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武侠修真尽余晖TXT下载尽余晖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尽余晖全文阅读

作者:严于     尽余晖txt下载     尽余晖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十一章 另类之中的相同

    林亦想着是不是应该说些话,但是他不知道该如何说,毕竟苏弗刚刚的那句话让他感到心悸。

    什么叫他们相同,相同得地方在于他们和帝国秦人不同?

    这是怎样意味的话?

    林亦虽然不知道苏弗嘴巴里面说出来的这位是谁,但是让他升起了好奇的心思。

    只是想了想,没有询问,就让时间慢慢沉默下来,苏弗看着远处的南海,表情很是温和。

    一如既往的温和,不知道苏弗脑袋里面想着什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现在应该很自然。

    毕竟说出来了心底深处的那些话,只是那些话是否直白,是否含义深刻都不那么重要。

    别人听不听得懂同样不重要,在苏弗看来,有些事情真的是没有必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在林亦看来,苏弗是一位比他还要神秘的存在,毕竟以前他从未见过如此的存在。

    好似苏弗在刻意收敛他的性格,使得苏弗的性格很是自然的变成现在这样的样子。

    林亦自河北道边关而来,在那些偏远的地区倒是见过许许多多不同以往的百姓。

    他们很是附和帝国的秦人,不管在那些方面,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存在。

    帝国是神奇的地方,林亦和云乾来到这座帝国,除了最开始的迷茫的那些年,有些过得不如意之外,其他时候都是非常舒坦。

    尤其是当兄长云乾成为帝国的北军元帅之后,他们家的仆人则是变得躲起来。

    那时候的林亦经过帝国最质朴的变化,算是在帝国经历过很是自然的童年。

    若非是他生而知之,来到帝国之前,他本就有着无与伦比的社会经验。

    只是来到这里的时光把他变得稚嫩起来,稚嫩成一二岁的孩童,只能被抱着背着。

    而云乾还是和曾经那样的青年,两者之前就有很熟悉的关系,算是陌生且漂流的城市里面的亲兄弟。

    在这样迷茫而混沌无助的世间,他们唯一的想法就是抱团取暖,自然而然发生极其迅猛的关系变化。

    从曾经的不是亲兄弟,变得谁都认为是亲兄弟,他们没有退路,只有继续往前。

    谁都不知道他们的来历,只要他们自己知道他们的过去,彼此算是彼此的慰藉。

    没办法,在这样的世界,在那样的世界,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亲人,他们不想要忘记他们的亲人。

    哪怕再这样的世间,或许根本没有回去的可能性,他们只能选择用彼此来记住那些过去的经历。

    让彼此都不忘记那些曾经,他们来自相同的地方,再是加上以前的认识,让他们对彼此更加珍惜。

    他们没有理由忘记过去,同样他们不想要忘记过去,只是在这样的世间,他们需要活下去。

    对于一位青年而言,超越世间的思维方式足够他们活下来,只是稚嫩的林亦只能活在云乾的庇护之中。

    辗转十几年过去,时间变得难以捉摸,当林亦以为自己足够了解这样的世界。

    算得上半个土生土长的帝国秦人的时候,听到兄长云乾离世的消息,林亦轰然如同遭受雷击。

    在此世间唯一的信念崩塌,一切都朝着更加迷茫的地方前进,他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但是现在他知道自己可以做的是报仇,在这样的世界里面,云乾是他唯一的亲人。

    他们相互扶持,或者说林亦给了云乾兄弟的责任感,而云乾给了林亦兄长的安全性。

    他们谁都离不开谁,谁都是彼此在这样的世界活下去的信念,没想到兄长云乾还是走了。

    在最开始知道消息的那些时间里面,林亦每天都会止不住的想着,云乾是否回到了他们的世界。

    当灵魂在这样的世界消失的时候,可能云乾就有了回去的可能性,那片湛蓝的星球才是他们的家园。

    不同于帝国的平稳和权贵,没有可以预见的战争,一切都是最平和的模样。

    他们生活很是安逸,有着数不清得娱乐可以娱乐,他们的物品都是非常好。

    他们热爱他们的国家,热爱他们的家庭,以及那些亲朋好友,只有当失去的时候才发现珍贵。

    林亦想着云乾可能回去的想法,便是不自觉的笑起来,至少这是最好的解答。

    只是他在这样的世界,再也没有和他相熟,了解他,有着共同看法的人。

    帝国瞬间变得陌生起来,在云乾死后的五年里面,林亦的生活很不如意。

    比之前的日子比起来可是要刻苦的多,但他还想在这样的世界活下去,毕竟他还没有报仇。

    生而无食,生而无私……

    林亦对帝国的了解不算清楚,只是当他的性格发生变化的时候,一切的看法对待都不想听。

    对于那些对他好的人,淋雨只是怀着感激,永远没有那种熟悉的感觉,毕竟他不是来自这里。

    有着不屈的灵魂在阻止着他融入这样的世界,对他而言,这不是什么好事,同样算不得坏事。

    林亦或许是世间唯一飘荡而活着的灵魂,很是孤独寂寞而寒冷非常。

    旁边的苏弗似乎察觉到了林亦的情绪变化,不过他没有理会,没有必要理会。

    因为他理解不了。

    正如他以前见过的一句话,有时候,人类的悲欢并不想通,只是错误的理解或者多管闲事。

    苏弗在帝国太长的时间,知晓的东西很多,他是读书人,同样是诠释书中意思的书生。

    看着远处的南海翻起浪花,苏弗看着眼里露出回忆的模样,形形色色的人物。

    不着片缕的男男女女在南海的边缘的海滩上尽情的玩耍享受,苏弗不知道这样的回忆来自哪里。

    就是看着有些安逸,有些难以言喻的美丽,这种景象的出现让他好像生活在不同的世间。

    自他在帝国出生以来,就一直有过这样的回忆,对于别人而言,这或许很好,对他而言却不好。

    生而知之不是好事,同样算不得坏事,当苏弗真正明白这些的时候,他已经进入学宫。

    几年的读书,让他的性格内敛,更加明白来历。

第六十二章 各有千秋

    气喘吁吁的张煜终于算是缓过劲来,扫视着在场的都没有理会他,实在是有些沮丧。

    无可奈何的喊道:“大家别这样好吧!好歹我知道消息的时候,立刻就想要告诉你们。”

    “直接是跑过来的,可把我给累坏了,结果现在因为我喘息而不理我,是不是有些说不过去。”

    “你们根本不知道我想要把消息给你们的兴奋,一路跑来差点把腿都给跑掉了。”

    “幸亏这里距离南皋城不算是太远,只不过这里的高山的路却是有些难走,搞得我差点迷路。”

    跟柳邯说话的蒙颉偏头看了眼张煜,打量了一下张煜的情况,笑了笑又是继续和柳邯说话。

    看着蒙颉的模样,张煜直接失望了,这两个家伙是铁了心要他冷落,不跟他说话。

    只能看向不远处的林亦和苏弗,再是看着一人拿着道经看,一人杵着剑发呆。

    张煜想了想,打了个寒战没有说话,更加没有上前去,实在是有些不敢。

    别看苏弗温温和和,有时候说起话来,简直能把他们给直接说死,那种语言的犀利程度难以想象。

    虽然苏弗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可是舌战群儒这种事情,要是派苏弗前去,肯定能够拿下。

    完完全全没有半点意外的胜利,真的是有时候读书人才是最可怕的人。

    想到苏弗,张煜就想到了太常卿仝致远,又是忍不住打了寒战,毕竟以前见过。

    特别是他祖父还在出任南军元帅的时候,他们张家有人犯事,没有进大理寺,直接被抓到了太常寺。

    那时候的皇帝还是先帝,三十几年前的事情,那位张家的是张煜的伯父。

    正是现在张家的那位出任朝堂的顶梁柱,之前可是板上钉钉的纨绔子弟。

    昔年,太常卿仝致远在先帝时期有着极高的地位,手里面握着的权柄比现在低的多。

    太常卿把张煜的伯父提到太常寺,给一顿臭骂,使得张煜的伯父屁话都不敢放。

    回来之后好几天没有吃饭,差点就被饿死了,张煜的祖父才是写信给太常卿仝致远让他去张家看看。

    结果太常卿仝致远到了张家,看到张煜的伯父还没有说话,张煜伯父立刻开始吃饭。

    走之前,太常卿仝致远说了句,好好读书,莫要辜负现在的好环境,争取入朝为官。

    这句话,直接让张煜的伯父立刻入学宫学习,苦读诗书,最终成为张家出来的第一位文臣。

    后来张煜的这位伯父看到太常卿仝致远的时候都还有些害怕,不敢距离太常卿太近。

    再是后面,张煜伯父说起这件事情,仍旧心有余悸的把故事说出来。

    太常卿仝致远把他提到太常寺,开始就让他吃饭,然后便是吃饭,便是跟他说话。

    不,应该是直接骂,差点把张煜伯父给骂的丢了神,完全失魂落魄怀疑人生的程度。

    导致后来,这则消息传出去,咸阳的纨绔子弟就没有敢碰见太常卿仝致远的。

    之前见到苏弗张口,张煜瞬间就想到了太常卿仝致远,好在苏弗温和,平常不怎么开口。

    可是一旦开口就是犀利到无法言语的那种,让张煜他们没谁受得了,要说勉强受得了的就是林亦。

    说起来,林亦同样是狠人。

    一手剑术出神入化,别看境界不高,可是出手倒是非常果敢坚决,让张煜他们根本没办法阻挡。

    毕竟张煜和柳邯算是他们这群人当中修行境界最高的洞源境界,哪怕是初入洞源境界,都比破障巅峰要强。

    可是在林亦的剑术上面,他们愣是讨不到半点好处,不过张煜他们境界攀升太慢。

    修行了十几年,自小就开始修行,到现在不过初入洞源境界,想要到达朝真境界,怕都是难事,何况还有天命境界。

    虽然对于军方高层而言,修行境界没有那般重要,可是高点总是好事情。

    以前那位声名鹊起的北军元帅云乾,天命巅峰的帝国元帅,面对任何强者都可以阻挡,绝对的帝国巅峰级别的人物。

    若非西方诸国忌惮,再是加上内部官员的出卖,西方诸国的修行者趁机设伏狙杀。

    导致那位天命巅峰的北军元帅身死,同时折损了帝国北军强盛起来的希望,要不然现在的帝国北军同样不弱。

    虽然要不了太高的境界,可境界高点总不是什么坏事,面对战争自保能力都要强。

    而林亦以破障巅峰的境界携带着剑术能够打败他们这种洞源境界的的修行者,实在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

    四境和三境之间的差别,虽然算不上天差地别,可同样却是难以逾越。

    没想到林亦不仅可以逾越,还能走到更高的程度,尤其是剑术的凌厉程度,让人胆寒不已。

    看着林亦的背影,张煜直接打了寒战,这两位都是不好招惹的,别捣乱,还是找柳邯和蒙颉方便些。

    倒不是说林亦和苏弗难以相处,只是他们的性格本省就有着不同寻常的地方。

    要是稍有不慎触及到了别人不安逸的地方,他们实在是有些不好,何况都是学宫里面的学生,还是平和些比较好。

    张煜无可奈何的偏头看向柳邯,眼里带着闪烁的光芒,笑嘻嘻的走到柳邯身边,用手指碰了碰柳邯。

    柳邯直接反过来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没看见我和蒙颉在商量事情吗?”

    “要是耽误了我们的大事情,那你是问……”

    蒙颉在旁边笑嘻嘻,也不插嘴,他最喜欢看着柳邯和张煜斗嘴,有些军方的感觉。

    算是他理想当中的模样,虽然只是他想象出来的,不过看起来倒是不错。

    至于张煜和苏弗的斗嘴,他简直不敢听,实在是太犀利,看着张煜落风而逃,蒙颉就头皮发麻。

    张煜没收敛笑容,在此故作神秘的说道:“我这件事情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你要是听到这件事情,说不定你那些事情,你都可以直接抛在脑后,专门搞我这件事情。”

    柳邯眼里满是怀疑的看着他。

第六十三章 旧恩添新义

    看到柳邯那满是怀疑的眼神,张煜实在是有些无能为力,心里默默吐槽,不知道是他的问题,还是他们的问题。

    反正这里都没有正常的脑袋,要不是他们的不正常带动了他的不正常,要不就是他的不正常带动了他们的不正常。

    不过作为张家的人,张煜很是自信的认为是前者,他们都不是正常人,导致把他给带偏了。

    斗嘴的事情在他们几人当中不是经常出现的情况,可是在柳邯和张煜之间却是经常的事情。

    尤其是到达南皋城之后,或许是因为没有事情可以做的缘故,导致他们时常因为某些小事情而斗嘴。

    对于这点,林亦他们从来不出言阻止,反正他们都他们的嘴,林亦他们则是选择在旁边看着。

    说实话,南皋城确实是待的有些无聊,没办法只能通过某些动作来打消他们的无聊。

    很是显然的事情是,柳邯和张煜的斗嘴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虽然用处不算是明显,可总比没有用处的好。

    在来的路上的时候,柳邯和张煜就像是欢喜冤家一样,时常坐在马上斗嘴。

    而那位南军元帅柳如逝看见自家儿子的作为,从来没有张口说过,只是视若无睹。

    时不时找他们之间的蒙颉说些话,然后就是扫过柳邯和张煜,眼里或许闪过无可奈何,就再也没有其他。

    说实话,张煜和柳邯打小就认识,再是加上柳如逝同样和张煜那位伯父关系还不错。

    因而张煜算是柳如逝看着成长的,算是自家小辈,柳如逝倒是没想到要出言阻止。

    在柳如逝看来,斗嘴虽然有时候有些过分,可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在眼里无可奈何的看看。

    何况在十几年前,他柳如逝能摆脱文臣序列的束缚,出任帝国南军副元帅。

    都有着张煜伯父的功劳,本是帝国南郡太守的柳如逝,属于文臣序列。

    而张煜的伯父比柳如逝略微年长,柳家和张家算是世交,自太常卿仝致远管教张煜伯父之后,倒是让帝国咸阳的纨绔子弟们有些醒悟。

    柳如逝虽然不是这样,可是少年时和张煜伯父倒是好友,只是后来柳如逝想要入朝堂,所以去过学宫学习。

    等到柳如逝离开学宫为官的时候,张煜伯父方是进入学宫,加上张家有着老元帅的地位,再是太常卿仝致远教导过张煜伯父,在朝堂上升官倒是简单。

    柳如逝任南郡太守的时候,张煜伯父便是九卿官署的副官,地位倒是比柳如逝略高。

    后面柳如逝想要转任军方,帝国朝堂官员自然掀起波澜,军方高层更是有些担心。

    还是张煜伯父发动自家在军方的关系,让柳如逝得以安然,实在是老元帅得人情。

    再是柳如逝转任军方之后,张煜伯父得罪朝堂官员,毕竟柳如逝算是张煜伯父放走的。

    好在太常卿仝致远出面,没谁胆敢为难张煜伯父,而后张煜伯父则是去了太常寺。

    一待就是十几年,虽然太常寺乃是九卿官署,可权柄等等却不是普通九卿官署可以比拟的。

    要说单论权柄,身为太常寺右侍郎的张煜伯父,恐怕比某些九卿官员的权柄还要重。

    当然这些得益于太常卿仝致远的地位超然,皇帝陛下又是把大量的权柄汇聚到太常寺,方是造成今天这种局面。

    还有的就是太常卿仝致远年纪颇大,皇帝陛下给他的那些手里面的权柄,太常卿仝致远基本没有遗漏的都分了出去。

    只要依旧在太常寺,且大体方向都是他太常卿仝致远把控,仝致远倒是不在意是谁在用。

    正是这种措施,使得自张家老元帅离世之后,张家依旧能够稳定在朝堂,没有遭受攻击。

    且张家完美的转型,不管是军方还有着张家老元帅的关系和人脉,朝堂有着身为太常寺右侍郎的张煜伯父的关系。

    两边照拂的情况下,张家在咸阳虽然算不上如鱼得水,可是日子却是不难过。

    柳家现今有着身为军部尚书转任帝国南军元帅的柳如逝,在军方地位之崇高。

    所以柳家现在算不得衰弱,可以说正是最鼎盛的之后,两家的关系自然不可能出现问题。

    再是加上柳如逝感恩,瞧着张煜这小子的样子,摆明着想要走军方这条路子。

    现在柳如逝是帝国南军元帅,算是帝国军方板上钉钉的领袖级别,对于张煜的问题,他不问,谁会说话。

    张煜想要走军方,而不是走他伯父太常寺右侍郎的路子,可见是想要恢复昔日张家老元帅的功劳。

    记得帝国军神李立青就是张家老元帅提起来的,现在军方的都要给些面子。

    正好,柳邯和张煜熟悉,自然而然就任由他们继续发展,毕竟青年时期的友谊,还是比较珍贵的。

    见到他们打闹,柳如逝都是见怪不怪,全然当中没有看见,毕竟这里是南军驻扎的地方。

    再是他们已经离开帝国咸阳,没有必要那般约束如同咸阳世家那般的规矩。

    军方历来是随心所欲的地方,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敞开心扉提出来,只要不违背帝国律法即可。

    至于张煜和柳邯打闹斗嘴,都是细枝末节中的细枝末节,微不足道不值得提及。

    一路上孤独寂寞,有人打闹斗嘴增添些生气倒是好事情,柳如逝乐见如此。

    林亦他们更是如此,平常没有办法耐心,现在没办法,总是要有点快乐。

    而柳邯和张煜的斗嘴摆明就是他们快乐的源泉,要是他们都不斗嘴,恐怕路上的快乐要减少大半。

    听得后方的声音,林亦没有回头看,因为他知道说不定过会又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景象。

    就看谁可以说的过谁,只是让林亦没有想到的是,他没有回头看,苏弗却是回头看了。

    手里面的道经不知道何时收起来,放在腰间的布袋里面,好似真的要听张煜有趣的消息。

    林亦虽然有些不解,却是没有东施效颦般跟着苏弗回头看,依旧看着远处,听着近处。

第六十四章 变幻无常

    瞧着苏弗收起他的道经,看向他们的时候,柳邯和张煜看到苏弗的笑脸都是有些愣神。

    实在是眼前的景象有些怪异到难以想象,平常苏弗可是半点动静都不可能冒出来。

    平常他们斗嘴的时候,就林亦和蒙颉时常盯着打发时间,而苏弗都是抱着他那本道经。

    全然忘乎所以的看着道经,根本不在意周围的情景,对他而言打发时间最好的工具就是看书。

    看的书自然是道经,迄今为止,他们还没有看到过苏弗看别的书籍,即便是有的情况下。

    之前柳邯在他父亲柳如逝的马车里面取出过一本书,想着苏弗看了半个月的道经,应该换换口味。

    没想到当他拿给苏弗的时候,直接被苏弗给拒绝,笑着拒绝说看道经足以。

    说他从来没有看过别的书籍,对他而言一本道经就足够他看一辈子,其他书籍在看有点贪多嚼不烂。

    这话听着好像有点怪怪的味道,不过柳邯倒是没有在意,毕竟好心,不用就算了。

    苏弗有着他自己的性格,毕竟世间没有谁比自己更加了解自己,只是对苏弗的这种行为有些好奇。

    在此之前,柳邯他知道苏弗没有踏足修行,毕竟他身上半点涌动的天地元气都没有。

    是不是想着要走太常卿仝致远的那条路,出自学宫的学生都知道太常卿仝致远的故事。

    以读书走出浩然道义的路子,可谓千古以来无出其右的读书人,从未踏足修行,却有着比较强悍的实力。

    现在苏弗没有修行的痕迹,再是始终看着书,又是出自学宫的学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太常卿仝致远的浩然道义那条路。

    所以柳邯方是想着给苏弗送几本书,让他看看,好在这些书里面明白浩然道义的真谛。

    因为以前的太常卿仝致远乃是世间知名的才子,可谓读遍万卷书,世间博览群书者,太常卿仝致远即便排不上第一,那也是稳稳当当进入前三的。

    像苏弗这般始终看着一本道经,倒是有些让人奇怪,一本道经就能领悟浩然道义。

    只是后来柳邯给苏弗送书的时候,听到苏弗说的那些话,又是开始怀疑起到苏弗到底想要走怎样的路子。

    没有参加过科举,只知道一味的读书,还是读的最普通的道经。

    没有修行的想法,本以为他想着要走浩然道义的路子,可是不博览群书如何领悟浩然道义。

    两条路都是有些摸不着头脑,让柳邯他们都不明白苏弗到底进学宫干些什么。

    参加科举进入朝堂做官,没有听过苏弗说这种想法,看起来随性到极点的苏弗很显然没有这种想法。

    至于修行别的路都不好走,浩然道义可以走,可是他的行为举止和浩然道义都有着差别。

    进入学宫不外乎想要走这两条路,要么通过科举或者举荐为帝国效力进入朝堂。

    要么就是通过学宫里面北楼的书籍,领悟修行当中的真谛,踏足修行的道路,一往无前。

    只是现在看来,苏弗两条路都没有选择,就是干干的在学宫里面读书。

    之前他们都没有见过苏弗,自然不知道苏弗的来历,但是他们可以确定的是,苏弗肯定不是此届上的学宫。

    因为他们没有在课堂上面见到过苏弗,虽然他们同样没有见过林亦,可是林亦的大名在学宫谁人不知。

    而苏弗不仅没人知道,更是没人见过,要说唯一见过的就是林亦,毕竟苏弗出面拦阻过林亦。

    在柳邯和张煜眼里,苏弗有着不在乎一切的超然物外的洒脱,以及那种来自灵魂深处的不羁。

    作为帝国官宦子弟,张煜和柳邯自小就在帝都咸阳里面见过不知道多少的官员和世家公子。

    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曾见过,更加对于某些人有着独特的见解,林亦和苏弗是他们有感知和识人之明以来见过最神奇的两位。

    林亦有着高傲的性格,而且真的冰冷的像一座冰山,而苏弗温和的外表下面,或许藏着更加高傲孤僻的内心。

    好在他们都埋藏着这样的情感,没有外泄过,尤其是苏弗做的极其完美。

    现在苏弗居然放下道经看着他们,实在是让他们有些吃惊,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动作。

    张煜吞咽了口水,喉结在喉咙里面不自觉的涌动着,偏头瞥了眼旁边同样吭声的柳邯,再是抬起手用手指碰了碰柳邯。

    “怎么办?”

    声音很小,不过他们心想苏弗应该听不见,远处的苏弗只是回头看着,好似没有看着他们。

    但是他们总是感觉到苏弗的目光就在他们身上,有着难以运动的感觉被束缚般。

    这种感觉是他们从未有过的感觉,只是现在看起来有些奇怪,他们何时对苏弗的眼神有这样的惧意。

    片刻之后,柳邯率先反应过来,毕竟他有着位身为帝国南军元帅的父亲柳如逝。

    要说各色各样的威仪,柳邯倒是见过不少,有太尉项信的老态龙钟,有父亲柳如逝的方正严明,还有学宫祭酒的温和有礼的霸道。

    现在苏弗的不经意的眼神对他虽然有些冲击,可是他瞬间就是清醒过来。

    感受到张煜对他的触碰,再是听到那极其细微的询问,柳邯瘪了瘪嘴。

    “干我什么事情?”

    “你不是想要说一道有趣的消息,现在看你自己愿意不愿意说,反正我没意思。”

    笑话,苏弗这样盯着,之前的有意思都变得没意思,毕竟呗盯着久了自然就不舒坦。

    不知柳邯不舒坦,蒙颉在旁边也不舒坦,好在苏弗的眼神对他而言略微好点。

    或许是苏弗的温柔的眼神在某种程度而言是真的温柔,只要不过分去解读的话,总是能看清楚虚幻的部分。

    张煜再次吞咽了口水,偏头不去理会那道好像很麻烦的眼神,看向旁边的柳邯和蒙颉。

    “千辛万苦给你们带来有趣的消息,本想着憋一憋,到时候你们肯定是最痛苦的。”

    “可是看现在的情况,好像我变成最痛苦的了,真是没道理!”

第六十五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对于张煜的话,蒙颉没有回答,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回答最好,柳邯则是理直气壮的怼了张煜几句话。

    “谁叫你想要故弄玄虚,不难受你难受谁,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才是真道理。”

    “要是在军队里面都想你这样藏着噎着偏偏要让人问你,别说我爹不可能答应。”

    “就是全军上下都不可能答应,要是张老元帅知道,肯定立马活过来把你掐死。”

    说着,柳邯顿了顿,又是继续说道:“虽然现在我们不是在军队里面,只是学宫里面南下游历的学生。”

    “可是我们的未来是进入帝国的军队里面,那现在就应该把某些性格和特点给养成,别到时候做出些啼笑皆非的事情。”

    “据传闻,在几十年前,太尉项信在学宫里面读书的时候,刻苦钻研,对于北楼里面的书籍融会贯通,只知道读书。”

    “最终选择进入帝国军方,做任何事情都是讲求以军队的利益出发,尽量用最简单的办法做最好的事情。”

    “就是靠着这些日积月累,使得本身在路程在军方走的比较慢的太尉项信,居然能短短时间追上帝国军神李立青。”

    “靠的是他们的能力,同样靠的是他们把任何事情都当做军方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想着自己这样是否附和帝国军队的标准。”

    “长此以往,自然上面的高层看见你的所作所为,方是能够确定是否应该提拔你。”

    “瞧你这吊儿郎当喜欢打哑迷的行为,简直和朝堂里面的那些争权夺利的官员没什么两样。”

    “在我看来,如果你真的喜欢用打哑迷的手段,倒是不如回到帝国咸阳,参加科举,顺着张伯父的太常寺路子走去。”

    “说不定有着张伯父庇护,再是加上你的能力,来日指不定在帝国朝堂有着一席之地。”

    前面的话有着劝解的味道,到了后面的话就有些嘲讽的意味,直接把张煜给说懵逼了。

    旁边听着的蒙颉同样直接懵逼了,他前面听着还好,可是听到后面就有些震惊了。

    柳邯这些话可是直接打在张煜的脸上,半点情面都没有留,简直啪啪作响。

    还有其中那些嘲讽的意味,虽然听着有些平和,好似是一条康庄大道。

    可是对于出自张老元帅家的张煜,又是立志想要进入帝国军方,怎么可能听得入耳。

    这些话,简直比直接骂张煜都要来的很辣,搞不好直接把张煜的信心都给摧毁了都不是没可能。

    旁边的蒙颉脸色微变,在旁边不经意的扯了扯柳邯的衣袖,示意他用不着说得如此直白不入耳目。

    不过柳邯朝着他摇了摇头,意思非常明显的就是这些话没问题,或者他必须这样说。

    确实也是,柳邯和张煜自幼一起成长,对于张煜的性格非常了解,总的来说,张煜确实如柳邯所说的那般。

    柳邯好歹家里面还有着身为帝豪南军元帅的父亲柳如逝,家族军方的思维慢慢在渗透。

    柳邯自小思考的时候,都是以军方的思维在思考问题,毕竟有柳如逝直白的影响。

    而张煜所在的张家,因为三十年前张家老元帅的离世,无奈接受走入朝堂的张煜伯父。

    渐渐带领着张家走向文臣序列,身为太常寺右侍郎的张煜伯父,位高权重,比部分九卿都来的有权利。

    习惯成自然的,张家上下都用着文臣序列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渐渐脱离了军方的意思。

    现在张煜想要进入军方,可行为做事,都是文臣的模样,对军方而言,这是不能忍受的。

    要是改不了这点,对张煜未来进入军方的困境将是无与伦比的麻烦。

    毕竟他们进入军队不是成为小兵,而是成为军队的掌控者,或是军方的高层。

    一位军方高层以文臣思维的方式思考,怎样来看都是至极的笑话,这样得人同样不可能坐上那些位置。

    军方现在的那些高层肯定是不愿意看见这样的情况,定然会极力的阻止。

    别说走上高层,就是连成为帝国军方的将军,怕都是困难的书青,毕竟关乎军方的颜面。

    军队历来是帝国官场的净土,文臣序列千百年来都没有被插手,自然不能容忍现在的潜移默化。

    若是张煜无法明白这点,恐怕日后真的是彻彻底底毁在这条路上,无法走向高层,无法离开。

    以文臣的南郡太守转军方的柳如逝,是经过各种上书,再是加上文臣认为有利可图,而军方愿意接纳。

    毕竟柳如逝在十几年前那场战争当中立下灭国之功,这样的人进入军方简直如虎添翼。

    但是想要以军方转入文臣序列,那简直事做梦,必定遭受帝国朝堂官员不遗余力的打击。

    毕竟在他们看来,这种办法根本无利可图,再试他们不容许军方得人进去。

    军方离开的人进入朝堂,直接成为帝国武将序列,不可能成为文臣序列。

    而武将序列在帝国朝堂的憋屈程度,简直不能容忍,张煜出自学宫,怎可碌碌无为进入武将序列。

    在大部分将门世家来看,直接进入武将序列就是代表没有前途,武将序列在朝堂完全没有话语权,算是养老的存在。

    别看现在项信以军部尚书兼任帝国太尉,算是帝国军方和武将序列共同的领袖。

    可是武将序列到底羸弱,别说项信拉不起来,就是皇帝陛下亲自出手,都拉不起来。

    生而朝堂,武将序列就是文臣序列用来出气的存在,而军方则是用武将序列来和文臣序列做交易抵挡过渡的。

    说起来有些无情无义,可事实确实真的如此,张煜若是不改变秉性,来自在军方不可能有太高的作为。

    至于想要恢复张家老元帅的辉煌,更加是不可能的事情,别看蒙颉先祖是五十年的存在。

    但在对待军方事务的时候,蒙颉明显更加以军方思维在思考问题,而不是别的。

    他们先祖离开的时间都长远,到底近来受到的影响比较强烈。

第六十六章 相去有几何

    蒙颉出自蒙家,是在项信之前最后的一位帝国太尉,同时还是南军元帅。

    不过在五十年前就已经去世,这位蒙家太尉出自寒门,在学宫里面学习过,算是靠着自己的本事走到帝国太尉的位置上。

    昔年,项信和仝致远他们不过刚刚进入学宫当学生,这位出自寒门的蒙家太尉就是离世。

    当时的皇帝陛下还是对太常卿仝致远有知遇之恩的玄宗皇帝,蒙家太尉离世的时候,玄宗皇帝还亲自出场悼念这位出自寒门的帝国太尉。

    现在五十几年过去,蒙家依旧保持着最开始蒙家太尉培养出来的军方思维。

    毕竟在蒙颉之前,蒙家就只是富贵人家,享受着蒙家太尉留下来的那些赏赐。

    没有踏足官场,更加没有到达蒙家太尉在帝国军方耕耘的成功,只是享受着蒙家太尉留下来的富贵荣华。

    可是即便五十年的断层,那种深刻入骨子里面深处的军方思维仍旧留在蒙家的脑袋里面。

    连是蒙颉做事情和说话都带着较为强烈的军方思维,如蒙颉这般进入军方,该是那些军方将军元帅最喜欢的存在。

    无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蒙颉继承的军方思维是来自那位蒙家太尉的军方思维,算是帝国军方高层的思维。

    有时候那些将军元帅就喜欢用高层的思维来做事,而蒙颉这般的自然受到他们的喜欢。

    毕竟在军队里面,想要有个知道他们脑海里面想的的手下,再是完整的做出来。

    不仅需要有相同的思维方式,还要有着极其强悍的处事能力,对于出自学宫的学生而言,后者自然不缺。

    但是前者自然而然成为决定他们走到多高的重要因素,而张煜恰恰是缺少这点。

    三十年前张家老元帅离世,提拔起来的有帝国军神李立青,以及现在的帝国太尉项信。

    有着这样的两位矗立在军方,可以说张家后代想要进入军方简直是极其简单的事情。

    可是没想到他们没有利用到这样存在极其强横力量的资源,居然走了朝堂官员的路子。

    如同张家这样的世家,没有了张家老元帅的庇护,新走出来的领军人物自然成为世家得顶梁柱。

    上上下下自然而然要跟着顶梁柱思考,而张煜伯父乃是太常寺右侍郎,九卿官署的属官,可以说板上钉钉的文臣序列。

    再是加上没有经过军方思维的熏陶,在学宫里面学习的时候就是目的性特别强烈。

    因而有些忽视张家老元帅流传下来的军方思维,开始走张煜伯父的文臣思维。

    毕竟他们前面看得见光芒,要是不跟着张煜伯父走,怕是世家难以为继。

    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家上下自然跟着这位太常寺右侍郎思考问题,从旁协助。

    渐渐的张家上下丢掉了张家老元帅的军方思维,小辈们都是不自觉的受到影响。

    这便是张煜现在最可怕的问题,以文臣的思维方式进入帝国军方,做任何事情都会受到掣肘。

    毕竟文臣序列没有太过严苛的攻击性,最讲究的乃是平稳平衡之道。

    可是军方思维则是大开大合,做事情可以计较后果,却不可以太过计较后果。

    在军方思维当中,平衡之道是小道当中的小道,对他们而言是妥协,要想争斗,必须你死我活的争个先后。

    当然在帝国内部,是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文臣序列对帝国军方的弹劾。

    算是在平衡皇权和军权之间的天平,同时给掌握军权的帝国元帅们警告。

    在这种平衡的局面当中,帝国军方高层不需要做任何事,因为平衡在他人眼里。

    要是军方高层出面,就是想要打破平衡,对皇帝陛下而言,打破平衡是不可能存在的。

    对皇帝陛下来说,军方打破平衡算是对帝国皇权的挑衅,算是谋逆的叛徒。

    在这种思考之下,帝国军方的高层面对朝堂官员的弹劾攻讦,想来都是不理会,毕竟皇帝陛下又不可能真的处罚他们。

    对于皇帝陛下而言,朝堂官员不过是皇帝陛下监控帝国的工具,对朝堂的稳固有重要作用。

    只有军方高层才是帝国不可或缺的东西,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柳邯刚刚的那些话,就是想要把用小道做事的张煜给抓回来,几十年的影响还是比较深刻。

    毕竟那位张家伯父的地位不低,太常寺右侍郎,比九卿略低的位置,但是加上太常寺真正的权柄。

    他这位太常寺右侍郎,怕是要比某些九卿都还要来的重要,可以说位同九卿。

    当然这是因为太常卿仝致远的地位超然的结果,仝致远可以随意初入勤政殿。

    处理帝国政务,都是先给仝致远看过,再是把有些不好决断的送给皇帝陛下批阅。

    别看太常卿仝致远还是九卿,可是两位帝国丞相见到仝致远,都要老老实实作揖行礼。

    没办法,太常卿仝致远地位超然不说,手中权柄更是深重,再是加上三朝元老,两朝帝师的身份以及年纪,谁敢不尊敬仝致远。

    即便是皇帝陛下,对于仝致远都是礼遇有加,在朝堂上面都是喊的仝师。

    听完柳邯的这些话,张煜直接愣在原地,全身如遭雷击般颤抖起来,眼神里面有着震惊。

    片刻之后,哆哆嗦嗦的走到远处的石块哪里,看着高山下面的那条路,陷入无尽的沉思。

    柳邯和蒙颉他们,乃至苏弗都是看向张煜的背影,唯独林亦没有掉头,依旧看着远处。

    在林亦看来,一切都是可以解决的,一切都不是值得关注,果然看了几眼,柳邯他们就没有太在意。

    都是学宫里面出来的学生,最基本的面对苦难处理困难的能力还是有的。

    如果张煜走不出来,那便更加没有必要去劝慰,他会自己离开这里,因为他没有必要待在这里。

    即便是待在这里,都没有任何作用,处事风范代表着你能够企及的高度。

    首先张煜的处事风范不受帝国军方将军们的接纳,自然而然不可能获得重要的位置。

第六十七章 无奈又缺一不可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是得不到什么好的下场的,要是现在柳邯不说出这些话,来日张煜进入帝国军方。

    做起事来的时候,出了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在他身上勒索资本,同时他的前途就可能彻底断绝。

    现在说出来这些话,不是说要打击张煜,而是让他自己想明白来日自己到底要走那样的道路。

    要么现在改正一切,从头开始考虑问题,把军方的思维方式彻底学会,来日进入军方才是万无一失的结果。

    要么就是直接顺着他的思维,去朝堂里面做官,等到秋季末尾回到都城咸阳参加科举。

    帝国历来对于学宫的学生参加科举都有着优待,皇帝陛下容许有的学生在初入学宫的时候就可以参加科举。

    而且朝堂上面有着身为太常寺右侍郎的张煜伯父扶持张煜,依着两种关系,来日张煜走上朝堂高位不是问题。

    毕竟皇帝陛下对于学宫学生的信任,以及帝国历代出自学宫的官员的人数的增加。

    再是加上现在项信回到咸阳出任帝国太尉,身处朝堂,那些军方世家出身的文臣序列的官员,再不用以前那般遭受排挤。

    何况张家老元帅对于帝国太尉项信有着知遇之恩,想来项信太尉会是在朝堂帮扶一下恩人的家族的。

    且张煜出身学宫,那些出自学宫的官员们虽然做不到出手相救,可是在面对群起而攻之的情况的时候,那些出自学宫的官员断然不可能见死不救。

    何况现在项信出任帝国太尉,坐镇朝堂,比以前的两位丞相还要拥有权柄。

    出身学宫的身份,让帝国那些出自学宫的官员们更加有归属感,做事情更加的团结。

    张煜走这样的道路,即便是在如何,想来最终的终点都不可能太低,很是值得。

    当然张煜进入学宫是想要恢复张家以前军方世家的辉煌,再次出现曾经张家老元帅的光辉。

    那还是有着困难的,毕竟现在的帝国几位元帅,谁不是曾经风云显赫的人物。

    陈岩曾经在军部任职,算是位同九卿的存在,哪怕是没有什么实权,可地位却是不低。

    再是加上陈岩所在的陈家乃是关内道的百年世家,可谓硕果仅存,不是那些新生世家可以比拟的存在。

    凡是能够在关内道成为百年世家的家族,其族内必定人才辈出,且盛世长存。

    否则根本没有办法维持世家的百年辉煌,陈家地位不弱,陈岩年纪轻轻就是位高。

    再是加上后面朝堂群臣一直推荐,陈岩很是自然盖过柳如逝坐上帝国北军元帅的位置。

    而现在的西军元帅韦应伍,更加是不得了,剑南道世家领袖乃是吴家。

    而剑南道世家乃是帝国赫赫有名的世家联盟,和三河世家以及陇西道世家齐名的存在。

    剑南道世家世代镇守西疆无为峰,韦家在剑南道世家当中的地位虽然不如领袖级别的吴家,可同样不算是太弱。

    好歹在剑南道世家当中,韦家可以排在前三的位置上,韦应伍对西疆的功劳不可磨灭。

    同时韦应伍之前还是帝国的大将军,出任西军元帅算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除了剑南道世家的身份之外,还真没什么值得说得地方。

    帝国有着约定俗成的地方,那就是世家联盟不可以出任帝国元帅,只是李立青出任帝国南军元帅之后,就转变了。

    但是陇西道世家对帝国的功绩超然,开国世家的身份,能让丽丽起抵消一些诋毁。

    而韦应伍出任西军元帅,可以说是磨难重重,朝堂弹劾的奏疏数不胜数。

    若非有人真的看得起韦应伍,再是加上韦应伍对帝国真的忠心耿耿,又是有着出众的能力,真的不一定能坐上西军元帅的位置。

    至于帝国南军元帅,历来都是最艰难的位置,不是谁可以轻易坐上去的。

    就说最接近的三位,李立青上位的时候,背靠着陇西道以及先帝的信任,还有学宫的身份。

    当时都有着无数风言风语,李立青都是忍着,等到西方诸国入侵帝国的时候。

    一战封神之后李立青归隐,直接把李立青推到帝国元帅的高位当中,超然的存在。

    项信本是西军元帅,在战争当中灭国的功绩,又是有着无比的能力,直接在李立青乞骸骨归老之后,坐上帝国南军元帅的位置。

    从某种程度而言,项信算是非常正常的出任者,首先他地位足够高,能力足够强,功劳足够大。

    第三位则是柳如逝,十几年前灭国之战的功劳,迁居三军副元帅又是被陈岩抢走北军元帅的位置,又是坐冷板凳。

    柳如逝出任帝国南军元帅,任何方面都没有值得置喙,从某种程度而言,甚至时间还有些来晚了。

    以柳如逝的能力,要是七八年前走上帝国元帅的位置都没人能说些什么。

    帝国对于柳如逝到底现在还有着愧疚,尤其是皇帝陛下,让这样有能力的官员坐了如此久的冷板凳。

    之前云乾横空出世抢走柳如逝的北军元帅位置,倒是没什么可说的,毕竟事实证明,云乾确实比柳如逝还要强几分。

    让云乾上位北军元帅,算是任人唯贤,皇帝陛下对于这点看的明白,不觉得亏欠柳如逝。

    毕竟别人的能力要强些,那高位置自然要给别人做,不能让能力弱的人坐。

    只是后面陈岩的事情,有些属于意料之外,皇帝陛下无心理政,群臣推举,太常卿仝致远实在是不好直接否掉。

    所以柳如逝只能调任军部尚书,给以陈岩更明显的权威,这些年北军虽然还是比较弱。

    但是比遭受伏击之后的北军还是恢复了些生气,从这方面来看,陈岩到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般无能。

    藏着几分真才实学,只是没有机会发挥出来,算是给年轻人一个机会。

    现在的帝国军方要出现高位者,或者凭着自己的能力走上帝国元帅的位置。

    实在是难如登天,机缘能力,以及背后的关系人脉缺一不可,否则只能颓然。

第六十八章 失一不可得

    说实话,现在帝国这几位帝国元帅,要不就真的是有着极其恐怖的能力和功绩,要不就是背后的背景让人感到头皮发麻。

    柳如逝虽然两者都占了点,但是明显前者要占据的多了些,毕竟他们柳家的背景人脉也就那样。

    可是西军元帅韦应伍和北军元帅陈岩那就有些不同,他们在此之前没有厉害的功劳,单单是背后的背景有些恐怖,方是能够坐上帝国元帅的位置。

    陈岩当时获得朝堂上面所有官员的一致推荐,其背后得人脉背景到底有多么可怕,可以从这点看出来,打通朝堂上下,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手段。

    至于西军元帅韦应伍,出身剑南道世家,在帝国拥有着无可比拟的势力范围和威望。

    整座剑南道世家都是站在韦应伍身后,就是要推着韦应伍走上帝国西军元帅的位置,连是朝堂官员们都是没有办法把韦应伍拉下马。

    可见千年世家在帝国的威望导读有着无可比拟的性质,当然如三河世家这种,是断然不可能出任帝国元帅的。

    帝国建立千年,基本上就没有出现任何来自三河世家的帝国元帅,连是朝堂上面都很少看见来自三河世家的官员。

    即便如此,这样都不影响三河世家对于帝国朝堂的渗透,引导帝国朝堂的话语权。

    好在随着帝国学宫的建立,学宫里面的学生在历代皇帝陛下有意无意的扶持下。

    出自学宫的学生们开始走上帝国官场,并且牢牢占据着最重要的一些位置。

    现在连是帝国丞相,帝国太尉,以及真正手握权柄位高权重的太常卿仝致远都是出自学宫。

    可以说现在的帝国朝堂最高的那些话语权,都已经在学宫的手里面,而学宫没有别的意思,单纯的忠诚于帝国和皇帝陛下。

    现在帝国朝堂处于学宫和三河世家分庭抗礼的程度,只是学宫没有三河世家在朝堂的那般凝聚的话语权。

    没办法,这是学宫的特点决定的,学宫只是想要为帝国培养更加优秀的能人异士。

    再是针对西方诸国的入侵,学宫想要让帝国在战争当中占据更加明显的优势,而不是想要靠着学宫的学生在帝国朝堂谋取话语权。

    自然学宫的学生们不可能在朝堂上面牵涉党争,想要结党营私排除三河世家。

    他们没有形成如同三河世家那般想要把朝堂笼络一体的想法,更加没有聚集在一起形成强力的党争局面。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的存在,使得三河世家依旧能够在朝堂掌握话语权,引导帝国朝堂的大部分走向。

    因为学宫现在单独的攻击对他们而言没有效果,可是随着项信出任帝国太尉。

    学宫学生在官场的局面骤然得到改观,毕竟项信出任太尉代表着帝国军权最高。

    同时项信出自学宫,算是学宫当中寒门的一道标志性的人物,如他在朝堂,所有出自学宫的官员都会不自觉的看向项信。

    并且项信做事情的态度,就可以代表着学宫的态度,而那些出自学宫的官员就可能不自觉的模仿项信的做法。

    虽然说帝国学宫里面有着世家出身的学生,但是总体来说,寒门出身的学生更加具备竞争力。

    世家到底是无数集合体,而寒门学生可以统称为寒门学生,他们的目的都是相同的,改变自己的同时改变帝国。

    抱着这样的想法,有时候寒门学生在学宫里面的学习更加刻苦,离开学宫到帝国道州任职,他们就更加热爱学宫的名誉。

    对于同时出身学宫的官员就更加容忍和温和,做事情虽然不可以做错,可是他们能给出解答和分析,让他们别坐错。

    以前虽然太常卿仝致远手握权柄位高权重,又是出身寒门的学宫学生。

    但是太常卿仝致远和他们有着本质区别,太常卿仝致远虽然有着提携学宫官员的举动。

    可是仝致远到底是温和的存在,读书人的特点,仝致远在朝堂上面话语权很重,做事情却是无比的随性,没有明确的领袖气质。

    而出身军方的项信,此前乃是帝国的南军元帅,领导着帝国的军队灭掉越国。

    有着灭国的功劳,再是现在出任帝国太尉,行为处事都显得有几分霸道。

    对于大部分出自学宫的官员而言,如同项信太尉这般的高位者,且出自寒门的,方是他们最合适的跟随者和带头者。

    在那些学宫官员的眼里,从任何方面来看,项信太尉都要比太常卿仝致远要合适的多。

    何况太常卿仝致远和皇帝陛下关系太过亲近,和皇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更加注重的是平衡,而非他们这些出自学宫的官员们的利益和话语权。

    再是太常卿仝致远身在帝国朝堂文臣序列的领袖,身为九卿之首,掌握着至高的权柄。

    两位丞相对仝致远而言,都显得有些羸弱,文臣领袖可以说仝致远是当之无愧。

    内部的纷争,仝致远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涉及帝国的利益,都选择没有看见。

    基于这些原因,那些来自学宫的官员们在太常卿仝致远坐镇朝堂的时候,根本不敢强势出面。

    现在的帝国,想要上位还是需要高强度的背景,没有任何人可以攻讦的完美。

    柳如逝能坐上帝国南军元帅的位置,靠的就是他无可或缺的能力和功劳。

    十几年前那场战争的出现,身为南郡太守的柳如逝拥有灭国的功劳。

    让他直接走上帝国朝堂官员们的眼睛,这样位身处偏远道州边境的太守,有着这样的能力。

    朝堂官员侧目的时候,帝国军方都盯上了这位年轻的太守,柳如逝到南军出任副元帅。

    传闻有着军神李立青的指点,项信出任南军元帅同样如此,不过项信是名正言顺。

    李立青退位之后,帝国军方项信排在第二位,那就没谁胆敢排在第一位。

    只是柳如逝的转任,还是需要有人做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而李立青的建议,很是重要。

第六十九章 取舍曲折

    看了眼远处背对着他们的张煜,背影好似陡然间变得落寞起来的模样。

    苏弗皱了皱眉,没有说话,直接转过头,看着远处的南海,在这样的时辰,南海之上应该没有雾气存在。

    只是在苏弗的眼里,好像南海上面不知道何时出现层层白色的雾体,遮盖了苏弗的视线。

    往旁边瞥了眼一动不动,不动如山的林亦,依旧保持着最开始的动作,一手握着剑柄,而剑鞘则是插在土里面。

    林亦的眼神透着无比的坚韧不拔,不为外物所动的神态自若,好似看着一切都能够看透的东西。

    想了想,苏弗朝林亦小声的问道:“声音很大,我想你应该是全部都听见了。”

    “有什么想法?”

    说完,苏弗没有理会林亦脸上的神情,坐在他的旁边看着远处,这次没有选择把道经拿出来继续观看。

    现在这样的时候,苏弗真的是没有任何情绪拿道经出来看,反而容易把他的情绪给彻底打破。

    一切的万事万物都在平衡之中,他苏弗的心绪和安宁同样在平衡之中,现在处于跌宕起伏的过程变迁里面。

    要是把道经拿出来看,别说道经里面的东西根本看不进去,连是最开始的那些平稳的思绪都可以瞬间被捣毁。

    苏弗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有时候极度的冷静,只让人觉得头皮发麻冷酷无情的冷静。

    有时候苏弗的温柔和感性,又是能让那些知晓他的人彻底崩溃,实在是无法忍受。

    想着这些,苏弗直接陷入纠结当中,他想到了十几年前的床头夜杀人。

    那是他这辈子第一次杀人,很奇妙的感觉,拿着那柄剑,在房间里面把床头的那位直接杀死。

    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做出那样的事情,同样他不知道为什么那人会出现在他的面前。

    不过那件事情,一直都是他此生最难受的事情,十几年来,苏弗没有睡过好觉。

    就是怕在梦里看见那位的面容,那种柔情而炽热的眼神,都能让他的心绪直接崩溃。

    几年前的生不如死,苏弗到底不是无情家,有着那颗来自不同世界的善良。

    他来到学宫,隐姓埋名的想要学习学宫里面的书籍里面的知识,让他变得无比沉默。

    可是书籍无用,于是那天的夜晚,在雨夜当中愤怒的狂奔,来到北楼之下。

    那年他不过十五岁,算是帝国的成年人,再过五年他都可以及冠,享受无比的富贵。

    苏弗他疯疯癫癫的在学宫的雨夜里面狂奔愤怒,来到北楼下面疯狂的敲击着北楼的门。

    于是北楼的门打开,他走了进去,身上被雨水淋湿的衣衫滴答滴嗲的流出水滴。

    落在北楼的木板上面,那是寂静冷僻的北楼唯一的声音,苏弗他睡不着,想要在北楼看出,或是想要超脱自己。

    是不是都不重要,他翻越着北楼的书籍,速度很快,短短两个时辰,他从一楼走上了四楼。

    直到天色将要明亮的时候,他终于看完了四层的所有书籍,他很疲惫,但他依旧痛苦。

    所以他走到了北楼的四层和五层之间的楼梯,想要打开那道关闭的门户。

    还没有动手,他看见一道白衣儒袍的男子,极其拥有礼节的站在四层和五层交界的楼梯口,眼神带着询问的看着他。

    那股来自白衣男子身上的压迫感,让苏弗直接喘不过气来,但是白衣男子直接递出来一本书,给了苏弗。

    然后就是让苏弗离开北楼,同时让他再也不要进入北楼,拿着书离开北楼的苏弗好似骤然安静下来,之前的忧虑慌乱彻底消失。

    拿着手里面的道经,苏弗来到了北楼斜对面的假山上面,每日都是看着手里面的道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七八年过去,风雨无阻的出现在假山上,而学宫算是他临时的居所。

    时不时看累了道经,就是看向斜对面的北楼,想着七八年前那出现在北楼的白衣男子。

    他再没有进入过北楼,同时再也没有见过那晚的白衣男子,好似白衣男子从未出现过。

    苏弗在北楼斜对面的假山上等着七八年,或许就是想要再看看当年的那位白衣男子。

    道经被他翻越的有些破烂,他都没有丢弃,这些年来,难以入眠的情况越来越少,疯疯癫癫痛苦万分的情况基本没有出现。

    或许得益于手里面的道经,或许得益于看道经的时候能够真正沉稳下来,不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错误的事情。

    苏弗想着,他之前的模样和现在的张煜真的有什么不一样,答案其实是肯定的,没什么不一样。

    生于那样的家庭,苏弗想不出他有什么不奋斗的想法,可是那夜举剑的错误,让他把一切都丢掉了。

    出自陇西道那样的地方,可以说苏弗没有任何留念,在他看来,那些东西都不是他的。

    旁边的林亦有些差异的看了眼苏弗,他不明白苏弗怎样会问这样不值得的问题。

    在他看来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连是柳邯和蒙颉都可以看出来最本质的问题,而选择最一劳永逸的办法。

    没想到现在苏弗却是问出这样模棱两可的问题,好似苏弗想要知道却又不知道的模样。

    林亦没有选择避而不答,既然别人都问出来,那怎能可以没有回答的想法。

    直接径直的没有丝毫掩藏的回答道:“其实答案显而易见,柳邯他们没有做错。”

    “生而为人,都是想要朝着好的地方走去,可是并不是任何东西都适合于任何人。”

    “军方和朝堂官员历来不对付,张煜想要有所成就必须就有所取舍,否则两边都不讨好,到时候得不偿失。”

    “现在还是学宫的学生,可以改正,来日到了帝国军方,再是想要改正恐怕都没有机会。”

    说着,林亦顿了顿,回忆起来:“曾经我在渝关边境待过,军方真的直来直往。”

    “对于下层的而言,你有些小聪明是好事情,毕竟好处理某些事情,可对于上层而言,小聪明是坏事的东西。”

第七十章 是以天争

    苏弗并不怀疑林亦的这些话,哪怕他从来没有在军方待过,可是知道军方的高层们历来都是喜欢那些脑袋简单的将军。

    不是说他们的脑袋真的就简单,而是对待任何事情都有着明确的办法,光明而正大的处事准则。

    以张煜之前的做法,倒是非常附和帝国朝堂上面的官员们的做事办法,毕竟他们对于权谋可谓深谙世事其道。

    帝国朝堂上面的官员们,要说他们手里面有着权柄,那是极其明显的一句回答。

    要说他们手里面的权柄有着多么深重或者重要,又得仔细思考思考。

    毕竟帝国朝堂上面的官员们,他们大部分都是从科举走出来的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

    全身上下唯一有着迅速运转方式的就是他们的脑子,因而朝堂上面历来都是官员们拼搏智力的舞台。

    尤其是那些对军方高层或者武将序列官员们设下的权谋套路,简直让人胆寒。

    好在历年来随着帝国九卿官署渐渐空缺,真正的权柄开始在朝堂上面朝着某些方面明确的移动着。

    导致帝国朝堂上面的官员们的手中的权柄开始渐渐削弱,对于某些事情有办法解决,或是对他人出手,都是有心无力。

    没办法,朝堂毕竟是帝国大部分官员都盯着的地方,要是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把自己从权谋当中摘出来,恐怕很容易出现问题。

    说实话,历来朝堂都是风起云涌的地方,尤其是随着学宫势力在朝堂上面的增强。

    朝堂文臣序列的那些官员渐渐的开始浮躁起来,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学宫出现必定蚕食他们的势力范围。

    尤其是对三河世家的刺激,可以说称得上是无比强烈,差点导致三河世家全线反击。

    好在学宫没有明确的意图,对于帝国朝堂的占据和势力增强都是在合适合理的范围之内。

    不会对此,三河世家仍旧做出回应,就是之前河北道世家王家嫡子在学宫读书期间被杀的事情。

    河北道世家王家直接来到咸阳运作,还以求逼迫帝国学宫,问清楚原因。

    那里是问清楚缘由,不过是想要通过这件事情给学宫施压而言,不过针对这点,皇帝陛下真的不好意思出面,只能让学宫顶着。

    毕竟河北道王家出面质问这件事,本身就没有错误,任何值得诟病的地方都没有。

    唯一有不同的就是他们的真是意图,但是那是心里面的东西,还能挖出来不成。

    河北道王家只是站在明面上而已,毕竟河北道王家出面才是名正言顺。

    死亡的乃是河北道王家的嫡子,为家族子弟讨要公道或者缘由实在是没有任何偏颇。

    就算是皇帝陛下和朝堂那些高位者想要偏袒,或者出面阻止,只要河北道王家抱着这样的想法,那帝国还真的没有办法说些什么。

    只是这件事情背后明显有这三河世家这个整体的利益存在,否则何以调动在咸阳的那些帝国朝堂官员。

    无非就是没办法在朝堂上面打压那些出自学宫的官员,但是现在抓着学宫的把柄,他们就直接施压。

    当然不敢摆在明面上,毕竟是帝国的颜面,要是真的针对学宫,恐怕那些官员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学宫到底在帝国有着极高的地位,帝国几万万百姓都是看着学宫的地方。

    要是他们真的直接针对学宫,被抓住把柄,那就是他们死无葬身之地的时候。

    所以只能通过询问的方式来增加学宫的压力,让他们做出不得不妥协的举动。

    让帝国朝堂官员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位学宫祭酒直接不在,处理事情的是普通教习,如何起的到作用。

    同时他们想打压出学宫的官员们的根据地学宫,从而打压那些出自学宫的官员,让文臣序列在帝国朝堂的位置更加高。

    三河世家在帝国朝堂和官场的渗透,简直到了细思极恐的程度,防不胜防。

    只是十几年来的做法,历任帝国北军元帅都曾经把矛头指向过三河世家渗透的帝国官场。

    导致三河世家他们在帝国官场的影响力逐渐下降。没办法只能选择占据帝国朝堂。

    占据朝堂大部分话语权,增加三河世家在咸阳朝堂的影响力,自然而然可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几十年来,学宫学生渐渐成长,在帝国朝堂和官场都有了影响力。

    而这些出自学宫的官员们,蚕食的势力范围,正是三河世家在咸阳朝堂的势力范围。

    对于这点,三河世家可以说无比的警惕,接连出招,都是没能取到显著的效果。

    那些出自学宫的官员们虽然遭受了损失,却是能在转瞬间完成补充,没有影响到他们在咸阳朝堂的势力范围。

    虽然朝堂上面看着分为文臣序列和武将序列两大派别,其实文臣序列当中并非是铁板一块。

    领头的自然是三河世家渗透的那部分以利益为重的官员,还有就是出自学宫的这批官员。

    至于其他的合起来倒是在朝堂占据着大部分位置,可是他们泰国分散,根本没办法向三河世家和学宫官员这般形成团体。

    随着出自学宫的官员越来越多,咸阳朝堂上面的势力比较越发的明显。

    三河世家渗透的官员数量再以迅速的姿态减少,对于三河世家而言这是没有办法忍让的

    在帝国道州官场上面接连失利,现在又是在咸阳朝堂上面失利,要是两者都拿不住,三河世家的威名将不复存在。

    只是他们打击学宫,借着那道天然的把柄对学宫施压,都没有造成想要的结果

    现在他们对朝那批出自学宫的官员出手,已经失去信心,于是想着是否可以整合那些分散的朝堂势力。

    毕竟学宫的官员从来没有主动出手的时候,都是三河世家出手他们防御。

    学宫出来的官员虽然不是全部的正人君子,但是党争这样的事情,他们没有所谓的经验,同时也不屑于做那样的事情。

第七十一章 永照青史的骄傲

    学宫出来的官员们,到底有着曲高和寡的意味在其中,他们不愿随波逐流,想要在帝国朝堂上面真正做到名留青史。

    如同帝国项信太尉那般,现在出任帝国太尉,算是五十年来最风光的寒门学生。

    虽然说出自学宫的学生里面有着半数都是世家子弟,但是真正走出来的世家子弟到底还是少数。

    大部分走出来的都是寒门的学宫学生,没办法,他们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努力。

    前途看不见迷雾,帝国朝堂的科举制度,算是给他们这些寒门学生真正谋划了一条出路。

    再是加上帝国皇帝陛下对于学宫的扶持力度,若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都只能郁郁寡欢的做底层做普通人,到底还有违背帝国学宫几年来的教导。

    虽说帝国学宫从来没有要求学生们必须进入朝堂,必须出将入相,必须为帝国效力。

    但是他们不甘心他们在学宫里面几年的教导,帝国每年给给学宫的银两补助落到他们手里面而没有半点回应。

    因而学宫当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别的东西没有,那种家国情怀却是浓郁到了极点。

    别看那些世家子弟都是为了自家谋取利益,但是真的当他们的利益和家国之前有着纠葛的时候,他们肯定想当然尔的为帝国办事。

    正是因为学宫有着这样的魅力,皇帝陛下方是信任历代以来的学宫祭酒和学宫里面的学生。

    连是李立青出任帝国南军元帅,虽然有着皇帝陛下信任陇西道世家的缘由。

    同时还有着学宫学生的背景在其中加成,身为陇西道世家的嫡系的李立青,本身就对帝国足够忠诚。

    之所以不让他出任帝国南军元帅,还是因为那些朝堂官员们担心陇西道世家尾大不掉,将来掌握帝国军权威胁朝堂。

    只是出身学宫的李立青,有着足够的方式让皇帝陛下真正相信他李立青。

    家国情怀有时候是最可怕的东西,能让人在不知不觉当中沉迷其中,好在家国情怀不是坏事情。

    许多朝堂的官员或是那些百无一用的书生们,空谈误国,说帝国如何如何不允许他们书生谈论政事,实在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想要堵住世人悠悠之口。

    同时还极其恶劣的怒骂帝国的百姓蒙昧无知,只知道臣服在帝国皇帝的淫威之下。

    天生就是带着奴性的屁民,对于这点,帝国朝堂都是没有什么回应,皇帝陛下每每都是怒不可遏。

    而唯有出身学宫的那些官员方是站出来和那些百无一用的书生们理论是非。

    家国情怀不是什么奴役百姓的邪恶思想,而是帝国秦人自内心深处发展出来的意识形态。

    他们真正的热爱帝国,愿意为帝国赴汤蹈火,帝国不仅不需要奴役他们,他们对待帝国就像是对待自家的亲人般。

    那是份沉甸甸的民族自豪感,千年前的分裂割据的战乱,让东方这片土地上面的百姓流离失所痛苦不堪。

    是帝国皇室赵家带领着陇西道世家站出来,他们想要结束这样的乱世,想要给百姓们更加安逸舒适的生活。

    基于种种原因的纠集,帝国终究还是建立在这片土地上面,打退了西方诸国想要入侵东方的魏国。

    虽然在帝国延续的千年时间里面,有着昏君,有着残忍不堪的暴臣,以及那些贪赃枉法,只为谋取利益,而完全忽视帝国百姓的臣僚。

    但是他们没资格全部指责帝国的腐烂,上层的皇帝陛下看着百姓,难道他们不想要清理帝豪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们。

    实在是有心无力,有时候看不清那些官员在尸位素餐,处理着帝国的大大小小的事务。

    真的是没有时间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一件事情上面,西方诸国亡我之心不死。

    而帝国内部那些百无一用的书生则是尽情的宣扬着帝国腐烂,大肆吹捧西方魏国的魏都最风流,吹捧西齐天池神圣的道心。

    他们选择性的看不见西齐天池对西方诸国的奴役,使得西方诸国可以说在西齐天池之下生不如死。

    昔年雄霸西方的魏国,现在苟延残喘,在西齐天池的刻意的打压下不知道过得如何艰难。

    还有那极其魅惑的南周,好似舔狗般舔着西齐天池的臭脚,如同一条哈巴狗,恶心至极。

    这些都被那些书生们选择性看不见,对于这些,学宫走出来的官员们不忍心看着。

    只能选择出面和他们对峙,帝国千年,学宫的建立让读书人们都走到了一条康庄大道上面。

    他们瞧着现在的帝国实在是有着欣欣向荣的局面,尤其是当今皇帝陛下继位之后。

    整顿帝国内部的事务,对外的战争基本没有输过,同时啪啪打了那些吹捧西方诸国的书生们的脸,所以他们肆无忌惮的诋毁着帝国。

    帝国之内有着空谈误国的书生,他们叫嚣着皇帝陛下定然事亡国之君,他们看不见帝国在慢慢的强大起来。

    帝国堪堪建立千年时间,而西方诸国和漠北王庭不知道存在世间有着几千年。

    他们拿这样的帝国和他们比较,实在是包藏祸心,现在皇帝陛下打算整顿官场。

    那些百无一用的书生将被彻彻底底的摧毁,要为他们那些愚昧不堪的言行付出代价。

    几十年来,两代帝国的努力不是简简单单,内部的惩治已经走到了最巅峰的时刻。

    不管是三河世家,还是那些以利益作为诱饵的朝堂官员们,都要在皇帝陛下的整顿当中落下帷幕。

    出身学宫的那些官员,没有明确的党争意识,他们只是想着为帝国上下鞠躬尽瘁。

    做着他们应该做的事情,把帝国推向更加巅峰的巅峰,让帝国走在西方诸国走在世间的最高的位置上。

    至于朝堂上面的那些尔虞我诈,他们出身学宫自然都会,不过却是用来保护他们自己的。

    从未用那些权谋阴谋的想法去对付帝国的官员,他们不屑于做那些事情,同样更加认为那些敌对者,没资格让他们那样做。

第七十二章 策之深略

    可以说出自学宫的这批官员里面,他们之所以能得到皇帝陛下的信任和倚重。

    无非是他们有着最纯粹的那颗为帝国为帝国百姓办事的决心,没有天下世家那般只为谋取利益的野心。

    包括哪些朝堂上面的官员同样如此,他们在帝国上下捞取功劳,若非是皇帝陛下念着他们好歹曾经为帝国办过事情,否则早就把他们全部绳之以法。

    至于之前被斩首的那位九卿大农令,就是因为贪腐太重,导致皇帝陛下实在是没办法容忍大农令,因而选择对其出手。

    当然其中还有这别样的心思,那就是想要用大农令来震慑朝堂,不过因为后面的事情,又是放出御史台的消息,导致大农令的震慑似乎没有起到它应该起到的作用

    对于皇帝陛下而言,虽然有些遗憾,不过却是没有太过,一切都是在预料之中的事情。

    大农令没有起到震慑作用,那反之证明御史台起到的作用将是无比巨大,直接把朝堂上面那些蝇营狗苟的官员全部给拉出来。

    其中很明显的是没有出现那些出自学宫的官员的身影,毕竟学宫的学风建设历来极其强烈严苛。

    若是有谁违背学宫的学风,势必直接被学宫逐出门墙,而且现在还能高居朝堂的出自学宫的官员们,都是清正廉洁,没有半分把柄存在的。

    否则以三河世家的手段,还有那些朝堂官员对出自学宫官员的痛恨,恐怕早就痛下杀手。

    对他们采取一网打尽的措施,所以凡是能够走上朝堂金殿议事的出自学宫的官员们,都是绝对不存在任何偏颇和把柄的。

    否则他们坐不稳朝堂上面的位置,同时皇帝陛下和学宫都不可能放过他们。

    同时三河世家和那些深处高位的朝堂官员们,更是趁着这样的机会,和抓着这样的把柄对学宫出手,断然不可能无动于衷。

    说到底,两边在朝堂上面的争斗渐渐有了焦灼的趋势,要是仅仅只是趋势还好。

    可是其中的趋势太过明显,看起来两边处于焦灼的状态,谁都抵不过谁,可是出自学宫的官员的数量明显在慢慢的增加。

    而随着皇帝陛下旨意的出现,那些态度的明朗,被三河世家渗透的以利益为主的官员在慢慢的削弱,数量极具衰减。

    倒不是皇帝陛下特意对付被三河世家渗透的朝堂官员,而是他们以利益为主,本身就站不住脚,只要皇帝陛下想要调查,自然他们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现在的帝国不是曾经的帝国,对外战争的成功,让皇帝陛下的威望到达极高的层次。

    朝堂官员们再是胡闹,都不敢太过过分,更加不敢指摘皇帝陛下,否则必定遭受白眼和疏远。

    他们最多都是朝着军队下手,到底他们代表的意志有着历代皇帝的意思和真实想法。

    可以说两相权衡乃是最合适的办法,这是帝国长久以来的平衡利弊之道。

    以身处朝堂,手里面没有太重权柄的文臣序列来压迫或者提醒警告军方的高层们不过有过分的举动,否则便是自误。

    而用身处偏远地区的军方高层来警告忌惮提点朝堂官员,让他们时刻有种战战兢兢,只能庇护在皇帝陛下皇权之下的紧迫感。

    没办法,那些军方高层手握军权,要是两者真的有了什么冲突,皇帝陛下首先安抚的肯定是军方高层。

    到底那些军方高层手里面有着军队实权,比起咸阳朝堂这些只会上书弹劾,或是偶尔处理些案件的官员们有着太暴力的一面。

    要是平衡不过,军方真的暴起的话,提兵来到都城咸阳,哪那些上书弹劾的官员们必定遭受灭顶之灾,身死道消都是简单的。

    两者都有恃宠生娇的部分,两者都有彼此忌惮的东西,这样长久的处于平衡方是历代皇帝陛下想要看见的东西。

    但是几百年来,随着三河世家对帝国朝堂的渗透,导致帝国朝堂上面的官员越来越以利益为主,不再顾及帝国利益。

    让身处勤政殿的皇帝陛下很是不满,同时想要打压三河世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首先需要解决被三河世家渗透的朝堂,但是朝堂上面的这些官员实在太过密集。

    他们还有着历代帝国皇帝陛下赋予他们的平衡的帝国的重要责任,皇权和军权之间的平衡点,稍有偏颇都是无法做到平衡。

    对此前面几代皇帝都是有些头疼,直到玄宗皇帝继位帝国皇帝之后,方是选出学宫当中学子出仕的想法,且大力扶持。

    很明显的是,太常卿仝致远在玄宗皇帝陛下时期以最迅速的路程到达九卿之首太常卿的位置,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有能力。

    玄宗皇帝陛下想要让帝国学宫里面的学子们看见,帝国对于学宫学生的看好和信任,让他们放心大胆出将入相。

    太常卿仝致远,帝国太尉项信,以及帝国军神李立青都算是出自学宫的一面朝堂标杆。

    在玄宗皇帝之前,不是没有学宫的学生出将入相,只是那样的比例太过微乎其微,再是加上冗官制度的强盛,使得学宫学生入仕,显得特别微弱。

    要是依照玄宗皇帝的想法,以学宫的学生代替被三河世家渗透的官员家族,以之前的那种速度,不知道要几百年的时间。

    随着太常卿仝致远的名扬世间,再是加上帝国在科举上面对学宫学生的优待,都是保持着学宫学生出将入相最大的热情。

    再是加上他们这些本身出自学宫的官员,等到日后延续后代,必然选择让他们的后代进入学宫学习,这样往复之间,则是建立更加庞大的代替数据。

    自玄宗皇帝之后,历经两朝的时间,先帝仁宗皇帝在位时期,可谓全力扶持学宫学生的出将入相,提拔起来李立青和项信这两位帝国元帅。

    放出来的信号极其明显,那就是对学宫学生出将入相不是虚言,不仅仅是朝堂,学宫学生同样可以去军方。

第七十三章 代代不间的传承

    与世出现现任帝国南军元帅柳如逝这样的帝国元帅,算是受到当年先帝仁宗皇帝的恩情影响。

    不过不算是太完全,虽然昔年先帝人仁宗皇帝在位的时期,仁宗皇帝提拔起来李立青出任南军元帅,项信出任西军元帅。

    可是柳如逝出自学宫,但是他们柳家有着世家关系,开始最主要的思想不是成为帝国元帅,还是保持着最开始的入相思想。

    说到底阴差阳错,柳如逝文武全才,算是学宫近五十年来出现的比较有名气的学生,在学宫学习的时候,柳如逝就有着不弱的名望。

    否则何以在自学宫毕业之后,加入帝豪官场,短短十年不到的时间成为帝国边境的南郡太守。

    文武全才,倒是让当时的仁宗皇帝有些听闻,对于学宫的学生进入仕途,仁宗皇帝还是很愿意看见,不过该唯才是举,仁宗皇帝绝对不含糊。

    柳如逝功绩做出超然的结果,最后而立左右成为帝国的南郡太守,还是边境的南郡太守。

    算是位高权重的存在,当然这种位高权重是地方道州而言,咸阳朝堂肯定算不上。

    山南道是曾经帝国的边境,而山南道最南边的南郡毗邻原宋国和越国边境。

    南郡背后驻扎着帝国南军,南郡太守柳如逝执掌着南郡的军政事务,南郡作为边境,首先太守的级别都要比帝国其他郡县的太守级别略高。

    当时的柳如逝以南郡太守的职位,还是兼任山南道的主管,主管的是山南道南方的事务,主持南郡为主的山南道边境。

    同时南郡作为帝国南方边境,又是面对着南方第一强国的越国国土,自然而然南郡驻扎着南郡的守军,毕竟边境郡县是有着招募兵马的权力。

    总的来说,柳如逝以南郡太守兼任山南道主管,地位和级别都是属于封疆大吏的存在,再是南郡可以允许私募兵马,准备抵御南方两国的纷扰,手里面不单单有着政权,还有着军权在握。

    南郡太守的柳如逝,身处边境,本身级别就比其他郡县太守的级别略高。

    再是有着山南道主管的职位,更加是封疆大吏般的人物,要知道帝国内部的道州,有一位大总管位同九卿,执掌一座道州之内全部事务。

    还有数位道州主管,分别兼任不同的职务,主持一座道州之内各种的事务筹谋。

    至于道州主管的数量,历来随着道州大小有着不同的规定,但是都是三位到五位不等。

    其中定然有着一位主管排在所有主管前面,仅次于道州大总管,算是坐镇道州首府的二号人物。

    其余道州主管则是分别主持道州各地的情况,同时还担任着其他的职务,比如如同曾经的柳如逝,身为山南道主管,还兼任着帝国南郡太守,主持山南道南方事务,以及对越国和宋国的监视。

    这些职位都代表着柳如逝的不同,同时代表着皇帝陛下对学宫的优待是多么的好。

    以而立之年的柳如逝来说,来日出将入相不是梦想,想他而立出任山南道主管,加上能力出众,再过些年。

    出任某座道州的大总管,级别上去了,再是回到咸阳朝堂出任某座九卿官署的九卿,距离上面的三公官署主官的位置就是一步之遥。

    结果没想到战争出现,身为南郡太守的柳如逝加入战争,并且借此扬名,成为帝国军方的高层。

    迁居帝国三军副元帅,级别之高难以想象,可以说柳如逝距离帝国元帅同样只有一步之遥。

    没想到辗转十几年方是完成,不过仁宗皇帝对于柳如逝的优待可是板上钉钉的,还有柳如逝转任军方,都是当今皇帝陛下的允许。

    可以说通过柳如逝的事情,让学宫的那些学生明白,出将入相并不是虚言,现在帝国内部的官员,军方高层都有出自学宫的。

    来自学宫的官员俨然成了朝堂里面最强盛的一股势力,好在学宫不结党营私,自然不需要担心皇帝陛下的打击。

    只是让那些被三河世家渗透的官员有些如坐针毡罢了,毕竟学宫势力越来越庞大,留给他们的位置越来越稀少。

    再是加上皇帝陛下有意无意的空置某些九卿官署的位置,同时转移他们手里面的权柄,都让他们感到极其危险的感觉。

    历经三朝帝王,玄宗皇帝的定下策略,开始大批量的建立根据,再是仁宗皇帝承接玄宗皇帝的意志。

    在帝国内部对出自学宫的官员大批量的重用,更是提拔起来几位标志性的人物。

    如仁宗皇帝早期位高权重的太常卿仝致远,中期出将入相的西军元帅项信和南军元帅李立青到仁宗皇帝末期的帝国丞相离偲。

    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少年得志,尤其是仝致远和离偲,初入学宫就是引得名传帝国。

    虽然李立青和项信这两位在学宫的传信度略低,但是随着他们在军队中砥砺前行,最后走出来两位帝国元帅,就是让无数学宫学生不由侧目。

    要说出将入相,出将绝对要比入相难得多,是因为早期军方被将门世家封锁的缘故。

    但是他们两位能突破重重封锁,走上帝国元帅的位置,直接问鼎最高,虽然离不开仁宗皇帝的支持和提拔。

    却更加离不开他们二位的突出能力,让那些军方的高层面对他们,是不想提拔都没办法不提吧的程度,因而走上高位。

    当然还有他们前面那些的重视,如李立青之前的那位张家老元帅。

    李立青突破重重封锁,成为南军的大将军,距离帝国南军副元帅只有一步之遥。

    若是那位张家老元帅遵循最开始的将门世家的准则,可以不提拔李立青,任由李立青在南军大将军的位置上始终坐着。

    但是这位张家老元帅,放弃了之前的想法,提拔李立青出任南军副元帅,张家老元帅又是在离世之前,为帝国举荐人才。

    重点提出让李立青出任南军元帅,同时举荐当中,还提到了在西军任职大将军的项信。

第七十四章 一星半点的希望

    正是因为张家老元帅临终前的这封举荐信,打破了曾经帝国将门世家对于军方的封锁。

    同时还把李立青直接推上帝国南军元帅的位置,使得他成为帝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出身陇西道世家的帝国南军元帅。

    当然李立青出任南军元帅的事情,实在是算不上正常,只能说算是个例。

    毕竟李立青出身陇西道世家,作为开国世家的陇西道李家,李立青作为陇西道世家的嫡系,虽然帝国朝堂对于陇西道世家历来都是极其忌惮和警惕。

    可是耐不住历代皇帝陛下对于陇西道世家的信任,照着当时张家老元帅把李立青提拔到南军副元帅的位置上。

    即便是朝堂上下都反对李立青出任帝国南军元帅,但是想着凭着仁宗皇帝陛下对陇西道世家的信任,恐怕都会安排李立青出任帝国南军元帅。

    虽然其中有着李立青出身学宫的缘由在里面,但是想来这种缘由虽然很强烈,不过应该没有陇西道世家嫡系的身份重要。

    即便帝国面对何种境况,皇帝陛下信任陇西道世家都是无可改变的,把陇西道世家当中自家人,是历代赵家皇室皇帝都保持的态度。

    所以照着这样的情况来思考,李立青出任帝国南军元帅算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毕竟当时没有帝国太尉,同时帝豪军部尚书的职位属于空缺当中,要说当时的帝国军方最高的就是作为南军元帅的张家老元帅。

    张家老元帅之后,作为南军副元帅的李立青可谓排在第二,上面无人的境况,仁宗皇帝不可能安排别的地位不如李立青的出任。

    因而李立青出任乃是板上钉钉,昔年的情况不是当今皇帝陛下五年前的情况。

    当时的仁宗皇帝虽然仁慈祥和,可是对于帝国的权柄掌握深重,一言之下,谁都不敢忤逆。

    至于当今皇帝陛下,同样权柄深重,只是之前陈岩出任北军元帅,乃是被钻了空子,满堂朝堂官员推举,上下打点完备,串通一气,皇帝陛下不发言,太常卿仝致远想了想倒是没问题。

    只是后面为了弥补柳如逝,同时让陈岩出任北军元帅不至于引起军队哗然,因而使得柳如逝出任帝国军部尚书。

    虽说没有了实权在握的那种刺激,可是军部尚书级别很高,以柳如逝当时的年纪。

    日后若是空置出来某些军方的位置,以柳如逝曾经出任军部尚书的级别,可以说帝国军方之内的所有职务,他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出任。

    当时安排柳如逝的时候,太常卿仝致远就是这样想着的,否则真要把柳如逝浪费早军部尚书这种虚职上面一辈子。

    实在是有些浪费人才,同时都是出自学宫,太常卿仝致远倒是真的有些不好意思。

    果不其然,坐了五年冷板凳,现在皇帝陛下想要调任项信出任帝豪太尉,或是想要让项信回到都城咸阳。

    那首当其冲选择的就是帝国南军元帅的继任者,无可争议,基本上几年前就可以预见的事情。

    只有后面有空出来的位置,第一位坐下去的肯定是柳如逝,毕竟他级别高,功绩出众卓然,要是他坐不下去,那帝国真就没谁可以坐下去。

    无可争议的柳如逝出任帝国南军元帅,朝野上面没谁说话,连是半点反对的声音都没有。

    一是皇帝陛下说出来的话,他们不敢去反对。二是柳如逝出任帝国南军元帅,还真就是顺顺当当,没有必要反对,同时他们也反对不了。

    毕竟没有根据,柳如逝级别太高,单论级别来看,柳如逝应该是之前帝国最高的那位。

    军部尚书的职位级别,位同三公之太尉,而项信不过是南军元帅,略低于军部尚书。

    只是南军太强,战略意义比较重要,所以才是给人们造成假象,那就是南军元帅与军部尚书齐平,或是高于军部尚书。

    柳如逝出任帝国南军元帅事板上钉钉的事情,三河世家渗透下的官员都不是傻子,几年前都约定好的事情,没谁敢反悔。

    而学宫在军方有资格出将入相,的标志性事件,或是让学宫学生认识到仁宗皇帝对学宫学生进入军方态度的是项信出任帝国西军元帅。

    当时项信是西军大将军,仅次于西军元帅,毕竟当时的西军没有副元帅,或是说西军副元帅刚刚离职,还没来得及选任。

    在那样的时候,张家老元帅提拔李立青出任帝国南军副元帅,再是上书举荐军方贤能。

    基本上标志着,谁出任西军副元帅,谁就是下一位西军元帅,项信作为西军大将军,距离副元帅仅有一步之遥。

    可是这一步之遥,就像是天堑鸿沟般隔绝在他面前,他出自寒门,出自学宫,天然劣势,再是将门世家的封锁。

    可以说让项信看不到半点再进一步的希望,没想到张家老元帅这位当时帝国军方第一人。

    直接上书举荐李立青出任帝国南军元帅,这位军方第一人直接打破将门世家的封锁。

    同时在举荐书上面还写着项信的名字,种种原因纠葛在一起,使得项信出任西军副元帅,李立青出任帝国南军元帅。

    瞧着李立青担任帝国南军元帅,应该是获利最大,其实获利最大的是项信。

    项信面前是道天堑鸿沟,若非没有张家老元帅的神来之笔,恐怕项信这辈子都无法跨过去。

    而李立青出身陇西道,得到仁宗皇帝陛下的赏识和信任,仁宗皇帝肯定会把李立青推上去,只是时间问题。

    项信出任帝国西军副元帅,标志着学宫出将入相的格局彻底打开,让学宫里面那些立志报效帝国军方的学生们见到希望。

    再是加上项信本身出自学宫,又是寒门,却能走上帝国西军副元帅的位置,且是日后板上钉钉的西军元帅。

    都让学宫的学生们感到振奋,出将入相彻底形成前路,不再是以前名不副实的出将入相。

    学宫学生在项信的身上看见出将的希望。

第七十五章 货与帝王家

    这是近百年来学宫或是帝国最振奋人心的事情,让无数学宫的学生看到真正的希望。

    自学宫建立以来,一直标榜的就是练就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只是历代皇帝的不重视,让学宫的学生们进入仕途进入朝堂的人数极其稀少。

    尤其是随着那位学宫祭酒在西疆无为峰被群起而攻之的事情发生之后,进入仕途的学宫学生更加少之又少。

    这其中还是占据着大部分出身寒门,想要通过仕途改变自己命运的学宫学生,他们天生学习的就是北楼里面得扶龙术。

    除了进入帝国朝堂和官场,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而那些世家子弟,则是通过家族的关系,直接进入官场,或是不进入,去别的地方游历。

    总之那段时间的学宫学生对帝国朝堂的态度都是极其低迷,没有应该有的那份想要通过科举改变他们寒门身份的欲望和激动。

    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这种想法和念头,而是当时的皇帝陛下不太重视学宫里面走出来的学生。

    又是因为三河世家对朝堂的渗透太深,占据着极其庞大的官署官位,让皇帝陛下想安排都没办法安排,只能无奈放弃。

    而那些被三河世家渗透的朝堂官员,皆是以利益为主,自然而然不可能同意学宫的学生进入朝堂,对他们的势力范围有所蚕食。

    种种原因之下,导致学宫最开始建立的那些年,根本没有起到学宫最初建立时的模样。

    要说学宫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才能,那倒是假的,学宫出来的学生再不济都可以治理一方郡县,出任地方父母官。

    毕竟能进入学宫里面学习的书生,都不是简简单单的读书人,必须要求其智力和能力,以及心智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人物。

    显而易见的事情,朝堂内部的纷争,使得学宫的学生没办法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为帝国效力。

    上面皇帝陛下作为决策者,又是有内外交困的局面,想要做出些改变都是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看着三河世家对朝堂渗透。

    唯有等到玄宗皇帝继位之后,玄宗皇帝出自学宫,自他登基开始,就在思考如何把学宫的学生们都弄到朝堂上面。

    一则是用来蚕食三河世家对帝国朝堂的渗透,保持玄宗皇帝陛下的那些微弱的皇权。

    二则是学宫里面的学生确实非常的拥有才能和治国理政的高超手段,要想帝国越来越好,必不可免的首先要任用有能力的官员。

    找不到其他官员,舍近求远的事情没必要做,玄宗皇帝直接看中了学宫这样存在几十年的地方,很适合给帝国培养人才。

    便是通过些手段让学宫的学生们通过科举这种极其正常的方式进入朝堂,开始分庭抗礼被三河世家渗透的帝国朝堂。

    只是说最开始确实有些憋屈,没办法,三河世家在朝堂的话语权实在是太重,那些朝堂官员对势力范围的保护程度让玄宗皇帝都有些瞠目结舌。

    不过最开始的时候,总是千难万难,仝致远和李立青,以及项信他们就是这段时间走出学宫的高位者。

    仝致远被玄宗皇帝看中,经过几年时间,作为排头兵在帝国朝堂和三河世家渗透的官员们分庭抗礼,直接拜为九卿之首的太常卿。

    一时间振奋了学宫学生的出入仕途的决心,那些年科举的学宫学生参与人数远远高出前面几年。

    没想到局势好转几年,玄宗皇帝病重,又是让朝堂有了些动荡,学宫更是有了些担心。

    好在继位的仁宗皇帝同样出自学宫,继位之后大力任用太常卿仝致远,直接把他定位为辅国之才。

    自玄宗皇帝的几年拿回来的话语权,都让仁宗皇帝任用到淋漓尽致,提拔了大量的出自学宫的官员。

    中期的时候,提拔两位帝国元帅,出自学宫的南军元帅李立青和西军元帅项信。

    很明显,项信所有的战略意义更加深厚,项信和帝国皇室没有关系,出自寒门,更加能激励那些出自寒门的学宫的学生。

    太常卿仝致远的出现,算是由玄宗皇帝和仁宗皇帝两朝打通了入相的通道坦途。

    不少学宫学生都是盯上科举里面得入相,毕竟前车之鉴乃是太常卿仝致远,位高权重的仁宗帝师。

    只是出将入相的口号,仅仅完成入相可是不行,不过当时将门世家封锁军方,让寒门子弟根本没办法出任帝国军方高层。

    即便五十年前,玄宗皇帝之前的出现过蒙家元帅,再是出任太尉,可那都是如流星般划过天际。

    学宫学生对入相有了肯定,但是出将依旧没有把握,何况将门世家的贪婪太强,直接封锁,走起来都走不高。

    正好此时出现出自将门世家的张家老元帅担任帝国南军元帅,他选择打破将门世家定下来的封锁,让李立青出任帝国南军副元帅,板上钉钉的南军元帅。

    同时举荐西军大将军项信,后来仁宗皇帝借着张家老元帅这位第一人的举荐信直接把项信提拔到西军副元帅的位置。

    再是两年过后,项信出任西军元帅,标志着帝国出将的贯通,学宫学生可以肆无忌惮出将入相。

    仁宗皇帝和玄宗皇帝两朝都在贯彻出将入相,同时仁宗皇帝末期,还提拔了出自学宫的离偲出任丞相。

    算是真正完成入相,帝国丞相,宰辅般的存在,由出自寒门的离偲出任,破天荒的头一遭。

    让学宫学生对帝国的信任加强,学宫学生出将入相进入仕途的人数迅速的增强。

    三十几年的谋划,两朝皇帝陛下的用心良苦,使得三河世家在朝堂官员当中的渗透开始走向下坡路。

    因为他们没有办法渗透出自学宫的官员,首先出自学宫的官员他们的信仰极其明显,那就是为帝国办事。

    练就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可以说学宫的学生直接深刻贯彻这点,把皇帝陛下的旨意当中他们一生办事的宗旨。

    造就帝国近五十年盛世局面,以及巍峨满堂的俊杰。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707/ 第一时间欣赏尽余晖最新章节! 作者:严于所写的《尽余晖》为转载作品,尽余晖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尽余晖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尽余晖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尽余晖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尽余晖介绍:
庙堂与江湖中,关于修行的篇章。
……
一个渝关少年横行天下尽余晖的故事!尽余晖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尽余晖,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尽余晖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