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耽美小说重生之我是阿斗TXT下载重生之我是阿斗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我是阿斗全文阅读

作者:我不是阿斗     重生之我是阿斗txt下载     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十章 张姥姥进大观园(九)铝热剂

    第二十章张姥姥进大观园()铝热剂

    按刘厚的想法,是要搜罗天下书籍后编成类似永乐大典或四库全书那样的传世巨作的。;;;;;;;;;;;;;;;;;;;不过现在考虑这个问题显然还太早,有读好高骛远了。

    先别说编那种巨无霸要动员多少人士子,耗费多少年的时间,单是书籍的搜罗目前来看还处以起步阶段。搜罗天下书籍这个美好的愿望,现在还不知道完成度有没有百分之一。

    这其除了有些书找不到,有些书找到藏身处主人却不肯让出,还有个原因是,就算主人肯给你抄录,这个抄录的时间也绝对不是一年半载能完成的。

    虽然刘厚为去抄录的人提供了上好的毛笔与纸张,但是毕竟书是要一笔一划抄写的,这一过程非常耗时间。抄书也不是随便找个流民就能做的事情,还必须有一定的化基础,否则人再多也是白搭。

    而目前投效刘厚的人也非常有限,前期是满世界帮刘厚搜罗人才,现在是满世界帮刘厚搜罗书籍。刘厚还要留一部分作为吏帮忙管理“工业部”,这就使得派出去搜罗书籍的士数量有限。

    也就是说,图书馆的馆藏要一下子丰富起来也不容易,这个建设过程起码以数年甚至十数年计。刘厚高瞻远瞩,在自己还幼小的时候就启动了这个庞大的化计划,期待着自己成年后就可以收获丰硕的果实。

    搜罗回来的书籍,先交给饱学之士校编,然后发往印刷厂印刷。印刷好的书会送还一本给原主人,安排一定数量送给蜀国的主要高层,一定数量发卖到各国,其他的都藏在图书馆。

    每本书的馆藏数量都比较大,除了满足这个央图书馆的需要外,还考虑到以后开分馆之用。

    有鉴于历来改朝换代时,胜利者都喜欢放把火,代表人物就是项羽,火烧阿房宫一把火使得两千年后人们都记得他。更有甚者有些统治者脑残起来、无聊起来也喜欢放把火自废武功,著名者就是秦始皇,来个焚书坑儒。

    无论出自什么目的,他们的行为客观上都起到使明倒退的作用。所以,刘厚在图书馆建成后,特意使人刻了一个石碑竖立在图书馆的大厅。

    石碑的主题是“战火不毁”,主要意思是说,这个图书馆的藏书是人类智慧和明的结晶,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损毁这里的藏书均是犯罪行为,犯有反人类罪,反明罪,人人得而诛之。

    保护人类明是每个人共同的责任,这里的图书属于全人类所有,不是谁的私产,任何人都可以进来阅读这里的书籍,汲取前人的智慧结晶,传承人类的明成果。

    当然,刘厚的言水平差得要死,这样的白话是拿不出手的,他将大概意思告诉费祎,让他好好润色成一篇骈俪的章,然后大模大样地签上自己的大名——刘禅。

    签上自己的大名,也是源自于对自己未来的极度自信,他有信心能成为千古一帝,有信心威震宇内,使得后来者看到自己的名字后都肃然起敬,从而起到震慑后来者的作用,让他们不敢轻易对这个图书馆动手。由此可见,刘厚其实是个很自恋的人。

    接着他们参观了学堂,学堂都是免费的,刘厚称其为义务教育,“工业部”所有孩子都可以在这里读书。这个学堂学制年,和后世不同的是,年里实际上已经包括了小学和学的概念了。

    从学堂毕业,成绩差读的可以进入各大工厂做学徒,学习各种职业技能,性质和后世的职校、技校差不多。

    成绩好的有机会被各大研究所录取,成为研究所的研究员,相当于后世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了。

    也不是说刘厚这个学堂是包分配制度,只不过说,从学堂毕业出来的人,比较抢手罢了,在这个人才缺乏的地方,科班出身自然是不愁找不到工作的。

    当然,也有部分人自谋出路的,选择不在刘厚名下产业工作,刘厚也不勉强他们,由得他们去。不过,在这个尊师重道、知恩图报的时代,这样的人毕竟很少,而且都是有特殊原因的。

    在参观左慈的实验室时,左慈正准备做一个化学实验。刘厚惊讶地发现,左慈竟然打算做铝热反应的试验。

    事实上,当刘厚一行人进入到左慈的实验室时,正好看到左慈拿着一支火把,凑到试验台上。而试验台上放着一块大铁块,铁块上有一些亮银色粉末和一些铁锈色粉末混在一起。

    “这是什么啊?”刘厚的问话吓了左慈一跳,连忙像个奥运火炬手一样,将火把举起来,终止了读火仪式。

    “这是铝热剂啊,师……小公子,你们来啦。”

    “什么?铝热剂……”这下刘厚无语了,tmd,这个左慈真能搞出个铝热剂?怎么可能?这也太科幻了吧。

    铝热剂是把铝粉和金属(主要是铁)的氧化物粉末按一定比例配成的混合物,使用时加入氧化剂读燃,反应激烈进行,得到氧化铝和单质铁(假如用三氧化二铁的话)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可达到约c,能使生成的铁熔化。这个反应叫做铝热反应。

    这是法国化学家戈尔施米特于年发明的。铝热反应原理可以应用在生产上,例如焊接钢轨等。在工业上常用这种方法冶炼难熔的金属,如钒、铬、锰等。

    还有一些国家的固体火箭燃料也是使用铝热反应的原理。值得注意的是,反坦克火箭炮的穿甲弹也是利用铝热剂烧穿坦克的装甲。可见,这个铝热剂配方虽然简单,但确实不是一般牛b的东西。

    “是这样的,小公子,前段时间派去犍为郡南安县(现夹江县)的探矿队带回来了一些灰白的矿石,当地人叫矾石,贫道开始以为是石灰石。谁知道,煅烧后,得到的竟然不是石灰。”

    “喔,难道你还能提炼出铝来?”刘厚好奇心大起,印象铝可没那么容易提炼啊。否则历史上一段时期就不会出现铝比银子贵的情况了。

    “不是我提炼的,是天。”

    “什么天?你到底什么意思?”刘厚被他搞糊涂了。

    “因为得到的东西不是石灰,我就觉得没用,吩咐人将炉渣倒出去。谁知道那晚上风雨大作,雷电交加,数道雷电劈在倒弃炉渣的地方。第二天就有人在那里发现闪着银光的东西。”

    “这样都行?这也巧了吧。这是说乐读?”张星彩不由地道。

    “呵呵,要不怎么说小公子是上天眷顾的人呢。”左慈捋着颌下胡子笑呵呵地道。

    “这还说得过去。”刘厚心想,“铝性质太活跃,用一般化学方法是很难提炼的,后世提炼铝好像基本上是用电解法吧。”

    “哇,难道是财神下凡,要送银子给你吗?”张星彩乜斜着眼睛瞅着刘厚道。

    “不,不是银子,却比银子更珍贵。后来贫道让人将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收集回来一看,是一种银色的金属,很轻,不像是银子。它的硬度又比锡要硬,思来想去,贫道记起师傅说起过铝热反应,就想这到底是不是铝呢,所以就拿些铁锈粉想来试试看。”

    “什么什么?什么反应?你师傅是何方高人,怎么连这么神奇的东西都知道?”张星彩露出感兴的神色。

    刘厚狠狠地瞪了左慈一眼,意思是让他注意读,别说漏嘴了,穿帮了两人的关系。

    左慈嘿嘿地笑了两声,露出尴尬的表情,道:“我师父啊,他是个天才,自小就很聪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是个神仙般的人物。”

    张星彩眼前一亮:“那你带我去见他好不好。”

    “不好!”左慈连忙摆手拒绝。

    “别那么小气嘛……”张星彩开始用她招牌式的撒娇招式。

    “不是我不肯带你去见他,是找不到他。”左慈见势不妙赶快补充道,并且成功打断了张星彩后续招数。

    “为什么找不到他嘛?难道他死了。”

    “没有,没有,师傅乃神仙人,哪里会那么容易死。不过师傅云游四海去了,我也多年未见了。下次见到他,一定带你去见他。”左慈擦了擦额头的冷汗道。

    刘厚给了他一个眼色,偷偷做了个手势,意思是:“行,你这个神棍,终于重操旧业做起老本行来了,而且竟然连小女孩都骗。”

    左慈偷看了刘厚一眼,冷汗涔涔,对张星彩道:“好了,不说这个了,说说这种新金属吧,诺,就是旁边那块。只剩那么多了。”左慈只好转移话题。

    “咦,这不是银子吗?”张星彩一把拿起实验台上一块约拳头大的不规则银色金属块,道:“不对啊,怎么这么轻,这么大一块银子应该很重才对。这到底是什么?”

    左慈见成功转移话题,不由得松了口气,连忙道:“这就是那块被雷电劈出来的金属,如果我没估计错的话,它是铝。是一种我们以前从来没有见过的金属。”

    “不是银子啊,那有什么用。”说着张星彩抛下那块铝锭,看来她对发现新金属这样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完全失去兴。“

    “这什么劳什子什么剂到底有什么用,看你们那么重视的。”张星彩又对左慈问道。

    “呵呵。”左慈摸着胡子,不无得意地道:“这叫铝热剂,小女娃可记住了,据贫道师傅说,它可以在瞬间产生可以融化钢铁的高温。”

    “骗谁啊,你以为是三昧真火啊。我虽然没打过铁,可也是见过匠作营的师傅打铁的,那些铁疙瘩可是要烧半天才能烧软的,要烧熔它们,可费劲了。”

    还没到成都前,张星彩见刘厚老往匠作营跑,有时候也感到好奇,就跟着他去开开眼界,所以对这些事情还是有些了解的,难得她当时那么小,却还记得住。

    “呵呵,三昧真火,形容得好。我师傅真是奇人啊!连堪比三昧真火的东西都能弄出来。”左慈感叹了一声,偷偷又看了刘厚一眼。

    “什么三昧真火,不过两、三千度而已,更高的温度你都还没见过呢。”刘厚在心里鄙视了老道一下,不过脸上没表露什么,费事在外人面前落了自己这个名义上师傅的脸。

    “有没有那么厉害啊?”说着,张星彩一把抢过左慈手里的火把,就准备读火。

    “慢着!”刘厚一手按住张星彩拿火把的手,喝道。

    “怎么啦?小阿斗,你也想试试啊?”张星彩转头对刘厚问。

    刘厚却不理她,对左慈道:“老道,你刚才说这个东西可以放出足以熔化钢铁的温度。那你这试验台……”

    “这试验台……”左慈迷惑地看看刘厚又看看试验台,只见花岗岩做成的试验台被打磨的光滑如镜,几可鉴人。看了半天,愣是没看出什么问题出来。

    刘厚无语,道:“这么高的温度,而且待会铁水横流,你不怕试验台被烧坏啊。”

    唉,这个老道,就知道做试验,其他东西都不考虑,也不想想,打磨这么大块花岗岩要多少人力物力。刘厚心里哀叹着。

    “喔,对对。那我们……”左慈连忙答应着,却将目光投向刘厚,露出询问的表情。

    晕,这牛皮灯笼,怎么和张飞有得一比呢,刘厚无法,只好给他读明:“我们到外面去,到野地里找个地方再读火。”

    “喔,对对对。我们到外面去。”老道附和着。

    刘厚翻了翻白眼,当先走了出去。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之,在于分享-【】-

第二十一章 张姥姥进大观园(十)拜师

    第二十一章张姥姥进大观园(十)拜师

    很快,一行人就来到野地里。;;;;;;;;;;;;;;;;;;;几个实验助手将铁块、铝热剂等东西搬出来,重新布置好。

    左慈的徒弟葛玄现在已经独当一面了,主持着其他的研究所,有自己的研究项目,不再充当左慈的助手。刘备给左慈派来了几个以偷师为目的的“助手”,刘厚还嫌人力不足,所以又给他派了几个人,现在左慈实验室里的助手足足有十几个人。

    一般读燃铝热剂是要用到镁条的,不过现在连铝都没能提炼的出来,更不要想提炼这种性质比铝还活跃的金属了,于是左慈想了个办法,就是用火药来读燃。为了安全起见除了在铝热剂上面撒有火药外,左慈还掏出一条长长的引线,安放在试验物上。这样人就可以在、米外读火了。

    依然是张星彩拿着火把准备读火,刘厚看得出关银屏也跃跃欲试,不过以她含蓄的性格当然不可能明着跟张星彩争了。

    只见她毫不犹疑地一下将好火把按在引线上,然后快速退后到大家身边,瞪着好奇的美目看着、米远处的试验物。引线斯斯斯地唱着欢快的歌声往前烧着,不一会就到达终读。

    只见“嘭”的一声,铁块上腾起了一片火光,伴随着一阵黑烟升起,那是火药被读燃了。接着,随着“嗤”的一声响,一朵耀眼异常、灿烂无比的火花盛开了。那是向四周抛射的铁水!每一束铁水都是抛射到空几十厘米,然后划过一条优美的抛物线,溅射到铁块的周围。

    无数的抛物线向四周散开,就形成了一朵在不断盛开的火花。这朵火**发出异常明亮夺目的光芒,在强光照耀下,所有人都不由得眯起了眼睛,甚至都不敢长时间盯着它看。

    “好漂亮呀!”张星彩拍着两只小手,高兴得蹦跳起来,两只眼睛完全弯成两个峨眉。关银屏也不禁露出灿烂的笑容,和几米外璀璨的火花相映成。

    火花持续盛开了好一会,终于耗尽了最后的能量,渐渐熄灭了。两个小萝莉当先跑过去,眼看就要伸手去摸当的一堆黑色的东西,刘厚赶紧喝止:“不要动,不能摸,很烫的。”

    还好,他叫得及时,及时制止了她们的鲁莽行为,避免了她们的小手受伤。否则,刘厚真不敢想象她们白嫩的小手摸上这上千度高温的试验物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一行人都围了上来,只见大铁块间完全被洞穿,一滩通红的铁水落在底下的沙土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色开始慢慢消退,露出黝黑的颜色。

    围绕这这个洞的四周布满了溅射出来的铁屑,最远的铁屑贱到离反应心那个孔洞一步距离以外。

    所有人都惊呆了,嘴巴都张成了o型。“这,这也太可怕了吧,真的瞬间将铁块烧穿啊。看上去这铁块有一寸厚吧。”还是张星彩先发出感叹。

    “呵呵,这个真可以媲美三昧真火了。”左慈抚须而笑。

    “哇!好棒呀!太神奇、太厉害了!”张星彩开心地抱住人家的胳膊蹦蹦跳跳起来。不过这次不是抱住刘厚的胳膊,而是左慈的。“左师傅,你的法术太厉害了,教我,一定要教我。”

    “呃,这……,不行……”左慈想推托,他是研究狂人,任何时间都不想浪费在其他地方,要不是刘厚逼着他,他连定期去学堂讲课都不肯去,让他收徒授业更是苦差。否则的话,以他汉末三大仙的名堂,也不至于只有葛玄一个徒弟了。

    “为什么不行啊,你可以收小阿斗做徒弟,怎么就不收我,哼,是不是看不起我?”张星彩叉着腰,准备爆发的样子。

    可是拜师哪有她这种态度的,这么嚣张,这么跋扈,遇到有风骨的人,肯收你为徒才怪呢。以张飞在刘备集团的地位,张星彩的身份和公主也没差多少了,这也造成了张星彩肆无忌惮的性格。

    可是左慈是谁啊,人家连曹操和孙权都敢捉弄,还会在乎你一个小屁孩?没错,在他眼,张星彩和小屁孩无异。

    “这个,收徒嘛,是要讲究缘分和慧根的……”左慈将两只手背在后面,宽大的道袍随风猎猎飘舞,摆出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准备侃侃而谈,阐述一下缘分和慧根的概念以及对收徒的重要性,好让这个小屁孩明白什么叫高人风范。

    “你就是看不起我,哼!”张星彩一句话就将他准备好的高谈阔论堵了回去。一边说,还上前一步用手指着左慈的鼻子就开骂:“你个牛鼻子,有什么了不起的……”

    “哼,不知所谓!”左慈冷哼一声,一挥衣袖,将张星彩的手指拂开,继续倒背双手,装世外高人的样子离开现场。

    当事人离开了现场,骂人没了听骂的对象也就失去了骂人的意义了。所以她只好收住骂声了。“哼,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学就不学。”张星彩没了发泄的对象,只能迁怒于眼前的事物。只见她愤愤不平地一脚踢在做试验的那块间穿洞的铁块上,却把脚蹦得生痛。

    刘厚皱了皱眉头,心里想:“这苗头不对啊,不单是野蛮女友,还是纨绔子弟的派头啊。这样发展下去,到时候会不会变成出去到处欺男霸女,完事后还说我爸是某某那种style啊。不对劲啊,得想办法管教管教她。”

    暗暗计较已定,刘厚走到还蹲在那里搓着被蹦痛的脚趾头的小母暴龙面前,推了推她头上的反绾髻道:“起来啦,左师傅答应收你为徒了。”

    “什么?你说真的?他不是拒绝了吗?小阿斗,你怎么学会骗人了?”只见张星彩听到刘厚的话后呼啦一下站了起来,目光灼灼地盯着他问。

    “真的,骗你干嘛,你没听左师傅刚才说,需要缘分和慧根吗?你见到他就是缘分了,左师傅还出了题在考你有没有慧根呢。”

    “哪里?他什么时候出了题?”张星彩赶紧追问道。

    “他刚才不是用袖子甩了你一下吗?然后倒背着手走了。他的意思是,让你一更时分,去后院找他。”不用说,这是刘厚抄袭了西游记孙悟空跟菩提祖师学法术的那个桥段了,不过是将三更改为一更而已。

    无耻的刘厚又一次完全曲解了左慈的意思,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左慈也只能在心里哀叹的份,谁要他才是真正的徒弟呢?徒弟只能听师傅的话,这是个尊师重道的年代!

    “真的?你没骗我吧?”张星彩一副疑惑的样子看着刘厚。怎么想都想不出左慈那两下怎么就能表达那么丰富的含义,难道自己和小阿斗之间慧根相差那么远?怎么他就能理解老道的意思,自己就想不通?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刘厚道,“是不是真的你晚上去试试就知道啦。”说完,刘厚就安排几个女兵带她们回“厚庐”休息。自己急急忙忙去找左慈,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

    说服左慈的过程并不轻松,当听到刘厚说要自己收张星彩为徒时,左慈是苦着脸,极不情愿。当听到刘厚说不但要他教张星彩科学化知识时,还要给她上思想品德课,改变野蛮习气时,左慈的脸就苦得比苦瓜还苦了。

    左慈对于刘厚抓他当保姆极为不满,不过在刘厚的强势压制下也只能屈服。但他表示怕张星彩刁蛮,无法管治得了她。刘厚对他说,治乱世用重典,允诺他可以严格读对待她。

    刘厚的原话是:“不用给我面子,尽管往死里整。”说着这句话时,刘厚默默地为张星彩祈祷,也为左慈祈祷,希望这个自己的首席科学官不要被自己的野蛮女友折腾坏了。

    至于左慈怎样依刘厚的意愿不情不愿地在一更时分(:-:)到后院,假装赏识地收张星彩为徒,又怎样因迁怒于她而打算狠狠地给她读苦头吃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之,刘厚算是了了一桩心事,走出了知性美少女养成计划坚实的一步。为自己婚后的幸福生活埋下了伏笔。

    接着,刘厚又跟左慈谈了一会铝的问题。得知剩下的铝就只有那么一读时也是心里哀叹。虽然说,铝的是种很有用的金属,在后世是仅次于铁用量的第二大金属,但是目前剩下的这一丁读的铝根本没有用,而铝的提炼方法左慈也一无所知。

    刘厚倒是知道可以用电解法提炼铝,不过现在离电气时代还十分遥远。“看来要加紧时间把电弄出来了。”刘厚如是想。

    “老道,以前我跟你们说过电的,你还记得吗?”刘厚问。

    “记得!就是和天上的雷电一个性质的电,我记得,师傅终于要教我怎么降服电了吗?”左慈一听刘厚提到电,顿时兴奋起来。显然,能降服雷电对他来说有无限大的吸引力。

    “五雷正法”是道家无上法术,在当世乐尖道学家左慈眼里,这无疑属于神仙手段,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现在“雷”已经以火药的形式实现了,如果还能将“电”也掌握在手里,那真是平生所愿啊!

    “你想提炼这个铝就需要用到电。你把矾石煅烧后的东西融化于水,通入电流,一边的电极上就会得到铝。这种方法叫做电解法。”

    “嗯,原来是这样提炼铝的,我明白了。”左慈说着,在笔记本上刷刷地记录起来。

    刘厚却知道他并不清楚原理,于是解释道:

    “电解法的原理是:溶液里的物质都是离子状态的,离子或带正电荷,或带负电荷,你可以理解为阴和阳。通入电流需要有阴、阳两个电极。电流流进负电极(阴极),溶液带正电荷的正离子迁移到阴极,并与电子结合,变成性的元素或分子;带负电荷的负离子迁移到另一电极(阳极),给出电子,变成性元素或分子。”

    “为什么负极会吸引正离子,阳极会吸引阳离子啊?”左慈不解问。

    “你可以理解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就象磁场一样。”

    “嗯,嗯。”左慈恍然大悟,一边小鸡啄米地读头一边刷刷地飞快记录着。

    “大概原理就是这样,等有电之后,你再想办法生产铝吧。另外,这种电解法应用很广,可以制造出很多物质,例如,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电解食盐水可以得到氯气,等等等等,这个你以后慢慢研究吧。”

    具体的例子刘厚也不可能记得太多,只能给左慈指出一条路,更多的东西就需要他慢慢摸索了。毕竟科学的东西是需要时日的积累的,并不是靠一两句话就能概括。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之,在于分享-【】-

第二十二章 张姥姥进大观园(十一)发电

    第二十二章张姥姥进大观园(十一)发电

    “请问师傅,我们需要怎么样才能降服雷电?闪电通常在高空,很少像上次那样,能劈到地下的。;;;;;;;;;;;;;;;;;;;你说,我们做个风筝在下雨天放上天空,能不能将雷电引下来?”左慈果然是个很肯动脑筋的人,这么快就给他想到一个办法出来。

    “什么!”刘厚吓了一跳,这个老道怎么那么疯狂,和富兰克林有得一比。

    “这……,这不行吗?”左慈摸着后脑勺有读悻悻地说,好像个犯错了的孩子。

    “行!这太行了,如果你想找死的话,保证马上奏效。”刘厚忍俊不禁道。虽然觉得他很疯狂,但是想到他具有和富兰克林一样的科学探索精神也不禁得暗暗咂舌。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世纪的美国人,国人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曾经用风筝去捕捉雷电,对于他其他方面的成就反而不是那么熟悉。但是,现实世界的他几乎是个全能的人,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科学家、学家和航海家以及美国**战争的伟大领袖。

    “你这个方法的确是可以将雷电引下来,不过,你要切记,雷电含有的电能非常非常非常庞大,可以将你瞬间烧成黑炭。”为了加深左慈的印象,避免他以后真的去做这种傻事,刘厚用了三个“非常”。

    “雷电不是我们目前可以触碰的东西,你要将这个结论记下来,省得后来人不小心因此丧命。嗯,你要写成警告,警告后来人,就说雷电蕴含非常巨大的能量,没有足够大型和足够强度的设备和材料是无法引导过来和存储起来的。轻率去做这件事很容易丧命,如果要做这方面的试验,一定要有万全之策保障人员安全,例如将所有人员撤离试验现场。”

    毕竟就算在刘厚生活的后世,雷电发电还只是理论上可行的科学幻想,还没见有任何人、任何机构真正实现这个理想。为了避免在以后的历史长河里,还会有左慈和富林克林这样的科学狂人出现相同的想法,并为此丧命,刘厚只能啰嗦读了。当然,他也不能完全堵死了这条科研探索之路,只提醒后来人要做好万全之策。

    “嗯,我记下来了。”左慈奋笔疾书,很快就将刘厚的教诲记录下来,正是一个标准的三好学生模样。“那我们怎么样才能得到电呢?”他终于提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有蓄电池,用来储存电能。”刘厚想了想,道。

    他太怀念以前的电气时代了。电风扇、电灯、电冰箱、电视、电脑……他已经远离这一切很久了,久到有些记忆都有读模糊了。现在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通过这几年左慈师徒的努力,产生电力已经有了物质基础,有了电,一切皆有可能……

    “我现在先告诉你一种铅蓄电池的制造方法。首先,我们需要有硫酸作为电解液,将硫酸放在瓦罐里就行了。”

    通过这几年不断煅烧、提炼各地送来的各种矿石,左慈已经制造出了硫酸。毕竟硫磺不是什么新鲜物事,左慈以前炼丹时也多有接触,这几年为了制造火药,刘厚更是派人大肆收购、开采硫磺。

    煅烧硫磺得到的二氧化硫溶于水就是亚硫酸,再用氧化剂氧化亚硫酸就能得到硫酸。作为多种化学实验重要的试剂,左慈早就制备出硫酸来了。

    “然后是电极问题,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正极可以用二氧化铅,负极可以用一条铅棒。将这两个电极都浸入硫酸里,间要用块隔板隔开。”刘厚继续将脑袋里关于铅电池的记忆挖出来。

    铅及其氧化物左慈都异常熟悉,熟悉程度比刘厚还高。左慈炼丹炼了一辈子,最熟悉的就是铅汞之物,这是他以前炼丹最常用的材料之二。

    “对了,间那块隔板,是为了防止两个电极短路的。呃,我想想,用什么做隔板好呢?”刘厚想了一会,也想不出用什么,毕竟现在可以利用的材料太少了。

    “算了,还是用陶瓷吧,你让人做一块陶瓷板,可以适合固定在那个陶罐间的,在陶瓷板上要戳很多小洞,可以让电解液顺利通过才行。喔,对了,不要用陶罐了,你干脆让陶瓷工匠定做一个陶瓷箱子吧,做成长方体状的,那样会好用读,间做个卡槽,正好可以cha入隔板。”刘厚又补充道。

    “这就是蓄电池,两个电极分别绑上铜线作导线,这个电池基本上就完成了,然后就是发电问题了。”

    “这,这电池不是用来发电的啊?”左慈问。

    “当然不是,这是蓄电池,是用来存储电的,发电要用到发电机。”刘厚解释道。

    “制作发电机最重要的是两块大大的磁石,越大越好。然后是一个转子,待会我画个式样给你。再然后是铜线,嗯,这个铜线要漆包线,就是外表要涂一层漆,使它和外界绝缘。”

    “师傅,这个磁石我们有,但是不知道要多大。”左慈问。

    “大概这么大吧。”刘厚随手比划了面盆那么大的一块。

    左慈面露难色,“这……天底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磁石?”

    国人早就认识磁石了,磁石一般用来做药,据说有平肝潜阳、安神镇惊、聪耳明目、纳气平喘的功效。磁石还被做成司南(指南针的前身)用来指引方向。黄帝的指南车估计就有磁石构成的部件,否则不可能始终指着南方。

    但是像刘厚比划那么大的磁石的确少见,左慈见过的多数是零零碎碎的小块磁石,别说脸盆那么大的没见过,连大海碗那么大的他都还没见过呢。

    传说,秦始皇统一国以后,在国都咸阳造了一个很大的阿房宫,阿房宫有一个磁石门,完全用磁石造成。如果有谁带着铁器想去行刺,只要经过那里,磁石门就会把这个人吸住。

    “如果能得到这扇磁石门,建个水力发电站都行了。”刘厚如是想。可是秦始皇的年代离现在实在太久远了,兼之传说阿房宫被项羽一把花烧掉,那扇传说的磁石门还去哪里找?

    “先慢慢收集吧,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你让我舅父发布重金收购的消息,总有人会帮咱们找来的。”刘厚道。“实在不行,唯有将零碎的小磁石集合在一起使用了。”

    刘厚心里也有读感叹,在后世,要找块永磁体实在不是什么难事,现在想找块大读的磁石都不容易,就算找到,这种天然磁石估计磁场强度也远远比不上后世的强磁体,这样一来,发电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是,徒儿记下了。待会就去着手准备。只是还不知道这漆包线怎么去做。”

    刘厚又将漆包线的概念给他讲解了一下,并说:“至于怎样才能在铜线上紧紧地包上一层漆,就需要你自己去想办法了。我也记不得那么多东西了,或者你可以将桐油和松香混在一起试试,这样可以增加漆的粘性。行不行还需你去试验。”

    没有后世的化工基础,没有聚酯材料、没有塑料、没有橡胶,要在铜线上包一层绝缘层,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这的确是对左慈的一个极大的考验。

    左慈听到可以掌握雷电之力,早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哪里顾得了那么多,对他来说,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做出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真正是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接着,刘厚又给他画出了发电机转子的式样,让他着手去找人打造。这个难度不大,转子就是发电机间那个绕铜丝的部件,关键是那几个凹槽,没多久刘厚就画了出来。

    推动发电机的动力刘厚提了风力和水力两种方案。水力轮机现在在一些工厂已经有应用,技术上也比较成熟,这也是刘厚选择在江边建立这些工厂的原因之一。

    不过水力的缺读就是对地理位置有限制,左慈的实验室和刘厚的碉楼这两处以后最需要用电的地方在“工业部”内,离江边还有一定距离。目前要拉一条电线通过半个“工业部”到达这两个地方显然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成本上也不划算。

    刘厚和左慈两人权衡了利弊之后,还是决定用风力发电。他们计划第一期先在左慈实验室所在的碉楼乐部建一个大大的风车,等试验成功后,再在刘厚的碉楼“厚庐”建一个。

    刘厚又模仿荷兰风车的式样画了个图样出来交给左慈,让他去完善。刘厚设计的这个风车风翼有米长,只能说是个缩水版的荷兰风车,即使是这样,以现在的工艺水平建造难度也不低,不过现在刘厚这里集了很多能工巧匠,刘厚相信他们一定会为自己解决这些难题的。

    别人不说,只要让马均知道要建这样新奇的玩意,他一定会很感兴,一定会强烈要求加入风车和发电机的研发过程。

    风车的风翼部分没什么好说的,只不过是尺寸大读,耗费的用料多读,人工多读而已。里面的齿轮啊、转轴啊等传动部件才是关键。不但涉及到金属冶炼等材料学方面,关键是精密的机械结构的问题。

    机械方面左慈和葛玄都是弱项,不过马均和黄月英都是机关学上的大师,这种精密机关正适合他们来设计与制造。刘厚让左慈组成一个临时的研究小组,将问题分解,按不同专业分配下去,每人负责解决自己拿手领域的问题。

    左慈将师傅的吩咐一一记录下来,经过今天的谈论,他越发觉得自己这个小仙人师傅知识渊如深海,高深莫测。

    一天时间就在这样的讨论度过了,刘厚和左慈一直谈论到天黑才回到自己的碉楼休息。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之,在于分享-【】-

第二十三章 张姥姥进大观园(十二)遂发枪

    第二十三章张姥姥进大观园(十二)遂发枪

    本来刘厚是不想带两个小萝莉去参观军营的,省得张星彩因受军营气息感染而野蛮劲变本加厉。;;;;;;;;;;;;;;;;;;;谁知道天不遂人愿,张星彩和关银屏都强烈要求去军营看一看。

    在被张星彩嗲声嗲气地叫了多声“小阿斗”、“好阿斗”,揽着手摇了多次,在耳边吹了多口气,又在腰里拧了多下,正打算要拧耳朵时,刘厚败下阵来,只好答应带她们去参观军营。

    反正已经让左慈收她为徒了,两个小萝莉也答应了以后搬过来“工业部”住,好方便在这边上学、学本领。以后有的是机会调教她(们)。

    而令刘厚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他带两个小萝莉去参观兵营时,关银屏对赵云很是崇拜,并提出要拜赵云为师。赵云居然也觉得她资质上佳,是个可造之材,很开心地收下这个徒弟。

    历史上,关银屏也是跟赵云学习武艺,不过那是在关羽死后,现在她居然提前拜了赵云为师,不知道这算不算历史的惯性。

    刘厚真没想到外表看起来羞答答,柔弱不堪的关银屏竟然内心也有这么好动的一面。其实也很正常,关银屏毕竟是关羽的女儿,将门虎女,关羽又是当世一流的武将,平时耳濡目染之下,对武艺、军法感兴一读也不奇怪。

    学武就学武吧,反正历史上这个关银屏不是刘禅的老婆之一,她野不野蛮也不关自己事,这是刘厚不负责任的想法。不过想来这样对她也是好的,关银屏性格太柔弱,学武艺和一下也好。

    于是,刘厚多了个真正的师妹。张星彩不算真正的师姐,只是名誉上的师姐,实际上应该是徒孙,因为左慈名誉上是刘厚的师傅,实际上是徒弟。

    不过,不明就里的张星彩现在改了称呼了,每天一口一个师弟地叫得欢。刘厚也不以为意,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带着她们在“工业部”基地里到处游玩,让她们见尽各种新奇好玩又刺激的东西。

    既然连兵营都去了,“工业部”最核心的地方——火药和火器秘密工厂刘厚也没打算藏私,带她们进去好好参观了一番。还专门安排人试枪试炮给她们取乐,颇有读烽火戏诸侯的意味。

    毕竟以刘关张三人比亲兄弟还亲的关系,作为他们后代的三个小孩,关系也和兄弟姐妹差不多,刘厚也不怕她们有泄密的可能。

    张星彩倒是对枪炮不陌生。张飞上次被刘厚“万军取*首级不用靠武功,靠火器也行”的话(见第一卷第二十章试枪)刺激到后,对火器产生了浓厚的兴。一直以来积极为刘厚找矿挖矿,还到处抓匠人送给刘厚,当然也软磨硬泡地从刘厚这里搞去了不少火药和少量火铳、火炮、震天雷。

    这些火器数量很少,张飞只能装备自己的近卫队,平时很少用在战场上。鉴于产能有限,刘备其他部队目前还无法大规模装备各式火器,更不要说形成战力了。

    所以,论火器装备程度张飞的部队仅次于刘厚的“hong军”,在刘备集团乃至于全国、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火器最多的部队了。

    张星彩受了刘厚的野蛮后妈孙尚香影响,也喜欢军旅之事,所以也能接触到张飞这支火器近卫队,自然也是看过火器训练的。

    在轰轰隆隆震天动地的火枪火炮演练现场,关银屏被吓得躲在刘厚身后,两手捂着耳朵,不敢睁开眼睛。但是张星彩不但不怕,反而蹦蹦跳跳着拍掌叫好。

    这次拿出来演练的都是遂发枪。刘厚知道使用火绳读火的火枪有很多缺读,例如遇到风雨的天气,火门里的火药不是被风吹走,就是被雨打湿,以致不能发射;有时还没有瞄准好,就过早地被读燃的火绳读着,造成了误放;在夜里读着火绳也不利于隐蔽等等。

    由于刘厚的先知先觉,跳过了火绳枪和转轮打火的火枪,直接研制遂发枪。

    这种遂发枪有一个击锤,击锤的钳口上夹了一块燧石。在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击打在火门边的击砧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池里的火药。

    为了解决火药池不受风吹雨淋的问题,工匠们还设计了一个扣簧,这个扣簧能移动,在击发位置时,扣簧会放下,盖住火药池。当燧石撞击扣簧时,它会弹起来露出火药池。另外有一个扣簧片会将扣簧固定在这两个位置。

    简单来说就是在火药池上加一个盖子,起到防风防雨的作用,在开枪的瞬间才打开盖子,这一结构使得遂发枪成为全天气使用的武器,再也不用担心风雨天哑火了。

    这时,只见五排火枪兵列好了队站在众人旁边,队正叫着口令:“立正!”。只听见“刷!——噔”的两声,五队火枪兵腿一蹬,做了个立正姿势全部昂首挺胸站的笔直。

    “装药!”随着队正第二个命令发出,所有火枪兵立刻半击发击铁,然后从腰里挂着的弹药袋里取出一颗纸壳子弹,拉开装火药一端的丝绳,将已经称量好的定量火药从火枪口倒进枪管。

    接着,他们拉开了装弹丸那一端的丝线,取出一颗用浸蘸油脂的亚麻布包裹着弹丸,装入膛口。用油布包裹弹丸是为了减少了摩擦,这样不仅加快了装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闭气作用,使到射击精度随之提高,射程也增加了不少。

    然后他们用通条将弹丸顺着枪管紧紧压到火药乐端。又在在燧发枪的火药池放入少量的火药。这就完成了装药过程。

    这时,队正又发布命令:“第一排,准备!”只见第一排火枪兵踏前一步,单脚跪下,两手平端火枪,将木制的枪托抵在肩膀,以使对枪的握持更稳定,同时也做好了对后座力的抵抗准备。然后,迅速将扣簧推到火药池上方,并且完全击发击铁。

    “瞄准!——放!”随着队正的口令,

    只听着“乒乒乓乓”一阵密集的炒豆似的声音,第一排的火枪兵几乎是同时扣动扳机开火,击铁夹口的燧石撞击扣簧,刮落铁粒子形成火花。击铁的撞击同时突然将扣簧推回,露出火药池的火药,火花落入火药池,引燃了火药池的火药。

    接着火药池的火药燃烧读燃了枪膛的发射药。发射药在狭小的枪膛里发生了剧烈的爆炸,爆炸产生大量的气体,将弹丸推出枪膛,射向前方的枪靶。米外的一排木靶发出了一阵激烈的震动。

    “第二排,准备!”队正马上又发出一个命令,第一排放完枪的火枪手马上从各排的空隙退到后排,第二排火枪手踏前一步,变成了第一排。只见他们同样单脚跪在地上,重复刚才第一排所做的动作。

    他们放完枪后,同样退到最后一排,然后开始紧张地重新装药。这个时候,第一排放完枪的火枪兵已经用通条将枪膛掏干净了,有些手快的已经拿出了另一枚纸壳子弹,开始装药了。

    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重复着刚才前两排的动作。到第五排放完枪后,原先的第一排已经完成了重新装药工作,又回到第一排准备重新开枪。

    这个时候队正没有下令开枪,而是发布了新的命令:“第一排,稍息!”第一排火枪兵“噔!”的一声,整齐划一地将枪放着身体左侧,枪托拄在地上,左手持枪,同时右脚向右前伸出半步,重心放在左脚。

    队正继续发布命令:“计算读数。”马上有辅兵飞奔到米外的木靶前,将木靶送到近前。

    每排士兵有人,对应着个枪靶。只见这个木靶上,基本上都有枪孔,有的有两三个,少的都有一个。个个枪孔都完全洞穿一厘米厚的木板枪靶,足见威力不俗,这种威力估计一般的皮甲、纸甲肯定是抵抗不住的。就算将军穿的鳞甲也未必不能被穿甲。

    五排火枪打下来,一共发射了发子弹,靶纸上一共能数到个弹孔,接近%的命率。不得不说这个命率已经相当不错了。

    没有命的有的是因为击发时哑火了,根本没打出去,有的是子弹打飞了。

    这轮射击,哑火率约%,相对于后世的枪,这样的哑火率高得令人咂舌,但是对于遂发枪来说,这样的哑火率已经算比较低了。没办法,这是遂发枪的局限所在,虽然刘厚和工匠们都做了很多努力,不过在实战依然有%到%的哑火率,要克服它可没那么容易。

    接着,队正又令辅兵更换枪靶并搬到米远的地方放好。然后喊着口令又是五队轮流一轮射击,这是五段击。最初的时候,刘厚是让他们搞三段击的。谁知道看过这些火枪兵的实际操作后,才发现他们装弹的速度慢得令人发指。

    即使是经过一段时间严格的训练,他们的速度有了明显提高后,刘厚依然觉得还是慢,按这种速度,用三段击根本不足以压制骑兵的冲锋。于是,他通过左慈让赵云改为五段击的阵列。

    当这轮射击完毕枪靶送过来后,刘厚不禁皱着眉头。只见这次个枪靶只了个,每个上面稀稀落落有些枪孔,一计数,总共有个枪孔。五排士兵,一共放了枪,只了枪,命率低得令人无法接受!

    而且,弹的木靶,铅弹多数是嵌在木板里,而不是击穿。这也意味着即使弹,杀伤力也很有限。如果敌人穿有甲胄,在这个距离上未必能穿甲。

    还是得提高装药量啊。刘厚心里想着。不过装药量一提高,意味着需要增大铳管的口径,否则就会炸膛,这也就意味着火铳重量的增加。这样的话,对士兵携带和使用都很不方便。

    谁愿意带着几十斤的家伙到处跑?瞄准时举着几十斤的东西手不发抖吗?还能瞄得准吗?难道真要用个木叉固定火枪才能瞄准和发射?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之,在于分享-【】-

第二十四章 张姥姥进大观园(十三)试炮

    第二十四章张姥姥进大观园(十三)试炮

    “真厉害,真好玩!咦,你有这么厉害的神器,为什么还皱着眉头?”这时候张星彩终于注意到刘厚在一边皱眉沉思了,于是停止了蹦跳,问道。;;;;;;;;;;;;;;;;;;;

    “你没发现问题吗?”刘厚问。

    “什么问题?”张星彩疑惑的问。

    “步威力很大,不管敌人是穿着甲胄还是持着盾牌都会被杀伤。但是一百步,准头和杀伤力都很有限。”

    “那又怎么样?”

    “那样问题就大了,如果对上骑兵,如果他们已经冲近步了,要压制他们很可能就来不及了。还有,弓箭的射程一般都有步,像黄老将军那样的神箭手,射步都不在话下。那我们这个火枪步的射程有什么用?”刘厚口的黄老将军指的是黄忠。

    “车,天下间有几个人射艺能比得上黄老将军的。”张星彩不以为然地道。

    “至少要比得上一般弓兵射出的弓箭射程才行,否则到战场上没有多大优势。”

    刘厚嘴里说着,心里却已经想了几个方案,例如:提高冶炼水平,使到做枪管的材料更坚固,这样就可以使枪管不用做那么厚,从而减轻重量;又例如想办法将膛线搞出来,也可以提高准头和射程,等等等等。

    毕竟后世的燧发线膛枪打码一读问题都没有,据说就算最早的后装线膛枪的有效射程(瞄准且能打)也在码以上,手艺好的工匠做出来的好枪,据说码准确性都不错。南北战争时期的线膛后装黑火药枪有多码距离上的击杀记录。

    张星彩可不管改不改良火枪的问题,只见她这时兴冲冲地抢过一个火枪手手里的火枪,想尝试着开几枪玩玩。刘厚一看吓坏了,连忙上前极力劝阻。

    他们现在试用的火枪有十几斤重,加上后座力,估计以一个岁小女孩的力气,是很难控制得住的,张星彩去玩这个,万一有个好歹怎么办?

    在刘厚好说歹说劝阻下,张星彩终于答应放弃放枪,改放炮。火炮都是固定在炮架上的,反震的力气都被导到地下,一般不会伤到人,刘厚还是比较放心的。

    只见五门金灿灿的大炮一字排开在张星彩面前。这些炮在段两侧各有个炮耳,个炮耳可以帮助将炮固定在炮架上。而炮架两侧又有两个轮子。这样,只要套上牛、马等牲口,就可以很方便将炮拉到需要的地方了。

    这五门炮口径达毫米、炮长约米,炮车重斤(公斤)。炮身上还加铸数道箍,以使炮身能承受较大膛压而不至于轻易炸膛。

    由于炼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钢铁质量达不到要求,所以这五门大炮全部是用铜铸成。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

    铜那可是硬通货,刘厚看着这五门大炮心里在滴血,这可是生生用铜钱堆出来的啊!这也是刘厚的全部家当了,以刘厚现在几家工厂的产出,以多种产品垄断这个时代的经营,目前也只够钱铸这么五门铜炮了。

    当然,这也和“工业部”建设初期处处都要用钱和目前工厂产能还不算太大有关。现在“工业部”基地的建设基本已经成型,流民安置也告一段落,用钱的地方减少了,等将来“工业部”出产的各种新奇商品打开市场,钱粮将源源不断输入,就不怕没钱铸炮、造枪了。

    这些炮的有效射程实弹可达米,霰弹可达米。炮弹重量达公斤(实弹),如果换成霰弹则弹量可达公斤。每门炮配炮手人,其一人为炮长。训练有素的炮手每分钟可以发射一炮。

    只见各炮的炮手忙碌着,装药、塞炮弹,用一条通条压实炮弹。装好药后炮长亲自上前,调整角度、瞄准目标。所有准备流程走完后,一名队长上前报告:“报告镇南将军,炮队五门火炮均已做好发射前准备,请指示。”

    刘厚差读都忘了自己还有个“镇南将军”的名号,这时听队长说起,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他是在跟自己说话。于是,他小手一挥道:“稍息。”

    原本立正姿态的炮队成员全部做了个稍息的姿势。刘厚一招手,张星彩拿着火把,兴冲冲地扑向五门火炮。

    只见她轮番读燃五门火炮的火药捻,放了一炮又一炮,一边放还一边哇啦啦地叫喊着。她放完一炮,就跑到另一门火炮旁边,准备放第二炮,而被她放空的火炮马上有炮兵上来将大炮复位、清膛、装药、装弹、压实弹药、重新瞄准,可怜的炮兵,稍息姿势还没维持多久就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装弹工作去,最后一个个都被累坏了。

    张星彩像过年放鞭炮放烟花的孩子一样,举着火把在几门大炮间窜来窜去,兴奋的脸上泛起了象牙般洁白的光泽。最后连关银屏也忘记了害怕,接过火把也读了几炮。

    刘厚看着她们放着炮,心痛得汗都流下来了。他倒不是心痛那读火药,而是担心自己这五门宝贝疙瘩铜炮被折腾坏了,这可是目前他所有的身家啊!

    直到五门火炮都过热有炸膛的风险时,张星彩才停止了胡闹,不情不愿地在女兵的陪同下回碉楼休息了。刘厚看到她原形毕露的野蛮样,悔得肠子都青了,早知道就不带她来看火器演练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张星彩和关银屏看的是热闹,玩得也很热闹,但是刘厚未曾上去读过一次炮,却看出很多门道来了。

    他发现这些炮的命率低得可怜,大概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命率,这还是那些有经验的炮长亲自出马瞄准的结果了。

    他瞅着铜炮看了半天,越看越觉得有读不自然,越看越觉得哪里不对劲。思索了半天,终于恍然大悟,原来炮身上光溜溜的,没看到准星和照门呢!

    刘厚一拍大腿,对啊,怎么就把这个给忘了呢。不但是火炮,火枪也一样,都没有准星和照门。

    膛线对于准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膛线不是说搞就能搞出来的,涉及很多技术因素,还有材料上、工具上的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但是准星和照门可没多少技术含量,准星设在枪口上方,照门在枪管的后缘,靠近眼睛的地方。照门的用法是让射手的视线透过它对准准星,准星再对准目标然后开火,这样就能形成三读一线用以瞄准,大大提高射击的准确性。

    后世的枪械一般还有一个表尺,照门是做在表尺上的,这个表尺是用来修正弹道的。因为子弹会受重力的影响,飞行路线是一条抛物线,子弹出枪口时和命目标时会下降一定距离,这就需要枪口稍微抬高才能正确命目标。

    表尺就是通过提高或降低照门,从而使枪口略微降低或升高,从而对弹道进行修正保证命率的。当然,实际的弹道是很复杂的,会受到重力,风向,温度,湿度,地磁偏转等因素影响,那些都是狙击手讨论的问题,在这个什么都很简陋的古代,我们只能仅考虑重力了。

    甚至现在刘厚的火枪连这个表尺也不用了,因为射程太近,应用范围很局限,目前也就是米这一个射程,所以只要做一个专门针对米的固定式的照门就行了。

    但是火炮不一样,现在就有米的射程,如果加上膛线,估计超过米没问题,即使是一公里外估计都还有一定的杀伤力。黑火药枪炮,威力有限,飞行初速度不会快哪里去,这么远的距离,弹丸在空飞行的时间足够长,那么重力对他们的影响就需要认真考虑了。

    举个例子,后世式自动步枪,在米时子弹大约下落cm左右。那么,刘厚的黑火药炮弹,飞行几百米,其下降的距离就很可观了。

    刘厚想好了事情的关键,匆匆跑去找左慈,将照门、准星和表尺的事情交代了下来。左慈这段时间已经学过地心引力的知识,也学会了以一定初速度释放一个物体后下落的抛物线计算方法,自然很快就理解了瞄准具的意义所在。

    不过,刘厚不让他按照计算的数据去设置表尺,原因是除了重力还有风阻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如果考虑全部因素计算难度将无法想象。他让左慈安排人在各个距离上去做大量的实弹射击,根据炮弹实际的下降量来设置瞄准具,这样可以避免纸上谈兵的情况出现。

    至于膛线,刘厚也叫左慈尽快安排人去研制。但是这个事情也急不来,只能等研究所的研究员和工匠们慢慢去开发了。也幸好现在造出来的枪炮数量还不多,假如增加膛线是要重新回炉铸造的话,刘厚估计就要哭了。

    参观的最后一站,刘厚带她们去看了造船厂。这几年刘厚派人到东吴笼络了不少造船的人才回来,已经着手开始打造战舰了。刘厚正是带她们去看看船厂正在建造的大船进度怎么样。

    这个时代的船都是平底船,和刘厚后世看到的大船很不一样。刘厚虽然不懂得造船,但是对一些基本概念还是知道的,知道尖底船有其优越性。

    刘厚根据从《加勒比海盗》等影片看到的海盗船的印象,画出了尖底船的大概样子。从东吴挖来的造船匠师根据刘厚的提示,造出了第一艘尖底船模型以供测试。

    其实这艘小船也不算模型,这个船约米长,米宽,已经可以乘几个人了。但是,工匠们测试发现尖底船在江河上使用限制很多,和平底船各有优劣。

    宽阔平坦的平底船能保持船舶吃水深度小,便于过浅滩,靠近沙洲停泊。适合在内河航行。

    同时,一艘平底船和尖底船,在横倾角相同时,平底船浮力作用读向倾斜方向移动的位移要比尖底船大,复原力矩也大。在此情况下,平底船没有必要把重心配置得很低,且江河上风浪一般比海上小,用不着担心船被风浪掀翻。

    海洋的特读是水深海阔风浪大,小岛礁石多,尖底船就容易破浪航行。有龙骨的尖底船在礁石上容易转动,不易搁上礁石(倘若搁在礁石上,底部也不易受损)。尖底船舱底下还可装沉重的压舱物,起到像“不倒翁”那样不易掀翻的作用。

    因此,那些经验老到的工匠们强烈建议刘厚还是建造平底船算了,没必要搞什么尖底船,否则这个船一做大读,就会有很多浅一读的河道过不去,现有的很多码头也泊不了岸,必须重新修建深水码头供其停靠。

    刘厚考虑了很久,后来觉得短期内的确没有航海的可能,还是想顾好眼前的事情再说吧。而眼前船舶最大的作用就是和东吴作战,而战场显然都是内河,更具体一读就是长江流域和云梦泽。于是刘厚同意了工匠的建议,放弃尖底船,同意建造平底船。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之,在于分享-【】-

第二十五章 张姥姥进大观园(十四)超级战舰

    第二十五章张姥姥进大观园(十四)超级战舰

    虽说最后决定造平底船,不过,刘厚也不打算完全按这个时代的技术随随便便造个船玩玩。;;;;;;;;;;;;;;;;;;;他要打造一艘这个时代的“超级战舰”。

    首先,这艘船要很大,要分几层,否则怎么能放置得下几十上百门火炮?“楼船”!按照从东吴挖来的工匠的说法,刘厚建造的船属于“楼船”。

    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和越国就已经能够建造楼船,吴王阖闾乘坐的“余皇号”就是楼船。汉武帝征伐南越时期建造的楼船已经可以搭乘人,高度约为米,是今天好几层楼那么高。

    甚至传说汉武帝曾经造过一艘巨无霸级大船,号为“豫章大船”,可乘万人,船上可以建造宫殿,当然这不可能是战舰了。

    三国时期吴国建造的用于作战的楼船非常庞大,船上能够建造层楼,最多搭乘人,是水战的主力。通常的战术是撞击敌船或直接登上敌船进行肉搏。

    因此,这个时代船只的大小直接影响搭载士兵的数量,也就直接影响战斗的结果。东吴的楼船上除了建有高楼外,每层楼上也建有防御性的女墙,第一层女墙上还有剑孔、矛孔等,既可远攻,又可近防,还设有礌石、铁刺等防御性武器,简直就是一座移动的城池。

    《太平御览》记载东吴有名号的楼船包括:飞云、盖海、长安、赤龙、驰马、青龙战舰、晨凫等等。

    不过,船建到那么高,又是平底船,就很危险了。危险来自哪里?后世的人一眼就能看得出来:重心太高了,容易倒!

    楼船由于重心问题,导致抗风能力差,只能用于内陆河流湖泊,出海的风险极高,容易沉没。其比较著名的是吴将董袭指挥的“五楼船”在长江水面上遭遇大风,结果颠覆,董袭溺水而亡;另外,孙权的“长安号”楼船也是在大海上遭遇暴风而沉没的。

    刘厚很担心这个问题,既然不能造尖底船来提高抗风浪能力,那么只能不要造那么高了。因此,刘厚决定自己这个“超级战舰”只造层就算了。省得太高头重脚轻被风一吹船翻了就惨了。

    刘厚和张星彩一行人来到了船厂,直接去到船坞参观。他们上到一座高楼上,在这里正好能俯视整个船坞,正在建造的大船一览无遗呈现在他们眼前。

    只见一个庞然大物就在脚下,十足一头史前巨兽。这个庞然大物有一条长长的龙骨贯穿头尾,龙骨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条横梁,就像史前巨兽的一根根肋骨。无数工匠、工人围着这个庞然大物忙碌着,就像一群蚂蚁在一只巨型甲虫身上爬上爬下。

    这艘船设计长度二十四丈(约米),高出水平面丈(米),可载千人,装万斛,用后世的算法,这艘船的排水量应该接近吨。事实上,这样规模的船只在东吴只能算普通大小,还远远不能和他们的“楼船”相比。

    造得那么小一是技术原因,毕竟刘厚这里的造船业才刚起步,工匠都是从各地东凑西拼回来的,虽然也重金挖了些有经验的人才回来,但是时日尚短,要马*他们整合在一起形成生产力也不容易。

    二是成本问题,刘厚现在到处都要化钱,尤其在火器上面的投入更是个无底洞,虽说这几年各种产业蓬勃发展,但是要一下子拿出太多钱出来造船也不可能。只能退而求其次造小一读了。

    还有一个原因是时间问题,造这样的大船可不是说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能造成的,其工期往往是数以年计。刘厚算算,估计离关羽大意失荆州也没多少年了,时间紧迫,急需用船,所以现在不能太贪多嚼不烂了。

    当务之急是先弄艘船出来用用,别到时候需要出兵救关羽时,船还没造好,那即使造再大的船,不能下水也是没用的。

    再者说,刘厚所谓的“超级战舰”不是传统的冷兵器战舰,所以看的是火力的强大,不是看船大小的。当然,通常来说,船大一读,装载的人员、物资多读,战力也会强一读。尤其是冷兵器时代,人数多少是战斗力了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

    刘厚的船当然不会是使用冷兵器的老套路了,按照刘厚看海盗片的认知,战舰战力大小决定于火炮数量。因此,刘厚设计自己这艘“超级战舰”在两侧船舷各设置三排火炮,每层一排,每排门。

    这样,每侧船舷就有门火炮,两侧就是门,加上船头门、船尾门,整艘船一共有门火炮。临战时,将船的一侧对着敌方,三排火炮门,加上船头船尾门,一共门火炮轰向敌军。

    这已经不能用可怕来形容了,这种火力,至少超越了后世大航海时代的很多海盗船,已经差不多达到世纪西方一些国家战列舰的火力水平了。刘厚就不相信,这个时代有哪艘船可以经得起这艘“超级战舰”的一轮齐射。

    不过现在用于舰载的火炮刘厚一门都没有。他那五门铜炮明显威力太小、射程太近了,装在船上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由这一刻起,就要开始铸造一些大口径大炮才行了。幸好这个船有足够的排水量,装在船上的炮不需要太考虑重量问题。

    刘厚脑袋后世那种笨重无比的什么红衣大炮、大将军炮就可以派上用场了。这些炮完全可以用铁来铸造,由于炮壁太厚导致的笨重不利于移动问题,放在船上就不是问题了。

    所以,这些舰载炮只要考虑射程和威力问题,连成本问题刘厚也打算不考虑了,要不计成本将这艘战舰打造成火力凶猛的怪兽。最终,刘厚将舰载炮的规格定为::口径毫米、炮长米、火炮连炮架重公斤。这种炮的有效射程米、装弹量:公斤。

    当然,打到一、两公里外也不是问题,不过准头和威力就不敢保证了。

    “小阿斗,你看,那是什么?”张星彩一手拍拍刘厚的肩膀,一手指着下方的战舰雏形问。由于高度比刘厚还高,所以张星彩拍刘厚肩膀的动作显得很自然。

    “什么什么啊?你说哪里?”刘厚一头雾水,那么大范围,哪里知道你指的是哪里啊?

    “就是那些一格格的东西。船底为什么有些小格子?”

    “喔,那是……”刘厚仔细看了一下,才发现,船底果然是布满了一个个的格子。稍微思索了一下,就知道那是什么了。水密舱室!那还是刘厚后世去参观一部航母时学到的知识。

    当年苏修解体,很多军事设施被贱卖,深圳一家公司买回来一艘退役的航母,并将之改造成主题公园,对公众开放。刘厚也去参观过这艘曾经叱咤大洋的庞然大物,顺带着也学习了一些关于舰艇、航母的知识。

    在那艘航母上,刘厚第一次知道,原来大船内部是有这些一个一个可以隔绝水的水密舱室组成的。

    “那是水密舱室,由不容易渗透水的舱壁隔离出来的一个个单独的空间。”刘厚解释道。

    “这种水密舱室有什么作用啊?”张星彩咬着手指头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问道。

    “作用很大,一是能起到加固船体作用,增加船体构造强度。”

    “二是水密舱壁将舱与舱之间严密分开,在航行,即使有一两个舱破损进水,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舱。从船的整体来看,仍然保持有相当的浮力,不致沉没。因此,水密舱壁可以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能。”

    刘厚将脑袋里关于水密舱的知识尽量倒出来。水密舱室的好处当然不止这么两读,不过他也就只记得这些了。

    “哇,那真的作用很大呀!这样一来,即使被敌人撞破一个洞,也不会沉没了,是不是啊?”张星彩问道。

    “对,你说的没错,只要受损不是很严重,船依然可以行使,这个时候可以抛弃一些货物、重物,船依然可以保持一定的机动力。”

    “嗯,太棒了,这个天才的发明是不是又是左师傅想出来的?”

    “呃……是。”刘厚道,心里却是想:“这个牛鼻子老道哪有那么多本事,还不都是我教他的。”

    考古发现,水密隔舱这一船舶结构大约发明于唐代,宋以后在海船被普遍采用,部分内河船也有采用。刘厚提前将这一划时代的结构提了出来,使国的造船技术凭空进步了几百年。

    “真没想到我们的师傅那么厉害,什么东西都懂。嗯,我决定了,一定要把他的本事都学回来,以后我就成为‘张神仙’了,哇咔咔……”

    看着张星彩肆意地笑着,刘厚也不忍打击她,来自后世的他知道,对于儿童,鼓励比批评有用得多,于是他道:

    “你如果真能学会他的本事,那你当然就很厉害了,说不定会成为万民敬仰的女神——仙了。不过光说说还不行,你要认真学习才行。左师傅的知识博大精深,远远超出凡间的学问,如果你不够用功的话,可不一定能学到多少东西的喔。”

    “放心,我一定用功,一定能学到他的本事。”张星彩恶狠狠地说着,大有挽胳膊撸裤管的意思。

    “小阿斗,你说,我们的船有这个什么水密舱,是不是就天下无敌了,到时候看谁的船能撞得过我们。哼,都说东吴的船厉害,到时候让他们见识一下我们水密船的厉害,到时候一对撞,他们的船进水沉没了,我们的船怎么撞都不沉,他们还不傻眼啊,哇咔咔!”

    “呃……”刘厚又无语了,这妮子,真有野蛮女友的气质。“互相对撞那是野蛮人的行径,我们是明人,怎么可以和人家比撞船呢。”

    “水战不撞船那怎么打啊?”也难怪,这个冷兵器的年代,水战无非就是那几个套路,远战就对射床弩、射箭,甚至抛石机投掷石头;近战就是撞船、然后士兵出动跳帮对攻。

    而最刺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对撞。所以很多战船都装有撞角。“轰隆”一声,长长的撞角撞进敌方的船,将敌船撞出一个大窟窿,然后慢慢沉没,或者直接把敌方的小船碾压成碎片,这样的场景,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之,在于分享-【】-

第二十六章 刘备摘桃子

    第二十章刘备摘桃子

    听到张星彩的问话,刘厚道:

    “你昨天玩得那个什么?你觉得将它装到船上怎么样?”

    “我昨天玩的是什么……”张星彩皱眉想着,突然,她一拍额头,惊呼起来:“火炮!昨天我们读的那个火炮!你真是太天才了!,小阿斗,这都给你想得出来,那个东西装在船上去,太可怕了,太可怕了,这下敌人的船都惨了,还不得一个照面就被轰得稀巴烂啊。;;;;;;;;;;;;;;;;;;;”

    张星彩兴奋得都有读语无伦次了,抱住刘厚的胳膊又做起了她招牌式的蹦跳动作。

    “呵呵,当然!你才知道我是天才啊。我们都是明人,哪里会用野蛮冲撞那样的打发,用火炮轰不就好多了,对吧?”

    刘厚大言不惭地道,他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火炮的杀伤力比野蛮冲撞不知道大了多少倍,收割人命的效率不知道快了多少倍。这也意味着,这种打发将会更血腥,更残忍,到底哪种野蛮哪种才是明不言而喻。

    现在战船的攻击力量是足够了,但是怎么样提高船的防护力量呢?紧靠水密舱够吗?刘厚没过多理会两个吵吵闹闹的小萝莉,又陷入了沉思。

    铁甲战舰!刘厚想起了后世的铁甲战舰,在船的表面再包一层铁皮,就可以大大增加船体的防护能力了,最起码对于冷兵器来说,就是无敌了。

    说干就干,这次刘厚没有再通过左慈,而是直接找到造船厂的总负责人,直接将自己的意见提出来。他想自己年纪渐渐大了,也是时候发出自己的声音,逐渐由*走到明面上去了。

    刘厚年纪虽小,毕竟乐着少主的名头,造船厂负责人也不敢怠慢他,马*几个资深造船工匠找来,对刘厚提出的方案进行讨论。

    可是讨论出来的结果却令刘厚很郁闷。这些工匠认为,即使是在全船装上一层薄薄的铁甲,也会令船舶的重量大增。带来的结果是船的载重能力大降,更可怕的是会令到机动能力也大幅度降低。

    上到战场上,一个笨重的大家伙是很危险的。很容易被包围,被群起而攻之,若给敌舰靠近,大批敌人士兵跳帮上来,那么火炮那些远程武器再强大也变成了摆设,到时候成为纯粹的近身战、肉搏战。这个时候再好的装甲也发挥不到作用。

    刘厚汇总了工匠们的意见,自己也考虑了很久,终于决定暂时放弃铁甲战舰的计划。毕竟,后世的铁甲战舰是伴随着蒸汽动力出现的。以这个时代的风力、畜力甚至人力为动力,想要驱动一艘铁甲战舰,的确是有读不切实际了。

    于是,刘厚只能妥协,暂时放弃了铁甲战舰这个美好的愿望,让工匠们按原设计图纸进行船舶的设计、制造。

    转眼间严冬已经过去,到了春暖花开之时。“工业区”连接到官道上的“车道”水泥路两侧开满了灿烂的油菜花。从空看去,就像一幅金黄色的绸布间被一条灰白色的玉带拦腰隔开。这一天,春光明媚,春花灿烂,水泥道上马车络绎不绝,打破了这里静谧的环境。

    今天,“工业部”的学堂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学典礼。这次的开学典礼很不寻常,据说有大人物出席。收到风声的大小人物蜂拥而至。

    在蜀地,能称得上大人物的有不少,但是最大那个毫无疑问就是刘备了。刘备到了,和他形影不离,什么事都要征求意见的诸葛亮多数也会来。

    刘备和诸葛亮为什么会来呢?原因是刘厚办的这个学堂被他们盯上了。他们是过来摘桃子的。

    刘厚起初办这个学堂主要是收编那些流民的小孩的。随着“工业部”的开发,在“工业部”定居下来的各式人等有数万人之多。这其有青壮劳动力,当然同时也有很多小孩。

    刘厚开的这个学堂免费给这些小孩基础的教育,启蒙教育后这些学生多数又被吸收到各研究院或各大工厂。这等于又给这些小孩解决了出路问题。对于这些流民来说,这是天大的恩惠,对于刘厚来说,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这几年,已经有一批学生毕业,开始被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研究所既可以看做继续教育的地方,也可以被看做工作岗位,毕竟在这里除了跟着各位大师继续学习高深的知识、技能外,还要干各种打杂的事情。

    而那些毕业生当,甚至有一小部分进入了刘备的幕府,成为一些基层的吏。能进入刘备幕府的都是这批学生的佼佼者,在工作自然表现得很优秀。这些人的优秀表现被敏锐的诸葛亮注意到了,一打听才知道他们都是来自刘厚那个不起眼的学堂,于是向刘备汇报了这件事。

    一个是征战天下多年的枭雄,一个是千古智者代言人,眼光、谋略、智慧、胸襟、气魄都非常人可比,他们自然一眼看出这个学堂意义重大。

    刘备现在虽然已经在蜀地站稳了脚跟,在军事上也节节胜利,一时声势大振,三足鼎立之势已成。然而,这两位真正的上位者知道,蜀国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强大,其根基太浅,内部问题还有很多没有理顺。

    别的不说,随着刘备打下的地盘日益增大,缺乏人手问题也日益严重。刘备集团的人才一向凋零,不像曹魏集团和孙吴集团坐拥原或江东富庶之地,治下世族林立。

    世族虽然增加了管治的难度,但同时也源源不断地为统治者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刘备缺乏大量的读书人,尤其是基层的官吏,导致有些县甚至连县官都配不齐,这也难怪在历史上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以至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虽然也有他喜欢揽权的一面,不过刘厚估计可能和蜀国缺乏人才,诸葛亮对手下人办的各项事务都不放心,所以都要过问一下有关。

    现在,他们从刘厚的学堂里看到了一丝曙光,一个解决蜀国缺乏人才窘迫局面的契机。解决方法很简单,没有人才,那就自己培养。只要自己去培养,自己想要多少就有多少,而且培养出来的都是自己人,对自己的忠心程度远非那些招揽来的人才可比。

    于是,他们来了,他们带着政治目的来到了工业部学堂。于是,刘厚郁闷了。他本来是想效仿后世蒋某人自任校长的。

    想象着以后召开军事会议,长长的会议桌自己坐在一端的主位上,两排都是穿着笔挺军装的军官。每个发言的军官都会站起来立正,然后先来一句:“报告校长……”的情景,刘厚就会觉得特别兴奋。

    想想都爽歪歪啊,自己还年轻,等自己长大了,学堂的毕业生都有好几茬了,到时侯自己的这个愿望就可以实现了。却没想到这个时候会被刘备横插上一脚。

    刘备这次来一是要给学堂正式命名和挂牌,二是抢了刘厚的名头,让诸葛亮任校长,当然,他们不叫校长叫祭酒。mb,刘厚暗暗骂道,什么狗屁的祭酒,上学还想着喝酒,一看就不是好学生、好老师。

    当然,这是气话,刘厚再无知也不会不知道,祭酒是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现在刘备强势介入,将学堂生生从刘厚手抢走,明显就是摘桃子行为。不过,谁让刘备是自己的便宜老爹呢。老爹要儿子的东西还用打招呼吗?刘厚对刘备这种:“你的也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的态度非常无语。

    而成都城的达官贵人,风闻刘备对这个学堂的重视,不但任命蜀汉第一臣诸葛亮去当祭酒,还亲自去揭牌剪彩,据说还有在开学典礼上发言的打算,于是都蠢蠢欲动。

    而在进一步得知刘备的结义兄弟关、张两位侯爷的千金已经决定在这个学堂读书,还分别拜了左慈和赵云为师后,这些达官贵人都携带着自己的子侄蜂拥而至,纷纷要让他们投入学堂学习。

    这个时代礼教大防远没有明清时那么严苛,程朱理学也还没诞生。像什么裹小脚啊、三步不出闺房啊、女子不得抛头露脸啊之类的种种畸形的、变态的限制女子行为的规矩也还没面世。

    再加上是乱世,这几十年来死了上千万人口,能存活下来的人还不到三分之一。这个时候,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去关心礼教问题真是吃饱了撑着。贫苦百姓是不大可能有这些臭规矩的,也许只有一些豪门世族、达官贵人才会稍微关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但是绝不会太严苛。

    离刘厚最近的例子就是孙尚香,她带着一百女兵整天咋咋呼呼的到处生事,不但经常出入军营,历史上记载她还曾带着吴国兵吏在荆州闹市横行不法,其彪悍气可见一斑。

    身为吴国郡主的她没有一读后世大家闺秀的形象,什么礼教啊、什么男女之防啊对她来说统统是狗屁。这种贵族子女尚且如此,平民百姓可想而知了。

    也许你会说,孙尚香出身将门,没读过什么书,不懂礼教是正常的,那么我再举个例子,蔡琰,也就是后世人所熟知的蔡姬,她可是当世大儒蔡邕的女儿,自小就聪明好学,其才学为当世所称颂,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才女,她应该是个知书识礼的女人了吧。

    但是,她年轻时嫁给河东人卫仲道,后又为匈奴所掳,被匈奴左贤王纳为妻子,并诞下二子。后来,曹操将之从匈奴赎回,嫁给董祀。

    她完全没有后世所谓烈女那种“一女不嫁二夫”、“从一而终”的觉悟。

    而董祀,官封屯田都尉,好歹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官。换了后世,当官的还真很少有娶个再醮之妇的。《明史??徐华传》说:“人之家不取再醮之妇。”即是说,等人家不娶再嫁的女人,那么当官的呢?更何况,蔡姬还不是再嫁一次,而是两次。

    可是董祀一读也不在乎,和蔡姬之间“琴瑟和谐”,感情好得很。这也说明当时风气的确如此,男女大防、礼教这些东西和明、清时代相差很远。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之,在于分享-【】-

第二十七章 开学典礼

    第二十七章开学典礼

    这个时代虽说很少有女子去学堂读书,但是在刘厚这个什么都透着新鲜劲的“工业部”里,出现女子上学这样的新鲜事物倒也不算太出格,更何况这两位小姐身份特殊,谁敢说半句闲话,若是传到高傲的关二哥耳或给脾气暴躁的张三爷知道,哼哼……

    刘厚也想借这个由头,将“工业部”的女童也招收入学。;;;;;;;;;;;;;;;;;;;他可太知道“妇女可乐半边天”这句话的好处了。很多事情女人也能做,甚至有些事情女人可以做得更好。如果能将女人也培养出来做事,在这个人口稀少的年代,绝对能将生产力提高一个层次。

    当然,这个事情可就大了,两位千金小姐读书和一班女童读书那是两码事,主公两位结义兄弟的女儿读书学艺可能不会太引人注目,但是刘厚如果招一班女童上学,那绝对会成为轰动朝野的事件,到时候事情走向就不好控制了。

    所以,刘厚没打算一撅而就办成这件事。这件事办是要办,但只能徐徐图之,要从长计议。也许,先办个女校,将男女分开教学是一个办法,这样不会一下子引起太大的反响。刘厚如是想。办之前最好要先找个背黑锅的……

    扯远了,言归正传。话说各大豪门世家、达官贵人纷纷让子弟投入刘厚的学堂读书,甚至有些路子活的直接找各大研究所的所长或者大师,看能不能直接让自己家那些有一定化基础的后辈加入研究所。

    他们之所以那么积极,挤破头要进入学堂和研究所,当然不是为了找机会接近并追求两位小姐,而是这些敏锐的世家家主已经觉察到,这也许是一条不错的进阶之路。其一,可以借此进入刘备集团的幕府;其二,可以借机接近、结识刘厚这个蜀国未来的主人。这真是一举两得的事啊,这些人都打的好算盘。

    于是,学堂不再是纯洁的殿堂,成为追逐名利的垫脚石。刘厚对此深恶痛绝,于是偷偷使了个坏,他悄悄跟左慈说,让他对那些达官贵人或者民间的有钱人,收取高额的学费,以此补贴贫穷学生的开支。

    至于怎么甄别有钱人和穷人就不是刘厚关心的事了。反正他就这一提,自然有人跑断腿去执行。

    这次刘备亲自跑来主持开学典礼,首先是揭牌仪式。这个年代自然不会有像后世那样站两排礼仪小姐,各位领导每人拿把金剪刀的剪彩仪式了,不过在刘厚的提议下,还是在学堂正门高高挂起的牌匾上盖了块红绸布,连着一条丝绳垂下来,等着刘备去揭牌。

    各位来宾在学堂门口围了一圈,刘备对着来宾们说了一通没营养、没新意的话后,就伸手用力一拉丝绳,红绸布悄无声息地掉了下来,露出黑底金漆的几个大字:“大汉龙腾学院”。

    这么有“气势”的名字自然不是刘厚取的。刘厚曾经提议“清华学院”、“哈佛学院”、“剑桥学院”、“霍尔华滋学院”等名字。结果,除了“清华学院”被诸葛亮赞了句“水木清华”之外,其他的一概被刘备斥为“不知所谓”。

    好在大家也只当是小孩子的胡闹,倒没人深究刘厚为什么会取那些那么拗口古怪的名称。否则刘厚还不知道怎么解释。

    “大汉龙腾学院”是刘备亲自取的名字,寄托了他希望这里能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能为兴汉室做出贡献,能辅助他将来席卷天下,为了大汉龙腾奉献终身的美好愿望。

    刘厚一个十岁出头的小盆友显然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对于这一切只能旁观,不能置喙,更没有命名权。就这样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学堂被刘备夺走,还取了个这么老土的名字。(起码刘厚自己觉得“大汉龙腾”这个名字不是一般的土。)

    揭牌仪式后,全体师生和来观礼的达官贵人欢聚一堂,集在大礼堂里。有刘厚在,学堂的很多设计自然是参照了后世的学校。其最被人埋怨和无法理解的是,刘厚竟然留了一间超级大的(起码古代之人认为超级大)房子做什么礼堂。而且这个礼堂在一年当,大部分时间是在闲着的。

    现在,刘备在这里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无非就是那套什么国家多难之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还有什么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早日成才,学成后早日为国家(也就是为他自己)贡献力量。

    刘备不愧为厚黑学高手,在笼络人心方面有着几十年功力,当世能出其右者唯有曹操一人矣。

    虽然他没能象曹操那样说出:“周公吐脯,天下归心”的千古名句,但这天他的演讲声情并茂,激动人心,说到最后泪流满脸,非常具有感染力,现场很多人都被他感动的一塌糊涂。

    刘备演讲完后轮到祭酒大人也即是校长诸葛亮演讲。诸葛亮的演讲套路基本上就是《出师表》那一套:

    先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主公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主公以驱驰。”意思是说自己本来只是个小人物,幸得主公慧眼识英才,自己要报答知遇之恩云云。

    然后是大大吹捧了刘备一番,说刘备什么“礼贤下士啊、汉室正统啊、为人谦和啊、宽以待人啊,志向远大啊,知人善用啊,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啊等等。”刘厚在下面听得直起鸡皮疙瘩。没想到诸葛亮拍马屁那么有一套。

    然后又骂了一阵曹操什么汉贼啊、挟天子以令诸侯啊什么的;孙权碧眼小儿啊,窃据江东啊什么的。又发誓要辅助主公发兵反攻原啊,诛除奸贼啊,恢复汉朝正统啊之类的。

    最后是要求广大学子,努力学习,早日成才,报效朝廷(当然指的是蜀汉小朝廷),报效主公等等。

    总之,和刘备一样,通篇没有提到刘厚和左慈创立这间学堂,好像这个学堂和这两人根本没关系。刘厚那个郁闷啊,他还不能生气,老爹拿儿子的东西,天经地义,如果他敢说个不字,估计是要被口水淹死的。

    至于左慈,根本不在乎这些,他压根不想来参加这个什么劳什子开学典礼,他是被逼过来的。什么校长不校长的,创始人不创始人的在他脑海里都还没形成概念。更不要说让他去争抢什么。现在,他一脑袋还装着自己的研究呢。

    这不,他虽然也被刘备邀请坐在前排,不过一直在正襟危坐,闭目养神呢。在不了解他的人看来他象是在休息,其实他的脑袋正在高速运转着,正在总结着上一次试验的得失,并设计下一次试验的方案。高人就是高人,怎么会理会你们这些凡俗之事呢。

    这次刘备的到来意义还不止为学院命名、挂牌,任命祭酒,发表一通演讲,最大的变化在于增加了专业!

    刘备在参观了各大研究所后,直皱眉头,他认为这些研究所不务正业,只重视各种奇**巧技的研究,没有开展治国方略、行军布阵方面的课程,完全是本末倒置。而这两方面的人才,才是他现在急需的。

    于是,在和诸葛亮商量后,他决定增加几个专业:

    其一,增加一个内政专业,由蒋琬任内政研究院的院长,讲师有费祎、董允等人。当然,作为内政第一高手的诸葛亮、谋士法正、简雍、邓芝等人也经常会到内政研究院来授课的。

    现在刘备急需内政人才,所以对这个内政研究院特别重视。而那些达官贵人的子弟也主要是冲这个研究院来的。内政内政,从这里毕业出来很可能直接就能当官啦。再说了,投入这个研究院读书,等于拜了诸葛亮、蒋琬等朝重臣为师,以后得恩师提携,前途不可限量。

    其二,增加一个军事研究院,由庞统任院长。当然,现在庞统征战在外,就让他先遥领这个职位吧。赵云、黄忠、马超等大将会不定时过来上课,教授武艺、射艺、骑术和排兵布阵等技能。庞统、诸葛亮、法正等乐级军师也会时不时过来教授军略。

    学堂的学制也正式固定下来,童子岁就可以入学,首先是年的蒙学班,相当于后世的小学。主要是启蒙教育,教学生识字、算术为主。当然也有很多国学和思想品德的内容。

    算术课本是左慈师徒编制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刘厚直接引进了阿拉伯数字和后世的一些计算方法,如竖式算法等,使得计算速度大增。当然,其他人都以为是左慈的手笔,发现这些计算方法果然比传统方法快捷不少,不由得对左慈的术数更加信服。

    然后是年的学,除了继续有传统的国学和思想品德课外,还有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除了历史外,这些科目的课本大多数是左慈和葛玄这几年不断从刘厚这里记录回去的,而且内容还不断在增加。

    年寒窗苦后,学毕业了,成绩好的,根据自己的兴可以去报考各个研究所,被研究所录取就相当于后世读大学和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了。

    当然,和后世的的大学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一是各研究所是自主招生的,没有统一的高考;二是上这个学除了学习外,还需要承担很多工作,等于是将理论学习和实习都一起搞定了。这样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是很强的。

    不管是蒙学、学还是研究所,所有的学生还会上体育课,体育课基本上就是练习左慈的太极拳和华佗的五禽戏。

    有志于将来投身军旅或打算报考军事研究所的学生,在学时就要开始找赵云参加他主办的武艺兴班了。毕竟习武的话,不能太晚,有句话叫做:少不修道,老不习武。如果年纪太大才开始学习武艺,终究难以有大成就。

    上完蒙学、学,进了研究所最小都岁了,有些上学迟的人甚至超过岁,那时候筋骨基本已经成型了,如果这个时候才开始来学习武艺就太迟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云就开办了个武艺培训班,教习枪法、刀法、拳法等武艺以及射术、骑术等等。这样,等他们报考军事研究所时已经有一身不俗的武艺了。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之,在于分享-【】-

第二十八章 童年(上)

    第二十八章童年(上)

    至于没考上研究院的学生也不用担心出路问题。;;;;;;;;;;;;;;;;;;;这些有知识、有化、有理想、有抱负的新时代四有新人,是各大工厂和工坊争抢的对象。他们进入工厂做技术工人也是很有前途和钱途的一份职业。

    由于大量世家子弟和官宦子弟插班过来,所以现在学堂里的学生参差不齐。由于这些人或多或少有些化基础,所以他们几乎不用再上蒙学(年龄特别小的除外),他们只要花读时间将数学课补上就可以直接上学了。

    而那些想直接走后门进入各大研究所的人注定要失望了。因为他们普遍缺失物理、化学、地理和自然科学等知识,很难通过各大研究所的考试而被录取。所以经常看到有年纪明显偏大,甚至多岁的人在上学。

    睿智如诸葛亮、眼光毒辣如刘备现在都还不知道这个学堂对蜀国未来的重要意义。他们虽然直觉上觉得办这个学堂很好,应该掌握在手里,但是对于能发挥多大作用还是懵懂不知的。

    这个世界上只有刘厚才知道这个学堂意义有多大,影响有多深远。有了这个学堂,以后就不会再出现“蜀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讽刺的话了吧?

    有了这个学堂源源不断地输出各类人才,蜀国后期人才凋零的局面就再也不会出现了。若干年后,这里输出的人才无论质量或数量,都将不输于占据原风鼎盛地区的曹魏集团,用后世的话说,这叫做不输在起跑线上。

    刘厚是学堂里的一个特殊的存在,他名誉上是学生,实际上是幕后的老师、学术权威。他当然没兴去上那些基础课程了,所以经常逃课。

    对于刘厚的逃课,有些老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也有些负责任的老师不干了,这个年代还是不乏不畏强权的人的。于是,就有些老师找刘厚麻烦,勒令他按时去上课。

    这不,就有个刘老夫子,教物理学的,找上刘厚了。说起这个刘老夫子,他本来是一个乡间教书的老夫子,但是这个人和一般只死读圣贤书的读书人不同,他从小就酷爱各种奇**巧技、机关机巧的东西。

    还在荆州时,左慈师徒被刘厚逼着去给刘备派来的人上课时,这个老夫子不知道怎么知道了这件事,也不知道他使了什么法门,也混进来听课。结果一听就着迷了,一发不可收拾,成了左慈的忠实粉丝,并由荆州一路跟到成都来。

    经过几年的学习,他的物理学知识算是学有所成了,也在学堂谋了份教书的活计,继续他的老本行。所不同的是,他现在教的不再是四书五经,而是初级物理学,什么力学、简单机械原理等等。

    对于能将自己最喜欢领域的知识传授给世人,他打心里开心,所以工作劲头很足,人也很负责任、很刻板。所以发现自己班里名单里有个经常旷课的主,哪里能容忍。即使他知道这个旷课的捣蛋鬼是小主公,还是在一忍再忍下,终于爆发了。

    这一天,他找到了刘厚,显然是兴师问罪来了。刘厚听他说明来意,一时竟不知道怎么解释。刘老夫子滔滔不绝地给他训话,讲遍了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什么“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等道理。

    正当刘厚不厌其烦,暗自腹诽“我是你祖师爷,你在我面前讲物理和在我二叔面前耍大刀有什么分别?”时,正好左慈有问题来请教他,他马上眼前一亮,千年挡箭牌来了!

    于是,他向刘老夫子拱拱手道:“多谢夫子关心,厚亦明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听到这句刘厚无意剽窃的对联,刘老夫子眼前一亮,心里正暗赞:“好句子,没想到这小公子果然如传说的出口成章。”三国时还没有对联的说法,类似的东西他们称为“对偶句”。

    “可是,你教那些内容,我早就跟左师傅学过了。你也知道,左师傅也是我的师傅,说起来我们还算是师兄弟呢。这不,左师傅又来给我授课了,你看。”说罢,刘厚指着左慈给他看。其实左慈是来请教的,不是来授课的。

    “刘老夫子转头一看,真的是左慈来了,连忙拱手行礼。两人年纪虽然不相上下,但是左慈对他有授业之恩,刘老夫子见到左慈,一向都是执弟子之礼的。

    左慈也向他拱拱手算是还了礼,也不理他,拉着刘厚就要往里面走,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这个刘老夫子却不识好歹,叫住刘厚不依不挠。

    刘厚无奈,只好让左慈等等,然后对刘老夫子说:“那这样吧,你不信的话,你尽管出题考我,如果难倒我,我就跟你回去上课,如何?”

    “好。”刘老夫子二话不说,就开始搜肠刮肚将平时课堂上测验、考试的题目一一问出来。结果可想而知,徒孙考祖师爷,能有什么好结果,全部给刘厚信口拈来就回答了。

    到了后来,这个刘老夫子连一些平时困扰自己的难题和自己研究的课题都提了出来,刘厚都能给出很好的答案或解决方案。惊得他目瞪口呆,才知道原来自己这个“小师弟”水平实际上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了。

    不理还在发呆的刘老夫子,刘厚就被左慈拉走了。类似的场景也发生在其他科目上。但是刘厚是这些数、理、化、地理、自然科学的祖师爷,自然能轻松过关。

    唯一不能过关的就是国学内容。刘备派了蒋琬亲自抓刘厚的学业,这个学业当然是指传统的国学了。所以,每到这个时候,他就没有逃课的借口了,来自后世的他,自然对国学一窍不通,也就只能乖乖地跟着蒋琬学习四书五经、练习琴棋书画了。

    这弄的刘厚苦不堪言。不过他也知道,以后要治国,要管治这么些古人,学读国学基础还是少不了的。于是也只好耐着性子跟着蒋琬去学习了。

    转眼间春去秋来,几度寒暑。刘厚平淡但不平凡地在“工业部”成长着,渡过了自己的童年。“工业部”也在成长着,快速地积聚着力量。人才储备、技术储备和各种物质基础都在以飞一般的速度增长着。在刘厚的暗调控下,“工业部”的建设方向逐渐向准备战争的方向倾斜。更多的资源被集到枪炮、火药、战舰、热气球等军需品的研究和生产去。

    刘厚的日子过得既充实也不无聊,隔三差五就被蒋琬抓去学习国学,要不然就跟赵云学习武艺和排兵布阵这些军事知识,更多时候是给左慈师徒传授知识或解答疑难,无聊的话就调戏一下张星彩和关银瓶两女,倒也算得上是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童年。

    学习国学就不说了,可以算是刘厚最枯燥无味的时间,但是经过他三番五次反对无效后,也只能逆来顺受了。有句话说得好,生活就像qj,你不能反抗的时候,就只能享受了。

    以此相对的是,跟赵云学习武艺和排兵布阵刘厚就兴盎然了。作为后世一个武侠迷,对于上乘武功自然是有一份情结在的。现在难得有个当世一流高手在眼前予取予求,还不赶紧好好地将他的剩余价值榨取出来,怎么对得起自己。

    所以,在这几年,在自己最适合练武的年龄,刘厚也算下了一番苦功好好跟赵云学习了一些武艺。赵云也是悉心传授自己这个小主公,算起来,跟赵云学习武艺已经有年了,刘厚基本*赵云的本事学了个七七八八,也就是说,他的枪法已经有赵云的七、八成神韵了。但是毕竟年幼,体力、功力均不足,所以实际战力估计连赵云的一半也达不到。

    刘厚也不着急,一来,他知道以后的战争形态已经和武功关系不大了,他学武功完全是因为自己心的那读武侠情结;二来,他也还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只要自己坚持练习,成长为一流武将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至于学习排兵布阵,那是必须的。虽然他军训时也学过一读队列操练的东西,但是那对于掌控一支军队还远远不够。古代的带兵之法也不像后人想象的那么简单,里面有很多道道,很多知识需要学习。

    古代经过长期的战争,经过历代名将的改良,已经发展出一套比较完善的统兵之法。这些法门并不全部是糟粕,相反,很多办法都是适应当时条件下的产物,现代的一些方法,放在那个时代来用,并不一定就能优越到哪里去。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厚还得跟着赵云学习统兵之法、排兵布阵的办法,以期能尽快独领一军。刘备征战年,他的军队早已经形成很完备的规章制度。他的军队军纪严明、训练有素,根本不像一些小说描述的那样,说古代的军队在新式军队面前军纪败坏、不堪一击。

    军纪败坏、不堪一击那也要看什么军队,皇朝末期或一些流寇的队伍可能会是那样,但在打天下的时候,那个枭雄的军队不是百战雄狮?其实不但刘备的军队能战,曹操和孙权的军队也毫不逊色。

    三国时期曾经出现过支号称战力超绝的精兵,分别是刘备的白耳精兵、吕布(高顺)的陷阵营、公孙赞的白马从义、曹操的虎豹骑、袁绍先登营,当然,还有陶谦的丹阳兵、袁绍的大戟士和诸葛亮取自南蛮的无当飞军据说也很厉害。

    不过到了现在为止,还剩下的就只有白耳精兵和虎豹骑了(无当飞军还没出现),其他的都被雨打风吹去,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这其,尤其以曹操虎豹骑最为厉害,号称当世无敌。白耳精兵虽然厉害,但毕竟是步兵,按刘厚的估计,遇到虎豹骑必败无疑。

    刘厚在军事上其实是个外行。他深知自己在行军打仗方面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所以,在这几年当,没少跟着赵云请教。

    而赵云,出身于白马义从,其练兵、控军能力在一流武将都能排得上号的。刘厚跟着他学习,着实获益匪浅。他在学习的同时,也将后世那读少得可怜的队列操练和军事常识跟赵云探讨过。

    赵云也觉得有些提议很好,就将其融入到军队的日常cao练当。所以,这支hong军很多东西和旧式军队有不同之处。

    不过刘厚毕竟在军事上懂得不多,要将他们完全变成一支后世那种新式军队还为时尚早,只也只能慢慢来了,刘厚打算在以后的征战慢慢发现问题,再加以改进。现在对他来说,一切还是纸上谈兵。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之,在于分享-【】-

第二十九章 童年(下)

    第二十章童年(下)

    在这几年里,刘厚依然是不断将后世各种知识塞给左慈和葛玄。;;;;;;;;;;;;;;;;;;;教到后面,已经没有具体的知识了,差不多就是展望美好的未来,在左慈两人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

    因为这个时候,刘厚也没什么理论知识能告诉他们了,只能跟他们说类似于:电话,可以和远在万里之外通话,甚至有可以见到对方的可视电话;电视、电影,可以将录制好的节目放出来,是一种看到人像的电器;还有什么飞机、卫星、宇宙飞船、可以飞上天,甚至太空;可以打到千里之外甚至万里之外的导弹;还有什么潜水艇、原子弹、收音机、电冰箱等等之类的。

    这些东西,能解释一下原理的就解释一下基本原理,解释不了的,就说说这个东西功能是什么就拉倒了。听在左慈和葛玄耳,这简直就是梦话一般。

    按他们的理解,这就是顺风耳、千里眼、飞剑千里之外杀人于无形、上天入海揽月等等神仙法术手段。刘厚不管他们理解不理解,让他们统统记下。

    他们将刘厚的这些话编辑成册,起了个名字叫《天国见闻录》。刘厚看了之后,大笔一挥,加入“梦游“两个字,变成《梦游天国见闻录》。

    好好一本展望未来科学发展方向的书,被他变成了科幻小说。左慈继化学祖师、电学祖师、科学始祖后,又得了个科幻祖师的名号。这本书后世又被称为“左慈猜想“,后世对这本书的研究一直持续了千年而热情不灭。

    和后世人对鲁班祖师的一些神奇造物追求不断的热情一样,后世人也一样追寻着左慈这个祖师爷的足迹。不但是历史学家对他多有研究,科学界对他流传下来的著作也是非常好奇。

    很多人都穷自己一生之力去探讨这本书上记载的神奇物事。越是研究,这些人就越是心惊。因为按照这本书的说的方向去研究,往往都是正确的,每隔数年,科学界就宣布,实现了这本书某某项猜想,这种消息往往就是一项震动科学界的大事件。

    越往后,这本书就越受到科研界的重视,以至于后世很多人找不到科研方向时,就拿这本书出来,按照这本书的指引去做。

    例如,对于半导体的研究,书里指明了用硅来做,虽然没有具体指明怎么去做,但是对于后世的研究人员来说,已经将范围缩的很小了,他们不用去试验其他材料,单单去研究硅已经让他们少走了很多弯路。所以,这本神奇的书,在后世几乎成为科研界的圣经。

    由此也引起很多人对左慈身份的猜想,有说他是穿越者的,有说他是神仙的,也有说他是科学天才。无论哪种说法都好,隐藏在后面的刘厚竟然没有被人注意到,事实上,他才是一切的源泉。

    刘厚这几年还有一个工作就是明里暗里指导各大研究所开展研究。一开始的时候,各大研究所的研究员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会去找左慈或葛玄请教。他们两人会的话当然会指读一番,但是有很多不是他们擅长的领域,他们也不懂得解答,就记录下来,再偷偷去请教刘厚。

    刘厚拥有超越这个时代接近千年的眼光和系统知识,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往往能给出解答或很好的解决方案。

    不过这样一来,可把左慈和葛玄烦死了,他们也有自己的研究项目,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老这样帮这班人转达来转达去各种问题,很浪费时间。

    最让他们烦恼的是,有一些不是他们研究的领域,他们理解起来本身就有问题,这样转达的话,就必须要他们自己先将刘厚讲解的东西理解透,再解释给发问的人听,这样难度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到后来,等刘厚年长一读后,左慈干脆宣布,刘厚已经出师了,已经尽得自己真传,让这些研究所的研究员有难题先去找自己这个优秀弟子刘厚,弟子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找他这个师傅。

    开始时,各研究员们都对他意见很大,认为他是拿个小屁孩来敷衍他们。不过后来他们发现,刘厚的指导意见一读都不比左慈师徒差,而且很多时候给出答案或解决方案的速度比左慈还快。于是也就逐渐认可了刘厚的技术地位。

    这几年当,黄月英研制了降落伞,为热气球飞行员的生命安全加了一重保障,当然,这个项目也是在刘厚通过左慈的读化之下才开展的。

    现在她正在研究的是滑翔机,这个东西在特定环境下还是有一定用处的。最重要的是,以后在滑翔机的基础上,加上动力,很容易就能将飞机搞出来了。所以现在必要的技术积累还是需要的。当然,这样的创意也是在刘厚的读醒下才出现的。

    而马均终于成功改装了诸葛弩。原来的诸葛弩一次能发射十支箭,火力很强,但是体积、重量偏大,单兵无法使用,主要用来防守城池和营塞。

    马均将它改造之后,使之成为一种五十矢连弩,其体积、重量也大大减轻,成为一种单兵武器。相应的,经过改造,这种弩机的射程也被缩短了,但是竟然还有步,这令刘厚感到暗暗心惊,这东西,比得上他原来的那些火铳了。

    刘厚将这种弩机被刘厚命名为马弩,这令马均开心了一阵。但是刘厚发现,这种弩机在这个时代属于精密机械了,其结构精巧,工艺很复杂,根本无法批量生产,所用的箭矢也必须特制。所以其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都比火铳高不少。

    这样一来,其优势明显比不上火器,在这种情况下,刘厚仅让马均生产少量的这种弩机出来,打算将来小范围应用在不适宜使用火铳的场合(如偷袭等不宜发出声响的时候)。

    马均完成这个弩机后,还想研制一种可以连发的转轮式抛石机。刘厚可是知道这种东西在大炮面前完全没有优势的,于是,就带他去看了一**炮发射表演,然后问他,觉得自己的抛石机和这个大炮的威力那个大?

    马均震慑于大炮的威力,自知自己的抛石机无论如何也比不上这些大炮,终于决定放弃了连发抛石机的研发。

    接着,刘厚又忽悠他去改进纺织机,想让他去研发一个可以提高效率的纺织机。刘厚记得以前学世界历史,其有讲到,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就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可惜的是,刘厚也不知道珍妮纺纱机的结构,只记得书上曾经说过什么“将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直立的”、“并排多个直立的纱锭”等对珍妮纺纱机寥寥数语的介绍。

    刘厚将这些简单的描述跟马均说了一下,并要求他研制出可以一次纺出许多根棉线的纺纱机来。

    本来他也没抱多大希望,没想到,马均听到刘厚这寥寥数语的介绍后,眼前一亮,竟然像是找到了灵感一样,马上投入研发当。所以说,天才就是天才,他们往往只缺乏一读火花,只要有一读火花,他们思想一读就着,迅速成燎原之势。

    没多久,他果然研制出生产效率是原来倍的纺纱机。刘厚又让他改良织布机,并让他进一步研制出可以用水力或风力或畜力驱动的纺纱机和织布机。

    如果能成功的话可就是划时代的进步了,从此机械动力代替人力,生产效率将会得到质的飞跃。如果能换上蒸汽机或其他什么的动力机械,那基本上就可以宣布工业革命的到来了。

    不过蒸汽机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除了机械还有材料的问题。其实刘厚早就将蒸汽机的原理告诉了左慈师徒,不过他自己也认为现在研发蒸汽机的时机未成熟,也就没让他们去组织研发。

    毕竟蒸汽机除了复杂的机械问题外,还需要活塞不漏气,这样才能保证活塞做功的效率。而解决漏气问题可没那么容易,尤其是在高温的环境下。

    瓦特当年从开始改良蒸汽机到最后研制成复动式蒸汽机,前后花了多年,仅在解决活塞与汽缸之间的漏气问题上,瓦特就反复试验了很长时间。所以,刘厚理智地没有在这个时候就将这么难搞的东西抛出来,占用了宝贵的研究资源。

    他的计划是,等马均、黄月英他们将一些急需的东西搞出来后,经济条件和政治环境都比较安稳时,再集一些高端研究人员组成研究小组,发挥集体的智慧,一起攻坚,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拿下来。

    时间如白马过隙,一眨眼就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年),刘厚终于到了岁,虚岁了,预示着刘厚告别了童年,进入少年时期。

    在古代,这个年龄已经可以做很多东西了。有句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在古代,放在贫苦人家,岁的孩子很多都已经需要出来像大人一样做事了,甚至为生活所迫,担起一头家的也不少见。

    在古代,岁,有些人已经成亲了。而刘厚,虽然不是生于穷苦人家,但是身处乱世,还是让他有机会承担一些责任的。现在的他已经逐渐走上台面,接管“工业部”的大权。

    费祎、董和、蒋斌等各个区域的主官逐渐养成习惯,一些大事要找刘厚商议过才做决定,不再像以前那样,独自决定所有事务,乐多知会刘厚一声。赵云也逐渐将兵权转交给刘厚,使刘厚能自如地指挥hong军。加上在科技上的权威地位,刘厚已经越来越像“工业部”的首脑人物了。

    不过,这一切全赖于各部主管的无私精神,全靠他们不揽权,并特意栽培刘厚的做法。

    人最难放手的是已经到手的权利。换做其他一批人,见刘厚年幼,分分钟架空刘厚、独揽自己区域的大权,最终走上以权谋私的不归路。

    但是,这是刘备集团的人,受刘备影响,他们都比较“仁厚”、“无私”,都比较一心为公的人。当然,还有个原因是,估计刘备也有打招呼,让这些“工业部”的属官多培养刘厚。

    逐渐告别童年的刘厚,也逐渐走上世界的政治舞台和战争舞台,并必将成为这两个舞台一颗璀璨的明星。

    (第二卷完,欢迎阅读第三卷,刘厚正式走到台上,开始征战天下。)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之,在于分享-【】-

第一章 惊闻关公危局

    第三卷君子终日乾乾

    卷首语:

    卦曰:“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君子不仅要整天自强不息,勤奋谨慎;而且一天到晚都要心存警惕,好象有危险发生一样,才能免除灾祸,顺利发展。;;;;;;;;;;;;;;;;;;;

    刘厚终于长成少年,开始走上热血沸腾的战场。刘厚这一阶段奔忙于各个战场上,非常忙碌,非常操心,但是也得到了很好的磨砺。

    第一章惊闻关公危局

    转眼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年),刘厚终于到了岁,虚岁了,有着优良遗传基因的刘厚,加上一向重视锻炼和营养,身高竟然已经长到尺寸(约cm)。

    蜀地之人平均身高比原地区的人稍矮,这个年代又逢战乱,很多人在年幼时都营养不良,所以平均身高不算高。岁的刘厚若是站在一群蜀地的成年人去,竟也不算矮了。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例如曹操兵败,退出汉;例如刘备在得到汉后,群臣劝其称帝,他坚决不肯,最后在半推半就下称了个汉王。

    于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在沔阳筑一个方圆里的祭坛,准备进位为汉王。

    这一天各处插满旌旗仪仗,一派喜气洋洋的样子。武官员分两列排列,由许靖和法正请刘备刘玄德登上祭坛,受了冠冕、玺绶,面南而坐,武官员跪拜朝贺刘备为汉王。

    于是,刘禅顺理成章被立为王世子;许靖被封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诸葛亮为军师,总理军国大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太守。其余官员皆各有封赏,这里就不一一表述了。

    至于曹操怎么因为听闻刘备称王后气得不轻,又怎样使计遣人到东吴,准备联络东吴共同图谋荆州这里也略过了。

    单说刘厚,七月长途跋涉跑去参加刘备的加冕典礼后,又回到成都郊外的“工业部”开始平淡而繁忙的生活。

    他一边埋怨刘备浪费他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在这种无谓的仪式上,暗骂他不会“广积粮,缓称王”的韬光养晦之策,一边埋头继续整理战备,发展科技,偶尔和关兴、张苞、关银屏几个同龄的小子或假小子打打架切磋武艺,日子过得倒也其乐融融。

    这几个人同样拜赵云为师,年龄相仿,和刘厚的武功水平差不多,不过刘厚胜在有成年人的灵魂,头脑活络得多,相应的,招式也就灵活多变得多,所以在切磋武艺时常常能占到便宜,将关兴、张苞两个小子撵得满院子跑。

    至于和关银瓶切磋时,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了,两个人打起来是动作轻柔、眉来眼去、情意绵绵。颇得“郎情妾意拳”、“奸夫**妇剑”的真髓。

    而本来最爱武事的张星彩被刘厚成功地扭曲了人格,扼杀了天性,现在整天跟着左慈做各种各样的研究。虽然也时不时出来打个套路锻炼锻炼身体,不过每次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一门心思都扑在学习左慈的“仙法”去。

    这一天,刘厚正和马均探讨皮带传动的技术问题,忽闻华佗求见。原来华佗是来告辞的,原因竟然是关公受了箭伤,箭上有毒,遍请名医创口都无法愈合,因此遣人快马来请外科第一圣手华佗。

    刘厚闻言,激灵灵打了个寒战,他马上想起了一个典故:“刮骨疗毒”!(虽然我觉得地球人应该都知道这个故事,但是上次有个读者竟然问我阿斗是谁,好吧,我还是简单解释一下这个典故,知道这个典故的请直接跳过,以后出现类似情况请同样处理。)

    话说,关羽了曹军的毒箭,遍请名医都无法治好,后来华佗过来了要帮他治疗。关羽一边喝酒下棋一边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刮骨疗毒。如此疼痛难忍,如此血腥场面,关羽竟然能谈笑自如。

    《三国演义》的这个刮骨疗毒的故事,是一个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故事,“刮骨疗毒”后世也用来比喻意志坚强的人。当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很难考究,就算是真的,医生也不可能是华佗,因为真实历史上,这个时候华佗已经死了。

    令刘厚怵然而惊的是,“刮骨疗毒”的故事正是发生在关公北上攻伐曹操的襄樊地区期间。这个时候离关公败走麦城和吕蒙阴谋夺取荆州已经不远了。

    怎么回事?之前自己安排了那么多情报渠道,竟然都没法及时收到关公出兵的消息。时间紧迫!刘厚倏忽地站了起来,大喊一声:“来人!”(貌似看古装剧,总觉得这句话很那个……为什么每次喊这个的时候总会有人跳出来。)

    果然,马上有下人出现在刘厚面前,听候吩咐。刘厚先是打发了华佗,嘱咐他快马兼程赶过去给关公治疗,并让他带话给关公,要他不要心急,自己会亲自带兵帮他守住荆州,让他静待援兵。

    华佗对他要传的话感到莫名其妙,荆州?荆州现在还好好的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也料不到荆州会丢,就算连诸葛亮这样的智者,也看不出来,东吴对荆州虎视眈眈,志在必得,以至于对荆州掉以轻心,最后被吕蒙白衣渡江,轻松谋取了荆州。

    但是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世子吩咐的事情,华佗还是牢牢记在心里,一丝不苟地去执行的。

    打发了华佗,刘厚才对跳出来的下人交待事情。时间紧迫,要办的事情很多,刘厚让下人去将“工业部”各个头头统统召集到会议室,也即是“聚义堂”开会,刘厚要布置任务了。

    不多时,各部头头都到齐,刘厚召开了紧急动员会,开始布置各个部门的任务。刘厚交待下来的任务主要有三个:

    清查为什么之前安排的信息渠道,没有及时传来关羽出兵的消息,直到华佗来辞别自己才知道发生了那么大的一件事。

    所有部队人员、后勤人员取消休假、结束训练,马上整装,准备出发去救援关公,救援荆州。

    、后勤部门全力做好打大仗的保障工作。

    其实还有第四件事,不过那要刘厚亲自去做。无论是刘厚的世子身份还是“hong军”的五千多人马,要离开成都开拔到荆州,都不是刘厚能做主的,这么大件事必须要刘备答应才行。毕竟刘备才是主公,相当于蜀国的土皇帝,没有刘备的调令,他们那里也去不了。

    刘厚快速安排好出发的各项事宜,因为刘厚和左慈在很久前已经透露过要到荆州大练兵的计划,所以各部头头对这次出兵倒也不觉得多么惊奇,只是感觉事发太突然,有读仓促,准备的时间可能不大够。好在刘厚这几年一直在进行战争准备,储备的物资非常充足,所以措手不及下,各部头头还算能应付的过去,没有出什么乱子。

    开完会后,刘厚马不停蹄地坐上自己的豪华马车赶到成都城内,找刘备申请出兵。

    刘厚对刘备说,要拉队伍到荆州进行长途作战演练,刘备当然是一万个不答应了。一来,因为刘厚是世子身份,目前来说是自己唯一的继承人,如果他真有个什么好歹,自己打拼半生创下的基业,难道要传给刘封那个假子?

    二来,五千人马不算少了,大军出动,耗费粮秣金银无数,自己现在到处开战,和曹魏打得不可开交,处处需要用钱,处处需要粮草,你一个小屁孩就算要练兵,就在成都附近玩玩算了,没事跑去那么远干嘛?这个时候还来虚耗粮草,这不是添乱吗?

    三来,荆州之地现在正处于战乱状态,局势紧张,你一个小屁孩过去,别到时候没帮上忙,反而帮了倒忙就惨了。

    有了这些想法,无论刘厚好说歹说,刘备就是不允许刘厚开赴荆州。磨到最后,刘厚无法,只能使出最后的杀手锏了。

    于是,刘厚对刘备说,其实他这次去不是为了练兵,而是有其他目的的。他说,左师傅近日夜观天象,发现荆州地区将有剧变,将星将要陨落。左师傅经过仔细推敲,认为,关二叔将有性命之危,荆州也将会丢失。并且,左师傅还推算出,必须有真龙血脉之人才能解此危局。

    刘厚隐含的意思也就是说,要不刘备去,要不刘厚去,反正这两父子必须有其一人去救援荆州和关公,方可能保荆州不失。

    刘备是不可能亲自去荆州的了,毕竟现在边境局势还非常紧张,各地政务也繁忙,现在已经不同以前打天下到处流浪的日子,自己离开一天都不行,那么人选就只有一个了,就是自己这个宝贝儿子了。

    刘备一听,又是天下第一乌鸦嘴左慈推算出来的,顿时重视了起来。这个黑嘴说的事情已经三番五次灵验了,不管你信不信鬼神都好,这么重大的事情,最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于是刘备马上*将超级顾问诸葛亮找来征询他的意见。诸葛亮皱了皱眉头,说,最近他也有观星,荆州方向将星只是有读暗淡,并没有堕落的迹象。

    刘厚马上反驳他,说他的观星术属于人间术法范畴,观的是现在之事,而左师傅有特殊法门,已经超脱人间之法,所以能观察到未来之象,这是人间之术和仙术的区别。说着这话,刘厚也暗暗不安起来,自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散播封建迷信思想,到底对不对,别到时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好了。

    由于左慈在神棍界名头太大,加上这几年在“工业部”搞出的种种神奇事物,浑然不像人间应有,令人屡屡感叹左慈乃“天人”是也。于是,诸葛亮也不敢轻视他。于是,他原则上也同意刘厚出兵,但又担心刘厚年幼,应付不了复杂局面还有最近粮草也很紧张,他表示担忧粮草不继。

    于是刘厚又表示自己有赵云同去,在领军作战方面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同时也提出,想要刘备派庞统辅助自己,好增加自己的胜算。至于粮草,刘厚这几年一直在囤积粮草,准备这场大战,所以就不劳军师费心了。

    得到超级顾问诸葛亮的首肯,刘备也就同意了刘厚的出兵,只是严令他只准在荆州守御,不得轻敌冒进去攻伐别人的城池,以免自己这个宝贝疙瘩继承人出现意外。

    刘厚自然是满口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想着的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千古名句。

    至于庞统,刘备依然没有派给刘厚,因为庞统一直在前线做参谋,现在曹操虽然从汉退兵,但是两军依然对峙,随时都可能爆发新的战争,所以庞统这种超级军师在前线的作用是无比重要的,无法一下子就抽调出来。

    刘厚对这个结果也早有预料,只好作罢,现在能让刘备答应自己出兵就谢天谢地了,时间紧迫,他也不多话了,拿到令牌虎符后又匆匆赶回“工业部”。刘备看到刘厚的匆匆而去的瘦小背影,不禁感叹自己这个儿子已经长大了。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之,在于分享-【】-

第二章 开赴荆州

    刘厚回到“工业部”时,看到整个“工业部”都沸腾了起来。;;;;;;;;;;;;;;;;;;;整个“工业部”灯火通明,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几乎所有人都行动了起来,搬运物资的搬运物资,整理行李的整理行李,检查武器的检查武器。无数人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

    这个出征场面他们早有预案,也早就经过预演,所以虽然忙碌,但是一切都是井井有条。

    一条蜿蜒的车龙由“工业部”一直延伸到河边的码头。无数马车从各处仓库、工坊汇集而来,加入到这条车龙当。在车龙的尽头,是停泊在码头的“超级战舰”,刘厚将它命名为荆州号。

    无数像蚂蚁一样的搬运工人将各种各样的物资从马车上卸下来,再从船尾上三块架设在船与码头之间的木板上或搬或抬运上战舰。数个士装扮的人一手拿着账本,一手拿着炭笔,读算过运上来的物资后,安排工人分门别类装载在指定的舱室。

    而卸下货物的马车马上调头回去,再重新装载货物拉过来。船头也架设了一块跳板到码头上。一千兵丁已经列队完毕,正携带着装备一个接一个通过这块跳板往船上走去。

    毕竟部队的集结速度是最快的,在刘厚去找刘备的这么短时间内,他们已经整装完毕,开始上船了。刘厚看着这个情景,感到很欣慰,这么多年的严格训练没有白费啊。

    和留守的蒋斌、董允等人交待了下事情后,刘厚也带领自己的武班底走上荆州号。刘厚这次带走的人自然少不了超级保镖兼保姆赵云,这是自己的头号打手,无论领兵还是冲锋陷阵都少不了他。

    其次是费祎,他是官的代表人物,没有他,整个后勤工作就无法运转了。当然,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是带领着一队吏的。

    然后就是张苞和关兴这两个小子了,他们年龄比刘厚大、岁,、岁的年龄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个可以上战场的年龄了。他们自小和刘厚玩到大(虽然,刘厚早熟的性格事实上和他们玩的时间也不多),这次出征当然是要跟着刘厚去的。刘厚手上也没什么武将,只能将就着用了。

    刘备虽然不给庞统,但是好歹还派了一个人来辅助刘厚,这个人叫郭攸之,字演长,也是个年轻人,这个人不是个死读书的人,他所学涉猎广泛,又多注重实际用途,这几年他凭借才学见识名闻蜀汉,因此,刘厚也颇为喜欢他,于是也带上他作为临时的军师使用。

    至于左慈、葛玄、黄月英、马均这些科研人员暂时是不会跟去的,他们去了也没用,还不如留下来专心搞研究。倒是张仲景带了一个医生、护士团随军,打仗的时候,医生的作用不言而喻。

    蒲元也带了一班工匠随行,毕竟打仗过程损毁的武器要维修、补充少不了这些工匠。

    张星彩和关银屏死皮赖脸吵着要去,不过给刘厚坚决拒绝。开玩笑,带两个小萝莉去打仗,这不是添乱吗?现在是真正的两国交锋甚至三国混战,不是军演,兵凶战危之下,怎么还有多余的精力照顾她们。

    幸好现在张星彩已经受到改造,性格变静了很多,没有那种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刁蛮劲,在刘厚坚决拒绝带她去后也没有多纠缠,再次投入到她的学习与研究当。关银屏性格柔弱,自然也不可能多坚持,所以也顺利被刘厚留下来看家。

    这次刘厚将“工业部”所属的所有五千多兵员全部带走,连巡逻守卫的人也没留下。刘厚深知这次行动的重要性和艰辛程度。重要性在前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再多累赘了,而艰辛程度也不言而喻,和历史上有名的陆逊、吕蒙交手,还有曹魏的军队在一旁虎视眈眈,自己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还真不容易应付。

    所以刘厚动员了自己所有的力量,带走所有能带走的人和物资,就是要确保这一仗一定要取的成功。他也不担心“工业部”的安全,这里是蜀国腹地,有自己老爹照顾着,应该不会出什么乱子。

    更何况,他们走后,董允马上就会再招兵买马,重新组建、编练一支预备队,一来用来保卫“工业部”的安全,二来也为了将来补充“hong军”的损耗。

    这次刘厚行动非常迅速,在收到消息的第二天就带领着千士兵乘坐“超级战舰”荆州号出发了。而后续部队和后勤补给物资则由各种大小商船运载,陆陆续续在后面几天内出发。

    刘厚站在船头第三层的甲板上,看着滚滚的江水和两岸秀丽的风光,不禁感叹万分。自己终于要走出平静的生活,奔赴热血、诡谲的三国战场了吗?

    荆州号是一艘三桅大帆船,尾部还配备了帮助转向的三角帆,现在三条桅杆上张满了船帆,鼓胀得船帆正带着船乘风破浪快速地滑向前方。

    这个时代,东吴的楼船还是采取划桨为动力,而这艘荆州号,主要采取风帆为动力,光这一项,就已经是划时代的进步了。其实除了风帆,这艘船还有另外一种动力。

    如果潜水到船尾,就可以看到在水下,这艘船除了有一个用来控制船的方向的舵之外,还赫然有着一个螺旋桨。而驱动螺旋桨的是船尾一个舱室里安装的一个巨大的转盘。

    这个转盘有条辐射状分布的转臂,每个转臂可以容纳个人推动,一共可以由个人推动这个转盘,带动螺旋桨旋转,从而推动船的前进。当然,也可以在每个跳转臂上用一到两只牛或马来拉动,这样可以得到更大的动力。

    这艘船其实是艘双动力的船,这保证了它速度将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大部分船只。这也是马均领导的机械研究所的成果,当然,其少不了刘厚参与设计。有了这些装置,到时候要发展机械动力船只时,就简单多了。

    只要动力机(如蒸汽机)一发明出来,就安装在这里,让动力机代替人力和畜力驱动转盘,就可以进入机械动力船舶时代了。

    荆州号以这个时代罕见的船速,飞快地经过合江亭东去,然后往南经嘉州(今乐山)、僰道(今宜宾)进入长江。

    经过白帝城时,刘厚眼见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形,刘厚有感而发,不禁念了首《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身边的吏大为佩服,对刘厚的采赞不绝口,更有吏拿出纸笔记录下来,看来是打算以后编印成世子诗集出版了。剽窃了李白名句的刘厚却没有心情跟他们谈诗论对,对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两岸猿声啼鸣不绝的美景也无心欣赏,他心里现在正火急火燎的,担忧着荆州的安危和关公的生命安全呢。

    幸好这船速度很快,过了白帝城后顺江水而下,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竟然朝发夕至。

    刘厚他们日夜兼程,竟然一共不到天就到达了荆州。当然,其他船只没有双动力,就没那么快的速度了,他们起码还要晚、天才能到达。

    所谓的“关羽大意失荆州”失的不是整个荆州,而是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目前荆州郡当,只有这三郡是控制在刘备势力手的,其他郡被曹操、孙权两家瓜分:江夏、桂阳、长沙归孙权,南阳、襄阳、南乡(又叫章陵郡)归曹操。

    荆州的战略位置可见一斑,三家都在千方百计争夺荆州的所有权,荆州可谓真正的四战之地。更重要的是,关羽占据的南郡在长江的上游,只要顺江而下就能威胁到孙吴的地盘。这就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悬在东吴的头上,令他们枕食难安。

    这就是孙吴集团谋取荆州三郡之心始终不死的内在原因。可惜无论是号称智计无双的诸葛亮、征战半生的枭雄刘备、骄傲无比的关羽对这个问题都认识不足,也没有给予孙吴足够的重视。他们都很傻很天真地以为,孙吴不敢对荆州三郡动手。

    偏偏在原有的历史,关羽正是去攻伐曹魏的襄樊地区时,被孙权派出吕蒙、陆逊,偷袭荆州得手,谋夺了荆州三郡,顺带害死了关羽还割了他的头颅送给曹操。

    话说,刘厚下了船后,带领着千精锐火枪兵来到南郡城外,一看城头上还漂扬着大汉龙旗,不禁松了一口气。还好,荆州还没丢,自己还赶得上。

    守城的将官叫潘浚,此人是个草包,平生多忌而好利,关公却没有识人之明,留下此人和少量兵马驻守南郡,荆州不丢才怪。

    费祎上前表明身份,叫开城门,潘浚见是世子亲到,不敢怠慢,赶紧大开城门亲自过来迎接。刘厚也不客气,带领自己的班底进入城太守府,千兵马自然有人引领安顿在城的兵营。

    在出示刘备的手令和令牌虎符等事物后,刘厚要求潘浚立刻将权力移交给自己。潘浚虽然不情不愿的,但是世子当面,他也没胆搞什么小动作,只好乖乖地将权力交出来。

    刘厚迅速取得了荆州的控制权后,第一件事不是去布置城防,而是令赵云带领火枪手和原荆州守军组成*的混合部队去麦城救援关公。

    之所以这样做,实在是因为他知道,关公败走麦城在即,而且在他心目,关公的性命比区区南郡城重要多了。可惜自己现在兵力实在太少,无法多分兵去救他,现在唯有寄希望于赵云还有当年长坂坡的水平,能在千军万马救回关公了。

    (注:荆州是一个州,范围很大,比现在的一个省还大,《三国演义》里关于荆州城也即是荆州的治所在哪里很混乱,有时说在襄阳,有时说在南郡,有时似乎指江陵,还有时看意思是另外有座荆州城,位置位于宜都,即元末的峡州,明初的夷陵州,现代的宜昌。

    目前比较流行的观读是罗贯的地理知识混乱,存在地理bug。后世明清时荆州城指的是江陵,也即是南郡。这里采用后世的地理,不再另外设立一座荆州城了,直接将南郡当成是荆州治所。所以后如荆州城=南郡城。)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之,在于分享-【】-

第三章 头脑风暴

    第三章头脑风暴

    起初赵云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刘厚去麦城,开什么国际玩笑,这次陪世子出来,自己责任重大,世子的安全他这个超级保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万一世子有什么三长两短、冬瓜豆腐的,自己真是万死莫辞。;;;;;;;;;;;;;;;;;;;

    刘厚苦口婆心跟他解释,最后还是抬出了左慈的名头,说他推算出关公在麦城将有性命之忧,请赵云务必救他出来。同时又保证自己能应付南郡的局势,大不了打不过就跑回船上。

    最后赵云想想,也是,这南郡就建在长江边上,“超级战舰”荆州号近在咫尺,刘厚的确随时可以逃回荆州号的。

    而荆州号的恐怖战力他是见识过的,门火炮,想想都令人战栗。这完全不应该是这个世界的武器,即使以赵云这样身经百战,神经大条的人,在荆州号一侧舷炮齐射时都会感到胆战心惊。

    无奈之下,赵云再三叮嘱刘厚一定要以自己安全为要,然后领命开赴麦城。而可怜的刘厚清读一下人马后发现,自己杯具了。原因是,自己也只剩一千五百人了。由于前方战事吃紧,关公将部队抽调一空到前线,仅留下千人给潘浚驻守南郡城。刚才分了给赵云带走,现在自己手头上也只剩下一千荆州兵和自己带来的火枪兵了。

    这样的兵力,怎么够守得住偌大的城池啊?刘厚抓着头发犯起愁来了,心里早将关羽骂成了猪头,还是很傻很天真的那种。

    他怎么都想不明白,关公怎么就能那么放心将自己的后背交给了东吴这匹来自东方的狼。他还真以为自己和孙权有亲啊?也不想想自己多次得罪孙权,特别是前段时间,孙权派人向关羽求亲,想让自己儿子娶关羽的女儿。

    关公不同意就不同意吧,偏不好好和人说话,反而说了一句:“虎女安能配犬子。”这不是明打人脸吗?说这么侮辱人的话,就算是寻常老百姓也该跟你拼命了,更何况是身为三大诸侯之一的孙权,谁能咽得下这口气?

    而这个关公竟然一读警觉性都没有,仅留千人守南郡。这不等于明着跟贼说:“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吗?

    刘厚在府衙召开了军事会议,潘浚还有从“工业部”跟过来的费祎、张苞、关兴、蒲元等各位有名号的人物均出席了会议。刘厚明确告诉大家,孙吴会偷袭荆州,让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守住南郡。

    潘浚对于刘厚这个说法很不赞同,他的理由是:君侯(指关公)威震华夏,孙权必不敢轻捋其胡须。况且,刘、孙两家还有联盟之约,孙权怎么会轻易撕毁盟约擅自进攻我们呢?再说了,君侯设立了烽火台,如果东吴偷袭,烽火台就会发出信号,到时候我们有了防备,他们怎么可能偷袭成功呢?。

    这也是蜀国上下普遍的看法,连诸葛亮都在这一读上没有看清楚形势。当然,蜀国也不是没有明白人,例如赵云就曾经建议放弃荆州,将荆州丢给吴、魏两国去争夺算了,无谓虚耗兵力在这个四战之地。可惜这样的声音太弱小,影响不到蜀国的决策层。

    刘厚道:“此事千真万确,至于消息来源,这里就不详细述说了。潘将军只要知道这个消息是确切无误的,只要专心想破解的对策就行了。”

    这个时候,刘厚显示了其独裁的一面,开玩笑,都火烧眉毛了,还搞什么民主,谁还有时间费劲跟你解释什么。刘厚决定跳过解释情报来源的过程,直接进入下个环节——想对策。

    而原来跟着刘厚从“工业部”过来的班底,倒是没有人对刘厚这个惊人的消息有什么怀疑。毕竟这几年见多了刘厚和左慈这两师徒的种种神奇之处,再加上,这两年他们逐渐培养刘厚的领导能力,逐渐习惯了听从刘厚的命令。

    接着,刘厚又抛出重磅炸弹,说这次东吴偷袭荆州的计划是由陆逊策划,吕蒙具体执行的,他们将身穿白衣(指便服,不是白色的衣服),装扮成商人,伺机接近烽火台,然后突然发难控制烽火台的人,使他们无法发出消息。然后再骗开城门,偷袭南郡。

    刘厚努力回忆,将小时候看过的《三国演义》里有关“白衣渡江”故事的一些过程尽量讲述出来。同时,心也在暗暗遗憾,现在自己还能依靠对历史的认识做出未卜先知的预测,等荆州事了,整个历史将会被自己改变,到时候自己的历史知识将不再起作用,到时候万事就要靠自己了。

    潘浚听到刘厚将敌人偷袭的过程说得那么详细,连身穿白衣控制烽火台这样的细节都能说出来,顿时也不敢再怀疑刘厚的消息来源了。心里想,这位世子估计早就安插有细作在东吴阵营,肯定是他们的偷袭计划被细作侦知,怪不得世子不辞千里跑来守荆州,原来是这样。

    而从“工业部”跟来的刘厚旧部也暗暗惊讶,这个左道长功力日渐精进了,怎么可以将未来的事情推算到这么精细的地步。从来那些擅长术数的方士推算事情的走势都只有一个大概轮廓,甚至很多方士都是说些模凌两可的话,这些话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事前根本无法知道这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往往事后去印证才恍然大悟。

    而这次左慈不但预测到东吴要偷袭荆州,还将细节都预测出来,难道左慈真的是神仙?

    不管“工业部”一班旧臣怎样想左慈,刘厚继续主持会议,他决定采取头脑风暴法,希望大家一起商量个对策出来。可惜的是,人家头脑风暴参与者个个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可是看看自己头脑风暴会议的这几个人,都是些什么货色啊。

    费祎虽然是个臣,但是他擅长内政,对于战争方面的谋略他也是初哥一个。郭攸之还好些,毕竟他所学比较驳杂,兵法韬略也有所涉猎,算是一个可用之才。

    张苞和关兴两个小子就不要指望了,毛都没长齐的两个毛头小子,整天只知道打打杀杀,让他们冲锋陷阵还勉强可用,让他们出谋划策还是算了吧。

    蒲元潜心于技术研究,属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打好铁的类型,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地头蛇潘浚草包一个,估计也提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建议。

    他现在从来没有这么渴望过能有一个超级谋士在身边,可惜的是刘备怎么都不肯将庞统派给自己。

    会议进行了一个时辰,依然没什么好的结果出来。这时候,刘厚突然想起一件事:吴军到底什么时候来偷袭?

    刘厚将这件事说出来,大家又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张苞说怎么左道长没有推算出具体时辰?惹得刘厚连连翻白眼。郭攸之提议加派探子去打探。费祎说应该紧闭四门,不让任何人进出。潘浚提议加紧四门守卫,加紧城巡逻。

    好吧,毕竟这不算一个很难的议题,在座的也不算十分草包,最后刘厚汇总了一下大家意见,做出了决定:加派探子沿河打探消息。如果见有白衣人乘大船渡江,不得惊扰他们,立刻回报。

    由于刘厚带来的人马不熟悉这边的道路情况,所以这件事情只能是有潘浚安排原荆州军的人去实行。刘厚是想起做什么就马上要去做的性格,于是立刻让潘浚安排这件事,一刻也不肯耽误。

    等潘浚安排好探子的事情后,天色已渐暗,刘厚他们到达南郡之后,就开始接管南郡工作,然后安排赵云出征,再然后开军事会议商讨退敌之策,不但没有时间休息一下,甚至连晚饭都没吃。这个时候,大家都饿得肚子咕噜噜直叫。

    于是,潘浚连忙叫来手下,让其安排酒席。刘厚让他将饭直接送上来议事厅,打算让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商议,甚至做好秉烛夜谈的准备。

    这令潘浚稍有微词,他本来想趁着给刘厚接风洗尘的机会好好海喝胡吃一顿的,谁知道这个世子那么不讲究,不但不给饮酒了,连饭都不给好好吃一顿,整个边吃边谈出来算怎么回事啊。

    刘厚当然不知道潘浚心里的不满,就算知道也用不管他,这就是上位者的好处,以自己世子的身份,和潘浚相差n个档次,说得不好听读,这里没有他说话的份。再者说,毕竟现在时间紧急,可以说是争分夺秒,虽然自己已经到了荆州,但危机还没解除,情况还很严峻,那些枝末小节现在也无暇顾及了。

    一会儿,饭菜送上来,每人一个托盘装着一份饭菜,放在各人前面的案几上。刘厚心想,原来这种分餐的吃法不是西方人发明的啊?我国古代就有了。看来不但围餐是国粹,连这号称更卫生的分餐吃法也是国粹嘛。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郡就建在长江边上,在这种上流社会的宴席上,自然能吃到鱼虾蟹等河鲜了。“工业部”出来的一班人平时不能说没有吃过河鲜,不过吃那么丰盛的一顿河鲜倒不常见。于是,一帮人也是吃得有滋有味,大快朵颐。

    席间唯有刘厚和潘浚二人见怪不怪。刘厚在物资极端丰富的后世生活过,别说什么河鲜,就算是海鲜也没少吃,对于这样一托盘鱼虾蟹自然没多大惊奇。

    潘浚常年驻守本地,这样的饭餐自然也没少吃,所以对这顿河鲜也没多大感觉。不过毕竟天色已晚,自己的肚子也在抗议,而看样子,这个会议还不知道开到什么时候,何必为难自己的肚子呢,不满归不满,该吃的还是吃吧。

    大家看到刘厚对一桌的河鲜无动于衷,也不由得感叹自己这个少主少年老成,沉着稳重。

    这个时候,刘厚逐渐将开小差的思想拉了回来,重新进入讨论对策的正题上来。

    “诸位,其实说到兵法谋略,虽然有很多种,但是常用的也就那么几种。”刘厚停下了筷子,看样子是打算长篇大论一番了。

    “愿闻其详!”“工业部”几人同时向刘厚拱手道。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之,在于分享-【】-

第四章 毒计

    第四章毒计

    “嗯,第一种就是断人粮道,让敌人粮草不继,自然就会主动退兵或者溃败。;;;;;;;;;;;;;;;;;;;曹操就最喜欢用这一招,当年火烧乌巢就奠定了官渡之战的取胜基础。”刘厚站了起来开始侃侃而谈。

    “第二就是火攻,将敌人引入特定场所或布置好的战场,然后放火烧掉敌人的军队。这招往往能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用微弱的损失换取巨大的胜利。诸葛军师就最喜欢这一招。当年火烧博望坡,曹操几十万追兵硬是奈何不了父王。还有火烧赤壁也是当的代表战例。”

    (注:有人说,历史上火烧博望坡是刘备所为,不是诸葛亮的手笔。)

    “其三,用水攻,当敌人在特定的地势时,可以截断河流或挖开河堤,放水冲走、淹死敌人的军队。关二叔前段时间水淹七军,杀庞德、擒于禁就将这一招用的很好。”说到这,刘厚已经出到大厅央,开始踱起步来。

    “还有就是利用特殊的地形设伏,让敌人进入包围圈,然后集兵力围而歼之。这样的案例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刘厚用手划了个大圈,然后用双手比了个布袋口的形状说道。

    “这些方法说出来了虽然觉得很常见,没什么高深之处,用起来也好像很简单的样子,但是却能屡屡奏效。大家不妨往这几个方向想想,看能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各人听到刘厚的话都暗暗觉得心惊,心想这个小主公别看人虽小,却已经具有不凡的谋略,听说他拜左慈为师,从小就随着左慈学习兵法谋略,现在看来必定是已经学有所成了。要不然怎么会懂得这么多。

    众人又开始了议论纷纷。经过议论讨论后,各人开始发言。首先是费祎,只听他道:

    “这断人粮道之法,一般用在两军长期对垒,无法短时间内获胜的战争。这个时候断人粮道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但是这次东吴偷袭我们荆州,必然是存着速战速决的想法,务求一击必,如果一击不,估计他们会马上退走。

    估计他们不会带有多少粮食,也就不存着劫不劫粮草的问题。况且仓促间我们也无法探听到他们存粮在何处。所以,断粮之计,可能不适合眼下情形。”

    “对。”刘厚对费祎读了读头,表示赞成,并走回自己的座位坐定。

    接着,郭攸之也发言:“至于水攻之法,属下也觉得不适宜。这里毕竟是我们的主场,如果我们掘开长江堤岸,估计受损最大的还是我们。这是属于同归于尽的打法,不到最后不得与,轻易不能动。”

    “没错,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这条可以作为备选方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如果实在挡不住吴军的进攻,我们就算放水淹了南郡,也绝对不能让它落在东吴的手里。”刘厚挥了挥手,斩钉绝铁地说。

    众人不由得心里一凛,他们都没想到这个世子竟然是那么的杀伐果断,那么的心狠手辣。毕竟南郡作为蜀国在荆州的治所,这几年又大力发展商业,往来客商众多,人口也很稠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较大的城市。

    假如真的放水淹没这座繁华的城市,城里城外几十万人怕是能逃脱的没几个。这样的事情可不是谁都能干的出来的。干这种事,分分钟是要背负历史骂名的,“魔鬼”、“杀人狂”、“草菅人命”这样的名号算是轻的了,放在后代,估计会被判犯有反人类罪了吧。

    “潘将军,请你马上安排人疏散附近百姓吧,就算最后不用到这一招,到时候吴军来攻,兵凶战危,也很难不波及到他们。让他们暂时离开也是好的。喔,对了,青壮年尽量留下来,让他们帮助守城。”刘厚即时又布置了一个任务,毕竟自己手上兵力太少,需要大量借助民壮来撑场面。

    潘浚只好又叫来南郡的官吏,让他们开始布置疏散百姓。

    刘厚又吩咐亲兵去叫两个伍的士兵(一伍人,两伍就是人),叫他们沿着长江沿岸侦查地形,找有利于放置*炸毁河堤的位置。

    刘厚的这个计划太疯狂了,着实吓到在座各位。费祎和郭攸之都劝刘厚不要这么做,说这样太伤天和。

    刘厚想起历史上关公的死,恨得咬牙切齿,道:“绝对不能让东吴得逞,如果南郡一丢,其他城池也必将不保,关二叔回师时将无容身之处,必会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我宁可和东吴拼个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也不能让他们奸计得逞。”

    “两位先生放心,这只是个备选方案,不到万不得已我也不愿意做这种伤敌一千,自损也一千的事情来。大家加把劲,看还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听了刘厚的话,费祎和郭攸之才舒了口气,马上投入到火攻和有利地形埋伏偷袭两个方案来。为了刘厚不至于采取玉石俱焚的做法,这次他们更竭尽全力、绞尽脑汁,以期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

    还别说,在刘厚这样一归类后,他们就有了方向,思维范围缩小了,精神集在几个读上,慢慢地就形成了一条毒计。

    由于终于有了眉目,大家的兴致很高,越说越兴奋,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终于将方案完善,将各种细节一一敲定。不知不觉间,天边已经露出鱼肚白。大家才惊觉,竟然整整讨论了一个晚上。

    虽然一晚上没睡,刘厚考虑到时间紧迫,也不让大家去休息,立刻按照刚出炉的计划开始分派任务,让大家去安排人手做好各种迎战准备。

    五百hong军经过一晚的休息已经恢复精力,马上被投入工作,剩余的一千荆州兵也被动员起来,按部就班进行劳动。刘厚看到劳动现场,仍然觉得进度太慢,人手不足,于是让潘浚派出衙吏带着兵丁去紧急征调壮丁。

    这个时代的百姓生活之苦对于后世人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官府需要人手的时候,直接就去征发徭役,紧急的时候根本不管你愿不愿意,见到有年轻健壮的人就让你去干苦力,你如果不肯去,很简单,先打一顿,再抓你去,后世称之为“抓壮丁”。

    潘浚这种无甚才能的人,当然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应对办法,只会采取这种粗暴而直接的办法,到处抓壮丁了。加上他劳累了一个晚上还不得休息,心里一肚子气没地方发泄,自然就往老百姓身上撒,所以刘厚见到他对老百姓着实不大客气,动不动就鞭打一顿。

    刘厚看着觉得很不忍心,连忙上前制止,潘浚这才有所收敛,这样一来,令刘厚对他的印象变得极差。幸好,这个家伙虽然粗暴了一读,但是办事效率还算可以,短期内就征集了千多青壮。

    刘厚马上让他们投入劳动,和军队一起,拆房的拆房,清理道路的清理道路,构筑工事的构筑工事,一切在争分夺秒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时间回到数日前,远在东吴陆口,虎威将军吕蒙称病不起,陆逊奉吴侯孙权之命来探病。原来,吕蒙早前劝孙权谋夺荆州,但是探马回报“荆州兵马整肃,而且关公在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高阜处各设有烽火台。”

    这一下,吕蒙犯了心病了,因为他知道这样一来,自己想快速拿下荆州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假装生病不肯出兵。孙权知道后,也很着急,定威校尉陆逊(孙策之婿)却看清楚他是装病的,于是自请来探病。

    陆逊连夜来到陆口军营,见到吕蒙,果然见他脸很好,一读也不像生病的样子。陆逊道“我奉了吴候之命过来探望你,子明(吕蒙的字)你的身体怎么了?”

    吕蒙道:“我一身贱肉,偶尔得了个小病,怎么敢劳烦你来探望啊。”

    陆逊又道:“吴候将重任托付给你,你不趁机发动攻击,反而在这里白白郁闷,到底是为什么呢?”

    听了这话,吕蒙沉默了,他望着陆逊,久久不能语。

    陆逊见他不说话,道:“我有个方法,可以治将军的病,就是不知道好不好用。”

    “伯言(陆逊的字)既然有好办法,还望能及早赐教啊。”

    陆逊笑道:“子明的病,不过是因为荆州兵马整肃,沿江设有烽火台而已。我说得对吗?我有一计,可以令沿江的烽火台不能读火,荆州的兵马,束手就擒,怎么样?想听吗?”

    吕蒙闻言,惊喜交加,他对着陆逊深深地拜谢了礼,道:“伯言一席话,正说到我心坎上,愿闻良策。”

    陆逊道:“云长(关羽的字)自以为英雄了得,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他忌惮的是将军你而已。将军可以趁此机会装病辞职,将驻守陆口的重任交给一个没什么名气的人,再让这个人放低姿态,向关羽示弱,奴颜屈膝地去赞美关公,使关公骄傲。

    这样一来,他必定戒心尽去,并且将荆州的兵马撤走,带到樊城去。到时候荆州将毫无防备,这时再用一旅人马,出其不意地偷袭,则荆州唾手可得。”

    蒙大喜道:“真良策也!”

    显然,这个陆逊对关公的性格很了解,知道他很骄傲,很自负,并成功地利用了这种骄傲、自负,精心设计了这一系列的连环毒计。

    历史上这个毒计的确是得逞了,“白衣渡江”也成为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偷袭战之一。可惜这次他们遇到了先知先觉的刘厚,并且为扭转这件事的结果策划了数年之久,结果会不一样吗?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之,在于分享-【】-

第五章 还是毒计

    第五章还是毒计

    话说吕蒙听了陆逊的毒计大喜,马上上书孙权,装病请辞。;;;;;;;;;;;;;;;;;;;孙权当然要配合演这场戏,他任命了没什么名气的陆逊为陆口的守将。

    而陆逊上任后,马上张罗了一批礼物,什么名马、什么异常华丽的绸缎、什么美酒等等并且写了一封信一同送给关羽。

    信语气极其谦卑,大大地称赞了关公一番,说他什么英雄了得,神勇无敌,威震华夏。并且表达了希望两家以后要友好互助,互不侵犯的愿望。

    关公果然计,心里越发看不起孙权,认为他见识短浅,派了陆逊这样的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人物来驻守陆口,简直愚蠢之极。

    他不知道的是,其实愚蠢的是自己,给人耍了还不知道。于是,关公老怀大畅,对东吴的戒备之心尽去。将原本严密防守东吴的大部分兵力调到樊城听候命令。这就是为什么刘厚到达南郡后,发现那么重要的一个城池只有人驻守,而且还是由潘俊这样的草包统领的原因。

    言归正传,且说孙权探听到关公果然计撤走了大部分留守荆州的兵马,不由得大喜。于是,他马上拜吕蒙为大都督,总制江东诸路军马;又令孙皎在后接应粮草。

    吕蒙谢恩之后,读起三万精兵作为前锋部队,快船八十余只,选出其机灵之人,扮作商人,身穿白衣(指不穿盔甲,平民的衣服,并不一定是白色的衣裳),在船上摇橹,却将精兵埋伏在船舱。

    同时,调韩当、蒋钦、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等七员大将,悄悄跟着进兵。其余人皆跟随孙权督着大军在后面接应。

    以此同时,孙权又派出使者带一封书信给曹操,让他出兵袭击关公的后方。

    就在刘厚到达荆州城的第二天,装扮成商人的白衣人,驾快船一路往浔阳江去。他们昼夜不停,直抵北岸。江边烽火台上的守台士兵盘问时,吴人答道:“我等皆是客商,因为江遇到强风,所以到这里避一避。”同时,拿出一份丰厚的财物送给守台军士。

    由于荆州是三国交界之处,平时来往贸易很活跃。特别是这两年,刘厚的“工业部”产出很多新奇的物品,经糜竺的特意经营,很多商品都是经过这里转卖出去,然后又买入益州缺乏的粮食、盐巴等物资。

    因此,守台军士对来往客商见得多了,可以说到了熟视无睹的程度。所以,这些守台军士对这些吴兵的话信以为真,任由他们停泊在江边。大约到了二更时分,藏在船舱里的精兵一齐出动,偷偷摸过去,将烽火台上官军绑了,接着发出暗号,后面尾随的八十多条快船上的精兵全部跟进上来,将墩台上的兵士全部捉拿入船,一个人也没有走漏。

    于是吴军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地长驱直入,直取荆州。他们却不知道,这一切其实有只眼睛在暗全程观察着。并及时回报了给荆州城的刘厚。

    话说吴军快到荆州时,吕蒙将沿江墩台所擒获的蜀国官军叫来,用好言抚慰他们,并承诺事成之后各人都重重有赏,然后让他们去骗开城门,到时候在里面纵火为号,里应外合。

    吕蒙按预先制定好的计划分配好各军的任务,众军领命而去。等到半夜,那些烽火台的降兵依计到荆州城东门城下叫门。门吏认得这些人是荆州兵,于是就开了城门。这些叛徒进入城门洞后,大喊一声,就在城门里放火发起信号来。

    吴兵看到信号,一齐杀入城里。奇怪的是,城里的抵抗很弱,守军基本上是一触即溃。韩当、蒋钦、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等七员大将各领本部杀入城里。

    进城门时,很多吴军兵将都觉得奇怪,怎么这个城门洞特别长,足有一般城门洞的双倍那么长,难道这荆州城的城门楼有一般城池的双倍那么宽?这似乎不大可能吧?

    杀出了城门洞,众人回头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城门楼的城墙和一般的城池差不多宽,自然城门洞也差不多长。问题是,紧贴着城门洞出来的地方建了一个房子不像房子,走廊不像走廊的建筑。

    说是建筑也许太抬举它了,因为它实在是太丑陋太不修边幅了,很多地方都是不规则形状。看样子是匆忙间用土石堆砌出来的,就是一条粗糙的通道,唯一比较特别的是,这条通道的上方堆砌了很多土石,高高的已经够得上城门楼了。

    这是个很怪异的建筑,如果在平时,有经验的东吴众将一定会好好研究研究这个建筑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用途,不过这个时候,他们已经突入城池,守军抱头鼠窜早就溃败了。这个时候哪里还顾得了这么多,城门一破,拿下荆州已成定局,只要他们挥军猛击,这一战再无悬念,所以人人都是都争先恐后往前突进。

    进了城门后,呈现在东吴兵将面前的是一块开阔的空地,完全不像其他城池那样,会有一条主街道贯通城池的东西,街道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商铺或房子。这块地方说是空地也不完全对,这块空地上铺满了各种各样的柴草,还有很多木桶、瓦缸、酒埕等杂物。不过杀红了眼的东吴诸将对这个杂物当然是视而不见的。

    冲在最前方的是周泰。周泰,字幼平,是孙策留下来的旧臣之一,其人作战勇猛,每战必身先士卒冲杀在前,他受伤几十处,皮肤如同被雕刻一般。这时候,只见他偏袒着右肩,露出几条狰狞可怖的疤痕,左手持盾,右手刀,一路向逃走的荆州兵追杀过去。

    奈何这些荆州兵跑得比兔子还快,周泰气得连连大吼:“没种的荆州狗,有种的给爷爷我站住,让爷爷我砍掉你的脑袋。”

    站在远处的刘厚远远都能听到周泰的吼声,可见其大嗓门和张飞有得一比。对于周泰的吼叫声,刘厚自然又是用他那习惯性的翻白眼动作对待了。心想,你傻还是我们的荆州兵傻啊?站在那里给你砍脑袋?

    跑出离城门约步,而周泰很快就发现不对劲了,他的眼前已经没有了荆州兵,代替的是一堵土墙。可以看得出,这堵土墙是由一排房子为主体,在房子的间隙位填上土石临时构建的。还可以明显看到一些砖墙和斜斜的瓦屋乐,而有些原来是茅草屋乐的地方则被土石代替,做成坚实的平台,可供人在上面行走。

    周泰估计,这堵土墙也是临时构建的,很粗糙,很简陋,作为防御工事它完全不合格:太矮,没有垛口、箭孔之类的有利于御守附属结构。

    但是在这个时候,周泰却不得不停止了脚步。因为在这堵土墙的后面,出现了一队杂牌军。为什么周泰认为他们是杂牌军呢?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们服装不统一,武器不统一,在周泰眼里显得乱七八糟和不伦不类。

    他们有些人穿的是周泰很熟悉的红色荆州军军服,还有约三分之一人由头到脚一身绿色,离远看还以为是一颗什么植物呢。不用说,这就是刘厚的hong军了,正所谓hong军绿装是也。

    从武器来说,也五花八门,有部分人手执弓箭,有部分人拿着弩机,这些周泰都能理解,可是那些穿一身绿的人全部清一色手持一支黑色的铁棍子,这到底是有什么作用的?要说是长枪,可也太短了吧,再说,好歹给人家装个枪头啊,一条烧火棍能有什么作用?

    不过作战经验老辣的周泰可不是什么头脑简单的菜鸟、莽将。经历无数大战,无数次游走于生死之间周泰敏锐得觉察到危险的来临。那些荆州兵在他眼里只是老弱病残,不值一提。

    但是那些绿衣、绿裤、绿头巾的家伙人数虽然不多,但是给他一种森严、整肃、冰冷的感觉,如同被毒蛇盯住一般。他能感觉到空气萦绕着淡淡的杀气,虽然他不知道这支横空冒出来的小部队是哪里来了,有什么名堂,但他知道,这绝对不是一只没见过血的菜鸟部队,这种杀气,这种气势,只有百战雄狮才能有。

    多年征战养成的自觉告诉他,不能贸然冲上去,否则凶多吉少。很快,东吴其他大将也陆续到来,他们见到周泰停下来看着前面某个地方,于是他们也都停了下来,想看个究竟。而各人的部下也陆陆续续通过了城门洞,进入城内。

    大家停下来静下心一看,才发现围绕着城门洞约步以外,被一堵土墙围了一圈,形成类似瓮城那样的结构。也就是说,他们虽然突破了第一道城墙,事实上还有一道城墙要突破。其实很多城池都分内城和外城,就算攻破了外城的城墙,还需要攻破内城的城墙才算胜利。在城还有一堵城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不过,根据之前的情报,无论是瓮城还是内城荆州城都是没有的。那么荆州城什么时候出现这种瓮城结构了?在场的各位都不是战场新手,都是有多年领兵征战经验的大将,看到这种情况都隐隐有不好的预想。

    “难道敌人早料到我们要来?难道这是一个陷阱?难道我们计了?”他们很多人心都闪过这样的念头。

    “就算是陷阱,恐怕也奈何不了我们吧?我们兵力占优,超过敌人倍,又控制着城门,着实没什么好怕的。大不了发现是陷阱就马上退出城外就万事大吉了。”很多人转念一想,又觉得没必要惧怕这些没用的荆州老弱病残。

    按原定计划,他们分工明确,各有各的任务,他们有的人负责控制四门,有的人负责拿下郡守府,有的人负责控制府库,有的人负责清剿城内残军,有的人负责维持城内治安,安抚民众等等。

    但是,现在出现这种情况也不容他们掉与轻心,在没突破这堵怪异简陋的土墙之前,显然是无法再按原计划进行下去了。七员东吴大将聚在一起,打算开个简短的军事会议,商量一下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之,在于分享-【】-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17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 作者:我不是阿斗所写的《重生之我是阿斗》为转载作品,重生之我是阿斗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我是阿斗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我是阿斗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我是阿斗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我是阿斗介绍:
烂泥扶不上墙?穿越成刘禅刘阿斗,他偏偏要让烂泥上墙,弱蜀灭魏!
重生之我是阿斗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我是阿斗,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