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热血残汉TXT下载热血残汉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热血残汉全文阅读

作者:海上云山     热血残汉txt下载     热血残汉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十七章 惊天之变 下

    一听说李归和李傕已经达成了协议,本来因为看到张宠反叛已经跌落到谷底的军心终于又再次振作了起来。

    他们保着李傕奋力向前,一时锐不可当,而张宠背叛李傕那是非常私密的行为,军中之人大多不知。

    当发现自己竟然是在和李傕交战的时候,很多士兵都吓坏了,有些人甚至当场就倒戈相向。

    虽然张宠带着数百心腹拼命阻拦,但是最终还是没能将李傕留下来,被他突出重围扬长而去。

    就连张宠的弟弟也在追击中被李严一箭射中了面颊,因为伤太重没多久就死在了军中。

    樊稠赶到后见状也无可奈何,计划了这么久最后还是功亏一篑,实在是天意啊!

    其实当初樊稠虽然对李傕不满,但是对于反叛李傕这件事他心里还是比较有顾虑的。

    毕竟李傕威震天下这么多年,无论是才能还是威望樊稠都甘拜下风。

    虽然他有时候也觉得李傕对自己有些不公平,比如剥夺了他卫将军的头衔给曹操却没有给他以补偿,但是还绝没有到了必须鱼死网破的地步。

    所以当初董承游说他反叛李傕的时候他一开始并没有同意,但是当董承告诉他张宠等李傕的老部下都背叛了李傕,并向他出示了张宠等人的亲笔信之后,他的心动了。

    李傕这几年犯下了不少错误,但其中最严重的一条就是过分崇信巫女。

    其实李傕自己生活并不是很奢侈的,他的多数政策和难处部将们也不是真的不能理解。

    但是以无名为首的巫女们却生活豪奢放荡,仗着李傕的宠信飞扬跋扈,激起了部下的普遍不满。

    而李傕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严重性,一再无视手下的劝告,甚至变本加厉的给这些巫女加官进爵

    凡事都怕比较,大家现在都只是勉强过日子,凭什么这些人尽可夫的女人就能过得这么好?

    难道我们这些为你出生入死的老兄弟还比不上这些人尽可夫的下贱女人?

    正是这种心理上的不平衡大大削弱了李傕行事的正当性,而可悲的是就算到了这个地步李傕自己依然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在此情形下李傕又拱手放弃了对天子的影响力,其实是把杀自己的刀直接递给了自己的敌人。

    这样的良机出现在了樊稠面前,让樊稠如何能不心动?

    樊稠自恃自己和张济的关系其实并不差,一旦除掉了李傕、郭汜二人,还是很有把握收拢西凉兵马的。

    而自己又是氐人,与关中李归有同族的情谊,想来也可以得到李归的认可。

    到时候只要再除掉董承等人,将天子控制在手里,那自己取代李傕的地位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理想虽然美好,却没想到这最关键的第一步就出了意外,让樊稠如何能不沮丧?

    不过沮丧归沮丧,事情已经做下了,又怎么可能回头?

    这事要怪就怪董承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要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在许昌动手怎么会有目前这样的情况?

    只不过这董承对自己上位还有用处,要不然现在就应当把他的头砍下来当球踢了。

    樊稠咬着牙带着对董承的怨念挥兵大进,一路追击李傕到了宛城。

    这时候李傕麾下的另外一员大将杨奉也杀了李傕的外甥胡封,夺取了重镇涅阳,与樊稠合兵一处将李傕团团围困在了宛城。

    樊稠拿出天子下令诛杀李傕的诏书派人前往各县劝降,正如樊稠所料各处守将大多选择了应诏投降了自己,使得李傕的势力大为削弱。

    不过他们的兵力合在一起也不过四万多人,而李傕虽然经历了这样一系列的打击,宛城城内还有战士万人,其中多是精锐,战局一时僵持了起来。

    而就在李傕遇袭的同时,刚从徐州赶回来的曹操亲率大军和陈国的许褚合兵一处攻进了梁国。

    也是合该郭汜的死期到了,他的主力基本都被他派出去劫掠去了,结果危急关头身边只有不到两千将士,如何能抵挡曹操、许褚的联军?

    他见势不妙立刻弃城而逃,却被曹操手下的大将曹仁、乐进连续追击,最后在陈国边界兵败被杀。

    曹操趁势招揽郭汜散布出去的部下,得到了数千人,皆是西凉老兵善于骑射。

    曹操将其中桀骜不驯之人一一斩杀,威慑了其余人等,将他们彻底收服。

    更可喜的是曹操还得到了许褚为首的陈国许氏家族的效忠,换句话说也就等于得到了整个陈国和近万能征惯战的士卒。

    经此一战,曹操一下子实力暴增,上了一个新台阶,就算是还不如袁绍、李归,但是也相差的不多。

    顺利斩杀了郭汜之后,曹操并没有继续挥师南下参与到讨伐李傕的战斗里,而是派人前去劝说镇守汝南郡的两大实力派李通和张济,试图让他们投入自己的麾下。

    劝说李通的行动进展的比较顺利,李通本人其实对于李傕的前景早已经不看好。

    实际上对于李通来说,他当初投的就不是李傕,而是李傕代表的大汉朝廷。

    所以当李傕失去了大汉朝廷这个大义名分之后,他李通也就自动失去了向他效忠的义务。

    但是李通也没有直接答应投向曹操,因为他不是自己一个人,他必须为自己麾下的上万将士和他们的家人负责。

    毕竟势力更大的张济将他与曹操的地盘分隔了开来,过早表明态度或许就站到了张济的对立面,他并不想和张济打一场毫无意义的仗。

    劝说张济的行动那就更加失败了。

    虽然一直号称是西凉四将之一,但是张济实际上的地位不仅和李傕、郭汜两人没法比,就连和樊稠相比也逊色不少。

    而他的兵力也是最少的,虽然在镇守汝南期间也拉起了近两万人的队伍,但是其中真正的精锐不过三千多人。

    面对着背面来势汹汹的曹操大军,背后还有敌友难辨的李通所部,张济扛不住了,他思考再三决定还是投降曹操。

    ;

第三十八章 惊天一击 上

    但是他的这个决定遭到了侄子张绣的强烈反对。

    张绣为他分析道:“首先,曹操的势力没有李归大,而且他和董承、樊稠两家面和心不合,这从他止步在陈国不继续南下就可以看出来。”

    “而李傕虽然大势已去,但是犹有精兵万人,宛城城高河深,一时难以攻破。”

    “一旦李归闻讯大军出武关而下,南阳必然落入李归手里,同样是降,为什么我们不直接找一个势力大的投靠?”

    “其次,曹操为人狡诈无信。袁绍派人援助他他就吞了人家的兵马,张邈对他有知遇之恩却全家都死在他手里。”

    “吕布、青州黄巾诸将投降之后又是什么下场?我们真的投降了他能有个好结果吗?”

    “再看看李归是怎么对待凉州诸将的,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不是很明显吗?”

    “况且我们本是凉州人,叔叔不也是一直想要回凉州去吗?这可是个好机会啊!”

    张济没有儿子,对张绣这个侄儿可以说是言听计从,闻言立刻道:“就依你的主意办,那我们下一步该如何去做呢?”

    张绣想了想道:“我们可以假意答应曹操的要求,但是告诉他们我们需要一点点时间来劝服部下,然后我们将兵力全部收缩到平舆以示我们没有敌意,。”

    “如果李归大军出了武关,那我们就立刻进军阳安逼迫李通和我们一起去投李归。”

    “要是李归一直没有动静,那么我们就南下去投刘表,想来他是很乐意接受我们作为他的北方屏障的。”

    “总之一句话,曹操是绝对不能降的。”

    张济突然笑了笑,低声对张绣说道:“你能有这样独到的眼光,我就算是现在死了又有何遗憾?你把那三千精锐全部带走,别走大路,翻过中阳山悄悄赶到舞阴。”

    “舞阴守将张龙是我的老部下,也是你的远房老叔,一定会帮你的。”

    “我老了,目标又大,就留在这里帮你打打掩护。只要你将来能成功的出人头地,想来要回我这条老命绝没有问题。”

    面对张济这浓的化不开的情义,张绣感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有那瞬间流下脸颊的泪水才能表达出他此刻对张济的感激之情。

    当夜,张绣就率领部下出发了,向着那大山,也是向着未知的命运,义无反顾的走了过去。

    这周围的种种变化樊稠虽然不是全都知道,但是也大概能猜到一二,所以他的心情变得越来越焦躁。

    在这宛城拖得越久,自己手里面的筹码就会越少,而将来自己的处境就会越加危险。

    无论是董承还是曹操,他们或许能接纳别人,但是绝对不会真心接纳自己。

    自己唯一能真正依靠的就是昔日的威名和现在的实力,但是这两样东西在这宛城城下迅速消失,这该死的李傕,都到了这般地步倒是能沉得住气。

    不能再等了,樊稠下令抓捕四周的乡民以便让他们进行蚁附攻城好消耗守军的储备。

    这个命令一下,本就已经变得焦躁不安的樊稠将士立刻疯狂了起来,在抓捕过程中完全失去了控制。

    到处是**掳掠,相当多的乡民还未来到宛城城下就死在了樊稠军的刀口之下,就连那些势力稍微小一些的地主豪强也不能避免。

    一夜之间,原本富庶繁华的昔日天子行在、副都宛城就沦为了人间炼狱。

    但是樊稠的这个战术也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效,面对着陡然增大的压力,宛城的防御立刻变得危险起来,就好像是风中的烛火一般,随时都会熄灭。

    在这个关键时刻,李傕的部将宋果突然反叛,接应樊稠军登城。

    当看到部下终于攻上了城头,一直神经紧绷的樊稠突然觉得一阵虚脱。

    终于要结束了,只是自己现在已经失去了控制朝廷的可能,下一步究竟该何去何从,还得仔细斟酌才行。

    就在这时,樊稠陡然听到了部下恐惧的喊叫声,连忙抬头看去。

    一支规模庞大的骑兵出现在了地平线上,他们掀起的滚滚烟尘几乎有两丈多高,就好像地狱突然张开了阴深的入口。

    那巨大的战旗上巨大的李字告诉所有人,明王李归到了。

    樊稠痛苦的一拳砸到了指挥车的车把上,李归啊李归,你真的是太会挑时机了。

    现在樊稠的大军是上上不去,下下不来,分散在宛城的三面,何以拒敌?

    而见到来人如此声势,那些抓来的乡民立刻动荡了起来,有的开始磨洋工,有的甚至直接和看守的士兵厮打了起来。

    而樊稠军将士们的表现说实话也不比这些乡民好多少。

    他们不少人都是当年长平观一战的亲身经历者,当年那场莫名其妙的大败让这些十分迷信的士兵心里对李归充满了畏惧。

    对方号称不败,这次自己一方对上了这样的敌人还有希望吗?

    樊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手下是怎么想的,因为他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只不过樊稠是一个意志坚韧的沙场老将,他知道决不能让这样的情绪蔓延起来,那样整个部队将不战自溃。

    而要想振作士气,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刻带领心腹精锐迎敌。

    只要能稍稍挫一下敌军的锐气,自己就能将军心稳定下来。

    敌方远道而来,又全是骑兵,数量一定不会太多,而且一定十分疲惫,这一仗不是完全没得打。

    而且当年长平观一战后,出于一个将领的本能,樊稠一直在研究如何击败秦州铁骑的办法,还是略有些心得的。

    虽然现在事出仓促,准备工作不够充分,但是樊稠自信自己的应对一定能打对手一个出其不意。

    樊稠将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了自己的堂弟樊应,自己亲自带着千余精锐组成了一个奇怪的阵势。

    他将五百刀斧手放在了前面形成了一个长方形的正面,而八百名弩手则成扇形分布在刀斧手的后面。

    队伍前面摆上了大盾,全军都低伏在地,等待骑兵的到来。

    ;

第三十九章 惊天一击 下

    这个阵形就是袁绍手下的大将鞠义以少胜多大破公孙瓒白马义从的那个阵形,同为河湟一带走出来的人,樊稠与他在战术上可谓是是殊途同归。

    要是按正常的情况,樊稠这一仗还是很有可能成功的。

    在这个信息交流不畅的年代,李归和他的手下大多听说过界桥之战的结果,却并不了解界桥之战的详细过程,对于这种破骑兵的战术更是一无所知。

    而优势兵力的骑兵队对没有组成坚阵的步兵,环绕冲击本就是最有效的手段。

    但是,出乎樊稠的预料,来势汹汹的秦州精骑却直接避开了自己的阵势,选择了从边上的农田绕道冲击攻城的部队。

    这让已经做好了苦战准备的樊稠吃了一惊,随即大喜过望。

    秦州骑兵居然在自己面前怯战了,充分说明了他们的色厉内芮。

    而选择绕道攻击攻城部队也不算是什么了不起的妙招,因为这样一来你离开了大道,骑兵的机动优势就被极大地减弱了。

    樊稠立刻派人送信给樊应,让他整合全军不计牺牲的转向,和自己合围好歼灭来犯的秦州兵。

    樊稠的应对其实都不能说是错的,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张宠,他又一次的选择了背叛。

    张宠其实早就和李归认识,双方一直就有着比较密切的来往。

    他之前之所以反叛李傕,一是因为对李傕不公平的政策感到了极度失望,二来也是觉得李傕他们这么搞下去没有前途,想要为自己找一条出路罢了。

    但是樊稠的所作所为还不如李傕,他在南阳的烧杀抢掠大大的伤害了在南阳安家已久的张宠所部的利益。

    现在既然出现了一条新的大腿,而且是真正的粗大腿,还是自己的旧交,那自己还傻傻的跟着樊稠干什么?

    至于大腿现在的局势看起来似乎不怎么好,张宠也不放在心上。

    对自己来说大腿局势暂时不好才是好啊!否则怎么体现出来自己的功绩呢?

    至于樊稠最终取胜的可能性,张宠是一点都没有考虑。

    就算是勉强胜了这一仗又能怎么样呢?这不过是秦州的先头部队而已,难道樊稠还能撑过接踵而来的一次又一次的攻击?

    他最好的结果就是能带着大部队撤回许昌,去给董承做看门狗而已,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惧怕的?

    而这时候另外一个关键人物杨奉也起了自己的心思。

    当秦州铁骑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杨奉也同样不看好樊稠此战的前景了,实际上现在除了樊稠自己外只怕已经没有一个人看好他。

    但是与张宠不一样,杨奉不觉得投降李归是一个上策。

    李归与李傕有多年的交情,一旦击败了樊稠之后将自己直接交给了李傕,那自己岂不是死定了?

    而且杨奉也十分了解秦州军队的基本情况,因为他自己就多次来往长安和宛城之间做生意。

    他承认秦州很强,不是李傕能匹敌的,但是秦州的军官还能叫做军官吗?只能拿着一点点死俸禄的军官还叫做军官吗?

    想想自己大大小小十几个老婆,想想自己豪华的大屋,杨奉不觉得自己能放下现在的奢侈生活去过那样处处受制于人的悲催日子。

    天下这么大,自己只要有兵在手,那里去不得?就算是当个山大王,也能吃香的喝辣的,岂不强过在秦州受苦?

    所以他没有反叛樊稠,但是也没有去抵抗秦州来的骑兵,而是召集自己的部下,早早就一溜烟的逃跑了。

    战场上的士兵看到大将们反的反、逃的逃,哪里还能再有斗志?顿时全军崩溃、不复成军。

    而在这关键时刻一直死守在城内的李傕军突然冲了出来,为首一员大将身高臂长,沉重的马槊在他的手里舞动的像毒蛇一般迅疾,吞吐之间收割着一条条生命。

    虽然他身后只有不到千余人,但是却有着千军万马的气势,直奔着指挥车上的樊应而来。

    一些樊稠的心腹死士虽然奋力抵抗,但是奈何大势已去,势单力孤的他们很快就淹没在了潮水般涌上来的敌军刀矛之下。

    那大将冲到车前,长槊无视樊应舞动的双戟直透而入,竟然直接刺穿了樊应的身体。

    只见他怒吼一声,双臂奋起千钧力道,竟然将樊应沉重的身体挑了起来,这一刻就连坚固无比的槊杆都显得有些弯曲了。

    他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甩,樊应的尸体被直接甩出一丈多远。

    他身后的士兵都齐声大叫道:“樊稠已死,降者不杀。”

    一片混乱中樊稠军士卒难辨真假,但是都看到樊稠的将旗确实是被砍翻在地了,这一下即使是最勇悍的士卒也丧失了斗志。

    再说了,自己等人本就是大将军的麾下,只不过是受了奸人蛊惑而已,现在回归大将军麾下乃是理所当然之事。

    随着第一面倒下的旗帜,绝大多数的樊稠军士卒都跪倒在地,放下了武器,向李傕表示了臣服。

    局势进展的如此之快,使得樊稠完全没有时间采取挽回局面的手段。

    当他赶回城下的时候,樊应已死,大势已去。

    更可悲的是他现在就连跑都跑不掉了,众目睽睽之下,自己等人想要躲过天下闻名的秦州铁骑的追击是不可能的。

    愿赌服输,樊稠惨笑了一下,挥剑自刎,一代名将就这样带着无尽的遗憾和不甘心离世而去。

    这一仗输的十分窝囊,但是细想想樊稠输的又在情理之中。

    本身就名不正言不顺,又长期顿兵于坚城之下,再被强敌从背后雷霆一击,真是想不死也不行了。

    张宠收拾好乱军之后,立刻带着几名手下赶到了秦州军那里。

    他不能不急啊,要知道自己一旦落在了李傕的手里,根本别想看到明天的太阳。

    其实他现在都有点后悔了,因为随着烟尘的渐渐散去,秦州军的真容也就此大白于天下。

    整个部队只有不到两千骑兵,而且都是人困马乏,而且到现在都没有后续部队出现。

    ;

第四十章 秦军真相

    这就说明来的人绝不可能是李归,也不知道他们知不知道自己和李归的交情。

    要是万一这是一个不明好歹之徒为了维护两家的关系将自己交还李傕,自己岂不是自寻死路?

    但是当张宠看到秦州主将那似笑非笑的苍老面容的时候,心中的忐忑顿时是一扫而空。

    他恭恭敬敬的对着地方施礼道:“竟然是文和公亲自赶到了,宠的性命这下有救了。”

    这个几天之内跨越了八百里的遥远路途挥军来援的老者竟然是年过五十的贾诩贾文和,真是大出张宠预料。

    但是这对他可就真的是再好不过了,他和贾诩认识的时间还要超过李归,大家还都是武威同乡,自然感情更深厚一些。

    贾诩柔声对张宠道:“季贤不必担忧,有我在此,无人敢动你半分毫毛,不过你也要立即整顿将士来我的军营,毕竟面子上我也不能太过令李傕下不来不是。”

    张宠点头称是,连忙领命而去。

    见到稳住了张宠,贾诩一直紧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了下来。

    只有尽快收拢张宠和樊稠的旧部,迅速的将他们整合在一起自己才能有在李傕面前说话的本钱,才能在真相显露之前大捞一票全身而退。

    说起来这次樊稠他们真是挑了一个好时机,当李傕的求援信到达长安的时候,长安却并无大军可以出动。

    原来,自从和朝廷翻脸之后,秦州的主力大军就源源不断的开往了弘农。

    胡伤、庞德、太史慈等优秀将领也纷纷被调往了弘农。

    而恰在此时,北边的鲜卑鹿结部、莫侯部、吐赖部、勃寒部、匹兰部、密贵部、裕苟部、提伦部、越质部、豆留輢部等十部组成联军南下河套地区,对富平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富平城内,李思已经去世,由李念、李忠等人率军抵抗却连战不利,情况十分不妙。

    为了稳定自己的侧后方,李归决心亲率大军北上,发誓一定要彻底的粉碎鲜卑人占据河套的图谋,并找出背后的元凶,让他们明白谁才是河套草原唯一的主人。

    这样一来,当接到李傕求援的时候长安可以说是在唱空城计。

    所以对于李傕的求援,留守的段宁原本是打算置之不理的,但是贾诩坚决反对。

    他认为,三家同盟第一次出了这样的大事件李归就置身事外,以后谁还敢信任他?

    救不救得了是一回事,救不救就是态度问题了。

    而贾诩真正彻底打动段宁的是私底下的一句话:那里有数千武威籍将士啊,这些人一旦得救,必然对您感恩戴德,誓死效力。

    至于没有兵力,还是能解决的。

    段宁的卫队还有两千人,而长安已经成年或接近成年的军人子弟也可以再挑出千余人。

    这样一来留下千人守城,两千人总还是拿得出来的。

    至于大将,不是还有一直统率亲军的杨昂、杨任兄弟吗?滞留在长安养伤的潘璋现在也算是军中的一个人物。

    不过段宁的卫队已经多年没上过战场了,唯一一次汉中保卫战的时候打的也十分的不出色。

    昔日的劲旅硬是被她变成了今天这幅模样,贾诩心里也是腹诽不已。

    而杨昂、杨任兄弟这几年在长安过得也是有些太过写意,自身的武艺已经荒废了太多。

    前一阵子讨伐凉州的时候两兄弟让成功英打得找不着北,差点让成功英成功的杀到李归面前玩单挑了。

    但是毕竟是闻名已久的宿将,基本的统兵能力还是有的,应该还有吧?贾诩心里也着实有些不托底。

    就是带着这样一帮人,贾诩忐忑不安的上路了。

    这要是败了自己又得背黑锅,自己冤不冤拉!但是为了主上的霸业,这个黑锅自己背了。

    其实主上乃是明主,心里跟明镜似的,至于旁人怎么看贾诩根本就不在意。

    不过段宁也知道贾诩的苦处,硬是千方百计的为他收罗了四千匹战马,让整个部队倒也显得不那么难看。

    但是今天看到昔日的西凉劲旅们凄惨的模样,贾诩的心情陡然就变好了。

    什么事都得有衬托才能看清楚,与他们一比自己带的还算是正儿八经的精兵啊!

    这他妈还真是一个比烂的时代,看看李傕、樊稠他们把部队都带成了什么德行?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不过当张绣带着三千精锐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贾诩又收起了对西凉诸将的轻视。

    这三千人即使是按照秦州的标准也是一等一的强兵了,就是装备烂了一些,看来不是西凉士卒的问题嘛。

    张济、张绣父子那和贾诩是老交情了,对于贾诩流露出来的招揽之意,张绣毫不犹豫的就接受了,实际上他本来就是赶来来抱大腿的。

    这一下两人都为自己的马到成功感到十分高兴,这也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好感。

    不过张绣来晚了一步,没能赶上大战,什么都没能捞着,心头有些遗憾。

    想了想他对贾诩道:“现在樊稠已经授首,但是大将军却一直没有现身相见,这件事实在是太奇怪了,我愿意进城为贾公查看一下究竟。”

    说实话对于李傕的行动贾诩也觉得挺奇怪的,你说我千里来援你作为主人总得出来表示一下感谢吧?

    就算我当着你的面挖了你的墙角你不高兴也可以私底下说吗,现在这闭门不见到底是算什么个意思?

    让张绣去看看也好,贾诩想了想准备答应张绣的请求。

    就在这时之前一击而中之后就退回城内的那员大将又单枪匹马的出城来了,求见秦州的统军主将。

    他被带到贾诩面前之后恭敬的说道:“贾公,我家将军有请公进城一见。”

    边上潘璋大怒,说道:“李大将军好大的架子,这敌人刚刚消灭就准备过河拆桥了吗?”

    贾诩心里也是十分的不痛快,这些年来自己何曾受过这等轻视?就算是李归、段宁夫妇在自己面前也是执子侄之礼。

    就算你李傕官高爵显,不愿意屈尊降贵来见自己,但是你派你的儿子来接我一下总是应有之意吧?

    ;

第四十一章 挽歌一曲

    眼见气氛有点尴尬,张绣连忙打圆场道:“想来大将军另有要事,来来来,我为贾公引见一下,这位黄忠将军乃是现在大将军麾下第一忠心得用之人。”

    “大将军专门派黄将军来迎接贾公,这不也正说明了大将军对贾公的尊重吗?”

    黄忠却是个实诚的人,沉吟了一下低声道:“贾公,非是我家主上无礼,实在是此事另有原因,您去了一见便明白了。”

    贾诩见他一脸愁容,心知事情有些蹊跷,也就不再执着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带着杨任、潘璋二将跟着黄忠进了城。

    来到李傕府中,看到李傕本人,贾诩等人都是大吃了一惊。

    床上这个奄奄一息、形销骨立形同骷髅之人难道就是这些年来叱咤风云的李傕李大将军?

    是的,这床上躺着的奄奄一息的人正是李傕。

    原来,当初李傕虽然奋力杀出了重围,却也身负重伤,勉强支撑着回到宛城后就再也难以支持。

    但是为了不让军心浮动,他还是勉强支撑着见了几次部下,然后才把大小事务交给了从弟李应和心腹李严两人。

    但是他的这个决定彻底的激怒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其实并不是李傕不想把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他毕竟也是个父亲,深知自己的儿子李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李式不算是一个纨绔子弟,他骑得烈马,也读得懂诗书,坏事干的也不算特别多,整体上还算是一个合格的将门子弟。

    但是他却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更没有能驾驭李傕麾下这些桀骜不驯的手下的能力。

    要知道,在乱世里,一个主公没有能力本身就是最大的原罪啊!

    尤其是在目前这样的困境下将权力交给他不是让他白白去送死吗?李傕虽然不知道舐犊情深这句话,但是却也有这样的心。

    只可惜李傕这一片心意不但李式不明白,他的母亲也一样不明白。

    他们看到李傕宁可将权力交给外人也不交给李式,认为一定是无名这群巫女从中捣鬼,心底的怒火再也无法遏制。

    趁着夜色,李夫人派人围住了无名等人居住的李傕的别院,随后纵火将她们全部活活烧死了。

    当听到无名的死讯,李傕万分愤怒却悲哀的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难道真的杀了他们母子为无名报仇?可那毕竟是自己唯一的儿子啊!

    况且无名其实是会武功的,不仅会而且很厉害,这一点别人不知道李傕却是知道的。

    单凭李夫人派去的那几个老弱病残怎么能困得住她?她是自己选择了这样的结局啊。

    在一起多年,李傕明白了她此时的心情,也知道了她的绝望。

    这种绝望不是对李夫人派来的那几个老弱残兵,而是对他,对他们的事业的彻底绝望。

    她宁愿选择死,也不愿意看到他英雄末路的样子,这就是她对他最深沉的爱恋。

    也是在这一刻,李傕的心死了,只不过是为了给自己这个让他伤透了心的独子寻找一条生路,他才勉力支持到了现在。

    李傕知道,只要自己能守住宛城,李归来援只是迟早的事。

    也只有在李归那里,自己的家人才能有一条活路,这些年合作下来,两人虽然从未见过面,却早已算是知己。

    只是虽然心里明白,但现在的情形想要守住宛城又谈何容易?没有了自己这个主心骨,手下的人都是各怀心思,而且外面的樊稠也算不上是外人。

    好在心腹爱将黄忠没有辜负他的恩情,在得知了昆阳之变的消息后,黄忠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回宛城的不归之路。

    李傕已经不可能东山再起了,这一点黄忠明白,他的那些手下也都明白。

    但是这人世间不只有利益,还有一种东西叫信义。

    君以国士待我,我只有以国士报之。

    司马防十分佩服黄忠的这种忠义,而且他也十分反感甚至是憎恨董承这样愚蠢的做法,所以尽自己的最大可能给与了黄忠等人以最大帮助。

    正是黄忠等人的突围入城才使得李傕的军心复振,也正是黄忠在关键时刻射杀了反叛的宋果才使得宛城终于坚持到了最后一刻。

    李傕终于等来了长安的援军,却没有等到李归本人。

    见到来的是一名白发老者,李傕心里其实是非常失望的。

    他是多么想在临死前亲眼见见这个将自己从权力巅峰赶下来却又重新将自己送到了权力巅峰的老对手、老朋友啊!

    但是他也知道这名老者应该就是赫赫有名的贾诩,也是在秦州极有分量的一位人物。

    在侍从的帮助下他勉强坐起身道:“贾公,某实在是不能施礼了,还请见谅。”

    贾诩连忙道:“大将军不必如此,您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好起来的。”

    李傕苦笑了一下,说道:“贾公无需宽慰于我,我的情况自己知道。现在朝中奸人弄权,可恨我已无力回天,今后这天下之事只有拜托车骑将军了。”

    “只是我纵横一生却只有这一个儿子,虽然不成器但是毕竟也是我的一点骨血,如果可能,还请车骑、贾公垂怜。”

    贾诩闻言心中也是无尽伤感,拱手对李傕道:“大将军何需如此?但凡我贾某还有一口气在,就必然不负所托。”

    李傕闻言勉强笑了一下,说道:“某在此先行谢过了。也不用让他做官,他也不是那块料,只要能保得他一生平安就好,我在九泉之下也感念您和车骑将军的恩德。”

    贾诩听得李傕这等悲凉的话语,心头也不由得心头一酸,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李傕停了一口气,呼唤李应、李严、黄忠三人来到跟前,凝视良久才对他们吩咐道:“自今日起,车骑将军就是你们的新主,万万不可有二心。”

    三人闻言都跪倒在地,泪如雨下,一时说不出话来。

    李傕见状哈哈笑了两声,说道:“我这一生造下了无边罪孽,今日居然能得以死在床榻之上,何其幸运!”

    ;

第四十二章 豫州牧?

    李傕这个时候心思已了,顿时就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他看到当初无名一身劲装的飒爽英姿,也看到了自己那懵懂无知的青涩时光。

    他好像听到无名轻轻的呼唤:“来吧,我的英雄。”

    他伸出自己的双手,与她轻轻搀扶,一起向着那远处的光明飞去,那里就是天堂吗?

    眼看着李傕渐渐咽了气,李应等人不禁放声大哭,贾诩的心情也是百感交集。

    李傕这一去世,宛城算是彻底的落入了自己手中,这一次冒险的回报可谓是丰厚到了极点。

    但是亲眼见证这一代枭雄临了时这样凄凉的结局,同为西凉驰名的豪杰,贾诩也是不由得万分伤感。

    李傕的离去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或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统治的这个阶段也是大汉朝廷最后一次的回光返照。

    从此之后大汉天子再也未能掌握任何实际权力,直到灭亡。

    过了一小会,李严率先起身道:“现在还不是伤心地时候,还请应公去安抚好夫人和公子,以免他们再节外生枝。”

    “黄将军立刻去调集兵马,守住四门,保持城内的平静,一旦有人想要图谋不轨就地格杀勿论。”

    “贾公请速速随我来,现在情况紧急,宛城离长安又是千里之遥,还请贾公权且代理豫州牧一职,立刻召集众将以安定人心。”

    贾诩闻言心头不由得一颤,豫州牧啊,这个职位一旦接下来对自己来说实在是祸福难料啊。

    虽然自己是一片忠心,但是毕竟现在统兵在外,这个举动实在是会让人浮想联翩啊。

    一旦有宵小之徒在主公面前进些谗言,在主公眼里,自己会是一个什么形象?

    贾诩也是一个读过史书的人,深知这样的事是十分危险的。

    当初以萧何和刘邦的亲密关系,一旦镇守关中还不得不以贪赃枉法自污才得以保全了性命。

    以韩信的绝世功劳,当他自称假齐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最后身死族灭的结局。

    虽然主公的宽厚仁慈和刘邦大为不同,但是毕竟也是说一不二的人物,杀人灭族可也从来没有手软过。

    可是自己要是不接这个豫州牧的职位,自己拿什么稳定这数万狐疑之众?拿什么安定这人心惶惶的南阳一郡?拿什么去和曹操争夺汝南等地?

    一旦局势失去控制,西凉军上下还会继续信任秦州方面吗?

    到时候曹操真的控制了豫州和朝廷,坐拥兖豫青徐四州之地,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再也难以制服了。

    真到了那样的地步,自己纵然是九死也不能赎今天的过错。

    面对这样艰难的选择,饶是贾诩一生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也不禁汗流浃背,踌躇难断。

    李严毕竟还年青,怎么能了解这其中的利害得失,见贾诩踌躇,急道:“贾公,消息隐瞒不了多久的,还请你赶快下决心啊。”

    贾诩此刻急的满头汗,还听到他在这里催促,不禁大怒,只是李严乃是李傕的重臣,自己也不好表现出来。

    这时候李应也劝说道:“贾公,现在大将军已经去了,而董承、曹操之流正在虎视眈眈,一旦让他们再把张济他们拉过去,那这豫州的局势就真的再也没办法维持了。”

    张济?听到这个名字贾诩顿时眼前一亮,我怎么把这位老朋友给忘了?真的是有点老糊涂了。

    这个豫州牧的位置自己是坚决不能坐的,而其他人又没有资格坐,只有张济来坐最是合适。

    一来,张济是西凉军中的宿将,一直是和李傕、郭汜他们平起平坐的,现在又是前将军,绝对有资格坐这个位置。

    二来张济这个人虽然没有多大本事,但是却十分有亲和力,与西凉诸将的关系都还不错。

    他当这个豫州牧不但李傕的老部下能安心,就连樊稠的部下也会安心不少。

    第三.贾诩和张济这个人相交多年,深知他不是一个有大野心的人,也能看清自己的斤两,很适合做一个合格的傀儡。

    这样一来,主公既避免了给外人留下了插手外州事务的口实,又可以实际掌握豫州的地盘,不亦快哉?

    想到这里,贾诩义愤填膺的说道:“二位,我贾诩千里来援,为的不过是忠义二字,岂是贪图富贵之人?”

    “现在大将军虽然亡故,还有张将军在平舆,正好可以带领你们向朝廷讨回一个公道,何必强求我这样一个外人?”

    黄忠闻言不屑的说道:“张将军虽然是宿将,但是为人过于精细,只怕是没胆子接这个位置的。”

    眼见得黄忠对于张济十分轻视,贾诩不知何故,心里略感诧异,但是也没有放在心上。

    这样正好,要是张济真的深得众望,他贾诩还真有点不放心呢。

    不过黄忠也就是那么一说,其实他对谁来当这个豫州牧并不是十分介意。

    而李应、李严都是伶俐的人,见到贾诩语气坚决心里也有所领悟,自然是也不反对。

    既然大家都同意了,贾诩立即招张绣的部队进城协助黄忠承担起宛城的防务。

    而令杨任、潘璋带领部队在外和张宠的部队合兵一处,负责收编樊稠的降卒。

    当局面草草安定之后,贾诩对张绣说明了自己等人的意思,让张绣回去请张济前来宛城就任豫州牧一职。

    张绣闻言自然是大吃一惊,百般推脱不成之后才不得不返回了平舆将此事告知了张济。

    张济听说了李傕的死讯,心里是万分难过一时忍不住嚎啕大哭了起来。

    他这可不是演戏,确确实实是真情流露。

    他和李傕、郭汜等人相交多年,情同手足,就是樊稠也算得上是不错的朋友。

    现在转眼之间他们就都相继离世了,只留下他一个人还孤零零的活在这世上,让他如何能不伤心?

    但是当他听说了贾诩等人的安排之后,也就顾不得哭了,陷入了沉思。

    这个豫州牧不好当,不仅贾诩知道,就连张绣也知道,难道他张济会不知道?

    ;

第四十三章 汝南风雨

    接了这个位置,自己就算是彻底的和以后的功业说声再见了,将来无论是谁夺取天下,自己最好的结局也就是一个闲散的空头侯爷。

    而更有可能的结局是自己的人头就此成就了某人的功勋和威名。

    但是张济最后还是毅然决然的接下了这个职位,这个一辈子性格显得软弱的老好人展现了难得一见的果断。

    因为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又膝下无子,细想想自己又有什么还在乎的?

    之所以接手这个豫州牧张济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有资格带领西凉将士向这个自己为之卖了一辈子命的朝廷问一声:“我等何罪?”

    既然决定要接受豫州牧这个头衔,张济立刻就开始审视自己目前的处境。

    首先,张济知道,自己这个豫州牧和原来李傕的那个豫州牧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说穿了,自己就是李归手下的一介地方官员而已,而不是李傕那样大权独揽的独立诸侯。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万万不能搞错。

    其次,虽然自己并不是独立的诸侯,但是相对于真正的李归手下来说自己还是有很大的自主性的。

    这就意味着有很大的机会可以向李归展示一下张家的才能与力量,自己是用不上了,可是张绣乃至侄孙张泉用得上啊。

    第三,贾诩等人推自己出来的重要原因就是想要整合凉州军的力量,为李归守住南阳、汝南这两个战略要地。

    这整军之事自己就不搀和了,也绝对不能搀和。

    而南阳兵力雄厚,又临近关中,补充方便,还有贾诩等人坐镇,想来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

    真正有问题的恰恰是自己所在的汝南郡,无论如何自己都不能把汝南郡给丢了,否则就真的只能跑到宛城去做一个彻底的空头豫州牧了。

    当傀儡不是不可以,但是这样夹着尾巴跑去对张家的威望打击就太大了,自己和张绣以后还怎么混啦?

    但是如何守住汝南郡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汝南郡现在的情况实在是太复杂了。

    张济自己有两万大军,又占据着平舆等地,算是汝南最强大的势力。

    但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这两万人的战斗力十分有问题,上一次数千人讨伐一支小股黄巾军却屡战不利,最后还是张绣亲自出马才搞定的。

    其次是李通,有能战之士不下万人,更关键的是李通自己也很能打,算得上汝南郡的第二大势力。

    而且李通还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很多本地的豪强都是和他一同进退的。

    好在李通本人野心不大,一直死守在郎陵和阳安两地从不出境,可能这也和他的部下全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有关。

    此外还有一些小一些的地方豪强和黄巾余党、山贼什么的,势力虽然不大却让人头疼。

    而最麻烦的是东边,孙策占领庐江后,庐江太守刘勋不战而走带着部队跑到了汝阴等地。

    这个家伙是个怂货,坐拥坚城手握重兵就一直眼睁睁的看着周瑜横行庐江,甚至最后还被吓得跑路。

    但是此人怂归怂,实力可不弱,手下能战之士号称三万,实际数量则是一个谜。

    自己要是真的和他硬干起来,心里还真的有些不打底。

    最可怕的敌人则是曹操,他在消灭了郭汜后,派大将朱灵、路昭、满宠等人分头率军进入了汝南郡。

    作为老邻居,张济对曹操的了解要比外面的人多,深知自己绝不会是对手。

    面对这样险恶的形势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呢?张济心里为难。

    张绣自然是十分了解叔父的困境的,可是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突然,他眼前一亮,说道:“孩儿有个好友,就是那个叫鲁肃的,叔父您还记得吧?此人多有谋略,不如我们问问他?”

    张济其实心里很是不以为然,一个黄口小儿,能有什么见识?但是现在死马当活马医,也就同意了。

    鲁肃,字子敬,今年二十六岁,乃是东海郡东城人,出身士族但是却为人豪爽游侠,深得乡里之人的信任。

    当初袁术一称帝,他就知道情况不妙,立刻带着家人亲友南下准备投奔至交周瑜。

    但是历史在这里出现了分叉,曹操的军队南下的太快,迅速的搅乱了江淮一带的局势。

    各种势力纷纷出动,道路因此变得十分危险,鲁肃见势不妙立刻带着家人转向前往了局势相对平静的汝南郡。

    而后李傕也亲率大军东进讨伐袁术,阻断了南北,鲁肃就更没有办法南下了。

    但是这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他发现张济统治的平舆一带社会安定,张济本人重视商业,怜惜民生,算是一个不错的好官。

    而背靠李傕这个参天大树,也没有人敢来招惹张济,所以外部环境也十分良好。

    再加上袁术死后南方群雄并起,道路难行,鲁肃就干脆停留在了平舆,在这里安了家。

    机缘巧合之下他和张绣相识了,两人都是有才能又任侠义气之辈,一来二去就成为了好友。

    张绣得到张济的同意后,立刻亲自快马加鞭赶到了鲁肃家里。

    他和鲁肃乃是倾盖如新的好友,也不隐瞒,坦然将现在张家的处境告知了鲁肃。

    鲁肃听了张绣的话,陷入了沉思,这不是一个可以轻率回答的问题,他必须想清楚。

    沉思了一会后,鲁肃却问了一个看似完全不相干的问题:“敢问你们张家和车骑一家到底关系如何?与段家到底有没有联系?”

    张绣的思维有点没跟上鲁肃的跳跃,但是他比较信任鲁肃,立刻答道:“实际上我们一家只是普通的良家子出身,并不是世家武威张家的人。”

    “之前之所以对外自称是武威张家的人,不过是一点虚荣心作怪罢了。所以以我们家的身份又怎么可能真的结识武威段家的人?”

    “但是我叔父和贾诩确实是多年朋友,而我也曾和李车骑有数面之交,相处的还算是十分融洽,后来也一直有生意上的来往。”

    ;

第四十四章 大才鲁肃

    鲁肃抚掌大笑道:“如此最好,少则不济多则太过,正是恰到好处。”

    张绣奇道:“我们和车骑一家的关系和解决现在的困境有什么关系呢?还望鲁兄教我。”

    鲁肃不答,而是反问道:“你张家现在在汝南稳如泰山,何来困境?兄长以为曹操与车骑孰强孰弱?与袁绍相比呢?”

    张绣思忖片刻答道:“曹操虽然才智绝伦,现在也是实力大增,但是若要与车骑将军相比只怕还远远不及,更不要说和袁绍相比了。”

    鲁肃立刻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现在大将军既然已死,三家同盟自然也是不复存在,可是袁绍却依然存在。”

    “当今天下,实力强大连州跨郡的共有六家,但是真正有实力问鼎天下的只有袁绍、曹操和车骑三人而已。”

    “车骑将军坐拥山河之险固,握秦凉之良马劲旅,已然后顾无忧,进可攻退可守,怡然自得。”

    “而无论是袁绍还是曹操,要想西进而破关中都必须先解决了对方,否则一旦大军陷在关中而后方被对手雷霆一击,立刻就有覆灭之忧。”

    “现在袁强曹弱,这种情况下曹操根本无从选择,除非他想要投降袁绍,否则就只有联合车骑将军共同对抗袁绍才有胜算。”

    “消灭了袁绍之后两家再各凭本事见个真章,决定这天下到底属谁。”

    “而车骑将军则不一定非要和曹操联合不可,因为他完全可以选择占据巴蜀、荆州之后再慢慢和袁绍争夺中原之地。

    “所以若是曹操真的诚心想要和车骑将军结盟,现在大将军留下这朝廷和豫州的地盘他是绝对不能独吞的。”

    “其实兄长你想啊,曹操要是真的有心南下,何需一直等到现在局势已经渐渐趋于明朗之际才做出这种恫吓的举动?这不过是他讨价还价的手段而已。”

    “他要商谈的对象也并不是前将军,而是车骑将军。只要前将军公开显示自己和车骑将军的关系,曹操是断然不敢擅动刀兵的。”

    “而只要曹操不动,李通乃是聪明人,面对实力犹胜大将军的车骑将军,没有外援他又怎么会轻举妄动?”

    “到时只要派一舌辩之士对他晓以利害,他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做。”

    “唯一可虑的只有刘勋,此人才智平庸却又骄傲自大,见识短浅看不清时局,见到现在这种情形只怕是打定了夺取汝南的主意。”

    张绣闻言担忧的说道:“不怕你笑话,我叔父手下的兵实在是不堪一战,我手下的精兵又留在了宛城也不好开口再要回来,这可如何是好?”

    鲁肃笑道:“兄长是否以为这天下之军都如北地劲旅一般?其实不然。刘勋之兵比之黄巾犹有不如,不堪一击。”

    见到张绣脸上流露出不信的神情,鲁肃正色道:“若是兄长信得过我,可以借我三千人马,我愿意为兄长解决刘勋。”

    张绣起身转了一圈,突然一咬牙道:“好,我豁出去这张面皮,这就返回宛城求取一支精兵,观鲁兄建此奇功。”

    顿了一下,张绣又道:“只是鲁兄还是布衣之身,军中行事只怕有所不便,我能力有限,只可以为兄长求取中郎将一职,还望兄长不要嫌弃。”

    鲁肃捻须笑了一下,心道你总算是上道了,没有浪费我这一番口舌。

    鲁肃想不想当官?当然想,怎么可能不想?但是他虽然是一个士人,但却是庶族出身,纵然豪富却依然为人所轻视。

    他又不是一个甘于从最底层一步一步向上挣扎的人,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以使自己能一飞冲天。

    历史上他甚至都曾打算到巢湖郑宝哪里混一个官职,为的就是借郑宝为跳板好寻觅一个能真正赏识自己的明主。

    不过虽然他当官之心十分急切,却也并不是饥不择食。

    之前袁术征召他为县令,他就带着家人逃走了,因为袁术是一个僭号自立的大傻瓜,他可不愿意陪着他一起死。。

    之前张绣也曾经流露出招揽之意却被他婉拒了,原因很简单,张济不仅年老德薄而且也不是一个可以成大事的人。

    而李傕手下派系复杂,西凉军自身尚且难保,何谈给他荣华富贵?

    他的好友周瑜在孙策那里混的风生水起,也曾多次叫他前去,但是他一直犹豫不决没有立刻答应。

    原因何在?就在于孙策看似强悍实则尴尬的现状。

    扬州地域广大,却几乎都是蛮荒之地,精华全在九江、庐江、丹阳三郡。

    问题来了,这三郡却都是主体在大江以北,兵力薄弱的孙策拿什么守住他们?

    更别提南方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瘟疫疾病。

    而且孙策自己都官位低微,又能拿什么来收拢他呢?

    为什么张绣这次一提鲁肃就不再推脱了呢?那是因为虽然提的人是同一个人,但是代表的意义却是截然不同的。

    现在张绣代表的是秦州的李归,三强之中唯有他最是唯才是举、用人不拘一格。

    更关键的是李归已经有了巨大的优势,在天下争霸战里处于一个良好的位置,这才是一个绩优股啊。

    不过鲁肃虽然很看好李归,但是也深知秦州规矩甚严,自己一个年轻的外人要想凭空占据高位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所以他并没有贸然前往秦州,而是默默地等待机会。

    现在这个集立功和展现自己能力与一身的机会终于出现在了自己面前,要是因为自己一时矫情将它错过了那自己只怕死的心都有。

    两人都是行动利索的人,既然决定了那是说做就做。

    不过走之前张绣又追问之前鲁肃那个关系正好的原由所在。

    鲁肃笑着解释道:“若是你与段氏是旧交,则最好的选择就是平庸,不要引起人们的注目,段煨就深明此中道理。”

    “若是你和车骑一家其实并无关系,那就要有难以得到真正的信任,行事谋划都十分的不方便,与其到时候失败难堪,还不如什么都不做。”

    ;

第四十五章 初战告捷

    张绣回到家立刻将计划禀明了张济,得到张济的首肯之后单枪匹马连夜赶回了宛城对贾诩面呈鲁肃的计划。

    说实话贾诩听了张绣的计划后也是深感震惊,这个叫鲁肃的人名声不显但却是个有担当的人物啊,这样的人能为我所用实在是太好了。

    贾诩当机立断,派遣张绣带领两千旧部、大将潘璋率领一千精锐前往协助鲁肃击破刘勋,也顺便震慑一下孙策。

    之前李归获悉孙策的崛起之后,对这个年轻的小霸王十分感兴趣,曾经专门派人致信孙策,想要与他交好。

    孙策毕竟年轻气盛,还有点叛逆之心,对于这个母亲天天挂在嘴边教导自己的偶像十分的不感冒。

    虽然在谋士张昭等人的劝谏下勉强做了回复,但是语气用词都十分的不礼貌。

    李归知道孙策是个驴脾气,对此不是很放在心上,但是他手下的贾诩等人却对孙策的无礼是极为不满,一直怀恨在心。

    当张绣、潘璋带着部队返回平舆的时候,刘勋果然不出鲁肃的预料,声称受朝廷密旨清缴李傕、郭汜的余孽,尽起大军向平舆蜿蜒而来。

    这时候鲁肃已经亲自赶往郎陵对李通当面陈述了当前时局的变幻,并以张济的名义答应绝不干涉郎陵、阳安两地的内部事务。

    李通心底确实是心想着朝廷的,但是对于现在朝廷里当权的董承那是绝对不感冒的。

    而通过鲁肃的分析他也立刻就明白了曹操事实上并不会真的南下,这让他有种被愚弄的感觉。

    再加上之前因为郭汜的事他也很承张济的人情,所以立即表示愿意支持张济出任豫州牧。

    他也是个谨慎的人,虽然不允许张济插手自己的地盘,但是却保证愿意交纳赋税给张济。

    稳住了李通,鲁肃赶回平舆动员宗族、修整兵革,并派人打探刘勋的动静虚实。

    当张绣带着部队风尘仆仆的赶回来的时候,鲁肃也已经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张绣将部队全部交给了鲁肃,自己则停留在了平舆,以表示对鲁肃的绝对支持。

    刘勋在庐江当太守多年,原来的部属不过四五千人,后来袁术战败后投奔他的人先后不下万人,这才名声大震。

    后来周瑜横行庐江,他本想要坐山观虎斗的,不料周瑜强悍至极大破郑宝所部,吓得他立刻逃到了汝阴。

    汝阴就是后世的阜阳,别看现在不怎么样,但是在汉代却是交通枢纽,又有颖水的运输便利,是整个汝南最大的城市,没有之一。

    但是这里之前被郭汜狠狠糟蹋了一把,无法支撑大军的生存,所以刘勋一直想要北上投奔老友曹操。

    但是在得知李傕的死讯后,他又有了别样的心思。

    张济是个平庸的人,自己又是这样的英明神武(汗⊙﹏⊙),与其寄人篱下何不干脆夺了这汝南郡作为立足之本?

    有了这个想法,他就一方面劝诱落草为寇的陈兰、雷薄等人率兵前来助战,一方面又掳掠乡民以壮声势。

    他的这一套战法在北方早已是臭大街了,无数次的战斗表明强拉起来的乌合之众在战斗中面对精锐之敌根本是不堪一击。

    但是刘勋却不觉得,因为在以扬州为代表的南方地区现在还是很大程度上比的就是谁人多谁就厉害,所以他们才会对孙策屡屡以弱胜强大感奇怪。

    其实孙策成功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他有一支两千多人的精兵,每次战斗的关键时刻突然出击就可以一举建功。

    当然了,刘勋手下也不是没有能人,新近投奔他的年轻谋士刘晔就非常反对他的这次出征。

    刘晔字子扬,乃是淮南成德人,十三岁时就曾经奉母亲遗命斩杀父亲宠信的侍者,被许子将誉为“佐世之才”。

    郑宝强盛时贪图他的名声强迫他为自己效力,刘晔虽然心中不满却不得不假意屈从。

    待到郑宝战死后他趁机劝说郑宝的部分分手下和他一起投奔了刘勋。

    刘晔指出,张济的部队再不济,也还拥有许多历经百战的西凉老兵,这是刘勋的部队怎么样也比不上的。

    而且张济坐拥坚城,以逸待劳,兵力也并不比刘勋少多少,要想取胜谈何容易?

    不过他新来乍到,年纪又轻,虽然早有才名但是刘勋完全听不进他的忠告。

    就这样,刘勋带着他东拼西凑起来的三万多部下,号称十万大军向着平舆进发了。

    十万大军的名头还是十分唬人的,一路上地方上的小势力无不望风远遁,没有敢于阻挡的。

    就这样军队逶迤前进来到了固始,在这里刘勋还悠闲地抽空探访了一下寝丘,发了一番思古的幽情。

    此情此景,让刘晔十分后悔自己的选择,谁能知道刘勋名声不小却竟然是这么样一个扶不上马的玩意?

    结果就如刘晔所预料的那样,部队刚过寝丘不久,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上,突然遭到了骑兵的强力冲击。

    刘勋等人不知道这是潘璋率领的秦州骑兵的突袭,还以为这是张济的部下,当然了就算他们知道真相对战局也没有什么影响。

    完全不了解秦州骑兵巨大冲击力的刘勋应对无方,被潘璋率部直透中军,就连将旗都被潘璋砍倒了。

    好在鲁肃等人虽然看不起刘勋部队的战斗力,却也不曾想到能低到这般程度,潘璋冲杀了一阵之后也就按照先前的计划心满意足的撤了回去。

    但即使是这样,刘勋部队也是损失惨重,战死者不下千人,而趁机逃散者更是多达五千余人。

    眼见西凉军如此强悍,刘勋等人顿时就在心里打了退堂鼓,准备退回汝阴。

    面对这样愚蠢的打算,忍无可忍的刘晔再次建议道:“这次出征本就是勉强成行,现在又逢此大败,若是将军激励士气,勉励大军向前还能维持住。”

    “而敌人虽然大胜,但是明显还是不知道我军的虚实,我军若是继续前进他们想必也不敢轻举妄动。”

    ;

第四十六章 大获全胜

    “趁此时机使君带领精锐部众抛弃辎重一路向北直入陈国,定然可以顺利脱身。若是仓皇回师,军心必然大乱,不复成军,还望明公三思。”

    可是刘晔话虽然说得在理,却没有顾忌到刘勋的感受,被刘勋当场呵斥赶出了大帐。

    事已至此,刘晔已经知道刘勋必败,也顾不得回去收拾什么,只带着一名家人谎称回去求援骗开营寨大门就直奔鲁肃的营寨而来。

    鲁肃听到有故人来访,立刻迎了出来,见到是刘晔,顿时大喜过望,握住他的手道:“子扬可是在刘勋那里呆的辛苦?我早就说过刘勋不是能成事之人,现在如何?”

    刘晔恨恨道:“刘勋实是无知愚顽之徒,不足以当兄长一击,现在刘勋退意已生,兄长派遣轻骑绕道截击必然可以一鼓成擒。”

    鲁肃大吃一惊,问道:“子扬莫非是来诳我的不成?刘勋虽然大败一场但是犹有兵力不下三万,单凭一支轻骑何能成功?”

    刘晔笑道:“刘勋所部三万人原是有的,但是被兄长一击之后已经散去了近万人,剩下的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又多非刘勋旧部,那有死战之心?”

    “兄长可以虚张旗帜,四面虚虚围住,我再趁机劝降,何愁大事不成?”

    鲁肃闻言沉思了一会,毅然道:“我对子扬推心置腹,想来子扬不会有负于我,就依子扬之言,明日决战。”

    第二日,刘勋下令全军后退,他自己亲率精锐断后。

    一路蜿蜒行来,到了寝丘之南,却见一支西凉骑兵已经当道下寨,断绝了刘勋的退路。

    眼见后路已绝,顿时全军大乱,见此良机寨中的骑兵立即奔突而出,直奔中军而来。

    这一次与上次不同,大将潘璋一马当先所向无前,始终没有丝毫退却之意,铁蹄践踏,长刀挥舞,所到之处只见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刘勋各部多是山贼之流,那里见过这等血腥的战斗,顿时瓦解,只顾四散而逃。

    只是想逃也难啊,这时候却见四面都是西凉军的战旗,数十名武士护住一名青年文士来回奔驰劝说众人投降。

    有熟悉的刘勋军士卒认出那文士正是主公身边的文士刘晔,连主公身边的人都投降了,自己还打个什么劲啊?顿时军心彻底瓦解,纷纷投降。

    眼见得刘勋全军覆没在即,刘晔赶到鲁肃身边道:“大事虽成,但是还有些首尾之事必须了断。”

    “刘勋素有名望于天下,在朝中也多有得力之至交,本身又是一个气量狭小之人,现在我们大大得罪了他,一旦他日此人得志,我等必为其所害。”

    鲁肃闻言,微微点头,却没吱声。

    但是刘晔也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刻带着人去了。

    此役鲁肃以三千之众大破刘勋“十万之众”,全数俘虏了敌人,刘勋等主要将领全部战死,震动了整个东南。

    贾诩闻讯后立刻假借李归的名义表荐鲁肃为破军将军,张绣为折冲将军,潘璋为偏将军,刘晔为勇毅校尉,以收拢军心。

    他这个举动让很多人都大吃一惊,就连跟随在他身边的长子贾穆都私下劝他道:“此事是否太过鲁莽?赏罚二事,君之爪牙,岂能由属下擅自为之?”

    贾诩闻言也不以为忤,见四下无人就教导他道:“此事若是别人为之必死无疑,但是为父行来却只有功劳而决无后患。”

    “身为主公的心腹之臣,值此中原巨变之际,我有才能而不尽力施展就是不忠,不忠之人如何能瞒得过主公的眼睛?”

    “何况我今年已经五十多了,去日无多,而主公还不到三十,正是春秋鼎盛之际,你等又不是什么惊才绝艳之辈,猜忌之心从何而来?”

    “豫州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我等以两千疲敝之卒欲驾驭十万狐疑之众,不舍得下本钱怎么能稳定人心?主公若是在此也一定会这样做的。”

    “而且我这也是为了你们兄弟啊,这将军一职一旦被破,不知多少人会因此得以晋升,这份人情我已经是用不到了,可是你们兄弟却是急需的呀。”

    贾穆闻言既是感动又是羞愧,贾诩长年在外和几个孩子的感情颇有隔膜,直到此刻贾穆才感受到了贾诩那如山般的浓烈父爱。

    就在贾诩、鲁肃等人激荡风云的时候,在豫州北部,更大规模的历史大戏也同时在上演。

    洛阳城外,闻风而动的徐晃大军从弘农赶来将洛阳城团团围住。

    而洛阳城内,老将朱儁丝毫不惧,虽然洛阳城并未修整完善,城内也没有什么居民,只有数万囚徒和一万多张扬旧部。

    他先是将囚徒们武装了起来,答应只要能击败来犯的敌人就还他们以自由。

    然后他写了封信给徐晃,表示即使以骨为薪、以人为食自己也绝不会投降,表达了誓死抵抗到底的决心。

    然后他又委婉的指出现在的洛阳对李归来说只能是负担,只要李归一日没有下东出消灭曹操的决心,就不可能长期在这荒芜之地占据洛阳这样一座空城。

    徐晃毕竟年轻,而且作为李归的妹夫他的顾忌也远远多于贾诩,思忖再三之后徐晃竟然不顾手下们的反对真的撤兵回到了弘农。

    这件事不但成就了朱儁一生中最后的威名,也成为了徐晃一生中最为人诟病的一点。

    要知道此时的洛阳诚然还是一座空城,但是毕竟城墙已经基本修整完毕,依然是一座难得的坚固大城。

    要是徐晃能下决心占据洛阳,击败朱儁的乌合之众是安全有可能的,那样李归就可以占据这个插在中原核心的关键枢纽了,以后也不会那样被动。

    其实在洛阳城的修建过程中李归本是动了手脚的,城墙看似坚不可摧却有几处隐秘的脆弱之处。

    在李归原本的计划中,当需要东出的时候,大军兵临城下之后可以从预留的机关轻易破城而入,料想李傕的部队也挡不住自己的雷霆一击。

    ;

第四十七章 一手遮天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李归万万没想到在洛阳城修建完毕之前自己和朝廷的关系就破裂了,以至于最终没能完成对洛阳城墙的手脚。

    而他更没有想到,即使他做了这么多的事,历史还是顽强的依靠自身的巨大的惯性向前变化着。

    得知张济已经控制住了南阳、汝南的局势,并扬言要挥师北上为李傕讨个说法,朝廷里的这些人顿时慌了神。

    一些朝臣既担心西凉军破城之后大开杀戒,又愤恨董承的愚蠢和独断专行,决心另寻合适的领头人来解决朝廷目前的困难局面。

    极具实力而又一直对朝廷态度恭顺、对朝中大臣也彬彬有礼的曹操就成为了他们心目里最合适的选择。

    在一个风雨之夜,在朝廷内有心人的接应之下,一直顿兵陈国的曹操百里奔袭一举拿下了许昌,将朝廷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董承在得知城破的第一时间就向曹操表示了臣服,非常顺从地下令自己的手下停止无谓的抵抗。

    曹操对他这个举动也是投桃报李,继续保留了他太尉的官职,只是不再掌握实权罢了。

    而朝廷官员名义上的最高领袖辅国将军伏完的表现更为不堪,听到消息后吓得瘫倒在床上不敢出门。

    对于这样的废物曹操自然也是态度和蔼,亲自登门慰问让他为国家保重身体。

    但是对于其他人,曹操可就没有那么客气了,他一改之前入朝时温良恭顺的面容,露出了枭雄的本来面目。

    他先是借口司马杨彪、司徒赵温、司空张喜三人未能好好地辅佐天子以至于天下动荡将他们尽皆免职。

    随后又将尚书王隆、光禄勋刘渊、少府士孙瑞、太仆韩融、太常王绛三人降职使用。

    逮捕了司隶校尉管郃、廷尉宣璠、大鸿胪荣郃、将作大匠梁邵、屯骑校尉姜宣、射声校尉沮俊等人,将他们各寻罪名尽皆下狱。

    而掌握朝廷之中关键位置的侍中台崇、尚书冯硕最惨,竟然全家都被处死。

    随后曹操自任大将军兼大司马,以荀彧为侍中、尚书令,掌握了朝庭实际的行政大权。

    又以曹洪为屯骑校尉、曹休为射声校尉,统率禁军,从此隔断了年轻的天子和外界的联系。

    就这样,一个自灵帝去世以来从未有过的强势权臣就这样诞生了,而天子也从此失去了一切权力。

    至此,天下再无一兵一卒、片土只瓦归大汉朝所有,这个曾经辉煌的朝代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头衔了。

    一手造成这种局面的正是天子和以他的两位岳父为首的朝廷诸公,他们在给大汉朝挖好了坟墓的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不过曹操虽然一手控制了许昌,但是许昌之外的事情他就暂时没有办法了。

    在洛阳的老将朱儁就对他的举动极为不满,想要和司马防联手兴兵讨伐他以恢复天子的权力。

    只是幸运的是还没有等到司马防的回音,朱儁自己就因为操劳过度而去世了。

    他这一死洛阳无主,曹操趁机挥师急进以天子的名义顺利的接收了洛阳的一切。

    得到洛阳这个战略要地之后,曹操立刻任命自己最得力的部下夏侯渊统率洛阳的兵马,而以程昱为河南尹兼任洛阳令,牢牢地将这个帝国的核心区域牢牢控制在了自己的手里。

    这时候曹操已经得知李归的主力正在北方和鲜卑人纠缠,再无顾忌,以新投靠自己的朝臣董昭为使者前往河内劝说司马防效命与自己。

    但是在河内曹操遇到了**烦,与现在人烟稀少的河南尹不同,河内乃是所谓的三河之一,黄巾之乱前无论是经济还是农业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

    现在虽然历经战火,但是在司马防的努力下依然还是全国难得一见的生气勃勃的大郡。

    而河内郡的地形也极为险要,它地处太行山与黄河之间,北倚山,南阻河,山地关隘为往来孔道,黄河渡口为南北津要。

    太行八陉中第一陉轵关(在今济源市西北),为山西西南部与河内之间往来必经之路。

    太行第二陉太行道上有天险天井关,关南即太行山之羊肠坂道,为山西上党与河内之间的咽喉。

    河内与洛阳之间的主要通道则只有黄河上的孟津渡口,所以说河内地区在山西与河南之间、在关中与河北之间都是往来的要冲。

    这样的一块战略要地,自然是每个人都想要的。

    刚从北方胜利会盟回到邺城的袁绍也终于得到了中原之乱的详细情报,回过味来了的他也派遣牵招为使者前来游说司马防。

    而远在富平的李归也专门让冯北地派了贾逵前来游说司马防投靠自己。

    这下司马防犯了难,这三家正是现在逐鹿天下的三大玩家,他司马防是一个也惹不起。

    更悲剧的是不仅惹不起他就连躲也躲不起。

    河内郡东北方向紧紧挨着袁绍的老巢邺城,西面是李归治下与河内郡山水相依关系密切的河东郡,南面则是曹操控制的河南尹。

    眼见父亲是如此的烦恼,年轻的司马懿却不以为然,劝说父亲道:“现在我司马家能做的选择不是很明显吗?”

    “袁绍虽然看似势大难敌,但是行事过于孟浪,消灭了公孙瓒之后不是休养生息以图天下,而是大肆分封自己的儿子为州刺史,此实乃是自取败亡之道也。”

    “李归虽然是一代雄杰,但是毕竟根基尚浅而又以夷临夏,世家大族没有不反对他的。”

    “而且此人虽然才能卓越,却缺乏战略眼光,现在在北方又受制于鲜卑,割据一方自然毫无问题,但是要想进取天下实在是极难的。”

    “唯有曹操,内占据中枢以天子为号召,外连接李归、孙策以为羽翼,天下豪杰之士无不闻风而动,实是平定天下的不二人选。”

    司马防沉吟道:“只是那曹操行事凶狠暴虐,无辜杀戮朝廷重臣,只怕有不轨之志,到时候他一旦要行悖逆之事,我司马家又该何去何从?”

    ;

第四十八章 剑拔弩张

    司马懿咧嘴一笑,说道:“这天下诸侯,没有不轨之志的只怕一个都没有。这天下昨日可以姓嬴,今天可以姓刘,明日为何不能姓曹?”

    司马防接受了司马懿的建议,将河内郡交给大儿子司马朗管理后,亲自来到许昌向曹操表示了臣服。

    对于司马家族的来降曹操极为欣喜,立刻任命司马防为光禄勋、颍川太守,而任命他的儿子司马朗为河内太守,司马懿为黄门侍郎,一时恩宠有加。

    不过司马朗的举动并未能得到郡内所有人的一致支持。

    驻扎在河内郡东部的大将眭固原是黑山军名将,曾经多次和曹操作战,双方可以说是仇深似海。

    得知司马防投奔了曹操的消息,他立刻在射犬起兵反叛,准备迎接袁绍军南下。

    而袁绍也立刻作出了响应,派遣大将颜良率部南下接应他,准备武力夺取河内郡。

    对此曹操自然也不能坐视不理,立刻亲自率领大军从许昌北上赶到了,河内一时战云密布,紧张局势是一触即发。

    但是,双方其实都还没有真正做好战争的准备。

    袁绍军之前刚刚经历了和公孙瓒长达一年的艰苦作战,士兵疲惫,军资器械也是消耗殆尽,实际上根本无力大举出击。

    而曹操也是刚刚掌握朝廷大权,内部并不稳定,地方上还有刘备等人乃是心腹之患。

    而曹操军的精锐部队连续作战,主力从兖州到徐州、从徐州再冲到许昌,再从许昌赶到洛阳,现在又再次从洛阳来到河内,可以说是疲惫到了极点。

    接二连三爆发的士卒抗命和逃亡事件使得曹操深知现在决不能真的就此和袁绍开战。

    但是虽然双方都不想打也没有能力打,但是双方也都不愿意就此退却让对手看出破绽,于是双方的大军就在射犬一线僵持了起来。

    可就这样僵持着也不是办法啊,于是双方都开始在别的地方虚张声势,试图调动敌人以使得对手知难而退。

    先出手的是袁绍,他派遣使者前往徐州劝说刘备起兵反叛曹操,答应刘备全力支持他在徐州自立称雄。

    为了坚定刘备的信心,袁绍还下令青州的袁谭、管统率部南下进入了徐州地区。

    可是曹操对徐州的掌控还是十分严密的,在两家没有彻底打起来之前刘备根本就不敢乱动。

    而袁谭、管统两人则遭遇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对手。

    泰山贼首领臧霸突然接受了曹操派人送来的琅琊国相的大印,大会泰山诸将,誓言共同对抗袁绍父子。

    双方在泰山一带连番激战,最后袁谭不敌大败而回,连管统自己都兵败被杀。

    臧霸趁机率军攻入了青州,不过在高密一带中了袁谭手下大将王修的埋伏,损失惨重不得不再次退回了泰山一带。

    但是虽然如此,臧霸的行动还是成功的拖住了青州的袁绍军,为曹操解除了来自东方的威胁。

    但是袁绍也不是一无所获,曹操派人前往幽州联结刘虞旧部试图组成联军南北夹击袁绍。

    但是无论是鲜于辅还是阎柔都断然拒绝了曹操的提议,也并不接受曹操以朝廷名义对他们的任命。

    为了证明自己等人对袁绍的忠心,他们还派出了一支四千人的骑兵部队南下支援袁绍。

    而一直在和袁绍拼命周旋的张燕,也没有接受曹操的要求。

    虽然他接受了曹操送来的平难中郎将的任命,但是却没有采取任何实际的支援行动。

    实际上,处境日益艰难的张燕正准备率部转移到河东郡去投奔李归。

    但是这些举动并不能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唯一能真正能改变目前形势的人只有李归。

    可是李归却一直对河内紧张的局势表现的无动于衷,无论是对曹操还是袁绍派来的使者都没有任何表示。

    实际上这些使者根本就没见到李归本人,最多可以见到代理政务的段宁。

    而在政治上早已经蜕变成熟的段宁说话是滴水不漏,让两家使者都是有苦难言。

    李归这样的做法让无论是曹操还是袁绍都感觉有如芒刺在背,这是要坐山观虎斗的节奏啊。

    他们也都知道李归一直在和南下的鲜卑部落作战,但是他们更知道现在的鲜卑是什么样的货色。

    檀石槐的时候联合在一起的鲜卑人还能用诱敌深入的方法一举歼灭汉朝的两万多北伐大军,但是在檀石槐死后庞大的鲜卑帝国就迅速的瓦解了。

    君不见就连辽东的一介土豪公孙度都能把鲜卑打得是屁滚尿流一路向北逃命吗?而幽州的鲜卑人见到袁绍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

    这样的货色能将李归的数万大军牵制这么久,谁信呢?

    抱着这样的觉悟,袁绍和曹操都开始寻找结束这场根本不可能看到结果的无意义相持的办法。

    双方的秘密使者开始你来我往,最后终于得到了一个折衷的办法。

    袁绍和曹操的军队都撤出河内郡,以射犬为界,眭固得到河内郡的东半部,但是百姓要交给司马朗。

    曹操将大将军的头衔让给了袁绍,而袁绍也承认曹操掌控的朝廷的权威。

    这是一个双方都不满意但又无可奈何的协议,这个协议也并不会带来和平,不过是一次短暂的休战罢了。

    双方撤军之后,司马朗立刻在曹操的授意下着手将河内的百姓南撤到河南尹一带。

    但是早已是惊弓之鸟的河内百姓再也不愿意过这样担惊受怕的生活,再加上有心人的挑动,开始大规模逃亡秦州。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有二十多万河内人进入了河东和关中,可谓是十去七八。

    这样的结果让曹操重新开始清醒的认识到了自己现在的脆弱。

    尤其是军事上的孱弱,使得他在没有李归的全力支持想要战胜袁绍根本是不可能的。

    痛定思痛之后,曹操派遣使者以朝廷的名义任命李归为司徒、骠骑将军,让李归正式跨越了两千石到万石之间的这个天堑,成为了帝国最高权力的合法拥有者之一。

    ;

第四十九章 南下的鲜卑人 上

    不仅如此,他还以天子的名义授予李归节钺,赋予他正式管理秦州、凉州、并州、西域的权力。

    州刺史和将军以下的职务可以由他自行任命,事后只需要送朝廷报备就可以了。

    而曹操对李归唯一的要求就是两家公开正式结盟,共同对抗其他的诸侯,实际矛头直指袁绍。

    当曹操坐出这个历史性任命的时候,李归并不知情,此刻他正在为和鲜卑人的作战而全神贯注。

    正如曹操、袁绍等人认为的那样,其实自从檀石槐死后鲜卑这个新生的帝国在实际上就已经土崩瓦解了。

    最上层是东部、中部、西部三大部的大人们相互争夺对弹汗山王庭的统治权,中间层次是各大部落之间互相争夺草场和人口。

    在最底层由于越来越严苛的气候多数牧民的生活开始陷入绝境,互相杀戮以抢夺仅有的一点物资成为了最常见的行为。

    而这样的内乱也造成了对外战争的不利,无论是辽东的公孙度还是被李归消灭的丁零人都曾经毫不费力的击败过鲜卑人。

    就是这样的对手却将号称天下最强的诸侯拖在了草原,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可笑?但这就是事实。

    实际上,现在离檀石槐去世不过十多年,曾经强盛无比的帝国又没有经受强敌的入侵,曾经的军事潜力怎么可能会瞬间就消失殆尽?

    之前的一连串失败只不过是因为内部的不团结,和每个敌人作战的鲜卑部落都是孤军奋战,而且并不是鲜卑主力罢了。

    但是这次李归遇到的对手是完全不同的。

    原来,当初丁零人击败了鲜卑乞伏等三部之后,三部残余的部众纷纷西逃,加入了西部鲜卑最强的部落鹿结部。

    鹿结部是西部鲜卑里最强大的部落,号称有七万余部(帐篷),还是周围众多鲜卑小部落的首领。

    历史上鹿结部在数年之后才会逐步为了躲避鲜卑内部残酷的内斗开始西进,最后停留在了安定郡的高平一带。占据了整个安定郡、北地郡直到上郡的广大地盘。

    寒冷的北方缺乏大多数重要的生活物资,也缺乏可以交换这些物资的财富,唯一能得到它们的办法就是劫掠,劫掠富庶的南方邻居。

    之前为什么强大的檀石槐都没有试图染指凉州?就是因为这里太穷了,只有叛服无常的羌人和意志坚定像强盗更胜过百姓的汉族豪强。

    就算是强盗也不会愿意和另一群强盗住在一起的,所以除了一些实在是为生活所迫的部落外多数鲜卑人对贫瘠的西部草原完全没有兴趣。

    但是现在由于李归的出现,秦州变得非常富裕,这对生活在苦寒状态下的鲜卑人就产生了莫大的吸引力。

    他们倒也不是说不知道李归的强大,但是生活迫使他们不得不向强大的敌人发起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就像他们的先辈一样。

    实际上,就算是曹操、曹丕一统北方建立魏国的时候,也非常头疼鲜卑人的不断侵袭,

    因果循环,后世鲜卑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北魏帝国也遭遇到了同样的难题,穷的除了马鞭之外一无所有的柔然人不断地南下抢劫他们。

    鲜卑骑兵一次又一次的将柔然人打翻在地,甚至一直追击到咸海附近但是柔然人一次又一次的回来,最后搞得鲜卑人一点脾气也没有。

    鹿结部的现任首领是一个非常羡慕汉文化的人,他给自己起了个汉名叫窦宪,寓意着自己会像征服北方草原的汉人大英雄窦宪那样伟大。

    这个人同样也是一个极富冒险精神的人,为了验证那些乞伏部人的话,他自己亲自带着人来到富平一带观察了很多次。

    他看到了富平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了那大河两岸丰茂的草场和连片的水浇良田。

    他也曾经冒充北地商人进入了富平城里感受了一把舒适的城市生活。

    他更注意到了这里是从草原南下关中的必经之路,这一片截断了浩瀚无边的沙海的巨大绿色平原还是个天然的商路咽喉。

    这就是自己想要的地方,这里就是鹿结部落未来新的家园。

    回到部落之后,他立刻开始了大规模的整顿兵马的行动,并将自己西进的决心告诉了附属的各个部落。

    最后一共有九个大的部落表示愿意和他们一同南下,小的部落不计其数,他们和鹿结部联合在一起构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

    也就是说基本上除了拓跋鲜卑以外的整个西部鲜卑都参加了这次行动。

    拓跋部之所以不参加是因为他们本来才是檀石槐大单于钦定的西部鲜卑大人,这不过因为这几年的持续衰落才让鹿结部占了上风,所以他们怎么会参与鹿结部发起的行动呢?

    但即使如此这次南下的队伍里也拥有接近五万名鲜卑战士,其中有超过三万的骑兵,这是可以横扫北方草原的强大实力。

    后来让整个魏国头疼不已的轲比能的实力也不过如此。

    当然了,这些只是纸面上的东西,真的要动员起这么多的战士,那部落里就连基本生活都没有办法维持下去了。

    就像是匈奴号称控弦之士不下四十万,但是你真的让他拉出四十万战士试试。

    而且所谓的鲜卑部落里面,还有大量的各族杂胡乃至汉人,这些人都是奴隶的身份,根本不负责参加战斗。

    但即使如此这也是十分可敬可畏的力量了,所以当他们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给富平居民带来的巨大震撼可想而知。

    但是有两件幸运的事帮助了驻守在富平的明人。

    第一件事就是他们有一个极为得力的草原通、鲜卑通,那就是拓跋匹孤。

    来到富平的日子是拓跋匹孤一生里最快乐的日子,依靠着与生俱来的强大作战能力和对草原的了解,他迅速成为了富平守军里的重要一员,官职一直做到了校尉。

    不再需要为冬季的食物和部族的安全操心,每天都有丰富可口的食物和漂亮暖和的衣物,而需要为之付出的只是战斗。

    ;

第五十章 南下的鲜卑人 下

    战斗算什么?男人本来不就是要战斗的吗?反正鲜卑男儿生下来就是不停的和敌人斗、野兽斗,甚至还要和兄弟斗。

    所以拓跋匹孤喜欢这里,短短的几年之内他和他的手下已经迅速的明人化了。

    就连曾经深恶痛绝的洗澡现在都已经变成了生活的乐趣,而没有熟食他们宁可饿着,新鲜的马奶他们再也无法直接喝下肚。

    虽然实际上在这里呆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拓跋匹孤却已经觉得自己仿佛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这里才是他真正的家园,谁也不能将它夺走。

    率先发现来犯的敌人的正是拓跋匹孤和他的部下,当时他们正在远离富平的漠北草原上狩猎不友好的游牧部落。

    在明人的世界里生活,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拓跋匹孤的俸禄虽然丰厚,但是奈何他想要的东西更多。

    而草原上的牛羊、马匹、毛皮制品乃至奴隶都是非常值钱的。

    他起初发现鹿结部的先头部队的时候并没有在意,游牧的鲜卑人也经常出来干他现在正在干的事,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何况他的队伍里不仅有他自己的手下,还有不少其他跟着来草原狩猎的战友,总数不下两千人,全部都是战士,正常情况下这样强大的力量在草原上不用畏惧任何人。

    出于和同族的基本情义,他上前和对方交涉,以免双方在狩猎小部落的过程里有什么误会。

    可是靠近一看居然还是熟人,鹿结部先头部队统兵的人还是他少年时代的好友费连道落。

    原来,拓跋部和鹿结部乃是临近的两大鲜卑部落,关系虽然说不上有多么好但是也不算坏。

    费连道落在这遥远的异乡见到了老朋友,心里自然也是十分高兴,就盛情款待了拓跋匹孤。

    见到老朋友已经拥有了这么多的骑兵,费连道落动了心,他力邀拓跋匹孤加入自己的队伍,并向他许诺攻克富平后为他寻找最肥美的草场。

    这个刚从辽东大山里走出来不久的鲜卑人还保留着简单的思维习惯,丝毫没有怀疑过这个多年不见的朋友现在的身份。

    听了费连道落的话拓跋匹孤先是大为震惊,随后就在心里开始了迅速的盘算。

    不一会他就得出了结论,自己跟着这帮鲜卑人是绝对没有前途的。

    一来就连费连道落自己都不是什么重要的角色,何况自己这个半路被他拉来的外人?

    到时候打仗当炮灰就有自己的份,战后分战果自己就得靠边站,搞不好自己就是其中被分配的一份。

    二来就算是费连道落最后成功的实现了对自己的诺言,那又怎样?

    自己早已不愿意再过那种整天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生活,也再不能天天吃那些粗粝的难以下咽的食物。

    这些鲜卑人还天真的以为占据了富平城这些汉人就会乖乖的听他们的摆布,富平就还可以保持现在的繁荣,他们就可以在这里享受生活了。

    可是拓跋匹孤虽然不是很了解所谓的经济运作,但却不妨碍他知道这些鲜卑人是玩不转所谓的经营之道的,就算他们战胜得到的终究只是一片废墟。

    第三点是最关键的,那就是拓跋匹孤不相信十部鲜卑能最终赢得这场战争。

    在明人这里混了这么久,拓跋匹孤对明人的心态也有所了解,对明人占据这片适宜耕种的沃土的决心也非常明白。

    明人主力在汉阳一战消灭了西丁零人的消息早已传得尽人皆知,难道十部鲜卑会比西丁零人更善战?虽然自己也是鲜卑人但是拓跋匹孤并不认为这一点是真的。

    而只要不能一举战胜明人主力,想要继续南下劫掠关中或者是守住这片土地都是不可能的,区别不过是给对方造成多大的损失而已。

    可是对方的损失越大,对鲜卑人的怒火就会越盛,随之而来的报复也就会越强烈。

    所以拓跋匹孤知道自己这次绝对不能站在鲜卑这一边。

    什么?你说拓跋匹孤的民族自豪感哪去了?这不是鲜卑奸吗?

    这你就错了,这个时代就连汉人其实都没有太强的民族意识,之后五胡乱华时五胡对汉人的区别对待不过是一种自我保护罢了。

    要是真的有深入人心的鲜卑民族观念,那历史上的孝文帝汉化运动就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何况大多数所谓的鲜卑人本来就都是由原来的匈奴人、赛种人、昆坚人自称的鲜卑人,真正大山里走出来的纯种鲜卑十个里面都没有一个。

    没有丝毫心理负担的拓跋匹孤在当天夜里突然发动了对费连道落的袭击,费连道落当场战死,鲜卑人被杀的人超过一千,被俘的人也有一千多人。

    拓跋匹孤一面驱赶着俘虏、牛羊快速南下,一面派人急报富平告知了他们鲜卑大军来袭的消息。

    第二件对明人极端有利的事就是鹿结部此次来袭还是沿用了游牧部落夏季牧马秋季出征的习惯。

    接到鲜卑大军大举来犯的消息后,王连立即建议李念收缩防御,将廉县一带的居民全都撤退到富平以南,将庄稼全部收割。

    李念的才能十分平庸,但是他有个好处就是听人劝,立即坚决地支持了王连的想法。

    在王连的威逼利诱之下,富平以北的所有人员、物资全部都撤退到了富平以南的三水旧城。

    刁专的王连还在廉县收割完的庄稼地里大面积的洒下了煮熟的巴豆等物,在道路两边的草场上喷洒了含有毒素的水。

    原本王连还想在水井里面抛下得病的牲畜尸体,却被李念制止了。

    开什么玩笑,边上就是大河,你在水井里投毒有个毛用。

    再说了,要是自己等人打赢了鲜卑人,那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所以当鹿结部终于出现在富平城下的时候,窦宪的心里充满了愤怒。

    战争刚开始,自己的爱将费连道落就被格杀,损失了两千战士,这样的损失即使是鹿结部这样的大部落也感到有点承受不起啊。

    ;

第五十三章 大捷 上

    终于顺利的退到了北面的大平原上,侯悦莫陈感觉心里踏实多了。

    其实在彻底平静了下来之后,侯悦莫陈心底已经有点明白那个冒烟的玩意多半不是巫术,或者说至少不可能是纯粹的巫术。

    但是他并没有因这个发现而感到轻松,恰恰相反,明人这样惊人的手段让他更加感到情况的严峻。

    因为真要只是巫术就好了,长生天是公正的,绝不会允许破坏了平衡的东西出现在这世界上,所以只要是巫术就一定有限制它的办法。

    正因为不是巫术,才说明这是一个真正可怕到了极点的对手,因为能将自然地东西做出巫术的效果的人,远比几个巫师难以战胜。

    侯悦莫陈打定了主意,等到明天一早,自己就带兵赶回富平,力劝主人撤到大河以北去。

    在南方的土地上,面对这样诡异的敌人,鲜卑人迟早会落入敌人的陷阱,到那个时候就不一定会有今天这样的幸运了。

    只有回到北方,利用辽阔无垠的草原和大漠,才能和最强大的敌人周旋,甚至将他们慢慢磨死,就像当初檀石槐大单于制服北上的汉朝三名将那样。

    可是他的计划落空了,明人追了上来,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跟在了他们的后面。

    这也太欺负人了,几千步兵追击近两万鲜卑战士,这种情况下如果侯悦莫陈再避战那他就真的成了一个笑话,不会有任何人服从于他。

    他一声令下,本就满腔怒火的鲜卑骑士们向着这个讨厌的敌人冲了过去。

    平原是骑兵的天下,骑射可以拖垮任何阵形严密的步兵方阵,侯悦莫陈坚信这一点。

    明人不出意外的再次摆出了车阵,密集的弩箭不停地从车阵里面射出来。

    明人有车阵保护,鲜卑骑兵以高度的机动性进行规避,在这漫天的箭雨里,双方实际上却没有死多少人。

    见到这样的情景侯悦莫陈的心里不由得一阵阵兴奋。

    弩箭的消耗速度比鲜卑骑士的弓箭要快得多,等到弩箭消耗殆尽的时候,就是这些明人的死期到了。

    可是侯悦莫陈的高兴并没有能持续的太久,当所有鲜卑骑兵都先后投入战斗以后,明人军阵里开始燃起巨大的狼烟。

    这种狼烟远比侯悦莫陈见过的任何狼烟都巨大,而且还夹杂着各种颜色,看上去十分的美丽,可是侯悦莫陈的心却一下子就沉了下去。

    明人在召唤援军,可是之前斥候并没有发现敌人还有别的援军啊,除非他们是故意落后了很远的一段距离。

    可是这样难道他们就不怕自己一口吃掉眼前这些来犯的敌人?难道他们对自己的先头部队的实力就这样有信心?

    想到这,侯悦莫陈才陡然惊觉已经有小半个时辰自己的斥候没有回来汇报四周的敌情了。

    一想到这侯悦莫陈的头发都竖起来了,他一方面命令步兵立刻列好战斗阵形准备迎战来犯的敌人,另一方面派出传令兵去召回前面的骑兵。

    可是古代作战,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部队的作战部署那是不可能的。

    战场上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和不断变化的位置让任何再简单的中途改变都需要一个长的令人窒息的时间。

    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战前的布置,当战斗开始的时候,指挥官能做的只有等待上天的安排,这是东西方所有古代伟大军事统帅们都无法改变的战场铁律。

    侯悦莫陈算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但他不是神仙,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时间流逝,看着大地开始颤抖,看着无数的明人骑兵出现在了自己的眼前。

    更加绝望的是与此同时他看到了从北面也包抄过来了大量的骑兵,而且这些骑兵他还非常熟悉,他们是匈奴人。

    这是一个陷阱,从一开始就是,但是侯悦莫陈还是有很多事想不通。

    其中最令他悲哀的就是为什么敌人能针对自己的战斗部署事先做出调整?难道他们的斥候会比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的鲜卑人更会隐蔽自己?

    实际上这倒真不是,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明人的斥候比鲜卑人看的更远,而且远的多,因为他们手里有千里眼。

    虽然还没能造出可以应用在光学上的玻璃,但是倾秦州之力找到透明的水晶还不是完全做不到的事。

    现在李归军中一共拥有一百一十多个质量不一的望远镜,虽然依然无比珍贵但是毕竟已经可以在军中开始规模性的使用了。

    这次李归亲自率领最精锐部队作为诱饵,让大批骑兵停留在了四十里外,而军队的辎重更是远在六十里之外。

    手持望远镜的明人斥候在远处的山林里毫不费力的看着鲜卑斥候们精彩的表演,就好像是一场生动的现场模拟教学。

    原来还可以这样隐蔽,原来还可以依靠风中的气味来寻找线索,说实话鲜卑斥候们的老道让现场观看的明人无不赞叹不已、获益匪浅。

    等到李归进入平原战场竖起了巨大无比的九尾大纛的时候,明人的斥候开始无情的猎杀这些刚刚才为他们上了生动一课的鲜卑斥候。

    而骑兵也立刻开始推进到离战场不到十五里的地方,所以等到狼烟升起的时候,他们几乎立刻就出现在了战场之上,没有给鲜卑人任何调整的时间。

    至于北面的匈奴人倒真不是李归请来的,他们是自愿前来帮忙的。

    当然了他们也不是无所图的活雷锋,鲜卑部落里那些本是匈奴人改称鲜卑的战士正是于夫罗垂涎三尺的目标。

    这些年来他麾下的匈奴人是越来越少了,他怕自己死后这支部队就会彻底的消失。

    他的担心不是无缘由的,那些母亲是汉人的匈奴小子已经大多数连匈奴话都说不利索了,与其说他们是匈奴人还不如说他们是明人或者汉人更合适一点。

    所以他派去卑带领三千骑兵前来这里准备跟在明人后面捡便宜。

    他们实际上早就到了这里,只不过一直在观看战场的动静而已。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47/ 第一时间欣赏热血残汉最新章节! 作者:海上云山所写的《热血残汉》为转载作品,热血残汉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热血残汉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热血残汉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热血残汉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热血残汉介绍:
汉灵帝末年,西凉叛乱,关中地区生灵涂炭。来自2014年的护林员之子李归穿越到了这个时代一个十四岁的穷苦少年身上。
颠沛流离中他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小人物。
一腔热血,一颗仁心,一念执着,让他们谱写了属于自己的烈火青春。
只想写出我对三国的想法,除了穿越以外力求情节真实,地名与历史真实人物皆取自史实。
&nb...
热血残汉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热血残汉,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热血残汉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