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潇潇雨歇TXT下载潇潇雨歇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潇潇雨歇全文阅读

作者:梦凝小筑     潇潇雨歇txt下载     潇潇雨歇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八十章 争辩

    好些日子没进行过军情研讨会了,听到秦王召唤,这些人赶紧放下手头的事跑了过来。等人到齐了,李世民方带着李武从内帐中走出。

    “唐瑛,你过来坐。”

    李世民出来就看见唐瑛规规矩矩地按照自己的品阶坐在张公谨对面,远离自己,他微微皱了一下眉头,直接下令了。唐瑛暗自叹口气,不情不愿地起身走了过去,按照老规矩坐在李世民身侧,低了头,不去看别人好笑的神态。

    李世民一看唐瑛很乖,他满意地点下头,抬眼看了张公谨,这位是唐瑛离开长安后才来到秦王府的新人,由尉迟敬德推荐的,有勇有谋的年轻人,李世民很是喜欢他。此次把人带出来,任何大事都让他参与了进来。

    冲唐瑛笑笑,李世民问她:“唐瑛,你和张公谨认识吧?”

    唐瑛点头,两人都知道对方,只是从未交往过:“禀秦王,在下和张大人在洛阳的时候见过两三次。恭喜张大人跟随了秦王。”最后这句,却是冲张公谨说的。

    张公谨赶紧回礼:“多谢唐将军,在下比不得将军目光远大,惭愧。”

    唐瑛冲李世民微微一笑:这人有本事,可跟我不对路,说正事吧,别东拉西扯的。

    李世民轻咳一声:“张公谨,你是第一次随本王出征,也参加过几次军情讨论了,本王既然信得过你,你就要和在座各位一样,有啥说啥,不必忌讳什么。”

    张公谨要愣一下才知道点头:“是,臣明白。”

    “好了,说正事吧。”李世民把招呼打好了,才起头:“前些日子,无忌给本王出了一个拦坝蓄水破敌的主意,我们也议论过一次,虽然没确定下来实施的时间,却算是采纳了。然,刚才唐瑛对这个法子提了反对意见,她提出新的策略,所以,本王把你们都召集来,共同商讨一下。”

    长孙无忌听明白了,赶紧问唐瑛:“将军的异议是?”

    唐瑛指着李武手上的图纸回答:“长孙大人看过洺水的地势图吗?”

    长孙无忌点头:“将军绘制的图纸非常详尽,在下认真研究过,所以觉得此法绝对有效。”

    唐瑛没有马上说话,而是起身走到李武身前,和他一起将图纸打开,拿到众人面前。确定大家都看清地图了,她方指着洺水的走向解说:“各位大人请看,洺水岸边的这两处是我军的主要营地,北面这里,还有这里,还有东面的那边,洺水城在这里,这些地方都是我军各总管的驻营地。而刘黑闼的部队主要集中在这一处,还有这边,几乎处于我军包围之中。这些,大家没异议吧?”

    图纸上标注的很清楚,一目了然。听了唐瑛的问话,众人一起摇头。

    唐瑛这才说:“各位大人,长孙大人的主意原本很好,可是,大家看看洺水的走向,如果在上游这一处修建堤坝,一旦决坝,大水顷刻而下,所淹没的地方,可不仅仅是刘黑闼的部队,咱们自己的部队也在其中,这样的水淹,可真是水淹三军,二军是我。”

    “这……好像不是这种时候放水吧?”长孙无忌苦笑一下,好好的一条计策,被唐瑛这么一比划,变成自己淹自己了。

    李世民看了唐瑛一眼,暗中叹气,这个唐瑛呀,就见不得多死几个人,把个歪理说的头头是道,真亏她想得出。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暗自嘀咕,杜如晦可是直肠子,也不懂给别人留面子,马上就反驳唐瑛:“唐、将军,说的不、不对。放水、水,肯定不,不是这样放。真要放、放的时候,我军、不、不会在这里。”

    唐瑛很认真地摇头:“我当然不会以为是现在这种情况下放水。长孙大人的建议应该是两军交战中,或者寻找机会。但这样的机会有吗?我的结论是没有。刘黑闼不会让咱们离开他的视线,我们要挪营盘,他也会挪营盘,所以,想和刘黑闼拉开距离,还能让他待在大水淹没的地方,怎么可能。”

    “战局胶着中呢?”李世民沉声询问:“一旦双方在决战中发展成胶着状态,大水的突发而至,能起的作用你应该明白,况且,现在这个时节,水量并不算太大,放水的作用更多的是一种威胁。”

    “我不同意秦王的说法。”

    唐瑛的确如李世民所想的那样,反对水淹三军策略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水火无情,死人太多。而且,李世民的解释中,也隐隐有不把自家军卒当回事的感觉,这让她无法接受。因而,一口否认了李世民的解释,语气更加坚定起来。

    “双方真到了胶着在一起不分你我的地步,大水下来,岂不是连自己的将士也一起冲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不可取。再说,水火无情之处,不仅仅在于杀伤太过,而且对战后的影响也非常之大。”

    “战后?”唐瑛的这句话让众人不理解了。

    唐瑛一指图纸,冲着杜如晦说道:“杜记室,您比别人更清楚民生的重要。洺水两岸的土地可都是肥沃厚土,一旦大水冲下来,这百里之沃土,可就变成荒滩了,不可惜吗?战后需要迅速重建家园的百姓,又拿什么来养家糊口?他们够倒霉了,咱们也得为他们多想想才是。”

    “这……”杜如晦心里一禀,沉思起来。

    李世民却摇头:“一时之成败,过后慢慢收拾即可。至于你说的自己将士的问题,本王和诸位都商量过,我玄甲兵有战马为依托,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秦王。”唐瑛是很执拗的,发现问题不对,是绝对不会让步:“就算大战之后慢慢收拾家园,那,大战之中呢?参与决战的将士,可不仅仅是玄甲兵,多数是步卒。玄甲兵乃天下之强兵,若发生了战局胶着的情况,必定是玄甲军的冲击并没有能彻底击垮对方。胶着一定是双方步卒的胶着,与骑兵关系不大。请秦王和各位大人再想想。”

    张公谨看了李世民一眼后,方认真地问唐瑛:“将军的意思,我想我明白了。只是,将军,若是战局一直胶着下去,我方将士也会受到很严重的伤害,这种伤害,不一定比遭遇一场大水轻。水势来的快,去的也快,即便被冲击一下,只要在岸坝上,淹死的又几个?在下觉得,秦王说的在理,放水的效果更多的是威慑和击垮对方的心理,而不是杀伤力。这点,也请将军在考虑一下。”

    唐瑛微微点头,这点她也想过:“在下想过这些。然,水火无情,自古兵家都不以水火之攻为主要战略手段,就因为这样的手段过于残忍,有违天道。若是唐瑛记得不错,兵家孙子在兵法一著中说到火攻时,用了“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描述之语。所以,张将军,在下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水攻绝对比单兵交战的伤害大。”

    唐瑛居然能拿出孙子来说事,这让张公谨有些意外,他愣了片刻方问:“那,将军认为水攻不可,如何一战而胜之?”

    唐瑛冲李世民微微点头:“在下已经向秦王提出了攻心之策。”

    “攻心之策?”长孙无忌苦笑一下:“自然,孙子有曰,攻心为上。唐将军若有这等上乘之策,在下的建议可以不用。”

    李世民却在摇头:“唐瑛之策,乃长久之计,短时间内,收效恐甚微。”

    唐瑛不乐意了:“秦王,在下的计策还未实施,下这样的结论,为时甚早吧!”

    李世民微微侧头,冲她咧嘴一笑:“你太自大了。根据本王多年得来的经验,你的计策只适合战后安抚,并不太适合战时。”

    唐瑛沉下脸,直接反驳了回去:“据在下所知,秦王殿下还没用过这种攻心之策,何来的经验。”

    李世民和唐瑛一来一往地斗嘴,下面这几个,别人倒也忍的住,杜如晦不干了,他那里一摊子事,没时间听两人斗嘴。看在唐瑛是女人的份上,这位先生还算留情面,只大声哼哼了两下:“秦王,唐、唐将军,到底啥、策略,先、我们听听。”

    李世民原本就只想逗逗唐瑛,见对方沉了脸,他也赶紧见好就收:“唐瑛对本王说,刘黑闼的手下都是被强行拉去从军的百姓,只要让他们知道陛下安抚河北山东的旨意,这些士卒就无心打仗……”

    “如、如何告知?”杜如晦精神气来了。

    唐瑛微一欠身:“杜大人,在下听说,陛下又给河北山东优抚之策,免三年常规赋税,这是真的吧?”

    杜如晦点头。

    唐瑛接着说:“河北山东之反,是窦建德之死和秦武通将军搜查夏朝旧部所引起的。人心惶恐之下,稍有流言和恐吓,百姓就只好选择随反,否则,轻则一人身死,重则全家毙命。有刘雅的前车之鉴,谁敢不反?刘黑闼何尝不是如此。”

    “唐将军的攻心之策针对的是将领们?”长孙无忌一愣,基于他对唐瑛的了解,他不认为唐瑛的攻心之策针对的是刘黑闼等人,而唐瑛反对他的计策,不也出于对军卒的关心嘛。

    唐瑛摇头:“不,在下的主意针对的是多数军卒。让他们自愿放下武器,脱离战场。”

    “可否再清楚一些?”

第二百八十一章 绝路

    “在下的立足点就在于陛下的圣旨。陛下不是宣布再对河北山东免常规税赋三年吗?这等优抚之策,足以让绝大多数的百姓心动不已。刘黑闼起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这些河北山东的民众对现实生存的恐惧。他们害怕,害怕新的政权跟他们算大夏的帐。只要让他们消除了这种恐惧,他们肯定愿意过平安的生活。”

    张公谨一听这话,笑了:“依唐将军之言,你要攻取的是军心,这点在下听明白了。只是,似你说的,这刘黑闼也是被人逼着造反,岂不是也可以招降与他?”

    唐瑛认真地点头:“若是刘黑闼刚起兵之时,招降之策未尝不行。然,刘黑闼自从大胜淮安王后,自信心大涨,而河北又多人起兵响应,形成了今日之气势,却是劝不过来了。”

    “既然劝不过来,你的攻心之计,也难奏效。”李世民微微皱了一下眉头:“自古劝降是劝领军将领,而不是军卒。再说,军中之事你很清楚,先不要说劝降信如何送入军营,让大部分军卒都得到,就说士卒中能有几个认字的?还有,领兵将领根本就不会让这些军卒知道信的内容,还有,逃兵有这么好当吗?”

    “不识字难道也看不懂图画?”唐瑛皱了一下眉头,李世民的话怎么听怎么像是在反对自己的主张:“在下不是给秦王画了草图吗?至于送信进军营,箭矢也好,石头绑着也罢,很难吗?逃兵不好当,但秦王在洛阳城外没有少收留逃兵吧?”

    “这……”李世民点头,不否认这些:“只要他们肯逃,本王照样可以收留。”

    “只要秦王收留,再赐他们平安返乡,我就不相信,那些留在刘军军营里的军卒们,会得不到这样的好消息。”

    房玄龄沉思一下才问:“唐将军所言很有道理。只是,陛下的安抚旨意是等河北山东平定之后,而且,只是针对百姓。”

    “放下武器投降者,都是百姓。”唐瑛明白房玄龄指的是什么,这点,她也想过:“投降的是兵还是将,应该由我们判断,而不是陛下来判断。此外,我建议秦王修书给陛下,阐明我们安抚河北之策,释放各地囚徒,对河北山东人士以往的作为采用既往不咎之策。这样一来,就解决了人心问题。”

    “你的建议本王照做。“李世民大手一挥:“劝降也好,安抚建议也罢,都可以做。只是,本王想的是,你的策略生效的时间,还有效果。我们不可能长久等下去。”

    “秦王已经在断刘黑闼的粮道了。吃的没了,人心更慌,时间不会等的太久。”

    李世民点头,同时看向在座的众人:“你们以为如何?”

    “唐将军之策可行。”长孙无忌带头,不管怎么样,这种主意都是可以用的:“只是,请秦王将此计禀报给陛下,以免陛下误会秦王擅自做主。”

    “这是自然。”长孙无忌也是老谋深算之人了,他的意见很中肯,唐瑛也很佩服。

    房玄龄微微一笑:“在下觉得,蓄水之事也不要放弃。两者缺一不可。”

    唐瑛看房玄龄了,这种事情,和稀泥要不得:“房大人,两者没有可比之处。”

    “有,都是攻心之策。”房玄龄笑着向唐瑛解释:“将军的攻心是釜底抽薪,长孙大人是急时威慑,两者若能相辅,收效一定更大。当然,在下也觉得,如果前期将军的攻心之策起到了明显的效果,长孙大人的策略,自然可以不用。只是,有所准备,比没有准备强。”

    房玄龄说的非常有道理,唐瑛一时之间也找不出反驳的话来,虽然,她很明显地能感觉到眼前的这些人都不会放弃蓄水之策,士卒在这些人眼里,不过是作战的机器,他们要的只是一场胜利,至于战士的伤亡,在胜利面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而她,面对这样的观念,却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

    唐瑛悲哀地发现,正因为她过于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明明白白地看到这种观念上的冲突与不同,反而让她自己陷入一种与人无法沟通的境地中,她依旧是孤单的存在。但,她却毫无办法去改变别人,也改变不了自己。现实呀,远比任何想象要残酷的多。眼下,她只但愿刘黑闼手下的士兵们,能多为自己和家人想想。

    见唐瑛脸色依旧不好,李世民很不理解,战争会带来死亡,杀伤敌人的同时,自身的损害也无法避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不战而屈人之兵。面对战争带来的死亡,根本没什么可悲悯的。或许,女人的心就是要软一些吧,李世民只能拿这个当理由来理解唐瑛了。

    “筑坝容易,毁坝难。”唐瑛还想再努力一次:“一旦不需要水攻了,大家可想过如何善后?”

    “只要一举消灭了刘黑闼,善后之事可以慢慢来做,不用着急。”李世民挥挥手,不想再议论这些问题了:“明日,你就和房玄龄一起安排劝降文告之事。”

    唐瑛使劲咽下了口水,强迫自己不再争论下去:“是。”

    长孙无忌赶紧说:“秦王,臣也做这件事吧,劝降信少了没作用,臣把手下文书全部集中到房大人那里去,听候唐将军调遣。”

    李世民想想,点头了:“好吧,这事就由你们去做。本王这就给父皇写信,请得父皇的旨意最好。”

    “是。”

    半个月后,唐军的劝降信已经让刘黑闼很恼火了。刚开始发现的时候,他下令全部收缴,不许传看,可不久他就发现,这些东西根本收不上去,太多了。纸片、树皮、竹简,甚至箭杆上全写上、画上了那些免税赋,免罪责的话,这些皇帝的许诺、秦王的教令等等,无不显示出大唐的仁义,倒显得他起兵不仁不义了。

    堵是堵不住,防也防不住,自从唐营的劝降信雪片一样飞来后,刘军阵营里开始出现逃兵了,开始是单独的个体,发展到后来,是一小队一小队的人马溜号,每天都发现有人逃跑,甚至直接跑到了唐营。刘黑闼只好下严令,严惩逃跑者,这才算暂时刹住了这股逃跑风。

    然而,大麻烦紧跟着就来了,刘黑闼的眉头也越皱越紧。军粮迟迟不来,来的则都是坏消息,唐军基本上掐断了他的粮道。眼看着军中的粮食越来越少,刘黑闼明白,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再不决战,他就要被唐军困死在洺州城外了。

    斟酌良久,刘黑闼终于下定了决心:“来人,给我把王小胡叫来。”

    唐瑛是被一阵阵喊杀声给惊醒的。她今日休息的很晚,忙了数日的劝降信后,她又制作了一副精细的河北作战地图,刚刚完工,累的也够呛了。李世民这些日子也在忙着收降河北的其他地方,吩咐了李武好好侍候唐瑛,他也没再来打搅唐瑛。

    “李大哥,今晚的声音怎么这么大?谁先进攻谁?”披衣走到营帐外,唐瑛就看到李武搓着手在那里走来走去。

    李武赶紧迎了上来:“唐将军,这么冷的天,你起来干吗?”

    “外面的喊杀声这么大,我还能睡的着才怪。”唐瑛笑笑:“秦王睡了吗?”

    李武急就急在这儿了:“刘黑闼突然率大军攻打李世勣将军的营地,秦王带着略阳公亲自去支援了。”

    “什么?刘黑闼率大军攻打我义兄?”

    “是呀,傍晚时传来的军情,秦王带着人马就去了。可,听这声音,打的很激烈,我担心秦王……”

    “除了略阳公,还有别人跟随秦王吗?”唐瑛也紧张起来。

    “没有。不过,尉迟将军已经率队赶去了。”

    唐瑛猛地一跺脚:“秦王怎么这么沉不住气,刘黑闼不会率主力攻击我义兄的,只怕,这是打援之策,刘黑闼的军队怕是等着秦王自投罗网呢。”

    “啊?这,这,这可如何是好?”李武惊的在那里团团转。

    唐瑛着急了一会儿后,突然笑了起来,原来,她是关心则乱,忘记李世民根本没事了。虽然她不知道李道宗有没有事,但李世民和尉迟恭都没事,她在这里瞎着急,真是好笑。

    “唐将军,咱们是不是也赶过去?”李武转了几圈后,突然想起,唐瑛可不是文弱书生,也是一员狠将,两人赶去战场才对。

    唐瑛嗯了一声:“好,我去着甲,李大哥去牵马。”

    没等唐瑛和李武跑出两里地,喊杀声已经减弱下去,很快,在唐瑛前面响起了急骤的马蹄声,月光下,一片黑压压的人群跑了过来。唐瑛和李武勒住战马,竭力远眺,想要看清过来之人。

    “哈哈哈哈哈哈,尉迟敬德,此次你又立大功,本王回去后,定有重赏。”

    尉迟恭笑回:“秦王,下次带上我,咱们再杀个痛快。”

    唐瑛听到两人的对话,看着人影慢慢变的清晰起来,她冲李武一笑:“回吧。”

    李武愣了一下,看着唐瑛拔马回走,他想了想,还是迎上了李世民他们……

    武德五年三月二十日,刘黑闼率军袭击李世勣所部,李世民亲去支援,和略阳公李道宗一起被刘军重重围困,赖尉迟恭带玄甲兵拼力冲杀出一条血路,有惊无险地逃过一劫。

第二百八十二章 吃瘪

    “哈哈哈哈哈,本王差点遭了刘黑闼的黑手。”回到营帐,李世民不仅没有惊色,反而很过瘾似的哈哈大笑。

    唐瑛慢慢从内帐中走出,手里端着热气腾腾的茶水:“诸位都辛苦了,过来喝点热茶,解解渴吧。尉迟将军,回长安后,我等再为你设宴庆功。”

    李世民等先是愣了一下,接着都笑嘻嘻地上前接过茶水,一口饮了。

    李道宗笑道:“嘿嘿,打了半天了,的确口渴。还是唐将军想的周到。”

    唐瑛摇摇头:“你们这群人呀,整日算计别人,今日却差点被人家给算计了,不知道什么叫围点打援吗?”

    “围点打援?”看了一眼正在为自己斟上茶水的唐瑛,李世民觉得这个比喻有点好。

    唐瑛笑道:“难道不是?如果刘黑闼不是故意制造的围攻李世勣的假象,那就是我高看他了。不过,秦王,你老喜欢这样以身犯险,屡教不改,早晚会吃亏的。”

    李世民哈哈一笑:“本王这不是没事嘛!”

    “你有天命,自然没事。”唐瑛白他一眼:“跟随你的将士们可就吃亏了。好了,不说这些了。今天刘黑闼怎么突然亲率大军出动了?”

    “臣觉得,刘黑闼急于想和我们决战了。”李道宗赞赏地看了唐瑛一眼。

    “嗯,本王也有此一念。看来,刘黑闼的军粮快完了,决战之日就要来了。”

    唐瑛微微点头:“秦王,你给陛下的信可有回音?”

    说起这个,李世民的眉头又皱在了一起:“已经二十余天了,还没回信。本王担心,陛下会不会不同意我们的安抚之策?如同当初杀窦建德一样?”

    “不会吧?”唐瑛也犯愁了。她的计策对普通百姓来说很管用,但,那些跟随刘黑闼等人造反的夏臣们,得不到真正的赦令,是不会放心地把性命交给敌人的。

    “很难说呀。”房玄龄叹气了:“唐将军,当初还是你提醒我们,陛下杀窦建德的用心……”

    唐瑛摇头,对自己以前的判断也有些狐疑起来:“刘黑闼他们这么一起兵,陛下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没有必要再做赶尽杀绝之事。”

    李世民在走了几个来回后,下定了决心:“唐瑛,你那副图纸完成没有?”

    “完成了。两份,都放在秦王内帐里了。”

    “好。”李世民赞一声:“这样,这里战事已定,唐瑛,你明日就回长安。”

    “让我回长安?”

    “对。一来,陛下曾经有过嘱咐,让本王救回你后,就让你速回长安;二来,你亲自找陛下说明安抚之策更好。”

    李世民的道理很能说服人,房玄龄和李道宗等人都在点头。

    唐瑛定定地看了李世民一会儿,看到对方不像是有预谋的样子,她方缓缓点头:“好,我回去。秦王还有别的话要我带回去吗?”

    “你知道本王想说的是什么。”李世民微微一笑,回唐瑛一个安心的笑容:“你尽管放心,我答应你,不到万不得已,不实施蓄水之计。”

    唐瑛脸红了。果然,李世民还是很了解她的:“秦王也放心,唐瑛明白怎么做。”

    快马加鞭跑回长安后,唐瑛都来不及梳洗一番,赶紧去请见李渊。李渊正在担心前方的战事,听报唐瑛回来了,正在殿外等候召见,是一下子从软塌上跳了起来,连声召唤。

    跑出来唤唐瑛进去的太监都脸上笑出一朵花了:“哎哟,唐将军可算回来了,陛下可是见天地念叨您呢!”

    唐瑛深知这些太监宫女虽然地位低下,但天天在皇帝身边转悠,她虽不在乎得罪人,却也是不愿意得罪这样的人,笑着道谢:“谢您了,改日请您过府喝酒?”

    那太监笑道:“怕有叨扰的时候呢。”

    哦,看来李渊心情不错,这太监真会来事。唐瑛心情也好起来:“那敢情好,烦劳您前引。”

    李渊的心情果然很好,前方的战事虽然没有结束,但唐瑛能回来,说明老二是胜券在握了。至于这个时候让唐瑛回来见自己,嘿嘿,李渊暗笑,他用脚指头都能猜出他们想干啥。

    “参见陛下。”一见到李渊的身影,唐瑛赶紧规规矩矩地见礼。

    李渊虚抬一下手臂:“起来吧,好不容易回来了,还跟朕客气?”

    唐瑛不失时机地低头做羞涩状:“臣……有点不敢回来见您。”

    “怕朕怪你?过来坐。”李渊好笑地冲唐瑛招手:“你呀,把朕的责骂都堵住了,朕还能说啥?只能顺着你来说话喽。”

    唐瑛这下是真的脸红了:“陛下大度,唐瑛……嘿嘿,是有那么一点点怕死。”

    李渊哈哈大笑:“朕就喜欢你这样,啥事都说到明处。嘿嘿。”

    唐瑛也笑了:“那是因为陛下心胸广阔,唐瑛才敢这样。”

    “哈哈哈哈哈哈,你这女娃,朕还真喜欢听你说奉承话。”

    “嘿嘿,唐瑛实话实说!”

    李渊得意地捋捋长须:“朕自个儿想想,也觉得朕的确心胸广阔,不然,你们也不会在朕面前这样说话做事了。”

    李渊的自我评价,把唐瑛逗笑了:“陛下,这可不是唐瑛拍您马屁了哟。”

    “哈哈,哈哈……”李渊再次大笑:“唐瑛,你回来的目的朕知道,朕嘛,已经派人去河北了,所以,嘿,回来就不要再走了。”

    李渊边笑边说,很随意的话语却让唐瑛听的一愣:“陛下,您派谁去河北了?不会又是一个秦武通将军吧?”

    李渊冲唐瑛招招手,让她把耳朵凑过来:“秦武通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朕这次是派郑善果去了河北,他是出名的仁善派,主张安抚的,你就放心吧。”

    “郑大人?”唐瑛要努力在脑海里搜寻一遍,才对这个名字找出一点点印象来:“是太子身边的那位大人?”

    “对呀。”李渊仔细观察着唐瑛的脸色。

    唐瑛果然皱眉头了:“太子……不是一直赞同陛下对河北的策略吗?郑大人怎么会主张安抚?”

    李渊笑笑:“唐瑛,朕记得,你和太子冼马魏征的关系不错?”

    唐瑛点头:“瓦岗寨的老朋友了。魏征的心思一直放在民众疾苦上,他又是河北人,一贯主张安抚河北。可是,陛下和太子,不是没有采纳他的主张嘛!”

    “太子身边有魏征,自然也有别人嘛!”李渊笑道:“太子同意朕的观点,那是因为太子身在朝中,接触处理的朝廷事务很多,看问题也比较全面。并不表明他不赞同安抚河北之策。此一时彼一时的道理你懂呀!唐瑛,你对太子的了解远远不够,这次回来,就多到东宫那边去走走。”

    唐瑛低头了,她是真想回河北战场,不放心呀:“陛下,臣想趁着收复山东的机会,去山东走走,把那边的地理摸清楚……”

    李渊摆摆手:“不用着急,朕不是给了你八年的时间嘛!再说,你一个女孩子,少去战场拼命,等河北山东完全安定下来后,你再去也不迟。”

    “可是,山东徐元朗还在,秦王收拾徐元朗,也需要唐瑛给绘制……”

    李渊笑着摇头:“不需要,不需要。等二郎打赢了刘黑闼,朕就让他回来,山东那边,让李世勣他们去就行了。”

    哦,李渊原来是在打这种主意。唐瑛想了想。进言道:“陛下可能小看了徐元朗。此人一直在山东活动,其势力并不比刘黑闼小多少,以往归顺陛下,那是他的胆量不够。这次既然敢跟着刘黑闼造反,他就不会再回头了,所以,朝廷征讨徐元朗,还得用重兵和强将。”

    “哦?这个人真有你说的这么强?”

    “陛下,徐元朗怎么说也算隋末造反众豪强中的一员,虽然赶不上窦建德、王世充之流,甚至也比不上杜伏威等人,但他能雄霸山东多年,没有一定的本事是做不到的。在唐瑛看来,徐元朗怕是不比李艺大总管……弱几分呀,陛下不可轻视。”

    “唔,朕再考虑一下,等秦王收拾了刘黑闼再说。”李渊点点头,认可了唐瑛的说法,不过,他做出的决定却不可以改变:“这些事,就让秦王他们去办,你嘛,还是留在长安比较好。女孩子嘛,打打杀杀多了,不好。”

    唐瑛翘嘴了:“陛下怎么又看不起我们女子了?平阳公主不还在前方嘛!”

    “呵呵,唐瑛,你晚回来一天,朕的平阳,昨天才离开的长安。”

    “啊?唉,可惜了,没能见到公主。”唐瑛长叹一声。

    李渊嘿嘿:“以后有机会。唐瑛,不是朕一定要留下你,前方的战事已经不吃紧了,你去不去都没什么必要。倒是,眼下太子那边人手少,朕要你去帮太子。”

    “太子?太子身边谋臣那么多,哪里需要我?”唐瑛撇嘴了。

    李渊微笑着从身后的搁物架上拿了两份书信:“你给太子的信,朕都看了,写的非常详细。但是,你只写了所见所闻,却没写你的建议,是不是有些……”

    唐瑛眨眼:“陛下,唐瑛这一路也算走马观花,看个大概而已。再说,到了河北后,马上就投入到战事中,我哪有时间思考那些事情。再说,太子殿下也不需要我提什么建议吧?”

    李渊又露出那种狐狸的笑:“唐瑛呀,别人面前你尽管推托,在朕的面前嘛,嘿嘿,你就不要作假了。朕知道,你的心思在河北战场上,在秦王身上,可,你当初答应朕,两边都要帮哟。”

    唐瑛郁闷,闹了半天,她处处被李渊给算计了:“陛下,臣是答应了,可,太子那边的事情,我……”

    “嘘……”李渊将手指放在了唐瑛的嘴边:“君前回话,不得欺君。你这方面的能力,朕很清楚。怎么?不信?嘿嘿,朕来问你,军政之法合二为一,是你的主张不?”

    唐瑛顿时黑了脸:“魏征……这个多嘴婆。”

    “噗。”李渊大乐:“回去好好休息两天,然后,去东宫,当好你的通事舍人。”

    唐瑛瘪嘴,知道李渊决心已定,她翻不了天:“是,臣遵旨。陛下,前方有啥消息,你得让我知道,如果秦王打山东遇阻,我还要去帮忙。”

    “好,好,好,朕答应你。”李渊捉弄了唐瑛一回,心情更加舒畅。

第二百八十三章 战报

    武德五年三月二十七,河北一役终于到了双方决战的这天。当洺州捷报传到长安的时候,唐瑛正尽心尽责地坐在东宫的议事大殿上,和李建成等人讨论田亩制度的问题。

    隋朝的田亩制度其实本来不错,只是被杨广那繁重的劳役和兵役给淹没了其好处。眼下大唐初立,十余年的战乱,使得到处的百姓都处在流离失所状态中,荒芜的土地随处可见,因此,尽快恢复生产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唐瑛虽然对这一段历史并不是很明白,但,中学历史上学过的均田制却没有忘记,因此,当李建成谦虚地征求她的意见时,唐瑛便把这个提了出来,却让李建成大感意外,因为,沿用隋制的均田制是他们数人几个月的商讨结果,却被唐瑛随随便便地说了出来,他不由地有些狐疑起来。

    自从李世民被封成了天策上将,并建立天策府后,就搞了一个什么文学馆,弄了一群人在里面,还整出一个十八学士来,像模像样地学什么古籍经典。可实际上呢,这群人在一起哪儿是读书呀,纯粹是在畅谈国事,讨论那些本该由他操心的政策、国策。

    李建成也隐晦地在李渊面前提到过两次文学馆的事,但李渊却只是笑笑说,二郎也该读读书,改改性子了。这等不咸不淡的话这么一说,不由得李建成心里不打鼓。

    李建成很怵文学馆,他的手下也对文学馆是恨之入骨,因为,自从文学馆建立后,来长安的学子们,没事就到天策府外面晃悠,更有人是赶不及地往十八学士府上跑,其目的都是不言而喻的。这种情况长期以往,一定会对东宫产生巨大的冲击,至少,在人才延揽方面,东宫就落后秦王府一大截了。

    可是,任凭他们对词恨的咬牙,却毫无办法。秦王府有钱,供养得起这群文人学士;天策府有权,能任命官员;皇帝那里对这些不仅仅是默许,可以说是公开支持的,因为,这些都是经过皇帝同意的。扳不倒,翻不过来,东宫的这群人,天天如同坐在火炉上,难受的要命,只好拼尽全力结交朝廷官员,以此来抵抗天策府的势力。

    想到这些,李建成自然而然地会想唐瑛对田亩制度看法的来处了,脸上的表情也不自然起来:“呵呵,唐将军果然见识过人,这均田之法,我等商讨多次了,将军可是与魏冼马也商讨过?”

    李建成抽搐的面目表情落在唐瑛眼里,她暗暗好笑。回来不过两天,唐瑛就看到了天策府对东宫的威胁,而这种威胁来自皇帝的默许,这让她有些得意,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努力下去,说不定李渊就会张开金口,另立太子了,这样,血案就不会发生,自己的努力也不会白费了。

    虽然对李建成的狐疑感到好笑,但唐瑛也知道,这种把柄还是不能落到太子手里,毕竟,天策上将还是臣子,文学馆也只应该是读书的地方。嘿嘿,好在自己对均田制也是一知半解,说不出更多的东西来,否则,李建成的怀疑会更重。眼下嘛,找个借口开脱一下李世民也很简单。

    微微躬下身,唐瑛摇头回话:“我与先生还真没讨论过这种治国大计。我有这般想法,却是邴元真大哥所教。当初在瓦岗寨跟着他学习的时候,邴大哥曾对我说,隋帝的均田制是将国家土地集中分配,如果执行到位,对百姓其实是很好的。”

    “邴元真?此人有这般能耐?”李建成把狐疑的目光投向魏征了。

    魏征也在思考唐瑛张嘴就说均田制的问题,但唐瑛那样一解释,倒是很有道理,毕竟,他也比较了解邴元真的能力:“回殿下,邴元真才识很广,能力也很强,可惜被李密所误。”

    唐瑛赶紧点头:“邴大哥一直对翟首领的死身怀内疚,而后,又因背叛瓦岗军而痛苦不已。唉,唐瑛从邴大哥那里学到的也只是皮毛而已。”

    李建成想了想,也叹气了:“天下战乱,杨广暴政,多少这样的能人志士被埋没荒野了,可惜、可叹。”

    “所以,臣等建议本朝恢复隋之科举之制。”魏征脑子转的更快:“延揽天下人才,光靠嘴上说说,还是无用。若是给这些民间才子们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相信我大唐定能超越前古任何一个时代。”

    唐瑛也频频点头,虽然科举制度也禁锢了读书人的思维能力,到了后世更是成为了制约士子的紧箍咒,更被满清给歪曲了,可就目前而言,的确是选拔民间才俊的最好方法。

    “科举给了百姓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而在下觉得,还应该匹配一些其他的手段来为国选才。”

    李建成赶紧把目光转到唐瑛身上:“将军能否说的详细一些?”

    唐瑛微笑而答:“科举毕竟只是选拔才子的一种方法,而且,科举命题也不能够包罗万象。臣以为,还可以开举荐和自荐的路子,让那些在某一方面具有才华的人才,也能为朝廷所用。说句玩笑话,比如我这种人,若是参加科举,保证榜上无名。”

    “呵呵,呵呵……”

    李建成等人都笑了起来,为唐瑛的自嘲,也为她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

    韦挺边笑边说:“将军的才学与我等都不同,陛下任用将军的办法,的确值得借鉴。臣附议将军的建议。”

    “臣也附议。”魏征紧跟着表态。

    李建成连连点头,把目光看向李纲了,今天,他专门把这个老师请了过来,就想在这些方面有所请教。

    李纲点了一会儿头,又开始摇头了:“举荐、自荐倒也可以,然,不能作为取士的主要手段。人心之不足,也要考虑进去。”

    这下换唐瑛点头了,老谋筹国呀,李纲这样的人,看待问题的眼光要比她全面的多:“大人说的是,在下却是没有想过这点。看来,自荐倒是简单,举荐却非匹配监督制度不可。”

    李纲微微一笑:“新朝初立,各种事务繁杂的很,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太子心急农田耕种之事,原是好的,但,眼下朝廷能掌握的土地还不全面,江南、蜀中、南疆、北疆,还有河北山东等地的人口、耕地数目,都没有报上来,这田如何均法?”

    这话一说,一群人都在狂点头,唐瑛也是汗颜的很,她那些哄人的玩意,在真正的才干之人面前,简直不堪一击,还是别献丑了。

    李纲今天的心情也不错,太子虚心求教,东宫这群属臣也都言之有物、认认真真做事,真有一派新气象。他这样一想,倒把平时对李建成的不满减去了许多。

    “太子,老臣以为,农耕是很重要,然,眼下更为重要的却是朝廷体制。体制不全,上面的旨意根本无法传达下去,下面依旧是混乱一片,再好的制度也没用。如今朝中的官制也不全,户、军、工、农等等,职责不明,做起事情来,要么互相推诿,要么都抢着去做,结果,该做的没做好,不该做的却做的一塌糊涂。”

    “这……”李建成苦笑了。

    李纲看了李建成一眼,手一指韦挺:“譬如韦大人,身居之职,隶属何部?具体做何事?分工可曾清楚?无外是太子下令,他做事罢了。太子无事让他去做,他干什么呀?”

    韦挺摸鼻子了。唐瑛一听,哟,老先生厉害,几句话把所有弊病都指出来了,我得好好学学,这是个能人呀!

    “李大人说的太对了,果然,朝廷的用人制度要赶紧建立起来,否则,制定好的政策,谁去执行呀!”

    “先生说的是,我尽快启禀父皇,先着手进行官制的建立。”李建成也赶紧表态,难得老先生肯多说几句话,他得抓紧时间讨好一下,免得这位又在李渊面前告他的状。

    李纲捋捋胡须,笑道:“太子如此用心,乃朝政之福嘛!”

    就在一群人表示着对李纲大人的敬仰之情时,王珪疾步走上大殿,满脸的笑容。

    “见过太子殿下,各位好。”

    “见过王大人……”唐瑛和韦挺等赶紧起身见礼。

    李建成却是一愣,这位脸上怎么会笑成这样,不像是平时的为人呀:“王中允何事这般高兴?”

    王珪呵呵笑道:“洺州捷报,我军大胜,河北经此一役,可谓定也。”

    虽然人人都在挂念洺州的大战,但消息来的如此突然,还是把大家都惊住了,片刻后,众人方大喜起来。

    唐瑛与别人略有不同,她知道此战一定会胜,所以,她关心的问题就与别人不同了:“王大人,可知双方伤亡如何?”

    王珪摇摇头:“我军伤亡还未呈报,不过,战报上说,此役斩敌六千余人,俘一万有余,刘黑闼可谓全军覆没。”

    “啊?怎么会死这么多人?”唐瑛却是皱紧了眉头,这个伤亡的数据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想。

    魏征长叹一声:“河北又添六千孤魂,实为可叹。”

    李建成笑了笑:“魏冼马和唐将军真是悲天悯人,打仗嘛,死人也正常。我军既然大获全胜,不知秦王何时班师?”

    王珪忙回:“陛下已经下旨让秦王回来,不日应该能到长安。”

    “陛下让秦王回来?”唐瑛一惊:“山东徐元朗如何处置?难道陛下要对其招抚?”

    “哦,陛下让齐王率军继续征讨徐元朗,唐将军可以放心。那刘黑闼已经败逃,徐元朗也没什么可依仗的。”

    唐瑛摇头了:“陛下还是小看徐元朗了,只怕,齐王收拾不了此人。对了,王大人说刘黑闼败逃了?”

    王珪点头:“战报上是这样说的。至于详细经过,等秦王回来,将军问问不就知道了。”

    唐瑛默默点头,心里却不安起来。刘黑闼没死,逃了,河北局势难说是否就此稳定,就她对刘黑闼的了解,怕是此人已经品尝到了当王的甜头,不会就此罢休呀!

第二百八十四章 猜疑

    两仪殿中,李建成规规矩矩坐在李渊面前,亲手为李渊斟满美酒,尽着孝道。和李世民相比,李建成很喜欢用这种方式和自己的父亲进行交流。何况,每过来一次,都有很多收获……

    “唐瑛这几日都去你那里了,你感觉怎么样?”喝着美酒,李渊貌似漫不经心地问道。

    李建成赔笑回答:“儿臣觉得,唐瑛比二弟和魏征说的还好。很多建议,都让儿臣有种惊喜的感觉。”

    “哦?”李渊微微一笑:“说来听听。”

    “是。父皇,儿臣记得,父皇与儿臣提及科、科举取士制时,曾对儿臣说,科举一法很好,然也有不足之处,那些清高士人和门阀弟子都不屑参加科考,要从他们中选择可用之人,需用举荐一制来补充。”

    李渊点点头:“唐瑛可有不同看法?”

    李建成忙点头:“正是。父皇,唐瑛也提出用举荐制度来作为科举的补充,她还提出自荐之法。只是,唐瑛说,科举考题不能包罗万象,要想获得特殊人才,必须开举荐之门。还笑着用她自己举例。”

    李渊笑了:“朕是为豪族门阀开进阶之门,唐瑛却是取天下之士的想法,果然不同。呵呵,她还有其它想法吗?”

    李建成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说:“儿臣对唐瑛的某些想法,有一丝疑惑。”

    “某些想法?”

    “是。昨日,儿臣就田亩制度问她的想法,她连一丝考虑都没有,张嘴就说,沿用隋制即可。沿用隋制的想法,父皇与儿臣商讨过数次,就是儿臣与群臣们,也是经过了很多次的考证,才得出的结论。唐瑛却……”

    李渊眯眼睛了:“你的意思是,她对这个问题,早就胸有成竹?”

    李建成看了看李渊的脸色,才点点头继续说:“取士制度,她有不俗的看法,还可以理解为与她自身有关。可,田亩制度,关系国策,她居然也早有考虑,是否……”

    李渊喝了一口酒,说出了李建成的疑惑:“你是在想,唐瑛能一口说出这样的看法,定是平日里与二郎等商议过多次了,否则,不可能有这样的见识。”

    李建成沉默不语,默认了李渊的解释。

    李渊淡淡地看他一眼:“大郎,二郎常年领兵作战,交战之后也要做一些安抚百姓的事情,他们商讨田亩制度再正常不过了。”

    李建成却苦笑了一下:“父皇,儿臣也是这样想的。可,唐瑛却说,她的想法,是在瓦岗寨时,由邴元真教授的。儿臣……”

    李渊举酒盅的手在半途停顿了一下,继而笑了:“你觉得她在有意为二郎开脱?”

    李建成缓缓点头,却没有说话。

    李渊叹口气:“大郎,我问你,唐瑛作为一个女人,你对她是什么感觉?”

    “这……父皇,儿臣还真没把她当成女人看。”李建成尴尬地笑了笑。

    李渊神秘地一笑:“唐瑛和秀宁比,怎么样?”

    李建成想了想,摇头了:“没法比,她比秀宁差远了。”

    “哦?”李渊失望地皱了皱眉头:“差远了?”

    李建成赶紧笑道:“儿子是说,在女人上面,她差远了。秀宁即便是领军作战时,在叱诧风云中都闻得到脂粉香。唐瑛连脂粉都不用,说起战场的事,透着的都是狠劲,像个真正的男人。”

    李渊哈哈大笑:“你呀,你呀!你可知,二郎喜欢她,喜欢的就是这股狠劲。大郎,你与二郎相比,比他老成厚道,可也少了一股猛劲,而且,你做事总有些犹豫,不如二郎果断。我觉得,唐瑛放在你身边,或许能弥补你在这方面的缺陷。”

    李建成眼皮子一跳,赶紧把脸转向地面:“是,儿臣也有这种感觉。”

    李渊往身后的靠垫上一靠,叹惜一声:“当年,你们的母亲就有唐瑛的这股狠劲,每每遇到大事,她总能为我做出决断。”

    “母后……走的太早了。”李建成唏嘘了几声:“若是母后今日还在,一定会为父皇高兴的。”

    “是呀。”李渊长叹一声:“这男人呀,家里需要几个婉转温柔的女子,但,身边若有一个你母亲这样识大体,明大事的女子,就更好了,凡事就会少犯错。”

    李建成赶紧点头:“父皇说的是,儿臣也希望身边有这样的好女人,能时时刻刻提醒儿臣不犯错。”

    “呵呵,朕让唐瑛去东宫帮你,并不是因为你来求朕,而是觉得她能真正地帮上你。我是希望,她能像你母亲协助我一样,协助你们兄弟。你可明白?”

    李建成顿时心领神会:“儿臣明白。儿臣一定尽心对待唐瑛。”

    李渊满意地点头:“嗯,很好。二郎快回来了,你看,元吉能灭了徐元朗吗?”

    李建成踌躇了一下,方回答:“儿臣觉得,四弟就此锻炼一下也未尝不可。再说,淮安王和李世勣还是能应付徐元朗的。”

    李渊沉思了一下,挥挥手:“你回去吧,尽快把官制的草案制定出来给朕看看。”

    “是,儿臣告退。”

    李世民奉旨回到长安,已是四月中了,回到秦王府,他意外地没有看到唐瑛,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唐瑛一早就出宫了,说是拜访秦母去了。李世民无奈,只好先去见李渊了。

    正是春意盎然的好时节,长安城外的官道上,挤满了外出踏春的马车,一片繁荣祥和的景象。

    “看着那些豪华马车,我感觉像是在做梦。”唐瑛也坐在一辆马车里,不时地掀开车帘看看外面:“河北那边是血流成河,这里却是莺歌燕舞,一片升平。”

    天天往东宫走,参与商讨了很多事情,却发现就眼下的局势,什么事情实现起来都很困难,唐瑛走腻了,天天听那些制度安排也听烦了,今天干脆自己放自己半天假,跑到秦琼家看望秦老夫人,却被秦母抓出来散心。

    秦琼的母亲慈爱地看着唐瑛,将手中削去皮的果子递给她:“你这孩子,河北那边不是打赢了吗?”

    “死的人太多了。”唐瑛叹口气,接过果子咬一口:“再说,山东还没平定呢。”

    “你这孩子,就是操心太多。”笑着抚摸一下唐瑛的头发,秦母叹口气:“就知道你不会安安静静地待在长安。唐瑛,老身想劝劝你……”

    秦母想说什么,唐瑛清清楚楚,因而是展颜一笑:“老夫人,我都习惯以前那种生活了,一时半会儿也改不了,您别劝了。再说,皇上那儿,暂时也不容我离开。唉,我是自找苦吃,却不得不吃。”

    秦母也叹口气。她已经从秦琼那里知道了秦王对唐瑛的念想,当初听到皇帝封唐瑛做了官,也是大吃一惊。可,皇帝咋想的,她们这些人也不敢去问,不能去想呀,只得在心里为唐瑛捏一把汗。

    想了想,秦母还是委婉地劝道:“唐瑛,你也不小了,我虽然不是秦琼的亲生母亲,可当年嫁给老将军的时候,也没你这个时候大。你可得想好了,别耽搁了自己。秦王对你虽然不错,可老这样拖着,也不是一回事。要不,向皇上说明白了吧?”

    唐瑛苦笑了,怎么人人都觉得她嫁给李世民好呀。唉,代沟呀代沟:“夫人,皇上他知道我是女的。”

    “啊?”秦母惊呆了。

    唐瑛冲秦母咧嘴一乐:“陛下既然能让自己的女儿领兵统御一方,当然敢任用一个女人为臣了,这也不奇怪。”

    “那,秦王……就没啥想法?”

    “李世民嘛,嘿,他就算有想法又能怎样?皇帝可是他老子,儿子得听老子的话嘛!”

    秦母郁闷了,这位怎么是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好似她们说的不是她,而是别的女人一样:“唐瑛呀,你……”

    “好啦,老夫人不用为我担心,陛下说了,等以后,我把他嘱咐的事情办完了,他会安排好我的。”

    “皇帝……安排你?”秦母点点头,略微放下了一点心事:“那也好。”

    唐瑛知道秦母误会了,却笑笑不做解释,再说,她也解释不清呀!鬼才知道,李渊那个老狐狸心里在打什么主意。

    在外玩了一天,唐瑛回到秦王府后,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张锅底脸,倒把她给吓了一跳。

    “秦王?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李世民哼哼两声:“哼,玩的好吗?”

    唐瑛笑笑:“难得出去玩一天,却被你给撞上了。早知道你今天到,我也不出去了。”

    李世民脸上阴转多云了:“还算懂规矩。”

    唐瑛脸上多云转阴了:“秦王府的规矩什么时候这么严厉了?难不成,这规矩是秦王给我立下的?”

    “这……我不过是说说。”李世民赶紧转换话题:“本想先和你聊聊朝中的事再去见父皇的,你不在……对了,这段时间过的怎么样?父皇赏你什么了?”

    唐瑛翻翻白眼:“你父皇精的很,我回来后,他提都不提奖赏的事,倒是逼着我道歉了。我不就是贪生怕死了一回嘛,又没出卖你们李家。”

    “噗。”李世民不留情面地笑出声了:“是谁跟我说,回到长安后,有赏赐也不要的?”

    唐瑛也笑了:“自己推掉赏赐那是骄傲的资本,被陛下看穿本质,那是没面子。”

    “好了,好了。听说,你这段时间奉父皇的旨意,去东宫帮忙,可有什么收获?”

    唐瑛摇头了:“太子天天和一帮臣子们商量立国之策,官制、郡制、田亩制等等,这些东西都有大致的雏形了,要真正制定实施,还得有一段时间。”

    “大哥重视你的建议吗?”李世民的关注点并不在于李建成他们在做什么,而在于李建成对唐瑛和秦王府的想法。

    “说不上。”唐瑛微微皱了皱眉头:“每次讨论事情的时候,太子倒是由得我说,也经常说几句很好,不错,赞同之类的。可……怎么说呢,我的感觉是,面子上的功夫似乎比他心里想的要足。而且,每每遇到重要的事情时,他对我的建议总是带有一丝猜疑,我觉得,太子是不是在怀疑,我说的每句话,都和你商量过?”

第二百八十五章 解说

    对于唐瑛的这种想法,李世民考虑了一会儿后,也有些认同:“天策府成立后,我也感觉大哥似乎在开始防范秦王府了,他有这种猜疑很正常。你不知道,他已经在父皇面前隐晦地指出文学馆的用途不正了。”

    唐瑛一愣:“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文学馆不像我当初建立它时说的那样,只是一个学习讨论经典的地方,而是涉及国事的讨论太多了。”

    唐瑛恍然:“呵呵,太子很敏感嘛!嘿嘿,怪不得魏征总是在我面前提到文学馆,原来如此。秦王,其实,他们就算这样想,这样说也没什么,对文学馆和秦王府没什么影响呀!没有规定,除了在朝堂上,除了他东宫属臣,别人就不能讨论国事吧?”

    李世民挥挥手:“对,所以,只要父皇没说什么,东宫那边,也对我无可奈何,我也不去理会他们。唐瑛,你一定要小心在意,大哥那边的人都不好惹,特别是魏征,他对你了解颇多,一旦觉得不对,不但会在父皇那里诋毁秦王府,连你……”

    唐瑛轻轻地摆了一下手:“我知道分寸,你放心。对了,听说,陛下有意让齐王带兵继续征伐徐元朗,不想让你回去了?”

    李世民点头:“父皇对我说了。”

    “秦王怎么想?”

    “我当然要据理力争。徐元朗有那么好打?哼。”

    “陛下怎么说?”

    “父皇说他要考虑一下。”

    “那,陛下没说为什么不想让你继续领军了?”

    “父皇说,我这两年太辛苦了,刘黑闼已经解决了,别的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让别人去收拾,我回来多休息。”

    唐瑛叹口气:“似乎是借口,陛下是不是在考验你?或者,对你有些不放心?”

    “难说。”

    “那,秦王准备怎么办?”

    “按照你的建议,和原来一样,我行我素。”李世民回答的很干脆:“该做的一定要做,文学馆里继续招人,只要有才,就不要放过。对了,你没事的时候,也过去听听,那些文士可都是真正的才俊,治国之策,绝对不会比东宫那些属臣差。”

    唐瑛点头:“我去过,只不过,每次都是坐在角落里听课。秦王,太子的手下,也都是人才,跟文学馆里的人比,也有其不俗之处。文学馆里的人以经史论道为主,有些方面,赶不上太子那边的人,他们参与实际事务更多,经验上要老道的多。”

    李世民嗯了一声:“我信你的,只要是有才之人,我不会轻看了他们。”

    唐瑛知道,李世民在这方面做的很不错,提醒一下,也仅仅是出于习惯而已,所以,她并没有多想别的:“好像,很晚了。我已经用过晚饭了。”

    李世民深深地看唐瑛一眼,郁闷地转身就走,边走边叹气:“算了。”

    唐瑛暗自吐一下舌头,笑了。

    为了避嫌,唐瑛接连两天都没有去东宫,更是以踏春访友为名推掉了李渊的召见,陪义父好好玩了两天。这期间,李世民把万分焦急埋藏在心里,混在文学馆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战后重建的各项工作,只是,鉴于本性,他依然每天到李渊面前去愁眉苦脸一回。

    或许是害怕徐元朗成为第二个刘黑闼,又或许是对四儿子始终不能放心,李渊还是决定让李世民继续征讨徐元朗。不过,和前一次一样,李渊再次否决了唐瑛跟随李世民去山东的提议,借口一样,休息休息再休息。唐瑛无奈地托腮望夕阳,离开,是不是比自己想的要难?李渊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呀?

    无聊的日子又过了几日,这日一早,唐瑛才从外面跑步回来,还没来得及练习弓箭,长孙无垢的贴身侍女香怡就找了过来。

    “唐将军,王妃等会儿来找将军,不知道您是否方便?”

    “王妃找我?有什么事吗?”唐瑛愕然道。回到长安后的这段时间,长孙无垢没有专门找过唐瑛,她只是在府中上下的人对她的精心侍候中看得出,长孙无垢一直很用心地对待她。唐瑛默默领受了这种特殊对待,却不想去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对她来说,欠债越少越好,特别是欠好人的债。

    香怡微微一笑:“将军说笑了,王妃的事情,我们怎么敢问。”

    “也是。”唐瑛苦笑一下,问了白问,这位就是知道,也不会说的:“这样,请禀报王妃,我洗浴过后,就去拜见。”

    香怡行个礼,施施然而去。唐瑛在这厢赶紧打水洗浴,换衣服。未成想,等她洗浴完毕回到正屋,长孙无垢已经坐在屋里等她了。

    “妹妹,难得今日有空,我来请妹妹陪我上街买点东西,行吗?”看见唐瑛,长孙无垢笑嘻嘻地站起来说话。

    唐瑛闻言是微微一愣。住在这里也有些时日了,长孙无垢对她也确实很尽心,吃穿用度每样都亲自安排。豆子两口子到长安时,唐瑛还身陷河北,长孙无垢亲自督促秦王府的管事安排了他们住处,从小处可见,长孙无垢一直用心在自己和唐瑛之间架起友谊相处的桥梁。对于这些,唐瑛心知肚明,可她也仅仅是颌首领受,并没有特殊的表现,这是她做人的原则,也是因为她为将来着想而不想和秦王府扯上太深的感情。

    长孙无垢并没有唐瑛那种独立自立的想法,也没有那种女人要自强的感觉,所以,唐瑛的淡然处之,落在长孙无垢的眼里,却是太要强,太自尊,太避世了,花样年华的女子,被不幸折磨成这样,她心里对唐瑛更加怜惜起来。

    只是,改变唐瑛需要时间,需要慢慢用心去温暖她,特别是唐瑛曾经写的那封表白信,让李世民心热的同时,也让长孙无垢有些酸楚,她更是感觉到,唐瑛是可以被改变成普通女子的。所以,从唐瑛再次回到长安后,长孙无垢不动声色地一步一步安排着唐瑛的生活,从任何点滴处寻找唐瑛的喜好,她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唐瑛那颗孤独冷漠的心能被她融化,她可以让唐瑛得到她应该得到的幸福。

第二百八十六章 潜移默化

    唐瑛果然是粗神经,长孙无垢的这种潜移默化并没有影响到她的生活,别说内在的改变了,她连外在的变化都没有。长孙无垢看在眼里,叹在心里,而李渊对此也有些微词,有几次暗示长孙无垢多用心,这让长孙无垢感觉到突然多出了一丝压力。

    思前想后了几天,长孙无垢才琢磨出这么一个潜移默化的法子来引导唐瑛。在她想来,唐瑛即便拒人千里之外,却还是女子,是女子就不会拒绝上街逛逛,她准备从这方面入手,慢慢地引导唐瑛学会做女人的事,学着回归到自己的本位上来。

    长孙无垢想的一点没错。唐瑛虽然各种生活习惯在这个时代显得特殊一些,但在前世却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因而,唐瑛并没有失去女儿家的某些特型爱好,比如逛街……

    因此,长孙无垢的邀请虽然让唐瑛出于本能地想拒绝,但她却在长孙无垢热切的目光注视下,嚅动了一下嘴唇,微微点了点头。与公与私,她都无法说出拒绝二字,再说,跟着长孙无垢逛一下与平时不同的地方,也算是对另一种生活的了解吧。

    长孙无垢故意忽视掉唐瑛的犹豫:“妹妹放心就是,我不是那种喜欢上街的人,咱们就到几个大的玉器行和沽衣铺走走。”

    “王妃要买首饰?这,唐瑛不太懂。”唐瑛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她可不是谦虚,而是真的不懂:“如果王妃是为我操心,这,还是不必了吧?您赏给我,我也不会佩戴。”

    长孙无垢笑道:“知道妹妹在这些上不用心,只是,我想,虽然妹妹不喜女儿打扮,可眼下也是朝廷大臣,身上还是应该有些体面的饰物才对。”

    唐瑛看了看身上的衣物,干干净净,却也普普通通,浑身上下除了束发的银环,竟是一件饰物也没有。再偷眼打量一下身边的这几个人,无论王妃还是侍女、侍从,都不似自己这般朴实无华。唐瑛暗自吐了一下舌头,长孙无垢说的对,作为女人,她的确太不注重打扮了;作为臣子,她也太不注重朝廷脸面了。

    见唐瑛打量了自己一番后,略微红了双颊,长孙无垢便明白她已经被自己这句话说服了,而唐瑛露出了与平常完全不同的羞涩样子,也让她莞尔一笑:“走吧,我已经让下人安排好了车驾。”

    唐瑛点点头,有些忸怩地跟着长孙无垢走出了秦王府。这趟街逛的的确很舒服,只是……唐瑛不仅对大唐的服饰有了一点点了解,对豪门贵族的生活方式多了一点点了解,也对自己的缺点多了一层认识——她还真不懂怎么配色、佩戴那些很有讲究的首饰。

    “唐将军早,殿下请您到东厅。”唐瑛才迈进东宫的大门,当值的东宫侍卫就小跑迎了上来,边问好,边说话。

    唐瑛忙笑着回答:“多谢这位兄弟了。我没来晚吧?”

    “不晚,大人们没到齐呢,太子殿下昨日专门嘱咐过,今日请诸位到东厅议事。”

    “好。”唐瑛边答应着,边向东厅方向走去。

    今日李建成召集东宫重臣前来,还是为了商议如何规范官制,尽快让大唐各地的政务运转起来。唐瑛已经是数次参加这样的讨论了,李建成每次都要派人请她过来参与商讨,有时李渊还会专门叮嘱她要多提建议,唐瑛一方面是出于对李世民的承诺,要时刻替掌握这样的大事,一方面也出于自身对大唐政务的兴趣,因而从未推托过。

    当然,李渊父子如此重视唐瑛在这件事上的参与,一方面是魏征的举荐,另一方面,也与唐瑛有一天脱口说了一句在中国必须实行中央集权制有很大的关系。唐瑛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让李渊父子颇为上心,而在随后的数次讨论中,唐瑛那切合中国国情的中央集权统治理论,更是大大出乎了李渊父子的意料,因此,在建立大唐官制的问题上,他们自然不会让唐瑛置身事外了。

    “太子殿下,上午好。”刚进门,唐瑛意外地看见李建成已经端坐在东厅的议事主座上了,赶紧上前见礼。

    李建成似乎在想什么心事,等唐瑛走到跟前了,才惊醒过来:“啊?哈,唐瑛,你来了,快坐,坐。”

    唐瑛微微点了点头,走到左侧位置上坐好,冲对面的韦挺拱拱手,算是见礼了。韦挺欠下身,看她一眼后,把眼睛转向门外,魏征刚好跨了进来。前后没多久,王珪、李纲、裴矩等人陆续到来了。

    对于裴矩会加入到大唐官制的建立中来,唐瑛并不觉得意外。裴矩原是杨广的信臣,在杨广身边有佞臣之称,众人一向以裴矩喜欢说投杨广所好的话而暗中嘲笑此人很会拍马屁。更让大家对他不耻的还有两件大事。其一,传说,让杨广费帝国之财,在洛阳大摆奢侈宴席招待西域、突厥、高丽等各方使节和商团的馊主意就是出自裴矩之。其二,裴矩深知杨广急欲征服高丽,故此一直极力怂恿杨广亲征高丽。正因为裴矩说话做事很得杨广开心,故此,在杨广一朝,裴矩可谓风光无限。

    不得不说,裴矩此人最被人称道也是最让人诋毁的就是他这种见人使舵的能力,。广喜欢佞臣,他就能当个上等的佞臣;窦建德急需人才辅助稳定河北的政治经济,他就帮窦建德把个河北治理的井井有条;来到长安后,李渊需要实干家,他马上就给李渊提了很多实用的治国之策。眼下大唐急需重建官制、田亩制、税制等等,而裴矩在这些方面都有一手,因此,这些日子,东宫里讨论这些事情时,裴矩也是必不可少的座上客了。

    只是,无数诋毁裴矩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裴矩此人很有本事。他是一个出色的地理学者和外交家,杨广前期,大隋威震四夷,八方仰慕来朝,这其中,少不了裴矩的功劳。他亲自深入古丝绸之路,游说西域各国朝拜大隋,并大力招徕西域各国商人前往长安经商。后人曾说,隋唐丝绸之路的发达,裴矩应占一半功劳。

第二百八十七章 裴矩

    在联系西域各国的同时,裴矩还做了一件与唐瑛所做类似的事情,那就是尽力搜集西域各国山川险易、关隘要道,以及西域各族的风土人情,溯源寻根的错综关系等等,编撰为册,绘制成图献给杨广。就此一事,足以让唐瑛对其刮目相看了。

    唐瑛在对裴矩有了初步了解后,对这个人越发感兴趣了,几次接触下来后,唐瑛发现,裴矩的知识很渊博,然,裴矩待人处世的能力也让她大开眼界。而裴矩也从李渊处得知了唐瑛绘图能力,大加赞赏的同时,竟主动将自己的绘图方法和当年往来西域时观察路线的心得细细写了一个册子,请李渊转交给了唐瑛。此举让唐瑛大为感激,赶紧跑去登门求教。两人在绘制地理图的共同爱好下,竟成忘年之交,这是后话了。

    见大家都到齐了,李建成忙唤侍从为众人奉上茶水:“诸位,前几日我等说到了既要预防地方官职之间为争功和私怨而互相掣肘,又要他们能做到互相监督,我向陛下汇报后,陛下嘱咐我们,把这一想法细细讨论一下,拿出最终的意见来,让朝中重臣都看看。今日请大家来,就是为了此事,大家有何想法,尽管畅所欲言。”

    魏征看了唐瑛一眼,笑道:“殿下,臣还是同意唐将军的建议,地方官吏文武分开,文不管兵,武不干政,各行其道,这样最好。”

    李纲微微颌首:“地方武官只负责守卫城池,缉盗拿凶之事为文官之职,此法甚好。只是,若在战时,文武之间会不会相互猜疑?如何划分职责,也要设想周全。”

    裴矩很赞同文武分治之说:“文管一方发展,武保一方平安。只要做到清正廉明,护得乡民周全,臣认为,那些私募军士的行为一定会得到遏制。唐将军前日建议颁布不许私人豢养武丁的朝令,臣回去想过,认为可以实行。”

    李建成深深地看了唐瑛一眼,笑道:“看来,大家都赞同文武分治的方针喽。呵呵,只是,眼下我朝以府兵为兵制,若是要文武分治,府兵制就难以立足了。军权收归朝廷,这给养也要朝廷负责,这可是一大负担。”

    唐瑛欠身回答:“府兵制在战争年代管用,也有利于保护乡民,减少朝廷军费上的开支。然而,府兵制的实行也必然会成为军阀产生的温床,为那些怀有野心的人提供了可趁之机。太子殿下不要怪唐瑛说话直接,这其中的道理,我想,殿下和各位大人都很清楚。”

    李纲点头:“唐将军说的很有道理。只是,自隋以来,府兵制已经实行百年,眼下又是多事之秋,贸然取消,怕会生变。老臣建议,府兵制暂时不取,文武分治的制度慢慢推行,先从已经彻底平定的部分地区施行,而后逐渐取代现在的官制。”

    李建成赶紧附和:“大人不愧是老臣,看的就是比我们长远。”

    唐瑛也点头:“心急吃不得热包子,在下也同意李大人的建议,慢慢推行,看成效再说。”

    李建成呵呵一笑:“事情的确急不得。今日还有时间,我们慢慢谈。对了,刚才太子妃派人对我说,近日讨论国事,我等都辛苦了,她特意在小花园里备了家宴,请大家小酌几杯,另外还给诸位准备了一点东西,犒劳一下。”

    国事讨论的正热烈,李建成突然来了这么几句,顿时让大家都有些发愣。李建成却已经率先站了起来:“呵呵,连日操劳,大家都很辛苦,偶尔小酌一下,放松放松。走吧。”

    月光皎洁如水,坐在小院里,仰头看明月,很诗意很惬意,但,唐瑛此时的心情却是糟糕透顶,本想赏月静心,却是越看越烦。这两天发生的事情让她摸不着头脑,而她,最讨厌这种糊涂的感觉。月赏不下去了,月光也无法让她心静,她干脆起身回了屋,点起蜡烛,对着案上的一堆珠宝首饰继续发呆。

    案几上堆散发各种光泽的珠宝首饰近二十件,正是今天太子妃专门赏赐给她的。今天东宫大出血,拿出一大堆银钱和绸缎等赏赐给这些属臣们,而在所有赏赐中,唐瑛得到的无疑是最大的包裹。

    只是,望着面前这堆头戴、身佩的金银玉石首饰,唐瑛不由地又笑了笑。这些珠宝首饰是多,却都不是上等佳品,别说跟长孙无垢送来的那几件玉佩珠串相比,就李世民在洛阳有意无意赏给她的那些配饰也比这些东西强的多。

    唐瑛对金银珠宝从不上心,但她却不是真正的门外汉,眼中见过的,曾经拥有的精品饰物也不少,故此,一眼看到这些珠宝时,她就看出这些东西不是上乘之物。回想起白天李建成看见这些东西时的愕然表情,以及补救似地送给自己一柄短剑的那种尴尬,唐瑛又笑了,这位太子妃呀,怕真把她当成啥也不知道的乡民了。

    太子妃的确不如长孙无垢会做事,但太子妃为什么突然想起赏赐她呢?今天的赏赐表面上是东宫属臣人人有份,但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这种安排是专为她而设,虽然东西不是上乘精品,数量这么多,也看得出是刻意而为。

    轻轻从鱼皮剑鞘中拔出短剑,一汪清水般的光泽让唐瑛再次惊叹了几声。这柄剑就是李建成补救似地送她的,比匕首略长几分,鱼皮剑鞘,手柄很精巧,正好一握。而且,这真是一柄好剑,锋利无比,小巧实用,看来,这柄剑恐怕是李建成自己的防身之物了,赏给她,不知道李建成有没有心疼。

    微微一笑,还剑入鞘后,唐瑛又沉思起来。连着的两天,两位贵妇人都这么对她尽心尽力地进行拉拢,让她有些百思不得其解。长孙无垢本来就对她好,她很清楚,但长孙无垢昨天的行为却更像是刻意为之;相隔一天,太子妃又这么唐突地打赏自己,又是为什么?

    秦王府、东宫,可以说是长安城里的两大势力集团,却都竞相对她示好,肯定都尤其目的性。唐瑛并不认为,自己的地位够得上让东宫如此大费周章地收买和拉拢。至于长孙无垢,更没必要专门来讨好她呀。看来,一定有什么内情是她还没想到或者了解到的。

第二百八十八章 太子妃

    唐瑛陷入自己的沉思中,并没有发觉在她的院门口,负责侍奉她的几个侍从,一直在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唐瑛回屋后没多久,轻微的脚步声惊醒了注视她的人,侍从回头一看,赶紧上前见礼。

    “见过王妃。”

    长孙无垢站在门口,望着窗棂上映出的人影,微微点了点头:“嗯,唐将军在做什么?”

    “回禀王妃,将军从东宫回来后,就没让我们打搅,也没出去,用过晚饭后,在院子里看了一阵月亮,而后回屋了,一直这么坐着,似乎在想什么事。”

    长孙无垢往前走了两步,望了望窗口透出的烛光,想了想,又退了回来。她昨天才借上街买东西的幌子和唐瑛拉近了一点距离,今天就得到消息,太子妃出面为东宫重赏唐瑛。太子赏唐瑛东西,说的过去,但为什么选这个时候?

    长孙无垢本想和唐瑛谈谈这件事,提醒一下唐瑛,只是,她此时却觉得,这事最好装作不知道,唐瑛想说就说,不想说也不要去问,免得唐瑛产生误解。秦王不在,她应该表现出绝对相信唐瑛的姿态才好。轻轻叹口气,长孙无垢嘱咐侍者好生侍候唐瑛,什么也不要说,更不要去问。关键时刻,她选择了绝对相信唐瑛。

    屋里,望着珠宝和绸缎,唐瑛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这件事里到底隐藏了什么玄机。唐瑛只在思考东宫和秦王府为什么此时要拉拢她,邀好她,却没想过接受东宫的赏赐会让秦王府里的人对她产生什么想法,更不会想到要为这点赏赐去跟长孙无垢做什么解释。

    眼看着夜色深沉了下去,她只好伸个懒腰,不想了。管他们想干什么,她的原则是既来之则安之,你们不明说,我就装糊涂,至于东西,还是老原则,不要白不要,她不需要,家里人也需要,明天就给豆子两口子拿去,让他们送回家补贴家用。

    朝廷的田亩制度快制定完成了,等河北山东彻底平定下来,均田制就要开始实施了,她准备让庄子里的人各自回老家去,领了朝廷划分的田地,安安心心地过小日子去。只是,林风、林雨兄弟加上他们带着的二十个兄弟也到庄里去了,人口的增加,开支也要增加。

    从洛阳开始,唐瑛一直把自己的俸禄和秦王府的赏赐大部分都送回了洛口仓,一来用于增加醋坊的经营成本,二来预留一些做万一使用。只是,醋坊能挣的钱毕竟有限,而以后大家分开时,得带点钱走,应急的时候也用得着。所以,唐瑛已经快变成守财奴了,别说赏赐,就是有人送礼给她,她也是一概不拒,至于名声之类,她才不在乎呢,反正她想贪,也没得地方去贪。

    唐瑛把自己关起来的时候,李建成和太子妃也关起房门说悄悄话,只是,这番悄悄话说的却并不好听,李建成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气都没出撒。

    “你到底怎么搞的?我不是专门吩咐你要用心,用心吗?你看你,拿出去的都是什么东西?根本不上档次。”李建成气的在屋里来回走动。

    太子妃也很委屈:“我嘱咐他们选好的,再说,那些东西也不算差……”

    “还不算差?”李建成直摇头:“你身上佩戴的都是什么样子的,你不知道?那些东西,都是打发仆人宫女的,能拿来赏赐给臣子吗?还别说赏给唐瑛了。你当唐瑛是没见过世面的丫鬟奴役不成?”

    太子妃郁闷地使劲搅着手帕:“宫里人的饰品本就比外面的好。再说,唐瑛不就是瓦岗寨里混出来的女人嘛,能见过什么大世面?殿下也太抬举她了。哼,男不男,女不女的……”

    “你住嘴。”李建成忙呵斥了一声:“我说你怎么什么也不懂?我告诉你,唐瑛可不是没见过大世面的女人,她比你们这些女人见识强的多了。别说她现在住在秦王府里,眼里见的,身上用的都是好东西,我还听说,当年她在瓦岗军里,李密专门挑精品好东西赏给她。还有,上次父皇专门赏给她的首饰珠宝,那都是内宫府库里精选的东西。”

    “啊?父皇还专门赏过她?”太子妃愣了,她可没想到这些。

    李建成长叹一声:“唉,你呀,还不明白父皇的意思。唐瑛明明是二郎看上的人,父皇为什么一直不松口?为什么不向李家提亲?为什么三番五次地提醒我善待唐瑛?还屡屡向我提到唐瑛很像当年的母后?你呀,你呀,若不是我急中生智想起了那柄小剑,赶紧赏给了唐瑛,你今天就给我闯祸了。”

    太子妃的确没长孙无垢机灵,她并不太清楚李建成想表达什么,但,女人的敏感让她听出了李建成的弦外之音:“殿下,你的意思是,父皇有意把唐瑛给你?”

    李建成点点头:“我不敢说父皇有没有这个心思,但也不排除父皇有这方面的考虑。”

    太子妃糊涂了:“那,到底是给你还是不给你?”

    李建成看了太子妃一眼,深深地叹口气:“算了,这种事情说了你也不懂。你就记住一点,对唐瑛要特别的好,下次准备的东西要最好的,没事的时候,你也要多找唐瑛说说话,拉近关系。不管唐瑛以后是谁的女人,关系搞好点总没错。还有,父皇特别喜欢她,东宫对她好,就是听父皇的话,你明白了?”

    太子妃忙点头:“明白了。”

    “但愿唐瑛不会在父皇面前佩戴那些首饰,也但愿她不要想歪了,更不会拿这些东西来挑东宫的错,白白让秦王府看东宫的笑话。”李建成重重地叹口气,开始杞人忧天了。

    唐瑛是个聪明人,至少在人情世故上还没笨的去得罪太子殿下,因此,她不仅没佩戴过那些首饰,甚至连提都不提这次赏赐。几天下来,李建成没有听到半点不利的消息,这才把那颗一直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第二百八十九章 姐妹

    武德五年四月初十,一大早唐瑛就接到宫里的通知,皇上要她参加今日的朝会。唐瑛不得不赶紧收拾一番,准备去接受她很不想接受的群臣目光洗礼。

    距唐瑛被任命为右监门校尉才半年的时间,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她女人的秘密已经是世人皆知了。不过,皇帝不说,秦王府不说,东宫的人不说,谁敢公开谈这个?谈是不谈,但每当唐瑛奉旨参加朝会的时候,那些目光就摆脱不掉了。对此,唐瑛也只好给他们来个视而不见。

    正当唐瑛收拾好了要出门的时候,香怡又过来了:“将军,王妃请您等等她。”

    “王妃要去觐见陛下吗?”

    “是。王妃说,她有事对将军说,请将军略等一下,她马上过来。”

    唐瑛想了想:“还是我过去吧!”

    香怡笑着摇摇头:“您还是等会儿,王妃说,她过来有事。”

    唐瑛皱了一下眉头,有什么事非要到她这里来说?算了,懒得猜这些哑谜。转身回到屋里,唐瑛无聊地顺手拿过一本书,看了起来。

    唐瑛等的时间不长,长孙无垢过来的很快,一身的盛装,打扮的比平时喜庆了许多,进门就笑:“耽搁妹妹上朝了。”

    唐瑛忙站起来:“没事,时间还早。王妃要去见陛下吗?”

    长孙无垢点头,从身边侍女手上接过一个托盘,放在唐瑛面前的案几上:“妹妹不知道吧?今天是陛下的万寿日,我们都要进宫给陛下祝寿的。”

    “啊?”唐瑛哪里知道这个:“难道,今日要我们都上朝,就是为了给陛下祝寿呀!”

    长孙无垢摇摇头:“陛下早有吩咐,天下都不太平,这举国祝寿之事就算了,宫里家人小聚即可,而且,陛下即便在万寿日,也不耽搁朝政。只是,我想,眼下朝中无大事,陛下今日却召你去,怕有留你在宫里用饭的想法。所以,我给妹妹带来一件物事,免得临时尴尬。”

    唐瑛轻轻揭开托盘上的绸盖,里面放着一柄青玉如意,很漂亮:“好精致的如意,多谢王妃,还是你想的周到。”

    “你我姐妹之间,还用得着说谢。”长孙无垢笑道:“秦王府给陛下寻了一座寿屏。已经送过去了,待会儿,我带承乾和青鸟他们过去陪陛下用饭。”

    唐瑛小心地拿起玉如意观赏了一会儿后,笑问:“陛下的家宴,不知道有没有大臣的席位。”

    长孙无垢点头:“有,裴大人、封大人、萧大人等,陛下一高兴,这家宴就会变成小型国宴,很多大臣都会被赐参加。”

    唐瑛长舒了一口气,这就好,她参加李渊的家宴,还是以臣子的身份为好,否则,不尴不尬的身份,真让她拒绝也不是,不拒绝也不是。唔,李渊不会真答应李世民什么了吧?义父那里可没得到过什么暗示。她越发不明白李渊想什么了。

    长孙无垢假装没注意唐瑛放心的样子,笑着伸手理了一下唐瑛的衣襟:“妹妹,虽然陛下不让大张旗鼓地为他祝寿,但今天日子毕竟特殊,我想,妹妹还是换身衣服,稍微装扮一下为好。”

    唐瑛赶忙点头:“好,我重新换件新的。”

    长孙无垢莞尔:“妹妹不介意的话,我替你打扮一下可好?”

    唐瑛脸红了:“王妃……不好意思,劳烦你了。”

    长孙无垢见唐瑛没有拒绝,抿嘴一笑:“就穿前几日新做的朝服吧,再配上那条汗青的涤带和那块青田玉佩。再为妹妹换一块头巾,我带了一块青玉束发环,为你换上。好吗?”

    唐瑛红着脸,点点头,乖乖地换衣服去了。

    朝会上果然没什么要事,参与朝会的大臣也不算多,都以老臣和重臣为主,而且,这些人明显都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例行公事地谈了几件琐碎的小事后,就都不发言了。李渊满意地说了几句面子话后,让几位心腹大臣和唐瑛都留下,宣布散朝。

    随李渊来到两仪殿后,众人纷纷上前祝李渊万寿,李渊呵呵笑着一一领受了。在看到唐瑛也奉上了礼物后,他微微一笑,接过来把玩了一下,亲自放在了枕案上。

    “诸位爱卿,今日与往年一样,小聚即可。裴寂,你先替朕招呼着,朕有事交待一下唐瑛。唐瑛,随朕去花园走走。”

    裴寂呵呵笑着,将面露疑色的几个人招呼到偏殿去了。唐瑛是一头雾水,不知道李渊葫芦里又装了什么药。李渊已经转身向殿后走去,唐瑛嘀咕一声,赶紧跟了上去。

    “唐瑛,朕其实没啥事要交待,就是想和你安安静静地聊聊。”背着手走在通往凉亭的林荫道上,李渊在唐瑛疑惑的目光注视下,说出的却是唐瑛没想到的话:“朕知道,你心里有疑问,只是不敢问,对不对?”

    唐瑛赶紧摇摇头:“陛下,我只是不知道该怎么问。”

    “呵呵,如意是长孙为你准备的吧?长孙是个好媳妇,贤惠,娴淑,温存,孝道。”李渊不看唐瑛惊讶的表情,自顾往前走,边走边说:“她很细心,会揣摩人心。有她在二郎身边,那是二郎的福气。朕更看中长孙的,还是她的大度与善良。”

    听到这里,唐瑛再不明白李渊要说什么,就真成傻子了:“啊,怪不得……”

    “你是女孩子,虽然你自己不习惯,但你既然在承乾殿当差,长孙就有责任照顾好你。看,戴点玉佩,系根好看的涤带,整个人都显得精神多了嘛。”

    唐瑛苦笑:“陛下,您误会王妃了,她给唐瑛配了不少首饰,是我自己不喜欢戴,也……不会配色。”

    李渊摇摇头:“你不会,她就应该教。朕知道,她是不想破坏你的习惯,纵容你,惯着你,可是,有些事情总归需要改变。”

    唐瑛想挠头了,她身上添不添加饰物也属于需要改变的大事?李渊到底在暗示她什么?还是真的对自己有些偏爱过头了?看来,长孙无垢忙着打扮自己,太子妃又出面给予赏赐,李建成把最好的防身之物给了自己,都是出于李渊的授意?晕,这都是怎么一回事呀。

第二百九十章 秀宁

    “你在想,我的打扮哪儿有这么重要?”李渊看出唐瑛的心思,笑嘻嘻地替她问出来,又解答出来:“对你来说,或许现在不重要,但对秦王府、东宫,还有朕,都重要。”

    唐瑛这下更要挠头了:“陛下,您越说,我越迷糊。陛下也知道,我打小这样习惯了,真让我学什么梳妆打扮,我还真难受。再说,臣不觉得自己不打扮有什么问题,我没有人前失礼之处嘛。”

    李渊已经坐下,听了唐瑛的话,微笑着指指自己对面的座位,让唐瑛坐下:“这儿没别人,朕也就不瞒你。秦王妃、太子妃,包括太子,送你东西,教你打扮,或许有为你好的一部分因素,但更多的是为了朕,是要讨朕的欢心,让朕高兴。”

    这点缘由,唐瑛已经看清楚了,因此点点头:“秦王妃对臣还是很关心的。至于太子殿下,看得出来,他对臣也算爱护有加,臣都非常感激。”

    “呵呵,你疑惑的是,朕为什么对你这么好,对不对?”

    唐瑛诚实地点头:“是。陛下对唐瑛好到了秦王妃和太子妃都不敢得罪唐瑛的地步上,我可真想不通了。我一没有仗势欺人,二也没在陛下面前邀宠卖乖,三也没那本事帮他们说话办事。所以……嘿嘿,我真有点受宠大惊了。”

    “受宠大惊?哈哈哈,说的有意思。”李渊哈哈大笑了几声:“你真能依仗朕的宠爱做出什么不符合规矩的事来,朕还能宠你吗?”

    李渊笑嘻嘻的话却差点让唐瑛冒汗了,伴君如伴虎,古语说的真没错。前面还在哈哈大乐,马上就能翻脸威胁自己,李渊的帝王之术太强了,真是个老狐狸:“陛下说的没错,唐瑛或许就是因为不懂得利用别人的宠爱,才会让陛下另眼相看吧?”

    李渊摇摇头:“唐瑛,朕打第一次见到你,就喜欢上你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唐瑛摇头了,她能知道才怪,还有,李渊喜欢她?这话怎么听的这么别扭难受。

    李渊没有关注唐瑛的表情,他的目光已经放向了东边:“因为朕在你身上看到了秀宁的苦。”

    “公主?苦?”唐瑛呆了,完全出乎她意料的答案,让她不能不傻上一阵子。

    “是,秀宁的苦。”李渊没有收回自己的目光,却深深地叹口气:“唐瑛,你或许不能了解秀宁的苦,这些在朕眼里的苦,对你来说,或许只是很平常的遭遇。秀宁是朕的第三个女儿,却是朕最疼爱的女儿,她的母亲为朕生了四个儿子,却只得她这么一个女儿,你懂她在这个家里的地位吗?”

    唐瑛缓缓地点点头,贵族豪门中的唯一嫡女,获得的父母宠爱有多少,她能想象。也正因为如此,唐瑛才更加佩服李秀宁。

    “秀宁在朕身边的时候,朕从来没让她受过一点委屈。小时候,她想读书,朕就让她读书;她想舞剑,朕就给她找来她能玩的剑。你也许会想,这样长大的女孩一定很娇气,可朕告诉你,秀宁就是又不一样,她是喜欢在朕和她母亲面前撒娇,为人却极懂得分寸、明白事理。二郎他们都知道,秀宁一直像个长姐般地爱护几个弟弟,而在唐国公府上,秀宁未出嫁前,也一直在帮她母亲打理内宅。”

    李渊已经完全陷入到对以往的回忆中,这一刻,他不像一个帝王,而是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回忆往事,回忆生命中曾经拥有的那份美好亲情。唐瑛静静地听着,放缓呼吸,生怕出气的声音大了,会打搅李渊的回忆,而这种温馨的家庭回忆,也让她感觉非常好。

    “秀宁长大了,该谈婚论嫁了,我和她母亲在众多才俊中,精挑细选,为她选择了柴绍,年轻英俊,家世又好,人也沉稳,没有那些世家子弟的浮躁,我们认为他是个值得秀宁依靠的好男人。秀宁嫁人了,那几年,她过的很不错,我们一度为此很放心。”

    一度?唐瑛心头一跳,她在李世民那里听过关于平阳公主的一些事情,对当年柴家和李家逃离长安的事情,李世民虽然说的并不很清楚,但也隐约道出对柴绍的不满,似乎是柴绍只顾自己逃命,而丢弃了平阳公主。难道,这是真的?

    李渊并不知道唐瑛在想什么,而是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说了下去:“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呵呵,说是这样说,可是,谁想遇到这种事呢?我自己拥有一个对我不离不弃还处处帮我决断的好妻子,却以为女儿也能遇上这样的好男人,没想到……唉,当初,听到秀宁下落不明的消息时,我真是后悔不已呀。”

    “陛下……”唐瑛不得不出声了,李渊倒是毫不防备地说自家的私隐事,她可不想听,也不想知道,她没这个八卦心,更不想给自己带来麻烦。

    被唐瑛唤醒,李渊怔了一下才笑道:“呵呵,朕老了,喜欢回忆以前的事。”

    唐瑛忙摇头:“陛下,我是听傻了。我一直敬仰公主,特别喜欢听公主的故事,您要是不介意,给我讲讲公主起兵助您的事吧。秦王给我讲过一点,不多。”

    “哦?”李渊也意识到自己刚才说的有些多了,见唐瑛如此乖巧地把话题转换过来,他内心对唐瑛的聪慧赞了一声,顺着她的话问道:“二郎经常给你讲他姐姐的事?”

    唐瑛摇头:“讲的不多。当初在虎牢关的时候,秦王不知道我是……我们曾经谈起公主驻守苇泽关的功劳,秦王告诉我,公主很厉害,比他们几兄弟都厉害。秦王还说,如果公主是男的,他根本就没领军的机会了,这大唐的天下,一定是公主帮陛下打下来的。”

    李渊听的笑了,也点点头,表示认同了李世民的这个观点:“是呀,如果不是这样,朕怎么会让秀宁如此辛苦。唉,朕的儿子是不少,可惜,能干的好儿子还是少了点,如果玄霸能活下来,他姐姐也不用这么辛苦了。”

第二百九十一章 正题

    李玄霸?这是唐瑛第一次从李家人嘴里听到这个名字。李渊的原配窦皇后为李渊生了四子一女,女儿就是平阳公主,儿子也都个比个的强。李玄霸是第三子,比李世民小了一岁,打小聪明伶俐,还孔武有力,可以说,李玄霸比李世民还像李渊,真能长大,绝对是个文武全才的有为青年。

    可惜的是,李玄霸死的太早,十五岁时溺水而亡。别说李渊了,就连李世民提起三弟,也是唏嘘有声。也正因为如此,唐瑛从李渊嘴里听到这样的说法,也不为奇了。不过,从这一句话中,唐瑛也听出了李渊对李元吉的不满,如果李元吉可用,李渊就不会一直让他当李世民的副手了。

    李渊没想到他一句话,唐瑛却已经转了数个想法了,见唐瑛还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笑了:“别的女子只是羡慕秀宁有个好父亲,朕却在你眼里看到了真真切切的仰慕,唐瑛,就是你的这种眼神,让朕经常想起秀宁。想起当年,她凭一人之力,为大唐聚齐数万兵马,横扫半个河西。如果没有秀宁的功劳,朕要打进长安,会很难呀。”

    唐瑛连连点头,羡慕地说:“将门出虎女嘛。平阳公主真厉害,能指挥千军万马攻城掠地,为陛下开拓大唐基业立功,可比唐瑛这种小打小闹的强上百倍。”

    李渊呵呵一笑:“你这女娃,就是小看了自己。秀宁在朕的面前,永远是那个温存的女儿,哪怕是身着盔甲时,对朕也只有女儿对父亲的那种笑。朕一直想亲眼看看秀宁杀敌的风采,却只能在你身上,窥视到一点巾帼豪情。”

    唐瑛脸上有点发烧了:“陛下原来是把我当公主的替身看呀。我比公主可差的远。再说,公主不肯在您面前露出那种豪情,怕是不想让您为她担心吧,毕竟,战场上杀敌……太惨。”

    李渊点头:“朕明白。秀宁孝顺,体贴朕,疼爱家人。朕本来应该让她好好待在家里享福的,却……唉,不得不让她抛下幼子和丈夫,带兵去驻守那种危险的地方。唐瑛,朕不算是个好父亲呀。”

    唐瑛赶紧劝慰:“陛下,我想,公主一定很自豪,她身为女儿家,却能为自己的父皇驻守江山,这种荣耀,可以说是千年无人能达。再说,公主有这样的本事,您如果不让她施展出来,是不是也有些不公平呀?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一样可以办到。”

    “呵呵,你是在说秀宁,还是说你自己?”李渊乐了:“唐瑛,朕就喜欢你这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朕有时候也在想,秀宁要是能像你一样,把什么事都说出来,或许对她更好。可这孩子,太懂事了。唉!”

    唐瑛低下了头,不让李渊看见她发烧的脸,只有她才知道,她也不是那种有话说话的人,恰恰相反,她需要考虑避讳的东西更多。

    唐瑛的小动作没有逃开李渊的眼睛,他自然明白唐瑛在想什么,微微一笑:“你想什么,朕清楚。这人呢,不可能都是一根肠子直到底的。你也不要想太多,朕喜欢你,别人自然就要巴结你,他们巴结你,你就拿着,不用避讳什么。”

    唐瑛暗自吐吐舌头:“多谢陛下,唐瑛……嘿嘿,来者不拒,反正,我没伸手要过,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对,咱来的明,站的正,啥也不怕。”

    李渊当真宠着唐瑛,连这话都赞成起来,倒让唐瑛有些不好意思了,赶紧做保证:“陛下放心,唐瑛不会做出逾礼之事,那些想通过我向陛下说些什么的人,我不会拿他们东西的。”

    “朕知道,你是个好孩子,这点朕放心。”李渊不在意地挥挥手,即便唐瑛收了别人东西,也不会替别人说话,这点他看的很明白,他也不在乎唐瑛在这方面有什么操守之类的,女孩子嘛,留点家底很正常:“唐瑛,朕听太子说,你对他有些不满的地方,能跟朕好好说说吗?”

    唐瑛愣了一下,才从李渊突然转换的话题下反应过来:“陛下,唐瑛只是有点自己的建议,并非对太子殿下不满。是不是我的态度不那么圆和,所以让太子误会了?”

    李渊笑笑:“太子说,在盛彦师和李义满的问题上,你和他们起了争执,你对朝廷的处置很不满,能说说你的道理吗?”

    绕了这么大个圈子,才说到正题上呀!唐瑛在心里狠狠鄙视了李渊一把,这帝王之术玩的太精明了。

    唐瑛和李建成等人因为盛彦师与李义满之事发生争执,已经是好几天前的事情了,争执的原因并不是唐瑛对李建成等人的不满,而是思想观念上的差异产生了碰撞。

    盛彦师是宋州总管,李义满死前却是潭州刺史,按理说两人并无挂碍,但却因为一件小事而双双身死。事情起源于盛彦师和齐州总管王薄对须昌的征讨之战。这一战事很小,一个小小的须昌城也扛不住两大总管的联手攻击,但令人遗憾的却是,这小小的一场战役,却断送了大唐两位总管,一位刺史的性命。

    此事发生在武德五年的三月,那时,唐瑛还随李世民在洺水与刘黑闼对峙。盛彦师原本受命劝降徐元朗,却被从徐元朗扣押,他后来伺机从徐元朗处逃回长安后,受命为宋州总管。正当洺州城外的大战一触即发,盛彦师立功心切,与王薄相约对依附徐元朗的须昌叛军发起攻击。

    就是这一决定,酿出了一场大祸。事情起因在王薄身上,他率军来到博州地界时,发现自己的军粮没带足,隧向博州刺史李义满征要补给。这本是小事一桩,唐军虽然以府兵为主,行军自带粮草是惯例,但在粮草不足的情况下,也可以向驻军地请求支援,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互相帮忙,毕竟都是为国作战。可,谁知道李义满是个小气鬼,他素来与王薄不和,竟断然拒绝了王薄的请求。

第二百九十二章 看法

    这事原本也没有酿出大祸,盛彦师和王薄联兵并没有缺粮延误战事,战斗还是取得了胜利。但,盛彦师却做了一件比较出格的事,他在回兵宋州途径博州之时,竟把李义满给抓了,而且是直接带到了宋州给关了起来。

    李义满做的的确不对,但盛彦师和王薄显然也逾越了规矩,按理说,两个人应该连本上奏,在皇帝那里告李义满一状,让皇帝给李义满一些处分或者警告才是正理。可盛彦师不知是出于气愤还是什么,竟越级抓人,这事可就闹大了。

    事情传到朝廷后,李渊赶紧下令放人,至于如何处置,慢慢再说。可惜,李义满实在是太小气了,气量太小,自然命就短。传旨的人还没到宋州,李义满已经羞愤交加,死在了宋州监牢里。

    臣子们相互斗气是常事,可因此闹出人命来,可就是大事了。朝廷之上听闻李义满死在监牢里后,顿时一片哗然,李渊也觉得有些郁闷了,下旨让李建成好好处理此事。李建成便和东宫属臣商议了两天,又征求了一下裴寂等朝中重臣的意见,最后决定将盛彦师收监处死。

    在东宫讨论这一事件的时候,唐瑛是反对惩罚盛彦师的,在她看来,盛彦师收押李义满的理由充分,行为虽然过激,但不至于是错。相反,李义满为泄私怨而罔顾国事的做法才叫过分,本就应该受到处罚,虽然也够不上死罪,但他的死并不是盛彦师造成的,盛彦师不该为此负责。

    可别人的想法与唐瑛完全不同。李建成本人强调的是盛彦师抓人行为逾越礼法规矩,王硅韦挺等人也强调这点,还指责盛彦师别有所图。更有甚者,韦挺直接指出,朝廷上已经有人在说,盛彦师才从徐元朗处逃回,就擅自捉拿一州刺史,其用心可疑。

    盛彦师被徐元朗扣押期间,与唐瑛在刘黑闼处一样,受到了徐元朗的好生款待,哪怕明知道盛彦师不肯投降自己,徐元朗也没忍心伤害他,所以,盛彦师得以安全逃回后,自然有人就此说三道四。

    原本唐瑛一直在据理力争,可盛彦师可能投靠徐元朗的猜疑一出,唐瑛就沉默了。她也是从刘黑闼那里逃回来的,也没有以死殉道,她为盛彦师而争,就显得有些……兔死狐悲的嫌疑了。李建成显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虽然及时提醒了韦挺,但话已经出口,为时已晚。

    其实,唐瑛在这件事上如此激烈的反对态度,也让李建成不理解,别说李建成了,就是魏征,也有些迷糊。魏征其实也是反对处死盛彦师的,在魏征看来,盛彦师所犯之错虽然大,却没大到死罪的地步。只是,从大局上看,处死盛彦师也有些道理。所以,魏征大反对并没有唐瑛激烈。

    后来,魏征私下对李建成说,唐瑛反对处死盛彦师,恐怕是私人原因更多,因为盛彦师正是设伏杀了李密之人,可以算是间接为翟让等人报了仇,唐瑛因此对这个人有好感,那很正常。李建成这才有些恍然大悟。

    其实,魏征是胡乱猜测了,若说起私人原因,唐瑛不但不会反对处死盛彦师,还会赞成,就算不投赞成票,也不会出言反对。因为,盛彦师正是设伏杀了李密后,才获得朝廷重用的。魏征却不知道,唐瑛是有些恨盛彦师的,不是因为李密,而是因为王伯当。

    不管唐瑛怎么看待李密此人的,对王伯当她却始终怀有愧疚之心,虽然知道她有这个心思的人仅有李世勣一人,但唐瑛因为王伯当的死,对盛彦师没好感却是真的。因此,当魏征私下这样劝她时,得到的也仅仅是两个白眼而已。

    盛彦师最终还是被处死了,唐瑛位卑无权,不可能左右事情的最终结果。不过,她从这一事件中也看到了此时大唐官制上的不足,因此才在后来的官制讨论中,提出了文武分治的后世理念。

    李建成虽然没有听取唐瑛的意见,却因为唐瑛后来的沉默而不安,不管从那个方面来说,他都不想让唐瑛不高兴,不想得罪她。因此在事后,他把那天的事告诉了李渊。

    李渊与李建成等人的想法却截然不同。出于政治上的敏感和对唐瑛的了解,李渊深知唐瑛绝不会为私人恩怨而做出与众不同的建议,在考虑了几天后,特别是听到唐瑛提出的文武分治之法后,李渊便想和唐瑛好好谈谈。再说,和唐瑛聊天也是他的一大乐趣,有事没事聊上半天,心情大好。

    本来呢,唐瑛是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再说什么了,她知道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这些古人相差了很多,她的想法这些人怕是无法理解,因此并不想多说,多说无益、祸从口出嘛!但李渊如此大费周章地想听她的主张,还是多多少少让唐瑛感动了一下,她不好意思拒绝了。

    “陛下,在东宫当着众人的面,我已经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无奈,和大家想的都不一样,相比陛下也知道了,没什么可说的。”

    李渊摇头了,这女娃子跟他耍心眼,还是嫩了点:“朕知道,你是说,盛彦师做法有点过分,但罪不至死,而且,他被贼所擒没有慷慨赴死也算成了一项罪名,这让你有些不舒服了,对不对?”

    唐瑛没有否认:“还是陛下理解唐瑛的心情。盛彦师身陷徐元朗之手,并非他的过错,他可是奉了您的旨意前去劝降的,虽然没能成功,却不能因此获罪吧?”

    李渊点头:“当初是他自己主动请缨,没有成功,也保持了一定的气节,朕并没打算处罚他。可这次,他收押李义满的作为,可不仅仅是做的过分了,而是大不敬,这点,你可清楚?”

    唐瑛点点头:“太子等人都是这样说的,但,我的看法却不同。”

    “唔,说说,朕喜欢听。”

第二百九十三章 理由

    “是,”唐瑛笑笑:“陛下,如果臣说李义满之死怪不得盛彦师,不知道陛下会不会认为唐瑛有点异类?”

    “不是盛彦师,李义满怎么会死?你这想法,本就出奇。”

    “陛下喜欢唐瑛的,不就是这样的出奇之处吗?”唐瑛不失时机地扔了一个马屁过去,她还是很懂分寸的。

    李渊笑了:“你既然明白,就快点说。”

    “是。唐瑛认为,李义满是死在自己手上的。首先,他为了私人恩怨而不顾国家大义,此一不可取之处;其次,身陷囹圄,不思积极为自己争取权利,而是生气埋怨,并把自己给气死了,这样的脾性,也太经不起事了吧?有此二点,我认为,李义满是死在自己手里的,盛彦师没有杀他,所以,盛彦师罪不至死。”

    “呵呵,有点道理,但,这不是为盛彦师开脱之词。若不是盛彦师逾规抓人,朝廷自会处置李义满为私人恩怨罔顾国家大事的责任。”

    “盛彦师逾规抓人,到底是怎么想的,臣不清楚,但臣想,他或许只是想羁押李义满,然后让朝廷来处置。”唐瑛顿了一下继续说:“所以,唐瑛以为,对待盛彦师的问题上,先应该看他的目的,然后再论他的手段。但太子殿下却先论私,再论公。太子的说法是盛彦师私自做主,目无朝廷,逾规抓人,目无皇帝,说来说去,其实就两个字:面子。盛彦师抓人的做法,失了朝廷的面子,拂了陛下的面子。”

    “你力争只处罚他,而不处死他,理由仅仅是因为他的做法出于公,而非出于私?”李渊捋捋胡须,笑着问唐瑛:“这个理由,有人提出来过,但,站不住脚。公有公的规则和律法,私有私的情义和道理。”

    唐瑛犹豫了一下,终于下定了决心:“陛下,如果唐瑛说错了什么,你可不能怪罪我。”

    李渊乐了,这个唐瑛呀,反对杀盛彦师,果然是有原因的:“说吧,朕何时因为你说实话而怪罪过你?”

    “那,我先问陛下一个问题,你不能生气。”

    “唔?这么严重呀?”看到唐瑛想把话收回去,李渊赶紧放下捉弄她的心思,笑道:“说吧,朕保证不生气。”

    唐瑛看了一眼李渊的笑脸,踌躇了一下,终于把嘴边的话问了出来:“陛下,你们杀盛彦师,真的不是因为李义满是你们李家的人?”

    “什么?”李渊愣了,他根本没想到唐瑛会问出这么一句话来。

    唐瑛赶紧声明:“陛下,你答应不生气的。”

    李渊扶额了:“你这女娃,想什么呢?你以为朝廷杀盛彦师,只是为了替李义满报仇?若是为此,何必杀盛彦师,把王薄杀了,不就完了嘛!”

    唐瑛眉头紧皱:“陛下,那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朝廷不下令惩罚王薄,却下令杀盛彦师呢?李义满究竟有什么来头?”

    李渊叹口气,苦笑一下:“看来,外面有人在说老李家得天下了,容不得别人动姓李的人了,是不是?”

    唐瑛点头:“臣听过这样的话,但,臣并不相信这种说法,陛下不应该有这种想法。”

    唐瑛不说陛下不会有这种想法,而说陛下不应该有这种想法,这让李渊明白了唐瑛的心思。他并没有因为这样的猜忌而生气,略微思考了一下,点点头:“你想说什么,朕清楚了。朕先回答你刚才的问题,为什么不下令惩罚王薄,因为王薄死了,被李义满的侄儿杀了。朝廷不该再为难一个死人吧?”

    唐瑛啊了一声,这个事情她却不知道:“居然……李义满的侄儿敢这样报仇?朝廷不追究吗?陛下,既然王薄都死了,盛彦师更不应该为此而死呀?”

    李渊叹口气:“唐瑛,你心思敏捷,能想到别人想不到或者不敢想的问题,朕很宽慰。但是,你呀,看问题也有些偏颇。你可知李义满的来历?”

    唐瑛点点头:“听说也是义军首领,规模小,自保而已。”

    李渊点头:“对,他本是山东历城的一个豪杰,不满前朝暴政,也为了自保和保乡护土,揭竿而起。不过,这个人没野心,更是山东众多小义军中第一个向朝廷表臣服的人,在徐元朗拉拢他时,又被他断然拒绝。”

    “哦,如此说来,此人还是颇有些见地和忠心。”唐瑛好像明白了一些。

    李渊笑笑:“如果李义满不死,这件事也算不上大事,朝廷出面调解一下,给双方一点惩戒,各打五十大板也就没事了。可他偏偏死了,死在宋州监牢里了。在眼下这个关键时刻,他的死就举足轻重了。你明白朕的意思了吗?”

    “河北山东正在打仗……”唐瑛苦笑了,她这才明白盛彦师真正的死因:“原来,陛下是出于稳定江湖豪杰的想法,才做出这种决定的。只可惜,盛彦师死的有些不值。”

    李渊点点头,也叹惜一声:“此人还是很有才干的。但,在大局面前,朕不得不杀了他,以安抚山东甚至是江南的投向大唐的豪杰们。这件事,朕也问过二郎的意见,他回答朕一个字:杀。”

    唐瑛点头了,李世民身在山东平叛的前线,更清楚李义满之死可能造成的后果,所以,主张杀盛彦师也说的过去。只不过,这件事怎么想怎么不对味,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新兴的大唐帝国,急需一部囊括全局的律法,不然,这种混乱各自为政的局面,还会造成第二个第三个冤死的盛彦师。

    “盛彦师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从而稀里糊涂地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叹气一声,唐瑛向李渊建议:“陛下,您应该考虑制定大唐律法的事了。再出现类似的事情,官员们有法可依,有法能用,就不会擅自做主,也不会出现这样的冤情了。”

    “呵呵,唐瑛,这次,你和太子想到一块去了。”李渊哈哈一笑:“这件事出来之后,太子就向朕建议赶紧修订律法,和你建议地方官员文武分治的想法可谓不谋而合,你们都是想,不能让下面这些人自以为是,胡乱做主了。”

    “哦。”唐瑛哦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了。李建成,想的也很周全嘛,只是,这个人对自己怕是还有防备之心,不然,这些话为什么没对她说呢?

    李渊看看唐瑛,笑着问:“你对太子不满,可是因为太子没有对你解释清楚?还是觉得太子并不尊重你的想法?”

    唐瑛一愣,赶紧摇头:“陛下误会了,唐瑛说过,我与太子之争,只是观点不同,不存在什么满与不满之说。再说,唐瑛是臣,太子是君,太子没有治唐瑛不敬之罪,已经很大度了。”

    “哈哈哈,你这女娃,言不由衷。”李渊笑了数声后,才道:“唐瑛,你参与东宫事务也有段时间了,觉得太子为人如何?办事能力如何?”

    唐瑛微微皱了一下眉头,抬眼看到李渊鼓励的目光,她笑了一下:“陛下。说实话,太子每日为朝政而操心,勤勉二字当的起。太子在处理朝中事务时,也是游刃有余,想的周全,对臣子们也体贴有加。”

    “唔,没什么不足的地方?”

    “要说不足,也有。”唐瑛犹豫了一下,方回答道:“臣觉得,太子决定一件事,经常反复思虑,不能立刻下决断,因此,处理事务不能做到又快又好,这……有时候,可能稍稍耽搁了一些。不过,太子在大事上的决断还可以。”

    “你说的对。”李渊不停地点头:“太子呀,做事就是喜欢犹豫,讲究精细,总想做的越完美越好。他就少了一些杀伐决断的味道,这点,比不上秦王。只是,太子比秦王心细,于朝政而言,却是好事,遇事多想想,没坏处。”

    “嗯。”唐瑛点头认同这一说法:“战场上瞬息万变,需要秦王那样的果敢决断;朝廷事务繁琐,倒是应该仔细一些。”

    “呵呵,你和太子再处长点就知道了,太子,人很好。”

    “嗯,太子对陛下和臣子们都很好。”

    李渊看了看唐瑛微垂的眼帘,意味深长地笑了:“唐瑛,你对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观察事务也很细致,往往能从别人想不到的角度发现一些事情。但是,你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个人成见太深,这种缺点,阻碍了你的视线,你看问题就不全面了,反而影响了你的判断。”

    “这……”唐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李渊说的有些道理。

    “朕知道,你小时候吃了不少苦,对门阀豪族官吏都有些偏见。”李渊叹口气:“可是,此一时彼一时,你现在身为朝廷之臣,看问题就不要老看那些阴暗面,多想想时局,多考虑一些为什么别人的意见会与你相左。”

    唐瑛轻轻点头:“是,臣明白了,以后不会再这么偏激了。”

    “偏激没错,朕身边偏激的人很多。”李渊笑道:“只要偏激的有道理,朕还是很欣赏的。呵呵,杜伏威向朕递上了要来长安的请求,朕马上就答应了。”

    唐瑛马上向李渊表示祝贺:“恭喜陛下,江南定也。”

    李渊微微摇头:“还不一定呢。看看再说吧,江南,要平定没那么容易。只是,眼下我们还顾不上那边。”

    唐瑛想了想:“难道还会有什么变数?杜伏威可是最大的势力了,他来了长安,就表示完全放弃了武装势力,就是表示把整个江南拱手献给了朝廷呀。”

    “只身前来,说明杜伏威聪明,他的人马交给了他的义子,如果朕对他好,那么,他的义子就对朕忠心,朕如果给他的东西不能让他满意,这,就有变数了。”

    唐瑛暗自撇了一下嘴,搜索了一下自己的记忆,摇摇头,杜伏威,《说唐》里,这家伙连好汉都算不上,他的手下也没什么厉害的人才,再说,她的记忆里,李世民也没打过杜伏威,江南归顺的很顺利。李渊这只老狐狸,自己是造反派出身,就天天疑心别人也会造反,当皇帝的,是不是都喜欢疑神疑鬼呀?

    李渊没有关注唐瑛的表情,他已经在思考如何安置杜伏威了。江南的隐患能消除最好,不能的话,从哪里调兵去江南最好呢?巴蜀的李孝恭和李靖,顺江而下应该最快。至于江北,等平定了山东再说吧。

    武德五年七月,杜伏威留下义子王雄诞率部在江南,自己携妻带子,从江南来到长安,以降臣的姿态觐见李渊,让李渊大为高兴。李渊也投桃报李,不仅亲自下阶携杜伏威同坐御榻,还拜杜伏威为太子太保,兼行台尚书令,位在齐王李元吉上。

    重赏杜伏威的同时,李渊还封杜伏威之子为山阳公,封地赏金还不够,李渊还亲自督促户部在长安内城为杜伏威选了一处大宅院,赏赐无数奇珍异宝,显示出超常的宠溺,惹的多少人眼馋心热。

    一时间,江南还有巴蜀的那些对大唐持观望态度的一些小义军首领,仿佛在杜伏威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纷纷向大唐表示忠心或臣服。江南和巴蜀等地,一时间真呈现出了和平发展的假象。

第二百九十四章 信任还是怀疑

    武德五年七月底,在秦王李世民率军打击之下,徐元朗虽然没被擒获,但也被撵的如丧家之犬,东跑西窜,几无立足之地了。就在李世民想要宜将剩勇追穷寇之时,一纸加急诏令让他立即班师回朝。而河北山东的后续事宜,则留给了淮安王李神通、行军总管任瑰和李世勣来处理,李元吉受命临时挂帅坐镇。

    李世民征战河北也快半年了,眼看最终的胜利果实即将到手,却被一纸诏书给召回了长安,要说没有不满,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回到长安后,李世民那张脸会黑成什么样,就可想而知了。

    让李世民更为郁闷的是,他回到长安不仅没见到李渊,连唐瑛也没见到。天气炎热,李渊跑到玉华山视察去了,还把唐瑛和裴寂等人一起叫了去。李世民没辙,一边派人去向李渊禀报自己回来了,一边把心腹们都找来,帝王的心思虽然难猜,可他此时却必须要猜上一猜了。

    留在长安的重臣都赶了过来,只是,李世民等人对长安这边的事情越是了解的多,这些人心里越嘀咕,因为无论从哪方面得到的消息,都无法解释李渊这么着急地命令大军班师回朝的原因何在。

    更让李世民等人犯嘀咕的还有一件事。七月初,李渊突然命令人重新翻修弘义宫,并传旨让李世民在此居住。按照平常人的角度看这事,会觉得这是好事,证明皇帝越发看重秦王了,可在李世民等人看来,此事有些不同寻常。为什么要单独另外安排李世民的住所?皇帝到底在想些什么?这是信任还是怀疑?东宫在这件事上又做了些什么?

    怀疑和不安在秦王府中蔓延,随着打听来的消息越来越多,这股不安的情绪也越来越大。唐瑛回到承乾殿的时候,也正是这群人焦虑最重的时候。

    前天,李渊突然将唐瑛和裴矩、裴寂等人叫上,要去玉华山勘察,唐瑛只好跟了去。原来,玉华山不仅风景秀丽,夏天的气温也适合避暑,更重要的是,玉华山还有一定的战略作用,是突厥南下长安的咽喉要道。

    唐瑛到了玉华山后才明白李渊为什么此时要到这里来。原来,李渊想在玉华山驻扎一支部队,预防突厥的同时,也想在玉华山修建一座避暑行宫,可谓公私并顾。唐瑛既然有地形勘察的特长,自然被抓差了。

    唐瑛得到李世民回来的消息后,马上向李渊请求先回长安,李渊倒也没留她,只是让她带话给李世民,不用到玉华山来见驾了,御驾即日便要回宫。

    唐瑛回来得知这群人都在书房,她就知道大家心里肯定有些不安,因此也不敢耽搁,赶紧来到书房请见。李世民正和房玄龄等人一起皱眉头,唐瑛一进门,就见几双眼睛齐刷刷地看了过来。

    唐瑛跟大家见过礼后,马上简明扼要地把旨意传达了:“秦王一路辛苦了,陛下让我带话,你不必去玉华山见驾,陛下明日就回来。”

    “唐瑛,你可知父皇为什么在这种时候召我回朝?”李世民指指身边的座位让唐瑛先过来坐下,而后马上就问出主要问题。

    唐瑛知道李世民在想什么,换成是她,也不会高兴,再说,河北山东其实并没有平定下来:“秦王,陛下召你回来,表面上是说山东之事已经了的差不多了,区区一个如同丧家犬的徐元朗也用不着你来穷追猛打,实际上,召你回来应该另有原因。”

    李世民沉声道:“果然如我们所想,父皇真的另有想法?是不是觉得……”

    唐瑛摆摆手:“我知道你们想什么,但,这次你们想错了。陛下没有疑你们之心,而是北边突厥犯境了,此次来头有些大,陛下有点架不住了。”

    “突厥犯境?”长孙无忌眉头一皱:“突厥那年哪月不犯境?”

    唐瑛自从被李渊教导了一回后,全局观大大增强,此时的她,看问题已经不那么偏颇了,故此,对此番李渊突然召李世民班师回朝的决定,她看的要比李世民等人全面的多。急着回来见李世民,也正是为了把她心中所想和李世民做个交流。

    “长孙大人有所不知,自四月秦王离开长安后,这边发生了不少事情,可谓有喜有悲。然,忧患却更多一些,几件大事,都与突厥有关,其中,李大恩之死尤为严重,不知你们可有所耳闻?”

    唐瑛没说错,武德五年发生了不少大事,河北山东战场打的如火如荼的同时,并州、燕州、翼州、介州、荆州、交州等地都是热闹非凡。喜事也算不少,在李孝恭和李靖的努力下,巴蜀地区的各个势力纷纷向大唐投诚,交州、荆州等地易帜归降的好消息连连不断。加上杜伏威即将入长安,江南可谓暂时出于稳定状态。然,喜事盖不过悲事,南方之喜和北方之悲一比,那点喜色也被冲淡了不少。

    李大恩之死就是北方一系列悲剧的开端,早在四月期间,唐军主力还在山东进剿徐元朗的时候,刘黑闼已经反攻了。而第一个为此牺牲的重臣,就是代州总管、定襄王李大恩。

    李大恩的死,说起来有些冤枉。武德五年二月,唐军主力前往征讨刘黑闼的时候,李渊为了稳住突厥人,又派使者带了大量的金银珠宝给突厥的颉利可汗,并且答应和亲。突厥人收了财物后。满口答应改善两家关系,也放了一些抓的人,李渊一口气还没松出来,突厥人反复无常的性子就又一次展示了,与高开道、苑君璋等联手进攻雁门,全靠并州总管刘世让死守雁门,顶住了这次突袭。

    等到三月,刘黑闼被李世民拖在洺州脱不了身,而突厥那边也发生了春季饥荒,代州总管李大恩觉得有机可趁了,便上书李渊,计划攻取被苑君璋占据的马邑城。李渊同意了这一计划,并让殿内少监独孤晟率兵到马邑与李大恩汇合。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059/ 第一时间欣赏潇潇雨歇最新章节! 作者:梦凝小筑所写的《潇潇雨歇》为转载作品,潇潇雨歇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潇潇雨歇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潇潇雨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潇潇雨歇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潇潇雨歇介绍:
无力翻云覆雨,无貌倾国倾城。三年瓦岗寨兴衰,一朝玄武门泣血。
剑戟寒霜,恩怨情仇,都付与蔓草黄沙。
乱世中当可生死与共,歌舞中谁能携手同行。
琼楼玉宇,衣冠冕旒,怎及我,巍巍昆仑,碧水桃花。潇潇雨歇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潇潇雨歇,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潇潇雨歇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