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TXT下载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山村户口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txt下载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二十章 回家

    李泉他们也得到了过年前的最后一份工资和奖金。

    到双河村,也不过是短短的两三个月而已,工资差不多都给了家人,奖金自己留着。仅仅是奖金和补贴,他们已经超过了200元。

    此外,和其他人一样,他们同样收到了一份年货和红包。

    “东西真多,还是我们老板大方呀!”所有人高兴道。

    不说别的,把这份年货带回去,家里人都能开心很久。一份年货就价值几十块钱了呀!什么单位有他们好?

    “是呀!这个年肥了。”

    “讲真的,过完年,我真打算把我三妹也带过来。反正老板也说了,我们都有一个推荐名额。”

    这确实是江宁说的。

    随着村里这帮年轻人的眼界变高,已经不满足给别人打工,人手也就变得不足,所以跟李泉等人表示,过了年,每人可以带一个人过来。

    “外汇卷原来是这样的,我第一次见。”有人则是拿着外汇卷,好奇地说道。

    这外汇卷,拿回家可以炫耀了。

    他们揣着工资和奖金,抱着那一大箱的年货,登上了返回县城的班车。

    李泉的大哥在县里的钢铁厂工作,岗位是继承自己家老子的。钢铁厂的待遇向来都不差,工资加补贴,有50元左右。

    今年过年,厂里还发了两斤的猪肉,两块肥皂。

    李泉的父母却开心不起来。

    大儿子不孝顺呀!娶了媳妇忘了娘,工资不上交也就算了,还老是闹着分家。家里还有什么可分的?最值钱的,无非就是那个工作岗位,已经给你了呀!

    今年带回来的猪肉,甚至要拿去岳父岳母家。

    还好,他们托了关系,把二儿子送到乡下就业,每个月都会把工资寄回来,总算有了个保障。

    “不想过了就带着你们的东西离开。”最后,李泉父亲终于爆发了。

    在大儿子身上倾注的心血最多,没想到是头白眼狼。

    李泉的大哥二话不说,带着妻儿,把属于他们的东西都卷了走人。他们刚分到了房子,这才有勇气和家里闹。

    其实,主要是不想那么一大家子拖累。

    他们刚走没多久,李泉就回到家,发现气氛不对。

    “妈,我爸怎么了?”李泉还是感谢家里的,帮他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李泉的小妹扯了扯自己二哥的衣服,让他小声一点:“二哥,大哥搬出去住了,咱爸还在发火呢!”

    李泉听后,似乎没有多少惊讶。

    自从大嫂进门,这个家就鸡飞狗跳,大哥也不是以前的那个大哥了。

    搬出去,他内心甚至还有点高兴。

    “啊!什么时候的事?”说着,李泉把那一大箱的年货放下来。

    “刚不久,一个钟头不到,大嫂好过分。”李泉的小妹早就不满了。

    “他们搬出去好。”

    李泉将纸箱打开,从里面拿出那盒巧克力:“小妹,这是给你的。他们走了,咱还能多吃几口。”

    “啊!二哥,你买了这么多东西?”李颖惊喜道。这种巧克力她见过,但没有吃过,不知道是什么味道的。

    不过,有点担心二哥被爸妈责骂。这样乱花钱,铁定要被骂的。

    果然,李泉的母亲顿时心疼:“哎呀!你这混小子,过年也不是你这样花钱的。”

    李泉哈哈笑道:“妈!这没花钱,是我们老板发的年货。这两瓶好酒给我爸,腊鸭过年吃……”

    罐头、苹果等一一拿出来。

    李泉的家人们惊呆,这是年货?

    “对了,妈!这是本月工资,还有这外汇卷,你拿着。”外汇卷也交上去了。

    他只保留了自己的奖金。

    李泉的父亲也高兴起来,二儿子这工作,虽然是在乡下的,但这待遇是真不错。那两瓶好酒,他也很少喝。

    “酒和肉罐头拿去给你八姑,没有她帮忙,你找不到这份工作。”李泉的母亲说道。

    喝水不忘挖井人!

    李泉的父亲讪讪地将酒放下,明白是这个理,不能忘恩负义。

    “那……好吧!”本来,李泉是打算自己掏钱,买点东西送给八姑的,必须好好感激一番。

    一时间,大儿子搬出去的郁闷一扫而光。

    “小妹,你也别等街道消息了。过了年,跟我一起去双河村。”李泉又公布一个消息。

    “你妹也能去?”李泉的母亲惊讶。

    这当然是好消息呀!离家是远了点,但工资高,待遇好。

    “嗯!老板说,我们可以带一个人过去。”

    李颖兴奋地跳起来。

    “还好,大嫂走了,不然又该惦记。”

    李母则说道:“跟你二哥一样,工资要上交,自己留下补贴和奖金。”

    她根本不知道,那奖金是什么概念。一旦知道儿子的存款超过200元,恐怕就不是这么说话了。

    “上交就上交。”李颖倒没有想要造反,二哥都上交工资,她不可能逃得过去。

    李母把苹果也分成了两份,另一份让儿子拿去给八姑。麦乳精也一样,自己家已经没有小孩子,干脆也给八姑那边送过去。

    要是大儿子三四口人没有搬出去,麦乳精肯定留着。

    李颖偷偷熘进自己二哥的房间,想跟二哥要点过年的零花钱,正好碰见自己二哥在数钱,眼珠子都瞪大。

    而李泉被吓得半死,赶紧跑过去,将房间门反锁。

    “呀!二哥,你怎么这么多钱?”不是工资都上交了吗?

    难道是虚报工资?

    李泉没好气地说道:“这都是我的奖金和补贴,跟你说,我们的奖金比工资多。这个事,你以后别和咱爸妈说,自己知道就好。”

    李颖呆若木鸡,奖金有这么多?

    难怪二哥上交工资那么痛快,一点挣扎的意思都没有,感情原因出在这里。奖金那么高,谁还在乎那点工资呀!

    她伸出手:“二哥,给几块钱我过年花。”

    李泉拿出十块钱:“借你的,等你工作了还给我。”

    李颖想到以后自己的奖金也那么多,就不再计较这是给的还是借的了。

    “好,借就借吧!”

    接下来,两兄妹都很默契地没有在爸妈面前谈奖金之类的事情。

第一百二十一章 痔疮膏

    这天,省体育训练中心完成今年的最后一次集训,然后放大家回去过年。

    今年和往年不太一样,因为有江宁的赞助,大家的伙食提上去了。不仅如此,还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措施。

    每次参赛获奖,都有大量的奖金可以拿。

    也正是如此,大家训练的时候格外卖力,都在期待赛事的到来。

    而且,今年放假过年,大家还收到了一个红包,是江宁特意打电话过去,要求给大家发的。

    这一切,因为江宁的出现,似乎进入了良性循环。

    “行了,回去吧!替我跟你表哥问个好。”教练跟杨苗说道。

    他对杨苗的期望很高,目前的成绩,在国内女子跳远中,杨苗已经打破了记录,就等着登上国际舞台。

    当然了,杨苗现在还缺少大赛的洗练,还不好说。

    有些人训练的时候很厉害,但一到赛事就拉胯。

    “那教练再见!”杨苗背上自己的东西,和大家打了招呼,就登上回家的车。

    ……

    今天,响石镇通往县城的主干道正式全线通车,在响石镇举办了一个通车仪式。就连刘县长都百忙中抽出时间,出现在通车仪式上,并作出了重要讲话。

    其实他来,主要还是冲着考察制药厂来的。

    那么大的一个厂,未来有可能成为他们县经济腾飞的项目之一,多点关注没有错。

    而且,制药厂还关系着全县其他乡镇的药材种植计划。

    “为了你们响石镇的发展,我们县计划在明年多修建两座电站,确保你们镇的用电。”刘县长跟赵镇长他们说道。

    上次断电的事,让附近的两三个镇出现了怨言。

    不过,都安抚好了。

    通车仪式结束后,刘县长在赵镇长他们的陪同下,考察了包装厂、瓶子厂,以及还在建设中的制药厂。

    在过来的路上,刘县长还特意中途下车,检查了道路的质量。有些弯道太大的,还当场做出了批示,要求后续改正。

    这条道路,承载了他们县经济腾飞的梦想,是不能出现太大瑕疵的。

    “制药厂现在已经设计了两条生产线,分别生产两种药物。”赵镇长介绍道。

    “哦?两种药物?”

    “一种治疗感冒发烧的冲剂,一种是痔疮膏。”说实话,赵镇长都感觉不太靠谱。痔疮膏那玩意,好像上不了台面吧?用来出口,合适吗?

    “痔疮膏?”刘县长疑惑地看向江宁。

    江宁笑道:“是我特意让老中医搞出来的。别小看痔疮膏,这玩意在海外肯定热销。”

    中国有什么火遍海外的商品,江宁是有印象的。比如老干妈,花露水,马应龙痔疮膏,甚至冥币等等。

    老干妈不用说,大家都知道。

    花露水可能很少听说,这种驱蚊的花露水,在海外流行的方式很奇特,是作为香水火起来的。

    外国人体味大,这全世界都知道的。花露水那股浓烈的味道,刚好对了人家的口味。尤其是夏天,喷一点在身上,甚至还有点凉快。

    痔疮膏同样很火,成为美国的“网红神药”。

    外国人很多人的工作都是在室内坐着,痔疮患者不在少数。按照他们的惯例,一般都是去医院花大价钱做手术之类的。

    大家也清楚,向美国等发达国家,治病同样难。

    像痔疮那样的恶疾,全世界人民都很讨厌。而中国的痔疮膏,让他们不用花大价钱去医院,也不用浪费那么多时间,效果杠杠的。

    这款药,在美国的评价极高。

    当然了,这些商品,大部分都是后世才火起来的。但只要做好宣传等引导,江宁相信在八九十年代同样能火起来。

    痔疮、体味大等,都是欧美人一直存在的毛病,不是说后世才出现的。

    这一波,江宁属于是对症下药。

    “能热销?”刘县长有点跟不上这种思想了。

    完全搞不懂,这玩意能在先进的海外流行。毕竟在大家认知中,国外的医疗条件好,一个小小的痔疮,不至于难倒人家吧?

    “我让人做过调查的,不会拿产品开玩笑。比拼高端的手术,尖端的西药等,我们自然是没法跟国外比,人家确实先进,必须承认这一点。

    所以,我们不能用自己弱的去碰人家强的呀!我们得挑一些比较常见,又比较棘手的疾病下手。

    像痔疮,在他们那边要去医院做手术,花钱多不说,还要浪费时间,手术后还有可能复发等等。但痔疮膏不一样,便宜,自己在家也能涂抹,不影响生活和工作。”江宁解释。

    听到这解释,刘县长等人似乎有点懂了。

    道理确实是这样,不能和人家比技术,比不赢的。

    有些病,人家不是不能治,但觉得麻烦,我们得针对那种情况下手。

    在不久的未来,江宁还会对花露水下手截胡。

    像六神花露水,现在还没面世,要到90年才出现,是魔都的一家公司研发出来的。

    用来治疗痱子和其它夏季疾病的传统中药六神,其中主要成分是珍珠粉和麝香。以此为基础,科研人员将中药古方与花露水相结合,推出了全新的包含有六味传统中药的六神品牌的花露水。

    所以说,中药不是没有用,而是很多人忽视了。

    事实上,中药的产品,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优化大家的生活品质做贡献。

    瓶子厂也暂时还没放假,都在加班加点。

    包装厂的工人倒是回家了。

    看完镇里的,刘县长又跟着去了双河村,考察矿泉水厂。他拿起一瓶刚生产出来的水,这玩意价值10美元,离谱。

    但偏偏还供不应求。

    在这之前,国家的科研人员曾经来过双河村,取走了几大桶。

    事实上,国家高层也纳闷,什么样的矿泉水,能卖出如此高价。所以,派人来取走一部分,拿去化验等等。

    同时,也准备在国内各地寻找差不多的泉水,看能不能学习这种卖水的出口模式。

    没办法!江宁这种赚外汇的方式,实在让人动心。

第一百二十二章 买鞭炮

    杨苗回来后,家里热闹了。

    经过了大半年的训练,原来的疯丫头确实成熟了不少,整个人明显变得自律起来,高了,也变壮了。

    当然,变壮这种词汇对女生来说,好像不太妙。

    江宁的外公倒是乐呵乐呵的,尤其是听说,明年这丫头将选拔到国家队,有可能替国家出征的时候,那就更了不得。

    别管书读得好不好,但在老人家心里,替国家出力,那才是最光荣的。

    “很好,到时候我也跟去给你加油。”江宁跟杨苗说道。

    虽然不是奥运会,但那种国际赛事也是可以的。

    年关越来越近,何国忠两父子也终于放假回家。外婆还特意给他们准备了不少东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给那几十年未见一面的弟弟。

    外婆是嘴上骂得厉害,但大家都老了,要说心里没点挂念,也不可能。

    “好了,回去吧!就说是你买的。”外婆跟何国忠说道。

    何国忠只有点头的份,他两父子是深刻体会到大姑的照顾。

    本来,江宁想着干脆让他们开车回去的,但何国忠两父子哪敢呀?就算不怕浪费汽油,也怕不小心让人刮花之类的呀!

    再说,开回去估计又得解释了。

    “这有什么?直接说光荣当司机,给人开车就好啦!”江宁笑道。

    “还是别了,我们坐车回去就好。”

    于是,二舅只好开车送他们到车站。两父子大包小包回家,兜里还有不少钱。无论是何国忠,还是何光荣,两人来双河村都挣了不少。

    除了外婆给他们准备的,当然还有江宁给的年货。

    他们回到家,家里可就热闹了。

    老头子看着那么多东西,很吃惊,也怀疑儿子和孙子到底是去做什么工作,年货就给这么多?

    “爸,都跟你说了。我那朋友挣了大钱,光荣去给人开车的。这点东西,对人家来说,那就是九牛一毛,你该吃的,该喝的喝。”何国忠跟一脸怀疑的老父亲说道。

    今年过年,家里所有成员都有一套新衣服。

    总之,是一个肥年。

    应付了老人和小孩,何国忠才和老婆回到房间,将工资等上交。两夫妇愉快地数着钱,打算迟点存到银行去。家里放那么多现金,好像也不太安全。

    “还是大姑家好。”何国忠的老婆感叹。

    不仅是何家沾了光,就连她的娘家也不例外。上一个月,她回娘家,给自己老妈10块钱。那是她出嫁后,第一次给娘家钱。

    以前穷,她都挺怕回去的。

    娘家不市侩,但她不好意思呀!娘家本来也不富裕,同样是一大家子,过去还得多吃两碗饭。

    自从丈夫和大儿子去大姑那边干活,他们家的生活质量是肉眼能看到的提升。

    “那肯定呀!可惜,我们家没有别的劳动力了。你要在家看着,老的老,小的小。等老二再大一点吧!也带他到那边去。”

    “还要人?”

    “当然要呀!大姑的外孙本事大着呢!厂子都不止一两个。”江宁也给了他推荐名额。自己村的人不靠谱,他不想把这种麻烦带过去。

    至于自己大姐那边,早就忽视了。

    “那你看,强子行不行?”何国忠的老婆想到了自己娘家的人。

    强子是她的一个弟弟,也就比光荣大两岁而已,没有工作,也没有结婚。

    “强子?手脚是慢了点,做事有点磨蹭,但细心,人品不错。行,那过了年就带他过去。也别进厂,跟我一样种菜,奖金多。”

    何国忠的老婆大喜,连忙点头:“嗯!听你的。”

    她恨不得现在就回娘家,将这个好消息带回去。

    强子也去工作的话,娘家的压力无疑会小很多。

    强子本身就是在村里干农活的,换一个地方而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赚钱多。想要跟她儿子光荣一样开车当司机,那肯定不可能。

    ……

    临近过年,镇街道上人流如织。大家手头有钱,过年自然不能吝啬。

    阿辉的服装店再次被一扫而空,他挣得让很多人都眼红。据说,人家已经把借江宁的那笔钱给还了。

    街上写对联的老头子也忙得不可开交,写得都有点麻木了。

    现在的对联很多还是人工写的,不像以后,几乎都是机器复印出来,好多人的门口的对联看上去一模一样,千篇一律。

    有些村子,每逢过年之前,家长们总要提前买好红色的纸张,按照对联大小裁好,并整齐的叠在一起。然后小孩子就带着红纸,跑到村里名望,又擅长书法的老者家里,排队等候着给自己家书写。

    像双河村,同样有这方面的老者。人家读书是不多,但能写一手好字。

    要江宁看,放在后世的书法协会,也绝对排得上名次的。

    只不过,这种民间书法家,人家书协可不承认,也不认为那是书法,只是单纯写字好看点而已。

    二舅和江宁在买鞭炮。

    这个时代,年味还是很浓的。谁家过年不放鞭炮?就算再穷,也得让家门口响几下呀!否则让人瞧不起。

    像今年,双河村都发了财,个个买鞭炮都是要最长的。

    “一万响就是最大的了?”二舅似乎还不满意。

    多少响,其实就是多少个小鞭炮。

    一万响的鞭炮挺长的了,能放一两分钟以上。当然了,这也得看引线燃烧快和慢。同样是一万响的,有些可能不到一分钟就响完了。

    店员翻白眼,暗道:一万响你还不满意?

    “够了,就这个吧!”江宁笑道。

    也没必要买太长的,主要是感受一下氛围,一味攀比谁家放得更久,那味道就有点变了。

    到了后世,很多地方鞭炮都不让放。鞭炮引发的火灾是有,但绝对还没有烧煤气多。也有人说,鞭炮污染大。一年就那么一两次,算哪门子的污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天天排放。

    江宁只知道,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不断被刻意澹化,反而西方的节日大行其道。

    二三十年后,还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国家的四大节日是什么?

第一百二十三章 乞丐进村

    “同志,要找点什么?”店员见江宁还在四处张望,似乎在找什么,忍不住询问道。

    “没有烟花吗?”

    店员:“……”

    一时间,沉默了。

    这种小乡镇,要什么烟花?谁会买那种东西呀!

    你是来消遣我的吗?

    江宁看他的表情,便知道没有了。本来他是打算过年给大家放点烟花瞧瞧的,村里绝大部分人恐怕都没有见过吧?

    既然镇里没有,那晚点给老江打电话,让他在县里找找。

    年二八这天,恐怕南方都是统一的吧?都是大扫除,屋内屋外清扫一遍,桌子凳子等家具清洗一次。

    正所谓:年廿八洗邋遢!

    村子里,小孩子排着队剪头发。

    有爱臭美的,已经穿上了新衣服。江宁外公的小卖部也迎来了营业高峰期,要知道,就连小孩子手头都有几毛钱。

    北方可能就是: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年三十,也就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在这一天,该贴对联的贴对联,贴窗花的贴窗花,包饺子的包饺子。

    当然了,饺子在南方好像不是特别流行。

    这天,村里来了个特别的人,在村里搞出了不小的动静。

    那是一名乞丐,可能是得到消息,双河村特别富裕,所以是专程冲着双河村来的。那乞丐每路过一户人家,不要吃的,就要钱,而且少于两块钱不走。

    双河村的人,哪能人人都顺着他的脾气?

    有暴躁的,当即拿着扫帚赶人。乞丐干脆耍无赖,躺在地上不起来,嘴里还骂着难听的话。

    这不,终于惹出事来。

    江宁去看了,那家伙有手有脚,年龄四十岁左右,估计很久没有洗澡、洗手等,不仅衣服肮脏的可怕,一双手也是黑漆漆的。

    这种人,江宁不会同情。

    事实上,这个时候就有专业的乞讨者。

    以前双河村也有人乞丐进村,但基本上就是要点大米之类。如果是老态龙钟的乞丐,村民会好心照顾一下,多少给点吃的。

    那些不想理会的家庭,在乞丐到自己家门之前,就让孩子将大门关上。

    识趣的人看到关了门的家庭,一般不去打扰。但很多都是不要脸皮的,守在人家的家门,久久不离去,有时候会把小孩子吓哭。

    “起来,要躺就到外面躺,别躺在我家,真以为我不敢打人。”村民怒道。

    “不给三块钱,我就不起来了。”

    好家伙!都升价了吗?

    江宁笑道:“你家不是有枪吗?留着发霉?”

    他啥没见过?在后世,这些职业乞丐更厉害,搞不好比普通人都有钱,开豪车、住豪宅等等。

    甚至网络上的“乞丐”也不少,比如大家调侃的主播。

    江宁还听说,有些村子是专业的乞丐村,整个村子都是这类人,靠着乞讨发家致富。比如传说中的小寨村。

    据说,小寨村的村民专挑大城市下手,全国流动性乞讨。

    也导致后来有许多不法分子发现了其中庞大的“市场”,利用人们同情弱者的心理,拐卖、强迫妇女儿童乞讨。

    总之,江宁对这种人真没什么好感。

    嗯?有枪?

    躺在地上的乞丐忽然脸色就不对了。有枪?你早说呀!他还真有点憷,他不是要钱不要命的人。

    户主已经去掏枪,很快,一把老式的步枪扛出来。

    躺在地上的家伙瞬间弹起来:“我走,我走!”

    怕了,真有枪。

    “赶出我们村,别让他在这里恶心人了。”江宁开口道。

    江宁开了口,大家肯定照办,何况没有人喜欢这种乞丐,不给还骂人,自己什么身份都还没摆正。

    大过年的,搞得人家好心情都没有了。

    在枪支的压迫下,乞丐狼狈逃出了双河村。他心里也有点懊恼,早知道要一块钱就好了。这些人总不至于为了一块钱翻脸吧?

    “妈的!大过年的,我们不想打人,否则他不可能竖着出去。”有人气愤道。

    这江宁相信,当下这个时代,民风还有点彪悍,尤其是农村。出现小偷之类,村民根本就不报警的,而是直接打一顿。

    偷一只鸡被打死的,也不是没有。

    “行了,赶走就行。”

    乞丐出了双河村,朝地上吐了一口痰,然后朝金洞村和松木庄走去。他也了解过,现在响石镇最富裕的,就是这三个村子。

    ……

    在响石镇,除夕肯定得拜神,祭祀祖先等。

    外婆和舅妈她们已经准备好祭品,就等着大舅贴好春联出发。

    “往左边一点,不对!右边挪上一点……”杨苗在下方指挥道。

    江宁和大舅贴春联,浆湖还是自己家用木薯粉做成的湖湖,农村都是这么干的。刚才,就对联的左右位置问题,江宁和三舅他们展开一次讨论。

    江宁就记得什么“仄起平收”,第四声的放在前面,第一声的放在后面。

    实际上,仄声可不止是第四声。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对联的上联,必须是仄声结尾,即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现代汉语中的三四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一二声字。

    二舅则是去县里接江宁的父母,以及杨萍。

    在大舅他们去拜神的时候,江宁的父母和杨萍回到了村子,差点认不出来,变化实在太大。

    村民们看到江宁的父母,纷纷热情地打招呼。

    先不说江宁的父亲在县里做官的,就江宁给他们带来的好日子,也值得他们敬重。

    尤其是江宁的老妈,他们佩服呀!嫁了一个好夫家不说,还生了个好儿子,好像所有的好事都让她碰上了。

    江宁的父亲和三舅都是体制中的人,两人凑到一块,就话题不断。

    杨慧敏还从县里带回来不少的物品,让江宁的外公一阵埋怨。家里什么东西没有?还大老远从县里买回来干什么?

    二舅则是拉着江宁出去。

    “干嘛?”

    “你要的烟花,听说县里也不好搞。这玩意,能轰上天的。”二舅兴奋道。

    他已经期待夜色降临,期待村民们震惊的目光。

    “嗯!我知道。”江宁当然知道啦!

    随后,二舅开始跑去其他村民家,逐一通知大家,晚上出门看烟花。这种装逼的场面,怎么能少了他?

第一百二十四章 放烟花

    祭拜祖宗,他们这里一般都是在家门口。江宁的外婆喊祖宗吃饭的时候,还顺便把江宁的爷爷奶奶一起喊了。

    毕竟今年外孙、女婿等都在她家,不把“亲家”请过来,那不厚道。

    “小宁,出来拜拜你爷爷、奶奶。”外婆喊道。

    这回,就连正在聊天的江爱民也跟着出来了。

    江宁的爷爷奶奶是在特殊时期去世的,江爱民能坐上现在的位置,一定程度上是组织的弥补。

    既然接了人家的身体,江宁也诚恳地祭拜。

    临近傍晚,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遍整个小山村。

    这只是开胃菜,放的鞭炮都比较短,真正的重头戏,是十二点过后,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

    至于凌晨放鞭炮的时间,在他们这里都是有讲究的,每一年可能都不太一样。

    有时候可能十二点一过就放,有时候可能是两三点,也有六点、八点的。

    除夕这一顿是年夜饭,家家户户都肯定很丰富。

    除了江宁,大家看着眼前的这桌饭菜,心中满是感慨。曾经还饿肚子的日子,似乎历历在目。而现在,生活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不要说老一辈,就江宁的父母这一辈,小时候也经常吃不饱,有时候而得睡不着。

    外婆外公两老坐在首座,看着子孙满堂,乐呵呵开口道:“好了,大家动快子吧!”

    鸡肉、鱼、牛肉、扣肉等,那么大的桌子摆满。

    三个舅舅、江宁的父亲,陪老爷子喝了几杯。江宁和表妹等人则是和自己家酿制的甜酒,度数很低,当饮料。

    大家一边吃,一边聊。

    老人总是聊过去怎么样,年轻人听老人唠叨完,开始谈明年、未来。

    “砰”的一声,果儿的碗摔在地上。

    “岁岁平安!”三舅妈连忙说道。

    好在是过年,大人们也不想破坏氛围。要是平时,小丫头估计又要挨骂了。

    看她战战兢兢的样子,江宁摸了摸小丫头的脑袋,笑道:“快去拿新的碗装饭,自己动手。”

    小丫头鬼精,知道表哥这么说,那就肯定没有事。

    江宁夹了个鱼头,他喜欢吃鱼头,没有刺,肉还嫩。当然,鱼肚子也好吃。但鱼肚子,大家都下意识留给两位老人。

    江宁他们这边刚吃饱,就有村民结队来到了家门口,都是冲着烟花来的。这玩意,大人也喜欢呀!

    “这么早?天都还没完全黑,晚一点再放。”二舅出去应付大家。

    “立富,宁哥儿花了多少钱呀?”有人好奇地问道。

    二舅摇头,他也不清楚:“反正不便宜就是了。”

    时间来到七点多,越来越多的村民凝聚在江宁外公的门外。二舅已经将烟花搬到一个稍微空旷的场地,还把凑热闹的狗子都赶走。

    要是烟花点燃的时候,被狗子撞倒,那就惨了。

    “好了没?”

    “点吧!我都等了大半个钟头。”

    “唉!你这胆子也太小了,让我来。”

    ……

    忽然,一熘火花冲天而上,一朵巨大的礼花在半空中轰然炸开,美不胜收。双河村的大人、小孩,哪见过这种场面?

    他们一个个头仰天空,嘴巴微微长大。

    很快,有人鬼叫起来。

    烟花一个个在空中绽放,发出雷鸣般的爆炸声。

    隔壁村,有人听到动静,忍不住出门看了眼,也惊呆。

    都知道双河村富裕,但不用这么炫耀吧?他们村的人也纷纷跑出来,望着双河村的方向,太好看了。

    双河村不厚道呀!放这种烟花,也不提前跟大家说一声。

    要是提前知道,他们肯定早早吃了饭,就去双河村。

    在他们村,终究是有点远。

    他们恨不得将挡在中间的山头给削平。也得亏那山头不高,不然啥都看不到。

    “还得是双河村呀!也不知道是那家,居然这么奢侈。”

    “还用猜?肯定是那位江老板呀!不然,谁会花这么钱呀?”

    尽管双河村其他村民也富,但那玩意一看就知道很贵,暂时不是那些村民能消费得起的。

    烟花足足放了十分钟,很多人看得还不过瘾,还在江宁外公家门口议论纷纷,没有离开。

    老人则是笑道:“这下,什么妖魔鬼怪都走了吧?”

    过年放鞭炮,最早的用意无非就是要吓跑所谓的“年兽”。老一辈,代代相传。江宁放的这烟花,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声音都很震撼。

    在老人看来,这回年兽铁定是吓得屁滚尿流。

    大家再回到屋内,电视机里放着春晚节目。

    在后世,春晚节目在南方不流行。但现如今,大家没办法选择,电视台来来去去就是那么三五个。

    春晚是前两年才开始的,也就是1983年,之后成为了电视观众欢度春节的一个重要形式,成为了老百姓每年除夕夜的视听盛宴,更成了华人的年夜饭。

    第一届春晚给人印象最深的节目就是歌曲《乡恋》,而李谷一则成为了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

    今年春晚,也就是1986的春晚。虽然旧历年的新年还没开始,但新历年已经二月份,所以是1986的春晚。

    去年的春晚想要搞点新意思,将室内搬到室外,结果很不理想。于是,电视台这次学乖了,今年又把舞台搬回室内。

    蒋大为演唱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江宁知道,这首歌很快会红遍大江南北,留在很多人的记忆当中。

    朱时茂和陈佩斯是常客,已经是他们第三次登上春晚的舞台。今年,他们表演小品《羊肉串》,两人以夸张滑稽的动作、诙谐有趣的语言表达出来,别有一番风味,深受观众喜爱。

    冯巩是第一次上春晚,但江宁知道,这家伙以后将成为春晚最牛钉子户。

    还不到十一点,果儿就趴在江宁怀里睡着了。

    而这一世习惯了早睡的江宁,竟然也有点眼皮打架。好不容易熬到了十二点,成功守岁,江宁把果儿喊醒,大家给长辈行新年礼。

    外婆他们已经准备好红包,分给江宁等人。

    拿到红包的果儿,接下来竟然睡不着了。

    小丫头够精的,直接将红包存到了江宁这里,让三舅妈瞪眼睛。

第一百二十五章 孔明灯

    三舅妈原本还想着,今晚就把那丫头的红包给收起来,毕竟不是小数目呀!连江宁都给了那丫头压岁钱,得有一百几十块。

    像她,也封了10块钱,心想反正就是左手放到右手,干脆大方一点。

    谁知道,那10块钱是有去无回的。

    小丫头一百多的压岁钱,落在了外甥手里,这让她怎么好意思去要?

    失算了呀!

    “你数一下多少,别到时候跟我多要哈!”江宁调侃道。

    果儿一本正经地数钱:“10、20、30……100、200……”

    “等等,这钱还是你自己存吧!让你妈妈存也行。”江宁连忙劝道。

    资本家都不敢像你这样数钱,银行都不敢接你的业务呀!

    杨娟、杨萍等人顿时哄然大笑。

    “不对吗?那我再数一遍。”小丫头一脸茫然。

    “你别数了,让你姐数。”江宁善意地提醒一下。

    最后,杨苗出手,给那丫头示范了一下正确的数法,一共是185元,妥妥的小富婆呀!连杨苗都羡慕,她以前这么小的时候,两块钱压岁钱不到。

    天还没亮,江宁就被鞭炮声吵醒。

    二舅等人已经起床,舅妈等人准备好各种零食,放在茶托上。很快,自己家也传来鞭炮声,响了一分多钟。

    大舅也没闲着,拿着一挂鞭炮到矿泉水厂的门口点燃。

    江宁的父亲也跟着过去,参观矿泉水厂。毕竟这个厂在全省,甚至全国都出了名,是最能创汇的一个工厂。

    而且,还是自己家的。

    吃了新年的第一顿饭,大家几乎都出去玩,连外婆都不例外,很少人这时候窝在家里的。一堆的老太太聚在一起,谈笑间,又不知道谁的名声已经扫地。

    那场面,恐怕一只狗经过也会被骂得夹着尾巴而逃。

    江宁来到矿泉水厂,慰问了新年要加班的工人们,还发了一个新年红包。这个红包,就只有矿泉水厂的人有。

    本来就有200元加班费的他们,再次收到红包,心情顿时极佳,各种好话不要钱地吐出来。

    村里的小家伙,成群结队过来给江宁拜年,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

    别看他们有些人年纪不大,但心里清楚得很。江宁给他们的红包,可能比他们爸妈给的都要大。

    当然了,村里其他大人也不能放过,见面就先来一句恭喜发财,有枣没枣都来一杆子。要是有红包的话,就再多说两句好听的。

    每经过一户人的家门口,都要把这家的鞭炮纸踩一遍,将没有点燃的鞭炮捡走。

    如果路上有坨牛粪,那就好玩了。

    炸牛粪这种事,相信很多人都玩过。

    过年的时候,最怕就是小孩子冲你笑,绝对没有好事,要随时有心理准备,擦炮可能会在身边响。

    根据江宁外公的统计,今天最热销的小商品,就是擦炮。

    有村民家狗的饭盆被他们炸得稀巴烂。

    甚至有村民大过年的在家门口骂娘,自己家放在门口的水缸碎了。不用猜,肯定是那帮熊孩子干的。

    一群村里的年轻人聚在一起。

    竹篾、报纸、铁丝等材料摆在中间。

    “在干嘛?”江宁没看出他们要干嘛。

    “江哥,新年好!这是做孔明灯。”有人回答。

    “孔明灯?”

    江宁上辈子在城市也见过,但那种很小,一根蜡烛就能飞上天。而且为了没有安全隐患,避免火灾发生,据说孔明灯用的火也是特制的。

    农村制作的孔明灯,燃料一般都用割了松香的松木,易燃,而且烟大,更容易让孔明灯升空。

    孔明灯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而在农村,纯粹就是为了玩。

    大家也知道,之所以叫孔明灯,就是传说这玩意是诸葛亮发明出来的。

    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孔明灯就孔明灯,怎么还把鞭炮弄过来了?”

    “一会挂在上面,绑一根香,等它到天上自己点燃鞭炮。”一小伙介绍道。

    不得不说,还是你们会玩呀!

    他们分工合作,一部分人粘贴报纸,做成一个长筒状,高三四米。一部分人则是做孔明灯的底座框架。

    不多时,一个巨大的孔明灯就做了出来。

    他们将“燃料”挂上去,点火,将干瘪的孔明灯鼓胀起来,大家捉住孔明灯的下摆,不让它立即飞走,然后把准备好的鞭炮也挂上去。

    “一会跟紧点,不要搞得火烧山。”有老人提醒道。

    他们这里放孔明灯,是有人追着孔明灯跑的,在孔明灯落地前接住它。

    据说,前两年为了追那只孔明灯,有人跑了二十多公里路。

    事实上,孔明灯引发的火灾是很小的。中途可能会掉下来火点,但还没落地就熄灭了,就跟很多流星一样。

    而有些追不上的,大多数落地都是因为“燃料”耗尽,落地自然也不能引发什么火灾。

    “放心!这次我们踩自行车追。”

    “踩个屁的自行车,它会乖乖顺着大路飞?”那家伙话音刚落,就被老人教训了。

    江宁在一旁看着这“飞升仪式”。

    升空过程很顺利,今天没什么风,所以在上升的过程中,左右移动的幅度不大。可当孔明灯高于周围的山体时,开始朝其中一个方向飘走。

    “追击队”开始出发。

    没有飘远,挂在上面的鞭炮被点燃。

    众目睽睽之下,孔明灯在上面自燃了。

    好了,不用追了。

    “是谁建议将鞭炮挂上去的?”大家开始“问责”,追究责任。

    都看得清楚,是鞭炮爆炸引发的后果。

    “都看我干嘛?当时你们也是同意的。烧了就重做一个呗!”

    要是以前,损失个孔明灯,感觉损失还挺大的。他们之所以去追,其实也是不想被别人捡走。

    但现在,一个孔明灯值多少钱呀?就那么一点报纸而已,没了就重做。

    于是,大家只好重做一个。

第一百二十六章 你刚才怎么不说?

    1986年,发生了很多大事。

    在江宁的记忆里,比如我们国家正式推行九年义务教育,是教育界的一个重磅消息。

    比如海峡两岸第一次历史性的接触;比如中国女排荣获五连冠;比如刘元帅和叶元帅的逝世等等。

    作为一位重生者,有些大事他也只能当一名旁观者,无力改变太多。

    随着春节的过去,工人们陆陆续续返工。

    像李泉,还带来了他的小妹,何国忠带来了自己的小舅子……

    这么一来,人手又上来了。有人可能会说,这么沾亲带故的,对企业发展不好,容易拉帮结派。但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好坏一时间还不好说。

    孙家琪居然买了自己的自行车。

    “你不知道,这家伙过年的时候被家里人骂惨,早就想回来双河村干活了。”唐秋笑着告诉江宁。

    年初三的那天,孙家琪跟家里人说起镇里逛街。可回来就推着一辆新自行车,可把她爸妈气得差点心脏病都犯了。

    和其他人一样,工资都上交家里,奖金自己留着,所以孙家琪自然也存了些钱。这个事,家里人是知道的。她爸妈还表示,你拿钱没问题,但以后出嫁的嫁妆,就自己搞定。

    谁曾想,那丫头居然这么快就花出去。

    “既然是她存的钱,怎么花就看她自己了。”对于不委屈自己的孙家琪,江宁还有点欣赏。

    又不是完全的自私自利,给工资了呢!

    不能要求人人都想唐秋那位好友陈金莲那样,脑子里总是想着家里人。自己挣十块钱,要给家里九块。

    “看,表姐夫都这么说。”孙家琪见江宁也帮她说话,顿时有底气了。

    江宁瞪了一眼:“先别笑!我虽然觉得你自己赚钱自己花没毛病,但不要做月光族。”

    “什么月光族?”

    这个词汇,在目前还很陌生。

    “就是每个月都把工资花光,不存钱的人。我看你,有这种势头。”江宁跟她说道,知道这妞还很喜欢时髦的衣服。她是宁愿吃不好,也好穿得好那类人。

    在后世,这种人可多了。

    从月光族到月欠族,后世多少年轻人是没有存款的?反而工资还没发,就苦恼着哪张信用卡要到还账期。

    “那我以后每次奖金留一半。”孙家琪敢跟自己老爸老妈吵架,却不敢和江宁这个表姐夫顶嘴。

    虽然表姐夫很少责怪人,但真要生气,那后果有点严重。

    随后,孙家琪又出去踩了两圈。在村里已经炫耀够了,这回到双河村,对“工人们”自然也得炫一番。

    买自行车如果不是为了炫耀,那将毫无意义。

    “你真厉害,说买就买。”李泉他们忍不住佩服道。

    他们确实也存够钱了,但那笔钱暂时还不敢花。一旦花了,家里人肯定知道。而家里人知道有这么一大笔的奖金,不得惦记?

    因此,为了以后奖金还能留在自己手里,他们都不约而同选择不花。起码“大件”他们是不敢买的。

    “家琪姐,等我存够了,我也买……”

    李颖还没说完,就被自己二哥扯了一下:“买什么买?你买自行车,除非不开回家。不然,爸妈知道奖金的事,你可别连累我呀!”

    “啊!”这回,李颖终于反应过来,只能羡慕看着孙家琪。

    孙家琪是个爽直的人,发出大妈的笑声,说道:“有空我教你骑自行车。”

    李颖“善意”地提醒一句:“家琪姐,我会骑自行车的。”

    孙家琪一愣,随即大方地指着自行车:“会骑?那可以骑我的车去兜风两圈。”

    “那我真骑了呀!”李颖兴奋地大叫。

    话都说出口了,自然不能收回,孙家琪摆摆手:“骑吧!没事!”

    不过,她的目光还是盯着李颖的动作,看着李颖勉强地保持平衡,踩着自行车在村里的大路上横冲直撞。

    “……”

    这就是你说的会骑?

    她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李泉,你妹妹以前学过?”她不由问一句。

    李泉有点尴尬,但还是如实回答:“我们家邻居有一辆,她确实学过,但摔了几次,人家不借了。”

    “……”

    孙家琪差点想爆粗口:你刚才怎么不说?

    事实证明,她的预感是对的。没出去多远,李颖连车带人一起撞进了村子的一个小鱼塘,然后传来惨叫声。

    大家赶紧跑过去,那鱼塘可能淹不死人,但这天气掉进水里也是够呛的。

    好不容易将李颖从鱼塘救上来,包括那辆自行车,孙家琪都想哭了。

    小妹妹,这么大的公路,而且现在也没什么车,你都能翻进鱼塘?我的新车呀!

    “家琪姐,车子我帮你洗,保证洗干净。”李颖很狼狈,但没有马上去换衣服,而是想着帮洗车,还算有点人品。

    孙家琪哭笑不得:“你还是先回去洗个热水澡,换一身衣服。改天有空了,跟我学学怎么骑。一天不熟练,我都不借给你了。”

    李泉也赶紧跟孙家琪道歉。

    还好,自行车没事。

    不像前两个月,村里的一个年轻人飚车速,撞在了电线杆上,造成了两个轻伤,一个重伤——两人轻伤,自行车差点报废。

    大家也觉得孙家琪大气,要是换作其他小气的人,已经开始骂娘了。

    更别说以后只要技术过关,还能继续借车,这就格局。

    这一幕,江宁和一群小孩子也看到了。

    那帮小混蛋哈哈大笑,拍手叫好。

    “笑啥?过几天开学,你们作业做完了吗?”江宁冷不丁地说了句,不能让他们得意忘形。

    笑声戛然而止。

    被江宁这么一提醒,所有孩子好像梦如初醒。过年玩得太嗨,已经忘记了寒假作业那回事了。

    距离开学没几天,他们好多人一个字都还没写呢!

    现在的老师很严格,也很负责任,作业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辨认的。不像后世的一些老师,什么都要家长做,辅导孩子、改作业等等。

    都不知道要他们有何用。

    最过分的,他们自己追星,可能还要学生帮他们投票之类,简直玷污人民教师这个称呼。

第一百二十七章 锅巴

    “你是真好运,刚来就碰上了收获,很快就有奖金了。”李泉跟自己小妹李颖说道。

    不仅如此,现在员工宿舍也建好,大家搬了进去。里面的环境,比他们在县城的家还要好。

    “二哥,是什么要收获了?”李颖顿时好奇。

    双河村的大棚很多,但里面具体种了些什么,她暂时没看到。

    “柑橘,我也去看过,在那边的山上,听说三天后就采摘。”

    李泉也是刚刚才打听到的消息。

    那是一种自己以前没有见过的柑橘,长得有点像小型的柚子,突起短颈。他也听说,那种柑橘原本是岛国先培育出来的,但现在被他们老板也嫁接出来。

    当然了,他其实还不懂什么叫嫁接。

    李颖眼睛一亮:“那三天后我不是也有100元?”

    “是90元,你还欠我10块钱呢!别想着耍赖呀!”

    此事,其他人也在讨论。实在是江宁给的奖金太多,大家很难不惦记,经常盯着那些农产品,寻思着什么时候收获。

    这时候,大力的拖拉机拉着一车的砖块回来。

    不得不说,大力买拖拉机是正确的选择。接下来双河村很需要车,不少村民都想着今年建楼房,毕竟分红都拿到了不少,足够他们将楼房建起来。

    除了他,村里还有两位年轻人也打算买拖拉机拉货。

    “七叔,不是我不帮您拉砖头,现在是真的忙不过来。您要不就等一段时间,要不就另请高明。”大力跟一位叔辈无奈地说道。

    在这之前,他已经和多家村民谈好,肯定得先搞定人家的先,凡事都得讲究个先来后到吧?

    他不是不想赚钱,但委实是没有三头六臂,分身乏术。

    村里的小学也是近期就要动工,他可是跟村长拍了胸口的,一定先保证拉够建学校用的材料。

    总之,他现在是业务繁忙。

    村长来到江宁外公家,看到江宁正蹲在门口吃锅巴,有点无语,没有一点超级富豪的气质。

    江宁看到村长上门,就知道肯定有事。

    “村长,啥事?要不要吃点?”说着,还把手里的锅巴掰了一点,递过去。

    村长摆摆手:“你吃吧!这东西太干,费牙齿。”

    江宁翻白眼,以前饥荒的时候,您可不是这样的,还嫌人家费牙齿?这才吃饱饭多少年呀?

    说实话,要不是他改变双河村的现状。锅巴还是小孩子最喜欢的零食之一,小孩子都抢着去盛饭,总是把饭勺挖到锅底,看看有没有黄灿灿的锅巴。

    要是让孩子烧饭,还故意烧久一点,不就是为了那点锅巴吗?

    只是每次将饭烧焦,大人各种唠叨罢了。

    “学校的选址,我们确定在那片乱石滩上,你要不要去看看?”村长问道。

    没办法!他们村的土地金贵,不能随便建楼房,镇里已经发了通知。于是,他们只能将目光投向那片无法种植作物的乱石滩。

    江宁在这那么久了,对这里了解很深,知道村长口中的乱石滩是哪里。

    “乱石滩那边?地方会不会小了点?”要知道,建学校,可不仅仅是建一栋楼房起来就行的,还要有操场。

    而且,需要预留一点位置,方便以后扩建。

    双河村小学,不可能永远都做一个分校的。等建成,也不会只服务自己村,到时候隔壁村的孩子可能也会来这边。

    “不小的,我们量过,有两亩左右。”村长却觉得绰绰有余。

    两人一边聊,一边走。

    建学校,钱当然是村委出的,现在双河村不差钱。

    江宁提了一些建议,既然要建,就一次性建好一点,把硬件设施搞上去,别随便湖弄,教育是大事。

    对此,村长深以为然,或者说整个村子都是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江宁能带富大家,不就是学的东西多吗?

    所以在建学校的这件事上,全村人都没有异议,大力支持。

    “要这么多个教室?”村长听完后,愣了愣。

    在他看来,就算以后学校升级,加上学前班,准备七个教室怎么都足够了。而江宁说出的数量,差不多是两倍。

    “村长,这学校可不仅仅是我们村的孩子用。我觉得,咱们村的大人也应该扫扫盲。”江宁可是知道的,有些村民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好。

    况且,还要把图书室等算上去。

    小学搞图书馆就有点夸张,但弄一个图书室什么的,好像不过分吧?

    村长这才反应过来。

    他们村的村民,教育水平确实不高,老一辈没怎么读书,中年的一代,差不多就是读了个小学,甚至没读完的。

    “嗯!有道理!”

    不过,怎么把那些家伙赶到学校扫盲,就有点困难了。肯定会有很多人不愿意去,感觉丢脸。

    那么大的一个人,还跟自己家孩子一样,去同一个学校,父子成了“同学”,确实有点为难人。

    除了教学楼,还要有操场,老师的住所,甚至厕所、食堂等。

    本村的孩子可以回去吃饭,但以后要是外村的孩子来读书呢?所以还是要有这样的规划才行。

    到时候,操场再搞两个篮球架,乒乓球台等。

    不仅仅是孩子用,村里人也能去活动、活动。否则,双河村其实平时没啥娱乐活动的。

    被江宁这么一说,建学校的预算又要涨不少了。

    “我听说,村里有人组建了一支施工队?”江宁是今天才听人说。

    村长点头:“是阿旺、水生和我家阿文,三家出钱,到外面找施工师傅,拉了一支队伍。”

    本来,他们是想承接小学这个工程的。但村长信不过他们,没有答应。他们只好将目光投向村里那些建楼房的村民。

    “挺有眼光的,建筑行业未来二三十年都很有前途。”江宁赞道。

    接下来,中国各地都在疯狂地搞建设,好多建筑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听到江宁都这么说,村长也露出了笑容,他也觉得前景可以。毕竟自己家的崽也参与了其中,自然是希望能有个好前途。

    大家到乱石滩实地看了小半天,动工的时间也确定,就在一周后。

第一百二十八章 瓷砖

    李颖等新来的人经过第一天的劳作,他们才发现,干农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辛苦,主要是江宁用了不少机械协助。

    像犁地等比较累的工作,都是农机帮忙,自然也就不会特别累。

    为到吃饭的时候,看到食堂的饭菜,他们都有点发呆,忍不住询问身边的人,是不是天天都这么吃。

    “除了早餐,午饭和晚饭都是有肉的。其实,我们也不是天天都这么忙,今天是新年后的第一天开工,所以活比较多。”何国忠告诉自己的小舅子。

    此外,还告诉强子,食堂的东西任意吃,只要不浪费就行。

    一时间,大家对双河村的这份工作非常满意。城里来的,和李泉他们刚来的那会一样,多少还有点不适应。

    可这里的伙食,比他们自己家里还要好,也就没说什么了。

    主要是收入也高呀!辛苦点,他们认为都值得。

    这年头,谁不是拼命地活着?

    晚上,吃饱饭,洗了澡,大家还能围在一起看电视。这生活,有人觉得比去工厂打工还要好。

    这天,阿旺带回来三款瓷片,在村里推销。

    “漂亮是漂亮,但屋子都贴这种,得花多少钱呀?”要建楼房的村民犹豫了。

    他觉得,这一定是很金贵的东西,贴在墙上,自己家消费不起,恐怕村里也只有江宁能用得起。

    “五伯,这玩意也不是很贵。说白了,就是装饰门面,只要贴楼的正面就好。”阿旺还在努力说服大家用瓷砖。

    然后,他给村民算了笔账。

    “江哥,瓷砖了解一下。”阿旺逮住路过的江宁。

    接触这一行,他发现建楼房和搞装修是两回事。在城里,已经逐渐将两样分开,有专业搞装修的。

    于是,他们三家合伙的施工队,也分成两部分,负责不同的领域。阿旺自己,就负责推广装修方面。

    江宁看了眼那三款瓷砖,笑道:“瓷砖呀!我比你了解。”

    别说瓷砖了,在后世,玻璃大楼更加美观,瓷砖算什么?现在的瓷砖品种还不多,地板砖有大理石之类的。

    事实上,瓷砖这玩意很早就发明出来了。

    它是以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制、施釉、烧结之过程,而形成的一种耐酸碱的瓷质或石质等,建筑或装饰材料。

    据说,瓷砖的历史应该追朔到公元前,当时,埃及人已开始用瓷砖来装饰各种类型的房屋。人们将粘土砖在阳光下晒干或者通过烘焙的方法将其烘干,然后用从铜中提取出的蓝釉进行上色。

    在中世纪***时期,所有瓷砖的装饰方法在波斯达到了顶峰。

    随后,瓷砖的运用逐渐盛行全世界。

    在瓷砖的历史进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马赛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地砖、安特卫普的釉面砖等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不过,在古代都是手工制作。也就是说,每一块瓷砖都是手工成型、手工着色,因此每一块瓷砖都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

    我们国家也很早就在用类似的产品,比如琉璃瓦等,其实就是差不多的东西。

    “那是,那是!江哥你见的世面多。”

    江宁指着那款颜色艳丽的说道:“以后尽量不要进这种深色的货。一方面,深色不太好看;另一方面,听说深色的辐射大。”

    瓷砖的辐射,一直都有人鼓吹,但其实没有那么严重。

    据说,釉面瓷砖原料大多来自含钾矿物,如长石、云母等,这些矿物中都含有一定的铀、氡等放射性物质。其在经粉碎、烧结等物理化学过程后仍有放射性。

    并且为了使瓷砖表面光洁,原材料中往往加入放射性较高的锆英砂,这也使部分瓷砖具有较高放射性。

    颜色越深的瓷砖,含有的放射性物质越多,辐射性就相对越大。在所有的釉面砖中,红色最严重,如将军红、杜娟红等的瓷砖放射性相对其他颜色更高。

    但如果真的像有些专家说得那样,岂不是大家吃饭的碗,洗澡的浴缸,蹲坑的马桶都有辐射?

    都是釉面的呀!

    也有人表示,瓷砖对人体的辐射影响还不及用手机通话一分钟所产生的辐射影响大。

    总之,这玩意见仁见智,要是担心的话,那就别用咯!

    反正江宁上辈子呆的地方,周围全都是瓷砖,也不见谁有事。

    “啊!还有这种说法?不过,什么是辐射呀?”阿旺愣住。

    “辐射对人体不利,但瓷砖的辐射影响应该是很小的,倒也不用太担忧。”

    在后世,有人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人家搞个信号基站都千方百计阻拦,说什么辐射大,可别人撤走后,又开始埋怨信号不足。

    老说农民用农药,调侃食品全是科技和狠话。

    好家伙!干脆找个地方抹脖子算了。

    “你可以搞一批这种回来,到时候我跟你要。”江宁最后说道。

    阿旺大喜,他就知道,江哥肯定会帮衬。

    又过了两天,终于到了采摘凸顶柑的日子。大家拿着剪刀,江宁首先示范,教大家怎么采摘。

    毕竟是要走高端路线的,不能随便拧下来,尽量做到每一只都是完美的状态。

    “小心点,剪坏一个,可能就是10块钱以上。”李泉提醒自己的小妹。

    这真不是开玩笑,20美元一斤,换成人民币也就是差不多60元。5个果可能就超过一斤,那么一个果就真的超过10块钱。

    被自己二哥这么一说,李颖都紧张起来。

    其实,何止新手紧张,老员工也小心翼翼的。就像上去摘草莓,按颗算钱的,谁不忐忑呀!

    “也不用太紧张,按照我说的去摘就行。”江宁笑道。

    万一真不小心剪坏,他还能让大家赔不成?

    这一次,他还让川井次郎生产一批“绿色”标签出来,到时候贴在每一个果子的上面,显得更加高档一点。

    总之,后世怎么玩的,江宁也玩一遍。

    川井次郎得到指点,如同再次被传授武功秘籍一样,心声佩服,每次江宁提出来的建议,总能让他眼前一亮。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元朱村的成功

    村民虽然有羡慕的,但没有眼红。

    尽管柑橘是他们栽种的,可他们都知道江宁在那片柑橘林搞鼓了好长时间,也就是所谓的嫁接,柑橘才变成现在这样的。

    如果江宁什么都没干,只是单纯以价低承包过去,然后卖出高价,那肯定有人会有意见。

    再者,整个村子能有今天,每年躺着都能收到那么多分红,也全靠江宁,没有人愿意去得罪他。

    否则,先不说江宁会是什么反应,村长等人就不放过他们。

    凸顶柑采摘下来,迅速运到车间,做一个“美容”,然后装到高档的包装盒。装箱后,又马不停蹄地运输出境。

    对于江宁的产品,上面已经作出指示,无须检查,也就是免检。

    还是老规矩,江宁自己留了一小部分,还给镇长、周大利、刘县长等送了几盒。

    至于参与采摘的工人们,江宁也不吝啬,让大家尝尝味道。

    然而,谁舍得吃呀?

    吃得最没有心理压力的,可能就是江宁和果儿,一连造了好几个。

    摘完后,江宁没有拖拉,当天就给大家发放了奖金。李颖第一次拿到这么多钱,而且还是自己的。

    10张10大钞,她一遍又一遍地数。

    “行了,数够了没?”李泉吐槽道,随即抽走了一张。

    拿到奖金后,不少人为了犒劳自己,去江宁外公的小卖部消费了一波。

    孙家琪告诉李颖,镇里有一家服装店,里面的衣服都是外面大城市最新款,改天有空大家一起看看。

    说着,还拉上黄芩的妹妹黄舒。

    黄舒拿着一把枣,跟孙家琪她们一起吃。他哥药柜的干枣,几乎一半都是她吃的。

    “黄舒,你什么时候也买辆自行车吧!”孙家琪建议。

    黄舒摇头:“不用,我哥有。”

    大哥有,就相当于她有。起码黄舒是这么认为的。

    ……

    “你确定是大黄的种?”江宁感觉有点蛋疼。

    渣狗呀!将村里一条母狗的肚子搞大,然后当啥事都没发生。人家主人都找上门了。

    “应该不会错,我看到它们好几次了。有一次还是直接在我家门口搞的。”

    得!那就没疑问了。

    不过,你找上门来,想说点啥?追究这条渣狗的责任?还是要抚养费之类?貌似没有这种说法的吧?

    “等生了狗崽,江哥你要不要留一两只?”他问道。

    大黄的品种好,这是双河村公认的,得到老猎户的认可。因此,大家当得知,他家狗怀了江宁家大黄的种后,很多人想要跟他要一只。

    他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先问问江宁要不要。如果要,得先预留江宁的,才能考虑其他人。当然,他自己也会留一只。

    “那就给我留一只,养大了放到矿泉水厂看大门。”江宁说道。

    “行!”

    得到答复的那小伙子没有逗留,离开了。

    村里很多年轻人都想着创业,做点生意之类的,但他没有这种想法,只想躺平。最好就是提前过上退休生活。

    可怜大黄的孩子,还没出生,甚至都不知道是多少包胎,就被瓜分干净了。

    ……

    此时,一千多公里外的寿光,天气依旧寒冷。

    不止是山东,整个北方,现在新鲜蔬菜都十分紧缺。

    王乐义等人一脸激动地看着大棚内的蔬菜,他们种植的都是生长期比较短的菜,现在已经可以收获了。

    今天,镇里的领导也来了。

    当初,镇长他们也有压力。毕竟承诺,一旦蔬菜种植出问题,镇政府将补偿大家的粮食损失。

    可这一切没有白费,真的在冬天种出了蔬菜。

    按照大棚内这些蔬菜的状况,似乎生长还很好,属于大丰收。

    所有村民更是满脸笑容,他们知道,要发财了。

    目前他们北方的新鲜蔬菜比肉都贵,像黄瓜甚至超过5块钱一斤,这是相当离谱的。可有啥办法,这时候北方别说蔬菜,土豆都得乖乖缩回泥土里面去。

    即便是能种植出来,也是花了大代价的。

    或者是从南方运输,运费高昂。总之,这时候北方想吃新鲜的蔬菜,是真心不容易。

    “唉!这要被分走一半。”有村民开始有点后悔了。

    眼瞅着这蔬菜,一亩地能有几千元的收成。

    “是呀!俺们能不能甩开那位老板,自己干?这钱让他挣走一半,我们亏呀!”有村民马上附和。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想法。

    不少人虽然嘴上没说话,但眼睛都看向王乐义,希望他能和那位出资的老板谈。我们村将他投资的钱一分不少地退回去,大家以后别合作了。

    王乐义顿时沉着脸:“我们做人要讲信誉,三个多月前,你们有几个人愿意跟着干的?是江老板的投资和镇长的承诺,让我们坚定信念搞大棚种植。

    哦!现在看到挣钱,就想撇开人家,有这样做人的吗?”

    就连镇长都心里摇头,他打听过江宁的消息,越打听就越心惊。真要惹恼了人家,麻烦还挺大的。

    镇长有自己的计划,既然证明这条路是对的。

    那么,接下来他打算在全镇推广大棚蔬菜种植。有暴富的例子在,不愁大家不跟风,政府只要加一把火,稍作引导,就能让大部分人投钱进去搞。

    “我把话撂在这,我们村起码要履行这三年的合同。这种话,至少要三年后再说。”王乐义铿锵有力地说道。

    老一辈的思想和三观都还比较正,认为王乐义说得没错,支持王乐义。

    “乐义说得没错!做人不能没有良心。我们要这么干,以后还有谁在困难的时候帮我们?”

    老一辈站在了王乐义的一边,其他人自然也就闹不起来。

    他们开始收菜,然后组织人手,运到城里去卖。

    不出意外,他们的菜出现在市场上,立即遭到了疯抢。虽然价格贵,大家不敢多买,但架不住人多,你一斤,他两斤,一大车不到二十分钟就卖光。

    大家不知道,三元朱村的成功,不仅让全镇跟风,整个寿光都躁动起来。

第一百三十章 回京

    三元朱村的成功,也预示着高一轩的离开。

    其实,他回到三元朱村的时间并不长。这次离开,他不是立即去双河村,而是打算回一趟首都的家。

    这半年左右的时间,他也挣了不少钱,比大哥他们多。

    在看到那些村民赚得比他多,高一轩说不羡慕,就有点虚伪了。

    有那么几次,他也想承包一片土地,自己干,毕竟技术他也有。然而,他还是放不下江宁承诺的出国机会。

    他买了不少侄子、侄女喜欢的东西,回到首都,有种富贵还乡的感觉。

    真是见鬼了。

    “乡”居然是首都,一时间他有点恍忽。

    首都这座城市,政治氛围很浓。到现在,开放程度远比不上南方。一些个体户,还在犹犹豫豫,不敢大张旗鼓地搞。

    “三弟回来了?”

    “小四,就你一个人?爸妈呢?”

    高一轩在家里排第四,但前面还有个姐姐,已经出嫁。

    “大哥、嫂子,爸妈没回来。寿光那边的事完了,我回来看一看大家,过两天就回建水县。”高一轩将东西都放下。

    他还特意去买了烤鸭,让大家品尝、品尝。

    他们家不算特别贫困,但烤鸭这种美食也很少吃。不舍得呀!一只烤鸭8到10元,而很多人的一个月工资才五六十元。

    哪怕是他大哥这种高收入群体,也才一百左右,和他差不多。一只烤鸭就要走了十分之一的工资,真不怎么舍得。

    “呀!回家买这么多东西干嘛?”嫂子嘴上埋怨,心里乐开了花。

    “这不太久没回来嘛!晚一点把二哥一家,三姐他们喊上,大家聚一聚。”高一轩说道。

    随后,老大询问爸妈那边的情况。

    “不用担心爸妈,他们在那边,过得潇洒呢!吃得好、住得好,各种设施齐全。不过,刚去的那会,咱妈还有点水土不服,现在都适应了。”

    确实,在金洞村,有专门的住所,大家已经从原来的粮仓搬到新的楼房。像他爸那种级别的,有单独的一套。

    而食堂,几乎顿顿有肉。

    每个月,还有医生给大家做体检等等。

    说实话,这比在首都强多了。难怪,现在自己老妈子都有点不想回首都。当然,有些想念孙子、孙女就是了。

    “那就好,那就好!你呢!现在收入提了吗?还是你们的老板厉害呀!我都看新闻了。”老大好奇地问道。

    提到这,高一轩又忍不住露出笑容。

    “工资提了50元,不过,我不用留在寿光,那50元补贴也没了,算是抵消吧!再过三四个月,我就出国。大哥,你们有什么要买的,跟我说。”他真正开心的,还是能出国见识一下。

    老大他们早就听说,三弟去寿光,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出国名额。

    大嫂一听,连忙说了些商品。上一年他们爸出国,也买了些东西,寄回给他们。为此,她在单位还炫耀过几天呢!

    “唉!也不知道你们老板还要不要人,我都想跟着混了。”当然,这也就只是说说而已。他孩子要在首都读书,根本走不开。

    事实上,只要成了家,有了孩子,而且你的户口还是这座城市的,你基本上就被这座城市绑定。

    可三弟现在的情况,真的让他羡慕。

    收入已经超过了他,还能出国。按照那位老板的风格,明年恐怕还会提工资。

    “要人肯定是要人的,但大哥你走得开的吗?过年前,研究所和农业大学达成了一项合作,让学生到金洞村实习,只要是人才,都能留下工作。你们知道,江老板出什么招揽条件吗?”高一轩笑道。

    “什么条件?”

    “首先,工资和我们刚进去一样,100元保底……”

    高老大听完,人都傻了。

    卧槽!我辛辛苦苦摸爬了那么久,被刚毕业的大学生比下去了?

    “你们真想过去,这事还得跟咱爸商量。咱爸在江老板那儿,分量很重。一旦高麦一号成功,参与研究的人都有一千到一万元的奖励。我看呀!咱爸那些人,一万元应该是跑不了的。”高一轩又说道。

    高老大他们目瞪口呆。

    奖励这么高的吗?

    仅仅是奖励,就让人步入万元户?这也太夸张了。

    “现在知道咱妈都不想回来了吧?”

    说完,高一轩站起来:“大哥、大嫂,我出去一趟,晚上回来吃饭。”

    难得回来,他想去看看自己的那些朋友。

    “行!去吧!”

    等高一轩刚出门,高大嫂就扯了扯自己老公:“要不,跟爸商量一下吧!你这当大哥的,收入还没当弟弟的高,说不过去呀!”

    她也实在是被那高额的奖励给吓到,或者说诱*惑了。

    “但孩子读书……”

    丈夫还没说完,高大嫂就打断:“怎么?人家那边不能读书吗?是,首都的教育好,但我不信那边就没有好学校。”

    以前本就有点蠢蠢欲动,今天真的被刺激到了。

    看看三弟,一步步将他们拉远,再不改变一下,以后他们就变成穷亲戚啦!

    “先看看二弟怎么想,咱再和爸商量。现在,还有人对改革开放唱反调。”高老大还是保守起见。

    高一轩把要好的朋友约出来,请客刷羊肉,喝两杯。

    “一轩,你现在混得风生水起呀!有什么好事,得照顾一下我们哥几个呀!”

    他们中,还有人待业的,都快混成顽主了。不过,在政府的打压下,顽主现在的日子可不好过。

    说到顽主,有人可能会错以为是混混的意思,其实不同。

    顽主是老BJ话,一开始叫玩主,大约就是“会玩的主”的意思,一般用来形容在某个非正规职业领域有特长,比如遛鸟、玩虫、养鱼等等,在社会上很吃得开的人。

    顽主游手好闲,没有正经工作,但是顽主一般都有些名气,家庭条件也比较优越,相当于纨绔子弟。

    “先吃,今天找大家出来,还真有点事和大家说,办好了,能挣些钱。”

    高一轩这次回首都,也是带着老板的任务回来的。

    “哦?你说。”大家顿时眼睛一亮。

第一百三十一章 四合院

    听到有钱赚,大家都停下快子,目光灼灼地看着高一轩。

    高一轩自己先吃了一快子,然后开口道:“我老板想要在首都买几套四合院,大户型的。注意,是全套的,不是一间两间那种。做成一单,你们可以拿到三千元。

    这钱,应该容易赚吧?”

    本来老板是给五千元的,但他要两千,也不算多吧?

    只要搞到五套,他也是个万元户。这也是他不想自己承包土地搞大棚种植的原因之一,跟着江老板,他总感觉前途更大一点。

    几个好哥们一听,激动了。

    当下的四合院,小一点的一万左右就能入手。

    像高一轩说的那种,恐怕就得好几万,位置好的,甚至要十万都不一定。不过,那些四合院都很大,很气派,古代的王府差不多。

    说实话,现在的四合院可不怎么收欢迎,住四合院不会被羡慕。

    反而开始盛行住宅楼,尤其是单门独户的洋房,那才算是被羡慕的目标,高工资人群都去住住宅楼了。

    “当真?”

    高一轩翻了个白眼:“我老板一年创汇过亿美元,有空跟大家开玩笑吗?”

    大家想想也对,他们也有所耳闻。

    一时间,几位哥们摩拳擦掌起来,怎么也得搞几千元花花。这种钱属于快钱,不辛苦,就是跑跑腿、动动嘴皮子,轻轻松松就是好几年的工资。

    “对了,小信子,你家以前不是玩古董的吗?帮我老板去收。”高一轩边说边吃。

    叫小信子的家伙正是无业人士,是个顽主。他家从清末开始,就是玩古董的。他耳濡目染,也有些眼力。

    毛信举起酒杯,和高一轩碰了一下。

    “没问题!你老板打算怎么雇佣我?”

    高一轩摇头:“不是雇佣,算是合作吧!他提出两种方案任你选。第一,按件来算,每收一件,他给二十元。第二,他可以在你的入手价上浮十分之一收购。

    但有一点要先说明白,必须是真货。”

    “那我选第一种。”毛信几乎毫不犹豫。

    现在很多古董不值钱,几块钱就能收到。当然了,也不是没有贵的,潘家园那边有些宝贝好几百,甚至好几千。但那种属于精品中的精品,不容易碰到。

    20元一件,他一个月只要搞个十多二十件,就是几百元进账,比干什么不轻松?

    其他的哥们听后也羡慕,这才发现,小信子的家传本领还是挺有用的,赚钱快。

    “行,起步资金我都给你带来了。”说着,高一轩从包里拿出一万元,把在座的哥们都看直眼了。

    毛信大为感动,直呼好老板呀!把他的难处都考虑到了。

    没有钱,他也搞不到太多好东西呀!

    “让江老板放心,保证都是真品。”

    如今古董不太值钱,造假也就少。在古玩市场,真货还真不少。再说了,毛信打算掏老宅子,几块钱、十来块钱都能收到不少。

    “来,吃肉喝酒。等干好这些事,以后我老板还会指点大家一些别的财路,总之不会亏待大家。”帮老板办完两件事,高一轩开始让大家吃肉、喝酒。

    一时间,大家的心情大好。

    能不好吗?那么大的一笔钱,就在前面等着他们。

    吃完之后,几位哥们甚至抢着买单。高一轩都给他们搞来了财路,还让人家请客,不像话的嘛!

    到了晚上,高一轩和大哥、二哥,三姐他们三家聚餐。

    大哥在农业部门上班,二哥在一所学校当年级主任,三姐则是和三姐夫在厂里上班。这次把大家喊过来,高一轩是想让他们挪一挪地方。

    作为兄弟,有更好的出路,肯定得劝劝他们。

    江老板那边,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何必窝在首都呢?

    “老四,刚大哥大嫂也和我们聊过了。都到南方去,我们这边的事业不要了吗?孩子们读书也是个问题……”

    听着自己二哥说话,高一轩给小侄女夹了菜,然后说道:“二哥,我们在首都有什么事业?大哥在农业部上班,但当个主任都困难。

    你倒是个主任,但中学的主任有什么用?三姐和三姐夫我就不说,随便到双河村煮番薯都比他们挣得多。

    至于孩子们读书,到那边上学也是可以的。”

    高一轩的三姐两夫妇扎心。

    这都什么话呀?种番薯都比他们挣得多,太过分了。

    “三姐,别以为我开玩笑。在双河村干农活的,一年收入千元以上,你和姐夫的工资应该没那么高吧?”

    人家江老板给的奖金多,一年千元以上,真不是什么难题。

    高一轩的三姐果断说道:“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家也去南方。”

    她其实也有点担忧,厂子这两年不太对劲,总感觉快撑不下去。所以,她也得做准备,给自己准备后路。

    毫无疑问,去南方是个不错的选择。

    看看他们老爸,还有弟弟就知道了。

    高一轩的姐夫不说话,在家里,一向都是老婆做主,妇唱夫随。

    “三姐,这就对了。等赚够钱,再回来也不迟。”

    高一轩的两个嫂子同样在逼自己老公表态,她们都想跟去南方发财。而高家的老大、老二都还在为难,他们有点不甘心,现在的位置,他们付出了不少。

    “你不去?那我带孩子们去。”高一轩的大嫂终于发飙。

    “我没这么说呀!也得问问咱爸吧?我们去投靠江老板,还要咱爸帮忙说话呢!”高老大郁闷道。

    当晚,他们就给远在金洞村的老父亲打电话,讲了这件事。

    对于孩子们都搬到南方来,高作农肯定是同意的,不用他们两边跑。

    高作农让他们先把那边的事情处理好,比如孩子的转学问题等等。他和江老板谈一谈,看有没有合适的岗位。

    而毛信他们一晚上兴奋得睡不着,第二天盯着黑眼圈就出门,去寻找合适的四合院和古董。

    那种位置不好的,他们直接忽略,没必要浪费时间。

    有些四合院,门口的路连一辆大车都进不去。这种四合院,绝对不是江老板要找的。

第一百三十二章 卖疯了

    “这就是你搞出来的?”江宁围着一台可以推着走的施肥车,观察了好一会。

    李泉摸了摸脑袋,有点不好意思。

    说到底,他还是县城来的,对于用手捉农家肥,至今还是有点不太适应。于是,也就搞鼓出来这个。

    “嗯!也有其他人帮忙。不过,好像不太实用,用它的话,需要先把农家肥打碎,才能施肥均匀。”李泉讪讪道。

    江宁寻思了一会,说道:“农家肥晒干,粉碎倒也不难。”

    发明效率更高的机械,这是一种进步。尽管这发明还有些缺点,但江宁认为,应该给与奖励,并且做出修改,然后推广出去。

    随后,他点出几处缺点,让李泉改进。

    “你把这玩意弄好,我到时候给你奖励两千元,好好干。”

    此话一出,围观的人全都瞪大眼睛,包括李泉自己。

    一个小小的发明,就奖励两千元?差不多是他们两年的收入呀!其他普通的工人,更是三四年的工资。

    李泉无比激动,连忙保证:“老板,给我三天时间,一定做出更完美的施肥机。”

    “嗯!慢慢搞,不用着急。在这里,我也跟大家宣布,以后这种发明,我都会奖励,奖金2000元。所以,以后大家不妨动动脑筋。”江宁跟大家说道。

    他当众立下了这个奖励规矩。

    一时间,好多人都感觉自己要疯了。

    大家都服了江宁,合该人家成为大富豪,对自己员工真的从不吝啬。

    发明农具这件事,在双河村引发了热议,也提起了很多人的热情,包括双河村的村民。毕竟两千元对他们而言,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最开心的,无疑是李泉,大家纷纷恭喜。

    尤其是同样来自县城的人,心里那个羡慕呀!

    此外,还有一件事值得大家高兴的。那就是江宁告诉他们这些老员工,今年的工资涨10块钱。

    这涨工资的速度,比在厂里强不少。

    对于新来的而言,只要他们工作满半年,也将涨10块钱。

    又过了几天,制药厂正式投产,两款产品面世。一种感冒冲剂,另一种是痔疮膏。通过江宁的运作,成功登录岛国和美国。

    当然,这离不开川井次郎和乌拉卡的帮忙。

    两人现在对江宁的依赖都有点大,尤其是川井次郎。前些日子的凸顶柑,再次在他们岛国爆火。

    这时候,岛国也没有保护自己农产品的意识,或者说不强烈。

    加上江宁的凸顶柑比他们国家种出来的,品质和口味确实差距有点大,完全碾压他们国家的。所以他们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凸顶柑才是最顶级的。

    但是,他们的专家依旧不死心,再次对江宁的产品进行研究,希望能搞出一模一样的。

    在岛国,一种中国生产的汉方药出现在他们的药店中。因为中文和日文有不少相似的,所以一时间竟然没有人注意到,那是一种中国药。

    而从去年开始,岛国和美国都爆发了流感,感冒的人真不少。

    于是,到药店买感冒药的人多起来。

    江宁的感冒冲剂,定价不便宜,一包就要2美元,一盒10包,所以一盒要20美元。而销售员每卖出一盒,将有2美元的提成。

    这也导致了一种情况,每次顾客要买感冒药,药店销售员就给他们推荐双河牌感冒冲剂。

    要知道,这款感冒冲剂可是众多老中医根据古药方改进而来,药效不凡。很多人试了一下,一天三包,不少人一天就好了。

    如此一来,这款药的口碑迅速提升上去,很快得到了岛国民众的认可。

    在一传十,十传百的情况下,药店的双河牌感冒冲剂被一抢而空。

    有人甚至开始囤这种感冒冲剂,毕竟现在他们国内还流行流感呢!家里多备一点比较好,谁还没个头疼身热呢?

    很快,压力就来到了江宁这边。

    赵镇长、周大利他们瞪大眼睛:“感冒冲剂在岛国卖疯了?”

    他们这边全力生产,那边竟然还在催货。

    江宁苦笑:“我也没想到,他们那边爆发流感呀!我们这款药,药效真的不错。被他们民众囤货,也是正常。

    我打算搞两班倒的制度,分日班和夜班。上夜班的,每天有1块钱的补贴。”

    同时,江宁要增加感冒药的生产线。

    赵镇长和周大利自然是赞成的。现在创汇要紧,两班倒的制度,无疑是最好的。反正上夜班的有1块钱补贴,相信很多人愿意上夜班。

    而且,这就又要增加工人的数量,他们何乐而不为?

    “行,工人我帮你找来。”赵镇长说道。

    好多人排队要进制药厂呢!人是不会缺的。

    这批工人,赵镇长打算都用本镇的名额。作为本镇的父母官,他当然得先考虑“自己人”。

    制药厂的厂长是唐秋,江宁就做个幕后老板。而副厂长两人,其中一位是县里派过来的,对于这种安插人的行为,江宁也不恼,身在中国,有些事就得看开。

    响石镇的制药厂不是普通的工厂,政府派个人来监督,倒也正常。

    另一位副厂长则是当初卖药方给江宁的曹世仲,曹世仲负责生产。而县里下来的那位,则是负责行政方面的工作。

    唐秋则是主捉财务等方面。

    感冒冲剂在岛国卖疯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刘县长等人的耳中,甚至传到省里。

    众人大为吃惊,都没想到,中药能在国外火到这种程度。早知道的话,他们也开始搞了呀!

    无论是上头,还是各地政府,都在绞尽脑汁地想要创汇。可有谁想到往国外输出中药?这都来源于国人的不自信,以为先进发达的国外看不上中国的东西。

    现实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

    有省领导忍不住提议:“搞中药研制生产,我们能不能搞?”

    大领导点头:“无论如何,中医药我们都得重视起来了。”

    他很了解,现在中医药的窘境,在国内不受待见,很多医院还在搞敌视。他也清楚,中医药如果崛起,势必触碰到某些人的利益。

第一百三十三章 史密斯的野心

    在创汇面前,西医要是出来作梗,首都那边的大老都会不高兴。

    因此,大领导准备在省内大力扶持中医药的发展。其中包括中药的种植,中药方的保护,中医人才的重视等等。

    以前是感觉无所谓,中西医之争跟他们关系不大。

    可现在不同了,他们没想到,中药在海外竟然那么吃香,见鬼了。

    而这些,江宁不得而知。

    在美国,史密斯接到了江宁的命令,大力推广中药研发的痔疮膏。让他不惜让医生吃回扣,也要把市场打开。

    不就是后世的烧钱模式吗?

    一开始,江宁干脆来一波免费的。这种套路,后世的人肯定熟悉,先用资本占据市场,亏钱都无所谓,后面割韭菜很容易就赚回来。

    听完江宁的计划,史密斯都瞪大眼睛。

    于是,他没闲着,雇佣一批人。在医院等场所大力推广,给痔疮患者免费赠送了一支。不仅免费,还搭进去一卷纸巾等小商品。

    无论哪个国家,有这种便宜事,不可能不要的。

    苏珊就喜欢薅这种资本家的羊毛,她丈夫有痔疮,已经折磨了一段时间。本来是想要去医院的,奈何工作很忙,没有空去排队。

    反正这种外敷的,就算没有效果,副作用也不大。

    像苏珊这样的大妈还有不少,在社区搞这种活动,是最容易展开的了。

    苏珊的丈夫一瘸一瘸地回到家,他跟自己老婆苏珊说,自己明天必须去医院。现在痔疮的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他的工作效率和状态。

    “亲爱的,试一试这个,涂抹就可以,效果好的话,或许不用去医院。如果明天没有好转,我们就去找医生。”

    苏珊的丈夫疑惑地看着那支药膏:“你确定这种东西可以治疗痔疮?”

    “反正是涂抹,又不是吃,不会有事的。”

    她丈夫听后,感觉有道理。屁股传来的不适,让他顾不上那么多,拿着药膏就往卫生间走。

    当药膏涂抹在痔疮上和周围,一股清凉感传来,大大缓解了痔疮的疼痛感,他忍不住惊喜万分。

    先不说能不能治好,就这缓解效果,就值得卖,不知道贵不贵。

    于是,他穿好裤子,走路也正常了。

    “亲爱的,这药膏太神奇了,简直是痔疮患者福音,你是哪里买的?多少钱?多买几支回来。”

    苏珊傻眼了。

    她感觉应该会有点效果,毕竟人家生产出来,不可能不考虑市场的。但她万万没想到,效果这么显着。

    刚才丈夫还屁股夹了钉子似的,现在差不多恢复了正常行动。从丈夫惊喜的表情和语气,就知道这药膏的效果非常好。

    “不用钱,人家来社区送的,我还要了一支口红,也是送的。”

    苏珊的丈夫难以置信,这么好的产品,免费赠送?

    “那我出去看看,多跟他们要几支。”苏珊连忙放下手头的家务,立即冲出去。

    很快,她带着一副“错过了一个亿”的表情回来。之前那群人已经离开,早知道当时就多要几支。

    而事实上,不可能多拿的。

    撤离得那么迅速,也是江宁他们的计划之一。就是免费送一支,让你们尝到了甜头,然后只能花钱去买。

    接下来的三四天,苏珊的丈夫如常上班。他甚至有点沉迷屁股凉爽的感觉,所以涂抹得特别勤快,一天抹好几次。

    很快,他意识到危机来了。

    那支药膏再用一天就差不多没了,他感觉,再抹几天,痔疮应该就治好。正卡着这个关键时刻,难受呀!

    于是,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妻子去找这种药。

    而在这之前,这款药膏已经悄悄在市场上销售,一支10美元。这价格,对美国的消费水平而言,不算高。

    不过,相比前世肯定要贵一些。据说,前世这种药膏在美国2美元一支。江宁肯定不会卖这么便宜。

    哪怕是10美元,对比去医院,也划算太多了。

    苏珊在超市就看到了这种药膏销售,一看价格还能接受,想到丈夫能省去区医院的费用,也就支付得心甘情愿,一口气还买了好几支。

    在美国,一些非处方药在很多超市都能买到,允许销售的。

    况且,现在美国的法律同样不是很健全。对一支来自中国的药膏,完全没有关注。他们现在的麻烦是岛国。

    一不小心将岛国养肥,都开始噬主了。近年来,不断有美企被岛国的财团收购。所以,目前他们就盯着岛国,其他还没放在眼里。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多其他美国家庭。

    一时间,这款专门治疗痔疮的药膏,被传为来自东方的神药。

    药膏甚至闯进了美国的监狱,迅速火起来。一些罪犯千方百计也让人从外面带点进去,一支痔疮膏的价格都炒到了50美元以上。

    看着销售量的报告,史密斯无比佩服自己的那位中国老板。

    江宁让他在美国成立一家公司,专门供货,以后可能还会有其他的药物。而他将拥有公司利润百分之五的分红。

    别小看这百分之五,绝对能让他一家过上梦寐以求的生活。

    江宁清楚,想要这些外国老帮你干活,一定不能小气,最好就是有股份、分红之类绑定,才能让他们真正卖力。

    别想着人家给你表忠诚。

    有了百分之五的利润分红,史密斯也是拼了。而且,他的野心不小,不仅要把这款药膏在全美国推广,还准备往加国等国卖过去。

    有痔疮困扰的,又不仅仅是他们美国。

    不久后,药膏大卖的消息也传回到双河村,要求加大生产量。

    赵镇长他们已经麻了。

    感冒冲剂在岛国卖断货,现在药膏在美国也卖疯,简直在听故事一样。

    前两天,生产感冒冲剂的生产线终于罢工。日夜不停地运转,让其中一件机器出现故障,昨天才修理好,重新投入生产。

    现在,生产药膏的生产线,貌似也要搞两班倒了。

    不过这都是好事,他们还怕产品销售不出去,要停工呢!

    如今看来,担忧是多余的。

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麦一号成功

    那群老中医得知,他们研究出来的产品,在海外热销之时,有人热泪盈眶。

    没想到真的如同江宁所言,中医药墙内开花墙外香!

    接着,他们再接再厉,继续研究其他的古药方。比如铁打万花油等,加强其治疗效果。这种用于外敷的药物,在国外很少被查,比较容易打开局面。

    而江老板提过的花露水,他们也在研究之中,力求将效果做到最佳。

    江宁也不吝啬,分别给大家一份大礼。

    “史密斯那边传来消息,国外的克隆技术开始热起来,我们也可以研究,但不比投入太多精力。我们研究所的技术水平,也暂时没达到那种程度。”江宁告诉赵金山教授他们。

    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含义是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中被称为“生物放大技术“。

    这门技术,一般都用在动物身上,和他们研究农业的关系也不是太大。

    而且,江宁知道,这门技术最后算是惨澹收场,很多国家抵制克隆。所以,他不想教授他们把太多精力投入到里面去。

    赵金山他们也心知肚明,那种前沿科技,他们目前确实是没有条件去搞。

    “放心吧!我们都明白。”

    此外,他告诉江宁,过段时间,第一批实习生将下来他们这里实习。

    “哦!还有一件事,农业大学联合省农业局,举办一场未来农业的论坛。校方想要邀请你去参加。”赵金山又说道。

    毕竟目前搞高端农业,国内没有人能比得过江宁,所以他们老板被当成重量级嘉宾邀请。不过,校方和江宁没有交情,只能拜托到赵金山这里来。

    “未来农业?行吧!哪天?”

    赵教授的这个面子,他还是要给的。

    再说,他和省农业局的关系也一直不错。

    “三天后。”

    随后,高作农对江宁表示感谢。他一家老小都搬过来了,老大、老二和女婿都被江宁安排在制药厂,做了生产主管之类,收入肯定比以前高一些。

    而儿媳妇、女儿她们,则是在双河村干活。

    本来也可以进厂的,但得知去干农活更赚钱,她们跑去种地了。

    “高教授,这都是小事。高大哥他们也是知识分子,我这里确实需要,不必客气!”江宁笑道。

    之后,江宁又参观了那片高麦一号的实验田,产量已经计算出来,比普通的小麦产量提高百分之十左右。

    当然了,这是实验田的产量,和实际上农民种植的,肯定会有落差,没有那么高,估计也就提升百分之五左右吧!

    这也预示着高麦一号的成功。

    既然成功,那后面就是大量育种,进行推广种植,否则研究出来干什么?

    此外,江宁还打算把隔壁一个村也收下来。等其他农产品也成功,需要大量育种的时候,金洞村这点土地,估计是不够用的。

    而江宁说到做到,当场表示给大家发奖金。同时,关于“高麦一号”的成果,会在国际知名杂志等公布。

    高麦一号,可不仅仅是产量高一个优点。它浓缩了那么多研究人员的心血,是研究所的第一款产品。

    差不多是一支团队围着它转了好几个月,每一株都得到了精心的照顾。

    现场的研究人员激动不已,一方面是因为出成果了,努力没有白费;另一方面,则是老板要发奖金。

    他们老板的奖金,那真不是湖弄人的。

    果不其然,像赵金山、高作农等教授级别的,都得到最高万元的奖金。普通的研究人员,从一千到五千不等,主要是根据工作表现来评估奖金的。

    拿到奖金的那一刻,“高麦一号”的研发团队都激动坏了。

    其他研究项目的人员则是无比羡慕,也开始加把劲。如此丰厚的奖励,谁不想要呢?

    到了晚上,高作农的两个儿媳妇,以及女儿又惊又喜:“妈!咱爸真的拿到一万元的奖金?”

    “还能有假?明天我就去镇上,将钱存到存折去。”高一轩的老妈笑道。

    她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这里除了没有首都繁华,购物没有那么方便之外,什么都好。

    而高老大他们也回来了。

    “啊!咱爸也发奖金了?”

    一听这话,好像他们也发了,让几位妇女眼睛一亮。爸的奖金,肯定到不了她们的手,但自己老公的,就不一样啦!

    “你们也发奖金?”

    这才工作没多少天吧?

    高老大点头:“据说药厂的两款药在海外卖得很火,所有员工都发了奖金。普工50元,我们主管100,副厂长估计有500以上吧!”

    他忍不住感叹,果然这位老板是个大方的主。

    本来还挺高兴的,但和他们老子的奖金对比,那就差太远了。

    一万元呀!别人得挣多久?

    好在他们也收到消息,每一年他们都会进行工资调整,所有员工的工资都会有一定的提升。

    不久后,高一轩宣布,自己要单独搞一个项目研究。

    老大他们都傻眼,这家伙的野心这么大了吗?

    “跟着咱爸搞什么高麦、大豆不好吗?只要有突破,后面还会有奖金。你自己搞,要搞到什么时候才能出成绩?”高老大说道。

    在他看来,搞这种研究,最好就是加入实力最强的,去抱大腿。

    整个研究所,研究项目不下二十个,但目前就只有“高麦一号”出成绩。就是因为“高麦一号”凝聚了整个研究所最强的力量,单单是教授级别的研究人员就有五位之多。

    高一轩坚持自己的想法,他也征求过老板江宁的意见,老板同意了。

    他早就不是大半年前的自己,明白想要干一番事业,就得大胆一点。跟着他老子,是能蹭奖金,但永远都只是团队的名单之一。

    高作农却支持小儿子的做法,笑道:“先立项,申请通过了再说。”

    “老板同意了的。”

    “哦?那没事了。”高作农愣了一下。

    虽然项目是他们几位老资格在审核,但老板的说话权最大。

    高老大他们羡慕,老板对小四是真好呀!这关系,杠杠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03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山村户口所写的《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介绍:
重生八十年代的江宁,激活了奇宝玉葫芦,玉葫芦有灵液,对生物生长和改良有巨大作用。
于是,黑皮西瓜、凸顶柑、草莓阿诺、夕张王甜瓜、红宝石罗马葡萄等名贵品种,被江宁一一培育出来,大赚外汇。
即便身在小山村,江宁依旧活出不一样的人生。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