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炮灰当自强TXT下载炮灰当自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炮灰当自强全文阅读

作者:夷陵     炮灰当自强txt下载     炮灰当自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三五八章 女尊之炮灰反攻计19

    留在京城未必是好事,远走北疆亦非苦差,三年的期限,对顾晓晓来说是福非祸。只要三年期满,她不必考虑如何悄悄折返京城,可以光明正大归来。

    清和帝选择在此时宣布消息,自有她的一番考量,朝堂上争执不断,请立太女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她颁发圣旨一个月之后,就到了新年封笔之时,介时再多争议都要搁置一边。

    有了年节的缓冲,阳琼玉和阳琼华几乎动用了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斗的不可开交,只为太女之位。

    阳琼玉温润如玉的假象被撕下,阳琼华荒唐不羁的过去,以及强占妹夫不伦之行,被一次次提及。

    两人撕的昏天暗地,顾晓晓悠闲看戏的同时,不忘为赶赴北疆做各项准备。就藩已成定局,两人的争斗只会让清和帝加快皇女入藩的定局。

    清和帝并非一无是处的昏君,风起云涌的朝堂让她的危机感愈发强烈,两位皇女背后的势力让她心惊。

    铁血开路强势登基,清和帝少年时也是杀伐果断雷厉风行的人物,她在坐上龙椅之后,才慢慢变成了性情平和博雅宽和的帝王。

    危机再起,清和帝还没到传位之时,两个女儿已经争先恐后谋求太女之位,在朝中拉帮结派,对她的权威形成了挑战。

    长此以往两人若起不臣之心,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为了避免这一局面,清和帝将阳琼华和阳琼玉就藩之日提前。

    开春过后,清和帝连下几道圣旨,全是关于几位皇女就藩安排的,她强势的压下了所有上书立太女的旨意,同时将三位皇女就藩时的仪仗以及随行属官安排好。

    随行的属官等同于清和帝的眼线,这也是给三位皇女一份警醒,让她们到地方后有个约束,不至于纵情声色或者图谋不轨。

    顾晓晓的属官年过四旬老实稳重。在她面前谦卑有礼,以前曾在北疆做过几年官,对那边风土人情颇为熟悉。

    属官姓陈,顾晓晓摆出礼贤下士的姿态。不求马上拉拢,只愿让对方莫要刻意为难,在清和帝面前打小报告。

    阳琼华和阳琼玉的属官,看起来则圆滑许多,年纪也略小些。不难看出清和帝的区别对待。

    迄今为止,太女之争中,阳琼晚的存在感很弱,除了荣国府和兴郡王府之外,支持她只有寥寥几个官员。不过阳琼晚在兵部声誉不错,因为她勤奋好学,对各位将军尊重有加。

    在兵戈不兴,武官普遍被轻视的状况下,阳琼晚的做法为她赢来了许多武将的好感,也让顾晓晓未来的道路平坦了许多。

    姜玉景身份特殊。不能随顾晓晓一同到北疆去,两人私下碰过面,定下了私下传信时的暗号。

    顾晓晓没看错,姜玉景是一个有野心而且有能力,难得人品也好的良材。她的野心不用点破,姜玉景便心知肚明,两人有着共同目标,一个是成为下一任帝王,另一个则是振兴荣国公府。

    自从姜侧君知道女儿的就藩消息后,宫中不断送出各种御寒衣物还有滋补药材。到后来送无可送的姜侧君,甚至打算赐几个宫人跟到北疆侍奉。

    最难消受美人,尤其是宫中的美人,指不定是哪位的眼线。顾晓晓果断拒绝了姜侧君的好意。为了宽慰他,顾晓晓在请示了清和帝之后,进宫的频率明显增加了。

    这一举动,让清和帝对顾晓晓愈发放下,她现在不担心女儿平庸,最怕的反而就是女儿上进。一个比一个上进,上进到想把她拉下来取而代之。

    御赐三千甲兵的待遇只有顾晓晓一人享有,阳琼华和阳琼玉每人只配了五百兵士随行。也许是北疆实在太过荒凉,朝中竟无人提出反对意见。

    这三千甲兵是清和帝从离京城不远的光耀军中抽调的,他们会在出发之日集合,迎接顾晓晓的车驾,从此听她指挥。

    一下子多了三千训练有素的士卒,顾晓晓还是很激动的,她的目标就是将三千人的军队,想办法扩充到三万人,

    离京之前,顾晓晓乔装打扮之后,到了京郊她安排贱民的农庄。她已经成了贱民坊的常客,最开始顾晓晓会派属下找人教贱民耕作,教小孩和年轻人识字,待她们掌握生存技能之后,逐渐增加贱民比例,将下属慢慢抽回。

    贱民在青萝国长期被当做奴仆看,顾晓晓想要的不是奴隶,而是可以征战可以种田的百姓。最好的教化,应该从内部开始,所以后期顾晓晓选择让老人带新人。

    在顾晓晓的策略下,贱民改造的越来越快,她们对生活热情高涨。

    顾晓晓来到农庄中,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四四方方的田地吐露着翠绿麦苗,女耕男织的场景随处可见。

    此时的贱民早已不是当初衣衫褴褛双目无神,暗藏恨意的人。他们穿着整洁的布衫,皮肤泛黄但健康壮实,时光将那些皮包骨头的贱民,彻底变了一个模样。

    她们最感激的人,便是将她们带出贱民坊市的顾晓晓,她们有了自己的名字,还有土地耕种,不再处处受人歧视遭人白眼。

    以前她们被叫做贱民像猪狗马羊一样,浑浑噩噩的生活,无名无姓。如今,她们有了自己的姓名,还能识字,吃饱喝足不用被鞭打过上了梦寐以求的生活。

    顾晓晓走过的地方,全是欢呼声,许多人不顾阻拦匍匐在地表达自己的敬意。

    没有人知道顾晓晓的真实身份,众人将她奉若神明,当做生命中的贵人。这让顾晓晓有些内疚,她不否认自己当初进行各种思想教育,为的就是这份忠诚。

    但她们的忠诚,简直到了盲目的地步,将她的一言一行当做金科玉律,顾晓晓心底那点儿众生平等的念头,让她稍稍有些不自在。

    先前顾晓晓派了一小批人到北疆,众人争先报名踊跃参与,无人提出异议,甚至连问到北疆去做什么的人都没有。

    这次她在农庄视察之后,再次提出要选人到北疆时,报名者更多。

    (请zhichizhengban,到qidian,盗文会屏蔽的呦~)(未完待续。)

    ps: 谢谢树荫下的雾 、开心小荷苞、于湘雨的月票么么哒,谢谢轻柔情的打赏~!

    啊,对不起大家,今天只有一更,跟男票吵架了闹了一天……嘤嘤嘤,昨天求正版支持,结果被盗文网屏蔽了求正版的话,受到一万点伤害……

第三五九章 女尊之炮灰反攻计20

    “北疆乃苦寒之地,不如京城富庶,那边条件恶劣,你们真的愿意去?”

    顾晓晓没有说蛮族横行,因为对青萝国百姓来说,贱民是比蛮族更野蛮低贱的存在。

    京郊农庄对于贱民来说是一片乐土,她们还记得被买回来时,主子曾问过她们为什么是贱民。她们刚开始时,以为这是达官贵人的嘲笑羞辱,直到在这里真正感受到做人的尊严之后,她们才开始反问自己。

    她们为什么会是贱民,她们一生下来就是贱民,这个名头不仅要跟随她们一生,还要烙印在她们的骨血里,子孙后代都要被打上贱民的印记。

    吃不饱穿不暖接受不到教育,贱民永远是贱民。但现在她们有了机会,可以不用再做任人践踏的贱民,有了站起来的机会。

    虽然不知道这位顾小姐的真实身份,但她们仍然愿意死心蹋地的跟随她,只因为她能让她们脱离贱民身份的禁锢。

    “主子,我们愿意,刀山火海,只要您指一条路,我们就敢冲!”

    说话的人很年轻,将将不过十五岁,眼眸异常闪亮,好像有火焰在燃烧。

    紧接着数人复合,渐渐呼声连成了一片。

    “我们愿意。”

    “让我去北疆吧。”

    ……

    顾晓晓站在高地上,俯视着情绪激昂的贱民,不,她们现在已经不是贱民。顾晓晓一直不知该给她们一个怎样的身份,今日却突然有了灵感。

    “凡去北疆者,耕种满五年,将按丁口赐予天地,同时在北疆就地落户,享受和青萝百姓一样的待遇。”

    顾晓晓开口时,喧哗停止,当她话说完之后,众人齐齐抽了一口冷气,接着瞪大眼睛张大嘴巴。露出不可置信的眼神。

    好一会儿,台下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生,许多人甚至激动的涕泪横流,向前冲着报名。生怕丢掉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拥有户籍,这对曾是贱民的她们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哪怕主人给了她们自由,让她们在这片农庄上自由耕种,她们的孩子能够读书识字,她们有了一技傍身。

    但是没有户籍。她们的美好生活就像一场梦,如果哪一天农庄消失了,她们就要再次沦为低贱之人。到了那时,她们真的能忍受么,又真的能让孩子认命么。

    有些聪明人已经猜出了她们这位神秘的主子身份不一般,但那又怎样,即使她与天下人为敌,她们也敢冲锋陷阵摇旗呐喊,因为她让她们成了人,一个真正的人!

    群情激昂。场面开始混乱,顾晓晓面上浮出一抹笑扬声道:“大家不要急,只要愿去北疆者,按次序报名,将身体养好,都会有机会。无论在哪里,努力播种的人,都会有收获!”

    顾晓晓到最后不忘来碗心灵鸡汤,又在农庄巡视一番,查看了粮仓。交待好监管运押事宜后才离开。

    她的农庄经营的很低调,自产自销很少与外界联络,养蚕缫丝织布做衣,全由农庄内部消化。

    饶是如此。离开前顾晓晓还是将农庄安危托付给姜玉景,嘱咐农庄管事,在遇到麻烦时到荣国公府进行求助。

    兴郡王府虽然支持顾晓晓,但毕竟是宗族,行事顾虑太多,反而不好将贱民一事托付。另外。宗族观念陈旧,对贱民有着天然歧视。

    阳琼华和阳琼玉过完年斗到二月初,斗出的结果就是二月初七,从东西门各自出发,清和帝特地赐了践行宴,两人仪仗配的威武整齐,百姓恭祝青萝昌盛繁荣。

    顾晓晓的出发定在三月初,比两人迟了整整大半个月,清和帝照例赐了宴,不过与阳琼华和阳琼玉两人偕办相比,规模小了不少。

    姜侧君虽然早就知道女儿要走,但在临行前最后一次见面,照例又哭红了眼睛,将手腕上的镯子取下来,交给顾晓晓,让她保管着取钱时只管卖掉。

    儿行千里父担忧,姜侧君的牵挂让顾晓晓感动。

    离开前,清和帝私下传召顾晓晓,将北疆地形图交予她,同时点明了北疆混乱的情形,要去她打探虚实,将北疆情报传回来。同时尽可能的将几股势力拧合到朝廷这边。

    为了方便她行事,清和帝又给了她一块令牌,让她介时和丁副将联络。顾晓晓欣然应允,摆出为家为国鞠躬尽瘁的架势,赢得清和帝赞许。

    出城那日,城门口聚着许多看热闹的百姓,十里之后,人烟渐稀,顾晓晓下令收起了倚仗,让随行人员换上了轻便的衣裳。

    又过了十里,顾晓晓终于见到了清和帝赐给她的三千甲兵。由于非战争时期,她们未曾披铠甲,穿着营服胸前写着大大的卒字。

    三千甲兵黑压压的站在路两边,运送粮草的车排了一溜,这些粮草将支持一行人到北疆。

    三千人为一师,总指挥姓贾,三十上下的年纪,顾晓晓刚才马车,她便带着几个部下,上前齐刷刷的行了一礼。

    “贾指挥免礼,诸位免礼,辛苦了各种将士了,传我令下抵达北疆之后,每位将士赏钱两贯。”

    顾晓晓伸手虚扶了贾指挥一把,在扶她起身的同时,对候在一旁的将士进行了嘉奖。

    贾指挥露出了欣慰之色,改为抱拳声若洪钟道:“微臣替麾下将士谢过三殿下,谢殿下体恤。”

    留意到对方行礼方式的改变,顾晓晓放松了心情,直接唤人牵了坐骑来,与贾指挥说到:“小王对贾指挥浴血奋战之事极感兴趣,不知指挥是否愿意和小王略讲一二,我们边走边说。“

    顾晓晓方才换下了礼服,穿上了轻便的骑马装,英姿飒爽没有丝毫王公贵族的傲慢,也没有一身酸腐气。

    贾指挥对这位平易近人的殿下很有好感,见她翻身上马动作敏捷一气呵成,故而对部下进行简单号令之后,跟着上马扬鞭道:“恭敬不如从命,不如卑下先为殿下讲下师中情况,还请殿下赐名。”

    “你们既是光耀军出身。不如叫北光军吧,待到北疆之后,若有需要,本王会考虑扩编北光军。”

    “多谢殿下赐名!”

    马背上不好行礼。贾指挥微侧身子表示敬意,有条不紊的和顾晓晓讲起了她的行旅生活,重点放在了光耀军的辉煌历史和平日操练情况。

    贾指挥在军中浸**多年,能被清和帝挑中,派她率领三千甲兵辅佐静王。自有她的过人之处。她刚过而立之年,未来大有可为,贾指挥不愿蛰居一隅,她想要在战场上拼杀,北疆之行对于她来说是一个机会。

    贾指挥忠于清和帝,否则也不会被派到北疆去,但这和忠于三皇女没有冲突。年纪轻轻走到这一步,她不是不会变通之人,她曾打听过三殿下为人。她与其她皇女不同,热衷行军打仗不爱吟诗作赋。为人干净利落在兵部任过职。

    见面之后,贾指挥对三殿下印象更好,言谈上也就有些刻意表现意味。尤其是三殿下话里话外透露着到北疆后扩充军队的意思。

    想要更进一步,就要拿出自己的利用价值来,贾指挥深谙此中道理。

    春寒料峭,马背上顾晓晓只觉脸上被风吹的刺刺的疼,谈话中她对贾指挥也有了一定了解。她是一个识时务的人,在行军打仗上有自己的了解,行事风格较为冒进。

    这样的人正是顾晓晓需要的,若她唯清和帝马首是瞻。对她敷衍了事,顾晓晓会找机会寻了她的错处,将她办掉。

    贾指挥部下还有王府护卫在两人马后跟着,不乏有人露出欣羡之色。左琳有些不是滋味儿。在静王府她是殿下左膀右臂的存在,如今到北疆就藩,她既不能辅助殿下政务,又不如贾指挥般统领士卒。

    有三千士卒在侧,路上怎会碰到不开眼的宵小之徒,她们这些护卫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顾晓晓顶着凛冽寒风和贾指挥畅谈一路。两人在军事上许多见地相同,颇有惺惺相惜之感。

    待到夜里修整之时,顾晓晓这才结束了和贾指挥的谈话,让她安排北光军就地驻扎。

    数千人安营扎寨规模蔚为壮观,篝火在营帐间亮起,兵卒们多嬉笑怒骂,丝毫不见长途跋涉的劳累。

    顾晓晓在马背上颠簸了一下午,两腿酥酥麻麻,拒绝了部下另外烹煮食物的要求,和大家吃一样的伙食。

    吃完之后,顾晓晓带着左琳还有贾指挥及几个小头目,穿梭在营帐中,对坐在地上吃吃喝喝侃大山的兵卒进行慰问。

    许多兵卒打了很多次仗,保卫着家国平安,从未见过皇帝和皇女。在她们心目中,静王殿下是遥不可及的人物,如今却活生生的出现在她们面前。

    许多人在顾晓晓问话时,激动的舌头打结,脸憋的通红,流利的话都说不出来。

    不过这一趟走过去之后,顾晓晓收获了无数好感,在随军将士心中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待将营地大致走了一遍后,饶是顾晓晓体力过人,也有些疲累了。熊熊燃烧的篝火,已经熄灭了不少,为了不惊扰已经安寝的士卒,顾晓晓特地带着左琳等人绕到回到了寝居住。

    三殿下这一贴心举动,让贾指挥更加坚定了追随她的心思。

    回到营帐中,用热水惬意泡脚之际,顾晓晓发现左琳有些心不在焉,好像有心事。

    左琳的性子顾晓晓还是有些了解的,她直截了当问到:“左护卫,我观你似有心事,从京城出发也有些时日了,你心中有什么想法,尽管直言。”

    “呃?”左琳愣了下,接着盘膝坐下,眉毛挤了下面色为难的说:“殿下,卑职发现自己很没用,您此去北疆将面临许多凶险。卑职却无法帮上忙,故而心中失落。”

    对方竟是在担心这些,顾晓晓脚在温热的水里泡着,摇了摇头否决了左琳的话:“照你这样说,本王也很没用,北疆动乱不安,我一介皇女无根无基,只带了三千兵马,到北疆又能做什么?”

    “殿下过谦了,您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到了北疆正是大展宏图之际,怎能妄自菲薄。”

    左琳急切的说着,目光中满含崇拜。

    顾晓晓将脚抬出来,抬手拒绝了下人的服侍,脚搁在一边晾着,反问左琳:“你既然对我有信心,为何不相信我看人的眼光。我选择你做王府护卫长,又带你来北疆,自是因为你有过人之处。北疆离京城虽远,既是我青萝国土,我乃堂堂三皇女,你本朝廷命官有何可惧?”

    “但是,”左琳手按在佩剑上,神色红了又白羞愧的说,“在下在行军打仗才能,远远不及殿下还有贾指挥,只恨自己当初所学太少,帮不上殿下的忙。”

    “不要担忧,左琳,无论你信不信,我心中待你情同手足,绝非一般人可比。这次来北疆,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许多事我只放心交到你手中。贾指挥虽好,但她效忠之人却非我,你可懂?”

    顾晓晓说的严肃,左琳的眼眸却一下子亮了起来,她两手握拳近乎宣誓的说:“殿下厚爱,左琳无以为报,唯有万死不辞。若左琳有半点异心,天打雷劈千刀万剐在所不惜!”

    她毒誓发的极快,顾晓晓的阻拦慢了半拍:“我相信你,何必发如此毒誓。”

    左琳心结打开之后,情绪明显高涨了许多,再见贾指挥时也没有先前的生疏和尴尬。这一点顾晓晓很满意,她能用的人很少,身边又有朝廷属官约束,最信任的人自然是她从京城带过来的左琳。

    为了在军士心里留下好印象,一路上顾晓晓与众人同吃同住,不搞半点特殊化,闲时还会和兵卒进行武艺切磋,从不摆半点皇女架子。

    又因顾晓晓擅长刀枪棍棒剑长鞭,样样都能拿出手,以一敌几十不在话下,故而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尊重。

    先前那些以为三皇女养尊处优,开始两天骑马随行只是做样子的人,在经历了漫长的路途之后,终于承认三皇女和她们想象中不一样。

    (啊,有读者觉得这个故事写的平,(*^__^*) 嘻嘻……,其实这个故事重点在于女主的奋斗,要是长篇的话应该会精彩许多。等到力量积蓄的差不多,才会到真正争位之战。这些字不收钱的呦)(未完待续。)

    ps:那啥,陵子悄悄说,下个小故事已经在写了,乃们快投票支持陵子呀,到时候这个故事一完结,陵子就爆更~~据说月票可以治疗拖延症!( )

第三六零章 女尊之炮灰皇女反攻计21

    骄矜?自满?贪图享受,三皇女身上一概没有。她礼贤下士,将兵卒的疾痛放在心中,又非懦弱可欺,武功高强博学广识,让她们望尘莫及。

    这样一个赏罚分明,光明磊落的皇女,是北光军的福音。

    当兵是将命扛到脑袋上,谁想在行伍中蹉跎青春,带着一身伤病还家。哪个兵卒不曾燃烧过建功立业的壮志,幻想光宗耀祖衣锦还乡,证明她们不是人人鄙夷的兵痞。

    这份渴望使得她们拥护三殿下,有心朝其靠拢,想要在她手下熬出一个未来。

    顾晓晓自然能察觉出北光军的变化,这份变化让她心中暗喜。虽然她有成立一个组织或商行,从白手起家开始发展壮大的经验,也曾辅佐翼王成为无冕之王。

    但真正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牵涉到方方面面,一不小心就要被扣上谋反的罪名,对她来说还是第一次。

    扩兵需要正当的理由,顾晓晓在与将士打好关系的同时,不忘和沿途官员打好关系,同时抽空调查各地风物和特产。

    这一路上,顾晓晓收获良多,整整三个半月才到北疆腹地越城。

    城楼高大数十丈耸入云霄,巍峨无双,这是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城,经过战火摧残依然挺立在北疆大地上。

    初到越城,顾晓晓吃了个闭门羹,欢迎宴上小猫两三只,有实权的将领几乎都以各种借口未到场,太守倒是谨小慎微,宴会上和颜悦色只管喝酒,挑不出纰漏来。

    形势比顾晓晓预想更加严峻。从将军人在京城副将还有家中姊妹留在北疆,今日与从将军有交情的将领无一人前来。

    北疆乃是顾晓晓的封国,虽然现在封王对属地的操控没有数百年前那么紧密,但称句土皇帝并不为过。

    盖因为清和帝登基之后,天下太平,唯独北疆偶有骚动,所以国家兵力朝北边倾斜。这里兵卒多从各地抽调。有私心者难免。

    清和帝派三皇女前来就藩的另一原因,正是北疆多有异动,将领各自为政。对朝廷下达命令阳奉阴违。且边关常有骚动,年年派发粮草和兵器,敌寇却屡禁不止。清和帝恐天下生乱,这才将阳琼晚派来防患于未然。

    被人来了个下马威后。顾晓晓没放到心上,她一面带着左琳到各个驻地犒劳将士。另一面白龙鱼服,乔装打扮凭着高超武艺潜入到各个将领府中打探虚实。

    同时,顾晓晓委任左琳以及贾指挥以犒赏将士为由,走访各个营区暗中统计各军人数。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顾晓晓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对北疆势力的盘查。同时她私下里联系上了,她之前派到北疆的贱民,最早一批移民在这里已经待了两年。她们带着任务而来,对北疆各地地形人口熟悉。郡县中人口以及豪富之家也有了解。

    这一数据对顾晓晓极为有用,她先前的经营没有白费,源源不断送往北疆的移民,在此刻终于派上了用场。

    在经过详细的排查之后,顾晓晓得出了令人心惊肉跳的结论,北疆顽疾已经成了必须挥刀斩断的毒瘤。

    北疆寒苦,百姓生活穷困,在这里当兵捞不掉多少油水,但是当长官就不一样了。朝廷每年都要朝边疆输送粮草,有些将领会领空饷,虚报兵数多领粮草。

    这还不是最来钱的,青萝国严禁民间私售铠甲兵器,但地方豪富又有装备庄园的需要,所以倒卖兵器成了有心之人另一条生财的路子。

    倘若以上这些还能用利欲熏心来解释,顾晓晓隐约调查出的另一真相,已经能够得上通敌叛国了。

    青萝国食盐提炼盒铁铸造技术比周边蛮族部落强上许多,蛮族擅长养马拥有大量牛羊珠宝。于是有将士,为了谋取更多利益,趁着互市时买卖布匹瓷器生意的遮掩,偷偷将粮食和兵器贩卖给蛮族。

    养虎为患的行为让顾晓晓十分愤慨,待她在北疆实地调查分析之后,发现这条利益链比她能想到的更为复杂。

    蛮族为何能屡屡作乱,不止是因为她们擅长马战来去如风,也因为边疆城防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牢固。

    自从北疆建国之后,国内平安,西边东边南边毗邻其它封建王国,邦国关系良好所以一直太平。

    所以在青萝服兵役,多做一些饮水凿渠修路的差事,最多不过是平匪,在灾年维护治安免得流民冲突,唯一有上战场厮杀机会的只有北疆。

    北疆军营在青萝国是最凶险,同样也是晋升可能最大最快的地方,许多地方将领都是由北疆出身,贾指挥便是在北疆打了数场胜仗之后脱颖而出。

    没来北疆进行深入调查之前,顾晓晓以为军队顶多**玩忽职守克扣粮草欺上瞒下。

    到了这里,她才发现人性究竟能恶到何种地步。

    那些将军,那些领着朝廷俸禄的“国家栋梁”,尸位素餐犹不满足,还要千方百计搜刮着士卒的膏粱,踩着百姓的尸体获取钱财和荣耀。

    她们将蛮人当做狼,把百姓视作牛羊,用粮草和兵器喂养着野狼,待她们吃饱喝足侵扰边民进行肆虐时,百姓惨遭屠戮亲邻离散之时,再出兵打退蛮族,借此获得军功。

    军功建立在百姓的血泪之上,若不是亲自来到北疆,顾晓晓简直难以相信,世上竟有如此心狠手辣罔顾家国之人。

    从将军、李将军,祝将军,那些在北疆跺跺脚就要抖三抖的大将军们,竟然都是这些肮脏交易的参与者。

    除此之外,她们还在军中不断弱化朝廷的影响,妄图将官兵变为各人私兵。好在古人忠君爱国意识浓厚,几人在军队中影响虽大,但还到能够控制全军思想的地步。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几个将军颇得上中层领将忠心,但他们盘剥底层兵卒军饷和粮草兵器,压迫底层士兵。一些知晓真相的士卒和百姓,对那些高高在上的将军充满了愤恨。

    这一点很重要,倘若利用好,将来靠这些底层兵卒翻盘,也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兹事重大。顾晓晓在愤慨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安危,由于此事牵扯的将领太多。为避免打草惊蛇,顾晓晓不敢大肆声张寻找证据。甚至不能用明面上的势力向京城传递消息。

    进入北疆之后,顾晓晓如同踏进泥潭,不知有多少只眼睛在盯着她。莫说是驿站,恐怕她的王府都不是绝对安全的。

    好在顾晓晓从京城带的随从护卫足够多。直接名正言顺的将王府上下用人换了一遍。

    来北疆没多久,就有人打起了往顾晓晓后院塞人的主意。她直接在当地找了两个身世清白的少年,收为夫侍,谢绝了旁人的好意。

    这两人家世清白可靠,亲缘关系简单。顾晓晓将起家人一并收为奴仆庇护羽翼之下,免得被有心之人收买,泄露出她和两人之间真正的相处模式。

    两少年生的眉清目秀姿容婉丽。冷不丁遇到如此好事,哪怕只是逢场作戏。替殿下充当烟雾弹,他们仍是欢欣鼓舞,操心着顾晓晓的衣食住行。

    为了将消息顺利传到京城,传入清和帝耳中,顾晓晓将千辛万苦搜集到的证据,摹写之后交给两拨人,走不同的路线送往京城。

    她用的人正是两年前以各种名义,送到边疆安家的移民,她们对顾晓晓忠心耿耿,又是移民中百里挑一的灵慧之人,顾晓晓对她们寄予厚望。

    在送信的过程中,顾晓晓没有闲着,清和帝派给她的属官陈放,在前往北疆的路上老实持重寡言少语。但进入北疆,在静王一行人受到冷落,又跟随顾晓晓在北疆大致走了一遍之后,陈放对北疆最新情形也有了一定了解。

    陈放目光犀利,提出的问题竟与顾晓晓精心调查后的结果有几分契合。而且她多年前在北疆待过几年,毫无保留的向顾晓晓介绍了北疆近些年的发展历程,让她少走了许多冤枉路。

    顾晓晓一直觉得陈放没有表面上那样简单,果然在三个月之后,陈放拿出了清和帝的亲笔秘旨,授权顾晓晓若查出北疆形势不对,可暂代清和帝处理事宜。

    这道旨意,对顾晓晓来说犹如甘霖,清和帝的秘旨所给权限十分宽泛,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扩军。同时,她对清和帝也多了几分钦佩,她并不像剧情中那样容易糊弄,也没有她想象中那般为了独揽大权,怀疑子女和亲信贻误军情。

    顾晓晓银钱在手粮草不愁,征兵时所给待遇明显优厚于其它军队,一时引来许多人竞相报名。

    贾指挥十分忌惮北疆形势,三皇女所处位置简直步步惊心,但在她观察看来,三皇女细心沉稳没有急功近利,泰山压顶面不改色,在危机四伏的北疆能够游刃有余的扩充着自己的势力,绝对是可以投靠之人。

    为了更进一步,贾指挥全心全意投入到征兵中去,即使化解了北疆几股势力的干扰,有理有据的和从家军、李家军等展开征兵之争。

    顾晓晓派出的人马,利用快马、信鸽等传递消息方式,用最快的时间将消息传递到了京城姜玉景手中。

    两封一模一样的信拿到手中,顾晓晓拆了其中一封后心惊胆颤,不敢耽误连夜进宫,将北疆的消息递给了清和帝。

    这一年来,朝廷对北疆的操控能力越老越弱,边境所需兵器粮草增多,满足侵扰发生的却愈发密集。清和帝引以为患,认定北疆存在猫腻,为了在大火降临之际解除危机,她将阳琼晚派了过去。

    真正拿到了北疆的消息,发现自己任命的将军,和蛮族竟然蛇鼠一窝,她们的荣耀和爵位,是踩着百姓和普通士卒的鲜血骨肉,一点点堆起来的,她不寒而栗恨不得直接将一干从犯捉拿归案血洗北疆一肃朝纲。

    在位这么多年,清和帝从来不知道,在国泰民安的表象之下,竟然藏着这样的国家蠹虫。她原以为北疆不过小伤小患,如今看来脓包背后,腐烂已经深入骨血。

    清和帝有些庆幸在阳琼晚出发前,她曾下了秘旨,倘若北疆形势严峻,她可以随机应变代她处理北疆军政。

    为了保险起见,清和帝又下几道旨意,一道加密之后通过特殊渠道送到北疆,其余的则是送往国中另外几个军营。

    任由北疆毒瘤蔓延下去后患无穷,清和帝固然担心座下龙椅不稳,但她更担心的却是江山社稷败落。

    就在顾晓晓步步为营,与几只老狐狸斗智斗勇之际,阳琼华和阳琼晚又是另一番境况。

    阳琼华自从到了应州城后,如同困鸟出笼好不快活,应州大小官员对她毕恭毕敬,生怕给她留下不好印象。

    毕竟应州离京城只有三百里,若皇长女心情不虞,不到三天就能上达天听。清和帝宠爱皇长女,这是众所周知之事,所以应州大小官员对杨琼和及随从人员十分配合。

    阳琼华在朝中时,胸怀抱负倍受朝中守成派掣肘,许多她认为优秀先进的政策难以通过并在青萝试行。

    如今到了应州,她在这里地位最高,又拥有人事任命大全,阳琼华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理念。

    由于就藩期限只有三年,阳琼华又一心要让满朝文武刮目相看,向朝廷证明自己理念的先进性和正确性,故而她在对应州匆忙调查了解后,就开始颁发她认为可以福泽百姓的法令。

    诸如增加地主赋税减少平民税收,兴办书院给平民子弟创造读书机会等等,顾晓晓心目中的善法。

    奈何这些法令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虽然地方官员为了讨好皇长女颁布了下去。但是众官员层层推诿,大小地主使出各种计策躲避增加的赋税,兴办书院之人,借机从中渔利。

    这些原本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在地方各级行政的推诿下,闹得鸡飞狗跳,并没像阳琼华设想的那样一鸣惊人。(未完待续)

    ps:谢谢玄庵因砚、荼蘼花、开心小荷苞、晕倒~虹果的月票,么么哒~~汇报情况,陵子第二个故事写了4k字了,大家月票快砸过来,这个故事结束,咱就爆更~~@!( )

第三一章 女尊之炮灰皇女反攻计22

    (改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阳琼华问自己,同时也是问属官,她明明做的都是兴办学堂开民智,降低贫苦百姓税收,提高男子地位等造福万民之事,为何施行起来就这么难。

    困惑和迷茫盘踞在阳琼华的心头,来应州前的雄心壮志被阳奉阴违的地方官僚,消磨的所剩无几。

    她对太女之位势在必得,原想要在应州做出政绩,然后顺理成章登上那个位置,日后登基大宝之时,将从榕从苦寒之地接出来,给她后院中全身心依赖她的男人一份保障。

    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横亘着许多阻碍,阳琼华的皇女身份,能为她赢来应州官员的惊惧和恭维,却换不来真正的心服口服。

    半年时间让阳琼华收起了那些天真的想法,开始正视自己的稚嫩与不足,她的善良和优柔寡断以及想当然,在青萝行不通,在应州更行不通。

    此次出行,阳琼华将王夫和两位侧夫,以及府中其它夫侍全都带上,曾令人好生嘲笑,直言她离不开男人。

    风言风语对阳琼华毫无影响,离开京城后,应州属她位份权势最高,阳琼华本想借此大展宏图。却没想到交困于政务,只得退守后宅与众美人一起游赏应州,又因她喜欢丝竹之声,少不得被人讽刺两句爱好靡靡之音。

    一腔热血付之东流,阳琼华难免心灰意冷,又有佳人在侧,逃避现实也情有可原。

    直到北疆静王征兵消息传来,阳琼华这才惊觉,在她荒废时日之时,往日不显山不露水的三皇妹,已经开始崛起了。

    兵权向来是个敏感话题,三人就藩时,阳琼华对清和帝赐给阳琼晚三千甲兵随行十分眼红。要不是属官分析利弊。将北疆和应州、连安情况译一剖析,阳琼华恐怕还要到清和帝面前叫不平。

    若先前还能用北疆路途遥远艰险,解释御赐三千甲兵的用意,那么阳琼晚在北地征兵呢?

    只要想到阳琼晚手中已经握上兵权。阳琼华如坐针毡,恨不得即刻想出破解之法。紧要关头,她最信赖的还是枕边人,故而向几个夫郎问策,将属官给撇到了一边去。

    那些追随阳琼华来应州。想要随她大展拳脚之人,见她对枕边人言听计从,她们这些谋士反受冷落,于是暗波汹涌。

    炎炎夏日,无边风景一时新,莲叶田田画舫飘在平湖之上。船头管弦呕哑,只听咣当一声脆响,玉杯坠地,有一女子气急败坏道:“停下,靠岸。歌舞伎自行离开。”

    先前妩媚动人吹拉弹唱的美少年们,宛如受惊的黄雀,一个个噤了声抱着怀中乐器,在清风中瑟瑟发抖。

    船舱内发怒之人,锦衣玉带面白如玉,赫然是阳琼玉。

    阳琼玉与阳琼华一道出京,一东一西各奔前程,连安离京城足有六七百里地,风物气候与京城大不相同。这里阡陌相连多平湖水田,连百姓都生的比别处清秀些。

    清和帝的偏心。让阳琼玉怀着愤懑之情离京,在她看来阳琼华昏庸好色满脑子奇怪想法,阳琼晚冲动易怒无谋略,太女之位非她莫属。

    然而。阳琼华被废之后,朝中多次请封太女,阳琼玉每次都抱有极大希望,清和帝却将请求立她为太女的奏折全部驳回。

    更甚至,清和帝还曾流露出复立皇长女的心思,好在阳琼华自作孽。因着男色一事在京城屡次炒出荒唐丑闻,于是错失了太女之位。

    如此行事,阳琼玉怎能心服口服,奈何清和帝打着磨练三位皇女的旗号,直接将她们送到各自封地就藩。

    搁在历代,成年皇女到外地就藩,等同于太女只正已经被淘汰。但清和帝只有三个皇女,她此番举动让人深思。

    阳琼玉只能相信清和帝的说辞,她要借她们在封地的表现,来考核她们的资质,最终选出太女继承江山社稷。

    身为二皇女,阳琼玉表面谦和实则自负,她看不上阳琼华,又嫌阳琼晚无能,在出京之前从未将她当做过敌手。

    天算不如人算,阳琼玉在应州和北疆都放了眼线,阳琼华不知天高地厚的愚蠢行径,让她暗自偷笑。但从北疆传来的消息,却让阳琼玉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了。

    阳琼玉与从将军结成联盟,如今从将军虽人在京城,北疆军队又她的副将和从家其它嫡系掌控。

    两人互相利用,都想靠对方更进一步,阳琼玉将从将军视为老狐狸,与她合作的同时也提防着她。

    在合作过程中,阳琼玉得知了许多令人心惊的北疆辛秘,但为了皇位,她不仅没有发作从将军,还选择了同流合污,为的就是能有支持她的军队。

    天下乌鸦一般黑,阳琼玉在笼络从将军的同时,对于北疆其她几位将军也有示好之意。

    相比起京城周边的军队,距京城越远,军队对朝廷的服从度就越低。

    阳琼玉还在小心翼翼与虎谋皮之际,冷不丁得知阳琼晚已经开始招兵买马,在北疆打造属于自己的势力。

    得知这一消息后,阳琼玉的第一反应是,她怎么能?第二反应则是,她怎么敢!

    待到回过神来,阳琼玉后背一凉,终于找到了问题关键所在,阳琼晚在北疆那么大动作,清和帝在朝堂上不发一言,是不是证明了,清和帝对她的举动是默许的。

    这意味着什么,下了船回到王府之后,阳琼玉将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中,随意挥毫梳理思绪,归结出一个让她惊骇的结论——清和帝看重的人是阳琼晚。

    这个念头刚出来时,不过是个模糊的影子。阳琼玉在脑中琢磨着近些年来,清和帝对她们姐妹三人的安排,突然发现阳琼晚好像并没她们想象中那样不受宠。

    北疆条件虽然恶劣,但阳琼晚封王的年纪,比她和阳琼华都小。之前清和帝对阳琼晚并不重视,所赐婚姻人选,都能称得上名门贵子。从榕还是将军之子。

    待到太女之争时,推举三皇女的人少之又少,清和帝却没将阳琼晚直接摒除于继承人之外。

    阳琼玉本以为母上将连安赐给她。是因为宠爱信任,不愿她在边荒之地受苦。当在从将军了解到北疆可怕的利益链条后,她恍然大悟。

    这一切,压根儿就是清和帝在为阳琼晚铺路。

    好一个阳琼晚。阳琼玉恨得牙痒痒,双手撑着桌子,眸中闪过一丝戾气,拿出笔墨打算修书与从将军共商对策。

    北疆的水太深,为了博取信任同样也为了瓜分利益。阳琼玉将手伸到了北疆,分享起来罪恶的果实,同时也和从将军结成了忠诚的盟友。

    轻蔑忽视的人,竟成了一匹黑马,阳琼晚在北疆的调查很可能触及自身利益。阳琼玉在信上点明了这些后,提出了一个阴损的主意。

    风生水起,局势愈发混乱,一向被人忽视的北疆,在各方势力的推动下,成为了漩涡中心。

    顾晓晓在北疆并不如阳琼华和阳琼玉记恨的那般得意。或者说,她正面临着进入任务之后,人生中最大的危机。

    自从开始征兵之后,顾晓晓在越城愈发不受欢迎,她手下北光军在操练过程中,与其它边军,发生摩擦的次数越来越多。

    北疆就像一个汽油桶,表面上安静如水,实则在酝酿着巨大的爆炸,一切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贾指挥、左琳、陈放还有顾晓晓其它心腹。这些日子心累交瘁,很少有能睡个囫囵觉的时候。北疆危机四伏,清和帝下了命令,她们若是能坚持下去。日后前途定然一片光明。

    若熬不下去,性命倒是其次,唯恐连累亲族。

    阳琼晚对于行军打仗操习演练之法很感兴趣,度过不少兵书,顾晓晓曾在翼王身边人耳濡目染,在进行各种知识储备时。也学过许多攻城布防之道。

    这个时代的男子尤为孱弱,女子多以灵巧为主,体格健壮者只占少数。也就是说,这不同于顾晓晓印象中的传统封建王国,所以她练兵必须结合实际,考虑到青萝人的身体特点。

    为了增加单兵战斗能力,顾晓晓将新征的兵卒放到三千甲兵之中,让老兵带新兵,用最快的速度让她们适应军队的生活。

    同时,顾晓晓还亲手设计图纸,为北光军建立了一个规模可观的校练场,让她们在场中进行体能锻炼学习见简单武术。

    顾晓晓先要打造一支高效军队,提高个人战斗力的同时,将战术概念灌输到每一个人心中。

    如果一个军队离只有将军懂战术,它或许能纪律严明,但绝不能在战场上将阵法的精髓展现出来。

    北疆几个将军手下兵卒加起来,足足有二十万之众。顾晓晓征了这么久兵之后,不过才有两万余兵,大部分还是没上个战场的新兵蛋子。

    没见过血的兵,只能算半个兵,这成了横亘在顾晓晓面前的难题。

    到底如何让一群没杀过人,没上过战场的士卒,成了以一敌三、以一敌五的勇士。

    若能将这些让你培养成武林高手,或许不似难事。但是练武需要天分,这些人放弃太平的生活入伍,多半是日子太过穷困,实在过不下去了。

    这样一群人,究竟该怎么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顾晓晓陪着士卒们,在营地安营扎寨同吃同宿,终于制定出了一套系统合理的方法。

    新兵在入伍之时,先要参加一场比斗,比斗中得到的名次,直接决定了她们被划分到谁手中。顾晓晓按照身体素质和武力值,将新兵编入不同队中,让体能相近的人进行配合训练。

    士兵们入伍时的名次,决定了她们的待遇和级别,那些体能充沛战斗力强的人,受到顾晓晓特别关注。

    为了增加众人的竞争意识,顾晓晓在军中下令,每周都会有武功及体能考核,优异者都能获奖。

    在经过不断的修改之后,顾晓晓立下的规矩愈发齐全,北光军的战斗力比北疆其它军队显著高一截。

    当然在没有经历真正的战火考验下,顾晓晓不会自满的认为,自己的属军就一定能成为常胜之师。

    顾晓晓为广大士卒画了一个美丽的馅儿饼,只要他们忠心为国努力拼下去,哪怕身死之后,他们的家人也能有妥善安排。

    明知道这条路九死一生,但为了前程,为了摆脱困境,她们心甘情愿的走上了不归之路。

    这人顾晓晓正在研究蛮族近一两年来活动范围的地图,同时研究她们侵扰边境时的战法谋略,还有常用的兵器,一个身穿蓝色兵服的女子在下人的带领下,门都没敲闯了进来。

    “殿下,不好了,方才燕副将带着几十个亲卫,闯入北光军营之中,口口声声喊着要捉拿逃兵,两方发生了争执,请殿下前去主持公道。”

    来人匍匐在地口齿倒是清晰,顾晓晓正欲让她再重复一遍,报信士卒再次叩首求到:“殿下,事不宜迟,再晚些恐怕两边要爆发大的冲突,还请殿下早些动身。“

    这人胆子倒大,顾晓晓将她的容貌声音记在心中,换衣服同时命下人牵马出来,又带上了左琳等护卫,快马加鞭朝北光军营赶去。

    静王府居于城池中心,军营却在城外,顾晓晓坐骑神骏,一马当下将其它马匹甩出了一大截。

    顾晓晓也不害怕,一路朝军营狂奔,手握缰绳腰上挂着软鞭和宝剑。

    燕副将是从将军的人,之前几个将军曾暗中派出人手,用各种各样方式破坏顾晓晓征兵之事。

    全靠顾晓晓天资聪颖见多识广,才能一一化险为夷。当然,顾晓晓应对成功的原因,与对方轻视她,认定她一个黄毛丫头成不了大事也有联系。

    越城街道上,顾晓晓与护卫一路疾驰,直冲城外。几方势力密切关注着她们一行人的行踪,北光军营之中事态不妙。

    顾晓晓压低了身子,以最快速度冲到大营门口,出示凭证之后,直接冲入营中。(未完待续。)

第三六零章 女尊之炮灰皇女反攻计三21

    骄矜?自满?贪图享受,三皇女身上一概没有。她礼贤下士,将兵卒的疾痛放在心中,又非懦弱可欺,武功高强博学广识,让她们望尘莫及。

    这样一个赏罚分明,光明磊落的皇女,是北光军的福音。

    当兵是将命扛到脑袋上,谁想在行伍中蹉跎青春,带着一身伤病还家。哪个兵卒不曾燃烧过建功立业的壮志,幻想光宗耀祖衣锦还乡,证明她们不是人人鄙夷的兵痞。

    这份渴望使得她们拥护三殿下,有心朝其靠拢,想要在她手下熬出一个未来。

    顾晓晓自然能察觉出北光军的变化,这份变化让她心中暗喜。虽然她有成立一个组织或商行,从白手起家开始发展壮大的经验,也曾辅佐翼王成为无冕之王。

    但真正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牵涉到方方面面,一不小心就要被扣上谋反的罪名,对她来说还是第一次。

    扩兵需要正当的理由,顾晓晓在与将士打好关系的同时,不忘和沿途官员打好关系,同时抽空调查各地风物和特产。

    这一路上,顾晓晓收获良多,整整三个半月才到北疆腹地越城。

    城楼高大数十丈耸入云霄,巍峨无双,这是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城,经过战火摧残依然挺立在北疆大地上。

    初到越城,顾晓晓吃了个闭门羹,欢迎宴上小猫两三只,有实权的将领几乎都以各种借口未到场。太守倒是谨小慎微,宴会上和颜悦色只管喝酒,挑不出纰漏来。

    形势比顾晓晓预想更加严峻。从将军人在京城副将还有家中姊妹留在北疆,今日与从将军有交情的将领无一人前来。

    北疆乃是顾晓晓的封国,虽然现在封王对属地的操控没有数百年前那么紧密,但称句土皇帝并不为过。

    盖因为清和帝登基之后,天下太平,唯独北疆偶有骚动,所以国家兵力朝北边倾斜。这里兵卒多从各地抽调,有私心者难免。

    清和帝派三皇女前来就藩的另一原因,正是北疆多有异动。将领各自为政,对朝廷下达命令阳奉阴违。且边关常有骚动,年年派发粮草和兵器,敌寇却屡禁不止。清和帝恐天下生乱。这才将阳琼晚派来防患于未然。

    被人来了个下马威后。顾晓晓没放到心上,她一面带着左琳到各个驻地犒劳将士,另一面白龙鱼服,乔装打扮凭着高超武艺潜入到各个将领府中打探虚实。

    同时,顾晓晓委任左琳以及贾指挥以犒赏将士为由,走访各个营区暗中统计各军人数。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顾晓晓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对北疆势力的盘查。同时她私下里联系上了,她之前派到北疆的贱民。最早一批移民在这里已经待了两年,她们带着任务而来。对北疆各地地形人口熟悉,郡县中人口以及豪富之家也有了解。

    这一数据对顾晓晓极为有用,她先前的经营没有白费,源源不断送往北疆的移民,在此刻终于派上了用场。

    在经过详细的排查之后,顾晓晓得出了令人心惊肉跳的结论,北疆顽疾已经成了必须挥刀斩断的毒瘤。

    北疆寒苦,百姓生活穷困,在这里当兵捞不掉多少油水,但是当长官就不一样了。朝廷每年都要朝边疆输送粮草,有些将领会领空饷,虚报兵数多领粮草。

    这还不是最来钱的,青萝国严禁民间私售铠甲兵器,但地方豪富又有装备庄园的需要,所以倒卖兵器成了有心之人另一条生财的路子。

    倘若以上这些还能用利欲熏心来解释,顾晓晓隐约调查出的另一真相,已经能够得上通敌叛国了。

    青萝国食盐提炼盒铁铸造技术比周边蛮族部落强上许多,蛮族擅长养马拥有大量牛羊珠宝。于是有将士,为了谋取更多利益,趁着互市时买卖布匹瓷器生意的遮掩,偷偷将粮食和兵器贩卖给蛮族。

    养虎为患的行为让顾晓晓十分愤慨,待她在北疆实地调查分析之后,发现这条利益链比她能想到的更为复杂。

    蛮族为何能屡屡作乱,不止是因为她们擅长马战来去如风,也因为边疆城防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牢固。

    自从北疆建国之后,国内平安,西边东边南边毗邻其它封建王国,邦国关系良好所以一直太平。

    所以在青萝服兵役,多做一些饮水凿渠修路的差事,最多不过是平匪,在灾年维护治安免得流民冲突,唯一有上战场厮杀机会的只有北疆。

    北疆军营在青萝国是最凶险,同样也是晋升可能最大最快的地方,许多地方将领都是由北疆出身,贾指挥便是在北疆打了数场胜仗之后脱颖而出。

    没来北疆进行深入调查之前,顾晓晓以为军队顶多**玩忽职守克扣粮草欺上瞒下。

    到了这里,她才发现人性究竟能恶到何种地步。

    那些将军,那些领着朝廷俸禄的“国家栋梁”,尸位素餐犹不满足,还要千方百计搜刮着士卒的膏粱,踩着百姓的尸体获取钱财和荣耀。

    她们将蛮人当做狼,把百姓视作牛羊,用粮草和兵器喂养着野狼,待她们吃饱喝足侵扰边民进行肆虐时,百姓惨遭屠戮亲邻离散之时,再出兵打退蛮族,借此获得军功。

    军功建立在百姓的血泪之上,若不是亲自来到北疆,顾晓晓简直难以相信,世上竟有如此心狠手辣罔顾家国之人。

    从将军、李将军,祝将军,那些在北疆跺跺脚就要抖三抖的大将军们,竟然都是这些肮脏交易的参与者。

    除此之外,她们还在军中不断弱化朝廷的影响。妄图将官兵变为各人私兵。好在古人忠君爱国意识浓厚,几人在军队中影响虽大,但还到能够控制全军思想的地步。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几个将军颇得上中层领将忠心,但他们盘剥底层兵卒军饷和粮草兵器,压迫底层士兵。一些知晓真相的士卒和百姓,对那些高高在上的将军充满了愤恨。

    这一点很重要,倘若利用好,将来靠这些底层兵卒翻盘,也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兹事重大。顾晓晓在愤慨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安危,由于此事牵扯的将领太多。为避免打草惊蛇。顾晓晓不敢大肆声张寻找证据,甚至不能用明面上的势力向京城传递消息。

    进入北疆之后,顾晓晓如同踏进泥潭,不知有多少只眼睛在盯着她。莫说是驿站。恐怕她的王府都不是绝对安全的。

    好在顾晓晓从京城带的随从护卫足够多。直接名正言顺的将王府上下用人换了一遍。

    来北疆没多久,就有人打起了往顾晓晓后院塞人的主意,她直接在当地找了两个身世清白的少年,收为夫侍,谢绝了旁人的好意。

    这两人家世清白可靠,亲缘关系简单,顾晓晓将起家人一并收为奴仆庇护羽翼之下,免得被有心之人收买。泄露出她和两人之间真正的相处模式。

    两少年生的眉清目秀姿容婉丽,冷不丁遇到如此好事。哪怕只是逢场作戏,替殿下充当烟雾弹,他们仍是欢欣鼓舞,操心着顾晓晓的衣食住行。

    为了将消息顺利传到京城,传入清和帝耳中,顾晓晓将千辛万苦搜集到的证据,摹写之后交给两拨人,走不同的路线送往京城。

    她用的人正是两年前以各种名义,送到边疆安家的移民,她们对顾晓晓忠心耿耿,又是移民中百里挑一的灵慧之人,顾晓晓对她们寄予厚望。

    在送信的过程中,顾晓晓没有闲着,清和帝派给她的属官陈放,在前往北疆的路上老实持重寡言少语。但进入北疆,在静王一行人受到冷落,又跟随顾晓晓在北疆大致走了一遍之后,陈放对北疆最新情形也有了一定了解。

    陈放目光犀利,提出的问题竟与顾晓晓精心调查后的结果有几分契合。而且她多年前在北疆待过几年,毫无保留的向顾晓晓介绍了北疆近些年的发展历程,让她少走了许多冤枉路。

    顾晓晓一直觉得陈放没有表面上那样简单,果然在三个月之后,陈放拿出了清和帝的亲笔秘旨,授权顾晓晓若查出北疆形势不对,可暂代清和帝处理事宜。

    这道旨意,对顾晓晓来说犹如甘霖,清和帝的秘旨所给权限十分宽泛,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扩军。同时,她对清和帝也多了几分钦佩,她并不像剧情中那样容易糊弄,也没有她想象中那般为了独揽大权,怀疑子女和亲信贻误军情。

    顾晓晓银钱在手粮草不愁,征兵时所给待遇明显优厚于其它军队,一时引来许多人竞相报名。

    贾指挥十分忌惮北疆形势,三皇女所处位置简直步步惊心,但在她观察看来,三皇女细心沉稳没有急功近利,泰山压顶面不改色,在危机四伏的北疆能够游刃有余的扩充着自己的势力,绝对是可以投靠之人。

    为了更进一步,贾指挥全心全意投入到征兵中去,即使化解了北疆几股势力的干扰,有理有据的和从家军、李家军等展开征兵之争。

    顾晓晓派出的人马,利用快马、信鸽等传递消息方式,用最快的时间将消息传递到了京城姜玉景手中。

    两封一模一样的信拿到手中,顾晓晓拆了其中一封后心惊胆颤,不敢耽误连夜进宫,将北疆的消息递给了清和帝。

    这一年来,朝廷对北疆的操控能力越老越弱,边境所需兵器粮草增多,满足侵扰发生的却愈发密集。清和帝引以为患,认定北疆存在猫腻,为了在大火降临之际解除危机,她将阳琼晚派了过去。

    真正拿到了北疆的消息,发现自己任命的将军,和蛮族竟然蛇鼠一窝,她们的荣耀和爵位,是踩着百姓和普通士卒的鲜血骨肉,一点点堆起来的,她不寒而栗恨不得直接将一干从犯捉拿归案血洗北疆一肃朝纲。

    在位这么多年,清和帝从来不知道,在国泰民安的表象之下,竟然藏着这样的国家蠹虫。她原以为北疆不过小伤小患,如今看来脓包背后,腐烂已经深入骨血。

    清和帝有些庆幸在阳琼晚出发前,她曾下了秘旨,倘若北疆形势严峻,她可以随机应变代她处理北疆军政。

    为了保险起见,清和帝又下几道旨意,一道加密之后通过特殊渠道送到北疆,其余的则是送往国中另外几个军营。

    任由北疆毒瘤蔓延下去后患无穷,清和帝固然担心座下龙椅不稳,但她更担心的却是江山社稷败落。

    就在顾晓晓步步为营,与几只老狐狸斗智斗勇之际,阳琼华和阳琼晚又是另一番境况。

    阳琼华自从到了应州城后,如同困鸟出笼好不快活,应州大小官员对她毕恭毕敬,生怕给她留下不好印象。

    毕竟应州离京城只有三百里,若皇长女心情不虞,不到三天就能上达天听。清和帝宠爱皇长女,这是众所周知之事,所以应州大小官员对杨琼和及随从人员十分配合。

    阳琼华在朝中时,胸怀抱负倍受朝中守成派掣肘,许多她认为优秀先进的政策难以通过并在青萝试行。

    如今到了应州,她在这里地位最高,又拥有人事任命大全,阳琼华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理念。

    由于就藩期限只有三年,阳琼华又一心要让满朝文武刮目相看,向朝廷证明自己理念的先进性和正确性,故而她在对应州匆忙调查了解后,就开始颁发她认为可以福泽百姓的法令。

    诸如增加地主赋税减少平民税收,兴办书院给平民子弟创造读书机会等等,顾晓晓心目中的善法。

    奈何这些法令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虽然地方官员为了讨好皇长女颁布了下去。但是众官员层层推诿,大小地主使出各种计策躲避增加的赋税,兴办书院之人,借机从中渔利。

    这些原本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在地方各级行政的推诿下,闹得鸡飞狗跳,并没像阳琼华设想的那样一鸣惊人。(未完待续。。)

    ps: 谢谢玄庵因砚、荼蘼花、开心小荷苞、晕倒~虹果的月票,么么哒~~汇报情况,陵子第二个故事写了4k字了,大家月票快砸过来,这个故事结束,咱就爆更~~!( )

第三一章 女尊之炮灰皇女反三攻计22

    (改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阳琼华问自己,同时也是问属官,她明明做的都是兴办学堂开民智,降低贫苦百姓税收,提高男子地位等造福万民之事,为何施行起来就这么难。

    困惑和迷茫盘踞在阳琼华的心头,来应州前的雄心壮志被阳奉阴违的地方官僚,消磨的所剩无几。

    她对太女之位势在必得,原想要在应州做出政绩,然后顺理成章登上那个位置,日后登基大宝之时,将从榕从苦寒之地接出来,给她后院中全身心依赖她的男人一份保障。

    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横亘着许多阻碍,阳琼华的皇女身份,能为她赢来应州官员的惊惧和恭维,却换不来真正的心服口服。

    半年时间让阳琼华收起了那些天真的想法,开始正视自己的稚嫩与不足,她的善良和优柔寡断以及想当然,在青萝行不通,在应州更行不通。

    此次出行,阳琼华将王夫和两位侧夫,以及府中其它夫侍全都带上,曾令人好生嘲笑,直言她离不开男人。

    风言风语对阳琼华毫无影响,离开京城后,应州属她位份权势最高,阳琼华本想借此大展宏图。却没想到交困于政务,只得退守后宅与众美人一起游赏应州,又因她喜欢丝竹之声,少不得被人讽刺两句爱好靡靡之音。

    一腔热血付之东流,阳琼华难免心灰意冷。又有佳人在侧,逃避现实也情有可原。

    直到北疆静王征兵消息传来,阳琼华这才惊觉。在她荒废时日之时,往日不显山不露水的三皇妹,已经开始崛起了。

    兵权向来是个敏感话题,三人就藩时,阳琼华对清和帝赐给阳琼晚三千甲兵随行十分眼红。要不是属官分析利弊,将北疆和应州、连安情况译一剖析,阳琼华恐怕还要到清和帝面前叫不平。

    若先前还能用北疆路途遥远艰险。解释御赐三千甲兵的用意,那么阳琼晚在北地征兵呢?

    只要想到阳琼晚手中已经握上兵权,阳琼华如坐针毡。恨不得即刻想出破解之法。紧要关头,她最信赖的还是枕边人,故而向几个夫郎问策,将属官给撇到了一边去。

    那些追随阳琼华来应州。想要随她大展拳脚之人。见她对枕边人言听计从,她们这些谋士反受冷落,于是暗波汹涌。

    炎炎夏日,无边风景一时新,莲叶田田画舫飘在平湖之上。船头管弦呕哑,只听咣当一声脆响,玉杯坠地,有一女子气急败坏道:“停下。靠岸,歌舞伎自行离开。”

    先前妩媚动人吹拉弹唱的美少年们。宛如受惊的黄雀,一个个噤了声抱着怀中乐器,在清风中瑟瑟发抖。

    船舱内发怒之人,锦衣玉带面白如玉,赫然是阳琼玉。

    阳琼玉与阳琼华一道出京,一东一西各奔前程,连安离京城足有六七百里地,风物气候与京城大不相同。这里阡陌相连多平湖水田,连百姓都生的比别处清秀些。

    清和帝的偏心,让阳琼玉怀着愤懑之情离京,在她看来阳琼华昏庸好色满脑子奇怪想法,阳琼晚冲动易怒无谋略,太女之位非她莫属。

    然而,阳琼华被废之后,朝中多次请封太女,阳琼玉每次都抱有极大希望,清和帝却将请求立她为太女的奏折全部驳回。

    更甚至,清和帝还曾流露出复立皇长女的心思,好在阳琼华自作孽,因着男色一事在京城屡次炒出荒唐丑闻,于是错失了太女之位。

    如此行事,阳琼玉怎能心服口服,奈何清和帝打着磨练三位皇女的旗号,直接将她们送到各自封地就藩。

    搁在历代,成年皇女到外地就藩,等同于太女只正已经被淘汰。但清和帝只有三个皇女,她此番举动让人深思。

    阳琼玉只能相信清和帝的说辞,她要借她们在封地的表现,来考核她们的资质,最终选出太女继承江山社稷。

    身为二皇女,阳琼玉表面谦和实则自负,她看不上阳琼华,又嫌阳琼晚无能,在出京之前从未将她当做过敌手。

    天算不如人算,阳琼玉在应州和北疆都放了眼线,阳琼华不知天高地厚的愚蠢行径,让她暗自偷笑。但从北疆传来的消息,却让阳琼玉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了。

    阳琼玉与从将军结成联盟,如今从将军虽人在京城,北疆军队又她的副将和从家其它嫡系掌控。

    两人互相利用,都想靠对方更进一步,阳琼玉将从将军视为老狐狸,与她合作的同时也提防着她。

    在合作过程中,阳琼玉得知了许多令人心惊的北疆辛秘,但为了皇位,她不仅没有发作从将军,还选择了同流合污,为的就是能有支持她的军队。

    天下乌鸦一般黑,阳琼玉在笼络从将军的同时,对于北疆其她几位将军也有示好之意。

    相比起京城周边的军队,距京城越远,军队对朝廷的服从度就越低。

    阳琼玉还在小心翼翼与虎谋皮之际,冷不丁得知阳琼晚已经开始招兵买马,在北疆打造属于自己的势力。

    得知这一消息后,阳琼玉的第一反应是,她怎么能?第二反应则是,她怎么敢!

    待到回过神来,阳琼玉后背一凉,终于找到了问题关键所在,阳琼晚在北疆那么大动作,清和帝在朝堂上不发一言,是不是证明了,清和帝对她的举动是默许的。

    这意味着什么,下了船回到王府之后,阳琼玉将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中,随意挥毫梳理思绪,归结出一个让她惊骇的结论——清和帝看重的人是阳琼晚。

    这个念头刚出来时,不过是个模糊的影子。阳琼玉在脑中琢磨着近些年来。清和帝对她们姐妹三人的安排,突然发现阳琼晚好像并没她们想象中那样不受宠。

    北疆条件虽然恶劣,但阳琼晚封王的年纪。比她和阳琼华都小。之前清和帝对阳琼晚并不重视,所赐婚姻人选,都能称得上名门贵子。从榕还是将军之子。

    待到太女之争时,推举三皇女的人少之又少,清和帝却没将阳琼晚直接摒除于继承人之外。

    阳琼玉本以为母上将连安赐给她,是因为宠爱信任,不愿她在边荒之地受苦。当在从将军了解到北疆可怕的利益链条后。她恍然大悟。

    这一切,压根儿就是清和帝在为阳琼晚铺路。

    好一个阳琼晚,阳琼玉恨得牙痒痒。双手撑着桌子,眸中闪过一丝戾气,拿出笔墨打算修书与从将军共商对策。

    北疆的水太深,为了博取信任同样也为了瓜分利益。阳琼玉将手伸到了北疆。分享起来罪恶的果实,同时也和从将军结成了忠诚的盟友。

    轻蔑忽视的人,竟成了一匹黑马,阳琼晚在北疆的调查很可能触及自身利益。阳琼玉在信上点明了这些后,提出了一个阴损的主意。

    风生水起,局势愈发混乱,一向被人忽视的北疆,在各方势力的推动下。成为了漩涡中心。

    顾晓晓在北疆并不如阳琼华和阳琼玉记恨的那般得意,或者说。她正面临着进入任务之后,人生中最大的危机。

    自从开始征兵之后,顾晓晓在越城愈发不受欢迎,她手下北光军在操练过程中,与其它边军,发生摩擦的次数越来越多。

    北疆就像一个汽油桶,表面上安静如水,实则在酝酿着巨大的爆炸,一切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贾指挥、左琳、陈放还有顾晓晓其它心腹,这些日子心累交瘁,很少有能睡个囫囵觉的时候。北疆危机四伏,清和帝下了命令,她们若是能坚持下去,日后前途定然一片光明。

    若熬不下去,性命倒是其次,唯恐连累亲族。

    阳琼晚对于行军打仗操习演练之法很感兴趣,度过不少兵书,顾晓晓曾在翼王身边人耳濡目染,在进行各种知识储备时,也学过许多攻城布防之道。

    这个时代的男子尤为孱弱,女子多以灵巧为主,体格健壮者只占少数。也就是说,这不同于顾晓晓印象中的传统封建王国,所以她练兵必须结合实际,考虑到青萝人的身体特点。

    为了增加单兵战斗能力,顾晓晓将新征的兵卒放到三千甲兵之中,让老兵带新兵,用最快的速度让她们适应军队的生活。

    同时,顾晓晓还亲手设计图纸,为北光军建立了一个规模可观的校练场,让她们在场中进行体能锻炼学习见简单武术。

    顾晓晓先要打造一支高效军队,提高个人战斗力的同时,将战术概念灌输到每一个人心中。

    如果一个军队离只有将军懂战术,它或许能纪律严明,但绝不能在战场上将阵法的精髓展现出来。

    北疆几个将军手下兵卒加起来,足足有二十万之众。顾晓晓征了这么久兵之后,不过才有两万余兵,大部分还是没上个战场的新兵蛋子。

    没见过血的兵,只能算半个兵,这成了横亘在顾晓晓面前的难题。

    到底如何让一群没杀过人,没上过战场的士卒,成了以一敌三、以一敌五的勇士。

    若能将这些让你培养成武林高手,或许不似难事。但是练武需要天分,这些人放弃太平的生活入伍,多半是日子太过穷困,实在过不下去了。

    这样一群人,究竟该怎么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顾晓晓陪着士卒们,在营地安营扎寨同吃同宿,终于制定出了一套系统合理的方法。

    新兵在入伍之时,先要参加一场比斗,比斗中得到的名次,直接决定了她们被划分到谁手中。顾晓晓按照身体素质和武力值,将新兵编入不同队中,让体能相近的人进行配合训练。

    士兵们入伍时的名次,决定了她们的待遇和级别,那些体能充沛战斗力强的人,受到顾晓晓特别关注。

    为了增加众人的竞争意识,顾晓晓在军中下令,每周都会有武功及体能考核,优异者都能获奖。

    在经过不断的修改之后,顾晓晓立下的规矩愈发齐全,北光军的战斗力比北疆其它军队显著高一截。

    当然在没有经历真正的战火考验下,顾晓晓不会自满的认为,自己的属军就一定能成为常胜之师。

    顾晓晓为广大士卒画了一个美丽的馅儿饼,只要他们忠心为国努力拼下去,哪怕身死之后,他们的家人也能有妥善安排。

    明知道这条路九死一生,但为了前程,为了摆脱困境,她们心甘情愿的走上了不归之路。

    这人顾晓晓正在研究蛮族近一两年来活动范围的地图,同时研究她们侵扰边境时的战法谋略,还有常用的兵器,一个身穿蓝色兵服的女子在下人的带领下,门都没敲闯了进来。

    “殿下,不好了,方才燕副将带着几十个亲卫,闯入北光军营之中,口口声声喊着要捉拿逃兵,两方发生了争执,请殿下前去主持公道。”

    来人匍匐在地口齿倒是清晰,顾晓晓正欲让她再重复一遍,报信士卒再次叩首求到:“殿下,事不宜迟,再晚些恐怕两边要爆发大的冲突,还请殿下早些动身。“

    这人胆子倒大,顾晓晓将她的容貌声音记在心中,换衣服同时命下人牵马出来,又带上了左琳等护卫,快马加鞭朝北光军营赶去。

    静王府居于城池中心,军营却在城外,顾晓晓坐骑神骏,一马当下将其它马匹甩出了一大截。

    顾晓晓也不害怕,一路朝军营狂奔,手握缰绳腰上挂着软鞭和宝剑。

    燕副将是从将军的人,之前几个将军曾暗中派出人手,用各种各样方式破坏顾晓晓征兵之事。

    全靠顾晓晓天资聪颖见多识广,才能一一化险为夷。当然,顾晓晓应对成功的原因,与对方轻视她,认定她一个黄毛丫头成不了大事也有联系。

    越城街道上,顾晓晓与护卫一路疾驰,直冲城外。几方势力密切关注着她们一行人的行踪,北光军营之中事态不妙。

    顾晓晓压低了身子,以最快速度冲到大营门口,出示凭证之后,直接冲入营中。(未完待续。。)( )

第三六二章 女尊之炮灰皇女反攻计23

    军营内一片喧哗,贾指挥身披甲胄手持长枪,与同样甲胄加身的燕副将还有其它几个将领对峙。

    顾晓晓粗看了一眼,北疆几个靠着不光彩手段赚军功的将军,几乎都派人过来了。

    今日之事绝对早有预谋,若不曾商议,怎会一拥而上跑到北光军大营中捉拿逃兵。

    “属下参见殿下。”

    见顾晓晓来,贾指挥眼神一亮,屈膝在地声音洪亮的行了一礼。

    几个前来闹事的将领,没想到三皇女会来的如此快,踟蹰之后跟着行了礼,各人神情虽不同,但都透着愤愤然之感。

    顾晓晓不动声色的将众人打量了一眼,颔首示意贾指挥起身,往前走了几步,与众忍隔开了距离,这才负手而立问到:“何事如此喧哗,燕副将、程指挥,你们欺我北光军无人不成?”

    她话一出,北光军士卒同仇敌忾对外来者怒目而视。

    除了来自光耀军的三千兵卒,新兵多征自北疆寒苦百姓,她们出身寒微为了生存,这才来参军谋生路。

    北疆原有近二十万大军,但军中底层士卒生活困苦,粮草被扣发,兵器多坏朽,碰上蛮族入侵死伤无数。她们眼看着上面人贪污**,自己却要在前线卖命,同袍为国捐躯后,朝廷的抚恤财帛还要被克扣,早就忍无可忍。

    北光军初征兵时,她们持观望态度,越来越多的同乡入伍之后。奔走相告北光军的清明,静王殿下的平易近人。

    虽然同时她们也叫苦不迭,抱怨军中训练太过严苛。近似炫耀的说发放的兵器锋利铠甲沉重,上司如何命令他们小心保存。

    操练时竟能用崭新的兵器,竟然有铠甲穿!她们的抱怨,让那些在军中做着随时可能被当做马前卒牺牲的人动摇了。

    同样是做兵,为什么别人武器粮饷一个都不少,偏偏她们要被欺压任人剥削。

    起初只是一两个人意动,后来则是六个八个、十个。左右都是给朝廷当兵,那些即将应征入伍的百姓,在同乡亲邻的宣传下。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北光军。

    北光军不断扩大,剩下几支军队相应的少了许多兵源。没有足够的新兵就无法申报新的武器和粮草,没有朝廷的补贴,她们的腰包就鼓不起来。

    危害到切身利益。她们坐不住了。但北光军隶属于静王,乃是她的私军,她们想插手也插不进去。

    恰好,到了后来,军中某些兵卒艳羡北光军的军饷,偷偷脱下军服,跑到北光军营装新丁。

    如此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几个将军遂联合起来。要向北光军的总指挥讨个说法,同时也打算借机让静王收手。

    她们在北疆盘踞多年。往日里为了地盘争夺不休,如今朝廷派了静王殿下,硬生生插了进来,破坏了她们先前达成的微妙平衡,于是几方势力不计前嫌,想要联手让静王放弃扩张。

    北疆在外人看来寒冷艰苦,但在她们眼中却是下蛋的金母鸡,初来北疆时,她们也曾摩拳擦掌驱除蛮人,大干一场赚回军功。

    深入局中后,她们才发现北疆深不可测,一不小心就是万丈深渊。要么跟着上峰走,加官进爵腰缠万贯,要么独善其身被踢出权力中心。

    从善如登,从恶如流,她们几乎没有多少挣扎,选择了一条利于自己的道路。一条路走到黑,良知消泯,体会到权力带来的荣耀和快感后,没人愿意抽身。

    于是,当有新人来到北疆后,她们蛊惑心思易动的人同流合污,排挤打压不愿参与其中的,如当年别人对她们做的一切。

    三皇女是一个异数,由于北疆地广人稀苦寒交迫,所以青萝建国以来,很少作为皇女封地。即使不幸分封到了北疆,鲜少有皇女真正来越城就藩。

    将北疆视为囊中物的几个将军没想到,清和帝竟真的派三皇女到北疆,更没想到她竟不似名门贵女,对诗书游玩无兴趣,反倒一门心思的进行招兵买马进行操练。

    左右中三位将军没一个屁股干净的,阳琼晚来之后,她们刻意冷落,想要给她一个下马威,同时将她隔离到军权之外。

    她们个个老谋深算,三皇女偏偏反其道行之,完全没有低头的意思,以圣上赐的三千甲兵为基础,扩编手中军队,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壮大。

    正是先前的暗中较劲,激发了今日校场之争。

    顾晓晓目光微沉不怒而威,眼波横扫过去,等着几人回答。

    贾指挥站到静王身后,与燕副将等人对峙,剑拔弩张神经紧绷,仿佛随时准备出剑,与对方进行格斗。

    “殿下安康,卑职本不敢冒犯,但国有国法军有军规,今日左军、右军、还有中军,都有不同程度的逃兵现象。属下追查之后,发现这些逃兵,竟跑到北光军,摇身一变换了身兵服。”

    “燕副将说的是,军纪严明方得天下太平,逃兵现象严重。卑职怀疑,北光军故意包庇逃兵,为她们提供栖身之所。”

    “殿下,您一定要擦亮眼睛,莫要被小人蒙蔽。”

    三人一人一段话,顾晓晓耐心听完,转过脸问贾指挥:“几位将领所言可否属实,北光军是否收容过逃兵?”

    贾指挥神情一凛,抱拳道:“殿下明鉴,属下奉命征兵,户籍文书俱全,绝无逃兵在内!”

    一句话让燕副将等人哑口无言,顾晓晓哦了一声 ,故作疑惑:“几位既然声称有逃兵潜入北军之中,是否有证据?”

    入伍需要提供户籍文书,免得敌人奸细混在其中。贾指挥的反驳直中要害。

    燕副将一下子被问住了,为了昧下军饷她们虚报人数,所征额定兵数早已满员。借此吃空饷。

    又因边境时有摩擦,北疆军队伤亡率居高不下,为了让战绩好看些,她们又虚报死亡人数。如此每年都要征一些,不登记户籍的兵卒作为补充,这些兵在军中地位极低,倘若战死。只能得到微薄的抚恤。

    这一直是北疆三军默认的规矩,她们已然习以为常,如今被静王提起。这才发觉自己竟是挖了个坑朝里跳,蠢到将小辫子送到静王手中。

    “嗯?还请几位出示证据。”

    顾晓晓步步紧逼,看着对面人变了脸色。

    燕副将沉默,她身边人跨出一步:“殿下。您有所不知。户籍文书上交有延迟,那些逃逸的兵卒正是钻了这个空子。”

    见此人强言狡辩,顾晓晓冷哼一声。

    “我劝几位若是词穷,不如回家反思一下,罔顾国家法纪的下场。我青萝国重视兵役,凡入伍者可福泽乡邻,并有粮食财帛补偿,故而要先登记户籍文书。再编入行伍。”

    原本气势汹汹,带着亲卫。想要压下北光军势头,让其收敛锋芒。

    却不料让三皇女抓到了把柄,被一言逼得进退不得。

    燕副将又是懊恼还是后悔,同时还有些后怕,她偷眼打量着三皇女神情,怀疑对方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对方缄默有退缩之意,顾晓晓不打算放过她们,她直接从怀中拿出清和帝令牌,朝空中一举。

    “陛下口谕,见此令者,如见圣上。”

    “微臣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万岁。”

    随着令牌拿出,偌大校场只剩顾晓晓一人站着,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

    “从即日起,本殿下将对左右中三军进行彻查,若有违法乱纪者,一律严办。”

    自来北疆之后,顾晓晓一直养精蓄锐不露锋芒,处处隐忍,即使北疆军中已经腐朽到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几个将军视兵卒为走狗百姓为牛羊,她恨不得利剑出鞘,斩除北疆乱象。

    但碍于时机尚未成熟,顾晓晓只能忍,暗中积蓄力量,如今她有北光军在手,又有清和帝的支持,了解到三军内部并非完全稳固,终于到了出手的时候。

    燕副将匍匐在地,只觉三皇女形象伟岸,让人不敢直视,又念起所作所为后背发冷,恨不得即刻回营,细查先前黑色交易是否残留蛛丝马迹。

    宣布了彻查令后,顾晓晓直接带着左琳等人离去,待她走后许久,燕副将等人才敢起身,她们不敢逗留速度离开北光军营,飞身上马赶赴各自军营。

    夏秋是北疆一年中最太平的日子,因为蛮族粮草丰沛,牛羊繁衍生息,鲜少侵犯北疆边境。

    顾晓晓挑这个时机,也是为了避免内忧外患一起到来。

    当众宣布彻查令是她深思熟虑的结果,顾晓晓在等一道圣旨,一道能够让北疆变天的圣旨。她赌清和帝愿意相信她,赌清和帝相比失去北疆,能够她在北疆做大。

    这是一场险局,顾晓晓没有必赢的把握,但愿意放手一搏。

    顾晓晓不是威严恐吓,她在彻查令颁布的第三天,带着近百亲兵,开始从燕副将所在的左军开始调查。

    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照兵簿以及历年伤亡登记清点人数,同时清点目前左军实际人数。

    一个简单的查人数,竟逼得燕副将告病,不敢与顾晓晓当面对质。

    通过清查,左军之中存在的种种弊病,暴露在人间,军中大小将领人人自危,个个推诿责任,生怕被阳琼晚拉出来杀一儆百。

    做恶久了人就麻木了,在静王彻查之前,几位名声显赫的大将军,已经忘了自己的一切,全是通过侵吞朝廷百姓底层兵卒利益而来。

    顾晓晓在清查兵数的同时,直接在校场之上宣布,凡是有冤屈不平者,皆可直言上报。

    倍受压迫的兵卒刚开始不敢轻举妄动,但见三皇女果真不讲情面雷厉风行,这才放下心来,上前陈诉冤屈。

    顾晓晓早有心理准备,但在翻看下属整理的众人陈情之后,恨不得即刻拿剑上京斩了从老匹夫。

    京城时,顾晓晓曾与从将军有过照面,她在京城中一直表现出人畜无害的莽夫形象。谁知她在北疆竟是如此面目,让人恨不得杀之后快。

    彻查三军比想象中更加困难,左军还未查完,顾晓晓已经经历了多次刺杀,若非她早有准备,受伤是小丢命是大。

    刺伤她的人,狡猾无比被捉到之后直接咬舌或者服毒自尽,更有蛮族参与其中。

    顾晓晓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众人为了阻止她查下去,动了杀人灭口的心思,连她皇女身份都不再顾忌了。

    北疆风云变化,几双黑手试图阻止顾晓晓的调查,但可惜的是,那些长期以来被黑暗腐蚀的光明面也开始显露。

    当天空被黑暗遮住之后,太阳黯淡无光,但黑暗有了缺口后,光明会一点点出现。

    顾晓晓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以千金之躯犯险,努力揭开北疆的黑暗面纱,那些秉承善意被打击报复,那些屈服于恶等待时机的人,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主动与顾晓晓联络。

    边境百姓和蛮族之间有着血海深仇,不少人是怀着为家人为亲邻报仇的想法入伍。谁知进了军队之后才发现,军中竟是如此黑暗,她们被禁锢了自由,成为上司换取军功的炮灰。

    黑暗笼罩北疆太久太久,久到她们放弃了希望,但三皇女出现了,她坚毅勇敢不向恶势力低头,她杀伐果断敢带着几百人彻查三军,她英明神武在遇到刺杀时,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那些星星点点的火苗连成一片,那些被黑暗湮没的光明再次亮起,三皇女阳琼晚成了北疆百姓和底层将士心中的正义。

    支持正义,除去黑暗,这是所有人的心声。

    顾晓晓将生死置之度外,顶着强大的阻力,继续着对三军的彻查,不知不觉中,支持她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当她被中军拒之营外,正准备下令强行入营时,门竟自己开了,数百中军营卒不顾军令,为三皇女打开了大门。

    这就像一个信号,一个让三军将军及党羽害怕的信号,她们不再享有一言九鼎的权力,她们的地位遭到了动摇。

    刺杀、硬抗无用,她们终于害怕惶恐了,动起了求饶的心思。

    (呀,陵子的第一本书很稚嫩,哈,女主叫阳清和,嘎嘎,讲的就是女帝故事,恍然如梦呀。)(未完待续。。)

    ps: 谢谢青衣浅淡的月票~~嗷嗷,陵子1210过生日,大家快投月票,伦家卯足了劲儿,到那天拼一拼日更12000!!!所以,提前给加加油!( )

第三六七章 女尊之炮灰皇女反攻计24

        先下杀手,待到她逃过一劫,反过来报复时再求饶,真当她是泥捏的人了。面对敌方示好,顾晓晓面冷心更冷,不留半点转圜余地。

    顾晓晓的强硬手段,激起了左右中三军手脚不干净将领的反抗,有人弃暗投明转向朝廷,就有人狗急跳墙,起了别的心思。

    北疆的形势,除了顾晓晓之外,清和帝最为清楚。阳琼华和阳琼玉却是不知的,有人将路子走到了两人这边,想借她们的手逃过一劫。

    阳琼华和阳琼玉密切关注北疆动态,对阳琼玉铁腕插手北疆军务十分不满。她们分别在应州和连安,一个想要大展拳脚结果败北,另一个虽然薄有名声,却因连安无军营,难以培养军中势力不满。

    清和帝给了三年时间,她们以为是考察各自的政务能力,谁知阳琼晚另辟蹊径开始抓兵权。

    为了扭转颓势,两人只能想办法在北疆分一杯羹,还要瞒着清和帝,又因阳琼华拼着性命荣辱,在北疆练下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北光军,她们不能不惶恐。

    所以遇到李将军、祝将军遣人示好时,两人动了心思,暗中与其勾结,打算上书奏请清和帝阳琼晚在北疆蓄养私兵,争权夺利图谋不轨。

    两人极力朝阳琼晚头上扣谋反罪名,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难得没斗起来。

    北疆形势严峻,到了这种关头,两个女儿还在忙着互相倾轧,清和帝反而不喜,直接将两人的奏折押了下去。

    原本她对阳琼华抱有期望,如今见她目光短浅。精于算计不懂顾全大局,立她为太女之心也熄了一些。

    若盛世太平,清和帝可以凭自己喜好,选一个守成之君便可。但现在北疆祸端乍起,一不小心青萝就会陷到内忧外患中。

    为了长远考虑,清和帝不得不将目光放到了阳琼玉和阳琼晚身上。

    这边顾晓晓正忙的焦头烂额,彻查逐渐深入。军务的黑暗一点点被剥出来。真相大白于世人面前。

    那些腐朽**不堪的真相,让一直倍受蛮族侵害,饱含血泪的百姓愤怒了。她们在寒冷的北疆不辞辛苦进行耕种。还要交高昂的租税,即使这样蛮族一来,轻则一年的收成没了,惨的家破人亡。

    仇恨支撑着百姓踊跃参军。当爆发出军队和蛮族勾结的消息时,她们再也忍不住了。她们不懂那么多道理。也没有以一敌百的强悍,但众志成城,所有人的屈辱和不甘拧合在一起,是一股可怕的力量。

    三军将领开始恐惧。她们迫切的想要这一切停下来,但是反对的浪潮愈发汹涌。

    借着百姓的力量,借着广大底层兵卒的力量。顾晓晓乘风破浪有了一争之力。

    若真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顾晓晓有信心让三军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倒戈。同时能说服三分之一的人保持中立。

    青萝国约有近六十万兵丁,原北疆三军共有二十万,如今顾晓晓硬生生见北光军变成了北疆的第四股势力,同时争取到了许多中层将领的支持。

    这场一开始必败的困局,在顾晓晓的奋斗下终于有了生机。

    一道圣旨直达北疆,清和帝下令将从将军革职查办,左军由三皇女暂为统领。圣旨的及时到来破开了僵局,同时激化了矛盾,被该被拘禁治罪的从将军,使出金蝉脱壳之计逃跑。

    从将军嫡系跟着消失,同时离开的还有近万军队,顾晓晓在北疆各种搜索,这支军队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这道圣旨让阳琼华和阳琼玉坐卧难安,阳琼晚在北疆权势滔天,若非清和帝属意她做皇女,如何会有此安排。

    为了做最后挣扎,两人铤而走险,决定在阳琼晚回京之前,让太女之争尘埃落定。

    迷雾重重,北疆风云变幻莫测,蛮族一反常态在秋季入侵青萝,让局势更加混乱。

    这背后若没有有心之人推动,绝不会严峻到这个地步。顾晓晓接到圣旨后,将左军重新整合,尚未完全掌控,就要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与蛮族交战。

    顾晓晓研习兵法多年,刀枪棍棒样样出色,直接身先士卒,来去如风,硬生生杀出了一个血罗刹的名头。

    蛮族之人但凡听到静王亲自出征,闻风丧胆无不退避三舍,顾晓晓运筹帷幄,摆脱了纸上谈兵的局限,成为了真正的战神。

    顾晓晓的英勇让她成为北疆百姓中的英雄,那些原本还在犹豫徘徊的士卒,也因她的英勇下定了决心。

    哀兵必胜,顾晓晓带着恨透了蛮族的士兵势如破竹,在短短三个月内将局势平定。

    待到后期蛮族被打的退出青萝国境,只剩下小股势力侵扰边境,顾晓晓已经很少亲自上战场,只在后方进行指挥。

    众人皆知静王在北疆功勋卓著,她在北疆三年,将成为当之无愧的北疆大将军。

    但没人直到,顾晓晓在初步解决了蛮族入侵,将北疆军队整个之后,率领精锐部队,一路南上朝京城赶赴。

    为了不惊动地方,顾晓晓手持清和帝密令,一路急行军。

    待到阳琼玉和阳琼华两人得知她率军回京的消息时,顾晓晓已经走完了一半的路程。

    历史用另一种方式重演,顾晓晓忙着北疆打仗的同时,阳琼玉和阳琼华借病请求回京。

    清和帝怜惜爱女,网开一面,让两人到京城小住,待到身体好转之后再回封地。

    也许是主角光环的影响,或者说清和帝从未防备过阳琼华,顾晓晓离京城还有一小半路程时,京中传来诏令,让她所带军队就地修整,带亲卫到京中领赏。

    这道诏书,让顾晓晓警醒。更古怪的是京中其它消息遭到封锁。她所带人马忌惮圣旨,又担忧京中情况生变,婉言劝阻她赴京。

    顾晓晓坚决辞了下属的好意,以清和帝诏令还有皇女令牌,绕路赶赴京城。

    在前进过程中,顾晓晓不忘散播阳琼玉与阳琼华密谋造反,清和帝很可能被囚禁或者已经驾崩。

    这个传闻让地方官员百姓。惶恐不安。不敢去拦三皇女。

    京城中又是一番气象,阳琼华被阳琼玉利用,送给清和帝的香料和衣物上。有两种混合在一起将会成为剧毒的药物。

    清和帝未曾对阳琼华设防,中毒之后陷入昏迷,但她在完全陷入昏迷之间,动用了影卫将转交了玉玺和虎符并留下传位遗言。

    阳琼玉借机动用埋在宫中的眼线。率先一步进宫控制住局势。她先发制人,拿下了掌管清和帝衣食住行的内侍。顺藤摸瓜查出了中毒之事,直接将阳琼华给推到幕前,斥责她泯灭天良大逆不道,弑君弑母。

    阳琼华被这一出弄的傻眼了。她和阳琼玉约好了,回到京城互相配合,除去阳琼晚之后。两个人再公平竞争太女之位。

    两人还商议由她讨好清和帝,阳琼玉则负责联络朝廷。让清和帝收回阳琼晚的兵权,再将她召回京城。

    没想到,阳琼华按照计划才做了一步,清和帝突然中毒昏迷命悬一线,她转瞬间被打成了谋反叛逆的罪名。

    惊慌失措下,阳琼华病急乱投医,寄希望于正夫侧夫的家族为她洗刷冤屈。她被拘禁在王府之中,如同瞎子盲人一般,府中消息递不出去,外面消息也进不来。

    京城一片黑暗,气氛紧张,朝中重臣人人自危各扫门前雪。胆敢出头表达出不同意见为皇长女喊冤的,全被当做同党收押。

    这样一来,众人噤若寒蝉,担忧身家性命,不敢为皇长女出头。

    从将军带着旧部狼狈投奔阳琼玉,又在她的安排下,突袭禁宫封锁了宫城,一雪前耻扬眉吐气,只等阳琼晚归来时,设计将她拿下报仇雪恨。

    阳琼玉为了这一天筹划多年,潮里朝外早就打点的差不多。她留着阳琼华只是为了给阳琼晚一个交代,等她登基为帝,就算阳琼晚到了京城,也已尘埃落定无力回天。

    这一局她布了这么多年,以天下为棋,将清和帝、阳琼华和阳琼晚全都算计在内,为的就是一朝风临天下,坐拥青萝大好河山。

    清和帝奄奄一息,随时都有丧命危险,阳琼玉把持后宫,圈禁了皇夫和除皇贵夫之外的所有侧君。

    为了威胁阳琼晚,阳琼玉将姜侧君严加看管。这次宫变,阳琼玉最得意之处便是,荣国公姜玉景在她的游说下,第一个弃暗投明,带着阳琼晚经营的势力,投到了她的门下。

    阳琼玉一开始还担心对方另有算计,当姜玉景与她谈判,在她登基之后,需要给荣国公府的种种特权之后,阳琼玉才相信她是真的投诚。

    这让阳琼玉十分得意,一切进行的比她想象中还要顺利。若非玉玺还没到手,号令大军的虎符消失不见,阳琼华早就伪造禅位诏书登基了。

    她派人借着肃清宫闱铲除奸佞的理由,翻遍了皇宫每一个角落,玉玺和虎符就像人间蒸发一样完全不见踪迹。

    阳琼玉拷问清和帝身边伺候的宫人,一无所获,恼羞成怒下她开始逼问皇夫。当今皇夫与清和帝青梅竹马,养尊处优多年,如今女儿被以谋逆罪拘押,豺狼般的二皇女控制了禁宫。

    若非心中还有一线希望,皇夫早有慷慨赴死之心。阳琼玉拿阳琼华的生死来威胁皇夫,但他对玉玺虎符下落浑然不知,如何能交待出两物下落。

    阳琼玉迟迟找不到玉玺和虎符,又担心天长生变,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指使老臣奏请她以太女身份监国。

    由于清和帝中毒昏迷,唯一能接触到她的只有阳琼玉,再加上她在民间除了之前算计姊妹一事,口碑一向很好,众臣担心若她真的成功上位,得罪她将会有抄家灭族之祸,所以只能选择隐忍。

    顾晓晓沿途放出的消息,在民间引起了巨大震动,她所士卒全都是在战场上经过历练,百里挑一的好人。故而经历急行军之后,依然拥有强悍的战斗力。

    北光军的到来,让阳琼玉惶恐不安,她以监国太女身份下令阳琼晚不得进京。

    顾晓晓一路奔来,又怎会将阳琼玉的号令放在眼中,顶着一道道诏令毕竟京城。

    北光军的神勇在顾晓晓与蛮族对战时,传的人尽皆知,静王阳琼晚在民间声誉极高。

    得知大英雄即将班师回朝,京城百姓喜不自禁,希望静王能够坐镇京城,解除当前困局。

    阳琼玉连下几道命令之后,发现阳琼晚不为所动,顿生惊惧之心。她没有虎符不能调动锅中几路军队,手中能用的只有京中禁卫军和北疆左右中三军残部。

    阳琼晚有血罗刹之名,阳琼玉虽然人数上占优势,仍然恐惧与她交手。

    在这种情形下,阳琼玉身边有人谏言,阳琼晚仁孝,以姜侧君安慰威胁她,定能收到奇效。

    眼看大功将要告成,阳琼玉不顾骂名,将姜侧君带出深宫,着人看押带到城楼上,以他的安危要挟阳琼晚。

    清和帝尚未离世,阳琼玉便拿君父的性命威胁手足,百姓暗中唾骂到不忠不孝。

    姜侧君在清和帝倒下之后遭到拘禁,衣食简陋生活辛苦,坚持她撑下去的信念就是见女儿一面。

    没想到女儿好不容易率军回京,阳琼玉竟然拿她的安危,逼迫阳琼晚放下兵器,带上几个随从入京。

    宫中已经被阳琼玉的人手掌控,京城境况危急,姜侧君怎会看不出阳琼玉的狼子野心。

    皇长女被打上了谋反的名义关押,他不愿女儿重蹈覆辙,想要自裁以免连累女儿,却被人阻止。

    千算万算还是来迟了一步,顾晓晓离京前,已经向清和帝讨了人手保护姜侧君的安危。

    没想到阳琼玉竟胆大妄为到如此地步,手中有了兵权之后,直接做出杀母登位的决定。顾晓晓低估了阳琼玉心狠手辣的程度,又担忧姜侧君吃苦性命不保。

    为了保住姜侧君,顾晓晓只能退了一步,带兵守在城外。(未完待续)

    ps:本想一气呵成,奈何天色已晚,明天这个故事结束,9号新故事,10号陵子生日爆更一万二。

第三女六零章 女尊之炮灰皇女反攻计21

    骄矜?自满?贪图享受,三皇女身上一概没有。她礼贤下士,将兵卒的疾痛放在心中,又非懦弱可欺,武功高强博学广识,让她们望尘莫及。

    这样一个赏罚分明,光明磊落的皇女,是北光军的福音。

    当兵是将命扛到脑袋上,谁想在行伍中蹉跎青春,带着一身伤病还家。哪个兵卒不曾燃烧过建功立业的壮志,幻想光宗耀祖衣锦还乡,证明她们不是人人鄙夷的兵痞。

    这份渴望使得她们拥护三殿下,有心朝其靠拢,想要在她手下熬出一个未来。

    顾晓晓自然能察觉出北光军的变化,这份变化让她心中暗喜。虽然她有成立一个组织或商行,从白手起家开始发展壮大的经验,也曾辅佐翼王成为无冕之王。

    但真正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牵涉到方方面面,一不小心就要被扣上谋反的罪名,对她来说还是第一次。

    扩兵需要正当的理由,顾晓晓在与将士打好关系的同时,不忘和沿途官员打好关系,同时抽空调查各地风物和特产。

    这一路上,顾晓晓收获良多,整整三个半月才到北疆腹地越城。

    城楼高大数十丈耸入云霄,巍峨无双,这是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城,经过战火摧残依然挺立在北疆大地上。

    初到越城,顾晓晓吃了个闭门羹,欢迎宴上小猫两三只,有实权的将领几乎都以各种借口未到场。太守倒是谨小慎微,宴会上和颜悦色只管喝酒,挑不出纰漏来。

    形势比顾晓晓预想更加严峻。从将军人在京城副将还有家中姊妹留在北疆,今日与从将军有交情的将领无一人前来。

    北疆乃是顾晓晓的封国,虽然现在封王对属地的操控没有数百年前那么紧密,但称句土皇帝并不为过。

    盖因为清和帝登基之后,天下太平,唯独北疆偶有骚动,所以国家兵力朝北边倾斜。这里兵卒多从各地抽调,有私心者难免。

    清和帝派三皇女前来就藩的另一原因,正是北疆多有异动。将领各自为政,对朝廷下达命令阳奉阴违。且边关常有骚动,年年派发粮草和兵器,敌寇却屡禁不止。清和帝恐天下生乱。这才将阳琼晚派来防患于未然。

    被人来了个下马威后。顾晓晓没放到心上,她一面带着左琳到各个驻地犒劳将士,另一面白龙鱼服,乔装打扮凭着高超武艺潜入到各个将领府中打探虚实。

    同时,顾晓晓委任左琳以及贾指挥以犒赏将士为由,走访各个营区暗中统计各军人数。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顾晓晓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对北疆势力的盘查。同时她私下里联系上了,她之前派到北疆的贱民。最早一批移民在这里已经待了两年,她们带着任务而来。对北疆各地地形人口熟悉,郡县中人口以及豪富之家也有了解。

    这一数据对顾晓晓极为有用,她先前的经营没有白费,源源不断送往北疆的移民,在此刻终于派上了用场。

    在经过详细的排查之后,顾晓晓得出了令人心惊肉跳的结论,北疆顽疾已经成了必须挥刀斩断的毒瘤。

    北疆寒苦,百姓生活穷困,在这里当兵捞不掉多少油水,但是当长官就不一样了。朝廷每年都要朝边疆输送粮草,有些将领会领空饷,虚报兵数多领粮草。

    这还不是最来钱的,青萝国严禁民间私售铠甲兵器,但地方豪富又有装备庄园的需要,所以倒卖兵器成了有心之人另一条生财的路子。

    倘若以上这些还能用利欲熏心来解释,顾晓晓隐约调查出的另一真相,已经能够得上通敌叛国了。

    青萝国食盐提炼盒铁铸造技术比周边蛮族部落强上许多,蛮族擅长养马拥有大量牛羊珠宝。于是有将士,为了谋取更多利益,趁着互市时买卖布匹瓷器生意的遮掩,偷偷将粮食和兵器贩卖给蛮族。

    养虎为患的行为让顾晓晓十分愤慨,待她在北疆实地调查分析之后,发现这条利益链比她能想到的更为复杂。

    蛮族为何能屡屡作乱,不止是因为她们擅长马战来去如风,也因为边疆城防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牢固。

    自从北疆建国之后,国内平安,西边东边南边毗邻其它封建王国,邦国关系良好所以一直太平。

    所以在青萝服兵役,多做一些饮水凿渠修路的差事,最多不过是平匪,在灾年维护治安免得流民冲突,唯一有上战场厮杀机会的只有北疆。

    北疆军营在青萝国是最凶险,同样也是晋升可能最大最快的地方,许多地方将领都是由北疆出身,贾指挥便是在北疆打了数场胜仗之后脱颖而出。

    没来北疆进行深入调查之前,顾晓晓以为军队顶多**玩忽职守克扣粮草欺上瞒下。

    到了这里,她才发现人性究竟能恶到何种地步。

    那些将军,那些领着朝廷俸禄的“国家栋梁”,尸位素餐犹不满足,还要千方百计搜刮着士卒的膏粱,踩着百姓的尸体获取钱财和荣耀。

    她们将蛮人当做狼,把百姓视作牛羊,用粮草和兵器喂养着野狼,待她们吃饱喝足侵扰边民进行肆虐时,百姓惨遭屠戮亲邻离散之时,再出兵打退蛮族,借此获得军功。

    军功建立在百姓的血泪之上,若不是亲自来到北疆,顾晓晓简直难以相信,世上竟有如此心狠手辣罔顾家国之人。

    从将军、李将军,祝将军,那些在北疆跺跺脚就要抖三抖的大将军们,竟然都是这些肮脏交易的参与者。

    除此之外,她们还在军中不断弱化朝廷的影响。妄图将官兵变为各人私兵。好在古人忠君爱国意识浓厚,几人在军队中影响虽大,但还到能够控制全军思想的地步。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几个将军颇得上中层领将忠心,但他们盘剥底层兵卒军饷和粮草兵器,压迫底层士兵。一些知晓真相的士卒和百姓,对那些高高在上的将军充满了愤恨。

    这一点很重要,倘若利用好,将来靠这些底层兵卒翻盘,也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兹事重大。顾晓晓在愤慨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安危,由于此事牵扯的将领太多。为避免打草惊蛇。顾晓晓不敢大肆声张寻找证据,甚至不能用明面上的势力向京城传递消息。

    进入北疆之后,顾晓晓如同踏进泥潭,不知有多少只眼睛在盯着她。莫说是驿站。恐怕她的王府都不是绝对安全的。

    好在顾晓晓从京城带的随从护卫足够多。直接名正言顺的将王府上下用人换了一遍。

    来北疆没多久,就有人打起了往顾晓晓后院塞人的主意,她直接在当地找了两个身世清白的少年,收为夫侍,谢绝了旁人的好意。

    这两人家世清白可靠,亲缘关系简单,顾晓晓将起家人一并收为奴仆庇护羽翼之下,免得被有心之人收买。泄露出她和两人之间真正的相处模式。

    两少年生的眉清目秀姿容婉丽,冷不丁遇到如此好事。哪怕只是逢场作戏,替殿下充当烟雾弹,他们仍是欢欣鼓舞,操心着顾晓晓的衣食住行。

    为了将消息顺利传到京城,传入清和帝耳中,顾晓晓将千辛万苦搜集到的证据,摹写之后交给两拨人,走不同的路线送往京城。

    她用的人正是两年前以各种名义,送到边疆安家的移民,她们对顾晓晓忠心耿耿,又是移民中百里挑一的灵慧之人,顾晓晓对她们寄予厚望。

    在送信的过程中,顾晓晓没有闲着,清和帝派给她的属官陈放,在前往北疆的路上老实持重寡言少语。但进入北疆,在静王一行人受到冷落,又跟随顾晓晓在北疆大致走了一遍之后,陈放对北疆最新情形也有了一定了解。

    陈放目光犀利,提出的问题竟与顾晓晓精心调查后的结果有几分契合。而且她多年前在北疆待过几年,毫无保留的向顾晓晓介绍了北疆近些年的发展历程,让她少走了许多冤枉路。

    顾晓晓一直觉得陈放没有表面上那样简单,果然在三个月之后,陈放拿出了清和帝的亲笔秘旨,授权顾晓晓若查出北疆形势不对,可暂代清和帝处理事宜。

    这道旨意,对顾晓晓来说犹如甘霖,清和帝的秘旨所给权限十分宽泛,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扩军。同时,她对清和帝也多了几分钦佩,她并不像剧情中那样容易糊弄,也没有她想象中那般为了独揽大权,怀疑子女和亲信贻误军情。

    顾晓晓银钱在手粮草不愁,征兵时所给待遇明显优厚于其它军队,一时引来许多人竞相报名。

    贾指挥十分忌惮北疆形势,三皇女所处位置简直步步惊心,但在她观察看来,三皇女细心沉稳没有急功近利,泰山压顶面不改色,在危机四伏的北疆能够游刃有余的扩充着自己的势力,绝对是可以投靠之人。

    为了更进一步,贾指挥全心全意投入到征兵中去,即使化解了北疆几股势力的干扰,有理有据的和从家军、李家军等展开征兵之争。

    顾晓晓派出的人马,利用快马、信鸽等传递消息方式,用最快的时间将消息传递到了京城姜玉景手中。

    两封一模一样的信拿到手中,顾晓晓拆了其中一封后心惊胆颤,不敢耽误连夜进宫,将北疆的消息递给了清和帝。

    这一年来,朝廷对北疆的操控能力越老越弱,边境所需兵器粮草增多,满足侵扰发生的却愈发密集。清和帝引以为患,认定北疆存在猫腻,为了在大火降临之际解除危机,她将阳琼晚派了过去。

    真正拿到了北疆的消息,发现自己任命的将军,和蛮族竟然蛇鼠一窝,她们的荣耀和爵位,是踩着百姓和普通士卒的鲜血骨肉,一点点堆起来的,她不寒而栗恨不得直接将一干从犯捉拿归案血洗北疆一肃朝纲。

    在位这么多年,清和帝从来不知道,在国泰民安的表象之下,竟然藏着这样的国家蠹虫。她原以为北疆不过小伤小患,如今看来脓包背后,腐烂已经深入骨血。

    清和帝有些庆幸在阳琼晚出发前,她曾下了秘旨,倘若北疆形势严峻,她可以随机应变代她处理北疆军政。

    为了保险起见,清和帝又下几道旨意,一道加密之后通过特殊渠道送到北疆,其余的则是送往国中另外几个军营。

    任由北疆毒瘤蔓延下去后患无穷,清和帝固然担心座下龙椅不稳,但她更担心的却是江山社稷败落。

    就在顾晓晓步步为营,与几只老狐狸斗智斗勇之际,阳琼华和阳琼晚又是另一番境况。

    阳琼华自从到了应州城后,如同困鸟出笼好不快活,应州大小官员对她毕恭毕敬,生怕给她留下不好印象。

    毕竟应州离京城只有三百里,若皇长女心情不虞,不到三天就能上达天听。清和帝宠爱皇长女,这是众所周知之事,所以应州大小官员对杨琼和及随从人员十分配合。

    阳琼华在朝中时,胸怀抱负倍受朝中守成派掣肘,许多她认为优秀先进的政策难以通过并在青萝试行。

    如今到了应州,她在这里地位最高,又拥有人事任命大全,阳琼华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理念。

    由于就藩期限只有三年,阳琼华又一心要让满朝文武刮目相看,向朝廷证明自己理念的先进性和正确性,故而她在对应州匆忙调查了解后,就开始颁发她认为可以福泽百姓的法令。

    诸如增加地主赋税减少平民税收,兴办书院给平民子弟创造读书机会等等,顾晓晓心目中的善法。

    奈何这些法令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虽然地方官员为了讨好皇长女颁布了下去。但是众官员层层推诿,大小地主使出各种计策躲避增加的赋税,兴办书院之人,借机从中渔利。

    这些原本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在地方各级行政的推诿下,闹得鸡飞狗跳,并没像阳琼华设想的那样一鸣惊人。(未完待续。。)

    ps: 谢谢玄庵因砚、荼蘼花、开心小荷苞、晕倒~虹果的月票,么么哒~~汇报情况,陵子第二个故事写了4k字了,大家月票快砸过来,这个故事结束,咱就爆更~~!( )

第三一章 女尊之炮灰之皇女反攻计22

    (改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阳琼华问自己,同时也是问属官,她明明做的都是兴办学堂开民智,降低贫苦百姓税收,提高男子地位等造福万民之事,为何施行起来就这么难。

    困惑和迷茫盘踞在阳琼华的心头,来应州前的雄心壮志被阳奉阴违的地方官僚,消磨的所剩无几。

    她对太女之位势在必得,原想要在应州做出政绩,然后顺理成章登上那个位置,日后登基大宝之时,将从榕从苦寒之地接出来,给她后院中全身心依赖她的男人一份保障。

    但理想和现实之间,横亘着许多阻碍,阳琼华的皇女身份,能为她赢来应州官员的惊惧和恭维,却换不来真正的心服口服。

    半年时间让阳琼华收起了那些天真的想法,开始正视自己的稚嫩与不足,她的善良和优柔寡断以及想当然,在青萝行不通,在应州更行不通。

    此次出行,阳琼华将王夫和两位侧夫,以及府中其它夫侍全都带上,曾令人好生嘲笑,直言她离不开男人。

    风言风语对阳琼华毫无影响,离开京城后,应州属她位份权势最高,阳琼华本想借此大展宏图。却没想到交困于政务,只得退守后宅与众美人一起游赏应州,又因她喜欢丝竹之声,少不得被人讽刺两句爱好靡靡之音。

    一腔热血付之东流,阳琼华难免心灰意冷。又有佳人在侧,逃避现实也情有可原。

    直到北疆静王征兵消息传来,阳琼华这才惊觉。在她荒废时日之时,往日不显山不露水的三皇妹,已经开始崛起了。

    兵权向来是个敏感话题,三人就藩时,阳琼华对清和帝赐给阳琼晚三千甲兵随行十分眼红。要不是属官分析利弊,将北疆和应州、连安情况译一剖析,阳琼华恐怕还要到清和帝面前叫不平。

    若先前还能用北疆路途遥远艰险。解释御赐三千甲兵的用意,那么阳琼晚在北地征兵呢?

    只要想到阳琼晚手中已经握上兵权,阳琼华如坐针毡。恨不得即刻想出破解之法。紧要关头,她最信赖的还是枕边人,故而向几个夫郎问策,将属官给撇到了一边去。

    那些追随阳琼华来应州。想要随她大展拳脚之人。见她对枕边人言听计从,她们这些谋士反受冷落,于是暗波汹涌。

    炎炎夏日,无边风景一时新,莲叶田田画舫飘在平湖之上。船头管弦呕哑,只听咣当一声脆响,玉杯坠地,有一女子气急败坏道:“停下。靠岸,歌舞伎自行离开。”

    先前妩媚动人吹拉弹唱的美少年们。宛如受惊的黄雀,一个个噤了声抱着怀中乐器,在清风中瑟瑟发抖。

    船舱内发怒之人,锦衣玉带面白如玉,赫然是阳琼玉。

    阳琼玉与阳琼华一道出京,一东一西各奔前程,连安离京城足有六七百里地,风物气候与京城大不相同。这里阡陌相连多平湖水田,连百姓都生的比别处清秀些。

    清和帝的偏心,让阳琼玉怀着愤懑之情离京,在她看来阳琼华昏庸好色满脑子奇怪想法,阳琼晚冲动易怒无谋略,太女之位非她莫属。

    然而,阳琼华被废之后,朝中多次请封太女,阳琼玉每次都抱有极大希望,清和帝却将请求立她为太女的奏折全部驳回。

    更甚至,清和帝还曾流露出复立皇长女的心思,好在阳琼华自作孽,因着男色一事在京城屡次炒出荒唐丑闻,于是错失了太女之位。

    如此行事,阳琼玉怎能心服口服,奈何清和帝打着磨练三位皇女的旗号,直接将她们送到各自封地就藩。

    搁在历代,成年皇女到外地就藩,等同于太女只正已经被淘汰。但清和帝只有三个皇女,她此番举动让人深思。

    阳琼玉只能相信清和帝的说辞,她要借她们在封地的表现,来考核她们的资质,最终选出太女继承江山社稷。

    身为二皇女,阳琼玉表面谦和实则自负,她看不上阳琼华,又嫌阳琼晚无能,在出京之前从未将她当做过敌手。

    天算不如人算,阳琼玉在应州和北疆都放了眼线,阳琼华不知天高地厚的愚蠢行径,让她暗自偷笑。但从北疆传来的消息,却让阳琼玉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了。

    阳琼玉与从将军结成联盟,如今从将军虽人在京城,北疆军队又她的副将和从家其它嫡系掌控。

    两人互相利用,都想靠对方更进一步,阳琼玉将从将军视为老狐狸,与她合作的同时也提防着她。

    在合作过程中,阳琼玉得知了许多令人心惊的北疆辛秘,但为了皇位,她不仅没有发作从将军,还选择了同流合污,为的就是能有支持她的军队。

    天下乌鸦一般黑,阳琼玉在笼络从将军的同时,对于北疆其她几位将军也有示好之意。

    相比起京城周边的军队,距京城越远,军队对朝廷的服从度就越低。

    阳琼玉还在小心翼翼与虎谋皮之际,冷不丁得知阳琼晚已经开始招兵买马,在北疆打造属于自己的势力。

    得知这一消息后,阳琼玉的第一反应是,她怎么能?第二反应则是,她怎么敢!

    待到回过神来,阳琼玉后背一凉,终于找到了问题关键所在,阳琼晚在北疆那么大动作,清和帝在朝堂上不发一言,是不是证明了,清和帝对她的举动是默许的。

    这意味着什么,下了船回到王府之后,阳琼玉将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中,随意挥毫梳理思绪,归结出一个让她惊骇的结论——清和帝看重的人是阳琼晚。

    这个念头刚出来时,不过是个模糊的影子。阳琼玉在脑中琢磨着近些年来。清和帝对她们姐妹三人的安排,突然发现阳琼晚好像并没她们想象中那样不受宠。

    北疆条件虽然恶劣,但阳琼晚封王的年纪。比她和阳琼华都小。之前清和帝对阳琼晚并不重视,所赐婚姻人选,都能称得上名门贵子。从榕还是将军之子。

    待到太女之争时,推举三皇女的人少之又少,清和帝却没将阳琼晚直接摒除于继承人之外。

    阳琼玉本以为母上将连安赐给她,是因为宠爱信任,不愿她在边荒之地受苦。当在从将军了解到北疆可怕的利益链条后。她恍然大悟。

    这一切,压根儿就是清和帝在为阳琼晚铺路。

    好一个阳琼晚,阳琼玉恨得牙痒痒。双手撑着桌子,眸中闪过一丝戾气,拿出笔墨打算修书与从将军共商对策。

    北疆的水太深,为了博取信任同样也为了瓜分利益。阳琼玉将手伸到了北疆。分享起来罪恶的果实,同时也和从将军结成了忠诚的盟友。

    轻蔑忽视的人,竟成了一匹黑马,阳琼晚在北疆的调查很可能触及自身利益。阳琼玉在信上点明了这些后,提出了一个阴损的主意。

    风生水起,局势愈发混乱,一向被人忽视的北疆,在各方势力的推动下。成为了漩涡中心。

    顾晓晓在北疆并不如阳琼华和阳琼玉记恨的那般得意,或者说。她正面临着进入任务之后,人生中最大的危机。

    自从开始征兵之后,顾晓晓在越城愈发不受欢迎,她手下北光军在操练过程中,与其它边军,发生摩擦的次数越来越多。

    北疆就像一个汽油桶,表面上安静如水,实则在酝酿着巨大的爆炸,一切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贾指挥、左琳、陈放还有顾晓晓其它心腹,这些日子心累交瘁,很少有能睡个囫囵觉的时候。北疆危机四伏,清和帝下了命令,她们若是能坚持下去,日后前途定然一片光明。

    若熬不下去,性命倒是其次,唯恐连累亲族。

    阳琼晚对于行军打仗操习演练之法很感兴趣,度过不少兵书,顾晓晓曾在翼王身边人耳濡目染,在进行各种知识储备时,也学过许多攻城布防之道。

    这个时代的男子尤为孱弱,女子多以灵巧为主,体格健壮者只占少数。也就是说,这不同于顾晓晓印象中的传统封建王国,所以她练兵必须结合实际,考虑到青萝人的身体特点。

    为了增加单兵战斗能力,顾晓晓将新征的兵卒放到三千甲兵之中,让老兵带新兵,用最快的速度让她们适应军队的生活。

    同时,顾晓晓还亲手设计图纸,为北光军建立了一个规模可观的校练场,让她们在场中进行体能锻炼学习见简单武术。

    顾晓晓先要打造一支高效军队,提高个人战斗力的同时,将战术概念灌输到每一个人心中。

    如果一个军队离只有将军懂战术,它或许能纪律严明,但绝不能在战场上将阵法的精髓展现出来。

    北疆几个将军手下兵卒加起来,足足有二十万之众。顾晓晓征了这么久兵之后,不过才有两万余兵,大部分还是没上个战场的新兵蛋子。

    没见过血的兵,只能算半个兵,这成了横亘在顾晓晓面前的难题。

    到底如何让一群没杀过人,没上过战场的士卒,成了以一敌三、以一敌五的勇士。

    若能将这些让你培养成武林高手,或许不似难事。但是练武需要天分,这些人放弃太平的生活入伍,多半是日子太过穷困,实在过不下去了。

    这样一群人,究竟该怎么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顾晓晓陪着士卒们,在营地安营扎寨同吃同宿,终于制定出了一套系统合理的方法。

    新兵在入伍之时,先要参加一场比斗,比斗中得到的名次,直接决定了她们被划分到谁手中。顾晓晓按照身体素质和武力值,将新兵编入不同队中,让体能相近的人进行配合训练。

    士兵们入伍时的名次,决定了她们的待遇和级别,那些体能充沛战斗力强的人,受到顾晓晓特别关注。

    为了增加众人的竞争意识,顾晓晓在军中下令,每周都会有武功及体能考核,优异者都能获奖。

    在经过不断的修改之后,顾晓晓立下的规矩愈发齐全,北光军的战斗力比北疆其它军队显著高一截。

    当然在没有经历真正的战火考验下,顾晓晓不会自满的认为,自己的属军就一定能成为常胜之师。

    顾晓晓为广大士卒画了一个美丽的馅儿饼,只要他们忠心为国努力拼下去,哪怕身死之后,他们的家人也能有妥善安排。

    明知道这条路九死一生,但为了前程,为了摆脱困境,她们心甘情愿的走上了不归之路。

    这人顾晓晓正在研究蛮族近一两年来活动范围的地图,同时研究她们侵扰边境时的战法谋略,还有常用的兵器,一个身穿蓝色兵服的女子在下人的带领下,门都没敲闯了进来。

    “殿下,不好了,方才燕副将带着几十个亲卫,闯入北光军营之中,口口声声喊着要捉拿逃兵,两方发生了争执,请殿下前去主持公道。”

    来人匍匐在地口齿倒是清晰,顾晓晓正欲让她再重复一遍,报信士卒再次叩首求到:“殿下,事不宜迟,再晚些恐怕两边要爆发大的冲突,还请殿下早些动身。“

    这人胆子倒大,顾晓晓将她的容貌声音记在心中,换衣服同时命下人牵马出来,又带上了左琳等护卫,快马加鞭朝北光军营赶去。

    静王府居于城池中心,军营却在城外,顾晓晓坐骑神骏,一马当下将其它马匹甩出了一大截。

    顾晓晓也不害怕,一路朝军营狂奔,手握缰绳腰上挂着软鞭和宝剑。

    燕副将是从将军的人,之前几个将军曾暗中派出人手,用各种各样方式破坏顾晓晓征兵之事。

    全靠顾晓晓天资聪颖见多识广,才能一一化险为夷。当然,顾晓晓应对成功的原因,与对方轻视她,认定她一个黄毛丫头成不了大事也有联系。

    越城街道上,顾晓晓与护卫一路疾驰,直冲城外。几方势力密切关注着她们一行人的行踪,北光军营之中事态不妙。

    顾晓晓压低了身子,以最快速度冲到大营门口,出示凭证之后,直接冲入营中。(未完待续。。)( )

第六三六二章 女尊之炮灰皇女反攻计23

    军营内一片喧哗,贾指挥身披甲胄手持长枪,与同样甲胄加身的燕副将还有其它几个将领对峙。

    顾晓晓粗看了一眼,北疆几个靠着不光彩手段赚军功的将军,几乎都派人过来了。

    今日之事绝对早有预谋,若不曾商议,怎会一拥而上跑到北光军大营中捉拿逃兵。

    “属下参见殿下。”

    见顾晓晓来,贾指挥眼神一亮,屈膝在地声音洪亮的行了一礼。

    几个前来闹事的将领,没想到三皇女会来的如此快,踟蹰之后跟着行了礼,各人神情虽不同,但都透着愤愤然之感。

    顾晓晓不动声色的将众人打量了一眼,颔首示意贾指挥起身,往前走了几步,与众忍隔开了距离,这才负手而立问到:“何事如此喧哗,燕副将、程指挥,你们欺我北光军无人不成?”

    她话一出,北光军士卒同仇敌忾对外来者怒目而视。

    除了来自光耀军的三千兵卒,新兵多征自北疆寒苦百姓,她们出身寒微为了生存,这才来参军谋生路。

    北疆原有近二十万大军,但军中底层士卒生活困苦,粮草被扣发,兵器多坏朽,碰上蛮族入侵死伤无数。她们眼看着上面人贪污**,自己却要在前线卖命,同袍为国捐躯后,朝廷的抚恤财帛还要被克扣,早就忍无可忍。

    北光军初征兵时,她们持观望态度,越来越多的同乡入伍之后。奔走相告北光军的清明,静王殿下的平易近人。

    虽然同时她们也叫苦不迭,抱怨军中训练太过严苛。近似炫耀的说发放的兵器锋利铠甲沉重,上司如何命令他们小心保存。

    操练时竟能用崭新的兵器,竟然有铠甲穿!她们的抱怨,让那些在军中做着随时可能被当做马前卒牺牲的人动摇了。

    同样是做兵,为什么别人武器粮饷一个都不少,偏偏她们要被欺压任人剥削。

    起初只是一两个人意动,后来则是六个八个、十个。左右都是给朝廷当兵,那些即将应征入伍的百姓,在同乡亲邻的宣传下。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北光军。

    北光军不断扩大,剩下几支军队相应的少了许多兵源。没有足够的新兵就无法申报新的武器和粮草,没有朝廷的补贴,她们的腰包就鼓不起来。

    危害到切身利益。她们坐不住了。但北光军隶属于静王,乃是她的私军,她们想插手也插不进去。

    恰好,到了后来,军中某些兵卒艳羡北光军的军饷,偷偷脱下军服,跑到北光军营装新丁。

    如此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几个将军遂联合起来。要向北光军的总指挥讨个说法,同时也打算借机让静王收手。

    她们在北疆盘踞多年。往日里为了地盘争夺不休,如今朝廷派了静王殿下,硬生生插了进来,破坏了她们先前达成的微妙平衡,于是几方势力不计前嫌,想要联手让静王放弃扩张。

    北疆在外人看来寒冷艰苦,但在她们眼中却是下蛋的金母鸡,初来北疆时,她们也曾摩拳擦掌驱除蛮人,大干一场赚回军功。

    深入局中后,她们才发现北疆深不可测,一不小心就是万丈深渊。要么跟着上峰走,加官进爵腰缠万贯,要么独善其身被踢出权力中心。

    从善如登,从恶如流,她们几乎没有多少挣扎,选择了一条利于自己的道路。一条路走到黑,良知消泯,体会到权力带来的荣耀和快感后,没人愿意抽身。

    于是,当有新人来到北疆后,她们蛊惑心思易动的人同流合污,排挤打压不愿参与其中的,如当年别人对她们做的一切。

    三皇女是一个异数,由于北疆地广人稀苦寒交迫,所以青萝建国以来,很少作为皇女封地。即使不幸分封到了北疆,鲜少有皇女真正来越城就藩。

    将北疆视为囊中物的几个将军没想到,清和帝竟真的派三皇女到北疆,更没想到她竟不似名门贵女,对诗书游玩无兴趣,反倒一门心思的进行招兵买马进行操练。

    左右中三位将军没一个屁股干净的,阳琼晚来之后,她们刻意冷落,想要给她一个下马威,同时将她隔离到军权之外。

    她们个个老谋深算,三皇女偏偏反其道行之,完全没有低头的意思,以圣上赐的三千甲兵为基础,扩编手中军队,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壮大。

    正是先前的暗中较劲,激发了今日校场之争。

    顾晓晓目光微沉不怒而威,眼波横扫过去,等着几人回答。

    贾指挥站到静王身后,与燕副将等人对峙,剑拔弩张神经紧绷,仿佛随时准备出剑,与对方进行格斗。

    “殿下安康,卑职本不敢冒犯,但国有国法军有军规,今日左军、右军、还有中军,都有不同程度的逃兵现象。属下追查之后,发现这些逃兵,竟跑到北光军,摇身一变换了身兵服。”

    “燕副将说的是,军纪严明方得天下太平,逃兵现象严重。卑职怀疑,北光军故意包庇逃兵,为她们提供栖身之所。”

    “殿下,您一定要擦亮眼睛,莫要被小人蒙蔽。”

    三人一人一段话,顾晓晓耐心听完,转过脸问贾指挥:“几位将领所言可否属实,北光军是否收容过逃兵?”

    贾指挥神情一凛,抱拳道:“殿下明鉴,属下奉命征兵,户籍文书俱全,绝无逃兵在内!”

    一句话让燕副将等人哑口无言,顾晓晓哦了一声 ,故作疑惑:“几位既然声称有逃兵潜入北军之中,是否有证据?”

    入伍需要提供户籍文书,免得敌人奸细混在其中。贾指挥的反驳直中要害。

    燕副将一下子被问住了,为了昧下军饷她们虚报人数,所征额定兵数早已满员。借此吃空饷。

    又因边境时有摩擦,北疆军队伤亡率居高不下,为了让战绩好看些,她们又虚报死亡人数。如此每年都要征一些,不登记户籍的兵卒作为补充,这些兵在军中地位极低,倘若战死。只能得到微薄的抚恤。

    这一直是北疆三军默认的规矩,她们已然习以为常,如今被静王提起。这才发觉自己竟是挖了个坑朝里跳,蠢到将小辫子送到静王手中。

    “嗯?还请几位出示证据。”

    顾晓晓步步紧逼,看着对面人变了脸色。

    燕副将沉默,她身边人跨出一步:“殿下。您有所不知。户籍文书上交有延迟,那些逃逸的兵卒正是钻了这个空子。”

    见此人强言狡辩,顾晓晓冷哼一声。

    “我劝几位若是词穷,不如回家反思一下,罔顾国家法纪的下场。我青萝国重视兵役,凡入伍者可福泽乡邻,并有粮食财帛补偿,故而要先登记户籍文书。再编入行伍。”

    原本气势汹汹,带着亲卫。想要压下北光军势头,让其收敛锋芒。

    却不料让三皇女抓到了把柄,被一言逼得进退不得。

    燕副将又是懊恼还是后悔,同时还有些后怕,她偷眼打量着三皇女神情,怀疑对方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对方缄默有退缩之意,顾晓晓不打算放过她们,她直接从怀中拿出清和帝令牌,朝空中一举。

    “陛下口谕,见此令者,如见圣上。”

    “微臣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万岁。”

    随着令牌拿出,偌大校场只剩顾晓晓一人站着,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

    “从即日起,本殿下将对左右中三军进行彻查,若有违法乱纪者,一律严办。”

    自来北疆之后,顾晓晓一直养精蓄锐不露锋芒,处处隐忍,即使北疆军中已经腐朽到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几个将军视兵卒为走狗百姓为牛羊,她恨不得利剑出鞘,斩除北疆乱象。

    但碍于时机尚未成熟,顾晓晓只能忍,暗中积蓄力量,如今她有北光军在手,又有清和帝的支持,了解到三军内部并非完全稳固,终于到了出手的时候。

    燕副将匍匐在地,只觉三皇女形象伟岸,让人不敢直视,又念起所作所为后背发冷,恨不得即刻回营,细查先前黑色交易是否残留蛛丝马迹。

    宣布了彻查令后,顾晓晓直接带着左琳等人离去,待她走后许久,燕副将等人才敢起身,她们不敢逗留速度离开北光军营,飞身上马赶赴各自军营。

    夏秋是北疆一年中最太平的日子,因为蛮族粮草丰沛,牛羊繁衍生息,鲜少侵犯北疆边境。

    顾晓晓挑这个时机,也是为了避免内忧外患一起到来。

    当众宣布彻查令是她深思熟虑的结果,顾晓晓在等一道圣旨,一道能够让北疆变天的圣旨。她赌清和帝愿意相信她,赌清和帝相比失去北疆,能够她在北疆做大。

    这是一场险局,顾晓晓没有必赢的把握,但愿意放手一搏。

    顾晓晓不是威严恐吓,她在彻查令颁布的第三天,带着近百亲兵,开始从燕副将所在的左军开始调查。

    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照兵簿以及历年伤亡登记清点人数,同时清点目前左军实际人数。

    一个简单的查人数,竟逼得燕副将告病,不敢与顾晓晓当面对质。

    通过清查,左军之中存在的种种弊病,暴露在人间,军中大小将领人人自危,个个推诿责任,生怕被阳琼晚拉出来杀一儆百。

    做恶久了人就麻木了,在静王彻查之前,几位名声显赫的大将军,已经忘了自己的一切,全是通过侵吞朝廷百姓底层兵卒利益而来。

    顾晓晓在清查兵数的同时,直接在校场之上宣布,凡是有冤屈不平者,皆可直言上报。

    倍受压迫的兵卒刚开始不敢轻举妄动,但见三皇女果真不讲情面雷厉风行,这才放下心来,上前陈诉冤屈。

    顾晓晓早有心理准备,但在翻看下属整理的众人陈情之后,恨不得即刻拿剑上京斩了从老匹夫。

    京城时,顾晓晓曾与从将军有过照面,她在京城中一直表现出人畜无害的莽夫形象。谁知她在北疆竟是如此面目,让人恨不得杀之后快。

    彻查三军比想象中更加困难,左军还未查完,顾晓晓已经经历了多次刺杀,若非她早有准备,受伤是小丢命是大。

    刺伤她的人,狡猾无比被捉到之后直接咬舌或者服毒自尽,更有蛮族参与其中。

    顾晓晓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众人为了阻止她查下去,动了杀人灭口的心思,连她皇女身份都不再顾忌了。

    北疆风云变化,几双黑手试图阻止顾晓晓的调查,但可惜的是,那些长期以来被黑暗腐蚀的光明面也开始显露。

    当天空被黑暗遮住之后,太阳黯淡无光,但黑暗有了缺口后,光明会一点点出现。

    顾晓晓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以千金之躯犯险,努力揭开北疆的黑暗面纱,那些秉承善意被打击报复,那些屈服于恶等待时机的人,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主动与顾晓晓联络。

    边境百姓和蛮族之间有着血海深仇,不少人是怀着为家人为亲邻报仇的想法入伍。谁知进了军队之后才发现,军中竟是如此黑暗,她们被禁锢了自由,成为上司换取军功的炮灰。

    黑暗笼罩北疆太久太久,久到她们放弃了希望,但三皇女出现了,她坚毅勇敢不向恶势力低头,她杀伐果断敢带着几百人彻查三军,她英明神武在遇到刺杀时,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那些星星点点的火苗连成一片,那些被黑暗湮没的光明再次亮起,三皇女阳琼晚成了北疆百姓和底层将士心中的正义。

    支持正义,除去黑暗,这是所有人的心声。

    顾晓晓将生死置之度外,顶着强大的阻力,继续着对三军的彻查,不知不觉中,支持她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当她被中军拒之营外,正准备下令强行入营时,门竟自己开了,数百中军营卒不顾军令,为三皇女打开了大门。

    这就像一个信号,一个让三军将军及党羽害怕的信号,她们不再享有一言九鼎的权力,她们的地位遭到了动摇。

    刺杀、硬抗无用,她们终于害怕惶恐了,动起了求饶的心思。

    (呀,陵子的第一本书很稚嫩,哈,女主叫阳清和,嘎嘎,讲的就是女帝故事,恍然如梦呀。)(未完待续。。)

    ps: 谢谢青衣浅淡的月票~~嗷嗷,陵子1210过生日,大家快投月票,伦家卯足了劲儿,到那天拼一拼日更12000!!!所以,提前给加加油!( )

第三六七章 女尊之炮攻灰皇女反攻计24

    先下杀手,待到她逃过一劫,反过来报复时再求饶,真当她是泥捏的人了。面对敌方示好,顾晓晓面冷心更冷,不留半点转圜余地。

    顾晓晓的强硬手段,激起了左右中三军手脚不干净将领的反抗,有人弃暗投明转向朝廷,就有人狗急跳墙,起了别的心思。

    北疆的形势,除了顾晓晓之外,清和帝最为清楚。阳琼华和阳琼玉却是不知的,有人将路子走到了两人这边,想借她们的手逃过一劫。

    阳琼华和阳琼玉密切关注北疆动态,对阳琼玉铁腕插手北疆军务十分不满。她们分别在应州和连安,一个想要大展拳脚结果败北,另一个虽然薄有名声,却因连安无军营,难以培养军中势力不满。

    清和帝给了三年时间,她们以为是考察各自的政务能力,谁知阳琼晚另辟蹊径开始抓兵权。

    为了扭转颓势,两人只能想办法在北疆分一杯羹,还要瞒着清和帝,又因阳琼华拼着性命荣辱,在北疆练下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北光军,她们不能不惶恐。

    所以遇到李将军、祝将军遣人示好时,两人动了心思,暗中与其勾结,打算上书奏请清和帝阳琼晚在北疆蓄养私兵,争权夺利图谋不轨。

    两人极力朝阳琼晚头上扣谋反罪名,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难得没斗起来。

    北疆形势严峻,到了这种关头,两个女儿还在忙着互相倾轧。清和帝反而不喜,直接将两人的奏折押了下去。

    原本她对阳琼华抱有期望,如今见她目光短浅。精于算计不懂顾全大局,立她为太女之心也熄了一些。

    若盛世太平,清和帝可以凭自己喜好,选一个守成之君便可。但现在北疆祸端乍起,一不小心青萝就会陷到内忧外患中。

    为了长远考虑,清和帝不得不将目光放到了阳琼玉和阳琼晚身上。

    这边顾晓晓正忙的焦头烂额,彻查逐渐深入。军务的黑暗一点点被剥出来,真相大白于世人面前。

    那些腐朽**不堪的真相,让一直倍受蛮族侵害。饱含血泪的百姓愤怒了。她们在寒冷的北疆不辞辛苦进行耕种,还要交高昂的租税,即使这样蛮族一来,轻则一年的收成没了。惨的家破人亡。

    仇恨支撑着百姓踊跃参军。当爆发出军队和蛮族勾结的消息时,她们再也忍不住了。她们不懂那么多道理,也没有以一敌百的强悍,但众志成城,所有人的屈辱和不甘拧合在一起,是一股可怕的力量。

    三军将领开始恐惧,她们迫切的想要这一切停下来,但是反对的浪潮愈发汹涌。

    借着百姓的力量。借着广大底层兵卒的力量,顾晓晓乘风破浪有了一争之力。

    若真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顾晓晓有信心让三军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倒戈,同时能说服三分之一的人保持中立。

    青萝国约有近六十万兵丁,原北疆三军共有二十万,如今顾晓晓硬生生见北光军变成了北疆的第四股势力,同时争取到了许多中层将领的支持。

    这场一开始必败的困局,在顾晓晓的奋斗下终于有了生机。

    一道圣旨直达北疆,清和帝下令将从将军革职查办,左军由三皇女暂为统领。圣旨的及时到来破开了僵局,同时激化了矛盾,被该被拘禁治罪的从将军,使出金蝉脱壳之计逃跑。

    从将军嫡系跟着消失,同时离开的还有近万军队,顾晓晓在北疆各种搜索,这支军队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这道圣旨让阳琼华和阳琼玉坐卧难安,阳琼晚在北疆权势滔天,若非清和帝属意她做皇女,如何会有此安排。

    为了做最后挣扎,两人铤而走险,决定在阳琼晚回京之前,让太女之争尘埃落定。

    迷雾重重,北疆风云变幻莫测,蛮族一反常态在秋季入侵青萝,让局势更加混乱。

    这背后若没有有心之人推动,绝不会严峻到这个地步。顾晓晓接到圣旨后,将左军重新整合,尚未完全掌控,就要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与蛮族交战。

    顾晓晓研习兵法多年,刀枪棍棒样样出色,直接身先士卒,来去如风,硬生生杀出了一个血罗刹的名头。

    蛮族之人但凡听到静王亲自出征,闻风丧胆无不退避三舍,顾晓晓运筹帷幄,摆脱了纸上谈兵的局限,成为了真正的战神。

    顾晓晓的英勇让她成为北疆百姓中的英雄,那些原本还在犹豫徘徊的士卒,也因她的英勇下定了决心。

    哀兵必胜,顾晓晓带着恨透了蛮族的士兵势如破竹,在短短三个月内将局势平定。

    待到后期蛮族被打的退出青萝国境,只剩下小股势力侵扰边境,顾晓晓已经很少亲自上战场,只在后方进行指挥。

    众人皆知静王在北疆功勋卓著,她在北疆三年,将成为当之无愧的北疆大将军。

    但没人直到,顾晓晓在初步解决了蛮族入侵,将北疆军队整个之后,率领精锐部队,一路南上朝京城赶赴。

    为了不惊动地方,顾晓晓手持清和帝密令,一路急行军。

    待到阳琼玉和阳琼华两人得知她率军回京的消息时,顾晓晓已经走完了一半的路程。

    历史用另一种方式重演,顾晓晓忙着北疆打仗的同时,阳琼玉和阳琼华借病请求回京。

    清和帝怜惜爱女,网开一面,让两人到京城小住,待到身体好转之后再回封地。

    也许是主角光环的影响,或者说清和帝从未防备过阳琼华,顾晓晓离京城还有一小半路程时,京中传来诏令。让她所带军队就地修整,带亲卫到京中领赏。

    这道诏书,让顾晓晓警醒。更古怪的是京中其它消息遭到封锁。她所带人马忌惮圣旨,又担忧京中情况生变,婉言劝阻她赴京。

    顾晓晓坚决辞了下属的好意,以清和帝诏令还有皇女令牌,绕路赶赴京城。

    在前进过程中,顾晓晓不忘散播阳琼玉与阳琼华密谋造反,清和帝很可能被囚禁或者已经驾崩。

    这个传闻让地方官员百姓。惶恐不安,不敢去拦三皇女。

    京城中又是一番气象,阳琼华被阳琼玉利用。送给清和帝的香料和衣物上,有两种混合在一起将会成为剧毒的药物。

    清和帝未曾对阳琼华设防,中毒之后陷入昏迷,但她在完全陷入昏迷之间。动用了影卫将转交了玉玺和虎符并留下传位遗言。

    阳琼玉借机动用埋在宫中的眼线。率先一步进宫控制住局势。她先发制人,拿下了掌管清和帝衣食住行的内侍,顺藤摸瓜查出了中毒之事,直接将阳琼华给推到幕前,斥责她泯灭天良大逆不道,弑君弑母。

    阳琼华被这一出弄的傻眼了,她和阳琼玉约好了,回到京城互相配合。除去阳琼晚之后,两个人再公平竞争太女之位。

    两人还商议由她讨好清和帝。阳琼玉则负责联络朝廷,让清和帝收回阳琼晚的兵权,再将她召回京城。

    没想到,阳琼华按照计划才做了一步,清和帝突然中毒昏迷命悬一线,她转瞬间被打成了谋反叛逆的罪名。

    惊慌失措下,阳琼华病急乱投医,寄希望于正夫侧夫的家族为她洗刷冤屈。她被拘禁在王府之中,如同瞎子盲人一般,府中消息递不出去,外面消息也进不来。

    京城一片黑暗,气氛紧张,朝中重臣人人自危各扫门前雪。胆敢出头表达出不同意见为皇长女喊冤的,全被当做同党收押。

    这样一来,众人噤若寒蝉,担忧身家性命,不敢为皇长女出头。

    从将军带着旧部狼狈投奔阳琼玉,又在她的安排下,突袭禁宫封锁了宫城,一雪前耻扬眉吐气,只等阳琼晚归来时,设计将她拿下报仇雪恨。

    阳琼玉为了这一天筹划多年,潮里朝外早就打点的差不多。她留着阳琼华只是为了给阳琼晚一个交代,等她登基为帝,就算阳琼晚到了京城,也已尘埃落定无力回天。

    这一局她布了这么多年,以天下为棋,将清和帝、阳琼华和阳琼晚全都算计在内,为的就是一朝风临天下,坐拥青萝大好河山。

    清和帝奄奄一息,随时都有丧命危险,阳琼玉把持后宫,圈禁了皇夫和除皇贵夫之外的所有侧君。

    为了威胁阳琼晚,阳琼玉将姜侧君严加看管。这次宫变,阳琼玉最得意之处便是,荣国公姜玉景在她的游说下,第一个弃暗投明,带着阳琼晚经营的势力,投到了她的门下。

    阳琼玉一开始还担心对方另有算计,当姜玉景与她谈判,在她登基之后,需要给荣国公府的种种特权之后,阳琼玉才相信她是真的投诚。

    这让阳琼玉十分得意,一切进行的比她想象中还要顺利。若非玉玺还没到手,号令大军的虎符消失不见,阳琼华早就伪造禅位诏书登基了。

    她派人借着肃清宫闱铲除奸佞的理由,翻遍了皇宫每一个角落,玉玺和虎符就像人间蒸发一样完全不见踪迹。

    阳琼玉拷问清和帝身边伺候的宫人,一无所获,恼羞成怒下她开始逼问皇夫。当今皇夫与清和帝青梅竹马,养尊处优多年,如今女儿被以谋逆罪拘押,豺狼般的二皇女控制了禁宫。

    若非心中还有一线希望,皇夫早有慷慨赴死之心。阳琼玉拿阳琼华的生死来威胁皇夫,但他对玉玺虎符下落浑然不知,如何能交待出两物下落。

    阳琼玉迟迟找不到玉玺和虎符,又担心天长生变,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指使老臣奏请她以太女身份监国。

    由于清和帝中毒昏迷,唯一能接触到她的只有阳琼玉,再加上她在民间除了之前算计姊妹一事,口碑一向很好,众臣担心若她真的成功上位,得罪她将会有抄家灭族之祸,所以只能选择隐忍。

    顾晓晓沿途放出的消息,在民间引起了巨大震动,她所士卒全都是在战场上经过历练,百里挑一的好人。故而经历急行军之后,依然拥有强悍的战斗力。

    北光军的到来,让阳琼玉惶恐不安,她以监国太女身份下令阳琼晚不得进京。

    顾晓晓一路奔来,又怎会将阳琼玉的号令放在眼中,顶着一道道诏令毕竟京城。

    北光军的神勇在顾晓晓与蛮族对战时,传的人尽皆知,静王阳琼晚在民间声誉极高。

    得知大英雄即将班师回朝,京城百姓喜不自禁,希望静王能够坐镇京城,解除当前困局。

    阳琼玉连下几道命令之后,发现阳琼晚不为所动,顿生惊惧之心。她没有虎符不能调动锅中几路军队,手中能用的只有京中禁卫军和北疆左右中三军残部。

    阳琼晚有血罗刹之名,阳琼玉虽然人数上占优势,仍然恐惧与她交手。

    在这种情形下,阳琼玉身边有人谏言,阳琼晚仁孝,以姜侧君安慰威胁她,定能收到奇效。

    眼看大功将要告成,阳琼玉不顾骂名,将姜侧君带出深宫,着人看押带到城楼上,以他的安危要挟阳琼晚。

    清和帝尚未离世,阳琼玉便拿君父的性命威胁手足,百姓暗中唾骂到不忠不孝。

    姜侧君在清和帝倒下之后遭到拘禁,衣食简陋生活辛苦,坚持她撑下去的信念就是见女儿一面。

    没想到女儿好不容易率军回京,阳琼玉竟然拿她的安危,逼迫阳琼晚放下兵器,带上几个随从入京。

    宫中已经被阳琼玉的人手 掌控,京城境况危急,姜侧君怎会看不出阳琼玉的狼子野心。

    皇长女被打上了谋反的名义关押,他不愿女儿重蹈覆辙,想要自裁以免连累女儿,却被人阻止。

    千算万算还是来迟了一步,顾晓晓离京前,已经向清和帝讨了人手保护姜侧君的安危。

    没想到阳琼玉竟胆大妄为到如此地步,手中有了兵权之后,直接做出杀母登位的决定。顾晓晓低估了阳琼玉心狠手辣的程度,又担忧姜侧君吃苦性命不保。

    为了保住姜侧君,顾晓晓只能退了一步,带兵守在城外。(未完待续。。)

    ps: 本想一气呵成,奈何天色已晚,明天这个故事结束,9号新故事,10号陵子生日爆更一万二。( )

第三六四章 女尊之炮灰皇女反攻计完

    姜侧君容颜枯槁,与女儿隔城相望,心中悲苦难言。既欣慰女儿担忧他的安危,乃是至情至性之人,又怕她真的放下兵器入城,反遭阳琼玉毒手。

    只恨他身陷囹圄,眼睁睁的看着女儿在城下,却不能劝她莫顾自己性命,按照计划行事。

    坐以待毙岂是顾晓晓的风格,她在京郊安营扎寨之后,寻了机会带上亲卫,偷偷潜入城中,与姜玉景会合。

    姜玉景先前假意投降为阳琼玉出谋划策,实则在等阳琼晚入城,同时为其通风报信。

    这次姜玉景主动提出愿亲自出面劝降阳琼晚,阳琼玉对她心存怀疑,于是派人和她一起守在城楼处,姜玉景只是配合劝降。

    会合之后,顾晓晓与姜玉景交换了京城内外消息,姜玉景将姜侧君被关押的地方,以及守卫情况告诉了顾晓晓。

    有了姜玉景提供的地形图,顾晓晓回到营中之后,与谋士连夜商议,决定次日夜里夜上城楼,救出姜侧君。

    这是一个冒险行为,但为了姜侧君的安危,顾晓晓只能迎难而上。对原主来说,龙椅未必有生父重要,对她来说,既然接替了原主的生活,就要对姜侧君的生死负责。

    姜玉景劝过阳琼晚莫要冲动,在她主意已定之后,只能想办法帮她引开部分官兵。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当夜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唯有星星点点火把照亮夜色。

    营救打的是时间战。顾晓晓带上身手最为敏捷的几个部下,依着烂熟于心的地形图,潜入城楼中。救出了尚在熟睡中的姜侧君。

    父女相逢来不及激动,顾晓晓直接背上姜侧君,争分夺秒冲往城外。

    这一夜乃是顾晓晓行事最为冒险的一夜,直到将姜侧君安全带会营中,他仍恍然如梦,不敢相信自己已经顺利逃脱。

    天还没亮,阳琼玉已经得到了姜侧君被人救出的消息。她震怒之余怀疑姜玉景在其中动了手脚。

    但阳琼玉和姜玉景对峙时,对方矢口否认,又因需要荣国公府提供助力。她将信将疑中怕将姜玉景推到阳琼晚阵营,只能忍下。

    顾晓晓救出姜侧君之后无所顾忌,直接举起匡扶正业之旗,斥责阳琼玉罔顾人伦。嗜母囚父对长辈不敬迫害手足。列数她的罪状,极尽慷慨激昂。

    阳琼玉虽在掌控禁宫,奈何她没有名正言顺的传位诏书,又无虎符在手,不能调令军队。她几乎将宫中翻了一个遍,玉玺就像消失了一样,京城中有关她弑母的传言甚嚣尘上。

    京中流言飞窜,城外又有阳琼晚大军压境。在这种情形下,阳琼玉一不做而不休。直接敲响了丧钟,宣告清和帝驾崩,由她继承皇位。

    阳琼玉仓促登基,朝中百官不敢苟同,只能装聋作哑,等着局势分朗。

    姜侧君得知清和帝驾崩的消息之后泪如泉涌好不悲切,顾晓晓念及清和帝曾经的信任也有几分恻然。

    阳琼玉以奔丧为名,下令让阳琼晚进京,同时下发诏书,命其将北光军撤离京城回镇北疆。

    为了坐稳皇位,阳琼玉甚至私底下派来使者,与顾晓晓商议,两人一南一北各自为治共享江山。

    顾晓晓不是阳琼华,自然不会上当。清和帝驾崩的第三天,顾晓晓营中出现不速之客,一个面容白净的孩童模样的女子,拿着玉玺以及虎符出现在她面前。

    这女童武功高深莫测,顾晓晓与她对上两招之后,竟觉吃力。直到女童拿出了玉玺虎符,做了自我介绍,顾晓晓才知,原来这人乃宫中不世出的高手,由于练功走火入魔,所以一直停在幼童之身,她的年纪比清和帝还要大上一轮。

    玉玺还有虎符,乃是清和帝在中毒之后托付与她,并且交代若她遭遇不测驾崩,就将这两样东西交给三皇女,并由她继承大统。

    顾晓晓从未想到清和帝竟会留这么一手,还将皇位传于她。

    虽然只有口谕,但玉玺在手虎符在手,又有北光军和左军支持,顾晓晓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阳琼玉登基名不正言不顺,清和帝驾崩的不明不白,她的势力只在京城和连安。青萝国大部分地区只发丧,不接受其它政令,作壁上观等待大局落定。

    顾晓晓得了高人相助,直接拿出玉玺虎符,将清和帝遗言大白于天下,调遣军队讨伐阳琼玉。

    大势已去,阳琼玉欲做垂死挣扎,奈何朝中已然人心涣散,连她的支持者如今也装聋作哑,生怕待三皇女攻入京城之后清算旧账。

    龙椅像是烙铁,阳琼玉无计可施,妄图靠正统压过阳琼晚,只是徒劳无功而已。

    大势所趋,顾晓晓清点兵将,诏令军队支援,开始直接攻城。

    京城禁卫军多保卫皇城安全,鲜少经历战争,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士卒相比,自然逊色一筹。

    若非顾晓晓心怀怜悯,怕伤及无辜百姓,不想用太过激烈的手段,京城早已被攻下。

    阳琼玉好不容易坐上龙椅,没想到等待她的是这个结局,为了扭转乾坤改变颓势,她竟采用了部下的昏招,将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驱赶到城楼上,以她们血肉之躯抵挡阳琼晚攻势。

    百姓何辜,受此驱使无不对阳琼玉恨得牙痒痒,原本对谁做皇帝并不在意的普通老百姓,转投向阳琼晚。

    京城到处都是呼吁让三皇女殿下进城,铲除奸佞肃清社稷,还青萝国泰民安。

    民心所向,阳琼玉愈发害怕,顾晓晓暂停了攻势,决定曲线救国。从民心入手。

    正是秋冬之际,她命人做了孔明灯放入城中,灯上全是劝降之言。

    风灯起。人心浮动,阳琼玉丧尽人心,百姓对她失望,又害怕自己被当做炮灰牺牲掉,诸多百姓开始关门闭市进行抗议。

    这种时候百姓关门闭市无异于火上浇油,阳琼玉束手无策,几乎可以预见阳琼晚进城之后。她落败时的惨象。

    情急之下,阳琼玉不思悔改昏招迭出,临时强招百姓入伍。组成一支纯业余的军队,打算对抗阳琼晚。

    京城百姓居于天子脚下,太平多年生活多衣食无忧,何时受过这种苦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是人兵卒也是人。顾晓晓兵临城下,不断进行劝降。

    终于,百姓对阳琼玉彻底失望,掀起了民变,冲开了东边城门,欢迎静王进京。

    阳琼玉这几日正心神恍惚担惊受怕,听闻静王已经破城,吓得将杂牌军派出去迎敌。

    城门大开也有姜玉景的推动。在北光军进城之时,她头一个支持阳琼晚。同时例数阳琼晚罪状,挑明她先前是为了大局假意降服,清和帝驾崩乃是阳琼华和阳琼玉联手促成。。

    虽然某些官僚腹谤荣国公太不地道,但到了这份儿上也没人傻到拥护阳琼玉,陪着她一起担上乱臣贼子之名。

    百姓恼恨阳琼玉胡乱点兵,又加上兵器铠甲不足,怎愿同有名的战神静王殿下对上。被禁卫军驱使到阵前之后,纷纷倒戈,静王一方反而赢得更顺利了。

    无心插柳柳成荫,顾晓晓在城外耽搁多日,如今百姓亲自开门迎接,全军上下正是气势如虹之时,她一鼓作气带着兵马冲向皇宫。

    顾晓晓身穿白色明光铠手持红缨长枪,骑着高头大马率领军队,在百姓的簇拥下来到宫城之下。

    静王进城的消息早已人尽皆知,百姓欢欣鼓舞,先前外面刀光剑影不敢出门,待大局定下之后,一些胆大的人冒着危险追随静王。

    顾晓晓担心误伤了百姓,下令让全城戒严,姜玉景建议不如让部分百姓尾随也好造势,如今看群情激昂,皇城守卫表情挣扎多有动摇之意。

    前些日子,京城中纷纷传言,阳琼玉名不正言不顺,与阳琼华联手谋害清和帝之后倒打一耙,生死存亡之际,静王殿下从北疆风驰电掣赶来。

    虽然清和帝驾崩,但是静王殿下神勇异常年轻有为,乃是青萝国天命之人,有风临天下尊贵命格。

    顾晓晓在宫门之下出示虎符,同时宣读了清和帝遗命,对阳琼玉进行声讨。守卫宫门的护卫犹豫不决,大势已去,她们若继续效命于阳琼玉,恐怕祸及家族。

    但此时投降,又怕静王秋后算账,介时同样是抄家灭族之祸。

    正当禁卫军左右为难之下,顾晓晓下令,凡放下兵器投降者,未曾参与到谋害清和帝之事的人,既往不咎继续在禁卫军中任职。

    此令一下,先前还犹豫的人已经有近半放下武器,剩下一部分左顾右盼之后,也放下了武器。

    只剩下一小部分阳琼玉嫡系,自知罪责难逃,带着兵器朝后宫中撤。

    阳琼玉怀着侥幸心理,以为禁卫军能撑一段时间,带着亲信在后宫中,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待逃兵与阳琼玉会合,阳琼玉方知已然穷途末路,她恶由胆中生,直接挟持皇夫作为人质,想要借他威胁阳琼晚。

    正直壮年的妻主骤然离世,女儿是害死妻主的嫌疑人,又被庶女囚禁,皇夫不相信自幼受宠的女儿会做出这样大逆不道之事。

    为了找出真相,皇夫这才忍辱偷生,如今被阳琼玉挟持,他恨不得生啖其肉。

    存亡关头阳琼玉彻底撕掉了伪装,面目狰狞言语多有对先帝皇夫不敬之意。

    眼看着阳琼晚人马越来越近,阳琼玉不能接受自己功败垂成,下令打算放火,临死也要拉着皇夫陪葬,同时烧掉后宫,让阳琼晚得到一个残破的后宫。

    皇夫身边的老人为了活命,主动说出了宫中密道位置。

    有了生路,阳琼玉这才打消了放火烧宫的想法,挟持着皇夫带着亲卫,从皇宫密道往外逃。

    顾晓晓带人赶到之时,人去楼口,阳琼玉连同皇夫不见踪影。顾晓晓与皇夫向来是井水不犯河水,对他的失踪称不上伤心。

    依着剧情中提醒,顾晓晓准确的找到了密道的位置,她带兵赶到时,发现密道入口果然有移动过的迹象。

    阳琼玉自以为走的隐秘,却不知顾晓晓棋高一招。

    两拨人马在密道中相逢,阳琼玉无路可逃,在牺牲了大部分亲随之后被生擒。

    皇夫在动乱中胳膊受了伤,但性命无虞。

    随着阳琼玉被擒获,历史近三个月的动荡终于结束,其党羽除顽固分子多束手就擒。

    顾晓晓接手皇宫,将皇夫还有前朝太君安置在清秋宫中,派人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并没交待如何处置。

    皇夫要求见阳琼华,顾晓晓按下不表,处理起尚处混乱的朝堂。

    请和帝中毒昏迷之后,阳琼玉把持朝堂,处理了一批质疑清和帝中毒真相的大臣。

    阳琼华被关之后,其父族自然要申辩,阳琼玉直接将其削去爵位,京城官场经历了好一场动荡。

    顾晓晓擒获阳琼玉之后,将她和阳琼玉关到了一处。据说阳琼华对她恨之入骨,两人在一起闹得鸡飞狗跳,甚至不顾颜面厮打在一起。

    这些顾晓晓就管不着了,她并不急着登基,以太女身份彻查清和帝中毒之事。为了以示公正,顾晓晓请了宗室长辈以及朝中老臣共同监审。

    公平公正的行为,让顾晓晓赢得了朝中一片赞誉。

    京中百姓在此次政变中受惊良多,顾晓晓特地下诏安抚百姓,免除了部分税收,并对在动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进行补偿。

    双管齐下,静王殿下的威望在民间达到了最高值,朝中重臣看到阳琼晚行事公允,没有借机大规模铲除异己。

    顾晓晓征询过姜侧君的意见,她本不愿让姜侧君再回冰冷宫中,希望她能在宫外修身养性自由度过后半生。

    但是姜侧君执意要重回宫中,同时拒绝在顾晓晓登基前搬到太后所居宫殿。

    顾晓晓无奈只能顺从姜侧君的意思,清理起宫中阳琼玉和阳琼华的眼线,将宫中的乌烟瘴气一并扫除。

    原以为最难是历经艰难险阻上位,离皇位近在咫尺,顾晓晓才发现这不是结束只是开始。(未完待续。。)

    ps: 谢谢恋上妖静、我是天真、liwubaobao的月票,(づ ̄ 3 ̄)づ~陵子10号生日,继续广播!存稿已经5k了,力争10号时爆更一万二。

    所以大家快快给月票,啦啦啦,这是爱的呼唤,呼唤呀( )

第三六五章 拯救仙侠精分男配

    清和帝死因大白于天之后,顾晓晓在朝臣三催四请之后,终于正式登基。为了节约物力财力,顾晓晓下令登基大典不可铺张,同时以身作则,吃穿用度份额减半,更拒绝了大臣有关选秀的提议。

    朝堂恢复了表面上的平静,但不乏有人替阳琼华和阳琼玉求情,认为两位皇女受奸佞小人蛊惑,新帝登基应该宽宏大量,手足相残会让清和帝寒心。

    顾晓晓对此嗤之以鼻,清和帝在昏迷前,留下的遗诏说明了一切。倘若她还活着,对阳琼华和阳琼玉想必是寒透了心。

    最让人唏嘘的该是皇夫,在得知清和帝之死,阳琼华的确罪责难逃之后,他穿上皇夫礼服,在梳妆打扮之后选择了吞金追随清和帝,未留只言片语。

    这一举动让顾晓晓大为恼火,皇夫走的轻松,她刚登基嫡父就吞金自杀,若非她在民间威望高,又及时对外宣称先皇夫是因为女儿谋逆,无言见先帝这才吞金自裁,恐怕民间已经流言蜚语飞起了。

    饶是如此顾晓晓还是费了一番周折,阳琼华得知生父离世羞愧难当,认为是阳琼晚逼她走上了绝路,对她充满恨意。

    此一时彼一时,顾晓晓已经不将阳琼华放在眼中,阳琼玉在囚禁她时,给她下了慢性毒药。

    阳琼华身子骨不如阳琼晚强健,如今身子贫弱多病,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要去见阳家列祖列宗了。

    自从阳琼华被圈禁之后,她那些蓝颜知己也没讨到好,母族得力的,此时求着顾晓晓开恩,希望带回儿子。

    有人愿和阳琼华同生共死。也有人如蒙大赦,把握住机会离她而去,一时间好不萧条。

    顾晓晓对阳琼玉和阳琼晚后院之人区别对待,两人后院与前朝息息相关,对不同的人当有不同的处置方式。

    以德服人同时不失强硬,顾晓晓非天生上位者,但在经过了这么多任务训练之后。她丰富的人生阅历支持着她进行更高一层的挑战。

    从将军谋反按罪当诛九族。顾晓晓开恩只将她嫡系收押等待秋后问斩。从榕在皇陵等着阳琼华如约来接他,最后等到的却是抄家灭族之祸,被人押往京城。

    顾晓晓对贱民的承诺在登基之后。终于能够落实了。为了不引起民间百姓抗议,顾晓晓将边境中蛮荒之地圈出,以开荒换地契和户籍文书。

    这个安排让贱民感激涕零,顾晓晓特地在户部加设边境农牧司。因地制宜按照四边特地,改进农具和推广新的种植方法。

    对百姓来说。贱民不过是换了个地方,边境清苦多是犯人流放之地,那边的户籍与罪人无区别,故而没有引起多大反对浪潮。

    朝中有官员提出异议。不过在顾晓晓的搁置下,最后也识相的没有纠缠下去。

    贱民乃历史遗留问题,非一日可扭转百姓印象。只有其自立自强,仓廪足教化知。方能真正融入到青萝中。

    未登基前,静王殿下在众人的印象中擅长兵法谋略,文书读的少不似二皇女才名远扬,待她登基之后,文武百官才知何谓文武全才。

    新帝从不写诗词歌赋,但是她的策论字字珠玑,增一字太多减一字太少,绝非不通诗书之辈。

    一国之主,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从国计民生到子嗣传承,稍有差池就是雪花般的奏折。

    顾晓晓登基一年之后,才将乱局整理清楚,还没喘口气儿,旱灾水灾接踵而至。她恨不得南水北调,同时解决两边难题,可惜这项工程太过浩大,以目前人工难以完成。

    好在顾晓晓一直发展农商业,在灾难发生之后,及时调运物资和粮食到受灾地,同时严打大发国难财的商人,建立健全监管机制避免贪污从中*。

    除了青萝开国帝君外,从未有一任帝王将兵权彻底抓在手中,也不曾有一位帝王曾就藩,且率军亲征,靠一己之力打造出一支铁血雄师。

    这一切,顾晓晓都做到了,她超过了历任先帝,成为青萝历史上不可抹杀的存在。

    青萝国封建制度并不完善有分封制甚至奴隶制残余,顾晓晓登基之后,一步一步的改变青萝国现状,让它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比起阳琼华大跃进式的改革,顾晓晓多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手段,逐步改变青萝残存的落后制度。

    这一代阳琼华与阳琼玉没有留下子嗣,两人的封地被顾晓晓收回。顾晓晓借鉴推恩令,逐步缩小现有封地,由于她登基后牢牢把控军权,虽有王族不满,但无人敢真正出头反抗。

    刚登基的三四年,朝臣年年都要上书劝顾晓晓充盈后宫,同时慷慨陈词子嗣对于江山永固有多重要,劝她立皇夫,让皇夫为天下男儿作表率。

    顾晓晓感慨她的任务史可以简要概括为,论如何逃过花样逼婚史。前三年,顾晓晓以清和帝丧期未过,拒绝了大选,待三年之后,她已经充分集权,直接将劝谏她立皇夫纳君侍的奏折当做了耳旁风。

    为了打消满朝文武的逼婚热情,顾晓晓在继位五年后,有恃无恐的对外公布,她不良于生育决定从宗嗣中选取适龄孩童,接入宫中选出合适的皇位继承人。

    一道诏令堵住了满朝文武还有宗族的嘴巴,今上除了不能生育之外,文韬武略堪称千古一帝,她们没胆子也没能力以此借口将她拉下龙椅。

    为了不让朝中因为遴选储君一事再现党派之争,顾晓晓干脆将宗室适龄孩童全部接到宫中,选天下名师进行教养。

    待到选出储君人选之后,她再传授其帝王之道。

    姜侧君在顾晓晓登基之后,晋封为太皇夫,后宫人丁单薄,他也曾催顾晓晓雨露均沾。早日诞下子嗣,但是被顾晓晓用各种借口躲开。

    到了后来,他看透了女儿的心思,宫中又多了许多孩子,也就不再逼迫顾晓晓。

    姜侧君的后半生过的平顺,女儿恭顺,时不时让他和姜氏族人小聚。荣国公府在姜玉景的手中发扬光大。姜玉秀在顾晓晓登基之后。嫁得如意妻主,夫妻和睦传为佳话。

    前半生宫中寂寞凄凉的时光,渐渐模糊。姜侧君性情平和,谨守后宫不得干政的准则,从不干涉前朝政务。

    顾晓晓在位十五年,将青萝打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家家有余粮,政治清明军纪严明。又收服了周边少数民族,扩大了青萝的疆土。

    在此期间,顾晓晓还曾以帝王之尊亲自率兵出征,打了几场漂亮的胜战。威名震慑四野。

    这一世,顾晓晓过的淋漓畅快,从身处弱势的皇女到纵横捭阖的帝王。她在史书上书写了属于她的神奇。

    十五年帝王生涯,对顾晓晓来说是一笔丰厚宝藏。当她将皇位传给精心选出的储君后,为新君举行了登基大典,正式退居幕后,任务结束了。

    空间中景色未变,顾晓晓在青萝国收获良多,一时间竟有独孤求败之感。

    碧水青山明目之后,顾晓晓召唤出博士,第二次见,她已经适应了博士的萌妹子形象。

    “恭喜宿主凯旋,这次任务完成的非常棒,奖励丰厚呦。宿主成就帝王霸业,指点江山的样子,酷到没朋友。”

    博士一气呵成眉眼弯弯,衣袂飘飘就地转了个圈儿。

    “过奖,你也很不错。”

    顾晓晓在听到丰厚的奖励之后,忍不住打开面板,将赠予属性点加到精神上后刷新数据。

    姓名:顾晓晓

    种族:银河系地球人

    级别:c级空管理者5600/9000

    魂力:24

    愿力:5600

    精神力:63

    智力:50

    容貌:41

    资质:62

    可操纵技能:剑道刺绣

    也许是期望过后,当发现虽然愿力多增加了200点,但是魂力和属性点只有我时,顾晓晓多少有些失落。

    博士见状,不好意思的拽着头发说:“本来该有两点魂力和属性点的,但是系统出了点儿小问题,所以……”

    这个解释不但没人顾晓晓放心,反而激起了她的疑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遇到麻烦了么?”

    博士扁了下嘴,眨了眨长长的眼睫毛,面露犹豫之色,挣扎过后开口。

    “三言两语难以说清,问题不大,你现在等级不算高,应该没有危险。”

    博士的表现,让顾晓晓产生了危机感,她一直在为回地球奋斗,但现在时空管理局似乎出了问题。

    以她的级别,莫说是得到更多的权限,恐怕连出现问题的资格都还没有。但顾晓晓目标是成为金牌时空管理者,所以若问题没解决,总有一天她要面对。

    怀揣着未来隐忧,顾晓晓开启了新任务,一个宏大奇幻的世界,如同卷轴般在她眼前展开。

    《仙路迢迢》四个字铁画银钩,大气磅礴的一闪而过。接着,剧情如流水般次第闪现,这是一个御剑飞行,斗天斗地斗法宝的修真世界。

    四大荒百族林立,分布着各种修真者,奇人异士辈出,这是一个神奇的仙侠世界。人族在经历了数十万年磨砺之后,终于从被欺压奴役的种族,摇身一变成为万灵之长。

    一切只因当各族还在靠吐纳天地灵气,淬炼身体靠着强横的身体横行无忌时。人类开了外挂,钻研各种内外功心法,修行一途上事半功倍。加上妖魔两族喜欢独来独往,人类则热衷开山立宗,一代代传承下去,打了小的来了老的,发展愈发壮大。

    就这样,大荒之上,人类成了修真者数量最多的种族,繁衍生息,分化为修真者和普通人。普通人乃是修真者根基所在,所处地也是大部分修真者的故土,所以受到修真界的门派,得以不受外族侵扰。

    故事发生在东大荒婆娑境灵秀山内,舞珍珑和月棋自幼为邻,皆天真烂漫活泼聪颖,两人在七岁时便被测出根骨奇佳,两家人很是高兴更将儿女视若珍宝,只等她们九岁之后参加本境修真门派的遴选。

    舞珍珑和月棋稍长之后义结金兰,两人无忧无虑对传说中的修真界充满向往。

    在她们八岁之时,两人在山间玩耍嬉戏之时,救了一个受伤的少年。两人见他浑身带血,不敢将他带回家中,于是将他藏身于山中秘密山洞中,轮流为他送饭送药。

    少年清醒之后自称萧重楼,洗净身上**之后,一双眼眸耀若星辰,芝兰玉树般的品貌,又兼之温文有礼,让两个小女孩儿生出了好感。

    萧重楼不过十二岁,舞珍珑和月棋年纪更小,相熟之后无话不谈成了好友,但她们两人不曾问过,萧重楼为何会受伤流落此地。

    祸根就此埋下,在萧重楼出现三个月后,灵秀山出现了一批黑衣人,他们在灵秀山展开地毯式的搜索,闯入各家民户之中,搜寻萧重楼的下落。

    舞家和月家乃是灵秀山中大族,舞珍珑和月棋家只是其中一个分支,由于二人根骨绝佳这才受到本家重视。

    当黑衣人拿着萧重楼画像,搜寻他的下落时,两人受惊吓之余,决定去找他报信,提醒他早日离开。

    没想到,两人刚好碰上前来抓萧重楼的人,三人夺命狂奔,萧重楼奋力抵抗,最终还是被黑衣人抓住。

    就在这时,又来了一群仙风道骨手持各种宝器的修真者,拦下黑衣人与其展开恶斗。

    两帮人斗法过程中,飞沙走石灵秀山一片狼藉,被殃及的村民死伤无数。舞珍珑和月棋和萧重楼在结界中,望着自己的家乡被夷为平地,曾经的家人乡亲父老四散逃命,泪流满面,对这些修真者产生了十分怨恨。

    恶斗之后,黑衣人落了下风,萧重楼心存内疚一直护着舞珍珑和月棋,再加上两人资质不错,这才没被炮灰掉。

    黑衣人虽然败退,但他们有逃脱的独门秘法,在经过殊死搏斗之后,将萧重楼还有舞珍珑带走,月棋则被修真者救下。

    由于两人一个是火灵根,一个是水灵根,在修真者中也是万里挑一的资质,故而被留下做弟子。(未完待续)

    ps:谢谢蝶尘0112、虹果、罗芙娜的月票~!谢谢洒金碧桃的打赏~~么么哒大家,伦家有存稿8k了,明天爆更!明天陵子生日,呜呜呜,你们都不给人家月票~~求订阅,生日的祝福呀~( )

第三六七章 女尊之炮灰皇女反攻计2第4

    先下杀手,待到她逃过一劫,反过来报复时再求饶,真当她是泥捏的人了。面对敌方示好,顾晓晓面冷心更冷,不留半点转圜余地。

    顾晓晓的强硬手段,激起了左右中三军手脚不干净将领的反抗,有人弃暗投明转向朝廷,就有人狗急跳墙,起了别的心思。

    北疆的形势,除了顾晓晓之外,清和帝最为清楚。阳琼华和阳琼玉却是不知的,有人将路子走到了两人这边,想借她们的手逃过一劫。

    阳琼华和阳琼玉密切关注北疆动态,对阳琼玉铁腕插手北疆军务十分不满。她们分别在应州和连安,一个想要大展拳脚结果败北,另一个虽然薄有名声,却因连安无军营,难以培养军中势力不满。

    清和帝给了三年时间,她们以为是考察各自的政务能力,谁知阳琼晚另辟蹊径开始抓兵权。

    为了扭转颓势,两人只能想办法在北疆分一杯羹,还要瞒着清和帝,又因阳琼华拼着性命荣辱,在北疆练下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北光军,她们不能不惶恐。

    所以遇到李将军、祝将军遣人示好时,两人动了心思,暗中与其勾结,打算上书奏请清和帝阳琼晚在北疆蓄养私兵,争权夺利图谋不轨。

    两人极力朝阳琼晚头上扣谋反罪名,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难得没斗起来。

    北疆形势严峻,到了这种关头,两个女儿还在忙着互相倾轧。清和帝反而不喜,直接将两人的奏折押了下去。

    原本她对阳琼华抱有期望,如今见她目光短浅。精于算计不懂顾全大局,立她为太女之心也熄了一些。

    若盛世太平,清和帝可以凭自己喜好,选一个守成之君便可。但现在北疆祸端乍起,一不小心青萝就会陷到内忧外患中。

    为了长远考虑,清和帝不得不将目光放到了阳琼玉和阳琼晚身上。

    这边顾晓晓正忙的焦头烂额,彻查逐渐深入。军务的黑暗一点点被剥出来,真相大白于世人面前。

    那些腐朽**不堪的真相,让一直倍受蛮族侵害。饱含血泪的百姓愤怒了。她们在寒冷的北疆不辞辛苦进行耕种,还要交高昂的租税,即使这样蛮族一来,轻则一年的收成没了。惨的家破人亡。

    仇恨支撑着百姓踊跃参军。当爆发出军队和蛮族勾结的消息时,她们再也忍不住了。她们不懂那么多道理,也没有以一敌百的强悍,但众志成城,所有人的屈辱和不甘拧合在一起,是一股可怕的力量。

    三军将领开始恐惧,她们迫切的想要这一切停下来,但是反对的浪潮愈发汹涌。

    借着百姓的力量。借着广大底层兵卒的力量,顾晓晓乘风破浪有了一争之力。

    若真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顾晓晓有信心让三军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倒戈,同时能说服三分之一的人保持中立。

    青萝国约有近六十万兵丁,原北疆三军共有二十万,如今顾晓晓硬生生见北光军变成了北疆的第四股势力,同时争取到了许多中层将领的支持。

    这场一开始必败的困局,在顾晓晓的奋斗下终于有了生机。

    一道圣旨直达北疆,清和帝下令将从将军革职查办,左军由三皇女暂为统领。圣旨的及时到来破开了僵局,同时激化了矛盾,被该被拘禁治罪的从将军,使出金蝉脱壳之计逃跑。

    从将军嫡系跟着消失,同时离开的还有近万军队,顾晓晓在北疆各种搜索,这支军队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这道圣旨让阳琼华和阳琼玉坐卧难安,阳琼晚在北疆权势滔天,若非清和帝属意她做皇女,如何会有此安排。

    为了做最后挣扎,两人铤而走险,决定在阳琼晚回京之前,让太女之争尘埃落定。

    迷雾重重,北疆风云变幻莫测,蛮族一反常态在秋季入侵青萝,让局势更加混乱。

    这背后若没有有心之人推动,绝不会严峻到这个地步。顾晓晓接到圣旨后,将左军重新整合,尚未完全掌控,就要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与蛮族交战。

    顾晓晓研习兵法多年,刀枪棍棒样样出色,直接身先士卒,来去如风,硬生生杀出了一个血罗刹的名头。

    蛮族之人但凡听到静王亲自出征,闻风丧胆无不退避三舍,顾晓晓运筹帷幄,摆脱了纸上谈兵的局限,成为了真正的战神。

    顾晓晓的英勇让她成为北疆百姓中的英雄,那些原本还在犹豫徘徊的士卒,也因她的英勇下定了决心。

    哀兵必胜,顾晓晓带着恨透了蛮族的士兵势如破竹,在短短三个月内将局势平定。

    待到后期蛮族被打的退出青萝国境,只剩下小股势力侵扰边境,顾晓晓已经很少亲自上战场,只在后方进行指挥。

    众人皆知静王在北疆功勋卓著,她在北疆三年,将成为当之无愧的北疆大将军。

    但没人直到,顾晓晓在初步解决了蛮族入侵,将北疆军队整个之后,率领精锐部队,一路南上朝京城赶赴。

    为了不惊动地方,顾晓晓手持清和帝密令,一路急行军。

    待到阳琼玉和阳琼华两人得知她率军回京的消息时,顾晓晓已经走完了一半的路程。

    历史用另一种方式重演,顾晓晓忙着北疆打仗的同时,阳琼玉和阳琼华借病请求回京。

    清和帝怜惜爱女,网开一面,让两人到京城小住,待到身体好转之后再回封地。

    也许是主角光环的影响,或者说清和帝从未防备过阳琼华,顾晓晓离京城还有一小半路程时,京中传来诏令。让她所带军队就地修整,带亲卫到京中领赏。

    这道诏书,让顾晓晓警醒。更古怪的是京中其它消息遭到封锁。她所带人马忌惮圣旨,又担忧京中情况生变,婉言劝阻她赴京。

    顾晓晓坚决辞了下属的好意,以清和帝诏令还有皇女令牌,绕路赶赴京城。

    在前进过程中,顾晓晓不忘散播阳琼玉与阳琼华密谋造反,清和帝很可能被囚禁或者已经驾崩。

    这个传闻让地方官员百姓。惶恐不安,不敢去拦三皇女。

    京城中又是一番气象,阳琼华被阳琼玉利用。送给清和帝的香料和衣物上,有两种混合在一起将会成为剧毒的药物。

    清和帝未曾对阳琼华设防,中毒之后陷入昏迷,但她在完全陷入昏迷之间。动用了影卫将转交了玉玺和虎符并留下传位遗言。

    阳琼玉借机动用埋在宫中的眼线。率先一步进宫控制住局势。她先发制人,拿下了掌管清和帝衣食住行的内侍,顺藤摸瓜查出了中毒之事,直接将阳琼华给推到幕前,斥责她泯灭天良大逆不道,弑君弑母。

    阳琼华被这一出弄的傻眼了,她和阳琼玉约好了,回到京城互相配合。除去阳琼晚之后,两个人再公平竞争太女之位。

    两人还商议由她讨好清和帝。阳琼玉则负责联络朝廷,让清和帝收回阳琼晚的兵权,再将她召回京城。

    没想到,阳琼华按照计划才做了一步,清和帝突然中毒昏迷命悬一线,她转瞬间被打成了谋反叛逆的罪名。

    惊慌失措下,阳琼华病急乱投医,寄希望于正夫侧夫的家族为她洗刷冤屈。她被拘禁在王府之中,如同瞎子盲人一般,府中消息递不出去,外面消息也进不来。

    京城一片黑暗,气氛紧张,朝中重臣人人自危各扫门前雪。胆敢出头表达出不同意见为皇长女喊冤的,全被当做同党收押。

    这样一来,众人噤若寒蝉,担忧身家性命,不敢为皇长女出头。

    从将军带着旧部狼狈投奔阳琼玉,又在她的安排下,突袭禁宫封锁了宫城,一雪前耻扬眉吐气,只等阳琼晚归来时,设计将她拿下报仇雪恨。

    阳琼玉为了这一天筹划多年,潮里朝外早就打点的差不多。她留着阳琼华只是为了给阳琼晚一个交代,等她登基为帝,就算阳琼晚到了京城,也已尘埃落定无力回天。

    这一局她布了这么多年,以天下为棋,将清和帝、阳琼华和阳琼晚全都算计在内,为的就是一朝风临天下,坐拥青萝大好河山。

    清和帝奄奄一息,随时都有丧命危险,阳琼玉把持后宫,圈禁了皇夫和除皇贵夫之外的所有侧君。

    为了威胁阳琼晚,阳琼玉将姜侧君严加看管。这次宫变,阳琼玉最得意之处便是,荣国公姜玉景在她的游说下,第一个弃暗投明,带着阳琼晚经营的势力,投到了她的门下。

    阳琼玉一开始还担心对方另有算计,当姜玉景与她谈判,在她登基之后,需要给荣国公府的种种特权之后,阳琼玉才相信她是真的投诚。

    这让阳琼玉十分得意,一切进行的比她想象中还要顺利。若非玉玺还没到手,号令大军的虎符消失不见,阳琼华早就伪造禅位诏书登基了。

    她派人借着肃清宫闱铲除奸佞的理由,翻遍了皇宫每一个角落,玉玺和虎符就像人间蒸发一样完全不见踪迹。

    阳琼玉拷问清和帝身边伺候的宫人,一无所获,恼羞成怒下她开始逼问皇夫。当今皇夫与清和帝青梅竹马,养尊处优多年,如今女儿被以谋逆罪拘押,豺狼般的二皇女控制了禁宫。

    若非心中还有一线希望,皇夫早有慷慨赴死之心。阳琼玉拿阳琼华的生死来威胁皇夫,但他对玉玺虎符下落浑然不知,如何能交待出两物下落。

    阳琼玉迟迟找不到玉玺和虎符,又担心天长生变,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指使老臣奏请她以太女身份监国。

    由于清和帝中毒昏迷,唯一能接触到她的只有阳琼玉,再加上她在民间除了之前算计姊妹一事,口碑一向很好,众臣担心若她真的成功上位,得罪她将会有抄家灭族之祸,所以只能选择隐忍。

    顾晓晓沿途放出的消息,在民间引起了巨大震动,她所士卒全都是在战场上经过历练,百里挑一的好人。故而经历急行军之后,依然拥有强悍的战斗力。

    北光军的到来,让阳琼玉惶恐不安,她以监国太女身份下令阳琼晚不得进京。

    顾晓晓一路奔来,又怎会将阳琼玉的号令放在眼中,顶着一道道诏令毕竟京城。

    北光军的神勇在顾晓晓与蛮族对战时,传的人尽皆知,静王阳琼晚在民间声誉极高。

    得知大英雄即将班师回朝,京城百姓喜不自禁,希望静王能够坐镇京城,解除当前困局。

    阳琼玉连下几道命令之后,发现阳琼晚不为所动,顿生惊惧之心。她没有虎符不能调动锅中几路军队,手中能用的只有京中禁卫军和北疆左右中三军残部。

    阳琼晚有血罗刹之名,阳琼玉虽然人数上占优势,仍然恐惧与她交手。

    在这种情形下,阳琼玉身边有人谏言,阳琼晚仁孝,以姜侧君安慰威胁她,定能收到奇效。

    眼看大功将要告成,阳琼玉不顾骂名,将姜侧君带出深宫,着人看押带到城楼上,以他的安危要挟阳琼晚。

    清和帝尚未离世,阳琼玉便拿君父的性命威胁手足,百姓暗中唾骂到不忠不孝。

    姜侧君在清和帝倒下之后遭到拘禁,衣食简陋生活辛苦,坚持她撑下去的信念就是见女儿一面。

    没想到女儿好不容易率军回京,阳琼玉竟然拿她的安危,逼迫阳琼晚放下兵器,带上几个随从入京。

    宫中已经被阳琼玉的人手 掌控,京城境况危急,姜侧君怎会看不出阳琼玉的狼子野心。

    皇长女被打上了谋反的名义关押,他不愿女儿重蹈覆辙,想要自裁以免连累女儿,却被人阻止。

    千算万算还是来迟了一步,顾晓晓离京前,已经向清和帝讨了人手保护姜侧君的安危。

    没想到阳琼玉竟胆大妄为到如此地步,手中有了兵权之后,直接做出杀母登位的决定。顾晓晓低估了阳琼玉心狠手辣的程度,又担忧姜侧君吃苦性命不保。

    为了保住姜侧君,顾晓晓只能退了一步,带兵守在城外。(未完待续。。)

    ps: 本想一气呵成,奈何天色已晚,明天这个故事结束,9号新故事,10号陵子生日爆更一万二。(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73/ 第一时间欣赏炮灰当自强最新章节! 作者:夷陵所写的《炮灰当自强》为转载作品,炮灰当自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炮灰当自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炮灰当自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炮灰当自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炮灰当自强介绍:
关于炮灰当自强:
“请问,你打算生煎、油炸还是凉拌渣男?”
王宝钏傻了眼,吞了下口水:“让他身败名裂,就行了。”
“下一位,杜十娘。”
顾晓晓微微一笑,什么男主女配全是浮云,将渣男恶女一虐到底,才是人生真谛。
当生死和任务挂钩,顾晓晓只想做一个安静的虐渣小能手。
炮灰当自强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炮灰当自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炮灰当自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