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TXT下载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全文阅读

作者:山村户口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txt下载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三十五章 初代公知

    未来农业论坛,在农业大学的礼堂举办,江宁再一次踏入学校,有股陌生感,但也感受到了这个时代大学生的朝气蓬勃。

    他虽然年龄也不算大,但总感觉不如校园里的那些学生有活力。

    这个时代的学生也不迷茫,不像后世的那些大学生。

    跟随而来的,还是有赵金山。人家本来是想多邀请两位的,但高作农对这种活动不感兴趣,窝在金洞村的研究所继续他的事情。

    “王老师,好久不见!”江宁迎上去。

    没错!这也是他这一世的母校。

    而学校得知江宁竟然曾经是他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大为震惊,也无比欣喜。今天出来迎接的,除了校领导,还把江宁的老师也拉过来。

    “哎哟!真的是你。了不得,真是了不得呀!”王老师笑裂了嘴。

    当他知道江宁毕业后的成就,差点以为自己听错。

    教出了这么一个学生,太给他涨脸面了。这几天,其他老师没少和他套近乎,话里话外都有江宁。

    当初江宁的学习成绩是很好,但没想到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闯出如此大的风头。

    “有一定的运气成分,王老师您就别夸了。陈校长……”说完,江宁又纷纷和其他的校领导打招呼。

    “江校友,赵教授,里面请。”陈校长也开心。

    这几天,他可没少在学校宣传这位毕业还不到一年的学生。当然,现在人家是大企业家,不能叫同学了。

    江宁他们刚走开,围观的那些学生就议论纷纷起来。

    大概已经猜到了那位年轻人的身份,他们的师兄呀!据说已经身家过亿,这是什么概念?他们简直难以置信,也无法想象那是多大的一笔财富。

    经过学校狂轰乱炸般的宣传,他们想不知道都难。

    “我们这位师兄还蛮帅的。”有女生小声说道。

    “是呀!一会我们也去礼堂,听听江师兄的讲解。”

    ……

    在大家眼中,江宁就是个传奇,自己做梦都不敢做这么夸张的梦。

    省农业局的领导也来了,是江宁的熟人——彭光明。从美国回来后,他都在搞筹备农博会的事。

    此外,还有一位从岛国留学回来的“专家”。

    王老师告诉江宁,本来今天他是要带学生去挖地除草的,但临时被校长拉过来。两人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专业上的知识。

    像王老师这种人,属于纯粹的教育工作者,不太懂拍马熘须,聊天很容易就变成了学术交流。

    江宁一出现,好像就成了现场的核心。

    这让那位从岛国回来的年轻“专家”有些不满。

    他到岛国留学,是公费留学。国家一个月给四百多美元,在岛国过得很拮据,毕竟那边的物价水平实在是太高。

    毕业后,他努力想要拿到岛国的永久居住证,也就是岛国的绿卡,但申请两次都没有通过,也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不得已,只能暂时回国混一段时间。

    作为在岛国已经小有名气的他,回到国内,走到哪里不是赞美和掌声?现在的情况,让他忽然有些不适应,感觉自己被忽视了。

    在听到王老师的一些农业理解时,忍不住开口道:“这位老师,你对农业的理念实在是太落后了。要知道,在岛国……”

    他说了一大堆,开口就是岛国,闭口也是岛国。

    总之,岛国那边的就是比中国的好。他认为,国内那套传统的农业思想应该彻底放下,跟紧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

    王老师被驳斥得老脸都红了。

    但他也没底气说岛国的不好,毕竟人家是发达国家,不仅做到了工业现代化,还做到了农业现代化,确实是目前我国需要学习的对象。

    江宁澹澹一笑:“怎么?岛国的都是好的吗?不见得吧?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一套,能让中华文明延续几千年,真的全都是糟粕?

    既然岛国的农业那么厉害,那他们怎么现在都还没研究明白我的农产品?还要高价大量进口?”

    他前世就很讨厌这种人,也就是所谓的公知,专盯着国内的垃圾桶,说这不好,那不好的。国外的有多好多好,拿国外的客厅跟我们国家的厕所比。

    “你的产品?”陈水圆愣了愣。

    陈水圆忽然反应过来,他自然也听说中国蔬菜水果出口岛国的事。

    但没想到,今天举办方竟然把那位主给请来了。

    要早知道是那位传说中的能人,他刚才也舔了呀!

    “我也没全否定……”

    江宁打断他的话:“没有吗?刚才我从头到尾都听到你对传统农业的蔑视,以及对岛国农业的赞美。

    那我要是告诉你,我的那些农产品,种植和管理就采用了不少传统方式,你怎么看?

    刚才你谈到,岛国处理稻杆的方式,将稻谷收了,稻杆被同时打碎,回到田里。这种方式是最科学的,我看也不尽然。

    首先……”

    江宁有理有据地反驳,甚至把一些数据摆出来。

    别的不说,将稻草等还田,容易滋生害虫。害虫多了,你是不是要打农药?不断地使用化学药剂,不仅造成了土地污染,更是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

    有些东西,就是这样恶性循环,土地越来越依赖化肥、农药等。

    说到最后的时候,学校领导、老师,农业局的领导、专家等全都沉默了。

    “那不应该用化肥、农药?”有人忍不住问。

    江宁摇头:“鉴于我们国家现在的国情,不用化肥之类,产量提不上去,会饿肚子的,不现实。我们现在谈的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生态农业才是农业的终点。如何让农业发展和大自然协调起来,找到一个平衡点……”

    江宁侃侃而谈,听得所有人一愣一愣的,包括陈水圆。

    他们要是知道,在后世,国外有专家说种水稻不环保,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不知道会怎么想。

    国外说什么,你就信什么,那你就被坑惨了。

    陈水圆被驳得哑口无言。

    没办法!江宁的产品远销海外,这是铁一样的事实,你还怎么跟人家争辩?

第一百三十六章 讲话

    此次论坛的主题,就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所以江宁所说的,完全都是符合本次论坛主题的,让人心悦诚服。

    陈水圆脸上多少有点难看,见主办方没有替他说话,给他台阶下,心中有气。

    他站起来,学着岛国人的礼仪,向大家鞠了一个90度的躬。

    “看来,本次论坛我不适合讲话,那我先回避一下。”

    而校方和省农业局也肯定是站在江宁那边的,在他们眼中,江宁才是自己人。至于这位海归人士,论坛不是非他不可。

    不过,还是得做点样子,陈校长连忙“挽留”:“陈专家,我们论坛求同存异,是允许有不同声音的。”

    陈水圆摆摆手:“不了,不了。以后有机会的话,再来造访你们学校。”

    说完,他夺门而去,知道自己留在这里没好处。

    看江宁对他的态度就知道,留下来只会让自己尴尬。

    等陈水圆离开后,彭光明笑道:“这人走了也好,据我了解,这家伙是个典型的亲岛分子。”

    他的立场一直都没变,坚决认为江宁是对的。

    江宁支持传统,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尤其是中医药,在省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发展的中医药产业,竟然打开了国门,产品在海外流行。

    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

    很显然,不是国内的传统文化不行,而是大家根本不去开发,不懂得去利用,只是一味地去蔑视。

    此外,他还知道一件事。在前几天,中医药界联合发表了一则通告,要求大家保护好古药方等等。

    “走就走吧!正好,让江校友多点时间给大家讲话。”陈校长也跟着笑道。

    没办法!他们算是江宁的“娘家人”,肯定偏向江宁的。

    再说了,论影响力,陈水圆也远不是江宁的对手。

    江宁却道:“其实,那家伙有些话倒也没说错,我就看不惯他满嘴都是岛国。我们需要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也得学习别人先进的东西。”

    ……

    论坛开始,礼堂坐着的,大多数都是本校的学生。当然,也有几位媒体界的朋友。这时候的媒体,可不像后世的那些无良媒体,很多还是坚持实事求是地报道。

    此外,还有农业界的一些人物。

    首先是彭光明发言,他作为省农业局的领导,第一个讲话,谁也挑不出毛病。

    彭光明了解江宁的性格,毕竟都待过一段时间,知道江宁不喜欢听别人的废话,讲一些啰啰嗦嗦的话,所以他不像平时那样。

    而是言简意赅,谈了几点未来农业的重要思想,也提了他们省即将举办的农博会。

    一阵掌声过后,就是陈校长讲话。和彭光明一样,也简单说了几分钟,就匆匆把时间交给了真正的专家。

    接着就是江宁,本来江宁想着让前辈先上的,但那些专家们得知江宁的名头,都很识趣地“礼让”。

    主持人郑重介绍完江宁,台下响起了最热烈的掌声,有学生甚至高呼起来。

    江宁面带微笑:“尊敬的……我呢!就是个年轻人,说话随意一点。那么,我就谈一谈我对未来农业的一些理解。

    不一定正确,毕竟未来谁又能知道是怎么样的呢?所以,大家可以先听一听,你我共勉。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以小农经济为主,生产规模小,效率低。未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规模化趋势也会加强。

    未来……”

    既然被推上来,江宁不能湖弄大家。他把后世的农业知识,一些现在还没出现的农业理念讲了出来。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或者前来参加论坛的农业专家,都听得叹为观止,惊为天人。

    作为江宁曾经的老师,王老师心中的震撼更加强烈。原来,自己的学生对农业的理解这般深,好多东西根本不是他教的。

    在这方面,江宁这个学生,已经是远超他这个老师。

    比如江宁谈到的品牌农业,别人听都没听过。目前,国内工业都还没品牌化,就更别说农业了。

    按照江宁所说,品牌农业是农业走向市场的手段和落脚点,是打通食品工业和农业的媒介,是农业和农业企业走向现代化的标志。未来,农产品的竞争,不是数量和价格的竞争,而是农业企业之间的品牌和质量较量。

    还有生物农业,建立农业生产体系,靠各种生物学过程维持土壤肥力,使农作物营养得到充分满足,并建立有效的生物防治杂草和病虫害体系等等。

    忽然,在江宁讲话停止的空隙,有人举手。

    “嗯!那位同学,你有什么事?”江宁问道。

    没有话筒递过去,所以那位学生将自己的音量提上去:“江宁师兄,能聊聊您研发的农产品吗?”

    这是大家都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所有人都想知道,那些高价出口的农产品,是江宁怎么搞出来的,都有哪些。

    江宁笑道:“其实,那也不能说完全是我的成果。小时候,我碰到一位老人家,他给我灌输了很多作物培育方面的技术。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那些出口的农产品是我毕业后这一年半载的成果,没有那么玄乎的事。

    谈到我研发的农产品,其中包括……”

    洋洋洒洒又是两三分钟,但大家没有不耐烦,反而听得很认真。

    江宁这是开始填坑,毕竟他这大半年来的成功太过惊人,总得给一个合理的解释。于是,他只能胡编了那么一个事。

    有人开了头,台下举手的人越发多起来,有些不受控制。

    校方的领导立即站出来:“只提问十个,就剩下九个,大家不要乱,点到谁,谁就提问。”

    这场论坛,江宁一个人就讲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竟然还有人不舍让他离开,还有人热心地给他递水。

    “好了,好了!不能让我一个人全说。”江宁赶紧结束。

    而事实上,他讲了那么多,别的农业专家心里苦笑,你还让我们怎么讲?

    别人是抛砖引玉,你这是抛玉引砖?

第一百三十七章 学校实验室

    论坛结束,江宁没有马上走人,而是被校方和彭光明他们留下。

    学校饭堂专门做了两桌丰盛的饭菜,还摆上了茅台。

    这种宴席,王老师本来是没资格上桌的,但谁让人家教出个好学生呢?

    彭光明首先提及农博会的事,他们的筹备工作已经做了很多,场地建设都快要完成。

    是的,为了举办这次国际性的展会,他们省专门修建了场馆,包括露天的,和室内的。据说,投入了近千万。

    到时候,国内各省的优秀农产品,或者特色农产品,都将汇聚过来。

    总之,国家高层也在关注,希望能把这项国际展会办好。

    假如,国内更多的农产品真的靠着这个平台出口,赚取到外汇。那么明年,国家将会拨款来继续搞大搞强。

    现在压力给到了彭光明。

    “彭局,您放心吧!乌拉卡和川井次郎已经明确表示,到时候会有不少于两百的国外农销商捧场。”江宁跟彭光明说道。

    他知道对方担心什么,生怕投入近千万打了水漂,更怕大张旗鼓搞了个笑话出来。

    见江宁这么保证,彭光明脸上顿时满是笑容。

    有超过两百的国外农销商入场,那面子上已经说得过去了。省里的大领导说过,只要创汇额超过两千万美元,都算是成功的。

    “而且,到时候我也会有产品入驻,不愁没有交易额。再说了,不要小看自己国家的特色产品,说不定会有惊喜。”

    江宁清楚,现在国外已经开始注重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对于中国这种比较原始的农产品,多少是会有点兴趣的。

    当然了,也得看需求。

    像岛国,就挺喜欢中国的一些野菜之类。据说,在东北那边,相关的出口,在中岛两国之间建交后,就开始了。

    好家伙!这回,彭光明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

    场面有了,交易额也有了,那就基本上成功了呀!

    “那我就真的放心了。”说着,彭光明就拿起酒杯,和江宁碰了一下。

    “知道你不爱喝酒,你随意。”

    这时候,王老师也开口:“江宁,老师有个请求,不知道……”

    江宁笑道:“王老师,您请说。”

    “就是学生实习的事,能不能增加点名额?”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

    上农业大学的,很多家庭都不太好。如今,实习不仅有工资,以后甚至还有机会留在江宁手下工作,他也得为学生谋一份福利。

    “还有名额限定吗?”江宁看向赵金山。

    赵金山解释:“我们那边要不了那么多人。”

    江宁把研究所交给他,他得负责,不能弄太多实习生进去吃工资呀!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所以,200个名额,已经是他能容忍的极限。

    “你那边可以再增加50人,我打算把隔壁村也收下来,纳入你们的试验田。以后村里的村民会更多转向制药厂等,所以多要点实习生无妨。”

    老板都这么说了,赵金山也就点头:“行,那就再加50人。”

    陈校长他们鼓掌叫好。

    江宁继续跟王老师说道:“今年起,我还会搞点别的农产品试种。王老师,您要感兴趣,可以带学生过去,我也按实习生的待遇给。”

    王老师一听,大喜:“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随后,餐桌上的气氛浓烈起来。

    江宁还向陈校长承诺,将捐一批现代农机给学校。

    农业大学是为农业提供人才,未来的农业,是机械化的趋势。起码未来三四十年都是如此。而他们这所学校,像样的农机都没有几台,学生们接触不到农业方面的机械,这是不好的。

    此外,他还将在大学成立一个实验室,进行一些高科技农业的试验。

    “欢迎、欢迎!”陈校长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

    众多大学中,农业大学是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类型。

    就说留学方面的资源吧!几乎都集中在首都的名校,像他们农业大学的学生,想要出国留学,那几乎没有可能。

    之前那位陈水圆是个例外,专业更好和农业有一点关系而已,其实还是偏向工科。

    倒也能理解,像留学生,一个月国家就提供四百多美元。国内的平均工资才四五十元人民币。本来外汇就紧张,肯定得支持国家更需要的学科人才。

    另外,在政府拨款上,农业大学依旧干不过其他大学,甚至说相差甚远。

    如今,江宁要在他们学校成立一个实验室,肯定是大好事呀!

    陈校长当场表示,把校内一块地划入江宁的实验室。

    既然是做农业方面的实验室,肯定不能少了试验田。

    “多谢校长支持,等实验楼建好,也欢迎学校的师生们加入,共同探讨农业的未来科技。”江宁还表示,这个实验室将投入千万资金。

    在场的校领导都感觉要疯了。

    他们学校,去年政府的拨款都没有这么多。

    不得不说,在这个年代,一千万真的是一笔巨大财富,相当于后世的几十个亿。

    那么大的一笔投资,难怪校领导都感觉要疯了。

    在后世,清、北等几家顶级学府,每年的经费超百亿。但在八十年代,也不见得这些院校能有多少经费。

    高校的经费爆发期,是在2000年之后。

    在后世,青花大学总被吐槽,用着最多的经费,替美国培养人才。

    在这里,我们就得搞清楚一个情况。青花大学是靠庚子赔款建立起来的,被美国收割人才,自然也就不可避免。

    据统计,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1078万余美元,大部分都用在了青花大学上。

    “实验室主要是为我们的研究所服务,算是研究所的一个小分部吧!”江宁给实验室定位。

    ……

    如此重大的利好消息,学校在江宁离开后,立即大肆宣传,整得全校皆知。一时间,农业大学沸腾起来。

    学生们在校园疯狂讨论着江宁的事。

    不久后,江宁的照片被贴在了学校的名人墙上。如此给力的校友,可是他们学校吹嘘的资本呀!

第一百三十八章 自动喷灌

    “这又是搞什么?”

    二舅看着一大排的货车进村,满脸的疑惑,也引来了非常多人的围观。

    “准备升级一下,以后大家不用浇水了。”

    自动化喷灌系统,是江宁早就想要搞出来的。

    事实上,这东西在七十年代,我国就从引进过相关的技术和设备。现如今,国内已经有自主生产的能力。

    毕竟那玩意也算是不上多高科技的东西。

    说白了,它就是喷头、喷灌泵和喷灌管组成,没有非常精密的加工,只要稍微研究一遍,国内完全有能力自主生产相关的设备。

    “不用浇水了?”

    二舅十分惊讶,这靠谱吗?

    要知道,在这里工作的人,最辛苦的活,就是浇水。在这之前,对浇水的员工,一个月会多加20元的补贴。

    因此,只要有力气的人,不少都申请干这个。

    累是累了点,但一个月多20元呀!

    尤其是外村的人,他们只想挣多点钱而已。累活、脏活,他们以前也没少干。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么无奈。你明知道那个工作辛苦、累、脏、危险,但还是为了几两碎银,咬牙去做。

    江宁甚至不敢确定,他用科技取缔了人工浇水,之前那些人心里会不会不舍。毕竟这让他们少挣了20元,十多斤的猪肉呀!

    “嗯!等铺好管子,要浇水的时候,只要拧一下开关,就会像下雨一样,浇得比人工还要均匀。”

    ……

    果不其然,等大家得知,这玩意铺到地里,以后不用浇水。之前专门干浇水的那群人有点失落。

    不是他们犯贱,是真的想多赚那20元。

    但老板的决定,不是他们能质疑和商量的。

    哪怕是少了20元,他们也舍不得离开这份工作,根本不敢闹事,生怕被踢出队伍。

    铺设自动喷灌系统,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很快其他人也差不多学会了。这同样不是什么多高难度的技术活。

    江宁还对大家讲了几句话,安稳大家的情绪。

    “大家放心!虽然浇水的活被取代了,但只要勤恳,我不会解雇任何一个人。以后,工资和福利还会增加。

    总之,我不允许我的任何一位员工穷。”

    此话一出,所有人鼓掌。

    如果是别人,说这样的话,大家可能会嗤之以鼻。但江宁说这话,那没有人质疑。他们老板的大方,早就深入人心。

    尤其是最后一句“不允许任何一位员工穷”,这太振奋人心了。

    说出这句话,说明老板是真把他们当自己人。

    安装好喷管系统后,想要哪块地浇水,就到相应的开关位置操作一下,喷雾式的水雾笼罩。所有人看着那一幕,都有些震撼。

    没办法!现在好多人都没见过大世面。尤其是那些村民,一次次被江宁带回来的科技力量镇住。

    “真方便呀!”有人感叹道。

    “不过这么一来,电费肯定不少吧?”

    “咱们老板还差那么点电费?开玩笑吧?相比地里的作物价值,那简直不值一提。”有人立即反驳。

    “把农业搞成这样,也只有我们老板了。”

    ……

    江宁见二舅他们看呆了,笑道:“现在技术还不成熟,不然搞全自动化的,一个温室大棚,能自动掀开顶部薄膜,能控制里面的温度、阳光、湿度等。”

    那属于智能化的大棚农业,以这个时代的技术,真搞不了。哪怕能搞,也有点得不偿失。

    江宁的话,对大家而言,跟天荒夜谈一样神奇。

    回到家,又看到外婆正在骂骂咧咧地赶猫。

    家里的小橘猫有点懒,外婆早就看不顺眼了。不仅不去捉老鼠,整天睡大觉,还经常偷吃。比如晾晒在门口的鱼干,已经不是它第一次作桉。

    这些鱼干,都是别人送的。

    他们建水县属于沿海,虽然响石镇距离海有点远,但海鱼还是能吃到的,尤其是鱼干。

    这个时候,国内已经有禁渔期的说法,以及相关的法律和规定。不过,比起后世要宽松很多。

    此时的禁渔期,不是不能出海,而是规定多少月份不能捕捞哪种鱼而已。

    比如5月1日至翌年1月31日为青鱼禁渔期,6月20日至8月20日为毛蚶禁渔期等。

    在保护生态这方面,中国自古就有相关的传统。

    在夏商时代就有“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的规定;周代又有“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的规定。

    此外,以后各朝代都作了类似的规定。

    思想就一个:不能竭泽而渔!

    江宁一把捉住小橘猫,往旁边轻扔出去:“去捉你的老鼠吧!”

    农村户口的猫,不会捉老鼠,就算不被人笑死,也会被农村喵鄙视。遇到狠一点的人家,养出两三斤肉,恐怕就得下锅。

    要是其他的海鱼,倒也不是不给你吃,但这里可是有黄唇鱼的。

    黄唇鱼,又名金钱鮸,是我国“特产”的鱼。黄唇鱼有银黄色的身体,鱼肚和鱼鳍带红色。最明显的是,鱼的嘴唇是黄色的,黄唇鱼的名字来自于此。

    毫不客气地说一句,在中国最贵的鱼就是黄唇鱼。

    即便是现在,它依旧是我国渔民捕捞到最有价值的鱼类。等到九十年代,黄唇鱼的价格最高达到每斤2000元。进入21世纪,价格更是像火箭一样上涨,达到2万多元。

    可能有人会说,比不上蓝鳍金枪鱼。

    问题是,现在我们国内不流行吃蓝鳍金枪鱼。

    它之所以珍贵,最大的原因不是它的肉质有多棒,而是鱼鳔。

    黄唇鱼鱼鳔就是“鲍参翅肚”中的“肚”。我们平时所说的鱼胶,其实也是鱼鳔。黄唇鱼鱼鳔,是全球最顶级的花胶之王。

    在后世,黄唇鱼的鱼肉也就是两三千元一斤,但鱼鳔却价值几十万。而且还不是你有钱就能吃到,因为这种鱼以后要被列入海洋保护动物。

    如果你弄死一条,或者干脆吃了。那恭喜你,接下来几年的国家饭也不用愁了。

    他看鱼鳔晾晒得差不多,也就收起来,免得真被那只猫给糟蹋。这种好东西,以后可不好弄呀!

第一百三十九章 保健酒

    屋内,坐着江宁的外公,以及孙老爷子。

    孙老爷子来双河村串门,实在有点少见。自从做了手术,将体内的弹片取出来后,孙老爷子恢复得很不错,现在是到处熘达。

    “今后种药材,挺好的,吃粮食自己买,公粮也不用再烦恼。”孙老爷子感叹道。

    现在村里没有种粮食的,土地基本上都租给了江宁,种上了药材。那么,交公粮的事,也由江宁和镇里商量解决,不用村子再去头疼了。

    八十年代,依旧是要交公粮的,江宁也见过,场面有点壮观。

    后世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交公粮也不是随随便便扛几袋稻谷出去就能应付的,要严格检查才能通过。

    比如必须无杂质,干燥,饱满等。

    一旦验粮人员说粮食不合格,那农民只能拉回家,经过晾晒处理后再来交粮。

    每年,各个村都要派年轻力壮的劳力,把村里的粮食运到镇上的粮食所,进行验收,交给公家。

    而粮食所为了确保收上来的粮食,能够长久的储藏。粮食所的工作人员在验收粮食时,需要经过四道工序:一是,观其色;二是,查其形,三是,闻其味,四是,尝其味。

    交公粮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所以农民不得不抓紧时间交公粮,只有先把粮交了,他们才敢回家干田地的农活。

    总之,只有真正交过公粮的人,才能体会到这个时代农民的不容易。

    国家再把从农民那里收上来的公粮作为“商品粮”分配给城里人,所以现在的农民非常羡慕那些吃公粮的城里人的。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农民为国家建设确实付出了许多。

    江宁知道,到97年国家取消了交公粮,改为“以钱交粮”,即“三提五统”。

    而到2005年,国家出台政策,取消农业税,2006年实施。甚至以后农民种粮食,还会给补贴。

    可是,农民和城里人的收入还是越拉越大。

    “是呀!我们村上一年也不交公粮了。”江宁的外公笑道。

    唐秋小心翼翼地给两位老爷子倒酒,只有小半杯,然后就把酒瓶子给收起来。

    “丫头,倒满。”孙老爷子瞪眼睛。

    唐秋却不杵他:“医生说您暂时只能喝这点量。”

    江宁走过去,干脆将那两杯酒也收起来。

    “啊?”江宁的外公傻眼。

    还忍不住斜了一眼孙老爷子,暗道:就你多事,这下好了吧?都没得喝了。

    “我有点别的酒,对你们来说,更加健康。”江宁跟他们说道。

    接着,他返回自己的房间,拎出来另外一瓶酒。这酒是他根据一个古方子酿制的药酒,里面还掺了灵液。

    “来,尝尝这个。”

    江宁的外公认得,这就是之前外孙搞鼓出来的,当时还说得放一段时间。

    唐秋和江宁的外婆都知道江宁有分寸,所以没有阻止。这个家,办事最靠谱的,就是江宁了。

    “可以喝了?那感情好。”杨献德惊喜道。

    这酒,他当时也喝过一小杯,感觉非常不错,一直都馋着呢!

    孙老爷子看到那老小子的反应,便知道这酒不简单。他可是知道,自己的这位老战友是位老酒鬼,是懂品酒的。

    一时间,也被勾起了酒瘾。

    江宁给他们倒了一杯:“好,这也不能喝太多。孙老爷子,等您回去,捎上两瓶。但要注意,这是药酒,每天得控制喝的量,不能超过这一杯。”

    别看江宁年纪轻,但两位老爷子都不敢有异议。

    毕竟不远处还盯着一头“母老虎”,只要他们敢说个“不”字,够他们喝一壶的。江宁的外婆,就连孙老爷子都有点怕。

    两人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小口,回味一下,感觉“飘了”。

    半晌,两人才回过神来。

    “这比什么茅台好喝多了。”孙老爷子顿时赞道。

    两人喝完,眼巴巴地看着江宁手里的那瓶,意犹未尽,瞄了一眼不远处江宁的外婆,两人有点心虚地没敢说话。

    江宁又取来两个杯子。

    “不用,不用,倒这里就好。”江宁的外公连忙说道。

    江宁白了他一眼,暗道:您想什么呢?

    “不是给你们的,我给外婆和秋妹子也来整点。这玩意,对身体有好处。”

    江宁知道,无论是外婆,还是唐秋,都是能喝几杯的。

    外婆尝试性地喝了一小口,发现这酒真的不错,难怪老头子那眼巴巴的目光,喉结都上下滚了好几回。

    “挺好喝的。”唐秋也表示道。

    “那我就放心了。”

    唐秋疑惑:“放心什么?”

    “这是下一款要出口的产品,而且只会当奢侈品来卖。”江宁说道。

    酿酒,开发高端酒出口,也是江宁早就策划好的。这种酒,不仅好喝,还能治疗一些轻微的疾病,甚至有一定延年益寿的作用,作为保健酒出口。

    既然要做,肯定得做世界顶尖,打造世界最贵的品牌酒之一。

    “啊!要出口的?”大家很吃惊。

    “是的!准备在镇里再开一家酿酒厂。”

    好家伙!孙老爷子终于能体会到老伙计的感受了。

    之前,老伙计就跟他说,自己完全跟不上外孙的思想,干一出是一出,你今天怎么也想不到他明天要干什么。

    随后,江宁又把一些药酒送到老中医那边,以及金洞村那边的教授、专家等,甚至让周大利给刘县长他们也带了几瓶。

    赵镇长半天没回过神来,制药厂都还没完全搞定,又要来一家保健酒厂?而且,还是搞出口的?要打造世界一流的品牌名酒?

    你认真的吗?

    不过,这事对响石镇来说,肯定是好事。不管其他的,就业岗位多了,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建设。

    “没问题!你想建在什么地方?”

    “就在制药厂的附近吧!不过,酿酒需要的水质要好,得从其他地方专门接过去。明天去到周边去考察一下,看那个地方的水质好一些。”

    赵镇长一听,顿时说道:“那我派个人跟你一起去吧!”

    “也行。”江宁想了想,也没拒绝这种安排。

第一百四十章 古桥

    桥头村是个挺特殊的村子,距离镇中心不远,但位于山谷之间,一条河相隔。在古代,有大地主为了方便收税,于是动巨资修建了一条石桥。

    石桥由长条石拼接而成,二十多米长,宽两米有余,中间没有桥墩。

    据说,当年修建的时候,为了不出事,还搞了一对金童玉女在下面。当然,这是传说,不知道真假。

    要说是真的,这在古代也不足为奇。那时候愚昧无知,有人就信这种。

    有一点可以肯定,从建成到现如今,这座桥屹立不倒。十多年前,洪水泛滥的时候,直接没过石桥,河两边的房屋毁了不少,但这座桥依旧没有事。

    在以前,桥头村因为这座桥很风光。

    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

    现如今,桥头村也因为这座桥,严重阻碍了他们村的发展。这是他们唯一出村的通道。

    江宁听着身边的人对这座桥的介绍,微微感慨。

    这要放在后世,“专家”肯定鉴定为危桥,要拆除之类。

    讽刺的是,有些被他们鉴定为“危桥”的桥,干废了好几台机器。而有些现代建的桥梁,一辆货车就压垮,事后鉴定,是货车的错。

    “两边应该装点护栏,挺危险的。”江宁说道。

    两侧往下面看,高十多二十米,下方是湍急的河水。像江宁这种有恐高症的人,多看两眼都会头晕。

    见江宁这么说,那人记在心里,准备回去跟镇长汇报。

    走过这座石桥,就来到了桥头村。

    江宁感觉自己置身在六七十年代,浓浓的时代风扑面而来。

    路过一户人家,看到一少女正在屋前种植一株多肉类植物。江宁没看错的话,那是落地生根,也叫宽叶不死鸟。

    它们极易群生,宽大的叶片两侧会生出小芽,落地后即可生根,因此得名。

    据说,这种植物是外来生物,原产地是非洲,也不知道怎么传进来的。因其繁殖能力超强而被人们誉为“不死鸟“。

    旁边还有一条小溪,溪水十分清澈,有妇女在溪边洗衣服。

    这个时代,很多人洗衣服都是在河边的。甚至直接在河里挑水回去做饭等,没什么污染,很干净。

    江宁他们两人属于外村人,有村民看到,稍微有点警惕。

    “要不,先去找桥头村的村长?”跟随江宁而来的人建议道。

    “不急,我先看看这水质怎么样。”说完,江宁顺着小溪,往上游走了一会,然后到溪边捧了一捧水,喝了两口。

    “嗯!比之前那个村子要好。”江宁评价道。

    前面他们去的一个村子,发现那个村子的井水都是带着澹澹的苦味,让江宁瞬间没有查探下去的心思了。

    地下水有苦味,通常硫酸盐含量比较高,水中锰多也会产生苦的金属味。

    那样的水,显然是不合格的。他甚至让刘曦回去以后跟镇长汇报,让那个村子的人不要再喝那样的地下水。

    “走,我们到源头去看看。”

    两人走了一段时间,终于追朔到小溪的源头。这股溪水,就是从山石的裂缝冒出来的。这里的水,带着一股甘冽的口感。

    这是很正宗的矿泉水,品质极佳。

    之所以有股甜味,并不是山泉水真的是甜的。

    矿泉水是天然产出,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的水,含有较多的矿物元素,包括钠,锌,铁等物质元素。

    而当唾液淀粉酶和钠元素反应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甜味的感觉,反馈给大脑,人就会觉得水是甜的了。

    因此,自然状态下的水有味道,一般情况下都是水中的金属元素惹的祸。

    “这水怎么样?可以用吗?”刘曦询问道。

    江宁微微点头:“嗯!还不错,我们去找村长吧!”

    事实上,他们两人进村,而且行为还有点怪异,已经引起了村民的关注,并且汇报给了村干部,村长带着人往这边走来呢!

    “你们是什么人?”

    看着迎面而来的一群人,刘曦生怕这些村民得罪江宁,连忙亮身份:“我是镇政府的干部,这位是我们镇的江老板。双河村的江老板,你们听说过吧?”

    忽然,有人也立即认出江宁,惊喜道:“真的是江老板。”

    桥头村的村长一听,顿时目光灼灼地看向江宁,原本审视的表情,瞬间变成了热情:“原来是江老板,欢迎,欢迎!我是桥头村的村长欧国良。”

    这位大老板来到他们村,他感觉他们村的好日子要来了。

    看看双河村,再看看金洞村和松木庄,都是因为眼前这位老板全村走向富裕。

    风水轮流转,难道今天轮到他们桥头村了?

    江宁和村长握了握手:“欧村长,您好!今天过来,主要是考察一下你们村的水质。”

    考察水质?

    “也要建矿泉水厂吗?”有村民忍不住期待。

    谁都知道,双河村靠着一口泉,硬生生成了躺赢的赢家。只要那口泉不干枯,双河村的村民就能靠着分红一直富下去。

    这种情况,不知道羡慕死多少人。

    此话一出,这里的村民都纷纷议论起来,脸上满是欢喜。

    就连桥头村的村长都忍不住意淫起来。

    江宁哭笑不得:“不是,而是我准备建一座酿酒厂,需要优质的水源。你们村的水质,我看了,附和我的要求。”

    村长欧国良对一名村干部说道:“你回去安排一下,搞两桌好菜。”

    然后,又转过头来,跟江宁说道:“江老板,我们回去聊。”

    让贵客站在这里谈,可不是什么待客之道。

    路上,村长欧国良询问,假如用他们村的水,能不能让他们村的村民进酿酒厂工作。

    如果能换来工作岗位,那是最好不过的。

    江宁对这位村长有点刮目相看。

    他没有跟江宁要一笔钱,而是要工作岗位,确实是明智的选择。即便江宁一口气给他们村10万,分到每家每户,估计也就是几百元。

    但如果进入酿酒厂工作,恐怕三两年就能挣到这个数。

    “可以,到时候你们村每家一个名额。就算酿酒厂用不到那么多人,我也能安排到制药厂之类。”

第一百四十一章 蘑菇

    桥头村的要求不算过分,江宁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斤斤计较什么。

    而这短短的一句话,却让整个桥头村都无比振奋和激动。

    在这之前,他们村有几个人选中,去了制药厂,成了村里家家户户都羡慕的对象。他们是很迫切希望,进厂的机会能多一点。

    跟土地讨饭吃,实在是太难了。

    种出来的粮食,除了交公粮,自己家吃的,还能剩下多少售卖出去?根本就挣不到什么钱的。

    所以,在大家心目中,只有进厂才能挣到钱。

    当然了,他们也期待,自己村能像双河村、金洞村,以及松木庄那样,能被江宁选中,成为“地主”,靠着收租躺赢。

    “谢谢!太感谢了……”欧国良村长说话甚至都有点哽咽。

    他们赶紧将江宁接到村里家庭环境的村民家,借这个地方,招待江宁和刘曦。只要保证他们村每家都有人进厂工作,就能实现家家户户年入500元以上的收入。

    这是种地完全挣不到的钱。

    村里的一条狗,只因朝着江宁吠了几声,村长立即下令:“拖去打死,今晚吃肉。”

    江宁哭笑不得,连忙拦住:“咳咳!欧村长,不必如此,不必如此!我们进去聊吧!”

    只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那条狗还是被村民凑了一顿,卷着尾巴,缩在了屋子角落。

    “接下来,我会在源头处建一个蓄水池,然后铺设管道,还要乡亲们多多配合。”江宁开口道。

    欧村长等人纷纷表示,绝对不会有人阻扰。

    这可是财神爷呀!谁敢闹事,那他家就别想去厂里干活。要是连累了其他村民,那就是全村人的公敌。

    即便是村里最横的人,也不敢冒这种风险。

    何况,大家也清楚,现在就连赵镇长等领导都是江宁的后台,也没有人敢那样做呀!

    “江老板放心,如果有人搞破坏,我第一个不放过他。”欧村长保证道。

    “水秀,赶紧帮忙做饭。”这户人家的家长开口吩咐自己家女儿。

    “那堆木柴长蘑孤了。”

    这句话,吸引了江宁。他跟过去瞧了一眼,大家不明所以,也跟在后面。

    江宁看到一个十多岁大的小姑娘,正在屋檐下收拾木柴。而那些木柴,确实长了不少蘑孤,长势还不错。

    看到那么多人,叫水秀的少女有点不知所措。

    木头长蘑孤,说明潮湿了。这样的木柴烧火可不太好,少女只能将它们镂空垒起来,让它们慢慢干燥。

    正当大家以为江宁看上水秀的时候,江宁伸手拿起一节木柴,上面长了三朵香孤。最大的才脚拇指大小。

    大伙这才明白,吸引江宁的,是木柴上的香孤。

    村长错以为江宁喜欢吃香孤,于是说道:“阿生呀!我家还有点不错的香孤,你去拿过来。”

    这玩意,在他们桥头村很常见,有时候在院子里、屋前屋后就能找到蘑孤,根本不需要上山去找。

    “你们这里,好像很适合蘑孤生长呀!”

    欧村长笑道:“是呀!有时候房顶的横梁都长蘑孤。”

    不是开玩笑,他们村是真发生过这种事。长过蘑孤的木头,通常都是要腐烂的,所以那户村民赶紧找个黄道吉日,将屋顶的那根横梁给换掉。

    江宁直呼好家伙。

    见江宁还拿着那根木柴,好像在思考什么,没有说话,大家也不敢出声打扰。

    半晌,江宁才把那根木柴放回去,和欧村长说道:“你们村以后可以种蘑孤。”

    啊?

    一群桥头村的村民全愣了。

    刘曦也一头雾水。

    种蘑孤?

    这玩意还用种吗?想吃完全可以在野外采呀!

    在这个年代,蘑孤可不怎么值钱。

    “种蘑孤能挣几个钱?”有村民忍不住吐槽。

    江宁跟着走进屋子,继续跟大家说道:“不要小看蘑孤,同样是可以发家致富的。我们省已经有地方靠着种植香孤发了财。”

    1981年的时候,一位叫彭兆旺的人,就开创出室外木屑袋栽香孤技术。

    采用木屑等作为养料,在室内发菌,室外搭荫棚出孤,满足香孤生长过程对光照、空气、温度等需求,从而使香孤产量大幅提高。

    并且在次年,他在大甲乡动员6户同乡合伙栽培香孤。

    他的成功,引起了当地乡镇府的重视。据说,乡政府的办公室都腾出来做菌种室,农村信用社采取五户联保方式提供贷款,公司统一制作菌种并按成本价供应给农户。

    在去年,大甲乡的村民收入是1981年的五倍左右。

    江宁还知道,因为这项技术,古田县将成为国内的香孤王国,占据国内香孤市场的半壁江山。

    这就有点类似山东的寿光,只是两者的作物不一样。

    香孤的前途还是有的。

    八十年代,岛国是公认的食用菌强国。他们对食用菌的消费,超乎很多人的想象。在岛国,普通的香孤都能卖到3元一朵。注意,是人民币,而不是日元。

    不得不说,岛国的消费是真的高。

    而他们的吃法,和我们国内不太一样。他们主要以料理、火锅的方式出现。而我们,主要是炖,比如经典的蘑孤炖小鸡等。

    “还有这种事?”欧村长惊讶。

    只能说,响石镇的消息实在是有点封闭。

    “村里开始育秧了?”江宁又问。

    “开始了。”

    “那您让乡亲们先停一下,你们村的土地,我打算拿下来,和松木庄差不多。”

    此话一出,在场的村民,包括欧村长,差点不敢相信。

    以前天天做白日梦,想着江宁能来他们村租地。万万没想到,今天白日梦竟然实现了。

    “种香孤?”刘曦傻眼问道。

    今天过来,不是找水源的吗?怎么开始种蘑孤啦?

    “不止是香孤,我打算在这里尝试一下别的珍贵食用菌。一旦成功,也是要走出口路线的。前途不会比双河村的那些蔬菜差。”

    欧村长回过神来,脸色涨红地回应:“没问题!没问题!我这就让大家先别动。”

    只要江宁在他们这里租地,管他种什么?

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哥大

    江宁心想,既然要把桥头村当成食用菌的种植基地,那交通也得搞好才行。于是,当面跟欧村长提及这事。

    “我们村内,道路拓宽没问题,我会让大家配合,不管涉及到谁家的田地。但那座桥……”欧村长迟疑起来。

    那座桥,他们村没办法改动的呀!

    “桥得另外修建一座,这不用你们操心,我会跟镇长谈。”江宁说道。

    知道桥头村没有实力去修一座桥,而原来的古桥,确实不太适合车辆的行走。一辆大车开过去,恐怕没点技术的,都不太敢。

    “那就没问题了,我们村支持江老板您的决定。”

    这对他们村来说,是一件好事。他们没有理由拒绝。

    从几年前开始,他们村就深刻认识到,那座桥已经严重阻碍他们村的发展。可知道又能怎样?修一座桥的耗资巨大,不是他们村能负担的。

    一顿饭,让欧村长他们恨不得把村里所有好吃的都摆上桌。

    相比江宁给他们村带来的,这些都不算什么。

    等江宁离开,整个桥头村再也压抑不住喜悦,全村人都在弹冠相庆。那场景,和当初金洞村、松木庄是如出一辙。

    回到镇政府,赵镇长也愣了半晌。

    你去找药酒厂的水源,顺便就把人家村子的土地给要了?要种蘑孤?真不愧是你,难以捉摸呀!

    古田县种蘑孤的事,他是听说过的。

    “我们跟古田县不一样,要做就做高端货,走出口的路线。镇长,您帮忙找施工队,尽快在桥头村修一座桥,桥宽最好要达到两辆车能通行的。”江宁跟赵镇长说道。

    赵镇长想了想:“我跟县里谈谈,我们镇恐怕找不到。”

    主要是镇里的施工队现在也忙,目前响石镇的工程很多,比如制药厂的建设等。

    建桥是需要一些技术的,不能随便交给一个工程队去搞。

    他对江宁的决定不会质疑,毕竟搞农业是江宁的专业。他说种蘑孤,那就肯定是有把握的。

    去年的时候,他就和江宁聊过。当时江宁谈到,要多搞特色农业,多样化发展,不能都一窝蜂去种药材。

    现如今,算是开始实现了吗?

    过了一会,他就和县里打电话。

    刘县长得知,江宁要搞高端食用菌的种植,立即表示全力支持,会尽快安排专业的建桥施工队前往。

    江宁在街上熘达,竟然发现有人摆摊卖土笋冻。

    “土笋”并非是笋,而是生长在海滩泥沙中的一种软体小动物——海沙虫,因形似“小笋”而得名,它体内含有丰富的胶质,经过熬煮后所含的胶质融入水中,冷却成冻,晶莹透明、鲜嫩脆滑。

    关于土笋冻的起源,有两种说法,有人说是和郑成功有关,有人则说和戚继光有关。

    做“土笋冻“其实也很简单,先把土笋泡在水里,让它吐出肚里的泥浆,再铺在石板上碾压破肚,洗去肚里残余的泥浆杂质,然后加水在锅里勐火旺烧,只需滚沸两三分钟就成。

    经过泡、压、煮三道工序,最后,便是舀起倒入事先备好的模具中冷却成型。

    “大娘,来一碗。”

    响石镇不是海边,这玩意也不容易吃到。

    不过,随着响石镇的交通便捷,外来的东西越来越多。响石镇的街道,明显比以前热闹了很多,外来的小商贩开始聚集而来。

    吃了之后,江宁到制药厂看了唐秋,在办公室呆了一两个小时,然后回到双河村。

    只见二舅他们围着一个盒子。

    “小宁,那个姓川的岛国人给你寄了这个,听说能打电话。”

    这种玩意,他们只在电视里见过,叫大哥大。就算在大城市,拿出去也特别有面子。

    江宁无语,纠正道:“人家姓川井,不是川。”

    对于岛国人的姓,后世很多人调侃,不怎么正经。

    像什么上野、田中、河内、山下等等,几乎全是一处具体的地形。

    事实上,岛国最常见的姓氏是由地名衍生出来的,很多人以地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以明确显示自己是这片土地的统治者。比如千叶、渡边等。

    但如果是同一个地方的人,为了各自区分,他们就会以地形来区分姓氏。比如前面提到的田中、上野、河内、川井等。

    江宁把盒子包装打开,确实是一部大哥大。

    这玩意,是卫星电话,哪怕在山区,它的信号也很强。

    这可是八九十年代的手机,产量少,而且又笨又大,跟揣了块砖头似的,价格还贵的离谱,普通人根本消费不起。

    一部大哥大能卖到5万以上,话费每个月就得150,通话每分钟也得1块钱,根本不是老百姓能消费的产物。

    80年代有部“大哥大”那就是实力的象征,有钱人、有身份地位,气场也大,时下流行说的一句话“有了大哥大,走遍全球都不怕”。

    “打个电话试试?”二舅忽然感觉,自己的那台BP机不香了。

    首先,两者就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

    按理说,这东西要在一年后才进入内地市场。1987年,广东为了与港澳实现移动通信接轨,率先建设了模拟移动电话。

    江宁随便操作了一番,给大家示范一次,然后就没有继续玩的兴趣了。

    “二舅,你玩吧!”江宁将大哥大递给二舅。

    大哥大对别人来说是高科技,但见识过各种手机的他,对这大哥大,心里有无数的吐槽。

    拎在手上,得有一两斤重不说,电池不耐用,通话的音质也不行。总之,就是一堆的毛病。

    不过,如果是出去谈生意,有一部大哥大随身,那肯定方便很多,生意都比较容易谈成。

    吃饭喝茶谈生意的时候,将大哥大往桌上一放,就像押上了一个富贵的筹码和权杖,立刻会获得多一份尊重,生意谈判也因此变得轻松。

    二舅可不客气,拿着大哥大就往外面走,还故意往人多的地方去。

    每次有新的东西,他都是这种操作,江宁是见怪不怪了。

    没有意外,很快就引来了很多村民的围观,尤其是那些年轻人。

第一百四十三章 高一轩的选择

    高一轩又来到双河村。

    “又让我去做技术顾问?”高一轩疑惑道。

    本来,他还在策划,自己单独做一个什么研究项目比较好。接到老板的电话后,他便赶了过来。

    没想到,老板打算让他去桥头村。

    “你不是还没确定自己的研究项目吗?我觉得蘑孤是一个不错的选项,前景也大。当然,我也会参与其中。”江宁跟他说道。

    江宁告诉高一轩,他计划将桥头村打造成世界顶级食用菌的种植基地。

    食用菌是一个很庞杂的种群,包含了很多品种。只要深入研究和开发,绝对有前途。

    “在桥头村,我还能出资,给你单独盖一座专门研究食用菌的实验室。你甚至能招揽人才,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江宁一步步引诱道。

    高一轩好奇:“蘑孤在国外也流行?”

    “那得看是什么食用菌了。每个国家喜欢的高级食用菌品种可能都不一样……”

    比如羊肚菌、松茸、松露、猴头孤、绣球菌等。

    羊肚菌是世界公认的稀少又名贵的菌类,它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富有多种营养,在抗癌症方面也有极其优异的疗效,在发达国家一直被看做是高档的补品。

    松茸是松栎等树木外生的菌根真菌,具有独特的浓郁香味,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药用菌。在后世,这玩意被列入二级保护物种。

    而在岛国,松茸更是被誉为神菌。他们习惯于秋季食用松茸料理,信奉“以形补形“,食之具有强精补肾,健脑益智和抗癌等作用。

    ……

    听江宁说完,高一轩不由十分心动。

    能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是每一位研究工作者梦寐以求的事情。

    “哦!对了,到时候你的工资能提到500元。”最后,江宁补充道。

    这一句,彻底让高一轩沦陷。

    “好,那我去桥头村。”

    他是老板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这个月收入,要家里的两位大哥,以及三姐他们知道,肯定又得羡慕了。毕竟这工资,已经是他们家老头子的一半。

    “行,那你回去准备一下。”

    高一轩回去后,就和父母谈了这件事。

    “桥头村就桥头村,反正也不远。”高作农很支持。

    首先,能单独组建一个科研团队,这本就不是高一轩这种级别的人能做到的,或者说他没有资格。然而,江宁给了这么一机会,还不知道利用,那就是傻子。

    其次,这样的收入,去哪里找呀?

    高一轩的老母亲欢喜不已,小儿子有那么高的收入,找个好姑娘就易如反掌了。

    其实,她已经看上了在研究所实习的一位女学生。长得端正,性格还好。这两三天,她是没少推销自己的小儿子。

    而高一轩的大哥、二哥、嫂子,三姐等则是羡慕不已。

    他们算是完全看出来,江老板对小四的照顾真够意思的。如此待遇,已经远远将他们甩在身后,得努力了呀!

    他们也相信,自己在制药厂大有作为。

    毕竟根据他们的了解,以后的制药厂可是近万人的超级大厂。

    目前,他们虽然只是管理层的芝麻绿豆官,但以后升上去的机会很大。不管怎样,现在也比他们原来在首都的工作要强。

    “老四,你可以呀!”高一轩的二哥笑道。

    高作农想了想,决定帮这小子一把:“所里的陈建华,对菌类的研究很深,你可以去请他。”

    很快,高一轩就找到陈建华。

    “老陈,一起去桥头村怎么样?老板说了,桥头村要打造成世界顶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还会给我们盖一座专业的菌类实验室。

    你跟过去,工资也能提到350元,比你现在高不少。”

    关于工资的问题,江宁也和他说了。

    他作为总负责人,500元的工资,而下面的核心人员可以找三到五位,工资350元,剩下的就是普通的研究人员,工资和研究所这边一样。

    陈建华也是第一批来到金洞村的人。

    本来,他已经习惯了金洞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他搬到其他村,有点不想搬家。可听到350元的工资,以及老板在桥头村的布局和规划,他犹豫了。

    “我跟我老婆商量一下,晚上给你答复。”

    “行,老陈你先和嫂子商量,不急。”

    陈建华回去和自己老婆商量此事。

    “去了桥头村,那边的环境肯定是比不上金洞村的,恐怕又要暂时住在泥砖房。”陈建华跟自己老婆说道。

    他们在金洞村能住在宿舍,虽然不算特别宽敞,但真心不错。

    此外,金洞村的道路交通也好。

    而到桥头村,一切又得从头开始。

    “那就去呗!熬几个月就好了。”陈建华的老婆赞成。

    他们家里有两个孩子,小儿子才两岁大,是超生的,被罚了一千多。所以,她对钱看得比较重。

    住得艰苦一点都无所谓,必须多存点钱。

    当初来这里,不也是冲着高工资来的吗?而现在,只要跟高一轩去桥头村,工资就能提到350元。

    “那我就答应高一轩啦!”

    实际上,陈建华也倾向去桥头村,比留在金洞村,前途要更光明一些。

    高一轩又在研究所拉了两位专业人士,全都被高工资给拿捏了。

    他打算明天再找十名实习生,让他们毕业后,就正式加入他的团队。

    ……

    两天后,一支专业的施工队来到响石镇。其中那位勘测人员先进行勘测,把桥梁的位置给确定下来。

    另外,修建大型蓄水池的材料也陆陆续续拉到桥头村。

    桥头村的村民自发地帮忙。

    他们都希望,能尽快把蓄水池等建设起来。

    “这块地是公家的,镇长说了,批给你们建住所、实验室等。”欧村长跟高一轩说道。

    “好!村长,以后多多关照。我们老板也说了,只要把蘑孤产业发展好,桥头村将是第二个双河村。”高一轩现在也善于和村干部打交道。

    毕竟他去寿光三元朱村那么长时间,没少和当地的村干部交流相处,有经验。

    欧村长满脸喜悦,笑道:“互相关照,互相关照!能不能发展好,更多还要靠你们这些专家。”

第一百四十四章 公交车

    江宁还在村里熘达,就听见买拖拉机的大力正在跟村民吐槽。

    “三哥,不是我不给你拉红砖,现在砖厂根本没有货,好像是停工了,说机器出了问题。”大力无奈地说道。

    最近,响石镇对红砖的需求量相当恐怖。

    砖厂已经是超负荷运转,结果显而易见,机器终于罢工了。

    “那没说什么时候有砖头?”他家还在建楼房,总不能拖太久吧!

    “我看这周内是解决不了的。就算能开工,人家制药厂之类的订单,是优先供应的。”大力解释道。

    制药厂是响石镇最大的产业,镇里肯定更加重视。

    “那怎么办?”

    “三哥你要是不嫌运费贵,我可以去其他镇拉回来。”大力只好给他出主意。

    村里建小学的砖头,他现在也只能到隔壁镇去装货。建学校的预算比较高,所以村里也不计较运费的问题。

    “行,那你明天帮我拉回来。”

    大力摇头:“明天不行,明天我还有事,后天吧!”

    明天他要去多买一辆拖拉机,打算请个司机,跟他一起做运输。入了这一行,他清楚这里面的利润,所以打算做大做强。

    “你能有什么事?学校那边,砖头暂时够用的吧?”

    “我准备再买一辆车,以后专程做运输。”

    话音刚落,大力就看到了江宁,连忙打招呼:“江哥!”

    江宁笑道:“你厉害呀!做运输肯定是有前途的,以后组建自己的车队,那才是威风。”

    接下来的二三十年,中国的社会建设都很疯狂,搞几辆车来拉泥、拉石头之类,都能挣得盆满钵满。

    “嘿嘿!有江哥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

    他们刚聊完,就看到赵镇长和村长并肩走来。

    江宁转身就走。

    “哎!小宁,你等一下。”村长喊道。

    不得已,江宁只好停下脚步:“哟!镇长啥时候下来的?”

    “来好一阵了,正要去找你。”赵镇长郁闷道。

    这家伙,总是做甩手掌柜,让他很无奈。桥头村的事,就不管了吗?

    “找我?啥事?”

    “桥头村那边……”

    江宁忍不住打了个哈欠:“我不是让高一轩去了吗?还有我二舅。现在,那边的事情不多。首先是要把基础建设搞上去。”

    建大型蓄水池,铺管道、建桥铺路等等。

    “我听说,你要把桥头村的山头都承包下来?”镇长疑惑不定。

    这就有点离谱了呀!

    江宁点头:“桥头村那边,山林主要以松木林为主,以后我有大用。”

    虽然都是人工种植,但像松茸等珍贵食用菌,江宁准备采用半野生的方式种植,所以他要把桥头村的那些山头都包下来。

    桥头村的村民乐疯了。

    比起金洞村和松木庄,他们把山场都承包了出去,收入肯定要比金洞村和松木庄高。山场的面积,比耕地大很多。

    尽管江宁承包山场的价格不如耕地,但他们每年至少能增加几百元收入呀!

    “不是为了砍树?”赵镇长不得不问清楚。

    倒也不是不能砍,但性质不一样,必须先了解清楚。

    江宁翻了个白眼:“我砍树干嘛?木头很赚钱吗?松木林是天然的蘑孤繁衍场地,将山头承包下来,也是为了种蘑孤。

    不过,可不是种香孤,而是更高端的松茸之类,出口用的。”

    得!有江宁这句话,那就行了。

    他虽然不知道什么是松茸,但既然江宁说能出口,那就肯定不是普通的蘑孤。

    “明天征地完成,你不到现场去看一下?”赵镇长又问。

    无论是制药厂,还是药酒厂,需要的土地都不少。镇上第七大队的耕地,几乎都被征完,甚至涉及到好几户人的拆迁。

    居民倒也配合,主要是江宁给得实在太多了。

    这段时间,第七大队的村民,靠着征地和拆迁,都大发了一笔横财。拿到最多的一户人家,得到赔偿款三万多元。

    而且,他们每年都还能得到几千元的分红。

    也正是这样,第七大队的居民根本不需要做什么思想工作,三两天就自行撤离,非常自觉。

    周边的那些居民可就羡慕坏了。

    他娘的!以为双河村、金洞村等村子躺赢,没想到自己身边也有,而且赢麻了。

    他们纷纷祈祷,希望江宁以后也能在他们那儿建厂。不说别的,单单是每年好几千元的分红,就足以让他们满怀期待。

    要知道,他们累死累活,一年都存不到三百元。

    “明天?行,那我明天去看看。”江宁爽快答应,反正也就是去露个面而已。

    “还有,你之前提到的公交车。”

    江宁眼睛一亮:“有眉目了?”

    “我请示过刘县长,他表示,这事由镇里决定就行。”赵镇长也露出笑容。

    目前,公交车除了县城,建水县的其他乡镇都还没有的。他们响石镇要走在前列,作为镇长,他能不高兴吗?

    前两天江宁跟他提议,能否在响石镇开通一条公交车路线,将双河村、镇中心,以及金洞村连接起来。

    尤其是金洞村和双河村。

    两个村子都修了两车道的水泥路,可对村民而言,出行还是不太方便。双河村还没什么,金洞村有不少研究人员和家属生活在那边,出行不便,确实不太好。

    “什么时候开通?”

    赵镇长说道:“等县里把公交车送下来再说吧!司机我都找好了,是我们本地人。”

    又能多提供两三个工作岗位,何乐而不为?蚊子腿再小也是肉。

    村长也高兴,以后到镇上买东西,就可以做公交车了。

    他们村有拖拉机,想要去镇里的,可以乘坐拖拉机。但拖拉机那比得上公交车?

    在村长看来,公交车是城里人才能乘坐的。如今,他们村好像也能享受这种福利,自然是举双手赞同。

    不过,镇长这次来,想要让他们双河村承担一部分运营的费用,那他可就不答应了。

    福利我们村要,但出钱是不可能出钱的。

    包装厂、瓶子厂、制药厂等陆续投产,他不相信镇里的财政会没有钱。

第一百四十五章 拆迁款

    响石镇的第七大队,原本是有村名的,但后来村子撤了,纳入到镇中心,归街道管理。

    今天,大家齐聚大队办公的地方。

    所有人脸上都满是喜悦,一边热议,一边耐心等待传说中的江老板到来。

    自从传出,制药厂的二三期工程,要往他们大队这边扩建,并且药酒厂也建在他们这里,大队的土地全部征收的消息,他们就耐不住了。

    经过这些天的丈量等工作,基本上已经谈妥了具体的补偿方案。

    “还是国宏好呀!”

    “可不是,他那间房子,竟然补偿两万六千元。重新盖一栋,加上地皮,一万六绰绰有余了。”

    “唉!本来是没有那么高的。但人江老板仗义,把价格给我们提高。”

    “有这钱,我们直接搬到街尾那边去,比住这里好得多。”

    ……

    镇政府已经帮他们解决了问题,打算将街道延长,把街尾的一大段地皮做了规划,以合理的价格转让给他们建房子。

    这个举措,无疑是一举两得的。

    既解决了他们大队的住宿问题,又让街道扩建完成,一箭双凋。

    而房子拆迁还不算大头,对他们而言,真正的大头,是每年的分红。

    按照镇政府给他们初步计算的结果看,他们至少每年能拿到5000元的分红,土地多的,可能分到万元以上。

    这肯定是比不上双河村,但他们完全满足了呀!

    什么都不用干,拿到手的钱却多。别人累死累活一年,恐怕存不到一千元。而他们,轻轻松松好几千,甚至上万。

    一年后,他们大队也将整体步入万元户。

    就在这时,江宁跟着赵镇长等镇领导到场。

    第七大队的队长,带着民众一起鼓掌欢迎。

    “都到齐了吧?”赵镇长问道。

    他也蛮高兴的,看到镇里一个个地方开始富裕起来。以后,他这个镇长,将会永远被大家记住。

    “镇长,各家各户的代表都来了。”

    “那好,现在有请江老板跟大家讲几句。”赵镇长不废话,了解江宁的性格。能到现场来,已经是给面子的了。

    又是一阵掌声。

    江宁笑道:“其实,也没什么跟大家说的。很感谢大家的配合,以后大家一起发财。我在这里承诺,以后大家的分红,只会越来越多……”

    他跟大家说了不到三分钟。

    最后,他问道:“如果有觉得补偿不合理的,现在就要跟我谈,等签了协议,那可就按合同办事了。”

    全场没有一个人有异议。

    哪怕是曾经的街熘子刀哥,有心想要在这位大老板身上多要点钱,但也不敢冒头。何主任说了,谁敢没事找事,绝对让他好看。

    刀哥在响石镇是有名的混子,很能打,拼起来不要命。所以,道上的人都叫他刀哥。他曾经出去混过,但因为砍了人,逃回老家躲避。

    事实上,刀哥真要狮子大开口,根本就不需要何主任动手,他家老子就能把他打断腿。

    他是很勐,但他老子更狠,以前都被打得有心理阴影了。

    “行,既然没问题,那大家就签字吧!签了字,摁了手指印,就可以到信用社的同志那边。他们会直接将钱存进你们的存折。”

    那么大笔的资金,总不能把现金搬过来吧?

    60、70年代,农信社使用的活期存折有丰富多彩的元素,如“开展增产节约,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资金”等宣传语和飞机、金鱼、水果、工业铁塔等图桉;左下角有一个古钱币图桉很引人注意,线条简洁,好像手工绘制,存折倒也显得也不那么严肃了。

    而到了80年代,农信社仍然使用全省统一印制的活期存折,封面底色为黄色,上面印制了居民储蓄徽章,古钱币和工字型图桉,还有存折编号。

    存折大体上是对折的单层纸,左右两栏,右栏右边是存款人账号和姓名,农信社储蓄专用章,栏目设置有“时间、摘要、存入、支出、余额、记账员”等。

    这跟后世的存折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刘国宏一脸兴奋,一笔一笔地写上自己的名字,从没有这么认真写名字,然后用拇指蘸了一下,摁在那张协议上。

    “同志,可以了吗?”

    负责签署协议、合同的人点头:“嗯!可以了。”

    刘国宏又说了声谢谢,然后掏出自己的存折,上面的余额只剩下三百多元,是他全部的身家。

    他家的老房子很大,带院子的那种,是好多年前的建筑,算是祖产了。

    正是面积大,所以得到的补偿也多。村里其他拆迁户,通常得到的补偿就是一万出头,而他得到两万多,加上土地征收的,就超过三万。

    为了方便,镇长早就和信用社的负责人谈好,让他们直接到现场来办理业务。

    信用社和各地政府部门是没有上下属关系的,所以不一定得听赵镇长的话。不过,涉及到江宁这位大客户,信用社的主任立即安排。

    为江宁上门服务都完全没问题。

    毫无疑问,现在江宁是他们信用社存款最多的超级客户,服务必须得做到位。

    很快,刘国宏就把钱存到了自己的存折里。看着存折上五位数的存款,刘国宏真想大吼一声。

    从今以后,他家也是万元户了。

    刘国宏和老婆等家里人商量过,先建一栋两层的楼房,大概花个两万左右就可以。楼下可以当做店铺,以后开个饭店。

    没有地了,肯定得做点其他的事业。

    以前是没有资本,如今有资本,肯定也想做点小生意。

    而刘国宏能拿出手的手艺,恐怕就是炒菜做饭了。

    其实,很多人兴奋归兴奋,但他们心里都迷茫,没有想过以后做什么。有人可能干脆什么都不想,反正每年的分红都够一家老子生活得很滋润。

    回去的时候,刘国宏买了好几斤肉。

    他们一家搬出来,暂住在一个亲戚家。

    亲戚得知刘国宏要发达,自然是热情招待,富亲戚谁不喜欢呢?搞不好,以后可能要求到刘国宏呢!

第一百四十六章 入学大礼包

    “那边要搞什么?”江宁望着一处施工的工地,问道。

    赵镇长笑道:“招待所,或者说酒店吧!”

    镇里原本是有招待所的,但内部环境比较恶劣,很简陋。也就是十来个房间,房间里只有一张床,被子等简单的物品。

    正是如此,每次有领导、贵宾来他们响石镇,赵镇长都不太好意思挽留。

    于是,在周大利的建议下,响石镇盖一栋比较高档的招待所。除了住宿,还将提供餐饮的服务等。

    这挺有必要的,随着制药厂等落成,以后来他们响石镇的贵宾会越来越多。

    人家大老远来,找个条件好一点的住宿都找不到,这挺尴尬的。

    江宁听后微微点头:“挺好的。”

    赵镇长忽然想起,之前他谈到延长街道计划的时候,江宁好像有话要说。

    “对街道规划,你有什么看法吗?”

    江宁一愣,想了想,说道:“现在的街道,建筑大多都是六十年代修建的。现在要在街尾那边连接一段,看着不搭。

    既然要规划,要我说,干脆另外搞一条新街。以后如果老街需要升级改造,也会减少很多麻烦。”

    此话一出,赵镇长顿时惊醒。

    是呀!干嘛不规划一条新街呢?

    按照原计划,街道一半新,一半旧,看着确实不怎么好。

    “最重要的是,新街的街面可以规划宽一些。老街道的宽度已经固定,很难拓宽,除非将两边的建筑拆了。

    新街的位置,最好就是靠近工业园,以后为工厂的工人服务。”江宁接着说道。

    “工业园?”赵镇长再次懵逼。

    “就是工厂汇集的区域,可以叫工业园,或者工业区。比如现在望过去,那一大片,可以说是响石镇的工业园。

    以后,工业园还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工人多了,就肯定需要消费。把街道建在附近,对促进响石镇的消费有很大帮助。”江宁解释。

    以后工业园的工人超过一万,上万人的消费,那是挺恐怖的,足以带火一条街。

    其实,工业园、工业区的概念已经有了的。

    几年前,招商局就在深圳那边创办蛇口工业区,那是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

    赵镇长对这词语陌生,倒也能理解。

    经过江宁这一解释,赵镇长才发现,江宁给出的方案非常科学,比他们原来的规划好太多了。

    “对,对,对!你这建议好,我回去开个会讨论一下,必须重新规划。”赵镇长恨不得马上回镇政府。

    “还有,一定要注意,给工业园预留足够的空间。别的商家我不敢说,但我以后肯定还会在里面建厂的。”江宁又提醒。

    得!赵镇长这才发现,原来的规划实在是太草率了。

    不仅是街道,工业园也得好好规划。不然,以后要乱套。

    ……

    江宁发现,街上开了一家书店,他忍不住走进去。这年头,没有手机、电脑,江宁也只能靠电视、书本打发时间。

    书店还卖练习本、铅笔等。

    《外国现代派文学作品选》摆在很显着的位置。

    可以说,这是八十年代国内最风靡的书籍之一。

    时下是一个文学大热的年代,是一个欧美现代派窜红的年代,也是一个文选当道的年代。当这套选集将这三个头号流行元素集于一身,想不火爆都不行。

    它以精准的选家眼光,最具权威性的译文,不仅为渴望走向世界的文学青年打开了一个第一次眺望现代西方窗口,同时也为那个年代的一切文学创新提供了来自西方的高端范本。

    毫不夸张地说,读书人没看过这本书,都不好意思跟别人交流。

    不过,江宁对它不感兴趣。

    他拿起旁边的一本“砖头”,暗道:现在就有《汉语大字典》了吗?

    实际上,这本《汉语大字典》是刚出版没多久的。

    众所周知,凡古今文献、图书资料中出现的汉字,几乎都可以从《汉语大字典》查出,它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收集汉字单字最多、释义最全的一部汉语字典,是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目的的大型汉语专用工具书。

    江宁准备买一本,以后果儿能用上。

    别说果儿了,哪怕是读高中的杨雨,也绝对能用。

    我们就算读完大学,也还有不少字是没有学到的,得查字典。

    此外,江宁还看到了非常熟悉的宣传画,以及宣传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句话,80、90的人都肯定不陌生。00后的教室还有没有,那江宁就不知道了。

    还看到了小学语文、数学等教科书,江宁拿起一本,翻阅了一会。这时候的教科书比较正经、严肃。

    不像后世,什么毒教材都搞出来。

    这个年代,要是发现毒教材,那后果是很严重的,枪毙都不是不可能。

    江宁穿越回来之前,毒教材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最后竟然不了了之,实在是让人费解。有人试图摧毁国家未来的希望,居然没有追究责任。

    不过,这些教科书,江宁也没必要买,杨雨她们的书本都好好保留着呢!

    他将手伸向另外一边的田字格习字本,一口气就拿了二三十本,这是送给果儿的入学大礼包。

    这种习字本,大家估计也不陌生,还注明给低年级使用。

    封面处,有班级、学生等需要填写的信息。

    铅笔、铅笔刀、橡皮擦、直尺、三角尺等,江宁也搞了一套。

    还有算盘,也得买一个。现在计算器还不流行,算盘是学生的必备学习工具之一。珠算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人人必须掌握的。

    算盘和书包一样重要,缺一不可。每天左肩背书包,右肩背算盘,这就是很多人最深刻的记忆了。

    这些,都挺便宜的,花不了几个钱。

    还在村里耍欢的果儿,丝毫没有意识到以后日子的艰难。或者说,跟她一起玩的那群小子、丫头,好日子差不多到头了。

    神兽要入笼了。

    回到家,江宁把这些东西给果儿。

    小丫头现在还感觉新鲜,对入学读书满怀期待。

第一百四十七章 火筒

    晚上,江宁看着新闻,报道大毛国的宇宙飞船拍到哈雷慧星的照片。

    提到彗星,大家首先会想到哈雷彗星。

    它是彗星中的代表,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见两次的彗星。

    这颗慧星的核是由冰组成的,大约有3英里直径,太阳的热能使慧星融化释放气体。所以,我们能看到哈雷彗星长长的尾巴。

    此时的大毛国还没解体,正在跟美国进行激烈的太空竞争。

    比如在今年的一月份,美国旅行者二号星际探测器成为首个飞近天王星的探测器。

    没错!这时候,人家已经跑到天王星去了。

    也是一月份,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失败,发生爆炸。

    江宁记得,再过一两周,大毛国的宇宙飞船开始跟空间站对接成功。

    而我国,在上个月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我国的航天事业,正在努力追赶中,艰难中求生存。

    没办法!虽然我国和美国建交,此时还是蜜月期,但人家就是不让我们加入他们的太空计划,包括空间站,只好咬牙自己搞。

    到下个月,大毛国要悲剧了。

    没记错的话,大毛国将发生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那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核污染将笼罩整个欧洲大部分地方。

    次日,十来个摊贩出现在双河村。

    他们统一在江宁外公的小卖部不远处摆摊,吸引了一些村里的妇女购物。

    自从庙会赚了钱之后,他们几乎每隔一两天,都会到双河村来摆摊,已经逐渐形成了集市的雏形。

    这么搞下去,双河村很可能会形成响石镇的第二个集市。以后双河村的村民逛街,说不定不用到镇里去。

    也有附近的村民,拿着自己家养的鸡鸭,甚至自己挖的折耳根在卖。

    到现在,江宁对折耳根依旧无福消受。第一次吃的时候,差点没把自己命给折进去,那味道是直冲天灵盖去的。而有人竟然吃得津津有味,简直停不下来。

    这玩意的味道非常霸道,没有任何东西的味道能压过它。江宁称之为食物界的天花板,灵魂都能受到冲击。有多少人爱它,就有多少人怕它。

    孩子们围着一个小吃摊,上面有水果糖、薄荷糖、芝麻杆、奶糖、饼干……

    而不远处,还有大叔推着推车,车上放着爆火筒的机器,吆喝道:“爆火筒了!爆火筒了……”

    有村民赶紧回家,带一两斤米,或者玉米出来。

    火筒可是这时候为数不多的膨化食品,孩子们的最爱之一。这跟爆米花是类似的,但外观不一样,看上去就是白色的管子,中间空心。

    随着机器的转动,白花花,圆滚滚的火筒柱就从出口处源源不断地钻出来了,长到四五十厘米就把它拗断,放进内部有塑料膜的蛇皮袋。

    这东西,最好就是要密封,否则不用几天,火筒就不脆。不脆的火筒,几乎失去灵魂。

    “小宁,来一根。”村民热情地给江宁递过来。

    江宁也不客气,接过就啃起来。

    “够了,够了!吃太多上火。”江宁摇头道。

    刚加工好的火筒吃起来又香又脆,如果在白米里加一把红米,那加工出来的火筒就成了澹红色,如果再加点糖精,可就色香味俱全了。

    那些小家伙,拿到火筒不是吃,而是当成“武器”先玩一会,等玩够了才吃。

    还有个小摊,摆着大小不一的黄色“石头”。

    江宁一边吃着火筒,一边捡起一块拳头大的,问道:“这田黄石吧?怎么卖?”

    摊主咧嘴一笑:“好眼光!没错,它是田黄石,我前段时间从寿山村那边弄出来的。这一块,品质相当好。你诚心要的话,120元给你。”

    他没有说自己就是寿山村的人。

    田黄石自古以来就是宝物,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之王”尊号。正所谓:“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石。

    此价格一出,大家纷纷看过来。

    虽然双河村富裕了,但120元一块石头,也还是让他们吃惊。要知道,120元都能买一辆自行车了。

    江宁却暗道:真够便宜的。

    他很清楚,这田黄石的升值空间极大。二三十年,品质好的田黄石能升到万元每克以上。而现在,几乎就是白菜价。

    几百倍,甚至是上万倍的利润呀!

    江宁又挑了一块品质上乘的:“一起算钱吧!”

    摊主顿时容光焕发:“好咧!这一块算80元,您给200元就行。”

    江宁口袋没钱:“稍等,我去拿钱。”

    说完,就往不远处外公的小卖部走去。

    其他人惊了,两块石头要价200元?

    而摊主见江宁那么爽快,不由自主地把手伸到里面衣服的兜子。那是一枚印章,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拿出来亮相的,怀璧自罪的道理他懂。

    外公杨献德没有问外孙拿钱干什么,从抽屉拿出一大叠,全是10元大钞,数都没数,塞给了江宁。

    摊主拿到钱后,手指沾着口水,数了三遍。

    他满脸笑容地说道:“没错!”

    正当江宁要走开的时候,他忽然小声问道:“田黄石的印章,要吗?”

    江宁顿住脚步:“哦?拿出来看看。”

    摊主将印章掏出来,小心翼翼地递给江宁。

    生怕江宁不识货,他提醒:“这是‘银裹金’,很少见的。”

    银裹金田黄原指白田中有较多的黄心,或田黄的白皮稍厚稍多的田黄石,后内白外黄的田黄石皆统称为“银裹金“田黄。

    江宁打量了一会,感觉应该是清代的物件。虽然他不懂什么凋工之类,但看上去确实是少有的精品。

    “大叔,您想要多少?”

    摊主张开一个巴掌。

    旁边的摊主倒吸一口凉气:“五百?”

    只见摊主翻了下白眼:“五千,我只能告诉你们,这东西是以前皇宫流出来的。”

    其实,他说谎了。这东西实际上是要上贡到皇宫的,但被他家祖宗截留下来。

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们的标准就是世界标准

    听到五千的价格,除了江宁,其他人都目瞪口呆。

    他们心里的第一想法:穷疯了吧?喝了多少?做梦也等晚上做呀!

    江宁呵呵一笑:“减一点吧!说个实价,大家爽快点。以后,有好的田黄石,可以直接往我这里送。”

    摊主也没指望自己喊多少,人家就给多少。既然江宁没有被吓跑,还能笑出来,说明人家是真心想要买的。

    尤其是听到江宁说,以后还要田黄石。

    这可是长期客户呀!

    他想了想:“最低3500,之前有人出到3000元,我没卖。”

    一口气减了1500元,够诚意,江宁微微点头。这印章的价值肯定没有鸡缸杯、汝窑笔洗等珍贵,但既然遇到,也不可能不要。

    最主要的是,他见这人有田黄石的渠道,可以合作。

    再说,几块钱就掏走人家的传家宝,这种缺德事他也干不出来。

    “行,跟我到我家取钱吧!”

    也只有江宁才会在家里放那么多的现金。

    现在,村民基本上都把钱存在信用社。前两年,有村民把钱藏在家里,被老鼠啃碎了两百多元,家产瞬间蒸发一大半。

    从那时起,大部分村民都不敢把太多钱藏在家里了。

    摊主拿到钱后,心情非常高兴。

    “以后还有品质上乘的田黄石,都可以转手给我,价格不会让你吃亏的,可以比市价高两成左右。”

    “老板,您放心,只要有好东西,我就给您送过来。”他现在也猜测到,眼前这位就是传说中的建水县首富,不差钱。

    以后品质差的田黄石,他都不好意思拿过来。

    看着一个房间的老物件,老屋那边还有阴沉木和金丝楠木,江宁觉得,以后得专门修建一座收藏宝物的收藏馆才行。

    这一年来,江宁花钱收集了那么多东西,家里没有人说他乱花钱。

    主要还是江宁太会赚钱了。

    偏偏勤俭节约的外婆还宠江宁,根本不会说什么。

    诊所的黄芩又来到家中,江宁便知道他要找谁。最近,这小子跟他表姐走得很近呀!江宁也听大舅妈她们讨论过黄芩这个人。

    总得来说,现在表现还不错,懂医术,脾气也不错,对人有礼貌。

    “我表姐不在家。”江宁只好跟他说一句。

    黄芩脸上有点尴尬,讪讪笑道:“没找阿娟,找你说点事。”

    “啥事?”江宁一愣。

    “我发现,最近有人也在高价收购古药方。”黄芩告诉江宁。

    “正常,跟风是肯定的。”江宁不出意外。

    既然中药能出口创汇,肯定也会有人盯上这一块蛋糕。那么,争夺中药方,那就不可避免。江宁自己也没有想过要把国内古今的药方都拿在自己手里。

    黄芩摇头:“据我打听,是西医的那帮人在收购。小道消息,他们要把中药方收购,然后封锁起来。”

    这是想要从根子上毁掉中医药,是黄芩难以接受的。

    所以,听到这消息,还没来得及验证真实性,他就匆忙来找江宁,商量对策。

    江宁听后,顿时忍不住皱眉。那帮人太缺德了吧?

    在前世的时候,他就听说,国内医药界将各种好的药方都锁起来。只要是便宜好用的药物,都逐一淘汰,留下药效不好又贵的药物生产。

    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在他们看来,好药就不应该留在这世界上。

    比如现在还很流行的宝塔糖,以后将销声匿迹。

    宝塔糖作为驱虫神药,效果不用多说,70、80,甚至90后的人都很清楚。然而,就是这么一款好药,最后没了。

    此外,还有鱼肝油、甘草片、扑热息痛、扑尔敏、酵母片、三黄片、红药水等等,以后都会逐渐澹出视线。

    可见西医的那帮人不干人事,不止是针对中药。只要是好药,不管中西,都在他们禁产的名单。

    好药不是好商品!这就是他们的信条。

    “加快收购,价格可以定高一点,不要怕花钱。”江宁跟黄芩说道。

    现在,那帮人还不敢太明目张胆打击低价药。毕竟国家现在不富裕,谁敢乱了国内的药价,绝对就是在找死。

    但江宁清楚,再过一二十年,他们就要露出獠牙。

    江宁打算到时候把好用又便宜的低价药的药方也弄到手,不能让那帮人给锁在保险柜里面。

    看来,有必要让那些老中医出面。

    “我老师他们也在中医界放出话……”黄芩补充。

    “嗯!那就好,还是秦老他们考虑周到。那就这样吧!加快速度,我们不仅要谨防国内的西医,还要防国外的。”

    岛国肯定也在惦记中国的中药方。

    不仅岛国,南韩那边也不消停。

    一个拿去注册专利,一个拿去申遗,都不是好东西。

    其实,岛国惦记的不仅仅是中药方,还有中药。

    上辈子江宁就听说,国内最好的药材是卖给岛国的。

    接着,江宁去找秦老他们。只见秦老正在挥毫练习书法,纸上写着: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

    这本是清朝末年湘乡一位不知名老中医坐堂药铺书写的一副对联,意在祝愿天下苍生都健康平安少病。后来,成为了很多药房的名言警句。

    然后,到了后世,这句话被药店扔进了垃圾桶。

    药店也讲究业绩,赚钱才是最重要的目标,治不治病,跟他们关系不大。

    “秦老,好兴致呀!”江宁笑道。

    “哈哈!你怎么过来了?刚才,大家还在讨论,怎么让我们的中医药跟世界接轨,更接近世界标准。”

    自从来这里之后,他们这群老中医的心情都不错。

    看着中医药在海外流行,发扬光大,能不开心吗?

    正如江宁所说的那句:既然国内寸步难行,那就转换思路,不能让中医没落下去。

    江宁一愣,随即说道:“我们的标准,就是世界标准,研究那个干什么?我们中国是中医药的发源地,还有其他国家比我们更加权威的吗?”

    此话一出,秦老如同雷击,瞬间呆住。

    是呀!咱们的标准就是世界标准。

第一百四十九章 人才竞争

    “说得没错!”

    即便是年过花甲,秦老依旧听得热血沸腾,甚至有点想哭。

    “所以呀!讨论那个没啥用,还是制定自己的标准比较好,以后就当成世界标准。不仅如此,以后我们还要举办世界中医座谈会等等,一切都得以我们为准则。”江宁补充道。

    要想将中医发扬光大,扬名世界,举办世界级的座谈会、论坛、交流会等等,是很有必要的。

    秦老将心中的振奋压下。此时的他,是心甘情愿帮江宁做事的。

    “另外,我们中医还要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考证标准,不能让西医插手进来。秦老,您德高望重,应该带起这个头。

    西医一些好的方面,我们应该学习,也不能一味否定人家。

    比如医师考核,人家就做得不错。这些方面,中医需要模彷。我们中医之所以不受待见,其中一方面就是有些江湖郎中,本事没有,庸医一个。”

    江湖郎中坏了中医的声誉,这大家都心知肚明,不是什么秘密。

    江宁清楚,在后世中医的考核竟然是用西医的标准去考的。

    这导致一些医术高明的老中医都拿不到证,相当讽刺。

    有网友调侃,按照西医考核的标准出题,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古代名医都很可能拿不到从医证。

    听江宁这么说,秦老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真要把命门交到了西医的那帮人手里,那中医以后真的很难了。

    他皱眉:“就怕某些人要从中作梗呀!”

    “只要是明面上的手段,那都不怕,我们也有人支持,比如省里的大领导。他已经明确表示,大力扶持中医发展。”江宁有底气。

    他那么努力搞外汇,可不是单纯地为了赚钱。

    秦老闻言点头,他们老中医就怕来自官场上的压力。如今,也有大人物给他们撑腰,自然是没那么担心了。

    “行,我再联络几位老伙计,带头将中医考核搞出来。”秦老说道。

    他认识的,自然都是中医界的大拿。

    那么重要的事,必须要一众老家伙撑起来。

    目前,中医还比较乱,参差不齐,确实需要对中医师进行考核分级。比如需要什么水平以上的,才能发证,才能给老百姓治病等等。

    “还有别的吗?”

    秦老也发现,江宁每次提出来的建议,都非常关键,所以下意识追问。

    “还有就是多建几座中医学院,培养中医人才。中西医的竞争,其实也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在这一点,中医落后了很多。

    西医能批量地培养医生,这也是中医需要学的。”江宁说出自己的想法。

    没有人才,也就没有了传承,一切都是空谈,没落也是迟早的事。

    秦老有点头疼,得!又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中医药建专门的学校,可没有那么容易。一来没有国家的发力扶持,政策很重要;二来没有生源,想要让成绩好的报考中医,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这恐怕有点难。”

    江宁却道:“秦老,只要您能把老师安排妥当,其他的都不是困难。

    现在我们省对中医的重视,绝对是不用怀疑的。我相信省里的领导也会支持,政治上也就没有了阻碍。

    其次,那就是资金了。我打算从制药厂划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发展中医学院。

    大家可能还会担心学生的问题,但这很好解决。对愿意报考中医的学生进行补贴,奖学金等都安排上,我不信没有好学生。”

    后世,那些大学招揽尖子生的套路,无非就是那几样,江宁随便甩出几个措施,都能让学校招满。

    得!话都说到这份上,秦老也就没有什么好顾忌的。

    “这事交给我。”

    他一把老骨头,能为中医做的,也就只剩下这么点能量了。

    等江宁离开,秦老拿起电话,开始给天南地北的朋友打电话。一些七老八十的老头,也被他挖了出来,让他们出山。

    江宁为中医出钱出力,他们如果没点反应,那就真是猪队友,带不动了。

    “老焚,你家的针灸不能让它失传呀!不能外传,或者传男不传女的那一套,现在行不通了的。

    过来吧!我们这边要建一座中医院校,你来担任针灸专业的讲师……”秦老耐心地劝道。

    焚家的针灸,是国内中医界公认的第一针。然而,这门医术,连他们家的孩子都不学。等老焚去世,那就真的要失传了。

    他还告诉老焚,江宁也不白让大家贡献出家传的技术。只要公开教学,除了有一份高额工资之外,还将获得一笔巨款。

    这相当于专利费吧!

    远在秦岭大山的老焚陷入了沉思。

    他家的针灸,连累了全家人,孩子们对针灸非常反感。孙子考出全县第三名好成绩,但没有被录取。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因为这事,孙子都好多天没有和他说话了。

    他决定好好跟家人谈一谈,既然自己后代不稀罕,那还不如传授给别人,让老祖宗的这门医术传承下去,也不算愧对列祖列宗。

    “少商,把大家喊回来吧!我有事跟你们说。”老焚对大儿子说道。

    他有五个孩子,三男两女。大儿子以拇指的穴位少商穴起名,对他期望很高,但大儿子的医学天赋很低。

    小儿子少冲则是以尾指上的少冲穴起名,医术天赋最高,但小儿子对家传的艺术深恶痛绝。

    “好!”

    过了一会,大孙子焚天泉从外面回来,手里提着一把柴刀。

    “天泉呀!你过来一下。”

    焚天泉犹豫了一下,还是放下柴刀,走过去。

    “爷爷知道你因为我们家的针灸受牵连,你想去的大学,爷爷帮不了你。但中医学院和农业大学,你想不想去?”

    这也是他跟老秦开出的一个条件,他可以去教学,将针灸传授给大家,但想要一个大学入学的名额。

    “农业大学可以去?”焚天泉一愣。

    至于中医学院,他真不感兴趣。农业大学虽然也不是他的首选,但他还是希望能进去深造。

    “可以,爷爷已经和一位老朋友打了招呼,大学那边会给一个特招名额。”

    焚天泉一听,万分惊喜,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03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最新章节! 作者:山村户口所写的《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为转载作品,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介绍:
重生八十年代的江宁,激活了奇宝玉葫芦,玉葫芦有灵液,对生物生长和改良有巨大作用。
于是,黑皮西瓜、凸顶柑、草莓阿诺、夕张王甜瓜、红宝石罗马葡萄等名贵品种,被江宁一一培育出来,大赚外汇。
即便身在小山村,江宁依旧活出不一样的人生。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悠闲山村生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