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科幻灵异唐诗三百首TXT下载唐诗三百首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唐诗三百首全文阅读

作者:张九龄     唐诗三百首txt下载     唐诗三百首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落花

    《落花》

    作者: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解】:

    1、参差:指花影的迷离,承上句乱飞意。

    2、芳心:指花,也指自己看花的心意。

    3、沾衣:指流泪。

    【韵译】:

    高阁上的游客们已经竞相离去;

    小园的春花随风凋零纷纷乱飞。

    花影参差迷离接连着弯弯小径;

    远望落花回舞映着斜阳的余晖。

    我的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

    望眼欲穿盼来春天却匆匆回归。

    爱花惜花自然要怨春去得太早;

    春尽花谢所得的只是落泪沾衣。

    【评析】:

    ??这是一首专咏落花的诗。首联写落花与人的心情,含蓄蕴籍耐人寻味。颔联从不

    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颈联直接抒发情感,巴望花不再落而不能。末

    联写花为装点春天而开,却落得飘零沾衣的结局。表达了素怀壮志,不见用于世的凄

    婉和感慨。全诗洋溢着伤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动人。

凉思

    《凉思》

    作者: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注解】:

    1、永怀:长思。

    2、倚立句:意谓今日重立槛前,时节已由春而秋。

    3、北斗:指客所在之地。

    4、南陵:今安徽东南。

    5、占梦:卜问梦境。

    【韵译】:

    当初你离去时春潮漫平栏杆;

    如今秋蝉不鸣露水挂满树枝。

    我永远怀念当时那美好时节;

    今日重倚槛前不觉时光流逝。

    你北方的住处象春天般遥远;

    我在南陵嫌送信人来得太迟。

    远隔天涯我屡次占卜着美梦;

    疑心你有新交而把老友忘记。

    【评析】:

    ??这是一首因时光流逝,对凉秋而怀旧的诗。流露作者盼望友人来信,却大失所望

    之心情,最终竟怀疑对方已有新交,唯恐为人所弃。

    ??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语言风格爽朗清淡,不雕饰,不造作。细细吟来,一种

    悲思绵绵的悲凉情味随之而生。或以为此诗是写女子怀念情人,并疑心他有了新欢,

    而把自己抛弃。此乃解人自解,不足为训。

北青萝

    《北青萝》

    作者: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注解】:

    1、崦:指日没的地方。

    2、宁:为什么。

    【韵译】:

    西边残阳已经落入崦嵫山岭;

    我到山中茅屋寻访一位高僧。

    只见风吹落叶不知人在何处;

    冒着寒云寻找翻过山路几层?

    黄昏才见到他独自敲打钟磬;

    看他多么自得手上柱着枯藤。

    我想世界万物俱在微尘之中,

    既然一切皆空我又何言爱憎?

    【评析】:

    ??诗是写访僧忽悟禅理之意。首联点出造访的时间;颔联写寻访孤僧的过程;颈联

    写黄昏时才寻到;末联是抒发感慨。访的是孤僧,因而以“独敲”、“一枝”、“人

    何在”等点出“孤”字来。最后两句,以“微尘”照应“僧”字,处处紧扣题意,表

    现了诗人在苦闷彷徨之时,不满现实,而向往佛家的消极情绪。

送人东游

    《送人东游》

    作者:温庭筠

    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注解】:

    1、荒戌:荒废的防地营垒。

    2、浩然句:指远游之志甚坚。

    3、郢门山:即荆门山。

    4、樽酒:犹杯洒。

    【韵译】:

    在荒凉的古垒,在落叶的时分;

    你怀浩气东去,离别久居乡关。

    高风正好挂帆,直达古渡汉阳;

    待到日出之时,便到了郢门山。

    你在汉阳那边,还有几个友人?

    孤舟漂泊天涯,盼你早日归还!

    不知要到何时,你我才能重见;

    还是多饮几杯,暂慰别离愁颜。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起调太高,地傍荒凉古垒,时值萧瑟金秋。此时此地送友远

    行,别绪离愁,将何以堪?!二句话思陡然转迭,写友人远行心怀浩气而有远志,气

    象格调,可谓不凡。颔联两句互文,意即:“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山门。”

    汉阳、郢门相去千里,岂可同时尽取眼中?只是统指荆山楚水,展示辽阔雄奇境界而

    已。颈联对友人远去前程深表关怀,并寄托对他的怀念。末联当此送别之际,开怀畅

    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惜别之情。但结句无甚深意。虽文饰脱去温李(商隐)之纤

    丽?艳作风,起调亦高,但情弱味淡。由此可见晚唐诗不及盛唐诗之一斑。

灞上秋居

    《灞上秋居》

    作者: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解】:

    1、郊扉:犹郊居。

    2、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尽力。

    【韵译】:

    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

    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

    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

    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

    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

    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评析】:

    ??诗写客居霸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

    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和寒夜独处的悲凄。颈联写秋夜寂静,卧

    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末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

    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楚江怀古

    《楚江怀古》

    作者: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解】:

    1、木兰舟:此因楚江而用《楚辞》中的木兰舟。木兰:小乔木。

    2、云中君:本《楚辞·九歌》篇名,为祭祀云神之作,此也因楚江而想到《九

    ??歌》。

    【韵译】:

    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

    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

    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

    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

    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

    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

    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

    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

    【评析】:

    ??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被贬为龙阳尉,自江北来江南,

    行于洞庭湖畔,触景生情,追慕先贤,感伤身世,而写下了《楚江怀古》五津三章,

    这是第一首。

    ??第一首虽题“怀古”,却泛咏洞庭景致。诗人履楚江而临晚秋,时值晚唐,不免

    “发思古之幽情”,感伤自身不遇。首联先点明薄暮时分;颔联上句承接“暮”字,

    下句才点出人来,颈联就山水两方面写夜景,“夹”字犹见凝练;尾联才写出“怀

    古”的主旨,为后两首开题,而以悲愁作结。

    ??全诗风格清丽婉约,感情细腻低徊。李元洛评曰:“在艺术上清超而不质实,深

    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籍而不直露奔迸。”

书边事

    《书边事》

    作者: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戌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解】:

    1、调角:犹吹角。

    2、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韵译】:

    号角划断宁静清秋,

    征人独自凭倚城楼。

    昭君青冢春风吹拂,

    夕阳西沉边城梁州。

    广袤荒漠无兵阻扰,

    边疆重地有人旅游。

    蕃民之情长如此水,

    千秋万代永向南流。

    【评析】:

    ??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首联写边塞军旅生活和安宁,征人安闲无

    事;颔联虚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再次伸述民族团

    结,边防安定;颈联极言广漠边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渲染和平景

    象。尾联抒写作者“蕃情似此水,”“长向南流”,民族团结的心愿。全诗意境高阔

    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抑扬顿挫,读来回肠荡气,韵味无穷。

除夜有怀

    《除夜有怀》

    作者: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注解】:

    1、羁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

    2、岁华:年华。

    【韵译】:

    巴郡巴东巴西,离家多么遥远;

    漂泊在这艰险之地,真难容身。

    山峦错落,大雪下到更残漏尽;

    孤烛一支,彻夜伴我异乡客人。

    我与骨肉亲眷,不觉渐离渐远;

    只有身边僮仆,跟我越来越亲。

    漂泊生涯之苦,怎么经受得了?

    除夕一过,明日又是新年新春。

    【评析】:

    ??这首诗写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怀。首联即对,起句点地,次句点人,气象阔大。颔

    联写除夕客居异地的孤独,颈联写亲眷远离,僮仆成了至亲。再烘托“独”字。末联

    点出时逢除夕,更不堪漂泊。离愁乡思,发泄无余。

孤雁

    《孤雁》

    作者: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解】:

    1、之:往。

    2、失:失群。

    3、渚:水中的小洲。

    【韵译】:

    几阵齐飞的旅伴,全部回到了塞上,

    只有你这孤雁,不知独自飞向何方。

    暮雨中,你悲凄地呼唤丢失的伙伴,

    你想栖息,却又迟疑畏惧不下寒塘。

    渚上低暗,你孤独地穿越过了云层;

    只有关山的冷月,伴随你孤苦凄凉。

    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把生命葬丧,

    只是失群孤飞,毕竟叫人疑惧恐慌。

    【评析】:

    ??这是一首咏孤雁的诗,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一联写同伴归

    尽,唯尔独去,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

    皇。三联写失群之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

    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今人徐培均以为此诗“字字珠玑,没有一

    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

春宫怨

    《春宫怨》

    作者: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归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注解】:

    1、婵娟:形态美好貌。

    2、若为容:又教我怎样饰容取宠呢。

    3、越溪女:指西施浣纱时的女伴。

    【韵译】:

    早年我被容貌美丽所误,落入宫中;

    我懒得对镜梳妆打扮,是没有受宠。

    蒙恩受幸,其实不在于俏丽的颜面;

    到底为取悦谁,叫我梳妆修饰仪容。

    鸟儿啼声繁碎,是为有和暖的春风;

    太阳到了正午,花影才会显得浓重。

    我真想念,年年在越溪浣纱的女伴;

    欢歌笑语,自由自在地采撷着芙蓉。

    【评析】:

    ??这首诗是代宫女抒怨的代言诗,其实也含有自叹无人赏识之意。首联写因貌美而

    入宫,受尽孤寂,不愿梳妆,颔联写取宠不在容貌,因而不必妆扮了。颈联写景,春

    风骀荡,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借以烘托春心受残,寂寞空虚的情感。末联写往日之

    悲苦,更露其怨情。“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历来为人所推崇的名句。

    ??关于此诗作者,历来有所争议。欧阳修和吴聿以为周仆所为,而胡仔《苕溪渔隐

    丛话》却断为杜荀鹤所作,且云:“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

    碎,日高花影重’是也。”孰是孰非,有待行家考证。

章台夜思

    《章台夜思》

    作者: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解】:

    1、殊:绝。

    2、乡书:指家书。

    【韵译】:

    长夜中清彻的琴瑟撩人幽怨;

    好象风雨绕弦无尽凄楚悲哀。

    孤灯之下听到楚地号角凄怆;

    西边一钩残月巳经落下章台。

    韶花宛若芳草经秋业已衰落;

    当年深交老友也都绝迹不来。

    寄给亲眷家书正愁难以发出,

    尽管传书秋雁又从北塞南回!

    【评析】:

    ??这首诗是怀人思乡之作,在概是寄给越中家属的。诗以“夜思”为题,开篇却不

    写思,而写夜听瑟声,接着写听到悲凉的楚角,勾动了游客怀“思”。诗的后半,即

    为所“思”的内容:芳草已暮,韶华已逝,故人不来,乡思难寄。最后点出时当秋

    节,更令人秋思不断。诗中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恨,读来不胜悲凉凄楚,叫人肠

    断。

    飞叶书城阅读FеIγè.cc

寻陆鸿渐不遇

    《寻陆鸿渐不遇》

    作者:僧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解】:

    1、扣门:叩门。

    【韵译】: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

    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

    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

    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

    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

    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

    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

    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评析】:

    ??诗是写访寻友人陆鸿渐不遇,大有乘兴而来,扫兴而归的感慨;但吐属自然,毫

    不装点做作。层次分明,有条不紊;虽不讲对仗,其音调却合诗律,仍然算作律诗。

    唐诗中此种律诗亦有所见,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一首,便是一例。

登黄鹤楼

    《登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

    ??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

    ??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韵译】: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评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

    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

    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行经华阴

    《行经华阴》

    作者:崔颢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注解】:

    1、??:高峻貌。

    2、三峰:指莲花、明星、玉女,华山最著名的三峰。

    3、武帝祠:指巨灵洞。

    4、?: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韵译】:

    高峻的华山俯瞰古都咸阳城,

    天外三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

    巨灵河神祠前云雾将要消散,

    仙人掌峰顶大雨过后天初晴。

    函谷关北枕黄河华山更险要,

    西连驿路祀神所在益加旷平。

    敢问路旁追名逐利的过客们,

    怎么比得上在此学道求长生?

    【评析】:

    ??这首诗是写行旅华阴时所见的景物,抒发吊古感今的情感。诗的前六句全为写

    景。首联写远景,起句不凡,以华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际,压倒京都之豪富,暗

    寓出世高于追名逐利,颔联写晴雨时的景色,这是写近景。颈联写想象中的幻景,描

    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和汉?的形胜。即景生感,隐含倦于风尘退隐山林之意。尾联反

    诘,借向旁人劝喻,说明凡争名夺利的人,就不得安心息影学长生之术。隐约曲折,

    潇洒自如,风流蕴藉。

    ??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诗境雄浑壮阔,寓意深刻。

望蓟门

    《望蓟门》

    作者: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解】:

    1、一去:一作“一望”。

    2、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3、危旌:高扬的旗帜。

    4、投笔吏:汉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

    ??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

    5、论功:指论功行封。

    6、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

    ??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韵译】:

    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惊;

    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江山积雪万里,笼罩冷冽寒光;

    边塞╄光映照,飘动高高旗旌。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

    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

    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评析】:

    ??诗是吊古感今的。开首两句说北望蓟门,触目惊心。起句突兀,暗用典故,说燕

    自郭隗、乐毅等士去后,即被秦所灭,故客心暗惊。又汉高祖曾身击臧荼,故曰“汉

    将营”。因而清人方东树说:“岂是时范阳已有萌芽耶?”(《昭昧詹言》卷十六)

    怀疑这是对安禄山的叛乱有所预感。颔联、颈联写景雄丽。全诗扣紧一个“望”字,

    以“烽火”承“危旌”,以“雪山”承“积雪”。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

    感,格调高昂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为尾联抒发从

    戎之志做好铺垫,使人读了慷慨非常。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96/ 第一时间欣赏唐诗三百首最新章节! 作者:张九龄所写的《唐诗三百首》为转载作品,唐诗三百首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唐诗三百首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唐诗三百首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唐诗三百首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唐诗三百首介绍: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p>
唐诗三百首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唐诗三百首,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唐诗三百首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