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科幻灵异唐诗三百首TXT下载唐诗三百首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唐诗三百首全文阅读

作者:张九龄     唐诗三百首txt下载     唐诗三百首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送杨氏女

    《送杨氏女》 作者: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注解】: 1、永日:整天。 2、悠悠:遥远貌。 3、行:指出嫁。 4、无恃:无母。 5、令门:对其夫家的尊称。 6、容止: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 7、居闲:平日。

    【韵译】:

    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 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

    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 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

    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 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

    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 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

    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 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

    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 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

    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 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

    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 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

    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 仪容举止都要符合潮流。

    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 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 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

    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 悲哀泪水沿着帽带长流。

    【评析】: ??这是一首送女出嫁的好诗。送女出行,万千叮咛;怜其无恃,反复诫训。诗人早 年丧妻,留下两女自小相依为命,感情颇为深厚。因为对亡妻的思念,对二女自然更 加怜爱。在大女儿出嫁之时,自然临别而生感伤之情。 ??全诗情真语挚,至性至诚。慈父爱,骨肉情,跃然纸上。“贫俭诚所尚,资从岂 待周”。可作红衣千秋楷模。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作者: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注解】: 1、贝叶书:古印度人多用贝多罗树的叶子写佛经,也称贝叶经。 2、冥:暗合; 3、缮:修持。 4、膏沐:本指润发的油脂。 5、澹然:宁静状。

    【韵译】:

    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 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

    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 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

    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 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

    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 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

    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 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

    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 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

    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 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感想的抒情诗。诗的内容是抒发了诗人的哲学见解。前半部写他到 禅院读经,指责世人追逐的乃是那些荒诞的事情,而不去了解佛经的真正含义。后半 部写他认为佛家的精义与儒家之道有相通之处,但如何修养本性,却难以精熟。然 而,他对禅院的清静幽雅却流连玩赏。

溪居

    《溪居》 作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解】: 1、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2、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3、滴:流放。 4、夜榜:夜航。 5、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韵译】: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 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 偶然间象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 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 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评析】: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 独往独来,偷安自幸。前四句叙述到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径。后四句叙述自己早晚 的行动。首尾四句隐含有牢骚之意。 ??

    “闲依农圃邻”、有“采菊东篱下”之概;“晓耕翻露草”,有“晨兴理荒废” 之风。沈德潜评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 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唐诗别裁集》卷四)这是很有见地的。

塞下曲·其一

    《塞下曲·其一》 作者: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解】: 1、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2、游侠儿:指恃武勇、逞意气而轻视性命的人。 3、矜:自鸣不凡。

    【韵译】: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 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 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 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 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评析】: ??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诗由征戍边塞庶几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 非战之情。写边塞秋景,无限萧煞悲凉,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劝世上少年、 声声实在,句句真情。“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塞下曲·其二

    《塞下曲·其二》 作者: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解】: 1、黯黯:同“暗暗”; 2、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3、咸:都。

    【韵译】: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 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 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 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 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评析】: ??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 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 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关山月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解】: 1、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2、胡:这里指吐蕃。 3、高楼:指住在高楼中的戍客之妻。

    【韵译】:

    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升起, 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

    长风掀起尘沙席卷几万里, 玉门关早被风沙层层封闭。

    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 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

    自古来这征战厮杀的场所, 参战者从来不见有生还的。

    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现实, 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

    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 又该是当窗不眠叹息不已。

    【评析】: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 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 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 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子夜秋歌

    《子夜秋歌》 作者: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解】: 1、捣衣:将洗过的衣服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捣去碱质。这里指人们准备寒衣。 2、玉关:即玉门关。 3、虏:对敌方的蔑称。 4、良人:丈夫。

    【韵译】: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 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 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 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评析】: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 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真挚情意;虽无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 意,皆不脱边塞诗的风韵。

长干行

    《长干行》 作者: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预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注解】: 1、床:这里指坐具。 2、抱柱信:《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 ??而死。” 3、不道远:不会嫌远。 4、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安庆市东的长江边上。地极湍险。

    【韵译】:

    记得我刘海初盖前额的时候, 常常折一枝花朵在门前嬉戏。

    郎君总是跨着竹竿当马骑来, 手持青梅绕着交椅争夺紧追。

    长期来我俩一起住在长干里, 咱俩天真无邪相互从不猜疑。

    十四岁那年作了你结发妻子, 成婚时羞得我不敢把脸抬起。

    自己低头面向昏暗的墙角落, 任你千呼万唤我也不把头回。

    十五岁才高兴地笑开了双眉, 誓与你白头偕老到化为尘灰。

    你常存尾生抱柱般坚守信约, 我就怎么也不会登上望夫台。

    十六岁那年你离我出外远去, 要经过瞿塘峡可怕的滟?堆。

    五月水涨滟?难辨担心触礁, 猿猴在两岸山头嘶鸣更悲凄。

    门前那些你缓步离去的足印, 日子久了一个个都长满青苔。

    苔藓长得太厚怎么也扫不了, 秋风早到落叶纷纷把它覆盖。

    八月秋高粉黄蝴蝶多么轻狂, 双双飞过西园在草丛中戏爱。

    此情此景怎不叫我伤心痛绝, 终日忧愁太甚红颜自然早衰。

    迟早有一天你若离开了三巴, 应该写封信报告我寄到家来。

    为了迎接你我不说路途遥远, 哪怕赶到长风沙要走七百里!

    【评析】: ??这是一首写商妇的爱情和离别的诗。诗以商妇的自白,用缠绵婉转的笔调,抒写 了她对远出经商丈夫的真挚的爱和深深的思念。 ??

    诗的开头六句是回忆与丈夫孩提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景,为读者塑了 一对少年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十四为君妇”四句,是细腻地刻划初婚 的羞涩,重现了新婚的甜蜜醉人。“十五始展眉”四句,写婚后的热恋和恩爱,山盟 海誓,如胶似漆。“十六君远行”四句,写遥思丈夫远行经商,并为之担心受怕,缠 绵悱恻,深沉无限。“门前迟行迹”八句,写触景生情,忧思不断,颜容憔悴。最后 四句,写寄语亲人,望其早归。把思念之情更推进一步。 ??

    全诗形象完整明丽,活泼动人。感情细腻,缠绵婉转;语言坦白,音节和谐;格 调清新隽永,是诗歌艺术上品。“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已成描摹幼男幼女天真 无邪情谊的佳语。

列女操

    《列女操》 作者: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注解】: 1、梧桐:传说梧为雄树,桐为雌树,其实梧桐树是雌雄同株。 2、殉:以死相从。

    【韵译】:

    雄梧雌桐枝叶覆盖相守终老, 鸳鸯水鸟成双成对至死相随。

    贞洁的妇女贵在为丈夫殉节, 为此舍生才称得上至善至美。

    对天发誓我心永远忠贞不渝, 就象清净不起波澜的古井水!

    【评析】: ??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 ??以梧桐偕老,鸳鸯双死,比喻贞妇殉夫。同时以古井水作比,称颂妇女的守节不 嫁。此诗内容或以为有所寄托,借赞颂贞妇烈女,表达诗人坚守节操,不肯与权贵同 流合污之品行。然而,就全诗看,从题目到内容的全部,都是为了明确的主题的。就 诗论诗,不能节外生枝,因此,不能不说它是维护封建礼教道德的,是属于封建糟粕 的,应予批判。

游子吟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 ??阳光。

    【韵译】: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评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 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 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 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 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 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注解】: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2、悠悠:渺远的样子。 3、怆然:悲伤凄凉。 4、泪:眼泪。

    【韵译】: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 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 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评析】: ??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 击,心情郁郁悲愤。 ??

    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 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 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 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 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古意

    《古意》 作者: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解】: 1、古意:犹“拟古”。 2、轻七尺:犹轻生甘死。 3、解:擅长。

    【韵译】: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 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

    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 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

    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 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

    陇山黄云笼罩白云纷飞, 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

    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 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

    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 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

    【评析】: ??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首六句写戍边豪侠的风流潇洒,勇猛刚 烈。后六句写见得白云,闻得羌笛,顿觉故乡渺远,不免怀思落泪。离别之情,征战 之苦,跃然纸上。语言含蓄顿挫,血脉豁然贯通,跌宕起伏,情韵并茂。

    FêIYě.CC 在线阅读

送陈章甫

    《送陈章甫》 作者: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注解】: 1、饮:使喝。 2、津口:管渡口的小吏。 3、故林:犹故乡。

    【韵译】:

    四月好风光,南风和暖麦儿黄,

    枣子的花还未落,桐叶已长满。

    故乡一座座青山,早晚都相见,

    马儿出门嘶声叫,催人思故乡。

    陈章甫光明磊落,胸怀真荡然,

    脑门宽阔虎眉虬须,气派非凡。

    胸怀万卷书,满腹经纶有才干,

    这等人才,怎能低头埋没草莽。

    想起洛阳东门买酒,宴饮我们,

    胸怀豁达,万事视如鸿毛一般。

    醉了就睡,那管睡到日落天黑,

    偶尔仰望,长空孤云游浮飘然。

    黄河水涨,风大浪高浪头凶恶,

    管渡口的小吏,叫人停止开船。

    你这郑国游子,不能及时回家,

    我这洛阳客人,徒然为你感叹。

    听说你在故乡,至交旧友很多,

    昨日你已罢官,如今待你如何?

    【评析】: ??李颀的送别诗,以善于描写人物著称。此诗的开头四句写送别,轻快舒坦,情怀 旷达。中间八句,写陈章甫志节操守,说他光明磊落,清高自重。这八句是诗魂所在 (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后四名写他形迹脱略,不与世俗同流,借酒 隐德,自持清高)。最后六句,用比兴手法暗喻仕途险恶,世态炎凉。然而诗人却不 以为芥蒂,泰然处之。 ??

    笔调轻松,风格豪爽,别具一格。

琴歌

    《琴歌》 作者: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解】: 1、广陵客:这里指善弹琴的人。 2、《渌水》:琴曲名。 3、清淮:地近淮水。

    【韵译】:

    今夜主人有酒,我们暂且欢乐;

    敬请弹琴高手,把广陵曲轻弹。

    城头月明星稀,乌鹊纷纷飞散;

    严霜寒侵树木,冷风吹透外装。

    铜炉薰燃檀香,华烛闪烁光辉;

    先弹一曲渌水,然后再奏楚妃。

    一声琴弦拨出,顿时万籁俱寂。

    星星为之隐去,四座沉默陶醉。

    奉命出使清淮,离家千里万里;

    告归四川云山,是夜萌生此意。

    【评析】: ??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诗以酒咏琴,以琴 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 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 辉,初弹《渌水》,后弹《楚妃》。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 星隐去,四座无言。后两句写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 山,此夜之思。 ??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描 摹琴声,重于反衬,使琴声越发高妙、更加动人。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作者: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扌戚][扌戚]。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注解】: 1、蔡女:蔡琰(文姬)。 2、拍:乐曲的段落。 3、商弦、角羽:古以宫商角徵羽为五音。 4、??:叶落声,喻琴声。 5、逻娑:今西藏拉萨市。 6、东掖垣:房?任给事中,属门下省。 7、凤凰池:凤池,因接近皇帝之故而得此名。

    【韵译】:

    当年蔡琰曾作胡笳琴曲, 弹奏此曲总共有十八节。

    胡人听了泪落沾湿边草, 汉使对着归客肝肠欲绝。

    边城苍苍茫茫烽火无烟, 草原阴阴沉沉白雪飘落。

    先弹轻快曲后奏低沉调, 四周秋叶受惊瑟瑟凋零。

    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 深林鬼神也都出来偷听。

    慢揉快拨十分得心应手, 往复回旋仿佛声中寓情。

    声如山中百鸟散了又集, 曲似万里浮云暗了又明。

    象失群的雏雁夜里嘶叫, 象胡儿恋母痛绝的哭声。

    江河听曲而平息了波澜, 百鸟闻声也停止了啼鸣。

    仿佛乌孙公主远怀故乡, 宛如文成公主之怨吐蕃。

    幽咽琴声忽转轻松潇洒, 象大风吹林如大雨落瓦。

    有如迸泉飒飒射向树梢, 有如野鹿呦呦鸣叫堂下。

    长安城比邻给事中庭院, 皇宫门正对中书省第宅。

    房?才高不为名利约束, 昼夜盼望董大抱琴来奏。

    【评析】: ??全诗写董大以琴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意在描摹琴声,明以赞董大,暗 以颂房?。 ??

    全诗巧妙地把董大之演技、琴声,以及历史背景、历史人物的感情结合起来,既 周全细致又自然浑成。最后称颂房?,也寄托自身的倾慕之情。诗以惊人的想象力, 把风云山川,鸟兽迸泉,以及人之悲泣,人为描摹琴声的各种变化,使抽象的琴声变 成美妙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易于感受。是一首较早描写音乐的好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4796/ 第一时间欣赏唐诗三百首最新章节! 作者:张九龄所写的《唐诗三百首》为转载作品,唐诗三百首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唐诗三百首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唐诗三百首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唐诗三百首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唐诗三百首介绍: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p>
唐诗三百首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唐诗三百首,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唐诗三百首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