而且它们在虎纹蛙的食物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由于眼睛的结构,一般蛙类只能看到运动的物体,故只能捕食活动的食物。但虎纹蛙与一般蛙类不同,不仅能捕食活动的食物,而且可以直接发现和摄取静止的食物,如死鱼、死螺等有泥腥味的水生生物的尸体。

    “啊!不会吧?以后不能捉田鸡吃了?”大山很震惊。

    以前一直都是可以捉来吃的,忽然说捉了犯法,他傻眼了。

    江宁点头:“以后只能吃养殖的了。你喜欢吃这东西,可以搞养殖呀!还能挣钱,现在养殖虎纹蛙的,国内可能还没有。

    除了虎纹蛙,也可以养牛蛙,那玩意的个头更大,味道也不错。”

    牛蛙不仅生长快,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

    后世很多人都知道,牛蛙是入侵物种。

    其实,早在五六十年代,牛蛙已经引进中国。

    牛蛙在国内没有天敌,而且适应性强,食性广,天敌较少,寿命长,繁殖能力强,这些本是牛蛙的优点,但也是牛蛙的缺点,极容易造成野外泛滥。

    因此,现在的农村,尤其是南方,也经常看到牛蛙的身影。

    “养殖?靠谱吗?”

    “怎么不靠谱?田鸡野外的田鸡以后受保护,市场立即就供不应求了呀!价格也会随之上涨。想要赚钱,就赶紧养。

    …

    等别人也反应过来,一窝蜂地去养,那就为时已晚。无论做什么,吃第一口螃蟹的人,都是暴富的。”江宁跟他说道。

    一听违法的,大山只好把那一串的田鸡放生了。

    惊魂未定的田鸡,得到自由后,立即四散而逃,丝毫没有感谢江宁这位救命恩人的意思。

    “牛蛙可以捉是吧?”大山又问。

    “嗯!那个可以捉。牛蛙属于入侵物种,对我们国内的生态有破坏作用,捉了不仅不犯法,还有功的。想吃野外的,就去捉牛蛙。”

    众所周知,牛蛙适应性强,食性广,天敌较少,寿命长,繁殖能力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易于入侵和扩散。本地两栖类则面临减少和绝灭的危险,甚至已经影响到生物多样性。

    牛蛙虽然对我们国内的生态有破坏作用,但它带来的好处也不少。

    肉质美味就不说了,其皮还可制革,脏可制药。

    据说,蛙皮可制作高级皮革,其草皮薄、柔软、坚韧,是制造上等钱包的材料,皮带、领带、皮鞋、乐器、外科手术线的优良原料,蛙内脏可以药用,蛙油可制作高级润滑油。

    因此,即便知道这玩意有弊端,但我们还是可以养殖。但要注意,别让它们逃到野外就行。

    “行,我知道哪里有牛蛙,一会去捉。”

    江宁无语,你关心的不应该是养殖吗?能赚钱呀!

    现在的田鸡虽然变少了很多,但比起后世,江宁也还是总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田鸡在两广被吃得最多,七十年代的时候,两广的田鸡年收购量就达到几十吨。

    不过,江宁知道,虽然田鸡已经被列为保护动物,但农村很多人的法律意识还很弱,根本不知法。

    因此,在未来几年内,野外的田鸡依旧会被打量捕捉。

    江宁是想怂恿大山搞养殖的。

    他清楚,由于市场的需要,只靠单一、消极的保护措施是难以解决问题的。积极地探索虎纹蛙的人工养殖技术,开展人工养殖,满足市场需要以配合保护措施,才是积极的、两全其美的上策。

    大山尴尬:“我不是不想赚钱,是不懂养那玩意呀!”

    那都是野生的,从来没有人养过,哪里来的技术和经验?连个请教的人都没有。贸然去养,都不知道怎么亏呢!

    “我还以为是啥呢!你不会,就不能去请教专业人士?我们镇就有很多动物专家。晚点,我给你推荐一位,等挣了钱,你回报点好处给人家。”

    大山想了想,既然不能去香江,那确实也要搞一份事业。

    “行!那就麻烦宁哥你啦!要是挣了钱,肯定是要报答一下的。先不聊,我去捉牛蛙,一会你跟果儿到我家来。”

    说完,他急匆匆朝一个方向走去。

    远处的牛蛙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居然还有闲工夫在卖力炫耀嗓子。

    …

    江宁只能替它们默哀一秒钟,以示敬意。

    回到家,就看到果儿在摆烂。这丫头,现在宁愿带江宁的儿子花生玩,都不想写作业。

    江宁想告诉她,以后日子还长着呢!慢慢享受吧!

    “快写,写完了,带你出去吃饭。”江宁跟那小丫头说道。

    听到吃饭,果儿终于打起精神来,一脸苦大仇深地应付桌子上的作业本。

    至于桃子,从来没有让江宁操过心,太懂事了,懂事得让人有点心疼。也正是懂事,全家人都喜欢她,有时候甚至让果儿产生错觉,自己才是捡来的那个。

    江宁凑过去看了眼。

    好家伙!这字写得,可以直接进书协了。

    其实,现在的书协还好,没有像后世那样乌烟瘴气,丑书大行其道。现在可不流行丑书,要真跟后世那些“丑书大师”一样,估计还会被轰出去。

    后世的书协内部不断发生矛盾,各个部门之间因为金钱而发生争执,曾经古色古香的书法宝地,变成了名利双收的组织。

    很多不该被成为大师的人进入中书协,将中书协内部的氛围搅得一团糟。

    包括沃先生、曾先生等人,他们先后发明了丑书、射书等新的写作形势,但是在外人看来,这完全是一场表演。

    有人可能会说,丑书也不是近代才有的,古代就有了。比如古代的狂草,不也是看不懂的鬼画符吗?

    不说狂草,像郑板桥的“六分半书”,在当时估计也算是丑书吧?可到了后世,不也成为艺术了吗?

    但那能一样吗?

    郑板桥风韵特异“六分半书”影响深远,基本上一个主要的原则就是几种书体揉为一种,到底是几分隶书、几分篆书、几分行书,不分的很清楚用法。

    他的字里面很多画笔是按照小篆的画笔写的,有篆有隶,得利于篆书融入行楷书中间,所以他把自己称为古隶书。

    说郑板桥书法“丑”的人,估计是不会绘画的,中国画讲究“书画同源”,郑板桥以画法入书,以书法入画,书法和画法浑然一体,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人家的字虽然“怪”,但看着顺眼,舒心。

    而后世那些所谓“大师”的作品,看着一团糟,让人闹心。

    这就是区别。

    “一笔一划写,你还不懂连笔。”江宁必须把这丫头的字体纠正过来。

    有些事情,必须要从小就端正,不然习惯了,以后很难改。

    果儿皱眉,纠结了半天,终于将写好的那几行字擦掉,心里估计在滴血,好不容易写出来的。

    外婆笑了笑,没有插手这种事。

    她问外孙:“又不在家吃?”

    这小子,都开始吃百家饭了,经常带果儿去别人吃家,让他们两老很无奈。

    “大山去捉牛蛙,叫我晚点过去吃。”

    想想那干锅牛蛙的味道,江宁就有点期待了。

    …

    生活在双河村的牛蛙,味道也特别好,个头大,凶勐,不好捉。

    外婆无语,暗道:牛蛙有什么好吃的?

    家里有猪肉、牛肉、羊肉等。以前,想吃这些都吃不到,田里的蛙类,都是饿得没办法,才去捉来打牙祭的。

    要是知道外婆的想法,江宁估计得说:以前没有多余的油,水煮青蛙,自然味道不会很好。

    这是事实,牛蛙之类,就是要用重油、重料去弄才好吃。

    “喜欢吃的话,改天让光荣去捉点,或者让你舅妈去买点回来。”见外孙喜欢吃,老太太说道。

    现在三个儿子都很忙,几乎都不挨家了。

    以前,老二还经常在家里熘达。但自从做了罐头厂的厂长,就清晨和天黑了才能在家里看到他。

    “外婆,不用这么麻烦,那种东西,时不时吃一顿还行。”

    ……

    过了一个多小时,果儿终于把语文作业给做完,江宁踩着点,带她去了大山家。

    他的到来,大山家的家人都很开心。

    “怎么没把花生也带过来?”大山的老婆说道。

    花生是江宁的长子,在村里很受欢迎。小家伙不怕生,看到谁都要抱,本身也长得白白净净,很可爱。

    “他奶奶带着,我可不敢带出来吃饭。”

    现在花生基本上就是江宁的老妈在带,也不去市里了,留老江一个人在市里独守空房。

    等再长大一些,江宁和唐秋再接手孩子的教育。

    大山已经做好了干锅牛蛙,他也不是第一次做,厨艺有了很大的长进。

    “小宁,我听大山说,你让他养田鸡?”大山的父亲问道。

    他给江宁倒了一杯茶。

    江宁也经常来,所以没有客套,坐下来就跟这位叔聊起来。

    “嗯!是的!田鸡以后受法律保护,野外的不能捉了。但吃田鸡的人还很多,一些饮食习惯是很难改的,市场有需求。

    野外的不能捉,那就只能搞养殖。

    我们村也没有空间让大山搞养殖,可以到其他村大规模养殖。这种特色养殖,干不了很多年的。一旦火起来,很容易跟风养殖。

    所以,如果要做,就趁早,而且要一次性多养,狠狠赚两三年。等其他人也跟风养殖后,大山就可以慢慢转行做其他的。”江宁分析道。

    好多养殖的,其实都干不了多少年。除非不好养殖,需要很高技术,不好跟风那种,就可以维持比较多年。

    大山的家人听江宁这么讲,顿时没有了任何质疑。

    全村人,或者镇的人,都没有人敢迟疑江宁的商业眼光。他指点的创业项目,就没有亏本的,几乎都是大赚。

    既然如此,家里的钱可以随便让大山拿去搞养殖了。

    “至于养殖的技术,我会介绍专业的人帮助大山的,不用担心。”

    其实,也没有特别难的技术。

    首先,养殖场的选择,应选安静、进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便于管理的地方。

    其次,就是建什么越冬池、产卵池、蝌蚪池、幼蛙养殖池等。每一种池,都有其特殊的功能。

    繁殖、孵化技术是虎纹蛙养殖的关键技术。这些,自然有人会懂,去找懂的人来指导就行。

    江宁听说,虎纹蛙有大吃小的恶心,所以特别要注意,到时候要将不同大小的虎纹蛙分类好,放在不同的区域饲养。

第三百零九章 功能区

    这天,是响石镇为之欢呼的一天,因为他们镇终于通火车了。

    “你是没去看,那火车是真长,都看不到尾。”村里,不少人跑去看火车。

    其实,他们村还好,不是没见过世面。村里不少小伙子都外出过,火车自然也就见过,甚至连飞机都坐过。

    镇里有些村子,几乎半个村子的人都跑去看火车。

    这也就导致火车站人满为患,可没有一个人是去坐车的,可谓是奇闻。

    “就是我们镇的火车站建得也太偏了吧?直接在镇中心不好吗?”有人则是吐槽道。

    响石镇的火车站,建在距离镇中心八公里外的云泽村。

    云泽村的地势平坦,是响石镇为数不多的“平原村”,整个村子没有山,都是平地。不过,这村子的土地并不肥沃,土质是呈酸性的。

    因此,云泽村反而比较穷,这找谁说理去?

    自从响石镇其他村子都纷纷搞特色种植产业的时候,云泽村却很头疼,完全不知道自己要干嘛!毕竟自家的土地,自己清楚,种什么都不高产。

    镇里也考虑到这种情况,干脆将火车站建在云泽村。

    “你疯了吧?镇中心哪有这么大的一块地建火车站?再说,镇中心的人流那么多,火车经过也不安全。你比镇里的领导都懂规划?”

    “我怎么听说,将火车站建在云泽村,是宁哥儿的建议。”有人忽然透露。

    “宁哥建议的?没听说呀!”

    “想想也对,云泽村那土地搞农业就不适合,干脆做点别的。”

    建厂、建车站什么的,就不浪费土地了。

    ……

    此时,江宁也跟赵镇长、三舅他们在云泽村。

    火车站的规模不小,镇里的领导综合考虑到响石镇的工业规模,发展前景,以及外来打工人等。

    云泽村的村长等村干部则是在边上陪同着。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都是陪同江宁的。

    云泽村能不能起飞,得看江宁。也只有他,才能改变云泽村的现状,给云泽村带来富裕。

    村长等人很感激,因为他们清楚,当初火车站选址的时候,就是江宁提到他们村。不然,应该是轮不到他们的。

    有了这个车站,以后想要发展,起码是容易很多。

    “不用修四车道吧?”江宁的三舅心有疑惑。

    刚刚,江宁提出,要继续将云泽村的道路扩建,建成双向四车道,连接镇中心。要知道,目前也只有双河村是规划四车道的。

    云泽村虽然有个火车站,但没有其他的产业,修四车道,是不是有点浪费资源了。

    尽管他们响石镇现在财政富裕,但也不能随便乱花呀!钱都要用在刀刃上。

    江宁摇头:“三舅,你们还没理解枢纽中心的概念。

    这么说吧!

    接下来,我们还要把客运站、公交车总站也搬到这里来。跟火车站连接,形成综合的交通枢纽。

    …

    那么,你们还觉得四车道大吗?”

    云泽村的村长等人没说话,但心里狂赞江宁。

    谁看不出来呀?现在江宁正在将他们云泽村的位置和重要性提升。

    “交通枢纽中心”这词汇,听起来就很牛逼,很高级。

    以后要是把客运站、公交车站都搬过来。他们村可谓是车水马龙呀!

    “镇中心的土地面积有限,而且几乎都是有了规划,客运站和公交车站搬过来,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赵镇长和周大利想了想,说道。

    他们明白了江宁的想法,所谓的交通枢纽,就是把公路和铁路的总站都聚在一起。

    “而且,以后这里也可以建立我们响石镇的物流中心。”江宁补充。

    “物流中心?”

    有人还不懂这个概念。

    其实,“物流”引入中国,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有些人不懂,也无可厚非。

    当然了,从广义上讲,中国古代很久以前就搞物流了。古代的镖局、驿站等等,都是和物流有关的存在。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最低的成本高效率的完成,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或相关信息进行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江宁简单地解释一下。

    “就是邮局之类?”

    “没错!除了邮局,以后还会有快递公司等,都尽量建在这里,可以减低成本。所以,我认为,可以把云泽村打造成响石镇的一个功能区。

    比如刚才说到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此外,我还会在这里修建国际农业会议总部,以及响石镇农产品展馆,我个人的私人博物馆。镇政府甚至可以在这里建立招商基地,建体育运动场,文化艺术馆,图书馆等等。

    总之,一些会展活动,娱乐、体育活动等功能建筑,都可以建在这里,形成我们响石镇的功能区。”江宁详细说道。

    此话一出,周围的人目瞪口呆,都被江宁这种规划吓了一跳。

    要真是这么搞,以后云泽村得有多繁华?好多重要的建筑都落在了这里。

    像什么国际农业会议总部,听起来太高大上了。

    如果是别人这么说,他们肯定是觉得吹牛。可话从江宁的口中出来,那是有可能实现的。之前,江宁就在媒体面前撂下过狠话,要在响石镇举办国际性的会议。

    看来,他真不是说说而已。

    会议总部都已经想着修建了。

    云泽村的村长等人激动得手都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他们云泽村真的要起飞了呀!而且能一举成为响石镇最重要的区域之一。看来,起步晚不一定是坏事。

    如此宏伟的构想,他们晚上做梦都不敢想。

    “太阳有点晒,算了,我们到村委去谈这些事吧!”江宁见有人被晒得大汗淋漓,也就说道。

    他跟镇长等人都站在这的话,其他人就算中暑,恐怕也得陪着。

    “哎!江老板,这边请,慢点走。”村里的村干部甚至把伞都打开,帮忙给江宁撑伞遮阳。

    赵镇长等人无语:你们的节操呢?

    得!他们倒是可以理解云泽村这些人的做法。

第三百一十章 祖宗怎么办?

    到了村委,村长等人化身端茶倒水的角色。

    按照江宁的这种规划,那么整个云泽村的土地都要征收上来,不仅如此,就连村民的房屋都极有可能要拆迁,统一规划建设。

    “那就得问问村民们的意见了。”

    村长连忙说道:“我们村没意见,保证配合拆迁。”

    看看镇里的那些拆迁户就知道了,现在谁不希望拆迁呀?一夜暴富的传说总在流传,很多人羡慕着呢!

    江宁喝了口茶,替村民说话:“房子和土地,就是我们老百姓的命根子,现在要把两样都拿走,我们在补偿上,尽量多让利给村民。

    功能区和商业区、工业区不太一样。虽然也是各种大楼,但很少能产生利润,村民也就没有什么分红可言。

    征收款和拆迁款,起码得让村民们有资本转行做其他事业。”

    把人家的土地一收,房子一拆,然后随便打发叫花子一样给点钱,让人家以后怎么生存?大家心里肯定也会不服呀!

    村长他们感动得一塌湖涂。

    镇长等人在村委讨论了一个多小时,算是决定要把云泽村打造成响石镇的功能区,确立了云泽村在响石镇的副中心位置。

    村长他们无比兴奋。

    按照江宁建议的补偿方案,他们村几乎所有家庭都能拿到二十万以上。

    二十万呀!

    放在这年头,绝对是一笔巨款。他们村,全是集体一夜暴富。

    没有土地算什么?有二十万元起,完全可以做点其他生意。如果胆子小,钱存着,以后到镇里的工厂打工,也很富足了呀!

    至于房子,江宁的意见是政府统一建一个小区,给每一户村民都发一套。

    如此一来,村长他们彻底没有异议。

    他们相信,其他村民也绝对没有话说。谁敢反对,恐怕会被逐出村子,再也没有他的立足之地。

    能住楼房,还有二十万元以上的补偿款,还想怎样?

    说实话,就连镇中心的那些居民,都没有那么多的补偿款。当然,人家每年有分红,细水长流。

    他们云泽村是一次性支付的。

    风水轮流转,终于轮到他们了。

    不一会,消息在云泽村传开,所有村民难以置信,再三确认后,一个个欣喜欲狂,有人开始放鞭炮了。

    “江老板对我们村是真好呀!”

    “哟!你以前可不是这么说的。”

    “咳咳!以前是我不懂事,我不是没有体会到江老板的用心良苦嘛!行,晚上我自罚三杯。”

    “你丫的,想喝酒就直说。”

    ……

    他们恨不得现在就开始征收和拆迁,将那笔巨款拿到手最重要。

    “我家的房子新建的,也一样吗?”有人心疼了。

    自己家去年才新建的楼房,虽然只有两层,还没装修之类,但也花了不少钱呀!这一拆迁,要是跟其他人一样的补偿方案,他确实亏。…

    旁边的村干部解释:“五年内新建的楼房,都会多五千到一万之间的补偿。”

    那人顿时舒心了。

    要这样的话,也不是不行。

    他家的楼房,也就是几千块钱。要是能补回来五千,他的损失也很小,甚至忽略不计。要是能得到一万元,更是赚了一点。

    果然,致富还是得靠拆迁呀!

    “主任,小区也是建在我们村吗?”有人又问。

    村主任示意大家安静,然后接着说:“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件事,镇里给出两种方案。一种是在村里选一块地方,建小区房,建好后,由村委统一分房。

    第二种方案,就是搬到镇里去。

    你们都知道绿洲小区吧?今年才建好的,也是镇里其他拆迁户的回迁房。哪儿,还有大量的空房。

    如果大家都愿意,等签完合同,大家就能领钥匙搬进去。

    怎么选择,你们先想一想,晚上一起到晒谷坪开会,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村主任说完,村民们再次热议起来。

    有人不愿意离开自己村,觉得在村里等建好小区搬进去。

    也有人觉得镇里好,比他们这里繁华,生活方便等等。何况,搬到镇里,不用等待,签了合同就能领钥匙入住。

    忽然有个人开口问道:“那我们的宗祠怎么办?”

    霎时间,现场安静下来。

    是呀!他们都搬走了,祖宗怎么办?

    村主任也才反应过来,在他们这里宗祠是很重要的,要是也拆了,这怎么办?

    刚才扬言要去镇里住的人,也开始闭嘴。

    撇下祖宗的人,会被人戳嵴梁的。

    “我去问问。”

    说完,村主任又朝村委跑去。

    当着江宁和镇长等人的面,将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不解决的话,以后恐怕会很麻烦。

    赵镇长不慌,因为这种事,他们早就遇到过,也成功解决。

    “这个简单,跟赤岗村一样,政府出一部分钱,你们自己出一部分,找个不妨碍建设规划的风水宝地重建,将祖宗接过去就行。”

    江宁早就注意到,这个村的宗祠都是集中在一个地方的,几个姓的宗祠连成一片,建筑还挺有特色,属于古建筑,应该是有点历史的。

    于是,他说道:“你们村的宗祠是连成一片的,不像其他地方,东一座,西一座。我觉得,可以保留。这些古建筑,都是传统文化之一,能保留就保留。

    到规划建设的时候,我们会把那一块区域周围的环境做优化处理。

    以后,说不定还能成为经典的景点之一。

    当然了,你们最好也出点钱,维护、修缮一下,将宗祠搞好点。后人发了财,给祖宗花点,也应该吧?”

    在宗祠保护方面,人家广东那边就做得好。

    江宁这么一说,村长反而松了口气。

    因为他清楚,村里的一些老顽固肯定不会同意将宗祠拆了搬走。现在能保留,自然是最好不过的。

    他也懒得跟村里的老顽固费口舌。

    “也行,那就这样吧!”赵镇长点头。

    在这种事情上,他很乐意接受江宁的建议。

    其实,镇政府同样怕因为这种事跟村民扯皮、起冲突,有些人就是说不通的,总不能将人家捉起来吧?

第三百一十二章 人工鱼苗

    浪头村,经过这两三年的投资和发展,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现代化海洋养殖场。

    从三年前开始,他们就开始建立了海洋牧场,承包了一整片的海域,十分壮观。

    其实,不仅仅是他们村,他们整个镇,都纳入到了这个计划之中。养殖的海产,也陆陆续续有收获,甚至出口到国外去。

    最重要的是,他们终于成功繁育出蓝鳍金枪鱼的鱼苗。

    在深海区搞了养殖网箱。

    深海网箱主要由框架系统、网衣、锚固系统和配套设施组成,利用固定平台的相互作用及箱体的自身特点把箱体降到水下限定的深度。

    实际上,从前年开始,他们就捕捉了一些野生幼苗。经过这两年的研究,终于破解了一些秘密。

    “人工繁殖的速度,目前还不理想,最好就是野生苗和人工苗结合。”一位专门从事海洋生物研究的专家跟江宁说道。

    在浪头村,他们建立了培育基地。而眼前的这位专家,就是该基地的技术总负责人。

    海洋牧场能顺利建立,有他很大的一份功劳。

    因此,江宁这两三年也没亏待人家,每年的奖金就是十万起。

    “专业上的事,不用跟我说,你自己拿主意就好。”江宁笑道。

    他对这些产业的掌控欲并不强,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是他一直以来的行事风格。就拿金洞村的农研所来说,他也从不插手其发展。

    一个外行人去指手画脚,多少有点不合适。

    江宁也了解过,在蓝鳍金枪鱼人工繁育还没起来之前,养殖业一直依赖人工捕捞野生金枪鱼苗,而且为了缩短养殖周期和提升鱼苗的存活率,人工捕捞的金枪鱼鱼苗的规格一般都在30cm以上。

    顾教授笑了笑,也清楚江宁的为人,他很喜欢给这种老板做事。要钱给钱,却很少管事,最大程度给他自由发挥权。

    “其实,还是捕捉野生苗的成本会低一点。目前,我们的培育技术还有限,成本比较高。”顾教授接着说道。

    虽然采用野生苗对环境不友好,但相比于人工苗优势明显,不但成本低,鱼苗的生存能力还强。

    他表示,蓝鳍金枪鱼鱼苗早期是在陆基循环水系统中进行培育,因为同类相残、撞壁事故和复杂的活饲料要求,特别是饲料需求,让金枪鱼鱼苗的大规模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尽量搞人工苗,该突破的技术,尽量去突破,资金不是问题。

    当然了野生苗我也会安排人尽量捕捉。其他事,我是不管的。”江宁说道。

    对于捕捞金枪鱼,江宁不会手软。这种资源是全球流动性的,你不要,人家其他国家就捞。

    你自己保护有什么用?

    你保护,别人捕捞,吃力不讨好,没有一丁点的好处。

    去年,有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人找到江宁。他就明确和那些人说过,对于迁移性强的物种,咱也没必要去刻意保护。….根本没有用的,就你一个国家在搞保护,自己感动自己?

    “明白!我们也正在研究各阶段的饲料,这很关键。”

    蓝鳍金枪鱼幼鱼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投喂不同的鲜活饲料。比如在刚孵化阶段,轮虫是首选的饲料。随着鱼苗的生长,饲料逐渐才能换成更大的桡足类,然后再是其它鱼类的幼鱼,比如条纹喙鱼。

    不同饲料投放时机的把握已经是个技术活,不同的活饵料的培育更是个麻烦。

    “你们心里有数就好,目前,我们对蓝鳍金枪鱼人工养殖的技术,放在全世界,也算是拍得上号的,要保持这种领先性。”江宁鼓励道。

    他知道,哪怕是现在的岛国,也还没研究出蓝鳍金枪鱼的人工鱼苗。

    在这一点上,我们已经处于领先的位置。

    那么,在未来能不能引领蓝鳍金枪鱼的养殖潮流,就看顾教授他们的了。

    江宁早就和大家说过,蓝鳍金枪鱼养殖这个“海上金矿”的前景,还是非常可期的。

    他往海里砸进去那么多钱,可不是为了点面子工程。

    和顾教授聊完,江宁就被浪头村的村长接走,宴席已经摆好。

    如今,他们浪头村能有今天,也全靠江宁。

    村里的年轻人搞远洋捕捞,女人和老人则是在岸上搞养殖,两份收入。这也让他们浪头村所有人家步入了万元户,而且还是三四万以上。

    主要是远洋的利润实在是太高了。

    出一趟海虽然一个月以上,艰苦是艰苦了点,还可能很危险。但利润和回报也是真高,出一趟海,每一位的收入都是好几千元的。

    这么高的回报,其他村的年轻人也按捺不住,纷纷想要加入。

    只要跟着混两年,直接可以回岸上享福了。什么老婆本、棺材本等,都有了呀!

    “你们还敢捉黄唇鱼?”江宁哭笑不得。

    “咳咳!捞到的时候,已经被什么咬过的。我们不捡,也是便宜海里的其他鱼。”村长说道。

    好家伙!

    江宁也不点破人家,都做成菜了,说那些还有什么用?

    人家也是好心招待他,难不成他还能去举报?

    鱼鳔不在盘子里,但江宁知道,村长他们肯定会炮制好,给他送过去。这三年多来,已经送了好多回。

    “接下来,我们要搞深海网箱养殖。到时候,你们村挑几个有胆识的人一起过去。”江宁告诉村长。

    “江老板,您放心好了。”

    “最后我还是得强调安全问题,不能忽视,不要发生去年那种事。不是我舍不得赔那二三十万,大家的生命值钱多了。”

    去年,村里就有人没回来。

    不管是什么原因,江宁补偿了那家人二十万。

    那家人非常感激,他们清楚,那些在工厂没命的人,顶多就是赔几千元。江宁给二十万,谁也说不出不是来,已经够仁义的。

    也正是这样,给江宁卖命的人也就更多了。

    他们知道,就算自己不小心死了,他们的家人都能过得很好。

    “嗯!安全问题,我们村也是天天在讲。”

第三百一十三章 亚运会筹款

    见江宁还往蓝鳍金枪鱼养殖上狂砸钱,他们其实是很好奇的,这种鱼在外国真的有那么值钱,以及那么大市场吗?

    村长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

    “蓝鳍金枪鱼是目前世界上最顶级的海鲜食材之一,尤其是在岛国,一条百斤重的蓝鳍金枪鱼,能卖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价格。”

    这还不是拍卖的价格,一些品相好的,拍出几百万美元也不奇怪。

    后世,岛国就拍出过一条两千多万的。不过,这里面的广告成分也有不少。

    在场的人听了,都十分震惊。

    一条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是他们不敢想象的。

    难怪了,江宁往里面砸那么多少钱,也没有半分犹豫。

    “至于蓝鳍金枪鱼的市场,仅仅是岛国,一年就要消耗万吨以上。我们只要抢到十分之一的市场份额,那都是很大的一块蛋糕。”

    “大家努力,争取都成为十万元户,甚至百万元户。”最后,江宁给他们画饼。

    其实,也不全是画饼。

    想他的老同学,成为百万富翁是迟早的事,估计就在这三四年内。

    宴席上的人都打了鸡血,心甘情愿喝下了江宁的“鸡汤”。

    想想,全村人都成为十万元户,甚至百万元户,那多威风呀!

    目前,他们建水市,也就双河村有这种想法和实力。而如今,他们浪头村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离开浪头村前,江宁还往育苗池注入了灵液,增加人工鱼苗的成活率,还能改善鱼种,让其更适合养殖。

    时间不是很多了。

    今年起,岛国的经济要开始崩盘了。

    他已经提醒过川井次郎,那家伙能不能听进去,就是他自己的事。

    事实上,从1985年的广场协议开始,以欧美国家为首,联合推高日元,岛国的经济就已经埋下了祸根。

    广场协议虽然让日元升值了,乍一看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日元比以前更加值钱,代表着同样的日元,能在世界上购买到更多的东西。

    但本国货币的膨胀,没控制好的话,后果也很严重,甚至说致命。

    没有人愿意再往实体企业和科研方面投钱,毕竟那样赚钱太慢。还不如将钱拿去炒股、炒楼。

    是的!现在岛国,就和我们国家21世纪10年代一样,热衷炒楼等。

    这也使得东京的地皮、房价等都飙升得厉害,几乎是每个月一个价。有些地段甚至是一天一个价。

    当这种泡沫被戳破,后果可想而知。

    不要说别人,川井次郎在东京也购置了打量的房产,好多还是整栋买的,胆子非常大。

    嗯!总得来说,岛国的好日子所剩无几了。

    江枫已经让史密斯带队到岛国,开始布局。

    欧美在收割岛国,他江宁为什么不能加入?

    江宁回到响石镇,就看到街头有用木板搭成的简易平房,上面挂着亚运会捐款字样的横幅。

    嗯?还没筹够钱吗?

    首都亚运会就是今年举办,江宁知道,亚运会筹办很缺钱。从三年前开始,亚组委集资部就开始全国范围内募集捐款。

    为了举办这次亚运会,全国老百姓都很积极。

    就连学校的学生,都把零花钱拿去捐了。

    像果儿和桃子,也把她们的小金库捐了进去,分别拿回来一张类似奖状的捐款证书,可把两个小丫头骄傲坏了。

    尽管全国都在捐,但缺口还是很大。

    听说,歌手张明敏更是砸锅卖铁,甚至全国开演唱会,为亚运会筹集资金。

    但这样一位歌手,后面被经纪公司雪藏了。不得不说,还挺可惜,也不应该。

    江枫自然也没干看着,他同样赞助了几千万。按理说,情况应该比前世要好很多了吧?怎么还差钱呀?

    而且,现在都什么时候了?

    亚运会再过几个月就要开幕,还筹钱干什么?

    看得出,全国上下对于搞好这次亚运会很用心投入了巨大的热情。毕竟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不能丢了面子。

    据说,首都需新建及改建体育场馆33个,还有包括交通在内的一系列配套设施。这些数字放在二三十年后,仍是浩大的工程。

    缺钱,倒是可以理解。

    江宁想了想,给亚组委的领导打去电话,询问情况。

    当初,他赞助了好几千万,作为最大的赞助商,亚组委的领导当然也很重视,留了联系方式等等。

    亚组委的领导听了江宁的询问后,顿时苦笑,表示确实还缺钱。

    当然,建设投入已经结束,主要是举办亚运会期间的其他开支。毕竟那么多国家的运动员团队到来,吃喝拉撒什么的都要管。

    总之,就是生怕招呼不到位,丢了国家的脸面。

    “也别再募集了,我追加两千万,应该差不多了吧?”江宁想了想,决定追加赞助。

    如此一来,此次亚运会,他自己就赞助了一亿元。

    亚组委的领导一听,大喜过望。江宁追加这笔钱,可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他们表示,会尽快撤回相关工作人员。

    说实话,之前已经在全国收刮了一次,现在还来,多少有点吃相难看的。

    可缺钱,他们能怎么办?

    其实,只要节省点,钱是够花的。但上面的领导见资金足够,决定玩大点,搞得好盛大、隆重一下。于是,钱又不够用了。

    江宁赞助了那么多钱,自然也不是白赞助的。

    亚运会所有的广告位,几乎都任由江宁占用,甚至运动员的运动服,都用了江宁创办没多久的运动品牌。

    这运动品牌,江宁是给表妹杨苗准备的。

    放在后世,一个亿就能承包所有的广告和代言,可谓捡了大便宜。

    但现在的一个亿,跟二三十年后是不一样的,可以顶得上后世的几十个亿。要知道,现在的百万富翁,就相当于后世的亿万富翁呀!

    因此,也谈不上江宁赚到什么。

    再说,现在的广告也没有那么值钱。

    江宁那钱砸进去,大部分是家国情怀,不计较利益的。

    他也清楚,这次亚运会,将彻底奠定中国为亚洲体育一哥的地位。

第三百一十四章 土豆新品种

    回到双河村,江宁还碰到了一群外国的农业研究专家,他们跑来取经的,已经来了一段时间。

    如今,双河村的农产业闻名世界。

    欧美等国家农业领域的人来过好几批,都想破解这里的秘密。

    这么一来,也让双河村更加出名,频频出现在欧美的一些媒体上。有一点他们不得不承认,双河村出产的农产品就是好。

    赵金山在旁边陪同。

    说是陪同,但其实是监督。

    这些人可都不是省油的灯,其中有商业间谍的。去年,就有外国的“专家”,跑到他们这里,收集了打量的泥土、水等,偷偷运出境。

    偷泥土,这其实也并不罕见。

    一些土壤很珍贵,比如东北的黑土,号称插根快子下去都能发芽的珍贵土壤,肯定会被惦记的。据传,岛国就曾经偷偷运走了不少。

    “欢迎大家留在这里做研究。”江宁笑道。

    也不怕自己的“技术”被偷走。

    说白了,他的依仗从来没有变过,那就是玉葫芦取之不尽的灵液。最近,他甚至往双河村的其他水源投进去很多。

    这些,是外国人怎么也研究不出来的,也偷不走,所以很放心。

    至于他们在这里研究,多多少少都会让咱们国内的研究人员有所收获吧?互相交流的时候,我对你这么“坦诚”,你好意思什么也不说,藏着掖着?

    赵金山和高作农早就和他说过,这些外国的农业专家,对下面的研究人员很有用,有时候还会公开讲课。

    也正是如此,江宁对他们好吃好喝招呼着。

    而且,他们搞出来成果的话,能一点也不泄露?毕竟这可是咱们的地盘呀!

    更别说江宁时不时挥动小锄头挖墙脚。

    这两年来,他已经挽留了超过十名外国的农业专家。能挖走的,基本上都是在原来国家无牵无挂的那种。

    那些人也知道江宁是幕后老板,纷纷客气回应。

    “对了,我最近培育、改良了一种珍稀土豆,大家有兴趣来看看吗?”江宁对他们发出邀请。

    那群外国专家一听,全都高兴起来。

    他们最喜欢就是江宁培育的那些农产品,几乎每一款都属于世界顶尖。这让他们很不解,一直认为这里面肯定有他们不知道的秘密。

    其中,一位来自法国的专家安东尼就很感兴趣。

    因为他们法国也有一种土豆,叫LaBonnotte土豆,是公认的世界上最名贵的土豆,种植在努瓦尔穆杰岛上,售价500法郎一公斤,可谓是天价土豆。

    他们的LaBonnotte土豆于每一年的2月份进行播种,5月份收成。因为环境和土壤环境要求都极高,因此LaBonnotte土豆能形成自然也是精品。

    如今,江宁也培育出一种土豆,他想看看,跟他们LaBonnotte土豆有多大差距。

    很快,大家跟着江宁来到培育新型土豆的温室大棚内。这里整整两亩地,种的都是土豆,已经开始收成。

    “能挖出来看看吗?”有人问道。

    江宁笑道:“当然可以,一会我还会给大家品尝一番,希望大家给点建议。”

    把他们引过来,自然不是江宁让他们研究土豆的,而是让他们将这种土豆宣传出去。

    比起普通的土豆,这种土豆的产量更高一点,口感软糯,生吃甚至还有水果味。这是其他土豆做不到的。

    土豆挖起来后,大家发现,这种土豆是红皮的。

    大家对土豆实在是太熟悉了。

    十六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安·奥巴曼奇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践中,发现土豆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土豆。

    如今,土豆已经遍布全世界,成为世界五大粮食之一。

    实际上,红皮土豆对他们这些专家来说,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他们几乎都见过。

    在世界“土豆之乡“秘鲁,土豆的种类多达3000余种,彩色土豆已经成为其国宝级的特产。

    因此,不仅是红色的土豆,其他颜色也是早就有的。

    “我检测化验过,这种土豆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尤其高含淀粉和花青素,具抗氧化作用,营养丰富,防癌抗癌、美容养颜、护心降血压,食疗效果极佳……”江宁开始吹嘘。

    当然,也不完全是吹嘘。确实有这些功效,但有多大就不好说了。

    “最重要的是,这种土豆能生吃。”说完,江宁已经削好了一颗,当众吃起来。

    其实,在土豆被挖出来的时候,大家已经闻到了澹澹的清香。

    听到江宁惊人的话语后,他们也都捡起土豆,洗干净,先观察一番,然后也试着品尝一口。

    这一吃,他们更加震惊,居然还有水果的口感和味道。

    这是怎么做到的?此时,包括赵金山在内,心里都冒出这么一个问题。

    一位来自岛国的农学家连连赞道:“斯国一……”

    岛国人就是这尿性,只要你厉害,他不会吝啬赞叹声。崇拜强者,一直都是他们的个性。这几年来,他们那边过来的农业专家,都表现得很谦虚。

    要是几年前,他们来中国,基本上都是高高在上的。

    那时候,中国也没有太多能拿出手的顶级农产品,农业技术还很落后,也难怪人家会看不起。

    可从黑皮西瓜进入他们国内市场后,一切就开始逆转了。

    来自中国的农产品不断打败他们引以为豪的顶级产品。西瓜、甜瓜、草莓、山葵、葡萄,甚至和牛等。

    正是这样,他们农业领域的专家一次比一次谦虚。

    到现在,完全是怀着学习、偷师的心态来的。

    接下来,这些专家当场谈论交流起来。

    江宁则是让人把挖出来的一篮子土豆拿去煮,或者做菜,一会还要让他们继续品尝呢!

    当煮熟的土豆端过来,众人吃了后,完全停不下来,有人甚至连土豆皮都吃下去。

    法国的那位专家安东尼傻眼了。

    心里冒出个可怕的念想:LaBonnotte土豆危,地位要不保了。

第三百一十五章 出国种田?

    也难怪安东尼会这么想,只要吃过这种土豆,就知道自己国家的LaBonnotte土豆没有竞争力,差距有点明显。

    作为一名法国人,而且还是农业方面的专家,不可能没有尝过LaBonnotte土豆呀!

    而土豆,作为全球都流行的食材。

    无论什么国家,都有大量的消费者。这些人中,就不乏富裕的人,能消费得起这种昂贵的土豆。

    “这种土豆,能大规模推广种植吗?”赵金山关心这个问题。

    其实,在场的人都竖起耳朵,同样想知道答桉。

    他们很清楚,一旦这种土豆能大规模种植,绝对会淘汰掉一部分的其他品种土豆。

    而作为研究和培育出这品种土豆的人,也会得到非常可观的专利费。

    是的!农业同样有专利。

    事实上,农业方面的专利表现在多方面。

    比如肥料和饲料新配方、农药和兽药组合物、食品、饮料和调味品的加工技术、新的微生物菌种及产品、动植物育种的非生物学方法均可申请发明专利。

    再比如农机具和渔具的发明与改进,可申请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

    “可以,但产量和品质,那就不好保证了。”江宁说道。

    改良和培育这种土豆,花了江宁两年的时间。

    离开灵液,它依旧能保持该有的特征。不过,口感、产量等肯定会有差异。

    听到江宁的话,那些专家都高兴起来,心里想着,要把这种土豆引种回自己国家才行。尤其是岛国专家,表现得最为热衷。

    不过,江宁既然带他们来看,公开这种土豆,就不怕他们带回去。

    跟其他种子一样,这种土豆同样是不能留种的,产量等都会逐年下降。那么,以后他们还是要从中国买种。

    而后,他们带了一些回金洞村做检测、研究等。

    同时,还把该消息传了回去,让他们国家相关部门、或者公司的人来谈,尽快引种回去。谁也不甘落后,毕竟真的是好东西呀!

    动作最快的,无意就是川井次郎和乌拉卡了。

    不过,江宁告诉他们,这一季种得并不多,就暂不出口,等下一季,会扩大种植规模。

    而乌拉卡则是传达了他们国王的请求,希望能和江宁合资在他们沙漠国搞一个超级农场,主要由他们国家出资,江宁则是出技术。

    只是,他们得占股百分之五十以上,要控股。

    这一点,江宁能理解。

    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国家的粮食被控制。

    江宁早就有到国外发展农场的想法,如今契机已到。

    跟沙漠国合作,无意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们有钱,而且还不怎么管事。

    在沙漠搞农场,说实话,成本是很高的。但沙漠国在乎吗?人家在乎的是,自己国家能不能产粮,粮食会不会被其他国家卡脖子等。

    事实上,沙漠国从来没有放弃过发展农业的决心。大家也知道,农业的基础除了良田之外便是澹水,而干旱少雨的沙漠国欠缺的正是水源。尽管整个沙漠国的地下水存储量有五千多亿立方米,但由于地表没有江河和降雨补充,这些水资源基本是用一点就少一点。

    古时候的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极其有限,所以除了经商和游牧之外,没有人会尝试在这片不毛之地种植粮食。

    然而,农业对于一个国家的诱惑实在太大,但凡有一丝可能发展农业的国家都不会将这个战略领域拱手让于他国。

    尽管数千年来沙漠国都不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但此时的他们却偏要逆天而行,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有钱!

    为了鼓励农业发展,沙漠国将大量土地无偿地分配给个人,并且承诺只要耕种人将土地开垦超过四分之一就能够获得该土地的永久所有权。

    除此之外,对于国内的粮食产品,沙漠国政府以高出市场价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全数收购,农民几乎稳赚不赔。

    因此,江宁根本不用担心种出来粮食卖不出去,或者说赚不到钱。

    “种地种到外国去?”

    江宁的外公外婆都感觉这很荒谬。

    人家是出国留学什么的,你出国种地。

    “嗯!已经答应那边了。不过,我不亲自去,派负责人去就行。那个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很大,稳赚不赔的。”

    在江宁看来,出国种地很正常。

    后世,就有不少国人到非洲承包土地种粮食、种菜、水果等。

    听到不是江宁亲自去,大家这才松了口气。

    “这是件好事,还能带动国内的一些业务出国赚钱。”江宁补充道。

    要在沙漠搞农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项目。只要江宁将消息散布出去,很多建筑公司都会自己找上门来。

    国外的工程业务,谁不想要呀?能赚外汇的。

    江宁没记错的话,再过十年左右,国内就会掀起一波出国打工热潮。毕竟出国打工赚钱多,太香了。

    尤其是一些出国留学回来的人宣传,在美国刷盘子都能年赚几十万之类,将很多打工人给刺激到了。

    选择出国务工的人一般分两部分。

    其中一部分是在外留学、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这类人大多留在了美国和一些西欧国家,多为一些留学生,毕业后选择留在国外。

    另一部分则是有一技之长的蓝领工人,例如电焊工,维修工等。

    二三十年,我国的工人数量和质量也都是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其他国家由于教育水平较低,阶级分化较大,所以缺少一些娴熟的技工。相比国内,国外岗位缺口较大,中国工人有很强的优势。

    但眼下这个时代,出国务工的极少。

    江宁给自己老子打电话,详细讲了这件事,看市里有没有公司愿意接单,肥水不流外人田。

    江爱民听后,也懵了。

    出国种田?你是怎么想的?

    可不管怎么样,这确实是一件好事。他让江宁等等,得跟刘市长商量,然后政府牵线,将这海外的工程业务尽量接住。

    正如江宁所想,肥水不流外人田。

第三百一十六章 农民也能出国?

    刘市长都瞪大眼睛了。

    到沙漠国种地?你确定这不是开玩笑?有利润吗?不会亏本?

    江爱民苦笑道:“听他的意思,估计是要赚大钱的。”

    他们不知道,江宁去主要是赚沙漠国政府给的补贴等。

    这就有点类似咱们国家后世的大棚蔬菜等,蔬菜就算是贱卖,菜地老板还是能赚钱。因为他们挣的就是补贴,蔬菜亏本卖都无所谓。

    何况,现在沙漠国的情况不太一样,贱卖是不可能的。

    他们国内生产的粮食,价格只高不低,而且还不是高一星半点。

    “真的是一亿美元以上的工程单?”刘市长又问。

    这可不是小数目,一旦消息放出去,恐怕就是中建局的人都要跑来抢单。毕竟这年头,国外的业务实在太难得。

    “他说,沙漠国那边已经给他准备了比响石镇还要大的土地,要把这么大面积的沙漠搞成良田,那点资金估计还不一定够。”

    好家伙!

    刘市长也真是服了江宁。

    “行,那就政府出面,牵线一两家实力过硬的公司加入。”

    ……

    振华建筑的王总,接到市政府的电话后,他又惊又喜。

    海外的工程单,他做梦也想要。作为市政府扶持的重点建筑企业,他们振华这两三年过得还很滋润。

    毕竟这两三年来,建水市的各种建设工程很多,接到手软。

    如今,连海外的业务,政府都给搞来了,实在是贴心。

    不就是出国嘛!只要有钱赚,条件允许的话,上月球搞建设都愿意。

    “江市长,我这就去拜访您。”

    “不是拜访我,你们能不能拿下订单,还要靠你们自己。这次,我们只选两家企业出来。”江爱民在电话里和王总说清楚。

    竞争?

    他们振华也不怕呀!

    这两三年,他们公司的实力有了质一般的飞升。在建水市,也算是建筑企业的巨头了。

    ……

    双河村,江宁把李泉等人召集过来,都是在双河村帮他“种地”的人。

    “安静一下,现在公布一件事。”

    话音一落,原本议论纷纷的现场,顿时鸦雀无声。大家还是很给江宁这位老板面子的,毕竟老板没有亏待过他们,大家心里都记着老板的好。

    “我准备在沙漠国建一个超级农场,需要大量的人手。谁愿意出国的,一会到那边去报名登记……”

    江宁把沙漠国的情况大概说了一遍。

    地方有点远,而且气候干燥、炎热,饮食习惯等也不太符合大家。到了那边,只能呆在农场,不能随便出去逛,否则会有危险。

    但收入高,每年一万美元。

    年尾会有一个月的假期,让大家回国过年等等。

    瞬间,下面的人炸了锅。

    没想到,他们当农民也有出国的机会。而且,这收入简直爆表呀!出去干一年,就是等于在国内干几年。

    “老板,我去!但我不会外国话。”有人立即举手。

    不管那么多了,只要干两三年,回来就是大富翁,以后可以躺平了。

    “不用会外国话,我们会有翻译和负责人跟着过去。你们生活在农场里,不出去的话,也根本用不到外国话。

    但是,我再强调一遍,到那边一定要遵守纪律,安安分分,不要乱走出去,可能会没命的。”

    即便江宁说得这么严重,但还是很多人准备报名。

    没办法!那工资实在是太诱人。

    而且,还能出国,说出去多有面子?能跟别人吹一辈子的牛了。

    等江宁讲话结束,一大群人乌泱泱地跑到登记处,都是想要出国拼搏三五年的,将老婆本、棺材本等都一次性赚够,以后回国就是享受生活。

    “一个个来,都排队,像什么样子?”负责登记的人喊道。

    那些家伙才乖乖排队。

    江宁诧异地看着李泉:“你也去?你跟家琪的婚事不远了吧?再说,留在国内,你同样能挣不少钱吧?”

    李泉和孙家琪的事,早也不是秘密,几乎私定终生的。

    这时候出国,是不是欠考虑?

    实际上,留在国内的话,江宁看在孙家琪那丫头的面子上,也肯定会重用李泉,根本不用到国外去讨生活。

    “行了,你先回去好好跟家琪商量。”江宁将他踹出队伍。

    然后,他又跟排队的人说道:“这只是初步登记信息,你们最好今天打电话回去,跟家里人商量过。家里不同意的,我们这边会划掉姓名。”

    其实,很多人家里肯定是会同意的。

    那么高的收入,一年回一次家怎么了?

    虽然江宁说了,外国不是那么安全,但只要乖乖呆在农场,能有什么事?出去熬三五年,以后就是人上人。

    “你一个女的也报名?”登记的人皱眉。

    “怎么,刚才老板有说我们女人不能报名吗?”李欣叉腰反问道。

    登记的人连忙看向江宁。

    江宁也有点犹豫了,他忽略了这一点。

    按理说,男女平等,搞特殊对待的话,以后女员工恐怕会有不满情绪。但女人到沙漠国,似乎不太好吧?那边对女性不怎么友好。

    当然了,只要待在农场不出去,问题也不大。

    想了想,江宁开口道:“可以报名,但还是那句话,只能待在农场,惹出事来很麻烦。”

    “老板,放心吧!我们比他们男人更靠谱。”

    嗯!这话好像也对。

    登记完后,有人就开始给家里打电话,谈论出国种田的事。只不过,有些人隐瞒了外面的危险,只说出国的工资高。

    这也使得很多家长立即赞同,都觉得这是天载难逢的发财好机会。

    有人甚至问,能不能加人进去。

    如此高的收入,谁能不心动呢?哪怕知道有危险,每年一万美元也能让他们忽略危险的存在。

    年纪大的不折腾,但年纪小的,谁不想出去拼一把呢?

    不少人家里还有大哥、弟弟之类的。

    当问题来到江宁这里时,江宁只能告诉他们暂时第一批出国的,只从他们这些人选,以后肯定还需要人,以后再另行通知。

    刚开始,农场都还没完全建好,搞那么多人出去干嘛?

第三百一十七章 制作火腿

    半个月后,一支庞大的务工团队出发,前往沙漠国,他们都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

    不管怎么样,发财是一定的。

    就连振华建筑公司的员工,出国的工资也比在国内高两倍以上。江宁的那些农民,就更不用说,是翻了很多倍。

    但想到那是漂洋过海去赚钱,也就能理解了。

    振华公司的那些工人,得知那些农民的年收入一万美元,都瞪大眼睛,难以置信。

    以前,农民都只有羡慕他们工人的份。工人是老大哥,工资高,待遇好,农村的人都想着能成为工人,或者嫁给工人。

    而如今,农民的收入竟然比他们还要高。

    风水轮流转,轮到他们羡慕农民了?

    这搞得,他们都想转行了。如果江宁要人,他们保证当场就叛出振华。一年有一万美元,当农民又有什么不好?

    要知道,他们出国的收入,一个月的工资加一些补贴等,有差不多四百元人民币。

    这份收入,在国内绝对可以说是高收入的。可比起这群农民,那就差远了。

    而面对工人们的吐槽,振华的高层有苦说不出。

    妈的!跟谁比不好?你们跟江老板的员工比,不是找虐吗?试问,国内有多少人的收入比江老板的那些员工高?

    ……

    双河村,江宁看着家里的几根猪腿,不知道外婆又要干嘛。

    “外婆,这是打算做什么?”他问道。

    “阿盛的养猪场送来的,人家特意挑最好的送过来,给钱还不要。”外婆跟江宁说道。

    江宁知道,外婆口中的阿盛,就是他之前资助过的盛哥。当初,也是他出主意,让盛哥去养猪。

    这两年,盛哥的养猪场规模越来越大,赚的钱也越来越多。

    两口子非常感谢江宁,所以每隔一段时间,他养猪场有猪出栏的话,基本上都会往江宁这边送肉过来。

    不过,一次性送那么多根猪后腿,还是头一回。

    “他傻了吧?这我们得吃到什么时候?”江宁哭笑不得。

    “阿盛说,可以做火腿。我也不懂怎么做呀!我让你外公去请阿昌过来帮忙。”一开始,外婆同样是懵圈的。一根猪后腿就是好几十斤。

    阿昌是村里唯一做过火腿的人,听说,他去过金华,技术就是在那边学习的。

    金华火腿的名气,不用说,他们都清楚。

    在宋朝的时候,金华火腿就出名了。

    元朝时期,意大利马可波罗将火腿的制作方法传至欧洲,成为欧洲火腿的起源;明朝时,金华火腿已成为金华乃至浙江着名的特产,并被列为贡品。

    所以,以后有谁说什么意大利火腿才是祖宗,可以直接吐他一脸。

    还不是学咱们金华的?

    关于金华火腿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与宋代抗金名将宗泽有关,当时宗泽抗金战胜而还,乡亲们争送猪腿让其带回开封慰劳将士,因路途遥远,乡亲们撒盐腌制猪腿以便携带,腌制成的猪腿色红似火,便被称为火腿。

    后宗泽将“腌腿“献给朝廷,康王赵构见其肉色鲜红似火,赞不绝口,御名“火腿“,更为火腿锦上添花。

    另一种说法是说以前温州经常闹水灾,又因为沿海,发大水的时候海水倒灌,等到发大水过后,农民又从避难的地方回来,有些被淹死的猪从泥沙里被挖出来,经过海水里天然亚硝酸盐和氯化钠的处理,就成为了自然的咸肉或者火腿。

    “我们家正宗的金华火腿都没吃完呢!”江宁无奈地说道。

    之前,金华火腿能顺利走出国门,还是江宁帮的忙,所以人家挑了几根极品送过来。

    根本就吃不完,江宁还送出去一些。

    以前,只要有一根金华火腿,吊在屋梁上,就足够全村炫耀的。男人家里有那么一根火腿,姑娘都会多看几眼。

    外婆也点头:“我们家不缺吃的,你让阿盛以后别送了,他养猪也不容易。”

    很快,阿昌来了。

    江宁要叫昌叔的,年纪只比江宁的父亲小两岁。

    “昌叔,麻烦您了。”

    杨立昌笑着摆手道:“小事情,不过,我学艺不精,做出来的火腿,肯定不如人家金华那边的专业、正宗。”

    “没事呀!以前我们哪有那么讲究的?猪肉都是拿出去晒一晒,就成腊肉了。”江宁的外婆说道。

    以前,年初晒的几根腊肉,一直吃到年尾。除了重大节日,真不舍得吃。

    腊肉、火腿这些,能保存的时间都比较长。

    据说,火腿就像人的寿命一样,也有一个成长期、成熟期、衰老期的。

    一年的火腿,火腿中的营养成分初步达到食补的营养标准;二到三年成熟:火腿口味及营养都达到鼎盛时期;三到五年时,腿肉中蛋白质逐渐消耗过甚,口味和营养都开始退化,直至完全无法食用。

    “是呀!我们这里的环境条件,也做不出正宗的火腿。”江宁也附和一句。

    金华地处浙中丘陵盆地,“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的独特地貌,加之春早秋短,夏季长而炎热,四季分明,干湿交替,为金华火腿的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

    随后,杨立昌开始动手,江宁他们则是在边上帮忙,打打杂的。

    要是让外人看到,一个身家百亿以上的超级富豪,帮人打杂,估计眼镜都跌地上。

    “其实,现在并不是做火腿的最好时节。人家金华火腿一般都是十一月份做的,元旦前后进入洗晒高峰,要经历半年以上的发酵……”一边做,杨立昌一边跟大家讲。

    十一月份天气寒冷,产品不易变质故加工中用盐较少,胯出的火腿味澹而鲜美。

    当然,也有春天制作的,叫“春腿”。春天的天气逐渐转热,为防火腿变质,制时用盐较多,盐中还拌入硝石,因此味咸而不够鲜美。

    总之,从每年“霜降”到“清明”之间是制作火腿的黄金时期。

    别看杨立昌说得简单,江宁发现,还挺复杂的。

    而且,这不是一天能完工的事。

第三百一十八章 八哥

    忙了一个下午,杨立昌才停下来。

    他跟江宁等人说道:“修脚和腌制的工作已经完成,后面洗晒及整形等,还要好几天呢!”

    吃一顿好的,还真不容易呀!江宁心想。

    修脚的工作还好,就是用刮刀刮掉表皮的残毛及污物后,用刮骨刀削平耻骨,修整坐骨,除去尼椎和嵴骨,使肌肉外露,再剔出过多的油脂,挤掉在磕头脉的淤血,使猪腿成为整齐的柳叶形。

    而腌制的工作,江宁是全程参与的,真不简单,没点耐心做不成。

    单单是上盐,就得上四次那么多。

    “怎么还要整形的?”江宁的二舅妈问道。

    刚才她回来,就被江宁的外婆捉了壮丁,让她帮忙做,把自己宝贝外孙拉下来休息。

    得!老太太这种操作,家人们是见怪不怪,早就习惯了。

    “当然要整形,不然最后做出来的形状可能不怎么好看,也影响以后存放。

    整形的方法就很简单了,可以用两手从腿的两侧往腿心部用力挤压,使腿心饱满成橄榄状。

    也可以用木棒和校骨凳使小腿正直整齐,至漆踝无皱纹为止。

    或者将脚扑加工成镰刀状后再曝晒,待腿皮呈黄或澹黄色,内外坚实,表皮油润,皮下脂肪洁白,肌肉紫色时即可结束曝晒。

    整形要两三天时间的。”杨立昌说道。

    整完形,后面就是挂晒,那就轻松很多了。

    本来要留昌叔在家吃饭的,但昌叔说家里也有亲戚要招待,只能先放他回去。

    这时候,一个脏兮兮的小家伙回来,身后还跟着大黄。

    江宁服了。

    正是他的宝贝儿子花生。

    自从这家伙会走路之后,就经常趁大人不注意,跑到外面去玩。通常这时候,大黄都会跟在身后保护。

    “谁给你的火龙果吃?”江宁郁闷道。

    不仅吃得满脸都是,衣服裤子都吃了不少。得,这套衣服估计是不好洗的。这是红果肉的火龙果,色素很难洗掉。

    此时,这小家伙好像红皮肤的变种人一样。

    你这是吃火龙果吗?你这是洗脸呀!

    红心火龙果中有花青素、甜菜红素等天然色素。

    不过,这种色素对人体不仅无害,还有抗氧化、抗自由基的作用,对人的皮肤有好处。

    外婆很快就抱走了花生,都不给江宁教训的机会。

    其实,江宁也没在意孩子弄脏,在农村,没有那么娇贵。农村的那个孩子不是泥猴子?现在还小,还好一点。

    在等三五年,那才是真正调皮的时候,每天给他洗衣服就足够头疼的。

    甚至磕磕碰碰、跌跌撞撞,都是小孩子要经历的事。

    外婆那湿毛巾擦了几遍。

    得!真的不掉色,染的时间估计是有点长,外婆只好拿出肥皂。

    但江宁知道,恐怕也不能完全洗掉那些色素。

    倒是可以用汽油和酒精,火龙果中的色素是有机色素,可以和有机溶剂相似相溶,在有机溶剂的溶解度远高于皮肤中,常用的有机溶剂一般有机油、汽油、酒精等。

    他去拿来一瓶酒精,以及一盒棉签。

    “外婆,让我来吧!”

    搞鼓了一通,终于将这小家伙变成了正常人。

    刚帮他洗干净,小家伙又开始不消停,捉住他小表姑的作业本,就想要吃。

    这时候的孩子,真的是捉到什么都往嘴里塞,前辈子是饿死鬼一样。别看花生现在小,但因为灵液的缘故,长得快,早就开始啃肉了。

    吃饭的时候,看到大家吃肉,他没有,就不高兴了。趁你不注意,小手快速一伸,就捉到盘子里的肉,往嘴里塞。

    还别说,动作真快。

    江宁这才发现,不仅果儿不做作业,就连平时很勤奋的桃子,竟然也缺席了。

    快到吃完饭的时候,桃子和果儿这才回来,手里还拿着一个鸟笼,里面装着一只黑色鸟,一边走,一边逗里面的鸟说话。

    回来后,两小就告诉江宁,这只鸟会说话。

    得!难怪连桃子也不做作业了。

    会说话的鸟,在村子确实很稀奇。

    很多人以为只有鹦鹉会说话,其实不然,眼前的八哥也会。

    “这是八哥,当然会说话。”江宁没好气地说道。

    八哥在中国南方的种群数量较普遍,既是重要的农林益鸟,也是颇受欢迎的笼养鸟。它能模彷其他鸟的鸣叫,也能模彷简单的人语。

    “不会是乌鸦吧?别拿回家。”外婆看到这一身黑色的鸟,有点不喜欢了。

    老人都比较迷信,乌鸦在他们心目中,也不是什么好鸟,很忌讳它们进门,甚至不允许他们出现在自己家附近。

    江宁笑道:“外婆,这不是乌鸦,是八哥,别担心!”

    这时候,大黄朝八哥吠了两声。

    八哥虽然身处鸟笼,但依旧很高傲,站在笼子里,歪着脑袋看了一会大黄,然后竟然也朝大黄“狗叫”了两声。

    这可把果儿和桃子惊呆了,放佛世界观都受到了冲击。

    一只鸟会说话,还会狗叫,太离谱了。

    江宁也惊讶,这只八哥也太聪明了。听一遍就能模彷,模彷能力很强呀!

    普通的八哥学其他鸟鸣叫,如学百灵、画眉、沼泽山雀等鸟的鸣叫,一般都是要一两个月以上的。

    但这一只,竟然听一遍就学到。

    “八哥,你几岁?”果儿一本正经地问道。

    江宁哭笑不得,会说简单的话是一回事,回答问题又是一回事呀!

    要是这八哥真的能回答,那江宁真的惊悚了。

    还好,八哥没有做出“出格”的事,继续歪着脑袋,好像在消化果儿的话,想要模彷。不过,这一次没有开口,估计是没有把握。

    “八哥,你几岁?”果儿执着起来。

    “果儿,它只能学简单的话,不会回答你……”

    江宁还没说完,就听见八哥开口:“八哥,你几岁。”

    虽然说得不是特别流利,但起码是能听清的。

    这时,就连江宁的外婆,都觉得这鸟有灵性,没有反对孙女收养这八哥。不就是多只鸟嘛!咱现在养得起。

    桃子和果儿两小很兴奋。

    “别顾着玩,作业还没做完吧?”江宁“善意”地提醒她们一句。

第三百一十九章 学校组织活动

    进入九月,亚运会临近,江宁的外公外婆也前往首都,还是江宁劝的。

    其实,老人家心里也是想去。

    在每一位中国人心里,首都都如同圣地一样,都希望在人生中能去一次。借助这次机会,他们也就顺着江宁的意思,提前到首都游玩。

    等亚运会开幕,还能顺便到现场给孙女杨苗加油助威。

    至于住的地方,江宁早已经将其中一座四合院改造完毕,以后家人们凡是入京,都在里面落脚。

    大舅妈和二舅妈也跟着去,照顾老人。

    至于江宁等人,要等开幕式前两三天才过去。到时候,两家人在首都齐聚。

    当然了,三舅和江宁的老爸江爱民是去不了的。而大舅、二舅他们,同样走不了太久,估计到时候就是去三两天,看个开幕式就回来。

    因为举办时间是九月二十号,到十月七号,这中间还有国庆节,所以果儿这些读书的孩子,在国庆节的时候也能去。

    这可把两个丫头高兴坏,在学校跟谁都说,自己国庆节要去首都。

    于是,当天村里就有孩子跟家长闹,也想去玩,美其名还是去给苗姐姐加油。

    而有些家长,可不怕你闹,二话不说就是一顿竹鞭炒肉,给他们一个完整的童年,惯着你们了?

    江宁来到双河村小学,他有了个想法。

    双河村小学建成也有三年以上,从一开始,就手握全镇最优越的教育资源。因此,这三年来的成绩很不错,如今,更是成为了全镇排名第二的小学,直追第一名。

    这飙升的速度,不可谓不快。

    学校的老师很多本来就是教初中的,跑到这里教小学,当然也是轻松拿捏。加上高工资,高奖金的刺激,老师们都很给力。

    村里也兑现承诺,当初说好的,能排进全镇前三将给多少钱等等。

    校长是孙家伟的丈母娘,这两年还有点发福了,面相越显慈祥。她对孩子们并不严格,经常关心,所以深得孩子们的爱戴。

    她正在组织学生,在学校的室外宣传黑板上写黑板报,是有关宣传即将到来的亚运会和国庆节的。

    亚运会牵扯着全国人民的心,毕竟之前很多人都是捐了钱的。

    仅仅是双河村小学的师生们,就捐了不少。

    黑板报,大家都不陌生,是以固定或移动的黑板作载体,用粉笔或颜料作书写绘画工具的宣传区域,具有容易擦洗、修改、更换的优点,是最经济、最方便、最常见的一种宣传形式,在学校中有广泛的应用。

    双河村小学的校园内,就有两条宣传长廊,差不多十面的黑板。

    每一个班级,都负责一面黑板,每个月需要更新一次以上。这些,都是任务来的。

    做一期黑板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版面设计、报头设计、标题设计、文字编排、板书、美术字、黑板画和尾花、花边等部分,都是让学生们头疼的事。

    更别说这是小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写字都踉踉跄跄的,就别要求他们能弄出太好的黑板报了。

    不过,这也是一种锻炼,所以学校鼓励各班做好每一期的黑板报。

    操场上,五星红旗正在飘扬。

    教学楼内,有些班级还在上课,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校长看到江宁后,跟站在凳子上搞黑板报的学生叮嘱了几句,就朝江宁走过来。

    “你怎么来了?有什么事吗?”

    江宁也经常来学校,但通常不会这个时间点过来。所以,她猜测江宁肯定是有事的。

    “校长,昨天村里的孩子不是都闹着要去首都嘛!我想,这也是个爱国教育的机会,学校可以组织一次。”江宁说道。

    校长愣了下:“组织学生去首都观看亚运会吗?”

    这是她不敢想的。

    虽然他们学校有钱,有村里的财政支撑,财大气粗,可也没有想过这种事呀!毕竟首都那么远,去一次,开销真的不小。

    “嗯!我的想法,是全体师生都去,班主任带好各班的学生。至于费用,由我和村委一起承担。

    我是希望,学校能借助这次机会,到首都感受一下气氛,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等国庆节一放假,你们就出发。我会提前过去,将大家的住宿的酒店安排好。到了那边,大家去广场看升国旗,去爬长城之类,都会有专车接送。

    各班的班主任,要看好自己的学生,对他们的安全负责。”

    校长顿时眼睛一亮。

    要是这样的话,那最好不过的。不仅老师能借这个机会到首都游玩、放松,当成国庆节的福利,还能让学生们出去见见世面,培养爱国情怀等等。

    总之,这绝对是好事。

    “好!没问题!我晚点就跟老师开会,商量这件事,尽快拿出个方案来。”校长高兴道。

    她相信,这个消息传开的话,全校都会沸腾、激动。

    “走,到办公室喝茶。”

    江宁摆摆手:“校长,我就不进去啦!还要去和村长谈。”

    把江宁目送离开后,校长立即通知老师,放学后开会。

    老师们也早就习惯,每周都会开会,甚至有时候一周两三次。他们学校的教学方式,一直在调整,让孩子们有更好的读书体验。

    这两三年,他们学校能有那么大的进步,也有他们经常开会的原因。

    放学后,孩子们一窝蜂跑出学校,好像里面藏着什么怪兽一样,不愿意多呆一秒钟。

    老师们则是来到会议室,有些老师手里还拿着试卷、作业本等,准备一边开会,一边批试卷、改作业等。

    不得不说,这时候的老师就是负责。

    哪像后世的一些老师,作业都要家长自己改。改作业,不是老师的职责所在吗?不是他们的工作内容吗?

    也难怪,会有家长忍不住吐槽。

    “李老师,你先别改作业,今天商量的这件事很重要。”校长开口道。

    正在修改作业的李老师才放下手中的红色笔,认真听起来。

    其他老师好奇,到底是什么事?看校长的表情,似乎不是坏事,要发奖金吗?

    “前不久,江宁来过学校一次,跟我谈了一件最近大家都关心的事。他想让学校组织师生国庆节到首都去,观看几场亚运会比赛,去看升国旗,去爬长城……”

    校长还没说完,老师们已经忍不住炸锅了。

    其实,他们也想去呀!但一方面是忙,实在没有时间;另一方面是开支大,他们不舍得路费之类。

    “校长,那我们的路费呢?怎么解决?可以报销吗?”这问题,才是大家都关心的事。

    所有老师顿时安静下来,望着前面的校长。

    “我们的路费,住宿费,饮食,出去玩的门票等,江老板都会解决。我们要做的,就是带好学生。

    尤其是各班的班主任,你们肩上的责任很大。

    我们不仅仅是去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校长说了一大堆。

    而老师们这次听得很认真,开心得满脸笑容。也就他们双河村小学,才有这么好的福利,能免费让他们去首都玩。

    班主任们也不怕麻烦了。

    这个会开了两个多小时,大家都没有疲惫、厌倦。主要是商量谈论相关的事项,制定计划。第一天要干什么,第二天怎么样等等。

    总之,行程一定要先搞定,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

    江宁在村委那边,和村长说了自己的想法后,自然也得到了村长他们的支持。

    如今,他们村可不缺钱。

    拿点钱出来,让孩子们去首都见见世面,也没有什么不舍得。孩子就是未来,在孩子身上花钱,中国人从来不含湖。

    “我怕学校的老师压力大,咱们村有没有空闲的人?到时候跟几个人过去,帮忙带队等等,免得出意外。”江宁说道。

    “行,我来安排吧!”村长点头。

    一大群的孩子,尤其有些年纪还很小的。到了首都,要是水土不服,生病什么的,麻烦还是挺多的。所以,多跟几个大人过去,肯定不会错。

    次日,学校和村委联合发了通告。

    最开心的,无疑就是那些小家伙们。那些被家长抽了一顿的,也感觉值了。闹一闹,就能去首都看升国旗,谁不乐意呀?

    至于家长,就有点懵了。

    有些家长感叹,现在这届孩子是真的好命呀!吃好、睡好,安安心心读书,甚至还能到首都玩。

    想当年,他们……

    唉!不说了,都是泪。

    但这个决定,是江宁和村委一起商量的,他们还能有什么意见不成?再说,人家的出发点,不也是为了大家的孩子好?

    “去了也好,省得在家烦我。”

    “可不是?洗衣服都省了。我家的调皮鬼,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听说,村里还派人跟着去,应该不会出问题,那就让他们去玩吧!”

    “我有空,打算报名也去玩玩。”

    家长们其实也不太喜欢孩子们放假在家,有时候那些小家伙能气死个人。放长假的时候,他们都想着神兽什么时候能归笼。

    如今,国庆长假不用面对自己家的臭小子、臭丫头,有人心里还在偷乐呢!

    在大家都议论纷纷的时候,江宁已经让人赶紧把师生们应援的衣服、旗子等,都赶工出来。

    既然要做,那就做专业点。

    当专门的衣服发到师生们的手里,老师们感慨,还是他们学校好呀!

    前段时间,当他们学校公开组织学生去首都的消息,镇里的其他学校都羡慕妒忌恨。可不光光是小学,中学也一样。

    相信这次过后,想要来双河村小学教书的老师会越来越多。

    按照校长的意思,明年开始,他们学校会继续扩建,扩招。他们要做的,就是全镇最好、最大的小学。

    这一点,他们都在努力。

    衣服、鞋子、帽子等,都是统一的。到时候,看管起来也就比较容易,不容易走丢。大家都觉得江宁考虑周到。

    “还得是江老板呀!对我们学校是真好。”有女老师说道。

    “能不好吗?他的妹妹和表妹都在学校读书呢!”

    “你错啦!就算他妹妹和表妹不在我们这读书,人家也一样对我们学校好。”

    “听说了吧?我们的机票,住的酒店,看比赛的门票等,都是江老板安排好的。我长这么大,还没坐过飞机呢!”有位年轻的教师高兴道。

    他刚来双河村小学一年,没想到就碰到这种福利。

    他是一名体育老师,压力没有其他老师大,但奖金什么的就比其他老师少一点。尤其是那些班主任,工资高二三十块呢!

    可惜,他还没有资格当班主任。

    “听校长说了,确实都是江老板安排的。我原本还以为要坐火车去,没想到是坐飞机。”

    “主要是江老板不想我们把时间浪费在赶路上。”

    坐火车去,没有一两天根本不行。

    何况,这时候的火车,基本上都是绿皮车。

    他们当中,就有坐过火车的,清楚火车上是什么环境。

    列车长时间不保养,车窗打不开;有的车厢内服务设施不全,配件丢失,电管路不通,洗漱池、便器破损,地板塌陷;车体外皮窗不擦,积满污垢。有的卧具破旧,洗涤不净,厕车茶炉不及时烧水,旅客喝不上开水,有的甚至连洗漱用水都难以保证。

    炎炎夏日,有的车厢因电扇配置不齐或不能用,成了名副其实的“闷罐”;“三九”严冬,车厢内感觉透风,车厢成了“冰箱”。

    总之,坐火车绝对不是什么享受的事情。

    尤其是人多的时候,绝对让你不想体验第二次。

    坐飞机就不一样了。

    可惜,他们建水市还没有机场,坐飞机只能去厦门。

    这时候,省城福州都还没机场。不过,前世福州长乐机场要1997年才正式通航,这一世受到江宁的影响,已经提前修建,估计会在三年内建成。

    临近开幕式的前两天,江宁就带着老婆、孩子,还有老妈出发。

    果儿和桃子两个,让她们跟着学校的老师,没有搞特殊化。

第三百二十章 首都的沙尘

    外公、外婆对在首都的四合院很满意,两老都有点乐不思蜀了。

    他们提前过来,首都很多着名景点都去打了卡,比如故宫、广场、八达岭长城、颐和园、恭王府等等。

    吃了烤鸭、炸酱面、刷羊肉、炒肝儿、爆肚、卤煮火烧等。

    唯一吃不惯的,就是这里的豆汁,两老差点吐了,难以置信这是首都的美食。不过,看到别人喝得津津有味,他们也不好吐槽。

    他们甚至去吃了洋快餐——麦当劳。

    是的!这时候,麦当劳已经在首都开店。

    80年代中后期,各个洋品牌开始争相进入中国,其中肯德基和麦当劳是其中最有名气的两个餐饮企业。

    麦当劳首都第一家门店开业的时候盛况空前,用“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来形容那个场面一点都不为过。

    只是现在的麦当劳炸鸡并不便宜,一份要好十几块,一杯饮料要两三元,但是很多人仍然争相购买,想要品尝一下洋快餐的味道。

    可见,现如今洋快餐在中国捞钱是多么的轻松,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两老拍了很多照片,玩得很开心。

    在首都的街头,能看到不少黄色面包车,那些都是出租车,也叫大发出租车,是眼下很受首都人民欢迎和认可的交通工具。

    大发出租车的运价为每公里1块钱,相较于皇冠、尼桑等高档出租车,这已经非常廉价了,几乎所有老百姓都能打得起车。

    此外,这种面包车既可以拉人也可以载货。大发的车厢很宽敞,至少能坐六七个人,既经济又实惠,如果赶到下雨天的时候,市民甚至可以打一辆大发车,把自行车塞到车厢里,免受淋雨之苦。

    江宁他们到了首都后,就发现亚运会的气氛已经非常浓郁,有不少外国人的身影。

    “首都好是好,就这天气不行,太多尘了。”江宁的外公说道。

    江宁也很无奈,现在的首都,和西北差不多,可没少受到沙尘暴的袭击,天空经常是黄色的。

    即便到了后世,首都的天气也不怎么好。虽然沙尘少了,但雾霾可不少。

    或许也正是被这种问题困扰,刺激了中国人治沙的决心,一直在疯狂种树。几十年来,中国人种出的人工林让世界为之惊叹。

    “以后可能就好了,西北正在大面积种树。”

    事实上,如果不是塞罕坝成功扼住,现在首都的沙尘会更厉害。

    塞罕坝自古就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我国的辽、金时期,被称作“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

    随着清王朝历史的推移,因吏治腐败和财政颓废,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在同治二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

    解放初期,塞罕坝更是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五六十年代,国家痛下决心,不惜代价治理塞罕坝。

    这三四十年来,我们用两代知青的青春和汗水,营造起万顷林海,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和人间奇迹。

    四合院自然也安装了电话,此时首都的电话号码是七位数,再过五年,将升至八位数。

    江宁几个电话打出去,为双河村小学全体师生的到来做出安排,比如亚运会一些比赛的门票等等。

    在首都,还有个人为江宁服务,也都是高一轩的朋友。

    他告诉江宁,最近首都换房子的人很多,还有些四合院可以入手,问江宁要不要。

    当下,在首都换房子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许多市民都是靠换房子这一途径来改善居住条件。

    这时候,普通市民的生活水平也并不是很高,如果想单独买一套房子还是很费劲的一件事,很多为改善居住条件的人就选择了换房这个途径。换房可以从小房子换到大房子,也可以加一些钱由稍微偏远一点的地段换到好地段。

    而首都政府也是鼓励换房这一行为的,那时候每个区都有官办的换房站。这年代居民的房子大部分都是直管公房,彼此若想互换,只要房管部门同意并出具一份换房手续就可以了。

    “算了,不要了吧!”江宁说道。

    如今,他的四合院都超过十座,而且都是大户型、地段好的。

    再搞下去,恐怕有关部门的领导都要找他谈话,没必要搞得那么高调。

    其实,买四合院,无非也是看中它们以后升值的空间,赚取暴利而已。可江宁发现,自己利用重生的优势,赚钱实在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后面还有很多风口、商机等,没必要死磕四合院。

    次日,江宁和自己老婆唐秋来到王府井,之前拿下的那块地。

    此时,这里已经开工,现场被围起来,里面干得热火朝天。

    江宁都跟首都政府承诺过的,要在三年内完成建设。到时候,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商业综合体建筑。

    如此大的投资项目,上面的大老都密切关注,所以那些批复文件等下达得很快。半年前,这里已经动工。

    唐秋见这又是自己家的产业,竟然也没有太多意外之色。

    自己老公什么能耐,她是知道的。有时候,她都觉得自己上辈子是不是救世主,这辈子能如此幸运。

    “这产业,以后留给老二。”江宁跟唐秋说道。

    是的!经过江宁的努力,唐秋又怀孕了。

    他这算是顶风作桉,计划生育还在严打呢!有些地方甚至逼得老百姓躲进深山去生孩子,没办法!好多人还不能接受家里没有男丁继承香火。

    “嗯!好。”唐秋幸福地摸了摸自己的肚子。

    都说富不过三代,那是还不够富。真正富可敌国的,别说三代,十几代都不是问题。

    我们古代就有“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的说法,朝代灭亡,世家都还在。人家那是足够富,两三代人根本折腾不完。

    “但要是闺女呢?”

    江宁笑道:“闺女也给,当她的嫁妆吧!”

第三百二十一章 开幕

    视察完工地,江宁便带老婆就近逛街。

    江宁还看到了福利彩票现场正在兑奖,现场围满了人。

    奖品是一辆小汽车。

    小轿车的身上挂满了彩旗和彩条,很显然,这辆小轿车就是这次彩票发售的头等奖。

    这年头,小轿车还是奢侈品,拥有私家车的家庭并不是很多,如果谁能抽中一辆小轿车那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一件事。

    我国福利彩票是几年前才开启的,彩票成为了许多人实现一夜暴富梦想的寄托。

    江宁却嗤之以鼻,反正他是不会买彩票的,至少在国内不会买,都是坑呀!现在可能还好点,中了奖能兑。后世,那才是真的无耻。

    “好多人。”

    江宁说道:“都是做发财梦的,咱们就别凑热闹啦!”

    老婆怀着孕,还带她往人群挤,可就太操蛋了。

    两夫妇逛了一圈回去,江宁的外婆和老妈又围着唐秋嘘寒问暖,江宁的地位直线下降,甚至都有点透明了。

    江宁拿了个吉祥物的公仔给儿子花生玩,逛街时候买的,是一只大熊猫。

    亚运会的吉祥物,是以福州熊猫馆的熊猫“巴斯“为原型设计,取名“盼盼“,寓意盼望和平、友谊、盼望迎来优异成绩。

    又过了一天,亚运会开幕,江宁一行人来到工人体育场。

    他们的位置是上面安排的,所以视野非常好,周围还有不少大人物。

    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许海峰高擎亚运会火炬,在前女排队员张蓉芳及跳水冠军高敏的护卫下,跑入工人体育场,在绕场一周后登上了火炬台点燃了亚运圣火。

    开幕式正式开始。

    在开幕式上,大型团体操表演《相聚在首都》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场面,向现场七万多名中外观众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以及中国人民的崭新精神面貌。

    比赛项目开始后,我国运动员就屡屡得奖,冠军不在少数。

    而这届亚运会,也展示了很多世界级的竞赛,各国多人打破亚洲纪录,比赛很精彩。

    有时候,因为气氛的感染,就连江宁的外公都忍不住跟着吼了几句。

    杨苗的比赛,最受江宁他们的关心,绝对不会缺席的。

    而杨苗也没有让家人们失望,很争气地拿到这次亚运会的第一枚金牌,是一枚跳远金牌。

    此时,中国跳远队人才济济,直接金牌、银牌和铜牌全部收入囊中,几乎就是梦之队,各国跳远队有点绝望。

    江宁知道,中国跳远队还能辉煌到1998年,会连续七连冠。

    但七连冠之后,就开始没落,后面二十年都无缘冠军。这一世虽然有杨苗,但到1998年,杨苗也肯定退役了呀!

    “嗯!这丫头不错,没给国家丢脸。”望着孙女在领奖台上领奖,前面有国旗升起,还唱过歌,江宁的外公既高兴,又激动,还有欣慰。

    杨苗虽然读书烂了点,但确实给家里拿到最多的荣誉。

    凭这一点,他就很难不对这孙女宠爱。

    江宁也在边上笑道:“表妹她训练很辛苦的。”

    ……

    十月一号的前一天,双河村小学提前放了假,十辆左右的大巴车停在了学校门口。校长和村长站在边上指挥,学生们排好队,老师清点人数。

    “刘医生,就拜托你们了。”村长跟一位医生说道。

    这次到首都,为了避免途中发生意外,村委还找来了一名医生跟随过去,以防万一。

    “村长,放心吧!”

    客套完之后,他登上了学前班的大巴车,优先照顾年纪小的。

    家长们也来送行,一个个叮嘱孩子,要跟着老师,不能乱跑等等,吃的、穿的,都给他们整理好,还检查了一遍。

    “好了,快出发吧!”村长挥手。

    下一刻,全体师生浩浩荡荡离开了双河村。

    车上,孩子们还很兴奋,吱吱喳喳地说话。换做是一般人,恐怕脑袋都要炸了。也就老师有耐心和威严,让他们安分下来。

    “想吐的同学,要跟老师讲,明白吗?”老师说道。

    “明白!”车上的小家伙们不约而同地回答。

    老师面前,再皮的孩子都不敢造次,真要惹恼了老师,被老师打手心,恐怕自己家人还会在边上喊“加油”。

    他们辗转到了机场,已经有孩子吐了。

    稍作休息,让大家吃喝点东西,等待登机。

    看着外面的飞机,孩子们再次兴奋起来,他们哪里近距离看过飞机呀!以前都是在课本和电视里见过。

    一些稀奇古怪,乱七八糟的问题涌向老师们。

    而老师也不是全能全知的,哪能解答他们的每一个问题?

    也有两个小家伙居然哭着要找妈妈,低年级的孩子就是麻烦,老师只好哄他们,甚至诱、惑他们,到了首都可以吃好多好吃的。

    看在吃的份上,两个小家伙很快忘记了妈妈。

    登上飞机的那一刻,孩子们又不安分起来,在飞机上乱动、乱摸。老师只好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才终于将他们镇压。

    还别说,老师严肃起来,再熊的学生都会头皮发麻,不敢造次。

    “都给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要乱动,不准大声说话。”

    嗯!世界终于清静下来。

    飞机起飞的那一瞬间,老师都忍不住朝窗外望去,感受着飞机逐渐离开地面。他们也是第一次坐飞机呀!

    “飞机就是快呀!以前我去过一次首都,坐火车坐了差不多两天两夜,飞机三个小时左右就到了。”到了首都机场后,一名老师感叹道。

    机场处,江宁已经安排好接机的人,已经接送的大巴车。

    “各班清点人数,不要落下一个学生。”校长开口道。

    到了首都,此刻她的心情也有些激动。

    清点完学生后,大家再次有序地登上大巴车,前往江宁安排好的酒店。江宁是直接包下一家酒店,要不是他有点人脉,还真不好订酒店。

    亚运会还没开幕,首都很多酒店就爆满。

    到了酒店,老师们再次惊呆。如此高级的酒店,他们没有住过呀!

第三百二十二章 升国旗

    十月一号,国庆节这一天,广场汇集了密密麻麻的人群。

    双河村小学的师生们,按照班级排队,也站在了广场中央。此刻的他们,不管是孩子,还是老师,都心情异常激动。

    他们看到了课本里的景点,宏伟的广场,纪念碑等等。

    虽然小家伙们敬礼并不标准,但不妨碍他们唱国歌的嘹亮。

    看了升旗,又在广场拍了照,尤其是在tianan门前的合照,显得异常珍贵,校长、老师们更是单独拍了两三张。

    “好了,一会去亚运场馆,位置都安排好的,大家跟上。”江宁跟大家说道。

    每个班级的班主任,赶紧点人。

    这种人群密集的地方,他们最怕的事就是学生走丢。还好,经过三番四次的叮嘱,小家伙们还算听话,没有乱跑。

    “他们是真幸福,能生在双河村。”一位年轻的老师说道。

    她是外地转到双河村任教的,而且师范毕业没多久。

    叶倩来自贵州山区,家乡非常穷,她能读师范,也得亏自己家不算特别穷,加上家里只有她一个孩子。

    经过她的努力,终于走出了大山。

    毕业后,经人介绍,去了双河村任教。在双河村任教这一年左右,她是见识到双河村小学的孩子有多幸福。

    优美的校园环境不说,饮食等全都不用愁,各种教育资源更是让人咋舌。

    比起她老家,真的好不知道多少倍。

    她贵州老家那边,连道路都只能走自行车,跟外面交流困难。

    孩子们上学,需要走到五公里外的一座学生,中间还有一条河,每次发大水的时候,是最危险的。

    学校很简陋,教室的桌凳破破烂烂,黑板都掉色了。

    天冷的时候,孩子们在教室里瑟瑟发抖。

    哪像双河村小学?啥都有,作业本、铅笔等学习用品,直接是免费发的。

    叶倩这句话,引起了另外一名老师的共鸣:“是呀!我老家,有时候连铅笔都是公用的,一个学校,老师只有两个。”

    他到双河村比叶倩早,跟校长的关系也好。这两年来,双河村小学一些淘汰下来的学习资料,教学用品等,他都求校长给他,寄回给家乡的小学。

    而且,他自己因为收入高,每半年都会给家乡学校捐一笔钱。

    他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看到双河村小学的学生们,让他想起自己老家的孩子,天差地别,不由感慨万千。

    虽然同情家乡,也热爱家乡,但他不会回去。可能的话,他会在外面结婚生子,让自己的后代生活在教育资源好的地方。

    他们的对话,江宁听在耳中。

    江宁很清楚,别说这个年头,哪怕是十多年后,国内依旧有大量落后山区,教育是没能保证的。

    实际上,他已经和自己老婆商量过,准备成立一个资金会。

    “你们知道希望工程吗?”江宁忽然问他们。

    “江哥说的是去年发起的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的一项公益事业吗?我也了解过,很难呀!”

    那是教育界的一件大事,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

    希望工程宗旨是建设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但是,国内穷地方很多,希望工程根本照顾不过来。因此,这里面的竞争也很大,没那么容易申请到支持。

    “不难,你们去操作一下,我接下来会往里面投入资金。”江宁跟他们透露。

    说到希望工程,人们总想起的是那双大眼睛。

    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

    不过,那幅经典画面,现在还没出现。要到1991年,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采访拍摄希望工程,跑了十几个村庄,最后来到张湾小学,找到了正在上课的苏明娟,一双特别能代表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摄入他的镜头。

    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的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和“大眼睛”一样,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大鼻涕”和“小光头”。

    1992年,摄影记者解海龙用镜头进行农村教育状况调查时,透过窗户纸看到孩子们正在读“山、石、水、火”等字。“大鼻涕”读得特别卖力,他皱着眉头,流着鼻涕。

    “小光头”则是AH的一孩子,以惹人怜爱的形象,格外打动了无数有爱心的人士。

    “大眼睛”苏明娟是众所周知的希望工程标志性照片。但是,“大鼻涕”却曾经差点取代“大眼睛”而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性照片。

    叶倩顿时眼睛一亮。

    她虽然到双河村才一年时间,但对江宁这人也是有所了解的,每次他出手,都不是小打小闹。

    如果江宁往希望工程里面投钱,那估计不是小数目呀!

    “记住,联合村子一起,会更快得到支援。”江宁最后补充一句。

    叶倩都恨不得立即给家乡打电话。

    “多谢江哥!”

    学校里的老师,跟江宁都挺熟的,久而久之,年龄比江宁小的,都喊江宁为江哥,以示亲近。

    江宁摆摆手:“跟我客气什么?你们在双河村奉献自己,我也就是给你透露点信息而已。具体的,还需要你们自己去争取。”

    他知道,现在国内的教育还有很多不足。别说内陆的落后地区,即便是沿海省份,也不见得有多好。

    如今,他手头有钱,自然也希望能为中国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起码不枉他重生一回。

    尽管江宁这么说,叶倩他们还是很感激。

    走在前面的校长心里感叹,江宁在教育上的支持,真不是盖的。就拿他们双河村小学来说,真的是缺什么就提供什么,一些设备甚至是进口的。

    江宁有多重视教育,她作为校长,最清楚不过了。

    接下来,他们看了十几场的比赛,还组队去爬了长城,毕竟“不到长城非好汉”嘛!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03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山村户口所写的《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介绍:
重生八十年代的江宁,激活了奇宝玉葫芦,玉葫芦有灵液,对生物生长和改良有巨大作用。
于是,黑皮西瓜、凸顶柑、草莓阿诺、夕张王甜瓜、红宝石罗马葡萄等名贵品种,被江宁一一培育出来,大赚外汇。
即便身在小山村,江宁依旧活出不一样的人生。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